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2020-04-05 来源:导游词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位于南京市健康路以南,主要指的是孔庙、学宫、贡院三 大建筑群,但习惯上将围绕这三大建筑群一带的街道都称做夫 子庙。在东自平江府路,西至瞻园路的约0.5平方公里的范围 内有商场商店300多家、影剧院2家及诸多宾馆及游乐场等,地 下还有一个约10000平方米的地下商业街。可以说夫子庙是一 个集旅游、文化、商业、餐饮、娱乐等多功能的服务中心。节 假日的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逢金陵灯会期间更是盛况空前。 东晋咸康三年,(337年)丞相王导在秦淮河北岸建学宫, 这是夫子庙的最早建筑。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在学宫 前建孔庙,弥夫子庙。后因战乱几次被毁,几次重建。现在的 建筑为1984年重新规划修建起来的。它重现了明清时代江南街 市的风貌景观,一派古色古香。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占地2.63 万平方米。照壁在秦 淮河南岸,高10米、长110米,壁顶覆小圆筒青瓦,四角略翘, 其长度为我国照壁之最。河北岸有弯月形泮池,岸上还有一排 明代建成的雕镂石栏。石栏东边是三层六面飞角的奎垦阁;北 面是四柱三门的文枢坊,中间上刻“天下文枢”四个金字;西 面是重檐雕脊飞角的聚星亭,大成门前是六柱三门石砌的棂星 门。此处建筑皆带“星”字,意指天下文曲星集于此地。 大成门为古代抬梁穿斗式建筑,翘角龙脊,三门并立,每 扇门上有45枚门钉及龙头衔环。门内左右两侧立南齐、元、宋 时期的石碑四块,内院两侧有廊连接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 主体建筑,高16.2米、宽27.3米、深20.9 米,七楹重檐, 四坡五脊,主脊上的双龙戏珠立雕为国内首创,加上全殿的56 根巨型石往,巍峨壮观。殿前丹墀正中立孔子铜像,高 4.18 米,为全国之冠。东西两侧围墙外是按明清风格精心规划设计 的东西市场,以经营古玩玉器、文房四宝、名家字画及旅游纪 念品为主。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由明德堂、尊经阁、崇圣祠、青云楼 等一组建筑组成,是古代州府的最高学府,明德堂是学宫的正 堂,现辟为游乐场。 由文枢坊向东左拐即可见到一座斗拱飞檐的正方型三层木 结构建筑——明远楼。它是原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是考试期 间监视考生和发布命令的地方。楼后院落两侧是仿明清时科举 考试的号舍,号舍长宽约1.5米,仅有上、下两块木板,上为 桌、下为凳。考试几天考生吃喝睡全在这狭小的空间内,带进 去的食物全要检查,连馒头也要切开看,以防夹带作弊。最盛 时期,江南贡院占地7万多平方米,号舍20644间,规模为全国 贡院之首。明远楼现称“江南贡院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 历史上的夫子庙曾经是一个畸型的繁华闹市,特别是明清 时期,每逢开科秋闱,上万名(最多达 2万多人)考生云集于 此,于是书肆、茶馆、客栈应运而生,酒楼妓院也就滋生蔓延。 当年秦淮河南岸的一些街巷即为富家子弟的“温柔乡”、“销 金窟”。还出过不少名妓,如李香君、董小宛等被称为“秦淮 八艳”。今在钞库街38号重建了媚香楼,做为李香君故居对游 人开放。 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曾居住于秦淮河畔,历经19年,在此 写出了抨击科举制度的名著《儒林外史》。在他的故居——秦 淮水亭的遗址上如今建起了明清河厅河房式样的建筑,为“秦 淮人家”宾馆。内设拾风堂,举行仿古婚礼等民俗活动。 游览夫子庙还可以顺便品尝秦淮风味小吃,目前已挖掘出 传统小吃品种100 多个,加上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足可让 游人大快朵颐。 金陵灯会更是远近闻名,名为农历正月十二上灯,十八落 灯,其实从年初一开始,买灯、卖灯和观灯者即人如潮涌,各 色彩灯达数十种,使人眼花缀乱,目不暇接。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是要到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游览。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它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再由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舫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

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夫子庙简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因此,南京夫子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秦淮画舫—泮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舫,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河中的画舫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的泮池,又称月牙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南岸的这段朱红色石砖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冠。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 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怡。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在学宫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一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聚星”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

kuí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奎光阁,阁内的奎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代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棂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据传棂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轮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大成门—大成殿—学宫】

jǐ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汲(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祀采用的是西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shūsù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露台中央的孔子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wǔyì象。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人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礼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

chī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亦或称之为"入乡随俗"吧。 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殿中央陈列有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二侧4位门生,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陈列有琴、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为"孔子圣迹图",是由浙江乐清200匠师耗3年之功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现在的大成殿已被辟为“南京乡土文化博物馆”。 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 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柏木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京夫子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现为梨香阁,改为游乐场了。青云楼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为图书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贡院街—贡院—明远楼】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贡院街,贡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作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试仍在这里按期举行。明成祖继续派人建造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对贡院不断扩建,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已成为当时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对此,我只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且还不包括司考官员、职司人员的办公住宿用房。可惜现存贡院建筑已屈指可数,明远楼就是保存下来的贡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为市场。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楼呈四方形,四面设窗,地处贡院中心,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悌忠义”为立身之本。考生考完后,“金榜”就张贴在前面的贡院街。清末废除科举后,贡院也随之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 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两岸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中国之最。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夫子庙学宫明德堂的名称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宝"--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堪称全国之最。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庙的东市、西市,同时也可选购一些喜爱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还可以去西街一带品尝夫子庙的风味小吃,夫子庙可谓是全国闻名的小吃荟萃之地。

夫子庙的其他情况:

夫子庙地区除了夫子庙自身建筑之外,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民风民俗、特色市场和风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六朝时期佛兴灯旺,作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节,灯火满市井,为全国之冠。明朝时放灯时间延长,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八日为落灯节,是我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灯节,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灯节都极为隆重,以夫子庙地区为最盛。建国以后,夫子庙灯会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煞是壮观,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庙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首先是夫子庙建筑群两侧的东、西二市就以其丰富的工艺美术品、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显示出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其次在夫子庙还有小商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场,体现了南京人的一种闲适心态和文化品位。夫子庙已成为现代商品云集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其三,夫子庙还是南京四时茶食的发源地,随着各种节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庙秦淮小吃因时更新,各种茶食店铺,摊贩小吃,应有尽有,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最久、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区。从泮池文德桥至文源桥方圆百米左右的市面,风味饮食店就有数十家之多。可谓咸甜荤素风味迥异;东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园、六凤居、老正兴、奇芳阁、蒋有记等,风味名点和小吃有数百种,极大地强化了夫子庙的区域性特征。

推荐第2篇: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南京夫子庙,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下面是南京夫子庙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篇1: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南京夫子庙。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是新兴的文化、商业、游览中心和庙市合一的繁华之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

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因此,南京夫子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地区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

请看广场前的这一条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流经广场的这一段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庙时被改造为泮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南岸的一堵红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最。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怡。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阁,阁内的魁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代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仑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

走过棂星门,我们就来到大成殿的大成门前。

大成门,又称戟门,是夫子庙的正大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东边有元至顺二年(1331年)的《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西边有公元1330年的残碑《集庆孔子庙碑》和由市政府迁来的甫齐永明二年(484年)的《孔于问礼图碑》。以《孔子问礼图碑》为著。

院落甬道两旁排列了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八位,即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状甚虔诚,栩栩如生。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露台中央的孔于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达4.18米,重乙37吨,做工精细,维妙维肖,体态丰盈,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露台尽头即为巍峨庄严的夫子庙主殿—大成殿,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是重槽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札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亦或称之为\"入乡随俗\"吧。整座建筑重檐飞翘,斗拱交错,气势雄伟;殿堂七楹,殿廊环立26根仿木圆柱;前后花格长门16扇,内殿藻井枋檩,素雅肃穆。殿中央陈列有高6.5米、宽3.5米的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二侧还有12位门生中的另4位,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陈列有柷、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古代乐器。

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为\"孔子圣迹图\",是由浙江乐清2OO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辽宁、青海、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内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翡翠绿、周村冻等石中名晶及黄金、珠宝、罗钿等贵重的珠宝饰件,耗3年之功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画面采用中国古典全景式构图方式,辅以考证有据的细部描述,做工精细,色泽自然,富有立体感,给人以逼真神奇之感。每幅面高2.5米,宽1.3米,画中共有人物408位,造型面目自然、栩栩如生。38幅壁画分别是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俎豆学礼、职司委吏、命名荣贶、职司乘田、问礼老聃、在齐闻韶、晏婴沮封、退修诗书、夹谷会齐、归田谢过、诛少正卯;女乐文马、因膰去鲁。匡人解围。丑次同车之一,丑次同车之

二、宋人伐木、楛矢贯隼、适卫击磬、学琴师襄、西河返驾、灵公问陈、子路问津、在陈绝粮、子西沮封、作歌丘陵,杏坛礼乐、跪受赤虹、西狩获麟、梦奠两楹、治任别归、汉高祀鲁。体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形象,这恰如殿中对联所写\"气备四时兴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真乃谓\"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由大成殿东庑北门出,经东市即进入学宫区。

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晶、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走进学宫大门,就是古风盎然的明德堂,是士子们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集中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的场所,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京夫子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游完学宫,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利用这一段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夫子庙的其他情况。夫子庙地区除了夫子庙自身建筑之外,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民风民俗、特色市场和风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六朝时期佛兴灯旺,作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节,灯火满市井,为全国之冠。明朝时放灯时间延长,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八日为落灯节,是我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灯节,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灯节都极为隆重,以夫子庙地区为最盛。建国以后,夫子庙灯会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煞是壮观,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庙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首先是夫子庙建筑群两侧的东、西二市就以其丰富的工艺美术晶、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显示出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其次在夫子庙还有小商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场,体现了南京人的一种闲适心态和文化品位。夫子庙已成为现代商品云集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其三,夫子庙还是南京四时茶食的发源地,随着各种节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庙秦淮小吃因时更新,各种茶食店铺,摊贩小吃,应有尽有,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最久、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区。从泮池文德桥至文源桥方圆百米左右的市面,风味饮食店就有数十家之多。可谓咸甜荤素风味迥异;东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园、六凤居、老正兴、奇芳阁、蒋有记等,风味名点和小吃有数百种,极大地强化了夫子庙的区域性特征。

好,我们已到了始建于1168年的江南贡院遗址。江南贡院是专门用来考试的场所,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之用。明初乡试、会试集中在此举行。后贡院规模扩大,待到清朝,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已经是规模空前,形成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其号舍达两万多个,在当时全国贡院中首屈一指。民国之后,贡院冷落,只有明远楼等,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上下三层,四四方方,飞檐出甍,面面皆窗,它本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游罢夫子庙的主要观光点,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两岸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如工艺美术品、小商品、花鸟及现代商场、批销中心,以及业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俗文化,如传统的民风民俗—秦淮灯彩、秦淮风味小吃、云锦工艺、南京白局等,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学宫、孔庙与市场(东西市等)、俗文化(秦淮民风民俗等)和谐相处,高雅的儒学文化与通俗的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相互兼容、共同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中国之最。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夫子庙学宫明德堂的名称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宝\"—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堪称全国之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京夫子庙的与众不同,地方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自80年代以来,开发并形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风光带。在东起东水关、西迄西水关的十里秦淮,发掘出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秦淮胜迹,如瞻园、白鹭州、中华门城堡以及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和沿河景观,即所谓的\"四点一线\",形成了集山水、园林、市街、河房河厅和民风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现已布局井然,初具规模,景致独特,美不胜收,成为全国旅游景区四十佳之一。基于此,有关部门还开辟了\"夜泊秦淮\"水上游旅游线路和陆上游一条线,成为继\"湖南路灯光夜市\"后又一颗照亮南京一片天空的\"夜明珠\",使得夜晚的南京城更显魅力。

各位朋友,夫子庙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篇2: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篇3: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我小时候对夫子庙的第一认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如果你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曾经来过南京,但是没有去过夫子庙,那真是等于白来了!

夫子庙是南京的着名景点,历史悠久。夫子庙靠着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就像中国的长江与黄河一样。秦淮河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水里不时跃出来可爱的小鱼,坐在夫子庙的画舫上看风景,别有一番滋味。

看夫子庙,一定要在晚上来。这时夫子庙灯火通明,霓虹灯五光十色,把城市的上空找的宛如发生了极光一般,十分华丽,此时此刻,人们也不顾着夜晚的疲惫,都来夫子庙闲逛。饿了?哈哈,没问题!FOLLOE ME!鸭血粉丝汤,鸡汁汤包,羊肉串,不够再去KFC!麦当劳也有!还有南京的臭豆腐等经典小吃......对了!还有盐水鸭!盐水鸭可是南京的特产!欢迎品尝!盐水鸭的其中一种叫桂花鸭,在盐水鸭的层次上精益求精,含着桂花的清香。夫子庙当人不是\"二号狮子桥\"光是吃,也有许多时尚的商铺任你逛。当然,你的眼球也是不会闲着的,夫子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古建筑,蕴含着老南京风味,那墙壁上的精雕细刻,屋顶的绚丽国花纹,美不胜收。还有,那夜晚的秦淮河也更是美丽,那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繁星点点的夜空,绿树,建筑,还有那五颜六色的灯光,把秦淮河照的五彩缤纷。

到了元宵节,夫子庙更是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里都有卖花灯的小店,有可爱的兔子灯,古老的走马灯、孔明灯。除了花灯,在元宵节那几天里,夫子庙里还有许多的元宵店。元宵有大有小,大的里面有芝麻,小的泡糖水,都十分好吃。

我们相信,不仅视夫子庙,更是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未来会更加美好!

推荐第3篇:南京导游词夫子庙A

夫子庙A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古都南京,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在我身边的便是司机王师傅,有王师傅在,大家可以放心、安心、开心的随我游览。最后希望大家有一段愉快的旅程,我们今天要去游览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

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名龙藏浦,是南京的母亲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发源之地。素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的美誉。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曾被历代文人所讴歌。

今天我们所要参观的夫子庙,也叫文庙,是供奉和祀俸孔子的庙宇,也是学宫所在地,南京共有三处文庙,另两座分别在南京市人民政府大院内和朝天宫。位于南京市政府大院内的文庙,清初为江宁府学,民国时期为国民政府考试院所在地。朝天宫是现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夫子庙始建于宋景祐元年(1034年),是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而成的。元为集庆路学,明为应天府学,清为江宁、上元两县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焚毁。现夫子庙是1986年重建,是庙,市,街,景合一的旅游景点。

孔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庙市合一,孔庙的另一特点是庙附于学,南京夫子庙是前庙后学的布局,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组成的孔庙和学宫,与东侧以明远楼为主体建筑的江南贡院组成了三大文教古建筑群。2010年4月,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景区。

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也就是夫子庙前的广场,请大家向南看,正南面朱红色石砖墙,便是夫子庙前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全长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最。现照壁是1984年重新修复。照壁的北面的半月形水池就是泮池,意为“泮宫之池”,这个泮池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而形成的。因为周代天子太学有学宫称“辟雍”,四周环水,诸侯只能南面环水,所以称之为“泮宫”。 孔子曾受封文宣王,所以泮池成为夫子庙前的规制。另一种说法是鲁国学宫设于泮水之畔,以后相沿成习。泮池北岸的石栏是夫子庙真正的古董,为明正德九年所建。

大家看,泮池的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但文德桥真正出名却是因为文德桥半月边的奇景,每年的农历11月15日子时,站在桥上,身后无影,伸头半尺在桥的东西各可看见半个月亮,这就是“文德分月”,俗称“龙抬头”。据说每年此时桥上赏月的人不计其数,以致将桥栏杆挤塌,几经修葺,在清朝的时候建成了石桥。现为三跨钢筋水泥桥。

在广场的东侧的楼阁式建筑,叫做魁星阁,是过去作为参加“科举考试”夺魁的占首的象征。广场正中,泮池的北面的这座钢筋水泥仿古牌坊,叫“天下文枢坊”。 坊额青底黑字“天下文枢”,意为孔子是天下文章道德的中枢,是进入孔庙的标志。在广场的西侧的那座六角亭,是聚星亭,取“群星毕集,人才荟萃”之意。正对天下文枢坊的是棂星门(仪门),这是孔庙的庙门。门是石结构,六柱三门,是一座冲天式牌坊,又称华表坊。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追封大成至圣先师,所以称其为大成门。“大成门”三字是姬鹏飞题写

- 1《二十一史》等儒家经典书籍,下层是教授讲授功课的地方。原尊经阁已毁,现在的是1988年新建的。现已开辟为“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里面展出了南京云锦、金箔、秦淮灯彩等南京当地民间工艺。尊经阁周围还有青云楼,崇圣祠,敬一亭等。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热闹非凡。夜晚,灯船往来,宛若火龙,一片繁荣景象。泛舟在古色古香的沿河建筑中,给人以美的享受。秦淮河两岸的民居沿袭了“粉墙黛瓦,高低错落”,“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派式建筑风格。在这里游览还可以品味到独具风味的秦淮风味小吃八绝;还可以去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另外还有吴敬梓故居,王谢古屋,乌衣巷、媚香楼、桃叶渡等著名景观等着大家去游览。此外夫子庙还是每年一度的“金陵灯会”的场所,每逢新春佳节,举办的元宵灯会,更是金陵一绝。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推荐第4篇:南京夫子庙导游词(材料)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夫子庙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南京夫子庙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南京夫子庙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就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南京夫子庙导游词篇二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我小时候对夫子庙的第一认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如果你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曾经来过南京,但是没有去过夫子庙,那真是等于白来了!

夫子庙是南京的着名景点,历史悠久。夫子庙靠着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就像中国的长江与黄河一样。秦淮河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水里不时跃出来可爱的小鱼,坐在夫子庙的画舫上看风景,别有一番滋味。

看夫子庙,一定要在晚上来。这时夫子庙灯火通明,霓虹灯五光十色,把城市的上空找的宛如发生了极光一般,十分华丽,此时此刻,人们也不顾着夜晚的疲惫,都来夫子庙闲逛。饿了?哈哈,没问题!FOLLOEME!鸭血粉丝汤,鸡汁汤包,羊肉串,不够再去KFC!麦当劳也有!还有南京的臭豆腐等经典小吃……对了!还有盐水鸭!盐水鸭可是南京的特产!欢迎品尝!盐水鸭的其中一种叫桂花鸭,在盐水鸭的层次上精益求精,含着桂花的清香。夫子庙当人不是“二号狮子桥”光是吃,也有许多时尚的商铺任你逛。当然,你的眼球也是不会闲着的,夫子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古建筑,蕴含着老南京风味,那墙壁上的精雕细刻,屋顶的绚丽国花纹,美不胜收。还有,那夜晚的秦淮河也更是美丽,那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繁星点点的夜空,绿树,建筑,还有那五颜六色的灯光,把秦淮河照的五彩缤纷。

到了元宵节,夫子庙更是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里都有卖花灯的小店,有可爱的兔子灯,古老的走马灯、孔明灯。除了花灯,在元宵节那几天里,夫子庙里还有许多的元宵店。元宵有大有小,大的里面有芝麻,小的泡糖水,都十分好吃。

我们相信,不仅视夫子庙,更是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未来会更加美好!

南京夫子庙导游词篇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南京夫子庙。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是新兴的文化、商业、游览中心和庙市合一的繁华之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

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因此,南京夫子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地区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

请看广场前的这一条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流经广场的这一段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庙时被改造为泮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南岸的一堵红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最。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怡。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阁,阁内的魁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代的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仑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

走过棂星门,我们就来到大成殿的大成门前。

大成门,又称戟门,是夫子庙的正大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东边有元至顺二年(1331年)的《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西边有公元1330年的残碑《集庆孔子庙碑》和由市政府迁来的甫齐永明二年(484年)的《孔于问礼图碑》。以《孔子问礼图碑》为著。

院落甬道两旁排列了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八位,即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状甚虔诚,栩栩如生。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露台中央的孔于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达4.18米,重乙37吨,做工精细,维妙维肖,体态丰盈,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露台尽头即为巍峨庄严的夫子庙主殿—大成殿,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是重槽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札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亦或称之为“入乡随俗”吧。整座建筑重檐飞翘,斗拱交错,气势雄伟;殿堂七楹,殿廊环立26根仿木圆柱;前后花格长门16扇,内殿藻井枋檩,素雅肃穆。殿中央陈列有高6.5米、宽3.5米的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二侧还有12位门生中的另4位,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陈列有柷、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古代乐器。

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为“孔子圣迹图”,是由浙江乐清2OO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辽宁、青海、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内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翡翠绿、周村冻等石中名晶及黄金、珠宝、罗钿等贵重的珠宝饰件,耗3年之功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画面采用中国古典全景式构图方式,辅以考证有据的细部描述,做工精细,色泽自然,富有立体感,给人以逼真神奇之感。每幅面高2.5米,宽1.3米,画中共有人物408位,造型面目自然、栩栩如生。38幅壁画分别是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俎豆学礼、职司委吏、命名荣贶、职司乘田、问礼老聃、在齐闻韶、晏婴沮封、退修诗书、夹谷会齐、归田谢过、诛少正卯;女乐文马、因膰去鲁。匡人解围。丑次同车之一,丑次同车之二、宋人伐木、楛矢贯隼、适卫击磬、学琴师襄、西河返驾、灵公问陈、子路问津、在陈绝粮、子西沮封、作歌丘陵,杏坛礼乐、跪受赤虹、西狩获麟、梦奠两楹、治任别归、汉高祀鲁。体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形象,这恰如殿中对联所写“气备四时兴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真乃谓“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由大成殿东庑北门出,经东市即进入学宫区。

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晶、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走进学宫大门,就是古风盎然的明德堂,是士子们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集中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的场所,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京夫子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游完学宫,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利用这一段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夫子庙的其他情况。夫子庙地区除了夫子庙自身建筑之外,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民风民俗、特色市场和风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六朝时期佛兴灯旺,作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节,灯火满市井,为全国之冠。明朝时放灯时间延长,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八日为落灯节,是我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灯节,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灯节都极为隆重,以夫子庙地区为最盛。建国以后,夫子庙灯会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煞是壮观,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庙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首先是夫子庙建筑群两侧的东、西二市就以其丰富的工艺美术晶、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显示出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其次在夫子庙还有小商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场,体现了南京人的一种闲适心态和文化品位。夫子庙已成为现代商品云集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其三,夫子庙还是南京四时茶食的发源地,随着各种节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庙秦淮小吃因时更新,各种茶食店铺,摊贩小吃,应有尽有,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最久、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区。从泮池文德桥至文源桥方圆百米左右的市面,风味饮食店就有数十家之多。可谓咸甜荤素风味迥异;东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园、六凤居、老正兴、奇芳阁、蒋有记等,风味名点和小吃有数百种,极大地强化了夫子庙的区域性特征。

好,我们已到了始建于1168年的江南贡院遗址。江南贡院是专门用来考试的场所,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之用。明初乡试、会试集中在此举行。后贡院规模扩大,待到清朝,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已经是规模空前,形成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其号舍达两万多个,在当时全国贡院中首屈一指。民国之后,贡院冷落,只有明远楼等,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上下三层,四四方方,飞檐出甍,面面皆窗,它本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游罢夫子庙的主要观光点,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两岸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如工艺美术品、小商品、花鸟及现代商场、批销中心,以及业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俗文化,如传统的民风民俗—秦淮灯彩、秦淮风味小吃、云锦工艺、南京白局等,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学宫、孔庙与市场(东西市等)、俗文化(秦淮民风民俗等)和谐相处,高雅的儒学文化与通俗的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相互兼容、共同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中国之最。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夫子庙学宫明德堂的名称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宝”—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堪称全国之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京夫子庙的与众不同,地方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自80年代以来,开发并形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风光带。在东起东水关、西迄西水关的十里秦淮,发掘出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秦淮胜迹,如瞻园、白鹭州、中华门城堡以及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和沿河景观,即所谓的“四点一线”,形成了集山水、园林、市街、河房河厅和民风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现已布局井然,初具规模,景致独特,美不胜收,成为全国旅游景区四十佳之一。基于此,有关部门还开辟了“夜泊秦淮”水上游旅游线路和陆上游一条线,成为继“湖南路灯光夜市”后又一颗照亮南京一片天空的“夜明珠”,使得夜晚的南京城更显魅力。

各位朋友,夫子庙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推荐第5篇:南京夫子庙英文导游词

Dear visitors, welcome to the Fuzi Miao

The Fuzi Miao in Nanjing was originally constructed in the year of 1034 in the Song Dynasty.It was a place to worship and consecrate Confucius, the great philosopher and educator of ancient China.This temple suffered repeated damage and has been rebuilt on several occasions since that time.1937 was the most destruction when it was burnt to ruin by Japanese aggreors.In 1984 the temple was rebuilt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During the long proce, the original building expanded to be a complex building in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Ming (1368-1644) and Qing (1644-1911) dynasties, including the Fuzi Miao itself, the Jiangnan Gongyuan(江南贡院) (the plac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 and the Xue Gong (the Imperial(帝王) Academy).The complex is still called the Fuzi Miao out of habit by locals and visitors.

In front of the Fuzi Miao, the Qin Huai River is flowing.On the south bank of the river, there is the longest screen wall in China which is 110-meter-long (about 120 yards) and piled(堆砌) with bricks(砖).The Dacheng Hall(大成殿) is recommended(推荐) on your trip.It is 16.22 meters high (about 53 feet) and 28.1 meters (about 30 yards) wide featuring a 1.5-meter-high (about 5 feet) pedestal.There are two worthwhile attractions found in the inner hall.One is the largest figure of Confucius in China.The other one is the beautiful collection of 38 vivid panels which are made by various jade, gold and silver, detailing the life of Confucius.Out of the hall, you will see the bronze(青铜) statue of Confucius as well as the white marble (大理石)statues of his eight disciples.(门生)

A fantastic insight into how ancient Chinese governments choose officials(行政官员) can be gained from visiting the Jiangnan Gongyuan.It is a sight not to be mied.The development of Gongyuan began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420-589), expanding in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until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Guangxu in the Qing Dynasty.It developed to be the biggest exanimation school in China.The main building of Gongyuan is the three-storied Mingyuan Tower which is surrounded by 20,644 examination cells, called \'haoshe\' in Chinese.Now, a specialized museum on the 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system is built here.Visitors als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take simulated exams and experience the joys and sorrows of the candidates.

The area around the temple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tourist shops, snack bars, restaurants and tea cafes.They all appear to be in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Ming and Qing style.A variety of snacks encompaing eight of the most famous flavours are available for purchase at here.Everyone\'s individual tastes are well catered for.They are neceary parts of food culture in Nanjing.

推荐第6篇:南京夫子庙景区导游词

南京夫子庙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南京夫子庙。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是新兴的文化、商业、游览中心和庙市合一的繁华之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

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因此,南京夫子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地区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

请看广场前的这一条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流经广场的这一段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庙时被改造为泮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南岸的一堵红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最。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情。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阁,阁内的魁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代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仑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

走过棂星门,我们就来到大成殿的大成门前。

大成门,又称戟门,是夫子庙的正大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东边有元至顺二年(1331年)的《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西边有公元1330年的残碑《集庆孔子庙碑》和由市政府迁来的南齐永明二年(484年)的《孔子问礼图碑》。以《孔子问礼图碑》为著。

院落通甬两旁排列了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八位,即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状甚虔诚,栩栩如生。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露台中央的孔子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高达4.18米,重2.37吨,做工精细,惟妙惟肖,体态丰盈,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露台尽头即为巍峨庄严的夫子庙主殿--大成殿,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是重檐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礼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亦或称之为\"入乡随俗\"吧。整座建筑重檐飞翘,斗拱交错,气势雄伟;殿堂七楹,殿廊环立26根仿木圆柱;前后花格长门16扇,内殿藻井枋檩,素雅肃穆。殿中央陈列有高6.5米、宽3.5米的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二侧还有12位门生中的另4位,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陈列有柷、琴、卧箜篌、编磐、编钟、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为\"孔子圣迹图\",是由浙江乐清200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辽宁、青海、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内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翡翠绿、周村冻等石中名品及黄金、珠宝、罗钿等贵重的珠宝饰件,耗3年之功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画面采用中国古典全景式构图方式,辅以考证有据的细部描述,做工精细,色泽自然,富有立体感,给人以逼真神奇之感。每幅画高2.5米,宽1.3米,画中共有人物408位,造型面目自然、栩栩如生。38幅壁画分别是圣迹之日、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俎豆学礼、职司委吏、命名荣贶、职司乘田、问礼老聃、在齐闻韶、晏婴沮封、退修诗书、夹谷会齐、归田谢过、诛少正卯、女乐文马、因膰去鲁、匡人解围、丑次同车之

一、丑次同车之

二、宋人伐木、楛矢贯隼、适卫击警、学琴师襄、西河返驾、灵公问陈、子路问津、在陈绝粮、子西沮封、作歌丘陵、杏坛礼乐、跪受赤虹、西狩获麟、梦奠两楹、治任别归、汉高祀鲁。体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形象,这恰如殿中对联所写\"气备四时兴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真乃谓\"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由大成殿东庑北门出,经东市即进入学宫区。 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走进学宫大门,就是古风盎然的明德堂,是士子们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集中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的场所,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京夫子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游完学官,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利用这一段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夫子庙的其他情况。夫子庙地区除了夫子庙自身建筑之外,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民风民俗、特色市场和风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六朝时期佛兴灯旺,作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节,灯火满市井,为全国之冠。明朝时放灯时间延长,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八日为落灯节,是我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灯节,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灯节都极为隆重,以夫子庙地区为最盛。建国以后,夫子庙灯会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煞是壮观,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庙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首先是夫子庙建筑群两侧的东、西二市就以其丰富的工艺美术品、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显示出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其次在夫子庙还有小商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场,体现了南京人的一种闲适心态和文化品位。夫子庙已成为现代商品云集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其三,夫子庙还是南京四时茶食的发源地,随着各种节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庙秦淮小吃因时更新,各种茶食店铺,摊贩小吃,应有尽有,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最久、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区。从泮池文德桥至文源桥方圆百米左右的市面,风味饮食店就有数十家之多。可谓咸甜荤素风味迥异;东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园、六凤居、老正兴、奇芳阁、蒋有记等,风味名点和小吃有数百种,极大地强化了夫子庙的区域性特征。

好,我们已到了始建于1168年的江南贡院遗址。江南贡院是专门用来考试的场所,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之用。明初乡试、会试集中在此举行。后贡院规模扩大,待到清朝,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已经是规模空前,形成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其号合达两万多个,在当时全国贡院中首屈一指。民国之后,贡院冷落,只有明远楼等,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上下三层,四四方方,飞檐出甍,面面皆窗,它本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 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游罢夫子庙的主要观光点,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两岸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如工艺美术品、小商品、花鸟及现代商场、批销中心,以及业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俗文化,如传统的民风民俗--秦淮灯彩、秦淮风味小吃、云锦工艺、南京白局等,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

学宫、孔庙与市场(东西市等)、俗文化(秦淮民风民俗等)和谐相处,高雅的儒学文化与通俗的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相互兼容、共同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中国之最。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夫子庙学宫明德堂的名称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宝\"--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堪称全国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京夫子庙的与众不同,地方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自80年代以来,开发并形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风光带。在东起东水关、西迄西水关的十里秦淮,发掘出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秦淮胜迹,如瞻园、白鹭州、中华门城堡以及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和沿河景观,即所谓的\"四点一线\",形成了集山水、园林、市街、河房河厅和民风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现已布局井然,初具规模,景致独特,美不胜收,成为全国旅游景区四十佳之一。基于此,有关部门还开辟了\"夜泊秦淮\"水上游旅游线路和陆上游一条线,成为继\"湖南路灯光夜市\"后又一颗照亮南京一片天空的\"夜明珠\",使得夜晚的南京城更显魁力。

各位朋友,夫子庙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推荐第7篇:13年最新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夫 子 庙 A

【景点概况】1分30秒

1、秦淮河简介

2、夫子庙景区特色及历史沿革

3、5A级景区等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秦淮河畔夫子庙游览。

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叫龙藏浦,相传是秦始皇开凿,又称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起源于溧水的东庐山和句容的宝华山。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分成两支,一支从通济门外的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到水西门外的西水关出城,称为内秦淮河,全长约10里,其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之誉。另一支从城外流过,成为南京城东、城南、城西的护城河。两支在城西汇合,注入长江。

南京夫子庙通常是指位于南京城南秦淮风光带中心位置的集观光、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的仿古建筑的商业区。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仿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整体布局集“庙、市、景”合一,将儒家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庙宇。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现夫子庙是1986年重建,依然保留前庙后学的布局。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庙前广场】2分钟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聚星亭、天下文枢坊、魁星阁及棂星门简介

现在我们就来到夫子庙前的广场,这是夫子庙的中心地区。

照壁是秦淮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它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

照壁的北面就是泮池,意思是“泮宮之池”。泮池是文庙前的规制。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与众不同,它是利用内秦淮河天然河道而形成,半月形,南部呈半圆。

文德桥在泮池西侧,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据考证,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在桥的两边分别可以看到桥影将水中明月分为两个半月,这一景观被称为“文德分月”。

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取“群星毕集,人才荟萃”之意,初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曾几经兴废。这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也,故得此名,这是进入孔庙的标志。东侧这座临街傍水的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这座门叫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在此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露台】1分钟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4、孔子青铜像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大成门,也叫戟门。因孔子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故而得名。甬道两侧立着八座孔子门生的汉白玉雕像。露台两旁的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30位著名书法家的墨迹,共有30余块碑石。

大成殿前有一露台,也叫丹墀,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

长14米,四周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侧设有两只石灯笼。丹墀上有尊孔子青铜雕像,像高4.18米,重2.37吨,为全国最大的一座孔子青铜像。

【大成殿】2分钟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孔庙主殿——大成殿。它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殿堂七开间,四周殿廊上环立着26根仿木圆柱。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字,比喻孔子集大成之意;屋脊鸱吻是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清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画像,高6.5米,宽3.5米,是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为画家王宏喜按照唐吴道子的孔子画像用一年的时间画成。两旁是颜回、曾参、孟轲、孔汲四亚圣的汉白玉塑像;东西两侧摆放有古代庆典时演奏的乐器,有築、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大成殿的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是浙江乐清200多名匠师采用玉石、翡翠、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耗时三年雕成。总价值580万人民币。表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

【碑刻】1分钟

1、玉兔泉点到即可

2、五块古碑的名称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口古井叫“玉兔泉”,玉兔泉旁边这块碑叫《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捐白银作为附属七县考生赴京会试公车经费的经过。这四块石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的经历。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第三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碑上刻有文宗加封孔子妻为至圣夫人的诏书。第四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文宗皇帝加封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之事。

【学宫大门】30秒

大门内外所悬匾额的名称及书者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门楣上方题有“大明国子学”,门内匾额上题有“东南第一学”,是由乾隆年间的状元秦大士题写的。

【明德堂】1分30秒

1、明德堂的名称由来及用途

2、仰圣亭和习礼亭的名称

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也是夫子庙地区唯一未被破坏的古建筑。当年,这是学子们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学子们集中在此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可能有的朋友要问;各地孔庙中只有“明伦堂”,为何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原来当年南宋宰相文天祥北上抗金,路过南京时,刚好明德堂复建完工。人们请文天祥题字,文天祥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沿用至今。现在这块匾额是后人模仿文天祥手迹写成。明德堂现被辟为雅乐宫,演奏古典宫廷雅乐,再现古代雅乐风情。

庭院西边为仰圣亭,内铸有青铜“圣音鼓”;东边为习礼亭,内铸有青铜“礼运钟”。鼓名和钟名均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题写。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1、建筑特点及用途

2、“尊经阁”匾额的书写者

3、尊经阁周围建筑的名称

“尊经阁”是一座重檐丁字脊歇山顶三层古建筑,始建于明朝中期,古时候为教谕讲课的讲堂,楼上藏有《十三经》、《廿一史》等。尊经阁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展出有彩灯、云锦、刻经、金箔等。匾额由我国当代书坛女杰萧娴题写。

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其他】1分钟

金陵灯会、徽派建筑特色、夫子庙特色小吃、秦淮八艳、秦淮画舫、名人旧居等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夫子庙都会举行“金陵灯会”,热闹非常。这一带的徽派民居建筑也很有特点,“粉墙黛瓦,高低错落”,“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夫子庙美食街有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各种特色小吃。泮池北岸的背景墙上有大型浮雕《秦淮流韵》,其中的“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的卞玉京、顾横波、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李香君。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乘坐秦淮画舫,泛舟河上,欣赏美景,回顾历史。夫子庙周围还有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等景点,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夫 子 庙 B

【景点概况】1分30秒

1、秦淮河简介

2、夫子庙景区特色及历史沿革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秦淮河畔夫子庙游览。

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叫龙藏浦,相传是秦始皇开凿,又称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起源于溧水的东庐山和句容的宝华山。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分成两支,一支从通济门外的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到水西门外的西水关出城,称为内秦淮河,全长约10里,其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之誉。另一支从城外流过,成为南京城东、城南、城西的护城河。两支在城西汇合,注入长江。

南京夫子庙通常是指位于南京城南秦淮风光带中心位置的集观光、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的仿古建筑的商业区。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仿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整体布局集“庙、市、景”合一,将儒家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庙宇。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现夫子庙是1986年重建,依然保留前庙后学的布局。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庙前广场】2分钟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聚星亭、天下文枢坊、魁星阁及棂星门简介

现在我们就来到夫子庙前的广场,这是夫子庙的中心地区。

照壁是秦淮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它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

照壁的北面就是泮池,意思是“泮宮之池”。泮池是文庙前的规制。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与众不同,它是利用内秦淮河天然河道而形成,半月形,南部呈半圆。

文德桥在泮池西侧,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据考证,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在桥的两边分别可以看到桥影将水中明月分为两个半月,这一景观被称为“文德分月”。

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取“群星毕集,人才荟萃”之意,初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曾几经兴废。这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也,故得此名,这是进入孔庙的标志。东侧这座临街傍水的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这座门叫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在此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露台】1分钟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廊庑及书者人名

4、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5、孔子青铜像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大成门,也叫戟门。因孔子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故而得名。甬道两侧立着八座孔子门生的汉白玉雕像。露台两旁的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30位著名书法家的墨迹,共有30余块碑石。

大成殿前有一露台,也叫丹墀,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

长14米,四周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侧设有两只石灯笼。丹墀上有尊孔子青铜雕像,像高4.18米,重2.37吨,为全国最大的一座孔子青铜像。

【大成殿】2分钟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孔庙主殿——大成殿。它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殿堂七开间,四周殿廊上环立着26根仿木圆柱。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字,比喻孔子集大成之意;屋脊鸱吻是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清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画像,高6.5米,宽3.5米,是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为画家王宏喜按照唐吴道子的孔子画像用一年的时间画成。两旁是颜回、曾参、孟轲、孔汲四亚圣的汉白玉塑像;东西两侧摆放有古代庆典时演奏的乐器,有築、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大成殿的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是浙江乐清200多名匠师采用玉石、翡翠、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耗时三年雕成。总价值580万人民币。表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

【碑刻】1分钟

1、玉兔泉点到即可

2、五块古碑的名称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口古井叫“玉兔泉”,玉兔泉旁边这块碑叫《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捐白银作为附属七县考生赴京会试公车经费的经过。这四块石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的经历。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第三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碑上刻有文宗加封孔子妻为至圣夫人的诏书。第四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文宗皇帝加封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之事。

【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1、江南贡院历史沿革

2、“江南贡院”牌坊、楹联

3、贡院前街的人物雕像及石碑

4、明远楼的建筑特点、用途及一楼展出内容 江南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

江南贡院大门牌坊上有明末清初的才子李渔所题的楹联“圣朝吁俊首斯邦,看志士弹冠而起;天府策名由此地,喜英才发轫而前。”贡院前街有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张謇等6位历史名人青铜雕像。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明远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年间重建。楼呈四方形,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设窗。它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

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试的情景,还陈列着一组“江南贡院”的模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

【号舍】1分钟

1、号舍的历史沿革

2、号舍的现有规模及展出内容

整个贡院成正方形,当年内有号舍20644间。分为“南闱”、“北闱”,用“干字文”来编号。民国七年(1918年),因科举考试已被废除,贡院辟为市场。现成为科举考试博物馆,按原样复建了40间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号舍,也叫号房,是科举考试过程中,士子们答卷和居住的地方。“号舍”内十分狭小,每间号舍高六尺,深四尺,宽三尺,勉强容下一人。内有可以移动搁置的木板两块。白天,将木板分开,上层是桌,下层是凳。晚上,将木板并在一起,又成了卧榻。

【至公堂】1分30秒

1、科举考试制度简介

2、至公堂的用途及现有陈列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中国科举制度起源于隋(605年)废除于光绪年间(1905年),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明代的科举考试分四级进行:童试、乡试、会试、殿试。通过童试的才能入学宫学习,成为生员(俗称秀才)。乡试由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录取者称举人(其中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只有做县官的资格。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在京城举行,录取者称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录取者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院落的北端就是至公堂,“至公堂”在科举时代是考试领试卷,考官初审试卷之处。“至公”是指公平、公正、公开的意思。中国科举制度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反映了用考试来选拔人才既是最公平的方式,也是最公正的方法。至公堂现在是贡院文化的主要展厅,堂内有相关科举的史料介绍,有展出科举文物、图片一百余件,还有录像室播放科举考试程序等电视片。

夫子庙的主要景点就介绍到这里,夫子庙周围还有其他一些景点,如: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乌衣巷等,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推荐第8篇:13年最新南京夫子庙导游词(推荐)

夫 子 庙 A

【景点概况】1分30秒

1、秦淮河简介

2、夫子庙景区特色及历史沿革

3、5A级景区等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秦淮河畔夫子庙游览。

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叫龙藏浦,相传是秦始皇开凿,又称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

河,起源于溧水的东庐山和句容的宝华山。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分成两支,一支从通济门外的东水

关入城,经夫子庙,到水西门外的西水关出城,称为内秦淮河,全长约10里,其沿河两岸,从六

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之

誉。另一支从城外流过,成为南京城东、城南、城西的护城河。两支在城西汇合,注入长江。

南京夫子庙通常是指位于南京城南秦淮风光带中心位置的集观光、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

的仿古建筑的商业区。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仿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整

体布局集“庙、市、景”合一,将儒家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完美

的结合在一起。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庙宇。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

元年(1034年),现夫子庙是1986年重建,依然保留前庙后学的布局。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庙前广场】2分钟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聚星亭、天下文枢坊、魁星阁及棂星门简介

现在我们就来到夫子庙前的广场,这是夫子庙的中心地区。

照壁是秦淮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

始。它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

照壁的北面就是泮池,意思是“泮宮之池”。泮池是文庙前的规制。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与

众不同,它是利用内秦淮河天然河道而形成,半月形,南部呈半圆。

文德桥在泮池西侧,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据考证,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

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在桥的两边分别可以看到桥影将水中明月分为两个半月,这一景观被称

为“文德分月”。

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取“群星毕集,人才荟萃”之意,初建于明万历十四

年(1586年),曾几经兴废。这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

也,故得此名,这是进入孔庙的标志。东侧这座临街傍水的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始建于清

乾隆年间,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这座门叫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在

此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露台】1分钟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4、孔子青铜像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大成门,也叫戟门。因孔子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故而得

名。甬道两侧立着八座孔子门生的汉白玉雕像。露台两旁的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

等30位著名书法家的墨迹,共有30余块碑石。

大成殿前有一露台,也叫丹墀,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

长14米,四周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侧设有两只石灯笼。丹墀上有尊孔子青铜雕像,像高4.18

米,重2.37吨,为全国最大的一座孔子青铜像。

【大成殿】2分钟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孔庙主殿——大成殿。它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

殿堂七开间,四周殿廊上环立着26根仿木圆柱。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

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字,比喻孔子集大成之意;屋脊鸱吻是造型精美的“双龙

戏珠”立雕,这在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清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

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画像,高6.5米,宽3.5米,是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为画家王宏喜

按照唐吴道子的孔子画像用一年的时间画成。两旁是颜回、曾参、孟轲、孔汲四亚圣的汉白玉塑

像;东西两侧摆放有古代庆典时演奏的乐器,有築、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大

成殿的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是浙江乐清

200多名匠师采用玉石、翡翠、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耗时三年雕成。总价值580万人民币。

表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

【碑刻】1分钟

1、玉兔泉点到即可

2、五块古碑的名称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口古井叫“玉兔泉”,玉兔泉旁边这块碑叫《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李

鸿章、左宗棠等人捐白银作为附属七县考生赴京会试公车经费的经过。这四块石碑,第一块是《孔

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的经历。第二块碑是《集

庆孔庙碑》,第三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碑上刻有文宗加封孔子妻为至圣夫人的诏书。第四块

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文宗皇帝加封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之事。

【学宫大门】30秒

大门内外所悬匾额的名称及书者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门楣上方题有“大明国子学”,门内匾额上题有“东南第一学”,是由

乾隆年间的状元秦大士题写的。

【明德堂】1分30秒

1、明德堂的名称由来及用途

2、仰圣亭和习礼亭的名称

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也是夫子庙地区唯一未被破坏的古建筑。当年,这是学子们集会的地

方,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学子们集中在此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

法令),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可能有的朋友要问;各地孔庙中只有“明伦堂”,为何南

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原来当年南宋宰相文天祥北上抗金,路过南京时,刚好明德堂

复建完工。人们请文天祥题字,文天祥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

效民众之志气,故沿用至今。现在这块匾额是后人模仿文天祥手迹写成。明德堂现被辟为雅乐宫,

演奏古典宫廷雅乐,再现古代雅乐风情。

庭院西边为仰圣亭,内铸有青铜“圣音鼓”;东边为习礼亭,内铸有青铜“礼运钟”。鼓名

和钟名均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题写。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1、建筑特点及用途

2、“尊经阁”匾额的书写者

3、尊经阁周围建筑的名称

“尊经阁”是一座重檐丁字脊歇山顶三层古建筑,始建于明朝中期,古时候为教谕讲课的讲

堂,楼上藏有《十三经》、《廿一史》等。尊经阁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展出有彩灯、云锦、刻经、

金箔等。匾额由我国当代书坛女杰萧娴题写。

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

书馆。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

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其他】1分钟

金陵灯会、徽派建筑特色、夫子庙特色小吃、秦淮八艳、秦淮画舫、名人旧居等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夫子庙都会举行“金陵灯会”,热闹非常。这一带的徽派民居建筑

也很有特点,“粉墙黛瓦,高低错落”,“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夫子庙美食街有以

“秦淮八绝”为代表的各种特色小吃。泮池北岸的背景墙上有大型浮雕《秦淮流韵》,其中的“秦

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的卞玉京、顾横波、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李香君。

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乘坐秦淮画舫,泛舟河上,欣赏美景,回顾历史。夫子庙周围还有吴敬梓故居、

王谢故居、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等景点,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夫 子 庙 B

【景点概况】1分30秒

1、秦淮河简介

2、夫子庙景区特色及历史沿革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秦淮河畔夫子庙游览。

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叫龙藏浦,相传是秦始皇开凿,又称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

河,起源于溧水的东庐山和句容的宝华山。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分成两支,一支从通济门外的东水

关入城,经夫子庙,到水西门外的西水关出城,称为内秦淮河,全长约10里,其沿河两岸,从六

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之

誉。另一支从城外流过,成为南京城东、城南、城西的护城河。两支在城西汇合,注入长江。

南京夫子庙通常是指位于南京城南秦淮风光带中心位置的集观光、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

的仿古建筑的商业区。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仿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整

体布局集“庙、市、景”合一,将儒家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完美

的结合在一起。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庙宇。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

元年(1034年),现夫子庙是1986年重建,依然保留前庙后学的布局。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庙前广场】2分钟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聚星亭、天下文枢坊、魁星阁及棂星门简介

现在我们就来到夫子庙前的广场,这是夫子庙的中心地区。

照壁是秦淮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

始。它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

照壁的北面就是泮池,意思是“泮宮之池”。泮池是文庙前的规制。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与

众不同,它是利用内秦淮河天然河道而形成,半月形,南部呈半圆。

文德桥在泮池西侧,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据考证,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

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在桥的两边分别可以看到桥影将水中明月分为两个半月,这一景观被称

为“文德分月”。

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取“群星毕集,人才荟萃”之意,初建于明万历十四

年(1586年),曾几经兴废。这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

也,故得此名,这是进入孔庙的标志。东侧这座临街傍水的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始建于清

乾隆年间,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这座门叫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在

此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露台】1分钟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廊庑及书者人名

4、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5、孔子青铜像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大成门,也叫戟门。因孔子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故而得

名。甬道两侧立着八座孔子门生的汉白玉雕像。露台两旁的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

等30位著名书法家的墨迹,共有30余块碑石。

大成殿前有一露台,也叫丹墀,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

长14米,四周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侧设有两只石灯笼。丹墀上有尊孔子青铜雕像,像高4.18

米,重2.37吨,为全国最大的一座孔子青铜像。

【大成殿】2分钟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孔庙主殿——大成殿。它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

殿堂七开间,四周殿廊上环立着26根仿木圆柱。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

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字,比喻孔子集大成之意;屋脊鸱吻是造型精美的“双龙

戏珠”立雕,这在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清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

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画像,高6.5米,宽3.5米,是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为画家王宏喜

按照唐吴道子的孔子画像用一年的时间画成。两旁是颜回、曾参、孟轲、孔汲四亚圣的汉白玉塑

像;东西两侧摆放有古代庆典时演奏的乐器,有築、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大

成殿的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是浙江乐清

200多名匠师采用玉石、翡翠、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耗时三年雕成。总价值580万人民币。

表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

【碑刻】1分钟

1、玉兔泉点到即可

2、五块古碑的名称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口古井叫“玉兔泉”,玉兔泉旁边这块碑叫《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李

鸿章、左宗棠等人捐白银作为附属七县考生赴京会试公车经费的经过。这四块石碑,第一块是《孔

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的经历。第二块碑是《集

庆孔庙碑》,第三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碑上刻有文宗加封孔子妻为至圣夫人的诏书。第四块

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文宗皇帝加封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之事。

【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1、江南贡院历史沿革

2、“江南贡院”牌坊、楹联

3、贡院前街的人物雕像及石碑

4、明远楼的建筑特点、用途及一楼展出内容

江南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成

了乡试、会试场所。

江南贡院大门牌坊上有明末清初的才子李渔所题的楹联“圣朝吁俊首斯邦,看志士弹冠而起;

天府策名由此地,喜英才发轫而前。”贡院前街有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张

謇等6位历史名人青铜雕像。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而归

厚矣”。明远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年间重建。楼呈四方形,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

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设窗。它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

的地方。

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有效地

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试的情景,还陈列着一组“江南贡院”的模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关

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

【号舍】1分钟

1、号舍的历史沿革

2、号舍的现有规模及展出内容

整个贡院成正方形,当年内有号舍20644间。分为“南闱”、“北闱”,用“干字文”来编号。民国七年(1918年),因科举考试已被废除,贡院辟为市场。现成为科举考试博物馆,按原样复建了40间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号舍,也叫号房,是科举考试过程中,士子们答卷和居住的地方。“号舍”内十分狭小,每间号舍高六尺,深四尺,宽三尺,勉强容下一人。内有可以移动搁置的木板两块。白天,将木板分开,上层是桌,下层是凳。晚上,将木板并在一起,又成了卧榻。

【至公堂】1分30秒

1、科举考试制度简介

2、至公堂的用途及现有陈列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中国科举制度起源于隋(605年)废除于光绪年间(1905年),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明代的科举考试分四级进行:童试、乡试、会试、殿试。通过童试的才能入学宫学习,成为生员(俗称秀才)。乡试由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录取者称举人(其中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只有做县官的资格。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在京城举行,录取者称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录取者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院落的北端就是至公堂,“至公堂”在科举时代是考试领试卷,考官初审试卷之处。“至公”是指公平、公正、公开的意思。中国科举制度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反映了用考试来选拔人才既是最公平的方式,也是最公正的方法。至公堂现在是贡院文化的主要展厅,堂内有

相关科举的史料介绍,有展出科举文物、图片一百余件,还有录像室播放科举考试程序等电视片。

夫子庙的主要景点就介绍到这里,夫子庙周围还有其他一些景点,如: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乌衣巷等,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推荐第9篇:夫子庙导游词

夫子庙

景点概况(1分30秒)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人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新修建的。

庙前广场(2分钟)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位于大家身后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遮蔽、避邪及装饰的作用,全长110米,是我国照壁之最。照壁前的这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池,古时皇帝讲学的地方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等级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便称为泮池,位于泮池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因此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左右,天上明月的倒影便会被桥影分成两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文德桥畔广场西侧有一聚星亭,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四柱三门,它的意思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牌坊南侧有魁星阁,古有“奎主文章”之说,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也是科举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在广场北方便是棂星门,相传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是主管教化的星宿,取名之由是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

大成门、露台(1分钟)

大成门是大成殿的正门,也是夫子庙的正大门。在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官员可以从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门后两侧墙壁上镌刻两个大字,分别为“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本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大成门后,大成殿前有一甬道,甬道两旁立有孔子十二位门生中的八位,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分别为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庸、宰予、言偃和仲由。甬道的尽头为露台,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四周围以石栏,前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有一尊孔子铜像,铜像前设有铁香炉,上刻“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国内孔庙中最大的一尊铜像。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石碑30余块,供游人欣赏。

大成殿(2分钟)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标志性建筑,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三个字。大成殿屋脊鸱吻中有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灵秀美之势,与北方孔庙采用黄色琉璃瓦所体现的恢弘气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这也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殿中央陈列有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上方挂三块匾额都是出自历代皇帝之手,分别为康熙所书“万世师表”、乾隆所书“与天地参”以及光绪所书“斯文在兹”。在画像前两侧立有孔子的四位门生,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有琴、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在四周墙壁上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为《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200名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广东、广西等地的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等石中名品及黄金、珠宝等贵重饰件,耗3年之工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现价值人民币1亿多元,这38幅壁画分别为: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等。

碑刻(1分钟)

由大成殿出,右手边的古井即玉兔泉,据记载,玉兔泉是由秦桧发现并挖掘的。泉旁侧立有《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考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城市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另外是南京市仅存的三块元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

A学宫 :学宫大门(30秒) 明德堂(1分30秒)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南向门楣上书“大明国子学”,由曾国藩题写,北向门楣上书“东南第一学”,由清乾隆时期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走进学宫大门,可以看见左右两个亭子中竖有一钟一鼓,亭额上分别写有“习礼”“仰圣”四个字,是古时士子们用于祭拜孔子的。

正对着学宫大门的是明德堂,堂名由文天祥题写,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朝圣后,学子们便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明德堂原名“明伦堂”,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时,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和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后的尊经阁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原为专奉孔子先辈之所,现为梨园。青云楼在清朝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的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情。

其他(1分钟)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期,秦淮河上就又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饱尝独具风味的秦淮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导谢安故居、李香君故居等名人踪迹,都是赏心乐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B贡院 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贡院前街,在街道中竖立着六尊人物雕像,他们都是历朝历代从这里走出去的才子,分别有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和张謇。在雕塑的东侧,立有石碑11块,记载着这座贡院的历史兴衰以及各朝皇帝、大臣、名士对贡院的赞誉、评价和题咏,前街正前方是贡院,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写的楹联,始建于南宋,是专门用于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起初,应试人数不多,规模也不大,仅仅供府、县学的考试之用,偶遇考生增多的年份,甚至需要借用寺庙作为临时考场,时至明永乐年间,重建了这座贡院,后南京贡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待至清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时,已达到空前之势,形成了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号舍多达两万多间。民国之后,贡院冷落,直至今日,只有明远楼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了下来。明远楼是历届科举考试时用于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一楼拱门内保留有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有效地保存了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

号舍(1分钟)

现在贡院内恢复了四十余间号舍,以千字文为序,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仅陈列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全在这里。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贡院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

至公堂(1分30秒)

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00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举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熬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横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而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关于夫子庙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推荐第10篇:夫子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为大家安排游览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总统府旧址等名胜古迹。今天,我将带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庙去游览。秦淮河旅游区,位于南京老城区城南,从市区出发,坐汽车约需20分钟才能到达。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人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 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秦淮画舫—伴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11篇:夫子庙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夫子庙。“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指的就是南京城南夫子庙地区的秦淮河风光带,自六朝起,这里就是居民商业集中地,为古都繁华地带。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文德桥,这里有著名奇观“文德半月”,秦淮河水从我们脚下缓缓渡过,“十里秦淮”就是指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水道。

夫子庙又称孔庙、文庙。它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因为孔子在古代被人尊称为孔夫子,所以孔庙被称为“夫子庙”。它集旅游、休闲、文化、商业为一体,展现了六朝古都的风貌。

整个夫子庙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都是在一条南北中枢线上成方位对称的格局,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文德桥之所以有半边月的奇景,是因为它与子午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大家向东看,有一堵红墙,经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全国最大的照壁,长110米,照壁起着遮蔽和装饰作用。

这是盼池,当时文人洗墨之处,也是失火取水之处。

池的东边是魁星阁,魁在古代是保佑文人高中的星宿,有“魁星点斗,独占鰲头”之说。池的西边是聚星亭,是天下群星聚集的地方,盼池的北边是一个牌坊,这就是“天下文枢”坊,四个字意指天下文化聚集的中心。

游客们,我们穿过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就来到了大成门,在左右各有两块石碑,这就是“孔子问礼图碑”,上面刻有孔子从山东到南京向老子虚心请教的情景,蹬上露台,我们可以看到一尊孔子青铜雕像,高4.18米,这是我国最高的孔子铜像。在铜像之后就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现在我们就到殿内看一看。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孔子巨幅画像,它高6.5米,宽3.15米,是我国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是孔子四位门生的汉白玉雕像。

殿内有38幅由翡翠、玛瑙、黄金、鸡血石为材料制作的“孔子圣迹图”,它描述了孔子一生的生平事迹。

穿过大成殿来到学宫,这里是当年秀才学习的地方,学宫的主体建筑是“明德堂”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袢所题,德指“忠信,忠于国家,取信于民”。

明德堂前有一钟亭,内有礼运钟,还有一鼓亭,内有圣音鼓,是为纪念孔子2550周年所建,在明德堂后面还有尊经阁、崇圣祠、青云楼等。

大成殿外东西两侧是东西市,是当时进行商品买卖的地方,它充分展现了明末清初街市风貌,所以夫子庙特色还在于庙市合一。

在夫子庙的东边有座江南贡院,是当年科举考试场所,也是我国古代 最大的科举考试的遗。科举制度发源于隋唐时期,当时有号20644间。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在院试中考中的是生员,也就是“秀才”,秀才参加第二级考试“乡试”,考中的人称“举人”,举人参加第三级考试“会试”,会试考中是“贡士”,贡士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由皇帝主考,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在夫子庙周围还有一些著名的景点,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迎接爱妾桃叶的桃叶渡;吴敬梓故居陈列馆;东晋名望族王导、谢安古居及乌衣巷;明末传奇风尘女子李香君媚香楼等。好,游客们,今天的游览至此结束,再见!

问答

1、孔子生平及主要著作?

孔子,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

1 年,享年73岁。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编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他还编写了现存最早的偏年史《春秋》

2、夫子庙在我国众多孔庙中有哪些特点?

庙市合一,它先有学宫后有孔庙,有全国最大的照璧(长110米,高10米),有唯一用天然河道形成的泮池,有全国最大的孔子铜像,画像。

3、夫子庙的建筑特色及旅游特点是什么?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阁窗”的典型徽派建筑风格,集庙、市、景合一。

4、什么是泮池,照壁有什么作用? 所谓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称为“泮”。当年鲁国于泮水河畔建学宫,后人纷纷效仿,在孔庙前修一水池称为泮池。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是利用天然河道内秦淮河而形成的。照壁起遮蔽和装饰用。

5、夫子庙的泮池和寺庙前的放生池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是古代的木结构建筑易起火,泮池和放生池都是便于防火救火。 不同点:夫子庙前的泮池为月牙形,沿袭传统,教化黎民百姓像流水一样源远流长。

寺庙前的放生池为圆形或半圆形,是供寺庙内和尚放生用的。

6、桃花扇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讲述了什么故事?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兴亡为内容的历史悲剧,共40出,故事内容是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面貌,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观众。

7、国子监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明代的国子监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国立大学,他们除了教学授课外,还整理编订了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国子监学生最多时多达9972名。

8、“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院”是什么意思?

因文德桥在每年的阴历十一月十五子时,月正当头,人立桥头自顾无影,桥的东西水面各有一半牙儿的倒影,相传古人在桥上争看这一奇景,曾数次将桥栏杆挤塌,故有此说,现在这句歇后语形容好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9、为何何孔庙的门都叫“大成门”,大殿都叫“大成殿”

表示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10、大成门内四块碑的名称,内容是什么?

a) 孔子问礼图碑:记载孔子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从山东曲阜前往洛阳寻求巩固鲁国政权的办法,图上绘的是孔子跪在洛阳城门外,向坐在马车上的老子请教。

b) 《集庆孔子庙碑》撰写碑文的是元朝翰林院学士卢挚,内容是“诏以兴学作士为王政”强调教育及培养人才是立国之本。 c) 《封四氏碑》:是元文宗加封孔子最有成就的弟子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刻于1331年

d) 《封至圣夫人碑》是元文宗加封孔子夫人的碑,因孔子在元朝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加封孔子夫人为至圣夫人,刻于1331年。

11、中国科举制度始于何年,终于何年?

2 始于隋朝,终于清末1905年。

12、江南贡院是哪一级的考试场所?当时的号舍多少间?考试考几场?每场考几天?考试内容是什么?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内容?

明初前53年是乡试、会试的场所,后是明清两代江南乡试的场所,号舍20644间。考三场每场三天共九天。考试内容:教材有《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等,考试科目:《书》(八股文)、《诗》(试帖诗)、《论》(经论)、《赋》(律赋)共四科,八股文是主要形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3、江南贡院建于何年?科举制度分为哪几个等级?每个等级的称呼是什么?

始建于南宋(1168年),科举制度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14、与夫子庙、秦淮河密切相关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泊秦淮

杜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及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5、简单介绍孔尚任

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孔子六十四代孙,生于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享年71岁,戏曲作家,创作传奇剧《桃花扇》。

16、什么是国子监?

即国立大学,他们除了教学授课,还编写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白科全书《永乐大典》,国子监的监生最多时达9972名,还有许多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分到六部实习,合格者留六部工作。

17、王导、谢安为何人?

王导:东晋宰相,是东晋王朝的实际创立者,协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民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既说明了王导为司马睿的晋室定下了汗马功劳,也点明了王家权势之大。 谢安:40岁时由会稽赴建康接任宰相,在建康做了两件大事,从而名垂青史: (1) 阻止了桓温的篡位活动。 (2) 指挥了淝水之战(“东山再起”这一成语取之于此)

18、南京曾有几处孔庙?在哪里? 有三处:(1)在现市政府内。(2)在朝天宫内。(3)在现夫子庙

19、坦腹东床、画龙点睛、青梅竹马的典故? 20、秦淮小吃的特点?

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咸甜适宜、美味可口的特点,融历史、文化、烹饪、养生于一体。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湖南长沙火宫殿并称四大小吃群。

21、秦淮分月的原因?

因文德桥的方位是正南北向,其走向与日晷上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年阴历十一月十五子时,可见桥的东西水面各有一半月亮。

22、为什么学宫都和孔庙相邻?

3 为了表明儒学修身立国的正统地位。

23、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为何意?

当时的江南省分安徽、江苏、上海。安徽为上江,江苏是下江,所以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是当时安徽省和江苏省的考生进行乡试前预考的地方。

24、在科举制度之前采取什么制度选拔官吏?

西汉时是采用察举举制,东汉时是九届中正制。 20、“八股文”中的“八股”是指?

破题、承接、起讲、八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25、秦淮八艳:陈圆圆、顾横波、柳如是、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董小宛。

26、什么是雅乐

祭孔所用的音乐,是中国古代吕庭典礼仪式音乐,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传说是周公亲自编定,此后作为中国礼乐文化得以长期保存,历代音乐家也对其作了许多变革,乐器则为传统的古乐器编钟和编磬为主,具有强烈的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之功能。

27、门钉在古代建筑中有什么作用? 门钉除了座装饰外,主要起着将门板和穿带钉在一起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家建筑大门才装饰门钉,最高等级是纵横皆九。

28、简单介绍编钟、编磬。

编钟: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

编磬: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组磬组成。

29、秦淮河的源头:溧水东庐山的溧水河和句容宝华山的句容河。30、四亚圣:颜回、曾参、孔伋、孟轲。

2、大成殿前的平台古称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答: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

5、大成殿中的屋脊鸱吻有什么特别之处?

答:"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

6、大成殿内的"三宝"是哪三宝?

答: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

7、殿中央陈列的孔子画像有多高多宽?

答:殿中央陈列的孔子画像高6.5米、宽3.5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

9、大成殿内四周墙壁悬挂的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共有几幅,名称是什

么?

答:共38幅,称为"孔子圣迹图"。

10、大成殿内四周墙壁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有多大,里面共有多少人物?

答:每幅画高2.5米,宽1.3米,画中共有人物408位。

1、学宫主要有那几个单体建筑?

答:有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

2、学宫的正堂一般都叫做明伦堂,为何南京独称“明德堂”? 答:明伦堂取义教人明白伦理道德。当年文天祥北上抗金,路过南京时,刚好明德

堂复建完工,人们请文天祥题字,文天祥就写成了“明德堂”,一直沿用至今。

3、明德堂后的尊经阁以前是什么地方,现在做什么?

答:以前是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

4、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什么建筑? 答:分别是崇圣祠和青云楼。

5、崇圣祠是做什么的地方?

答:崇圣祠原为祀孔子父母的地方,现为梨园。

6、尊经阁后的卫山上的亭子叫什么?天下文庙皆该亭始于何时? 答:敬一亭,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

7、南方孔庙的屋面与北方孔庙的屋面有什么区别? 答:南方孔庙的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

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

俗文化的表现之一。

8、夫子庙水上游旅游线路称什么? 答:夜泊秦淮。

9、学宫的门匾“东南第一学”是由谁题写的? 答:由清末状元秦大士所题写。

10、科举时代秀才一般每逢什么日子到学宫来听讲?

答:每月逢旧历初一和十五都要到这里来听训导和宣讲。

第12篇:夫子庙A导游词

夫子庙A 景点概况:1分30秒

1、秦淮河简介

2、夫子庙景区特色及历史沿革

3、5A级景区等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它全长110公里,从东水关入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唐人杜牧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始建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建的。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

庙前广场:2分钟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魁星阁、天下文枢坊、聚星亭及棂星门简介

大家看到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罩气、遮挡、装饰的作用,是我国照壁之最。它长110米,高10米,代表着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流经夫子庙前的内秦淮段全长十里。

照壁前方这个半圆形的池子为泮池,根据周礼当中的记载“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古时候孔庙也叫泮宫,为了沿袭传统,庙前半圆形的水池就这样被称为泮池了。南京夫子庙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这也是一大特色。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传,每年的农历11月15日晚,每当月到中天的时候,以此桥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为两半,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

文德桥畔,广场西侧还有一座聚星亭,取“群星聚集、人才汇粹”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仿古三门四柱,斗拱托顶,它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因为这里是孔庙的所在)。牌坊南侧有魁星阁,里面原来供奉奎星的画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运之星,古代参加科举的文人士子喜欢在考试之前来此,沾一沾文气,求一个好运气,期盼科举夺魁。

沿着广场的中轴线向北走,我们来到了棂星门,这座六柱三门的建筑顶部有云纹图案,造型精美。据说进出此门者,都是孔子的门生,当然,中间的门为禁地,在古时,惟有皇帝和新科状元才能通行。

孔庙:大成门、露台:1分钟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廊庑及书者人名

4、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5、孔子青铜像

穿过棂星门,就是大成门。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所称大成门。横额 “南京夫子庙”是赵朴初先生手书,直额“大成门”是我国前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所提写的。门内有南京夫子庙卧碑一块,背面有《重修夫子庙记》碑文。门内甬道两边有孔子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两侧碑廊内有赵朴初、林散之等书法名家的墨宝。

甬道的尽头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围以石栏,设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正中是孔子铜像,前方设有铁香炉,上面刻的“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全国孔庙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

大成殿:2分钟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夫子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个大字。大殿是按照清同治年间的形式复建的。在屋顶正脊上有二龙戏珠的立体砖雕,雕刻十分精美。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主殿。步入大成殿,迎面看到孔子巨幅画像,大家请看,这幅孔子巨幅画像高6.5米,宽3.15米,是现代画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吴道子的画本绘制完成的,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副孔子画像。

画像下方有孔子牌位,两侧立有四尊汉白玉雕像,他们是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曾参、颜回、孔子的孙子孔汲,再传弟子孟子,这四位被尊称为四亚圣,所谓亚圣,就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又称四配。在这里还摆放着一些乐器,祭器,是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的。两边的楹联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

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有《孔子圣迹图》,这是秦淮区政府在1997年耗资580万元人民币制作的,共有38幅。由浙江乐清的200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鸡血石,玛瑙、黄金、珠宝等名贵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动描绘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一生。

殿内最高处还有《万世师表》、《与天地参》、《斯文在兹》三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乾隆、光绪三位皇帝题写的。其它的匾额也是由清代的皇帝和民国时的政要人物如黎元洪,蒋介石等人题写的。

碑刻:1分钟

1、玉兔泉点到即可

2、五块古碑的名称

穿过了大成殿,殿外有复原的宋代开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块《筹措朝考盘费碑》,记录了两江总督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试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度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度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这块碑的确切历史年代为公元484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华民国时,由戴季陶命人运到南京。旁边三块碑刻都是刻于元朝的,分别是《集庆孔子庙碑》、《封四氏碑》和《封至圣夫人碑》。

学宫:学宫大门:30秒

大门内外所悬匾额的名称及书者

大成殿后是学宫的大门,明朝初年,这里曾为大明国子监的所在地,门额上悬挂了 “大明国子学”牌匾,是由清朝的两江总督曾国藩亲笔题写的。门内还有一块横额,是由清代乾隆年间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的“东南第一学”,这些题词无不显示了学宫的崇高地位。

明德堂:1分30秒

1、明德堂的名称由来及用途

2、仰圣亭和习礼亭的名称

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当年只有参加院试后的童生(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秀才)才有资格进入学宫学习。明德堂是学子们在新入学的第一天行拜师礼的地方,在全国其他孔庙的学宫都叫明伦堂,为什么这里却叫明德堂呢?南宋时期这学宫的建筑在重修时,刚刚建成的大殿还差一块匾额。刚好文天祥北上抗元经过这里,大伙就请他题匾。文天祥就题下了明德堂三个字,代表的是忠信,也就是忠于国家,取信与民。为了纪念抗元英雄文天祥,我们就将明德堂的名字沿用至今。现在的明德堂已辟为为“雅乐宫”,是演奏雅乐的地方。

在学宫的院内有两座亭,东侧为习礼亭,西侧为仰圣亭。习礼亭里面摆放的是礼运钟,钟高2.55米,是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时铸造的,上面还铸有儒家经典《礼运,大同篇》;仰圣亭中摆放的是圣音鼓,上刻《论语》中有关教育语录16条,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1、建筑特点及用途

2、“尊经阁”匾额的书写者

3、尊经阁周围建筑的名称

在明德堂的后面还有新复建的尊经阁,阁为三层,歇山顶,上面悬挂的檐匾是江苏著名女书法家萧娴题写的“尊经阁”三字,原先这里楼上是摆放儒家的经典书籍,楼下是教谕讲授功课的地方,现在开辟为“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里面展出了南京云锦、金箔、秦淮灯彩等南京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尊经阁东原先有供奉孔子父母牌位的建筑崇圣祠,还有一座青云楼,是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和学宫秀才阅览经书的地方。阁后有一座小山,名叫卫山,山上的亭子叫敬一亭,是原先文人举子们登高览胜的地方,现在成为了供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

其他:1分钟

金陵灯会、徽派建筑特色、夫子庙特色小吃、秦淮八艳、秦淮画舫、名人旧居等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而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秦淮河上就有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欣赏迷人的两岸风光和精美仿古建筑;还能品尝到独具风味秦淮风味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或者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更可一一探寻乌衣巷、王谢古居、等名人旧居,

追寻历史遗迹。夫子庙的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给大家2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会在停车场恭候各位,谢谢!

第13篇:夫子庙导游词

夫子庙

1,景点概况—1分钟30秒

(秦淮河简介、夫子庙景区特色和历史沿革、5A级景区等)

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道。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公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

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景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因此,夫子庙景区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建的。经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一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2,庙前广场—2分钟

(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泮池的由来及作用、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魁星阁,天下文枢坊,聚星亭及棂星门简介)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前的广场。大家看到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最。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它长 110米,高10米,代表着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流经夫子庙前的内秦淮段全长十华里。

照壁前方这个半圆形的池子为泮池,南京夫子庙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古时候孔庙也叫泮宫,庙前半圆形的水池就这样被称为泮池了。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传,每年的农历11月15日晚,每当月到中天的时候,以此桥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为两半,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古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许多孔庙、文庙、学宫前也都驻有泮池。)

广场东边临秦淮河而立的亭是魁星阁,三层六面。里面原来供奉奎星的画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运之星,古代参加科举的文人士子喜欢在考试之前来此,以借文气,期盼科举夺魁。

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仿古三门四柱,斗拱托顶,它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因为这里是孔庙的所在)。

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魁星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这是皇帝祭孔的仪门。

庙(1分钟、2分钟、1分钟)

3,大成门、露台—1分钟)

(大成门涵义、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廊庑及书者的人名、露台规模,用

途及陈设、孔子青铜像)

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所以叫做大成门。横额 “夫子庙”是赵朴初先生手书,直额“大成门”是我国前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所提写的。(门内有南京夫子庙卧碑一块,背面有《重修夫子庙记》碑文)。甬道两边有孔子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两侧碑廊内有赵朴初、林散之等书法名家的墨宝。

甬道的尽头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它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围以石栏,正中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正中是一尊孔子的铜像,前方设有铁香炉,上面刻的“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全国孔庙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

4,大成殿—2分钟

(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

在铜像的后面是夫子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个大字。大殿高16.2米,东西长27.3米,进深为20.9米,是按照清同治年间的形式复建的。在屋顶正脊上有二龙戏珠的立体砖雕,雕刻十分精美。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灵秀美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弘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得随和、入俗)。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地方。进入大成殿,迎面看到孔子巨幅画像。这幅孔子巨幅画像,它高6.5米,宽3.15米,是现代画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吴道子的画本绘制完成的,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副孔子画像。画像的上方的三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乾隆,和光绪三位皇帝亲笔书写的,画像下方有孔子神像和牌位,两侧立有四尊汉白玉雕像,他们是孔子的门生——曾参、颜回、孔子的孙子孔汲,再传弟子孟子,这四位被尊称为四亚圣。前面还摆放着编钟、古筝等古代乐器,是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两边的楹联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

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上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这是浙江的200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鸡血石,玛瑙、黄金、珠宝等名贵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动描绘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一生。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画面采用中国古典全景式构图方式,做工精细,色泽自然,富有立体感,给人以逼真神奇之感。每幅面高2.5米,宽1.3米,画中共有人物408位,造型面目自然、栩栩如生。) (殿内最高处还有《万世师表》、《与天地参》、《斯文在兹》三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乾隆、光绪三位皇帝题写的。其它的匾额也是由清代的皇帝和民国时的政要人物如黎元洪,蒋介石等人题写的。)

5,碑刻—1分钟

(玉兔泉点到即可、五块古碑的名称)

穿过大成殿,殿外有复原的宋代开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块《筹措朝考盘费碑》,记录了两江总督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试费用的一段历史。 大家请看,另一侧还有四块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度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度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旁边三块是刻于元朝的《集庆孔子庙碑》、《封四氏碑》和《封至圣夫人碑》。这三块石碑是南京市仅存的三款元代石碑,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A线——学宫(30秒、1分钟30秒、1分钟)

6,学宫大门—30秒

(大门内外所悬匾额的名称及书者)

出了大成殿我们便来到了学宫的大门,明朝初年,这里曾为大明国子监的所在地,门额上悬挂了 “大明国子学”牌匾,是由清朝的两江总督曾国藩亲笔题写的。门内还有一块横额,是由清代乾隆年间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的“东南第一学”,这些题词无不显示了学宫的崇高地位。

7,明德堂—1分钟30秒

(明德堂的名称由来及用途、仰圣亭和习礼亭的名称)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当年只有参加院试后的童生,民间俗称秀才,才有资格进入学宫学习。明德堂是学子们在新入学的第一天行拜师礼的地方,在全国其他孔庙的学宫都叫明伦堂,为什么这里却叫明德堂呢?南宋时期这学宫的建筑在重修时,刚刚建成的大殿还差一块匾额。刚好文天祥北上抗元经过这里,大伙就请他题匾。文天祥就题下了明德堂三个字,代表的是忠信,也就是忠于国家,取信与民。为了纪念抗元英雄文天祥,我们就将明德堂的名字沿用至今。现在的明德堂已辟为为“雅乐宫”,是演奏雅乐的地方。

在学宫的院内有两座亭,东侧为习礼亭,西侧为仰圣亭。习礼亭里面摆放的是礼运钟,钟高2.55米,上面还铸有儒家经典《礼运,大同篇》;仰圣亭中摆放的是圣音鼓,上刻《论语》中有关教育语录16条,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仰圣亭和习礼亭是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而修建的。

8,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建筑特点及用途、“尊经阁”匾额的书写者、尊经阁周围建筑的名称)

在明德堂的后面还有新复建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阁为三层,歇山顶,上面悬挂的檐匾是江苏著名女书法家萧娴题写的“尊经阁”三字,原先这里楼上是摆放儒家的经典书籍,楼下是教谕讲授功课的地方,现在开辟为“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里面展出了南京云锦、金箔、秦淮灯彩等南京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尊经阁东原先有供奉孔子父母牌位的建筑崇圣祠,还有一座青云楼,是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和学宫秀才阅览经书的地方。现已改为他用。阁后有一座小山,名叫卫山,山上的亭子叫敬一亭,是原先文人举子们登高览胜的地方,现在成为了供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

9,其他(1分钟)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而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秦淮河上就有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建国以后,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品尝独具特色的秦淮风味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谢古居、李香君故居、桃叶渡的名人遗踪,都是赏心乐事。 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的夫子庙之行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的下次光临!谢谢大家!

B线——贡院(1分钟30秒、1分钟、1分钟30秒)

6,前街、明远楼—1分钟30秒 (江南贡院历史沿革、“江南贡院”牌坊,楹联、贡院前街的人物雕像及石碑、明远楼的建筑特点,用途及一楼的展出内容)

现在我们来到了古代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它始建于南宋,最初为县府院试的场所,明清时期为乡试、会试的场所。顺治年间规模最大。清代,安徽和江苏合称为江南省,所以,江南贡院就是江苏和安徽两省考生参加乡试的地方。

前方就是江南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的楹联。坊下的龙门街,东侧立有11块记载贡院历史的碑刻,龙门街的中部设有与江南贡院有关的6位名人雕像,如唐伯虎、吴承恩、郑板桥、林则徐等。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是贡院的中心建筑,它呈长方形共设三层,一层为拱券门,门外有一堵八字墙,二层三层四面开窗。明远二字来源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檐下悬挂的两块明远楼匾额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皇帝题写的。

“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江南贡院”这块匾集的是颜真卿的字,八字墙上还有曾国藩的墨宝。明远楼是主考官是宣读圣旨,发号施令和监视考场纪律的地方。目前明远楼内已辟为江南贡院陈列馆,楼内一层的沙盘模型,展现的是贡院清朝鼎盛时的全景。

7,号舍—1分钟

(号舍的历史沿革、号舍的现有规模及展出内容)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复建的号舍。当时的号舍位于明远楼的两侧,号舍所在的巷子叫号巷,南向成排,以千字文为序,一条号巷里有60-100间号舍。在鼎盛时期,贡院共有号舍20644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

现在贡院内有恢复的四十余间号舍。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每间的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考生走出号舍下来无不面黄肌瘦,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供人们参观。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当一回考生,没准儿还能中个举人,体会一下“金榜题名”的乐趣呢!

8,至公堂—1分钟30秒

( 科举考试制度简介、至公堂的用途及现有陈列)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而设置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00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

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就是过去主考官的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考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模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得意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

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以及中国封建时代的几位知名状元,尤其是出自南京的状元,其中还有一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女状元——傅善祥。在这里,还有一张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中的殿试试卷,为今天的专家学者研究科举制度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如考生唐伯虎、吴敬梓,考官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的夫子庙之行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的下次光临!谢谢大家!

第14篇:夫子庙导游词

夫子庙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建的。(1分30秒)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大家看到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罩气、遮挡、装饰的作用,是我国照壁之最。它长 110米,高10米,代表着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流经夫子庙前的内秦淮段全长十里。照壁前方这个半圆形的池子为泮池,南京夫子庙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古时候孔庙也叫泮宫,庙前半圆形的水池就这样被称为泮池了。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传,每年的农历11月15日晚,每当月到中天的时候,以此桥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为两半,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

文德桥畔,广场西侧还有一座聚星亭,取“群星聚集、人才汇粹”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仿古三门四柱,斗拱托顶,它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因为这里是孔庙的所在)。牌坊南侧有魁星阁,里面原来供奉奎星的画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运之星,古代参加科举的文人士子喜欢在考试之前来此,以借文气,期盼科举夺魁。(2分钟)

穿过棂星门,就是大成门。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所以孔庙的大门叫做大成门,殿叫大成殿。横额 “南京夫子庙”是赵朴初先生手书,直额“大成门”是我国前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所提写的。门内甬道两边有孔子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两侧的碑廊内珍藏着赵朴初、林散之等三十位近代书法大师的墨宝。甬道的尽头是露台,它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围以石栏,正中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是一尊孔子的铜像,前方设有铁香炉,上面刻的“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全国孔庙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1分钟)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夫子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个大字。大殿高16.2米,东西长27.3米,进深为20.9米,是按照清同治年间的形式复建的。在屋顶正脊上有二龙戏珠砖雕,雕刻十分精美。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享殿。如入大成殿,迎面看到孔子巨幅画像下方有孔子神像和排位,两侧立有四尊汉白玉雕像,他们是孔子的门生——曾参、颜回、孔子的孙子孔汲,再传弟子孟子,这四位被尊称为四亚圣,又称四配。在这里还摆放着一些乐器,祭器,是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的。两边的楹联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大家请看这幅孔子巨幅画像,它高6.5米,宽3.15米,是现代画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吴道子的画本绘制完成的,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副孔子画像。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有《孔子圣迹图》,这38幅壁画是浙江的200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鸡血石,玛瑙、黄金、珠宝等名贵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动描绘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一生。殿内最高处还有《万世师表》、《与天地参》、《斯文在兹》三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乾隆、光绪三位皇帝题写的。(2分钟)

穿过了大成殿,殿外有复原的宋代开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块《筹措朝考盘费碑》,记录了两江总督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试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碑心刻的画像文字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度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度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旁边三块是刻于元朝的《集庆孔子庙碑》、《封四氏碑》和《封至圣夫人碑》。(1分钟)

A 大成殿后是学宫的大门,明初时,这里曾为大明国子监的所在地,所以,门额上悬挂了 “大明国子学”牌匾,这是由曾国藩题写的。门里还有清代乾隆年间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的“东南第一学”,这些题词无不显示了学宫的崇高地位。(30秒)

眼前的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学宫是本州府最高学堂,当年只有参加院试后的童生(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秀才)才有资格进入学宫学习。明德堂是学子们在新入学的第一天行拜师礼的地方,每个月逢初

一、十五学生在训导的带领下拜祭完孔子之后,集中在这里听国家的伦理道德与政策法令。在全国其他孔庙的学宫都叫明伦堂,为什么这里却叫明德堂呢?原来南宋时期这学宫的建筑在重修时,刚刚建成的大殿还差一块匾额。刚好文天祥北上抗元经过这里,大伙就请他题匾。他认为德代表的是忠信,是忠于国家,取信与民,所以把明伦堂改题成了明德堂,一直用到今天。现在的明德堂已经改名为“雅乐宫”,是演奏雅乐的地方。在学宫的院内有两座亭,习礼亭里面摆放的是礼运钟,仰圣亭中摆放的是圣音鼓。(1分30)

在明德堂的后面还有新复建的尊经阁,阁为三层,歇山顶,上檐匾是女书法家萧娴题写的“尊经阁”,原先这里楼上是摆放儒家的经典书籍,楼下是教谕讲授功课的地方,现在开辟为“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里面展出了南京云锦、金箔、秦淮灯彩等南京当地的民间工艺。尊经阁东原先有供奉孔子父母牌位的崇圣祠,还有一座青云楼,是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和学宫秀才阅览经书的地方,现已该为他用。阁后有一座小山,名叫卫山,山上的亭子叫敬一亭,是原先文人举子们登高览胜的地方,现在成为了供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1分钟)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而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秦淮河上就有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品尝独具风味秦淮风味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谢古居、李香君故居、桃叶渡的名人遗踪,都是赏心乐事。接下来,给大家2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会在停车场恭候各位,谢谢。(1分钟)

B 现在我们来到了建于江南贡院。它始于南宋,顺治年间规模最大,为全国之最。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00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这是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的楹联,坊下龙门街立有11块记载贡院历史的碑刻和与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雕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是贡院中心的建筑,它呈正方形,共设三层,一层为拱券门,门外有一堵八字墙,二层三层四面开窗。明远二字来源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檐下悬挂的两块明远楼匾额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皇帝题写的,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江南贡院这块匾集的是颜真卿的字,八字墙上还有曾国藩的墨宝。这座楼的作用是宣读圣旨,发号施令和监视考场纪律。现在看到的这个沙盘模型,展现的是贡院明清时的全景,当时贡院共有号舍20644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1分30秒) 现在贡院内还有恢复的四十余间号舍,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都在此处,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走出号舍下来无不面黄肌瘦,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号舍所在的巷子叫号巷,它南向成排,以千字文为序,一条号巷里有60-100间号舍。大家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当一回考生,没准儿还能中个举人呢。(1分钟)

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考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模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得意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以及中国封建时代的几位知名状元,尤其是出自南京的状元,其中还有一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女状元——傅善祥。在这里,还有一张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中的殿试试卷,为今天的专家学者研究科举制度提供了珍贵的佐证。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如考生唐伯虎、吴敬梓,考官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1分30秒)

第15篇:夫子庙B导游词

夫子庙B 景点概况:1分30秒

1、秦淮河简介

2、夫子庙景区特色及历史沿革

3、5A级景区等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它全长110公里,从东水关入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唐人杜牧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始建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建的。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

庙前广场:2分钟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魁星阁、天下文枢坊、聚星亭及棂星门简介

大家看到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罩气、遮挡、装饰的作用,是我国照壁 之最。它长110米,高10米,代表着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流经夫子庙前的内秦淮段全长十里。

照壁前方这个半圆形的池子为泮池,根据周礼当中的记载“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古时候孔庙也叫泮宫,为了沿袭传统,庙前半圆形的水池就这样被称为泮池了。南京夫子庙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这也是一大特色。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传,每年的农历11月15日晚,每当月到中天的时候,以此桥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为两半,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

文德桥畔,广场西侧还有一座聚星亭,取“群星聚集、人才汇粹”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仿古三门四柱,斗拱托顶,它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因为这里是孔庙的所在)。牌坊南侧有魁星阁,里面原来供奉奎星的画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运之星,古代参加科举的文人士子喜欢在考试之前来此,沾一沾文气,求一个好运气,期盼科举夺魁。

沿着广场的中轴线向北走,我们来到了棂星门,这座六柱三门的建筑顶部有云纹图案,造型精美。据说进出此门者,都是孔子的门生,当然,中间的门为禁地,在古时,惟有皇帝和新科状元才能通行。

孔庙:大成门、露台:1分钟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廊庑及书者人名

4、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5、孔子青铜像

穿过棂星门,就是大成门。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所称大成门。横额 “南京夫子庙”是赵朴初先生手书,直额“大成门”是我国前外交部

部长姬鹏飞所提写的。门内有南京夫子庙卧碑一块,背面有《重修夫子庙记》碑文。门内甬道两边有孔子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两侧碑廊内有赵朴初、林散之等书法名家的墨宝。

甬道的尽头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围以石栏,设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正中是孔子铜像,前方设有铁香炉,上面刻的“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全国孔庙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

大成殿:2分钟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夫子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个大字。大殿是按照清同治年间的形式复建的。在屋顶正脊上有二龙戏珠的立体砖雕,雕刻十分精美。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主殿。步入大成殿,迎面看到孔子巨幅画像,大家请看,这幅孔子巨幅画像高6.5米,宽3.15米,是现代画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吴道子的画本绘制完成的,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副孔子画像。

画像下方有孔子牌位,两侧立有四尊汉白玉雕像,他们是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曾参、颜回、孔子的孙子孔汲,再传弟子孟子,这四位被尊称为四亚圣,所谓亚圣,就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又称四配。在这里还摆放着一些乐器,祭器,是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的。两边的楹联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

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有《孔子圣迹图》,这是秦淮区政府在1997年耗资580万元人民币制作的,共有38幅。由浙江乐清的200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鸡血石,玛瑙、黄金、珠宝等名贵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动描绘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一生。

殿内最高处还有《万世师表》、《与天地参》、《斯文在兹》三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乾隆、光绪三位皇帝题写的。其它的匾额也是由清代的皇帝和民国时的政要人物如黎元洪,蒋介石等人题写的。

碑刻:1分钟

1、玉兔泉点到即可

2、五块古碑的名称

穿过了大成殿,殿外有复原的宋代开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块《筹措朝考盘费碑》,记录了两江总督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试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度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度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这块碑的确切历史年代为公元484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华民国时,由戴季陶命人运到南京。旁边三块碑刻都是刻于元朝的,分别是《集庆孔子庙碑》、《封四氏碑》和《封至圣夫人碑》。

贡院: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1、江南贡院历史沿革

2、“江南贡院”牌坊、楹联

3、贡院前街的人物雕像及石碑

4、明远楼的建筑特点、用途及一楼展出内容

现在我们来到了古代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它始建于南宋,最初为县府院试的场所,明清时期为乡试、会试的场所。清代,安徽和江苏合称为江南省,所以,江南贡院就是江苏和安徽两省考生参加乡试的地方。前方就是江南贡院牌坊,坊下的龙门街,东侧立有11块记载贡院历史的碑刻,龙门街的中部设有与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雕像,如唐伯虎、吴承恩、郑板桥、林则徐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是贡院的中心建筑,共设三层,一层为拱券门,门外有一堵八字墙,二层三层四面开窗。明远二字来源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檐下悬挂的两块明远楼匾额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皇帝题写的,“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江南贡院”这块匾集的是颜真卿的字,八字墙上还有曾国藩的墨宝。明远楼是主考官是宣读圣旨,发号施令和监视考场纪律的地方。楼内一层的沙盘模型,展现的是贡院清朝鼎盛时的全景,贡院共有号舍20644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

号舍:1分钟

1、号舍的历史沿革

2、号舍的现有规模及展出内容

现在贡院内还有恢复的四十余间号舍,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两块板子合起来就是一张简易的床铺,考生们就在板上合衣而眠,三场考试结束走出号舍的考生们无不面黄肌瘦,精神困苦不堪。

号舍所在的巷子叫号巷,它南向成排,以千字文为序,一条号巷里有60-100间号舍。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向我们再现了当年科举考试的艰辛;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当一回考生,没准儿您还能中个举人呢。

至公堂:1分30秒

1、科举考试制度简介

2、至公堂的用途及现有陈列

前方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举考试陈列室,中间的展厅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雕塑,旁边的一组模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科举制度就是封建时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00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

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以及中国封建时代的几位知名状元,其中还有一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女状元——傅善祥。在这里,还有一张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中的殿试试卷,为今天的专家学者研究科举制度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如考生唐伯虎、吴敬梓,考官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各位游客,夫子庙的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给大家2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会在停车场恭候各位,谢谢。

第16篇:南京夫子庙导游解说词

南京夫子庙导游解说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南京夫子庙。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是新兴的文化、商业、游览中心和庙市合一的繁华之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

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因此,南京夫子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地区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

请看广场前的这一条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流经广场的这一段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庙时被改造为泮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南岸的一堵红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最。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怡。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1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阁,阁内的魁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代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仑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

走过棂星门,我们就来到大成殿的大成门前。

大成门,又称戟门,是夫子庙的正大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东边有元至顺二年(1331年)的《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西边有公元1330年的残碑《集庆孔子庙碑》和由市政府迁来的甫齐永明二年(484年)的《孔于问礼图碑》。以《孔子问礼图碑》为著。

院落甬道两旁排列了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八位,即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状甚虔诚,栩栩如生。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露台中央的孔于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达4.18米,重乙37吨,做工精细,维妙维肖,体态丰盈,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露台尽头即为巍峨庄严的夫子庙主殿—大成殿,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是重槽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札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亦或称之为“入乡随俗”吧。整座建筑重檐飞翘,斗拱交错,气势雄伟;殿堂七楹,殿廊环立26根仿木圆柱;前后花格长门16扇,内殿藻井枋檩,素雅肃穆。殿中央陈列有高6.5米、宽3.5米的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二侧还有12位门生中的另4位,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陈列有柷、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为“孔子圣迹图”,是由浙江乐清

2 2OO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辽宁、青海、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内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翡翠绿、周村冻等石中名晶及黄金、珠宝、罗钿等贵重的珠宝饰件,耗3年之功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画面采用中国古典全景式构图方式,辅以考证有据的细部描述,做工精细,色泽自然,富有立体感,给人以逼真神奇之感。每幅面高2.5米,宽1.3米,画中共有人物408位,造型面目自然、栩栩如生。38幅壁画分别是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俎豆学礼、职司委吏、命名荣贶、职司乘田、问礼老聃、在齐闻韶、晏婴沮封、退修诗书、夹谷会齐、归田谢过、诛少正卯;女乐文马、因膰去鲁。匡人解围。丑次同车之一,丑次同车之

二、宋人伐木、楛矢贯隼、适卫击磬、学琴师襄、西河返驾、灵公问陈、子路问津、在陈绝粮、子西沮封、作歌丘陵,杏坛礼乐、跪受赤虹、西狩获麟、梦奠两楹、治任别归、汉高祀鲁。体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形象,这恰如殿中对联所写“气备四时兴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真乃谓“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由大成殿东庑北门出,经东市即进入学宫区。 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晶、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走进学宫大门,就是古风盎然的明德堂,是士子们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集中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的场所,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京夫子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游完学宫,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利用这一段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夫子庙的其他情况。夫子庙地区除了夫子庙自身建筑之外,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民风民俗、特色市场和风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六朝时期佛兴灯旺,作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节,灯火满市井,为全国之冠。明朝时放灯时间延长,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八日为落灯节,是我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灯节,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灯节都极为隆重,以夫子庙地区为最盛。建国以后,夫子庙灯会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 3 绎不绝,熙熙攘攘,煞是壮观,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庙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首先是夫子庙建筑群两侧的东、西二市就以其丰富的工艺美术晶、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显示出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其次在夫子庙还有小商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场,体现了南京人的一种闲适心态和文化品位。夫子庙已成为现代商品云集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其三,夫子庙还是南京四时茶食的发源地,随着各种节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庙秦淮小吃因时更新,各种茶食店铺,摊贩小吃,应有尽有,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最久、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区。从泮池文德桥至文源桥方圆百米左右的市面,风味饮食店就有数十家之多。可谓咸甜荤素风味迥异;东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园、六凤居、老正兴、奇芳阁、蒋有记等,风味名点和小吃有数百种,极大地强化了夫子庙的区域性特征。

好,我们已到了始建于1168年的江南贡院遗址。江南贡院是专门用来考试的场所,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之用。明初乡试、会试集中在此举行。后贡院规模扩大,待到清朝,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已经是规模空前,形成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其号舍达两万多个,在当时全国贡院中首屈一指。民国之后,贡院冷落,只有明远楼等,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上下三层,四四方方,飞檐出甍,面面皆窗,它本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游罢夫子庙的主要观光点,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两岸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如工艺美术品、小商品、花鸟及现代商场、批销中心,以及业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俗文化,如传统的民风民俗—秦淮灯彩、秦淮风味小吃、云锦工艺、南京白局等,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学宫、孔庙与市场(东西市等)、俗文化(秦淮民风民俗等)和谐相处,高雅的儒学文化与通俗的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相互兼容、共同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中国之最。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夫子庙学宫明德堂的名称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宝”—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堪称全国之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京夫子庙的与众不同,地方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自80年代以来,开发并形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风光带。在东起东水关、西迄西水关的十里秦淮,发掘出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秦淮胜迹,如瞻园、白鹭州、中华门城堡以及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和沿河景观,即所谓的“四点一线”,形成了集山水、园林、市街、河房河厅和民风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现已布局井然,初具规模,景致

4 独特,美不胜收,成为全国旅游景区四十佳之一。基于此,有关部门还开辟了“夜泊秦淮”水上游旅游线路和陆上游一条线,成为继“湖南路灯光夜市”后又一颗照亮南京一片天空的“夜明珠”,使得夜晚的南京城更显魅力。

各位朋友,夫子庙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附:夫子庙地区其他旅游景点

[媚香楼]媚香楼是明末著名歌妓李香君的故居。李香君是我国名剧《桃花扇》的女主人公,想必大家对《桃花扇》的故事都知道一些,她的美丽、多才多艺和高尚的民族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津津乐道。媚香楼座落于秦淮河畔来燕桥南端,小巧玲珑、典雅秀丽,保存了明清江南民居的风貌,为历代文人雅集之所。全院展现书法、绘画、楹联、篆刻以及园林小景、石刻砖雕、壁画挂灯等艺术精品,供游人观赏。

媚香楼一名取自于《左传》中“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可谓入楼玉配。媚香楼是三进两院式河厅河房建筑,具有典型的秦淮河民居风格。进入媚香楼正门,是妓家接待宾客的客厅,古称“倒座”,现已辟为餐厅。正门旁右边门,内有小厅,又叫轿厅,是女客停轿之处。轿厅右壁上有四副石刻砖雕,依次是“秦淮览胜”、“大义却奁”、“合子盛会”、“栖霞归真”,展现了香君一生中的几个重要片断。顺着门厅左拐,便是一个清静幽静的院落,东南角有李香君汉白玉塑像一尊,螺髻高绾,手执纨扇,明眸似水,神情温婉,香君的绝代风华刻画无遗,其冰清玉洁的一生令人感叹。小院之中是正厅,现为香君故居史料陈列馆,陈列有“秦淮八艳”画像、史料以及当时女子的闺中之物。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分别是柳如是、马湘兰、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卞玉京、寇白门、陈园园,个个容色绝艳、多才多艺,尤为可贵的是,雇明末清初的特定环境中,秦淮八艳都表现出难得的民族气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她们名留青史、芳名永存。李香君娇小玲珑,冰肌玉肤,有“香扇坠”之美誉,她虽自幼入门青楼,却饱读诗书,精通音律。香君因色艺双全,成为统治者攫玩的目标,她以血溅诗扇与之抗争;在丈夫侯方域归顺清廷后,她又斩断情缘,遁入空门,表现其民族气节,实在是可歌可泣。

正厅之后是一院落,左侧立有一碑,刘宇一撰、庄希祖书《重修媚香楼记》,文中赞叹“夫香君,一青楼弱女子耳,出污泥而不染,守身如玉,勇抗权奸之侮,威武不能屈也;宦郎丧志,立断啮臂之恩,富贵不能淫也:木鱼清声,不服铅华之履,贫贱不能移也。”表述了后人对李香君的高度评价。

院落之中是李香君居住之所—媚香楼,“媚香楼”三字是明末清初王铎所书。进门是一小厅,设有几案,悬有刘工天撰对联一副:“玉滢云水浮香翠,露冷楼台坠粉江”。进入后堂,豁然开朗,花格轩窗,临水而居。靠河墙壁上设有水门,水门即内码头,是明清时期秦淮河房中常见的建筑格局。“穿甬道如坞,移步便乘画舫”,描述的就是河房水门的特色。移步上楼,共四间房,左首第一间为香君卧室,设有绣榻、妆台,还有当时女子使用的

铜手炉、铜镜等,李香君就是在这间屋子里与侯方域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第二间房是香君的书房,壁上装饰有汉代瓦当,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表现了女主人非常高雅的情趣。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而香君身为青楼女子,却饱读诗书,是难能可贵的,据说当年香君以头触柱、血溅扇面就是在此书房中。第三间是小客厅,此处是当时名士聚集之所,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香君在此款待佳宾,尽兴时便会步人琴房,抚琴一曲。李香君精通音律,尤擅弹 5 奏琵琶、古琴,因此特设琴房一间,房内还设有棋榻,可见女主人才情绝艳,无怪乎“艳名惊白下”呢!

[乌衣巷和王谢古居]位于夫子庙文德桥畔,三国时吴国驻守城区部队营房所在地,因军士所穿衣服为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东晋时期,这一带成为王、谢等豪门大族居住区.唐朝中期刘禹锡所作《乌衣巷》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乌衣巷知名度大大提高,以至于前来访古探幽者,络绎不绝。因此,1997年初,有关部门在广泛收集历史资料文物的基础上,恢复乌衣巷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供游人们参观、瞻仰。

乌衣巷口的王谢古居旧址,作为旧时豪族聚居区,恢复从前的规模已不可能,更何况东晋结束后,已告废圮。作为一个繁盛时期的缩影,开发部门使之内涵扩大,把王谢古居建成“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向我们展示了六朝时期的璀灿历史和文化成就,从这个角度上看,王谢古居更值得我们去参观。

进入王谢古居的大门,便是“四屏对开”屏门,它起屏蔽视线作用,四块屏风上分别用草、隶、楷、篆四种字体书写了刘禹锡的《乌衣巷》诗。

沿着回廊左拐,来到西首院落门前,迎面墙壁及背面墙面上分别镶嵌着对狮、行乐图砖印壁画,线条清晰、形象逼真。院中为“鉴晋楼”,楼前东南角有“鹅”字碑,系仿绍兴兰亭“鹅”字碑而作,以忆书圣王羲之。该楼一楼向我们展示了南京的六朝历史和六朝文化艺术,并陈列了代表性的出土文物;正面墙上还有南通彩锦绣《六朝胜迹图》,勾勒出六朝时期南京的名胜地;左首偏房中陈列有中国现存最早卷轴人物画卷《洛神赋图》摹本,以壁画形式展示,长达16米,实屑罕见。该画由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洛神赋》所作,内容为曹植与洛神相会的过程,分相遇、互赠礼物、游玩、分别四节,每节通过山水树木有机联系,重在精神状态的描绘,是一幅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出得鉴晋楼一楼,回到入口处的正面院落。院落中有曲水流觞流杯渠,形似两只如意,附会兰亭流觞作诗之说。曲水流觞,源于古代修楔的风俗,女巫在水边举行仪式,为人们除灾去病,称“修禊”,“禊”有清洁之意,在河边修禊,洗涤积秽,可以祛除不祥,由此也形成了河边宴饮的习俗。宴饮时为增加趣味,让酒杯沿溪水漂流,至面前便一饮而尽。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曲水流觞”风雅起来。后来的皇家贵族虽无歌咏才能,却有趋风附雅的兴致,在北京的故宫御花园、中南海、香山、潭柘寺等处均能看到这种微型水渠—在石基上凿成迂回曲折的沟槽,这也许都是兰亭“流觞曲水”的遗风吧。

流杯渠后便是由338块砖构成的长6米、高1.1米的魏晋时“竹林七贤图”砖印壁画,从左向右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阮贤、王戎、向秀、刘伶、荣启期,需要说明的是:七贤实为八贤,考虑到壁画的对称性,把春秋时期的荣启期也列入其中。砖印壁画周围环以四灵图及花草纹砖印画,四灵是四方之神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坐北面南的来燕堂也是两层小楼,楼下陈列有王导、谢安二大家族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资料,反映了两大家族的兴衰历程。东首楼梯旁,为淝水之战半景画厅。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是北方前秦与东晋的一次军事较量,也是谢安所指挥的一次杰出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上二楼是起居室,陈列东晋豪门贵族的起居室摆设。沿廊西行,有六朝雕塑艺术、书画艺术陈列,集中展示了帝陵石刻和佛造像作品摹本以及书、画家钟繇、索靖、王羲之、王献之、顾恺之、张僧繇、宗炳、顾景秀、谢赫等的作品。

6 再折向南,即为鉴晋楼。楼上,为“十里秦淮的今天”展览,有各种各样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还有模型“十里秦淮今胜昔”和漆刻画—秦淮之光,极尽富丽、繁华之意。

由此下楼,出故居,北行50米,即到文德桥畔。

[吴敬梓故居和古桃叶渡遗址]吴敬梓故居又名秦淮水亭,依青溪、秦淮河交汇处的淮清桥而建,是明末清初小说家吴敬梓的住所,原址已废圮,现在所见是今人为纪念吴先生在旧址上的重建,供人们瞻仰、参观。

吴敬梓,安徽全椒人,一生不善料理家政,使其财产流失,后拂妻寄居此地,愤世绝仕。所著《儒林外史》,以其亲身经历,从多方面揭露了士大夫的丑恶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故居大门所书对联“儒冠不保干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是其一生写照,点出了吴敬梓一生的经历和光辉成就。

进得大门,右手即为古桃叶渡遗址。相传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在此迎接爱妾桃叶,并赋《桃叶歌》而出名。歌词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一时广为流传。于是文人骚客每临桃叶渡都与唱和,“桃渡临流”,遂成为千古佳胜。渡口在清初建利涉桥而废。现立碑存记,上书“细柳来岸生,桃花渡口红,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浪漫之情油然而生。 向北是“文木亭”(“文木亭”,吴敬梓晚年号文木,著作除《儒林外史》,还有《文木山房诗文集》),为二亭夹一廊式建筑,入口处有对联:“无捷径以窘步,有瑰意与琦行”。后为花岗岩雕刻壁画,共有四幅,分别为迁寓秦淮、绝意仕途、绕城暖足、愤世著书。反映了吴敬梓在南京生活的历程

【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人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7 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

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秦淮画舫-伴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 8 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大成殿-学宫】

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门内侧有石碑四块。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极(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庙院两侧是碑廊(原来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的地方),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

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石雨道走。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天台子,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

南京总统府导游解说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要游览的历史遗迹—南京长江路292号建筑群,就是著名的总统府。

自明初以来,这里多有更迭,历经明、清、太平天国和***等时代。在明代,这里是汉王府;清代设两江总督衙门于此,是清政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乾隆时期,这里曾为南巡行宫;太平天国时改为天朝宫殿,清朝后期,曾国藩沿袭咸串三年前的旧督署规模及布局进行改建,仍为两江总督肘。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总统府就设在这里的西花园;1928年,这里又成了国民政府所在地,1948年5月,蒋介石在此就任“总统”。

各位下车后,请向南看,马路对面是一面钢筋水泥建成的总统府照壁,面前有一汉白玉石碑,碑上遒劲有力的行书“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是郭沫若先生所题。这是1951年为纪念太平天国广西金田村起义100周年而立的,纪念碑两侧为高大的雪松。

大家对总统府大门都不陌生,在许多历史纪录片中都见过。这座西洋古 ^式大门建于1929年。原先,门是木结构传统衙署前的辕门,后嫌其气势不足而改建。门楼仿古罗马风格,有八根圆柱。这是一座两层半的建筑,一楼为门房、卫士室,二楼为卫兵宿舍,楼顶为升旗平台。1948前,门前正中悬挂“国民政府”大字横匾。1948年后改用木制包金箔的“总统府”三个大字,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后被摘下。

进入大门,两侧是类似朝房式的办公室,中间为一个花草繁茂的院落。大门正对面是大堂,也就是我们说的太平天国天王府金龙殿旧址。天朝时这里是“真神金龙殿”,又称“荣光大殿”。当年,大殿粱栋涂金,饰以龙凤,四壁彩绘极其富丽堂皇,是洪秀全大朝之地,曾国荃攻陷天京,大肆掠夺后,火烧天王府,但此殿却奇迹般地保全下来。后曾国荃下令揭去红黄墙瓦,剥去泥金盘龙和木雕,将其翻盖为两江总督署的大堂。民国时,这敞开的大堂是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大堂内正梁上悬挂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红底黑字匾。 穿过大堂可见一红柱长廊直通庭院深处。

西边为原总统府礼堂(清代总督署花厅),是民国时重大典礼的活动场所。如1948年蒋介石、李宗仁就任“总统”、“副总统”的就职大典,外国使臣递交国书,召开重要会议,举行国宴等都在这里举行。

东边为“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馆”,馆名由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题写。两江指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辖今天的江苏、安徽南部的上海。在清朝,总督是地方最高长官,通常兼兵部尚书衔和右都御史衔,文官从一品,其职为“厘治军民,察举官吏,修饬封疆”。两江总督始于康熙四年,管辖范围仅决于直隶。

这里看到的两江总督署大堂是根据史料模拟陈设的。大堂为商讨军机和拜祀的地方。正中上方悬挂乾隆御赐当时两江总督尹继善的“惠洽两江”额匾。两侧放置总督职衔牌,公案旁有两把杏黄伞,这是封疆大臣出行仪仗中必不可少的。公案后屏风为朝阳、仙鹤和海潮图案。大堂两旁有一对联:“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为当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所撰写。其意为:就连圣贤人也有差错失误,我愿下属你们常针对我的不足提意见;我希望下属如师弟个个功成名遂,我方安心。两旁耳房,分文左武右,为休息室。

10 史料陈列馆门上横匾“清风是式”由乾隆所题,赐予总督于化龙。里面介绍了1842年以来近代史上11位有影响的总督。分四部分内容,即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仿制西学和辛亥风雨。另外,对总督仪仗也做了介绍。

出厂两江总督史料馆向北,我们就来到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馆,馆名由胡绳题写,分为天王宫殿(天王宝座)、天王书房和天王内宫三部分,是请苏州古建专家和工匠依当年形制仿建的,并用模型向人们展现了太平天国时天王宫殿的全貌。展览共分五部分,即定都天京、社会风情、兴政建制,天京内讧和天国倾覆,系统介绍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12年的兴衰史。

现在我们就去总统府参观蒋介石和李宗仁当年办公的地方。经过走廊,来到一静谧小院。这幢两层小楼就是子超楼—国民政府的中枢办公楼。

子超楼为西洋式楼房,建于1934年,均采用进口建材兴建。这幢小楼共耗费银元十多万元。1935年底完工,1936年开始启用。民国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时间最长的是林森,他的字叫子超,所以将此楼命名为“子超楼”。1948年5月,蒋介石召开第一次国民大会,并被选为总统,故此楼又称“总统府办公大楼”。新中国建立后江苏省有关机构曾在此地办公。

现在我们就进入子超楼参观,请大家依照规定路线向前走。

一楼是文书局(第一局),管七科一室。它由政府文官处管辖,后由总统府秘书长领导,主要管理中枢文告、政令和玺印、文印。

二楼朝北两间为秘书长办公室。秘书长管文书局、政务局、印铸局、日常事务、重要文稿等。紧挨秘书长办公室的是副总统办公室—李宗仁办公室。李与蒋政见相左,派系不合,故此办公室形同虚设,李一直在傅厚岗官邸办公。南面套房为蒋介石的办公室,共有三间。一间为办公室,临窗有一巨形写字台,一张特制的皮转椅,顶悬法国产的精美吊灯。办公室东间为蒋介石的休息室,配有卫生间。西间为书房和接待室。

三楼是新复原的国务会议厅,正北墙上有一汉白玉条石,上有林森亲笔书写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横额上有孙中山像和***国旗。南面墙±是蒋介石着大元帅戎装礼服像。屋顶有法国制造的吊灯,室内清一色长桌配高靠背皮椅。正中朝南是蒋介石的专席,此椅比其他的要大得多。国务会议组成人员一般为:正副总统、五院院长、当然委员和另设委员。每两周开会一次,主要讨论制订立法原则、施政方针、军政大计、财政计划预算、任免官员和总统交议之事等内容。

各位游客,处于总统府中轴线上的几处景点就参观完了,现在我们去西花园—煦园参观游览。

前面说过,总统府的前身是汉王府。汉王指的是陈友谅之子陈理的封号,因这里是朱元璋为他建造的府邸而得名。后来陈被遣送去了高丽。永乐一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也居于此,故又称煦园。现存部分是当年汉王府的西花园,所以煦园也被称为西花园。

清康熙年间、曹玺、曹寅父子(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曾在设于煦园的江宁织造廨署任职。据一些红学专家考证,《红楼梦》中的许多场景,就取材于此。 煦园,占1.4公顷,可以分三个部分游览。一是园门前的小院;二是东半部以建筑山石为主的园林,三是西半部以瓶状水池为中心的园林。现在我们依次参观。

东侧外门原为歇轿处,门额砖刻“璇原”,内门额刻“飞黄”,均为清末两江总督衙署原物。进入东侧外门,是一个三角形的小院落,粉墙上洞开一园门,上额题“煦园”。别看它只是个小院落,却是整个园林的“序”。园门上点明“煦园”,像是开题。小院高墙,有利于游人收缩视线,从心理上做好细品慢究的准

11 备,真正领略园林的“真谛”。小院中,高墙最为引人注目。高墙,是安全的需要,但从园林艺术而言,真正功用是遮挡,符合古人含蓄、不事张扬和财不外露的思想。为避免呆板,高墙的墙脊做成波浪形,称为游龙脊。因其状若云头,又称为“云墙”或“龙拱墙”。

园门呈圆形,称为月亮门、月洞门或月门。透过园门远观园内景色,如对明镜,意趣无穷。

小院左前方,有太湖石堆起的土台。上方的这块湖石外形很像跃起的鲤鱼,正合鲤鱼跳龙门之说,不仅使小院顿生盎然情趣,还暗喻了生活富足、年年有余、飞黄腾达等好彩头。此石虽难与上海玉玲珑、苏州冠云峰、玄武湖观音石相比,但神韵独具,也堪称一绝。

从月门入园,大家慢走细品。左边是一座由太湖石堆成的假山,山上有六角亭一座。此谓开门有山,入门见亭。有石阶可登顶。假山有如影壁,用来隔景,可造成悬念,激发游兴。

假山的西北是“桐音馆”。桐音出典于《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木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说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所以桐音即琴音。这里又有一个故事,说俞伯牙抚琴,惟钟子期闻而知雅意,有高山流水之想,俞遂引钟为知音。钟死后,伯牙因知音已逝,从此不再抚琴。所以琴音又引申为知音。故桐音者,知音也。这是主人款待知心好友的地方。“桐音馆”三字为林散之先生题写。

西南的一亭双顶就是方胜亭,俗称“鸳鸯亭”。这也是民国前江南惟一的方胜亭。方胜,又称双菱,指两菱形相叠。亭基方胜,上为双顶。远观似双亭并立,近看却一亭独伫,小巧玲珑,颇为别致。飞檐翘角,如欲飞的鸳鸯,在枇杷和桂树的掩映下,十分生动。梁柱间有很大的彩绘“雀替木”,这是清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因其少用斗拱,为出挑檐,只得加大这种斜角支撑物。亭里可见一些龙风狮虎等动物形状的刻绘。走进方胜亭,东观假山上的六角亭,西览水池中的不系舟,又是一处左右逢源的佳景。现在,我们来到了西花园西部的水池边。水池形如巨大的花瓶,池壁所砌的青砖都是太平军从明故宫城墙上拆来的。花瓶是中国的传统摆设,是一种吉祥物。过去客厅案桌上必放置花瓶,取意为平静、平安、平和、太平等。太平军将水池砌成瓶状,应是取平等之义。我们姑且称其为太平池。也有称为太平湖的,但因四壁都砌了砖,故称池更为贴切。太子池的南北对景是不系舟和漪澜阁,东西对景为喜上眉梢榭(又称忘飞阁)和夕佳楼。

一座曲折的小石桥通往不系舟,入口处是太湖石叠成的门洞,依稀像一个繁体的“寿”字。这种叠石称作相形叠山。据说是由叠山高手作为相士,他边相,工匠边叠,叠出的假山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这个“寿”字假山就是相形叠山的神来之笔。据传,每走过这里一次,可添一次寿算,久之就能长命百岁。

前面就到了不系舟。这是一座建于水中的石舫,故称“不系之舟”。它是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接皇帝南巡而建造的。船形若江南花船(一种游览时吃船菜听小曲的船),肪下是青条石的船身,舱为木制,上覆卷棚瓦顶,长14.50米,船头宽4.63米,尾宽4.56米,棚高2.77米。舫,俗称旱船,一般分为三部分。头舱俗称纱帽厅,占全舫的二分之一;中舱一隔为二,旁设木窗,供人宴饮观赏;后为尾舱。不系舟分为前后两舱,前舱以一套根雕家具布置成客厅。全船木雕十分富丽堂皇。门楣上雕刻的蝙蝠、梅花鹿、山猫(兽)分别喻意福、禄、寿、其他还有牡丹、万年青、仙鹤等,都是长寿富贵之意。石舫门柱上有木雕彩塑狮子两个,额部有“王”字。匾额原为乾隆所题,已无存,

12 现为书法家费新我左书。乾隆、洪秀全、孙中山等都曾于此休憩。江南园林中石舫较为常见,此处乾隆称其为不系舟,又是何故呢?我们可以从唐太宗的一段话里找出答案。唐太宗告诫太子李治(高宗)说:“是以庶黎比做水,君王比做舟。水亦载舟,水亦覆舟。“就是说,要善待百姓,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可见,乾隆称其为不系舟,是说自己的江山社稷稳如磐石。

沿着小石桥,我们来到太平池的西岸。位于池西的夕佳楼,双层檐顶,二面临水。取名夕佳,意为黄昏赏景佳地。夕阳西下,登楼而望,亭、台、罔、榭,无不光彩四射,水中倒影亦是摇曳生辉。夕佳楼围以曲栏,名为“吴王靠”。因过去的绘画作品中常见仕女临水半倚,团扇轻拂,故又称“美人靠”。

夕佳楼西的平台上有木廊可通,台上有一“五爪团龙壁”。壁为九块水磨青砖雕刻而成,面北而立,极富动态,疑为天王府遗物。凉台旁接高墙,起伏似龙,上盖龙凤瓦当,极似龙麟。

在水池西南,有一四方亭,名为“望亭”。此亭上虚下实,上部为望楼,地势最高,能俯视全园。下部为方室,即“印心石屋”碑亭。正中有一方砖壁,一面为二龙戏珠浮雕,另一面嵌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故里“资江印心石屋山水全图”和陶澍呈给道光的谢恩奏折。碑高48厘米,宽155厘米。

夕佳楼后廊壁上嵌有一碑,黝黑斑烂,称“天发神谶碑”。它原为东吴孙皓“天玺记功碑”,因发现时即断为三截,故又有“三段碑”之名。原碑是东吴孙皓天玺元年发现的,意为上天保佑江山稳固,孙皓因此将年号改为天玺。可惜孙皓这番装神弄鬼并未能保佑他坐稳江山。此碑系宣统无年两江总督端方复制。碑文用篆文笔法写隶书,笔致苍润古朴;后代书家称其如折古剑,如断玉簪,是罕见的书法珍品。

北行可见御碑亭。内存乾隆赐萨载和书麟这两位两江总督的诗碑,其一已断,但字迹明晰。

现在我们往前走,在右手边有一个院落,大家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幢黄色西式平房,这就是孙中山的办公室,原为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建造的花厅。辛亥革命成功后,1912年元旦当选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乘专车由沪抵宁,当晚十时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大堂暖阁举行宣誓仪式,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职,总统府就设在现在的西花园。平房坐北朝南,七开间。正中一间为穿堂,其西三大间是会议室,其东是小会议室兼临时大总统会客室,又东为办公室,顶东为孙中山休息室,现以旧物陈列供人瞻仰。孙先生卧室位于西花园东北角的小院内,这里有一幢三开间的二层小楼。楼上西为浴室,中为餐室,东为卧室。楼下为眷属住房。小楼为60年代重修,但花坛及树木仍是旧物。1912年4月3日孙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离开南京。袁世凯窃取大总统一职,复迁政府往北京。此地为黄兴留守府。

出厂这个院落,往北走就来到与不系舟遥相对应的漪澜阁。它建于池中露台之上,四面环水。前有平台,围以石栏,栏上十数只小狮,古拙形象。两旁以单孔石拱桥与两岸相接。阁开三楹,正面为屏风式门,上雕图案均系瓶鼎,谐音平等。檐柱有金狮雕刻。阁为砖木结构,灰瓦覆顶,雕花门窗。南面的露台,可作拜月及听曲之用。中秋之夜,以女人为主祭月神,男人陪祭。祭品多为月饼、水果、菱藕之类。祭毕全家边吃边赏月,同时请乐师隔水奏乐。乐曲声从水面上传过来,格外清润悦耳,这叫“水音”。因其正对不系舟,所以又有“水舟双鉴”之名。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孙文每日往返住所和办公室,这里是必经之地并在此设办公室,故后人称“中山堂”。

13 从漪澜阁回到池的东岸,南行即到夕佳楼的对景—喜上眉梢榭。榭者,借也。广三楹,正中一间向前延伸,三面临水迎风。四角有卷曲成梅花绽放枝头状的木雕,上各有两只喜鹊,称为喜鹊登枝,又称为“喜上梅(眉)梢”。这里是赏晨曦的佳处,也是早读的好地方。

忘飞阁东南有一草棚名棕榈亭。棕榈亭以树木原干为柱,棕榈为盖,木色本样,未髹油漆,十分古拙。亭中置一块巨大的扁平太湖石,形如屏幢,中有一圆形大洞,仿佛嵌入一镜,故称“一鉴石”。在唐代,魏徵是一个敢于直谏的大臣。他死后,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魏徵死后,我就少了一鉴了。“一鉴石”借此意得名。

从棕榈亭向东就到了桐音馆的后面。这里有一大型太湖石假山。此山堆砌颇具匠心,石径萦纡,高处石梁空架,行若古栈;低处幽径回旋,如入荒谷;内有拱门数重,石洞透光,不辨远近高低。山顶湖石,形态各异,若从不同方向细观,可寻出数种动物形状。假山中有道光皇帝亲书“印心石屋”碑。此碑原在西南角的望亭中,后来移到这里做了假山的垫脚石,被发现后即嵌在假山里。此碑是道光帝为陶澍写的题词,褒奖他在治黄治淮上的功勋。

在游廊的最南端,也就是园门的右边,有一碑亭,内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石碑正面镌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碑的背面有清末名学者俞樾考证该诗的碑文。侧面有当时江苏省督军陈夔龙(号筱石)写的跋文。此碑是汪伪考试院长江亢虎附庸风雅,仿照苏州寒山寺碑复制的。当时伪考试院就设于此地。此碑原立于路旁,80年代后移到这里。

我们现在就要走出煦园,大家可以看到月门背面的题额,是篆字的“纶音”。这是太平天国时期布告碑上的碑额,不知何故嵌到了这里。纶音,本指美妙的声音,后来用以指天国里神仙或佛祖的声音,又被引申为皇帝的旨意。其中之意,大家不妨自行体味。

好,今天的游览就到这里,谢谢!

雨花台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来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北大门,在开始游览之前,请大家听我说一个传说故事。

故事发生在南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当时的佛教非常盛行,雨花台一带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相传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就在这里一处峰高林深,禅境幽远的地方设坛讲经说法。高僧佛学深厚,口吐莲花,滔滔不绝,闻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数日不散。这天,讲经坛上,飘过几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闪,顷刻间,七彩花儿,如雨坠下,遍布山岗。却道是那云光说法竟使天神动了真情,泪眼婆娑。从此高僧讲经处便留下了雨花台之名。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实,雨花台的真正得名,还得从地质上说起。各位现在站的位置是古长江的河道,那时,滔滔江水,就在我们的脚下翻卷。后来由于地壳变动,江道北移,造成砾石沉积,地质 14 上称为\"雨花石层\"。其石呈卵形,质含玛瑙,光彩晶莹,五色斑斓,纹络旖旎。由于这里地势较高,达到海拔60米,又盛产雨花石,故称雨花台,当是名符其实的。

由于雨花台是我们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故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来有\"金陵南大门\"之称。自古以来,雨花台又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孙策攻破刘繇就在这里。南宋金兵入侵,曾在雨花台扎营;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饱受战火摧掠,荒芜凄凉,花雨不现。

从刚才的传说故事中,我们一定会联想到雨花台必定是很美的地方,不错,历史上雨花台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这里山岗起伏,林木葱笼,流水清泉,鸟语花香,名胜荟萃。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览胜,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诗词佳作。南宋《丹阳志》载\"江南登临之地\"即有雨花台,明、清两代又分别被列入\"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1927~1949年,雨花台上又书写了一页惊天地、泣鬼神的篇章。数万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在雨花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先驱者之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缅怀先烈,追崇前贤,教育后人,启迪来者,1949年12月12日,南京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作出了修建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决议。根据建陵初期确定的\"先绿化,后建设\"的建陵方针,经过40多年的绿化造林工作,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已栽植雪松、龙柏、银杏、玉兰、海棠、桂花、红枫等观赏树木240余种,近30万株,绿化覆盖率达87%。从70年代末至今,党和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兴建了大规模的纪念建筑群。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规划和建设,雨花台已形成既是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又是赏心悦目的旅游景区的基本格局。如今的雨花台景区内庄重、质朴、清新、典雅、优美的环境,横贯中轴、气势恢宏的纪念建筑群,与春夏秋冬,四时美景毕现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美仑美免。

近年来,雨花台人在坚持\"高举爱国主义主旗帜,教育功能与旅游功能并举\"的建设思想的指引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先后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7年又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备受世人瞩目。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目前由六个功能区组成。它们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区、雨花台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雨花游乐活动区、雨花生态度假区。下面我就以参观景点的先后,依次给大家做介绍。

〔雨花台烈士就义群雕〕现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这座雕塑,叫雨花台烈士就义群雕,是目前我国同类题材中最大的花岗岩石刻。它高大威武,浑厚凝重,高10.03米,宽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岩石装配而成,总重量约为1300吨。它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上

15 实下虚。大家请看;那戴着镣铐、蔑视敌人的工人;横眉冷对的知识分子;怒目圆睁的农民;临危不惧的女干部;咬紧牙、抿着嘴的小报童、小童工;身陷囹圄、充满胜利希望的女学生,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烈士就义前的光辉形象。再看群雕四周簇拥的鲜花,背倚翠绿如海的松柏,环绕如血似火的红枫,将雕塑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这9位烈士是谁?他们是成千上万先烈的代表。为什么只选九个人?这是根据中国的\"9\"为大为多的传统民俗而沿用的,寓意在雨花台牺牲的先烈人数非常之多。有的游客可能还会问,塑像为什么建在这里?这是因为当年作为刑场的雨花台共有东、西、北三个殉难处,这里就是当时的北殉难处,是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烈士最多的地方。西殉难处主要是掩埋遗体的地方。除了北殉难处,现在东、西殉难处都建有纪念性的标志。

〔纪念碑〕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的一层平台上。现在看到的就是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该景点由纪念碑、碑廊、地下展厅三部分组成。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于1989年建成于雨花台主峰。纪念碑碑高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是旧中国首都,它的解放日纪念意义是特殊而重大的。纪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构成,碑帽像红旗又似火炬;碑身正面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烫金大字。背面是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

请看碑前的这座高5.5米的青铜塑像,它目光如炬,屈臂劲张,铁链断折,阳刚之气中更显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铮铮铁骨,他是众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象征。看到它,将使人们感受到砸碎旧制度之不易,更加珍惜今日,倍感中华振兴的责任重大。

在纪念碑广场中间南北向有三个圆形石雕花圈,东西两则各有五具石棺,石棺上都雕刻着一只石花圈,以志人们永远纪念之意。石棺四周用常青蜀桧衬托,象征着烈士的精神万古常青。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雨花台许多建筑都是用花岗岩建造的,这是因为花岗岩具有坚硬、庄重、浑厚、朴素、敦实的品格,它充分体现了烈士的精神和后人继承先烈遗志的决心,同时也展示了雨花台建筑的独特风格。

请大家随我到纪念碑的二层平台上。我现在给大家介绍的是纪念碑东西两侧护墙内的碑廊。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代碑廊,在东西侧墙上各用90块黑色大理石砌成的碑面上镌刻着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三篇经典著作,正文累计47043个字,由赵朴初、萧娴、武中奇等36位著名书法家题写。当你仔细观摩鉴赏时,你会被这博大精深的内容所吸引,你会为这挥洒淋漓的书法艺术所征服。

现在我们到纪念碑地下展厅去参观。地下大厅有1664平方米。刚才给大家介绍的纪念碑的正中的三个石花圈,实际上还兼具了大厅的采光孔功能,这是匠心独具的设计构思。目前在地下大厅常年展出的是雨花台风景区与江苏省国家安全厅合办的国家安全教育展。在全国首次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国家安全隐蔽战线的卓越功绩,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广大观众的好评,同时展厅内还陈列有雨花石精品图和精美的光导纤维工艺灯饰,供游人欣赏。

大家知道雨花台的主峰高度是海拔60米,如果有的朋友觉得不够高的话,还可以在地下展厅乘电梯直达碑顶,到达海拔102米的高度,远眺金陵通衢广厦,俯瞰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秀色。

现在我们下至纪念碑一层平台。从这里向南望去,倒影池、纪念桥、纪念馆、忠魂亭等建筑依次映入眼帘。整个建筑群,依地势而建,布局流畅,错落有序,肃穆庄严,气势恢宏。

〔倒影池〕我们面前的这个清水盈盈的水池叫倒影池,它长72米,宽26米。建筑学家利用原有地形,运用物理学折光原理,巧妙地将纪念碑、纪念馆的影像在池中南北两端水面上显现出来,形成独特的景致,供人们欣赏。倒影池东西两侧,雪松、龙柏、红枫、海棠排列有序;蔷薇、爬山虎、云南黄馨顺坡披挂;斜坡草坪,绿茵掩映,四时花草姹紫嫣红。倒影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块花岗岩和大理石质地的照壁,在北面的照壁上用汉、壮、蒙、维吾尔、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南面的这块则用五种文字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倒影池南端两侧有两座相对肃然矗立高5.5米的圆雕,一位战士手握钢枪肃立,一位少女扶手胸前,他俩神情严肃,目光柔和,表达了人民群众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主题。

〔纪念桥〕我们现在经过的这座桥叫纪念桥,它将倒影池、纪念馆连接为一体。能工巧匠们在原有的雨花湖上用钢筋混凝土修建了这座双曲不等跨拱桥。桥长103米,宽16米。桥的两侧以卧式花岗石坡面为栏,上饰有直径1.2米的花岗岩花圈24只,凝重厚实,别致新颖。桥面上砖石居中,旁铺鹅卵细石,原本中直的桥,竟有了几分曲径通幽的感觉,桥下碧波荡漾,鱼儿徜样,好一幅立体画轴。

南京明孝陵导游解说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风景优美的南京东郊,游览著名的帝王陵墓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朱元璋,1328年生于安徽濠州(今凤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做过和尚,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带兵攻下南京,1368年当他41岁时,平定了天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

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第二年葬入马氏皇后。1398年朱元璋病死,入葬于此。为什么称作孝陵呢?一说因为马皇后死后封谥号为“孝慈”,又说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因此明代称为孝陵。自清代起,开始称为“明孝陵”,一直沿用至今。

说起马皇后,还有一段趣话。马氏原为郭子兴养女,后来朱元璋受到郭子兴信任,遂将马氏嫁给子他。马氏自小在军营中长大,据说手脚长得特别粗大。古代妇女着裙,风过裙起,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我们常说的“露马脚”,传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来到了孝陵陵门—大金门。孝陵整体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从下马坊起到棂星门,长约1800米,是作为引导的神道设施,后面是陵墓的主体陵寝建筑。明孝陵原有红墙围起,周长22.5公里,纵深达2.5公里。可见孝陵规模之大。孝陵的建筑非常壮丽,据记载,仅栽种的青松就达10万余株,饲养有梅

17 花鹿1000余头。可惜庞大的建筑群基本已毁于明末清初和清代***太平天国的两次战火。当年所有的木构建筑均已无存,但从现存的砖石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孝陵当年恢宏的规模,以及我国古代建筑精美的雕刻艺术。

这座大金门,原是单檐歇山顶,顶有琉璃瓦,朝南,共三个门洞。原门的顶部及东西两侧的陵园红墙早已不存,但仔细辨认,还能从大门侧面墙上看到与红墙连接的痕迹。在大门正面底部,石造须弥座上,可见束腰处有浅雕的石刻碗花。

从这里向南约750米处,即现在的宁杭公路北侧路边有“下马坊”、“神烈山碑”和“禁约碑”,是孝陵大建筑群的入口处。“下马坊”上刻“诸司官员下马”,以示对孝陵的尊重;“神烈山”石碑,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立;“禁约碑”,明代崇祯十四年立,内容是护陵禁约十条,均为明代遗物。明朝一代,孝陵重地,驻兵守卫,设置了孝陵卫,属禁区卫,是明代军事基层组织,孝陵卫辖士兵5600人,长官为指挥使,官阶为正三品。今孝陵卫一带,即是当年守陵部队驻地,因此得名。到了清代,这里曾是清军江南大营所在地。

从大金门穿棱园路,我们来到了四方城。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称为碑亭。今亭顶已毁,仅存四壁和四个门洞,犹如一个古城堡,所以俗称为四方城。大家所见中间立的石碑称“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所立。从1376年明孝陵筹建起,至立碑,前后经历了38年之久,孝陵工程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这块碑身高6.7米,碑趺2.08米,是目前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碑文长达2746个字,内容主要是朱棣颂扬其父功德之词。

有心的朋友会问,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立这块“功德碑”呢?这话说来就与朱棣如何夺取皇位的一段历史有关了。朱元璋太子朱标,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病死了,只好册立只有16岁的皇太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建文皇帝。其时身在北京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兵南下。经历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攻下南京,夺取了***,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永乐大帝。所以朱棣大书特书朱元璋功德的背后,实在是大树特树自己的权威。为此,朱棣原先曾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了万民工开凿了一块巨碑,其碑帽、碑身、碑座加起来高达72米,但因为实在太大无力搬运,加之民心已顺,天下太平,于是也就弃之不用了。后来另找了一块,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功德碑。可是,阳山碑材,至今犹在,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已成为明代遗迹一大景观。

请看碑下石刻。它像是一只乌龟,传说“一龙生九子,九子不一样”,这是龙的九子之一,名***屃(bixī),它能驮重,因此常放在皇帝的碑刻下。在古代,又是怎样把这样高大的石碑立到“龟”背上的呢?据《文沙披海》记载,树立这块碑时,因龟趺太高,石碑怎么也立不上去,可把管这项工程的人急坏了!一天,他梦见神人对他说:“想立此碑,必须使‘龟’看不见碑,碑看不见‘龟’”。醒后,他想了一想就明白了。到了工地后,他叫人运土把“龟”埋起来,然后顺土坡将碑拉上去,待碑立起来后,再把土去掉。这说法,虽有迷信色彩,但“堆土法”看来还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好,出了四方城,过了御河桥,我们走上了神道石像路。请看路中间,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的石兽,它们分别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和马。每种石兽4只,共24只,分为两组,一立一蹲,南北相对。狮子是百兽之王;獬豸称为法兽;骆驼俗称沙漠之舟;大象是周边国家奉献的贡物;麒麟是祥瑞之物,可以上天;而马比较驯良,可供主人在地上行走。神道上安置这些石兽,意图有这样几点:为了纪念朱元璋的功德;使谒陵的人感到死者的威严和国家的太平富

18 强;祈望镇妖避邪,以保护陵墓。古代帝王陵墓的神道形式,往往是主人生前宫城御道的再现,就像皇帝出行的仪仗一样,威武雄壮。

石兽设置有蹲有立,体现了建陵者匠心独具。有的朋友说,这些石兽是给皇陵站岗的,站累了蹲着休息,这样好轮流替换。这也许算是一种猜想吧。但是,从景观的美学角度看,石兽有蹲有立,姿态各异,衬以苍山远树,越显出肃穆而庄严。石兽的排列,随地势的转折起伏,错落有致,体现出空间分布的节奏和韵律感,成为一种无声的音乐。

再看,石兽虽然形体高大,艺术表现手法写实简练,但又有精雕细刻的局部。请看石象的耳朵:耳廓鼓起,筋脉突露,近于夸张。这些正是孝陵石刻艺术巨大的成功之处。观赏这一组造型生动逼真、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石兽,令人对我国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据推算,石兽中的骆驼,高3.68米,以及立象,都需80吨重的整块巨石才能雕成。如此庞大的石材是用什么方法运输到神道来的呢?都是在严冬季节,民工在运输线路上,先泼水成冰,然后用前拉后推的方法,从

一、二十公里以外一路运来。可见,这些石兽,无不洒满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聚着他们的才能和智慧。

石像路尽头,我们看到神道拐向东北,进入石翁仲路。拐弯处立一对望柱,也就是常说的华表,高6.25米,上刻云龙纹饰,它在这里作为指示道路的标志。

路右侧有座小山,称梅花山。梅花山,原名孙陵岗,又称吴王坟,最早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墓所在,立有一碑:“孙权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1929年始植梅花,每逢初春季节,繁花似锦,暗香袭人,游人如织,已成为全国著名赏梅胜地之一。

神道在这里绕梅花山成弓背形。相传当年筹建孝陵时,有人建议将孙权墓迁走,朱元璋却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着他给我守门吧!但是,神道弯曲的真正原因有传说是朱元璋为了加大神道的长度,以增加陵墓的气势,并且笃信从入口处不能一眼望到陵寝的“风水”。所以,孝陵神道的平面布局不取统一的南北中轴线,完全依山势的回旋变化,任其自然,弯曲布置。这确实是朱元璋突破传统的一个创新。明代南京城墙的建造,同样是这样:依山就水,注重军事实用,没有拘泥传统古制的正方或长方形,而成为一个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形状。它周长33.67公里,堪称“世界第一大城”。

在石翁仲路中间有四对各高3米的石翁仲(陵墓神道的石人像);两对武将,身披甲胄,手执金吾,雄壮威武;两对文臣,身着朝服,手捧笏板,形象生动。对此,清人有诗写道:“石马嘶风翁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真是十分传神地描述了主人生前宫城御道的情形。请看这些文臣、武将石刻的面部均庄重、严肃,这是有它的历史背景的。明初,朱元璋实行廷杖制度,凡有大臣惹怒皇帝即要被体罚,受到廷杖,“使天下莫不骇然”。这些翁仲们凝固的表情不正是明代等级森严的封建朝廷和皇威专制的写照吗!岁月悠悠,600多年过去了,人世沧桑,而文物依旧,它们都成了历史的见证和研究工作的宝贵实物。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过棂星门遗迹,在御河桥处越桥向北,游览孝陵的主体陵寝建筑。孝陵后部的主体建筑包括文武方门,御碑亭、享殿、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都是按照中轴线配制,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座北朝南、中轴对称。

首先看到的文武方门,这是孝陵的正门。原有五门,三大两小,圮毁后于同治年间改为一道门。门额青石上刻“明孝陵”阴文,为曾国藩手书。现在我们看

19 到的大门是1999年初重新修复的,恢复了大门原貌,五门、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流光溢彩,雄浑庄严。在大门东墙南面,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碑是宣统元年(1909年)所立,当时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后,到处搜掠和破坏我国名胜古迹,鉴于此,地方官员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刻成碑文,用来重申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

进门不远,可见一歇山顶建筑,这就是御碑亭。因为亭中树立有康熙、乾隆皇帝题字的碑刻,因此得名。御碑亭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在它的左边和右边原有御厨、宰牲亭、具服殿等建筑。门已毁,清代在原石须弥座上建了现在这个亭。

亭中陈列着五块碑。正中一块刻“治隆唐宋”四字,为康熙皇帝手书。碑高3.85米,宽1.42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诏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治国是不行的,必须依靠汉人。他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大礼;“治隆唐宋”就是他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所题,并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南织造”郎中曹寅立碑。他是想籍此笼络人心,以缓和汉满矛盾,加强其统治。从中亦可看出康熙的雄才大略。“治隆唐宋”碑左右各有乾隆诗碑一块,碑后东西还有卧碑两块,分别记叙康熙,乾隆谒陵纪事,背面刻的是当时两江总督等人的题名。

御碑亭后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的旧址。可以看到原来三层石造须弥座台基,台基高3米,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有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中央踏垛中间的陛石上,还能看到二龙戏珠、日照山河、天马行空六块浅雕。三层须弥座上有殿基,殿中原供奉朱元璋与马皇后神主,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兵火。现在大殿殿基上还保存着大石础56个。据此可推断当年孝陵殿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巨大建筑。当时享殿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现在的三间小殿,是清同治年间两次重修的。当时清政府已内外交困,财源枯竭,无力照原样加以恢复,规模与原享殿已不可同日而语了。现殿已辟为“明孝陵史料陈列室”,室内可以看到朱元璋肖像,肖像上题“太祖遗像”四字,但它既不是明代之物,也不是太祖真像,而是1980年修明孝陵时,按清末的肖像重新复制的。

从这里向北望去,一道山岭沿东西方向绵延,它就是著名的钟山。钟山,又称紫金山,位于宁镇山脉西端,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成弧形。山上林木繁茂,山南麓名胜古迹众多,钟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的主峰北高峰,海拔448米,是宁镇山脉最高峰。明孝陵和中山陵分别位于主峰南坡的西侧和东侧。沿着主峰向西,是钟山第三峰天堡山,海拔250米。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曾激战于此,至今留有太平天国的天堡城遗迹。现在举世闻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座落在上面。从这里望去,可见天文台金属球形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传说朱元璋登基不久,就召见刘基、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要他们一起来选择建造皇陵的地址,并约定大家各自先用纸条写好墓址,互相不准通气,然后一齐摊出来,结果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说明对孝陵的陵址,朱元璋是经过一番选择的。那么独龙阜玩珠峰究竟在哪里呢?现在我们从享殿向北,方城后面即是。

经过一道过门,越过大石桥(又称升仙桥),就是方城。从文武方门到方城距离375米。

20 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正面自须弥座台基至墙面顶端高16.25米,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5米。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一堵,墙面四角饰有砖雕花纹,这些砖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沿方城正中券门入隧道,中间有54级台阶,出隧道为方城与宝顶间的夹道。正面用条石十三层垒筑的宝顶南墙,上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由东西走道折向南拾级而上,登上明楼。明楼现存砖墙四壁,楼顶原是重檐黄瓦,但已在咸丰三年(1853年)的战火中化为灰烬了。

方城的后面修筑在独龙阜玩珠峰上的宝顶,又称宝城,是一个直径325至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城指环绕宝顶周围约1公里多长的砖墙。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王陵墓的先河。只是明代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罢了。

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与马皇后埋葬的玄宫。据史书记载,当时殉葬的宫女有10多人。在宝城东面不远处,还有东陵,是朱元璋长子懿文太子朱标的墓。

南京民间流传有这样的传说:朱元璋死后,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此说缘于朱元璋生前滥杀无辜太多,生怕被人盗墓。但是,这一传说并无充分根据。原因是孝陵在朱元璋生前已经经营造了20多年,陵墓内设施已建成,马皇后也已葬入孝陵中;据史载,朱元璋死于闰五月底,六月初埋葬,正是南京的夏季,另在别处建陵已来不及;再者,孝陵靠宫城很近,北倚钟山,南有皇墙,守有重兵,其安全程度远远高于别处。因此可以断定,朱元璋的陵寝就在明孝陵。

1999年初南京市文物局组织对明孝陵进行了调查勘探,用高科技精密磁测技术探明,朱元璋的地下玄宫(墓室)就在明孝陵玩珠峰地下数十米处,且保存完好,并未被盗掘过,还探明了玄宫的基本布局。这一工作,科学地破译了历来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

明孝陵建成至今已有600多年,清代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到此谒陵。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明孝陵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朋友,明初有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个皇帝定都在南京,前后经历50多年,至今留有南京城墙、明故宫遗址、瞻园、莫愁湖胜棋楼、阳山碑材、郑和墓等明代胜迹。欢迎有兴趣的游客参加明初遗迹专线游览,我将十分乐意再次陪同大家。谢谢各位的合作!

21

第17篇:南京导游词

总统府A 景区概况:1分钟

1、地理位置和 4A级景区等

2、总统府历史沿革

3、参观线路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参观的总统府位于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总统府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又称中国近代史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统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初,这里曾是陈理的归德侯府和朱高煦的汉王府,清代为两江总督署署衙,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将这里该改建为规模宏伟的天朝宫殿,太平天国失败后,这里又成为两江总督署署衙。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时期,这里成为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

南京总统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南京解放的100多年里,作为中国近现代政治中心的南京,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和重大事件的策源地。

总统府的参观路线分为中轴线、东线与西线三条路线,游览时间大约为2小时,我们首先参观中轴线。

大门:1分钟

1、建筑特色及细部描述

2、“总统府”题字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便是总统府的门楼,门楼的原址为清两江总督署的大门,太平天国时期是天朝宫殿的真神圣天门,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新建了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

总统府大门朝南一面的外部采用了八根罗马爱奥尼柱式构图,大门开三拱门,拱门门洞外圆内方,门为双扇镂空花铸铁大门,门楼顶部为阶梯形的女儿墙,正中为一旗杆。门外的一对石狮为当年两江总督署辕门的旧物。门楼为两层半建筑,一层为传达室,卫士室,二层为参军处宿舍和升旗官预备室,顶部为升旗平台。 马头墙正中“总统府”三个字为原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周钟岳手书。

中轴线:大堂、礼堂、二堂等:1分30秒

1、大堂的历史沿革

2、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间、地点

3、“天下为公”匾额及其出处

4、四周墙上悬挂的六幅油画名称

5、礼堂的用途及蒋介石、李宗仁在此地登基正副总统

6、沿途经过之所,如二堂、内外宾会客厅、八字台阶、麒麟门与政务局大楼等(点到即可)

在我们眼前的这座中式建筑为两江总督署大堂。太平国时期是天王洪秀全上朝议政的荣光大殿,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就在这里举行,大堂正中有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以表达国家的政权为天下人所有的意思。今天大堂东西墙壁上的六幅油画讲诉了在这几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与历史事件,分别天国风云,敕置两江,共和肇始,国府西迁,国共和谈,煦园曙光。

大堂向北,西侧就是总统府的礼堂。民国时这里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1948年5月蒋介石、李宗仁就任总统典礼的许多活动就在这里举行。

前面我们来到了中堂,墙壁上两幅油画分别为“国父”“占领总统府”。

眼前的这栋西式建筑为会客厅,门前的五级台阶是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总统会见宾客摄影留念的地方。东侧的这间是总统府的会客室,西侧的这间为外宾接待室,是蒋介石会见中外政要的地方。

出长廊向北走过红色的麒麟门,在走廊尽头的这栋黄色建筑为民国时期的政务局大楼,现在楼下为“总统府文物史料陈列馆”,馆内陈设民国时期自1912年至1949年期间的中国政坛的风云人物与历史事件。

子超楼:2分钟

1、子超楼名称由来及楼的建筑特色

2、子超楼内部布局

在中轴线最南端的这幢五层西式小洋楼建于1934年,全部采用进口建材修建,因为建造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所以将此楼以林森的字而命名为“子超楼”。楼前还有林森当年手植的雪松,这两株松树是从印度进口的,以寸计金,价格昂贵。 1948年5月,蒋介石在第一次国民大会中当选为总统,故此楼又称“总统府办公大楼”

子超楼一楼是文书局,它主要管理中枢文告、政令和玺印、文印。

二楼南面套房为蒋介石的办公室,共有三间。一间为办公室,临窗有一巨形写字台,上面有一套《曾文正公集》,还有一本著名的台历,上面的时间翻到了1949年4月23日,代表历史在这天定格。写字台前是一张特制的皮转椅,顶悬法国产的精美吊灯。办公室东间为蒋介石的休息室,配有卫生间。西间为书房和接待室。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副总统办公室——李宗仁办公室,现在我们看的是李宗仁会客室。 二楼朝北两件为秘书长办公室,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文书局办公室。

三楼是新复原的国务会议厅,正北墙上有一汉白玉条石,上有林森亲笔书写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横额上有孙中山肖像和中华民国国旗。屋顶有法国制造的吊灯,室内清一色长桌配高靠背皮椅,座位摆放呈山字形。正中朝南是蒋介石的专席,此椅比其他的要大得多。国务会议组成人员一般为:正副总统、五院院长、当然委员和另设委员。每两周开会一次的会议主要讨论国家军政要务。

东线:行政院、复园:1分钟

1、行政院简介

2、行政院题字

3、北楼和南楼陈列

4、“复园” 建园时间、得名及园中特色

现在我们来到了行政院,行政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的行政机关,居五院之首,它建于1928年,朝向比较特殊,坐南朝北,由大门,喷水池,北楼和南楼四部分组成。北楼上的“行政院”三字为行政院首任院长谭延闿所书。北楼一楼设“五院文物史料陈列”系统介绍了五院制度的政权构架和职责,向我们全面展示了民国政府的政治制度;南楼则复原了行政院院长的办公室、机要室、会议室等办公机构。

出行政院,为复园,这里原为总督府的东花园,后遭毁坏,2002年恢复,所以叫复园。复园中有石舫,名轻飏(yang扬),一条回廊将全园亭阁楼榭串联起来,小桥流水,花木扶疏,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

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馆:2分钟 馆内布局及每个院落的主要展出内容

现在我们来到了我们就来到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馆,馆名由胡绳题写,它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洪秀全塑像,洪秀全自幼“熟诵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受的是儒家传统文化教育。他曾先后四次参加应试,然而四次全部落第。”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洪秀全发动起义后,就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

西院的南房用沙盘展示了天王宫殿的全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天王宫殿,气势宏大,建筑繁多,可惜的是,1864年,曾国荃带领的湘军攻陷南京后,在宫殿中大肆掠夺,为了掩盖罪证,一把大火,将天王宫殿烧了七天七夜,清人何绍基诗云: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西院的北房展览共分五部分,即定都天京、社会风情、兴政建制,天京内讧和天国倾覆,系统介绍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12年的兴衰史。)

现在我们来到中院,这里的建筑是请苏州古建专家和工匠依当年形制仿建的,有天王与诸王商讨机密大事的机密室,中间为天王宫殿,有复制的天王宝座,宝座陈列于弧形飞罩之下,上方藻井内有团龙口衔轩辕镜,殿中还陈列有雕龙屏风,大殿一角玻璃罩内有复制的天王龙袍,绣工精美,金光闪耀,殿中大柱子上有精美的盘龙雕刻,显得气势恢宏。宫殿对面有天王书房,上方悬挂有人间天国的匾额。

现在您看到的是东院,北边为天王内宫,南边的是展示1851年——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和征战历史的陈列馆,还有介绍太平天国时重要的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专题,生动全面的展示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先进思想,为后人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馆:2分钟

1、两江(三江)及总督简介

2、内部布局及展厅展出内容,其中: 花厅:厅的用途及室内布置,“清风是式”匾 。 “督署巡踪”展厅:展出内容、列举几位名督的姓名 。 复原之总督大堂:乾隆书匾、“一品朝阳”屏等

“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馆”,馆名由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题写。两江总督始于康熙四年,两江指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辖今天的江苏、安徽南部和上海。因为两江地区是清王朝重要的赋税来源,所以,两江总督的地位极其显赫。

这是模拟的总督花厅,是供总督们休息、读书、会客的地方,正中“清风是式”四个字是乾隆皇帝提给康熙年间的两江总督于成龙的,赞扬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是天下做官人的楷模。

督署巡踪: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督署巡踪”展厅,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两江总督府的模型,按照地理位置的划分,我们把安徽称为上江,江苏称为下江,再加上江西,故又称为三江。这里主要从“定制两江”,宫府旧址,兵火劫掠,国光重修四个部分介绍了两江总督府的发展历程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近代名督厅,里面分四部分内容,即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仿制西学和辛亥风雨。介绍了1842年以来近代史上12位有影响的总督,如林则徐,耆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端方,张人俊等人。

这里看到的两江总督署大堂是根据史料模拟陈设的。大堂为商讨军机和拜祀的地方。公案后屏风为朝阳、仙鹤和海潮图案。这幅图案和一品文官胸前的补服图案是相同的,朝阳代表皇帝,仙鹤代表总督,表示了总督对皇帝的赤胆忠心。正中上方悬挂乾隆御赐给两江总督的额匾,其中,惠洽两江是乾隆赐给两江总督尹继善的,赞扬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得两江地区百姓受益,政事通达。大堂两侧放置总督职衔牌,虎头牌、警鼓,公案旁有两把杏黄伞,是封疆大臣出行的仪仗。

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陶林二公祠、复制马厩、南侧院落:1分钟

1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的由来

2陶林二公祠的由来

3马厩的由来、历史演变及现有陈列

4、半亭簃、镜漪池、国色天香照壁等(点到即可)

东花园的这块是1951年郭沫若为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年题写的纪念碑,旁边一组小院落是两江总督左宗棠为纪念陶澍、林则徐修建的陶林二公祠,是2007年从长江路整体搬迁至此的。

继续向前,这里原为清两江总督与太平天国时期的马厩,原先有10排,现恢复了六排,北面第一排复原为马厩,第二排为总统府军乐队宿舍,南面四排是《晚清与民国史料展》,向我们展示了近代百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半亭簃掩映在花木之间, 最南端是一处大型水池,名为镜漪,水体清澈,有如明镜;, 水池的西侧的照壁,名为“国色天香”,有砖雕牡丹图案,这里是东花园的出口。总统府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总统府B (子超楼:2分钟)西线:煦园:4分钟

1、煦园简介:名称、面积及院中特色等

2、东部花园的特色及院中主要景点

3、西部花园的特色及两组对景

4、三段碑、乾隆之御碑亭等碑刻

各位游客,处于总统府中轴线上的几处景点就参观完了,现在我们去西花园参观游览。

煦园:西花园又称煦园。明朝时,这里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的汉王府,因此得名煦园。这里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全园以太平湖为中心,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典雅清秀。园内可分为东西景区,东部以山石建筑为主,西部以瓶状水池为中心。

月洞门:从月洞门入园,回看月门背面的题额,是篆字的“纶音”。这是太平天国时期布告碑上的碑额,不知何故嵌到了这里。纶音,本指美妙的声音,后来用以指天国里神仙或佛祖的声音,又被引申为皇帝的旨意。其中之意,大家不妨自行体味。

假山,六角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由太湖石堆成的假山,山上有六角亭一座。

枫桥夜泊碑:我们眼前的是枫桥夜泊碑,是汪伪时期考试院院长江亢虎命人按苏州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复制的一块赝品碑刻。

游廊: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

是西花园的游廊 桐音馆,方胜亭: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桐音馆”。桐音即琴音,又引申为知音,所以,这是主人款待知心好友的地方。西南的一亭双顶就是方胜亭, 亭底形如女子插在头上的发饰方胜,故而得名,在这里人们又称“鸳鸯亭”。

壽字石: 这块嶙峋峥嵘的太湖石就是寿字石,具有皱、瘦、漏、透、丑等特点, 我们可在寿字石上留个影,在此预祝各位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棕榈亭:现在我们看到的草棚名棕榈亭,以树木原干为柱,十分古拙。在亭中,还有一块太湖石,因为石上有一个天然的圆孔,形如镜子,又因为古代的镜子成为鉴,所以得名一鉴石。

印心石屋碑: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道光皇帝为陶澍写的题词“印心石屋”碑,是褒奖陶澍在治黄治淮上的功勋。

假山: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大假山群,由十二生肖石叠合而成,在这儿,大家不妨一起来寻找一下自己的生肖石。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文要要素之一,这座大假山,在园林构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抑景作用,给游人创造了一种渐入佳境的情趣。

太平湖:这个水面我们称它为“太平湖”,是人工开凿的。它形如巨大的花瓶,取意为平静、平安、平和、太平等。 石舫:前面就到了不系舟石舫,是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接皇帝南巡而建造的,不系舟是一座石舫,无论水如何变化,它都很稳固,所以,也包含了大清永固,江山万年的意思。无怪乎当年的乾隆皇帝坐上此舟后龙心大悦。今天我们看到的不系舟三个字是江苏的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书写的。 漪澜阁,夕佳楼喜上眉梢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漪澜阁,夕佳楼和喜上眉梢榭

与不系舟遥遥相对的是漪澜阁。它建于池中露台之上,四面环水。是主人赏月听曲子的地方。 位于池西的夕佳楼,双层檐顶,二面临水。取名夕佳,意为黄昏赏景佳地。

与夕佳楼相对的是喜上眉梢榭。三面临水迎风。因屋顶有梅花、喜鹊的木雕而得名,这里是赏晨曦的佳处。 夕佳楼与忘飞阁互为对景,相映成趣。 望亭:我们眼前的四方亭,名为“望亭”。上部为望楼,下部有 “资江印心石屋山水全图”碑。 三段碑:现在我们看到的廊壁上嵌有 “天发神谶碑”。因发现时即断为三截,故又有“三段碑”之名。碑文是篆文向隶书转化代表,是罕见的书法珍品。

御碑亭:北行可见御碑亭。内存乾隆赐萨载和书麟这两位两江总督的诗碑,一来是督促两位总督勤于政事,同时也表达了皇帝的爱民之意。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2分钟

1、西花厅由来及建筑风格

2、内部布局

现在我们往前走,在右手边有一个院落,大家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幢黄色西洋式平房,正中有一突出的门厅,门廊上端有拱心石,造型为仿西洋式,这里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花厅原为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在任时建造的,在末代总督张人骏任上完成。

花厅坐北朝南,共有七开间。正中一间为穿堂,直通孙中山纪念馆。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花厅依次参观。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临时休息室,休息室内有孙先生当年用过的沙发,茶几,铁床旧物,是先生公务之余休憩的地方,;

我们眼前的为书房(总统府办公室),有办公桌与沙发,墙壁上还有孙先生手书“奋斗”二字,室内摆放有办公桌,书架,电话,文房四宝等用具;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会议室(部长会议室),兼临时大总统会客室,

现在我们看到是衣帽间,室内玻璃罩内有孙中山先生当年穿过的衣服和带过的帽子,以及孙中山先生用过的一些旧物,从民国时期一直保留到现在,供游人瞻仰,体现了我们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尊敬和爱戴之意。

最西头一间是花厅里面积最大的一间,墙上有孙先生的画像以及五色旗。这间为总长会议室,孙先生担任大总统后的第一次内阁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以后,十七省的代表汇聚一堂,投票选举总统,孙中山先生在选举中众望所归,高票当选,于1912年1月1日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天,孙中山先生乘专车由沪抵宁,晚上十时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大堂暖阁举行宣誓仪式,从此,孙中山先生就在这座西洋式花厅里办公。

孙先生卧室位于西花园东北角的小院内,这里有一幢三开间的二层小楼。楼上西为浴室,中为餐室,东为卧室。楼下为眷属住房,室内陈设简朴,简洁,体现出孙中山先生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天下为公的思想境界。小楼为60年代重修,但花坛和树木仍是旧物。1912年4月3日孙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离开南京,袁世凯窃取大总统一职,复迁政府与北京,此地为黄兴留守。

我们现在就要走出煦园,总统府的游览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夫子庙A 景点概况:1分30秒

1、秦淮河简介

2、夫子庙景区特色及历史沿革

3、5A级景区等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它全长110公里,从东水关入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唐人杜牧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始建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建的。

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仿明清时的古建筑群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它将儒家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种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庙前广场:2分钟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魁星阁、天下文枢坊、聚星亭及棂星门简介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

照壁:大家看到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罩气、遮挡、装饰的作用,是我国照壁之最。它长110米,高10米,代表着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流经夫子庙前的内秦淮段全长十里。

泮池:照壁前方这个半圆形的池子为泮池,根据周礼当中的记载“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古时候孔庙也叫泮宫,为了沿袭传统,庙前半圆形的水池就这样被称为泮池了。南京夫子庙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这也是一大特色。

文德桥: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传,每年的农历11月15日晚,每当月到中天的时候,以此桥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为两半,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

聚星亭:文德桥畔,广场西侧还有一座聚星亭,取“群星聚集、人才汇粹”之意。

天下文枢”坊: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仿古三门四柱,斗拱托顶,它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因为这里是孔庙的所在)。

魁星阁:牌坊南侧有魁星阁,里面原来供奉奎星的画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运之星,古代参加科举的文人士子喜欢在考试之前来此,沾一沾文气,求一个好运气,期盼科举夺魁。

棂星门:沿着广场的中轴线向北走,我们来到了棂星门,这座六柱三门的建筑顶部有云纹图案,造型精美。据说进出此门者,都是孔子的门生,当然,中间的门为禁地,在古时,惟有皇帝和新科状元才能通行。

孔庙:大成门、露台:1分钟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廊庑及书者人名

4、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5、孔子青铜像

穿过棂星门,就是大成门。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所称大成门。直额“大成门”是我国前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所提写的,横额 “南京夫子庙”是赵朴初先生手书,。门内有南京夫子庙卧碑一块,背面有《重修夫子庙记》碑文。门内甬道两边有孔子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两侧碑廊内有赵朴初、林散之等书法名家的墨宝。

甬道的尽头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围以石栏,设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正中是孔子铜像,前方设有铁香炉,上面刻的“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全国孔庙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

大成殿:2分钟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夫子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个大字。大殿是按照清同治年间的形式复建的。在屋顶正脊上有二龙戏珠的立体砖雕,雕刻十分精美。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主殿。

步入大成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万世师表四个大字,迎面看到孔子巨幅画像,大家请看,这幅孔子巨幅画像高6.5米,宽3.15米,画像下方有孔子牌位,是现代画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吴道子的画本绘制完成的,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副孔子画像。 两侧立有四尊汉白玉雕像,他们是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曾参、颜回、孔子的孙子孔汲,再传弟子孟子,这四位被尊称为四亚圣,所谓亚圣,就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又称四配。在这里还摆放着一些乐器,祭器,是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的。两边的楹联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

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有《孔子圣迹图》,这是秦淮区政府在1997年耗资580万元人民币制作的,共有38幅。由浙江乐清的200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鸡血石,玛瑙、黄金、珠宝等名贵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动描绘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一生。

殿内最高处还有《万世师表》、《与天地参》、《斯文在兹》三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乾隆、光绪三位皇帝题写的。其它的匾额也是由清代的皇帝和民国时的政要人物如黎元洪,蒋介石等人题写的。

碑刻:1分钟

1、玉兔泉点到即可

2、五块古碑的名称

穿过了大成殿,殿外有复原的宋代开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块《筹措朝考盘费碑》,记录了两江总督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试费用的一段历史。

另一侧还有四块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度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度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这块碑的确切历史年代为公元484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华民国时,由戴季陶命人运到南京。旁边三块碑刻都是刻于元朝的,分别是《集庆孔子庙碑》、《封四氏碑》和《封至圣夫人碑》。

学宫:学宫大门:30秒

大门内外所悬匾额的名称及书者

大成殿后是学宫的大门,明朝初年,这里曾为大明国子监的所在地,门额上悬挂了 “大明国子学”牌匾,是由清朝的两江总督曾国藩亲笔题写的。门内还有一块横额,“东南第一学”,是由清代乾隆年间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的这些题词无不显示了学宫的崇高地位。

明德堂:1分30秒

1、明德堂的名称由来及用途

2、仰圣亭和习礼亭的名称

明德堂: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当年只有参加院试后的童生(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秀才)才有资格进入学宫学习。明德堂是学子们在新入学的第一天行拜师礼的地方,在全国其他孔庙的学宫都叫明伦堂,为什么这里却叫明德堂呢?南宋时期这学宫的建筑在重修时,刚刚建成的大殿还差一块匾额。刚好文天祥北上抗元经过这里,大伙就请他题匾。文天祥就题下了明德堂三个字,代表的是忠信,也就是忠于国家,取信与民。为了纪念抗元英雄文天祥,我们就将明德堂的名字沿用至今。

仰圣亭 :在学宫的院内有两座亭,东侧为习礼亭,西侧为仰圣亭。仰圣亭中摆放的是圣音鼓,上刻《论语》中有关教育语录16条,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习礼亭:习礼亭里面摆放的是礼运钟,钟高2.55米,是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时铸造的,上面还铸有儒家经典《礼运,大同篇》;

现在的明德堂已辟为为“雅乐宫”,是演奏雅乐的地方。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1、建筑特点及用途

2、“尊经阁”匾额的书写者

3、尊经阁周围建筑的名称

在明德堂的后面还有新复建的尊经阁,阁为三层,歇山顶,上面悬挂的檐匾是江苏著名女书法家萧娴题写的“尊经阁”三字,原先这里楼上是摆放儒家的经典书籍,楼下是教谕讲授功课的地方,现在开辟为“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里面展出了南京云锦、金箔、秦淮灯彩等南京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敬一亭:阁后有一座小山,名叫卫山,山上的亭子叫敬一亭,是原先文人举子们登高览胜的地方,现在成为了供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

崇圣祠,青云楼:尊经阁东原先有供奉孔子父母牌位的建筑崇圣祠,还有一座青云楼,是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和学宫秀才阅览经书的地方。

其他:1分钟

金陵灯会、徽派建筑特色、夫子庙特色小吃、秦淮八艳、秦淮画舫、名人旧等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而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秦淮河上就有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欣赏迷人的两岸风光和精美仿古建筑;还能品尝到独具风味秦淮风味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或者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更可一一探寻乌衣巷、王谢古居、等名人旧居,追寻历史遗迹。夫子庙的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给大家2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会在停车场恭候各位,谢谢!

夫子庙B (大成殿

碑刻)贡院: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1、江南贡院历史沿革

2、“江南贡院”牌坊、楹联

3、贡院前街的人物雕像及石碑

4、明远楼的建筑特点、用途及一楼展出内容

现在我们来到了古代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它始建于南宋,最初为县府院试的场所,明清时期为乡试、会试的场所。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与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雕像,如唐伯虎、吴承恩、郑板桥、林则徐等。前方就是江南贡院牌坊,坊下的龙门街,东侧立有11块记载贡院历史的碑刻。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是贡院的中心建筑,共设三层,一层为拱券门,门外有一堵八字墙,二层三层四面开窗。明远二字来源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檐下悬挂的两块明远楼匾额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皇帝题写的,“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江南贡院”这块匾集的是颜真卿的字,八字墙上还有曾国藩的墨宝。明远楼是主考官是宣读圣旨,发号施令和监视考场纪律的地方。楼内一层的沙盘模型,展现的是贡院清朝鼎盛时的全景,贡院共有号舍20644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清代,安徽和江苏合称为江南省,所以,江南贡院就是江苏和安徽两省考生参加乡试的地方。

号舍:1分钟

1、号舍的历史沿革

2、号舍的现有规模及展出内容

现在贡院内还有恢复的四十余间号舍,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两块板子合起来就是一张简易的床铺,考生们就在板上合衣而眠,三场考试结束走出号舍的考生们无不面黄肌瘦,精神困苦不堪。

号舍所在的巷子叫号巷,它南向成排,以千字文为序,一条号巷里有60-100间号舍。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向我们再现了当年科举考试的艰辛;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当一回考生,没准儿您还能中个举人呢。

至公堂:1分30秒

1、科举考试制度简介

2、至公堂的用途及现有陈列

前方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举考试陈列室,中间的展厅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雕塑,(旁边的一组模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科举制度就是封建时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00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旁边的一组模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

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以及中国封建时代的几位知名状元,其中还有一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女状元——傅善祥。在这里,还有一张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中的殿试试卷,为今天的专家学者研究科举制度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如考生唐伯虎、吴敬梓,考官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各位游客,夫子庙的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给大家2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会在停车场恭候各位,谢谢。

三 明孝陵

景点概况: 1分30秒

1、明孝陵的主人、位置、建陵时间及名称由来

2、宝城宝顶的特点

3、朱元璋生平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1328年,朱元璋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于1376年开始筹建,朱元璋看重了明初蒋山寺的风水,将蒋山寺迁到了东侧,既今天的灵谷寺,孝陵工程修建于1381年,1382年葬入皇后马氏,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金门、碑亭:3分30秒

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及规模

2、碑亭原来的建筑形式和现有的形式

3、碑亭的俗称

4、功德碑简介

5、碑文的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当年孝陵占地极广,终深5华里,栽种青松十万余株,饲养梅花鹿千余头。在钟山之阴还有徐达、常遇春等明代的功臣墓。

原来的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五座大门,朱红的大门显得气度不凡,只可惜这些木质结构的建筑都毁于清代的战火了,现在屋顶和大门早已荡然无存了,只剩门座以及三拱门,当年红色的围墙我们虽然看不见了,但是在门座两侧,墙基还保存完好。

过大金门,走过木质的栈道,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就叫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精美建筑——碑亭,只可惜亭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约27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6.7米,下面的碑趺高2.08米,称赑屃。有很多人也许会问,在当年没有任何起重器械的情况下,眼前的巨碑是如何立于2米高的赑屃上的呢?据说,采用的是“堆土法”,当年的工匠们在立碑时先运土将赑屃埋上,然后顺土坡将碑拉上去,待碑立起来后,再把土去掉,“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落成是在1413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

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

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

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

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

五、重人才、建国学;

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

七、皇族子女57人名号及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

朱棣在大书特书朱元璋功绩的背后其实是在大树特树自己的威信,以此表明继承皇位的正统。当年朱元璋去世后原本传位给长孙朱允炆,由于朱允炆登基后实行削藩的政策,引起了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的不满,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夺得了王位,登基当上了皇帝。担心民心不顺,他原本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上万民工凿了一块巨大的碑材,其碑帽、碑身、碑座如果相加高达72米,因为过于巨大无法搬运,加之后来百姓归顺因而弃之未用。

神道、梅花山:2分30秒

1、石象路的六种神兽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2、望柱

3、石翁仲路上文臣、武将的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4、棂星门复建的时间

5、孙权墓和赏梅胜地

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从东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种石兽,每组四只,两立两蹲。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骆驼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辽阔,国家西域安宁;大象则是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瑞兽,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这种动物是马,象征对帝王的忠诚。在神道两侧安置这些石兽的主要目的一是表记朱元璋的功绩,二是展示大明的国力昌盛,三是祈望镇妖辟邪。

走过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对望柱,望柱又称华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称陵表。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神道开始拐向正北方向。翁仲路上有两对武将,身穿盔甲,手执金吾,身材魁梧;两对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肃穆。他们分别是一对青年的,一对壮年的,预示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神道的尽头,立有一座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原门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现在看到的这座棂星门是根据史料在2007年修复的。这是谒陵时通行的礼仪之门。

孝陵神道没有依照传统而是以山势自然弯曲布置,以求天人合一,这的确是朱元璋突破传统的一个创新。

在石象路东侧,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围绕梅花山转了一个弯。原来这座山是东吴时孙权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时曾有人建议将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下给我看大门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弯曲,正好成为了明孝陵的天然屏障。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著名的赏梅基地了。

金水桥、陵门、碑殿:2分30秒

1、过金水桥

2、陵门建筑特点

3、“特别告示”碑及六国文字

4、碑殿内五块石碑的名称及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金水桥,金水桥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金水桥原本有五座,正对着陵宫的五座大门,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清代只重新修复了三座,我们可以看到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修。从这里开始,建筑依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顺坡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门有五座,它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尽显皇家的气派。这座门是1988年根据史料重修的大门,在门前在墙外的东侧,有一座特别告示碑,立于宣统元年,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国文字书写,内容是告诫游人要保护孝陵。

进了文武方门,我们就来到了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大门,因大门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当年孝陵中门前建有东西井亭、具服殿、御厨等建筑,与孝陵门一同在咸丰年间的战火中化为灰烬,清同治年间将毁坏的孝陵门改建为碑殿,殿内共有五块碑刻,正中一块上刻“治隆唐宋”,为康熙皇帝手书,意思是赞誉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亲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在1699年第三次南巡谒陵时题“治隆唐宋”,借此笼络人心。旁边两块碑刻是乾隆皇帝谒陵时所题的诗碑。后面还有两块卧碑分别记叙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时谒太祖陵的纪事,上面有两江总督陶岱以及江南织造郎中曹寅所书的记录。

享殿:1分30秒

1、享殿过去和现在的用途

2、原来的规模及现在可见的景观

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旧址,可以看到原有汉白玉的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高三米,三层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各处踏跺三道。塌跺中置丹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三层须弥座上为享殿,里面是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的神位。原来的殿宇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我们现在看到台基地面上保留下来的56个巨大的石柱础,每个的直径都有0.91米,看到这里就不难想象当时的享殿是多么的壮观。当年的孝陵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斗拱挑檐,高大森严,当时孝陵的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复的三开间的小殿,规模已大不如前。

当年孝陵殿前的东西两侧还分别建有东配殿与西配殿,均毁于清代的战火,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两座配殿的基础保存完好。

方城明楼、宝城宝顶:2分钟

1、方城明楼的布局

2、建筑特色

3、宝城、宝顶的规模、形状和建造特点

经过内红门,走过升仙桥,现在我们眼前的建筑就是方城,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它前高 16.25 米,后高 8.13 米,东西长 75.26 米,南北宽 31 米,外部用大条石与巨大的砖石砌成,下部为石刻须弥座,在束腰部分刻绶带纹和方胜纹。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一堵,墙壁高 7米,长20.66米,上面覆盖着琉璃顶,下部是两层砖雕须弥座,墙面四角饰有砖雕花纹,这些砖雕是中国明代早期砖雕艺术的的杰出代表。内容有石榴、万年青、牡丹等,象征子孙繁衍、江山永固、幸福美满。经历600多年,花纹仍清晰完整,因而十分珍贵。

穿过方城正中54级甬道,迎面就是宝城的南墙,正面可见用十三层条石垒筑,上书“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从宝城与方城之间的东西夹道折向南拾级而上,可以登上明楼,它原先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的精美建筑,后毁于清代太平天国的战火,仅存四壁,从2008年起对明楼楼顶进行修复,2009年明楼加顶保护工程完成,重现明代原貌的恢弘气势。已修复的明楼于2009年7月正式对游客开放,里面展出了明代分布在全国的十九处帝王陵墓的图片资料。

方城后面就是宝顶,它是一个直径大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马皇后埋葬的玄宫。宝城就是围绕宝顶周长约1100米的砖城。朱元璋所开创的前朝后寝、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的区别主要是明代的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了。

其他:1分30秒

1、坟的封土变化

2、孝陵卫的卫制

3、朱标太子东陵

4、紫金山阴功臣墓

5、明朝其他帝陵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形制最初为秦汉时的方上,代表陵墓为陕西的秦始皇陵;唐代改为依山为陵,代表陵墓有陕西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唐乾陵;宋代帝王陵为规模比较小的方上,元代帝王陵墓墓而不坟,地表没有任何建筑;明代朱元璋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式,一直影响和规范着明清500多年的二十多座皇陵。

当年明孝陵陵区内还有明太子朱标的东陵以及明代的数座功臣墓,自朱元璋安葬后,明朝专门设置了保卫孝陵的军事机构“孝陵卫”共5600人驻守保卫。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灭亡,前后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余皇陵均在北京,只有建文帝朱允炆没有陵墓。给后人留下了不解之谜。诸多的明代陵墓给我们今天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在游览之余也会增加许多对历史的思考。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今天的参观就要这里结束,感谢大家对我的导游工作的配合,欢迎您再次游览明孝陵!

四 雨花台

景点概况:1分30秒

1、地理位置和雨花台得名

2、陵园建筑的时间和原因

3、六个功能区

各位游客,大家好!雨花台风景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属于江南丘陵,高度约为60米,顶部平坦如台。在历史上,雨花台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这里原名长陵,石子岗,东晋时为了纪念在此屯兵抵御外族侵略的豫章内史梅颐改称为梅岗、梅岭岗。相传南朝时期,云光法师在这里设坛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了天上的神灵,顷刻间,天降落花如雨,这些花落下后掉在石头上,这里的鹅卵石就变成了美丽的雨花石,雨花台也因此而得名。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杀害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的刑场,十万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政府对雨花台的建设提出了:先绿化,后建设的方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规划和营建,今日的雨花台既是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又是赏心悦目的旅游景区。景区由烈士陵园区、名胜古迹区、雨花茶文化区、雨花石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密林生态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北大门、陵园广场:2分钟

1、大门简介

2、烈士群雕像的位置

3、群雕像的落成时间、像的规格(高、宽、厚)及所用花岗岩数量、重量

4、群雕像的人物组成和雕刻特点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雨花台的北大门,北大门两端分别矗立有高大的花岗岩石柱,石柱高度为11.7米,象征着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石柱上方镶嵌了两个巨大的石花圈,是由松针和梅花组成的,代表着烈士们坚贞不屈的情怀。

进入北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北殉难处的烈士就义群雕,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雨花台共有三处烈士殉难处,东殉难处位于东岗坡下,是反动派在解放前夕杀害革命志士的场所;西殉难处位于中岗西侧,为烈士丛葬地。北殉难处是1927年到1937年烈士就义最为集中的地方。

群雕像高10.03米,长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重达1300多吨,群雕像于1980年落成,是由刘开渠设计,雕刻家集体创作完成,是目前国内同类题材花岗岩雕塑之最。整个雕塑共塑造了九位烈士的形象,“9”是阳数中最大的数字,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是为大为多的意思,寓意在雨花台牺牲的先烈人数之多,雕塑中有工人、学生、士兵、农民、知识分子、报童等形象,分别代表着不同阶层的革命先烈和爱国志士。整座群雕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上实下虚,重在表现烈士们的面部表情,雕像的下半部分犹如群山的造型,代表烈士们与群山融为一体,它生动再现了革命烈士在刑场上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

主峰:2分钟

1主峰纪念碑的碑名、高度及涵义、碑的外形特征

2、碑前的石花圈、石棺和铜像等简介

3一层廊庑的碑刻简介 长度、所用黑色花岗岩的数量,字数、书法家及经典文献的名称、作者

沿着东侧的山路南上,我们现在便来到主峰。眼前石阶上立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碑廊:纪念碑的2层平台上是纪念碑廊,建成于1992年,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代碑廊。长144米,共用180块黑色大理石,镌刻着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三篇马列经典著作,正文累计47043字,由赵朴初、萧娴、费新我、陈大羽、尉天池、武中奇等36位著名书法家书写。

纪念碑:纪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造型似红旗、似火炬,它的高度为42.3米,寓意经过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终于换来了南京城1949年4月23日的解放。碑身正面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有江苏省、南京市政府合著的碑文。由武中奇书写。

石棺:纪念碑前方广场的左右两侧,各有5只用花岗岩雕刻的石棺,正中间还有三只巨大的花岗岩石花圈,显得庄严肃穆。

青铜雕塑:在纪念碑的前面还屹立着一尊以宁死不屈为主题的青铜雕塑,高度为5.5米,他是众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象征。

长明灯:雕像前的长明灯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点燃,火种取自泰山之巅,寓意烈士生命重于泰山,烈士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纪念碑身上方有雨花台的标记——日月同辉图案,象征着烈士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荷花池、纪念桥:1分钟

1、国际歌碑、国歌碑的位置及内容

2、“缅怀”雕塑简介

3、纪念桥

我们前方看见的是倒影池,建筑学家利用原有地形,运用物理学折光原理,巧妙地将纪念碑、纪念馆的影像在池中南北两端水面上显现出来,形成独特的景致,供人们欣赏。倒影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块花岗岩和大理石质地的照壁,在北面的照壁上用汉、壮、蒙、维吾尔、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南面的这块则用五种文字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倒影池南端两侧有两座相对肃然矗立高5.5米的圆雕,战士手握钢枪肃立,少女扶手胸前,表达了人民群众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主题。

前方是纪念桥,桥的每边各设置有12只石质花圈,两侧共24只。

纪念馆:2分30秒

纪念馆的设计者、建筑特点、馆的规模和展陈的内容

穿过纪念桥,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这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著名建筑大师、东南大学教授杨廷宝先生生前最后一件作品——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形似一“凹”字,正中为一重檐主堡,其正门上方镌刻着“日月同辉”标志图案,门庭南上方刻有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名。

雨花台新馆采用一流的新媒体手段,运用国内一流的声光电设备,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共党史的篇章。其中具有点睛之笔的便是序厅中的“雨立方”,它由北京奥运开幕式舞美总设计师韩立勋设计,现在大家看到的绣名是集合烈士家属、少先队员、战士、教师、工人、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一起执手绣出的,每一针一线都寄托着对先烈的缅怀。在每一个绣名下都悬挂一条绣线,犹如天空中洒下一方细雨,构成——雨的立方,每根丝线下都系着一颗美丽的雨花石,使雨和花和石相互交融。

新的陈展以“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主题,上版陈列恽代英、邓中夏等170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用8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场景,35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烈士伟大崇高的人格和真实感人的形象。英名榜留有2401位烈士的姓名。陈展分:序厅、基本陈列、光荣厅、专题厅和幸福厅五个版块。新展厅内容的时间跨度从大革命事情开始,至南京解放结束。分为《投身大革命洪流》、《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前仆后继》、《石城周边的抗日烽火》以及《冲破黑暗迎接光明》四个部分。新馆还首次完整呈现中共南京地下党的发展脉络,将南京地下党遭遇八次破坏的经过及牺牲的23位烈士在专题厅进行了重点展示。

思源广场、忠魂亭:1分钟

1、思源池

2、“忠魂颂”浮雕数量及内容

3、忠魂亭的建筑材料、经费来源、亭的形状、大小及“忠魂亭”题字

位于中心纪念区最南端的是忠魂亭,是雨花台的句号工程。广场中间是思源曲水池,代表着饮水思源,永志不忘、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两边的忠魂颂浮雕,深浮雕表现的是“狱中斗争”和“刑场就义”;浅浮雕表现的是南京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斗争片段。前方那座建筑就是"忠魂亭",它长宽各5.8米,高8.3米,造型古朴而端庄。亭帽上镌凿的三个烫金大字,雄浑有力,为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这座建筑在1996年7月1日正式落成,由南京30万党员缴纳的一笔特殊党费兴建的,“忠魂”代表着我们对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革命先烈的崇敬与追思之情。

其他:2 分钟

雨花石、雨花茶 ,

复建高座寺

雨花台建有雨花石的专业博物馆,雨花石含有玛瑙和玉髓的成分,也称为雨花玛瑙。苏东坡曾赞它:纹如指上螺,它以晶莹的质地、丰富的色彩、奇妙的纹理、生动的形象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雨花石博物馆,展出了质色形纹上佳的雨花石精品。一些石头上不仅有美丽的花纹,还巧夺天工的生成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人物画卷,令人啧啧称奇。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雨花茶文化区。雨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形似松针、条索紧直、色绿似翠、挺拔秀丽,色、香、味、形俱美,深得人们青睐。古人认为,喝茶是一件十分风雅十分讲究的事,光有好的茶叶还不够,还得有好的水来冲泡,有了好水,还得有好的茶具。在雨花台,除了有好茶,还有一股清泉,名为永宁泉,号称:江南第二泉,大家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品尝一下第二泉水冲泡的雨花茶。

位于雨花台风景区内的高座寺原名甘露寺,它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时,宝志禅师在此住持,云光法师在这里说法讲经,宋代改名为 永宁寺,明代高座寺一分为二,西边仍为高座寺,东边为永宁寺。高座寺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在大家看到的寺庙为2011年复建开放的。寺内主体建筑不同于普通的佛教寺院,除了建有天王殿,大佛殿,斋堂等传统寺庙建筑外,还修建有观音应愿堂,祈愿堂,灾难馆,聚缘堂等建筑。

各位游客,雨花台的游览到此结束,真诚的期待您的再次光临,谢谢!

其他:1分30秒

二忠祠、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等

,雨花台高座寺

各位游客,雨花台在历史上就是掩埋忠骨的地方。这里是二忠祠,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乂,拒不降金,被金人在雨花台下剖腹取心,150年后,抗元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在押解大都(现北京)的途中经过南京,在《怀忠襄》一诗中表达了对杨邦乂的敬仰之情和殉国之志。因他从小景仰杨邦乂,两人又同为江西吉水人,文天祥殉难后,人们在"褒忠祠"附祀他,遂改名"二忠祠"。祠堂正门照壁上有武中奇书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

方孝孺墓,是纪念明朝大学士方孝儒不愿为谋朝篡位的朱棣拟写即位诏书,被朱棣下旨灭了十族,共870多人丧生,后人将其埋葬在雨花台以志纪念。

雨花台景区内还有辛亥革命人马冢,1911年辛亥革命时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带领起义军与清廷的张勋部激战雨花台,为纪念阵亡将士而修建。

位于雨花台风景区内的高座寺原名甘露寺,它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时,宝志禅师在此住持,云光法师在这里说法讲经,宋代改名为 永宁寺,明代高座寺一分为二,西边仍为高座寺,东边为永宁寺。高座寺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在大家看到的寺庙为2011年复建开放的。寺内主体建筑不同于普通的佛教寺院,除了建有天王殿,大佛殿,斋堂等传统寺庙建筑外,还修建有观音应愿堂,祈愿堂,灾难馆,聚缘堂等建筑。

由于时间的关系,雨花台景区还有雨花阁、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等景点,就不能一一为您介绍了,给大家自由活动30分钟。30分钟后在旅游车上集合,谢谢大家!

灵谷寺A 景点概况:1分钟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

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参观的是南京东郊著名的灵谷寺风景区。灵谷寺的前身是南朝梁代的宝公院,公元514年,高僧宝志圆寂后,梁武帝的女儿在紫金山下独龙阜玩珠峰修建了五层舍利塔安葬其灵谷,南唐时为开善道场。宋为太平兴国寺,明初为蒋山寺。明初朱元璋为自己修建陵墓。将蒋山寺迁建到今天的所在地。朱元璋为寺庙赐名灵谷禅寺,并题写“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当年规模宏大的寺庙不幸在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只留下了烧不掉的无梁殿。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把这里改名为灵谷公园。

万工池、大门、大仁大义坊:2分钟

1、“万工池”名称及其由来

2、大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和题者、门前石狮的由来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背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

在中轴线最前方我们看到的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就是寺庙前常见的“放生池”,是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寺庙前的放生池也是一般寺庙的传统布局。相传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这里还有一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是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

在放生池的后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这里原是寺庙金刚殿旧址,民国时期,被改建成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大门,单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瓦当上有烧制精美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原先门上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在门额上悬挂的是我国著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所书写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门前的这对石狮,是建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走过红山门,穿过青石甬道,在42层台阶的原天王殿的旧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门十一楼高10米的大牌坊。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的大牌坊修建的,牌坊前的石台上,有一对汉白玉石刻,名貔貅,是传说中黄帝阵前猛兽,冲锋陷阵,一往无前。是原陆军十七军赠送,用以象征阵亡将士忠勇威猛。

牌坊五间坊门的额枋上嵌有瓷质国民党党徽的图案,中门夹坊上刻四朵梅花图案,牌坊两面均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先生所书的题额,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背面书有“救国救民”,这座牌坊我们也称为“大仁大义”坊。

无梁殿:2分30秒

1、建造时间、规模和特色

2、内部陈设: 中拱佛台、四壁所嵌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

前面这座古老的建筑是明代的遗物。最初殿内供奉的是无量寿佛,所以又称无量殿。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上下都是砖石结构,没有动用一根木头和钉子,所以又称无梁殿。民国时期,成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祭堂。大家抬头往上看,无梁殿上方重檐九脊,正脊上还有三个喇嘛塔,它建于公元1381年,从明代保留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我们眼前的这座无梁殿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梁殿。虽然是砖石修筑,但却仿照了木结构建筑的造型。大殿内有横向的三排筒子券,前后两券较小,中券高14米。中券正中有三个券龛,最初这里供奉的是西方三圣,民国时改为石碑。中碑为“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右侧为民国时期的“国歌”,左侧为“国父遗嘱”。南京灵谷寺的无梁殿与苏州开元寺、山西显通寺、峨眉万年寺的大殿,并称中国四大无梁殿。

在无量殿四周的墙壁上,镶嵌有110块太湖青石碑,按照民国时期的阵亡将士牺牲的战役地点、军队编制、军阶职务排列,刻有33224位阵亡将士的名字,以示纪念。

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馆名由前国民党要人陈立夫书写,共展出了22组场景,塑造了孙中山、宋庆龄、黄兴、周恩来、蒋介石等57位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和历史事件。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封建满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对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正是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今天我们通过这一组组生动的画面,再次重温那段革命的往事,更是意义不同。

一号公墓、松风阁:1分30秒

1一号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3墓地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绿化4松风阁的建筑特点及名称演变

无梁殿的后方是一个大草坪,明代为灵谷寺五方殿的旧址,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墓园中心花坛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今天灵谷寺以深松桂海而著称,每年秋天的灵谷桂花节的主会场就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典。一号公墓原有墓穴1624个,藏入在北伐、抗战、内战中阵亡的将士1029人。采用的是代表葬的形式。其中有1932年在淞沪抗战中牺牲的128位烈士,我们看到的在墓墙前东西两侧立有两块纪念碑,分别为纪念第五路军淞沪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以及纪念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烈士的纪念碑,以示不忘“1.28”事变。

绕国西式公墓围墙,后方我们看到的是“松风阁”,重檐庑殿顶,外观古朴典雅,内为走马楼形式。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纪念馆”,由蒋介石亲题馆名。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现在已经变成了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

灵谷塔:2分30秒

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等3塔基座简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原来这里就是明代灵谷寺修建的宝公塔原址,民国时期造公墓时,因不合时宜,便将宝公遗骨与塔迁移到西侧的密林中。

中轴线最南端的“阵亡将士纪念塔” 修建于1933年,后改名为“灵谷塔”塔为钢筋水泥结构,仿照古典楼阁式建造,优美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塔基是直径30米的平台,台基上的丹陛石,雕有“日照山河”图。

灵谷塔是目前南京地区最高的塔,塔身九层八面,高61米。在塔的四个门楣上,前门有“灵谷塔”三个字,后门题有“有志竟成”,侧门是“成功”“成仁”,外墙壁上还有有蒋介石亲手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字。

灵谷塔为可以登临的楼阁式塔,塔内有螺旋式石梯252级,请各位游客朋友跟随我一起,登上塔顶,欣赏钟山美景,感受灵谷松风。在塔内2——8层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镶嵌在墙壁上的石碑。2—4层的内壁上,刻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草书,内容为孙中山先生在黄浦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词。5---8层的内壁上,是国民党元老吴敬恒的纂书,内容为为孙中山先生黄浦军校开学训词。登临九层,没有碑刻,供游人登高赏景,有“高瞻远瞩”之意。极目远眺,林木葱茏,使您赏心悦目,钟山气势,尽收眼底。

灵谷寺风景区除了我们参观的中线景点之外,还散落着许多历史建筑遗存,在今天的东西线还有当年阵亡将士的二号公墓、三号公墓旧址。有的游客会问:灵谷寺今天的寺庙在哪里?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灵谷寺的东线景区。

其他(东线):2分钟

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

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

3、谭延恺墓及墓园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庙前大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元文宗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寺内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里面有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1988年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在原第二公墓旧址上,我们看到的是邓演达烈士墓,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倒蒋,1931年被蒋介石秘密杀害。解放后由农工民主党在这里举行了安葬典礼。

灵谷深松石碑原为谭延恺墓碑,他曾任原国民政府主席,首任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介石为他举行了国葬。陵区是融墓园和山水亭台为一体,具有浓厚的江南山水园林风格。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灵谷寺B 有的游客会问:当年的宝志大师的灵骨塔今天在哪里能够看到呢?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灵谷寺的西线景区。

其他(西线):2分钟

1、宝公塔及三绝碑

2、至公殿及宝志简介

3、西部三号墓址等

灵谷寺西侧有宝公塔、志公殿,在志公殿的前面有蟠龙石和飞来剪,据考证均为明代的遗物。蟠龙石其实是一块巨大的碑帽,上刻两条巨龙盘绕,生动精美。飞来剪是建造寺庙时所用的起重的铁件,成叉状。

志公殿内有宝志大师的塑像,这位才是当年灵谷寺真正的主人。宝志是什么人呢?他生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元嘉年间,七岁出家为僧,后在宝华山结庐为寺,佛法精深,成为了言有所中的预言家,惩恶扬善,为世人所敬重,是人们传说中“济公”的原型。宝志圆寂后梁武帝以及他的女儿永定公主为大师修建的寺、塔几经辗转,终成眼前所见,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沧桑!

志公殿后的这座覆钵式小塔,就是南朝时期的宝公塔,历经转迁与破坏,现在仅为一象征物。塔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由颜真卿书写,人称三绝碑。清代乾隆皇帝又添御笔“净土指南”。

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当年戴笠飞机失事后就被国民党埋葬在了第三公墓,今天这里已成为一片草木茂盛的密林。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在景区东侧还能看到现在的灵谷寺的寺庙建筑,此外,东线第二公墓旧址还有邓演达烈士墓,国民党元老谭延闿墓等。

南京东郊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古老的灵谷寺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六 南京明城垣与中华门城堡

景点概况:1分钟

1、中国建城简要历史

2、南京明城池的世界地位

3、朱升九字箴言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游览的是南京明城垣及中华门城堡。城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同时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屏障。我国有长达三千年的建城史,全国共计有两千多座城池,南京明城垣无疑是中国现存古城的经典代表,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6年,朱元璋攻下元朝统治下的“集庆路”,改名“应天”,他听取了皖南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前后共花费21年的时间兴建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城池。南京明城墙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朝,城墙保存较完好,是世界至今保存最好最大的都城城垣。

明建都城:5分30秒

1、建城资金、工匠和城砖的来源

2、城建的四个阶段

3、南京城垣的建造时间、规模、特点

4、明京城的形状、规模和特点及13座城门的名称

5、排水系统

当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的时候,共用了黄金600万两,如此巨大的造城经费一部分是由国库所拨款,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江南的富户摊派的。据说仅江南首富沈万三一人就认领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用。

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垣,动用了江南五省152个府县大约20多万工匠,城墙共用城砖大约3.5亿块。这些城砖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五省。之所以向这些省份征集城砖,是因为五省都属长江流域,运输城砖比较方便。大家请看,这些城砖的规格大致为长40cm、宽20cm、厚10cm、重约20kg。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烧砖工匠、制砖地点、提调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烧制时间等字样。为什么要在砖上烧制如此多的信息呢,其实,是为了实行责任追究机制,防止用不合格的城砖影响造城的质量。在明朝建城时,这些城砖运来要经过重重的检验,一旦发现不合格城砖,可以按照名字退回重烧,数次检验不合格,不仅要追究烧砖人的责任,还要对监造官员、提调官员加以治罪。正是因为采取了如此严格的责任制,才使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的战火依然保留完好。今天我们在已经出土的城砖上发现了多种字体、城砖上的字数最少的只有一个“万”字,最多的达69字。

南京城墙的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都城建设时期,主要是对六朝和南唐以来遗留下来的部分旧城加以整修和扩建,疏浚河道;第二阶段是与凤阳中都并建时期,对旧城垣维修加固,并向北拓宽到江边;第三阶段是集中力量大规模建造阶段,在此期间改造聚宝、三山、通济等城门;第四阶段是南京城墙建造的后期,这时开始修建了外廓,夯土筑城,周长百里,有外城门十八座,是南京城的又一座屏障,1393年外廓才全部竣工。

朱元璋从1366年开始兴建南京城,城墙直到1386年才完全合拢。中国古代的城池一般是“棋盘式”四方形的格局,而南京城垣打破了传统建筑中轴方位对称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负山绕水;利用天然河湖,挖土方填充城墙形成高城深壕,从军事实战的需要建造明城墙。明城墙形状“非方、非圆”成不规则多边形,也称为“葫芦形”。

南京城由四座城池组合在一起,即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早已毁坏,唯有高大的京城任然屹立不倒,所以人们便把京城称为南京城,明代南京城周长33.676公里,现存长度大约为24公里。城墙的高度一般为14-21米,城基宽度约10—24米,顶部宽约4-9米;城墙上分别建有200多座屯兵的窝棚和13616个垛口,这些排列如齿状的矮墙,它是作战时的掩体,也称为箭垛。

城墙构筑了坚固的城基与墙基,由于南京地质比较松软,承担不了城墙的压力,就在城基底部采用井字形木构架桥转移法处理地基松软地段,城基的下部大量采用巨型条石为基础,上部砌城砖,砖与砖之间用糯米汁、蓼草浆、石灰、细沙、桐油拌成的夹浆粘合。这种夹浆砌墙坚固无比,明城墙之所以600多年不倒,这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雨水对城墙的侵蚀破坏,南京城垣的城墙顶部用砖砌成外高内低的斜坡,城墙两边内侧有水槽。在女墙上,每间隔60米,就设一个出挑70cm的石水槽,将城墙上的水排到城内石明洞,再由排水沟将水排出城外。这个排水系统同时也可以将城内地面涝水排出城外。

南京明京城共设有十三座城门。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记载了一首歌诀,串联起十三座城门的名字:“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达太平,神策金川临钟阜,仪风(定)淮清(凉)到石城”。

城墙修建时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采取沿“岗陇之脊”筑城,利用山体,将制高点掌握在手中,既利于防守和攻击,还可以省时省料,缩短工期。

中华门城堡:1分钟

1、聚宝门得名和中华门得名

2、地理位置重要

3、一城三瓮的格局及城堡的形状、规模

我们今天参观的中华门便是这十三座城门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门原名叫“聚宝门”,因为正对着城南的聚宝山而得名,1931年因修建中华路,更名为“中华门”。这门上的三个字,还是蒋介石的手书。 南京东有钟山、西有石头山、北有长江天堑,唯有正南面是一片开阔地,中华门成为重点防守之关卡,地势极为险要。

中华门城堡南北长129米,宽118米,占地16512平方米。它由一座主城门、三道瓮城、两条马道、27个藏兵洞组成,高大的内城墙将城堡内三座瓮城相连,形成“目”字型封闭格局。城堡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登城的马道,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

城门瓮城:3分钟

1、瓮城的构造

2、千斤闸简介

3、藏兵洞简介

现在我们进入中华门城堡内,大家可以亲身感受瓮城的精妙结构和实用价值。瓮是一种装东西的容器,口小肚大,中华门城堡就如同这样。在古代,当发生战争时,一旦敌军攻破城门,拥入城内,守城的士兵就放下瓮城城门的千斤闸,迅速降落的千斤闸切断敌人退路,将敌军困在瓮城之中,然后藏兵洞中伏兵四出,从马道迅速登上城墙,守兵可以居高四面向下攻击,或万箭齐放,或礌石滚木齐下,令进入瓮城之中的敌人无处逃生,歼敌于封死的瓮城中,恰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如果第一道瓮城不慎失守,后面还有第二道、第三道瓮城,终将让攻入城门的敌军全军覆灭。

中华门城堡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门为双扇铁皮包裹的木质大门,非常坚固。城门的门洞内设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闸虽然不存,但通过门洞两侧的闸槽可以想象到当年千斤闸的规模,大家请看,门洞两侧从底到顶宽20厘米的石槽就是当年设置千斤闸的长槽。那么,如此沉重的闸究竟如何来控制呢?原来,每道瓮城上正中原先都设有绞关车楼,楼内有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利用绞盘车可以轻松的控制闸的升降,可惜的是,现在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与绞关车楼均已毁,在第一道城门的中层,正中间的藏兵洞洞底,还保存着一对千斤闸绞关石柱,从这里可以窥知千斤闸的机关原理。

中华门瓮城共有27个藏兵洞,这些藏兵洞是如何分布的呢?

步入城堡,我们就可以看到在第一道城门的门洞两侧,各排列着三个较小的藏兵洞,城门上中层则有七个较大的藏兵洞,坐南朝北一字排开,中洞最大,面积大约300平方米,可以容乃千人。在东西两侧的马道下,还各有7个较小的藏兵洞,这些大大小小的藏兵洞平时可供士兵休息和存放军用物资。战时可用于藏兵,总共能藏兵3000人。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在城门中层的藏兵洞内辟有城墙的建造展以及明城砖的部分实物陈列。

其他:1分钟

1、中华门城堡的意义

2、中华门城堡发生的战争

3、周边景点

中华门城堡在军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对守护南京起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战役在这里发生,1853年太平天国洪秀全率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的一次次激战、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部队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惊心动魄的是1937年12月在中华门发生的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将领唐生智率领守军88师顶住了日军30多次进攻, 60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用血肉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

站在城墙上南面看到南京著名的雨花台景区、古长干里遗址、外秦淮河,西面还有沈万三故居、北面有夫子庙、内秦淮河等诸多景点,大家有兴趣不妨去看看。中华门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山陵

景点概述:2分30秒

1、地理位置、建陵时间、5A级景区

2、墓址选定

3、中山陵的设计者及设计特点

4、孙中山生平

5、奉安大典

各位游客,中山陵景区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小茅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5A级景区。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定了墓址。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于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陵墓建于1926年,于1929年完工,整个陵墓由南向北沿着山势逐级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平台、祭堂、墓室。它的设计者吕彦直匠心独具,将整个陵寝设计为“木铎”之状,寓含警钟长鸣之意。

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后,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将先生的遗体自北京香山碧云寺移出,由专列护送抵达南京,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三天公祭后,于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从此孙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距今已有80多年。

接下来,我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孙先生的生平。孙先生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年少时学习医学,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他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名主义学说,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又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家大计,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在北京。

陵前部分:2分钟

1、孝经鼎的重量、高度和鼎腹的刻字及内置六角铜牌上的内容

2、博爱坊的建筑特色,高度、宽度及正中匾额的“博爱”题字及出处

3、墓道的长度、宽度及特点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正南端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有一尊三足两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捐资建造,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这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的上半部还有六角形的铜牌,上面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这座鼎又被称为孝经鼎。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半月形博爱广场,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称为博爱坊,它的高度为12米,花岗岩石柱上盖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牌坊上雕刻莲花瓣及和玺彩画等图案。正中横额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语出自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孙先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高度概括的最好写照。

博爱坊向前是墓道,墓道长480米,共有三道,中道最宽为9米,东西两道为4.5米,间隔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能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整个陵前广场部分气势开阔,绿化规整,具有西方园林开阔大气的美感。

陵门、碑亭:2分30秒

1、陵门前广场简介

2、陵门的建筑特点,“天下为公”匾额题字及出处

3、碑亭的形状、建筑特点,碑的高度、特点和碑上的题字

4、台阶与八大平台简介:(台阶和平台的数量、寓意,第五层和顶层平台的重要陈设)

穿过墓道,来到陵门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木铎的声音洪亮,而且传的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寓意,其用意也在警示后人。陵门广场的边缘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广场东西栽有千头松和银杏。陵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显得非常的庄严古朴。现在我们看到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陵门,上覆蓝色琉璃瓦。陵门正中的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是与“家天下”相对立的思想。这是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崇高理想。

穿过陵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碑亭,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亭内石碑高8.1米,正中镌刻有国民党党徽,上面是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

从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合掌权利。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上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孔。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爪下为球的是雄狮,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爪下为幼师的是雌狮,象征这子孙绵延。

祭堂、墓室:3分钟

1、祭堂前平台简介

2、祭堂的建筑特点和规模、“天地之气”直额及三拱门上的“民族、民生、民权”题字

3、祭堂内的布局:色彩、十二根黑大理石柱、东西墙裙的《建国大纲》、内顶党徽图案及孙中山坐像

4、坐像基座六幅石雕的方位和名称

5、墓室门简介、墓室内部的建筑特色、圆形石圹的直径和深度,孙中山卧像简介

6、墓穴简介

中山陵的修建依托紫金山,陵墓更显气势雄伟壮观。从最下方的博爱坊到祭堂,我们已经走过了平面大约700米,高度大约70米的距离。

先生的祭堂与墓室依托着钟山气势,更显巍峨,让谒陵者感悟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与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 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青石鼎。祭堂前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捐赠的一对华表。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祭堂和墓室。祭堂墓室的修建为一期工程,工程开始于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后的1926年3月12日,在祭堂的后面开辟墓包花园,内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用大量翔实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展示了中山陵从设计、建设到奉安大典的全过程。

祭堂是陵墓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丄覆蓝色琉璃瓦,坊额正中是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祭堂正面有三扇拱形大门,在门楣上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字。

祭堂内采用云南的大理石铺地,十二根黑大理石柱采用四隐八显的手法,左右两侧的护壁上有孙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祭堂正中孙中山坐像由法国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孙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在坐像底部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片断。

祭堂与墓室相通。墓门分为两道,第一道门为两扇对开铜门,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第二道门为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纂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墓室为穹隆状封闭式建筑。墓室中央是一大理石石圹,石圹中有孙中山先生的白色大理石卧像,顶部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孙中山先生的卧象是由捷克雕刻家高琪雕刻而成。孙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米深处。自1929年6月1日到今天墓室从未被打开过。

附属纪念建筑:1分钟

1、孙中山纪念馆

2、音乐台、光华亭、行健亭、流徽榭

3、中山植物园(原总理陵园植物园)

4、廖仲恺与何香凝墓、谭延闿墓、紫霞湖正气亭

中山陵周围有许多附属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原名为藏经楼,收藏有孙先生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在藏经楼后有三民主义碑廊。藏经楼外有一尊孙中山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捐赠的。

音乐台,是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捐资建造的。此外还有光华亭、行建亭、流徽榭等社会各界捐建的中山陵纪念建筑。

中山陵的周边还有中山植物园,廖仲恺、何香凝墓,谭延闿墓、紫霞湖、正气亭等建筑,大家有时间可以前去游览。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我们接下来要游览的景点是灵谷寺,请各位游客30分钟后在停车场集合上车,谢谢大家!

第18篇:南京导游词

南京导游

风光之美,在于山环水绕,既有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又融以“十朝古都”之文化,其自然景观与悠久历史相得益彰。全市共有著名的风景名胜点50多处,文物古迹近200处。可分为十大风景区,即钟山风景区、秦淮风光带、城西风景区、大江风貌区、栖霞山风景区、南郊风景区、汤山古文化旅游区、两湖风景区(含溧水无想寺旅游度假区)、两浦风景 区(含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城中风景点。

1、钟山风景区

游览胜地,是国务院公布的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南京东北郊,全区包括50多个可供观光游览的景点,以中山陵和玄武湖为中心,中有紫金山、玄武湖、明代城垣等,具有山、水、城、林、楼浑然一体的多层次景观,景色优美,气势磅礴。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第二峰的南麓。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于1929年6月1日安葬于此。除陵墓的主体建筑外,在其四周还有一些纪念性的建筑物,是由当时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为缅怀孙中山而投资修建的。音乐台在中山陵广场东南侧,建于1932年,台面为半圆形,高约3米,台后大壁高 11.3米,宽16.7米,用以汇集音响。观众席为扇形,建筑布局为我国首见。

美龄宫位于明孝陵四方城以东200米处的小红山上,1933年竣工,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去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的休息室。1947年,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后,此处为蒋介石官邸,因蒋常与宋美龄来此休息和度假,被称作美龄宫。 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东邻中山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孝陵布局宏伟,规制严谨,孝陵神道开了弯而且长的先例,并且影响了明清两代。现存下马坊、碑亭、石兽、望柱、翁仲石人、“治隆唐宋”碑殿、方城和宝城等古迹,纵深2.62公里。灵谷寺位于钟山东南麓,原址在钟山西麓独龙阜上,始建于南朝梁代(515年),为埋葬名僧宝志大师遗骨法函所建,“灵谷寺”一名,是由朱元璋亲自拟定的。今天的灵谷寺为清同治六年所修,寺内有玄奘法师纪念堂,藏有世界上极为珍贵的玄奘法师顶骨舍利。明代建造的无梁殿(现为灵谷公园景点)为国内砖结构无梁殿之首。

中山植物园位于钟山南麓,原名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创建于1929年,是我国第一所国立植物园,占地187公顷,共收集培育了3000多种植物,是我国四个重点植物园之一,也是进行植物学研究、观赏和植物学知识普及教育的基地。

紫金山天文台位于紫金山第三峰,原名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4年建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天文台陈列着从北京古观

象台运来的浑仪、简仪、圭表、小天体仪、小地平经纬仪和漏壶等古代天文仪器。

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东北,紧邻市中心区,古称“桑泊”。全园面积472公顷,山城环抱,碧波荡漾,为金陵美景之精华。有东晋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郭璞衣冠冢、南朝梁昭明太子“梁园”故址等名胜古迹。台城位于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全长253.15米,为六朝时皇宫禁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历代文人墨客来到金陵,总忘不了去台城凭吊一番,留下了不少难忘的诗文。现在的这段古城,是朱元璋扩建都城时所建。

鸡鸣寺坐落在北极阁东端,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南朝后这里成为真正佛教胜地。南朝梁武帝萧衍于大通元年(527年)在台城(宫城)隔路相对的„鸡鸣埭‟建造同泰寺,寺东有一口古井,相传为陈朝景阳井,陈后主叔宝与妃子张丽华、孔贵嫔曾在此坠井避难被隋兵发现而当了俘虏,据说张丽华被隋将拉出井中时,唇叩井栏,留下了千年抹不掉的胭脂痕迹,至今以帛拭栏,石脉尚显胭脂红。一口枯井,一方石碑,却洗不去历史的耻辱和嘲讽,所以又名辱井。因古迹连年遭雷击、战祸,屡建屡毁,现己不存。但后人将今鸡鸣寺边的一口古井误称为„古胭脂井‟,实并非彼辱井。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又命尽拆故宇旧屋,加以拓展扩建,依山而建寺院,题额为“鸡鸣寺”。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曾为寺院手书“鸡鸣古迹”四个大字。鸡鸣寺观音楼的观音与众不同,为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联道明原因:“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1990年重建“药师佛塔”,这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2011年初被火焚只留下钢筋水泥骨架。塔内每层中间还有四个佛龛,为明代金丝楠木雕,原为北京中南海旧物,每个龛内供奉有一尊楠木的药师佛像。今有数十佛门女尼常住鸡鸣寺,因而它是 我国东南沿海惟一的一座尼庵。

2、秦淮风光带

城南,以夫子庙为中心。1800年以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1984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复建和仿建,恢复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埠风貌。最为诱人的是秦淮夜市和金陵灯会,还有民俗名胜、地方风味小吃等。1990年秦淮风光带入选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列。夫子庙位于秦淮河畔,又称孔庙、文庙或文宣王庙,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占地26300平方米,建筑古朴,雄伟壮观。夫子庙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南岸有大照壁,全长110米,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俗称“万仞宫墙”,意为孔子学问高深莫测。孔庙的门、殿以大成为名,是喻孔子对中国文化集大成之意。贡院又称江南贡院,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占地约70000平方米,有供考试用的“号舍”20644间,规模庞大,建筑雄伟,为当时全国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现仅存明远楼、衡鉴堂、明清碑刻22方和部分“号舍”。

李香君故居位于夫子庙西南侧,院宅三进,大厅和后进花楼河房雕刻精致,“媚香楼”一名取自《左传》中“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可谓是人楼匹配。瞻园位于夫子庙以西的瞻园路上,为明初中山王徐达府邸花园。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曾驻跸于此,并题书“瞻园”二字。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这里曾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和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的王府花园。 中华门城堡位于中华路南端,长干桥以北,明代称聚宝门,因其面对聚宝山(今名雨花台)而得名,是南京城墙现存最大的一座城堡式城门,有三道瓮城四通城门,瓮城中筑有27个藏兵洞,计可藏兵三千,也可贮藏备战物资,宜攻宜守。中华门城堡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匠心独具,有极高的军事实用价值和建

筑艺术价值。

3、城西风景区

以石头城为中心,清凉山、石头城等古迹名胜,与山、水、城、林交融一体,形成虎踞壮观、古朴自然、幽雅寂静的景观特色。

莫愁湖公园位于水西门外,相传湖滨曾居住过少女莫愁而名。历史上有关莫愁女的传说流传很广,说法不一。后为明初中山王徐达的私家花园。园内有胜棋楼、郁金堂、湖心亭、赏荷厅等景点。荷风芦雪,揽胜四时,被称为“金陵第一名胜”和“南京第一名湖”,在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得“莫愁烟雨”的美誉。

清凉山位于城西汉中门内,石城虎踞即指今清凉山。园内古木参天,山势险要,古迹甚多,主要名胜有清凉寺、扫叶楼、崇正书院、驻马坡等。 乌龙潭公园位于清凉山东,以湖光山色为胜,清幽典雅,花木扶疏,历史上曾享有“城西之冠”的盛誉。环潭景点布局精巧合理,建筑典雅工致。

中华织锦村位于江东门,展示了中国各民族的织锦技艺,除收藏有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织机和织锦实物外,还现场向游客表演织锦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游人至此,可以了解中国织锦工艺的历史和技艺,购买各种精美名贵的织锦工艺品。

4、大江风貌区

本景区借万里长江奔腾之势,以山秀、洞幽、江深、矶奇为特色,沿江三十里散布着燕子矶等众多的名胜。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是一座由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正桥的路栏上,镶嵌着200幅浮雕,正桥两端建有4座高70米的桥头堡。南北两岸的公路引桥由富有民族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组成。大桥建成后,天堑变通途,“天堑飞虹”遂成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

燕子矶位于城北观音门外东北直渎山。因石峰突兀临江,三面悬绝,远眺此处,形若燕子展翅,凌空欲飞,故名燕子矶。燕子矶总扼大江,地势险要,矶下浪涛轰鸣,潮涌壮观,自古以来是过江的重要渡口,也是军事要地。明代以后,燕子矶成为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的游览胜地。矶顶有御碑亭,登上矶头,遥望江北,江天一色。入夜,燕子矶上明月如水,碎银满江,“燕子夕照”亦为金陵美景之一。

5、栖霞风景区

位于南京东北郊,区内主要景点有:栖霞山、栖霞寺、舍利塔、千佛岩、南朝陵墓群及石刻。栖霞寺位于栖霞山中峰西麓,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南朝时成为江南三论宗的祖庭。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齐名,并称“天下四大丛林”。现寺院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寺内有鉴真大师纪念堂、国内著名的藏经楼。藏经楼南侧有建筑精美、风格独特的舍利塔及名闻中外的石窟——千佛岩。中国佛学院栖霞寺分院即设在寺内,是江苏地区的佛教中心。南朝石刻南京周围保存着丰富的六朝文物古迹,在市区东北郊太平门外甘家巷、太平村一带就有30多处南朝帝王陵墓石刻。石刻可分为帝王陵和王公贵族墓两类,帝王陵前的石兽是天禄、麒麟,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兽是辟邪。南朝陵墓石刻已历经1500多年的沧桑,至今仍较完好,尤其是那些石兽,昂首挺胸,飞跃灵动,惹人喜爱。

6、南郊风景区

包括雨花台葬着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为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鲜血流在雨花台上,染红了雨花石。所以我们南京人特别珍爱雨花石,同时因它奇特的石质和纹路被评为四大名石。如何去选正宗的雨花石,是一门技巧,是为石头的总数不变,而珍爱收藏的人却越来越多,花台、牛首山、祖堂山等景点。这里风景优美,历史遗迹众多。六朝时期,这一带寺庙林立,其中以大报恩寺、天界寺最为著名,原大报恩寺佛塔是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南郊还是历代墓葬的集中地,在地下蕴藏了大量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渤泥国王墓在南郊的乌龟山南麓。渤泥国,即今文莱国,明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亲率妻儿及王室成员来北京,朝见明皇,受到明成祖的热烈欢迎。但因水土不服,客死他乡。临终留下遗嘱:“体魄托葬中华”。明成祖十分悲痛,以王侯的礼仪安葬了这位异邦君主。 江南最大的地下宫殿——南唐二陵位于祖堂山的西南麓,即南唐先主李昪与中主李景的陵墓,李昪墓称钦陵,李景墓称顺陵。钦陵规模较大,有前、中、后三间主室,十间侧室,前、中室为砖结构,后室为石结构。中室墓壁上绘有鲜艳的彩画,图案有牡丹、莲花、宝相、海石榴、云气纹等。据专家考证,这是国内现存最早的附属在柱枋部分的彩画遗迹,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顺陵位于钦陵西侧,结构与钦陵相近,但规模较小。

7、汤山古文化旅游区

汤山风景区位于南京东郊23公里,是南京市规划重点建设的风景区。该区集碑、泉、洞、湖、寺为一体,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炉,独具特点。 阳山碑材位于汤山镇西北,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3米,重3.1万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无法运输而不用。 汤山古溶洞——南京猿人诞生地在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分布了一个巨大的溶洞群,1993年3月13日葫芦洞内又出土了一具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据科学鉴定,这是大约生于3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地区人类史也因此向前推进了20多万年,同时也证实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葫芦洞内发现的化石还有肿骨鹿、斑鹿、三门马、犀牛等十余种,现在洞内堆积物中仍可见保存完好的化石。

8、两浦风景区

包括江北的浦口区和江浦县境内的景点。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老山山脉由安徽和县延伸至江浦、浦口境内,山体不高,多在300米左右。1991年9月建设老山森林公园。现有森林近10万亩,740多种树木,常栖息于此的鸟类有30多种。老山森林属落叶阔叶林与常绿林混交林,林相季节变化明显。老山之中还分布许多神秘莫测的洞穴,如龙洞、天井洞、大观音洞、小观音洞、祖师洞、白筱岭洞等。其中以龙洞、天井洞最为奇险。 珍珠泉旅游度假区是南京地区惟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区内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现度假区已初具规模,共分十个观光游览区,一个度假别墅区以及配套的综合管理区。珍珠泉享有“江北第一游观之所”的胜誉。景区内又新添了一系列现代娱乐设施,建设了高尔夫球场、野营度假区、登山游览区、赏泉区、温泉度假区、中心游乐区、水上运动区、陆上运动区等八个新的景点,其中昭富国际高尔夫球场按国际标准27洞建设,是南京地区惟一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

9、两湖风景区

两湖即固城湖和石臼湖,主要指南京高淳县和溧水县境内的景点,两县内主要景点还有固城遗址、淳溪古街、东坝戏楼、保圣寺塔和武家嘴村、无想寺旅游度假区、天生桥等。2010年两湖接近干涸。淳溪古街又名中山大街,也称“一字街”。古街横贯东西,全长800多米,宽4.5米左右,街道两边均为明清风格的民居、店铺。商号分“八大行”:布匹、茶叶、黄烟、纸张、瓷铁、中药、盐和酱面等生活必需品。 胭脂河与天生桥胭脂河流经溧水西约4公里处,开凿于明代,全长7.5公里。明代,朱元璋决定打通石臼湖与秦淮河之间的胭脂岗,以运粮食至南京,工匠们先在胭脂岗上凿缝,然后嵌入麻丝,浇上桐油,点火焚烧,石头被烧得通红,又猛然泼上冷水,石头纷纷开裂,再撬开运走,仅用两年就开出一条深30多米、底宽10米、上宽20米的运河。当地还遗留当年运出的巨石,重达10余吨。古代人如何运送这样的巨石,却无以考证。天生桥则是工匠们开凿胭脂河时留下的杰作,从底下凿通石头成胭脂河,顶部自然成桥,桥长34米,这种人工开凿运河留石为桥的做法十分罕见。

10、市内风景点

分散在南京市城区内,以人文景观为主,多为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鼓楼位于南京市中心。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明朝都城的建筑,原作昼夜报时用,有时也作迎王、接诏书大庆的地方,现鼓楼基座是明代原构,上部的木结构殿宇建筑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为纪念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所建。正中塑“戒碑”一座,现鼓楼台座正中门上面的楼额“碑楼”犹存。戒碑通高40米,其中龟趺高1.25米。 朝天宫及朝拜天子礼仪表演位于城西冶城山下。明朝建都南京后,在此建朝天宫,作为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朝廷礼仪的场所,也是官僚子弟袭封和文武官员学习朝见天子的地方。现存的朝天宫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文庙建筑群。朝贺天子礼仪表演是南京市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在国内著名的明史专家指导下,按照明朝的程式编排的。共有6场11项程序,即驾幸、进表、传制、进见、乐舞升平、还宫。演员阵容达250人,其中文武舞百戏、丹陛大乐和中和韶乐等,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旧址位于长江路292号天王府西花园西侧,其中东边三间是孙中山的办公室、小会议室和休息室;西边三间相通,为大会议室。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是在这里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的。 煦园位于长江路292号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西侧。又名西花园。因作过明成祖朱棣二儿子汉王朱高煦的王府,故称煦园。该园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全园面积仅有1.4公顷,建筑精巧,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典园林,也是金陵名园之一。毗卢寺位于南京梅园新村东端汉府街4号。曾是中华民国“中国佛教会”所在地,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目前正在进行筹建恢复工作,已简易对外开放。 还有一个地方,大家肯定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落后就要挨打,日本鬼子歪曲历史,中国人绝不忘记历史,要抵制日货,将爱国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而不仅仅是抗义和谴责。嘴上讲千遍,不如落在实际行动上。位于南京城西郊江东门,水西门大街418号。这里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于1985年3月15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落成开放。纪念馆占地2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由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齐康设计,是一座纪念性的墓地。均以花岗石、大理石、青条石铺砌墙面。正面馆名由邓小平题写。人口处有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石碑,上书“死难者300000”。颓垣断壁的围墙,空旷的墓场,大片鹅卵石铺地,寸草不生,几棵枯树仕立,气氛凄凉。院墙外的常青树木和院内卵石边生机盎然的小草象征生命力和斗争精神。院内小道边沿途竖小型碑刻I3块,揭示出日军的种种罪行。尚有死难同胞尸骨陈列室,门前有大型立雕母亲像,作呐喊状。室内陈列从“万人坑”中挖出的层层白骨。另有史料陈列厅、电影放映室等。

臧琼琳 学号:37

第19篇:南京导游词

南京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开场语)

欢迎来到素有“六朝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美誉的南京参观游览。我是江苏省中旅的导游员xx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者小x。我身旁这位是司机x师傅,他的驾驶技术十分了得,请大家放心。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俩可以给大家带来一次美好的南京之旅。

(南京总括)

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海内外,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741.3万人,下辖2县11区。

(地形地貌)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区附近东有紫金山,西有清凉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栖霞山。紫金山由东向西延伸,从南京城中横穿而过,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两条水系,南为秦淮河,北为金川河。除此之外,还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京的城东和城西。

历史沿革)

南京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定都,分别是:东吴、东晋、南朝时的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故而南京又被称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历朝历代为南京留下了许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邺、建康、蒋州、江宁、昇州、集庆、应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交通、经济、科教)

今日南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齐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南京也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全国六大通讯枢纽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支柱产业。金陵石化、南汽集团、熊猫电子等著名企业实力雄厚、产品畅销国内外。此外,南京科教实力雄厚,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发达,为南京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市品牌)

南京城市品牌众多,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南京的绿化水平全国闻名,森林覆盖率达到23%。南京的市树是雪松,市花为梅花。

(特产)

说到咱们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与“吃”、“喝”、“玩”、“穿”相对应的四大特产:盐水鸭、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锦。

著名风景区)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东以钟山风景区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风景区为看点;南以著名的秦淮风光带为主打;北以沿江风景区为主,包含了长江大桥、阅江楼和静海寺等景点。

(结语)

集山、水、城、文为一体的南京,山川形胜,虎踞龙蟠,大气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怀迎接着八方来客。

南京导游词(中山陵)

人们常说:不到故宫、长城就等于没去过北京;不到外滩船游浦江、登东方明珠或金茂大厦就等于没去过上海;不长到西湖、宋城就不知杭州的千年风情;那么不到中山陵你就等于白来了一趟南京。大家都是大老远出来旅游的,有的以前也许来过,有的以后可能再来,还有的可能旅游完这一趟以后就不会再来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多看一看其中的经典精华少留一些遗憾。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据说,早在1912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中山陵是由年轻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于1926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9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6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枢,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

大家现在所在的即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请大家向前看,朝北顺坡而上,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和祭堂后的墓室等建筑。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大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墓道尽头是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铎,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大铃挡。在古代它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这里的平台广场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它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颜体大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出碑亭,迎面石阶层层叠叠。南京人常说中山陵的台阶像是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所以来这儿游览的客人常常要问: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来数数看吧。

来到临近顶端的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洞。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向中山陵炮击造成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如今虽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洞仍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大家登上顶台,由此既可鸟瞰,更宜远眺。置身此间,背倚巍巍钟山,耳听阵阵松涛,更觉伟人的浩然正气与大自然同存。祭堂处在钟山半山腰,从博爱坊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平面距离700米。如从碑亭数起则有290级台阶。建筑师为避单调,将这392级台阶分作10段,每段1个平台,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了。这392级的数字并非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二百万同胞。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中山先生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现在大家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相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而镶嵌彩色玻璃的内窗,在阳光照射下却显出另一番西洋风味。如此中西合壁的风格,正与孙先生融贯中西的精神气度相契合。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6个片断。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

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椒图)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所书手迹。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圆形,铺以大理石,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红色大理石贴面。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围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为什么祭堂内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而这里却改穿中山装了呢?原来当年国民党内左右两派矛盾尖锐,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主张塑像穿长袍马褂;而左派则主张穿中山装。两派意见不合,结果各搞各的,就出现了上述情况。各位朋友,孙先生的遗体究竟是否还在中山陵,这是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自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磨难。1925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时,他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暂时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6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的军阀张宗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孙先生的遗体压住了他的风水。于是他打算要焚化遗体。后经爱国将领张学良派兵保护,遗体才得以保存,但已受到空气侵蚀。1929年5月28日灵柩由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浦口,6月1日运达中山陵。奉安大典仪式完毕后,即用水泥将灵柩浇入圹中。墓穴用花岗岩垫底,四周建隔墙,紫铜棺下有一特制楠木垫,棺上有一层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当年公祭时,站在石圹边,扶栏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遗容。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曾准备将遗体运往重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受到工程界爱国人士和国民党左派的极力劝阻,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沿祭堂外广场两侧后壁有一道门,通向墓堡公园。中为墓室宝顶,呈覆钟形。墓堡后墙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

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它们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另外,位于梅花山顶的博爱阁,是一位台湾同胞捐资兴建的,于1993年11月12日孙先生诞辰127周年时落成。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奉献着。解放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

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

谢谢大家!

南京导游词(夫子庙)

【景点概况】

1、秦淮河简介

2、夫子庙景区特色及历史沿革

3、5A级景区等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秦淮河畔夫子庙游览。

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叫龙藏浦,相传是秦始皇开凿,又称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起源于溧水的东庐山和句容的宝华山。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分成两支,一支从通济门外的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到水西门外的西水关出城,称为内秦淮河,全长约10里,其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之誉。另一支从城外流过,成为南京城东、城南、城西的护城河。两支在城西汇合,注入长江。南京夫子庙通常是指位于南京城南秦淮风光带中心位置的集观光、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的仿古建筑的商业区。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仿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整体布局集“庙、市、景”合一,将儒家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庙宇。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现夫子庙是1986年重建,依然保留前庙后学的布局。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庙前广场】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聚星亭、天下文枢坊、魁星阁及棂星门简介

现在我们就来到夫子庙前的广场,这是夫子庙的中心地区。 照壁是秦淮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它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

照壁的北面就是泮池,意思是“泮宮之池”。泮池是文庙前的规制。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与众不同,它是利用内秦淮河天然河道而形成,半月形,南部呈半圆。

文德桥在泮池西侧,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据考证,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在桥的两边分别可以看到桥影将水中明月分为两个半月,这一景观被称为“文德分月”。

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取“群星毕集,人才荟萃”之意,初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曾几经兴废。这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也,故得此名,这是进入孔庙的标志。东侧这座临街傍水的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这座门叫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在此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露台】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4、孔子青铜像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大成门,也叫戟门。因孔子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故而得名。甬道两侧立着每尊高1.8米的八座孔子门生的汉白玉雕像,为孔门十二哲中最有名的八位: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

大成殿前有一露台,也叫丹墀,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米,四周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侧设有两只石灯笼。丹墀上有尊孔子青铜雕像,像高4.18米,重2.37吨,为全国最大的一座孔子青铜像。露台两旁的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30位著名书法家的墨迹,共有30余块碑石。

【大成殿】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孔庙主殿——大成殿。它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殿堂七开间,四周殿廊上环立着26根仿木圆柱。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字,比喻孔子集大成之意;屋脊鸱吻是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清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画像,高6.5米,宽3.15米,是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为画家王宏喜按照唐吴道子的孔子画像用一年的时间画成。两旁是颜回、曾参、孟轲、孔汲四亚圣的汉白玉塑像;东西两侧摆放有古代庆典时演奏的乐器,有築、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大成殿的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是浙江乐清200多名匠师采用玉石、翡翠、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耗时三年雕成。总价值580万人民币。表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

【碑刻】

1、玉兔泉点到即可

2、五块古碑的名称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口古井叫“玉兔泉”,玉兔泉旁边这块碑叫《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捐白银作为附属七县考生赴京会试公车经费的经过。这四块石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的经历。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第三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碑上刻有文宗加封孔子妻为至圣夫人的诏书。第四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文宗皇帝加封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之事。

【学宫大门】

大门内外所悬匾额的名称及书者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门楣上方题有“大明国子学”,门内匾额上题有“东南第一学”,是由乾隆年间的状元秦大士题写的。

【明德堂】

1、明德堂的名称由来及用途

2、仰圣亭和习礼亭的名称

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也是夫子庙地区唯一未被破坏的古建筑。当年,这是学子们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学子们集中在此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可能有的朋友要问;各地孔庙中只有“明伦堂”,为何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原来当年南宋宰相文天祥北上抗金,路过南京时,刚好明德堂复建完工。人们请文天祥题字,文天祥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沿用至今。现在这块匾额是后人模仿文天祥手迹写成。明德堂现被辟为雅乐宫,演奏古典宫廷雅乐,再现古代雅乐风情。

庭院西边为仰圣亭,内铸有青铜“圣音鼓”;东边为习礼亭,内铸有青铜“礼运钟”。鼓名和钟名均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题写。

【尊经阁及其周边】

1、建筑特点及用途

2、“尊经阁”匾额的书写者

3、尊经阁周围建筑的名称

“尊经阁”是一座重檐丁字脊歇山顶三层古建筑,始建于明朝中期,古时候为教谕讲课的讲堂,楼上藏有《十三经》、《廿一史》等。尊经阁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展出有彩灯、云锦、刻经、金箔等。匾额由我国当代书坛女杰萧娴题写。

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其他】

金陵灯会、徽派建筑特色、夫子庙特色小吃、秦淮八艳、秦淮画舫、名人旧居等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夫子庙都会举行“金陵灯会”,热闹非常。这一带的徽派民居建筑也很有特点,“粉墙黛瓦,高低错落”,“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夫子庙美食街有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各种特色小吃。泮池北岸的背景墙上有大型浮雕《秦淮流韵》,其中的“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的卞玉京、顾横波、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李香君。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乘坐秦淮画舫,泛舟河上,欣赏美景,回顾历史。夫子庙周围还有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等景点,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南京导游词(总统府)

【景区概况】

各位游客好: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是总统府。总统府位于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史开始,同时也是结束的地方,因为他曾先后作为明朝的汉王府、清朝的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时期的天王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办公处所和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以及总统府的办公场所。历经明、清、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四段历史;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现在我给各位介绍下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首先我们是沿着景区的中轴线参观,途径大堂和子超楼;然后抵达景区的东线,参观行政院、中国晚清与民国历史资料馆、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馆和清两江总督史料展馆;各位请随我进入景点参观。

【大门】

1、“总统府”题字

2、建筑特色及细部描述

首先各位看到的是总统府的大门。整个门楼成品字型,是一座西洋式古典大门。大门建于1929年,门楼为仿古罗马风格,正面开三券拱门,每扇门设有铁门,原为法国进口,后复原;门两侧修饰有8根爱奥尼柱。门楼之上悬有“总统府”3个大字,是1948年5月,经非法国大选举,蒋介石任总统时悬挂于此;字体由原监察院副院长周钟岳题写。请随我走进大门,各位会发现门楼原来为两层半结构;一楼为卫兵室,也是门房;二楼为卫兵宿舍;三楼为升降旗帜的平台;1949年的4月23日我们解放军解放南京,占领总统府时就是在这里降下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升起红旗的。

【大堂】

1、大堂的历史沿革

2、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间、地点

3、“天下为公” 匾额及其出处

4、四周墙上悬挂的六幅油画名称

5、礼堂的用途及蒋介石、李宗仁在此地登基正副总统

6、沿途经过之所,如二堂、内外宾会客厅、八字台阶、麒麟门与政务局大楼等(点到即可)

穿过大门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一个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原是当年的“朝房”,后改为收发室,现已辟为旅游纪念品商店。院落正北面就是大堂了,这里曾经是太平天国时期的真神金龙殿,又叫荣光大殿,是洪秀全大朝的地方。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这里被翻改为清两江总督署的大堂。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原打算在这里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转到暖阁举行。国民政府时期这里是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现在内梁之上悬挂着“天下为公”四字匾额,为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厅堂墙壁上悬挂有代表总统府历史的六幅油画,分别是:天国风云、敕治两江、共和肇始、国府西迁、国共和谈和煦园曙光(备注:掌握每段历史背景更重要);各位请随我继续参观,穿过大堂,左手边为大礼堂;这里原是清代两江总督署的中式花厅,民国时这里是举行重大典礼的活动场所。如1948年蒋介石、李宗仁就任“总统”、“副总统”的就职大典。走过二堂,穿过八字大台阶;八字台阶东西两间原为内宾外宾接待室;穿过当年专供蒋介石出入的麒麟门,就来到了总统府史料陈列展厅;走廊的尽头就是子超楼了。

【子超楼】

1、子超楼名称由来及楼的建筑特色

2、子超楼内部布局

子超楼为国民政府时期的中枢办公大楼,建于1934年,1935年完工,1936年正式投入使用。此楼为了纪念任国民政府主席时间最长的林森而得名,林森,字子超,所以叫“子超楼”。1948年5月,蒋介石召开非法国民大会,并被选为总统,李宗仁任副总统。蒋介石和李宗仁就在此办公,故又称该楼为“总统府办公大楼”。楼前有两株高大的雪松,为林森亲手栽种。该楼摒弃了二十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中国官方建筑的宫殿式大屋顶,顶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浇制,立面采用西式的建筑平面组合与立体构图,中间高、两边低、呈品字型。整幅建筑简洁明快,富有层次感。现在我们进楼参观:一楼文书局,主要管理中枢文告、政令和玺印、文印。二楼为秘书长办公室和正副总统办公室,北两间为秘书长办公室,旁边为副总统李宗仁办公室,正南面的套房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从东面第一间为书房;中间这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办公室墙面上悬有蒋介石的戎装大帅服肖像,硕大的办公桌斜对门摆放,桌面上摆放着两部电话及一本台历,台历的日期为1949年4月23日,这正是南京解放的时间,历史在这里做了个定格。办公室的旁边为接待室。三楼南面为总统府会客室,曾是国民政府林森、蒋介石及李宗仁会见重要宾客的场所。正中这一大间,是国务会议厅,会议厅的北墙面上有一汉白玉条石,上有林森手书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大字,为国民时期提倡的八德。条石的上方有中山先生像两侧配有中华民国国旗。厅内长桌成山字形,配高靠背皮椅;国务会议每两周召开一次,主要讨论和制定国事。会议厅旁还有一间休息室。四楼和五楼不对游人开放;游客们到此为止,总统府的中轴线游览结束。接下来请随我从东边的甬道进入东花园参观游览。

【煦园】4分钟

1、煦园简介:名称、面积及院中特色等

2、东部花园的特色及院中主要景点

3、西部花园的特色及两组对景

4、三段碑、乾隆之御碑亭等碑刻

煦园也称西花园,因朱高煦而得名,位于总统府西侧,是一座别具特色的江南古典园林。占地1.4公顷,由于巧妙运用了“叠山,理水,建筑,林树”四大要素。使得它意境隽永。再加上数百年来此地主人公皆为历史风云人物,使得它名声大震。全园可分成三个部分游览,一是园门前的小院,二是东半部以建筑山石为主的园林,三是西半部以瓶状水池为中心的园林。我们先来到了一个三角形院落,这就是煦园的序了。粉墙上开一圆门,上面写着“煦园”,由清大学士英和所书;这是煦园的入口。进园后左边是一座由太湖石堆成的假山,山上有六角亭一座。有石阶登顶,可俯瞰全园。循路前行,这个建筑为桐音馆,正中匾额题书“桐音馆”。古代桐音指琴音,又引申为知音。这是主人款待知心好友的地方。现桐音馆三字是林散之先生题写的。桐音馆西南有一个双顶的亭子,这叫方胜亭,俗称鸳鸯亭。方胜,又称双菱,是两个菱形相叠。亭基方胜,上为双顶。远观似双亭并立,近看却一亭独伫,小巧玲珑,颇为别致。这是民国前江南唯一的方胜亭。方胜亭西侧是太平湖,这是西花园的中心。太平湖水池形如巨大的花瓶,南北走向,整个水池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一半多,池壁全部用太平军从明故宫城墙上拆来的城砖修建的。池中有两组对景:南为不系舟,北为漪澜阁,西是夕佳楼,东是喜上眉梢榭。通往不系舟的入口处是太湖石叠成的门洞,依稀像一个“繁体”的“寿”字。穿过小桥,登上一艘建于水中的石舫,名为“不系舟”,是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接皇帝南巡而建造的。乾隆称之为“不系之舟” ,“载舟昔喻存深慎,磐石因思永奠安”,是说自己要居安思危,江山社稷才能稳如磐石。船上原匾额为乾隆所题,已无存,现字为费新我所书。乾隆、洪秀全、孙中山等都曾于此休憩。与“不系舟”相对景的是一座建于池中露台之上,四面环水的建筑漪澜阁,现在展出了以“南京临时政府军政主官寻踪”为主题的史料。太平池的西岸是夕佳楼,双层檐顶,三面临水。取名夕佳,意指此为黄昏赏景佳地。夕阳无限好的时候,登楼而望,池水鉴平,亭、台、阁、榭,无不光彩四射,而水中倒影亦是金光耀眼,摇曳生辉。夕佳楼围以曲栏,此栏名为“吴王靠”,因过去的绘画作品中常见仕女临水半依,团扇轻拂,故又称“美人靠”。与夕佳楼隔水相望的是喜上眉梢榭,这里是一处观赏晨曦(晨光)的佳地,同时也是早读的好地方。夕佳楼后面墙壁上镶嵌有一古碑:天发神谶碑,又天玺纪功碑。因发现时即断为三截,故又有“三段碑”之名。原碑是东吴孙皓天玺元年发现的,意为上天保佑孙皓江山稳固,孙皓因此而将年号改为天玺。此碑系宣统元年两江总督端方所复制。碑文有篆书笔法写隶书,是罕见的书法珍品。沿池北行可见一亭,为乾隆御赐萨载和书麟这两位两江总督的诗碑两座。西花园中还有棕榈亭、道光皇帝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印心石屋碑、仿照苏州寒山寺内的古碑重新复制的枫桥夜泊碑、园门背面的“纶音” 碑等。有时间不妨仔细品味下。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

1、西花厅由来及建筑风格

2、内部布局

从御碑亭北行进入西侧的大门,我们来到的这座小院,就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地点。呈现在各位面前的是一座完全西洋式的建筑,这就是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出洋考察归来所建的一座纯西洋式的花厅,他的继任者、最后一任两江总督张人俊将其完工。整个花厅共一层七间,建于1米多高的台基之上。花厅南侧为走廊,横贯东西。廊外上部为拱形,下面为铸铁栏杆。入口处为抱厦,凸出走廊2米多。东、西、南三面开有拱门。抱厦屋顶有西洋式雕式山花。整个建筑外观为淡黄色的墙,白色的线条,落地大窗,顶覆红色洋瓦,格外醒目,是典型的折衷主义法国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7个房间,中间是穿堂,西边3间是大总统会议室,重要的会议都在这里举行。东边第一间为小会议室和客厅,第二间为大总统办公室,第三间为大总统休息室。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在这里办公和会客;1912年4月1日卸任离开。

到这里呢我们的参观也就结束了,我的讲解工作也结束了,谢谢!

南京导游词(雨花台)

【景区概况】

各位游客,雨花台风景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属于江南丘陵,高度约为60米,自东向西绵延4千米,有三岗,东岗为雨花台。雨花台原名长陵,石子岗,相传南朝时期,有位云光法师在这里设坛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了天上的神灵,顷刻间,落花如雨,这些花落下就变成了雨花石,雨花台也因此而得名。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二十多年间,雨花台沦为国民党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十万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规划和建设,今日的雨花台已形成既是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又是赏心悦目的旅游景区。景区由烈士陵园区、名胜古迹区、雨花茶文化区、雨花石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密林生态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北大门、陵园广场】

1、大门简介

2、烈士群雕像的位置

3、群雕像的落成时间、像的规格(高、宽、厚)及所用花岗岩数量、重量

4、群雕像的人物组成和雕刻特点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雨花台的北大门,北大门两端分别矗立有高大的花岗岩石柱,石柱高度为11.7米,象征1917年11月7日,在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石柱上方镶嵌了两个巨大的石花圈。进入北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北殉难处的烈士就义群雕,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雨花台共有三处烈士殉难处,东殉难处位于东岗坡下,是反动派解放前夕杀害革命志士的场所;西殉难处位于中岗西侧为烈士丛葬地。北殉难处是1927年到1937年烈士就义最为集中的地方。群雕建在三层渐升的平台上,高10.03米,长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重达1300多吨,于1980年落成,是目前国内同类题材花岗岩雕塑之最。整个雕塑共塑造了九位烈士的形象,“9”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是为大为多的意思,寓意在雨花台牺牲的先烈人数之多,雕塑中有工人、学生、士兵、农民、知识分子等形象,分别代表着不同阶层,它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上实下虚,重在表现烈士们的面部表情,生动再现了革命烈士在刑场上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

【主峰】

1、主峰纪念碑的碑名、高度及涵义、碑的外形特征

2、碑前的石花圈、石棺和铜像等简介

3、一层廊庑的碑刻简介:长度、所用黑色花岗岩的数量,字数、书法家及经典文献的名称、作者

沿着东侧的山路南上,我们现在便来到主峰。眼前石阶上立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造型似红旗、似火炬,它高42.3米,寓意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身上方有雨花台的标记——日月同辉图案,象征着烈士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碑身正面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有省市政府合著的碑文。在纪念碑的前面还屹立着一尊以宁死不屈为主题的青铜雕塑,他 是众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象征,体现的是烈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气概。 纪念碑前方广场的左右两侧,各有5只用花岗岩雕刻的石棺,正中间还有三只巨大的花岗岩石花圈,显得庄严肃穆。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雨花台许多建筑都是用花岗岩建造的,

这是因为花岗岩具有坚硬、庄重、朴素的品格,它充分体现了烈士的精神。纪念碑的2层平台上是全长144米的碑廊,每边各有90块大理石,上面刻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论》等经典著作,是由赵朴初、萧娴等36位著名书法家书写的。

【荷花池、纪念桥】

1、国际歌碑、国歌碑的位置及内容

2、“缅怀”雕塑简介

3、纪念桥(点到即可) 我们前方看见的是倒影池,建筑学家利用原有地形,运用物理学折光原理,巧妙地将纪念碑、纪念馆的影像在池中南北两端水面上显现出来,形成独特的景致,供人们欣赏。倒影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块花岗岩和大理石质地的照壁,在北面的照壁上用汉、壮、蒙、维吾尔、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南面的这块则用五种文字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倒影池南端两侧有两座相对肃然矗立高5.5米的圆雕,战士手握钢枪肃立,少女扶手胸前, 表达了人民群众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主题。

【纪念馆】

纪念馆的设计者、建筑特色、馆的规模和展陈的内容

穿过纪念桥,我们就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是由著名的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设计的,齐康教授完成。纪念馆采用了重檐庑殿顶的传统建筑风格,东西长90米。南北两翼各伸展49米,主堡高26米,南北两侧门楣上嵌有“日月同辉”的标记,馆名是邓小平同志亲手题写的。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庆,纪念馆也整修一新,进行了全新的布展,现在就请大家随我尽管一探究竟。 纪念馆的展厅由五个部分组成,他们分别是以雨立方为主题的序言厅;展示烈士生平事迹的基本陈列厅,展示在南京工作过的烈士事迹的专题厅;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雨花台的光荣厅;展示今天美好生活的幸福厅。新馆共展出170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用8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场景,35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烈士伟大崇高的人格和真实感人的形象。我们现在看到这两尊雕像是邓中夏和罗登贤,他们是雨花台牺牲烈士中职务最高的,当时都是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是早期著名的工人领袖。 【思源广场、忠魂亭】

1、思源池

2、“忠魂颂”浮雕数量及内容

3、忠魂亭的建筑材料、经费来源、亭的形状、大小及“忠魂亭”题字

位于中心纪念区最南端的是忠魂亭,广场中间是思源曲水池,代表着饮水思源,永志不忘代代相传.

两边的忠魂颂浮雕,深浮雕表现的是“狱中斗争”和“刑场就义”。浅浮雕表现的是南京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斗争片段。前方那座建筑就是"忠魂亭",它长宽各5.8米,高8.3米,亭帽上镌凿的三个烫金大字,雄浑有力,为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这是1996年7月1日,由南京30万党员缴纳的特殊党费兴建的,“忠魂亭”是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

A.【其他】

1、雨花石

2、雨花茶与江南第二泉

3、复建高座寺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雨花茶文化区。雨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形似松针、条索紧直、色绿似翠、挺拔秀丽,色、香、味、形俱美,深得人们青睐。古人认为,喝茶是一件十分风雅十分讲究的事,光有好的茶叶还不够,还得有好的水来冲泡,有了好水,还得有好的茶具。在雨花台,除了有好茶,还有一股清泉,名为永宁泉,号称:江南第二泉,现在,在景区内有二泉茶社,大家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品尝一下第二泉水冲泡的雨花茶。 现在我们来到了国内唯一一家收藏研究雨花石的专业博物馆,雨花石含有玛瑙和玉髓的成分,也称为雨花玛瑙。苏东坡曾赞它:纹如指上螺,它以晶莹的质地、丰富的色彩、奇妙的纹理、生动的形象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博物馆,展出了质色形纹上佳的雨花石精品。一些石头上不仅有美丽的花纹,还巧夺天工的生成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人物画卷,令人啧啧称奇。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的是雨花台名胜古迹区,前方是雨花阁,相传这里是云光法师讲经说法的高座寺遗址,雨花阁中有大型云光法师说法瓷板画,引领游人去探寻雨花台历史源头。这样一座历史悠久、名僧辈出的名刹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在大家看见的寺庙为2011年复建开放的。

【其他】

1、二忠祠、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等

2、复建高座寺

各位游客,中心纪念区的参观就到这里,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恽代英、邓中夏、何宝珍、罗登贤、毛福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牺牲长眠在雨花台,所以,漫步景区,可以看到多处知名烈士墓以及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辛亥革命人马冢。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的是雨花台名胜古迹区,前方是雨花阁,相传这里是云光法师讲经说法的高座寺遗址,雨花阁中有大型云光法师说法瓷板画,引领游人去探寻雨花台历史源头。这样一座历史悠久、名僧辈出的名刹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在大家看见的寺庙为2011年复建开放的。

今天,雨花台还开辟了雨花石博物馆,展出了质色形纹上佳的雨花石精品。雨花台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掩埋忠骨的地方,这里是二忠祠,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乂拒不降金,在雨花台被剖腹取心;150年后抗元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他从小景仰杨邦乂,两人又同为江西吉水人,殉难后人们也在这里祭祀他。周围还有明代开国功臣李杰墓、著名景点江南第二泉、古雨花阁、甘露井等。

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南京导游词(灵谷寺)

【景区概况】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

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

各位游客,现在呢我们已经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灵谷景区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梁代,高僧宝志圆寂后,梁武帝的女儿在紫金山下独龙阜玩珠峰修建了一座宝公塔安葬高僧宝志,后来又建了寺庙。明初朱元璋看中了玩珠峰这块风水宝地,决定迁寺为自己修建陵墓,几经辗转后,宝志的灵塔和寺庙就被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朱元璋为寺庙赐名灵谷禅寺,并题写“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可惜的是,寺庙在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灵谷公园,1981年改名灵谷寺。

【万工池、文武方门、大仁大义坊】

1、“万工池”名称及其由来

2、文武方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和题者、以及门前石狮的由来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背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

现在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样式,前面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时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迎驾桥旁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原为寺庙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相传是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

前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这里原是寺庙金刚殿旧址,民国时期,被修建成为公墓大门,门为朱红色,单檐歇山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原先门上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在门额上悬挂有我国著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所书写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门前的这对石狮,是建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过红山门,穿过青石甬道,在42层台阶的原天王殿的旧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门十一脊高10米的大牌坊。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的大牌坊修建的,牌坊的瓦当上有国民党党徽的图案,滴水上则采用了梅花的造型,牌坊上方同样也镶嵌着瓷质党徽,牌坊两面均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题额,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所以这个牌坊被叫做大仁大义坊,坊的背面写的是“救国救民”四个大字。

牌坊下有原陆军十七军赠送的一对神兽,通体用汉白玉雕刻,乍看起来象虎,又有点象豹子,可是仔细看来,却又都不是,其实,它是传说中黄帝的阵前猛兽---貔貅。据传,在黄帝和其他部族的战役中,貔貅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十分英勇。将貔貅立于陵前一来是为阵亡将士守灵,二来也是赞扬阵亡将士如貔貅一样威武英勇。

【无梁殿】

1、建造时间、规模、特色

2、内部陈设:中供佛台、四壁所嵌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

前面这座古老的建筑就是无梁殿。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通体采用砖石结构,没有动用一根木头和钉子,所以得名无梁殿。又因为原先殿中供奉着无量寿佛,所以,我们也称它无量殿。它建于公元1381年,从明代保留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梁殿。大家抬头往上看,无梁殿上方重檐九脊,正脊上还有三个喇嘛塔,虽然是砖石修筑,但却仿照了木结构建筑的造型。

步入无梁殿,可以看到正面有三个券龛。这三个拱券高台最早是佛龛,分别供奉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三圣。现在我们看到的券龛里镶嵌的是三块石碑,正中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侧是总理遗嘱,右侧是民国时期的国歌。在祭堂的四周,还有110块青石碑,刻有33224位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名字,以示纪念。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馆名由陈果夫先生题写。共展出了22组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57位名人的英姿,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的人物和历史。

【一号公墓、松风阁】

1、一号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

3、墓地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绿化

4、松风阁的建筑特点及名称演变

无梁殿的后方是一个大草坪,原是民国时期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旧址。这里原有墓穴1624个,葬有烈士1029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公墓的中心墓区,葬有128位在淞沪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和第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给予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在一号墓东西两侧的纪念碑下,分别葬入了50名第五路军的烈士,78名第十九路军的烈士,共为128人,以示不忘“1.28”事变。墓园中心花坛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

绕过西式公墓围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松风阁”,采用重檐庑殿顶,外观古朴典雅,内为走马楼形式。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革命纪念馆”,由蒋介石亲题馆名。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现在已经变成了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

【灵谷塔】

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

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等

3、塔基座简介

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它修建于1933年,九层八面,高60米,原为“阵亡将士纪念塔”。在塔前丹陛上刻有是“日照山河”图。在塔的门楣上,有“灵谷塔”三个字。外墙壁有蒋介石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字。塔内有螺旋式石梯252级,可拾级而上。在2—4层的内壁上,刻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的孙先生在黄浦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词。5---8层,是吴敬恒所书的孙先生黄浦军校开学训词。登临九层,钟山气势,尽收眼底。

A.【其他(东线)】

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

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

3、谭延闿墓及墓园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

这里是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1988年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正北是谭延恺墓,他是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介石为他举行了国葬。邓演达墓位于原第二公墓旧址上,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1931年被蒋介石秘密杀害,1957年迁葬到这里。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B.【其他(西线)】

1、至公殿及宝至简介

2、宝公塔及三绝碑

3、西部三号墓址

在无梁殿的西侧密林中,还有南朝时高僧宝志和尚的舍利塔。说起宝志大师,很多朋友不一定很熟悉,但说起济公和尚,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相传,宝志禅师就是济公和尚的原型。

宝志大师生于南朝,除了精研佛法,据说大师还能够预知吉凶,通晓未来,这样一位神通广大的人物,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梁代的菩萨皇帝梁武帝将大师奉若上宾,而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更是拜宝志大师为师。大师圆寂以后,梁武帝将他安葬在今天明孝陵的风水宝地上,永定公主捐钱为大师修了一座“宝公塔”以安放灵骨。后来由于朱元璋看中了原灵谷寺也就是今天明孝陵这块风水宝地,就把寺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当然由于历经辗转迁移,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宝公塔已非当年原物,是后来修建的。塔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由颜真卿书写,人称三绝碑。

参拜过宝公塔,继续向南走,不远处是志公殿前,里面供奉有宝志大师的塑像,殿内两块石碑记载了两次迁葬的经过。殿前有两件明代遗物,一是飞来剪,二是蟠龙石。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南京导游词(明孝陵)

1、景点概况

1、明孝陵的主人、位置、建陵时间及名称由来

2、宝城宝顶的特点

3、朱元璋生平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明孝陵。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其实明孝陵的这片土地原是六朝开善寺的原址,也就是我们现在位于明孝陵东侧的灵谷寺,可是当时朱元璋为了夺取这篇风水宝地呢,还大兴土木的将寺址从独龙阜迁到了紫霞洞的南面。当新寺建成后一些风水先生又来搬弄是非,于是灵谷寺又再次搬迁现在到了明孝陵以东。

在陵墓动工后一年,马皇后病逝,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因此陵墓取名“孝陵”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整个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

朱元璋生世:朱元璋生平。明太祖朱元璋(1162-1227),明朝开国皇帝。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人。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率兵出征,有攻必克,1355年,郭子兴死,被明王韩林儿封为左副元帅。1356年,领兵攻占集庆(南京),改名应天府,建江南行省,称吴国公。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计,积畜实力,1364年,灭陈友谅,自称吴王,1367年,灭张士诚,后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举兵北伐,进攻元大都。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位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京师,是为明太祖高皇帝。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红墙金甍,宏门巨碑,神道石刻森严肃穆,深远庄严。坟山封土为宝城宝顶,即围绕坟山起墙,称宝城。城中封土为山,称宝顶。自朱元璋开始宝城宝顶均为正圆形(清代帝陵依明制而建,独改宝城宝顶为椭圆),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大金门、碑亭

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及规模

2、碑亭原来的建筑形式和现有的形式

3、碑亭的俗称

4、功德碑简介

5、碑文的内容

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原来的大金门是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面试网 www.mian4.net)

过了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26.86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四方城内的这座石碑叫“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明成祖朱棣为朱元璋立的。碑高近4米,上书碑文是由朱棣亲笔所撰而成的。,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分别记叙了朱元璋的一生事迹。这块碑是南京现存最大的碑刻。下面这个驮碑的圣兽被称为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当年朱棣发动政变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其中之一呢就是为朱元璋树碑立传,歌功颂德,以此来笼络人心“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落成是在1413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

3、神道、梅花山

1、石象路的六种神兽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2、望柱(点到即可)

3、石翁仲路上文臣、武将的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4、棂星门复建的时间

5、孙权墓和赏梅胜地

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从东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种石兽,分别是狮子、獬豸、大象、骆驼、麒麟和马,每组四只,两立两蹲。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骆驼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辽阔,国家西域安宁;大象则是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瑞兽,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这种动物是马,象征对帝王的忠诚。在神道两侧安置这些石兽的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用来表记朱元璋的功绩,二是为了展示大明的国力昌盛,三是祈望镇妖辟邪。

走过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对望柱,望柱又称华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称陵表。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神道开始拐向正北方向。

翁仲路上有两对武将,身穿盔甲,手执金吾,身材魁梧;两对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肃穆。他们分别是一对青年的,一对壮年的,预示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为什么要把石人成为翁仲呢?原来传说翁仲是秦始皇时的一名有名的武将,他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命人铸了一尊他的铜像,立于咸阳宫门外。匈奴人觐见,远远看到这尊铜像,都以为是翁仲,畏惧不敢接近。此后,人们就把立于庙堂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统称为翁仲了。

神道的尽头,立有一座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原门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现在看到的这座棂星门是根据史料在2007年修复的。这是谒陵时通行的礼仪之门。位于神道翁仲路北的明孝陵棂星门,据史料推断是在清朝早期到同治年间被毁。2005开始复建,2007年建成开放。据考证,明孝陵棂星门与北京十三陵的棂星门结构是一样的。复原好的棂星门西南向,正对神道,仿木结构,三门六柱,三门并排,面阔20多米,高7米多。材料尽量用原件,需要添加的石料均采自明孝陵工程原料地——南京青龙山。棂星门的柱头、云墩等均用石料雕制,石柱础和抱鼓石按原有样式复原。棂星门是明孝陵引导部分的结束,象征着王尊,帝后入葬陵寝地宫时,此门为必经之门,所以又被称为龙凤门。

在石象路东侧,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围绕梅花山转了一个弯。原来这座山是东吴时孙权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时曾有人建议将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下给我看大门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弯曲,正好成为了明孝陵的天然屏障。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著名的赏梅基地了。

4、金水桥、陵门、碑殿

1、金水桥(点到即可)

2、陵门建筑特点

3、“特别告示”碑及六国文字

4、碑殿内五块石碑的名称及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金水桥,金水桥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金水桥原本有五座,正对着陵宫的五座大门,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清代只重新修复了三座,我们可以看到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修。从这里开始,建筑依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顺坡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它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尽

显皇家的气派。这座门是1988年根据史料重修的大门,在门前在墙外的东侧,有一座特别告示碑,立于宣统元年,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国文字书写,内容是告诫游人要保护孝陵。

进了文武方门,我们就来到了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大门,因大门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清同治年间将毁坏的大门改建为碑殿,殿内共有五块碑刻,正中一块上刻“治隆唐宋”,为康熙皇帝手书,意思是赞誉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亲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在1699年第三次南巡谒陵时题“治隆唐宋”,借此笼络人心。作为旁边两块是乾隆皇帝谒陵时所题的诗碑。后面还有两块卧碑分别记叙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时谒太祖陵的纪事,上面有两江总督陶岱以及江南织造郎中曹寅所书的记录。

5、享殿遗址

1、享殿过去和现在的用途

2、原来的规模及现在可见的景观

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旧址,可以看到原有汉白玉的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高三米,三层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各处踏跺三道。塌跺中置丹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三层须弥座上为享殿,里面是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的神位。原来的殿宇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我们现在看到台基地面上保留下来的56个巨大的石柱础,每个的直径都有0.91米,看到这里就不难想象当时的享殿是多么的壮观。当年的孝陵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斗拱挑檐,高大森严,当时孝陵的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复的三开间的小殿,规模已大不如前。

6、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1、方城明楼的布局

2、建筑特色

3、宝城、宝顶的规模、形状和建造特点

4、坟的封土变化

经过内红门,走过升仙桥,眼前的建筑就是方城,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与巨大的砖石砌成,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一堵,墙面四角饰有砖雕花纹,这些砖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穿过方城正中54级甬道,迎面就是宝城的南墙,正面可见用十三层条石垒筑,上书“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从宝城与方城之间的东西夹道折向南拾级而上,可以登上明楼,它原先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的精美建筑,后毁于清代太平天国的战火,仅存四壁,2009年明楼加顶保护工程完成,已修复上午明楼于2009年7月正式对游客开放,里面展出了明代分布在全国的十九处帝王陵墓的图片资料。

方城后面就是宝顶,它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马皇后埋葬的玄宫。宝城就是围绕宝顶周长约1100米的砖城。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只是明代的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了。

坟的封土变化:古代帝王陵墓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周代,封土为坟。秦汉时期,“方上”,坟上部为四方台,下部为四方形大基础,如覆斗形。唐朝,以山为陵,陵为坟墓的别称就从此而起。宋代,小方上,与秦汉时期类似,但规模较小。元代,“墓而不坟”,地面上没有标志。明清,宝城宝顶,外加围墙,内堆山形圆丘并高出围墙,城即宝城,圆丘即宝顶。明为正圆,清为椭圆。陵墓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资源,是因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即建筑雄伟,文物珍贵,环境优美,科研价值高,便于凭古吊今等。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灭亡,前后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余皇陵均在北京,只有建文帝朱允炆没有陵墓。诸多的明代陵墓遗存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观赏之处。

中国古代陵墓作为中国文化的遗存,为后人研究与了解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留下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各位游客朋友,我们今天的参观就要这里结束,感谢大家对我的导游工作的配合,欢迎您再次游览明孝陵!

第20篇:南京导游词

1.南京概况

初来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这座城市。下面请允许我向学弟学妹们介绍一下。

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全市面积为6597平方公里,辖4县11区,人口545万。其中市区面积约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 再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南京的旅游资源。南京已形成了以城中为核心,辐射东南西北的五条旅游线。城东旅游线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以中山陵为中心,有明孝陵、灵谷寺、美龄宫、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个游览景点。城南线以秦淮风光带为主,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东起东水关,西止西水关,有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园等古迹,此外还有中华门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风景点。城西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等景观,形成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景观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区,距市区11公里,是南京地区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南京长江大桥也在城北。城中景区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环抱,碧波荡漾,景色十分秀丽,此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在南京呆过一年半载的人,都知道,夏天像个大火炉,那个热呀,恨不得苍蝇蚊子都能中暑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热难熬,素有“火炉”之称。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南京城,绿树成荫,尤其是东郊的中山陵景区,更是树木葱宪,平均每个人占有10棵以上的树木,成为中国著名的绿色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南京夏季炎热的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呢?就要说到它的地势了。听听诸葛孔明怎么说的。

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应孙权之约,下江南共商抗曹大计,骑着小毛驴,摇着鹅毛扇,考察建邺后(今南京),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也就是说,在南京,东有绵延起伏的钟山,像一条盘龙;西有巍然的石头城屹立于大江之滨,像一只猛虎蹲踞着,这一切暗合古时传统的好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后人简称为“虎踞龙蟠”。大山小山整把南京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个口儿。造物主偏爱南京,又送给她什么?长江,对了。古人没翅膀,没大桥,没飞机,没大炮,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所以嘛,封建帝王想:“南京好,美景多,美人娇,躺在里面睡大觉”。

更关键的是,南京有个凝聚了金陵王气的宝物,就是貔貅,南京的市徽。它是上古的神兽,英勇善战而且招财进宝、驱邪消灾。大家要记得带个回去哟,是个好东西。

于是乎,10个朝代在南京这个大摇篮中,上演了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历史剧。想当年,蒋家王朝也曾妄想据长江天险二分天下。

哪十家,有你家吗?我们游客中有姓孙的,姓朱的吗?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有几家了?六朝就是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十朝都会就是加上后面那几朝。

2.中华门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在硝烟炮火中矗立六百余年,原长34公里,现存21公里的南京城,是任何一个城池都无法比拟的。公元1366年接受皖南休宁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就是巩固根据地防守,贮备充足的粮草,不先出头,避开群雄的矛头,蓄积力量,后发制人,争霸天下。筑起高大坚固的城墙,就是实现这个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朱元璋调集20万匠户,筹集资金,直到公元1386年共用了21年的时间,才建成了应天京城。连瓮城在内城长达33.676公里。有13616个垛口,二百多个屯兵窝棚。从江南5省152个州府县调运城砖,统一规格质量,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每块砖上均有铭文记着出产的州府县官员、保甲及工匠师的姓名,遇有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这就是几百年前的承包责任制,但这种责任是以头颅来担保的,因此城砖的质量非常优良。

聚宝盆的传说。朱元璋造城之时,割据江东一隅的地方势力,财力不丰,而且连年征战府库空虚。这样筑城经费就摊派由江浙富户来承担,大概要占到一半的费用。作为江南首富沈万三被大大地放了血,至少独家领占了三分之一的摊派。这个老南京家喻户晓的人物原名富,字仲荣,排行老三,有当时最富者的称号——万户三秀,又称沈万三。人们传说他少年时,在田野里蛇口中救出一只青蛙。这只青蛙是天上的仙女,因罪被贬下凡,为报救命之恩从口中吐出聚宝盆酬谢沈富。聚宝盆只要投入金银时,立即溢满全盆,取之不尽,成了沈万三滚滚而来的财源。也该他这位富可敌国的巨商倒霉,朱元璋不仅要他出几百万两银子的工程款,还要征用聚宝盆,吃了鸡蛋还要杀鸡。传说建造聚宝门时,内外秦淮二水相夹,有水怪作祟在城基挖掘洞窟,城堡屡建屡塌,工程一再延误。朱元璋指令刘基察访内情,这位军师大人串街走巷,忽听见孩童唱着金陵民谣“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个聚宝盆,找到聚宝盆,再找戴鼎成。戴鼎成头戴聚宝盆,埋在城墙根,城门笃定建得成。刘基本是通阴阳晓卜算的术士,听懂儿歌的含义,向朱元璋建议寻找名叫戴鼎成的人,再向沈万三索取聚宝盆。朱元璋也是一个迷信取谐音讨口彩的人,造宫殿填钟山脚下的燕雀湖,杀了田(填)得满才把湖填平,建后湖皇册库杀毛(猫)老人以镇鼠,故刘基的建议颇合圣意。但沈万三的聚宝盆也不便强取硬夺,便派徐达前往沈家,声称皇上借用,于五更时天亮即予归还,沈万三岂敢违抗,只好悻悻捧借。谁知宝盆一去不返,让戴鼎成头顶着跳入城墙根活埋于城基,只见金光一道,河妖逃遁,城门立马造成。朱元璋无盆奉还,就想出一计,下令南京城所有的更夫都不准打五更报时,把全城的鸡都杀光了,所以啊南京就盛产鸭子了。沈万三坐等天亮盼着五更报时,直等到天大亮仍不听五更,知道堂堂天子又耍滑头赖帐了,但也无可奈何。自此南京城与其他城不一样,不打五更天就成了惯例。沈万三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除筑城资金,还要出百万两银犒劳三军,皇帝认为他与已比富,他用茅山石铺街心,说他是“谋反”,虽逃死罪,但落得个抄没家产充军云南的结局。

长干河:李白“长干行”一诗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故事就出于此。

大报恩寺遗址:明成祖永乐皇帝为纪念生母所造大报恩寺和名扬中外的高达80米金碧辉煌琉璃宝塔旧址,抗战时期,还出土了唐代高僧玄奘的佛骨舍利,惊震佛界。

3.雨花台

当时的佛教非常盛行,雨花台一带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相传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就在这里一处峰高林深,禅境幽远的地方设坛讲经说法。高僧佛学深厚,口吐莲花,滔滔不绝,闻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数日不散。这天,讲经坛上,飘过几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闪,顷刻间,七彩花儿,如雨坠下,遍布山岗。却道是那云光说法竟使天神动了真情,泪眼婆娑。从此高僧讲经处便留下了雨花台之名。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实,雨花台的真正得名,还得从地质上说起。各位现在站的位置是古长江的河道,那时,滔滔江水,就在我们的脚下翻卷。后来由于地壳变动,江道北移,造成砾石沉积,地质上称为"雨花石层"。其石呈卵形,质含玛瑙,光彩晶莹,五色斑斓,纹络旖旎。由于这里地势较高,达到海拔60米,又盛产雨花石,故称雨花台,当是名符其实的。

由于雨花台是我们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故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来有"金陵南大门"之称。自古以来,雨花台又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孙策攻破刘繇就在这里。南宋金兵入侵,曾在雨花台扎营;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饱受战火摧掠,荒芜凄凉,花雨不现。

现在的雨花台景区最主要看到的就是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雨花茶文化区和雨花石文化区。

4.夫子庙

我们眼前的这条河流就是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城内的这段前淮河称为内秦淮,就是大名鼎鼎的“十里秦淮”了。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就是天下文章人才集中的地方。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

江南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明永一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作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试仍在这里按期举行。明成祖继续派人建造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对贡院不断扩建,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已成为当时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对此,我只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且还不包括司考官员、职司人员的办公住宿用房。可惜现存贡院建筑已屈指可数。

5.紫峰大厦

建于2005年-2008年,由上海绿地集团和南京国资集团投资兴建,主楼地上89层,总高度450米,屋顶高度389米,为中国大陆第2高楼(仅次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世界第7高楼。72层是旅游观光层。南京地标性建筑。

6.中山陵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景点是南京中山陵。人们常说:不到故宫、长城就等于没去过北京;不到外滩船游浦江、登东方明珠或金茂大厦就等于没去过上海;不长到西湖、宋城就不知杭州的千年风情;那么不到中山陵你就等于白来了一趟南京。大家都是大老远出来旅游的,有的以前也许来过,有的以后可能再来,还有的可能旅游完这一趟华长东地区以后就不会再来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多看一看其中的经典精华少留一些遗憾。

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号中山樵。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他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学成之后曾一度在香港、澳门、广州一带行医。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切身地感到光靠行医是无法救百姓救中国的,于是毅然弃医从政,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在国内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推翻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但因袁世凯的阴谋和革命党人的妥协,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主张。1924年10月北京爆发了北京事变,冯玉祥将军囚禁了当时的北洋政权的贿选总统曹辊并电邀时在广州的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当时已到肝癌晚期,但他仍忍着病痛北上。不想等其辗转到达北京,时局已发生变化,冯玉祥被直奉联军赶出了北京。当政的已是老牌的北洋军阀段琪瑞,孙中山找不到适合的谈判对手,郁郁寡欢,于1925年3月12日,终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终年还不到60岁。段琪瑞的北洋政府鉴于其崇高的威望决定对孙中山实行“国葬”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当时的百姓并不知道什么叫大总统,以为只不过是皇帝改了个称呼而已。在中山陵的东边有一个著名的寺庙-灵谷寺,其住持就曾觐见孙大总统,向他推荐了这块风水宝地。具体是怎样的风水宝地,等会儿我们将实地看到。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孙中山曾带着手下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果然是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日长眠此山的想法,发出感慨:“愿于吾死之后,向国民乞一掊土,以安葬躯壳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好象还是挺封建的,但是我们说,孙中山是推翻帝制的第一人,就不可能用这些封建的理由。在北京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南京是国民政府成立之所,之所以葬在南京,是为了不忘记辛亥革命。”激励同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 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近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9年3月18日英年早逝,时年35岁。但他留下了中山陵这一件传世的作品,每年要接待近600万的中外游客。中山陵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6月1日正式开工。因军阀割据、政局动荡,故历时3年多,于1929年春一期工程基本完工,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从此70多年孙中山先生一直长眠于此。当时为了迎接孙中山的灵柩,南京政府特意拨款修建了一条从江边码头直达东郊陵区的柏油大道,沿途桥梁、学校等多以孙中山的名、字或号来命名。我们现在经过的就是以他的号命名的中山路,前面的那座城门就是明城墙13门当中的东方第一门---朝阳门,现在更名为中山门,由汪精卫题写。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进入陵区。这条长达3公里的“绿荫长廊”叫陵园路,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法国梧桐。其实这些树并不产自法国,它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因为孙中山的灵柩在此举行奉安大典,当时很多海内外民众、团体捐赠了很多祭物,这是由当时上海法租界公务局捐赠的,所以命名为法国梧桐。在南京很多的主干道两侧,都种着这种树,使之成为一条条林阴大道、绿色长廊,堪称全国之冠,所以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比不上南京的绿色长廊”的美誉。

现在我们正从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碑亭和大金门之间穿过,右前方是著名的美龄宫,她是由当时的南京特别市市长刘纪文、也是宋美龄的情人出资兴建。

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不仅仅坐北朝南,东西对称,更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就当是警钟的钟钮这是陵前的广场。广场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虽然不很大,但却为陵墓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请大家留意,我们脚下的这片广场呈半月形,是“钟”的下缘。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大家再看, 广场南面那座三层八角形石台上是一尊紫铜宝鼎,被命名为“孝经鼎”, 是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在老校长戴季陶的带领下所捐赠的祭物,广州中山大学是全国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最高学府、戴季陶不仅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更是其盟拜兄弟,鼎的正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既是中山大学的校训,也是中山先生一生的写照。鼎的背部还刻有国民党以孝治国的8个字:“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鼎内还刻有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叫孝经鼎。这个鼎就当是警钟的钟钮。现在大家回头看,前方就是中山陵的主体工程,它座落于紫金山的第二峰小茅峰南麓, “前临平川,后拥青幛”,左青龙(小岗山),右白虎(玩珠峰),燕雀(湖)在南,玄武(湖)居北,小红山(也就是美龄宫所在的位置)盘于前方,正好滞阻了两边八功德水和一勺泉的外流,起到聚财凝气的作用。 大家请看:前方这座冲天式四柱三盈的花岗岩牌坊,(“这是最经典的拍摄点”)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 “博爱”二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牌爱坊建于1930年。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的人口处,用来歌功颂德,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上所镌刻的“博爱”两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迹,出自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博爱之为仁”一语,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爱心、胸怀很宽广、很博大,用在这里十分地贴切于孙中山先生。这也是中山先生生前的座右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从博爱坊往上看,你回发现,整个中山陵具有特别的色调,下面是白色的花岗岩,上面是兰色的琉璃瓦,象征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走遍全世界,只要是纪念孙中山的地方都是这样统一的格调。中山陵有很多的台阶,很难数得清。想要数的话,就从现在脚下开始。这些数字有很深的寓意。

经过牌坊,就到墓道。整条墓道长400多米。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苍松、翠柏、红枫、银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常用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这就是雪松,是南京的市树,南京的市花是梅花。

(走在墓道上)中山陵共有392级台阶。有很多种说法。

一、代表当时中国3亿9千2百万人口,包括教科书上都这么讲。其实这完全是人云亦云,经不起推敲。没有经过大规模的人口普查,怎么可能精确到200万?

二、说是当年孙中山先生去世时,国民党中央委员有392位,查阅相关的国民党党史资料,这种说法也是谬论。

三、说是举行奉安大典时,来了392位将军,到底是建陵在前还是奉安在前?

四、在灵堂东西两壁的内墙上,刻有孙中山《建国大纲》的全文,据说共392句话,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待会儿去数一下,看看有无标点符号,能否数得清。

五、凡是这些数字,都应该和陵墓的主人有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应该反映主人的政治主张和理想抱负。(该到你自由发挥显示才华知识的时候了)中国人自古对数字极有讲究(讲一点中山陵的风水和貔貅的关系,以便你做貔貅),3代表“三民主义”,9是阳数的最大级,代表了九五之尊,不管怎么讲,孙中山的陵墓也可算是帝王的陵墓,并且99重阳也代表对其尊重,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我们知道,孙中山所处的那个年代,帝国列强蚕食、封建军阀割据,中国处于四分五裂当中,孙中山的毕生理想是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我们中国自古号称九州,连中央四台的对台广播也称为“九州方圆”,这个“九”,就是指实现孙中山的理想——祖国的统一富强 ,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2代表孙中山当年所倡导的、我们今天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仍然要讲的:---------- 国共两党合作! 。(问游客:你们对此还有什么补充?)

前方就是陵门。坐北朝南,单层歇山式,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镂花铜门。陵门平面为长方形,正门平常不开,只走两个边门。但是今年正门开启过两次,分别是国民党的连战主席和亲民党的宋楚瑜主席来拜谒的时候。连战在中山陵还留下了墨宝,写了“中山美陵”四个字.其中却有两个错别字“美”字少一横,“陵”字呢又少一撇.其实不然,连战写的“美”字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现在是“美中不足”,缺少的那个“一”横,可理解为“统一”, 有了这个“一”才能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那就是最“美”不过的了! 所书的“陵”字也少了一笔,陵字右下角本来是“反文”,少了这一撇,成了“又”字。连战的大陆之旅,是和平之旅,是为和平而来。 “又”者,“再”也,象征着连战先生60年后重返大陆代表国民党人再次和中共握手的重要意义。 连战之名,得于其祖,意思是要与倭寇战斗到底!连先生没有打过仗,但在台湾纷乱的政坛上也算战斗了半辈子,而今先生挚爱和平,不希望统独之事萌生两岸战争,因此,签名之处特意用一简写之“战”字,大家知道在台湾施行的仍是繁体字, “连”字仍为繁体。而“战”字却是简写, 并不仅仅是示好于大陆,更有深一层的意义。大家记得繁体的“战”字怎么写吗?左边一个“单”,右边一个“戈”,连先生不仅弃用有独立倾向的“单”字,而且“戈”字有意少写一个点,枪无头以示和平诚意。不仅是大陆的民众,就是台湾的同胞也盼着统一啊!祖国统一的进程是历史的趋势不可阻挡! 再看: 门楣上有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公鸡下天”四个大字!噢!不好意思,读反了。过去的书法顺序和今天的书法顺序正好相反,应该是“天下为公”,什么意思呢?这是说天下不是哪一个人、哪一家的天下,天下是全天下人的天下。我们知道,在孙中山之前,都是一些封建的王朝,讲究“家天下”,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孙中山就是要打破这个观念,不然也不会为了“共和”的理想居然把总统的宝座都让给了袁世凯。放在今天,如果你是处长、局长,你能做到吗?(关于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公鸡下天”四个大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我们华东游还有几天的时间,容我后面再慢慢地讲!)再看一看,陵门的两边,有两尊石狮,请教大家,能分出公母吗?“奥,恭喜你,你答对了”,要知道,中国本是没有狮子的,这些狮子都是从西域进口而来,(手扶着狮子脚下踩着的球)脚下踩着球的肯定是公的,这个球象征着地球、象征着世界、象征着寰宇、象征着男性的庄严;怀里抱着或脚下轻按着小狮子的肯定是母的,象征着母爱,象征着子孙绵延。中国有句古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为了一个儿子不停地生啊,招弟、来弟、盼弟。。。。。。一大堆的“弟”,弄得今天人口众多,看看这狮子,很早就知道三口之家的重要性,所以计划生育很重要啊,男女都一样,只生一个好,“要想快致富,少生孩子多钟树嘛!大妈您说我讲的对不?”

(进入陵门之后),前方就是碑亭,重檐歇山顶的民族式结构,亭中有块碑,高达8.1米,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是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并且与蒋介石的关系非同一般,1932年病故,蒋介石不仅决定对他实行“国葬”而且还亲选墓地,又将其女收为养女嫁给自己的心腹爱将陈诚。从这些字中,我们能看出两个问题:

一、既然是“国葬”又为何碑文称孙中山为“总理”而不称为“总统”呢?其实当时段棋瑞政府虽然明令国葬孙中山,但对这种“异类分子”基本是不闻不问的,所有的丧事都是国民党在操办,实际上举行的是党葬,孙中山在国民党内的职务是总理,而且总理这个称谓由他独享,以后都改称为“主席”“总裁”之类了。

二、民国18年,也就是公元1929年,6月1日是举行奉安大典的日子。一块碑,分为碑身、碑帽、碑座三个部分,这碑身上除24个字外,上方还有国民党党徽图案,碑帽全部为云纹,碑座是“山”的图案,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功绩比山高、与天齐,屹立于天地之间”。(举起导游旗直向上走) 在中国,有很多块“无字碑”,比如泰山的玉皇顶、曲阜的寿丘、五台山的显通寺、乾陵的武则天墓碑等等。在我们南京就有三块著名的“无字碑”,雨花台的谢安“无字碑”、江宁牧牛亭的秦烩“无字碑”,还有一块,就是这!。大家也许奇怪了,这不明明有字吗?我们来看一看它的背面。没有题写任何文字。一块碑,它的背面必然要有铭文记述主人的生平功迹。但是这一块碑没有,不是说国民党不想要,当初讨论立碑时,决定由孙先生的两个最得意的弟子---汪精卫和胡汉民来撰写。可这二位花了两年多时间也没能写下来,不知道是因为争权夺利没有时间,还是象今天许多的贪官污吏一样即使有时间也搂着小蜜去泡卡拉ok了,既然他们二位都没写下来,那么其他人还有什么资格呢?于是国民党决定不写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这么一块小小的地方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记述的,他只能永远地传承于人们的心中!---- (凭栏远眺)(这里也是一个绝佳的拍摄点)前方是中山陵祭堂,中华民族式建筑结构,祭堂的三拱门楣上从东到西依次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祭堂后是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这种中西和璧式的建筑格局也就象征着中山先生能学贯古今融汇中西。现在我们往上看:台阶分3路而上象征着三民主义,中间的5层平台象征着五权宪法。中山陵的祭堂位于海拔176米的高处,整个陵区进深700米,上下高差70米,产生一种特别的效果-----:你能感觉到有很多的平台,但你看不见,你看见的只是平台的绵延不断。“哎!朋友,别垫着脚了,就是姚明来了也不会看到的!”而一旦我们到达祭堂再往下看,又只见平台不见台阶,看到的是平台连成一片,这里有一个很强的寓意:往上走是走在革命的征途上,是困难的、坎坷、崎岖不平的,而一旦到达山顶革命胜利了,换成今天邓小平老先生的话说----就是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小康之路了!----(扭头就走)。这种特别的效果在全世界是首创,上个世纪90年代无锡又克隆出同样的效果,就是位于江苏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的无锡太湖马山灵山大佛景区,那个大佛可真叫大呀,不仅弥补了五方五佛的缺憾而且是全世界最高的露天青铜大佛“有多高?说出来也许你不相信:比四川的乐山大佛还要高出17米,88米的大佛加上基座20米通高108米又坐落于小灵山的半山腰上,几里地之外都能看到,并且还有大型的反映佛祖降生的九龙灌浴的定时节目------什么叫九龙灌浴、节目几点?有兴趣的待会儿回到车上再具体说吧”------国民党蒋介石尊孙中山为“国父”,汪精卫也以孙中山的嫡传自居,共产党毛泽东更是称他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所以中山陵无论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都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我们知道在现代中国的历史上有黑暗的两页,南京不可避免地也经历其中,中山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破坏,那就是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前方的平台上有两口紫铜大鼎,是当年的上海市政府所捐赠的祭物,我们来看看西边这口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请大家仔细看看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是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时日军的炮弹击穿的。这说明什么?-----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今天更要为了祖国的统一富强,为了祖国的经济发展而贡献一份力量!小日本至今仍急力否认那一段历史并美化其丑恶行为,那个右翼分子军国主义的代表“小犬纯一狼”年年还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不仅是对遭受过日军铁蹄蹂躏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度不尊重更暴露了亡我中华的狼子野心!(要想全面地了解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就要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里不仅是当年南京大屠杀的“万人坑”的原址之一而且有大量的物品、图片、资料翔实的记载当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我手无寸铁的30万同胞的暴行。大家大老远的来南京,千万不要忘了这屈辱的一页。正好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旁边就是南京云锦研究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能让我们有机会认识到南京著名的土特产品)------这口鼎放在这里既是代表了海内外民众对中山先生的景仰同时也是日军侵华的--铁--的---罪--证!(紧握单拳做势轻捶鼎口)

(向上走,直奔左前方的石狮,并以身体遮住石狮的尾部)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有没有其他的导游带团讲过这尊石狮?“啊!没有。”我注意观察过,来中山陵的1000个导游有999个不会讲这个,不知是因为他不会讲还是不想讲,乘下的那一位就是—我!“嗌!我们的团队咋这么多人呢?请不是我们团队的不要与我们聚在一起,你如果也象我们游客一样每人付20元的导游费,那你尽管跟着听,这里有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你上学要不要缴学费啊?请个家教还不知要多少花费呢!门口的讲解处讲解员多了,自个尔花钱去请,别在这儿听不花钱的免费讲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鲁迅笔下的孔乙几有句话说的好—----窃书不为偷也,说到底还不是----偷!”大家请看这尊石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好!大家观察很仔细,你看:由于它不听话,耳朵被揪掉了、毛发也断了、嘴巴也撬破了、嘴里的一颗活珠也不翼而飞了,“你们当中有没有当年的红卫兵阿?”大串联、大破坏,只认一个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泽东,你孙中山还是国民党嘞!想一想十年*整整耽误了中国20年的发展光荫,不然今天的中国-------?”这都是当年的红卫兵造的孽,就连这条断腿也被当年的红卫兵拿去当烧烤了!(闪开身子,露出狮尾)再看一看这里还有一条断尾,这是怎么搞的?不坊大家猜一猜这尾巴象什么?什么?扫把?、抚尘?、黄河?长江?当年可没有三峡大坝和小浪底工程蚴!这也不是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不要把所有的帐都记在红卫兵身上,象什么?女同志最有发言权了,哎!对了,这位大姐说的好,象---辫子。满清的时候男人都要留游辫子,为了这条辫子,孙中山早年在檀香山求学的时侯受到洋人很多的屈辱,要革命首先要割掉这条带有屈辱性的长辫,所以当时追求民主共和的义士都剪去长辫。当年石狮雕好的时候,东西两边石狮的辫子都被割断了,这就是------革------===命!(速举旗向上走,走到一半)不知大家发觉了没有,这一段的台阶与下面的有何不同?哦!高了、陡了、冒汗了,这就对了!这就说明革命快要成功了,越是革命快要成功的时候越困难,我们现在要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可千万不要做“蒲志高”啊!(站在中路台阶顶端的平台上)大家站在这里回头感受一下这凉爽的山风吧!(站在这里往南拍摄效果很好,一定要将中轴线取入景中标)越过那林密的绿海,远处就是古都南京的主城区,所以此山也称之为北山,因为它蜿蜒委弥具有龙型所以又称之为龙山,再者山上又有很多紫色贝页岩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紫色的金光所以又称之为紫金山,在这东边不远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他的后代皇帝又封此山为神烈山,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有紫霞湖景区,那是当年蒋介石为自己选好的墓地,可是物是人非,蒋公连同其子经国先生如今仍暂时安厝在台湾的桃园县慈湖行馆殓棺空悬,我们期盼两岸的统一也欢迎蒋公父子能够在南京入土为安了其夙愿,毕竟作为历史人物有其名人效应。除此之外在苍松翠柏之间还散落有东吴大帝孙权、明太子朱标、汪精卫、戴笠、谭延闿、邓演达、范续亭、韩恢、廖仲恺、何香凝等名人墓,大家也许会问:“宋庆龄呢?作为**的宋庆龄葬在哪里?”“在上海,至于为什么在上海?在上海哪里?这个话比较长,大家有兴趣等回到车上再跟大家慢慢道来” 。你们看中山陵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我们上山的时候是一路的高山仰止满怀崇敬之情而现在又觉得中山陵仿佛融入在绿色的海洋中,这象征着中山先生回归自然、回归大地、回归到母亲的怀抱!南京的绿化水平在全国一直是名列前茅,绿地覆盖率在40%以上,尤其这里是天然的“氧吧”,是火炉南京” 的绿肺,起着天然空调的调剂作用,南京的绿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这么说?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并且他的祭日是1925年3月12日,而3月12日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是全民义务植树节,如果连这都做不好那还有何面目见孙中山?“由于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所以导游在中山陵都不允许用喇叭讲解,祭堂里更是如此,不允许大声,怕吵醒了中山先生!我先在这里给大家讲解祭堂内部的情况,然后大家再依次进去瞻仰!”祭堂内部以云南产大理石铺地。堂内还产自青岛的12根大理石柱, 四隐八现。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有兴趣的朋友不坊可以数一下到底有多少句话。祭堂正中是一尊孙中山全身坐像白色大理石石雕,像高4.6米,底座宽 2.1米,。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前方是哪里?前方是正南,伟人之所以为伟人,都有他的前瞻性,别看他的个子不高可脑子里充满睿智,翻开中国地图,从南京一直向南就是孤悬海外的宝岛台湾,中山先生也盼望着宝岛回归祖国统一啊!一条不宽的台湾海峡分隔了两岸,中山先生死不瞑目!坐像是由法籍波兰裔雕刻家保罗.科林斯基雕琢而成的,坐像底座四侧有六幅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浮雕,祭堂的天穹是国民党党徽的图案。坐像的背后是墓室的门,门楣上刻有中山先生亲笔所书的“浩气长存”横额,当时是中山先生亲笔所书给广州黄花冈72烈士的题词。门为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大字。因为门是开启的方便人们瞻仰,所以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看见。

进入墓室。室内是一座半球形,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用8个反光镜;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墓室的中央是直径约4.3米的大理石圹,深1.6米,大理石圹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石圹的正中棺椁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身着中山装的汉白玉卧像,与其真人比例大小一样,神态宁静,面容慈祥,如同生前安睡一样,令人肃然起敬。这是有捷克雕塑家高畦雕刻的。

讲到这里,大家最关心的一定是孙先生的遗体是否仍在中山陵,社会上也流传有各种版本小道消息,事实上,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了磨难。本来孙中山的遗体经过解剖确认患的是肝癌,将身体部分和内脏部分分殓,身体部分暂时安放在小楠木棺内,内脏部分殓入弗而玛琳中,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水晶棺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厝在北京香山碧云寺。苏联政府赠送的水晶棺万里颠簸于1925年3月30日到达北京,经过检测已经有了裂纹,无法保存孙中山的遗体,于是弃之不用,临时向美国政府订购了一口紫铜棺。由于遗体入殓时间已久再加上防腐措施不当,遗容已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原来的小楠木棺殓入孙先生生前所用的衣物安葬于北京香山碧云寺称为“衣冠塚”。1929年6月1日,遗体从北京迁葬南京,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的地方。抗战时期蒋介石曾想将其迁往重庆,因为时间太紧没能来得急,抗战胜利国民党还都南京,殓入弗而玛琳中的内脏部分却不翼而飞了,日本人又死活不认帐,加上蒋介石又忙着和共产党争夺天下的头等大事,也无暇过问,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直到现在。

《南京夫子庙导游词.doc》
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