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实习报告

2020-04-18 来源:实习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数字化实习报告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11-2012 第1学期

实习

ArcMap数据输入与编辑

—屏幕扫描数字化

班级 2009级4班 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

学号 2009203093 姓名 孟喜军 得分

一 实习内容和意义

实习内容是做一份省份行政区划地图。

意义是能做到熟练运用ArcGIS的工具来做出一副地图。

二 数据准备

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名为广东.img 中国行政区划图,名为china.jpg

三 涉及的基本概念

ArcGIS的应用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四 具体操作步骤(以*地区行政区划图为实例)

1、导入底图并进行坐标转换。用加载数据导入地图广东.img,利用,单击

进行配准。打开工具栏

,在底图上选择四个经纬线相交的点,右键单击出现

中,修为19带,对话框,在Global Mapper d的Tools下的改

下的

为高斯克吕格 6 度分带,单击确定返回,利用经纬度坐标转换成大地坐标,如图(4.1) ()

(图4.1)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1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11-2012 第1学期

依此设置完后点update display完成配准。

2、根据底图数字化地图

(1)建立并添加点图层县,市、特别行政区

(2)建立并添加线图层市分界线、边界线、河流、bianjing (3)建立并添加面图层湖泊、面-市、zhongguo 在Arccatalog中建立各数据源,导入图层后对修改各图层的名称以方便管理。 方法:

a 打开Arccatalog,首先在自己的工作文件夹我的作业中建立各类数据源。然后建立个人数据库mengxijun,进入个人数据库中右击选择New->Feature dataset建立数据集,右击该数据集选择Import,导入已经建立好的各个数据源,形成如图(4.2)

(图4.2)

b、在有底图的图层组中导入想要编辑的图层,导入图层后,在菜单栏空白处右击选择Editor,弹出编辑工具条如图(4.3):

(图4.3) 在Editor的下拉菜单中选择Start Editing,在Task中选择现在想要进行的编辑形式,如创建、切割、做镜像等,在Target中选择想要编辑的图层,用进行编辑。在编辑完成后大Editor一栏选择Stop Editing,会提示是否选择保存编辑后的图层,选择“是”。

按此编辑线、面图层。

(3)对各要素进行属性编辑

对线即县、市添加属性字段如名称(字段类型为text)、级别(字段类型为(short),为各县、市添加名称并分等级。如图(4.4)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2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11-2012 第1学期

(图4.4)

按此对各要素进行属性编辑。

(4)对各要素进行符号化。各要素的符号开成如图(4.5)

(图4.5)

方法:对于同一图层中选择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右击该图层选择最后一项Properties打开Symboloy选项卡,在最左边的Categories->Unique values,在Value Field选择需要根据哪一个字段来对要素进行符号化。根据名称的不同配以不同的颜色。在下图的Symbol列双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3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11-2012 第1学期

击色块可以对面进行编辑,在Label中修改相应的名称。

(5)对各要素进行标注

打开县级市图层的Labels选项卡,让Label feature in this layer处于选择状态,这样可以在修改完标注的样式后让其显示在地图上。在Label Field选择想要标注的内容,例如名称市名,在Text Symbol中选择标注显示的字体、字号、颜色等。右下角的Label Styles可以对标注的字的样式进行更详细的编辑。如图(4.6)

(图4.6)

在标注河流等线状地物时,在操作界面最下方的选择中,设定名称排

列的走势,输入相应的名称即可。按此对各要素进行属性编辑,最后如图(4.7)

(4.7)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4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11-2012 第1学期

(6)注记图层的添加

文本标注的一些要素不能设置比例尺范围,影响整个图层的美感,就建立一个注记图层如图(4.8)

(4.8)

(7)设置图层比例尺范围。根据地理要素类型,设置要素显示的比例范围,可设最小或者最大比例尺如图(4.8)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5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11-2012 第1学期

(图4.8)

(8)数据可视化的表达。

(1)将地图分为两个区域,一个为广东省政区图,一个为广东省在全国的位置。

方法:将视图改为Layout View,在工具栏中点选Insert->Data Frame,加入一个新的视图框。在New Data Frame中导入中国地图和南海界线,对图层进行符号化形成一个只需要指示地理位置的小地图,将小地图调到相应的位置(4.9)

(图4.9)

(2)插入地图标题、图例、指北针、比例尺。 方法:打开Insert下拉菜单,Title为地图标题,Legend为图例,North Arrow为指北针,Scale Bar为比例尺。

插入图例时,在设置图例的向导中,在Legend Items,选取想要添加的图例信息。其中选项

为设置图例显示的列数。点击下一步编辑图例的标题,设置相应的字体、字号、颜色。以下皆为默认即可。在地图中插入图例后,右击图例显示框,选择Ungroup可以对各图例单独进行编辑。编辑完成后再选择Group可再次合为一个整体。

插入指北针时只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式和大小即可。

插入比例尺时,Scale Bar为线状比例尺,Scale Text为数字比例尺,此处为线状比例尺,打开选择合适的样式,单击Properties进行更详细的设置。比例尺显示分为几个大段,

为大部分为几个小段。

为设置实际中的长度单位,为设置比例尺在地图上显示的长度单位的样式。

3、地图的输出。

方法:在菜单栏中选择File->Export Map,修改成图的名称、文件类型。在General选项卡中输入设定的地图的像素大小,单击保存按钮。如图(4.10)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6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11-2012 第1学期

(4.10)

最后成图

五 实习心得

第一次真正的自己动手做地图,让我每天都有很大很大的成就感,终于弄懂了配准是怎么回事,搞清楚了属性字段原来是一个个加上去的,也把屏幕跟踪、面切割做成功了,还学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7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11-2012 第1学期

会了面可以转化为线,线可转化为面,用切割面的方法有时会导致缝隙出现,最好用feature to line 。

通过这次作图,学习了很多东西。最主要的是学会了一种态度,凡事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也不要想着以后再做,而是学一点是一点,才会有积沙成塔的效果。

其实,和同学做的图一比较,竟然没有一点出色的地方,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再接再厉,认真学习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推荐第2篇:数字化实习报告

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一、实习安排 1.实习目的

(1)本次实习是在完成《数字化测图原理与应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通过实习,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基本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原理与方法。

(2)掌握CASS 数字成图软件进行内业成图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完成该次实习,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达到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目的。 (4)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 (5)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全站仪)使用。

2.实习任务:掌握全站仪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室内成图。

3.实习内容

(1)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图根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

(2)数据传输:数据由全站仪传输到计算机,生成图形文件。

(3)计算机图形编辑:利用数字测图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式的图形编辑与修改。

(4)图幅整饰:地形图的分幅、图廓的自动绘制。

(5)地形图输出:绘图仪输出图纸。

4.实习地点概述

我们的测区是我们的学校本科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 的草原钢城―包头。她始建于1956年,最初为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1958 年两校合并组建包头工学院,1960 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 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高校,1999 年 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2003 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位于内蒙古阿尔丁大街八号,离包头火车站大约一公里的地方,目前,学校占地121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 65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 31 万平方米。 2003 年包头钢铁学院、包头医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合并组建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包头的地理坐标是东经 109 度 50 分至 111 度 25 分、北纬 41 度 20 分至 42 度 40 分,面积为 27691平方公里。

5.实习时间及工具

时间:2012.6.11-2012.7.1 工具:全站仪一台(带脚架) ,反光棱镜一个,小钢卷尺一把、铅笔、纸张

6.小组成员:周宝惠(组长)、崔良、鲁智鹏、陈晓晓,房成贺、方云喜、祝旭阳、王凯、张旭,程伟、布仁乌力吉,姚文伯,李金雷

二、规范要求

1、坐标系统可采用国家坐标系、独立坐标系,由实习指导老师统一选定。

2、测图比例尺可选用 1:500 1:1000 1:2000,由实习指导老师根据任务和地形情况统一确定。

3、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离根据地形类别和用途的需要。

4、地形图符号注记执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7929-1995) 的

规定,对图式中没有规定的符号,由实习指导老师统一规定,不得自行设计使用。

5、地形图分幅采用正方形,规定为 50cm*50cm;图号以图廊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 单位编号 X 在前,Y 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如 1:1000,10.5-21.5) 。

6、图根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 0.1mm;高程中误差不 得大于测图等高距的 1/10.

7、测站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0.3mm;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得大于 1/10 基本等高距,丘陵地不得大于 1/8 基本等高距,山地、高山地 不得大于 1/6 基本等高距。

8、图上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与临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符合 表 2 之规定。 表2 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 地区分类 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 点位中误差

临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注: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 2 中规定值放宽 50%

9、地形图高程精度规定: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 0.5m 的平坦地区,其高程 注记点相对于临近图跟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 0.15m。 其它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 应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高程 中误差,应符合表 3 之规定。 表3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地形类别 高程中误差(等高距)平地

三、全站仪的校验与校正

1、长气泡:首先将气泡平行于两脚螺旋,假设为 0 度方向,再调平.再旋转 90 度使气 泡垂直于第三个脚螺旋再调平.然后回到 0 度位置看是否居中,如不居中照之前方法 重来,再 90 度方向看是否居中,如不平如前一样.要是这两方向都平就旋转至 180 度

方向.看气泡是否居中,是则不用校,不是则要校.其方法如下(首先看差多少,再确定 差的一半距离.再通过调校正螺丝使其改正一半.在调的时候始终把握这样一个观 念气泡在那边就那边高,校正螺丝是顺时针升高,逆时针降低.只把握住这点不管校 正螺丝在左边还是右边都可照此做.上面做完之后回到 0 度位置.看是否居中,如不 居中照以上方法重来.)

2、圆气泡:这项是在长气泡完好的基础上做的,首先将长气泡调平,这里是指各方 向都已平了.然后看圆气泡是否居中,如不是则通过调气泡下面三颗螺丝将其调平.当然这里面有经验,总之在保证各螺丝既紧又能使其居中.一般哪边高就调哪颗.

3、对中器:这项相对以上要难点.书上说是首先要将仪器调平,但经验告诉不必这 么做,因为我们这是在校对中器.将仪器架好之后,我们假设 0 度方向,把对中器对准 地面一个目标,目标越小越好.最好是自己做个十字点.然后旋转 180 度,看是否对中, 如不是则要校.这是只说全站及电经,光经比较难而且实用性不大.首先打对中器护 盖看到四颗螺丝.再看对中器的十字丝或者小圆点在地面目标的哪边.例如在上边 就松上面那颗螺丝,紧下面那颗.在这里请注意,也只是改一半,调到差距一半即可.同 理左边就松左边紧右边.其它方向按此理推.然后旋转至 0 度位置看是否居中,如不 是照止方法重做.(注意,一般几个螺丝都会动才行.但基本方法都是如此.但这只针对 于对中器是正镜才这样调,倒镜反之.国产仪器及日本仪器都是这样的.)

4、2C 值校正:首先将仪器整平,在 20 米外贴一十字丝.先在盘左照准目标再置 0, 再旋转 180 度盘右照准目标读数,正常情况是 180 度正负 15 秒.如不是就要校正,最 好是这样多做几次以确定误差到底有多大,然后通过水平微动改误码差一半,这时 十与目标不重合,十字丝在目标左边就松左边紧右边 ,反之松右边紧左边.再回到盘 左按之前方法重来.反复几次看误差是否达到允许范围.(这是水平角}

5、角校正: I 仪器调平,打开补偿器,这中是针对于有补偿器的全站及电子经纬仪的.这类

仪器都是自动校正的,只需我们按步骤做就行.盘左照准目标读垂直角,再盘右 位置读垂直角.然后盘左加盘右看是否是 360 正负 15 秒.如不是则需校正.方法如下: 关机然后电源加 F1 开机,(电源和 F1 同时按下,但电源只按将近不到 1 秒钟就行,F1 不放)进入仪器校正模式,按 F1 垂直角校正,千万不要按 F2.再过 0 盘左照准目标按 回车, 盘右照准目标按回车,校正完毕.自己再按最先的方法再做几次看是否在允许 范围内.

四、实习过程

1.踏勘选点:将已知控制点的位置实地走一遍,以便图根控制的测量工作,以及附合导线的确定。 图根点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设定。传统测图方法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 密度不宜小于表 1,数字化测图图根点密度不宜小于表 2.表4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 测图比例尺 图根点密度 表5 数字化测图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点/K ㎡) 测图比例尺 图根点密度 2.图跟控制测量:

(1)定测站点:在覆盖本测区范围面积大,平坦,方便通视的地方建点。

(2)a 在侧站点架仪器,对中整平,量取仪高,开机。 b 建站,建文件,输入测站点点号、仪高、坐标;后视点点号、镜高、坐标。 c 瞄准后视点,测量并记录。 d 前视下一个控制点,测量并记录。 e 搬站。同样的方法测量下一侧站点。

(3)图根控制测量技术要求见表 6 表6 1:500 64 1:1000 16 1:2000 4 1:500 150 1:1000 50 1:2000 15 (4)内业处理:闭合导线平差计算。 a.检查外业记录手簿,整理观测成果。 b.坐标闭合差的计算与配赋 图根导线采用的是闭合导线,则其闭合差在理论上纵、横坐标的代数和为零,即: ∑1~n△x 理 = 0 ∑1~n△y 理= 0 纵、横坐标的增量闭合差: Fx = ∑1~n△x 计-∑1~n△x 理 = ∑1~n△x 计 Fy = ∑1~n△y 计-∑1~n△y 理 = ∑1~n△y 计 导线全长闭合差 fs = ±√Fx2 + Fy2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 = fs/∑D≤K 限 其相对闭合差的容许值为 K≤1/4000。 α BC=arctan yc-yb/xc-xb α B’C=arctan y’c-yb/x’c-xb α =α B’C-Α bc α ≤fβ 限=±40√n M=SBC/SBC’ c﹒导线点坐标的计算 Xi=XB+Mcosα (Xi’-XB)-Msinα (Yi’-YB) Yi=YB+Mcosα (Yi’-YB)+Msinα (Xi’-XB)

3、计算结果见附页 1。

4.碎步点测量

(1)作业方法 a 安置仪器,对中整平,量取仪高,开机。 b 创建文件,在全站仪 menu 中选择“数据采集”进入“选择一个文件” ,输入文 件名,即完成文件创建工作。此时全站仪同时生成两个同名文件,一个用来保存 采集到的测量数据,一个用来保存采集到的坐标数据。 c 输入测站点:输入文件名回车后进入数据采集窗口,输入测站点点号、仪高、坐 标;后视点点号、镜高、坐标,瞄准后视点,进行定向。 d 测量后视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步点点号,镜高 后,精确瞄准碎步点棱镜反光镜,按“坐标”键,即可测出棱镜点的坐标,记录 数据,同时将碎步点点号自动加 1 返回测量状态。再输入镜高即可惊醒下一个碎 步点的测量。依次进行以后的碎步点的测量。同时绘制出草图,并保持观测点的 点号与草图一致。 e 临时测站点的测量: 数据采集时有些碎步点无法测到, 需要临时增加一个控制点, 这时只需在测量前输入临时测站点点号而已,方法不变。所得数据坐标同样保存 在文件中。

(2)作业要求:测绘等高线时高程点的密度比白纸测图密度大,对 1:500 比例 次测图一般丘陵地区间距 10~15m,地形突变的地方应加 6~8m。观测员与绘图员 相互配合,机内录点的点号与草图上的点号相对应。

五、数字测图内业成图方法

1、仪器工具 全站仪、计算机、传输线、草图

2、作业方法

(1)下传碎部点坐标:完成外业数据采集后,使用通讯电缆将全站仪与计算机的 COM 连接好,启动通讯软件,设置号与全站仪一致的通讯参数后,执行下拉菜单 “通讯/下传数据”命令,在全站仪上的内存管理才当中,选择“数据传输”选项, 并根据提示顺序选择“发送数据” “坐标数据”和选择文件,然后在全站仪上选、择确认发送,然后再全站仪上选择确认发送,再在通讯软件上的提示对话框上单 击“确定” ,即可将采集到的碎步带坐标数据发送到通讯软件的文本区

(2)格式转换: 将保存的数据文件转换成图软件(如 CASS)格式的坐标文件格式。执行下拉菜单 “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命令,在“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中的“全站仪内 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小于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在“CSAA 坐标文件”文 本框中舒服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这两个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均可以单 击“选择文件”,在弹出的标准文件对话框中输入。单击“转换” ,即完成数据文 件格式转换。

(3)展绘碎部点、成图: 为了更加直观地在绘图区内看到个侧点之间的关系,可以先将野外测点点号在屏 幕中展出来。其操作方式是:先移动鼠标至屏幕的顶部菜单“绘图处理”项按左 键,这时系统弹出一个下拉菜单,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定显示区”确定绘图 区域;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位” ,即在绘图区地道展绘号的碎部 点点位, 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的地物, 在执行下拉菜单 “绘图处理/展高程点” 。

(4)选择“测点坐标”定位,使用平面左侧菜单区内的“测点点号”项,按提示 输入采集文件并确认。

(5)绘平面图: 对于平面图的生成,CASS7.0 提供了“点号定位”“坐标定位”“编码引导”等多种成图作业方式,根据野外绘制的草图,选择一种方法,将各地物要素绘制出 来。 定显示区:作用是根据输入坐标数据文件的数据大小定义屏幕显示区域的大小, 以保证所有点可见。首先移动鼠标至“绘图处理”项,按左键,即出现“绘图处 理”下拉菜单。然后选择“定显示区”项,按左键,即出现一个输入坐标数据文 件名对话框。这时,需输入碎部点坐标数据文件名。可直接通过键盘输入,如在 “文件(N)” :(即光标闪烁处)输入 C:\CASS70\DEMO\YMSJ.DAT 后在移动鼠 标至“打开(O) ”处,按左键。这时,命令区显示: 最小坐标(米)X=87.315,Y=97.020 最大坐标(米)X=221.270,Y=200.00 根据野外所绘草图,利用平面左侧菜单逐点绘制, (在绘第一点之前,根据提示要 输入绘图比例尺,如 1:500 后回车) 。以作为居民地为例讲解,移动鼠标至右侧 菜单“居民地”处按左键,系统便弹出对话框。再移动鼠标到“四点房屋”的图 标处按左键,图标变亮表示该图标已被选中,然后鼠标至 OK 处按左键。如有操 作失误可按回退继续操作。

(6)地形图上的道路名、地名、河流名称、建筑物结构、属性等都需加上文字注 记。利用平面左侧菜单的“文字注记” ,在左边的文字框或右边的图块框都可以选 取,并依照提示完成有关文字的注记。 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图面上高程点的格式和数目时不一样的,根据地形图编绘规 范及图式要求,注记高程点。 注记高程点的距离:根据规范要求输入高程点注记距离(即注记高程点的密度) , 回车默认为注记全部高程点的高程。这时,所有高程点和控制点的高程均自动展 绘到图上。高程点展绘上后,有可能部分高程点压在地物上,此时要调整高程点 的位置,使其符合出图标准。

(7)编辑和修改:

对于通讯的编辑,CASS70 提示“编辑”和“地物编辑”两种下拉菜单,其中“编 辑”是由 TutoCAD 提供的编辑功能;图元编辑、删除、断开、延伸、修剪、移动、旋转、比例尺、复制、偏移拷贝等, “地物编辑”是由南方 CASS 系统图框的对地 物编辑功能:线型换向、植被填充、土质填充、批量删剪、批量缩放、窗口内的 图形存盘、多边形内图形存盘等。

(8)绘等高线: 在地形图绘制中,平面图绘完后,便可绘制地貌。等高线是表示地貌起伏的一种 重要手段。在数字化自动成图系统中,等高线是由计算机自动勾绘,生成的等高 线精度相当高。 绘制等高线主要步骤如下: a 展高程点:选择“绘图处理”菜单下的“展高程点” ,根据提示输入采集文件, 展出全部高程点。 b 建立数字地面模型(DTM) :高程点展完后,用鼠标左键点取“等高线”菜单下 “建立 DTM” ,弹出建立 DTM 对话框。首先,选择建立 DTM 的方式,分由数据 文件生成和由图面高程点生成两种。然后,选择结果显示,分显示建三角网结果、显示建三角网过程和不显示三角网三种。最后,选择在建立 DTM 的过程中是否考 虑陡坎和地性线。 c 修改数字地面模型:一般情况下,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在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很难 一次性生成理想的等高线。这时可以通过删三角形、过滤三角形、增加三角形、三角形内插点等命令来修改三角网中局部不合理的地方。最后,把修改后的数字 地面模型存盘。 d 绘制等高线: 等高线的绘制可以在绘平面图的基础上叠加, 也可以在 “新建图形” 的状态下绘制。 用鼠标选择“等高线”下拉菜单的“绘制等高线”项,命令区提示: 最小高程为„„,最大高程为„„ 请输入等高距:根据比例尺,按规范要求输入等高距,回车。 请选择:

1、不光滑

2、张力样条拟合

3、三次 B 样条拟合

4、SPLINE:选择 等高线绘制的方式,回车。 e 等高线的修饰:等高线的修剪:根据“等高线”菜单下的“等高线修剪” ,对等 高线进行必要修剪。同时注记曲线。 (9)图形分幅:

在图形分幅前,应了解图形数据文件中的最小坐标和最大坐标。在 CASS7.0 主窗 口下侧信息栏显示的坐标和测量坐标是相反的,即 CASS7.0 系统中前面的数为 Y 坐标(东方向) ,后面的数为 X 坐标(北方向) 。 将鼠标移至“绘图处理”菜单项,点击左键,弹出下拉菜单,选择“批量分幅/建 方格网” ,命令区提示: 请选择图幅尺寸: (1)50*50(2)50*40(3)自定义尺寸按要求选择。直接回车 默认选 1。 输入测区一角:在图形左下角点击左键。 输入测区另一角:在图形右上角点击左键。 这样在所设目录下就产生了各个分幅图,自动以各个分幅图的左下角的东坐标和 北坐标结合起来命名。如果要求输入分幅图目录名时直接回车,则各个分幅图自 动保存在安装了 CASS7.0 的驱动器根目录下。 选择“绘图处理/批量分幅/批量输出”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确定输出图幅的存盘目 录名,然后确定即可批量输出图形到指定的目录。

3、作业要求

(1)根据出书时全站仪和计算机的参数设置要匹配,否则无法传输。

(2)在通讯编辑时,要使用一切比编辑命令,特别是捕捉命令的使用。

六、图幅整饰、图形输出

1、仪器工具 计算机、数控绘图仪、图纸

2、作业方法 (1)绘图框: 利用“绘图处理”菜单下的“标准图幅” ,并依据提示填入图名、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的姓名,图廊西南角点坐标并回车,在“删除图框外实体”前打勾,确认 后即可完成一幅图形的绘制。 (2)图形文件保存: 根据文件菜单下的图形保存菜单对图形进行保存。 (3)打印图形:在“文件/图形输出”菜单下,根据图纸大小对页面进行设置,打 到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 (4)提交成果: CASS7.0 软件一套

数据采集坐标文件、图形文件、打印平面图。 (5)绘图仪地图输出: 选择“文件(F) ”菜单下的“绘图输出„„”项, “打印”对话框,具体输出地图 步骤如下: a“打印设备”选项卡 b“打印设置”选项卡 c 单击“完成预览(W)„„”按钮对打印效果进行预览,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打印。

3、作业要求

(1)外业数据采集时,记录及草图绘制应清晰、信息齐全。不仅要记录观测值及 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等信息,以方便绘图

(2)数据处理时,要熟悉所采用软件的工作环境及基本操作要求。

(3)用电缆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时,应选择全站仪型号相匹配的电缆,消息稳妥 地连接。

七、成果图见附页 2

八、实习心得体会

数字化测图是测绘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实习,可以让我们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深化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地图编绘的方法。同时,作为现代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各方面的测绘知识,更要掌握好测绘各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这些本领,将来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结实的基础,所以,我们都很认真努力地对待这次实习。 我们小组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我们学校雅园至一教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野外的数据点的采集,再导入电脑进行内业处理。野外测记和室内成图是数字化测图的主要模式,也是我们此次实习主要运用的模式。

全野外数据采集法成图主要有下列内容: 1.数字测图的准备工作:仪器检较、准备数据记录所需的记录表、实地观察地形确定控制点、数据处理软件准备等; 2.控制测量;

3.外业测绘,碎部点采集;4.内业图形编辑;

5.图形细节修饰,成果保存。

我们组用索佳全站仪进行外业观测,测量数据自动存入仪器的数据终端,然后将数据终端通过接口设备输入到台式电脑。采用这种方法则从外业观测到内业处理直至成果输出整个流程实现自动化,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而产生的错误。

实习第一周,我们组进行控制测量,12个控制点,由于学校人口密度较大,观测条件不是十分理想,导致我们组的水平观测角中误差超限,最后对所有控制点水平角进行重测,通过平差易软件对数据进行精度评定及平差,控制测量成果符合规范要求。

实习第二周,我们组以二号控制点为测站,一号控制点后视定向,进行碎部测量。我们组共五人,一人操作仪器,一人画草图,三人轮流跑杆,我们组对地物特征点的采集比较详细,如房屋点、道路、井盖、花台、草坪、垃圾桶、橱窗、独立树、行树、篮球场、沟渠、路灯等地物点都进行了采集。由于其他组需要用二号控制点,我们转站至雅园,第一天一共采集将近三百余点。 晚上内业作图,首先对全站仪数据进行读取,数据传输过程中将电脑参数设置成与全站仪参数一致,经过多次尝试,没有成功,最后检查出是由于数据线损坏的缘故,导致全站仪中点位坐标无法导出。迫于无奈,其他小组运用人工输入坐标的方式将全站仪数据输入电脑。 实习第三天,天下起了小雨,影响测量进度,一天只测了一百多数据点,将雅园测区地形地物特征点基本采集完了。当天换了根数据线,成功导出全站仪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图形绘制。在绘制地形图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绘制草图的重要性,一份好的草图可以大大提高绘图效率。在地形地物特征点采集过程中遇到不少的问题,比如某些房角点被大量树木遮挡无法观测,我们则用皮尺测量其距离,运用CASS软件中房屋编辑两点及一边的方式绘出图形,或升高棱镜对点位进行观测,这些都是地形图测量过程中对点位测量的灵活处理。

实习第三周,经过全组人员的辛勤努力,碎部点信息的采集终于进入尾声,内业绘图也跟上 6

了外业碎部点采集的进度。外业数据采集,我们组共采集八百多碎部点,详细反应我们校园内的地形、地物、地貌。该测区范围内有住宿楼、公路、实验室、办公楼、教学楼等大的建筑物,也有陡坎、篷房、花台、绿化带等细节设施,经过我们组全体组员的通力合作,此次实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通过此次实习,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熟悉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还让我们体会到测绘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干测绘需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白天忙外业,晚上忙内业,起早摸黑是家常便饭,除了这些,测绘还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数据成果超限,则必须进行重测,对待工程测量必须要有责任心。通过此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对自己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7

附页1 附合导线1导线图:

附合导线2导线图:

附合导线1: 9

附合导线2: 10

推荐第3篇:数字化实习报告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实习

ArcMap数据输入与编辑

—屏幕扫描数字化

班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 实习内容和意义

1.1.实习内容:自定义题目,用ArcMap绘制一幅专题地图并要求地图要素不能过于单一

1.2意义:能熟练运用ArcMap各项绘图功能,提高个人对数据的组织、处理能力。还可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如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等的理解。切身感受到自己完成一幅地图的成就感 二 数据准备

(1)带有经纬网的江苏省地图

(2)徐州市地图

(图2-1:江苏地图)

(图2-2:徐州地图)

三 涉及的基本概念

1.空间参照系与地图投影 2.Xian1980坐标系 3.栅格地图矢量化 4.缓冲区

5.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四 具体操作步骤(以徐州行政区划图为实例)

1、栅格图像配准

1)首先对江苏地图进行配准。观察地图发现江苏大部分地区处在116E~120E之间,所以应该选择将江苏地图和徐州地图添加到Arcmap窗口并分别建立金字塔。从江苏地图上均匀选取4个经纬坐标控制点利用Global Mapper 13进行坐标转换如图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图4.1)

(图4.2)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将转换好的坐标点分别复制粘贴到文本框内(如图4.3)

(4.3)

待四个控制点都更改完成后点击Georeferencing工具下的Update Display如图(4.4)

(4.4)

然后点击Tools工具条上的如图(4.5)

调整地图位置。最后保存配准好的地图,点击Georeferencing工具下的 rectify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图4.5) 更改文件保存路径、名称等如图(4.6)

(4.6)

2)校正徐州地图,在已配准好的江苏地图上找取 4个控制点 (欢口镇

20468442 3861437.3房村镇

20542740 3774349.5利国

20529708 3826390邱集镇

20592790

3742143)并记录其坐标,然后在徐州地图上找到以上4个点分别校正

点击Georeferencing工具下的Update Georeferencin,配准任务完成 。

(注:再配准时最好将Georeferencing工具下的

钩去)

2 使用ArcCatalog创建个人数据库及shpfile文件

1)打开ArcCatalog,右键单击目标文件夹,选择New→Personal Geodatabase,更其名为zhanghao

2)新建数据集

打开刚才建立的个人数据库,右键单击空白处,选择New→Feature Dataset„打开New Feature Dataset对话框,Name后输入:xuzhoushuju,点击下一步;选择投影为一步”;点击“Finish”。

3).新建数据类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点击“下一步”;点击“下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打开xihzhoushuju数据集,在空白处右键单击,选择New→Feature Cla„打开New Feature Cla对话框,选择要建立的要素类 下一步完成如图(4.7)

(图4.7)

3 屏幕跟踪矢量化

1)将已经建立好的shpfile文件拖进Arcmap窗口, 打开Editor工具,并选定Start Editing按钮,使图层进入可编辑状态,Target 指向正在编辑的图层 (如图4.8)

利用 开始矢量化

(4.8)

2)在对面要素矢量化时,首先跟踪徐州及其周边区域整体轮廓,然后用Task下的Cut Polygon Features 工具进行分割,可以很容易的解决公共边的问题,节省时间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3)在矢量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因为点击鼠标频率过快而使得未完成的任务提前结束,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利用Editor下面的工具(如图4.9)来弥补避免重新矢量跟踪

(图4.9)

比如说要矢量化的面数据仅仅完成了一部分,这时可以利用Merge帮助完成整个面数据的矢量化

4)在绘制线要素时,要注意结点的捕捉,最好点击在Editor下的sanapping设置好要捕捉的节点如图(4.10)

(图4.10)

5) 在做徐州市区地图时,采用缓冲区作为街道,这样可以提高绘制其他面装要素的效率。利用工具箱(如图4.11)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图4.11) 建立一定宽度的缓冲区

6)绘制徐州市区时,先绘制一个矩形覆盖整个城区,使其与街道缓冲区做交集如图(图4.12)

(4.12)

然后点击Editor下的clip如(图4.13)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图4.13)

这样可以将街道缓冲区与矩形分割开来,避免矢量跟踪缓冲区绘制建筑、空地、绿地等 4 属性数据的输入

1)属性字段:在不可编辑的状态下,右击要添加属性字段的图层>>>open Attribute Table,打开Attributes of Dcitypoint对话框>>>点击右下角的options>>>点击AddField>>>打开Add Field对话框,输入要添加的字段名称,并选择字段值类型,点击OK即可完成属性字段的添加;(如图4.14)

(如图4.14)

2)在对应字段下输入对应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在重复输入部分数据时可以利用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如图4.15)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图4.15) 5 地图配置

1)数据组织

将改名为xuzhou并右键新建新建组(如图4.16)

(图4.16) 分别建立点图层、线图层、面图层、徐州市区组并将对应的要素类型拖进组中。按照点、线、面顺序放置

2)修改不同地理要素符号

在要设置的图层右键选择properties打开窗口(如图4.17)可以设置要素的符号样式、颜色等等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图4.17) 3)设置要素注记

如图4.17点击Labels打开注记设置窗口(如图4.18)

(图4.18)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有些注记不变自动标注,可以利用中的文字标注、沿

线标注等并可设置样式

4)设置图层要素比例尺范围

根据地理要素分布特征,将要素在不同的比例尺下显示,避免要素太多造成混乱,影响地图美感

在要设置的图层上右键(如图4.19)分别设置最小(Minimum Scale)、最大(Minimum Scale)比例尺

(图4.19) 5 数据可视化的表达。

1)图分为两个区域,一个为徐州市政区图,一个为徐州在江苏省的位置图。步骤如下

将视图改为Layout View,在工具栏中点选Insert->Data Frame,加入一个新的视图框并更改名称为jiangsu 将江苏地图拖进该数据框内同时删除xuhzou里的江苏(如图4.20)

(图4.20)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2)在layout视图下调整地图显示比例尺及其位置,根据地图大小设置纸张大小(如图4.21 图4.22)

(图4.21)

(图4.22)

3)设置地图标题、图例、指北针、比例尺。

在insert下插入图例、指北针、比例尺(如图4.23)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图4.23) 4)输出地图

点击file菜单下的export map 弹出窗口(如图4.24)选择图片格式以及设置地图分辨率等

(图4.24)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ArcGIS上机实习报告20XX-20XX第X学期

成图

五 实习心得

※ArcMap屏幕扫描数字化※

推荐第4篇:数字化测量实习报告

数字化测量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是我们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字化测量实习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字化测量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安排

性质目的

毕业实习是我们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其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测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实习单位

南阳--测绘有限公司

南阳--测绘公司位于南阳市工业南路,成立于XX年,注册资金100万元,年产值150万元。是南阳市仅有的两家具有乙级测绘资质的公司之一。主要承担南阳区县地形地籍测绘、国土技术、国土资源信息、土地评估、登记代理、房地产、规划设计等测绘任务。公司同时还是日本宾得河南代理,索佳特约经销商,拓普康特约经销商,科力达南方河南代理。

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河南南阳社旗桥头镇。桥头镇是社旗

县西部重镇,位于社旗、宛城、方城三县交接处。辖16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232个村民小组,43500人,83800亩耕地,南驻公路穿境而过。鸭河干渠横贯全竟,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物产丰富,是我国优质棉产区。

项目简介

本次实习项目是南阳--测绘公司承接的社旗桥头镇1:XX地形图测图任务。实测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由10余人采用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在20天内测量完毕。

实习安排

我是XX年3月1日到达实习公司,去时测区内控制点已经布设完毕,测图面积近1/3。在实习公司我参与完成了余下的测图任务。

二、实习过程

实习前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测图以其测图精度高、数据采集快,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方便、快捷、利用率高,广泛用于测绘生产、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并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它能够更方便传输、处理、共享的数字信息,通过控制图形图层数据将用户所需专用信息输出来,即数字地形图,为信息时代地理信息的发挥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业原理

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

数字化作业流程图如下:

本次在实习中测图采用的方法为地面数字测图,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字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南方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

测绘软件

在本次作业中采用南方软件进行内业处理.南方是基于AUTO CAD平台开发的,AUTO CAD的所有功能它都可以用,而AUTO CAD则是世界上大家所共认的绘图平台,其编辑功能是有目共睹的,它均提供三种作业方式:电子平板方式、原图数字化方式及内外业一体化。在CAD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功能,如量算定点、图形复制、绘制多功能复合线等。除此之外,还提供了地籍表格绘制与图纸管理等功能。

作业流程

作业简介

野外数字化测图是我国目前各测绘单位用得最多的数字测图方法,利用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测站架设自动跟踪式全站仪,选择日本拓普康测量仪器。

作业过程

我们在测图中也采用外业草图+室内交互编缉来完成测图工作。我们在测绘过程中共分3个地形测绘小组,每个

小组3—4人不等,一人观测并在全站仪上作记录并编码,两人跑尺并内业绘图。

在点号的编码方式中,我们一个测区一个编码的方式。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每隔10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当在外业完成各点的编号后,回到室内就可以把传输到计算机的各点在计算机屏幕上以展绘编码的方式出来,再根据跑尺人员自己所走过的线路,辅以这些点号编码,则可比较方便地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或者通过编制编码引导文件,实现自动连线。 当完成这项工作后,再把这些图拿到实地对照,量取实地没有测到的各种数据,再在计算机上进行交互编缉,从而得最终的地形图。

注意事项

司尺要点

采用以上方法,对观测及司尺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第一 配合要默契,这一点测完了,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对观测人员的输入数字及字母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一般应在10秒内完成。第二 司尺人员担负着室内绘图的工作,是测图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所以对于地物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跑尺前确定好跑尺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

采用这样的测量方法要省事、快捷。测站上所需要的仅

是编码及照准两个过程,而司尺人员所需要做的仅是通过对讲机报编码、摆放棱镜两个过程。现在的全站仪测量一个坐标,基本上在1秒以内,有的甚至达到了秒一个点。受走路等原因的影响,测地物约30秒一个点、地貌在1分钟以内,可以说,主要的时间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时间,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画草图的人员基本上是跟不上这个思路与速度的。经本人每天测量小时计,每天约可测600至900点。而且,连线的成功率在95%以上。

碎部要点

在测量的过程中,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测点过密,造成成图密集,不该要的要了;测点过少,没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碎部点的确定,就注意以下几点。

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 相关关键词:体育教师教育实习报告旅行社实习报告导游实习报告旅行社计调工作毕业实习报告旅行社导游实习报告南京教育旅行社实习报告旅行社实习报告铁青国际旅行社实习报告查看更多>>实习报告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

1.建筑物比较方正的可只需测出三点,第四点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南方的许多建筑物 看起来较方正,其实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则需要全部实测点位。

2.不规则的地貌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因为在传统测图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可通过手工来完成,但计算机的模拟是

无法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

3.对于程序中规定顺序绘制的图块,如桥梁,广告牌等,最好能按其顺序进行测量。

其他事项

1.要使用的所有仪器设备一定要经过具有资格鉴定部门的鉴定。

2. 测图单元的划分,尽量以自然分界为界,如河流、道路等等以便于地形图的施测, 也减少了接边的问题。

3. 能够测量到的点尽量实测,尽量避免用钢尺量取。因为用全站仪所测量的速度远非皮尺量取所能比的,而且精度也会高些。

4.实地数据采集时,配合要默契,不在测站可视范围,则通过使用对讲机来传递信息,跑棱镜的人要将自己所要采集的地形地物数据点信息及时报告给测站人员,以确保数据记录的真实性。

5. 由于数字测图很多工作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所以如何加强检核是每个单位所就解决的。特别是在测区远离内业地点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

6.尽量在测站的可视氛围进行数据采集,在通视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的时候,则引点到附近设站进行采集数据,避免由于支杆偏离地形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

7.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一定要注意实地的地物地貌的变化,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不要把疑问点带回到内业处理。

三、实习体会

毕业实习是即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一次大演习。它集合了大学4年的专业所学,,是对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在南阳三维测绘有限公司短短的时间里,我收获很多。

首先,通过毕业测量实习,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习中,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任务,来不得半点推委和逃避,野外作业也没有给你回去翻书的时间,一切都必须在现场解决。因此,这让我深深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在学校余下的时间里,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做到胸中有沟壑,一目了然。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拓展了与人交际、合作的能力。我深感一次测量工作的圆满完成,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快速而高效。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在不断加强业务能力的同时,要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学会包容,学会忍受。

再次,通过实习我也认识到虚心求教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同伴有的只是中专或者中学学历,他们没有受过高等教

育,在理论知识上他们往往有些欠缺,但是他们丰富的经验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在课本上是学习不到的。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向常年工作在一线的测绘工作人员学习,不能摆架子,耍脾气。虚心求教,认真学习,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自己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人员。

数字化测量实习报告二

现在,随着数字测图仪器、电脑和软件的发展,传统的测绘方法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仪器,使三维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的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得以实现,从而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缩短了人员培训时间,测绘精度也得到了保证和提高。

所谓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DSM)系统是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数字地图(Digital Map)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上的地图。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地图是以纸张、布或其他可见真实大小的物体为载体的,地图内容是绘制或印制在这些载体上。而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数字地图上可以表示的信息量远大于普通地图。

数字地图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普通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可以对数字地图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绘图输出。它易于修改,可极大的缩短成图时间;可以很方便地与卫星影象、航空照片等其他信息源结合,生成新的图种。可以利用数字地图记录的信息,派生新的数据。如地图上等高线表示地貌形态,但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利用数字地图的等高线和高程点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将地表起伏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直观立体地表现地貌形态。这是普通地形图不可能达到的表现效果。

数字化测图是现代测绘测绘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实习,可以让我门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深化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地图编绘的方法。同时,数字化地图测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所必须先准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现代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各方面的测绘知识,更要掌握好测绘各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这些能本领,将来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结实的基础,所以,我们都很认真努力的对待这次实习。

我们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我们学校进行野外的数据

点的采集,再导入电脑进行内业处理。野外常规数据采集是工程测量中,尤其是工程中大比例尺测图获取数据信息的主要方法。

全野外数据采集法成图主要有下列内容:

1.数字化测图的准备工作(测区资料收集、设计、设备软件准备、计划等);

2.控制测量;

3.外业测绘;

4.内业图形编辑(包括常用编辑、图形分幅、图幅整饰等);

5.成果归档(图件储存备份、输出、入库等)

用全站仪进行外业观测,测量数据自动存入仪器的数据终端,然后将数据终端通过接口设备输入到台式电脑。采用这种方法则从外业观测到内业处理直至成果输出整个流程实现自动化。

实际上,数字测图的全过程都是在进行数据处理,但这里讲的数据处理阶段是指在数据采集以后到图形输出之前对图形数据的各种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数据须处理、数据转换、数据计算、图形生成、图形编辑与整饰、图形信息的管理与应用等。数据预处理包括坐标变换、各种数据资料的匹配、图比例尺的统

一、不同结构数据的转换等等。数据转换内容很多,如将野外采集到的带简码的数据文

件或x码数据文件转换为带绘图编码的数据文件,供自动绘图使用;将图形数据文件转换为ca的交换文件。经过数据处理后,可产生平面图形数据文件和数字地面模型文件。要想得到一幅规范的地形图,还要对数据处理后生成的“原始”图形进行修改、编辑、整理,并填充各种面状地物符号;还要进行测区图形拼接、图形分幅和图廓整饰等。数据处理还包括对图形信息的全息保存、管理、使用等。数据处理是数字测图的关键阶段。在数据处理时,既有对图形数据进行交互处理,也有批处理。数字测图系统的优劣取决于数据处理的功能。采集的数据点见下图:

经过数据处理以后,即可得到数字地图,也就是形成一个电子的图形文件,作永久性保存。目前最为常用的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GIS数据库)。输出图形是数字测图的主要目的,通过对层的控制,可以编制和输出各种专题地图.(包括平面图、地籍图、地形图、管网围、带状图、规划图等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为了使用方便,往往需要用绘图仪或打印机将图形或数据资料输出,或者发排印刷成图。处理好的数字化地图见附。

发展创造需求,需求指引发展,测图系统的集成是必然趋势。GPS和全站仪相结合的新型全站仪已被用于多种测量工作,掌上电脑和全站仪的结合或者全站仪自身的功能不断完善,到时如果全站仪的无反射镜测量技术进一步发展,精

度达到测量标准要求,那么测量工作只需携带一台新型全站仪和一个三脚架,而操作员也只需一人。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将来的测图系统将没有全站仪和三脚架,只是操作员的工作帽上安着GPS接收器以及激光发射和接收器,用于测距和测角,眼前搭小巧的照准镜,手中拿着带握柄的掌上电脑处理数据、显示图形,腰上别着的无线数据传输器则将测得的数据实时传回测量中心,测量中心则收集各个测区的测量数据,生成整体地形数据库。而作为这个专业的我们就更需要把握好今天,认真的对待实习,才能为将来打下结实的基础。

推荐第5篇: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系(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的作业方法和内业成图的方法,学会使用数字测图系统软件CASS

二、报告主要内容

1.全站仪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2.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内业成图;3.个人总结。

三、仪器及工具

尼康DTM351全站仪1套、棱镜及杆2套、华测GPS,天宝手簿

实习的主要过程:

1在校园里选择控制点,做好点之记,并保障两点能够通视,控制网能够控与整个校园的测量!

2我们组进行了任务分配,分了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我们组8个人,正好4个人一组。我和其他三个组员先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由于长时间未接触水准测量,刚开始操作有点生疏,但是每一站都把数据计算出来,不超限再进行下一站测量。在测量过程中,遇到实习指导老师师老师,他看了我们的测量,指出我们的不足,并耐心的叫我们怎样提升测量速度和成果的准确性,在师老师的指导下,接下来的测量我们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成功的算出控制点的高程。

导线测量测出14个控制点的水平夹角和两点间的距离,通过平易软件计算出平差及数据精度评定,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3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步骤

①置仪:在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检查中心连接螺旋是否旋紧,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开机。

②创建文件:在全站仪中创建一个文件,用来保存测量数据.

③输入测站点:输入一个文件名,按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及固定坐标、仪高,后视点点号及、坐标、镜高,仪器瞄准后视点,进行定向检测。 ④测量碎部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部点点号、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即测量出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输入的坐标文件中,同时将碎部点点号自动加1返回测量状态。再输入镜高,瞄准第2个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又测量出第2个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按此方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后所测碎部点的三维坐标。

4.内业数据传输:

格式转换:将保存的数据文件转换为成图软件格式的坐标文件格式。执行下拉菜单“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命令,在“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中的“全站仪内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需要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在“CASS坐标文件”文本框中输入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这两个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均可以单击“选择文件”,在弹出的标准文件对话框中输入。单击“转换”,即完成数据文件格式转换。

展绘碎部点、成图: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定显示区”确定绘图区域;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位”,即在绘图区得到展绘好的碎部点点位,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地物;再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高程点”。经过对所测地形图进行屏幕显示,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绘图处理、图形编辑、修改、整饰,最后形成数字地图的图形文件。

5、内业成图方法:

在外业无码作业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内业将利用外业草图,采用南方CASS软件进行成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地貌与实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确,符号利用要正确。所成的电子地图进行了严格分层管理,可出各种专题地图的要求。图形格式为DWG格式。

内业成图具体过程

1.DAT文件的建立:通过软件将全站仪数据文件输出为.dat格式

2.展点(高程点或点号):在绘图处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展点”项的“野外测点点号”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单击确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测点及点号。

3,绘图,根据草图,选择南方ca软件下提供的地物类型描绘

4.加图幅的方法:CASS—绘图处理----标准图幅,输入图名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 左下角坐标。

5、注意事项

一>1. 控制点数据由指导教师统一提供。2. 在作业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全站仪的电池、备用电池均应充足电。3. 用电缆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时,应选择与全站仪型号相匹配的电缆,小心稳妥地连接。4. 采用数据编码时,数据编码要规范、合理。5. 外业数据采集时,记录及草图绘制应清晰、信息齐全。不仅要记录观测值及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等信息,以方便绘图。6. 数据处理前,要熟悉所采用软件的工作环境及基本操作要求。

二>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每隔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草图绘制人员担负着室内绘图的工作,是测图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所以对于地物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跑尺员跑尺前确定好这一区域跑尺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为了节省时间要求要求两名草图绘制人员配合工作,即一名队员负责本测站的指挥协调,标记工作;另一名队员去规划下一侧站点的测量路线,和具体地物的草图速写。 另外全站仪是一个精确的测量仪器,只要在能通视的范围内都可以做到精确测量,所以在一个测站我们应尽量多的完成通视地物的测量.

三、碎部点选择注意事项:

在测量的过程中,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测点过密,造成成图密集,不该要的要了;测点过少,没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碎部点的确定,就注意以下几点。

1.建筑物比较方正的可只需测出三点,第四点可由计算机来完成,这就更要求草图绘制人员的事先观察,有些建筑物可能看起来较方正,其实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则需要全部实测点位。

2.不规则的地貌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因为在传统测图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可通过手工来完成,但计算机的模拟是无法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

3.对于一些重要的无法通视的观测点,应通过一定的位移来替代观测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这样的点要在草图上详细注记。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测图单元的划分,尽量以自然分界为界,如河流、道路等等以便于地形图的施测。

2. 能够测量到的点尽量实测,尽量避免用钢尺量取。因为用全站仪所测量的速度远非皮尺量取所能比的,而且精度也会高些。

3.实地数据采集时,配合要默契,不在测站可视范围,则通过使用对讲机来传递信息,跑棱镜的人要将自己所要采集的地形地物数据点信息及时报告给测站人员,以确保数据记录的真实性。

4. 由于数字测图很多工作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所以如何加强检核是每个单位所必须解决的。特别是在测区远离内业地点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

5.尽量在测站的可视氛围进行数据采集,在通视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的时候,则引点到附近设站进行采集数据,避免由于支杆偏离地形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

6.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一定要注意实地的地物地貌的变化,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不要把疑问点带回到内业处理。

个人总结:

在这次实习中我担任了组长的工作,我觉得这一次实习中在团结,组织,和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长方面我做的还算是大有进步,但还有一些问题如纪律、果断决策上以及分工合作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有待完善。相比于课堂教学,真正的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外界影响误差。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对于测量来说,确实没有一个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组内部和各小组之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外业实习的每个步骤都以了然于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掌握。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和大学时光的珍贵,在学校余下的时间里,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6篇: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的作业方法和内业成图的方法,学会使用数字测图系统软件CASS6.1

二、报告主要内容

1.全站仪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2.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内业成图;3.个人总结。

三、仪器及工具

RUIDE全站仪1套、棱镜及杆1套、计算机1台、图纸若干

试验的主要过程:

1.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

①置仪:在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检查中心连接螺旋是否旋紧,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开机。

②创建文件:在全站仪中创建一个文件JOB1,用来保存测量数据.

③输入测站点:输入一个文件名JOB1,按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及固定坐标、仪高,后视点点号及、坐标、镜高,仪器瞄准后视点,进行定向检测。

④测量碎部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部点点号、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即测量出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输入的坐标文件中,同时将碎部点点号自动加1返回测量状态。再输入镜高,瞄准第2个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又测量出第2个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按此方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后所测碎部点的三维坐标。

2.内业数据传输:

格式转换:将保存的数据文件转换为成图软件(如CASS)格式的坐标文件格式。执行下拉菜单“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命令,在“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中的“全站仪内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需要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在“CASS坐标文件”文本框中输入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这两个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均可以单击“选择文件”,在弹出的标准文件对话框中输入。单击“转换”,即完成数据文件格式转换。

展绘碎部点、成图: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定显示区”确定绘图区域;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位”,即在绘图区得到展绘好的碎部点点位,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地物;再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高程点”。经过对所测地形图进行屏幕显示,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绘图处理、图形编辑、修改、整饰,最后形成数字地图的图形文件。

3、内业成图方法:

在外业无码作业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内业将利用外业草图,采用南方CASS 5.1软件进行成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地貌与实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确,符号利用要正确。所成的电子地图进行了严格分层管理,可出各种专题地图的要求。图形格式为DWG格式。

内业成图具体过程

1.DAT文件的建立:通过软件将全站仪数据文件输出为.dat格式

2.展点(高程点或点号):在绘图处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展点”项的“野外测点点号”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单击确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测点及点号。

3,绘图,根据草图,选择南方ca软件下提供的地物类型描绘

4.加图幅的方法:CASS5.1—绘图处理----标准图幅,输入图名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

左下角坐标。

4、注意事项

一>1. 控制点数据由指导教师统一提供。2. 在作业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全站仪的电池、备用电池均应充足电。3. 用电缆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时,应选择与全站仪型号相匹配的电缆,小心稳妥地连接。4. 采用数据编码时,数据编码要规范、合理。5. 外业数据采集时,记录及草图绘制应清晰、信息齐全。不仅要记录观测值及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等信息,以方便绘图。6. 数据处理前,要熟悉所采用软件的工作环境及基本操作要求。

二>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每隔30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测量毕竟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项目,采用以上方法,要求队员之间要配合要默契,这一点测完了,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对观测人员的输入数字及字母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一般应在10秒内完成。草图绘制人员担负着室内绘图的工作,是测图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所以对于地物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跑尺员跑尺前确定好这一区域跑尺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为了节省时间要求要求两名草图绘制人员配合工作,即一名队员负责本测站的指挥协调,标记工作;另一名队员去规划下一侧站点的测量路线,和具体地物的草图速写。 另外全站仪是一个精确的测量仪器,只要在能通视的范围内都可以做到精确测量,所以在一个测站我们应尽量多的完成通视地物的测量,这就要求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使用通讯工具进行联络。

三、碎部点选择注意事项:

在测量的过程中,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测点过密,造成成图密集,不该要的要了;测点过少,没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碎部点的确定,就注意以下几点。

1.建筑物比较方正的可只需测出三点,第四点可由计算机来完成,这就更要求草图绘制人员的事先观察,有些建筑物可能看起来较方正,其实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则需要全部实测点位。

2.不规则的地貌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因为在传统测图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可通过手工来完成,但计算机的模拟是无法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

3.对于一些重要的无法通视的观测点,应通过一定的位移来替代观测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这样的点要在草图上详细注记。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测图单元的划分,尽量以自然分界为界,如河流、道路等等以便于地形图的施测, 也减少了接边的问题。

2. 能够测量到的点尽量实测,尽量避免用钢尺量取。因为用全站仪所测量的速度远非皮尺量取所能比的,而且精度也会高些。

3.实地数据采集时,配合要默契,不在测站可视范围,则通过使用对讲机来传递信息,跑棱镜的人要将自己所要采集的地形地物数据点信息及时报告给测站人员,以确保数据记录的真实性。

4. 由于数字测图很多工作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所以如何加强检核是每个单位所必须解决的。特别是在测区远离内业地点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

5.尽量在测站的可视氛围进行数据采集,在通视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的时候,则引点到附近设站进行采集数据,避免由于支杆偏离地形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

6.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一定要注意实地的地物地貌的变化,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不要把疑问点带回到内业处理。

个人总结:

在这次实习中我担任了组长的工作,我觉得这一次实习中在团结,组织,和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长方面我做的还算是大有进步,但还有一些问题如纪律、果断决策上以及分工合作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有待完善。相比于课堂教学,真正的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

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

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对于测量来说,确实没有一个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组内部和各小组之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外业实习的每个步骤都以了然于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掌握。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和大学时光的珍贵,在学校余下的时间里,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在面对今后的选择时更有勇气和信心。

推荐第7篇:数字化地图测绘实习报告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数字化地图测绘实习报告

现在,随着数字测图仪器、电脑和软件的发展,传统的测绘方法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仪器,使三维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的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得以实现,从而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缩短了人员培训时间,测绘精度也得到了保证和提高。

所谓数字测图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DSM)系统是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数字地图(Digital Map)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上的地图。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地图是以纸张、布或其他可见真实大小的物体为载体的,地图内容是绘制或印制在这些载体上。而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数字地图上可以表示的信息量远大于普通地图。

数字地图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普通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可以对数字地图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绘图输出。它易于修改,可极大的缩短成图时间;可以很方便地与卫星影象、航空照片等其他信息源结合,生成新的图种。可以利用数字地图记录的信息,派生新的数据。如地图上等高线表示地貌形态,但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利用数字地图的等高线和高程点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将地表起伏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直观立体地表现地貌形态。这是普通地形图不可能达到的表现效果。

数字化测图是现代测绘测绘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实习,可以让我门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深化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地图编绘的方法。同时,数字化地图测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所必须先准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现代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各方面的测绘知识,更要掌握好测绘各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这些能本领,将来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结实的基础,所以,我们都很认真努力的对待这次实习。

我们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我们学校进行野外的数据点的采集,再导入电脑进行内业处理。野外常规数据采集是工程测量中,尤其是工程中大比例尺测图获取数据信息的主要方法。

全野外数据采集法成图主要有下列内容:

1.数字化测图的准备工作(测区资料收集、设计、设备软件准备、计划等);

2.控制测量;

3.外业测绘;

4.内业图形编辑(包括常用编辑、图形分幅、图幅整饰等);

5.成果归档(图件储存备份、输出、入库等)

用全站仪进行外业观测,测量数据自动存入仪器的数据终端,然后将数据终端通过接口设备输入到台式电脑。采用这种方法则从外业观测到内业处理直至成果输出整个流程实现自动化。

实际上,数字测图的全过程都是在进行数据处理,但这里讲的数据处理阶段是指在数据采集以后到图形输出之前对图形数据的各种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数据须处理、数据转换、数据计算、图形生成、图形编辑与整饰、图形信息的管理与应用等。数据预处理包括坐标变换、各种数据资料的匹配、图比例尺的统

一、不同结构数据的转换等等。数据转换内容很多,如将野外采集到的带简码的数据文件或无码数据文件转换为带绘图编码的数据文件,供自动绘图使用;将图形数据文件转换为ca的交换文件。经过数据处理后,可产生平面图形数据文件和数字地面模型文件。要想得到一幅规范的地形图,还要对数据处理后生成的“原始”图形进行修改、编辑、整理,并填充各种面状地物符号;还要进行测区图形拼接、图形分幅和图廓整饰等。数据处理还包括对图形信息的全息保存、管理、使用等。数据处理是数字测图的关键阶段。在数据处理时,既有对图形数据进行交互处理,也有批处理。数字测图系统的优劣取决于数据处理的功能。采集的数据点见下图:

经过数据处理以后,即可得到数字地图,也就是形成一个电子的图形文件,作永久性保存。目前最为常用的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GIS数据库)。输出图形是数字测图的主要目的,通过对层的控制,可以编制和输出各种专题地图.(包括平面图、地籍图、地形图、管网围、带状图、规划图等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为了使用方便,往往需要用绘图仪或打印机将图形或数据资料输出,或者发排印刷成图。处理好的数字化地图见附。

发展创造需求,需求指引发展,测图系统的集成是必然趋势。GpS和全站仪相结合的新型全站仪已被用于多种测量工作,掌上电脑和全站仪的结合或者全站仪自身的功能不断完善,到时如果全站仪的无反射镜测量技术进一步发展,精度达到测量标准要求,那么测量工作只需携带一台新型全站仪和一个三脚架,而操作员也只需一人。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将来的测图系统将没有全站仪和三脚架,只是操作员的工作帽上安着GpS接收器以及激光发射和接收器,用于测距和测角,眼前搭小巧的照准镜,手中拿着带握柄的掌上电脑处理数据、显示图形,腰上别着的无线数据传输器则将测得的数据实时传回测量中心,测量中心则收集各个测区的测量数据,生成整体地形数据库。而作为这个专业的我们就更需要把握好今天,认真的对待实习,才能为将来打下结实的基础。

推荐第8篇: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

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在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习的效果能影响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的表现。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一

不知不觉,三周的数字测图实习圆满的结束了。无论是当时不满者,还是当初的跃跃欲试者,都不能否认自己从中得到了很多。作为个人,专业的技巧在这次实习中都得到了诸多的锻炼。作为团队,大家团结一致,合力攻克难题,这份情谊必将永存在我们之间,而这段光景也会成为我们人生中不可抹去的绚烂华章。

想当时,外面还是漆黑一片,一层的寝室就响起了洗漱的声音,虽然纷杂,但是依然可以感觉到每个人的急切。说起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大学的节奏,不会再像高中那般热衷早起了,一时要起得那么早,大家都还有些不适应。可是,就算有多少的劳累和疲惫,大家还是都起来了。原因无它,大家都知道实习的意义,它绝不是一番走过场而已,平时我们只能接触到书本上的数据和图像,而实习提供给我们接触仪器的机会,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其实,早就从学长学姐那里得知实习的艰苦,寒冷的冬天,遥远陌生的东湖学院,这些都有理由成为我们屈服的对象,但是我们还是挺过来了。我们早就做好了吃苦的打算,再苦再累我们都承受得起,只是因为我们觉得能从中学到那些平时学不到的东西,能够学到一生受用的东西,事实上,我们确实得到了这些。当然,因为大家诸多的不同,学到的自然也很难完全一样,基础扎实的可以完全消除平时的疑惑,基础稍弱的则可以从他们那儿得到更多的教导,经过这次实习,也必然更深刻地了解到专业的技术和方法。

第一次到东湖学院的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了,只记得当时惊讶于校区的空旷,诺大的校园,宿舍几乎都集中在一地,其它的地方则仿佛人迹罕至。有时会想这地方是否真的就是为我们这群测绘学者精心准备的呢?如武大一样的水准点,实在会让我们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下车之后,我们就急忙赶赴了待测地点,位于食堂一侧的校区。刚开始大家都迫不及待,定向选点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了,得尽量赶去占好点,不然就是漫长的等待,抑或重新的选点。然后就是观测,对于徕卡的全站仪,刚开始需要一段时间的熟悉,设站和输入数据等等也都是捉摸之后才了然于心的。那时才真切的体会到,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要记住书本上空洞乏味的步骤和过程很难,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才能铭记于心。再后就是跑尺,也就是扶棱镜。棱镜杆是金属制的,天气寒冷,徒手扶着棱镜真的有些吃力,只能向别人借手套来克服,以后每一次都有戴手套,不再挑战冰冷的气候了,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还没有完成实习就病倒,就真的不值了。有时候,打心里觉得扶尺真的算最辛苦的,要在寒风中保持没有大的动作,当然最好是静止不动,这绝对是一种煎熬啊!虽说如此,但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受尽宠爱的新一代来说,吃苦挨冻未必不是一种绝佳的锻炼方式,至少我们的意志不会如从前那样脆弱,天气一冷,我们只会龟缩在空调房中。

在陌生的校园,尝尝它的食堂也是一种贴近它的方式。我们能够绘出它校区的形状,但却不能完全体会到它其中的生活,而食堂却是学校生活的重要角色,学生可以选择窝在寝室,也可以浸在书海中,但是食堂却是必不可少的。总得来说,食堂还是能够垫我们的饥的,吃上热热的一碗饭,一碗面,一天的艰苦工作看起来也不是那么不能承受。三座小山虽然沉重,但是在勤劳吃饱的测绘学子面前,还不够王屋山的等级的。

经过这次实习,我更加地了解和熟悉了测绘的各项工作和流程,我的专业技术和团体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这次实习也必然会使我受益终身。从专业技术方面来讲,平时尽管已经对导线测量和碎步测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那完全可以说如纸上谈兵一般,我也很难将自己的知识可行地应用于现实实践中。而这次实习给了我诸多的机会,观测跑尺以及绘图,这些说出来可能会觉简单,但是精确地重复上述工作绝非易事,在寒冷的冬季,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和精神上的倦怠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这次实习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遇到难题,大家也会一起讨论和解决,虽然并非每次都尽善尽美,但每个组员都基本解决了平时产生的一些小疑惑。通过大家的合作与讨论,大家的知识也得到了补充,而这些在平时是很难发现和解决的。

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二

伴随着暴雨,阵雨,小雨和大太阳的实习生活总算要结束了,我想大家这些天的心情也和这多变的天气一样起伏不定,而大家也顺利的由中国移民到了南非吧。我们一起经历了吵吵闹闹,开开心心,也感受到了更多的充实和真实,很有意义。

俗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记得我们领了仪器后,第一次扛着全站仪一大堆人在东五楼那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是懵的。当时,我就觉得我们真的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感觉啊!仔细想想,我们开始实习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掰树了。然后在茫然中度过了第一天的实习生活。而他们男生也在这天晚上回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仔细的研究,而我就在寝室看了看书,发现是懂非懂的。

第二天的时候,我们依照“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的概念,并在熟悉了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测回法,竖直角以及指标差的计算,以及如何布设控制网和用仪器获得观测数据的方法的知识以后,开始进行控制网的布设。本以为可以顺利地进行这一切,可是往往我们想得太过简单了。毕竟以前接触的只是一些简单的碎步,比如测一个建筑物等等,甚至连坐标都是自己假定的。所以这样的一个布设工作,对刚接触的我们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了。在跟老师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后,我们的第一条导线终于诞生了,一条11个控制点的闭合导线,也宣告着我们的实习真正的开始了。测量过程中依旧是磕磕碰碰,刚开始还会出现测了很久才看到有的数据没有测,又得重来的情况,有的时候一个测站上面都得耽搁好久。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闭合导线,我们做了好几天才完成。本来做完了是值得高兴的,但却因为角度闭合差与高差闭合差都超限而以失败告终。最终,男生那边研究猜想可能是路线太长导致误差积累。于是放弃了之前的闭合导线将其改为做两条附和导线。由于前面的经验积累,这一次我们做起来游刃有余,很快就完美落幕了。当时的我们心里充满了小小的高兴和自豪之感。

接下来的就是碎步测量。相对而言,碎步测量就要容易很多了,毕竟之前也是多次接触,而唯一不同的也就是工作量大了很多。有了之前一段时间的熟悉,我们的进度也快了不少。刚开始碎步测量的时候,我们总是一起出动,由于我们组是人口大户,一共七个人。所以在测量的时候总是有一半的人没什么事做。后来干脆就分为两小组,这样既保证了测量的效率同时劳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大家干起活来也不至于那么累。好像在碎步测量时就只出现过对后视的时候出过错。但整体来说,很顺利的完成了整个碎步过程。测量到这一步,我们总算可以轻松点了。剩下的就是画图了。大家也实行分工轮流画图,很快,我们的图也接近尾声了。总算是完成了全套了。

整个实习过程中,最让我们头疼的应该是计算吧。在布控制网时,记录数据的人除了记录还要计算,总是要等到计算结果没有超过限差,大家才敢继续。记录数据的人总是要保持头脑清醒并要将读数准确填在表格里还要快速计算出结果。很大限度的提高了是对原理和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而除了计算,就只有画图让人觉得不易了。在CASS软件里绘制图。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对于该如何运用软件我们显得力不从心。很多东西都是自己一项一项点开,慢慢摸索出来的。在实习生活的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也总算摸清了整个测量的流程,大致掌握了需要运用的知识以及如何测图的方法。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全站仪。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之后也是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下了解了。而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这些知识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

同时也明白了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三

三周过去了,数字化测图的课程已经结束了。

经过三周的学习,我们对数字化测图有了更深的认识.实习安排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测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经过这次实习,我更加地了解和熟悉了测绘的各项工作和流程,我的专业技术和团体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这次实习也必然会使我受益终身。从专业技术方面来讲,平时尽管已经对导线测量和碎步测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那完全可以说如纸上谈兵一般,我也很难将自己的知识可行地应用于现实实践中。而这次实习给了我诸多的机会,观测跑尺以及绘图,这些说出来可能会觉简单,但是精确地重复上述工作绝非易事.同时,这次实习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遇到难题,大家也会一起讨论和解决,虽然并非每次都尽善尽美,但每个组员都基本解决了平时产生的一些小疑惑。通过大家的合作与讨论,大家的知识也得到了补充,而这些在平时是很难发现和解决的。 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打印图纸、提供数据光盘等)。本次在实习中测图采用的方法为地面数字测图,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字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南方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

数据处理阶段是指在数据采集以后到图形输出之前对图形数据的各种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数据须处理、数据转换、数据计算、图形生成、图形编辑与整饰、图形信息的管理与应用等。数据预处理包括坐标变换、各种数据资料的匹配、图比例尺的统一、不同结构数据的转换等等。数据转换内容很多,如将野外采集到的带简码的数据文件或数据文件转换为带绘图编码的数据文件,供自动绘图使用;将图形数据文件转换为ca的交换文件。经过数据处理后,可产生平面图形数据文件和数字地面模型文件。要想得到一幅规范的地形图,还要对数据处理后生成的“原始”图形进行修改、编辑、整理,并填充各种面状地物符号;还要进行测区图形拼接、图形分幅和图廓整饰等。数据处理还包括对图形信息的全息保存、管理、使用等。数据处理是数字测图的关键阶段。在数据处理时,既有对图形数据进行交互处理,也有批处理。数字测图系统的优劣取决于数据处理的功能。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很大的收获.

推荐第9篇:数字化测图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安排

1.1性质目的

毕业实习是我们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其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测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2实习单位

南阳--测绘有限公司

南阳--测绘公司位于南阳市工业南路,成立于XX年,注册资金100万元,年产值150万元。是南阳市仅有的两家具有乙级测绘资质的公司之一。主要承担南阳区县地形地籍测绘、国土技术、国土资源信息、土地评估、登记代理、房地产、规划设计等测绘任务。公司同时还是日本宾得河南代理,索佳特约经销商,拓普康特约经销商,科力达南方河南代理。

1.3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河南南阳社旗桥头镇。桥头镇是社旗县西部重镇,位于社旗、宛城、方城三县交接处。辖16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232个村民小组,43500人,83800亩耕地,南驻公路穿境而过。鸭河干渠横贯全竟,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物产丰富,是我国优质棉产区。

1.4项目简介

本次实习项目是南阳--测绘公司承接的社旗桥头镇1:XX地形图测图任务。实测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由10余人采用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在20天内测量完毕。

1.5实习安排

我是XX年3月1日到达实习公司,去时测区内控制点已经布设完毕,测图面积近1/3。在实习公司我参与完成了余下的测图任务。

二、实习过程

2.1实习前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测图以其测图精度高、数据采集快,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方便、快捷、利用率高,广泛用于测绘生产、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并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它能够更方便传输、处理、共享的数字信息,通过控制图形图层数据将用户所需专用信息输出来,即数字地形图,为信息时代地理信息的发挥产生积极的影响。

2.2作业原理

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打印图纸、提供数据光盘等)。

数字化作业流程图如下:

本次在实习中测图采用的方法为地面数字测图,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字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南方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

2.3测绘软件

在本次作业中采用南方CASS5.0软件进行内业处理.南方CASS5.0是基于AUTOCAD平台开发的,AUTOCAD的所有功能它都可以用,而AUTOCAD则是世界上大家所共认的绘图平台,其编辑功能是有目共睹的,它均提供三种作业方式:电子平板方式、原图数字化方式及内外业一体化。在CAD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功能,如量算定点、图形复制、绘制多功能复合线等。除此之外,还提供了地籍表格绘制与图纸管理等功能。

2.4作业流程

2.4.1作业简介

野外数字化测图是我国目前各测绘单位用得最多的数字测图方法,利用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测站架设自动跟踪式全站仪,选择日本拓普康(Topcon)测量仪器。

2.4.2作业过程

我们在测图中也采用外业草图+室内交互编缉来完成测图工作。我们在测绘过程中共分3个地形测绘小组,每个小组3—4人不等,一人观测并在全站仪上作记录并编码,两人跑尺并内业绘图。

在点号的编码方式中,我们一个测区一个编码的方式。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每隔10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当在外业完成各点的编号(编码)后,回到室内就可以把传输到计算机的各点在计算机屏幕上以展绘编码的方式出来,再根据跑尺人员自己所走过的线路,辅以这些点号编码,则可比较方便地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或者通过编制编码引导文件,实现自动连线。当完成这项工作后,再把这些图拿到实地对照,量取实地没有测到的各种数据,再在计算机上进行交互编缉,从而得最终的地形图。

2.4.3注意事项

2.4.3.1司尺要点

采用以上方法,对观测及司尺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第一配合要默契,这一点测完了,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对观测人员的输入数字及字母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一般应在10秒内完成。第二司尺人员担负着室内绘图的工作,是测图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所以对于地物(貌)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跑尺前确定好跑尺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

采用这样的测量方法要省事、快捷。测站上所需要的仅是编码及照准两个过程,而司尺人员所需要做的仅是通过对讲机报编码、摆放棱镜两个过程。现在的全站仪测量一个坐标,基本上在1秒以内,有的甚至达到了0.3秒一个点。受走路等原因的影响,测地物约30秒一个点、地貌在1分钟以内,可以说,主要的时间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时间,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画草图的人员基本上是跟不上这个思路与速度的。经本人每天测量小时计,每天约可测600至900点。而且,连线的成功率在95%以上。

2.4.3.2碎部要点

在测量的过程中,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测点过密,造成成图密集,不该要的要了;测点过少,没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碎部点的确定,就注意以下几点。

推荐第10篇: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的作业方法和内业成图的方法,学会使用数字测图系统软件CASS7.1

二、报告主要内容

1.全站仪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2.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内业成图;3.个人总结。

三、仪器及工具

南方NTS602全站仪1套、棱镜及杆2套、计算机1台、图纸若干

四、实习的主要过程

1.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步骤

①安置仪器:在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开机。

②创建文件:在全站仪中创建一个文件BJ05,用来保存测量数据.

③输入测站点:输入一个文件名BJ05,按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及固定坐标、仪高,后视点点号及、坐标、镜高,仪器瞄准后视点,进行定向检测。

④测量碎部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部点点号、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测量”键,仪器即测量出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到前面输入的坐标文件中,同时将碎部点点号自动加1返回测量状态。再输入镜高,瞄准第2个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测量”键,仪器又测量出第2个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按此方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后所测碎部点的三维坐标。

2.内业数据传输

格式转换:将保存的数据文件转换为成图软件CASS格式的坐标文件格式。打开CASS软件,讲全站仪用数据线和计算机连接,开机并找到BJ05文件夹,设置坐标格式为“PT#,PCode,Y,X,Z”,设置保存路径,输入名简明的后缀为“.dat”。选择“通讯设置”,并打开CASS软件中的“设置”,使两边的设置属性一致。然后点击CASS软件上的“下载”按钮,再点击全站仪上的“通讯输出”并选中BJ05文件,开始传输数据。

展绘碎部点、成图: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定显示区”确定绘图区域;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位”,即在绘图区得到展绘好的碎部点点位,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地物;再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高程点”。经过对所测地形图进行屏幕显示,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绘图处理、图形编辑、修改、整饰,最后形成数字地图的图形文件。

3、内业成图方法

在外业无码作业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内业将利用外业草图,采用南方CASS 7.1软件进行成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地貌与实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确,符号利用要正确。所成的电子地图进行了严格分层管理,可出各种专题地图的要求。图形格式为DWG格式。

4、内业成图具体过程

1.DAT文件的建立:通过软件将全站仪数据文件输出为.dat格式

2.展点(高程点或点号):在绘图处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展点”项的“野外测点点号”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单击确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测点及点号。

3,绘图,根据草图,选择南方ca软件下提供的地物类型描绘

4.加图幅的方法:CASS7.1—绘图处理----标准图幅,输入图名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

左下角坐标。

5、注意事项

1. 控制点数据由指导教师统一提供。2. 在作业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全站仪的电池、备用电池均应充足电。3.

用电缆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时,应选择与全站仪型号相匹配的电缆,小心稳妥地连接。4. 采用数据编码时,数据编码要规范、合理。5. 外业数据采集时,记录及草图绘制应清晰、信息齐全。不仅要记录观测值及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等信息,以方便绘图。6. 数据处理前,要熟悉所采用软件的工作环境及基本操作要求。

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每隔30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测量毕竟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项目,采用以上方法,要求队员之间要配合要默契,这一点测完了,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对观测人员的输入数字及字母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一般应在10秒内完成。草图绘制人员担负着室内绘图的工作,是测图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所以对于地物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跑尺员跑尺前确定好这一区域跑尺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为了节省时间要求要求两名草图绘制人员配合工作,即一名队员负责本测站的指挥协调,标记工作;另一名队员去规划下一侧站点的测量路线,和具体地物的草图速写。 另外全站仪是一个精确的测量仪器,只要在能通视的范围内都可以做到精确测量,所以在一个测站我们应尽量多的完成通视地物的测量,这就要求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使用通讯工具进行联络。

碎部点选择注意事项:

在测量的过程中,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测点过密,造成成图密集,不该要的要了;测点过少,没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碎部点的确定,就注意以下几点。

1.建筑物比较方正的可只需测出三点,第四点可由计算机来完成,这就更要求草图绘制人员的事先观察,有些建筑物可能看起来较方正,其实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则需要全部实测点位。

2.不规则的地貌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因为在传统测图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可通过手工来完成,但计算机的模拟是无法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

3.对于一些重要的无法通视的观测点,应通过一定的位移来替代观测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这样的点要在草图上详细注记。

其他注意事项

1. 测图单元的划分,尽量以自然分界为界,如河流、道路等等以便于地形图的施测, 也减少了接边的问题。

2. 能够测量到的点尽量实测,尽量避免用钢尺量取。因为用全站仪所测量的速度远非皮尺量取所能比的,而且精度也会高些。

3.实地数据采集时,配合要默契,不在测站可视范围,则通过使用对讲机来传递信息,跑棱镜的人要将自己所要采集的地形地物数据点信息及时报告给测站人员,以确保数据记录的真实性。 4. 由于数字测图很多工作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所以如何加强检核是每个单位所必须解决的。特别是在测区远离内业地点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

5.尽量在测站的可视氛围进行数据采集,在通视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的时候,则引点到附近设站进行采集数据,避免由于支杆偏离地形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

6.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一定要注意实地的地物地貌的变化,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不要把疑问点带回到内业处理。

五、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让我们进一步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的掌握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对于测量来说,确实没有一个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组内部和各小组之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外业实习的每个步骤都以了然于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掌握。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和大学时光的珍贵,在学校余下的时间里,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在面对今后的选择时更有勇气和信心。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实习报告

组别:_________________ 测区:中苑南门到中苑东门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 组员: _________________

数字测图实习心得

08测绘

在这次实习中我担任了组长的工作,我觉得这一次实习中我们整体表现的很好,我们的效率也很高。但还有一些问题如果断决策上以及分工合作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有待完善。相比于课堂教学,真正的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现在细细想来,那几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

我们的实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刚开始的无控制点可用,然后是控制点的坐标精度等,再加上我们的测区建筑物密度大,人流量大等,都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测量难度。但我并没有被困难压倒,迎难而上逐一的解决了问题,这里更要感谢指导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在这里我代表我们组谢谢你们!

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都很认真都很努力,这一点我感到很荣幸,他们没有因为天气的炎热和气温的陡降造成的身体不适而向我抱怨。两个男生负责跑点与测量,女生跟着记录。晚上回来将数据导出,再根据白天画的草图CASS将点导出并画图。

虽然实习的时间不长,但我们的工作量很大,同样使我们也很充实。通过这样的实习,让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大体的了解与熟悉,更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更整体的把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到实际的能力需要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而向我们这次的实习就是一次很好的过程,通过实习我们更全面的掌握了测量的内涵与精髓。

实习心得

又是一次团体的实习,我们组五个人,被分配到的是中苑较远的区域,这便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难道每次把又贵又重的仪器搬 来搬去?还好,经过和中苑宿管阿姨的协商,同意我们把仪器寄放在那边,算是成功的开始吧。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任务,但是由于点的数据问题,耽搁了一天的时间,也算是对仪器的熟悉吧。紧接着的几天照样是在后视定向,数据的问题上耽搁,数据误差较大,为了解决,组长和我们一起想办法,设转点,一遍遍重测。有时候遇到上下课的时候,人流量大,我们也只好暂停测量。但我们有一个优势,靠近食堂,可以方便吃饭和休息,不至于在路边吃。这是我们觉得比较欣慰的,呵呵。

前几天我只是帮忙后视棱镜部分,后两天我又参与手工画图的部分,跟着跑点的同学,看着图上密密麻麻的点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虽然看上去还算比较轻松的活,但是不能有一个小错误,不然直接影响最后的成图,所以还是比较小心的,每几点之后就会核对一下点号,以免发生错误。

最辛苦的还是负责全站仪的两位男生,每个细节都有参与,而且还有一天是没通知我们,就两个人自己去拉尺量距了,遇到困难也是组长带头想法子解决,但也分不开我们的团结精神,团结就是力量,还有老师的指导与监督,虽然天气有所降温,而且每天都被风刮得口干唇裂的,但是我们组还是比较顺利完成外业的工作。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

实习心得

进入大三,实习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在紧张而又繁忙的两周之后实习终于告一段落,所有的任务结束之后拎着仪器是满身心的轻松。虽然已经多次使用经纬仪、全站仪,这次实习进一步的加深和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全站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并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

我们的测量区是中苑苏果超市附近,首先遇到的是仪器的存放问题,由于离宿舍较远,来回便不是很方便。我们考虑放在中苑宿管阿姨那里。征得阿姨的同意后心里自是很高兴。

接下来的工作是控制点定位。根据老师的区域图寻找控制点。虽然遇到一点问题不过也都顺利解决,实习的工作一步步展开。

实习并不是一整天的,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每天协商好,一起来到属于自己的实习区域。实习工作也是枯燥的,重复着同样的程序,同样的工作,跑点,测量,定后视,画草图…..实习时我们说说笑笑化解这种沉闷,常常笑说我们过着民工的生活,不过大家个个都很开心。

实习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步步有检核,现场记录粗略计算,一天的外业结束后,我们还要进行内业的准确计算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

两周的实习让我学到了不少也得到了不少教训。我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而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让我知道不管做什么都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特别是我们测绘专业更需要细心耐心加小心。

实习心得

第七周以来,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测量实习工作,比起上学期的白纸平板测图,这次的实习更加让我体验到了科技的发展带给测绘工作的便利,我们女孩子在这次实习当中也充分体验到了测绘工作再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体力劳动,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已经越来越趋于轻松,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便捷。

首先,从我们开工第一天开始,我们勘测了本组测区的地形,找好了控制点,并且规划了我们马上测图时将要用到的碎步点,什么地方需要拉皮尺,什么地方可以测量,我们提前都做了准备。其次,通过google地图,我们参考了上面我们测区的图样,给了我们一个宏观的印象,毕竟我们实习的次数还不多,所以难免心中顾虑较多,加上我们组这次很不凑巧地选择了一个建筑物毕竟复杂的地段,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赶紧很有压力。

正式测量开始了,我负责了小组的草图工作,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比例没有掌握好,所以草图出现了一些偏差,好在有办法补救,回家把草图进行了加工,让每个碎步点在草图上标注清楚,我自己的心理也有一种满足感,我们小组的成果也在这张草图上得到了展现,清晰力求美观的草图,也给后来的内业绘图提供了方便。

不过测量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小组的疏忽,全站仪的电池在第一天的下午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使得我们烦恼不已,浪费了我们不少时间,第二天,还是缺乏经验,全站仪的坐标颠倒,也使我们产生了一些小争论,不过这些都是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导致的,我们在争论中也学到了更多知识,增长了经验。

中苑老食堂那里的建筑无疑是比较复杂的,由于年代久远,新旧建筑叠加,造成了我们测量的很多麻烦,很多地方无法设点,我们采用拉皮尺的方式解决,但是在很多狭窄,脏乱的草丛以及废弃空地上,我们还是尽量测出了坐标,力求精确。每次到这些时候,我们小组的齐心协力精神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测绘工作需要的是一种不怕困难,不怕辛苦的精神,当我们一个人想要退缩,偷懒的时候,有小组的成员们陪在你身旁,我们就感到有无限的力量,什么问题,当我们一起解决它的时候,就发现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最后,我们小组还在10个小组中比较早地完工了,我们十分高兴,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也强化了书本知识,对全站仪的使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熟悉,加上ca软件的应用,让我们的内业成图变得方便,轻松了许多,回想去年的平板制图,我们真的很庆幸科技的发展而带动的测绘工作的进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我们小组仍然能发挥齐心协力的精神,克服更多的困难,学以致用,并且为自己的将来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大比例尺测图实习心得

测绘的第二次实习,我们在组长***的英明领导下,再次荣幸的抽到了最远的那一组,不过远算啥,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算做锻炼身体了。虽然在中院那边,但考虑那边食堂饭菜又便宜又好吃,也算我们捡个便宜。

得到任务后,我和伟大组长***两人去跑了两次点,点倒是找到了好几个,但拿到坐标却发现我们测区只有一个点,拿着仪器在那一个下午什么也没干成,这算作我们组第一个考验了,拿到了总图在ca找到了我们需要的几个点,发现其中有个点就是原来我们看都不看认为已经报废的点,NXD068,因为他已经绣的我都认不出他原来是个控制点了,不管怎么样,测吧,组员和白纸测图没什么变化,还是老样子,分工也还是那个样子。我和***负责跑点和测量,女生有时替我们跑一下,然后画图,后勤神马的都是女生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组的分工了。

接下来就说我的心得吧,首先我觉得我们学校的点,实在太。。。有的点差个几百米就算了,检核一下就知道错的,最可恨的就是那些差几米的点,因为你测了根本不知道谁对谁错,因为我们也是按标准来的,无论仪器整平,后视检核,我们也没哪儿感觉有问题的,他就是差,最后我们的做法是按照自己的做法,按照我们的数据输入我们测的坐标,这下反而没问题了。所以我感觉压力很大。其次大比例尺测图的优势已经完全清楚了,不再需要做水准,导线测量,忙着快死了,然后冒一堆的误差,也不需要做那么多的控制点,结合ca的方法,比如以前测一幢四点房屋,我们得讨论那个点究竟定在哪儿才好,现在都不高兴去理会,反正测3个点出来,已经3点画图,那些凹进去的点,如果是90°的话,直接隔一点J,非常的方便。此外我们组也遇到了一些操作的失误,因为老师给的坐标我们都没有,所有控制点只能通过ca找,弄巧成拙,将X,Y坐标搞翻了,后来我在ca里通过X,Y转换,但得出的是真实图像的镜像,我后来自己把所有点(已经转换过X,Y)全部镜像,然后画了个图,与实际方向一致,但不确定对错,也没有交这份图。

通过这次的实习,不说别的,首先仪器的操作,已经熟的快烂了,其次我们也掌握了大比例尺测图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实习工作打下基础。虽然最后成图的不是我,但我自己也用ca画了一遍,对下学期的学习多少有点帮助吧。

第11篇:测绘工程数字化报告

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数字化成图

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组别:

姓名:

学号:

全体组员:

实习时间: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数字化成图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测量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和测量工程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于2011年7月安排为期两周的集中教学实习,其目的与要求为:

1、熟练掌握全站仪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导线的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3、了解全站仪测图的基本方法和测图过程;

4、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和数字成图软件的使用。

二、实习任务:

1、利用莱卡TC307全站仪完成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西门到冶金楼附近一带的

1:500野外数字地形测

2、并利用CASS绘图软件绘制1:500地形图

3、打印出CAD电子图,上交电子图、草图和报告。

三、实习内容

实习任务由7月11日起到7月22日结束。实习具体内容由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组成:

一、外业:在测区内选定控制点并进行测量;

二、内业:根据已知点和自己组所测数据,使用ca软件进行绘制电子图。

整个实习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要求依据为《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GB/T7929--1995)

四、测区概况:

我们组测区为。。。。。。。,测区内建筑物密集,地物多为居民地及附属。像草坪,绿化带,花圃,道路、独立竹丛、围墙、电杆等。测区内地物较多,通视情况一般,部分房屋的点无法测到,此外这几天天气变化频繁不时的下雨,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地形图测绘带来了一定难度。

五、采用仪器

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1个,反射棱镜2个,棱镜杆2个,油漆一桶,锤子一个,钢钉若干,地图一份、草稿本

2、实习指导书一本。

六、实习过程:

此次实习我们的作业过程大体分为三个步骤:

1、野外数据采集;

2、内业数据处理;

3、电子地形图绘制输出。

以下为具体过程:

7月11日早我们分组领到仪器、地图和各种测图工具,由老师分配好任务后我们对仪器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便来到我们组的测图地点并确认了我们的测图范围,然后便开始寻找控制点其中多个控制点已被损坏,只有DX

9、DX

8、DX

4、YJ7等几个控制点保存完好。我们以这几个控制点为基础向外辐射测图,我们的测区范围较大,房屋也较多,此外绿化带、电杆、井盖,路灯等也不少,总的来讲难度不是很大只是时间花的较长。我们组五个人,我们的分工为:一人观测仪

器,一人绘制草图,一人跑尺,一人在草图上标注所测点号,一段时间便轮换角色进行操作以便各组员都能掌握测量的各个步骤。我们所使用的是莱卡TC307全站仪,整个实习外业我们组共用了4天时间。回到宿舍我们就利用数据线导出白天的数据,并做成dat格式的文件后便用CASS软件开始绘图,绘图工作是根据个人绘制的草图绘制地形图分配,最后再综合各图后提交成果和草图。

成果图:

七、实习注意事项及经验:

1、每天出发前应该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无误,确认测量工具是否带全电池是否充足,每天完工后记得充电,以免影响第二天的测量工作。

2、外业数据采集时,定向和放点要准确,草图绘制应清晰、完整、直观让人一看便知。记录时不仅要记录观测值及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点号、连接点、连接线和房屋地物大体特征等信息,以方便绘图。

3、适时分配工作量,工作量不要超出能力范围,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各种地物清晰明确,每隔几个点就必须和测站观测者互通点号,防止记录有误。

4、放点应从棱镜杆底部开始往上对准,否则容易出错。放点非常重要要严格注意对中。

5、道路、陡坎、斜坡等打点时尽量不要打得太密最好间隔一段距离,以免所测两点或多点重合。建筑物一般需要三点定位,但是有的不规则房屋则需在各角打点,不规则的地貌应多打点,对房屋一般按照顺序测量,以免多测或漏测,并且要时时对应草图更改绘制草图,便于内业绘图。

6、更改标高要注意通知测量人员更改仪器上的标高数据,标高不对就会出现错误,特别是放点时一定注意棱镜高的校正。

7、草图绘制人员担负着内业绘图的工作,是测图过程中的主要人员也是内业的主要负责人,所以对于房屋和地物等要心中有数便于回去画图不易出错。

8、要合理分配每个组员任务不要让组员闲着,减少测量时间,减轻组员负担。

9、野外作业有一定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包括人身安全及仪器的安全。架三脚架时应该架在车辆和行人通过较少的地方,要架稳,拧紧脚架螺旋,使用棱镜时拿好扶好,不能摔在地上,下雨或太阳暴晒是要注意给仪器打伞。用完后记得放进仪器箱,收工时记得检查是否有漏掉仪器。

八、实习体会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实践也不可或缺,实习是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本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通过实地测量,巩固、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扩大了我的知识层面,知道了理论与实践的差别与联系,熟练掌握了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和CASS绘图软件的使用,还有学会了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测绘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及动脑的能力。通过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共同探讨、研究、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加深了组员间的感情,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哪怕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此外我还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实习培养了我的独立

工作能力和团地配合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了测量和绘图能力,并对以后所要从事的测量工作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测量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们遇到了刮风下雨有时还挨饿受冻,所以只有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珍惜所得所知,积累经验,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测绘员。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作为一名学生,我想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然而步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够以进入公司实习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特别是现在实习工作并不象正式工作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

第12篇: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

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

三周过去了,数字化测图的课程已经结束了.

经过三周的学习,我们对数字化测图有了更深的认识.实习安排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测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经过这次实习,我更加地了解和熟悉了测绘的各项工作和流程,我的专业技术和团体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这次实习也必然会使我受益终身。从专业技术方面来讲,平时尽管已经对导线测量和碎步测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那完全可以说如纸上谈兵一般,我也很难将自己的知识可行地应用于现实实践中。而这次实习给了我诸多的机会,观测跑尺以及绘图,这些说出来可能会觉简单,但是精确地重复上述工作绝非易事.同时,这次实习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遇到难题,大家也会一起讨论和解决,虽然并非每次都尽善尽美,但每个组员都基本解决了平时产生的一些小疑惑。通过大家的合作与讨论,大家的知识也得到了补充,而这些在平时是很难发现和解决的。 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打印图纸、提供数据光盘等)。本次在实习中测图采用的方法为地面数字测图,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字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南方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

数据处理阶段是指在数据采集以后到图形输出之前对图形数据的各种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数据须处理、数据转换、

数据计算、图形生成、图形编辑与整饰、图形信息的管理与应用等。数据预处理包括坐标变换、各种数据资料的匹配、图比例尺的统

一、不同结构数据的转换等等。数据转换内容很多,如将野外采集到的带简码的数据文件或无码数据文件转换为带绘图编码的数据文件,供自动绘图使用;将图形数据文件转换为ca的交换文件。经过数据处理后,可产生平面图形数据文件和数字地面模型文件。要想得到一幅规范的地形图,还要对数据处理后生成的“原始”图形进行修改、编辑、整理,并填充各种面状地物符号;还要进行测区图形拼接、图形分幅和图廓整饰等。数据处理还包括对图形信息的全息保存、管理、使用等。数据处理是数字测图的关键阶段。在数据处理时,既有对图形数据进行交互处理,也有批处理。数字测图系统的优劣取决于数据处理的功能。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很大的收获.

第13篇: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每人一份)

1:500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要点提示)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时间地点

三、组织情况(人员及各自负责的工作)

三、仪器及工具

四、测量规范(表格/仪器/角度/控制点/碎部点/…)

五、实验的主要过程(作业流程):

1.实习区域概况

2.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过程

⑴控制测量阶段:选点注意事项;测角、量边、定方位如何进行;各种测量如何检查误差及用何种方法削弱误差的影响,平差方法。

⑵碎部测量阶段:碎部点的选择方法,测绘法的施测步骤,观测、记录、计算、绘图各项工作如何。

3.内业数据传输及成图的方法及具体过程

4.注意事项

5.实习问题及经验

6.遇到的困难/实验结束仍没解决的问题

7.…

六、个人总结(实习体会)

七、附录(Ⅰ.控制点坐标Ⅱ.控制点点位图Ⅲ.平面图/地形图)

第14篇:矿山数字化调研报告(优秀)

矿山数字化调研报告

矿山数字化是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和集成化基础上的,有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管控一体化系统。它综合生产、经营、管理、环境、资源、安全与效益等各种因素,使企业在实施绿色采矿的条件下实现整体协调优化,以增强矿山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数字矿山的是最终目标是矿山的综合自动化。

我国的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煤矿总体装备技术水平,尤其是系统的整体有效性、信息化水平不高;二是煤矿生产事故多,造成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严重损失。其根本原因是对矿井作业过程和环境状况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动态监测、分析以及实时有效的控制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煤炭工业这一传统工业的改造指定了方向。

煤矿井下各种监测,监控系统繁多,目前国内这些监测、监控系统仍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各种系统字成体系,信息不能互通,造成通信线路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系统维护量增大,整体可靠性差.许多企业仅仅通过安全生产监控网络将各种子系统连接起来,仍不能实现系统资源管理和信息的共享。这种网络的通讯方式为分时通讯,数据分时采集,远远达不到工业系统实时性是要求。而且现有的矿级网络大多仅支持办公自动化,其实时性、可靠性和抗恶劣环境的能力还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系统的需要。此外,信息不能综合利用,难以从系统工程的整体角度来对矿山进行统一的自动化调度管理。开发数字化矿山关键技术,通过与科研院校的联合,在对煤炭生产过程、作业环境、事故预测、安全控制等关键环节的重点研究,解决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全面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形成高效的自动化安全生产技术,构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煤矿,可实现改造传统工业,提升企业生产装备的综合自动化水平的目的,使其生产流程和安全性控制程序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大大提高生产、安全装备的综合自动化水平,提高安全监控系统的可用性,确保生产安全和高产效。数字矿山的总体构架。

2国内外概况

2.1国外相关学派与技术发展的概况

“数字矿山”是一个实时管理矿区全部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要素和生产活动、销售活动的信息处理系统,完全意义上的国外相关产品还未见报道,但已有许多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商品化软件。在通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有代表性的有:每个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的ARC/Info。美国Mapinfo公司的MapinfoGIS,澳大利亚GENASYS公司的GENAMAP。美国INTERGRAPH公司的MGE。在地质、水文,矿山等专门地质信息系统方面有代表性的有加APOLLO公司的TITSN GIS,MICROLYNX地学三维模型分析软件。德国FEFLOW公司的FEFLOW 地下水模拟软件等。

2.2国内相关产品与技术现状

对于煤炭行业,“数字矿山”或“数字矿区”是煤炭企业实现“企业信息化工程”的主体工程。鉴于“数字矿山”核心技术复杂、投入大、开发周期长,而国际国内在这方面起步时间都不长,所以虽然有些煤炭企业正在或准备开展该项工作,但均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数字矿山”。山东矿山集团公司与2001年开展了“数字 矿”的立项和建设,但目前仅仅局限在“地测空间信息平台构建与开发”,离真正的数字矿山尚有很大距离。徐州矿务集团公司亦开展了“数字煤矿”的建设,先以张双楼煤矿作为试点,但无论在广度(全面的煤矿数字化)的深度(以数字化作为煤矿生产的核心技术)上都还远远不够。

3、总体实施方案研究

3.1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

煤矿高效自动化安全生产技术——数字化矿山关键技术开发,核心是矿山高效自动化安全生产技术。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基于三维GIS的矿井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2)贯穿矿井生产安全过程的综合自动化监测与控制系统;(3)以数值模拟,实时响应及控制为核心的智能化坎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关键的工艺是建立一套集井下各类实时数据(生产、安全)的有效采集、准确传输、科学分析、智能化顶测、及时控制和反馈的矿井自动化综合安全生产技术,形成统一平台,其中包含宽带数据传输平台,语音通讯平台,宽带视频传输平台,构建统一的支持各类应用的计算机网络平台,是三网融合。建立统一数据平台,建立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的企业统一数据平台。逐步构建企业的数据仓库。以统一系统支撑平台,建立以门户技术为核心的应用系统支撑平台。使用门户技术能够和信息系统有效完整集成,具有个性化的定制能力、支持多种开发环境并在管理和维护方面简单。通过统一应用平台,建立以应用服务器技术为核心的三层网络应用技术为基础的应用开发平台。

3.2.1实施的具体内容

(1)基于三维GIS的矿井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首先应用三维GIS技术建立矿井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出一个实时动态的三维可视化平台,实现矿井空间位置、作业环境、生产过程与行为、设备工况、安全状况等的数字化、生产指挥、调度、管理的科学化与智能化,使信息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利用。主要包括井下信息管理子系统和地面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具有以下特点,数据的完备性,实时信息采集与处理的快速性、正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管理、指挥的全方位性、预见性和突发事件处理的最佳性。

(2)矿井生产全过程的综合自动化监测与控制系统,对现有生产系统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自动化补套,将分散独立的子系统进行综合集成,提升生产工艺流程的集约化水平,优化过程控制,建立底层控制网,初步实现主要生产系统的集中监控和部分系统的关联互动。

(3)数值模拟。实现响应及控制为核心的智能化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安全监测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尤其是建立一套能对安全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进行灾害识别、预测,并能通过生产综合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安全测控系统。

3.2.2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

(1)基于三维GIS的矿井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首先应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的复合地质数据库和矿井真三维空间地质模型建立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地质测

量子系统、矿井三维空间地质建模、信息查询及输出模块、采掘信息管理子系统、生产与矿井储量分类统计报表输出模块、运输及生产保障信息子系统。 本系统项目拟采取的技术路线为:

从矿区层面的地测空间数据入手,按空间数据的几和特征和业务门类进行分类组合,并按国际和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编码系统。根据业务门类或指定主题,按照“不重不漏,留有余地”的原则,规划、构建矿区层面的数据仓库,每一个主题可对应于一个子仓库,如地质、采矿、运输及保障等,每一个子仓库可与一个或几个分布在各矿的操作数据库相连。

不论某空间要素分布在何处,也不论其原始记录数字 化与否,皆应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使每一个地测空间要素都对应一个体现上述综合特征的标识码,该标识码及其对应的空间要素的所有信息可以分布式地存放在已有的操作型数据库中。凭借数据仓库特有的“向下探察技术”,首先要能够根据标识码从散布在数据仓库里的海量数据中“找到”所需数据,然后通过适当的数据转化机制“打开”该数据,使之能为特定的研究目标所用。根据三维GIS理论和方法,运用空间分析、虚拟现实、WebGIS等技术,构建真三维空间实体模型,动态模拟地质变化、采掘过程、运输过程。建立多维地测绘图系统。建立数据仓库及处理结果的网上数据接口、界面,使用户不仅通过网络实现二维或三维的显示和输出,而且可以借助多维地测绘图系统实现快速成图。

(2)井下主要设备、生产过程等系统的自动化监测与控制系统。当前国内绝大多数厂矿企业自动化系统都是多个子系统组成,各厂家的产品自成系统,分立运行、彼此无联系,整个系统形成多个自动化监控孤岛。为了实现自动化系统,国内目前许多许多地方采用组态软件(如fix,iniouch、组态王)和网络等IT技术来进行系统集成。因各子系统厂家不同,通信协议不标准,因此实施起来较困难,设计、安装、调试周期长,维护困难,使用设备和布线多,效果差。为实现矿井综合自动化监测监控传统集成,建议采用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CS是信息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体现,是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方向,是系统集成的重要手段。矿井生产自动化监测与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综采工作监控系统、胶带机监控系统、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等。首先是应用现场总线建立底层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是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为底层设备信息及生产过程信息集成提供了通信技术平台。实现监控信息纵向集成的透明通信。把DCS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集散系统结构,变成了新型全分布式结构,把控制功能彻底下放到现场,依靠现场智能设备本身使可实现基本控制功能。工业以太网是以太网技术与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以光纤为传输通道,主要敷设在大巷和主要联络巷道。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采用有线、无线等多种方式建立各种监测、监控系统接入综合业务网。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接口技术,基于实时历史数据库管控一体化平台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工业以太网技术,闭环检测控制技术。

开发数据接口,将各个已有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送入一个统一的实时历史数据库管控一体化平台,从此可实现各系统数据共享,构建数据仓库;采用自动控制系统采集现场各生产参数,对现场设备和参数进行监控;通过相应的通信接口如OPC SERVER将各生产对象的数据采集,数据作为整个生产控制信息集成的基础。采集的井下生产数据及地面各控制系统实时数据拟采用工业以太网前沿传输技术,传递到相应的中央服务器或根据地域划分的应用服务器,实现地域调度和集团总体管理。

主要包括①综采工作面临监控主要实现支架自动电液控制、顶板压力监测和工作面内所有生产设备的集中控制,达到改善作业条件和减人少人的目的。同时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将系统内的信息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为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②胶带机运输和提升监控系统:本系统通过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对主井胶带机、各盘区胶带机、煤仓给煤机和煤仓库煤位的集中监控,并结合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和信号通信系统,实现原煤胶带机运输系统的集中控制,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减少岗位司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将系统内的信息送至地面监控中心,为生产控制和调度指挥系统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③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通风机房监控系统、压风机自动化系统、井下供排水控制系统、井下供电监控系统。④洗煤厂原煤加工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管理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系统集成,构成洗煤厂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CIMS),将洗煤厂各独立的控制系统集中进行监控。监控系统与洗煤厂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工业电视监视系统联网,实现集成化和管理一体化,以提高煤炭产品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员提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矿井宽带多功能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工作频率可根据需要,在4MHZ宽带的范围内任意设定。多个信道自动扫描、自动分配,并在手机和基站上自动显示:与地面公用有线电话网和无线移动电话联网;手机和基台的发射功率连续可调,满足各种不同矿井的不同需求,使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广。可为今后的人员跟踪,图象传输和井下寻呼系统提供技术平台和传输通道。设计带通滤波器设计,采用微机办公室MWOFFICE方法得出较为理想的LC滤波器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双向中继放大器的自激。主要改善方法是变换射频信号的接地方法,经过多次调试才获得成功。本安手机电池的研制,研制大容量手机电池(1500mAh),采用新型CCR器件,需经上海防爆检验站的检验,取得了防爆检验合格证。针对现有问题进行相应的技术发展,如采用自诊断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采用井下宽带放大器以承载多种业务;进行电磁兼容和电缆、外壳改造等综合设计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采用成熟电路和新型元件以提高产品的集成度和稳定性。

(3)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①矿井监测系统准确、及时的报警技术:根据灾害的不同种类,确定监测系统传感器优化设置参数,包括传感器的类型、数量、布置间距、位置、报警限设置等,并根据不同种类传感器的特性和灾害发生的规律,开发辨别灾害误报、错报的技术、提高矿井灾害预警及时性和可靠性。

第15篇: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期报告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当前我国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为特征的数字化环境,将促使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重大改变。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技术已经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经把信息技术引入了学校管理,国内的一些先进学校也正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整合的步伐。教育在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各种机遇的同时,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日渐完善的网络新技术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可以预见,国内的各学校现代化管理将很快走上数字化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要为学校营造一个动态开放社会化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环境,实施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从而实现学校管理跨越式的发展。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我校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已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目前我校在校园网建设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现正以校园信息化促进校园数字化,并已基本具备了“数字化校园” 建设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探索教与学的方法与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和条件。因而适应时代要求,加快我校各项信息平台的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就显得尤为必要,这将为深化我校的“十一五”期间的新课程改革提供进一步的契机和动力。

二、课题组成员介绍

本课题的负责人屈金虎同志,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曾经主持并完成省立项课题3个,市立项课题3个,泰兴市名校长,具有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

本课题其余的主要参与研究成员,均为我校教学的骨干教师,分别参加过省级和市级课题的研究。他们基础扎实、乐于思考、勤于动笔,其中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市教坛新秀4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功底。这将给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学校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并利用构建提高数字化管理效益。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利用构建提高数字化课堂教学效益。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利用构建提高数字化教师培训效益。

四、研究过程

(一)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数字化校园构建成功。

在原有校园网的基础上,学校又新添置服务器用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2007年,学校购买了数字化校园平台软件,2008年根据实验小学开放日的需要,学校又购买了白板设备,构建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同时还购买了图书、实验管理软件,实现图书、实验器材的信息化。

(二)建章立制,提高数字化校园研究实效。

随着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大力投入,为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学校由教科室牵头,课题组实行制定了《大生小学课题研究制度》、《数字化校园教师学习制度》、《数字化校园研究先进个人评比制度》等,在每学期初的例会中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学期末根据规章制度评选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以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提高研究的实效,以评选先进个人激励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研究,促进课题研究的进程,能打造出有特色的、有个性的研究型教师。

(三)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平台运用能力。

1、为教师搭建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 (1)重视学习。

在学校完善电教资源的基础上,课题组特别注重教师的学习。每次利用例会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一到两篇理论文章,并根据学习内容引导教师填写好实验日志,要求教师每周学习一篇专业文章并做好摘录。同时学校每双周向实验教师推荐学习书籍或优秀的学习网站等等,通过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2)注重培训。

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学以致用”的培训思路,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信息化培训。首先是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聘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技术辅导,今年我们专门从南京请了白板技术应用专家来校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现场讲座以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是进行推广普及培训。有课题组实验成员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讲座,每月一次,从简单的文字操作到动画设计和网页制作技术等等,努力实现全员提高的局面。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的使用”、“课件制作”、“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使用”等多项内容的培训。现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能达到独立制作电子教案、编制试卷,部分教师能制作学习网站,部分学科及年轻教师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在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网上教研和网上备课,因不受时间的限制,也逐渐被更多的教师所接受和应用。

(四)重视数字化应用,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水平。

1、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学校努力将数字化管理应用与各项管理中。要求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图书室、各班级实行数字化办公。努力通过各种软件优化自己的工作。如今学校监控管理、排课系统、学生档案、物资管理、学生借阅登记、班级家校通工程等等都实现了数字化办公,大大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

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成果共享。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自己动手建立了学校资源库。每位教师都要向资源库上传资料。教师在办公室和班级可以直接通过上网利用这些资源。除建立学校资源库外,各学科组(年级组)又结合学科特点建立了学科组(年级组)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实录和反思、教学录像、教学叙事、课前准备(文字、图片、声像、练习题等)、作业设计、学生作品、学生评价样表及使用说明、练习题等。

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各位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班级主页,通过网页打造教师,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2、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首先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要求教师积极用好现有的数字化设备,努力优化自己的电教设备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每学期的课堂教学评估电教设备的使用都作为评估一项,努力通过常规的信息技术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次是数字化进课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并利用时间有教师自己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五)关注学生素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1、让学生走进数字化校园平台,利用网上资源学习。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上的题库功能,学校老师添加了大量的习题供学生选做。学生能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及时练习,并通过网上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自己学习的真实情况。

2、让学生带着所要解决的问题到网络资源去寻找资料,分析、过滤、重组这些资料,并和小组成员一起将观点汇总,得出正确结论。最后制成学习专题网站,发到学校的校园网站上,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学习。

五、研究成果

数字化校园平台在我校的广泛应用,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变化之一: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明显提高。 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现代媒体,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也能排除现代媒体所发生的故障,能指导其他非研究人员进行现代教育媒体操作。

变化之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改变。 教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交互性的优势,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等不同难度的问题,并设置不同类型的按钮,可以随课堂要求任意进入某一个问题并返回。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提问,多安排一些让学生能努力“跳一下能摘到的苹果”,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基础上通过思维获得成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目的。除此以外,各科任教师在校园局域网平台上都设立有自己的“答疑信箱”,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答疑信箱”向老师请教,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问题予以集中或者个别解答。

变化之三:带来了培训方式、教研方式和科研方式的改变。 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校本教研。网络教育资源真正体现出教育教学资源的全方位、大容量、立体化、零距离、共享性等多方面的优势,改善了学校少而单一的教学软环境,弥补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开展校本研究创造了条件。

老师们在教育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准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为把握教材作好铺垫;利用网络资源中的“课堂实录与点评”,组织开展“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观看课堂实况录相或利用教师曾经施教过的课例,围绕某一典型案例,让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

变化之四: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空间得到拓展。 在网络资源运用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为我所用,为我适用”的方针,反对机械的照搬和模仿,而是注重和自身教学实际的结合。其基本步骤为:资料采集----精心整合----小组复议-----完善整理----实施教学----教学反思----成果上传——资源共享。通过课题研究,开发了无穷的空间,提高了丰富的资源。

变化之五:信息化使培训管理从终端向过程发展。

学校特色日趋明显,“五大品牌”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发挥创造力,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本校的客观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校本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各部门使用数字设备的利用率逐渐提高,使用各种管理软件的力度不断加大,水平在不断提高,管理也越来越优化。

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应用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题的研究,促使学校从实验开始,老师们学习了有关课题的理论、课程改革的理论,丰富了理论基础。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改进,提高了教学水平。老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的研究总结、体会、论文,除了在校数字化校园平台上构建了大量资源库外,还在省、市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像袁向军、封文娟等老师在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说课比赛中分别获

一、二等奖。

六、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1、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应用数字化校园平台的能力有高低,不能很好的应用数字化校园平台。今后我校在对教师培训时,将分层次的进行培训,让每位教师能更好的掌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应用。

2、在课题研究中,理论层次上升不够。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虽然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但是上升到理论层次的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写论文,做理论研究的能力不够,学校在这方面将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

3、经费不足。进行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和应用,虽然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但时经费仍显不足。一是学校的服务器还不够;二是教师的办公电脑不足;三是学校没有经费实现班班通。

在今后的研究征程中,我们将继续不懈努力,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研究的效果,发挥课题的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教学,为早日成功结题做出应有的努力。

第16篇:数字化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四川省“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课题

《初中理,化,生数字化实验教学探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四川省都江堰市李冰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选择、研究背景

一、)省内外数字化实验实践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中小学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理科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对理科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实验室应运而生。

对于数字化实验的研究起始于美国。在2000年6月美国教育与传播协会举办的教育技术首席总裁论坛(The CEO Forum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简称ET-CEO论坛),首次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为主题的第3年度年会报告中,将这种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观念,这一报告的提出对全世界开展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数字化学习的理论,比较系统地介绍到国内来的是李克东和何克抗两位教授,他们分别在2001年和2002年对数字化学习的概念、要素、内涵、特征、内容、模式等方面做出了探索。并对我国开发数字化学习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这一块,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总结推广,全国教育技术协会每年一度的学术年会都把“数字化学习”作为一个分主题。有些学校还把“数字化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内容,正在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发展研究。惟存教育网站,也开辟“数字化学习行动计划的研究”。

作为中国新课程改革首批试点地区的上海率先将数字化实验室引入基础教育中,2002年上海市教委将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引入二期课改的高中物理教材,开了我国在基础教育部分推广数字化探究实验室的先河。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已将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列入基础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数字化探究实验室作为基础教育中理科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已经得到教育界大多数专家、学者和决策者的公认。 (二.)我校数字化实验实践研究现状

我校作为四川省首批初中装配数字化实验室的学校,逐步实现了校舍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校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了数字化教学的培训和实际操作,学科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基本熟悉数字化实验的操作流程。同时,学校也组织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示范课或观摩课。在实施过程中也与都江堰青城山中学、石羊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等兄弟学校进行了相互的参观、学习。2011年,我校成功举办了“成都市数字化实验教学”现场会。因此而带来的“窗口效应”为我校的数字化实验的一系列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

在具体的数字化教学和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大多数涉及数字化实验教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能够进行一些数字化的实验演示或教学,相关班级学生也乐于进入数字化实验室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但是无论教师的演示操作或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实验操作都只是限制于教科书所列举的常规实验或简单的以获取结果的测试实验,没有发挥数字化实验教学系统所应该具有的教学示导和科学实验流程作用。

如何提高我校教学的软实力,尤其是学科教师对于数字化实验的教学实施、拓展、示导的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学校实验教学快速发展,发挥我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的“窗口”示范作用,以及对于周边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提出这一课题的现实需要。

二、研究目标及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一部分能够熟练掌握数字化实验教学新技术的教师,并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大部分教师尤其是理、化、生教师参与数字化实验教学实践。

2、通过课题的研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开展互动教学、提高物理、化学、生物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预期研究成果

1、各数字化实验教学实践技术融于学科的有效教学应用案例——形成文集。

2、形成《数字化实验实践课题研究报告》及《数字化实验实践课题结题报告》成果汇报集。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 1.在数字化技术运用过程中理、化、生实验教学与按照课标要求开展的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2.在数字化技术运用过程中理、化、生学科的科学的教学设计、策略、方法及其有效运用。

3.在数字化技术运用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及其与实际的课堂教学接合,研究促进学科课堂有效开展的方式、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调查、检测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研究内容灵活使用。

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自确立该课题起,我校课题组成员在指导督查组的直接指导督促下以数字化实验教学与学校理、化、生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平台,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出发,通过互动、互补,使课题研究开展有序,进展良好。

通过课题组的深入研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作,从而达到进行实验教学实践与数字化有机结合并指导实践教学的目的。

1、多渠道丰富数字化培训教材,通过课题小组成员参与培训本校及兄弟学校理、化、生教师数字化实验教学的方式,提高课题小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夯实课题小组成员数字化实验教学实践能力。

2、多方式扩展知识视野,加大课题小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力度,不断提高课题小组成员求知欲望及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3、多方面鼓励互帮互学,促进课题小组成员之间互动,不断提高课题小组整体课题研究水平。

4.采用自学摘记与交流共建相结合形式,组织学校课题组老师理论学习。

5.组织联合课题组开展数字化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策略研究讨论活动;规范使用数字化实验室,实施教学并由组长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设计、上课、反思、课件、记录等并行成了学校理、化、生教师的数字化论文集。

6.市级领导、教研员不定期对我校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对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也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改进的方向,增添我们的科研热情与信心。

六、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细化课题,从小处着手,扎实课题研究,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研讨,形成较为浓厚的科研氛围。

2、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完成一篇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形成课题研究小论文。

3.2012年5月,课题组主研教师林忠钰论文《加强数字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获四川省二等奖,都江堰市一等奖。4.2012年8月课题组主研教师李彩霞论文《创新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研究》获成都市二等奖。

七、对现有研究结果的讨论思考

1、基本形成数字化实验教学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但这并不能代表课堂都已达到预期境界。数字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存在必然对固有的传统的理化生实验产生冲击与波动;必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不协调的因素,这与我们所追求的“有机结合”出现一定的偏差。所以,如何把握好“有机结合”这个度,是我们日后课题研究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证实了理化生教师善于在数字化实验教学与传统的理化生实验教学相对比中实施教学,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理化生实验课堂。那么,如何使不同学生保持理化生实验课堂常有热情,也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另外,如何科学施教,把握数字化实验教学与传统的理化生实验教学的有机切入点,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理化生实验课堂热情,同时也促使教师专业进一步提高,也是我们下个阶段要研究的侧重点.

八、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在深入开展理、化、生数字化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自身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客观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为一线教师,课业负担较重,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时间较少,使得课题研究没有连续性,进展缓慢,阶段性成果不突出,效果不明显。2.同时,课题组成员之间研讨的次数还不够,对于课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案例的积累也还不足,理论的收集与整合还要进一步加强。 3.数字化实践研究在实际的理、化、生学科课堂教学中还没有系统的开展,使得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还没有结合起来,导致课题研究缺乏有力的案例支持。

4.数字化实验所采取的实验方法和具体的课标要求实验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二)对策:

1.下个阶段要灵活地处理好课业负担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使课题开展更有序;还要更好地解决课题与课情之间的矛盾,让课题充分体现实效性

2.继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课例、理论等,不断充实课题组成员自身的文化底蕴,根据成员各自拟定的计划,把握方向,朝着各自的预定目标,以课堂为平台,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实验教学实践,开展实验教学;继续积累更多的案例,做好更深刻的反思,形成一定的理论,提升本课题的价值。

3.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有意识地把理、化、生学科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拓展教材,并调动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创设良好的课题研究环境。

4、保证充足的课题研究时间,拓宽课题研究资源。充分利用好每次理、化、生教研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活动中讨论课题研究。

5、举办各种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等;建立课题研究材料集;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成果。

6、鼓励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做到课内得法,课外用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课题实验全面深入研究之后,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面临各种困难,但我们相信通过我们课题小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成果。

第17篇:数字化校园建设调研报告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教学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手段和教学水平,培养人才的迫切需要,只有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才能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学校工作中顺利进。

下面就本校的数字化教育教学建设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一、加强领导,把信息化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为增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及时构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个层面的管理体制:1领导层面:由校长、分管副校长、专职教师等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协调,并制订相关制度。2管理层面:教导处、教科室和总务处等部门按各自职能,突出抓好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工作。我校还专门设立了“信息技术处”这一中层职能部门,配备精干力量,以加强管理。3参与层面:全体师生努力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二、学校园网数字化硬件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各处室级部配备公用办公计算机,并在部分处室配置打印机,充分利用校园网一这平台将各处室级部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学校购置数字化电子图书馆一套,计130万册图书,并接入校园网,使全校师在工作学习之余,通过校园网浏览阅读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强大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教学课件、教案、教学方法指导、论文等,并将寿光市教育网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学校充分利用FTP服务器方便宜操作的优势,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网上学习。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网;

4、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学校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视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内容涵盖学校管理、网络资源、电子图书、信息发布、知识资源及电子图书等内容,为学校管理、师生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强大的平台。

5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百兆到桌面、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学校各教室、办公室全部设有网络端口、提供一台公用计算机和打印机,并设置专业服务器,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6电子实验室建设 (1)计算机教室系统

在原有设备基础上,2007年9月,学校新购置高档海尔品牌计算机30台,组装服务器一台、教学用机一台,保证了计算机教室和高效运行。

(2)多媒体教室系统

学校设有高标准多媒体会议室、公用多媒体教学教室和多媒体教学班共9个,配备教学用机、投影设备各一套,并接入校园网。

三、数字化校园软件建设

1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数字化手段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注重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一线教师人人掌握了现代教学教学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多媒全技术用于办公和教学。

2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寿光市教育网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我校校园网上建有教师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教师可以高度共享信息资源,利用便利的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利用数字化段教学的水平,充分发挥数字化设备优势,在教学培训中采取集中培训、自主培训、技能大比武,网课评选项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3开足开全课程,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学校安排充足的信息技术课程,保证每周1节信息技术课,且上机操作时间保证在80%以上,以此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和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并提供网络在教师指导下健康学习,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网络上“安家”,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交流自己的思想,体会做为一个社会人在网络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校数字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设备的应用更加科学化,实际化,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学出现质地飞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数字化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的融合,学校将加大资金投入,更新硬件设备,为数字化教学提供保障。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发展、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学校,真正实现我校教学的信息化,数字化。

第18篇:数字化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目前,农村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和市区学校互不相联,没有形成管理数据及教学资源,缺乏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科学思路和方法,不能很好的达成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我校是一所建有“数字化数字化校园”的农村中心校,现在已经有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录播室等硬件设备。而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校为本,求真务实”,因此我们建设“数字化校园”也是以此理念为核心,为学生搭建一个能感知到幸福的网络平台。事实上,“数字化校园”平台是一个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为学生探索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使学习者真正达到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使学生从学习能力上获得提高,感受幸福;能通过网络平台与老师、家人、社会、同学沟通,获得心理上的幸福;给所有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精神得到满足,享受幸福;让学生参与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使用中,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责任心也进一步增强,让学生体验一个社会人的权力与义务,享受成年人般具有成就感的幸福。最终发展为信息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本课题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从而提升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质量,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幸福成长。“数字化校园”平台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参与,形成交流互动,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中个性化得到了发展,获得自我个性化发展的幸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依托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设备接受教育,参与探究,参与管理、对加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增强主人翁意识,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主人,成为一个负责人的社会人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学生也有一种自我成就感的幸福。

数字化校园可以让所有学生充分享受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可以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为学生创建发展个性创造的空间,让所有学生享受到精神上的幸福。

数字化校园,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为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提升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能力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让教师为学生的幸福成长献技献力,同时教师也享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

数字化学习环境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研究目标及理论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并在其基础上探索应用模式与方法,以提升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质量。

建立给学生创造新知、展示个性、发挥潜能、开展创造、提升自信的网络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精神上得到幸福。依托“数字化校园”,走进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观念转变,推动教师教学手段改变,助推教学能边提升,于无形之中形成现代化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幸福成长的奠定有力基础。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让“数字化校园”切实起到服务于学生幸福成长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概念的界定:数字化校园是由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形成的高度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环境。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数字化校园包括数字化的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创建虚拟社区空间。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为学生、教师、管理者提供数字化学习与生活体验,将他们培养成为具备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高信息素养的信息化人才。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质就是在学校统一规划下,以校园门户网站为基础,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全校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本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提高学校教育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研究设想:探索和构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化实践模式,通过研究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创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构建数字化时代人文化、个性化、现代化的校园,实现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以满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为原则,提供合适的信息化环境,引导学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渠道,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正确吸收、处理、使用、创造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增强思维、创新的能力。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力求在“整合模式”的研究中,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与发现知识的认知主体,使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既推进我校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又促进师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努力改进和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逐步构造适合教师和学生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平台;继续加强培训、交流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现代化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时间自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研究周期为4年。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选题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评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对参与教师进行调查,同时让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策略。

2.开题申报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优化研究方案,申报课题。撰写开题报告,填写开题申请书,和学校领导沟通,让领导参与课题研究。 3.中期研究阶段:2013年7月——2015年12月。积极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探索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制定具体研究计划。初步形成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字化模式。初步探索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我们的课题组成员把在农村小学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进行了探索,先是派出信息技术老师出去学习,参加了长春市城区小学数字校园软件支撑系统建设项目培训,回来后培训我们的任课教师,使全校的任课教师都会用数字化学习软件,当软件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激情、带来了方便,老师们都离不开这个平台了。然后进行经验总结,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课题组刚一进入课题研究学校领导就高度重视,首先在信息技术装备上下功夫,利用一年时间我校重新更换了学生网络机房一个,设48台学生机和配套设备;新建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添置了40台教师办公电脑及配套设备;新建标准化48客户端语音室一个;新建精品课录播室、校园广播系统各一个;新建多媒体班级教室24个;每班配置推拉式黑板、电子白板、数学投影机、多媒体电脑、视频展台等现代化设备。引入中国移动10M光纤网络。

学校围绕课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如“教师电化教学论文大赛”“科任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教师微课大赛”“班主任课堂教学大赛”等,取得了一定成绩,全面推出示范课和成功个案,比如我们把教师论文大赛获一等奖的5篇文章上交,李媛媛、沈丽艳两名老师的论文获吉林省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其中张丽娜的《盲人摸象》和刘冬梅的《数图形的学问》获学校班主任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在活动中收集研究成果,编辑教师论文集、汇集网络课件。

(2)全面推广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 字化模式。推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统计,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集网络课件。 我校有50名教师在全国教师网络研修网参加了培训,这50名任课教师还在全国教师网络研修网进行备课,领导检查教案也在这个网上进行,把几十年手写教案的繁琐工作简单化了、科学化了;今年3月份我校又有46名教师参加了云备课活动,38名教师在云平台晒课,全部推优;几年来教师的远程培训都在网上进行,今年我校的106名教师全部报名参加教师远程培训。

关于数字化的问题研究。2015年11月13日在我校四楼录播室举办了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课题研究为主题、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的展示活动。市电教馆、莲花山区教育局、兄弟学校领导、教师等76人参加了活动。通过活动,促进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提高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反思水平,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持续改进。我们还把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材料进行了收集整理,让领导、兄弟校教师参观指导,便于下一步的课题研究能更好的开展。高校长的信息技术工作汇报中体现了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的热情,同时体现了教师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是课题研究给教师带来的方便,比如网上学习、网上备课、网上培训既方便又有实效。在展示活动中教师的三节数字化软件应用研讨课,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课题研究中课件的运用娴熟。以点带面,我们围绕课题的每次教学活动都能充分体现数字化软件的可操作性。在课题成果展示活动中市电教馆安馆长做了总结,对学校的信息化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表扬本次活动开展的及时、开展的好。课题阶段成果展示活动也得到了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3.总结结题阶段:2016年1月——2016年5月。课题总结,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总结经验,撰写结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收集、评审,分出等级,对研究过程材料进行整理、装订,形成文集,最后上报。

六、课题研究成效: 1.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很多教师无论是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还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水平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已经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了深层次的整合,在先进的教与学理论指导下,尤其是主体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并结合各学科自身特点,探索出语文学科的互动拓展阅读教学模式、英语学科的互动阅读教学模式和数学学科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同时,还拓展了师生交流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激发教师教的兴趣,让教师体验成功。

2.提高了教师科研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素质显著提高。他们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既提高了教育效果,又丰富了理论素养。有 篇论文获国家级奖,有 篇论文获区、市级奖,有 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上,有 篇论文发表在市级报刊上。 3.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计算机和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而是一件深受学生喜爱的学习工具。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4.研究成果有可推广价值

2015年11月13日在我校四楼录播室举办了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课题研究为主题、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的展示活动,市电教馆、莲花山区教育局、兄弟学校领导、教师等76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市电教馆安馆长做了总结,对学校的信息化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表扬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好。

七、成果特色与创新

本成果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以及本成果所具有的推广价值。

1.为学生、教师、管理者提供数字化学习与生活体验。实现了对全校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了本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了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提高学校教育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我校有50名教师在全国教师网络研修网参加了培训,这50名任课教师还在全国教师网络研修网进行备课,领导检查教案也在这个网上进行,把几十年手写教案的繁琐工作简单化了、科学化了;今年3月份我校又有46名教师参加了云备课活动,38名教师在云平台晒课,全部推优;几年来教师的远程培训都在网上进行,今年我校的106名教师全部报名参加教师远程培训。

2.学校数字化建设范围扩大,实现学校网络管理与普通管理有效整合,形成了学校的一大特色,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我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吉林省电教示范校”“长春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样板校” 2015年11月13日在我校举办了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课题研究为主题、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的展示活动,市电教馆、莲花山区教育局、兄弟学校领导、教师等76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对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

3.利用网络开展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智慧资源共享,创造出更多的智慧,促进了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生态环境的形成。磨炼了我校教师队伍,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课改意识,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常规化运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这些媒体、平台的教育作用。 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4.课题研究的一大收获是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八、结果分析与讨论

主要包括该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已解决的问题、仍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目标等。

1.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和运用,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资源库的建设是实现教学数字化的前提,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根本出路。建设资源库,提高资源库的运用效率关键在于利用购买和学校自建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丰富以多媒体教材、课件为本的学校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进行网上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是减轻教师负担的有效途径。 2.进行网上备课、评课,有利于推进科研数字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管理数字化提高工作效率,而办公无纸化是实现管理数字化的根本保证。

3.德育数字化以家校互联平台为抓手,从而实现家长、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信息互动与交流,提高德育实效性。

“在农村小学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一个大课题,而数字化校园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数字化校园必定包含学校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德育数字化,目前,我们只是初步建成了数字化学校,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还要进一步处理好资源共享和个人知识产权的问题。学校管理要完全实现数字化还有待深入研究。

随着 “在农村小学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扎实推进,我校的数字化建设日益提升。但是,我们的着力点在于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如何让教师更好地开发软件是下阶段要实验的问题。

数字校园建设各个学校都在努力,如何建出我们农村的特色、劝农中心校的品牌,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长春生态旅游度假区劝农山镇中心小学 2016.5.11

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结题报告

长春生态旅游度假区劝农山镇中心小学 2016.5.11

第19篇:某市数字化党建调研报告

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基层党建工作

——XX数字化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始终以党建信息化作为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紧紧抓住发展“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契机,开启智慧党建新模式,有力提升了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互联网+资讯”,构建党建工作宣传体系。利用互联网资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构建至上而下的党建工作网络宣传体系。一是党建宣传网站建设管理成效显著。规范建立县级党建网站“XX党建网”,设立基层党建、制度汇编、万村千乡等栏目8个。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不断对网站专栏进行优化,增加“共筑中国梦”“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等专题专栏12个,上传信息3400余条,图片1500余张,视频106个,访问量突破130万余次。借助“XX人民政府网”的强势宣传力量,加强党建宣传,先后开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等专题专栏,并及时在首页“XX要闻”“部门动态”“乡镇动态”等栏目滚动更新党建工作动态、图片,访问量突破300万余次,有力地促进了党建工作对外宣传。进一步强化“万村千乡”网页运用,对行政区划调整前的17个乡(镇、街道)和74个村(社区)网站进行了调整合并,建立起一支82人管理员队伍,专门负责对“万村千乡”网页进行管理,实现了市、乡、村三级党建网站的全覆盖。二是宣传平台向移动

网络进行拓展。充分依托“掌上XX”手机客户端、微信“绿色磷都、幸福XX”公众号,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下载安装客户端,关注微信号,及时上传党建工作动态和新闻,并通过消息推送机制实现资讯实时推送,全天候及时为用户提供最新党建资讯与热点新闻。三是让“党建好声音”传遍大街小巷。整合市文化资源,在XX主城区建成市级广播系统,安装广播音箱400余只,开通广播频道,每天播放节目新闻达5小时以上,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在8个乡(镇、街道)及党建综合示范点黄丝村等地建立广播系统,定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供便民信息,让广播成为党建工作的“好帮手”、农民免费的“致富喇叭”。

(二)“互联网+学习”,让党员教育培训随时随地。进一步整合“互联网络、电视网络、移动网络”三网资源优势,结合OTO(Online To Offline)的理念,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开展,让广大党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参与学习,真正使党员教育培训“无处不在”。一是实现远程教育站点转型升级。投入资金80余万元,通过连续三年实施换代更新,实现全市站点由卫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的转型升级。市级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一体化建设,远程教育站点、道德讲堂、村级活动场所、农村书屋联建共用,占地面积均达120平米以上,构建了线上有网络、线下有场所的远程教育阵地保障体系。二是加强党员课件开发。采取多部门

联合方式,组建了20余人的本土课件资源开发队伍,自主开发制作了《微型企业创办政策》《福蕴山水·泉流仙踪》《急风烈火炼忠魂》(杨刚)等政策知识类和文化宣传类、技术管理类、精神教育类本土课件21个30余小时。建立同省州电视台协议合作的长效机制,先后开发了《种子最知土地情》《磷都农民中国梦》《福民兴泉党旗红》等党建宣传片8个140余分钟。二是依托互联网构建网上学习的平台。分别在“XX党建网”开设学习视频专栏,在“XX人民政府网”开设党员学习专栏,收集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设、优秀典型等视频和法律法规、重要文件、讲话精神等上传,方便党员干部群众在线学习。依托“云”存储优势,开通远程教育网盘,上传教学课件达560G,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可随时随地下载课件进行学习。在文峰广场、人民广场、火车站广场等群众集中地安装大型LED显示屏,轮流播放党建宣传片、党员干部培训课件等70余个。狠抓干部在线学习,将全市680余名公务员纳入“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学习范围,适时跟踪在线学习进度,保障学习实效。认真组织实施“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网络平台掌握上网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自觉性。三是依托电视栏目搭建视听教育平台。结合全市远程教育、村村通(户户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实际,在“XX电视台”开通远程教育栏目专栏,收集《人民的好儿女》《百家讲坛》等系列党员教育片300G,利用周末节休时段在XX新闻后播放2小时,并在广告中插播地

方党建剪影,提高党员干部教学参与率。结合当前重点工作,适时开通“第一书记”“共筑中国梦”等专题电视节目,进一步强化党员教育。四是依托手机通讯搭建即时传递平台。建立党员手机号码资源数据库,面向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县市领导干部和组织系统干部等各级党员干部725人赠阅“共产党员”“当代贵州”手机报。借助“360云盘”手机客户端,建立560G党员教育课件资源库,让广大党员群众随时随地观看党员教育课件。通过“掌上XX”手机客户端、微信“绿色磷都、幸福XX”公众号,及时向党员推送党员教育信息,提高党员教育的实效性。通过OA平台定期向广大干部发送党务、科普知识,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学知识”。

(三)“互联网+办公”,不断提升党建管理效率。发挥现代网络即时传输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办公,有效的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效率。一是畅通信息传达渠道。全市投入建设资金200万余元,建立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接入单位共计102家,进一步规范了文件的传输渠道,党建工作全部进行网上流转。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加大治“慢”的力度,推行领导干部撰写勤政周记制度,通过配备手写板,利用协同办公传输到领导干部个人账号,实现了全电子化的批示及传阅。建设市、乡两级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并在市级建立了大型视频会议室,同时实现与州级、县级、乡镇(街道)联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避免了会议“两头跑”的问题,有效的减轻

了基层的负担。针对涉组涉干信息涉密问题,投入资金40余万元,推进“大组工网”建设,保障信息安全,实现组工网络办公。二是实现移动办公。充分利用协同办公平台手机客户端,与PC端协同平台互连互通,在手机上接收发文、进行公文流转、审批结果、会议通知等,同时,利用OA短信平台,对重大事项、重点工作进行及时提醒,让党务干部摆脱了空间束缚,随时随地都可以办公,提高了党建管理效率。

(四)“互联网+数据”,促进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多维度、多渠道动态采集各种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及时跟踪和了解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为党建管理和组织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依据。一是建立全市党员基本信息库。应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基层版)”,制定统一的党员及党组织信息采集表,由各基层党(工)委下发到所属支部,从源头上采集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对录入信息层层把关,采取系统校核和人工核对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查找遗漏和错误信息,确保数据完整准确。目前,全市11946名党员信息,476个基层党组织全部准确录入系统,并做到适时更新,全面掌握了党组织分布、党员分布、流动党员分布。二是建立党员电子档案。结合“一户一档”工作开展,采取“忙时夜访、闲时约访、平时走访”等形式,各基层党组织深入党员家中,将党员身份证、户口簿、党员证、荣誉证等收集复印,并同步建立家庭档案。组织专人将收集的信息通过扫描等方式“搬”进电脑,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党员电子档

案,设置搜索功能,方便查找党员信息,为党员精细化服务提供了保障。三是建立干部信息库。利用“贵州组织干部人事系统”、“全国公务员管理系统”, 详细记载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个人简历、照片和家庭社会关系等,及时搜集整理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培训挂职、调动提拔以及奖惩情况,对变动的信息,及时录入、及时更新,实现领导干部信息全覆盖。四是建立人才资源库。结合人才统计工作开展,对党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录入电脑,目前全市建成33989名人才资源信息库。五是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工作纪实。利用领导干部“纪实系统”,定期上传并公示县级领导的工作纪实,让“阳光党务”铸就“民心工程”。

(五)“互联网+服务”,开启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新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快速、便捷的优势,构建网上服务渠道,利用网络服务党员群众,解决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畅通群众诉求。在“XX党建网”“XX人民政府网”“万村千乡”设立留言板和留言信箱,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并明确专人进行管理,及时解答回复群众诉求。目前通过网络解决解答诉求256条。二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通过QQ群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党支部,利用电话、OA短信平台、网络邮件、流动党员QQ群等数字化通讯平台,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沟通与交流,做到每季度与流动党员打一个电话或发一条短信,利用QQ群和邮件时时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有效加强了流动党员的管理,让流动党员管理

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搭建“亲情视频聊天室”,让外出务工党员群众在节日期间、平时休息时间与亲人在电脑前“面对面”进行亲情视频交流,帮助外出务工父母能够顺畅地与留守儿童与老人沟通交流。三是促进党员返乡就业。以XX经济开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推手,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平台、手机短信等多渠道发布招聘应聘信息,开展“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等方式,为返乡党员搭建线上线下的招聘渠道。积极利用远程教育、SIYB(创业培训)等方式,为返乡党员提供各类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家门口重新找到“饭碗”。今年以来共开展技能培训27期1620人,创业培训14期420人,提供3000多个岗位,达成应聘意向800余人。四是助推农村走上信息化快车道。推进农村电子信息化“农民档案”建设,以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建成群众办事“便民超市”和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移动数据库”。实施“惠农村村通”工程,在60个行政村建立农信银行自助终端。创建一批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整合中国移动、贵州农经网等农村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成马龙井村、龙昌村等4个“综合信息服务站”和双谷村、黄丝村等14个“四在农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寨光纤通信村。依托“农经网”定时发布全市农产品价格、招商引资和名优特产等产品供求信息,促成冰糖黄粑、保利咸蛋、水晶松花皮蛋、五彩风味粽子、剔骨鸡辣椒和“万康乐”苦荞茶等地方特产进驻电子商务平台。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及双谷、黄丝等远程教育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创富培训,

目前共为基层送课、送教3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5000余人次;举办青年干部、农村党员“创业带富”骨干等培训班5期,共300余人次。培育了陆坪镇蛋鸡养殖科技人才张开福,果蔬种植土专家赵启发等大一批农村实用型科技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程度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党建工作具有工作任务重、原则性强、保密程度高等特点。一方面网络本身开放程度高、虚拟性强、随意性大对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高的要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需要既能熟练操作使用电脑,又熟悉掌握相关网络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许多党务干部对信息技术接触不多,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不深不透,尤其是缺少既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又精通组织工作的复合型骨干人才,直接限制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在党建信息化应用平台研发及维护中,都需要大信息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难以引进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二)资金投入大,缺乏专项党建信息化建设维护资金。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建设,而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坚持不断地建设和完善,特别是软硬件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更需要有足额的资金保障。一方面在硬件投入上,党建信息化建设需购买服务器、保密设备,配备电脑、网络等基础设备进行配套,并建立专项维护资金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更新设备。另一方面在

软件投入上,进行设计、开发、安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结合党建工作发展需要不断对系统进行维护调整。单靠组织部门难以承担相关费用。

(三)资源整合不够,资源共享困难。现有信息化软件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投入多,形不成合力,信息资源得不整合。县市之间、部门之间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我市将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力引进与培养,加大党建信息化资金投入,按照经济高效原则整合“咨询门户平台、党员信息管理平台、工作督查督办平台、党员服务平台”四大平台开发完整配套的党建信息化系统,不断提升我市党建工作水平。

(一)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构建高素质党建信息化建设队伍。注重人才开发,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一方面通过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面向社会公选,确定一批高水平的、相对固定的重点合作软件研发人员。同时,积极争取政策,通过各种形式,把立场坚定、技术过硬和事业心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来。另一方面从实际工作出发,从实际应用出发,立足自已,将党建信息化建设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范畴,组织现有人员进行培训、考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的信息技术水平。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党建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兵

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投入是党建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基层保障。一方面,将党建信息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专项维护、更新经费,并实现逐年增长,保障党建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州、县联动,县、乡联动,通过向上申请经费,向下给予一定经费补助,进一步解决资金缺口。

(三)整合“四大平台”,开发完善党建信息化系统。通过整合开发一套完备的党建信息化系统,实现资源互联互通,保障党建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1.搭建资讯门户平台,促进党情传播迅速化。资讯门户是党建信息展现的载体,同时也是党建文化传播的窗口。通过对现有“XX党建网”进行全面的升级改版,优化调整版面设计,整合手机客户端,提升党建网站吸引力。特别针对手机客户端,平台通过消息推送机制实现资讯实时推送,让广大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党情、民情,改变传统资讯传递滞后,到达率不高等弱点,切实提高资讯的阅读率。

2.搭建党员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党员管理动态化。通过搭建多级联动的党员信息平台,切实避免党员信息不实、更新缓慢、“口袋党员”的问题。一是完善党组织基本情况,包括党组织代码、组织名称、组织类别、属地关系等资料。二是为全市党员建立电子档案,包括党员基本信息、党组织生活情况、党费收缴情况进行录入管理。三是实现网上党组织关系转接,党员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网站或者联系管理员提出党组织管理转接申请,由管

理员审核通过进行转出转入确认后,党员党组织关系同步进行变动。同时,根据需要可以整建制的对党组织进行转移。四是拓展信息库。根据需要,可自行建立单独分组,调整构成信息,将“第一书记”、“圆梦小康”驻村工作队员、“农村致富带头人”进行建档。

3.搭建工作督查督办平台,实现党建工作常态化。通过电脑、手机渠道提供基础支撑,结合移动办公的理念,实现随时督查、随时办公。一是任务交办督办、可通过手机、电脑对个人、群体、单位工作任务进行交办,并对交办的工作任务规定期限,对即将到期的工作任务,可自动利用手机短信、手机端软件推送信息、PC端后台站内信方式,对交办人及承办人进行双向提醒。二是汇报反馈。对办理的工作任务,可定期或不定期的通过手机或电脑对办理情况进行汇报,同时实现手机拍摄照片、视频的即时传送。结合GPS、基站定位技术,实现定位信息的发送。三是任务批阅。可对正在办理中的工作任务进行批阅,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对办理完毕的任务,可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如未按照要求完成的,可退回重新要求办理。四是绩效考核。结合干部纪实系统,可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量化评分,并自动生成已完成工作情况和未完成工作情况转入干部纪实系统进行记录,方便对干部的绩效考核。

4.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实现党员服务便捷化。通过在党建网站建立党员服务窗口,与数据后台互联互通,实现让党员群众在

家中就能享受优质服务。一是实现网上入党。开设我要入党窗口,群众实名注册账号并完善基本信息,观看入党流程,选择所在地区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后,入党申请推送至所选党组织,由党组织按照提供的信息主动约见入党申请人。二是实现网上找党代表。开设我找党代表窗口,将党代表基本信息进行上传,按照党代表团进行分类。选择党代表后,可查询党代表基本信息,查看党代表近期接访安排,约见党代表,给党代表留言。三是流动党员找组织。针对流出党员,在网上建立党支部,构建交流平台方便党员进行交流。针对流入党员,在网上对基本信息进行快速等登记并选择流入地党组织后,流动党员基本信息推送至所选党组织后台,方便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四是开设预约参观党建阵地。将党建示范阵地简介、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上传至网络,通过电话预约或网上一键预约方式,预约参观党建阵地。五是开设党务百宝箱。将入党誓词、党务公文模版、政策文件、党章党旗党徽等党务知识进行上传,方便党员群众了解学习。

第20篇:“数字化校园”自查评估报告

泰州市胡庄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自查评估报告

我校现有学生 903人,教学班18个,专任教师62人。近年来,根据区教育局的工作部署,我校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在硬件建设上,上求支持、下挖潜力;在软件建设上,明确责任、发挥专长;在管理运用上,建章立制、注重实效。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认识,我校专门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全面传达了区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会议精神,全文学习了《泰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不断重申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重要性,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为了切实加强数字化校园工作创建工作,我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包括网络管理员)为组员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主要负责全面计划和硬件建设工作,分管副校长主要负责软件建设和管理运用工作,网络管理员全面负责技术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部门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

二、科学规划、积极投入,构建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平台

2011年在高港区教育现代化创建活动中,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宽带信息点通过光纤覆盖全校,信息点覆盖到了所有教室、功能室和办公室。我校现有计算机教室2个,有学生机125台,生机比达8:1;多媒体教室1个,电子白板室1个,移动多媒体10套,固定多媒体2套;各科室(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会计室)、各功能室(图书室、仪器室、档案室)都配备了计算机,教师有专门的电子备课室,师机比达2:1.有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建成了校园广播系统,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上述硬件的投入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数字化教学工作,有力的推进了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

在软件建设上,2010年8月我校就建立了学校网站,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勤于更新,在参加区2010年、2011年学校网站评比中均荣获三等奖。在资源建设上,创建数字化校园任务下达后,我校就对校本资源的收集和整理进行了明确

的分工,并要求教师及时上传。目前我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各栏目内容已经上传、充实,各功能也在正常使用中。

三、加强培训,落实措施,推进数字化校园的教学应用

本次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面广量大,技术培训工作显得非常紧迫与重要。从去年暑假开始,我校就对数字化校园平台使用、校本资源收集上传、电子白板使用、泰州教育通等工作进行集中培训,领导带头参加,教师边听边练,网络管理员现场解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浓厚数字化校园创建氛围,促进教师熟练使用数字化教学设备,提高数字化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效率,我校规定了教师电教设备使用频数,凡是公开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每学期每一位青年教师必须到多媒体教室上两次课,每一位课堂教学获奖者必须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同时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电子备课情况和网络教学情况,及时向全体教师反馈,促进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

对于网络教研,我校要求各组组长以身作则,各位教师紧密跟进,利用泰州教育通网络教研这个平台所提供的空间、时间进行自由的、真实的、深入的、广泛的交流,切实提高了教研的质量和效率。去年10月份我校和实验小学利用教育局视频会议系统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网络研讨活动。另外,我校40岁以下的老师均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及时和大家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近年来,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有20多人次获奖,其中田真老师的教学设计《纸》获泰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教学研究活动二等奖,田炳玉老师的论文《多媒体——数学课堂的催化剂》和史见平老师的论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均获泰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论文评比三等奖,田培荣校长执教的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陆明勇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均获高港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教学评比二等奖,田真老师和刘平老师在区“信息技术与优质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赛课中均获区三等奖,孔维富和史新辉老师制作的数学课件《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获区多媒体教学软件三等奖,田真老师在区信息技术老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小学组二等奖,徐燕老师的《大禹治水》和智桂兰老师的《地球上的水》在2011年高港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优质课评比中均获得二等奖,学校也获得优秀组织奖,智桂兰老师在2011年高港区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技能比赛中获二等奖。

学生也有多人次获奖,其中单华夏、田洋、孔琪琪、李家仁、戴学玉、田宏晶等学生在区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分别获

二、三等奖,戴学玉同学或泰州市二等奖。戴齐奇、季颖、史宇龙、朱雨晴在江苏省“学党史 唱赞歌 树美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题系列教育活动分别获得征文二等奖和三等奖。

四、分工负责,明确责任,提高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水平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分工负责,落实措施,才能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与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此学校就订了《胡庄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规划》,并在今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作了专门部署。目前我校数字化校园创建与管理任务分工明确,人事、教务、学籍、财务、校产、图书、档案管理分别由学校中层干部和功能室管理人员担任;资源中心各栏目页全部分工到人,负责内容添加和平时的维护工作;在学校网站管理上个栏目也作了明确分工,以保证学校网站的正常运行。

近几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从现有的年轻教师中选拔了学校技术教师,并成立了电教处,由史新辉老师任电教处主任,他们承担了我校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技术课堂教学的责量。对于对信息技术有兴趣、有特长的教师学校经常安排他们参与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创建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行出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在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上,学校全力支持及时安排,我校现有的专任教师都获得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合格证书,我校数字化创建与管理逐步走上规范。

在加强数字化校园人才培养的同时,为了使数字化校园工作能常抓不懈,有章可循,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努力使数字化校园工作在组织上、经费上、人员上、考核上有章可循。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当然,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工作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如在硬件设施有待新增,运用上还需要提高运用的水平和层次,没有信息技术课题;在管理上各项制度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加大与其它管理制度的整合力度,形成教育教学管理的合力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领导的工作部署,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克服困难,力争数字化校园创建和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学校领导(签字)石杰

学校(公章)

2012年11月18日

《数字化实习报告.doc》
数字化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