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大班

2020-04-18 来源:活动方案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神奇的力 郭 艳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活动准备:

各种纸球、沙包、矿泉水瓶、药瓶、塑料袋、报纸、松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扔东西的游戏。” (2)游戏要求:每次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尝试,看谁发现的问题多。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最后结果是什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实践要求:幼儿每次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

(2) 选择你认为落地速度快的物体

(3)你发现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

3、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知道物体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那是因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发现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

4、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5、延伸活动:观看人在太空的录象

《神奇的力》教学活动的反思 郭 艳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怎样让幼儿去理解吸引力呢?我选择了游戏活动——扔东西,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设计的活动延伸实验:如何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意欲将正规科学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活动(区域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孩子的积极思考引发孩子再次实践探索的兴趣,从而萌发幼儿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在实施中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多了一份观察和思考,并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思路。在预设活动中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使用记录表,但考虑幼儿缺乏基本的经验而选择了让幼儿自己选取实践中他认为落地速度比较快的物体,可结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除了报纸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选择了,所以我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将快慢的相对性及时的引进教学活动,既丰富了孩子的认知,也实现了自己教学活动穿新鞋走老路的突破。 我觉得在实施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材料考虑还不够细致周到,还可以丰富一些材料:如各种糖纸、包装纸、羽毛、雪花片、手绢、纸杯、吸管、橡皮泥、气球等

2、在孩子游戏时很多孩子都会第一时间把他的发现告诉我,可是在集体交流中一些幼儿就不是很积极主动,对于这种现象我想有孩子个性的原因,也有我们平时的锻炼引导原因。因为集体活动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所以以后我可以尝试设一个同伴交流的环节,让他们相互交流,分组选择代表进行发言,这样既鼓励了幼儿的交流又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3、虽然在活动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导者,相对以往的教学活动我说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实验、孩子的总结,但在总结的时候我还是出现了急于替代的现象。

回想以往自己的教学活动,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尝试,虽然每次实施中都会自问“为什么就没有人家上海老师的那份从容和自信”,但是每次也能在实施中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也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我想观摩教学活动就是我们一线教师成长的引路人,它能让我们不断的成熟,所以我们要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 对其它教学活动的感悟:

第一、我觉得这种新形式的听课活动,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听棵模式,老师能带着期待的情感,积极的思想去听课。

第二、7节教学展示活动的选材都来源于生活,体现了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都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再次实践操作的好素材。

三、教学活动设计的精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记得刚开始整合课程的时候我们的观摩活动象拼盘,什么都有就叫综合活动,而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老师的教学重点,又能深刻的领悟到学科融合的恰倒好处

第四、教学活动的准备简单而有实效性。在我们以往的观摩活动中也曾出现过很多的形式性材料、花哨性课件。而本次活动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我们大家借鉴的。材料并不是越新奇越好,重要的是要有实效性和操作性。以上是我个人对于两天来听课活动的一些反思,也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进行指正,也希望老师对于我的教学活动多提指导性意见。

推荐第2篇: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四季

活动名称:四季

教学理论依据:

四季对于我们农村的幼儿来说,他的每一个特征几乎都在我们身边一个个的走过,并且从小班到大班的日积月累,已经对四季有了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著名的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我们要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我们的活教材。:创设本次活动,我们就是要帮助幼儿将原有的经验聚集起来、明晰起来,形成对四季更替的初步熟悉,提升了幼儿的经验,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感慨到大自然的神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2、让幼儿了解四季的变化和四季的特征。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探索的欲望,体验同伴相互交流的快乐。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对四季轮换变化的兴趣。

活动难点:

正确认识四季的特征。

活动准备:

1、象形挂图春夏秋冬一幅,汉字:春、夏、秋、冬。

2、春夏秋冬特征的小卡片若干(多于幼儿的数量)。

3、红、黄、绿、蓝小纸片各一张。

4、彩色的大转盘,木偶:四季妈妈。

活动课时:30分钟

活动过程:

一、以四季妈妈来做客引出活动主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长的特别漂亮,小朋友猜

猜它是谁?

2、请出四季妈妈和小朋友打招呼。

3、客人有好多话和小朋友说,小朋友要认真听,一会才能和四季妈妈做游

戏。

二、引导幼儿回忆四季的特征。

1、提问:四季妈妈的四个宝宝叫什么名字?都长什么样?

2、根据图片一起观察四季特征。

3、根据图片是汉字:春、夏、秋、冬。

(1)、出示四个汉字,请幼儿将汉字与图片进行匹配。

(2)、认识汉字:春、夏、秋、冬。初步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三|、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四季的特征。

1、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特别爱他们的妈妈,他们准备为妈妈做一件漂亮的裙子,于是,他们就去选布料了,小朋友猜猜他们各自会选什么颜色的布料?为什么?

(1)、请幼儿进行讨论发言,教师要求幼儿说出为什么?

(2)、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春天——绿夏天——红

秋天——黄冬天——蓝

2、出示裙子,为裙子添上图片。

(1)、出示四种颜色制作的裙子,引导幼儿说出往裙子上添上图片更漂亮。

(2)、每一位幼儿选一张图片进行讨论:自己拿得是哪一个季节的图片?应该贴在什么颜色里?

(3)、幼儿贴图片,教师小结。

四、游戏:四季的轮回。

1、利用园裙子,给幼儿讲四季的轮回。

2、游戏:四季的轮回。

四个小朋友一组,一起手里拿着季节特征卡片念儿歌做游戏:

春天来,春天来,春天走了夏天来。

夏天来,夏天来,夏天走了秋天来……

4、幼儿分组游戏。

活动评析:

整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的发展了幼儿的能动行,以幼儿为主体,主导幼儿自己在游戏的过程中去探索,去感知,教师利用了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教学:蜡笔画教具,虽然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却也展示了我们农村幼儿教育所特有的教学手段,整节活动紧紧围绕着四季,让幼儿动脑、动嘴、动手去探索、去操作,去获取知识,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让幼儿在游戏中活动,不枯燥,特别是在幼儿讨论发言的时候,更是激起了幼儿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和议论的热点。

推荐第3篇:大班科学活动方案:沉浮

大班科学教案——《沉浮》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探究。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三、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推荐第4篇:大班教育活动方案

大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叶城幼儿园 大七班 陆英 赵贤 活动一:安全标志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探索学习,使幼儿认清安全标志,教育幼儿不要玩火、电等

危险物品,遵守交通规则。

2、引导幼儿发现尝试,让幼儿知道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安全标志,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交通安全、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等内容的小故事,并配有关的安全标。

2、事先让幼儿收集有关的安全标志。

3、安全标志七种:注意安全、人行横道、步行、禁止通行、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

4、画纸、水彩笔、剪刀等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一、找安全标志: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演示,就其中的交通

安全小故事鼓励幼儿探索根据什么标志过马路?

2、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

① 为什么要有这些安全标志,这些安全标志有什么用?

② 除了马路上的安全标志,你还见过什么安全标志,在什么地方见过的,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③ 请幼儿继续观看多媒体演示,寻找有关的安全标志。

二、议安全标志:

1、幼儿尝试从布袋中找出安全标志,并介绍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

2、讨论安全标志的用途:我们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安全标志?

它们对我们有什么用途?

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作为社会中的人,一定要按安全标志上的

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如果不这样,会出现很

多问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就不能正常进行。

5、游戏:看谁找的准

教师说出一种安全标志名称,请幼儿迅速找出相应的安全标志卡

三、设计安全标志

1、想一想,我们班、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悬挂安全标志。请小朋友尝试动手设计和制作,让安全标志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应该怎样做。

2、请小朋友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安全标志的内容和作用,并用简练的语言讲给大家听。

四:活动延伸:

幼儿找需要安全标志的地方悬挂上自己制作的安全标志,并继续探索相关的安全标志,尝试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 活动二:识字教育:“安全”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玩具的正确玩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认识“安”、“全”,理解安全的含义。

活动准备:

彩色字卡:“安”、“全”及拆字图

活动过程:

一、以“字宝宝来班内做客”的形式引出课题。

1、出示“女”字宝宝。

师:今天几个字宝宝来我们班做客,和我们做游戏,可是这个字宝宝特别

爱漂亮,所以老师给他准备了一顶漂亮的小帽子,我们来给他戴上吧。

2、出示“安”的部首,幼儿认识“安”字。 师:字宝宝变成了一个新字,是什么? 安

3、请幼儿为字宝宝“安”组词。

(安全、安玻璃、安门、安静、公安、安排等)

二、以变魔术的小游戏出示字宝宝“人”、“王”,认识“全”。

1、引出字宝宝“人”、“王”。

教师把“人”、“王”变成“全”,幼儿认识“全”。

师:原来是调皮的“人”字宝宝跳到了“王”身上了,那现在变成了什么

字呢?全)

2、请幼儿为字宝宝“全”组词。

(安全、全部、全家、全都、完全等)

三、结合实际让幼儿理解“安全”的含义,并结合幼儿园实际在日常生活

中注意有危险的地方,教会孩子们正确的玩法,防止发生意外。结合

小朋友平时的一些行为、动作让幼儿理解“安全”是小朋友自己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伤。

师:小朋友在幼儿园应该怎么注意安全,保护自己不受伤?

请幼儿结合教室内和户外活动时的实际情况回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

达能力,同时教师加以补充、总结。

教室内:

1、电源:不能触摸电源,防止发生生命危险。

2、窗户:不能爬到窗户上,也不能往下跳,防止发生意外。

3、桌椅:幼儿不能爬到桌子上往下跳,也不能推椅子,防

止磕碰。

4、黑板、钢琴:不能钻到下面,不能爬。

5、卫生间:地滑,注意不摔倒,洗手时排好队,不推不挤,

防止碰伤。

6、尖锐物品:不能玩铅笔、剪刀等尖锐物品。

户外活动:

1、站队:不推不挤,整整齐齐,下楼上楼时要靠右边行。

2、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不乱跑。

3、玩滑梯:不推不挤,你先我后,不能爬,不能跳。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注意在家里和路上的安全。幼儿知道交通规则和家里危险的地方,并把这些危险的地方画出来,带到幼儿园讲给小朋友听,达到互相教育的目的。 活动反思:

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纵多幼儿集体生活的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较多的停留在表面,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这样容易造成幼儿逆反心理效果也是适得其反。

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这次的安全教育活动。孩子们对这次的活动非常的感兴趣,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去接受大人命令式的要求,而是通过自己设计安全标志,亲身感受来认识交通标志,了解交通规则。并且根据最近孩子们对中国文字非常的感兴趣,我们用有趣生动的方式讲解了安全两个字的意义,通过游戏和字体变化等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2009年6月篇2:大班区域活动方案

大班区域活动方案

一、活动区创设背景

本学期,我们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探索大班年龄段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面临的空间小的问题。二是揭示大班年龄段幼儿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的材料的设计和投放。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有实践与研究,我们有一些心得体会。就本园空间小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本班研究重点首先放在“有哪些空间可以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空间”上。实践下来,我们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一)充分利用好三维空间。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好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便提高幼儿的无意识学习能力。

1、在室内外地面可 各种图形和格子、数字等。在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可以和同伴一起协商,制定游戏规则,一起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促进了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2、空间布置主要是通过吊挂各种具有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实现的我们在屋顶挂了几根自制的吊饰,将孩子们和家长自制的月饼盒灯笼吊挂起来。这样,不但装饰了环境,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充分利用好墙面,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以往,墙饰多是老师的事情,墙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他们与墙饰很少产生互动。本学期,我们布置墙饰时,主要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他们画老师、画好朋友并进行装饰。促进了主题的进展。我班的墙饰成了孩子学习过程

和结果的记录。

(二)充分利用好橱柜、桌面及窗台、窗户,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例如:角色区利用每个橱柜放日用品、饮品做了标记。 (三)充分利用好室外空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在户外活动时利用大操场、还有平整的地面供幼儿使用。

二、活动区设置说明

1、图书区:园内发放及幼儿自带的图书,根据课程需要提供字卡、纸偶、识字玩具的材料。书架、书袋、小椅子、小桌子等设施。

2、建构区:四种以上的塑料拼插玩具,废旧材料2至3种,每种数量有利于5至6名小朋友玩游戏{纸盒、纸筒、易拉罐等}。

3、美工区:园内发放的各种美术工具{笔、剪刀、泥板、毛笔、彩笔}等材料,根据课程需要收集的半成品、废旧材料等。

4、益智区:幼儿游戏棋、五子棋、牌等,根据需要幼儿收集的各种杂粮、筷子、毛线等,老师自制的益智区材料《半成品》。

5、角色区:幼儿收集的各种废旧物品纸箱、奶盒、矿泉水瓶子等,还有各种仿真的蔬菜和水果,各种文具类的用品。

三、活动区名称

1、图书区:开心书吧。

2、建构区:我是小小建筑师。

3、美工区:小巧手。

4、益智区:益智区。

5、角色区:月亮班超市。

四、活动区目标

图书区:

1、阅读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不影响别人。

2、注意用眼卫生,眼睛与书保持一定距离,坐姿端正,看完书要及时整理,摆放整齐。

3、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的启发上认读汉字,愿意学说普通话,初步养成爱惜图书的好习惯,能初步看东图画书中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表演。

建构区:

1、构建比较复杂的,有大型主题组成的建筑。

2、能自行设计、自行构造。

3、和同伴一起构建,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4、乐意在原有的作品呈现的基础上,围绕主题继续创作。美工区:

1、对动手制作活感兴趣,愿意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作品

2、能够正确使用剪刀、正确分辨各种线型,进行制作活动。

3、在制作活动中不怕困难,相互帮助,获得成功的体验。

4、养成良好的手工制作活动常规。

益智区:

1、正确运用多种材料(七巧板、数字、图形等),探索多样化的玩法,发挥创造性,一物多用。

2、活动有目的,操作认真。

3、能有重点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有探索欲望。

4、能自觉、有条理的收拾游戏材料。

角色区:

1、积极参与角色游戏,对福州小吃游戏有浓厚的兴趣。

学会协商分配角色,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友好合作,能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2、能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游戏中能遵守游戏规则、能在游戏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归类摆放和收拾游戏材料。

3、了解家乡的饮食习俗,萌发爱家乡的感情。

五、材料投放说明

图书区:

1、活动室中的小桌子和小椅子;

2、充分展现图书封面的书架或书袋;

3、定期更换图书,维持读书的兴趣图书的来源:可以由幼儿园一方提供扩展到家长捐赠,或幼儿可从家带书到幼儿园,

4、图书的变化:如果有大量的图书,应该一次只陈列一部分,然后定期更换,将全部书都摆在图书区,会使幼儿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一般每隔2—3个星期更换一次。

5、图书的整理:图书应以最吸引入的方式加以陈列,如果封面破损或撕掉,就要及时修补或者更换,一本破损的图书不但不能引起幼儿的

兴趣,而且暗示幼儿书并不重要。 建构区:

1、各类积木:小积木、中型积木、还有大型积木。

2、收集的各种易拉罐瓶子、纸筒、纸盒供幼儿使用。

大小不等的积木在孩子眼中就是有着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力,动手动脑发挥他们的潜能。在收集利用废旧物品时我们班收集到了很多的易拉罐瓶子、纸筒、纸盒,纸筒和纸盒首先在美工区进行加工,进行添画和简单装饰。在放在建构区供幼儿使用,他们利用这些可以搭建不同类型的作品,可以组装、可以拼摆自由玩耍。

美工区:

各类纸张:彩色蜡光纸、绘画纸、旧报纸、卡纸、吹塑纸、皱纹纸等。 绘画材料:颜料、油画棒、水彩笔、蜡笔等。

辅助工具:钉书机、胶水、固体胶、双面胶、透明胶、乳胶花 边剪等。区域中还有幼儿收集的各种鸡蛋皮、小蜗牛等不同 材料供幼儿自由创作。

益智区:

1、夹豆。主要培养幼童手眼协调、色彩认知等能力。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耐心待幼儿初步掌握这两项技能后,培养幼儿进行按数取豆的练习(分颜色、分品种归类)。已达到手眼协调、颜色形知、逻辑思维的统合发展。

2、拼图。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三种由易到难的拼图。分别是两块式的桌子拼成水果,慢慢累积经验,为幼儿提供了九块拼图和十多块的拼篇3:大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大班安全教育活动

活动名称:求救号码

活动时间:2014.4.14—2014.4.18 活动执教人:王永莉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一些简单的消防知识,知道着火要打电话1

19、碰到劫匪打电话

110、有人生病打电话120。

2.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进幼儿安全防火意识

3.让幼儿知道如发生火灾等事件该如何逃离,具备初步的自救意识

活动准备:魔术箱、各种汽车、儿歌、图片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用变魔术的方法出示图片,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带来了一个魔术箱,让我来变一个魔术,看看变出来些什么?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教师小结:公共汽车是座人的,警车是抓人的,救护车是救人的,消防车是灭火的。 2.通过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一人在家不能玩火。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一人在家不能玩火,万一着火的话要拨打电话119,记住要说清楚你的家庭住址,住在那一条路,几幢几号。(

110、120同上)

(二)感知理解活动:

1.教师指导幼儿认识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知道它们的用途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写有110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警车)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号码,它与我们家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不一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个电话号码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打了这个电话什么车子会出现?谁会出现?他们会做什么? 2.依次出示120、119等电话号码的图片,指导幼儿了解它们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及其活动,并知道这些人员的活动与人们关系。

(三)游戏活动:怎么办,做什么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看谁说得好。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看看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可以打什么电话帮助他们解决呢?谁出现了?他们来做什么?(游戏可进行多次)

幼儿分别扮演需要帮助的人及警察、医生、消防员等,进一步熟悉几种特殊电话号码及其相关人员的活动。

119,我知道,看到着火我报告。消防队员来得快,生命财产才能保。 120,我知道,有人生病它快到。急病就要抢时间,治好病人开口笑。 110,我知道,发现坏人快报告。警察叔叔来得快,坏人个个跑不掉。

特殊电话真不少,小朋友们要记牢,遇到危险别惊慌, 打准电话来报告。

推荐第5篇:大班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学看温度计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热水,冷水各一杯,气温计、体温计若干。

3:温度计模型,词卡。

4: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帮助幼儿认识温度计。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逐一认识体温计,气温计,水温计。

(1)一位幼儿身体不舒服,有什么办法知道他是不是在发烧?

(2)我们什么知道今天的温度有几度?

(3)怎么知道杯子里的水是几度?

2:小结:这些东西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出示温度计)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 。找出相同之处。

4:小结:这些温度计是一根玻璃管子,中间有一根红柱子,管子上还有许多数字。

5:观察温度计的结构,认读记录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滠氏几度来表示。

(二)指导幼儿测量水温。

1:提出操作的要求:现在请小朋友用水温计测量绿杯子里的冷水的温度,把它记录下来,和好朋友讲一讲,你是怎么测量的。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

2:幼儿交流

3:继续指导幼儿测量热水的温度并记录。第二次操作。提问:我们刚才测了冷水和热水的的温度,你发现了什么?是什么变化的?从热水到冷水又会什么变?幼儿第三次操作。并交流。

4:教师小结:热长冷缩。

(三)游戏:热胀冷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

(四)了解温度计的用途。

1:提问:温度计有什么用。

2:组织幼儿看课件,知道温度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推荐第6篇:大班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三八”妇女节到了

目标:

1、了解三八妇女节的来历和含义。

2、观察、了解身边妇女的劳动情况,对劳动妇女产生敬佩之情。

3、对老师、妈妈的辛勤劳动懂得感激与珍惜

活动过程:

1、散步中,带孩子到处观察身边阿姨们的劳动情况,了解他们的辛勤工作。

2、了解\"三八\"妇女节的来历,知道\"三八\"妇女节就要到了。并进行谈话:自己身边哪些人是妇女?她们平时有什么工作?是如何的辛苦?我们应该怎样做?

3、一起讨论:如何向一直为自己辛劳的老师、妈妈、阿姨表达感谢,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活动延伸:

开放美工区,让孩子在自由的时间里制作小礼物。

指导重点:

1、教师介绍妇女节的大概意义。

2、幼儿从中认识自己身边的妇女从事的工作,产生敬佩之情。

3、制作小礼物,送给身边的妇女。

推荐第7篇:大班科学活动

太阳班科学活动——1米有多长

设计思路

在主题活动“我爱运动”中,幼儿对举重,跳远,投掷、跳高、跑步等体育项目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这些项目的基本动作和锻炼 方法,也在游戏中模仿练习进行比赛。很多比赛都需要用测量的方法知道结果获得成绩,当“米”这个词出现时,幼儿产生了探究兴趣,我提出问题“1米有多长”并由此设计教育活动,激励幼儿展开探索。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2.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3.尝试运用多种材料或多种方法进行测量,能正确记录,大胆表达。活动准备

室内环境中各种游戏材料,学习用品,一米长卷尺,一米长的纸条若干,记录表格,相机电视及传输线。 活动过程

(一) 提问导入:一米有多长 1.提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刘翔练的是什么项目?郭晶晶比赛的是多少米跳台跳水?

幼儿:刘翔练的是110米跨栏,郭晶晶比赛的是10米跳台跳水。 2.启发思考

教师:在跑步,跳远,跳高,跳水的运动项目中都有一个测量的长度,高度的名词是什么?

幼儿:110米,5米,10米,都有个“米”。 教师:一米到底有多长?

幼儿:有大人的一个胳膊那么长......(幼儿伸直胳膊表示) 教师:大人的胳膊不一样长,那么比划出来的一米也不一样长啊?(教师与配班老师比胳膊)

幼儿:有大人迈一步那么长......

教师:每个人迈的步伐都不一样,那么迈出来的一米也会不一样的?(教师与配班老师各迈一大步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各人的步子不一样大)

幼儿:(;两手围城椭圆形)有这么长.......

教师:就这么一比划吗?每个人都这样比划吗?那身体高矮不同胳膊长短不同,这么一比划准确吗?

幼儿:有桌子的长边这么长......(小朋友们的表情表现出质疑,不相信)

(二) 认识一米尺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根一米长的尺子,它非常标准。请大家看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一米尺很直......

幼儿:上面有很多长的短的黑线...... 幼儿:有数字。

教师:(带领幼儿指认刻度一起念一遍)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再次讨论;一米有多长

教师:老师的一米尺是你们比划那么长吗? 幼儿:不是,我们比划的不标准。

教师:小朋友说是大人的胳膊那么长,老师用胳膊来比一下看?(把胳膊伸直与1米尺比较,结果胳膊比一米尺短) 教师:那么你们比划的动作是标准的一米吗? 幼儿:我们比划的动作不标准。

教师:那么用什么东西能够准确的摆出真正的一米长呢? 幼儿:可以用积木,可以用书本。可以用水彩笔摆,用图画纸,用水彩笔盒......

教师:好,老师为小朋友做了很多一米长的纸条,大家比比看标准吗?(用一米尺与一米纸比较,使幼儿发现一米纸很标准) 教师:请小朋友看记录表,表中有三格,第一格画出你所用的工具,第二格画出工具摆放的方法,第三格用数字写出摆了多少个?(出示记录表格边指边讲,然后分发给幼儿)

(四) 大家摆一摆

教师:请小朋友快速找到材料,把一米纸放直,用选好的材料和工具才顺着它摆出一米长来?数数能摆出多少个?是怎样摆的? 幼儿取走一米纸,教师提醒幼儿找一个可以平直放纸不干扰别人的地方,先摆直一米纸,然后自取想好的材料,工具开始摆放。教师观察幼儿的动作,指导幼儿把一米纸摆直,可以借用透明桌垫或重物压住纸条,保证它是平整的,便于材料在上面摆放。 1.教师用相机拍下方法正确的幼儿动作,并给予肯定。

(1) 在建筑城地面上摆直一米纸,取用中长积木沿着一米纸的一端对齐,用积木一个紧挨着一个的摆放。最后剩余一点白纸,取出来一个小正方体积木摆满,一共摆了四个中长方体积木,两个小正方体积木。幼儿在记录表格上画出中长方体和小正方体积木。在摆放栏内画出一个紧挨着一个的样子,在数量格内画出4+2......

2.教师用相机拍下摆法有问题,动作不准确的情况 (1)在地上摆放好一米纸,然后从玩具架上取下了几种不同的玩具进行摆放,摆放的玩具种类太多,差点数不过来,在记录纸上慢慢的画着这

(2)在窗台上摆直一米纸条,随意取来不一样的水彩笔盒,把水彩笔盒竖紧密摆放,用笔盒的宽边来量。

(3)把一米纸摆在桌子上,一边已经出了桌子,取下来剪刀(长短不一)摆放,最后数出21把剪刀但没有摆到纸边。

(五)分析问题

1.教师让幼儿停下来观看照片发现问题,师幼共同总结纠正测量的问题,最后探讨出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测量物和被测量物的一边要对齐。 第二,测量物之间不能有空隙。 第三,测量物要摆直,不能弯曲。 第四,测量到头不够时可以用小材料代替。

(六)展示交流记录

教师:(幼儿都完成了至少一种材料的研究摆放)请小朋友们讲一讲自己的试验记录。

幼儿:(将记录表面对大家)我用的材料是中长方积木,一个一个摆齐紧挨着,一共用了四个中长方和两个小正方积木摆出一米长。

(七)活动延伸

教师:大家的记录都很清楚,都有进步,我们知道了一米有多长,会用统一标准的材料摆放一米长,比以前小朋友说的胳膊长,一大步长要准确了,不过测量跳了多远,跳了多高最准确的工具还是尺子。老师把一米纸放在测量区,小朋友在活动区时可以继续测量。 活动反思

本活动随着主题活动的进行和幼儿关注点自然生成。在活动中,一开始教师启发幼儿对“一米有多长”进行思考,面对有趣但含糊错误的认识教师没有急于批评指正,而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验证自己的机会,激励幼儿在做中学,学后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提升知识,有效提高“教”与“学”质量。

“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这是该活动的一个目标,在30分钟内,幼儿要把自己想象的一米长具体物化为可操作性材料,并验证想法得出经验总结认识,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始终处于快乐学习的状态,而且这种快乐并不是通过教师的简单刺激而激发出来的一种肤浅的快乐。而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推荐第8篇:大班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 活动名称:《三个朋友和一颗蔬菜》

活动准备:

1、课件《三个朋友和一颗蔬菜》

2、各种蔬菜的ppt课件,蔬菜头饰若干。

3、根、茎、叶、花、果实字卡各一,小筐5个。

活动目标:1.了解各种蔬菜能吃的部位

2.根据能吃的部位,对部分蔬菜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一.提炼幼儿生活经验

师:我到你家来做客,你拿什么蔬菜招待我

二.听故事 小兔请客

师:今天小兔请客它会拿什么招待好朋友呢?

欣赏第一段:小白兔拿什么招待好朋友的?三个好朋友一颗蔬菜可怎么办呢?

欣赏第二段:小猪 小兔和小猴分别吃的是萝卜的哪个部位?

小结:小猪吃的是萝卜的根,小猴吃的是萝卜的果实,小白兔吃的是萝卜的叶子

师:三个好朋友吃完萝卜,它们讨论一个问题,难道所有的蔬菜都是吃它的根,叶子和果实吗?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呢?蔬菜还有哪些部位能吃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播放ppt课件

(1)认识蔬菜的各部位

(2)根据生活经验讨论,各种蔬菜吃哪个部位。

出示字卡

A.吃根

B.吃茎(实物:芹菜)

C.吃果实(又红又圆像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

D.吃叶(找一找)

E.吃花

小结:三个好朋友知道了不同的蔬菜有不同部位可以吃,有的吃根,有的吃茎,有的吃果实,有的吃叶,有的吃花,(边说边把字卡取下)你们知道了吗。

那老师考考你们!

游戏:会动的蔬菜(由慢到快)快速记忆

(3)师:这时兔爸爸打电话说,小兔只用一颗蔬菜招待客人太单调,建议你们可以到菜市场买些新鲜的蔬菜,做一些营养丰富的蔬菜汤招待客人不是更好吗?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兔买菜做菜汤吗?

①买菜,每人一个小筐,从入口进入买一样蔬菜(互相讨论买的什么菜 吃哪里)

②分类

③做蔬菜汤

探索 下锅,漂浮,旋转的动作,结束时做一个造型

师:你是什么蔬菜吃哪里

盛给小朋友喝问好不好喝

④再做一遍

小结:三个好朋友喝了好喝的蔬菜汤,谢谢小朋友们。每种蔬菜都有它的营养,希望小朋友们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有一些蔬菜本领很大,同时可以吃三个部位,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一查找一找,

推荐第9篇:大班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 有趣的钟表》

安徽省灵璧县幼儿园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人们难免会有些困倦,班里最近也总有幼儿迟到。为了让幼儿树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时间习惯,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有趣的钟表》是其中之一。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针、分针,认识整点。

2.初步树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时间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小闹钟、可操作大钟、各种钟的图片、整点钟面6个。 学具:幼儿操作小钟、操作表格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简单认识钟,了解钟的作用 1.小闹钟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它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猜猜看它是什么?(幼儿猜测,教师出示小闹钟。) (2)师:在生活中,除了这样的小闹钟,你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钟?(播放各种钟的图片。) (3)师:人们为什么要使用钟,它有什么作用呢? 幼儿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总结钟的作用。 2.认识钟面

(1)师:我这儿还有一面大钟,咱们好好看看它长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观察钟的形状,钟面的数字与指针。) (2)师:钟面上都有哪些数字?谁在正上面?谁在正下面? (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数字的排列特点。)

(3)师:钟面上的两根针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钟面指针特点,认识分针、时针。) 3.了解指针的走向

师:猜猜看,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路的?(幼儿先讨论,后观察,知道指针是按照从小数字到大数字的方向走路的,这种方向叫顺时针。) 4.了解指针的运转规律

师:猜猜看,如果分针和时针赛跑,谁跑得快?

幼儿先自行讨论,然后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掌握分针走一圈代表的时间与时针走一格代表的时间相等的规律。

二、认识整点

1.出示明明一日生活安排。

师:幼儿园有个小朋友,叫明明,他是这样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的:早晨7:00起床,8:00上学,9:00上课,12:00午睡,3:00上课,5:00放学。(教师边讲,边出示6个整点钟面。) 2.观察钟面认识整点

师:明明的时间表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没有?(幼儿观察后得出结论:分针指在数字12上。) 师:分针指在数字12上就表示这时是整点,时针指在几上就表示几点整。 3.游戏

(1)我来拨,你来说。

教师拨钟面,幼儿根据钟面说出钟面上显示的时间。 (2)我来说,你来拨。

教师报时间,幼儿将教师报的时间拨在钟上。

三、学习书写时间 1.幼儿学习书写时间

师:钟表的作用可真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其实时间还可以用文字形式表现出来,怎么写呢?你们看! 教师示范书写明明的起床时间:7:00,并讲解书写规律。幼儿尝试书写明明一日活动时间。 2.幼儿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每人一张操作表格。)

四、游戏《小羊小羊几点了》

老师扮老狼,小朋友扮小羊,老狼在前面边走边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双手拿钟拨时间,小羊看钟面回答。如果是12点,老狼迅速去捉小羊,小羊迅速躲老狼。

五、活动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钟,以后就应该向明明学习,按时起床、按时休息、按时上幼儿园了,错过了时间就会错过很多事情,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原因有两点:

一、幼儿动手参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

二、运用游戏来巩固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了幼儿的学习需求。

推荐第10篇:大班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空气》的反思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艳玲幼儿园大班老师的一节科学实验课《神奇的空气》,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们也离不开空气,同时在幼儿眼中也蕴含着许多“小秘密”,而科学对于幼儿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怎样去让这么小的孩子把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联系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感兴趣去了解。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我们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老师给以启发和帮助,使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玩中解决他们的疑问,老师通过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揭开身边的科学秘密,逐步让幼儿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让探索的乐趣存在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

本次教学活动,老师通过几个环节让幼儿一步一步的认识空气的特征、重要性及空气污染的情况和危害性。

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老师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为幼儿进行探索活动提供了物质的基础,也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从而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通过小实验《纸湿了吗?》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的争论非常激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个个睁大了双眼,仔细观察,动脑思考。通过实验幼儿知道杯子中确实有空气。接着孩子们拿着保鲜袋去装空气和感受空气的流动,孩子们都在想哪里有空气呢?不过部分孩子对空气还是有一定的已有经验,很快就装到了空气,还有部分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和老师的引导先后也都装到了空气,孩子们拿着装满空气的保鲜袋,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同时也感受到空气到处都有,通过把气球里的空气放出来亲亲幼儿的脸蛋,让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

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认识空气的作用,通过《蜡烛实验》、《捏鼻子》、《吹气球》游戏活动向幼儿展示空气的作用,使幼儿对空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让幼儿感受空气在我们周围并且身体里也有,空气是我们的朋友,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第三个环节是让幼儿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在这环节我是通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攻破这一难点。整个活动教师角色较好的定位在观察、倾听、支持、合作、引导者上,以“发现”为主,以“活动”为主,以“鼓励”为主。在组织上既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又注重幼儿主动、合作、不怕困难、自信的学习态度,在这个活动中,我更多注重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次教学活动的最大亮点是老师的提问非常积极、有效。

不足的是活动环节设计还不太紧凑。更多的应该让幼儿迁徙生活中的经验去更多的尝试和提问,这样孩子的探索欲望可能会更强,游戏参与性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佳。

天富名城幼儿园 张艳君 2015年11月5日

第11篇:大班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

小小收藏家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大自然,有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收集秋天的事物,并进行记录。

3、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在交流中互相学习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秋天的季节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选择安全的观察地点,小框人手一个;浅线盒,透明瓶等物品;记录表格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如叶子的形状、颜色、片数;昆虫的品种等等,在记录表格中详细呈现,并尝试有序完整地介绍自己的收藏品。 活动难点:

学会收藏自己感兴趣的秋天常见物品的方法。 活动过程:

1、教师交代外出活动的内容。

幼儿讨论:外出观察应该注意什么?引出活动的要求:注意安全,仔细观察,不随便离开集体。

2、引导幼儿感受秋天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教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的周围,你发现了哪些颜色?看到了什么?

3、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大自然中有什么?

4、组织幼儿进行交流:我搜集到的物品。

(1)、教师:你收集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你和身边的小伙伴收集到的东西一样吗?

(2)、请幼儿进行操作,整理自己的收藏品。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对秋天周围环境以及大自然中各种动植物变化的关注,进一步感受秋季的季节特征。

科学活动

四季的变化

活动目标:

1.知道四季的变化及四季的典型景色。

2.能根据季节特征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1.课件《变化的四季》。

2.蜡笔、彩笔、白纸、粘胶纸若干。活动过程:

一.谈话:四季变化

1.请幼儿说说一年四季指什么?四季分别有什么景色?

2.教师播放【四季变化】,教师可分别点击\"春、夏、秋、冬\"看看各季节有哪些典型景

色。也可点击\"整体播放\",了解四季的轮回顺序和变化。

3.幼儿观看【视频欣赏】,边观看边讨论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是如何判断的。

4.教师播放【游戏一】【游戏二】,让幼儿根据四季的顺序找找四季的代表景色。

二.画一画:四季娃娃化装

1.根据已了解的四季特征画4张画(A4纸的一半或四分之一大小),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比如画小 蝌蚪表示春天,画扇子表示夏天等。

2.幼儿将画好的画用胶条分别贴在身上各处,化装成四季娃娃。

三.游戏:四季大轮换

1.听指令,单手拍:如听到\"春天过去是什么季节?\"\"吃火锅是什么季节?\"边答边用手迅速拍自己身上

表示该季节的图画。

2.听指令,双手拍:如听到\"夏天过去是什么季节,再过去又是什么季节\"时,一手拍向表示秋天的图画,

一手要拍表示冬天的图画,并讲出\"夏天过去是秋天,秋天过去是冬天。

《四季宝宝》

活动目标:

1、一年有四个季节,了解四季的特征与交替规律。

2、愿意用语言、图画等形式描述自己对四季的经验和感受。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flash音乐《秋天多么美》、歌曲《四季在哪里》 操作材料:四季娃娃图卡、油画棒、彩纸、找错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随音乐《秋天多么美》将孩子们带入活动室入座。

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课题,引出故事《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

二、基本部分

1.故事课件《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使幼儿通过欣赏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特征及其交替规律。

2.欣赏后引导幼儿讲述四季的特征

提问:四季中你最喜欢那个季节?为什么?(请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 3.音乐游戏《四季在哪里》,音乐开始,幼儿每人手持一张四季特征图片,随音乐分组舞蹈。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四季特征的了解。如:在唱到“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时,手持春天图片的幼儿就出来随音乐自由舞蹈,享受春天的美丽。在音乐放到“夏天在哪里呀夏天在哪里?”时,手持夏天图片的幼儿就出来随音乐舞蹈,以此类推,来巩固幼儿对四季特征的了解。

4.出示四季娃娃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四季交替规律。 分别用四种颜色的笑脸娃娃代表四季,引导幼儿回忆刚才音乐中的娃娃出来的顺序来为娃娃排队,从中发现娃娃(四季)是有规律的排起来的,从而使幼儿发现四季的交替规律。 5.语言游戏《四季接龙》,如:“春天到,小草笑,春天走了夏天到。”接“夏天到,知了叫,夏天走了秋天到。”接“秋天到,树叶飘,秋天走了冬天到。”„„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四季交替规律的认识。 6.组操作活动

(一)排序:用四季宝宝的图片排出四季交替出现的顺序。

(二)绘画自己喜欢的季节。

(三)找错误:把图上不属于这个季节的东西画出来。

三、结束部分 活动延伸: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体验和感受四季的特征,观察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及人们的活动。

活动三 虫虫的世界

《我认识的昆虫》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此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有初步的探索意识。

2、初步了解幼儿对各种虫类的认知程度,并能用画、折、剪等方式表现出来。

3、知道并能说出几种常见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环境的关系,会用较丰富的语言表达对虫虫特征的认知程度。

二、活动准备:

1、电视机一台,有关昆虫的vcd若干片。

2、有关昆虫的资料书、模型及标本若干。

3、幼儿每人一篮昆虫小图片。

4、供幼儿制做小书的美工材料(剪刀、水彩笔、各种色纸、双面胶、图画纸等)。

5、布置一个“昆虫馆”。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参观„昆虫馆”的方式导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讨论的方式了解各种 昆虫。

* 一组幼儿观看有关昆虫的vcd片。

* 一组幼儿观察墙上各种各样的昆虫。

(二)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后回答。

1、你能说出你所认识的昆虫吗?

2、你能进一步描述一下它的模样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相关的昆虫图片张贴出来)

(三)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结果,向幼儿简单介绍几种他们不认识的昆虫,丰富幼儿的知识,并让幼儿回家去找寻相关的资料。

(四)分散活动:幼儿相互讨论自己认识过的昆虫并和同伴一起张贴昆虫,并数一数自己贴了几只昆虫。

(五)幼儿分组再次深入探索:

1、教幼儿如何制作虫虫书:可以用画、折,剪、粘的方式制作,做完后封面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并贴上自己的照片。

(鼓励每个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出最美丽的昆虫书)。

2、幼儿观看有关昆虫的碟片。

3、和同伴一起查找更多的昆虫的资料。

(六)集中讨论:把幼儿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提出下一步的探索要求。集体备课:大班科学活动《动物的家》

活动内容:大班科学活动《动物的家》

活动目标:

1、喜欢动物,知道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2、了解动物的习性与环境的关系。

3、关心喜爱的动物,知道应该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活动准备:

1、在背景图片中设计出森林、草原、沙漠的景色。

2、幼儿事先做好自己喜欢的各种动物卡片。

3、玩具小恐龙1只。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发幼儿了解动物生活环境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是从哪里来幼儿园的?(家里)

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小朋友都有温暖可爱的家,动物们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家呢?

2、出示斑马、蚂蚁、老虎、小鸟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回答:它们都是谁?家在哪里?(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3、小结:森林、小河、沙漠、草原都是动物的家。

二、为自己喜爱的动物找家。

1、出示设计好的背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动物生活的地方有哪些?

2、教师:除了这些动物,你们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的家在哪里?引导幼儿将自己事先做好的动物放在适合它生活的地方。

3、幼儿互相欣赏完成好的背景图片。

4、初步了解动物生活的环境,分别让幼儿说一说哪些动物住在这些家里。

三、初步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1、教师(出示1只玩具恐龙):恐龙的家在哪里?现在地球上还能再找到活着的恐龙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2、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树、草和水,动物将会怎样?我们又会怎样?应该怎么办?

3、欣赏儿歌《温暖的家》,引导幼儿了解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4、教师:为什么说“保护好我们自己的环境,就是保护人和动物的家”?

四、游戏:小动物找家。

玩法:设置游戏场景。一名幼儿扮演猎人,其他幼儿贴胸饰扮演各种动物,音乐响起,幼儿随着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猎人来时(音乐停),“小动物”赶紧跑回自己的家。

五、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寻找和关注各种环境中生活的小动物,引发幼儿持续的兴趣,并积极运用自己的经验创编儿歌内容,如:青青的草地时牛羊的家,茂密的竹林是熊猫的家,神秘的南极是企鹅的家„„

活动反思:

1、这节科学课出现的动物大部分是幼儿熟悉或者喜欢的,贴近幼儿的生活,活动中幼儿感到非常开心,积极动脑,有强烈的表达愿望。

2、这节课用一首好听的儿歌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向幼儿讲清楚,便于幼儿理解,好掌握。

3、活动结束后,抓住幼儿喜爱动物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爱心,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二

动物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及讲述等活动,丰富幼儿有关动物胎生和卵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收集胎生、卵生动物的资料、图片、书籍。

2、几种卵生动物的多媒体课件。

3、动物图片若干。

4、黑板两块,贴有双面胶的白纸两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好像飞机在飞行。

二、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蜻蜓一生下来就是这样子吗?

2、观看多媒体课件前一部分。

(1)有一天,一只小鸟从河边飞过,看见蜻蜓用尾巴在点水,蜻蜓在干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2)蜻蜓在干什么呀?(蜻蜓点水是在生宝宝,它把卵子生在水里,卵子一天天长大,最后就变成了小蜻蜓。)

3、观看多媒体课件后一部分。

(1) 小鸟还看见了母鸡、青蛙、乌龟也在生宝宝,我们也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生宝宝的,它们的宝宝出生时是怎样的呢?

(2)谁像蜻蜓一样把宝宝生在水里了?

(3)还有哪些动物像蜻蜓、青蛙一样把卵子生在水里的吗?

(4)母鸡和乌龟是怎样生宝宝的呢?(母鸡孵蛋),那乌龟是怎样孵蛋呢?

(5)还有哪些动物也会生蛋?

小结:这些动物和蜻蜓、青蛙妈妈生宝宝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由动物妈妈先产卵,卵再不断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个模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动物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卵生。

4、扩散性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

三、了解胎生动物的常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

2、播放小马出生录像,马妈妈生下的是谁?它长得怎样?

3、出示小马图像,这是马妈妈生下的谁?它长得怎样?(引导幼儿观察马一生下来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

4、小结:像小马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得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5、发散性思考: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

四、了解人也是胎生。

1、动物有胎生和卵生,那我们人呢?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2、请幼儿默默地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

五、游戏“动物分类”

1、交代游戏玩法:把椅子下面的动物图片拿起来,看看上面的动物是胎生的还是卵生的,然后把它贴到黑板上,这块黑板贴胎生动物,那块黑板贴卵生动物。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检查分类情况。

大班科学:滚动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 初步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能清楚地描述物体滚动的路线并用适宜的符号表示。

二、设计思路: 第一个月我们的主题活动设计到一个“滚动的圆”,小朋友对于轮胎和圆形的关系已经了解,而且区角陆续也投入了关于可以滚动的物体。可以滚动的圆,幼儿一般想到的就是球体,这个教学活动希望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做一个提升,认识圆台体和圆锥体,更多的了解滚动的不同。

三、准备材料:

1、经验准备: 对生活中能滚动的物体和滚动现象有所了解, 具有一定的让物体滚动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 材质、重量基本相同且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圆锥体、圆台体若干套, 木制小山洞6个, 自制“压路机”, 纸盒7只, 在黑板上画好代表三种形体的符号, 记录表格( 集体、个人),铅笔, 橡皮, 即时贴等。

四、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幼儿操作---讨论 -----操作 小结

五、活动内容:

(一)、初步感知三种形体的特征

1.教师出示“神秘袋”并提出要求: 今天,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神秘袋”, 现在每组请一位小朋友去取一只“神秘袋”和一只纸盒,放在你们面前。 2.请每个小朋友把手伸进袋里摸一摸, 想一想袋里的东西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拿出来, 看一看和想的是不是一样。可以和伙伴说一说它 是什么, 说完后把它放在面前的纸盒里。 3.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三种形体的特征:谁手中的物体和我一样, 请把它举起来, 大家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4.教师逐一指着黑板上三种形体符号提问: 这个符号代表哪个物体? 引导幼儿感知形体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二)、猜想和验证三种形体的滚动路线

1.教师创设“打敌人”的游戏情境, 引导幼儿猜想和验证三种“武器”的滚动路线。 (1) 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现在, 我们要拿这几样物体当武器玩“打敌人”的游戏。这边是营地, 这条线是战壕, 前方就是 敌人, 装武器的小盒子就是我们的弹药库。大家想一想: 如果我们要滚动这三种武器去打击敌人, 它们可能会走什么样的路线?

幼: 圆柱形武器可能会走直线。

幼: 圆台形和圆锥形武器可能会走弯线。

(2)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 这三种武器滚动起来到底会走什么样的路线呢? 我们可以轻轻地滚动它们来试一试, 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出示记录表, 引导幼儿认识三种形体符号及其在表上的位置, 了解记录方法: 这是一张记录表, 上面有三种武器的符号。你们 把姓名先写上, 然后轻轻滚动武器, 仔细观察每种武器的滚动路线, 并把看到的路线画在符号旁边。

(幼儿尝试,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 有的小组急于填写记录表, 教师提醒他们:“一定要先试一试, 然后把看到的画在表上。 ”有的小组出现了争议, 教师就提议:“没关系, 你们可以再试一试。”有的小组任务分配不均, 幼儿要么抢着记录, 要么抢着试武器, 教师就点拨他们:“你们是一个小组, 只有特别团结才能打败敌人。我觉得你们可以轮流来做, 你们觉得呢? ”有的小组记错了, 教师就随 时提供橡皮。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皮影戏

活动目标:

1、欣赏皮影戏录像,感知皮影戏特殊的艺术风格。

2、观察《幼儿用书》和实际操作活动,发现光和影之间的变化,初步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3、细心观察,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皮影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收集一段皮影戏表演影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3、制作或收集表演皮影戏的剪影,例如《孙悟空空打妖怪》儿歌中的角色剪影。

4、白色的布,强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皮影戏录像,初步感知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

2、开展讨论活动,进一步感知皮影戏的表现手法。

——教师:你喜欢看表演吗?这种表演手法叫什么?(皮影戏)

——讨论:你觉得这种表演眼我们过去看过的表演比较,它什么地方比较特别?

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感知皮影戏后面的秘密。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人们在做什么?

——教师:为什么要有光?光源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皮影戏的?

——教师:你发现表演皮影戏需要哪些材料?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摆放材料吗?

4、引导幼儿戏表演的道具和后台表演现场,初步了解皮影戏表演的光学原理。

5、演示操作皮影戏的方法,感受特殊的艺术效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先请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把白布拉起来,再请2—5位小朋友手拿剪影,边念儿歌边在白布的后面摆弄,教师在剪影的后面打开强光,让幼儿面观察感知皮影戏的基本特征。

——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可以分批让幼儿上来试进行操作活动

大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游戏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

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

一:光影揭秘

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幼儿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小朋友们\"(请这名幼儿观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请一名小朋友揭示\"小精灵\"的奥秘。

4、出示儿歌

你我的好兄弟 有你就有我 你来我就来 你走我就走

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

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2)影子的兄弟是谁?

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三:作品欣赏

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

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

2、作品的特点?

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

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

1、先把轮廓画好。

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

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注意事项:

1、左右手配合

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

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

1、填画

2、组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变的月亮》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及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2.尝试运用语言、动作及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月亮变化的理解

3.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能关注月亮的变化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

2.动态教具

3.课件

4.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根据幼儿已学的美术活动中《月亮姐姐》,进行经验的迁移

师:上星期的美术课中,我们学习画了一个美丽的小姐姐,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想起来,她是谁?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她长了一对美丽的翅膀。

师:对,是月亮姐姐,那哪位小朋友还记得月亮姐姐的脸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小朋友画了圆圆的月亮姐姐,有的小朋友画了细细弯弯的月亮姐姐,咦?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月亮姐姐的脸可以变化?

2.倾听故事《月亮姐姐做衣裳》,激发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愿望

(1)师:为什么月亮姑娘做的衣裳总是不合身呢?(激发幼儿发现月亮在不停的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状。

师:你见过的什么样的月亮?像什么?(鼓励幼儿用语言和行动进行表达,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幼儿所讲月相)

(3)播放《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动画,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月亮的变化规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动画,请你看一看,月亮姑娘的变化和你看见过的和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三:简要解释月亮姑娘变化的原因,使幼儿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月亮姐姐每天都在变化,那小朋友们知道\"月亮姐姐\"为什么变化?请你们大胆地猜一猜,然后告诉老师。

(2)播放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月亮姑娘的变化是因为地球影子的投射

师:小朋友来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请你看一看,月亮姐姐在哪儿?地球在哪?那太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月亮姐姐被谁挡住了啊?原来是月亮姐姐和我们居住的地球想晒太阳,可是月亮姐姐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这个怎么办?

师:月亮姐姐很聪明,她想到一个好办法,请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办法?(用故事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了解月亮在围绕地球旋转)噢,原来月亮姐姐想到了,

只要围绕地球旋转,当它转到地球和月亮中间的时候,是不是就能完全晒到太阳啦?

四: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1)师:月亮姐姐聪明不聪明啊?那老师现在就来考一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小朋友比不比月亮姐姐聪明。

(2)观看教学挂图,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每幅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初

一、十

五、二四等),那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教师出示动态教具,请幼儿总结月亮变化规律

引导幼儿说出随着时间的变化,月亮每个月开始的时候变成细细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变成了大圆盘,到了月底的时候又慢慢变回了月牙的形状。

五:幼儿根据月亮变化规律进行填图游戏

师:你们看,图中的初九和二十四号得月亮被刘老师不小心擦掉了,现在忘掉了她们的样子,请你们当我的好帮手,帮我把她们的样子画出来好不好?

(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中添画出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一、设计思路:

幼儿园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增强自我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声音现象属于大班科学教育目标之一,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奇妙的声音》,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发展其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3、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如:电话声、钟声等。

2、纸折的小青蛙、电光纸、塑料袋、盘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种乐器等。

3、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感知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五、活动过程:

1、猜一猜,感知声音。

师: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声音吗?

放课件,自然界的一些声音,灰太狼。

(分层播放,第一次放一种声音,第二次可以放几种,可以逐个增加)师:小朋友你们的耳朵好灵呦,都猜到了,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引出问题)

2、玩一玩,探索声音。

(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乐器、第二组:收集的废旧材料、第三组:盘子、豆子)①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样东西,这些东西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们拿出,玩一玩,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②请个别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小结:物体进行碰撞振动而产生了声音。

③让幼儿把手放在喉部,进一步体验振动产生声音。

④师:刚才,大家都玩了玩,让这些物体都发出了声音,那这些声音一样吗?再次玩这些物体。进一步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和声音不同。

3、找一找,制造声音。

师:刚才。大家玩弄了各种物品,让他们了出了不同的声音,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脚,尖叫等。

(提醒幼儿避免发出尖叫的噪音,影响到其他人。)

4、听一听,欣赏声音。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发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好听的声音呢?

(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不同,懂得要多听乐音,避免噪音,保护我们的耳朵不受伤害。

5、活动延伸: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我们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我相信我们班的宝宝们还能发现更多,更好听的声音认真观察,细心聆听,把你们发现的,听到的,带回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大班科学活动《玩声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声音,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种多样。

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不同的方法发出的声音,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勺子、木梳、刷子、瓶子、杯子、沙锤等。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猜猜我是谁》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请三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给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

二、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师:刚才我们大家玩游戏的时候一下子就猜中了,为什么呀?哦,因为每天一个人的声音是不同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很多东西,去小朋友们玩一玩,也人它们发出声音来。

幼儿自由的玩,老师与幼儿及时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刚才你玩的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的。(请幼儿讲述,帮助幼儿丰富词汇,搓一搓、按一按、敲一敲等) 师:我们让手里的东西动了,它就会发出声音来。为什么现在它们不响了呢?(引导幼儿说出,我不敲它就不响,我不搓它就不响) 师:这些东西我们不再动它,它就不响了。

三、感知声音的不同

师:刚才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么声音也听不清。让我们分开来听一听吧!

1、敲杯子。大家仔细听,好听吗?它的声音怎样?

2、吹口哨,大家按“

一、

二、一”的节奏走一走。

3、敲鼓。鼓发出的声音和杯子一样吗?

4、摇沙锤。轻轻摇,用劲摇,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

四、听声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师: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声音,老师这儿录下了一些,我们一起听一听,听到这些声音,你会想到什么事?

(一)、实际声音再现:

1、一只小鸟叫,两只小鸟儿唱,许多鸟儿闹。

2、马儿在叫,马儿飞跑起来,越跑越远。

3、流水叮咚叮咚,一群鸭子嬉戏,遇见鹅大妈,互相问候,小河里热闹极了。

4、风雨中。

五、探索模拟声音

1、看课件。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故事,这个故事里也有很多声音,我们一起看一看、听一听,请你想想故事里讲了什么事.

2、示范模仿。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那些声音呢?我们能不能来模仿小马走路的声音呢?可以用什么来模仿呢?还可以用什么来模仿呢? 师:刚才我们玩的这些东西中,什么发出的声音和小马走路的声音很像?还有什么也很想?其他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你能不能也找些东西来模仿一下呢?

3、幼儿自由探索,老师与个别幼儿交流,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己发出的声音。

4、交流玩法,互相学习。

师:你刚才模仿的是什么小动物,用什么模仿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像不像。

5、合作配音。

教师操作课件并讲述故事,幼儿配音:清晨,鸟儿们醒来了,(揉塑料和拍打纸片模拟小鸟飞上飞下) 两三只鸟儿醒来了,(吹口哨,断断续续交替进行)

许多鸟儿快活的闹着,(口哨和纸片同时进行) 晨练开始了

小马快快跑(用瓶盖刮木梳) 大象在散步,(用沙锤,拍桌子) 乌龟越爬越远了,(用刷子轻轻刷砂纸) 早晨,大森林里多快乐呀.

6、活动小结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听声音编故事。

2、指导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生活用品模拟发声。

大班《四季服装》

设计思路:

本节活动课是为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而设计的。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幼儿不善于去发现,而懒于去关注一些事物变化,不具有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观点,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去了解各种季节服装类型,从而激发他(她)们对各种服装的审美兴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辨认能力。

2、引导幼儿辨认各种季节的服装及搭配审美能力。

3、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重、难点:

区分不同季节的服装类型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课件、服装

2、自制玩具眼镜、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听录音的方式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不同季节服装的多样性,从而区分各种季节的服装。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位好朋友,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们是谁? 请幼儿听录音风声、鸟鸣声、青蛙叫声,并自由讨论猜测是什么声音,从而教师逐一启发幼儿感知四季服装的不同类型。

师:①刮大风了,冬天来了,小朋友们非常冷,快来想个办法呀!引导幼儿说出

穿上厚厚的棉衣。

②小鸟飞来了,春天来到了,天气暖和了,小朋友们把厚厚的棉衣都脱去,换上了漂亮的毛衣。

③小青蛙跳来了,夏天到了,天气非常热,小朋友们快来想一想办法,引导幼儿说出穿上裙子及小短裤。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季节的服装类型,并激发对此活动的乐趣。看课件,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和小朋友们所穿衣服的样子,教师并对春、夏、秋、冬四幅图画逐一讲解,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四季服装的了解。 图画1:草儿绿了,花儿红了,柳树发芽了,小鸟在天空中不停地拍打着翅膀,春天要来了,天气暖和了,小朋友穿上了漂亮的花毛衣。

图画2:太阳公公在天空中不停地对小朋友们眨着眼睛,地上的小青蛙在捉着虫子,夏天来到了,天气非常热,小朋友穿上了半袖的T恤衫,把胳膊露了出来,这样就可以凉快一点儿。

图画3:树叶从树上慢慢地飘落下来,秋天来到了,天气有点冷了,小朋友们换上了毛衣。

图画4:下雪了,冬天来了,天气非常冷,圣诞老爷爷穿着厚厚的棉衣来给小朋友们送礼物了。

3、出示实物服装,教师引导幼儿辨认并说出不同季节的服装类型。

师:①小朋友们,冬天刮着风、下着雪非常冷,我们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呢? ②夏天,太阳晒在小朋友们身上非常热,这时我们应该穿些什么衣服? ③春秋季节时,天气不冷也不热,小朋友们又应穿什么样的衣服呢?

二、集体尝试操作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来进一步识别不同季节的服装类型,并感受各种服装的多样性。

操作1:幼儿搭配服装,时装表演。 两人一组进行服装搭配,表演《模特秀》 操作2:幼儿自由绘画《四季服装》

三、延伸活动

幼儿时装表演,展示作品。

大班综合教案:衣服哪里来

活动目标

关注目标:关注衣服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

技能目标:培养关爱他人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学习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玩具衣服的能力。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衣服和加工生产过程。

态度目标:增强对废物利用的兴趣,培养幼儿勤俭节约习惯和热爱周围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参与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持久地与他人交往,不浪费资源,并能宣传影响别人。

活动准备:

1.自己的小衣服;

2.废旧挂历纸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衣服哪里来

(通过谈话、快速联想,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所穿的衣服有很多,并且在不断地丢掉很多小的衣服,而自己所穿的每件衣服是用很多的资源生产加工,并经过人们艰辛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1.谈话提问: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是怎样来的? (了解衣服的生产加工过程:种植棉花――施肥――管理――收获――纺织――设计――剪裁――缝制――购买……)

2.分析引导:使幼儿关注一件衣服的背后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3.从情感教育入手,启发幼儿关注衣服的背后蕴含着的一些事情,教育生活中要幼儿节约,不要浪费。

活动二:穿哥哥姐姐的衣服

和大班、一年级的哥哥姐姐或亲戚家中的哥哥姐姐们联系,互相交往,赠送衣服(互动活动);手拉手做朋友,建立长期的交往。

活动三:我的小衣服

(自己的衣服小了不乱丢掉,把它送给弟弟妹妹穿。)

1.到小班(或低年级)找自己的伙伴和弟弟妹妹做朋友,互相交往、谈话。

2.把自己的小衣服送给弟弟妹妹穿。

活动四:废物的制作

(通过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衣服的实践活动,学会一两种衣服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利用废物制做物品的兴趣。) 1.教师示范演示制作方法,可折衣服、剪衣服,粘贴装饰衣服等。

2.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3.时装表演,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增强废物巧利用的意识,发挥幼儿的创造才能。

活动五:向贫困地区小朋友捐赠衣服

在教师的带领下,把自己穿不完或不穿的衣服(也可带动家人)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和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注意事项:

1.活动中利用的废旧材料必须是干净的,或已消过毒的。

2.在整个活动中,指导孩子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注意安全。

不同的服装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有些动物“服装”颜色与周围环境非常相似,起到保护作用。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蟋蟀、青蛙、变色龙、蝴蝶利用保护色等功能进行自我保护的图片和资料。

2、课本内容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我们有各种颜色的衣服,你们看一看我们班的小朋友都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们的衣服颜色能变化吗?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一:(蟋蟀在平时是黑褐色的,但在草丛中时就变成绿色的 ,跟身边的草一样颜色,这样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提问:这幅图上有什么?它皮肤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作用?(让幼儿进行发散思维)

2、出示图二:(青蛙在平时是绿色的,为了躲避害虫的攻击及更好的扑捉害虫,也能很好的调整身体的颜色)。

提问:这幅图上有什么?青蛙皮肤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幼儿思考)

3、出示图三:(变色龙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变化,如:在绿色的树叶上时是绿色的,爬到褐色的树干上就成了褐色,在红花上时就变成红色,爬到黄沙上时就变成黄色等等,只有这样变色龙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它皮肤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4、出示图四:(五彩缤纷的蝴蝶也能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颜色,以躲避人们的扑捉,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提问:蝴蝶的颜色会变化吗?有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5、教师小结:动物们能根据不同的环境来改变自身的颜色,这样能更好的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6、出示课本内容教学挂图,让幼儿找出躲在森林里的动物并把他们圈出来。活动结束:

教师表扬孩子,总结蟋蟀、青蛙、变色龙、蝴蝶的肤色变化作用。

第12篇:大班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变化”说课稿 说活动来源:

“停水的日子真的很难过!”这是在一次城市停水后我和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叹。近日,又和孩子们聊起那日的停水事件,一个孩子说:“,爸爸说我们人类要保护水资源,地球上的水用光了就没有了”。这句话引起了其他的讨论:“不是的,水是从大海里来的,大海很大,不会没有水的。”“不是,大海的水是苦的,不能吃的,我们用的水是从地下挖出来的!”水哪里来的?用过的水到哪里去了?谁会用完吗?怎样让水用不完?一连串的问题从孩子们的嘴里问出来,也预示着孩子对生活中的水资源有了一定的兴趣。抓住这个孩子感兴趣而又有价值的点,故预设了本次活动。

说活动价值:

我们常常在有水的日子里一点都不觉得用水的方便,没水的日子里才发现一点一滴水的珍贵。环境在我们身边一点点恶化,但我们每个人却常常视而不见。本次活动的价值点就是想通过现场的实验活动使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

内容来自

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通过实验感知水变脏容易和脏水变干净困难的道理。

2、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3、有良好的坚持参与探究的科学品质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目标定位:

目标是集体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明确细致的目标将帮助精确地描绘出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本次活动中,我把目标定位在三个方面: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变化”说课稿

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感知水变脏容易和脏水变干净困难的道理。是本次活动力争阐述清楚的主要问题。这个目标是整个活动展开和幼儿能力提升的载体平台,在活动的两个对比实验环节中能够非常显性地达到,也是具体的基础知识目标。

目标2——价值目标: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更是本次活动的价值点,在两大环节中,不论是第一环节“水变脏了”能帮助孩子感受到水无处不在,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懂得珍惜水;还是第二环节“把水变干净”使孩子们懂得水处理的困难和复杂,知道要爱惜水资源,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的,这是贯穿整个活动的主线,更是本次活动最具价值的点。 本文来自织梦

目标3——情感能力目标:有良好的坚持参与探究的科学品质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的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次活动能够完成的。在本次活动的特定情景中,我预想我的孩子们在获得知识意识的同时,能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和能力培养,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此目标的设定是为了放大并着力进行养成,以期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大的收益。

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生活中哪里需要水及水的用途。前期的经验就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只需要通过的提问帮助其会忆和再现。

材料准备:生活中用水的图片,生活废水若干盆(肥皂水、洗手水、洗菜水),过滤物若干(纱布、滤纸、活性炭、网兜等)选用的材料不脱离孩子的生活而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肥皂水是化学物废水,洗手水是泥水,洗菜水是附有垃圾的废水。这些不同的废水为孩子进入下一环节“把水变干净”提供了不同的实验平台和实验结果。也预示了我的预设价值。二过滤物的选择也是基于不同的过滤要求挑选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内容来自

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本次的活动中,根据科学活动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问题法来对幼儿常见的“水”的情况进行设疑。围绕从幼儿最有生活经验的“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水”——具有一定困难情境的“怎样把用脏的水变干净”——运用已建构经验的“如何保护地球上的水”等主要问题的展开,使活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地展开,而幼儿因此产生的疑问与惊奇正体现了其主动思维的开始。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变化”说课稿

其次在活动中运用比较法来强化了对水的变化的认知。因为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但是正是因为干净水变脏和脏水变干净的互逆过程有着很大的差别:干净水变脏是极其方便快速的过程,而脏水变干净则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过程。因此在这鲜明的对比过程中,幼儿能实实在在地感知到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有价值的知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探究实验法是本次活动中最主要的学法:当幼儿针对问题情境“如何把水变干净”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后,提供多种探究实验的机会就成了帮助幼儿解决实际困难的良好平台。在多途径(实验、看视频、现场采访等)的探究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的是知识,更收获了学习知识的多种方法,这比单纯习得知识要有意义得多。

说说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刺激幼儿思考。

活动开始,开门见山,提出第一个疑问:哪里有水?(海、河、水管、身体、植物、地下、瓶子里)帮助幼儿建立水资源存在于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的概念,为目标“树立环保意识”埋下伏笔。紧接着出示一盆清水后提出第二个疑问: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引导回忆已有的有关水循环的知识经验,了解水是循环利用的。提出第三个疑问“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水?”后及时通过洗毛巾、洗蔬菜的生活情境再现,让幼儿感知水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东西,同时,亲自体验清水很快变脏的过程。最后提出本次活动的重要设疑点: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水是循环利用的,那么我们用下来的脏水怎样才能再用呢?

内容来自dedecms

2、自主探究,适时点拨。

本环节提供三个可选情境开展分组活动:1是电脑观看水处理视屏,了解脏水变干净的过程;2是询问现场了解脏水变干净的大概过程;3是现场实验水过滤的过程。要求三个小组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将方法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提供交流材料。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脏水变干净的方法,其主要目的1是帮助知道寻找问题的答案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感知脏水变干净的过程是复杂而又漫长的;

3、学会用自己的符号记录脏水变干净的方法。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幼儿的需求,及时进行点拨,如:幼儿遇到记录困难时的点拨,幼儿遇到操作困难时的点拨等等,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

3、交流互动,呈现探究结果

本环节让各个研究小组展示自己的记录单,交流自己的答案,进行经验分享和迁移。顺序依次是:第一组现场采访——达到“知道处理脏水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很复杂,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步骤,而且有的含有化学物质的脏水很难再利用,会污染环境。”第二组过滤实验——通过一些简单的过滤能吸掉脏水里的脏东西,要让水变得更干净需要许多次的过滤,而肥皂水需要特殊的过滤材料过滤,代价很高。”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变化”说课稿

第三组观看视频——“处理脏水要到专门的水处理厂,运用一些大型的工具,经过一次次的过滤最终才变成生活中能用的水”。在交流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各小组的记录方式,帮助知道记录也是很好的交流表达方法,同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总结。

对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寻求答案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通过活动总结出:水变脏的容易和脏水变干净的困难,知道珍惜水资源,知道少使用化学物品,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延伸活动。

护水小卫士:还有很多人们不知道或者做不到保护水资源,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护水小卫士,提醒大家:你认为可以告诉他们什么话呢?如:水龙头,拧小些,节约水,好处大。洗碗少用洗洁精,身体好处多等等,与一起制作成护水标语,贴在班级、校园里。 dedecms.com

说活动亮点:

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有了水才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当人们人人都树立了这样的理念后,我们的环境恶化的脚步才可能越走越慢,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灿烂。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孩子小小的心中种下一棵保护环境的种子,使“保护环境”的愿望能最终实现,使地球母亲越来越美丽。

第13篇:大班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玩印章

设计意图

“玩印章”活动取自上海《学习活动》5-6岁教师参考用书《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它以一种中国独有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赋予了它更多的意蕴和内涵。但是印章对与幼儿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于是我们利用外出活动、社区资源,找寻与印章有关的信息,增加幼儿对于印章的感性认识,为《玩印章》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准备。活动开展中我尝试着借助教材故事《爱盖章的国王》作为切入口,进行了创造性地改编,利用作品,引出印章,并由此展开了科学活动。引发幼儿对印章兴趣,感受印章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诠释,也是本次教学价值之一。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盖盖、找找印章的过程中,了解印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找寻印章在生活中作用,产生自制印章的愿望。

活动流程

1、经验准备——积累对印章的感性认识

2、讲述故事——丰富有关印章知识

3、参观“国王印章店”——感受印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4、游戏:找印章——进一步感受印章在生活中的作用

5、延伸活动——产生自制印章的愿望

第14篇:大班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指纹》

南平延平区南山中心园

林莉

活动名称:科学领域活动---有趣的指纹

设计意图: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在进楼的走廊里装设了指纹考勤机,老师在上下班时只需要在考勤机上按下曾注册过的指纹,就会在考勤机上保留考勤时间记录。孩子们看见了,好奇地问:“为什么老师要按下指纹考勤机呢?”我说:因为我按下的指纹是只有我一个人才有,没有第二个人和我是一样的,这个指纹就代表是我代表我这个人今天来幼儿园了。”虽然成人知识性的告知让孩子知道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但实践出真知,孩子亲历体验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实验探索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身体的奥秘,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指纹具有不一样的外形特征,并用简单形象的语言描述;

2、了解指纹的作用,并利用指纹添画;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观察力。

重点及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指纹具有不一样的外形特征,并用语言描述。 活动准备:拓印记录表、放大镜、笔人手一份;油泥每组一盒;纸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魔术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指肚上一条条不规则的条纹就叫指纹。

二、观察比较指纹

(一)指纹像什么

1、教师引导幼儿取出放大镜观察,教师参与到幼儿的观察中,并给予适时指导。

2、幼儿用语言表述。

3、教师小结:我们的指纹有很多形状。

(二)指纹是不一样的

1、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2、出示记录表,介绍示范介绍拓印及记录方法

3、幼儿操作体验,教师实施指导。

4、幼儿观察,教师参与,给予指导。

5、幼儿讨论:你的指纹都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你的指纹像什么”。

6、教师小结:像龙卷风、漩涡的指纹叫涡纹。像河流的指纹叫流纹。指纹一出生就有,永远也不会改变,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所以你的指纹就代表你自己。

三、指纹的作用

­

公安局的警察叔叔可以破案;我们幼儿园可以通过指纹鉴定禁止陌生人进来;现在还有很多的箱子的锁是指纹识别的,还有计算机通过指纹识别只能主人使用。

四、欣赏并制作指纹画

五、幼儿相互欣赏,展示作品。反思:

1、如果要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指纹的不同之处,即:虽然每个指纹都不样,但还是可以分为涡纹和流纹两大类,效果会更好。

2、在活动活动前,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各幼儿的指纹,使斗形指纹,箕形及弓形指纹都有所出现。会为幼儿提供出最直观的资料,会更加有说服力,幼儿的兴趣会调动的更高。

第15篇:大班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变大门

活动目标:

1.体验剪纸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参与活动。2.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3.体会不同粗细对纸圈长度的影响。活动准备:

小兔木偶一个,剪大门的图示,若干张纸。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师问:小朋友喜欢看魔术吗?你看到过什么魔术?谁变的? 幼:刘谦变的。(比如:硬币穿杯,戒指进鸡蛋等)

师:你们觉得魔术奇特吗?其实都是魔术师用了方法骗过了我们的眼睛,它里面藏着许多的秘密。

2.师:以前都是我们看别人变魔术,今天我们自己来学着变魔术,大家愿意吗?变什么呢?

二、学习变大门。

1.幼儿尝试变出一扇“小门”。

(1)、师:看一看,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纸?(长方形的纸)请你们把剪刀拿起来,听老师的要求。

师:在长方形的纸上开一扇门,让小兔穿过去。但是在开门的时候,门框不能剪断。(拿出一个相框比作门框,给孩子直观感受门框怎样才是不断) 幼儿实践操作,老师用小兔一一试试能不能穿过。 2.幼儿学习看图示变出一扇“大门”。

⑴、师提问:现在要进行更大的挑战,老师要穿过这扇门,请你们想办法变出来。但还是用这样大小的纸,要求门框不能断。 抽个别幼儿讲解方法。

⑵、幼儿尝试剪出“大门”,教师验证。 把小朋友剪好的门一一贴在黑板上。 师:找一找哪扇门最大?老师能不能穿过去?

让一个幼儿找一扇大的门,老师试着穿过去。(发现:小朋友剪的都不能穿过去)

⑶、幼儿学习看图示剪“大门”。

师:老师用你们这种大小的纸,就能变出一扇很大的门。 教师出示“图示”,让幼儿观察门框没有剪断。让两个幼儿拉住门框,老师穿过去。

师:你们看我这个魔术怎么样?想不想学?

教师出示图示,详细介绍三个步奏。让幼儿实践操作后,把幼儿剪的“大门”全部贴在黑板上。

⑷、师生探索发现剪出“最大门”的方法。

师:请小朋友找一找从哪扇门开始老师可以穿过去? 找一扇门试一试,再找个小朋友一起穿过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门能穿过,有的不能穿过?(幼儿:有的门大,有的门小)

师:怎样才能把他们的门变大的呢?比一比纸条哪个粗?哪个细?

(小结:剪得越细门就越大,剪得越粗门就越小) 三.分层分别剪出大门和更大的门。

1.对没有成功的幼儿要求继续剪出能使老师穿过的门。2.对成功的幼儿鼓励,并要求剪出比原来更大的门。 3.请幼儿回家剪给爸爸妈妈看。

第16篇:大班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教学反思

2011-01-16 08:40:45|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活动: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你会怎样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呢?”孩子们各抒己见的说出了自己的好办法,接着,我又问:“这么冷的天,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呢?”我给了孩子足够的时间,讲述自己的看法。

第二、采用儿歌教学,突出活动重点。

在欣赏完儿歌后,请幼儿来说说“儿歌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等问题来引导幼儿思考,并采用游戏的方法,使本活动的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三、采取小组合作,提供表现舞台。

波兰教育学家雅.柯尔恰克说:“儿童是感情的王子”,他们的情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组学习同传统教学相比更有利于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幼儿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我出示了一些其他小动物,请孩子们分组,为他们找到好朋友,并把图片放到和刚才过冬方式一样的小动物一起。并请他们互相讲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过冬的方式。幼儿敢想敢说,不受拘束。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孩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使他们在这一舞台上得以尽情展示自我、品味成功。

第17篇:.1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总结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总结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别强烈。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重要时期,对常见的任何事物、现象都喜欢刨根问底。生活中,幼儿经常会发现很多现象:为什么刚栽上的小树要在旁边绑很多木棍,为什么我们班的云松要爬在管子上,为什么相框的后面要有一个支架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与\"让物体站起来\"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此活动非常具体,幼儿有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便于幼儿在自主操作过程中进行观察、发现与记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一、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首先,我们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教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根据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深入,层层递进,极大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同时,又丰富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各种经验。

二、幼儿科学活动形式应尽量生活化

日常科学活动的生活化。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的人或事物的交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为幼儿接触周围自然物、认识和了解科学现象打好基础。

三、幼儿科学活动应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幼儿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所以科学启蒙教育更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幼儿科学活动应大胆的探索

我们鼓励幼儿能积极主动、较长时间地参加科学活动,大胆地探索周围自然界的事物。对不懂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主动探索周围事物并能发现、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学会了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主要特征,能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和思考。了解了周围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与人们的关系,我们还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把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创编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学习5以内加减法、口算、比较大小等知识,初步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及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认识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对立体图形的只要特征有所感知,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自然测量,初步体验量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认识时钟。会看整点、半点。会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七天的名称及顺序,感受时间间隔的长短。

科学活动不是师生之间的静态知识传递,而是在老师引领下,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以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以及寻求答案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兴趣,掌握方法。不能以科学活动的探究结果作为评价的单一标准,应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不怕困难和勇于尝试的精神,都要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如此,才能培养出\"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让他们愉快地走进科学的殿堂。

第18篇: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中班科学教育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幼儿感知身边科学技术的存在,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幸福。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

中班科学培训活动方案《球与气》

目标

1.初步探索皮球中气的多少与弹力之间的关系,能大胆的用语言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对周围生活中的常见科学现象有兴趣

3.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

准备

1.皮球人手一个,但有的气足、有的气稍少、有的几乎没气。

2.气泵、打气嘴若干。

过程

1.拍球比赛,引导幼儿发现

教师:今天我们进行拍球比赛,请大家选一个皮球站好做好准备。

幼儿自选皮球,教师观察幼儿挑选皮球的行为,如有的幼儿会用手压一压,有的会和同伴争抢气足的球等。

提问:刚才选球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手压一压?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球好拍?

拍球比赛。

教师:我们来试一试,刚才你拍了几个球?为什么我们都会拍球了,有的人拍得多,有的人拍得少呢?

2.幼儿再次拍球,体验球中气的多少与弹力之间的关系。

教师:请小朋友们再拍拍球,这次要将每种球都试试,

儿感受气流吹拂面庞的感觉。

提问:皮球里有气吗?

实验:将气足的和气少皮球放在同一高度落下并进行观察。

小结:气足的球容易弹起来。

建议

教学变式:如果实验条件不允许,可以5-6人为一组,分别试验不同的方法。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儿遇到要让热水变冷的情况,教师可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解决困难。

领域渗透:本活动中,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幼儿学习测量温度,认识温度计上数字大小和温度高低的关系。如水变冷了,温度有什么变化?水温表上的数字有什么变化? 中班科学教育活动《纸花开放》(公开课设计方案) 广饶县第一中学幼儿园20xx—20xx学年度公开课设计方案 科学活动《纸花开放》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有吸水性的特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2、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手工纸花每人2朵,宣纸花每人1朵,水果盘,盆、水、记录表、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索兴趣

1、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些漂亮的花,自己找一朵喜欢的小花坐到它身边。这些花跟我们平时见过的花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这是用纸做的花)

2、这些纸花能像真花一样盛开吗?幼儿讨论

3、(教师示范将花变成花苞)

4、如果我们把这些花苞放到水里会怎样呢?(幼儿大胆发言)(幼儿将花变成花苞)

二、操作感知,交流讨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你观察到了什么?(花苞放在水里,花瓣会慢慢撑开,纸花开放了)

2、教师提问:为什么花苞放在水中,花瓣会慢慢盛开呢?

请幼儿发表见解,教师进行对比

3、小结:原来纸宝宝把水洗到了它的身体里,花就打开了。

这是因为纸有吸水性。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一个小秘密。

三、对比试验,经验提升

1、刚才我们发现用彩色手工纸制作的花苞在水中能盛开。老师还准备了宣纸,如果把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纸同时放进水里,你觉得哪个会先盛开?幼儿猜测

2、幼儿再次操作:制作花苞,老实说开始时,所有幼儿将两朵花同时放到水中。

3、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交流,验证实验结果,修正部分幼儿错误的预测结果。

四、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宣纸做的花苞开得快?幼儿讲述

小结:宣纸的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宣纸做的纸花很快就开了。彩色手工纸与宣纸相比吸水性要弱一点,水宝宝进入它的身体里就慢,所以彩色手工纸做的花会慢慢的开。

这是因为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

五、活动延伸:

教师提出问题: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纸质做成的花苞,放到水里,他们的开花速度会怎样呢?我们区角中继续操作实验。

执教人:孟伟

20xx年4月

广饶县第一中学幼儿园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公开课《纸花开放》活动反思

《纸花开放》是由我执教的一节中班下科学探索活动,活动的目标首先让孩子认识纸的吸水性,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在课前材料方面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上课前也进行了多次实验,活动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对材料的选择也很有方向性,在老师出示各种材料的时候,不时听到“这是我们画画的纸”,“这是我练毛笔字的纸”,“这是可以用来折纸”……对于材料的准备工作,我给孩子留了家庭作业,回到家后认真收集,爸爸妈妈们也参与了进来, 孩子们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带来和同伴一起分享,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富有指导性。二是要增加探索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学习独立完成作品。个别幼儿急于寻找答案,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处应该有的现象,在这个环节老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指导,使得个别组幼儿不得不停下清理水。在以后的活动中,老师还是要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总起来说,我对这节活动课的效果比较满意,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中二班:孟伟 20xx年4月

第19篇: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乌鸦喝水

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乌鸦喝水

活动目标:1.提高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使幼儿能理解图片表达的内容

2.使幼儿明白乌鸦喝水的原理

3.从乌鸦的行为中得到启示,遇到困难学会自己动脑思考。

活动准备:多媒体,教学所需要的图片,半瓶水(透明的瓶以及小石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老师出示第一张图片给孩子看,并问孩子,有谁知道图片中有什么动物

呀?它在干什么?同学回答后,老师讲解:“哦~原来是一只乌鸦呀,那他在急着什么呢?它旁边有什么?对,乌鸦它口渴了,急着想喝水呢。” 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请大家开动小脑筋想一想,乌鸦在喝水时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呢?学生:水太少了 学生:瓶口太小,嘴巴伸不进去。。。。。。 老师总结,肯定孩子们的答案。

二、引出问题,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出示图片,请小朋友结合图片说说乌

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喝到水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半瓶水,只给5颗小石头,其余的先收好,请小朋友扮演乌鸦,演示乌鸦如何喝到水,用夹子代替乌鸦的嘴巴,将小石头一颗一颗丢进水瓶,请其他小朋友仔细观察水的变化,当六颗石子放入瓶中时,乌鸦能不能喝到水,为什么?给幼儿解释水还没到瓶口,乌鸦没办法喝到水,要继续加石头,并拿出事先收好的石头,让幼儿继续放,知道水升到瓶口。

老师总结,乌鸦喝不到水,想办法,然后就把石头一颗一颗用嘴拣到瓶子里,石子沉到了瓶子的底部,占据了水的位置,水就慢慢升高了,只有石子足够多时,水才能升到瓶口,乌鸦才能喝到水。

三、继续引导孩子思考,如果你是乌鸦,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头的话你还能想出

其他办法来喝水吗?发散孩子思维。孩子:叫同伴来帮忙 小孩二:地上挖个坑,把水倒进去。。。想的办法越多越好。

小结:乌鸦喝水遇到了困难,但是它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终于通过努力喝到了水。所以小朋友们以后遇到了问题要像乌鸦学习,不怕困难,动动脑筋想办法。

第20篇: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片段教学)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教师:廖武珍

活动内容:科学活动——按规律推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总结规律,运用规律。

2.掌握按颜色、数量的排序规律,并按规律推理。3.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版一套;幼儿镶嵌板每人一套;一套有规律的串珠,一套没有规律的串珠;卡片3张;绿色、红色珠子若干; 活动课程实录:幼儿随音乐有序取牌入座。

一、游戏导入:“大家好,我是小熊,小朋友欢迎你们来我家,你们能告诉我刚才是怎么进教室的?(我们是听音乐进教室的,我们是取牌进教室的)幼儿入座后,互相观察牌的颜色,感受规律。

二、操作探索:

游戏㈠ 观察串珠,初步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师:出示两串串珠(一串是有规律的,一串是没有规律的),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串串珠各有什么特点?师:哪串珠子串的有规律? 师:哪串是没有规律的? 师:哪串珠子串的漂亮?

师:那就请小朋友也试着串出一串有规律的串珠吧!教师播放动感音乐,小朋友开始串珠子。音乐结束后,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幼:我是按二个绿色二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我是按三个绿色一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幼儿纷纷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大家的作品都很好。下面,就带好自己的串珠,摆个姿势小熊给你们照个相吧。

小结:设计本环节,就是让幼儿感知有规律的串珠更美,并能从中找出简单的规律。

游戏㈡ 迎新年。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1.铺地板。

教师在演示版上布置小熊的家。说,“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小熊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它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愿意帮助小熊吗?” 幼:愿意。

师:小熊说,铺地板得按着它要求的规律来铺。“小熊小熊装新房,地板铺得真漂亮。黑白黑白有规律,铺完地板又刷墙。” (老师拿出一张自制的黑白变化规律的地板图片,请幼儿观察。幼儿观察地板颜色变化的规律后,按规律镶嵌) 2.刷墙。 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了,再帮我刷刷墙吧。”小熊家的墙壁是要刷彩条状图案的。小朋友仔细听,墙壁彩条的颜色是怎么排列的?“小熊小熊装新房,又铺地板又刷墙。红蓝黄、红蓝黄,按着规律来刷墙。”

(老师拿出自制图片,请幼儿观察墙壁彩条,按着彩条规律在插板上镶嵌) 3.挂彩灯。 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墙壁刷完,再来帮我挂彩灯吧。”小熊家的彩灯也是有规律的。看谁设计的最好,小熊就选谁的彩灯挂在门口。 教师巡回指导并总结、表扬“彩灯”设计有创意的小朋友。并请最有创意的小朋友在教师的演示版上“挂彩灯”。

小结:设计本小节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规律,按规律推理,并能用镶嵌在插板上把规律摆出来。 游戏:“风水轮流转”

4、身体体验:幼儿围成一圈,按规律做动作。

师:游戏方法:小朋友一边跟我说儿歌“请你先来拍拍手,请你再来拍拍肩,最后再来跺跺脚。”一边从壮壮小朋友开始,依次做这三个动作。轮完一圈为止。如果哪个小朋友做错了动作,就进圈里给小朋友表演个小节目。好不好玩? 幼:好玩!游戏开始„„

三、活动延伸:小朋友今天来小熊家玩得开心吗?接下来和小熊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很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的。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大班.doc》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大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