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活动方案

2020-04-06 来源:活动方案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民俗表演活动方案

2008新沂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为更好的挖掘和发扬新沂民俗文化,丰富活动内容,以群众性、参与性、游乐性为特色,打造新沂民俗文化旅游新亮点和新的文化旅游经济增长点,展现新沂独特的民俗风情,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特举办此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主题:走进新沂马陵山景区民俗文化风情,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新沂民间文化特点。

二、活动时间:2008年5月

三、活动地点:新沂马陵山景区

四、主办单位:中共新沂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新沂市文体局

新沂旅游局

新沂市文化馆

五、主要活动:

1、开幕式

时间:2008年5月20日上午10:00

地点:中国.新沂马陵山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开幕式议程:(1)新沂市市委领导介绍本次民俗文化情况;

(2)景区领导致欢迎词;(3)市委领导宣布2008年新沂民俗文化演出开幕;(4)参观体验民俗文化展演活动。

2、民间绝活展演

地点:新沂景区

内容:组织艺术团循环演出独台戏、魔术、杂技、训狗熊、训羊、训猴、民俗风情舞蹈等。

3、新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地点:新沂市景区

内容:出版《新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现场发放。同时通过新沂柳琴戏演出等各种形式展示区内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新沂特色民俗旅游商品展销

内容:剪纸、印花布等特色旅游商品。

六、组织保障:

为加强组织宣传,切实做好新沂民俗文化节各项主题活动筹办工作,特成立新沂民俗文化领导小组。

组长:夏洪波

副组长:夏同宪

成员:张金鹏丁海波吴海燕宋广成王文民郝其梅

王瑞秋许欧周生年宋振强

七、活动宣传:

1、报纸宣传

2、网站宣传

3、电台电视台宣传:

4、现场宣传:主会场建主背景板、舞台,布置彩虹门、升氢气

球、宣传条幅等。

民俗演出时间安排:

(一) 5月20日

9:30全市民俗文化活动周开幕仪式,市区联动,市区领导参加。10:00—11:30新安镇演出,组织至少3条龙灯,2对狮子(4只)进城踩街。

10:00龙灯、狮子自府山广场舞动10分钟后出发。

(二) 5月21日

10:00—11:30窑湾镇演出,表演跳五猖、小马灯等民俗活动。地点:府山广场

(三)5月22日

10:00—11:30瓦窑镇演出,表演有新沂文化特色的歌舞,有条件可兼带秧歌、锣鼓、舞狮等。

地点:世纪广场

(四)5月23日

10:00—11:30草桥镇演出,表演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技巧展示。地点:府山广场

(五) 5月24日

10:00—11:30港头演出,表演旱船、蚌舞以及具有新四军文化、民间神话传说等地域特色歌舞。

地点:世纪广场

推荐第2篇: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名称

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

二、时间和地点

2012年4月3日至10日,微山湖湿地风景区

三、指导思想

本届文化艺术节以“游湿地胜景,品民俗文化”为主题,重点突出旅游宣传、民俗展示等内容,挖掘和宣传我市民俗文化、运河文化,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活跃微山湖湿地景区的文化生活氛围,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中共滕州市委 滕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滕州市委宣传部

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

滕州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

滕州市文化局

滕州市旅游局

滕州市滨湖镇党委、政府

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协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局

滕州市广播电视局

滕州日报社

五、主题活动

(一)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时间:2012年4月3日上午9:30

地点:微山湖湿地博物馆广场

活动内容:枣庄市领导,滕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王忠林、王刚、邵磊、宗大全、张宪依、李广宪、盛永志),市人大、市政协分管领导,全市文化旅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镇长(主任)、旅行社代表、新闻媒体记者、游客等参加民俗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并欣赏文艺演出。

活动议程: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刚同志主持。

1、中国杂技团团长于金生先生介绍民俗文化艺术节筹备情况;

2、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委书记王忠林同志讲话;

3、枣庄市领导讲话;

4、主席台领导为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剪彩;

5、与会领导、嘉宾欣赏民俗文艺演出并参观游览湿地风景区,参加祈福放生活动。

(二)祈福放生活动

时间:2012年4月3日至6日

地点:欢乐岛、游船上等

内容:邀请参会领导在游船上启动“热爱自然,微湖放生”活动,其它游客自愿参加活动。

(三)吴桥经典杂技表演

时间:2012年4月3日至10日

地点:小李庄、盘龙岛、渔姑岛、金银岛

内容:邀请河北吴桥杂技团等演艺团体进行演出。届时,中国“杂技大王”、“马戏大王”于金生先生,“快打手”、“鬼手”王宝合先生,“绝活大师”邓玉丰先生将亲临现场献技。

(四)民俗文化展示

时间:2012年4月3日至10日

地点:微山湖湿地博物馆广场、游船、码头、平台广场

内容:组织交通、纺织等民俗器物展示,剪纸、刺绣、竹编、草编、麦秸烙画、当地绘画、张汪竹木玩具、界河松枝鸟、滨湖咸鸭蛋等现场制作展示展销及柳琴戏、唢呐、跑旱船、竹马、踩高跷等表演,充分展示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民俗和民间工艺品。

(五)滕州名优特旅游商品展销

时间:2012年4月3日至10日

地点:湿地博物馆广场、停车场

内容:组织全市特色旅游产品展销。

(六)《铁道游击队》等经典红色电影展播

时间:2012年4月3日至10日

地点:小李庄

内容:展播《铁道游击队》等经典红色电影作品。

(七)抗战餐开业揭牌

时间:2012年4月3日

地点:小李庄

内容:举行铁道游击队抗战餐开业揭牌。

六、职责分工

为加强组织宣传,切实做好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节各项主题活动筹办工作,特成立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领导小组。

组 长:邵 磊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副组长:张宪依 市政府副市长

李广宪 市政府市长助理

成 员:刘书巨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钟向荣 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主任

朱瑞国 市文化局局长

鲁开峰 市旅游局局长

朱成民 市教育局副局长

李 庆 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李卫东 滕州日报社副社长

朱绍奖 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副主任

孟祥磊 滨湖镇党委书记、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微山湖湿地集团副董事长

马效磊 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炯昌 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徐高潮 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滕州市民俗协会主席

孙井泉 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各相关单位及职责分工如下:

(一)市委宣传部

1、组织广电局、信息产业局、滕州日报社等部门制定整体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好具体实施工作;

2、负责省、市级媒体的邀请和节会期间的宣传报道的组织工作;

3、负责宣传稿件的拟定和审查等工作;

4、负责协调《铁道游击队》等经典红色电影作品展播;

5、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二)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

1、负责活动的策划及方案的制定;对艺术节开幕式和铁道游击队抗战餐开业揭牌方案细化并进行指导;

2、负责活动期间领导讲话、致辞的起草、把关和报审;

3、组织活动筹备工作,协调调度各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汇报;

4、负责领导、来宾邀请,以及参加活动人员的通知、联络、协调等工作;

5、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三)市文化局

1、负责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民俗文化演出的组织协调工作;

2、负责集中展示民俗文化(如西岗镇的高跷、旱船,界河镇的木马等);

3、负责组织我市知名民俗文化产品参加展示展销;

4、负责参展民俗产品的布置、管护等协调工作;

5、组织柳琴剧团(舞台大篷车)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展览;

6、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四)市旅游局

1、负责组织我市“名、优、特”旅游商品参加展销;

2、负责参展旅游商品布展、管护等协调工作;

3、邀请部分旅行社负责人参加开幕式并组织游客;

4、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五)市教育局

1、组织市内大、中、小学生参加互动;

2、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六)滨湖镇

1、负责各级领导、嘉宾等以及艺术节主题活动现场的安全保卫及辖区内活动沿线的交通疏导工作;

2、组织辖区内有关人员参加开幕式;

3、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七)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

1、负责开幕式、祈福放生活动、红色经典电影展的筹备工作;

2、负责吴桥杂技表演活动的协调、调度;

3、负责根据演出要求搭建基础舞台和嘉宾席,印制观众须知、标示牌等;

4、负责与会嘉宾、演出团体等的组织及食宿、车辆安排、接送等接待服务工作;

5、负责维护艺术节各主题活动现场秩序及环境卫生;

6、负责经费筹措及各项支出

管理;

7、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七、工作要求

本次民俗文化艺术节是宣传湿地红荷景区、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全市形象的一次盛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班子,严格责任分工,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各项筹备工作的落实。同时,要树立 “一盘棋”思想,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保证筹备工作和文化节期间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要严格要求,努力把本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办出水平、办出形象、办出成效。

 

推荐第3篇:民俗表演活动方案

2008新沂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为更好的挖掘和发扬新沂民俗文化,丰富活动内容,以群众性、参与性、游乐性为特色,打造新沂民俗文化旅游新亮点和新的文化旅游经济增长点,展现新沂独特的民俗风情,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特举办此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主题:走进新沂马陵山景区民俗文化风情,传承非物质文化 遗产,感受新沂民间文化特点。

二、活动时间:2008年5月

三、活动地点:新沂马陵山景区

四、主办单位:中共新沂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新沂市文体局 新沂旅游局

新沂市文化馆

五、主要活动:

1、开幕式

时间:2008年5月20日上午10:00 地点:中国.新沂马陵山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开幕式议程:(1)新沂市市委领导介绍本次民俗文化情况; (2)景区领导致欢迎词;(3)市委领导宣布2008年新沂民俗 文化演出开幕;(4)参观体验民俗文化展演活动。

2、民间绝活展演 地点:新沂景区

内容:组织艺术团循环演出独台戏、魔术、杂技、训狗熊、

训羊、训猴、民俗风情舞蹈等。

3、新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地点:新沂市景区

内容:出版《新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现场发放。同时

通过新沂柳琴戏演出等各种形式展示区内丰厚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

4、新沂特色民俗旅游商品展销

内容:剪纸、印花布等特色旅游商品。

六、组织保障:

为加强组织宣传,切实做好新沂民俗文化节各项主题活动筹办工作,特成立新沂民俗文化领导小组。

组长:夏洪波

副组长:夏同宪

成员:张金鹏 丁海波 吴海燕 宋广成 王文民 郝其梅 王瑞秋 许 欧 周生年 宋振强

七、活动宣传:

1、报纸宣传

2、网站宣传

3、电台电视台宣传:

4、现场宣传:主会场建主背景板、舞台,布置彩虹门、升氢气 球、宣传条幅等。 民俗演出时间安排:

(一) 5月20日

9:30 全市民俗文化活动周开幕仪式,市区联动,市区领导参加。 10:00—11:30 新安镇演出,组织至少3条龙灯,2对狮子(4只)进城踩街。

10:00 龙灯、狮子自府山广场舞动10分钟后出发。

(二) 5月21日

10:00—11:30 窑湾镇演出,表演跳五猖、小马灯等民俗活动。地点:府山广场

(三)5月22日

10:00—11:30 瓦窑镇演出,表演有新沂文化特色的歌舞,有条件可兼带秧歌、锣鼓、舞狮等。

地点:世纪广场

(四)5月23日

10:00—11:30 草桥镇演出,表演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技巧展示。

地点:府山广场

(五) 5月24日

10:00—11:30 港头演出,表演旱船、蚌舞以及具有新四军文化、民间神话传说等地域特色歌舞。 地点:世纪广场

推荐第4篇:民俗节日活动方案

《家乡的节日》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知道一些传统民俗活动。

2、开展调查活动,丰富课外知识。

3、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方式

调查表、图片等

三、活动参考

1、节日内容

二月二龙抬头

五月初五 端阳

七月初七七夕

八月十五中秋

腊月二十三小年……

2、活动形式

访问调查

故事会

小报《民俗节日知多少》

推荐第5篇:民俗活动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俗活动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说: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国君以后,论功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推于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 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 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 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 《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 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 按佛经,这个故事说: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建迷信了。 十

一、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 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

二、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 所以想到长寿。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十

三、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佛教抵制“邪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种恶鬼。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在《荆楚岁时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十

四、除夕守岁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 氛。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推荐第6篇: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民俗大观园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以传统的民族文化为代表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而民俗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风情,因此民俗文化就出现了多元化。自改革开放初,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各级领导都强调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这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处理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文化自由要求的不是捍卫传统民俗,而是承认文化多样性与发展进程。身处文化深厚的中原大地,我们更有理由承担重担,以本地民俗文化的弘扬为契机,展现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多元的民俗文化发扬开来!

二、活动宗旨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二、活动主题

民俗盛会,你我共享。

三、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民俗盛会,唤起广大青年学子对中国传统民族及民俗文化的重新认知与思考,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推广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技术;服务广大民俗民艺爱好者,为各地区、各民族同学提供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提高本校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

四、参与对象

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

五、活动时间:

2014年10月10日 9:00--17:00

2014年10月11日 9:00--17:00

六、活动地点:

扇形广场及国旗台广场

中心会议报告厅

七、主办单位:平顶山学院团委

承办单位:学生社团联合会

八、活动内容

“民俗大观园”系列活动项目表

九、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活动宣传:

① 活动前一个月左右,通过海报与展板向全校师生征集晚会活动方案,丰富晚会的目的,提高此次活动的知名度。

② 在主干道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展览,分发纪念品。

③ 活动前一周在晚自习结束的时间,在教学楼与宿舍间的人行道两边摆放灯笼和灯谜等具有民俗特色且适合晚上展示的物品。

④ 海报宣传:活动前一个星期在全校采取覆盖性宣传,每日更新。

⑤ 展板宣传: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摆放,活动前一星期跟踪报道,每日更新

位置,摆放醒目,不受其他任何组织影响,每版设立不同的主题。⑥ 广播宣传:在活动前以点歌及其他的形式,让广大师生知道活动的举办时间及地点。

⑦喷绘横幅宣传:在校内道路挂横幅与喷绘。

⑧ 网站宣传:向学校官网、微博、微信、贴吧等校内媒体上传文章,并且面向全体会员和师生征集稿件,一旦采用,予以奖励。

2、外部联络:

(1)为本次活动拉取赞助,用于横幅、喷绘及礼品 (2)邀请民间艺人献艺

(3)联系校内外媒体及参与嘉宾

3、工作安排:

(1)各院系宣传部门出一份海报,宣传内容为各自所展示的民俗。 (2)我院学联各部门查阅各自负责民俗的相关图文资料,包括服饰、生活用品等方面,以图片、文字说明、实物为主。

(3)我院学联各部门负责收集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小饰品、工艺品等。(部分支部需准备民族舞蹈的表演)。

(4)我院联系校电视台、广播站等传媒中心及宣传部对本次活动做全程宣传并报道。

4、后勤准备:

(1)提前申请批准活动地点

(2)提前联系准备帐篷、桌子等现场布置用品(3)提前准备好受邀嘉宾的现场接待工作(4)准备部分礼品

(5)准备部分演员服装及节目道具

(二)活动当日流程

活动分为两天,10月10日为民俗大观园开幕式,10月11日下午为活动的闭幕式。

1、民俗开幕式及展示 ① 展示及互动

分为两个展区,每个展区展示不同民族的民俗,其展示分为文字图片及成品展和现场互动两个部分。展示区为展示民俗民族特色,展示民族手品艺品等。还有武林高手及民间艺人现场展现民族技艺。互动包括饮食品尝、猜灯谜等 ② 民族舞蹈大联欢

开幕式演出一次舞蹈和服装秀,舞蹈由傣族舞、蒙古挤奶舞、藏族舞、竹竿舞等少数民族舞蹈组成,中途有少量的武术表演;服装秀展示以上民族特色服装

节目中间也可以穿插各种互动小游戏,如坐气球。

2、闭幕式及各类讲座:联系各老师及艺人,预定好场地等

九、经费预算:

十、亮点自荐:

1.举办的露天展览,形式丰富多彩,互动、展示、舞蹈,让同学们真正能

参与进来,而不是只是一个观众。 2.打造属于学校民族系列的特色品牌。

十一、备注

1、

各负责人

2、现场布置

3如遇天气问题,活动延期至下一星期举行;如再遇天气问题,则申请舞厅,改为室内表演。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活动总负责人;pan 二零一四年十月一日

推荐第7篇: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民俗大观园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无论是科学、经济还是民俗文化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以传统的民族文化为代表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而民俗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多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歌中所唱,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风情,因此民俗文化就出现了多元化。自改革开放初,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各级领导都强调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这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处理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文化自由要求的不是捍卫传统民俗,而是承认文化多样性与发展进程。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多元的民俗文化发扬开来!

二、活动宗旨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二、活动主题

民俗盛会,支部参与,你我共享。

三、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民俗盛会,唤起广大青年学子对中国传统民族及民俗文化的重新认知与思考,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1、推广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技术,服务广大民俗民艺爱好者,为广大少数民族同学提供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提高本校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2、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

3、本次活动规模较大,涉及内容较多,通过此次活动锻炼和提高各支部同学的自身组织和协调能力。

四、参与对象

面向全校师生

五、活动时间:

2008年12月06日中午11:00--13:00

2008年12月13日晚上7:00--9:00

六、活动地点:

荟园主干道

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

七、主办单位:XXXX大学XXXXX学院XXXXX部

协办:XXXX大学社团联合会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协会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活动宣传:

① 活动前一个月左右,通过海报与展板向全校师生征集晚会活动方案,突出全民参与、丰富晚会的目的,提高此次活动的知名度。

② 在主干道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展览,分发纪念品。

③ 活动前一周在晚自习结束的时间,在教学楼与宿舍间的人行道两边摆放灯笼和灯谜等具有民俗特色且适合晚上展示的物品。

④ 海报宣传:活动前一个星期在全校采取覆盖性宣传,每日更新。

⑤ 展板宣传: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摆放,活动前一星期跟踪报道,每日更新位置,摆放醒目,不受其他任何组织影响,每版设立不同的主题。

⑥ 广播宣传:在活动前以点歌及其他的形式,让广大师生知道活动的举办时间及地点。

⑦喷绘横幅宣传:在校内道路挂横幅与喷绘。

⑧ 网站宣传:向VINI网(资源与环境学院团委学生会网站),南湖青年网等校内媒体上传文章,并且面向全体会员和师生征集稿件,一旦采用,予以奖励。

⑨ 口头宣传:召开班长支书会议,具体介绍此次活动,让支部成员也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同时也为支部成员提供才艺表演的机会。

2、外部联络:

(1)为本次活动拉取赞助,用于横幅、喷绘及礼品

(2)邀请民间艺人献艺

(3)联系校内外媒体及参与嘉宾

3、工作安排:

(1)我院08级每个支部出一份海报,宣传内容为各自所展示的民俗。

(2)我院08级每个支部查阅各自负责民俗的相关图文资料,包括服饰、生活用品等方面,以图片、文字说明、实物为主。

(3)我院08级各支部负责收集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小饰品、工艺品等。(部分支部需准备民族舞蹈的表演)。

(4)我院联系资源与环境学院青年传媒中心及宣传部对本次活动做全程宣传并报道。

(5)我院08级每个支部把各自展区的布置和展区当天的活动流程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上交(各支部也可制定自己的宣传方案对各自展区所

展示的民俗宣传,为展示活动造势)。活动流程确定后,制定班级人员安排方案。

4、后勤准备:

(1)提前申请批准活动地点

(2)提前联系准备帐篷、桌子等现场布置用品

(3)提前准备好受邀嘉宾的现场接待工作

(4)准备部分礼品

(5)准备部分演员服装及节目道具

(二)活动当日流程

活动分为两天,12月6日中午为民俗展示及表演,12月13日晚上为活动总结报告会。

1、民俗展示及表演:

① 展示及互动

以我院08级团支部为单位分为九个展区,每个展区展示不同民族的民俗,其展示分为文字图片及成品展和现场互动两个部分。展示区为展示民俗民族特色,展示民族手品艺品如精美剪纸和中国结等。还有剪纸高手及民间艺人现场教授剪纸等民族手工艺品技巧。互动包括猜谜区、竹竿舞互动等,如猜谜正确可领取一份奖品。

② 民族舞蹈大联欢

互动中间每半小时演出一次舞蹈,舞蹈由傣族舞、蒙古挤奶舞、藏族舞、竹竿舞等少数民族舞蹈组成。

中途有少量的武术表演。

节目中间也可以穿插各种互动小游戏,如坐气球。

2、总结报告会:

活动结束后,各支部将照片制作成PPT或电子相册等形式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各支部需选出一个介绍人在现场通过PPT或电子相册等形式向大家展示介绍本支部在活动中他们的收获。展示前各支部可以喊出自己的口号鼓舞士气并展示出各支部的精神面貌。介绍人着重于此次活动的支部工作、活动效果及得到的经验教训。

我们会请我院及各院系团委副书记和各组织部部长作为嘉宾和评委,根据各支部介绍情况及展示互动现场打分进行综合评估,评出“民俗之星”,共有5个名额。

九、经费预算:

1、服装租借:部分民族服装120元。

2、场地布置:彩带、胶带、气球等等装饰 80元。

3、宣传费用:100元。

总计:300元左右。

十、亮点自荐:

1.举办的露天展览,形式丰富多彩,互动&展示&舞蹈,让同学们真正能参与进来,而不是只是一个观众。

2.继2006年“民族风情展” 活动之后,打造属于组织部的民族系列的特色品牌。

3.具体活动由各支部承办,让支部成员有上台展示的机会。

十一、备注

1、各负责人

2、现场布置

3如遇天气问题,活动延期至下一星期举行;如再遇天气问题,则申请舞厅,改为室内表演。

十二、我们的话:这份策划还有不够完善之处,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们将会更加完善这个策划书,尽力把它做得完美,让这次活动成功举行。请相信我们:xxxxxxxx部 开创历史的奇迹!

xxxx大学xxxxx学院xxxxx部

活动总负责人:xxx(158xxxxxxxx)

二00八年十一月十六日

推荐第8篇:六五班民风民俗活动方案

六五班民风民俗活动方案

一、课时安排:4周时间

二、活动目标:

(一)教育学生弘扬正气,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为树立新风尚而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一些我国重大的传统民间习俗和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知道一些社会山还存在的陈规陋习及危害。

(三)在了解家乡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本地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陈规陋习、迷信现象,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活动设想 第一教时

(一)由照片引出话题。

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娱乐活动、食物)

2.提问:你知道王老师搜集的这些图片是围绕哪个关键词进行搜索的呢?

3.得出主题:我们的民风民俗。

(二)理解主题,制定子课题。1.提问:你知道什么叫民风民俗?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服饰、传统的娱乐活动、传统的食物…… 3.分小组选择子课题,并交流。

(三)各小组根据选择的子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准备工作。

在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的同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对学生在制定计划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发现学生在制定计划中的存在的不足,及时指点。以保准计划的可行性。

(四)交流计划,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制定的计划,先小组长交流,组员可以补充。

2.在各组交流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说说别的组的计划的优势和需要修改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说说根据别组的交流,你认为自己组的计划还有哪些不足,将怎样进行修改? 3.各组修改计划。

注:在制定计划以后,各组进行调查、访问,在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再确定还有哪些东西需要在书本(图书馆)、网络上进行查寻的。

第二教时

学生根据课前进行的调查、访问以后整理所得资料以后,确定还有哪些知识还没有找到,再在小组内再次分工,到图书馆和网络教室查找相关资料,以达到自己小组预期的研究目标。

第三教时(课余完成)

(一)各组按照第一课选择的子课题交流得了解到的资料。(从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服饰、传统的娱乐活动、传统的食物……等方面说)

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通过图片展示加解说词;可以是通过活动的现身说法;可以是让大家品尝等等。

(二)各组设计手抄报、资料册。(要求实用美观)

(三)根据交流情况进行自评、互评。

第四教时(课堂展示)

(一)各小组对本次研究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二)四个小组互相交流,看看哪一组的资料整理得好?

(三)评选优秀小组。

(四)谈本次活动的收获。

推荐第9篇:闽南民俗活动

《闽南民俗活动》教案

时间:2016年3月22日 班级:中三班、中四班 教师:吴梅治 吴红英 目标

1、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尝尝、做做,了解闽南小吃面线糊,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猜小吃、听故事等活动,初步感受闽南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准备:面线糊、醋肉、虾仁、荷兰豆、海蛎煎、胡萝卜丝、咸鱼干、地瓜粉、过程: 1.说一说

出示面线糊,引导幼儿说说这是什么?谁吃过?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些什么配料。 2.聊聊面线糊中的配料:醋肉、虾仁、荷兰豆、海蛎煎、胡萝卜丝、咸鱼干 3.讨论面线糊的制作方法 (1)炸醋肉,并剪成小块 (2)煮虾仁,并剪成小块 (3)撕荷兰豆、剪炒荷兰豆 (4)煎海蛎煎,切成小块 (5)刨萝卜丝,炒萝卜丝 (6)撕咸鱼干,煮面线糊 4.提出操作提要求: (1)注意工具使用安全。 (2)劳动时要认真,讲究卫生。

5.幼儿分工进行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合作进行操作。6.品尝面线糊。

推荐第10篇:元宵节民俗活动

元宵节的民俗活动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 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放焰火

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烟火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美越来越艳丽。

第11篇:重阳节民俗活动

重阳节民俗活动

重阳节民俗活动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

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

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第12篇:节日民俗活动

节日民俗活动

1.春节

一、背景

春节,旧历新年,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岁首。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

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沉淀下厚重的含金的矿藏。文化的质是历千年而不变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节日在城市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于匆忙的快节奏中越来越简单化,剩下的只是休闲娱乐和探亲访友。特别是传媒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春节这个多么丰富惬意的节日就被这些新兴产业所侵占,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是走马灯似的联欢会和一根网线。春节失去了它的质,留下的只是形。城市市民则像断了根的浮萍一样在社会中漂流,因此人们心中始终有着一种寻根的冲动。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作为文化大省的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为了丰富西安春节文化,营造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满足群众节日文化消费需求。迎合消费者年文化需求,了却都市人“大年三十情节”,举办以陕西民俗文化表演展示为主的新春文化节势在必行。

二、目的及意义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

\"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是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渲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三秦大地历史文化悠久,民俗艺术更是多姿多彩,在春节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 期间举办“陕西民俗文化节”旨在推民族文化复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充分挖掘当地优秀民俗文化资源,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保护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也是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弘扬中华文

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利用节庆活动为载体,以表演、展示、交流、祭祀、祈福等活动方式,丰富节日文化生活。以文化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拉动内需,搞活陕西节庆旅游市场,促进合理开发利用优秀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三、组织机构

文化节成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各主要负责人组成。文化节下设办公室,负责总体策划及组织方案实施,承担组委会的日常工作。办公室分设秘书组、活动组、宣传组、会务组、保卫组等,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做到各项工作人员、时间、要求三落实。

2.清明节

一、活动目的:继承英雄的遗志,踏着英雄的足迹,体会人生的价值,使自己具备助人

为乐的高尚情操,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让英雄的精神常驻于我们心中,督促我们前进。烈士们为我们树立了一座英雄的丰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阐释了生命的价值,

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坚信她的精神会向指挥棒一样引领我们奔向春光明媚的远方。

二、活动时间:2014年4月5日

三、活动地点:烈士公墓

四、参加对象:全校师生代表

五、活动流程:

1、组织者组织全体志愿者配带白花并以班为单位排队前往烈士公墓。

2、主持人安排扫墓仪式

(1)主持人致词

(2)全体默哀3分钟

(3)学生代表发言并发出倡议。

(4)学生瞻仰烈士墓碑,为英烈们敬献花圈。

(5)主持人做总结

(6)清理纪念碑附近卫生,半小时后整队集合返校

六、活动要求:

1、严格服从集体安排,不以各种理由私自离队单独行动。有事向老师请假;

2、统一穿校服,佩带小白花;

3、路上注意安全,不允许随意乱跑;

4、在校外注意个人仪表形象,不做影响学校声誉的事;

5、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6、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

七、活动后安排:

1、以班为单位上交1份心得体会稿子

2、政教处及时做好宣传工作

隆盛庄学校

第13篇:民俗活动策划书

河南科技大学校学生会 民俗文化节——雕塑作品进校园

主办单位:共青团河南科技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委员会社会实践部 协办单位:洛阳市雕塑艺术研究会

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暨雕塑大师作品展开幕

活动背景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民俗文化,它凝聚了民族精神,规范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塑造着人们的心灵,愉悦着先人的情感。同时,民俗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种种历史原因,中华民族的民族风俗面临着被遗忘,被误解,被肢解的危险!有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不知中国的“七巧节”(七夕节);有人大啃麦当劳,忘记了中国美食;有人拆掉百年老宅,建起了小洋楼„„

活动目的

大学生做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同时也兼具着文化传承的任务,有着为中国古老民俗文化的发扬和传播的义务和权利 。为了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接近民俗,了解民俗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给民俗文化爱好者提供零距离接触民俗大师的机会,为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做准备,由校团委特批开展河南科技大学“民俗文化节”活动。此次特别邀请洛阳市雕塑艺术研究会大师成员携珍藏作品到校园与我校学生交流,展示大师技艺,展示我国文化精粹,加深大学生对我国雕塑历史和雕塑文化的深刻认识。

活动主题

雕塑艺术大师献艺校园,展示雕塑作品魅力,传播民俗文化艺术,培养民俗艺术人才。

活动时间2010年4月28日、29日

活动地点河南科技大学西苑校区体育场广场

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建行广场

活动对象河南科技大学全体师生

活动内容有20位左右著名艺人为大家表演雕塑,糖画,面塑等制

作和讲解,还有100件左右作品为大家同时展出。活动期

间有互动各环节,让同学们充分接触民俗。

活动经费 艺人出场费,以及展品的运输费共计1500元,矿泉水30

瓶*1元共计30元,条幅:3*40元共计120元,喷绘:300元,气球:20元,话筒电池:20元,海报、白纸、笔:35元,红色宣纸若干共计15元,纪念品若干共计200元,物品运输费100元。共计2340元

活动物资 小型舞台,桌子,椅子,音响,话筒,帐篷若干,气球,

展板,海报,抽奖箱,奖品,照相机

活动形式

雕塑大师作品展览;艺术家与活动参与者进行学习交流,一同制作民俗作品;专设咨询台,设置艺人与有兴趣学生的交流平台。

活动宣传方式

一、从活动开始前五天开始在河南科技大学各个校区展开条幅、

板报、海报宣传:介绍此次活动的意义与目的;阐述民俗活动的重大时代意义,以及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介绍当前中国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现状和政府的举措;介绍鼎力支持这次活动的艺术大师的资历。

二、与学校各个学院展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以各种方式传达校

学生会的活动;各学院出自己的海报,展板;并以此板报为基础,对参与活动学院的板报来一次评比,评出板报优秀的前三名,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三、活动当天有广播站面向全校学生,对这次活动做简明扼要的

介绍,包括这次活动的主要参与集体---洛阳市雕塑艺术研究会大师,并简单介绍代表性展览作品。

四、由校学生会通讯部写通讯稿,并对活动进行摄影,并展览,

做为活动的后期宣传。

活动流程

一、启动仪式

地点河南科技大学西苑校区南苑体育馆广场(广场占地约500平方米,可容纳300人,主席台50平方米,可容纳20人)。

内容校团委书记发言回顾民俗进校园活动的意义和所取得的成果,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发言介绍洛阳民俗的过去现在以及发展展望,洛阳雕刻艺术研究会会长发言介绍研究会情况雕刻艺术发展情况,并接受媒体采访。

拟出席领导

河南科技大学校团委书记,洛阳雕塑艺术研究会会长,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若干,院学生代表,拟请洛阳晚报,洛阳日报等媒体参加并对活动给予及时报导。

启动仪式程序

拟上午10:00时 所有嘉宾正式就位,启动仪式宣布开始

开场 拟古乐器演奏 领导讲话

10:00活动开始,预计11:40结束

主持人:秘书处指派人员担任

第一项: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及嘉宾

第二项:校团委书记讲话

第三项:请洛阳雕刻艺术研究会会长讲话

第四项:请参与活动的市场及商户代表讲话

第五项:宣布启动仪式结束

二、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到场的同学参观作品,每件作品有提前

安排好的至少两名学生会成员负责看管,并介绍作品的出处,并对每件作品前展示的作品简介进行解读;

一、互动阶段:大师挑选参与性高的其中几类作品,给活动人员进

行现场的作品制作表演,并指导学生参与其中;

二、咨询台后,有大师与作品爱好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进行互

动游戏:有学生在签名薄上留言,阐述自己对民俗的态度,期望,或者看法,然后进行抽奖;

三、宣布活动结束,全体工作人员与全体大师合影留言,并欢送大

师;

四、整理会场,活动全部结束。

2010.4.11

第14篇:中秋民俗文化节展示展演活动方案

2015“开化国家公园”中秋民俗文化节 暨第六届音坑乡戴家草龙文化节展演营销活动方案

根据县委9月18日下午协调会议精神和要求,为了确保2015“开化国家公园”中秋民俗文化节暨第六届音坑乡戴家草龙营销展演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时间:2015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十三)晚上7:28

二、地点:音坑乡戴家村文化广场

三、内容:

(一)千家百桌宴(十大盆),红烧肉、红烧全鱼、清蒸全鸡青菜豆腐、老南瓜、萝卜块、芹菜炒香干、香菇肉片、茭白、黄瓜、汽糕、米粿,准备110桌;责任单位:戴家草龙协会,责任人:戴立法;用餐时间:下午5点。

(二)舞龙展示展演。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局、音坑乡人民政府

1、19:15威风锣鼓队开场

2、19:20领导嘉宾在主席台就座;

3、19:28由主持人介绍各表演队举牌依次入场,同时配有威风锣鼓队的鼓声;

顺序安排:苏庄镇富户草龙队―华埠镇青龙队-音坑戴家女子舞龙队-大溪边乡柳叶龙队-华埠镇女子金龙队-音坑乡戴家草龙队

4、19:42主持人介绍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嘉宾;

5、19:45县领导XXX致辞、到场的最高领导XXX宣布2015“开化国家公园”中秋民俗文化节暨第六届音坑乡戴家草龙文化

1 节开幕。

6、19:50呼龙祭祀活动开始

7、19:56请县领导XXX、XXX为草龙点睛

8、19:58表演队伍依次退场

9、20:08表演正式开始。表演次序:音坑乡戴家草龙队-华埠镇女子金龙队-华埠镇青龙队(双龙齐舞)―大溪边乡柳叶龙队-音坑戴家女子舞龙队-苏庄镇富户草龙队

10、21:08表演结束,观众散场后,富户草龙、戴家草龙沿乡村公路至青山头桥头进行龙归大海仪式,其他队伍随后,统一到青山头公路旁上车返回。

四、演出队伍的落实和运输安排

中巴车x辆,车牌号: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工具车一辆,车牌号:浙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协调,局党组决定成立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名单如下:

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x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经费保障

根据活动的经费预算,局财务室,要积极准备好活动经费,为活动的有序、有效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三)安全保障

2

1、运输安全。要妥善安排好各演出队伍的车辆,随车接送的人员要提醒驾驶员谨慎驾驶,确保安全。同时由文化旅游执法大队在青山头桥头协助做好有关安全工作。

2、饮食安全。要求戴家草龙协会对食品的采购,不能用过期、劣质的食材,蔬菜要清洗干净,不吃过剩的食物,确保饮食安全。

3、演出安全。要求各演出队伍在表演过程中,不要用力过猛,相互碰撞,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害。

六、相关要求

根据工作安排,以下工作请詹永坤副局长牵头负责。

1、领导席位牌、嘉宾证、工作证、车辆通行证、队伍指示牌、背景制作、矿泉水、参加演出人员的意外伤害险的办理由公共文化科落实安排,局办公室协助;

2、展示展演由公共文化科、非遗中心、非遗协会、戴家草龙协会负责;

3、音响、灯光、节目的辅导、编排、节目单制作由县非遗中心、非遗协会负责;

4、请钱聪同志牵头行业管理科、文化旅游公司负责旅行社、游客的组织,并做好营销策划;

5、各表演队伍联络员于9月25日上午到局办公室领取工作证、车辆通行证、队伍指示牌、接龙的火炮等;下午12:30在文化艺术中心正门广场统一上车,下午15:30前赶到音坑乡戴家村文化广场。

6、县文化旅游局各联络员随运输车辆将各表演队伍安全送回,同时电话告知局主要领导,报平安。

二〇一五年九月八日

第15篇: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民俗文化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 本活动为期一个月,从“五一”劳动节放假回校开始持续到端午节,在此期间展开关于名俗文化的各项活动。

活动流程

第一周:

1、关于名俗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班级文化的布置。

2、主题班会的开展。

第二周:

1、手抄报的评比。

2、周五班级板报的评比。

3、诗文朗诵比赛。

第三周:

1、“名俗文化”为主题的书画评比,展览。

第四周:

1、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周五下午开展的关于端午节的校园传统小游戏。如包粽子,用雄黄酒在孩子脑门写“王”,插艾叶,做香囊、编蛋带,撞蛋等。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在此期间学校每周一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文明礼仪等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性强。

2.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专题为“民俗文化润我心”“民族精神代代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及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丰富多彩。

(1)张贴有关宣传标语;把学生的优秀书画、摄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走廊,达到既美化环境,又鼓舞学生、启迪学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背礼仪规范、看经典书籍、唱文明礼仪歌曲、办手抄报和黑板报、写文明礼仪文章等。

(3)建立班级名俗文化学习园地,形成独特个性的班级文化。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民俗文化及民族精神教育

1.加强各种民俗节日的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2.将民俗文化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相结合,创新活动载体。

在“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校将利用周四班队课进行主题队会活动。

3.开展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深化民族精神。

5.结合各类社团,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

(1)结合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传承民族文化。

(2)利用端午节开展校园传统小游戏,活跃民俗文化。

(3)结合学校三四年级的国画课进行爱国画、学国画、画国画教育。

——周旦

第16篇:民俗活动游园会感受

民俗活动游园会感受

“二十八 ,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虽然幼儿园的活动已经过去了好多天,孩子们稚嫩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孩子们灿烂的笑脸还在眼前出现,自己的童年实在农村度过,每到冬天天一冷就开始了对过年的期盼,然后就是掰着手指头倒数,还有几天就可以穿上妈妈做到新衣,可以拿到奶奶给的压岁钱。现在的孩子生活好了,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满足孩子想吃肉肉,想买玩具的愿望,恰恰不能给孩子的那种期盼很久才得到的幸福感。

我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小狐狸说了,它和小王子的见面,因为有了仪式,使它感到很快乐,使它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我们的生活不是也一样吗?我出生在秋天,15岁之前妈妈们包揽了我所有的生日,她会提前准备好时令的水果,邀请小伙伴来家里做客,每年生日那天都会拍照,吹蜡烛的瞬间满满的爱扑面而来,回想起这些画面,忍不住感恩父母,这就是仪式感的意义所在:只有用庄重和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看似无趣的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真正的乐趣。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仪式,因为这些仪式使我们感觉幸福。

现在,自己偶尔也会反省,等到多年之后,孩子的童年里什么会是让他们记忆犹新的,我觉得这样的民俗活动应该会是他们以后可以记起的宝贵的财富。

孝霖妈妈 2018.1.3

第17篇:民俗活动实践报告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寻根民俗风”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放假期间,通过走亲访友,向老一辈人请教,逐渐了解了春节和元 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并在期间深刻了解其寓意和深刻内涵。下面分两部 分来介绍一下。

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 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 ”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 “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 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一个全家团聚的日子,此时在外游子纷纷归家来,当然此 时交通也会变得格外拥挤,而在家的老人们则准备好吃的喝的,打扫好 房屋等待在外务工的孩子的归来。春节期间,我走亲访友了解到许多家 里的在外务工人员并没有归来,明显一家人过年的兴致并不高,可能都 在担心家人的冷暖,由此可知,春节不单单是个节日,更是人们心中的 慰藉,合家团聚的日子。春节真正过的只有几天,但是前前后后有许多 天的铺垫和延伸。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 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 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4、腊月二十

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

、祭祖。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 深夜。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 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 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当然现在鞭炮的种类多种多样,带给人以视觉的盛宴,但是不小心,也给人带来危险,所以放鞭炮需谨慎。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 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 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 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春节的

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我们这通常在饺子里包上钱,豆腐,红糖,寓意着来年有钱,有福,日子红红火火。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我们这舞龙的习俗已经延续了很多年,每到此时都选出膀大腰圆的人们穿上特制的黄色服装,舞上金色的龙,全村热热闹闹的过大年。过完年再过几天就迎来了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汉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来历: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篇2:寻根民俗风实践报告

寻根民俗风实践报告 学 院:

姓 名:

实践目的: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我们于2014年1月29日 至 2014年3月2日期间在家乡各市区及乡村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根据我们各自的特长及优势结合实际,进行了如下分配。任鸿鹏同学在美食方面比较感兴趣,因此安排他与隋拓同学一起在组织活动期间调查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家乡各市区及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何勇兴与刘嘉两位同学则负责组织活动期间调查家乡各市区及乡村的文娱及传统活动。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家乡的文化习俗时,我们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现大连人的过年习俗其实和家乡人的差不多。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有民谣道出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家乡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家乡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春节的准备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办年货:采购春节用品,如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贴春联 专业班级: 学 号: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福倒(到)了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祭神祭祖 春节时,老家乡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家乡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家乡人家中必备的食物。家乡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守岁与“年夜饭”

家乡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放鞭炮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等等。

初一初二不扫地

大年初

一、初二这两天,孝感人不扫地、不挑水、不生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台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要在初二取下烧掉。 拜年

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之说。

“破五”吃饺子

“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正月初六“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很有特色的过年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早在宋朝时,送穷风俗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 送穷风俗的仪式大多是: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办法。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糖瓜祭灶 家乡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家乡过年要祭灶———希冀“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春节时,老家乡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家乡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家乡人家中必备的食物。家乡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相联系。所以,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老家乡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因为家乡主要人口迁徙到家乡的历史不是很久,所以家乡的习俗都带有一些外来或是中原习俗在其中,又有流失,又相互融合,聚居于不同地区的人口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送灯在家乡来说是一个比较流行的祭祖习俗。

在元宵节时,家家都做面灯,而灯形如碗盏,俗称灯碗。用玉米面做成的叫金灯,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用荞麦面做成的叫铁灯,做成型后上锅蒸熟后,插上用棉絮缠裹的芦苇做成的灯芯,面灯碗里倒满灯油,面灯就算做成了。然后依次把这些面灯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仓库、牛马圈、井台、碾磨房等处,送到大门旁、大路口。

然后要把这面灯送到墓地,放在已故亲人的每个坟头上。而现在大多采用红色的蜡烛来 代替原来的面灯,油灯了,红色蜡烛表示喜庆,天刚刚黑的时候,家里的男人带着灯,纸到自家的祖宗的坟头前,给先辈烧纸,在茔门口点燃蜡烛,即为送灯,然后在回家的路上遇上十字路口都要点一支灯,女人在家里给家里灶台,猪羊圈,井口,粮仓旁,牲口圈都要点上灯,而且在屋内要点上一家人的属相以示一家平安,至于送灯的意义不同的地方传说也不一样,有一说是:送灯是给老祖宗照亮抓虱子,在十字路口送灯是要老祖宗回家过灯节能找到回家的路,当然送灯也有送丁之意,希望祖宗能够保佑自己家族能够人丁兴旺,后代千万。 实践总结:春节,全国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习俗外,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色彩。如家乡的春节习俗除了和北方许多地区一样之外,自身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近些年来,社会上关于传统民间习俗问题的争论不少。有人认为应该移风易俗,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反对者认为,如果把以前的习俗都改了,节日就会不像节日,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人提出,如果一律不放鞭炮,那么过年还像过年吗?正因为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又改为有条件的开禁。

由于价值取向不一样,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各人会有各人的选择和判断。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绝大多数人的认识趋于一致时,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与时俱进。如果不顾现实和民众心理,单凭理想就去推行所谓的新政策、新观念,那会遭到群众抵制的。传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我们只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篇3:风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姓 名:郭曙光

单 位:政管学院

联系方式:

1103班18363032740 风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的风俗多种多样,我参加的社会实践只是其中的一个,在农村的几个乡村中,有的扭秧歌,有的跑旱船,总之有多种方式。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在准备过年的同时,也在准备着这种风俗文化活动。有的村在腊月十五就开始训练,练上十来天,然后在年后的初八开始在村里练习一下,接着就出村去表演,这里我一打花棍为例来说明一下。

通常举行这种活动,会选择一个地方宽敞且人们容易观看的地方,而且在开始要准备好东西,比如花棍、鼓、锣等东西,而且参与的人

要上妆,带上眼镜,穿上统一定制的衣服,披上各自漂亮的绸子,然后挑选出一个领队,一男一女皆可,还有两个队长,分别带领男队或女队,而且队长要会带领队伍跑“花”。所谓的“花”,是指跑出一定的队形,比如“十”字形、“井”字形等而且要学会如何进场如何退场。每个参加的人都要踩在鼓点上,就像音乐一样,要在调上,才能跳出整齐好看的秧歌。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一招一式要做到位,还要配合好,既要与男队配合好,又要与女队配合好,这就要求彼此之间协调好。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要服从队伍的领导,服从队长的领导,这就是人际关系问题。每个人必须与你所对应的人要有所沟通,起码要彼此配合好。在参与活动时,如何做人处事,与人沟通,是很重要的,见到长辈要遵称,见到同辈的也要和气的对待,还有一些问题要请教别人,要虚心谦卑的请教。在工作中,要学着去适应它,而不是去改变它,人际关系也是如此,还要随时随地的请教学习,自己要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经历。

既然作为一个团体,必须要进行管理。在这样一个团体之中,不能用平常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必须以实际为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样的一个团体中,年龄差别比较大,必须用平和的语气,寻找各个年龄的契合点,以此让人们能够融合在一起,共同为表演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不是每个人都服从你的管理,你就得针对不同人,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在书本上的知识实践时显得很脆弱,所以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必须认真在实践中学习。

在农村,这种风俗文化活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是这种风俗文化活动所展现出的文化如何发扬光大,如何与现代文化相联系,如何继承这种风俗文化活动,都需要认真地思考、了解,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风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文化,也需要进行挖掘,然后让它绽放出异彩。这个时代是经济为主,但文化也绝对是个重点。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解决这种文化问题。 首先,要想发展这种文化,必须让这些文化活动有生命力,要文化活动旺盛,因为文化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只有保证了载体的良好发展,才能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那么就要首先解决文化活动的继承问题,一个迫切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参与这些风俗文化活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大多都是中老年人。我想必须让风俗文化活动进入青少年的视野,然后在慢慢吸引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其中。我们可以在教科书中引进这些风俗文化活动,让他们从小就了解这些活动;可以在体育中引进,或是在大节目搞这种风俗文化活动比赛,这样既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又可以和学习互补,得到休息,又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一种技艺,又使这些风俗文化活动传承了下去。另外,也可以在秋冬春三个季节多多开展这些活动,学校周六周日可以建立培训班,在农村也可以让几个村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学习,使这些风俗文化活动得以较好的传承下去。 另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这些风俗文化活动中表现的文化融入到当代文化中来,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出更优秀的文化。首先,这些文化活动所使用的道具是与现代舞蹈或是音乐是有很大区别的,那么就可以从这些道具开始,从这些东西得到一些灵感,让我们可以运用到现实中。比如,在秧歌中会用到鼓、锣等,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很大,表现出一种大气,一种磅礴之美,表现出一种气势,在2008年奥运会中也有好几千人共同击缶,这也是从风俗文化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另外,在摇滚乐中,也与这些有着某些相同之处。在非洲,鼓文化很发达,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某些东西来发展我们自己。

在风俗文化活动中,人们的衣着也是值得思考的。在风俗文化活动中,人们衣着有同有异,既可以表现一种整齐美,表现出一种团结意识,又可以表现出一种参差美,表现出个人不同的魅力。在大部分的舞蹈中,一般衣物和动作都是整齐划一的,那我们就可以从中学到这些,去开创一种新的文化活动形式,表现出一种别样的美丽。

其实,要挖掘深层次的东西就是这些表演者身上所表现的一种精神,一种来自内心的愉悦。俗话说:心诚则灵。在集体活动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怕表演不好吗?所以不管是农村还是舞台上的艺术,都要在个人中寻找共鸣,寻找从内心散发的那种欢快的力量,用每个个体所凝聚产生的力量来感染大家,让大家感受到这封凝聚力。这就需要那些大艺术家,从基层中寻找这些东西,从实践中总结这些东西,来创新文化活动,创新文化。篇4:关于春节民俗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春节民俗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

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篇5:关于春节民俗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春节民俗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 摘 要:随着时时代的改变,科技的日益更新,春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的重头戏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但是无论怎么改变,春节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无论是对于一个家庭还是这个国家,春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关键词:春节 送灶 压岁钱 春晚 正 文:在我国要说节日的隆重恐怕没有什么节日能比得上春节了,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历时方面春节都是其他的节日所不能相媲美的。春节的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汉代。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就把夏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即“年”),春节从那时候开始便这样定了下来,流传至今?? 春节并不像其他的传统节日那样一天就搞定了,春节是慢慢过的,以时间为横轴,气氛为纵轴的话那么春节的图像就是一个抛物线。几乎是从冬天开始,大家就会想到快过年了。尤其是灶祭之后,也就是送灶,送灶的日期是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在这一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按照习俗这一天早上要起早吃糯米饭,同样的灶王爷也要吃,就把糯米饭涂灶王爷嘴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可以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吃人的嘴短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哈哈??其实送灶还有一个后续的环节,显然,灶王爷被送走了不能不会来吧,那什么时候回来呢?这个就有讲究了,按传统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会给诸神引路带来这家当年应得的吉凶祸福。这天只要换一个新的灶灯烧个香就行了,可是现在这个环节差不多都被省略了,起码就很少有哪家还换灶灯的。

既然是过年嘛,那么在如此隆重的节日之前很显然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大扫除了,我们这里都叫做掸尘。小时候的时候都要用竹枝绑在竹篙上掸尘,现在都买现成的毛掸了。为什么要扫尘呢?其实就是因为尘与陈字同音,人们为了涂个吉利,又因为确实需要,所以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扫陈布新,把不好的东西全都扫出门,望即将到来的一年能够好运滚滚!

接下来可就是重头戏了,相信年夜饭在所有人的心中都占着最重的分量。打家都辛辛苦苦了大半年了,盼望的就是能和家人在一起幸福的吃个年夜饭,幸福的看看春晚。这个 晚上是有很多内容的。首先是它的传说,联系到它的名字除夕。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的时候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这个其实只是个插曲,最重要的还是主题。这个年夜饭吃了是有讲究的,丰盛自然不用说了,一定要有鱼。还有的就是吃饭的时候不允许争执任何事无论是什么程度的,因为这样对来年的家庭和睦有影响,奶奶对这个管的超严??但是这个现在几乎没人在乎了,既然是年夜饭么,当然是要吃的开心,至于形式那个随便了。

在此重头戏的基础上还有一个重头戏,显然是发压岁钱嘛。每次除夕夜的年夜饭总是吃的最快,然后幸福的等着爷爷发压岁钱,知道妹妹也想早吃完的时候我才把这个第一让给了她。小孩子最期待就是这个环节了,记得小时候三个姑姑还没出嫁的时候每次过年她们的零钱便都是我的了。如今时代变了又变,我们也从收压岁钱到了发压岁钱的年纪,但是压岁钱这个环节始终这么有人气。

接下来便是守岁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话聊天来辞旧岁迎新年。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的普及守岁不再那么单调了,全家人可以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聊天,其乐无穷。

到这里其实还没完,这时候年纪越小便会越兴奋,因为明天早上大年初一要起早拜年。从这里开始,好吃的好玩的享用不尽,就这样一直到初五迎财神气氛不减。再接着走亲访友一直到十五元宵??元宵节也是一个重头戏,从明代时在北京就已经很常见了。

结论: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第18篇:节日民俗庙会活动

节日民俗:庙会活动

子洲县供电分公司

参加庙会活动,宣传电力安全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庙会对深居闹市的人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忆,它提供了体验传统文化和寻找心理慰藉的载体。庙会活动也对丰富和促进本土文化和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作用。让我们共同坚守这块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去捡拾、去保护历史文明的碎片,传承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文化。农历3月3日,子洲县供电分公司组织全体员工来到子洲苗家坪镇南丰寨,参加那里正在举行的庙会活动。在参加庙会的同时,子洲县供电分公司组织人员到庙会现场开展用电知识宣传,深受群众欢迎。

庙会是我县比较重要、规模比较大的民间节日,大多集中在冬春两季举行,最初以祭祀祈福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 庙会逐渐融入了集市交易和文化娱乐性活动,大大增强了人气和吸引力。庙会能够充分地展示民俗民风,有效地将人与自然、现实与历史、宗教与世俗、娱乐与旅游融合在一起,在经济发达、物质丰裕的今天,依然年年延续。近年来,随着商业功能渐渐消退,庙会已经成为我县的一个民俗文化符号 。子洲县供电分公司以此为契机,精心挑选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智能电表改造以及电力设施保护等方面的宣传资料,组织人员一边现场发放资料,一边解答群众的用电咨询。几天来,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接受用电咨询200多

人次,深受好评。

子洲县苗家坪镇南丰寨是子洲县著名旅游景点之一,集宗教和生态观光于一体。在庙会前夕,子洲县供电分公司就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对南丰寨几个庙宇室内外线路进行了全面整理和维修,为新建成的一座庙宇通了电,为为期一周大型庙会的举行提供了电力保障。为庙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庙会在千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宗教的、迷信的、政治的色彩渐渐淡化,并凝结出感恩祈福、营造祥和的特有文化,彰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前的庙会有地方戏、曲艺、杂技、马戏、魔术、套圈、打彩等文娱活动,现代的庙会增加了歌舞等时尚因素,尽管形式和内容有所改变,但庙会特有的文化核心没有变,贯穿于庙会上种种喜庆活动的,依然是人们追求和谐、崇尚美好的精神,也许正是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使庙会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同时,传统的庙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也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它是生活压力的释放地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忙碌的工作使人缺乏自由感。逛庙会,一个“逛” 字让人体味出闲散、自由、放松之感。它是民俗文化的展示台:如今,已经没有太多其他形式能够像庙会这样集中展示民俗了。在庙会上,人们可以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各种民俗展示 ,以及民间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从中既可以领略到传统

文化艺术的魅力,同时还能唤回那遥远的回忆。

第19篇:民俗文化节活动文案

两岸民俗文化节昨日开幕 绝活特色产品纷纷

亮相

厦门网 http://www.daodoc.com 2011-04-08 07:50

昨日,民俗节上演舞蹈《感恩大地》。

商报讯(记者 林爱玲)“好!”在昨日的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上,民间达人小试牛刀,引来观众一片叫好声。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作为十五届台交会重要的配套活动之一,2011海峡两岸(厦门思明)民俗文化节将从4月7日持续到4月11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东广场和中山路步行街分会场举行,并且设置了多项主题活动,可谓精彩纷呈。

民间达人秀是本届民俗节的重头戏。据悉,4月9日—10日每天15:00在文化艺术中心东广场,从厦漳泉三地和台湾地区选拔出来的30位民间达人将纷纷登场,带来武术、魔术、舞蹈、口技、乐器演奏、名人模仿、书法、吞剑、独轮车、钻木取火、花样跳绳、花式陀螺等民间绝活,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的民间艺术享受。

除了令人叫绝的民间绝活外,来自两岸的各类商品也十分吸人眼球。

据主办方介绍,4月7日—11日每天10:00-21:00,在文化艺术中心东广场举行两岸品质生活展,组织两岸商家在活动现场展示销售包装食品、酒类、茶叶、工艺品、日用品、土特产、民族服饰、家居用品等特色商品。而东风汽车、东风标致、中华骏捷、集福铃木、中展铃木东风雪铁龙等8家汽车经销商的25部汽车也将亮相生活展。

岸民间达人一展拳脚 今日争夺达人秀冠军

厦门网 http://www.daodoc.com 2011-04-10 16:33

铁腿断石

特技陀螺

■陀螺王林森海的手指比常人至少粗一倍。

■李庭申和他的“道具”。

■张习江用耳朵奏乐器。

昨天下午,30名两岸达人在文化艺术中心一展拳脚,参加“梦圆两岸——民间达人秀”半决赛。今天下午,10名入围选手将争夺达人秀冠军。

30名达人分别来自台湾、泉州、漳州和厦门,包括本报曾报道的用脚绑螃蟹邱亚吉、单拳倒立写字的阮松清等。台湾的3位达人分别带来了特技陀螺、魔术、气球造型的展示。不论是少林寺一指禅,还是飞扑克切黄瓜、铁腿断花岗岩,每一位达人的展示都让观众大开眼界,连连叫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达人付出的不只是十年,有的甚至是几十年。

达人1

台湾陀螺王:能打70公斤重的陀螺

比赛现场,最受关注的应该是来自台湾的林森海。他已58岁,但力气十足,不仅可以把30公斤的石锁丢到空中翻转,还创出一系列陀螺特技。他目前的记录是能打70公斤的陀螺,比他自己还重10公斤。

林森海是第一次到大陆表演,为此还花了1万元新台币在衣服上绣了“特技陀螺”字样,他说:“这可是门面,不能丢脸啊!”

林森海是台湾桃园大溪人,那里是大陀螺的故乡。林森海从小就喜欢玩。为了能打动大陀螺,他不断练习力气,每天要做70个单手俯卧撑。158厘米的个头,60公斤重。

力气越来越大,陀螺也越打越大,他特意让人做了70公斤的木陀螺。这么重的陀螺怎么打呢?他用绳子把70公斤的大陀螺缠好了,抱到腿上再丢出去,人立刻跑开拉动绳子,陀螺就转起来了。可惜时间太赶,70公斤的大陀螺这次没能运来厦门表演。

他觉得陀螺光大没有用,不具备观赏性。这些年他开始研究起特技陀螺,将杂技的元素融合进陀螺表演中。为此,他可吃了不少苦。他想练习用嘴叼盘子,让丢出去的陀螺能正好落在盘子上。可惜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力道控制不好,陀螺砸在嘴上,鲜血直流,嘴肿得跟香肠似的。

目前,他已经自创了几十项陀螺特技。为了表演特技陀螺,他甚至学会了在独轮车打陀螺。光在独轮车上砌砖头他就练了3年。8块砖竖着叠,上面是旋转的陀螺,砖一块块丢过去,陀螺保持旋转。

一开始练习的时候,他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老婆觉得这不能赚钱,没用,可是他仍坚持。如今,他已参加过许多电视台的演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家人也不再反对,不过3个儿子对他的“特技”都不感兴趣。这门绝技该传给谁,他很是苦恼。他说:“只要有人学,我就愿意免费教。”

达人2

残疾游泳冠军:扑克飞出能切破嘴

瘦弱的李庭申坐在轮椅上,手中掷出扑克,一下子切断挂在2米开外的黄瓜。这下让人吃了一惊。

凭借这份手劲,他入选残疾人游泳队,才学了7个月,就在去年省残疾人运动会上,摘取了50米蛙泳金牌。

23岁的李庭申是漳浦人,两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再也没能站起来。十四五岁时,他在电视节目上看到有人飞扑克切黄瓜,特别羡慕。于是,就自己摸索训练起来。

在老家练习时,扑克总是飞进邻居院子,满地都是。幸好邻居们不计较。有一次扑克飞出去,居然切破了他姑丈的嘴。

扑克能飞20多米,他还不满足。为了飞得准,他把布挂在墙上,并在布上做记号,练习扑克定点打到记号处。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他终于学会了飞扑克切黄瓜。直到电视台记者到家中采访,父母才知道原来儿子有这一手。

得知他会飞扑克,去年漳州市残联推荐他参加飞标选拔赛。飞标赛没被选中,李庭申却被场边的游泳教练看上了。因为他的手臂、肩很有劲。

学习游泳,李庭申吃了不少苦,却让他更坚强了。以前在家,父母什么事都帮他做好,现在,他学会洗衣服还学会做饭。目前,他正学习自由泳和蝶泳。

最近,李庭申又在尝试练习飞扑克牌切易拉罐了。

达人3

神奇耳朵:能呼吸吹气球

张习江的耳朵从小就和别人不一样,能像鼻子一样呼吸。不仅如此,耳朵还扮演起嘴巴的功能,接上软管可以吹气球、吹蜡烛、抽烟甚至演奏乐器。

36岁的张习江是贵州人,如今已小有名气,经常有电视台邀请他去表演。他说,这就是对他的肯定。

中山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洪拥军说,耳朵之所以会呼吸,是因为鼓膜穿孔,可能是外伤后遗症或是中耳炎的后遗症。如果在特别短的时间耳朵用力“吹”,可能导致内耳圆窗膜损伤,听力下降。

达人4

铁脚王:练了10年,才踢破第一块砖

昨天下午,陈永辉一展拳脚,赤脚踢断3厘米厚的花岗岩石板。半个月前,他刚刚在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赤脚连续踢断3块3厘米厚的花岗岩石板,夺得“绝技功力类”金奖。

45岁的陈永辉戴副眼镜,微胖,更像是一位企业管理人员。他从11岁开始习武,至今已30多年。

上世纪80年代,他看到武侠片《鹰爪铁布衫》里的英雄飞身踢破了水缸,十分仰慕,下定决心练习硬功。没有老师,他自己钻研。市面上能买到的武术书籍,他都买回来研究。听说哪有人武功了得,他就上门拜师学艺。人家不肯教,他就软磨硬泡,好不容易人家比划几下,他就特别高兴,说总算学到一点。如此,他先后拜了几十位老师。

由于腿上功夫动作在港台类或者国外电影常能看到,他因此成了思明电影院的常客,从早到晚,一部电影反复看。他说,光《飞鹰计划》,他就看了80遍。

陈永辉每天都要练习6个小时,一下班就去踢沙袋。第一次踢砖,脚居然肿了,他才发现练习方法不对。此后,他再也不踢沙袋,而是踢树练骨。前后经历10年,他才踢破了第一块砖。

每个看过他表演的人都认为,他的腿脚肯定变形、伤痕累累,但大家都“失望”了,他的腿脚和正常人没有两样,甚至连一个老茧都没有。陈永辉笑着说,那是因为他注意保养。踢树练习时,要是脚踢红肿,他就停下来涂药酒,等药酒干了再继续踢。

很多习武之人,一看就有习武的气势,但在陈永辉身上看不到。他爱摄影,玩音响,还搞教育培训。生活中,他是个顾家的男人,做得一手好菜。

对于自己的硬功练习法,他希望能够传承下去,不过,他说:“得有我这样傻乎乎的精神。”

第20篇:《民俗民风探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材料]

五年级《民俗民风(节日)探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民俗民风(节日)探源

设计理念: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56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传统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风范和民族个性,它展示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意识和追求,是在千百年的流传和俗定中形成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不停地充实和丰富,展示着现代社会与传统传承之间的美妙与和谐,展示着传统民风民俗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展示着每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追求,凝聚着民族的身心。然而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边缘文化的侵蚀,导致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这个非文字的、一代代传承的多民族活态文化传统正在自生自灭着。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民俗民风(节日)探源》综合实践活动,正是本着立足于现实,立足民族传统,立足于开拓学生视野而开发的。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活动,对于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对于学生发展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一些我国重大的传统民间习俗和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了解诸如节日、服饰、民居、地方戏曲、甚至风味小吃等的特色文化。

2、在了解家乡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本地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3、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4、在活动中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展示探索和研究成果,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吸收他人的成果。

活动时间:一个月

活动准备:配合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各班级的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的所长从以下五个项目中来选择二三项来确定各班级的研究重点(节日、服饰、民居、烟台小吃、地方戏曲),也可以自己确定比较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进行调查、访问、查阅、收集有关的信息。将收集的信息以A4纸抄写下来,作为进一步交流的基础。

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A、资料收集和整理阶段

第一教时

一.由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出话题。

1.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民风民俗(包括节日、娱乐活动、食物、地方戏曲、风味小吃等……)

2.提出主题:我们的民风民俗。

二.理解主题,制定子课题。

1.提问:你知道什么叫民风民俗?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服饰、传统的娱乐活动、传统的食物……

3.分小组选择子课题,并交流。

三.各小组根据选择的子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准备工作。

在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的同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对学生在制定计划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发现学生在制定计划中的存在的不足,及时指点。以保准计划的可行性。

四.交流计划,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制定的计划,先小组长交流,组员可以补充。

2.在各组交流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说说别的组的计划的优势和需要修改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说说根据别组的交流,你认为自己组的计划还有哪些不足,将怎样进行修改?

3.各组修改计划。

注:在制定计划以后,各组进行调查、访问,在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再确定还有哪些东西需要在书本(图书馆)、网络上进行查寻的。

第二教时

1.各组按照第一课选择的子课题交流得了解到的资料。(从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服饰、传统的娱乐活动、传统的食物……等方面说)

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通过图片展示加解说词;可以是通过活动的现身说法;可以是让大家品尝等等。

2.各组就自己研究、调查等,说说收获。

3.根据交流情况进行自评、互评。

第三教时

1.各自撰写活动的收获。

师述:通过参与本次主题活动,我们亲身体验了资料收集、调查、访问、参观、设计、宣传等活动,一定有许多收获与体会,把它们写下来吧!

学生撰写收获。

小组进行交流。

2.各小组对本次研究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3.四个小组互相交流,看看哪一组的资料整理得好?

第四教时(拓展)

1、师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它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之花。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中国民俗》网,去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

2、交流

3、引述: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文化习俗很多很多,你认为我们是不是都应该保留它们?有没有需要改革或废除的?

4、学生举例。

5、小辩论:春节里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

可以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搞清楚民风民俗的继承和改革。

B、活动成果展示阶段:

1、各班级根据自己的活动情况以及收集的资料,确定手抄报的主题。

2、可以进行图片展览展、实物展览、以及活动展示等。

3.在活动中,要提醒学生在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陈规陋习及了解其危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弘扬优秀民俗,破除不良习惯。

《民俗活动方案.doc》
民俗活动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