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芒读后感

2020-04-18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绿光芒》读后感

读《绿光芒》有感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有意义的书,照亮了我的假期,使它变得充实起来——《绿光芒》。

《绿光芒》这是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的作品,这里记录了他从小到大的人生,和他从小到大的经历、磨难和欢笑。他用4年的时间写下了这本书——《绿光芒》。梅子涵说过:“生命枝头每一片绿叶或飘落的响声里都有闪耀的光芒,感谢我总能看见。感谢文学给我的词语、句子、神奇的讲述能力。”这是他在《绿光芒》的扉页中说的话。可见,他童年生活对他来说是难以忘却的,这一句句朴实的语言,这一张张真实的故事,都深深的打动了我。

有一章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喝酒》: 写的是梅子涵的父亲喜欢喝酒,所以他小的时候也经常拿着三毛钱对老板说:“要一小杯三毛钱60度的高粱酒。”久而久之,酒也成了他当时的代表物。由于那时候下酒需要小菜,便宜而又好吃的大头菜便成为了爸爸的代表物。几十年过去了,当他听说附近有卖大头菜的人,就买了几块。虽然又甜又咸又粘,可是他却吃出了家乡的味道。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思念父亲与家乡。通过这种简单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家的眷念,对爸爸的思念,这种简单质朴的语言也深深的打动了我。 这整本书与其说是作者的故事,不如说是与你面对面的讲述,朴实的语言打动人心不会卖弄什么技巧,也不会摆什么架子,拨开故事的外衣,你能看到一位温和慈爱的父亲,一个善良率性的男人,一名才华卓绝的儿童文学作家,你还能看到一段不可遗忘的残酷历史,一幅温情有爱的人物画卷,文字背后有真情有温暖,还有诗意和哲思。

推荐第2篇:读绿光芒[定稿]

读《绿光芒》

朱煜

有一天在《新民晚报》的副刊《夜光杯》上看到梅子涵教授的一篇文章《墙上》。写的是因为看到墙上的讣告而联想起几位曾经与作者有过或深或浅的交往的同事。文中提到一位李老师,因为经济拮据,每个月都向梅老师借钱,到下个月发了工资便还。后来为了准备高考,梅老师写了一篇作文请李老师指教。作者这样写:

……过了一天,他把作文递给我,仍旧是用借钱的轻声语气告诉我,写得很不错,应该可以得九十分的。

后来我考取了大学,毕业后和李老师在一个系,渐渐成为作家,渐渐有名,他好几次对我说:“你出了很多书,啥时候送两本给我读读?”我答应了,可总是我带去了却没遇见他,遇见了,又忘记带,最后没有送成。直到看见墙上他离开的消息,我才批评自己。他给过我一个多么重要的分数,让我信心十足,我去考试时,心里想的就是,李老师说我可以得九十分! 我小时候常从父母的闲聊中得知一些像李老师这样每个月都需要借钱才能过日子的人。这些人有才华,却没有机会施展才华让自己过得体面一点。所以读到这篇,一下子就把我带进了回忆里。梅教授用极其克制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特殊年代中的本分拘谨的知识分子形象。没有铺陈,没有渲染,可是读者却感受到了文字背后丰沛的情感。

这是我第一次读梅教授非儿童文学作品,印象极深。我还对一个朋友说,梅教授的散文比儿童文学作品好。在一个夏日的傍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梅教授在一个漂亮的花园里共进晚餐。之前见到梅教授不是在会场上就是在教室里,讲课一结束,便会有许多同行、学员把他围起来,请求合影。那天,我依然没有请求与梅教授合影,我只是把说给朋友听的话再说了一遍。梅教授微笑了一下,没有说什么。后来才知道,梅教授那时正在创作《绿光芒》,《墙上》是其中的一篇。

《绿光芒》是一本特别的回忆录,也是一本美妙的散文集。在书中,梅教授将亲人师长,邻居同学,伙伴学生,同事领导们的故事娓娓道来。每篇都是两三千字,每篇都是用两个字做题目,故事虽然不同,却都充溢着温情。

梅教授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很独特,常用短句口语,有时还将上海方言妥帖地穿插其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回旋的节奏感,让人觉得俏皮有趣。一读就知道是他的作品。这种语言风格在《绿光芒》里也有。有的依然俏皮,比如:

我想,为什么写三毛我的文笔是最合适的呢?我小时候看滑稽电影《三毛学生意》,文彬彬演的,笑得我像十三点一样,一想起就笑,一想起就笑,到现在还记得三毛师傅教他帮人家刮胡子:“不慌不忙,上前一刀!” 梅教授的这类文章很适合用上海话读,也适合用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读。读着读着就要笑出声来。我是上海本地人,用上海话读给朋友们听过,他们说很有意思——人物形象更鲜明了,叙述也更有味道。前段时间听说在亲近母语的活动中主办方真的组织了一些教师朗读《绿光芒》中的作品,如果我在,一定会主动要求参演。

有意思的是这种语言节奏用在另一种内容上时,会形成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作者写到姑父在“*”中自杀时,有这样几句话:

我在小姑父的墓前坐了很久。山下是镜湖。镜湖的旁边有一个很大的石头笔筒,里面插着石笔,镜湖像个大砚台,小姑夫跳在砚台里。

作者那时应该是思绪万端,而读者跟着作者的笔端兜兜转转,慢慢进入到文字的背后,接着浮想联翩——生命、家庭、个人与国家的命运„„

梅教授的文学语言风格是多样的,这让读者有了多元的阅读体验。书中有散文诗般的句子:

我坐在了我外婆的身边。这是在浩浩的长江边上。遍野的菜花金黄地散发着暖和,散发着乡下诗意,让我不需要有伤感。我只想快活地对外婆说:“外婆,你的这儿真好啊!”那暖和来自天上的照耀,诗意也是那么简单地从地上金黄地长出,怒放得意气风发。我的不认识字的外婆,就这么心满意足地躺在了诗的照耀里。

为儿童写作的作家是有赤子之心的,所以人生经历中的甜酸苦辣常会被敷上诗情敷上暖意,还有童话式的意象。我的朋友永通兄说,梅教授的文学性人生与现实性人生融合得几近完美。他的文字散发着热爱生命的温度,由近及远,温暖这个世界。

一个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八年间在中国生活过的有良知的中国作家,是不会回避那段岁月的。《绿光芒》中有一篇《扑通》。写的是十六岁的梅子涵怕别人来抄家的故事。为了避免意外,作者决定自己先把自己的家抄一回。一抄就抄出一大堆“坏书”。面对一大堆“坏书”,作者一次次地问妈妈:

“怎么办呢,这些书?” 妈妈没有说怎么办。

我想烧掉。可是到哪儿烧呢?如果被发现,会当反革命的。 如果晚上偷偷丢进垃圾桶,一把被抓住,还是反革命。

我想过撕,一张一张撕,然后丢进马桶里冲了,但是那么多书,怎么撕,怎么冲,在粪便池里不是还是会被发现吗?

是怎样严苛的政治环境让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惶惶不可终日到这样的地步。十六岁不应该是无忧无虑的花季年华吗?可是没有花,没有美,只有作者口中的“神经病”。在那个可怕的岁月里很多人都是“神经病”。冯骥才先生曾细致地描述过自己如何将手稿藏在自行车架子里,最后又极度不安地取出销毁的过程。我父亲曾提醒我,看过的书信如果不要了,要用火烧掉。那时,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了。《扑通》的最后,伯伯将祖父留给他的《红楼梦》转送给“我”。因为祖父留给父亲的《红楼梦》被“我”主动交给造反派了。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我读到这里,情不自禁地想是什么让伯伯有勇气留下了这套《红楼梦》?是什么让妈妈面对乱世保持着哪怕只是脸上的平静?

汪曾祺先生说文学应该有益于世道人心。《绿光芒》做到了。 在那个共进晚餐的漂亮花园里,花开得灿烂草绿得耀眼,我见到梅教授在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上专注地书写,我听到朋友们讲述发生在梅教授身上的优雅轶事。在人情日渐粗陋,语言日益粗鄙的时代,我们读到了《样子》。梅教授年轻时在奉贤当知青,回家探亲时会在中百公司对面的一个饭店吃饭。有一次他在饭店里遇到了一个戴贝雷帽的男人。

他吃饭时依旧戴着帽子,那时他点的清炖小白蹄刚刚端上来。他在小碟子里倒了一点酱油,就舒展双臂吃起来。他有四十多岁了吧?目光安定,可是神情里有很多的兴致。 这个情景给作者留下太深的印象。他继续写道: 这应当是我长大以后第一次看着一个人很有热望,可是斯斯文文地把一只清炖小白蹄吃得干干净净。尤其是他一丝不苟地夹着一小块蹄髈皮蘸一蘸酱油放进嘴里,往下一咽,太让人着迷!他没有点别的菜,在那个不大的圆桌上,那餐午饭,他只吃了一碗饭,一只清炖小白蹄,但是他把“妙不可言”留在了对面桌上的两只眼睛里。

读到这里,我不仅知道了,梅教授的优雅其来有自。而且还知道,斯文,只要人的身上有受过教育后留下的斯文,人在面对磨难时就能坚强,面对暴行时就能投去蔑视。即便是斯文遭受侮辱时,也能秉持悲悯之心视之,坚守文明的价值观以战胜野蛮。

梅教授的笔下不仅有文雅的知识分子,亦有保安、小摊贩、快递员、清洁工等底层民众。他们勤劳善良质朴。见到小区里的清扫工不被尊重,梅教授主动为他们鼓与呼: 真正平等的事是没有的,但是稍微合理,比较合理,尽量合理,是可以做到的。一个扫落叶的人,不是落叶;一个清除垃圾的人,应该被尊敬。但尊敬不是只写一首诗献给他,只在电视节目的舞台上深情朗诵,而是也要给他们恰当的薪水,蓝领黑领,都必须有领子,今天的事实是,许多的“无领”人,他们每天干的事倒的确是在添砖加瓦,气喘吁吁,而白领金领里面,偷梁换柱的不少,干脆把墙角挖了带回家的也不少。我说的这话我负责,请你别和我辩论!

叫我们相信童话的充满诗意的梅教授不见了,写戴小桥故事的幽默的梅教授不见了。我们看到了面对不公横眉怒目拍案而起的梅教授。世道人心要变好,途径不少,但知识分子的直面社会,仗义执言,不负良心,启发民智,传递美好是很重要的一条。

读完《绿光芒》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忽然想起在师范学校念书时经历过的一个场景:那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我们的老师,为我们几个学小提琴的学生示范演奏。他拉的是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上轻柔而敏捷地移动翻飞,弓与弦摩擦时一股淡淡地松香烟雾慢慢飘起。正当我们听得入迷,琴声戛然而止。老师放下提琴,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手帕,擦一擦手指,微笑着看我们。阳光射进屋里,把桌上的小提琴照得亮闪闪的。动人的乐曲声好像仍然萦绕在我们周围。

2016年7月26日

推荐第3篇:《绿》读后感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由朱自清写的,书名《绿》。这里写了梅雨潭的绿是多么奇异;梅雨潭的绿是多么醉人;梅雨潭的绿是多么可爱;梅雨潭的绿是多么明亮……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艺术手法,并且用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诸多美丽景色,构成了动态的感人画卷。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对这篇文章印象很深。有很多非常的生动的句子:“那醉人的绿啊!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绿,那绿招引着我,使我无比的神往,我要扑向它的怀抱!

啊,要是处处都有梅雨潭的绿,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干净,没有因为环境的污染而生病致残甚至死掉。我们如果都想让自己的家园多一份绿,出一份力,我想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四(5)班

郑笑遥

推荐第4篇:绿读后感

读朱自清《绿》有感

那一片我心中的绿 ———读朱自清《绿》有感

一直以来对绿就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的心情,这种心情总在心头涌动,但总说不清道不明,直到读了我的扬州老乡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

先生在文章的开头这样说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初读文章,就被这他的惊诧所吸引,我不明白一色的绿为何让他这般的惊诧,从小生长在农村,见惯了禾苗的青绿,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绿,怎么还会有人对绿有这样的感觉呢?我顺着他的惊诧望去,梅雨潭在他的笔下竟然有着如此“醉人的绿、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飞花碎玉”般的瀑流流入像“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的潭中,“闪闪的绿色”如“离合的神光”,皱缬着的绿波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滑滑地明亮着的水光像“柔软鲜嫩的鸡蛋清”,纯净的水色像“温润的碧玉”,整个深潭像是“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鲜润”。先生用了大量的生动、形象的比喻,从视角、触角、感觉等角度展示“奇异的绿”、“醉人的绿”。置身于他的绿中,我也被感染,被陶醉,也惊诧于梅雨潭的那一片绿意,甚至生发出许多感悟来! 是啊!绿也许就是生命的本源,绿也许就是生命的体现,绿也许是生命的慰籍,绿也许就是生命的圆满。张开眼,绿随处可见。不管是枝繁叶茂的大树,还是零星点大的小草,都在向你昭示绿的存在。绿,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一片绿,都洋溢着生命的希望和澎湃的激情。无需纷乱的点缀、无需斑斓的色彩,简简单单、素面朝天,也能给人深深地感动。每一片绿都能让人联想到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无论是春天的播种、夏天的勃发,还是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孕育,无一不是绿的创举。领略着自然界各种生命舒展着的绿色生机,人的心头会滋生出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在生机盎然的大自然的绿色面前,人可以也应该让精神世界留一抹葱茏的绿意和一脉天籁的气息,留住生命中绿色的纯粹,让自己的生命状态轻松、自由、博大、快乐。当你遇到挫折或是不愉快的事情后,为何不扑入绿的怀抱中呢?绿意融融足可熨平你心灵的褶皱。尽情欣赏这种简单,用心感受这份自然,难道还不够吗?

回眸先生文章里满潭撩人欲醉的绿和悠然宁静的美,我已不知归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探寻先生的感情脉络,我想先生已把勇于探索进取的精神和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满蓄在对一潭秋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了。这一切应源于先生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沉浸在先生描绘的深深的绿中,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仿佛变成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绿色世界快乐地翔舞! 品味绿色,感受生命;品位绿色,感悟生活。那一片我心中的绿啊

推荐第5篇:绿读后感[推荐]

绿读后感(一)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由朱自清写的,书名《绿》。这里写了梅雨潭的绿是多么奇异;梅雨潭的绿是多么醉人;梅雨潭的绿是多么可爱;梅雨潭的绿是多么明亮……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艺术手法,并且用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诸多美丽景色,构成了动态的感人画卷。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对这篇文章印象很深。有很多非常的生动的句子:“那醉人的绿啊!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绿,那绿招引着我,使我无比的神往,我要扑向它的怀抱!

啊,要是处处都有梅雨潭的绿,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干净,没有因为环境的污染而生病致残甚至死掉。我们如果都想让自己的家园多一份绿,出一份力,我想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绿读后感(二)

我读到《绿》的时候,我又一次沉醉于朱自清的笔下了。

这篇文章融情于景,作者用全身心来体味着梅雨潭的绿。全文仅四段,结构则较为紧凑。作者十分注意对词语的提炼、妙用,从而极具亲和力,紧抓读者的心。此外,文章的修辞与抒情运用也恰到好处。这便是它使我沉醉的原因了。

文章起笔突兀,自然点题,这般开头,使读者留有悬念,同时,作者说这是“第二次”来此地,才“惊诧”,是我猜想可能作者第一次云游此地时,可能因季节、气候、心情以及背景而无缘于此景。

第二段,作者妙用动词,行文流畅,质朴,向读者交代游踪,同时为下文对梅雨潭的精妙描写酝酿、积累情绪、做铺垫。其中,“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字用得尤为精妙,因黑白分明,这“镶”字便浮现于作者的脑畔中了。还有,“这个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其中“踞”字运用得极为生动、传神,顿生雄壮之感。还有,“绿意”隐隐露出盎然,颇具感染力。

第三段,作者放下了包袱,荡开一笔,便可安心于梅雨潭中了。第一句,“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通过“招引” “追捉”两词呼应,极有意境美。来到潭前,作者的心与潭水融为一体,抒发着自己对潭水的热爱,他想用身体与潭水接触,因为他太爱这个绿了。抒情时,作者说出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再配上助词,就相当富有诗意。作者用少-妇的裙幅,少女的心,鸡蛋清的软以及温润的碧玉来从静态、动态、亮度、质地及色彩多角度来比喻潭水,接着又用对比的手法,表明潭绿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其中还运用了反问句加强语气。段尾,作者表达出他美好心愿的同时,用细腻贴切的语言感染着读者。

最后一段,首尾呼应,意味深长。

绿读后感(三)

当我读完《绿》的时候,我被被深深地陶醉了,在这绿的仙境中我仿佛真的感受到那么明亮、深密、醉人的绿。

从文字间,我轻轻地抚摸,细细地品味,用心地感受。我仿佛飞越了时空,与朱自清爷爷并肩站在梅雨潭边。当瀑布从山顶直泻而下时,我会不禁吟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虽然梅雨瀑布没有诗中的壮观,没有诗中的高耸入云,没有诗中的……却有着独有的晶莹多芒,独具风韵,让我不禁感慨万千。放眼望去,梅雨潭犹如镜般明澈,有节奏地摇荡,在深绿地伴衬下,散发着魅力,或像深色的翡翠、或像水嫩的豆腐,或像带露的碧叶,真怕无意间碰碎了它。

若不是它离和的神光,怎能吸引朱自清爷爷的注意;若不是它神奇的魅力,怎能使朱自清爷爷为它赞诵;若不是它晶莹多芒的瀑布,怎能让朱自清爷爷为它惊诧。它没有长江一泄千里,它没有兵马俑般世界闻名,它也没有长城壮观宏伟,它只有那种清新脱俗的绿,清澈如境的明,颇似豆腐的嫩,那种独有的魅力。

绘画的美,动态的美,音乐的美全部集中在了朱自清爷爷的笔下。他写出了对梅雨潭喜爱,对温州的赞美,对大自然热爱。在笔墨的渲染下,我也被这奇妙的大自然迷得神魂颠倒,如痴如醉,让我愈来愈佩服这鬼斧神工、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怀着遐想、怀着感慨、怀着憧憬,合上书本,激动之心久久不能平息,梅雨潭的那抹绿总是在眼前浮动。

推荐第6篇:绿大地读后感

“绿大地”事件读后感

一头短发,坚毅的目光,拥有高级经济师头衔的何学葵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女强人。事实也的确如此,她担任着多家公司的董事长、董事及总经理,在短短数年间,她把一个仅有20万流动资金、5名员工的小花店发展成一个注册资本为4400多万元、总资产上亿元、拥有250多名员工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支绿化股。何学葵也成为了坐拥数亿资产的“云南女首富”。

但这位女强人的辉煌人生却在2011年3月17日这天连同她的公司的命运一起跌入了最低谷。而绿大地所暴露出得问题也是发人深省。

一、疯狂造假令人瞠目

绿大地2012年3月18日发布公告称,2011 年3 月17 日晚公司接云南省公安厅直属公安局通知,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经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批准,于2011 年3 月17 日20 时由云南省公安厅直属公安局执行逮捕,现羁押在云南省看守所。何学葵被捕后,在各方的关注下,绿大地的财务造假行为被一一曝光,其疯狂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虚增资产,价值955万元的土地其实际价值只有一个零头,即55万元;一米长的荒山的围墙价值竟高达1268.86元。虚增收入,上市后曾经的采购大户却神秘消失;出现巨额的销售退回,仅2009一年苗木销售退回金额就高达1.58亿元,虚增收入2856万元。虚增利润,从2009年10月~2010年4月,绿大地披露的业绩预告和快报五度反复,2009年的净利润从最初的盈利1.04亿元变为最终的亏损1.5亿元。

近年来,从安然、世通到银广夏及蓝田股份,国际国内的财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但其财务造假手段却是一次比一次拙劣。安然利用离岸公司和关联交易作假,银广夏利用虚构合同造假。而绿大地的行为几乎就是瞎编乱造,随意更改会计金额,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玩弄于股掌之上。这样藐视法律、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二、监管缺失令人扼腕

在了解了绿大地疯狂的造假行为之后,我们很自然地有了一个疑问,那就是监管部门干嘛去了?目前,我国公司上市实行的是核准下的保荐制,是指由保荐人(券商)对发行人发行证券进行推荐和辅导,并核实公司发行文件中所载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协助发行人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承担风险防范责任,并在公司上市后的规定时间内继续协助发行人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督促公司遵守上市规定,完成招股计划书中的承诺,同时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负有连带责任。这样的制度看似可以有效规范公司的上市行为,确保公司IPO资料的真实性,但也有着致命的缺陷,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手短”,券商收了想要上市的公司的钱,自然想着如何将公司美化包装,卖个好价钱。但他们往往忘了自己作为保荐人应承担的确保上市资料真实性的职责,甚至还有伙同上市公司“欺诈上市”的嫌疑。这样的“守夜人”如何让普通投资者放心的把钱交给IPO的公司?这样的制度不健全的监管有如何保持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呢?

公司IPO就是为了上市圈钱如果公司业绩良好能有高回报也无可厚非,但如果监管层还任由这些骗子轻易进入股市招摇撞骗,那不仅是对广大股民的不负责,更是对中国股市未来发展的最大伤害。

推荐第7篇:绿眼睛读后感

绿眼睛读后感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总是跌跌撞撞,哭哭笑笑,忙忙碌碌地过着年复一年的日子。或许,很多人早已习惯了纸盒中的单调生活,就算每天抬头仰望的仅仅是那一小块单调的蓝天,他们也依然安逸地生活着。而《绿眼睛》她用最简单的画面,最简洁的语言诠释着猫咪成长的每一天。

猫咪绿眼睛出生在一个乡村的春天,春天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一个新的开始。绿眼睛小时候就生活在一个小方盒里,但她也不愿做一只“井底猫”,她每天都在努力,努力地翻到墙外。终于,经过很多次失败之后,她越来越强大了。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总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足以迎接明天的太阳。

库尔茨曾说,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当绿眼睛爬出盒子之后,她觉得外面的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泥土松软,青草茂盛,鲜花五彩缤纷,树木高大,所有的一切,在她看来,都是那么充满生机,仿佛一切都在欢迎她的到来。这是绿眼睛第一次独自去面对外面的世界,她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她记得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看见狗,第一次看见鸡,第一次看农夫挤牛奶……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色彩,每个时间都在见证着绿眼睛的成长。夏天,她躺在草丛里就像丛林里的狮子;秋天,树叶飘落,她可以自娱自乐地与落叶嬉戏;冬天,她捕捉飘落的雪花……一年过去了,猫咪不再是原来的小猫咪了,她长大了一岁,而那些都是她成长的回忆。绿眼睛的成长是快乐的,她觉得她的每一天都在迎接着不同的风采。成长是欢乐的海洋,在回忆的海边,你可曾发现那里有着无数不一样的贝壳,有完美的,也有残缺的,但它们却有着各自的动人故事。

我们渴望成长,绿眼睛也渴望长大,她觉得每长大一岁,她所面对的都是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世界。四季是有声音的季节,草长的声音,花开的声音,落叶的声音。当你走近,请你细听,我们轻轻长大的声音。

推荐第8篇:绿手指读后感

你见过“绿手指”吗?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绿手指”》,怀着好奇心的我读完了它。主要内容是:在法国一个小镇上,有位老奶奶花了二十年的时间,用橘黄的金盏花培育出了像雪一样白的金盏花,她也能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 文章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这位老奶奶太了不起了,人的一生才有几个二十年呀,再说了,世上没有一个人做到的事,老奶奶却凭着自己二十年的坚持,创造出了奇迹。 说到坚持,我想到了我自己,记得一次周末,妈妈给我报了美术培训班,画的时候,看似简单,画却难。画着画着,就不想画了,结果画的是乱七八糟,后来,第二个周末,说什么我也不去了,我就是这样的不坚持,看到别人以前比我画的糟糕,现在却进不了许多,我看着别人的这些画,想到我以前那种不坚持,真是后悔莫及呀!跟老奶奶比起来,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再多的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绿手指”》这篇短文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的秘密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但愿世人都能有这种笨笨的坚持,但愿你我都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推荐第9篇:以你为名的光芒 读后感

《以你为名的光芒》读后感

《以你为名的光芒》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在我还没翻开这本小说之前,还单纯的想象这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可是,这书里包含着关于家庭、友情、爱情等方面深刻描写,与以往书写的淡淡的文字不同,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有更深的思考。

关于家庭,每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各自所处的家庭所决定的。优越的家庭条件可以给你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却未必能给你足够的爱。曾宓,在书中她是一个暴戾反叛的少女,因为小时候生病的原因在手上留在一条条纵横的疤痕,她认为自己特别值得怜悯。因为母亲不够关心自己,父兄整天冰冷待人,同学觉得自己太阴郁不爱和她一起玩,老师也嫌她成绩差也没有好脸色,所以自己就报复社会。在网络上肆无忌惮的攻击,在现实中通过虐杀小动物来寻找心理平衡,甚至不惜自残,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家人的底线。其实,伤害他人,事实想让他人注意到自己。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家庭的物质条件不是必须的,我家里虽然不富裕,却有疼爱关心我的爸爸妈妈和妹妹以及很多亲人,我很满足。

关于友情,女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女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闺蜜,但实际情况是,光咲把竹西和叶妙视为朋友,那两个女生却并没有把光咲当作好友,聚在她身边的意义只是——在光芒四射的地方容易引人瞩目。第一次在两个女生幸福的时候要把人隔离在外,另一次连失意都要把人隔离在外。幸福时抱着居高临下的同情心,失意时又生出莫名的优越感。在每当遇上需要展示决断力的时候,朋友总是与自己分道扬镳,使你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而迷失方向。这才是真正的孤独。在我看来,朋友是那种在你快乐时同时感受到快乐,在你伤心时给你个肩膀,可以不说话,也可以只是给你一段很温暖的鼓励话语的人。朋友,是我脆弱时候的信任所在,我庆幸我有一群好友,为我的生活增添色彩。

关于爱情,每个女生都希望找个那个对的人。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最后还是和于耀在一起。于耀普通,有点单纯,不会特别的帅气,也没有优异的成绩,却很阳光,能给人正能量。在与于耀分手的五年间,光咲想着不是世界上任何人都能有幸和自己最爱的人在一起,或许曾霆就是那个适合自己的人。面对曾霆一直践踏自己的感情,光咲百般迁就,她重视这段感情,希望能够长久的、平淡的过下去。最后,还是鼓起勇气结束这段恋情。拜祭外公的时候,于耀单膝跪下说出那句:“我想给你一个家。”是全书最感人的部分。婚姻,不是为自己寻找更好的物质条件,只是找到那个相爱的人,一起度过人生中剩下的日子。于耀给了光咲爱情的光芒。

夏茗悠在书中说到:“她看见了最美的光景里最耀眼的光芒,不是爱情的光芒。它是从云端烧起的火焰落向了人间,变得温柔又绵长,抽成丝安全地将人包裹;它是从湖面泛起波光,绵延成无边无际的璀璨;它是一个幸福的人眼里全世界失去轮廓,失去形状,最后剩下的流光溢彩。这是以家人为名的光芒。”最重要的东西在最后光咲她终于收获了,即使自小父母因事故去世,依靠的外公离开,养父母离婚,与伤害自己五年的男友分手,我看见的光咲懵懵懂懂的,却把什么都看的透彻,随着年龄的增长却愈发出世,她什么都明白,却不争不抢不使心计,选择了对羁绊的珍惜而不是软弱,选择了自力更生而不是顾影自怜。

爱情与家人的光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闪烁着,我们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芒。

推荐第10篇:0《生命的光芒》之读后感

《生命的光芒》之读后感

这是信息的时代,通信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手至少一部手机,那么4G就要到来了,让我们大胆设想通信技术的奇妙应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是浙江大学的一名学生对于通信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篇奇思妙想,文章标题叫做“生命的光芒”,在文中指我们把发达的通信技术应用在矿工小A的头盔上,来保证矿工小A工作时的生命安全。这里用比喻以及语义双关的修辞形象地揭示了通信技术在某些方面是生命的光芒,因为她拯救了生命,如果能合理地富有想象地把科技用在现实生活中,其产生的意义将是不可估量的。

文章开头提到了“生命的光芒”,与矿工的工作环境联系在了一起。开头说,矿工小A 十分珍惜能看到阳光的时光,也在另一方面暗示了生命的可贵,而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生命的光芒”,显然这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说明通信技术应用的重大意义,文章中,矿工小A不幸遭遇瓦斯爆炸时的护身符——中国移动推出的神奇头盔!这是个个人无线通信终端,形状如摩托车头盔,材质为合成碳纤维,质轻但强度高,其内装有传感器可以让外界时刻掌握小A的生命状态。这里模拟信号 →传感器→模数转换器→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器→信道→移动信号接收车→解调器→信道译码→信源解码→信息整合处理→显示数据、图像,这不就是我们《通信原理简明教程》上第4页的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吗!

另外还考虑到了矿工小A的饮水、进食问题,头盔氢氧电池,产生电能和谁,电能可以再转化为光能,驱散对黑暗的恐惧,头盔里蛋白质制成的布是蛋白质,可以充饥。科技所带来的这一切都保障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后记中,笔者认为未来通信技术应该发展成为以人为本,服务于全人类的高端科学技术,应该向人类生产生活中最需要,最关键的领域发展。我非常赞同笔者的观点,我以为科学应该致力于造福人类,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但好似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如何用这把剑,取决于我们自己,就像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大面积杀伤性武器,我相信如果世界上每一位科学家都致力于造福人类,那么世界将更加美好!

第11篇:落日光芒

落日光芒

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日出,那么,日落呢? 蒋诗言也许是我们班最热心肠的女孩儿了。教室里所有盆栽都是她买的——虽然只有一株仍然生机勃勃。

不晓得它的名字,茎很瘦弱,却倔强地昂着它脑袋上一片大大的、心性的叶子。柄和底部的叶子是一色的油绿,让人看着很舒服。然而,它顶上的叶子却是红色的,朱红色,艳丽而又深沉。丝丝缕缕浅黄色的脉络在叶片上编织着一个个轻盈向上的梦。如此美妙的绿色,如此特别的红色,组合在一起竟不让人感到怪异。这样一盆植物,却给了我们一种特别有活力的感觉。就像——初升的太阳。对,就是这般耀眼的红,新生的嫩绿!

老师说,植物都有向光性。的确,它的叶子都朝向一个方向长,那一定是——不!我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劲,是的!我难以自信地揉揉眼睛。

。。。。。。。

老师说,夕阳是金外的一大“美景”,在做武术操时,我便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那样蓝得天空,出其不意地蒙上一层金色,如清晨的雾气一般,越来越浓。渐渐地,太阳的光芒黯淡下去,成了橘黄、金黄、浅黄,几片薄薄的云很奇怪地缀在边上。若即若离,自由而闲适。云越来越薄,却给太阳罩上迷离的光芒——似乎有淡淡的粉色与浅浅的黄色融合在一起。再看天,依然是那么蓝那么透亮。只有渗入了一些粉色,没有发现明显的过渡。两种美妙的颜色就这样自然的缝在了一起,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此时的阳光已不再强烈,一点儿也不刺眼。太阳在天空中显得特别大,特别圆,自然地也就有了特别的壮美。

。。。。。。

然而,这盆植物,这盆不算高大的植物,如此执着地昂着头,朝着落日的方向。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植物是该朝着光的,即便是——落日。但这是悲情还是。。。。。?

它没有在意,它没有说话。一阵风拂过,它的叶子微微摆动。较日出来说,日落一直沉浸了一种凄凉。

。。。。。。

天空很蓝,云朵很白,太阳很红。也许它好久不见日出的样子。但是它却如此执着地仰望日落。也许,那是真正的悲伤。但是,何不从悲伤中汲取力量。

第12篇:《小绿人》读后感

小绿人读后感(一)

寒假里,我读完了一本书叫《追踪小绿人》是着名的儿童文学家金波爷爷写的。使我明白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个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叶子的爷爷在报纸上发现了小绿人这个种族还在地球上,就告诉了小叶子。小叶子悄悄地告诉了好朋友小晓,最后一家人都知道了小绿人的事,几乎每天晚上吃饭时都在谈论这个小绿人的事。也在无时无刻的寻找着。从上一次和小晓玩捉迷藏的时候,小叶子就开始怀疑小晓也是小绿人。

终于,在一个漆黑的晚上,小叶子发现了小绿人,他们的身上闪烁着绿色的光芒。

后来,小叶子一家得知小绿人就是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只有保护环境,让这些植物不受到污染,小绿人种族才能继续生活下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只有保护环境,才能让植物不在灭绝,才能让环境不再污染。让我们一起来行动吧!

小绿人读后感(二)

读书可是我的六大爱好之一,尤其是长篇童话,每本我都要看二遍以上。今年暑假,有一天妈妈拿了本书回家,说:嘉嘉,我给你买了本《追踪小绿人》,你过来看看。我听了便迫不及待地问:是金波爷爷写的系列吧?妈妈回答说:是的。我以极快的速度把书拿了过来,然后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家喻户晓的金波爷爷,金波爷爷出生于1935年7月的北京。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的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语文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

这本书里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例如神秘的小绿人、善良的小晓、可爱的叶子、超喜欢植物的爷爷、有着伟大理想的小叔、和蔼的宫爷爷等。这本书围绕小绿人这个可爱的童话形象,展开生动而有悬念的故事。作品严承了金波爷爷一贯的优美和抒情风格,颂扬了童心的可贵,是经典的原创童话。

故事的开头介绍了古老的四合院,善良的小晓,而故事的结尾却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悬念,宫爷爷到底怎么了?我们还能不能见到小绿人了?小晓还会再找我们吗?

看完了书,我问妈妈: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小绿人?妈妈想了一下,说:这只是童话,并不是真的。可我却认为,世界上有没有小绿人的存在,就要靠我们长大探索了,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小绿人读后感(三)

《又见小绿人》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是:又见小绿人,这本书是作家金波老师写的一篇长篇童话,《又见小绿人》是长篇童话《追踪小绿人》的第二部,《又见小绿人》是由《追踪小绿人》这本书的结尾悬念为开端,大家肯定看到这个《又见小绿人》的题目有问题要问吧?比如又见小绿人在什么时候?小晓、宫爷爷他们后来怎样啦?我也是这样想的,看了这本书我心里的谜题就全都解开了。《又见小绿人》分为二十八章!

这本书写了小叶子和爷爷找到闪光的叶子,与小叔一起踏上了造访小绿人的旅程。看到这里,我真替小叶子兴奋,终于又能看见小晓和小绿人了。

他们在小绿人的栖息地,看见了小晓和变成小绿人的宫爷爷,还看见了很多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小绿人。变成了小绿人的宫爷爷正在写一本关于小绿人的书,还不时给小绿人讲故事,由于宫爷爷的到来,小绿人的生活也充实了起来。

可是宫爷爷原来是人,假如是人变成的小绿人只能活一年,一年以后会变成一棵有心跳的树来延续生命。看到这里,我还有一点点伤心。

宫爷爷在一年后真地变成了一棵有心跳的树,爷爷为了与宫爷爷谈心并替他完成那本关于小绿人的书,也变成了小绿人。还和小绿人奶奶成立了一所倾听小学,担任了这所学校的校长。他决定永远和小绿人在一起,教会他们倾听花草树木。

为了学习,小叶子要和妈妈回家了,他真想带小晓一起走,但小晓说还不是时候,看着小叶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小绿人,我真难过,真希看金波爷爷能再写下一部续集《再见小绿人》,让小叶子和小晓他们永远生活在一起,不再分开!

看了这篇童话,我除了知道怎么写好文章人物的表情,我还为文章里的小朋友感到高兴,因为他最后也变成小绿人了,以后都可以和自己的伙伴小绿人玩了!我知道除了要掌握怎么写好文章人物的表情,还从中懂得了要如何珍惜生命,团结友爱,快乐生活每一天!

第13篇:昆虫记《绿蚱蜢》读后感

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昆虫记《绿蚱蜢》读后感,欢迎阅读。

昆虫记《绿蚱蜢》读后感1

看了文中对绿蚱蜢的描写,我才注意到,原来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美丽的昆虫:纤细的身材,薄纱般透明的大翅膀,通身浅绿,像颗翡翠。这美丽的虫子有个很好的食性——杂食,什么都能吃,可以吃瓜果蔬菜,也不戒肉类,最爱的食物是蘸糖的蝉。

它们捕食蝉,捕食者比自身大许多的猎物,它们比鸟儿要勇敢,鸟只捕捉比自己小的,而绿蚱蜢捕捉比自己大的作为猎物,它们的进击短暂而致命,蝉只来得及发出一声尖叫,就咽了气。绿蚱蜢便从尸体上获得补给,它剖开蝉的肚子,寻找美味可口的糖浆,它们喜爱甜食,蘸糖的蝉肉就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然而它们并不好战,除了捕食,邻里之间相安无事,偶尔发生小小的食物战争,只要一方吃饱离开,战斗马上就会结束,吞吃同类只有在对方变成尸体时才会出现,很是和平。

昆虫记《绿蚱蜢》读后感2

绿蚱蜢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是非常熟悉而又常见的昆虫,时常在田间地头捉来玩耍。更有甚者,逮来许多只后,用一根长草茎穿了放在火中烧烤。也许你不相信,胆大的男孩子是敢烤熟后吃了的。我就亲眼见过。因为此种原因,在懂事后读到由于蝗虫的猖獗活跃而造成的重大灾害时,多少有些不屑一顾和难以置信。最多承认是由于蝗虫数量过多,团结一致所取得的胜利。

然而在《昆虫记》中,着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观察发现的眼睛,用生动客观的文字逼真的描述了绿蚱蜢的凶狠与凌厉。法布尔将其称之为“猎手”!法布尔的笔下尽显了绿蚱蜢的凶猛与厉害,并同时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猎手”的生活与婚恋情况,让人在惊叹之余倍感妙趣横生。

昆虫记《绿蚱蜢》读后感3

这个寒假我读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着作《昆虫记》。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打开了作者小传。原来法布尔只是一个穷人,他开辟独立的实验室也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可想而知,当时的写作环境是多么地恶劣。

在这本书里,作者以人性的眼光去描写虫类,描写出了与我们平时了解的截然不同的昆虫世界。读了这本书,我真的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观察能力,一个个细节都逃不过作者的眼睛。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文章的就是《绿蚱蜢》这篇文章了。这里主要描写了蚱蜢的生活饮食习惯。原来绿蚱蜢是个嗜食昆虫者,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看似平平淡淡的文章,却反应出作者热爱生命的情感。法布尔给我带来了知识,也为看似无趣的昆虫世界添上了一抹色彩。

从作者的昆虫世界中出来,我很佩服作者的观察能力啊。普普通通的蝉,在我们眼中只是一种普通的昆虫,在夏天“知了知了”叫的昆虫罢了!而在作者眼中,蝉却是一个歌唱家,是一位勤劳是能工巧匠。

生活也应该如此,要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超脱事物的乐趣。

四年级的时候,科学课要求种豆芽,观察都豆芽。我马上按着老师的要求,开始种豆芽。首先把豆芽泡在水里,没过几天,豆芽就萌发了。露出了一点绿意。当时我真的好开心,好像拿到了什么国际大奖一样。

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是就是去观察豆芽,豆芽好像懂人心一样,每天努力地吸取营养,长得很快。妈妈提议把它煮了,虽然很舍不得,但是也很想尝试从出生到现在自己第一次种的食物。虽然很苦,但是它在我口中却是甜甜的。

我一定要善于观察,从身边获得更多乐趣。

第14篇:《绿拇指男孩》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做《绿拇指男孩》的书,一开始,我就对书名产生了好奇,我想:绿拇指是什么东西啊,难道是绿颜色的拇指?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想一探究竟。

原来啊,拥有绿拇指的那个男孩叫弟嘟,我想(啊),你们一定会问了,他为什么叫弟嘟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在弟嘟出身没多久,教父(以及)教母抱着他来到教堂,告诉神父说:“他的名字叫冯斯尔·巴提司特。”可弟嘟又哭又叫的抗议着,直到脸红脖子粗。可是他们毫不理睬弟嘟。接着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大人们的舌头好像不听使唤了,不知不觉的叫他弟嘟。

由于弟嘟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所以)他根本不知何为丑恶,何为贫穷。(等)直到弟嘟八岁时,终于要正式上学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一心向学的弟嘟抵挡不住睡魔的甜言蜜语,一上课便打瞌睡。把老师的声音当成了摇篮曲,父母认为弟嘟既然和别人不一样,(他们)决定让弟嘟先学种花,这也让园丁翘胡子先生发现了弟嘟有绿拇指。所谓的绿拇指就是即使没有种子,只要把绿拇指往土里一插,就能长出任何植物来。

弟嘟(认为)看到被关在监狱里的囚犯非常可怜,就决定让监狱做他绿拇指神功的第一个实验场,(最后)结果把监狱变成了花之堡、奇幻之宫,震惊了许多人。紧接着贫民窟焕然一新,让贫民窟的人们过上舒适、快乐的生活。动物园成为“花花世界”,花都米尔宝已经世界闻名!

弟嘟用植物让一些战车、武器停止“工作”终于让去吧和滚吧两个城市停止了战争。

当人们慢慢习惯了这些变化后,弟嘟却不见了。他究竟跑到哪去了呢?如果你想知道,或许只有小马和小健才有可能告诉你了。【本段的叙述在这里没有突显文章的作用。】

我看了这本书后认为我们要像弟嘟一样不仅要给自己快乐,也要给别人带来快乐。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充满阳光,没有战争!

——————————————————————————

读后感主要是感,小作者整个文章几乎整体的在概括文章的内容,但还是不错的。文章叙述第嘟没有用神奇的“绿拇指”为自己做任何事,而是尽力地去帮助别人。让我们看到了弟嘟的善良,看到了世界上还有许多不美好的东西,比如战争,弟嘟认为它是一种不干净的东西,是件丑陋的事情,是大人的一种疾病,比酗酒还糟,比贫困还残忍,比犯罪还危险。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深入的感悟。能够使读者体会感悟,真切深刻,读来极具感染力。

第15篇:绿城企业文化读后感

《企业文化理念读本绿城》读后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企业文化理念读本绿城》,读完更是一阵激动与澎湃。绿城,这个我一直敬仰的企业,虽然入职时间并不长,但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绿城正是秉持这个理念,将“为员工创造平台”作为使命的一部分,将员工作为公司的“第一产品”,将“培养优秀的员工”作为企业运作的首要目标,将“为了员工的成长”作为公司存在的理由,更强调要将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公司倡导“以人为本”,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致力于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首先,公司将我们划入公司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产品,而其他的物质产品都是我们的副产品。公司认为一个好的公司是由一些“好的人”运作起来的,只有先把人培养好才能生产出好的经济产品,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人始终是产品进步的原动力。因此,绿城也就将员工的培养放到一个很高的层面上,这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同时,公司也将这个理念落实到行动,其更深层次的目的也是为了员工的成长。

公司相信一个好的员工必须依托于好的社会环境和好的企业氛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欣欣向荣,更在绿城这样把员工放在首位的公司,我们普通员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我们也更深刻的理解把自己锻炼好不仅是对社会有益,对企业有益,对自己而言,更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体,我们是最终的受益者。同时我们也将在心、智上对自己进行开拓,学习。通过在绿城的工作学习,我感受到领导们一直将员工的利益摆在首位,领导对我们自己,更对绿城这个大家庭倾注了很多的关心,让员工感到了无比的温暖。而我们也将公司视为自己的大家,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公司的同事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在大家庭里与兄弟姐妹们为着共同的目标奋斗,真是充满了乐趣。

另外,公司非常注重于员工个人优点的培养,强调尊重员工,公司站在员工的角度为员工个人着想,这大大的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员工,不仅让员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了保障,同时也有助于创造更大的价值。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使员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从一个普通员工的角度,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领导对我们的尊重。生活中就把我们当作朋友,对我们嘘寒问暖,将员工视作朋友甚至兄弟姐妹,这也在无形中让领导和我们的距离拉近,这样的领导才是我们的好领导,这样的领导才有凝

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在日常的工作中,公司也善于开发员工的潜力,关注和发扬员工的优点,使每个人都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有时候我们对待自己爱好的东西总是能发挥自己所有的斗志而无所计较,工作有时虽然艰苦,但我们却感受到无比的快乐。与此同时,我也发现,有时公司也有我们这样的态度,让我备受鼓舞。在绿城,“雇员”与“老板”的概念被大大的弱化,我们就在这样一个大集体中,与绿城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在绿城,企业首先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而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怎样做才算好呢?才能回馈绿城给我们的优厚条件呢?这一直是我在绿城的所思所想。这时我看到了绿城的员工基本准则:“你是否很真诚善意地去工作,去追求精致完美的工作结果”,这也成为我在日常工作中衡量是否完成任务的依据。于员工,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做好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平常工作中我要求自己抱着谦逊,不浮躁的心态,安心的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每一个挑战,尽自己所能,为自己,更为绿城,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一直坚信,有理想、有目标、有拼搏的精神才能促使我们前进!

另外,真诚、善意是公司要求我们所保持的精神状态,这是我们与客户进行打交道的姿态。一个善意的微笑代表了太多太多,可以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产品的信心,更是对客户的善意和尊重。秉着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实现与客户的快乐合作,也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力!

在绿城,要做一名合格的员工,让领导放心,让公司放心,更要让客户放心。业绩,不是衡量员工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保持好的心态,刻苦努力,我们的进步才是创造出良好业绩的根源。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放低自己的心态,这样才能让别人认可你,接受你,才能在工作中绽放出异样的光彩。我们不相信有天生的天才,天才都是在平常的小事中积累,由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我们只承认辛勤的劳动者和操作者,埋头苦干,踏踏实实才是我们成功的唯一道路,才能实现个人与企业同成长的共同目标!

营销策划部

郑先春

2011-3-29

第16篇:朱自清《绿》读后感[材料]

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提高人们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的妙处可谓无穷,书香更是浸人心脾,引人入境不能自拔。下面是瑞文网小编整理的朱自清《绿》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朱自清《绿》读后感一

绿,这种神奇的颜色,在朱自清先生眼中,是动人鲜活的。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是朱自清先生看到梅雨潭中那醉人的绿时发出的感叹。绿是醉人的,绿是奇异的。我幻想着我也去了那梅雨潭,见到一大片一大片醉人的绿,仿佛仙境似的,令人心旷神怡。

梅雨潭的绿是少女,充满着激情与活力。“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梅雨潭的绿是多么美貌,是多么生机勃勃,以至于让朱先生看得如痴如醉,把瀑布也没装在心上。放眼望世界,还有哪里的潭,哪里的湖,哪里的绿有这般美丽动人?

我不禁想起了我家乡的那颗璀璨明珠——西湖。

西湖,同样是一位少女,她一年四季都穿着裙纱,她的微波很明亮,夏天总能看见她映衬着太阳的倒影。西湖会唱歌:风吹到湖面上,会发出“啫啫”的响声;西湖会微笑:泛起微波时她总是在微笑。西湖她也有活力,细柳、荷花衬着她的小巧可爱;樟树衬着她的高大强壮。梅雨潭与西湖取长补短,便是人世间最美的天堂。

梅雨潭,朱自清的向往,人世间的天堂;西湖更是如此。

朱自清《绿》读后感二

道德,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实的。道德就像一盏灯,照亮着我们的心房。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和奶奶一起坐公交车回家。因为车上人比较多,路也比较堵,所以我们坐了许久,车子才开出站台。但才刚刚驶出弯道,车又停了下来。我很生气,也很奇怪,为什么司机要停下来呢?无意之中,我发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正拄着拐杖向这里走来。这时,车上的一些乘客也发现了这位老人。可他们的反应却截然不同,有的让司机快开,不要等他了;有的对那位老人喊:“快点呐,就等你了!”可司机叔叔却无动于衷,只顾等那位老人。终于,那位老人上了车,司机叔叔又说:“请年轻人为这位老人让个座。”话音刚落,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刷”地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亲切地说:“大爷,您来这里坐。”那位老人感叹道:“现在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啊!”

这次坐公交车真是令我受益匪浅,不仅看到了司机叔叔和那位小伙子“将心比心”的道德精神;也看到了那些不尊重老人的人,以及他们不道德的一面。

以后,我要以那位司机叔叔和年轻小伙子为榜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将心比心,真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17篇:绿谷大冒险读后感

书虫推荐:《绿谷大冒险》

花儿小记者:甘润泽 8岁 就读于东马路小学二(1)班

作者简介

麦克•莫波格(Michael Morpurgo),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英国最畅销小说家之一,英国三个获得“桂冠作家”荣誉的作家之一,曾获聪明豆儿童图书奖,蓝彼得图书奖,惠特布雷德儿童文学奖。其创作作品达百余部之多,获奖无数,多部作品曾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和歌剧。他的作品《孤岛上的红毛猩猩》,更是击败《哈利•波特》,获得英国惟一由儿童票选最高奖项——英国儿童图书奖,另一部小说则被国际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看中,改编为电影。2006年,他凭借在文学领域的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军官勋章。

麦克•莫波格极爱历史,一心渴望迷失在故事里。他的故事,解救了众多渴望幻想的小小心灵。有件事,他想一辈子都做,那就是,给很小很小的孩子写书,那种每个字都很重要的书。

内容简介

肖恩和安妮得到了一个逃离爱尔兰大饥荒和瘟疫的机会。他们别无他物,只带着一个祖先流传下来的据说可以保护他们的黄金项圈,离开了饱受饥荒折磨的爱尔兰,出发去一个陌生的国家寻找父亲,那个国家就是美国。他们在海难中幸免于难,但迎接他们的那片新大陆上却充满了艰辛。他们流落在波士顿街头,在贫困中寻找快乐和希望。然而他们的冒险才刚刚开始……后来他们乘上了一艘船,和其他移民一起穿越辽阔的大草原。他们用音乐和舞蹈将快乐带给了每一个朋友,但背负着祝福与诅咒的传家之宝黄金项圈却让小偷们觊觎不已。安妮和肖恩必须守护项圈,因为他们家族的存亡全部寄托在它身上。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奇遇等待着这对兄妹呢?

推荐理由

这本书是写给小孩子们读的冒险加励志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来说就是兄妹二人离开故乡、漂洋过海去加利福尼亚州寻找父亲。但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吸引的你一口气读完,还感叹不已。作者的文字功底,温柔又坚强、历史的年代感加永不放弃的信心,都融合在故事中,投射在书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身上。

看完书后多想自己也能如书中的肖恩和珍妮一样,勇敢、坚强、乐观、从不放弃。好运从来不是偶然,也许就是从前的一点善念、一点善举。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是我们到老都应该坚持的。

绿谷大冒险读后感

——寻找爸爸的长征路

东马路小学 二(1)路 甘润泽

刚把《绿谷大冒险》这本书拿到手里时,看到封页写着“他们的命运更决定了整个家族的存亡……”,我感觉这会是一个有着美好快乐结局的故事。回到家我包上书皮就开始和妈妈一起读了起来,我们用的是分析阅读的方式,在每章阅读完后,我们都会讨论一下这一章的具体内容,然后 把我的感想写在后面。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漫长旅行,是希望带领着肖恩、安妮和我一同走过了这个奇迹般的旅途。

故事的开头把我们带到了肖恩的家乡——正在闹饥荒的爱尔兰,因为没有吃的,肖恩很长一段时间脑子里都在想着挖土豆、挖土豆……在偶然的一次出去寻找食物的时候,遇见了骑兵,并且他接受了骑兵给他的饼干。从此,骑兵、肖恩和安妮成为了好朋友,骑兵给他们提供食物,还把他们送上了寻找爸爸的旅程。在开往美国的船上,遇到了坏船长,不但抢了他们的项圈,还虐待他们,幸好有布兰德尔将军和小提琴手帮他们找回项圈,还教会他们拉小提琴和跳舞,这在后面的故事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小提琴就是快乐的象征,每当小提琴声响起的时候,人们就会忘记烦恼。来到美国,第一次见到黑人小卢克时,安妮认真擦小卢克黑黑的皮肤的时候,我感觉小卢克就已经喜欢他们了。在肖恩和安妮努力在街边拉琴跳舞的时候,小卢克策划了着让红房子里的亨利、玛莎姐妹俩救了肖恩兄妹俩,而且她们还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孩子收留,但是肖恩和安妮还是没有放弃寻找爸爸。最后在淘金老人、亨利、玛莎、小卢克、保罗上校这些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和爸爸、妈妈幸福地团聚了。

他们的冒险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他们互相鼓励,共同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替他们着急、紧张;当他们解决了困难时,我就会长长的为他们出口气;当他们终于迎接来了好运,在绿谷和爸爸幸福重逢时,我更会情不自禁地为他们开心。(果真被我猜中,是一个美好快乐的结局)

看完故事,我想跟肖恩、安妮一样做一个勇敢、坚强、乐观、从不放弃的好孩子。

第18篇:小绿狼读后感

“大灰狼、大灰狼”,人们都习惯这样叫,可见狼一般都是灰色的,当一只绿色的小狼出现在一群小灰狼中时,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被嘲笑?被驱逐?被咬噬?被排挤?……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在《小绿狼》这本图画书中的那只绿狼,遭遇的还算是最轻的一种——被嘲笑,小绿狼读后感。

在伙伴们的起哄声中,小绿狼发誓要改变自己:他先是穿上灰色的衣服,却不小心露出了绿色的尾巴;再是抹上灰色的柴灰,却被大雨浇回了“真面目”;然后又涂上灰色的油漆,却被太阳晒得够戗。懂得魔法的小仙女也不能帮助小绿狼。在接连把他变成金鱼和小鸟后,小绿狼还是决定做本来的自己——就像他最后宣称的一样:“是的,我就是一只绿色的狼,不过,那又怎么样呢?”

这是多么重要的宣称!表明小绿狼已经认同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这本图画书是一个关于认识自我的寓言,读后感《小绿狼读后感》。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思想上。他虽然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但并不妨碍他拥有独立的思考和行为。

这本书其实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读。那些嘲笑绿狼的灰狼们,你们为什么就认定狼只有灰色的呢?你们为什么就不能接纳一个和你们颜色不同的伙伴呢?

在遭遇生命中的黑暗时,认识自我是黑暗中的一盏灯;在遭遇社会的黑暗时,集体宽容是黑暗中的一盏灯。这样的灯亮多了,人类的个体和群体就有了更大的希望。

其实,每个小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正视自己,做回自己就会快乐。

第19篇:《红樱桃绿芭蕉》读后感

认识范婉,实在很偶然。今年盛夏,《苏州日报》吴靖宇兄引一女子来见我,说是他的作者,要将其所写文字结集出版,请我玉成其书。

夜读范婉的书稿,意外发现其字里行间透溢出姑苏女子特有的文学天赋,写人状物,娓娓道来,取舍得体;描景抒情,才情横溢,婉丽喜人。一个并非以文字为生的女子,能写到这个地步,想来范婉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苏州自古地灵人杰,小河流水,亭台楼阁,本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清代状元300多人,江苏占其一半;江苏状元中,苏州又占了半壁江山。状元不等同才子,但要考入三甲,书是一定读了不少的,一个人在墨香之间徘徊久了,自然会滋生出才情。通过范婉的文字,我也依稀看到了姑苏才女的情韵。以其文字观之,知其个性品行。一是她性喜自由,好读书又好书画琴棋,举止与思绪皆无拘无束,向往闲云野鹤的日子,那境界与追名逐利之徒相异,委实便是才子的境界。二是其文字无世俗气,无市侩味,触景生情之间,信手拈来才是好文章。范婉其人,多情善感。多情于沧桑变迁,善感于花开花落,大到名山大川,小至风花雪月,她皆能突发奇想,妙语如珠,虽非篇篇锦绣文字,亦为肺腑之言,时有独具慧眼之见。此可喜可贺也。

与范婉只匆匆见过两次,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她的文字之间,她自称只是一个寻常女子,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灵,风吹草动,月落乌啼皆牵动她细腻的目光,撩起她波澜起伏的思绪。她本是想学画的,但后来却走了另一条与艺术无关的道,其令尊大概是觉得自古搞艺术的人的道路太坎坷了。但她醉入书香,好学不倦,外表文静雅致,内心却很热烈,有一种不向命运服输的气概。是书让她神游四海,目极五洲。38年的岁月终于磨炼出她自然率真的顽皮性格和清新随和的举止风度。以她的个性而言,她与这个世俗的社会有点不合拍,与这个混浊的世界也难以相融。但人生的经验让她坦然面对一切。初看范婉,有点朱淑真、李清照的情韵,又有点董小宛、柳如是的影子,这不仅是指她的才气,而更重要的是她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她虽未伶牙俐齿,却亦不甘人云亦云。再看范婉,与现代才女林徽音颇有几分相似。只是她生于江南,长在姑苏。倒底还是多了一点姑苏女子的柔情。

文学是一座山,愿她从山脚下努力起,从而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之美,岂不如此。

第20篇:绿谷大冒险读后感

我很幸运成为第一期“悦读时光书香沙龙”的成员,得到了燕赵都市报老师给我们的《绿谷大冒险》这本书。只看了封皮的介绍,我就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跟着两个小主人公开始了寻找爸爸的冒险之旅。

在小兄妹俩去绿谷的途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好心人,如:骑士威尔、小提琴手、大副等。这些好心人在肖恩和安妮有困难的时候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次次让金项圈失而复得。

我喜欢书中的老山里人,因为他不仅勇敢、坚强、百折不挠,热心地帮助了小兄妹俩,还在他们失落的时候让他们鼓足勇气,克服困难。

在故事的最后,老山里人将要和小兄妹俩分别的时候,老人说:“我必须告诉你们,分离的时刻已经到了。你们的路就在前面,而我的路在西南面。我要在那儿乘船回克里郡去,那是我的归宿。”小兄妹俩望着老人渐行渐远的背影,他们不禁浮想联翩:在沙漠里,是老人救了他们;在向印第安人要回金项圈的过程中,又是老人从中周旋,用老人所有的兽皮换回了金项圈;在快要到绿谷的时候,他们一心想让老人留下来,可老人却执意要走,还留下一块金子做分别礼,是老人的爱心、智慧和勇气让他们到达了绿谷,这一幕幕让小兄妹俩记忆深刻。老山里人说得对,小兄妹俩今后的路还得自己走。不过经过这趟冒险,他们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今后他们一定能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快乐的生活。

这本书里有好人,也有坏人,好人让人喜欢、尊敬,坏人让人憎恶、气愤,最终正义打败了邪恶,令人欣慰。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也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我要学会善待好人,对付坏人的方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总之,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使我受益终生!

《绿光芒读后感.doc》
绿光芒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