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读后感

2020-04-18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修养读后感

修养读后感

(一)

《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再版148次,本书是日本近代思想文化先驱新渡户稻造的经典作品,影响百年来日本人的修养之书。作者主张,个人修养比功名利禄更重要。较之教人如何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也更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引用作者的话,“自省而果断,即使贫穷内心也会满足,即使受到诽谤也会自得其乐,即使身陷逆境也会感到幸福,怀着感激之情度过每一天。这就是我讲解修养的目的。”

新渡户稻造这本《修养》恰恰在这方面有其价值。书中,他将东西方经典和自己对当时的日本社会风潮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一炉,在经典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经典走向大众、亲近大众、服务大众,以此改造国民的思想、熔铸国民的气质、提升国民的人格。显而易见,中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基督文化是《修养》的两根支柱。作者开篇就将《大学》“修齐治平”之“修身”视为修养概念的来源,继而将基督“饲养羔羊”之语转用于“修养”的“养”,使得修养一词同时迸发出东西文明的光彩,构思精巧而妙造自然,双峰并起而互为一体,实为大家手笔。进入正文后继续旁征博引。以第七章“对待名誉的心理”为例,忽而孔子孟子菜根谭,忽而圣经古希腊莎士比亚,甚至拿破仑和《鲁宾逊漂流记》也联翩登场。又不忘引用日本临济宗中兴之祖白隐禅师逸事和之于日本人的“诚”之含义,信手拈来,随机生发。

通过对青年、立志、职业、信念、勇气、克己、名誉、储蓄、阅读、逆境、顺境、处世、道路、默思、夏天以及新年等16个话题的阅读我了解到虽然书中都是平凡的道理,平凡的事,平凡的人,但是通过“修养”,可以提高人格的境界,提高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最终因为这种平凡的坚持,成就伟大的道德。所谓非凡之事成就平凡之人就是这个道理。且新渡户稻造学贯东西,通晓古今,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格言典故。东方的《论语》、《菜根谭》,西方的《圣经》、《英雄论》,东方的和歌、汉诗,西方的诗歌、诗剧,古代英雄豪杰、圣贤名士的故事,现代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逸事„„随时出现在他的文章里,新渡户先生还着重谈到勇气,指出了,一个人不仅需要先前冲的勇气,而且也要注意修养退守的勇气,前进自然是需要勇气的,而退守的勇气也是可嘉的。恪守道义是修炼勇气的第一步,这就不得不让我想起在日本战国时代,上杉谦信举起的“义”大旗。在修练勇气的过程中,如果借鉴伟人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有很多人的传记中都记载了如何面对危机的故事。

作者认为修养的目的并非使人成为惊天动地的英雄豪杰获取荣华富贵,而在于提升人格境界,因而日常性的平凡努力比什么都重要。他在总论中写道:“也许有的人看到我用平凡二字感到不快。我所说的平凡任务尽管性质上是平凡的,但是,执行任务的人,绝不能称为平凡的人。”作者为此举了一个例子。每天早晨有一个卖纳豆(大豆发酵做成的一种类似湿豆豉的豆制品)的妇女从他家门前经过。她的职业平凡,买卖也很寻常,但她风雨不误,不乱开价,纳豆做得一丝不苟,态度诚恳热情。用赚得的钱养活卧病在床的丈夫和背上的孩子——有这样的人品,“她不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吗?”在作者眼里,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功成名就的精英,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人格修养成为了不起的人。此书还涉及了青年如何立志、如何选择职业,怎样坚持信念、训练勇气,克己之心如何修养,如何对待名誉,储蓄、读书的方法,身处逆境时的修养、身处顺境时的心得,处世的标准等修养的诸多方面。

《修养》依据作者复杂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融会东西方和古今的思想学问,以个人的人格提升为其论述宗旨,重点强调的是修身立其诚的道德实践性和具体性。作者试图为普通人提供在平凡中超越平凡、于日常中克服凡庸的道德说法。这样,思想学问化成了智慧,经验和阅历铸成了一条条生命的箴言,阅读《修养》一书,我能够感觉到新渡户稻造是在倡导通过修养提升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告诉大家,在暑天以及新年是修养的最好时间,在平时的时候要多思考,多静默默思,这些内容对一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是很有帮助的。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都需要高要求自己,自己心中也需要不断地树立目标,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充实自己的梦想。

修养读后感

(二)

朱老前辈,是着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写过许多着作,其中《谈修养》这本书属于朱老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读上去浅显易懂,但其中之深刻含义却要仔细琢磨一番。虽是老先生早年作品,但对于我们当代青年却还有着很多的现实意义。

修养指人的行为和涵养,与人的性格、情操、素质紧密联系,可以说,人活着容易,但如何活的有修养却需要磨练和思考一番。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养”就是“提高”,“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经受锻炼,得以提高,(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对修养的一种解读,是对高尚品质与处世哲学的一种认识。它告诉我们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阅历,而且还要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并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

朱老用二十谈,谈出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更喜欢把它解读为这是朱老与青年人之间的恳谈。读书伊始,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写在抗战胜利后的日子,起初会担心这样的内容会不会有些过时,但当你细细品读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更是有思想精髓的。这其中饱含着朱老对我们青年,对我们民族寄予的厚望。并以自身的角度去体验青年存在的问题,字里行间充满焦虑和担忧,说出了许多问题,比如:“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作为在学校学习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在大学这个看似安逸的环境中,只有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我们的祖国。

读书过程中我记下了许多给我很大启发的东西,比如:“知难行易”“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事实而在理想”“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选择走抵抗力最大的而不走抵抗力最低的道路”“社会愈恶愈需要有少数特立独行的人们去转移风气”,以及不善处群的解决方法,过团体的活动等。其中尤其是谈读书这一章给我很大启发,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其中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但是真正做到会读书自然也不容易,读而不思,不行,爱读书,思考中读,读就要读经典,而且不能要拿它作为一个任务,要把它当成朋友一样去交流,谈心。读书在于选得精,读得透。不能说读万卷书,跟没读一样,只记书名。读十年书,不如读十遍书,经典是要用时间品味的。而且读书不能挑食,厌食,只有真正的会读书读好书才能做到“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

读完此书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就像是一台计算机一样,原来系统跑得再快再好,兼容性再强,用的是WindowsXP,看完此书后update成Windows8,说的是质的变化,换句话说,是一种思想认识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先不懂,没有深入思考和现在明白了,再是原先已经思想过了,现在通过朱老的讲解,理解得更深入了。这二十谈,给我教育最深地方就是有量变才有质变,只有厚积薄发,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理想。

《谈修养》这本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道理。读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便是:“每一个行为都孕育着一个习惯;每一种习惯都体现一个个性,每一个个性都反馈一种修养,每一种修养都决定不一样的命运。”

修养读后感

(三)

修养,指人的行为和涵养,与人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为人综合素质的表现。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养性”,但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的释读,带有很大程度道德文化的传承性和充分的个人意志的成分,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为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修养的概念很宽泛,在任何领域任何角度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在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品格中孜孜不倦的探究。

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从不同角度给我们阐释了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

作为刚刚从学校走出来步入社会工作的大学生,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染缸中,如何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很是重要。

作为青年一代,往往容易重复“追求”“彷徨”“堕落”这个过程,大家都似蒙在鼓里过日子,闭着眼睛醉生梦死,放弃自己的理想。

作为刚工作的大学生,我们必然要彻底地觉悟,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为祖国的建设努力,为人民服务。

推荐第2篇:《修养》读后感

《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百余年来,再版148次,影响了无数人的经典大作!作者新渡户稻造和福泽谕吉、夏目漱石并称为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同时也是享誉世界的《武士道》的作者,《武士道》与《菊与刀》被并列为研究日本的必读书。新渡户稻造的《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是一本关于人生、修养的励志书。但是和一般的励志书不同,它更注重人格上的修养和成功,有“日本的《曾国藩家书》”之美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金钱至上,道德混乱,尤其青年人失去精神寄托的现状,日本近代思想之父新渡户稻造倡导日本人进行精神修养,试图以此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成为了影响几代日本人精神的经典名作。一百多年后的中国,似乎也是如此——拜金主义盛行,功利性蔓延整个社会,我们的物质获得了极大的丰盈,可是,我们的精神呢?林少华教授感叹,“国人所缺少的未必是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也未必是职称学位和天赋才华,而恐怕更是人格修养、心性修养。”进了书店,遍地都是成功励志书,或者说可以复制成功,或者告诉你怎么做总裁。《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从这个层面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反励志”——虽然它多半摆在励志类的书架上。它心心念念要传达的是——怎么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物质成功了,精神却陨落了。值不值得,只有自己能回答。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物质上的满足是无法填充精神上的虚空。

《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一书能成为百年经典,是自有其原由的,它有三大特点: 第一,这本书的两大支柱是中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基督文化,同时融入作者本人的阅历和对青年人心理的体察。林少华教授曾赞誉此书为“东西切换自如,古今一气贯通”,是中西今“三位一体”的修养读本。新渡户在经典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经典走向大众、亲近大众、服务大众,以此改造国民的思想、熔铸国民的气质、提升国民的人格。 新渡户稻造学贯东西,通晓古今,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格言典故。东方的《论语》、《菜根谭》,西方的《圣经》、《英雄论》,东方的和歌、汉诗,西方的诗歌、诗剧,古代英雄豪杰、圣贤名士的故事,现代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逸事……随时出现在他的文章里,读来生动活泼,不会觉得作者有意卖弄,而是感到文章深入浅出,事例丰富。在这种平凡朴实的叙述中,读者会得到精神的慰藉,知识的涵养。 第二,《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一书是为普通人所写。说起来,我国近年来出了许多励志方面的书,皆与修养有关。但大多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再三告诉青年人如何成为精英或成功人士。成为精英或成功人士诚然可喜可贺,亦为社会所需。问题是那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大多数人则是平凡的,是在平凡岗位履行平凡职责的普通人。

第三,不同于《武士道》的言辞华丽,新渡户特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风格,“即使引车卖浆者、砍柴的樵夫也能读得懂。其叙述的方式就是用与青年人谈心或者心理咨询的口吻,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令读者倍感亲切。其论述特点也是形象生动,朴实无华。

《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写作风格看似随意亲切,但这样的叙述风格并非作者信手拈来的文字,而是经过一番斟酌推敲的结果。据新渡户的后人新渡户琴子回忆,他写作后都把写好的文章读给家里的保姆和仆人听,然后进行修改,直到他们能够读懂后才会认可。 因为新渡户这种做法,当时很多精英学者都对他很不满,认为是丢了学者的脸面,甚至有人写文章施行人身攻击,连续数年不懈。但新渡户稻造都始终“不置一词”,一直埋头于《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的写作。《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的写作过程,也是新渡户稻造坚忍地克己修身的过程。

道德重建与凡人的修养――读新渡户稻造的《修养》

赵京华

日本著名农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新渡户稻造的《修养》(1911)作于100年前,在本国风靡了一个世纪之后,如今终于有了中文译本而得以在汉语读书界流传。我欣喜之余也不禁左思右想,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而呼吁重建道德秩序之声不绝于耳的当下中国,我们该如何阅读和接纳这部来自域外的讲道德和人格修养的著作,怎样理解作者的思想立场和问题意识并有效地切入书中的世界,社会道德的秩序重建和每个公民人格修养的养成两者之间构成怎样的逻辑关系,等等。

新渡户稻造(1862-1933)是明治时代影响巨大的历史人物,其复杂的个人经历、广泛的社会活动和独特的学问思想信仰为《修养》一书的写作奠定了基础。他出生于传统的武士之家,早年就读于札幌农学校并在该校外聘美国人教师影响下接受了基督教洗礼。东京帝国大学英语和农业经济学科毕业后,他又远涉重洋留学美国霍普斯金大学。1891年回国后历任札幌农学校、京都帝国大学等教职,日俄战争前后,新兴国家日本于内部开拓北海道,在海外开始领有萨哈林、朝鲜、满洲等,新渡户稻造在此种背景下于京都、东京两帝国大学首次开设“殖民政策学”讲座,逐渐确立起为帝国日本提供海外殖民统治技术的学问,这个学问体系经历1945年的战败改为“地域研究”(地区研究)而一直保留在日本的大学学科体制中。除了农业经济学和殖民政策方面的学术成就,新渡户稻造还曾担任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东京女子大学校长职务,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晚年则出任过国际联盟事务次长,于世界各地推动和平友好事业,成为当时日本少有的国际主义人士。可以说,新渡户稻造是典型的“明治教养人”,一方面有忠诚于明治国家的浓重观念,同时兼具“自由民权”和个人独立的志向,又贯通古今东西的思想学问并形成了高远的国际主义视野。 《修养》出版于明治末年,那时正是现代日本通过“文明开化”和“殖产兴业”而初步完成民族国家制度建设的阶段,又经过与周边两大帝国――清帝国和俄国的两场战争而获胜,使日本人在海外扩张上形成了基本的民族认同。这个阶段,已经初步达成“富国强兵”目标的日本国家,其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塑造新型的均质化的可以效忠国家的国民。正因此,明治末年开始出现了有关“日本人论”、“日本国民性论”等书籍流行一时的趋势。作为身在这个国家体制的内部担任教育方面重要职务的新渡户稻造,自然会对此种塑造和培养“新国民”的时代要求抱有自觉的意识。然而,我们翻阅《修养》一书,却注意到其中并没有当时弥漫于各类国民性论和谈教养的书籍中那种浓重的国家意识和国民道德论的色调,作者一再强调其主旨在于为普通人建立个体人格的修身标准,其最大的心愿也不过是“为迷茫者指明方向,为气馁者增添力量,为哭泣者擦去眼泪”以“抚慰不满者的心”。而已。

在我看来,这种淡化“国家民族”或“国民”等政治意识形态的因素而从现代人个体人格的确立角度切入道德修身问题的低调策略,正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是它能够超越时代限制而博得广泛好评且畅销不衰的原因所在。当然,在作者新渡户稻造那里,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好国民”这样的意识并非不存在,如书中谈“储蓄”的章节就提到假如一个人“为国家培养出来的是几位善良的国民,这也是对国家的贡献”,而具备储蓄意识的人往往思惟缜密,“日后必然会成为能为国为民作出贡献的公民”。但这也是以首先养成个体健全的人格、提高公民的一般道德修养为前提的。由于作者更看重公民道德修养的实践意义,而有意识地避开理论上的“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二元论述的框架,认为以此“框架”讨论修养,“有时也许会看出貌似重大的实际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没多大必要去应用于人世间”。因此,《修养》一书的论述具有更有贴近个人道德实践的特征和广泛的适用性,避开了单纯为民族国家塑造合格“国民”提供劝谕,这样一种急功近利的政治性和道德说教的大而无当。

《修养》依据作者复杂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融会东西方和古今的思想学问,从青年立志到信念勇气的建立,再到克己慎思和处世为人的道德修养,始终以个人的人格提升为其论述宗旨,重点强调的是修身立其诚的道德实践性和具体性。作者试图为普通人提供在平凡中超越平凡、于日常中克服凡庸的道德说法。这样,思想学问化成了智慧,经验和阅历铸成了一条条生命的箴言,而特别适合于处在人格形成阶段的青年读者阅读。又由于淡化了为特定国家塑造合格“国民”的论旨,日本以外的读者也会从中受益而不至于产生隔阂之感。书中也有几处拿西方人与东方人进行比较以说明日本人某些方面弱点的地方,但感觉不到以西方标准来裁断东方人那种“文明与野蛮”二元对立式的论调,反而常常是把东西方的智者圣贤平等地视为现代普通人道德修养的智慧源泉。比如谈到“克己”,作者就强调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乃是克己的最高境界,而被钉在十字架上忍辱负重的耶稣能够克服自己喊出“我战胜了世界”,则是克己的最高典范。

在平凡中超越平凡、于日常中克服凡庸,这是《修养》作者为现代青年的人格塑造确立的基本目标,其是否道德和有修养的判断标准则是“常识”。因为,在作者看来,日常之中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多是平凡的,所以需要“靠常识来判断”,但这也是最难的。就是说,这个“常识”看似简单,比如中学教科书程度的为现代科学所证实的普通知识或者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最基本的善恶判断尺度等,但作为平凡的人能否持之以恒一生立志从善并落实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上呢,这样说来就是非常困难的了。更何况,讲普通人的“修养”,“目的在于阐述我们平时尽自己的职责时所需要的精神准备,并不是希望你一跃成为英雄豪杰,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受到世人的喝采。功名富贵不应该成为修养的目的。自省而果敢,即使贫穷内心也会满足,即使受到诽谤也会自得其乐,即使身陷逆境也会感到幸福,怀着感激之情度过每一天”。可以说,新渡户稻造为现代普通人确立的“修养”目标是极平凡但也非常高远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情物理和道德实践的经验。这与从形而上的理论层面或道德规范的制度层面确立社会道德的体系不同,是从形而下的个人角度来思考现代人的道德行为尺度。

我认为,为公民社会中每个普通人建立日常的道德行为尺度以提升其人格修养,这在当下道德秩序出现严重危机的中国,尤为重要。自晚清以来,中国便一直处于社会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崩溃和重建过程之中,配合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的变革,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的现代道德伦理体系的重建历经波折而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如今又遇到市场消费社会的来临和重商主义横行的冲击,道德失序和重建的任务十分艰难。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比起形而上的道德逻辑体系或者制度重建来,更在于普通人即现代社会中的每个公民其道德修养的建设。也是在100年之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陈独秀就曾疾呼“吾人最后之觉醒”乃“伦理之觉醒”。就是说,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的变革必须以个人、家庭的伦理变革为前提。同样,社会道德制度的重建也需要以每个公民的个人人格修养的改造和提升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渡户稻造的《修养》虽然作于100年前,但如上所述其内容并不陈旧,方法和视角也都还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在中国读书市场讲“修养”的书籍少得可怜的状况下,《修养》一书至少可以解燃眉之急。

社会转型期的“精神修养”——读新渡户稻造的《修养》

100年前的日本,明治维新已经走过了30多年,在“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等口号下进行的体制改革推动了物质文明的进步,但是,对于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造成了拜金主义的蔓延。同一时期,随着日本走向帝国主义的道路,连续不断的对外侵略战争以及结核等疾病、瘟疫的流行也给日本人带来了对于死亡的恐惧。而且,明治三十三年与西历的1900年重合,基督教世纪末的厌世思想也开始在日本流行,厌世与烦闷的话语在青年当中传播。经过明治维新倡导的文明开化运动,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排斥,支撑明治时期日本国民的核心价值观,即所谓文明开化、国家主义受到质疑。如何重建日本人的国民道德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金钱至上,道德混乱,尤其青年人失去精神寄托的现状,日本社会的有识之士开出的药方是倡导日本人进行精神修养,试图以此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修养”作为重新发现的一种伦理训练的理念,在借鉴西方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东方传统的修身养性的道德伦理观念与欧美的理念相融合,被赋予了近代性的含义。“修养”一词成为英语Cuiture的翻译词出现在《自助论》等启蒙书籍的文本中,德语的Bildung也随着德国教养主义文化输入到日语的语境中来,东洋文明中的修养观,经过西洋文明的洗刷,受到日本知识界的重视。一时间,修养的话语大行其道。倡导修养的目的是提升日本国民的人格,改造国民性。从明治中后期到大正时代,即一九零零年前后的日本社会出现了一股“精神修养”的热潮。

从当时的阅读趋势就可以看出“修养”流行的状况。这一时期,冠以“修养”名称的图书杂志真可谓汗牛充栋。从明治三十年(1897)至明治四十五年(1912)这十五年中,书名中存在“修养”一词的书籍,从日本《国会图书馆藏书目录》中可以查到320多种,这也仅仅是存留下来的部分。当时报纸上刊登的出版广告中,有关“修养”的图书也是层出不穷。《太阳》是近代日本具有影响力的杂志,它每年都会刊登有关上一年度社会各界的综述文章,其中一篇综述文章中特别提到了明治四十三年“成功类书籍和修养类书籍大量出版,大力倡导人们加强修养”(《明治四十三年一般出版界》1911年2月)的话题。这一时代的日本人主要以读书和听演讲的方式获取有关“修养”的知识。著名的评论家、哲学家田中王堂在他的讲演《我的修养论》(《丁酉伦理会讲演集》1911年9月)中,对当时“修养”的流行作了如下的描述:“当下我国的青年当中最受欢迎的书籍是以修养为题目的。”“看一下报刊杂志上的广告,或者听一听青年人的谈话就可以了解当今的青年人渴望获得有关修养的知识,或者希望受到修养方面的训练。”由此可见,修养书籍的出版大行其道,形成了出版热,“修养”成为明治时代读书界最流行的话题之一。

新渡户稻造的《修养》就是这样的时代思潮中催生出的一部经久不衰的“长销书”。此书自从1911年出版以后到1934年就重印了148次。历经百年,至今,早已成为日本人修养励志的经典书籍。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对青年人讲述了作者的修养理念。其叙述的方式就是用与青年人谈心或者心理咨询的口吻,既没有理论的铺陈,也没有高谈阔论,而是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令读者倍感亲切。其论述特点也是形象生动,朴实无华。我们从新渡户稻造对修养这一概念的解释就能体会到他的叙述风格。“即修身是以克己为本,不因肉体情欲而心烦意乱,以心为主,然后确定身体的动作或志向,才能不错方向,不乱方寸,井然有序地前进。”“养是养心之意。养这个字正像字形所表现的那样,意思是羊的食物。羔羊是非常温顺的动物,没有什么智慧,如果没有引导者最容易迷路。就像人的心灵那样很容易被善恶所诱惑。”有关“修养”这一概念的解释有人从哲学的层面,也有人从伦理学的角度,还有人从训诂学的层面,总起来说,大多都是抽象的理论叙述。而新渡户的解释引用了基督教的“迷途的羔羊”这一比喻,把传统的儒学论述中的“修身养性”与基督教中的悉心管理心灵的羔羊这一思想结合起来,叙述浅显易懂,又不失思想的深度。

这样的叙述风格并非作者信手拈来的文字,而是经过一番斟酌推敲的结果。读过《武士道》的读者大概能体会到新渡户的英语文章言辞华丽,讲究遣词造句,也注重篇章结构,采用的是针对知识精英读者的文体,具有很高的品位。而《修养》一书是在《实业之日本》杂志上连载以后,结集成书的。《实业之日本》是一本以工商从业人员为对象编辑发行的修养杂志。用今天的话说是一本通俗读物。在当时娱乐媒体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这样的杂志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深受读者喜爱。明治四十二年(1909)发行量已经近10万册。面对这样一本杂志的读者,新渡户采取的叙述方法是“文字通俗易懂,即使引车卖浆者、砍柴的樵夫也能读得懂,所以,省略了错综复杂的情节,写作过程中注意文章平铺直叙,浅显易懂”(《修养》序)。据新渡户的后人新渡户琴子回忆,他在开始连载之初,每次都把写好的文章读给家里的保姆和仆人听,然后进行修改,直到他们能够读懂后才交给杂志编辑出版。可以看出《修养》一书的文体也是新渡户呕心沥血创作的产物。

此时的新渡户稻造担任第一高等学校校长,同时兼任京都帝国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是留学美国和德国归来的知名学者,日本第一个农学博士。在象牙塔里,担任精英教育的新渡户稻造却非常重视对普罗大众的教育,他在致力于高等教育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平民教育。第一高等学校主要是为当时日本最著名的大学输送人才的大学预科(高中),这里培养出了许多位影响二十世纪的日本和世界的优秀人才。这与新渡户稻造推行的教养主义理念是分不开的。依靠自己在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影响力,受基督教思想影响的新渡户稻造采取创办夜校,举办演讲会,在通俗杂志连载文章的方式,实施社会教育,推广修养主义理念。有人嘲笑他作为一个知名的学者为乡野村夫、不学无术的青年撰写通俗文章。而他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当今最重要的是要对那些连中学都没有毕业或者上不起中学的青年进行教育,以期改变他们的观念。”“高深的理论尽管看来很棒,但是,一般读者根本看不懂。”“必须用浅显易懂的讲解,让大多数人理解。”(《我为什么要做实业之日本出版社的编辑顾问?》)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新渡户稻造在文章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文体尝试。他所设定的叙述对象是普通的青年读者,采用第一人称“boku”(我)叙述的方式,在讲究身份的日语叙述中,明确指向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从教育家的高处俯视青年人,避免让青年人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他的叙述语气就像知心朋友给读者的忠告或者建议那样,没有说教,读起来感到是肺腑之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新渡户稻造学贯东西,通晓古今,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格言典故。东方的《论语》、《菜根谭》,西方的《圣经》、《英雄论》,东方的和歌、汉诗,西方的诗歌、诗剧,古代英雄豪杰、圣贤名士的故事,现代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逸事……随时出现在他的文章里,读来生动活泼,不会觉得作者有意卖弄,而是感到文章深入浅出,事例丰富。在他平凡朴实的叙述中,读者会得到精神的慰藉,知识的涵养。

阅读《修养》一书,我们能够感觉到新渡户稻造是在倡导通过修养提升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修养》涉及了青年如何立志、如何选择职业,怎样坚持信念、训练勇气,克己之心如何修养,如何对待名誉,储蓄、读书的方法,身处逆境时的修养、身处顺境时的心得,处世的标准等修养的诸多方面。新渡户明确指出倡导修养的“目的在于阐述我们平时尽自己的职责时所需要的精神准备,目的不是一跃成为英雄豪杰,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受到世人的喝彩。功名富贵不应该成为修养的目的。自省而果断,即使贫穷内心也会满足,即使受到诽谤也能自得其乐,即使身陷逆境,也会感到幸福,怀着感激之情度过每一天。这就是我所讲解修养的目的”(总论)。他的核心思想是希望日本的年轻人恪守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本分”,不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理想。他通过讲述修养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期望“能够为迷茫者指明方向,为气馁者增添力量,为哭泣者擦去眼泪,安抚不满者的心”(序)。日本现代学者武田清子认为:“新渡户的《修养》是一本关于人格形成的优秀的论著。不仅在明治后期至大正时代形成一股时代思潮的各修养组织的思想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书中提出了贯穿一种价值观的新的人间观念,其中蕴涵着从根本上改变日本人民族气质的目标和独特的方法论。”(《新渡户稻造全集第七卷》解说)以儒道佛为中心的传统道德观念,在近代物质主义观念的冲击下,走向没落。在新的精神道德需要重建的时代,新渡户稻造所提倡的以追求个人的精神独立,提升民族素质为目的的修养理念显示出了影响力。

推荐第3篇:《修养》读后感

《修养》读后感

《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再版148次,本书是日本近代思想文化先驱新渡户稻造的经典作品,影响百年来日本人的修养之书。作者主张,个人修养比功名利禄更重要。较之教人如何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也更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引用作者的话,“自省而果断,即使贫穷内心也会满足,即使受到诽谤也会自得其乐,即使身陷逆境也会感到幸福,怀着感激之情度过每一天。这就是我讲解修养的目的。”

新渡户稻造这本《修养》恰恰在这方面有其价值。书中,他将东西方经典和自己对当时的日本社会风潮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一炉,在经典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经典走向大众、亲近大众、服务大众,以此改造国民的思想、熔铸国民的气质、提升国民的人格。显而易见,中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基督文化是《修养》的两根支柱。作者开篇就将《大学》“修齐治平”之“修身”视为修养概念的来源,继而将基督“饲养羔羊”之语转用于“修养”的“养”,使得修养一词同时迸发出东西文明的光彩,构思精巧而妙造自然,双峰并起而互为一体,实为大家手笔。进入正文后继续旁征博引。以第七章“对待名誉的心理”为例,忽而孔子孟子菜根谭,忽而圣经古希腊莎士比亚,甚至拿破仑和《鲁宾逊漂流记》也联翩登场。又不忘引用日本临济宗中兴之祖白隐禅师逸事和之于日本人的“诚”之含义,信手拈来,随机生发。 通过对青年、立志、职业、信念、勇气、克己、名誉、储蓄、阅读、逆境、顺境、处世、道路、默思、夏天以及新年等16个话题的阅读我了解到虽然书中都是平凡的道理,平凡的事,平凡的人,但是通过“修养”,可以提高人格的境界,提高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最终因为这种平凡的坚持,成就伟大的道德。所谓非凡之事成就平凡之人就是这个道理。且新渡户稻造学贯东西,通晓古今,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格言典故。东方的《论语》、《菜根谭》,西方的《圣经》、《英雄论》,东方的和歌、汉诗,西方的诗歌、诗剧,古代英雄豪杰、圣贤名士的故事,现代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逸事……随时出现在他的文章里, 新渡户先生还着重谈到勇气,指出了,一个人不仅需要先前冲的勇气,而且也要注意修养退守的勇气,前进自然是需要勇气的,而退守的勇气也是可嘉的。恪守道义是修炼勇气的第一步,这就不得不让我想起在日本战国时代,上杉谦信举起的“义”大旗。在修练勇气的过程中,如果借鉴伟人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有很多人的传记中都记载了如何面对危机的故事.作者认为修养的目的并非使人成为惊天动地的英雄豪杰获取荣华富贵,而在于提升人格境界,因而日常性的平凡努力比什么都重要。他在总论中写道:“也许有的人看到我用平凡二字感到不快。我所说的平凡任务尽管性质上是平凡的,但是,执行任务的人,绝不能称为平凡的人。”作者为此举了一个例子。每天早晨有一个卖纳豆(大豆发酵做成的一种类似湿豆豉的豆制品)的妇女从他家门前经过。她的职业平凡,买卖也很寻常,但她风雨不误,不乱开价,纳豆做得一丝不苟,态度诚恳热情。用赚得的钱养活卧病在床的丈夫和背上的孩子——有这样的人品,“她不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吗?”在作者眼里,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功成名就的精英,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人格修养成为了不起的人。此书还涉及了青年如何立志、如何选择职业,怎样坚持信念、训练勇气,克己之心如何修养,如何对待名誉,储蓄、读书的方法,身处逆境时的修养、身处顺境时的心得,处世的标准等修养的诸多方面。

《修养》依据作者复杂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融会东西方和古今的思想学问,以个人的人格提升为其论述宗旨,重点强调的是修身立其诚的道德实践性和具体性。作者试图为普通人提供在平凡中超越平凡、于日常中克服凡庸的道德说法。这样,思想学问化成了智慧,经验和阅历铸成了一条条生命的箴言,阅读《修养》一书,我能够感觉到新渡户稻造是在倡导通过修养提升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告诉大家,在暑天以及新年是修养的最好时间,在平时的时候要多思考,多静默默思,这些内容对一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是很有帮助的。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都需要高要求自己,自己心中也需要不断地树立目标,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充实自己的梦想。

推荐第4篇:《教师品质修养》读后感

教师是塑造孩子心灵的工程师,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品质,不断洗涤自己的心灵,才能当好这个引导者的重要角色。

《教师品质修养》这本书,很详细地描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为我们新教师指明了努力和追求的方向。那么,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呢?又怎样使心灵自我洗涤呢?这本书中都一一给了我们答案。

一、哲学品质修养

教师的哲学品质修养主要包括反思、整体、透彻、人道等品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我对“反思”的认识。

何为“反思”?何为“教育反思”?书中是这么描述的:在教育生活中,反思意味着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设计、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策略以及教育效果如期开展一种内在自觉、富有深度的检视与反省。我们精心准备了课程设计,并且认真实践了课程,但千万不能忽略得到的教学效果,这是非常宝贵的反思素材。课后回忆本节课的实施过程,分析出优点和缺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使教师自己快速成长。

二、思想品质修养

教师的思想品质修养主要包括信仰、放下、投入、探索等品质,书中对“投入”品质的分析最让我印象深刻。书中将“投入”分为四种。

一是时间的投入。教师要善于利用时间、把握时间。教师不仅要将时间分配给教学工作,还要将时间用在给自己提高专业素养上。书中写道:教师在教学中的时间投入无疑是在创造和发展着生命。

二是精力的投入。作为教师,要心中有学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知道自己职业的任重道远。书中写道:精力的投入要求教师不懒惰,不三心二意,不随心所欲,特别是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更应有精力的投入。对于教学要有钻研精神,不怕挑战、勇于创新。

三是智力的投入。教学生课本知识,教学生做人道理,这都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书中写道: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学习负责,也要对自身的学习进步负责。在平时,教师就要多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是情感的投入。书中写道:群体中必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谐人际氛围。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还要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三、智慧品质修养

教师的思想品质修养主要包括积淀、经验、顿悟、创造等品质。在这些品质中, “创造”品质应该是当代教育工作者非常必要的。

如果年复一年的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看不到教育的进步,施展不了教师的才能,那么教育工作就缺少了一点色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对于教师怎样创新,书中写道: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有所创造,必须有眼光与勇气突破传统习俗与固定的思维模式。这就是告诉我们教师,要想实现教育创新,首先就要对旧的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自己的教育新想法以及这个时代的大趋势相结合,尝试着去实践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书中还写道:教师不仅应敢于对外界的成规、习俗有所突破、有所变革,更重要的是还应努力做到突破、转变、更新自我。的确,要向创新,就要求教师能够扭转自己脑中的固有教学模式,能够深刻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善于总结归纳、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态度,坚定自己创新的意志。正如书中所说:谁越是喜欢有挑战性工作,越是喜欢尝试困难和复杂的工作,智慧女神就越是喜欢他和亲近他。

四、读书品质修养

教师的读书品质修养主要包括博览、思索、习惯、运用等品质。其中最终要达到的品质是“运用”。

书中的知识,不光要能够理解,更重要的是会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读书时,教师应该边读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进行评价、反思,得到有用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后,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或班级管理中用一用这些从书中学来的宝贵经验,检验检验这些书中的知识适不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形成新的、合适自己的教学模式。勇于尝试才能获得真知,学会运用才能将书读活、读透。教师为什么要读书?书中写道:教师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与充实和完善自己,更重要的还有启发、促进、引领广大学生喜爱书籍、共同进步的责任。也就是说,教师还具有榜样作用,应当以身作则,可以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和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互相推荐优质书籍等方式,感染学生一起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使学生养成勤读书、爱读书的好习惯。将读书的品质修养带到教育中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对于读书品质,书中总结:教师读书的价值归宿,最重要落在净化灵魂、丰盈精神、改善品质,与学生一道走向明媚、明智和明亮的未来。

五、人格品质修养

教师的人格品质修养主要包括慈祥、睿智、快乐、自信等品质。书中对“自信”的阐述和举的例子,都比较深刻。

我一直记得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必须首先是个自信的人。这又要说到教师的榜样作用了。作为教师,你期望学生如何表现,那么你就要以身作则。教师平时不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以积极、自信的姿态去面对学生,这是给予学生安全感的一种表现,也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教师的这种自信还会感染、鼓舞学生,从而营造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的氛围。自信是一种人格魅力,是一种心理暗示,做什么事,有了自信,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那么等于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讲台上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自信不只会提升教师本人的精神面貌,而且也帮助了学生去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书中是这样定义“自信”对教师职业的意义的:自信在教师自主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无形的宝贵财富,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这说明,自信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十分重要,教师应该要学会激励自己、给自己打气,努力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六、专业品质修养

教师的专业品质修养主要包括理念、课程、内容、方法等品质。书中对教育方法列举了不少,值得我们教师学习。

书中指出:灵活有序、富有成效地使用教育方法,应当认识和遵循如下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要自觉遵循教学原则;二是要完整系统地看待方法内涵。对于第一个前提,我们教师要了解到,教育方法必须和长久以来实践总结出的教学原则相符合,可以使教育方法的实践少犯一些错误。对于第二个前提,我们教师要知道,“教育方法”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方法,而是一个结合了哲学、研究、技术等层次的方法体系。说到教育方法,书中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匮乏不足、狭隘片面的教育,会造成学生营养不良与精神矮化,但过度殷切关爱、小心照看的教育,则可能会剥夺学生独立探索、自主磨练的成长机会。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预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要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框架。

《教师品质修养》这本书系统阐述了我们教师必备的品质,书中还举了很多有趣的事例帮助理解,是一本教师洗涤心灵的好书。我会参考书上所要求的,不断修炼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我。

推荐第5篇:《班主任能力修养》读后感

《班主任能力修养》读后感

新平安镇小学 李秀丽

近几天,我读了《班主任能力修养》一书,读后受益匪浅。

联系10年的工作实际,我觉得作为教师群体中重要一员的班主任,既要具备一名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又要具备更高的教师素质要求。时代发展需要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面对充满竞争、充满信息、充满机遇的21世纪,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原有的知识、本领,远远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还有学生身心发展的时代特点,需要班主任转变观念。现在的学生在家庭里备受关注,拥有比以往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无论是生活或学习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独生子女身上寄托了全家人的希望,故有许多学生在家中被溺爱、娇惯,变得任性。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由于过惯了较为优越的物质生活,他们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爱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缺乏与人共处,与人合作的意识。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由于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好,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年轻的父母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培养目标过高,不切实际,易助长孩子的娇气。现在的社会环境也有许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教师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对症下药,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轻易伤害学生的自尊,理解学生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探索当代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有规律,及时转变观念,并按学生发展规律培育一代新人,对于联系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力量的班主任来说更有特殊的意义。

班主任担负着重要的启蒙任务,对学生心灵的塑造、知识的丰富、智力的开发、体质的增强,都要呕心沥血,全面负责。实践证明,一个称职的班主任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希望,对全班每个孩子都提出希望;二是信任,师生互相信任,说话算数;三是关心,对每个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都全面负责;四是理解,了解,体谅学生;五是鼓励,优化长处,淡化短处,促使孩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为班主任,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班主任尤其要对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提高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通过读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需具备以下素养:一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二是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具有良好的能力素质;四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不断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尽心尽责做好班主任工作。

推荐第6篇:《党员干部修养镜鉴》读后感

《党员干部修养镜鉴》读后感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如何在当今物欲横流、诱惑四伏的社会环境里,维护好公道正派的形象、保持好淡泊名利的心态,是一个党性的考验,更是一种政治责任。再次阅读《党员干部修养镜鉴》(以下简称《镜鉴》)一书,使我感慨万千,深受启发,倍受教益。

《镜鉴》一书生动阐述了党员干部加强政治、思想、纪律、作风、道德、业务修养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修养、敢于实事求是、执政为民、遵守纪律、弘扬正气、注重慎独、艰苦奋斗、重视治家、戒奢崇俭、战胜诱惑、优化人格、闻过则喜、开阔胸怀、惜时勤奋读书、磨炼意志、科学思维、勇于创新、从谏如流、重视监督、知人善任等38项内容,涉及到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诸多方面。书中展示了伟人风范,剖析了典型案例,引用了千古传唱的100个历史典故和300则格言,用事实说道理,融理趣与激情为一体,中外优秀道德风范珠联璧合,确实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

唐太宗有句名言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荀悦在《申鉴》中也写道:“君子有三鉴,世人镜鉴。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故君子惟鉴之务。”南宋诗人谢灵运亦有诗句曰:“降俊明以镜鉴,迴风猷以昭宣。”通过阅读《镜鉴》一书,对以上这些历史名句感受颇深。自己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作为一名从事党员教育工作的干部,更要时时警醒,对照检查自己。我想从以下两点谈点读书心得。

一、谨言慎行 修身正己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学问在肚里,本事在手上, 1

人气要靠品行来积聚。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说,“谨言慎行”讲究的是刚柔并济,得势之时不为一己私利,飞扬跋扈:失势之时淡然自若,从容面对。“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想必正是修行“谨言慎行”的最高境界。做为一名从事组织工作的党员干部,我认为,“谨言慎行”是一种职业操守。“谨言”就是嘴上要有把门的,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慎行”就是思想要绷紧一根弦,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作为组工干部应该认识到,哪怕是自己一句无心的话语,也会令基层同志认认真真的琢磨一番,更不用说发话叮嘱了。所以,组工干部要加强修养和自律,要少发话。在工作中,谨慎是良药,常言所说的“防患于未然”,对于做任何事情,鲁莽行事是大忌,万事谨慎细心为好。一言不慎就会招来祸端,一招不慎就会影响工作大局。与其以后带来麻烦,误事误己,倒不如今天谨慎从事,谨言慎行。

先人早有教诲:“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至多能而困人。”“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我们要放下架子,虚心、热心加诚心,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有利于团结的话多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二、以廉为本 干净做人

“廉”是什么?廉就是去除私欲,不贪钱,不为己某私利。无“廉”则不洁,无“廉”则不“明”。晚清重臣曾国藩在第一次接受道光皇帝面试时答道:“做官以不要钱为本,官不廉无以持平,不廉更难谈公允。”廉的根本是在取予之间:取道义,去邪心,严格自我约束。有了“廉”便可能做到“正”,“正”体现在品格上是“正直”,表现在待人上是“公正”,作为境界又

称之为“正气”,正人必先正已、正心,这是做好一名组工干部的根本要求。生活中不拘小节,思想上容易放松警惕,行为上容易纵容自己,最后掉到罪恶的万丈深渊,东窗事发悔已晚,锒铛入狱,落得人人唾骂的下场。贪欲不可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故“有位”更要“有畏”。《镜鉴》一书中所列举的反面典型,无不是贪欲奢侈、纵情声色,糜烂生活令人目盲、令人耳聋、令人发狂,使人精神腐蚀,走向堕落。书中提到的一些贪污腐败实例,都是在自己的领域里的佼佼者,按理来说应该是栋梁之才,可是他们为了一己之私,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为了飞黄腾达,为了名扬于世,违背执政为民的道德素质,不顾法纪法规,滥用职权,终究逃不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结局。

如今社会上,逢年过节,迎来送往,请客送礼渐成一股风气,还堂而皇之认为是礼尚往来,人之常情。久而久之,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小节失守,大节不保,陷入泥潭里不可自拔。因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这些伤风败俗的恶习,坚守清正廉洁的品质,不贪杯中酒,不图身外物,不慕高权位,不恋美人色。慎处“交友圈”,净化“生活圈”,纯洁“娱乐圈”。按照组工干部“十严禁”的纪律要求,做到不越“警戒线”、不触“高压线”,恪守职业道德,善思明辨,警慎从政,干干净净做人,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

认真阅读《镜鉴》一书,开卷受益匪浅,掩卷心明眼亮,使我更加安于律己,静以修身,常怀感恩之心,漫步人间正道。

推荐第7篇:《论共产党员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修养》读后感

学院: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姓名:肖晔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学号:1102610207

《论共产党员修养》是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教育影响了整整几代党员。

修养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是及其重要的,党性修养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它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伦理修养和组织纪律修养,一个人在组织上入了党,只是说明他具备了党员的基本条件, 要成为一名合格成熟的共产党员,还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自觉地党性修养,需要不断地学习各种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价值观。正如刘少奇同志在第一章所说,“一个比较幼稚的革命者,由于他:(一)是从旧社会中生长教养出来的,他总带有旧社会中各种思想意识(包括成见、旧习惯、旧传统)的残余;(二)没有经过长期的革命的实践;因此,他还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敌人,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性。所以修养便成了认识自己与别人的重要工具。

共产党员是共产党的最基本组成,是党的基础,是党的最重要的硬件组成,而党员的修养就是组成党的软件。党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道德性质和党的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只有一个党员具有了他应该具有的高素质,高修养才能更好地去为大众服务。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修养和提高自己的思想,才能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不辱这面鲜红的党旗,才能坦然面对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发展献出鲜血与汗水的革命前辈。

推荐第8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是刘少奇主席在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的讲演的整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看过本书有两大深刻的感受:第一,它主要就共产党员在党内生活和党外阶级斗争中的素养而讲:第二,它有着重讲述共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素养而讲。1939年的国情和我们目前的国情是完全不一样了。那时我们既要面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又要处理革命统一战线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可谓处境艰险啊。而如今,世界上虽仍然存在战争,但那只是局部战争,类似二战的大规模战争是不大可能爆发了。我们所处的环境基本上可以说是和平稳定的,而且我们党内的阶级矛盾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我有了疑惑。起初我想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这本书,这本在现在一般人眼里已经是“过了时”的书。通过学习我想到了两个理由:首先,刘少奇主席的这本书是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来剖析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自身建设。既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是科学的,那么刘少奇主席的理论也应该是科学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为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其次,此书中讲述得非常系统,很详细,也列举了不少实例。它可以教导我们如何比较好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当前我国的具体的国情中。基于以上两种原因,我们年轻的共产党员或者想要入我们伟大的当的预备党员或者是申请加入我们党的入党申请人也要以认真严肃的态度阅读学习这本书,掌握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在书的最后,刘少奇主席讲道:“现在我把上面所说的一些问题作一个简单的直接。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这就要求:

(一)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来建立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建立自己的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主观主义自古有之,虽然在不断纠正,但仍然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阻碍。我们党内有相当一部分人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以为只要有善良之心,就可以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和改变自己。而这种只有“善良之心”的人在我们如今这个社会中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而且,没有实践和坚固的理论支持,也是易变质的,搞不好会对党产生损害。像王明、陈独秀等人,之所以会犯大错误,也是有这方面的倾向的,读后感《《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在学校的党章学习小组的学习中,讲师也曾提醒我们要严肃认真地考虑入党动机的问题。我们究竟因何要入党呢?此书中,刘少奇主席为我们列举了当时存在的一些自私自利的入党动机,它们有些仍然存在于我们的党员中。但是刘少奇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可以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认真实践来纠正我们的这些错误。树立起科学的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建立自己的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

(二)根据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根据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去检查自己的一切思想行动,纠正一切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以此去观察问题,观察其他同志。”刘主席在此书中列举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来源,并告诉我们消灭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的重要方法便是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在我们目前生活的社会环境中,我越来越感到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在不断减弱,大家都不愿意去揭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自我省查。且不必说“吾日三省吾身”,就算我们能够每周小结一下自己的行为,也就可从中受益匪浅了,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了。“

(三)经常采用正确的态度、适当的方式,去和党内各种不正当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对于影响到当时革命斗争的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第一次革命虽早已过去,但第二次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大胆地创新,但另一方面,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错误的做法和思想,人常说“穷则思变”,其实富也会导致“变”。在西方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影响下,党内的一部分干部领导,如成克杰、李延嘉、胡长青等,因为思想作风不过硬,防腐拒变能力不够强而变质腐化,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对党在人民中的地位造成了一定影响。大一我们开的一门课叫“毛泽东思想概论”,该门课中有一部分内容谈到党建问题,有不少同学痛斥腐败之风的流行。从中我感到,抑制这种风气是大有希望的。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们是具备抵制这种坏风气的意识的。“

(四)在思想、言论、行动上严格地约束自己,特别是对于同当时革命斗争有关的政治思想、言论和行动,要用严格的立场和正确的原则来约束自己。除此之外,最好连许多‘小节’(个人生活和态度等)也注意到。但是,对其他同志的要求,除开原则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以外,就不要过分严格,不要在‘小节’上去‘吹毛求疵’”。要宽律己。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名新的预备党员,我要时刻注意“小节”、“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逐渐完善自己。特别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向更先进、更优秀的人学习,尽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每时每刻都不敢松懈,因为深知自己的责任,深知自己的言行也会关系到党的形象。我也许目前还称不上优秀,但我在追求进步,在向优秀前进,也有信心达到优秀。

推荐第9篇:《师德修养那些事儿》读后感

《师德修养那些事儿》读后感

去年底,在学校召开的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很荣幸能够获赠《师德修养那些事儿》这样厚重的礼物。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师德是一名教师品格魅力的彰显。从书中我能感受到校长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殷切期盼,也能体会学校掌舵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高度重视。唯有用心品味,才能不辜负校长的这一片良苦用心。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还需严以修身,以身作则。加强师德修炼,散发教师高尚职业魅力,我们永远在路上。

提高师德修养水平,爱国守法是前提。守法是现代文明的底线。对于一名教师而言,遵守师德的基本要求便是爱国守法。这是教师成为合格教育工作者的前提。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爱国者和守法公民,然后才能争取做一个道德上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拜伦说过:"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和自己名族才会对教育事业竭尽心力,无私奉献。

提高师德修养水平,爱岗敬业是基础。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去灌溉。教师获得自我肯定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的精神资源。自己对岗位的热爱和甘心奉献是对教育事业压力的做好开解,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是教师乐于执教的动力源泉,只有领悟到爱岗敬业,教师才会实现教育工作与个人的共同进步。

提高师德修养水平,终身学习保障。《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是教育者,也同样是学习者。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后于时代潮流,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不便,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速度极快,墨守陈规只会被教育事业淘汰。因此,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终身学习能培养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师眼界。

提高师德修养水平,为人师表是关键。教师要时刻想到自己身为人师的身份,从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一名教师工作者只有做到为人师表才能无愧于"师"这个称号。教师可以暂时没有教学经验,没有科研成果,但是不能没有师者的尊严和形象。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是强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到学生,进而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提高师德修养水平,关爱学生是核心。爱与责任是人民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关爱学生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美德。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不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源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名教师,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教育的伟大使命。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炼,才能有效客服职业倦怠感,才能对自己的职业有充分的认同感、幸福感。

推荐第10篇:《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读后感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读后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刻认识到,在工作中,必须通过学习来不断进步,在思想上,必须通过学习来不断地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书中提到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在新时期,共产党员要永葆党的先进性,一方面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监督,另一方面则需要党员本人注重思想品德修养,使党的理论、宗旨和主张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

我认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素质修养,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应该首先从我们的本职工作做起,通过努力地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完善思想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严格按照党性原则办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行统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党性修养。

今年,通过电视报道的各种自然灾害很多,受灾群众也很多。政府通过实际行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抗灾。在这些灾害面前,都有共产党员在起着带头作用,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让我感动,让我震撼。通过这些事迹,使我意识到,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是在危难之时,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安危,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把国家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的人。

通过对《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和现实事迹的学习,我认为,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做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一个共产党员只有牢固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真正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才对得起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加强党性锻炼,首要的问题就是信仰问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靠学习、实践来确立。学习理论应提高到加强党性锻炼的高度来认识,要自觉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掌握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

二是牢记宗旨,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员要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根本。

三是学习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学习实践是提高素质、增强党性的重要途径。加强学习实践,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学习书本知识和向实践学习的关系、学习政治理论和其他理论知识的关系,“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努力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实践。

总之,作为一个年轻的党员,通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党性锻炼,向优秀党员学习,做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真正的把工作做好,做到位。

第11篇:一双脚上的修养读后感

【篇1:一双脚上的修养读后感】

今天自习课上读了一篇文章《一双脚上的修养》,光是题目就非常吸引人。脚上的修养?脚上有什么修养呢?于是,我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去阅读文章,从而深刻地理解文章含意。

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图书馆开在我家附近,每逢双休日,我就会去那里看书。起初,我对修养的理解是那些有一定思维、生活在上层的顶尖人物所拥有的。后来,当我发现所有人都用沾满污水的双脚在图书馆内行走而毫不在意那辛苦的擦地女工时,有一个送水工却在脚上套了一个塑料袋,以免弄脏那擦了无数遍也擦不干净的地板。这一幕震撼了我的心,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修养。

这篇文章简单易懂,却不失耐人寻味之意。文章最后一段有这样几句话:“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几句名言。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的。”这就是作者在文章最后对修养的理解。

我十分敬佩那位坚持不懈的擦地女工和那位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的送水工。他们两个有可能不如那些在图书馆读书的人有智慧,但是他们的内在品质远远超越了那些只有知识修养的人。

老师讲过修养有两种,一种是有文化有学识的知识之修养,另一种则是待人处事的态度所反应的道德修养。如果一个人只有知识之修养,而没有一点道德品行,那他也是一个不完美的人。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既有知识文化之修养,又有道德文化之修养的人,并发扬它,使这个社会更加和谐!

【篇2:一双脚上的修养读后感】

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读了一篇《一双脚上的修养》。它让我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擦地女工奋力擦“我”身后的脚印。过了一会二,送水工推开了门,又把头缩了回去,又推开了门。“我”看到了他的双脚都套着塑料袋。擦地女工盯着送水工泪光闪现。

我想:送水工真有修养。而平时的我,可没有送水工那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记得有一次,我拿着钱去超市买冰激凌吃,打开包装袋,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冰激凌色泽鲜亮,香味沁人心脾。看着它,我早已垂涎三尺,二话不说,随手一扔包装袋,把冰激凌往嘴里一放。哇!好舒服呀!汗流浃背的我顿时感觉透心儿的凉。再往后看看,那包装袋已经跑出很远了,一位叔叔拿着大架子,弯着腰,一遍又一遍地捡着地上的烟头、塑料袋、饮料瓶……包括我扔的包装袋。显然,他是一名环卫工人,他已经满脸流汗,不停地用手擦着汗珠。看到这儿,我不禁又想起了文章中的送水工。是啊,他为了不弄脏地面,就用塑料袋把自己的鞋给套上。而我,却让环卫工人又多流了一些汗珠,又多了一份辛苦。顿时,我羞愧不已。

《一双脚上的修养》教会了我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做一个没有修养的人,我感谢这篇文章——《一双脚上的修养》。

【篇3:一双脚上的修养读后感】

能写出好文章的,知书达理的人有很多,但是能注意自己修养的作家就不多见了,能反思自己有没有注意修养的就更稀少了。有一个不知名的作家写了一篇触动我心灵的文章。其中“修养”这个技术系,又陌生的词格外醒目。这就是《一双脚上的修养》整篇文章蝙蝠不算大,写的就是作者在一个下雪的冬天步行去图书馆看书,她的鞋沾满了脏雪,可是他没有在意就直接走进了图书馆,发现里面的一个女工准备抹他那黑黑的脚印,他却没有在乎。直到他坐下来看见那个女工好不容易才擦干净,他才有了愧怍感。过了很久,他看见一个男人想进来,犹豫了一会又出去了,他一会后又进来了,原来是一个送水的工人,他惊奇的发现那个送水工人的两只脚上都套了一个塑料袋,走进来后地面仍然干干净净,作者看见那个女工落泪了,就觉得更加惭愧了。他觉得一个人不是读了很多书,不是知道很多东西就是修养的,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

这篇文章说中了我的不足之处,以前家长也这样说过我,但是我还是不以为然,看了这篇文章后我真正觉得爸妈说得有道理。作者这么喜欢看书,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可是他却没有在乎到自己留下的脚印给那个女工带来多大的不便。可是那个普通的送水工人却能为她着想,女工难道会敬仰那些看上去分量十足却要让她做得那么辛苦的人吗?那个送水工完全可以大摇大摆的进来,可是他在乎那女工的感受,他不是比那些看是满腹经纶却给人家添不必要的麻烦的人更有修养吗?

就拿我们班的一些人来说吧,读了这么多圣贤书的他们满口粗言秽语,令人不堪入耳,上课随便说活,用它们所谓的小聪明,大见解来侮辱,挖苦别人,让别人难堪。这些人即使考了全国第一,我也看不起他。

古代的人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了第一,可见一个人的修养是多么重要!连最根本的修养也没有的人,即使他的书读得再好在社会上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的。

第12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2009-5-30 9:28:52 来源:演讲稿

摘要:主观主义自古有之,虽然在不断纠正,但仍然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阻碍,经常采用正确的态度、适当的方式,去和党内各种不正当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对于影响到当时革命斗争的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进行斗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代写演讲稿100字18元 QQ:1367771518 电话:130 5178 3715 了解详情„

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在我们目前生活的社会环境中,我越来越感到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在不断减弱,大家都不愿意去揭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自我省查。且不必说“吾日三省吾身”,就算我们能够每周小结一下自己的行为,也就可从中受益匪浅了,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了。

(三)经常采用正确的态度、适当的方式,去和党内各种不正当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对于影响到当时革命斗争的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进行斗争。

第一次革命虽早已过去,但第二次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大胆地创新,但另一方面,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错误的做法和思想,人常说“穷则思变”,其实富也会导致“变”。

在西方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影响下,党内的一部分干部领导,如成克杰、李延嘉、胡长青等,因为思想作风不过硬,防腐拒变能力不够强而变质腐化,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对党在人民中的地位造成了一定影响。大一我们开的一门课叫“毛泽东思想概论”,该门课中有一部分内容谈到党建问题,有不少同学痛斥腐败之风的流行。从中我感到,抑制这种风气是大有希望的。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们是具备抵制这种坏风气的意识的。

(四)在思想、言论、行动上严格地约束自己,特别是对于同当时革命斗争有关的政治思想、言论和行动,要用严格的立场和正确的原则来约束自己。除此之外,最好连许多‘小节’(个人生活和态度等)也注意到。但是,对其他同志的要求,除开原则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以外,就不要过分严格,不要在‘小节’上去‘吹毛求疵’”,要宽律己。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名新的预备党员,我要时刻注意“小节”、“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逐渐完善自己。特别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向更先进、更优秀的人学习,尽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每时每刻都不敢松懈,因为深知自己的责任,深知自己的言行也会关系到党的形象。我也许目前还称不上优秀,但我在追求进步,在向优秀前进,也有信心达到优秀

第13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曾被列为中国共产党1942年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书中对共产党员为什么进行修养、怎样搞好修养和锻炼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党内斗争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在目前的新形势下,重温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令人倍感亲切,颇有感受。

刘少奇在党员修养理论中,比较完整地借鉴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性理论。在《论修养》一书中,他借用了古人“修身养性”作为共产党人自我改造的形式,以“慎独”、“自省”等作为基本概念和范畴,运用大量的古代传统道德文化思想论证了共产党员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要求和目标方法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他把“党性”与“修养”相结合,实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高尚道德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刘少奇同志特别引用了孟子关于凡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了一个艰苦的修养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并针对这一问题指出:“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

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

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其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 :

(一)共产党员要在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中自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

能力,否则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

(二)共产党员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把他们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自己锻炼和修养的模范,使自己成为马克思列宁式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革命

家。

(三)共产党员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思

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党的纪律和作风、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修养。

(四)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此,共产党员既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

标,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

(五)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溶化在党的利益之中,克己奉公,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

表现。

(六)共产党员要把维护党的团结、纯洁党的思想、巩固党的组织作为自己的最高责任。要用正确的态度 ,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克服错误思想,而不被敌人所利用。党内斗争应该以教育和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教育党和巩

固党为最高目的。

读着这本书我常掩卷沉思:新时代里怎样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怎样加强党性修养?我深深地认识到: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与学习,是一个伴随终身的长期过程。修养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党员能否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同样党性修养与学习搞一阵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党性修养与学习。只有一辈子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的党员,才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名年轻的党员、后备干部,更要适应新的形势,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体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理想信念上做“明白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益格局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地位差异化等新现象,这些无不对我们党的政治信仰构成新的挑战。党员干部要具备坚定的理性信念,必须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通过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进一步认识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不断提高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道德品质上做“高尚人”。人格品行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水平、精神境界的综合反映。作为党员干部,其人格品行有强大的示范性和辐射性。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之所以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人所共仰的道德风范,正是这种人格力量赢得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戴。概言之,这种人格

品行主要表现为:光明磊落、忠诚老实、团结同志、与人为善、谦虚谨慎。

(三)在生活作风上做“清白人”。生活作风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组工干部与所有人一样,也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也有普通人所具有的感情和欲望。但是,作为管理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这种特殊身份决定了组工干部决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而是应该时刻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做到淡泊名利,严以律己,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正确认识自身地位和权力的内涵,正确处理商品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关系,锤炼拒腐防变所必需的意志品质,以共产党人光明磊落、无私无畏、驱邪除恶的浩然正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物欲、美色的诱惑,永

葆清正廉洁的本色。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提出,“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物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简单讲,就是不能脱离具体的工作实践,不能坐而论道;要在工作中提高党性修养,以党性修养促进工作,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特别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向更先进、更优秀的人学习,尽力做

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塑造完善的人格形象。

第14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华夏五千年,有多少的经典被传承至今,有音律经典,有诗词经典等等。总之,经典,总是那么地令人家刻骨铭心。尤其是红色经典,无论何时何地,总会在每个人身上激涌出无限的热血。我认真细读了红色经典——《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由刘少奇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经典之作。我细读之后,心头上涌起千思万绪。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之所以成为红色经典的著作,因为它曾被列为中国共产党1942年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从六大方面的主要内容去系统地阐明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问题,明确地提出了共产党员增强党性的基本要求,指明了共产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必由之路,并且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及对教育和鼓舞一代代共产党员在共产主义事业中创立伟大的革命业绩,具有重要作用。

认真读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之后,我有两大深刻的感受:第一,它主要就是讲述共产党员在党内生活和党外阶级斗争中的素养;第二,它着重讲述共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素养。

文章开篇就是阐明了主题是关于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并且以“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来引发大家的思考。相信大家肯定是对什么是“修养”很感兴趣,其实所谓的“修养”,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正如少奇同志在第一章所说,“一个比较幼稚的革命者,由于他,一是从旧社会中生长教养出来的,他总带有旧社会中各种思想意识(包括成见、旧习惯、旧传统)的残余;二是没有经过长期的革命的实践;因此,他还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敌人,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性。”

而我反省自身,觉得我作为在学校里学习了二十多年的学生,我也如同少奇同志第二条所述,没有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不能深刻的认识到敌人、自己,以及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因此,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学生党员,需要不断地修养,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条件,去掉自己的不成熟,在关键时刻不动摇,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明白了共产党员修养的意义之后,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呢?常言道:“吾日三省吾身”,又如刘少奇同志所言:“他们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以为只要保持他们抽象的善良之心,就可以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和改变自己。这当然是虚妄的。我们不能这样去修养。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无论怎样都不能脱离当前的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而是必须结合这种斗争去总结、学习和运用历史上的革命经验。”

因此,我认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革命修养,是从革命实践中完善和总结革命理论的过程。而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就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的丰富专业知识,严于律己慎独,完善自己的人格的过程,同时更要注意防止外来敌对势力的侵蚀,防止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进攻,防止国内分裂势力的挑拨、防止不明真相的闹事。正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钓鱼岛的纷争事件,我们应该要保有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立场,捍卫祖国的国土完整,坚决防止外国势力的侵权侵蚀,保有自己的满腔热血,抵御外国敌对势力的进攻,为自己的

祖国坚持正义的言论和举动。

而且,党员的自身修养也是一种保证我党先进性、进步性和坚定性的重要法宝,是维持我党我国长治久安的执政基础。在于我们最基础的党员基层组织,应该怎么样去进行自身的修养呢?我结合这本著作的一些经典语句和自身的一些经历,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共产党员要在现实实践中不断地自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积极参加实践。正如在本次的伦敦奥运会中的中国代表团选手们,即使已经是站在世界的顶峰,也依然坚持每天刻苦训练,谦逊热情的应战,我们大学生党员也只有像他们那样,深刻体验和认识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性,才能深刻认识敌人和自己,发现自己不端正的思想和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觉悟,提升能力。

第二,共产党员要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巩固党的纪律和作风,提高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修养。大学生党员应该在学习好专业知识之外,仍要虚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增加自己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意识和品质。

第三,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应该首先想到党的整体利益,都要把党的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问题、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这是最为本质的一点。毛泽东同志说过,共产党员何时何地都应该将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做事,用为他人着想、忠诚的热情去帮助他人。就像这次的伦敦奥运会,国家羽毛球代表团的战略性“打假球”事件真的应该要好好反省,我们来奥运会不是为了一两块奖品,而是为了展现我们中国选手的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给全世界的人民看,这种被扭曲的体育精神应该要正视;相对的,刘翔的负伤出赛,即使是没有拿到金牌,但是,他已经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中国人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刘翔的摔倒并没有得到骂名,而是赢得尊重,两者一比较,我们可以尽知其中的差距。

文章中有这么的一个话:“要求他们在事情开始复杂化、在地平线上出现某种危险的时候,毫不惊慌失措,毫无任何类似惊慌失措的迹象,要求他们也象列宁那样没有任何类似惊慌失措的迹象;要求他们在解决复杂问题、需要全面地确定方针、全面地考虑事情的正反方面的时候,也能够象列宁那样英明和从容。”同样的,我们可以从这次的伦敦奥运会看得到,我们的中国选手在比赛中所有突如其来的状况之中,依然能够镇定自若,夺取金牌;韩国选手申雅岚由于被争议的一秒而错失晋级机会,但是她能够尊重大会的决定,最后也赢得了大会后来真挚的道歉和公正的赛后安抚。他们的这些素质,正正是我们大学生党员所必须具有的素质。

通过阅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名著之后,我深刻认识到: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这一阶段还将长期继续下去,我国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的趋势,情况日新月异,我们放目现状,共产党员需要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和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中切实加强自身修养,积极主动对加强自身学习和改造,始终保持党性。我深信,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将是一个与时俱进,努力不懈的方向。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更是我们要求自身达到标准的指向标,引导着我们的修养行为。

第15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近日,在张书记的推荐下,我有幸拜读刘少奇所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后,感受颇多。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书中对共产党员为什么进行修养、怎样搞好修养和锻炼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党内斗争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在小康社会的今日,虽然生活水平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很多人却迷失了方向。常常从新闻报道中看到,有些党员不注重党性修养,作风腐败,最终走向犯罪,给党和国家造成很恶劣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大官、要官,他们的犯罪,使群众对党员产生了看法。经过两个月对《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认真研读之后,让我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曾解释:每个党员自觉地用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去同自己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用共产主义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进行斗争,用无产阶级的、人民的、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同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进行斗争。简单地说,从大处讲就是对党忠心不二;从小处讲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其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

(一)共产党员要在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中自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否则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

(二)共产党员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把他们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自己锻炼和修养的模范,使自己成为马克思列宁式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革命家。

(三)共产党员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党的纪律和作风、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修养。

(四)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此,共产党员既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

(五)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溶化在党的利益之中,克己奉公,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

(六)共产党员要把维护党的团结、纯洁党的思想、巩固党的组织作为自己的最高责任。要用正确的态度,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克服错误思想,而不被敌人所利用。党内斗争应该以教育和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教育党和巩固党为最高目的。

虽然我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刻的认识到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与学习,是一个伴随终身的长期过程。修养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党员能否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作为一名学校的中层干部,更要严于律己,时时处处以党员的修养来对照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对于不恰当的言行,也许有时候自己没有发现,更需要领导的及时提醒。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只有一辈子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的党员,才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远站在时代前列。通过这次阅读,我以后更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加强政治修养、理论修养、道德品质修养,并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向身边的优秀者学习。相信在党组织的关心下,在党员同志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能早日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第16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曾被列为中国共产党1942年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书中对共产党员为什么进行修养、怎样搞好修养和锻炼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党内斗争等作了系统的论述。结合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在全国基层党组织、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又重温了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令人倍感亲切,颇有感受。

刘少奇在党员修养理论中,比较完整地借鉴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性理论。在《论修养》一书中,他借用了古人“修身养性”作为共产党人自我改造的形式,以“慎独”、“自省”等作为基本概念和范畴,运用大量的古代传统道德文化思想论证了共产党员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要求和目标方法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他把“党性”与“修养”相结合,实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高尚道德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刘少奇同志特别引用了孟子关于凡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了一个艰苦的修养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并针对这一问题指出:“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其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 :

(一)共产党员要在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中自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否则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

(二)共产党员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把他们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自己锻炼和修养的模范,使自己成为马克思列宁式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革命家。

(三)共产党员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党的纪律和作风、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修养。

(四)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此,共产党员既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

(五)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溶化在党的利益之中,克己奉公,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

(六)共产党员要把维护党的团结、纯洁党的思想、巩固党的组织作为自己的最高责任。要用正确的态度 ,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克服错误思想,而

1不被敌人所利用。党内斗争应该以教育和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教育党和巩固党为最高目的。

读着这本书我常掩卷沉思:新时代里怎样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怎样加强党性修养?我深深地认识到: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与学习,是一个伴随终身的长期过程。修养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党员能否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同样党性修养与学习搞一阵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党性修养与学习。只有一辈子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的党员,才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就我个人而言,做为一名领导干部,更要适应新的形势,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体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理想信念上做“明白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益格局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地位差异化等新现象,这些无不对我们党的政治信仰构成新的挑战。领导干部要具备坚定的理性信念,必须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通过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进一步认识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道德品质上做“高尚人”。人格品行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水平、精神境界的综合反映。作为领导干部,其人格品行有强大的示范性和辐射性。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之所以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人所共仰的道德风范,正是这种人格力量赢得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戴。概言之,这种人格品行主要表现为:光明磊落、忠诚老实、团结同志、与人为善、谦虚谨慎。

(三)在生活作风上做“清白人”。生活作风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领导干部与所有人一样,也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也有普通人所具有的感情和欲望。但是,作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这种特殊身份决定了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而是应该时刻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做到淡泊名利,严以律己,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正确认识自身地位和权力的内涵,正确处理商品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关系,锤炼拒腐防变所必需的意志品质,以共产党人光明磊落、无私无畏、驱邪除恶的浩然正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物欲、美色的诱惑,永葆清正廉洁的本色。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提出,“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物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简单讲,就是不能脱离具体的工作实践,不能坐而论道;要在工作中提高党性修养,以党性修养促进工作,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特别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向更先进、更优秀的人学习,尽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塑造完善的人格形象。

第17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姜 忠 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曾被列为中国共产党1942年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书中对共产党员为什么进行修养、怎样搞好修养和锻炼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党内斗争等作了系统的论述。而今读来,仍然感到它是那样地打动人心。在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和党情与刘少奇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时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全面建设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正在稳步推进,但很多人迷失了方向,不注重党性修养,作风腐败,最终走向犯罪,给党和国家带来很大的破坏。认真研读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后,让我有了很大的感触和启发:自已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刘少奇在党员修养理论中,比较完整地借鉴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性理论。在《论修养》一书中,他借用了古人‚修身养性‛作为共产党人自我改造的形式,以‚慎独‛、‚自省‛等作为基本概念和范畴,运用大量的古代传统道德文化思想论证了共产党员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要求和目标方法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他把‚党性‛与‚修养‛相结合,实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高尚道德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刘少奇同志特别引用了孟子关于凡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了一个艰苦的修

养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并针对这一问题指出:‚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曾解释:每个党员自觉地用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去同自己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用共产主义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进行斗争,用无产阶级的、人民的、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同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进行斗争。简单地说,从大处讲就是对党忠心不二;从小处讲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其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

(一)共产党员要在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中自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否则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

(二)共产党员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把他们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自己锻炼和修养的模范,使自己成为马克思列宁式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革命家。

(三)共产党员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党的纪律和作风、科学知识等各方面的修养。

(四)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此,共产党员既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

(五)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溶化在党的利益之中,克己奉公,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

(六)共产党员要把维护党的团结、纯洁党的思想、巩固党的组织作为自己的最高责任。要用正确的态度 ,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克服错误思想,而不被敌人所利用。党内斗争应该以教育和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教育党和巩固党为最高目的。

读着这本书我常掩卷沉思:新时代里怎样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怎样加强党性修养?我深深地认识到: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与学习,是一个伴随终身的长期过程。修养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党员能否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同样党性修养与学习搞一阵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党性修养与学习。只有一辈子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的党员,才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名党员,更要适应新的形势,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体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加强政治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人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其人生的目标的动力;一个共产党员没有理想,就失去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意义。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是在继承全部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无产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武装自己、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的武器。加强党员修养,既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和困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从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信念;又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强道德建设,强化纪律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和本领加强道德修养,陶冶高尚情操。

二、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加强理论修养,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领导干部提高理论修养重在加强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自觉把理论学习与自身思想实际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自身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提高理论素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牢固树立实践观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把党的科学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着力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把学习的成效转化成谋划发展的科学思路、推动工作的措施办法。

通过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研究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创新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优化发展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筑牢思想防线。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把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坚定的党性原则统一起来,形成了源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高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突出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崇尚科学、追求光明等。作为共产党员,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抵制各种不良的风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远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共产主义纯洁性。

四、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加强纪律作风修养,维护团结统一。加强党性修养要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高要求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等小事上。不论从哪个角度解释,党性修养都与一言一行的小事息息相关。不能认为党性修养反映的是大是大非,只要大事做好了,小事是否做得好,无关紧要;也不能认为只要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平时说点不负责的话也不碍事; 更不能小事不检点,甚至根本不把生

活作风、吃喝玩乐等当回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好每一件小事,不仅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新时期,作为党员要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的同时,要把加强党性修养定位在做好职责内和自己身边的每一件细微事情上——最小的工作也应尽美尽善,再小的善行也要亲力亲为,以良好的个人形象维护党员的形象。

最后,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提出,‚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物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简单讲,就是不能脱离具体的工作实践,不能坐而论道;我们要在工作中提高党性修养,以党性修养促进工作,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特别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向更先进、更优秀的人学习,尽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塑造完善的人格形象,为我党的科学化建设与我校的长远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2011年4月11日

第18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修养是人的一生不断进取完善的过程。孔于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共产党员有自己更高境界的修养,最近,我重读了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是刘少奇1939年在延安马列学院为学员所作的演讲。时间虽然跨过了七十年,这篇演讲发表的革命战争历史背景与今日世界和平发展的已经不同,抚卷重读,仍然感到它是那样地打动人心。在这篇著作里,我读到了三个体会。

一是,理想信念是加强自身修养之根本。

理想信念系指人对未来事物有科学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它促使人们去奋斗、去拼搏。古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共产党员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人们的言论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诚如刘少奇所说,“我们的共产党员,如果没有清楚而确定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不了解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和艰苦,没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在某种历史转变关头,就容易发生动摇和变化”。“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要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地锤炼革命意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战线,总能涌现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无论是“公仆本色、先锋楷模”的郑培民,

还是“朝气、土气、正气”的牛玉儒,亦或是感动了无数巴中人的优秀纪检干部王瑛,还有无数在各级岗位上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党员干部。他们都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先进代表,展示了我们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青年纪检干部,首先必须要修炼好自己的人格品行,人格品行对每个人来说是不需金钱而富裕,不需官位爵禄而显贵。古人云:“爵禄易得,名节难保,爵禄或失,有时而再来,名节一亏,终身不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只有做好了“人”,做事才有坚实的根基,才能不负众望,成为可亲可敬可信的纪检干部。在当前贫富差距加大的社会矛盾凸显期,劳动保障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减震器”和“平衡器”。派驻在劳动保障系统,我要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服务保障这个系统平稳安全运行的一部分。只有树立这样正确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始终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能始终不渝地投身纪检监察工作,才能在各种形势下不迷失方向。

二是,实践锻炼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途径

毛泽东同志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那么,共产党员就应丢掉空想,像刘少奇同志指出的那样:“从眼前所处的环境,眼前所接触的人们,眼前所能进行的工作,来开始和开辟我们改造世界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工作” 。要以“最伟大的气

魄”、“愉快而严肃”的态度,信心百倍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共产主义事业中一段大工程”。

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刘少奇同志引用了孟子的名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告诉我们,“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

作为机关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付诸实践锻炼就是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致力于干出一番事业来。保持进取心是完善个人修养的内在动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也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要适应时代的潮流、社会的发展,必须更多一份主动、多一份努力。始终保持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学习态度,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发挥好自身所长,永不满足、攀登不止,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三是、防微杜渐是加强自我修养的保障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还要自觉抵御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的侵蚀。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列举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并指出其实质是社会丑恶现象在党内的反映。这些现象过去有,现在也有。关键的是,作为共产党员,要能够不被社会浊流所污染,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矢志不

渝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有些党员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在胜利中昏头昏脑,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以至动摇、腐化和堕落,完全失去他原有的革命性。这在我们共产党员中,是个别的常见的事。党内这种现象的存在,应该引起我们党员严重的警惕”。

劳动保障工作关系民生,关系民心。劳动保障系统腐败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要教育管理好人,必须依靠两种力量,一是靠规章制度的力量,二是靠人的力量。前者是是有形的,需要我们纪检监察机构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制度,防止出现“牛栏关猫”,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后者是指人的执行和监督。是无形的。在一个单位里面,拥有了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要真正执行到位,领导干部就必须带头遵守,身教重于言教。劳动保障工作直接面对的广大劳动者,还更要求制度公开透明,经办人员认真执行制度,主动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纪检监察干部要熟悉制度,才能主动、全面监督,起到“烽火台”的预警的作用。

第19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看完这本书后,我颇有感受。修养是人的一生不断进取完善的过程。孔于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他们代表我国的形象,他们是为我国的发展而奋斗的,他们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共产党员应该有自己更高境界的修养。

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修养呢?我们要做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最忠实、最好的学生,就需要在无产阶级和一切群众的长期而伟大的革命中进行各各方面的修养;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要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在这篇著作里,我读到了三个体会。

一是,理想信念是加强自身修养之根本。

理想信念系指人对未来事物有科学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它促使人们去奋斗、去拼搏。古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共产党员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人们的言论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诚如刘少奇所说,“我们的共产党员,如果没有清楚而确定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不了解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和艰苦,没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在某种历史转变关头,就容易发生动摇和变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要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地锤炼革命意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战线,总能涌现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无论是“公仆本色、先锋楷模”的郑培民,还是“朝气、土气、正气”的牛玉儒,亦或是感动了无数巴中人的优秀纪检干部王瑛,还有无数在各级岗位上兢

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党员干部。他们都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先进代表,展示了我们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首先必须要修炼好自己的人格品行,人格品行对每个人来说是不需金钱而富裕,不需官位爵禄而显贵。古人云:“爵禄易得,名节难保,爵禄或失,有时而再来,名节一亏,终身不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只有做好了“人”,做事才有坚实的根基,才能不负众望。

二是,实践锻炼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途径

毛泽东同志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那么,共产党员就应丢掉空想,像刘少奇同志指出的那样:“从眼前所处的环境,眼前所接触的人们,眼前所能进行的工作,来开始和开辟我们改造世界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工作” 。要以“最伟大的气魄”、“愉快而严肃”的态度,信心百倍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共产主义事业中一段大工程”。

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刘少奇同志引用了孟子的名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告诉我们,“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

作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保持进取心是完善个人修养的内在动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也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对于大学生而言,要适应时代的潮流、社会的发展,要始终保持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学习态度,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发挥好自身所长,永不满足、攀登不止,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三是、防微杜渐是加强自我修养的保障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还要自觉抵御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的侵蚀。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列举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并指出其实质是社会丑恶现象在党内的反映。这些现象过去有,现在也有。关键的是,作为共产党员,要能够不被社会浊流所污染,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有些党员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在胜利中昏头昏脑,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以至动摇、腐化和堕落,完全失去他原有的革命性。这在我们共产党员中,是个别的常见的事。党内这种现象的存在,应该引起我们党员严重的警惕”。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提出,“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物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简单讲,就是不能脱离具体的工作实践,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向更先进、更优秀的人学习,尽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塑造完善的人格形象。

第20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加强自身修养非常重要。于是,利用闲暇时间,仔细认真地阅读了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感受颇深、启发很大,其中很多观点和内容仍然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刘少奇同志在党员修养理论中,比较完整地借鉴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性理论。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中,特别强调‚慎独‛和‚自我修炼‛。如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然而,这些古语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只触皮毛,而未切要害。恰如刘少奇同志所言:‚他们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以为只要保持他们抽象的‘善良之心’,就可以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和改变自己。这当然是虚妄的。我们不能这样去修养。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的确,修养不是养生,更不是违心的‚修道‛。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革命修养,是从革命实践中完善和总结革命理论的过程。作为学生党员,我们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这个方面说,党员的自身修养也是一种保证我党先进性、进步性和坚定性的重要法宝,

是维持我党我国长治久安的执政基础。

刘少奇同志把‚党性‛与‚修养‛相结合,实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高尚道德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他特别引用了孟子关于凡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了一个艰苦的修养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并针对这一问题指出:‚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

针对党员的各种思潮,刘少奇同志总结了六种应该坚决反对的思想意识:一是入党动机不纯;二是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三是自高自大、个人英雄主义、风头主义;四是剥削阶级意识,不择手段;五是计较小事、不识大体;六是小资产阶级的急性病、动摇性,流氓无产者和某些破产农民的破坏性等。即使是在72年后的今天,以上所述的不少问题仍然在党员队伍中有所体现,也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每时每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修养和提高自己的思想,才能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不辱这面鲜红的党旗,才能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

《修养读后感.doc》
修养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