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2020-04-18 来源:活动方案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数学活动设计方案

高山堡寄宿制小学 数学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2013-2014年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纲要》和教科研中心“课堂教学研讨月”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学部研究课活动的日程安排,严格按照“选题、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总结”六个步骤,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课系列活动,突出数学课“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特色,深入进行讲练结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创设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实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主题: “同伴互助,共同发展”

三、活动目的

1.研究教材,聚焦课堂,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 2.明确教学目标,推进课改的纵深发展。

四、活动说明

1、具体活动时间:2013年9月24日

2、活动地点:数学组 2.、参加对象:全体数学教师

五、活动安排

1、作课内容:比的基本性质

2、作课教师:韩晓霞

3、听课

4、评课安排 a、组织评课;

b、上课教师说课及课后反思; c、听课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议课; d、教研组长总结;

推荐第2篇: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柯婷,31,数学

1201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学习类型

1.学习结果

(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是数学概念。

(2)全等等三角形的性质是数学原理。

(3)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是数学技能。

(4)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断是否为全等三角形是数学问题。

2学习形式

由全等三角形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分别是图形和三角形全等概念与性质的上位观念,因此本课时是上位学习。

二、学习任务分析

全等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三、学生的起点能力

1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的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的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的概念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的技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六、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

(1)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提前准备好的几组大小形状一样的四边形、五边形、三角形的剪纸。学生观察图形,得出各组图形各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三角形,对应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

(一)从运动的角度

(1)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2)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3)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得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个对应边所夹得角是对应角。

(三)根据经验来判断

(1)大边对应大边,大角对应大角。

(2)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

例题1:如图,△ABD≌△ACE,若∠B=25°, BD=6㎝,AD=4㎝,

你能得出△ACE中哪些角的大小,哪些边的长度吗?为什么 ?

例 题 2 :如图,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EFD

(1)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2)图纸线段除了相等外,还有什么关系吗?请与同伴交流并写出来。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3、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课后作业

1、已知如图,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ADE,AB与AD是对应边,AC与AE是对应边,若角B等于31度,角C等于95度,角EAB等于20度,则角BAD等于多少度??

七、教学后记

本节课首先提供了一个剪纸的情景,目的使学生通过图形,三角形的重合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并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层次不同,本教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有吃不饱的感觉,应增加拓展练习,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推荐第3篇: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长武县洪家中心校 许蕾

课题名称:圆的周长

科 目: 数学

年 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40分钟

学习内容分析: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长(正)方形周长

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通过圆的周长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通过五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

有一定的分析和思维能力。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他们易接受新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认知活动中喜欢直观形象的操作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愿意参与分组讨论学习。

任务分析:

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想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再接着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

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计算,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得

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

蒙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圆形教具、课件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注重学生实践、巩

固提高。

2、讨论法:积极参与、得出规律、总结经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师:今天上课前,老师接到了丁丁的一个电话,他让我给他评评理。说有一天他和他的好朋友亮亮赛跑,跑之前他们两人选择了各自喜欢的跑道,丁丁选了一个正方形跑道,而亮亮沿丁丁的跑道跑了一个圆形(出示情境图),这场比赛最终以亮亮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这时丁丁不服气了,他硬是说亮亮赢了是因为他跑的路程短,亮亮也不愿意了,一来二去,两个好朋友谁也不理谁了,丁丁很苦恼,想让老师给他们评评理,老师想让同龄人的你们帮帮他们。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亮亮和丁丁所跑的路线,讨论并回答: 两位同学所跑的路程实际上是求什么?(长方形和圆的周长)

3、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情景,引发学生参与欲望,提高了学习兴趣,并能认识到生活处处存在数学。】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感知圆的周长。

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同桌互相指指圆的周长。

2、引导归纳圆周长的意义。

【设计意图:动手摸是让学生对圆的周长形成一个初步地表象。动口说,培养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能力,更增强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

3、提问:动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出老师手中圆形教具一周的长度?

小组内讨论合作测量,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演示测量办法。

4、师:滚动、绕线的方法真不错,那我们用这两种办法中的任意一种能不能帮亮亮测量一下所跑路程呢?

生:不行。

师:看来这种办法虽好,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那有没有一种既方便又准确的办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引导学生探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你认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生:直径,直径大的圆,周长就大;直径小的圆,周长就小。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呢?

生:存在。我是根据在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与边长相等这一关系来判断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边长的4倍,而这个圆从直观看比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少了四个角的长度,所以我认为圆的周长应给是它直径的比4倍少但3倍多一点。

师:是这样吗?我们现在来通过计算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发现。

6、分组测量测量圆片,并填好实验报告单。

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观察数据,发现规律。

7、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尝试总结公式。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只有参与,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应用。】

跑的路程?

1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丁丁的跑道是一个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忙他们算算各自所尝试解答,师指导规范做题格式。 集体订正,师予以评价。

四、实践应用,巩固新知。、判断。 (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倍。 ( ) (2)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 (3)周长相等的两个圆,直径也一定相等。( )

(4)当圆的半径是1厘米时,圆的周长是3.14厘米。( )

2、算一算。

(1)r=2cm 求c

(2)d=5dm 求c

3、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2米。要用多长的粗铁丝才能把牛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只列式不计算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紧扣本课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整理,是学生所学知识更加的系统化。】

六、作业:

课本12页“练一练”的

1、2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周率(固定不变):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用字母∏表示 计算时取3.14

圆周率×直径 c=πd

圆的周长 圆周率×半径×2 c=2πr

教学反思:

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我力求让学生在兴趣中学数学,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中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课伊始,以两位好朋友的赛跑经过引入。既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又使学生以迫切的心情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完成了测量活动汇报后,观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这一列数据时,学生基本上都能发现是三倍多一些。从而引出圆周率,这时学生不但突破了难点,掌握了新知识,还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是和课前的教师充分准备分不开的,因此上课前备学生,备教材同等重要。

推荐第4篇:趣味数学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趣味数学活动设计方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教育要发展,出路在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关键。2001年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无疑,这是我国学校课程改革史上的一个重大举措,为数学活动教学指明了方向。因而,在素质教育理论和课题理论指导下,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出明确、具体、易行的数学活动目标、内容、模式等等,而我们广外小学部也把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小学低段的趣味数学也面了数学课堂的亮点之一。 目标:

1、通过趣味数学课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儿童身心潜能,树立正确的思维和学力观,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确立趣味数学课的训练重点;选择适合二年级学生趣味数学学习材料,并通过学习掌握率达80%以上。

3、在现代教学论和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构建趣味数学课教学的基本模式。并通过趣味数学活动的开展,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趣味数学整体化发展。 重点:

在趣味数学课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摆、拼、画等操作手段,进行思维,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特点:

1、实践性(即活动性)。趣味数学课强调“动”,“动”是课中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学的各种媒体都要充分调动起来,尤以动手操作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或模拟)实践为主,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

2、自主性。针对数学学科教学的某些不足:如教学计划、教材内容的强制性、系统性,致使教师教、学生学都缺少灵活性、自由度。趣味数学课中,教师、学生在选材上、教材上、学法上、考查上都有较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在活动中无需顾忌来自教师的压力;无需顾忌来自考查的“威胁”,自主地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自由地选择内容,自如地发挥思维潜力。

3、多样性。趣味数学课除了“动”的特点外,尤其突出了“活”的特点,“活”就是在内容选取上、教学方法上、组织形式上、解决问题上等等都“活”,体现 多样化。

4、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数学、爱数学,一定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数学学科课的教学研究,也常在兴趣上下功夫,可是鉴于数学学科课的各种因素的规范性强,引趣效果不明显。而趣味数学课内容选取的可塑性大,教师可以安排很多趣味性强的活动。

5、合作性。学习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群体行为。在班级制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意向很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且学生的学习必须要得到群体的作用。而在趣味数学课中,能根据灵活选取的活动内容和选用的活动方法,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活动,他们合作探索问题、研究方法,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世界的“距离”日渐缩短、社会活动频繁的当今社会中,人际之间日显重要,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说:“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6、异步性。趣味数学课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宽松的,并不是要所有学生都“考”优秀、人人过关,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吸纳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更好的发挥各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各自的个性,发展各人的特长。 实施:

各班每周一节趣味数学课。 内容:

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选择具有趣味性的相关知识。

推荐第5篇: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名称:生活中的数字(中班) 活动目标:

1、对数字产生兴趣。

2、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数码相机中。

2、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照片,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有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表。 师: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幼:数字。

师: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重新播放照片)

幼:

1、

2、

3、

4、

5、

6、

7、

8、

9、0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幼:38757是这辆车的拍照,每辆车都有属于自己的拍照。 师:那电视遥控器和钟表上的数字呢?

幼: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表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

二、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呢?它们都有什么用?

幼: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也有数字,是打电话用的。 幼:我家的门牌上也有数字,是门牌号码。 幼:我的本子上也有数字,是我的学号。

幼:我家的挂历上也有数字,是表示月份和日期的。 „„

师:你们真能干,想出那么多(出示钱币、门牌号、报箱、公交车牌、乐谱等物体的照片),你们知道这些东西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吗?

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

幼:我的鞋上有数字,衣服上也有数字。 师:你们鞋子上的数字是多少呢? 幼:

13、

15、17。

师:老师的鞋子上尺码是38,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鞋子大。 幼:老师的鞋子大。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你的脚比我们大,你的鞋子也比我们大。 师:哦,原来鞋子的尺码越大,说明鞋子也越大。 师:衣服上有数字吗? 幼:衣服的领子上有数字。 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是衣服的尺码。 幼:衣服越大,数字就越大。

师:我们教室里有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幼:电扇的开关上有数字,是调节风力大小的。 幼:我的小凳子上也有数字,是我的座号。 幼:温度计上有数字,表示现在的温度是几度。

四、尝试用数字来设计一份物品的说明书

1、请幼儿在白纸上面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用数字 表示用法、数量等。

2、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交流“说明书”数字所 表示的含义。

推荐第6篇: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名称:生活中的数字(中班)

活动目标:

1、对数字产生兴趣。

2、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数码相机中。

2、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照片,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有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表。 师: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幼:数字。

师: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重新播放

照片)

幼:

1、

2、

3、

4、

5、

6、

7、

8、

9、0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

幼:38757是这辆车的拍照,每辆车都有属于自己的拍照。 师:那电视遥控器和钟表上的数字呢?

幼: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表上的数字是用

来表示时间的。

二、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呢?它们都有什么

用?

幼: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也有数字,是打电话用的。 幼:我家的门牌上也有数字,是门牌号码。

幼:我的本子上也有数字,是我的学号。

幼:我家的挂历上也有数字,是表示月份和日期的。 „„

师:你们真能干,想出那么多(出示钱币、门牌号、报箱、

公交车牌、乐谱等物体的照片),你们知道这些东西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吗?

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

幼:我的鞋上有数字,衣服上也有数字。

师:你们鞋子上的数字是多少呢?

幼:

13、

15、17。

师:老师的鞋子上尺码是38,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鞋子大。

幼:老师的鞋子大。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你的脚比我们大,你的鞋子也比我们大。 师:哦,原来鞋子的尺码越大,说明鞋子也越大。 师:衣服上有数字吗?

幼:衣服的领子上有数字。

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是衣服的尺码。

幼:衣服越大,数字就越大。

师:我们教室里有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幼:电扇的开关上有数字,是调节风力大小的。 幼:我的小凳子上也有数字,是我的座号。

幼:温度计上有数字,表示现在的温度是几度。

四、尝试用数字来设计一份物品的说明书

1、请幼儿在白纸上面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用数字 表示用法、数量等。

2、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交流“说明书”数字所 表示的含义。

推荐第7篇: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方案一: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相邻数》

活动主题:

《猜猜我是谁》

活动名称:《相邻数》

活动领域:数学

执笔:邵雪晴

个性策略:活动反思: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一个数和它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根据已有条件寻找不一个数多1和少1的数。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活动准备:

图画纸若干、礼花视频和范画、排笔刷、水粉颜料。

活动重点:

享受创作的趣味性,感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

活动难点:

能用鲜艳的蜡笔描画、组合、重叠长短不同的线条,并运用蜡笔和排水画进行创作。

礼仪教育要点:

学会合作,团结小朋友。

活动过程:

一、复习倒数**数学说顺倒数,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玩个小游戏,教师组织幼儿玩顺倒数的游戏。

要求:我说倒数,小朋友们就说顺数。

二、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1)师:今天我们来猜一个有趣的谜语,看看谁猜的最快?

(2)师:说它像花不是花,用火点燃它才开,五光十色真美丽,大人小孩都爱它。猜猜是什么?

2.通过身体表演礼花绽放的模样,欣赏视频礼花,感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

(1)师:你们猜的真准确。你们想扮演礼花吗?(请小朋友想象并表演礼花绽放的模样)

(2)师:你们表演的礼花真棒,那谁知道什么时候燃放礼花呢?你见过的礼花是什么样子的?

(3)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视频礼花,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礼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有哪些美丽的颜色?

(4)师:我们看到这么美丽的礼花,那你看到的礼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他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礼花,它们再夜空中千变万化、形态各异,有的闪闪发光像夜空中得星星,有的无光十色像天边的彩虹,有的像城市中的霓虹灯,真的非常美丽。

3.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礼花的图片和范画。

(1)师:这么漂亮的礼花,你们想画吗?

(2)师:礼花是怎么画的呢?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礼花画展,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礼花运用了哪些线条和颜色?是怎么画的?(教师观察指导点、线、颜色等)

(3)谁来说说你发现的礼花它是什么样的?运用了哪些线条?是怎么画出来的?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呢?

4.引导幼儿在观察礼花图片中理解创作礼花的方法。

(1)师:先用蜡笔画好礼花,为了使礼花在夜空中闪闪发亮,老师教小朋友用黄色的蜡笔再礼花的花心和礼花的四周画出点点。(请小朋友轻轻点,不要损坏画纸)

(2)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空呢?

(3)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用你们说的颜色试一试。 (4)怎样来做呢?(用排笔刷蘸颜料覆盖整个画面,水性颜料会被油性画面排开,这样的方法叫做排水画法。知道了吗?)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师:先想一想你要画什么样的礼花,有了自己的想法,准备好自己的蜡笔,老师为你们颜料,赶快去试一试吧!(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重叠、组合的技能表现礼花)

(引导幼儿在纸上画出好朋友的模样或者好朋友喜爱的物品。)

活动延伸:抽空将孩子的作品分享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礼花是怎样画的?运用了哪些线条?分享完贴在作品。

方案二:《法制教育》优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教材概述

本主题针对《专题教育》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主题的内容源自教材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针对学生身边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不法侵害问题,设计了两个任务:青少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青少年人受到的不法侵害及面对不法侵害的态度。要求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4.能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青少年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看问题又很片面。

2.青少年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

3.青少年的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自主探究策略,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教师是引导者;教学活动之前的问题设置,任务要明确;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量规;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人教课标版《专题教育》教材。

为本单元学习而设计的主题探究课件。

提出问题:

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青少年犯罪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其中15-16岁少年犯罪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里极易扭曲的青春危险期,不良的心理如果不及时的矫治,就会形成心理障碍,而变态心理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直接诱发犯罪。

另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违法犯罪也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因此,青少年不仅要懂法、守法,还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成长为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

所以,我们希望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法律常识,知道哪些行为是触犯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知道法律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哪些规定,知道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针对上述的问题,设计了《法律伴我成长》的主题探究活动。

任务动员(需一课时):

1.交待本主题探究活动的目的、内容。

2.明确任务、要求:

任务

(一):

查阅资料,了解本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并总结出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类型和方式。

调查本校学生是否存在这些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或行为,从具体个案入手,调查产生此心理或行为的深层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合理化建议。

写出调查报告。

制作汇报课件。

任务

(二):

从本校学生入手,调查未成年人容易在哪些方面受到非法侵害。

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同学们在受到非法侵害时的态度和反映。

针对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比较常见的侵害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未成年人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写出调查报告。

制作汇报课件。

3.教师提供视频资源、与本探究活动相关的网址。

4.教师辅导调查采访的技巧和方法。

技巧包括:采访时机和场合的选择,提问的基本要求,提问的方式方法,善于观察与倾听,注意材料的核实。

方法包括:口头采访、座谈采访、电话采访、隐性采访、网上采访等。

5.教师辅导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6.学生分成两大组,各负责两项任务中的一项,可以抽签决定。并进行组内分工,如: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利用课下时间调查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学生讨论如何更好的完成本组的任务

调查研究:

教师活动:

1.教师查询关于法律的网站,下载必要的资料。

2.教师制定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维度及评价量规框架。 3.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对策略。

4.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予以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多种渠道搜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资料、案例及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资料、案例和相关法律条文。比如上网查阅资料,到当地司法机关采访,尤其是少年法庭的协助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资料。

3.调查本校学生不良心理或行为时,先通过学校教导处、班主任了解概况,知道学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选取比较典型的问题,采访学生或老师,挖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

4.设计调查问卷时要事先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掌握学生不能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比例和原因。

5.完成调查任务后,根据调查笔记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从实际的调查结果出发,数据、事例应真实可信。在此基础上,各组对这些现象统计、分析,并深入思考、集思广益,表明本组的观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或对有关部门的建议。

交流汇报(于两周后进行,需二课时)

1.教师先讲明汇报的注意事项,包括时间(汇报每人不得超过20分钟,提问与答疑每组不得超过5分钟)。

2.主持人可以由学生担任。

3.学生分组汇报,在交流会上扼要介绍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必须配以课件),并回答师生评委和其他同学就调查报告所提出的问题。

4.两组分别向师生组成的评委会提交调查报告,评委会从报告的材料、数据、采访范围、观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5.教师对每组的表现给予一个总结和评价。然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整个主题的内容再整理一遍,进行一个归纳总结,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

六、教学评价设计

各组根据交流会的意见、建议,修改、补充、完善调查报告,在广播或宣传栏中向全校师生公布,引起大家的警醒。

评价的维度: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和信息的投入程度;学生探究水平,小组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情感态度的转变。 小组成员分工表:

组别探究任务

组长小组成员

分工情况:

成员调查情况说明:

进度安排:(请小组讨论后,对将要进行的探究进行一个时间上的规划)

成员收获自评:(请小组讨论后,对调查结果的初步整理)

推荐资源:(请推荐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更好的资源)

小组汇报量化评分表

项目1分2分3分4分5分

收集信息情况没有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很少。收集了一些与主题相关资料。收集了较多与主题相关资料。收集了很多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调查情况范围小,不深入。范围较小,不深入。范围一般,不够深入。范围较广,有一定深度。范围广,调查深入。

调查报告条理不够清晰,数据、事例不够翔实,观点不明确,解决方法可行性小。条理较清晰,数据、事例较翔实,观点不明确,解决方法可行性小。条理清晰,数据、事例较翔实,观点不够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条理清晰,数据、事例翔实,观点较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条理清晰,数据、事例翔实,观点明确,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完成所有工作情况未按时完成大部分完成按时完成能提前完成提前完成,且质量较高。

注:计算总分时,可以按照以下比例:完成者和同学的评分各占20%,评委会的评分占60%。

七、总结和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举行,使同学们既学到一些关于法律常识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广大同学都纷纷表示要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真反思,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彻底革除不良习气,争做学法、守法、护法的文明学生。

方案三:大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一:集体舞《快乐圆舞曲》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蹉步动作,完整合拍地随音乐舞蹈。

2、利用已接触过的简单动作来提示新学习的舞蹈动作。

3、注意避免在蹉步移动时拉倒舞伴和被舞伴拉倒。

活动准备:

手腕花、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准备性律动

1、幼儿坐成圆圈,右手套花环,坐在椅子上复习准备性律动。

2、站成单圈,加入转身、拍手动作,再次复习律动。

二、学习蹉步动作

1、教师示范蹉步移动动作。

2、练习随音乐的蹉步移动。

3、听音乐完整练习a段动作,理解准备动作将会怎样提示舞蹈的动作方向。

4、两两结伴,探索击掌和对转方式。

三、完整随音乐舞蹈

1、随音乐将动作完整练习。

2、加入姿态的要求完整练习。

活动二:打击乐《解放军进行曲》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旗操的基础上,学习用圆舞板、小铃、铃鼓等乐器演奏《解放军进行曲》。

2、根据旗操的动作、节奏型拍出节奏,探索大鼓的配器方案。

3、向解放军学习,能以饱满的精神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一、听乐曲《解放军》进行曲

1、今天,我请大家听一首曲子,一边听,一边想,这是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2、解放军是怎么走的?(请个别幼儿试试)

3、在教师带领下,集体复习旗操。

4、转换节奏型。

5、老师做旗操动作,幼儿拍手转换节奏。

二、使用乐器,幼儿看指挥练习

1、学习看老师的指挥。

2、第一段齐奏,第二段看老师指挥分组演奏。

3、小结幼儿演奏情况,引导幼儿解决困难之处。

4、出示大鼓,探索应该加在什么位置上。

5、集体练习听音乐拍大鼓节奏。

6、请幼儿演奏大鼓,其余幼儿看指挥演奏乐器。

7、出示指挥棒,全体

幼儿起立模仿军乐队演奏。

活动三:歌曲《兔子和狼》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边唱边表演。

2、根据故事情节,在集体讨论中提炼、填充歌词。

3、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回忆熟悉故事内容。

二、倾听旋律,提炼歌词,词曲匹配

1、倾听琴声,了解旋律。

2、幼儿随较慢的琴声尝试自己编歌词。

3、师生共同提炼歌词。

4、教师表演,幼儿唱歌。共同边唱边表演。

三、边唱边表演,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1、分角色表演歌曲。

2、小结相互接纳的好处。

活动四:乐律活动《捉螃蟹》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舞蹈、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2、知道音乐变化的时候教师和同伴的体态可以提示自己做出音乐匹配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的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讲的是一个小动物,是谁?(幼儿自由发言)

2、它有好多好多的脚?是谁?

二、师生共同创编,学习游戏动作(放音乐)

1、创编、学习螃蟹手脚跳舞的动作。

2、创编、学习螃蟹横行、吐泡泡的动作。

3、创编、学习螃蟹挠痒痒、舞蹈的动作。

4、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整听音乐学习。

三、探索幼儿规则

1、倾听、捕捉音乐,创设游戏情景。

2、共同讨论,确定游戏规则。

四、听音乐游戏

1、了解在动作转换时可以提示自己动作的方法。

2、随音乐游戏,注意不碰撞同伴。

六、带领幼儿随音乐舞蹈若干遍。

方案四: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有趣的纽扣

推荐活动名称:有趣的纽扣中班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鉴于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推荐第8篇:高一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课时:11

学习目标: 探究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掌握性质定理的应用,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 难点: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一、学习过程:

复习巩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什么?

二、学习新知:

1、注意观察右面两个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棱AA’、BB’、CC’、DD’都与平面ABCD垂直,它们之间具有什么什么关系?

2、右图中,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如果a⊥α,b⊥α那么直线a,b是否平行呢?

O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一般地,我们得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定理:(文字语言)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a⊥α, b⊥α a∥b

O (图形语言)如图: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很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理告诉我们,可以由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揭示了“平行”与“垂直”之间的内在联系。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的应用

4、设直线a,b分别在正方体ABCD-A’B’C’D”中两个不同的平面内,欲使a∥b,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a,b满足下面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使a∥b, (1)a,b同垂直于正方体一个面;

(2)a,b分别在正方体两个相对的面内且共面;

(3)a,b平行于同一条棱;

(4)如图,E,F,G,H分别为B’C’,CC’,AA’,AD的中点,EF所在的直线为a,GH所在直线为b,等等。

思考:你还能找出其他一些条件吗?

练习: p42 1, 2

作业:P43

A 7,

B , 2

推荐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以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参考!希望对于各位老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他

2.测试内容

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应用

二.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3个定理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3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同之处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为1的情况.

三.边边对应成比例到比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比,周长比,高度的比

四.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复习题

一.填空题:(24分)

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25,则它们的周长比为

2.顺次连结三角形三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比为 。

3.如图,AB∥DC,AC交BD于点O.已知 ,BO=6,则DO=_________。

4.某校绘制的校园平面图的面积为2.5m2,比例尺为1:200,则该校占地面积 m2 。

5.如图,在△ABC中,点D在线段BC上,BAC=ADC,AC=8,BC=16,那么CD=__________。

6.如图,AD、BC交于点E,AC∥EF∥BD,EF交AB于F,设AC=p,BD=q,则EF=_____。

7.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30cm,D,E,F分别为AB,BC,CA的中点,则△DEF的周长等于 cm。

8.如图,△ABC中,D是AB上一点,AD:DB=3:4,E是BC上一点。如果DB=DC,

2,那么S△ADC:S△DEB= 。

二、选择题(24分)

1.DE是DABC的中位线,则DADE与DABC面积的比是( )

A.1:1 B.1:2 C.1:3 D.1:4

2.如图,已知△ADE∽△ABC,相似比为2:3,则 =( )

(A)3:2 (B)2:3 (C) 2:1 (D)不能确定

3.如图,已知△ACD∽△BCA,若CD=4,CB=9,则AC等于( )

(A) 3 (B) 4 (C) 5 (D) 6

4.△ADE∽△ABC,相似比为2:3,则△ADE与△ABC的面积比为( )

(A) 2:3 (B) 3:2 (C) 9:4 (D) 4:9

5.若DE是△ABC的中位线,△ABC的周长为6,则△ADE的周长为( )

(A)4 (B)3 (C)2 (D)1

6.如图,△ABC中,DE∥BC,AD=1,DB=2,AE=2,那么EC=( )

(A)1 (B)2 (C)3 (D)4

7.如图,D是△ABC的AB边上的一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E。已知AD:DB=2:3.则S△ADE:SBCED=( ) (A)2:3(B)4:9(C)4:5(D)4:21

8.如图,已知: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线,DE是RtCADC斜边AC上的高线,如果DC:AD=1:2, ,那么 等于( )

(A) 4a (B)9a(C) 1 6a (D)25a

三、解答题:(52分)

1.已知:如图4,△PMN是等边三角形,APB=120。

求证:AMPB = PNAP。

2.如图,△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过A作AH∥BE,连结ED并延长交AB于F,交AH于H。

(1)求证:AH=CE

(2)如果AB=4AF,EH=8,求DF的长。

3.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且AD=AC,DEBC,DE与AB相交于点E, EC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ABC∽△FCD;

(2)若S△FCD=5,BC=10,求DE的长。

后记: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以供各位同学和老师参考!但是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教学习惯和同学的学习情况去做数学的教学方案!

推荐第10篇:高一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

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

一、进度统

一、目标统

一、例题统

一、习题统

一、资料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

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

一、进度统

一、目标统

一、例题统

一、习题统

一、资料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第11篇: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矗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

[学法] 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规划方案

四、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

(电脑展示三个六边形),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电脑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有趣的摆帆船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

7、

14、

21、

28、

35、

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板书: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天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 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考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1)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始独立探究。

(2)如果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

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

一、二句口诀。

2、合作交流

(1)学生小组活动。 (2)学生小组汇报:

① 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 ② 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③ 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 视频展示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

3、寻找规律,理解记忆口诀

(1)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寻找其中的规律。 (2)对口令

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

第12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 小学数学一年级

·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

4、85页 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

)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 [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 (500字)

第13篇:高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2018-2018高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为了帮助教师授课,查字典数学网分享了20182018高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欢迎大家查看以下教学计划,供您参考!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次备课都有一个主题,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对重点、难点有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反对个人主义。作业要求分组,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练习,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并注重作业反馈。

三、一些固定工作安排

(1)每周的星期二下午第4节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都有文字记录。

(2)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同科目或同科组的课,鼓励多听。(3)每周检查学生《课课练》一次。

20182018高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栏目!

第14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上 第三章第二节 《代数式》教学设计

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 周彬

一、教材依据

《代数式》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中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材的编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代数式的定义,能辨别代数式,并能正确地书写代数式以及理解代数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使所有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还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本节教案的设计力图能很好地完成以上数学教育理念.

2、设计理念

1、依据创新型学习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支点,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2、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学生活动有机地结合,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信息含量丰富的课堂学习材料,并通过优良

的交互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辅导和及时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便于让学生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3、通过“朗诵儿歌”,“概念发展法”、“人人来当老师”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性,再通过开放例题中的条件,去拓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让学生自己编数学题,让每个学生走近数学、走进生活,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与同学的合作能力,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推向高潮。

3、教材分析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有了这样的基础本节教材首先就给出”代数式”描述性的概念同时说明单独一个数或或单独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议一议中再次感受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得出 0.9a0.8b2a2a215×1.5m 这些代数式在此基础上引入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多项式、整式的概念。 做一做后,给我们带来了思考,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我们可以发现 5a8b 这个代数式在不同的背景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这也就说明用字母表示数具有任意性和抽象性,我们还可以对代数式 5a8b 给出其它背景下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给出抽象的代数式 2xy赋予一个实际意义,从另一个方面来对字母表示数有更深入的理解。 代数中列代数式是中考中的考点,列代数式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所以要深入理解代数式及其含义。

4、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具有好奇、好强、男生积极踊跃参与性高,

女生内秀害羞不善言谈但踏实认真,班级中已形成了合作交流、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良好学风,学习气氛浓厚。

三、教学过程课 题 代数式 课 型 新授课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整式的概念。 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理解符号所代表的 数量关系”。会列代数式,并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置具体情境,把抽象问题直观化,进一步培养推理能 力、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是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代数式理解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难点是学生自己构造现实情境,去解释不同代数式的意义。 教学形式 引导探究、讲练结合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准备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教 学 过 程 教学 学生 教 师 活 动 活动 设 计 意 图 环节

一、情境创设 从熟悉的儿歌入手、让学生感知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听过或唱过儿歌 生活,增加新鲜感,激发学生兴 吧?… … 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唱一首大家 让学生 趣,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体会 熟悉的、永远唱不完的儿歌吧 分组讨 1 只青蛙 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扑通 1 代数式的重要意义。教育家霍姆

一、情 论,

操 声跳下水; 林斯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境 导 作、思 2 只青蛙 2 张嘴,4 只眼睛 8 条腿,扑通 2 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入 声跳下水; 考,合 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 3 只青蛙 3 张嘴,6 只眼睛 12 条腿,扑通 3 作探究 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 声跳下水; … … … … …… … … … … 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 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问题:

问题一:和上一节紧密联系,起

1、你能发现儿歌中的数字规律吗? 到知识前后连贯的作用。

2、你能流利快速地将这首儿歌续唱下去吗?

问题二: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及

3、谁能用一句歌词把这首儿歌唱完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儿歌中的数字规律,启发学生 朗读水平,让学生进入情绪高昂 找到唱完儿歌的方法。 的状态。 引入课题:3.2 代数式

问题三: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 题。 知识回顾 字母表示数(见课件)

二、引入新课

从实际生活背景常见图形、几何 学生独 体的面积、体积的表示等学生已 立完成 知的知识入手,引入新知,自然 课 本 感受新知。用抢答的形式调动学 P66 页 生的积极性。为列代数式做铺垫。 的议一 也为引出代数式的定义及学生探 议 索代数式的特征作好引例 1.观察分析以下各式有什么特点: s b 从接触过的知识引入新概念,

体 n-2 0.8a 2n500abc2ab2ac2b 5 a 会到有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 c 的基础上的。

二、探 象这样的式子我们称为代数式单独一个数索 活 或字母也是代数式.动 总结代数式的特征 1代数式是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 通过观 母连接而成 察,发 2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现 特 3代数式中不含等号和不等号。 征,学 s 生举手 象 2a2a215×1.5m, ,0.8a 和 abc 等都 5 回答 是数与字母的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 在探究过程中确保学生主体作用 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它的系数。单项式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 s 生从接受知识到探究知识,真正 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它的次数。如 的系 学 生 感 5 焕发教学活力,让他们自己往前 受 1 走,自己去锻炼去创造。 数是 ,次数是 1,abc 的系数是 1,次数是 3。 5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2.辨别代数式 见课件

3、(探索归纳出)书写代数式请注意以下几点: (1)x×y×z 通常写为 xyz 或 xyz(乘号 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一次次规 学生思省略) 范书写,给他们以机会自主归纳 考 10 出书写代数式应注意的要求,规 (2)10÷m 通常写作 (除号用分数线表 m 范格式,教师点评。 (3)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如 10b 不写成 b10

三、代数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尝 试练习通过具体例子巩固新知,同时让 例

1、某超市 8 月份营业额为 m 万元,9 月份营 用字母 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1 业额比 8 月份增加了 ,该超市 9 月份营业额为 规 范 的 系。真正体会代数式的重要

意义, 4 表示数 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数学。 多少万元? 和数量 例

2、如图 3-2 直角三角形 3 边长分别为 acm、关系, bcm、5cm它的面积是多少斜边上的高是多少 并学会 用字母 表示问 题.例

3、某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票每张 10 元, 学生票每张 5 元。一个旅游团有成人 x 人、学生

三、例 y 人,那么该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题 教 学生交学 想一想: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 流 学生小

三、拓展开放思维

组讨论 通过“人人来当老师”活动,激 人人来当老师 派代表 发学生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 请同学们用 10x5y 赋予实际生活背景或几 展示 的参与性。 何背景设计一道数学题! 通过开放例题中的条件,培养想 举例说 象和创新能力,与同学的合作能 明 力,把所学知把所学知识的理解 代数式 和应用推向高潮。 完成课本 P67 页议一议,归纳得出“一些不 2xy 同背景的实际问题有时可以用同一个代数式表 可以表 示其中的数量关系“,“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 示不同 不同的实际意义” 的实际 意 义 吗?

五、随堂练习(备用)

1.请同学们说一说代数式 6p 可以表示什么?

2.(1)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 a,十位数 字 独立思

四、巩 是 b,请用代数式表示这个两位数 考后讨固 提 (2)如何用代数式表示一个三位数呢? 使知识系统化 论合作高 3.说出下列多项式中各项的系数和多项式的次 完成 数: x y x-y -a2b3 a3b2 - 3a22b2 2 3

六、课堂小结 学生总

1、谈谈收获,写出一些代数式,并指出哪 结,各 课堂小结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增加 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说明单项式与多项 小组派 成功感。

2、你能说出其中一个代数式的实际意义 答 , 其 活动来增加学生、师生合作交流作业 吗? 余互相 机会。

3、解疑 补充 课后作业 课本 68习题 3.2

1、

2、

3四、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富有吸引力、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达到新的课标要求。通过探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性,加强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描述,引导交流形成规范语言和格式。通过“朗诵儿歌”,“概念发展法”、“人人来当老师”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性,再通过开放例题中的条件,去拓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让学生自己编数学题,让每个学生走近数学、走进生活,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与同学的合作能力,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推向高潮。本人认为在导入和引导学生怎么探究及教态是本节课的最成功之处。 整个课的活动设计我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以及已经掌握的有关数学内容,从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大量存在的代数式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且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如果我再能注意以下几点效果会更好一些:

1、由于学生的层次各异,在总结问题时,中等以下和学习有困难的

学生明显觉得信心不足,要注意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

2、在学生编题时老师能给以适当点拨,从而充分挖掘出自己的解题能力,效果会更好。

2007 年 3 月 20 日

第15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教材选自《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江西高校出版社) 大班下册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幼儿园 李晓华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时钟》是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主题活动 “清凉一夏”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之一,该活动主要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时钟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与之相关。幼儿学会认识时钟,能更好学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的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结合多媒体课件, 引导幼儿认读整点、半点——幼儿通过拨纸片钟、做游戏复习认读整点、半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语言讨论法、讲解演示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法

教学手段:

谈话法、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游戏

活动内容: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正确认读整点、半点

活动难点:掌握认读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时钟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2.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3.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小兔的新店开张了,它邀请我们到那儿去,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放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二、简单了解时钟的作用

小兔的新店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时钟)原来小兔开了一家时钟店。小朋友你原来看见过时钟吗?你知道时钟有什么作用吗?(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

三、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小朋友想不想和时钟做朋友呀?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吧!我们有请小兔子来介绍(放课件) 2.提问: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针和数字)请小朋友说一说这12个数字。(主要认识分针和时针)较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分针)最短的针叫什么名字?(时针) 3.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提问:时针、分针走得是一样快吗?谁走得快?(鼓励幼儿互相讨论)

(2)我们有请小兔子告诉我们吧(放课件)

(3)教师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

[活动评价:本项活动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通过组织看多媒体课件和指导幼儿亲手拨纸片时钟,把抽象思维和直接触摸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与教师互动对时钟的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能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四、认读整点和半点

那我们怎样认读时钟表示出的时间呢,我们请小兔来说一说(放课件) 1.认读整点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时或者叫整点。时针指在数字几就表示几点。(老师示范讲解)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1就表示1:00;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2就表示2:00 (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几点来幼儿园?(8:00)中午几点吃中饭?(12:00)下午几点放学回家(4:00)?请你们用小兔送给你们的小时钟拨一拨吧! 2.认读半点

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当分针指在数字6又表示什么呢?我们请小兔说一说(放课件)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时就表示半点。(出示表示半点的时钟)那这面时钟表示几点半呢?那我们就要看时针经过了哪个数字或者比较时针两边数字的大小,哪个数字小,就是几点半。(教师示范讲解)3:30、7:30、9:30 (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早上几点半做早操?(8:30)中午午睡几点半起床?(2:30)请你们用小时钟拨一拨吧!

[活动评价:本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鲜艳的画面,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观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思考;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幼儿结合一日生活,通过自己拨时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学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3)认识特殊的时间:12:30 (出示表示12:30的时钟)小朋友,这是表示几点半呢?这个时间有些特殊,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数字1虽然比数字12小,但时钟表示的时间是12:30,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五、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复习认读整点和半点

(1)讲解游戏规则:小兔现在要和小朋友们玩个“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你们愿意玩吗?小兔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就双手拿着一个钟拨时间,请小羊来说时间。小羊如果说对了,老狼就会发奖品给小羊,如果说错了,小羊就要退出游戏,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2)组织幼儿做游戏

[活动评价:游戏法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幼儿能一边玩一边快乐地学习。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六、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钟,时间很宝贵,希望小朋友们珍惜时间,做个守时的好孩子。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我们一起给小兔再见吧!(放音乐)篇2:教学设计方案: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教学设计方案: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教材选自《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江西高校出版社) 大班下册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幼儿园 李晓华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时钟》是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主题活动 “清凉一夏”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之一,该活动主要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时钟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与之相关。幼儿学会认识时钟,能更好学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的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结合多媒体课件, 引导幼儿认读整点、半点——幼儿通过拨纸片钟、做游戏复习认读整点、半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语言讨论法、讲解演示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法

教学手段:

谈话法、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游戏

活动内容: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正确认读整点、半点

活动难点:掌握认读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时钟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2.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3.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小兔的新店开张了,它邀请我们到那儿去,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放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二、简单了解时钟的作用

小兔的新店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时钟)原来小兔开了一家时钟店。小朋友你原来看见过时钟吗?你知道时钟有什么作用吗?(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

三、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小朋友想不想和时钟做朋友呀?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吧!我们有请小兔子来介绍(放课件)

2.提问: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针和数字)请小朋友说一说这12个数字。(主要认识分针和时针)较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分针)最短的针叫什么名字?(时针) 3.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提问:时针、分针走得是一样快吗?谁走得快?(鼓励幼儿互相讨论)

(2)我们有请小兔子告诉我们吧(放课件)

(3)教师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

[活动评价:本项活动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通过组织看多媒体课件和指导幼儿亲手拨纸片时钟,把抽象思维和直接触摸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与教师互动对时钟的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能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四、认读整点和半点

那我们怎样认读时钟表示出的时间呢,我们请小兔来说一说(放课件) 1.认读整点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时或者叫整点。时针指在数字几就表示几点。(老师示范讲解)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1就表示1:00;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2就表示2:00 (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几点来幼儿园?(8:00)中午几点吃中饭?(12:00)下午几点放学回家(4:00)?请你们用小兔送给你们的小时钟拨一拨吧! 2.认读半点

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当分针指在数字6又表示什么呢?我们请小兔说一说(放课件)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时就表示半点。(出示表示半点的时钟)那这面时钟表示几点半呢?那我们就要看时针经过了哪个数字或者比较时针两边数字的大小,哪个数字小,就是几点半。(教师示范讲解)3:30、7:30、9:30 (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早上几点半做早操?(8:30)中午午睡几点半起床?(2:30)请你们用小时钟拨一拨吧!

[活动评价:本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鲜艳的画面,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观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思考;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幼儿结合一日生活,通过自己拨时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学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3)认识特殊的时间:12:30 (出示表示12:30的时钟)小朋友,这是表示几点半呢?这个时间有些特殊,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数字1虽然比数字12小,但时钟表示的时间是12:30,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五、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复习认读整点和半点

(1)讲解游戏规则:小兔现在要和小朋友们玩个“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你们愿意玩吗?小兔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就双手拿着一个钟拨时间,请小羊来说时间。小羊如果说对了,老狼就会发奖品给小羊,如果说错了,小羊就要退出游戏,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2)组织幼儿做游戏 [活动评价:游戏法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幼儿能一边玩一边快乐地学习。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六、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钟,时间很宝贵,希望小朋友们珍惜时间,做个守时的好孩子。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我们一起给小兔再见吧!(放音乐)篇3:教学设计方案: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教学设计方案: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教材选自《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江西高校出版社) 大班下册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幼儿园 李晓华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时钟》是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主题活动 “清凉一夏”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之一,该活动主要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时钟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与之相关。幼儿学会认识时钟,能更好学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的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结合多媒体课件, 引导幼儿认读整点、半点——幼儿通过拨纸片钟、做游戏复习认读整点、半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语言讨论法、讲解演示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法

教学手段:

谈话法、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游戏

活动内容: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正确认读整点、半点

活动难点:掌握认读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时钟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2.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3.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小兔的新店开张了,它邀请我们到那儿去,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放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二、简单了解时钟的作用 小兔的新店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时钟)原来小兔开了一家时钟店。小朋友你

原来看见过时钟吗?你知道时钟有什么作用吗?(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

三、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小朋友想不想和时钟做朋友呀?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吧!我们有请小兔子来介绍(放课件)

2.提问: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针和数字)请小朋友说一说这12个数字。(主要认识分针和时针)较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分针)最短的针叫什么名字?(时针) 3.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提问:时针、分针走得是一样快吗?谁走得快?(鼓励幼儿互相讨论)

(2)我们有请小兔子告诉我们吧(放课件)

(3)教师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

[活动评价:本项活动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通过组织看多媒体课件和指导幼儿亲手拨纸片时钟,把抽象思维和直接触摸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与教师互动对时钟的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能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四、认读整点和半点

那我们怎样认读时钟表示出的时间呢,我们请小兔来说一说(放课件) 1.认读整点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时或者叫整点。时针指在数字几就表示几点。(老师示范讲解)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1就表示1:00;当分针指

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2就表示2:00 (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几点来幼儿园?(8:00)中午几点吃中饭?(12:00)下午几点放学回家(4:00)?请你们用小兔送给你们的小时钟拨一拨吧! 2.认读半点

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当分针指在数字6又表示什么呢?我们请小兔说一说(放课件)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时就表示半点。(出示表示半点的时钟)那这面时钟表示几点半呢?那我们就要看时针经过了哪个数字或者比较时针两边数字的大小,哪个数字小,就是几点半。(教师示范讲解)3:30、7:30、9:30 (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早上几点半做早操?(8:30)中午午睡几点半起床?(2: 30)请你们用小时钟拨一拨吧!

[活动评价:本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鲜艳的画面,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观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思考;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幼儿结合一日生活,通过自己拨时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学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3)认识特殊的时间:12:30 (出示表示12:30的时钟)小朋友,这是表示几点半呢?这个时间有些特殊,分针

指在6,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数字1虽然比数字12小,但时钟表示的时间是12:30,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五、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复习认读整点和半点

(1)讲解游戏规则:小兔现在要和小朋友们玩个“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你们愿意玩吗?小兔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就双手拿着一个钟拨时间,请小羊来说时间。小羊如果说对了,老狼就会发奖品给小羊,如果说错了,小羊就要退出游戏,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2)组织幼儿做游戏

[活动评价:游戏法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幼儿能一边玩一边快乐地学习。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六、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钟,时间很宝贵,希望小朋友们珍惜时间,做个守时的好孩子。

第16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 长方体物体的包装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秦卫萍

教学目标: 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算、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

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长方体物体的包装问题.(揭题).

二、展开.

1.师:下面我们研究两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情况.想一想: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法?

2.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交流: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最大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3.师:现在研究6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情况.2个有三种不同摆法,6个有几种呢?你能很快猜出有几种吗? 生:

6、

7、

8、

9、

10、12种等.

师:那么,究竟有几种呢?想试试吗?(生:想!)

师:两人一组,边摆边思考,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1)小组摆、交流.教师在巡视时及时向同学们推荐了同学中作记录的学习方法.并问:为什么要记呢?生:包装方式多,记一记,不会重复.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学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师:还有其他思考方法吗?能不能将问题简化,比如以两个一组作为一个整体,将两个A面重叠(上下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转化为3个长方体的包装问题了,可以有几种包法?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式很好,很清楚.

师:先把2个小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那么6个小长方体就可以看作3个大长方体.2个小长方体间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个不同长方体的包装问题.这种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简单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很重要.

4.师:现在我们来猜猜,哪些样式的表面积较大、较小?说理由,并算算.

生:都是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的表面积较大,因为重叠部分面积最小;上图第一列中的A面重叠、AB、A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表面积较小,因为重叠部分面积较大……

师:哪个表面积更小些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师:假设A面面积为6,B面为3,C面为2.

生:6×2+3×12+2×12=72,6×4+3×6+2×12=66,6×4+3×12+2×6=72.这几个表面积都比较小.

三、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教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

学生打开一包火柴观察后说,(见图)这种样式表面积小,也就是材料省.

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呢?生:不一定.

师:分小组,互相观察带来的其他物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 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四、小结.

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包装这一小问题,学问可不小;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标准选择方案…… 探究活动: 设计包装盒

活动目的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活动题目

某工厂生产A、B、C、D、E五种产品.厂方要设计师设计一种通用的包装盒子,能包装这五种产品中任一种.设计师按要求设计了如下图中所示的包装盒子.

五种产品:

包装盒子:

厂方负责人看了设计师设计的包装盒后,不满意,认为太浪费了,根本不需要设计成十二格的长方体,只要放得下产品就可以了.于是设计师改进了方案,设计了最少体积的盒子.同学们,你们知道盒子的体积有多大吗?(即由几个小立方体组成)形状是怎样的?

活动方法

学生利用学具分小组拼摆

参考答案

第17篇: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题目:

如何理解估算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

二、对小学数学专题的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

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估算的重要地位从教材的编写中可见一斑,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而且是选学内容,在新教材中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编排。估算教学纵向贯穿于各个年级,横向蕴含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的具体教学中。

三、确定小学数学专题的依据: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估算教学现状不尽人意,不重视、不关心、不清楚如何教学估算由来已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令人关注的热点。

四、解决小学数学专题中相关问题的初步经验和做法: 1.教师重视不够,引导不足。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会笔算就可以了,会不会估算无关紧要,反正考试时很少有估算的内容,考试时还是要用笔算。这些老师显然没有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估算能对学生的数感、思维及计算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受这种教学认识上的主观偏差及心理上的误导,因此很少有教师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估算教学上,更不愿意对估算教学进行有效的研究实践。

2.学生意识淡薄,能力不强。大多学校学生的估算意识较差,估算能力不强。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屡见不鲜,如计算题目时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计算结果跟正确答案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学生就是觉察不出,这可从学生的作业本中反映出来;又如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估算时,学生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等等。

对策:

一、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

1.寻找生活实例,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2、挖掘教材资源,体验估算的重要地位。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在数与代数领域: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培养数学思维,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估算教学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对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容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上去。

二、掌握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1、挖掘教材,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我们可以总结出估算的一般策略:第一,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

2.重视交流,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交流,便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交流时,有的学生的估算方法对其他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有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启发下,又能得到新的估算方法。交流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认识到另外视角的观点和策略。交流时,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思维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

3、关注结果,采取合理的评价策略。学生估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估算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估算,而且有利于学生估算技能的不断提高。

三、强化估算训练,养成估算习惯

1、培养兴趣愿意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估算。这样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还会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

2、结合计算经常用。运用估算去检验解决问题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是经常要采用的方法。

五、具体方法:

1、创设情境,体验价值,形成估算意识。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只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如:上街买菜、商店购物、外出旅游等。

2、教给方法,合理选择,掌握估算技巧

3、自觉应用,服务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为了生活服务。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践表明,数学与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的情感越容易引起共鸣,越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和巩固,这也是估算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估算教学不是独立的,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展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现实,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应用估算。

六、活动的流程、各环节的活动内容和具体形式:

1、开学初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分析教学现状,确定研究问题

2、组织教师学习理论专业知识

3、组织全体数学教师确定研究方案

4、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定期交流

5、课例展示(集体备课、说课,然后进行听课与评课),集体研究,形成共识,共同反思提高。

全体数学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根据本班实际进行研究。

第18篇:初中数学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初中数学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学生非常活跃,教室里热闹非凡。但是,在学生活动中,存在好学生唱独角戏的局面。同时,由于学生的自控力较弱,好动爱玩,活动一展开,学生就纷纷动起来,表面看来轰轰烈烈,然而真正投入学习活动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孩子,大部分的孩子借此玩上一阵,活动的实效性不大或根本没有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确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研究》作为本学年度研究实施的课题,为此我们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研究”专题研讨活动。

二、教研活动目标

研讨的目标,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组织进行集体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二是积累经验,就研究过程中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由本课题研究负责人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三是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是拓展教研活动的新途径,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研平台;五是运用行动研究法,创新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活动内容:

1.围绕主题展示课堂教学。

2.围绕活动主题,讲课教师进行说课,参会教师以“假如我上这节课”为话题进行研讨。3.学科教研员归纳总结,提出今后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四、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的思路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结合小专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进行教学实践,并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实践——专题研讨——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相互研讨,相互评价,从而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专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1.深入调研、确立主题

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学科教学信息,广泛争取一线教师意见,倾听学科教师心声,确定教研主题。 2.确定讲课教师、指导备课

活动主题在认真听取教研组的意见后,再经过听课筛选确定研讨会上的讲课人员,明确本次研讨会的相关要求,着重落实课堂教学要突出训练的主题,确保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课堂教学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研讨会的质量。

3.突出主题、集中研讨

为了避免研讨流于形式,突出实效性,根据展示课,结合会议主题,反思学科教学,展示课结束后,先由讲课教师进行简单说课,参会教师再以“假如我上这节课”为话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互动研讨。

4.归纳总结、强化指导

学科教研员是研讨会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研讨课结束后,教研员要认真组织参会教师围绕活动主题,展开颇具实效性的研讨,最后教研员要归纳总结学科教师的意见。结合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以及学科教学特点,针对学校课堂教学实际,围绕会议主题,对今后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使参会教师带着问题来,载着收获归。

五、参加人员:

教研组成员必须参加,任课教师尽量参加。

六、具体要求:

1.教研组要高度重视,按要求提前选好听课教师,准时参会。

2.参会教师必须提前熟悉与主题有关的教材内容,保证带着问题听课、研讨。

3.听课教师要及时写出评课讲稿。

六、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1.介绍本次数学教研活动的背景、目的

2.课堂教学(现场展示课)

3.教学设想、反思

4、结合展示课进行专题研究阶段性汇报,围绕专题议课 (1).如何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

(2).如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活动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探讨提炼出策略、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七、活动预计效果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专题设置-设计教案-上课实践-反思总结-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专业化发展”,以这一系列的步骤进行教研活动,通过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使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拓展教研活动的新途径,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研平台。

第19篇: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如何理解估算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题目:

如何理解估算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

二、对小学数学专题的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

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估算的重要地位从教材的编写中可见一斑,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而且是选学内容,在新教材中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编排。估算教学纵向贯穿于各个年级,横向蕴含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的具体教学中。

三、确定小学数学专题的依据: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估算教学现状不尽人意,不重视、不关心、不清楚如何教学估算由来已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令人关注的热点。

四、解决小学数学专题中相关问题的初步经验和做法:

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通过调查观察,与同事交流学习,发现现在小学估算教学的现状非常不尽人意,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教学中“登台亮相”,估算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即使有老师认识到了估算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施中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更为明显。

1、教师重视不够,引导不足。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会笔算就可以了,会不会估算无关紧要,反正考试时很少有估算的内容,考试时还是要用笔算。这些老师显然没有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估算能对学生的数感、思维及计算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受这种教学认识上的主观偏差及心理上的误导,因此很少有教师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估算教学上,更不愿意对估算教学进行有效的研究实践。

2、学生意识淡薄,能力不强。大多学校学生的估算意识较差,估算能力不强。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屡见不鲜,如计算题目时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计算结果跟正确答案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学生就是觉察不出,这可从学生的作业本中反映出来;又如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估算时,学生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等等。 对策:

一、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

1、寻找生活实例,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如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从身体的高矮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点,比弟弟妹妹高一点,比爸爸妈妈矮得多;从年龄的大小看,让他们知道8比10少一些,比6大一些;通过排队报数,让学生知道17在10与20之间,但更接近20;引导学生观察10本数学书大约有多厚;40分钟大约有多久等等。像这样,从低年级开始就不失时机地寻找一些有关估算的题材,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

2、挖掘教材资源,体验估算的重要地位。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在数与代数领域: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4812÷12,学生在计算时容易漏掉商中间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4800÷12=400,所以4812除以12的商肯定是400多,这样既避免了计算的错误,又培养了学生在计算前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估算出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结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认识统计图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

3、培养数学思维,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估算教学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对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容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上去。如在教学比较12/25与19/35的大小时,有些学生看到比较大小,又是异分母,就想到通分。其实这道题完全可以不用通分,只要进行估算:12/25<1/

2、19/35>1/2,就可以判断12/25<19/35。教学时结合估算,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周密、细致的思维,对问题正确地作出判断,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不依常规,不受传统知识束缚,结合估算发现一些独特的解题思路,寻找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这种合情合理的估算,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快速发展,实现优化解题。

二、掌握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1、挖掘教材,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我们可以总结出估算的一般策略:第一,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如估算99+203,简化为100+200;又如把71×19简化为70×20。第二,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了“简化”,结果可能会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合理。具体的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几种估算方法: ●凑整估算。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等再计算。如估算71×19,可以取近似数70×20,即71×19≈70×20=1400。

●根据口诀估算。即不一定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而是根据乘法口诀把数量看成接近的口诀数。如411÷7可以把411÷7看成420÷7=60,而411÷8可以看成400÷8=50,估算时,为了计算的简便,应根据口诀灵活处理。

●根据位数估算。计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学生估算812÷4≈23了,被除数的最高位8比除数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且首位是2,于是可判断商“23”这个两位数是错误的。又如63×29的积,肯定是四位数,学生如果对错了位或算错成三位数就错了。

●根据尾数估算。如201+232―365=67,只需算一下个位:1+2=3,13―5=8,就可以知道得数67是错误的;又如59×64=3621,只需算一下:9×4=36,得数个位一定是6,3621这个得数是错误的。

●根据经验估算。如三(1)班有男生25人,平均身高138厘米;有女生23人,平均身高134厘米,全班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根据经验可知,全班平均身高应在134厘米至138厘米之间,如果有学生算出其他的答案,说明一定是错误的。

●根据规律估算。即根据数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如计算整数、小数或分数乘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0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进行估算;除法时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等规律进行估算。

2、重视交流,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交流,便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交流时,有的学生的估算方法对其他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有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启发下,又能得到新的估算方法。交流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认识到另外视角的观点和策略。交流时,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思维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

3、关注结果,采取合理的评价策略。学生估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估算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估算,而且有利于学生估算技能的不断提高。

三、强化估算训练,养成估算习惯

1、培养兴趣愿意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估算。这样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还会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如在二年级的加、减法估算中,通过一个模拟的购物活动进行专项练习。课件出示十余种商品的价钱,每组发一张50元、70元、80元、100元不等的购物卡,任意购物。要求记录下每张购物卡最多可以购得哪些商品,看哪个组购物方案多。学生的兴趣高涨,每个小组都设计了多种的购物方案。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既提高了估算兴趣,又运用了估算的方法。

2、结合计算经常用。运用估算去检验解决问题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是经常要采用的方法。如学生练习时出现的,小明的身高是4米50厘米;四年级一班人数为48.6人;一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等等。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估计和判断,这样的结果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思维方式或计算过程已经出现了错误,需要重新检验解题的方法或运算过程。

五、试图突破的方面: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上街购物、外出旅游等都要用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估算进行试商,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提高精算的正确率。估算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和数学学习的一项必要技巧,有其独特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成为教学上的一大重要任务。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面对估算却感到茫然、无所适从,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体会不到它的价值。觉得估算太累,太遥远,太牵强,对估算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在当前的课堂中,学生的估算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现象一:“算着估”。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估算意识。 现象二:“胡乱估”。如:让学生估一估一张报纸有多少字?有的说:1500个;有的说:2000个;有的说:5000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闹闹轰轰,场面热热烈烈,但是能说出估计过程的却没有几人。因为他们不知道,在估算之前应该有一个算式作为前提,没有想法、没有算式,哪有估算的结果,他们这样只能说是胡乱猜测,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现象三:“懒得估”。“懒得估”、缺乏对估算的兴趣,这是一个最普遍的现象。拿到一道题目后,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精算而极少有人会想到估算,除非题目规定。如:妈妈带了100元钱去商店买生活用品,茶壶38元,热水瓶28元。妈妈带的钱够吗?拿到题目,一半以上的同学是采用精确计算的,极少有同学想到用估算,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进行估算,根本体会不到这里不需要精算,只要估计一下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速。

面对这些现象,如何进行我们的估算教学,如何让估算真正走进孩子心田,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估算,在生活中自觉地应用估算?

六、具体方法:

1、创设情境,体验价值,形成估算意识。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只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如:上街买菜、商店购物、外出旅游等。

2、教给方法,合理选择,掌握估算技巧(在上面经验中已经谈过)。

3、自觉应用,服务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为了生活服务。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践表明,数学与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的情感越容易引起共鸣,越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和巩固,这也是估算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估算教学不是独立的,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展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现实,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应用估算。如:

①在你和家人到饭店吃饭时,参与核对菜名和相应的价格,并估算总价,最后与服务台提供的单子比较估算的精确度。建议写成数学日记和同学交流;

②学校组织春游 ,参与设计消费方案;

③做“家庭财务总监”,统计家庭一个月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④估计家庭书架的图书或学校图书室藏书量;

⑤如果一位同学一天节约一粒米,全校同学一年大约可以节约多少米;

⑥估计某份报纸版面的字数。

七、活动的流程、各环节的活动内容和具体形式:

1、开学初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分析教学现状,确定研究问题

2、组织教师学习理论专业知识

3、组织全体数学教师确定研究方案

4、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定期交流

5、课例展示(集体备课、说课,然后进行听课与评课),集体研究,形成共识,共同反思提高。

第20篇:初中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2018初中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如果想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做好教学计划。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初中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大家制定教学计划有所启发!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的学习,要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上,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能够设计精美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 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学生在本章中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七认真工作。把教学七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要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初中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doc》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