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流浪狗社会实践报告

2021-04-07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流浪狗倡议书

流浪狗倡议书范文(精选3篇)

在现在社会,接触并使用倡议书的人越来越多,倡议书是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如何写一份恰当的倡议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流浪狗倡议书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狗倡议书1

时值秋日,大家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有的都带上了围巾。而在郑州的某流浪狗合作宠物医院就有一条捡到的流浪狗【一岁左右的金毛】需要救治,它正在为如何度过往后的寒冬而苦恼。走进这家医院,你会为这条狗狗的伤势而震惊!尾巴跟腿部还有背部被皮肤病所侵蚀着。

你可曾听见,小狗那极无力的哀鸣!

你可曾看到,小狗冷得瑟瑟发抖的身躯!

你可曾听说,小狗忠心护主的故事!

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无能为力的等待政府的救助,我们要行动起来!谁说人世无情,你的仁爱之心,你的点滴之恩,就有可能拯救一个小小的生命,谁说命运不公,你的无名关怀,你的善意之举,就是它最大的幸运。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贵在有份爱心。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哪怕就是一元钱,只要你献出爱心,它就多了一份生存的希望;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的无比的美好与温暖!

大家少喝一杯饮料,就能解决这条流浪狗【金毛】的一餐温饱;

大家少去一次ktv,就能解决这条流浪狗【金毛】的寒冷;

大家少买一件衣服,就能解决这条流浪狗【金毛】安然的度过一个冬天!

郑州流浪狗是靠义工撑起来的,是靠大家的爱心撑起来的!它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伸起双臂,用我们的爱、我们的心,点亮这个小生命明天的希望,帮它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献出你的一份爱吧!这个小小的生命它在等待我们!

流浪狗倡议书2

亲爱的朋友,您知道现在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是什么吗?是流浪人员和流浪猫狗。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他们和它们都是弱者。尤其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流浪猫狗一直都很卑微很无助很胆怯的挣扎着生存下去。它们去垃圾中找吃的.,去下水道喝冰冷的脏水,在乱草丛中睡觉,穿梭在冰冷坚硬的马路上,躲闪着身边一辆辆呼啸而过的车辆。它们的每一天都很艰难的活着,随时都面临着被饿死被冻死被撞倒被投毒的意外。它们生命的消逝,对于社会而言简直微不足道。但是,朋友,我相信您也是爱狗一员,我们相信,纯粹的只是喜欢名犬纯种狗的人不会是真正爱狗人士,他们只是拿狗狗当成是显示身份的一种象征。我也喜欢狗狗,看到有流浪猫狗经过我也会感到很难过很心疼。我代表流浪猫狗,希望您能伸出您的爱心之手,平时在包里准备点火腿或是饼干,如果上天让您遇到它们,请您给它们喂点吃的,让它们可以有幸吃到一顿饱饭。我希望不再有狗狗的高低贵贱之分,不再有中华田园犬被投毒被杀的事情发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关注流浪猫狗,希望每一个生命都能被得到尊重和爱护。

真正的爱是对弱者或蒙难者发自内心的悲悯和关怀,是不假思索伸出的援救之手。在此,我郑重呼吁各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有识之士:

1、尊重生命,尊重动物,不吝啬自己的爱心;

2、无论自己的宠物年老、体弱、生病还是残疾,都不放弃、不抛弃它们;

3、保证动物有一定的自由,让它们生活无所恐惧,能自由表达天性;

4、有能力和条件的人,对流浪动物进行有责任感的收养、领养、寄养;

5、依法合理、人道的利用动物;

6、不从非法商贩处购买伴侣动物;

7、不欺负、不伤害流浪动物;

8、将“关爱生命,善待动物”的理念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也许您的狗狗也流浪过,相信我们一点点的爱心和所做的这些简单的事情,就能够让那些还在外面流浪的'小动物们重新感受到爱与关怀,甚至给它们一个温暖的新家,告别流浪生活。

我们希望能聚集更强大的力量,帮助它们,不再让它们到受伤害。

流浪狗倡议书3

你可曾看到那蜷缩在角落的小小一团,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无辜的瞅着你?

你可曾听到那一声声因为饿极而无力的哀鸣,在蚊蝇飞舞的垃圾堆里一点点微弱?

你可曾感受到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因伤残而被丢弃的小生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它们是善良而又可爱的狗狗,是人类忠实的伙伴;它们曾用自己憨态可掬的表演逗乐过满眼泪花的小孩;它们的乖巧伶俐曾为主人带去无数欢乐;它们的忠诚念主曾深深地打动人类……可是却因为主人的一时不慎而走失或因为伤残而被无情抛弃,它们是流浪狗。

尽管很多地方都已经成立了流浪狗救助站,但因为政府相关部门并未全面实施养狗方便条例,养狗人士态度随意,流浪狗的数目还在不断增加。而救助站因为缺乏相关经费支持等原因,未能给它们提供更广泛的帮助,它们中有的很幸运的被救助站收留,但更多的狗狗还是在绝望地流浪着。

或许买一件小饰品于你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可以给它们一份生的希望。本周三周四关爱流浪狗武大小分队(经管青协,武大新生命义工之家,绿洲环保协会)将在学校各大食堂门口举行义卖活动,为救助站筹集更多的资金,以便帮助更多的流浪狗,同时我们也接受各位同学的募捐活动,届时希望大家关注。

义卖募捐:10月17号,18号。

各大食堂门口。

义卖物品包括手环,鼠标垫,胸章。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某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会为某个遥远的生命带去冬日暖阳般的温暖。

你的一念之间,于它,或许是生与死之间。

关注流浪狗,关注弱势群体。

推荐第2篇: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孤寡老人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2012年3月20日星期二我们班组织开展了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全班组织去敬老院看望并照顾那里的孤寡老人。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们也主动进去敬老院。里面有许多老人以前都有值得骄傲和让人敬佩的职业,如:军人、教师、干部等!他们选择敬老院,有的是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感觉生活寂寞;有的是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处,拥有共同的兴趣,相近的人生观念和相似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更能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生活乐趣。

我们在校门口集合,由社会实践委员带队,步行前往天池公园的敬老院。 老人们一看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十分关心我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怀,还有一些老人们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与我分享自己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候”的战争岁月,还与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老人们都感慨的说,正是国家的各种福利和党的政策才能像今天这样无忧无虑的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的老人表示同学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乐趣。和老人们聊了一会儿,有位老婆婆提议和我们拉歌,老人们唱一首歌,我们唱一首。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时间匆匆而过到中午老人们休息的时间了,我们不得不在老人的送别声中列队回学校了!

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这些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在我们镇上也赢得的一致好评。一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Xx班xx报告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推荐第3篇:小学生日记流浪狗

在我们学校旁边,有一只流浪狗。

它有黄白相间的毛色,骨瘦如柴,身体小小的,两只耳朵耷拉着,眼睛不停地寻找食物,并一脸忧郁地向大街走去。

它已多次出现在我的眼前。狗在坑坑洼洼的地方蹦来蹦去,脏水溅到了它的身上,我真想替它擦一擦,因为实在太脏了!忽然,它看见了一根肉骨头,便竭尽全力的狂奔过去。嘴里衔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它躲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津津有味地品尝这根骨头带来的美味。吃完后,它仿佛精神十足,昂首挺胸,好像一位严格要求的哨兵。狗上了大桥,两只凶恶无比的大狗,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威风凛凛,对小狗虎视耽耽。小狗瑟瑟发抖,胆战心惊。但是,聪明的狗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调虎离山之计。狗一切都准备好了。它点了点川流不息的汽车,两条愚笨的狗果真都往那儿看,狗一看笨狗中计了,便迅速逃之夭夭。就这样,机智的小狗就胜利逃过了这一劫了。

冬天,寒冷的北风呼呼的刮,雪纷纷落下。饥肠辘辘的狗再也找不到自己的食物,但它仍旧坚持生的希望,相信自己能度过重重的难关,见到阳光的。狗辛苦地找来了几张旧报纸,找个地方便立刻睡着了......我真看它可怜兮兮,很同情它,送给它破旧的毯子。狗兴奋极了,心里暖暖的,热热的,便不觉得凉嗖嗖的。

春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周围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流浪狗伸了个懒腰,张开了疲惫的双眼,肉.饼干.骨头.水果.棉被.睡袍.鞋子,甚至一个精湛的狗窝......都当做礼物送给可怜的狗。狗热泪盈眶,激动地向人们点点头,表示忠心的感谢!流浪狗不再是流浪狗,它有属于自己的家了,从此以后,它也就不用愁吃.喝.穿.住了,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享受生活了。

其实,动物和人类是可以和谐相处的!

推荐第4篇:流浪狗的抒情散文

外面一只流浪狗,很小,全身雪白。邻居见它可怜,就抱回来养。刚开始,它怕生,看见谁都咬。后来时间长了,我们进门时,它总会在你脚边跑来跑去,很是惹人喜欢。

听见我们脚步声,它会冲出院子跑出来迎接。摇着尾巴,两条前腿搭在人的脚面上,不停往上爬。不理都不行,你要是不理,它就不走了。可是你理了它,它更就不会走了,活活一个赖皮。

有吃剩下的肉,骨头,馒头,饼子之类的,就会喂它。院子屋檐下,放着清水和食物,还有铺着一些麦草,让它休息。因为它很会缠人,所以院子里每一个人都很喜欢它。平时闲下来的时候,逗逗它,喂它吃东西,给它洗洗澡。

每天早上,它会叫着敲打门。你不开,它一直敲,一直叫。你打开门,它会满地跑。叼起鞋子,袜子,还有毛巾,丢的满地都是。有时候甚至会跳上床去走几步再跳下来,脏脏的爪子在你的床单上留下几多梅花。让你笑也不是,气也不是。最坏的是,它有时候会随地大小便,弄得房子很脏。你打它,它转身便逃,费了好半天劲才抓住,然后一顿痛打。可是下一次,它还会继续。好像很没有记性,也不管你打了它,下次还是会缠你。

有趣的是,你去提水,它跟在后面,你抓绳子,它会咬住另一端往后拉。闹来闹去,半天也提不上水。你放下,它也放下,你抓起,它也会叼起,赶也赶不走。

放一个盆子,倒满水。你看着它,它就会跑,一边跑一边叫。它最不喜欢洗澡,半天按到水里,它还是会一直挣扎,溅起很多水花。给它洗完澡了,你也就洗完脸了。你给它洗澡,它给你洗脸,礼尚往来,很是公平。

我平时喜欢狗,因为它对人很是忠实、可信。不论你自己怎么,你怎么对它,它都会对你好。不像猫,贪婪而又狡猾。因此,猫在身边,我会赶开它,而对于狗,我倒是很乐意逗逗它。很是感谢,这只小白猫狗,给我在闲暇时候带来欢乐,也很是庆幸它的主人丢了它。

推荐第5篇:关爱老兵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老兵的社会实践报告

烟台大学:调研老兵福利待遇 关爱老兵身心健康

2014年正值全民族抗战77周年,为更好地了解老兵,追忆峥嵘岁月,关爱老兵身心健康,7月12日,烟台大学药暖兵心实践队开始了第一天的征程,实践队特地对相关人员及部门进行了采访。

上午,在队长的带领下,实践队到达了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老年公寓,并对抗美援朝老兵周世良进行采访。84岁的周爷爷就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以及其中英勇就义的邱少云的故事给队员们进行了详细讲述,让队员们了解到了许多。爷爷说,毛主席的尧尧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盖寡。蕴含了很多哲理,也希望我们时时记得甘于寂寞,做一个正直的人。此外,实践队也向周爷爷赠送了自制的健康手册,并对周爷爷的身体健康状况作好记录,以方便日后回访。

下午,实践队又到达烟台市民政局进行了相关采访,优抚科何科长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何科长热心地为队员们解答了相关问题,并向队员们介绍了烟台地区老兵的分布情况以及国家相关福利政策。他热情地为实践队联系烟台各区的民政局工作人员帮助寻找老兵,大力支持实践队的工作。

一天的实践过去了,大家虽然辛苦,却收获颇丰。队员们不仅听到了战争中的故事,而且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以及老兵优良的品质,为更好地扩大团队影响力、做好关爱老兵的社会实践奠定了基础。

推荐第6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组长:张子亮

组员:王璐、陈林、董会玲、董艳坤、陈程程、蔡晨晨、秦兰

走访时间:2010年11月15日、16日

走访对象:长春市56中学、东长小学、西四小学、南岭小学的部分困难农民工子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成为我们亟需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国共青团《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了解长春市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和主要需求,为长春市政府、共青团长春市委关爱农民工子女提供信息数据,我们于2010年11月15日对长春市南关区56中学、东长小学、西四小学、南岭小学分别进行了走访。报告如下:

一、走访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走访范围

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走访我们第三小组走访了南关区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开展调查问卷的活动,分别是小学部分:东长小学、南岭小学、西四小学,中学部分:56中学。

(二)走访对象及内容

走访组从四所中小学随机抽取20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问卷,

提取数据,又与随机抽取的八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

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通过校领导的支持,找到了对农民工子

女情况较了解的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进行访谈,通过听取孩子们、学

校老师们的宝贵看法和意见以掌握和分析南关区农民工子女的现实

状况。此外,我们小组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通过进入农民工子女

的家庭,观察居住环境,实地与孩子们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对农民

工子女的生长环境,物质水平、日常所需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二、走访反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缺乏管教和课外

学习能力,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

(一)学业方面

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时间有限,不能为其提供

课余辅导,检查日常作业等学业支持,无法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

务,(例如:语文要听写生字或者读课文,英语要考单词等),久而

久之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对孩子在文具,

教辅书籍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下降。

(二)思想道德方面

一些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计长时间不在身边,寄宿于

亲戚家。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重应试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

教育模式,使农民工子女在遇到心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时缺乏疏导教

育者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从而产生自闭,自卑等消极情绪。

(三)生活健康方面

农民工子女居住地经常流动,或者住在比较艰苦的城乡结合部。由于大多农民工子女家庭收入并不高,所以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存在很大困难,父母工作时间较长与孩子日常沟通交流极少,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程度缺乏关注。我们询问过的大多数孩子都表示希望父母在家多陪陪自己。而当面对严重疾病时,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仍然只能吃药治疗,无力去医院检查。

三〃问题解决对策

我们走访的几所学校对农民工子女问题比较重视,例如:西

四、南岭小学的老师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筹钱捐物,进行课余辅导。东长小学建立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档案,几乎做到了存有每位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及职业,单独装订成册。56中学开展阳光奖学金活动其中的小百合奖专门为农民工子女设立。

针对此次走访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地方政府应深入贯彻国务院

关于减免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的意

见,结合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

性法规,形成减免帮扶的长效机制,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应继续加

强加大对存在较多农民工子女的公

办学校的资金支持,对民办学校、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行帮扶和政策

指导,鼓励社会及个人对民办学校、

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捐赠。提高社

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度。教育属

于公共事业本应由政府承担,所以

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把农民工子弟

学校吸收到公办当中,不要城市本

位思想,动辄以学校规模太小师资

力量差而一封了之。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

教育,老师要关注本班农民工子女

学生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应及时对

其指正疏导,学校内部有条件可设

立心理咨询室。适时进行家访及课

余辅导。多举办科普文体活动,增

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学校的了解。

4.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子女享受

城市义务教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

是遵循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

原则,即属地在哪里就接受哪里教

育。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

管理体制以无法适应现在流动人口

大量增加的现实,农民工子女无法

负担得起借读费,致使他们被排斥

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5.治标更要治本,农民工子女生

存现状折射出农民工在改革大潮中

的艰难处境,如何加强农民工权益

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

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

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尽快

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

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

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

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才是

解决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问题的根

本。

6.针对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机

构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职

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收集适合

农民工的岗位信息,通过多种渠道

及时发布。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有针

对性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

农民工的竞争创新能力。

7.我们可以开展爱心一帮一,组

成领导干部和学校老师大学生志愿

者的帮扶队伍。开展义捐,家访,

课余辅导,科普文体活动等形式的

帮扶项目。目前根据调查,农民工

子女对计算机,英语方面的知识和

文具需求量大,可以成为我们行动

的初步切入点。

总之,农民工子女问题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凸显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次暑期通过下乡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我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这次去的地点是位于桃园县的小村,那里的人们祥和而宁静、简单而朴实。

虽然那里很美,可是那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

推荐第7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68小时(活动时间)

调查人:调查时间:2012年1月12日

调查对象: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进学小学,河南小学,梨花小学,延河小学,延

吉一中,延吉四中,延吉六中,延吉九中,金牌教育中心的部分农民工子女

现代社会日益告诉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

广泛关注。因为我这次寒假有机会在延吉长住,因此想要了解一下延吉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情况以及其中的问题,经过走访调查,制作了这份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范围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进学小学,河南小学,梨花小学,延河小学,延吉一中,延

吉四中,延吉六中,延吉九中,金牌教育中心

(二)调查方法

对这些小学的5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询问,并且也与这些学校的校领导进行了交流。随后,

又亲身走访了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三)发现的问题

(1)学习方面

农民工子女在家学习情况不理想,父母没有办法辅导他们的学习,而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也

很有限,很多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他们没有办法自己加以解决,越积越多,导致学习上与城市

孩子越拉越大。

(2)精神状态方面

农民工子女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思想、行为上缺乏正确的劝导和教育,与城市生

活水平的巨大差距让他们的心理上蒙上了阴影,学习上缺乏动力。

(3)日常生活方面

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生活水平很低,日常生活方面的条件比较恶劣,而且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有

限,不能及时解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孩子的自尊心和自爱感受到严重的损害。

(四)解决办法

(1)学校应该特别为农民工子女组建班级,并在学费上有所优惠。老师应该健全与农民工

子女家长们的联系方式并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上的辅导力度针对此次走访调研中存在

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帮扶力度,适当的减免他们的学杂费;

(3)社会上应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

综上所述,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关乎到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度,我们

必须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让祖国的下一代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推荐第8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文进宇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2级计算机三班)

摘要:一个社会的发展其背后总会有许多默默无闻奉献的人,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城市的建设速度,而这样的速度背后也必有些一支无言的生力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奉献了很多,社会应该给他们所应得的回馈,维护好他们所应享有的权益, 基于以上方面,我利用暑假时间对现下社会普遍关心的,也是农民工们最关注的农民工子女生活问题做了一项社会调查报告。关键词:农民工子女、爱心捐助、教育、厌学、心理问题 。

正文:

据调查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情况十分复杂,大多数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抚养,甚至还有居无定所的情况,而有一部分则是随父母入城。通过个别访问了几个农民工子女后我们发现,虽然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状况不尽相同,然而暴露出的问题却是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农民工子女的生活问题。许多农民工子女父母均在外地便由爷爷奶奶抚养或寄宿在外地等,这便造成了许多农民工子女生活上的许多问题。虽然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村的孩子在生活自立上相对比城里孩子强些,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方面并未成熟并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很多时候爷爷奶奶也无法照顾周全,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教育与引导,从而许多农民工子女不仅生活状况不理想,生活上缺乏引导更易误入歧途

第二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当前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绝大部分只是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根据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以后并未继续接受教育,原因同样十分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实例的证明,父母不在身边光靠学校的监督远远不够,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其约束力和动力远远不够,从而容易产生叛逆厌学等不良情绪,学习情况不佳甚至退学这类现象并不鲜见。

第三是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往往是许多问题的根源,许多农民工子女是其父母从小就外出务工因而从小缺失了家庭的温暖,心理状态自然与其他孩子不同,调查发现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进而影响以后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成为我们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国共青团《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了解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和主要需求。

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走访我们小组走访了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村庄开

展调查问卷的活动走访了和兴村

走访组从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问卷提取数据又与随机抽取的八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通过校领导的支持找到了对农民工子女情况较了解的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进行访谈通过听取孩子们、学校老师们的宝贵看法和意见以掌握和分析南关区农民工子女的现实状况。此外我们小组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通过进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观察居住环境实地与孩子们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对农民工子女的生长环境物质水平、日常所需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通过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缺乏管教和课外学习能力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

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时间有限不能为其提供课余辅导检查日常作业等学业支持无法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语文要听写生字或者读课文英语要考单词等久而久之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对孩子在文具教辅书籍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下降。一些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计长时间不在身边寄宿于亲戚家。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重应试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农民工子女在遇到心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时缺乏疏导教育者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从而产生自闭自卑等消极情绪。

农民工子女居住地经常流动或者住在比较艰苦的城乡结合部。由于大多农民工子女家庭收入并不高所以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存在很大困难父母工作时间较

长与孩子日常沟通交流极少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程度缺乏关注。我们询问过的大多数孩子都表示希望父母在家多陪陪自己。而当面对严重疾病时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仍然只能吃药治病无力去医院检查。

我们走访的学校对农民工子女问题比较重视老师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筹钱捐物进行课余辅导。小学建立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档案几乎做到了存有每位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及职业单独装订成册。开展阳光奖学金活动其中的小百合奖专门为农民工子女设立。

针对此次走访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地方政府应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减免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的意见结合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形成减免帮扶的长效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应继续加强加大对存在较多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的资金支持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行帮扶和政策指导鼓励社会及个人对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捐赠。提高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度。教育属于公共事业本应由政府承担所以要在适当的时候逐步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吸收到公办当中不要城市本位思想动辄以学校规模太小师资力量差而一封了之。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老师要关注本班农民工子女学生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应及时对其指正疏导学校内部有条件可设立心理咨询室。适时进行家访及课余辅导。多举办科普文体活动增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学校的了解。

4.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子女享受城市义务教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是遵循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原则即属地在哪里就接受哪里教育。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以无法适应现在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农民工子女无法负担得起借读费致使他们被排斥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5.治标更要治本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折射出农民工在改革大潮中的艰难处境如何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问题的根本。总之农民工子女问题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凸显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农民工学生已经成为城市学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学生群体,因此,针对他

们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已成为学校、教师、家庭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

首先,学校应给与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由于农民工孩子来自农村,使他们与集体中的城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交往中具有退缩、提心吊胆、没有魄力等特点。有的孩子还是半路转学,就更加缺少和同学们认识熟悉的过程,在活动中容易受到冷落,胆小一些的学生越是受到冷落就越不愿和同学们交流,于是恶性循环形成孤僻的性格,导致了自卑心理的形成,他们想融入到集体之中,却又害怕来自城市同学的冷漠。共同的处境使他们同病相怜,常常在农民工孩子内部自成“ 一帮”,形成一些小团伙。这些小团伙具有极强的小团体性,并和班集体存在一定的距离,成为一个游离的群体。还有一些学生放弃学校环境到社会上寻找温暖,与社会中的无业青少年相结识,这些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从而导致相应的问题行为频频出现,也对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在对待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应该注意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多发现他们身上的其它长处,并给予足够的表扬,帮他们提高在集体中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要努力防止形成小团体,注意它们于社会上的交流,避免给社会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带来隐患。

其次,学校应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孩子的父母千辛万苦来到城市,把子女送到城市读书,渴望的就是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能像城里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因此,无论是成绩的差异,还是性格的不合,抑或是心理的缺陷,学校老师都要一视同仁,从内心去关心他们,并努力做好他们的心理转化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第三,学校多开展集体活动,增强与同学间的亲和力,使农民工孩子尽快“本土化”。由于农民工学生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的融入到集体中去。那么学校就应该组织班级学生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并有意地安排这部分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并让他们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老师还要积极地协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自己,为他们树立信心。并有意安排他们与其他学生一道共进退,增强与同学间的友谊和凝聚力,也能使他们尽快与班级融为一体,适应当地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注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如果开设有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有专门的心理教师或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就可以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

康的因素。这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

第五,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农民工孩子父母的联系,是促进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学校的一个关键。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多组织农民工家长学习孩子的心理,了解教育,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综合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与提出的一些浅陋的观点看,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人不应歧视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我们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面对的不单单是读书的问题,更有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农民工的后代,将不再是“农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公民。他们可以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突显在我们面前,更让我们深思现在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十分严峻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成本,这个成本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担。政府要把农民工问题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合二为一,切实解决好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城市群体的问题。而教育部门应该和社会共同协起手来,办好教育,办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学校应把农民工孩子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尽快且和谐融入城市。这样不仅仅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这次暑期通过下乡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我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参考文献:

[1]雄若愚,董结琴.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J].中国国情国力,2002,(12).

[2]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周佳.私校公助—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方案[J].教育科学,2003(6)

推荐第9篇: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儿童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三、当代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认识

表1对什么是留守儿童的含义认识

表2 政府在关注留守儿童方面发挥的作用

表3我们是否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和了解

四、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

(一)各级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

(二)家庭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三)学校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四)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Article/zjbgsxbg/65132.htm

留守儿童的现状

【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这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严重不相符合的。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初中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数量达到198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为了掌握这些状况的现状,寻求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我利用暑假在临近的各乡村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实践。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 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在调问卷查中,49%的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只有46%的留守儿童在周末学习,玩的人数达到14%。在学校学习态度好的留守儿童只有48%,35%的同学写作业是出于老师的要求。在被调查的100名留守儿童中,有77%的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没有其他的学习途径了。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68%的留守儿童认为如果政府努力帮助他们,他们的生活将会更好。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这些都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当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三种方式。

一是放任型。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那些接受寄养的人,担心引起误解,影响亲戚、邻里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不敢管理,放任自流;还有少数祖父母也无意对孩子进行约束。这部分留守家庭中的儿童学习完全靠自觉,生活学习缺乏监督。

二是溺爱型。父母一方在家或单亲的家庭,有的经济条件较好,无力关心孩子的思想,便只知道在物质上满足他们,或孩子一生气就顺从他们,导致溺爱。有的祖父母或寄养家庭认为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缺少父母疼爱,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爱,事事依顺着孩子,长时间也会造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三是严厉型。一方在家的父母,往往因为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孩子,当孩子一旦不听话或犯错时,就大声呵斥,动辄打骂;有的祖父母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以“书是南山竹,不打书不熟”、“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为信条,使用粗暴教育手段。

因此,这些孩子在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调查中,不想读书,想自己去赚钱的留守儿童占12%,他们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三、当代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认识

表1对什么是留守儿童的含义认识

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

不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

有点印象,不是很清楚

47%

25%

28%

政府重视,

作用很大

政府比较重视, 发挥作用比较大

政府不太重视,

发挥作用不大

政府不重视,

根本不发挥作用

7%

22%

63%

8%

表2 政府在关注留守儿童方面发挥的作用

表3我们是否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和了解

无所谓

非常有必要

没有必要

3%

95%

2%

表4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因素(多选)

当地经济的落后

政府社会关注不够

孩子缺失亲人的关爱引发的心理问题

其他因素

73%

45%

37%

11%

从表1我们容易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留守儿童的具体含义的了解程度是令人震惊的,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的人数只占47%。这一数据不难说明,这个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有63%的同学认为政府在关注留守儿童这个方面不够重视,发挥作用不大。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通过表3发现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的思考和了解。

在回答“您对关注留守儿童有更好的建议吗?”很多同学认为政府应当完善各种保障制度,增加政府财政对当地教育事业的投入,给予留守儿童亲人般的温暖和实质性的教育;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是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作为当代有素质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主动取关心、帮助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同学持只有的观点:我们得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开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四、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影响着部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最为关注的是有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留守儿童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关爱。

(一)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文规定:“暂时或永久脱离家庭环境的儿童,或为其最大利益不得在这种环境中继续生活的儿童,应有权得到国家的特别保护和协助。”当前,要想真正有效地解决关爱“留守儿童”的这样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要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导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1、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

2、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特定的职能机构,负责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工作;

3、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综治、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单位应定期通报交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

(二)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

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作为学校,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负责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

2、要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考核班主任工作中,有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思想交流、学习和在校安全情况的监管,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沟通。

3、要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4、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差,很多甚至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四)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老教师、老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等群体构成一张补缺拾遗的监护网络。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在农村的作用,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发现,目前留守儿童的各种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委、政府能够真正的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关护、关心,就能够达到真正关心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一定可以得到保障。

(五)对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倡议

当代大学生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社会道德了解不深。在辽阳,能够参与的社会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以后我们上网看报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了解社会,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我们从童年走过,烂漫的人生季节他们也应该享有。我们今后更应关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们。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我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及《中国县域经济报》

【2】、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民盟涪陵区委课题组调研报告.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第一期调研报告.

【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5】、四川统计局.四川调查:消除体制障碍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网.

文章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Article/zjbgsxbg/65132.htm

推荐第10篇: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走近孩子,走进幸福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

系部名称:民航飞行学院

专业:民航运输管理

年级:大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政府及小学

实践时间: 2010年7月5日

2010 年7月20日

共15天

前言:据目前数据,我国留守儿童数量达到5700万,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为此,我们深入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地区,实践调研,通过采访、支教、“走近孩子,走进幸福”的活动、走访以及活动反馈等形式完成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并达到以下目的:①让政府更清楚地了解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生活的现状。②让学校能够根据不同的儿童因材施教。③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④让父母能够了解子女的真实想法和关爱的力量。⑤让儿童更加了解父母辛勤劳动的艰辛和对他们的无私的爱。⑥培养我们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吃苦耐劳,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⑦宣传民航知识,以扩大儿童的知识面。 正文:

201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热烈展开,我们组成了“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分队,成员9人,计划深入陕西省咸阳市农村地区,通过采访、支教、“走近孩子,走进幸福”的活动、走访以及活动反馈等形式展开留守儿童课题研究。7月8日,我们到达活动目的地——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开始为期7天留守儿童调查行程。

在乡亲们家安顿好后,队长找来竹竿将院旗立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民航飞行学院)向村民们介绍了团队的来意。出乎每一位成员意料,短暂的支教活动引起了乡亲们热情的关注,他们放心地让孩子接受队员的指导。

当笑容满面的孩子们早早地端正坐在教室里,队员们感动不已。一张张纯洁的面容,像是一幅幅无瑕的画卷,让队员们感到了肩上的责任。为了更有效率的指导孩子们学习,团队分成八组,分别指导一至八年级的学生。每年级七到八人——后来队员们得知,原来这所乡村小学总共仅有56名孩子。教学开始,第一天没有准备齐全,队员们在教育中显得有些紧张。但一天的初步指导后,他们也很快发现了情况:这群孩子们不乏性格孤僻、沉默不语的“问题学生”,而且接受的教育也多少落后于城里的孩子。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竟不会两位数乘除,仅仅依靠手指头计算加减法。这些问题显得急迫而困难,队员们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学到该懂的知识,并与他们的家长耐心的交流。第二天,学习照常进行,三个时间段——“7:00-9:30,10:30-12:30,15:00-18:30”,孩子们按时上课。不同的是,孩子们比第一天竟多出了一倍:村里人听说大学生来支教后,纷纷让自己的孩子赶来接受辅导。在村里人眼中,放假了的孩子是格外调皮、捣蛋的,而在学校里,孩子们才能乖乖地学习,不调皮捣蛋。因此,团队的教学中又多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保障每个人的安全。“铃„„”,熟悉悦耳的声音响起,孩子们纷纷欢喜地冲进教室找好位子坐下。这温馨的场面让每一位队员很感动,这也是他们曾经历过的。

七月的咸阳,天气灼热烤人。而队员和孩子们毫无倦意。对孩子们的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即便是同一年级的孩子,也是差距明显,所以一些三年级的孩子不得不被放在一年级中指导,而一些五年级的孩子则已经可以预习初中的知识。一位性格内向的女孩儿,虽已小学三年级却还仅仅会单位数字的加减法。如此掉队的学习热情让指导她的刘文学队员极其担心,队员们商量一下后,决定用各自的空余时间对她进行额外辅导。乘除法不会,便从简单的加法教起,甚至用数手指的方法来让她熟悉基本的运算法则。短暂的几天支教,也许并不会对她的学习状况有根本改变,但她脸上的笑容至少证明队员们的努力给她带去过鼓励、欢乐。

七月十一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离开了支教长达一星期的咸阳市礼泉县庄河村。这段独特的“旅行”给队员留下了太多的回味,尤其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留给队员深深印象的同时也提醒了每个人:“留守儿童”问题任重而道远,对孩子们的关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带着种种疑问和沉重的责任感,团队开始了实践调查的第二站——陕西省政府。

经过队员们提前百般预约,最终团队得到了陕西省政府人力资源部陈建强秘书长的热情接待。两名队员在陈秘书长的带领下走进了办公室,陈秘书长打开电脑,耐心的查阅相关资料。经过介绍,队员得知,陕西省在2005年专门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旨在对下一代儿童加强学习、心理上地辅导。当被问到这样的一系列措施在陕西省各地的落实情况时,陈秘书长认真的说:“大量的留守儿童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单靠政府的政策是难以解决的,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让社会行动起来才会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他建议队调查发现员们应该继续进入基层发现问题,在大量分析基础上得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意见。两个小时的访谈,让队员们切身体会了政府对待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作出的巨大努力;而此时此刻,队员仍旧感到肩上的重担,责任在催促着每一位同学马不停蹄地工作。

面对即将结束的行程,每一位成员心情仍旧沉重。就在团队刚刚到达西安的第二天,报纸上便出现了一则惨痛的新闻:陕西丹凤县五名儿童相约自杀。而经过了解,其中三名是因为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如此的重担摆在眼前,即便是出现很久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如今进步的社会里仍旧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团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会继续追踪问题的深层细节,得出最终的分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行程结束,队员们搜集了一个星期的支教中所相积累的资料以及之后的采访调查报告。在查阅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积极的分析留守儿童问题,我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1.心理问题

在我们支教礼泉县小学中,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子总和周围同学相处不融洽,整日沉默不语,性格孤僻。经过多方了解,我们得知她并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困难,可能是家长的疏忽及周围的同学冷淡的态度导致她怪异的性格。长期的不合理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造成不良后果。 2.学习问题

在这所小学里,家长对孩子成绩普遍的关注。然而却很少有能够帮助孩子学习的。一方面,农务繁重,家长抽不出时间监督;另一方面,家长本身文盲,无法给予孩子知识上的辅导,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知识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我们在最后一天的孩子家长会上,将这一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讲将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家长沟通,提出孩子在学习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加上监护人本身意识问题,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这种现象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3.生活问题

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城里孩子那般阔气。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

为了保证属于“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结合陕西省留守儿童问题政策及礼泉县(活动实践地)政府政策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2、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3、大力开展校园活动。这几年,每年学校都要开展大规模的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庆祝六·一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对“留守儿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缓解他们的厌学情绪。

4、实施制度化的家访,逐步建立起了学校与“留守儿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总结:

幸福,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样的一群孩子,本身并没有任何缺陷,真正缺少的是社会给予的优良教育和心理指导;他们缺少的是社会本应带给他们的快乐。十几天的支教活动,走近了孩子,也走进了幸福。与孩子的相处,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孩子们内心质朴的对于快乐的渴望,让我情不自禁的想带给他们充实的生活。这也许就是经历的责任感,也带给了我久违的幸福。他当队员们用简单的计算方法解答了他们沉思已久的问题,每一位孩子都会激动不已,拿起一小截儿铅笔在纸上努力的演算。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渴望有人给他们讲解心中早有的疑问。他们是快乐、懂事的孩子,却都没有注意到被社会的忽视,没有对自己人生理想的一点塑造,也没有对前途隐隐的担心。为什么当孩子们的父母去外地辛辛苦苦的打工为社会奉献大量的劳力和时间,而孩子们却得不到本因属于自己的教育和关爱?这是社会的缺陷,是社会的忽视。农村地区原本落后的生产力会在如此循环往复的体制中愈发落后,而进步的社会如果能回过头拉住他们,便会改变这一现状。

让孩子们真正快乐,就给予他们应有的教育和关爱,让社会关注起来。当孩子们一切安好,社会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第11篇: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

调 研 报 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10011***班

队员:罗**、蒙**、庞**、石**

苏**、王**、王**、魏**

目录

一、活动背景:..........................................................................................................2

二、实践目的:..........................................................................................................2

三、实践意义:..........................................................................................................2

四、实践主题:..........................................................................................................2

五、活动时间:............................................................................................................2

六、活动地点:..........................................................................................................3

七、团队成员:..........................................................................................................3

八、实践内容:..........................................................................................................3 1.留守儿童成因调查...........................................................................................3 2.留守儿童成长状况调查...................................................................................4 3.慰问留守儿童...................................................................................................6 4.团队自我教育...................................................................................................6

九、实践总结:..........................................................................................................7 1.实践情况...........................................................................................................7 2.实践特色...........................................................................................................8 3.宣传渠道...........................................................................................................8 4.不足之处...........................................................................................................9

十、实践回顾:........................................................................................................10

1

一、活动背景: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由此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倍受社会关注,面对留守儿童心里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社会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也是我们国家明天的接班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实践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够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调研水平,磨练我们的意志和耐性。

2.展开宣传,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号召社会对留守童援助。3.通过调研活动,加深对留守儿童的了解,深入留守儿童内心,挖掘他们的心里的矛盾和困惑。

三、实践意义:

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我们这次实践主要就是希望能带给他们快乐,尽可能的同他们敞开心扉地交流,让脆弱孤单的他们感受到我们手心的温暖,享受到大哥哥带来的爱,感受到整个社会的爱。

四、实践主题:

大手牵小手,携手展翅高飞—关爱留守儿童

五、活动时间: 2013年8月12日

2

六、活动地点:

灵川县灵田镇力水村

七、团队成员:

罗**、蒙**、庞**、石**、苏**、王**、王**、魏**

八、实践内容:

1.留守儿童成因调查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大批青壮年人员外出经商打工,在外拼搏闯世界谋发展,留下子女同老人们待在家里,成为 “留守家庭”。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儿童长期长期没有同父母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儿童在性格上形成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性格孤僻、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情绪波动大,孤独、寂寞、敏感、焦虑、急躁、任性、抑郁、苦闷、烦恼、脆弱等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不会与人相处、任性,不合群、暴力,逃学,上网成瘾、早恋等状况;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由留守儿童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和教育的相关问题。

留守家庭的影响是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一重大因素。由于长期没有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无法受到父母教育而让家庭教育这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在留守儿童大多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叔伯舅姨等亲戚生活在一起。这些构成了“隔代教育”“放养教育” 。隔代的教育,造成很多的教育缺陷。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精力有限,缺少正确有效的方法、溺爱孩子,无法同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放养教育是指寄住在亲戚家的儿童,由于亲戚间的诸多的顾虑,往往无法对孩子从思想上给予教育,只能做到让孩子饿不着,冷不着只能管理好孩子的生活而无法管理好孩子的思想。缺少同孩子沟通和思想上的管理。造成孩子的放任和自由。而给学生在心理上带来严重的影响。

3

2.留守儿童成长状况调查

1) 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能否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是我们所关心的。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在独立生活能力方面的状况,问卷特设7题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起居、穿衣、做家务、整理书包、上学等方面都存在较高水平的独立性,其具备了基本的自主生活能力。同时,通过比较发现,留守儿童在独立起居和做家务的能力上强于当地的非留守儿童。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很重要的,因此父母外出对于孩子独立能力的锻炼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有益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中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而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

2) 留守儿童具有较高的学习独立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独立性水平。大部分儿童能够自觉完成作业。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比较研究中发现:(1)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困难”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2)留守儿童中“父母管其学习”的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3)在他们“遇到困难找父母帮忙”的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低。“请同学帮助”的则比非留守儿童高。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平时无法给他们以学习上的帮助,以致于他们只有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而言应该是有帮助的。然而从比较的差异性上来看,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困难更多,这对于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小学生毕竟有一种生理上的弱势,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还并非足以很好的学习,在遇到困难时没有父母给予适时的帮助会使其心理遭受更大的挫折。这一点需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注意。

3) 留守儿童能够较好地理解父母,部分儿童在与父母的关系上稍显冷漠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依赖性还是比较大的,他们认

4

为亲子之间还是互相理解的。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在“遇到困难时,爸妈给了很大的帮助”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长期在外”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如果父母外出,会很想念他们”,大部分留守儿童认为“如果父母外出回家,会非常高兴”,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比较了解他们”,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很关心他们”,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很辛苦”。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和正常的。

但是其中一个问题的结果也许又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即一部分的留守儿童认为“当同学和他的父母一起出去玩时,并不羡慕”。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应该会对这种事情比较羡慕或者期待,可调查的部分结果反映却恰恰相反。其中也许有两个原因:一是虽然父母外出,并未在亲子关系上给孩子留下任何不良的影响,反而使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二是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孩子已经对于良好甚或亲密亲子关系的期望很低,表现出一定的冷漠。如果原因是后者,作为家长应该引起重视。 4) 留守儿童与抚养人关系比较亲密

在调查中还有一项结果值得注意,即虽然留守儿童与抚养人关系比较亲密,然而他们有孤单感的比例还是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由此可见,抚养人虽然能够给孩子带来生活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可还是无法让孩子在精神上有一种支撑和依赖。这种孤独感的长期存在无疑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这是作为家长和学校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5) 留守儿童和教师的关系值得深思

问卷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喜欢老师”,大部分留守儿童认为“有些女教师就像妈妈一样亲切”,由此可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他们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以来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的有所作为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好的效果的。

当然,调查结果中也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1)只有少部分儿童人为教师经常表扬他;(2)极少教师经常找孩子谈话或者家访。只要在学校里成长过的人们都有同样的体会,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对于这些在心理上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在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教师如能承担起培养其自信心的重任,则会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成长动力。因此,此 5

调查结果也许值得学校和教师深思。

6)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同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5.1%的留守儿童“在学校里有很多朋友”;77.4%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很多朋友会帮助他”;79.1%的留守儿童“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愿意找他帮忙”;除父母以外,他们认为和同学在一起最开心。

从年龄特征上来讲,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情感发展方面是有非常强烈的需要的,“同辈群体”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留守儿童而言也是如此。然而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孩子的感情沟通便更多的寄托在其他人身上,如此以来,同学则成为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在他们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慰问留守儿童

我们一行人到了目的地后,两个孩子就很热情地簇拥了上来,跟我们问这问那的。在我们向老人表明来意之后,老人热情而又有点防备地把我们请进屋里。屋子是老式旧房子,光线不足,略显黑暗,地板还是泥的,家里的生活基础设备没有几件拿得出手,可谓家徒四壁。看到孩子们对我们带去的西瓜垂涎已久,我们首先把西瓜切了和老人孩子们一起吃。看着孩子们吃得很开心的样子,我们也很欣慰,同时我们也开始向孩子了解他们的年龄,上学情况,兴趣爱好等。聊完天以后我们一些人陪孩子玩游戏,拍照,另一些则听老人讲述这个贫穷的家庭的种种不幸和苦难,老人这时才是敞开心扉,向我们倒出心的苦水,压抑的表情也渐渐的舒缓开了。

4.团队自我教育

慰问留守儿童结束以后,我们就留守儿童展开了讨论,大家都积极讨论发表意见,大家对留守儿童问题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今天的慰问之行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次的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我们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在社会发展形势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代理家长的重点。作为代理家长,深知责任的重大.经过各种渠道我们了解

6

到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引导他们走上正途。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大学生还有学校,社会都应多关注他们,对留守儿童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各方面的爱,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九、实践总结:

1.实践情况

2013年8月1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宿舍一行八人按照原定计划一起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首先,我们在学校四周四处打听哪里有留守儿童,经过多次走访,终于打听到了消息。原来学校附近的下力村有一户留守儿童,男孩叫刘晓军,女孩叫刘晓甜。但是我们从来没去过下力村,我们只能沿着居民所指的方向走去,自行寻找。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我们走了一个小时,还没找到下力村,只知道它就在 7

前方,中途我们甚至都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是一想到那些生活这么困难的留守儿童,我们再次打起了精神,向下力村进发。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找到了下力村。

下力村是灵川县的一个小村庄,村子不大,但是房子挺密集,经过多番询问,我们才打听到了刘晓军的家庭住址。热心的村长夫人还亲自带我们去到他家,我们非常感谢她。刚走进刘晓军家,我们都沉默了好一阵,我们的眼眶被眼前的景象湿润了,刘晓军家的环境跟我们学校的宿舍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她家非常简陋,昏暗的房子下住着爷爷、奶奶、妹妹和他四个人。晓军10岁,晓甜6岁,他们平时都由爷爷奶奶照顾。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是兄妹二人非常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

由于平时很少有人到家拜访,所以他们对于我们的到来,感到非常的意外。在我们表来意之后,他们才明白过来。我们带了一些水果和学习用品给他们,随后我们便坐下和爷爷聊起天来,我们聊了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得知爷爷奶奶并没有工作,而且年纪老迈,平时就养牛、养狗、种地来挣点生活费,生活十分艰苦。难以供应两个孩子日常生活学习上的开销。虽然他们申请了低保户,政府也给予他们一些经济上的支持,但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没办法完全帮助他们。

我们跟爷爷聊了好久,直到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两兄妹得知我们要走,一直哭喊着不让我们走,我们心里十分难受。在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很安静,谁都没有讲话,但是我知道大家心里想的都是这个贫困的家庭,想着如何才能帮助他们。

2.实践特色

走进留守儿童家庭,深切问候,给予关怀。以前我们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大部分仅仅是处于喊口号的阶段,没有真正地进行实践,甚至连留守儿童都没见过,这次我们到留守儿童家拜访,才深入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在这里我们呼吁大家都把关爱留守儿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宣传渠道

1) 网络宣传

8

根据我们上网收集资料,我们发现网络平台是个不错的选择,当下较为流行的网络平台有: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腾讯平台QQ、搜狐网络、新浪、百度平台、百度特约商户、百度搜索开放平台、百度贴吧、谷歌等等,另外根据调查发现周边人员用得比较多的平台包括新浪微博平台,QQ空间,所以我们决定各在这两个网站申请一个网络互动宣传账号,由于这些平台的活跃用户很多,取得的比较大的响应,所以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宣传效果。

2) 飞信宣传

利用我们组内的成员的人脉圈进行飞信宣传,希望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并加入我们的活动,由于圈内人员的积极响应,很多的宣传内容被转发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

4.不足之处

1.社会实践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由于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都没有经验,都是靠自己摸索,没有有效的指导,所以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 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我们的活动主要是看望探访留守儿童,并和他们一起交流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没能让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9

2) 调查不过深入。我们只是通过语言上的交流来获取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应该与这些留守儿童过上一天或者几天来亲身体会他们情况。

十、实践回顾:

此内容为图片,因涉及隐私所以删了

0

第12篇:关爱老年人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为了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和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社会上形成抚平济困、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同时,让老人共享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与村上几名大学生自行组织展开了“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截止到今天我的假期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

7月20日早我们三名志愿者来到当地的敬老院——义和庄敬老院,我们陪老人们聊天、打牌 去年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也来到这里 所以我们与许多老人都很熟悉了 他们都非常欢迎我们 我们看到他们也非常亲切 在聊天的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这里的老人大都是本镇的且大都是孤寡老人 县政府和敬老院为他们提供了优良的食宿环境 同时也提供了许多娱乐健身设备 为他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了许多娱乐 在聊天的过程中 我们认识了一位83岁的老战士 他们52年的复员兵 在聊天过程中她给我们讲起了他所参加的几次战役 讲起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他还给他们演唱了许多抗战歌曲 他还说感谢党和政府给他提供过了这样好的环境让他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我们深深的祝福这位共和国的老兵健康长寿 感谢他为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所作出的贡献。在和老人们聊天之后 我们又与工作人员聊了起来 他们说这里残障老人比较多 每个人刚来的时候都不太适应,爱发脾气,但这他们都能理解,虽然这里的工作有些苦有些累,但看到这些老人们展开的笑颜时光匆匆,已经好几个老人纷纷的离开了……比起去年的兴奋与冲动,今年的自己则少了分冲动,多了分理性与冷静。冷静地看待着每一天、出现的每一种状况、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分析、认真解决。解决了,不敢懈怠地迎接着下一个困难。

8月11日,我们来到我村王爷爷家王爷爷是一名老兵,在中年的时候取到了一位精神上有点问题的媳妇,从此艰难的生活就开始了,如今,家里的儿子学业有成,但因为娶媳妇,担心妻子会嫌弃自己的家庭,却离开了父母,去市里过自己的生活。这老两口,真是有苦难言啊,一心只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生活得更好,看着两个人现在靠捡垃圾为生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他家就住在我们村东头,每次回家的时候就会买一些东西看望他们,虽然说的话不多,但是,他们每次都盼望我去。这天我去的时候,竟然发现,王爷爷门口停着一辆车,进了院子才发现原来是王爷爷的儿子和儿媳妇回来看望两位老人家了,王爷爷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卡不能到这些我以为放心了。在往后的几天里却发现王爷爷家的门是锁着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被儿子接到市里去生活了,老人家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8月20日,带着水果和奶粉等营养品来到了孙奶奶家。孙奶奶的老伴很早去世,儿子在外地工作,平时一个人生活很孤独。每次回家我就会找孙奶奶聊天,孙奶奶从年轻时候谈到年老,从儿子谈到孙子,老人兴致盎然,聊的是不亦乐乎。他的生活态度很乐观,我们一起唱老歌,打牌、有时还会看上一段经典的的黄梅戏。孙奶奶待我特别好,就像亲孙女一样,这是这个假期最后一次来看望她了,我们一起包了饺子,吃饺子的时候,她哭了,说“要是我的孙女也在身边该多好啊”我就笑嘻嘻的劝她,您就把我当您的亲孙女,我把您当亲奶奶对待,她笑了,什么都不说,只是一个劲的点头。每次离别的时候,孙奶奶总说“别忘了有时间再来啊。”我就说“知道了,会来的!”可是我知道这次是假期的最后一次了。其实还真有点放心不下她……

xx年7月20日至8月10日的短短20天的暑期实践活动,从开始筹备到实践总结让我体会到了爱的力量,青春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在这次为期20天的实践活动中获益颇丰。在实践中,我亲眼目睹了老年群体的辛酸与无奈,我亲耳聆听了老年人的心声。在此,我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年人这一群体,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注、关心和帮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献出自己力量,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敬老、爱老、助老!了解社会老年群体生存状况,倾听老年人的声音,关爱老年人的生活,奉献爱心,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李洪娜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第13篇:关爱老年人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

关爱老年人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为了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和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社会上形成抚平济困、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同时,让老人共享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与村上几名大学生自行组织展开了“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截止到今天我的假期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

7月20日早我们三名志愿者来到当地的敬老院——义和庄敬老院,我们陪老人们聊天、打牌 去年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也来到这里 所以我们与许多老人都很熟悉了 他们都非常欢迎我们 我们看到他们也非常亲切 在聊天的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这里的老人大都是本镇的且大都是孤寡老人 县政府和敬老院为他们提供了优良的食宿环境 同时也提供了许多娱乐健身设备 为他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了许多娱乐 在聊天的过程中 我们认识了一位83岁的老战士 他们52年的复员兵 在聊天过程中她给我们讲起了他所参加的几次战役 讲起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他还给他们演唱了许多抗战歌曲 他还说感谢党和政府给他提供过了这样好的环境让他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我们深深的祝福这位共和国的老兵健康长寿 感谢他为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所作出的贡献。在和老人们聊天之后 我们又与工作人员聊了起来 他们说这里残障老人比较多 每个人刚来的时候都不太适应,爱发脾气,但这他们都能理解,虽然这里的工作有些苦有些累,但看到这些老人们展开的笑颜时光匆匆,已经好几个老人纷纷的离开了„„比起去年的兴奋与冲动,今年的自己则少了分冲动,多了分理性与冷静。冷静地看待着每一天、出现的每一种状况、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分析、认真解决。解决了,不敢懈怠地迎接着下一个困难。

8月11日,我们来到我村王爷爷家王爷爷是一名老兵,在中年的时候取到了一位精神上有点问题的媳妇,从此艰难的生活就开始了,如今,家里的儿子学业有成,但因为娶媳妇,担心妻子会嫌弃自己的家庭,却离开了父母,去市里过自己的生活。这老两口,真是有苦难言啊,一心只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生活得更好,看着两个人现在靠捡垃圾为生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他家就住在我们村东头,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

每次回家的时候就会买一些东西看望他们,虽然说的话不多,但是,他们每次都盼望我去。这天我去的时候,竟然发现,王爷爷门口停着一辆车,进了院子才发现原来是王爷爷的儿子和儿媳妇回来看望两位老人家了,王爷爷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卡不能到这些我以为放心了。在往后的几天里却发现王爷爷家的门是锁着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被儿子接到市里去生活了,老人家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8月20日,带着水果和奶粉等营养品来到了孙奶奶家。孙奶奶的老伴很早去世,儿子在外地工作,平时一个人生活很孤独。每次回家我就会找孙奶奶聊天,孙奶奶从年轻时候谈到年老,从儿子谈到孙子,老人兴致盎然,聊的是不亦乐乎。他的生活态度很乐观,我们一起唱老歌,打牌、有时还会看上一段经典的的黄梅戏。孙奶奶待我特别好,就像亲孙女一样,这是这个假期最后一次来看望她了,我们一起包了饺子,吃饺子的时候,她哭了,说“要是我的孙女也在身边该多好啊”我就笑嘻嘻的劝她,您就把我当您的亲孙女,我把您当亲奶奶对待,她笑了,什么都不说,只是一个劲的点头。每次离别的时候,孙奶奶总说“别忘了有时间再来啊。”我就说“知道了,会来的!”可是我知道这次是假期的最后一次了。其实还真有点放心不下她„„

2010年7月20日至8月10日的短短20天的暑期实践活动,从开始筹备到实践总结让我体会到了爱的力量,青春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在这次为期20天的实践活动中获益颇丰。在实践中,我亲眼目睹了老年群体的辛酸与无奈,我亲耳聆听了老年人的心声。在此,我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年人这一群体,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注、关心和帮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献出自己力量,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敬老、爱老、助老!了解社会老年群体生存状况,倾听老年人的声音,关爱老年人的生活,奉献爱心,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14篇:关爱老年人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为了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和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社会上形成抚平济困、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同时,让老人共享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与村上几名大学生自行组织展开了“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截止到今天我的假期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

7月20日早我们三名志愿者来到当地的敬老院——义和庄敬老院,我们陪老人们聊天、打牌 去年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也来到这里 所以我们与许多老人都很熟悉了 他们都非常欢迎我们 我们看到他们也非常亲切 在聊天的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这里的老人大都是本镇的且大都是孤寡老人 县政府和敬老院为他们提供了优良的食宿环境 同时也提供了许多娱乐健身设备 为他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了许多娱乐 在聊天的过程中 我们认识了一位83岁的老战士 他们52年的复员兵 在聊天过程中她给我们讲起了他所参加的几次战役 讲起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他还给他们演唱了许多抗战歌曲 他还说感谢党和政府给他提供过了这样好的环境让他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我们深深的祝福这位共和国的老兵健康长寿 感谢他为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所作出的贡献。在和老人们聊天之后 我们又与工作人员聊了起来 他们说这里残障老人比较多 每个人刚来的时候都不太适应,爱发脾气,但这他们都能理解,虽然这里的工作有些苦有些累,但看到这些老人们展开的笑颜时光匆匆,已经好几个老人纷纷的离开了……比起去年的兴奋与冲动,今年的自己则少了分冲动,多了分理性与冷静。冷静地看待着每一天、出现的每一种状况、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分析、认真解决。解决了,不敢懈怠地迎接着下一个困难。

8月11日,我们来到我村王爷爷家王爷爷是一名老兵,在中年的时候取到了一位精神上有点问题的媳妇,从此艰难的生活就开始了,如今,家里的儿子学业有成,但因为娶媳妇,担心妻子会嫌弃自己的家庭,却离开了父母,去市里过自己的生活。这老两口,真是有苦难言啊,一心只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生活得更好,看着两个人现在靠捡垃圾为生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他家就住在我们村东头,每次回家的时候就会买一些东西看望他们,虽然说的话不多,但是,他们每次都盼望我去。这天我去的时候,竟然发现,王爷爷门口停着一辆车,进了院子才发现原来是王爷爷的儿子和儿媳妇回来看望两位老人家了,王爷爷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卡不能到这些我以为放心了。在往后的几天里却发现王爷爷家的门是锁着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被儿子接到市里去生活了,老人家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8月20日,带着水果和奶粉等营养品来到了孙奶奶家。孙奶奶的老伴很早去世,儿子在外地工作,平时一个人生活很孤独。每次回家我就会找孙奶奶聊天,孙奶奶从年轻时候谈到年老,从儿子谈到孙子,老人兴致盎然,聊的是不亦乐乎。他的生活态度很乐观,我们一起唱老歌,打牌、有时还会看上一段经典的的黄梅戏。孙奶奶待我特别好,就像亲孙女一样,这是这个假期最后一次来看望她了,我们一起包了饺子,吃饺子的时候,她哭了,说“要是我的孙女也在身边该多好啊”我就笑嘻嘻的劝她,您就把我当您的亲孙女,我把您当亲奶奶对待,她笑了,什么都不说,只是一个劲的点头。每次离别的时候,孙奶奶总说“别忘了有时间再来啊。”我就说“知道了,会来的!”可是我知道这次是假期的最后一次了。其实还真有点放心不下她……

第15篇: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专业:工程管理一班 姓名:杉爷 学号:201111245114 摘要: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降了。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初中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留守儿童

社会现状

原因

建议

相关文件 导言:在这炎炎的暑假,我们对部分留守儿童以及在校老师进行调查。通过口头问答、网络、资料搜集等方式了解了留守儿童的概念,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以及此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我们首先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1 接下来我们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

然后,我们了解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经过一番了解后,我们总结了留守儿童存在一下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 2 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调查中,不想读书,想自己去赚钱的留守儿童占12%,他们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3 而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留守儿童是知之甚少的。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的人数只占少部分。这个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也远远不够。政府在这个方面也不够重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周围的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的思考和了解。部分同学认为我们得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开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我们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提了一些建议。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影响着部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最为关注的是有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留守儿童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关爱。

(一)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文规定:“暂时或永久脱离家庭环境的儿童,或为其最大利益不得在这种环境中继续生活的儿童,应有权得到国家的特别保护和协助。”当前,要想真正有效地解决关爱“留守儿童”的这样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要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导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1、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

2、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特定的职能机构,负责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工作;

3、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综治、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单位应定期通报交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

(二)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

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作为学校,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负责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

2、要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考核班主任工作中,有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思想交流、学习和在校安全情况的监管,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沟通。

3、要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4、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差,很多甚至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四)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老教师、老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等群体构成一张补缺拾遗的监护网络。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 5 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在农村的作用,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发现,目前留守儿童的各种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委、政府能够真正的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关护、关心,就能够达到真正关心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一定可以得到保障。

(五)对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倡议

当代大学生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社会道德了解不深。在辽阳,能够参与的社会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以后我们上网看报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了解社会,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我们从童年走过,烂漫的人生季节他们也应该享有。我们今后更应关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们。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我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及《中国县域经济报》 【2】、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民盟涪陵区委课题组调研报告.【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第一期调研报告.【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5】、四川统计局.四川调查:消除体制障碍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网. 6

第16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爱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爱

--关于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主题报告

本次三下乡活动涉及范围较广,主要是以全国各省市的乡镇地区为主,在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走过5年辉煌历程之际,我也有幸作为商丘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退伍中的一员,心中倍感激动,特别是当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幕式之后,更受鼓舞。这次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党的了解,明确党的要求,也是为了发扬我们大学生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于是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商讨之下,我们决定其前往商丘市郑庄村进行为期六天的暑期实践活动。

这个村虽然不太富裕,但是能够感觉的浓厚的乡村气息,民风淳朴,人们也非常的热情。

到这样一个村庄开展三下乡活动,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和知识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学习和宣传三个代表的思想,亲身体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含义;积极向广大人民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完善自我。

为了是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我们做了许多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服装的统一,一些不要材料的准备以及打印,和一些具体的分工,这样下来,思路就比较清晰了。另外这次活动的经费主要是由校团委提供,他们对我们也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作为三下乡的一员,就更应该责无旁贷了。

作为本次三下乡活动的重头戏,我们还在郑庄村开办了小学生义务辅导班。我们一共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普通话四个辅导班共计50余名小学生、初中生前来听课。在各种辅导班上,大家竭尽所能,不仅为同学们解决了各科所存在的疑难问题,还积极地给大家讲历史故事,做趣味数学题,教英文歌曲等,他们都非常的聪明、可爱。学的也非常快,这样也给了我们志愿者成就感。

此外,我们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就是去拜访村里的老人,陪他们聊天,为他们照下最美的照片,我想岁月带给她们的不仅是满头白发,不仅是那深一道浅一道的皱纹,而是一种沧桑,他们才是最需要关爱的人。最后我们把洗好的照片免费的送到了他们的手里,看到他们脸上那慈祥的笑容,我们也感到无比的高兴。

在活动之余,我们还一起买菜,一起做饭,吃饭时十个人围着一张大桌子,虽然简陋了点,但还是很开心,还记得那天下大雨,我们吃过饭后,主席她们几个就冒着雨在外面洗碗,一个人撑伞,另一个人洗,那场面我至今都没有忘记。在和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大家待我们有自己的亲人,是我们感到好象回到了家中一样。我们还一起看电影,玩游戏等。

我们住的地方(当地村委会),那里有一个老党员,他跟他老伴一起住在那里,我们去了之后,他对我们非常照顾,有什么需要的他们都尽量帮助我们,让我们感觉十分的温暖。老党员年纪大了,也有了几十年的党龄,之前为村子也做了许多的贡献,他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更是一位可爱的人,可命运就是那样残酷,他的老伴早些时被诊断出是癌症,看着那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心里觉得酸酸的,只能在这里希望他们能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衷心祝福他们。

这次活动还得到了村长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临走时,我们志愿者们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精彩的节目,看到他们笑得那样开心,我们的目的也算达到了。最后,我们全体成员一起与村长、村民还有小朋友们合影留念。至此,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深刻认识,受到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思想教育。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带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总之,我以为这是一条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才的好途径,是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好办法,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形式。以后我还会更多地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17篇:敬老院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学号:1315102040 姓名:赵亚男 班级:13级商务英语2班

实践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由于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门在外,很少回家,老人们孤独寂寞,行动不便,又无人照顾,即使住进了敬老院,内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们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怀。因此,通过实践,希望可以呼吁社会关注这群被遗忘的人,关爱这些老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份爱心,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温暖老人们的心窝,使他们爱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满了欢言笑语。开展献爱心活动,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实践过程:

1、送出爱的礼,走进爱的心

一大早,阳光明媚,我和几个同学就一起带着爱心礼物来到了敬老院,我们把小小的礼物送到他们手里,却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们心里。老人们都很感动,和蔼可亲的,有的还和我们谈起心来!

穿着大红棉袄的李奶奶非常健谈,她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爱好唱歌跳舞,她饶有兴趣地跟我们探讨着英语的语法,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句怀旧版的英语对白,那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全然忘记了她是一位老人。

刘爷爷是位退伍军人,老伴很早就过世了,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女常年在外,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所以来敬老院找找朋友,找点安慰,让自己不再那么寂寞!老人和我们谈起了他参军的情况时,很是感动,

1 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部队,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兴奋与不舍,但可以看出其中夹杂着这么多年来的辛酸泪,一个人的寂寞生活让他的面容更显憔悴了!

2、拉着爱的手,唱着爱的歌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80高龄的陈奶奶,老奶奶常年坐在轮椅上,尽管行动不便,但她每个星期都会坚持写写字,听听老歌!她还教我们唱起了《五字“不老”歌》,人老心不老,勤动手足脑;人老神不老,乐观精神好;人老气不老,烦愁被吓跑;人老志不老,奉献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乐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标;人老不摆老,学习永不骄;人老不怕老,困难吓不倒……伴着动人的歌声,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违的笑,我们也笑了,笑得有点心疼,那一刻,真的很快乐。

3、将爱付出行动

和老人们谈谈心之后,我们开始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把爱付诸了实际行动,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动手干了起来。每个人都带着关爱的心,做着关爱的事,如给老人们晾衣服,晒被子,倒垃圾……有的给老人轻轻按摩,有的还帮老人剪指甲,看着小手拉大手,心中有说不出的温暖。到了午饭时间,我们主动给一些老人喂起饭来,一口,两口……此刻的他们就像婴儿般渴望得到捧在手心里关怀,那幸福的笑脸,感动的泪水,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我们还带来了一些欢笑。有讲笑话的,有跳舞的,有吹笛子的,每个人都希望给小小的院子,带来大大的温暖。身体硬朗的张爷爷干脆还给我们伴起奏来,他拿出了搁置很久了的二胡。拉着二胡,哼着小调,别有一番风味,老人们的脸上都露出的久违的笑,很甜很美。

2

4、进行深入调查

最后,我们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长赵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近况。他告诉我们:“院里的老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还是有保障,也还算丰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贫乏了。老人们的内心其实也和孩子们一样,他们更加害怕孤独,更加渴望得到温暖!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朗,但他们内心的那扇门却把自己关了起来,最痛苦的是,当想到亲人时,只能自己独自一人在黑夜里默默流泪。”

正如,有的老人拉着你的手,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坎坷的经历和家事,情到深处时,泪如雨下。落寞惆怅衰飒,似乎充斥着他们的整个生命。连容纳幸福快乐的空间都挤不进去,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我想他们一定很思恋那个自己曾经住过大半辈子的家,因为在这里,幸福快乐并不是会蔓延到每一个角落,也并不惠及每一位老人。走出大门时,我看出了大家的依依不舍,也看到了有的人在偷偷擦眼泪。

实践结果:通过这次的关爱老人活动,可以看出老人们其实很怕孤独,一点点的关爱都可以让他们冰封的心融化,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要多陪他们聊聊天,多关爱他们。当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老人们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关怀和问候。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建议:

1.希望敬老院可以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给老人们配备活动室,阅览室,保健室。老人可以到活动室里和别的伙伴们聊聊天,下下棋,活动室里还最好有健身器材,或者象棋,扑克,麻将等娱乐用品。活动中心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老年人活动,如老年人畅谈会,太极扇,太极拳比赛等等。

2.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美化公园,花园等公共场所,使得

3 老人们除了在空闲时间可以去活动中心活动之外,每天早晨还可以在公园里扭秧歌,唱歌,跳舞,散步,这些都会让他们的身心舒畅。

3.对于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老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鼓励老人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4.希望政府部门能定期给这些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和置办生活用品,解决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提高贫困老人的生活补助,为老人安置娱乐设施,即使是一台小小的电视机,也会使老人们身心愉悦,喜笑颜开的。

5.希望医疗机构组织能够定期上门给老人看病,提倡自愿服务,保障老人们得身体健康。

6.加强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学生走进老人,帮助老人,进行“送温暖,献爱心”的志愿者服务。

7.关爱老人的身心健康,从精神的需要送给老人七个“伴”。

①“众伴”-就是要走出封闭的狭小生活空间,远离孤独,多与人交流和接触,彼此交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以此增强安全感,从而达到健康延寿的目的。

②“德伴”-加强道德修养,做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事事通达,心胸宽广,这必然会使老人的心里获得平衡。

③“爱伴”-爱家庭,爱社会,爱生活,爱大自然。不仅满足被别人所爱,更要注重自己奉献爱。因为奉献爱的过程也是使人心怀感恩的过程,使得心境更好,心态更健康,从而使老人的童心不泯,抗衰延年。

④“乐伴”-笑,是乐观豁达的象征,是美好心情的自然流露。从此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苦,使老人们更加心平气和,神清气爽。

4

⑤“动伴”-老人能够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和运动。可以利关节,丰肌肉,通血脉,活筋骨,有利于身体健康。

⑥“说伴”-有话不说憋在心里,时间长久也会生病。无论是高兴的事还是烦恼的事,无论是喜事还是愁事,老人还是一吐为快。因为,对老人来讲,说也是一种通气化瘀的良药。

⑦“书伴”-老人要经常看书读报,才能使他们天天用脑,益智增神,生活充满乐趣,延缓身心的衰老。

实践总结和体会:或许有人认为,敬老院是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快乐天堂,但这次的敬老院之行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没有亲人的嘘寒问暖,没有朋友间的谈天说地,那些老人给我的感觉就是孤独寂寞,仿若大沙漠中孤独的旅行者般无助和无奈。有的房子大大的,但很冷清,没有一点温暖,他们的心也是如此吗?除了他们自己,无人知晓。有的房子小了点,人多一点,却依然没有热闹的气氛,每个人都仿佛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仿佛在他们的世界里有着我们一触即发的伤疤。尽管我们很热情的去帮助他们,去关心他们,但有些老人还是会害怕,会不愿意。可能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都相信不了,何况是别人了!他们的眼神是那么的迷茫,表情是那么的无助,犹如在生死边缘徘徊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会老的,每个老人也都曾经年轻过,请不要嘲笑老人的思想落后,因为以后我们也会跟不上时代,不要嘲笑老人行动迟缓,因为以后我们也会这样,也不要嫌弃老人不讲卫生,他们吃过的苦比我们吃过的盐还多,更不要抱怨老人的叨唠、叨唠,有的时候这是许多老人对儿女深爱的一种方式,只是这种方式年轻人都不喜欢,甚至讨厌,于是老人和年轻人就有了代沟,有时还会引起冲突。都说

5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多一点关怀,少一点抱怨,敬老光荣,忤逆可耻,有的时候,小小的爱真的能造就大大的幸福。

“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责任。关爱老人,就像关爱明天的自己,明天的我们也会老,也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会行动迟缓,也会不可理喻的叨唠不停……那时的我们一定很想得到关爱,得到尊重。孤独时,也一定会很想有人陪吧!因此,再忙,别忘了打个电话,再烦,也别对老人发脾气,关爱老人不是只有付出金钱,一声问候,一个笑脸,公交车上一次让座……其实就这么简单。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握手、拥抱,甚至是亲吻!让语言、握手、拥抱、亲吻成为我们与老人之间的桥梁!关爱老人,关爱明天的自己,从心灵交流开始!

敬老院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二)

白发苍苍,手持拐杖,走路蹒跚,这些已成为老人的象征;孤单、寂寞、无助也似乎是老人的代名词。老人,他们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雪,需要的是关怀与爱。在他们安享晚年之时,哪怕是我们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段真诚的祝福足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甜蜜。

正因为如此,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来到了邛崃市敬老院,开展我们的“怀一份真情,送一份温暖”川农学子走进敬老院帮扶孤寡老人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这些老人带来一份快乐。

早早的,我们就做好了全部准备,来到了敬老院。邛崃市敬老院坐落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镇上。刚到敬老院门口,我们就感受到了老

6 人的热情,也许是他们太久的孤独终于迎来了“热闹”。我们带来了西瓜,药品送给老人,看着他们饱经沧桑的脸容,摸着婆婆干瘦且有点发抖的手,我感到一阵阵的心酸。

到敬老院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爷爷奶奶们打扫他们的寝室卫生。带上口罩我们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分工合作,擦窗户,扫地一样都不落下。看着我们努力的干着,虽然我们脸上留着汗水,但是我们心里却一点都不觉得累,很开心,终于能够用我们自己的力量为他们做一点事情,看着他们充满感谢的眼神,我们觉得再辛苦也值得。我们为他们做一点点事情,他们热情的感激很一阵,我突然觉得这种朴实的“给予与接受”的感觉很好很好。

第二件事情就是和爷爷奶奶们聊天,从他们口中我知道了他们的辛酸苦辣。其中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爷爷,他是一名红军,他说:“我们年轻时侯的生活十分艰苦,能否解决温饱是最大的问题,有时候能吃上一顿番薯粥已经很好了,我们还吃过草根、树皮,甚至还要饿上好几顿……”。爷爷回忆着辛酸的经历,而我却只能倾听着、安慰着、鼓舞着。好想和他们一起感受当时的一幕幕。后来,爷爷还表示,目前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保障,大家的常来探访让他十分满意现在的生活。说到这,爷爷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随后,婆婆还谈到我们这一代的学生,并对我们大加赞叹。交谈之余,我们还为他们献上歌曲。总之,当时的敬老院歌声﹑笑声久久的回荡着。

第三件事情就是给爷爷奶奶们派饭,帮他们把碗筷准备好,把饭菜送到他们手上,看着他们吃的津津有味的表情,连我们都感觉那饭菜很香。

后来我们还和他们一起在健身房切磋,教他们打太极拳,看着他

7 们想认真的学好,却又滑稽的动作,大家都笑的合不拢嘴了。

时间飞逝,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当我们挥手离开的那一刻,大家都有点不舍,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再来看看的。

通过这次亲身体会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与他们心与心的交流,听着他们那扣人心弦的人生故事,我感慨万千:我为老人们生活在那个困难时期的遭遇而深表同情,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安定和谐的时代而感到十分的幸运。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个年代已经是无限的幸福,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眼前人,我们更要懂得尊敬长辈,体谅父母,多与他们沟通。另一方面,老人们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背景,经历不一样的风雨,但他们有着相同的需要——我们的关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我们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年轻人更应该弘扬美德,多与老人们沟通,在老人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让他们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亲人般的爱!

8

第18篇:“关爱敬老院老人” 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敬老院老人” 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为响应学校关于“学习宣传十八大,实践奉献在基层”的宗旨。利用寒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以“缅怀岁月,真情奉献”为实践主题,面向社会,感受身边的大事小情,将目标锁定在社会群体中最薄弱的老年群体。

二.实践内容

所以这个假期我来到了自己家附近的一所敬老院,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敬老院老人们感受到儿女的关心以及社会各方人对于他们的关心和呵护。我与老人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其中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当今社会,不知道孝敬老人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忘记了他们的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他们拉扯,在自己有能力挣钱吃饭后,就将年老的父母给抛弃!任由他们艰苦度日。或有些儿女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自己的父母,以为自己有能力把父母送到最好的敬老院,有最好的人员专门照顾自己的父母,便报答了多年的养育之恩。殊不知,他们根本不懂得自己的父母需要的是什么,他们不需要最好的住宿环境,不需要最好的人员专门照顾他们,他们需要的只是自己的儿女能够多陪他们吃吃饭,聊聊天。这么简单的愿望,但现在竟连看自己儿女一面都成了奢望! 三.实践过程

在来到敬老院之前,我做足了准备,虽然不是很充分,但却是我满满的心意。我去超市买了两箱奶,买了水果。还准备了几首歌曲。东西虽然买的不多,但是这些吃的里是我对这些老爷爷,老奶奶的爱与关心。我坐在爷爷奶奶身边,给他们讲笑话,削苹果,剥橘子,还站起来特别大声的为爷爷奶奶唱了首歌唱祖国。虽然唱的不是很好听,但是爷爷奶奶都给我鼓掌,那一刹那,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窝,看见这些慈祥的面孔,虽然他们已经老了,但是身上依旧有种耀眼的光芒。他们的笑像冬日里的阳光,不刺眼但是却很温暖。我知道,我的选择没有错,来到这个敬老院,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与爱,不仅仅是我带给老人们的关心,我收获的是满满的爱。在那一瞬间,感觉自己很开心,很自豪。

四.实践体会

次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对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让我懂得了父母的来之不易,让我明白了万事孝为先。也许有些事情来得及,但是父母已经迈入年老,不要等到失去他们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才想回家去看看,那时,留给你的,也只是一座空房子,和曾经的照片。小时候,总喜欢缠着父母买糖吃,到了高中,总是嫌父母唠叨,每天就会说学习学习。大学了,才发现,回趟家是那么的困难,想见自己的父母也只能通过视频,得知父母安好便已经很开心。工作了,工作忙,总是没时间回家,得父母打几遍电话才能回家吃一顿饭。有些东西就是得到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只有失去了才明白其中的可贵。越容易的事情越不被人们所记住,最后留给自己的,是孩时的照片和父母温暖慈祥的笑容,而此时,那也仅仅是照片了。 尊老爱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

拒绝冷漠,爱心传递,将冬日里的阳光点燃,让温暖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12-4班

王冠淞

第19篇:关爱老人活动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老人活动报告

―走访敬老院

我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于2013年8月6日开始展开,共六天,利用周末时间探望老人。本次活动主题为关爱老人,夏日为老人送温情。现将此次活动有关情况心得报告如下﹕

也许,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只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里面应该是那种很安静冷清或者带有一种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的感觉。迟暮老人,冷院高墙,夕阳冷风,也许受之前一些负面报道的影响,有点消极:这是我在没有去敬老院之前的映像了。不过去了敬老院后,我就发现了我的狭隘了。

当天早上,我和几个之前早已计划联系好的同学一起来到了敬老院,在进去的瞬间,眼睛就打破了之前的认知——有人跑步,有人下棋,有人打太极……在透过叶隙洒下的阳光里,我感觉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活力四射的青年!

等到晨练结束,我们走到老人们的休息室把一份份我们自己认真选购或者手动制作的礼品送到了老人手里。和蔼可亲的老人们都很感动,也很欢喜!各自和我们拉起了家常:穿着大红衬衫的李奶奶非常健谈,她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爱好唱歌跳舞,她饶有兴趣地跟我们探讨着英语的语法,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句怀旧版的英语对白,那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全然忘记了她是一位老人;刘爷爷是位退伍军人,老伴很早就过世了,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女常年在外,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所以来敬老院找找朋友,找点安慰,让自己不再那么寂寞;老

人和我们谈起了他参军的情况时,很是感动,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部队,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兴奋与不舍,但可以看出其中夹杂着这么多年来的辛酸泪,一个人的寂寞生活让他的面容更显憔悴了。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80高龄的陈奶奶,老奶奶常年坐在轮椅上,尽管行动不便,但她每个星期都会坚持写写字,听听老歌。这让我们有点汗颜。她还教我们唱起了《东方红》:东方红 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 他是人民大救星,毛主席 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呀 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 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呀 哪里人民得解放……

这样唱着唱着,不知不觉中,所有人都跟着和了起来,休息室里面飘荡着那首跑了调却伴着情的《东方红》手着拉手,老人们放开大笑,我们也笑,不过却笑得有点莫名的心疼,那一刻,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

将爱付出行动,和老人们谈谈心之后,我们开始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把爱付诸了实际行动,大家都很认真地动手干了起来。每 个人都带着关爱的心,做着关爱的事,如给老人们晾衣服,晒被子,倒垃圾……有的给老人轻轻按摩,有的还帮老人剪指甲,看

着小手拉大手,心中有说不出的温馨。到了午饭时间,我们主动给一些老人喂起饭来,一口,两口……此刻的他们就像婴儿般渴

望得到捧在手心里关怀,那幸福的笑脸,感动的泪水,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我们还带来了一些欢笑。有讲

笑话的,有跳舞的,有吹笛子的,每个人都希望给小小的院子,带来大大的温暖。身体硬朗的张爷爷干脆还给我们伴起奏来,他拿出了搁置很久了的二胡。拉着二胡,哼着小调,别有一番风味,老人们的脸上都露出的久违的笑,很甜很美。

最后,我们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长赵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近况。他告诉我们:“院里的老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还是有保障,也还

算丰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贫乏了。老人们的内心其实也和孩子们一样,他们更加害怕孤独,更加渴望得到温暖!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朗,但他们内心的那扇门却把自己关了起来,最痛苦的是,当想到亲人时,只能自己独自一人在黑夜里默默流泪。”有时,有的老人拉着你的手,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坎坷的经历和家事,情到深处时,泪如雨下。落寞惆怅衰飒,似乎充斥着他们的整个生命。连容纳幸福快乐的空间都挤不进去,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我想他们一定很思恋那个自己曾经住过大半辈子的家,因为在这里,幸福快乐并不是会蔓延到每一个角落,也并不惠及每一位老人。走出大门时,我看出了大家的依依不舍,也看到了有的人在偷偷擦眼泪。

通过这次的关爱老人活动,可以看出老人们其实很怕孤独,一点点的关爱都可以让他们冰封的心融化,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要多陪他们聊聊天,多关爱他们。当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老人们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关怀和问候。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建议:

1.希望敬老院可以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给老人们配备活动室,阅

览室,保健室。老人可以到活动室里和别的伙伴

们聊聊天,下下棋,活动室里还最好有健身器材,或者象棋,扑克,麻将等娱乐用品。活动中心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老年人活动 ,如老年人畅谈会,太极扇,太极拳比赛等等。

2.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美化公园,花园等公共场所,使得老人们除了在空闲时间可以去活动中心活动之外,每天早晨还

可以在公园里扭秧歌,唱歌,跳舞,散步,这些都会让他们的身心舒畅。

3.对于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老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鼓励老人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4.希望政府部门能定期给这些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和置办生活用品,解决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提高贫困老人的生活补助,为

老人安置娱乐设施,即使是一台小小的电视机,也会使老人们身心愉悦,喜笑颜开的。

5.希望医疗机构组织能够定期上门给老人看病,提倡自愿服务,保障老人们得身体健康。

6.加强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学生走进老人,帮助老人,进行“送温暖,献爱心”的志愿者服务。

或许有人认为,敬老院是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快乐天堂,但这次的敬老院之行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没有亲人的嘘寒问暖,没有朋友间的谈天说地,那些老人给我的感觉就是孤独寂寞,仿若大沙漠中孤独的旅行者般无助和无奈。有的房子大大的,但很冷清,没有一点温暖,他

们的心也是如此吗?除了他们自己,无人知晓。有的房子小了点,人多一点,却依然没有热闹的气氛,每个人都仿佛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仿佛在他们的世界里有着我们一触即发的伤疤。尽管我们很热情的去帮助他们,去关心他们,但有些老人还是会害怕,会不愿意。可能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都相信不了,何况是别人了!他们的眼神是那么的迷茫,表情是那么的无助,犹如在生死边缘徘徊的人。其实,每个人都会老的,每个老人也都曾经年轻过,请不要嘲笑老人的思想落后,因为以后我们也会跟不上时代,不要嘲笑老人行动迟缓,因为以后我们也会这样,也不要嫌弃老人不讲卫生,他们吃过的苦比我们吃过的盐还多,更不要抱怨老人的叨唠、叨唠,有的时候这是许多老人对儿女深爱的一种方式,只是这种方式年轻人都不喜欢,甚至讨厌,于是老人和年轻人就有了代沟,有时还会引起冲突。都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多一点关怀,少一点抱怨,敬老光荣,忤逆可耻,有的时候,小小的爱真的能造就大大的幸福。“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责任。关爱老人,就像关爱明天的自己,明天的我们也会老,也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会行动迟缓,也会不可理喻的叨唠不停……那时的我们一定很想得到关爱,得到尊重。孤独时,也一定会很想有人陪吧!因此,再忙,别忘了打个电话,再烦,也别对老人发脾气,关爱老人不是只有付出金钱,一声问候,一个笑脸,公交车上一次让座……其实就这么简单。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握手、拥抱,甚至是亲吻!让语言、握手、拥抱、亲吻成为我们与老人之间的桥梁!关爱老人,关爱明天的自己,从心

灵交流开始!

第20篇:暑期关爱老年人社会实践报告

随之计划生育的实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社会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为了完善老年人养老体系,《老年法》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老年人养老的问题,许多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应运而生。2014年暑假,我加入了林学院“夕阳之行,关爱老人”的暑期实践活动中。在活动期间,收获了很多,认识上,思想上,意识上都很很大触动。

7月7号早上我们早早的就在小南门集合了,坐车去玉福敬敬老院。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后,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玉福敬敬老院。或许是第一次去敬老院吧,我的心里很忐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知道老人们会不会接受我们的好意,不知道会不会有意外…….跟随着大部队的脚步,我走进了敬老院。院子中有不少老人在乘凉,聊天的却不是很多。同学们大家有的就直接坐下来跟老人们聊天。一时间,欢声笑语,连原来没有说话坐在角落的老人也凑了进来。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老人拉着一个小姑娘的手,开心地说着“你们又来了,早盼着你们来呢,你们来了就好了,就有人说话了,就热闹了”。其实老人需要的不多,只是大家的关心,大家的关注。老人和孩子一样,需要陪伴,害怕寂寞。

聊了会天,负责人让我进房间帮忙。刚进房间就闻到一股很难闻的味,可是当你看到那两个老人的时候,你就真的就顾不上房间里的味道了。房间里住的是两个残障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刚进去的时候,负责人正在给其中的一位退裤子,另一位正在拿着勺子很艰难喝着水。负责人给了我四个药片,让我看着正在喝水的老人把药喝了。看着老人便拿勺子边抖的手,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一刻的感受。大概一个小时吧,老人才把四个药片一个一个的吃了。走出那房间,感触很深。有多少人能注意到这些孤寡老人呢,有多少人可以给他们送来关爱呢?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年人这一群体,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注、关心和帮助。

离开的时候,好多老人都出来送我们,甚至送到门外,依依不舍。不停地跟我们讲路上慢点,明天再来!我们走了很远了,还在那里看着我们的背影。真的很有感触,我们只是跟他们聊聊天而已,老人们就那么开心,那么幸福。其实越老的人越害怕别人遗忘,越害怕寂寞,越害怕孤单。我们是大学生,我们是今后社会的主力军,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绝对不能遗忘那些处于社会劣势的老人。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关爱关注关心,还要呼吁社会各界去关爱去关注去关心老人。

以后的两天我们和老人门一起唱歌,一起剪纸,一起折东西,老人们跟我们都很开心。在这过程中,认识了一位老太太,她不让我们叫奶奶,只让我们叫阿姨。她很活跃,参与我们的所有活动,跟我们很亲。记得剪纸的时候,我把剪成的窗花送给她,她特别小心地折好,放进自己最贴身的口袋,跟我说,这里面全是宝贝,一脸的满足,一脸的幸福。每次离开的时候,他总会抓着我们的手说明天早点来啊。

其实老人们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有人能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他们就会很高兴,而这些事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倾听就会让那些老人家不再觉得孤独,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这么简单而有意义的事我想应该要有更多人来参加。

我们是本着关怀老人的想法去看望老人的,但我想到了很多很多,老人们的经历,老人们的期盼,老人们的欢乐与忧愁,或许,这就是人生吧。人生这个词对我们来说似乎包含得太多,然而于一路走来的老人,人生所赋予他们的,人生所承受的,人生所享有的,都曾在他们的生命中细细地体会。在落日西斜的日子里,苍老的声音在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敬老院里,大部分的日子他们都只是在回忆里想着“我这一辈子”。他们渐渐老去了,他们的影迹即将模糊,他们的经历即将被时间抹去,他们或者还有许多的愿望没有实现,有很多要做的事还来不及完成,而这些,是我们举手之间就能做到的。我们没有做,或者是漠视,或者是无奈,或者是忘却了,所以,老人们长久地期盼着,也长久的感叹着。偶尔一些孩子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但他们盼望的,不仅仅是孩子。

我不知道是否社会习惯忽视这些已经老去的人们,但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不应该让曾经创造了价值的老人们在最后的岁月只剩下感叹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这一个群体更应该被关怀与重视。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的必然现象,而如何保护弱势群体则体现了一个社会的人文精神与道德水平。老人应该被关怀与照顾,这不仅仅是政策与道德规章的范畴,而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仅仅在教育主题下的活动并不能彻底解决老人被漠视这一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对老人怀有爱与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整个社会的关怀与爱戴。

老去是岁月隆重的诗篇,而不是岁月遗忘的影迹;是人生壮丽的景观,而不是欲坠的残烛;是生命辉煌的光芒,而不是淡落的痕迹。

很谢谢那些可爱的老人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去关爱他们,同时,我们又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去敬老院的这次经历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因为这次的经历让我懂的了有时我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倾听,多一点奉献就可以为别人带来快乐,而自己也可以得到满足快乐的感觉。有时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伸出你的手、奉献你的爱,你就可以觉得快乐无比。这次的夕阳之行已经结束了,如果下次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参加,因为这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开心、非常快乐,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谁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古语有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幼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些曾经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老人们,不应该也不能别遗忘。暮日西沉,他们在敬老院中日日夜夜,日复一日地过着不同却有相同的日子。让我们共同倡导这个社会去关爱你他们,让他们逐渐老去的过程中安静的优雅地离去,没有太多的遗憾,太多的不幸。

《关爱流浪狗社会实践报告.doc》
关爱流浪狗社会实践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