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证明

2020-09-11 来源:证明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补办出身医学证明须知

补办出身医学证明须知

1:个人申请。写明补证原因,并签字、按手印。

2:出生医学证明在《青岛日报》挂失的登报声明原件

3:父母双方二代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的原件和复印件

4当地派出所出具的未落户证明材料,如果夫妻双方不在一个户上,各回户籍地办理两份证明材料

5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

6当地计生办证明材料,是否无违法计划生育,是否合法生育(计生委要求)

1996年1月1日前出生的不办理

推荐第2篇:去医院开出身证明委托书

办理« 出生医学证明 »授权委托书

委托人:xxxxxx性别:xxxxx有效身份证件类别:xxxxx

有效身份证件号码:xxxx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xxxxx

委托人:xxxxxxxxxx性别:xxxx有效身份证件类别:xxx

有效身份证件号码:xxx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与委托人关系:夫妻

委托人因不能亲自来xxxxxx医院办理« 出生医学证明 »领取事宜,特委托受托人xxxxx代理本人领取婴儿姓名为xxxxx的« 出生医学证明 »。

凡由委托人在上述委托权利内,代理委托人行为所造成的法律结果,委托人均予以承认。

委托期限自委托人签署权限委托书之日起至受托人领取« 出生医学证明 »之日止。 委托人签名:受托人签名:年月日年月日

推荐第3篇:英雄不问出身

英雄不问出身--中专生如何征服沃顿商学院

有一个中专生,几经奋斗最终被美国名校沃顿商学院MBA录取。

听人说,90年代,沃顿商学院连续8年在全美排名第一,它每年只在中国招收20名学生等等。能被沃顿录取,我想这样的成功,离普通中国人太远。

中专生名叫乔惠存,一个来自东北齐齐哈尔的男青年。

乔惠存大致经历是:15岁考上辽宁轻工学校,中专毕业,到齐齐哈尔明月啤酒集团当技术员;24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经济学研究生;26岁在几千名求职者中被中信总部录用;29岁辞职当老板,创办咨询公司;32岁,经过两年的考试和申请,被沃顿商学院MBA录取,现在美国念书。

“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的执著”

我见到刚刚回国的乔惠存。印象中他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的执著: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到底,一定要做成功!我相信这句话: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理念,成功实际上离我们并不遥远。”

不错,这一特点早在上中专时就显现出来,现象是跑步。

乔惠存中专时坚持天天跑步,晨跑4年,从没间断过,他永远比同室人早起两小时。

“开始我也起不来,我们寝室8个人,早晨都不吃早饭,8点爬起来直接去上课。我想要自己改变这种习惯,每天早晨6点起床跑步。可第一天起不来呵,一屋人都睡着,东北冬天多冷呵,零下二十几度,一出被窝冻得要命,我坚持早起4天,好了,不再觉得不舒服。

“有种理论说,人用三周时间就能改变一种习惯,我只用了4天。再比如说我练字,我母亲说我字写得不好,将来签个字什么的多难看,我就开始练,每天值日生扫教室的时候,在一片灰尘飞扬中我练半小时书法。到后来,跑步呵,练字呵,我不觉得有多痛苦,反倒能从中找出很多乐趣。”

乔惠存的好学和自律,让人觉得近乎残酷,一些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做到了。像练吹口琴,他直练得嘴唇都磨破了。中专4年,几乎没看过电视、没读过小说。

“这个社会倒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会按这个标准来塑造自己。这个过程会很痛苦、很枯燥,但我能忍受。因为每成功一步,我都会受到鼓励,有成就感,比如像我学外语。”

16岁时,他写了一篇日记,总结了10个必须学英语的理由。他们中专的校长常说:懂技术、能管理,会一门外语,是复合型人才的标志。

“我想我必须成为复合型人才,必须学好英语。英语自学我坚持了11年,从中专第二年一直到毕业,每晚我站在走廊里,用小收音机听大连外国语学院的美国英语讲座,11点听完了再睡。上英语课,每次大家都答不上来的问题,老师才会叫我答,他说我是班里的„英语王牌‟。

“我的动力和毅力来源于我的梦想----成功。我有成功的欲望,而且非常强烈,越强烈我越想实现它。”

英语带给他新的机会

研究生毕业后,乔惠存去了他最想去的公司中信总部。“所有的人都不信,像我这样的经历,会被中信录用,他们还不信我没走后门。在中信,我不认识一个人,只递了份简历,据说往中信扔的简历有4500份,最后只录取了9个人。

“我也好奇为什么选中了我,后来听说是因为我的经历特殊,中专毕业,又在工厂工作那么多年,还有亚冬会给我写了两页纸的推荐函……”

19岁,乔惠存的同龄人刚上大学,而他已经回齐齐哈尔,到啤酒厂上班。在工厂5年,给了他很大空间,包括各种学习。

“工厂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很差,大家只喜欢喝酒和赌博。我对他们说;第一我不会打牌,第二也不会喝酒,就坐门口给大伙儿把门吧。我申请了这样一个看门的角色,坐门口看我的《新概念英语》。利用这5年时间,我把一至四册老老实实看了5遍。”

有次,乔惠存去北京参加一个国际啤酒研讨会,会上,只他一个人能用英语跟外宾对话,所以受到瞩目,拿到了所有的演讲稿。他用半年时间把这几万字的演讲稿、专业论文翻译出来,并寄给当时的中国啤酒协会会长齐志道。

“老先生居然当天给我回了信,5篇译文全部发表。这事在我们啤酒集团很轰动,因为有史以来没人在国家一级啤酒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在乔惠存看来,工厂的机制不是按人的能力来评价、选拔人的,于是决定先读两年研究生,充实一下自己,然后再做新的决择。

考研究生,对他这个中专毕业的人来讲是极大的挑战。在啤酒厂开报考证明时,别人根本不信他乔惠存,还能考上哈工大经济学研究生。

考研前,他挨个儿去见导师,都不愿要,原因是没录取过中专生,怕他即使考上了也跟不上。但考试时,乔惠存的英语成绩排名第一,复试也是第一。33人报考,最后录取了3个人。

他的导师开始也不想要,但后来说:“我不在乎他只有中专学历,就看中他英语比较好。”

“现在看来,在这样一个大型国企、这样一种机械化大生产的管理模式下工作5年,对我是极宝贵的经验,对我后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大有帮助。比如读书时,我的很多同学,包括现在的外国同学,都没有这种工作和管理经验,我能讲出的东西,他们根本不知道。”

“实战”中的危机让乔惠存选择了留学

“念研究生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当时我有„转正‟的感觉,我终于能进正规、名牌大学读书了。哈工大是黑龙江最好的学校,对我来讲是殿堂。入学前半年,我疯狂地学习,英语提前过关,后半年免修,这使我的研究生生活丰富多彩,否则我会被困在学习里。

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是1996年在哈尔滨召开,1994年底开始前期筹备。导师把自己带的5个研究生都推荐去了亚冬会,面试后,乔惠存和另一个同学留下来。

乔惠存认为他在亚冬会组委会受到的“实战锻炼”,比MBA的案例教学还管用,尤其是谈判。

“组委会刚成立时,我们什么通讯设备都没有,领导让我出去谈几台寻呼机回来,我就去了哈尔滨最大的一家寻呼台,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项目。

“人家问我赞助了寻呼机,我们能有什么好处?我说可以替你们做广告,开通一条„亚冬会热线寻呼‟专线,结果我一次拎回5台寻呼机。

“因为不够分,第二天我又去了,这次想签约它为„亚冬会指定寻呼台‟,老板说你得答应我个条件,我就签。他说你毕业后,就到我这工作,我给你一个公司做经理。我说我才25岁,他说没关系,我说行呵,结果他就签了。我又拎了几台寻呼机回去,受到领导表扬。第二天,我为这家寻呼台策划的宣传仪式轰动全市。”

当乔惠存10分钟内签下“韩国大米”为“亚冬会指定大米”的赞助合同后,当即被投资老板任命为组委会洽谈部主任。后来他们连续为亚冬会签了方便面、矿泉水、可口可乐等一系列赞助合同。

“从1994年干到1995年底,整一年,我们这个部一共谈成了1500万元的赞助。亚冬会这份工作,让我全方位地进入商业领域。在拉赞助的同时,我要帮助企业策划,它怎样利用亚冬会赚钱。到最后,我能在30分钟内,策划出一个客户满意的建议书,我日后从事咨询业的许多理念,就是那时建立的。”

“我就是喜欢干有挑战性的工作。中信公司是我工作过的最好的公司,我在中信学到的东西,是我一生不能忘的。但在中信干到第3年,我想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量,而它给我的空间和我想要的有一定差距,我就决定离开了。”

1999年,乔惠存注册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京城信达”。他说干公司这3年,最大的感受是特别痛快。“我们跟客户谈判,帮企业出主意,创造了很多价值,我能看到自己帮别人赚了很多钱,当然我自己也挣钱了,否则,我就没能力支撑连续两年的留学申请,包括各种考试费用。因为我底子差,所以我考的次数比较多,光是GMAT就考了6次、雅思3次、托福一次。”

“我决定留学是在我的公司鼎盛时,我们刚接下一个展览中心咨询项目的单子。这个单子是与世界知名的M国际咨询公司和财政部下属的一家有政府背景的国有公司艰苦竞争后得到的。这次成功的挑战给我带来了成就感,更带来了危机感。

“据说M公司在这个单子上花了两年时间,开始我根本没想和它竞争,我只是家小公司,它是国际--流的咨询集团,只招清华、北大这类名牌学校的毕业生,或是毕业于美国、欧洲名校的毕业生。”

他想与M公司合作,直接把电话打到了项目经理的办公室,但遭到了拒绝,人家说:“我们从来不跟小咨询公司合作。”

“那咱们见个面聊聊,行吗?”他又问。

“我们没有时间。”电话被挂断了。

“我有这样的心理:当别人蔑视我、嘲笑我、嫉妒我、排挤我时,我只有一种方式来回应:我要做得更好!放下电话后我默默地想,我一定要成功!我什么怨恨都没有,既然拒绝跟我合作,那我就跟你竞争,别看我小,但我有我的优势。”

在争来生意连同自尊的同时,乔惠存也认清了去路:“我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不够用了,凭我的实力和学历,是很难跟国际知名企业竞争的,可能偶尔我会赢,但最终还是竞争不过人家。而且我的公司很难做大,很难超越。我要留学,我得充电。”

2002年7月,乔惠存奔向了他梦中的美国。

“美国没有我想像得好,但沃顿比我想像得要棒。从外边看,它新建的大楼,设施是全美国、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从里边看,我所接触的同学,个个不仅聪明,而且非常优秀。半年读下来,解释了许多我以前的困惑,纠正了我很多错误的理念,在这里学到的金融知识,是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在沃顿,有几十个国家的人,这里交融着世界各种文化……,到沃顿读书,我想我来对了!”

推荐第4篇:遇罗克及其《出身论》

遇罗克及其《出身论》

——探求与反思 学生:林一川 指导老师:周山仁

内容提要 本文从*时期一位敢于反对“血统论”这一反动观点的年轻思想家遇罗克的遭遇出发,旨在引发读者对文化大革命这一段混乱时期的关注与反思,同时对于“血统论”这一思潮在当今社会的反扑进行批驳。对于遇罗克的生平,本文的主要从遇罗克的日记以及遇罗克亲人的传记记载内容出发,从遇罗克的生平和遇罗克的著作《出身论》问世的前后进行探究。从而引史喻今,对当今社会上存在的血统论思潮进行批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正视,更是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大计。

关键词 遇罗克 文化大革命 出身论

Summary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one dared to oppose \"family origin\" the reactionary views of young thinkers Yu Luoke encounter starting, designed to lead to readers\' atten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confusion, at the same time for \"family origin\"refute this thought in today\'s society counterattack.Yu Luoke\'s life, the main departure from the biography content of of Yu Luoke the diary and Yu Luoke relatives, explore life Yu Luoke the and Yu Luoke the book \"origin of\" the advent of the before and after.Cited the history of metaphor today, refuting the thought of today\'s society, the family origin, and to put forward their views.Not only to face up to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focused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Keywords Yu Luok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family origin

一、遇罗克其人其事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十年,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上到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高级领导干部,下至各界知名人士及群众均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批斗与迫害。同时全国各级党政机关长期陷于无法正常工作的状态。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本应独立的司法机关均不能正常工作。在经济上,同时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失调,管理体制僵化。人民生活水平相比于建国前10年基本上没有提高。新中国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不但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距离。而在教育科学文化方面,知识分子遭到迫害,学校停课,文化领域一片凋零,在一段时期造成了严重的文化、科技和人才的断层。这段时期对知识分子的压制尤其对后世影响之甚,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民科教文体制的恢复,同时改革开放时期国民经济的建设影响巨大。这是思想专制,言论不能自由的一个灰暗的时期,有些知识分子选择明哲保身,但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总是不缺乏那些敢于发出自己声音的勇者,遇罗克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遇罗克,对于这个名字现代青年人或许非常陌生,但是在40多年前,他的言论曾作为知识分子在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敢于呼唤真理和自由的人们继续前进。德国著名思想家康德曾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遇罗克即是在这黑暗中仍然保持独立思想,能够仰望星空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佼佼者之一。

1 遇罗克,1942年出生在北京,其父遇崇基曾经在早稻田大学就读,其母王秋琳生长在一个资本家家庭,曾经前往东京女子高等商科学校深造。据遇罗克其弟遇罗文在2000年编著的纪实长篇《我家》中详细记载,遇崇基因在1957年反对当时的“小汇报”制度,并说了一句“人与人、冷冰冰”,从而直接被打成右派,送去劳动教养,王秋琳也因对当时被错划成右派的“救国会”七君子之

一、中国资信业第一人的章乃器表示同情,也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劳动。因为他父母在1957年均被打成了“右派”,高中毕业的遇罗克失利于1957和1958年的两次高考,均因为自己的身份问题被学校拒绝。从学生时代,遇罗克就对尘世冷暖拥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划成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产生了质疑。

为了更加去亲近社会,了解人民大众疾苦,遇罗克自愿前往北京南郊农村。1961年过年前,遇罗克被准许前往大兴红星公社旧宫大队的菜园小队插队。但在农村,遇罗克却看到“血统论”的现象比想象的更加严重也更加残酷:许多地主和地主家的小孩子都被批斗死。而当时公社的领导干部把这种批斗方式形象的称为“连根拔”。遇罗克意识到,出身问题是一个普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他开始着重研究它,并更加刻苦的练习写作。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他在小屋里显眼的地方,贴上了一个纸条:“谈话请勿超过十分钟。”他认为无论是“鸿儒谈”,还是“白丁往来”,都是一样浪费宝贵的时间。在离开农村前,他留下了一首诗抒发他对于出身问题探讨,并立志于解决的决心:“千里雪原泛夜光,诗情人意两茫茫。前村无路凭君踏,路亦迢迢夜亦长。”1964年,当时患有严重神经衰弱问题的遇罗克回到北京城里。在回到家中,他的卧室兼书房陈设非常简单:一张搭成的木板床,一个简易书架,一张木板钉成的桌和两个方凳。桌面上粗糙,糊上一层牛皮纸,垫上一块玻璃板。墙上挂有两幅国画,是徐悲鸿的《骏马》和《逆风》,他又自己写了一条横幅“山雨欲来风满楼”,贴在墙上。直到遇罗克牺牲前,他一直在这间不足10见方的小屋里生活。

遇罗克在回家后曾经在一所小学担任过老师,不过不就之后学校就因为其出身于右派家庭将他辞退。不久,他被分配到人民机器厂,由于没有中专技校等经验,只能从学徒工做起。在工厂当工人的空闲时间中,遇罗克从自己联系到整个社会,并大量的阅读各种书籍,对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以及造成这种不公的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思考。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从而真正掀起了影响中国达到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初,遇罗克便给《文汇报》寄去了一篇15000字的文章《人民需要不需要海瑞——与姚文元同志商榷》。据遇罗文记载,遇罗克在文章发表后,有些兴奋的说:“我总算为吴晗还击了几下,出了一口闷气”而根据苏双碧所摘抄的遇罗克的部分日记,他在1966年5月的日记中写道要一切死人活人给我们说假话,欺骗人民。希望现实也去迁就那些假话。„„但是,在事实面前,当权者永远觉得会有压力。今天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么不正常,即可作为明证。8月26日:我想,假若我也挨斗,我一定要记住两件事:

一、死不低头;

二、开始坚强最后还坚强。㈠与此同时,遇罗克还有那首著名的遗诗《赠友人》流传在世。攻读健泳手足情,遗业艰难赖众英。未必清明牲壮鬼,乾冲特重我头轻。在这段时期,遇罗克已经对中央发动的这一场革命提出了自己的严重质疑,并抱着敢于牺牲的精神为了真理抗争。

1966年7月,他写出了《出身论》这一篇昭示真理的文章,驳斥了当时甚嚣尘上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在1967年1月18日《中学*报》第1期上刊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1967年4月17日,当时的中央*发文宣称《出身论》是反动的。1968年元旦,遇罗克最终被捕。据张朗朗于2010年4月14日在《南方都市报》刊载的文章《在死刑号的日子》称,遇罗克作为其在死刑号里的狱友,张朗朗客观地谈到,实际上遇罗克根本不用死,他完全是自愿去赴死的。他经常跟我说,他最喜欢的诗是“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他有种盗火者的心理,觉得像他们这样所谓出身不好的人,缺少牺牲的勇气。他想做这样一个先例。换句话说,遇罗克完全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提出《出身论》的观点。 ㈠ 祝晓风,张洁宇﹒遇罗克冤案是如何披露出来的,炎黄春秋,2004,5:57

2 1970年3月5日,遇罗克惨遭杀害。从遇罗克被逮捕,所谓红卫兵对遇罗克审讯了近八十余次,希望能找到“现行反革命”的罪证,从而名正言顺的杀害这位无辜青年,但是他们没能从遇罗克口中捞到半点证据。根据徐晓、丁东、徐友渔编著的《遇罗克·遗作与回忆》记载,遇罗克在*中被判死刑,原因是私藏手榴弹,预谋暗杀毛泽东。1967年夏天,《中学*报》的大部分成员到东北去看武斗的热闹,遇罗克在长春车站赶上发武器,就带了手榴弹回到北京,后来又害怕被查出来,想到香山埋了,就这样被公安局盯上了。最后死刑判决书上写的是:阴谋杀害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遇罗克·遗作与回忆》一书的序言中,徐友渔把思想者分成两类:一种人提出复杂、精深,甚至高度抽象、晦涩的理论,另一种人则在是非颠倒、指鹿为马的蒙昧和谎言时代道出常识般的真理。遇罗克是后者的代表,捍卫的是常识,付出的是生命。㈡

至于遇罗克冤案的披露以及后来为外人所知,据祝晓风、张洁宇于2004年在《炎黄春秋》第5期发表的文章《遇罗克案冤是如何披露出来的》称在1978年冬,遇罗克母亲王秋琳登门拜访《光明日报》编辑、记者苏双碧。两人共同前往北京市公安局档案馆查询资料,汇报至北京市公安局,并由胡耀邦亲自批示予以平反。1979年11月21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再审判决:“原判以遇罗克犯反革命罪,判处死刑,以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上都是错误的,应以纠正,宣告遇罗克无罪。”㈢最终,这位敢于站出说出这既定的真理的英雄名誉最终得到恢复,鲜血浇灌的真理之花最终得到在1979年恢复名誉之后,1980年6月,《新时期》杂志第4期登出了光明日报记者苏双碧的文绽放。

章:《逆风恶浪中的雄鹰———遇罗克》。1980年《北京日报》再次全文刊发了该文章。1980年7月21日、22日,《划破夜幕的陨星—记思想解放的先驱遇罗克》一文问世。王晨、张天来向民众详细介绍了遇罗克写下《出身论》的前后,和在牢狱中的斗争。遇罗克的著作在党报上最终得到承认,不过遇罗克仍没能获得“烈士”称号,仅仅被平反而已。该文章高度评价了遇罗克,认为遇罗克敢于在10年*黑暗中,能够站出来喊出自己的声音,与那些能够进行发明创造的明星一样,均将受到人民的称颂。遇罗克被誉为“划破夜幕的陨星”,这位敢于站出来反对权威的先驱者终于得到了国家的承认。遇罗克随后以“*”中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英雄而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然而对遇家来说,*永远对他们造成了永世无法磨灭的伤痕,在*时期,属于“黑五类”家庭的遇家全家遭难,一家六口人五口人在坐牢。只到1979年平反之后,遇家再也没有回到正常的生活上来,遇母于1983年,遇父于1988年相继去世,唯一让两位老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均等到了遇罗克平反和自己均不是阶级敌人的那一天。

著名现代诗人北岛在20世纪80年代为遇罗克做了两首诗,献给了这位生命献给真理的烈士。 《宣告---献给遇罗克》和《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是北岛做为伤痕一代现代诗诗人的代表对遇罗克精神最好的赞扬。

宣告---献给遇罗克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㈡㈢ 徐晓,丁东,徐友渔遇罗克〃遗作与回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3 苏双碧﹒我所了解的遇罗克冤案﹒炎黄春秋,1999,6:35

3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孔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

我,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为了每当太阳升起 让沉重的影子像道路

穿过整个国土 悲哀的雾

覆盖着补丁般错落的屋顶

在房子与房子之间 烟囱喷吐着灰烬般的人群 温暖从明亮的树梢吹散 逗留在贫困的烟头上 一只只疲倦的手中 升起低沉的乌云 以太阳的名义 黑暗公开地掠夺 沉默依然是东方的故事 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

默默地永生 默默地死去 呵,我的土地 你为什么不再歌唱 难道连黄河纤夫的绳索

也像崩断的琴弦 不再发出鸣响 难道时间这面晦暗的镜子

也永远背对着你 只留下星星和浮云

我寻找着你 在一次次梦中 一个个多雾的夜里或早晨 我寻找春天和苹果树 蜜蜂牵动的一缕缕微风 我寻找海岸的潮汐 浪峰上的阳光变成的鸥群 我寻找砌在墙里的传说 你和我被遗忘的姓名

4

如果鲜血会使你肥沃

明天的枝头上 成熟的果实 会留下我的颜色

必须承认 在死亡白色的寒光中

我,战栗了 谁愿意做陨石 或受难者冰冷的塑像 看着不熄的青春之火 在别人的手中传递 即使鸽子落到肩上 也感不到体温和呼吸 它们梳理一番羽毛

又匆匆飞去 我是人 我需要爱

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 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 在摇篮的晃动中 等待着儿子第一声呼唤

在草地和落叶上 在每一道真挚的目光上

我写下生活的诗 这普普通通的愿望 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价一生中 我多次撒谎 却始终诚实地遵守着 一个儿时的诺言 因此,那与孩子的心 不能相容的世界 再也没有饶恕过我 我,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倒下的地方 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

我的肩上是风 风上是闪烁的星群

也许有一天 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

垂放在

每一个不朽的战士 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 乌鸦,这夜的碎片

纷纷扬扬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所有有良知的人心中总是坚定着这样一个信念,未来是美好的,在不远的一天后,现在的冤屈总是会最终平复清白,笼罩在这思想巨人身上的阴霾总有一天会烟消云散。精神的力量会永远留在人们心间。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过一首诗歌,《仰望星空》: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不仅是遇罗克,张志新,林昭这些最黑暗的日子中的英雄,每一位敢于喊出自己声音的人,在黑暗中寻找天空中的那明亮的星空的人都值得历史铭记。

二、《出身论》诞生的前后

谈到《出身论》,就必须要提及在*时期出现的“血统论”这一荒谬思潮。

在20世纪60年代初,许多大批干部子女,尤其以清华附中为首凭借着自己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姿态,而带着“血统论”气息与学校共同鼓吹“阶级斗争论”,而强调家庭出身的优越感。例如,1964年清华附中一次小规模的学生打架事件,仅仅是一位干部子弟与一位平民子弟之间的私事,但是当时清华大学以及清华附中的众多领导都迫于现实的压力,将该次人民内部冲突作为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阶级斗争事件处理,学校为了抬高干部子弟地位,进一步压抑平民子弟,经常对干部子弟提供专门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只有干部才能阅读的文件等。㈣而这种思潮却受到了当时党中央的拥护,并导致了“红卫兵”的诞生,而清华附中这一批干部子女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红卫兵,是“老红卫兵”的典型代表。在此之后,这类红卫兵子女自称为“红五类”子女,即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这类在当时历史时期的思想革命派的子女。而与“红五类”对应,“黑五类”这一词汇也就此诞生,即对政治身份为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等五类人的统称,合称地富反坏右。㈤实际上,红五类相比于其他出身在建国初期便已经获得了许多优待,在*中阶级路线被强调到绝对的情况下得到了更多倚重;而与此相对,“黑五类”、“黑七类”及其子女则被公开达成阶级敌人。这种一边倒的政治情势完全造就了红五类在方方面面的优越感。在同龄人中,红五类子女比其他阶级、阶层出身的子女处于更优胜的社会主流地位,不但在正式的公众生活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即使在非正式的人际交往里,都拥有更多“话语权”、更多的交友机会,他们是交友选择的决定者,交友规则(范围、活动类型和内容、趣味、禁忌、处罚)的制订者和游戏的主导者、裁判者,而其他阶级、阶层出身的子女只能是被动适应者和响应者。即便是性情温和的红五类子女对黑五类子女也拥有合理合法的伤害权,更不用说在其中某些极端者更是对他们眼中的阶级敌人动辄打骂、虐待。而遇罗克作为“黑五类”子女的一员,遭受到了严重的人格歧视,并对他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

而《出身论》诞生的导火索即在1966年,当时全国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的儿子,北大学生谭立夫作为高干子弟发表了《从对联谈起》这篇文章,文中写道:对联也成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武器,这也是人民群众在革命运动中的发明创造。“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这副对联一出来,就完全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大长好汉们的志气,大灭混蛋们的 ㈣㈤ 清华大学校庆筹委会﹒清华大学附中八十周年校庆纪念文集﹒清华大学附中八十周年校庆筹委会,1995:157 阮耀钟﹒关于“红卫兵”组织兴起过程中几则史实的补证﹒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4:22

6 威风。在修正主义思想长期统治下的工大,这小小的一颗火星完全燃起来了熊熊烈火。有人说它“糟得很”;或许有人对出身论稍加赞许,不过是运用先扬后抑的策略,对该对联大力批驳;而我们却要敢于大声疾呼“好得很!”有的同志认为说“上联不全面,下联不策略”,我们感觉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从而后来又产生一副对联“老子革命儿接班,老子反动儿背叛。——应该如此”,如果将这两幅对联配合使用,其意义就比较完全了。第一副对联完全描绘了一个社会的基本情况,是在讲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而第二幅对联则是明确指出了血统论的发展前途,这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倘若将“基本如此”后面加上“应该如此”就是完完全全的辩证唯物主义了。此文阐述了一个荒谬至极的观点:即家庭出身决定自身信仰。而在当时混乱年代的社会意识中,此文受到了红卫兵的广泛拥护,成了红卫兵对“黑五类”子女进行批判的战斗檄文。当时北京四中学生牟志京在1966年“红八月”前后在清华附中和中央音乐学院贴下了反对“对联”的大字报,遭到了一群红卫兵的唾骂和拳打脚踢。

就是在这种“血统论”至上的社会思潮中,遇罗克完成了《出身论》这篇文章,并在于1967年1月18日的《中学*报》上首先发表。据牟志京在《百年潮》1999年第一期的文章《遇罗克·出身论·中学*报》刊登道:中学*报的每一期的出版发行量仅有区区三万左右,并且只是在北京市内发行与传播,但是在刊载了《出身论》之后,邮递员甚至无力承担众多从全国范围内收到的读者来信,我们只好每天用三轮车去邮局取邮袋。平均每天的来信有几千封,处理读者来信成了一项庞大的任务。多数来信只是附款邮购,但也有不少来信是向我们倾诉他们的遭遇和心声。读者来信的另一个特点是,除西藏、台湾两省之外,颇为均匀地分布于全国各省。即出身论这篇文章传遍了大江南北,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一名贵阳市的青年来信称,其在贵阳市市中心看到《出身论》内容的大字报之后,竟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当众痛哭流涕。

而遇罗克《出身论》这篇文章主要内容即从黑五类和红五类之间存在的社会差异并引发的社会问题写起。从三个方面反对“血统论”这一观点。

遇罗克首先从每个人所受到的社会和家庭影响谈起。认为如果从“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幅对联出发,其所揭示的道理不但不是真理,而是绝对的谬论。它的错误在于:许多人认为家庭影响超过社会影响,却没能看到社会影响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说白了即血统论只承认父母一辈的影响,认为父辈对子女的影响超过了一切。但是在遇罗克看来,无论是家庭影响还是社会影响均是外因。过度强调外因,也就是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唯心主义机械论的表现。每个人都是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不管出身如何,如果接受到社会上的坏影响,青年人总是会犯或左或右的各种错误。但是引导是关键,通过正确的引导,青年人就会抛掉陈旧的思想,从而反回到正确的立场。倘若有意让出身差的青年背上历史包袱和家庭包袱,这将走向一种机械唯心主义的错误路线。因为真理永远比谬论,比坏的影响更强大,更加具有号召力。如果一个人真正的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相信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思想武器。相信内因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唯物思想。那么就会轻易的发现出身论是一种严重的谬论,就不应该相信父母一辈的影响比什么都大。

其次,遇罗克从重在表现问题上出发。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很多人都在说“重在表现”是修正主义观点。但是后来听说这个观点是由毛主席提出来的,才慌忙改口。这说明他们对重在表现这种认识论观点缺乏最基础的理解。因为第一,出身和成份跟本一点关系也没有。许多出身不好的青年被那些假装公正的同志如此教育:“一我们有成份论,二不唯成份论,三重在政治表现„„”但是倘若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绝对荒谬的道理。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恩格斯即是从资本家家庭出生的,但是他没有遵循其父辈的路线,反而成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领导人。陕西米脂的李鼎铭,着眼于教育十余年,常年开设医馆治病救人,“精兵简政”的政策就是他向陕甘宁边区政府提议的。虽然他出身于地主阶级,但每个有正确思维的人都能看出他并没有走地主阶级的老路,反而为了人民的福祉献出了自身。毛主席曾专门赞扬他说:“不论什么人,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就是不以血统论看人,就是不唯成份论的具体表现。

7 或许某些别用用心的同志会引用毛主席的话反驳道:“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的确,作为地主和资本家,在阶级社会长期处于剥削地位的生活,他们的思想均残留着阶级社会剥削的流毒。他们倘若要想在社会主义社会重新做人,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当然我们“成分论”的根据也由此而来。但是对他们的子女来讲,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成长的青年人来讲,没有任何剥削阶级能给他们打上剥削的烙印。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了现阶段青年人思想的主流。而所有接受过正统社会主义教育年轻人要么是已经成了劳动者,要么就是在成为劳动者的路上。倘若对这些年轻人还强调“成份论”,强调“血统论”,这就完完全全将他们划分到阶级敌人中去,这就是强化人民内部矛盾以达到分裂人民的目的。出身和成份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容混淆的界线,抹杀了这两条界线的话(虽然样子很“左”)就是抹杀了人和人之间的阶级界限。第二,出身与表现关系几乎没有关系。那些公允派或许不再跟大家谈成份了。他们说:“我们既看出身,也看政治表现„„”但是倘若用死出身和活表现同时来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怎么能得出同一个结论?退一步说,就算我们一定要将出身和表现相齐并论,那么我们可以的出,如果出身和表现均十分出色,我们就应该对其大力赞扬。但出身不好表现好,我们就应该抹杀他的成绩。如果出身好但表现不好,我们应该掩饰他的缺点,但如果出身不好表现也不好,我们就可以对其大肆批评。这种做法是完全荒谬的。出身和表现的辩证关系,值得我们的国家领导干部们深思。唯有表现才能看出一个青年是否是革命青年,是否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这个和出身没有一点关系。出身好的青年人完全可能背叛革命背叛党,这个均是由他个人表现所决定的。出身、社会关系等东西只可以当做参照物来看。但是只要了解了一个青年的政治表现,我们完全就可以凭借其表现给其定性而不用参考其他的外部因素。第三,出身好坏和是不是保险没有任何关系。就算上述观点阶级论分子全部接受,但是他们仍然会用另一种态度讲:“黑五类子女同他们的家长当然不完全一样子……”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就是黑五类和红五类子女自然而然的也各不相同。探究其原因,完全就是因为这些子女不保险,他们在一个黑五类家庭长大。先将家庭出身和社会影响的关系表过不谈,难道说就算是社会影响再好,没有好的家庭影响,表现也要相对于一般青年差一些呢?但是这两者是唯物辩证的关系,而并不是简单的算数关系。毛主席曾讲过:“不破不立”,又讲:“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只有和自己身上的腐朽思想坚决斗争,社会主义思想才能真正的得到树立。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马克思、列宁、毛主席都不是一个良好的工农出身。由此,出身和政治表现的关键自然不在出身,而是在于能否坚持正确的思想改造,保持良好的思想觉悟。在社会主义社会下,我们不应该用这样荒谬的进化论来造成人民内部分裂,要坚信出身不好的青年的自我修养,这样才能共同去建设社会主义的明天。

最后,遇罗克又谈到了“黑五类”的受害问题。“出身不同的青年之间,不应该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央某一位首长曾经在1961年开会时讲到。但是回想一下这一道鸿沟究竟是怎么能存在那么长时间的,当时刘少奇一类修正主义当政时,在每年大学结束招生,高等教育部总是发表同志:“今年全国各所高校仍然优先录取了大批革命干部子女和工农子女。”但是黑五类子女完全不受大学待见。就算是在工厂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只有出身“红五类”家庭的子女,才能提升到干部行列。就算是先进工作者评选方面,“黑五类”同样是没有名额。更有甚者,在某些工厂,能否带徒弟,能否操作机床均与出身划上干系。这些年在批斗工厂当权派的时候,提拔某些黑五类子女做干部即招降纳叛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条。而农村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只要你出身不好,财务等紧要部门工作就与你无缘了。倘若你想外调,一个好的出身是最好的敲门转。总而言之,黑五类子女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甚至无法与正常人一样生活,这并不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希望见到的状况。

在文章的最后,遇罗克希望那些受到压迫的革命青年,能够为了自己的命运去抗争。毛主席称:“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遇罗克完全可以被称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1967年4月13日,当时中央*小组重要成员戚本禹在讲话中谈到出身论,他将《出身论》

8 定位于危害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毒草,他认为《出身论》在恶意地歪曲党和国家的阶级路线,根本目的在于挑动黑五类子女向党,向国家进攻,是现行反革命的行为。此后,《出身论》从此被封禁。

1979年1月11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主、富农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除了某些极少数仍然坚持反动立场的坏身份分子,只要多年来一直遵循政府法令做的地富家反坏分子,只要经过群众集体评审,并受到县革命委员会批准,一律允许其摘掉帽子,并且给予其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的待遇。而从地主、富农出身的农村公社社员,其成分一律确定为公社社员,享有同其他社员一样的待遇。而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社员的子女们,他们的家庭出身应该视为社员,而不应再当做地主、富农家庭出身。㈥“出身论”最终才得到正确的认识。

三、现世的出身论

而在当今改革开放34年过去的今天,出身论、血统论的流毒仍然阻碍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社科院陆学艺院士在2004年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中明确提出,现阶段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子女的代际继承性大大增强,反而低阶层子女进入较高阶层的社会流动障碍在强化,门槛明显提高了。仅从教育方面谈起,“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三十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在中国最好的两所高校中,北京大学相比于二十年前只剩下三分之一。而在清华大学中,仅仅存在百分之17的农村学生。对于这一现象,武汉大学尚重生称,“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象在现今社会的确是客观存在的。首先,高考的命题对于农村的孩子非常不利,农村的学生在现在的生活条件下很难接触到在考试题目中出现的网络语言;其次,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自小生活差异过大,没有太广的知识储备;再次,寒门学子缺少更多社会关系,即使考上了一流高校,他们以后的发展只会更加狭隘。尚重生为此提出了担忧:照如此现象发展下去,在不远的将来,所谓“贫二代”现象会越发越严重,社会结构出现进一步断层,贫富分化现象加大,这对于社会继续和谐稳定发展是一重大瓶颈。因此,寒门子弟若要成功,必须要比城市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然而就大学生就业问题而言,跟据2006年《中国青年报》报道称,根据南京师范大学蒋钰珮的调查,对江苏省2005年8所高校的共600多名毕业生(包括文科理科及工科)的就业进行调查后发现,至少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找工作中并不是依靠自身的努力,而是凭借父母的社会关系。而通过调查,最终凭借父母的关系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占到调查总数的百分之27.2,只有区区百分之13.6的学生认为,父母的社会关系在找工作时不是一个重要的筹码。由此调查可以得出,至少在就业方面,家境出身与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拥有着密切联系。而在相当数量的腐败案件背后,都存在腐败官员子女利用其父母职权谋取暴利的问题。即便父母均为清正廉明的官员,子女在寻找工作岗位时,均会享受到或多或少的便利待遇。因此,抑制现世血统论重要的着眼点就在于关注官员子女从业问题。

在199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便下发了《关于反腐败斗争近期抓好几项工作的决定》,对官员行为作出了数项具体规定,明言禁止领导干部子女经商办企业。2000年12月,中纪委五次全会明确规定省(部)、地(厅)级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不准在该领导干部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个人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2004年7月,中纪委决定在湖北省襄樊市、山西省朔州市和北京市石油机械厂、神华集团下属的国华电力公司4个地方(单位)开展领导干部亲属出国、子女就业申报备案试点工作。2007年,司法部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一次申报登记,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广东等地纪委还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信息电子数据库。但是,制度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制度执行仍是流于形式。正是因为执行流于形式,因此一些官员在廉政建设上的诚信度陷入了严重危机,从而埋下了社会危机的隐患。同时官员子女在从 ㈥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1979,1:1

9 业过程中的强势地位正在破坏社会公正在现今社会仍然客观存在,这种现象发展到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感到寒心、感到无助和无望。

对于解决这种问题,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并且在适当时候制定《公平就业法》,对单位招录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从法律上防止用人腐败的发生。我国现阶段仅有2007年8月30日通过的《就业促进法》第3章对公平就业的权利予以粗略的规定,而对于官员子女这一敏感问题没有法律规定。填补我国在保障公民平等就业权利上法律的空白,使防止官员子女在就业方面从自身父辈钻空子、找门路具有法律依据。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体制,整合国家监督和舆论监督资源。高等院校、教育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新闻媒体等各行各业各部门,应给予从业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有足够证据证明某单位在招录人员上存在虚假招考、权权交易等问题,这些部门应积极介入,加大监督力度,创造就业公平环境,使那些企图利用权势为自己的孩子求职施加特殊影响的人多一份畏惧。最后,建议修改《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㈦。该规定始于1997年1月,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时定期向党组织报告个人事项,但这项决定存在着重大的漏洞。第一要明确法定受理机构,建议建立一个独立的受理报告机构。按该项规定而言,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应该向各自各户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构报告,并且同时上报上级人事部门、纪检及监察机构备案。但是这样会造成领导者与监督者的权利错位,重大事项汇报最终只能流于形式。第二,扩大申报公开程度,根据干部的公众化程度确定公开的范围,分为公众化程度高的实行完全公开,公众化程度低的实行限制性公开,而不能象现在的做法,干部把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给组织后,只有少数领导知情,对其余的人则一概不予公开。第三,监督与惩处相结合,建立健全惩戒措施,让瞒报、漏报或不报者承担相应的严厉的法律后果。

最后,必须严格官员子女从业申报制度并逐步走向公开。为此可以做好以下三点:第一,仿照“公民自行申报个税”的做法,强制性规定官员必须“申报子女从业”情况,否则违法。从事物的性质来看,官员申报子女从业和公民自行申报个税情况类似,都是诉诸个体自觉履行的某种义务,公民履行的是纳税义务,官员履行的是自证权力清白义务。只不过一个更多指向普遍公民,一个指向领导干部。自行申报不是一种“想申报就申报,不想申报不申报”自由权利,而且是一种“必须申诉、否则违法”的强制性义务。第二,完善申报程序与规范。这套程序与规范必须包括申报期限、监督部门、惩罚措施。申报登记要有期限规定,无限期会给官员以逃避申报的借口。要明确司法机关对申报情况的监督职责,授权司法部门可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掌握到官员子女的从业情况,以此给官员主动申报施加压力。最重要的是制定完备的惩罚措施,假如官员不申报、漏报、虚报和少报的话,应该有严厉的惩罚措施。只有具备了这些约束,有期限、有监督、有惩罚,“领导干部子女从业情况申报登记制”才是一个完备自治、能得到执行的制度。第三,必须将申报结果与公示公开相结合。一方面,将官员子女从业情况作为政务公开内容按程序公开,纳入民主生活会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内容,这是政治责任的折射,也符合责任政治的目标。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向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甚至还可以组织评议。建议搭建一个公职人员配偶子女从业状况信息网络平台,将官员子女从业结果、从业过程公开。尤其是在就业环节上,一定要有群众的有效监督,使官员子女与平民百姓子女在同一条件下竞争,防止出现表面公平暗中做弊的问题。只有当官员自身及其子女均处在透明体中,敢把公权变私权者才会愈来愈少。

四、结语

从英国政治家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到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哲学书简》,均提到人生来就是自由与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论语》季氏第十六篇提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1997:1

10 以上所有文献均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的观点是作为普世价值为人们所接受的,而“血统论”实际上仍然是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的流毒,在当代社会主义的中国下,封建专制腐朽思想的传播对维护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血统论这一思潮,我们不仅要探寻*这一混乱年代的历史真相,更应该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抑制住新时期的“血统论”的蔓延。

2012年人民日报2月23日发表评论员文章《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宣称,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㈧。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唯有反思才能创新,唯有改革才能进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参考文献

[1]徐晓,丁东,徐友渔遇罗克·遗作与回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 [2]遇罗文﹒我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遇罗锦﹒一个大童话:我在中国的四十年﹒香港:晨钟书局,2009 [4]北岛﹒结局或开始﹒北岛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5]约翰·洛克﹒政府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伏尔泰﹒哲学书简﹒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7]孔子﹒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6 [8]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中国社科院,2004 [9]遇罗克﹒出身论﹒中学*报,1967,1 [10]祝晓风、张洁宇﹒遇罗克案冤是如何披露出来的,炎黄春秋,2004,5 [11]苏双碧﹒逆风恶浪中的雄鹰———遇罗克﹒新时期,1980,6 [12]王晨、张天来﹒划破夜幕的陨星—记思想解放的先驱遇罗克﹒光明日报,1980,7 [13]张朗朗﹒在死刑号的日子﹒南方都市报,4 [14]谭立夫﹒从对联说起﹒思潮集,1968,10 [15]牟志京﹒遇罗克·出身论·中学*报﹒百年潮,1999,1 [16]潘晓凌﹒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南方周末,2011,8 [17]评论员文章﹒宁要微词,不要危机﹒人民日报,2012,2 [18]孟令梅﹒关注官员子女从业问题﹒政策建言

[19]苏双碧﹒我所了解的遇罗克冤案﹒炎黄春秋,1999,6 [20]张育仁 张夷驰﹒遇罗克的殉难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粤海风,2009,5 [21]清华大学校庆筹委会﹒清华大学附中八十周年校庆纪念文集﹒清华大学附中八十周年校庆筹委会,1995 [22]阮耀钟﹒关于“红卫兵”组织兴起过程中几则史实的补证﹒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4 [23]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红旗,1966,6 [24]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三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红旗,1966,11 [2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领导讲话汇编,2011,11 ㈧ 评论员文章﹒宁要微词,不要危机﹒人民日报,2012,2:1

11

推荐第5篇:井冈山出身的将军

井冈山出身的将军

井冈山出身的将军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由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和湘南农军组成的工农革命军,与毛泽东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组成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为了纪念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师,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在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使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支具有北伐战争传统和战斗力很强的部队聚集到一起,不仅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而且对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以及井冈山地区的武装割据都有重大意义。

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在平江起义中创建的红5军主力800多人,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来到井冈山同红4军会合。井冈山又多了一支革命劲旅。平江起义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不畏千难万险,转战数千里,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阻截,历时近5个月,终于实现了井冈山的第二次会师。这次会师,进一步加强了井冈山的武装斗争力量,使之成为全国各根据地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红军。

1927年10月27日,秋收起义后遭受挫折,在三湾经过整编,只剩下一个团的建制的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毛泽东带领下,开进了井冈山腹心地带的茅坪,至此,才开始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工农武装割据的根据地。翌年4月底,与湘南地下党组织一起发动了湘南暴动的南昌起义朱德所部,在起义失败后,和湘南农民军一道,也开赴井冈山宁冈地区,与毛泽东所率部队会合,共同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四军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王尔琢为参谋长,陈毅为政治部主任。这支部队以星火燎原之势由小到大,逐渐东移南下,和后来平江起义上井冈山的由彭德怀和滕代远领导的红五军一道,共同开辟了赣南、闽北各根据地,并将这些根据地连成一片,创建了后来拥兵十万的中央苏区。从那时起,经过东征西杀,万里长征,抗日和解放战争,最初上井冈山参与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将领们,其活着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作为开国元勋,他们有资格在史册上占有一席地位。虽然,相对于死者和无名者,他们是幸运的,劫后余生,硕果仅存的天之骄子。

为了清楚期间,现以各自起义系统,以军阶地位,列建国后健在将校姓名身份如下:

一、秋收起义诸将:

毛泽东(略)。

罗荣桓:元帅,湖南恒山人。1927年入党。秋收起义后由连党代表升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长征后任八路军一百一十五师政治部主任,代师长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政委,四野政委。建国后,任军委总监察署署长,总政治部主任兼干部部长。

谭政:大将,湖南湘乡人。1927年入国民革命军参加秋收起义,由红四军前委秘书升任红一军团一师政委。长征后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任东北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后任总政治部主任。

朱良才:上将,湖南汝城人。大革命时期入党。上井冈山担任红四军军部秘书,后为红五军团十五军政委。长征后任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为北京军区政委。

杨立三:湖南长沙人。1927年入党。秋收起义后开辟中央苏区,任红一方面军军部副官长兼总经理处长。长征后任八路军兵站部长和总供给部长,前总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中央军委后勤部长兼华北军区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建国后为人民解放军财务部长。早逝。

宋任穷:上将,湖南浏阳人,1926年入党。浏阳工农义勇队中队党代表,参加秋收,后任红五军团师政委,中央军委干部团政委。长征后任红二十八军军长兼政委,八路军一百二十九师政治部主任。东进纵队政委,平原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建国后,任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

张宗逊:上将,陕西渭南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并由团员转入党。由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连长参加秋收起义,任红十二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长征后,任八路军一百二十师三五八旅旅长,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建国后任总参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部长,总后勤部长。

陈士榘:上将,湖南宜章人。1927年由团入党,秋收起义开辟中央苏区后任十三军代军长。参加长征,抗日时任八路军一百一十五师参谋长兼滨海军区司令。解放战争时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第八兵团司令。建国后任工程兵司令员。

黄永胜:上将,湖北咸宁人,1927年6月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9月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开创中央苏区中升任红十一军师长。参加长征,后任一百一十五师团长,晋察冀军区热辽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为六纵队,十三兵团司令。建国后任志愿军十九兵团司令,广州军区司令,总参谋长。林彪集团成员。

江华:湖南江华人,瑶族,原名虞上聪,1926年由团转党。历任茶陵县委书记。红四军政治部秘书长,中央警卫团政委。长征后任中央军委四局局长,八路军苏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任安东省委书记,建国后为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最高法院院长。

何长工:湖南华容人,参加过“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由团转党。秋收起义后,任红军二十八团党代表,十三军政委。长征时任红九军团政委,干部修养连指导员。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东北军政大学代校长兼通化军区司令员。建国后任地质部副部长,军事学院副院长。

韩伟:中将,湖北黄陂人,1926年入党,入叶挺独立团北伐。大革命失败后参加秋收起义,任福建军区参谋长。长征后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六十七军军长。建国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

谭希林:中将,湖南长沙人,1926年由团转党,1927年入黄埔军校。秋收起义后任红军随营学校校长。红二十一军代军长。长征到陕北,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新四军七师代师长,胶东军区司令员,二野三十二军军长。建国后任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宋裕和:湖南汝城人,1927年入党。汝县农会主席,秋收起义后任中央军委三局局长。长征后任新四军军需处长,兼供给部长,华东军区司令部后勤部长。建国后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营房部部长,建筑工程部副部长。*致死。

刘先胜:中将,湖南湘潭人。1924年入党,安源路矿罢工参与者。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一师二团连长。后任红九军团三师八团政委。长征后任新四军一师十八旅旅长。建国后为江苏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杨梅生,中将,湖南湘潭人。1926年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参加秋收起义,1928年入党。后任湘赣红军第三师师长。长征后任中央军委警卫营长,热河军区代理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军长。建国后为湖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刘生标:江西安福人,农民赤卫队长,农协会长。参加开创井冈山等根据地的斗争和长征。建国后任国家经委委员兼物资管理总局副局长。

宋新怀:湖南醴陵人,大革命时期入党。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任共青团特委书记。长征后进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为辽阳市委书记,辽南市长。建国后任湖南省总工会主席。

慕容楚强:湖南浏阳人,1925年入党。秋收起义后任红五军团政治保卫部执行部长。长征到陕北任陕甘宁边区保卫处执行部长,浏阳地下县委书记。后长期从事地下工作。

二、湘南起义诸将:

朱德(略)。

林彪(略)

陈毅(略)。

粟裕:大将,湖南会同人,1927年由团转党。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任红六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闽浙军区司令员。抗战后由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升任一师师长兼政委。解放战争曾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建国后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第一政委。

杨至成:上将,贵州三穗人,1926年入黄埔学习,27年入党。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历任红四军、十二军副官长,红军总兵站站长,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参加长征,1938年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46年归国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军需部长。建国后,任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张际春:湖南宜章人,1926年入党。湘南起义上井冈山任红十二军三十五师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参加长征,任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宣部副部长。*迫害致死。

陈光:湖南宜章人,赤卫队长,1927年入党,参加湘南起义。曾任少共国际师师长,红一军团二师师长。参加长征,历任八路军一百一十五师三四三旅旅长、代师长,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建国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兼广州警备区司令。1954年被打为反党分子,病逝。

赵尔陆:上将,山西崞县人,参加南昌起义,同时入党。任红四军二十九团团长,红一军团供给部长。参加长征,历任八路军总供给部长,冀晋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第二参谋长。建国后,任一机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国防工办常务副主任等职。

唐天际,中将:湖南安仁人,1925年入团,同时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入党。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副连长。参加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上井冈以后,历任红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三十一军参谋长;太岳军区四分区司令员,东野十二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四野二十二兵团政委,防空军政委,总后副部长。

欧阳毅:中将,湖南宜章人,1926年入团,翌年入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上井冈山。历任红四军一纵政委,红五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参加长征,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保卫部部长。建国后任公安部政治部主任,炮兵副司令。

萧新槐:中将,湖南宜章人,1927年入团,参加湘南起义,28年人党。历任红九军团三师、第九团代理参谋长。参加长征,历任八路军一百二十师独立二支队司令员,第二十兵团第六十六军军长等职。建国后,任山西军区司令员。

谭冠三:中将,湖南耒阳人,1926年入团转党,参加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任红一方面军团政委。长征后,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豫皖苏八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建国后任西藏工委第二书记,西藏人民政协主席。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

王紫峰;中将,湖南耒阳人,1927年入党,湘南起义后,逐步升任红一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长征后任冀中军区四分区政委。晋察冀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军委二十兵团六十六军政委。建国后为山西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陈正人:江西遂川人,1925年由团入党,大革命失败后领导万安起义,1928年上井冈山。任江西省委书记,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参加长征,后历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吉林省委书记。建国后,任江西省委书记,八机部部长。

曾志,湖南宜章人,1926年入党,任中共郴州特委秘书长。陶铸夫人。上井冈山后,任中共红四军前委组织干事,闽南、闽东特委组织部长。长征时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抗战时任中共湖北省委妇女部长,1939年赴延安,任中央妇委秘书长;建国后任广州市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谭政文:湖南资兴人,1927年入党。翌年参加湘南起义,任闽赣军区保卫部长。长征到陕北,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地方工作部部长,晋绥军区政府公安局长。建国后任高检副检察长。

伍云甫:湖南耒阳人,1926年入党。参加秋收和湘南起义,任中央军委三局政委。 长征后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建国后任卫生部副部长,中央监委候补常委。*致死。原体委主任伍绍祖之父。1939年4月6日出生于西安,衡阳耒阳市南门外松茂堂人。父亲为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红军电台的奠基人、红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始人伍云甫,母亲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政部顾问熊天荆。

刘型:湖南醴陵人,1926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武汉分校,翌年入党。秋收起义任萍澧游击营营长。1928年率部上井冈山,历任红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八路军南下支队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十纵政委。建国后为农垦部副部长。

王云霖:少将,湖南衡阳人,1926年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后参加湘南起义,入党。由军医主任升任红一方面军第二兵站医院院长。长征后任八路军野战医院院长,晋冀鲁豫边区总卫生部部长。建国后为空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

三、平江起义诸将:

彭德怀(略)。

滕代远:湖南麻阳人,1925年由团转党。任中共醴陵县委书记,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参加领导平江起义。任红五军党代表,红三军团政委,红一方面军副政委。出席共产国际七大,抗战时期,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十八集团军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铁道部长。建国后为铁道部长,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全国政协副主席。

彭绍辉:上将,湖南湘潭人,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平江起义后入党。任红三军团一师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长征后任八路军一百二十师三五八旅旅长,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第七分校校长。解放战争为第一野战军七军军长。建国后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甘渭汉:中将,湖南平江人,1927年入党,翌年参加平江游击队。任五军六团政委,红三军团供给部政委,红二十九军政委。长征后任八路军一百二十九师三八四旅政委。冀鲁豫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十四纵队政委。建国后为二十兵团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第二政委,总政副主任,中央军委纪检书记。

陈再励:湖南平江人,1926年由团转党,平江起义后任五军一纵特务大队党代表,湖北鄂南特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长,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民运部长。建国后,为广西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1957年被划为右派。

吴国华:大校,湖南平江人,平江起义后随五军上井冈山,1932年入党。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军卫生部政委,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政委,华北军区卫生部副政委。建国后任徽州军分区副政委,空军第五预备总队政委。

据党史、军史记载,有文字资料可查的井冈山将领共有九十五人(不含王佐、袁文才)。解放后健在仅四十四人,一人被打成反革命早逝(陈光),一人右派(陈再励),*前政治运动受迫害二人(彭德怀,谭政),文化革命致死三人(不含彭总)。两位沦为叛逆(林彪,黄永胜),善终者仅三十五人(有三分之一在*遭受迫害)。

在没有活着看到曙光的五十一位将领中,三十四人血洒疆场,七人刑场和监狱就义,六人英年早逝,四人被自己人杀害(余賁民:湘鄂赣省委军事部长,1933年初肃反被监禁,死于狱中。宛希先,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军官,红四军十师党代表,1932年被打成AB团杀害;陈东日,黄埔生,中央军委警卫团政委;邓允庭,湘南起义领袖,红四军三十三团团长。王佐,袁文才不计在内,他们为原在井冈山扎营的绿林)。牺牲的将领们著名者如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病故),红六军军长黄公略,十五军军长邓毅刚,十六军政委邓乾元,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红一军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鄂赣军区司令徐彦刚,红二十一军军长胡少海,三军团八军军长李灿,红五军政委张文彬,红七军政委刘辉霄,粤赣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等。而没有留下姓名,或没有文字记载的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更是一个无法统计的数字。

中国任何一部改朝换代的历史都是血写就的,愿先烈们美好的理想不要成为空想。愿他们为之浴血奋斗的事业,永远光明灿烂!

推荐第6篇:出身要如何造句

【注音】:

chu shen

【意思】:

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分:店员~|工人家庭~。

出身造句:

1、他出身于相当富裕的家庭。

2、不论是出身、血统还是教育,你都比我高贵。但是从生活、人品和行为上来讲,我强你百倍。

3、女王陛下给我的印象是,如果不是因为出身的关系,她也许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或外交家。

4、很有可能是,耶稣比我想象的要简单的多,他几乎没有怀疑,也没有后悔,因为他怀疑自己神圣出身只在他死的时候。

5、这个时代所特有的高雅与智慧先于其他一切特质存在于音乐作品之中,尽管是出身乡村的海顿,也绝不缺少这些气质。

6、我梦想有一天各种出身的人都能和谐和平地生活,而不受歧视和迫害。

7、但他们跟朝鲜人类似的特色口音出卖了他们的出身。

8、这种高贵只能来自良好的出身和高级的培养。

9、但是它们不能提供有关试验组中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的信息,诸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与其它药物联合治疗情况以及种族出身。

10、关于你的出身,一定要严守秘密。

11、联盟的社会流动性策略目标是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潜能,不管他们的出身情况如何。

12、根据这份报告,美国最有才华的学生面临诸多成长障碍,有些仅仅是家庭出身问题。

13、在他们看来,美国的强盛与伟大超越了个人雄心,也超越了个人的出身、贫富和派别差异。

14、就像大多数艺术歌曲的创造者一样,舒伯特并非写歌剧出身。

15、我出生的民族有一个主张——人们应该由才智和努力决定他们的命运而不是让他们的出身决定他们的命运。

16、人们当然感觉得到出身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命运:那些出身低微的成功人士受到仰慕,因为白手起家的故事太罕见了。

推荐第7篇:共青团出身高官汇总

共青团出身高官汇总

——现任书记、省长(市长、主席)

注:在共青团中央工作时,至少担任过团中央的部及以上领导职务;在地方团委工作时,至少担任过地市州盟等团委副书记及以上职务

汪洋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1981-1982年 共青团安徽省宿县地委副书记

1982-1983年 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

1983-1984年 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刘奇葆 : 现任四川省委书记

1980.06-1982.09 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1982.09-1983.09 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兼宣传部部长1983.09-1985.11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党组书记,中共安徽省委第四届委员(其间:1984.02-1985.10任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1985.11-1993.08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1992.02获吉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张宝顺 :现任山西省委书记

1979-1982 共青团中央青工部干事,副处长,副部长

1982-1985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85-1991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1991-1993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全国青联主席。

张庆黎 :现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1978.6-1979.1 借调共青团中央工作

1979.1-1983.1 共青团中央工农青年部副处长、处长

1983.1-1986.3 共青团中央工农青年部副部长

王乐泉 :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区委书记

1982年3月至1986年9月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副书记

袁纯清 :现任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

1980年1月—1984年6月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干事、副处长;

1984年6月—1985年5 月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学联办公室主任;1985年5月—1987年3 月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

1987年3月—1992年12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

1992年12月—1997年9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7年9月—1997年10月中央纪委常委,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周 强 :现任湖南省省长

1995.11 调入团中央书记处

1997担任团中央常务书记

1998.6当选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2003.7再次当选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宋秀岩 : 现任青海省省长

1983.1-1983.12 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团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3.12-1989.2 共青团青海省委书记

黄华华 :现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

(1982-1985年任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党组书记)

罗保铭 :现任海南省省长

1981.091984.11 共青团天津市委研究室主任

1984.111992.04 共青团天津市委书记

强卫 :现任青海省委书记

(1987年6月任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

韩正 :现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0年6月至1991年5月,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主持工作)。1991年5月至1992年11月,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秦光荣 :现任云南省省长

1984.12-1987.2共青团湖南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省青联主席

姜大明 :现任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1982年1月至1984年6月团中央组织部干事;

1984年6月至1986年1月团中央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

1986年1月至1987年4月团中央组织部组织处处长;

1987年4月至1990年6月团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1990年6月至1991年12月团中央组织部部长;

1991年12月至1993年5月团中央常委、组织部部长;

1993年5月至1998年2月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6年3月至1996年5月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1998年2月至1998年6月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

孟学农:现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山西省代理省长。

1983年11月至1986年11月,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黄小晶 :现任福建省省长

曾任共青团福州市委统战部部长、共青团福州市委书记

韩长赋 :现任吉林省委副书记,吉林省省长。

1986年至1990年,共青团中央常委、宣传部长。

1990年至1994年,共青团中央常委、青农部长。

李成玉: 现任河南省省长

1978.6-1983.9 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书记、党组书记

杨晶 : 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1983.10-1985.11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盟委书记

1993.06-1996.03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

张高丽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

(1970年8月为石油部茂名石油公司工人,秘书,政治部团总支部书记,公司团委副书记。)

陈建国 :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1969年3月为山东省烟台小钢联工人,车间党支部书记,厂团委书记)

王三运 :安徽省省长

90年7月起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

地方领导,在青年时代,当然也是出类拔萃的、优秀的。担任过团组织的领导干部不足为怪,如果算上各省市区的常委级的干部,那会更多,

比如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1995年1月任共青团中央青工部部长;1995年10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其间:1997年3月至5月在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1993年9月至1997年6月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读在职研究生);1998年11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2001年6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副部长级),全国青联副主席(其间: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读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12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另一位常委徐立金——1983年9月任共青团合肥市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1985年7月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1990年5月任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党组书记;

还有赵树丛——1978年6月任山东医学院团委副书记;1985年2月任山东医学院团委书记;1985年8月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86年1月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山东省青联主席(其间:1987年7月至1988年7月挂职任山东省临邑县委副书记);1992年8月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党组书记;1993年2月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党组书记,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刘春良——任共青团河南省委宣传部干事、秘书(其间:1983年3月至9月挂职任共青团遂平县委副书记);1983年9月任共青团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再如浙江省

夏宝龙——曾任共青团天津市河西区委常委、副书记、书记;

王辉忠——曾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党组书记;

巴音朝鲁——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副书记、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常务副主席,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主持常务、副部长级)、全国青联代主席,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主持常务)、全国青联主席;

李强——曾共青团瑞安县委书记;

葛慧君——曾任共青团诸暨县委副书记、书记,共青团诸暨县委书记、诸暨县璜山区委副书记,共青团绍兴市委书记、党组书记;

几乎每个省都能找出多位共青团出身的地方领导干部。

推荐第8篇:出身寒门的大学生

出身寒门的大学生

大学教育农村学生真正的问题也许不是寒门是否出贵子,而是寒门无退路。

为什么在内地批评到现状,往往得到年轻人的支持喝彩,而这个群体又偏偏热衷于报考公务员?七年来,我比较贴近今天的大学生,心里时常蹿出类似的想法,曾经在“2009年上课记”里写过“割裂的人”,最近两年又有了新鲜的理解和实例。

“潮”比曾经的憧憬还远

大学就是“营盘”,学生是“流水的兵”。今年的高校新生报到,校园依旧又拥挤喧闹了几天,随处能见到东张西望的年轻人,后面紧随着手拉肩扛的父母。就我调查,能百里千里送孩子来我所在这偏远的海岛学校报到的,在八千多新生中不足三分之一。更多不可能来的是在田里的农民或在各城市角落里的农民工,他们可不敢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一步,农民工家庭多数不只一个孩子,如果停了工,他家里交不上学费的很可能不只一个学生。网上常见夸张的奴仆般的父母给潇洒时尚子女拖背行李的贴图,招来骂声,在这所普通高校里,我没亲眼见到。

就在秋季开学前的7月底,我在东北长白山区露水河镇林业局宾馆住过两天,中午晚上两个“饭点”,餐厅里很多人面有喜气,鱼贯而入两小时,又鱼贯而出,人人都喝得脸上红通通的,餐厅因忙不过来不对外开放。宾馆的人说每年这时候都连天办“谢师宴”。我问:都是哪的?回答:都是这街上的。我问:农村考上的呢?回答:下边?下边的就啥也别说了。我再问:毕业后有回来的?回答:费多大劲考上,还回来?回这瘪地方?夜里,当地电视台播一个节目叫“金榜题名”,学生的大头照片配在大红底上,每人停留几秒钟,下面列出考中的学校名称,一个接一个轮番不止。

一转眼,从“谢师宴”和“金榜题名”穿越进了大学的年轻人就探头探脑出现在身边。有关统计数字说,2011年高等教育招生录取的农村学生约占30%,其中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比例不到两成,中国农业大学农村生占三分之一,北京大学在2010年只有一成,清华大学2011年来自县以下的学生不足两成,1980年代清华的农村生大约占二分之一。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一线名校”出来的学生就业才比较有保障,而在教育公平上始终处于劣势的小地方普通人家和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比起20年前或30年前,现在想进入一线名校是难上加难,这一先天弱势者大多涌进二三线城市的普通大学。我们这海岛学校恰恰录取了更多的农民之子,按我的粗略计算,连续几年都超过一半。

农村生集中挤进非一线名校,很快会有失落感,他们发现身边太多的不如意,校内校外都看过了,和电视上网络上斑斓光鲜让人心动的生活差距很大,他们叹气啊感叹啊,后悔没考好,没进得了大城市名学校。其实,今天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存留着粗鄙肮脏的城乡接合部,从北大西门出去几百米也好不了多少。但他们心不甘,苦熬了12年分明应该熬出更时尚更现代的好生活,打开电脑就能看见的那些“潮”,忽然发现其实离得很遥远,甚至比曾经的憧憬还远。他们短促鲜嫩的人生一开始就遇到不公,很多愤懑自然会滋生。

课上读了食指诗歌“相信未来”的一个中午,有个女生随我离开教学楼。她问我:老师你相信未来吗?我得实话实说,我说:我不信。她说:我信,我什么也没有,只有拼未来。这是个湖北姑娘,父亲在北京打工,老家还有弟弟在读书。和她分手后,我想到一年前,北京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跟我说,他虽然每接到老家人的电话,都会叮嘱要供孩子读书,其实自己也知道这已经不是心里话,他家乡也在湖北,他们那儿称呼刚毕业的大学生“废人”:苦活累活技术活都干不来,做什么都不会,白花钱白念书,不就是废人吗?

进大学后才看了第一本不是教材的书

两年前我教过的学生卢小平来做客,他大三了,从大一起一直在肯德基打工。坐了两小时,几乎都是他在说,我在听,说他在肯德基打工一年多的各种趣事,他骑什么样的电动车去送外卖,配有什么样的头盔,遇到什么样的顾客,善良的女人和无理的富人,平时怎样考核晋升,集体组织的旅游。他说,老师我这下知道了,“旅游”就是坐车到一个地方下车转一圈,再坐上车回来。这个贫困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这次出游之前是没有过“旅游”的。我实在没想到,在一家快餐店里见到的琐碎细节对于这个乡下来的孩子,会这么盎然有趣。我问他晋升没。他说提前好几天就背题了,最后还是没考上。老员工提醒过要送礼的,但是卢小平说他不想“那样”,不想学那个,他说:这个我还是坚持,即使没录取也不抱怨。起身离开前,他忽然抱歉说:怎么全是我在说呀,说得太多了,耽误老师休息了。卢小平是带了礼物来的,两包当地的茶,非要给我。我说你怎么能带礼物呢?其实我不该说出“礼物”两个字,这让他有点不安,连说几遍:是我奶奶说的,看老师不能空着手,是看老师嘛。不知道他奶奶是个什么样的老人,不知道他老家江西是不是也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牌。我知道这个学生平时沉默腼腆,他来做客或者就是想说说话,自由流畅快乐地表达。两小时里,他一句都没谈到在学校看了什么书听了什么课。

连续做了五年问卷调查,关于课外阅读一项统计,被读到最多的是早已离世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而一个大二学生说,进了大学她才看第一本不是教材的书:王朔的《千万别把我当人》。我接触的这个大学生群体,跨过了人生的18岁,已长大成人,在来大学之前几乎没有课外的阅读,他们的意识里灌满了教科书,甚至连中国乡间千百年来形成的乡规民约、最简朴的道德传输也缺失了,空了巢的乡间没有唠叨,没有戏台,没有族群间的温暖和约束,有说服力的可信赖的道德对他们是空洞状态。所以才有学生在看过好莱坞的《闻香识女人》后,说那个中学生很虚假,保送哈佛,这么大的诱惑谁能放弃,告密又有什么,要保护的又不是家人朋友。

年轻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已经一路混沌一路后退,只剩了本能,既有本能的嫉恶如仇义愤填膺,又有本能的趋利避害实用哲学,刀枪剑戟,该用哪个操练哪个,不觉有矛盾。

一个女生兴致勃勃去上海看世博,回来对我说,原来没怎么见过红绿灯,到上海吓得够呛,那么多人啊,很怕看错了灯。中国的12年基础教育,没有课文和老师告诉乡村的孩子什么是红绿灯,这类常识都缺失,怎么能去要求他们有完整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毕业后再想做农民已不可能

曾经,讨论一条新闻,我问,如果你目击了一个事件,你知道事实,在需要站出来作证的时候,你是选择沉默还是说出真相。两个班的学生反应截然不同,大三的教室里顿时安静,神情僵住,鸦雀无声。

下课后,一个女生对我说:老师,出来作证的人比死了的还惨。

另一女生说:我得问我爸爸,他让我说我就说。

而大二那个班级历来踊跃,听我一说,立刻有三分之一人攒动举手:要说真相!

我对刚放下手的他们说:请你们设身处地,我相信真的事到临头你们会害怕,当举手没有丝毫风险的时候,这选择不难,而坚持正义必定有风险。一个人的本性里有害怕,同时也敬仰正义和英雄,和后者比,害怕更该是人的常态。现实往往以理想主义的失败收场,因为人不能不害怕,不能不自保,这个更真实,眼下的你们只要坚信,这世上是存在对和错的。

另一次,我在课上说“活着就是挣扎”,没几天,收到学生短信问,怎样才能找到表达“活着就是挣扎”的场景,她要赶作业。现在这同学已经毕业,曾经想回广西老家,在首府南宁找份工,离乡下的父母近一点,但她父亲不同意,说你不要回来,回来我们帮不上,你就要到外面闯,她在海口找了份工作。大学四年,父亲从不主动给她电话,父亲对她说得最多的就是:没啥事挂吧。她一工作,父亲总来电话问这问那。她跟我说,这回明白活着真是挣扎了。

20岁,两手空空,看不见未来,这些在作业中自称“小可怜虫”的人,几乎被那个庞大而完全不可控的社会给吓着了。有人告诉我,接到一同学短信说:咱们俩一起去死吧。他就回答:好啊,你快来吧,我先把你杀了。说这些的时候,他表情平静,还带点笑意。我说:怎么就说到了死,这不是随口说着玩的。他说:就是嘛,所以我没搭理他。

9月,我买了几本书分发给他们自愿传递阅读,10月,有一本书已经默默无声地传回到讲台上,并没收到一个人的阅读反馈。读书重要还是吃饭重要,吃饭重要;义愤重要还是吃饭重要,还是吃饭重要。

他们正在努力向前看,发现看不到路径,而很多来自乡村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一旦把户口迁到大学,再想迁回去做农民已经不可能,曾经他名下的土地被收回了:你念了大学,变成吃红本的,是国家的人了,户口只能落在镇上。出来四年,土地没了。所以,真正的问题也许不是寒门是否出贵子,而是寒门无退路。 他们是懵懂着靠本能长大的一代,没有一份工作等着他,他就心虚得很。在这种状态下,让他们选择无所畏惧地去捍卫理想,不真实,甚至不道德。至于想挤进公务员系统,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很少有人动那念头,那是一线名校的事儿。他们有份工就行,月月领薪水就行,与其让他们担当,不如先等他们找到饭碗。在“揾食”的过程中,等待担当的自然发生,让我看,几乎是必然会发生。

推荐第9篇:人有四种出身

人有四种出身:地区出身、家庭出身、教育出身、职业出身。你能够通过奋斗改变的只有后两者,但你可以影响并且决定你孩子的前两者。专业是连接教育出身和职业出身的重要纽带,选择什么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从事什么职业,而从事什么职业也就意味着你会处在什么阶层。

2006年,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推出了一本惊动全国的新书,在这本名为《下流社会:新社会阶级的出现》的书中,三浦展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下流社会”。当然三浦展笔下所描述的“下流”,并不是中文词汇的习惯思维--指向道德品质,也不仅仅是收入的低下,而是指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等全都较之一般人更为低下,概而言之,即是“对于全盘人生热情低下”。

三浦展这样解释,“在年轻一代人中间,职业生涯的„终身雇佣制‟早已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而烟消云散;他们走向个体化,离群独处,无论工作意愿或消费意欲都在急速下降之中。”所以,三浦展提出警告:一种与过去的朝上、往中流进发不同的“下流”社会性格正在蔓延。根据三浦展的研究,他将这个群体概括为四个特点。首先,热衷于上网,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达80%,宁愿宅在家里上网,也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其次,男性无法从自我主张的路中走出,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对社会不满;第三,只要就职成功就算胜利,其安全感和满足感也会大大加强;第四,即使是毕业多年的大学生,也基本没有长远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除此之外,三浦展还特别注意到,所学专业和这个群体也有明显的关系,语言、广告、艺术、哲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严重偏低,占到整个下流社会群体的近四成。什么是好专业?

无独有偶,与日本一衣带水的中国也面临相似的情况。

根据研究机构麦可思2011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哲学、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美术、艺术设计等十个专业被列为就业前景最不被看好的本科专业,予以红牌或黄牌警告,并提醒考生慎重选择。所谓的红牌或黄牌警告是指,该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与此同时,2011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也对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几个专业发布警告,并指出连续三年就业率低于60%,就有可能面临专业彻底被摘牌的危险。

人人都想有份好职业,但好职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好专业。可好专业是什么呢?

30年前,只要考上大学,不管什么专业,都意味着鱼跃龙门从此端上了铁饭碗;20年前,只要选择一个与经济、市场或管理相关的专业,都可以抢占职业先机,从此占山为王;10年前,只要你会写几行代码,或者创意够绝胆子够大,也都还能搭上互联网的末班车;

而如今,文学、哲学、美学、数学等曾经叱咤一时的专业,都面临没有学生、隔年招生或停止招生的尴尬困境。

并非学生对这些专业不感兴趣,而是学习之后连生计都难以维持,谁还会冒死去学。假若你真有强大、坚定、献身的信念,可能面临的困境是:在这个专业上摸爬滚打18年才有资格和公务员喝咖啡。所以下流专业并非仅仅指就业低、待遇差,更指那些职业和阶层上升无门的专业。

人有四种出身,地区出身、家庭出身、教育出身、职业出身。你能够改变的只有后两者,但是你可以影响并且决定你孩子的前两者。

专业是连接教育出身和职业出生的重要纽带,选择什么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从事什么职业,而从事什么职业也就意味着你所处什么样的阶层。在当下中国,教育和职业依然是完成阶层跃升的最主要方式,所以考取一个怎样的大学,选择一个怎样的专业,直接关系到生活在哪一层。

除了教育和职业外,女人比男人多一个人生跳板,那就是婚姻。所以,观察一个女人愿意嫁给什么职业的男人就基本可以判断出,一个专业的前景和它的职业声望。

30年前,女性理想的伴侣是手持一本萨特文集或雪莱诗册的哲学、文学男。他们心忧天下,关心粮食和蔬菜,是匡扶社稷的改革家;20年前,女性理想的伴侣是抛弃公职、勇敢下海,并且懂得市场经济的创业男;10年前,女性理想的伴侣是精通互联网技术、留过洋的海龟男;现如今,这些职业的男人统统都out了,真正受欢迎的还是享受权力垄断福利的公务员。现今大学生,不管是学文学的还是学市场营销的,他们都在想如何才能考上公务员,这样看来,大学最应该开设的是讲述为官之道的专业。

2009年中国社科院全国 社会阶层调查课题组发布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除了“科学家”这一职业的声望等级稳位居榜首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如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等职业有明显跌落趋势。而政府、党群组织干部等职业的声望则上升明显。在职业声望衡量指标中,被访者普遍认为职业报酬和职业环境比社会贡献和专业复杂性更重要。下流专业的三个成因

什么专业工资高?什么专业好就业?什么专业受追捧?而什么专业又遭人摒弃?一部大学专业的生长与消亡史,就是一部观察中国社会发展的微观史。

专业的消亡,不外乎以下三个因素:就业至上主义、市场至上主义、国情至上主义。当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时,大学生依然是天之骄子,学生们不管学什么专业,都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因为在国家“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政策之下,没有人会有就业的焦虑。

根据浙江大学哲学系1979级学生赵振江的回忆,“当时班级有27人,毕业分配时有5人到了浙江省社科所,3人留学任教,2人到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还有2人到浙江省省委党校,其中还有不少分别回到地方所在的高校或者科研所任职。”

不过这种“铁饭碗”到了1996年前后就逐渐消失了。因为在之后的第二年,中国针对高等教育有了全新的颠覆性的思维,在“扩大内需,刺激增长”的方针指引下,高等教育承担的不仅仅是培养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发展。这种思维也延续在学生选择专业的过程中,所以经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英语、企业管理、计算机等学科成为热门。那一年,来自安徽农村的学生董小琳一脸稚气,兴高采烈地报完名后心里却并不舒服。交完1000元学费后,她有些后悔,如果三年前考取师范当一名老师的话,也许家里老父母不用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却愁白了头。更关键的问题是,接下来四年的生活费怎么办?工作又在哪里?

而董小琳的焦虑仅仅是开始。从1998年起,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疯狂扩招阶段,年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70万增长到2011年的675万,而在校大学生人数也达到了创纪录的2500万。大学不再是培养关心国家命运与社会发展的独立人才,而仅仅是就业员。就业至上主义导致的结果是,他们刚一入学就要考虑就业,哪有时间培养“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或许连董小琳当时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在潜意识里他们已经把上大学当作一项投资,需要考虑投入和产出比。假如选择自己喜欢但就业率很低的专业,就意味着回报的高风险。而人的本性天然就会回避高风险。所以选择一个热门的专业不光是就业率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更小的风险。

对于高校来讲,为市场经济服务是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内在要求,所以他们也很热衷于开设热门的新专业。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统计数字显示,1998年全国高校登记在册的本科专业数量是306个,但是到2010年再次统计时发现,光新增专业就达到了300个。这些专业九成以上集中在经济、管理、建筑、工程等领域。而许多规模较小的高校为了吸引考生,采取先斩后奏,先招生后申请专业资格的方式招揽生源。这样一哄而上造成的局面是,到底全国有多少个专业,估计连教育部也不清楚。

然而,经济运行是有周期性的,这样完全跟着市场走,导致有些专业刚开设几年就关闭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专业就面临此种困局。市场至上主义导致的结果是,大学专业设置完全跟着市场走,完全为市场服务,大学也不是引领人类智慧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机构,彻底沦为文凭加工厂。大学干了政府的活儿。

第三个原因是,在引进现代大学制度和专业设置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中国国情,甚至许

多专业的基本理论都被“中国特色”。例如,传播学四大先驱施拉姆曾说,媒体有“守望环境”的社会职能,但是引进中国后该功能被中国特色为“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过分强调中国特色导致的结果是,新闻、法律、历史、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被沦为权力的守望者,而非自由、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下流的大学与下流的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在某高校讲演时曾做过一次小调查,问在场的大学生谁还敢对着自己的父母说,“爸妈,你们以后不用工作了,我养你们”。结果400多人的现场居然没有一个人敢举手。

于建嵘是搞社会问题研究的学者。他还清楚地记得1979年,当自己考上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时,对母亲说的就是这句话。那个时候考上大学不仅意味着,于建嵘告别了居无定所、到处漂泊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一家成为城里人。“工作转正之后他每月可以拿到54.5元,而大学生是可以预支工资的。我母亲高兴得不得了,她说这是她一生中感到最荣耀的事情。”改革开放的30年,本质上就是打破各种约束和垄断,给每一阶层的人在追求财富和身份上提供可能。而正是这种对内的改革与对外开放,才形成今日的上行中国。不过当改革渐入深水区后,先富并没有心思来带动后富,上流阶层并没有形成上流的市民社会,而是变成了权力阶层。他们不去革新技术、修建基础设施、从事福利事业、争当公共领袖、为平民争取权益,而仅仅是把“上流社会”习惯地穿在身上、顶在头上。

目前的中国就像爬楼比赛,先上楼的人撤掉了梯子,后来者发现即使再努力有些楼层你也是怕不上去的。现在的大学生即使工作了也多成为蚁族、房奴,蜗居、挣扎在城市边缘。身体和心理上并不能主动融入城市,担当现代市民。

2011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有一个很有争议的男嘉宾,这位哈佛大学高材生问“当有500万的时候,你会做什么?”这些貌美的女大学生几乎都回答,买房、旅行、帮父母买东西。这样的回答让他很挫败。他怀着沮丧和悲愤的心情说,“500万只是一个比喻,意思是说当你拥有很多资源或者很强能力时,你会做什么。当然不是存款,而是帮助更多的人。因为能力越大也就意味着责任越大。”

市场化、官僚化和平庸化毁掉的不仅仅是中国大学和大学生,更是一个社会存在的基石。“这种短视的观念严重挖空大学文化的基石,腐蚀现代精英的人格品质。也必定会让中国社会在未来付出沉重的代价。”(北大教授温儒敏)

推荐第10篇:“出身”与“出生”(词语辨析)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所决定的身份。如科班出身、贫农出身。他贫农家庭出身,后来又参军,复员到地方上当了干部。昆曲是幽兰,十分清雅,现在科研出身的、传字辈的已寥寥无几了。

出生,是诞生的意思。如:我是1924年出生的,历经坎坷,风风雨雨,而今已届古稀之年。

身,本义指身躯,引申义为自己、本身、身份。组成的常用语词有:身世、终身、身临其境、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等。还有,杀身成仁,不能写成杀生成仁。

生,本义是生长,引申义为生存、平生。组成的常用词语有:一生、平生、丧生、贪生怕死、九死一生、起死问生等。还有,舍生取义,不能写成舍身取义。

第11篇:军人出身的新村建设者

军人出身的新村建设者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大大小小的实验区不下一百处,著名的有晏阳初在河北定县(今天的河北省定州市)开展的平民教育运动、梁漱溟在山东邹平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及陶行知的南京晓庄师范。虽然这些旨在改造农村社会的运动已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但是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后人评说不尽。你所没有想到的是,在那些几乎全是由知识分子发起的乡建运动中,竟然有一处军人主持的新村建设实验区,它的主持人就是段绳武将军。

务农世家出身的现代军人

段绳武原名段承泽,1897年出生于定州市高头村,“家世务农,幼年肄读私塾,聪颖过人,品德醇厚,稍长益赋雄心”。后因受武训乞讨兴学事迹所感动,改名绳武。

他15岁从军,在北洋军王占元麾下当兵,一点点靠战功升上去,老直系的王占元部被后起之秀孙传芳接掌后,段绳武成为孙传芳麾下的一员大将,先任第9师师长,后为第1军代军长。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孙传芳大败,段绳武收拾残部于泰安,后移防宣化。1929年,段部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7师,段绳武被任命为该师师长。1930年辞官闲居北平,离开了混乱不堪的军界。

段绳武第二次从军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后国共二度合作,冯玉祥、陈诚都力邀段绳武出山抗日,傅作义则建议他去做军队后勤补给工作,段绳武于是再披戎装。在武汉期间,段绳武认识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而相居为邻。周恩来很重视段绳武对伤兵考察后的设想,总政治部在审查了他的报告后,决定派段绳武为“后方勤务部总政治部中将主任”,主管全国伤兵工作。

在段绳武的主持下,首先设立了伤兵招待所。在备战区设立若干招待所,从作战前线每15公里设一招待所,向后一直延伸到后方医院。第二,成立政治大队。大队队员思想较进步,到各地伤兵医院慰问演出,还教伤员识字、代写书信等各种服务。第三,成立伤兵教育委员会。聘请社会知名人士研究伤兵教育事业的设计、开展与推行。第四是建立荣誉军人(当时对伤兵的称呼)职业协导会与“伤兵之友社”,解决伤兵退伍后的生存问题。第五是设立监理员室,旨在防止后方医院、残废教养院的贪污、剥削、医疗事故的发生。

段绳武主管伤兵那三年,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有时半夜想起什么,还要把其他同事叫起来,段绳武也因此被尊敬他的人称为“荣军之父”。但是在他44岁英年早逝后,国民政府后方勤务部这一项工作从此空缺,但他开创的荣军事业却没有就此止步。

创办“河北新村”

1931年夏,段绳武开始到包头创办实业,经营电灯面粉公司。遂又亲临河套实地考察,发现包头到宁夏之间,不仅沿黄河土地肥沃,还可通汽船航行,即写报告呈交山西军阀阎锡山,经批准后购置了一艘名为“飞龙”的汽船,开始在黄河包头至宁夏段试办航运。同时经营电灯面粉公司,还在包头周边洼地试种水稻获得了成功。

1933年夏,黄河在冀、鲁、豫三省先后溃堤,沿河地区遭受洪灾,尤以河北省长垣(今属河南省)、濮阳(今属河南省)、东明(今属山东省)三县灾情最为严重。段绳武得悉情况,速回河北省,与省内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名流(如末代状元刘春霖)联络,发起组织了“河北移民协会”,以垦发边荒、救济贫民、建设新村为宗旨,实施向西北河套地区移民。

同年冬季,段绳武就移民事宜上书河北省政府,取得省政府支持,下文明令各县协助办理。但因当时官场流弊,地方官员都想乘机捞点油水,捞不到油水就不积极宣传、办理,一些人又对段绳武移民西北持怀疑态度,第一批只移民30户,又多抱着到大西北发财的动机,目的达不到多数又返回原籍或别走他地。1934年春,段绳武亲赴灾区各县动员,从长垣、濮阳、东明三县移来第二批灾民320人,安置在包头东南郊南海子。1935年春,又移来第三批河北灾民457人,先后安置于萨拉齐新农试验场和包头南海子。同年5月,段绳武又组织了第四批河北移民331人,多来自长垣、濮阳,另有开州、深县、安平、肃宁等县人氏,被安置于河套五原西20公里的新公中和曹柜。

为安置这些移民,移民协会花两万元钱向五原地商王同春之子王乐愚购置了700多顷“永租地”(即地商向达拉特旗王爷包租的具有永远耕种权的土地),其中有当时可耕地200多顷,其余皆为枳芨丛生、红柳遍地的荒漠碱滩,茫茫一片,实际有800余顷。移民一到,段绳武即抓紧时间组织生产,青壮年劳力挖渠播种,妇女儿童割红柳刨枳芨,割了红柳刨了枳芨,一是有利于垦荒耕种,二是红柳、枳芨可用作烧柴,还可编织盖房用的笆子或制作农具。由于组织得力,大家积极性高,当年不误农时地播种了数十顷大秋作物,秋天获得了较好的收成,让3万多口人有了饭吃,也由此安顿了人心,有的灾民便给老家的亲友写信,说这地方“棒打兔子瓢舀鱼,灶火圪??逮沙鸡”,是个养穷人的好地方。第二年和第三年,又有一些农民陆续迁移而来。

据统计,自1933年冬至1935年夏,河北省移民协会组织了4次移民,共移330余户,1100多人。开支安置费9万多元,除河北省灾区救济会拨款5万元外,其余皆为移民协会募集。按河北移民协会相关条例规定,移民一到,即按户拨田贷款,每户土地100亩,贷款400元。第一年自由组合,开荒垦殖;第二年起,可独立经营,至还清400元贷款后,即可成为自耕农。移民对此“耕者有其田”的做法很是满意。

移民基本安顿下来之后,自1935年4月起,段绳武开始组织实施“新村”建设。首先在包头南海子西南数里处,建立了“河北村”;1936年,又在五原新公中东南建立“河北乡”。“河北乡”由南、北、中3个村子组成,南村30多户,多为长垣、濮阳、开州县人,以时任河北省民政厅长张吉墉之字幼青命名,称幼青村;北村最大,有五六十户,亦多为长垣、濮阳、开州县人,以时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哲元之字明轩命名,称明轩村;中村40余户,多为深县、安平、肃宁县人,以时任河北省主席冯治安之字仰之命名,称仰之村。新村建设为统一标准,四面筑四方围墙,迎南居中开大门,围墙四角筑有炮台,以防匪患;村正中为公共活动场所,有花园、运动场等,运动场中心立一高高的木架,上悬一个为招集村民集合时敲响的大钟。北面靠围墙与南面大门遥遥相对,修盖一溜20多间正房,正中为村礼堂,兼作小学教室,两边分别为村公所、合作社、仓库、碾坊、磨坊及其他手工业作坊,还有车棚、畜圈等。村内四处,按一定距离,分建村民房舍,一排排井然有序,每户房前留一块空地,供住户种菜,并专有一条小渠引水入村,供各户浇灌菜地。“河北第二新村”南、北、中各村分设村长、副村长,管理村中大事;还建立了村民大会,负责村长的选举和罢免,以及制定或否决村民公约等事宜;另有监察委员和调解委员,分别组成监察委员会和调解委员会,各司其职。以上属村级权力机构,另外还有以下群众性组织:

自卫团,组织和训练青壮年村民,负责维护本村的治安保卫。经段绳武申请,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拨给步枪100支、手榴弹50箱,供“河北第二新村”自卫团使用。

教育委员会,负责办学,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段绳武曾到山东曲阜、泰安、唐邑等地考察,回来后倡导以“武训精神”募集资金,先后在包头南海子和五原新公中两个新村各建了一所小学,学校实行半农半读,授课与生产劳动结合,学以致用。

良心省察会,负责对村民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比如让村民通过到礼堂瞻仰挂在墙上的孔子、孟子、关羽、岳飞等古代圣贤和英烈的画像,引导村民见贤思齐,激励忠勇爱国的志气。同时还组织村民绘画、赏画、唱歌、演戏,扭秧歌、踩高跷――以寓教于乐的形式,给村民以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村民自治会,公举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组成村民自治会,以自治的方式协助管理村里诸多闲事,如劝说和监督村民戒吸大烟、不赌不娼、不盗不劫、安分守己、勤俭持家,还要说服村民节约存粮,以备灾荒。

此外还建有合作社,分信用、供给、运销、利用4个分社,分别负责办理村民储蓄、物品供应、农副产品销售以及改善村民文化生活等方面事务。

就这样,昔日的段师长,变成了段村长。他把全家都带到了荒原上,脱掉皮袍皮鞋,布衣蔬食,跟农民一起劳动,一起开荒。他为开发包头把个人全部资产消耗殆尽,全家搬到“河北新村”后不久4个儿子都染上肺结核,并发脑膜炎,因当时包头缺医少药,其中一个患重病的儿子终于不治埋在了转龙藏的地方。另三个儿子在送到北平亲戚家一个半月之后,妻子王庚尧收到了三个儿子全部夭亡的噩耗,身边只留下2个女儿。

移风易俗集团结婚

“河北新村”在解决青年村民婚姻大事方面,也有移风易俗之举。新村建立之初,移民中男多女少,一些青年男子的婚姻就成了问题。为此,在七七事变前,段绳武与北平救济院取得联系,得到院方热情支持,愿将院内抚养成人的孤儿女子嫁到新村。于是他在新村选好单身青年男子,每人照一张照片,寄往北平救济院,院方将这些照片发给院内的当嫁女子,女子们看照片选人,选好了就将照片带在身上。然后由新村和救济院共同负责,护送这些女子来到新村,凭所带照片认夫,结婚成家。这些女子从北平动身时,新村给每人两件布袍、两身单衣作为嫁妆。北平市政府也出资给每位姑娘买了一件旗袍、一个柳条箱作为陪嫁。

以此方式,1936年冬和1937年夏,两批共从北平救济院接来30名女子,第一批10名女子,均嫁到包头南海子的河北第一新村;第二批20名女子,则嫁到了五原新公中的河北第二新村。这第二批20位姑娘离平来绥时,正值北平市政府组织“1937年暑期西北考察团”到绥远考察,有关方面通过联系,便决定让这20名姑娘随考察团同行,考察团也便接受了顺路护送这20名姑娘到绥西结婚的任务。

当旅行团一行到达五原时,七七事变已经爆发,绥西各地也同样掀起了抗日热潮。就在这民众抗日热情高涨的气氛中,考察团护送20位姑娘来到新村,目睹并用照相机记录下了她们的婚礼。

1937年7月18日太阳升起之时,在河北第二新村中村即仰之村,几辆牛车拉着身着浅色旗袍的新娘们来到村中广场,身穿白褂蓝裤的新郎们早已在这里等候,他们带有羞涩的目光瞄着自己的新娘,怀抱鲜花的儿童最先迎上新娘,把刚从田里采摘来的带着露珠又散发着清香的豌豆花分送到她们手里。然后新娘们手捧鲜花,和各自走上前来的新郎一起,并肩走入礼堂。在司仪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北平和新村的父老乡亲,然后夫妻对拜。婚礼结束,全村百姓热情欢呼,大家拥着20对新郎新娘,扛着锄头或钢枪到村中广场,喊着口号游行了一番,以表民众的抗日热情。还有的手持钢枪的新郎与手捧鲜花的新娘请考察团的记者给照了合影。

1940年7月,段绳武因劳成疾在重庆逝世。临终前呓语,依然说,我要回河北新村,做村长去。段绳武建立的河北新村是开发大西北的第一波力量,也是乡村建设运动中绝无仅有的由军人而为文化建设的罕例。历史的风尘掩盖不住曾经的辉煌,段绳武和他的新村事业终于浮出了水面,让我们看到了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

第12篇:规划出身MUD申请总结

规划出身MUD申请总结

申请者, 推荐人

本帖最后由 biyue881114 于 2011-4-26 16:43 编辑

首先说说我的背景吧

学校:985,211,国内综合排名前十

专业:城市规划

GPA:3.6

G:470+730+3T:29+27+22+22

一个城市设计竞赛小奖,若干项目经历,实习经历,推荐人全是带过我项目的本校教授

总得来说,没有很大的缺陷,但也没有很大的亮点,觉得自己就是那种特别不显眼的申请者,唯一优势的地方就是实际项目的经历较为丰富。

申请方向:

urban design

申请学校:

USA(4):UCB, Umich,WUSTL,UT-austin

EURO(1):TUD9 V?, @9 E; x5 p

ASIAN(2): Tokyo U, HKU

申请结果

OFFER: WUSTL $1,5000

AD:Umich, UT-austin, TUD

REJ: Tokyo U, UCB

PENDING: HKU

关于出国和方向

上大学前从来没听说过城市规划,高考失力误打误撞地学了这个专业,还一学就是五年,每次别人问我说学什么专业,我说学规划,他们都以为是搞城管的,再一问你大几,我说大五,他们都特不能理解,似乎说你一搞城管的还要学这么久干嘛?不了解的人都会认为规划是个特忽悠的专业,但事实呢,我们学了两年半建筑设计,一年景观设计,一年城市设计,从建筑结构到园林植物,从道路交通到生态系统,从小区规划,公园设计到城市总体规划,从素描,水彩,CAD,SU到GIS,SPSS我们都要学,5年,我们学了250个学分,熬了不知道多少个通宵,渲死了不知道多少次电脑,交了不知道多少张图,可是到最后,却不知道我们真正的看家本领是什么?做建筑不如建筑学的人呢,做景观不如景观的人,搞经济地理不如社会学的人,我们似乎什么都会,却又什么都干不好,所以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方向,这就是研究生的意义所在,选择一个你感兴趣和擅长的方向继续深造,因此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独当一面,国内的研究生生活不过是本科生活的延续,不过是帮导师做更多的项目,继续上一些无聊的思想品德课和听老师吹嘘自己的各

种游历和经历,对于真正想在专业上进一步深造的同学,出国是最好的选择,可是不同于别的专业,规划出国很难有直接对口的专业,首先,欧美国的规划教育就不尽相同,欧洲规划主要设在建筑学院下,比较强调形态设计和政策控制的结合,这个比较符合国内现在的规划教学,一般要求本科是相关专业毕业,而美国的规划一般设在公共政策学院下面,强调公众参与和法规的制定,对本科专业无限制,有少数学校的规划分在建筑学院下,但也多强调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对具体形态的设计很少,事实上,如果是对土地利用和大尺度规划感兴趣的同学,我认为欧洲是比较好的选择,应该说,欧洲的规划更适合国内现行的规划教育和体制需求。但是我是一个对总规,控规这种偏平面和文字的东西不太感兴趣的人,比较喜欢单纯的形态设计,但又受不了建筑学那种完全个人意志的疯狂和发散,在一定的规则里发挥点个人想法,是我比较擅长和中意的,我不是一个设计的狂热分子,也没有多么远大的职业目标,只是在综合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和喜恶后选择了城市设计作为我的申请方向。

关于选校

确定了申请方向以后,就开始选校,选校首先就得选国,个人认为欧美的设计各有特色,欧洲比较传统,重视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美国相对大胆,更有活力和多样性,但是教学并不如欧洲扎实,在城市设计上来说,旧城的改造我们需要学习欧洲,可是新城的设计我们又需要学习美国,可是从现实情况来说,中国现在所处的城市化发展阶段最多的还是新城的建设,中国的各大城市都在竞相效仿美国的大都市,可以说,美国的都市发展模式现在在中国还是占有主流地位,所以不管从个人兴趣还是未来发展上来讲,我还是主申的美国,只是悲剧的是美国开设有MUD的学校就不超过十个,加上很多学校要求必须有建筑学学位,我最后选择了4所,综合排名都在10-50之间,专业排名全在前10,而且预计一年的花费不会超过30W(UM,WU是给奖大方的学校,而UTA和UCB本身都是公立,学费便宜),没有选择IVY是因为不想把老爸老妈的养老钱都花光,而且也对自己黯淡的背景不报有什么希望,UCB是我申请的dream级别了,也是最后唯一REJ掉我的一所,现在看来我的选校策略还是明智的,没有选择任何保底校,当时想的是去美国就一定要去自己真正喜欢的学校,所以很认真研究了每个学校的PROGRAM,可以说这四个学校任何一个录了我我都会去。申请TUD主要是有几个学长在那边,听说学校的教学非常好,而且因为我申请得时间早,是可以免申请费的,想想也没有什么成本,就寄了申请。东京大学则是听说申请上的话是可以有全奖的,加上日本的都市设计是很有自己特色的,也是免申请费,觉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把材料COPY了一份寄了,当时其实挺有信心的,觉得大家都申欧美,日本应该申的人不多,可是事实证明竞争还是很激烈的,由于他的录取是和奖学金绑定的,日本国内也有很多人申请,而且日本的录取是由导师决定的,就是说你一定要单独找导师并取得他的认可,这也是我后来知道的,所以如果真的有想去的同学还是要好好准备,不过由于核辐射,估计未来几年内都不会有人想去那边了。HKU的话就完全是保底校了,比较便宜,学制又短,名气还蛮大的,不过我发现大家好像都是把他家作保底校,所以说不定最后反而水涨船高了。

关于申请的时序

不同国家的学校对申请的时间要求有很大不同,日本的话截止时间是10月1号,是我所有学校里面截止时间最早的,我9月中旬才实习回来,当时连作品集都没做完,不过日本的都市设计不需要作品集,所以

很快准备了文书和推荐信就寄了出去,那是我寄的第一份材料,那种成就感丝毫不亚于交了一整套图的感觉。呵呵。荷兰学校一般分为两轮,11月以前是一批,如果你想申请奖学金就必须是在11月以前材料寄到,11月到4月是第二批,一般来说,学校是奉行先到先得的策略,做得好不如寄得早,所以说一定要把握先机,我是10月底寄的材料,12月底就拿到录取了,当时我还在准备美国学校的材料,虽然最后没有去TUD,但是真的很感谢它,因为很早拿到了AD所以在后来的申请里几乎没有什么压力,而且在申请过程中可以感觉到荷兰人的严谨和高效,小蜜非常热情,所以说想去欧洲的话TUD还是很不错的选择。美国学校的截止日期有12月中,1月,3月这三种,我申的学校多数都是1月5号截止,所以我需要在12月中旬之前把材料寄了,推荐信和CV是可以共用的,PS和作品集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同,但主要内容其实差不多,所以十月份我主要完善了作品集,搞定了推荐信和CV,PS初稿,然后从11月份开始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攻坚,写完一个PS就寄一个,这个过程和网申同时进行,差不多一个星期搞定一个学校的速度最后在12月中旬寄出了全部申请。12月中到一月中主要就是和对方学校联系确认材料的完整性。有的学校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链接要求你上传资料,比如UCB的作品集就是申请截止后需要上传的,其实可以在完成纸质申请后再修改作品集,所以说在申请的过程中合理地安排时间非常重要,我一共申了7个学校,整个过程不超过2个月,中间没有很紧张,感觉时间挺充裕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DIY的力量,申请和做作品集相比,要简单得多呀!

关于出国材料

因为很早就有出国的想法,所以从大二下就开始准备GRE,准备的时间大概有半年,但是除去上课和做作业,真正准备的时间估计只有3个月左右,加上考试之前发生了很多纠结的事,直接导致我的GRE悲剧了,当时考完G我有半年都没有办法看英语,因为之前的英语学习道路太过顺遂,这次挫败严重打击了我的自信心,郁闷中只有疯狂的看各种前人的经验,结果发现设计类出国真正看重的东西并不是GT,更多的是你个人的能力和经历,而这最好的反应就是作品集。于是我放弃了再次考G的想法,事实上我在其后的一年里几乎没有怎么学英语,而是全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大三大四这两年是我们专业最忙的两年,但也是学到知识最多的两年,有很多的竞赛和实践机会,我努力参与一些实际项目,这都为我后来的CV和作品集提供了材料。也是在这两年中,我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所以只有去做,你才会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和擅长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出国究竟是为了什么,究竟想学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实习,去做项目,如果你连自己出国的目的都搞不清楚,你的PS有什么意义?你连你想学的东西都不知道,学校怎么给你提供教育,又怎么会给你AD?所以很多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文书,作品集甚至推荐信其实都是在塑造你自己,都是在表达你的想法,你的理想,你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它你所具有的能力。大四下为了考T又开始好好学英语,可是因为专业课的压力实在挤不出很多时间,第一次不到100,虽然设计类很多学校几乎不看G,可是T还是有一定门槛的,特别是排名前30的学校,一般都有硬性要求,所以今年4月又考了一次,勉强到了100,GT终于解决了,剩下的大头就是作品集了,大概从暑假就开始准备素材,其间去外地实习了一个月,回来又准备了一个多月,就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作业和竞赛,以及一些实际项目,没有做得很华丽,最后还是寒酸的胶状。文书什么的找shinewrite帮忙修改了一下,推荐信是老师授权我自己写的,讲的都是些真实的小事,虽然我没有什么华丽的经历,也没有什么牛推,但是我所有的申请材料都是相互关联的,事实上,我认为我的材料从不同侧

面展现的依然是同一个我,很普通,但也很真实。

最终的感想

申请到最后,也许没有人会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会被录取,或者不被录取,学校给的永远是千人一面的官方回答,真正的答案也许从很早以前就注定了,从你背单词背得身心憔悴的那刻,从你灵感迸发的那一刻,从你开始学会怀疑的那一刻,事实上,只是因为你是你,申请这件事,最有意思的不在于最后的录取,而在于你为之努力的每个瞬间,你从中获得的知识和成长,以及自己掌控命运,为自己的选择而奋斗的热血沸腾。

各种感谢

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从小到大给过我帮助,关心和爱护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是你们让我成为今天的我,我的老爸老妈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你们永远是我最强大的精神依靠,已经在美国的各位XDJM,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是我出国的最大动力,同寝室的姐们,这么多年你们一直陪着我惯着我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各位被我骚扰的学长学姐,谢谢你们的建议和鼓励,最后要感谢寄托,感谢所有留下经验的前辈,是你们指引着我前进的道路。

第13篇:一个建筑工人出身的百万富翁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个金字塔,只有往上攀登,才可能享受最大的自由和空间……

一部分人庸庸碌碌,终其一生都在老地方徘徊,另一部分人按部就班、辛辛苦苦地在从E层爬到C层,只有少数人,能很迅速地攀到A层,跻身成功者之列,享受顶峰风光。杨小华原来的身份是建筑小工,每天在工地挥汗如雨,工资寒碜;仅仅三年,他改写自己的人生,每天西装革履,日进斗金,资产上百万。

站在金字塔的塔峰,杨小华靠的不过是观念的转变:从普通工人变成新鲜的“看房参谋”,提供新的服务,从而一炮打响,并且事业仍在发展壮大。

500元的命运转机

杨小华出生于湖南衡阳县界牌镇,1996年,父亲退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顶替补员到县里某建筑工程公司,做了个小小的泥工。难道一辈子搅灰拌泥?杨小华不乐意,偷偷报名参加了衡阳市电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学习,想拿到施工员资格证书,做名衣领干净的技术人员。

后来公司发生财务危机,连续八个月拖欠工资,杨小华不仅无力支付学费,到1999年春节,甚至连一挂喜庆的鞭炮都买不起。

过完那个紧巴的新年,杨小华恨恨地想:干脆南下广东打工,挣得多点儿!正月初八,杨小华就来到了东莞某施工队,在东城区一个大楼盘做泥工。 刚去,杨小华就后悔了。由于工地采用了新工艺,只在小地方做过“大师傅”的杨小华,井底之蛙一样不知所措,因此进度总是上不去,还影响其他师傅做事。他在一片怨言声中被换了下来,做修修补补的计时工,一个月只拿两三百元工资,刚好就够吃饭。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养家糊口,杨小华扛着一根扁担做普工,挑泥浆,搬水泥,什么脏活儿累活儿样样都抢着干,争取多挣一毛两块的。回家?也无颜见江东父老埃先立足后发展,机会总比家乡要多!

1999年8月的一天中午,杨小华正在工地保安室休息,看见一对年轻的夫妇走过来,想请一位师傅修补一下房屋。那男人笑嘻嘻地递给杨小华一根烟:“我姓王,买的房子就在这个小区内,事也不多,一个小时就能搞定。”

杨小华看他们挺诚恳的,就带了几件简单的工具,跟着他们来到一套住宅内。

原来这是一套简单装修的新房。王先生说:“其实不是修补。上午我们看中了这套住房,户型、朝向没得说,可心里就是不踏实,对房子建筑质量不太放心。您是基建队的师傅,我们想请您作个参谋。”陪人看房子,这对有着泥工实践的杨小华来说,简直小菜一碟。杨小华一边在房子里转悠,一边头头是道地说开了:重点要检查门窗、地板、顶棚、厨厕。一听一看:听门窗开关时有无异响;坐厕下水是否顺畅,冲厕水箱有无漏水声;看地板、墙壁和顶棚是否有水渍,有无明显的倾斜、弯曲、起浪、隆起或凹陷的地方……这对购房的夫妇听得心服口服。

杨小华仔细地“听”“看”之后,又用水平尺和吊线检验墙体的平整度和地板的坡度,检查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杨小华肯定地点点头:“房子没什么问题,你们放心住吧。”

王先生喜笑颜开:“这一下塌实了。您是专业人士埃”说完,他从兜里抽出钱包,数了五张老人头,送到杨小华跟前:“给!看房的咨询费!”

500元?自己在工地忙活一个月,也就挣这么多!杨小华不敢去接,连连摆手。王先生笑了:“这是你该得的!买套房子几十万,如果有质量问题,500元钱可解决不了”陪人看房也能生财,大大出乎杨小华的意料!一次偶然机会,成为改变杨小华命运的起点。

价值100万法郎的答案

日子还是照常过,天上不会老掉馅饼。但杨小华没有料到的是,一个星期后,王先生又来了,陪他的同事来看房,照样请杨小华担当看房参谋。看完房后,王先生劝杨小华:“你不如离开工程队,买部手机,专门从事看房工作!”

这可没谱。谁干这种事情啊?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如何找业务?别人怎么相信自己? 王先生

看他一脸怀疑,又笑了:“我给你讲个故事,法国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媒体大亨,跻身于法国50名大富翁之列。1998年他去世,将自己的遗嘱刊登在当地报纸上,说:我也曾是穷人,知道„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人,将得到100万法郎的奖赏。几乎有两万人争先恐后地寄来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五花八门。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技能……但没有人答对。一年后,他的律师公开了答案。”

杨小华也瞪大眼睛,问:“答案是什么?”

王先生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杨小华被震住了。王先生说:“你不缺技术,不缺机会,就是缺少这种野心。所有买房子的都想请个内行当参谋,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套住房,还会在乎这点儿看房费?500元买个质量保证,买个踏实。”是啊,自己为什么如此胆小呢?放手一搏,说不定明天就是艳阳天!

1999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正是楼市最火爆的时候,杨小华点点积蓄,狠狠心,花500元买了一部二手手机,再花200元印制了20盒名片,又向工程队请了一周的假,开始探点儿。报纸广告说哪家楼盘开盘了,交楼了,不管多远,他一大早就出发,踩着一辆自行车穿梭于各大楼盘的售楼处,一天顾不上吃顾不上喝,守在新楼盘外围,给客户推销看房服务,派发名片。

这些天和购房者聊天,杨小华发现购房人有严重的盲从心理。他们往往无法获得购房决策所必需的完整信息,而盲从于开发商的宣传,盲从于邻居、亲友。商品房从规划征地到销售成功,涉及100多个质量验收标准和300多个法律法规,作为购房人根本就不可能完全了解,仅仅是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一锤子买卖,吃亏的还是购房者。留意各类媒体,杨小华还发现在全国各地消费者投诉中,商品房投诉量名列前几位,居高不下,都是因为建筑行业太专业,而地产市场还不规范等等……这里就存在商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星期过去,杨小华的名片派出了近千张,可是没有接到一单业务。腰酸背疼地躺在床上,杨小华自己安慰自己:肯定有市场的!只要坚持下去!

为了让购房人更信任自己,杨小华开始系统地学习。白天他还是在工地上挑砖担瓦,晚上就去电大认真上夜课。近半年时间的学习,2000年9月,杨小华顺利拿下了工民建筑专业毕业证书,同时,半工半读的杨小华深得基建队老板的赏识,被委以重任,成为项目负责人,工作也日益繁重。

当然不能为此放弃那块巨大的蛋糕,一定要将看房进行到底!只有做没人做过的事,才会大有“钱”途。杨小华干脆辞去工程队项目负责人的职务,在其他建筑工人不解和惋惜的目光中,做了一位全职的看房参谋。

野心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杨小华决心机智地打开市场东莞某大型楼盘第四期地产项目动土不久,杨小华以购房者的名义深入施工工地,察看施工质量,从基础槽开挖,到项目封顶,每一道工序都没有落下。

2000年9月,该地产项目公开发售,趁着看房的机会,杨小华对身边几位准业主说:“我建议你们别买A号楼,虽然A号楼户型、朝向和景观都不错,但经过一个雨季,墙垛就会有裂缝。”这几位准业主都不信,笑笑哄哄的:哪有替楼盘算命的?杨小华递张名片上去,准业主们都不肯接。杨小华不气不恼:“要相信科学。如果明年春季房子果真如我所言,5月1日,我们还在老地方见。”

五一前后,该项目交楼了,那几位业主,果真在A号楼前等杨小华——A号楼墙垛果真裂了几条缝。其他几幢楼的业主把杨小华围住了,都来刨根问底。这时,杨小华才娓娓道来:“A号楼在挖基础槽时,没有挖完浮土,便开始捣制垫层和构造柱,通过春雨的下浸,浮土必定下沉,这就导致了承重墙受到牵引而开裂。”

业主们这才服了,趁着还没收楼的关键时刻,都纷纷请杨小华去看房,杨小华说:“可以,不过每套住房要收取2000元看房咨询费!”贵是贵点儿,可是对于几十万的一套住房,值得!花点儿小钱可能就一劳永逸,业主当然愿意。

2001年5月,杨小华在这个楼盘一连看了50多套住房,都看出了问题。问题较严重的,劝业主退房,存在问题但不影响使用的,杨小华便提供解决方案。由于杨小华的介入,引起数十户业主退房,同时也导致了这家开发商的高层“大换血”,这在当时东莞的房地产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次杨小华赚了10万元,名声大噪,同时也使“看房参谋”成为街头的热门话题,市民渐渐接受了“购房一定要请专家把关”的观点。 业务开始应接不暇,杨小华成了“看房参谋”的代名词。不满足“散兵游勇”,他找到当时服务过的工程队,请施工员和技术骨干兼职。凡是兼职的员工,通过业务的多少提取报酬,以壮大这支“看房参谋”的队伍。到了2002年5月,杨小华手下的“看房参谋”已经有了50人之多,其中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的31人。

国庆期间又是楼市的旺季,杨小华准备大干一场,他仔细分析了东莞楼盘的布局,渐渐摸清了东莞的豪宅、水岸楼盘、白领公寓的位置和价位,然后再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杨小华把有相同需求的客户集中起来,组成“看房联盟”,众多购房者在一起也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杨小华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新的麻烦也层出不穷。看房参谋私下跑单,甚至自立门户,使杨小华的业务量大减。根本不需要什么投资、仅靠技术和智慧获取利润的新鲜行业,一定会有人“追尾”。杨小华曾经为此苦恼过,但慢慢又定下脚步,有了更大的野心。

在推出“看房联盟”的时候,杨小华和售楼人员直接沟通,了解到商品房的销售价格由成本费用、期间费用、税金等等组成,其中期间费用和利润有很大弹性空间,开发商能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但购房者并不清楚其中奥妙。

杨小华想,如果把“看房联盟”升级为“集体购房联盟”,用大业务去和开发商谈判,会取得更低的价位;另外,自己具有专业知识,能对公共设施的计算、相关管线的设计、营建成本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也能让开发商不得不让价。

于是,杨小华代表购房者,和售楼经理斗智斗勇,屡战屡胜。同时,杨小华也坚持自己的立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开发商主动邀请杨小华带客户去看房,并支付车马费,让他按购房成交量提取报酬,但都被杨小华拒绝。生存之本、发展之本都是购房者,陪客户看房才是他的正经职责,他代表的是客户立常也有一些开发商畏惧杨小华“挑刺”,所以专程找他加盟,每月付2万元聘请他为质量监督员……杨小华都婉言拒绝。

既而,杨小华又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和环保检测部门联系,互通有无,共享业务资源,增加了看房参谋的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和环境检测等功能,从客户看房、签订购房合同到装饰后房屋的环境质量检测和整改,进行一站式服务。

“看房参谋”替人看房,又替人免费谈判,让购房人省心不少,增加了看房附加值,老客户带来了许多新客户,如今杨小华在当地已经赫赫有名,顺利赚到第一桶金,引导事业朝更大的空间发展。

如果你暂时没有成功,没有地位、财富,无关紧要,只要你有野心,有把野心贯彻到底的智慧和毅力,那么站在金字塔的塔顶,指日可待

第14篇:八位出身特别的著名共产党人

八位出身特别的著名共产党人

张作霖之子张学思

张学思(1916~1970),辽宁海城人,生于奉天(今沈阳),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作霖早年在辽西一带当土匪,1916年任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兼蒙疆经略使。1924年打败直系军阀后,控制北京政府。

1926年6月组织安国军政府,自称\"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1928年6月,退回东北,途经沈阳西郊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埋设的炸弹炸死。

1928年,张学思入奉天同泽中学读书。1931年初到北平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3月参加\"反帝大同盟\",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到东北军第六十七军特务大队做兵运工作。1934年7月,经长兄张学良介绍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学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获释继续学习。1937年初毕业后到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任见习排长、上尉参谋。受中共党组织派遣,曾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联络东北军将领,为争取释放张学良进行活动。

1938年2月,营救张学良的工作失败后,张学思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周恩来对张学思说:由于蒋介石消极抗战,武汉也保不住了。日本帝国主义在诱降,蒋介石已有所动,东北军中已有些爱国将领被捕失踪,你在这里有危险,党决定让你马上从西安赴延安。分手时,周恩来亲笔给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伍云甫写了一封介绍信,让他绝对保证张学思的安全,派人派车将他护送到延安。

1938年10月,张学思到延安后入马列学院学习。后曾任抗日军政大学东北干部队队长。1940年率队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1943年起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兼第一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1944年调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参谋长、第十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兼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49年4月受命创建海军学校,任安东海军学校副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思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53年被任命为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为了培养更高层次的海军将领,张学思被拟派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留学,但苏联方面却提出异议,说他是大军阀张作霖的儿子,不同意接收他去留学。周恩来得知后,立即向苏方提出:张学思在青年时代即背叛了家庭,追求进步,在白色恐怖中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共产党,为党做了许多工作。他是在长期斗争中锻炼成长、经过考验的优秀军事干部,我们党一直很重视对他的培养。经过周恩来说明,苏联同意了中方的决定。1958年,张学思毕业回国后任海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

\"*\"中,林彪一伙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张学思逮捕关押。1970年,张学思病情恶化。当周恩来看到张学思的病情报告时,立刻批示:\"要告诉医院,设法进行抢救。如果他们力量不够,可以请301或其他医院一块儿进行抢救。\"周恩来的批示尽管以急件下达到医院,尽管医院领导和医生及时进行会诊并提出多种治疗意见,但由于张学思被李作鹏一伙折磨得病情太重,再加上他们的抵制阻挠,还是于1970年6月29日含恨离开了人世。张学思被迫害致死后,毛泽东、叶剑英指示要认真查清,以便正确处理。周恩来几次指示要查清迫害张学思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军委和海军党委给张学思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杨虎城之子杨拯民

杨拯民(1922~1998),陕西蒲城人,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长子。杨虎城,曾任国民党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6年12月12日,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逼令辞职\"出洋考察\"。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 1

被蒋介石长期囚禁于贵州息烽、重庆等地。1949年9月17日重庆解放前夕惨遭杀害。杨拯民1922年出生时,其父杨虎城已经是陕西靖国军第三路军司令了。\"拯民\"的名字是杨虎城起的,取自孙中山的名言\"拯斯民于水火之中\"、\"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希望。1937年,杨虎城被迫以国民政府军事考察员的身份出国。临行前,杨虎城在上海专门和前来送行的杨拯民进行了彻夜长谈,嘱其努力进取,将来为国家出力。这次见面,是他们父子的最后一次相聚。

1937年,杨拯民在北平中华中学上学时,参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杨拯民于1938年3月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十分关心杨拯民的学习生活情况,多次请他到家作客。后来,杨拯民曾任中共米脂县委统战部部长,关中军分区、延属军分区副司令员,大荔军分区司令员。曾参加了智取华山等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杨拯民立志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甘肃玉门油矿工作。1950年,原起义的杨虎城旧部集体转业,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石油工业之师,开赴玉门。组织上调杨拯民担任了新中国第一任玉门矿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杨拯民举家迁往西北高原。1957年底,杨拯民领导的玉门油矿由新中国成立初的年产量十几万吨,发展到年产100万吨,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代功臣。

1958年,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张德生向周恩来打报告要求调杨拯民任副省长。从此,杨拯民开始从事行政工作,历任陕西省副省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天津市副市长。\"*\"开始后不久,杨拯民被关进\"牛棚\"。1967年,杨拯民被整得过不下去了,只好给周恩来写信。没过一星期,杨拯民的问题就从\"敌我矛盾\"划为\"人民内部矛盾\",并于1969年春节被释放回到家中。粉碎\"四人帮\"后,杨拯民任建筑材料工业部副部长。1982年调入全国政协。后任第

五、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第五至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10月22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逝世后葬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杨虎城烈士陵园。

傅作义之女傅冬

傅冬(1924~2007),又名傅冬菊,国民党爱国将领傅作义长女。傅作义,山西荣河安昌村(今属临猗)人,1931年起任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

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日本投降后,任华北\"剿总\"总司令。1949年1月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率部起义。同年9月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1974年病逝于北京。

傅冬,1941年在重庆加入中共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号角社。她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把了解到的有关国民党的一些机密情报、重要文件,及时提供给中共地下党组织,并交到周恩来手中,对中共同国民党的斗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42年,傅冬考入昆明西南联大,攻读英语专业。其间,傅冬进一步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党的地下组织吸收为\"据点\"成员。1945年12月,傅冬在昆明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1946年夏天,傅冬从西南联大毕业,来到天津大公报社担任副刊编辑。1947年11月15日,傅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辽沈战役紧张进行时,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刘仁派人秘密进入天津会见傅冬,传达党的指示,要求她做傅作义的工作。傅冬立即来到北平,和傅作义谈话,明确告诉父亲,她是共产党派来的代表。平津战役期间,傅冬和父亲谈过多次,不时把解放区出版的报刊和小册子放到傅作义的办公桌上。同时,傅冬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报告给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为解放军统帅部作出正确判断、制定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整个平津战役期间,傅冬始终工作在傅作义身边,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曾高度评价过傅冬的作用。

北平解放以后,傅冬到天津任《进步日报》副刊编辑。1949年8月,傅冬参加了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参与《云南日报》的创办。1951年3月,傅冬被调入人民日报社,先后在记者部、文艺部工作。1982年,借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任编辑部副主任,从事统战工作。1995年,傅冬在人民日报社岗位上离休。2007年7月2日晚,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周佛海之子周之友

周之友(1922~1985),原名周幼海。祖籍湖南沅陵。他的父亲周佛海,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系毕业。192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脱离共产党。1938年底随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起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汪伪国民政府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上海市长。日本投降后,曾被蒋介石任命为上海行动总队总队长,后在舆论压力下被捕。1948年死于南京狱中。

1928年,周幼海在上海比德小学读书。1938年随母迁往香港,就读于岭南中学。同年12月,其父周佛海随汪精卫投敌。周幼海被同学们骂为\"小汉奸\",并且有同学将这三个字用刀刻在他的书桌上,使他深感耻辱。周幼海曾在校刊上著文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心。1939年被日本方面安排到日本读书,仍为同学所不齿。在心灵深受煎熬之际,一位名叫陈国祯的中国同学给他指点迷津,秘密将《西行漫记》等进步书刊借给他阅读,使他开始认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知道其父原来也曾是共产党员,认识到走什么道路取决于自己。

1943年初,周幼海被送到日本庆应大学经济系读书,日军大本营报道部长谷那华雄在报刊上进行宣传,说周幼海再度赴日是\"响应日本对华新政策\"。周幼海在上海《平报》发表文章予以反驳。在此期间,周幼海有机会阅读了日文版《资本论》、《大众哲学》等书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汪伪政权也随之土崩瓦解。之后,周幼海随同其父一度被国民党当局软禁于重庆白公馆,1946年5月才被释放。

1946年7月,周幼海到上海,由田云樵介绍到淮阴中共华东分局联络部。8月2日,经扬帆、何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特别党员\",改名周之友。随后,被扬帆派回上海,在田云樵领导下的中共中央上海局肃反工作委员会从事策反工作,成为扬帆麾下的一员干将。他的公开身份是在中央商场二楼交易所做投机生意的商人。由于结识大批国民党上层人物,周之友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从事策反工作,不时把重要情报报告给田云樵,并曾参与策反上海警察局的重要头目和浙东税警大队长。

新中国成立后,周之友任上海市公安局社会处二室二科副科长(扬帆出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又成为扬帆麾下的一员战将。在此期间,他还将分家所得1万美元全部上交组织。1955年因潘(汉年)扬(帆)冤案牵连被捕,被关押于北京秦城监狱10年。出狱后,以\"反革命罪\"被判处管制3年,在上海徐汇区京华化工厂\"监督劳动\",住集体宿舍。1967年受刘少奇冤案株连,再度被投入秦城监狱,一关就是8年。1975年出狱后,再度到京华化工厂\"管制劳动\"。1983年8月22日,公安部下达了《对周之友同志问题的复查结论》,明确指出:\"周之友同志在1955年、1967年先后两次被关押审查,纯属冤案,应予平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1985年7月24日,周之友因病逝世。遗有由其口述、经人记录整理的《周佛海末日记》。

陈布雷之女陈琏

陈琏(1919~1967),原名怜儿,浙江慈溪人。陈布雷,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毕业。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兼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次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代理秘书长等职。是为蒋介石代撰各种文件、文告、指令、文稿的\"御用文人\",被人称为是蒋介石的\"幕僚长\"。1948年11月13日晨,陈布雷在极度失望中服药自尽。

陈琏1919年出生,其母杨氏在她出生时得产褥热去世。后来,外婆把她带回慈溪县城

的家中抚养,并为其取名\"怜儿\"。陈怜儿6岁时跟着姑姑来到上海,始见到父亲陈布雷。1937年南京失守后,陈布雷一家迁到重庆。1938年,陈怜儿考入校址在重庆的四川二中女子高中部。1939年7月,早已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陈怜儿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夏天,陈怜儿接到了西南联大的录取通知书。临行前,陈怜儿到父亲办公的侍从室辞行时,陈布雷充满感情地对女儿说:\"阿爸给你起了一个名字:\"琏\"字,怎么样?古之祭器。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为你死去的生身母亲。\"从那以后,陈怜儿就改名叫陈琏了。在西南联大,陈琏曾任中共校总支宣传委员,并结识了已是中共党员的袁永熙。1946年秋天,党组织批准陈琏和袁永熙一起前往北平。陈琏以北平贝满中学历史教师的身份任中共北平南系地下党职业青年支部委员。袁永熙任中共北平南系地下党负责人。1947年8月10日,陈琏和袁永熙在北平举行了婚礼。

1947年9月6日,陈琏和袁永熙被国民党保密局北方区逮捕,后被押送南京。1948年1月底,经陈布雷周旋,陈琏被保释出狱。随后,被陈布雷派人送回慈溪老家。同年5月28日,袁永熙也被保释出狱,并去慈溪同陈琏汇合。1948年11月14日陈布雷大殓的那天,当时中共上海地下党派人专程赶来与陈琏夫妇见面,悄悄告诉陈琏\"我们可以帮助你们到\"山那边\"去\"。\"山那边\"即解放区。陈布雷大殓后,陈琏和袁永熙悄悄地乘火车来到上海,由翁郁文护送,几经险境,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已获得解放的石家庄。1949年2月3日,陈琏和袁永熙随着全国青委进入北平,被分配在团中央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陈琏曾任团中央少年部部长等职。1956年,陈琏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1957年,曾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书记的袁永熙被定为\"右派分子\",迫于压力,陈琏与袁永熙离婚。离婚后,她没有再婚。1962年8月,陈琏由林业部教育司副司长调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文教处处长。\"*\"开始后,陈琏被诬蔑为\"叛徒\",1967年11月19日被迫害致死。1979年3月21日,中共上海市委为陈琏举行了平反昭雪大会。胡耀邦称之为\"家庭叛逆,女中英豪\"。

杨懋修之女吴铭

吴铭(1913~1949),原名杨汉秀,生于四川广安。吴铭的父亲杨懋修是四川军阀杨森的胞弟。杨森曾任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贵州省政府主席、重庆市市长、重庆市党部主任委员等职。1949年,杨森随败退的蒋介石到台湾,任台湾\"总统府\"顾问、台湾省\"奥林匹克委员会\"理事长等职。1977年5月17日,杨森病逝于台北。杨懋修曾任川军师长。1924年,杨懋修在争夺宜昌的战斗中身中数弹,弥留之际将女儿托付给哥哥杨森。从此,杨汉秀便生活在杨森身边。

1926年9月,四川万县爆发了反帝运动。杨汉秀当时正在万县上学。她目睹了英军的暴行,开始投身反帝运动,参加了民众集会和抗英游行。其间,她还认识了朱德。万县反帝运动后,杨汉秀不顾家庭的反对,与教员赵政和结婚,后到上海求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汉秀的丈夫不幸去世,丢下一儿一女。

杨汉秀来到重庆后,在一次回娘家时结识了在杨森府里当家庭教师的女地下党员朱贻清。1940年初夏,杨汉秀安顿好孩子后,改名杨稚华来到成都找到朱贻清。后在朱贻清的帮助下,杨汉秀绕道山西来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七贤庄,见到了当年在万县女中就读时通过杨森认识的已是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朱德一见面就认出了杨汉秀。应杨汉秀提出\"彻底改,连名带姓都改,我决心要做军阀、地主家庭的叛逆,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就是无名无姓也决不姓杨\"的要求,朱德说:\"照你自己说的无名无姓,就叫无名吧,不过是口天吴,金字旁的铭。\"从此,杨汉秀正式改名吴铭。

不久,吴铭来到延安女大学习,后又转入\"鲁艺\",成为美术系第五期学员。1942年3月,吴铭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3月25日,吴铭受党的派遣,与周恩来一同坐军调处的飞机从延安飞抵重庆,以大小姐的身份住在杨森的渝舍。之后,她以清理财产为名,到渠县

开展工作。后曾两次被捕入狱,均被杨森保释出来。

1949年9月2日,重庆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二\"大火。目睹这一场景的吴铭,在公开场合怒斥伯父杨森是火灾制造者。恼羞成怒的杨森一方面为了推卸罪责,一方面为了表示自己忠于蒋介石,肯于\"大义灭亲\",于9月17日命令刑侦处长张明远等人直接到渝舍,将吴铭逮捕,并在溃逃前夕的11月23日下令将吴铭拖进一辆小轿车内勒死,将其遗体抛到歌乐山麓金刚坡的一个废弃碉堡中。

吴铭牺牲后,因为出身问题而长期得不到烈士称号。粉碎\"四人帮\"后,才正式被承认为烈士。1977年,吴铭的准确牺牲地点被找到。她的遗骨后被安葬在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并在故乡广安县修建了纪念馆。

俞大纯之子黄敬

黄敬(1912~1958),原名俞启威,原籍浙江绍兴。俞家是名门望族。俞启威的祖父俞明震,曾任清朝厘捐总局局长,甘肃省学台、藩台,南京水师学堂督办。俞明震之长子俞大纯,即俞启威的父亲,曾留学日本、德国,回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工艺局局长、铁道部技正、陇海铁路局局长。俞启威的堂叔俞大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曾留学美国、德国。俞大维回国后,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兵工署署长、政治部常务次长,交通部部长。1951年到台湾后,历任台湾\"美援运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防部\"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资政等职。俞大维是蒋经国的儿女亲家,蒋经国的女儿蒋孝章嫁给了俞大维的儿子。俞启威,出生于北京,幼年在南京祖父处读私塾,稍后入金陵大学附小及东南大学附小读书。1924年,俞启威随母至天津,在南开中学、汇文中学求学。1930年在上海参加左翼文化运动,加入南国社。1931年考入国立青岛大学(后改称山东大学)物理系。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山东大学党支部委员、书记,组建海鸥剧社,演出进步话剧。1933年,任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长。1933年7月,由于叛徒告密,俞启威被捕,同年秋被营救出狱后到上海治病。

1935年,俞启威来到北平,入北京大学数学系读书,并改名黄敬。在北平参与领导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1月间,与林枫、姚依林等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4月,任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兼学委书记。5月,受党组织的派遣到上海参与筹建全国学联和全国各届救国联合会的工作。1937年2月,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曾赴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党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

抗日战争开始后,黄敬离开北平,辗转天津、济南、太原等地,后任中共晋察冀省委书记,1938年春任冀中区党委书记。1939年,同范瑾(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副市长、北京日报社社长等职)在冀中河间根据地结婚。1942年秋,黄敬调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书记。1944年冬,赴延安治疗休养。1946年冬康复后到阜平。先后任晋察冀财经委员会主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常委、第三副书记,晋察冀军区第四副政委等职。1948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部长。1949年1月15日,解放军攻克天津。当天,天津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黄敬成为中共天津市委第一副书记、天津市市长。

1952年8月,黄敬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1956年9月,黄敬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6年5月,任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1957年起,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主任。1958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黄敬参加了这次会议。出席这次会议之后,黄敬坐飞机从南宁飞往广州。在飞机上,黄敬突然旧病复发。飞机抵达广州后,陶铸派人急送黄敬治疗。1958年2月10日,黄敬病逝于广州。1958年2月13日,首都各界1000多人在中山堂隆重举行公祭,追悼黄敬。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在追悼会上致悼词,称其为\"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学习的榜样\"。

王治昌之子王士光

王士光(1915~2003),原名王光杰,直隶天津县人。其父王治昌,早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专修法律,毕业后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改学商科。王治昌回国后,先在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大学教书,接着到河南焦作煤矿工作。后来,他从焦作煤矿进入农商部。在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时,王治昌在农商部从参事直至代理农商总长。王治昌曾以公使的身份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一次是1919年举行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和约的巴黎和会,还有一次是1921年举行的讨论裁减海军和太平洋问题的华盛顿九国会议。1925年8月20日,昔日留日同学、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广州遇刺身亡后,\"绝无党派门户之见\"的王治昌决心退出政治舞台,从此便闲居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年逾古稀的王治昌由周恩来任命,担任了中央文史馆馆员,直至1956年病逝。

王士光是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的四哥,1915年生于天津。20世纪30年代,王士光先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读书,后转到清华大学电机系,学无线电专业。1936年,王士光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于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光杰在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时,结识了中共党员姚依林。1938年8月,中共北方局需要在天津建立秘密电台,当时化名姚克广的姚依林知道王光杰精通无线电技术,是筹建天津秘密电台的最佳人选。于是,在1938年8月20日,王光杰被姚依林从北平招到了天津。同年9月,姚依林安排王光杰在天津英租界伊甸园建立秘密地下机关,设置电台。

为了掩护秘密工作,姚依林调来一位名叫王新的女党员和王光杰装扮成夫妻。后经中共地下党组织批准,两人于1938年12月26日结婚。

1939年8月,上级命令撤销秘密电台后,王光杰和王新一同离开天津,奔赴平西革命根据地。王光杰从此改名王士光,先后担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部无线电中队机务主任,晋冀鲁豫军区、华北军区通信处副处长。1947年,王士光奉命组建邯郸广播电台,及时接替陕北广播电台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王士光历任中央军委电信总局工业管理处处长,第

二、第

一、第三机械工业部无线电工业管理局副局长,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电子学会第

一、二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电子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国防装备委员会技术顾问。是中共八大代表。

\"*\"中,身为王光美胞兄的王士光被打成了\"里通外国的特务\",被关进监狱长达7年之久。1974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王士光恢复了自由。1974年国庆节,王士光和妻子一起应邀参加了国庆招待会。2003年6月24日,王士光在北京逝世。

第15篇:出身黄埔军校的9位共和国名将

出身黄埔军校的9位共和国名将

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军事学校。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日后成了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

共和国元帅:徐向前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一生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平生没有官气,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给人的印象比较“土气”,人称“布衣元帅”。这位“布衣元帅”的革命生涯就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

1924年4月,徐向前从上海报考黄埔军校,5月初到广州入学,编入第一期第一队。6月16日,学校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主持开学典礼,并作演讲。他说:“„„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一个革命军人要有舍身精神,要不怕死。”孙中山先生一席话,徐向前深以为然,牢牢记在心中。从此他正式成为一名革命军人。

军校的学习生活严格紧张。每天天还没亮,学员们就起床出操,穿衣服、打绑腿,紧急集合要在三分钟内完成。操场紧靠珠江口,江水涨潮时,操场上的水漫过了学员的脚面,还照样出操。课程分为政治教育和军事课两大类。在这里,徐向前第一次接触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不过他“还分不清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同宿舍的蒋先云的影响下,徐向前积极地参加“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接受共产主义的宣传教育,同国民党右派和“孙文主义学会”中的反共分子进行斗争。

在军校的学生中,徐向前学习努力,但寡言少语,喜欢静静地看书、思考,被看成是一个腼腆的青年。校长蒋介石每月要找十几个学生当面测试和谈话,从学生中网罗人才。一天,轮到徐向前了,他被叫进去,对话是这样的:问叫什么名字,答曰徐象谦;问是什么地方人,答曰山西五台县人;问在家干过什么,答曰当过教员„„一问一搭,机械刻板。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校长没看中眼前这个腼腆语讷的山西青年,更不会料到若干年之后这个学员会成为威震中国的著名革命军事将领。他挥挥手,徐向前转身走了出来。

军校开学不久,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这是北洋军阀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孙中山来到粤北的韶关,把这里作为大本营,准备利用北洋军阀的矛盾,挥师北伐。徐向前所在的黄埔军校第一队,也奉命作为孙中山的卫队,跟随孙中山来到韶关,担负警卫任务。一天,孙中山听说军校学生当中不少人病倒了,就偕夫人亲自到军营中察看。这天徐向前也病着。孙中山和徐向前说了好几句话,但因为紧张、新奇、兴奋,徐向前只记得:“好好注意身体。”宋庆龄那温和大方亲切的问候,使徐向前和学生们终生难忘。新中国成立后,一次在北京中南海,徐向前和宋庆龄等会面,徐向前对宋庆龄说,在黄埔军校时,他就见过孙夫人,那时他在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曾经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卫队。宋庆龄连连拱手,说:“谢谢,谢谢,那时我们不认识呀!”徐向前笑着说:“我那时是普通一兵哩。”

1924年10月,广州爆发了商团叛乱,徐向前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的斗争。这是徐向前第一次荷枪实弹上战场,他沉着勇敢地迎接了战斗的洗礼。毕业后,徐向前在入伍生第三期任排长,并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在东征中,徐向前第一次率兵作战,看到学生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献身精神以及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支援东征军的革命盛况,他深受鼓舞。

1925年夏,徐向前离开了黄埔军校,被调到河南国民第二军第六混成旅,先后任教官、参谋和团副。1926年11月,徐向前到达北伐军占领的武汉,不久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一队任少校队长。在这里,徐向前选定了他终身奋斗的目标: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1927年3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而实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 黄埔教官叶剑英:屡建奇功的儒将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诞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二期炮科。毕业后怀着革命的愿望,投奔孙中山领导下的“援闽”粤军,开始踏上了漫长的革命征途。

1924年1月,孙中山下令筹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并指派蒋介石、廖仲恺等人主办。当时在孙中山创建的建国粤军中任第二师参谋长的叶剑英,应廖仲恺邀请,参加筹办军校的工作。叶剑英满怀革命热情投入军校筹办工作。在校舍快修好,上海、广州两地招生已近尾声时,军校主要负责人蒋介石因孙中山不让他过问党务和军政大事,以经费拮据为由辞职返回浙江奉化老家,要求停办军校。蒋的英文秘书王登云召集筹备人员说:“蒋先生已决定黄埔军校不办了,筹备处马上解散。” 叶剑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气愤地说:“创办军校是党代表大会的决定,不能任意宣布停办;再说现在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即使不办了,也要说个明白。”但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加之,有些人又听到了有遣散费领,便动摇起来。邓演达、叶剑英等人觉得此事颇有些蹊跷,决定去请示廖仲恺。恰好廖不在广州,去香山县参加农民代表会议去了。廖仲恺回来以后,立即到筹备处安定人心,主持办校大计。在蒋介石辞职未归的日子里,军校筹备处在廖仲恺的关怀和领导下,继续紧张地工作着。

5月,黄埔军校建立,叶剑英被委任为教授部副主任,掌管军事理论的学科教育。叶剑英讲课深入浅出,善于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明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当年听过他讲课的黄埔第一期学生苏文钦多年以后回忆往事,说:“记得我在军校先后听叶剑英教官讲三次课,都是讲的兵器学,兵器性能,如何使用,等等。他讲课吸引人,一点也不枯燥,很有风趣,大家都很愿意听。”

军校日常生活和作风严格紧张。叶剑英常常黎明即起,亲自检查教官、学生的军训和生活情况。从军容风纪、整理内务、擦拭武器到出操、晚休等起居作息的各个环节,他都认真检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以辛勤的劳动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当年同在军校执教的聂荣臻称叶剑英是“军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7月,盘踞在粤北地区的林虎率部威胁广州,叶剑英奉命调回二师,协助师长张民达指挥作战,又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生活。

叶剑英在黄埔军校虽然执教时间不长,但他把昔日学到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员们,教学相长,他自己也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军事思想水平,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了新的收获。教授部主任、国民党右派王柏龄说:“叶剑英是我在云南讲武堂掌教时所器识的一人,„„他的思想确在学校里受到极大的变动。”当时在军校第一期学生中间,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扩大党的影响,叶剑英也经常参加这些进步活动。期间,他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音,但他并没有灰心,正如后来他自己的诗所说:“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右派势力极其猖獗。在这历史发生重大转折时,深得蒋介石赏识的叶剑英,如果追随蒋介石,可以升大官;如果反蒋,则有可能掉头。然而,在革命与反动的选择中,叶剑英不计个人私利,毅然选择了反蒋的道路,他公开通电反蒋。究其根由,他是“一生只为百姓谋,不爱乌纱不要钱”的人。就在全国笼罩于白色恐怖,到处充满血腥气的时刻,叶剑英再次提出了入党要求。1927年7月上旬,党组织正式批准叶剑英加入中国共产党。

黄埔政治教官聂荣臻: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读中学期间,他因带头大闹**,受到当局和校方的迫害,遂离川去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离开法国去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1月,被抽调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并兼做党团工作。

为满足国内大革命对干部的迫切需要,1925年7月,聂荣臻奉命从苏联回国。9月中旬,到达广州,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协助主任、副主任领导政治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还兼任政治教官。聂荣臻正是从黄埔军校的讲台上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从而成为我党我军的一位文武兼备的高级将领的。

其时,黄埔军校左派和右派斗争激烈。戴季陶等人积极反共,廖仲恺刚被暗杀,左派有识之士都主张反击,而陈独秀却一味退让妥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叮嘱聂荣臻: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开展党团活动,扩大影响。还说:“蒋介石要限制我们,我们要教育党团员,开展各种活动,争取进步青年,以反对他的限制。”聂荣臻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全身心地投入黄埔军校的工作。

后来聂荣臻回忆,由于黄埔军校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大力协助下创办的,党在军校中有很高的威信。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更是党一手建立起来的,所以党在政治工作方面威信更高。聂荣臻在政治部管党的工作,是黄埔军校党团领导小组的成员。他筹划党团活动的内容,宣传扩大党的影响。那时,他几乎每周去广州一趟,向中共广东区委汇报情况、接受指示。有时候听鲍罗廷、毛泽东等人作形势报告。聂荣臻听毛泽东的报告后,印象相当深刻,他认为这个湖南农村的教书先生相当有水平。

军校政治部还负责出版刊物,聂荣臻被任命为“政治军事月刊社编纂委员会”的政治编辑主任。1925年10月,他在《黄埔潮》上发表题为《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意义》的署名文章,指出:一切军队要在战争中取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物质和技术方面——战术上、组织上及一切军需品的供给上都要很充足,并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精神方面,兵士之能克己牺牲,很勇敢地上前去斗争,他决不是为那点薪饷所愿意如此的,他必定要知道他本身的责任和战争的目的„„徒以机械的命令是靠不住的,尤其以十余元钱更不能买他的生命的”。文中以东征军和苏联红军为例,详尽地论述了知道为劳动人民利益而战的军队,能够战胜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反革命军队的道理。

1926年3月20日,突然发生了“中山舰事件”。那天是星期天,聂荣臻从黄埔乘船去广州。快到广州时,忽听中山舰上有人喊道:“把船靠过来。”等船一靠拢,就叫人们都上舰。他到舰上一看,全是共产党员,大家都不讲话,便知道出事了。经过暂时的软禁,没有审讯,当天下午就放了。他急忙到区党委了解情况,区党委的人所剩无几,已经疏散了。他得知周恩来也一度被软禁。事后才弄清楚,蒋介石散布谣言,说中山舰要炮轰黄埔军校,要把他赶走,于是借机逮捕了海军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还提出共产党员一律退出他领导的第一军和黄埔军校。这是蒋介石一手策划的政治阴谋,但是,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向蒋介石妥协了。

聂荣臻结束了在黄埔军校半年多的生活,转到广东区委军委,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为北伐做准备。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聂荣臻历任中共两广区党委特派员,湖北省委委员、省军委书记(后湖北省军委改称为中央军委)。 “黄埔三杰”:陈赓

陈赓被称为“黄埔三杰”(另两人为蒋先云和贺衷寒)之一。陈赓在第二次东征中救过蒋介石的命,曾被委以副官重任。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左权: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

左权当年是被陈赓带进黄埔的,后来军职却又在陈赓之上,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十字岭牺牲,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被誉为“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蒋先云:与陈赓并称“黄埔三杰”

蒋先云考进黄埔时是第一名,毕业时又是第一名。黄埔三杰中,以他为首。蒋先云的入党介绍人是毛泽东,可见其人分量。蒋介石对他赏识无比,以极大的耐心等他回头。国共分裂时蒋介石曾许诺只要蒋先云过来就能当师长,当时黄埔学生中能当团长的都没几个。然而蒋先云铁了心跟共产党,终于不辞而别。1927年5月28日,蒋先云在河南临颍与奉军张学良部作战时牺牲,时年25岁。 李之龙:因“中山舰事件”名扬中外

李之龙以“中山舰事件”而名扬中外。在考进黄埔之前李之龙就已是共产国际顾问鲍罗廷的政治秘书,资历是很老的。李之龙和蒋先云并列为黄埔中的左派学生领袖,也因此被右派学生痛恨。中山舰事件前,李之龙官升为海军局局长,军衔中将,与校长蒋介石平级,这不可避免地被视黄埔为蒋家军的蒋介石所不满。选定李之龙作为打击目标,可说是各方合力所至。李之龙从此一蹶不振,党内同志也冷淡对他,最后流亡日本。刘继兴考证,国共分裂后,李之龙又回国反蒋,在广州被捕。据说蒋介石闻讯后,曾电告李济深将李之龙解送南京。电报到达时,李之龙已被押赴刑场,牺牲在了红花岗下。 王尔琢:红军第四号人物

王尔琢考黄埔时已是最后一批报名,幸好,他和同乡黄鳌、郑洞国一起被录取。王尔琢在南昌起义时不过是团参谋长,因为部队的主要军官都逃散了,便成了仅次于朱德、陈毅的第三号人物。后来上了井冈山,又成了红军的第四号人物。王尔琢打仗以勇猛著称,曾发誓革命不成功就不剃胡子,当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周士第:叶挺部第25师师长

周士第在黄埔时有“猛将”之誉,当过铁甲车队队长。南昌起义时又是叶挺部第25师师长,当时便是高级将领。后任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八路军120师参谋长,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第16篇:出身名门的卡罗拉双擎

出身名门的卡罗拉双擎

2015年10月由丰田推出的全新的混动车型——卡罗拉双擎。13.98-17.58的价格区间,将混动车型成功拉入了A级车价格带。普锐斯初代出现,经过漫长历程的发展到卡罗拉双擎的面世,丰田油电混合动力双擎系统一路高歌猛进,为世界带来了全新的力量!大家可能只看到了卡罗拉双擎现在的光辉,却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世界首个量产的混动车型第一次出现在1997年,但这其实这仅仅是丰田技术首次亮相的时间段,加上前期的准备工作等等时间来算的话,还要追溯到更早的时候。在1977这一年里面,在东京车展亮相的丰田汽车燃气轮机TOYOTA Sports 800,其主题是环保出行,专门针对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混浊环境恶化等等问题来进行相关的技术完善。紧接着丰田的技术人员开始把目光关注在混合动力的上面,着力的开始挖掘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规模生产的潜力,为丰田双擎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后到了1997年这历史性的一年,丰田正式推出了混合动力 “THS”,第一辆普锐斯终于问世!这就意味着世界上第一款可以大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的诞生!普锐斯载用的是丰田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使得驾驶性能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第一代普锐斯在环保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能够提供价格实惠、价格实惠的价格,这在消费者中很受欢迎。正是因为在城市环境问题上面给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开创了丰田双擎的全新时代。

时间缓缓推进,如今第四代普锐斯也已问世,它搭载的是最新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它的性能更高而且油耗更低,正是因为研发人员通过他们的不断实践和积累,从各种实验错误中总结反思而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使丰田双擎技术日益成熟,也为后续的卡罗拉双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所以有个哲学家说过,物质的变化是由量变的产生并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质变的来临!

现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开始对环保问题进行了反思,汽车尾气排放与环境的矛盾加剧使得改变迫在眉睫,所以以混动车型为代表的节能车型在这种时代下应运而生!而丰田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专业上都很好的适合这一点,公司自上世纪以来技术就不断突破,不断地提高性能和降低油耗,所有的努力终于在今天得到了丰厚的收获——卡罗拉双擎正式启动!

卡罗拉双擎是在丰田面向全球主打最畅销车型—卡罗拉上搭载混合动力双擎系统的产品。它一经推出,因其全新款式和炫酷的外观,舒适的座位和细致的高级体验,以及丰田成熟的混合动力系统,让粉丝为其疯狂打call,销量更是让其他混动车型都难以望其项背。丰田全新力作的卡罗拉双擎,主要面向市场是中国市场,其目标是研发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双擎产品,使卡罗拉双擎可以来到中国,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最低的价格和最优质的体验。丰田在保证质量过关的前提下,在中国市场上生产部分混合动力系统的核心零件,以此减少不少生产成本。卡罗拉双擎的入门级价格为13.98万,厂商还提供3年或10万公里的整车质保以及8年或20万公里的混合动力蓄电池超长保障,使卡罗拉双擎自发售以来一路所向无敌,将竞争对手“斩落马下”。

卡罗拉双擎的车头与其他车型有明显区别,它使用镀铬饰条连接两个车头灯,使用的是蓝色标志,看上去满满的高端大气感,整个设计使用的网格和非常受欢迎的chrome修剪轮廓,使得车身看上去更加大而宽敞,在视觉上更是美的不可方物。

动力方面,卡罗拉双搭载1.8L 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最大功率可以达到73千瓦,扭矩为142牛米,电动机最大功率为53千瓦,最大扭矩为207牛米。卡罗拉双擎还搭载E-CVT电子无级变速器,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CVT变速箱,没有离合器,是由行星齿轮传动来完成,以上的这一切都是卡罗拉双擎走向辉煌的重要原因。

从普锐斯到卡罗拉双擎,可以看出丰田在中国市场不断推广节能车型的决心。依托于本土化生产和数十年市场的研究,丰田绝对有强劲的实力来完成,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加入绿色出行的行列。

第17篇:黄埔军校出身的中共10大名将(推荐)

黄埔军校出身的中共10大名将

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军事学校。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日后成了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就有很多拥有黄埔背景的杰出军事人才。

一、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图为徐向前1924年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就读时留影。)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一生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平生没有官气,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给人的印象比较“土气”,人称“布衣元帅”。这位“布衣元帅”的革命生涯就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

军校的学习生活严格紧张。每天天还没亮,学员们就起床出操,穿衣服、打绑腿,紧急集合要在三分钟内完成。操场紧靠珠江口,江水涨潮时,操场上的水漫过了学员的脚面,还照样出操。课程分为政治教育和军事课两大类。在这里,徐向前第一次接触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不过他“还分不清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同宿舍的蒋先云的影响下,徐向前积极地参加“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接受共产主义的宣传教育,同国民党右派和“孙文主义学会”中的反共分子进行斗争。图为1935年任红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的徐向前。

在军校的学生中,徐向前学习努力,但寡言少语,喜欢静静地看书、思考,被看成是一个腼腆的青年。校长蒋介石每月要找十几个学生当面测试和谈话,从学生中网罗人才。一天,轮到徐向前了,他被叫进去,对话是这样的:问叫什么名字,答曰徐象谦(徐向前的别名);问是什么地方人,答曰山西五台县人;问在家干过什么,答曰当过教员……一问一搭,机械刻板。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校长没看中眼前这个腼腆语讷的山西青年,更不会料到若干年之后这个学员会成为威震中国

4 的著名革命军事将领。他挥挥手,徐向前转身走了出来。图为1937年5月徐向前在西安。

1924年4月,徐向前从上海报考黄埔军校,5月初到广州入学,编入第一期第一队。6月16日,学校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主持开学典礼,并作演讲。他说:“……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一个革命军人要有舍身精神,要不怕死。”孙中山先生一席话,徐向前深以为然,牢牢记在心中。从此他正式成为一名革命军人。图为抗战时期的徐向前。

军校开学不久,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这是北洋军阀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孙中山来到粤北的韶关,把这里作为大本营,准备利用北洋军阀的矛盾,挥师北伐。徐向前所在的黄埔军校第一队,也奉命作为孙中山的卫队,跟随孙中山来到韶关,担负警卫任务。一天,孙中山听说军校学生当中不少人病倒了,就偕夫人亲自到军营中察看。这天徐向前也病着。孙中山和徐向前说了好几句话,但因为紧张、新奇、兴奋,徐向前只记得:“好好注意身体。”宋庆龄那温和大方亲切的问候,使徐向前和学生们终生难忘。图为1949年10月,徐向前出任新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任总参谋长。

1924年10月,广州爆发了商团叛乱,徐向前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的斗争。这是徐向前第一次荷枪实弹上战场,他沉着勇敢地迎接了战斗的洗礼。毕业后,徐向前在入伍生第三期任排长,并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在东征中,徐向前第一次率兵作战,看到学生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献身精神以及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支援东征军的革命盛况,他深受鼓舞。图为徐向前资料图。

1925年夏,徐向前离开了黄埔军校,被调到河南国民第二军第六混成旅,先后任教官、参谋和团副。1926年11月,徐向前到达北伐军占领的武汉,不久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一队任少校队长。在这里,徐向前选定了他终身奋斗的目标: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1927年3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而实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图为徐向前着元帅服照。

二、叶剑英元帅(1924.6.16任正式开学的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兼教官。)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诞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二期炮科。毕业后怀着革命的愿望,投奔孙中山领导下的“援闽”粤军,开始踏上了漫长的革命征途。

1924年1月,孙中山下令筹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并指派蒋介石、廖仲恺等人主办。当时在孙中山创建的建国粤军中任第二师参谋长的叶剑英,应廖仲恺邀请,参加筹办军校的工作。叶剑英满怀革命热情投入军校筹办工作。在校舍快修好,上海、广州两地招生已近尾声时,军校主要负责人蒋介石因孙中山不让他过问党务和军政大事,以经费拮据为由辞职返回浙江奉化老家,要求停办军校。蒋的英文秘书王登云召集筹备人员说:“蒋先生已决定黄埔军校不办了,筹备处马上解散。” 图为1935年左右的叶剑英。

叶剑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气愤地说:“创办军校是党代表大会的决定,不能任意宣布停办;再说现在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即使不办了,也要说个明白。”但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加之,有些人又听到了有遣散费领,便动摇起来。邓演达、叶剑英等人觉得此事颇有些蹊跷,决定去请示廖仲恺。恰好廖不在广州,去香山县参加农民代表会议去了。廖仲恺回来以后,立即到筹备处安定人心,主持办校大计。在蒋介石辞职未归的日子里,军校筹备处在廖仲恺的关怀和领导下,继续紧张地工作着。图为叶剑英1937年春在西安红军联络处。

5月,黄埔军校建立,叶剑英被委任为教授部副主任,掌管军事理论的学科教育。叶剑英讲课深入浅出,善于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明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当年听过他讲课的黄埔第一期学生苏文钦多年以后回忆往事,说:“记得我在军校先后听叶剑英教官讲三次课,都是讲的兵器学,兵器性能,如何使用,等等。他讲课吸引人,一点也不枯燥,很有风趣,大家都很愿意听。”图为叶剑英1937年在西安。

军校日常生活和作风严格紧张。叶剑英常常黎明即起,亲自检查教官、学生的军训和生活情况。从军容风纪、整理内务、擦拭武器到出操、晚休等起居作息的各个环节,他都认真检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以辛勤的劳动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当年同在军校执教的聂荣臻称叶剑英是“军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图为1942年叶剑英在延安。

7月,盘踞在粤北地区的林虎率部威胁广州,叶剑英奉命调回二师,协助师长张民达指挥作战,又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生活。图为抗战时期的叶剑英。

叶剑英在黄埔军校虽然执教时间不长,但他把昔日学到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员们,教学相长,他自己也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军事思想水平,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了新的收获。教授部主任、国民党右派王柏龄说:“叶剑英是我在云南讲武堂掌教时所器识的一人,……他的思想确在学校里受到极大的变动。”当时在军校第一期学生中间,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扩大党的影响,叶剑英也经常参加这些进步活动。期间,他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音,但他并没有灰心,正如后来他自己的诗所说:“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图为1949年叶剑英在北京。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右派势力极其猖獗。在这历史发生重大转折时,深得蒋介石赏识的叶剑英,如果追随蒋介石,可以升大官;如果反蒋,则有可能掉头。然而,在革命与反动的选择中,叶剑英不计个人私利,毅然选择了反蒋的道路,他公开通电反蒋。究其根由,他是“一生只为百姓谋,不爱乌纱不要钱”的人。就在全国笼罩于白色恐怖,到处充满血腥气的时刻,叶剑英再次提出了入党要求。1927年7月上旬,党组织正式批准叶剑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图为叶剑英元帅服照。

三、聂荣臻元帅。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读中学期间,他因带头大闹**,受到当局和校方的迫害,遂离川去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离开法国去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1月,被抽调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并兼做党团工作。图为黄埔政治教官聂荣臻聂荣臻(前排右三)与黄埔政治部工作人员合影。

为满足国内大革命对干部的迫切需要,1925年7月,聂荣臻奉命从苏联回国。9月中旬,到达广州,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协助主任、副主任领导政治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还兼任政治教官。聂荣臻正是从黄埔军校的讲台上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从而成为我党我军的一位文武兼备的高级将领的。图为聂荣臻1930年红军时期留影。

其时,黄埔军校左派和右派斗争激烈。戴季陶等人积极反共,廖仲恺刚被暗杀,左派有识之士都主张反击,而陈独秀却一味退让妥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叮嘱聂荣臻: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开展党团活动,扩大影响。还说:“蒋介石要限制我们,我们要教育党团员,开展各种活动,争取进步青年,以反对他的限制。”聂荣臻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全身心地投入黄埔军校的工作。图为1938年抗战时期的聂荣臻。

后来聂荣臻回忆,由于黄埔军校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大力协助下创办的,党在军校中有很高的威信。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更是党一手建立起来的,所以党在政治工作方面威信更高。聂荣臻在政治部管党的工作,是黄埔军校党团领导小组的成员。他筹划党团活动的内容,宣传扩大党的影响。那时,他几乎每周去广州一趟,向中共广东区委汇报情况、接受指示。有时候听鲍罗廷、毛泽东等人作形势报告。聂荣臻听毛泽东的报告后,印象相当深刻,他认为这个湖南农村的教书先生相当有水平。图为1945年聂荣臻在延安。

军校政治部还负责出版刊物,聂荣臻被任命为“政治军事月刊社编纂委员会”的政治编辑主任。1925年10月,他在《黄埔潮》上发表题为《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意义》的署名文章,指出:“一切军队要在战争中取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物质和技术方面——战术上、组织上及一切军需品的供给上都要很充足,并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精神方面,兵士之能克己牺牲,很勇敢地上前去斗争,他决不是为那点薪饷所愿意如此的,他必定要知道他本身的责任和战争的目的……徒以机械的命令是靠不住的,尤其以十余元钱更不能买他的生命的”。文中以东征军和苏联红军为例,详尽地论述了知道为劳动人民利益而战的军队,能够战胜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反革命军队的道理。图为1949年9月的聂荣臻。

21

1926年3月20日,突然发生了“中山舰事件”。那天是星期天,聂荣臻从黄埔乘船去广州。快到广州时,忽听中山舰上有人喊道:“把船靠过来。”等船一靠拢,就叫人们都上舰。他到舰上一看,全是共产党员,大家都不讲话,便知道出事了。经过暂时的软禁,没有审讯,当天下午就放了。他急忙到区党委了解情况,区党委的人所剩无几,已经疏散了。他得知周恩来也一度被软禁。事后才弄清楚,蒋介石散布谣言,说中山舰要炮轰黄埔军校,要把他赶走,于是借机逮捕了海军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还提出共产党员一律退出他领导的第一军和黄埔军校。这是蒋介石一手策划的政治阴谋。但是,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向蒋介石妥协了。图为1967年6月17日,聂荣臻指挥中国首颗氢弹试爆。

22

聂荣臻结束了在黄埔军校半年多的生活,转到广东区委军委,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为北伐做准备。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聂荣臻历任中共两广区党委特派员,湖北省委委员、省军委书记(后湖北省军委改称为中央军委)。图为聂荣臻元帅服照。

23

四:“红军之鹰”林彪。林彪十八岁时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

24

五:“黄埔三杰”之陈赓。陈赓被称为“黄埔三杰”(另两人为蒋先云和贺衷寒)之一。陈赓在第二次东征中救过蒋介石的命,曾被委以副官重任。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图为黄埔时期的陈赓。

25

六: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左权。左权当年是被陈赓带进黄埔的,后来军职却又在陈赓之上,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十字岭牺牲,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被誉为“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26

七:“黄埔三杰”之蒋先云。蒋先云考进黄埔时是第一名,毕业时又是第一名。黄埔三杰中,以他为首。蒋先云的入党介绍人是毛泽东,可见其人分量。蒋介石对他赏识无比,以极大的耐心等他回头。国共分裂时蒋介石曾许诺只要蒋先云过来就能当师长,当时黄埔学生中能当团长的都没几个。然而蒋先云铁了心跟共产党,终于不辞而别。1927年5月28日,蒋先云在河南临颍与奉军张学良部作战时牺牲,时年25岁。

27

八:李之龙————因“中山舰事件”名扬中外。在考进黄埔之前,李之龙就已是共产国际顾问鲍罗廷的政治秘书,资历是很老的。李之龙和蒋先云并列为黄埔中的左派学生领袖,也因此被右派学生痛恨。中山舰事件前,李之龙官升为海军局局长,军衔中将,与校长蒋介石平级,这不可避免地被视黄埔为蒋家军的蒋介石所不满。选定李之龙作为打击目标,可说是各方合力所至。李之龙从此一蹶不振,党内同志也冷淡对他,最后流亡日本。刘继兴考证,国共分裂后,李之龙又回国反蒋,在广州被捕。据说蒋介石闻讯后,曾电告李济深将李之龙解送南京。电报到达时,李之龙已被押赴刑场,牺牲在了红花岗下。

28

红军第四号人物————王尔琢。王尔琢考黄埔时已是最后一批报名,幸好,他和同乡黄鳌、郑洞国一起被录取。王尔琢在南昌起义时不过是团参谋长,因为部队的主要军官都逃散了,便成了仅次于朱德、陈毅的第三号人物。后来上了井冈山,又成了红军的第四号人物。王尔琢打仗以勇猛著称,曾发誓革命不成功就不剃胡子,当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29

十:叶挺部第25师师长————周士第。周士第在黄埔时有“猛将”之誉,当过铁甲车队队长。南昌起义时又是叶挺部第25师师长,当时便是高级将领。后任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八路军120师参谋长,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30

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军事学校。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日后成了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就有很多拥有黄埔背景杰出的军事人才。

31

第18篇:工程师出身的IT猎头教你写好简历

做IT猎头也有一段光景,看过无数简历,可谓是仪态万千,各领风骚,有的看起来头大,有的改起来吐血,有的直接使人崩溃....

有些是那种在简历中写的一大段描述性的文字, 让HR或者猎头拿到这样的简历,如何有心情去阅读其中风景?

如何去了解你?即便你是个汗血宝马,再好的伯乐恐怕也没法看到你奔腾的姿态了。

有的是那种简单的寥寥几笔的,没有重点,没有层次,除非你有个特别好的背景公司,一下就刺激了面试官的神经,否则即使投过去,肯定是石沉大海。

还有一种,自己的经历写的不多,反倒写了太多废话,表达对该公司该职位一腔热血的报复,这些都没用,简历其实是个很理性的东西,增加再多感性的赘述用处都不大,如果你非要写,精简的总结一两句,放在最后。对于高级的职位,你也可以专门写一小段cover lever附在最后面。不过一般对于技术性的职位来说,这些都没必要。

什么样的简历最能吸引别人的眼球:简单来说,干净,重点突出,条理性强,层次清楚.让猎头,HR,hiring manager拿到这份简历第一眼看过去,就有想把这个简历看完的冲动。而不是直接就丢在一旁,视如废纸。

下面就容易出现的部分说一下:

1.个人信息,这部分没什么好说的,姓名,生日,地点,email,电话,另外,当前薪水和期望薪水可以附带,也可以不附带,

一般如果要应聘的公司不要求,就不用写。

如果应聘公司非要写,而你认为期望薪水可以商量 就写(可以商量的)negotiable 。照片也大都没必要附上,除非什么总经理助理.....

还有身份证号码 也完全没有必要写上,以免被别人利用。

2.简历一定要有一个自我评价(qualification summary),这是让招聘的人最一目了然的部分,一般位于个人信息的后面.

一条一条的列举出来,主要的用词如下

5 years experience in ......:几年的哪方面的经验

Versed in ......精通哪方面

Master .........掌握哪方面

Familiar with .....熟悉哪方面...

....

Solid/Strong/good/deep experience/understanding in ...:很强的/优秀的经验/深刻/好的理解在哪方面......

Excellent/Good 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good team spirit....这可以描述自己的潜能

Fluent/Proficent/Good/Average written english and oral english...../英语程度描述.....

3.工作经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这里主要说说关于responsiblity的描写,写职责是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有的人喜欢写一大堆文字,象写4,6 级的英语小作文一样,逻辑不清,这是最忌讳的。还有的是句子不平行,写职责的时候最好按照动词一般进行时或者形容词开头,即使你可以用所有格或者过去式, 都必须保持每条item都是并列的。

BTW:这是大学英语都学过的。

一般在每条item中要去除主语,不要这么表达,I made the project schedule..直接去掉主语,用动宾的平行格式!

例如

Responsibilities :

? * Make project schedule and arrange manpower.

? * Discu SRS with system engineer ….

? * Trace progre of projects.

? * Write framework code ....

对于参与或者领导具体项目的候选人,一般职责应该先写一份summary responsibility,

然后分开介绍具体项目的时候,应该具体写project里的Responsibility,对于高级职位的人,已经不具体负责到某个项目了,可以把project 部分省去,把summary responsibility 写的充实饱满丰富。

举例如下:

华兴通信公司 Co., 2003.6-现在

职位: 项目经理 (2005.08-现在)

职责:(概括性的职责)

? * 安排项目进度,制定项目计划

? * 和系统工程师讨论项目需求

? * 跟踪项目进度

? * 写部分主要代码

项目1: ×××××

项目描述:(项目简要描述)

软件环境: (对技术职位)

硬件环境: (对技术职位)

职责: (主要写项目里的职责)

? * 和外国工程师沟通项目合作

? * 跟踪项目进度

? * 负责写协议转发的scenario

? * 指导新工程师学习协议

Hua Xing Co., 2007.8 -Now Main Role: Project leader (08/2005-Now) Responsibilities :(summary responsiblity as the role)

? * Make project schedule and aign development engineer.

? * Discu the SRS with system engineer ….

? * Trace progre of projects.

? * Write a part of codes

Project1: ×××××

Description:(summary of the project)

Software Environment: (for technical engineer)

Hardware Environment: (for technical engineer)

Responsibilities:

? *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 engineer

? * Make the project schedule.

? * Write the scenario of ARP module.

? * Deliver the release version on time…….

? * Make training for new engineer…

当然写简历也不是那么死板的,但是太花哨的事情也完全没有必要。重点还是抓住那几个关键字:干净,重点突出,条理性强,层次清楚。

第19篇:国际体育明星的英文名字及出身年月

国际体育明星的英文名字及出身年月

1、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瑞士 网球运动员 1981年8月8日出生

2、迈克尔·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德国 F1车手 1969年1月3日出生

3、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美国 篮球运动员 1963年2月17日出生

4、齐内丁·齐达内(Zinedine Zidane)法国 足球运动员 1972年6月23日出生

5、乌赛因·博尔特(Usain Bolt)牙买加 短跑运动员 1986年8月21日出生

6、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美国 自行车选手 1971年9月18日出生

7、伊恩·索普(Ian Thorpe)澳大利亚 游泳选手 1982年12月13日出生

8、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美国 重量级拳王 1942年1月17日出生

9、迈克·泰森(Mike Tyson)美国 重量级拳王 1966年6月30日出生

10、杰西·欧文斯(Jee Owens)美国 田径运动员 1913年9月12日出生

11、弗朗茨·贝肯鲍尔(Franz Beckbauer)德国 足球运动员 1945年9月11日出生

12、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美国 篮球运动员 1984年12月30日出生

13、塞巴斯蒂安·维特尔(Sebastian Vettel)德国 F1车手 1987年7月3日出生

14、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i)美国 网球运动员 1970年4月29日出生

15、阿兰·普罗斯特(Alain Prost)法国 F1车手 1955年2月24日出生

16、威尔特·张伯伦(Wilt Chamberlain)美国 1936年8月21日出生

17、蒂埃里·亨利(Thierry Henry)法国 足球运动员 1977年8月17日出生

18、马拉特·萨芬(Marat Safin)俄罗斯 网球运动员 1980年1月27日出生

19、蒂姆·邓肯(Tim Duncan)美国 篮球运动员 1976年4月25日出生 20、迈克尔·巴拉克(Michael Ballack)德国 足球运动员 1976年9月26日出生

第20篇:共青团系统出身的中共高级官员一览(优秀)

共青团系统出身的中共高级官员一览1µÖ~¢šžßßXfÚ¿úƇڛáM

王兆国: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曾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刘云山: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长,曾任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

刘延东: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

吉炳轩: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任团中央书记

黄跃金:现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曾任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孙家正:现任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曾任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

张维庆: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曾任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

黄丹华:现任中共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海峰:现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克尤木·巴吾东: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季允石:现任中共中央委员、人事部副部长,曾任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

宋德福:现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曾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张宝顺: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克强:现任中共中央委员、辽宁省委书记,曾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洛桑: 现任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刘奇葆: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袁纯清: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陕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姜大明: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黄华华: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长,曾任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

韩正: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曾任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梁滨: 现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曾任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

徐立全:现任安徽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曾任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

李源潮: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江苏省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刘鹏: 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曾任团中央常务书记

孙金龙:现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巴音朝鲁:现任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崔波: 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谢康生:现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曾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副书记

石玉珍: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湖南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曾任共青团湖南省 委书记

梅克保:现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曾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副书记

全哲洙: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吉林省委副书记,曾任共青团吉林省委书记

杨永良: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湖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曾任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

王三运: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福建省委副书记,曾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

陶武先:现任四川省委副书记,曾任共青团成都市委书记

栗战书: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曾任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年)

王东华:现任黑龙江省副省长,曾任共青团黑龙江省委书记

杨传堂: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 ,曾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

杨晶: 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主席,曾任共青团内蒙古区委书记

王乐泉: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曾任山东省团委副书记杜青林:现任四川省委书记 ,曾任吉林省团委书记汪 洋:现任重庆市委书记,曾任安徽省团委副书记沈跃跃:现任中组部副部长、人事部副部长,曾任浙江省团委书记宋秀岩:现任青海省副书记、省长,曾任青海省团委书记张福森:现任全国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北京市团委副书记叶小文:现任国家宗教局局长,曾任团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张庆黎:现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曾任团中央工农青年部副部长钱运录:现任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曾任湖北省团委书记强 卫:现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曾任北京市团委书记赵 实:现任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林炎志:现任吉林省委副书记,曾任北京市团委书记宋爱荣:现任新疆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曾任新疆团委书记罗保铭:现任海南省委副书记,曾任天津市团委书记陈秀榕:现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曾任福州市团委书记金银焕:现任山西省委副书记,曾任山西省团委书记李成玉:现任河南省省长,曾任宁夏区团委书记李春城:现任成都市委书记,曾任哈尔滨市团委书记李学举:现任民政部部长,曾任团中共办公厅主任李立国:现任民政部副部长,曾任辽宁省团委副书记刘也强:现任贵州省委常委、政协副主席,曾任贵州省团委书记罗志军:现任南京市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事业发展部部长

潘逸阳:现任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曾任广东省团委书记王儒林:现任长春市委书记,曾任吉林省团委书记夏宝龙:现任浙江省委副书记,曾任天津市团委书记许德立:现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曾任广东团委副书记李长江:现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曾任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主任刘玉浦:现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曾任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书记王厚宏:现任海南省委副书记,曾任安徽省团委书记杨崇汇:现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曾任四川省团委书记支树平:现任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曾任山西省团委书记杨永茂:现任陕西省委副书记,曾任黑龙江省团委副书记陈训秋:现任司法部副部长,曾任湖北省团委书记刘云耕:现任上海市委副书记,曾任上海市团委宣传部副部长史莲喜:现任天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曾任天津市团委副书记张 轩:现任重庆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曾任重庆市团委书记令计划:现任中共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曾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散襄军:现任天津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曾任天津市团委书记

《出身证明.doc》
出身证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