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实习报告

2021-04-10 来源:实习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地图学实习报告

地图学实习报告

姓 名 张朔易 学 号 2014116180 带队教师 刘万青 院 系 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 业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2015年7月13日

目录

一、前言.............................................1

二、图上作业.........................................6

三、外业使用地形图的基本要领........................10

四、野外调绘专题图编制..............................14

五、实习收获、体会与建议.............................17

1

一、前言

1、实习地点: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

实习名称:地图学实习

实习时间:7月6日—7月10日

2、实习地理位置:

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部,县域东部和南部为秦岭山地,北部为断块低山丘陵,西部为白鹿原。全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塬面平缓,浐河、灞河谷地纵穿中部。汤峪镇位于浐河上源,西距西大长安校区约25KM,介于109°8′13 " ~109 ° 17′19" E和 33 ° 6′05"_34 ° 5′39" N之间。北与西安市长安区为邻、南与商洛柞水县一岭之分、西接蓝田县史家寨乡、东连蓝田县焦岱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区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

实习地面积范围:

度假区所在汤峪镇是西安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21个村民小组、2.6万人 实习地地貌类型:

主要为山地、平原、长条形梁状丘陵、长条形河流川道 地面起伏状况:

实习地南侧等高线密集,多为山地,地势较高;北边等高线较稀疏,地势也较低。中部地区地势较平缓。

2 水系:

实习地中部有南北走向的汤峪河,西侧有车家河。在实习地的南东侧有汤峪水库,其余零星分布着几个小型水库。 交通:

交通网稀疏,交通线路少,少有公交线路。 居民地:

有高堡,上峙峪,下峙峪,白家疙瘩,代寨等居民地,多集中在东北和中部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区。

植被:

本地带森林属于暖温性落叶阔叶林,但由于各山地所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不同,加之山地山体高度不一,形成的森林也不尽相同。除此之外,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出现了次生落叶阔叶林。在房地产以及旅游开发等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定范围的景观林也出现在了实习地。景观林中的植被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松树和云杉。

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

由于实习地位于暖温带南缘,而再南边即为秦岭山地。由观察可知此处土壤多为褐色土,简称为“褐土”。主要分布在山地,川道等显著地形中。随着时代发展,土地利用类型也在发生变化,部分土地被人工改为耕作土地,种植相应的农作物,这些耕地的土壤颜色偏红,并且分布在相对平缓的地方。房地产开发致使产生很多土壤剖面,在这些剖面的最顶端土壤颜色为红

3 色偏黑,有耕种方面的影响。但下面的土壤颜色仍为褐色,由此可知,这里最原始的土壤就是“褐土”。 种植植被作物类型:

主要有豆类(绿豆、黄豆),薯类(红薯、紫薯),玉米(旱作、水浇),野柿子(可以制成柿子醋),西瓜(旱地生长,口感甘甜)

实习地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前景:

开发改造之后:重点建设开发温泉产业以及旅游业,使得该地区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发展前景:温泉产业以及旅游业还是该地的支柱产业,若继续发展与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当地经济会进一步增长

3、实习目的:

i加深、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了解地形图的表示内容及其表示方法,学会在野外环境下正确使用地形图。

ii掌握地图量算、图上作业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学会利用地形图全面了解相应地区的地形、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等要素的分布特征。

iii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经由外业调绘,掌握地形图更新的技术要领,深刻体会两种资料的根本区别。

iv通过实习,培养个人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4 实习内容:

i 1:2.5万地形图设计路线考察与“图实对照”练习地形图定向、定点方法练习

ii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阅读、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了解实习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分布特点。

iii利用遥感影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指定区域的地图要素更新,编制全新的实习地电子地图。

iv进行图上坐标、长度、面积的量算练习,掌握利用地形图勾绘汇水面积、绘制地势剖面图的方法。 实习要求:

i端正态度,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完成野外实习,明确实习是一项带学分的学习任务,没有“补考”机会;

ii要有高度的组织观念,实习过程听从指挥,保证服从领导,服从集体,杜绝个人行动和私自外出现象;

iii提高安全意识,野外实习地环境复杂,应切实将个人安全放在第一位,尤其注意出行安全、财物安全;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帮助;高温天气要注意保护身体,防止中暑晒伤。吃饭注意卫生,预防肠胃疾病。

iv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按时集合,按时参加队内会议,不迟到不早退;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准备,不要怨天忧人; v独立地、高质量地完成实习报告。

vi实行“三人行”制度和例行请假制度,业余时间不单独外出;

5 vii与当地人打交道,时刻体现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万事以谦和为贵,不要意气用事;

viii严禁独自及结伴游泳,否则以校纪处分;野外工作中时刻时刻注意安全,尤其要注意实习道路上的来往车辆,做到礼貌谦让;

ix野外工作及驻地休息时,严禁戏玩打闹,追逐推搡,否则处队内警告处分。

6

二、图上作业

1.地面点位坐标量算方法与例证

方法:①从图上读出P点所在的方里网格西南角点O的平面坐标值;

②在图上量出线段m,n的长度值(即P点到下端和左端方里网的距离),

③计算线段m,n对应的实际长度。

④确立点P的平面直角坐标。

例证:以1:2.5万地图上石家坡村西南角点位坐标为例。 Xp=X+△X=3768+0.28=3768.28 Yp=Y+△Y=19335+0.51=19335.51 因此p点坐标值为(3768.28,19335.51)。

2、线状地物长度量算方法与例证 方法:

将曲线转化为多段直线求和的方法,用两脚规将曲线分为等距的线段(如2mm)作为直线测量。

例证:量测汤峪水库东侧公路692—743高程点之间路径长度。

取4mm为两角规曲线的等距等分线段用两脚规 量得两点18.5次即两点相距74mm,实际长度为7.4×2.5=1.85km=1850m

7

3、面积量算方法与例证 方法:

用有毫米格网的透明方格纸,蒙在要测量的图形上,读出要测量图形的方格数,进而计算出实际面积。 例证:量算1:2.5万地图上汤峪水库面积。(附图)

取每2mm为一小格,水库占93格,即水库面积为93×2500=232500 m²。

4、勾勒汇水面积

汇水面积:汇水面积指的是雨水流向同一山谷地面的受雨面积。

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的山脊线和道路、堤坝连接而成。由图看出,由山脊线与公路上的AB线段所围成的面积,就是这个山谷的汇水面积。 分水线具有如下特点:

①分水线由河口或河道指定点出发,最后又回到河口或河道指定点,形成一个闭合曲线;

8 ②分数线要经过分隔不同汇水面积的每一个鞍部和山头;

③分水线常常与山脊线一致,在图上处处与等高线垂直;

④分水线只有在山顶处才能突然改变方向。

方法:从坝一边开始向上坡方向勾画,与等高线垂直正交,一直画到分水岭,然后再向上游走(水坝+上游汇水面积)

例证:勾绘1:2.5万地图上骆驼岭水坝以上汇水面积。

(附图)5.断面图制作方法

方法:①在地形图上选择并指定出适宜的断面线;

②确定断面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高程)。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地形比例尺相同。为了明显地表示出地面的高低起伏,通常垂直比例尺较水平比例尺大5—20倍;

③在图纸上绘一水平线和垂直线,并在垂直线上按垂直比例尺标注出高程;

④将地形图上的断面线AB与等高线相交的各点间距离Ac、cd、de、ef…B量算出来,并按水平比例尺把所量到的距离转绘到水平线上。如果地形图和断面图水平比例尺一致时,亦可将方格纸沿水平线折叠,放在断面线上直接点画出来,或应用两脚规直接进行转绘,得到A′、c′、d′、e′、f′……B′等点。再从这些点作垂线,按规定的垂直比例尺在各垂直线上,截取相应高程,得A″、c″、d″、e″、f″……B″等点。将各点连成曲线,即得到AB线的地势断面图;

⑤在断面线的两端点注明断面线的方向,在其下方注明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例证:画出1:2.5万地图中下峙峪附近824高程点—任家岭附近761高程点的剖面图。(附图)

10 三.外业使用地形图技术要领

1.利用地形图进行野外定向方法简述 有如下4种基本方法: ① 根据太阳方位定向 方法:

地形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若在实地确定了较为准确的东西,南北方向。地形图概略定向便是容易办到的。

在有太阳的晴天,野外确定实地东西,北南方向,可用时表来进行。具体做法是,先从时表上读取时间(一天按24小时计)再用时刻表某一刻读取时间数的一半对准太阳。那么,时表上的12点钟刻划所指方向,即为北方。 ② 根据直长地物定向

③ 根据明显地物、地貌特征点定向 方法:

定向时,首先在实地找到与地形图上相应的、具体方位意义的、明显的地物、地貌特征点,如独立树、独立房、塔形建筑物、山头、鞍部等。然后,在站立点转动地图,当地图上的地物、地貌与实地对应的地物、地貌位置关系完全一致时,则图上与实地的方位已完全符合。

④ 利用罗盘仪定向(精细定向)

1、依磁子午线定向

11 在地形图南北内图轮廓上,通常各绘有一个小圆圈。分别注有磁北和磁南,两点的连线即为磁子午线。定向时,先将磁北磁南连成直线。并将罗盘刻度盘上的北字指向北图廓。刻度盘上的南北线与磁子午线重合。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与北字完全一致,地图定向即已完成。

2、依照子午线定向

3、依坐标纵线定向 2.地形图定点方法简介

① 根据明显地物地形特征点确定

在野外工作时,站立点一般应选择在山头、鞍部、地形变化处、道路交叉处、河流转弯处、村口、桥头、塔、亭等独立地物旁。这些明显的、具有方位意义的地形、地物点,极易在图上找到。找到了相应的点,就可准确地确定自己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② 根据附近明显地貌地物确定 ③ 截距法确定

首先在所站立的线状地物上,找一明显特征点(离站立点不要太远),实地丈量明显特征点到站立点的距离。然后,在地图上找出相应的线状地物(道路、沟渠、河流等)和明显特征点。最后根据地图比例尺,将实地丈量的明显地物点到站立点的距离,换算成图上距离,并在图上截取站立点的相应位置。 ④ 截线法确定 ⑤ 用后交法确定

12 首先利用罗盘仪对地图进行较精准地定向,并在实地找到两个以上,并且图上也有的具有方位意义的地物,然后根据这些实地地物与图上地物的对应关系,采用后方交会法在图上找到站立点的具体位置。

3.“图实”对照目的、方法与要领

目的:练习根据地图以及实物进行野外定点定向;进一步掌握读图的方法与要领;着重练习图实对照,加强图实对照能力。 方法与要领: ⑴读图方法:

① 一般直读法:根据地形图上的地图符号,通过直接观察,了解地区情况。此法是读图方法中比较容易而又是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

② 量算解析法: 有时单凭一般直接观察是难以获得准确数据的,因此需要进行图上量算。有时,还需要对图形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之后,才能进行图上量算,获得正确答案。所以,量算解析法是在一般直读法基础上进行的,但读图的深度,却极大地提高了一步。

③ 对比分析法:研究地图上任一事项,都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联系周围其他要素,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④ 推理判断法:依据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利用地理学、地质学、水文学的原理以及社会实践认识,

13 对地形图所表示的地物、地貌,经过分析推理,判断某些在图上直接看不出来的情况。

上述四种法方法,在读图中,常常是结合进行的,必须经过多次读图练习才能掌握。 ⑵分要素研究程序:

① 位置和范围;②水系;③地貌;④土质、植被;⑤居民地;⑥交通与通讯;⑦土地利用和工矿分布情况。

14 四.野外调绘专题图编制

1.野外简易测量技术要领 ⑴方向测量 仪器:罗盘仪

方法:在欲测直线的端点上,放松磁针、转动罗盘,照准直线另一端目标当磁针静止时,读取磁方向角和磁象限角。 ⑵距离测量 ① 步测

步测是简易测量中最常用的方法。为了将步数化为米,可用卷尺量一距离,然后用寻常的步子在这段距离内往返走几次,按平均步数除该段距离即为平均步长。

例如:本次实习中卷尺所拉的距离为15.0米,我走了20步,得自然步长约为0.75m。 ② 目测

本次实习中用到目测的地方不多,因为不够熟练,容易造成较大误差。在汤峪河川道时,估算丘陵高度时,用到了目测,估计出该丘陵高约40米左右,与地形图上等高线条数基本一致。 ③ 臂长尺测

方法:手持臂长尺,将臂向前伸直,使尺的“0”分划对准目标一端,读出目标另一端,读出目标另一端对正的分划数,然后按照公式进行计算。

例子:测量汤泉广场中石柱的高度(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

15 ⑶高程测量

简易高测量常用臂长尺法、手水准法、罗盘仪法和气压计法。 2.给定图区范围新增社会人文要素的外业调绘与补调方法说明 野外补测:野外补测或填图是野外使用地图的最终目的之一。在野外把图上无,而实地有的地物,用相应符号、注记在图上标出的过程叫补测。 野外补测的方法:

⑴野外工作开始,首先在图上找到出发点的位置,在行进中,要经常注意沿途方位物、地形特征点,随时进行地图定向,随时确定自己在图上的具体位置。

⑵在要补测地区,站立点应该选在视野开阔的地形、地物特征点上,以便全面观察补测或填图地段的地形特点和各种地物的分布规律,以便地形图与实地对照,确定补测内容和填图的范围界线。 ⑶补测地图内容范围特征点的确定,除用本章第四节所述方法、确定特征点在图上的位置外,还可以用下列方法确定:

①垂支距法。本方法适用于沿道路行进时使用,方法是,根据道路进行定向,病在地图上确定站立点,过站立点位,向欲定点作垂线、量取距离,换算成地图长度,在地图上沿垂线方向截取标定该点。

②距离交会法。此法适用于欲定地物特征点附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明显地物点,方法是实地丈量明显地物点到欲定点的距离,换算成地图上长度后,从地图上相应岷县地物点分别向欲求点位

16 置划弧,两个或两个以上弧的交点,即为欲定点在图上的位置。 ③前方交会法。此法适用于距离较远或难以到达欲定点的情况下使用。方法是利用地形图上和地面上都有的2-3个已知点,先在各已知点上定向定位后,过地形图上已知点分别向欲定点描绘方向线,其交点为欲定点

④内容特征点确定后,在地图上即可按规定的地例符号,将特征点依次连接起来,并绘制(或填充)相应的付好 ,图上标绘的各种符号、线划应清晰、准确,以便内业工作人员进行清绘整饰或编图时采用。

本次实习使用的方法(附图)

运用步测量算方法,测量南北走向主干道西侧的五条街区之间水平路径距离及富康五路内部三条街道的长度。还测东侧的主要干道长度,利用实际测量的数据并结合测量区域遥感影像图得出该区域街区划分方法,将结果综合起来得到了手绘的1:10000地形图

17 五.实习收获、体会、建议

1.本次实习收获与体会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对地图学的基本测量测绘工作进行了实践,因此我对基本的测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更是能自身手动的参与测量与测绘的工作。这不仅是新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平时的学习的补充。

整个的实习生活是忙碌充实但又愉悦的每天我们都有着要完成的任务,要学习的内容,要跋涉的山路,但也有着足够的休闲时间和充分的野外乐趣。所以说,整个实习让我感到充实而又愉悦。 2.对搞好地图学野外实习的建议

让学生在外的时候要积极参与每一项实习活动,绝对不能因为怕麻烦而不亲身参与。

推荐第2篇:地图学实习报告

课程实习报告

实习题目:地图学野外实习

学 院:_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_土地资源管理_ 班 级:_ 土管141 学 号:_ 1400870151 学生姓名:__ 彭应永 指导教师:__ 芮延龙

2016年

6 月

2 日

贵州大学课程实习报告 第 1 页

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6年6月2日

二、实习地点

贵州大学西校区后校门口雷打坡附近地带

三、实习目的

《地图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地图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习,巩固和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图学知识,全面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加深对数字地图的理解、学会掌握基本比例尺的地形图与影像图结合的使用及定位等,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独立思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四、组员构成

彭应永 、赵佳龙、吴楠阳、龙海涛、冉红兵、陈深志

五、实习所用工具及材料

1:1万地形图,1:5万地形图,影像图,指北针。

六、实习过程

(1)观察点个数为4个。

第一个观察点:贵州大学西校区后校门打靶场; 第二个观察点:花溪水库保护碑; 第三个观察点:黔丰驾校交叉路口: 第四个观察点:雷打坡山脚下田埂上。 (2)行经路线如图所示:

贵州大学课程实习报告 第 2 页

七、实习内容

实习过程中我们总共停留的四点,每个点的实习内容具体如下:

观测点一:贵州大学西校区后校门打靶场

1、定向,定点及对照地物:

首先拿出花溪1:1万地形图并用指北针定向。具体方法:把地形图放平,把指北针的边缘靠近图纸的内(外)边框线,水平转动图纸,直至指北针指针与边框线接近平行,这样即可大致准确地判断出方向。定向过后,可通过打靶场以及周围山头,地势起伏状况,行走的距离进行大致的定点等; 利用西区后校门旁有悬崖的高山,打靶场前的“半洼地”以及打靶场对面山顶有水池的山头等特征地形确定准确地理位置。

2、问题及处理方法:

由于地图没有及时更新,有些现在存在的地物在地图上并没有标记出来,这将使我们在具体定点方向受到一定的困扰,但是有影像与地形图的辅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们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我们所处点的具体位置不太明确,只能找到大概位置,并不能做到具体定位;通过芮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利用地物来准确判断位置,利用周围山头,通过“后方交汇”的计算原理确定自己所处位置,

贵州大学课程实习报告 第 3 页最后确定了自己的地理位置。

观测点二:花溪水库保护碑

1、定向,定点及对照地物:

根据从打靶场到该观测点的大致距离和基本行进路线,特征地物进行确定位置;利用周围山头(有电杆的山头);两山鞍部位置以及远处雷打坡确定的此观测点的地理位置。

2、问题及处理方法:

由于地图制图时对该区域的制图误差较大,致使我们在该点的定位花了较长的时间,图上的位置定位与实际地理位置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结合影像图花了较多时间定位不出准确位置,经过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分析,确定此图存在一定的制图误差。

观测点三:黔丰驾校交叉路口

1、定向,定点及对照地物:

根据从上一个点到此观测点的距离和方向上的大致估计,结合影像图确定出我们的地理位置,由于此观测点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一个三岔路口,在图上很容易就找到了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观测点所在1:5万地形图上的条带号是18,中央经线是105°,平面直角坐标是(2926.35,18664.50),在1∶1万地形图上的条带号是36,中央经线是105°,平面直角坐标是(2926.26,36365.33)。

2、问题及处理方法:

由于制图时间距现在年限较长,此观测点1:1万地形图上的主、次道路与现在的实际情况相反;同时此路的级别较低,在1:5万地形图上很难找到该观测点。

第四个观察点:雷打坡脚下田埂上

1、定向,定点及对照地物:

结合影像图和从上一个点到该点的大致方向可以基本确定我们处于雷打坡脚下的大致位置,利用对面的3个山头,运用后方交汇的定位方法确定准确位置。

2、问题及处理方法:

但是由于该点并非完全处于山脚下,导致我们在判断准确位置时产生了疑

贵州大学课程实习报告 第 4 页惑,不能快速的判断出该点的准确位置。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周围的特征地形对该观测点进行准确的判断。

八、感受及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通过此次地图学野外实习,不仅综合运用到了平时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熟练的掌握了前方交汇、后方交汇的原理及应用。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使我们对地图学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对这门课程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概括掌握。

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们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是很多的,仅仅是此次的实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而且更要知其所以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容易让我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专业的基本技能是就业必备的条件,所以我们要把专业技术学扎实,做到“别人不会的我会,别人会的我精”。

推荐第3篇:地图学实习报告..

地图学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

姓名:蔡宝龙学号:

时间:

12级地理科学120904009 2013年6月

一、实习目的:

《测量地图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地图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们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地图学实习。

通过实习,巩固和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图学知识,全面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加深对数字地图的理解、掌握基本数字地图制作的方法,锻炼地图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独立思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的内容主要有:

①熟悉MapInfo系统;

②结合专业背景及课程要求,进行普通地图设计;

③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普通地图;

④进行专业内容的专题地图设计;

⑤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专题地图,

⑥写作实习报告。

三、实习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

1、

2、

3、

4、

5、

6、

7、MapInfo中的许多工具不懂得使用 电脑经常死机,网上邻居链接不上 描居民点的位置不够精确,经常漏画 操作过程不能进行“节点自动追踪” 湖泊、政区曲线没有闭合 数据有时候保存不了 给政区上颜色出现多个相邻政区颜色相同

8、

9、排版的时候出现字体、点重叠现象 制作专题地图的时候图例、子标题漏掉

解决方法:

1、了解MapInfo地图可视化方法, 熟悉MapInfo操作的主要特点,掌握主要对话框及其交互操作方法;熟悉MapInfo系统基本界面、菜单(文件、编辑、工具、对象、表等菜单)及主要命令菜单、工具栏及主要工具按纽,并掌握其使用、操作方法;掌握地图对象(点、线、面、注释)采集、编辑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并掌握MapInfo系统“表”及操作方法,掌握地图分层、管理及操作方法;熟悉、掌握地图装饰、渲染。

2、定时进行保存操作

3、视图放大到2200再进行描点,做到仔细认真,尽量不漏画

4、切换到英文状态按下S键,打开SNAP键

5、描边线的时候注意使用边追踪,画完定期检查是否画完整

6、多按几下保存,还是不能解决的话请求老师帮助

7、返回政区图层进行编辑,找出出现问题的政区重画该政区

8、把各个图层的字体、点调整为适当的大小,进行多次调整保证不重叠

9、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只能重新做专题地图,做专题地图的时候要多留意,尽量一次性成功

四、普通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编制特点

⑴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主要任务,是向用图者提供制图区域自然与社会人文要素分布、类型、结构、密度对比关系的一般特征。从内容上已经过大量取舍,表现在地图上的各种要素在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上具有高度概括性。

⑵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从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选择,地图内容的选取,图例符号的设计,色彩的应用,乃至图面配置设计风格等,均有很大的灵活性。 ⑶制图资料种类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地理图的比例尺往往比较小,制图区域比较大,制图资料的种类、精度和现势性都存在很大差别。应尽量做到成图后各部分内容的统一协调。

2、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 编辑设计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1)深入研究新编地图的目的用途及主要服务对象

(2)搜集、分析、评价制图资料

(3)认真研究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二)正式编辑设计工作阶段

(1)明确规定地图的任务及质量要求

(2)地图内容的选择和图例符号设计

(4)对制图资料加以说明

(5)图面配置设计

五、专题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由两部分组成:专题内容与地理底图。地理底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基础,根据专题内容的需要重新编制的。专题内容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地理基础,两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表现地图主题的专题内容以各种符号组成第一层面,地理底图则以较浅淡的色彩作为第二层面。两者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专题地图的编制程序与地理图相同,也分为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出版准备三个阶段。

(一)地图设计

在具体进行地图设计之前,应先了解与确定编图的目的、任务及用图对象,这对选取地理底图及专题要素的内容、表示方法及色彩,考虑图面配置的方案等都是直接相关的。地图设计主要包括:

(1) 确定制图区域的范围、地图的主要参数

(2) 图面配置设计

(3) 表示方法与资料的分配

(4) 图例系统与符号的设计

(二)作者原图与编绘原图

专题地图的作者,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作者都须遵从编辑设计书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提供编图的原始数据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编绘原图的步骤及方法与普通地图相似,由制图人员按编绘大纲要求进行。原图编绘之前,应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

(三)、地理底图的编制

1.地理底图的作用

①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

②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

③更深入的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

因此,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专题信息的存贮、表达、传递、提取,都必须通过底图才能实现。

2.地理底图的内容和类型

地图内容的选取可以有详有略。底图内容的选取是由拟编专题地图的内容、用途、比例尺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确定。

地理底图是专题底图的地理基础,底图内容选取过少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底图要素毕竟是在第二层次出现的,如果内容过于繁杂,反而干扰主题内容。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易读性及专题地图的整体效果。

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反复比较,选择符合编图目的的、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优选方案。专题地图设计是专题地图编制中非常关键,并且又是十分具有创造性的环节。

(四)、专题地图设计

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反复比较,选择符合编图目的的、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优选方案。

1、表示方法的选择

表示方法的选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制图资料的情况、专题数据的特点、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2、图例设计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图例对地图信息传递的全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图例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图例符号的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完备性主要指图例应包括图幅中所有出现的专题符号。图例符号的一致性,对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有不同的含义:对点状符号是指在形状、尺寸、色彩、结构等方面与图内相应符号要保持严格的一致,而对线状面状符号而言,情况就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图面与图例符号相对应图形变量的同类性。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表达了多种含义,主要在于能设计出专题内容的科学体系,如各要素的层次及相互关系,指标的分类分级,转换成图例系统的顺序位置,明确标出质量概念及其所代表的数值、单位等。此外,图例符号的设计还应考虑艺术性、易读性以及便于制作等。

3、图面内容的安排

(1)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

(2)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强;

(3)图形突出于背景;

(4)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好;

(5)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合理

4、色彩与网纹设计

地图设色对提高地图的清晰性和易读性,增加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增强地图的表现力,突出图形在背景上的轮廓,协调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增加地图的层次结构,都有明显作用,是专题地图图形设计的重要内容。地图的色彩设计具有不同于艺术作品的原则,它必须在色彩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图内容、用途以及表示方法,经过制图者的创意,取得图面设计的色彩效果。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用色的双重意义(象征意义、用色习惯)

(2)用色上的可分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3)色彩设计时,对大小不同的图形面积采用不同的设色方法。

(4)色彩的数目及其组合的情况.六、实习心得

一周的地图学实习很快的过去了,在这一周时间里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要盯着电脑画地图,有时候总会边做边抱怨实习怎么会这么累,但是班级的同学都能在“苦中作乐”,按时完成任务。原计划的五天画地图,同学们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继续奋战,在三天多的时间里大部分人都基本完成了任务。在这次的实习过程中,增进了同学们之间感情,平时很少讲过话的人,在你遇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候都能够主动热情地互相帮助,这对班级和谐融洽的气氛有着促进作用。在这次实习的过程或多或少地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更加认真严谨,因为在画政区、湖泊、河流需要有耐心。总之这是一段值得怀念的实习生活。

七、成果地图

推荐第4篇:地图学实习报告

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时间: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 1 –学号:120904003姓名:许金杰

《地图学》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apinfo地图可视化方法,熟悉Mapinfo操作的主要特点,掌握主要对话框及其交

互操作方法;

2.熟悉Mapinfo系统基本界面、菜单(文件、编辑、工具、对象、表等菜单)及主要命令

菜单、工具栏及主要工具按钮,并掌握其使用、操作方法;

3.掌握地图对象(点、线、面、注释)采集、编辑的基本操作方法;

4.熟悉并掌握Mapinfo系统“表”及操作方法,掌握地图分层、管理及操作方法: 5.熟悉、掌握地图装饰、渲染

二、实习内容:

1、运行MapInfo,打开栅格表,熟悉MapInfo系统基本界面: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

2、熟悉文件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及其相关联打开的主要对话框的交互方法,巩固MapInfo表、MapInfo工作空间概念;

3悉主工具栏,绘图工具栏主要工具按钮的使用方法;

4熟悉图层控制对话框的交互操作,了解增、删图层及图层状态控制的基本方法; 掌握主工具栏,绘图工具栏主要工具按钮的使用方法,练习点(含注释)、线、面等地图对象输入、编辑的基本操作方法;

5、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普通地图;

6、进行专业内容的专题地图设计;

7、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专题地图;

8、写作实习报告。

三、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问题1:机器容易死机。

解决:自己把握一个大概时间定时保存。

问题2:保存时更新失败。

解决:再做一些细微小修改,然后再保存一次。

问题3:画图不够精确,容易画歪。 解决:适当调整比例。

问题4:布局由于时间不够没法及时完成,并且不能以之前的方式保存。

解决:选择保存工作空间进行保存,下次直接开启保存文件即可接上次工作。

问题5:普通地图布局时,各市名称重叠,遮住标记点。 解决:调整名称大小及标记点大小,再作适当的位移。

问题6:专题地图颜色过深。

解决:进入修改专题地图,自定义样式里面的配色

四、普通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1、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桌面。

2、打开资源管理器,在E盘根目录下新建一目录,以自己的姓名学号命名,(如目录名为“120904003许金杰”)。你所创建的文件要全部保存于该目录中,而且建立的内容要自己备份于U盘中,以后做实验还要用,最后还要上交作业。 在做的过程中要随时保存。

3、将“\\\\hyy”共享中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底图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4、回到桌面,运行MapInfo应用程序,进入MapInfo,或者点击“开始-程序-Mapinfo”,启动MapInfo。

5、在快速启动窗口中选择打开表,然后点击打开。

6、选择自己文件夹下的普通地图底图(即福建省区划图),然后点击打开。

7、了解mapinfo界面。(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区、绘图工具栏、主工具栏和状态栏)

8、建立一个新表,命名为“福建省各县级市行政区域图”,选择字符型,然后把该表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9、选择绘图(Draw)工具条中的多边形工具,然后顺着某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边界粗略画出边界,然后再用工具条中的整形工具,将所画的边界做精细处理,使得所画边界与底图的县级市行政边界尽量吻合;画完一个县级市后接着画相邻的县级市,这时候我们要利用“S”然后按住“shift”画公共边界,方法是:先点工具条中的多边形,然后点再公共边界的一个端点,按住“shift”点公共边界的另一个端点,这时候公共边界会变成灰色,放开“shift”,这样公共边界就完成了,接下去可以按之前的方法画出第二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按此方法依次将所有的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全部画出,这样就完成了福建省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图。点击保存,并且保存工作空间。

10、新建一个表,命名“湖泊和水库”,把边界线和填充色都调成蓝色,然后用多边形画出湖泊和水库的边界,完成后保存表和工作空间;再新建一个表,命名“河流”,用折线工具

画出河流,完成后保存。

11、新建一个表,命名“居民点”然后调整好大小不同的标志点,在居民点图层上点出所有底图上的居民点,市级、县级、镇级需用不同大小的符号区分开,并且用“信息”工具附上居民点的名称,弄完后保存。

12、完成县级市边界、河流和湖泊水库、居民点,三个图层后,将每个县级市填上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然后去掉底图图层,然后新建窗口,调整好位置,并且附上底图名称“福建省县级市行政区域地图”还有制图者和时间等信息,就可以输出.JPG地图,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13、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查看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中的JPG格式的地图,检查如果有误则返回MapInfo软件修改,如果无误,则完成普通地图的制作。

五:专题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由两部分组成:专题内容与地理底图。地理底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基础,根据专题内容的需要重新编制的。专题内容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地理基础,两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表现地图主题的专题内容以各种符号组成第一层面,地理底图则以较浅淡的色彩作为第二层面。两者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专题地图的编制程序与地理图相同,也分为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出版准备三个阶段。

(一)地图设计

在具体进行地图设计之前,应先了解与确定编图的目的、任务及用图对象,这对选取地理底图及专题要素的内容、表示方法及色彩,考虑图面配置的方案等都是直接相关的。地图设计主要包括:

(1) 确定制图区域的范围、地图的主要参数(2) 图面配置设计

(3) 表示方法与资料的分配(4) 图例系统与符号的设计

(二)作者原图与编绘原图

专题地图的作者,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作者都须遵从编辑设计书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提供编图的原始数据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编绘原图的步骤及方法与普通地图相似,由制图人员按编绘大纲要求进行。原图编绘之前,应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

(三)、地理底图的编制1.地理底图的作用 ①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

②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③更深入的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

因此,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专题信息的存贮、表达、传递、提取,都必须通过底图才能实现。2.地理底图的内容和类型

地图内容的选取可以有详有略。底图内容的选取是由拟编专题地图的内容、用途、比例尺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确定。

地理底图是专题底图的地理基础,底图内容选取过少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底图要素毕竟是在第二层次出现的,如果内容过于繁杂,反而干扰主题内容。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易读性及专题地图的整体效果。

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反复比较,选择符合编图目的的、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优选方案。专题地图设计是专题地图编制中非常关键,并且又是十分具有创造性的环节。

(四)、专题地图设计

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反复比较,选择符合编图目的的、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优选方案。

1、表示方法的选择

表示方法的选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制图资料的情况、专题数据的特点、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2、图例设计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图例对地图信息传递的全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图例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图例符号的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完备性主要指图例应包括图幅中所有出现的专题符号。图例符号的一致性,对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有不同的含义:对点状符号是指在形状、尺寸、色彩、结构等方面与图内相应符号要保持严格的一致,而对线状面状符号而言,情况就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图面与图例符号相对应图形变量的同类性。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表达了多种含义,主要在于能设计出专题内容的科学体系,如各要素的层次及相互关系,指标的分类分级,转换成图例系统的顺序位置,明确标出质量概念及其所代表的数值、单位等。此外,图例符号的设计还应考虑艺术性、易读性以及便于制作等。

3、图面内容的安排

(1)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 (2)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强; (3)图形突出于背景;

(4)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好; (5)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合理

4、色彩与网纹设计

地图设色对提高地图的清晰性和易读性,增加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增强地图的表现力,突出图形在背景上的轮廓,协调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增加地图的层次结构,都有明显作用,是专题地图图形设计的重要内容。地图的色彩设计具有不同于艺术作品的原则,它必须在色彩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图内容、用途以及表示方法,经过制图者的创意,取得图面设计的色彩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用色的双重意义(象征意义、用色习惯) (2)用色上的可分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3)色彩设计时,对大小不同的图形面积采用不同的设色方法。 (4)色彩的数目及其组合的情况.六、实习心得:

一周的《地图学》实习实验让我收获很多,使我基本掌握并巩固和扩大加深了课堂所学的地图学知识,也全面地检测了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加深对数字地图的理解、掌握基本数字地图制作的方法,锻炼地图设计能力。并且让我学会了什么叫做耐心和细心及这门功课到底要学什么,目的是什么。本次实习增强了我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大家的意志品格,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总之这次实习得到的不仅仅是累,更多的是使自己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有所提高,虽然每天要从早上八点开始在电脑前坐到下午五点,但是这是我学会苦中作乐,而且毕竟机房有空调...总之很感谢学院能安排这样一次的实习,我会将这段实习的点滴铭记于心。

附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成果图共6张。

推荐第5篇:地图学实习报告

地图学实习报告

地形图的阅读报告:

由甘肃省张掖地区山丹县地图可知道该地区的中心应位于山丹中学农场、山丹焦化厂、五里墩、教师进修学校等区域,而且该县西南部是山地,海拔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山顶是碾盘山,峰顶最高点高程为2030.3米,山地的南面分布着大量的煤矿,说明该区域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山地的东面还分布有一四五地质队、南湖砖厂、西街村砖厂、清泉乡砖瓦厂、陶瓷厂等,说明该山地的土质很适合用于制砖,因而能为这些厂家题提供方便的原材料。

居民地位于该县的西北部,且里面有阔叶林,附近有公园,而且交通网密布,环境较好,在北城拐附近还有一片经济林,该县的西大东北部有一片果园,果园的东北部是一条4级公路,从二十里铺至居民地附近,这有利于该地所产的苹果直接运往消费地,可以节约很多的运费,而且便捷的交通也能使消费者品尝到新鲜的水果,此外该县还有一条纵贯东西的铁路,西至北湾站,东至独峰顶站,途经山丹站、东明站、红石全站等,此外该县还有一条等级为4级的公路,连通着长城新村和三岔口,纵观全图,该县交通网密布,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说明该县交通较为发达。

该县的东北部分等高线较密集,有些甚至汇聚在一起,说明该区域是山地,且其峰顶最高点高程为2639米,是该地的制高点,根据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越密集,说明该地方坡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面坡度越缓,可知该山地的东北部和东南部坡面坡度较缓,此外该县的中部地区有很多的沙砾地、砂砾质的戈壁,有图可知这些地区附近居民地较少,道路分布稀疏,可知这些地区人烟稀少,土地很多未被利用,除此之外,该地区整体水源分布较少,没有大的河、湖、水库、井、泉等

2、量测坐标:

A点的直角坐标为:

X=17676000

△X=400 Y=4284000 △Y=1150 可知,A点的直角坐标为(17676400,4285150) A点的地理坐标为: X=101°02′ △X=27″ Y=38°40′ △Y=30″

可知,A点的地理坐标为(101°02′27″,38°40′30″)

B点的直角坐标为:

X=17674000

△X=1700 Y=4300000 △Y=1250 可知,B点的直角坐标为(17675700,4301250) B点的地理坐标为: X=101°00′ △X=37″ Y=38°48′ △Y=11″

可知,B点的地理坐标为(101°00′37″,38°48′11″)

C点的直角坐标为:

X=17676000

△X=700 Y=4300000 △Y=1650 可知,C点的直角坐标为(17676700,4301650) C点的地理坐标为: X=101°01′ △X=45″ Y=38°49′ △Y=15″

可知,C点的地理坐标为(101°01′45″,38°49′15″)

3、量测长度:

AB的长度:

A(17675775,4286800) B (17677220,4288550) 由勾股定理可知|AB|=2015.8m 有直接量测可知|AB|=2285m

CD的长度:

C(17675800,4296450) D (17676050,4297600) 由勾股定理可知|CD|=2122.5m 有直接量测可知|CD|=2350m

4、量测坡度: 1的坡度为:16°

2的坡度为:14°

推荐第6篇: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目的

地形图是野外地理调查的重要工具,掌握地形图的野外应用,对地理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根本上说,地形图野外应用是一种技能,并且只有通过野外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通过读图、用图和填图的实践,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形图知识,并且还可以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地形图野外应用的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地理野外工作,地理考察时使用地形图打下一定的基础。并通过野外实习的具体行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2、要求

根据野外实习计划,实习的时间为1-2天,在实习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在理解地图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地形图的识图、用图和填图的基本方法,并达到有较熟练的技能和技巧,要求每组填绘一张地形利用现状图和野外实习小结。

二、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地形图

每小组领一份1∶1万比例尺《松茂》地形图。

2、使用仪器与工具

罗盘、直尺、橡皮、图板、三角板、铅笔、望眼镜、高度计、GPS、胶布、图钉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步骤

1、识图

1) 熟读地形图上各类地物符号

2) 通过实习观察,通过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了解制图综合的特点。

3) 在实习区内,熟悉地形的六种基本形态。(植被、地貌、水文、人文、居民、交通)

2、地图与实地对照

(1) 标定地图

①利用指北针标定:利用指北针标定地图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方法是在磁北方向线(磁子午线、PPˊ连线)上标定,在地图的南、北内图廓线上,各绘有的一个小圆圈“⊕”,并分别以磁南(P)磁北(Pˊ)表示,有的地图Pˊ在北图廓外的分度尺上,这两点的连线,就是本图幅的方向线。标定时,使指北针直尺边切于磁北方向线,准星朝向地图的上方,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准指标,地图即以标定。

②利用直长地物标定:利用直长地物(如直长的的铁路、公路的路段、河渠)标定地图,应先在地图上找到这段地物,对照两侧地形,使地形与实地的关系位置概略相符,再转动地图,使图上直长地物符号与实习直长地物的方向一致,地图即以标定。

③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先确定站立点在地图上的位置,再选定远方一个实地和图上都有的明显物形点(如山顶,独立物等),将直尺边切于图上的站立点和该地形点上,转动地图,通过直尺边照准实地的明显地形点,地图即以标定。 (2) 对照地形

对照地形的原则,先特殊后一般,先大后小、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综合对照。 在山地和丘陵地对照时,可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山顶、山脊、谷地,然后再顺着山脊、谷地的方向,根据方向、距离、高程、形状及关系位置对照山顶、鞍部、山背、山谷的地形细部。

在平原地区对照时,可先对照主要的道路、居民地和突出的独立物,再根据关系位置逐点分片进行对照。

实习时,首先确定对照图上地貌和观察实地地貌的范围。然后读出图上实地地貌形态的数量,再和实地进行对照。最后由教师抽查学生阅读地形图和实地观察地貌的效果。

3、用图(按地图徒步行进) (1) 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实习地使用地图,在标定地图方位以后,为实地进行实地对照,应先确定自己的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由于情况不同,采用方法也不同。

A.利用明显地形点确定

当站立点在明显的地形点上或其附近时,在图上找出该地形点的相应位置,则该位置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B.直尺交绘法确定

当站立点位于直长地物上时,首先利用直长地物标定地图的方向,然后在直长地物的两侧选择一个图上和实地都有的明显地物,以图上该明显地物为轴心,将直尺边靠在图上明显地物的轴心上并瞄准实地相应的明显地物,再沿直尺变向后划方向线,该方向线与图上直长地物的交点在图上的位置; C.利用后方交绘法确定

1 当站立点在不位于明显地物时,可利用后方交绘法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其方法是先用罗盘标定好地图的方向,然后在远处选择两个图上和实地都有的明显地物(两个实地明显地物的夹角应≥30°和≤150°),以图上两明显地物为轴心,分别将直尺边靠在图上两明显地物的轴心上并瞄准实地相应的明显地物,再沿直尺变向后划方向线,两方向线在图上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2) 路线行进读图前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

① 选择并确定行进经路线:根据规定的任务要求和地形的情况,选择好行进的路线并标绘出来;

② 确定方位物:沿行进路线细致地研究地物,在岔路口和特殊的地方确定出明显方位物,并进行编号注记;

③ 测量激距离:利用曲线计,在图上量出各段和全程路线的实地距离。

④ 熟记地图:主要是熟记沿途经过的村镇、河流、桥梁、岔路口、高地和各个方位物的数量、顺序、名称、关系位置和地形特征。力求做到胸中有图,未到先知;

(3) 进行时的要领

① 在出发点上,标定地图的方位,对照地形明确行进的方位。

② 行进中,要随时对照地形,做到人在实地走,心在图中移。在转折点、岔路口、居民点进出口,以及复杂地形出有怀疑时,应仔细对照,找出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以保持正确的行进方向。

③ 如果走错路线,应沉着回忆所走过的方位、距离和地形特征,进行实地对照,确定出站点在地图上的位置,然后插到行进路线上继续前进。当走错的距离较短时,也可返回原路,重新前进。

4、填图

(1)在地图上标绘地形特征点

为了准确地将欲标绘的地形特征点标绘在地形图上,必须掌握在地形图上标绘目标的方法。标绘时,先在地形图上定出目标点的位置,在汇出相应的符号。

①利用准确地形点标绘。当目标在明显地形点附近时,根据目标位于明显地形点方位、距离等,按其关系位置即可标绘在图上。

②利用极坐标法(光线法),当目标附近无明显的地形点时,根据目标位于明显地形点标绘。其步骤是:

A.准确标定地图;

2 B.确定图上站立点;

C.将直尺边切于图上站立点,向实地目标瞄准画方向线;

D.目测站立点至目标的实地距离,并依比例尺缩绘在方向线上,定出目标的位置,绘出相应的符号。

③利用前方交绘法标绘。当目标较远,不易目测距离时,可在两个站立点上用前方交绘法标绘,其步骤是:

A.根据交会线的交角大于30°、小于150°的原则,在实地选两个站立点。 B.在第一点上标定地图,确定该点在图上的位置,用直尺切于该点,向实地目标瞄准,并沿尺边向前画方向线。

C.在第二点上,用与第一点上相同的方法也画出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目标的图上位置,绘出相应的符号即可。

(2)填图的方法步骤

①、将1∶1万比例尺地形图贴在图板上。

②、在地形图上确定填图的范围,并进行实地踏勘,在踏勘时,确定站立点的位置和数目,并绘在草图上。站立点的数目随填图内容多少而定。

③、在站立点上,运用标绘地形点的各种方法,标定目标点的位置,根据各目标的位置加绘符号;如标绘面状轮廓的转折点的位置,勾绘轮廓图形,加绘符号。

(3)精度要求

各地形特征点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方法原则测出,严禁主观猜想,随意标定。

(4)成果

如1∶1万比例尺《松茂》地形图

四、土地利用现状图填图内容及分类

1.耕地

1.1水浇地 1.2旱地 1.3菜地 2.园地

2.1果园 3.林地

3.1森林 3.2灌木林 3.3疏林地 3.4未成造林地

3 4.

5.

6.7.3.5苗圃 草地

4.1天然草场 4.2人工草地 4.3未利用草地 城乡居民地用地 5.1城镇

5.2农村居民用地 工矿用地

6.1厂矿用地 其他工矿用地

五、实习路线与站点

1、实习路线

华泰旅游度假中心——省体育水上运动基地东南小坡——华泰旅游度假中心东北公路拐弯处——养鸡场(原豆腐厂)——大松子园——黑板冲大桥

2、观测站点

观测站点一:华泰旅游度假中心附近

我们观测的第一个位置在松茂水库大坝的旁边上,位于大坝的东南侧,大坝旁边的建筑已有所改动,原有的一堵墙由于修公路的缘故已拆了一部分。我们站在水库的堤坝旁,地势和缓,但在公路另一旁,地势突然变陡 观测内容:

A.目的物方位的测量利用罗盘定所在地周围的明显地物的方向: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此次实习我们首先是用罗盘测定水库旁边的水文台的方向,是W245°即北偏西15°.B.利用罗盘确定两个地图和实地都有的明显标志物的方向,然后利用建立坐标的方法来确定我们所在地在图上的位置,即是利用已知明显地物来确定所在地。

观测点二:省体育水上运动基地东南小坡

在该位置上我们的目的有两个:

A.通过地形图与实地地物的对照,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山顶、山脊、谷地,然后再顺着 4 山脊、谷地的方向,根据方向、距离、高程及关系位置对照山顶,鞍部、山背、山谷等地形细部。理论联系实际,更加加深对等高线的特点的总结及其当地的地形的认知。通过观察和对地形图的识别知我们所在地的东北边的小山等高线破碎出,通过实地观察知这是一个冲沟,等高线凸出的地方是山的山脊,且大多数山脊地区的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凹进地方是山的山谷,在大多数山脊的两边等高线都很密集。 B.利用后方交绘法确定站立点,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认识到在野外工作中确定自己所在地在图上的位置是很重要的,通过对站立点的确立可以使已知地物与地图上的相应地物相对应,并很好地找到实地的地物的变化,一边很好的填图。利用后方交绘法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的具体步骤如下: a) 先通过罗盘确定地图的真北方向;

b) 确定观测点在图上的位置,用直尺切于该点;

c) 向实地目标(中国移动塔)瞄准,并沿尺边向前画方向线。利用相同方法绘出黑板冲大桥桥墩与观测点之间的方向线。

d) 两条方向线交汇的点就是我们观测的准确位置;

e) 用罗盘进一步确定,测量出两个物体在我们观测点的方位(中国移动塔的方位是292°,黑板冲大桥桥墩的方位是332°)。

观测站点三:大松子园村

松茂水库位于学城的的东北方向,它的地理位置是东经102°50′40″,北纬24°50′00″。大松子园村位于松茂水库的北部,公路穿插村子而过,村民的楼房及大部分的建筑物沿着公路的主干道呈条带状分布。村子旁边分布着蔬菜地,村子里还种有柿子树。公路为一般的两车道,沿着水库堤坝呈东北--西南的走向,为村民的出入带来了方便。在地图上原有的民居主要分布在北部,现在在村子的南部也有分布,有继续延伸的趋势。村民的房子主要为一层到三层的楼房,不难看出村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

在村子观看我们走过的路线,发现周围的植被并不茂盛,而且乔木类型主要为华山松和圣诞树,还有少量的滇油杉、水杉等。在地势低的地方主要种着蔬菜,尤其是水库干涸的部位,村民已将其改为蔬菜地。在菜地旁,稀稀拉拉的种着几棵柿子树(柿子属柿科,高大落叶乔木)。我们实习季节是在冬季,降雨稀少,水库里的水源补给不足,水量储备少。水库里水的面积已不能达到原来水库的最大面积的三分之一。 观测站点四:黑板冲大桥旁的小山丘上

这是我们实习的最后的一个站点。由于建设公路,使得小山丘与原来山体分隔开。

5 山丘上的植被主要是草本植物及很少的乔木幼苗,由于季节已进入冬天,草本植物大部分都开始枯萎。山丘旁边到水库堤坝边上地势相对陡。从山丘东侧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实习过程的路线,从华泰旅游度假中心东北公路拐弯处、养鸡场(原豆腐厂)以及大松子园,我们环绕小山丘走了一圈。在山丘与原来山体相连的一侧,我们看到了山丘从顶到底部的土壤层分布,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在底部的母岩,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覆盖着一层风化物。

六、实习总结

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看图,寻找标志性物体,还懂得了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们掌握地形图的野外应用;通过读图、用图和填图的实践,巩固和扩大加深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形图知识,并且还加深我们对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地理之间的联系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地形图野外应用的技能。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地形图的识图、用图和填图的基本方法, 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编绘地图,培养我们应用地图的技能和技巧。

参考文献

(1)宁小莉,关于《地图学》实习教学的思考 【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刘其舒,试论地貌的基本形态【J】,铁路航测,1991(03)

(3)赵波; 张春香,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地形图符号库的设计【J】,测绘工程,1996(01) (4)马永立著,地图学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5)陆漱芬主编.地图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6)祝国瑞.地图设计.广州【M】,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3

推荐第7篇:地图学实习报告总结

篇一:地图学实习报告.. 地图学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

姓名:蔡宝龙 学号: 时间:

12级地理科学 120904009 2013年6月

一、实习目的: 《测量地图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地图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们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地图学实习。

通过实习,巩固和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图学知识,全面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加深对数字地图的理解、掌握基本数字地图制作的方法,锻炼地图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独立思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的内容主要有: ①熟悉mapinfo系统;

②结合专业背景及课程要求,进行普通地图设计; ③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普通地图; ④进行专业内容的专题地图设计; ⑤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专题地图, ⑥写作实习报告。

三、实习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

1、

2、

3、

4、

5、

6、

7、mapinfo中的许多工具不懂得使用 电脑经常死机,网上邻居链接不上 描居民点的位置不够精确,经常漏画 操作过程不能进行“节点自动追踪” 湖泊、政区曲线没有闭合 数据有时候保存不了 给政区上颜色出现多个相邻政区颜色相同

8、

9、排版的时候出现字体、点重叠现象 制作专题地图的时候图例、子标题漏掉 解决方法:

1、了解mapinfo地图可视化方法, 熟悉mapinfo操作的主要特点,掌握主要对话框及其交互操作方法;熟悉mapinfo系统基本界面、菜单(文件、编辑、工具、对象、表等菜单)及主要命令菜单、工具栏及主要工具按纽,并掌握其使用、操作方法;掌握地图对象(点、线、面、注释)采集、编辑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并掌握mapinfo系统“表”及操作方法,掌握地图分层、管理及操作方法;熟悉、掌握地图装饰、渲染。

2、定时进行保存操作

3、视图放大到2200再进行描点,做到仔细认真,尽量不漏画

4、切换到英文状态按下s键,打开snap键

5、描边线的时候注意使用边追踪,画完定期检查是否画完整

6、多按几下保存,还是不能解决的话请求老师帮助

7、返回政区图层进行编辑,找出出现问题的政区重画该政区

8、把各个图层的字体、点调整为适当的大小,进行多次调整保证不重叠

9、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只能重新做专题地图,做专题地图的时候要多留意,尽量一次性成功

四、普通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编制特点

⑴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主要任务,是向用图者提供制图区域自然与社会人文要素分布、类型、结构、密度对比关系的一般特征。从内容上已经过大量取舍,表现在地图上的各种要素在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上具有高度概括性。

⑵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从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选择,地图内容的选取,图例符号的设计,色彩的应用,乃至图面配置设计风格等,均有很大的灵活性。 ⑶制图资料种类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地理图的比例尺往往比较小,制图区域比较大,制图资料的种类、精度和现势性都存在很大差别。应尽量做到成图后各部分内容的统一协调。

2、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 编辑设计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1)深入研究新编地图的目的用途及主要服务对象 (2)搜集、分析、评价制图资料 (3)认真研究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二)正式编辑设计工作阶段

(1)明确规定地图的任务及质量要求(2)地图内容的选择和图例符号设计 (4)对制图资料加以说明 (5)图面配置设计

五、专题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由两部分组成:专题内容与地理底图。地理底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基础,根据专题内容的需要重新编制的。专题内容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地理基础,两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表现地图主题的专题内容以各种符号组成第一层面,地理底图则以较浅淡的色彩作为第二层面。两者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专题地图的编制程序与地理图相同,也分为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出版准备三个阶段。

(一)地图设计

在具体进行地图设计之前,应先了解与确定编图的目的、任务及用图对象,这对选取地理底图及专题要素的内容、表示方法及色彩,考虑图面配置的方案等都是直接相关的。地图设计主要包括:

(1) 确定制图区域的范围、地图的主要参数 (2) 图面配置设计

(3) 表示方法与资料的分配 (4) 图例系统与符号的设计

(二)作者原图与编绘原图

专题地图的作者,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作者都须遵从编辑设计书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提供编图的原始数据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编绘原图的步骤及方法与普通地图相似,由制图人员按编绘大纲要求进行。原图编绘之前,应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

(三)、地理底图的编制 1.地理底图的作用 ①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 ②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 ③更深入的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

因此,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专题信息的存贮、表达、传递、提取,都必须通过底图才能实现。

2.地理底图的内容和类型

地图内容的选取可以有详有略。底图内容的选取是由拟编专题地图的内容、用途、比例尺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确定。

地理底图是专题底图的地理基础,底图内容选取过少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底图要素毕竟是在第二层次出现的,如果内容过于繁杂,反而干扰主题内容。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易读性及专题地图的整体效果。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反复比较,选择符合编图目的的、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优选方案。专题地图设计是专题地图编制中非常关键,并且又是十分具有创造性的环节。

(四)、专题地图设计

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反复比较,选择符合编图目的的、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优选方案。

1、表示方法的选择

表示方法的选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制图资料的情况、专题数据的特点、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2、图例设计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图例对地图信息传递的全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图例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图例符号的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完备性主要指图例应包括图幅中所有出现的专题符号。图例符号的一致性,对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有不同的含义:对点状符号是指在形状、尺寸、色彩、结构等方面与图内相应符号要保持严格的一致,而对线状面状符号而言,情况就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图面与图例符号相对应图形变量的同类性。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表达了多种含义,主要在于能设计出专题内容的科学体系,如各要素的层次及相互关系,指标的分类分级,转换成图例系统的顺序位置,明确标出质量概念及其所代表的数值、单位等。此外,图例符号的设计还应考虑艺术性、易读性以及便于制作等。

3、图面内容的安排

(1)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 (2)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强; (3)图形突出于背景;

(4)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好; (5)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合理

4、色彩与网纹设计

地图设色对提高地图的清晰性和易读性,增加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增强地图的表现力,突出图形在背景上的轮廓,协调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增加地图的层次结构,都有明显作用,是专题地图图形设计的重要内容。地图的色彩设计具有不同于艺术作品的原则,它必须在色彩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图内容、用途以及表示方法,经过制图者的创意,取得图面设计的色彩效果。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用色的双重意义(象征意义、用色习惯) (2)用色上的可分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3)色彩设计时,对大小不同的图形面积采用不同的设色方法。 (4)色彩的数目及其组合的情况.篇二:地图学实习报告 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时间: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地图学》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apinfo地图可视化方法,熟悉mapinfo操作的主要特点,掌握主要对话框及其交互操作方法;

2.熟悉mapinfo系统基本界面、菜单(文件、编辑、工具、对象、表等菜单)及主要命令菜单、工具栏及主要工具按钮,并掌握其使用、操作方法;

3.掌握地图对象(点、线、面、注释)采集、编辑的基本操作方法;

4.熟悉并掌握mapinfo系统“表”及操作方法,掌握地图分层、管理及操作方法: 5.熟悉、掌握地图装饰、渲染

二、实习内容:

1、运行mapinfo,打开栅格表,熟悉mapinfo系统基本界面: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

2、熟悉文件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及其相关联打开的主要对话框的交互方法,巩固mapinfo表、mapinfo工作空间概念;

3 悉主工具栏,绘图工具栏主要工具按钮的使用方法;

4 熟悉图层控制对话框的交互操作,了解增、删图层及图层状态控制的基本方法; 掌握主工具栏,绘图工具栏主要工具按钮的使用方法,练习点(含注释)、线、面等地图对象输入、编辑的基本操作方法;

5、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普通地图;

6、进行专业内容的专题地图设计;

7、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专题地图;

8、写作实习报告。

三、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问题1:机器容易死机。

解决:自己把握一个大概时间定时保存。

问题2:保存时更新失败。

解决:再做一些细微小修改,然后再保存一次。

问题3:画图不够精确,容易画歪。 解决:适当调整比例。

问题4:布局由于时间不够没法及时完成,并且不能以之前的方式保存。 解决:选择保存工作空间进行保存,下次直接开启保存文件即可接上次工作。 问题5:普通地图布局时,各市名称重叠,遮住标记点。 解决:调整名称大小及标记点大小,再作适当的位移。

问题6:专题地图颜色过深。

解决:进入修改专题地图,自定义样式里面的配色

四、普通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1、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桌面。

2、打开资源管理器,在e盘根目录下新建一目录,以自己的姓名学号命名,(如目录名为“120904003许金杰”)。你所创建的文件要全部保存于该目录中,而且建立的内容要自己备份于u盘中,以后做实验还要用,最后还要上交作业。 在做的过程中要随时保存。

3、将“\\hyy”共享中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底图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4、回到桌面,运行mapinfo应用程序,进入mapinfo,或者点击“开始-程序-mapinfo”,启动mapinfo。

5、在快速启动窗口中选择打开表,然后点击打开。

6、选择自己文件夹下的普通地图底图(即福建省区划图),然后点击打开。

7、了解mapinfo界面。(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区、绘图工具栏、主工具栏和状态栏)

8、建立一个新表,命名为“福建省各县级市行政区域图”,选择字符型,然后把该表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9、选择绘图(draw)工具条中的多边形工具,然后顺着某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边界粗略画出边界,然后再用工具条中的整形工具,将所画的边界做精细处理,使得所画边界与底图的县级市行政边界尽量吻合;画完一个县级市后接着画相邻的县级市,这时候我们要利用“s”然后按住“shift”画公共边界,方法是:先点工具条中的多边形,然后点再公共边界的一个端点,按住“shift”点公共边界的另一个端点,这时候公共边界会变成灰色,放开“shift”,这样公共边界就完成了,接下去可以按之前的方法画出第二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按此方法依次将所有的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全部画出,这样就完成了福建省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图。点击保存,并且保存工作空间。

10、新建一个表,命名“湖泊和水库”,把边界线和填充色都调成蓝色,然后用多边形画出湖泊和水库的边界,完成后保存表和工作空间;再新建一个表,命名“河流”,用折线工具画出河流,完成后保存。

11、新建一个表,命名“居民点”然后调整好大小不同的标志点,在居民点图层上点出所有底图上的居民点,市级、县级、镇级需用不同大小的符号区分开,并且用“信息”工具附上居民点的名称,弄完后保存。

12、完成县级市边界、河流和湖泊水库、居民点,三个图层后,将每个县级市填上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然后去掉底图图层,然后新建窗口,调整好位置,并且附上底图名称“福建省县级市行政区域地图”还有制图者和时间等信息,就可以输出.jpg地图,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13、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查看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中的jpg格式的地图,检查如果有误则返回mapinfo软件修改,如果无误,则完成普通地图的制作。

五:专题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由两部分组成:专题内容与地理底图。地理底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基础,根据专题内容的需要重新编制的。专题内容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地理基础,两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表现地图主题的专题内容以各种符号组成第一层面,地理底图则以较浅淡的色彩作为第二层面。两者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专题地图的编制程序与地理图相同,也分为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出版准备三个阶段。

(一)地图设计

在具体进行地图设计之前,应先了解与确定编图的目的、任务及用图对象,这对选取地理底图及专题要素的内容、表示方法及色彩,考虑图面配置的方案等都是直接相关的。地图设计主要包括:

(1) 确定制图区域的范围、地图的主要参数 (2) 图面配置设计

(3) 表示方法与资料的分配 (4) 图例系统与符号的设计

(二)作者原图与编绘原图

专题地图的作者,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作者都须遵从编辑设计书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提供编图的原始数据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编绘原图的步骤及方法与普通地图相似,由制图人员按编绘大纲要求进行。原图编绘之前,应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

(三)、地理底图的编制 1.地理底图的作用 ①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 ②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 ③更深入的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

因此,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专题信息的存贮、表达、传递、提取,都必须通过底图才能实现。

2.地理底图的内容和类型地图内容的选取可以有详有略。底图内容的选取是由拟编专题地图的内容、用途、比例尺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确定。

地理底图是专题底图的地理基础,底图内容选取过少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底图要素毕竟是在第二层次出现的,如果内容过于繁杂,反而干扰主题内容。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易读性及专题地图的整体效果。

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反复比较,选择符合编图目的的、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优选方案。专题地图设计是专题地图编制中非常关键,并且又是十分具有创造性的环节。

(四)、专题地图设计

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反复比较,选择符合编图目的的、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优选方案。

1、表示方法的选择

表示方法的选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制图资料的情况、专题数据的特点、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2、图例设计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图例对地图信息传递的全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图例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图例符号的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完备性主要指图例应包括图幅中所有出现的专题符号。图例符号的一致性,对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有不同的含义:对点状符号是指在形状、尺寸、色彩、结构等方面与图内相应符号要保持严格的一致,而对线状面状符号而言,情况就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图面与图例符号相对应图形变量的同类性。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表达了多种含义,主要在于能设计出专题内容的科学体系,如各要素的层次及相互关系,指标的分类分级,转换成图例系统的顺序位置,明确标出质量概念及其所代表的数值、单位等。此外,图例符号的设计还应考虑艺术性、易读性以及便于制作等。

3、图面内容的安排

(1)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 (2)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强; (3)图形突出于背景;

(4)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好; (5)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合理

4、色彩与网纹设计

地图设色对提高地图的清晰性和易读性,增加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增强地图的表现力,突出图形在背景上的轮廓,协调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增加地图的层次结构,都有明显作用,是专题地图图形设计的重要内容。地图的色彩设计具有不同于艺术作品的原则,它必须在色彩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图内容、用途以及表示方法,经过制图者的创意,取得图面设计的色彩效果。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用色的双重意义(象征意义、用色习惯) (2)用色上的可分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3)色彩设计时,对大小不同的图形面积采用不同的设色方法。 (4)色彩的数目及其组合的情况.篇三:地图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及任务

1) 通过野外认识实习,巩固和扩充课堂学习的地图知识,提高读图能力;初步了解野外工作方法,掌握野外定向定点的简易方法,运用罗盘、gps等设备进行基本的定位定线工作,面对野外的复杂地形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处理与运用。 2) 通过参观煤航航测遥感局和陕西测绘局,初步了解地图制图的相关程序步骤,加深对地图制图工作及过程的了解,了解遥感与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联系,了解遥感技术的操作及处理过程。

3) 运用地图学实验课所学习的内容,对地图矢量图进行符号化,熟悉地图符号化及相关处理的方法步骤。

实习内容 1) 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主要是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对地形图及土地利用专题地图进行读图的工作及相关仪器(罗盘,gps)的使用,具体包括地形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外业定向、确定站立点点位以及进行地图图解分析等内容。

地形图的阅读,主要是对地形图基础要素的阅读以及通过已知高程点对等高线的推算。罗盘与gps作为地图读图中的两各重要仪器,其在地图定向、坡度及方位角测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地形图的外业定向是通过罗盘以及地物地貌对地形进行分析,从而在地图中标定位置的工作;站立点点位主要是运用实物定位、后方交会法定位以及gps定位等方法确定自己站立在图上的位置;图解分析主要运用是新增点位,即运用前方交汇法确定新增点位的位置,对新增点位在地图上进行标定。2) 参观实习

参观实习主要是对煤航航测遥感局和陕西测绘局进行参观,了解遥感工作的步骤及应用,对遥感有粗略的认识,同时了解地图制图的相关程序步骤,对地图的制图过程有大致的了解,明确未来的学习目标及方向,为下阶段的学习提供概况。 3) 操作实习

操作实习是通过地图学实验课所学习的内容,对地图学的软件应用进行联系,主要是进行地图矢量图的符号化以及出图等工作,加深对于地图学的认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了解符合相关标准的地形图的制图模式,仿照进行制图。

推荐第8篇: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2014-1-26

地图学野外实习(井陉)报告

井陉微新庄地理概况:微新庄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地图所给的井陉县微新庄的纬度在北纬37度42分到北纬38度13分之间,经度在东经113度到东经114度18分之间。河北省西陲,太行山东麓。井陉地区的地貌四周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中部以平原盆地为主。最高峰青峰寨海拔498.7米,而最低点也有220米。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井陉河流属子牙河水系,有金沙河、绵右、人民等渠灌,流贯井陉全境。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以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总面积1381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04年),居民点大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北部有新城区长岗乡矿区,西南地区芝麻峪。金山地区交通较为便利,有307高速和铁路。村中有许多已修好的水泥小路,也有石子路,我们也看到了新修通向北部山区村庄的柏油路,公路的修建使村落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井陉是河北乃至全国少有的非金属资源大县,矿产资源丰富。金山地区的居民依靠种植业、矿业和加工业(3502)获得收入,近年来,又凭借当地的资源,大力开展旅游业等

2014-1-26 学习分析: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地图定向、确定站立点、地形对照读图。我们知道了在地图定向时我们要根据以下三点综合判断:①利用指北针标定。②利用直长地物标定:利用直长地物(如直长的铁路,公路的路段,河渠)标定地图,应先在地图上找到这段地物,对照两侧地形,使地形与实地的关系位臵概略相符,在转动地图,使图上直长地物符号与实地直长地物的方向一致,地图即已标定。③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先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臵,在选定远方一个实地和图上都有的明显无形点(如山顶,独立物等),将直尺边切于图上的站立点和该地形点上,转动地图,通过直尺边照准实地的明显地形点,地图即已标定。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臵可利用明显地形点确定,在图上找出该地形点的相应位臵,则该点位臵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臵。而对照地形应用对照地形的原则,先特殊后一般,先大后小、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综合对照。在山地和丘陵地对照时,可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山顶、山脊、谷地,然后再顺着山脊、山谷的方向,根据方向、距离、高程、形状及关系位臵对照山顶、鞍部、山脊、山谷等地形细部。在平原地区对照时,可先对照主要的道路、居民点和突出的独立物,再根据关系位臵逐点分片进行对照。

建感想议:应在前进的过程中利用好罗盘,在转弯处记下大致方向,再根据地形判读。

2014-1-26 内容结果:今天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昨天下午没到达的挡沙坝,大家一路沿等高线走,我才知道什么是“山路十八弯”。终于到了找站立点时候,我们小组一人指出一条路线,在大家认真的讨论后,我们确定了最终路线,并总结了判读理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下午老师带我们沿马路到新城区,由于是新城区,许多道路、建筑物都没有标识出来,不过这也正好锻炼了我们的野外填图能力。我们先是到了街心广场后,在图上标出其位臵,又把井陉大桥和经行大道标出后继续前行。一路上我们组分工合作,画出了街道大致走向和标志性建筑物(人民政府、检察院、井陉一中)。到了桃洼街,我们向东爬到了韩信公园,又登上了井字塔,在确定了站立点,填图完毕后,按原路返回。 学习分析:今天我们学习了地图定向、确定站立点、地形对照读图和野外填图。为了准确地将欲标绘的地形特征点标绘在地形图上,必须掌握在地图上标会目标点的方法。标绘时,我们先在地形图上定出目标点的位臵,再绘出相应的符号。利用明显地形点标绘。当目标在明显地形点附近时,根据目标位于明显地形点方位、距离等,按其关系位臵即可标绘在图上。

建议感想:在下午韩信公园爬山时,大家玩心太大,小组队员行动散漫,纪律性稍差。

2014-1-26 识,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山脊,而且沿着脊线走,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上青峰寨,不必担心迷路,转向和一些自然危害。在安全顺利到达,稍作休息后,我们和集体一起按原路下山。

建议感想:由于我组人多,在选路线时人心不齐,爬山脊时,部分女生掉队,团结协助意识不高。

2014-1-26 定向填图时,要随时对照地形,做到人在实地走,心在图中移。在转弯点、岔路口、居民点,以及复杂地形处有怀疑时,应仔细对照,找到站立点在图上的位臵,以保持正确的行进方向。对周边事物的位臵标识确,保证事物位臵的准确性。

建议感想:由于天气较热,部分组员下午有了偷懒思想,缺少学习热情和探索意识。

2014-1-26 学习分析:今天我们主要进行了地图定向、确定站立点、地形对照读图和填图。在确定桥和道路的位臵时,我们应根据方向和周边地形判定。当目标在明显地形点附近时,根据目标位于明显地形点方位、距离等,按其关系位臵即可标绘在图上。井陉大道的路南是沿断层修建的,这样我们就能很快的确定井陉大道的相对位臵。

建议感想:由于是实习的最后一天,大家的行动都有些散漫,集合时间长,排队不齐,个别同学集体意识差,不听从老师、组长安排。希望下次实习班委组长能切实负起组织责任,加强同学的学习热情和集体意识,真正达到学习目的。

实习总结:在这次野外实习过程中,通过读图、用图和填图的实践,不但巩固和加深了我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图学知识,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地形图野外运用的技能。并通过野外实习的具体行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地理野外工作,地理考察时使用地形图打下一定的基础。本次野外实习的目的达到,实习成功。

再次感谢张雪梅、赵永杰、安志远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汇华10级地理科学

高欣 2010511040

推荐第9篇:地图学专业实习报告

地图学专业实习报告

院系: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班级: 地理信息系统10

姓名: 许雷雷

学号: 104130126

实习人员:地理信息系统10 全体

指导老师:何云燕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9 日

实习地点:昆明市呈贡松茂水库

实习仪器:罗盘、直尺、铅笔、量角器、皮尺、地形图、记录本、画板等

实习目的:地形图是野外地理调查的重要工具,掌握地形图的野外应用,对地理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根本上说,地形图野外应用是一种技能,并且只有通过野外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你,通过读图、用图和填图的实践,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形图知识,而且还可以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地形图野外一应用的技能。通过闭合路线或支路线的测量,了解罗盘的构造及使用,利用罗盘来实测得后山的相对高度,掌握和学会使用罗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闹、克服困难、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地理野外工作,地理考察时使用地形图打下基础。并通过野外实习的具体行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通过实地考察来理解地形图上所标的实物、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做到学以致用。

实习要求:根据野外实习计划,实习时间为一天,在实习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在理解地图学相关理论基础的基础上,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地形图的识图、用图和填图的基本方法,并达到有较熟练的技能和技巧,要求每组填绘土地利用现状图和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内容:

1.观察点的选择:

首先,选择视野较为开阔、通视条件好的地方,这样便于观察制高点,选择了东西向的桥梁;

2 .罗盘定位:

(1)在放置罗盘时,一定放在水平的地方,调整罗盘,应将处于在水柱的气泡居于正中位置或者在正中位置左右均匀摆动,达到整平的目的,这样,仪器的竖轴就大致水平了。其次,是对准,轻轻调动微倾螺旋,使管水准器的气泡位于管水准器的正中间,这样基本上在横轴上达到水平状态。在脚螺旋和管水准都达到整平状态时,罗盘就基本上放置好了。先确定指针的北方,使得地形图使得罗盘的边线与地形图的边幅线对齐,转动地形图使得校正后的地形图严格符合地理方向,再根据水塔的安置点,使得罗盘的上盖与下盖的视角空与水塔的顶部形成三点一线,按下按钮,固定指针,不得松动,否则就无法测出有效数据。(2 瞄准,对光,调整位置,使透过双孔看到塔尖处。塔尺的大体位置,在目镜上能看到塔尺时按紧罗盘上的按钮,确定度数。

(3 读数:精确整平,然后正对指针,可以清楚的读出指针所指示数为止,记下数据。

(4)定点:用皮尺测量出所占位置离桥头的实际距离,在地形图上确定所在位置,量角器标出所测的度数确定方位角位置,再用相似数学知识加目测确定水塔离所占位置的大致距离,按照1:1万的比例缩小在地形图上,在方位角上得出水塔的确切位置。

(二)、实习过程

1.勘察路线:选较具代表性的实物在地形图中作标记,参照特定符号,例如:水塔、变电

站、泄洪渠,居民楼、河流、桥梁等。可以选用基石、台阶、桥墩等平整处安置罗盘,并用粉笔在罗盘下划上“+”标记,标上序号。在采用皮尺测量、量角器定位的位置也应该标上记号,编上数字的序号。 其中,米、分米、厘米可直接读出,毫米值可以估计读出。经过反复校对后,将数据记录下来。

2.测坡度角:在坡面上得截面位置放置罗盘,仪器本身上有一个角度刻度盘,该刻度盘与一个水平气泡固定安装,刻度盘中心与一个直面连接,使用时,将直面靠在斜坡上,然后旋转刻度盘,直到水平气泡调到水平位置,这时刻度盘上的刻度值就是该斜坡的坡度。经过反复校对后,将数据记录下来。

3.确定方位:在同一位置通过使用罗盘确定在身边并且在地形图上容易找到的休闲山庄。根测出此时的水塔的方位角,据在地形图上已经确定的水塔,目测出距离,按照1:1万比例缩小到地形图上,在确定的方位角的直线上截取缩小后得到的距离。再用同样的方法确定休闲山庄的位置,两者的交线即为所在点的位置,即为直线交绘法,并进行编号注记。

4.检查无误时,可将仪器迁到第二站观测。原后视塔尺移到第三点,前视塔尺留在原地,并把尺面转向第二测站的罗盘;然后按第一测站的操作方法进行测量,记录数据,直至终点。

5.记录和计算检核:再读出数据后,记录员应将所读数据工整、准确地填写在记录表的各栏内,如果有的字写错了不准用橡皮檫擦除,可划掉重写,不允许就字改字,不准另行转抄。经反复检查确认后,计算高差,推算高程,并对数据进行核对计算,一定要将数据的计算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计算,以求对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尽量减少人为导致的误差。

6.对照地形:对照地形的原则,先特殊后一般,先大后小,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综合对照。在山地和丘陵地对照时,先对照主要的道路、居民地和突出的独立物,再根据关系位置逐点分片的效果,在老师的讲解下,将所遇到的特殊地貌特征如涵洞,山脊,河岸,干涸的河床,和新建设的建筑如电线杆、变电站、居民地等在地形图上得未来得及表示的物体即使标上。

7 .野外工作结束后,将罗盘装入箱内,避免仪器被摔坏,将画板收起保护地形图。

罗盘、皮尺测量记录表见地形图。

观察者:丁波,莽福强,李自刚。记录者:马自强,彭培。2011年 11月19日星期六

推荐第10篇:现代地图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班级∶09级测绘1班学号∶05309118姓名∶徐建达 实习名称∶地形图分幅编号

2.已知某地的地理坐标为27°56′(N)112°46′﹙E﹚。用图解法和解析法分别推算出该点所在的1∶50万﹑1∶10万﹑1∶5万﹑1∶1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91年前)。 解∶

1∶100万

a=[27°/4°] +1=7

b=[112°/6°] +31=49

G—49

1∶50万

C=4°/2°-[﹙27°56′/4°﹚/2°]=2°-[3°56′/2°]=1 d=[﹙112°46′/6°﹚/3°]+1=[4°46′/3°]+1=2 在第1行第2列G—49—B

1∶10万

c=4°/20′-[﹙27°56′/4°﹚/20′]=4°/20′-[3°56′/20′]=1 d=[﹙112°46′/6°﹚/30′]+1=[4°46′/30′] +1=10 在第1行第10列G—49—10

1∶5万

c=20′/10′-[﹙3°56′/20′﹚/10′]=1

d=[﹙4°46″/30′﹚/15′]+1=1

在第1行第2列G—49—10—B

1∶1万

c=20′/2′30″-[﹙3°56′/20′﹚/2′30″]=2 d=[﹙4°46″/30′﹚/3′45″]+1=5

在第2行第5列G—49—10—(13)

3.已知某地的地理坐标北纬39°9′,东经116°3′。用解析法推算出该点所在的1∶100万﹑1∶50万﹑1∶10万﹑1∶5万﹑1∶1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91年后﹚。

解∶

1∶100玩地形图编号∶

a=[39°/4°]+1=10﹙即字符为J﹚

b=[116°/6°]+31=50

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为J50。

在1∶50万地形图编号∶

c=4°/2°-[﹙39°9′/4°﹚/2°]=4°/2°-[3°9′/2°]=001b=[﹙116°3′/6°﹚/3°]+1=001

在1∶50万地形图上的编号为J50B001001。

在1∶10万地形图编号∶

c=4°/20′-[﹙39°9′/4°﹚/20′]=4°/20′-[3°9′/20′]=003b=[﹙116°3′/6°﹚/30′]+1=005

在1∶10万地形图上的编号为J50D003005。

在1∶5万地形图编号∶

c=4°/10′-[﹙39°9′/4°﹚/10′]=4°/10′-[3°9′/10′]=006b=[﹙116°3′/6°﹚/15′]+1=009

在1∶5万地形图上的编号为J50E006009。

在1∶1万地形图编号∶

c=4°/2′30″-[﹙39°9′/4°﹚/2′30″]=021

b=[﹙116°3′/6°﹚/3′45″]+1=033

在1∶1万地形图上的编号为J50G021033。

4.已知某地所在的1∶25万地形图的编号为J50C002003,求其西南图廓点的经纬度。

解∶

∵a=10b=50c=002d=003Δφ=1°Δλ=1°30′

λ=﹙50-31)×6°+﹙3-1﹚×1°30′=117°

φ=﹙10-1﹚×4°﹢﹙4°/1°-2﹚×1°=38°

∴此地在1∶25万地形图西南图廓点经纬度分别为117°,38°。

5.已知某地地形图的编号为J50G061003,求其东北图廓点的经纬度。

解∶

∵ a=10b=50c=061d=003Δφ=2′30″Δλ=3′45″

λ=﹙50-31)×6°+3×3′45″=114°+11′15″=114°11′15″

φ=(10-1)×4°﹢[﹙4°/2′30″-61﹚﹢1] ×2′30″

=36°﹢﹙96-60﹚×2′30″

=37°30′

∴ 此地东北图廓点经纬度分别为114°11′45″,37°30′。

第11篇:地大地图学实习报告汇总

实习名称

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编制。

实习目的

熟悉制图软件CorelDRAW12使用,实现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编制,并掌握一定的制图技巧与制图方法,比如质底法、分级统计图表法等。

实习时间

第13周—15周、17—18周周三晚6:30至9:30信息楼208

实习内容

1、实习环境

在Window7系统中使用CorelDRAW12进行实习操作

2、实习任务及步骤

 普通地图的编制——永昌市地形图

步骤:首先学会并熟练使用该软件,完成对永昌市地形图的编制任务。其中有以下几项需要解决:

设置文件的备份时间,以免丢失成果;

学会设置若干的快捷键,方便上下左右移动操作;

图层分类,参考文件夹或者国家规范,一般一层为一类,面状放在最下面,点状在上面;

窗口下图层管理器的使用; 贝塞尔曲线的使用; 符号的绘制,组合符号,群组和融合; 对符号颜色设置,线划粗细,添加文字; 若干的绘图技巧;

在以上的基础之上,完成对普通地图的编制。按地物要素属性进行分层,同一属性的放在同一图层中。图层位置的安排要符合实际,按等级进行排列,层层分布,比如道路,桥梁实际中式跨过河流,那么绘制道路的图层在水系图层之上。具体分层与安置如下图:

然后开始每个图层的要素绘制。绘制以国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3部分: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为依据。绘制过程中要使用一定的绘制技巧来达到效果。主要有铁路、堤、成片居民地以及地图符号的建立。

铁路的绘制需要首先使用贝塞尔曲线绘制一条曲线,然后在“对象属性”中设置线的宽度、颜色,颜色设为白色,在原位再复制粘贴,宽度不变,颜色设为黑色,曲线样式选择合适的虚线,通过两个曲线的叠加显示完成铁路的编制。如下图:

堤的编制需要制作字体。在文字注记编辑里面输入一系列竖分隔符,在文本格式中调整其大小,选择合适的;然后使文本适合路径,选择其适合的方法,从而达到编辑效果。其中可以将其输出为字体,方便以后的使用。如下图:

成片的房屋的绘制,沿该片区的外围绘制一圈,设置宽度,填充颜色。然后再绘制其中的街区,其中填充为白色,二者结合,将单独房屋就表示出来,避免了单独房屋的一一绘制,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不影响效果。如下图:

在地图中有很多的独立地物,比如烟囱、亭子、电视塔等独立地物,绘制时需要自己建立符号。首先使用曲线将该地物绘制出来,填充颜色,然后将组成该地物的所有曲线进行“组合”或者“群组”,然后将该对象新建为符号,这就完成了一个符号的建立。下次使用时直接从符号库中调用即可。建立的符号如下:

 质底法

步骤: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使用质底法,首先需要按不同性质将制图区域进行分类或分区,制成图例;然后绘出各类现象的分界线;最后给同一区域的现象按图例绘成同一颜色。 该练习前面几部分已给出,只需要对已经分好的区域进行设色。设色时完成一类之后再操作另一类,不要同时操作,避免设色错误或者漏掉。同时设色一般尽量选择略浅的颜色,避免太鲜艳,否则视觉效果不佳。 在颜色的选定上,选择该类现象一般的颜色,或者依据一定的规范。比如:防护绿地为树木的绿色、粮食用地为稻谷丰收的金黄色等。为具体设色如下:

 级别底色

步骤:该练习为在云南省行政区划图上,根据云南省各地人口数据,进行分级设色。首先查看云南省各地人口数据,发现昆明与六库、香格里拉为数据中的极值,并与整体数据分布相离较多,则分别将它们分为一级,>500万(根据我国新的城市规模划分依据,超过500万为特大城市)与<100万(50—100万为中等城市),中间则进行四等分,共分6级。对应城市具体为:

<100万:六库、香格里拉、景洪 100—200万:临沧、潞西、丽江

200—300万:个旧、玉溪、楚雄、思茅、保山 300—400万:昭通、文山、大理 400—500万:曲靖

>500万:昆明

分级完成之后制作图例,并选择颜色,设置级别的颜色。在设色时可以使用不同色相进行设色;也可以使用同一颜色的饱和度差异,构成等级层次但超过5级时,必须辅以色相的变化。

在图例在制作中存在一个排版的问题,要使其各行各列对齐。此时可以通过部分“结合”然后对结合后的对象进行“对齐与属性”操作,选择对齐与分布方式,达到美观整齐效果。图例如下图:

最后按照图例中的颜色,对应各级做包含的城市进行填色。  综合练习1

任务是首先制作广东省各市森林森林覆盖率的专题地图;然后设计艺术符号表示国营林场;最后以分区统计图表表示各市木材总蓄积量与总消耗量。 步骤:

1、以级别底色表示广东省各市森林覆盖率

根据给出的数据,分为5级,分别为≥70%、≥60%-70%、45%-60% 35%-45%、

60%-70%的市:韶关市、清远市、肇庆市、云浮市

45%-60%的市:惠州市、深圳市、茂名市、阳江市、汕尾市、揭阳市、潮州市

35%-45%的市:江门市、广州市、汕头市、珠海市

然后制作图例,分5级,图例矩形框采用3×6mm。在颜色的选择上,因为表示森林覆盖率,所以选择绿色表示,以饱和度的变化差异表示等级层次。但饱和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后面2项的效果,产生混乱,颜色太重给人以压迫感。图例如下:

2、以艺术符号表示国营林场

重点是艺术符号的设计。符号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图案化、象征性、清晰性、系统性、适应性、生产可行性。首先对该对象进行图案化出来,使其成为简单的规则图案;然后还要使其有象征性,使读者可以自然而然的接受,立马联想到实际并理解含义,最后是符号的生动活泼。

国营林场分为大、中、小型。顺其自然的使用树的符号来表示林场,并用树木的多少表示林场的规模,一棵树表示小型林场、两颗树木表示中型林场、三棵树表示大型林场。同时为了美观与统一,三个符号大小相同。具体符号设计如下:

符号设计完成之后,将其对应放置于市政版图内的合适位置。

3、以分区统计图表表示各市木材总蓄积量和木材总消耗量 该任务采用分区统计图表表示各市木材总蓄积量和木材消耗量,是在各市行政区划单元内,按照统计数据的即各市的木材总蓄积量和木材消耗量描绘成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反映统计现象的数量。

选择采用柱状的统计图表方式来表示。具体为

总蓄积量:蓝色、底宽4mm、高度与总蓄积量比例1mm:200万m3的柱体

总消耗量:红色、底宽2mm、高度与总消耗量比例1mm:5万m3 的柱体

由于总蓄积量与总消耗量数据不在同一量级,若取同一比例表示,则会出现过高与过低的柱体,表示效果较差,故二者取不同比例,并且柱体的底宽不同,意味二者比例的不同。选择蓝色表示总蓄积量是仓库的颜色,而红色表示总消耗量醒目,有一种警示人类节约木材的感觉。

选好表示方式之后,根据具体数据按比例得出每个地区的表示柱体的高度,然后置于该区划单位内。但是柱体只是表示了一个定性的关系,具体数量无法得知。那么把每项的具体数据置于柱体的顶部,使信息完整,满足读者的要求。具体效果如下图:

 综合练习2

任务是制作一幅上海市人口状况的专题地图,其中需要表示的有各区人口人数、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五项信息。并根据板式组合设计为一幅地图。

步骤:首先计划如何表示。设计为两幅专题地图,分别为“人口数与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其中“人口数与人口密度”使用分级统计图表法表示各区的人口密度,分为5级,分别设色;使用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各区的人口数量,用柱体表示,柱体高度与人口数量比例关系为1mm:10万。 “人口自然变动情况”使用分级统计图表法表示各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为5级,分别为<-4‰、-4‰—2‰、-2‰—0‰、0‰—1‰、>1‰,正增长率为一个色系,负增长率为一个色系,分别设色;使用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各区的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其中出生率用蓝色柱体表示,死亡率用灰色柱体表示,柱体高度与其比率比例关系为1mm:1‰。

但是其中需要将不同的地图导入到一起,进行组合排版,在给定的版式内排版,然后操作编制,形成最终产品。

3、实习结果

 普通地图——永昌市地形图

 质底法

 级别底色

 综合练习1

 综合练习2

实习总结

在学习了《地图学》的课程之后,我们进行了历时6周,5次上机实习,从开始对地图制图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可以利用CorelDRAW进行简单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编制,收获还是比较多的。以前我们都是地图的使用者,经过此次实习之后我们也可以作为编制者来制作地图,使得自己有一种成就感。

主要是首先学会了CorelDRAW软件的操作。一些基本的软件设置,备份的保存,左右上下移动的快捷键的设置,以及一些快捷键操作,方便绘图,这些都是前提。在普通地图的绘制中,主要包括各类地物地貌的绘制,按照规范对其进行操作。但是好多还是需要有绘图技巧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铁路、陡坎、成片居民地等的绘制。同时一些独立地物需要自行设计符号表示。符号的设计要简洁明了、生动易于理解,设计中严格按照规范。对于轮廓线宽度与颜色填充,在绘制中注意参照规范。技巧与规范并存。

专题地图的编制,让我对于课堂中学习的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质底法、分级统计图表法、分区统计图表法,方法熟悉了之后就可以灵活运用,而且,专题地图的编制个体差异很大,完全取决于自己想法与创意,这就给了大家发挥自己idea的空间,也就有了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局面。编制时只要能够正确表达与传递信息就可以,形式多样。在此之上,尽量达到美观的效果。但是还是要遵循规范,要多从读者的角度去考虑,增强地图的可读性。同时地图的设色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应该根据实际以及视觉效果来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设置,并且注意饱和度,不易太鲜艳,颜色太重。

地图绘制是一项略繁琐的工作,需要一定保持内心,而且认真投入进入,也会发现其中的乐趣,乐在其中。通过此次实习,让我体会到技巧的重要性,无论是制图还是其他学习,有了正确的方法与技巧,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对于地图,还是要遵循国家规范,一切以规范为依据,这是相当严肃的事情,特别是设计九段线等东西。最后的感觉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地图编制方法可以多样,形式多样,只要正确的将信息表示传递出来就可以,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意,做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地图。

第12篇:测量与地图学实习报告

测量与地图学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貟疆

薛亮 班级:地科3班 学号:41209134 姓名:白应丽

实习时间:2013年4月7日—2013年4月12日 撰写报告日期:

一、实习区域背景概述

此次实习,我们去了长安大学测量学院、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测绘工程分公司、煤航制印以及到临潼骊山野外实习。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

1、骊山周边地形野外判读。掌握地图定位和站立点定位的基本方法。

2、华清池、骊山线路考察。掌握GPS数据采集基本方法,完成沿线各主要地形特征点地理坐标数据的采集;完成航空像片野外实地对比熟悉,结合影像数据对比临潼城区的城市化扩张。

3、临潼城区线路考察。绘制指定考察路线的地形剖面图。

三、实习内容

长安大学

进入长安大学,首先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校园文化,每一个校园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实习过程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看了正在修建的模拟滑坡,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它的原理和作用。然后又看了没被完全拆完的滑坡与正在修建的平面实验。 何为滑坡实验?

就是自弄一个斜坡,在其上面加负载物(沙袋),直到斜坡发生滑坡为止,测出沙袋的总质量,这就是达到破坏的最大承载力。 何为平面实验?

平面实验就是在地上安装许多石柱,每个石柱上安一个千斤顶,再在其上面放平板,通过改变千斤顶使板之间发生断裂,来模拟地裂缝,进而有助于地铁的修建。

顺便看了区域地面沉降对地铁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的设备,老师讲了它的构造及实验原理。 接下来看了几个实验室,并参观了博物馆。

西安煤航

上午 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测绘工程分公司

首先工作人员带领我们看了一下他们公司取得的成就。主要在数字测量、高效能航空SAR遥感应用系统等方面。其自主研发的SAR地形测绘制图软件SAR-MAS满足了用SAR软件进行3D产品生产的需求。车载GPS公路测量系统实现的基本功能:定位、测量、定性、成果、查询、浏览。

然后工作人员讲解了测绘的流程:定坐标——定航摄仪——定路线——获审批证——航飞——控制测量——空间加密——采集——调绘——编辑——代码入库---用户。

接着介绍了他们自己的e鸟巡检仪的制作背景、系统组成、工作原理。 下午 煤航制印

先整体介绍了一下公司的发展情况,然后分别参观了四个工作车间。(地图设计制作、地图制版中心(CTP中心)、印刷、整装车间)

第13篇:测量学与地图学实习报告

专 业班 级湖 南 文 理 学 院

《测量学与地图学》课程

实习报告

地理科学

姓 名

姜虎

成 绩

地科3101

学 号 20131401011

1日 期 20160526 1

目录

一. 实习目的: ...........................................................................................................................................................................3

二.实习内容: .............................................................................................................................................................................3

三、实验结果: .............................................................................................................................................................................5

四、收获体会 .................................................................................................................................................................................7

五、最后成果图: .........................................................................................................................................................................8

2

一. 实习目的:

1、了解地形测量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步骤。

2、熟练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等测量工具的操作使用。

3、明确地形特征点的选择。

4、掌握距离、角度、高程测量的方法。

5、根据实测地形点勾绘等高线图。

6、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所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7、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8、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的工作素质。

二.实习内容:

学会综合熟练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钢尺等工具,进行高程测量、方位角测量、控制测量等工作;对学校白马湖及其周围地形进行测量和计算,然后按1:500比例尺转绘到图纸上;接着扫描,导入MapGIS软件进行数字化,最后进行整饰,包括图例,标题,比例尺等;导出成果,打印装订在实习报告中。

(一)准备工作:

水准仪×1,水准尺×2,尺垫×2,经纬仪×

1、钢尺×

1、平板仪×1,平板仪脚架,铅笔,图纸,大头针,橡皮,记录板,计算器等测量工具及辅助工具。

(二)水准点的选设:

根据白马湖测区的实地情况进行选点。选点时要求通视条件良好,能够测到尽可能多的地形特征点,就地把水准点标记为A,B,C,D,E,F,G,H。

(三)用水准仪测量相邻控制点的高差。要求高程闭合差不超过±12√L。

(四)水准路线长度丈量:

用钢尺往返丈量水准路线的长度,相对精度要求小于1/2000。

(五)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ƒh=∑h测-∑h理

(2)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ƒh≤± 40√L,L的单位是km。

(3)调整:反符号按比例分配。

(六)导线控制点的选设:

根据白马湖测区的实地情况进行选点。选点时要求通视条件良好,能够测到尽可能多的地形特征点,就地把主要角点逆时针标记为A,B,C,D,E,F,G,H。

(七)导线边长丈量:

用经纬仪或钢尺往返丈量各导线的边长,丈量精度要求小于1/2000。

(八)导线的角度观测:

用测回法观测导线边所夹的内角。要求盘左与盘右两次测角的差值不大于20″。导线角度闭合差不超过± 40″√n。

3

(九)闭合导线测量的坐标计算: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β理=(n-2)×180。 角度闭合差ƒβ=∑β测-∑β理=∑β测-180。*(n-2) 容许闭合差 ƒβ容=± 40″√n (2)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若ƒβ>ƒβ容,则说明所测角不符合要求,应重新检测角度。 若ƒβ≤ƒβ容,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 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依次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α前=α后+β左+180。 α前=α后-β右+180。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

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按下式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例如,导线边A-B的坐标增量为:

△xAB=DAB*cosαAB △yAB=DAB*sinαAB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边的坐标增量值,填入导线内业计算表的相应方格内。 2)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闭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为零,即 ∑△xAB=0 ∑△yAB=0 但由于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使得实际计算所得不等于零,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ƒx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ƒy,即

4

ƒx=∑△x测

ƒy=∑△y测

3)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ƒD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导线全长闭合差ƒD= √(ƒx 2+ƒy2)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ƒD∕∑D 计算检核:K《K容=1/2 000。 4)调整坐标标增量闭合差:

调整的原则是将ƒx、ƒy反符号,并按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边对应的纵、横坐标增量中,以下为计算公式。

Vxi =(-ƒx∕∑D)*Di Vyi=(-ƒy∕∑D)*Di

计算检核: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应满足下式 ∑Vx=- ƒx ∑Vy=- ƒy

计算检核:改正后纵、横坐标增量之代数和应分别为零。

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根据起始点A的已知坐标和改正后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按下式依次推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x前=x后+△x改 y前=y后+△y改

将推算出的各导线点坐标,填入内业计算表中。最后再次推算起始点1的坐标,其值应与原有的已知值相等,以作为计算检核。

(十)图件整理:

对绘图纸进行扫描,然后导入MapGIS软件进行数字化,再对其进行整饰,包括图例,标题,比例尺等。最后导出成果,打印装订在实习报告中。

三、实验结果:

测量表格贴附;

5

角度测量

测站目标竖盘水平角观测水平度盘读数水平角值平均角值距离测量(m)重复观测平均值T1ABT1BT2T1AT2AT3T2T1T3T1T4T3T2T4T2T5T4T3T5T3T6T5T4T6T4AT6T5AT5T1AT6T1T6左302°19\'37\"6074°51\'14\"132°31\'37\"132°31\'28\"25.8右122°20\'22\"60254°51\'41\"132°31\'19\"25.8左175°05\'44\"64.8312°57\'52\"137°52\'08\"137°53\'05\"60右355°06\'50\"64.8132°58\'52\"137°52\'02\"60左33°42\'28\"40193°50\'14\"160°07\'46\"160°07\'27\"64.8右213°49\'00\"4013°56\'08\"160°07\'08\"64.8左21°43\'45\"70.8130°46\'22\"109°02\'37\"109°02\'25\"40右201°47\'37\"70.8310°49\'50\"109°02\'13\"40左105°04\'52\"49.8208°47\'04\"103°42\'12\"103°42\'25\"70.8右285°05\'55\"49.828°48\'33\"103°42\'38\"70.8左143°11\'23\"85.22309°51\'52\"166°40\'29\"166°40\'26\"49.7右323°14\'54\"85.22129°55\'17\"166°40\'23\"49.7左169°04\'4463.5290°53\'54\"121°49\'10\"右349°05\'43\"121°49\'24\"85.2263.5110°55\'21\"121°49\'37\"85.22左302°19\'37\"6043°03\'33\"100°43\'56\"右122°20\'22\"100°43\'45\"63.560223°03\'56\"100°43\'34\"63.5水准测量

42.942.962.462.452.452.455.455.460.360.367.4667.4674.3674.3661.7561.75

测站1234水准尺读数高差h(m)平均高差(m)改正值(m)改正后高差(m)高程H(m)备注后视前视距离(km)测站1的1510A﹣0.315高程为115920.035﹣0.317-0.002﹣0.3190.681米1825B﹣0.31919111942B0.86322150.0350.862-0.0020.8641.86410790.861C13540598C﹣0.13408250.035﹣0.133-0.002﹣0.1350.8650732D﹣0.13209571672D﹣0.40710480.028﹣0.4085-0.0015﹣0.4100.5902079A﹣0.4101890∑后11402∑前11827∑h=0.007½∑h=0.0035∑后-∑前﹣425½(∑后-∑前)﹣212.5 点号导线测量

点号A转折角(右)改正后转折角方位角边长计算坐标增量改正后坐标增量∆X∆Yx改正值y改正值∆X∆YX1000-58.9511.17—2.43—1.47-61.389.70坐标Y1500点号AT1T2T3T4T5T6A 169°16\'06\"60T1137°53\'05\"(-12\")137°53\'14\"938.621509.70211°22\'52\"64.8-55.32-33.74—2.62—1.58-57.94—35.32880.681474.38231°15\'16\"40-25.03-31.20—1.62—0.98-26.65-32.18854.03302°12\'42\"70.837.74-59.90—2.87—1.7334.87—61.63888.918°32\'08\"49.747.1215.80—2.01—1.2245.1114.58934.011395.1531°51\'33\"85.2272.3844.98—3.45—2.0868.9342.901002.941438.0590°02\'00\"63.5-0.3763.5—2.57—1.55-2.9461.95100015001442.21380.57T2160°07\'27\"(-12\")160°07\'36\"T3109°02\'25\"(-12\")109°02\'34\"T4103°42\'25\"(-12\")103°42\'34\"T5166°40\'26\"(-12\")166°40\'35\"T6121°49\'24\"(-12\")121°49\'33\"A100º43\'45\"(-12\")100°43\'54\"角度闭合差(\")1\'03\"相关计算过程:略

四、收获体会:

7

此次测量实习,我们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数据为了缩小误差我们甚至测量了两三次,我们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准备前期工作,用了两天的时间完成数据测量计算。在这次测量中,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集合众人的智慧才能使问题得到最快最好解决,我们充分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后发现,通过实践使我们更好的理解那些理论知识。可以说这一次测量实习无论就经过还是结果都是特别令人难以忘记的。

五、最后成果图:

第14篇:地图学实习心得

《地图学》实习心得

学校:泉州师范学院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13地理科学 姓名:苏郑毅恒 学号:130904044 《地图学》实习心得

目录

1) 实习目的......................第3页 2) 实习内容......................第3页 3) 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第3页 4) 普通地图设计、制作内容...........第5页 5) 专题地图设计、制作内容...........第6页 6) 实习心得.......................第7页

一、实习目的:

《测量地图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地图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们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地图学实习。

通过实习,巩固和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图学知识,全面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加深对数字地图的理解、掌握基本数字地图制作的方法,锻炼地图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独立思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的内容主要有:

①熟悉MapInfo系统;

②结合专业背景及课程要求,进行普通地图设计;

③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普通地图;

④进行专业内容的专题地图设计;

⑤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专题地图,

⑥写作实习报告。

三、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问题1:电脑经常死机,打开word失败,连不上网上邻居。

解决方法:安装360杀下毒,打开网上邻居的时候要稍等一下

问题2:对Mapinfo软件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解决方法:常常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虚心请教。

问题3:画各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的时候不懂得如何画公共边界。

解决方法:通过询问老师或问其他会的同学,画公共边界应该要利用“S”,然后按住“shift”键画公共边界。在输入法为英文状态下按‘s’键,工作进入“s”状态,先点工具条中的多边形面状图标,然后点再公共边界的一个端点,按住“shift”键,点公共边界的另一个端点,这时候公共边界会变成灰色,放开“shift”,这样公共边界就完成了。

问题4:制作专题地图时候把文字类型选错了,本来要选整型和浮点型,我却选成了文字型。

解决方法:点MapInfo软件顶部的“表”然后点“表维护”,然后再表维护钟将所需要的类型改成浮点型和整型,点确定即可。

问题5:在做普通地图时,福建省各市的名称太大了,把其他的 图层给覆盖。

解决方法:利用工具条中的图层文件表,点击地级市修改状态栏,再把其他的图层隐藏。再用字体符号大小进行改正。

问题6:再制作专题地图时,2012福建省各地区三大产业生产总值饼状图及2008住宿和餐饮企业个数分布图图状态小了。

解决方法:再菜单栏中的工具-专题地图制作-比例大小选择。把原本的图形比例1改成3左右。

问题7:专题地图的地图颜色相邻地区重复了。

解决方法:再专题地图中的菜单栏-转图地图创建-样式中选择颜色不一样的,如果图层中没有的话,可以用自定义的配色。

四、普通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1、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桌面。

2、打开资源管理器,在E盘根目录下新建一目录,以自己的姓名学号命名,(如目录名为“130904044苏郑毅恒”)。你所创建的文件要全部保存于该目录中,而且建立的内容要自己备份于E盘中,以后做实验还要用,在做的过程中要随时保存。

3、将网上邻居中“\\lne”共享中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底图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4、回到桌面,运行MapInfo应用程序,进入MapInfo,或者点击“开始-程序-Mapinfo”,启动MapInfo。

5、在快速启动窗口中选择打开表,然后点击打开。

6、选择自己文件夹下的普通地图底图(即福建省区划图),然后点击打开。

7、了解mapinfo界面。(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区、绘图工具栏、主工具栏和状态栏)

8、建立一个新表,命名为“福建省各县级市行政区域图”,选择字符型,然后把该表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9、选择绘图(Draw)工具条中的多边形工具,然后顺着某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边界粗略画出边界,然后再用工具条中的整形工具,将所画的边界做精细处理,使得所画边界与底图的县级市行政边界尽量吻合;画完一个县级市后接着画相邻的县级市,这时候我们要利用“S”然后按住“shift”画公共边界,方法是:先点工具条中的多边形,然后点再公共边界的一个端点,按住“shift”点公共边界的另一个端点,这时候公共边界会变成灰色,放开“shift”,这样公共边界就完成了,接下去可以按之前的方法画出第二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按此方法依次将所有的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全部画出,这样就完成了福建省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图。点击保存,并且保存工作空间。

10、新建一个表,命名“湖泊和水库”,把边界线和填充色都调成蓝色,然后用多边形画出湖泊和水库的边界,完成后保存表和工作空间;再新建一个表,命名“河流”,用折线工具画出河流,完成后保存。

11、新建一个表,命名“居民点”然后调整好大小不同的标志点,在居民点图层上点出所有底图上的居民点,市级、县级、镇级需用不同大小的符号区分开,并且用“信息”工具附上居民点的名称,弄完后保存。

12、完成县级市边界、河流和湖泊水库、居民点,三个图层后,将每个县级市填上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然后去掉底图图层,然后新建窗口,调整好位置,并且附上底图名称“福建省县级市行政区域地图”还有制图者和时间等信息,就可以输出.JPG地图,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13、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查看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中的JPG格式的地图,检查如果有误则返回MapInfo软件修改,如果无误,则完成普通地图的制作。

五、专题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1、在自己的文件夹下创建一个专题地图的文件夹。并将专题地图的底图复制到该文件夹目录下。

2、回到桌面,运行MapInfo应用程序,进入MapInfo,或者点击“开始-程序-Mapinfo”,启动MapInfo。

3、在快速启动窗口中选择打开表,然后点击打开。

4、选择专题地图文件夹下的专题地图底图,然后点击打开。

5、用面状多边形工具画出每一个地级市的边界线(方法同普通地图县级市行政边界线)。完成后保存。

6、点击MapInfo软件的“地图”创建专题地图,选点状,制作出人口密度图。点击保存。

7、运用“地图”中的创建专题地图,分别制作出密度图、等级图、直方图、范围图、饼状图。

8、去掉底图,用窗口中新建布局窗口,分别调整好三张的专题地图,并分别以JPG格式输出到自己的专题地图文件夹下。

9、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查看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中的JPG格式的地图,检查如果有误则返回MapInfo软件修改,如果无误,则完成专题地图的制作。六:实习心得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地图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MapInfo软件。既然是地图学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地图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软件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开始制图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借鉴一下同学经验,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MapInfo软件这样方便的软件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出错,最终导致出来的地图精度不高。 我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因为一次地图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每个同学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地图学制图,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地图学实习,更深刻的体会了制图的艰辛以及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真是没有蓝图什么也干不成。总之,虽然觉得累,还是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难忘的。

第15篇:地图学读书报告

读 书 报 告

一、资料收集

期刊《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研究》,来源:中国知网

二、资料内容简介

文章认为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 经历了地图的感知阶段, 心象形成阶段、心象记忆对比分析阶段和认知思维(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阶段,对地图的认知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地理空间概念对地图表示的地理空间认知有重要影响。感知过程经历了先自上而下, 后自下而上两个阶段;心象地图的形成过程是概括地物图形特点, 抽取地物组成元素及其组织关系的过程;认知思维是根据地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是地理空间认知的核心,心象地图( 地理空间概念) 则是认知思维的基础。

三、一点心得体会

通过收集资料和自己对相关材料的学习,对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就是通过阅读地图来实现人对地理空间的认识。以往有关地图认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把认知用于地图设计与制作的思维过程,而对于把地图作为认识地理环境的工具的认知过程研究甚少。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GIS技术的发展,我认为,研究地图读者是怎样阅读地图的,考虑地图读者读图时从地图上获取空间信息的思维过程, 已成为现代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

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研究起源于认知科学的兴起。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地绘制地图,使用地图,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大脑是如何利用地图去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的认知科学研究者把地图作为研究认知过程的工具,利用地图认知地理环境的过程才引起地图学家和地理学家的注意,开始了地图空间认知研究。如前苏联地图学家A.M.别尔良特提出了地图阅读的三个阶段,即初读阶段;地图形象清晰化、具体化阶段;结束阶段-记住地图形象、提出问题解释问题阶段。1995年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把地理空间认知模型研究作为地理信息科学的三大战略研究领域之一而加以重视,次年美国地理信息科学大会把地理信息认知研究作为10 个优先研究主题而提出,并得到国家科学基金会连续三年的资金支持。在我国, 1991 年高俊院士从地图学的角度把空间认知界定为:人们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其中的诸事物、现象的相关位置、依存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和规律。通过阅读,我发现基于地图的地理认知过程,遵循了人类认知世界的一般过程, 即知觉、注意、表象和概 念等阶段,但同时又有其特殊性。首先,其认知过程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其次,认知之前大脑中已经存在与目标有关的心象地图,并且该心象地图对基于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有着较强的影响。在对地图按既定目的进行地理空间认知的过程中, 不但形成了认识对象的心象地图,形成相关概念,而且存在一个边认知边与已有心象对比的过程。

所以,在使用学习地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把符号感知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生成制图区地理表象,从而对图形的细部及其关系做出准确的判断。

第16篇:泉州师范学院资环学院地图学实习报告

地图学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12级地理科学

学号:120904017

姓名:何培煌

制作日期:2013-06-1

2一、实习目的:

《测量地图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地图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们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地图学实习。

通过实习,巩固和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图学知识,全面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加深对数字地图的理解、掌握基本数字地图制作的方法,锻炼地图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独立思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的内容主要有:

①熟悉MapInfo系统;

②结合专业背景及课程要求,进行普通地图设计;

③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普通地图;

④进行专业内容的专题地图设计;

⑤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专题地图,

⑥写作实习报告。

三、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问题1:电脑经常死机,打开word失败,连不上网上邻居。

解决方法:求助老师。

问题2:在画普通地图时,把福建省外的金门也画进去了。

解决方法:打开原有的工作间(在有保存状态下),进行删减,先打开图层表在县级市栏的修改打钩,利用工具条中的修改进行操作。如果没有保持工作间,这就要利用画图工具了,在电脑开始菜单中的附件选择画图工具,打开要修改的图片,用橡皮擦进行修改。问题3:画各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的时候不懂得如何画公共边界。

解决方法:通过询问老师或问其他会的同学,画公共边界应该要利用“S”,然后按住“shift”键画公共边界。在输入法为英文状态下按‘s’键,工作进入“s”状态,先点工具条中的多边形面状图标,然后点再公共边界的一个端点,按住“shift”键,点公共边界的另一个端点,这时候公共边界会变成灰色,放开“shift”,这样公共边界就完成了。

问题4:制作专题地图时候把文字类型选错了,本来要选整型和浮点型,我却选成了文字型。

解决方法:点MapInfo软件顶部的“表”然后点“表维护”,然后再表维护钟将所需要的类型改成浮点型和整型,点确定即可。

问题5:在做普通地图时,福建省各市的名称太大了,把其他的 图层给覆盖。

解决方法:利用工具条中的图层文件表,点击地级市修改状态栏,再把其他的图层隐藏。再用字体符号大小进行改正。

问题6:再制作专题地图时,福建省2004年GDP饼状图及04-09年GDP分布图图状态小了。

解决方法:再菜单栏中的工具-专题地图制作-比例大小选择。把原本的图形比例1改成3左右。

问题7:专题地图的地图颜色相邻地区重复了。 解决方法:再专题地图中的菜单栏-转图地图创建-样式中选择颜色不一样的,如果图层中没有的话,可以用自定义的配色。

问题8:对Mapinfo软件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解决方法:常常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虚心请教。

四、普通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1、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桌面。

2、打开资源管理器,在E盘根目录下新建一目录,以自己的姓名学号命名,(如目录名为“120904017何培煌”)。你所创建的文件要全部保存于该目录中,而且建立的内容要自己备份于E盘中,以后做实验还要用,在做的过程中要随时保存。

3、将“\\\\lne”共享中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底图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4、回到桌面,运行MapInfo应用程序,进入MapInfo,或者点击“开始-程序-Mapinfo”,启动MapInfo。

5、在快速启动窗口中选择打开表,然后点击打开。

6、选择自己文件夹下的普通地图底图(即福建省区划图),然后点击打开。

7、了解mapinfo界面。(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区、绘图工具栏、主工具栏和状态栏)

8、建立一个新表,命名为“福建省各县级市行政区域图”,选择字符型,然后把该表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9、选择绘图(Draw)工具条中的多边形工具,然后顺着某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边界粗略画出边界,然后再用工具条中的整形工具,将所画的边界做精细处理,使得所画边界与底图的县级市行政边界尽量吻合;画完一个县级市后接着画相邻的县级市,这时候我们要利用“S”然后按住“shift”画公共边界,方法是:先点工具条中的多边形,然后点再公共边界的一个端点,按住“shift”点公共边界的另一个端点,这时候公共边界会变成灰色,放开“shift”,这样公共边界就完成了,接下去可以按之前的方法画出第二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按此方法依次将所有的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全部画出,这样就完成了福建省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图。点击保存,并且保存工作空间。

10、新建一个表,命名“湖泊和水库”,把边界线和填充色都调成蓝色,然后用多边形画出湖泊和水库的边界,完成后保存表和工作空间;再新建一个表,命名“河流”,用折线工具画出河流,完成后保存。

11、新建一个表,命名“居民点”然后调整好大小不同的标志点,在居民点图层上点出所有底图上的居民点,市级、县级、镇级需用不同大小的符号区分开,并且用“信息”工具附上居民点的名称,弄完后保存。

12、完成县级市边界、河流和湖泊水库、居民点,三个图层后,将每个县级市填上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然后去掉底图图层,然后新建窗口,调整好位置,并且附上底图名称“福建省县级市行政区域地图”还有制图者和时间等信息,就可以输出.JPG地图,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13、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查看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中的JPG格式的地图,检查如果有误则返回MapInfo软件修改,如果无误,则完成普通地图的制作。

五、专题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1、在自己的文件夹下创建一个专题地图的文件夹。并将专题地图的底图复制到该文件夹目录下。

2、回到桌面,运行MapInfo应用程序,进入MapInfo,或者点击“开始-程序-Mapinfo”,启动MapInfo。

3、在快速启动窗口中选择打开表,然后点击打开。

4、选择专题地图文件夹下的专题地图底图,然后点击打开。

5、用面状多边形工具画出每一个地级市的边界线(方法同普通地图县级市行政边界线)。完成后保存。

6、点击MapInfo软件的“地图”创建专题地图,选点状,制作出人口密度图。点击保存。

7、运用“地图”中的创建专题地图,分别制作出密度图、等级图、直方图、范围图、饼状图。

8、去掉底图,用窗口中新建布局窗口,分别调整好三张的专题地图,并分别以JPG格式输出到自己的专题地图文件夹下。

9、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查看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中的JPG格式的地图,检查如果有误则返回MapInfo软件修改,如果无误,则完成专题地图的制作。

第17篇:地图学期末试卷

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2’*10)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6、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7、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道附近

8、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 A.a=b B.a>b C.a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后经纬线垂直的投影必是等角投影 B.等角投影的经纬线必垂直 C.投影后经纬线垂直的投影不是等角投影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25万,在该地图上A区域有居民点10个,则根据开方根规律法,在不考虑符号尺寸和地物重要性的情况下,以该1:25万地图为原始资料编绘得到的1:100万地图上A区域应选取的居民点个数为:(

A.5个 B.10个 C.15个 D.20个

1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12、斜分比例尺可以量取比例尺基本单位的:(

A.十分之一 B.百分之一 C.千分之一 D.万分之一

13、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2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 A.21231公里 B.231公里 C.269公里 D.31公里

14、正轴圆柱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道附近

15、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角投影的条件是:( ) A.a=b B.a>b C.a

16、关于点值法和分区统计图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值法的概括程度高于分区统计图法 B.点值法的概括程度低于分区统计图法 C.点值法的概括程度等于分区统计图法 D.两者不可比较

17、罗某接到单位的制图任务,则罗某完成的地图著作权归:( ) A.罗某所有 B.罗某单位所有 C.出版社所有 D.以上三者共同所有

18、下面四项中高差最大的是:( ) A.相邻两条计曲线间的高差 B.相邻两条首曲线间的高差 C.相邻两条间曲线间的高差 D.相邻两条助曲线间的高差

19、以下不属于我国基本比例尺的是:(

A.1:100万 B.1:50万 C.1:10万 D.1:500 20、关于命名量表和顺序量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命名量表的等级高于顺序量表 B.命名量表的等级低于顺序量表 C.命名量表的等级等于顺序量表 D.二者的等级不可比较

21、下图所示河流注记的排列方式属于:

A.水平排列 B.垂直排列 C.雁行排列 D.屈曲排列

22、下图中的黑色方块易作为一个整体为人感知,这是利用了图形视觉心理效应中的:(

A.相似性 B.临近性 C.闭合性 D.完形性

23、符号的大小L与其所代表的数值M间的关系为LaMb,a、b为常数,则该符号属于:(

A.绝对比率符号 B.线性比率符号 C.对数比率符号 D.心理比率符号

24、关于质底法和范围法说法正确的是:(

A.质底法的图斑可以重叠 B.范围法的图斑可以重叠

C.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图斑都可以重叠 D.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图斑都不可以重叠

25、下图等高线注记的配置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原因是:( ) A.注记不能压盖重要地理事物

B.注记与被注记地理事物的关系明确;

C.图面注记的密度与被注记地理事物的密度一致 D.以上原因都不是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中 投影面积保持不变,但角度变形大。

2、我国最早的制图理论是由裴秀创立的

3、等值线分为 和 两种。

4、图解比例尺包括、和 三种。

5、地图按内容分为 和 两种。

6、、和 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7、地图的成图方法包括、、和 四种。

8、编绘成图包括、、和 四步。

9、地图发好按比例关系分、和 三种。

10、色彩有、和 三属性

11、常用计算机表色系统有、和

12、比率符号可以分为、、和 四种。

13、普通地图分为 和 两种,在比例尺相同的情况下 的概括程度更高。

14、专题地图按概括程度分为、和 三种。

15、印刷是复制的主要手段,包括、、、及 五大组成部分。

16、采用平板印刷地图的工艺程序包括:、、、、、与

17、点值法的布点方式包括 和 两种。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地图;答: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经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概括;答:就是采用分类选取、简化、夸张、符号化等科学手段,提取空间数据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

3、地图符号;答: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它由形状不同、大小不

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是一种图形语言。它与文字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4、视觉变量;答: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符号的基本要素,也称图形要素,在地图符号设计中正是通过这些量的变化来表达地理现象间的差异的。

5、定位符号法;答:定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特征,这种符号配置方式即为定位符号法。

6、分级比率;答: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

7、点值法;答: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8、定位图表法;答:是一种将固定地点上某种现象的统计资料用图表形式绘在图上相应地点或其附近,以显示该地点上此种现象的数量特征或在一定周期内数量变化的表示方法。

9、质底法;答:系以不同的底色显示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某种现象在各地分布的质量差别的一种方法,昔称底色法。

10、分层设色;答:分层设色法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高程范围的高程带,并以不同的颜色普染,通过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11、普通地图;答:使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植被、水系、地貌、土质、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2、专题地图;答: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13、地图集;答:地图集是围绕特定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理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

四、简答、证明(每题5分,共20分)

1、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的全称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异同? 答:高斯—克吕格投影全称为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UTM投影全称为等角横轴割椭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的主要区别为:(1)高斯—克吕格投影投影后中央经线保持长度不变,即比例系数为1;UTM投影椭圆柱割地球于南纬80度、北纬84度两条等高圈,投影后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9996。(2)两者的分带起点不同,高斯-克吕格投影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3°;UTM投影自西经180°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177°,因此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第1带是UTM的第31带。(3)两投影的东伪偏移都是500公里,高斯-克吕格投影北伪偏移为零,UTM北半球投影北伪偏移为零,南半球则为10000公里。

2、构成图形的视觉变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视觉变量可划分为基本变量和从属变量两个层次。其中基本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其中,颜色变量的分量为色相、彩度(饱和度)、亮度,网纹的分量为排列、尺寸、样式,而排列又具有不同的方式、顺序、方向和间隔。

3、地图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答:地图设计是在实施地图编绘作业前的准备阶段中,根据编图目的和用途,搜集和分析评定有关制图资料、确定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研究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确定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选择或设计地图符号、确定制图综合原则和编图方法、进行编图试验,最后编写出地图设计书。

4、如何利用罗盘和三北方向进行地图定向?

答:(1)按真子午线定向:首先使罗盘上的南北线(0°-180°)与地形图上的东(西)图廓线重合,从“三北”方向上查得磁偏角是多少,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偏角与磁偏角相等,即完成地图定向。

(2)根据磁子午线定向:定向时将罗盘的南北线与磁子午线重合,然后转动地形图,使磁针北端对准度盘“0”分划线,即磁针与磁子午线平行即可地图定向。

(3)根据坐标纵线定向:把罗盘南北线与坐标纵线(方里网纵线)重合,从“三北”方向线上查得磁坐偏角值,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指向磁坐偏角相应的分割值,即完成地图定向。

5、地理底图的作用是什么?

答:(1)建立专题地图的控制基础和骨架。(2)为专题内容定向、定位并说明专题内容与地理背景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其分布规律提供参考和依据。(3)可以从地理底图上表示的基础要素及其与专题要素之间的联系,提取和挖掘潜在信息。

6、在数字制图中为什么要联合使用CAD和GIS?

答:GIS软件半智能化的专题制图模块,使外行也能如地图专家般轻松地实现从数据到图形的可视化,但符号设计能力有限;而CAD软件强大的辅助设计功能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加精美的图形,但一切仅仅辅助而已,手工制图所需要的表示法设计、符号大小计算等繁琐的工作不可避免。因此,正确的综合GIS和CAD软件,进行互操作,可以取长补短,使地图产生科学价值和艺术美感。

7、简述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答:(1)标定剖面线(2)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地形图一致,为突出地势陡缓情况,垂直比例尺大5-20倍。(3)在米格纸上首先确定一横向直线MN,然后把地形图上剖面线和等高线相交的各点,按水平比例尺转绘到MN上,再从MN上过这些点作垂线,按规定的垂直比例尺和各点的高程确定出各垂线的相应高度,最后用圆滑曲线连这些点,就得到了剖面线图。(4)沿MN注明剖面线AB各段方向,如NW、SE等,并在剖面线下边注上水平和垂直比例尺。

8、证明地球上的一微分圆投影后一般为一椭圆。

证明:设o为球面上一点,以它为圆心的微小圆的半径为1,M程为:

x,y是微小圆周上一点,圆心曲线方

x2y21

A位于以经纬线为直角坐标轴X、Y的坐标系上,X’、Y’为投影后坐标轴,A令经线长度比为m,纬线长度比为n,则:

x,y是Ax,y的投影,

n xm,xyynxxmyyx,y为圆上一点,将其代入圆的方程,得:

x2y221 2mn这是一个椭圆方程,这就证明了椭球体面上的微小圆,投影后为椭圆。

9、地图投影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10、等值线有哪些特性?

五、计算、分析、应用(每题10分,共20分)

1、坡度尺的绘制步骤及使用方法(可画图辅助说明)。答:坡度尺的绘制步骤如下: (1)将坡角计算公式改写为:

Dhctg1000

M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D为图上距离,以毫米计,h为等高距。 (2)查得1,2,,30的余切函数值,计算出相应的D1,D2,,D30值。

(3)绘一条水平直线作为基线,按一定间隔等分,自左至右在各分点依次注出1°、2°„ 30°。 (4)过各分点作垂线,依次截取D1,D2,,D30。

(5)将各截取的端点连成平滑曲线,即为量测相邻两条等高线时使用的坡度尺。

(6)自5°起采用相邻六条等高线间的高差(5倍等高距),在相应垂线上依次截取D值,然后5等分,将相应点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量取相邻六条等高线时使用的坡度尺。

答:坡度尺的使用方法为:先用两脚规在图上量两条或六条等高线间的宽度,然后把两脚规移到图廓下方坡度尺上去比量,吻合后读取相应的坡度;若所量坡度不是整数,分数可以估读;当几条等高线间隔大致相等时可一次量取1—5间隔,再将量得的宽度拿到坡度尺上相应的间隔比量,若等高线间隔宽窄不一,说明坡度陡缓不一,则应分别量取。

2、设计航海线路时为什么要结合使用等角航线和大圆航线?该如何结合?(1)答:等角航线是地球表面上与经线相交的相同角度的曲线,或者说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船只要按等角航线航行,不用改变方位角就能从起点到达终点。等角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直线,因此,航行时,在墨卡托投影图上只要将出发地和目的地连一直线,用量角器测出直线与经线的夹角,船上的航海罗盘按照这个角度指示船只航行,就能达到目的地,这极大地方便了船只的航行。但等角航线不是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的大圆弧,又称大圆航线。大圆航线与各经线的夹角是不等的,因此它在墨卡托投影图上为曲线,不方便航行。

远航时,沿着等角航线,走的是一条较远路线,不太经济,但船只不必时常改变方向;大圆航线是一条最近的路线,但船只航行时要不断改变方向。

(2)答:实际远洋航行时,一般把大圆航线展绘到墨卡托投影的海图上,然后把大圆航线分成几段,每一段连成直线,就是等角航线。船只航行时,总的情况来说,大致是沿大圆航线航行。因而走的是一条较近路线,就每一段来说,走的又是等角航线,不用随时改变航向,从而领航十分方便。

3、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对每一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答:(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编制地图的目的与任务不同,需要在图面上反映的空间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同,因此地图的用途是地图概括的主导因素。

(2)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比例尺限定了制图区域的幅面,限制了图上能表示要素的总量,因而也决定了要素数量指标的选取。

(3)制图区域特征:不同区域具有景物各异的地理特征。例如我国江南水网地区,由于河网过密,势必影响其它要素的显示。因此在制图规范中对这些地区需要限定河网密度,一般不表示水井、涵洞。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河流、井、泉附近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基地,对这些地区规定必须表示全部河流、季节河和泉水出露的地点。

(4)制图数据质量:地图概括的过程都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数据的种类、特点及质量都直接影响地图概括的质量。精度高的空间数据,对地理实体的内容反映的比较丰富,而且对细部反映的比较详细。这就为地图概括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操作余地。如果空间数据的质量不高,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地图概括必然会出现偏差,甚至是“以讹传讹”误导读者。

(5)制图图解限制: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和颜色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概括方法。

4、已知某地的地理坐标为φ=38°52′20″(N),λ=115°28′05″(E)。用解析法计算该点所在的1:50万、1:5万地形图编号。(计算传统方法的旧编号,各比例尺分幅编号代码为1:50万-A-D、1:25万-[1]-[16]、1:10万-1-1

44、1:5万-A-D、1:2.5万-1-

4、1:1万-(1)-(64)、1:0.5万-a-d) 解:(1)求该地所在1:100万地形图图号及四角点坐标,并标在草图上

385220h1110(字符为J) 41152805l313150

6Nh10440Sh19436El30206120Wl31196114

(2)在草图上用基础图1:50万图幅的经纬差,将这个1:100万图幅划分成2行、2列,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其所在的1:50万图幅的序号为A,故该点所在1:50万地形图的图号为J-50-A。(3)在草图上用基础图1:10万图幅的经纬差,将这个1:100万图幅划分成12行、12列,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其所在的1:10万图幅的序号为39,故其图号为J-50-39。(4)绘出图号J-50-39的1:10万图幅的草图,并注出其四个图角点的经纬度,依1:5万地形图图幅的经纬差,将草图划分成2行、2列。(5)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所求图号的1:5万图幅在其基础图1:10万内的序号为B,并将该序号缀于基础图1:10万图号之后,即得1:5万地形图的图号为J-50-39-B。

5、已知某地的地理坐标为φ=35°15′10″(N),λ=120°10′15″(E)。用解析法计算该点所在的1:1万地形图编号。(计算传统方法的旧编号,各比例尺分幅编号代码为1:50万-A-D、1:25万-[1]-[16]、1:10万-1-1

44、1:5万-A-D、1:2.5万-1-

4、1:1万-(1)-(64)、1:0.5万-a-d) 解:(1)求该地所在1:100万地形图图号及四角点坐标,并标在草图上

301510h118(字符为H) 41201015l313151 6Nh8432Sh17428El30216126Wl31206120

(2)在草图上用基础图1:10万图幅的经纬差,将这个1:100万图幅划分成12行、12列,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其所在的1:10万图幅的序号为61,故其图号为H-51-61。

(3)绘出图号H-51-61的1:10万图幅的草图,并注出其四个图角点的经纬度,依1:1万地形图图幅的经纬差230、=345,将草图划分成8行、8列。(4)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所求图号的1:1万图幅在其基础图1:10万内的序号为11,并将该序号缀于基础图1:10万图号之后,即得1:1万地形图的图号为H-51-61-(11)。

第18篇:地图学习题

地图学习题

习题1认识地图

(1)认识地图各要素及基本特性;

(2)了解地图分类;

(3)通过对所在学校现有的地图(地图集)集中展示,进行参观、阅读,从地图学的专业角度写出读图报告。

习题2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1)通过具体图幅编号的计算,掌握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方法。

(2)根据经纬度,求图号,以便向资料库索取所需的地形图。

习题3 根据离散点数据勾绘等值线

在实测点地图特征线上取其相邻两点,在作业本上绘出内插等高线的原理图,然后在下图上勾出等高线,深入了解等值线的特性及制作过程。

习题4地形图量算

(1)量测《齐夏集》地形图中牛头山顶三角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和地理坐标。

(2)量测《齐夏集》地形图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主要公路的长度。

(3)量测《齐夏集》地形图玉龙山山顶三角点沿北东方向的山脊线至山脚处计曲线的平均坡度和高差.

(4)《花红园》地形图上绘出大墨雨水系的汇水界线并求出流域面积;

习题5地形图阅读

选择一幅内容要素比较全面,低山丘陵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阅读,并写出读图报告(以花红园或松茂水库为例)。

习题6地形图野外应用

(1)每人撰写一份实习报告。

(2)每组标绘一张彩色土地利用图。

第19篇:地图学实验报告

地图学基础实验报告

专业: 测绘工程

姓名: 牛博 学号: 201301402 组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实验室

2015年1月

实验一 地图投影

实验名称:地图投影 专 业:测绘工程 班 级:2013014 姓 名:牛博 学 号:201301402 实验组号: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地图数据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统计、观测和遥感磁带数据是数字形式的资料,可直接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外,其他各种形式的地图、文字以及非数字形式的资料,都必须转换为数字形式,才能为计算机储存、识别和处理。这种实现从图形到数字转换的过程,就是数字化。因此,学习数字化技术对于加深学生对地图数据输入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有意义。地图投影是一幅地图的科学基础,只有掌握选择使用地图投影的方法才能正确制作地图。因此,地图投影设置是地图实验的重要内容。

二、实验使用的基础资料和仪器

1、郑州市政区图 扫描过的中国政区图

2、扫描仪 计算机 Arcgis软件 Goolglearth件

三、操作步骤

(一)配准

(1)打开ArcMap,利用add date工具条把需要进行纠正的郑州市地理图增加到ArcMap中,或者直接托放到arcmap中

(2) 打开ArcMap,选择菜单customize下的Toolbars中的Georeferncing 工具条。

(3)首先将Georeferncing 工具条的Georeferncing 菜单下Auto Adjust 不选择。

在Georeferncing 工具条上,点击Add Control Point 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选取巩义伊洛河与铁路的交界处,使用鼠标右键,输入坐标为(678115.90,3846131.08) 登封少林水库,(681169.65,3820495.02),中牟双圈的位置

(772555.66,3845909.70),新郑黄帝故里(748604.89,3809792.11)。

(4) 增加所有控制点后,在Georeferencing 菜单下,点击Update Display。 (5) 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6)点击左上角地球形状的图标找到已经更新好的地图。

(7)在Georeferencing 菜单下,点击Rectify,将校准后的影像另存。

(二)创建图层

1、点击开始-程序-ArcGIS中的ArcCatalog,选择带+号的图标,选择存放图目录如C盘、D盘等,点击file,右击盘符找到在你new选择personal Geodatabase。并修改该Geodatabase数据库的名称,如city。

2、在ArcCatalog中,鼠标右击这个Personal Geodatabase,在New中选择Feature Cla.

3、输入创建的要素类的名称city,点击下一步。

4、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目录下,选择UTM---WGS 1984-- NORTH ---UTM WGS 1984 Zone49N.prj。点击下一步、下一步,点击finish.点击完成这样,我们就创建了一个面状要素类。目前还没有要素,下面我们将把他拖放到ArcMap中,进行数字化。

四、实验结果

5、成绩评定

实验二 数字化地图

实验名称:数字化地图 专 业:测绘工程 班 级:2013014 姓 名:牛博 学 号:201301402 实验组号: 实验日期:

1、实验目的

随着计算机与制图关系的日渐紧密,数字化地图成为制图过程的重要步骤。计算机地图制图有三个组成部分:硬件,软件,以及软件控制下由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统计、观测和遥感磁带数据是数字形式的资料,可直接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外,其他各种形式的地图、文字以及非数字形式的资料,都必须转换为数字形式,才能为计算机储存、识别和处理。这种实现从图形到数字转换的过程,就是数字化。

因此,学习数字化技术对于加深学生对地图数据输入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有意义。

2、实验使用的基础资料和仪器

郑州市政区图

使用仪器和设备 扫描仪

3、操作步骤

1、矢量化

(1) 打开Arcmap,利用add data工具添加郑州市地理图和上次所建图层,选择菜单customize下的Toolbars,再选择Editor,调出Editor工具条。 (2)点击Editor工具条旁的倒三角,选择Start Editing 后,右侧出现图层。点击图层,下方出现polygon工具图标,点击它后开始数字化。 (3) 利用polygon工具从郑州市外边界上任意一点开始绘制郑州市外边界,回到该点后双击完成。然后将左侧的city图层颜色改为无色,即Hollow颜色块儿,并点击Editor工具条上的cut polygon工具将郑州市各个城市切割出来,切割时注意两侧出头。最后点击Editor工具条上的stop editing.(4)创建点图层。

A.点击开始-程序-ArcGIS中的ArcCatalog,选择带+号的图标,选择存放图

目录如C盘、D盘等,鼠标右击盘符找到在你new选择personal Geodatabase。并修改该Geodatabase数据库的名称

B.在ArcCatalog中,鼠标右击这个Personal Geodatabase,在New中选择 Feature Cla. C.输入创建的要素类的名称,点击下一步,选择在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目录下,选择UTM---WGS 1984-- UTM WGS 1984 Zone49N.prj。

点击下一步、下一步,完成。

(5) 点击菜单insert下的Text,将各城市名标在相应位置上。

(6)点击菜单view下的layout,在layout中选择traditonal选项,选择一个模板为上图添加图名、图例等,然后再菜单File菜单下的export map中将图导出。

4、实验结果

5、成绩评定

实验三 地图概括

实验名称:地图概括 专 业:测绘工程 班 级: 2013014 姓 名:牛博 学 号: 201301402 实验组号: 实验日期:

1、实验目的

地图概括是通过取舍和简化,表示制图区域或制图对象最主要的特征和分布规律。解决广阔制图区域内繁多的地理事物与有限地图图幅面积之间的矛盾。在具体编图过程中,这种矛盾的解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正确处理地图的详细性和概括性的矛盾和正确处理地理各要素的几何精度与地理适应性的矛盾,地图概括就是实现上述两对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

2、实验使用的基础资料和仪器

郑州市的三个图层 arcgis 计算机一台

3、操作步骤

打开arcmap,添加数据如郑州市三个图层,并打开arctoolbox。为保证arctoolbox中工具能够使用,选择菜单customize下的extension,在对话框中的选项前全部打上勾。

一、多边形简化 1.合并

在arctoolbox中找到cartography tools,选择其下的generalization,双击aggregate polygons, 在第一行中输入要合并的多边形,第二行会自动弹出合并后图形的存

放位置,在第三行输入多边形合并的阈值,即多边形间最短距离,如500,点击确定即可完成按条件的多边形合并。 2.形状的简化

在arctoolbox中找到cartography tools,选择其下的generalization,双击simply polygon,在第一行中输入要简化的多边形,第二行会自动弹出合并后图形的存放位置,在第三行选择多边形简化的方法,point remove(删除点)或bend simplify(弯曲简化),我们选择point remove。第四行输入多边形简化的阈值,即多边形中点到边的垂直距离,如500(原理:点到边的垂直距离小于500就删除改点),点击确定即可完成一定条件的多边形形状简化。 3.线平滑

在arctoolbox中找到cartography tools,选择其下的generalization,双击smooth line,在第一行中输入要简化的多边形,第二行会自动弹出合并后图形的存放位置,在第三行选择线平滑的方法,peak(按峰值距离)或bezier_ interpolation(按贝塞尔曲线),我们选择pea。第四行输入线平滑的阈值,即峰值,如5000(原理:峰值大于5000就平滑),点击确定即可完成一定条件的线平滑。 4.多边形融合 (1)融合字段创建

由于具有相同属性的多边形才能融合,因此该字段可以作为多边形融合的依据。如果想使多个多边形融合,可使其属性相同。具体步骤为:

a.选择jiequ图层,单击右键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打开属性表。 b.点击Editor工具条下的start editing,将属性表中前10行的objectid字段(列)统一改为4,即使这10个多边形的该属性值相同。

c.点击Editor工具条下的stop editing,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是,保存对属性表的更改。 (2)数据格式转换

由于软件中多边形融合要求数据格式为lyr,因此要将jiequ由shapefile格式转换位lyr.具体操作步骤为:选择jiequ图层,单击右键选择save as layer fil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jiequ.lyr的存放位置。如果没有可选文件夹,可以点击对话框右上方的connect to folder图标(带+号图标)。 (3)融合

在arctoolbox中找到data management tools,选择其下的generalization,双击diolve,在第一行中输入要融合的多边形即jieju.lyr,第二行会自动弹出合并后图形的存放位置,在第三行选择融合所依据的属性即objectid。第四行输入融合后得到的多边形属性表中的属性(字段),如objectid和shape_area。输入时,首先在statistics fields下分别选中objectid和shape_area,然后等其出现在下面框中时,在右侧选择计算办法,如objectid融合前和融合后没有变化,因此采用first或las都可以,而融合后的多边形面积应等于融合前多边形的和,因此shape_area右侧应选择方法sum,最后点击ok即可

4、实验结果

合并

简化图

线平滑图

5、成绩评定

融合图

实验四 等值线图制作

实验名称:等值线的制作 专 业:测绘工程 班 级:2013014 姓 名: 牛博 学 号:201301402 实验组号: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了解利用各种资料编织构造等值线图的方法,等值线是制图对象某一数量指标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由地图上标出的表示制图对象数量的各点,采用内插法找出各整数点绘制而成的。 常见有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势线等。等值线是表示空间数据体积三维的线状符号,通过该实验深入了解等值线的特性及制作过程。

(二)实验使用的基础资料和仪器

.河南省地图t4190.E00图 计算机 ArcGIS

(三)操作步骤

1.将河南省地图t4190.E00图转换为coverage格式(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to coverage-import from E00),再将coverage格式的河南省地图转换为shapefile格式(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to shapefile)。

2.在Arcmap中打开shapefile格式的河南省地图,点击左侧图层名再击右键打开其属性表,选择属性表左下端的add field,增加降水量字段,并调查editor工具条(customize-toolbars-editor),点击start editing后,在属性表中将对应地区的降水量输入降水量那列中。完成后点击stop editing,保存对属性表的更改。

3.双击改图,打开其label图层,检查其降水量图层数据是否完整。4.插值处理:由于降水量数值不全,因此采用插值方法求出其他区域的降水量。插值法很多,在此采用IDW插值法。具体做法如下:打开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ion-IDW,在第一行输入插值采用的点图层,第二行输入代表“高度”的那个值(即属性列),点击ok即可。

5.采用叠加分析法处理插值图使他具有河南省的边界,做法: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extraction-extract by mask,在第一行输入插值后的图,第二行输入河南省polygon图,第三行输入生成图的存放位置及名称。

6.生成等值线,即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surface-contour 7..添加河南省边界,使之成为具有河南省边界的等值线图。 图面配置

调出 customize-toolbars-layout,采用模板如传统模板为图添加图名、图例。

4、实验结果

5、成绩评定

实验五 导航电子地图

实验名称:导航电子地图 专 业:测绘工程 班 级:2013014 姓 名:牛博 学 号:201301402 实验组号: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计算机地图制图有三个组成部分:硬件,软件,以及软件控制下由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统计、观测和遥感磁带数据是数字形式的资料,可直接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外,其他各种形式的地图、文字以及非数字形式的资料,都必须转换为数字形式,才能为计算机储存、识别和处理。这种实现从图形到数字转换的过程,就是数字化。因此,学习数字化技术对于加深学生对地图数据输入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有意义。

(二)实验使用的基础资料和仪器

郑州市内图

计算机

扫描仪

ArcGIS

(三)操作步骤

(1) 打开Arcmap,利用add data工具添加郑州市市内图和city图层,选择菜单customize下的Toolbars,再选择Editor,调出Editor工具条。

(2)点击Editor工具条旁的倒三角,选择Start Editing 后,右侧出现city图层。点击city图层,下方出现polygon工具图标,点击它后开始数字化。

(3)利用polygon工具从郑州市外边界上任意一点开始绘制郑州市内

图一周连霍高速、中州大道、郑开大道和金水东路。回到该点后双击完成。然后将左侧的city图层颜色改为无色,即Hollow颜色块儿,并点击Editor工具条上的cut polygon工具将郑州市各个城市切割出来,切割时注意两侧出头。最后点击Editor工具条上的stop editing (4)重复实验一的

(二)建立图层步骤,将图层类型type改为line 。以及建立点图层.(5)分别建立湖泊图层,绿地图层,河流图层,道路图层,学校图层医院图层。加入编辑,再分别进行start editoring 。 (6) 将龙子湖附近的各个高校以及医院用点进行注记。

(7)点击菜单view下的layout,选择一个模板为上图添加图名、图例等,然后再菜单File菜单下的export中将图导出。

(四)实验结果

5、成绩评定

实验六 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

实验名称: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 专 业:测绘工程 班 级:2013014 姓 名: 牛博 学 号:201301402 实验组号: 实验日期:

1实验目的

掌握复杂专题地图的编图过程,初步掌握专题地图设计的技能。

2、实验使用的基础资料和仪器

中国行政区图、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ArcGIS。

3、操作步骤

(一)数据处理

1打开2009年工业数据表,利用已有的工业总产值、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做除法求劳动生产率,具体作法:选择任意1个空列,点击这列的第一个空格输入列的名称如劳动生产率,然后在其下的空格里双击输入一个等号,并先后点击工业总产值的第一个值、英文状态下的/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第一个值,最后点击标题行上方的√图标,可以得出第一个劳动生产率值。点击该方格的右下角往下拉,即可得出其他各行的劳动生产率值。 2.点击劳动生产率列的标题上方,选择该列并右击,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复制,找到一个空列的第一个空格右击选择性粘贴,并选择值和数字格式,这样劳动生产率值就永久存在表中了,最后删掉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中国工业excel表。

3.将上述得到的中国工业excel表转化为dbf格式。具体步骤:(1)打开acce,点击右下方的创建,新建一个数据库。

(2)在打开的界面左方表1处点击右键选择导入,点击excel,在出现的对话框第一行中输入上述得到的中国工业excel表,点击下一步直至完成,acce界面左侧会出现导入的表sheet1。右击sheet1选择导出,再点击dbase文件,在出现的对话框第一行确定文件的存放位置和名称,即可导出成dbf格式。

(二)数据输入

1.解压图,并在Arcmap中打开其属性表(方法:右击左侧省图名称-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

2.将dbf格式的中国工业表输入图的属性表。具体方法为:在arcmap中打开河南省地图,右击其左侧图层,选择joins and relates下的join,在出现的对话框第一列选择在省图的各省名称列,第二行输入dbf格式的中国工业数据表即sheet1,第三行输入dbf格式的中国工业数据表中的各省名称列,点击ok即可。

3.将工业数据永久存入省图的属性表,具体步骤为:右击上述得到的含有工业数据的省图图名,选择data下的export data,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最后一行选择shapefile,其上一行输入名称,选择存放位置点击ok即可。

(三)数据符号化

将省图中的工业数据用符号表示出来。

1.右击省图图名,选择layer prperties-symbolog

y-quantities-graduated color,在value中选择任一列工业值,点击确定即可将该列数据转化为符号。

2.再打开一个含有工业数据的省图图层,右击该省图图名,选择layer properties-symbology-quantities-graduated symbol,在value中选择剩余2列工业值中的1个,点击确定即可将该列数据转化为符号。

3.再打开一个含有工业数据的省图图层,右击该省图图名,选择layer properties-symbology-charts-bar/column,在左侧显示的属性中选择最后1列工业值中,点击向右的按钮将它输入到右边,并将background改为无色,确定即可将该列数据转化为符号。

4.点击菜单customize下的layout,选择右数第2个图标,在出现的对话框右上方点击向右图标,选择traditional pattern中的一个模板,为上图添加图名、图例等,然后点击菜单File下的export map,在出现的对话框最后一行将类型改为JPEG或BMP格式将图保存导出。

4、实验结果

5、成绩评定

第20篇:测量与地图学野外实习介绍

测量与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2012级地理科学创新实验班

XXX 41209XXX 实习科目:测量与地图学

指导老师:苏惠敏

实习时间:2013年4月7日—2013年4月12日

撰写报告时间:2013年4月21日

测量与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2012级地创班

XXX 41209XXX

实习时间:2013年4月7日----2013年4月12日

实习地点:西安市临潼区、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小组、西安煤航公司

带队老师:苏惠敏

小组成员:XXX

实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使用GPS定位与导航;

2.学习罗盘的使用,并能测量倾角、走向、倾向和辨别方向; 3.学习地形图的判读,并能利用地形图判定方位路线; 4.学习野外定位,利用地形图前后方交会;

5.了解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的使用和原理并能正确使用; 6.了解测绘局的工作性质及工作内容; 7.了解煤航公司关于地信方面的应用.

野外实习区域背景概述:临潼区位于西安市东边稍偏北的位置,被称为西安的东

大门。自古以来,临潼见证了历史上的很多惊鸿一瞥。自远古的母系氏族部落发展的姜寨遗址,到烽火戏诸侯的旧址骊山烽火台,到鸿门宴,到世界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到温泉水滑的华清池,到对蒋介石实行兵谏的兵谏亭,到与烽火台遥望的天文观测台,直到今天正式被国家国土资源部评为“中国御温泉之都”。临潼从未销声匿迹,一直细数着历史长河的珍宝滚滚而来。基于以上所述,汉唐以前,临潼一直处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

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活动地骊山是国家4A级景区,

它是秦岭北侧的一个分支,东西绵延25公里,南北宽约13.7公里。因其状似一匹青苍的骊驹而得名。自昭阳门进去,先后经过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女娲补天的老母殿等等一直到山顶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

骊山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秦唐文化遗迹,而且

发展了中国的石榴文化。中国的石榴文化凝聚着“采国外名花,结国内硕果”的意蕴。骊山的石榴2000年来。花越开越红,成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果越结越大;繁

殖越来越广。可是全国各地的石榴无论甜度大小都不能与骊山的石榴一较高下。

我们闻名中外的骊山上还保留有很多完好的地质构

造和地质现象可供我们广大地理工作者去勘探研究。

专题一:野外实习(骊山)

一、GPS GPS导航系统是以全球24颗定位人造卫星为基础,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等信息的一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它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地面天线、监测站及通讯辅助系统组成。二是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三是用户装置部分,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民用的定位精度可达10米内。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本次实习带队苏老师给我们配了3种不同的手持GPS,仅几个按钮就可以达到存储航点、查看航点、存储航迹、卫星定位等功能,通过设置不同参数和坐标系即可进行定位与导航以及获得不同高程系统下的经纬坐标和高程。

二、地质罗盘

地质罗盘又称“袖珍经纬仪”。野外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主要包括磁针、水平仪和倾斜仪。结构上可分为底盘、外壳和上盖,主要仪器均固定在底盘上,三者用合页联结成整体。可用于识别方向、确定位置、测量地质体产状及草测地形图等。

地质罗盘上有一个指针,用它指明磁子午线的方向,可以粗略确定目标相对于磁子午线的方位角,并利用水准器装置测其垂直角(俯角或仰角)以确定被测物体所处的位置。

1、地质罗盘的结构

(1) 磁针

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2)水平刻度盘

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o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3)竖直刻度盘

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4)悬锥

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5)水准器

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6)瞄准器

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2、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一)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二)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三)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

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0,倾向为2200 ,倾角350,则记录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如:我们在骊山下一点测得烽火台的方位角为SE4.52’。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笔记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三、地形图的判读

1、地形图的定向

(1) 用指北针标定 (2) 用罗盘定向

(3) 利用明显地物、地貌点标定 (4) 利用北极星标定(晴朗的夜间)

2、野外定位

(1) 把实地地物与图上地物比对,确定自己的位置;

(2) 后方交会法:先把地形图与实地方向比对好,固定地形图。确定两个独立地物并在图上找到相应位置,分别连成一线。两条直线会在两地物后方有一个交点,该交点即为此时我们的站立点(忽略误差)。或者三个地物交出的三角形中心即为自己的站立点。

3、确定目标点

前方交会法,即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与实地同一地物连线确定目标点。

专题二:室内实习

一、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

1、水准仪

水准仪是根据水准测量原理测量地面点间高差的仪器。主要部件有望远镜、管水准器(或补偿器)、垂直轴、基座、脚螺旋。按结构分为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又称电子水准仪)。按精度分为精密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粗平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瞄准 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精平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 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分的移动

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读数 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现在的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注意,水准仪使用步骤一定要按上面顺序进行,不能颠倒,特别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 一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所测点的高程=导线点的高程+后视-前视。后视就是从水准仪的中看见架在导线点上的尺子的高程。

操作要点

在未知两点间,摆开三脚架,从仪器箱取出水准仪安放在三脚架上,利用三个机座螺丝调平,使圆气泡居中,跟着调平管水准器。水平制动手轮是调平的,在水平镜内通过三角棱镜反射,水平重合,就是平水。将望远镜对准未知点(1)上的塔尺,再次调平管水平器重合,读出塔尺的读数(后视),把望远镜旋转到未知点(2)的塔尺,调整管水平器,读出塔尺的读数(前视),记到记录本上。

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前视-后视。 校正方法

将仪器摆在两固定点中间,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线,移动仪器到固定点一端,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 ’。计算如果a-b≠a’-b ’时,将望远镜横丝对准偏差一半的数值。用校针将水准仪的上下螺钉调整,使管水平泡吻合为止。重复以上做法,直到相等为止。

保养与维修

1.水准仪是精密的光学仪器,正确合理使用和保管对仪器精度和寿命有很大的作用

2.避免阳光直晒,不许可证随便拆卸仪器

3.仪器有故障,由熟悉仪器结构者或修理部修理

4.每个微调都应轻轻转动,不要用力过大。镜片、光学片不准用手触片

5.每次使用完后,应对仪器擦干净,保持干燥。

2、经纬仪

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仪器。是根据测角原理设计的。目前最常用的是光学经纬仪。

构造

经纬仪结构机器部件(主要常用部件): 1望远镜制动螺旋 2 望远镜 3 望远镜微动螺旋 4 水平制动 5 水平微动螺旋 6 脚螺旋 9 光学瞄准器 10物镜调焦 11目镜调焦 12 度盘读数显微镜调焦 13 竖盘指标管水准器微动螺旋 14 光学对中器 15 基座圆水准器 16 仪器基座 17 竖直度盘 18 垂直度盘照明镜 19 照准部管水准器 20水平度盘位置变手轮

望远镜与竖盘固连,安装在仪器的支架上,这一部分称为仪器的照准部,属于仪器的上部。望远镜连同竖盘可绕横轴在垂直面内转动,望远镜的视准轴应与横轴正交,横轴应通过水盘的刻画中心。照准部的数轴(照准部旋转轴)插入仪器基座的轴套内,照准部可以作水平转动。

使用

将经纬仪支在架子上,像椅子、像机三角架均可,目的只在使视线容易通过D之螺丝圈观察。把经纬仪面向南方放好,首先视臂D不要举起,(即纬度表E指在零),调整B板之倾斜,使视线沿视臂看到地平线,将B板固定在这位置,此时B板即保持水平,现在旋转C、D观察天体,则E即指示出天体之地平纬度(Altitude)。

现在将经纬仪A板举高至x角,x=90°-(测量地之纬度),例如,你在台北测量,纬度大约25°3',角x就等于64°57';另一个法子是将视臂指向北极星,D保持在这方向,而移动A板,使纬度表E之读数为90°,此时A板即与B成x角了,可用这种方法来测量你所在地的纬度。

为了测度赤经,你必经将经度表F刻成赤经单位——时,每隔15°为1时,由零度起反时针方向刻。

现在移动视臂注视南天之一已知星,从星图、天文日历或其它参考星源,决定此星之赤经、赤纬,旋转经度表F,使C之指针指向适当之赤经值。此时纬度表应即自动指在了正确的赤纬值,否则仪器便有了偏差。将F固定住,现在旋转C、D,把视臂指向另一星球,此时从E、F就可读出,此星球之赤纬度、赤经度了。在天球赤道以北之星球赤纬度为正,在天球赤道以南之星赤纬度为负,即E盘上朝开口处之量角器度数为正,另一个负。

原理

经纬仪是根据测角原理设计的。为了测定水平角,必须在通过空间两方向线交点的铅垂线上,水平地放置一个带有角度分划的圆盘──水平度盘。。为了测定竖直角,又必须竖放一个圆盘──竖直度盘。由于竖直角的一个方向是特定的方向(水平方向或天顶方向),所以只需在竖直度盘上读取视线指向欲测目标时的读数,即可获得竖直角值。

类别

经纬仪的种类很多,按精度可分为普通经纬仪和精密经纬仪,有一定的系列标准。中国生产的精密光学经纬仪,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不大于±0.7″,其望远镜放大倍数为56倍、45倍、30倍,水平度盘直径158毫米,最小读数值0.2″,竖直度盘直径88毫米,最小读数值 0.4″。经纬仪按读数设备分为游标经纬仪、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按轴系又可分为复测经纬仪和方向经纬仪。

目前最常用的是光学经纬仪。为使作业方便,提高效率,这类仪器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改进。例如采用正像望远镜;快调焦、慢调焦机构;同轴制动、微动机构;度盘读数数字化,用带有分划尺的读数显微镜或带有光学测微器的读数显微镜;两个度盘影像呈现不同颜色;粗、精配置度盘机构以及竖盘指标自动归零装置等。

还有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经纬仪,例如,带有光学测距装置的视距经纬仪;利用磁针定磁北方位的罗盘经纬仪;将陀螺仪和经纬仪组合,能测定真北方位的陀螺经纬仪(见矿山测量);利用激光形成可见视准轴,能进行导向、定位和准直测量的激光经纬仪;进行地面摄影的摄影经纬仪;自动跟踪测量的电影经纬仪;自动测角和记录的电子经纬仪;以及将电子经纬仪、电磁波测距装置、微型信息处理机和记

录器等综合成单体整机的电子速测仪。电子速测仪不仅可在现场迅速获得斜距、平距、高差(或高程)和坐标增量(或坐标)等数据,并能自动显示、打印和穿孔记录,或在磁带上存贮数据,还可建立数字地形模型,或利用专用接口与计算机连接自动成图。

在如隧道工程等黑暗环境下作业时,利用 LDT520对测点发射的可见激光束可高效率实施方向控制和点位定位。阴天环境下,激光束有效作业半径达600m,黑暗环境下则更远。

二、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实习

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国家测绘局精密工程测量院、陕西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始建于1954年,是一支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产品生产、开发和研究的甲级测绘单位。现有职工319人,工程技术人员19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3人、工程师66人(博士1人、硕士5人),工种齐全,技术设备先进,拥有国际先进水平仪器150多台(套)。1991年受国务院通令嘉奖,并被授予“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前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国测一大队题词。2006年5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国测一大队主要专业技术工种有卫星定位测量、三角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基线测量、精密测距、精密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外业)、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城镇规划定线与拨地测量、市政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地下管线测量、桥梁测量、矿山测量、隧道测量、变形测量、竣工测量、测绘仪器检定与维修等。1999年建立实施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建队以来,先后完成或参与完成了国家天文大地网布测,国家高程控制网布测,国家GPS网布测,国家重力基本网布测,全国天文经度网联测,国家航测与遥感几何性能实验场测定,国家大地原点的筹建和施测,全国标准基线场的建立,珠穆朗玛峰和托木尔峰的高程测定,南极长城站建站测绘,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工程,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及数据建库,中法、中日国际重力联测,香港、南极长城站等绝对重力测量,华北、华东、华中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以及中蒙、中巴、中尼边界联测等一大批国家重点测绘项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高精度的测绘产品。

近年来,先后在三十个省、市、自治区承担了大量的市场测绘项目,如深圳、上海的高程和平面控制网的施测,上海、深圳、天津、中山等地的数字化测图,石家庄市、中山市坐标系统的建立、成果的改算及地形图的坐标转换,汉中市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温州、定边、中山等地的地形地籍测量,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南京、武汉、沈阳、青岛、石家庄等城市大地水准面精化等。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工程建设提供了测绘保障。

在精密工程测量领域,国测一大队依靠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精良的仪器设备,先后完成了西安市大雁塔变形监测,韩城发电厂变形监测,天津港码头变形监测,天生桥水利枢纽变形监测,亚洲最大的洛河渡槽变形监测,宝鸡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主厂房建、构筑物沉降监测,酒泉卫星发射场定向测量,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首级控制网施测,港珠澳大桥三地坐标系统联测、杭州湾大桥首级控制测量及桥位区带状地形图测量,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公路大桥首级控制网整网独立复核测量,以及大量高层建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等一批精密工程测量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还开展了水下地形测量项目,刘家峡、天津港、深圳湾等水下项目,为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赢得了良好声誉。对外业务上,与美国、德国、意大利、芬兰、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阿尔及利亚等国进行测绘项目合作。在测绘服务上,一直采取质量跟踪和信息反馈措施,得到国内外顾客的好评。若干年来,有数十项测绘项目获部、局级科技进步奖,4项测绘产品被评为部优质测绘产品。

我国与1975年到2005年先后共6次进行珠峰的高程测定,都与第一大队完成。并且第一大队与2005年测得珠峰冰层厚度约3米,且更新珠峰高度8843.73m。

我们那天由王书记亲自带领参观其荣誉室。王书记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荣誉室里陈列物品的故事以及他们因公殉职同事的悲壮事迹并与我们合影留念。

三、西安煤航公司实习

陕西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是主要从事航空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数码航空摄影、地下管网探测、地理信息系统研建、地图制印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的高科技专业局。

他们公司现拥有各类生产、科研设备2600余台套,其中RC30、RMK TOP光学航摄相机、DMC、UCX数码航摄相机、IMU、SSK等国内外最先进航摄、测绘设备180余台套。已形成了整套的“数字水利”、“数字油田”、“油田开发生产监控系统”、“管道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并自主研究开发了e鸟巡检系统,实现了从现场巡线到监控管理的直接控制。

他们地图的编制分内业和外业两部分,即外业负责取点,内业负责编制出版,主要包括空三加密,数据采集和编辑几个部分。

一般有传统实测成图,遥感制图,计算机制图法几种方法。 一般制图秉持设计先行的原则,确定图集大小,整理专题要素,与地图结合后出版印刷。

地图印刷是一项精度要求很高的工作,任何疏漏都会导致成图的不精密。其印刷的一般步骤为:

地图编制—地图制版—地图装订。

实习体会与总结:

这次实习让我收获了不少,真真切切的让我感觉到做学问学知识尤其是学习地理一定要走出教室,实践出真知。同学们都说出门这三天甚至比在课堂上一个学期学的要深刻牢固。

去骊山的那三天,尤其是不小心走上环山公路那一次,同学的陪伴和帮助真

的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如果放自己一个人走虽说不至于手足无措但心底总是会害怕的。

虽然实习这些天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该怎样着手去弥补不足。

总之,这几天的收获是很大的,不光扎实了专业知识,再次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也增进了跟同学老师的情谊。

《地图学实习报告.doc》
地图学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