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招聘广告范文

2022-12-29 来源:广告词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儿推拿教学大纲

儿推教学大纲

本校为技能培训学校,不同于学员教学的是:本们课程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理论与实践成4:6的比例,为的是从我校毕业的学员,可在学满结业时,轻松接诊患儿。

本门课程学期为10天,共计80课时,课程设置为四大部分:

一、讲小儿推拿概要:包括小儿推拿学的发展史及前景介绍;小儿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生长发育特点;小儿四诊的要点(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小儿推拿治疗概要讲: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基本要求推拿处方,常用介质。

二、讲儿推手法,以常用手法为主(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揉法、运法、掐法、捏法8法)以复式手法为辅。

三、讲儿推常用穴位,含头面部、胸腹部、上肢部、腰背部、下肢部共计76个。包括取穴,操作方法,主治与临床应用。

四、讲常见病症的治疗:有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婴幼儿腹泻、腹痛、呕吐、疳症、便秘、遗尿、惊风、夜啼、小儿肌性斜颈等十几种临床效果显著的疾病。同时会结合一些病例及临床经验介绍。另外。我们还总结出一套小儿保健手法,用以强身健体,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练功:是专门为从事本行业的人员所设定的一门课程,此课程可历练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技能以及专业掌握技能。

推荐第2篇:小儿推拿简章

小儿推拿简章

小儿推拿推拿是以中医辩证方法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来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目前,该疗法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儿推拿的特点】

1.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

2.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

3.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4.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 5.在临床操作中,

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

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7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便秘、发热、咳喘等症。 【小儿推拿培训招生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无基础的人员,医疗、社区理疗保健、美容健身机构、海外留学、出国定居海外创业人员及慢性疾病患者、药店从业人员,医务工作者,中医学爱好者,应、往届毕业生、待业青年、下岗职工等,男女不限,年龄16-60周岁,身体健康无传染病者均可报名学习。

【小儿推拿培训教学特色】

1.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理论功底的中医世家传承老师授课,不同于普通的学习班。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临床实用技能的传授。

3.为保证培训质量,教学中采用了部分传统的训练方法,让学员可以学习到真正实用的小儿推拿技能。

4.每堂课后都有互动时间,可以跟老师和同学交流、老师答疑,一对一辅导。5.老师手把手教会每个学员常用技巧。

6.传授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经过老师几十年临床实践验证过的特效秘诀。【小儿推拿培训学习目标】 通过系统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达到专业小儿推拿师的从业水平,对大部分常见病症能够辩证施治,灵活运用。

【小儿推拿培训免费试听】

小儿推拿培训学校为了充分保障学员的切身利益,避免学员上当受骗,使学员不花冤枉钱,不走弯路,和确保培训的教学质量,学校推出免费试听制度,让学员对所学专业有个充分了解同时也体验一下老师的讲课风格 。 催乳师招生简章

催乳师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一项朝阳职业,正被大批追求新职业的人所青睐,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现代女性多数不注重乳房保养,哺乳期正是纠正乳腺炎及乳腺增生等疾病的良好时机。为此,我们机构推出高级催乳师培训班,欢迎参加培训学习!

催乳师是指运用生理、中医、营养等相关知识,通过饮食、按摩、心理等技术和方法,帮助产妇解决无乳,乳少,乳汁淤积等问题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的从业人员。

催乳师的职业素质,不但要求掌握丰富的营养、中医、护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一些职业道德规范。催乳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招生对象

热爱母婴行业的女性,准备从事催乳师服务工作的各类女性人员,以及希望提高科学母乳喂养和催乳知识、技能的孕产妇。

办学特色

1.专家亲自授课和指导,传授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实行小班授课 为保证教学质量,采取小班授课制,每期学员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

与山西11家医院合作,有大量的产妇实习或择优安置就业。

3.提供综合服务平台

为学员搭建与专家之间、学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平台,免费后续继续学习,为学员提供创业宣传推广平台。

小儿推拿招生简章

中国是全球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儿科专家指出: “滥用药物是导致孩子经常生病的首要原因 ”、“滥用抗生素,孩子是的受害者”、“抗生素滥用造就超级细菌和耐药宝宝”、“儿科是滥用抗生素的重灾区”、“孩子反复感冒发烧,打针输液不治本”。

一群家长守着脑门上扎针输液的孩子,成了中国各地儿童医院或儿科门诊的独特景观。 殊不知,滥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久而久之将无药可医,而且还会损伤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导致小儿体能下降!

家长把带孩子看病形象地比喻成“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输液像是流水线”。小儿推拿则完全符合现代家长对儿童的健康需求,在目前中国滥用抗生素、过度医疗、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背景下,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小儿推拿根据小孩身体娇嫩柔和、脏腑清灵的生理特点,不借助任何药物和抗生素针剂,只通过体表的按摩推拿,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同时可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兼有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小儿推拿迎合健康育儿的绿色理念,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同时,增加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

小儿推拿是绿色疗法,不必打针吃药,没有毒、副作用,安全、有效,也不需要医疗器械,手法简单易学,非常适宜儿童家长学习,小儿推拿疗法适应症广泛,大部分儿科病症都可应用,尤其是小儿常见病,如感冒、发烧、咳嗽、腹泻、便秘、厌食、积食等。从古至今,小儿推拿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都起到了很好的防病、治病的作用。

【小儿推拿培训培训对象】

1、家有0~10岁宝宝的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育婴师、月嫂、催乳师,从事婴幼儿产品销售,婴幼儿游泳、抚触,产后修复等母婴服务的人员,亲子早教从业者;

3、对小儿推拿感兴趣并有志于从事小儿推拿职业的社会各界人士;

4、成人按摩师、从事刮痧、理疗、艾灸、针灸等中医养生服务的人员;

5、中医、西医儿科医生及护士、妇幼保健院医生及护士、乡村医生、个体诊所医生。

小儿推拿招生简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健康要求也在进步,14岁以下的孩子接受专业的小儿推拿服务之后,不仅仅能改善小儿机体的内能和环境,调节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达到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保健身体及防治少儿亚健康的目的,还具有益智的特殊功效,社会需求巨大;但由于医院小儿推拿医疗资源的短缺,已远远不能满足患儿家长的需求,并且小儿推拿其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防病保健,到医院进行小儿防病保健推拿不但浪费医疗资源,而且增加家长经济负担。因此,在目前中国滥用抗生素、小儿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背景下,小儿推拿完全符合家长和患儿的需求,必将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和社会价值。

行业内一直缺少权威、规范的岗位培训体系和认证标准。据不完全统计,在社会上从事小儿推拿保健服务人员不到十万人,而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未经过比较正规、系统的专业培训,以至于在从事相关小儿推拿保健服务等具体工作上很难达到应有的服务质量,因此,我国急需大批小儿推拿保健师来为我国少年儿童解决强身健体的小儿推拿保健问题。小儿推拿保健师将是未来最有前途的金领级职业。

【培训目标】

1、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普通父母、从业人员)给学员制定适合的小儿推拿学习;

2、教会学员小儿推拿辩证之寒热虚实表里;

3、培养小儿推拿组方思路;

4、培训结束学员能够应付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从业者能够顺利上手。

催乳师招生简章

催乳师,是指经专业培训机构培训,通过中医按摩手法,为产妇解决产后无乳、乳少、乳房胀痛、乳汁淤积、乳腺管阻塞等哺乳期乳腺症状的专业乳房护理专家,上诉症状经催乳师专业按摩后基本可一次解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母婴专业护理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再加上目前临床针对于哺乳期乳腺疾病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专业的母婴护理人员催乳师正成为一种高技术、高收入的热门职业。

太原催乳师培训中心,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培训队伍,专门针对希望自主创业、热爱母婴护理行业的健康女性,开设了催乳师培训班。本专业以产妇产后催乳(开奶)、回乳(断奶)、乳房疾病预防、日常乳房保健护理等知识为理论基础,以中医按摩、穴位疗法为手法,长期培训女性专业催乳师。

一、太原催乳师培训招生对象

1、必须女性,年龄18~50岁身体健康,具有自主创业精神、渴望成功的的合法公民;

2、必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务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3、必须关爱母婴健康,热爱催乳事业;

4、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均可报名学习。

二、太原催乳师培训学习特色

1、专题设置,针对性强

行业内资源整合,项目细分:催乳师技术研修班;适合有志立足催乳师行业的女性及全国各地关注催乳师行业的女性进修学习。

2、亲身实践,学以致用

催乳师学员,提供现场实际操作,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同时,可以系统学习催乳师的经营管理,一站无忧。

3、推荐就业,辅助创业

催乳师学员结业后,学校将由专业老师可进行市场跟踪指导,辅助学员创业。对于无意自主创业者,学校可就近区域推荐就业机会。

推荐第3篇:小儿推拿教材

小儿推拿教材

《小儿推拿保健师教材》教材为金职伟业自主研发的专业教材,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现正式上市发售。

一、教材介绍

小儿推拿教材-金职伟业《小儿推拿保健师教材》教材内容联合湖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湘雅医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北京高校多位专家教授编写而成。 金职伟业新出版的《小儿推拿保健师教材》教材以培训人员就业为向导,以培训人员就业为向导,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小儿推拿为基本课程主线,强调实践性能操作,使培训人员具备从事母婴保健的职业能力。

二、教材内容

小儿推拿教材内容,涵盖小儿推拿师必须掌握的中医儿科学基础、推拿手法学基础相关知识。全书分为4部分,共10章,分别对小儿推拿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基础、中医学理论基础、经络腧穴学基础、而科学基础知识,初级小儿推拿保健师需要掌握的单式手法、复式手法,中级小儿推拿保健师对于小儿常见病症,如感冒、腹泻、便秘等病症的辩证及推拿手法,高级小儿推拿保健师在治疗小儿疳积、近视、惊风、肌杏斜颈等病症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三、培训介绍

小儿推拿教材-研发《小儿推拿保健师教材》的金职伟业,是经中国健康服务业岗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办公室批准,负责全国招生、培训工作。目前,已在湖南、贵州、广西、山东、宁夏、山西、上海开设有多家分校,更多城市正在全面布局中。

中国健康服务业岗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是由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培训项目。

四、课程介绍

小儿推拿教材-了解了金职伟业的母婴教材,及金职伟业培训的基本情况后,小编再给您介绍下金职伟业已有的具体课程情况。其中除了基础的月嫂、育婴师、催乳师、小儿推拿师、产后康复师技能培训以外,金职伟业还有所有项目的提升课程和师资培训课程。

五、开放加盟-全国100个分校等你来

小儿推拿教材-目前金职伟业面向全国推出月嫂培训学校加盟、催乳师培训学校加盟、小儿推拿师培训学校加盟、产后康复师培训学校加盟,您可选择单项目和组合项目加盟的模式。

未来三年,金职伟业集团将在全国各地开设100家母婴职业培训分校,为全国提供有专业保障的母婴服务人才。您可至金职伟业企业网站联系在线客服详细了解。

六、知识分享

冬天,宝宝睡觉穿什么

到了冬天,很多新妈妈不知道该给孩子穿什么衣服,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是穿多一点呢,还是被子盖厚一点?宝宝散热能力现在还在发展过程中,妈妈可以尝试着摸摸宝宝的

手心手背,如果手背是凉的,而手心是热的,就说明宝宝现在没有感觉到寒冷。

手心手背都是温的也说明宝宝现在不冷,但如果宝宝的手心手背都很热的话,就说明他有点热了。所以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冷,就给孩子穿很多的衣服,这样一来对孩子的健康反而会起到不好的影响。

孩子在晚上睡觉时穿太多的话,一来会妨碍全身肌肉的松弛,二来对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也会有所影响。孩子在晚上的时候穿太多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脚容易变冷,因此,他可能会更容易感觉到寒冷。

因此,如果宝宝身体健康的话,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孩子可以这样穿: 新生儿:薄睡衣+包被+薄被/毛毯。

新妈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如果孩子生病了的话,一定要做到全面呵护。 小婴儿:薄棉睡衣+背心式睡袋+薄被。 这个方案比较适合爱动的孩子,一些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喜欢把手放外面,因此背心式睡袋是很合适的。睡袋里面可以垫一块布,这样能够防止尿湿了弄脏睡袋。

满周岁的宝宝:薄睡衣+长袖大睡袋or薄棉睡衣+大棉被。 长袖大睡袋比较适合爱动的宝宝,晚上睡觉不爱动的宝宝可以给他直接盖大棉被,如果害怕宝宝乱动着凉,可以把宝宝的上衣放到裤子里面,这样能够防止宝宝腹部受凉。

养育孩子的要领

在孩子出生以后,如果你采用母乳喂养的话,孩子的抵抗力会强大一点,但如果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不当心的话,孩子还是会患上各种疾病的。所以,爸爸妈妈如果能了解孩子的各项生活事项,那么就能够有效地防止孩子患病。

1、吃母乳的婴儿,在出生以后两三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吃蔬菜汁、果汁了。在四五个月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吃一些煮蛋黄、米汤,或者是给孩子服用一些鱼肝油、维生素C等。

2、新妈妈要保持乳头的感觉,勤擦洗,勤换衣,孩子喝奶之前要擦拭干净。

3、6~7个月时,可以给孩子喂一些软粥、软面片。8~9个月时,如果孩子不过敏的话,就可以给孩子吃鸡蛋羹。10~12个月时,孩子就能够吃米饭了。

4、如果孩子消化方面出现什么问题的话,就要暂停给孩子喂食。

5、在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最好是只添加一种,这样可以防止孩子过敏,等到孩子习惯了之后就再增加一种,刚开始的时候量要少一点。

6、给孩子喂食的时候最好是在吃饭前,这时候孩子胃里面没有什么食物,就会更容易接受食物,也易于消化。

7、喂奶次数,通常情况下要隔3~4小时喂1次,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喂奶。每次喂奶20分钟,孩子喝得慢的话,时间可以长一点,但不要超过30分钟。

8、妈妈的营养也一定要保证,这样才有充足的母乳。平时,新妈妈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豆蛋、肉类等食物,为了孩子的健康,千万不能偏食。

9、白天,喂两次奶的中间要喂1次水,但一定要控制好量,不能太多。

10、每次喂奶后,不要立刻让孩子躺下,最好是轻轻拍打婴儿脊背,让孩子打嗝,这样可以把喝进去的空气排出来。

以上就是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情了,爸爸妈妈一定要多留意。

推荐第4篇:小儿推拿讲义

小儿推拿讲义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第一章 概说 „„„„„„„„„„„„„„„„„„1

一、推拿的起源 „„„„„„„„„„„„„„„„„1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1

三、推拿学派

„„„„„„„„„„„„„„„„„1 第二章 推拿手法 „„„„„„„„„„„„„„„„1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1

二、穴位分型 „„„„„„„„„„„„„„„„„1

三、推拿手法 „„„„„„„„„„„„„„„„„2

1.推法 „„„„„„„„„„„„„„„„„2 2.拿法

„„„„„„„„„„„„„„„„„2 3.揉法

„„„„„„„„„„„„„„„„„2 4.运法

„„„„„„„„„„„„„„„„„2 5.捣法 „„„„„„„„„„„„„„„„„2 6.掐法

„„„„„„„„„„„„„„„„„2 7.分法

„„„„„„„„„„„„„„„„„2 8.分筋法 „„„„„„„„„„„„„„„„„2

四、推拿次数 „„„„„„„„„„„„„„„„„2

五、注意事项 „„„„„„„„„„„„„„„„„3

1 第三章 常用穴位 „„„„„„„„„„„„„„„„3

一、脾穴 „„„„„„„„„„„„„„„„„„„„3

二、肝穴 „„„„„„„„„„„„„„„„„„„„3

三、心穴 „„„„„„„„„„„„„„„„„„„3

四、肺穴 „„„„„„„„„„„„„„„„„„„3

五、肾穴 „„„„„„„„„„„„„„„„„„„4

六、胃穴 „„„„„„„„„„„„„„„„„„„4

七、大肠穴 „„„„„„„„„„„„„„„„„„4

八、小肠穴(附利小便穴)„„„„„„„„„„„„4

九、八卦穴

„„„„„„„„„„„„„„„„„„4

十、运水入土穴 „„„„„„„„„„„„„„„„4 十一运土入水穴 „„„„„„„„„„„„„„„„5 十

二、板门穴

„„„„„„„„„„„„„„„„5 十

三、小天心穴 „„„„„„„„„„„„„„„„5 十

四、四横纹

„„„„„„„„„„„„„„„„5 十

五、小横纹

„„„„„„„„„„„„„„„„5 十

六、二马穴

„„„„„„„„„„„„„„„„5 十

七、外劳宫

„„„„„„„„„„„„„„„„5 十

八、阳池穴 „„„„„„„„„„„„„„„„6 十

九、天河水穴 „„„„„„„„„„„„„„„„6 二

十、退六腑穴 „„„„„„„„„„„„„„„„6 二十

一、上三关穴 „„„„„„„„„„„„„„„6 二十

二、威灵、精灵

„„„„„„„„„„„„„„6 二十

三、五指节

„„„„„„„„„„„„„„„„6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7

一、感冒 „„„„„„„„„„„„„„„„„„7

二、支气管炎„„„„„„„„„„„„„„„„„7

三、肺炎 „„„„„„„„„„„„„„„„„„8

四、顿咳(百日咳) „„„„„„„„„„„„„„8

五、麻疹 „„„„„„„„„„„„„„„„„9

六、腹泻

„„„„„„„„„„„„„„„„„10

七、痢疾

„„„„„„„„„„„„„„„„„11

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12

九、口疮

„„„„„„„„„„„„„„„„„13

十、便秘

„„„„„„„„„„„„„„„„„13 十

一、脱肛

„„„„„„„„„„„„„„„„14 十

二、遗尿

„„„„„„„„„„„„„„„„14 十

三、水痘

„„„„„„„„„„„„„„„„14 十

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15 十

五、痄腮:(腮腺炎) „„„„„„„„„„„„„15 十

六、急惊风 „„„„„„„„„„„„„„„„16 十

七、慢惊风 „„„„„„„„„„„„„„„„17

第一章 概说

一、推拿的起源

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向疾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这种疗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考其起源: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生食兽肉野果,饥饱不匀,肠胃不适,即用手揉摩患处,或腹部而感到舒适,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成人和儿童推拿两种。 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更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三、推拿学派

历代医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因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学派。有的专用于正骨,医治外伤;有的着重治疗内科疾病;有的专施治小儿。

这里主要介绍,青岛市立中医院小儿科的治疗经验。其特点是,只运用左手各部穴位以代替全身的推拿,取穴简单,疗效迅速,可免脱衣解带的麻烦,小儿易于合作和接受。

第二章 推拿手法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是医者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某部及穴位进行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或清(泻)、或补、或清补兼施等手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开脏腑之闭结,扶正祛邪之治疗目的,即称手法。

医者在操作时,必须手法稳定,穴位准确,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二、穴位分型

人体各部穴位,一般分点、线、面三种类型。

1、点型:

人体某部位或经络穴位,采取揉、拿、点、捣等手法称为点型。如小天心、二马等穴。

2、线型:

人体某部位的二点中间的连线,这个长型的穴位,采取用推、打、提、捏等手法,称为线型。如大椎、天河水、六腑等穴。

3、面型:

人体某部或经络穴位(面积较大的穴位)采取推运的手法,称为面型。如八卦、板门等穴。

三、推拿手法

常用手法有:推、拿、揉、运、捣、掐、分、分筋等八种方法。

1、推法:

医者用左手托着患儿之左手,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在患儿

3 某部穴位,凡向前推动,行于直线,不可歪斜,统称为推法,多用在线型穴位上。

推法:1.补法——推向指根(向心性为补)

2.清法(泻法)——由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性为清) 3.清补法——由指尖至指根,来回推之(往返都为清补) 一般规律如此,也有例外者如推天河水穴。 例如:推天河水、肝穴、脾穴等。 2. 拿法

医者右手拇指二指,同时相对用力,拿按患儿的某一个穴位,称为拿法。为强刺激手法之一,多用于急救。一般用于点型穴位,例如缓解痉挛拿列缺穴。也是儿科推拿的辅助手法之一。如推拿结束拿威灵,精灵。 注意:要松紧适宜,用力要柔和。 3. 揉法

医者以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按在患儿某部穴位上,做左右平衡旋转揉按叫揉法,多用在点型穴位上。 例如:揉二马,外劳宫等穴。 4.运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两指拼拢的罗纹面,由某穴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他穴称为运法。多用于面型穴位。

例如:运八卦、运水入土等到穴。 5.捣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打)在穴位上,称为捣法。

用于点型穴位,例如:捣小天心。 6.掐法

凡用医生指甲,在穴位上掐之,使产生酸、麻、胀感称为掐法。例如: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掐五指节。 7.分法

医者两手拇指从选定的穴位上,向两侧分推,叫做分法。

例如:分阴阳穴。 8.分筋法

医者右手(或左手)在患肢做左右扭转捏拿等动作,以达到舒筋和血的疗效,适应于肢体瘫痪等症。

以上推拿八法,适应于小儿常见疾患,其他手法,不多赘述。 附:提捏手法

两手半握拳,以食中两指,将患者皮肤用力提起,作连续不断的灵活动作,叫做提捏手法。例如:提捏大椎穴。

四、推拿次数

推拿的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一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2000——3000次,大约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推拿次数与年龄、病情成正比例。年龄大,病情重的推的时间宜长,手法宜重。婴儿或病情轻者,推的时间宜短,手法宜轻,一般推一次约需30分钟,每日一次,重症可一日二次。

五、注意事项

4 1.医者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施术前要备好滑润剂(如滑石粉等)要洗手,修短指甲。

3.推拿室要保持一定温度,不可过凉过热,空气要流通。在严寒季节,医生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惧,造成操作时困难,治疗后要注意避风,以免复遭外邪侵袭,加重病情。

4.患儿的姿势要适宜,在操作时先施行一些不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手法,力求合作,然后再作较为痛的指法,如提捏大椎。 5.操作手法要轻重适宜,用力均匀

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有熟练手法,根据辩证施治的精神,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个推拿医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注意手法的锻炼,以达到柔和、深透,持久,有力的要求。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得心应手。

第三章 常用穴位

一、脾穴

1.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脾: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二、肝穴

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三、心穴

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心:离心性推之 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4.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

四、肺穴

1.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 补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5 4.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五、肾穴

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肾:向心性推之。清肾:离心性推之。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3.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

六、胃穴

1.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胃:离心性推之。(此穴只清不补) 3.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4.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

七、大肠穴

1.部位:食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大肠——离心性推之。补大肠——向心性推之。清补大肠——来回推之 3.作用:调整大肠功能,有固肠、涩便、止泻等作用。 4.主治:赤白痢疾、泄泻、便秘、脱肛、肛门红肿等。

八、小肠穴

1.部位:小指外侧缘,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小肠——离心性推之。

3.作用: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

4.主治:尿闭、小便不利、口疮、泄泻而无小便者多用之。 附:利小便穴

我院儿科,常用自腕部沿手掌内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治腹泻甚效。

九、八卦穴

1.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边,顺着时针的方向,划一个圆圈是八卦穴。属面型(也称环型)穴位。(卦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2.操作方法:

①顺运八卦—由乾卦起运转一周到兑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顺运八卦。 ②逆运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到震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逆运八卦。

3.作用: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4.主治:胸闷胀饱、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

十、运水入土穴

1.部位: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小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水入土。 3.作用:润燥通滞。

6 4.主治:便秘、痢疾、遗尿等。 十

一、运土入水穴

1. 部位:由拇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拇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土入水。 3.作用:止泻。 4.主治:腹泻。 十

二、板门穴

1. 部位:拇指下,大鱼际肌之中点,属面型穴位。 2. 操作方法:左右旋转揉之,或来回推之为清板门。 3. 作用:能清胃热,通调三焦之气。

4. 主治:止吐泻、退虚热、嗌奶、胃疼等症。 十

三、小天心穴

1. 部位: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中点,属点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①捣小天心法——医者左手托患儿之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穴位,称捣小天心法。

②掐小天心法——拿法同上,医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称掐小天心法。 3. 作用:通窍散郁、畅通经络、安神定惊、清热明目止咳等。

4. 主治:惊风癫痫、实热急喘、痘疹欲出不透等为一切眼病的主穴。 凡眼疾:眼球上翻————向下捣。

眼球下翻————向上捣。

眼球左翻————向右捣。

眼球右翻————向左捣。 十

四、四横纹

1. 部位:掌面、食、中、环、小指,四指本节之横纹处,属线型穴位。

2. 操作方法:推四横纹——医者左手掌托患儿左手四指的背面,拇指握住中节处,以右手拇指外侧或螺纹面,来回推之。 3. 作用:调中行气、退热消胀、散瘀结。

4. 主治:肚胀、疳积、咳嗽痰喘、气促胸满、唇裂腹疼。 十

五、小横纹

1. 部位: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属点型穴位。

2. 操作方法:揉小横纹——用右手拇指螺纹面揉之。 3. 作用:消郁热、化痰涎。

4. 主治:口疮、流口水、为治百日咳、肺炎之要穴,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 十

六、二马穴

1.部位: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缝陷中与手掌兑宫相对。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揉二马——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使手心向下,小指屈于掌心,,以右手拇指左右揉之。

3.作用:大补元气、健脑补髓、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4.主治:先天不足、气虚喘咳(慢性气管炎)、脱肛、疝气、小便闭塞或不利, 虚火牙疼、瘫痪、脑炎后遗症等一切虚症均宜之。 十

七、外劳宫

1.部位: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同二马,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成90°度,使穴位显出。

7 3.作用:温中去寒、安蛔止疼。

4.主治:下寒腹疼(一切腹痛均宜,如肠梗阻、肠套叠等),往来寒热、胆道蛔虫、久泻不止、透发痘疹、疝气脱肛、夜啼症、感冒风寒、揉之取汗,一切虚寒症均有效。 十

八、阳池穴

1.部位 :腕后二寸陷凹中(相当针灸的外关穴部位),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揉阳池——医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部,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纹面揉之。

3. 作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疼,降逆清脑。

4. 主治:头晕头痛(各种类型之头疼均宜)、鼻塞流涕、感冒、急慢惊风及其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等。 十

九、天河水穴

1.部位:前臂正面,由掌根到肘弯横纹中间一条直线,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推天河水——向心性推之,称清天河水(此穴无补法)。 3.作用: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安神镇惊、利尿。

4.主治:急热惊风、惊啼烦躁、弄舌、重舌、口疮、感冒发热、咳嗽、腹泻、麻疹、尿少等症。

十、退六腑穴

1.部位:前臂内侧缘,由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离心性推之,称退六腑。 3.作用: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

4.主治:高烧、急惊风、实热痰喘、便秘、热痢、痘疹、痄腮等一切热症宜之。 二十

一、上三关穴

1.部位:前臂外侧缘,由掌根直上至曲池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向心性推之,称推上三关。

3.作用:培补元气、调和气血、能发汗,对疹毒内陷、隐疹不出等有显效。 4.主治:表虚自汗、麻疹不透、先天不足、小儿瘫痪等症。 二十

二、威灵、精灵

1.部位:威灵——手背,外劳宫旁,食中指掌骨之间,靠近食指掌骨侧, 属点型穴位。

精灵——手背,外劳宫旁,无名指小指掌骨之间,靠近无名指掌骨侧,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3.作用:舒筋和血、开窍镇惊。

4.主治:急惊暴死、昏迷不醒。多在急救时配合使用,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二十三、五指节

1.部位:手指各关节处。

2.操作方法:医者以拇食二指相对掐之。 3.作用:调和气血、开窍镇惊。

4.主治:急慢惊风,能加强各穴功能,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一、感冒

病因:四季均有发生,尤以秋冬季最常见,多因气候突变,遭受风寒侵袭,肺气 不宜所致。

症状:发冷发烧,头疼体疼,鼻塞流涕,咳嗽喷嚏,食欲不振,呕吐,有汗或无汗,便秘溲赤等。

治则:解表散寒清热。 取穴:

1.发热轻的(37.5°C—38°C)平肝肺 天河水 掐五指节 10’ 15’

2.发热较重的(38.5°C—40°C)平肝肺 退六腑 提捏 掐五 10’ 15’ 大椎 指节 3.兼症:

鼻塞—加阳池 呕吐—加清胃 嗽重—加八卦

10’ 10’ 10’

以上治疗每天一次,一般的感冒,推拿一次就可好,最多2-3次可愈。推拿

11 以后4-5小时左右,会发热更高一些,这是邪热外表之象,热持续2-3小时,则汗出烧退病愈。 附:治感冒验方:

1.生姜二钱 生葱白三寸 大枣四个 水煎顿服。

2.荆芥 薄荷 苏叶各二钱 水煎服 3.绿豆五钱 生姜三片

葱白一个 青萝卜片一两 水煎服出汗

二、支气管炎

病因: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亦可由理化性刺激如煤烟、灰尘、寒冷空气刺激引起发病,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症状与治疗:

1.急性支气管炎:初起有感冒症状,继则咳嗽加重,可有发烧、胸闷、气促、食欲不振,初为干咳,以后痰渐多。取穴: ① 八 卦平肝肺 清胃 天河水 10’- 15’ 10’ 10’ 10’

若喘重——改逆八卦

10’

发热38.5°C以上改用六腑 ②喘重痰多(肺部有湿性罗音)

去清胃加小横纹

③唯独喘重少痰或无痰(肺部有干性罗音)

去小横纹改用四横纹。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如反复发作可成慢性。

症状与治疗:轻者仅早晚有刺激性咳嗽,重者可有发烧,咳嗽,吐痰明显,活动后喘,呼吸可带哮鸣声,日渐消瘦等。 取穴:

①可先按急性气管炎治疗,推二次后改用补法: 二马 补脾平肝 补肺 10’ 10’ 5’ 10’

②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出现发烧、喘重、痰多,此是虚中挟实症,治宜

清补兼施。

取穴:

a.逆八卦 二马 四横纹 清胃 六腑

10’ 10’ 10’ 5’ 15’

b.二马 补脾 清肺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治气管炎验方:

(1)霜桑叶 适量 烧水喝

(2)桔梗 炙甘草 百部根各二钱 水煎服

(3)梨一个 川贝母一钱 切开梨去核把川贝末填入梨核空处,把梨紧合起来,蒸食或煮水吃。

12 (4)中成药:三蛇胆陈皮末或三蛇胆川贝末,按说明服。

三、肺炎:

病因:以肺炎双球菌多见,其次为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多继发于流感,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以冬春两季多见。

初起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有时有呕吐,继则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搧动,鼻唇紫绀,痰气上壅,烦躁不安,甚则出现高烧抽风,呕吐昏迷。 取穴:

(1)逆八卦平肝肺 小横纹 六腑

10’ 10’ 10’ 10’

若高烧引起惊厥加捣小天心,若头痛鼻塞揉阳池

(2)治疗后体温下降,咳喘减轻,少痰或无痰(肺有干罗音) 改用: 八卦平肝肺 四横纹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 治肺炎验方:

(1)麻黄 一钱-二钱 杏仁 2-3钱 生石羔 8钱-1两 生甘草1钱 水煎服 (2)葶苈子 二钱 大枣三钱 水煎服

四、顿咳(百日咳)

病因:本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春季流行,任何年龄的小儿均可感染,但以乳幼儿多见。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故又名百日咳。

症状特征: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了有吼声,咳时面色潮红或口唇青紫,涕泪交逬,引吐痰食,夜甚于昼,甚则鼻衄,痰中带血,舌下有小粒溃疡,颜面浮肿等。

治则: 宣肺泄热豁痰止咳。

取穴: 逆 小 天

(1)八卦 横纹 清胃 河水 或六腑

15’ 15’ 10’ 10’ (2)痉挛期, 咳嗽痰稠, 咯吐不利:

逆八卦 小横纹 六腑 小天心

10’ 10’ 10’ 5’

或肺俞拔火罐2---3次,可缓解痉挛。

(3)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

二马 清补脾 小横纹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治痰要穴:

燥痰(干性罗音)——四横纹 湿痰(湿性罗音)——小横纹 热痰(脉滑有力)——六腑 寒痰(脉弦滑)——外劳 虚痰(脉弱无力)——二马 附:治百日咳验方:

1.鸡苦胆一个 白糖适量

13 用针刺破鸡胆,将胆汁烘干,加入适量的白糖,碾末调匀,一岁内分三天服完,二岁两天服完,二岁以上一天服一个,每天分2——3次服。 2.大蒜五钱 白糖两

大蒜捣烂加糖,开水一杯,浸泡5小时,每日一剂。三次分服,连服4—5天。

五、麻疹:

病因: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广泛的实行了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发病率大大降低。

症状:

初起有发热,流涕、目赤,羞明,眼泪汪汪等,明显上感症状,继则呕吐,大便稀、发烧2—3天可于颊部粘膜及唇内侧出现白色点状麻诊斑,一般发热3天,开始出疹,先自耳后,颈部开始,渐及面、胸背、四肢、透发后2—3天开始消退,留下棕色色素沉着斑。

取穴:

1.正常疹子:发烧不高(39°以下)平肝肺 天河水 清胃

10’ 10’ 10’

2.高烧(39.5°—40°以上)麻疹透发不好(并发肺炎)。 六腑平肝肺 清胃

20’ 10’ 10’ 喘咳重者加八卦

3.黑疹子——疹色紫暗,高烧喘嗽,一般多因用发物太过。热甚而致;或护理不当,过于保暖。治宜,大用清热解毒之法,佐以透发。

取穴:外劳 六腑平肝肺 清胃

20’ 15’ 10’ 10’

喘重——加四横纹,惊悸抽风——加小天心

4.白疹子——疹色淡白,稳而不透,昏迷嗜睡,四肢发凉,面白唇青,泄泻等。此乃气血虚弱,元阳不足,不能抗毒外出所致。治宜:大补元气,活血透毒。

取穴 :

1.多推:外劳宫、平肝肺、二马、天河水。 2.体温不升,体质虚弱者,改用下穴:

多推:三关、平肝肺、外劳宫。

再服用香菜水一般可出,若再不出者,可用刮痧法,用硬币沾水在前后肋间刮之,或刮分八道穴也可。

附:治麻疹验方:

(1)芫荽适量,烧水服,是最好的发物,疹出不透可用鲜芫荽蘸热黄酒搓五心,麻疹很快可出。

(2)透发麻疹:芫荽两棵、鲜茅根五钱水煎代茶。

(3)蓖麻子去皮和鲜萝卜叶捣烂,搓五心,疹可随之而出

六、腹泻

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主要由于消化道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所致。可分四型。

14 1.伤食泻:

病因:乳食过饱、恣食肥甘、损伤脾胃。

症状:口嗳酸气、口渴恶食、腹热胀满、泻时腹痛、泻后痛减、小便赤涩、大便色黄白、臭如败卵、或兼呕吐。

伤乳泻者,大便色黄白,内有奶瓣,或呈蛋花样。 治疗:

(1) 轻症——大便日5—6次 取穴:八卦 清胃 天河水

10’ 15’ 15’

(2) 重症——大便日十余次,有脱水现象。 取穴 :八卦 清胃 天河水 利小便

10’ 15’ 15’ 10’

腹痛重者加揉外劳宫10’——15’

(3) 日久病实体虚者,大便消化不良、尿黄、脉滑无力者。 取穴:八卦 二马 清胃 六腑

10’ 10’ 10’ 10’ 2.热泄: 病因:内因肠胃积热,外感不正之气以致运化失职而发之。 症状:泄时暴注下迫, 大便色黄赤,泄多黄水,有热臭,口渴烦燥,腹痛身热,溲少而黄,肛门灼热.取穴: (1) 六腑 清大肠 清脾胃 下推七节骨

15’ 15’ 10’ (2) 八卦 清胃 六腑

10’ 10’ 15’

推1-2次症状减轻,可酌情改用: 八卦 清胃 天河水平肝

10’ 15’ 15’ 5’

3.寒泄

病因: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以致寒邪凝结中焦,脾失运化所致。

症状:腹疼肠鸣,泄泻清彻,或白水泻,或色绿,小便清白,面色淡白,口气温和等。

取穴:外劳 清胃 天河水

20’ 10’ 10’

4.脾虚泻

病因:体质素弱,饮食不节而患泄泻;或久泻伤脾,失司健运。

症状:食后作泻、消化不良、大便溏、色淡黄、重则完谷不化,腹胀不渴、面黄肌瘦、不思饮食等。

取穴:(1)轻症:

外劳 清补脾平肝

10’ 10’ 5’

有热者加天河水

(2)重症:

15 二马 清补脾 清补大肠

10’ 10’ 15’

附:治腹泻验方

(1)炒神曲 焦山楂 炒谷麦芽各三钱 鸡内金钱 水煎服。

(2)鲜白扁豆花两 水煎服。

(3)伤暑腹泻:火香二钱 炒扁豆三钱 生车前子三钱水煎服,加白糖适量日分三次服。

(4)脾虚泄泻——炒山药 生山药各等量共研细末 小米汤或开水送下。1——2岁每次服3分,3——5岁每次服5分,5岁以上每次服一钱。

(5)无花果枝、叶适量 烧水洗脚及小腿。

(6)高粱酒 白矾二钱

将高粱炒熟与白矾混合,共研细末,每次服钱日三次开水送服。

七、痢疾

病因: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主要由于恣食生冷,或食被污染的食物,内伤脾胃,外感暑湿疫疠之邪,而生湿化热下注于肠,酝酿成痢。

主要症状: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含有脓血。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1.急性痢疾:分二型:

(1)赤痢:痢下色赤、腹泻、里急后重、烦渴引饮、喜冷恶热、小便短赤、舌赤唇干。

治则:清肠泄热,化湿通滞(先清后补,大清即愈) 取穴:

体温高时1六腑 清脾胃 清大肠 利小便 下推七节骨

15’ 10’ 15’ 5’

2六腑 八卦 清大肠平肝 下推七节骨

15’ 10’ 15’ 5’

体温退后1清大肠 独穴推40’

2清补大肠 运水入土 清小肠

15’ 10’ 10’

(2)白痢:痢下色白、肠鸣腹痛、面唇青白、渴喜热饮、小便清白。 治则:温中化湿,利气调中。

取穴:外劳 清补大肠 清补脾

10’ 15’ 10’

有热者加天河水,平肝。

体虚者加二马

2.慢性痢疾:急性期治疗不充分,以致病程迁延二个月以上者为慢性。 主要症状:腹痛、腹泻反复发作、或大便次数较多而脓血便不明显。

治则:补中益气,清肠固涩。

取穴:

1清补大肠,独穴推40’效佳。

16 2外劳 清补大肠 二马平肝

15’ 15’ 10’ 5’

附:治痢疾验方

1.白头翁三钱 黄拍二钱 黄连一钱 秦皮二钱 水煎服。 2.葛根三钱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3.紫参三钱 水煎代茶。

4.鲜马芷苋二两 大蒜两瓣 共捣烂一次服下。

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病因:本病主要是由于母奶不足或喂养不当所致。或早产儿,长期生病如腹泻,慢性痢疾,结核病等也常是致病原因。

症状: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毛憔悴、肚大坚硬、青筋暴露、懒进饮食、大便臭秽(长期消化不良)、小便浑浊。

治则:消导攻积、补脾健胃。 取穴:

① 二马 补脾平肝

15’ 15’ 5’ 腹胀重——加四横纹 有痰者——加八卦

② 腹痛明显者改用: 外劳 补脾平肝 15’ 15’ 5’

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病有特效。 附: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手三阴经脉所过之处,位于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中节纹。

针四缝可以清热除烦,通调百脉,治疗疳积,特别适用于烦躁明显者。 附:治疳积病验方: ①鸡内金三钱 山楂二两

共研细末,每次服5分,日二次。 ②肥儿丸 按说明服。

九、口疮

病因:口疮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的炎症性的病变,多见于上感或高烧之后。多因内热蕴于心脾二经,循经发于口舌所致。

症状:舌尖红赤,舌有白色溃疡,流口水,往往因疼痛而吮乳困难。重者发烧,烦躁不安。

取穴:

① 清胃 天河水 四横纹 15’ 15’ 10’ ② 清脾胃 天河水 15’ 10’

发烧——改用六腑;流口水重——加小横纹;烦躁惊悸——加小天心。 外用柿霜、西瓜霜,或冰硼散涂口腔。 附:治口疮验方

1.吴茱萸末五钱 分二次用醋调成糊状,糊患儿足心,用布固定,晚上敷,

17 次晨取下。

2.生地五钱 木通二钱 竹叶二钱 灯芯五分 甘草稍钱 水煎服 3.石榴皮 烧存性,研为细末,搽口内,每日二次。

十、便秘

病因:多因喝水太少,肠中积热,或没有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营养不良,致大肠机能不正常而引起。

症状:大便秘结,排便费力,几日一行,重者肛门裂出血或脱肛。 取穴:

① 清脾胃 清大肠 运水入土平肝

10’ 15’ 10’ 15’

② 略带热像者:

运水入土 清大肠平肝肺 天河水 腹胀加四横纹

10’ 15’ 10’ 5’ ③ 独揉神阙10—15分钟 很效 附: 治便秘验方:

1.麻仁滋脾丸2.肥儿丸3.润肠饮:蜂蜜三钱 盐五分 二岁者一次服下

十一、脱肛

病因:多由小儿体弱,脾肺气虚,或泻痢日久所致。 症状与治疗:

① 肛门脱出不收,红肿刺痛,作痒者属实热。 取穴:

清大肠 八卦 外劳 六腑(天河水) 10’ 10’ 10’ 10’

② 精神萎靡、体弱无力、食欲不振、不甚肿痛者、大便时肛门脱出,属气虚。

取穴:①二马 补脾平肝 15’ 15’ 5’ ②外劳 清补大肠 补脾

10’ 15’ 10’ ③ 二马 清补脾 清补大肠

10’ 10’ 15’ 上推七节骨或灸百会 附:治脱肛验方:

刺猬皮粉二两 和面半斤加蛋、糖适量调味,烙小饼20个,随意服之。

十二、遗尿

病因:多因下元虚寒、膀胱不约所致。

症状:平素体弱、面色苍白、肢冷无力、饮食无味、白天小便频数、夜间梦中小便自遗或大便溏泻等。

取穴:

① 体质虚弱者:

二马 补肾 运水入土平肝 有热者加天河水。 20’ 15’ 10’ 5’ ② 身体尚健者:

18 清补脾 清小肠 天河水平肝 10’ 10’ 5’ 10’ 附:治遗尿验方:

1.桑螵蛸、益智仁各五钱 水煎服

2.鸡肠一具,焙干研细末,每日二次,每次一钱至二钱,开水送下。

十三、水痘

病因:多为湿邪内蕴、时邪外袭、郁于肌表而发。

症状:初起具有上感症状,发烧,畏寒,面赤烦躁惊惕,或上述症状轻微,在不知不觉中出痘,先面颈—胸背—四肢,初为米粒大小红赤色疹子,突出于皮肤之上,一出即灌清浆,作痒,随出随靥,数日结痂脱落。

取穴:

① 高烧: 六腑 清胃 咳嗽烦躁加平肝肺。惊厥加小天心。

20’ 10’

② 低烧:清胃 天河水 清肺

15’ 15’ 10’

一般推拿一次即可,痘出后不需要再推拿。 护理注意多喝开水,不要吃酸、凉的食物。 附:治水痘验方:

1.双花三钱 连翘二钱 薄荷一钱 蝉蜕一钱 水煎服 2.芦根五钱 烧水服

十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病因:结合膜为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眼眵增多流泪;眼睑红肿胀痛;球结舌膜充血;自觉眼热痛、怕光、发痒,眼内有异物感,二便秘涩。

取穴:

① 二马 六腑 小天心

10’ 10’ 10’ ②平肝肺 天河水 小天心

10’ 15’ 10’ 附: 治目赤疼验方

① 鲜蒲公英二两 烧水内服喝洗眼

② 菊花、双花各三钱开水浸泡洗眼和内服

十五、痄腮(腮腺炎)

病因: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流行于冬、春两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学龄期儿童患病的最多,多由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

症状:发病时,先发冷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嗓子痛、继之一侧或两侧腮腺部肿胀,连耳垂都肿起来,但 不痛,舌苔黄腻,有时可并发睾丸炎、脑膜炎。

取穴:

① 六腑 清胃

20’ 10’

19 ② 六腑 天河水 每日一次,3-4次可消。

20’ 10’

男孩可并发睾丸炎——睾丸红肿下坠 取穴:

① 二马 补脾 清小肠

15’ 10’ 10’

② 二马平肝 清胃 天河水

15’ 10’ 10’ 10’

附: 治痄腮验方:

① 赤小豆粉适量加入蛋清或陈醋调敷患处。 ② 内服六神丸。

③ 蛇蜕一段 鸡蛋二个将蛇蜕切碎,用香油少许合而炒之,食用。 ④ 大青叶三钱 双花五钱 薄荷二钱 黄芩二钱 甘草 水煎服 ⑤ 板蓝根三钱 蒲公英三钱 水煎服 十

六、急惊风 病因:

外因——外感时邪

小儿体属纯阳,感受六淫,最易化热,热熬津液,凝结为痰,痰闭心包,蒙闭清窍。

内因——乳食积滞

小儿乳食不节,郁结肠胃,停留成痰,因痰生热,因热生风,风热相煽,血气并走于上,则神昏谵妄,抽搐等症发作。

不内外因——大惊卒恐。

小儿神气怯弱,猝见异物,乍闻异声,最易形成惊风。因惊则伤心,恐则伤肾,心主血肾主气,气血紊乱则神志不宁,精神紊乱,肝风煽动,即出现惊厥,故急惊风是属阳,属热的实症。

症状:

前驱期症状: 呕吐发热,烦躁不安,睡眠惊惕,或摇头弄舌,咬牙龃齿,时发惊啼。

主症: 暴发壮热,神志昏迷,两目窜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痰壅气促,大便秘结,小便涩难,手足抽搐等。

治则: 开窍镇惊,清热熄风。 1.急救:

①为缓解痉挛——拿列缺,掐人中,掐揉仆参,大敦,掐百会。

②配合针刺———百会、风府、耳门、听宫、听会、端正。在惊风紧急情况下,可采用口内两颊络脉刺出血,可以很快制止角弓反张,四肢抽筋的危候。

痰涎壅盛加刺咽头两侧出血,并针刺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

或随症加减使用:哑门、涌泉、丰隆、合谷、太冲、印堂、十宣、大椎穴等。

2.抽风缓解后,取下穴推拿治之:

退六腑平肝肺 天河水 小天心 20′ 10′ 10′ 5′

20 胸闷加八卦 头痛或角弓反张加阳池 拿精灵 威灵 掐五指节(每节掐五次)

附:治惊风验方

1.外用吴茱萸末五钱蛋清或陈醋调糊敷足心。

2.内服薄荷汤:灯心五分 薄荷二钱 蝉退二钱 勾滕三钱 水煎服。 3.外用桃仁七个 栀子七个 杏仁七个 带皮尖砸碎蛋清一个 白面一盅,烧酒适量调敷足心

十七、慢惊风

病因:

1.脾肾阳虚:小儿禀赋虚弱,吐泻久痢,损伤脾胃,肝木乘虚而发。 2.急惊误治:急惊风误用攻伐或多服寒凉,损伤脾胃,急惊未能根治,转成慢惊。

3.先天不足:体质虚弱,一病即成慢惊。

慢惊风多属虚症。

症状:

面色淡黄,或青白,形羸神疲,手足抽搐,缓而无力,时作时止,昏睡露睛,肢冷便溏等。

治则:扶元固本,培补中气为主,作以平肝熄风。

取穴:

①阳池 二马 补脾 小天心平肝

10 ′ 15′ 10′ 5′ 5′ 痰盛加八卦,小横纹 腹痛加外劳

②腹痛腹泻完谷不化改用下穴:

外劳 补脾 清补大肠平肝(或小天心)

15′ 10′ 10′ 5′

推拿结束掐五指节,拿精灵威灵。抽风缓解后禁睡。可内服百效丸每岁一粒香菜水送下。

附:百效丸处方:勾滕六钱 薄荷六钱 全虫六个 蟑退二钱 朱砂六分 僵蚕六个 大赤金六张 以上诸药共为细末,糊丸如黄豆大,每两净药粉约做丸子500个.

21

儿童推拿讲义

一、引言:

儿童是“纯阳”之体,自古小儿患疾,“只推拿,不服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而抵御“外邪” 。小儿得病,多为肝火旺、脾胃虚所致。用推拿按摩之术施以调理即可。滥用药物,抵挡一时,免疫更为低下,一有“风吹草动,便又卷土重来”,防不慎防。预防重于治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二、推拿疗法:

1、引天河水:{天--- 阴--- 中--- 腕--- 清 热} 主治:发热、烦躁、口舌疮、惊风。

2、推六腑:{六--- 阴--- 小---肘--- 退 烧} 主治:高烧、惊风、咽喉痛、腮腺炎、便秘。

3、推三关:{三--- 阳--- 拇--- 腕--- 提 高免疫} 主治:气血虚、感冒、风寒、阳虚、怕冷、腹痛、

腹泻。

4、清脾经:{拇指--- 指根--- 脾胃热} --- 消化不良。

5、补脾经:旋转推大拇指面,“胜过吃人参”。

6、补大肠经:从食指侧推至虎口侧--- 胃寒、腹泻,润肠止腹泻。

7、泻大肠经:从虎口推至食指侧--- 清热通便。治便秘{相当于“大黄”}。

8、泻肺火:从手掌推向环指尖--- 宣肺、清热。肺火大。

9、补肺寒:从环指类向手掌方向--- 补肺止咳。肺寒。

10、补肾:推小指面--- 补肾虚。体弱多病。

11、泻肝火:推食指端向指根--- 泻肝火

12、泻心经:推中指端向指根--- 泻心火。

注意:让孩子多喝水,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做父母的要善于向孩子示爱{表里一致},让孩子感受到爱。

三、小儿体质类型及食疗:

13、寒:手脚凉、面无色、不爱动--- 提脊。按揉内劳宫。 宜食甘温食品:羊肉、牛肉、鸡肉、核桃、龙眼。

忌:寒冷食品:冷冻食品、西瓜、冬瓜。

热:体实。面赤唇红,喜凉饮食、烦躁易怒、贪吃、便秘--- 清天河水200次。

宜食寒凉食品:苦瓜、冬瓜、萝卜、绿豆、芹菜、鸭绒、梨、西瓜。

虚:面黄、少气、懒言、少动、神疲乏力、汗多、食少、便稀、补五脏{手指}。

宜食:羊肉,牛肉、鸡肉、海参、木耳、核桃、桂圆。

忌食:寒冷。

湿:喜肥腻、肉类、体胖、动作迟缓、便溏---{提脊}50次。推拇指到大鱼际。

22 宜健脾、去湿化痰:薏米仁、海带、白萝卜、冬瓜、橙子。

忌:甜腻、酸、湿食品,石榴、蜂蜜、大枣、糯、冷冻饮食。

{孩子们能吃不一定是福}---肥胖症。

14、“万物土为母”{脾胃},五行相生克辨证推拿。实症泻其子、虚症补其母。

15、“泻”--- 向手掌方向推,“补”---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16、揉“外劳宫”{内劳宫外侧对应}。推“三关”补气血。

四、望颜面、知五脏:

17、面红紫--- 心热。 面淡白--- 体虚。 鼻红燥--- 脾热。鼻惨黄---脾虚。 牙床红肿--- 脾胃热。

牙床溃疡--- 脾胃火盛。唇红紫--- 热,淡白--- 虚。鼻干--- 肺热、流涕--- 肺寒,眼干--- 肝火

旺。

18、手指“三关”:食指靠近掌分别为:风关、命关、气关。

五、推拿治疗:

19、⑴ 治腹痛:轻揉、按脾经、外劳宫、板门。{商风手背、中指腕上横纹处},分推任脉两侧。

⑵ 治感冒:运太阳{寒症补向眼睛方向,热症“泻”向耳朵方向}头痛、惊风。

⑶ 治头痛:揉耳后高骨 {乳突下方凹陷处}。

⑷ 治呕吐:推天柱 {头后发际至大椎、颈椎骨自上而下3分钟},多喝水。

⑸ 治便秘:揉肚脐 {用中指或手掌},揉尾骨---大肠经{虎口---食指}。

⑹ 治腹泻:揉丹田{脐下3寸}

⑺ 治脾虚:推脾经{孩子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为补}。

⑻ 泻肝火:推肝经{孩子食指纹面顺时针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推为泻}

⑼ 口生疮:推心经{孩子中指纹面顺时针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推为泻},(小便赤黄)。

⑽ 止咳嗽:{感冒、发热、气喘、虚汗脱肛}推环指纹面顺时针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推为泻。

⑾ 腹胀:{消化不良腹痛}掐四横纹{四食、中、环、小指靠近手掌第一指间关节的4个横纹上用指甲掐揉。} ⑿ 治疳积:推大鱼际{自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食欲不振、呕吐、腹泻)。

⒀ 退热:掐二扇门{指甲掐小儿中、环指间下凹陷处。惊风、抽搐。

⒁ 小儿肠炎:{疳积} 补脾经30次、揉大肠经20次、揉板门、肝、心、肾经、推三关200次。

⒂ 盗汗:补肺经20次、泻心经20次、补肾20次、提脊5次、涌泉穴30次。

⒃ 自汗:肺气虚{气短、咳嗽、面色白、手脚凉、唇淡、易感}。推三关100次、揉大鱼际、中腕、膻中。

⒄ 发热;{感冒、积食、便秘} 推攒竹、眉梢、泻肺经、、泻天河水100次。

23

风寒热:(无汗、鼻塞、怕冷)掐二扇门{中无指间}。推三天,拿风池、发汗解表。

风热:{口干、黄涕、苔黄、食指脉紫}。提脊、引天河水。

⒅ 痢疾:补脾、肺、肾经、推三关、提脊、压足三里、推大肠、揉鱼际各300次。揉肚脐。

⒆ 遗尿:揉三阴交、太溪穴、气海、关元、中极。事半功倍。

⒇ 厌食:{脾胃虚} 补脾经、大鱼际、中腕、摩腹、提脊{揉三提一},按足三里、脾俞、胃俞。

注意:饮食要定时、定量、有规律。

21、咽炎:{音哑、咽干、口水、咽干} 按风府、揉颈{自上而下}、按肩井、神池、合谷。

风热--- 肺经,清天河水、大椎、涌泉。

22、哮喘:补脾、泄心、肝火,清肺、补肾、推三关{越小越好治}。

23、感冒:沾姜汁提脊、推膀胱经、按揉风门、肺俞。推鼻翼两侧、印堂、攒竹、太阳、曲池、合谷。

风寒:推三关、外劳宫。 高热:泻肺经、心经、推涌泉、清天河水。

24、水痘:清肺经、胃经、推外劳宫四横纹,按脾、肺俞、曲池。发热清天河水、揉二扇门、推六府、大椎穴。

25、湿疹:{过敏体质} 清肺经、大肠经,按曲池、足三里,揉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八缭。

忌:牛奶、蛋黄、鱼虾。

26:呕吐:按膻中、推任脉、按足三里、内关。

27、咳嗽、按肺俞、点天突、揉膻中、合谷、风池。

28、流口水:心阴虚--- 摩内八卦、板门、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

脾胃虚寒--- 补脾经、揉四横纹、外劳宫、推三关。

脾胃气虚--- 面枯黄、食欲差} 补脾、肺经,推三关,揉内八卦。

29、呃逆:压攒竹、天突、膻中、顺时针揉中腕、脐中,点内关、膈俞、胃俞、大肠俞。

胃寒--- 推三关、气海、足三里。

30、痄腮:点风池、合谷、翳风、外关、大椎,发热加风府、曲池、太山。

头痛清天河水,推揉脊椎,按揉足三里。

31、口疮:(颧红、舌少苔、虚火)、应滋阴。揉涌泉、按三阴胶,补肾经、清天河水,推小肠经、推六腑、足三里。口臭清心经、大肠经。

32、腹胀:运内八卦,推大鱼际,揉膻中。揉中腕,分阴阳{任脉}、按中腕、足三里。

33、扁桃体炎:清肺经、天河水、掐少商穴、按合谷穴。

六、儿童保健良方

1, 胸腹胀:运内八卦{手心内园大小鱼际间}。

24 2, 体寒:掐外劳宫{手背中心与掌内劳宫对应}。

3, 脾胃差:华佗提脊法{督脉、膀胱经自下而上“捏三提一”}。

按摩肚脐、足三里、脾俞、胃俞、鱼际空腹时进行。

4, 免疫法:推五经(顺时针),提脊{清肝、心经、补脾、肺经各100次}。 5, 防感冒:父母双手摩擦发际后在孩子前额顺时针环摩50次,

逆时针50次,鼻翼两侧快速上下推揉,拇食指搓双侧耳垂3分钟。 6, 护眼睛:推眼框 {慢、轻},推攒竹{额面自下向上}。 7, 增高:“人在睡中长”。揉按勇泉穴、命门穴、睡足10小时。

25

推荐第5篇:小儿推拿材料

1.张席珍原青岛盲校教师。中医世家,相传其祖父是早年燕赵地区名医。张席珍自幼跟随祖父刻苦学习,深得祖父真传。年青时便能熟练运用针灸、推拿医术为百姓治病,是百姓眼中“颇有本领”的草根医生。五十年代,张席珍被派往北京参加全国首届盲人按摩培训班。结业后,因其在小儿推拿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和技能,被青岛市盲人按摩学校聘为讲师。他全身心扑在小儿推拿事业上,创立了张氏小儿推拿流派。为岛城小儿推拿临床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2.张寄岗张席珍之子。从小耳濡目染了父亲的小儿推拿,认真学习中医和小儿推拿,18岁即开始独立行医,亦被聘为盲校教师。在40余年的小儿推拿临床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教学临床相长,深受家长和学生爱戴,目前日门诊量平均在200人次左右。他明确提出张氏小儿推拿流派,总结出流派“三快”(操作频率快、时间短、疗效好)特点。将张氏小儿推拿流派推向新高度。

3.张寄青张席珍之子,毕业于青岛医学院,现任青岛市济青中医院院长,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医学部性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张寄青学识渊博,理论水平高,早期曾协助父亲张席珍整理出版《张氏小儿推拿》一书,是张席珍小儿推拿流派的理论奠基者和手法传承人。其在不孕不育症治疗方面也颇有成就。 【学术思想】

1.切而知病,切推结合:由于该流派的创始人张席珍老师本人为盲人,其教学对象就是盲人(许多流派骨干也是盲人,如张淑华老师等),传统四诊的望闻受限。张席珍根据盲人的特点(识记性强,手感强,触觉灵敏)确立了以切诊为主的学术思想。临床上,该流派只简单了解相关病情,就开始推拿。边推拿,边体味手下感觉,如手脚、额头皮肤的干湿与温度,颈部及寸口动脉的搏动,脘腹的膨隆与凹陷,丹田与命门的冷暖等。通过触觉发现病变所在部位、经络和异样点,确定推拿重点。将切诊发挥极致,将切诊与推拿有机融合一体。同时,也重视问诊,通过问诊了解主要病情,了解发病经过,了解治疗效应。

2.百病归宗,阴阳为本,建立二元论。该流派认为,小儿形气未充,体属稚阴稚阳。阳易耗散,阴易消亡。疾病千变万化不离阴阳,任何病变都可以用八纲来概括,而阴阳则是八纲的总纲,因此,只要把握住了阴阳两纲就把握住了疾病的本质。本于此,该流派从阴和阳立论,创立阴阳二元论。分别针对阳证(纲)和阴证(纲)特别

设立调节阴和阳的各种组合(见附表2)。创造性地将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其选择的证型深刻反应了儿科实际情况。同时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考虑到单纯补阳常伤阴,单纯补阴多碍阳,该流派又特别注重补阴补阳不宜太过。如常将推上三关和退下六腑,将各种阴阳套路按一定比例联合运用,以调平阴阳。 3.天人合一,按时开穴:该流派将盲人擅长的五行和八卦推算与小儿推拿相结合。重视子午流注理论,在治疗小儿咳嗽、发烧、腹泻,以及每天定时而发的一些病症时,多掐指计算该症状出现时辰所属经络(气)的盛衰,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的开合,卦运的推算等。并根据时辰变化、五行生克、八卦演绎等确定穴位、方向、手法等对小儿进行调节。张席珍前辈就根据《内经》“顺之(天)则倡,逆之则亡”的训诫,认为天人关系失调是百病之源(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调节天人关系就成了该流派治疗小儿疾病的基本思路。

4.强调内功,形神合一。该流派除强调基本手法练习外,还特别注重练功。自创“三步练功法”(二元辩证、穴位配伍和手法练习),要求学员内外皆修。练成后,识病准确,成竹在胸,施术自然,动作圆润,呼吸调匀,手感灵敏,探穴准确,易于得气。而具体小儿推拿操作时,则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全神贯注,做到手到、心到、意到、气到,实现形神完美结合。 【技法特征】

1.左右对称,全身按摩,完整套路:该流派本为盲人所设,又是为了盲人教学,因而执简御繁。临床以八大套路为主。左右手穴位均推,从头至脚,前后均设计有步骤。寓灵活变化于看似不变之套路之中。

2.手法以推、揉、颤为特色。推法总结出“直推一条线,运推穴相连,分推向两边,合推朝中间,刮推指缝现,搓推往来返”等经验。在穴位或重点部位操作时多行振颤法,或采用揉3振1复合手法。揉以和之,振颤产生波,既有助于推拿信息和能量的深透,又有助于其扩散和传导。

3.手法轻快、柔和。该流派力度较轻,被形容为清风拂云,水波荡漾。患儿大多感觉舒适,一般不会哭闹。其频率特快,常达到每分钟200次以上。 4.操作时间短,一般5分钟左右。该流派涉及部位多,穴位多,操作已经覆盖了小儿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等全身部位,但因操作频率特快,故整体小儿推拿操作时间短。少则2-3分钟,多则5分钟。因时间太短,就不需要介质,且小儿更易于接受。

5.特殊穴位定位与推法

(1)肝、心、肺、肾等穴位的特殊定位。该流派与传统小儿推拿的五经穴位于手指螺纹面不同,规定为从指尖到掌指横纹(掌指关节处)的直线。

(2)特殊的肾经推法。该流派认为向心从小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肾阴,反之离心从小指根推向指尖为补肾阳。

(3)突出重点,主穴先推:该流派虽然有一定套路,但推拿时,多根据病情,将适应主要症状的穴位先推。如以清热泻火为目的时先平肝、清心、清肺;如欲滋阴清热则先推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揉总筋等。

6.数字有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该流派在温阳益气操作时多用7的倍数,而在滋阴降火时,多用6或8的倍数。 【常用处方】 1.常用套路

该流派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儿科病症主要集中于脾胃和肺系病症,它们各有寒热虚实。《中医儿科学》各大病种之间的证型又互相重叠。因此,只要设计并掌握有针对性的常规推拿套路,再根据临床具体病情作相应增减就能很好地切合病机,取效于临床。这是对脏腑辨证理论的发展。

(1)实卫固表套路

症状:小儿四肢欠温 易外感 自汗 哭声无力 神疲乏力

组方:补脾 补肾阳 清天河水 分阳 关3腑1 揉太阴(男)太阳(女) 虎口入天门 清补肺(为关键穴位)顺运内八卦平肝 外劳宫。

(2)解表发汗套路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

组方:清天河 分阴阳 分阳 关3腑1 顺运外八卦平肝 清肺 一窝风 两扇门 揉太阴(女)太阳(男) 外劳宫 。

(3)温阳益气散寒套路 症状:小便清长 四肢欠温 腹冷痛喜温喜按 遗尿 大便溏泻 不思饮食 呕吐 腹胀 面黄少华 发育迟缓 唇淡舌淡苔白腻 脉濡弱

组方:补脾 补肾阳 清天河水 分阳 合阴阳 关三腑一 顺运内八卦 运土入水平肝 补大肠 清小肠 一窝风 外劳宫 逆揉神阙 上推龟尾七节骨 上推承山 正捏脊 点颤百会 (4)清热化积利湿套路

症状:大便粘腻,臭秽,里急后重,腹痛腹胀大便频数量少,昼重夜轻,面赤唇红,四肢温,小便短赤,烦躁,夜卧不安,多动,舌苔黄腻。

组方:取天河水、分阴、合阴阳(化湿热)、腑三关

一、逆运内八卦、顺运内劳宫、平肝、清心、清大小肠、清肺、运水入土、清脾胃(利湿热)、顺揉神阙、下推七节骨、点刺长强。

(5)温化寒痰、宣肺止咳套路(昼轻夜重、晨起加重)

症状:脾虚加肺寒所致之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流清涕、+脾虚,理论上应痰易咳,但小儿不会咳痰,故多流清涕以排痰。

组方:补脾(断痰源)、补肾阳(助脾阳)、清天河水、关三腑一(温)、分阳、合阴阳(化寒痰)、顺运内八卦(治寒)、离宫顺掐至乾宫(治寒咳)、平肝、清肺、小横纹、顺揉乾宫(治寒,乾宫对应肺)、点颤天突-俞府、膻中、肺俞。

(6)清化热痰、肃肺止咳套路(昼重夜轻)

症状:咳声轻扬,痰粘难咳,鼻流浊黄涕,四肢温或伴大便干

组方: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和阴阳(化热痰)、腑三关

一、逆运内八卦、顺揉内劳宫、小横纹、由离宫逆掐至乾宫(治热咳)、平肝、清肺、清大肠、清脾胃(利湿热)、运水入土、天门入虎口、点颤天突-俞府、膻中、肺俞。另热咳应配点刺少商、关冲。

如治疗过程中由昼重夜轻转为昼轻夜重,说明用寒过多,应反过来温之。 (7)滋阴清热套路

症状:潮热 盗汗 面红目赤 手足心热 四肢温 夜卧不安 便干 咳嗽 溲赤 舌红少苔脉细数

组方:取天河水 补肾阴 分阴 清六腑 揉总筋 逆运内八卦 顺揉内劳宫 运水入土 清大肠平肝 清肺 清心、清小肠(小便短赤者用) 固膀胱(小便清长者用)顺揉神阙 下推龟尾、七节骨 支沟 照海 注:支沟在腕背横纹上3寸,当尺、桡骨之间,能清泄三焦,和解少阳,通利胸胁,治热病无汗、便秘、目赤肿痛、口噤、暴喑、呕吐、耳鸣耳聋、胁肋痛、肩背酸痛;照海在内踝尖下一寸,内踝正下缘凹陷处,滋阴补肾,清利下焦,清心宁神。

(8)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套路

症状:高热难退,面赤唇红,口舌生疮,肌肤发斑疮,舌红苔黄,脉数,抽搐

组方:取天河(蘸凉水)、补肾阴、分阴、清三关六腑、(大寒)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顺运内劳蘸凉水,吹气)、平肝、清心、清肺、总筋、擦百会(泻热效果好)、倒捏脊、点刺静脉(腘、肘静脉)。 2.特殊穴位与手法

(1)天河水

1)清法代表:天河天河天上之河,有河就有水,有水就能滋,“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该流派承袭传统小儿推拿观点,广泛将其用于一切外感和内伤发热。并认为该穴不仅能清热,还能存阴。尤其是取天河水借助凉水和所吹之凉气的凉润之性更能提高疗效。

2)发散外邪:天上银河,烈日当空,天河之水蒸腾升华。该流派根据这一特性,认为天河水还有蒸腾透邪之功,故亦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流清涕和其他表症(如风疹、湿疹等)、头痛、身痛等。

3)防温燥太过:在补益处方中运用清天河水能防止温补太过。此为反佐用法。如常在补脾经和补肾经的同时配合清天河水。

(2)内八卦

1)内八卦具有开脏腑之闭结,通全身之气血之功。

2)顺运治寒,逆运治热。

3)卦与腑脏相应。坎—水—肾,艮—山—胃,震—雷—胆,巽—风—肝,离—火—心,坤—土—脾,兑—沼泽—小肠、膀胱,乾-天-大肠。

以左手为例:由乾→坎……→兑为顺运;由艮←坎……←震为逆运。顺运时先揉乾宫可增加顺运的功效,逆运时按八卦方向逆运艮宫可增加逆运功效。每一宫都可按顺揉或逆揉调理相对应的脏腑机能。如咳喘者,可揉乾宫(肺);厌食者可揉艮宫(胃);肝胆火旺者,可逆揉巽宫(肝)、震宫(胆)。

亦可根据脏腑之间五行生克关系配伍应用(乾、兑属金,震、巽属木,离属火,坎属水,坤、艮属土)。如火旺时,可由坎宫逆掐至离宫、巽宫、震宫取水克土之意。 特殊的八卦配伍应用如离宫掐至乾宫,治疗咳喘效穴;顺掐治寒,逆掐治热。乾坎艮入虎口,为消食导滞效穴。

(3)捏脊:该流派捏脊以轻柔见长。操作时可隔着衣物,轻柔捻推脊旁皮肤。正捏脊由龟尾捏至大椎,功能健脾消积;倒捏脊从大椎捏至龟尾,能退热。均操作6-7遍。

(4)分阴阳

部位:小天心两侧,桡侧为阳穴,尺侧为阴穴。

操作:以两拇指(或单手拇指)从小天心处向两侧(或向一侧)分推称分阴阳(或分阳或分阴)。

功效:分配阴阳,调和五脏。

主治:一切脏腑之寒热证。热盛分阴(单手拇指推向尺侧)或重分阴,重分阴(分阴阳不均)为分阴多而分阳少;寒盛则分阳或重分阳。疾病治疗本身就是分配阴阳,据天人相应观点,分阴阳以取天河水(分阴)或清天河水(分阳)为前提。热证须补阴,必依次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寒证须补阳,必先清天河水,再依次补肾阳、补脾、分阳。盖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的根本。 【代表著作】

《小儿推拿疗法》(张席珍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 【地域】

山东青岛地区

推荐第6篇:小儿推拿讲义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第一章 概说 ………………………………………………1

一、推拿的起源 ……………………………………………1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1

三、推拿学派 ……………………………………………1 第二章 推拿手法 …………………………………………1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1

二、穴位分型 ……………………………………………1

三、推拿手法 ……………………………………………2 1.推法 ……………………………………………2 2.拿法 ……………………………………………2 3.揉法 ……………………………………………2 4.运法 ……………………………………………2 5.捣法 ……………………………………………2 6.掐法 ……………………………………………2 7.分法 ……………………………………………2 8.分筋法 ……………………………………………2

四、推拿次数 ……………………………………………2

五、注意事项 ……………………………………………3 第三章 常用穴位 …………………………………………3

一、脾穴 ……………………………………………………3

二、肝穴 ……………………………………………………3

三、心穴 …………………………………………………3

四、肺穴 …………………………………………………3

五、肾穴 …………………………………………………4

六、胃穴 …………………………………………………4

七、大肠穴 ………………………………………………4

八、小肠穴(附利小便穴)………………………………4

九、八卦穴 ………………………………………………4

十、运水入土穴 …………………………………………4 十一运土入水穴 …………………………………………5 十

二、板门穴 …………………………………………5 十

三、小天心穴 …………………………………………5 十

四、四横纹 …………………………………………5 十

五、小横纹 …………………………………………5 十

六、二马穴 …………………………………………5 十

七、外劳宫 …………………………………………5 十

八、阳池穴 …………………………………………6 十

九、天河水穴 …………………………………………6 二

十、退六腑穴 …………………………………………6 二十

一、上三关穴 ………………………………………6 二十

二、威灵、精灵 ……………………………………6 二十

三、五指节 …………………………………………6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7

一、感冒 ………………………………………………7

二、支气管炎……………………………………………7

三、肺炎 ………………………………………………8

四、顿咳(百日咳) ……………………………………8

五、麻疹 ……………………………………………9

六、腹泻 ……………………………………………10

七、痢疾 ……………………………………………11

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12

九、口疮 ……………………………………………13

十、便秘 ……………………………………………13 十

一、脱肛 …………………………………………14 十

二、遗尿 …………………………………………14 十

三、水痘 …………………………………………14 十

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15 十

五、痄腮:(腮腺炎) …………………………………15 十

六、急惊风 …………………………………………16 十

七、慢惊风 …………………………………………17 第一章 概说

一、推拿的起源

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向疾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这种疗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考其起源: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生食兽肉野果,饥饱不匀,肠胃不适,即用手揉摩患处,或腹部而感到舒适,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成人和儿童推拿两种。

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更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三、推拿学派

历代医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因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学派。有的专用于正骨,医治外伤;有的着重治疗内科疾病;有的专施治小儿。

这里主要介绍,青岛市立中医院小儿科的治疗经验。其特点是,只运用左手各部穴位以代替全身的推拿,取穴简单,疗效迅速,可免脱衣解带的麻烦,小儿易于合作和接受。 第二章 推拿手法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是医者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某部及穴位进行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或清(泻)、或补、或清补兼施等手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开脏腑之闭结,扶正祛邪之治疗目的,即称手法。

医者在操作时,必须手法稳定,穴位准确,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二、穴位分型

人体各部穴位,一般分点、线、面三种类型。

1、点型:

人体某部位或经络穴位,采取揉、拿、点、捣等手法称为点型。如小天心、二马等穴。

2、线型:

人体某部位的二点中间的连线,这个长型的穴位,采取用推、打、提、捏等手法,称为线型。如大椎、天河水、六腑等穴。

3、面型:

人体某部或经络穴位(面积较大的穴位)采取推运的手法,称为面型。如八卦、板门等穴。

三、推拿手法

常用手法有:推、拿、揉、运、捣、掐、分、分筋等八种方法。

1、推法:

医者用左手托着患儿之左手,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在患儿 某部穴位,凡向前推动,行于直线,不可歪斜,统称为推法,多用在线型穴位上。 推法:1.补法?——推向指根(向心性为补)

2.清法(泻法)——由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性为清) 3.清补法——由指尖至指根,来回推之(往返都为清补) 一般规律如此,也有例外者如推天河水穴。 例如:推天河水、肝穴、脾穴等。 2. 拿法

医者右手拇指二指,同时相对用力,拿按患儿的某一个穴位,称为拿法。为强刺激手法之一,多用于急救。一般用于点型穴位,例如缓解痉挛拿列缺穴。也是儿科推拿的辅助手法之一。如推拿结束拿威灵,精灵。 注意:要松紧适宜,用力要柔和。 3. 揉法

医者以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按在患儿某部穴位上,做左右平衡旋转揉按叫揉法,多用在点型穴位上。

例如:揉二马,外劳宫等穴。 4.运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两指拼拢的罗纹面,由某穴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他穴称为运法。多用于面型穴位。

例如:运八卦、运水入土等到穴。 5.捣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打)在穴位上,称为捣法。

用于点型穴位,例如:捣小天心。 6.掐法

凡用医生指甲,在穴位上掐之,使产生酸、麻、胀感称为掐法。例如: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掐五指节。 7.分法

医者两手拇指从选定的穴位上,向两侧分推,叫做分法。

例如:分阴阳穴。 8.分筋法

医者右手(或左手)在患肢做左右扭转捏拿等动作,以达到舒筋和血的疗效,适应于肢体瘫痪等症。

以上推拿八法,适应于小儿常见疾患,其他手法,不多赘述。 附:提捏手法

两手半握拳,以食中两指,将患者皮肤用力提起,作连续不断的灵活动作,叫做提捏手法。例如:提捏大椎穴。

四、推拿次数

推拿的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一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2000——3000次,大约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推拿次数与年龄、病情成正比例。年龄大,病情重的推的时间宜长,手法宜重。婴儿或病情轻者,推的时间宜短,手法宜轻,一般推一次约需30分钟,每日一次,重症可一日二次。

五、注意事项

1.医者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施术前要备好滑润剂(如滑石粉等)要洗手,修短指甲。

3.推拿室要保持一定温度,不可过凉过热,空气要流通。在严寒季节,医生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惧,造成操作时困难,治疗后要注意避风,以免复遭外邪侵袭,加重病情。

4.患儿的姿势要适宜,在操作时先施行一些不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手法,力求合作,然后再作较为痛的指法,如提捏大椎。 5.操作手法要轻重适宜,用力均匀

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有熟练手法,根据辩证施治的精神,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个推拿医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注意手法的锻炼,以达到柔和、深透,持久,有力的要求。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得心应手。 第三章 常用穴位

一、脾穴

1.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脾: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二、肝穴

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三、心穴

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心:离心性推之 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4.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

四、肺穴

1.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 补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4.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五、肾穴

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肾:向心性推之。清肾:离心性推之。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3.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

六、胃穴

1.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胃:离心性推之。(此穴只清不补) 3.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4.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

七、大肠穴

1.部位:食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大肠——离心性推之。补大肠——向心性推之。清补大肠——来回推之 3.作用:调整大肠功能,有固肠、涩便、止泻等作用。 4.主治:赤白痢疾、泄泻、便秘、脱肛、肛门红肿等。

八、小肠穴

1.部位:小指外侧缘,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小肠——离心性推之。

3.作用: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

4.主治:尿闭、小便不利、口疮、泄泻而无小便者多用之。 附:利小便穴

我院儿科,常用自腕部沿手掌内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治腹泻甚效。

九、八卦穴

1.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边,顺着时针的方向,划一个圆圈是八卦穴。属面型(也称环型)穴位。(卦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2.操作方法:

①顺运八卦—由乾卦起运转一周到兑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顺运八卦。 ②逆运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到震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逆运八卦。

3.作用: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4.主治:胸闷胀饱、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

十、运水入土穴

1.部位: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小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水入土。 3.作用:润燥通滞。

4.主治:便秘、痢疾、遗尿等。 十

一、运土入水穴

1. 部位:由拇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拇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土入水。 3.作用:止泻。 4.主治:腹泻。 十

二、板门穴

1. 部位:拇指下,大鱼际肌之中点,属面型穴位。 2. 操作方法:左右旋转揉之,或来回推之为清板门。 3. 作用:能清胃热,通调三焦之气。 4. 主治:止吐泻、退虚热、嗌奶、胃疼等症。 十

三、小天心穴

1. 部位: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中点,属点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①捣小天心法——医者左手托患儿之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穴位,称捣小天心法。

②掐小天心法——拿法同上,医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称掐小天心法。 3. 作用:通窍散郁、畅通经络、安神定惊、清热明目止咳等。 4. 主治:惊风癫痫、实热急喘、痘疹欲出不透等为一切眼病的主穴。 凡眼疾:眼球上翻————向下捣。

眼球下翻————向上捣。

眼球左翻————向右捣。

眼球右翻————向左捣。 十

四、四横纹

1. 部位:掌面、食、中、环、小指,四指本节之横纹处,属线型穴位。

2. 操作方法:推四横纹——医者左手掌托患儿左手四指的背面,拇指握住中节处,以右手拇指外侧或螺纹面,来回推之。 3. 作用:调中行气、退热消胀、散瘀结。

4. 主治:肚胀、疳积、咳嗽痰喘、气促胸满、唇裂腹疼。 十

五、小横纹

1. 部位: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属点型穴位。 2. 操作方法:揉小横纹——用右手拇指螺纹面揉之。 3. 作用:消郁热、化痰涎。

4. 主治:口疮、流口水、为治百日咳、肺炎之要穴,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 十

六、二马穴

1.部位: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缝陷中与手掌兑宫相对。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揉二马——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使手心向下,小指屈于掌心,,以右手拇指左右揉之。

3.作用:大补元气、健脑补髓、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4.主治:先天不足、气虚喘咳(慢性气管炎)、脱肛、疝气、小便闭塞或不利, 虚火牙疼、瘫痪、脑炎后遗症等一切虚症均宜之。 十

七、外劳宫

1.部位: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同二马,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成90°度,使穴位显出。 3.作用:温中去寒、安蛔止疼。

4.主治:下寒腹疼(一切腹痛均宜,如肠梗阻、肠套叠等),往来寒热、胆道蛔虫、久泻不止、透发痘疹、疝气脱肛、夜啼症、感冒风寒、揉之取汗,一切虚寒症均有效。 十

八、阳池穴

1.部位 :腕后二寸陷凹中(相当针灸的外关穴部位),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揉阳池???——医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部,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纹面揉之。

3. 作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疼,降逆清脑。

4. 主治:头晕头痛(各种类型之头疼均宜)、鼻塞流涕、感冒、急慢惊风及其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等。 十

九、天河水穴

1.部位:前臂正面,由掌根到肘弯横纹中间一条直线,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推天河水——向心性推之,称清天河水(此穴无补法)。 3.作用: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安神镇惊、利尿。

4.主治:急热惊风、惊啼烦躁、弄舌、重舌、口疮、感冒发热、咳嗽、腹泻、麻疹、尿少等症。 二

十、退六腑穴

1.部位:前臂内侧缘,由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离心性推之,称退六腑。 3.作用: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

4.主治:高烧、急惊风、实热痰喘、便秘、热痢、痘疹、痄腮等一切热症宜之。 二十

一、上三关穴

1.部位:前臂外侧缘,由掌根直上至曲池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向心性推之,称推上三关。

3.作用:培补元气、调和气血、能发汗,对疹毒内陷、隐疹不出等有显效。 4.主治:表虚自汗、麻疹不透、先天不足、小儿瘫痪等症。 二十

二、威灵、精灵

1.部位:威灵——手背,外劳宫旁,食中指掌骨之间,靠近食指掌骨侧, 属点型穴位。

精灵——手背,外劳宫旁,无名指小指掌骨之间,靠近无名指掌骨侧,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3.作用:舒筋和血、开窍镇惊。

4.主治:急惊暴死、昏迷不醒。多在急救时配合使用,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二十

三、五指节

1.部位:手指各关节处。

2.操作方法:医者以拇食二指相对掐之。 3.作用:调和气血、开窍镇惊。

4.主治:急慢惊风,能加强各穴功能,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一、感冒

病因:四季均有发生,尤以秋冬季最常见,多因气候突变,遭受风寒侵袭,肺气 不宜所致。

症状:发冷发烧,头疼体疼,鼻塞流涕,咳嗽喷嚏,食欲不振,呕吐,有汗或无汗,便秘溲赤等。

治则:解表散寒清热。 取穴:

1.发热轻的(37.5°C—38°C)平肝肺 天河水 掐五指节 10’ 15’

2.发热较重的(38.5°C—40°C)平肝肺 退六腑 提捏 掐五 10’ 15’ 大椎 指节 3.兼症:

鼻塞—加阳池 呕吐—加清胃 嗽重—加八卦 10’ 10’ 10’

以上治疗每天一次,一般的感冒,推拿一次就可好,最多2-3次可愈。推拿以后4-5小时左右,会发热更高一些,这是邪热外表之象,热持续2-3小时,则汗出烧退病愈。 附:治感冒验方: 1.生姜二钱 生葱白三寸 大枣四个 水煎顿服。

2.荆芥 薄荷 苏叶各二钱 水煎服 3.绿豆五钱 生姜三片

葱白一个 青萝卜片一两 水煎服出汗

二、支气管炎

病因: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亦可由理化性刺激如煤烟、灰尘、寒冷空气刺激引起发病,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症状与治疗:

1.急性支气管炎:初起有感冒症状,继则咳嗽加重,可有发烧、胸闷、气促、食欲不振,初为干咳,以后痰渐多。取穴: ① 八 卦平肝肺 清胃 天河水 10’- 15’ 10’ 10’ 10’

若喘重——改逆八卦 10’

发热38.5°C以上改用六腑 ②喘重痰多(肺部有湿性罗音) 去清胃加小横纹

③唯独喘重少痰或无痰(肺部有干性罗音) 去小横纹改用四横纹。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如反复发作可成慢性。

症状与治疗:轻者仅早晚有刺激性咳嗽,重者可有发烧,咳嗽,吐痰明显,活动后喘,呼吸可带哮鸣声,日渐消瘦等。 取穴:

①可先按急性气管炎治疗,推二次后改用补法: 二马 补脾平肝 补肺 10’ 10’ 5’ 10’

②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出现发烧、喘重、痰多,此是虚中挟实症,治宜清补兼施。 取穴:

a.逆八卦 二马 四横纹 清胃 六腑 10’ 10’ 10’ 5’ 15’ b.二马 补脾 清肺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治气管炎验方: (1)霜桑叶 适量 烧水喝

(2)桔梗 炙甘草 百部根各二钱 水煎服

(3)梨一个 川贝母一钱 切开梨去核把川贝末填入梨核空处,把梨紧合起来,蒸食或煮水吃。 (4)中成药:三蛇胆陈皮末或三蛇胆川贝末,按说明服。

三、肺炎:

病因:以肺炎双球菌多见,其次为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多继发于流感,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以冬春两季多见。

初起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有时有呕吐,继则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搧动,鼻唇紫绀,痰气上壅,烦躁不安,甚则出现高烧抽风,呕吐昏迷。 取穴:

(1)逆八卦平肝肺 小横纹 六腑 10’ 10’ 10’ 10’

若高烧引起惊厥加捣小天心,若头痛鼻塞揉阳池

(2)治疗后体温下降,咳喘减轻,少痰或无痰(肺有干罗音) 改用: 八卦平肝肺 四横纹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 治肺炎验方:

(1)麻黄 一钱-二钱 杏仁 2-3钱 生石羔 8钱-1两 生甘草1钱 水煎服 (2)葶苈子 二钱 大枣三钱 水煎服

四、顿咳(百日咳)

病因:本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春季流行,任何年龄的小儿均可感染,但以乳幼儿多见。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故又名百日咳。

症状特征: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了有吼声,咳时面色潮红或口唇青紫,涕泪交逬,引吐痰食,夜甚于昼,甚则鼻衄,痰中带血,舌下有小粒溃疡,颜面浮肿等。 治则: 宣肺泄热豁痰止咳。 取穴: 逆 小 天

(1)八卦 横纹 清胃 河水 或六腑

15’ 15’ 10’ 10’

(2)痉挛期, 咳嗽痰稠, 咯吐不利:

逆八卦 小横纹 六腑 小天心

10’ 10’ 10’ 5’

或肺俞拔火罐2---3次,可缓解痉挛。

(3)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

二马 清补脾 小横纹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治痰要穴:

燥痰(干性罗音)——四横纹 湿痰(湿性罗音)——小横纹 热痰(脉滑有力)——六腑 寒痰(脉弦滑)——外劳 虚痰(脉弱无力)——二马 附:治百日咳验方:

1.鸡苦胆一个 白糖适量

用针刺破鸡胆,将胆汁烘干,加入适量的白糖,碾末调匀,一岁内分三天服完,二岁两天服完,二岁以上一天服一个,每天分2——3次服。

2.大蒜五钱 白糖两

大蒜捣烂加糖,开水一杯,浸泡5小时,每日一剂。三次分服,连服4—5天。

五、麻疹:

病因: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广泛的实行了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发病率大大降低。 症状:

初起有发热,流涕、目赤,羞明,眼泪汪汪等,明显上感症状,继则呕吐,大便稀、发烧2—3天可于颊部粘膜及唇内侧出现白色点状麻诊斑,一般发热3天,开始出疹,先自耳后,颈部开始,渐及面、胸背、四肢、透发后2—3天开始消退,留下棕色色素沉着斑。 取穴:

1.正常疹子:发烧不高(39°以下)平肝肺 天河水 清胃

10’ 10’ 10’

2.高烧(39.5°—40°以上)麻疹透发不好(并发肺炎)。 六腑平肝肺 清胃

20’ 10’ 10’ 喘咳重者加八卦

3.黑疹子——疹色紫暗,高烧喘嗽,一般多因用发物太过。热甚而致;或护理不当,过于保暖。治宜,大用清热解毒之法,佐以透发。 取穴:外劳 六腑平肝肺 清胃 20’ 15’ 10’ 10’

喘重???——加四横纹,惊悸抽风——加小天心

4.白疹子——疹色淡白,稳而不透,昏迷嗜睡,四肢发凉,面白唇青,泄泻等。此乃气血虚弱,元阳不足,不能抗毒外出所致。治宜:大补元气,活血透毒。

取穴 :

1.多推:外劳宫、平肝肺、二马、天河水。 2.体温不升,体质虚弱者,改用下穴: 多推:三关、平肝肺、外劳宫。

再服用香菜水一般可出,若再不出者,可用刮痧法,用硬币沾水在前后肋间刮之,或刮分八道穴也可。

附:治麻疹验方:

(1)芫荽适量,烧水服,是最好的发物,疹出不透可用鲜芫荽蘸热黄酒搓五心,麻疹很快可出。

(2)透发麻疹:芫荽两棵、鲜茅根五钱水煎代茶。 (3)蓖麻子去皮和鲜萝卜叶捣烂,搓五心,疹可随之而出

六、腹泻

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主要由于消化道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所致。可分四型。 1.伤食泻:

病因:乳食过饱、恣食肥甘、损伤脾胃。

症状:口嗳酸气、口渴恶食、腹热胀满、泻时腹痛、泻后痛减、小便赤涩、大便色黄白、臭如败卵、或兼呕吐。

伤乳泻者,大便色黄白,内有奶瓣,或呈蛋花样。 治疗:

(1) 轻症——大便日5—6次 取穴:八卦 清胃 天河水 10’ 15’ 15’

(2) 重症——大便日十余次,有脱水现象。 取穴 :八卦 清胃 天河水 利小便 10’ 15’ 15’ 10’

腹痛重者加揉外劳宫10’——15’

(3) 日久病实体虚者,大便消化不良、尿黄、脉滑无力者。 取穴:八卦 二马 清胃 六腑 10’ 10’ 10’ 10’ 2.热泄: 病因:内因肠胃积热,外感不正之气以致运化失职而发之。

症状:泄时暴注下迫, 大便色黄赤,泄多黄水,有热臭,口渴烦燥,腹痛身热,溲少而黄,肛门灼热.取穴: (1) 六腑 清大肠 清脾胃 下推七节骨

15’ 15’ 10’ (2) 八卦 清胃 六腑 10’ 10’ 15’

推1-2次症状减轻,可酌情改用: 八卦 清胃 天河水平肝

10’ 15’ 15’ 5’ 3.寒泄

病因: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以致寒邪凝结中焦,脾失运化所致。

症状:腹疼肠鸣,泄泻清彻,或白水泻,或色绿,小便清白,面色淡白,口气温和等。

取穴:外劳 清胃 天河水

20’ 10’ 10’ 4.脾虚泻

病因:体质素弱,饮食不节而患泄泻;或久泻伤脾,失司健运。

症状:食后作泻、消化不良、大便溏、色淡黄、重则完谷不化,腹胀不渴、面黄肌瘦、不思饮食等。

取穴:(1)轻症: 外劳 清补脾平肝

10’ 10’ 5’ 有热者加天河水

(2)重症:

二马 清补脾 清补大肠

10’ 10’ 15’

附:治腹泻验方

(1)炒神曲 焦山楂 炒谷麦芽各三钱 鸡内金钱 水煎服。

(2)鲜白扁豆花两 水煎服。

(3)伤暑腹泻:火香二钱 炒扁豆三钱 生车前子三钱水煎服,加白糖适量日分三次服。

(4)脾虚泄泻——炒山药 生山药各等量共研细末 小米汤或开水送下。1——2岁每次服3分,3——5岁每次服5分,5岁以上每次服一钱。

(5)无花果枝、叶适量 烧水洗脚及小腿。

(6)高粱酒 白矾二钱

将高粱炒熟与白矾混合,共研细末,每次服钱日三次开水送服。

七、痢疾

病因: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主要由于恣食生冷,或食被污染的食物,内伤脾胃,外感暑湿疫疠之邪,而生湿化热下注于肠,酝酿成痢。 主要症状: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含有脓血。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1.急性痢疾:分二型:

(1)赤痢:痢下色赤、腹泻、里急后重、烦渴引饮、喜冷恶热、小便短赤、舌赤唇干。 治则:清肠泄热,化湿通滞(先清后补,大清即愈) 取穴:

体温高时1六腑 清脾胃 清大肠 利小便 下推七节骨

15’ 10’ 15’ 5’

2六腑 八卦 清大肠平肝 下推七节骨

15’ 10’ 15’ 5’

体温退后1清大肠 独穴推40’

2清补大肠 运水入土 清小肠

15’ 10’ 10’ (2)白痢:痢下色白、肠鸣腹痛、面唇青白、渴喜热饮、小便清白。 治则:温中化湿,利气调中。 取穴:外劳 清补大肠 清补脾

10’ 15’ 10’

有热者加天河水,平肝。

体虚者加二马

2.慢性痢疾:急性期治疗不充分,以致病程迁延二个月以上者为慢性。 主要症状:腹痛、腹泻反复发作、或大便次数较多而脓血便不明显。

治则:补中益气,清肠固涩。

取穴:

1清补大肠,独穴推40’效佳。

2外劳 清补大肠 二马平肝 15’ 15’ 10’ 5’

附:治痢疾验方

1.白头翁三钱 黄拍二钱 黄连一钱 秦皮二钱 水煎服。 2.葛根三钱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3.紫参三钱 水煎代茶。

4.鲜马芷苋二两 大蒜两瓣 共捣烂一次服下。

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病因:本病主要是由于母奶不足或喂养不当所致。或早产儿,长期生病如腹泻,慢性痢疾,结核病等也常是致病原因。

症状: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毛憔悴、肚大坚硬、青筋暴露、懒进饮食、大便臭秽(长期消化不良)、小便浑浊。 治则:消导攻积、补脾健胃。 取穴:

① 二马 补脾平肝

15’ 15’ 5’ 腹胀重——加四横纹 有痰者——加八卦 ② 腹痛明显者改用: 外劳 补脾平肝 15’ 15’ 5’

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病有特效。 附: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手三阴经脉所过之处,位于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中节纹。 针四缝可以清热除烦,通调百脉,治疗疳积,特别适用于烦躁明显者。 附:治疳积病验方: ①鸡内金三钱 山楂二两 共研细末,每次服5分,日二次。 ②肥儿丸 按说明服。

九、口疮

病因:口疮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的炎症性的病变,多见于上感或高烧之后。多因内热蕴于心脾二经,循经发于口舌所致。

症状:舌尖红赤,舌有白色溃疡,流口水,往往因疼痛而吮乳困难。重者发烧,烦躁不安。 取穴:

① 清胃 天河水 四横纹

15’ 15’ 10’ ② 清脾胃 天河水 15’ 10’

发烧——改用六腑;流口水重——加小横纹;烦躁惊悸——加小天心。 外用柿霜、西瓜霜,或冰硼散涂口腔。 附:治口疮验方

1.吴茱萸末五钱 分二次用醋调成糊状,糊患儿足心,用布固定,晚上敷,次晨取下。 2.生地五钱 木通二钱 竹叶二钱 灯芯五分 甘草稍钱 水煎服 3.石榴皮 烧存性,研为细末,搽口内,每日二次。

十、便秘

病因:多因喝水太少,肠中积热,或没有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营养不良,致大肠机能不正常而引起。

症状:大便秘结,排便费力,几日一行,重者肛门裂出血或脱肛。 取穴:

① 清脾胃 清大肠 运水入土平肝 10’ 15’ 10’ 15’ ② 略带热像者:

运水入土 清大肠平肝肺 天河水 腹胀加四横纹 10’ 15’ 10’ 5’ ③ 独揉神阙10—15分钟 很效 附: 治便秘验方:

1.麻仁滋脾丸2.肥儿丸3.润肠饮:蜂蜜三钱 盐五分 二岁者一次服下 十

一、脱肛

病因:多由小儿体弱,脾肺气虚,或泻痢日久所致。 症状与治疗:

① 肛门脱出不收,红肿刺痛,作痒者属实热。 取穴:

清大肠 八卦 外劳 六腑(天河水) 10’ 10’ 10’ 10’ ② 精神萎靡、体弱无力、食欲不振、不甚肿痛者、大便时肛门脱出,属气虚。 取穴:①二马 补脾平肝

15’ 15’ 5’ ②外劳 清补大肠 补脾

10’ 15’ 10’ ③ 二马 清补脾 清补大肠

10’ 10’ 15’ 上推七节骨或灸百会 附:治脱肛验方:

刺猬皮粉二两 和面半斤加蛋、糖适量调味,烙小饼20个,随意服之。 十

二、遗尿

病因:多因下元虚寒、膀胱不约所致。

症状:平素体弱、面色苍白、肢冷无力、饮食无味、白天小便频数、夜间梦中小便自遗或大便溏泻等。 取穴:

① 体质虚弱者:

二马 补肾 运水入土平肝 有热者加天河水。 20’ 15’ 10’ 5’ ② 身体尚健者:

清补脾 清小肠 天河水平肝 10’ 10’ 5’ 10’ 附:治遗尿验方:

1.桑螵蛸、益智仁各五钱 水煎服

2.鸡肠一具,焙干研细末,每日二次,每次一钱至二钱,开水送下。

三、水痘

病因:多为湿邪内蕴、时邪外袭、郁于肌表而发。

症状:初起具有上感症状,发烧,畏寒,面赤烦躁惊惕,或上述症状轻微,在不知不觉中出痘,先面颈—胸背—四肢,初为米粒大小红赤色疹子,突出于皮肤之上,一出即灌清浆,作痒,随出随靥,数日结痂脱落。 取穴:

① 高烧: 六腑 清胃 咳嗽烦躁加平肝肺。惊厥加小天心。 20’ 10’

② 低烧:清胃 天河水 清肺 15’ 15’ 10’

一般推拿一次即可,痘出后不需要再推拿。 护理注意多喝开水,不要吃酸、凉的食物。 附:治水痘验方: 1.双花三钱 连翘二钱 薄荷一钱 蝉蜕一钱 水煎服 2.芦根五钱 烧水服

十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病因:结合膜为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眼眵增多流泪;眼睑红肿胀痛;球结舌膜充血;自觉眼热痛、怕光、发痒,眼内有异物感,二便秘涩。 取穴:

① 二马 六腑 小天心

10’ 10’ 10’ ②平肝肺 天河水 小天心

10’ 15’ 10’ 附: 治目赤疼验方

① 鲜蒲公英二两 烧水内服喝洗眼 ② 菊花、双花各三钱开水浸泡洗眼和内服 十

五、痄腮(腮腺炎)

病因: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流行于冬、春两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学龄期儿童患病的最多,多由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

症状:发病时,先发冷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嗓子痛、继之一侧或两侧腮腺部肿胀,连耳垂都肿起来,但 不痛,舌苔黄腻,有时可并发睾丸炎、脑膜炎。 取穴:

① 六腑 清胃 20’ 10’

② 六腑 天河水 每日一次,3-4次可消。 20’ 10’

男孩可并发睾丸炎——睾丸红肿下坠 取穴:

① 二马 补脾 清小肠 15’ 10’ 10’

② 二马平肝 清胃 天河水 15’ 10’ 10’ 10’ 附: 治痄腮验方:

① 赤小豆粉适量加入蛋清或陈醋调敷患处。 ② 内服六神丸。

③ 蛇蜕一段 鸡蛋二个将蛇蜕切碎,用香油少许合而炒之,食用。 ④ 大青叶三钱 双花五钱 薄荷二钱 黄芩二钱 甘草 水煎服 ⑤ 板蓝根三钱 蒲公英三钱 水煎服 十

六、急惊风 病因:

外因——外感时邪

小儿体属纯阳,感受六淫,最易化热,热熬津液,凝结为痰,痰闭心包,蒙闭清窍。 内因——乳食积滞

小儿乳食不节,郁结肠胃,停留成痰,因痰生热,因热生风,风热相煽,血气并走于上,则神昏谵妄,抽搐等症发作。 不内外因——大惊卒恐。

小儿神气怯弱,猝见异物,乍闻异声,最易形成惊风。因惊则伤心,恐则伤肾,心主血肾主气,气血紊乱则神志不宁,精神紊乱,肝风煽动,即出现惊厥,故急惊风是属阳,属热的实症。 症状:

前驱期症状: 呕吐发热,烦躁不安,睡眠惊惕,或摇头弄舌,咬牙龃齿,时发惊啼。 主症: 暴发壮热,神志昏迷,两目窜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痰壅气促,大便秘结,小便涩难,手足抽搐等。 治则: 开窍镇惊,清热熄风。 1.急救:

①为缓解痉挛——拿列缺,掐人中,掐揉仆参,大敦,掐百会。

②配合针刺———百会、风府、耳门、听宫、听会、端正。在惊风紧急情况下,可采用口内两颊络脉刺出血,可以很快制止角弓反张,四肢抽筋的危候。

痰涎壅盛加刺咽头两侧出血,并针刺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 或随症加减使用:哑门、涌泉、丰隆、合谷、太冲、印堂、十宣、大椎穴等。 2.抽风缓解后,取下穴推拿治之: 退六腑平肝肺 天河水 小天心 20′ 10′ 10′ 5′

胸闷加八卦 头痛或角弓反张加阳池 拿精灵 威灵 掐五指节(每节掐五次) 附:治惊风验方

1.外用吴茱萸末五钱蛋清或陈醋调糊敷足心。

2.内服薄荷汤:灯心五分 薄荷二钱 蝉退二钱 勾滕三钱 水煎服。

3.外用桃仁七个 栀子七个 杏仁七个 带皮尖砸碎蛋清一个 白面一盅,烧酒适量调敷足心

十七、慢惊风

病因:

1.脾肾阳虚:小儿禀赋虚弱,吐泻久痢,损伤脾胃,肝木乘虚而发。

2.急惊误治:急惊风误用攻伐或多服寒凉,损伤脾胃,急惊未能根治,转成慢惊。 3.先天不足:体质虚弱,一病即成慢惊。

慢惊风多属虚症。

症状:

面色淡黄,或青白,形羸神疲,手足抽搐,缓而无力,时作时止,昏睡露睛,肢冷便溏等。

治则:扶元固本,培补中气为主,作以平肝熄风。

取穴:

①阳池 二马 补脾 小天心平肝

10 ′ 15′ 10′ 5′ 5′ 痰盛加八卦,小横纹 腹痛加外劳

②腹痛腹泻完谷不化改用下穴:

外劳 补脾 清补大肠平肝(或小天心)

15′ 10′ 10′ 5′

推拿结束掐五指节,拿精灵威灵。抽风缓解后禁睡。可内服百效丸每岁一粒香菜水送下。 附:百效丸处方:勾滕六钱 薄荷六钱 全虫六个 蟑退二钱 朱砂六分 僵蚕六个 大赤金六张 以上诸药共为细末,糊丸如黄豆大,每两净药粉约做丸子500个.

推荐第7篇:小儿推拿简介

江门蓬江区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室简介

各位家长朋友我院从6月份开始,将运用中医小儿推拿治疗技术治疗小儿常见病和多发

病,我中心也是是江门市首家运用中医小儿推拿治疗方法治疗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医疗机

构。

中医小儿推拿是在中医理论基础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通过手法刺激

小儿体表穴位和部位施以手法治疗,从而达到防治疾病、提高免疫力和助长益智为目的的一

种外治疗法,具有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是一种无

痛苦、减少用药、缩短治疗疗程,使易感儿童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儿童减少生病;是一种有

利无害的治疗方法,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 的要求。

我中心中医小儿推拿主要针对:小儿感冒、发热、咳嗽、惊厥、厌食、消化不良、呕

吐、新生儿不乳、新生儿吐乳、腹痛、便秘、腹泻、疳积、汗证、口疮、近视、肌性斜颈、

惊风、遗尿、夜啼、惊吓、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等诸病有着独特

的疗效,易被小孩接受。

小儿推拿优点:

1、减少药物对人体器官的损害,提高自身免疫力;

2、见效快、疗程短、好转率高;

3、自然、绿色,无毒副作用,无痛苦,小儿和妈妈易于接受;

4、本疗法适应于6个月—6岁的小儿。

在此中心还提供成人中医传统推拿按摩、火罐、艾灸和亚健康调理等服务,我们将把十

分的力量贡献与您,让您将重新找回健康的身心。

联系我们:江门市蓬江区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地址:江门市蓬江区港口二路39--40号

咨询电话: 闵医生

预约电话:0750--3370239

推荐第8篇:小儿推拿公开课主持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公开课会场,我代表

主办单位:广东省健康管理教育培训中心

承办单位:中广和中医教育,悦杏林,中广和堂中医馆 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忠心的感谢。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阮丽衡,是这次的公开课的主持人。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健康的成长,途中,你是否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每到流感季——担心宝宝免疫力? 每到咳嗽时——犹豫不决去医院? 每到积食时——忧心是否会发烧? 每到发烧时——焦心会出现惊厥? 有没有一种治疗方法

让孩子喜欢,妈妈放心呢? 有!!让我们一起马上进入今天名中医育儿干货分享会 如何做一个懂中医的妈妈

接下来的三十分钟,由刘毅大夫 三甲中医院儿科专家 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 师承王雪峰教授

七年专注中医儿科诊疗 为大家分享的小孩发烧,妈妈必备的处理方法(小孩发烧分类、发烧应急处理、发烧中医处理办法等

中医的治疗方法既绿色又有效,孩子喜欢,妈妈放心,那我们干货分享肯定停不下来,接下来有请彭冬华大夫

三甲中医院小儿推拿专家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师承广东省名中医范德辉 十年专注中医小儿推拿临床

为大家分享推拿穴位及案例,实实在在干货分享给您。 掌声想起来,下面有请彭冬华老师!

非常感谢彭老师的精彩分享,相信经过妈妈们的认真学习,一定会掌握好中医调治小儿疾患的方法,同样也会为自己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精彩肯定不能停,今天呀,大家实在太有福啦,现场还请到了两位小儿推拿专家,蒋卓秀老师和孙英煌老师给大家各带来一个案例分析,实实在在将自己的临床心得分享给大家。

蒋卓秀

出生于中医世家

毕业于张仲景国医学院

承诸师,重经典,采众长。验临床,二十年。

非常感谢蒋老师的精彩案例,此时此刻的精彩不能停,下面有请孙英煌老师给大家接着分享临床心得

从事小儿推拿工作数年

擅长运用各种外治法调理儿科常见疾病 深受广大家长的喜欢和推荐

非常棒,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是满满长知识,接下来,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这次分享会还设立了抽奖环节,抢红包游戏抽奖。

首先大家拿起手上的手机,扫描屏幕上二维码入群,在群里,我们将会进行抢红包大赛,尾数十8和0的就中奖,拿奖品,一轮没出的,我们再进行第二轮

11月18日 周六 正式开课

循环在每周六的下午14.00到17.00 周三晚上的 19:00-21:00 上课

小儿生理\\病理辩证诊断//妈妈也会为宝宝的健康正确辩证 小儿推拿优势及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

妈妈如何正确掌握小儿推拿技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解析 小儿常用保健推拿手法//宝宝的穴位,妈妈如何快速掌握 小儿常见病的家庭常规处理方法//中医小儿药膳保健 教会妈妈为宝宝定制健康食谱//中医小儿常用外治法 中医小儿一对一辩证保健指导

好啦,知道排课程后,我们特意安排了黄金十分钟,让彭冬华大夫给大家现场互动答疑 妈妈们可以将不清楚的问题,现场向老师咨询哟。通过举手回答。

接近尾声,我们将展开现场半小时义诊活动,带了宝宝的妈妈们可以由现场工作人员安排看诊和推拿,没有带宝宝过来的家长老师们将会继续教会你们小儿推拿手法哟.

推荐第9篇:小儿推拿交流会讲稿

小儿推拿交流会

徐灿

Page1 两年前,俊莉姐就鼓励我办一期小儿推拿的讲座,那时候因为场地、时间等问题没有得以如愿。去年下半年我们门诊搬家了,现在的场地宽敞了许多。平常的日常门诊工作中,我们在给孩子做推拿的时候,很多孩子的家长都认可这种方法,有耐心一点的家长还会跟我们学习几个穴位回去自己在家给孩子按摩。我们吴老师之前每年都会抽出时间给病友们讲讲小儿推拿,现在因为个人的业务繁忙不能亲自给大家讲解,他希望我能够把小儿推拿以及他的一些学术理念推广给大家。作为他的学生,才疏学浅,但愿不辱师命。

Page2-3 是什么吸引我来到正安聚友会呢?最开始是收看一个梁冬主持的《国学堂》电视栏目,了解到黄剑老师采访到了很多国医大师,很多民间中医大师,杏林高手。跟着他的镜头深入,发现像张至顺道长、冰台、林杰、孙曼之、徐文兵等等这些江湖中的武林高手。每一个高手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油麻菜的博客和QQ空间阅读。每个人难免都会有英雄情结,作为中医人,这些杏林高手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聚友会呢是一个中医粉丝群,有专业的医师也有业余中医爱好者,我们在一起交流一些中医知识、学习心得、健康生活理念等。我们湖北群组织了伤寒学习小组,读书会以及黄圣哲老师的定期讲座,活动还是的非常多。我呢今天开始第一期,以后每个月一期跟大家交流一下小儿推拿。

Page4 小儿推拿在北方以及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较为盛行,最为成熟的是青岛,那里的小儿推拿店跟我们这边的按摩馆、足疗店一样多,小儿推拿在当地的认知度非常高,家里孩子有点儿什么小问题直接去推拿几次就解决了。

在我们恩施地区,孩子不爱吃饭了家长会去找当地赤脚医生或者有经验的长辈给孩子按摩,当地好像叫“摸摸孩儿”,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恩施人啊,是不是这样的?前天咚咚妈妈来我这里治疗的时候跟她聊起过这个话题,她是十堰房县人,她们那儿就有这样的民间按摩医师,她上次回老家孩子积食了,去那儿用鱼腥草加蜂蜜等一些什么东西来刮痧按摩,2次就好了,再次见证传统医学的魅力。而且她们当地基本每个村都有这样的民间医师,那里的孩子平均挂水量应该远低于国内平均量吧?功德无量!

在咱们武汉,情况就不一样了,孩子有个什么感冒、咳嗽就送到医院打针,虽然咱们有国内一流的三甲医院同济、协和、省妇幼、市儿童„但任然不能满足这种医疗需求啊,有孩子的家长应该有体会,你去同济挂急诊号有可能你排的是

3、400以外。其实小儿推拿在我们这里还是很有基础的,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挑疳积,特别是老一辈人都知道有这个治疳积的方法,挑疳积挑的是哪里呢?一般是大鱼际、小鱼际、四缝处,这些穴位用推拿也是非常有效果的,以后在具体食积、疳积病症里面我们再谈。然后还有中暑,有生活经验的人知道,在印堂到鼻根处提痧,这在小儿身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今年全国两会上山东济宁人大代表陈颖提出《关于(尽快推广小儿推拿医术,降低抗生素过度使用,降低诊疗费用,确保婴幼儿体质健康)的建议》。现在好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能肌肉注射尽量不要挂水,能口服药尽量不要打针,能外用的尽量不要吃药”,国家卫生部门下达了减少和限制使用抗生素的要求,其实许多家长也知道抗生素打点滴的害处,可孩子流鼻涕感冒了、发烧了、咳嗽又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心里纠结而无奈的抱着孩子去医院。

Page5 什么是小儿推拿呢?小儿推拿好不好学?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基础的一种外治方法,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没有毒副作用,小儿不受痛苦,易于接受;能够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

小儿推拿易于学习,常用穴位就

4、50个,而且基本都在手上,常用手法一共七八个,容易掌握。但是,易学难精,为什么说这个简单易学呢?你像便秘了,就用泻大肠经;腹痛就按一窝风、天枢,腹泻就推七节骨等等,很多穴位就用这么神奇的功效,你掌握了这个穴位你就会对症处理了,具体的咱们后期再深入了解。那么为什么说这个难学精呢?小儿推拿是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需要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支撑的,辩证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家长来说是个难点。辩证就是它的精髓、它的灵魂,就像上次飞猫老师谈到太极拳一样,练习太极拳 站桩就是它的精髓,把桩站好了,腿稳扎大地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是吧。在辩证这方面吴正红老师做了很多的努力,正在开发一款智能设备,经过自主收集和人工填写机体的症状、体征信息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出体质状态、完成辩证过程,而且还帮助完成取穴。类似于我们见过的运动手环一样的东西,是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目前还在测试阶段,相信不久即可上市。那么辩证取穴对于家长们来说就简单了。

Page6 推拿代药赋

前人忽略推拿,卓溪今来一赋。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揉掐、性与药同。用推既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水底捞月便是黄连犀角。天河引水,还同意芩柏连翘。大指脾面旋推,味似人参白术;泻之则为灶土石膏。大指侧推虎口,何殊附子炮姜;反之则为大黄枳实。涌泉右转不揉,朴硝何异;旋推止嗽,效争五味冬花。精威拿紧,岂羡牛黄贝母。肺俞重揉,漫夸半夏南星。黄蜂入洞超出防风羌活。捧耳摇头,远过生地木香。五指节上轮揉,乃祛风之苍术。拿足大敦鞋带,实定掣之钩藤。后溪推上,不减猪苓泽泻。小指补肾,焉差杜仲地黄。涌泉左转,类夫砂仁霍叶。重揉手背,同乎白芍川芎。脐风灯火十三,恩符再造。定惊元宵十五,不啻仙丹。病知表里虚实,推和重症能生;不谙推拿揉掐,乱用便添一死。代药五十八,自古无人道及,虽无格致之功,却亦透宗之赋。

Page7 怎样做好小儿推拿?

首先,要有爱心,要喜欢孩子,喜欢孩子的天真活泼可爱,也耐的住孩子的顽皮好动和耍赖。作为孩子的家长,那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特别今天在座的家长,肯定都是非常用心的家长,在本次活动一发布的时候,马上得到大家的响应和支持就可以看得出来。用心的家长在生活中会观察到孩子的点滴变化,那么如果你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病理状态的时候,运用合适的方法给孩子防治,那么你的孩子将会减少很多生病的几率。当然也有些家长过分的关注孩子,孩子咳嗽了一两声,就怎么办怎么办,要不要吃药等等,就乱了神„

第二、正气充盈 《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存内,病安从来”。如果家长或者推拿医生自己正气都不充盈,自己都是病怏怏的,自己一年四季手都是冰冷的,你怎么去给孩子防治疾病是吧?那样会越推越糟糕。只有用你浩然的正气去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去影响,温暖的双手去抚摸,那么孩子的疾病很容易就被你清除了,套用一句广告词“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这里面刚才说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长的健康生活方式方法是可以直接影响到小孩的,那么小孩还有机会生病吗?估计很少吧„ 这也就是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治”。

第三、熟练掌握小儿推拿穴位和手法,前面提到小儿推拿穴位总共就

4、50个,手法常用的就几种,很容易学习,每个人都能学会,这个大家要有信心。在实用中要达到熟练的程度才行,手法要均匀柔和,具体的手法咱们以后再讲,为什么说手法要均匀柔和呢?我们都知道小孩的皮肤都是非常娇嫩的,如果你的手法太过僵硬,很容易就弄伤孩子的皮肤。

Page8 小儿推拿能治哪些疾病?

这个应该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儿疾病的特点,

1、呼吸系统疾病约占60%,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其中90%以上的呼吸系统疾病是可以用小儿推拿来治疗的,比如说感冒发烧咳嗽,在医院要打几天针啊?有小孩的家长应该都有经历,一般都是3-5针吧?那小儿推拿呢,有在我们这儿看过发烧的,很多就只推了1次吧?咳嗽呢,我们常规的3天治疗,大部分3次就结束了。

2、消化系统疾病约占30%,常见的比如食积、便秘、腹泻、呕吐等。这些绝大部分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用小儿推拿来治疗,拿便秘来说,打针挂水起不到作用,开塞露等润滑剂只能对症处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苦涩的中药孩子难以接受,那怎么办?小儿推拿就有绝对的优势了。

3、其他疾病约占10%,比如湿疹、小儿吵夜、遗尿,还有一些先天性疾病(小儿斜颈、脑功能障碍)等。这样看来,小孩的大部分常见疾病都可以用小儿推拿来治疗,那么大家对这门学问有兴趣、有学习的动力吧?好的,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谢谢!

推荐第10篇:张老师小儿推拿教材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

儿 科 按 摩 学

(修订版)

主编:张寄岗

2009年8月

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小儿推拿简史„„„„„„„„„„„„„„„„„1 第二节 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2 第三节 儿科四诊„„„„„„„„„„„„„„„„„„„4 第二章 推拿手法„„„„„„„„„„„„„„„„„„„„15 第三章 常用穴位„„„„„„„„„„„„„„„„„„„„17 第一节 头面部„„„„„„„„„„„„„„„„„„„17 第二节 上肢部穴位„„„„„„„„„„„„„„„„„18 第三节 胸腹部穴位„„„„„„„„„„„„„„„„„27 第四节 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29 第五节 穴位的组合及应用„„„„„„„„„„„„„„30 第四章 小儿常见病的治疗„„„„„„„„„„„„„„„„32 第一节 夜啼„„„„„„„„„„„„„„„„„„„„32 第二节 鹅口疮„„„„„„„„„„„„„„„„„„„33 第三节 惊风„„„„„„„„„„„„„„„„„„„„34 第四节 泄泻„„„„„„„„„„„„„„„„„„„„37 第五节 呕吐„„„„„„„„„„„„„„„„„„„„38 第六节 便秘„„„„„„„„„„„„„„„„„„„„40 第七节 疳积„„„„„„„„„„„„„„„„„„„„41 第八节 发热„„„„„„„„„„„„„„„„„„„„42 第九节 百日咳(咳嗽)„„„„„„„„„„„„„„„43 第十节 汉证„„„„„„„„„„„„„„„„„„„„44 第十一节

遗尿„„„„„„„„„„„„„„„„„„„46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小儿推拿简史

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

小儿推拿疗法即医生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操作以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防病治病方法。

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小儿推拿疗法是一门古老的医疗学科,是祖国医学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于小儿防病治病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有着其独特的风格、神奇的疗效,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

小儿推拿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用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但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如唐代《千金方》中记载了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方治疗及预防小儿疾病的方法 。相传宋代《颅囟经》是最早儿科专著。

小儿推拿疗法独特体系的形成是在明、清时代,当时有许多有关小儿推拿专著问世。但是现存最早的是明代(1601年)《小儿按摩经》又叫《保婴神术》。当时在推拿治疗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这一独特的体系。

同时不少的小儿推拿专著有《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保赤推拿法》《厘正按摩要术》等,使小儿推拿理论更为完善,为当时婴幼儿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今天小儿推拿疗法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小儿推拿疗法对于小儿一般的常见病都可适用,如:外感、发烧、咳嗽、气喘、腹泻、呕吐、厌食、疳积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小儿急慢惊风、麻疹、水痘、麻痹等症也都有开窍镇静、透发解肌及增长肌肉的作用。 凡皮肤破损、溃疡、创伤等外科疾患不宜采用推拿疗法。

四、推拿操作注意事项

1.推拿室的要求:清洁卫生

温度适宜

空气流通 2.医师的要求:经常修剪指甲,操作前洗手

3.辅料的应用:滑石粉,葱、姜汁,爽身粉,薄荷水,温水 4.推拿用手:左主血,右主气(左右的来源) 5.时间的长短

五、流派问题

小儿推拿从古到今流派很多,目前全国看青岛,山东看青岛,青岛是小儿推拿的发源地、汇集地。 目前青岛小儿推拿主要有三大流派:中医院李德修——著作《小儿推拿讲义》三字经流派,(独穴) 青医张汉臣——著作《实用小儿推拿》 注重整体选穴 盲校张寄岗——著作《小儿推拿疗法》(张席珍)以清代(待)补

第二节

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

一、小儿的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脏腑指五脏六腑;形气指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

所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出生以后,五脏六腑都是娇嫩的,其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筋骨筋肉、精血津液、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熟和相对不足的。具体表现在肌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方面。这种生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小儿年龄的分期也往往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新生儿期:出生——28天 婴儿期:28天——1岁 幼儿期:1岁——3岁 幼童期: 3岁——7岁 儿童期:7岁——12岁

从脏腑娇嫩的生理特点表现来说,五脏六腑的形气皆属不足,但其中以肺、脾、肾三脏表现更为突出,而心、肝两脏相对有余。根据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特点,可以进一步认识小儿生理特点在脏腑中的表现:

(1)小儿脾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脾胃薄弱而言,脾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营养精微需求相对要多,而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若稍有饮食不节,饥饱不适宜损伤脾胃而生病,故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2)小儿肺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卫外功能不足而言,肺主皮毛,肺脏娇嫩,卫外不固,而易为外邪所侵,故小儿比成人更易患时行疾病,同时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之运化赖肺气散布以滋养,肺之气化赖脾之精微而充养,小儿脾胃薄弱,肺气也薄弱,故小儿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3)小儿肾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固而言,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各脏腑之阴取自于肾阴之滋润,各脏腑之阳依赖于肾阳之温养,小儿生长发育,抗病能力以及骨髓、脑髓、发耳、齿等正常发育与功能皆与肾有关,小儿出生,发育不够成熟,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肾气未盛,先天有五迟五软等疾病,病后易出现肾气虚衰,阴盛格阳证,故小儿有肾常虚的生理特点。

(4)小儿肝常有余

小儿五脏六腑之气血均属不足,所谓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的病理概念,而是指小儿生长旺盛易动肝风而言。

(5)小儿心常有余

所谓小儿心常有余同样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的病理概念,而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火易动而言。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生机指各种活动机能;发育指生长过程。

小儿时期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发育和气化功能都是稚弱而不够成熟完善的,但又是不断成熟和完善向成人方向发展的。这好比旭日东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机体对水谷精气的需要相对比成人迫切。

二、小儿的病理特点 1.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易于感触,即小儿容易感染病邪,发病容易。小儿肌肤疏薄,脾胃不足,抗病力弱,加上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易于感触病邪,特别是肺脾肾三脏病证最多。

易于传变,即小儿病后容易发生变化,传变迅速。小儿脏腑娇嫩,内脏精气未充,感邪之后最易传变。 2.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虚实主要是指人体正气强弱与病邪的盛衰而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小儿患病以后实证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虚实并见、正虚邪实、虚实错杂的证侯。

寒热主要是指疾病病理表现两种不同的证侯。小儿为纯阳之体,发育旺盛,易患时行疾病,并易从热化。但小儿毕竟脏腑薄弱,气血未充,邪气易实,正气易伤,故热病又易寒化。特别是阳虚之体,更易寒从内生,而出现阴寒内盛之征。 3.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又少七情之害,脏气清灵,反应灵敏,疾病比较单纯,故小儿患病以后,只要辩证正确,治疗及时,护理仔细,也易康复。

第三节

儿科四诊

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由于小儿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疾病的表现形式也常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儿科四诊有它自己的特点。在儿科四诊中,望诊最为重要。

一、望诊

(一)望神色

望神色是指观察小儿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两个方面。 1.精神状态

凡精神振作,两目有神,表情活泼,面色红润,呼吸调匀为气血调和健康的表现,虽或有病也多轻浅易愈。 反之,精神萎靡,两目无神,面色晦暗,疲乏嗜睡,表情呆滞或痛苦烦躁、呼吸不匀,为有病且病情较重的表现。若神知昏迷、谵语则病情危重。 2.面部气色

一般以五色主病和五部配五脏的方法来进行望面色的。 (1)五色主病

①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

若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面色惨白、四肢厥冷为阳气暴脱;面白无华、唇色淡白为血虚;外感初起,风寒束表,也可见面色苍白。 ②面呈红色:多为热证。

面红耳赤、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面颊红赤、唇红口臭,多为食积化热;午后颧红,多为阴虚内热;面红兼见皮疹或如涂丹,为风热挟毒,血分有热;面赤隐青,双目窜视,为热极生风。新生儿面色红嫩为正常。 ③面呈黄色:多为脾虚或湿盛。 面色萎黄,肌瘦腹胀,为疳积之证,属脾虚失运;面黄而垢,见于暑夏,或伴发热吐泻,为感受暑湿;面黄发热,舌苔黄腻,多为湿温;面目鲜黄如橘皮色,为黄疸,属湿热阳黄;面目晦黄如烟熏色,亦为黄疸,属寒湿阴黄;面黄无华,伴白斑,多有寄生虫。

④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风或惊恐之证。面色青白并见乍青乍白、皱眉痛苦,多为里寒腹痛;面青晦暗、神昏抽搐为惊风或癫痫发作;面色青灰、两目呆视要注意惊风先兆;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滞;面色青灰惨白、呼吸微弱、冷汗肢厥为心阳欲脱之危证。 ⑤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水饮之证。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属阴寒;面色青紫发黑或兼见腹痛呕吐,应注意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惨暗,多属肾气衰绝,病情危重。 (2)五部配五脏

一般以左腮主肝,右腮主肺,额上主心,鼻主脾,颌主肾,结合五色之变化,来推测脏腑寒热虚实的变化。

(二)望形态

指观察病儿的形体与动态。 1.望形体

包括头囟、躯体、四肢、毛发、指、趾。

检查时应按顺序观察。凡发育正常,筋骨强健,肌丰肤润,毛发黑泽,姿态活泼,皆是健康的表现。若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皮肤干枯,毛发萎黄,囟门逾期不合,或囟陷、囟填、囟隆,解颅,鸡胸,龟背,神态呆滞者为病态。

(1)望头部:头方发稀,囟门闭迟,或头大颈细,头发枯黄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多见于疳证、五迟证;囟门宽大闭迟,颅缝开解,眼珠下垂,是为解颅,或因先天不足或因风痰所致;囟门高隆,多伴抽搐呕逆为风火痰上攻;囟门凹陷,眼眶凹陷,多为腹泻耗伤气虚液脱;头面眼睑浮肿多为阳水;耳垂、腮颊肿胀,多为痄腮、湿毒蕴结所致。

(2)望胸腹:胸骨突出形如鸡胸者为鸡胸,多属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肌肉消瘦,肚大青筋或肚腹凹陷如舟,均属于疳证;肚腹胀大明亮有水为腹水之证;脐部凸隆为脐疝;脐部湿疹为脐湿;脐部湿烂红肿为脐疮。 (3)望腰背:脊背弯曲后凸为龟背,多因先天不足,发育不良;腰背凹陷成坑或膨出,亦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失养,多属疳证。

(4)望四肢:下肢浮肿为水肿;关节红肿为痹症;外伤或跌仆后,某一肢体肿大为扭伤,若痛疼难忍者应注意骨折。

(5)望肌肤:皮肤面目皆黄为黄疸,色鲜艳者为阳黄,色晦暗者为阴黄;皮肤浮肿为水肿;皮肤干燥皱瘪为津液耗伤;肌瘦肤皱,面貌如老人者多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肌肤局部的变化情况,如红肿,化脓等,范围大者为痈,范围小者为疖;漫肿无头深入肌层而皮服颜色不变着为疽;若局部皮肤红赤如丹游走不定者为丹毒。

(6)望指趾:爪甲的形色可推断气血的盛衰。正常的小儿气血充盈,爪甲红润光泽,如指甲苍白无华、质脆软为气血亏虚,指甲青紫为气滞血淤;指端肥大如杵状为肺气不足,心气失养。 2.望动态

包括身体各部位的动静姿态、变化。正常健康小儿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常、活动自如,无痛苦不适的表现。若发育异常,活动不适,皆为病态。另:小儿喜搓眼—肝风;揉耳—肾阴不足;抠嘴—脾胃湿热;抠鼻—肺热。

(三)审苗窍

是指观察目、鼻、耳、口、舌、前后二阴的变化。苗窍是脏腑的窗口,审苗窍可知脏腑的变化。

(1)察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所以审查眼目对于推测脏腑气血虚实寒热很有价值,首先要望眼神“神者,目中光彩是也”

健康的小儿黑眼圈大,反应灵敏,神采奕奕,是脏腑气血充盈,精神充沛的表现。

若两目无神,神色呆滞,或闭目不视,或欲闭不闭,欲开不开,反应迟钝,是脏腑气血受损的病态表现。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观察两目的白睛,瞳子,眼睑等的变化

白睛红赤为热,或因风热外感,或因肝火上冲;白睛出血为热伤血络;白睛黄染均为黄疸;白睛有蓝斑为虫证所致;瞳子散大或缩小多为肝肾衰败,正气欲脱;两侧瞳子大小不等或不圆为内闭外脱之侯,黑珠下落,白睛显露多为肾衰水阻常兼解颅;黑睛白翳为肝肾不足,目睛上窜斜视为惊风之证。

(2)察眼睑:眼睑下垂,开合无力为脾虚,睡中露睛,眼睑半开半合亦属脾虚;眼睑浮肿为风水;目眶凹陷为阴液耗伤;眼结膜苍白为气血不足;眼结膜红肿赤烂为风湿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畏光泪水汪汪常为麻疹先兆;目内外眦赤痛为心火;睑缘赤烂为脾热。

(3)察鼻:鼻为肺之窍,鼻窍的的变化常反映肺系的变化。鼻塞流清涕为风寒郁表,肺卫失宣;鼻流浊涕为风热犯表,肺失清肃;鼻窍干燥或干裂为外感风燥肺失清润,亦为肺热伤津之证。鼻孔出血为鼻衄,多属于肺热伤络;鼻内生疮,糜烂多为肺火上炎;鼻翼煽动为肺闭之证;麻疹患儿鼻准部出现三五疹点为麻疹出齐之象。鼻黄为脾虚、湿热;鼻白为气血亏虚,鼻红为脾肺有热。

(4)察耳:耳为肾之窍,又为肝胆经所绕故耳窍的变化与肝胆肾的疾病关系密切。健康的小儿耳窍丰厚,颜色红润,乃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反之则肾气不足或体质较差,如早产儿的耳窍即较薄而紧贴两颞、耳周轮廓不清。耳内流脓疼痛为肝胆风火上扰;耳背络脉隐现,耳尖发凉兼身热多泪常为麻疹先兆;若以耳垂为中心漫肿红热,常为痄腮。耳轮淡白为气血亏虚;耳廓瘦小而薄为先天亏损肾气不足。 (5)察口:包括口腔、唇、龈、齿、咽喉等

口唇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又手足阳明经脉环绕口唇,故口唇的的变化常说明脾胃的病变。唇色淡白为脾虚血亏;唇色红赤为脾胃积热;唇色深红为热盛伤阴;唇色青紫为气滞血淤,亦主寒证;口唇红肿溃烂为脾胃火热上炎;口舌生疮或糜烂,亦多脾胃火热上炎或兼心火;满口白屑状如雪花为鹅口疮,多为脾胃湿热上蒸;口腔两颊部粘膜有白色小点,周围红晕为麻疹粘膜斑,预示出麻疹。口角流涎波及两颐称为滞颐。口唇干裂为津液损伤;新生儿撮口不能吸吮为脐风。

齿龈

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龈为阳明经脉分布之处,属胃,故齿龈的变化,常反映肾与胃的病变。牙齿逾期不出或稀疏细小,多为肾气不足。新生儿牙龈有白色的斑块影响吮乳俗称板牙,齿龈红肿溃烂多为胃火上冲;齿龈出血为胃火伤络或脾虚不摄;齿龈干燥为津液受伤,见于热病后期;牙关紧闭为惊风之证或惊风先兆。睡中啮齿为胃热或虫积。

咽喉

咽喉是肺胃之门户,常反映肺胃的病变。咽红常因外感所致,风热居多;咽红乳蛾或乳蛾脓点多属外感风热,内蕴积热;咽喉红肿且灰白假膜附着不易拭去者为白喉,由肺热阴虚复感时疫所致

(6)察舌: 舌诊是四诊中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反映心经的病变,而且反映疾病的表里进退寒热虚实脏腑气血的变化,察舌包括观察舌体、舌苔、舌质等。

舌体

舌体胖大,板硬麻木为木舌,皆多属心脾积热,;舌下肿起形如二舌为重舌;舌体伸出于外,收回缓慢为吐舌,舌体伸出于外,来回拌动不灵为弄舌,为心经有热或心气不足,或先天不足。舌体胖嫩而有齿痕多为脾肾阳虚或有水饮痰湿内阻;舌体肿大青紫可见于中毒;舌体强硬转动不灵多为肝热动风;舌体短缩干绛多为热伤阴液。

舌质

舌质淡白为气血亏虚;舌质红绛紫舌上红刺为热入营血,阴血受损;舌质紫暗或有淤斑为气血淤滞;舌起粗大红刺,状如杨梅者,常为猩红热

舌苔

舌苔色白为寒;舌苔色黄为热;舌苔色黑而燥为热盛;舌苔色黑而滑为寒盛;舌苔薄少为邪少;舌苔厚腻为邪盛;舌苔厚薄的变化,常反映疾病病邪进退的变化;苔黄腻为湿热;花剥苔为胃之气阴不足。须辨别染苔。

(7) 察二阴:是指观察前后二阴,前阴包括生殖器和尿道口。男孩肾囊不松不紧,稍有色素沉着是肾气充沛、健康的表现。若阴囊松弛,多为体虚或发热之象;阴囊紧缩为寒,阴囊时膨时收,因啼哭膨甚者为疝气;阴囊肿大,明亮为水肿所致;尿道口红肿属湿热;女孩前阴红赤而湿多属下焦湿热;前阴瘙痒潮热应注意蛲虫;肛门灼热为下焦湿热;肛门脱出为脱肛,多因中气下陷;肛门翻出为翻肛,为大肠积热;肛门开裂出血为肛裂;新生儿肛门及会阴部大片红赤为红臀,因为湿热所致。 (8)察二便:是指观察大小便的变化。

大便

健康小儿的正常大便一般为色黄而干湿适中,一日一至二次或一二日一次。凡大便燥结或形如羊屎为里热内结或为阴虚内热;大便稀薄泄泻为腹泻,有寒热虚实之分;大便泄泻稀薄清冷夹有泡沫为风寒,大便泄泻黄浊臭秽为湿热;若暴注下迫则热盛;大便泄泻夹有白色凝块或食物残渣为食滞;大便泄泻清冷或溏稀兼见面白肢冷纳呆神倦为脾肾两虚;大便下利赤白粘冻,腹痛,里急解之不爽为痢疾,以湿热多见;婴儿大便下血或果酱样,哭闹不安,要注意肠套叠。

小便

一岁以内小儿小便较多。小便黄短涩痛主热为湿热下注,膀胱不利;小便清长,夜尿较多主寒为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小便浑浊如米泔之水为脾胃虚弱,乳食积滞;小便深黄而短为湿热内蕴,黄疸之证;小便深红而少为湿热伤络血尿之证;小便不利多见于水肿;小便频数属尿频,睡中遗尿为遗尿。

(四)看指纹 看指纹是儿科特有的一种诊断方法,用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指纹是指小儿两手虎口至食指两侧的浅静脉,按部位分为风、气、命三关:风关——指掌第一节;气关——指掌第二节;命关——指掌第三节。

诊察时,医生用一手握住患儿食指,用另一手拇指轻轻沿小儿食指桡侧从命关推向风关,以观察指纹显露情况。 正常小儿指纹多数为红黄隐隐在风关之内,若发生疾病,指纹的显露则发生变化,主要有浮沉、色泽、部位几个方面。

1.指纹的浮沉:

浮指浮露易见;沉指沉隐难见。

指纹浮露主表,主外感新邪;指纹沉隐主里,为病在里,或里实或里结。 2.指纹的色泽:

鲜红而嫩者主外感风寒;红艳而深者主外感风热;红而紫者主邪热炽盛;红紫而滞者主热瘀血滞;青色为惊风或痛证;色淡为虚。 3.指纹的部位:

指纹现于风关病轻浅易治;现于气关病转重转深;现于命关病情更为深重。若直透指甲,称为“透关射甲”,病情多危重。

二、闻诊

闻诊是指医生用听觉和嗅觉来诊察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两个方面。

(一)听声音

是根据小儿的啼哭、呼吸、咳嗽及语言等声音的高亢、低微的不同来分辨疾病的寒热虚实。 1.啼哭声:

正常健康小儿啼哭之声洪亮而长,有泪。

腹痛引起啼哭,声音尖锐,忽缓忽急,时作时止;若啼哭声尖锐阵作,伴呕吐及果酱样或血样大便,须考虑肠套叠;哭叫拒食,伴流涎烦躁,多为口疮;哭声嘶哑,伴吸气不利,多为咽喉肿痛;每每夜间啼哭为夜啼;哭声低弱目干无泪为气阴衰竭。 2.咳嗽声:

咳声重浊,痰液稀白,鼻塞流涕,为外感风寒;咳声轻扬,痰液黄稠,鼻流黄涕,为外感风热;干咳或咳嗽少痰,咳声高亢,声音嘶哑,痰稠而粘,为外感风燥;咳嗽气粗,痰黄伴喘,为痰热壅肺;咳嗽而喉间痰鸣,为痰湿阻肺;咳声低而嘶哑或干咳无痰,为肺阴不足;咳声低而微,面白痰稀,为肺气不足。

实证咳声高亢,虚证咳声低微。另外,百日咳为连声咳嗽,咳嗽末有鸡鸣样回声;白喉或喉炎咳声多嘶哑或如犬吠样,多伴有吸气困难。 3.呼吸声:

正常小儿呼吸均匀平和,快慢适中。新生儿时期呼吸可偶见不均,若无病状,亦属正常。 呼吸异常多反映肺肾的病变。

呼吸气粗,甚则喘促气急、痰鸣,是肺气闭塞,多主邪实;呼吸气弱,喘促气短,为肺肾衰竭;哮喘无力,动则甚为肾虚不纳。

(二)嗅气味

指嗅病儿口中气味及大小便、痰涎、汗液、呕吐物等的气味。 1.口中气味:

口气臭秽,多为肺胃积热上蒸,可见于积滞、口疮、牙疳等证;口气酸腐,多因伤食;口气腥臭,多见于血证;口气腥臭兼吐脓痰带血,多属肺痈。 2.大小便气味:

大便臭秽粘腻异常,多因湿热积滞;大便酸腐,多因伤食;大便臭味不显,兼下利清谷,为脾胃虚寒;大便腥臭为脾虚湿盛;小便气味臊臭,多因湿热下注;小便清长少味,多属脾肾阳虚。 3.呕吐物气味:

吐物酸腐,多因食滞化热;吐物臭秽,多因肠道气机阻滞,粪气上逆。 4.痰涎气味:

痰涎腥臭多属肺痈。 5.汗液气味:

汗液热臭,多因积热熏蒸;汗液无气味,多因阴阳失调。

三、问诊

问诊是通过病儿或其家长、亲属、保育员等知情人员,询问患儿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一)问年龄

应详细询问患儿实足年龄,二岁以下应问明实足年月龄,新生儿应问明出生天数。 在临床上一些疾病的发病年龄有以下特点:

脐风、胎黄、脐湿、脐疮、脐血等见于出生一周内;鹅口疮、脐突、夜啼等多见于新生儿和乳婴儿;腹泻多发与婴幼儿;肾炎多见于幼童或儿童。

某些传染病也与年龄有关,如:麻疹多发于出生六个月以后;水痘、百日咳、白喉等在学龄前期多见。 十二岁以后小儿所患疾病基本上接近于成人。 附:年龄分期

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幼儿期——28天—1岁;幼儿期——1岁—3岁;幼童期——3岁—7岁;儿童期——7岁—12岁

(二)问病情

包括询问病症及其持续时间,病程中的病情变化,可以引发的因素等。 1.问寒热:

小儿发热可通过体温计测量或通过接触的感觉测知。小儿恶寒可以从患儿姿态的改变来测知。

年龄较大的儿童可直接问出寒热的问诊内容,主要包括寒热的甚微、进退、发作的时辰、季节、持续的时间以及汗出的有无。

发热有汗为外感风热;寒热往来为邪郁少阳;但热不寒为里热、为阳盛;但寒不热为里寒、为阳虚;大热大汗兼见烦渴为阳明热盛;发热持续,热势高,面黄苔厚为湿热蕴滞;发热而汗出即解,舌苔薄者为时邪外感;发热而汗出不解,或降而复升,苔厚腻者为食滞内伤;发热不扬,早暮热势高张,或有汗或无汗,多为邪实;午后或夜间发热,低热如潮,伴有盗汗,多为阴虚;若见于夏季发热,持续不退,兼见无汗多尿口渴,须考虑夏季热。 2.问汗:

问汗主要询问汗出的有无、多少、部位、自汗、盗汗、热汗、冷汗等。而上述汗出的情况是通过望诊观察和切诊触摸来完成的。

外感风寒,发热无汗;外感风热,发热有汗;外感暑湿,发热而汗出不透;外感秋燥,发热而无汗,皮肤干燥;内伤饮食,食滞发热,则发热有汗,或手足汗出。

自汗指不分寤寐皆自汗出,动则尤甚,多为阳气虚弱,营卫不和,表卫不固;盗汗指寐则汗出,寤则汗止,自己全然不觉,多为阴血亏损;热汗指汗出而热气蒸腾,多为里热熏蒸;冷汗指汗出湿冷,多为阳气虚衰。 3.问头身:

是指询问患儿头身各部位的痛痒不适和活动情况。 4.问胸腹:

是指询问患儿胸腹疼痛胀满等情况。 5.问睡眠:

是指患儿睡眠的时间,安睡的程度,以及神识为病的嗜睡、昏睡等。 6.问二便:

是指询问患儿一日内大便小便的数量、次数、性质、颜色,以及排便时的感觉。 7.问饮食;

是指询问患儿饮食和饮水的情况。 8.问其他:

指除上述之外,与疾病有关的诸方面:与发病有关的可能因素如事物、药物、外界刺激、异物异声、突然的惊吓等。

(三)问个人史

指询问患儿个人的生产、喂养、发育、预防接种史等。

四、切诊

切诊是指通过医生用手对患儿身体某些部位进行触摸的感觉以及患儿的反映,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脉诊和按诊两方面。

(一)脉诊

小儿寸脉部位较小,采用一指定三部的方法。

小儿病脉,主要有浮、沉、迟、数和有力、无力六种。轻按即得为浮脉,主表证;重按才得为沉脉,主里证;脉来一息,五次以下为迟脉,主寒证;脉来一息,六七次以上,多为数脉,主热证;有力主实,无力主虚。

(二)按诊

按诊就是医者用手触摸和按压患儿的皮肤、头、胸、腹、背、胁、四肢等部位,以诊察病症的一种方法。 1.按头面:包括检查小儿头面的大小凸凹紧张程度以及头囟和囟缝的闭开情况,头露骨的坚硬程度等。 囟陷者:按之软弱,气虚较甚;按之干瘪,阴虚较甚

囟填者:按之紧张为风火痰热上冲,肝火上亢;热盛生风之侯,因此可根据囟门的凸隆的程度和按触紧张的强弱来测知疾病的急缓,如:高隆而按之如弓者,病情凶险 2.按颈腋:主要触摸颈项部及腋下有无结节包块 3.按胸腹:检查胸部有无鸡胸,龟背等情况

4.按腹部:主要检查有无包块,是否胀满,有无疼痛

5.按四肢:主要检查四肢温凉,肌肉结实与软弱,关节活动,下肢皮肤凹陷等情况。四肢厥冷属阳气虚弱或阳气不达,手足心发热而兼全身发热多为外感发热或阳热之证;四肢肌肉软弱松弛为脾气虚弱气血失养;肌肉萎缩也为脾虚,或属疳证,或热病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肌肉瘫痪或软弱无力,肌肉萎缩松弛或关节僵硬,肌肉紧张均为热证伤津,耗气,气阴亏损以致筋脉失养产生后遗症。

6.按皮肤:主要检查皮肤温凉及汗湿干燥情况。皮肤汗多为阳气不足;肤热无汗为热闭于内;肤热汗出为热熏于外;皮肤干燥干瘪不起为吐泄阴液耗脱之证。

(三)辨斑疹

斑和疹是见于皮肤粘膜的两种疾病体征。凡形态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颜色红紫,压之不退色的称之为斑,凡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周围有红晕,压之退色称之为疹。一般来说,斑属于血分,为热入血分或气不摄血所致;疹属气分,为风热郁于肺卫发于肌肤,同时扰动营血所致。斑和疹多见于外感温病和许多传染病的病程之中,是湿热邪毒外透的一种表现,其疹宜松活而不宜紧束,宜散在稀疏而不宜密集成片。

1.斑:小儿温病发斑可见于流脑,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疾病中。斑点稀少而斑色红艳为热毒较轻;斑点大片而斑色红紫为热毒较重,病多危重;杂病发斑可见于紫癜等疾病;斑色淡者为气不摄血,斑色深者为血分热盛。在临床上一般斑色红艳而鲜者为初发,斑色紫暗而晦者为久发。

2.疹:包括细疹,疱疹,风团等不同。细疹:疹点细小如麻粒,色红,可发于全身,主要有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烂喉丹痧等。(手足口病等)

第二章

推拿手法

1.运推:由此穴运推之彼穴,有运输之意。运推穴相连。如:运八卦

运水入土

操作:用食中二指夹持小儿腕部,拇指桡侧或指腹运推 刮推:“刮推指锋见”用于中指端刮推至横纹,有止呕降逆之意。 搓推:“搓推往来反”如搓四横纹,有健脾益气作用。操作:用拇指的桡侧搓 分推:向两边,如分阴阳 合推:向中间,如合阴阳

直推:一条线,用于线形穴位

2.揉法:可分为指揉、掌揉。

指揉:用单指指腹作用于点形穴位。 掌揉:用掌或掌指作用于特定的部位。 揉法特点:揉法不离穴。 3.拿法:可分为对拿、握拿。

对拿:用拇食指相对用力拿相应的穴位,如对拿列缺。 握拿:用多指握拿相应的部位,如握拿肩井。 拿法特点:拿法如摄物。 4.按法

操作:双拇指指腹相对用力按压或双掌根相对用力按压特定穴位或部位。如双拇指对按牙关(颊车)。 按法特点:按法指腹见。 5.摩法

操作:用掌或掌根旋摩于特定的部位。如摩腹。 摩法特点:摩法如磨旋。 6.振颤

操作:用指端固定于相应的穴位,进行上下颤动。振颤方向应垂直向下。 特点:振颤如电传。 7.捣法

操作:关节突起敲,如捣小天心,治疗眼疾,内视向外捣,外视向内捣

8.捻法

操作:如捻线,如捻手背皮肤,有疏肝作用。 9.掐法

操作:指甲掐,如掐十宣,掐人中。掐时既要有效果,又要避免掐破皮,为此,多用旋转掐法。 10.分筋法

操作:如弹拨琴弦,又称弹筋拨络法,多用于小儿麻痹症、急惊厥 11.提捏法

操作:提捏皮肤红。如提捏天突,提捏大椎 12.捏脊法

操作:两手拇指指腹沿脊柱由骶尾部上推,双手食指交替捏拿,所提捏肌肤在手下滚动至大椎穴,连捏7遍为正捏脊,有健脾胃壮气血,补阳作用。反之,为倒捏脊,有滋阴降火退热作用。

第三章

常用穴位

第一节

头面部

1.开天门

部位:眉心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双拇指指腹交替推之,由眉心推至前发际。 次数:24次或49次(临床一般用49次)。 功效:正推,开窍醒神;反推,宁心安神

主治:正推,头晕、头痛、头昏、嗜睡等;反推,心神不宁、夜寐不安等。 2.分推太阴、太阳

部位:两眉外梢后陷中,左为太阳、右为太阴。

操作:于开天门后双拇指指腹由眉心经眉弓分推至两侧太阴、太阳穴。 功效:开窍醒神(用力)、宁心安神(轻力) 主治:揉太阳(用于男孩),揉太阴(用于女孩)外感表证,发热无汗;揉太阳(用于女孩),揉太阴(用于男孩)主治表虚自汗,易外感,汗出过多。 3.掐(揉)天庭至承浆,共包括七个穴位

部位:⑴天庭:额上,眉心与前发迹连线中点处 ⑵眉心(印堂):两眉之间中点处 ⑶山风:位于鼻洼 ⑷延年:鼻高骨 ⑸准头:鼻尖

⑹人中:鼻唇沟中上三分之一交界处 ⑺承浆:唇下承浆穴。

操作:于分推太阴、太阳后用拇指甲逐一掐之。 次数:7遍

功效:掐法,开窍醒神;揉法,宁心安神 4.揉两耳摇头法 部位:两耳下垂

操作:于掐天庭至承浆后,双手拇食指揉捻两耳下垂后,双手捧头摇之。 功效:开窍醒神

临床应用:以上四穴,用于小儿推拿开始,有开窍醒神、开脏腑的作用。 5.百会:揉、颤、搓擦(由后向前) 功效:镇惊升阳(用揉、颤法),滋阴潜阳(搓擦法)

主治:镇惊升阳用于惊吓,善惊易恐,心胆虚怯,惊惕不安,遗尿、泄泻、体温不足,阳虚发热等脏腑之阳虚证。

滋阴潜阳用于阴虚盗汗,潮热,难寐,惊恐,便秘,溲赤等脏腑之阴虚证。

第二节

上肢部穴位

1.脾穴

部位:拇指桡侧赤白肉际由指端至指根。屈指由指端至指根为补脾,直指由指根直指端为清脾。 功效:补能健脾壮气血,燥湿止泻;清能清热利湿健脾止痢

主治:补脾用于虚寒泄(痢)不思饮食、腹胀、呕逆,慢惊风,肌衄,异嗜食物、四肢不温,流口涎,贫血;清脾用于湿热泻(痢)便秘,腹胀厌食,呕吐,痰热咳嗽 2.胃穴

部位: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处,拇指根至腕横纹 操作:清胃,由腕横纹推至拇指根 功效:清胃热、降逆

主治:呕吐、厌食、腹胀、口气臭秽、消谷善饥等

临床应用:特殊情况可用补法: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完谷不化之胃中无火反胃证 3.板门

部位:拇指根下平肉处,内有筋头 操作:揉板门

功效:止呕、降逆。

主治:霍乱吐泻(急性胃肠炎)(长时间推) 临床:一般与清胃同用 4.肝穴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6.肺穴

部位:无名指面,指根至指端

操作:推法,清肺由指根推至指端;补肺由指端推至指根 功效:清肺能宣肺解表、止咳化痰;补肺能益气 主治:清肺,用于外感发热、咳嗽痰多、便秘等; 补肺用于少气懒言、咳声无力、自汗、易外感等。

临床: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宜轻宣忌重浊,故多清少补,如需补,可用虚则补其母——补脾益肺。 7.肾穴

部位:小指指面,由指端至指根

操作:推法,指端推至指根或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指端推至指根为补肾阴,能培补元阴、能制五脏之热;

指根推至指端为补肾阳,能培补元阳、能制五脏之寒。 主治:补肾阴,能制五脏之热;补肾阳,能制五脏之寒。 8.小天心

部位:腕横纹上,大小鱼际交会处 操作:揉、捣、掐

功效:揉能安神定惊

主治:睡卧不宁 惊惕不安 慢惊风(常常

配合神门一起用于安神定惊) 捣能清热明目

主治:眼疾 掐能通窍散结

主治:急惊风 9.肝顶穴

部位 :食指尖端 操作:三棱针点刺 功效:疏肝降逆

主治:肝火旺引起的诸证如目赤,呕吐、惊风、火眼、厌食、泄泻、咳嗽 10.分阴阳

功效:分配阴阳,调和五脏 主治:一切脏腑之寒热虚实证 11.合阴阳

功效:行痰化结

主治:痰涎壅盛。

注:合阴阳化痰必须以分阴阳为前提,而分阴阳必须以清取天河水为前提。

12.内八卦: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宫组成,与自然界的天、水、山、雷、风、火、地、沼泽相应,与人体的肺、肾、胃、胆、肝、心、脾、肠相合

部位:以掌心为圆心,以掌心至中指根的2/3为半径画圆,圆弧线上平均分成8份即是 主治:脏腑一切寒热证

顺运是指由乾宫经坎、艮宫至兑宫,治寒,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闭结。 逆运是指由艮宫经坎、乾宫至震宫,治热,降胃气,消宿食,进饮食。

八宫中每一宫的顺逆揉,又有调整本宫所属脏腑阴阳作用。八宫之间各有所制 由离宫逆掐至乾宫起止咳化热痰作用;由离宫顺掐至乾宫起止咳化寒痰作用 13.四横纹

部位:食中无名小指指掌横纹处 操作:搓擦

功效:调和气血、退热消胀、散瘀结

主治:疳积、瘦弱、腹胀、不思饮食、脚软、气促、咳痰等 14.四缝

部位:食中无名小指第二横纹处 操作:挑刺出血 功效:除湿健脾 主治:疳积 15.小横纹

部位:小指指掌关节横纹处 操作:揉小横纹

功效:开胸散瘀、止咳化痰

主治:一切呼吸系统疾病,咳、喘、痰。 临床: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要穴。 16.内劳宫

部位:掌心,握拳当无名指、中指尖之间 操作:揉、运 功效:清热解表

逆揉解表发汗(相当于顺运内八卦)。 顺揉清热泻火(相当于逆运内八卦)。 主治:逆揉——外感表证 顺揉——一切热证

临床:常蘸凉水顺揉治小儿火热。 17.运土入水

部位:起于拇指桡侧少商穴,经脾、胃、阳、阴,小鱼际至肾穴 操作:运法

功效:温中健脾止泻;固肾水,补肾阳 主治:虚寒泄痢、下元虚寒性的遗尿 18.运水入土

部位:补肾阴,经小鱼际、阴、阳、胃至脾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便秘、湿热泄痢 运水入胃

主治:胃热(口臭、呕吐、脘胀)食积 19.乾坎艮入虎口

部位:八宫中之三宫乾、坎、艮入虎口 操作: 运法

功效:消食导滞

主治:脾胃虚寒致食积 20.由中指端刮推至横门

部位:由心经离宫、劳宫、坎宫、小天心至腕横纹中点总筋穴 功效:止呕降逆

21.艮宫:八宫之一,与胃相合

操作:揉法 功效:消食导滞 主治:厌食,食积 22.大肠

部位:食指桡侧由指端至虎口成直线

操作:直推法,由指端推至虎口为补大肠;由虎口推至指端为清大肠 功效:补法温中、涩肠、止泻;泻法清热、利湿、通便

主治:补法,治疗虚寒泻痢、脱肛、气虚咳痰(常配运土入水) 泻法,便秘、湿热泻痢、肺热咳痰(常配运水入土) 23.小肠(膀胱)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 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 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 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自汗 25.列缺

部位:前臂桡侧,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操作:拿法 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外感表证,诸惊 26.三关、六腑

部位:前臂桡侧由腕至肘――三关 前臂尺侧由肘至腕――六腑

操作:三关,由腕推至肘为补,由肘推至腕为清 六腑,由肘推至腕为清六腑(六腑只清不补)

功效:补三关,大补大热之功,能培补元气、熏蒸取汗 清三关,大清大凉之功

清六腑,能清六腑之热,泻五脏之火

关三腑一 其性温;腑三关一,其性凉;三关六腑同清,其性大寒 主治:一切脏腑之寒热证

临床:三关偏于治脏,六腑偏于治腑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30.内关

部位:腕横纹上2寸 功效:开胸膈,调气血 主治:胃痛 呕吐 心脏疾患 胸腔疾患。小儿哮喘的要穴 31.二马(二人上马)

部位:四五掌骨岐缝间,正对内八卦兑宫 操作:揉法

功效:温补下元,补命门真火

主治:遗尿、虚寒泻痢、慢惊神怯、腹寒痛、厌食、自汗、盗汗等 临床:二马常配补三关、补肾阳共用以温补下元。 32.外劳宫

部位:三四掌骨岐缝间,正对掌心内劳宫 操作:揉法

功效:温中散寒兼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主治:脾胃虚寒、腹痛、泻痢、消化不良、表证恶寒发热等 33.一窝风

部位:手背腕横纹中点 操作:揉法

功效:解表散寒为主、兼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主治:外感表证、中焦寒证

临床:外劳宫配一窝风能增强各自解表和温中的作用 先操作外劳宫再一窝风以温中为主 先操作一窝风再外劳宫以解表为主 34.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5.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6.威灵精宁

部位:威灵——手背二三掌骨岐缝间 精宁——手背四五掌骨岐缝间 操作:对揉或对拿

功效:对拿——开窍醒神 对揉——和血散结

主治:对拿——急惊厥(较少用)

对揉——痰喘、气吼 37.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38.外八卦:与内八卦相对应 操作:顺运法

功效:同顺运八卦一样,治寒,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闭结,偏于治腑病;逆运外八卦,治热,偏于治腑病 39.五指背皮(手背皮) 操作:捻法 功效:疏肝和血

主治:肝阴不足,肝火过旺,肝风内盛,目赤、目涩 40.中冲(心顶穴) 部位:中指尖端 操作:掐、针刺

功效:开窍醒神,泻热解毒

主治:急惊厥,高热不退,神昏,躁扰,口舌生疮等一切热症 41.少商穴(鬼哭穴)

部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处 操作:掐、针刺 功效:通窍散结

主治:咽喉肿痛、急惊厥、咳嗽(配关冲、商阳) 42.十王(十宣、五脏顶) 部位:十指尖端 操作:掐、针刺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散结

主治:急惊厥、高热不退等一切脏腑热证。使用时不必全用,用其一宣即可 43.端正

部位:中指指甲根角处赤白肉际,桡侧为左端正,尺侧为右端正 操作:用拇食指揉掐之

功效:左端正升提,右端正降逆

主治:左端正主治中气下陷所致的脏腑下陷,虚寒性遗尿,脾虚致呕吐;右端正主治胃热呕逆,咳逆,鼻衄等。

第三节

胸腹部穴位

1.天突、俞府、膻中

部位:天突——胸骨上凹陷中

俞府——锁骨与第一肋间隙之间,前正中线旁开2寸 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操作:震颤法。食指点天突、拇中二指点两侧俞府,时间3~5分钟,然后用掌根由膻中向下推摩50次 功效:宽胸顺气,降痰定喘

主治:一切呼吸系统疾病,喘、哮、痰、气管炎等

临床:天突配内关顺揉100次,治疗哮喘 2.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

部位:彧中——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神藏——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灵墟——第三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神封——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步廊——第五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功效:宽胸顺气、降逆定喘

临床:挑刺俞府至步廊六穴,配火罐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佳 3.中脘:

部位: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四寸 操作:揉、推

功效:(1)推法:由喉间推至中脘下——降逆;由中脘推至喉间——催吐 (2)揉法:顺揉中脘——消食导滞;逆揉中脘——健脾和胃 4.神阙

部位:肚脐正中 操作:按揉

功效:顺揉为泻,逆揉为补

主治:泻法用于便秘、湿热泻痢、食积等 补法用于一切虚寒性泻痢

临床:另外可用于小儿黄疸、小儿脐风;脐风用灸法 黄疸:以荞麦面作饼,上面略凹陷,施艾灸法。 5.气海

部位: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操作:震颤法,3~5分钟 功效:升阳散寒

主治:痰结及夜间遗尿 6.关元

部位:脐下3寸

操作:颤法、3~5分钟

功效:培元固本、温肾壮阳

主治:先天不足、善惊易恐、遗尿等

第四节

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

1.肺俞

部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揉、颤

功效:通宣理肺、止咳化痰、顺气定喘 主治:一切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1)外揉为泻、清肺;内揉为补、补肺益气

(2)刺拔罐、治疗肺炎效佳;亦可治疗痰闭所致急惊厥,效佳 2.命门

部位:

2、3腰椎棘突间 操作:搓

功效:温补肾阳、培元固本

主治:先天不足、下寒腹痛、遗尿等 3.龟尾及七节骨

部位:尾骨尽头至第四腰椎成一直线 操作:推、捏脊

功效:调理胃肠

上推上捏为补,下推下捏为泻

主治:补法用于虚寒泻痢等; 泻法用于便秘、湿热泻痢等 4.长强

部位:尾骨尽头于肛门之间 操作:揉、颤或点刺 功效:调理胃肠

主治:痔疮、脱肛、久泻(多用) 点刺长强治泄泻效佳,如点刺后仍泄泻,则为生理性泄泻 临床:点刺长强其上下左右,如梅花状,主治癫痫 5.涌泉

部位:脚底人字形纹缝顶点

左脚:左揉止吐、右揉止泻----男孩 左揉止泻、右揉止吐----女孩 搓法能引热下行

临床:口疮---吴茱萸研末、醋调敷于双脚涌泉穴,效佳.如吴茱萸加醋敷于男左脚、女右脚治久泻不止效佳.

第五节 穴位的组合及应用

1.滋阴清热

润肠通便

症状:潮热

盗汗

面红目赤

手足心热

四肢温

难寐

便干

咳嗽

溲赤

舌红少苔脉细数 组方:取天河水

补肾阴

分阴 清六腑

揉总筋

逆运内八卦 顺揉内劳宫

运水入土

清大肠

平肝

清肺

清心、清小肠(小便短赤者用)

固膀胱(小便清长者用) 顺揉神阙

下推龟尾、七节骨

支沟

照海 2.温中散寒

健脾止泻(虚寒泄泻)

症状:小便清长

四肢欠温

腹冷痛喜温喜按

大便溏泻

不思饮食

呕吐

腹胀

面黄少华

唇淡舌淡苔白腻

脉濡弱

组方:补脾

补肾阳

清天河水

分阳合阴阳

关3腑1 顺运内八卦

运土入水

平肝

补大肠

清小肠

外劳宫

一窝风

逆揉神阙

上推龟尾七节骨

上推承山

正捏脊

点颤百会 3.温化寒痰、宣肺止咳(昼轻夜重、晨起加重)

症状:脾虚加肺寒----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流清涕、+脾虚 理论上应痰易咳,但小儿不会咳痰,故多流清涕以排痰 组方:补脾(断痰源)、补肾阳(助脾阳)、清天河水、关三腑一(温)、分阳、合阴阳(化寒痰)、顺运内八卦(治寒)

离宫顺掐至乾宫(治寒咳)、平肝、清肺、小横纹、顺揉乾宫(治寒)、点颤天突、俞府、膻中、肺俞 4.清化热痰、肃肺止咳(昼重夜轻)

症状:咳声轻扬,痰粘难咳,鼻流浊黄涕,四肢温或伴大便干 组方: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合阴阳(化热痰)、腑三关

一、逆运内八卦、顺揉内劳宫、小横纹、由离宫逆掐至乾宫(治热咳)、平肝、清肺、清大肠、清脾胃(利湿热)、运水入土、天门入虎口(大肠)、天突、俞府、膻中、肺俞

另热咳应配点刺少商、关冲

临床:如治疗过程中由昼重夜轻转为昼轻夜重,说明用寒过多,应反过来温之。 5.益气固表止汗

症状:小儿四肢欠温

易外感

自汗 哭声无力

神疲乏力

组方:补脾

补肾阳

清天河水

分阳

关3腑1

太阴太阳

虎口入天门

清补肺(为关键穴位) 顺运内八卦

平肝

外劳宫

6.解表发汗

散寒退热

症状:同外感风寒表实证

组方:清天河

分阴阳分阳

关3腑1

顺运外八卦

平肝

清肺

一窝风

两扇门

太阴太阳

外劳宫

7.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症状:大便粘腻,臭秽,里急后重,大便频数量少,昼重夜轻,面赤唇红,四肢温,小便短赤,烦躁,难寐,舌苔黄腻

组方:取天河水、分阴合阴阳(化湿热)、腑三关

一、逆运内八卦、顺运内劳宫、平肝、清心、清大小肠、清肺、运水入土、清脾胃(利湿热)、顺揉神阙、下推七节骨、点刺长强 8.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症状:高热难退,面赤唇红,口舌生疮,肌肤发斑疮,舌红苔黄,脉数,抽搐 组方:取天河(蘸凉水)、补肾阴、分阴、清三关六腑、(大寒)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顺运内劳蘸凉水,吹气)、平肝、清心、清肺、总筋、擦百会(泻热效果好)倒捏脊、点刺静脉腘、肘静脉

第四章

小儿常见病的治疗

第一节 夜啼

是指小儿夜间经常啼哭烦躁,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甚则通宵达旦,或于每夜定时啼哭,醒后如常的一种病症。本病可见于三岁以内婴幼儿,尤其适宜岁以下小儿,偶可见于三岁至学龄前。若小儿啼哭因饥饿等因素则不属病态。

一、病因病机

1.脾脏虚寒:腹痛而啼,半夜啼哭,多因母体素体虚,加上过食寒凉

2.心火亢盛:母体素盛,加上过食肥甘厚味致胎儿热扰心神,阳不入阴,心烦而啼 3.惊恐:小儿肾气未充易受惊恐。

二、临床表现: 1.脾脏虚寒

症状:哭声低而无力,半夜尤甚,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腹痛喜踡卧,伴泄泻,腹胀,纳少,指纹淡。 治则:温中健脾,散寒止啼

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分阳合阴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运土入水,平肝,清补肺,小天心,神门,外劳宫,正捏脊 2.心火旺盛

症状:夜啼,声高有力,时间多在上半夜或下半夜

2、3点,烦躁难寐,面红目赤,四肢温,舌红,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治则:清心导火泻热止啼

处方:清心,取天河,补肾阴,分阴,清关腑,平肝,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运水入土,清大肠,揉小天心,神门,倒捏脊,心顶,心肝俞刺血。

3.惊啼

症状:啼哭,哭声尖嚎,恐惧不安,状似恐怖,面色晦暗,善惊易恐,大便泄泻,小便清长,肢体欠温,畏寒,耳冷,二阴色暗。

治则:温肾消恐安神止啼

处方:补肾阳,清天河,分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补脾,清补肺,运土入水,平肝,小天心,神门,二马,正捏脊,揉颤百会。 第二节 鹅口疮

婴幼儿舌上,口腔内、牙床满布白屑,状如雪片,旋拭旋生,轻者防碍乳食,重者蔓延至咽喉及鼻部,疼痛难忍,小儿啼哭叫扰,为口疮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一、病因

1.心脾积热:其母性格急躁,过食辛热,移于胎儿,胎儿受热,复感邪毒,内外合邪上蒸于舌而成。2.虚火上浮:母体阴亏或小儿久病伤阴,肾阴不足,水不济火,虚火上浮,内熏口舌而成。

3.脾虚湿泛:脾虚不运,水湿停聚,上泛口舌,复感邪毒,内外合邪,蕴结口舌,湿浊不化,白屑堆积而成。

二、症状及治疗 1.心脾积热

症状:口生白屑,逐渐蔓延,布满口舌,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吮乳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脉数,指纹深红

治则:清心泻脾,解毒除疮

组方:清心,清脾,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清三关六腑,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平肝,清心,清脾胃,运水入土,清大小肠,揉总筋,小横纹,倒捏脊,点刺心脾顶 2.虚火上浮

症状:白屑散在而干,粘膜淡红,潮热盗汗,颧红,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淡红 治则:滋阴养血,降火除疮

组方: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平肝,清心,揉总筋,小横纹,清肺,搓擦百会,倒捏脊,搓涌泉。 3.脾虚湿泛

症状:口腔舌上白屑散在,颜色较淡,且较湿润,面色苍黄,精神萎靡,大便稀溏,舌淡苔腻,指纹淡 治则:健脾和胃渗湿除疮

组方:补脾,清胃,清天河,分阳合阴阳,关多腑少,顺运内八卦,补脾,清胃,平肝,清肺,清大小肠,总筋,小横纹,正捏脊

第三节

惊风

惊风也叫“惊厥”,俗称“抽风”,并非一个独立病症,而是儿科中所有发生抽风症状的一个总称。凡临床出现“八候”者就叫惊风。 急惊风:发病急骤,症状暴烈

慢惊风:发病缓慢,多因急惊风治疗不当转化而成,症状和缓,5岁以内小儿易发,年龄越小,发病症状越强烈。

四证:痰、热、风、惊

八侯:搐、掣、搦、颤、反、引、窜、视 急惊风

一、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冬春之风邪,夏秋之热邪,疫疠之邪,患儿多有内热,内外合邪而发病。2.痰热积滞:脾虚生湿,湿聚为痰,复感热邪,痰热交蒸,上扰心神或上蒙心窍。

3.暴受惊恐: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尤多痰邪内伏,若突受惊吓,惊则伤神,恐则伤志,扰乱心神,或痰涎上壅,蒙蔽清窍,引动肝风。

二、分型与治疗

本病因发病急骤,症候凶险,多伴厥逆、昏迷,故治疗重在急救治标,回阳救逆,开窍醒神,掐人中、地仓、承浆、中冲、少商,对拿精宁、威灵,更甚者可用分筋法,针刺十宣。 急惊风总则:清热化痰,除湿熄风 总处方:顺运外八卦

平肝

清心

清肺

清脾胃

取天河

补肾阴

分阴合阴阳

清关腑

逆运内八卦

水底捞月

平肝

清心

清肺

运水入土

清大肠

小天心

神门

天门入虎口

天突

俞府

肺俞

倒捏脊

下推龟尾七节骨

下推承山 1.风热惊风

症状: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熄风镇惊

处方:取天河,腑三关一,顺运外八卦,两扇门,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平肝,清心,清肺,小天心,神门,倒捏脊。 2.暑热惊风

症状:高热,口渴,烦躁,头痛,恶心,呕吐,项强,神昏抽搐,便干溲黄,舌苔薄腻而黄,脉洪数。 治则:清热解暑,熄风镇惊

处方:清心,平肝,取天河,补肾阴,分阴阳重分阴,清关腑,逆运内八卦,内劳宫,平肝,清心,清肺,运水入土,清大小肠,小天心,神门,倒捏脊。 3.疫毒惊风

症状:起病急,高热烦渴,谵妄,神志昏迷,反复惊厥,肌肤发斑,舌苔黄燥,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熄风

处方:点刺心顶、肝顶、十宣,少商,静脉。手法使用时可加凉水。配上方即可。

取天河,分阴阳重分阴,补肾阴,风池,大椎,风府,一窝风,清肺,平肝,清心,退六腑,小天心,神门,内劳宫,倒捏脊,运水入土,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清三关。 4.湿热惊风

症状:起病急骤,高热谵妄,呕吐腹痛,神志不清,反复惊厥,大便腥臭夹脓血,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熄风

处方:取天河,补肾阴,分阴合阴阳,清三关六腑,逆运内八卦,平肝,清心,清肺,运水入土,清大肠,清小肠,小天心,神门,下推龟尾七节骨,点刺长强。 5.痰滞惊风

症状:纳呆,呕吐,腹胀痛,便秘,发热,神呆,昏迷,喉间痰鸣,面青,抽搐,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痰,涤痰镇惊

组方:清脾胃,清肺,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合阴阳,清三关六腑,逆运内八卦,顺运内劳宫,清肝,清心,清肺,运水入土,清大肠,小天心,神门,肺俞,内关,天突,龟尾七节骨(可点刺肺俞) 6.惊恐惊风

症状:面时青时赤,频做惊惕,甚则抽搐,偶而发热,大便色青,舌红苔薄脉数 治则:镇惊消恐,安神熄风

组方:补肾阴,取天河水,分阴,腑三关一,逆云内八卦,顺运内劳宫,平肝,清心,小天心,神门(可先补脾)。 慢惊风

一、病因病机

1.脾阳虚:过食生冷,久泻久痢,攻下峻猛药等。2.脾肾阳虚:脾虚及肾或肾虚及脾。 3.肝肾阴虚:热病之后,久泻久痢之后。

二、分型与治疗 1.脾阳虚

症状:精神萎靡,嗜睡露睛,面色萎黄,不思乳食,大便稀薄,四肢欠温,抽搐无力,时作时止,苔白,舌淡,脉濡弱或弦。

治则:温中健脾,熄风镇惊

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分阳合阴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平肝,补脾,清补肺,运土入水,顺运外八卦,一窝风,外劳宫,小天心,神门,正捏脊,揉颤百会 2.脾肾阳虚

症状:精神萎靡,面色恍白,额汗涔涔,四肢冰冷,嗜睡昏沉,手足蠕动,大便澄清,苔薄白,舌质淡,脉沉微。

治则:培补元阳,健脾熄风

处方:清天河,分阳,补肾阳,关三腑一或补三关,补脾,平肝,顺运内八卦,运土入水,二马,关元,命门,清补肺,足三里,涌泉,百会,正捏脊,神阙,小天心,神门。 3.肝肾阴虚

症状:虚烦,疲惫,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肢体拘挛或强直,时或抽搐,大便干结,舌光无苔,舌质红,脉细数。

治则:滋补肝肾,熄风镇惊

处方:补脾,补肾阴,平肝,取天河,补肾阴分阴,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总筋,平肝,清心,清肺,运水入胃,清大肠,顺运外八卦,小天心,神门,倒捏脊,搓涌泉。

此外,可配合搓风,风位于人体发际,两肩,背部,骶尾部及四肢外侧,用手蘸蛋青搓之,手下有刺感为正。

第四节

泄泻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以二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

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出现慢惊风。

一、病因病机

1.受外邪:风、寒、暑、湿之邪。

2.食所伤:多食,食热性或寒凉的食物。3.体虚弱:先天禀赋不足。

二、分型与治疗 1.寒泻 症状:(1)外感风寒泻

大便泄泻稀水,粪色淡黄,恶寒发热无汗,胸闷泛恶,腹胀疼痛,有时肠鸣,舌苔薄白而腻

(2)中寒泄泻,粪色清白或完谷不化,冷而无臭气,面唇色淡或青,四肢厥冷,不欲乳食,口不渴,心不烦,腹冷痛剧烈,时有啼哭,喜热,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止泻 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 分阳合阴阳

关三腑一

顺运内八卦

补脾平肝 运土入水

补大肠 清小肠

外劳宫

一窝风

神阙

上推龟尾七节骨

上推承山 2.湿热泻

症状:大便粘腻,臭秽,次多,泄泻急速,量多,肛门灼热,身热,面红唇赤,心烦少寐,腹痛阵作且剧,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处方:清脾胃,平肝,清心 ,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合阴阳,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平肝,清心,清肺,运水入土,清大小肠,右揉神阙,下推龟尾七节骨,下推承山,点刺长强。 3.伤食泻

症状:泄泻有酸臭气,面色淡黄,或发热,或不发热,胸闷,嗳气酸馊,或泛恶欲吐,不欲乳食,腹胀疼痛,腹痛则泄,泄则痛减,小便量少,苔黄垢 治则:消食导滞,和胃止泻

处方:清脾胃,取天河,补肾阴,分阴合阴阳,清六腑,逆运内八卦,平肝,清肺,乾坎艮入虎口,运水入胃,清大肠,清小肠,艮宫,顺揉脘腹,下推龟尾七节骨,下推承山。

第五节

呕吐

呕吐是小儿常见症状。一般以有物有声称为呕,有物无声称为吐,有声而无物成为干呕。临床当中多以呕吐并称。多由小儿因各种情况引起的脾胃不和,胃气上逆而导致。

一、病因病机

1、乳食积滞:小儿脾胃薄弱,喂养不当,过食肥甘难消之物,积滞中脘,损伤脾胃,脾胃不和,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吐。

2、胃中积热:过食辛热炙膊,热积胃中,或食积蕴热,感受暑湿蕴伏肠胃,气逆上冲,食反而出。

3、脾胃虚寒:素体亏虚,过食生冷,凝滞中脘,或风冷之邪,客于肠胃,或苦寒之药攻伐太过,或久病脾胃虚弱,中阳不振,不能受纳水谷,,升降之机失常,胃气上逆而吐。

4、胃阴不足:热病耗伤胃津,或病后气阴未复,胃失濡养,气逆上犯而吐,吐则更伤胃阴,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灼伤脾胃而吐愈甚。

5、肝气犯胃:小儿情志失和怒则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上逆而吐。

二、临床表现、治疗 1.饮食停滞

症状:呕吐酸腐,吐后方舒,脘腹胀满,腹痛拒按,四肢温,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厚,脉滑实 治则:消食导滞,降逆止呕

处方:清胃,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退六腑,逆运内八卦,乾坎艮入虎口,板门,艮宫,平肝,运水入胃,横门刮推至中指端,清大小肠,右端正,顺揉脘腹,下推龟尾七节骨,喉间推至中脘下 2.胃中积热

症状:吐物热臭,食入即吐,面红唇赤,四肢温热,口气臭秽,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清胃泻热,降逆止呕

处方:清脾胃,平肝,清心,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清关腑,逆运内八卦,乾坎艮入虎口,板门,艮宫,平肝,运水入土,横门刮推至中指端,清大小肠,右端正,顺揉脘腹,下推龟尾七节骨,喉间推至中脘下 3.脾胃虚寒

症状:一般病程较长,朝食暮吐,吐出物多为清水或完谷,四肢清冷,腹痛绵绵,面黄唇淡,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则: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水,分阳合阴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乾坎艮入虎口,板门,平肝,中指端刮推至横门,运土入水,补大肠,清小肠,外劳宫,一窝风,正捏脊,喉间推至中脘下 4.胃阴不足

症状:见于热病伤阴,久病气阴未复,频做干呕,口渴,心烦,口唇干,颧红,潮热,盗汗,便秘,溲赤,舌淡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处方:补脾清胃,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总筋,板门,平肝,运水入胃,横门刮推至中指端,右端正,顺揉脘腹,搓擦百会,倒捏脊,搓涌泉,喉间推至中脘下 5.肝气犯胃

症状:气候影响,加上过食辛热,风火相煽犯胃。呕逆,吐酸,嗳气频频,烦躁易哭闹,胁胀不舒,睡卧不宁,时或惊惕,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舒肝理气,和胃降逆

处方:平肝,补脾,清胃,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横门刮推至中指端,运水入胃,清大小肠,右端正,喉间推至中脘下,顺揉脘腹,刺肝顶

第六节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排便时间延长或排便不通畅的一种症状。

一、病因病机

1.胃肠积热:素体阳盛,加之后天过食辛辣厚味,内热炽盛,伤津耗液,大肠传导失司。2.阴虚肠燥:素体阴亏,后天失养,血虚阴亏,肠津缺乏,肠道传导失司。

3.气血亏虚: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气虚则传导鼓动无力,血虚则脏腑失养,肠道失于濡润,排便困难。

二、分型与治疗 1.实热秘

症状:便干而硬,排出困难,面赤唇红,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寐,腹痛腹胀,发热或有干咳,小便短赤或清长,不能食,恐惧排便,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治则:清热,泻火,通肠利便

处方:平肝,清心,取天河,补肾阴,分阴,清关腑,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平肝,清心,清肺,运水入土,清大肠固膀胱(小便清长),清小肠(小便短赤),顺揉脘腹,下推龟尾七节骨,下推承山,支沟,照海 2.虚热秘

症状:便干而硬,排出困难,五心烦热,盗汗,口干欲饮,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小便短赤,或干咳,或目涩

治则: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处方:补脾,取天河,补肾阴,分阴,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总筋,平肝,清心,清肺,运水入胃,清大肠,搓擦百会,倒捏脊,涌泉,顺揉脘腹,支沟,照海 3.气血亏虚

症状:排便困难,不干,面白无华,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少食,自汗,四肢欠温,爪甲不荣,小便清长量多,畏寒,舌淡苔白润,脉细无力 治则:益气养血,通肠利便

处方:补肾阳,补脾,清补肺,清天河,分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补脾,清补肺,平肝,运水入胃,清大肠,顺揉脘腹,下推龟尾七节骨,支沟,照海

第七节

疳积

疳积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导致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常,而导致脏腑失养,气液干枯的一种慢性病症。临床主要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废,嗜食异物,二便不调等为主要症状。本病起病缓慢,病程缠绵,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多发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一、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肥甘伤脾 2.喂养不当,营养失调 3.内有宿疾,转化成疳

二、临床表现:

1.脾疳:形体消瘦,干瘪,面黄发枯,肚大青筋露,嗜食异物,唇干口渴,舌淡红,少苔,

脉细数 治则:健脾益胃,除疳消积

处方:补脾 清胃 清取取天河水 清补补肾阴

分阴阳

分阴

腑多关少

顺逆逆内八卦

平肝

搓四横纹

乾坎艮入虎口

外劳宫

顺揉脘腹

正捏脊 针刺四缝

1.肝疳:目干涩,目赤目眵,雀盲,目翳,烦躁等 2.心疳:舌红,吐舌,弄舌,口舌生疮,心神不宁 3.肺疳:皮肤甲错,咳嗽,少痰,干咳,便秘 4.肾疳:发育迟缓,鸡胸,龟背,耳部生疮 治则及治法

健脾平肝,消积除疳:在健脾的基础上,重点平肝 健脾清心,消积除疳:在健脾的基础上,重点清心 健脾益肺,消积除疳:在健脾的基础上,重点益肺 健脾益肾,消积除疳:在健脾的基础上,重点益肾。 疳积的治疗总原则:健脾益肾,消五脏之疳 总处方:补肾阳

补脾

清胃

平肝

清心

清补肺

取天河

补肾阴

分阴

腑三关一

逆运内八卦

总筋

平肝

清心

清胃

搓四横纹

顺运外八卦

二马

外劳宫

顺揉脘腹

正捏脊

挑刺四缝

第八节

发热

发热指体温升高,也包括体温不高,自觉发热,或触摸发热的症状,可见于感冒、阴虚,气虚、食积、惊吓等原因。

一、病因病机

1.外感风寒、风热之邪:风寒或风热之邪,郁遏卫阳,郁而发热。2.阴虚: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 3.气虚:阴盛于内,阳浮于外。 4.食滞:食滞于中,郁而化热。 5.惊吓:“惊恐伤肾”,气乱而发热。

二、分型与治疗 1.外感发热 (1)风寒证

症状:发热,恶寒重,无汗,鼻塞,咳嗽,脉浮紧

治则:解表散寒退热

处方:清天河,关三腑一,平肝,清肺,顺运外八卦,一窝风,两扇门,外劳宫,太阴或太阳 (2)风热证

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无汗,伴流浊涕,鼻塞,咳嗽,脉浮数

治则:解表祛风清热

处方:清天河,腑三关一,平肝,清肺,内劳宫,顺运外八卦,两扇门 2.阴虚发热

症状:午后或入夜低热,伴有颧红、盗汗,口干,五心烦热,便秘,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退热

处方:补脾,取天河,分阴,补肾阴,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揉总筋,平肝,清肺,清心,运水入胃,搓擦百会,倒捏脊,搓涌泉 3.气虚发热

症状:早上或上午发热,伴有气短,懒言,疲乏无力,饮食欠佳,甚者可致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不调 治则:益气、助阳、退热

处方:补肾阳,补脾,清天河,分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补脾,平肝,清补肺,运土入水,二马,外劳,正捏脊,揉百会 4.惊吓发热

症状:高热不退(体温一般在39.5—41摄氏度之间),惊惕不安,神识昏迷,伴呕吐,腹痛,上午轻,下午、夜间重,耳冷或热,脉弦数如豆,第二掌骨侧神门脉搏动明显 治则:安神镇惊,滋阴退热或助阳退热

处方:补肾阳,清天河,分阳,三关,二马,顺运内八卦,平肝,清补肺,补脾,清补心,小天心,神门,二马,正捏脊,百会(揉或点掐)

第九节

百日咳(咳嗽)

百日咳以咳嗽顿作、连咳不已,咳后伴有鸡鸣样吸气性回声为主要症状。咳剧可伴呕吐痰涎,吐后咳嗽方能暂时停止,但稍住又发。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好发于冬春季节,并且多发于5岁以内的小儿。本病病程长,缠绵难愈。

一、病因病机

1.内蕴伏痰:过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痰

2.外感时疫:外感时疫,首伤肺卫,外则卫外不固,内则肺气受伤,时邪与伏痰搏结,阻塞气道,形成本病

二、临床表现及分期: 本病分三期:

(1)初咳期:一周左右,表现如同感冒,阵咳,咳声重着,鼻塞,流清涕,痰多清稀,易咳出,面色白,舌淡苔白润,脉浮紧

治则:温化寒痰,宣肺止咳

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水,分阳合阴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外八卦,平肝,清肺,由离宫顺掐至乾宫,揉小横纹,外劳宫,一窝风,天突,俞府,肺俞 (2)痉咳期(发作期):二到三周,最长2个月,表现:阵咳,连咳不已,目睛出血,痰中带血,面赤唇红,伴呕吐痰涎,鸡鸣样吸气性回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则:清化热痰,肃肺止咳

处方:平肝,清心,清肺,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合阴阳,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顺运内劳宫,由离宫逆掐至乾宫,小横纹,平肝,运水入土,清大肠,清心,清肺,天门入虎口,天突,俞府,肺俞,点刺关冲,少商

(3)恢复期(后期):2——3周或更长,表现:阵咳,咳声无力,或干咳,少痰,自汗,盗汗,颧红,口渴,便秘,溲黄,舌淡或舌红少津,苔白或光,脉细弱或细数 伤阴者:治则:养阴益气,润肺止咳

处方:补脾,取天河,补肾阴分阴,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总筋,平肝,清心,清肺,运水入胃,由离宫逆掐至乾宫,小横纹,天突,俞府,肺俞 伤气者:治则:益气养阴,理肺止咳

处方:补脾,清补肺,补肾阳,清天河,分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补脾,平肝,清补肺,由离宫顺掐至乾宫,小横纹,天突,俞府,肺俞

第十节

汗证

汗证是指在安静或无外来因素的影响下,而出现的面部或全身汗出过多,甚至大汗淋漓的一种病症。

一、病因病机

1.表虚不固:小儿肌肤疏薄,若因病邪所侵或病后失调,或先天不足,发散太过等致使表气虚弱,卫阳不固,腠理开泄而汗出。

2.营卫失调:正常情况下,营卫之行不失其常,营行脉中以滋阴血,卫行脉外以固阳气,阳气固则腠理肥,元府密不令汗出,小儿营卫薄弱,易受损伤,若四时杂感,或发热太过,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致使脏腑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合失养而汗液外泄。

3.气阴两虚:小儿气血薄弱,大病久病,病后失调,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均可致气血虚弱,气虚则不能敛阴,血虚则心失所养,心液失藏,汗自外泄,另一方面,气虚则阳不足,,阳不足则阴必乘之。4.脏腑积热:小儿体禀“纯阳”,若调护失当,饮食失调,疾病影响,均可导致脏腑积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最常见的有胃肠积滞,湿滞化热。

二、临床表现 1.阳虚自汗

症状:不分寤寐皆自汗出,动则尤甚,伴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白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补阳益气,固表止汗

处方:补肾阳,补脾,清天河,分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外八卦,补脾,清补肺,平肝,运土入水,虎口入天门,太阳太阴,正捏脊,揉颤百会 2.阴虚盗汗

症状:睡则汗出,醒则汗止,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口渴多饮,舌淡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潜阳,养血止汗

处方:补脾,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揉总筋,补脾,平肝,清心,运水入胃,虎口入天门,搓擦百会,倒捏脊,涌泉。

第十一节

遗尿

遗尿是指三岁以上小儿,睡中尿床,醒后方知的一种病症。多见于幼童、儿童甚至16岁以上的成年人,经常尿床可影响小儿身心健康,成人可引起精神抑郁。

一、病因病机

1.下元虚寒,肾气不足 2.肺脾气虚,膀胱失约 3.肝经湿热,火热内迫

二、临床表现 1.下元虚寒

症状:寐中遗尿,小便量多,味淡,色清,伴神疲乏力,善惊易恐,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温补下元,缩尿止遗

处方:补肾阳,补脾,清天河水,分阳,三关,顺运内八卦,补脾,平肝,清补肺,补膀胱,运土入水,揉二马,左端正,揉关元,搓命门、肾俞,正捏脊,揉颤百会 2.肺脾气虚

症状:寐中遗尿,量比上型少,味淡,少气懒言,易外感,不思饮食,泄泻,四肢欠温,脉细无力 治则:健脾益气,固涩止遗

处方:补脾,清补肺,补肾阳,清天河水,分阳,关三腑一,补脾,平肝,清补肺,补膀胱,运土入水,揉二马,左端正,揉关元,搓命门、肾俞,正捏脊,揉颤百会 3.肝经湿热

症状:遗尿,量少,次多,味臊,色黄,多见于午睡之时,伴面赤唇红,烦躁,舌红苔黄腻,脉弦 治则:清热利湿,疏肝止遗

处方:平肝,清心,清脾胃,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清六腑,逆运内八卦,运水入土,清大小肠,清三焦,搓擦百会,倒捏脊

第11篇:小儿推拿常见问答

小儿推拿——终极问答

2008年就在山西阳泉跟师父学习小儿推拿,到现在五年多了,师父高启旭是中医医生,儿推技术是师传的,而我是中医专业,兼学西医,所以很多东西喜欢从西医解剖和神经学来解释,来弄懂他的作用机理,可是师父没法跟我说,他是小学毕业,也没系统的学过西医。师父经常说,“小袁,这个方面的东西师父教不了你,可是这个绝对可以从微观科学得到客观证实的”。

自己摸索的路是艰辛的,同行的朋友又大多是中医出身,或者半路出家的,对解剖学知之甚少,每次谈到这个问题,大家都摇头,觉得小儿推拿是中医,为什么要用要用微观的系统解剖学来解释它的机理呢,可是我我爱钻牛角尖,没有明确的机理我就说服不了自己。小儿推拿肯定有他的作用机理,只是大家都还没找到,我想说三以下个问题

第一全国这么多流派是取穴不同,对穴位的定位甚至都有差异,为什么都有效。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请教过很多名家,为什么个个流派穴位定位不同,却都能治疗疾病呢,就比如三字经的三四个穴位能治病,张寄岗的十多个穴位能治病,健康宝宝的对穴(六个穴位)也能治病,至今没有人给我合理的解释

但是这个用神经学就一下子全能解释了,所有的流派对五指间端,也就是末梢神经都是充分刺激,不管是向心推还是离心推或是旋推,总的就是刺激末梢神经,只要手法够好,刺激量达到阈值就能治病,特别是肾经与天河水的向心与离心问题,八卦的顺运逆运问题,实际上就是神经刺激,关键是刺激点(就是取穴)和刺激量,不是取穴方向,重刺激为泻轻刺激为补(轻重补泻),其实这个问题张汉臣早已发现,他的清肺经就是来回推

第二小儿推拿穴位为什么多选在手部,为什么按摩推拿穴位就能治病

针灸的五腧穴都是在肘膝关节以下,跟小儿推拿选穴多在手部是一个道理,因为这个区域神经分布密集,是人体接触和感知的部位,也是人体最敏感的部位,对这个部位进行刺激更容易达到阈值,这是我去大连季群那里学习到的。凡是关节部位都要点揉,比如手腕,肘部,颈部,腰部,膝盖,踝部。特别是手腕部,容易暴露所以更要重点刺激,比如小天心,总筋,阴阳穴,一窝蜂,太渊,列缺,都要揉到,这个观点跟张汉臣又是不谋而合,他的小天心和一窝蜂二马,经常用到。孙重三的十三大手法中的凤凰展翅,摇抖肘法,苍龙摆尾,赤凤点头主要刺激点都在肩肘关节部,也就是经络学上讲的十二经筋

第三,穴位推拿到底是什么方向

小儿推拿门派众多,许多穴位的认识都是完全相反的,就像肾经,很多人问我到底哪个方向是对的,我说既然能成一派肯定有有效,都是对的,向心可以补肾,离心也是补肾。也可说是肾阴肾阳来含糊其辞,从那我就一直在找他的机理,问问为什么

我就说下我的发现吧,操作不止天河水,我几乎所有的穴位都是来回推

我试过,不管从疗效上还是得气感,来回推都比单方向推好 很多门派对穴位的补泻方向不同,却同样有效,比如天河水和肾经

就凭这一点我觉得关键点不是方向,而是刺激舒适度(就是得气感)和力度,速度是关键

就像八卦穴,逆运和顺运从感觉上确实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但是力度速度的变化就会带来感觉的变化,所以我觉得方向不重要,重要的是力度和速度

每个穴位都在成人身上试试,找到得气感,然后按照那个得气感的手法来推

来回清补有双向调节作用,是恢复脏腑自身的功能。陈为章一直强调辨不清楚来回推是有道理的。同样一个穴做五分钟,来回清补双倍加强了穴位的刺激量,效果显现

第四,得气应该有什么样的感觉

穴位得气的问题我是比较重视的,但是一直没重视得气时候患儿是什么感觉,最近我的大学同学来我这玩,就问到,“你总说穴位要得气,可是你知道得气时候患者是什么感觉吗”这一句话就问住我了,我还真不知道,只知道每天天河水,一窝蜂的做,但是做的时候患者是什么感觉我还真不清楚。关于穴位得气我觉得跟针灸上讲的得气是一样的,酸麻重胀,沿经络传导

五经纹(肝心脾肺肾)八卦,耳后高骨,这些末梢神经丰富地方,是酥麻感为得气

二马,精灵威宁,板门,这些肌腱分布密集的部位,是酸胀感为得气(多为泻法)

天河水,三关六府,太阳,这些肌肉丰厚部位,以热胀感为得气(多为补法)

八卦穴在运之前,先用手指掐揉每个卦,然后在运(马红旗经常这样做)

一窝蜂怎么样才会有得气感,用大拇指揉吗,不是的,你用拇指揉是时候是不会出现那种酸胀酥麻感的,要用手指搓,然后点揉,轻压一下,就会有种酸胀舒服的感觉。 得气从以下4个方面体现出来:

①病人的感觉。主要是酸麻胀痛重5种感觉。这5种感觉并非越强越好,要因人因病而异。二马多为酥麻感,足三里多为酸胀感,这些感觉适度为好,过犹不及

②医生的感觉。主要是手下的顺滑感,咱们说的得气大都是指的这个

③穴位处出现红晕。红晕一般随着得气的过程逐渐出现,范围可大可小,形状与穴位相关,天河水成条形,二马是点状 ④仪器测定。主要用在科研上。这个张汉臣曾经做过补脾经增加胃酸分泌的实验,相信大家都知道

第五

手法的熟练度和时间

大家都知道,熟练的手法治病疗效更好,袁洪仁老师写过一篇文章“手法的熟练度是否影响推拿疗效”。任知波老师常说,“推拿最好一气呵成,趁热打铁,从一个穴位换下一个穴位中间空余时间很短”,谢霆老师主张盲推,“每个穴位不用限时间,推到感觉得气了就换下一个穴位”。这些都说明了,手法的熟练是至关重要的,熟练的推拿手法推拿时间短,疗效高,更轻松。所以不要去模仿高手的推拿时间,他们刚开始也推拿时间也很长,是慢慢练习才能减少时间的,这一点张寄岗老师也讲过。小儿推拿不在学,而在练,大量的临床实践练手比理论重要百倍。也许你在看高手治疗时候感到赏心悦目,可是这点你想到了吗!!!

第12篇:小儿推拿3个案例

小儿推拿3个案例

1)小儿推拿调理孩子感冒发烧案例

四岁男孩牛牛,连续三个月高烧(每个月二十几号左右),伴有扁桃体红肿、咳嗽多、流黄鼻涕,其咳嗽痰多没有完全根治。

第一次来推拿的时候,孩子舌红、咳嗽痰多、流青鼻涕,小儿推拿主要以化痰去寒为主。前两天,家长要求一天推拿两次,第三天孩子的鼻涕不再流,痰声变大,明显痰要排出的迹象,连续三天以化痰为主。第四天孩子痰排出。本次治疗用了七天。推拿期间,孩子无发热及扁桃体不适的症状。

孩子休息三天,因为嘴馋吃了五块巧克力,再次来的时候,舌苔明显变黄舌体变红,以清热为主推拿两天。

孩子在家泡脚时贪玩用了凉水,当天晚上开始出现发热的症状,当天晚上最高温度在39度,孩子妈妈在家推背、清天和水共一个小时,孩子体温降到38度,一晚上温度没有在上升。

第二天早上开始流清鼻涕,来推拿时其温度一直在37-38度之间,上午主要以清热为主,主要以清天河水、退六腑为主,最后给孩子捏肩井拿风池让孩子出了些汗。温度为37.6度,让孩子回家休息一下回家泡泡热水脚。下午,孩子睡觉时出了很多汗,但温度依然没下来。下午五点孩子再次来推拿,来的时候温度为37.7度,下午这次推拿主要以滋阴清热为主,二马涌泉配合清天河水退六腑合用,大概半个小时孩子再次出了汗,温度到36.6度,观察一天没有任何身体不适。

发热的这一天半中孩子没有服用任何药物,而且这次发烧没有出现之前的扁桃体红肿及咳嗽痰多等症状,孩子没有出现任何疼痛和不适,这就再次体现了小儿推拿的神奇所在。

本文作者是小儿按摩网小儿推拿师培训名家精品班学员 幼康小儿推拿创始人李汉娟。

2)小儿推拿退烧案例

2014年1月8号周三中午,女儿发烧38.5度,从学校接回来后并没有做任何处理。身冷,用热水泡脚后,温度升到39度,推拿后38.3度。下午五点女儿因了睡觉,盖的被子有点多,一小时后,体温升到39.7,赶紧脱衣服,擦身,降至38.8度。忙完店里的事再去给女儿退烧,退六腑15分钟,二马,清肺清肝,温度降至38.3度,之后没有做任何处理。夜里随时查看孩子体温,夜里两点左右体温38.5,用温水推脊柱20分钟,三点体温37.8,五点体温37.3,周四早上八点体温36.9,一天体温都很正常!期间未任何药物!

每个孩子体质与病情不一样,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症状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当然,在孩子生病时,小儿推拿这个绿色疗法是首选!

本文作者是小儿按摩网小儿推拿师培训名家精品班学员 幼康小儿推拿创始人李汉娟

3)小儿推拿调理呕吐案例

2014年1月11日周六下午,女儿的一位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她妹妹家的孩子两岁多女孩,今天下午开始多次呕吐,刚去医院看完,顺便想到我这里来推拿下。

孩子是妈妈抱进店的,当时精神疲惫,说话无力,舌淡红苔白,妈妈说,孩子中午去吃饭店,饭后吃了三片刚从冰箱拿出来的西瓜,之后,呕吐严重。刚在车上又吐了一回,都是水,现在孩子精神很不好。

这孩子是冷热一起吃,伤了肠胃了。详细了解情况后,开始给孩子推拿。外劳宫,一窝风,揉板门,补脾经,内关,外关,中脘,捏脊,推拿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已经开始跟我说话了,证明孩子脾胃舒服多了,全部推拿完后,孩子已经下地到处玩了,还给她的小姐姐学着我推拿。

妈妈很开心,我做为小儿推拿师也很开心。医院开的药都没有吃,我让妈妈回家给孩子吃饭要清淡些,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还有,第二天一定要再来做一次小儿推拿巩固一下。

第二天周日,妈妈带着宝宝来了,说,推拿回家后孩子精神很好,不过夜里有些低烧,早起就没事儿,我们还是继续给孩子调理脾胃。期间没有吃任何药物。试想,如果没有小儿推拿,家长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给孩子吃药,本来孩子身体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一旦吃药后药物会继续损伤脾胃,那之后可能就会恶性循环了,还可能会因为脾胃引起抵抗力低下等的感冒等其它的病。

第13篇:进修小儿推拿申请书

进修小儿推拿申请书

尊敬的xx医院护理部领导:

我是急诊科护士xxx,现已在xx医院工作五年,在领导及同事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下,我不断钻研业务,努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职业素质、临床技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在日常工作中越来越感到现有知识的匮乏。为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以适应护理部新的业务发展需要,另因我本人对小儿推拿很感兴趣,特此提出申请进修学习小儿推拿科目。

我保证在进修期间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服从调度安排,积极锻炼、努力学习。相信通过进修学习,我的专业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单位、服务患者。恳请领导批准为感!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17年3月24日

第14篇:小儿推拿发展简介

小儿推拿发展简介

小儿推拿是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比如,小儿常见的疾病:小儿感冒,小儿发烧,小儿咳嗽,小儿腹泻,小儿厌食,小儿便秘,小儿口疮,小儿夜啼,小儿受惊,小儿湿疹,小儿免疫力低下,小儿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等疾病,并不需要药物,仅仅通过推拿就能治愈,免去了药物对小儿的伤害。小儿推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人类最早的医疗方法之一。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起来的一门临床科学。推拿是一种古老的医治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4世纪,关于按摩和儿科的知识已有文字记载。从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推拿治疗“婴儿瘈”和“癃”的记载。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按摩治疗的医方。《汉书》中记载有《黄帝岐伯按摩经》十卷,此书后来散失无存。在《内经》中有不少推拿的记载。自汉末到魏晋时代,推拿又有了新的进展,在临床实践的具体运用中不断探索,医治新的病种,开拓了应用范围。汉代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沦》中把按摩、导引、吐纳针灸诸法相提并论,认为其具有预防保健的意义,而且提及运用“膏摩”之法,即加入药膏作为推拿媒介物质,在按摩时,使药物渗入肌肤,发挥作用。魏晋时代,按摩法在继续发展,一是膏摩法不断增加,二是按摩的具体手法不断丰富。在葛洪《肘后备急方》、陈延之《小品方》、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等医著中都有详尽记载。如就膏摩而言,葛洪在《肘后备急方•卷八》中就载有“治百病备急九散膏诸要方”,其中膏摩药方就有8首,藉以治疗有关病证。隋唐时期,按摩技术取得了新的进展。隋朝开始创设了按摩科,后逐渐发展成为小儿按摩专科,自成体系。该时期的医学文献中,也有不少关于推拿和儿科方面的记载,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记载有用于小儿的膏摩方。按摩学盛于隋唐,儿科学形成于宋朝,按摩学和儿科学的成熟,为小儿推拿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小儿推拿独特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其标志为《保婴神术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和《小儿推拿秘诀》3部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明代是小儿推拿发展历史中的发达时期,在当时政府的医疗机构“太医院”中医十三科中,成立了“按摩科”。同时小儿推拿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如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小儿推拿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又编写了不少小儿推拿著作,如小儿推拿最早的专著《保婴神术按摩经》,又称《小儿按摩经》,这本书1601年被收集在《针灸大成》之内。书中记载的手法有15种(包括小儿按摩八法),穴

位40多个。基本上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特有手法和特定穴位。书内重视望诊,提出补泻方法,“视病之虚实,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推拿方法上强调推有定数,不可乱推等。并认为小儿之疾多在肝、脾二脏。总之,该书对小儿推拿从诊法、辨证、穴位、手法、治疗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的论述,对小儿推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处还有龚廷贤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周岳甫的《小儿推拿秘诀》、徐用宣的《袖珍小儿方论》等。至清代小儿推拿又有了新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明代小儿推拿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推拿术在儿科领域的运用,二是推拿手法为骨科所采用,自我保健按摩仍然广泛存在,发明了按摩器,并应用到养生保健上。此期的专著也较多,清初,熊应雄集明代诸书之长,著有《小儿推拿广意》,是清代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全书3卷,上卷总论说明推拿在治疗上的应用,次叙儿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强调望、闻二诊,然后结合主治病症,配合图文,分别介绍推拿部位和方法。中卷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疾病及其推拿疗法。下卷列举内服、外治应用方剂180多个,是当时最完备的小儿推拿专著。自此以后,小儿推拿专著出版渐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夏禹铸著的《幼科铁镜》,骆如龙著的《幼科推拿秘书》,夏云集著的《保赤推拿法》,徐崇礼的《推拿三字经》,张筱衫著的《厘正按摩要术》等。解放后,在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的大力扶植、发展下,中医事业犹如枯木逢春,小儿推拿不断发展,不少院校成立了推拿系或推拿专业,小儿推拿学的教学工作不断进展和提高,不仅有小儿推拿专著出版,并有小儿推拿学的教材问世。特别一提的是青岛小儿推拿的名家们,诸如:张席珍的《小儿推拿疗法》,张汉臣的《实用小儿推拿》,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等。青岛小儿推拿在全国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这些大师们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新疗法、新技术的得到广泛应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小儿推拿加以研究,是推动小儿推拿发展的重要环节。例如:青岛医学院观察胃在推脾土,加运内八卦穴前后的运动以及胃液对蛋白质消化的分解情况,证明推拿能促进胃的运动和消化功能。山东中医学院还研制成功了推拿发力学信息,计算机处理系统等,对测量、分析推拿手法力学信息和由此产生的生物效应提供了便利。小儿推拿不仅是推拿学和儿科学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以后的发展中,小儿推拿将发挥中医药学的优势,为儿童的卫生健康做出更大服务。

第15篇:小儿推拿培训心得

为了保住孙女的脾脏 我选择了中医小儿推拿

我孙女出生由于黄疸过高造成溶血性贫血,在医院住了10几天,出院时血红蛋白9克多,医生嘱咐要定期复查血红蛋白。出院一个星期再次复查血红蛋白又降到了8克多,但低的不到要输血的时候,又过了一个星期复查血红蛋白又降到了7克多,就这样反反复复。 有一次我孙女受凉感冒咳嗽厉害连夜去儿童医院看病,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低到6克,医生说要马上住院输血治疗否则影响我孙女各方面发育,在儿童医院输了血,4天后出院血红蛋白是12克恢复正常,由于我孙女身体抵抗力差,出院时稍微还有一点咳嗽,回到家吃药治疗不但没好反而还加重了,又住了市二院治疗咳嗽好了以后又出院了。然而回到家不到一个月复查血常规又降到了6克,又再次住进二院输血治疗,医生说等宝宝长到五岁以后做脾脏切除手术就会好的,现在孩子小没有更好的办法治疗,宝宝嘴唇、手指盖一直是白色无血色,皮肤黄的厉害。

本人之前就是开中医成人推拿馆的,深知中医推拿的疗效,也一直相信中医推拿,然而小儿推拿又和成人推拿有较大的区别,于是我下定决心去学小儿推拿,坚信传统中医疗法可以保住岁女的脾脏。本人在网络上咨询比较了很多机构,程琢教育的师资以及正规性吸引了我,于是在程琢教育报名参加了一个多月的小儿推拿培训。虽然我初中都没有毕业,但之前有成人推拿的基础,还有就是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全部投入的学习。在此期间的一个多月时间,从理论到实操,还有后期到福利院的实习,程琢教育的老师们都非常的专业和负责,确保我们每个学员毕业都是优秀的小儿推拿师。

学完回到家迫不及待的给孙女做保健推拿,调理身体。我孙女天生就是脾虚、贫血、肾气不足,我用的滋阴补阳多捏脊手法治疗,一直坚持了两个月,现在我孙女皮肤也不那么黄了,嘴唇、手指盖也变成粉色的了。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我孙女长大也不需要做脾脏切除手术,通过每天的中医小儿推拿能改善甚至痊愈。

——15期学员王茂兰

第16篇:小儿推拿培训学校排行

小儿推拿培训学校排行

小儿推拿培训学校排行榜上有名的金职伟业,是经中国健康服务业岗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管理会、项目办公室批准,面向全国开展小儿推拿保健师能力培训项目,专注于小儿推拿师岗位能力培训,是您学习小儿推拿师,考取小儿推拿师证书的不二之选。

一、学习目标:

小儿推拿培训学校排行榜上有名的金职伟业小儿推拿师培训,零基础学员和有一定相关经验和基础的学员皆可报名学习。

该培训项目旨在通过系统的中医理论和小儿推拿手法培训学习,帮助广大欲从事小儿推拿工作或创业的学员,在培训期内快速掌握小儿推拿保健师必备技能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关能力证书。

二、入学条件:

小儿推拿培训学校排行榜上有名的金职伟业,对学习报考小儿推拿师的学员有哪些要求呢?下面小编一一罗列:

1.性别不限,55周岁以下

2.初中以上学历,语言表达清楚;

3.持有真实、有效的,符合国家法律要求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4.身体无残疾,无传染病、皮肤病、非高度近视等。

三、报名方式:

对小儿推拿培训学校排行榜上有名的金职伟业有了基础了解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学习。

培训地址:全国多地设有分校,具体开班情况请致电详询。

四、学校优势:

小儿推拿培训学校排行榜上有名的金职伟业,有哪些优势呢?下面小编简单总结下: 1.权威证书:金职伟业经中国健康服务业岗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管理会、项目办公室批准,面向全国开展小儿推拿保健师岗位能力培训;证书权威有效,全国通用。

2.专业教材:金职伟业拥有专业研发团队,所有教材均是自主研发。教材不仅包括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市场的需求情况,可为学员的技能培训及技能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3.专业师资:金职伟业拥有强大且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可为学员的学习保驾护航。

五、学习资料分享:

小儿推拿培训学校排行下面我们再来分享一波相关的学习资料~ 小儿推拿的手法大全 小儿推拿的功效

【导读】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大。现在很多人都选择中医治疗。推拿的学问博大精深。用于治疗小儿疾病有一定功效。但是要掌握小儿推拿的正确手法。那么,小儿推拿的手法有哪些呢?小儿推拿的功效有哪些?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小儿推拿的手法和功效:

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1.直推法

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

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 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等。 功效:清热解表,止泻通便,除烦安神。

主治:外感发热、腹泻、便秘、惊惕烦躁等症。主治:发热、腹胀、便秘等症。 在临床上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旋推法

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

旋推法仅依拇指在皮肤表面作旋转推动,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

主要用于“五经”穴。

功效:健脾和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等小儿虚证。 2.分推法

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作分向的推动,称为分推法,又称为“分法” 本法运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柔和协调。一般分推20~30次。 常用于额前、胸部、腹部、背部、腕掌部。 功效:分理气血,调和阴阳。

主治:发热、咳嗽、腹胀、便秘等症。 3.合推法

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和法 动作要求同分推法,只是推动方向相反。 适用部位同分推法。 功效:和阴阳,理气血。

主治:发热、腹胀、便秘等症。

在临床上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旋推法

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

旋推法仅依拇指在皮肤表面作旋转推动,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

主要用于“五经”穴。

功效:健脾和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等小儿虚证。 【运法】

运是运转的意思,在治疗部位做弧形或环形推动称为运法。亦有人称运推法.属推法的一种。也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

医生以拇指罗纹面,或用中指罗纹面,附着于治疗穴位,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推动。或在穴周作周而复始的环形推动。 运法在操作时,一是宜轻不宜重,仅是皮肤表面摩擦,而不带动皮下组织。二是宜缓不宜急,每分钟频率约80~100次。 宜用于弧线状穴位或圆形穴位。 功效:清热除烦,宽胸理气。 主治:发热、胸闷、呕吐等症。 【捏法】

以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治疗部位做对称性的挤压、捻动,称为捏法。 若以捏法施于脊柱,就称为捏脊法。由于此法善治小儿“疳积”,收效神奇,所以又称为“捏积法”。下面介绍捏脊法(图198)的两种操作方法。

1.医生双手呈握拳状,以食指中节的背侧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拇指伸直前置,并对准食指中节桡侧掌面,而后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挤压、捻动,双手交替,缓慢移动向前.2.医生双腕下垂拇指伸直,指面向前,与食、中两指指面相对;以拇指指端掌面分别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食、中两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挤压、捻动,双手交替,缓慢移动向前(图198b)。

捏脊(积)的操作一般均由龟尾穴开始,沿脊柱两侧而上止于大椎穴,一般连续操作5~6遍。结合病情,对需加强手法刺激的患儿,常用捏三提一法;

即先捏脊一遍,从第二遍起,每向前捏三次,双手在同一平面同时用力向上提拉一次;或者对重要穴位如肾俞、脾俞、肺俞诸穴位处进行提拉。在提拉皮肤时,常听到较清脆的“嗒、嗒”声,这属于正常的筋膜剥离声。

另外在捏法应用时以拇指指端掌面为力点,而不能单纯以拇指指端为力点,更不能将皮肤拧转。捏起肌肤过多,则动作呆滞不易向前推进,过少则易滑脱;用力过重易疼痛,过轻又不易得气。 功效: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和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佝偻病、腹泻等病症。 此法常用作小儿保健,增进食欲,强壮体质。

捏脊法除小儿推拿应用以外,对成人的失眠、神经衰弱、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等虚弱患者也同样有治疗作用。 【掐法】

用拇指指甲去按压体表治疗部位的一种手法,称为掐法,本法刺激性强,力量集中,有以指代针之意,所以也称为“指针法”。可用以急救昏厥的患者。

以拇指指甲为力点,对体表穴位进行按压。掐法操作时,宜垂直用力按压,不宜抠动,以免损害皮肤。

当掐法施用后常继以揉法,以缓和手法刺激,减轻局部的疼痛反应。掐法施用次数一般以5~6次为宜,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长时间的应用。

可适用于头面及手足部痛觉敏感的穴位,如人中、老龙、十王等穴。 功效:开窍醒脑,回阳救逆。 主治:小儿惊风、昏厥等症。

第17篇:大连小儿推拿地点总结

大连小儿推拿地点总结(来自天健网)

本帖最后由 bamboo2005 于 2011-7-27 16:22 编辑

很久以前,孩子总生病,天天泡天健论坛网搜集推拿地点,现在把这些这些妈妈发的归纳总结出来,希望有类似需求的妈妈参考一下,不用在辛苦搜索帖子了。

1.太原街有个陈德水中医诊所,孩子一直在那里,同事也有不少带着孩子去的,感觉很好 不知你离太原街近不近,太原街五四路,有个陈德水的医生推得不错,我姑娘和你家孩子一样

太原街陈德水中医诊所不错,朋友推荐的,我领我女儿去过几次,对消化不良及小孩发烧退热特别有效的。

2.另秀月街解放军高等医专训练基地里也有,是我女儿幼儿园老师推荐的,听说也不错。

3.小龙街还有个杨化芳儿科诊所,也推拿,不过价格稍贵点。效果也可

4.青泥洼的美罗药房有小儿推拿

5.中医院有,小龙街杨化芳,秀月街卫生训练基地门诊,修竹街。

一个很厉害的老中医,我家宝就是他给治好的,86913337 6锦绣的季群86905549 7 金州有一家包家小儿推拿8704660

8、13190104098 在锦城东园20号楼季群诊所,时间是7:30——下午3:00 我儿子以前在大连锦绣推拿,从四个月开始到现在两岁,一共推过四次吧。有拉肚子,发烧,感冒,效果不错.因

为推拿的时候不用吃药,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现在她们回金州了.我把电话发给你吧.13190104098 8 87046608 包大夫,你可以先电话问一下吧.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祝我们的孩子们健康成长.9 在秀月街有个卫生训练基地,是部队医院,二楼推拿很好

坐车时看到过季群诊所,在39路车锦华北园终点站,锦城园门口的公建里 在锦城西园,坐39路车差一站终点下车,面对锦华小学的左边。很好找。

季群诊所推拿的地点改了,改在锦华小学旁边,31路区间车发车点路对面。房屋公建处有个绿色的大招牌,抬头

可见,比原来好找了。现在推拿诊所的面积大了,卫生条件更好了,很干净,椅子和按摩床也很舒服,但是也涨 价了,每次40元。季群诊所--小儿推拿

10 太原街陈德水中医诊所,五四路桥头 给你介绍个陈德水中医推拿吧,好象是在太原街513车站那儿,

11.包大夫他们推拿的确是不错,如果你去金州方便,就可以放心去。

如果来锦绣方便。可以过来,现在诊所3个推拿大夫。季群有时候亲自推拿,患者的反映非常好。

来了,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15942620178,季大夫的电话。

12 去秀月街解放军高等医专训练基地那推吧,郝医生(男的),电话:13998511673

效果很好,我儿子从三个月开始就在那推,一直到现在(我儿子已经九岁了) 13衣淑英(原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

14 三字经小儿推拿》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 作者赵鉴秋 市场价:¥19.80 卓越价:¥14.60为您节省:5.20元 (74折) VIP 价:¥14.20 SVIP价:¥13.90 商品通常需要2-4天发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15 渤海医院有个我们就知道这听说挺有名,去了三次都挺见效.在马兰子啤酒厂旁边东边我家宝宝一般病了都到中医医

院小儿科找丁丽主任的

16 渤海医院边上的范大夫诊所挺好的,地址在马兰子啤酒厂对面的路口走200米就到了还有就是37路锦秀终点站 有个季群小儿推拿也不错啊.

17 大连神谷中医门诊,在希望广场附近,那里的衣主任不错

18 去了大连开发区的医院,找到了汪天柱大夫楼下妈妈推荐的地点

19.有个郝大夫,化物所东侧,星光电磁铁厂院内的富国社区医院三楼。13998511673这是他的电话

20.星海人家,大可以西侧的那个位置,看到宝善堂在哪儿开了个小儿推拿。宝善堂在软件园这边还是有一定名气的。

软件园这边有个鹏程盲人按摩的闻大夫挺不错的,我儿子从小腹泻和发烧都是在那儿推的。电话81153263

第18篇:李德修小儿推拿讲义

首页/小组>>山药小组 >>亲子健康

李德修小儿推拿讲义 [复制链接]

河北小米

电梯直达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1-12-12 11:34:58 浏览次数:4311次 回复次数:26次

串个门 发消息 加关注

举报

本帖最后由 河北小米 于 2011-12-26 15:24 编辑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 第一章 概说 ………………………………………………1

一、推拿的起源 ……………………………………………1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1

三、推拿学派

……………………………………………1 第二章 推拿手法 …………………………………………1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1

二、穴位分型 ……………………………………………1

三、推拿手法 ……………………………………………2 1.推法 ……………………………………………2 2.拿法

……………………………………………2 3.揉法

……………………………………………2 4.运法

……………………………………………2 5.捣法 ……………………………………………2 6.掐法

……………………………………………2 7.分法

……………………………………………2 8.分筋法 ……………………………………………2

四、推拿次数 ……………………………………………2

五、注意事项 ……………………………………………3 第三章 常用穴位 …………………………………………3

一、脾穴 ……………………………………………………3

二、肝穴 ……………………………………………………3

三、心穴 …………………………………………………3

四、肺穴 …………………………………………………3

五、肾穴 …………………………………………………4

六、胃穴 …………………………………………………4

七、大肠穴 ………………………………………………4

八、小肠穴(附利小便穴)………………………………4

九、八卦穴

………………………………………………4

十、运水入土穴 …………………………………………4 十一运土入水穴 …………………………………………5 十

二、板门穴

…………………………………………5 十

三、小天心穴 …………………………………………5 十

四、四横纹

…………………………………………5 十

五、小横纹

…………………………………………5 十

六、二马穴

…………………………………………5 十

七、外劳宫

…………………………………………5 十

八、阳池穴

…………………………………………6 十

九、天河水穴 …………………………………………6 二

十、退六腑穴 …………………………………………6 二十

一、上三关穴 ………………………………………6 二十

二、威灵、精灵

……………………………………6 二十

三、五指节

…………………………………………6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7

一、感冒 ………………………………………………7

二、支气管炎……………………………………………7

三、肺炎 ………………………………………………8

四、顿咳(百日咳) ……………………………………8

五、麻疹 ……………………………………………9

六、腹泻

……………………………………………10

七、痢疾

……………………………………………11

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12

九、口疮

……………………………………………13

十、便秘

……………………………………………13 十

一、脱肛

…………………………………………14 十

二、遗尿

…………………………………………14 十

三、水痘

…………………………………………14 十

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15 十

五、痄腮:(腮腺炎) …………………………………15 十

六、急惊风

…………………………………………16 十

七、慢惊风 …………………………………………17 李德修 , 小儿推拿 , 连载

收藏26 分享到: 12 分享0

发表于 2011-12-12 11:35:33 |举报

河北小米

沙发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概说

一、推拿的起源

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向疾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这种疗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考其起源: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生食兽肉野果,饥饱不匀,肠胃不适,即用手揉摩患处,或腹部而感到舒适,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童推拿两种。

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更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三、推拿学派

历代医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因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学派。有的专用于正骨,医治外伤;有的着重治疗内科疾病;有的专施治小儿。

这里主要介绍,青岛市立中医院小儿科的治疗经验。其特点是,只运用左手各部穴位以代替全身的推拿,取穴简单,疗效迅速,可免脱衣解带的麻烦,小儿易于合作和接受。 第二章 推拿手法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是医者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某部及穴位进行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或清(泻)、或补、或清补兼施等手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开脏腑之闭结,扶正祛邪之治疗目的,即称手法。

医者在操作时,必须手法稳定,穴位准确,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二、穴位分型

人体各部穴位,一般分点、线、面三种类型。

1、点型:

人体某部位或经络穴位,采取揉、拿、点、捣等手法称为点型。如小天心、二马等穴。

2、线型:

人体某部位的二点中间的连线,这个长型的穴位,采取用推、打、提、捏等手法,称为线型。如大椎、天河水、六腑等穴。

3、面型:

人体某部或经络穴位(面积较大的穴位)采取推运的手法,称为面型。如八卦、板门等穴。

三、推拿手法

常用手法有:推、拿、揉、运、捣、掐、分、分筋等八种方法。

1、推法:

医者用左手托着患儿之左手,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在患儿

某部穴位,凡向前推动,行于直线,不可歪斜,统称为推法,多用在线型穴位上。

推法:1.补法-----——推向指根(向心性为补)

2.清法(泻法)——由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性为清)

3.清补法——由指尖至指根,来回推之(往返都为清补) 一般规律如此,也有例外者如推天河水穴。 例如:推天河水、肝穴、脾穴等。 2. 拿法

医者右手拇指二指,同时相对用力,拿按患儿的某一个穴位,称为拿法。为强刺激手法之一,多用于急救。一般用于点型穴位,例如缓解痉挛拿列缺穴。也是儿科推拿的辅助手法之一。如推拿结束拿威灵,精灵。 注意:要松紧适宜,用力要柔和。 3. 揉法

医者以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按在患儿某部穴位上,做左右平衡旋转揉按叫揉法,多用在点型穴位上。

例如:揉二马,外劳宫等穴。 4.运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两指拼拢的罗纹面,由某穴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他穴称为运法。多用于面型穴位。

例如:运八卦、运水入土等到穴。 5.捣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打)在穴位上,称为捣法。

用于点型穴位,例如:捣小天心。 6.掐法

凡用医生指甲,在穴位上掐之,使产生酸、麻、胀感称为掐法。例如: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掐五指节。 7.分法

医者两手拇指从选定的穴位上,向两侧分推,叫做分法。

例如:分阴阳穴。 8.分筋法

医者右手(或左手)在患肢做左右扭转捏拿等动作,以达到舒筋和血的疗效,适应于肢体瘫痪等症。

以上推拿八法,适应于小儿常见疾患,其他手法,不多赘述。 附:提捏手法

两手半握拳,以食中两指,将患者皮肤用力提起,作连续不断的灵活动作,叫做提捏手法。例如:提捏大椎穴。

四、推拿次数

推拿的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一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2000——3000次,大约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推拿次数与年龄、病情成正比例。年龄大,病情重的推的时间宜长,手法宜重。婴儿或病情轻者,推的时间宜短,手法宜轻,一般推一次约需30分钟,每日一次,重症可一日二次。

五、注意事项

1.医者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施术前要备好滑润剂(如滑石粉等)要洗手,修短指甲。

3.推拿室要保持一定温度,不可过凉过热,空气要流通。在严寒季节,医生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惧,造成操作时困难,治疗后要注意避风,以免复遭外邪侵袭,加重病情。 4.患儿的姿势要适宜,在操作时先施行一些不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手法,力求合作,然后再作较为痛的指法,如提捏大椎。 5.操作手法要轻重适宜,用力均匀

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有熟练手法,根据辩证施治的精神,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个推拿医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注意手法的锻炼,以达到柔和、深透,持久,有力的要求。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得心应手。

发表于 2011-12-12 11:35:58 |举报

河北小米

板凳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常用穴位

一、脾穴

1.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脾: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二、肝穴

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三、心穴

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心:离心性推之 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4.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

四、肺穴

1.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 补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4.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五、肾穴

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肾:向心性推之。清肾:离心性推之。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3.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

六、胃穴

1.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胃:离心性推之。(此穴只清不补) 3.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4.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

七、大肠穴

1.部位:食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大肠——离心性推之。补大肠——向心性推之。清补大肠——来回推之 3.作用:调整大肠功能,有固肠、涩便、止泻等作用。 4.主治:赤白痢疾、泄泻、便秘、脱肛、肛门红肿等。

八、小肠穴

1.部位:小指外侧缘,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小肠——离心性推之。

3.作用: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

4.主治:尿闭、小便不利、口疮、泄泻而无小便者多用之。 附:利小便穴

我院儿科,常用自腕部沿手掌内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治腹泻甚效。

九、八卦穴

1.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边,顺着时针的方向,划一个圆圈是八卦穴。属面型(也称环型)穴位。(卦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2.操作方法:

①顺运八卦—由乾卦起运转一周到兑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顺运八卦。

②逆运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到震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逆运八卦。

3.作用: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4.主治:胸闷胀饱、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

十、运水入土穴

1.部位: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小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水入土。 3.作用:润燥通滞。

4.主治:便秘、痢疾、遗尿等。 十

一、运土入水穴

1. 部位:由拇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拇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土入水。 3.作用:止泻。 4.主治:腹泻。 十

二、板门穴

1. 部位:拇指下,大鱼际肌之中点,属面型穴位。 2. 操作方法:左右旋转揉之,或来回推之为清板门。 3. 作用:能清胃热,通调三焦之气。

4. 主治:止吐泻、退虚热、嗌奶、胃疼等症。 十

三、小天心穴

1. 部位: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中点,属点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①捣小天心法——医者左手托患儿之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穴位,称捣小天心法。

②掐小天心法——拿法同上,医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称掐小天心法。 3. 作用:通窍散郁、畅通经络、安神定惊、清热明目止咳等。

4. 主治:惊风癫痫、实热急喘、痘疹欲出不透等为一切眼病的主穴。 凡眼疾:眼球上翻————向下捣。

眼球下翻————向上捣。

眼球左翻————向右捣。

眼球右翻————向左捣。

发表于 2011-12-12 11:36:24 |举报

河北小米

地板 | 只看该作者

十四、四横纹

1. 部位:掌面、食、中、环、小指,四指本节之横纹处,属线型穴位。

2. 操作方法:推四横纹——医者左手掌托患儿左手四指的背面,拇指握住中节处,以右手拇指外侧或螺纹面,来回推之。

3. 作用:调中行气、退热消胀、散瘀结。

4. 主治:肚胀、疳积、咳嗽痰喘、气促胸满、唇裂腹疼。 十

五、小横纹

1. 部位: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属点型穴位。

2. 操作方法:揉小横纹——用右手拇指螺纹面揉之。 3. 作用:消郁热、化痰涎。

4. 主治:口疮、流口水、为治百日咳、肺炎之要穴,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 十

六、二马穴

1.部位: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缝陷中与手掌兑宫相对。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揉二马——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使手心向下,小指屈于掌心,,以右手拇指左右揉之。

3.作用:大补元气、健脑补髓、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4.主治:先天不足、气虚喘咳(慢性气管炎)、脱肛、疝气、小便闭塞或不利, 虚火牙疼、瘫痪、脑炎后遗症等一切虚症均宜之。 十

七、外劳宫 1.部位: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同二马,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成90°度,使穴位显出。 3.作用:温中去寒、安蛔止疼。

4.主治:下寒腹疼(一切腹痛均宜,如肠梗阻、肠套叠等),往来寒热、胆道蛔虫、久泻不止、透发痘疹、疝气脱肛、夜啼症、感冒风寒、揉之取汗,一切虚寒症均有效。 十

八、阳池穴

1.部位 :腕后二寸陷凹中(相当针灸的外关穴部位),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揉阳池-------——医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部,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纹面揉之。

3. 作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疼,降逆清脑。 4. 主治:头晕头痛(各种类型之头疼均宜)、鼻塞流涕、感冒、急慢惊风及其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等。

十九、天河水穴

1.部位:前臂正面,由掌根到肘弯横纹中间一条直线,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推天河水——向心性推之,称清天河水(此穴无补法)。 3.作用: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安神镇惊、利尿。

4.主治:急热惊风、惊啼烦躁、弄舌、重舌、口疮、感冒发热、咳嗽、腹泻、麻疹、尿少等症。

十、退六腑穴

1.部位:前臂内侧缘,由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离心性推之,称退六腑。 3.作用: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

4.主治:高烧、急惊风、实热痰喘、便秘、热痢、痘疹、痄腮等一切热症宜之。 二十

一、上三关穴

1.部位:前臂外侧缘,由掌根直上至曲池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向心性推之,称推上三关。

3.作用:培补元气、调和气血、能发汗,对疹毒内陷、隐疹不出等有显效。 4.主治:表虚自汗、麻疹不透、先天不足、小儿瘫痪等症。 二十

二、威灵、精灵

1.部位:威灵——手背,外劳宫旁,食中指掌骨之间,靠近食指掌骨侧,

属点型穴位。

精灵——手背,外劳宫旁,无名指小指掌骨之间,靠近无名指掌骨侧,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3.作用:舒筋和血、开窍镇惊。

4.主治:急惊暴死、昏迷不醒。多在急救时配合使用,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二十

三、五指节

1.部位:手指各关节处。

2.操作方法:医者以拇食二指相对掐之。 3.作用:调和气血、开窍镇惊。

4.主治:急慢惊风,能加强各穴功能,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发表于 2011-12-12 11:36:52 |举报 河北小米

5楼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一、感冒

病因:四季均有发生,尤以秋冬季最常见,多因气候突变,遭受风寒侵袭,肺气 不宜所致。 症状:发冷发烧,头疼体疼,鼻塞流涕,咳嗽喷嚏,食欲不振,呕吐,有汗或无汗,便秘溲赤等。

治则:解表散寒清热。 取穴:

1.发热轻的(37.5°C—38°C)平肝肺 天河水 掐五指节 10’

15’

2.发热较重的(38.5°C—40°C)平肝肺 退六腑

提捏

掐五 10’

15’

大椎

指节 3.兼症:

鼻塞—加阳池

呕吐—加清胃

嗽重—加八卦 10’

10’

10’

以上治疗每天一次,一般的感冒,推拿一次就可好,最多2-3次可愈。推拿以后4-5小时左右,会发热更高一些,这是邪热外表之象,热持续2-3小时,则汗出烧退病愈。 附:治感冒验方:

1.生姜二钱 生葱白三寸 大枣四个 水煎顿服。

2.荆芥 薄荷 苏叶各二钱

水煎服 3.绿豆五钱 生姜三片

葱白一个 青萝卜片一两

水煎服出汗

发表于 2011-12-12 11:37:08 |举报

河北小米

6楼 | 只看该作者

二、支气管炎 病因: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亦可由理化性刺激如煤烟、灰尘、寒冷空气刺激引起发病,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症状与治疗:

1. 急性支气管炎:初起有感冒症状,继则咳嗽加重,可有发烧、胸闷、气促、食欲不振,初为干咳,以后痰渐多。取穴: ① 八 卦

平肝肺

清胃

天河水 10’- 15’ 10’

10’

10’

若喘重——改逆八卦 10’

发热38.5°C以上改用六腑 ②喘重痰多(肺部有湿性罗音) 去清胃加小横纹

③唯独喘重少痰或无痰(肺部有干性罗音) 去小横纹改用四横纹。

2.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如反复发作可成慢性。

症状与治疗:轻者仅早晚有刺激性咳嗽,重者可有发烧,咳嗽,吐痰明显,活动后喘,呼吸可带哮鸣声,日渐消瘦等。 取穴:

①可先按急性气管炎治疗,推二次后改用补法: 二马

补脾

平肝

补肺 10’

10’

5’

10’

②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出现发烧、喘重、痰多,此是虚中挟实症,治宜清补兼施。 取穴:

a. 逆八卦 二马

四横纹

清胃

六腑 10’

10’

10’

5’ 15’

b. 二马

补脾

清肺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治气管炎验方: (1)霜桑叶 适量 烧水喝

(2)桔梗 炙甘草 百部根各二钱 水煎服

(3)梨一个 川贝母一钱 切开梨去核把川贝末填入梨核空处,把梨紧合起来,蒸食或煮水吃。 (4)中成药:三蛇胆陈皮末或三蛇胆川贝末,按说明服。

发表于 2011-12-12 11:37:27 |举报

河北小米

7楼 | 只看该作者

三、肺炎:

病因:以肺炎双球菌多见,其次为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多继发于流感,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以冬春两季多见。

初起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有时有呕吐,继则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搧动,鼻唇紫绀,痰气上壅,烦躁不安,甚则出现高烧抽风,呕吐昏迷。 取穴:

(1)逆八卦

平肝肺

小横纹

六腑

10’

10’

10’

10’

若高烧引起惊厥加捣小天心,若头痛鼻塞揉阳池

(2)治疗后体温下降,咳喘减轻,少痰或无痰(肺有干罗音) 改用: 八卦

平肝肺

四横纹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 治肺炎验方:

(1)麻黄 一钱-二钱 杏仁 2-3钱 生石羔 8钱-1两 生甘草1钱 水煎服 (2)葶苈子 二钱 大枣三钱 水煎服

四、顿咳(百日咳)

病因:本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春季流行,任何年龄的小儿均可感染,但以乳幼儿多见。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故又名百日咳。

症状特征: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了有吼声,咳时面色潮红或口唇青紫,涕泪交逬,引吐痰食,夜甚于昼,甚则鼻衄,痰中带血,舌下有小粒溃疡,颜面浮肿等。 治则: 宣肺泄热豁痰止咳。 取穴: 逆

(1)八卦

横纹

清胃

河水

或六腑

15’

15’

10’

10’

(2)痉挛期, 咳嗽痰稠, 咯吐不利:

逆八卦 小横纹

六腑

小天心

10’

10’

10’

5’

或肺俞拔火罐2---3次,可缓解痉挛。

(3)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

二马

清补脾

小横纹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治痰要穴:

燥痰(干性罗音)——四横纹 湿痰(湿性罗音)——小横纹 热痰(脉滑有力)——六腑 寒痰(脉弦滑)——外劳 虚痰(脉弱无力)——二马 附:治百日咳验方:

1.鸡苦胆一个

白糖适量

用针刺破鸡胆,将胆汁烘干,加入适量的白糖,碾末调匀,一岁内分三天服完,二岁两天服完,二岁以上一天服一个,每天分2——3次服。

2.大蒜五钱

白糖两

大蒜捣烂加糖,开水一杯,浸泡5小时,每日一剂。三次分服,连服4—5天。

发表于 2011-12-12 11:37:47 |举报

河北小米

8楼 | 只看该作者

五、麻疹:

病因: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广泛的实行了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发病率大大降低。 症状:

初起有发热,流涕、目赤,羞明,眼泪汪汪等,明显上感症状,继则呕吐,大便稀、发烧2—3天可于颊部粘膜及唇内侧出现白色点状麻诊斑,一般发热3天,开始出疹,先自耳后,颈部开始,渐及面、胸背、四肢、透发后2—3天开始消退,留下棕色色素沉着斑。 取穴:

1.正常疹子:发烧不高(39°以下)平肝肺

天河水

清胃

10’

10’

10’ 2.高烧(39.5°—40°以上)麻疹透发不好(并发肺炎)。 六腑

平肝肺

清胃

20’

10’

10’

喘咳重者加八卦

3.黑疹子——疹色紫暗,高烧喘嗽,一般多因用发物太过。热甚而致;或护理不当,过于保暖。治宜,大用清热解毒之法,佐以透发。 取穴:外劳

六腑

平肝肺

清胃 20’

15’

10’

10’

喘重-------——加四横纹,惊悸抽风——加小天心

4.白疹子——疹色淡白,稳而不透,昏迷嗜睡,四肢发凉,面白唇青,泄泻等。此乃气血虚弱,元阳不足,不能抗毒外出所致。治宜:大补元气,活血透毒。 取穴 :

1.多推:外劳宫、平肝肺、二马、天河水。 2.体温不升,体质虚弱者,改用下穴: 多推:三关、平肝肺、外劳宫。

再服用香菜水一般可出,若再不出者,可用刮痧法,用硬币沾水在前后肋间刮之,或刮分八道穴也可。

附:治麻疹验方:

(1)芫荽适量,烧水服,是最好的发物,疹出不透可用鲜芫荽蘸热黄酒搓五心,麻疹很快可出。

(2)透发麻疹:芫荽两棵、鲜茅根五钱水煎代茶。

(3)蓖麻子去皮和鲜萝卜叶捣烂,搓五心,疹可随之而出

六、腹泻

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主要由于消化道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所致。可分四型。 1.伤食泻:

病因:乳食过饱、恣食肥甘、损伤脾胃。

症状:口嗳酸气、口渴恶食、腹热胀满、泻时腹痛、泻后痛减、小便赤涩、大便色黄白、臭如败卵、或兼呕吐。

伤乳泻者,大便色黄白,内有奶瓣,或呈蛋花样。 治疗:

(1)

轻症——大便日5—6次 取穴:八卦

清胃

天河水 10’

15’

15’

(2)

重症——大便日十余次,有脱水现象。 取穴 :八卦

清胃

天河水

利小便 10’

15’

15’

10’

腹痛重者加揉外劳宫10’——15’

(3)

日久病实体虚者,大便消化不良、尿黄、脉滑无力者。 取穴:八卦

二马

清胃

六腑

10’

10’

10’

10’ 2.热泄: 病因:内因肠胃积热,外感不正之气以致运化失职而发之。

症状:泄时暴注下迫, 大便色黄赤,泄多黄水,有热臭,口渴烦燥,腹痛身热,溲少而黄,肛门灼热.取穴: (1) 六腑

清大肠

清脾胃

下推七节骨

15’

15’

10’

(2) 八卦

清胃

六腑

10’

10’

15’

推1-2次症状减轻,可酌情改用:

八卦

清胃

天河水平肝

10’

15’

15’

5’ 3.寒泄

病因: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以致寒邪凝结中焦,脾失运化所致。

症状:腹疼肠鸣,泄泻清彻,或白水泻,或色绿,小便清白,面色淡白,口气温和等。

取穴:外劳

清胃

天河水

20’

10’

10’

4.脾虚泻

病因:体质素弱,饮食不节而患泄泻;或久泻伤脾,失司健运。

症状:食后作泻、消化不良、大便溏、色淡黄、重则完谷不化,腹胀不渴、面黄肌瘦、不思饮食等。

取穴:(1)轻症: 外劳

清补脾

平肝

10’

10’

5’

有热者加天河水

(2)重症:

二马

清补脾

清补大肠

10’

10’

15’

附:治腹泻验方

(1)炒神曲

焦山楂 炒谷麦芽各三钱 鸡内金钱 水煎服。

(2)鲜白扁豆花两 水煎服。

(3)伤暑腹泻:火香二钱 炒扁豆三钱 生车前子三钱水煎服,加白糖适量日分三次服。

(4)脾虚泄泻——炒山药 生山药各等量共研细末 小米汤或开水送下。1——2岁每次服3分,3——5岁每次服5分,5岁以上每次服一钱。

(5)无花果枝、叶适量 烧水洗脚及小腿。

(6)高粱酒 白矾二钱

将高粱炒熟与白矾混合,共研细末,每次服钱日三次开水送服。

发表于 2011-12-12 11:38:05 |举报

河北小米

9楼 | 只看该作者

七、痢疾

病因: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主要由于恣食生冷,或食被污染的食物,内伤脾胃,外感暑湿疫疠之邪,而生湿化热下注于肠,酝酿成痢。 主要症状: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含有脓血。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1.急性痢疾:分二型:

(1)赤痢:痢下色赤、腹泻、里急后重、烦渴引饮、喜冷恶热、小便短赤、舌赤唇干。 治则:清肠泄热,化湿通滞(先清后补,大清即愈) 取穴:

体温高时1六腑

清脾胃 清大肠

利小便

下推七节骨

15’

10’ 15’

5’

2六腑

八卦

清大肠

平肝

下推七节骨

15’

10’

15’

5’ 体温退后1清大肠

独穴推40’

2清补大肠 运水入土

清小肠

15’

10’

10’

(2)白痢:痢下色白、肠鸣腹痛、面唇青白、渴喜热饮、小便清白。 治则:温中化湿,利气调中。 取穴:外劳

清补大肠

清补脾

10’

15’

10’

有热者加天河水,平肝。

体虚者加二马

2.慢性痢疾:急性期治疗不充分,以致病程迁延二个月以上者为慢性。 主要症状:腹痛、腹泻反复发作、或大便次数较多而脓血便不明显。

治则:补中益气,清肠固涩。

取穴:

1清补大肠,独穴推40’效佳。

2外劳

清补大肠

二马

平肝 15’

15’

10’

5’

附:治痢疾验方

1.白头翁三钱 黄拍二钱 黄连一钱 秦皮二钱 水煎服。 2.葛根三钱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3.紫参三钱 水煎代茶。

4.鲜马芷苋二两 大蒜两瓣 共捣烂一次服下。

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病因:本病主要是由于母奶不足或喂养不当所致。或早产儿,长期生病如腹泻,慢性痢疾,结核病等也常是致病原因。

症状: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毛憔悴、肚大坚硬、青筋暴露、懒进饮食、大便臭秽(长期消化不良)、小便浑浊。

治则:消导攻积、补脾健胃。 取穴:

二马

补脾

平肝

15’

15’

5’ 腹胀重——加四横纹 有痰者——加八卦

腹痛明显者改用: 外劳

补脾

平肝

15’

15’

5’

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病有特效。 附: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手三阴经脉所过之处,位于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中节纹。 针四缝可以清热除烦,通调百脉,治疗疳积,特别适用于烦躁明显者。 附:治疳积病验方: ①鸡内金三钱 山楂二两

共研细末,每次服5分,日二次。 ②肥儿丸 按说明服。

发表于 2011-12-12 11:38:23 |举报

河北小米

10楼 | 只看该作者

九、口疮

病因:口疮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的炎症性的病变,多见于上感或高烧之后。多因内热蕴于心脾二经,循经发于口舌所致。

症状:舌尖红赤,舌有白色溃疡,流口水,往往因疼痛而吮乳困难。重者发烧,烦躁不安。 取穴:

清胃

天河水

四横纹

15’

15’

10’ ②

清脾胃

天河水

15’

10’

发烧——改用六腑;流口水重——加小横纹;烦躁惊悸——加小天心。 外用柿霜、西瓜霜,或冰硼散涂口腔。 附:治口疮验方

1.吴茱萸末五钱 分二次用醋调成糊状,糊患儿足心,用布固定,晚上敷,次晨取下。 2.生地五钱 木通二钱 竹叶二钱 灯芯五分 甘草稍钱 水煎服 3.石榴皮 烧存性,研为细末,搽口内,每日二次。

十、便秘

病因:多因喝水太少,肠中积热,或没有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营养不良,致大肠机能不正常而引起。

症状:大便秘结,排便费力,几日一行,重者肛门裂出血或脱肛。 取穴:

清脾胃

清大肠 运水入土

平肝

10’

15’

10’

15’ ② 略带热像者:

运水入土

清大肠

平肝肺

天河水

腹胀加四横纹 10’

15’

10’

5’

独揉神阙10—15分钟 很效 附: 治便秘验方:

1.麻仁滋脾丸2.肥儿丸3.润肠饮:蜂蜜三钱 盐五分 二岁者一次服下 十

一、脱肛

病因:多由小儿体弱,脾肺气虚,或泻痢日久所致。 症状与治疗:

肛门脱出不收,红肿刺痛,作痒者属实热。 取穴:

清大肠

八卦

外劳

六腑(天河水)

10’

10’

10’

10’

精神萎靡、体弱无力、食欲不振、不甚肿痛者、大便时肛门脱出,属气虚。 取穴:①二马

补脾

平肝

15’

15’

5’ ②外劳

清补大肠

补脾

10’

15’

10’

③ 二马

清补脾

清补大肠

10’

10’

15’ 上推七节骨或灸百会 附:治脱肛验方:

刺猬皮粉二两 和面半斤加蛋、糖适量调味,烙小饼20个,随意服之。 十

二、遗尿

病因:多因下元虚寒、膀胱不约所致。

症状:平素体弱、面色苍白、肢冷无力、饮食无味、白天小便频数、夜间梦中小便自遗或大便溏泻等。 取穴:

体质虚弱者:

二马 补肾

运水入土

平肝

有热者加天河水。 20’

15’

10’

5’ ②

身体尚健者:

清补脾

清小肠

天河水

平肝 10’

10’

5’

10’ 附:治遗尿验方:

1.桑螵蛸、益智仁各五钱 水煎服

2.鸡肠一具,焙干研细末,每日二次,每次一钱至二钱,开水送下。

发表于 2011-12-12 11:38:43 |举报

河北小米

11楼 | 只看该作者

十三、水痘

病因:多为湿邪内蕴、时邪外袭、郁于肌表而发。

症状:初起具有上感症状,发烧,畏寒,面赤烦躁惊惕,或上述症状轻微,在不知不觉中出痘,先面颈—胸背—四肢,初为米粒大小红赤色疹子,突出于皮肤之上,一出即灌清浆,作痒,随出随靥,数日结痂脱落。 取穴: ① 高烧: 六腑

清胃

咳嗽烦躁加平肝肺。惊厥加小天心。 20’

10’

② 低烧:清胃

天河水

清肺 15’

15’

10’

一般推拿一次即可,痘出后不需要再推拿。 护理注意多喝开水,不要吃酸、凉的食物。 附:治水痘验方:

1.双花三钱

连翘二钱 薄荷一钱

蝉蜕一钱 水煎服 2.芦根五钱 烧水服

十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病因:结合膜为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眼眵增多流泪;眼睑红肿胀痛;球结舌膜充血;自觉眼热痛、怕光、发痒,眼内有异物感,二便秘涩。 取穴:

二马

六腑

小天心

10’

10’

10’

平肝肺

天河水

小天心

10’

15’

10’ 附: 治目赤疼验方

鲜蒲公英二两 烧水内服喝洗眼

菊花、双花各三钱开水浸泡洗眼和内服 十

五、痄腮(腮腺炎)

病因: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流行于冬、春两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学龄期儿童患病的最多,多由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

症状:发病时,先发冷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嗓子痛、继之一侧或两侧腮腺部肿胀,连耳垂都肿起来,但 不痛,舌苔黄腻,有时可并发睾丸炎、脑膜炎。 取穴:

① 六腑

清胃

20’

10’

② 六腑

天河水 每日一次,3-4次可消。 20’

10’

男孩可并发睾丸炎——睾丸红肿下坠 取穴:

二马

补脾

清小肠 15’

10’

10’

二马

平肝

清胃

天河水 15’

10’

10’

10’ 附: 治痄腮验方:

赤小豆粉适量加入蛋清或陈醋调敷患处。 ②

内服六神丸。

蛇蜕一段 鸡蛋二个将蛇蜕切碎,用香油少许合而炒之,食用。 ④

大青叶三钱 双花五钱 薄荷二钱 黄芩二钱 甘草 水煎服 ⑤

板蓝根三钱

蒲公英三钱 水煎服

发表于 2011-12-12 11:39:03 |举报

河北小米

12楼 | 只看该作者

十六、急惊风 病因:

外因——外感时邪

小儿体属纯阳,感受六淫,最易化热,热熬津液,凝结为痰,痰闭心包,蒙闭清窍。 内因——乳食积滞

小儿乳食不节,郁结肠胃,停留成痰,因痰生热,因热生风,风热相煽,血气并走于上,则神昏谵妄,抽搐等症发作。 不内外因——大惊卒恐。

小儿神气怯弱,猝见异物,乍闻异声,最易形成惊风。因惊则伤心,恐则伤肾,心主血肾主气,气血紊乱则神志不宁,精神紊乱,肝风煽动,即出现惊厥,故急惊风是属阳,属热的实症。 症状:

前驱期症状: 呕吐发热,烦躁不安,睡眠惊惕,或摇头弄舌,咬牙龃齿,时发惊啼。 主症: 暴发壮热,神志昏迷,两目窜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痰壅气促,大便秘结,小便涩难,手足抽搐等。

治则: 开窍镇惊,清热熄风。 1.急救:

①为缓解痉挛——拿列缺,掐人中,掐揉仆参,大敦,掐百会。

②配合针刺———百会、风府、耳门、听宫、听会、端正。在惊风紧急情况下,可采用口内两颊络脉刺出血,可以很快制止角弓反张,四肢抽筋的危候。

痰涎壅盛加刺咽头两侧出血,并针刺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 或随症加减使用:哑门、涌泉、丰隆、合谷、太冲、印堂、十宣、大椎穴等。 2.抽风缓解后,取下穴推拿治之: 退六腑

平肝肺

天河水

小天心 20′

10′

10′

5′

胸闷加八卦 头痛或角弓反张加阳池 拿精灵 威灵 掐五指节(每节掐五次) 附:治惊风验方

1.外用吴茱萸末五钱蛋清或陈醋调糊敷足心。

2.内服薄荷汤:灯心五分 薄荷二钱 蝉退二钱 勾滕三钱 水煎服。

3.外用桃仁七个 栀子七个 杏仁七个 带皮尖砸碎蛋清一个 白面一盅,烧酒适量调敷足心 十

七、慢惊风

病因:

1.脾肾阳虚:小儿禀赋虚弱,吐泻久痢,损伤脾胃,肝木乘虚而发。

2.急惊误治:急惊风误用攻伐或多服寒凉,损伤脾胃,急惊未能根治,转成慢惊。 3.先天不足:体质虚弱,一病即成慢惊。

慢惊风多属虚症。

症状:

面色淡黄,或青白,形羸神疲,手足抽搐,缓而无力,时作时止,昏睡露睛,肢冷便溏等。

治则:扶元固本,培补中气为主,作以平肝熄风。

取穴:

①阳池 二马 补脾 小天心平肝

10 ′ 15′ 10′ 5′

5′ 痰盛加八卦,小横纹 腹痛加外劳

②腹痛腹泻完谷不化改用下穴:

外劳 补脾 清补大肠平肝(或小天心)

15′ 10′ 10′

5′

推拿结束掐五指节,拿精灵威灵。抽风缓解后禁睡。可内服百效丸每岁一粒香菜水送下。 附:百效丸处方:勾滕六钱 薄荷六钱 全虫六个 蟑退二钱 朱砂六分 僵蚕六个 大赤金六张 以上诸药共为细末,糊丸如黄豆大,每两净药粉约做丸子500个.

发表于 2011-12-12 12:53:48 |举报

小牛尾巴

13楼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楼主,那个数字上面有一个逗号是代表次数吗? 好像次数又太少呵呵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于 2011-12-12 14:22:19 |举报

豆渣窝窝头

14楼 | 只看该作者

二马穴

1.部位: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缝陷中与手掌兑宫相对。属点型穴位 我看赵建秋编写的是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凹陷中

哎到底在哪

发表于 2011-12-12 16:09:33 |举报

河北小米

15楼 | 只看该作者

小牛尾巴 发表于 2011-12-12 12:53

请问楼主,那个数字上面有一个逗号是代表次数吗? 好像次数又太少呵呵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啊

单位是分钟

发表于 2011-12-12 16:09:59 |举报

河北小米

16楼 | 只看该作者

豆渣窝窝头 发表于 2011-12-12 14:22 二马穴

1.部位: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缝陷中与手掌兑宫相对。属点型穴位 我看赵建秋编写的是无名指与小 ...

IT文档中有

发表于 2011-12-20 10:56:16 |举报

elf

17楼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好,请问小儿推拿的穴位,比如平肝5分钟,是一只手的肝经5分钟,还是两只手分别5分钟?我也问了好多人,有的说是一只手,有的说是左右两手。

发表于 2011-12-20 12:58:28 |举报

河北小米

18楼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北小米 于 2011-12-20 13:00 编辑

elf 发表于 2011-12-20 10:56

楼主:你好,请问小儿推拿的穴位,比如平肝5分钟,是一只手的肝经5分钟,还是两只手分别5分钟?我也问了好多 ...

一只手5分钟,或者两只加在一块总共5分钟。

发表于 2011-12-23 08:03:33 |举报

wzsxnd

19楼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河北小米 的帖子

能不能整理在WORD里面,这样大家方便下载,就更方便学习了

发表于 2011-12-23 08:38:35 |举报

河北小米

20楼 | 只看该作者

wzsxnd 发表于 2011-12-23 08:03 回复 #1 河北小米 的帖子

能不能整理在WORD里面,这样大家方便下载,就更方便学习了

有时间我就上传到共享。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12 发表回应...窗体顶端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 布

窗体底端

第19篇:中医小儿推拿工作 总结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中医小儿推拿总结

为进一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推进中医小儿推拿工作,根据晋中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小儿推拿健康服务指导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我中心卫生院在2015年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小儿推拿服务工作,现总结如下:

本次工作卫生院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由卫生院组织对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及各卫生室的医生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授课的方法对0--36个月龄的儿童家长培训中医小儿推拿。在培训结束后要求:一要求公共卫生服人员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必按照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并参与中医小儿推拿工作的开展;二是卫生院公共卫生服人员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对0-36月龄儿童家长传授中医小儿推拿,确保家长熟练掌握对小儿推拿方法和技巧;三是对0-36月龄儿童家长发放小儿推拿资料,便于家长学习中医小儿推拿。 中医小儿推拿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每年为儿童

6、

12、

18、

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小儿推拿健康指导。

在儿童

6、

12、

18、

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

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

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截止2015年10月底,儿童中医中医小儿推拿已传授294余人。

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的独特优势,以健康教育、社区义诊、入户随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儿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养生保健行为干预和健康指导,将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下去贡献一份力量。

朱坑中心卫生院 2015年10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中医药小儿推拿总结

朱坑中心卫生院 二0一五年

第20篇:参加小儿推拿培训班有感

参加小儿推拿培训班有感

通过北京2周的培训,再回过头来看小儿推拿,心中的感受唯有“钦佩”二字!而对于王老师和小儿推拿,也唯有“钦佩”二字!为期2周的小儿推拿学习班即将结束,王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真的很特别,他将小儿推拿讲到了极致,这是我上的最系统最全面的培训班,看来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的课,声情并茂,鼓舞人心,风趣幽默,再加上他的东北口音,更是将课讲得有声有色。听完之后,使我为之振奋并在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凡事要思考

他常说“卖啥吆喝啥,干啥琢磨啥”的确,要深入的思考,我们常常就忽略了这一点,比如老师说,他在给小儿推拿时,小儿“噗嗤”一声拉了,他便对这大便一番琢磨,便琢磨出很多东西来。而我们在工作中往往也会碰到这些事,而谁又去琢磨了,恨不得捂起鼻子让工人赶快打扫了。王老师在工作中,正是由于他的琢磨。使得他对泄泻几种症候的大便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会告诉你,稍臭和秽臭是什么概念;他会告诉你如何用鸡蛋做成秽臭味;他会告诉你,每一种大便会告诉你疾病的那些信息。他通过仔细的观察,用心的琢磨,将小儿泄泻的各种症候分型活生生的表现出来,使我们记忆更加深刻。

这让我突然想起上小学听的一个故事来。有一个教授带学生去实习,当路过一块麦田时,教授想试试他的学生,于是对学生说:“要做好一个农业专家,你们就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说着,他用一个手指蘸看点带有粪便的泥土观察,他的学生们照做,然后他把手指放进嘴里,舔了舔,大部分的学生也照做。这时他说:“敢于尝试是件好事,但是尝试之前先思考,观察。你们看看那我舔的是哪个手指。”原来教授放进嘴里的是一根干净的手指。的确,我们学习离不开日常的仔细观察,善于总结,我们要留意关于治疗的每一环节,认认真真去琢磨琢磨,从中体会出不一样的东西,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提高。

二、拨开迷雾,见蓝天

我因不是中医专科毕业,从事小儿推拿也不过一年半的时间,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我都能做,但我心里老没底,疾病的发病机理看得云里雾里,推拿处方到底如何制定才更加合理,这些问题时常盘旋在我的脑海中,但又无法解决。自己做推拿,虽然手法熟练了,而有些病疗效不好甚至无疗效,对推拿越来越没信心,有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做推拿了,平均每天只做一个推拿,好像完成任务一样,很郁闷。是王老师的课,给了我信心,使我颇受鼓舞,复杂的发病机理经他一讲,一下全明白了,突然觉得中医原来如此有趣,我们为什么做的没效率不高,因为我们在用一成不变的推拿处方,没有经过严格的辩证,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取得好的结果吗?是王老师教会了我中医辩证的思路,方法,使我受益匪浅,豁然开朗。

三、毫无保留的奉献与小儿推拿事业

祖国传统医学本来就是经验医学,尤其是小儿推拿更是经验的重中之重。经验就是资本,经验就是财富,在如今这样一个金钱社会,王老师毫无保留的将他的多个绝招教给我们,使我更觉得他的伟大与过人之处。而且听说,好多还是王老师的专利。比如,遗尿。像这样的病例我们以前也在推拿,几乎没有治好的,疗效好点的最多也是很短暂的几天,一停治疗就犯了,所以很多孩子家长事后抱着孩子总找我们,后来不得不遗尿的孩子不用推拿了,而改用别的治疗方法。因此见了这类孩子,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曾试着从网上或书本上介绍的方法去做,但仍疗效不佳,所以,我除了无奈便是自责。然而,王老师除了给我们教教材上的辩证施治外,还将他的非常有效的自创手法毫无保留的告诉我们,我第一反应就是敬佩,王老师,您太伟大了!

四、对小儿推拿事业的肯定,增加了我学习的信心

王老师经历了因小儿推拿给他带来事业上、经济上方方面面的低谷期,而他没有惧怕,而是靠着一股顽强的毅力和信念一路披荆斩棘走了过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们有幸结识王老师,更有幸听他的课,更受他事迹的感染,更应该将小儿推拿这一事业做大做好,才不辜负王老师这一辈人对小儿推拿的期望,对祖国医学发展欣欣向荣的期盼!

五、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小儿推拿事业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我要努力,我要多学,通过简单的手法去琢磨它背后更深层次更神奇的一面。王老师是我学习的楷模,是我的榜样,我要像王老师一样将小儿推拿作为一份事业去做,不畏艰难险阻,即使历经风雨我也一定要坚持。我相信风雨过后,必定有彩虹。 我非常感谢小儿推拿网举办的这个小儿培训班,给我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我会努力,加油,为自己,为小儿推拿事业创造新的明天。

《小儿推拿招聘广告范文.doc》
小儿推拿招聘广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