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供职承诺范文

2022-11-07 来源:承诺书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官职级别

中国现今官职级别

国家级正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

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 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省部级副职: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 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 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正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

厅局(地)副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

县处级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 ,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

县处级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和副处级单位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

乡科级正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 各乡镇党委,政府正职。

乡科级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副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 各乡镇党委,政府正副职。

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广东省省长、北京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广东省军区司令员、42军军长)

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广东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广州市市长) 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湖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

副厅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深圳市教育局局长、宝安区区长)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徐汇区副区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揭东县县长) 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副处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

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

(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

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

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 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 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 副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 正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县,为正七品 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

现在新的《公务员法》第16条、17条规定了公务员的职级层次,分别是:

国家级正职:总理

国家级副职:副总理,国务委员等

省部级正职:各省省长,各部、委、总局的部长、主任、局长等

省部级副职:副省长、副部长,部委归口的国家局局长,副省级市市长等

厅局级正职:各省厅、局长,各部委司、局长,省辖地、市的专员、市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巡视员

厅局级副职:副厅、局长,副司、局长,副专员、地级市副市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副巡视员

县处级正职:县长、地级市的各局(处级局)局长、区长,省部委各司厅局的处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调研员

县处级副职:副县长、副区长,副处长,处级局的副局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副调研员

乡科级正职:乡长、镇长,处级局的科长,县局(科级局)局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

乡科级副职:副乡长、副镇长、副科长,科级局副局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副主任科员

科员:基层公务员,个别地区在这一级还分设了正、副股级领导职务

办事员:基层公务员

国家级正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

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

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

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省部级副职:中共中央纪委常委,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

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

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正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

厅局(地)副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

清朝和现在的官职对照

(1)、清总体情况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皇帝,总结历史上各朝代的经验,为加强中心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 (2)内阁【相当于国务院的领导班子】

明朝时为了进一步集权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利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清朝继续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把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称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这些宰相相当于政治局常委】。 (3)中心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由于部比较少,所以这些堂官相当于主抓某线条的副总理兼部长】。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心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相当与中心的直属机构】。

(4)军事系统: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北京卫戍区】,由侍卫处(领侍卫府)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中心警备团】,权位尤重。其他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各设统领管辖;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由于都是特种兵,设掌印总统大臣或治理大臣管辖;虎枪营专任扈从、围猎等,设总统管辖;善扑营则专门练习摔角。

驻防八旗【大军区】驻扎于全国各重要之地,视情况不同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疆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将军是满官的称号,战时则任命亲王为大将军。

绿营即汉兵,驻扎京师的称巡捕营,归步军统领管辖。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级,标又分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等,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八旗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统率。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提督实为一省的最高武官,总兵略低于提督。总兵以下,副将所属为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为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为汛。 (5)监查机构:

清朝沿袭明代设监察院【中纪委】,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监察院长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则为总督、巡抚的加衔。

(6)地方行政: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把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大区书记】、【省委书记】,布政【省长】、按察【政法委书记】两使为督、抚的属官。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省军区司令】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省以下有道【地委】的设臵,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市委书记】、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委书记】、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臵同直隶厅。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治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

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应表

清代职官的品级是按官吏职位高低来分,分为十一个品级,品级数越大,职位越低。最低的职位是法官,最高的职位是正一品。 中文名 清代职官品级简表 目录

1 宗室爵秩 2 一品 3 二品 4 三品 5 四品 6 五品 7 六品 8 七品 9 八品 10 九品

宗室爵秩编辑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以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其封爵十二个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

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

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

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

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

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

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

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

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

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

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

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

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

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

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

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厅级加】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

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

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

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

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

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厅级】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

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

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

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厅级减】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

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副厅级加】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

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副厅级减】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县处级加】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县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

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

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副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科级】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副科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股级】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副股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推荐第2篇:中国官职

国家级正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

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

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

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省部级副职: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

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正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 厅局(地)副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 县处级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 县处级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和副处级单位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 乡科级正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

各乡镇党委,政府正职,

乡科级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副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

各乡镇党委,政府正副职, 公务员 军队 国有事业单位和 国有企业

专业技术人员 不是公务员,

但仍是国家干部

但仍是国家干部。

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政治局常委。为一级。

副总理、国务委员

政治局委员、军委四总部军委副主席,最高 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海军、空军、二炮,大军区正职

为二至三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书记,大军区副职, 中国科学院、各省省长,中央各部部长 集团军正职 社会科学院为三至四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 集团军副职 十所重点大学 44个国家大型骨干

省 委副书记,副省长, 企业集团中央各部副部长,十六个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市 为四至五级

地 (市、洲、盟、直辖市的区)市 委书记、巡视员 以上学位的大学校长、

五至七级

地(市、洲、盟、直辖市 的区)委副书记、助理巡视员

六至八级

处长、县委书记、副旅 副教授 中型国有企业

县长,调研员 团 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医师、

七至十级

副处长、县委副书记

副团 长 副县长,助理调查员

八至十一级

九、

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

讲师、工程师、主治医师、科长、主任科员 中学一级教师

九至十二级

十乡党委副书记、

副乡镇长,副科长, 营长副主任科员

九至十三级

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副厅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

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

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副处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

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

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

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

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

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

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

副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

正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县,为正七品

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

推荐第3篇:判官职

1、主出文官也不同,笔架城门御史公。三重笔架重重案,定产朝廷给事中。金枝玉叶三层统,长吏定在此中生。华盖三台少卿位,土诰木印布政通。前官后鬼员外职,楼台鼓角亦布通。火诰金印知县是,金诰木印知事同。金诰正西布政侍,水诰居北参政公。木诰居南知府出,鼓角居东举人从。透天文笔廉使立,前朝带诰出判通。龙楼凤格真学士,剑山上殿工臣封。黄榜山前贵人现,翰林学士显文章。黄榜山外火星利,布政提刑官职同。七脑行龙人不识,闺子祭酒有人恭。朱粉宝盖出何职,人臣位极至三工。飞凤冲霄势人汉,状元宰相显门风。鸣雁冲天高挺峙,捉刑斩首有奇功。覆釜面前知府职,晒袍堆锦亦府翁。 2出武官大小职断

武职官一般,尖天旗主总兵官。游鱼漆损城门助,指挥职佐位朝端。人高马低为主帅,马高人矮走卒官。金诰居东公与伯,金诰居北阃师专。衙刀舞剑击枪起,指挥代代子孙传。前山却是鱼鳞样。总兵都督镇三边。旗纵剑横阃外将军,低案小帐攒。华盖之山师府职,平天冠盖伯侯官。三台脚下红旗现,总镇三军天下传。火星连帐红旗样,指挥千户一同权。虎上牙刀为大将,曜星为侯为伯喧。龙指天兮虎指地,千户万户一般般。坤山援总督专。何知此地将军出,百万廉贞左右缠。何知将军立地上,火星刚硬耸天,廉贞左右缠。 3覆坟断

贪巨武,三吉神。水若朝,是福临。坟内祥,背紫气。儿孙富贵更豪兴。文曲水来湿土方,白蚁成群来筑巢。棺木骨骸宰透了,年深月久水波波。禄存水来翻棺材,凡人不信请君开。**内尸骸都颠倒,泉水黄泥做一堆。廉贞水朝虫蚁多,多者鼠头自做巢。黄金损坏多黑烂,众房子媳受奔波。破军临来不堪言,竹木藤根绕拔缠。吃尽棺材烂枯骨,蝼蚁头边脚下穿。 4树根穿棺断

龙无气**受风,乙辰寅甲水来冲。更兼乾戌亥低陷,穿眼绕骸祸不空。 5翻棺覆棺断

四墓有风吹,翻覆实哀哉。堂水倒在左龙山短,棺必翻左定有灾。堂水倒右有虎山,小棺必翻右。更有水冲东西缺,水流直去亦翻棺材。 6发棺制棺断

左右石,如棺材。石上破碎剖棺灾,上露棺面如墓开,定是伐坟无疑猜。 7停丧断

破屋主停丧,廊居不接亦须防。明堂有地棺材样,屋后小屋总须防。 8生六指断

生六指,有何因。子山高耸六指人,子方水聚亦如此。出水显露水足生。

9杂职断

玄武山有文笔,此地出经历。土诰木印护城门,更有吏笔。土诰水印主簿官,金诰水印县承是。木诰居北或居酉,通判经历一齐出。土诰居北或居东,驶承巡检难分明。席帽糊涂,仓官大吏勿容说。文笔若还入硕池,府吏为官典史职。龙闪侧左右峰,席帽模糊案不清。锡牌藤根多杂职,辅弼倾斜总一同。 10公侯将相断

出公侯有何缘,金箱玉印内外端。千万火星城门现,三阳堂气是海宽,玉带环山巾头耸,禽兽捍印诰周全。 11尚书断

尚书辅弼朝,金木冲天高。金诰居东官人坐,金诰南北亦同招。马走更兼贵人现,定出尚书与帝游。 12状元断

状元笔,天外出。前后尖峰原必可,禽鬼兽曜现城门,火星尖耸状元出。两火若插与天齐,兄弟联芳居第一。出阵贪狼与芦花,归朝武曲与帝阙,火星千里侵云边,状元定是神童捷。 13文官断

贪狼照里出文官,星开口土星端,水流九曲六秀照,文官阔大诰轴金,(指案山吉)左牙之刀有司官,乾坤艮巽尖峰端。案上金星贵人拱楼台鼓角印箱全。 14武官断

廉贞照里出武官,贪狼平顶火星端。旗鼓拱夹枪刀案,出身闪侧掌兵权。右牙之刀武职官,右砂磊磊庚位端。

流水之玄返势,子午诰大阃帅权。 15掌印断

龙结**四正朝端,金星端正木朝端。脱帐降帐中央出。楼台鼓角印箱通。 16太监断

出太监有何因,太阳盖了太阴星。土诰居酉多凹陷,一重华表一重门。门捍艮门。火诰若在东方出,朝君太监有名。 17士官断

火星顶中木星胎,水口贪狼石兽排。更有尖峰居水口,不修天爵有官来。

18出贵断

巽峰高耸多贵客,尖峰高耸贵无敌。出阵贪狼是状元,归朝武曲榜眼出。牙刀节仗贵非常,拥旌建节姓名香。

前障后台真宰相,贵人禄马立朝端。**乘六秀俱朝端,天乙太乙翰苑芳。 19出女贵断

娥眉沙丘近江河,金星八九女如花。八九金星齐面前,辛方水朝女人巧。东南砂秀嫁皇家。诰轴花开金居兑,女人富贵实堪夸。乾宿巧抱明堂,左右掌列成行。 天角天弧尖丽出,金冠霞披女为王。朱粉宝盖从右出,生女定是配帝郎。 20因女得贵断

辨前山,如月形,端正坟前后也生。金诰开花离巽位,其家有女得官人。 21贵而不富断

贵人正,龙虎全,艮巽乾方缺陷偏(艮禄巽贵乾为禄马)。左右前后仓库少,纵然得贵也无钱。

22有官无位断

贵人正,禄山偏。石头磊磊为正官。贵人却被木星隔,纵然受禄永无权。 23晚成贵断

外山秀,内山微。奇峰远隔晚方成。震山压坟少年滞,子午山低梁灏齐(云山高压蔽日之光晚见君王)。 24出富地断

逆水砂,富堪夸。东仓西库富贵家。金箱玉柜积财宝。银并瓶盏注谷如砂,艮山艮水朝,蚁聚蜂屯总富华。

土居火地白屋富,火宾土主亦豪家。 25先贫后富断

内砂飞外砂顾远,峰皆朝护形势若,吉位虽凶,初下贫,后发富。 26成家业断

艮水来朝入明堂,四水来朝发一场。巳与亥水方来去,抱身横土长家邦。 27进契采断

进田笔,在下砂。送契灯下钱又赊。青龙头上生牙爪,土角流金赊买他。 28横财来断

土居艮,横财招。坤申山水尽来朝。银瓶盏注相连绕,金箱富贵玉滔滔。 29血财断

血财山,如牛羊。一似鲤鱼跳上滩,再若匏瓜来抱向,卧蚕山向有千家。 30出贤人断

人秀丽,山峰尖。尖石排来下**中,天乙太乙(巽辛奇峰)龙左右,此地必定产贤雄。 31出秀才断

水木之星出生员,**轻贪狼无一端,金水两星端正小,尖峰笔架也同看。 32不及第断

乾艮低,巽山缺。禄怕马空人不捷。面前更看笔头开,虽有文章不显达。文章孤虚巽水斜,立志辛勤徒费力 33出仙断

剑印砂,兼香炉。乾坤艮巽笔峰嵯。龟鹤琴剑坤申位。天门桥鹤圣仙多。 34出医师断

葫芦砂,是医家。药芍砂见术堪夸。主山若还多秀丽,橘井传芳定不差。 35出画家断

水木之星乱且生,文笔秀兮龙**轻。笔斜案侧真画士,尖山双陷出丹青。寅甲之方尖且侧,毛延寿用计害昭君。 36出商人断

文曲路,出商家。财卑禄弱为商的。龙有车舟随后行,水陆之商真富极。 37出杂艺断

鹤爪砂(不居左右),艺多般。金斜木侧公输看,曲尺钳锤出匠人,有龙无虎艺堪夸。 38出戏艺断

武曲斜,唱歌。木星轻侧见水多,贪狼歪脚头摇摆,金水行龙唱哩锣。

39出教唆人断

右尖射,似牙刀。火木斜,讼司刀。耳笔山尖非正格,笔低案小教唆高。纵使文笔尖且秀,若居申地讼师豪。

笔山又带凶砂出,词讼充军定见招。 40出僧道断

丑未兼辰戌,孤峰如顶立,钵孟锡杖见。真形鱼在东方僧道出。手炉案山出僧道。 巨门拱照及廉贞,辰戌丑未山头杀。笔尖山下小峰生,箬笠山僧道招。 粉宝盖钟鼓照,番旗贤僧出礼佛。

悟去高巽癸水交流数相一串出。僧侍头垂蕉叶样,土星重叠亦僧流。金星脚下生浪脚,为僧高晶极好游。 41出吃斋断

四墓山,照坟宅。辰戌丑未水流入。若逢禄陷低乾离低 手炉山见无血食 42旺丁断

金星照(对面金星拱照也),旺人丁。明堂广阔左右生,更喜龙虎俱宽抱。山头叠起且多情,山势猛亦旺人丁。

阴阳比和少风生,余气铺毡阴水割,水阴虾须砂有情。 43出长命人断

乾峰山高亦长寿,丁山丁水砂,若还丙丁水来朝,主多白发老人翁。 44出双生男女断

双金双乳出双儿,前后相连金水星。若见面前双峰出,又兼山俊双气形。子癸水朝迎,双生女子真。

更厅堂前墙真,主山是对火星。开门若有双沟水入,断他必定主双生。阴气盛多生女,龙裙虾须又不明(无界水也)。 一片平地皆属水,文曲开口双生女。 45双妻断

两样树在门边,溪池娥眉居面前,东西兼堂屋后烈,双妻双妾有何言。 46少出人丁断

觅见体,少人丁。孤阴虾须合不明,**无高低返土路。屋大井小儿不生。两边高压如何断,子孙半个不留身。

无余气子孙稀,两水和檐无人丁余。水破天心男女少,神前佛后亦如此。 47有子无父母断

余气铺,坤上低。更兼乾上有风吹,(乾为父兮坤为母)艮震巽兑缺,后水流长父母亏。 48多生少养断

无虾须水无护砂,娥眉山儿女连连。竹木为园不见屋。巽兑初月且无男。卧房端方,缺角多女郎。

左右凹陷并阴蔽,后面欹斜佳女郎。 49妇不生断

巽高无子生离兑,孤峰孕不成。东西若到厅屋,正母无生妾有孕。坤上栽花并池沼,纵有妻妾子螟蛉。 50损少子断

水池窟损少,水若淋头不龄。冲心射腮男女夭折,拭泪捶胸死不停。思家头多夭折,前堂后堂人丁灭。

流破冠带跆 亡。破了临官家丁绝。两边池水大侵门,灰色田园见不吉。前屋高后屋底,其样必损少年人。

高昂白虎宫中直夭少年郎,看名堂,堂后粉墙不可居。 51螟蛉子接脉断

癸门路,抱养儿。怀抱圆峰螟蛉子,卷帘水见填房子。孤房独坐契婴儿,前屋阔后尖小。 人舍填房义子,有楼屋独居螟蛉子。厅前水阁抱养儿。 52重妻损妻断

逢五度,禄存峙(辰上土星)癸上门路聚重妻。坐子向午未上进,犯了羊刃亦如之。 阴人常病损妻室,只因屋后有坡地。前有水池娥眉样,父子代代主双妻。东有屋缺西,井灶连克妻地斜。

有一边少北路冲堂少 颐天井深守空房,虎利冲坟妻早亡,右边巷路动,主山克右不可当。金角出火君须避,横山如水损妻房

53堕胎断

坐巳山亥向直流,坐亥山巳向直流。坡连杀不可裁,堂内圆墩堆凸来。胎息露风龙虎短(漏胎也)。

壬子癸卯不宜孩,天井下面有水井,脚下小坟俱堕胎。 54 寡母断

后强急斗气,太阴深(房甚长暗)。左杀气来利虎刑,阳局桓平阴反盛。右耸案迫主低平。厅高兮堂屋矮,一家妇女少夫君。茶槽杀夫刀。流通四库出寡妇。坤上峰高坤水,朝前堂崩破寡难逃。对仓库,左右边。前迫后破守空房,前后墙围受水气犯离。孤阴后隐夫早亡。两大一小屋寡母,家中代代有。 若有大路冲孤房,寡母悲无穷。 55子随母嫁断

癸丑二水龙虎山如摆出,门前有井水返出。坟宅癸丑二水朝,随母改嫁忘宗亲。 56妇女管家断

龙虎上,开小门。妇女持家有声闻。坤上峰高女掌事,流通四库阴主人。 57出孝顺儿断

玉带水,出顺儿。山山拱护主,山奇龙降虎杖无相竞。两岸睁不抿风,左右比和(廉破相对)。龙虎斗气家不睦,白虎拖枪事可惊,白虎如绵戏禄衣。 58出不孝顺儿断

背水城水路反弓不可求,左右齐来真性不柔。无情破军山背去,(金石带石反去)龙虎交牙父子髻。

正屋小从高堂低,夹楼饶余胜栋柱,门前独树招园堑 。口问门中妇女原来骂老公。 独山坟宅俱为恶,脚下坟堆,凶。山头却是年头样,右为欺母左父翁。龙虎门口如何断,代代打主宗。 59 不和断

兄弟不和廉破两相争,(廉破相射)龙虎斗。头家不睦,白虎拖枪事可惊。青龙首投河,弟持刀要来杀。奇兄门路白虎进,屋内乱难。和横楼欺压堂屋,屋柱湾若何。 60诬赖汉断

虎钳尸(白虎开口)打杀人,申上风及深坑。后面破盅如压对,面倒尸诬赖真。

61女专权断

巽高女有权,坤高不可言。兑离(二方或高山或高屋)皆高耸,通库夺大权。白虎山头圆峰起,老公常受老婆拳。

堂厅俱大门楼小,阴人权大亦如何。 62奴欺主断

左右砂压如逼龙,虎欺主奴恶极样头。若架小梁头,火屋高楼强婢出。**前砂崛起,奴婢常欺主。家**处孤单,案山多摸背。 肩多奴无理。高堪巍然左右边,堂耸厅低奴无体。 63夫妻反目断

乾峰高,巽峰低。震艮山雄离兑底,又有门枋若斜倚,定主夫妇不相宜。 64淫妇争风断

两岸山隔风征,(两边山或屋或树,相对高起中间空处有风进来)。 常见歪斜摇摆形,纵是良家贤女子,床中常伴两男人。 65女花断

怪树文曲方,肿头肿尾亦不祥。明堂禄存样,门前水返亦淫娼。两路直去女淫奔。 面前古井及牵裙,阴阳二宅斜返势,抱头山现乱纷纷。肋下两边水多花(龙虎有水池),山如覆 乱君家。献话露体斜飞面,鸭颈鹅头总不佳,金星破碎多情欲,桃花水见女贪花。 梁栋雕花门外井,四败伤生(桃花为四败流破长生)子不明。

水星当面见,招郎母莫禁。龙虎二山随,养女被人迷。明堂大嘴葫芦样,又惧坑井树相堆。 白虎若见交加路,女子贪花去不回。禄存贪女淫欲。人见水中本明堂宛似裙头,马腿牛 摇之酷。便门连大门,要与别人宿。 66寡妇****断

白虎路,多返形。文曲墙高迫近身,前张后幽夫夭折,妇人无耻乱人伦。 67男人花心断

内井水放桃花,金星水见主贪花。面前藤缠树卷帘,水及案山侧舞袖,斜身水有斜。 68愚顽断

山粗厉,出愚顽。龙无虎伏势峻岩,左右若还都斜侧,主山凶烈读书难。

故去长生水怕流,四山高大小水城,一重暗外如深井,水星坤艮不聪明。 69懒惰断

面前砂,如蜓赠。左右两边不起头,土星脚下如水浪,生下儿孙懒似牛。 70出贫穷断

顺水砂,决出贫。山走砂飞水反身,明堂粪箕穷到底。前逼后迫米无盈。厅堂廊屋不相接,金居离地主孤贫。 71出乞丐断

菜豆形,出乞丐。辰戌山高坟宅深,雨袋山包蟠外客,东方当见产齐人。提箩山出乞食,又见龙虎不湾抱且有直。

亥山见路叫沿街,砂水返开蟠间客。入门山缺,八风吹离。虽在朱门无衣食。朱雀山,似芭蕉。提箩执碗沿街讨饭。

更见两山若鼓槌。求衣乞食大声叫,朱雀山似虎形,青龙山间数片存,死尸若在前山出,坟边伸手弄猴。 72欠债断

龙虎身多破碎,山似南箕屋斜侧,前山破碎更返飞,儿孙结债何时还。 73出盗贼断

细刀形砂,前后夹,背后小山头探出,一山伸脚在坟前,旗在魁罡能挖壁。午申辛水向辰来,做贼劫人焉肯歇。

面上砂如牛轭,辰戌高压,坟宅案山微微露头(为探头案),行龙死贱梁上客,青龙白虎头带刀,后为强盗先为贼。

火星斜飞走势出盗劫。更看两水来案峰,前有钓钩贼伙结。 74赌博断

十字路,赌博家。面前更有大掌砂,寅午风路鞋子脱,印居寅甲摇蒲夸。 75饮酒断

莫插柳,出颠酒。贪酒卯水流向酉。水星水脚具水形,终日贪杯没分晓。卧房羊滋牲,儿孙好酒不安宁。

更有猪栏向门外,门前斜堪醉昏昏。

76出恶断

主山见强,凶砂见。粗顽凶涌生强汉。左右又有鸭嘴砂,擎天拱势凶徒见。 77出刽子手断

四金刀,屠刽手。案上拖刀杀猪狗,案下拖刀并辨厨。刀居要地枭人首,火星抛火如何言,屠牛宰马人兼有。 78出斗博姓断

斗门气脉(伤龙气)终卖宅,太离气脉(脱脉也)住不得。大屋小屋也难当,反弓散气主为客。门楼高大过于堂,厅堂高小别姓人。坟屋窄基址宽,换姓何须说。过姓真当头,虚急换他,人露(无护砂也)平阴(木气多)并斜侧,客来为主主为宾。 79杂居断

青龙有,白虎无。二姓同居一屋中,龙虎直长多香火。孤房杂姓同,门前有井亦异姓。人舍填房事事逢,龙虎边二山随,二姓同居事可推。正屋面前有水阁,门前杂水推自同。 80离乡水断

水路返俱牵,离壬来去是天边。龙虎尾长迁别处,树头向外永无旋。 81瘟疫断

四杀街,子午卯酉瘟疫多。庙宇门前奈若何。小屋若在大树下,木 形遭瘟疫磨。天井水黑次次塞。林宅照,瘟病侵土曜。巽宫食,口对,艮水冲门(艮为鬼户)瘟疫生。 82痘麻瘟断

门前山嵯峨,大石重重在门窝。四畔赤红见破碎,天井乱石受痘麻。 83麻疯断

寅甲风,出麻疯。乾上安坑祸必凶。厕安巽上来龙虎,屋后若有井缸同。左右畔有粪缸秽。 水忌东方,风隔临恶风鬼。土人二水患风疮。 84鼓胀断

罗计圆墩压胸前,肿毒鼓胀亡。朱雀昂头欺主**,明堂迫狭亦相仿。 85痔漏断

玄武山不藏,痔漏有损伤。龙虎胎不抱,后山硬亦亡。更有子癸水破局,痔漏之病极难当。 86出癫狂断

子上井,癫狂出。前山却是人舞翼,左右水沟开水井。三楼并列癫狂的。二金夹一火,此地出癫狂受苦。

水星涌,脚儿斜。小屋大树多狂舞。十字路,交加水。水出人癫舞。何曾上喧天,大石在门前,舞之不知耻。 87恶疮断

罗计星,压胸前。梁上燕巢生恶疮。粪窟当门烂脚 。来龙坑掘毒狼挡,若将乱石安井门,门柱破烂总多疮。 88多忧断

正**前,多逼迫。烟窗对面吹气杀,更见朝屋近压高。纵使富贵多忧恶。 89产难断

卧房开井内,堆石极有妨。房中涨塞俱难产,摇皮(门上摇皮)大长亦有殃。 90产死断

白中赤(西方红赤),产难逢。披连(属水)又兼离气凶(不接脉),四生水朝(寅申巳亥)。前池墩石产中死。 91卒死断

震方动,主卒死。前面深坑不可当,两边崖岸俱深窄,**无余气忽死伤。 92宅长死断

斗气脉(急脉急葬),宅长死。请龙走,压乾山逢伤缺陷。有西无东真不吉,左侧凹风主不祥,栋柱若还不着地,哪见宅长治家邦。 93寄生寄死断

白虎头,口开叉。**中又被龙克他,子午卯酉门路冲,寄生寄死在他往。 94外死断

砂返牵,死他方。墩似人形顷水乡,桥为扛尸并外死,明堂倾泄外州亡。龙虎二砂两脚飞,烟包灰袋各东西。

离上风吹井水去,山脚明堂主分离。 95居官外死断

秀水砂(六秀水也)破旺方,真山真**灰袋山。贪狼入首水路返,多主居官不还家。

96恶死断

辰戌水入坟宅,粉骨碎身死惨极。癸水去来毒药亡,乙辰之水木压死。甲水入坟自缢伤,申水阵中免不得。

丑水刀下诀可言。乾水石压虽能识。曜水刑戮少人知,午火烧身殉灭亡。 97毒水断

葫芦样,毒药星(倒地葫芦)。端向明堂倾药形,黄石若然向坟宅,癸水破局药伤生。投河(本身两水夹水星如扛尸真六入水也)黄泉处,怕有水塘。木寡水多玄冥亡。辰戌二水交流去,扫荡星见水中伤,坎上杀出亦投河。辰戌丑未路城过。乙辰水路交加返,朱雀奈江怎奈何。青龙路水反塘,子癸水流下,投水亡。虎边水路及池窟,玄武扛尸水入江。 98自缢及绞死断

砂断头(龙虎有路横过截断)相象绳,井边路牵自缢身。龙虎路子癸水压,午上风路直来征,贵人头上路相绕。

犯罪绞死极分明。乙辰交(水路交加)唤作绳,辰巽恶杀自缢真。门前若见藤缠树,田埂如井缢伤身。龙虎头上交加路,土堆人粪拦路形。白虎若见开指,出人自缢少分明。 99虎狗伤断

寅甲嵯峨凶,右边有石似虎形容。破军高,石人被咬。禄存开口,咬伤人(土星带水必有大祸)。 100蛇咬断

人家屋有蛇妨,只因巳丙路冲长。路**斜摆水无制,出人定有蛇咬伤。(酉龙巳水虚痨疾,少年多损见蛇灾。) 101雷伤及雷打屋伤断

雷伤人,在何方。震上廉贞石嵯峨。乾上更有峥岩拱,只恐震乾风路过。脚如云走形如狗,雷打伤人没奈何。 102牛触伤断

牛触人丑未,嵯峨起廉贞。丑上高石拱露。廉贞粗恶照破军(丑上尤应)。 103犬马伤断

戌乾路冲,狗伤人。戌上石头似虎形,更兼戌方有大树,恶大损人事不宁。午方山下尸方现(不论田埂土堆形,远看入形眼者是也)。廉贞巳午马伤人 104打死人断

打死人,怎得知。主星强急虎御尸,龙逢斗争兼逢门。家有危楼后有池 105分尸断

推尸形,黄曜恶曜(黄曜既人煞也),头与身体不连络。脑下横浪脚分手,枭首分尸填沟壑。 白虎尖石射明堂,人在法场遭刑酷。贵人山下见尸山,监斩奏召定不错。形如天马火木身,死在木驴真惨恶。

贵人头上双路缠,犯罪遭茶毒。 106 充军断

廉贞射,定充军。(尖斜火星射**),破军拱照不堪论(破体金星透面),子午卯酉风路动,平地高露事事纷纷。

再知人家军职事,只宜剑枪面前存。五行(金木水火土)若返如何断,虽则为官后必军。斜簿土巷街逢,破军却在兑位逢。硬是竹篙宜回避,贪狼被克(木被金克)在军营。火体头斜军职,位尖砂黄曜卫中人。 107刑徒断

对面杀,直冲来。四面团团惹官灾(或酒或色团贲者)。是牛牢猪圈(在官方)官事至。 白虎开口不可裁,开门前有小屋多官事。屋脊相冲讼狱来,破军面(金水星流破也)犯官方。前后反侧也难当,屋角尖利射**因官败。露形胀气(无护大沟),亦须防。前面圆峰朱雀抱,有路十字狱中亡。更防砂似钩镰样,路如川字犯徒伤,水冲玄武君难晓,家招配徒若彷徨。 108官符断

白虎昂首看明堂,白虎开口官是殃。朱雀开口官事至,龙虎交牙父子伤。乾方动大官防,牛牢猪圈也难当。

后面破军如石壁,金星强急也须防。破漏之屋皆如此,门楼平阔亦官伤。辰上牛栏为木吸,于连人命几场多。 109赦文断

丙丁二水名赦文,龙虎抱卫无生气。龙乘六秀丙丁起,家宅永无刑罚侵。 110被火灾断

午丙水朝名天地阴阳火,屋头前后两朝行。屋脊尖射作火星在午方)午方独有高峰照,门外三树尽皆焦。

火旺木废如何断,家照回禄不相饶。如船形满载多(地小而屋造大者)主火灾。四畔石壁乱嵯峨,寅龙午戌水会局。

廉贞高照火来临,更兼田畔芭蕉样,常常被火断不差。 111被贼断

廉贞照,被贼凶。更有探头侧面逢,胁腋开门盗贼至。子午卯酉廉贞山逢,门前有路如川字,年年常有贼人逢。 112损畜牲断

砂红赤,损畜生。四墓风来畜不胜,**逢气散无收拾,两边高压总成空。 113损猫断

还魂泥母土泥壁,厕步脚下无用石。楼梯单步始为良,不然猫与鼠供食。 114鬼怪断

东北斗(艮为鬼怪),鬼怪入。三阳不照名阴极(阴胜出怪)。破壁屋停丧,及此**有向穷鬼祟入聚。卧房幽暗胁腋间,树肿头腰鬼怪泣。芭蕉年久成多精,战场做**多妖孽。 115怪梦断

床被压(梁压尤甚),怪梦多。燕头不塞梦多魔。胁腋开门梦寐恶。床射背梦中磨。 116怪异断

朱雀山,似蛤蟆。主出鬼子没奈何。或然怪石生在内,看看生下一堆蛇,虎存之山多破碎,三年有孕是血瘕。

青龙头上缺三缺,怀胎肚内叫哇哇。 117驼背断

路反皆出驼背,向中西方见赤。屈身摇,曲木驼腰并曲背。**情斜反亦同招。前平后高楼,离乡枯树向外头,明堂却是禄存样,家中常见驼腰人。 118胡子断

亥交巽,出胡子。子交寅水,亦稀奇。余气铺张山不割,虾须重叠定胡须。 119出拐脚断

门扇柱,下补接。路如角尺向外别,乾水去来蹩足履。斜砂斜足有疾,砂见冬瓜 扦形。树肿树人足蹩。

黄泉入路斜返来,人家脚疾无客说。 120瞎眼断

星印马(砂如星印在南方),瞽目殃。墩头破碎眼如伤,明堂若还三个角,尖砂前后眼须防。辰上路,患眼灾。

明堂堆凸眼不开,水流火口亦如此。龙虎亦不护瞽目来,火烟出壁俱目瞎。廉在明堂眼祸胎,粪窟在明堂。

面前佛塔眼无光,天井大石坐四脚,开井子午卯酉方,恶破红面对,屋背屋背坑枪伤。 121哑口子断

巳上冲,哑口伤。天井大石对中央,墓宅灰袋香炉案,明堂浮石亦不祥。戌乾水,喑哑人。恶石定生哑子身。

酉山濑缓辰水人,有口难言恼杀煞人。 122耳聋断

明堂内,有禄存。土星唯见土积层,恶石当门聋哑应。葫芦砂见出聋人。栋柱虫窟空,出人定不聪。

门前若见暗享子,耳门塞了亦耳聋。 123瘿瘤断

水中石,如葫芦。瘿瘤信不诬。戌水折内谁能识,当门插住有瘿瘤。 深窝之地头多秃,天罡星头少头发。 124论官品大小龙格赋 戴锡麟著

论官品之高低,以龙法来推求。五星归垣,诸子名芳千古。 九星聚讲,乌余玉食万方。统管山河,宝殿龙楼凤阁。 千秋社稷,冠盖华盖三台。御屏宝盖侵云,位居台谏。 冲天木火高耸,身处翰林。锯齿排云,公侯将相。 横天玉尺,九掌铜衡,。象简玉圭,文学公卿之贵。 翔鸾鳯舞,清平宰相之荣。前帐后屏,才压天下。 东箱西库,富敌江南。玉字玉尺串珠,紫诏须于帝阙。 缨络九天飞帛,青衣出自天衢。小贵驰名,栀子芍药。

杨柳板桂,飞鹅个字,芦鞭马迹蛛丝,伴水生香不替。 蜂腰鹤膝,科名书香联芳。金牛转车,声蜚玉树。

芦花三朵,名重金鸾。走马金星,贵位府城。丹犀工字,县令州官。 梅花水廉,官加极品。蜈蚣 ,司训业经。

天乙太乙随龙,公孤宰辅。金箱玉印挟脉,世代官班。 金清土浊火燥水缩,先败后成。多是水来生木,始荣终滞。

只因火去伤金,木为子而火为孙,富而好礼。金是母而水是子,后必有殃。 水在坎宫,凤池身贵。金居兑位,乌府名高。土旺牛田。 木生文士。水星多在平地,妙处难言。火星多在高山,贵而无敌。 木须有节,金贵连珠。五星依此推寻,万受难于枚举。 龙星生克既辨。砂法要明。文华发于诰轴,花开一举登科。 席帽近御屏,东宫赐读。牙旗交剑躬持,司问之官。 鼓角梅花,身领专城之职。银瓶盏注,富比石崇。 诰轴花开,男婚公主。鱼袋居兑位,卿军外台内台。 文武全才,受职州县。顿旗顿鼓,镇外间于持权。

文星低而夭颜回。天柱高而寿彭祖。印浮水面,焕乎其有文章。 水聚天心,自然而得富贵。带仓带库,陶朱之产可成。

生曜生官,王谢之名可望。巧凭眼力,妙在心思,苟术士而能斟酌其间。 则凡断山覆坟,总不中不达也

推荐第4篇:古今官职对照

古代常见官职和现代官职对应一览

丞相---总理

太尉---国防部长/卫戍军区司令(宋代)

御史大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兼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纪委书记

户部尚书---分管财政,经济,税务,土地,民政,农业,户口,军需,资源的副总理

兵部尚书---国防部长/武装部长

吏部尚书---组织部长兼监察部长

礼部尚书---分管教育,文化的副总理

工部尚书---主管重大工程建设的副总理

刑部尚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兼**部长

县令---县委书记

县丞---县长

通判---副省长

巡抚---省长

唐代时刺史---省委书记

太守---地级市市委书记兼分区军长

总督---大军区司令员兼数省省委书记

知州---省辖市市长

知府---省长

县都头---县武装部长

县捕头---县ga局长

开封府尹---北京市委书记兼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大理寺正卿---国家首席大法官

大理寺少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三司使---财政部长

亭长---pcs所长

水师提督---海军分区司令员

尚书令---国务院办公厅主任/秘书长

司空---水务部长

大司马---元帅

大司农---粮食局长兼农业部长,劳动部长

太傅---副主席兼宣传部长

待郎---各部副部长

上柱国---国安部长

待中---书记处书记

大将军---战区司令员

司徒---分管农村建设,统计,土地户口,物价的副总理 端公---公务员

太扑---林业部长

宗正---管理中南海事务的秘书长

宗伯---策划部长

总兵---战区司令员

大学士---国务委员

左督御史---国家监察局长

军师---参谋长

领侍卫内大臣---负责中南海内部安全的官员

九门提督---北京军区司令

都司---军分区司令员

押司---保密局局长/地方政府秘书长

提刑官---司法部长

道台---副省长

中堂---相当于一个部的部长

书佐---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御史中丞---文化部长兼国家博物馆馆长兼国务院办公厅主任 税务司---主管海关税务的官员相当于海务局长

巡检---ga局的大队长

大司徒---财政部长兼统计局长兼税务总长兼民政部长 执金吾---北京分区军长/负责中南海保卫事务的官员 按察使---组织部的官员

观察使---监察地方的官员

国子监---教育部长

枢密使---国家军委副主席兼陆军参谋长 宣政院首席---主管宗教,民族事务的副总理 少府---负责中南海的收支事务的官员 主事---股长

护军---相当于军长

参知政事---常务副总理

京兆尹---北京市长

主薄---一个县的常务副县长

教授---教育厅长

税课大使---县税务局长

州同---副市长

光禄大夫---中央委员会顾问

局务官---煤炭局长兼能源局长

刺史---省委书记兼大军区司令员 越骑校尉---卫戍军区司令员

廷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首辅---总理或国务委员的头

翰林学士---国家领袖的秘书兼顾问 门下省的首长---政治局常委

节度使---相当于军区司令兼省长 布政使---财政厅长

盐运使司运同---盐务管理局长

郎中---一个部的司长

钦天监监判---科学技术院长 百户---基层官吏

右拾遗---政府顾问

里长---村委会主任

千户长(规模较小的)---镇委书记

推荐第5篇:文言文官职词

文言文语句中表示“官职变迁”的词

一、解释下列例句中表“授官、做官”的加点词语

1.辟。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征。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0.仕。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1.仕宦。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2.仕进。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3.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解释下列例句中“表调动、补任”的加点词语。

1.改。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2.调、徙、转。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

3.迁。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4.累迁。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

5.放。如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6.出。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7.补。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8.荫补。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解释下列例句中“表升官、加封”的加点词语。

1.拜。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 1

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陟。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

9.拔。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四、解释下列例句中“表贬官、免官”的加点词语。

1.贬。如①《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②《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③《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2.窜。如韩愈《进学解》:暂为御使,遂窜南夷。

3.放。如梁启超《谭嗣同传》:既而胡即放宁夏道。

4.谪。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如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

6.左除、左降、左转。如《新唐书·裴延龄传》: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 (张)滂等官。

7.出。如①《晋书卷二十八》: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②《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何间相。③《晋书卷二十八》: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

8.出宰。如《后汉书·明帝纪》: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9.黜、绌。如①《国语·晋语一》:(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②《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③高启《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10.免。如《史记·吕后本纪》:王陵遂病免归。

11.夺。如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五、解释下列例句中“表辞官”的加点词语。

1.告老。如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2.解官。如《宋史·包拯传》: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3.请老。如《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4.乞身。如《后汉书·李通传》: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5.乞骸骨。如①《后汉书·王龚传》: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移病。如《汉书·疏广传》: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

7.谢病。如《战国策·秦策三》:应候因谢病,请归相印。

8.致仕。如《新唐书·白居易传》:以刑部尚书致仕。

六、解释下列例句中“表兼职、代理”的加点词语。

1.假。如①《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②《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2.兼。如①《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②《旧五代史·甘荷余传》: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

3.领。如①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②《南史·虞愿传》: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4.判。如《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5.权。如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韩愈吏部权京兆。②《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③《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

6.摄。如《新唐书·杜如晦传》: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7.署。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8.守。如《三国志·王修传》: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9.行。如①《三国志·武帝纪》:太祖行奋武将军。②《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七、解释下列例句中“与官员任职相关”的加点词语。

1.知。如①《宋史·黄庭坚传》:知舒州。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2.典。如《书·尧典》:命汝典乐。《三国志·吴仪传》:专典机密。

3.主。如①《世说新语·政事》: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②方苞《狱中杂记》: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

4.视事。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

5.下车。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下车。

6.坐。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如《新唐书·魏微传》: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

参考答案

一、表授官、做官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10.仕:做官。

11.仕宦:做官,任官职。

12.仕进:进身为官。

13.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

8.升:提升。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0.提:提拔。

四、表贬官、免官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2.窜:放逐、贬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9.黜、绌:废掉官职。

10.免:罢免官职。

11.夺:削去,罢免。

五、表辞官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六、表兼职、代理

1.假:临时的、代理的。

2.兼:兼任,同时监管。

3.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4.判: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5.权:暂时代理官职。

6.摄:暂代官职。

7.署:暂任、代理官职。

8.守:代理官职。

9.行:代理官职。

七、与官员任职相关

1.知。主持。

2.典。主持;主管。

3.主。主持,掌管。

4.视事。表示在任的。

5.下车。官吏初到任。

6.坐。因犯……罪或错误。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推荐第6篇:文言文官职词语

文言文官职词语

一、任职任命: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4.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5.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6.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7.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

8.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9.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10.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11.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12.放”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二、提升职务

1.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2.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3.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4.升。提升。如《后汉书·王符传》“以此遂不得升进。”

三、贬官降职

1.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2.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3.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4.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

5.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6.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7.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8.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9.窜: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10.废:废弃不用。如:不胜其任者废免。《管子;明法解》

11.替:废弃不用。如: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四、离职退休

1.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3.请老: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4.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5.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6.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7.引:辞职(引老:年老退职)如:才微甘引退。——钱起《晚归蓝田旧居》

8.告老:年老辞官。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9.致政。因年龄大而辞职。如《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

五、调任官职

1.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2.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调(调动、调迁) 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袁盎传》)

4.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5.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6.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六、推举选拔

1.举(举荐)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辟(招用)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3.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4.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5.简、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察:考察和推举。如《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7.引:推荐。如:选贤引能

8.诠: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如:诠录(选择录用);诠授(选授官职);诠简(选拔);诠拣(选择)

9.鉴:考察

10.进:推荐。如:《北史·裴侠传》武威将军进侠于帝

七、代理官职

1.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2.行:代理官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

3.摄:代用官职。《左传》:“羊舌鲋摄司马。”

4.假:暂时代理。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汉书;苏武传》

5.替:代理

八、主管掌管

1.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

2.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

3.知:掌管,跟地名,表做某地的长官

3.典:主管

4.当:担任(当侍东宫)

5.为:治理

6.理:治理管理

7.节度:管理管辖

8.治:治理管理地方政务所在地

9.视事:主管政务。

九、其他

1.劝:鼓励奖励。如:劝课农桑

2.课:督促、考核、征收。如:劝课农桑

3.劾:举报检举揭发。

4.闻:报告。

5.矫:假托假传。

6.党:伙同、偏袒、包庇。

7.输:缴纳赋税。

8.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9.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10.仕进:投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11.俸、禄、饷:俸禄。

12.秩:俸禄或官员品级。

13.同官:同一部门做官。

14.下车:官员刚刚到任。

15.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16.视事:官员管理政务。

17.宰牧:主管管理。

18.就:官员就职。

19.居:任职。

20.部:官署、辖地。

21.佐戎:辅佐军务。

22.用事:当权。

23.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

推荐第7篇:官职变动词

文言文中常见官职变动

一、表授予官职的:

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谭嗣同》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文选?陈情表》 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汉书?平帝纪》

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左传?宣三十年》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如: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前后九辟公府 《后汉书?钟皓传》

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岁余,征拜侍御史。 《后汉书?王涣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4、拜:授予官职

如:“拜亮为丞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后列传》

5、除:任命,授予官职。

如: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南史?虞 愿传》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文选?陈情表》

6、授:给予官职 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

国以功授官予爵。《商君书?靳令》

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起樗里子于国。《战国策》

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拔之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文选?陈情表》

二、表调动官职的 升迁的:

1、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唐震传》

以高才擢进屡迁。《后汉书赵壹传》

调动官职的:

1、转、调 徙:调动官职

如: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隋史?徐文 宝传》 “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徙齐王信为楚廷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再如: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宋史?理宗纪》

徙韩王信太原。《史记?高祖本纪》

2、补:补充缺职

如: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

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汉书?萧望之传》

降职、罢免的

1、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3、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如: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

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 军,《晋书卷二十八》 “出”有时也指平调。

如:永和初,出为何间相。《后汉书?张衡传》 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晋书卷二十八》

4、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如:“非其才者罢之”《晋书?魏舒传》

遂免丞相勃,遣就国。《汉书文帝纪》

5、黜、废:废弃不用。

如: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论语?微子》

不胜其任者废免。《管子?明法解》

三、表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

1、兼:同时掌管,兼任。

如: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旧五代史?甘荷 余传》

2、领:兼任,代理,暂时担任。

如: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南史?虞愿传》

3、权:暂代官职

如: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宋史?李纲传》 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4、行:代理官职

如:太祖行备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泷冈阡表》

5、假:暂时代理。

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苏武传》

四、表辞官的词语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除了以上表官职变动的词语外,还有一些词语虽不表示官职变动,但常与官职结合在一起使用,如:“知”后常跟地名,表做某地的长官;“主”后常跟官府机构的名称,表示主持某官府机构的工作,我们可结合语境,灵活翻译。

推荐第8篇:表官职的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史官。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zhì: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推荐第9篇:中国官职级别

现在新的《公务员法》第16条、17条规定了公务员的职级层次,分别是:

国家级正职:总理

国家级副职:副总理,国务委员等

省部级正职:各省省长,各部、委、总局的部长、主任、局长等

省部级副职:副省长、副部长,部委归口的国家局局长,副省级市市长等

厅局级正职:各省厅、局长,各部委司、局长,省辖地、市的专员、市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巡视员 厅局级副职:副厅、局长,副司、局长,副专员、地级市副市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副巡视员

县处级正职:县长、地级市的各局(处级局)局长、区长,省部委各司厅局的处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调研员 县处级副职:副县长、副区长,副处长,处级局的副局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副调研员

乡科级正职:乡长、镇长,处级局的科长,县局(科级局)局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

乡科级副职:副乡长、副镇长、副科长,科级局副局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副主任科员

科员:基层公务员,个别地区在这一级还分设了正、副股级领导职务

办事员:基层公务员 国家级正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

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 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 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省部级副职: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

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

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正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 厅局(地)副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 县处级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 县处级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和副处级单位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 乡科级正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 各乡镇党委,政府正职, 乡科级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副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 各乡镇党委,政府正副职,

公务员 军队 国有事业单位和 国有企业 专业技术人员 不是公务员, 不是公务员, 但仍是国家干部 但仍是国家干部。

一级 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军委主席、军委副主席 全国人大委员长、全国政协 主席、国家副主席, 中纪委书记,政治局常委

二级 副总理、政治局委员、最高 军委四总部

(二层) 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海军、空军、二炮, 二至三级 大军区正职

三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书记大军区副职, 中国科学院、中国

(四层) ,省长,中央各部部长 集团军正职 社会科学院 三至四级

四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 集团军副职 十所重点大学 44个国家大型骨干 (五层) 委副书记,副省长, 企业集团 中央各部副部长, 十六个副省级城市的 市委书记。市长 四至五级

五级地 (市、洲、盟、直辖市的区) 师 有权授予学士及 大型国有企业

(五层) 委书记、巡视员 以上学位的大学校长、五至七级 教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 艺术一级

六级 地(市、洲、盟、直辖市 副师 大专及以下学院 (六层) 的区)委副书记、助理巡视员 旅 六至八级

七级 处长、县委书记、副旅 副教授 中型国有企业 (六层) 县长,调研员 团 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医师、七至十级 中学高级教师、艺术二级 八级 副处长、县委副 副团 (六层) 书记、副县长,助理调查员 八至十一级

九级 乡镇党委书记、乡镇 讲师、工程师、主治医师、(六层) 长,科长、主任科员 中学一级教师、小学 九至十二级 高级教师、艺术三级 十级 乡党委副书记、营 (六层) 副乡镇长,副科长, 副主任科员 九至十三级 十一级 (七层) 博士的起始级别 副营 十二级 副连 (七层) 硕士的起始级别

十三级 科员 排职 助教、助理工程师、(七层) 九至十四级 医师、小学一级 学士的起 教师、艺术四级 始级别 十四级 技师

(八层) 中学三级教师、大专毕业生 医士、护士、

的起始级别 小学二级教师、艺术五级 十五级 事员 小学三级教师、(八层) 十至十五级 职校毕业生 的起始级别

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副厅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

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

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副处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

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 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

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 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 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 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 副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 正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县,为正七品 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

过去 我国古代,表示官阶尊卑的标准单位曾经有两个。秦汉时期的标准单位是\"石\",包括\"二千石\"、\"千石\"、\"四百石\"等若干等级,数字大的,官阶级别也高。隋唐以后,官阶单位改成了\"品\",有\"一品\"、\"二品\"直至\"九品\"若干级别,以数字少的为尊。由\"石\"到\"品\"的转化,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的。

我国最早的俸禄,是按时支给实物(米或谷)。官高者米多,位卑者米少,每年各支给禄米若干。于是,一些度量单位,便借用为当时的俸禄级别单位。

秦始皇嬴政灭亡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吏俸禄级别也统一用\"石\"做标准,汉承秦制,也是沿用秦的制度。司马迁的《史记》中西汉时期的\"石\"的最早记载是在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 新的官阶单位\"品\"产生后,\"石\"的表示官阶尊卑的职能便消失了,仅仅作为俸禄多寡的单位而存在着。\"品\"表示官阶的尊卑,\"石\"表示俸禄的厚薄,在三百年的历史中,这两种单位同时使用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经济最为凋敝的时期。自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庄园军事坞堡 比林立,商品流通量锐减,布帛粟米代替现钱成了交换的媒介。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给俸禄制度带来很大的影响。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后,沿用北周的官阶制度,继续\"以命官人\"。在统一中国之后,\"削周用齐\",正式制定“正从九品三十阶”的官阶制度。官吏的俸禄也视官品的尊卑支给,不再另设标准。隋炀帝杨广一度废除上下阶,只保留正从十八品,但上下阶制度不久又改了回来⒆。从此,正从九品三十阶制度便成为正式的官阶制度,此后的一千数百年里,历代王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国,这一官阶制度才被废除。

2、清代官职对照 (1)、清总体情况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皇帝,总结历史上各朝代的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 (2)内阁【相当于国务院的领导班子】:明朝时为了进一步集权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利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清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掌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称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这些宰相相当于政治局常委】。 (3)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由于部比较少,所以这些堂官相当于主抓某线条的副总理兼部长】。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相当与中央的直属机构】。 (4)军事系统: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北京卫戍区】,由侍卫处(领侍卫府)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中央警备团】,权位尤重。其他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各设统领管辖;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由于都是特种兵,设掌印总统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辖;虎枪营专任扈从、围猎等,设总统管辖;善扑营则专门练习摔角。

驻防八旗【大军区】驻扎于全国各重要之地,视情况不同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疆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将军是满官的称号,战时则任命亲王为大将军。

绿营即汉兵,驻扎京师的称巡捕营,归步军统领管辖。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级,标又分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等,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八旗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统率。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提督实为一省的最高武官,总兵略低于提督。总兵以下,副将所属为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为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为汛。 (5)监查机构:

清朝沿袭明代设监察院【中纪委】,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监察院长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则为总督、巡抚的加衔。

(6)地方行政: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大区书记】、【省委书记】,布政【省长】、按察【政法委书记】两使为督、抚的属官。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省军区司令】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省以下有道【地委】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市委书记】、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委书记】、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长官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8、清朝官制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虚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厅级加】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厅级】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

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厅级减】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副厅级加】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副厅级减】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县处级加】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县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副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科级】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副科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股级】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副股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普通科员】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推荐第10篇:清朝官职制度

清朝官职制度

一、清朝宗室爵位

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等镇国将军、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奉国将军、二等奉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奉恩将军。笔亲王至公均为超品,镇国将军为正一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

“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转音。“固山”就是“旗”,“多罗”指一角,“和硕”指一方,都是指所担当方面范围的大小,以“和硕”为最大。封爵分功封与恩封。功封是因功而封,可以“世袭罔替”——辈辈长子承袭爵位不降级。满族人入关后,有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家功封的和硕亲王是“世袭罔替”的,俗称八家铁帽子王,后又增加恭亲王,怡亲王、醇亲王、庆亲王。恩封的爵位则是长子承袭时,辈辈经父亲下降—级爵位。但是亲王之子孙降到镇国公为止,不再下降;郡王的子孙降到辅国公为止;贝勒的子孙降到不入八分镇国公为止;贝子的子孙降到不入八分辅国公为止;镇国公子孙降到镇国将军为止;辅国公子孙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亲王年俸白银1万两、郡王5000两、贝勒2500两、贝子1300两、镇国公600两、辅国公300两。

二、清朝官员等级

清朝入关后,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副军长】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绣豹 )、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师长】 从三品:【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副师长或是旅长】 正四品:【厅级加】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

武职京官:(奉恩将军、二等侍卫:绣虎、)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团级】 从四品:【厅级】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

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厅级减】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绣熊)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副厅级加】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副厅级减】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蓝翎侍卫:绣彪 )

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县处级加】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副营级】 正七品:【县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正连级】 从七品:【副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科级】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副连级】 从八品:【副科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股级】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正排级】 从九品:【副股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副排级】 未入流:【普通科员】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2清朝与现在的官职对比

六 部:由于过去只有六部,所以其职能往往等于现今多个部门职能的综合。其长官尚书相当于部长,副长官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各司主管称郎中,相当于司局长,副主管称员外郎,相当于副司局级;至于主事权力、地位上比处长要高一些。 吏 部:相当于组织部、人事部等部门

兵 部:相当于国防部、、公安部、交通部(驿传)、军委等部门。 刑 部、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司法部等部门。 礼 部:相当于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等部门。

户 部:相当于财政部、民政部、商务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造币)、税务总局等各部门。

工 部:相当于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

殿阁大学士:从人数和地位上看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因为这些大学士一般都是军机大臣或是兼任尚书、都统之类的职位,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一般来说,三殿三阁(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共六名大学士,都是当到退休(休致)才空出,由协办大学士递补,除非该人被革职或是死亡。协办大学士就相当于政治局候补。 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等:就品级上来说现在似乎没有那么高的侍卫官;就职能来说,可以相当于中央保卫局。 都察院:相当于监察部。

理藩院:相当于外交部(清末以前的外交一般指对蒙古各部、西藏、新疆、俄罗斯、日本、朝鲜、越南等,主要还是管理蒙古)。 翰林院:相当于中央党校(个人认为)兼中科院、社科院。

国子监:相当于清华、北大之类的学校的综合体兼有教育部高教司的职能。 顺天府:相当于北京市。

步军统领:相当于现在北京警备区兼公安厅的职能。

内务府:为皇室服务的机构,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之类的部门。 总 督:军事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各大军区级司令员;还可兼管地方政务。 巡 抚:相当于现今的省委书记、省长。 驻防将军:相当于现在的警备区司令员。

各省军事:总体来说,清代的武官品级上较历代有了较大的提高。 提 督:为一省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

总 兵:相当于现今的军分区司令员或军长,其统辖的镇相当于今天的军分区。 副 将:相当于副军长。 参 将:相当于师长。

游 击:相当于副师长或是旅长。 都 司、守 备:相当于团级。 千 总:相当于营级。 把 总:相当于正连级。 外委千总:相当于副连级。 外委把总:相当于正排级。 额外外委:相当于副排级

有些部门只是为某一时代或是统治阶级的需要,现在并不存在相关的部门。

由弘一网童保存,尚未注册。注册

第11篇:古代官职升降用语

古代官职升降用语

材料一:

(一) 表示任命,授予官职

①拜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除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指南录〉后序》)

③授 贾雨村授了应天府。(《红楼梦》第四回)

④赏 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

说明:“授”从授予印等物而来,“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官职、爵位义。

⑤封 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⑥赠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五人墓碑记》)

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封“也有用于授予土地方面的,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

⑦通籍 通籍后,俸去书来。(《黄生借书说》)

“通籍”,出任、做官。

⑧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守”为任命,意为“任„„太守”,同理,“总督两广”即“任两广总督”。

(二)表示提升官职

⑨升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⑩迁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如“迁客骚人”(《岳阳楼记》)。

{11}擢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擢”为提升,“超擢”为破格提升。(《谭嗣同》)

{12}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本为上升之意,此处为提升(官职)。(《出师表》)

(三)表示降(贬)低官职

{13}左迁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14}谪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15}迁谪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16}放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17}出官 予出官二年。(《琵琶行》)

说明:古代,右表示高贵的位置,左表示较低的位置,故“左迁”为贬官降职;“迁谪”侧重于“谪”,即降官远调;“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彩上讲,是贬职;“出官”是贬职调离,而“出为河间相”(《张衡传》)的“出”为出任(地方官)

(四)表示一般调动

{18}徙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19}调 婿竟不调。(《记王忠肃公翱事》) {20}改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记王忠肃公翱事》) {21}转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徙”是迁移之意,此处引申为调动;“改”为改换、调换

(五)表示辞官

{22}辞 轻辞古之天子。(《五蠹》)

{23}让 古之让天子者。(《五蠹》)

{24}乞骸骨 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说明:“辞”是辞退;“让”是禅让;“乞骸骨”,年老而申请退休。

材料二:

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 2 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材料三: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3.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4.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

出、出官。

5.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6.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7.表恢复的:复、还。

8.表兼代的:

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 署(代理)。

9.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10.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第12篇:中国官职级别一览

正厅级及以上干部为高级干部

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副厅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

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

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副处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

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

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

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 。

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

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 ;

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

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

副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

正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县,为正七品;

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

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行政级别是正省(部)级,故现任兵团司令员华士飞、政委聂卫国的行政级别均为正省(部)级,下属十四个师的师长、政委的行政级别均为正厅(局)级,下辖的174个农牧团场的团长、政委为正处级。

注:副省级市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 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等共15个。 重庆市曾经一直是副省级城市,1997年2月成为省级的直辖市。

副省级城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市的市长与副省长行政级别相同。最初的十六个副省级城市是根据1994年2月2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发文(中编[1994]1号)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成为副省级城市的。

副省级城市与地级市或地级行政区一起纳入各省的直接管辖之下,没有被单列。

第13篇:官职升迁的词语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1、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2、辟(bi):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3、举、荐、点: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4.拜: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以

勇气闻于诸侯。”“拜”在“授予官职”义上引申为“接受官职”。【拜除】任命官职。

5、除:免除旧职授予新职。李密《陈情表》:“~臣洗马。”【除书】授官的诏

令,犹委任状。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6、授:授给、给予官职。

7、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9、擢、提:均为提拔。

10、(zhì)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1、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

升级:迁升、迁授、迁叙、超迁、右迁。

降级:迁削、迁谪、左迁,

2、转、调、徙、移调:调动官职。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

则表示降职。“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3、补:补充缺职。

4、改:改任官职。

5、坐:因犯„„罪或错误。

第三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1、贬:降职。

2、谪:被罚流放贬职。《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巴陵郡。”

3.出:指出京受任,(官吏)外放、外调。就是京城的官调到地方任职。其中

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有迁谪意。”

4.罢、免、解:革除官职。【罢省】免除,减省。

5、夺、罢:罢官免职。革除官职。

6、革、褫:撤职查办

7、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

8、致仕:带职退休

9、退:①撤销或降低官职;②自己辞职。

10、斥:屏弃不用。

11、去:去职,被调离。

12、谢:辞去官职。

13、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

己的身体,回到家乡。

14、黜:废免,降职,免官。在文言文中“绌”通“黜”,【黜陟zhì】指官吏降免

或升迁。,“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15、放:委派。【放逐】流放驱逐。“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就是“委任委

派”

第14篇:古代官职任免术语

古代官职任免术语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岁余,征拜侍御史。(《后汉书·王涣列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刘备临豫州,辟(陈)群为别驾。(《三国志》)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李密《陈情表》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以相如官大,拜为上卿。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武卫将军进(裴)侠于帝,授左中郎将。《裴侠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

1 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隋史·徐文宝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领大农

行:兼任,代理官职。指比本职低的兼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安国行丞相事。《汉书·韩安列传》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署江州司马。《董槐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权通判镇江府。《董槐传》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以班超为假司马。《班超传》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太守以忧去,董槐摄通判。《董槐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⑧简,柬拔:选拔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凡在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⑨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⑩进 引进,推荐

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 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知”是主持,掌管或做知州(若是府、县则为知府、知县)。“知江州”即“掌管江州”或“做江州知州”。 三年而知郑国之郑。

典,掌管

司马氏典周史。

专典机密

第15篇:林冲官职究竟多大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官职究竟多大

文/梦光情雨

《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是作者倾注爱心最多,以及读者最敬爱的人物之一,即使按照今天的标准豹子头林冲也是个近乎完美的男子汉。

豹子头林冲的命运与他的职务及其顶头上司有直接关系,因为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而且直接归太尉高俅所管。而“太尉”在大家印象中应该是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今天国防部长。因此很多读者觉得林冲是个级别相当高的军官,可是从小说中的描写来看,好像不是。那么林冲究竟是多大的军官?

首先要从禁军说起。宋太祖赵匡胤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让后周皇帝禅位给自己当了皇帝的。所以宋太祖赵匡胤特别担心别的将领如法炮制,一旦兵权在手也来夺位。于是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许多措施削弱将领们对军队的控制,其中之一就是将全国军队分为多种,主要有禁军与厢军。

禁军由军队中精壮者抽调组成,注重训练,最为精锐,人数众多,到宋仁宗时期已经多达八十余万人,所以才有了“八十万禁军”的说法。

禁军主要驻扎在以京师汴梁为中心的北方,而驻扎在外地的厢军成员都是选禁军制下的,素质差,很少训练,主要从事各种工役、杂役,故又叫“役兵”,战斗力比禁军差得多。所以外地任何高级将领若想谋反,都不可能是朝廷精锐的禁军对手。但是这样一来,也就削弱了边防,造成宋朝边境一直吃紧的局面,并成为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

宋代的“太尉”也与历代通常只有一个不同,宋朝的太尉为武官之首,正二吕。由于皇帝设立了分掌兵权的好几个军事衙门,首脑都叫太尉,或者加太尉衔,所以太尉就不止一个了。而且下级军官对高级军官有时也称“太尉”,以示尊敬。

《水浒传》第五十九回,奉旨领了御赐金铃吊挂去华山降香的是殿司太尉宿元景;

《水浒传》第七十四回,捧了诏书带了御酒来招安没成功的是殿前太尉陈宗善;

《水浒传》第一百回,与蔡京、童贯等并列为“六贼”之一的杨戬也是殿帅府太尉。

历史上高俅确有其人,就像《水浒传》写的那样,先是苏轼的书童,后来改

从王枢密。偶得机缘,被派去送礼物给端王赵佶,由于高俅会踢球而被留下,从此平步青云。赵佶成为宋徽宗后,高俅迅速高升,官至殿前都指挥使、太尉。

《水浒传》中的高俅集中了北宋末年许多大奸臣的劣迹,这是为了使情节更中紧凑,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之故。高俅是殿前司太尉,直接掌握警卫皇帝的侍卫。这支侍卫军队人数虽然不多,却特别精锐,需要许多教头经常加以训练,一些中下级军官也都武艺高张,所以高俅才会直接与王进、林冲、杨志这些人打交道。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的无数教头之一,这样的教头不但京师有,驻扎在边境重镇的禁军中也有。

《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的这位王教头王进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只有殿帅府拨来服侍的牌军,相当于勤务兵,并无其他仆役、丫鬟。可见王进虽然武艺高强,却只是个下级军官。

“八十万禁军”中这样的教头肯定有很多。《水浒传》第三回史进寻访师父,到了渭州,向茶博士打听经略府内有没有东京来的教头王进。茶博士说:“这府里教头极多,有三四个姓王的”。一个州军的教头就到了极多的地步,也证明王进地位不高。要是高,又是京师来的,别人容易知道。

林冲的地位应该和王进差不多,若高,也只是略高一点而已。一个最有力的证据是,林冲住的房子并不大,而且只有锦儿一个丫鬟。所以陆谦派人骗林娘子说林冲得了急病,林娘子带了锦儿出去,就只能请邻居王婆看家。

《水浒传》中还有一个细节能够弄清林冲的地位,《水浒传》第八十回写到蔡京禀报昏君宋徽宗后,设法给大败的高俅增兵。他从御营司中调集二千精兵,“跟随两个上将,去助高太尉杀贼。这两员将军是谁?一个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官带左义卫亲军指挥使,护驾将军丘岳;一个是八十万禁军副教头,官带右义卫亲军指挥使,车骑将军周昂”。

这里的“都教头”和“副教头”显然都是八十万禁军的总教头和副总教头,地位比林冲高得多了。

所以林冲是八十万禁军许多教头中的一个,而不是高级军官,更不是八十万禁军的总教头,也就是个中下级军官。

其实《水浒传》中第一次介绍林冲时就写得很清楚,那些泼皮称林冲为“教师”,后来众人又具体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所以林冲实际上

相当于现在的枪棒教练。不过林冲的武艺得家传,他父亲就是提辖。

人们往往比较注意“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这个实际上只是表示职业的头衔,而忽略了林冲的职务只不过是“武师”。由于后来多称林冲为林教头,所以往往会给人一个地位似乎很高的感觉。

第16篇:高中文言文常识官职

文言文常识

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注: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第17篇:清代官职英语表达

清代官职§

府学生员 Prefectural School / government student 内阁(大)学士 (grand) secretary of the Grand Secretariat

中宪大夫 grand master exemplar 军机大臣 grand minister of state

荣禄大夫 grand master for glorious happine

驻藏大臣 grand minister resident of Tibet 太史 grand scribe (da-shi); grand astrologer (tai-shi-ling);

伊犁将军 general of Yili

兵部员外郎 vice director of Bureau of Military Personnel;

湖广总督 governor-general of Hu-Guang

直隶候补知府 reserve prefect of a superior prefecture 库伦办事大臣 grand minister superintendent of KULUN

太守 prefect(知州、知府)

御前大臣 grand minister in attendance 经筵官 participant in the claics colloquium

录事司 Administration Office 翰林(侍读)学士 awaiting/ studying Hanlin Academician

(南)御史台椽(院?) the (south) Censorate

参知政事 aistant administrator

燕南宪司照磨闽海宪司知事

兵部郎中director of the Bureau of Military of War (燕南)宪司经历 registrar of Judicial Commiion(SONG) ; the Surveillance

Commiion(in YUAN) (热河)兵备道 Military Defense Circuit

秀才 scholar; skilful writer 举人 provincial graduate 祭酒 libationer; chancellor 进士 metropolitan graduate (燕南河北道)提刑judicial commiioner

封疆大吏 provincial magnate

按察副使 vice surveillance commiioner

翻译生员 translation student 翰林学士 Hanlin Academician 理藩院 court of Colonial Affairs

笔帖式 clerk 丞相 grand councilor ; counselor-in-chief平章政事 manager of governmental affairs 昭文馆大学士grand academician of the Institute for the Glorification of Li

terature平章军国大事manager of important national security matters 中丞事 vice-manager of important national security matters

刑部尚书ministry of Justice

工部尚书 ministry of Works 户部尚书 Ministry of Revenue 吏部尚书 Ministry of Personnel 理藩院尚书 Ministry of the Court of Clonial Affairs

兵部尚书minister of war

第18篇:检察建议书

人民检察院

检 察 建 议 书

检建()号

一、发往单位

写明主送单位的全称。

二、问题的来源或提出建议的起因

写明本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该单位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以及需要提出有关建议的问题。

三、提出建议所依据的事实

此部分为提出检察建议所依据的事实。对事实的叙述要求讲求客观、准确、概括性强,要归纳成几条反映问题实质的事实要件,然后加以叙述。

四、提出建议的依据和建议内容

建议书引用依据由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检察机关提出建议的行为所依据的有关规定;另一种是该单位存在的问题不符合哪项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

建议内容应当具体明确,切实可行。要与以上列举的事实紧密联系。

五、要求事项

即为实现建议内容或督促建议落实而向受文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可包括:

1.研究解决或督促整改;

2.回复落实情况,可提出具体时间要求。

年月日

(院印)

第19篇:民事行政检察

第八章 民事行政检察

第一节 受案范围和条件

县级人民检察院受理申诉案件范围

(一)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不服同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民事。行政裁判的申诉; (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检举。

(三)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或者国家权力机关,其他部门,团体移送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四)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生的案件;

(五)其他需要审理的申诉案件;

(六)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违法侵害应当提起民事行政公诉的案件;

(七)需要支持起诉的民事行政案件;

(八)对审判人员在审理民事行政案件中的渎职犯罪进行初查的案件。省院,分市院除受理前述第一二三四六七八项案件以外还受理以下案件;

下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提请抗诉的案件

2.下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本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的案件; 3下级人民检察院对疑难复杂案件的口头或书面请示; 4下级人民检察院对不抗诉而有意义而申请复议的案件 手里的案件应具备下列条件;

人民检察院作出的民事行政裁决裁定已经法身的法律效力

有具体的申诉理由和请求。

有下例情形之一的民事行政案件申诉不受审理。

1不服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实施前所做出的判定裁决的案件 2人民法院的裁决裁定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事件 3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再审的案件

4判决解除婚姻关系或收养关系的条件

5申诉人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二年之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案件 6申诉人对人民法院所做的终止审查和不抗诉决定不服再次提出申诉的案件; 7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立案管辖的其他情形。

第二节 申诉初查,受理审查,办案时限

一 申诉初查

对控告申诉部门受理后移送的申诉案三件,或当事人直接向民行部门提出申诉的案件,应当进行初查。

当事人来访申诉的,应做好接待记录。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申诉。

当事人申诉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人民法院

一、二审或再审判决、裁定书; (二)申诉书(写明申诉理由、事实和依据);

(三)申诉证据材料或相关证据的线索;

对申诉材料不齐全的,应告知当事人备齐材料后申诉。

来信申诉的,由专人统一登记进行初查。如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填写《民事行政案件转办函》转有关部门处理,并填写《民事行政案件转办通知书》送达申请人;如属本院管辖,应通知申诉人,安规定处理。

申诉材料经初查后,应填写《申诉案件初查表》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见,报部门负责人审批。

对需交办的案件,应填写《案件交办函》发送受案单位,并填写《案件交办通知书》送达申诉人

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诉案件,应及时告知申诉人。对需谈话答复的应做好谈话记录。

二 受理审查

经部门负责人批准手里的案件或由控申部门移送受理的案件,由办案人员填写《受理案件登记审查表》办理受理手续,向申诉人送达受理告知书

受理案件经审查终结对应当立案审查的案件,进入立案审查程序。对不予立案的案件,应拟写结案报告,报部门负责人审批。受理案件报告内容为: 1 当事人的概况

2申诉人申诉理由和依据 3 原审法院判决依据 4审查意见

需交办或转办或者不应立案的案件,依下例办法处理: 1 交下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应填写《案件交办函》,与有关材料一并交下级人民检察院,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及时立案审查并报告审查结果或审查意见 2转下级人民检察院处理的,填写《民事行政案件转办函》,与申诉材料一部交下级人民检察院,下级人民检察院自行处理;

3对申诉理由不充分的,应填写《不立案决定书》并通知申诉人。 三 办案时限

对当事人申诉初查,一般应在七日内作出是否受理此案的决定。 审查受理案件,应在三十日内审结,并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建议提请抗诉,提请抗诉的案件,应在收案之日起三个月审结。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建议提请抗诉提请抗诉的案件,应在收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需延长审查期的,由检察长批准。

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口头请示的一般问题能及时答复的应立即给予答复,对案情复杂政策性强许留居案审查的案件办案人员应在二十日内给予答复;须经部门集体讨论决定的一般应在一个月内大幅。。。

对下级人民检察院书面轻视的案件上级人民检察院一般应在一个月内答复。 对提出检察建议的案件应在作出十五日内向同级人民法院送达检察建议书。

第三节

立案审查

一、立案的条件和立案

受理的案件经审查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可能不足的;

(二)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可能错误的;

(三)原审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四)有证据证明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可能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

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主诉(办)检察官或者办案人员应填写《民事行政案件立案审批表》,写明已受理查明的基本案情、立案的理由和依据,由主诉(办)检察官或部门负责人审查后报分管院领导审批。

决定立案的案件,应向申诉人和其他当事人送达《立案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书面意见。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立案的案件应当通知申诉人。

二、阅卷和调查取证

立案审查案件,应填写《调(借)阅案卷函》,调阅人民法院原

一、二审或再审的案卷材料,制作阅卷笔录。

阅卷笔录应主要摘记或复印以下材料:

(一)纠纷的起因、诉讼过程、庭审等材料;

(二)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是各种证据,并注明审级及所在卷宗页码;

(三)对存在矛盾的证人证言、证据材料应着重摘记矛盾点,并予以注明;

(四)存有争议需进一步查清的事实材料。

人民检察院审查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以审查原审案卷为主,辅以必要调查。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申诉主张,应当提供证据。人民检察院可以要求申诉人在指定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应当出具收据,注明证据的名称、收到的时间、份数和页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认为有必要,可以调查取证:

(一)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主要证据,向人民法院提供了证据线索,人民法院应当调查而未予以调查取证的;

(二)当事人提供 的证据相互矛盾无法认定,人民法院应当调查取证而未予调查取证的;

(三)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与人民法院采信的证据相互矛盾,无法确认案件事实的;

(四)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可能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或者枉法裁判等违法行为的;

(五)人民法院据以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可能是伪证的。

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人民检察院亦无需进行调查:

(一)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确认的;

(二)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及定律;

(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能推定出另一事实的;

(四)已为法院裁判或者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进行调查取证、法律法规咨询,应当二人以上。在调查时应当出示证明,并制作调查笔录或询问笔录。法律法规咨询,应做好联系工作记录。

案件审查期间,当事人要求对案件主要证据材料或有关专业问题,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的,由主办(诉)检察官决定,或由办案人员报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并填写《鉴定委托书》报分管检察长批准。

上级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中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检察院协助收集证据。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自行收集的证据,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

审查案件时发现审判人员是违法犯罪嫌疑人,应进行将

()

() ()

()

()

()

第20篇:检察工作思路

一、更加注重执法的社会效果,努力适应经济发展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

一是要发挥检察职能,保证党和政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实。检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在基础建设、工业投资、民生工程等扩大内需方面投资使用情况的监督,保障政府投资安全。二是要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为企业生产和经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三是要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和破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犯罪活动,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二、更加注重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检察业务工作要紧紧抓住确保案件质量、强化各项法律监督等重点。正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立案监督工作和裁判不公的抗诉工作,体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强度和力度。进一步促进涉检信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检察机关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其他各项检察工作要从各自的工作职责出发,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检察机关整体效能的发挥和整体执法水平的提高。在检察环节上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和要求。

三、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新途径

一是全面推进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建设。二是继续全面贯彻执行省院“两大考评体系”,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和先进检察院建设活动,实现三年内两级院全部进入全国和省先进检察院行列的目标。三要实施阳光检务工程,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促进执法水平的提高。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检察机关,了解检察工作,使检察工作置于阳光之下,置于社会监督之中。四要建立及时发现执法中存在问题、及时纠正案件办理中出现错误的工作机制,确保案件质量,保证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法律产品”。

四、继续推动构建“大学习”格局工作,不断提高检察队伍建设的新水平

政治学习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入手,提高检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水平。业务学习和培训要开展全员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培训和岗位练兵,培养一支业务精通的检察人才队伍。宣传教育要提高层次,继续办好《盘锦日报》检察专刊和电台、电视台固定栏目以及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工作专刊,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对外学习交流要继续加强。树立“文化育检、文化兴检”思想,积极探索符合检察机关特点的检察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式,为盘锦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撑。

《检察官供职承诺范文.doc》
检察官供职承诺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