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导游词

2020-04-05 来源:导游词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南京导游词

总统府A 景区概况:1分钟

1、地理位置和 4A级景区等

2、总统府历史沿革

3、参观线路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参观的总统府位于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总统府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又称中国近代史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统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初,这里曾是陈理的归德侯府和朱高煦的汉王府,清代为两江总督署署衙,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将这里该改建为规模宏伟的天朝宫殿,太平天国失败后,这里又成为两江总督署署衙。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时期,这里成为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

南京总统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南京解放的100多年里,作为中国近现代政治中心的南京,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和重大事件的策源地。

总统府的参观路线分为中轴线、东线与西线三条路线,游览时间大约为2小时,我们首先参观中轴线。

大门:1分钟

1、建筑特色及细部描述

2、“总统府”题字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便是总统府的门楼,门楼的原址为清两江总督署的大门,太平天国时期是天朝宫殿的真神圣天门,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新建了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

总统府大门朝南一面的外部采用了八根罗马爱奥尼柱式构图,大门开三拱门,拱门门洞外圆内方,门为双扇镂空花铸铁大门,门楼顶部为阶梯形的女儿墙,正中为一旗杆。门外的一对石狮为当年两江总督署辕门的旧物。门楼为两层半建筑,一层为传达室,卫士室,二层为参军处宿舍和升旗官预备室,顶部为升旗平台。 马头墙正中“总统府”三个字为原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周钟岳手书。

中轴线:大堂、礼堂、二堂等:1分30秒

1、大堂的历史沿革

2、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间、地点

3、“天下为公”匾额及其出处

4、四周墙上悬挂的六幅油画名称

5、礼堂的用途及蒋介石、李宗仁在此地登基正副总统

6、沿途经过之所,如二堂、内外宾会客厅、八字台阶、麒麟门与政务局大楼等(点到即可)

在我们眼前的这座中式建筑为两江总督署大堂。太平国时期是天王洪秀全上朝议政的荣光大殿,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就在这里举行,大堂正中有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以表达国家的政权为天下人所有的意思。今天大堂东西墙壁上的六幅油画讲诉了在这几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与历史事件,分别天国风云,敕置两江,共和肇始,国府西迁,国共和谈,煦园曙光。

大堂向北,西侧就是总统府的礼堂。民国时这里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1948年5月蒋介石、李宗仁就任总统典礼的许多活动就在这里举行。

前面我们来到了中堂,墙壁上两幅油画分别为“国父”“占领总统府”。

眼前的这栋西式建筑为会客厅,门前的五级台阶是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总统会见宾客摄影留念的地方。东侧的这间是总统府的会客室,西侧的这间为外宾接待室,是蒋介石会见中外政要的地方。

出长廊向北走过红色的麒麟门,在走廊尽头的这栋黄色建筑为民国时期的政务局大楼,现在楼下为“总统府文物史料陈列馆”,馆内陈设民国时期自1912年至1949年期间的中国政坛的风云人物与历史事件。

子超楼:2分钟

1、子超楼名称由来及楼的建筑特色

2、子超楼内部布局

在中轴线最南端的这幢五层西式小洋楼建于1934年,全部采用进口建材修建,因为建造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所以将此楼以林森的字而命名为“子超楼”。楼前还有林森当年手植的雪松,这两株松树是从印度进口的,以寸计金,价格昂贵。 1948年5月,蒋介石在第一次国民大会中当选为总统,故此楼又称“总统府办公大楼”

子超楼一楼是文书局,它主要管理中枢文告、政令和玺印、文印。

二楼南面套房为蒋介石的办公室,共有三间。一间为办公室,临窗有一巨形写字台,上面有一套《曾文正公集》,还有一本著名的台历,上面的时间翻到了1949年4月23日,代表历史在这天定格。写字台前是一张特制的皮转椅,顶悬法国产的精美吊灯。办公室东间为蒋介石的休息室,配有卫生间。西间为书房和接待室。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副总统办公室——李宗仁办公室,现在我们看的是李宗仁会客室。 二楼朝北两件为秘书长办公室,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文书局办公室。

三楼是新复原的国务会议厅,正北墙上有一汉白玉条石,上有林森亲笔书写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横额上有孙中山肖像和中华民国国旗。屋顶有法国制造的吊灯,室内清一色长桌配高靠背皮椅,座位摆放呈山字形。正中朝南是蒋介石的专席,此椅比其他的要大得多。国务会议组成人员一般为:正副总统、五院院长、当然委员和另设委员。每两周开会一次的会议主要讨论国家军政要务。

东线:行政院、复园:1分钟

1、行政院简介

2、行政院题字

3、北楼和南楼陈列

4、“复园” 建园时间、得名及园中特色

现在我们来到了行政院,行政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的行政机关,居五院之首,它建于1928年,朝向比较特殊,坐南朝北,由大门,喷水池,北楼和南楼四部分组成。北楼上的“行政院”三字为行政院首任院长谭延闿所书。北楼一楼设“五院文物史料陈列”系统介绍了五院制度的政权构架和职责,向我们全面展示了民国政府的政治制度;南楼则复原了行政院院长的办公室、机要室、会议室等办公机构。

出行政院,为复园,这里原为总督府的东花园,后遭毁坏,2002年恢复,所以叫复园。复园中有石舫,名轻飏(yang扬),一条回廊将全园亭阁楼榭串联起来,小桥流水,花木扶疏,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

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馆:2分钟 馆内布局及每个院落的主要展出内容

现在我们来到了我们就来到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馆,馆名由胡绳题写,它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洪秀全塑像,洪秀全自幼“熟诵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受的是儒家传统文化教育。他曾先后四次参加应试,然而四次全部落第。”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洪秀全发动起义后,就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

西院的南房用沙盘展示了天王宫殿的全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天王宫殿,气势宏大,建筑繁多,可惜的是,1864年,曾国荃带领的湘军攻陷南京后,在宫殿中大肆掠夺,为了掩盖罪证,一把大火,将天王宫殿烧了七天七夜,清人何绍基诗云: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西院的北房展览共分五部分,即定都天京、社会风情、兴政建制,天京内讧和天国倾覆,系统介绍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12年的兴衰史。)

现在我们来到中院,这里的建筑是请苏州古建专家和工匠依当年形制仿建的,有天王与诸王商讨机密大事的机密室,中间为天王宫殿,有复制的天王宝座,宝座陈列于弧形飞罩之下,上方藻井内有团龙口衔轩辕镜,殿中还陈列有雕龙屏风,大殿一角玻璃罩内有复制的天王龙袍,绣工精美,金光闪耀,殿中大柱子上有精美的盘龙雕刻,显得气势恢宏。宫殿对面有天王书房,上方悬挂有人间天国的匾额。

现在您看到的是东院,北边为天王内宫,南边的是展示1851年——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和征战历史的陈列馆,还有介绍太平天国时重要的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专题,生动全面的展示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先进思想,为后人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馆:2分钟

1、两江(三江)及总督简介

2、内部布局及展厅展出内容,其中: 花厅:厅的用途及室内布置,“清风是式”匾 。 “督署巡踪”展厅:展出内容、列举几位名督的姓名 。 复原之总督大堂:乾隆书匾、“一品朝阳”屏等

“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馆”,馆名由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题写。两江总督始于康熙四年,两江指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辖今天的江苏、安徽南部和上海。因为两江地区是清王朝重要的赋税来源,所以,两江总督的地位极其显赫。

这是模拟的总督花厅,是供总督们休息、读书、会客的地方,正中“清风是式”四个字是乾隆皇帝提给康熙年间的两江总督于成龙的,赞扬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是天下做官人的楷模。

督署巡踪: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督署巡踪”展厅,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两江总督府的模型,按照地理位置的划分,我们把安徽称为上江,江苏称为下江,再加上江西,故又称为三江。这里主要从“定制两江”,宫府旧址,兵火劫掠,国光重修四个部分介绍了两江总督府的发展历程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近代名督厅,里面分四部分内容,即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仿制西学和辛亥风雨。介绍了1842年以来近代史上12位有影响的总督,如林则徐,耆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端方,张人俊等人。

这里看到的两江总督署大堂是根据史料模拟陈设的。大堂为商讨军机和拜祀的地方。公案后屏风为朝阳、仙鹤和海潮图案。这幅图案和一品文官胸前的补服图案是相同的,朝阳代表皇帝,仙鹤代表总督,表示了总督对皇帝的赤胆忠心。正中上方悬挂乾隆御赐给两江总督的额匾,其中,惠洽两江是乾隆赐给两江总督尹继善的,赞扬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得两江地区百姓受益,政事通达。大堂两侧放置总督职衔牌,虎头牌、警鼓,公案旁有两把杏黄伞,是封疆大臣出行的仪仗。

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陶林二公祠、复制马厩、南侧院落:1分钟

1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的由来

2陶林二公祠的由来

3马厩的由来、历史演变及现有陈列

4、半亭簃、镜漪池、国色天香照壁等(点到即可)

东花园的这块是1951年郭沫若为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年题写的纪念碑,旁边一组小院落是两江总督左宗棠为纪念陶澍、林则徐修建的陶林二公祠,是2007年从长江路整体搬迁至此的。

继续向前,这里原为清两江总督与太平天国时期的马厩,原先有10排,现恢复了六排,北面第一排复原为马厩,第二排为总统府军乐队宿舍,南面四排是《晚清与民国史料展》,向我们展示了近代百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半亭簃掩映在花木之间, 最南端是一处大型水池,名为镜漪,水体清澈,有如明镜;, 水池的西侧的照壁,名为“国色天香”,有砖雕牡丹图案,这里是东花园的出口。总统府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总统府B (子超楼:2分钟)西线:煦园:4分钟

1、煦园简介:名称、面积及院中特色等

2、东部花园的特色及院中主要景点

3、西部花园的特色及两组对景

4、三段碑、乾隆之御碑亭等碑刻

各位游客,处于总统府中轴线上的几处景点就参观完了,现在我们去西花园参观游览。

煦园:西花园又称煦园。明朝时,这里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的汉王府,因此得名煦园。这里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全园以太平湖为中心,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典雅清秀。园内可分为东西景区,东部以山石建筑为主,西部以瓶状水池为中心。

月洞门:从月洞门入园,回看月门背面的题额,是篆字的“纶音”。这是太平天国时期布告碑上的碑额,不知何故嵌到了这里。纶音,本指美妙的声音,后来用以指天国里神仙或佛祖的声音,又被引申为皇帝的旨意。其中之意,大家不妨自行体味。

假山,六角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由太湖石堆成的假山,山上有六角亭一座。

枫桥夜泊碑:我们眼前的是枫桥夜泊碑,是汪伪时期考试院院长江亢虎命人按苏州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复制的一块赝品碑刻。

游廊: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

是西花园的游廊 桐音馆,方胜亭: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桐音馆”。桐音即琴音,又引申为知音,所以,这是主人款待知心好友的地方。西南的一亭双顶就是方胜亭, 亭底形如女子插在头上的发饰方胜,故而得名,在这里人们又称“鸳鸯亭”。

壽字石: 这块嶙峋峥嵘的太湖石就是寿字石,具有皱、瘦、漏、透、丑等特点, 我们可在寿字石上留个影,在此预祝各位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棕榈亭:现在我们看到的草棚名棕榈亭,以树木原干为柱,十分古拙。在亭中,还有一块太湖石,因为石上有一个天然的圆孔,形如镜子,又因为古代的镜子成为鉴,所以得名一鉴石。

印心石屋碑: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道光皇帝为陶澍写的题词“印心石屋”碑,是褒奖陶澍在治黄治淮上的功勋。

假山: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大假山群,由十二生肖石叠合而成,在这儿,大家不妨一起来寻找一下自己的生肖石。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文要要素之一,这座大假山,在园林构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抑景作用,给游人创造了一种渐入佳境的情趣。

太平湖:这个水面我们称它为“太平湖”,是人工开凿的。它形如巨大的花瓶,取意为平静、平安、平和、太平等。 石舫:前面就到了不系舟石舫,是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接皇帝南巡而建造的,不系舟是一座石舫,无论水如何变化,它都很稳固,所以,也包含了大清永固,江山万年的意思。无怪乎当年的乾隆皇帝坐上此舟后龙心大悦。今天我们看到的不系舟三个字是江苏的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书写的。 漪澜阁,夕佳楼喜上眉梢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漪澜阁,夕佳楼和喜上眉梢榭

与不系舟遥遥相对的是漪澜阁。它建于池中露台之上,四面环水。是主人赏月听曲子的地方。 位于池西的夕佳楼,双层檐顶,二面临水。取名夕佳,意为黄昏赏景佳地。

与夕佳楼相对的是喜上眉梢榭。三面临水迎风。因屋顶有梅花、喜鹊的木雕而得名,这里是赏晨曦的佳处。 夕佳楼与忘飞阁互为对景,相映成趣。 望亭:我们眼前的四方亭,名为“望亭”。上部为望楼,下部有 “资江印心石屋山水全图”碑。 三段碑:现在我们看到的廊壁上嵌有 “天发神谶碑”。因发现时即断为三截,故又有“三段碑”之名。碑文是篆文向隶书转化代表,是罕见的书法珍品。

御碑亭:北行可见御碑亭。内存乾隆赐萨载和书麟这两位两江总督的诗碑,一来是督促两位总督勤于政事,同时也表达了皇帝的爱民之意。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2分钟

1、西花厅由来及建筑风格

2、内部布局

现在我们往前走,在右手边有一个院落,大家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幢黄色西洋式平房,正中有一突出的门厅,门廊上端有拱心石,造型为仿西洋式,这里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花厅原为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在任时建造的,在末代总督张人骏任上完成。

花厅坐北朝南,共有七开间。正中一间为穿堂,直通孙中山纪念馆。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花厅依次参观。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临时休息室,休息室内有孙先生当年用过的沙发,茶几,铁床旧物,是先生公务之余休憩的地方,;

我们眼前的为书房(总统府办公室),有办公桌与沙发,墙壁上还有孙先生手书“奋斗”二字,室内摆放有办公桌,书架,电话,文房四宝等用具;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会议室(部长会议室),兼临时大总统会客室,

现在我们看到是衣帽间,室内玻璃罩内有孙中山先生当年穿过的衣服和带过的帽子,以及孙中山先生用过的一些旧物,从民国时期一直保留到现在,供游人瞻仰,体现了我们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尊敬和爱戴之意。

最西头一间是花厅里面积最大的一间,墙上有孙先生的画像以及五色旗。这间为总长会议室,孙先生担任大总统后的第一次内阁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以后,十七省的代表汇聚一堂,投票选举总统,孙中山先生在选举中众望所归,高票当选,于1912年1月1日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天,孙中山先生乘专车由沪抵宁,晚上十时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大堂暖阁举行宣誓仪式,从此,孙中山先生就在这座西洋式花厅里办公。

孙先生卧室位于西花园东北角的小院内,这里有一幢三开间的二层小楼。楼上西为浴室,中为餐室,东为卧室。楼下为眷属住房,室内陈设简朴,简洁,体现出孙中山先生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天下为公的思想境界。小楼为60年代重修,但花坛和树木仍是旧物。1912年4月3日孙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离开南京,袁世凯窃取大总统一职,复迁政府与北京,此地为黄兴留守。

我们现在就要走出煦园,总统府的游览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夫子庙A 景点概况:1分30秒

1、秦淮河简介

2、夫子庙景区特色及历史沿革

3、5A级景区等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它全长110公里,从东水关入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唐人杜牧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始建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建的。

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仿明清时的古建筑群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它将儒家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种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庙前广场:2分钟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魁星阁、天下文枢坊、聚星亭及棂星门简介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

照壁:大家看到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罩气、遮挡、装饰的作用,是我国照壁之最。它长110米,高10米,代表着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流经夫子庙前的内秦淮段全长十里。

泮池:照壁前方这个半圆形的池子为泮池,根据周礼当中的记载“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古时候孔庙也叫泮宫,为了沿袭传统,庙前半圆形的水池就这样被称为泮池了。南京夫子庙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这也是一大特色。

文德桥: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传,每年的农历11月15日晚,每当月到中天的时候,以此桥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为两半,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

聚星亭:文德桥畔,广场西侧还有一座聚星亭,取“群星聚集、人才汇粹”之意。

天下文枢”坊: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仿古三门四柱,斗拱托顶,它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因为这里是孔庙的所在)。

魁星阁:牌坊南侧有魁星阁,里面原来供奉奎星的画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运之星,古代参加科举的文人士子喜欢在考试之前来此,沾一沾文气,求一个好运气,期盼科举夺魁。

棂星门:沿着广场的中轴线向北走,我们来到了棂星门,这座六柱三门的建筑顶部有云纹图案,造型精美。据说进出此门者,都是孔子的门生,当然,中间的门为禁地,在古时,惟有皇帝和新科状元才能通行。

孔庙:大成门、露台:1分钟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廊庑及书者人名

4、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5、孔子青铜像

穿过棂星门,就是大成门。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所称大成门。直额“大成门”是我国前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所提写的,横额 “南京夫子庙”是赵朴初先生手书,。门内有南京夫子庙卧碑一块,背面有《重修夫子庙记》碑文。门内甬道两边有孔子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两侧碑廊内有赵朴初、林散之等书法名家的墨宝。

甬道的尽头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围以石栏,设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正中是孔子铜像,前方设有铁香炉,上面刻的“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全国孔庙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

大成殿:2分钟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夫子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个大字。大殿是按照清同治年间的形式复建的。在屋顶正脊上有二龙戏珠的立体砖雕,雕刻十分精美。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主殿。

步入大成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万世师表四个大字,迎面看到孔子巨幅画像,大家请看,这幅孔子巨幅画像高6.5米,宽3.15米,画像下方有孔子牌位,是现代画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吴道子的画本绘制完成的,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副孔子画像。 两侧立有四尊汉白玉雕像,他们是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曾参、颜回、孔子的孙子孔汲,再传弟子孟子,这四位被尊称为四亚圣,所谓亚圣,就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又称四配。在这里还摆放着一些乐器,祭器,是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的。两边的楹联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

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有《孔子圣迹图》,这是秦淮区政府在1997年耗资580万元人民币制作的,共有38幅。由浙江乐清的200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鸡血石,玛瑙、黄金、珠宝等名贵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动描绘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一生。

殿内最高处还有《万世师表》、《与天地参》、《斯文在兹》三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乾隆、光绪三位皇帝题写的。其它的匾额也是由清代的皇帝和民国时的政要人物如黎元洪,蒋介石等人题写的。

碑刻:1分钟

1、玉兔泉点到即可

2、五块古碑的名称

穿过了大成殿,殿外有复原的宋代开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块《筹措朝考盘费碑》,记录了两江总督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试费用的一段历史。

另一侧还有四块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度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度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这块碑的确切历史年代为公元484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华民国时,由戴季陶命人运到南京。旁边三块碑刻都是刻于元朝的,分别是《集庆孔子庙碑》、《封四氏碑》和《封至圣夫人碑》。

学宫:学宫大门:30秒

大门内外所悬匾额的名称及书者

大成殿后是学宫的大门,明朝初年,这里曾为大明国子监的所在地,门额上悬挂了 “大明国子学”牌匾,是由清朝的两江总督曾国藩亲笔题写的。门内还有一块横额,“东南第一学”,是由清代乾隆年间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的这些题词无不显示了学宫的崇高地位。

明德堂:1分30秒

1、明德堂的名称由来及用途

2、仰圣亭和习礼亭的名称

明德堂: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当年只有参加院试后的童生(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秀才)才有资格进入学宫学习。明德堂是学子们在新入学的第一天行拜师礼的地方,在全国其他孔庙的学宫都叫明伦堂,为什么这里却叫明德堂呢?南宋时期这学宫的建筑在重修时,刚刚建成的大殿还差一块匾额。刚好文天祥北上抗元经过这里,大伙就请他题匾。文天祥就题下了明德堂三个字,代表的是忠信,也就是忠于国家,取信与民。为了纪念抗元英雄文天祥,我们就将明德堂的名字沿用至今。

仰圣亭 :在学宫的院内有两座亭,东侧为习礼亭,西侧为仰圣亭。仰圣亭中摆放的是圣音鼓,上刻《论语》中有关教育语录16条,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习礼亭:习礼亭里面摆放的是礼运钟,钟高2.55米,是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时铸造的,上面还铸有儒家经典《礼运,大同篇》;

现在的明德堂已辟为为“雅乐宫”,是演奏雅乐的地方。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1、建筑特点及用途

2、“尊经阁”匾额的书写者

3、尊经阁周围建筑的名称

在明德堂的后面还有新复建的尊经阁,阁为三层,歇山顶,上面悬挂的檐匾是江苏著名女书法家萧娴题写的“尊经阁”三字,原先这里楼上是摆放儒家的经典书籍,楼下是教谕讲授功课的地方,现在开辟为“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里面展出了南京云锦、金箔、秦淮灯彩等南京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敬一亭:阁后有一座小山,名叫卫山,山上的亭子叫敬一亭,是原先文人举子们登高览胜的地方,现在成为了供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

崇圣祠,青云楼:尊经阁东原先有供奉孔子父母牌位的建筑崇圣祠,还有一座青云楼,是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和学宫秀才阅览经书的地方。

其他:1分钟

金陵灯会、徽派建筑特色、夫子庙特色小吃、秦淮八艳、秦淮画舫、名人旧等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而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秦淮河上就有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欣赏迷人的两岸风光和精美仿古建筑;还能品尝到独具风味秦淮风味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或者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更可一一探寻乌衣巷、王谢古居、等名人旧居,追寻历史遗迹。夫子庙的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给大家2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会在停车场恭候各位,谢谢!

夫子庙B (大成殿

碑刻)贡院: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1、江南贡院历史沿革

2、“江南贡院”牌坊、楹联

3、贡院前街的人物雕像及石碑

4、明远楼的建筑特点、用途及一楼展出内容

现在我们来到了古代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它始建于南宋,最初为县府院试的场所,明清时期为乡试、会试的场所。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与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雕像,如唐伯虎、吴承恩、郑板桥、林则徐等。前方就是江南贡院牌坊,坊下的龙门街,东侧立有11块记载贡院历史的碑刻。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是贡院的中心建筑,共设三层,一层为拱券门,门外有一堵八字墙,二层三层四面开窗。明远二字来源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檐下悬挂的两块明远楼匾额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皇帝题写的,“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江南贡院”这块匾集的是颜真卿的字,八字墙上还有曾国藩的墨宝。明远楼是主考官是宣读圣旨,发号施令和监视考场纪律的地方。楼内一层的沙盘模型,展现的是贡院清朝鼎盛时的全景,贡院共有号舍20644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清代,安徽和江苏合称为江南省,所以,江南贡院就是江苏和安徽两省考生参加乡试的地方。

号舍:1分钟

1、号舍的历史沿革

2、号舍的现有规模及展出内容

现在贡院内还有恢复的四十余间号舍,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两块板子合起来就是一张简易的床铺,考生们就在板上合衣而眠,三场考试结束走出号舍的考生们无不面黄肌瘦,精神困苦不堪。

号舍所在的巷子叫号巷,它南向成排,以千字文为序,一条号巷里有60-100间号舍。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向我们再现了当年科举考试的艰辛;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当一回考生,没准儿您还能中个举人呢。

至公堂:1分30秒

1、科举考试制度简介

2、至公堂的用途及现有陈列

前方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举考试陈列室,中间的展厅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雕塑,(旁边的一组模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科举制度就是封建时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00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旁边的一组模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

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以及中国封建时代的几位知名状元,其中还有一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女状元——傅善祥。在这里,还有一张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中的殿试试卷,为今天的专家学者研究科举制度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如考生唐伯虎、吴敬梓,考官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各位游客,夫子庙的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给大家2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会在停车场恭候各位,谢谢。

三 明孝陵

景点概况: 1分30秒

1、明孝陵的主人、位置、建陵时间及名称由来

2、宝城宝顶的特点

3、朱元璋生平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1328年,朱元璋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于1376年开始筹建,朱元璋看重了明初蒋山寺的风水,将蒋山寺迁到了东侧,既今天的灵谷寺,孝陵工程修建于1381年,1382年葬入皇后马氏,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金门、碑亭:3分30秒

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及规模

2、碑亭原来的建筑形式和现有的形式

3、碑亭的俗称

4、功德碑简介

5、碑文的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当年孝陵占地极广,终深5华里,栽种青松十万余株,饲养梅花鹿千余头。在钟山之阴还有徐达、常遇春等明代的功臣墓。

原来的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五座大门,朱红的大门显得气度不凡,只可惜这些木质结构的建筑都毁于清代的战火了,现在屋顶和大门早已荡然无存了,只剩门座以及三拱门,当年红色的围墙我们虽然看不见了,但是在门座两侧,墙基还保存完好。

过大金门,走过木质的栈道,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就叫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精美建筑——碑亭,只可惜亭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约27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6.7米,下面的碑趺高2.08米,称赑屃。有很多人也许会问,在当年没有任何起重器械的情况下,眼前的巨碑是如何立于2米高的赑屃上的呢?据说,采用的是“堆土法”,当年的工匠们在立碑时先运土将赑屃埋上,然后顺土坡将碑拉上去,待碑立起来后,再把土去掉,“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落成是在1413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

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

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

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

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

五、重人才、建国学;

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

七、皇族子女57人名号及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

朱棣在大书特书朱元璋功绩的背后其实是在大树特树自己的威信,以此表明继承皇位的正统。当年朱元璋去世后原本传位给长孙朱允炆,由于朱允炆登基后实行削藩的政策,引起了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的不满,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夺得了王位,登基当上了皇帝。担心民心不顺,他原本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上万民工凿了一块巨大的碑材,其碑帽、碑身、碑座如果相加高达72米,因为过于巨大无法搬运,加之后来百姓归顺因而弃之未用。

神道、梅花山:2分30秒

1、石象路的六种神兽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2、望柱

3、石翁仲路上文臣、武将的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4、棂星门复建的时间

5、孙权墓和赏梅胜地

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从东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种石兽,每组四只,两立两蹲。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骆驼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辽阔,国家西域安宁;大象则是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瑞兽,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这种动物是马,象征对帝王的忠诚。在神道两侧安置这些石兽的主要目的一是表记朱元璋的功绩,二是展示大明的国力昌盛,三是祈望镇妖辟邪。

走过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对望柱,望柱又称华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称陵表。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神道开始拐向正北方向。翁仲路上有两对武将,身穿盔甲,手执金吾,身材魁梧;两对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肃穆。他们分别是一对青年的,一对壮年的,预示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神道的尽头,立有一座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原门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现在看到的这座棂星门是根据史料在2007年修复的。这是谒陵时通行的礼仪之门。

孝陵神道没有依照传统而是以山势自然弯曲布置,以求天人合一,这的确是朱元璋突破传统的一个创新。

在石象路东侧,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围绕梅花山转了一个弯。原来这座山是东吴时孙权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时曾有人建议将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下给我看大门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弯曲,正好成为了明孝陵的天然屏障。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著名的赏梅基地了。

金水桥、陵门、碑殿:2分30秒

1、过金水桥

2、陵门建筑特点

3、“特别告示”碑及六国文字

4、碑殿内五块石碑的名称及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金水桥,金水桥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金水桥原本有五座,正对着陵宫的五座大门,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清代只重新修复了三座,我们可以看到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修。从这里开始,建筑依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顺坡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门有五座,它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尽显皇家的气派。这座门是1988年根据史料重修的大门,在门前在墙外的东侧,有一座特别告示碑,立于宣统元年,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国文字书写,内容是告诫游人要保护孝陵。

进了文武方门,我们就来到了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大门,因大门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当年孝陵中门前建有东西井亭、具服殿、御厨等建筑,与孝陵门一同在咸丰年间的战火中化为灰烬,清同治年间将毁坏的孝陵门改建为碑殿,殿内共有五块碑刻,正中一块上刻“治隆唐宋”,为康熙皇帝手书,意思是赞誉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亲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在1699年第三次南巡谒陵时题“治隆唐宋”,借此笼络人心。旁边两块碑刻是乾隆皇帝谒陵时所题的诗碑。后面还有两块卧碑分别记叙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时谒太祖陵的纪事,上面有两江总督陶岱以及江南织造郎中曹寅所书的记录。

享殿:1分30秒

1、享殿过去和现在的用途

2、原来的规模及现在可见的景观

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旧址,可以看到原有汉白玉的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高三米,三层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各处踏跺三道。塌跺中置丹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三层须弥座上为享殿,里面是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的神位。原来的殿宇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我们现在看到台基地面上保留下来的56个巨大的石柱础,每个的直径都有0.91米,看到这里就不难想象当时的享殿是多么的壮观。当年的孝陵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斗拱挑檐,高大森严,当时孝陵的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复的三开间的小殿,规模已大不如前。

当年孝陵殿前的东西两侧还分别建有东配殿与西配殿,均毁于清代的战火,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两座配殿的基础保存完好。

方城明楼、宝城宝顶:2分钟

1、方城明楼的布局

2、建筑特色

3、宝城、宝顶的规模、形状和建造特点

经过内红门,走过升仙桥,现在我们眼前的建筑就是方城,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它前高 16.25 米,后高 8.13 米,东西长 75.26 米,南北宽 31 米,外部用大条石与巨大的砖石砌成,下部为石刻须弥座,在束腰部分刻绶带纹和方胜纹。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一堵,墙壁高 7米,长20.66米,上面覆盖着琉璃顶,下部是两层砖雕须弥座,墙面四角饰有砖雕花纹,这些砖雕是中国明代早期砖雕艺术的的杰出代表。内容有石榴、万年青、牡丹等,象征子孙繁衍、江山永固、幸福美满。经历600多年,花纹仍清晰完整,因而十分珍贵。

穿过方城正中54级甬道,迎面就是宝城的南墙,正面可见用十三层条石垒筑,上书“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从宝城与方城之间的东西夹道折向南拾级而上,可以登上明楼,它原先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的精美建筑,后毁于清代太平天国的战火,仅存四壁,从2008年起对明楼楼顶进行修复,2009年明楼加顶保护工程完成,重现明代原貌的恢弘气势。已修复的明楼于2009年7月正式对游客开放,里面展出了明代分布在全国的十九处帝王陵墓的图片资料。

方城后面就是宝顶,它是一个直径大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马皇后埋葬的玄宫。宝城就是围绕宝顶周长约1100米的砖城。朱元璋所开创的前朝后寝、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的区别主要是明代的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了。

其他:1分30秒

1、坟的封土变化

2、孝陵卫的卫制

3、朱标太子东陵

4、紫金山阴功臣墓

5、明朝其他帝陵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形制最初为秦汉时的方上,代表陵墓为陕西的秦始皇陵;唐代改为依山为陵,代表陵墓有陕西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唐乾陵;宋代帝王陵为规模比较小的方上,元代帝王陵墓墓而不坟,地表没有任何建筑;明代朱元璋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式,一直影响和规范着明清500多年的二十多座皇陵。

当年明孝陵陵区内还有明太子朱标的东陵以及明代的数座功臣墓,自朱元璋安葬后,明朝专门设置了保卫孝陵的军事机构“孝陵卫”共5600人驻守保卫。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灭亡,前后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余皇陵均在北京,只有建文帝朱允炆没有陵墓。给后人留下了不解之谜。诸多的明代陵墓给我们今天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在游览之余也会增加许多对历史的思考。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今天的参观就要这里结束,感谢大家对我的导游工作的配合,欢迎您再次游览明孝陵!

四 雨花台

景点概况:1分30秒

1、地理位置和雨花台得名

2、陵园建筑的时间和原因

3、六个功能区

各位游客,大家好!雨花台风景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属于江南丘陵,高度约为60米,顶部平坦如台。在历史上,雨花台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这里原名长陵,石子岗,东晋时为了纪念在此屯兵抵御外族侵略的豫章内史梅颐改称为梅岗、梅岭岗。相传南朝时期,云光法师在这里设坛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了天上的神灵,顷刻间,天降落花如雨,这些花落下后掉在石头上,这里的鹅卵石就变成了美丽的雨花石,雨花台也因此而得名。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杀害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的刑场,十万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政府对雨花台的建设提出了:先绿化,后建设的方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规划和营建,今日的雨花台既是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又是赏心悦目的旅游景区。景区由烈士陵园区、名胜古迹区、雨花茶文化区、雨花石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密林生态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北大门、陵园广场:2分钟

1、大门简介

2、烈士群雕像的位置

3、群雕像的落成时间、像的规格(高、宽、厚)及所用花岗岩数量、重量

4、群雕像的人物组成和雕刻特点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雨花台的北大门,北大门两端分别矗立有高大的花岗岩石柱,石柱高度为11.7米,象征着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石柱上方镶嵌了两个巨大的石花圈,是由松针和梅花组成的,代表着烈士们坚贞不屈的情怀。

进入北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北殉难处的烈士就义群雕,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雨花台共有三处烈士殉难处,东殉难处位于东岗坡下,是反动派在解放前夕杀害革命志士的场所;西殉难处位于中岗西侧,为烈士丛葬地。北殉难处是1927年到1937年烈士就义最为集中的地方。

群雕像高10.03米,长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重达1300多吨,群雕像于1980年落成,是由刘开渠设计,雕刻家集体创作完成,是目前国内同类题材花岗岩雕塑之最。整个雕塑共塑造了九位烈士的形象,“9”是阳数中最大的数字,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是为大为多的意思,寓意在雨花台牺牲的先烈人数之多,雕塑中有工人、学生、士兵、农民、知识分子、报童等形象,分别代表着不同阶层的革命先烈和爱国志士。整座群雕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上实下虚,重在表现烈士们的面部表情,雕像的下半部分犹如群山的造型,代表烈士们与群山融为一体,它生动再现了革命烈士在刑场上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

主峰:2分钟

1主峰纪念碑的碑名、高度及涵义、碑的外形特征

2、碑前的石花圈、石棺和铜像等简介

3一层廊庑的碑刻简介 长度、所用黑色花岗岩的数量,字数、书法家及经典文献的名称、作者

沿着东侧的山路南上,我们现在便来到主峰。眼前石阶上立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碑廊:纪念碑的2层平台上是纪念碑廊,建成于1992年,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代碑廊。长144米,共用180块黑色大理石,镌刻着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三篇马列经典著作,正文累计47043字,由赵朴初、萧娴、费新我、陈大羽、尉天池、武中奇等36位著名书法家书写。

纪念碑:纪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造型似红旗、似火炬,它的高度为42.3米,寓意经过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终于换来了南京城1949年4月23日的解放。碑身正面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有江苏省、南京市政府合著的碑文。由武中奇书写。

石棺:纪念碑前方广场的左右两侧,各有5只用花岗岩雕刻的石棺,正中间还有三只巨大的花岗岩石花圈,显得庄严肃穆。

青铜雕塑:在纪念碑的前面还屹立着一尊以宁死不屈为主题的青铜雕塑,高度为5.5米,他是众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象征。

长明灯:雕像前的长明灯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点燃,火种取自泰山之巅,寓意烈士生命重于泰山,烈士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纪念碑身上方有雨花台的标记——日月同辉图案,象征着烈士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荷花池、纪念桥:1分钟

1、国际歌碑、国歌碑的位置及内容

2、“缅怀”雕塑简介

3、纪念桥

我们前方看见的是倒影池,建筑学家利用原有地形,运用物理学折光原理,巧妙地将纪念碑、纪念馆的影像在池中南北两端水面上显现出来,形成独特的景致,供人们欣赏。倒影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块花岗岩和大理石质地的照壁,在北面的照壁上用汉、壮、蒙、维吾尔、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南面的这块则用五种文字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倒影池南端两侧有两座相对肃然矗立高5.5米的圆雕,战士手握钢枪肃立,少女扶手胸前,表达了人民群众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主题。

前方是纪念桥,桥的每边各设置有12只石质花圈,两侧共24只。

纪念馆:2分30秒

纪念馆的设计者、建筑特点、馆的规模和展陈的内容

穿过纪念桥,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这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著名建筑大师、东南大学教授杨廷宝先生生前最后一件作品——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形似一“凹”字,正中为一重檐主堡,其正门上方镌刻着“日月同辉”标志图案,门庭南上方刻有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名。

雨花台新馆采用一流的新媒体手段,运用国内一流的声光电设备,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共党史的篇章。其中具有点睛之笔的便是序厅中的“雨立方”,它由北京奥运开幕式舞美总设计师韩立勋设计,现在大家看到的绣名是集合烈士家属、少先队员、战士、教师、工人、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一起执手绣出的,每一针一线都寄托着对先烈的缅怀。在每一个绣名下都悬挂一条绣线,犹如天空中洒下一方细雨,构成——雨的立方,每根丝线下都系着一颗美丽的雨花石,使雨和花和石相互交融。

新的陈展以“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主题,上版陈列恽代英、邓中夏等170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用8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场景,35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烈士伟大崇高的人格和真实感人的形象。英名榜留有2401位烈士的姓名。陈展分:序厅、基本陈列、光荣厅、专题厅和幸福厅五个版块。新展厅内容的时间跨度从大革命事情开始,至南京解放结束。分为《投身大革命洪流》、《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前仆后继》、《石城周边的抗日烽火》以及《冲破黑暗迎接光明》四个部分。新馆还首次完整呈现中共南京地下党的发展脉络,将南京地下党遭遇八次破坏的经过及牺牲的23位烈士在专题厅进行了重点展示。

思源广场、忠魂亭:1分钟

1、思源池

2、“忠魂颂”浮雕数量及内容

3、忠魂亭的建筑材料、经费来源、亭的形状、大小及“忠魂亭”题字

位于中心纪念区最南端的是忠魂亭,是雨花台的句号工程。广场中间是思源曲水池,代表着饮水思源,永志不忘、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两边的忠魂颂浮雕,深浮雕表现的是“狱中斗争”和“刑场就义”;浅浮雕表现的是南京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斗争片段。前方那座建筑就是"忠魂亭",它长宽各5.8米,高8.3米,造型古朴而端庄。亭帽上镌凿的三个烫金大字,雄浑有力,为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这座建筑在1996年7月1日正式落成,由南京30万党员缴纳的一笔特殊党费兴建的,“忠魂”代表着我们对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革命先烈的崇敬与追思之情。

其他:2 分钟

雨花石、雨花茶 ,

复建高座寺

雨花台建有雨花石的专业博物馆,雨花石含有玛瑙和玉髓的成分,也称为雨花玛瑙。苏东坡曾赞它:纹如指上螺,它以晶莹的质地、丰富的色彩、奇妙的纹理、生动的形象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雨花石博物馆,展出了质色形纹上佳的雨花石精品。一些石头上不仅有美丽的花纹,还巧夺天工的生成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人物画卷,令人啧啧称奇。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雨花茶文化区。雨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形似松针、条索紧直、色绿似翠、挺拔秀丽,色、香、味、形俱美,深得人们青睐。古人认为,喝茶是一件十分风雅十分讲究的事,光有好的茶叶还不够,还得有好的水来冲泡,有了好水,还得有好的茶具。在雨花台,除了有好茶,还有一股清泉,名为永宁泉,号称:江南第二泉,大家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品尝一下第二泉水冲泡的雨花茶。

位于雨花台风景区内的高座寺原名甘露寺,它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时,宝志禅师在此住持,云光法师在这里说法讲经,宋代改名为 永宁寺,明代高座寺一分为二,西边仍为高座寺,东边为永宁寺。高座寺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在大家看到的寺庙为2011年复建开放的。寺内主体建筑不同于普通的佛教寺院,除了建有天王殿,大佛殿,斋堂等传统寺庙建筑外,还修建有观音应愿堂,祈愿堂,灾难馆,聚缘堂等建筑。

各位游客,雨花台的游览到此结束,真诚的期待您的再次光临,谢谢!

其他:1分30秒

二忠祠、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等

,雨花台高座寺

各位游客,雨花台在历史上就是掩埋忠骨的地方。这里是二忠祠,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乂,拒不降金,被金人在雨花台下剖腹取心,150年后,抗元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在押解大都(现北京)的途中经过南京,在《怀忠襄》一诗中表达了对杨邦乂的敬仰之情和殉国之志。因他从小景仰杨邦乂,两人又同为江西吉水人,文天祥殉难后,人们在"褒忠祠"附祀他,遂改名"二忠祠"。祠堂正门照壁上有武中奇书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

方孝孺墓,是纪念明朝大学士方孝儒不愿为谋朝篡位的朱棣拟写即位诏书,被朱棣下旨灭了十族,共870多人丧生,后人将其埋葬在雨花台以志纪念。

雨花台景区内还有辛亥革命人马冢,1911年辛亥革命时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带领起义军与清廷的张勋部激战雨花台,为纪念阵亡将士而修建。

位于雨花台风景区内的高座寺原名甘露寺,它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时,宝志禅师在此住持,云光法师在这里说法讲经,宋代改名为 永宁寺,明代高座寺一分为二,西边仍为高座寺,东边为永宁寺。高座寺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在大家看到的寺庙为2011年复建开放的。寺内主体建筑不同于普通的佛教寺院,除了建有天王殿,大佛殿,斋堂等传统寺庙建筑外,还修建有观音应愿堂,祈愿堂,灾难馆,聚缘堂等建筑。

由于时间的关系,雨花台景区还有雨花阁、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等景点,就不能一一为您介绍了,给大家自由活动30分钟。30分钟后在旅游车上集合,谢谢大家!

灵谷寺A 景点概况:1分钟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

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参观的是南京东郊著名的灵谷寺风景区。灵谷寺的前身是南朝梁代的宝公院,公元514年,高僧宝志圆寂后,梁武帝的女儿在紫金山下独龙阜玩珠峰修建了五层舍利塔安葬其灵谷,南唐时为开善道场。宋为太平兴国寺,明初为蒋山寺。明初朱元璋为自己修建陵墓。将蒋山寺迁建到今天的所在地。朱元璋为寺庙赐名灵谷禅寺,并题写“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当年规模宏大的寺庙不幸在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只留下了烧不掉的无梁殿。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把这里改名为灵谷公园。

万工池、大门、大仁大义坊:2分钟

1、“万工池”名称及其由来

2、大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和题者、门前石狮的由来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背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

在中轴线最前方我们看到的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就是寺庙前常见的“放生池”,是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寺庙前的放生池也是一般寺庙的传统布局。相传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这里还有一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是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

在放生池的后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这里原是寺庙金刚殿旧址,民国时期,被改建成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大门,单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瓦当上有烧制精美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原先门上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在门额上悬挂的是我国著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所书写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门前的这对石狮,是建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走过红山门,穿过青石甬道,在42层台阶的原天王殿的旧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门十一楼高10米的大牌坊。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的大牌坊修建的,牌坊前的石台上,有一对汉白玉石刻,名貔貅,是传说中黄帝阵前猛兽,冲锋陷阵,一往无前。是原陆军十七军赠送,用以象征阵亡将士忠勇威猛。

牌坊五间坊门的额枋上嵌有瓷质国民党党徽的图案,中门夹坊上刻四朵梅花图案,牌坊两面均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先生所书的题额,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背面书有“救国救民”,这座牌坊我们也称为“大仁大义”坊。

无梁殿:2分30秒

1、建造时间、规模和特色

2、内部陈设: 中拱佛台、四壁所嵌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

前面这座古老的建筑是明代的遗物。最初殿内供奉的是无量寿佛,所以又称无量殿。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上下都是砖石结构,没有动用一根木头和钉子,所以又称无梁殿。民国时期,成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祭堂。大家抬头往上看,无梁殿上方重檐九脊,正脊上还有三个喇嘛塔,它建于公元1381年,从明代保留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我们眼前的这座无梁殿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梁殿。虽然是砖石修筑,但却仿照了木结构建筑的造型。大殿内有横向的三排筒子券,前后两券较小,中券高14米。中券正中有三个券龛,最初这里供奉的是西方三圣,民国时改为石碑。中碑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右侧为民国时期的“国歌”,左侧为“国父遗嘱”。南京灵谷寺的无梁殿与苏州开元寺、山西显通寺、峨眉万年寺的大殿,并称中国四大无梁殿。

在无量殿四周的墙壁上,镶嵌有110块太湖青石碑,按照民国时期的阵亡将士牺牲的战役地点、军队编制、军阶职务排列,刻有33224位阵亡将士的名字,以示纪念。

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馆名由前国民党要人陈立夫书写,共展出了22组场景,塑造了孙中山、宋庆龄、黄兴、周恩来、蒋介石等57位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和历史事件。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封建满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对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正是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今天我们通过这一组组生动的画面,再次重温那段革命的往事,更是意义不同。

一号公墓、松风阁:1分30秒

1一号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3墓地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绿化4松风阁的建筑特点及名称演变

无梁殿的后方是一个大草坪,明代为灵谷寺五方殿的旧址,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墓园中心花坛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今天灵谷寺以深松桂海而著称,每年秋天的灵谷桂花节的主会场就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典。一号公墓原有墓穴1624个,藏入在北伐、抗战、内战中阵亡的将士1029人。采用的是代表葬的形式。其中有1932年在淞沪抗战中牺牲的128位烈士,我们看到的在墓墙前东西两侧立有两块纪念碑,分别为纪念第五路军淞沪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以及纪念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烈士的纪念碑,以示不忘“1.28”事变。

绕国西式公墓围墙,后方我们看到的是“松风阁”,重檐庑殿顶,外观古朴典雅,内为走马楼形式。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纪念馆”,由蒋介石亲题馆名。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现在已经变成了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

灵谷塔:2分30秒

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等3塔基座简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原来这里就是明代灵谷寺修建的宝公塔原址,民国时期造公墓时,因不合时宜,便将宝公遗骨与塔迁移到西侧的密林中。

中轴线最南端的“阵亡将士纪念塔” 修建于1933年,后改名为“灵谷塔”塔为钢筋水泥结构,仿照古典楼阁式建造,优美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塔基是直径30米的平台,台基上的丹陛石,雕有“日照山河”图。

灵谷塔是目前南京地区最高的塔,塔身九层八面,高61米。在塔的四个门楣上,前门有“灵谷塔”三个字,后门题有“有志竟成”,侧门是“成功”“成仁”,外墙壁上还有有蒋介石亲手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字。

灵谷塔为可以登临的楼阁式塔,塔内有螺旋式石梯252级,请各位游客朋友跟随我一起,登上塔顶,欣赏钟山美景,感受灵谷松风。在塔内2——8层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镶嵌在墙壁上的石碑。2—4层的内壁上,刻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草书,内容为孙中山先生在黄浦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词。5---8层的内壁上,是国民党元老吴敬恒的纂书,内容为为孙中山先生黄浦军校开学训词。登临九层,没有碑刻,供游人登高赏景,有“高瞻远瞩”之意。极目远眺,林木葱茏,使您赏心悦目,钟山气势,尽收眼底。

灵谷寺风景区除了我们参观的中线景点之外,还散落着许多历史建筑遗存,在今天的东西线还有当年阵亡将士的二号公墓、三号公墓旧址。有的游客会问:灵谷寺今天的寺庙在哪里?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灵谷寺的东线景区。

其他(东线):2分钟

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

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

3、谭延恺墓及墓园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庙前大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元文宗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寺内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里面有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1988年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在原第二公墓旧址上,我们看到的是邓演达烈士墓,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倒蒋,1931年被蒋介石秘密杀害。解放后由农工民主党在这里举行了安葬典礼。

灵谷深松石碑原为谭延恺墓碑,他曾任原国民政府主席,首任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介石为他举行了国葬。陵区是融墓园和山水亭台为一体,具有浓厚的江南山水园林风格。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灵谷寺B 有的游客会问:当年的宝志大师的灵骨塔今天在哪里能够看到呢?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灵谷寺的西线景区。

其他(西线):2分钟

1、宝公塔及三绝碑

2、至公殿及宝志简介

3、西部三号墓址等

灵谷寺西侧有宝公塔、志公殿,在志公殿的前面有蟠龙石和飞来剪,据考证均为明代的遗物。蟠龙石其实是一块巨大的碑帽,上刻两条巨龙盘绕,生动精美。飞来剪是建造寺庙时所用的起重的铁件,成叉状。

志公殿内有宝志大师的塑像,这位才是当年灵谷寺真正的主人。宝志是什么人呢?他生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元嘉年间,七岁出家为僧,后在宝华山结庐为寺,佛法精深,成为了言有所中的预言家,惩恶扬善,为世人所敬重,是人们传说中“济公”的原型。宝志圆寂后梁武帝以及他的女儿永定公主为大师修建的寺、塔几经辗转,终成眼前所见,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沧桑!

志公殿后的这座覆钵式小塔,就是南朝时期的宝公塔,历经转迁与破坏,现在仅为一象征物。塔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由颜真卿书写,人称三绝碑。清代乾隆皇帝又添御笔“净土指南”。

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当年戴笠飞机失事后就被国民党埋葬在了第三公墓,今天这里已成为一片草木茂盛的密林。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在景区东侧还能看到现在的灵谷寺的寺庙建筑,此外,东线第二公墓旧址还有邓演达烈士墓,国民党元老谭延闿墓等。

南京东郊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古老的灵谷寺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六 南京明城垣与中华门城堡

景点概况:1分钟

1、中国建城简要历史

2、南京明城池的世界地位

3、朱升九字箴言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游览的是南京明城垣及中华门城堡。城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同时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屏障。我国有长达三千年的建城史,全国共计有两千多座城池,南京明城垣无疑是中国现存古城的经典代表,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6年,朱元璋攻下元朝统治下的“集庆路”,改名“应天”,他听取了皖南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前后共花费21年的时间兴建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城池。南京明城墙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朝,城墙保存较完好,是世界至今保存最好最大的都城城垣。

明建都城:5分30秒

1、建城资金、工匠和城砖的来源

2、城建的四个阶段

3、南京城垣的建造时间、规模、特点

4、明京城的形状、规模和特点及13座城门的名称

5、排水系统

当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的时候,共用了黄金600万两,如此巨大的造城经费一部分是由国库所拨款,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江南的富户摊派的。据说仅江南首富沈万三一人就认领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用。

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垣,动用了江南五省152个府县大约20多万工匠,城墙共用城砖大约3.5亿块。这些城砖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五省。之所以向这些省份征集城砖,是因为五省都属长江流域,运输城砖比较方便。大家请看,这些城砖的规格大致为长40cm、宽20cm、厚10cm、重约20kg。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烧砖工匠、制砖地点、提调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烧制时间等字样。为什么要在砖上烧制如此多的信息呢,其实,是为了实行责任追究机制,防止用不合格的城砖影响造城的质量。在明朝建城时,这些城砖运来要经过重重的检验,一旦发现不合格城砖,可以按照名字退回重烧,数次检验不合格,不仅要追究烧砖人的责任,还要对监造官员、提调官员加以治罪。正是因为采取了如此严格的责任制,才使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的战火依然保留完好。今天我们在已经出土的城砖上发现了多种字体、城砖上的字数最少的只有一个“万”字,最多的达69字。

南京城墙的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都城建设时期,主要是对六朝和南唐以来遗留下来的部分旧城加以整修和扩建,疏浚河道;第二阶段是与凤阳中都并建时期,对旧城垣维修加固,并向北拓宽到江边;第三阶段是集中力量大规模建造阶段,在此期间改造聚宝、三山、通济等城门;第四阶段是南京城墙建造的后期,这时开始修建了外廓,夯土筑城,周长百里,有外城门十八座,是南京城的又一座屏障,1393年外廓才全部竣工。

朱元璋从1366年开始兴建南京城,城墙直到1386年才完全合拢。中国古代的城池一般是“棋盘式”四方形的格局,而南京城垣打破了传统建筑中轴方位对称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负山绕水;利用天然河湖,挖土方填充城墙形成高城深壕,从军事实战的需要建造明城墙。明城墙形状“非方、非圆”成不规则多边形,也称为“葫芦形”。

南京城由四座城池组合在一起,即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早已毁坏,唯有高大的京城任然屹立不倒,所以人们便把京城称为南京城,明代南京城周长33.676公里,现存长度大约为24公里。城墙的高度一般为14-21米,城基宽度约10—24米,顶部宽约4-9米;城墙上分别建有200多座屯兵的窝棚和13616个垛口,这些排列如齿状的矮墙,它是作战时的掩体,也称为箭垛。

城墙构筑了坚固的城基与墙基,由于南京地质比较松软,承担不了城墙的压力,就在城基底部采用井字形木构架桥转移法处理地基松软地段,城基的下部大量采用巨型条石为基础,上部砌城砖,砖与砖之间用糯米汁、蓼草浆、石灰、细沙、桐油拌成的夹浆粘合。这种夹浆砌墙坚固无比,明城墙之所以600多年不倒,这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雨水对城墙的侵蚀破坏,南京城垣的城墙顶部用砖砌成外高内低的斜坡,城墙两边内侧有水槽。在女墙上,每间隔60米,就设一个出挑70cm的石水槽,将城墙上的水排到城内石明洞,再由排水沟将水排出城外。这个排水系统同时也可以将城内地面涝水排出城外。

南京明京城共设有十三座城门。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记载了一首歌诀,串联起十三座城门的名字:“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达太平,神策金川临钟阜,仪风(定)淮清(凉)到石城”。

城墙修建时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采取沿“岗陇之脊”筑城,利用山体,将制高点掌握在手中,既利于防守和攻击,还可以省时省料,缩短工期。

中华门城堡:1分钟

1、聚宝门得名和中华门得名

2、地理位置重要

3、一城三瓮的格局及城堡的形状、规模

我们今天参观的中华门便是这十三座城门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门原名叫“聚宝门”,因为正对着城南的聚宝山而得名,1931年因修建中华路,更名为“中华门”。这门上的三个字,还是蒋介石的手书。 南京东有钟山、西有石头山、北有长江天堑,唯有正南面是一片开阔地,中华门成为重点防守之关卡,地势极为险要。

中华门城堡南北长129米,宽118米,占地16512平方米。它由一座主城门、三道瓮城、两条马道、27个藏兵洞组成,高大的内城墙将城堡内三座瓮城相连,形成“目”字型封闭格局。城堡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登城的马道,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

城门瓮城:3分钟

1、瓮城的构造

2、千斤闸简介

3、藏兵洞简介

现在我们进入中华门城堡内,大家可以亲身感受瓮城的精妙结构和实用价值。瓮是一种装东西的容器,口小肚大,中华门城堡就如同这样。在古代,当发生战争时,一旦敌军攻破城门,拥入城内,守城的士兵就放下瓮城城门的千斤闸,迅速降落的千斤闸切断敌人退路,将敌军困在瓮城之中,然后藏兵洞中伏兵四出,从马道迅速登上城墙,守兵可以居高四面向下攻击,或万箭齐放,或礌石滚木齐下,令进入瓮城之中的敌人无处逃生,歼敌于封死的瓮城中,恰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如果第一道瓮城不慎失守,后面还有第二道、第三道瓮城,终将让攻入城门的敌军全军覆灭。

中华门城堡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门为双扇铁皮包裹的木质大门,非常坚固。城门的门洞内设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闸虽然不存,但通过门洞两侧的闸槽可以想象到当年千斤闸的规模,大家请看,门洞两侧从底到顶宽20厘米的石槽就是当年设置千斤闸的长槽。那么,如此沉重的闸究竟如何来控制呢?原来,每道瓮城上正中原先都设有绞关车楼,楼内有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利用绞盘车可以轻松的控制闸的升降,可惜的是,现在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与绞关车楼均已毁,在第一道城门的中层,正中间的藏兵洞洞底,还保存着一对千斤闸绞关石柱,从这里可以窥知千斤闸的机关原理。

中华门瓮城共有27个藏兵洞,这些藏兵洞是如何分布的呢?

步入城堡,我们就可以看到在第一道城门的门洞两侧,各排列着三个较小的藏兵洞,城门上中层则有七个较大的藏兵洞,坐南朝北一字排开,中洞最大,面积大约300平方米,可以容乃千人。在东西两侧的马道下,还各有7个较小的藏兵洞,这些大大小小的藏兵洞平时可供士兵休息和存放军用物资。战时可用于藏兵,总共能藏兵3000人。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在城门中层的藏兵洞内辟有城墙的建造展以及明城砖的部分实物陈列。

其他:1分钟

1、中华门城堡的意义

2、中华门城堡发生的战争

3、周边景点

中华门城堡在军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对守护南京起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战役在这里发生,1853年太平天国洪秀全率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的一次次激战、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部队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惊心动魄的是1937年12月在中华门发生的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将领唐生智率领守军88师顶住了日军30多次进攻, 60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用血肉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

站在城墙上南面看到南京著名的雨花台景区、古长干里遗址、外秦淮河,西面还有沈万三故居、北面有夫子庙、内秦淮河等诸多景点,大家有兴趣不妨去看看。中华门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山陵

景点概述:2分30秒

1、地理位置、建陵时间、5A级景区

2、墓址选定

3、中山陵的设计者及设计特点

4、孙中山生平

5、奉安大典

各位游客,中山陵景区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小茅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5A级景区。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定了墓址。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于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陵墓建于1926年,于1929年完工,整个陵墓由南向北沿着山势逐级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平台、祭堂、墓室。它的设计者吕彦直匠心独具,将整个陵寝设计为“木铎”之状,寓含警钟长鸣之意。

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后,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将先生的遗体自北京香山碧云寺移出,由专列护送抵达南京,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三天公祭后,于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从此孙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距今已有80多年。

接下来,我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孙先生的生平。孙先生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年少时学习医学,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他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名主义学说,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又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家大计,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在北京。

陵前部分:2分钟

1、孝经鼎的重量、高度和鼎腹的刻字及内置六角铜牌上的内容

2、博爱坊的建筑特色,高度、宽度及正中匾额的“博爱”题字及出处

3、墓道的长度、宽度及特点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正南端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有一尊三足两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捐资建造,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这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的上半部还有六角形的铜牌,上面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这座鼎又被称为孝经鼎。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半月形博爱广场,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称为博爱坊,它的高度为12米,花岗岩石柱上盖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牌坊上雕刻莲花瓣及和玺彩画等图案。正中横额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语出自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孙先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高度概括的最好写照。

博爱坊向前是墓道,墓道长480米,共有三道,中道最宽为9米,东西两道为4.5米,间隔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能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整个陵前广场部分气势开阔,绿化规整,具有西方园林开阔大气的美感。

陵门、碑亭:2分30秒

1、陵门前广场简介

2、陵门的建筑特点,“天下为公”匾额题字及出处

3、碑亭的形状、建筑特点,碑的高度、特点和碑上的题字

4、台阶与八大平台简介:(台阶和平台的数量、寓意,第五层和顶层平台的重要陈设)

穿过墓道,来到陵门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木铎的声音洪亮,而且传的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寓意,其用意也在警示后人。陵门广场的边缘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广场东西栽有千头松和银杏。陵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显得非常的庄严古朴。现在我们看到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陵门,上覆蓝色琉璃瓦。陵门正中的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是与“家天下”相对立的思想。这是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崇高理想。

穿过陵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碑亭,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亭内石碑高8.1米,正中镌刻有国民党党徽,上面是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

从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合掌权利。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上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孔。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爪下为球的是雄狮,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爪下为幼师的是雌狮,象征这子孙绵延。

祭堂、墓室:3分钟

1、祭堂前平台简介

2、祭堂的建筑特点和规模、“天地之气”直额及三拱门上的“民族、民生、民权”题字

3、祭堂内的布局:色彩、十二根黑大理石柱、东西墙裙的《建国大纲》、内顶党徽图案及孙中山坐像

4、坐像基座六幅石雕的方位和名称

5、墓室门简介、墓室内部的建筑特色、圆形石圹的直径和深度,孙中山卧像简介

6、墓穴简介

中山陵的修建依托紫金山,陵墓更显气势雄伟壮观。从最下方的博爱坊到祭堂,我们已经走过了平面大约700米,高度大约70米的距离。

先生的祭堂与墓室依托着钟山气势,更显巍峨,让谒陵者感悟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与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 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青石鼎。祭堂前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捐赠的一对华表。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祭堂和墓室。祭堂墓室的修建为一期工程,工程开始于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后的1926年3月12日,在祭堂的后面开辟墓包花园,内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用大量翔实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展示了中山陵从设计、建设到奉安大典的全过程。

祭堂是陵墓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丄覆蓝色琉璃瓦,坊额正中是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祭堂正面有三扇拱形大门,在门楣上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字。

祭堂内采用云南的大理石铺地,十二根黑大理石柱采用四隐八显的手法,左右两侧的护壁上有孙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祭堂正中孙中山坐像由法国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孙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在坐像底部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片断。

祭堂与墓室相通。墓门分为两道,第一道门为两扇对开铜门,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第二道门为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纂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墓室为穹隆状封闭式建筑。墓室中央是一大理石石圹,石圹中有孙中山先生的白色大理石卧像,顶部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孙中山先生的卧象是由捷克雕刻家高琪雕刻而成。孙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米深处。自1929年6月1日到今天墓室从未被打开过。

附属纪念建筑:1分钟

1、孙中山纪念馆

2、音乐台、光华亭、行健亭、流徽榭

3、中山植物园(原总理陵园植物园)

4、廖仲恺与何香凝墓、谭延闿墓、紫霞湖正气亭

中山陵周围有许多附属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原名为藏经楼,收藏有孙先生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在藏经楼后有三民主义碑廊。藏经楼外有一尊孙中山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捐赠的。

音乐台,是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捐资建造的。此外还有光华亭、行建亭、流徽榭等社会各界捐建的中山陵纪念建筑。

中山陵的周边还有中山植物园,廖仲恺、何香凝墓,谭延闿墓、紫霞湖、正气亭等建筑,大家有时间可以前去游览。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我们接下来要游览的景点是灵谷寺,请各位游客30分钟后在停车场集合上车,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南京导游词

南京导游

风光之美,在于山环水绕,既有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又融以“十朝古都”之文化,其自然景观与悠久历史相得益彰。全市共有著名的风景名胜点50多处,文物古迹近200处。可分为十大风景区,即钟山风景区、秦淮风光带、城西风景区、大江风貌区、栖霞山风景区、南郊风景区、汤山古文化旅游区、两湖风景区(含溧水无想寺旅游度假区)、两浦风景 区(含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城中风景点。

1、钟山风景区

游览胜地,是国务院公布的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南京东北郊,全区包括50多个可供观光游览的景点,以中山陵和玄武湖为中心,中有紫金山、玄武湖、明代城垣等,具有山、水、城、林、楼浑然一体的多层次景观,景色优美,气势磅礴。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第二峰的南麓。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于1929年6月1日安葬于此。除陵墓的主体建筑外,在其四周还有一些纪念性的建筑物,是由当时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为缅怀孙中山而投资修建的。音乐台在中山陵广场东南侧,建于1932年,台面为半圆形,高约3米,台后大壁高 11.3米,宽16.7米,用以汇集音响。观众席为扇形,建筑布局为我国首见。

美龄宫位于明孝陵四方城以东200米处的小红山上,1933年竣工,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去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的休息室。1947年,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后,此处为蒋介石官邸,因蒋常与宋美龄来此休息和度假,被称作美龄宫。 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东邻中山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孝陵布局宏伟,规制严谨,孝陵神道开了弯而且长的先例,并且影响了明清两代。现存下马坊、碑亭、石兽、望柱、翁仲石人、“治隆唐宋”碑殿、方城和宝城等古迹,纵深2.62公里。灵谷寺位于钟山东南麓,原址在钟山西麓独龙阜上,始建于南朝梁代(515年),为埋葬名僧宝志大师遗骨法函所建,“灵谷寺”一名,是由朱元璋亲自拟定的。今天的灵谷寺为清同治六年所修,寺内有玄奘法师纪念堂,藏有世界上极为珍贵的玄奘法师顶骨舍利。明代建造的无梁殿(现为灵谷公园景点)为国内砖结构无梁殿之首。

中山植物园位于钟山南麓,原名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创建于1929年,是我国第一所国立植物园,占地187公顷,共收集培育了3000多种植物,是我国四个重点植物园之一,也是进行植物学研究、观赏和植物学知识普及教育的基地。

紫金山天文台位于紫金山第三峰,原名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4年建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天文台陈列着从北京古观

象台运来的浑仪、简仪、圭表、小天体仪、小地平经纬仪和漏壶等古代天文仪器。

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东北,紧邻市中心区,古称“桑泊”。全园面积472公顷,山城环抱,碧波荡漾,为金陵美景之精华。有东晋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郭璞衣冠冢、南朝梁昭明太子“梁园”故址等名胜古迹。台城位于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全长253.15米,为六朝时皇宫禁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历代文人墨客来到金陵,总忘不了去台城凭吊一番,留下了不少难忘的诗文。现在的这段古城,是朱元璋扩建都城时所建。

鸡鸣寺坐落在北极阁东端,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南朝后这里成为真正佛教胜地。南朝梁武帝萧衍于大通元年(527年)在台城(宫城)隔路相对的„鸡鸣埭‟建造同泰寺,寺东有一口古井,相传为陈朝景阳井,陈后主叔宝与妃子张丽华、孔贵嫔曾在此坠井避难被隋兵发现而当了俘虏,据说张丽华被隋将拉出井中时,唇叩井栏,留下了千年抹不掉的胭脂痕迹,至今以帛拭栏,石脉尚显胭脂红。一口枯井,一方石碑,却洗不去历史的耻辱和嘲讽,所以又名辱井。因古迹连年遭雷击、战祸,屡建屡毁,现己不存。但后人将今鸡鸣寺边的一口古井误称为„古胭脂井‟,实并非彼辱井。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又命尽拆故宇旧屋,加以拓展扩建,依山而建寺院,题额为“鸡鸣寺”。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曾为寺院手书“鸡鸣古迹”四个大字。鸡鸣寺观音楼的观音与众不同,为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联道明原因:“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1990年重建“药师佛塔”,这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2011年初被火焚只留下钢筋水泥骨架。塔内每层中间还有四个佛龛,为明代金丝楠木雕,原为北京中南海旧物,每个龛内供奉有一尊楠木的药师佛像。今有数十佛门女尼常住鸡鸣寺,因而它是 我国东南沿海惟一的一座尼庵。

2、秦淮风光带

城南,以夫子庙为中心。1800年以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1984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复建和仿建,恢复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埠风貌。最为诱人的是秦淮夜市和金陵灯会,还有民俗名胜、地方风味小吃等。1990年秦淮风光带入选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列。夫子庙位于秦淮河畔,又称孔庙、文庙或文宣王庙,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占地26300平方米,建筑古朴,雄伟壮观。夫子庙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南岸有大照壁,全长110米,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俗称“万仞宫墙”,意为孔子学问高深莫测。孔庙的门、殿以大成为名,是喻孔子对中国文化集大成之意。贡院又称江南贡院,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占地约70000平方米,有供考试用的“号舍”20644间,规模庞大,建筑雄伟,为当时全国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现仅存明远楼、衡鉴堂、明清碑刻22方和部分“号舍”。

李香君故居位于夫子庙西南侧,院宅三进,大厅和后进花楼河房雕刻精致,“媚香楼”一名取自《左传》中“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可谓是人楼匹配。瞻园位于夫子庙以西的瞻园路上,为明初中山王徐达府邸花园。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曾驻跸于此,并题书“瞻园”二字。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这里曾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和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的王府花园。 中华门城堡位于中华路南端,长干桥以北,明代称聚宝门,因其面对聚宝山(今名雨花台)而得名,是南京城墙现存最大的一座城堡式城门,有三道瓮城四通城门,瓮城中筑有27个藏兵洞,计可藏兵三千,也可贮藏备战物资,宜攻宜守。中华门城堡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匠心独具,有极高的军事实用价值和建

筑艺术价值。

3、城西风景区

以石头城为中心,清凉山、石头城等古迹名胜,与山、水、城、林交融一体,形成虎踞壮观、古朴自然、幽雅寂静的景观特色。

莫愁湖公园位于水西门外,相传湖滨曾居住过少女莫愁而名。历史上有关莫愁女的传说流传很广,说法不一。后为明初中山王徐达的私家花园。园内有胜棋楼、郁金堂、湖心亭、赏荷厅等景点。荷风芦雪,揽胜四时,被称为“金陵第一名胜”和“南京第一名湖”,在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得“莫愁烟雨”的美誉。

清凉山位于城西汉中门内,石城虎踞即指今清凉山。园内古木参天,山势险要,古迹甚多,主要名胜有清凉寺、扫叶楼、崇正书院、驻马坡等。 乌龙潭公园位于清凉山东,以湖光山色为胜,清幽典雅,花木扶疏,历史上曾享有“城西之冠”的盛誉。环潭景点布局精巧合理,建筑典雅工致。

中华织锦村位于江东门,展示了中国各民族的织锦技艺,除收藏有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织机和织锦实物外,还现场向游客表演织锦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游人至此,可以了解中国织锦工艺的历史和技艺,购买各种精美名贵的织锦工艺品。

4、大江风貌区

本景区借万里长江奔腾之势,以山秀、洞幽、江深、矶奇为特色,沿江三十里散布着燕子矶等众多的名胜。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是一座由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正桥的路栏上,镶嵌着200幅浮雕,正桥两端建有4座高70米的桥头堡。南北两岸的公路引桥由富有民族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组成。大桥建成后,天堑变通途,“天堑飞虹”遂成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

燕子矶位于城北观音门外东北直渎山。因石峰突兀临江,三面悬绝,远眺此处,形若燕子展翅,凌空欲飞,故名燕子矶。燕子矶总扼大江,地势险要,矶下浪涛轰鸣,潮涌壮观,自古以来是过江的重要渡口,也是军事要地。明代以后,燕子矶成为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的游览胜地。矶顶有御碑亭,登上矶头,遥望江北,江天一色。入夜,燕子矶上明月如水,碎银满江,“燕子夕照”亦为金陵美景之一。

5、栖霞风景区

位于南京东北郊,区内主要景点有:栖霞山、栖霞寺、舍利塔、千佛岩、南朝陵墓群及石刻。栖霞寺位于栖霞山中峰西麓,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南朝时成为江南三论宗的祖庭。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齐名,并称“天下四大丛林”。现寺院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寺内有鉴真大师纪念堂、国内著名的藏经楼。藏经楼南侧有建筑精美、风格独特的舍利塔及名闻中外的石窟——千佛岩。中国佛学院栖霞寺分院即设在寺内,是江苏地区的佛教中心。南朝石刻南京周围保存着丰富的六朝文物古迹,在市区东北郊太平门外甘家巷、太平村一带就有30多处南朝帝王陵墓石刻。石刻可分为帝王陵和王公贵族墓两类,帝王陵前的石兽是天禄、麒麟,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兽是辟邪。南朝陵墓石刻已历经1500多年的沧桑,至今仍较完好,尤其是那些石兽,昂首挺胸,飞跃灵动,惹人喜爱。

6、南郊风景区

包括雨花台葬着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为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鲜血流在雨花台上,染红了雨花石。所以我们南京人特别珍爱雨花石,同时因它奇特的石质和纹路被评为四大名石。如何去选正宗的雨花石,是一门技巧,是为石头的总数不变,而珍爱收藏的人却越来越多,花台、牛首山、祖堂山等景点。这里风景优美,历史遗迹众多。六朝时期,这一带寺庙林立,其中以大报恩寺、天界寺最为著名,原大报恩寺佛塔是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南郊还是历代墓葬的集中地,在地下蕴藏了大量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渤泥国王墓在南郊的乌龟山南麓。渤泥国,即今文莱国,明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亲率妻儿及王室成员来北京,朝见明皇,受到明成祖的热烈欢迎。但因水土不服,客死他乡。临终留下遗嘱:“体魄托葬中华”。明成祖十分悲痛,以王侯的礼仪安葬了这位异邦君主。 江南最大的地下宫殿——南唐二陵位于祖堂山的西南麓,即南唐先主李昪与中主李景的陵墓,李昪墓称钦陵,李景墓称顺陵。钦陵规模较大,有前、中、后三间主室,十间侧室,前、中室为砖结构,后室为石结构。中室墓壁上绘有鲜艳的彩画,图案有牡丹、莲花、宝相、海石榴、云气纹等。据专家考证,这是国内现存最早的附属在柱枋部分的彩画遗迹,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顺陵位于钦陵西侧,结构与钦陵相近,但规模较小。

7、汤山古文化旅游区

汤山风景区位于南京东郊23公里,是南京市规划重点建设的风景区。该区集碑、泉、洞、湖、寺为一体,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炉,独具特点。 阳山碑材位于汤山镇西北,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3米,重3.1万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无法运输而不用。 汤山古溶洞——南京猿人诞生地在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分布了一个巨大的溶洞群,1993年3月13日葫芦洞内又出土了一具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据科学鉴定,这是大约生于3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地区人类史也因此向前推进了20多万年,同时也证实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葫芦洞内发现的化石还有肿骨鹿、斑鹿、三门马、犀牛等十余种,现在洞内堆积物中仍可见保存完好的化石。

8、两浦风景区

包括江北的浦口区和江浦县境内的景点。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老山山脉由安徽和县延伸至江浦、浦口境内,山体不高,多在300米左右。1991年9月建设老山森林公园。现有森林近10万亩,740多种树木,常栖息于此的鸟类有30多种。老山森林属落叶阔叶林与常绿林混交林,林相季节变化明显。老山之中还分布许多神秘莫测的洞穴,如龙洞、天井洞、大观音洞、小观音洞、祖师洞、白筱岭洞等。其中以龙洞、天井洞最为奇险。 珍珠泉旅游度假区是南京地区惟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区内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现度假区已初具规模,共分十个观光游览区,一个度假别墅区以及配套的综合管理区。珍珠泉享有“江北第一游观之所”的胜誉。景区内又新添了一系列现代娱乐设施,建设了高尔夫球场、野营度假区、登山游览区、赏泉区、温泉度假区、中心游乐区、水上运动区、陆上运动区等八个新的景点,其中昭富国际高尔夫球场按国际标准27洞建设,是南京地区惟一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

9、两湖风景区

两湖即固城湖和石臼湖,主要指南京高淳县和溧水县境内的景点,两县内主要景点还有固城遗址、淳溪古街、东坝戏楼、保圣寺塔和武家嘴村、无想寺旅游度假区、天生桥等。2010年两湖接近干涸。淳溪古街又名中山大街,也称“一字街”。古街横贯东西,全长800多米,宽4.5米左右,街道两边均为明清风格的民居、店铺。商号分“八大行”:布匹、茶叶、黄烟、纸张、瓷铁、中药、盐和酱面等生活必需品。 胭脂河与天生桥胭脂河流经溧水西约4公里处,开凿于明代,全长7.5公里。明代,朱元璋决定打通石臼湖与秦淮河之间的胭脂岗,以运粮食至南京,工匠们先在胭脂岗上凿缝,然后嵌入麻丝,浇上桐油,点火焚烧,石头被烧得通红,又猛然泼上冷水,石头纷纷开裂,再撬开运走,仅用两年就开出一条深30多米、底宽10米、上宽20米的运河。当地还遗留当年运出的巨石,重达10余吨。古代人如何运送这样的巨石,却无以考证。天生桥则是工匠们开凿胭脂河时留下的杰作,从底下凿通石头成胭脂河,顶部自然成桥,桥长34米,这种人工开凿运河留石为桥的做法十分罕见。

10、市内风景点

分散在南京市城区内,以人文景观为主,多为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鼓楼位于南京市中心。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明朝都城的建筑,原作昼夜报时用,有时也作迎王、接诏书大庆的地方,现鼓楼基座是明代原构,上部的木结构殿宇建筑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为纪念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所建。正中塑“戒碑”一座,现鼓楼台座正中门上面的楼额“碑楼”犹存。戒碑通高40米,其中龟趺高1.25米。 朝天宫及朝拜天子礼仪表演位于城西冶城山下。明朝建都南京后,在此建朝天宫,作为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朝廷礼仪的场所,也是官僚子弟袭封和文武官员学习朝见天子的地方。现存的朝天宫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文庙建筑群。朝贺天子礼仪表演是南京市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在国内著名的明史专家指导下,按照明朝的程式编排的。共有6场11项程序,即驾幸、进表、传制、进见、乐舞升平、还宫。演员阵容达250人,其中文武舞百戏、丹陛大乐和中和韶乐等,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旧址位于长江路292号天王府西花园西侧,其中东边三间是孙中山的办公室、小会议室和休息室;西边三间相通,为大会议室。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是在这里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的。 煦园位于长江路292号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西侧。又名西花园。因作过明成祖朱棣二儿子汉王朱高煦的王府,故称煦园。该园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全园面积仅有1.4公顷,建筑精巧,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典园林,也是金陵名园之一。毗卢寺位于南京梅园新村东端汉府街4号。曾是中华民国“中国佛教会”所在地,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目前正在进行筹建恢复工作,已简易对外开放。 还有一个地方,大家肯定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落后就要挨打,日本鬼子歪曲历史,中国人绝不忘记历史,要抵制日货,将爱国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而不仅仅是抗义和谴责。嘴上讲千遍,不如落在实际行动上。位于南京城西郊江东门,水西门大街418号。这里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于1985年3月15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落成开放。纪念馆占地2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由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齐康设计,是一座纪念性的墓地。均以花岗石、大理石、青条石铺砌墙面。正面馆名由邓小平题写。人口处有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石碑,上书“死难者300000”。颓垣断壁的围墙,空旷的墓场,大片鹅卵石铺地,寸草不生,几棵枯树仕立,气氛凄凉。院墙外的常青树木和院内卵石边生机盎然的小草象征生命力和斗争精神。院内小道边沿途竖小型碑刻I3块,揭示出日军的种种罪行。尚有死难同胞尸骨陈列室,门前有大型立雕母亲像,作呐喊状。室内陈列从“万人坑”中挖出的层层白骨。另有史料陈列厅、电影放映室等。

臧琼琳 学号:37

推荐第3篇:南京导游词

南京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开场语)

欢迎来到素有“六朝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美誉的南京参观游览。我是江苏省中旅的导游员xx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者小x。我身旁这位是司机x师傅,他的驾驶技术十分了得,请大家放心。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俩可以给大家带来一次美好的南京之旅。

(南京总括)

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海内外,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741.3万人,下辖2县11区。

(地形地貌)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区附近东有紫金山,西有清凉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栖霞山。紫金山由东向西延伸,从南京城中横穿而过,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两条水系,南为秦淮河,北为金川河。除此之外,还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京的城东和城西。

历史沿革)

南京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定都,分别是:东吴、东晋、南朝时的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故而南京又被称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历朝历代为南京留下了许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邺、建康、蒋州、江宁、昇州、集庆、应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交通、经济、科教)

今日南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齐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南京也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全国六大通讯枢纽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支柱产业。金陵石化、南汽集团、熊猫电子等著名企业实力雄厚、产品畅销国内外。此外,南京科教实力雄厚,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发达,为南京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市品牌)

南京城市品牌众多,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南京的绿化水平全国闻名,森林覆盖率达到23%。南京的市树是雪松,市花为梅花。

(特产)

说到咱们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与“吃”、“喝”、“玩”、“穿”相对应的四大特产:盐水鸭、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锦。

著名风景区)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东以钟山风景区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风景区为看点;南以著名的秦淮风光带为主打;北以沿江风景区为主,包含了长江大桥、阅江楼和静海寺等景点。

(结语)

集山、水、城、文为一体的南京,山川形胜,虎踞龙蟠,大气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怀迎接着八方来客。

南京导游词(中山陵)

人们常说:不到故宫、长城就等于没去过北京;不到外滩船游浦江、登东方明珠或金茂大厦就等于没去过上海;不长到西湖、宋城就不知杭州的千年风情;那么不到中山陵你就等于白来了一趟南京。大家都是大老远出来旅游的,有的以前也许来过,有的以后可能再来,还有的可能旅游完这一趟以后就不会再来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多看一看其中的经典精华少留一些遗憾。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据说,早在1912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中山陵是由年轻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于1926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9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6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枢,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

大家现在所在的即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请大家向前看,朝北顺坡而上,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和祭堂后的墓室等建筑。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大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墓道尽头是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铎,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大铃挡。在古代它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这里的平台广场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它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颜体大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出碑亭,迎面石阶层层叠叠。南京人常说中山陵的台阶像是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所以来这儿游览的客人常常要问: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来数数看吧。

来到临近顶端的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洞。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向中山陵炮击造成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如今虽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洞仍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大家登上顶台,由此既可鸟瞰,更宜远眺。置身此间,背倚巍巍钟山,耳听阵阵松涛,更觉伟人的浩然正气与大自然同存。祭堂处在钟山半山腰,从博爱坊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平面距离700米。如从碑亭数起则有290级台阶。建筑师为避单调,将这392级台阶分作10段,每段1个平台,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了。这392级的数字并非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二百万同胞。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中山先生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现在大家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相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而镶嵌彩色玻璃的内窗,在阳光照射下却显出另一番西洋风味。如此中西合壁的风格,正与孙先生融贯中西的精神气度相契合。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6个片断。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

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椒图)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所书手迹。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圆形,铺以大理石,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红色大理石贴面。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围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为什么祭堂内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而这里却改穿中山装了呢?原来当年国民党内左右两派矛盾尖锐,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主张塑像穿长袍马褂;而左派则主张穿中山装。两派意见不合,结果各搞各的,就出现了上述情况。各位朋友,孙先生的遗体究竟是否还在中山陵,这是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自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磨难。1925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时,他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暂时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6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的军阀张宗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孙先生的遗体压住了他的风水。于是他打算要焚化遗体。后经爱国将领张学良派兵保护,遗体才得以保存,但已受到空气侵蚀。1929年5月28日灵柩由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浦口,6月1日运达中山陵。奉安大典仪式完毕后,即用水泥将灵柩浇入圹中。墓穴用花岗岩垫底,四周建隔墙,紫铜棺下有一特制楠木垫,棺上有一层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当年公祭时,站在石圹边,扶栏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遗容。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曾准备将遗体运往重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受到工程界爱国人士和国民党左派的极力劝阻,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沿祭堂外广场两侧后壁有一道门,通向墓堡公园。中为墓室宝顶,呈覆钟形。墓堡后墙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

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它们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另外,位于梅花山顶的博爱阁,是一位台湾同胞捐资兴建的,于1993年11月12日孙先生诞辰127周年时落成。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奉献着。解放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

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

谢谢大家!

南京导游词(夫子庙)

【景点概况】

1、秦淮河简介

2、夫子庙景区特色及历史沿革

3、5A级景区等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秦淮河畔夫子庙游览。

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叫龙藏浦,相传是秦始皇开凿,又称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起源于溧水的东庐山和句容的宝华山。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分成两支,一支从通济门外的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到水西门外的西水关出城,称为内秦淮河,全长约10里,其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之誉。另一支从城外流过,成为南京城东、城南、城西的护城河。两支在城西汇合,注入长江。南京夫子庙通常是指位于南京城南秦淮风光带中心位置的集观光、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的仿古建筑的商业区。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仿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整体布局集“庙、市、景”合一,将儒家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庙宇。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现夫子庙是1986年重建,依然保留前庙后学的布局。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庙前广场】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聚星亭、天下文枢坊、魁星阁及棂星门简介

现在我们就来到夫子庙前的广场,这是夫子庙的中心地区。 照壁是秦淮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它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

照壁的北面就是泮池,意思是“泮宮之池”。泮池是文庙前的规制。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与众不同,它是利用内秦淮河天然河道而形成,半月形,南部呈半圆。

文德桥在泮池西侧,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据考证,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在桥的两边分别可以看到桥影将水中明月分为两个半月,这一景观被称为“文德分月”。

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取“群星毕集,人才荟萃”之意,初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曾几经兴废。这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也,故得此名,这是进入孔庙的标志。东侧这座临街傍水的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这座门叫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在此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露台】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4、孔子青铜像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大成门,也叫戟门。因孔子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故而得名。甬道两侧立着每尊高1.8米的八座孔子门生的汉白玉雕像,为孔门十二哲中最有名的八位: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

大成殿前有一露台,也叫丹墀,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米,四周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侧设有两只石灯笼。丹墀上有尊孔子青铜雕像,像高4.18米,重2.37吨,为全国最大的一座孔子青铜像。露台两旁的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30位著名书法家的墨迹,共有30余块碑石。

【大成殿】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孔庙主殿——大成殿。它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殿堂七开间,四周殿廊上环立着26根仿木圆柱。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字,比喻孔子集大成之意;屋脊鸱吻是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清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画像,高6.5米,宽3.15米,是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为画家王宏喜按照唐吴道子的孔子画像用一年的时间画成。两旁是颜回、曾参、孟轲、孔汲四亚圣的汉白玉塑像;东西两侧摆放有古代庆典时演奏的乐器,有築、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大成殿的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是浙江乐清200多名匠师采用玉石、翡翠、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耗时三年雕成。总价值580万人民币。表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

【碑刻】

1、玉兔泉点到即可

2、五块古碑的名称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口古井叫“玉兔泉”,玉兔泉旁边这块碑叫《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捐白银作为附属七县考生赴京会试公车经费的经过。这四块石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的经历。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第三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碑上刻有文宗加封孔子妻为至圣夫人的诏书。第四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文宗皇帝加封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之事。

【学宫大门】

大门内外所悬匾额的名称及书者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门楣上方题有“大明国子学”,门内匾额上题有“东南第一学”,是由乾隆年间的状元秦大士题写的。

【明德堂】

1、明德堂的名称由来及用途

2、仰圣亭和习礼亭的名称

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也是夫子庙地区唯一未被破坏的古建筑。当年,这是学子们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学子们集中在此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可能有的朋友要问;各地孔庙中只有“明伦堂”,为何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原来当年南宋宰相文天祥北上抗金,路过南京时,刚好明德堂复建完工。人们请文天祥题字,文天祥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沿用至今。现在这块匾额是后人模仿文天祥手迹写成。明德堂现被辟为雅乐宫,演奏古典宫廷雅乐,再现古代雅乐风情。

庭院西边为仰圣亭,内铸有青铜“圣音鼓”;东边为习礼亭,内铸有青铜“礼运钟”。鼓名和钟名均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题写。

【尊经阁及其周边】

1、建筑特点及用途

2、“尊经阁”匾额的书写者

3、尊经阁周围建筑的名称

“尊经阁”是一座重檐丁字脊歇山顶三层古建筑,始建于明朝中期,古时候为教谕讲课的讲堂,楼上藏有《十三经》、《廿一史》等。尊经阁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展出有彩灯、云锦、刻经、金箔等。匾额由我国当代书坛女杰萧娴题写。

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其他】

金陵灯会、徽派建筑特色、夫子庙特色小吃、秦淮八艳、秦淮画舫、名人旧居等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夫子庙都会举行“金陵灯会”,热闹非常。这一带的徽派民居建筑也很有特点,“粉墙黛瓦,高低错落”,“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夫子庙美食街有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各种特色小吃。泮池北岸的背景墙上有大型浮雕《秦淮流韵》,其中的“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的卞玉京、顾横波、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李香君。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乘坐秦淮画舫,泛舟河上,欣赏美景,回顾历史。夫子庙周围还有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等景点,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南京导游词(总统府)

【景区概况】

各位游客好: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是总统府。总统府位于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史开始,同时也是结束的地方,因为他曾先后作为明朝的汉王府、清朝的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时期的天王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办公处所和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以及总统府的办公场所。历经明、清、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四段历史;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现在我给各位介绍下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首先我们是沿着景区的中轴线参观,途径大堂和子超楼;然后抵达景区的东线,参观行政院、中国晚清与民国历史资料馆、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馆和清两江总督史料展馆;各位请随我进入景点参观。

【大门】

1、“总统府”题字

2、建筑特色及细部描述

首先各位看到的是总统府的大门。整个门楼成品字型,是一座西洋式古典大门。大门建于1929年,门楼为仿古罗马风格,正面开三券拱门,每扇门设有铁门,原为法国进口,后复原;门两侧修饰有8根爱奥尼柱。门楼之上悬有“总统府”3个大字,是1948年5月,经非法国大选举,蒋介石任总统时悬挂于此;字体由原监察院副院长周钟岳题写。请随我走进大门,各位会发现门楼原来为两层半结构;一楼为卫兵室,也是门房;二楼为卫兵宿舍;三楼为升降旗帜的平台;1949年的4月23日我们解放军解放南京,占领总统府时就是在这里降下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升起红旗的。

【大堂】

1、大堂的历史沿革

2、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间、地点

3、“天下为公” 匾额及其出处

4、四周墙上悬挂的六幅油画名称

5、礼堂的用途及蒋介石、李宗仁在此地登基正副总统

6、沿途经过之所,如二堂、内外宾会客厅、八字台阶、麒麟门与政务局大楼等(点到即可)

穿过大门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一个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原是当年的“朝房”,后改为收发室,现已辟为旅游纪念品商店。院落正北面就是大堂了,这里曾经是太平天国时期的真神金龙殿,又叫荣光大殿,是洪秀全大朝的地方。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这里被翻改为清两江总督署的大堂。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原打算在这里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转到暖阁举行。国民政府时期这里是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现在内梁之上悬挂着“天下为公”四字匾额,为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厅堂墙壁上悬挂有代表总统府历史的六幅油画,分别是:天国风云、敕治两江、共和肇始、国府西迁、国共和谈和煦园曙光(备注:掌握每段历史背景更重要);各位请随我继续参观,穿过大堂,左手边为大礼堂;这里原是清代两江总督署的中式花厅,民国时这里是举行重大典礼的活动场所。如1948年蒋介石、李宗仁就任“总统”、“副总统”的就职大典。走过二堂,穿过八字大台阶;八字台阶东西两间原为内宾外宾接待室;穿过当年专供蒋介石出入的麒麟门,就来到了总统府史料陈列展厅;走廊的尽头就是子超楼了。

【子超楼】

1、子超楼名称由来及楼的建筑特色

2、子超楼内部布局

子超楼为国民政府时期的中枢办公大楼,建于1934年,1935年完工,1936年正式投入使用。此楼为了纪念任国民政府主席时间最长的林森而得名,林森,字子超,所以叫“子超楼”。1948年5月,蒋介石召开非法国民大会,并被选为总统,李宗仁任副总统。蒋介石和李宗仁就在此办公,故又称该楼为“总统府办公大楼”。楼前有两株高大的雪松,为林森亲手栽种。该楼摒弃了二十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中国官方建筑的宫殿式大屋顶,顶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浇制,立面采用西式的建筑平面组合与立体构图,中间高、两边低、呈品字型。整幅建筑简洁明快,富有层次感。现在我们进楼参观:一楼文书局,主要管理中枢文告、政令和玺印、文印。二楼为秘书长办公室和正副总统办公室,北两间为秘书长办公室,旁边为副总统李宗仁办公室,正南面的套房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从东面第一间为书房;中间这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办公室墙面上悬有蒋介石的戎装大帅服肖像,硕大的办公桌斜对门摆放,桌面上摆放着两部电话及一本台历,台历的日期为1949年4月23日,这正是南京解放的时间,历史在这里做了个定格。办公室的旁边为接待室。三楼南面为总统府会客室,曾是国民政府林森、蒋介石及李宗仁会见重要宾客的场所。正中这一大间,是国务会议厅,会议厅的北墙面上有一汉白玉条石,上有林森手书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大字,为国民时期提倡的八德。条石的上方有中山先生像两侧配有中华民国国旗。厅内长桌成山字形,配高靠背皮椅;国务会议每两周召开一次,主要讨论和制定国事。会议厅旁还有一间休息室。四楼和五楼不对游人开放;游客们到此为止,总统府的中轴线游览结束。接下来请随我从东边的甬道进入东花园参观游览。

【煦园】4分钟

1、煦园简介:名称、面积及院中特色等

2、东部花园的特色及院中主要景点

3、西部花园的特色及两组对景

4、三段碑、乾隆之御碑亭等碑刻

煦园也称西花园,因朱高煦而得名,位于总统府西侧,是一座别具特色的江南古典园林。占地1.4公顷,由于巧妙运用了“叠山,理水,建筑,林树”四大要素。使得它意境隽永。再加上数百年来此地主人公皆为历史风云人物,使得它名声大震。全园可分成三个部分游览,一是园门前的小院,二是东半部以建筑山石为主的园林,三是西半部以瓶状水池为中心的园林。我们先来到了一个三角形院落,这就是煦园的序了。粉墙上开一圆门,上面写着“煦园”,由清大学士英和所书;这是煦园的入口。进园后左边是一座由太湖石堆成的假山,山上有六角亭一座。有石阶登顶,可俯瞰全园。循路前行,这个建筑为桐音馆,正中匾额题书“桐音馆”。古代桐音指琴音,又引申为知音。这是主人款待知心好友的地方。现桐音馆三字是林散之先生题写的。桐音馆西南有一个双顶的亭子,这叫方胜亭,俗称鸳鸯亭。方胜,又称双菱,是两个菱形相叠。亭基方胜,上为双顶。远观似双亭并立,近看却一亭独伫,小巧玲珑,颇为别致。这是民国前江南唯一的方胜亭。方胜亭西侧是太平湖,这是西花园的中心。太平湖水池形如巨大的花瓶,南北走向,整个水池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一半多,池壁全部用太平军从明故宫城墙上拆来的城砖修建的。池中有两组对景:南为不系舟,北为漪澜阁,西是夕佳楼,东是喜上眉梢榭。通往不系舟的入口处是太湖石叠成的门洞,依稀像一个“繁体”的“寿”字。穿过小桥,登上一艘建于水中的石舫,名为“不系舟”,是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接皇帝南巡而建造的。乾隆称之为“不系之舟” ,“载舟昔喻存深慎,磐石因思永奠安”,是说自己要居安思危,江山社稷才能稳如磐石。船上原匾额为乾隆所题,已无存,现字为费新我所书。乾隆、洪秀全、孙中山等都曾于此休憩。与“不系舟”相对景的是一座建于池中露台之上,四面环水的建筑漪澜阁,现在展出了以“南京临时政府军政主官寻踪”为主题的史料。太平池的西岸是夕佳楼,双层檐顶,三面临水。取名夕佳,意指此为黄昏赏景佳地。夕阳无限好的时候,登楼而望,池水鉴平,亭、台、阁、榭,无不光彩四射,而水中倒影亦是金光耀眼,摇曳生辉。夕佳楼围以曲栏,此栏名为“吴王靠”,因过去的绘画作品中常见仕女临水半依,团扇轻拂,故又称“美人靠”。与夕佳楼隔水相望的是喜上眉梢榭,这里是一处观赏晨曦(晨光)的佳地,同时也是早读的好地方。夕佳楼后面墙壁上镶嵌有一古碑:天发神谶碑,又天玺纪功碑。因发现时即断为三截,故又有“三段碑”之名。原碑是东吴孙皓天玺元年发现的,意为上天保佑孙皓江山稳固,孙皓因此而将年号改为天玺。此碑系宣统元年两江总督端方所复制。碑文有篆书笔法写隶书,是罕见的书法珍品。沿池北行可见一亭,为乾隆御赐萨载和书麟这两位两江总督的诗碑两座。西花园中还有棕榈亭、道光皇帝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印心石屋碑、仿照苏州寒山寺内的古碑重新复制的枫桥夜泊碑、园门背面的“纶音” 碑等。有时间不妨仔细品味下。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

1、西花厅由来及建筑风格

2、内部布局

从御碑亭北行进入西侧的大门,我们来到的这座小院,就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地点。呈现在各位面前的是一座完全西洋式的建筑,这就是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出洋考察归来所建的一座纯西洋式的花厅,他的继任者、最后一任两江总督张人俊将其完工。整个花厅共一层七间,建于1米多高的台基之上。花厅南侧为走廊,横贯东西。廊外上部为拱形,下面为铸铁栏杆。入口处为抱厦,凸出走廊2米多。东、西、南三面开有拱门。抱厦屋顶有西洋式雕式山花。整个建筑外观为淡黄色的墙,白色的线条,落地大窗,顶覆红色洋瓦,格外醒目,是典型的折衷主义法国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7个房间,中间是穿堂,西边3间是大总统会议室,重要的会议都在这里举行。东边第一间为小会议室和客厅,第二间为大总统办公室,第三间为大总统休息室。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在这里办公和会客;1912年4月1日卸任离开。

到这里呢我们的参观也就结束了,我的讲解工作也结束了,谢谢!

南京导游词(雨花台)

【景区概况】

各位游客,雨花台风景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属于江南丘陵,高度约为60米,自东向西绵延4千米,有三岗,东岗为雨花台。雨花台原名长陵,石子岗,相传南朝时期,有位云光法师在这里设坛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了天上的神灵,顷刻间,落花如雨,这些花落下就变成了雨花石,雨花台也因此而得名。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二十多年间,雨花台沦为国民党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十万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规划和建设,今日的雨花台已形成既是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又是赏心悦目的旅游景区。景区由烈士陵园区、名胜古迹区、雨花茶文化区、雨花石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密林生态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北大门、陵园广场】

1、大门简介

2、烈士群雕像的位置

3、群雕像的落成时间、像的规格(高、宽、厚)及所用花岗岩数量、重量

4、群雕像的人物组成和雕刻特点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雨花台的北大门,北大门两端分别矗立有高大的花岗岩石柱,石柱高度为11.7米,象征1917年11月7日,在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石柱上方镶嵌了两个巨大的石花圈。进入北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北殉难处的烈士就义群雕,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雨花台共有三处烈士殉难处,东殉难处位于东岗坡下,是反动派解放前夕杀害革命志士的场所;西殉难处位于中岗西侧为烈士丛葬地。北殉难处是1927年到1937年烈士就义最为集中的地方。群雕建在三层渐升的平台上,高10.03米,长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重达1300多吨,于1980年落成,是目前国内同类题材花岗岩雕塑之最。整个雕塑共塑造了九位烈士的形象,“9”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是为大为多的意思,寓意在雨花台牺牲的先烈人数之多,雕塑中有工人、学生、士兵、农民、知识分子等形象,分别代表着不同阶层,它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上实下虚,重在表现烈士们的面部表情,生动再现了革命烈士在刑场上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

【主峰】

1、主峰纪念碑的碑名、高度及涵义、碑的外形特征

2、碑前的石花圈、石棺和铜像等简介

3、一层廊庑的碑刻简介:长度、所用黑色花岗岩的数量,字数、书法家及经典文献的名称、作者

沿着东侧的山路南上,我们现在便来到主峰。眼前石阶上立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造型似红旗、似火炬,它高42.3米,寓意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身上方有雨花台的标记——日月同辉图案,象征着烈士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碑身正面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有省市政府合著的碑文。在纪念碑的前面还屹立着一尊以宁死不屈为主题的青铜雕塑,他 是众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象征,体现的是烈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气概。 纪念碑前方广场的左右两侧,各有5只用花岗岩雕刻的石棺,正中间还有三只巨大的花岗岩石花圈,显得庄严肃穆。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雨花台许多建筑都是用花岗岩建造的,

这是因为花岗岩具有坚硬、庄重、朴素的品格,它充分体现了烈士的精神。纪念碑的2层平台上是全长144米的碑廊,每边各有90块大理石,上面刻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论》等经典著作,是由赵朴初、萧娴等36位著名书法家书写的。

【荷花池、纪念桥】

1、国际歌碑、国歌碑的位置及内容

2、“缅怀”雕塑简介

3、纪念桥(点到即可) 我们前方看见的是倒影池,建筑学家利用原有地形,运用物理学折光原理,巧妙地将纪念碑、纪念馆的影像在池中南北两端水面上显现出来,形成独特的景致,供人们欣赏。倒影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块花岗岩和大理石质地的照壁,在北面的照壁上用汉、壮、蒙、维吾尔、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南面的这块则用五种文字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倒影池南端两侧有两座相对肃然矗立高5.5米的圆雕,战士手握钢枪肃立,少女扶手胸前, 表达了人民群众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主题。

【纪念馆】

纪念馆的设计者、建筑特色、馆的规模和展陈的内容

穿过纪念桥,我们就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是由著名的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设计的,齐康教授完成。纪念馆采用了重檐庑殿顶的传统建筑风格,东西长90米。南北两翼各伸展49米,主堡高26米,南北两侧门楣上嵌有“日月同辉”的标记,馆名是邓小平同志亲手题写的。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庆,纪念馆也整修一新,进行了全新的布展,现在就请大家随我尽管一探究竟。 纪念馆的展厅由五个部分组成,他们分别是以雨立方为主题的序言厅;展示烈士生平事迹的基本陈列厅,展示在南京工作过的烈士事迹的专题厅;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雨花台的光荣厅;展示今天美好生活的幸福厅。新馆共展出170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用8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场景,35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烈士伟大崇高的人格和真实感人的形象。我们现在看到这两尊雕像是邓中夏和罗登贤,他们是雨花台牺牲烈士中职务最高的,当时都是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是早期著名的工人领袖。 【思源广场、忠魂亭】

1、思源池

2、“忠魂颂”浮雕数量及内容

3、忠魂亭的建筑材料、经费来源、亭的形状、大小及“忠魂亭”题字

位于中心纪念区最南端的是忠魂亭,广场中间是思源曲水池,代表着饮水思源,永志不忘代代相传.

两边的忠魂颂浮雕,深浮雕表现的是“狱中斗争”和“刑场就义”。浅浮雕表现的是南京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斗争片段。前方那座建筑就是"忠魂亭",它长宽各5.8米,高8.3米,亭帽上镌凿的三个烫金大字,雄浑有力,为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这是1996年7月1日,由南京30万党员缴纳的特殊党费兴建的,“忠魂亭”是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

A.【其他】

1、雨花石

2、雨花茶与江南第二泉

3、复建高座寺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雨花茶文化区。雨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形似松针、条索紧直、色绿似翠、挺拔秀丽,色、香、味、形俱美,深得人们青睐。古人认为,喝茶是一件十分风雅十分讲究的事,光有好的茶叶还不够,还得有好的水来冲泡,有了好水,还得有好的茶具。在雨花台,除了有好茶,还有一股清泉,名为永宁泉,号称:江南第二泉,现在,在景区内有二泉茶社,大家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品尝一下第二泉水冲泡的雨花茶。 现在我们来到了国内唯一一家收藏研究雨花石的专业博物馆,雨花石含有玛瑙和玉髓的成分,也称为雨花玛瑙。苏东坡曾赞它:纹如指上螺,它以晶莹的质地、丰富的色彩、奇妙的纹理、生动的形象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博物馆,展出了质色形纹上佳的雨花石精品。一些石头上不仅有美丽的花纹,还巧夺天工的生成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人物画卷,令人啧啧称奇。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的是雨花台名胜古迹区,前方是雨花阁,相传这里是云光法师讲经说法的高座寺遗址,雨花阁中有大型云光法师说法瓷板画,引领游人去探寻雨花台历史源头。这样一座历史悠久、名僧辈出的名刹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在大家看见的寺庙为2011年复建开放的。

【其他】

1、二忠祠、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等

2、复建高座寺

各位游客,中心纪念区的参观就到这里,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恽代英、邓中夏、何宝珍、罗登贤、毛福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牺牲长眠在雨花台,所以,漫步景区,可以看到多处知名烈士墓以及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辛亥革命人马冢。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的是雨花台名胜古迹区,前方是雨花阁,相传这里是云光法师讲经说法的高座寺遗址,雨花阁中有大型云光法师说法瓷板画,引领游人去探寻雨花台历史源头。这样一座历史悠久、名僧辈出的名刹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在大家看见的寺庙为2011年复建开放的。

今天,雨花台还开辟了雨花石博物馆,展出了质色形纹上佳的雨花石精品。雨花台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掩埋忠骨的地方,这里是二忠祠,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乂拒不降金,在雨花台被剖腹取心;150年后抗元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他从小景仰杨邦乂,两人又同为江西吉水人,殉难后人们也在这里祭祀他。周围还有明代开国功臣李杰墓、著名景点江南第二泉、古雨花阁、甘露井等。

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南京导游词(灵谷寺)

【景区概况】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

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

各位游客,现在呢我们已经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灵谷景区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梁代,高僧宝志圆寂后,梁武帝的女儿在紫金山下独龙阜玩珠峰修建了一座宝公塔安葬高僧宝志,后来又建了寺庙。明初朱元璋看中了玩珠峰这块风水宝地,决定迁寺为自己修建陵墓,几经辗转后,宝志的灵塔和寺庙就被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朱元璋为寺庙赐名灵谷禅寺,并题写“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可惜的是,寺庙在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灵谷公园,1981年改名灵谷寺。

【万工池、文武方门、大仁大义坊】

1、“万工池”名称及其由来

2、文武方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和题者、以及门前石狮的由来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背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

现在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样式,前面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时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迎驾桥旁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原为寺庙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相传是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

前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这里原是寺庙金刚殿旧址,民国时期,被修建成为公墓大门,门为朱红色,单檐歇山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原先门上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在门额上悬挂有我国著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所书写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门前的这对石狮,是建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过红山门,穿过青石甬道,在42层台阶的原天王殿的旧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门十一脊高10米的大牌坊。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的大牌坊修建的,牌坊的瓦当上有国民党党徽的图案,滴水上则采用了梅花的造型,牌坊上方同样也镶嵌着瓷质党徽,牌坊两面均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题额,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所以这个牌坊被叫做大仁大义坊,坊的背面写的是“救国救民”四个大字。

牌坊下有原陆军十七军赠送的一对神兽,通体用汉白玉雕刻,乍看起来象虎,又有点象豹子,可是仔细看来,却又都不是,其实,它是传说中黄帝的阵前猛兽---貔貅。据传,在黄帝和其他部族的战役中,貔貅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十分英勇。将貔貅立于陵前一来是为阵亡将士守灵,二来也是赞扬阵亡将士如貔貅一样威武英勇。

【无梁殿】

1、建造时间、规模、特色

2、内部陈设:中供佛台、四壁所嵌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

前面这座古老的建筑就是无梁殿。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通体采用砖石结构,没有动用一根木头和钉子,所以得名无梁殿。又因为原先殿中供奉着无量寿佛,所以,我们也称它无量殿。它建于公元1381年,从明代保留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梁殿。大家抬头往上看,无梁殿上方重檐九脊,正脊上还有三个喇嘛塔,虽然是砖石修筑,但却仿照了木结构建筑的造型。

步入无梁殿,可以看到正面有三个券龛。这三个拱券高台最早是佛龛,分别供奉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三圣。现在我们看到的券龛里镶嵌的是三块石碑,正中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侧是总理遗嘱,右侧是民国时期的国歌。在祭堂的四周,还有110块青石碑,刻有33224位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名字,以示纪念。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馆名由陈果夫先生题写。共展出了22组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57位名人的英姿,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的人物和历史。

【一号公墓、松风阁】

1、一号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

3、墓地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绿化

4、松风阁的建筑特点及名称演变

无梁殿的后方是一个大草坪,原是民国时期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旧址。这里原有墓穴1624个,葬有烈士1029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公墓的中心墓区,葬有128位在淞沪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和第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给予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在一号墓东西两侧的纪念碑下,分别葬入了50名第五路军的烈士,78名第十九路军的烈士,共为128人,以示不忘“1.28”事变。墓园中心花坛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

绕过西式公墓围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松风阁”,采用重檐庑殿顶,外观古朴典雅,内为走马楼形式。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革命纪念馆”,由蒋介石亲题馆名。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现在已经变成了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

【灵谷塔】

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

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等

3、塔基座简介

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它修建于1933年,九层八面,高60米,原为“阵亡将士纪念塔”。在塔前丹陛上刻有是“日照山河”图。在塔的门楣上,有“灵谷塔”三个字。外墙壁有蒋介石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字。塔内有螺旋式石梯252级,可拾级而上。在2—4层的内壁上,刻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的孙先生在黄浦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词。5---8层,是吴敬恒所书的孙先生黄浦军校开学训词。登临九层,钟山气势,尽收眼底。

A.【其他(东线)】

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

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

3、谭延闿墓及墓园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

这里是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1988年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正北是谭延恺墓,他是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介石为他举行了国葬。邓演达墓位于原第二公墓旧址上,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1931年被蒋介石秘密杀害,1957年迁葬到这里。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B.【其他(西线)】

1、至公殿及宝至简介

2、宝公塔及三绝碑

3、西部三号墓址

在无梁殿的西侧密林中,还有南朝时高僧宝志和尚的舍利塔。说起宝志大师,很多朋友不一定很熟悉,但说起济公和尚,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相传,宝志禅师就是济公和尚的原型。

宝志大师生于南朝,除了精研佛法,据说大师还能够预知吉凶,通晓未来,这样一位神通广大的人物,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梁代的菩萨皇帝梁武帝将大师奉若上宾,而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更是拜宝志大师为师。大师圆寂以后,梁武帝将他安葬在今天明孝陵的风水宝地上,永定公主捐钱为大师修了一座“宝公塔”以安放灵骨。后来由于朱元璋看中了原灵谷寺也就是今天明孝陵这块风水宝地,就把寺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当然由于历经辗转迁移,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宝公塔已非当年原物,是后来修建的。塔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由颜真卿书写,人称三绝碑。

参拜过宝公塔,继续向南走,不远处是志公殿前,里面供奉有宝志大师的塑像,殿内两块石碑记载了两次迁葬的经过。殿前有两件明代遗物,一是飞来剪,二是蟠龙石。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南京导游词(明孝陵)

1、景点概况

1、明孝陵的主人、位置、建陵时间及名称由来

2、宝城宝顶的特点

3、朱元璋生平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明孝陵。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其实明孝陵的这片土地原是六朝开善寺的原址,也就是我们现在位于明孝陵东侧的灵谷寺,可是当时朱元璋为了夺取这篇风水宝地呢,还大兴土木的将寺址从独龙阜迁到了紫霞洞的南面。当新寺建成后一些风水先生又来搬弄是非,于是灵谷寺又再次搬迁现在到了明孝陵以东。

在陵墓动工后一年,马皇后病逝,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因此陵墓取名“孝陵”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整个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

朱元璋生世:朱元璋生平。明太祖朱元璋(1162-1227),明朝开国皇帝。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人。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率兵出征,有攻必克,1355年,郭子兴死,被明王韩林儿封为左副元帅。1356年,领兵攻占集庆(南京),改名应天府,建江南行省,称吴国公。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计,积畜实力,1364年,灭陈友谅,自称吴王,1367年,灭张士诚,后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举兵北伐,进攻元大都。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位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京师,是为明太祖高皇帝。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红墙金甍,宏门巨碑,神道石刻森严肃穆,深远庄严。坟山封土为宝城宝顶,即围绕坟山起墙,称宝城。城中封土为山,称宝顶。自朱元璋开始宝城宝顶均为正圆形(清代帝陵依明制而建,独改宝城宝顶为椭圆),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大金门、碑亭

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及规模

2、碑亭原来的建筑形式和现有的形式

3、碑亭的俗称

4、功德碑简介

5、碑文的内容

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原来的大金门是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面试网 www.mian4.net)

过了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26.86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四方城内的这座石碑叫“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明成祖朱棣为朱元璋立的。碑高近4米,上书碑文是由朱棣亲笔所撰而成的。,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分别记叙了朱元璋的一生事迹。这块碑是南京现存最大的碑刻。下面这个驮碑的圣兽被称为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当年朱棣发动政变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其中之一呢就是为朱元璋树碑立传,歌功颂德,以此来笼络人心“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落成是在1413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

3、神道、梅花山

1、石象路的六种神兽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2、望柱(点到即可)

3、石翁仲路上文臣、武将的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4、棂星门复建的时间

5、孙权墓和赏梅胜地

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从东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种石兽,分别是狮子、獬豸、大象、骆驼、麒麟和马,每组四只,两立两蹲。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骆驼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辽阔,国家西域安宁;大象则是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瑞兽,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这种动物是马,象征对帝王的忠诚。在神道两侧安置这些石兽的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用来表记朱元璋的功绩,二是为了展示大明的国力昌盛,三是祈望镇妖辟邪。

走过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对望柱,望柱又称华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称陵表。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神道开始拐向正北方向。

翁仲路上有两对武将,身穿盔甲,手执金吾,身材魁梧;两对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肃穆。他们分别是一对青年的,一对壮年的,预示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为什么要把石人成为翁仲呢?原来传说翁仲是秦始皇时的一名有名的武将,他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命人铸了一尊他的铜像,立于咸阳宫门外。匈奴人觐见,远远看到这尊铜像,都以为是翁仲,畏惧不敢接近。此后,人们就把立于庙堂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统称为翁仲了。

神道的尽头,立有一座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原门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现在看到的这座棂星门是根据史料在2007年修复的。这是谒陵时通行的礼仪之门。位于神道翁仲路北的明孝陵棂星门,据史料推断是在清朝早期到同治年间被毁。2005开始复建,2007年建成开放。据考证,明孝陵棂星门与北京十三陵的棂星门结构是一样的。复原好的棂星门西南向,正对神道,仿木结构,三门六柱,三门并排,面阔20多米,高7米多。材料尽量用原件,需要添加的石料均采自明孝陵工程原料地——南京青龙山。棂星门的柱头、云墩等均用石料雕制,石柱础和抱鼓石按原有样式复原。棂星门是明孝陵引导部分的结束,象征着王尊,帝后入葬陵寝地宫时,此门为必经之门,所以又被称为龙凤门。

在石象路东侧,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围绕梅花山转了一个弯。原来这座山是东吴时孙权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时曾有人建议将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下给我看大门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弯曲,正好成为了明孝陵的天然屏障。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著名的赏梅基地了。

4、金水桥、陵门、碑殿

1、金水桥(点到即可)

2、陵门建筑特点

3、“特别告示”碑及六国文字

4、碑殿内五块石碑的名称及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金水桥,金水桥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金水桥原本有五座,正对着陵宫的五座大门,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清代只重新修复了三座,我们可以看到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修。从这里开始,建筑依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顺坡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它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尽

显皇家的气派。这座门是1988年根据史料重修的大门,在门前在墙外的东侧,有一座特别告示碑,立于宣统元年,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国文字书写,内容是告诫游人要保护孝陵。

进了文武方门,我们就来到了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大门,因大门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清同治年间将毁坏的大门改建为碑殿,殿内共有五块碑刻,正中一块上刻“治隆唐宋”,为康熙皇帝手书,意思是赞誉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亲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在1699年第三次南巡谒陵时题“治隆唐宋”,借此笼络人心。作为旁边两块是乾隆皇帝谒陵时所题的诗碑。后面还有两块卧碑分别记叙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时谒太祖陵的纪事,上面有两江总督陶岱以及江南织造郎中曹寅所书的记录。

5、享殿遗址

1、享殿过去和现在的用途

2、原来的规模及现在可见的景观

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旧址,可以看到原有汉白玉的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高三米,三层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各处踏跺三道。塌跺中置丹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三层须弥座上为享殿,里面是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的神位。原来的殿宇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我们现在看到台基地面上保留下来的56个巨大的石柱础,每个的直径都有0.91米,看到这里就不难想象当时的享殿是多么的壮观。当年的孝陵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斗拱挑檐,高大森严,当时孝陵的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复的三开间的小殿,规模已大不如前。

6、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1、方城明楼的布局

2、建筑特色

3、宝城、宝顶的规模、形状和建造特点

4、坟的封土变化

经过内红门,走过升仙桥,眼前的建筑就是方城,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与巨大的砖石砌成,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一堵,墙面四角饰有砖雕花纹,这些砖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穿过方城正中54级甬道,迎面就是宝城的南墙,正面可见用十三层条石垒筑,上书“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从宝城与方城之间的东西夹道折向南拾级而上,可以登上明楼,它原先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的精美建筑,后毁于清代太平天国的战火,仅存四壁,2009年明楼加顶保护工程完成,已修复上午明楼于2009年7月正式对游客开放,里面展出了明代分布在全国的十九处帝王陵墓的图片资料。

方城后面就是宝顶,它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马皇后埋葬的玄宫。宝城就是围绕宝顶周长约1100米的砖城。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只是明代的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了。

坟的封土变化:古代帝王陵墓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周代,封土为坟。秦汉时期,“方上”,坟上部为四方台,下部为四方形大基础,如覆斗形。唐朝,以山为陵,陵为坟墓的别称就从此而起。宋代,小方上,与秦汉时期类似,但规模较小。元代,“墓而不坟”,地面上没有标志。明清,宝城宝顶,外加围墙,内堆山形圆丘并高出围墙,城即宝城,圆丘即宝顶。明为正圆,清为椭圆。陵墓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资源,是因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即建筑雄伟,文物珍贵,环境优美,科研价值高,便于凭古吊今等。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灭亡,前后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余皇陵均在北京,只有建文帝朱允炆没有陵墓。诸多的明代陵墓遗存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观赏之处。

中国古代陵墓作为中国文化的遗存,为后人研究与了解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留下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各位游客朋友,我们今天的参观就要这里结束,感谢大家对我的导游工作的配合,欢迎您再次游览明孝陵!

推荐第4篇:南京导游词

1.南京概况

初来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这座城市。下面请允许我向学弟学妹们介绍一下。

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全市面积为6597平方公里,辖4县11区,人口545万。其中市区面积约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 再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南京的旅游资源。南京已形成了以城中为核心,辐射东南西北的五条旅游线。城东旅游线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以中山陵为中心,有明孝陵、灵谷寺、美龄宫、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个游览景点。城南线以秦淮风光带为主,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东起东水关,西止西水关,有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园等古迹,此外还有中华门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风景点。城西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等景观,形成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景观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区,距市区11公里,是南京地区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南京长江大桥也在城北。城中景区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环抱,碧波荡漾,景色十分秀丽,此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在南京呆过一年半载的人,都知道,夏天像个大火炉,那个热呀,恨不得苍蝇蚊子都能中暑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热难熬,素有“火炉”之称。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南京城,绿树成荫,尤其是东郊的中山陵景区,更是树木葱宪,平均每个人占有10棵以上的树木,成为中国著名的绿色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南京夏季炎热的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呢?就要说到它的地势了。听听诸葛孔明怎么说的。

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应孙权之约,下江南共商抗曹大计,骑着小毛驴,摇着鹅毛扇,考察建邺后(今南京),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也就是说,在南京,东有绵延起伏的钟山,像一条盘龙;西有巍然的石头城屹立于大江之滨,像一只猛虎蹲踞着,这一切暗合古时传统的好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后人简称为“虎踞龙蟠”。大山小山整把南京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个口儿。造物主偏爱南京,又送给她什么?长江,对了。古人没翅膀,没大桥,没飞机,没大炮,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所以嘛,封建帝王想:“南京好,美景多,美人娇,躺在里面睡大觉”。

更关键的是,南京有个凝聚了金陵王气的宝物,就是貔貅,南京的市徽。它是上古的神兽,英勇善战而且招财进宝、驱邪消灾。大家要记得带个回去哟,是个好东西。

于是乎,10个朝代在南京这个大摇篮中,上演了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历史剧。想当年,蒋家王朝也曾妄想据长江天险二分天下。

哪十家,有你家吗?我们游客中有姓孙的,姓朱的吗?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有几家了?六朝就是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十朝都会就是加上后面那几朝。

2.中华门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在硝烟炮火中矗立六百余年,原长34公里,现存21公里的南京城,是任何一个城池都无法比拟的。公元1366年接受皖南休宁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就是巩固根据地防守,贮备充足的粮草,不先出头,避开群雄的矛头,蓄积力量,后发制人,争霸天下。筑起高大坚固的城墙,就是实现这个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朱元璋调集20万匠户,筹集资金,直到公元1386年共用了21年的时间,才建成了应天京城。连瓮城在内城长达33.676公里。有13616个垛口,二百多个屯兵窝棚。从江南5省152个州府县调运城砖,统一规格质量,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每块砖上均有铭文记着出产的州府县官员、保甲及工匠师的姓名,遇有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这就是几百年前的承包责任制,但这种责任是以头颅来担保的,因此城砖的质量非常优良。

聚宝盆的传说。朱元璋造城之时,割据江东一隅的地方势力,财力不丰,而且连年征战府库空虚。这样筑城经费就摊派由江浙富户来承担,大概要占到一半的费用。作为江南首富沈万三被大大地放了血,至少独家领占了三分之一的摊派。这个老南京家喻户晓的人物原名富,字仲荣,排行老三,有当时最富者的称号——万户三秀,又称沈万三。人们传说他少年时,在田野里蛇口中救出一只青蛙。这只青蛙是天上的仙女,因罪被贬下凡,为报救命之恩从口中吐出聚宝盆酬谢沈富。聚宝盆只要投入金银时,立即溢满全盆,取之不尽,成了沈万三滚滚而来的财源。也该他这位富可敌国的巨商倒霉,朱元璋不仅要他出几百万两银子的工程款,还要征用聚宝盆,吃了鸡蛋还要杀鸡。传说建造聚宝门时,内外秦淮二水相夹,有水怪作祟在城基挖掘洞窟,城堡屡建屡塌,工程一再延误。朱元璋指令刘基察访内情,这位军师大人串街走巷,忽听见孩童唱着金陵民谣“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个聚宝盆,找到聚宝盆,再找戴鼎成。戴鼎成头戴聚宝盆,埋在城墙根,城门笃定建得成。刘基本是通阴阳晓卜算的术士,听懂儿歌的含义,向朱元璋建议寻找名叫戴鼎成的人,再向沈万三索取聚宝盆。朱元璋也是一个迷信取谐音讨口彩的人,造宫殿填钟山脚下的燕雀湖,杀了田(填)得满才把湖填平,建后湖皇册库杀毛(猫)老人以镇鼠,故刘基的建议颇合圣意。但沈万三的聚宝盆也不便强取硬夺,便派徐达前往沈家,声称皇上借用,于五更时天亮即予归还,沈万三岂敢违抗,只好悻悻捧借。谁知宝盆一去不返,让戴鼎成头顶着跳入城墙根活埋于城基,只见金光一道,河妖逃遁,城门立马造成。朱元璋无盆奉还,就想出一计,下令南京城所有的更夫都不准打五更报时,把全城的鸡都杀光了,所以啊南京就盛产鸭子了。沈万三坐等天亮盼着五更报时,直等到天大亮仍不听五更,知道堂堂天子又耍滑头赖帐了,但也无可奈何。自此南京城与其他城不一样,不打五更天就成了惯例。沈万三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除筑城资金,还要出百万两银犒劳三军,皇帝认为他与已比富,他用茅山石铺街心,说他是“谋反”,虽逃死罪,但落得个抄没家产充军云南的结局。

长干河:李白“长干行”一诗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故事就出于此。

大报恩寺遗址:明成祖永乐皇帝为纪念生母所造大报恩寺和名扬中外的高达80米金碧辉煌琉璃宝塔旧址,抗战时期,还出土了唐代高僧玄奘的佛骨舍利,惊震佛界。

3.雨花台

当时的佛教非常盛行,雨花台一带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相传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就在这里一处峰高林深,禅境幽远的地方设坛讲经说法。高僧佛学深厚,口吐莲花,滔滔不绝,闻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数日不散。这天,讲经坛上,飘过几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闪,顷刻间,七彩花儿,如雨坠下,遍布山岗。却道是那云光说法竟使天神动了真情,泪眼婆娑。从此高僧讲经处便留下了雨花台之名。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实,雨花台的真正得名,还得从地质上说起。各位现在站的位置是古长江的河道,那时,滔滔江水,就在我们的脚下翻卷。后来由于地壳变动,江道北移,造成砾石沉积,地质上称为"雨花石层"。其石呈卵形,质含玛瑙,光彩晶莹,五色斑斓,纹络旖旎。由于这里地势较高,达到海拔60米,又盛产雨花石,故称雨花台,当是名符其实的。

由于雨花台是我们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故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来有"金陵南大门"之称。自古以来,雨花台又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孙策攻破刘繇就在这里。南宋金兵入侵,曾在雨花台扎营;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饱受战火摧掠,荒芜凄凉,花雨不现。

现在的雨花台景区最主要看到的就是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雨花茶文化区和雨花石文化区。

4.夫子庙

我们眼前的这条河流就是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城内的这段前淮河称为内秦淮,就是大名鼎鼎的“十里秦淮”了。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就是天下文章人才集中的地方。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

江南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明永一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作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试仍在这里按期举行。明成祖继续派人建造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对贡院不断扩建,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已成为当时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对此,我只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且还不包括司考官员、职司人员的办公住宿用房。可惜现存贡院建筑已屈指可数。

5.紫峰大厦

建于2005年-2008年,由上海绿地集团和南京国资集团投资兴建,主楼地上89层,总高度450米,屋顶高度389米,为中国大陆第2高楼(仅次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世界第7高楼。72层是旅游观光层。南京地标性建筑。

6.中山陵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景点是南京中山陵。人们常说:不到故宫、长城就等于没去过北京;不到外滩船游浦江、登东方明珠或金茂大厦就等于没去过上海;不长到西湖、宋城就不知杭州的千年风情;那么不到中山陵你就等于白来了一趟南京。大家都是大老远出来旅游的,有的以前也许来过,有的以后可能再来,还有的可能旅游完这一趟华长东地区以后就不会再来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多看一看其中的经典精华少留一些遗憾。

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号中山樵。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他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学成之后曾一度在香港、澳门、广州一带行医。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切身地感到光靠行医是无法救百姓救中国的,于是毅然弃医从政,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在国内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推翻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但因袁世凯的阴谋和革命党人的妥协,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主张。1924年10月北京爆发了北京事变,冯玉祥将军囚禁了当时的北洋政权的贿选总统曹辊并电邀时在广州的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当时已到肝癌晚期,但他仍忍着病痛北上。不想等其辗转到达北京,时局已发生变化,冯玉祥被直奉联军赶出了北京。当政的已是老牌的北洋军阀段琪瑞,孙中山找不到适合的谈判对手,郁郁寡欢,于1925年3月12日,终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终年还不到60岁。段琪瑞的北洋政府鉴于其崇高的威望决定对孙中山实行“国葬”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当时的百姓并不知道什么叫大总统,以为只不过是皇帝改了个称呼而已。在中山陵的东边有一个著名的寺庙-灵谷寺,其住持就曾觐见孙大总统,向他推荐了这块风水宝地。具体是怎样的风水宝地,等会儿我们将实地看到。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孙中山曾带着手下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果然是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日长眠此山的想法,发出感慨:“愿于吾死之后,向国民乞一掊土,以安葬躯壳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好象还是挺封建的,但是我们说,孙中山是推翻帝制的第一人,就不可能用这些封建的理由。在北京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南京是国民政府成立之所,之所以葬在南京,是为了不忘记辛亥革命。”激励同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 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近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9年3月18日英年早逝,时年35岁。但他留下了中山陵这一件传世的作品,每年要接待近600万的中外游客。中山陵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6月1日正式开工。因军阀割据、政局动荡,故历时3年多,于1929年春一期工程基本完工,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从此70多年孙中山先生一直长眠于此。当时为了迎接孙中山的灵柩,南京政府特意拨款修建了一条从江边码头直达东郊陵区的柏油大道,沿途桥梁、学校等多以孙中山的名、字或号来命名。我们现在经过的就是以他的号命名的中山路,前面的那座城门就是明城墙13门当中的东方第一门---朝阳门,现在更名为中山门,由汪精卫题写。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进入陵区。这条长达3公里的“绿荫长廊”叫陵园路,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法国梧桐。其实这些树并不产自法国,它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因为孙中山的灵柩在此举行奉安大典,当时很多海内外民众、团体捐赠了很多祭物,这是由当时上海法租界公务局捐赠的,所以命名为法国梧桐。在南京很多的主干道两侧,都种着这种树,使之成为一条条林阴大道、绿色长廊,堪称全国之冠,所以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比不上南京的绿色长廊”的美誉。

现在我们正从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碑亭和大金门之间穿过,右前方是著名的美龄宫,她是由当时的南京特别市市长刘纪文、也是宋美龄的情人出资兴建。

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不仅仅坐北朝南,东西对称,更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就当是警钟的钟钮这是陵前的广场。广场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虽然不很大,但却为陵墓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请大家留意,我们脚下的这片广场呈半月形,是“钟”的下缘。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大家再看, 广场南面那座三层八角形石台上是一尊紫铜宝鼎,被命名为“孝经鼎”, 是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在老校长戴季陶的带领下所捐赠的祭物,广州中山大学是全国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最高学府、戴季陶不仅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更是其盟拜兄弟,鼎的正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既是中山大学的校训,也是中山先生一生的写照。鼎的背部还刻有国民党以孝治国的8个字:“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鼎内还刻有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叫孝经鼎。这个鼎就当是警钟的钟钮。现在大家回头看,前方就是中山陵的主体工程,它座落于紫金山的第二峰小茅峰南麓, “前临平川,后拥青幛”,左青龙(小岗山),右白虎(玩珠峰),燕雀(湖)在南,玄武(湖)居北,小红山(也就是美龄宫所在的位置)盘于前方,正好滞阻了两边八功德水和一勺泉的外流,起到聚财凝气的作用。 大家请看:前方这座冲天式四柱三盈的花岗岩牌坊,(“这是最经典的拍摄点”)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 “博爱”二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牌爱坊建于1930年。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的人口处,用来歌功颂德,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上所镌刻的“博爱”两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迹,出自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博爱之为仁”一语,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爱心、胸怀很宽广、很博大,用在这里十分地贴切于孙中山先生。这也是中山先生生前的座右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从博爱坊往上看,你回发现,整个中山陵具有特别的色调,下面是白色的花岗岩,上面是兰色的琉璃瓦,象征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走遍全世界,只要是纪念孙中山的地方都是这样统一的格调。中山陵有很多的台阶,很难数得清。想要数的话,就从现在脚下开始。这些数字有很深的寓意。

经过牌坊,就到墓道。整条墓道长400多米。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苍松、翠柏、红枫、银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常用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这就是雪松,是南京的市树,南京的市花是梅花。

(走在墓道上)中山陵共有392级台阶。有很多种说法。

一、代表当时中国3亿9千2百万人口,包括教科书上都这么讲。其实这完全是人云亦云,经不起推敲。没有经过大规模的人口普查,怎么可能精确到200万?

二、说是当年孙中山先生去世时,国民党中央委员有392位,查阅相关的国民党党史资料,这种说法也是谬论。

三、说是举行奉安大典时,来了392位将军,到底是建陵在前还是奉安在前?

四、在灵堂东西两壁的内墙上,刻有孙中山《建国大纲》的全文,据说共392句话,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待会儿去数一下,看看有无标点符号,能否数得清。

五、凡是这些数字,都应该和陵墓的主人有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应该反映主人的政治主张和理想抱负。(该到你自由发挥显示才华知识的时候了)中国人自古对数字极有讲究(讲一点中山陵的风水和貔貅的关系,以便你做貔貅),3代表“三民主义”,9是阳数的最大级,代表了九五之尊,不管怎么讲,孙中山的陵墓也可算是帝王的陵墓,并且99重阳也代表对其尊重,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我们知道,孙中山所处的那个年代,帝国列强蚕食、封建军阀割据,中国处于四分五裂当中,孙中山的毕生理想是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我们中国自古号称九州,连中央四台的对台广播也称为“九州方圆”,这个“九”,就是指实现孙中山的理想——祖国的统一富强 ,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2代表孙中山当年所倡导的、我们今天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仍然要讲的:---------- 国共两党合作! 。(问游客:你们对此还有什么补充?)

前方就是陵门。坐北朝南,单层歇山式,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镂花铜门。陵门平面为长方形,正门平常不开,只走两个边门。但是今年正门开启过两次,分别是国民党的连战主席和亲民党的宋楚瑜主席来拜谒的时候。连战在中山陵还留下了墨宝,写了“中山美陵”四个字.其中却有两个错别字“美”字少一横,“陵”字呢又少一撇.其实不然,连战写的“美”字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现在是“美中不足”,缺少的那个“一”横,可理解为“统一”, 有了这个“一”才能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那就是最“美”不过的了! 所书的“陵”字也少了一笔,陵字右下角本来是“反文”,少了这一撇,成了“又”字。连战的大陆之旅,是和平之旅,是为和平而来。 “又”者,“再”也,象征着连战先生60年后重返大陆代表国民党人再次和中共握手的重要意义。 连战之名,得于其祖,意思是要与倭寇战斗到底!连先生没有打过仗,但在台湾纷乱的政坛上也算战斗了半辈子,而今先生挚爱和平,不希望统独之事萌生两岸战争,因此,签名之处特意用一简写之“战”字,大家知道在台湾施行的仍是繁体字, “连”字仍为繁体。而“战”字却是简写, 并不仅仅是示好于大陆,更有深一层的意义。大家记得繁体的“战”字怎么写吗?左边一个“单”,右边一个“戈”,连先生不仅弃用有独立倾向的“单”字,而且“戈”字有意少写一个点,枪无头以示和平诚意。不仅是大陆的民众,就是台湾的同胞也盼着统一啊!祖国统一的进程是历史的趋势不可阻挡! 再看: 门楣上有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公鸡下天”四个大字!噢!不好意思,读反了。过去的书法顺序和今天的书法顺序正好相反,应该是“天下为公”,什么意思呢?这是说天下不是哪一个人、哪一家的天下,天下是全天下人的天下。我们知道,在孙中山之前,都是一些封建的王朝,讲究“家天下”,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孙中山就是要打破这个观念,不然也不会为了“共和”的理想居然把总统的宝座都让给了袁世凯。放在今天,如果你是处长、局长,你能做到吗?(关于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公鸡下天”四个大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我们华东游还有几天的时间,容我后面再慢慢地讲!)再看一看,陵门的两边,有两尊石狮,请教大家,能分出公母吗?“奥,恭喜你,你答对了”,要知道,中国本是没有狮子的,这些狮子都是从西域进口而来,(手扶着狮子脚下踩着的球)脚下踩着球的肯定是公的,这个球象征着地球、象征着世界、象征着寰宇、象征着男性的庄严;怀里抱着或脚下轻按着小狮子的肯定是母的,象征着母爱,象征着子孙绵延。中国有句古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为了一个儿子不停地生啊,招弟、来弟、盼弟。。。。。。一大堆的“弟”,弄得今天人口众多,看看这狮子,很早就知道三口之家的重要性,所以计划生育很重要啊,男女都一样,只生一个好,“要想快致富,少生孩子多钟树嘛!大妈您说我讲的对不?”

(进入陵门之后),前方就是碑亭,重檐歇山顶的民族式结构,亭中有块碑,高达8.1米,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是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并且与蒋介石的关系非同一般,1932年病故,蒋介石不仅决定对他实行“国葬”而且还亲选墓地,又将其女收为养女嫁给自己的心腹爱将陈诚。从这些字中,我们能看出两个问题:

一、既然是“国葬”又为何碑文称孙中山为“总理”而不称为“总统”呢?其实当时段棋瑞政府虽然明令国葬孙中山,但对这种“异类分子”基本是不闻不问的,所有的丧事都是国民党在操办,实际上举行的是党葬,孙中山在国民党内的职务是总理,而且总理这个称谓由他独享,以后都改称为“主席”“总裁”之类了。

二、民国18年,也就是公元1929年,6月1日是举行奉安大典的日子。一块碑,分为碑身、碑帽、碑座三个部分,这碑身上除24个字外,上方还有国民党党徽图案,碑帽全部为云纹,碑座是“山”的图案,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功绩比山高、与天齐,屹立于天地之间”。(举起导游旗直向上走) 在中国,有很多块“无字碑”,比如泰山的玉皇顶、曲阜的寿丘、五台山的显通寺、乾陵的武则天墓碑等等。在我们南京就有三块著名的“无字碑”,雨花台的谢安“无字碑”、江宁牧牛亭的秦烩“无字碑”,还有一块,就是这!。大家也许奇怪了,这不明明有字吗?我们来看一看它的背面。没有题写任何文字。一块碑,它的背面必然要有铭文记述主人的生平功迹。但是这一块碑没有,不是说国民党不想要,当初讨论立碑时,决定由孙先生的两个最得意的弟子---汪精卫和胡汉民来撰写。可这二位花了两年多时间也没能写下来,不知道是因为争权夺利没有时间,还是象今天许多的贪官污吏一样即使有时间也搂着小蜜去泡卡拉ok了,既然他们二位都没写下来,那么其他人还有什么资格呢?于是国民党决定不写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这么一块小小的地方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记述的,他只能永远地传承于人们的心中!---- (凭栏远眺)(这里也是一个绝佳的拍摄点)前方是中山陵祭堂,中华民族式建筑结构,祭堂的三拱门楣上从东到西依次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祭堂后是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这种中西和璧式的建筑格局也就象征着中山先生能学贯古今融汇中西。现在我们往上看:台阶分3路而上象征着三民主义,中间的5层平台象征着五权宪法。中山陵的祭堂位于海拔176米的高处,整个陵区进深700米,上下高差70米,产生一种特别的效果-----:你能感觉到有很多的平台,但你看不见,你看见的只是平台的绵延不断。“哎!朋友,别垫着脚了,就是姚明来了也不会看到的!”而一旦我们到达祭堂再往下看,又只见平台不见台阶,看到的是平台连成一片,这里有一个很强的寓意:往上走是走在革命的征途上,是困难的、坎坷、崎岖不平的,而一旦到达山顶革命胜利了,换成今天邓小平老先生的话说----就是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小康之路了!----(扭头就走)。这种特别的效果在全世界是首创,上个世纪90年代无锡又克隆出同样的效果,就是位于江苏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的无锡太湖马山灵山大佛景区,那个大佛可真叫大呀,不仅弥补了五方五佛的缺憾而且是全世界最高的露天青铜大佛“有多高?说出来也许你不相信:比四川的乐山大佛还要高出17米,88米的大佛加上基座20米通高108米又坐落于小灵山的半山腰上,几里地之外都能看到,并且还有大型的反映佛祖降生的九龙灌浴的定时节目------什么叫九龙灌浴、节目几点?有兴趣的待会儿回到车上再具体说吧”------国民党蒋介石尊孙中山为“国父”,汪精卫也以孙中山的嫡传自居,共产党毛泽东更是称他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所以中山陵无论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都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我们知道在现代中国的历史上有黑暗的两页,南京不可避免地也经历其中,中山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破坏,那就是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前方的平台上有两口紫铜大鼎,是当年的上海市政府所捐赠的祭物,我们来看看西边这口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请大家仔细看看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是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时日军的炮弹击穿的。这说明什么?-----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今天更要为了祖国的统一富强,为了祖国的经济发展而贡献一份力量!小日本至今仍急力否认那一段历史并美化其丑恶行为,那个右翼分子军国主义的代表“小犬纯一狼”年年还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不仅是对遭受过日军铁蹄蹂躏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度不尊重更暴露了亡我中华的狼子野心!(要想全面地了解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就要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里不仅是当年南京大屠杀的“万人坑”的原址之一而且有大量的物品、图片、资料翔实的记载当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我手无寸铁的30万同胞的暴行。大家大老远的来南京,千万不要忘了这屈辱的一页。正好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旁边就是南京云锦研究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能让我们有机会认识到南京著名的土特产品)------这口鼎放在这里既是代表了海内外民众对中山先生的景仰同时也是日军侵华的--铁--的---罪--证!(紧握单拳做势轻捶鼎口)

(向上走,直奔左前方的石狮,并以身体遮住石狮的尾部)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有没有其他的导游带团讲过这尊石狮?“啊!没有。”我注意观察过,来中山陵的1000个导游有999个不会讲这个,不知是因为他不会讲还是不想讲,乘下的那一位就是—我!“嗌!我们的团队咋这么多人呢?请不是我们团队的不要与我们聚在一起,你如果也象我们游客一样每人付20元的导游费,那你尽管跟着听,这里有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你上学要不要缴学费啊?请个家教还不知要多少花费呢!门口的讲解处讲解员多了,自个尔花钱去请,别在这儿听不花钱的免费讲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鲁迅笔下的孔乙几有句话说的好—----窃书不为偷也,说到底还不是----偷!”大家请看这尊石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好!大家观察很仔细,你看:由于它不听话,耳朵被揪掉了、毛发也断了、嘴巴也撬破了、嘴里的一颗活珠也不翼而飞了,“你们当中有没有当年的红卫兵阿?”大串联、大破坏,只认一个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泽东,你孙中山还是国民党嘞!想一想十年*整整耽误了中国20年的发展光荫,不然今天的中国-------?”这都是当年的红卫兵造的孽,就连这条断腿也被当年的红卫兵拿去当烧烤了!(闪开身子,露出狮尾)再看一看这里还有一条断尾,这是怎么搞的?不坊大家猜一猜这尾巴象什么?什么?扫把?、抚尘?、黄河?长江?当年可没有三峡大坝和小浪底工程蚴!这也不是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不要把所有的帐都记在红卫兵身上,象什么?女同志最有发言权了,哎!对了,这位大姐说的好,象---辫子。满清的时候男人都要留游辫子,为了这条辫子,孙中山早年在檀香山求学的时侯受到洋人很多的屈辱,要革命首先要割掉这条带有屈辱性的长辫,所以当时追求民主共和的义士都剪去长辫。当年石狮雕好的时候,东西两边石狮的辫子都被割断了,这就是------革------===命!(速举旗向上走,走到一半)不知大家发觉了没有,这一段的台阶与下面的有何不同?哦!高了、陡了、冒汗了,这就对了!这就说明革命快要成功了,越是革命快要成功的时候越困难,我们现在要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可千万不要做“蒲志高”啊!(站在中路台阶顶端的平台上)大家站在这里回头感受一下这凉爽的山风吧!(站在这里往南拍摄效果很好,一定要将中轴线取入景中标)越过那林密的绿海,远处就是古都南京的主城区,所以此山也称之为北山,因为它蜿蜒委弥具有龙型所以又称之为龙山,再者山上又有很多紫色贝页岩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紫色的金光所以又称之为紫金山,在这东边不远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他的后代皇帝又封此山为神烈山,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有紫霞湖景区,那是当年蒋介石为自己选好的墓地,可是物是人非,蒋公连同其子经国先生如今仍暂时安厝在台湾的桃园县慈湖行馆殓棺空悬,我们期盼两岸的统一也欢迎蒋公父子能够在南京入土为安了其夙愿,毕竟作为历史人物有其名人效应。除此之外在苍松翠柏之间还散落有东吴大帝孙权、明太子朱标、汪精卫、戴笠、谭延闿、邓演达、范续亭、韩恢、廖仲恺、何香凝等名人墓,大家也许会问:“宋庆龄呢?作为**的宋庆龄葬在哪里?”“在上海,至于为什么在上海?在上海哪里?这个话比较长,大家有兴趣等回到车上再跟大家慢慢道来” 。你们看中山陵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我们上山的时候是一路的高山仰止满怀崇敬之情而现在又觉得中山陵仿佛融入在绿色的海洋中,这象征着中山先生回归自然、回归大地、回归到母亲的怀抱!南京的绿化水平在全国一直是名列前茅,绿地覆盖率在40%以上,尤其这里是天然的“氧吧”,是火炉南京” 的绿肺,起着天然空调的调剂作用,南京的绿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这么说?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并且他的祭日是1925年3月12日,而3月12日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是全民义务植树节,如果连这都做不好那还有何面目见孙中山?“由于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所以导游在中山陵都不允许用喇叭讲解,祭堂里更是如此,不允许大声,怕吵醒了中山先生!我先在这里给大家讲解祭堂内部的情况,然后大家再依次进去瞻仰!”祭堂内部以云南产大理石铺地。堂内还产自青岛的12根大理石柱, 四隐八现。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有兴趣的朋友不坊可以数一下到底有多少句话。祭堂正中是一尊孙中山全身坐像白色大理石石雕,像高4.6米,底座宽 2.1米,。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前方是哪里?前方是正南,伟人之所以为伟人,都有他的前瞻性,别看他的个子不高可脑子里充满睿智,翻开中国地图,从南京一直向南就是孤悬海外的宝岛台湾,中山先生也盼望着宝岛回归祖国统一啊!一条不宽的台湾海峡分隔了两岸,中山先生死不瞑目!坐像是由法籍波兰裔雕刻家保罗.科林斯基雕琢而成的,坐像底座四侧有六幅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浮雕,祭堂的天穹是国民党党徽的图案。坐像的背后是墓室的门,门楣上刻有中山先生亲笔所书的“浩气长存”横额,当时是中山先生亲笔所书给广州黄花冈72烈士的题词。门为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大字。因为门是开启的方便人们瞻仰,所以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看见。

进入墓室。室内是一座半球形,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用8个反光镜;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墓室的中央是直径约4.3米的大理石圹,深1.6米,大理石圹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石圹的正中棺椁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身着中山装的汉白玉卧像,与其真人比例大小一样,神态宁静,面容慈祥,如同生前安睡一样,令人肃然起敬。这是有捷克雕塑家高畦雕刻的。

讲到这里,大家最关心的一定是孙先生的遗体是否仍在中山陵,社会上也流传有各种版本小道消息,事实上,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了磨难。本来孙中山的遗体经过解剖确认患的是肝癌,将身体部分和内脏部分分殓,身体部分暂时安放在小楠木棺内,内脏部分殓入弗而玛琳中,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水晶棺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厝在北京香山碧云寺。苏联政府赠送的水晶棺万里颠簸于1925年3月30日到达北京,经过检测已经有了裂纹,无法保存孙中山的遗体,于是弃之不用,临时向美国政府订购了一口紫铜棺。由于遗体入殓时间已久再加上防腐措施不当,遗容已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原来的小楠木棺殓入孙先生生前所用的衣物安葬于北京香山碧云寺称为“衣冠塚”。1929年6月1日,遗体从北京迁葬南京,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的地方。抗战时期蒋介石曾想将其迁往重庆,因为时间太紧没能来得急,抗战胜利国民党还都南京,殓入弗而玛琳中的内脏部分却不翼而飞了,日本人又死活不认帐,加上蒋介石又忙着和共产党争夺天下的头等大事,也无暇过问,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直到现在。

推荐第5篇:南京导游词

导语: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南京导游词,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南京导游词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530万人。

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35万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迹。自公元229年东吴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为京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地理区位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地处长江“金三角”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城市。南京对外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铁路、长江航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和网路。

南京,山环水抱,葱笼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炼,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

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蔟,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独具南京特色被誉为中国织锦工艺“活化石”的云锦及“国之瑰宝”的雨花石,成为南京旅游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风味小吃及盐水鸭,享誉中外。今天的南京,既是现代文明的经济都会,更是虎踞龙盘的秀山丽水,城桓殿阙,街巷格局,园林苑囿,绿地广场共同构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多彩画卷,展现出“绿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独特魅力。

篇二:南京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栖霞寺旅游,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下南京栖霞寺~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拨286米,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她的深秋红叶,特别是2000年发现的“东飞天”石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栖霞山驰名江南,因为不仅有一座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闻名遐迩的“东飞天”就在中102号佛龛中。南齐永明七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又据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

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这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望之如峰房鸽舍,号称千佛崖。

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2000年南京旅游界要说有什么大事恐怕只有栖霞山发现“东飞天”,各大媒体更是抓住这一热点进行大量报道,学术界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东敦煌”、“东飞天”蜚声海内外,很多人慕名而来。“东飞天”位于中102号佛龛中。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始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

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般。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

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

南朝石刻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刻手法细致圆熟,已脱尽汉代简朴作风,给人以挺拔、丰满的印象。而位于仙鹤门张家库村的梁临川王萧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浑简练,雕刻技法娴熟,造型的整体和局部皆十分和谐,显示出一种匀称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神道石柱又称华表,以栖霞十月村吴平忠侯萧詹墓的碑文保存最为完整。南朝立碑较少,千百个碑毁散湮没,流传极少,而此碑巍然独存。石碑通高5.16米,分碑首、碑身、龟趺三部分。碑身镌刻当时著名书法家贝义渊所书2840多字的楷体碑文,是十分罕见的书法艺术珍品。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而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在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也称得上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禄、麒麟雕刻

精美者,当属位于栖霞镇狮子冲的陈文帝永宁陵石刻。天禄又称“天鹿”,也称“挑拨”、“符拨”,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与“天命”和“禄位”有关。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它的出现,往往被附会为圣贤的降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永宁陵现存石天禄、麒麟各一只,昂首而立,凌空欲飞,富有动感,给人以挺拨、丰富的印象。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篇三:南京导游词

各位游客: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

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l千。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果殿—阵亡将士纪念碑】

各位游客:我们已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前,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这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各位请看: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进入红山门,我们走上了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而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牌坊的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五间,全部用钢筋水泥构筑,座基外镶花岗岩,绿色琉璃瓦覆顶。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元老张静江题写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寺最着名的景点无梁殿。无梁殿是明代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

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殿的东西长53.8米,殿前露台宽敞,面阔5间,进深3间。虽然经过多次重修,但其结构始终没变。殿顶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个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其建筑结构改变了我国古建筑梁柱结合框架式的建筑传统。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砖砌造而成。它采用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造方法,由基层用砖先砌5个洞,合缝后叠成一个大型的拱形殿顶。我们看到这5个开门的每一间就是一券,每排为5券,正中一间券洞最大,宽11.4米,高14米。内部虽为券洞结构,外部却仍以仿木结构的形式出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还设有门窗,是一座采用多样券法,错综连接后构成的建筑。其结构之坚固,气势之宏伟,技法之精湛,堪称一绝。虽说在我国其他的地方也有类似的无梁殿建筑,如浙江宁波保国寺。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太原水作寺、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及苏州开元寺等,但在建筑结构和技法上,灵谷寺的无梁殿更显独特、完善。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建筑艺术。

下面我们绕家堂一周,参观一下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这里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蜡像,这些蜡像是依据当时的历史照片、资料,参照人物各种角度的镜头,按真人大小1:1制作的,共组成22组带有故事情节的动态画面,蜡像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生动场面。

参观完无梁殿,我们来到了半圆形的花坛草坪前,这里已成为阵亡将士公墓第一公墓的墓地。现在请大家来参观一下这座公墓,其实这里有3座墓,这是居中的一座,还有两座分别处于免梁殿东西两侧的山坡上。当时由于阵亡将士之多,公墓没能全部容纳,采取以师为单位,用抽签方法,从每一军阶将士中抽一名代表安葬。墓地北侧墓墙东、西两端各有一碑柱,分别是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微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两座碑已成为南京市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松风阁—灵备增—宝公塔与三绝碑—琵琶街】

墓园后的那座建筑叫松风阁。松风阁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马楼式建筑,面阔9间,屋顶为重檐式,铺以蓝色琉璃瓦。登楼远望,视野开阔,微风过处,松涛阵阵,真有“南富萧瑟松风起,细听山泉汩汩来”的美妙情景。这座建筑也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纪念馆于1931年起建造,由美国建筑师茂非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造价21.5万元。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纪念馆”。这幢二层楼建筑,东西长41.7米,南北宽19.7米,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外有回廊,楼下为9间,中为穿堂,上面是走马楼式的楼屋。上下遍设架柜,供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松风阁后100多米处,是一座造型完美的现代宝塔——灵谷塔。

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931—1933年,造价35.5万元。塔的设计者是美国着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

现在我们来到了灵谷塔前,只见塔基是一个大平台,直径为30.4米,平面八角形,外侧围以雕花石栏。塔的正面有石阶,石阶正中是一幅高5.8米,宽2.8米的白色花岗石浮雕“日照山河图”。再请看,塔高60米,九层人面,用钢筋水泥和苏州花岗石构筑。底层直径14米,向上逐层缩小,顶层直径9米,每层都以绿色琉璃瓦做披檐,外有走廊,围以石栏,便于游人凭栏赏景。塔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正中塔尖上竖有塔刹,金光闪闪。

沿着钢筋水泥螺旋扶梯走完了252级台阶,就来到了塔的顶层。在此登高远眺,可以尽情欣赏远山共长天一色的苍翠景色,充分领略灵谷胜景那“万松参天,一径幽深”的旨趣。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一座宝公塔。空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搭,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津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可惜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大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上刻有唐代着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所以称为“三绝碑”。但是原碑早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损坏殆尽,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是清乾隆年间法守和尚根据旧藏拓本摹刻的。

各位游客:灵谷寺的主要建筑我们已基本参观完毕。其实,明代灵谷寺的规模远大于现在,除我们所见到的外,还有金刚殿、天王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禅堂、客室、方丈室等。清代中叶的灵谷寺,又恢复了昔日的盛貌。除殿宇修复外,并有“灵各八景”着称。这八景是:钟阜晴云,浮图秋月,古殿钟声,苍池松影,银杏栖霞,清泉咽竹,空衍应掌,曲水流筋。这些景观饱经沧桑,特别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曾把这里当作战场,所以寺内建筑被严重毁坏,只有无梁殿是砖砌建筑,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各位游客:出了灵谷寺,现在我们行走的这条路,名叫“琵琶街”。为什么叫琵琶街呢?相传,人们在此踏地能听到清脆的回声,击一下掌能听到与弹奏琴弦一样美妙的回音,这就是被称为灵谷人景之一的“空街应掌”。不信?您可试一下。但愿我的导游讲解也能给你们留下记忆的音符。谢谢大家!

推荐第6篇:南京导游词

《南京导游词——概况》

各位游客大家好!一路辛苦了,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姓王,是大家在南京期间的地陪,这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我和张师傅很高兴能够为大家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各位游客如果有什么困难或问题尽管提出来,我们将竭尽所能帮助大家解决)希望大家在南京能够玩的愉快、充实。(我们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我们有许多朋友可能是第一次来南京对南京还不甚了解,现在我就把南京的概况跟大家介绍一下。)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横跨长江两岸,面积有6516平方公里,下辖十一个区两个县,人口约700万。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南京的历史悠久,向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再加上南唐、明朝初年、太平天国和中华明国,共是十个朝代。

南京是江苏省的第一大城市,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都是南京的工业支柱,著名的企业有熊猫电子、金陵石化,南京的交通发达,已经形成了水陆空的交通体系。

(雪松是南京的市树,梅花是南京的市花辟邪是南京的市标。)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要参观的第一个景点,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苏**大约1个半小时以后我们任在这里上车。) 《南京的概况》

1,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西接皖赣山区,东临长江三角洲,北依苏北平原,南拥宁镇山脉。)南京横跨长江两岸,面积有6516平方公里(市区4737)约相当于12个新加坡或6个香港那么大。下辖十一个区两个县(鼓楼、玄武、白下、秦淮、建邺、下关、雨花、栖霞、江宁、六合、浦江,高淳、溧水)人口约700万,市区人口近400万。

2, 南京的地理位置约北纬32东经118,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3, 孙中山先生曾说:“南京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其实南京是丘陵盆地地形。(东面是以紫金山为主的丘陵,南面是以牛首山为主的丘陵,西面是清凉山,北面是以栖霞山为主的丘陵) 4, 南京山环水绕,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472年,越国在此建城,这就是南京最早的“越城”。诸葛亮曾劝孙权定都南京,并书“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5, 历史上先后有十个朝代定都南京,故称“十朝都会”这十朝分别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后来的南唐、明朝初年、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

6, 中国的近代史从南京开始,也在南京结束,清政府在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就沦为了班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7, 南京先后用过金陵(楚)、秣陵(秦汉)、建业(东吴)、建邺、建康(西晋、东晋)、白下(唐)、升州(唐宋)、江宁(南唐)、集庆(元)、应天(明)、天京(太平天国)等名,还有石头城的别称,是中国历史上用名最多的城市。

8, 著名的企业有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熊猫电子集团、南钢集团、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等都是南京的工业支柱。南京是著名的文化教育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9, 特产:板鸭、盐水鸭、鱼花茶、雨花石。工艺品:云锦、剪纸绒花、仿古牙雕。梅花谷的梅花节,灵谷寺的桂花节,江心洲的葡萄节,大黄溪的西瓜节,高淳的螃蟹节,栖霞山的枫叶节。。

推荐第7篇:南京导游词

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35万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迹。自公元229年东吴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为京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地理区位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地处长江“金三角”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城市。南京对外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铁路、长江航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和网路。

南京,山环水抱,葱笼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炼,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蔟,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独具南京特色被誉为中国织锦工艺“活化石”的云锦及“国之瑰宝”的雨花石,成为南京旅游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风味小吃及盐水鸭,享誉中外。今天的南京,既是现代文明的经济都会,更是虎踞龙盘的秀山丽水,城桓殿阙,街巷格局,园林苑囿,绿地广场......共同构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多彩画卷,展现出“绿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独特魅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推荐第8篇:南京导游词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530万人。

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35万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迹。自公元229年东吴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为京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地理区位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地处长江“金三角”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城市。南京对外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铁路、长江航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和网路。

南京,山环水抱,葱笼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炼,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蔟,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寒山寺导游词 ·江苏周庄导游词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淮安市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独具南京特色被誉为中国织锦工艺“活化石”的云锦及“国之瑰宝”的雨花石,成为南京旅游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风味小吃及盐水鸭,享誉中外。今天的南京,既是现代文明的经济都会,更是虎踞龙盘的秀山丽水,城桓殿阙,街巷格局,园林苑囿,绿地广场......共同构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多彩画卷,展现出“绿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独特魅力。

推荐第9篇:南京导游词

南京市情简介

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海内外,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741.3万人,下辖2县11区。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区附近东有紫金山,西有清凉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栖霞山。紫金山由东向西延伸,从南京城中横穿而过,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两条水系,南为秦淮河,北为金川河。除此之外,还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京的城东和城西。山与水的交织,共同造就了地形险要,山水壮丽的南京城。

由于南京城山环水绕,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472年,越国最早在此建城,也就有了南京的第一个名字“越城”。从越城算起,南京的建城史已有近2500年。古城南京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位列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在此定都的朝代有:东吴、东晋、南朝时的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故而南京又被称作“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朝历代为南京留下了许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邺、建康、蒋州、江宁、昇州、集庆、应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南京的得名来源于明朝初年,当时的南京叫应天府,朱元璋曾经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南京,后来国都虽然没有迁成,但是南京的名称却一直保留下来。中国的近代史从南京开始,也在南京结束。1842年,清政府在南京下关的江面上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全新时代。

今日南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齐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已开通覆盖国内45个城市以及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在内的国内外航线。南京港地处长江下游黄金水道,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南京市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城市建设,南京第二长江大桥、南京第三长江大桥、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赛虹桥立交桥、华东最大的双桥门五层立交等均已建成通车,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能力,进一步优化了南京的投资环境。

南京是我省惟一跨江发展的城市,在我省沿海、沿江、沿线开放格局中处于枢纽位置,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全国六大通讯枢纽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南京外向型经济成果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增加。金陵石化、南汽集团、熊猫电子等著名企业实力雄厚、产品畅销国内外,苏宁集团已经成长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龙头老大,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南京还是全国高等教育和科研重镇,科教实力雄厚,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发达,为南京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城市品牌众多,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南京的绿化水平全国闻名,森林覆盖率达到23%,森林与城市绿地在改善环境和调节气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南京的市树是雪松,市花为梅花。

说到咱们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与“吃”、“喝”、“玩”、“穿”相对应的四大特产:盐水鸭、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锦。盐水鸭皮薄肉嫩、口味鲜美,是受到中外游客普遍欢迎的著名特产。雨花茶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茶叶条索紧直、形似松针,茶水色香味俱全。雨花石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纹理优美、象形绝伦,是文人雅士的珍爱之物。云锦是明清两代的贡品,色彩艳丽、灿若云霞,与苏州宋锦、成都蜀锦齐名。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东以钟山风景区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以及“水上明珠”玄武湖;西以石城风景区为看点;南以著名的秦淮风光带为主打,实乃南京城的民俗风情荟萃之所;北以沿江风景区为主,包含了长江大桥、阅江楼和静海寺等景点;这四个景区绕南京主城一周,彼此之间相互联结,由明代城墙蜿蜒贯穿其中,交错形成了名扬中外的明城墙风光带。

集山、水、城、文为一体的南京,山川形胜,虎踞龙蟠,襟江带湖,大气磅礴,城墙巍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林木苍翠,正以博大的胸怀迎接着八方来客。

推荐第10篇:南京导游词

我们现在来到了南京,也许大家早就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苏州确实是风景美如画啦,南京没有苏杭那么漂亮的风光,但是,她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有非常浓重的文化底蕴。

她是一个古都,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这些都是说的我们南京。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老是看到以前的读书人说“我们要进京赶考,进京赶考”,这个“京”也许就是指的我们南京,而非今天的首都北京。北京虽然有故宫,有一千年的文明史,但她仅仅是明清两朝的都城所在地,而我们南京呢?我们南京讫今为止有多少朝代在此建都呢?大家可以跟着我数一数: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列举十个朝代)。数过了吗?有整整十个朝代是建都在南京的,整整两千五百年的沧桑历史。所以,发展到如今,南京也拥有了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名字,比如:。。。。。。(可以让客人说,一般人都会听说过几个,像金陵,建业,应天府等。)那么,有谁知道,我们南京建城至今,到底有过多少名字呢?(可再次调节一下气氛,搞个有奖竟猜)告诉大家,我们南京发展至今,用过的名字有七十多个。大家肯定会惊叹吧?是啊,我们今天南京的一条路名,一条河名,一个小区的名字,也许都曾经作过这个城市的名字,但是,她也有一个千百年来固定不变的名字,知道是什么吗?——“石头城”。

大家看过《红楼梦》吗?中国明清四大小说之一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当时就是生活在我们今天的南京城,他的小说中很多的地形,环境,风俗,人物,都是参照的南京城,是以这个城市作为创作的背景的,大家还记得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江宁织造府”吗?金陵,江宁都是南京的旧称啊!江宁织造府,其实就是当时曹雪芹的家,你知道他的家有多大吗?整整占到了当时大半个南京城啊,有房屋几百间,有几百口人,权倾朝野。大家知道江宁织造府是干什么的?就是负责整个江南的丝绸刺绣的,杭州的丝绸,苏州的苏绣,历来就是朝延的贡品,皇帝的龙袍,嫔妃的霞披,可都是从江南上贡的,而封建等级制度的严格也早有规定皇帝穿绫,大臣穿罗,商人穿绸,百姓穿布(故名“布衣”)。。。。。。[稍作丝绸铺垫,点到即可]。清朝的两个皇帝康熙和乾隆一共十三次下江南,到南京全都是住在他家,你说他的家大不大?所以,小说实际所写的是曹雪芹自己家的事,是他们家祖先的事,他们家是后来才败落的。那么,他当时给这部小说取名字的时候,并不是叫《红楼梦》的,《红楼梦》是我们后人为这部书取的名字,他自己取的名字叫什么呢?就叫《石头记》。因为,南京是一个石头城! 南京导游词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530万人。

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35万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迹。自公元229年东吴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为京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环水抱,葱笼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炼,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蔟,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独具南京特色被誉为中国织锦工艺“活化石”的云锦及“国之瑰宝”的雨花石,成为南京旅游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风味小吃及盐水鸭,享誉中外。今天的南京,既是现代文明的经济都会,更是虎踞龙盘的秀山丽水,城桓殿阙,街巷格局,园林苑囿,绿地广场......共同构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多彩画卷,展现出“绿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独特魅力。

【城市概述—地理位置和地形—历史沿革—名称由来—气候特征—交通状况—旅游资源】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到华东线的第一站南京参观游览。初来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这座城市。下面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

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全市面积为6597平方公里,辖4县11区,人口545万。其中市区面积约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东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钟山)为主体的宁镇山脉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贵山、五台山及石头山(清凉山)等。西北面的长江奔流而过。城内外多低丘,河湖相连,可谓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为越城,是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约公元前356年,楚国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传说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势险要,怕日后有人在此称王,就在狮子山北边的江边埋下黄金,以镇压王气,称为“金陵”,从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称。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建都,这就是“六朝古都”。后来,五代时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都南京,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会”。

南京曾有许多名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称。至于南京的得名源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于1368年定都南京,当时南京叫应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为南京,后来国都虽未迁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袭下来了。

游客们:南京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向大家讲讲南京的气候。由于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中,每当夏季来临,高空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流不断下沉,气温逐渐上升。骄阳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值可达50”C以上,发烫的大地成了这座城市的热源。加上南京独特的地势,它处于长江沿岸的河谷之中,海拔较低,起伏的山峦,犹如天然屏障,挡住了空气的流动,阻止热量向外发散;来自海洋上的湿润东风和南风被东郊紫金山和东南一带山体遮挡,使南京始终处于炎热的高温控制下。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热难熬,素有“火炉”之称。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南京城,绿树成荫,尤其是东郊的中山陵景区,更是树木葱宪,平均每个人占有10棵以上的树木,成为中国著名的绿色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南京夏季炎热的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禄口国际机场和大校场机场,每天有数百架次飞机在这两大机场起降。铁路有京沪线和宁铜线在此接轨,特别是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直接沟通了长江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从而使“天堑变通途”。此外,沪宁高速公路、绕城公路已成为南京的主要交通动脉。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地区水陆交通要冲,同时还是著名的内河港口城市,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就是从南京港启航,经过中国的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的。现在的南京港,经过不断地扩建改造,年吞吐量达3000多万吨,成为长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最后再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南京的旅游资源。南京已形成了以城中为核心,辐射东南西北的五条旅游线。

城东旅游线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以中山陵为中心,有明孝陵、灵谷寺、美龄宫、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个游览景点。城南线以秦淮风光带为主,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东起东水关,西止西水关,有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园等古迹,此外还有中华门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风景点。城西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等景观,形成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景观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区,距市区11公里,是南京地区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南京长江大桥也在城北。城中景区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环抱,碧波荡漾,景色十分秀丽,此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各位游客:讲到这儿,我们可以把南京这座城市特色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绿”四个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国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还有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墙;“重”,南京在历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绿”,南京植被良好、绿化先进,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绿色城市。因此,南京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梅红松绿市,虎踞龙盈城。

游客们:南京概况就介绍到此,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座“六朝古都”,去细细领略她的“秦淮风韵”吧!

大家玩得挺开心吧?爱旅游吧.一路游来,江南的美景游了不少;美食也品了不少;美女呢,也见过不少.大家开心我也开心.不过肯定还有不少的遗憾,江南的美景太多了,不可能在这短短的几天就全部看到,我所能做的就是带大家欣赏更多的美景,多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文物特产.也许有的人还有机会再来,也许有的人可能再没有机会来了,一路上大家对我的工作都很支持,我很感谢,让我们一起抛开遗憾,收藏美丽!

快到南京了,说起南京带给我的感受,可谓爱恨交加。为什么呢?

听我慢慢道来。在南京呆过一年半载的人,都知道,夏天像个大火炉,那个热呀,恨不得苍蝇蚊子都能中暑;冬天像个大冰窖,那个冷呀,好像睡觉也会冻翘翘。三言两语难以表达我的讨厌。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要说到它的地势了。听听诸葛孔明怎么说的.

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应孙权之约,下江南共商抗曹大计,骑着小毛驴,摇着鹅毛扇,考察建邺后(今南京),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也就是说,在南京,东有绵延起伏的钟山,像一条盘龙;西有巍然的石头城屹立于大江之滨,像一只猛虎蹲踞着,这一切暗合古时传统的好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后人简称为“虎踞龙蟠”.大山小山整把南京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个口儿.造物主偏爱南京,又送给她什么?长江,对了。古人没翅膀,没大桥,没飞机,没大炮,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所以嘛,封建帝王想:“南京好,美景多,美人娇,躺在里面睡大觉”。

更关键的是,南京有个凝聚了金陵王气的宝物,就是貔貅,南京的市徽。它是上古的神兽,英勇善战而且招财进宝、驱邪消灾。大家要记得带个回去哟,是个好东西.

于是乎,11个朝代在南京这个大摇篮中,上演了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历史剧。想当年,蒋家王朝也曾妄想据长江天险二分天下。

哪十一家,有你家吗?我们游客中有姓孙的,姓朱的吗?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有几家了?十。还有一家,哪去了?再加上南唐前的“杨--徐政权”。杨指杨行密、徐指徐温,南唐始建政权者是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也即唐烈祖李昪。从去年年底始,南京已被定格为十一朝古都,还说十朝古都的,以后可没说当初导游没讲过呀。

南京深得帝王宠爱,可总是红颜薄命。因为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会血雨腥风。改朝换代就像小孩子搭积木一样,不满意,推翻再重来;牺牲的将士就像朱元璋手中捏的鸡,死了还有鸭子替代;从天子到臣子到小卒子最后到凡夫俗子的坟墓就像路上的红绿灯一样,没两步就亮起来。不好,不能讲了,要不然大家夜里睡不着找我唠磕,怎办?不好意思,少说点,就打对折,就说近几百年的吧。

明朝。葬朱元璋马皇后的明孝陵,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提到朱元璋,不能不提长35.267公里的明城墙,这个数据是最新的,用美国佬的军用卫星测量出来的。当年朱元璋采纳谋士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借沈万三的聚宝盆修筑了固若金汤的城墙.如今以中华门城堡最雄伟,也是保存得最好。如果有机会,登临中华门,我们既可领略明城墙的雄伟坚固;又可以回味书上报上口头上的种种历史传说;还可以幻想种种可能的结果。当年,为了不按约定在五更鸡叫时还聚宝盆,朱元璋下令杀光全城的鸡。从此,南京没有鸡子,就吃鸭子了。南京的板盐、盐水鸭,皮白肉粉骨头绿,极具地方特色。至于其中详细故事过会一一道来。

为了江山社稷安稳,朱元璋建城墙;为了集中政权,树立朱氏子孙的威信,朱元璋比“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更狠毒,造了一座功臣楼。皇上的心计只有刘伯温一人知晓,就装病告老还乡,临行前到中山王徐达府上——瞻园.忘了,这园子是朱元璋亲自在泱泱金陵挑选的宝地,建成豪华的王府作为自己当初的吴王府,后来登基作了皇帝,送给徐达的。军师悄悄说:“楼成摆庆功宴时,你要紧追皇上,寸步不离。切记切记。兄弟过此别过”。结果,除徐达外,其它功臣元老都随一声炮响而无影无踪。究竟徐达在朱元璋心目中是何等地位,晚上我们瞻园里的江南美美自然会告诉我们的,白天时间比较紧张,我们还要去——

清朝。南京遭到的罪孽与扬州相比较少,康熙赞朱元璋“治隆唐宋”,就是夸他功劳高过唐太宗和宋太祖。为什么?得民心者得天下。南京是明都遗都,反清复明的首领都集聚于此,清朝要国泰民安,想让鱼米之乡的江南搞好农业生产,就得收拢人心。康熙甚至拜明孝陵,乾坤六下江南也有这原因。所以,南京的清朝的孤魂野鬼较少。怕人呀。

太平天国。清军镇压,无数军兵死于战乱。天王洪秀全本葬在荣光大殿下,后曾国荃令士兵掘墓、鞭尸、焚烧,最终真可谓灰飞烟灭。想想生前贵为万人之上的天子,死后连安身之地都没有。人生在此,在好好享受每一天的同时,再想想还有什么地方没去的,什么景点没玩的,什么好吃的没尝的,什么漂亮的没买的。短短人生几十年,少太了,我还要向苍天再借五百年,唉呀,那不成了老不死的了吗.扯远了。在当年烧成废墟的天王宫殿上建两江总督府,后又扩建为总统府.人们常说,北有故宫,南有总统府.故宫是封建文化的最高代表,体现了帝王之风;总统府是中外文化碰撞的火花,中西合璧。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帝王由故宫走向金銮殿,却从总统府走向坟墓。如今总统府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到南京不去总统府就等于去北京不去故宫一样,白来一趟.

中华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长眠于钟山。当时为迎接孙中山灵柩特修建了中山路,两旁栽种法桐。撒切尔夫人来宁时,曾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如南京绿色长廊。南京全国的大火炉,同时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绿色城市,炎炎夏日,法梧也为我们消去了点点高温。但法桐却让位于地铁,好令人心疼呀.

孙中山先生一生胸怀”博爱”精神,几度求学国外,南征北战,在北京逝世,为何生前向南京市民请求死后葬于南京呢?为什么是无字碑,没有墓志铭呢?中山陵的台阶就象芦沟桥的狮子数也数不清,有多少级呢?游览中山陵的时候大家可以好好数数,而且关于中山陵的台阶说法又有许多?为何钟山陵呈警钟形呢?带着这些疑问,一会儿,我们将沿着连战.宋楚瑜的脚印去瞻仰孙中山先生。真可谓,青山有幸埋忠骨,谁让南京以山出名的呢?

南京的陵墓太多太密,真的给人一种喘不气来的感觉。

在城东灵谷寺葬着国民革命烈士。

在城南雨花台葬着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为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鲜血流在雨花台上,染红了雨花石。所以我们南京人特别珍爱雨花石,同时因它奇特的石质和纹路被评为四大名石。如何去选正宗的雨花石,是一门技巧,是为石头的总数不变,而珍爱收藏的人却越来越多,所以小商小贩总是卖些假货。

上次,带个团,在夫子庙自由活动,一重庆MM买一石头,说是雨花石,60元刻字送石。晚上集中时,兴冲冲地拿给我看,我不好打消人家积极性,但不忍心见她把个塑料当个宝,只好实话实说了.她好懊悔呀,说:“导游,早知问你到哪儿买东西了。”

唉。假如大家想要自己能鉴别真假,而且又能买到便宜货,今天我们就不去南京吧。改一下。去哪?连云港呀。为什么呀?那儿有个------什么山的?山大王是谁?他有什么?对了,太聪明了,花果山的齐天大圣有火眼金睛,我们去借吧。去不去?不去,那就听我的吧,我知道哪有真货便宜货卖.孙悟空太远了.

还有一个地方,大家肯定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落后就要挨打,日本鬼子歪曲历史,中国人绝不忘记历史,要抵制日货,将爱国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而不仅仅是抗义和谴责。嘴上讲千遍,不如落在实际行动上。-----你说还对呀?------

位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旁的南京云锦研究所是一个珠光宝气的地方,云锦可以说是世界上惟一的用机器造不出来的东东,前年春晚四大主持人十几套光彩夺目的衣服就是云锦,过目不忘呀。有机会,我们也去瞅瞅,带两件回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说的是南京;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的是杭州。其实不管怎样,我认为,家不在大,有爱则行。在南京买个房子好不容易呀,房价一路飙升,低于5000一平方的太少太少了,动不动7千八千的。晕。说南京人有钱吧,其实没有。吃低保的大有人在,啃老骨头的不在少数,辛苦一年赚不到钱的比比皆是。低收入,高消费。就拿我来说吧,一天从鸡叫起来到狗叫还没睡觉,就几十小洋,还没有三金。但是没办法,大家都这样。一滴水可以折散出太阳的光辉,我们这平民老百姓就可以反映南京经济的实力.所以说,自改革开放来,南京的经济比\"上\"呢,不足,看看北京上海哥哥们;比”下”呢,不快,看看苏州无锡弟弟们。汗颜呀。经济发展不快,有一样是特快,什么?市长换得快,比红灯亮得都快。没几年,换了6任市长。但愿这样能带动经济的发展。阿拉。

经济落后点了,这是战争遗留问题,命都没法保了,钱往哪藏还不都一样,因为那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所以说,人生在世须尽欢.但有一样,是一脉相传的,什么?文化。南京是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说到文化,我又有点火了。南京起源于6000前的湖熟文化,近些日子被宁杭二期高速破坏了,散落在泥土上的青花瓷碎片能复原吗?湖熟文化大家不熟,但有一点我讲出来大家就恍然大悟了。当时朱元璋爱吃的鸭子就出产于湖熟镇,鸭民为了讨皇上欢心,立春时就沿河赶着小鸭子,让鸭子吃青草、螺狮,二个月下来,等五月到皇上嘴里时,肉就非常鲜嫩。

六朝文化。大家听过刘禹锡的这首诗吧: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就是南京的夫子庙旁,王谢指谁?和他们有关的典故有“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以及著名的“淝水之战”。现在时间有点紧,晚上我们到夫子庙坐游船时一一道来,对了夫子庙是什么地方?供奉孔子的圣地,旧时江南乡试会试的地方。如今,哪家孩子要升重点高中.考大学.考研.考博,都要来拜孔子,甚至小升初都来.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对于每个前来夫子庙的商家,游客,民俗,都笑脸相迎,因此,夫子庙成为全国4A级旅游景区。里面的吃的,玩的,穿的,游的,赏的,应有尽有。小商铺特别多假冒伪劣商品也特别多。

人们常说南京是“金陵帝王都”,大家知道上句是什么吗?“六朝金粉地”,说的就是夫子庙前风花雪月的秦淮河一带.她的风花雪月体现在哪儿呢?

风,指风俗,每年正月举行大型灯展。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此时的南京就像一群穿着丝绸唐装的秀女,手里提着荷花灯、菠萝灯、狮子灯、兰花灯、兔子灯、飞机灯、贡灯。

花,就是秦淮八艳,生若夏花的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众姐妹,虽然自家身世已无从选择,但仍然活得有傲骨,真正演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魄。

雪:大家可能只听说过“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下雪天坐在船里赏断桥残雪,心暖但身很冷。在夫子庙旁瞻园里,有一个亭子,赏雪景却不觉得丝毫寒冷。大家听好了,不是楼,不是阁,不是舫,而是敞开的亭子。建成数百年,此亭子还被清代文人吴敬梓写进了儒林外史。

月,指夫子庙文德桥能平分圆月,此奇景足以与杭州的三潭印月相媲美。究竟什么原因桥能将月儿分成东西两半呢?为何说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呢?文德桥在老张兴的哪边呢?我们去了自会知道。

明文化,朱元璋是代表,他也喜欢附庸风雅,贴春联赏花灯就是他兴起的。明明出身不太好,偏偏爱舞文弄墨,题了一个“虎”字舞文弄墨给徐达。还不错,真灵。打那,徐达就大病痊愈。当年乾隆爱这个字,就想带走。不过未遂。怎么还有皇上带不走的东东?大胆。

清文化.不说别的,红楼梦足以冠盖群雄。在红学面前,我不敢多评论,我渺小得就像夫子庙的屋瓦,像秦淮河花舫的小灯笼。

大家看路上,美女可谓百里难遇。常说一等女人漂洋过海,二等女人深圳珠海,三等女人北京上海。特等的呢?-----老人小孩家中带。多伟大,多不容易。不管怎样,我们女同胞,已走出来散散心的,就玩个痛快,这两天地球照转,老人小人照吃照喝;还在家中辛苦的,我们男士呢,要买她们喜欢的带回去,她们喜欢什么?不就是珍珠项链玉手镯了,丝绸衣服了,暖暖人心,以后工作才好做,对不对?南京又叫金陵,南京的美女统称什么,哪儿去了?好聪明啊。对了,“金陵十二钗”在书里,你家有红楼梦吗?真是,南京美女不就在你家呀。补一句,我不是美女。

民国文化,单单说南京长江路上,景点就有总统府,梅园新村,民国时期的国家美术馆、图书馆、国府礼堂等,还有新兴的展现清朝建筑风格的酒吧——1912街区。不管什么白领,蓝领还是灰头土脸,都爱去.据报上说,到06年底时,将比上海新天地还大还时尚。

大学绝对是南京的主打品牌,南大,南师大,南航,南外,东南大学,等等。我有一朋友在南大读营养博士,那个钱赚得可容易.待有机会聊到酒时,讲给大家听,文化菁英如何取财有道.

下面我们说聊聊南京人吧。南京人,“拽”!什么血雨腥风、大风大浪,他没见过?常说一句话:\"多大事\"。意思是,头剁下来不过就是碗口大的疤。好厉害吧。人称“南京大萝卜”,为什么?因为南京人实实在在,不跟你来虚的,有一说一,所以南京的报纸特好卖,96版5毛钱,卖废纸还不止这个价呢。南京那收视率最高的节目---零距离,尽是东家长西家短的,不是这家老太打老头了,就是那家40岁的小伙子娶了80岁的老太婆了。按它的话说,反映的是俺老百姓身边的事。

有人把南京比一位经历太多沧桑与苦难的老太婆,战争令她摔倒了,受伤了,在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有点瘸了,大家千万别笑她;

而我宁愿把她比作一个“十八年后的好汉”或者一个新生的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带领我们700万南京人正从泥泞的历史泥沼中爬出,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在杭州,我送大家五套共十张名片,前两天,报纸上说南京评了个”十大城市名片”,怎么和我的思路一样,这两天陪大家游山玩水,还不曾有空告她侵犯知识产权呢.大家日后帮我作证.算了,都是一家人,相煎何太急.

那十大城市名片:博爱之都,龙蟠虎踞,明城墙,中山陵,南京大学,夫子庙,总统府,云锦,金陵十二钗,数一数,几个了?怎么才9个,还有一个呢?唉哟,我说不上来,就饶了我吧,我好歹都在南京概况里把9大名片说出来了。怎么,不行,要把我踢下去?踢就踢,多大事儿?

不好意思,忽悠了大家一下,最后一个南京名片是--多大事呀

九华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莲花佛国——九华山旅游!我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我叫王萍,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做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过此地,先后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华山因此而得名,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九华山宗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华山发展,佛教更加兴盛。在唐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最后选在我们的九华山修行。夜间露宿在山上的山洞里,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饿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最后在他99岁的时候圆寂。佛教界认为他生前苦修,圆寂后与佛经里所记载的地藏菩萨相合,尊为地藏菩萨应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时候姓金,因此又称为金地藏。九华山也就自此被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唐代后,九华山佛教声明渐著,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经有150多座了,祇园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四大丛林,香火之盛甲天下。

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门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胜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仿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过了桥正面就是祇园寺的大殿。祇园寺是国家重点寺院,规模是九华山四大丛林里最大的了,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啊,歪置山门是颇有讲究的,一来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宝殿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庙的前院墙上有一条石刻,上面“泰山石敢当”5个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来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其实这个是祇园寺独有的,是用来辟邪镇妖的。

进入山门,就是灵官殿,进门登殿,只见神龛里站立着的却是赤面红须、双目圆睁、高举铁鞭的王灵官。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怎么到此护起佛法了呢?原来传说佛教的护法韦驮犯了“杀生”的错误,被地藏菩萨“解聘”,让王灵官顶了班,这反映了佛道“合作”的天王殿意思,在全国恐怕是仅此一处了。

从灵官殿过一小庭院,有一座亭阁式的方形重檐殿堂,歇山顶,内供四大天王像,称天王殿。中间龛内端坐着“笑口常开,大肚包容”的弥勒佛。“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行”,是他的两句偈语。两侧为四座天王塑像。 ? ? 灵官殿和天王殿在同一台基上,而再高一层的台基上则筑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正面立着高约12米的三世佛,座下是碧绿莲花座,下有须弥座(又叫金刚台),雕刻精细。供桌正面横刻着“唐僧取经”故事的大面浮雕。佛像前,为主持法会的和尚礼佛跑拜处。

好,游完祇园寺,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九华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华山开山祖寺化城寺了。佛经有”指地化城”之说。化城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西南,化城盆地中心,因此得名化城寺。化城寺历史悠久,它修建于晋代,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古寺历经兴废,在岁月长河中依然耸立。现存四进民居式殿宇,前三进为清代建筑:一进灵官殿,二进天王殿,三进大雄宝殿。

二、三进之间有一巨大四落水天井,意为”四水归明堂”。大雄宝殿全木窗门,门楣上刻有冰纹窗棂。顶中大藻井”九龙盘珠”浮雕为艺术珍品。四进藏经楼为九华山惟一明代建筑,近期按原貌修复。化城寺依地形渐次升高,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基本保存了开山祖寺原有风貌。

化城寺石阶下有宋代石狮一对,一雌一雄,古拙浑厚。前有放生池,月牙形,据传是金地藏率众徒修建化城寺时开挖的,既为寺院防火,又为僧侣和香客放生之用。池前是平整、开阔的化城广场,广场中有一用石条垒成的”娘娘塔”基,是纪念金地藏母亲的。据传金地藏母亲得知金地藏卓锡九华后,万里跋涉来山寻儿回归,长时间思儿心切,加之一路风霜,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广场边一口井中泉水为母洗眼,治好了母亲眼疾,此井后人称”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侍候母亲,并向她细说佛教因缘,母被感悟,终于留山助儿护佛,后人在广场建塔纪念,称”娘娘塔”。但是,九华山也有人称”娘娘塔”是纪念金地藏出家前的妻子的。不论是母亲还是妻子,”娘娘塔”的传说都是美丽的。

好了,我们九华山的游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谢各位对小王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为大家服务,祝大家一路顺风!谢谢!

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早在东晋年间(401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四五千人。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

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暇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暇和尚的装金肉身。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华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竹喧,令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女: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女:丢下一粒籽,男:发了一颗芽。

女:么秆子么叶?男:开的什么花?

女:结的什么籽?男:磨的什么粉?

女:做的什么粑?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什么花? 女: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男:丢下一粒籽,女:发了一颗芽。

男:红秆子绿叶,女:开的是白花。

男:结的是黑籽,女:磨的是白粉。

男:做的是黑粑。女: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荞麦花。

女: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

女:长子打把伞,男:矮子戴朵花。

女: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什么花?

女: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

男:长子打把伞,女:矮子戴朵花,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莲蓬花。

第11篇:南京莫愁湖导游词

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位于南京城西的一处名胜古迹——莫愁湖。莫愁湖位于南京西郊的水西门外,总面积约700多亩,其中陆地面积为200多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全国碧水盈盈、柳树成行,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是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古代的莫愁湖曾享有“金陵第一名胜”的美誉,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以“欲将西子西湖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著,江帆云外拍天飞”的诗句,对莫愁湖大加赞美。

现在的莫愁湖园内主要有胜棋楼、郁金堂、赏荷亭、水谢、露天舞台等胜迹,及新塑造的莫愁女塑像,湖的南岸还有粤军殉难烈士墓。

【莫愁湖名称来历:石城湖—莫愁湖】

莫愁湖,原名“石城湖”。六朝以前,这里是长江和秦淮河下游的汇合处,两水相聚,逐渐积成沙滩。随着长江西移,沙滩逐渐扩展,秦淮河出口处也随着向西北方即今三汉河一带推移,于是在这里就留下了一些湖泊和池塘。莫愁湖就是处于当时秦淮河和长江交汇处废河道上的一处小湖泊,因当年紧挨石头城,所以称作石城湖。

莫愁湖名称的出现始于北宋。据当时的记载:“莫愁湖在三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相传南朝宋、齐时,有一名叫莫愁的洛阳女子,生得美丽、聪慧、善良,与父亲相依为命。几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因家境贫困,无钱葬父,为换取葬父费用,卖身给建康(今南京)的一生意人卢员外作了儿媳,居住在石城湖畔。莫愁女好施乐善,长得又标致。有一次,梁武帝路过卢员外的家门口见到莫愁女,便起了邪念,先把其夫征去当兵,再下旨选莫愁女进宫。莫愁女宁死不从,投江自尽。人们为怀念这位美丽善良的莫愁女,就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庭院水池中的莫愁女雕像就是根据这一美丽的传说来塑造的,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那“莫愁”不能愁的时代对“莫愁女”的同情和赞美,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胜棋楼—郁金堂—莫愁女雕像—粤军殉难烈士墓】

胜棋楼是莫愁湖公园的主要建筑,相传当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和中山王徐达经常来这里下棋。每次都以徐达失败而告终,朱元璋非常明白徐达的用意,是怕胜君有罪。有一天,朱元璋事先要求徐达拿出真水平来下一盘棋。结果,徐达不但胜棋,且棋局摆得十分巧妙,用棋子摆成了“万岁”两字,朱元璋由惊转喜,暗暗地佩服徐达棋艺之高超,非但认输,还将这座楼连同莫愁湖一起送给了徐达以资表彰,胜棋楼由此得名。现今的“胜棋楼”匾,书法苍劲有力,是清代状元梅启照亲笔。旁有对联写道;“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杯。”楼上陈设古朴,中堂的南北壁分别挂有朱元璋和徐达画像及现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钟阜开基,石城对弈”对联。堂前摆放一张专供下棋的棋桌。

位于胜棋楼左侧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相传这里就是莫愁女居所,因莫愁女喜欢郁金花,所以称之为郁金堂。不过,原有建筑已毁于兵火,现在的郁金堂是1795年重建的。院内有梁武帝萧衍为莫愁女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诗碑,清代绘刻的莫愁女石刻像和郭沫若题写的《莫愁歌》。室内陈设古朴,庄重典雅。墙上挂有许多文人墨客有关莫愁女的诗画。

在郁金堂两侧,红栏曲廊环抱着的一方水池中立有一尊根据历史资料精心雕塑的汉白玉莫愁女雕像,发会高绾,素裙垂地,手挎桑篮,亭亭玉立,神态自若,栩栩如生,是根据《河中之水歌》中的“十四采桑南陌头”的诗意雕刻而成的。方池四周,曲廊、赏荷亭、四方亭、光华亭等建筑,相衔相生、巧妙连接,显得格外雅致、洁净。

莫愁湖南岸,有一座占地约370多平方米的粤军殉难烈士墓。墓建于1912年3月,毁于抗战期间,1947年重修,1979年再次重修。这座墓是为纪念在与封建余孽张勋企图复辟帝制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粤军烈士而建立的。墓前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成仁”墓碑,碑阴刻有黄兴所撰墓志。

【莫愁路—朝天宫遗址】

园以水胜,路因园名。与莫愁湖邻近的还有一条名叫莫愁路的街道。过去人们常说,不到夫子店与莫愁路,就等于没有来过南京。夫子庙是因曾是一个灯红酒绿的风月场所而出名,而莫愁路则因“黑市”而闻名。据说,莫愁路上的“黑市”在明代已出现,当时一些破落官家变卖财产,怕人耻笑,就在黑夜之间拿来这里交易脱手。这里所交易的物品,既有小商贩从民间收购来的废旧物品,也有小偷、扒手的赃物和贪官污吏所侵吞的物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取缔了这一带的“黑市”。

在莫愁路中段,能见到一座高大的石坊,里面保存有明初大典前的习仪场所——朝天宫遗址。

各位游客:莫愁湖公园就参观到此,现在我们去下一个景点。

第12篇:南京导游词专题

南京市市情简介

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海内外,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南京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部,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城市。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800多万人,下辖11区。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区附近东有紫金山,西有清凉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栖霞山。紫金山由东向西延伸,从南京城中横穿而过,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两条水系,南为秦淮河,北为金川河。除此之外,还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京的城东和城西。山与水的交织,共同造就了地形险要,山水壮丽的南京城。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各类遗存众多,历史名人辈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汇地。公元前472年,越国最早在此建城,也就有了南京的第一个名字“越城”。从越城算起,南京的建城史已有近2500年。在此定都的朝代有:东吴、东晋、南朝时的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故而南京又被称作“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朝历代为南京留下了许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邺、建康、蒋州、江宁、昇州、集庆、应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南京的得名来源于明朝初年,当时的南京叫应天府,朱元璋曾经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南京,后来国都虽然没有迁成,但是南京的名称却一直保留下来。中国的近代史从南京开始,也在南京结束。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南京下关的江面上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全新时代。 南京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在此融合交流;南京也是中华文化的繁荣地之一,从诗赋、书画、名著、成语,到佛教、戏曲、教育、科技,可以说是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群星闪耀。“书圣”王羲之、“画圣”顾恺之、“诗仙”李白、“词帝”李煜、“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以及当代书画家林散之、徐悲鸿、刘海粟、傅抱石等无不与南京息息相关。

南京是枢纽型区域中心城市,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距入海口380公里,是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省会城市和跨江发展城市,南京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高铁南京南站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心,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了70个国内主要城市、19个国际和2个地区城市的近120条航线,并继北京、广州和上海后,逐步发展为国内第四个4F级机场。沪宁高铁的通车使两个城市间的距离缩短到73分钟,沪杭高铁的开通为南京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京港地处长江下游黄金水道,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成来分别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朝鲜等铁路国际联运班列。南京作为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城市,现有4条国道、8条省道及沪宁、宁杭等多条高速公路交会,形成以南京为核心,辐射镇江、扬州、马鞍山等6个周边城市的“一小时都市圈”。

近年来,南京城市建设迅猛,南京第二长江大桥、南京第三长江大桥、1.2号地铁、长江隧道、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赛虹桥立交桥、华东最大的双桥门五层立交等交通设施,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能力,进一步优化了南京的投资环境。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经济实力雄厚,门类齐全,以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四大产业”为支柱产业,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光电、环保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先进船舶制造“八大新兴产业领域”。南京位列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5名,是国际上看好的21世纪亚洲环太平洋地区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

南京经济发展位列全国前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金陵石化、南汽集团、熊猫电子为著名品牌。苏宁集团已经成长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龙头老大,同时,南京还是全国高等教育和科研重镇,科教实力雄厚,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发达,拥有普通高等学校70余所,南京获得“中国最具教育发展力城市”殊荣。南京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万余人,每万人口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数为949人,居全国前列。

今天的南京,古老而又充满活力,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都市重合交融在一起。2008年被联合国有关组织授予“人居环境特别奖”南京现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南京的绿化水平全国闻名,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森林与城市绿地在改善环境和调节气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南京的市民精神是“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南京的市树是雪松,市花为梅花,南京旅游城市的标志是“龙蟠虎踞”。南京星级宾馆饭店116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8家。旅游A级景区51家。其中5A级景区2个。各类旅行社545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6家。

南京云锦、金陵刻经、南京剪纸,金陵琴派(古琴)都已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云锦是明清两代的贡品,色彩艳丽、灿若云霞,与苏州宋锦、成都蜀锦齐名。金陵刻经完整的保存了雕版水印和线装函套等传统工艺,金陵刻经处出版的传统手印的经书远销海内外。南京剪纸素以剪工精巧、清新秀丽、线条流畅见长,最富“南秀”剪纸艺术的特色,特别擅长剪动物。金陵琴派源自明末清初的金陵琴派,是我国古琴界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流派。在演奏特点和技艺表现上,金陵琴派则秉持古韵之遗,强调指法灵活细腻,演奏飘逸洒脱、跌宕起伏,尤以“顿挫”取胜,因此,在中国古琴界独树一帜。金箔锻制技艺、秦淮灯会、南京白局、东坝大马灯、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等12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盐水鸭、雨花茶和雨花石都是南京著名的土特产品。盐水鸭皮薄肉嫩、口味鲜美,是受到中外游客普遍欢迎的著名特产。雨花茶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茶叶条索圆直、形似松针,白毫显露、色泽翠绿,一经品饮,回味无穷。雨花石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纹理优美、象形绝伦,是文人雅士的珍爱之物。

南京是一座旅游休闲城市南京山川形胜,钟灵毓秀,自然赐予的风景资源与历史留下的文化遗存高度融合,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的夫子庙金陵灯会、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海棠花卉节、江心洲葡萄节、中国南京雨花石艺术节、夫子庙美食节、高淳螃蟹节、灵谷桂花节、秋栖霞红枫艺术节等吸引了众多的游人。

南京东以钟山风景区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以及“水上明珠”玄武湖;西以石城风景区为看点;南以著名的秦淮风光带为主打,实乃南京城的民俗风情荟萃之所;北以沿江风景区为主,包含了长江大桥、阅江楼和静海寺、慕燕风景区等景点;这四个景区绕南京主城一周,彼此之间相互联结,由明代城墙蜿蜒贯穿其中,交错形成了名扬中外的明城墙风光带。

南京将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构建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加强长三角重要门户的建设,强化南京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举办好青奥会,拓展城市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向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迈进。

第13篇:南京概况导游词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南京概况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南京概况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中华旅行社全体员工对大家来到我们南京光观游览表示热忱的欢迎,在这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大家在接下来的行程当中称呼我小王或者王导就可以了。我会本着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为大家尽心尽力的去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呢,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的配合与支持,从而促进我们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大家能够玩的愉快,走的顺利。

南京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美好山水正期待您的领略,秀丽风光正等待您的欣赏。愿此次的南京之旅能够成为您的度假天堂。在这里预祝各位在接下来的行程当中玩的开心,玩的顺利。称心而来,满意而归。

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切辽阔的江淮平原,他是江苏省的省会,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及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南京面积6598平方公里,人口近800万,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南京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盘,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美誉。三国时的东吴,而后的东晋、宋、齐、梁,陈都相继在此定都,所以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而后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又相继在此定都,所以南京也被称为十朝都会。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同时又是一座崭新发展的城市。南京也是我国东部的综合型工业基地,支柱性产业有电子业、汽车业、石化业、钢铁业和电力业,南京又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南京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孝陵,以及中山陵,夫子庙等全国5A级风景旅游区及多个4A级景区,同时还有两百多处景点,数额众多南来北往的游客到此观光游览。所以南京是一个集山、水、城、文为一体,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是一座融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滨江城市。

南京概况导游词2

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到华东线的第一站南京参观旅游。初来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这座城市。下面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全市面积为6597平方公里,辖4县11区,人口545万。其中市区面积约881平方千米,人口270多万,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东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钟山)为主体的宁镇山脉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贵山、五台山及石头山(清凉山)等。西北面的长江奔流而过。城内外多低丘,广州出发欧美专线,河湖相连,可谓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为越城,是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约公元前356年,楚国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传说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情势险要,怕往后有人在此称王,就在狮子山北边的江边埋下黄金,以弹压王气,称为“金陵”,从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称。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前后在南京建都,这就是“六朝古都”。后来,五代时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都南京,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会”。

南京曾有许多名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称。至于南京的得名源于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于1368年定都南京,当时南京叫应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为南京,后来国都虽未迁成,但“南京”一位就沿袭下来了。

游客们:南京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向大家讲讲南京的气候。由于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中,每当夏季来临,高空遭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流不断下沉,气温逐步上升。骄阳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值可达50摄氏度以上,发烫的大地成了这座城市的热源。加上南京独特的地势,它处于长江沿岸的河谷当中,海拔较低,起伏的山峦,犹如天然屏障,挡住了空气的活动,禁止热量向外发散;来自海洋上的湿润东风和熏风被东郊紫金山和东南一带山体遮挡,使南京始终处于酷热的高温控制下。

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热难熬,素有“火炉”之称。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南京城,绿树成荫,特别是东郊的中山陵景区,更是树木葱宪,平均每一个人占有10棵以上的树木,成为中国著名的绿色城市,北京地接报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南京夏季酷热的气候起到了调理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禄口国际机场和大校场机场,每天有数百架次飞机在这两大机场起降。铁路有京沪线和宁铜线在此接轨,特别是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直接沟通了长江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从而使“天堑变通途”。另外,沪宁高速公路、绕城公路已成为南京的主要交通动脉。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地区水陆交通要冲,同时还是著名的内河港口城市,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就是从南京港启航,经过中国的南海诸岛,逾越亚、非两洲的。现在的南京港,经过不断地扩建改造,年吞吐量达3000多万吨,成为长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最后再向大家扼要介绍一下南京的旅游资源。南京已构成了以城中为核心,辐射东南西北的五条旅游线。

城东旅游线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以中山陵为中心,有明孝陵、灵谷寺、美龄宫、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个旅游景点。城南线以秦淮风光带为主,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东起东水关,西止西水关,有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园等古迹,此外还有中华门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风景点。城西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等景观,构成山、水、城、林融合一体的景观特点。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区,距市区11千米,是南京地区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南京长江大桥也在城北。城中景区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围绕,碧波荡漾,风景十分娟秀,另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我们可以把南京这座城市特点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绿”四个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大”,旅游黄页,南京是中国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还有中国现存最大、最完全的城墙;“重”,南京在历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绿”,南京植被良好、绿化先进,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绿色城市。因此,南京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梅红松绿市,虎踞龙盈城。

游客们:南京概况就介绍到此,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座“六朝古都”,去细细领略她的“秦淮风韵”吧!

南京概况导游词3

远古人类的足迹,随着时代推移而遍及今日的南京。东郊汤山出土了距今约30万~50万年的“南京猿人”完整的头骨化石;溧水县神仙洞发现了距今一万年以前的“溧水人”遗址。

距今6000多年前,南京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和玄武湖畔、长江岸边开始出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聚居着南京的初民。3000多年前,沿江河地带,已经相当密集地分布着青铜时代的居民聚落,以秦淮河中游的湖熟镇一带较为集中,称为“湖熟文化”。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于石头山筑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秦汉时期,南京地区随经济发展而建县渐多。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由此,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金陵自古帝王州”,从中古到近现代,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文化遗产。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2年9月,南京为江苏省省辖市。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199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南京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被国家9个部委列为中国投资硬环境“四十优”城市之一。

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第五名、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10佳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和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站立桥头,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如处子,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内的沧桑繁华刻写着它的年轮。

南京文化古迹遍布,从中可以探寻历史的源头:中山陵依山而建,结构严整,观之而生一股浩然之气;夫子庙建筑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间,让你体味明清时代的市井繁荣;中华门气势宏伟,设计巧妙,置身城内,壁垒森然,耳边似有战马嘶鸣;此外还有灵谷寺、石象路、三国东吴所筑石头城遗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革命纪念地雨花台等,引人遐思无限。

古老悠久的文化遗产,现代文明的经济都市,与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构成了南京独特的园林城市风貌。

第14篇:南京历史导游词

南京导游词

我们的第一站是南京,可能有些朋友是第一次来到南京,对南京的概况还不是很了解,那么我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于海内外,简称宁,是江苏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三角核心城市之一。

在南京呆过一年半载的人,都知道,夏天像个大火炉,那个热呀,恨不得苍蝇蚊子都能中暑;冬天像个大冰窖,那个冷呀,好像睡觉也会冻翘翘。三言两语难以表达我的讨厌。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要说到它的地势了。听听诸葛孔明怎么说的。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应孙权之约,下江南共商抗曹大计,骑着小毛驴,摇着鹅毛扇,考察建邺后(今南京),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也就是说,在南京,东有绵延起伏的钟山,像一条盘龙;西有巍然的石头城屹立于大江之滨,像一只猛虎蹲踞着,这一切暗合古时传统的好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后人简称为“虎踞龙蟠”。大山小山整把南京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个口儿。造物主偏爱南京,又送给她什么?长江,对了。古人没翅膀,没大桥,没飞机,没大炮,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所以嘛,封建帝王想:“南京好,美景多,美人娇,躺在里面睡大觉”。

于是乎,11个朝代在南京这个大摇篮中,上演了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历史剧。我们现在就从头开始慢慢道来。

公元前472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吴后,命大夫范蠡在今中华门西南长干里筑“越城”,为南京建成之始。后来越过又被楚国给消灭了,南京就成为了楚国的一部分,楚威王为了彰显其功德,以及笼络人心,于公元前353年游历到南京,因为楚威王雄才大略,有擅长观天象,他看到南京上空有王气,所以在今天的狮子山脚下瞒下金子打造的棺材,因为古代有棺材的坟被称为陵,所以南京又被称为金陵,公元前333年,楚国于今清凉山西麓石头山上置金陵邑,为南京行政建制之始,从此南京又称金陵。

接下来呢,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第一个古都朝代就是—东吴了,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中,大家都知道,曹操的北方大军,可能因为长着北方人的彪悍,实力比较强大,要刘孙大军合伙起来在能与之抗衡啊,其实,现在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太多了,这就是说明他们还是不够聪明,那么当时天下比较聪明的是谁呢,对了,就是诸葛亮,(孙权雄才大略,也得知天下,诸葛亮是个奇才,在诸葛亮劝刘孙合伙这个时机,让诸葛亮帮助选城)所以啊,孙权就让诸葛亮帮他选宝地,建都城,于是,诸葛亮就学着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扇着羽毛扇,就在南京周边逛了一圈,当看到南京上空有东来的紫气,感叹是块宝地,于是曰:“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居也。”回去禀报,公元229年,孙权就将他的都成从武昌迁到了南京,这就是六朝古都之首,东吴。

第二个王朝就是—东晋了,琅琊王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政权,称作建康,一首诗《乌衣巷》,,,当中,旧时王谢堂前燕,能够点出当时的2个重要的人物,王导和谢安,在东晋时期分为士族和庶族,王导呢就是当时士族的头头,俗话说呢就是封建地主的头头,班级里的班长,公司里的社长,那权力可算是很大咯,晋元帝司马睿到南京来做皇帝,江南人民都没有人鸟他,王导虽有威望,可是也不想做皇帝,于是有一天王导就让晋元帝司马睿坐龙轿行走大街,王导呢,就故意装2楞,来个街头偶遇司马睿,当时正好2顶轿子迎面相逢,怎么样了呢,当然是王导下来拜见司马睿了啊,因为这是王导设计的嘛,哈哈,在王导的跪拜下,当时很多士族看到了,就想啊,连王导都下跪了,这个人肯定不简单啊,于是乎,很多人都越来越尊敬司马睿了,这些都为司马家统治政权,奠定了大大的基础啊,所以东晋王朝都是偏暗江南的,因为得到百姓的支持啊,接下来说说谢安了,谢安呢,有个成语叫“东山再起”就是写的谢安兄啦,因为当时五胡乱华,北方前秦大军一直想灭了东晋,前秦皇帝苻坚就带着80万的大军,往东晋进军,当时是东晋的第九位皇帝是晋烈宗司马嚁,谢安曾经当过官,可是受人排挤,就隐居在浙江的会稽山,晋烈宗就派人去请谢安出山,谢安活的很安逸,下下棋啊,喝喝茶啊,小日子 过的不错嘛,当前秦军进军到长江一带的时候,谢安就把他的2个侄子,谢玄和谢石,教他们如何作战,他们只带了8万人,在今天安徽的淝水县进行作战,还有个成语叫,草木皆兵,当时晋军利用淝水周围的草木,不停的晃动树枝,大声叫喊,由于地理位置得当,加上前秦军当中有晋军的卧底,这些卧底大叫,引起恐慌,吓得当时的前秦军乱了分寸,四下皆逃,80万的大军多数是在混乱中被踩死的,进军失败了,苻坚带着剩下的3,4万人逃回了西安, 这就是淝水之战,会稽山呢又被称为东山,所以呢,成语东山再起就是这么来的了,之后谢安就被封为丞相,为晋烈宗巩固了王朝政权。所以王导和谢安对于东晋王朝很重要。(可以提及夫子庙的乌衣巷,六朝时期少有的遗迹,东晋时期的御林军和老张兴盐水鸭等 )。

接下来就到了——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先说说宋吧,第一人皇帝,刘裕,他是当时的禁军统领,在位了3年,这里面就讲到了宋代比较变态的事情了,这些皇帝都喜欢将自己的后妈,姑姑,姐姐纳为妃子,整天荒芜朝政,到了他的儿子刘义隆登位的时候,他急于建功业,所以北伐,但是条件根本不足以对抗,后期只懂得上火享乐,丢失了王朝、齐代,皇帝萧道成,是上代的当官的,由于能够体现出来当时的百姓的疾苦,所以反政权,但是,在齐代的时候 ,萧家一个个为了利益,都想夺取政权,所以自相残杀,这就动摇了当时的齐代政权,最终落到了萧衍的手上,改为梁代,可是这个梁武帝呢,就是个当和尚的命,算是和尚皇帝吧,一生当中四次在南京同泰寺(鸡鸣寺)里面出家,可是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没有办法,国家只好出钱,将梁武帝赎回来继续朝政,因为梁武帝,所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皇帝重视寺庙了,这就导致当时的很多的和尚和尼姑很霸道,欺压农民,连皇帝萧衍都是饿死的,朝代更迭,换到了陈代,第一位皇帝陈霸先,当然这代比较有名是陈叔宝啦,因为他写了一首词叫做《后庭花》,杜牧在描写秦淮河的时候写过“隔江犹唱后庭花”当时有人报隋军大军正在向江南进军,有兵报告说有兵前来进军,当时陈叔宝就生气了说,现在天象还是属于我们的陈代的,于是就把那个人给杀了,多残忍啊,当隋军到达的时候包围了整个宫中,陈代灭亡,当时隋文帝杨坚看到南京上空有龙气,担心自己的政权在此会受到威胁,就把南京城给踏平,用来耕地。六朝繁华,就此段落。

因为这段时间因为都是些小朝廷,只要皇帝不太管理朝政,就容易使得百姓造反,导致朝廷的更替。 “十朝都会”,就是除了上面6个,还有四个,第一个呢,就是南唐,春天“牛首烟岚”景区里面,有南唐二陵,那就是南唐的太祖李弁,中主李璟,在南唐最有名的就是后主李煜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就是我们的后祖李煜所写的,他确实是一位才子,可惜,他只对文学方面干兴趣,有时间就写写诗歌,(古代的诗歌,就好像我们现代的流行歌曲一样,所以玩的可欢了)然后让宫女们在皇宫里面唱啊,跳的,长时间对国家的政治不关注,导致了亡国,可能是他生的年代不对吧,让他生在一个帝王家庭里面,却又对帝王之事不上心。其实南唐前期南京城还是个非常繁华的地方,体现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的夫子庙了,南京在南唐时期又恢复了六朝时期的繁华,当时的夫子庙是最大的市场,二手货交易市场,三只手四只手常出现的地方,因为夫子庙的人流量很大。所以我们今天在游览夫子庙的时候,大家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了,真假东西,我站在店门口,您不要问我真假,人家老板站门口,我总是不会说是假的的,所以你们买东西自己要考虑好。

接下来就到了明朝了,哈哈,我的本家啊,开国皇帝朱元璋,小名重八,出生于安徽省亳州的一个农民家庭里面,小时候,由于父母双亡,曾经在皇觉寺出家当和尚,25岁的时候在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中,深得郭子兴的赏识,将自己的养女马大脚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带兵攻下集庆门,接受某事朱升的建议在等位之前,:“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建立了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南京的明城墙,长度有33·676公里,到现在经历了600多年的历史,还剩下23·676公里,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并且建立了南京的十三座城门,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达太平,神策金川临钟复,仪凤淮青到石城。这13座城门,当时这13座城门所用的砖块都是严格按照要求,从各省调过来的,每块砖块上面都有地方工匠的姓名,如果出现什么问题,都要追究其责任,所以南京的明城墙非常的牢固,当时在我们的南面有一座城门叫做,中华门,原来叫聚宝门,这里面要讲到一个任务,就是我们的沈万三,大家都知道,沈万三是我们江南的才子,大家都知道沈万三的有钱,完全是因为靠有个聚宝盆,当时在建中华门的时候,老是出现怪事,所以当时朱元璋就向沈万三借此聚宝盆,埋藏在中华门下,镇住了这些怪事,从此,就将名字改为聚宝门,但是朱元璋的聚宝盆是借人家,朱元璋当时答应沈万三在五更时分还聚宝盆,但是朱元璋已经将聚宝盆埋在城门下了,没办法,当时因为没有钟,都是有人敲更报时的,所以朱元璋就命令吓人不在敲五更了,还下令将城里所有的鸡都杀了,让它们没有办法打鸣,所以有句话叫:雄鸡一叫天气白嘛,所以沈万三一直没有能够拿回聚宝盆,哈哈,那么没有鸡了,就只好吃鸭子咯,朱元璋当时就比较喜欢吃鸭子,所以南京有名的就是盐水鸭啦(也因为朱是国姓,所以红的东西不会是猪身上的东西,哈哈,我占便宜了),当时在南京的郊区 有个叫湖熟镇的,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湖熟文化,当时呢,这里面的鸭子是最上成的鸭子,为了能够让朱元璋吃到这么好的鸭子,当时呢,当地的百姓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还是幼鸭的时候,让朱元璋,派人到湖熟来接鸭子,一路上从湖熟镇将鸭子赶往京城,需要2个月,到京城的时候正好鸭子就成熟了,在这一路上面鸭子吃的是河边的青草,和螺蛳,所以江南的盐水鸭是皮白,肉粉红,骨头绿,南京老张兴的鸭子现在依然还是现在这个样子,老张兴的鸭子就是属于瘦肉型的鸭子,(中国做冷盘最多的地方就是南京,南京能够做出来118道冷盘,盐水鸭就是其中的首位。)南京还有个有意思的传统,当然,现在不存在了,南京人呢,还是用利用鸭子来选女婿的,古代都是媒妁之言,当媒婆把男方带到女方家里面来吃饭的时候,肯定有一样南京有名的菜就是盐水鸭,可是丈母娘挑女婿总是不能当面讲什么,正好借助这个鸭子,丈母娘夹鸭子给男方是有讲究的,你们猜,夹鸭子的什么部位是对女婿比较满意呢,哈哈,告诉你们吧,夹屁股给男方,是满意的表示,为什么呢,因为屁股就是“锭”鸭屁股,就是压锭的意思,就是说这门亲事就这门定下来吧,夹个鸭腿呢,就是说还算满意,常常到家里面来坐坐在看看,如果对男方不满意呢,那就要注意了,丈母娘就会夹一个鸭腿,还会夹个鸭翅,意思就是说吃晚饭,赶紧走吧,哈哈,这就是南京有名的借鸭选婿咯。哈哈现在北京的烤鸭很有名吧,你们觉得烤鸭怎么样啊,不错是吧、我们南京的盐水鸭可是北京烤鸭的老子啊,这是因为当时的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将当时有名的鸭子也给带过去的,所以才会有现在北京王府井有名的烤鸭了。

那么南京有名的地方还有个就是跟一个有关的,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南京的明孝陵,这里面就是朱元璋和他的马皇后的厚葬墓,因为马皇后谥号被称为孝慈,所以称为明孝陵,这个明孝陵是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自己所选择的,他选择的地址就是紫金山玩珠峰,当时在建孝陵的时候,从地里挖出来一个貔貅,当时朱元璋就请刘基帮他算上一挂,因为刘基是军事,懂得天象,给朱元璋算了一卦,因为貔貅是黄帝的神兽,代表着正统,说明朱元璋天生下来就是皇帝的命,(传说古代作战时,每当貔貅听到冲锋号声音,就会奋勇向前,助军杀敌,是当时的神兽。貔貅传说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龙王和玉帝都非常的喜欢他,貔貅专吃金银珠宝,有一天貔貅在天庭吃了好多金银珠宝,吃完就到处的乱拉,玉帝看到就非常的生气,就将貔貅给大落凡间,那一下正好打到了貔貅的屁股上面,所以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貔貅都是没有屁眼的,所以现代貔貅是有聚财的说法的)但是在刘基看天象的时候同时看到了天上有些煞星,貔貅代表着神兽,正好就将南京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几个方向安放着7,7,49个貔貅在镇压住煞星,每个城门口都有一个貔貅,最中间一个就是在南京的中心位置。所以南京又有貔貅城之说。没有见过貔貅的,在南京随便一家商店里面买包南京烟,中间就是貔貅的标志。

接下来就到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了,那就是太平天国了,由于当时在清政府的统治下,农民过的生活不好,在加上当时在广西一带比较偏僻,又常常出现自然灾害,太平天国的起义还是比较顺利的,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就是现在所说的基督教,耶稣,洪秀全从1851年1月11日,从广西的金田村起义,打到了长沙用了3,4个月时间,之后打到南京(当时被称为天京)从仪凤门进驻南京,最后在南京定都,洪秀全基本都在享乐当中,在中国大大小小的588为皇帝当中,大家都知道皇帝是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那么真正有三千佳丽的皇帝是谁呢,是康熙吗,不是,是乾隆吗,也不是,真正有三千佳丽的就是洪秀全了,洪秀全有名分的老婆就有2百多位,没有名分的老婆就有2400多位,所以说真正的三千佳丽就是洪秀全了,洪秀全在定都南京的时候,就出过一次家,唯一一次出家还是在杨秀清的引导下出来的,洪秀全是以耶稣的弟弟下凡为由,带领起义的,后来在总统府一直享受安逸的生活不懂得管理政权,杨秀清就装神弄鬼的说自己是耶稣的叔叔上身,叔叔下凡,作为侄子当然要前来拜见叔叔啊,所以唯一一次出来就是从总统府到达现在的瞻园,由于他们乐于对生活的享受,贪恋财色,不管理政权,导致最终结束太平天国,于1864年 洪秀全过世,总统府被湘军的攻破,洪秀全被曾国荃在总统府大堂鞭尸为终止。

最后一个就是中华民国了,这就会想到我们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了,孙中山先生姓孙,名文,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里,毕业于香港医科大学,后在留学于美国,在日本组织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等各个革命运动,曾上书李鸿章大人,说明自己看法,但是最得到回应,最后自己发动革命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最终被17省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都于南京,但是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孙先生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孙先生在南京紫金山一带打猎,为自己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那就是紫金山第二峰南麓的中山陵,我们今天将会去一同参观 一个人的墓,中山陵(孙中山) ;二个人的墓, 灵谷寺(邓演达,谭延闿,) ;三个人的墓,明孝陵(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墓,以及东陵里面的太子,朱标) ;一群人的墓,(灵谷寺的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 一堆人的墓,(雨花台革命烈士公墓) ;一大坑人的墓,(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1937年12月13日)南京的陵墓太多太密,真的给人一种喘不气来的感觉。 在城东灵谷寺葬着国民革命烈士。在城南雨花台葬着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为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鲜血流在雨花台上,染红了雨花石。所以我们南京人特别珍爱雨花石,同时因它奇特的石质和纹路被评为四大名石。

南京的绿化,是绿化文明城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九,这对南京的酷暑炎热天气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提到玄武湖 曹操练兵处 明朝皇册处。

下面我们说聊聊南京人吧。南京人,“拽”!什么血雨腥风、大风大浪,他没见过?常说一句话:\"多大事\"。意思是,头剁下来不过就是碗口大的疤。好厉害吧。人称“南京大萝卜”,为什么?因为南京人实实在在,不跟你来虚的,有一说一,所以南京的报纸特好卖,96版5毛钱,卖废纸还不止这个价呢。南京那收视率最高的节目---零距离,尽是东家长西家短的,不是这家老太打老头了,就是那家40岁的小伙子娶了80岁的老太婆了。按它的话说,反映的是俺老百姓身边的事。

有人把南京比一位经历太多沧桑与苦难的老太婆,战争令她摔倒了,受伤了,在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有点瘸了,大家千万别笑她;

而我宁愿把她比作一个“十八年后的好汉”或者一个新生的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带领我们700万南京人正从泥泞的历史泥沼中爬出,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第15篇:家乡南京导游词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南京的作文,欢迎阅读参考。家乡南京导游词(一)

我的家乡在六朝古都南京,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那儿山清水秀,古巷老街所处可见。大街小巷里有许多艺人,更有无数美味佳肴。

南京的小笼包和鸭血粉丝汤是二大特色,还有一句俗语“轻轻移,慢慢提,前开窗,后喝汤”来讲述小笼包的吃法呢。

南京的民间艺人更是数不胜数。有糖稀画、捏面人、吹糖艺、做棉花糖的,还有冰糖葫芦,现在还有冰糖苹果和冰糖水果呢!

著名的夫子庙里有许多小吃店。里面有臭豆腐店,板栗店,还有卖状元豆、酒酿元宵的店。最受欢迎的是板鸭和盐水鸭,还有一种特别的“叫花子鸡”,是包了一层泥土的鸡,但很多人都排上好久的队去买。

最出名的是南京的老吆喝。从小我就是听着它长大的,有一句让我记得最牢“磨剪子嘞,锵菜刀”,往楼下一看,总能看见一位老爷爷肩上挎着一条长板凳,板凳上有一块磨刀石,方便随时为顾客磨刀。元宵节前后,又常会听见一句关于元宵的吆喝:“卖酒酿,桂花酒酿卖了。”

南京的民风民俗是如此的多,恐怕只有老一辈南京人才知道,但是如果介绍名胜古迹,谁都一定会知道。

玄武湖中有五个小岛:环洲、樱洲、翠洲、梁洲、菱洲。湖边有许多垂柳,曾有诗人写下这样一句话“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我的家乡在南京,拥有六朝古都的历史,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家乡南京导游词(二)

我的家乡就是有六朝古都的称的——南京,南京空气最好的就属中山陵了,进入中山陵的道路两旁都是民国时期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冬天树上光秃秃的没有一片面叶子,显得有些凄凉。

到了春天,树上的叶子一夜之间长出了嫩芽,显得格外可爱。到夏天,树上的叶子茂盛起来,像一把把自然的绿伞,遮挡炎热的阳光。显得无比的清凉。但是还是有些小麻烦的事,法国梧桐的花在每年的五,六月份盛开时节会飘落满天的“毛毛”吸进鼻腔里,吹进眼睛里都会很难受,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呢。中山陵是来南京不可不到的地方,不仅环境优美而且还是“天然的氧吧”。

南京还有一个热闹非凡的地方,那就是夫子庙了啦!在我的眼中夫子庙每天都是热闹的,人头攒动的,走到那,南京的小吃就会吃到那,还有许多小商品的店,可以买些做为纪念送友人,雨花石,绸缎,琳琅满目的让人挑花眼。这里还有明朝时期考科举的书院,门外有两个穿着古装“护门卫士”的彩泥雕像,可以想象当时的科考是这件多么严谨的事呀。美丽的秦淮河到了晚上更是张灯结彩,与河水的波光相融别有一番风味,租上一条船,泛舟河面一路欣赏两岸的字画,那真是诗情画意的感觉了!南京是六朝古都,近代历史是民国时期,整个城市充满着文化艺术的气息,我为生在这,长在这而感到骄傲。

家乡南京导游词(三)

我的家乡南京是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有东晋、齐、宋、梁等都在南京定都。所谓“六朝古都”就是指的南京。

南京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如:状元境、鼓楼、铁心桥、太平天国天王府、估衣廊、三步两桥、南唐二陵。每一处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南京的夫子庙有个“状元境”,这个地名就有一个神话传说般的来历:古时候,哪个地方出了状元,这地方就要加上这个状元的姓。

当年,秦桧也考上了状元,他家乡的老百姓就在那儿提了个“秦状元境”,并刻在石碑上。秦桧上任后,好事不做,坏事做了一大堆。没几年,“秦状元境”的“秦”字被人一点点抹了去,终于消失的无形无踪。秦桧得知后大怒,亲自提笔写了个“秦”字在上面,并派人严加看守,以防有人擦去。

不到一天功夫,“秦”字又消失了,秦桧便处死了派去的那人。

秦桧的儿子秦熺到考状元的年龄,因走了父亲的后门,也当上了状元。为了光宗耀祖,秦熺又把“秦状元”树了个牌坊立在了原来父亲所立牌坊的旁边,可“秦状元”刚立好,“秦”字又神秘消失了。就这样,谁也不敢再把“秦”写上去了。“状元境”也就叫到现在。

作为“六朝都会”的古都南京,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不胜枚举,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处处美丽的风景,让我喜欢,让我着迷。

南京,我为你骄傲!

第16篇:南京中山陵导游词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精选3篇

中山陵位于南京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是南京民国时期的著名建筑,现已成为南京的名片和标志,也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之一。下面是中山陵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中山陵导游词一: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新世纪"旅行社的导游王子阳,欢迎大家跟随我来参观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10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千百年来,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成了许多园林、第宅、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与北京逝世,临终前一再表示,愿其遗体如友人列宁一样得以保存,归葬南京紫金山,根据他的遗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致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建陵,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最后,评出首奖是中国设计师吕彦昌设计的钟形图案,钟有"示警"和"自由"的含义,它象征着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钟山相吻合,在具体设计上,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方法,很好的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中山陵于1926年春动工兴建,中间由于军阀割据,政局混乱,工程进展缓慢,至1929年3月方才竣工,1929年6月1日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奉安大点,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悲哀之中,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2时,在101响礼炮声中,葬入墓穴,一代伟人就此安息在钟山南麓。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是一座三间三楼琉璃瓦顶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手术"博爱"横匾一方,继续向里,沿着墓道,便到大陵门,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气势非凡,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循陵门后至石阶及至碑亭,亭内在龟趺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镶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自碑亭再往北,跨过290级的台阶便登上了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开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向人们展示其周围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平台中央,便是祭殿,祭堂正面明间的双眼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术"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呈内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为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巍巍中山陵,巍巍的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不朽精神,也可以所,它是孙中山品格与精神的象征,在中山陵肃穆的氛围中,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中山陵导游词二: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是南京民国时期的著名建筑,现已成为南京的名片和标志,也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之一。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孙中山先生这个人。孙中山先生名孙文,字逸仙,因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国内尊称他为中山先生,而外国友人常称他为孙逸仙博士。1866年出生,少年时在檀香山、香港等地求学,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1905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以及"民主、民生、民权"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宣誓就职,袁世凯窃过后,他又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1925年3月12日因积劳成疾在北京病逝。中山陵的墓址是孙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在1912年4月1日也就是孙中山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职务的次日,孙中山先生与胡汉民等人曾到紫金山一带打猎,他环视周围地形,笑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柸土,以安置躯壳尔"。中山陵是由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29年6月1日正午12时举行"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葬于墓穴内就从未打开过。 陵前部分:(2分钟)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山陵的半月形广场。广场南面的八角形石台上有一尊紫铜宝鼎,高4.25米,腹径1.23米,重5000公斤,是中山陵的纪念性建筑之一,此鼎是1933秋由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和全体师生捐赠,鼎的腹部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戴母黄氏手术《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名孝经鼎。由广场拾级而上,迎面的便是博爱坊,位于墓道前列正中,这是一座四柱三檐的冲天式牌坊,建于1930年,高12米,宽17.3米,用福建花岗岩仿古代木结构牌楼形式建成,横额上覆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柱底为长方形石座,牌坊上雕刻莲瓣云和古代建筑彩绘等图案,因为其正中的横额上有一块石匾,上面刻着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阴文,所以被称为"博爱坊"。博爱一语出自唐韩愈《原道》中"博爱之谓仁",据说孙中山先生生前最爱题

这两个字送人,这两字也成为他一生极好的概括和写照。穿过牌坊,是一条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墓道分左、中、右三道,中间墓道宽12米,两侧为9米宽的草坪,其间种植了雪松、桧柏等常青树木,左右两边的墓道各宽4.6米,在它们的东西各有草坪,其间不但种植了银杏等树木,还设有供谒陵者休息的水泥长椅,墓道的设计既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精神,又具有独特风格,严格的中轴对称给人以法度严谨的感觉,以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古代帝王墓前常见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陵门、碑亭:

走过墓道,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陵门前的水泥平台,这是中山陵的第二大广场,宽约70米,两边种植了松、柏等许多常绿树木,在广场的正北方,大家看到的便是陵门,陵门是一座南北各有3个拱门的单檐歇山顶覆蓝色琉璃瓦的建筑,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角梁和檐椽为紫铜,南面三门洞装有对开的镂空花格仿古式铁门,中门南面石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字,取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儒家学说所阐述的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是与家天下相对立的思想,三民主义中"民权"所阐发的也正是这种思想。陵门两侧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勾勒出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的下端轮廓。过了陵门便是碑亭,碑亭宽约12米,高约17米,为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亭身由花岗岩建造,东西南各有一座拱门,北面为一立窗,碑亭中央立有花岗岩墓碑,碑高8.1米,宽4米,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字为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所写。碑额上有阴刻的国民党党徽,这块碑重点突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大石阶,每段设有一平台,上三下五共八段平台,设计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这八段大石阶共有290级,如果从博爱坊算起共392级,寓意当时全中国的39200万同胞,台阶又分为10个平台,当你从下往上看时,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而当我们爬上顶层朝下看时,却只见平台不见台阶,暗喻:革命道路虽曲折,但到革命胜利,前方便是充满希望的坦途。在第五段平台上,有一对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四个篆体大字,是当时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两侧的鼎腹上有两个洞为1937年12月日军炮轰紫金山时留下的,时刻提醒我们莫忘国耻。

祭堂、墓室:

爬上台阶我们来到的是祭堂前的平台,平台前有石栏,东西两边各有一华表,高达12.6米,平台的正中便是祭堂。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墙全部

采用香港花岗岩砌成,四周有堡垒式建筑物,祭堂屋顶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檐下有石质斗拱和铜质椽子,双檐之间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祭堂正面有三扇拱形大门,上刻花纹,每扇门有对开的镂空花格紫铜门,门楣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的白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0.8米,四隐八显,祭堂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图案,表现***之意。祭堂正中是孙中山先生全身坐像,一身长袍马褂,双脚紧靠,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专注,坐像是法籍波兰雕塑家保罗·兰窦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坐像底座四周有六幅反映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画面,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东面两幅为《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两幅为《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堂内主料是黑色大理石,与纯白石像一起烘托出凝重哀悼的气氛。祭堂与墓室两端相通,墓门分两道,外门为两扇对开铜门,上面饰以门钉和铺首衔环,门额上刻有"浩气长存"四个字,取自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的题字,第二道门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篆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只有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见到,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直径约18米,高11米,顶呈天穹状,上有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墓室中央是一大理石圆圹,直径4.3米,深1.6米,圹口用大理石栏杆围护,圹内置大理石石棺一具,棺面上仰卧着由捷克雕塑家高琪雕刻的白色大理石孙中山全身卧像,孙中山身穿中山装,双手放于胸前,安详而眠,此像与真人的比例为1:1,孙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米深处的长方形墓穴里,墓穴用花岗岩垫底,四周砌隔墙,孙先生的遗体安放在一具美国制造的紫铜棺内,棺上盖有一层密封的水晶透明板,铜棺由四根金属条悬吊空中,可以说是"入土不沾土",穴门再用钢筋水泥密封,孙先生的遗体自奉安大典之后放入墓穴,从未被打开、移动过。

附属纪念建筑:

各位游客,中山陵主体建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在中山陵内还有很多附属建筑,如孙中山纪念馆,以及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捐赠而建的音乐台;华侨捐赠而建的大理石质八角亭光华亭;广州市政府捐建的行健亭,名字出处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山植物园是原总理陵园植物园;还有廖仲恺与何香凝墓、谭延闿墓、紫霞湖正气亭等等,大家可以先自由参观参观!

中山陵导游词三:

中山陵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据说,早在1912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2000亩修墓,又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1926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9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学美国、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6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枢,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请大家向前看,朝北顺坡而上,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和祭堂后的墓室等建筑。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大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墓道尽头是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铎,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大铃挡。在古代它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有 "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这里的平台广场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它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颜体大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出碑亭,迎面石阶层层叠叠。南京人常说中山陵的台阶像是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所以来这儿游览的客人常常要问: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

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来数数看,怎么样?

来到临近顶端的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洞。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向中山陵炮击造成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如今虽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洞仍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拾级而上,终于登上顶台。由此既可鸟瞰,更宜远眺。置身此间,背倚巍巍钟山,耳听阵阵松涛,更觉伟人的浩然正气与大自然同存。祭堂处在钟山半山腰,从博爱坊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平面距离700米。如从碑亭数起则有290级台阶。建筑师为避单调,将这392级台阶分作10段,每段1个平台,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了。这392级的数字并非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二百万同胞。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中山先生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现在大家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相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而镶嵌彩色玻璃的内窗,在阳光照射下却显出另一番西洋风味。如此中西合壁的风格,正与孙先生融贯中西的精神气度相契合。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6个片断。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 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

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椒图)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所书手迹。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圆形,铺以大理石,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红色大理石贴面。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围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为什么祭堂内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而这里却改穿中山装了呢?原来当年国民党内左右两派矛盾尖锐,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主张塑像穿长袍马褂;而左派则主张穿中山装。两派意见不合,结果各搞各的,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各位朋友,孙先生的遗体究竟是否还在中山陵,这是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自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磨难。1925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时,他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暂时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6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的军阀张宗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孙先生的遗体压住了他的风水。于是他打算要焚化遗体。后经爱国将领张学良派兵保护,遗体才得以保存,但已受到空气侵蚀。1929年5月28日灵柩由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浦口,6月1日运达中山陵。奉安大典仪式完毕后,即用水泥将灵柩浇入圹中。墓穴用花岗岩垫底,四周建隔墙,紫铜棺下有一特制楠木垫,棺上有一层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当年公祭时,站在石圹边,扶栏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遗容。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曾准备将遗体运往重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受到工程界爱国人士和国民党左派的极力劝阻,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沿祭堂外广场两侧后壁有一道门,通向墓堡公园。中为墓室宝顶,呈覆钟形。墓堡后墙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

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它们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另外,位于梅花山顶的博爱阁,是一位台湾同胞捐资兴建的,于1993年11月12日孙先生诞辰127周年时落成。

各位朋友,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晚年又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也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拥戴和颂扬。解放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

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

谢谢大家!

第17篇:南京著名景点导游词

南京著名景点导游词

1、总统府

各位游客,大家好,总统府位于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 4A级旅游景区,又称中国近代史博物馆。

总统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这里曾两度作为汉王府,清朝为两江总督府,康乾二帝的行宫,太平天国时改为天朝宫殿,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总统府就设在这里的西花园;1928年,这里又成了国民政府所在地,1948年改称总统府。总统府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我们首先参观中轴线。

大家对总统府大门都不陌生,大门的原址是太平天国天朝宫殿的真神圣天门和清两江总督衙署辕门, 1929年国民政府建起了这座西洋古典大门。门楼仿古罗马凯旋门风格,有八根罗马爱奥尼圆柱,顶部有卷蜗样花纹,门的两侧还有一对石狮子,是清两江总督府的原物。大门是一座两层半的建筑,一楼为门房、卫士室,二楼为卫兵宿舍,楼顶为升旗平台,仿中国徽派马头墙式样。大门正中悬挂原考试院院长周钟岳题写的“总统府”三个大字。门楼开三拱门,均为铁艺铸造,我们进入大门还能发现,这三拱门为外圆内方形。

进门迎面是大堂,太平天国时这里是“真神金龙殿”,又称“荣光大殿”,是洪秀全大朝之地,太平天国失败以后,重新被恢复为两江总督署的大堂。1912年元月一日,孙中山先生在大堂暖阁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现在大堂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匾额,两边有六幅油画,分别为:天国风云,敕治两江,共和肇始,国府西迁,国共和谈,煦园曙光。这六幅油画串联起了总统府的历史。

穿过大堂可见一红柱长廊直通庭院深处。西边为原总统府礼堂(清代总督署花厅),是民国时外国使臣递交国书,召开重要会议,举行国宴的场所。1948年蒋介石、李宗仁在此登基正副总统。进入二堂,东西两侧有“国父”和“占领总统府”油画,继续前行走上八字台阶,东西两侧分别为内外宾会客室,穿麒麟门,眼前是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局大楼,今天已成为总统府史料陈列馆。

现在我们就去总统府参观蒋介石和李宗仁当年办公的地方。这幢两层小楼就是子超楼—国民政府的中枢办公楼。子超楼为西洋式楼房,建于1934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因为他字子超,所以将此楼命名为“子超楼”。楼前还有林森当年手植的雪松。

子超楼一楼是文书局,它主要管理中枢文告、政令和玺印、文印。二楼朝北两间为秘书长办公室。紧挨秘书长办公室的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南面套房为蒋介石的办公室,共有三间。一间为办公室,临窗有一巨形写字台,一张特制的皮转椅,顶悬法国产的精美吊灯。办公室东间为蒋介石的休息室,配有卫生间。西间为书房和接待室。

三楼是新复原的国务会议厅,正北墙上有一汉白玉条石,上有林森亲笔书写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横额上有孙中山肖像和中华民国国旗。南面墙上是蒋介石着大元帅戎装礼服像。屋顶有法国制造的吊灯,室内清一色长桌配高靠背皮椅,座位摆放呈山字形。正中朝南是蒋介石的专席,此椅比其他的要大得多。国务会议组成人员一般为:正副总统、五院院长、当然委员和另设委员。每两周开会一次,主要讨论国家军政要务。

现在我们来到了行政院,行政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的行政机关,居五院之首,它建于1928年,朝向比较特殊,为坐南朝北,由大门,喷水池,北楼和南楼四部分组成。北楼上的“行政院”三字为行政院首任院长谭延闿所书。北楼介绍了五院制度的政权构架和职责;南楼复原了正副院长等领导的办公室。

出行政院,为复园,这里原为总督府的东花园,后遭毁坏,2002年恢复,所以叫复园。复园中有石舫,名轻飏,一条回廊将全园亭阁楼榭串联起来,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

这座是1951年郭沫若为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年题写的纪念碑,旁边一组小院落是两江总督左宗棠为纪念陶澍、林则徐修建的陶林二公祠,是2007年从长江路整体搬迁至此的。

继续向前,这里原为清两江总督府河太平天国时期的马厩,现恢复了六排,北面两排市复原的马厩和总统府军乐团宿舍,南面两排是晚清与民国史料展。

最南端是一处大型水池,名为镜漪,水体清澈,有如明镜。一侧是半亭掩映在花木中,水池的西侧有一幅镶嵌着砖雕牡丹图案的照壁,起到了障景的作用。

现在我们来到了我们就来到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馆,馆名由胡绳题写,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西院的南房用沙盘展示了天王宫殿的全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天王宫殿,气势宏大,建筑繁多,可惜的是,1864年,曾国荃带领的湘军攻陷南京后,在宫殿中大肆掠夺,为了掩盖罪证,一把大火,将天王宫殿烧了七天七夜,清人何绍基诗云: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西院的北房展览共分五部分,即定都天京、社会风情、兴政建制,天京内讧和天国倾覆,系统介绍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12年的兴衰史。

现在我们来到中院,这里的建筑是请苏州古建专家和工匠依当年形制仿建的,有天王与诸王商讨机密大事的机密室,中间为天王宫殿,有复制的天王宝座,宝座陈列于弧形飞罩之下,上方藻井内有团龙口衔轩辕镜,殿中还陈列有雕龙屏风,大柱子上有精美的盘龙雕刻,显得气势恢宏。

现在您看到的是东院,北边为天王内宫,南边的是展示1851年——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和征战历史的陈列馆,都是一些珍贵的史料,为后人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馆”,馆名由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题写。两江总督始于康熙四年,两江指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辖今天的江苏、安徽南部的上海。后来,按照地理位置的划分,把安徽称为上江,江苏称为下江,再加上江西,故又称为三江。因为两江地区是清王朝重要的赋税来源,所以,两江总督的地位极其显赫。

这是模拟的总督花厅,是供总督们休息、读书、会客的地方,上横匾“清风是式”由乾隆皇帝提给前朝总督于成龙的。赞扬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是天下做官人的楷模。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近代名督厅,里面分四部分内容,即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仿制西学和辛亥风雨。介绍了1842年以来近代史上12位有影响的总督,另外,对总督仪仗也做了展示和介绍。

这里看到的两江总督署大堂是根据史料模拟陈设的。大堂为商讨军机和拜祀的地方。公案后屏风为朝阳、仙鹤和海潮图案。正中上方悬挂乾隆御赐给两江总督的额匾,分别是“惠洽两江”和“秉钺三江”两侧放置总督职衔牌,虎头牌、警鼓,公案旁有两把杏黄伞,这是封疆大臣出行仪仗中必不可少的。

各位游客,处于总统府中轴线上的几处景点就参观完了,现在我们去西花园参观游览。

西花园又称煦园,始建于明代,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东部以山石建筑为主,西部以瓶状水池为中心。

从月洞门入园,左边是一座由太湖石堆成的假山,山上有六角亭一座。

假山的西北是“桐音馆”。桐音即琴音看,又引申为知音,所以,这是主人款待知心好友的地方。西南的一亭双顶就是方胜亭,亭底形如女子插在头上的发饰方胜,故而得名,在这里人们又称“鸳鸯亭”。

这个水面我们称它为“太平湖”,它形如巨大的花瓶,取意为平静、平安、平和、太平等。湖边有一处如“壽”字的太湖石。

向东就到了北假山。山中有道光皇帝为陶澍写的题词“印心石屋”碑,是褒奖陶澍在治黄治淮上的功勋。北假山旁的草棚名棕榈亭。以树木原干为柱,十分古拙。

游廊最南端有《枫桥夜泊》碑亭,是汪伪考试院长江亢虎仿照苏州寒山寺碑复制的。

前面就到了不系舟石舫,是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接皇帝南巡而建造的。与不系舟遥遥相对的是漪澜阁。它建于池中露台之上,四面环水。是主人赏月听曲子的地方。

位于池西的夕佳楼,双层檐顶,二面临水。取名夕佳,意为黄昏赏景佳地。与夕佳楼相对的是喜上眉梢榭。三面临水迎风。因屋顶有梅花、喜鹊的木雕而得名,这里是赏晨曦的佳处。

夕佳楼后廊壁上嵌有 “天发神谶碑”。因发现时即断为三截,故又有“三段碑”之名。碑文是篆文向隶书转化代表,是罕见的书法珍品。 北行可见御碑亭。内存乾隆赐萨载和书麟这两位两江总督的诗碑。

在水池西南,有一四方亭,名为“望亭”。上部为望楼,下部有 “资江印心石屋山水全图”碑。

现在我们往前走,在右手边有一个院落,大家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幢黄色西式平房,这就是孙中山的办公室,原为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建造的花厅。辛亥革命成功后,1912年元旦当选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乘专车由沪抵宁,当晚十时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大堂暖阁举行宣誓仪式,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职,总统府就设在现在的西花园。平房坐北朝南,七开间。正中一间为穿堂,其西三大间是会议室,其东是小会议室兼临时大总统会客室,又东为办公室,顶东为孙中山休息室,现以旧物陈列供人瞻仰。 孙先生卧室位于西花园东北角的小院内,这里有一幢三开间的二层小楼。楼上西为浴室,中为餐室,东为卧室。楼下为眷属住房。小楼为60年代重修,但花坛及树木仍是旧物。

我们现在就要走出煦园,大家可以看到月门背面的题额,是篆字的“纶音”。这是太平天国时期布告碑上的碑额,不知何故嵌到了这里。纶音,本指美妙的声音,后来用以指天国里神仙或佛祖的声音,又被引申为皇帝的旨意。其中之意,大家不妨自行体味。

好,今天的游览就到这里,谢谢!

明孝陵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明孝陵始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1382年葬入皇后马氏,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

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26.86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6.7米,下面的碑趺高2.08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这块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

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

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

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

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

五、重人才、建国学;

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

七、皇族子女57人名号及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落成是在1413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朱棣在大书特书朱元璋功绩的背后其实是在大树特树自己的威信,以此表明继承皇位的正统。他原本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上万民工凿了一块巨大的碑材,其碑帽、碑身、碑座如果相加高达72米,因为过于巨大无法搬运因而弃之未用。 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从东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种石兽,每组四只,两立两蹲。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骆驼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辽阔,国家西域安宁;大象则是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瑞兽,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这种动物是马,象征对帝王的忠诚。在神道两侧安置这些石兽的主要目的一是表记朱元璋的功绩,二是展示大明的国力昌盛,三是祈望镇妖辟邪。

走过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对望柱,望柱又称华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称陵表。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神道开始拐向正北方向。翁仲路上有两对武将,身穿盔甲,手执金吾,身材魁梧;两对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肃穆。他们分别是一对青年的,一对壮年的,预示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神道的尽头,立有一座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原门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现在看到的这座棂星门是根据史料在2007年修复的。这是谒陵时通行的礼仪之门。

在石象路东侧,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围绕梅花山转了一个弯。原来这座山是东吴时孙权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时曾有人建议将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下给我看大门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弯曲,正好成为了明孝陵的天然屏障。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著名的赏梅基地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金水桥,金水桥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金水桥原本有五座,正对着陵宫的五座大门,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清代只重新修复了三座,我们可以看到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修。从这里开始,建筑依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顺坡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它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尽显皇家的气派。这座门是1988年根据史料重修的大门,在门前在墙外的东侧,有一座特别告示碑,立于宣统元年,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国文字书写,内容是告诫游人要保护孝陵。

进了文武方门,我们就来到了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大门,因大门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清同治年间将毁坏的大门改建为碑殿,殿内共有五块碑刻,正中一块上刻“治隆唐宋”,为康熙皇帝手书,意思是赞誉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亲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在1699年第三次南巡谒陵时题“治隆唐宋”,借此笼络人心。作为旁边两块是乾隆皇帝谒陵时所题的诗碑。后面还有两块卧碑分别记叙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时谒太祖陵的纪事,上面有两江总督陶岱以及江南织造郎中曹寅所书的记录。

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旧址,可以看到原有汉白玉的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高三米,三层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各处踏跺三道。塌跺中置丹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三层须弥座上为享殿,里面是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的神位。原来的殿宇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我们现在看到台基地面上保留下来的56个巨大的石柱础,每个的直径都有0.91米,看到这里就不难想象当时的享殿是多么的壮观。当年的孝陵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斗拱挑檐,高大森严,当时孝陵的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复的三开间的小殿,规模已大不如前。

经过内红门,走过升仙桥,眼前的建筑就是方城,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与巨大的砖石砌成,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一堵,墙面四角饰有砖雕花纹,这些砖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穿过方城正中54级甬道,迎面就是宝城的南墙,正面可见用十三层条石垒筑,上书“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从宝城与方城之间的东西夹道折向南拾级而上,可以登上明楼,它原先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的精美建筑,后毁于清代太平天国的战火,仅存四壁,2009年明楼加顶保护工程完成,已修复上午明楼于2009年7月正式对游客开放,里面展出了明代分布在全国的十九处帝王陵墓的图片资料。

方城后面就是宝顶,它是一个直径325---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马皇后埋葬的玄宫。宝城就是围绕宝顶周长约1100米的砖城。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只是明代的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了。

今天在明孝陵的东侧还保存有明太子朱标的东陵遗址,在当年明孝陵陵区钟山之阴还建有数座明代功臣墓。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形制最初为秦汉时的方上,代表陵墓为陕西的秦始皇陵,唐代改为依山为陵,代表陵墓有陕西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唐乾陵,宋代帝王陵为规模比较小的方上,明代朱元璋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式。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灭亡,前后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余皇陵均在北京,只有建文帝朱允炆没有陵墓。诸多的明代陵墓遗存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观赏之处。

中国古代陵墓作为中国文化的遗存,为后人研究与了解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留下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各位游客朋友,我们今天的参观就要这里结束,感谢大家对我的导游工作的配合,欢迎您再次游览明孝陵!

夫子庙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建的。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大家看到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罩气、遮挡、装饰的作用。它长 110米,高10米,是我国照壁之最。长和高的寓意代表着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流经夫子庙前的内秦淮段全长十里。

照壁前方这个半圆形的池子为泮池,南京夫子庙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古时候孔庙也叫泮宫,庙前半圆形的水池就这样被称为泮池了。

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传,每年的农历11月15日晚,每当月到中天的时候,以此桥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为两半,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 文德桥畔,广场西侧还有一座聚星亭,取“群星聚集、人才汇粹”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仿古三门四柱,斗拱托顶,它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因为这里是孔庙的所在)。牌坊南侧有魁星阁,里面原来供奉奎星的画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运之星,古代参加科举的文人士子喜欢在考试之前来此,以借文气,期盼科举夺魁。 穿过棂星门,就是大成门。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所以孔庙的大门叫做大成门,殿叫大成殿。横额 “南京夫子庙”是赵朴初先生手书,直额“大成门”是我国前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所提写的。门内甬道两边有孔子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两侧的碑廊内珍藏着赵朴初、林散之等三十位近代书法大师的墨宝。

甬道的尽头是露台,它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围以石栏,正中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是一尊孔子的铜像,前方设有铁香炉,上面刻的“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全国孔庙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夫子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个大字。大殿高16.2米,东西长27.3米,进深为20.9米,是按照清同治年间的形式复建的。在屋顶正脊上有二龙戏珠砖雕,雕刻十分精美。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享殿。如入大成殿,迎面看到孔子巨幅画像下方有孔子神像和排位,两侧立有四尊汉白玉雕像,他们是孔子的门生——曾参、颜回、孔子的孙子孔汲,再传弟子孟子,这四位被尊称为四亚圣,又称四配。在这里还摆放着一些乐器,祭器,是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的。两边的楹联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大家请看这幅孔子巨幅画像,它高6.5米,宽3.15米,是现代画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吴道子的画本绘制完成的,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副孔子画像。

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有《孔子圣迹图》,这38幅壁画是浙江的200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鸡血石,玛瑙、黄金、珠宝等名贵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动描绘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一生。

殿内最高处还有《万世师表》、《与天地参》、《斯文在兹》三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乾隆、光绪三位皇帝题写的。

穿过了大成殿,殿外有复原的宋代开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块《筹措朝考盘费碑》,记录了两江总督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试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碑心刻的画像文字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度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度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旁边三块是刻于元朝的《集庆孔子庙碑》、《封四氏碑》和《封至圣夫人碑》。

现在我们来到了建于江南贡院。它始于南宋,顺治年间规模最大,为全国之最。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00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这是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的楹联,坊下龙门街立有11块记载贡院历史的碑刻和与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雕像。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是贡院中心的建筑,它呈正方形,共设三层,一层为拱券门,门外有一堵八字墙,二层三层四面开窗。明远二字来源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檐下悬挂的两块明远楼匾额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皇帝题写的,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江南贡院这块匾集的是颜真卿的字,八字墙上还有曾国藩的墨宝。这座楼的作用是宣读圣旨,发号施令和监视考场纪律。现在看到的这个沙盘模型,展现的是贡院明清时的全景,当时贡院共有号舍20644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

现在贡院内还有恢复的四十余间号舍,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都在此处,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走出号舍下来无不面黄肌瘦,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

号舍所在的巷子叫号巷,它南向成排,以千字文为序,一条号巷里有60-100间号舍。大家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当一回考生,没准儿还能中个举人呢。

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考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模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得意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

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以及中国封建时代的几位知名状元,尤其是出自南京的状元,其中还有一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女状元——傅善祥。在这里,还有一张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中的殿试试卷,为今天的专家学者研究科举制度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如考生唐伯虎、吴敬梓,考官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而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秦淮河上就有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品尝独具风味秦淮风味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谢古居、李香君故居、桃叶渡的名人遗踪,都是赏心乐事。接下来,给大家2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会在停车场恭候各位,谢谢。

雨花台

各位游客雨花台风景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属于江南丘陵,高度约为60米,自东向西绵延4千米,有三岗,东岗为雨花台。雨花台原名长陵,石子岗,相传南朝时期,有位云光法师在这里设坛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了天上的神灵,顷刻间,落花如雨,这些花落下就变成了雨花石,雨花台也因此而得名。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二十多年间,雨花台沦为国民党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十万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规划和建设,今日的雨花台已形成既是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又是赏心悦目的旅游景区。景区由烈士陵园区、名胜古迹区、雨花茶文化区、雨花石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密林生态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雨花台的北大门,北大门两端分别矗立有高大的花岗岩石柱,石柱高度为11.7米,象征1917年11月7日,在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石柱上方镶嵌了两个巨大的石花圈。进入北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北殉难处的烈士就义群雕,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雨花台共有三处烈士殉难处,东殉难处位于东岗坡下,是反动派解放前夕杀害革命志士的场所;西殉难处位于中岗西侧为烈士丛葬地。北殉难处是1927年到1937年烈士就义最为集中的地方。

群雕建在三层渐升的平台上,高10.03米,长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重达1300多吨,于1980年落成,是目前国内同类题材花岗岩雕塑之最。整个雕塑共塑造了九位烈士的形象,“9”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是为大为多的意思,寓意在雨花台牺牲的先烈人数之多,雕塑中有工人、学生、士兵、农民、知识分子等形象,分别代表着不同阶层,它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上实下虚,重在表现烈士们的面部表情,生动再现了革命烈士在刑场上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

沿着东侧的山路南上,我们现在便来到主峰。眼前石阶上立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造型似红旗、似火炬,它高42.3米,寓意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身上方有雨花台的标记——日月同辉图案,象征着烈士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碑身正面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有省市政府合著的碑文。在纪念碑的前面还屹立着一尊以宁死不屈为主题的青铜雕塑,他是众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象征,体现的是烈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气概。

纪念碑前方广场的左右两侧,各有5只用花岗岩雕刻的石棺,正中间还有三只巨大的花岗岩石花圈,显得庄严肃穆。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雨花台许多建筑都是用花岗岩建造的,这是因为花岗岩具有坚硬、庄重、朴素的品格,它充分体现了烈士的精神。纪念碑的2层平台上是全长144米的碑廊,每边各有90块大理石,上面刻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论》等经典著作,是由赵朴初、萧娴等36位著名书法家书写的。

我们前方看见的是倒影池,它长72米,宽26米。建筑学家利用原有地形,运用物理学折光原理,巧妙地将纪念碑、纪念馆的影像在池中南北两端水面上显现出来,形成独特的景致,供人们欣赏。倒影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块花岗岩和大理石质地的照壁,在北面的照壁上用汉、壮、蒙、维吾尔、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南面的这块则用五种文字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倒影池南端两侧有两座相对肃然矗立高5.5米的圆雕,战士手握钢枪肃立,少女扶手胸前,表达了人民群众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主题。

穿过纪念桥,我们就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是由著名的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设计的,齐康教授完成。纪念馆采用了重檐庑殿顶的传统建筑风格,东西长90米。南北两翼各伸展49米,主堡高26米,南北两侧门楣上嵌有“日月同辉”的标记,馆名是邓小平同志亲手题写的。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庆,纪念馆也整修一新,进行了全新的布展,现在就请大家随我尽管一探究竟。

纪念馆的展厅由五个部分组成,他们分别是以雨立方为主题的序言厅;展示烈士生平事迹的基本陈列厅,展示在南京工作过的烈士事迹的专题厅;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雨花台的光荣厅;展示今天美好生活的幸福厅。新馆共展出170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用8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场景,35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烈士伟大崇高的人格和真实感人的形象。我们现在看到这两尊雕像是邓中夏和罗登贤,他们是雨花台牺牲烈士中职务最高的,当时都是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是早期著名的工人领袖。

位于中心纪念区最南端的是忠魂亭,广场中间是思源曲水池,代表着饮水思源,永志不忘、代代相传.两边的忠魂颂浮雕,深浮雕表现的是“狱中斗争”和“刑场就义”。浅浮雕表现的是南京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斗争片段。前方那座建筑就是\"忠魂亭\",它长宽各5.8米,高8.3米,亭帽上镌凿的三个烫金大字,雄浑有力,为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这是1996年7月1日,由南京30万党员缴纳的特殊党费兴建的,“忠魂亭”是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

各位游客,中心纪念区的参观就到这里,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恽代英、邓中夏、何宝珍、罗登贤、毛福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牺牲长眠在雨花台,所以,漫步景区,可以看到多处知名烈士墓以及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辛亥革命人马冢。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的是雨花台名胜古迹区,前方是雨花阁,相传这里是云光法师讲经说法的高座寺遗址,雨花阁中有大型云光法师说法瓷板画,引领游人去探寻雨花台历史源头。今天,雨花台还开辟了雨花石博物馆,展出了质色形纹上佳的雨花石精品。雨花台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掩埋忠骨的地方,这里是二忠祠,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乂拒不降金,在雨花台被剖腹取心;150年后抗元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他从小景仰杨邦乂,两人又同为江西吉水人,殉难后人们也在这里祭祀他。周围还有明代开国功臣李杰墓、著名景点江南第二泉、古雨花阁、甘露井等。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雨花茶文化区。雨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形似松针、条索紧直、色绿似翠、挺拔秀丽,色、香、味、形俱美,深得人们青睐。古人认为,喝茶是一件十分风雅十分讲究的事,光有好的茶叶还不够,还得有好的水来冲泡,有了好水,还得有好的茶具。在雨花台,除了有好茶,还有一股清泉,名为永宁泉,号称:江南第二泉,现在,在景区内有二泉茶社,大家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品尝一下第二泉水冲泡的雨花茶。

现在我们来到了国内唯一一家收藏研究雨花石的专业博物馆,雨花石含有玛瑙和玉髓的成分,也称为雨花玛瑙。苏东坡曾赞它:纹如指上螺,它以晶莹的质地、丰富的色彩、奇妙的纹理、生动的形象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博物馆,展出了质色形纹上佳的雨花石精品。一些石头上不仅有美丽的花纹,还巧夺天工的生成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人物画卷,令人啧啧称奇。

各位游客,雨花台以近3000年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庄严雄伟的陵园建筑,让人流连忘返!真诚的期待您的再次光临,谢谢! 灵谷寺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灵谷景区成名的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梁代,高僧宝志圆寂后,梁武帝的女儿在紫金山下独龙阜玩珠峰修建了一座宝公塔安葬他,后来又建了寺庙。明初朱元璋看中了玩珠峰这块风水宝地,决定迁寺为自己修建陵墓,几经辗转后,宝志的灵塔和寺就被搬到现在的位置。朱元璋为寺庙赐名灵谷禅寺,并题写“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可惜的是,寺庙在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灵谷公园,1981年称灵谷寺。 现在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样式,前面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时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迎驾桥旁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原为寺庙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相传是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

前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这里原是寺庙金刚殿旧址,民国时期,被修建成为公墓大门,门为朱红色,单檐歇山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原先门上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在门额上悬挂有我国著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所书写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门前的这对石狮,是建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过红山门,穿过青石甬道,在42层台阶的原天王殿的旧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门十一楼高 10米的大牌坊。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的大牌坊修建的,牌坊的瓦当上有国民党党徽的图案,滴水上则采用了梅花的造型,牌坊上方同样也镶嵌着瓷质党徽,牌坊两面均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题额,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背面是“救国救民”,题额两边以梅花作为装饰。

牌坊下有原陆军十七军赠送的一对神兽,通体用汉白玉雕刻,乍看起来象虎,又有点象豹子,可是仔细看来,却又都不是,其实,它是传说中黄帝的阵前猛兽---貔貅。据传,在黄帝和其他部族的战役中,貔貅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十分英勇。将貔貅立于陵前一来是为阵亡将士守灵,二来也是赞扬阵亡将士如貔貅一样威武英勇。这对貔貅是陆军第十七军所赠。 前面这座古老的建筑就是无梁殿。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通体采用砖石结构,没有动用一根木头和钉子,所以得名。又因为原先殿中供奉着无量寿佛,所以,我们也称它无量殿。它建于公元1381年,从明代保留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梁殿。大家抬头往上看,无梁殿上方重檐九脊,正脊上还有三个喇嘛塔,虽然是砖石修筑,但却仿照了木结构建筑的造型。民国时期,它曾经是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现在开设有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馆名由陈果夫先生题写。步入无梁殿,可以看到正面有三个券龛。这三个拱券高台最早是佛龛,分别供奉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三圣。现在我们看到的券龛里镶嵌的是三块石碑,正中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侧是总理遗嘱,右侧是民国时期的国歌。在祭堂的四周,还有110块青石碑,刻有33224位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名字,以示纪念。

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共展出了22组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57位名人的英姿,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的人物和历史。

无梁殿的后方是一个大草坪,原是民国时期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旧址。这里原有墓穴1624个,葬有烈士1029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公墓的中心墓区,葬有128位在淞沪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和第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给予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在一号墓东西两侧的纪念碑下,分别葬入了50名第五路军的烈士,78名第十九路军的烈士,共为128人,以示不忘“1.28”事变。墓园中心花坛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

绕过西式公墓围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松风阁”,采用重檐庑殿顶,外观古朴典雅,内为走马楼形式。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革命纪念馆”,由蒋介石亲题馆名。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现在已经变成了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它修建于1933年,九层八面,高60米,原为“阵亡将士纪念塔”。在塔前丹陛上刻有是“日照山河”图。在塔的门楣上,有“灵谷塔”三个字。外墙壁有蒋介石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字。塔内有螺旋式石梯252级,可拾级而上。在2—4层的内壁上,刻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的孙先生在黄浦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词。5---8层,是吴敬恒所书的孙先生黄浦军校开学训词。登临九层,钟山气势,尽收眼底。 在无梁殿的西侧密林中,还有南朝时高僧宝志和尚的舍利塔。说起宝志大师,很多朋友不一定很熟悉,但说起济公和尚,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相传,宝志禅师就是济公和尚的原型。宝志大师生于南朝,除了精研佛法,据说大师还能够预知吉凶,通晓未来,这样一位神通广大的人物,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梁代的菩萨皇帝梁武帝将大师奉若上宾,而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更是拜宝志大师为师。大师圆寂以后,梁武帝将他安葬在今天明孝陵的风水宝地上,永定公主捐钱为大师修了一座“宝公塔”以安放灵骨。当然,由于历经辗转迁移,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宝公塔已非当年原物,是后来修建的。塔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由颜真卿书写,人称三绝碑。

参拜过宝公塔,继续向南走,不远处是志公殿前,里面供奉有宝志大师的塑像,殿内两块石碑记载了两次迁葬的经过。殿前有两件明代遗物,一是飞来剪,二是蟠龙石。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现已无存。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这里是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1988年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正北是谭延恺墓,他是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介石为他举行了国葬。邓演达墓位于原第二公墓旧址上,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1931年被蒋介石秘密杀害,1957年迁葬到这里。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中 山 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景区,位于紫金山麓的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孙先生出生于1866年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年少时学习医学,早年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首次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后来,孙先生为求得南北和平,将大总统之职让于袁世凯,此后又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的风风雨雨;1924年底先生应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家大计,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在北京。

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择南京作为安葬之处,由我国青年设计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评为首奖。陵墓的设计呈“木铎”之状,含有警钟长鸣之意。1926年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三年多,耗资150万银元,陵墓主体部分在1929年春竣工,也就是在这一年的6月1日,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自奉安大典以来,孙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至今已有80多年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广场造型为半月形,绿化规整,气势开阔,在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那尊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捐资建造,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这是中山大学的校训,也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军人必备的三大精神。鼎的上半部还有六角形的铜牌,上面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这座鼎又被称为孝经鼎。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坊额的正中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出自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为仁”。最广博的爱就是一种仁慈,在这里引申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孙先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两个字也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博爱坊向前是480米长的墓道,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能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

穿过墓道,是一座单檐歇山式的建筑--陵门,为陵寝的入口。正中的横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的政权不是哪一家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也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最高理想和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在陵前广场上,四块草坪两两相对,修剪成圆球状的是大叶黄杨,两侧还有6棵日本友人赠送的千头松和一排银杏树。不同的树种,不同的形态,为整个陵区增添了庄重肃穆之感。 穿过陵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碑亭,为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亭中石碑高8.1米,上面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大字,碑的顶端还刻有一枚国民党党徽,由此可见为孙中山先生举行的是党葬。

从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从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共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其中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孔。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在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青石鼎。

登上连绵的台阶,我们就来到了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为宫殿式结构,周围有西式堡垒衬托,两座华表拱卫。重檐歇山顶上覆盖着蓝色琉璃瓦,正中是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正门有三券拱门,在门楣上书有“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字。步入祭堂,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尊孙先生的坐像,这是由法国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的。先生身穿长袍马褂,双脚并坐,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睿智的目光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坐像底坐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身从事革命活动的片断。左右两侧的护壁上有孙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所铺的国民党党党徽的图案。后壁的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

墓室为半球型封闭建筑,异常坚固。顶部仍然是马赛克所铺国民党党徽的图案。墓室的中央,是个圆形的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有大理石栏杆。墓圹正中就是由捷克雕刻家高崎按照1:1的比例雕刻的汉白玉的孙先生卧像。孙先生的遗体就在这个卧像下面5米深的地方,已经长眠了整整80个年头了。在墓室后方现开辟墓包公园,展出了当年修建陵墓的一些图片资料,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当年,为先生举行的奉安大典是一个浩大隆重的典礼,为此,国民政府还专门修了一条从中山码头直通中山陵,全长15公里的奉安大道,在中山陵周围还建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孙中山纪念馆、藏经楼,音乐台,光华亭、行建亭、流徽榭等,它们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以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捐款修建而成,

中山陵给人一种朴实、庄重的完美感。整个陵墓即融合古代陵墓的布局又吸取了大量西方的建筑艺术,是中国近代陵墓的精典之作。

中山陵就为您讲解到这,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谢谢大家。

第18篇: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位于南京市健康路以南,主要指的是孔庙、学宫、贡院三 大建筑群,但习惯上将围绕这三大建筑群一带的街道都称做夫 子庙。在东自平江府路,西至瞻园路的约0.5平方公里的范围 内有商场商店300多家、影剧院2家及诸多宾馆及游乐场等,地 下还有一个约10000平方米的地下商业街。可以说夫子庙是一 个集旅游、文化、商业、餐饮、娱乐等多功能的服务中心。节 假日的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逢金陵灯会期间更是盛况空前。 东晋咸康三年,(337年)丞相王导在秦淮河北岸建学宫, 这是夫子庙的最早建筑。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在学宫 前建孔庙,弥夫子庙。后因战乱几次被毁,几次重建。现在的 建筑为1984年重新规划修建起来的。它重现了明清时代江南街 市的风貌景观,一派古色古香。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占地2.63 万平方米。照壁在秦 淮河南岸,高10米、长110米,壁顶覆小圆筒青瓦,四角略翘, 其长度为我国照壁之最。河北岸有弯月形泮池,岸上还有一排 明代建成的雕镂石栏。石栏东边是三层六面飞角的奎垦阁;北 面是四柱三门的文枢坊,中间上刻“天下文枢”四个金字;西 面是重檐雕脊飞角的聚星亭,大成门前是六柱三门石砌的棂星 门。此处建筑皆带“星”字,意指天下文曲星集于此地。 大成门为古代抬梁穿斗式建筑,翘角龙脊,三门并立,每 扇门上有45枚门钉及龙头衔环。门内左右两侧立南齐、元、宋 时期的石碑四块,内院两侧有廊连接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 主体建筑,高16.2米、宽27.3米、深20.9 米,七楹重檐, 四坡五脊,主脊上的双龙戏珠立雕为国内首创,加上全殿的56 根巨型石往,巍峨壮观。殿前丹墀正中立孔子铜像,高 4.18 米,为全国之冠。东西两侧围墙外是按明清风格精心规划设计 的东西市场,以经营古玩玉器、文房四宝、名家字画及旅游纪 念品为主。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由明德堂、尊经阁、崇圣祠、青云楼 等一组建筑组成,是古代州府的最高学府,明德堂是学宫的正 堂,现辟为游乐场。 由文枢坊向东左拐即可见到一座斗拱飞檐的正方型三层木 结构建筑——明远楼。它是原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是考试期 间监视考生和发布命令的地方。楼后院落两侧是仿明清时科举 考试的号舍,号舍长宽约1.5米,仅有上、下两块木板,上为 桌、下为凳。考试几天考生吃喝睡全在这狭小的空间内,带进 去的食物全要检查,连馒头也要切开看,以防夹带作弊。最盛 时期,江南贡院占地7万多平方米,号舍20644间,规模为全国 贡院之首。明远楼现称“江南贡院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 历史上的夫子庙曾经是一个畸型的繁华闹市,特别是明清 时期,每逢开科秋闱,上万名(最多达 2万多人)考生云集于 此,于是书肆、茶馆、客栈应运而生,酒楼妓院也就滋生蔓延。 当年秦淮河南岸的一些街巷即为富家子弟的“温柔乡”、“销 金窟”。还出过不少名妓,如李香君、董小宛等被称为“秦淮 八艳”。今在钞库街38号重建了媚香楼,做为李香君故居对游 人开放。 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曾居住于秦淮河畔,历经19年,在此 写出了抨击科举制度的名著《儒林外史》。在他的故居——秦 淮水亭的遗址上如今建起了明清河厅河房式样的建筑,为“秦 淮人家”宾馆。内设拾风堂,举行仿古婚礼等民俗活动。 游览夫子庙还可以顺便品尝秦淮风味小吃,目前已挖掘出 传统小吃品种100 多个,加上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足可让 游人大快朵颐。 金陵灯会更是远近闻名,名为农历正月十二上灯,十八落 灯,其实从年初一开始,买灯、卖灯和观灯者即人如潮涌,各 色彩灯达数十种,使人眼花缀乱,目不暇接。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是要到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游览。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它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再由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舫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

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夫子庙简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因此,南京夫子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秦淮画舫—泮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舫,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河中的画舫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的泮池,又称月牙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南岸的这段朱红色石砖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冠。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 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怡。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在学宫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一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聚星”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

kuí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奎光阁,阁内的奎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代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棂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据传棂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轮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大成门—大成殿—学宫】

jǐ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汲(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祀采用的是西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shūsù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露台中央的孔子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wǔyì象。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人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礼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

chī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亦或称之为"入乡随俗"吧。 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殿中央陈列有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二侧4位门生,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陈列有琴、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为"孔子圣迹图",是由浙江乐清200匠师耗3年之功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现在的大成殿已被辟为“南京乡土文化博物馆”。 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 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柏木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京夫子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现为梨香阁,改为游乐场了。青云楼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为图书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贡院街—贡院—明远楼】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贡院街,贡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作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试仍在这里按期举行。明成祖继续派人建造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对贡院不断扩建,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已成为当时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对此,我只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且还不包括司考官员、职司人员的办公住宿用房。可惜现存贡院建筑已屈指可数,明远楼就是保存下来的贡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为市场。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楼呈四方形,四面设窗,地处贡院中心,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悌忠义”为立身之本。考生考完后,“金榜”就张贴在前面的贡院街。清末废除科举后,贡院也随之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 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两岸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中国之最。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夫子庙学宫明德堂的名称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宝"--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堪称全国之最。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庙的东市、西市,同时也可选购一些喜爱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还可以去西街一带品尝夫子庙的风味小吃,夫子庙可谓是全国闻名的小吃荟萃之地。

夫子庙的其他情况:

夫子庙地区除了夫子庙自身建筑之外,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民风民俗、特色市场和风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六朝时期佛兴灯旺,作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节,灯火满市井,为全国之冠。明朝时放灯时间延长,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八日为落灯节,是我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灯节,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灯节都极为隆重,以夫子庙地区为最盛。建国以后,夫子庙灯会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煞是壮观,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庙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首先是夫子庙建筑群两侧的东、西二市就以其丰富的工艺美术品、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显示出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其次在夫子庙还有小商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场,体现了南京人的一种闲适心态和文化品位。夫子庙已成为现代商品云集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其三,夫子庙还是南京四时茶食的发源地,随着各种节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庙秦淮小吃因时更新,各种茶食店铺,摊贩小吃,应有尽有,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最久、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区。从泮池文德桥至文源桥方圆百米左右的市面,风味饮食店就有数十家之多。可谓咸甜荤素风味迥异;东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园、六凤居、老正兴、奇芳阁、蒋有记等,风味名点和小吃有数百种,极大地强化了夫子庙的区域性特征。

第19篇:南京概况导游词

南京概况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开场语)

欢迎来到素有“六朝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美誉的南京参观游览。我是江苏省中旅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导,或者小*。我身旁这位是司机*师傅,他的驾驶技术十分了得,请大家放心。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俩可以给大家带来一次美好的南京之旅。

(南京总括)

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海内外,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741.3万人,下辖2县11区。

(地形地貌)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区附近东有紫金山,西有清凉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栖霞山。紫金山由东向西延伸,从南京城中横穿而过,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两条水系,南为秦淮河,北为金川河。除此之外,还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京的城东和城西。 (历史沿革)

南京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定都,分别是:东吴、东晋、南朝时的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故而南京又被称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历朝历代为南京留下了许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邺、建康、蒋州、江宁、昇

州、集庆、应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交通、经济、科教)

今日南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齐全,

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南京也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全国六大通讯枢纽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支柱产业。金陵石化、南汽集团、熊猫电子等著名企业实力雄厚、产品畅销国内外。此外,南京科教实力雄厚,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发达,为南京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品牌)

南京城市品牌众多,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园

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南京的绿化水平全国闻名,森林覆盖率达到23%。南京的市树是雪松,市花为梅花。

(特产)

说到咱们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与“吃”、“喝”、“玩”、“穿”

相对应的四大特产:盐水鸭、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锦。

(著名风景区)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东以钟山风景区为

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风景区为看点;南以著名的秦淮风光带为主打;北以沿江风景区为主,包含了长江大桥、阅江楼和静海寺等景点。

(结语)

集山、水、城、文为一体的南京,山川形胜,虎踞龙蟠,大

气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怀迎接着八方来客。

第20篇:南京总统府导游词

南京总统府导游词 范文网收集整理 范文网 fanwen5.com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参观游览的景点是一处历史悠久、曾先后作为太平天国天王府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办公处所的总统府。它位于长江路292号,现在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

【历史沿革:汉王府—两江总督衙署—天王府—总统府—南京市政协会议中心】

游客们:作为历史遗迹,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物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初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以后,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政权,为了笼络人心,在此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汉王府,用来安置汉王陈友谅之子陈理。到了1404年, 这里又成了明成祖朱律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的王府,因朱元津封朱高煦为汉王,故也称汉王府。 到了清代,清王朝把汉王府改建成两江总督行署。康熙时,又把原 来的汉王府东侧部分改为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之职,掌管江南的织造业。正因为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保姆,所以曹氏家族 当时非常富庶,曹寅也深得康熙信任和赏识,康熙皇帝六次巡视江南,五次均住在江宁织造署。直到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曹家被抄,江宁织造署才不复往日的 繁华,开始败落。到乾隆时,把织造署扩建为行宫,以西花园为基础建成了一个富丽宏伟的宫殿。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革命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用了3年时间,席卷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六省,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破南京,洪秀全于这年的3月28日 人城。此后,将南京改为天京,并定都于此,在此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行署扩建为天王府。于是,这里成了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中心。今天的总统府大 厅就是当年天王府正殿金龙殿的遗址。当年的金龙殿,重檐圆顶,栋梁涂以赤金,绘有龙凤图案,四壁还画有龙、虎、狮、象等图案,可谓金碧辉煌,所以又称“龙 凤殿”。1866年,太平天国失败后,天京陷落,天王府被抢劫一空。当时攻打南京的曾国藩兄弟,为掩盖掠夺的罪行,竟然放火焚烧了天王府,使这座华丽的宫殿化为灰烬。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是仅存的天王府内城部分和西花园。1912年,天王府成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中山先生掌权仅三个月就因北洋军阀的破坏,被迫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同年4月,黄兴在此做过留守。后来的张勋、冯国湾、孙传芳都在此建立过自己的都督府。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公开破坏国共合作,清洗北伐斗争中的共产党人,蒋介石公然导演的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被定为新政府的都城,天王府又成了国民政府的所在地。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迁都重庆,汪精卫在此成立了伯国民政府。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又还都南京,将原来的“国民政府”改为“中华民国政府”,改国民政府主席为总统,因此又称为总统府。直到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克南京,蒋家王朝覆灭,“总统府”才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解放后的总统府改为南京市政治协商会议中心,一直谢绝参观,只有西花园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原址对外开放。今天,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遗迹前来参观这座“总统府”。 【门楼—照壁—“金龙殿”大堂】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总统府”的大门前。只见门楼上方高大的旗杆直插云霄。门楼横帽上有“总统府”3个大字,据称是由书法家、原监察院副院长周钟岳题写后用水泥烧制上去的。再看门楼对面的照壁前,竖着一块由郭沫若先生书写的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00周 年的纪念碑。进了大门,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原是当年的“朝房”,后改为士兵的宿舍,现已辟为旅游纪念品商店。正前方那座宽敞的大党,就建造在太平天国 的金龙殿遗址上,现在正中悬挂着的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匾额。大堂之后为今江苏省政协办公所在地,目前暂不对游人开放。我们主要参观的是位于西侧 的煦园,也叫西花园,是洪秀全、孙中山曾经工作、居住过的地方。

【煦园:十二生肖石—寿宁石—鸳鸯亭—桐音馆—俞枪所书诗碑—不系舟—忘飞亭】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将前往“总统府”景区最精华的部分煦园参观。请大家跟我往西走。前面有一道粉墙,墙的圆润门上方镶嵌着“煦园”两字。这就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煦园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全园面积仅20余 亩。园内花木扶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湖山叠石点缀其间,显得小巧玲球、秀丽雅静,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园林。进入园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假山群,由十 二生肖石叠合而成,在这儿,大家不妨一起来寻找一下自己的生肖石。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文要要素之一,中国北方皇家园林体现的是真山真水,而南方私 家园林往往以假山假水来体现园林的自然神韵。这座大假山,在园林构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抑景作用,给游人创造了一种渐入佳境的情趣。请继续随我 往前走。这块嶙峋峥嵘的太湖石,严然具有皱、瘦、漏、透、丑等特点,请大家仔细辨认,它像汉字中的哪个字?对!细心的游客已经看出像个“寿”字。我们可在 寿字石上留个影,在此预祝各位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游客们:刚才我们看了两组石景,现在我们再来看园中的水景。煦园的园林构筑以水为主体。水体呈南北走向,在建国手法上,为了突破单一狭长的水体,还巧用 面防、楼阁将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平面如长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较开阔的水面,南航北阁遥相呼应,东像西楼隔岸相望,有分有聚,虽 分实聚,景致自然和谐。煦园的亭台楼阁也布置得十分巧妙。“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左右有小桥可渡,南面有石访相对。山上这座金字亭,称为六角亭。请大 家往前看,这座飞檐翘角的亭子为双顶,远看好似双亭并立,近看却是混然一体,亭下有山石相衬,造型别致,形影相依,因而称之为“鸳鸯亭”。右边平台上的那 座建筑,叫桐音馆,是煦园内最大的建筑物,其建筑材料都用桐木。桐音馆是当年洪秀全与部下商议国事的地方,取上下同心,异口同声的意思。在桐音馆北面的一 组假山群中,有一块石碑,上有道光皇帝御笔“印心石室”4个大字。据说当年的两江总督秦树少时家贫,却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块上专心研读,后来终于功成名就。道光皇帝有感于他潜心钻研的精神,赐“印心石室”4宇, 用来勉励后人。游客们:花园东廊上还有一块非常著名的碑,这就是俞樾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碑,据说是从苏州寒山寺中移来的。俞樾,字曲园,是清末著名学 者。在诗碑中俞樾告诉我们,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的“江枫”实为“江春”,是后人误传为“江枫”。当然,俞撒在这里无非只 是要告诉人们这一事实,并非强调要把“江枫”改为“江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俞秘的严谨治学态度。游客们:现在让我们走近小桥,继续参观西花园的景致, 前面看到瓶形的水池是人工开凿的,整个水池周长约1866米,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多。池水清澈,水池四周全部用明代城砖驳岸,显得非常古雅。水池的南端,有一座长14.5米的仿木船式石肪。据说这座石舫是两江总督尹继善为了自己享乐,在清代乾隆十一年建造的。石舫上的“不系舟”匾额是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所题。中国有句古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形似横卧花瓶的水池,所暗喻的是天下的老百姓,乾隆皇帝题写“不系舟”3个 字,是希望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康,大清江山犹如不系舟,任凭风吹浪打永不动摇。请大家仔细看,石舫分为前后两舱,卷棚屋顶,造型精巧,形象逼真。有 石制跳板可以登舟。石航的尾部有舵,船身用青石做成,船头铺以青砖,船舱顶部是黄色琉璃瓦,两侧嵌有青砖雕花栏板,上面雕刻着牡丹、万年青、卷草、猴、鹿、编福等彩色图案,雕饰极其粗矿、优美,富有浓郁的传统民族特色。石舫门柱上端是形象逼真的两只木雕狮子,这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作品。请大家仔细辨认一下 狮子额上的字。对了,它的形状与“王”字非常相似。其实它是天王两字的合写,因为在太平天国时期,所宣传的就是“王乃天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工艺品中, 凡狮、虎、龙的额上都刻有“天王”合写字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农民领袖洪秀全的敬仰。请大家随着我的手指方向看,他右畔的那座飞檐翘角、玲珑 剔透的亭子,名叫“忘飞亭”。檐角有一枝梅花,梅花上停着一只神态欢悦的喜鹊,喜鹊看着自己水中美丽的倒影竟然忘了飞翔。

【孙中山临时光总统办公原址】

各位游客:请跟我沿着这座曲桥往西走。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座小院,就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办公地点。这里原来是两江总督张人骏建造的花厅。这幢坐北朝南的西式平房,共有7个房间,中间是穿堂,西边3间是大总统会议室,重要的会议都在这里举行。1912年 元旦,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大总统,所以也称宣誓厅。东边第一间为小会议室和客厅,第二间为大总统办公室,第三间为大总统休息室。休息室隔成前后两间,办 公室内壁上挂着的是孙中山手书“奋斗”横匾,室内摆有大办公桌、书架、电话、呼役铃和文房四宝等用品。小会议室墙上挂着孙先生就职誓词和辛亥革命纪念照 片。休息室内有孙先生当年用过的沙发、茶几、铁床等。参观完这里后,请大家继续随我去参观东侧庭院,这是一幢三开门中式木结构两层小楼,便是孙中山的起居 室,也称中山堂。楼下3间是卫士室,后来改为眷属住房。楼上3间分别是浴室、餐室和卧室,里面所有摆设都是按照当年的原样摆放的。各位游客;关于总统府,我就暂时讲解到这里。在西花园的东侧还专门辟有“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室”,供人参观。

《南京导游词.doc》
南京导游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