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4-19 来源:企业文化建设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社会不断发展,市场经营环境越来越为复杂,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提升。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于加强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有着积极影响。我国众多企业都在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并且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开展进行有效融合,使得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成就。但是深入调查发现,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良问题,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本文就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使得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企业承担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为沉重。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对其必须要给与高度重视。要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寻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将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从整体层次方面进行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属于初级层次中,并没有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层次上,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论成效,与国际一些大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对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现阶段,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不能依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将企业自身特色良好呈现出来。从企业精神汇总层面进行分析,企业还只是停留在团结、奉献等适用性较强通用词汇。但是需要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不同,企业员工这些企业精神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企业精神不能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很难使得企业精神与员工精神世界产生共鸣。

(二)宣传方式过于落后。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的社会名誉。现阶段,企业会通过企业赞助,开展多种公益活动,或者在对新产品进行推广过程中向社会宣传企业文化。企业利用多种内部活动,其中包括年会、文化晚会、学习会议等在企业内部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但这些宣传方式的应用都非常普遍,没有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企业宣传手段过于落后、过于单一,不能将行业特点和客户群体的特征充分体现出来。企业在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过程中,需要发挥创新思维,找寻更多的文化传播载体,使得文化宣传工作开展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

(三)员工参与程度较差。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虽然非常重视,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取得良好成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才是文化建设的执行者,只有将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一些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引导文化建设方向,员工被动的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不能进一步挖掘员工具有的价值,不能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导致企业人才流失情况严重。甚至一些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约束员工的制度,不仅对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对企业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了一定损害。

(四)忽视了文化建设的内涵。我国很多企业都在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效,致使国内很多企业进行效仿。一味的进行拿来主义,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展现出来。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是趋于形式,对企业发展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不能使得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员工的内心中去[1]。

二、改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为基础,将企业自身具备的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将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优良传统与企业文化构建进行融合。还需要注重的是要将区域特色发挥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市场形象,对企业加强文化营销也有着积极影响。

(二)延伸企业文化建设载体。企业需要不断严重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借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的优势,使得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有新的内容融入。企业可以借用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构建新型文化宣传路径。定期的在微信和微博平台上进行语音视频资料发布,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企业还可以将员工家属融入到奖励机制中去,加强企业文化的对外宣传,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三)提升企业员工的参与度。企业需要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帮助员工实现人生价值,使得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可以和谐统一,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要更多的收集企业员工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文化建设信息反馈机制建设,促使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满足员工自身利益追求[2]。

三、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产发展有着较深影响,企业文化就如同是企业的灵魂,需要不断找寻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问题,找寻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茂光.新常态下农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8):75-76.

[2]谢鹏.网络传媒环境下企业文化良性发展的路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7):212-213.

推荐第2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国有企业是一种特定的企业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面镜子,国有企业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文化建设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已成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系统认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科学分析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对策,对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文化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企业文化的相关文献,在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所了解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文化 建设研究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作为专业术语,首先出自西方管理学界。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人在比较日美企业管理艺术的差异以及总结日本企业经营经验取得的巨大成功秘密时发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业绩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文化理论是现代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述,对企业文化的解释也多种多样。威廉·大内在《Z理论》一书中指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一家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成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职工活动、意见和行为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职工并代代相传。”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传人我国,并逐渐成为经济管理学的热门话题。中国人民大学杨先举教授在其所著的《老子与企业管理》一书中给企业文化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所谓企业文化,是指支配企业及其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商品经营时,向自然求索,同社会交往中所持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发生、道德准则等,其核心是价值观。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在其所著的《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给企业文化的定义是: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企业文化有五个层次:在企业领导人和一般职工中树立起适合本企业利益的价值观并采取一系列方法来激发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取得良好效益的目的;企业家的管理文化和经营文化;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文化修养;企业关心社会文化事业;企业领导人研究有关企业的各种政策问题、研究宏观经济问题、提高参与决策意识。

我国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尽管与外国学者的侧重点或者着眼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是从整体上看,双方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企业文化理论把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作为核心和基石,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创造出一种和谐一致、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发挥整体的文化优势。企业文化强调对人的重视,但不是寻求自我实现,更在意集体凝聚力的培育和增强。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存在问题。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有些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流于形式,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把企业文化当成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华丽辞藻,有关企业文化的标语牌板和专栏画廊随处可见,表面文章做得像模像样,但因为脱离企业实际,搞形式走过场,忽略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由于企业文化理念没有深入人心,没有成为企业员工自觉的工作理念和行为方式,自然也没有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现实中对国有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两种误区或者说两个极端,一种是神话论,另一种是载体论。神话论人为地夸大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将企业文化看做是挽救企业危机的灵丹妙药,忽略了企业文化具有系统推进、长期融合、居安思危的特点及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载体论认为企业工作重心旨在生产,企业文化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把企业文化当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看待,或者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混淆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组织人事部门、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企业中尤其普遍,从而在实践中使企业文化被染上了过重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不能与企业管理职能较好地融为一体,削弱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及其功能的发挥。

(3)企业文化缺乏创新和个性。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企业要想立足,必须改革创新。但是,由于某些企业缺乏对实际的把握,不分析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不注意吸收传统精髓,不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因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共性化,没有自身的特色,缺乏生机。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各异,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也不一样,对挑战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冲突的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企业文化发展切忌千篇1律。

(4)功利化,注重短期利益,忽略长远发展。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功利化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对企业价值追求的错位,另一方面是现行政治体制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一些国有企业认为企业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的永恒目标,进而把企业文化当做企业为达到盈利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方法或手段,在实践中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获得眼前的、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企业的长远发展。另外,国企领导都有规定的职务任期、年龄限制和绩效考核,这在客观上容易使一些国企领导对正常工作程序进行变通,侧重在那些能够很快显示政绩的浅层性内容下工夫。

(5)企业家文化意志缺位。由于对企业文化性质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国企老总往往对企业文化建设采取不关心的态度。也有些国企老总是由于自己的头脑中缺乏明确的文化理念,虽然口头上常常讲一讲,但不能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意向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采取适当途径予以贯彻。

2.问题的原因。

(1)从经济基础来看,国有企业发展规模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企业文化现象之所以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和日本迅速发展,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的阶段有关。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很难想象小作坊和路边快餐店能塑造出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而且,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发展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企业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而不要盲目追求建设企业文化的形式。

(2)社会原因。企业文化、企业创新表面上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问题,然而,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就涉及到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和社会激励等许多社会的因素。政府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做何判断,对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做何预期,又如何实施,国有企业文化具体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政府、社会、企业和研究机构分别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究竟起何种作用,这几方面又如何协调,共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不是靠简单的舆论引导和喊空口号能够解决的。其中,首先,政府一方面要加强体制改革,为国有企业文化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伸展空间,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和舆论导向方面引导企业首先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赶时髦。其次,社会应当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对企业文化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再次,研究机构和企业咨询机构应当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使企业文化更能反映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个性化。

(3)走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反映出我们对企业文化的实质和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理解得还不够深入。这是由于在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直接引进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而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致使人们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与企业文化的实质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理解上出现了偏差。与国外80年代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到90年代应用研究的迅猛发展相比,国有企业文化研究显得十分薄弱,这表现在:首先,国有企业文化研究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但是大多数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辩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其次,国有企业文化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主要是企业内部自己探讨,有些专家学者的介入和参与研讨的企业文化,就明显地好于没有专家指导者。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该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该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文化的变革等问题缺少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许多企业文化实践缺少真正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缺少个性,因此,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文化的推动力。

(4) -些国有企业领导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虽然文化程度并不一定完全代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能力和水平,但它毕竟能从一定程度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以及思维的敏捷性、视野的开阔性、谋虑的长远性。企业领导素质不高就会导致企业缺乏长远战略思考进而产生短期行为,甚至在企业内部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外行管内行”、“近亲繁殖”等不正常现象和诸多不良风气,进而影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导致员工产生消极情绪和逆反心理,难以形成企业内在凝聚力。 (5)-些国有企业从短期的经济指标和实际绩效出发,而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在忙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员增效、产品升级换代、技术开发创新、拓展市场、吸引人才等“实效性”工作,而企业文化被认为是“务虚”的,因而还未摆上议事日程。显然,这是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其它重大问题对立起来了。事实上,企业的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合力的牵引,在企业实施重大战略部署中,企业文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相反,没有企业文化的同步运作,任何所谓“实效性”改革也难以真正持久发挥实效。

(6)对员工参与的认识和发挥不足。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实施。如果企业文化的总结和提炼只是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而没有员工的参与,在实施中就有可能遇到抵触或者不合作,那么再完美的企业文化也无法发挥作用,而且非常容易出现宣称的文化与实质的文化不一致的“两层皮”现象。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员工的参与,才能使企业上下全面准确地理解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

三、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很多先天优势和有利条件。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制度形态方面的优势。说到管理,我国企业经常用薄弱来形容。实际上,由于国有企业存续时间长,计划经济时代的规范化管理还是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管理基础,很多企业中,各种规章制度非常完备,薪酬体系划分细致,工时定额计算准确,质量追踪详尽可靠,经营绩效有章可循,这些情况在民营企业中是很难见到的。客观地说,国有企业管理不是薄弱,而是在某些方面缺少变通,不够先进。而学习先进管理方式首先是理念的变革,这恰恰需要文化去解决问题。所以说,国企制度建设在内容上早已形成完备体系,虽然具体内容上必须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进行调整,但在基本框架上不须做大的改变,更不用重起炉灶,关键是要搞好制度的落实。

(2)实体形态方面的优势。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由于长期居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在装备、产品、环境、技术、人才储备等物质层面上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并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另外,国有企业自身通畅的传播渠道也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企业文化难点不是在理念的提炼,而在于文化理念的落地。文化传播是落地的必经之路,可以说,没有好的传播渠道,文化根本不可能落地。在国有企业,报刊栏、管理看板、企业内刊等都非常完备,这成为企业价值理念的宣传重要阵地,各项信息也得以及时公示。有条件的企业还配备了相当专业的广播和电视系统,这就更为企业文化传播插上了一双翅膀。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都有效地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文化宣传。

2.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确立国有企业文化战略目标。应当确立国有企业文化的战略目标,通过建立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对内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凝聚力和积极性;对外投资品牌资产,使企业成为一流的知名品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国有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可增强创建企业文化工作的计划性,有助于明确创建企业文化的目的性,可增强其有效性。国有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的原则应是尊重客观事实,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独创性与连续性相统一,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为了实现国有企业文化的战略目标,就要将其具体化。一是确定国有企业文化定位,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宗旨及意义,从宏观上提出文化发展的走向;二是确立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定位,对内外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既要体现该企业的特征和时代精神,又要为全体员工和社会所接受;三是提出理念文化目标,依据企业的个性特色,以企业价值观为中心,提出企业精神、企业哲学、文化信念等精神文化目标;四是提出行为文化目标,优化整合企业现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最后,提出形象文化目标,结合经营战略目标,明确形象文化要到达到的目标,使企业的品牌资产增值。

(2)实施凝聚力工程,培育企业精神。全力构筑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倡导和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凝聚各种力量,集中指向一个核心的良好氛围,进而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领导干部的作风和形象,是事关企业凝聚力的关键。领导干部要把员工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员工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发展经济、安居乐业作为第一目标,把员工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工作出发点解疑释惑,舒心理气,化解矛盾,凝聚力量。与此同时,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教育,防患于未然;建制度,使之不能随心所欲;重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国有企业通过一系列举措,使企业员工实现政治民主、经济富裕、精神文明、生活幸福,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凝聚人心,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加强认识、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国有企业领导应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统一规划、统一认识,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企业领导者应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加强学习,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协调各部门力量,统一行动,发挥合力;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开展企业传统教育,引导员工进行创造性学习;统一职工对企业文化的模糊认识,明确企业文化的内容、宗旨和意义。国有企业的组织人事部、宣传部、工会等各部门应加强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加大宣传,及时报道企业先进人物和事迹;在职工中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生产的积极性;深入群众,虚心听取、采纳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改造自己;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可加强与兄弟企业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

(4)致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企业文化的突破口。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结合的过程。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而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重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确立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发展方向。“以人为本”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内外,要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各方面的权利、利益。因此,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必须把企业职工的福利及切身利益同改革放到显著的位置,特别是在大型的国有企业当中,只有真正地照顾到职工的生活和生产各方面利益,我们才可能真正把所有的企业职工团结在一起,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这是企业领导者的一项道德标准,更应该成为企业本身的制度性标准。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将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人即员工的身上。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 (6)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企业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价之宝,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形象塑造,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相辅相成。现代市场经济已进入文化竞争、形象竞争的新时代,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象征和具体表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和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尽管国有企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类型,相当一些企业又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随着企业的改制重组和与国际市场接轨,无论从国内市场还是从国际市场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将不仅仅是资源、技术、人才、质量的竞争,也是企业形象、信誉和品牌的竞争。国有企业文化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自觉导入企业形象(CI)战略,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7)领导身体力行,积极示范传播。领导示范就是企业领导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要让员工知道,领导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提出者,更是企业文化的杰出体现者。领导示范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强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设中,首先领导要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同时依据目标要求制定年度计划,突出重点。其次领导自己要相信企业文化的作用,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信念,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追求,推崇,传播和捍卫,以影响带动企业文化在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中生根发芽。

(8)营造和谐氛围,员工全面参与。目前,许多企业存在一种片面的认识,即认为企业文化是高层文化。其实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它必须要得到企业全体成员的认同。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企业文化。在各层面广泛征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提出各方意见,然后加以提取精华部分整理并加以宣传学习,让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到是大家共同创造,来自员工群体,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实施较易受到全体员工的欢迎和接纳,只有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四、结束语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有别于资金、技术、人才之外的“第四种资源”,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应该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心,发扬与时俱进精神,发挥国有企业优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相信,国有企业一定能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陆嘉玉.姚秉彦.企业文化在中国.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2]伍铁林.闫振华.现代企业文化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夏骏,阴山.再造青啤——一个百年企业的文化演变.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4]周秀红.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探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推荐第3篇: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肖惠

(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 湖南省娄底市 417009)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源,对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出几点建议:提高员工特别是企业高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认真进行总体规划,落实制度保障;各部门互相配合,努力形成合力;深入进行宣传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新员工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学习;宣传;制度

一、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遵守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及最高目标。多年来,各企业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毋庸置疑,当前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部分干部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与认识有一定差距

一是少数领导干部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单纯依靠经济杠杆和行政命令的倾向较为严重,把各项指标都与经济效益紧密挂钩,对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等有所忽视。二是部分员工认识不够,一些员工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还有的员工将企业文化建设比作社会范围的道德规范;一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发展、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等等认识有较大的偏差。三是部分员工参与不够。

2、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还存在相当困难

企业在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系统性的宣传手段。企业文化宣传是一门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少企业虽然非常重视企业文化,但在如何使企业文化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上、转化为员工自觉的行为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方案,操作性不强,存在表层化、简单化、形式化的现象,片面追求语言表象、活动形态和外在标识应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现象。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不够。不少单位和部门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主管部门的事情,只关注硬性的生产经营指标,不重视企业文化的柔性管理。企业文化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被束之高阁的厚厚手册,更别提在员工中产生共鸣,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了。

同时,不良文化的存在,对企业倡导的文化理念最终落地带来影响。不良文化多数是企业发展进程中自发形成的一些文化现象,既存在于经营管理中,也存在于企业员工日常的言行中。如市场观念差,重生产,轻开发;管理者和员工缺乏创新观念,跟不上市场需求;缺乏效益观念,开展工作不重实效,讲究表象热闹,形式主义、运动式的工作思路在很多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长期存在;员工晋升、工资分配机制不健全,考核不科学;机构重叠、权力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普遍存在;“大企业病”十分突出;福利观念浓,变革意识差; 管理制度缺乏刚性,执行不到位;管理粗放,缺乏精打细算的作风;处事习惯中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功利色彩,上面催一催、下面动一劝;推崇关系至上。对企业而言,这些不良文化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文化理念的落地生根,同时阻塞管理和工作的流程,影响决策的执行,消蚀企业创新力,使管理制度落空,加大企业的运行成本,涣散人心,消磨员工的激情和斗志.3、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吻合不够

企业文化发展规划要服务和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促进其他系统战略规划实施的重要纽带。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实践来进行,从战略目标、发展方针、管理模式、队伍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为促进企业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服务。但是,一些企业在战略制订、实施方面存在一些

问题:对战略片面理解,以口号或者目标代替战略; 战略仅仅停留在口头或少数人的认识上,不能形成各级管理者的行动; 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战略要求不匹配,缺乏变革创新的氛围和条件; 战略决策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 对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认识和分析粗放,缺乏科学量化的分析支持; 企业战略计划流于书面形式,缺乏明确的可执行的战略目标 ; 企业战略计划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

4、企业文化资源整合提炼不够系统、及时

一些重大活动或事件,对其中体现企业精神和形象的内容往往缺乏及时总结。在宣传过程中,也是就事论事,很少有意识地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角度去挖掘、去宣传。

5、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缺乏相应的学习培训和必要的资金投入。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从企业高层开始统一认识,群策群力,并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切实提高员工特别是企业高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企业领导应从政治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先进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同时,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

2、认真进行总体规划,落实制度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做好详细的规划,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整体的提高逐步实现目标。要充分研究企业历史、行业、现状,分析目前企业员工的结构和行为模式,确定目前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时间方面,制定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以及分阶段实施的计划;制度方面,着眼于各部门协同和全体员工的努力,规定相应岗位职责,并制定奖惩措施,以制度保证落实;广度方面,专门培训与日常教育紧密结合,涵盖每位员工的一言一行,通过员工的行为展现企业风采,体现文化建设成果;深度方面,研究如何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长期坚持不懈的准备;针对性方面,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3、各部门互相配合,努力形成合力

企业文化建设牵涉面广,不仅需要企业中每个职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协同努力。

4、深入进行宣传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新员工的教育

要以坚定的信心、坚韧的干劲,长抓不懈,让教育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每一个角落、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首先要结合CI宣传,对内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凝聚力,对外使企业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其次要突出企业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员工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直接对产品质量构成影响,而且是企业文化重要的体现。通过一线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一流的工作表现,体现企业文化成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要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并不断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

【作者简介】

肖惠(1967.10--),女,汉族,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人,本科文化,政工师,湖南省娄底市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咨询公司第一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推荐第4篇: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摘 要

保险企业具有社会保障管理的功能,因此应该在社会繁荣发展、经济快速增长、风险不断衍生的形势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保险企业的竞争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对保险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保险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注重资本实力和市场规模等硬性指标,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进而提升保险公司的“软实力”。

保险企业正处于行业的转型期,在市场规范化程度不断加深,竞争层次不断升级的情形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在保险业生存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等基本概念入手,研究保险企业文化如何推动保险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分析了构建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介绍了当前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动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建议,达到更好地构建和实施保险企业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保险企业 企业文化 竞争力

i

Research on the Culture of Insurance

Companies

Abstract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is the function of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which should take mor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lay a more positive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society prospers and the economy develops rapidly with risks continuously derived.An insurance company’s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motivation for the company itself, the building of which contributes to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 cohesion, solidarity and innovation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company.Hence, in order to achieve fast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the insurance company not only needs to focus on hard targets such as capital strength and market size, but put more emphasis on corporate culture, further escalate the “soft power” of insurance company.The insurance companies are in transition.With the deepening of market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upgrade of competition level, this eay to better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researches on how the corporate culture pushe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 insurance company based on some basic concepts.The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core contents of corporate culture as well a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ubject, which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neceity of building a culture of insurance companies.It further depic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scues what main problems an insurance company may fa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In the final analysis,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how to fuel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company’s culture to better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and complementation of the culture of insurance companies.Key words: Insurance companies; Corporate Culture; Competitivene

ii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前言 ..................................................1

二、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与保险企业发展的关系 .....................2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二)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3

(三)保险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原理及构建的重要性 ..............4

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8

(一)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8

(二)我国保险文化现状产生的原因 ..............................9

(三)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0

四、强化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12

(一)积极做好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 .............................12

(二)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力度 .............................12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实施保险企业文化 .....................13

(四)以诚信经营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 ...........................14

(五)与时俱进,积极培育我国的保险公司企业家精神 .............15

(六)尽快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考评机制 .........................15

(七)以保险企业文化创新拉动企业全方位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16

五、总结 .................................................16 参考文献 .................................................18

1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一、前言

企业文化的理论创始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巴纳德于1938年对企业管理者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他把价值观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并强调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他的理论被视为最早的企业文化理论。之后,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大企业,到20世纪80年代已有三分之一销声匿迹,高达三分一的淘汰率,令西方企业管理学家大为震惊,并为之寻找解决办法。企业文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登上了企业管理学的殿堂,得到全球企业家们的广泛重视。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认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国内外各项研究成果也表明,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它已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无一例外地拥有着先进的企业文化,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家也是缺乏远见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谋求高效率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保险企业文化对保险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是保险企业发展的指南针和推动器。保险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制度无疑是保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必须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保险企业的发展注入动力。因此,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保险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一大法宝。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各家保险企业除了要应对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冲击,还要与国内不断崛起的保险企业争抢市场份额,保险企业的竞争层次不断加深,已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时代。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不落下风,各家保险企业需要对企业内现有的文化进行变革,构建和实施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每家保险企业来说已是势在必行。保险企业应该在对原有企业文化作出测评和判断后,摒除原有不适应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所需要的文化,那样才能得到持续而稳健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整个保险业的繁荣发展。

1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二、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与保险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被企业内绝大部分人员所共同认知和遵循的、具有个性及内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新兴的经济发展行为模式被企业界人士所重视,正在全球兴起,现已成为现代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源源不断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它不仅涵盖了企业的道德标准、经营理念、制度规章、发展目标、行为规范,同时还包括企业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企业精神等。企业利用各种文化手段形成内部的向心力并将其向外展示着,这是企业文化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思路,它包括核心概念和外化两个层次。

企业文化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企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认同,是一种共同意识。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往往把员工当做企业发展的异化力量,忽视了那种共同的意识。然而企业并非孤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个由广大公众组成的社会环境中,企业的行为必须对社会有益,并将美好的形象展现给公众。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就是互利共存,除了内部员工的互利共存,还包括企业与社会公众的互利共存。

企业价值观这个核心概念有三个层次的外化:一是企业的信仰。这是指企业大部分员工在长期的经营和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追求与信念,企业的信仰往往可以凝炼为简短的格言。二是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是企业部门关系界定、领导体制以及各层次人员行为规范的总称,制度中无不渗透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三是企业的形象。这是企业文化中向外展示的一部分。它包括产品形象和人员形象。产品形象是企业产品中所灌输企业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人员是企业中形象最鲜明、最富有感染力的一部分,它指的是企业全体人员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柯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思克教授在他们的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深入地研究了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企业文化,从中得出“在当代社会,企业本身特定的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业绩的深层次原因”的结论,依据这种观点,我国的商业保险业要在日益激烈

2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的市场竞争不断生存发展,积极构建具有商业保险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战略选择。

(二)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所谓保险企业文化,实际是企业文化的一个行业分支。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且为其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价值观念的总和。保险企业文化是一种以文化做为新视角的科学管理思想,未来保险企业的发展,应在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将更多地依赖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实现更持久和强劲的发展。

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通过发挥先进文化的指导、引领、塑造和激励作用,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保险企业文化是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综合反映,它应该包含下列几个方面: 1.保险企业的形象文化

保险企业形象文化包括物质形象文化和人员形象文化。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和服务。除了创立优质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还应该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把维护广大被保险人根本利益贯穿于整个保险活动之中,形成“服务大众,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企业精神。服务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体现,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效率的快慢、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就成为体现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所有职工都达到行业社会优良水平,并做到人尽其才,并激发员工们对公司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热情,做到爱岗敬业。三是薪酬待遇方面。公司职工通过辛勤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劳务收入和股权分配收益,保险业应该逐步探索和实施崭新的、公平的、完善的分配形式,从而引起员工高昂的热情,展现优秀的企业形象文化。

3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2.保险企业的制度文化

保险企业制度文化,是保险企业的领导体制、决策机构、业务流程以及部门、岗位、员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文化,它是保险企业在经营、销售和各种组织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化表述。

3.保险企业精神文化

保险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宗旨、经营理念、道德准则等。其中,保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员工的行为模式,也决定着员工对客户、社会公众和竞争对手的态度,及其对保险企业的忠诚度。保险企业精神文化具体体现在诚信、团队、创新等方面:诚信文化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在以诚信为核心的诚信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开展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建立强有力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塑造保险公司诚信形象。团队文化是保险企业精神文化的保障,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保持集体的团结和融洽,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增强员工对公司发展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创新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内在动力,鼓励和支持保险企业在法规框架内推出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各种形式的创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经济的效益,从而实现保险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保险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原理及构建的重要性

1.保险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原理

现今的保险业是极具竞争性的金融行业之一,适者生存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保险企业要生存并稳健地发展,除了要注重资本实力和市场规模等硬性指标,更应致力于保险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作为一家拥有60多年经营历史的公司,一直占据了中国非寿险市场的主导地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唯一全球保险合作伙伴,被穆迪等国际权威机构授予中国内地企业最高信用评级A级、亚洲最具竞争力非寿险公司、最受信赖保险公司等荣誉,这与中国人保财险优秀的

4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企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保险企业应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借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文化时刻影响着企业经营业绩,其中的内在作用机理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文化客观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个人的意识对自身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他人的认知和组织的精神环境对个人也是一大客观制约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具有客观存在的影响力,在具有强势企业文化的公司中,员工们方向清晰,步调一致,有共同而明确的目标,这将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在当前专业化程度日益提升的时代中是难能可贵的,这必然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营业绩。比如平安保险公司,每位员工都是平安文化的代表。平安保险注重对每个员工的教育,强调学习和秉承平安的文化。每天早晨平安的员工走进职场时,环顾四周均是具有文化韵味的图片和催人振奋的话语,在标准化和制式化的晨会里,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被深深的烙上了平安文化印迹,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也增添了几分热情,很好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2)企业文化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

企业如果没有凝聚力并真正为其要实现的目标而奋斗,必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建设企业文化的任务是建立一个远大而可行的目标,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引导人们排除干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使企业全体成员产生追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巨大勇气,并把它转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行为动力。比如可口可乐公司,他们以永远傲世界饮料为第一的目标,对其员工就产生了这样的驱动力,正是这种驱动力使可口可乐公司创造了企业神话。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营实践中也会发现,在如今物质丰富,科技主导的时代,曾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核心硬件的技术、产品等都容易被相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失去竞争力,能维持企业独有特征的,唯有企业的内部文化。对一个行业来讲,行业文化作为行业综合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个行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行业文化是行业发展昌盛不衰的基石,是一种持久地推动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5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3)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具有持久的推动力

企业中高昂士气的形成,受企业员工个体特质、企业的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之间、员工们的价值取向之间常常也是难以协调一致的。企业文化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它营造了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从而使得员工个人目标跟企业的目标趋于一致,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使企业经营具有持久的动力。比如平安保险公司在一切经营管理中都以追求卓越为过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不断提升长期价值为视角,并将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公司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结合,来激励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

2.构建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动态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国人财保险在六十余年的卓越创业中,始终笃守“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宗旨,秉承着“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价值至上、永续经营”的经营理念,弘扬“求实、诚信、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为促进和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保障,同时在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积累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保险文化建设是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从深层次上讲是行业文化的竞争。对保险行业而言,蕴藏在其内部的文化精神与理念构成了保险行业内部活的灵魂,构建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企业文化可以深层次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当前保险业的发展,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险种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就是保险企业应该重点培育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险种创新很难成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少专家把险种创新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技术或产品专利能为企业带来市场垄断优势。但在保险市场

6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上,这种垄断优势在是很难形成和维持的,因为险种没有被赋予专利权,某个保险公司一旦推出并销售新险种,其他的竞争者就能迅速而合法地仿制出来。因此这种并不产生品牌效应、排他效应的创新力必然不能成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企业文化与之不同,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的通用电气、日本的佳能、中国人寿等等,其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优质的产品、高额的销售之外,最主要的是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企业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强而有力的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企业文化通过改造和提高员工的思想,使员工个人的价值统一在企业的群体价值观里。这样使员工根据企业的原则和办事方式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保证了命令和计划的贯彻执行。所以要想使我们的保险企业增强竞争力,关键就是构建并实施科学的企业文化。

(2)优质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供高层次的保险产品

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它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并为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效用。在现今生产和生活条件下,产品的效用不仅体现为消费者生理上的满足感,更体现为消费者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越是科学发展、经济繁荣的时代,消费者就越是注重心理上的感受。这种心理消费就是文化消费,具有浓重文化色彩的保险产品的消费亦是如此。对消费者来说,消费保险产品的原因分为三种:一是转嫁风险,通过减少损失来确保生活稳定和顺利生产,借以满足安全的需要;二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险种的投资,用以获取比银行存款更大的投资收益,从而满足发展的需要;三是借以展现个人财产价值或人生价值,满足心理层次的需要。可以说,作为保险公司运营核心的保险产品,在更高层次上表现为文化消费品。所以经营保险产品其实就是经营企业文化,保险企业间深层次的竞争也就是企业文化间的竞争,通过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高层次的保险产品,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适应客户的多元化需要

参与保险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保险企业形象的表现,而保险公司形象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今,保险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

7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保险企业都以争夺市场份额为主要的竞争目标,而市场份额的核心又是客户资源,特别是那些高投资、高净值客户的忠诚度,在这种竞争中要求保险企业表现具备五项基本功能,即管理学所述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由此构成经营管理工作完整的循环过程。在这五项功能的界定下,员工们必须服从统一的纪律和制度,而公司也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员工,使其斗志高昂、热情饱满并爱岗敬业;此外必须建立员工之间的友好协作关系,保证集体的团结统一。

保险企业应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构建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陶冶作用、创新作用,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宿感和信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保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一)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这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由此带来了多元化的保险文化。保险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分支,在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保险文化的发展与外国相比相对滞后,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1.文化底蕴不深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品牌竞争愈演愈烈,尽管保险企业的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企业精神有所充实,但往往只表现为标语化、口号化的形象宣传,缺乏有特色的经营理念。

2.文化建设措施不力

由于我国的保险业尚处于发展阶段,“重业务,轻文化”的思想在持续着。保险企业侧重于对险种和产品的建设,在有形的物质上投入较多,对文

8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化精神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也缺乏相应的文化建设措施。

3.保险文化元素相对缺乏

我国保险业长期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平安保险及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垄断格局才开始渐渐被打破。在保险业的高度垄断时期,保险业封闭,保险鲜为人知,保险产品匮乏,没有繁荣的保险市场自然也不会有保险文化发展建设的土壤。

(二)我国保险文化现状产生的原因

1.我国居民缺乏保险意识

我国居民的保险意识因受传统观念影响而表现得相对淡薄、参保意愿不强,不习惯运用各种已有的保险机制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行业文化的发展。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是创立在小农经济以及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和风险思维早已在公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公众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更多的是选择消极对待或者由政府来进行调控和扶助。

2.保险知识贫乏及保险企业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保险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各保险公司采取的对外宣传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包括网络、广告、问卷调查等,这些形式对提高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些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侧重对公司的产品、投资增值功能的宣传,缺乏对保险基本知识以及整体行业的宣传,甚至造成对公众的误导,致使多数人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独有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扭曲了人们购买保险的动机,由此引发众多法律纠纷,破坏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并引发公众对保险业的误解。

9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三)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诚信已成为保险公司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中国消协的统计,保险投诉已一度上升为中国十大消费投诉之一,因为保险从业人员误导消费者而引发的群体退保事件时有发生。作为保险业致命内伤的消费误导已成为众箭之矢。新产品误导也已成为保险经营的三大风险之一,产生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保险代理人整体素质良莠不齐,误导投保时有发生,一些代理人任意夸大保险功能和责任范围,随意提高回报率。

(2)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简单化,往往只注重煽情式的推销技巧的传授,缺乏统一而完整的推销培训体系,在管理体制上缺乏长远的刺激机制,仅仅是搞一些临时的业务企划和竞赛活动。

(3)中国保险业普遍存在过分追求数量而忽视业务质量的现象,过分注重市场份额而忽视产品对客户的效用,过分看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

2.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深刻,实践系统性不足

不少保险企业还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仅仅是把其作为一项普通工作任务加以完成。还有部分保险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联系和区别搞清楚,没有把企业文化当作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加以对待。因为认识不够,所以实践过程中也缺乏系统性,企业文化包含诸多层面的内容,目前理论界相对统一的观点是,由浅入深包括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少企业在抓物质文化建设的时候,以做广告的形式取代了其他内容,在抓行为文化建设的时候,以文体活动替代了全部内容,对于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更是显得单薄,存在以偏概全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因为习惯于过去的做法,一些企业把文化建设的重任敷衍地下放到基层单位,加上总公司对旗下分公司的全局指导力度不够,直接造成同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分公司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10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3.中小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拓展关联度不高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险企来说,创建时期比较短,在资金、利润、人员等方面的规模不大的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存在各种问题。中小保险企业因为经营理念和市场竞争等原因,往往把保险产品更新、保费收入、利润等看做是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因为“重业务发展、轻文化建设”的思想,导致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领导班子的重要工作进行,没有把企业文化和中小保险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活动等紧密联系起来,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中小险企日常运作的各个环节中,没有理顺企业文化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缺乏良性的融合与互动。

4.缺乏行业创新和特色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品牌竞争氛围也越来越浓。虽然保险企业的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企业精神有所充实,但文化底蕴明显不足,在对企业文化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上与别的保险公司雷同化,千篇1律,个性不足,严重缺乏创新性、高品位、有特色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宗旨。

5.文化核心理念不完善,营销队伍专业性不强

从我国商业保险行业企业文化的结构上看,我们的商业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表层和中间层,而核心层的理念并没有形成;从表现形式上看,过于注重公关形象运作过程和结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从管理角度上看,过于注重业务数量的发展引起服务质量存在严重的不足。典型的表现是我国不少的保险从业人员道德方面不足。现在我国保险业还未形成一支专业化的营销团队,营销人员大多数是代理人员,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不少营销人员由于缺乏正规的培训,展业时往往不是先让顾客认同自己,也未激发客户感觉自身对保险的需求,而是急功近利地把保险产品卖给客户,有时甚至利用欺骗等不法手段让客户投保,导致保户在出险索赔时,得不到经济补偿,这严重影响了保险企业的形象。

11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四、强化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构建和实施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统筹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文化需要在历史中归纳、提炼;并归纳与提炼的基础之上,进行衍生、创造。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科学的实施,那样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在此对保险企业文化科学实施提出七点建议:

(一)积极做好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

大多数的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从企业服务宗旨出发,创造和宣传企业文化,传播和宣扬企业文化,这仅仅是建设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提炼优良的企业文化,让建设工作有“根”支撑,这就必须要根植于文化建设的基础,为此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应加大对基层公司带有典型文化特色先进事迹的挖掘和宣传力度,大力强化一些具有文化元素事件的宣传,扩大内外部文化宣传平台,丰富各种形式的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发生在各个地区、充分渗透公司企业文化特色的事迹。

(二)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力度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将企业文化理念深入渗透到日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其变成具体的规章制度,并得到持之以恒的严格执行,那样才能培养员工优秀的文化素养。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和执行,要努力做到:

1.坚持做事情与立规矩紧密结合

通过制度建设将保险企业的一切行为规范化,促使企业文化的实践化、制度化,并将企业全体人员共同的意志逐渐内化为大家一致遵守的规范和协同践行的准则。

12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2.强化宣传灌输,提高员工认同度

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全体员工的认同程度,这需要领导们加强灌输,使企业文化深深融人每个员工的潜意识,并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3.领导示范极为重要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领导紧密相关,企业领导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不断倡导以及模范性地践行企业文化的各项要求,必然会对员工们践行企业文化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实施保险企业文化

以人的素质提高为基础,努力促进保险企业精神和先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众所周知,人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软管理的核心,是整个保险企业精神的载体。保险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和保险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对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包括个人体质、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提高,还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准则等规范人身行为的素质的提升。二者结合将有助于保险企业精神的形成,并成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从“以人为本,以人的素质提高为基础”这一点上理解,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是要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这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要素;接着要建立不断学习提高型的组织,实现员工的共同进取,这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最后要强调“以人为本”和员工的成就导向,这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这样一来,通过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保险企业及其员工将会不断强化使命感,依托保险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和成长,勇于承担起对客户、对社会的责任。

13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四)以诚信经营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

诚信原则是保险企业经营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是目前保险企业员工的诚信度是良莠不齐的。服务的提供者不同将会使保险产品的质量存在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在保险企业内部树立一套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价值理念,以形成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体制。保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上而下地形成真诚相待的人际关系,让员工们在工作中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以此作为基础来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与此同时,建立诚信为主的奖惩制度,这是重塑保险企业诚信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基础上来提高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将诚信贯彻到整个经营服务的过程当中,并通过有效的手段,防范以及减少由投保欺诈而引发的经营风险。对此,

1.对投保人全面负责

要求保险企业的营销队伍及其代理人在对保险产品进行推销以及承保的过程中,必须对投保人负责,要把保险合同的有关条款,特别要将责任免除条款向客户做实事求是的解释说明,同时,高度重视并确立核保环节在经营中的核心地位,保证核保程序的严谨,以防范并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选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2.切实做好理赔工作,化解理赔难题

既要加强由道德风险所引起的出险事故的辨别,以防范和减少心怀不良动机的投保人故意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又应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准确、迅速地赔付,为客户提供便捷、周到和人性化的服务,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3.自我约束,诚信竞争

在展业宣传上,既要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又不损害和贬低别人;在业务发展上,应多在拓展新业务上多动脑子,少在抢夺他人的业务上打歪主意;

14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在队伍建设上,多注重培养具有自己企业经营理念的保险新人,少去挖别人的人才,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竞争。

(五)与时俱进,积极培育我国的保险公司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才能被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视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因为它在企业产出中占据极大的贡献份额。培养一大批名符其实、优秀素质的金融保险家群体是我国现代保险制度建设的一个必要环节。首先,金融保险家深厚的知识底蕴、丰富的工作经验、优异的领导才能,是保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大程度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经营效率,追求最大利润,实现保险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和各项具体经营目标的动力和源泉。其次,保险企业文化主要是依靠金融保险家来创建和倡导,从而渗透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去的。保险企业文化其实是金融保险家精神的个性化、集体化和企业化,也就是金融保险家的个人品行向组织人格的转化的结果。由此可见,加大力度培育保险公司企业家精神是当今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六)尽快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考评机制

防止企业文化建设沦为形式的首要保证是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考评机制。首先应创立系统的考评体系。对企业文化是否遵循客观规律,是否契合该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能否促进员工素质和经营绩效的双重提升等内容,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考评。接着设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方法体系。对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及其成效的考评,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比如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会、单位总结等,一定要注意针对各种考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然后创立企业内部文化管理的协调机制。而且考评过程要注意相关部门的协作,避免重复考核和考核真空,既不造成非必要的负担,也保证考评的客观及全面。最后是建立企业文化激励约束机制。奖惩分明,使企业文化在实践中能够得到不断总结、巩固、提高。

15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七)以保险企业文化创新拉动企业全方位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保险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开放性,所以就相互竞争、相互比较,为了脱颖而出,就要求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创新是所有企业的生命源泉,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拥有相比他人更大的竞争优势。在现时我国保险企业所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宏观外部环境条件下,企业的创新除了其业务、技术、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还应包括企业文化的创新。从管理角度来看,保险企业应创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要充分调动企业中各级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针对保险企业专业知识密集程度高的特性,应注重保险企业的知识管理,善于挖掘、积累、总结企业所拥有的各式各样的知识,包括以数据、文字、文档资料报表、公式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显性知识和依靠个人经验累积并留存在人们思维中的隐性知识,通过设立适宜的知识管理制度,缔造保险企业的服务价值,维持人才资源,提升工作效率,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保险企业的业务涉及面较广,包括保险营销、顾客投保、承保、核保、理赔等环节的具体内容,而保险业务开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企业所能提供的保险产品和员工服务水平的高低,同时在于是否能为顾客提供他人所不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保险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扩大业务规模、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源泉,所以保险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状况全面开发各种保险产品和服务,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捕捉那种乐于变革、富于进取和创新的气息。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企业内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经久不衰。

五、总结

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在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不言而喻,对于正处于市场经济变革时期的中国来说,加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内在素质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树立我国保险公司的国内国

16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际形象,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在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少保险企业存在“重业务,轻文化”的经营理念,以及我国居民对保险意识的缺乏等原因导致在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遇上了种种问题,为此我国保险企业应该借鉴国外保险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从诚信原则出发,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贯彻和执行,最后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创新全力拉动保险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文化不是静态的,它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更不是闭门造车,它应该有开放的胸襟,需要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积极与外界环境形成互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参与,并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建成富有生命力和扩张力的企业文化。总之,对于保险企业而言,并无所谓正确或最好的文化,只有适合某一企业的文化。保险企业应该在对原有企业文化作出测量和判断后,可以改变原有不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公司所需要的企业文化,那样才能得到持续而稳健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保险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7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蔺琳.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西部金融,2010(01);

[2]沈湘卿.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保险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保险,2006(01);

[3]钟诚.加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N].中国保险报,2009(06); [4]林国建.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理论探讨,2005(05); [5]韩铭珊.中国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文化建设,2006(12); [6]郑茜.关于推动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12); [7]李少芬.论保险行业文化的发展与建设[J].中国保险研究,2008(5); [8]戎灵君.对我国商业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保险,2006(02); [9]张恒国.提升保险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保险,2008(07);

[10]李志勇.论如何加强保险企业的文化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1);

[11]黄泳佳.试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0(01); [12]邢栋.关于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企业研究,2008(07); [13]孙广建.建设学习型保险企业文化的路径和组织保障[J].中国保险,2010(05);

[14]王红.推进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海峡科学,2008(03); [15]李志文.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构想[M].山东社会科学,2011,(01); [16]彼得·德鲁克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7] (美)麦克尔·茨威尔,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华夏出版社,2002; [18] (美)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2002;

[19]Ashok jashapara& cognition.Culture and corparatition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J],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2003(10); [20]J.E.Finegan.The Impact of person and Organizational Values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 Psychology,2003;

18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推荐第5篇:企业劳务派遣问题与对策研究

企业劳务派遣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劳务派遣是我国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人才中介服务业务,虽然《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部分章节专门针对劳务派遣制定了相关规定,但企业在实际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时,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劳务派遣涉及的劳务派遣公司、企业(用工单位)、劳务工(劳动者)三方当事人中,企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将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企业如何规范用工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实现劳务派遣公司、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共赢。

【关键词】企业;劳务派遣;问题;对策

【Abstract】That labour service is dispatched is that our country develops the quickest one kind of talented person intermediary services busine at present, chapters and sections dispatches the part reaching “

Employment contract law” and “Employment law of contract implementation rule” specially specifically for labour service having worked out relevance regulation, but enterprise dispatches in actual usage labour service to use working hour, to have problem for comparatively much still.In dispatching the labour service relating that in labour service dispatching the company, the enterprise (use the labor unit), the labour service labor (labourer) three sides interested party, enterprise acts as good self role will be playing important role.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ow the norm uses delicate angle to have brought forward a few constructive ideas from enterprise, three sides wins to look forward to realizing labour service dispatching the company, enterprise and labourer together.

【Key words】Enterprise; Labour service is dispatched; Problem; Countermeasure

劳务派遣是一种招聘和用人相分离的劳动力经营模式,它是指依法成立的劳务派遣公司根据企业(用工单位)的需要,派遣与其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务工(劳动者)到企业工作,企业支付用工费用的行为。劳务工与劳务派遣公司是法律上的劳动关系,而劳务工与企业是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由于它符合效率优先的市场经济规则,因而这种人力资源外包的用工形式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

1 劳务派遣的法律背景

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用工方式的初衷是为了降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把用人单位从繁琐的劳动人事管理中解脱出来,将其精力集中投入到市场开发、产品更新等工作上去,同时也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与再就业机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与《劳动法》配套的法规及一些地方性规章对劳务派遣作了一些规定,并且进行了有益尝试。但由于国家没有明确规制派遣单位和实际用人单位的法律规范,劳务派遣公司和企业如何对劳务工承担责任是一个空白问题。在实践中,劳务派遣逐渐演变成某些企业逃避责任、转嫁风险的手段,由此引发的纠纷不断升级。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制定《劳动合同法》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并设专门章节对劳务派遣作了规定。自法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等组织通过电视、网络、书刊杂志等多种渠道在社会上进行了广泛的法制宣传,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与咨询服务。一方面,使劳动者明确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使劳务派遣公司、企业明确各自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在此种背景下,笔者认为使用劳务派遣的企业应根据新的法律要求,规范用工行为,重新评估使用劳务派遣的利弊,诊断目前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的问题,转变用工观念,保障劳务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为企业健康长远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企业实行劳务派遣用工的优势

劳务派遣用工是劳务派遣公司、劳务工本人及企业三方共赢的用工方式。具体来讲,劳务派遣公司通过向企业收取管理费及服务费给其带来了经济利益和规模效益。扩大劳务派遣员工的数量、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有利于劳务派遣公司做大做强,增强竞争力。对于加入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工而言,改变用工方式后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加有了保证,工资、社保由劳务公司承担,就业信息、就业机会也会增加。企业在推行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后,可以最大限度的净化用工的管理职能,节约管理成本,减轻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大量烦琐的日常管理工作负担,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参与市场竞争。

2.1 用工管理便捷。招募工作均由派遣公司负责,劳务工的档案接转、户口落实、工资发放、各类社会保险的办理等诸多人事工作也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完成。企业使用这些劳务工时只要做出相关的管理规定,对约定的工作任务进行工作业绩考核、管理。因此,企业可以节省完成大量事务性工作所需花费的人力、资金和时间。

2.2 用人机动灵活。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业务变化很大,采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企业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在增加业务时增加人员,在业务减少时相应减少人员。企业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合同期满,派遣协议立即终止。是否续签合同,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来决定,这解决了企业原先“招工容易辞退难”的问题。

2.3 用工风险降低。在劳务派遣中,企业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建立劳务合同关系,劳务派遣公司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的岗位、人数等,派遣合适人选到企业工作。劳务派遣公司作为劳动合同的主体与劳务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企业只是事实用工单位,企业与劳务工不发生劳动关系,避免了与劳务工因劳动关系而发生劳动纠纷的情形。劳务合同期满,劳务派遣协议也就终止,企业不必承担安置劳务工的就业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从而大大减少了用工风险。

3 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中出现的问题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在企业实践中已被充分肯定,并且劳务派遣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但是,企业在实际使用劳务派遣用工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3.1 出现劳务纠纷时,责任划分不清。现在社会上的劳务派遣公司林林总总,很多小型的派遣公司为了争夺客户,以收取较低的管理费用等方式来吸引企业与之建立业务。一旦用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麻烦就伴随而来。典型问题集中在劳务工的社会保险上。很多小型的派遣公司并没有依法为所有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特别是针对劳务工流动性大这一特点,劳务公司为了节省费用,赚取更多收入,往往在劳动者试用期满后才开始上交社会保险;另一些派遣公司仅为劳务工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或人身伤害保险,这虽然解决了劳务工在派遣期间的人身安全问题,但是劳务工一旦在用工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矛盾就突现出来。本应由派遣公司按法律规定承担办理劳务工的工伤申报、理赔事宜,企业只负责协助办理。但事实上,由于派遣公司没有及时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导致劳务工得不到及时的补偿,企业最终须承担连带责任,这就造成了企业用工风险及用工成本的增加。目前出现的结果是企业花

了钱,而结果还是逃脱不了责任,所花的成本与精力更大。

3.2 工资支付不及时、不透明,报酬不公平。由于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兴起,劳务公司招聘的劳务工人数骤增,劳务公司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经常会出现延迟发放工资或是不按固定日期放工资等现象。更有甚者,有一些劳务派遣公司,混淆劳务费与劳动报酬的概念,没有把劳务工的工资落实到实处,不按规定结付加班费,从中克扣工资报酬,损害劳务工利益。虽然很多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逐级意识到同工同酬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受过去思想的影响,很多企业的领导、员工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解,习惯于划分正式工、临时工,在企业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而劳务工通常被界定为临时工,从事的是苦、脏、累、重的工作,报酬待遇低,并且很少能够享受企业的奖金和福利等,这直接影响了劳务工的实际生活与工作热情,不利于企业的运行与发展。

3.3 企业对劳务工的管理过于散漫。很多企业在实行劳务用工后,把所有的员工管理职责都扔给了劳务派遣公司,只是简单地负责劳务工的考勤报告,检查出勤情况,缺乏完整的员工信息记录。企业没有制定对劳务工的工作表现的考核标准、奖惩措施以及派遣员工参加工会和党团活动等情形,缺乏对劳务工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一旦劳务工与企业发生用工纠纷时,企业往往比较被动,缺乏基本的信息与评判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明确了职工名册,应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户籍地址及现住址、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企业若以上述条例规定为参考,完善员工信息,将会变被动为主动,企业也可以经常性地进行用工的自我检查、监督与改进。

4 企业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途径

虽然劳务工和企业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但是劳务工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益、企业的形象乃至社会声誉,因而企业积极探求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企业选择劳务派遣公司时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企业主要从资金能力、业务能力、信誉等方面综合审查劳务派遣公司是否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派遣单位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也对劳务派遣作了特别规定,这使得大量资质差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务派遣企业被“淘汰出局”,为企业及劳务工带来了一个更为成熟的派遣环境。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劳务派遣公司仍然鱼目混杂,很多公司为了眼前利益,对企业做出许多不切实际的承诺,不惜一切代价拉拢业务,这样使得企业在选

择劳务派遣公司时陷入困境。《劳动合同法》在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九十二条中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而,企业为了避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用工风险,充分发挥劳务派遣的作用,一定要选择实力强、资力深、在社会上有良好口碑的劳务派遣公司。现在很多地方人事局下面设立了劳务派遣公司,管理比较规范,管理人员大多也比较专业,相对比较有保障,企业在做选择时可以首先考虑。

4.2 监督劳务派遣公司的行为,加强劳务派遣合同管理。企业和劳务派遣公司应以派遣合同的形式明确三方的法律关系,确立各自的权利、义务以及对派遣员工的管理分工。企业尤其应当对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情况进行监控,确保其与每一位劳务工签订劳动合同,派遣合同的内容与劳动合同内容应当一致。企业与劳务工签订工作协议时,应当谨慎细致,避免被误认为劳动关系。在派遣员工的管理分工上,总的来说,企业负责劳动过程管理,派遣公司负责劳动关系管理。劳务工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绩效评估由企业负责;劳务工的招聘、录用手续办理、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工资发放、社保办理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企业应要求劳务公司及时开具劳务工的薪酬、社会保险费和管理费等票据,并对企业单独列帐,不得与其它单位合帐处理,以便于核查落实情况。企业还应监督劳务公司按月根据工作业绩、考核记录对劳务工的工资支付情况、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情况。企业还应与劳务派遣公司在派遣合同中约定派遣岗位、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支付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应避免合同中出现以劳务费代替劳动报酬等称谓,进而可能侵占劳务工工资及各项社保利益,转手支付劳动报酬等可能造成的各种风险。若劳务派遣公司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劳务工劳动报酬,克扣劳动报酬或是延迟向劳务工支付工资,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或是缴纳滞纳金。

4.3 企业要规范自己的用工行为,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企业应经常进行自查,对目前已经存在的劳务派遣合同和使用劳务工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找出目前劳务派遣合同与《劳动合同法》相悖的地方。企业可以按照民主程序,制定本企业劳务工管理办法,明确考核制度、工作纪律、办事流程、奖惩措施、工资晋升制度等内容。并让劳务工拥有知情权,将规章制度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公示、告知劳务工,也便于他们遵守。企业还应制作劳务工用工明细,完善劳务工信息。企业作为具体的用工单位,不能只要求劳务工提供劳动,而是应严格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合理安排劳务工的工作岗位、工作时间,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条件,进行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做好劳务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进行安全生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

性。按月将所使用劳务工的考勤、业绩等信息反馈给劳务派遣公司,及时将工资、社会保险费和管理费转移给劳务派遣公司,并监督落实。

5 结束语

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从源头上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我国已初步形成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再加上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宣传与教育,劳动者的法律知识普遍提高,法律意识逐渐加强,更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权。企业应当革除以往把劳务工与原有的固定员工区别对待的陈旧用工观念,对劳务工和固定员工一视同仁。同时,企业应对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所获得的综合效益和直接用工的综合效益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对比,以此决定是否采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企业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是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正江.用人单位适用劳动合同制度疑难问题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夏波光,邱婕.劳务派遣,期待走向正规.中国劳动,2005(6)

[3]许亚盛.完善与推行新型用工制度—劳务派遣制.化工管理,2007(6)

[4]王雅黎.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济问题探索,2007(7)

推荐第6篇: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新时期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增加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容,企业文化内容单调、企业文化建设所需高端人才缺少。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很有必要,应该引导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质量,重视高端企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新时期;问题;对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宗旨、员工工作面貌、员工价值观、社会对企业的认可度以及企业外在形象的企业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努力、外界社会的认可,而这些的关键就是如何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利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把员工的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有效融合、社会与企业有机结合。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尤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世界上的一些跨国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并能够充分利用建立好的企业文化发展企业,诸如日本丰田公司、美国辉瑞集团、德国勃林格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也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的重要内容来抓。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着我国企业往大型跨国集团方向发展的速度;本文就我国新时期下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企业在新时期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一、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容

在新时期下,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不管是大型集团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这些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很多企业都是借鉴其它企业的企业文化运作模式照搬照套,这导致企业建设的企业文化都有相同的内容,且大都是以“团结、奋进、奉献、敬业”等为主题。因此,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是在形式上与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接近,在内容上完全没有实质意义。

(二)建设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特色,缺少企业文化的应有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精神、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推进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目标、行业发展前景、社会责任意识等制定出先进的、富有号召力的企业文化。但是,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宣传的主题和内容大都相同,在推动企业发展、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增加企业在社会上的被认可度等方面都没有显著的作用。

(三)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员工的主题地位没有体现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往往是以企业中高层领导为建设参与主体去建设企业文化,主要以是追逐企业更高利润为唯一目标,没有涉及到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激发员工在企业的工作激情、提高企业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没有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不切实际的。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高端人才缺失

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急迫。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大量查阅相关行业数据,掌握产业背景和企业发展方向,然后综合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这就要求有专业能力很强的高端人才才能完成。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主题是由企业总经理或专门从大学毕业生中挑选文字功底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来完成,完全没有通过高端专业化人才去指导实施,甚至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完全外包给一些就专门的企业文化制作公司去完成;这很难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高端人才缺失是制约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新时期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新时期下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要求和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我国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不管是重视度、资金投入,还是所需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关人才,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集团。因此,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企业软实力,促进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现就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如下。

(一)大力培养懂企业文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人才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时期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如此。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仅仅是在企业文化的宣传,并没有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力量参与企业发展、激发企业员工自身价值、促进企业在社会的认可度。高端企业管理人才在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企业员工工作激情等方面有着高瞻远瞩的规划,是企业发展的总设计师。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缺少高端管理人才,特别是能够有效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才。因此,大力培养懂企业文化建设的高端管理人才相当关键。

培养懂企业文化建设的高端管理人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鼓励高校开办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如管理科学、网络设计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专业;二是引进国外高端管理人才,利用高端人才去培训和引导我国企业高端管理人才适应新时期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三是大力投入资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

(二)引导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质量

要引导我国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好,也不是建好后立即能够给企业带来直观效益;企业文化的建设时一项长期工作,是企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我国大部分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些长期工程来抓,以企业员工和社会价值为导向,结合企业背景和发展方向,制定出符合行业规划和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来,并以企业文化作为指导和规范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的标准来进行。

三、总结

新时期下,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大部分企业也制定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制度;但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建设高端的、有利于企业发展软实力的企业文化仍然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企业发展要面向世界,企业文化建设要面向全球,这样的企业竞争力才强,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曼丽.论新时期文化宫如何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建设群众文化作用[J].市场周刊,2013(11).

[2] 韩国华.基于新形势下工人文化宫的发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3] 舒睿.工人文化宫的趋冷与振兴[J].广东党风,2013(10).

[4] 应晓芳.稳固大局、变求发展――宁波市文化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3(15).

推荐第7篇:江苏省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经验、问题与对策

江苏省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经验、问题与对策

我国的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经济

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匹配,在追赶国际成熟保

险市场的进程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保险行业

的销售误导、理赔难以及弄虚作假虽然只是少数现

象,但是造成不好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

注。因而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保险企业文化建设,

符合公众利益,顺应民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经济转轨中

[作者简介]梁君(1972-),男,广西北流人,南京大学国家

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一、江苏省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1、以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全面推动精神文化

建设

精神文化,即蕴涵心灵深处的意识形态,也称为

企业之魂,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口

号是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核心价值观是员工

普遍认同的、指导企业运营和员工行为的根本原则,

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管理者为有效经营企业大力倡导

并身体力行的主要思想理念,江苏省各保险企业均

在长期的实践中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凝炼出各具特色

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如中国平安江苏分公司“诚实、

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的团队价值观;太平洋寿险江苏分公司“诚

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的价值观;中国人寿

江苏分公司企业价值观:“与客户同忧乐”;泰康人寿

江苏分公司倡导“以人为本亲和诚信”的独特企业

文化,树立“创新、风险、分享、公平”的企业风尚;恒

安标准人寿就在专业品牌公司协助下,考察了中国

寿险市场的现状,组织员工广泛参与,形成了以“自

律,多谋善断,动力之源”为核心的品牌价值观;中国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销售人员行为准则》

(2005),都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

3、以服务为基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人力资源,福利

待遇等方面,江苏省各保险企业在物质文化建设方

面取得的成效尤为显著,具体表现在:

江苏省各保险企业尤其注重产品服务文化的建

设,产品设计体现关爱、科学、与创新,即用仁爱的精

神关注民生,发现需求,用科学的态度和工具进行风

险的合理定价,用创新的理论和手段来满足需求;在

产品销售中则强调关爱、诚信、责任,由于损失的不

确定性、保险产品的复杂性以及保险公司收费在先

赔偿在后等原因,保险销售人员应怀有慈善、布道的

情怀,用高度的责任感从事保险销售工作,帮助客户

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核保、核赔、咨询、变更等服

务环节中充分体现关爱、责任的精神风范。平安保险

江苏分公司根据不同客户与渠道的需求通盘考虑产

品设计方案,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产品改造加强对

客户综合需求的理解;大力促进新渠道业务发展,对

电话销售、综合开拓渠道销售产品加强包装;公司通

过举办客户服务节活动,增加客户关怀;通过CRM

项目,完善客服的IT系统支持。2002年4月,体现

泰康人寿江苏分公司全新服务理念的“泰康人寿新

生活广场”在泰康人寿全国各分支机构相继落成。这

是公司创新服务的一项重大举措。泰康新生活广场

是四位一体的现实与虚拟相结合互动式综合服务形

象的体现,诠释着公司全方位的客户服务,引领金融

服务的变革。

二、江苏省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参差不齐,还没形成行业认可

的行业文化

江苏省各保险企业尽管都致力于优秀企业文化

的建设,但从当前现状看,领导重视的,已开花结果,

收到阶段性成效;不重视的,至今未将企业文化摆上

适当位置;更普遍的现象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

要”,缺乏抓企业文化的高度自觉。各保险公司的企

业文化建设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建设的内容各有千

秋,从总的情况来看,物质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精神

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今年三月以来,江苏

省保监局就已经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与保险业界、学

术界一起,对江苏保险业构建一个什么样的行业文

化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研究,得出了一个初步的

意见,即江苏特色的保险行业文化,就是要以诚信文

化为价值核心,以合规文化、爱心文化、责任文化和

创新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和谐文化为最终目标。保险

行业文化在这六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

一个系统的保险行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各保险企业

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根据自身特点建设内

容丰富的企业文化。

2、诚信文化作为价值核心得到确认,但缺乏约

束机制

基于保险行业的特性,诚信文化作为价值核心

已经形成了共识,诚信是每个行业都需要的,是世

界各国立法对民事、商事活动的基本要求,但保险

业尤为重视。“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运营的首要原

则,这是由保险经营活动的特点决定的。诚信问题

是困扰保险业的一道难题,也是社会诚信问题在保

险业的综合体现。据初步统计,江苏省保监局受理

的信访案件中,有60%左右是反映行业诚信问题

的。近年来,我们在加强诚信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

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讲诚信的问题仍

然相当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理

赔难,保险事故发生后,部分保险公司不按合同约

定,找出种种理由惜赔、拖赔、欠赔,甚至无理拒赔,

“承保容易理赔难”并未得到根本扭转。二是销售误

导,在保险销售环节,故意隐瞒保险合同的重要信

息,不充分说明“除外责任”,诱导投保人不履行如

实告知义务。三是弄虚作假,经营不够规范、数据失

真、报表不实、赔案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还在一定

程度上存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认识

不高,一些从业人员,甚至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没

有充分认识到诚信对于保险业的重要意义,对诚信

建设抓得不紧。二是管控不力,部分公司对保险营

销员和保险代理机构管理不到位,业务操作不规

范,为造假和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四是惩治

不严,部分公司从短期利益出发,对不诚信行为视

而不见,甚至加以包庇、纵容,使失信行为难以得到

有力的处罚。

3、创新文化得到认同,但缺乏创新动力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

期,也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中国保

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影响

保险行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成为中国

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创新是指创

造性地寻求问题新的解决途径,以新的技术和过程

以及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保险业

在个人营销制度、银保合作,以及在分红产品、责任

险产品等方面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业务发展,但

总体上看保险业的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很多时候

消费者不买保险不是因为没有保险需求,而是市场

上没有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行业缺乏创新动力。对

于任何经济体中微观企业从其研发、生产、营销等整

个创新活动来看,创新活动得以实施的最根本、最有

效、最简单的激励因素是创新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比

较。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时,企业的研发活动等高级要

素投入才能得以最终转化为创新活动的收益,因而

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实现微观企业的创新活动。目前

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严重落后,技术创新所获得的

垄断受益很快被随后的模仿复制所抵消,创新的弱

化使产品缺乏强大的市场需求,企业的利润不高,又

限制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因而大多数企业缺乏技

术创新的动机,此外创新人才和相关激励机制的缺

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江苏省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建立“制度至上”的管理理念,加强诚信文化

建设

所谓制度至上理念,就是指在企业的制度安排

和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制度时任何人都不能违反

的。企业要用企业制度考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企业

制度是员工的行为准则,任何员工都必须忠于企业

制度。在以诚信为核心的诚信文化建设中,更要强调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要建立强有力的诚信约束和激

励机制,一是完善行业服务标准,继续推广保单的标

准化和通俗化,推行保单销售后100%回访制度。继

续完善理赔服务标准,提高理赔效率,继续研究和试

点小额纠纷调解机制,着力解决理赔中存在的失信

问题;二是加强诚信宣传和诚信教育。树立一批讲规

范、重服务、守信用的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

头作用,塑造行业诚信新形象;三是加大失信惩戒力

度,建立和完善保险营销员和中介从业人员的诚信

档案,规范保险从业人员的展业行为,坚决打击欺

诈、误导等破坏市场信心的违法违规行为。

2、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主导作用,推进创新文化

建设

企业家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一个企业

的文化体现的是企业家的企业文化观,企业文化被

企业家所决定,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企业文化。熊彼

特认为,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于创新,而创新活动的主

体就是企业家,自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以来,企业家就与创新天然地联系在一起,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

倡导者、组织者、观念的创新者、成果的采用者和推

广者。企业家的职能理论认为,具有创新精神是企业

家导向的一个关键的衡量尺度,创新是企业家最核

心的职能,是企业家最基本的活动。由此可见,企业

家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中的决定作用,企业创新文

化的建设更是须臾不能离开企业家,因此就应该选

拔和培养优秀的企业家,完善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

制,充分发挥企业家的聪明才智。

3、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保险业优秀的企业文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解决的是一个

成本问题,即降低企业的成本。企业家通过技术创

新降低的是生产成本,通过制度创新降低是交易成

本,企业文化要解决的是企业内部人与人的互相协

调的成本,也就是说,怎样协调才能使这种成本更

低,本质上是一个企业文化的问题。此外,市场经济

可以解决人的偷懒问题,但不能解决人的撒谎问 题,因而在社会学家看来,企业文化解决的是共同 价值观问题(郭梓林,2005)。由此看来,企业文化其 实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为此,在实践当中,应努 力做到:一是把树立核心价值观作为员工素质培养 的主要目标;二是切实维护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 益;三是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当然,保险行业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

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践工作中,我们既要根据 保险企业的特点,领会保险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 髓,又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建设和形成各具 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 结、不断完善,才能共同构建一个真正具有江苏保 险业特色的先进行业文化。

推荐第8篇: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为例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企业文化可分为物质、行为、制

度、精神四个层面。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文化可以相通,但企业的文化建设不能盲目跟风。针对煤矿企业精

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运用企业经营战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企业

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煤矿企业文化; 问题; 对策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长期实践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

范、员工素质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人文环境的

总和。按其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 物质文化、行为

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图 1 企业文化结构示意图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主要指由企

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

化。物质文化尽管是企业文化的表层,但往往是企

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和员工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集

中反映着一个企业在社会上的外在形象,是社会对

一个企业的评价和认知的起点。同时,它也是另三

个层次的基础。

处于幔层或浅层的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

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这些活动实际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作风、精神面貌、

人际关系、文化氛围等特征,也是企业经营理念和价

值观的动态反映。企业的行为文化有助于强化企业

观念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企业制度文

化在企业文化中具有中介性,它是人与物、人与企业

运营之间的结合部分

[1]

。主要是指与企业价值观

念、经营理念、经营哲学相适应的、对企业员工和企

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企业领导机

制、组织机构、管理规范和纪律制度等部分。

企业文化的最深层次是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企

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企

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貌、企业的道德规

范和文化传统。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

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形成了企业文化由表层到

深层的有序结构。本文将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

对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

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 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精神文化缺乏系统性。成功的企业必

然有成功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而成功的企业文化必

然自成一体。从企业文化的整体看,它是以精神文

化为根基,各有侧重,有着内在一致性、责权利相结

合的一种体系。煤矿企业文化在具体实施上多半缺

少相应的办法,缺乏执行的层次,在实际中难以操

作,因此在一些方面存在流于形式的隐患。

二是企业文化概念模糊,没有用市场化的语言

进行准确表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其内容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

个方面,其精神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并伴随企

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2]

。企业文化除了应有

先进的企业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和正确的

经营理念外,在表现形式上也需要有时代特色,用市

场化的语言进行表述,概念明确,各得其所。

造成煤矿企业精神文化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

出自煤矿家庭普遍存在精神境界水准相对不高的现

实状况。但是,煤矿工人朴实厚道、吃苦耐劳的家庭

教养也播下十分宝贵的可塑性种子。矿工对自己的

精神文化欠缺,没有任何固执的优越感,反倒充满了

对文明的憧憬向往。因而对建立较高层次的精神文

化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二) 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惩罚力度弱。有些

煤矿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监

督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不到位,惩罚力度也较弱,员

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规范,使企业领导层的主张和

管理思想在实际执行中的贯彻力度减弱。员工在违

犯公司的有关规定后得不到应有惩罚,制度的权威

性树立不起来,强制性受到影响。

二是制度的建立缺乏科学性。煤矿企业是以生

产为主导的企业,制度本身虽比较健全,但相对比较

粗放,缺乏科学性; 而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后,

又没有以强化学习和大力度的宣传贯彻作保障,有

时制度执行不连贯,贯彻力度不大,各种规章制度和

操作规程远没有深入人心并运用到具体的操作细节

中。许多人在工作中凭印象和感觉做事,而不是依

据规范和制度做事,任意性较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企业只是要求工人完成

生产任务,对制度的遵守与否不够重视,不少工人对

企业制度漠不关心。

( 三) 行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少必要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展示一

个企业形象,同时又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具体规则。

在统一的基本行为规范基础上,企业不同层次、不同

岗位的员工在规范方面应该有不同要求。目前许多

煤矿企业存在着机关人员日常工作缺乏一定的行为

规范,在待人接物上缺乏起码的礼仪等问题。

二是企业公共关系薄弱。企业作为社会的一

员,离不开社会这个赖以生存的环境。日本的企业

就十分注重自己的公共关系,索尼公司甚至把“共

生理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煤矿企

业都比较重视与经销商和客户的关系,但对其他关

系重视不够。

在艰苦危险的作业条件下,煤矿工人长期从事

劳碌辛苦的工作,自然而然会滋生出粗野行为。随

着煤矿文明环境的打造和文明作业条件的创设,告

别粗俗野蛮习惯的外在要素越来越成熟,煤矿工人

的文明行为养成也就越来越水到渠成。

( 四) 物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生产的产品

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

质文化的首要内容。物质文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

职工的工作情绪,也反映了企业形象。以大同煤矿

集团公司为例,物质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职工工

作条件和矿区外观形象有待改善; 矿区绿化差,绿化

面积少,整个矿区缺乏生机; 后勤服务落后,就餐环

境和服务质量均一般,职工宿舍管理较为落后。

通过调研,煤矿工人认为生产生活环境很差、差

和一般的超过 50%。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既有企业管理粗放的原因,也有国有企业从计

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积弊问题,更多地表现为未

能建立好的激励机制,在企业转型中没有确立文化

管理的地位。

企业不是独居于社会之外的孤岛,物质文化的

问题要从煤矿企业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找

原因。煤矿所处区域一般比较偏僻落后,加之长期

以来,煤炭产品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煤矿企业多

处于优越地位,特殊的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加上优

越的社会地位,使得企业对物质文化的标准降低。

企业对生产环境状况、对自身产品质量、售后服务、

市场信用的重视不足,进而影响到对生活环境状况、

生活基础设施缺乏关注,导致物质文化的缺失。

总之,虽然煤矿企业文化在继承良好传统的基础

上正在发生渐进式的嬗变,但过去,外延式扩张式的

发展战略在给企业带来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也带来

许多问题,加之传统的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的主导,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没有得到切实贯彻,导致企业凝

聚力不强。另外,煤矿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人才

结构不甚合理,管理人员比重偏高,成为影响企业核

心竞争力提高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长期的系统

工程,要把规划落实好,需要多管齐下,切实加大企

业文化建设的推进力度。

( 一) 运用 CI 原理构建煤矿企业精神文化

CI,作为企业对自身的理念文化、行为方式和视

觉识别进行系统的革新、统一的传播,以塑造出富有

个性的企业形象而获得内外公众认同的经营战略。

1. CI,是英文 Corporate Identity 的缩写,译为企

业识别。它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识别 MI( Mind I-

dentity)、行为规范识别 BI( Behavior Identity) 和视觉

识别 VI( Visual Identity) 。有人称其为“经营管理的

最后一张王牌”

[3]

CI 运用视觉设计手段,通过商标造型和特定的

色彩等方式,形成一种整体形象。将企业名称、企业

标志等统一规范后,由内至外进行企业与社会之间

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以最快的速度、最深的印象让社

会和公众注意、认识、了解自己,从而塑造出企业形

象,获得社会的价值观、认同感,达到营销的目的。

2. 运用 VI 重塑煤矿企业“金字招牌”。如影响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公众形象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

业形象视觉不统

一、不直观、不鲜明。运用 VI 系统,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宣传,可以增强员工的自豪

感,强化其归属意识,形成一种上下一致的行动准

则,从而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二) 把握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时机,推进制度文

化建设

对于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等许多煤矿企业来讲,

当前正是企业制度创新、资产重组、管理变革的时

期,也是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等文化现象受到冲击的

时期,要以此为最佳切入点和有利时机,从各方面入

手,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

程中,煤矿企业应注重以 CI 导入为先导,统一企业

形象识别系统。如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采用统一的形

象和一致的格调,把企业的名称、标志、设计文字、造

型、颜色、图案以及企业经营方针、行为规范、文化氛

围、公关特色等,通过企业、员工自身、外界传媒传递

出去,向社会公众展现系统、完整的企业形象,给大

家造成视觉冲击,内化企业在人们心目中的深刻印

象,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经过对四台矿、晋

华宫矿、中央机厂试点单位的摸索和推进,初步建立

了“3Q 人本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创造出具有中国

特色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气派的安全管理模式。他们

进一步深化、细化了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细则,在生产

过程中严格按照精细化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来

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把安全文化的软管理和

精细化管理的硬约束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安全文

化在安全管理全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4]

( 三)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企业行

为文化

广大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和培育者,必须把

员工的注意力和精力引导到企业文化实践上来

[5]

首先,在员工中通过调查进一步摸清员工对企业文

化的认识。调查时可设计以下内容: ( 1) 你认为企

业文化、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发展重要吗? ( 2) 你对

公司的前途是否有信心? ( 3) 你认为本公司的企业

文化需要创新吗? ( 4) 你认为目前的企业形象好

吗? ( 5) 你明确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导入的宗旨和

动机吗? ( 6) 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否满意? ( 7)

你清楚自己的职责吗? ( 8) 与你一起工作的人都能

互相合作,把工作做好吗? 等等。

根据调查结果,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和全体员工的态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员工关心和接

受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上来,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

建设的积极性,让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内心,化为员

工的行为; 让员工的言行充分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形

象和要求,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增强员工

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四) 改善物质文化建设和完善大众文化设施

煤矿企业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

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化、集团化、洁净化、

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努力建成商品煤基地、

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场投资主体,同时

在物质文化建设和完善大众文化设施方面也应加大

投入、提高层次、美化环境、充实内容,使其在凝聚人

心、鼓舞士气、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

出积极作用。以它巨大的牵引力,引导企业员工向

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特别是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国家经贸委已批准

设立了企业技术中心。2003 年,建立了国家级博士

后科研工作站。近几年,平均每年投入一亿元用于科技开发。企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 37 ℅,居于全国

煤炭行业之首。同时重奖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制定实施了《优秀人才评价标准及管理办法》。推进

了信息化建设,完成了网上物资招标采购计算机管理

系统的开发,启用了办公自动化和视频会议系统,矿

井安全监测监控和企业物流、人事管理等 10 个系统

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新型综合能源大集团和小康同煤的过程中,也为员工

勾勒出一幅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美好蓝图。

综上所述,尽管煤矿企业文化目前还存在不少

问题,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以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为代

表的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已呈现出一种良好态势。广

大员工对企业文化及管理的作用已经有了广泛的认

同,迫切希望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这将成为文化重

塑和管理再造的强大推动力。

企业的发展靠战略引领。要实现战略目标,一

方面要有自然资源、技术力量、设施装备、工作环境

等硬环境的保证; 另一方面,则要以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工作作风、企业文化作为支撑。一种与企业战

略相适宜的企业文化,是成功实施战略的有力保障,

有助于激发员工支持企业战略的顺利执行,并推动

企业的强势发展。

推荐第9篇: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答辩序号:1516053

目 录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 1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 2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 2

(二)二者都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 2

(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 2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2

(一)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理解存在偏差 …………………………………………… 2

(二)忽视企业成长阶段,盲目建设企业文化 ……………………………………… 3

(三)忽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4

四、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4

(一)坚持因企制宜,构建实效文化 ………………………………………………… 5

(二)坚持开拓创新,构建特色文化 ………………………………………………… 5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文化 ………………………………………………… 6

五、结论 …………………………………………………………………… 7

参考文献 ………………………………………………………………………………… 8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将经营理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潜移默化整合到员工日常工作中,这是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本文试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人员言行的集合,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思想、经营作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传统习惯的综合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崭新的管理文化,企业文化具有人本性的特点,表达了一种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它从更高的点来研究企业管理,寻求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这与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来进行开发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获取价值最大化是一致的。因此,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核心地位的确定,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管理,将带来企业高效率的良性循环,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作为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自身,同时会对企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尤其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著名人力资源学者E·麦克纳指出:“人力资源的真正关注点就是组织文化,以及它的变革和管理。文化与组织战略、结构紧密相连,并对员工招聘、选拔、评估、培训及奖励等均有影响。”这个观点接触到了企业 文化与人力资源关系的实质内容。因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但是为人性发展寻求一条科学途径,也要使群体组织的力量得到最大化发挥,取得优异的组织效益。那么,就必须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目标,在个人与组织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能够担负这一任务的就是企业文化。同时人力资源政策本身也决定企业文化的性质和强度。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承担行政事务工作,还要更加关注组织的战略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力求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人性化。企业文化论者把组织看作一种文化,总结卓越企业的八条文化特征就可归纳为:行动至上;接近顾客;自主创业;以人为本;价值观念;本业为主;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这既是企业文化运用于管理的目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二)二者都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也逐渐从单一的职能管理向综合管理演变,企业的战略落地也需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支撑。一方面,企业要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也必须围绕着战略落地进行设计和运营。此外,企业核心资源日益知识化,使得人力资源愈来愈成为企业的“主动性”资产,使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并不是“服装、口号、徽标”等一些脱离企业管理实践而发生作用的纯粹精神号召,而是一种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为基础,在长时期实践中形成的综合性人际关系氛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公平适度的报酬、友好合作的工作环境以及个人长期职业发展的机会,同员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这样,企业和员工之间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契约关系:企业为员工提供种种经济和非经济的福利,员工则贡献出自己的工作热情和能力以及对企业的忠诚。这种互惠合作、相互信赖的关系,即是企业文化产生的土壤。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理解存在偏差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在国内得到认同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很多企业文化观

念和思想都没有得到共识,从多种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我们就可以窥见出我国目前对于企业文化理解的混乱状态。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结构、影响因素、产生条件、产生模式、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理解偏差,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时出现了种种问题。我国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研究企业文化的时间不长。企业文化理论从出现到目前,也不过三十年的时间,发展不是很成熟。而我国对企业文化研究的则更晚一些,真正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原来我们并没有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因此也就谈不上去认真探讨企业文化的问题。所以,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就可能不深刻,不深刻就可能有差异,有差异就统一不起来,因而不可能使每个人都能全面理解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

二是对国外企业文化理论引进不成功。我国目前流行的有关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国外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及内容,存在着不同的流派,但是我们在引进该理论时并未加以区分,因而造成了国内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认识偏差。

三是研究人员的基础不同。我国研究企业文化的人员,有的是经济学界的人士,有的是哲学界的人士,甚至还有文化界的人士。这些来自于不同研究领域的人士,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理解和信息来源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对企业文化理解的差异。

(二)忽视企业成长阶段,盲目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执行力,一方面因为企业对务虚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企业也对企业文化在实际中能发挥多大效用存在质疑。对于第二个方面,我们首先要明白两个问题:企业文化对什么有用?其衡量指标是什么?

我们知道,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反之,则降低企业的经营业绩。既然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那么衡量企业文化优劣及其作用的大小的指标,必然包含企业经营业绩这一方面。那么,反过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有哪些?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而言,影响其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

事实上,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有内外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

会、技术和法律等;内部因素包括战略、组织结构、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国内企业从生存能力、规模、效率、管理和无形竞争能力等方面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优秀企业具有较大差距。根据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约3.5岁。很多中国企业遭受“幼年夭折”,而这些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为市场业务拉动增长型企业,处于企业成长的第一阶段。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在于外部因素(如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优势)和内部因素(如战略、市场、人力资源等)而不是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企业文化建设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为什么企业经营者直接负责的主要工作是战略制订而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原因在于,对中国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并非是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与其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收效甚微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还不如多制定些战略、制度,多进些公关活动。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促进良好经营业绩的产生,但是,良好的经营业绩却不必然由优秀的企业文化而来。

(三)忽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领导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权力和个人魅力,使他可以通过他的决策、组织、指挥和控制行为,强行使员工接受他的意志和理念,以及有更多的机会展示他的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接受并模仿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因此,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正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领导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一把手”工程,所以才忽视了员工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被广大员工奉行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员工在企业中占绝大多数,他们是企业文化主要认同者和实践者。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创新是海尔文化的核心,员工的普遍认同和主动参与是海尔企业文化的最大特色,在海尔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将创新文化体现在各自平凡工作的实践中的模范人物。正是由于这些平凡员工直接实践和体现着海尔的创新理念,才使得海尔的创新文化在企业得以建设成功。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达到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最终目的。

四、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为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因企制宜的原则,采取妥善措施,提升企业文化执行力,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普及,充分发挥员工主体作用。

(一)坚持因企制宜,构建实效文化

针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和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人、财、物和建设内容上会有所差别和侧重。必须以企业的成长阶段为基础,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现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建设企业文化。

一是完善机制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企业性质及企业发展的长远出发,统筹规划、系统实施。在国有转制企业中,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合力共建企业文化的体制;在合资和独资企业中,可参照国际惯例,建立机制,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更能被投资商、公司领导及广大职工所接受。企业的各个层面紧密结合,互相协助把企业的各种理念规范物化企业的各种文化,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是要营造管理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滋生发展的土壤,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维护,有容纳企业文化同时又能反映企业文化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根植于这样的土壤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借鉴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和国外先进经验,吸收先进的管理文化,因企而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借鉴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要联系自身实际,要有选择,不能一味模仿。

(二)坚持开拓创新,构建特色文化

先进文化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先进文化。对企业来讲,创新意味着创造性地破坏,就是要把自己原来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态平衡,要把自己原来成功的经验否定掉,不断地战胜自我,否定自我,这样,企业将会在所有的竞争中取胜。

一是要树立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是很难找到立足之地的。西方世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培育了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使冒险、创新成为民族的心理特征。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缺少创新的意识和开拓的精神,宣扬的是“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

所以谁也不敢冒尖,人云亦云,随大流,成了行为的准则。而现代经济的发展,靠的就是开拓、创新。敏锐的市场反应,极强的创新能力,果敢的开拓精神,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是要倡导个体创新。企业创新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它的主体和中心是人,人才是最重要的基础,而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成为这个时代支配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应当努力创造优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不断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踏上一条更加辉煌的创新之路。

三是要提倡团队创新。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是依靠个人能力、个体创造来实现,更是企业所有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的文化创新应着力引导、营造、开发一种与知识创新相适应的氛围,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和知识资源形成最佳配置,推动团队协作创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并获得最佳效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文化

“以人为本”要求在企业的薪酬设计上与企业业绩相联系,并对业绩之衡量不仅是以单纯的数字为标准,而要更注重员工的潜力以及为公司所做的贡献,对那些具有执行力的员工给予更多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回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执行力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是明确并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实践表明,执行力需要一个明确目标。只有当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后,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让员工看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前途和方向,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二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企业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团队力量,要形成团队强大的执行力。正如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但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

三是重视员工,发挥其主体作用。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领导个人无法代替员工整体。个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努力实践无法代替企业整体的实践。重视员工,发挥员工主体作用可以从改革用人制度,合理选用人才,树立企业英雄等方面入手。

四健全民主制度,让员工直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企业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员工,让广大员工直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这样做有助于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五是关心员工生活,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企业要尊重和关心员工,在工作上理解和信任员工,经常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时时刻刻把他们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处处为他们分忧解难。只有这样,员工心中才会装着企业,才会真正关心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

五、结论

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成功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只有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富有生命力,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处理技术性工作,也不单单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事实上,一个企业只要能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一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坚,企业文化修炼,蓝天出版社, 2005。

(2)陈维政等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度教育出版社,2004。

(3)孔祥梅,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公共关系理论与技巧:[硕士学位论文],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10。

(4)张仪华,浅谈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活力, 2007。

(5)欧绍华,刘志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与思考,中外企业文化,

。 2010

致谢: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 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推荐第10篇: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作者:张立编辑:studa20

[摘要]建设具有时代特点和石油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顺应时代主题的必由之路。石油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国际竞争中能与西方石油巨头抗衡的国际化大公司,就必须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加强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构建;矛盾

当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要认真总结石油工业40多年来的经验,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摒弃受计划经济影响而形成的“等、靠、要”等一些消极的思想,结合企业当前的体制改革和发展环境,树立具有时代特性、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体现时代个性的石油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推动石油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石油企业传统文化的特征

1 准军事组织文化。企业作为一个产业组织体系,本身就具有也需要一种准军事的作风。但是,几乎任何一个中国企业都没有石油企业那样更像军事组织。其渊源可追溯到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建设大油田缺少大量的产业工人,其空白是由军队成整建制的转业来填补的,从这点来说石油文化的形成是军队文化与产业文化的需求相结合而产生的。直到现在,各种军事术语在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建设领域还十分流行。

2 混合文化。这是构成独特石油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几乎每一个油田之中,全国各省区市的人几乎都能找到,而油田人转战南北,在形成现代“逐油藏而居的石油部落”的同时,所吸收、携带的不同工作区域的文化与本身的文化又进行碰撞、共生。此外,国际石油开发合作使各民族文化的因子在油田的大熔炉里进行交汇、融通、杂交、再生,也形成了文化混合现象。

3 政治文化。石油对于中国一直是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故而中国的石油又有“志气油”的称谓。从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起。石油人便成为共和国工业界的精神娇子,同时也打上了强烈的政治烙印。即使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石油人的政治情结也从没有丢失。

4 独特的会战文化。这是在新中国经济建设初期,在当时基础差的国情背景下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资金匮乏、基础几乎为零的条件下也许只能是首选的方法。也因此在石油人的心里现在还遗留着会战的情结。

5 榜样文化。这是石油文化中十分耀眼的部分。其中,铁人王进喜与其他行业的英模一道登上**接受了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当时面对贫困求发展的必须。王铁人在全国闻名的时候,石油内部被树立起来的铁人还有几位,他们共同构成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榜样。他们的精神感召着百万石油大军以及全社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6 英雄主义文化。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我的家”的精神。现在看来也是令人肃然起敬。产生这种思想有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双重因素。

7 开拓进取文化。这在勘探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职业的特点,一方面锻造了石

油人的开拓精神,另一方面则锻炼了承受能力和韧性,形成了石油文化敢打敢拼的特征。石油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定位及形成的个性化特征,都是当时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并对当时的石油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整整影响了几代石油人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而献身于石油事业。今天,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随着当今石油石化行业所面临的环境改变,企业管理中的文化、方式等也必须随之改变。这既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石油石化业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思考。

二、石油企业的新文化

1 石油企业新文化的雏形。

(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企业新文化的框架。

新形势下,结合在市场经济新实践中取得的新经验,大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在继承中创新企业文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了中国石化企业文化的新内涵,即“竞争、开放”的经营理念,“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本增效、严谨投资”的经营战略,“公司利润最大化、股东回报最大化”的经营宗旨,“外部市场化、内部紧密化”的经营机制,“规范、严谨、诚信”的经营准则和“永不满足、各得其所”的激励机制。经过创新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竞争、开放、规范、诚信”。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新文化的框架。

中国石油集团在2003年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提出,中石油集团公司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赋予“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作为集团公司统一的企业精神;将“诚信、创新、业绩、和谐”作为集团公司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加以培育和升华。

(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企业新文化的框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大力倡导变革和创新观念。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获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提出以较快的速度、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发展质量进入世界500强,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更为高远、内涵更为丰富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建设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核心价值观;建设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发展需要的经营理念;建设与国际公司接轨的先进管理思想。

2 石油企业新文化的特点。

从三大公司新时期的企业文化演变来看,面对挑战,各石油企业都在审视石油石化业的文化历程和发展定位,其基本思路表现在淡化政治色彩,回归企业本位上。比如胜利油田的胜利精神由过去“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以国为重的主人意识,以苦为荣的奉献精神,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改为“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生产目标过去是“产量能上不能下”,改为根据市场需求定产量,储量也是追求商业储量,要求有效益地发展;以前公司运作是计划说了算,如今改为市场说了算,尊重商业规律。“会战”文化淡化了,少人高效、“两新两高”已成为新的油田建设的指导思想。石油石化系统也逐步向其他单位、向社会开放。新时期的石油文化蓝图已经呈现出清晰的轮廓。

三、构建石油企业新文化的建议

1 重构、再造仍需进行。

对于石油石化业来说,文化积淀的梳理、整合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很难在一夜之间完成。对于其勘定、采掘、梳理以及整合、升华、推广自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解决的事情。

而且决定其生命力的还不止自身的积淀一个层面。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将石油石化业的文化重构、再造置放于中国传统文化、新中国文化的长河中透视,不能站立在世界经济、人类文明的高度审视,那样的文化将会是实验室中的样品,不具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承托不起石油石化业肩负的历史使命。

2 文化定位要凸显个性。

从国外知名企业在文化上的定位可以看出一点,他们都是根据企业自身的背景及特性来考虑其文化定位的,都极具个性化。这或许正是石油新文化重新定位需要认真借鉴的地方。

3 模式选择需与时俱进。

创造了经营奇迹的戴尔电脑是模式革命的典范,为其带来几何级数般增长的直销模式成就了今天的业绩。因此建设石油石化企业文化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模式选择,而文化模式的选择需要站在时间、空间、思想的三维角度上进行组合,就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将自身的文化与蔚蓝色的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其文化组织结构及诸要素实现有效地组合。这样的选择对于中国海洋石油文化来说才是最佳的模式选择。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对它的研究,把握其内在的特点和建设规律,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使石油企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11篇:永辉超市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永辉超市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1引言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来源,并伴随着业务生产一代、开发和发展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是长期业务实践的结果。在21世纪,文化管理和文化财富时代逐渐产生,并开发一个竞争优势,因为该公司的优点是优秀的企业文化。《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的企业,作为企业的发展后盾是企业拥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有优秀的企业文化[1]。灵魂的关键,软实力,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是因为企业文化的独特的性质和鲜明的企业个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信仰、道德、心理三股势力的整合,通过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力量,形成企业特有的文化优势,这是为企业解决问题,排忧解难,赢得的精神力量。当这种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能够产生非常大的效果,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强大的企业精神是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是历史的意义。

2企业文化概述

2.1企业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长期共同理想的形成,基本价值观、风格、习惯和行为的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过程的创建企业文化特征的概念,所有员工的身份和遵从性,企业成员聚集力量,能够统一企业成员的行为,反映了长期的建设,包括哲学、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系统,集团意识内容的企业文化。通过教育和培训的员工开展各种文化娱乐,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人员力量为业务服务的总体目标[2]。

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传承性、凝聚性、人本性、整体性、创新性的特征。

2.2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一个独特的现代企业的立足点和发展都需要物质、利益、产权和文化、精神哲学,相互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从文化、精神、理念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在企业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独特的企业精神,合理和有效的管理之路,是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制度。

企业的“文化、精神、理念”搞好了,同时配备企业“物质、利益、产权”的建设,双管齐下、形成合力,必定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

提高企业团队素质和促进企业员工全面发展和建设是要建设企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做思想的工作,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营造一个重视劳动、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创造的企业。要使一个企业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就要加强重视和落实企业文化建设。

2.3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企业管理是完美的,强大的企业文化的支持,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企业管理不断增长的成就,因此,处理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和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关键,完善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基础管理和安全性[4]。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好的系统管理,所以管理是虚无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中,他们需要重视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反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系统管理,使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系统管理和更好的集成,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行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秀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促进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继承是当前企业文化批判和继承,特别是企业的精神文化,总结和提炼确定适合企业的企业文化;创新是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思考本企业的相关理念、价值观、行为、制度等因素,与本企业的文化想融合,形成本企业的特色文化。换句话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5]。 在共同的基础上要想塑造本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在一定基础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各种因素的交织差异,企业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企业以及全体员工不断的摸索前进,必然逐渐形成本企业别具一格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制度标准,所以,尽管每个企业的文化基础是相似的,在企业的日常运作当中,由于企业的不断摸索,形成本企业独具一格的文化,使得企业具有特色化,差别化,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就提醒在这里。要使企业更为大众所知,那么形成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显得尤其重要[6]。 在灌输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要使员工认同,那么领导的亲身实践是很必要的。 一个企业要使它的文化融汇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上,必须得融汇在员工的思想上,要融汇在员工的思想上,那么必须得使员工去认同。要想员工去认同,那么领导就应该做好表率作用,带好头,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制度。那么员工自然而然的就会去遵守。这样,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事半功倍了。

3永辉超市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3.1永辉超市企业简介

永辉超市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十年创业,飞跃发展,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是国家级“流通”以及“农业产业化”双龙头企业[6]。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上海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1933)。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企业”,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永辉超市是福建省在推动传统的农贸市场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转变过程中孕育起来的民营股份制大型企业集团。2001年永辉超市的创始人张轩松在响应当时政府的号召,开设了首家“农改超”超市,尝试把生鲜弄产品引进现代超市,这种经营模式一出现,使得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与广泛认可,被誉为“民生超市、百姓永辉”,也被国家七部委誉为中国“农改超”的开创者,《中国零售十大创新案例》也罢其的经营模式进入进去,永辉超市的黎明店被福建省经贸委评为“福建十佳超市”。

公司已经成为一个领先的零售行业,现代物流支持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根据工业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永辉超市坚持“融合共享”、“竞合发展”的理念开创蓝海,与境内外零售企业共同繁荣中国零售市场,在福建、广东、重庆、四川、贵州、陕西、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上海、江苏、浙江、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7个省市已发展超过360家大、中型超市,经营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位居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13强、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百强7强。

未来几年,永辉超市将稳步发展全国的多个领域,重点建设“永辉超市家门口”,“新鲜,”“放心,”和“绿色”,“科技永辉超市”为目标,2014年,努力总销售额超过500亿元,全国龙头企业的发展,超市、连锁企业在中国前列[5]。

5.3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

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是最有效的途径提高薪水,因为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主要是收入。永辉超市应该重视企业的薪酬福利管理(工资、奖金、补贴、医疗保险、假期等),遵循对外具有竞争性原则,对内具有激励性原则,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永辉超市对员工工资的调整应体现岗位匹配原则、绩效、技术水平、工龄与年龄、学历职称等因素,同时参考竞争对手的薪酬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的薪酬与工作强度,进而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位员工的需求,这他们会工作的快乐些,工作也会热情多,出现问题也会减少,也会更加愿意呆在永辉,把永辉当作是他们的家。一个企业的最大财富是留住人才,发挥人才。 永辉的领导者也应该尽量去提高自己更方面的能力,这样他们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也会更加的完美。那么员工在这样英明的领导团队底下更加愿意贡献出自己的量,优秀的员工会越来越多。由此,永辉超市会更加具有凝聚力与号召力,更加具有竞争力。

5.4完善企业文化制度 面对市场更日趋激烈,人们的需求逐渐多元化与个性化,永辉超市应该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积极完善企业文化制度。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讲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渗透到企业行为和员工工作中,企业文化才能明显的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发挥出凝聚、号召的效力[14]。发展企业文化的发展最终是企业,企业的发展依靠员工的创造。企业形成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是支撑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与企业实体是共生的,在经营管理中的一切行为蕴含着企业文化的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精神家园,企业员工从其得到归属感与满足感并寄托自己的理想、信念、精神物质的追求。完善企业文化应该从日常的运作中去实现,企业应该多组织有关企业文化的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企业员工融入其中,进而更好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5.5加强企业文化的创新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更加的严峻,这时企业采取的策略唯一迅速成长扩张。永辉应时刻遵循自己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切记违背自己的初衷。同时还要在继承永辉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企业文化,我认为一个企业文化的创新,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去创新,更新观念,改变思维,企业文化的创新应该有新的思想去支撑,不断的提高和创新,不能一味的寻求创新,要符合本企业的发展与现状,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保障。其次,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企业文化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丢掉以往的文化,创新是在现有的文化上发展与提高,因此,应该系统的分析、客观的评估,明确企业文化未来的发展需要,除去过时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虚无缥缈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企业文化的变现形式,容易量化与评估的。永辉超市应该评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管理和控制。永辉超市通过企业文化评估,可以了解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其执行情况,可以了解到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的情况,可以引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重视,这样可以真正上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6结束语

纵观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文化在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逐渐突出。建设企业文化,重要的让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中,上至制度,下至员工,让员工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明白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企业必须珍惜、培育、坚持发扬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使之不断发展和提高,以此来激励企业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使企业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建设,建设的吸引力,相当于收入管理行为,事实上,所谓的企业文化是这些行为的公众反馈和折射。

第12篇: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企业组织文化通过构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科学管理都有深远的影响,是现代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解释企业文化建设含义及说明当前发展状况,由此强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强化企业组织文化对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影响,加快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企业组织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观念、作风、生活习惯和 行为规范的集合体,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 心的独特的文化治理模式,是社会文化与组织治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企业在 经营治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此,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制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二)企业建设文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企业文化研究热潮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掀起,我国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市场经济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义。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逐渐由沿海向内地发展,由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向乡镇企业、民办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理论在我国己经传播和实践多年, 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效益。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文化 建设也提出了新的影响和要求。

二、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1)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愈发显著。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的生存再也无 法仅仅依靠自身可用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新经济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文化管理通过建立适合企业的文化,将企业的价值观深入到员工内心,采取激励的办法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员工的知识最大程度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由于企业文化本身的特性,将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 (3)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跨国公司的发展 兼并使世界性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文化能够适应多元化的需求,走 出原本的条框,立足世界的高度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观特别是随着企业联盟化步调的加快,企业管理者交流彼此的经营理念,可以在保持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对方经营理念的精华,反思自身文化建设的弊端,不断完善企业的文化建设,保持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4)企业制度的变革对企业文化提出新的要求

21世纪市场条件变幻莫测,企业竞争的范围也由地方区域市场扩展到全球 市场,市场的差异性大大提高。这种新的竞争势必对企业的应变能力的要求不断 提高,为适应竞争的需要,企业组织结构将逐渐由以集权为特征的金字塔型的层 次结构,演变为以分权为特征的横向网络型组织结构。企业的文化也由强调个体竞争的制度文化转向强调团队精神的协作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当今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责任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给了企业文化广阔的发展空间,树立有前瞻性的、开放的、多元化的、与企业自身情况相适宜的企业文化系统是每个企业重要的任务,同时也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提出了紧迫要求。

(二)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性

(1)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是强化企业的文化引导的内在要求

企业组织文化具有特殊的引导功能,有助于企业文化凝聚力的形成,促使企业和谐发展和谐的内外部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相关管理,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的组织文化集中展现的是企业内部的整体价值观念,这种观念意识会在无形中影响企业的员工的价值体系,有助于员工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这个过程就是企业提升凝聚力的过程,增强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2)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是保障企业绩效、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企业组织文化通过具体的规范强化制度的约束性,是组织文化的一大特色组织文化通过具体的制度规范员工的基本工作,强化任务量的重要性,保障企业的发展业绩。企业业绩的提升保证了企业经营产品的市场份额,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3)现代组织文化建设是推进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科学依据。

企业的组织文化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式综合的作用于企业发展的整体环节,有助于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模式的引进与创新。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信息背景下的组织文化方式,以促使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4)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今的消费市场愈发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能够凸显出自己个性的企业可以 更大程度在竞争中获利。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要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在文化中注入新鲜元素,建立差异度高、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体系。

三、企业建设文化中存在的不足

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都在积极建设企业的组织文化,以确保企业全方位发展的平衡性。企业应积极探寻组织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提出改正建议,以促使企业更健康和谐地发展

1、组织文化建设中缺乏具体实践

每一个企业在建设现代化的组织文化时都应以企业自身发展的文化理念为依托,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文化都涵盖了企业的口标、宗旨、规划、制度等具体的指导,以完善企业的文化但有些企业提出具体措施的同时却忽略了具体实践的重要性,企业领导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进行设想,没有将重要的环境或其他因素考虑进去,造成组织指导脱离实际,无法完成等状况的发生 2.2企业领导对组织文化的认识不足

企业的领导是企业各项活动策划实施的主体,其思想意识的正确与否关乎企业发展的成败。在现代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中,只有引导领导的重视,具体的组织文化的实施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下去。 2.3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

每个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都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使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能不断地得到改进,以确保能及时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更需要严谨的创新意识做后盾,以确保其各种建设措施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环境相适应。

2.4没有形成信息背景下的科学体系

现代企业组织文化的建设要与时代发展相协调,必须强化信息的作用,而在口前的组织文化建设中很多企业出现信息技术落后的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互联网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产物,将组织文化建设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最新的活动及措施迅速地在企业内部传播,以调动员工的兴趣,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应以具体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文化建设的各个部分的探究,促使更科学合理的建设建议的出现。

3.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实践管理机制,确保各项措施得以快速实行 企业自身监督力度不足,导致部分领导或员工存在得过且过心理,严重阻碍各项具体措施或方案的实施。企业应成立监督部门、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对组织文化建设的具体细节进行监督,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等文化发展措施可以顺利落实 3.2强化组织文化教育

强化组织文化方而的相关教育首先应从企业的领导入手,加强对领导的引导并接受,只有领导快速接受并逐渐重视,才能使组织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3制定专项的组织文化制度,确保组织文化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

企业制定详细的组织文化制度规范,细化企业文化理念、规章制度、发展宗旨等,使组织文化更容易被员工理解与接受。

3.4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应实现在信息背景下的创新。建立并完善组织文化信息系统以互联网为发展平台,建立科学严谨的网络体系,将企业组织文化的各项建设方案或措施公之于众,并引导企业内部的平等交流,促使更多的优秀方案的出台信息背景下国际间各企业的发展不再是密封的。 3.5组织文化建设应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涌入我国市场,其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及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冲击,不利于我国企业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企业在现代化的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适度地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文化,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五、结语

现代企业组织文化综合展现的是企业的整体形象,因而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具体了解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玉.新形势下推进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运.2013(06) [2]艾亮.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2.[3]吴炜.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商贸,2014,25:68-69.

第13篇: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内容摘要: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本文将通过对企业文化各个方面的详尽阐述,对比国内外企业文化现状,分析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企业文化与绩效的关系,及全球化进程中的企业文化,发现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 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的对这些进行分析与解决,在文章最后具体分析研究应该如何进行对企业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企业文化市场竞争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概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总和。教科书上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者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个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被视为是企业成功进行变革以及使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关键要素。如何来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使之为企业绩效的提高服务,将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共同难题。

(一) 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企业都有着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如爱立信的“以人为本”文化、联想的“亲情文化”,IBM的卓越的“企业伦理”等等,这些恰当的优秀文化是如何对企业绩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企业在古代有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更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高绩效中的体现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制度”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它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 1

为朝同一方向努力。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处理。最初可能是被动的,员工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的约束与规范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流产。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使员工产生自觉行动,没有外在约束,要体现员工的意识,员工的自学行动时企业文化初步建立的标志。要通过多种凡是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来实施企业的每一项经营战略。因此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要塑造一种上下级之间的无缝沟通的文化氛围,企业的高层领导应该身体力行,养成主动与与昂共沟通的好习惯。由于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策略也会出现不可预料的调整,随之变化的就是员工绩效目标的调整。这些都需要管理者与员工一起,通过沟通帮助员工改进和提高业绩同时,无时无刻的沟通又使企业领导能准确地了解员工工作的状态以及更多地了解基层的真实工作情况,及时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韦尔奇有一句名言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经常找一些中层基层的员工进行沟通,依照企业的经营弱点,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保证企业创造持续理想的经营业绩。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体现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就是努力营造一种令人心情愉悦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有人人心情舒畅了,才能产生较高的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为员工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把员工当人看待,而不是仅仅把员工当成工作的工具或者是机器的附庸。满足不同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无障碍的沟通机制,及时化解冲突,用仁慈的爱心去关心员工的发展,尽可能为员工排解后顾之忧,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励,企业绩效业因此得以提高。

二、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一般应遵守的一般原则

1、强化以人为中心

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

2、表里一致,切忌形式主义

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的现象。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

(3)注重个异化

各异性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文化本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中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

(4)不能忽视经济型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服务,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面讨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中,虽然并不涉及“经济”二字,但建设和实施这些内容,最终目的都不会离开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企业战略问题,称文化战略。

(5)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这样,它应该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开发,否则企业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也就没有生命力。增值开发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平等思想、务实思想等都是值得增值开发的内容。中国民本思想自古以来就相当强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专制行为。社会主义企业中,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文化建设自然要以民本思想为重要的思想来源,并通过这一思想的开发利用,使职工群众产生强烈的主人公意识,自觉地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

2、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等四个层次的文化。学习型组织的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标,从而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物质层文化

物质层文化是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时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是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容貌、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也构成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2)行为层文化

行为层文化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指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包括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公共关系的规范。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行为。

(3)制度层文化

制度层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与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流程、厂纪厂规、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等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

(4)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核心层的精神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兼职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5)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只有建设和发展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用先进的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主要: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示范效应,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对于形成企业文化非常重要。管理者的素质好,威望高,才能带出好团队。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权力依靠员工的主题力量。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等等。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任何企业都是以提法哦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要通过一夜文化建设,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是企业的产品和企业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攸关,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只要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能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当作企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就一定能促进企业长远、高效、快速和全面发展。而且都是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

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认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总称。企业文化,或者确切的说是组织文化(CorporateCulture或OrganisationarCuiture)用国际君友会给的概念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念、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广义来说,大至联合国、一个国家、民族、地方政符、政党、工会、学生会、小至家庭、朋友等,其实都称为“组织”。 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这个概念应用于形容企业,或各种非营利组织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以为大多数企业和管理者所接受。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阿里巴巴遵循看客户第一的原则,客户是衣食父母,尊重他人,随时随地维护阿里巴巴的形象,微笑面对的投诉和受到的委屈,积极主动地在工作中为客户解决问题。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即使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不推诿。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客户和公司都满意,具有超前的服务意识,防患于未然。这样的企业文化注定了阿里巴巴没有能被抢走的客户。企业文化是一种生产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起着导向作用,通俗的说,就是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企业文化可以引导顾客的消费文化趋向,领导社会消费时尚和潮流,最终影响物质生产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文化观念。从世界范围看,优秀的企业文化所体现的导向功能,不同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心理、行为产生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作用主要通过制度文化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它在追求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允许个性存在,对职工中各种不同的要求、兴趣爱好不强求统一,起到传统激励方法所起不到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内容,它全面而细致地渗透在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积淀。企业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且必定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之所以能显示出新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具有全新的物质基础还在于它创造性的对待我们的历史传统,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该积极创建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其次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实行人本化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

发展企业文化,提升企业价值。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走出对企业文化建设上的误区,探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赵红岩,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兵团工运,2005,(2).

3、盖乐民,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竞争的核心[J],现代企业,2005(2).

4、贾春峰,企业文化与经营智慧,中国改革报,2002-03-18(B4).

5、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6、陈微,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J],现在工商,2000.

7、高山松,简谈企业文化的特点与功能[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

第14篇: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目 录

开提报告 „„„„„„„„„„„„„„„„„„„„

1 论文提纲 „„„„„„„„„„„„„„„„„„„„

2 摘要及关键词„„„„„„„„„„„„„„„„„„„„ 3 摘要及关键词(英文)„„„„„„„„„„„„„„„„„ 3

一、农村信用社现状分析 „„„„„„„„„„„„„„„„ 4

(一)违规屡禁不止„„„„„„„„„„„

4(二)政令难以畅通„„„„„„„„„„ 4

(三)虚假屡见不鲜

„„„„„„„„„„„„„ 4

(四)素质普遍低下

„„„„„„„„„„„„„ 5

(五)观念僵化滞后„„„„„„„„„„„„„„„„ 5

二、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5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信社走出困境的需要„„„„„ 6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信社防化风险的需要„„„„„ 6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信社稳健经营的需要 „„„„ 6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6

(一)明确企业文化的涵义 „„„„„„„„„„„„„„„ 7

(二)严思想教育,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7

(三)拓经营思路,加强经营文化建设„„„„„„„ 10

(四)精设计打造,加强形象文化建设„„„„„„„„„„ 10

(五)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管理文化建设 „„„„„„„ 11

(六)抓民主活动,加强政治文化建设„„„„„„„„„„ 11

(七)讲职业道德,加强伦理文化建设„„„„„„„„„„ 12

(八)严规章制度,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13

(九)促业务发展,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13 参考文献

„„„„„„„„„„„„„„„„„„„ 1

50

开题报告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高信念、是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的内在灵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基础。

企业文化是组织和调动员工最有力的手段,是员工归属于企业的界线和标准,是企业产生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扩张力的源泉。企业文化的培育,就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农村信用社员工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加之入社后均未经过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由于农村信用社历史的局限性,员工素质提高缓慢,对外界不良现象抵御能力差,在一些员工思想上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程度存在向钱看,为钱干及比好不比差、比高不比低的攀比行为,比待遇、比条件、比地位、比吃穿、比享受、比环境,思想颓废、工作消极,缺乏企业敬岗爱业精神,甚至有的已误入歧途,陷入泥潭。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过程中,如何用先进的文化来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经营、管理等工作,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农村信用社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也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因此,在电大学习即将结束之际,我以“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作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来总结我的电大学习,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及可持续发展起到一点借鉴作用。

论文提纲

一、农村信用社现状分析

(一)违规屡禁不止

(二)政令难以畅通

(三)虚假屡见不鲜

(四)素质普遍低下

(五)观念僵化滞后

二、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信社走出困境的需要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信社防化风险的需要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信社稳健经营的需要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明确企业文化的涵义

(二)严思想教育,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三)拓经营思路,加强经营文化建设

(四)精设计打造,加强形象文化建设

(五)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管理文化建设

(六)抓民主活动,加强政治文化建设

(七)讲职业道德,加强伦理文化建设

(八)严规章制度,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九)促业务发展,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2 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张 xx

(西安电大长安分校 陕西西安 710100)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高信念、是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的内在灵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基础。本文在分析农村信用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是:明确企业文化的涵义;严思想教育,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拓经营思路,加强经营文化建设;精设计打造,加强形象文化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管理文化建设;抓民主活动,加强政治文化建设;讲职业道德,加强伦理文化建设;严规章制度,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促业务发展,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关词键: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countermeasures

Zhang xx

(Xi\'an TV University Chang An Branch school Shaanxi Xi\'an 710100)

Abstract: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supreme faith, is the enterprise busine philosophy, is the enterprise rules, is the enterprise inner spirit,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f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on the basis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clear: the connot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strict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Management ideas, strengthen the

3 extension busine culture construction, Fine design,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image, Clear development goals, strengthen management culture construction, Grasp, to strengthen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Speak occupation moral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thical culture, YanGuiZhang system, strengthen behavior culture construction, Promote busine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ulture.Keywords: strengthen,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企业文化是组织和调动员工最有力的手段,是员工归属于企业的界线和标准,是企业产生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扩张力的源泉。企业文化的培育,就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过程中,如何用先进的文化来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经营、管理等工作,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农村信用社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一、农村信用社现状分析

(一)违规屡禁不止。由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多年来养成的松散习惯在员工思想上已形成了一种不良的习性,盲目违规、习惯性违规现象比较突出。如省办、省联社多次下发“禁令”,仍有一些员工禁而不止、令而不行;又如违规贷款问题,部分员工在执行中仍屡禁不止等等,缺乏应有的行为准则。

(二)政令难以畅通。主要表现在上下关系不协调,思想不沟通,在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上打折扣,搞截留,有的当面不抵、事后不理,有的顺心的执行,不合口味的拖着不办,甚至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欺上瞒下,政令不畅,缺乏团队意识和应有的企业作风。

(三)虚假屡见不鲜。部分信用社受利益的驱动、政绩的驱使,在造假上做文章,搞假效益、假清收、假汇报,注重近期效益,忽视

4 了长远利益;注重了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利益, 注重了效益, 忽视了社会利益。内部缺乏经营宗旨和发展目标,长期下去,既搞坏了作风、乱了账务、乱了思想、乱了人心,又葬送了农信事业。

(四)素质普遍低下。农信社员工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加之入社后均未经过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由于农信社历史的局限性,员工素质提高缓慢,对外界不良现象抵御能力差,在一些员工思想上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程度存在向钱看,为钱干及比好不比差、比高不比低的攀比行为,比待遇、比条件、比地位、比吃穿、比享受、比环境,思想颓废、工作消极,缺乏企业敬岗爱业精神,甚至有的已误入歧途,陷入泥潭。

(五)观念僵化滞后。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改革年代显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主要是对新知识、新业务、新理念,理解不深、认识不透、吸收较差,习惯于平常的经验,满足于传统的作法,不能与时俱进,有的甚至对现代科学管理有抵触情绪,经营观念滞后。

二、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996年农信社与农行脱离行政关系讫今已有10年了,回顾总结脱钩后10年的教训,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所有问题是因缺乏教育、缺乏必要的企业文化[2]。因为人是最活跃的第一因素和生产力,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又是人的灵魂,思想决定和支配行动,亦即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农信社什么时候抓好了企业文化,什么时候问题就少、工作就好,社风就正,发展就快,这已被实践证明。因此,加强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关系到可

5 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信社走出困境的需要

目前农信社改革已步入关键时刻,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改革中将摆在全体员工面前诸如:规范股金、统一法人、清非降比、票据兑付、经营创益等等工作要扎扎实实地去做好,有许多困难需要去克服。这就要求农信社弘扬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增强团队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齐心协力、迎难而上、让农信社尽快走出困境。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信社防化风险的需要

目前农信社点多、面广、人散、经营难管理、风险难防范、案件难控制,为了有效地加强内控管理,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社员工教育,规范员工行为准则,教育员工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帮助员工主动改正各种不良行为,积极遵章守纪,有效防化各类风险和经济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信社稳健经营的需要

农信社稳健经营就是要经营作风从实、经营质效从优、经营水平从高、经营管理从严、经营手段从活,这就要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人本管理,确定新的发展目标,明确新的经营宗旨,转换新的经营理念,弘扬新的企业精神,发扬新的企业作风,运用新的礼仪规范,兑现新的服务承诺,创造新的业务佳绩。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是农信社必补的一课,又是农信社强化人本

6 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更是农信社标本兼治突出治本的具体表现,应确立目标,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

(一)明确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企业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表层、中层、深层。表层的企业文化,如厂容、厂貌、厂歌、厂旗、产品形象、职工风貌等;中层的企业文化介于表层、深层之间,如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等;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沉淀于企业及职工心里的意识形态,它要受企业外部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内化为企业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其中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最为稳固的、深刻的,因而是最重要的,它从根本上支配企业及职工的行为倾向,并决定着企业的中层和表层文化。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是指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社风社貌、企业精神以及干部职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经营哲学(经营文化)、企业精神(思想文化)、发展目标(管理文化)、民主活动(政治文化)、职业道德(伦理文化)、规章制度(行为文化)、文体活动(娱乐文化)、企业形象(经营文化)、企业素质(教育文化)等。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其表现形态为多种多样,其中主要的有三种,即领导行为文化、职工文化生活和礼仪文化。

(二)严思想教育,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农信社作为金融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企业人格化,

7 那么信用社也应有自己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与信用社经营管理活动相对应的一个范畴,是农信社工作、生活、文化精神方面,是农信社精神生活中的一切意识要素与观念形态的总概括。即信用社职工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传统、习惯、作风、理想、信念、宗旨、价值观、道德、意志和行为准则等意识和观念的总和。同时,它又是农信社经营管理活动的反映,对农信社经营管理活动发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农信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文化是指农信社在从事业务经营及与之直接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为广大信合员工所认同和共同拥有的,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先进群体意识和文化。近十年来,农信社这种精神文化遭到破坏,部分员工的思想受到扭曲,这足以说明员工的思想阵地,如果不用先进的文化、科学的理论、崭新的理念去武装,就会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去占领。要矫枉过正,必须首先从教育入手,狠抓精神文化提升。要分层次、分对象进行“五职教育”:一是抓职业理想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远大的事业抱负,用远大的事业理想陶冶员工思想情操;二是抓职业纪律教育。学习金融法规制度,用法律、法规规范员工行为,增强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是抓职业技能教育。帮助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员工经营管理水平;四是抓职业道德教育。制订联社机关、信用社职业行为规范准则,让员工牢记服务宗旨,遵守道德情操。五是抓职业理念教育。帮助员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化管理新理念。其次,从抓载体着眼,开展多样文体活动。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勤、寓教于一切有益活动之

8 中。(1)要组织专业技术比赛。要通过专业岗位练兵、会计账务展评、信贷档案展评等规范管理比赛活动,促进基础管理工作的提高;(2)要组织球类棋艺类比赛。省、市(区)、县联社要定期组织比赛活动,每年不少于一次。(3)要组织多种劳动竞赛。省、市(区)、县联社要划赛区、定标准,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设立流动红旗,确定比赛内容,开展社与社、人与人结对比赛。(4)要组织法规知识竞赛。省、市(区)、县联社要定期组织比赛活动,以社为参赛单位,对获胜者给予奖励。(5)要组织文明创建活动。以社为单位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庭院、文明家庭、文明岗位、文明窗口、文明职工创建活动,树立农信社文明风尚。(6)要组织设岗创星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确定标准,划区定责,推行支委包难点、党员包重点,实现党员身边无事故、无案件。其次,还要从抓典型下力,创导先进人物引路。要注重发现、培养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事迹。(1)树立省、市(区)、县联岗位标兵;(2)树立省、市(区)、县联社最隹县联社、最隹信用社;(3)评选省、市(区)、县联社技术能手;(4)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要通过各种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敬业、忠信、严谨、创新”信合精神,具体提倡“七种精神”:即乐于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勇于拚搏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及求真务实精神,营造扶正气压歪风的氛围,使精神文化充分体现职工主人翁地位,真正代表农信企业职工的意志和愿望,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的一种企业精神

9

(三)拓经营思路,加强经营文化建设

要通过对农信社经营活动的本质与特点及其规律的揭示,研究关于信用社经营活动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原则,并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任何一家金融部门,只要开展业务经营,就会有自己独立的哲学思维,它存在于农信社经营的全部活动、行为及其现实与效果之中,它在影响、导向与调控农信社各种行为选择,特别是价值取向方面要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一是经营文化与企业价值观,发展目标高度要保持一致。要在考虑自身发展时,着眼于价值观,社会责任等,使农信社发展目标多元化。农信社不仅要有第一流的管理水平,还要有第一流的服务。二是从方法论基础上直接导向着农信社和职工思想及行为。要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讲效益、求生存、谋发展”的经营文化,并开展“我靠信合生存,信合靠我发展”及“今天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等教育。要运用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经营文化发挥的作用,经营文化既是体现直接作为观念文化,通过广大职工头脑中的思想方法来指导行动,也是反映间接通过伦理德、规章制度等管理文化来发挥作用。

(四)精设计打造,加强形象文化建设

农村信用社形象,就是农信社客户和社会公众对信用社及行为所给予的综合评价和一般认定。企业形象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农信社日常工作和经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一个信用社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吸引人才,吸引社会资金。因为所有的人都愿意到形象好的企业工作,所有的储户都希望将存款送到形象好的金

10 融机构存放,认为最保险、最安全,这就是形象文化的效益。为此,我们要认真抓好形象文化建设。一是要提高文明服务质量,办好服务窗口,坚持文明用语实行挂牌、微笑,限时及承诺等服务。二是统一着装,做到举止端庄、礼仪规范、文明接待;三是统一社徽、标识、广告等装璜设计和微机配置,展现农信社文明风貌。四是要加强基层网点设施建设,注意环境布置和保持清洁卫生,给客户以舒适的感觉。

(五)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管理文化建设

发展目标就是以农信社经营目标形式表达的一种金融观念形态文化。在信用社实际工作中,发展目标作为一种意念,一种符号,一种信号传达给全体干部职工,把农信社的特色的经营战略指标化。过去在农信社发展目标与实际工作往往产生距离,至使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为了加强管理文化进度,使发展目标真正在农信社工作中发挥其战略导向作用,对整个信用社集体发生组织、协调、凝聚作用,给全体员工以鼓舞作用,农信社在工作中要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目标。一是要从总体上体现农信社经营发展战略。二是发展目标要有竞争性和一定的超前性;三是制定发展目标要兼顾信用社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关系;四是制订发展目标要实事求是,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考虑到农信社发展目标的复杂性、动态性、现实性,又要注意到目标优化和在限定时间内所达到的水平及可能性。

(六)抓民主活动,加强政治文化建设

信用社工作中的民主活动,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它作为农信社

11 管理制度的一个方面,包括职工的民主意识、民主权利、民主义务等内容。农信社民主活动的核心是一种“以尊重人为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广大员工是农信社的主人,必须让其有参与权、知情权及参政权,农信社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及自我发展的经营主体反映到政治关系上必然是实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职工参与经营决策的讨论、研究,充分发表意见,使他们实实在在感到自己是信用社主人,这种主人翁感必然会产生责任感。在开展民主活动中,一是要努力培育干部职工的民主意识;二是要真正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考核、民主监督等制度。三是要营造民主气氛。要大力提倡和发扬主传统、民主作风、民主观念、民主习惯,使之成为良好风尚。

(七)讲职业道德,加强伦理文化建设

职业道德是指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中所必须产物的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信用社职业道德,就是农信社职工在经营活动中,处理同他人、同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农信社职业道德规范是多方面的,但依据工作的特点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有:遵纪守法、严守信用、秉公廉洁、竭诚服务。⑴严格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要引导每个农信社员工做执行国家金融政策、法规及内部制度的模范。⑵坚持严守信用。农信社职工必须严守信用,要教育员工按照规定办理业务,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维护“三铁”信誉,及时、准确、完整地完成每一笔业务收付和记载,达到账平、表

12 对、款准;⑶保证廉洁奉公。要求每个员工奉公守法,不徇私情、不图私利,不接馈赠,不贪污盗窃,不挪公公款,不侵占公物,不利用职务之便,走门子、拉关系,谋取个人私利,坚持原则,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⑷做到竭诚服务。这是农信社最主要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为“三农”服务的具体体现。要求职工做到热爱信用社,精通本职业务,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接待客户和办理业务时要态度热情,服务周到。

(八)严规章制度,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规章制度作为企业文化内容之一,加强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三点:一是一切规章制度的形成、确立及贯彻执行都要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法治”,不搞“人治”。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实际,一定要使制度办法科学化、定量化、规范化、系统化,具有操作性和指导作用。三是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真正破除平均主义,攀比心理及家长制领导方式,破除以人定法、以言代法,树立科学的方法,保证科学、合理、先进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九)促业务发展,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前提、是保证,物质文化是基础、是结果。农信社物质文化就是指实现经营效果,促进业务发展的最隹办法和措施。物质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人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何发掘员工的潜在能力、内在动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活机制”,必须活化六个机制。一是活化用人机制。要持“干部员工选,坚持员工

13 干部点”双向选择用人机制,打破铁交情、铁饭碗、铁工资、推行能者上庸者下,干好干坏不一样,以能力评优劣,以业绩定胜负、以质效给报酬,以水平用人才办法;二是活化分配机制。实行竞岗定位子、工资切块子、考核评分子、竞赛设笼子、末位减票子的绩效挂钩考核办法,打破平均分配,拉开收入档次。三是活化奖惩机制。在吸存、盘活、收息等业务经营上实行重惩重奖、奖罚分明。四是活化沟通机制。对上与下、左与右不同层面,要加强思想沟通、信息交流,消除思想、心理障碍及对抗情绪等不利因素要密切干群关系,领导要对员工要有公心、爱心、真心、关心、交心、知心、倾心,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交心谈心每年不少于一次,了解他们工作、生活及环境情况,解决好基层社吃饭、住宿及工作困难问题,抓好小食堂、小菜园、小花园、小游艺室等五小建设,真正让员工以社为家,安居乐业,不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对领导要有共心、向心、忠心、悦心、诚心、顺心、尽心。做到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形成合力。五是活化监督机制。要强化内外监督机制,对外实行办事公制度,坚持政策、程序、手续等公开,定期开门评优揭短,并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对内加强离任、离岗审计和轮岗交流制度,做到管好自已的人,看好自已的门,办好自已的事,防范各类风险和经济案件的发生。六是活化授权机制。要正确处理严管与搞活、收权与放权的关系,切忌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贷款权要有放有收,收放有度,要严格信贷人员等级管理,对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的信贷人员充分放权、扩权、增权;对有劣迹、常违规、爱违法人员要

14 缩权、限权、收权。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果。

总之,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是组织和调动员工最有力的手段,是企业产生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扩张力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新潮.浅谈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J].重庆金融,2008年第6期:56-57.2.柯 牛.试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J].湖南信合之家,2008年第3期:10-11. 15

第15篇: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你怎么看待企业文化建设这个问题?

企业文化不可或缺,没有文化的企业是走不远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让企业可以生机勃勃地健康发展。企业文化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员工提供激励。这种激励是多维度的,能够提供物质所不能带来的巨大力量。

作为企业文化具体操作者,你有哪些好的经验?以及遇到哪些比较棘手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不少企业都能够摆脱对自己企业建设认知的“混乱”。对企业文化有了相对比较正确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比较重视。很多企业开始着手提炼和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往往会比较的片面。具体表现在:

1、文化没有个性

有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方式,比如“以人为本、团结、拼搏、创新”等这样的企业理念。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不存在两家文化完全一样的企业。

企业文化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创业者个性、行业特点、企业历史、愿景目标、发展战略等。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对自身成功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和提升,因此,应该具有很强的独特性。“索尼的先驱精神”,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松下“造人先于造物”,惠普之道,迪斯尼“想象力与魔力文化”,这些卓越的公司都从自己企业的角度提炼和宣扬自己的文化,非常富有个性。

2、缺乏核心理念

也有些公司在提炼公司理念时,从愿景、使命、价值观、哲学、精神,一直到人才理念、营销理念、研发理念、竞争理念等,但往往让员工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必须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包括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源动力和最高准则。

使命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责任感、追求与理想,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比如索尼公司在自己刚创业,根本没有什么知名度时,就立志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低价”的形象;强生在1886年创立之初,就以“减轻病痛”为理想,到1908年,这个目标逐渐成为一种企业的哲学,并把顾客服务和关心员工放在股东报酬之前。

核心价值观是组织长生不衰的根本信条,即公司深信不疑、笃定遵守的最高指导原则。核心价值观区别于一般价值观,通常只有3到6条。小罗伯特.约翰逊写下强生的信念时并不是基于一种信念和利润的理论,而是因为他内心深深拥护、希望保存这样的价值观“顾客第一”。

3、企业文化不一致

这个阶段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往往给人比较散的感觉,也就是说可能理念与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并不统一,理念倡导的是创新,可公司实际上可能比较的保守,不允许失

败。

安然公司2000年年报上所陈述的公司价值观是沟通、尊重、诚信、卓越,但安然公司的所作作为显然严重违反了诚信的原则,它一直强调收益增长和个人主动性,加之缺乏通常的公司制衡机制,使企业文化建设从推崇进攻性战略转变为日益依赖不道德的投机取巧。安然雇佣了一批律师和会计师,使安然成为违背法规而不被抓住的行家。这种建立在不良企业文化基础之上的公司,轰然倒塌是必然的。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这些片面阶段都是普遍存在的,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完善中才能发展得更好。企业领导在督导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要兼顾全面让企业文化更好地发展下去。

第16篇: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昌河开始关注并研究企业文化是80年代末的事,特别是“九五”以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昌河的企业文化建设都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比如说制定了“昌河文明公约”和《职业道德规范》,制订了视觉识别系统,加强了企业环境建设等等。由于企业文化的外延很广,几乎渗透到企业的所有方面,因此本文笔者仅就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企业文化要有特色

关于这一点本来无可争辩,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什么才是特色?所谓特色,就是要有独特的风格,个性鲜明且富有魅力。独树一帜又要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不能游离于所处的环境之外。外显的东西虽然重要,但关键还是要看内涵。就如同一个人,穿的是奇装异服,说的是怪话连篇,能不能说有特色?恐怕不能说有特色。即使打扮得体,富有新意,但没有品位,这样的特色也会黯然失色。另外,同一件事物,有的人认为有特色,有的人认为没有特色,这与每个人站的角度、知识面、眼界有关。比如说一项技术,如果自己与自己比,可能已经很先进了,但是与别人一比,与国外一比,才发现其实还很落后。所以说特色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比较就没有特色。为什么在企业文化塑造的初期最好引入专家,要土洋结合,内外结合,就是因为专家见多识广,能够比较的对象多,使企业少做无用功。

二、注意把握几条原则

1、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与公司经济建设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发展历程之中,而又作用于企业现实的方方面面,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是历史与现实的良好结合,是与企业相伴始终的。所以,公司在考虑短期、中期、长期企业发展目标时,都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其中,进行通盘考虑。

2、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由集团公司统-规划、统一部署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必须由集团公司规范为统一的准则,各分(子)公司不允许各行其是,各出各的方案,从而保证集团公司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最终通过规范化、系统化实现昌河企业文化的特色化。

3、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长远有目标,每年有安排,近期有打算。这就是积细流以成大江,汇大江以成汪洋。

三、必须澄清几个认识误区

1、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上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内容上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而有些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2、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不少人在谈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列举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又把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或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什么运动队、宣传队等一律称为企业文化建设。

3、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有些人认为,在办公楼或工作现场,悬挂或张贴一些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看起来颜色鲜艳,赏心悦目,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就是企业文化。

4、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识。许多人认为,建设企业文化,主要是要设计一个漂亮的厂徽,穿上一套整齐的厂服,悬挂--面鲜艳的厂旗,唱响一支雄壮的厂歌。

不可否认,上述几种观点都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他们或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载体,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对实际工作也是十分不利的。

四、正确把握几个关系

一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范畴,而企业文化则发源于企业管理用之于企业管理,属于管理范畴。企业文化是直接指导和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及员工行为的管理方法,而思想政治工作虽然长期以来也一直强调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做,但它的重点是从党的方针政策、“三德”、“三观”教育出发,围绕如何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形成良好的企业风尚而开展工作的。企业文化建设涉及企业的风格、体制、政策及企业形象等各方面的管理实务,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思想建设及作风建设。

企业文化只属于本企业,甲企业的文化不一定适应乙企业的需要。企业经验是可以学习的,但是企业文化是不能照搬的。企业文化是自己的孩子,必须自己生自己养才能长大。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等却可以适合于每一个企业。

企业文化有明确的规范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它要求员工必须按照统一的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进行工作和社交。比如海尔对员工在企业内部行走时应靠路的哪一边都有规定。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要求重在启发觉悟,要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一般不带强制性。

因此,两者的正确关系是,不能互相代替,却必须有机地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的极好途径和载体,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同时,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应当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优势来推动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二是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关系。

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成四个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从广义角度界定的企业文化,无疑把制度包含在内,即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但如果我们从狭义角度研究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

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是互动的。当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可以把要倡导的新文化“装进”制度之中,来加速员工对这种新文化的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会催生新的制度。

文化的认同度决定着制度的成本。当企业倡导的文化优秀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高时,企业制度成本就低;当企业倡导的文化适应性差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低时,企业的制度成本则高。比如说交通管理,有警察监督时司机能够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不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说明制度对司机来讲没有变成一种文化,其制度成本就高;反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司机也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制度已经内化在司机心目中,变成一种文化,制度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永远是并存的。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企业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企业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到行动的协调一致。

三是企业文化与CI战略的关系。

现代CI战略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IBM开始,主要强调视觉识别即VI,70年代日本人将它与企业文化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提出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于是CIS战略正式诞生了。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把企业文化划分为四个层次,其中三个层次是与CI战略重合的,因此,实施CI战略是优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但是CI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区别的。CI强调的是识 别,即外界怎样通过CI系统所传递的信息将一个企业从众多企业中区别开来。同时CI战略往往从企业外部导入,并且请专家进行策划,CI专家有可能以自己的爱好,企图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赋予企业形象特殊的意义,从而忽略了企业内部本身固有的优秀企业文化传统,结果专家一走,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就被搁在一边,剩下徒具形式的视觉识别系统。因此,实施CI战略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企业文化在塑造初期可以以导入CI系统为突破口。

第17篇:国企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探究

国企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众多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要想在当今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育和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全的企业文化。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企业文化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字:企业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及意义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新趋势是企业经过长期孕育和提炼升华的占主导地位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遵循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经营方式的总和。

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一种外在标志,目的是使消费者能够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认同自我,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加强内部凝聚力,增强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即价值观。建立一个科学的、能够让员工认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内许多成功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利用企业文化这一载体,有效地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释放人的潜能,给企业注入生机和活力,全面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中国所有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角色,他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其他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榜样。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较为显著,他促使了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提高企业的综合业绩,更好的发展企业人才战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的制度、职能、职工综合素质等原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从业人员不专业

目前国企企业文化建设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部门:

1、经理办公室;

2、党政宣传部门;

3、经营计划科;

4、人事科。他们的思维还局限于原有的思想模式和管理模式,

再加上不是企业文化专业学科出身,缺少系统完整地企业文化理论指导,或多或少会影响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在逻辑关系、主辅层次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从整体上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缺乏系统性,企业文化体系还不完善 。成功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自成一体的,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精神文化为核心,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三)建设机制单调,员工不易接受

企业文化建设机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调,没有充分考虑到员工队伍的文化层次和领悟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使员工不断形成思想共识的过程,行动上达成一致的过程,要让员工深刻理解公司的文化是什么,怎么做才符合公司的文化,就必须把企业文化转化为活动的载体,采用一些员工喜闻乐见的,让企业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强

由于国有企业员工队伍组织结构还不合理,人员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不高,员工的学习气氛不浓,创新意识不强,使命感、责任感、方向感受影响,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强,所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让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和工作守则,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国企企业文化改善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领导者重视,又需要全体员工参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级逐层渗透,步步落实。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领导

企业应该走一条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化道路,外聘企业文化专家、企业形象专家来企业进行培训,与企业的领导者共同组成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指挥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工作;经理办公室、党群工作科、经营计划部、人事科、团委、工会等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专职机构,落实企业文化指挥小组的各项实施方案;各基层单位建立企业文化的执行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管理工作,实行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保证企业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方面增补一些内容,使其体系变得完善。(1)精神文化方面,增添一些经营哲学理念。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回答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是企业活动的最高指导思想,使企业更加明白企业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与环境的关系。(2)制度文化方面,需授权赋能,建立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和建立岗位培训和轮换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要注重考核整体业绩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操作人员和一般干部重在考核质量和数量,如考核产品合格率。(3)行为文化方面,建立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和建立人际关系规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构建企业文化多样化机制

(1)提炼企业理念并加以宣讲。把企业文化的理念故事化,对员工进行耐心的讲解,把企业文化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和经营活动中,同时对外要树立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等都要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

(2)转化成相应的制度。可通过人力资源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薪酬、任免、奖惩等体现企业文化,创造浓厚的企业文化的文化,使员工耳濡目染,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与企业所倡导的行为规范一致。(3)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要争当时代先锋;典型群体要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学、赶、比、超的氛围。

(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注重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不断挖掘员工的潜能和价值,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是企业的长寿之道。(1)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对一线操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等各种岗位上的培训,提高他们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开展“读书读报”的活动,认真学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知识等基本知识,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2)培养员工多方面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沟通能力等;(3)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在全体员工中弘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文明用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的推进过程更加顺利。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塑造现代化企业管理,结合企业的发展趋势,建立具有独特性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更加富有竞争力。同时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持续进步,不断创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响应管理效益年的号召,发展人才战略,在企业中塑造一个具有个性化的企业文化。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指导职工进行工作和学习,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整合企业职工的思想,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敢于创新,从而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文化管理水平。

第18篇:《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业自己填写学习中心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月日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姓名:学号:

一、文献综述

从文化结构层次来看,企业文化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物质层次,它是指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硬件”,包括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厂房、机器设备等)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标识。在企业文化的结构中,它处于最外层;第二是制度文化层次,它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化个性特征,它包括企业中的习俗、习惯和礼仪,以及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制度等,它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第三是精神文化层次,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主要指的是企业员工共同的行为模式,以及指导和支配行为共同持有的价值标准、信念、态度、准则等等,它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中,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位于企业文化的最深层,是企业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与壮大的源泉。

从组织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来看,有群体性文化、发展型文化、理性文化和官本文化;从文化特征与功能来看,一是“表层文化”,它是指企业的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如企业建筑、文件、标语等可见特征。二是“应然文化”,它位于表层文化之下,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三是“应变文化”,它位于企业深处,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和行为方式。以下是一些专家、学院学者的几个见解:

(一)叶生2007(5) 《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中指出:

早在五十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但这些“企业文化”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了。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广大中小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中小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

热衷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中小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 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多数中小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

(二)在张晓燕.(2007)《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出路》中对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中写到:

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二是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三是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之,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探索的发展而产生并且迅猛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发展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对管理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和人的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与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其实践意义在于对企业发展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定量化的理论框架。

(三)在李玲东(2007)《从传统看民营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中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与传统时指出:

有些中小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许多具体的联系。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应该说突出了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充满了哲理与思辩,

可谓左右逢源,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时,需要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因素,如知足长乐、枪打出头鸟等,这些都是抑制企业创新的隐型杀手。另外,人情交往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许多企业家长期依赖于由人情交往所编织的社会关系网即社会资本,而不把重点放在企业创新上,认为这样也能赚到钱,这样下去会逐渐形成对关系的依赖,而削弱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这种现象的盛行固然有其社会的原因,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资本伸展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加入世贸后,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越来越规范,那些津津乐道于依赖社会资本的企业被打垮、被击败就在所难免。所以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能简单而为之。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以上文献表明,如果中小企业一开始就高瞻远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一种强势和个性的企业文化,那文化自发形成的阶段就会大大缩短,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中小企业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成为卓越公司,而有的中小企业却只是昙花一现的最好理由。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二、论文提纲

(一)背景分析和描述

(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3、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4、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三)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要让员工有归属感。

2、核心价值观的确定。

3、将核心价值观无时无刻地体现在行动当中。

4、制度管人。

(五)总结。

(六) 参考文献。

三、参考文献

(1) 叶生.《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汽摩配.2007(5).-72-74

(2) 张晓燕.《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出路》.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4).-9-11.

(3) 刘玉生.《超越家族主义--海峡西岸经济区家族制民营企业文化创新思考》.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3).-33-38

(4) 洪和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对策分析》.兰州学刊.2007(6).-177-178

(5) 王欢.《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07Z).-233-233

(6) 李玲东.《从传统看民营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浙江经济.2007(11).-59-59

第19篇: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论文提要 文化馆是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担负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责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文化馆的服务方向是为全社会所有成员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服务目的是传播先进文化,为新农村的构建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撑。

文化馆是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担负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责任。认真思考和认识文化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去,这不仅是形式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馆自身性质所决定。

一、文化馆是社会文化机构的支柱性构件

从目前看,可以纳入文化机构的不外乎政府办的文化馆、文化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社会团体办的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城市社区、农村村落办的俱乐部(文化室)以及社会上办的为数不多的非赢利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等等。就是这些机构和它们提供的各种文化服务构成了社会文化服务的基础。而其中的文化馆则由于它的性质、特征、功能、作用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文化平台。

其一,文化馆既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又是公共文化设施。因此,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党和政府明确把文化馆定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其二,文化馆的服务方式是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馆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其他业务活动均不以赢利为目的,她以自己的主体业务——组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它以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众多的公共文化产品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生活的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馆的参与。99年以来,赣榆县文化馆“赣榆风情”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八届,每届广场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不少于20场,把文化精神食粮送到群众、农民家门口。这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活动,它所展示的是群众文化的魅力和生机、文化馆的价值,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欢笑,还有市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精神境界的升华。

其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以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主导方式。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而不是市场意志,体现的是政府对公民的人文关怀。文化馆是国家公共财政拨付经费的国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它覆盖面广、社会性强、影响力大,联系群众最为广泛,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即使在市场经济已经建立的今天,社会文化领域出现了投资多元化、社会办文化的态势和格局,文化馆也依然处在主导地位。

其四,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由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资源基础作保证的。以我馆而言,今年来拥有现代化的文化活动设备,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文艺人才队伍,引入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批精品在各类书刊、省市比赛中获奖。正因为如此,它已经成为基层广大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心、辅导中心。

其五,为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馆正在建立广泛、完整、系统的群众文化工作网络。这个网络,上连省、市文化馆,下连乡、镇、街道文化站以及乡村、社区基层文化室(俱乐部)及社会文化组织。这些文化机构与文化网络纵横交错,覆盖整个社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文化馆在这个群众文化网络中奖起着“龙头”和“腰腹”的作用。她不仅本身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基层的群众文化如乡镇文化、社区文化、村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示范、辐射、助推作用。因此,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二、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群众文化工作和基层文化建设的 拓展和提升。它的提出意味着政府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责任。因此,文化馆必然面临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全方位的挑战 ,最主要的挑战是来自文化馆自身现状的种种不适应。

其一,服务设施不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馆的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各地重视的程度有高有低,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目前还有不少地方的文化馆面积偏少,档次偏低,不能满足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

其二,服务队伍不适应。从目前文化馆人员现状看,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比以前有所改观,但依然存在人员不足,年龄、学历、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在文化馆人中相当程度地存在公共服务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办法不多的问题。

其三,服务内容不适应。文化馆文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馆在这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带来的设施狭小、设备陈旧、经费困难等客观因素及种种主观原因,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与公众的需求依然存在脱节现象。不少文化馆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有的文化馆服务对象狭窄,服务的覆盖面很少;也有的文化馆 陷入“关门搞创作”或热衷于“赚钱”搞经营而不能自拔,淡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大舞台。对此,我馆专门成立了“文体活动策划办公室”,利用社会文化资源,联合创新服务内容。

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打造新平台

(一)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公共服务的办馆理念。思路决定出路。“公共”和“服务”是文化馆办馆的两大主题。文化馆的服务方向是为全社会所有成员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服务目的是传播先进文化,为新农村的构建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撑。因此,文化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和公共服务的办馆理念,认真履行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深化改革,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文化馆要遵循党中央提出的“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抓好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加快文化馆改革步伐。要改革文化馆内部机构设置,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使内部结构从不合理趋向合理,并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要积极推行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者上、庸者下的流动机制。要引入激励机制、利益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对公共文化服务成绩突出的给以奖励。

(三)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支思想好、业务精、善组织、懂管理的复合型队伍 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必备条件。要不断丰富馆办活动内容,使之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群众的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要使文化馆的活动既有健康向上,使人精神振奋的内涵,又有极大的覆盖面,极强的吸引力,浓厚的文化特色。同时,在开展活动时还要关注弱势群体,如农民工、下岗工人,老少边贫地区群众, 维护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体现公共文化的人文关怀。更要认真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四)打造品牌,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示范作用。文化馆要聚合优质社会文化资源,塑造公共文化品牌,利用品牌来重塑文化馆的公共形象,扩大文化馆的社会影响。利用文化馆本身的品牌效应,利用政府对国办文化的支持,利用纵横交叉的群众文化网络及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以活动为打造品牌的载体,在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同时,注重形象设计,明确品牌定位,树立品牌形象,使每一项活动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同时让品牌活动走出阵地,深入社会,走进千家万户,发挥其示范、导向作用,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繁荣。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新阶段,文化馆一定要找准自己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座标,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意识,通过体制创新增强活力,通过打造品牌增强影响力,把自己打造成公共服务型的文化馆,使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第20篇: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是企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使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本文对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国内外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正经历着一次大的调整,大多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尤其是象煤炭这类严重依赖投资的资源型企业,可能要面临相当长时间的一痛苦的调整。但是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越要良好内功,不能丢掉企业的信念和灵魂,越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定义

1、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工作的重要的政治“法宝”。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进行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素质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他是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煤炭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其主旨是以人为中心,提倡理解人、发展人,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2、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理论和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其核心是倡导一种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有机结合,其宗旨是以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奉献于社会。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其他一切经济工作的宗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指导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社会丰义方向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企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把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职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朝着企业文化方向前进。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互相融合作用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文化同企业持续发展有效融合

在当前工作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方针,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的极好途径和载体,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弘扬先进的企业文化、不断扩大企业的社会知名度的同时,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使企业安全发展、转型发展,确保企业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2、加强“主人翁责任感”的企业思想、文化理念。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 让职工在企兴我荣、企强我富中感受事业之乐,要倡导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精神,引领广大职工把工作当成事业的追求,把岗位当作实现价值的平台,在忘我工作中感受奋斗和成功的喜悦;要塑造互相关爱、和谐共进的理念,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在融洽的企业大家庭中,感受企业文化的内涵,形成一种协调、宽松、和谐、理解的环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没相结合,使原来枯燥无味的说教变成愉悦活泼的交流,并形成一种合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

3、把培养思想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和企业文化工作发展

要把培养职工的思想认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职工同服务职工结合起来,善于从职工最关心、与职工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切实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随着人们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加快企业文化的硬件建设,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密联系群众的思想实际。特别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正在趋向高层次,如果我们不能自觉地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就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4、坚持多部门齐抓共管,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和企业文化工作的发展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形成以党组织为领导,专职政工干部为骨干,行政干部为基础,工会、共青团、女工委等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责任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是预防企业事故的基础性工程,既要注重地而,更要注重井下作业场所,要在行为规范、职工培洲、制度建设、理念渗透、改变形象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着重从安全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逐步完成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要围绕“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建设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最新【精品】范文

《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公司工作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章程规章制度公司文案公司简介岗位职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