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承诺书

2020-04-05 来源:承诺书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简便的造句

简便拼音

【注音】: jian bian

简便解释

【意思】:简单方便:使用方法~|做事要周到,不要光图~。

简便造句:

1、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可以限制这个列表,除非为每种项目组合使用一个新的工作区。

2、当前在库中使用的策略是对每个禁止操作提出异常;但将这个异常包含在更简便的API中是可能的。

3、在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健康伙伴关系的支持下,调查人员已表明简便和费用低廉的措施可如何扭转形势。

4、新的消息元素设置基元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以更改中介流中的数据以及更新消息,而无需编写自定义的代码或定义XSL转换。

5、如果这些初期成果能在大规模实验中得到验证,这项新技术将和医学成像一道成为诊断癌症的简便方法。

6、如果买来的蜂蜜看起来像是、标签上也强调那是纯正的,你可以用以下几个简便的方法检测一下那是否真的纯正。

7、它是如此简便,实际上当我在一个测试LPAR上初次运行它时,我把自己完全挡在外边了!

8、我将介绍的另一个概念是容器,它是一种能一次获取所有队列的简便的方法。

9、但是,我是人类行为的聪明学生,所以我一直以来想找寻保持脑部活力的简便方法。

10、因为缺少盲文教师,教育这些孩子的简便方式,就是利用音频设备。

11、通过使用RDA,可以非常简便地连接数据源,而且它已经识别出所有已经编目的数据库。

12、无论哪种情况,都可以发现迁移为帮助您转移到新的编辑环境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13、它提供了一种集成业务逻辑和数据库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14、你的大学提供的网络课堂可能是不用踏足教室就能得到学分的简便方法。

15、在你开始关注于对每一张片子进行精工制作之前,故事板是谋划演示的总体思路和流转的简便方法。

16、如果一个社区想提高作物单产但又缺乏技能,我们就介绍简便而可持续的手段和方法。

17、这是它的一个很简便的形式。

18、那么我怎样才能,测量子弹的平均速率?,我曾经同这里的,一些人讨论过…,我们发明了一种简便方法。

19、这个“服务器诊所”专栏的未来部分将说明简便联网自动化的示例。

20、因为可以在DB2中严密地控制存储过程的执行,所以它提供了一种控制用户对DB2进行访问的简便技术。

21、显然,微软没有为之提供一个简便的升级路径。

22、您可以使用一个集成解决方案来使这个流程清晰简便。

23、不过,由于太过简便,这种方法具有一些限制:它只能用在所要删除或插入的元素具有固定的父组件并且在运行时之前父组件就已知的情况下。

24、这些通常能快速简便地进行安装和使用。

25、这是预防美国在他任内遭遇另一次袭击的迅速简便办法。

推荐第2篇:《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会根据算式特点,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难点:根据算式特点,自觉、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并说说哪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为什么?

25×40= 2600÷100= 24×9+24=

8×125= 2.5×3.6= 2.4×0.5+0.5×3.6=

1300÷100= 50×9×2= 15.31-(0.31+3.5)=

21×100= 4×7×25= (16.8+1.47)÷0.7=

2.小结并引出新课

我们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减法性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呢?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4 1.8×2.58+1.8×1.42+0.5=

(1)观察:上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思考: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学生试做。

(3)投影打出学生试做的过程,并由学生讲出简算的依据。

1.8×2.58+1.8×1.42+0.

5=1.8×(2.58+1.42)+0.5(根据乘法分配律)

=1.8×4+0.5=7.2+0.5=7.7。

2.试做:1.56×1.7+0.44×1.7-0.7=

学生试做后,订正,学生讲解。

1.56×1.7+0.44×1.7-0.7

=(1.56+0.44)×1.7-0.7(根据乘法分配律)

=2×1.7-0.7=3.4-0.7=2.7。

3.小结: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某一部分符合简便运算的特点,应该怎么办呢?(局部符合简便运算的特点,就要在局部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我们要认真审题,有时虽然整个数目不能简算,但还应注意某一部分是否符合简便运算的特点,只要有一部分符合,就应该使用简便计算。即:局部能简算的要尽量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反馈

1.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一组

(1)11.72-7.85-(1.26+0.46);

(2)13.8×7.6-(4.29+3.31)×8.8。

学生独立完成后,讲解订正。

(1)11.72-7.85-(1.26+0.46)

=11.72-7.85-1.7

2=11.72-1.72-7.85(符合减法性质的特点)

=10-7.85=2.15;

(2)13.8×7.6-(4.29+3.31)×8.8

=13.8×7.6-7.6×8.8(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13.8-8.8)×7.6=5×7.6=38。

思考:这两道题有哪些相同点?(这两道题从题目本身上看,不符合简算的特点,不能进行简便运算。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某一步符合简便运算的特征,就在这一步进行简便运算。)

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哪一步能简算,就要在哪一步进行简便运算。因此,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还要随时观察每一步算式的特点。

二组:

(0.19×5.4+2.6×0.19)×12.5。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讲解:

(0.19×5.4+2.6×0.19)×12.5

=0.19×(5.4+2.6)×12.5(根据乘法分配律)

=0.19×8×12.5(符合乘法结合律)

=0.19×(8×12.5)

=0.19×100=19。

思考:

这道题中,可以进行几次简便运算?为什么?(这道题可以进行两次简便运算,因为题目中的括号内符合乘法分配律,而在计算的过程中又出现0.19×8×12.5符合乘法结合律,所以可以进行两次简便运算。)

小结:有些题目,在简算一次之后,还能进行简便运算,称为二次简算。所以,我们在进行一次简便运算之后,还要提高警惕,随时发现可以简便运算的算式。

三组:

3.2×0.9+0.32;9.5×8.8+0.02×95+9.5;202×99-198。

学生独立完成后讲解:

3.2×0.9+0.32

=3.2×0.9+3.2×0.

1=3.2×(0.9+0.1)

=3.2×1

=3.2

9.5×8.8+0.02×95+9.5

=9.5×8.8+0.2×9.5+9.5

=9.5×(8.8+0.2+1)

=9.5×10

=95

202×99-198

=101×2×99-198

=101×198-198

=(101-1)×198

=100×198

=19800

202×99-198

=202×99-99×2

=(202-2)×99

=200×99

=19800

思考:

这几道题怎样做才能进行简便运算?(通过变形后才能进行简便运算。)

小结:有些题目需要通过变形后才能进行简便运算。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分析。

四组:

(6.81-2.572)×(1-5.7÷5.7)

=(6.81-2.572)×(1-1)

=(6.81-2.572)×0

=0

这道题中第一个括号中的差为什么没有计算出来?(因为第二个括号中的差为零,不管第一个括号差为多少,相乘的积都为零。)

小结:

如果最后相乘的因数中有一个为零时,其它的因数不必计算。

通过这几组题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我们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时,一定要全面审题,时刻提高简算意识,根据题目中数字及符号的特点,灵活地进行计算。)

2.判断下面各题能否简便运算。能简算的说出简算方法,不能简算的说出运算顺序。

(1)6.25+37.5÷1.25×8;

(2)20-6.75+3.25;

(3)2.5÷0.4×0.078;

(4)9.8+0.2-9.8+0.2;

(5)1.2×4÷1.2×4;

(6)0.65×76+2.4×6.5;

(7)25.25×0.6×4÷0.6-0.09。

3.思考题:

填空:

(1)×0.4=3.4;

(2)填同一个数。

□-□+□+(□÷□×□-□)=10。

4.课后作业:P40: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利用加法、乘法的五大定律及减法、除法的两个性质,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进行简便运算,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以上定律及性质,并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因此在复习中,通过口算对简算的方法进行梳理,学生明确掌握各自的特点及方法,为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灵活运用做好准备。

在新授课及练习中,引导学生有层次观察算式的特点,从而确定简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

例4 1.8×2.58+1.8×1.42+0.5

=1.8×(2.58+1.42)+0.5=1.8×4+0.5

=7.2+0.5

=7.7

推荐第3篇:简便计算小数

加法结合律:

1.83+3.97+0.17

10-0.34-0.66

2.1+3.5+7.9+6.5

63.97-4.63-7.37

乘法结合律:

2.5X(1.32x0.4)

12.5x(3.4x0.8)

2.5x4.4

53.37+15.69-13.37

80x4.76x125

0.25x1.25x4x8

0.125x8.8

4.78+6.47-3.78

28x1.25x8 2.5x2.8x4x5 0.125x32

2.5x1.6

12.5x3.2x2.5

0.25x6.4x12.5

1.25x32x0.5

乘法分配律:

3.8x9.9+3.8x0.1

1.4x3.6+3.6x8.6

56.9x99+56.9

3.5x46+46x6.5

(12.5-1.25)x0.8 4.56x9.9+45.6 3.26x10.7-3.26x0.7

2.5x(4+0.4) 0.35x199+0.35

3.2x0.64+0.32x3.6

5.2x9.8

0.45x102

3.7x9.9 0.78x101

推荐第4篇:四则运算,简便运算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①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②各部分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③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①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②各部分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相减

得到的数叫做差。

③注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④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①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②各部分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③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①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②各部分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相除

得到的数叫做商。

③注意: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④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括号

(1)括号的种类:①小括号:( );②中括号:[ ];③大括号:{ } 4.混合运算的要求

①同一级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②二级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③算式有小括号,这要先算小括号,再算括号外面。

④若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则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运算定律。

1.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2.①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A-(B+C)=A-B-C 3.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

字母表示:(A+B)×C=A×C+B×C 4.①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字母表示:A÷B÷C=A÷(B×C) A÷(B×C)=A÷B÷C 5.其他性质:

6.两种运算技巧。

①凑数:把一个数写成是一个与它相近的整

十、整百或者整千数与一个较小的数的和或者差,在运用运算定律达到简便运算的效果。②拆数:

推荐第5篇:简便计算课堂作业

简便计算课堂作业

134+344+66+56

243-89+57-111

623-459+59

238-(138-69)

125×128×25

165×35+165×65

996×25

108×32-64×4

36+99×99+63

36×72+86×72+122×28

630÷(9×5)

128×75÷64×15

3333×4444÷1111

18÷5+16÷5+6÷5

47×101

387×26+387×74

316×48-340×28+24×48999×999+999

38×8+31×16

25×46+50×27

79×48+22×48-48

9999×2222+3333×3334

推荐第6篇:简便式讣告

简便式讣告依据其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简便式讣告。(一)新闻报道式

这种形式常作为一般的消息在报纸或电台、电视台上公布,旨在晓谕社会,内容和形式极其简单。一般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只告知死者的姓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终年岁数即可,范文《简便式讣告》。如:孙××同志逝世×××厂原厂长孙××同志因病于1999年11月11日逝世,终年67岁。孙××同志1952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讣贴

讣贴是抄送给个人的一种讣告形式,其内容同一般性讣告完全一样,只是在形式上更为短小而已。

推荐第7篇:简便式讣告

简便式讣告依据其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新闻报道式这种形式常作为一般的消息在报纸或电台、电视台上公布,旨在晓谕社会,内容和形式极其简单。一般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只告知死者的姓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终年岁数即可。如:孙××同志逝世×××厂原厂长孙××同志因病于1999年11月11日逝世,终年67岁。孙××同志1952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讣贴讣贴是抄送给个人的一种讣告形式,其内容同一般性讣告完全一样,只是在形式上更为短小而已。

推荐第8篇:小数简便计算

五年级小数简便计算

156.5-21.7-3.3-6.5

36.8-8.21+2.21

12.5×32×2.5

10.1×56

4.5×45+4.5×54+4.5

12.5×0.32×2.5

9.98×6.2

0.32×45+0.32×54+0.32

12.5×8.08

2.5×(33×44)

(0.13+0.13+0.13+0.13)×0.25

9.9×9.9+0.99

(0.125+0.25)×0.8

0.27×45+2.7×5.5

65×9.9+6.5

2.5×1.3×0.4

0.25×0.32×1.25

(2.5+0.25)×0.4

0.98×1.02

12.5×80.8

4.6×4.6+6.4×4.6-4.6

1.3×2.5+0.13×75

9.9×9.9+0.99

8.08×12.5

9.9×101-9.9

1.6×3.7×1.25

7.23×9.8

16.4÷0.2512÷0.25

100÷0.25×0.8

0.125×25×1.6

6.46×7.7+12.3×6.46 7.14-3.95+2.86-1.05 7.6×8.1+0.19×76

5.9×1.6+5.9×0.4

9.9×2.8

(6.78+6.78÷6.78-6.78)×6.78

70÷1.25

45.55-(6.82+15.55)

1.08×125

2.18÷2.5÷0.4

10.8×9.6+92×0.96

1.7÷0.4÷0.25

3.8×0.25÷0.38

7.1÷(0.25×0.71)

18.4-2.7-7.3-2.4

17.2-2.2+3.3-3.8

6.4-6.4×0.56-6.4×0.34

9.98×3.7

4.7×0.9+0.47

3.54×7.7+3.3×3.54-3.5415÷1.25

12.5×8.08

13.2-4.6+6.8-5.4

4.31×0.99

5.9×59+5.9×36+5×5.9

81.3-2.38-7.62

2.74×6.5-2.74+4.5×2.74

1.2÷1.25

(3.1+3.1+3.1+3.1)×2.5

7.4-7.4×0.7-7.4×0.2

2.5×4.04

1.25×3.2×0.25

7.92+3.08-3.54-6.45

7.13×0.5+7.13+8.5×7.13

9.9×2.8+28×0.01

8.8×1.25×0.2

(3.7×4.6+4.3×4.6)×12.5

推荐第9篇:小数简便计算

小数简便计算

1.135+3.346+5.557+7.768+9.979 1.996+19.97+199.8

9.8+99.8+999.8+9999.8+99999.8 2.894.68+4.686.11+4.68

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

6.11+9.22+8.33+7.44+5.55+4.56+3.67+2.78+1.89

17.4837-17.4819+17.4882 1.250.322.5

28.6767+32286.7+573.40.05 754.7+15.925

172.46.2+27240.38 0.88812573+9993

0.00…01810.00…011 34.58.23-34.5+2.7734.5

963个0 1028个0

下面有两个小数:

a=0.00…0105 b=0.00…019

1994个0 1996个0 求a+b,a-b,ab,ab.

12.34+23.45+34.56+45.67+56.78+67.89+78.91+89.12+91.23

6.250.16+2640.0625+5.26.25+0.62520

19.9837-199.81.9+19980.82

0.035935+0.035+30.035+0.07610.5

13.59.9+6.510.1 19.9837-199.81.9+19980.82

32.14+64.280.53780.25+0.537864.280.75-864.280.1250.5378

推荐第10篇:简便运算教案

教学课题《简便运算的复习》

广平县东孟固初级中学李瑞静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57页例2(2)(3)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简便运算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虽然说学生已经学过简便计算,但由于时间和学生容易忘记的原因,在六年级进行计算总复习时,还是要对简便计算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另外,简便计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的意识,考试评价的计算部分也遵循这样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六年级学生,有关运算顺序、方法都清楚;还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学过简便计算的五大定律与三大性质。但从平时的练习来看,学生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严重缺乏学习责任心。计算不达标学生的比率一半还多。

2、采取措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中要强调运算顺序,针对错误,针对学生容易上当的、容易混淆的计算题,作为资料保存,让学生明确数学计算中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要求,学会正确的利用数和运算符号的特征合理灵活进行简算,逐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对四则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

2、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定律的过程

3、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复习“数与代数”的内容:简便计算说到简便计算,同学们应该想到简便计算的公式有哪些?谁来说说?公式很多,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这节课我们来分类整理一下。

二、整理和复习

(一)、加法和乘法

教师:因为乘法是特殊的加法,所以它们的运算定律也有相似点:出示:①加法、乘法交换律:a+b=b+a

ab=ba

②加法、乘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对比练习:253+108+47+52

25×32×125 教师:乘法是特殊的加法,因此乘法的运算定律相对于加法也有不同点:(出示)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练习: 126×12+74×2

三、课堂练习教材57页例2(3)的“做一做”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简便计算的“变化”很多,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一个括号都会使计算发生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同学们掌握公式,灵活运用,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请说说怎样才能学好简便计算?记公式作对比抓典型勤练习

五、作业布置(课件出示)

六、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

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从而真正确立学生是万变不离其宗学习的主体、主人地位。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并且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联,把简算类型、依据、易出错处让学生根据练习在全班交流归纳补充,最后把小学学的简算依据的五大定律、三大性质及同级混合的简便计算方法归纳整理出来。使学生通过对比、整理和汇报,提高学生的辨析的能力,纠错的能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11篇:简便运算说课稿

《简便运算》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简便运算》第一课时,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下面我将和大家来探讨一下《简便运算》这一课。

首先,我来说一说我对教材的理解,《简便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9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连减中的简便计算,能根据简便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

2、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3、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连减中的简便运算,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学会连减中的简便计算,又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索方法,因此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运用减法的简便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分别是复习导入、自学导学、应用提升、归纳反思。

环节一,复习导入。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些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提高速度。看看自己的计算能力如何!” .........

环节二,自学自导。首先,PPT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接下来,让学生小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现不通过方法之间的联系,这期间,教师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哪种方法计算起来简便。这两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当学生已经初步知道简便方法后再出示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联系进一步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最后,小组汇报最佳简算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将课堂还给学生。

环节三,应用提升。这个环节我将设置三个层次的练习,有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三种题型,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真正掌握连减中的简便运算。

最后一个环节是归纳反思。我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第12篇:黄粉虫简便养殖方法

黄粉虫简便养殖方法

黄粉虫轻简饲养法,即在黄粉虫养殖过程中从环境、饲料和黄粉虫虫体等三方面进行调控,以提高分离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一、环境调控。黄粉虫卵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60%-70%;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9℃,相对湿度为70%-80%;蛹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30℃,相对湿度为70%-80%;成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为75%-85%。温度高时,可降低密度,在地面洒水增加湿度,并多喂菜叶;温度低时,增加密度,关闭门窗,在室内加温,少喂或不喂菜叶。湿度过大,饲料易发霉,应开窗通风,少喂菜叶、瓜皮等含水量高的饲料,降低密度并喂麦麸。温度控制以料温为标准。

二、饲料调控。精料、青料合理搭配,保证饲料充足和营养全面,能减轻黄粉虫自相残杀。一般幼虫一周投喂一次精料,每天喂一次青饲料;成虫每天早晚各投一次精料,1~2天喂一次青饲料。保证幼虫日增重3%以上,日耗料为幼虫体重的16%左右。老熟幼虫化蛹前及时筛去虫粪,添加足量饲料,喂菜叶能促进化蛹整齐一致。即使饲料充足,黄粉虫自相残杀率仍较高,为20%-30%。特别是成虫自相残杀率更

高,成活率至多为80%。因此,要及时分群管理。

三、虫体调控。黄粉虫群体生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幼虫期长,蜕皮次数多且不一致。黄粉虫1~9龄期应及时投青饲料;10~13龄期及时调整密度;14龄以后,要增加精、青饲料量。结合环境和饲料调控,加强管理,将每龄期控制在4~5天,这样能缩短生产周期,且群体生长较为一致。幼虫密度不宜超过0.4克/平方厘米。留种扩繁的,0.1克/平方厘米的密度比较好。及时用3毫米孔径的筛子分离幼虫和老熟幼虫。分离后的老熟幼虫化蛹整齐一致。如果采用引诱剂和驱虫剂,分离效果更好。成虫从乳白色经棕色变为黑色约需1周时间,期间成虫基本不食,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用报纸将成虫引诱分离,及时放入产卵盒。将化蛹时间相差不到1周的蛹存放在一起,不需要进行成虫分离,可以减轻分离成虫的劳动量。

第13篇: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

简 便 运 算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读一读,记一记

加法交换律:a+b= 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 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a + b)×c =a×c + 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a-c-b 带符号搬家:a-b-c= a-c-b= a-(c+b) a-b+c= a+c-b

a+b-c= a-c+b 除法的性质:a÷b÷c=a÷(b×c)=a÷c÷b (1) a+b= b+a;

(a+b)+c=a+(b+c)

178+350+22

56+208+144

254+246+746+1054

(23+56)+47

286+54+46+4

582+456+544

(2)(多加了要减去;少加了要加上;多减了要加上;少减了要减去) 133+994

576—203

143+98

405—98

576—203

482+19

273—98

726+97

1 (3)带符号搬家

710+37—110

5897+568—897+432

(4)a×b=b×a 25×37×4

75×39×4

65×9×4

125×39×16

(5)(a×b)×c=a×(b×c)

19×75×8

62×8×25

43×15×6

(6)a×(b+c)=a×b+a×c 136×406+406×64

702×13+877×702

246×32+34×492

138×24+276×38

(7)a×(b—c)=a×b—a×c 102×59-59×2

456×25-25×56

41×35×2

99×99+99

44×25 99×101-99 2

43×126-86×13

668×101—668

101×897—897

(8)a—b—c=a-(b+c) 458—45—155

2354—456—544

98547—457—123—420

(9)“-”后面加或减去(),,括号里的符号要变号

479—(79+29)

139—(39+26)

345—(45—18)

542—(142+70)

(10)a÷b÷c=a÷(b×c)=a÷c÷b 49000÷125÷8

4900÷125÷49

6300÷(63×5)

180÷(6×2)

450÷18

2800÷25

810÷27

482—59+29

36—(16+7) 8100÷3÷9

340÷(34÷2)

37×14÷7

第14篇:简便运算 教案版

简便运算

9.81×10%+1×98.1+0.049×981 219999.8+1999.9+199.8+19.9+0.6

3+5+7+……107+109

41

131415×+51×+61× 34455620132013201320132013++++ 1×22×33×44×55×6

718×+÷4 15415

777×8+6×- 131313

1.25×5×8×0.2

0.6×3.2+1.4×60%+5.4×

53+)×42 673 5

1.2÷0.8÷1.25

0.175÷0.25÷4

9999×7778+3333×6666

4.7×2.8+3.6×9.4

第15篇:五年级分数简便计算

能简算要简算

75111115511

-++-+-(-)+

66348 12 67979

1 8 +87315+ 8 +15

2-3-253

1271123-12+23

17

0.75+0.125+ 4 + 8

58431585

283415- 712

719215+2121

3-

5-(3-2)

7

311

-(5-112124

)1×6+8×6

9

7

9

7

1-(11+2)3+1-15-4-3

20

56-34+23

137512712

12+15-14

2-27-57

824233+(5-12)3171

8

314-8+71258-(518-2)77

4357

9+10+9+10

59388178172479+5+9+15

2319+(4-2

第16篇:《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两数相乘的两种简便计算,一种是通过将其中一个数转变为两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得运算简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另一种是通过将其中一个数转变为两个数相除的形式是的计算简便,这是学生理解起来的一个难点。而将哪个数变,变为哪种形式,又变为哪两个数合适是本节课的重点加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与事先料想的完全一样,学生对于两数相乘替换一数理解起来没有问题,对于两数相除的形式就不太理解。连在班级中很突出的学生也不能回答到点子上,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但是对于其作用都能理解,这一点还是很不错的。

另外,对于两数相乘的简便计算有多种,由于先前学习的乘法分配律,学生大多更习惯于将其中一数转化为两数相加的形式,其次是两数相乘的形式。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学生基本上没有用两数相除的形式。

在巩固练习时,对学生的要求是比一比谁的算法数量更多更简单,学生对于这种带着比赛性质的活动明显更加热衷,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许多平时不太爱表现自己的学生也能够踊跃地举手发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多的采用这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17篇:小数简便计算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练习卷

6.9+4.8+3.1 0.456+6.22+3.78 15.89+(6.75-5.89)

4.02+5.4+0.98 5.17-1.8-3.2 13.75-(3.75+6.48)

3.68+7.56-2.68 7.85+2.34-0.85+4.66 35.6-1.8-15.6-7.2

3.82+2.9+0.18+9.1 9.6+4.8-3.6 7.14-0.53-2.47

5.27+2.86-0.66+1.63 13.35-4.68+2.65 73.8-1.64-13.8-5.36

47.8-7.45+8.8 0.398+0.36+3.64 15.75+3.59-0.59+14.25

66.86-8.66-1.34 36.8-3.9-6.1 32+4.9-0.9

25.48-(9.4-0.52) 3.9-4.1+6.1-5.9 15.02-6.8-1.02

32+4.9-0.9 146.5-(23+46.5) 9.43-(6.28-1.57)

4.8+8.63+5.2+0.37 5.93+0.19+2.81 1.76+0.195+3.24

2.35+1.713+0.287+7.65 1.57+0.245+7.43 6.02+3.6+1.98

0.134+2.66+0.866 1.27+3.9+0.73+16.1 7.5+4.9-6.5 3.07-0.38-1.62 1.29+3.7+2.71+6.3 8-2.45-1.55

3.25+1.79-0.59+1.75 23.4-0.8-13.4-7.2 3.2+0.36+4.8+1.64

1.23+3.4-0.23+6.6 12.7-(3.7+0.84) 36.54-1.76-4.54

14-7.32-2.68 2.64+8.67+7.36+11.33

(2)小数乘法计算

0.25×16.2×4 (1.25-0.125)×8 3.6×102 320÷1.25÷8

3.72×3.5+6.28×3.5 1 4.8×7.8+78×0.52 0.8×100.1

5.6×13.1-15.6-15.6×2.1 4.2÷3.5 7.09×10.8-0.8×7.09

18.76×9.9+18.76 3.52÷2.5÷0.4 56.5×9.9+56.5

515.6×13.1-15.6-15.6×2.1 4.8×7.8+78×0.52 4.2÷3.5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18.76×9.9+18.76 3.52÷2.5÷0.4 320÷1.25÷8

9.6÷0.8÷0.4 4.2×99+4.2 15.2÷0.25÷4 0.89×100.1

17.8÷(1.78×4) 0.49÷1.4 1.25×2.5×32 3.65×10.1

3.83×4.56+3.83×5.44 9.7×99+9.7 3.14×0.68+31.4×0.032

27.5×3.7-7.5×3.7 8.54÷2.5÷0.4 0.65×101 3.2×0.25×12.5

(45.9-32.7)÷8÷0.125 5.6÷1.25÷0.8÷2.5÷0.4 4.36×12.5×8

7.2×0.2+2.4×1.4 8.9×1.01 7.74×(2.8-1.3)+1.5×2.26

3.9×2.7+3.9×7.3 18-1.8÷0.125÷0.8 12.7×9.9+1.27

21×(9.3-3.7)-5.6 5.4×11-5.4 4.5÷1.8 4.2÷3.5

63.4÷2.5÷0.4 4.9÷1.4 3.9÷(1.3×5) 930÷0.6÷5

7.7+1.54)÷0.7 2.5×2.4 2.7÷45 15÷(0.15×0.4)

0.35×1.25×2×0.8 32.4×0.9+0.1×32.4 15÷0.25

(2.5-0.25)×0.4 9.16×1.5-0.5×9.16 3.6-3.6×0.5 70÷28

0.8×(4.3×1.25) 3.12+3.12×99 28.6×101-28.6

0.86×15.7-0.86×14.7 2.4×102 2.31×1.2×0.5 7.6×0.8+0.2×7.6 0.85×199 0.25×8.5×4 4.6÷3.5

1.28×8.6+0.72×8.6 12.5×0.96×0.8 10.4-9.6×0.35 0.25×36

0.25×0.73×4 0.32×403 46×57+23×86 0.79×199

13.7×0.25-3.7÷4 2.22×9.9+6.66×6.7 2.3×16+2.3×23+2.3

101×0.87-0.91×87 10.7×16.1-15.1×10.7 3.65×4.7-36.5×0.37

1、判断题。

(1)0.001×1000=10 (

) (2)15.6÷100=1.56 (

) (3)0.207的小数点向右最多移三位,所以0.207最多只能扩大1000倍.(

)

2、单选题。

(1)把40.28去掉小数点变成整数,原数就(

A、缩小100倍

B、扩大100倍

C、缩小2倍

D、扩大2倍 (2)把0.0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得(

A、2

B、0.2

C、20

D、200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五位,再向左移动三位,那么移动后的小数比原小数(

A、扩大3倍

B、扩大100倍

C、缩小1000倍

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或文字。

(1)把0.43扩大_________倍是430。 把0.1_

倍是0.01。

把10.45扩大100倍是_________,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_________。 (2)0.54扩大100倍是_________,再缩小1000倍是_________。

(3)有甲、乙、丙三个数,若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乙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得到的两个数正好与丙数相等,若丙数是7.04,则甲数是_________,乙数是_________。 (4)把62.9缩小10倍,小数点向_________移动_________位是_________;缩小100倍,小数点向_________移动_________位是_________;缩小1000倍,小数点向_________移动_________位是_________。

(5)去掉84.2的小数点,原数就_________。把84.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后是_________,所得的数比原数大_________倍。

4、在○里填上\"×\"或\"÷\",在( )里填上适当的整数。

○(

)=0.91

4 8.46○(

)=8460

4.7○(

)=0.47 80○(

)=800

10.1○(

)=1.01

0.507○(

)=5.07 70○(

)=0.7

(

) ○10000=170 9.14

5、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52.7×1000=(

)

24.7÷1000=(

) 1.3×10÷100=(

) 3.5×100=(

)

1.06÷10=(

)

23.7÷100×1000=(

) 7.4×100=(

)

0.09×1000=(

) 0.02÷10×100÷1000=(

) 0.5÷1000=(

)

8.2×100=(

)

50÷1000×10÷100=(

) 52.7×1000=(

)

24.7÷1000=(

) 1.3×10÷100=(

)

6、填上适当的数。

7、填空

(1)把0.011扩大10倍,得(

);把0.011扩大100倍,得(

);

把0.011扩大1000倍,得(

).

(2)把530缩小10倍是(

);把530缩小100倍是(

);

把530缩小1000倍是(

).

(3)(

)扩大100倍是0.2.

4扩大(

)倍是100. 8.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把0.08扩大100倍是0.08。

(

) (2)三位小数比两位小数大。

(

) (3)2缩小1000倍就是2÷1000.(

) (4)甲数的100倍等于乙数的100倍。

(

)

9、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5.2的末尾添上两个“0”,这个数(

).

①扩大了100倍

②缩小了100倍

③大小不变 (2)把7.1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是0.071.

①左

②右

③二

④三 (3)把0.06缩小10倍是(

).

①0.006

②0.6

③6 (4)甲数扩大10倍(

)甲数增加9倍.

①大于

②等于

③小于

10、计算

1.2×10=

3.9×100=

6÷10= 1.2÷10=

3.9÷100=

6÷100= 3.17×10×10=

3.17÷10÷10= 3.17×10÷10=

3.17÷10×10=

11、应用题

(1)每一千克小麦可磨面粉0.85千克.1吨小麦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2)某地平均每10千克海水含盐0.3千克.100千克海水含盐多少千克?

(3)一个游乐场原来面积是0.056公顷,现在的面积比原来扩大10倍,现在面积有多少平

12、填空:

1t=( )kg ( )g=1kg 1km=( )m 1m ( )dm ( )cm=1m 1l=( )ml 1m2=( )dm2 1dm2=( )cm2 0.85m=( )cm 20.06t=( )kg 4850m=( )km 500kg=( )t 3.07l ( )ml 4030ml=( )l 0.7 m2=( )dm2 3.05元=( )分 21.3kg=( )t 85mm=( )cm 45000kg=( )t 75mm=( )cm 5400g=( )kg 7050m=( )km 984m=( )km 657cm=( )m 0.845dm=( )m 0.784t=( )kg 3.08t=( )kg 9m=( )cm 10 m2=( )dm2 1.25kg=( )g 3.05m=( )km 9.4cm=( )m 33ml=( )l 1505kg=( )g 6601m=( )km 15t3kg =( )t 4150ml=( )l 260 cm2=( )dm2 5.2m=( )dm 7.4kg=( )g 12.5m=( )km 62g=( )kg 6角=( )元 2t=( )kg

13、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72000 355280000 198400 69000000

14、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9t56kg=( )t 6km32m=( )km 5m47cm=( )m 6kg5g=( )kg 12m225dm2=( )m2 1吨30千克50克=( )吨

15、改数

(1)下面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

0.6

2.05

0.275

37.307

(2)下面的数,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各缩小多少倍?

5.8

25.25

12

700

第18篇:小数简便算法(四)

小数简便算法

(四)

①5.28-0.53-0.47 ②54.5-16.7-14.5

③48.7-18.7-13.9-6.1

⑸3.12×4 +1.88×4

⑦1.35 ×0.5×2 ④16.9-2.5-2.5-5

⑥2.5×3.3×4

⑧2.84+7.16+3.76

第19篇:小数简便计算练习题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练习题

一、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9+4.8+3.1 0.456+6.22+3.78 15.89+(6.75-5.89)

5.27+2.86-0.66+1.63 13.35-4.68+2.65 15.02-6.8-1.02

73.8-1.64-13.8-5.36 25.48-(9.4-0.52) 3.9-4.1+6.1-5.9

3.25+1.79-0.59+1.75 23.4-0.8-13.4-7.2 3.2+0.36+4.8+1.64

1.23+3.4-0.23+6.6 12.7-(3.7+0.84) 36.54-1.76-4.54

0.25×16.2×4 (1.25-0.125)×8 3.6×102 320÷1.25÷8

3.72×3.5+6.28×3.5 4.8×7.8+78×0.52 0.8×100.1

18.76×9.9+18.76 3.52÷2.5÷0.4 56.5×9.9+56.5

18.76×9.9+18.76 3.

529.6÷0.8÷0.4 4.2

27.5×3.7-7.5×3.7 8.5

4 3.2×0.25×12.5 7.6

0.25×8.5×4 4.6

÷2.5÷0.4 320÷1.25÷8 ×99+4.2 0.89×100.1 ÷2.5÷0.4 0.65×101 ×0.8+0.2×7.6 0.85×199 ÷3.5 1.28×8.6+0.72×8.6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82.3-40.5÷0.81×1.2

4.53+19.8÷(26.8-1.2×4)

(9-0.45)÷(2.5+1.5×3)

[1-0.98×(3.51-3.51)]÷2

三、把下列的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7.8-2.9=4.9

24.9×0.8=3.92 1.2

9.15+3.92=13.07 18

0.5×24=12

四、计算:

0.4×(3.2—0.8)÷1.2

57.4×1.3-4.68÷0.9

、1-0.8=0.2 ÷0.2=6 -6=24 ×〔(3.2+4.06)÷6.05〕

[10-(0.2+16.7×0.07)]×0.01 。

五、只列式不计算。

1、3.6 加上 1.2 的 5 倍,再减去 2.88 ,差是多少?

2、3.6 加上 1.2 的和,再减去 2.88 的差被 5 除,商是多少?

3、7.5 乘以 32 除 3.2 的商,所得的积加上 2.5 ,和是多少?

4、34.8与2.7的和乘以4.02,积是多少 ?

5、3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6、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六、用文字叙述下列各题。

15-6×1.5 (1.8+202)÷2.5

(15-6)×1.5

1.8+202÷2.5

第20篇:简便计算教案二

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内容:拆分凑整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75+68+25 73-29+27 53+38 91-27

请个别同学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二)讲授新知

1、讲解

3、4题

总结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个位数字,找出能凑成整十数的好朋友,这样的数可以一起算,使计算变得简便。

2、讲解

5、6题

总结方法:在连减的问题当中,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前提:这两个减数的和为整十数)

3、讲解第7——8题

总结方法:如果算式中有接近整十的数,可以从其他数中拆出一部分与其凑成整十数再继续计算,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4、讲解9——11题

总结方法:主要练习进位加。

(三) 课堂总结

说一说,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新本领?

《简便承诺书.doc》
简便承诺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