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事变活动方案

2020-04-18 来源:活动方案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16纪念“九一八”事变84周年活动方案

2016纪念“九一八”事变84周年活动

方案

2016纪念“九一八”事变84周年活动方案(1)

1931年9月18日爆发了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更是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开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今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4周年,按照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相关工作要求,学院将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纪念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现将开展纪念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人们,悼念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深刻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院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二、活动安排

1、从9月中旬开始,有条件地组织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就近就便参观,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教育。通过举办“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班(团)会、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以入党(团)宣誓、学习座谈、征文演讲等形式,提高全院师生的爱国情怀。

3、充分利用学院课堂、橱窗、广播、展板、院报、校园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开展抗日题材专题讲座、图片展、语音广播、络视频展映等活动,确保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有机联动,通过加强舆论阵地的宣传引导,形成爱我中华、圆梦中华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三、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党(总)支部要充分认识开展九一八事变发生83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好各种纪念活动。

2、丰富活动载体。各党(总)支部要抓好活动载体和抓手的设计与组织,通过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引导师生理性爱国,真心爱国。

3、加大宣传力度。各党(总)支部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手段,积极宣传和营造“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浓厚舆论氛围。各党(总)支部开展活动的好经验、好作法要及时上报至学院宣传统战部,学院将给予及时报道。

一、活动背景: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 84 周年,为充分发挥革 命纪念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载体和带动 作用,根据东教委[2016]25 号文件部署,决定在我校 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纪念九一八事变 84 周年 活动。

二、活动目的:

着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 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艰苦历程和取 得的辉煌成就,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和动员广大 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报效 祖国。

三、活动安排:

1、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在全校组织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办黑板报手抄报、读一本抗日战争题材

好书、听报告会等各个层面不同内容的纪念活动,教 育和激发青少年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

2、开展纪念抗战英雄人物活动。组织师生收看、收听、阅读电视台、电台、东港 通迅等主要媒体刊发的我市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

英雄人物和英烈事迹。

3、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纪念九一八事变 84 周年征文活动。 提倡高年段班级开展演讲活动。

四、活动时间:2016 年 9 月 18 日。

五、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全校师

生要充分认识纪念九一八事变发生 84 周年群众性纪念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师生开展好各种纪念 活动。

2、认真组织,保证实效。由学校少先大队牵头,按方案实施,并督促班主 任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切实保证活动能取得实效。

推荐第2篇:77事变

“七七事变”77周年:日疯狂右转 中国铁证敲警钟

中新网 记者 马学玲

今日,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

77年前的今天,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7年后,这一昔日帝国疯狂右转。就在“七七事变”纪念日前夕,安倍内阁更是急不可耐地通过了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议案,为日本未来能够公开使用武力、海外用兵打开大门,地区安全亮起红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中国近期集中公布大量反映日本侵略历史的资料,如山铁证还原血泪史实,敲响和平年代的历史警钟。

不安的纪念日:日本疯狂向右急转

和往年一样,在7月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国多地将举行纪念活动。

和往年不一样的是,在这个77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国乃至世界都感到了不安。这种不安,源于“七七事变”的制造者——日本近期以来的疯狂右转。

继悍然参拜靖国神社、抛出“侵略未定论”、对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进行所谓背景调查等之后,今年7月1日,安倍内阁更是急不可耐地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议案。

“这为日本未来能够公开使用武力、海外用兵打开了大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副主任苏晓晖日前撰文指出,在错误路线上继续走下去,日本难免有一天会打着“正义”的旗号,再次放出战争恶魔。地区安全已经亮起了红灯。

然而,对于这位“进击”的首相来说,其实这只是他野心企图的一小步。除在历史问题上大开倒车,二次执政的安倍还大肆渲染所谓“周边威胁”,试图谋求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备,以期摆脱战后体制。

一边涂抹历史,一边厉兵秣马,却还要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时不时渲染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威胁”——这就是今日之安倍,正在推动日本向否定侵略历史、架空和平宪法、回归“强兵”的道路上疾走。

安倍不顾民意、一意孤行的种种做法,也引起了日本民众的抗议。共同社7月1日、2日的民调显示,安倍内阁的不支持率比上个月顿然提升了7个多百分点,在其二次执政以来首次超过四成;而力挺安倍政策的《读卖新闻》7月2日、3日的民调亦显示,不支持率较一个月前增加了9个百分点,达到四成。日本媒体指称,安倍内阁已现“脱离民众之兆”。

“日本不愿面对历史的行为,反映出日本对和平与稳 定的轻视,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感到不安。”苏晓晖说。侵华日军自证其罪:并非延续仇恨

为“回击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日本侵华种种恶行、暴行、罪行的谎言,揭露日本侵华期间的反人道、反人类、反文明的暴行”,7月3日起,中央档案馆从馆藏档案中选出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45名日本战犯的亲笔供词及中文译文,每天一份,陆续在国家档案局网站向社会公布。

“目的在于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视和平。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防止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明华在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

首个被公布笔供档案的战犯是铃木启久。根据笔供,他曾引诱约60名的中国妇女和朝鲜妇女任慰安妇,至少杀害5470名中国人民。

据介绍,此前中央档案馆印刷出版过日军侵华战犯笔供,也向国内外相关组织、人士提供过笔供的部分内容,但在互联网上进行全文公布,尚属首次。

“眼下,日本疯狂右转,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同时,更是荼毒地区安全,因此,我们有必要公布这些资料。公布得越早,日本篡改历史、推卸战争责任的可能性就越小。”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谈道。

在童增看来,中国也是在尽国际义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日本正迈向军国主义,可能对世界带来新的灾难,中国此次公布其战犯笔供,旨在让其警醒,悬崖勒马。”

此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等机构近日也公布了一批日军侵华资料。其中,吉林省档案馆公布的邮政检阅档案最新研究成果,被解读为“侵华日军„第一手资料‟自揭罪行”,分析称,这是对日本右翼否认当年侵略史实的“奇谈怪论”的有力驳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深刻理解战争的血腥和恐怖,才能以史为鉴、珍惜和平。”苏晓晖指出,铁证如山,日本只有一个选择:改正错误,回头是岸。

中国罕见高规格纪念 日本国家走向引忧

根据中国官方此前发布的消息,今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在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爆发„逢五‟和„逢十‟的年份,纪念活动会比较大。而在普通年份,也会有高规格的官员出席,但国家领导人出席的时候非常少。”上海师大教授、抗日战争史专家苏智良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在苏智良看来,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则是日本正在改变的国家走向,“亚洲历史已经走到了重要关口。在这个时候,我们重温历史,有现实的意义,令中国老百姓提高警惕,同时告诫国际社会,比如美国,不要拿起别人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不是危言耸听。以“七七事变”为标志,日本开启了全面侵华的历史。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8年浴血奋战,中国抗击和牵制了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总兵力,但同时付出了“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的惨痛代价。

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但令人忧虑的是,作为当年法西斯轴心国的日本,正在走向危险境地。韩国《中央日报》日前撰文分析称,安倍正在效仿希特勒,其领导下的日本下一步将会有何动向,有待观察。

为此,中国抗日战争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发起对日本侵犯人权的国际申诉,二是切实筹备和办好国家公祭来固化历史,三是建立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内容的专门博物(纪念)馆。

童增则认为,除了这些官方举措,还应该注重发动民间的力量,尤其海外力量,“让这些受害者站出来,共同揭露日本当年犯下的滔天罪行,形成海内外配合之势。”

“此外,应该进一步加大民间对日索赔力度。”在童增看来,民间对日索赔非常具有说服力,是反制日本的一个很有效也很有意义的手段。

推荐第3篇:卢沟桥事变演讲稿

卢沟桥事变演讲稿

【篇1】

76年前的7月7日,日本侵略者进犯北平西南卢沟桥,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的日子里,重温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具有特殊的意味。

对中国人民而言,“七七事变”具有双重意义。

一方面,它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七七事变”爆发后,在短短的几十天里,文化古都北平和北方重镇天津接连告失。其后,日本军队兵分三路,长驱直入,敌兵所至,烧杀掳掠,仅仅一年多,祖国的半壁江山沦入敌手。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段伟大的历史。“七七事变”的枪声引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烈火,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这熊熊燃烧的烈火化作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将中国推入一个民族觉醒的新时期。从此,白山黑水,长城内外,中原大地,珠江两岸,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父教其子,兄勉其弟,妻子送郎,共赴国难,开始了空前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七七事变”的教训警示我们,只有国家富强才能抗击外敌的侵略,免于强暴的蹂躏;抗战胜利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团结起来,才能救祖国于危亡,挽狂澜于既倒。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劫不衰,生生不息,创造了不朽文明,结束了上百年屈辱和苦难的历史,今天更迈向伟大的复兴,究其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种打不垮摧不毁无比坚韧的爱国精神,有一股不甘屈辱异常顽强而深厚的生命力量。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今天我们已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但时势的变迁、世局的变幻,丝毫没有降低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价值。全球化使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可能给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固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色带来冲击;各国经济在相互融合中也有竞争;世界安全局势不容乐观,霸权主义有增无减,这些都告诉我们,面对风险和挑战,我们仍然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赋予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就是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进而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祖国,需要付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需要付出一点一滴的长期不懈的努力,而激励我们为祖国付出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是我们对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的深挚情感和强烈认同,是亿万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有了对祖**亲深沉而诚挚的爱,我们就乐于为她奋斗,甘于为她奉献,不惜为她牺牲。

泰山耸立,黄河滔滔,昆仑巍峨,长江浩荡。意气风发、信心百倍的中国人民将聚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冲破任何艰难险阻,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篇2】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转眼间离1937年7月7日,接近70年了。

历史总象一个老人,给我们讲述着那年那月年日发生的事情,还有多少人知道那日,还有多少人纪念那日,我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写不出华丽的词藻,写不出动人的诗句,仅以笨拙的文笔纪念那些无畏的先烈,纪念那个给中华民族留下耻辱的年月。

事过境迁,虽然我们这个和平年代的年轻人,都不曾见过战火,都不曾闻过硝烟,但历史的老人,能够把这一切展现在我们面前。{分页}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真的是这样吗,先烈们,如果你们能够看到现在,现在的有些国人,有些国人的行为,你们会作何感想?曾一时有些人以身披“太阳旗”为荣,以身穿“皇军服”为荣,以收藏“日军功章”为荣,“军刀”竟然被国人公然出售或佩戴摄影,并以此为荣。有人把“918”、“77”当作吉日,开业,结婚。面对这些,你们是否有话要说呢!

不想到来的日子总是来的那么快,每年的这个日子,我都会去你们的墓前献一束鲜花,看到你们的墓前冷冷清清,你们会不会觉得孤单,英雄的你们,会不会伤心,伤心什么,为什么而伤心,是不是因为太多的国人将你们遗忘呢?

70周年就要来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真的不知道,不知道我独自一个人去献花是不是很傻,英雄的先烈们,我没有忘记你们,你们在我心中永远是英雄,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会让他继续的来看望你们,安息吧,英雄的先烈们!

推荐第4篇:一二八事变感受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起而应战。 中国方面,1932年1月29日蒋介石复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任委员长在3月6日),同日蒋制定对日应对原则为:“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这是国民政府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应对总方针。1月30日,国民政府发布《迁都洛阳宣言》,表示绝不屈服。2月1日,蒋介石命令中国空军参战。2月4日,军委会划分全国为4个防卫区,同时令川、湘、赣、黔、鄂、陕、豫各省出兵做总预备队。2月8日,蒋介石批示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增援十九路军。2月14日,蒋介石命令将第8

8、87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调归十九路军指挥参战。为补充十九路军伤亡减员,蒋介石还先后命令自上官云相、梁冠英、刘峙等处,运徒手兵2000名以补充十九路军,并为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补充大批武器弹药。此后蒋介石先后调动国军卫立煌第14军(辖第10师、第83师两师)、第1师、第9师、第47师及陈诚第18军(当时下辖第11师、第14师、第52师共三个师)、独立第36旅等部队支援上海十九路军(但因交通和赣州战役等原因,以上数个师大都未能在停战前抵达上海附近的指定地点参战)。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诸如庙行大捷等胜利,给予日军一定打击。但3月1日,日军援军在我军防备薄弱的浏河一带登陆,形势逆转,我军被迫撤退到第二线防守。3月3日,日军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

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吸取九一八事变期间不与日本直接交涉专依国联的教训,在“一面积极抵抗”之际,也“一面交涉”,与日本进行谈判。国民政府认为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内乱不已、军令政令不统

一、财政极端困难,无力与日本全面开战,希望在“不丧失国权”的情况下以最小代价达成停战。5月5日,南京政府代表郭泰祺与日本特命全权公使重光葵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第十九路军留驻停战线、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但中国保留行政权和警察权);日本军队撤退到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即恢复1932年1月28日事变之前的状态。

停战谈判期间(1932年4月29日),朝鲜人反日志士尹奉吉在暗杀大王王亚樵的指使下混入庆祝日本天皇生日的天长节暨日军胜利阅兵庆典,向主宾席投掷炸弹,结果日本陆军大将、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官白川义则被炸死。

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等人以事变期间红军发动赣州战役等为借口,正式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鸦片战争以来,对外战争几乎逢战必败,而且几乎每次都以割地赔款告终。淞沪抗战期间,国军屡挫强敌,迫使日军三易主帅,而最后的停战协议中,既无割地内容,又无赔款条款,实为百年来所罕见。一二八抗战中,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广大爱国官兵表现的高度爱国热情和抗日救国的英勇牺牲精神,表明了为民族生存而战的中国军队,虽然武器装备远不如敌军,但抗日卫国的正义性质,和广大人民的支援,使中国军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也为在沪西方人所亲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清末以来西方人轻视中国军队的心理,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形象,改变了中国的国际观感。

推荐第5篇:七七卢沟桥事变

七七卢沟桥事变

七七卢沟桥事变

2014-07-07 13:11:32| 分类: 历史夜话 |举报

|字号 订阅 七七卢沟桥事变

今天是7月7日,一个国人不当忘记的日子。

就在77年前的今天,是日本帝国主义全民侵华的开始。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是中国全面抗日的开端。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已然霸占东北数年之久的日本军队,在乾隆皇帝曾经手书“卢沟晓月”的浪漫之地,炮轰宛平城,悍然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危急时刻,抹平隔阂、联合抗日的呼声似乎一夜之间唤起了古老民族的惊醒,从此,中华民族迅即进入了全面抗战的历史。俗称的八年抗争,从这一刻开始了。

之后的八年时间里,中华民族饱受忧愁、耻辱,亲人离散、故土难归。以致今天,也许我们何等努力地想用文字来还原那段历史,都是徒劳的,因为在真实的历史面前,文字单薄无力。也正因为此,更多的是通过文字来熟悉历史、处于现代性进程中的今人,要温习历史、纪念“七·七”,惟有咀嚼史料,用心体会——否则将被庸常的表象所遮蔽而无法洞见本民族的真实性格,无法明了信仰中庸、出世的国人何以一夜之间爆发出那么大的愤怒,更无法想象存有异见的党派何以走到了一起并最终取得了民族的胜利。

纪念“七·七”,纪念国人的“不妥协”。事实上,在卢沟桥事变之前,日本早已占领了包括东北在内的中国大片领土。此后,日军侵华的脚步从未停息。与之对应的是,当局不断退让,心存幻想。直到“七七事变”的枪声想起,日本妄图彻底占领中国的企图终于暴露无遗。身在延安的中共中央立即发表宣言:“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也正是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华民族终于意识到,已经没有妥协的余地,必须抗战,因为世上没有无来由的和平。此不妥协一口气打了八年,直至胜利。

纪念“七·七”,纪念国人在那一天终于恢复了对痛苦和耻辱的感知力,寻找到了勃发的动力和知觉。面对空前的威胁,全民族觉醒了!她重又找回感觉痛苦的能力。面对日军炮火,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著名的歌曲诞生于卢沟桥事变三天后。这觉醒,昭示人们:一个年长的民族,不仅修炼了忍耐,更蕴藏了能量。

纪念“七·七”,纪念因之而再度牵手的跨越党派、阶层、性别、年龄的全民族合作,成就了抗战的胜利。就在“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即发出通电,主张武装保卫华北,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抵抗日军进攻。后来,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共发表《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将红军进行改编;国民党提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的口号,进行总动员,统一划分战区部署正面战场的军队。这样,持续八年的全民族抗战就此开始,并最终赢得了胜利。历史告诉国人,合作成就和平。

在21世纪,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日本军国主义在和平年代仍然阴魂不散,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修改日本和平宪法。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深切缅怀为八年抗战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

推荐第6篇:9.18事变演讲稿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透过历史的尘封,我再次凝望您,我亲爱的祖**亲。我们谁也不会忘记1931年9月18 日,那一天,您流泪了,您流血了!于是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心声汇集出同一句话,“九一八,九一八!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80年前的昨天,是一个值得我们悲愤的日子,日本借口柳条沟事件,炮轰北大营,彻底撕毁了“邻友和平”的假面。80年前的昨天,东北军在“绝对不抵抗”的命令下不战自退,日军轻易拿下沈阳城……从那一天起,有多少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又有多少孤魂暗自嗟叹。不止是“旅顺大屠杀”,不止是“平顶山惨案”,不止是“南京大屠杀”……不知还有多少个万人堆叠着同胞的白骨,不知还有多少土地浸透过亲人的鲜血。

无数民族英雄为了保家卫国,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民族主权而慷慨就义。他们的光辉形象和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向上!

如今,我们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奥运会、世博会、世园会,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震惊了全世界,但我们依然要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要知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让我们努力学习、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辉煌而读书!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推荐第7篇:129事变演讲稿

一二九事变演讲稿

时间倒流

回溯到一九三五年 十二月九日

阳光依然懒懒散散 冬日依旧寒冷凄清 但是

在北平——历史的故都 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件——

为反对投降和压迫掀起了学生总运动 到处是挂满的标语 到处是飘舞的纸单 到处是怒吼的口号 到处是浴血沸腾的青年 这一天

白云为之翻涌 大海为之咆哮 黄河长江为之怒吼 中华大地为之震颤 因为

一个蹂躏不屈的民族 在苏醒

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在抗争

我们不会忘记他们是民族的拯救者,更不会忘记那些在敌人的恐怖下高呼着口号散发着传单而不惜抛头颅的热血青年们,应该记得那段带有刺骨朔风的峥嵘岁月!以先锋的姿态连同悲昂壮烈的呼吸。那时的天穹不曾苏醒,当我们年老时,不会忘记这一天——十二月九日!在国家存亡的关头。朋友们,难道我们真的希望这大好的青春年华就在我们的虚度中而好无意义的流淌而去吗,我们都渴望理想的实现,努力吧,前方便是海阔天空,朋友们,在民族生死的毫发间,青春有何其短暂今天,升华,没必要为了去做什么大的贡献而整日的去努力,促使了反动派的妥协,起来——起来——站起来!

难道我们真的希望虽然快乐但平庸地度过青春?

不!以浩气锤炼飒飒长剑,以碧血铸就巍巍丰碑。那么,可爱的青年!人生苦短,从北平从天津从东北,勇敢而执作的向前走。我们不会忘记他们,促使了民族的觉醒。也许我们会坚定的说,身为青年的我们,别再有那么多的犹豫。

朋友们,翻过历史厚重的扉页,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先驱,苦涩的毫无意义的青春吗,我相信,没一个有理智,当挂历上赫然显示12月9号的时候,热血横洒,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这一天?

而我们,处于二十一世纪和平下的中国大学生们又该如何去展现青春的风采呢,迸发出长夜不息的响雷,六十九年前的这一天,开始在我的耳膜边一点点萌生,年轻就是能力。

过去是他们的,而未来属于我们,在这个太阳升起的国度里,让我们以“12.9”运动的青年学生为榜样,“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以钢一般的意志,火一样的热情,投身到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来吧。

推荐第8篇:卢沟桥事变前

【卢沟桥事变前】

1931年8月,日军借口有一个日本军官在东北失踪,把大批军队调入东北。9月18日,他们炸毁一段铁路,并诬赖是被中国军队破坏的。当夜,日军聚集军队,炮轰沈阳城,发动“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后】

日军以日本官兵2人在上海虹桥军用机场被击毙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

链接相关资料:

【毛泽东】

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蒋介石】

一方面派人向日本提出抗议,一方面派人向日本密谈。抗议是做给人民和国际上看,密谈才是主要意图。

原因

“九一八”事变(即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即《大陆政策》)

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

所谓“大陆政策”,是指作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作为一种侵略政策的形成,必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日本“大陆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则源于明治维新前后已奠定的经济、政治、军事,尤其是思想基础。大陆政策一共分六步:1.吞并台湾2.吞并朝鲜

3.吞并满蒙4.吞并中国5.称霸亚洲6.称霸世界

日本“大陆政策”的缘起,并非从日本近代开始的。早在丰臣秀吉(1536-1598)

初步统一日本后,就曾于159

2、1597年两度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至德川幕府末期则出现了“海外雄飞论”。所谓“海外雄飞论”是当时日本儒学家、国学家和洋学家从不同角度集中论述的对外扩张主义思想,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因此,它并非某一思想家所提,而是多家主张的概括。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本多利明、佐藤信渊和吉田松阴等。他们的主张虽具有不切当时日本实际的幻想性,但却奠定了“大陆政策”的思想基础。

以下是《大陆政策》的一些资料: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

所谓“大陆政策”,是指作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作为一种侵略政策的形成,必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日本“大陆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则源于明治维新前后已奠定的经济、政治、军事,尤其是思想基础。大陆政策一共分六步:1.吞并台湾2.吞并朝鲜

3.吞并满蒙4.吞并中国5.称霸亚洲6.称霸世界

日本“大陆政策”的缘起,并非从日本近代开始的。早在丰臣秀吉(1536-1598)初步统一日本后,就曾于159

2、1597年两度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至德川幕府末期则出现了“海外雄飞论”。所谓“海外雄飞论”是当时日本儒学家、国学家和洋学家从不同角度集中论述的对外扩张主义思想,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因此,它并非某一思想家所提,而是多家主张的概括。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本多利明、佐藤信渊和吉田松阴等。他们的主张虽具有不切当时日本实际的幻想性,但却奠定了“大陆政策”的思想基础。】

中国如何胜利结束这场战争的:

1.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发起全民族抗日;

2.当时只有德国和日本是法西斯国家,而其他的都是反法西斯国家。所以其他反法西斯国家都来帮助中国;

3.海外的华侨和热心人士都纷纷帮助。

推荐第9篇:9.18事变(推荐)

9.18卢沟桥事变

今年9月18日,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80周年纪念日。1931年的9月18日清晨,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犯沈阳,短短四个月内,长春,锦州,哈尔滨等各大城市,在蒋介石的一声“不许抵抗”中相继沦陷。美丽的东北三省和三千万勤劳的人民就这样轻松地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温历史,我们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铸造出来的,如果不好好学习,又怎能对得起先烈们呢!日本人侵略了我们的领土,但永远也侵略不了我们爱国的心。我们绝不让战争建立在我的快乐之上,更不会让战争去破坏和谐的社会。我们将来必定会让世界充满和平,充满爱。总有一天,我们会让橄榄绿洒偏球,让我们携手共在一片蓝天下“九一八”事件也让我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建设出强大的、富绕的国家才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推荐第10篇:七七事变事变简介

七七事变事变简介

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因发生于1937年7月7日而得名,因发生于当时北平市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因中国驻军第29军拒绝日本驻军进入宛平城搜查失踪日军士兵而发生激战,天津、宛平沦陷。历史上,七七事变被定性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事件简介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发生时间:公元1937年

事变发起者:清水节郎、一木清直等。

日军: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

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 军长宋哲元 副军长佟麟阁 师长冯治安 旅长王治邦 团长吉星文 事件起因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希望用武力灭亡中国。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

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南京大屠杀事件简介

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但有部分人却试图抹杀事实。

事件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介石在庐山声明中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全国上下掀起全民抗战的浪潮。

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向南京方向溃退,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由于从上海的撤退组织的极其混乱,中国军队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中国将领唐生智力主死守南京,主动请缨指挥南京保卫战,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日军羽田部队在黄浦江口残杀中国军俘虏经过淞沪会战三个月鏖 战,日军也损失甚巨。日本参谋本部原计划让上海日军“凯旋归国”,并没有进攻南京的计划。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给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的命令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追击的战线为苏州、嘉兴以东”。 然而日军中下级军官不愿就此罢休,11月15日的第十军军团扩大会议达成决议:“全军独断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击。”11月22日,松井石根致电多田骏:“为了尽快解决事变,要求军部批准向南京进军和占领南京。”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正式下达占领南京的命令。日军经过数月连续作战,此时进攻上海以西数百公里的南京,几乎没有后勤支持。日军军官称:“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在西进途中,日军抢劫、杀害平民、强暴妇女的暴行已经开始。

自从命令下达后,罪恶感就消失了,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这个就地征收的命令,使下级军官发狂,不但抢夺粮食,并且强暴了中国妇女……对于

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决。(曾根一夫,《南京大屠杀亲历记》)

12月4日,日军逼近南京外围。8日,日军占领南京外围阵地,已从北、东、南三面包围南京,此时南京守军只剩西面的长江一条退路,然而唐生智做出“背水一战”的姿态。一方面下令集中力量固守复廓阵地,另一方面命令销毁长江上全部渡船,并令宋希濂三十六师看守城内通向下关的唯一通道挹江门,严禁部队从此处退出。自此,南京城内守军和平民的退路被全部切断。10日,日军发动全线进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7时,唐生智突然下令突围撤退,自己乘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军瓦解,大部向下关溃退,在挹江门与三十六师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击破城门逃至下关。由于渡船已经销毁,许多难民与士兵仅试图依靠木板渡江,最终大多冻溺江中。其他人见渡江无望,返回城内。许多士兵脱下军装躲入南京安全区。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第11篇:小学生“九一八”事变演讲稿

小学生“九一八”事变演讲稿

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9月份的节日很多,有刚刚过去的教师节,也有即将来临的中秋节,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日子更应该让我们记住!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那就是9月18日,那一年这一天发生的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九一八事变!什么是九一八事变呢?高年级的同学也许知道,那就是:

83(1931)年前的9月18日的深夜,东北军的士兵们被一声爆炸声惊醒,日本关东军轰炸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并诬为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轰炸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了沈阳城,半年之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不能忘记的国耻。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再到1945年的抗战胜利,整整用了14年的时间!在这14年里,当时只有4.6亿人口的中国,却用了3500万鲜血和生命才换来这抗战的胜利!高年级的同学也许知道4.6亿和3500万的比例!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日本,一个面积只有4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0多万的小小的岛国,竟有那么大的野心侵略我们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人口4.6亿的中国,况且侵略的还不止中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啊!

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日本战败后的今天,经济腾飞了,国民素质也提高了。我们家里用的很多电器,小汽车都是日本生产的。在一次中日学生交流活动上,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孩子徒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日本的家长把孩子放在出发地就到目的地去等待,而我们的中国家长,却一路跟在孩子的后面,帮他们背背包,帮他们擦汗,递水给他们喝,一路上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的做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我们的同学思考啊。在餐馆,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最大,留下垃圾最多的,人家一定会说是中国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希望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自强自立自爱,才能傲立于东方,傲立于世界。

篇2: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昨天如果收看电视新闻会发现,全国都在进行一场隆重的悼念活动,悼念八十一年前的“九一八事变”。所以,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勿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的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阴谋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所为。日军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晚便占领了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并且短短4个多月内,日军相继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土地,整个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乡亲成了亡国奴,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同学们,“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的开始。从19世纪后半叶起,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扩张的道路,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并且他们的目标直指中国。从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开始大举进攻中国,而中华民族蕴藏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危亡之际发出了格外耀眼的光芒。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九一八”事变过去83年了,抗日战争也已经胜利69周年了。但那段血写的历史却不容忘却。“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我们纪念那场事变,就是要不忘国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的这场磨难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耻辱。面对这些,我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觉得心头沉甸甸的。历史是不能忘却的,国耻更应该永远牢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牢记国耻,决不让悲剧在中国再次重演。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九一八”这个屈辱的日子,勤奋学习、严于律己、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期待、去推动、去共建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辉煌未来。

谢谢!

第12篇:学习卢沟桥事变心得体会

学习卢沟桥事变心得体会

【篇一】

这几天注定不能平静的度过,参观完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内心深深被震撼,于是有感而发。 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坐落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庄严,肃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 在参观中,我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 年。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而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历史虽已过去,我们不仅看看就完了,而是要记住这一段历史,勿忘国耻,将理性的爱国主义发扬光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奋斗。

【篇二】

卢沟桥的硝烟虽然已散去整整七十年,但历史并没有尘封英雄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七十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秋的危急关头,英勇的二十九军将士在宋哲元将军的领导下,摒弃妥协退让的政策,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骄横,打响了全面抗日的第一枪。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八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大量的日伪军;中国国民党组织军队进行了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淞沪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滇缅会战等正面作战,歼灭了部分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和国际友人的帮助下,中国军民以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卢沟桥事变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它让中国这条沉睡的雄狮惊醒,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东北局部抗战转变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全面抗战,使敌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战后,日本军国主义不但不反思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及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争得亚洲各国人民的原谅,反而把中国政府放弃战争赔偿当作软弱可欺。特别是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任期间,不顾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毅然参拜靖国神社,为鬼招魂;歪曲历史事实,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欺骗本国青少年;增加军费,大搞军事科研项目,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修改宪法,不断向海外派驻军队,加强军事存在;拒绝亚洲各国“慰安妇”赔偿的合理诉求,并拒绝道歉;因中国东海油气田的开发而制造摩擦;就钓鱼岛、竹岛的主权问题与中国、韩国发生争端;加强日美安全合作,意在针对中国包括台湾海峡。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充分反映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新迹象。

“居安定思危,处困当图强”。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不是为了宣泄民族仇恨,而是为了缅怀抗日先烈,讴歌英雄事迹,牢记屈辱历史,激发爱国热情,振兴中华民族,更是为了中日友好、和平发展、世界和谐,防止重重蹈历史的覆辙。

第13篇:1930年:富田事变前前后后

1930:“富田事变”的前前后后

罗平汉

江西吉安市青原区的东固乡和富田镇,如今在江西是两个极普通的乡镇,然而,对中国革命史稍有了解的人,对这两个地名一定不会陌生。前者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创建的较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毛泽东在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所说“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红色割据中的“李文林式”,指的就是李文林等创建的东固根据地;后者则曾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30年12月这里发生了由肃反所谓“AB团”而诱发的富田事变,而富田事变又引发了中央苏区的大规模肃反。

【逼供之下,“肃”出大批AB 团分子】

富田事变发生已80多年了。从已有的研究文章可知,事变是由苏区肃AB团乱捕乱杀引发的。AB团的名字来自英文“反布尔什维克”(Anti-Bolshevik)的缩写,全称为“AB反赤团”,是1926年12月段锡朋、程天放等人在蒋介石、陈果夫的支持下,于江西南昌建立的国民党右派组织。1927年初,AB团将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排挤出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控制了省党部的大权,并成立了江西省政府。1927年4月2日,中共与国民党左派联合发动“四二暴动”,组织群众围攻AB团分子控制的国民党省党部,AB团骨干分子除少数逃脱外大部被抓,AB团作为一个组织亦不复存在。

赣西南苏区肃AB团起始于1930年5月。据有关学者研究,其实在赣西南乃至整个中央苏区,根本没有什么AB团存在,在苏区肃AB团当然也就是全盘皆错。可当时赣西南苏区的中共组织已产生一种印象:AB团不只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与改组派争权夺利,而是已渗入根据地内部,渗入共产党的组织之中,在内部肃清AB团分子势在必行。

反AB团很快反出了“效果”。1930年7月22日,刘作抚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 “吉安西区A B团有二千余人,自首的有七八百人。”至于其中有多少人被当作AB团领袖而杀掉,报告中没有提及,但在那个白色恐怖之后继之以赤色恐慌的年代,被杀者估计不少。

吉安等地大量的所谓AB团被破获,非但未使人们产生反AB团斗争已经取得胜利的喜悦,反而使赣西南中共组织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1930年9月24日,中共赣西南特委发出《紧急通告第二十号——动员党员群众彻底肃清AB团》,将赣西南肃AB团的运动推向高潮。这个《紧急通告》介绍了AB团的产生经过和内部的组织情形,说它的组织严密,全国有总团部,以下是各省团部„„加入AB团时要填志愿书,吃血酒,宣读誓词,颇有点江湖黑社会发展会众的味道。

《紧急通告》中讲到这样一件事情:“团特委发行科朱家诰,因工作消极,言论行动表现不好,时常与AB团通书信,引起许多同志发生怀疑,同时因万安县委破获,AB团供告朱是团员,写信告知特委,特委即把他拿起审讯,在初坚决不肯承认,我们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严审他,才供出来„„”由此可见,当时根据地的肃反之所以犯扩大化的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预设了一个组织严密、危害严重、人数庞大而深藏内部的假想敌,为了肃清这个假想敌不惜对怀疑对象严刑逼供,随后又依据口供抓人捕人,于是内部肃反越肃越多。事后才发现所谓潜伏之敌,竟是子虚乌有,而错杀之同志已无法死而复生。

由于使用逼供信,赣西南果然又肃出了一大批的所谓AB团分子。这年10月,赣西南特委在关于政权问题的报告中说:“此次破获AB团,赣西南政府副科长„„杀了六人。嫌疑犯六七人。全部人员占了四分之一„„”据同月召开的中共赣西南特委会议的记录所载:“党过去杀一千多AB团”。赣西南特委同时也承认,这些被杀的AB团分子,“内中一定含有许多可以教育过来。这也是工作中值得注意的”。

可是,这个本“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共赣西南特委并没有真正注意。10月上旬,中共赣西南特委、青年团赣西南特委和工会组织在吉安城合并,成立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以李文林为行委书记,常委有李文林、曾山、陈正人、段良弼、丛允中等人。11月30日,江西省行委印发第九号《通告》,“指示各地一面积极地进行肃清AB团、改组派、第三党等反革命,一面把动摇有反水可能的富农分子通通捉起作抵,以免将来有反水带白军骚扰的事情发生”。

出乎意料的是,在随后不久发生的富田事变中,肃AB团甚是积极的李文林、段良弼等人,也被当作AB团分子而遭整肃。

【李文林指责毛泽东,前委与特委产生分歧】

1930年12月发生的富田事变,是在江西省行委书记李文林被当作AB团疑犯扣押后,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肃反委员会主席李韶九前往富田,将省行委常委段良弼、秘书长李白芳等作为AB团分子加以抓捕而引发的。而李文林、段良弼等人之所以被认定是AB团分子,又与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包括此前的红四军前委)与中共赣西南特委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意见分歧有直接关联。

1930年2月6日至9日,红四军前委和红

五、六军军委及赣西特委在吉安县陂头村召开联席会议,史称二七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扩大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地方武装,深入土地革命。会议批评了赣西南地区迟迟不分配土地、不废除债务和按劳动力与耕作能力分配土地的错误,肯定了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办法。会上通过的《土地法》明确规定,“分田以抽多补少为原则”,“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为了实行统一领导,会议组成了红

四、红

五、红六军和中共赣西、赣南、闽西、东江地区组织的共同前委,以毛泽东为书记,朱德、曾山等为常委,彭德怀、黄公略为候补常委。会议还决定将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以刘士奇为临时负责人。

二七会议对于推动赣西南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及巩固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但这次会议对于后来中央苏区的肃反扩大化也产生了某些消极影响。在这次会议上,红四军前委作出越权决定,开除中共江西省委巡视员江汉波(即张怀万)的党籍,请求中共中央和中共江西省委批准。前委认为,江汉波“犯了严重取消主义的错误”,其主要理由,一是“在土地问题上反对群众热望的没收一切土地平分,不知道争取群众是当前任务。二是他反对取消为攻打吉安而设的红军总司令部,反对成立红六军„„”会议还作出决定,将原赣西地方武装的主要领导人郭士俊、罗万、刘秀启、郭象贤四人,作为“四大党官”予以枪毙。赣西南党内斗争乱打乱杀的先例由此开启。

1930年5月,李文林作为赣西南苏区的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苏代会。此时中共中央的工作实际由李立三主持。李文林接受了李立三左倾冒险思想和城市中心论的主张。8月上旬,中共赣西南特委在吉安县的富田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简称二全会议),李文林在会上对毛泽东的主张提出批评,指责毛主张波浪式发展根据地是“保守割据观念”和“农民意识”,说他发展地方武装的政策是“武装不集中”,而将重点放在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是“取消城市工作”。不但如此,这次会议还将受毛泽东支持的刘士奇作为重点打击对象,指责刘有“农民意识”、“保守割据观念”,有人甚至辱骂刘士奇是毛泽东的“走狗”。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刘士奇中途退出会场,但李文林、段良弼等人认为他是有意对抗,竟撤销了他的赣西南特委书记之职,并且开除其党籍,交中共中央批准。

实际上,二全会议一方面积极贯彻李立三的冒险主义方针,另一方面又在贯彻中央精神的名义下否定毛的主张,并打击了受毛泽东支持的刘士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1930年6月,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整编为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一军团,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兼前委书记,8月下旬,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编为红军第一方面军,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兼总前委书记——作者注)及毛泽东与李文林之间的矛盾。

1930年10月4日,红一方面军在赣西南十万群众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一举攻占吉安。这时,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对二全会议后赣西南党的组织已不信任。10月14日,毛泽东在吉安给中共中央写信,汇报攻占吉安的有关情况,在谈到现状时说:“近来赣西南党全般的呈一非常严重的危机,全党完全是富农路线领导„„党团两特委机关,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红军学校,发现大批AB团分子,各级指导机关,无论内外多数为AB团富农所充塞领导机关。故平分土地也只是‘抽多补少’没有‘抽肥补瘦’„„肃清富农领导,肃清AB团,赣西南党非来一番根本改造,决不能挽救这一危机,目前总前委正计划这一工作,但恐为行动所阻,不能很好地完成,中央须大加注意和帮助。”(毛泽东《给中央的信》1930年10月14日,《江西党史资料》第六辑)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对赣西南党组织作出这种判断者,并不只是毛泽东一人。10月19日,总前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周以栗在一封信中说:“关于土地问题,我此行所见及感觉许多地方,发生严重的富农路线机会主义,使革命工作发生严重的危机”。

毛泽东对李文林等人的不满,还与李坚持打大城市,又不赞成以东固、富田作为打破国民党军第一次“围剿”的预设战场有关。在罗坊会议上,毛泽东根据敌情变化,强调在强大的敌人进攻面前,红军决不能去冒险攻打南昌,必须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李文林等人认为,“不打南昌、会师武汉,就是违背中央精神,就会断送中国革命”,并说毛泽东的“诱敌深入”是保守主义,把敌人引入根据地,人民要遭到很大的损失„„

在富田事变前,由于在若干问题上总前委与赣西南地方党组织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使总前委对李文林等赣西南党的负责人产生不信任,认为他们执行的是一条“富农路线”,而这条“富农路线”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内部不纯,混入了AB团分子。1931年4月29日邓小平在《七军工作报告》中曾这样说:“过去总前委与省行委向来有冲突,如对军阀混战的分析,引敌深入的战术,开除刘士奇等问题,省行委常骂总前委是右倾,总前委常指省行委中有AB团的作用,故有富田事件之爆发。”(邓小平《七军工作报告》1931年4月29日,《党的文献》1989年第3期)

【乱抓滥捕AB 团,引爆富田事变】

1930年5月起赣西南地方肃AB团之时,作为根据地和军队最高领导机关的红一军团前委和随后成立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对此并没有过问。但地方大张旗鼓地肃AB团,势必对红军产生影响,既然地方打出了那么多的AB团,人们自然联想到活动在这个地方的红军队伍中,也一定会渗入AB团分子。因此,红一方面军集中到黄陂、小布后,总前委一面进行反“围剿”动员,一面动员肃反、反AB团,史称黄陂肃反。

对于黄陂肃反的情况迄今为止未见有专题著述,只有在一些老干部的回忆中有零星记载。由于反“围剿”军情紧急,这次红一方面军中的反AB团时间并不长,但“敌人在我们军队里安的AB团暴动,都被我们打的精光。杀了几十个总团,总共打了四千个AB团”。(《八大胜利的条件》1930年12月2日,《江西党史资料》第十七辑)

在红一方面军黄陂肃反之时,“红军中A B团要犯刘天岳、曾昭汗(汉)以及龙超清、梁鼎元、汪克宽、周赤等的口供,多方证明省行委内安了江西AB团省总团部,段良弼、李伯(白)芳、谢汗(汉)昌等为其首要”。其中段良弼曾任青年团赣西南特委书记,时为江西省行委常委。12月3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致信江西省行委说:“特派李韶九同志率兵一连代表总前委及工农革命委员会帮助省委省苏捕捉李白芳等,并严搜赣西南的反革命线索给以全部扑灭。”“凡那些不捉不杀的区域,那区域的党与政府必是AB团,就可以把那地方的负责人捉了讯办。”(《总前委致省行委信》1930年12月3日,转引自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肃反委员会主席李韶九携带这封信,并带着红十二军一个连出发了。12月7日下午,李韶九来到富田,立即将段良弼、李白芳、谢汉昌、金万邦等8人全部捆绑关押,随即严刑审讯。在李韶九的酷刑之下,段良弼和李白芳被迫承认自己是AB团,“并招出他们所认识的一些重要人物”。李韶九又根据段良弼和李白芳的口供,于第二天又从省苏维埃政府等组织内抓了10个人,并施以同样的酷刑逼其承认是AB团。李白芳、马铭和周冕的妻子也同时被捕,而且还被剥光衣服毒打。

从12月7日至12日,严刑逼供之下,共“破获”AB团120多名。12月9日,李韶九动身前往东固,去抓捕驻扎在那里的红二十军中的AB团。动身前,枪杀了25人,有的是临时抓来未加审问即被枪杀。

李韶九在富田刑审谢汉昌时,谢胡乱招出红二十军第一七四团政治委员刘敌是AB团首领。李到东固后立即在红二十军抓AB团,并让红二十军军长刘铁超通知时在兴国泰和边境侦察地形的刘敌迅速返回东固。11日,刘回到东固。李韶九见到刘敌后,有了以下的对话:

李韶九对刘敌说:“刘敌!你很危险嘚?”

刘问:“我什么危险?”

李说:“哼,很多人供了你咧!”

刘问:“供什么?”

李答:“AB团哪。”

刘笑着说:“你看咧,我像不像一个AB团?”

李说:“是呀!我也不信哪,但是现在有人供你呀!”

刘问李:“你相信不相信AB团有乱咬共产党员的阴谋?”

李说:“那也不会,为什么单报你呢?”

刘敌觉得,如果不承认是A B就会受酷刑,于是便说:“A B团要乱咬也是没有办法,只要求党放理智点去详细考查,死是不要紧,刑法是受不得的。”

李假意地说:“绝对不会,这绝不是简单的AB团的问题,完全是政治问题,只要承认错误接受教育,绝不是杀和打的问题。”

李韶九与刘敌都是湖南人,而且都在江西红二团工作过。于是,刘用湖南话对李说:“我是你的旧部,我的政治水平很低。我一定遵循你的政治指示,承认错误。我确信毛泽东不是AB团的人,你和军长也不是。走遍天涯海角,我都要跟随你们三位。我自己算得了什么!”听刘这么一说,李韶九的态度也就发生了变化,叫刘不要惊慌,还对刘说,我原本相信你不会走到这条路上去,定是他们陷害你的„„

谈话结束后,李韶九派人将刘敌送回第一七四团一营营部。回来之后,刘敌与营长张兴、政委梁学贻召开秘密会议,认为李韶九来肃AB团是一个大阴谋,决定写信让他来开会,趁机将其扣留,逼其讲出阴谋。张兴听说李文林、红二十军政委曾炳春(曾当时在家中养病)和王怀都被怀疑为AB团,乃前往军部质问李韶九,结果一去即被扣押。刘敌闻之,即率第一营将军部包围,将军长刘铁超捆起,释放了被李韶九带来东固的谢汉昌等所谓AB团分子,李韶九闻风而逃。

当天晚上,刘敌与谢汉昌又率部赶到富田,包围江西省行委,收缴了看守人员的枪械,释放了被关押的近百名所谓AB团犯人。古柏、曾碧漪(古柏夫人)、彭儒(陈正人夫人)闻讯连夜从富田逃往兴国,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也从机关逃出,躲在附近沙村的一个农民家里,随后前往宁都的黄陂。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富田事变。

事变发生的当晚,刘敌、谢汉昌及被释放出来的段良弼、李白芳等人召开紧急会议,认定这次李韶九等人抓AB团有阴谋,并提出了“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即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的口号,决定成立新的省行委,暂由段良弼负责,通缉曾山、陈正人、古柏、李韶九等人。

13日,事变领导人率红二十军从富田前往河西的永阳镇,脱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领导。15日,事变领导人召开自行成立的江西省行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作出了“知情估量与军事行动”、“彻底肃清AB团”、“处置毛泽东、曾山、陈正人、李韶

九、刘铁超等人问题”、“派人去中央汇报”、“派人去总前委”等决议。会后,派丛允中(原江西省行委员常委兼组织部长)同被误抓(随后释放)的中央提款委员易尔士先到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汇报,然后前往上海与段良弼一起向中共中央汇报。

12月20日,事变领导人以“中共江西省行委”的名义,致信朱德、彭德怀、黄公略、滕代远,“主要内容和动机是攻击毛泽东,蓄意挑拨离间朱德、彭德怀、黄公略、滕代远与毛泽东的关系,煽动朱、彭、黄、滕反对毛泽东”。(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这封信中还附有一封由丛允中假造的毛泽东写给古柏的信。丛平时学毛体字,学得还比较像。假信中说:“据各方形势的转变,及某方来信,我们的计划要赶快的实现,我们决定捕杀军队CP与地方CP,同时并行,并于捕杀后,即从我们的布置出击,你限三日内将赣西及省行委任务完成。可拷问段、李、王等中坚干部时,须特别勒令招出朱、黄、滕、彭系红军中AB团主犯,并已与某方白军接洽等罪状,送来我处,以便早日捕杀,迅速完成我们的计划。此信要十分秘密,除曾、李、陈三人,任何人不得告知。”信上说的段、李、王分别是指段良弼、李文林和王怀,曾、李、陈则指曾山、李韶九和陈正人。

事变领导人原本让丛允中将信送到宁都黄陂,但丛中途把信给了一个叫谢鹏飞的人,谢到了红三军团驻地宁都东山坝后,怕被人发觉,将信交给了红三军团前委秘书长周高潮后便匆匆走了。彭德怀很快就识破了信是伪造的,因为假信署日期用的是阿拉伯数字,而毛泽东写信年月日用的都是汉字。彭立即意识这封信“目的在分裂

一、三军团,拉三军团拥护省行动委员会”,“这是分裂红军、分裂党的险恶阴谋”。(《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在同滕代远、袁国平等人商量后,彭德怀立即写了一篇《红三军团宣言》,大意是 “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的口号,是敌人分裂红军的阴谋。红

一、三军团要团结一致,拥护毛泽东,拥护总前委的领导。随后,彭德怀派一个班将宣言和假信送到黄陂总前委处。第二天,彭德怀又亲自请毛泽东来红三军团并在干部会议上讲话。

正如萧克后来所说的:“为什么发生富田事变,主要原因就是乱打乱杀AB团,引起矛盾激化„„甚至人人自危,在这种情况下,矛盾一触即发。”而之所以发生乱打乱杀,与身为红一方面军肃反委员会负责人的李韶九刑讯逼供直接关联。不少著述都讲到李的个人品质不好的问题,这固然对富田事变的发生起了一定的催化起用,但李韶九去富田抓捕段良弼等人,并非个人行为,而是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授权,是由于总前委依据所谓已破获的AB团分子的口供,认定江西省行委和省苏维埃政府中存在一批AB团要犯。

在富田事变中,刘敌等人采取武力解救被关押人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非常之举;事后事变领导人将红二十军带往河西,也是情有可原;随后派人向总前委和中共中央汇报情况,说明他们不是叛离党的领导,事实上到了河西红二十军仍在坚持斗争。然而,事变领导人在事变发生后采取离间朱德、彭德怀与毛泽东关系之策,尤其是伪造相关信件,虽然意在取得朱、彭等人的同情,但客观上却是分裂党和红军的行为,如果彭德怀轻信其言,必将产生比富田事变更严重的后果。事实上,事变领导人采取这一策略,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但使自己失去了同情,而且对后来中共中央关于富田事变的定性也产生了直接影响。

富田事变的悲剧在于,当时不论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还是中共赣西南特委,都对AB团问题作了脱离实际的估计,又使用逼供信的手段抓AB团,抓到AB团再用逼供信。如此一来,不但证明A B团确实存在,而且必须加紧肃清,于是继续抓AB团,结果形成了肃反扩大化——再肃反——再扩大化的恶性循环。

【如何定性:项英的努力失败了】

富田事变发生后,毛泽东以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的名义,起草了一份六言体的讨伐富田事变的布告:

段谢刘李等逆,叛变起于富田。带了红军反水,不顾大敌当前。分裂革命势力,真正罪恶滔天。破坏阶级决战,还要乱造谣言。进攻省苏政府,推翻工农政权。赶走曾山主席,捉起中央委员。实行拥蒋反共,反对彻底分田。妄想阴谋暴动,破坏红军万千。要把红色区域,变成黑暗牢监。AB取消两派,乌龟王八相联。口里喊的革命,骨子是个内奸。扯起红旗造反,教人不易看穿。这是蒋逆毒计,大家要做宣传。这是斗争紧迫,阶级反叛必然。不要恐慌奇怪,只有团结更坚。打倒反革命派,胜利就在明天。

此前的1930年10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周恩来、项英、毛泽东、余飞、朱德等人组织中共苏区中央局,并让项英先去中央苏区。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决定中共苏区中央局由项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吴振鹏、余飞和当地两人组成,周恩来为书记,在周恩来未去之前由项英代理。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时,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反“围剿”已经胜利结束,摆在项英和中央局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如何处理富田事变。1月1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对富田事变的决议》,将富田事变定性为“完全是反党的反革命的行动”,决定将事变领导人段良弼、李伯芳、谢汉昌、刘敌、金万邦等开除党籍,“至于在他们影响之下,和其欺骗的党员党是号召他们醒悟过来,回到党的领导之下„„”。还强调“今后肃清AB团取消派等具体方法,必须根据一定事实和情形,绝对不能随便乱打乱杀„„”,“也不能随便听人乱供乱咬”。

项英及刚刚成立的苏区中央局对于富田事变的处理,已为研究者所充分肯定。实际上,这个决议对富田事变本身的定性,与此前总前委的看法并无本质的区别。项英在这个问题上真正值得肯定的,是将富田事变的领导人与一般干部战士加以区别,在对事变领导人处以严厉的组织处分的同时,希望受“其欺骗的党员”醒悟过来,回到党的领导之下,并没有将参加事变者全部看作AB团分子;同时强调以往在肃AB团“执行中发生许多错误”。

随着对富田事变前因后果的了解,特别是事变领导人和红二十军到河西之后,不但没有投降敌人,而且还将误捕的易尔士释放回总前委,又派人去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情况,继续从事对敌斗争,打土豪分田地,还准备再次攻打吉安。在这种情况下,项英倾向于以内部矛盾问题来处理富田事变。2月4日,项英以中共苏区中央局名义指出:党内领导的互相摧残是国民党才有的,在共产党内绝没有这种事情,是不容许的。2月19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布第十一号《通告》,对富田事变的态度进一步缓和,认为“不能有事实去证明领导富田事变的全部人纯粹是AB团取消派”。

然而,项英用内部问题的方式解决富田事变的计划还未来得及实现,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作出了富田事变是“反革命事件”的最终定性,结果使已经扩大化的苏区肃反,非但未能停止下来,反而进一步加剧„„

1931年4月后,以反AB团为主要内容的肃反扩大化进一步严重,而所谓AB团分子几乎都是刑讯逼供的产物。1932年5月江西苏区中共省委工作总结报告在谈到肃反工作时说:“所谓硬的方法,通常捆着双手吊起,人身悬空,用牛尾竹扫子去打,如仍坚持不供的,则用香火或洋油烧身,甚至有用洋钉将手钉在桌上,用篾片插入手指甲内,在各县的刑法种类,无奇不有„„每一犯人,至少要用刑一次„„总之,犯人不招供,审判的方法,就是用刑来对付。不招供,不停刑。”

用这样的方式去打AB团,自然使许多人屈打成招,而一旦承认自己是AB团分子,又必须把他所在同一级单位的“反革命组织完全招出„„等机关内AB团组织完全供出,如供不出,则续刑追”。如此一来,“犯人不(就)在各机关捉熟人诬供,没有熟人的,则看见过某机关袖章上人名的,即据以招供”,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或把袖章上的名字涂去,或者将袖章放在袋子里面。在让所谓AB团犯人招供时,一定要提供一定数量的AB团同犯名单,如果招得太少,即认为不忠实,“甚至有开一名单向犯人提问的,有用暗示的方法,要犯人招供的”,凡被两个人供出为AB团,“不论事实是否符合,更不耐心去另找旁证证明招出的口供忠实与否,即将被供人拘来”。特别是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此次反“围剿”从1931年7月至9月历时3个月)最激烈的时候,肃AB团“天天在行动中,而拘捕之人犯,又多无时间来审讯,于是把拘捕的人犯或被AB团供有组织的机关内工作人员站队点名,询问,如承认加入AB团的,即允许自首自新,不承认的即认为是AB团坚决分子处以死刑”。处决所谓AB团分子多在夜间进行,“如省保卫处曾于一夜处决六十个保卫队,兴国一夜处决三四十个”,“间有残酷办法,剖腹剜心(各县都有此现象)”。

这一段时间,打杀AB团极其草率,“对消极怠工分子,不采取教育的方式,提高他的积极性,不考察他消极的来源,一律认为这些分子都是AB团,有计划地来捣鬼,如夜间说梦话,不挑禾草,不去开会(胜利县),因家中有困难,不愿意出席全苏会(兴国)等认为是AB团”而被扣,以至于一时间出现了人人自危的局面。由于许多机关团体的干部被当作AB团分子被肃掉,需要相应补充人员,但对于提拔干部,调动工作,大部分人都是啼啼哭哭,不愿意去,原因是到了一个新单位,便有被供为AB团分子的可能。“在打AB团最激烈的时候,两人谈话,都可被疑为AB团,所以彼时的党团员如果没有上级来人参加,都不敢开会”。“凡打AB团不毒辣的,都认为与AB团有关系”。 (《江西苏区中共省委工作总结报告》1932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

【谁是我们自己人?】

1931年1月7日,周恩来主持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检讨中央苏区的肃反工作。会议通过了《苏区中央局关于苏区肃反工作决议案》。这个文件虽然也肯定“过去反AB团斗争是正确的,是绝对必要的,的确给AB团一个致命的打击,破获了AB团的重要组织,巩固了苏维埃的政权”,但整个决议案的核心内容,是指出反AB团斗争的简单化和扩大化错误。

1932年1月2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处罚李韶九同志过去错误的决议》,认为李韶九“在肃反工作中所做的严重错误,一般的是在党当时错误的领导之下造成的,而他加以扩大,甚至违背上级的决定去独断独行,以致形成极错误的肃反中心论”。在这之后,中央苏区肃AB团的工作逐渐进入“停顿状态”。一部分所谓AB团分子被允许自首,属于工农出身者自新自首后可以不杀,区乡政府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捕人杀人。 “此后,虽然还打AB团,也杀了一些著名人物,但没有1930年到1931年那样大规模地乱打乱杀了。因为,当时各级领导知道中央及周恩来同志对中央苏区肃反‘简单化’、‘扩大化’作了严厉批评,同时建立了司法机关,对于犯人,逮捕、审讯和处决,都要经过一定的手续了”。(《萧克同志谈中央苏区初期的肃反运动》,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党史研究资料》之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土地革命时期各个革命根据地肃反出现严重的扩大化错误,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1980年,邓小平在指导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曾说过这样的话:“开始打A B团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也参加了,只是他比别人觉悟早,很快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到延安时候就提出‘一个不杀,大部不抓’。在那种紧张的战争环境中,内部发现坏人,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脑子发热,分析不清,听到这一个口供就相信了。这样就难于避免犯错误。从客观上说,环境的确紧张。从主观上说,当然也有个没有经验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依笔者的理解,这里所说的“没有经验”,除了没有肃反的经验外,恐怕亦包括对于如何搞革命、如何分清敌我友没有经验。

苏区肃反扩大化,还与当时盛行越“左”越革命的潮流有关。大革命失败后,因全党对于右倾错误给革命和党自身造成的危害有切肤之痛,对于国民党右派利用共产党的退让对革命者大开杀戒产生了强烈的阶级复仇情绪,因此,全党在克服右倾错误之后未能预防左倾错误的产生,而是认为“左”才是真正的革命,并且越“左”革命越坚决彻底。在许多地方,革命暴动之时,均曾提出“杀尽一切土豪劣绅”的口号,而对土豪劣绅又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误杀甚至乱杀也就难免发生了。对于AB团,不论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还是赣西南特委,无一不认为它是江西最反动的势力,自然要彻底肃清。所以,当时在要不要肃AB以及在AB团遍及于赣西南各地的认识上,各方并没有不同之处。

毛泽东曾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中,似乎还有一点:谁是我们自己人。肃反扩大化就是没有搞清楚敌我,把大量自己的同志误当作敌人处置。为什么连谁是自己人都没有分辨清楚,一方面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环境的确紧张”。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是在指导思想上将革命的敌人设想得过于强大和过于无孔不入,并且将本不应当作主要敌人看待的可争取力量,也视为敌对力量,进而认为中间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如此一来,肃反岂有不扩大化之理?

(作者系文史学者,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

来源: 《同舟共进》2012年第3期 | 责任编辑:程仕才

第14篇:卢沟桥事变讲课稿

卢沟桥事变 醒狮的怒吼

四十一营

梁冰

七月一日,胡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全军按照中央和军委的部署,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认真学习贯彻胡主席重要讲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全军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胡主席在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胡主席用三件大事高度概括了我们党9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而这三件大事之中第一件大事就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今天我就与大家一起回顾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七·七”卢沟桥事变,一起走入那段历史。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卢沟桥事变 醒狮的怒吼》。

—1—

一、“七七事变”前的日本侵华史

传说中日本是由秦始皇派去采取长生不老药的一支人马发展起来的。从历史事实来说,日本自东汉光武帝授“汉倭奴国王印”开始就与中国发生了联系,距今已经打了近2000年的交道。

1874年5月,日本以台湾高山族杀害54名琉球渔民为由,悍然出兵3600余人,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台事专条》及“会议凭单”,默认琉球人是日本人,并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

1879年,日本吞并曾是中国属国的琉球国,改其为冲绳县。

1894年7月25日,日军不宣而战,向牙山中国驻军突击,同时日本军舰袭击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重创“济远”号和“广乙”号;击沉“高升”号运输舰,造成700多中国官兵死亡,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8月1日,中日同时正式宣战。9月17日,日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3艘军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全船250人、“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壮烈牺牲。10月,日军分两路侵犯我辽宁省。11月,日军占领大连、旅顺。在4天3夜的大屠杀中,旅顺近2万

—2— 中国人全遭杀戮,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1895年1月,日军从水陆两路夹攻驻威海卫中国海军,2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月,日军占领整个辽东半岛。4月17日,日本迫使战败的中国清政府在日本关岛签订了割地陪款的《中日马关条约》。5月27日,日军进犯台湾。11月,日占领台湾全岛,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日辽南条约》,中国向日本加付3000万两白银,才“赎回”辽东半岛。

1898年4月,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 1900年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6月15日,日本内阁决定向中国派遣25000名官兵,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京烧杀淫掠。8月24日,日舰“和泉号”上的陆战队在厦门登陆。28日,又从台湾派两个步兵连入侵厦门。

1901年9月7日,清朝政府与日本等11国在北京签订《辛丑和约》,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天津、山海关沿线12个地区,赔款白银45亿两,日本从中分得3479.31万两。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会见袁世

—3— 凯,针对中国政府要求日军撤出山东的照会,提出了秘密条款,即“二十一条”。5月,日本以最后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5年5月15日,日本人开枪打死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工人代表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名。后又伙同英国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当场打死工人和学生71人,打伤数十人。

1926年3月,日舰炮击大沽炮台,中国驻军死伤10余人,后日本调军舰于大沽对中国进行威胁。3月18日,北京群众举行集会向段祺瑞政府请愿,遭到镇压,47人被打死,200余人受伤,酿成“三.一八惨案”。

1928年5月3日,日军制造“济南惨案”,打死中国军民1000多人,5月11日,攻战济南,并大肆烧杀,中国军民共死亡6123人、伤1700多人。6月,日本在沈阳皇姑屯车站炸死张作霖,阴谋乘乱夺取东北。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的“南满”铁路,诬指中国军队所为,悍然对附近的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日军连续攻陷沈阳、鞍山、铁岭、抚顺、长春等重要城市,随后数月,连续进犯东三省其他地区,1932年2月5日占领哈

—4— 尔滨,东北全境沦陷,3000多万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件。驻上海的中国十九路军奋起反击,与日军激战33天,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财产损失达20亿元以上。5月5日,中日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日军得以进驻上海。

3月9日,日本制造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清逊帝溥仪就任“执政”,并“委托”日本关东军维持“国防”和治安、管理铁路,并聘请日本顾问。

1933年1月至5月,日军占领热河省后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先后占领察哈尔省及河北省大部分地区,进逼北平、天津。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协定》。确认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线,等于认可了日本对东北的非法侵占;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区,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东北。

1935年10月至12月,日本制造“华北事变”。10月22日,日本在河北可指使汉奸暴动,占据县城。11月7日,策动宋哲元等进行“华北五省自治运动”。11月25日,策动殷汝耕等汉奸在通州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

—5— 22个县宣告脱离中国政府管辖,沦为日本殖民地。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随后借口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炮轰宛平城,守桥的中国二十九军官兵奋起反击,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爆发。这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不屈的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二、卢沟桥事变的简要经过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1444年曾重修。由于该桥毁于洪水而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11个涵孔。桥身左右两侧石雕护栏各有石柱140根,柱头上均雕卧伏的大小石狮约500个左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15公里处,因横跨卢沟河即今天的永定河而得名。

从1936年10月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日军以北平为目标,不断在宛平城北、卢沟桥一带及平汉铁路北侧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日军剑拔弩张,战事已呈一

—6— 触即发之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师长冯治安和旅长何基沣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由二一九团(吉星文团)金振中的第三营防守城、桥最合适。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训练严格,在吃饭前全体军人要高唱《吃饭歌》:

“这些饮食人民供给,我们应该为民努力,帝国主义吾辈之敌,救国救民吾辈天职。”

下午讲堂学习的科目有操典、战斗法则、内务规则、应用文、地理、自然等。晚饭后有自习,9点熄灯。官兵在睡觉前还要高唱《睡觉歌》:

“今日工作又完了,平安快乐去睡觉。国耻莫忘了,灭日复仇显英豪!”

二十九军的官兵还经常唱岳飞的《满江红》和《站岗歌》、《八德歌》等。

金振中,字霭如,1903年生于河南固始县一个贫寒农家。成年后投军冯玉祥部队不久考入西北边防陆军军官学校,在冯部历任排、连、营长。“九.一八”事变后,金振中一直随第二十九军转战长城内外。金振中英勇善战,有胆有识,他负责指挥的第三营是一个加强营,共1400余人,兵力相当于一个小团。

—7— 金振中接到调防宛平和卢沟桥的命令后,面对无时不在挑衅的日军,深感职责重大。

1937年7月6日,驻丰台的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的一个中队长冒雨率领全中队官兵在炮兵配合下通过宛平县城,然后拐到铁路北面的大瓦窑一带,再次进行实战演习。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人,金振中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便立即召开军事会议,紧急调整兵力部署。 7月7日夜10时40分,宛平城内守军突然听到城东北方向日军演习营地传来十几声枪响。少顷,金振中接到守城军官报告,据日军称:一名新兵在“演习”时被我城内驻军捉去,日本军官要求率队进城搜查。金振中立即联想到“九.一八”事变,预感到日军要故伎重演,便断然回答:“日方士兵被抓纯属捏造,进城搜查绝对不能允许!” 金振中立即将此情况报告给副团长苏桂卿和旅长何基沣。何旅长当即斩钉截铁地命令第二一九团并第三营:

一、绝不容许日军进城;

二、日军武力侵犯则坚决回击;

三、我军守土有责,绝不退让,放弃阵地,军法从事。

夜11时刚过,激烈的枪炮声便响了起来,各防守阵地纷纷向营部报告:“日军正向我方扑来。”

—8— 此时,营部与团部、旅部专用电话线均被日军破坏殆尽,金振中无法向上级请示,便果断地下达了作战命令,然后冒着炮火登上城墙观察敌情,指挥部队还击敌人。

还击的枪声响了,一颗颗仇恨的子弹向侵略者射去......日军向位于桥东的宛平城向卢沟桥发动进攻,并企图强夺卢沟桥。中国守军29军官兵,在日军蛮横无理的挑衅下和攻击下,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打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宛平城中日开战打了三个多小时,日军在金振中第三营官兵勇猛反击下伤亡惨重,始终未能越雷池一步而接近城墙,龟缩在原地待援。

到了8日凌晨2时,金振中接到冀察绥署的电话,内容是中日双方已达成两战协议:

一、停止射击,阵前死伤官兵各自运回;

二、绥署和日方各自派若干人于当天5时分乘汽车进城交涉有关事宜,要金振中作为中方代表之一参加交涉。

7月7日夜12时,北平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打电话给冀察政务委员会,声称“有日本陆军一中队,在卢沟桥演习,仿佛听见由宛平城内之军发枪数响,致演习

—9— 部队一时呈现混乱现象,结果失落士兵一名,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失落士兵”。中国第29军副军长、北平市长秦德纯接到报告后回答说:“日军随意在我国领土内进行演习,完全是违背国际法的。事先既不通知,也未经许可,一名士兵行踪不明,我方不负任何责任。”这时,日本特务机关和丰台日军威胁说,如果不许入城搜查,就用军队包围宛平。秦德纯气愤地说:“我不知道日本人怎么这样野蛮!我方为了自卫,只有坚决抵抗。”

在部署军事防御的同时,秦德纯委派王冷斋等人为代表与北平日本特务机关交涉。

8日凌晨4时许,王冷斋等人前往宛平。到达宛平后,王冷斋等人立即与日方代表樱井、寺平等人进行谈判。交涉中,日军特务机关长松井虽已承认“失踪的士兵”已经归队,但仍蛮横无理地要求我守城部队退出城外5公里,以便日军进城调查“失踪”原委,还一再恫吓中方人员,若十分钟内,还无法解决,严重事件将立即瀑发,枪炮无眼,不但殊为君等危,且宛平也将化为灰烬,还要中方赔偿一切损失。

日寇的无理要求和恫吓,遭到王冷斋和宛平驻军营长金振中的拒绝。

—10— 金振中告诉王冷斋,日军这是在借谈判以争取时间整补部队准备更大的反扑,请王冷斋县长让县秘书将其有关命令快速地送到营指挥所。

果然不出金振中所料,5时30分,双方还在谈判之际,日军的炮弹就接二连三地呼啸着飞进城内,落在谈判桌附近爆炸。驻扎在丰台的日军第三大队主力部队已气势汹汹地向我宛平城开来。

金振中向日方代表提出强烈抗议后,便拂袖退场,气昂昂地回指挥所指挥抗敌。

天大亮后,东警戒线方向出现大队日军。沈忠明排长跳出堑壕,制止日军进入戒区。日军军官拔出手枪向沈排长射击,沈排长中弹当场牺牲。“打!”早已做好准备的80余名战士见沈排长倒在备泊中,个个怒目圆睁,发出怒吼声,纷纷向日军开火。

日军约500名,仗着人多势众,像狼群一样闯入我军阵地。我军在李毅岑排长指挥下,抡起大刀冲入敌群与敌展开肉搏战。半小时后,我军80余名士兵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在桥头阵地,铁路桥南桥头和回龙庙落入敌手,日军也损失百余名。

7月8日7时30分,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对驻天

—11— 津的各部下达准备出动的命令。日军投入兵力20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用九辆坦克配合步兵压向宛平城,妄图一举克城。守军在金振中指挥下,以步枪和手榴弹等轻武器硬是把强攻的日寇打退。日寇反复冲击皆受挫而退,完全没有料到会遭到中国守军如此强硬的反击。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日寇毫无进展,便于当晚9时停止进攻。

7月8日夜8时,前来增援的保安第4团第二营曹营长带领四个连入宛平城向金振中报到。金振中当即跟曹营长等人研究夜袭敌军、夺回失地的计划。

8日晚,在北平,第29军副军长秦德纯与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在天津,29军38师师长张自忠与日本驻屯军参谋桥本群,分别紧张地进行着交涉。

9日凌晨3时,中日双方达成协议:

一、双方立即停止射击;

二、日军撤至丰台,中国军队撤至永定河西岸;

三、宛平防务由中国保安队接任,人数约二三百人,定于当日上午9时接防。

8日晚9时20分,日军下达命令:“将兵力集结于卢沟桥车站附近,准备明天天亮时攻击。”接到中日双方的停战协定后,日军不仅不按照协定撤退军队,竟以监督中国军队是否履行协定为借口,仍将第一联队主力集结于卢

—12— 沟桥车站附近,一部分兵力占据沙岗。

9日凌晨2时,红雨纷飞,黑夜沉沉,金振中亲率突击队悄悄出城。突击队秘密接近南桥头,两面包抄,出敌不意地冲入敌阵。顿时日军阵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官兵们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喊杀声惊天动地,只见阵地上血肉横飞,人头翻滚,日寇被砍得东奔西窜,鬼哭狼嚎。此役仅用一个小时,日寇一个中队几乎被我全歼,突击队虽伤亡200余人,但铁路桥和回龙庙终为我军所收复。

打扫战场时,天已渐亮,一个隐匿在日兵尸体下面的日军小队长向金振中投去一颗手榴弹,金振中的腿被炸断倒在血泊中。紧接着,这个鬼子又向金振中开了一枪,子弹击中了金振中的头部,由左耳旁钻进,从右腮穿出。金振中的随从护兵怒吼着挥着大刀将这个鬼子砍剁成肉酱。金营长被护送到保定医院救治,截去了右腿。伤愈后,他立即重返抗日前线,靠留有残疾的左腿支撑,参加了武汉保卫战。

9日晨6时,当王冷斋和吉星文正在执行撤兵协定时,日军下令再轰宛平县城,发射100余发炮弹。

9日上午7时50分,按照中日双方协定前往宛平接

—13— 防的中国保安队,在卢沟桥附近的大井村受到日军阻击,死伤数人,不能前进。与此同时,日军不仅一兵未撤,反面增加兵力,将第一联队第二大队从通州调到丰台。

在中国方面一再要求下,日方才同意中国保安队全部进入宛平。由于日方不许保安队携带轻机枪等武器,所以,一部分保安队员只好携带机枪回到北平,这样,实际到达宛平的保安队员已不足200人。尽管如此,中国方面还是同意将宛平驻军全部撤出,退守永定河西岸。

此时,日本却趁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二万多名官兵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关东军已将混成第11旅团调至长城一线,天津附近的日军正纷纷出动。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为抗议日本侵略者进攻卢沟桥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

同日,毛泽东、朱德和其他红军将领联名致电驻守在平津一带的国民党第29军领导人宋哲元、张自忠、刘汝明、冯治安,表示:“日寇进攻,全国震愤,卢沟桥之役,二十九军英勇抵抗,全国闻风,愿为后盾。敢乞策励全军,

—14— 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不让日寇侵占祖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红军将士,义愤填胸,准备随时调动,追随贵军,与日寇决一死战。”

7月13日,毛泽东和朱德在延安召开共产党员和各机关工作人员紧急会议,号召一切抗日人士准备“随时出动到前线去”。14日,毛泽东、朱德电令红军各部:“限十日内各项准备工作,听候出动命令。”

同一天,朱德为红军奔赴抗日前线书写了誓词: “日本强盗夺我东三省,复图占外蒙,又侵华北,非灭亡我全国不止。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的形势下,蒋介石被迫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

7月18日,朱德奉中共中央之命离开延安,乘汽车向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进发。22日朱德抵达云阳镇。

7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所领导的红军主力4.5万人,改编为三个师,随时准备出动,直接对日作战。主

—15— 力部队设总指挥部,拟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

29、30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全国震惊。朱德、彭德怀即从云阳致电蒋介石,表示:“德等改编完成,待命出动,誓以热血为国效死。”

三、铭记“七•七”卢沟桥事变,勿忘国耻 74年前,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当华北战事一天天扩大的时候,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了进攻。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74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在卢沟桥畔打响。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承受了3500万同胞的伤亡、6000亿美元的损失。

74年前的历史,已经离我们这一代人很远。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无数英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

—16—

74个春秋过去,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但历史的风雨怎能吹熄我们心中的卢沟桥的连绵烽火,和平的歌声中更不能隐去“七七事变”呼啸的枪声。卢沟桥的枪声是我们民族奋起雪耻的号角,是振聋发聩的警钟,是历史正义的惊堂木。面对侵略者的凶残狂暴,长期积弱受辱的中华民族,在枪声中警醒,在枪声中奋起,用正义的枪声宣告我们民族的浴火重生。牢记落的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半个世纪前的侵略史,让我们对日本充满仇恨,但这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许多的人眼里还只有仇恨,而仇恨背后的智慧和自信,却经常在盲目的自大中消失。时间转到现代、现在,日本向中国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而这种挑战与100年前不同,这一次是中国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强大,尽管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远,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希望。这一次,日本更加聪明,更加狡诈,而中国如何不被日本牵着鼻子走,这才是中国人要做的,这是大智慧。 我们不能忘记那枪声,是因为有些本应该记住历史教训的人偏偏患上了历史的“健忘症”。日本侵华战争,明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3500万人伤亡的空前浩劫,一些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却厚颜无耻地说日本是“受害者”,叫嚣“日本侵华是因为中国爆发了反日运动”,明明是对双手沾满中国和

—17— 亚洲人民鲜血的战犯。却偏偏有人否认东京审判,不顾受害国人民的愤愤之情,再三崇拜那些罪恶的亡灵。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更警示我们要永远的记住那场战争,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对当年带给中华民族深重苦难的那场侵华战争拒不认账谢罪,那个让中国人民蒙受耻辱的日子——“7.7”,注定不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化或抹去。有些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可以随风而去,但是对于曾经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伤亡了3500万民众的中华民族来说,往事怎能如烟?

日本右翼势力一直没有坦诚面对那段侵略战争历史。这种异乎寻常的顽固与反动经常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家人民感到愤怒和难以理解,同时也成为日本与有关国家发展关系的一大障碍。

一个对曾经伤害其他国家人民的历史讳莫如深,同时又屡屡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执意向军事大国目标迈进的国家,怎么能让曾经饱受其侵略、有过惨痛教训的邻国人民放心呢?一个缺乏勇气和正义面对自己历史污点的民族,又怎么能指望曾深受其害的邻国人民的宽恕和谅解呢?

74年前的一枪,打开了日本全面进军中国的第一枪,当今天我们最多人随着日本右翼的思路在讨论谁打枪第

—18— 一枪时,真正在笑的是日本右翼,而我们国人在对待历史的似是而非的态度与我们的史学家面对政治意识形态而有意让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每模糊的同时,真正在笑的是日本右翼,我们没有日本人的严谨态度,对待历史,我们回避的太多,对待现实,我们回避的还是太多,而真正可以让我们将仇恨化为动力的源头,我们找不到,我们找到的更多的是原始的冲动与集体无意识的盲目,当我们许多人抵制时,我们就开始抵制了,当我们太多人说上街时,我们就上街了,当我太多人说日本人坏时,日本就坏了,但无论如何,日本还在好好的存在着,日本在向海外派着兵,日本在申请着入常,日本在蚕食着中国的领土,日本人在看不起中国人,这一切的一切没有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从来就没有战胜过日本,而我们面对这种日本人的种种历史与现实的蔑视,心中之情可想而知,这种民族仇恨之复杂纠缠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而中国历史与现实发展之种种悖论又让这种仇恨不断在自身与外界的情感中放大。

今天,在七七事变过去74年的今天,我们应该却做的是要反思我们的历史,面对我们的现实,有建设性的开拓我们的未来,历史不相信眼泪,现实不相信眼泪,未来

—19— 更不相信眼泪,只有仇恨的民族将永远是卑微的民族,我们需要的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化仇恨为动力,去全民族的努力,少说多做,用自强去换取自尊,用努力去换来尊重,用智慧去换来强大。

—20—

第15篇:历史 卢沟桥事变 历史演说稿

卢沟桥事变

背景材料:1927年6月13日,田中召开一次有军事、外交主要头目参加的专门会议,即“东方会议”。会上详细讨论中国时局,公然将中国领土分为“中国本土和满蒙”,确定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战略。

日本为什么会走上侵略的道路,并把侵略的矛头对准地广人多的中国呢? 其原因为:

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冲击,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

原因:中国是一块大肥肉,每个人都想分块肉吃,而中国离日本那么近,最重要的是中国太弱小了,况且还处在内战中

以下是一些日本在中国的局部侵华战争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攻占沈阳,侵占东北 (2)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袭击上海 (3)建立伪满洲国

1932年3月

(4)华北事变

1935年日军入关,威逼平津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对华战争。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官兵进行阻挠。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牺牲。

卢沟桥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它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日军只要能占据卢沟桥,华北就可以拿下。 七七事变的经过: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中国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卢沟桥事变的影响: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在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例如: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4、和平拒不合作—杀 拒不合作—杀 用于实验—杀!

结束语:抗战结束62年了,但战争遗留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南京大屠杀、遗留的化学武器、慰安妇、强制劳工、无差别轰炸、细菌战、钓鱼岛等等问题,留下了太多伤痛和争端,当年的受害者及遗属,为讨说法四处奔波。无数律师、学者和民间人士,为还历史的公正和真实付出了艰辛劳动。

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历史,

贫穷落后、不幸、和苦难的中国人民 又经历了近代以来的分裂和混战 但,自七七卢沟桥事变后 “中国人”成为一个整体的概念 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第16篇:纪念卢沟桥事变演讲稿

纪念卢沟桥事变演讲稿

【篇1】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沿着先辈的足迹,承载时代的梦想》。

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过去的中国总是受国外列强的侵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抢走中国的文物,日本法西斯发动七七事变侵占我们的领土,过去的中国是落后的,是被外国人瞧不起的„„落后就要挨打。自从上了小学,我知道了祖国的过去,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如今的祖国地大物博、国泰民安、和平而美丽。这是靠什么换来的呢?是无数英雄、烈士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

《丰碑》中有一位军需处长,在长征中过雪山时,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别人穿,最后却冻死了。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湿润了。在我的心目中,他就是一座晶莹高大的丰碑。

《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也是这样一位忠于革命的人。他为了让两个小同志有足够的营养,每天只吃鱼骨头和草根,最后昏倒在水塘旁。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老班长和军需处长身上都具有中国革命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换来千百万疾苦大众的幸福。如果说老班长和军需处长是普通的革命战士,他们都有奉献自我的精神,那么作为领导的朱总司令,又是怎样关心同志的呢?

当同志们过雪山的时候,朱总司令总是像位慈祥的父亲,不停地叮咛着“小心路滑,看好脚下有没有石块,别摔跤了„„” 当有伤员受伤或走不动时,他总是把马让给伤员骑。朱总司令对同志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谁会不感动呢?

阅读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我仿佛看到革命英雄们不畏困难险阻,不顾生命来保卫祖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建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祖国变得更美好!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往返太空,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怀抱,青藏铁路犹如一条天路给西藏人民带去富足和安康,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民携手奉献爱心,共同抗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把历史文明最璀璨的一面展现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走近中国。这一系列成功,证明了今天我国的强大实力。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让我们怀着希望,载着梦想,一起为祖国的前程而不懈努力吧!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篇2】

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为了纪念这特别的日子,并绚怀为我们国家浴血抗日的英雄们,写下这激越的文章,从而激励自己并时刻提醒:勿忘国耻!

76年前,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当华北战事一天天扩大的时候,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了进攻。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76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在卢沟桥畔打响。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承受了3500万同胞的伤亡、6000亿美元的损失。

76年前的历史,已经离我们这一代人很远。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无数英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

76个春秋过去,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但历史的风雨怎能吹熄我们心中的卢沟桥的连绵烽火,和平的歌声中更不能隐去“七七事变”呼啸的枪声。卢沟桥的枪声是我们民族奋起雪耻的号角,是振聋发聩的警钟,是历史正义的惊堂木。面对侵略者的凶残狂暴,长期积弱受辱的中华民族,在枪声中警醒,在枪声中奋起,用正义的枪声宣告我们民族的浴火重生。牢记落的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半年世纪的侵略史,让我们对日本充满仇恨,但这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许多的人眼里还只有仇恨,而仇恨背后的智慧和自信,却经常在盲目的自大中消失。时间转到现代、现在,日本向中国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而这种挑战与100年前不同,这一次是中国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强大,尽管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远,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希望。这一次,日本更加聪明,更加狡诈,而中国如何不被日本牵着鼻子走,这才是中国人要做的,这是大智慧。

我们不能忘记那枪声,是因为有些本应该记住历史教训的人偏偏患上了历史的“健忘症”。日本侵华战争,明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3500万人伤亡的空前浩劫,一些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却厚颜无耻地说日本是“受害者”,叫嚣“日本侵华是因为中国爆发了反日运动”,明明是对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战犯。却偏偏有人否认东京审判,不顾受害国人民的愤愤之情,再三崇拜那些罪恶的亡灵。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更警示我们要永远的记住那场战争,

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对当年带给中华民族深重苦难的那场侵华战争拒不认账谢罪,那个让中国人民蒙受耻辱的日子———“7.7”,注定不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化或抹去。有些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可以随风而去,但是对于曾经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伤亡了3500万民众的中华民族来说,往事怎能如烟?

日本右翼势力一直没有坦诚面对那段侵略战争历史。这种异乎寻常的顽固与反动经常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家人民感到愤怒和难以理解,同时也成为日本与有关国家发展关系的一大障碍。

一个对曾经伤害其他国家人民的历史讳莫如深,同时又屡屡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执意向军事大国目标迈进的国家,怎么能让曾经饱受其侵略、有过惨痛教训的邻国人民放心呢?一个缺乏勇气和正义面对自己历史污点的民族,又怎么能指望曾深受其害的邻国人民的宽恕和谅解呢?

76年前的一枪,打开了日本全面进军中国的第一枪,当今天我们最多人随着日本右翼的思路在讨论谁打枪第一枪时,真正在笑的是日本右翼,而我们国人在对待历史的似是而非的态度与我们的史学家面对政治意识形态而有意让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每模糊的同时,真正在笑的是日本右翼,我们没有日本人的严谨态度,对待历史,我们回避的太多,对待现实,我们回避的还是太多,而真正可以让我们将仇恨化为动力的源头,我们找不到,我们找到的更多的是原始的冲动与集体无意识的盲目,当我们许多人抵制时,我们就开始抵制了,当我们太多人说上街时,我们就上街了,当我太多人说日本人坏时,日本就坏了,但无论如何,日本还在好好的存在着,日本在向海外派着兵,日本在申请着入常,日本在蚕食着中国的领土,日本人在看不起中国人,这一切的一切没有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从来就没有战胜过日本,而我们面对这种日本人的种种历史与现实的蔑视,心中之情可想而知,这种民族仇恨之复杂纠缠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而中国历史与现实发展之种种悖论又让这种仇恨不断在自身与外界的情感中放大。

今天,在七七事变76年的今天,我们应该却做的是要反思我们的历史,面对我们的现实,有建设性的开拓我们的未来,历史不相信眼泪,现实不相信眼泪,未来更不相信眼泪,只有仇恨的民族将永远是卑微的民族,我们需要的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化仇恨为动力,去全民族的努力,少说多做,用自强去换取自尊,用努力去换来尊重,用智慧去换来强大。

第17篇:第四章 开天辟地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大事变

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B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是

A A.民主与科学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自强求富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C A.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

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陈独秀成为北大文科学长

4: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A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朝花夕拾》

D.《药》

5.最先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C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鲁迅

6.比较全面系统介绍马克思的学说的是李大钊发表的

D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Bolshevism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B A.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立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制定

8.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是

B A.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B.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C.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D.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9.成为中国共产党后备力量的组织是

B A.中华全国总工会

B.社会主义青年团

C.共产主义小组

D.职工运动委员会

10.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是

B A.上海印刷工会

B.上海机器工会

C.上海纺织工会

D.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

11.1921年7月23日,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城市是

C A.北京

B.广州

C.上海

D.武汉

12.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A A.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

B.组织城市暴动

C.组织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D.夺取全国政权

1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

B A.同中国国民党建立统卜战线的策略

B.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坚持共产党领导权和巩固工农联盟的总方针

D.发动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的策略总方针

14.中共二大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是

B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张国煮

D.李达

15.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较量是

A A.香港海员罢工

B.省港大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6.1921年8月,党在上海成立的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是

D A.社会主义青年团

B.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C.上海机器工会

D.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7.中国二大提出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从没有采取过的革命方法是

B A.统一战线方法

B.群众路线方法

C.武装斗争方法

D.议会斗争方法

18.第一个农民协会的地点和领导者是

A A.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和沈定一

B.广东省海丰县和彭湃

C.湖南省韶山和毛泽东

D.江西省井冈山和毛泽东

19: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集中讨论的问题是

D A.挽救革命失败的问题

B.工农联盟问题 C.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D.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20.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B A.孙中山发表《国民党宣言》

B.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C.中国共产党三大的召开

D.中共中央杭州西湖特别会议的召开

21.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是

C A.旧三民主义气

B.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C.新三民主义

D.《孙文越飞宣言》

22.黄埔军校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区别在

C A.孙中山亲自兼任总理

B.聘请苏联红军将领为军事顾问

C.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

D.有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

23.1925年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

A.A.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

B.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人中国国民党

C.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

D.强调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24.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起始于

C A.省港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五卅运动

D.香港海员大罢工

25.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的高潮形产起刃犷重要推动作用的是

A A.省港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五卅运动

D.香港海员大罢工

26.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的共产党创始人是

B A.陈独秀

B.李大钊

C.瞿秋白

D.蔡和森

27.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的标志是

C A.中山舰事件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七一五”分共

D.整理党务案

28.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D A.新文学运动

B.民主、民权运动

C.反封建礼教的运动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29.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是

D A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爆发

B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口号

C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 .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30.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B A .“二十一条”的签订

B .巴黎和会的召开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北洋政府的镇压

31.“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 A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

B .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

C .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

D .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32.1925 年,以( )为起点,国共两党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A A .国民党一大

B .成立黄埔军校

C .五卅运动

D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33.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D A .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B .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

C .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

D .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

34.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D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3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B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

36.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

B A.7月1日

B.7月23日

C.7月28日

D.7月31日

37.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C A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B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C民主与科学

D民主与法制

38.宣传新文化的主要刊物是

A A《新青年》

B《共产党》

C《民国日报》

D《工人月刊》

39.“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双方主要人物是

D A陈独秀与胡适

B李大钊与张东荪

C李大钊与梁启超

D李大钊与胡适

40.中国共产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方法做出正式决定的是在哪次会议上?

C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41.中共创立时的领导人是

D A李达

B张国焘

C毛泽东

D陈独秀

4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哪一时期?

C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43.大革命开始时的革命根据地在何处?

B A.湖南

B.广东

C.广西

D.江西

44.大革命中哪一城市的工人阶级接连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D A天津

B武汉

C广州

D上海

多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

ABC A.北洋军阀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

B.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

C.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

D.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B A.北京大学

B.《新青年》编辑部

C.北洋政府教育部

D.《民报》

3.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原因是

ABC A.十月革命启示中国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B.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C.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D.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乌克思列宁主义

4.李大钊讴歌十月革命的著作有

ABC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Bolshevism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5.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是

ABC A.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B.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进步壮大

C.新文化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D.巴黎和会的召开

6.北洋政府迫于五四运动的压力罢免的亲日派官僚是

ABC A.曹汝霖

B.章宗祥

C.陆宗舆

D.段棋瑞

7.1919年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为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包括

ABCD A.知识分子

B.工人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8.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

ABC A.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B.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

C.一部分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D.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

9.中共一大选举产生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其成员有

ABC A.陈独秀

B.张国煮

C.李达

D.李大钊

10.中共二大指出革命的动力是

ABCD A.工人

B.农民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1.在1923年“二七惨案”中被杀害的共产党员是

AB A.林祥谦

B.施洋

C.苏兆征

D.林伟民

12.关于中共三大对于统一战线的表述正确有

ABCD A.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人国民党

B.在共产党员加人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C.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D.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3.以下关于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进行的新的阐释正确的有

ABCD A.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帝内容,同时强调各民族平等

B.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

D.民生主义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14.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革命联盟的政党,包括的阶级有

AB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1925年,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主要内容有

ABCD A.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B.提出了工农联盟的问题

C.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

D.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

16.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目标是

ABC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陈炯明

17.在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收回的租借地是

BC A.上海

B.九江

C.汉口

D.旅顺

18.1926年3月.5月,蒋介石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群众力量的事件是

AB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七一五”分共

19.到1927年春,北伐胜利进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

AB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海河流域

20.北伐军制定的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是

ABC A.以主力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

B.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

C.北上解决张作霖

D.举行上海工人起义,占领上海

21.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有

ABCD A.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B.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C.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D.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22.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与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的论战主要有

ABC A.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B.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C.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D.同社会民主主义的论战

2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D A .民主

B .自由

C .平等

D .科学

E .发展

24.新文化运动中宣传十月革命的著作有

BCDE A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B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 .《庶民的胜利》

D .《 Bolshevism 的胜利》

E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5.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创办了的专门供工人阅读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有

ABCE A 《劳动界》

B《劳动音》

C 《工人月刊》

D 《新青年》

E 《济南劳动月刊》

26.1921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

ABCDE A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 .提出了党的纲领

C .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

D .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

E .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7.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

ABCD A .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B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C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D .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E .实行国共合作

28.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有

ABCD A .以湖南为中心,广大农村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

B .工人运动迅速走向高涨

C .国民政府进行了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的斗争

D .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E .国民政府废除了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9.参加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是

AD A.李达

B.毛泽东

C.陈独秀

D.李汉俊

30.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BC A列强对蒋介石集团的支持

B蒋介石、汪精卫等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C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共产党没有发动工农群众

31.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有

BCD A梁启超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32.大革命中革命政府收回了哪些地方的英租界?

AD A.汉口

B.天津

C.广州

D.九江

33.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有

ABD 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B.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34.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中宣扬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

BC A.胡适

B.黄凌霜

C.区声白

D.张东荪

35.作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经济基础的国家垄断资本的首要人物包括

ABCD A.蒋介石

B.宋子文

C.孔祥熙

D.陈立夫

判断题

1.北洋军阀是在清末由袁世凯一手培植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

T

2.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T

3.中共“一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F (“二大”)

4.中共建党之初主要成员是工人。

F (知识分子)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F (新民主主义)

6.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F (五四运动)

7.如果没有无产阶级加入,五四运动不可能取得胜利。

T

8.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共二大的召开。

F (国民党一大)

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偶然性。

F (是历史的必然)

10.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的。

F (在工人阶级密集的上海)

11.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F (新三民主义)

12.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F (“右”)

第18篇:天京事变 五分钟版

天京事变

1951年广西金田村起义,始建太平天国;同年9月,攻克永安之后,进行永安建制,奠定了天平天国的政权基础;1953年攻克武汉三镇,定都天京;之后进行的北化,西征,天京突围,控制了安徽、江西、湖北的大部分地区;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 之围。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胜利给了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农民的私有观念和地主阶级思想的影响下,侵蚀着太平天国领导们的革命灵魂。生活上图享乐,讲排场:洪秀全自打进了天京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一个孤家寡人在天王府里守着一帮女人,你想啊,他还会有什么进取心和锐志呢?政治上争权夺利、家天下思想都严重的显露出来,导致领导层内部出现了危机。这个危机首先凸起于号称九千岁的东王杨秀清逼封万岁,使天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

早在矛盾起于发难之初,天平天国利用民间信仰,洪秀全说自己是天父儿子,杨秀清就配合假装天父附身,就这样愚弄百姓。

1856年8月,东王又假天父下凡,面对东王的步步紧逼,洪秀全一面采取以退为进的缓兵之计,爽快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一面密诏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率部回京,天京城内,一时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一直与东王有矛盾的北王接到密旨后,率领三千人马星夜赶到了天京城,包围九重天府;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天不亮,在东王全无戒备的情况下冲进东王府,展开了一场残酷的大屠杀,杨秀清及家属部下两万多人先后尽遭杀戮,天京城里腥风血雨,一片愤慨。翼王石达开抵天京后,一看,死了这么多人,好多都是他熟知的太平军老革命,这还得了呀,就亲自去找韦昌辉理论,“你怎么把这么多都杀了?”北王这时候哪听得进去,两人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不欢而散。杀红眼的北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顿起谋害之心,得到消息的石达开当夜逃出金陵城外。翼王的逃离,使杀红了眼的北王进入疯狂的状态,一夜之间,尽杀翼王全家,并且为搜罗翼王,怀疑天王藏匿了翼王,野心大涨,派人闯天王府,带兵包围了天王府,(作为只有六千岁的北王是不具备这个权力的)不得不说,这时候的北王,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翼王没有死在敌人的铁蹄下,却被自己人来个满门抄斩。你杀我全家,我定取你首级。逃离天京后的石达开,重整军队,立即班师回京讨伐韦昌辉。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的权利之争,已成了个人义气之争,清兵们反倒成了看客,几十万太平军将士则成了打手。

面对翼王大军将至,天京城内人心晃晃,北王则早已众叛亲离,石达开扬言要清君侧,这时的天王索性就顺水推舟,弃车保帅,下诏株杀韦昌辉。

东王逼天王,天王叫北王杀东王,翼王又要杀北王,王杀王,杀了个血流成河,这就是1856年天京城里发生的事,史称天京事变。

天京之变,变的起因,总归还是天国领袖们个人权威思想的恶性膨胀, 在各位王爷看来,革命前途远不及他们个人私欲来的要紧,于是乎你争我夺,兄弟相拼,全然忘记了起义之初的兄弟之情,革命之义。

第19篇:纪念《卢沟桥事变》心得体会

纪念《卢沟桥事变》心得体会

2014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记念日,为了记念这特别的日子,并绚怀为我们国家浴血抗日的英雄们,写下这激越的文章,从而鼓励自己并时刻提示:勿忘国耻!

77年前,1937年7月7昼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安闲中国驻军阵地四周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位日军兵士失落,要求进进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寻,中国守军谢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当华北战事一每天扩大的时候,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了进攻。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77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在卢沟桥畔打响。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承受了3500万同胞的伤亡、6000亿美元的损失。

77年前的历史,已离我们这一代人很远。忘记过往就意味着背叛。无数英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

77个年龄过往,中国已不是过往的中国,但历史的风雨怎能吹熄我们心中的卢沟桥的连绵烽火,和平的歌声中更不能隐往“七七事变”咆哮的枪声。卢沟桥的枪声是我们民族奋起雪恨的号角,是振聋发聩的警钟,是历史正义的惊堂木。面对侵犯者的残暴狂暴,长时间积弱受辱的中华民族,在枪声中警省,在枪声中奋起,用正义的枪声宣布我们民族的浴火重生。牢记落的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半年世纪的侵犯史,让我们对日本布满冤仇,但这半个世纪过往了,我们很多的人眼里还只有冤仇,而冤仇背后的聪明和自信,却常常在盲目的自大中消失。时间转到现代、现在,日本向中国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而这类挑战与100年前不同,这一次是中国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强大,虽然离真实的强大还有很远,但最少我们看到了希看。这一次,日本更加聪明,更加狡猾,而中国如何不被日本牵着鼻子走,这才是中国人要做的,这是大聪明。

我们不能忘记那枪声,是由于有些本应当记住历史教训的人恰恰得了历史的“忘记症”。日本侵华战争,明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3500万人伤亡的空前浩劫,一些日本政客和右翼份子却恬不知耻地说日本是“受害者”,叫嚣“日本侵华是由于中国爆发了反日运动”,明明是对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战犯。却恰恰有人否认东京审判,不顾受害国人民的忿忿之情,再三崇拜那些罪行的亡灵。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更警示我们要永久的记住那场战争,

日本国内右翼权势对当年带给中华民族深重苦难的那场侵华战争拒不认账谢罪,那个让中国人民蒙受耻辱的日子———“7.7”,注定不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化或抹往。有些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可以随风而往,但是对曾饱受日本侵犯者蹂躏、伤亡了3500万民众的中华民族来讲,往事怎能如烟?

日本右翼权势一直没有坦诚面对那段侵犯战争历史。这类异乎平常的固执与反动常常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家人民感到愤怒和难以理解,同时同样成为日本与有关国家发展关系的一大障碍。

一个对曾伤害其他国家人民的历史讳莫如深,同时又屡屡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执意向军事大国目标迈进的国家,怎样能让曾饱受其侵犯、有过惨重教训的邻国人民放心呢?一个缺少勇气和正义面对自己历史污点的民族,又怎样能期望曾深受其害的邻国人民的宽恕和体谅呢?

77年前的一枪,打开了日本全面进军中国的第一枪,现今天我们最多人随着日本右翼的思路在讨论谁打枪第一枪时,真正在笑的是日本右翼,而我们国人在对待历史的似是而非的态度与我们的史学家面对政治意识形态而成心让题目一而再再而三的每模糊的同时,真正在笑的是日本右翼,我们没有日本人的严谨态度,对待历史,我们躲避的太多,对待现实,我们躲避的还是太多,而真正可让我们将冤仇化为动力的源头,我们找不到,我们找到的更多的是原始的冲动与集体无意识的盲目,当我们很多人抵制时,我们就开始抵制了,当我们太多人说上街时,我们就上街了,当我太多人说日本人坏时,日本就坏了,但不管如何,日本还在好好的存在着,日本在向海外派着兵,日本在申请着进常,日本在蚕食着中国的领土,日本人在看不起中国人,这一切的一切没有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历来就没有克服过日本,而我们面对这类日本人的种种历史与现实的鄙弃,心中之情可想而知,这类民族冤仇之复杂纠缠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而中国历史与现实发展之种种悖论又让这类冤仇不断在本身与外界的情感中放大。

今天,在七七事变77年的今天,我们应当却做的是要反思我们的历史,面对我们的现实,有建设性的开辟我们的未来,历史不相信眼泪,现实不相信眼泪,未来更不相信眼泪,只有冤仇的民族将永久是低微的民族,我们需要的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化冤仇为动力,往全民族的努力,少说多做,用自强往换取自尊,用努力往换来尊重,用聪明往换来强大。

相关阅读:七七周年纪念

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1997年7月7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

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主持开幕式,开幕式有2000人参加。现场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羽和平鸽飞上蓝天。

2007年,抗战馆在当年的7月7日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与之相配合,抗战馆推出了一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的纪念封。由抗战馆参与的纪念抗战历史书籍——《北京抗战遗存》和《抗战家书》在京首发。

2012年,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共同举办了主题音乐会。

2014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在2014年7月7日上午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第20篇:“九一八”事变高中历史教案

【语文公社】http://www.daodoc.com所有资料免费下载 欢迎投稿QQ:764723079

1.3 “九一八”事变

目标导航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与上海军民的抗战;《淞沪停战协定》;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能力。(2)培养学生把握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反动本质的能力。(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本节课的重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成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于是,九一八事变就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

2.难点分析: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极其影响是难点。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扩大侵华战争,导致中华民族的灾难日益加重。这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制约中国社会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成为一切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历史使命。蒋介石集团出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立场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亡。但是,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忱的激励下,中国社会其他各阶级和阶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向世人证

1 【语文公社】http://www.daodoc.com所有资料免费下载 欢迎投稿QQ:764723079

明了中华民族不是一盘散沙,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英雄气概和强大的力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也标志着国内战争将逐步转向民族革命战争。

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上课先播放一段《在松花江上》音乐,然后简单介绍此歌来历,转入正课) (板书课标题)

师:“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侵略者为独霸中国而精心策划的,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一战后日本对华扩张,遇到哪些障碍?

生:(思考、回答)

师:一是中国人民的反对;另外就是“华盛顿会议”制定了《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美梦。这使日本对华侵略不得不放慢脚步。但日本帝国主义绝不会放弃向中国扩张的一贯政策。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请大家思考,这次会议讨论了些什么问题?确定了什么方针?

生:(看书思考、回答)

师:东方会议后,日本对华展开了一系列侵略,“济南事件”、“皇姑屯事件”都是日本将侵华方针付诸实施的具体表现。但由于张学良的“东北易帜”,日本想借张作霖被炸侵占东北三省的计划未能实现。但是,随着1929年资本主义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及对日本的影响,使日本侵略者决意对华大举进攻,夺取梦寐以求的中国东北三省。此时,欧美国家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无心北顾,给了日本以可乘之机。

请大家看书回答:“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中国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 2.概况

生:(看书讨论回答)

2 【语文公社】http://www.daodoc.com所有资料免费下载 欢迎投稿QQ:764723079

师:(播放“九一八”事变中日军炮轰北大营和攻占沈阳后屠杀平民的录像片段,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不抵抗密电,然后,电脑演示东北三省沦陷的过程及有关财产、军事装备、国土面积、人口数字的损失。随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后“阅读与思考”提供的四条史料)请大家讨论:为什么当日本大规模武装侵占东三省的时候,蒋介石不顾民族的安危,采取不抵抗政策呢?从上面四条史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相互讨论,回答)

师:(总结)正是由于蒋介石奉行亲帝反共反人民的政策,才决定了蒋介石对日本大举侵华实行“不抵抗政策”。在他看来,一切抵抗都是徒劳的,中日力量对比的差距,中国的落后决定了抵抗必败。而且更危险的是,一抗日,必然要发动人民,联合共产党,使其力量壮大,不仅不能完成“剿共大业”甚至有可能让共产党夺取天下。所以他认为:丢掉东北而能换来十八省的完整,是划得来的。他还有一张王牌可以利用,这就是:利用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让英美压迫日本归还东北。于是,他派代表去国联告状。请大家考虑,在当时世界形势下,国联能否为中国撑腰?它的态度怎样?日本能否接受国联的建议?

生:(阅读教材小字,回答)

师:既然日本不接受国联的建议,又不从东北撤兵,那它用什么办法来掩盖侵略中国的事实呢?

生:(讨论回答) 3.伪满洲国的成立

师:日本于1932年初,通过策划成立“伪满洲国”,掩盖了其侵略中国东北的事实,最终完成了“东方会议”所制定的侵略方针。从此,东北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东北义勇军的抗战

师:首先起来抗日的,是失去家园的东北同胞。“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不愿撤退的东北军,纷纷自发地组织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义勇军的名称很多,(请大家看课本小字内容介绍)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他们英勇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涌现了马占山这样的英雄人物。

2.东北抗日联军

3 【语文公社】http://www.daodoc.com所有资料免费下载 欢迎投稿QQ:764723079

师:在东北义勇军相继被日伪军个个击破的时候,却有一支坚强的抗日武装由小变大逐步成长,这就是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一下中共领导的抗联武装的发展情况,作战范围和主要领导人)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国民政府不抵抗,丧权辱国,也引起了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举起抗日反蒋大旗,也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请大家看课本)1932年底,以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为首的民主人士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3.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抗日 (1)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

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的权利。该组织对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国民党反动派又是如何对待这一组织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内容后,回答)

生:(回答)

(2)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师:从刚才我们所读小字内容可以知道,1933年1月,日本侵略者又开始了新的对华侵略。(分析日军侵略意图;夺取山海关和长城各口,为入侵华北扫清障碍)

在此情况下,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同其老部下、共产党吉鸿昌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寇血战五昼夜,收复了多伦,将日伪军赶出了察哈尔省。这一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但蒋介石却污蔑同盟军“妨碍统一政令”,其实就是破坏了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遂派兵勾结日伪军夹击同盟军,结果同盟军弹尽援绝、宣告失败。冯玉祥离开张家口,吉鸿昌避入天津租界,后被国民党逮捕杀害。

(3)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一二八淞沪抗战失败后,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往福建进攻红军,屡战屡败。该军将领逐步认识到“剿共”没有出路,士兵和下级军官的厌战和反蒋抗日情绪,推动了蔡廷锴等将领走上了抗日反蒋道路。1933年11月,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反蒋势力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建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也称“福建人民政府”),由李济深出任主席。他们与红军达成了《抗日停战协定》,调转枪口,向闽浙边界推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的停战,共同抗日救国,得到了国内舆论的支持和同情。但却遭到蒋介石的仇恨。1933年底,蒋介石亲率大兵15万,并联合日军,夹击十九路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坚持不到两个月,最后失败了。

4 【语文公社】http://www.daodoc.com所有资料免费下载 欢迎投稿QQ:764723079

这一时期,从东北、华北,到南方的福建,从民众的自发到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的旗帜,反映了抗日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有利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77事变活动方案.doc》
77事变活动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