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读后感

2020-04-18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三峡读后感

读《三峡,无法告别》有感

中国人是安土重迁的,因为他们为一片土地赋予太多的东西。

比如,他们把逝去的亲人埋入土里,相信这样可以令死者安息,也可以平复生者悲伤地心情。

比如,他们把种子埋进泥土里,相信这样土地是生养抚育他们的母亲,他们需要的是等待秋天的赠予。

比如,他们在土地上建造房子,建造家,相信土地是他们面对自然的风雨雷电时最有力的依靠。

中国人认为天是变化多端的,神秘莫测的,对天多是敬畏的、恐惧的;对于海洋,认为它是喜怒无常的,遥不可知的,对海多是迟疑的,犹豫的;唯有土地,他们才觉得安稳、厚实、平静、有希望。人是一片土地最自然的生长。即使最贫瘠、最单薄的土地,中国人也能够在此生下来,活下去。

当有人在一片土地上栖息、生活、死亡、诞生,一代又一代,传统、文化、历史便如同大树一样在此地生根,根系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拔出来很难,即使拔出来了,也元气大伤。

当现代文明以改造自然的姿态登场的时候,土地上的一切自然也逃不脱被改造的命运。

长江三峡,世界上第一大的水电工程,能发电,能航运,经济价值巨大。 殊不知,三峡水库水下淹没的那个曾经的世界是丰富美丽的。

巫山神女爱慕治水英雄的美丽传说,麻辣烫的火锅,雄浑高亢的川江号子,楚人尽情酣唱出的《楚辞》,巴蜀楚奇诡浪漫、怪诞夸张、鬼怪神巫的共同情愫。

那个被誉为“水下碑林”和世界第一水文站的白鹤梁,那个由屈原、宋玉、李白、杜甫、苏轼、白居易、陆游等诗人描绘过的“诗城”奉节,那个人鬼共生的“鬼城”丰都,那个从大江大河中钻头露出、有着世界三大著名腌菜之一的涪陵,那个石器历史堆叠的玉溪,那一个又一个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过的、由自由舒展的人创造出的有着历史颜色的城市?? 街道上空的竹竿上晾着的五颜六色的衣服,阳台上一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花,高高的土家族吊脚楼下都有檐灯,用长江的泥封好的一坛榨菜,一棵从老城墙里长出来的黄果树,狭小巷子里的三三两两的麻将桌,石板上被背盐的挑夫

柱着竹棍休息时磨出来小窝??自然的纹理和人文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相交,顿时一个三峡都生动了起来。

一个茶馆,一个剃头铺,上河街91号卖自家生的豆芽的王文龙,卖豆花的,卖猪肉的,打渔的,戴眼镜、坐在藤椅上读着一本泛黄的《隋唐演义》的50多岁的男人??所有的人都自然、安静的在这片土地上找生活,养活家人,从祖辈,到父辈,再到他们自己。

推土机碾压之下的古墓, 1000座以上。当推土机就那么隆隆地压过去,散落一地的棺材板子、汉青砖,文物工作者颠颠地跟在推土机后面捡,什么都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历史在重型机器之下如此脆弱无力,流血的心,流血的历史。

所有的都被一条鲜红的线——工程淹没线,划入静止,从此它们不再呼吸。 当听到“炸的,很快,几天就炸完了”的时候,又该是怎样的心情?一个喧嚣繁华的城市瞬间沉入水下,消失在阳光穿不透的、黑暗而寂静的水底。似乎第二天一睁开眼,一大块一大块的玻璃幕墙就在灼伤着你的眼睛。一切都太新了,反而让人分不清方向,找不到历史,找不到可以追思伤怀的地方。

家是必须要搬走的,这对于他们平静的生活来说是太重大的变局了。他们必须要适应这一切,并且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维持生计。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因为他们习惯了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老宅里,在先辈灵魂的庇佑下,维系亲情、友情、乡情。

读着南香红的《三峡,无法告别》,似乎能够看到向老屋挥手再见的人们的脸上落寞的表情,看到被生活压弯的背上驮着的简单的家当,看到一个又一个废墟上曾经的家的样子。 不知道那个叫“李均华”的铁匠在新城是否找到一块地方支他的熔炉?不知道那个形状像大龟的涪陵是不是已经完全被高楼大厦掩盖了原貌?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以原有的生命最自然的韵律以及让人心动情调继续那久违了的生活?不知道那穿越了数十个世纪郁结起来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是不是能够直抵现代人的心灵?篇2:读《三峡》有感

读《三峡》有感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题记

三峡一点点消失在水坝一侧,猿未三鸣,泪已沾裳。

望着屏幕上一个个毫无生机的数字,我想我已无缘再望三峡。

不断地提及同一个话题,发展似乎总是伴随着破坏。自刀耕火种时就让人心驰神往的长江三峡,倚着三峡擦出火花的巴楚文化,都终于被葬在了那一方死水之下。古文明兴起地,天下奇景,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笔迹的地方,无数帝王将相刻下剑痕的地方,就只能换成几捆不断贬值的钞票,几行毫无意义的统计数字。

三峡长逝了,她只能带着泪痕长眠。可故去的不只是三峡。 曾经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科尔沁消失了,戈壁吞噬了那里的一切气息,干涸的只剩下怨灵的罗布泊,只能和时时断流的塔里木河,回想曾经的一碧万顷,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圣地,被随手丢下的垃圾掩住了灵气,罪恶枪声时常划破黎明的可可西里,越来越浑浊似泥浆的黄河,煤烟废气染黑了天空的西北,还有,被水泥大坝掐断了经脉的长江。

新中国的确在发展,可是谁还记得那个魅力而富饶的东方古国?曾经的一切正在被岁月蚕食,被儿女蚕食。

精明的国人,丝毫不怜惜脚下的土地。只顾一次次将其剥皮剔肉,挑经抽血。当这片赖以生息的土地只剩一具骷髅时,也许我们还会称斤论两地计算这副劳苦了几千几万年的枯骨吧。

被枭獍劫掠的文化,还能走多久?篇3:《三峡古镇》读后感

《三峡古镇》读后感 我是一个没有去过三峡的人。太多关于三峡古老、伟大、意义非凡的话让我郑重其事地对待着关于三峡的任何内容,我总希望能在那里找到文明渊源,找到我们的过去,找到文化象征,找到我们今天所有要失去的和已经失去的一切原来的种子,它就在那奔腾而下的江水和层层叠叠的山峦中藏着,它在一切关于它的回忆里闪烁着遥远过去的启示,而这些遥远的过去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 所以,最早引起我对《三峡古镇》这本书的兴趣的不是书的内容,因为关于三峡的话题我们已经很多了,我最先注意到的倒是这次作者阿蛮选择的路线,作为一次计划好的有目的的旅行,他知道他经过的那些古老的城镇都将成为一本书的素材,但是他偏偏没有选择一条世人关注的路线,而是稍稍偏离了奔腾的长江,离开了是非精彩的长江两岸,用大半的篇幅深入了比较少人涉足的三峡腹地,按作者的话说,他是要“尽可能多且各具代表性的古镇进行探索,找出这些古镇在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方面的共同点和个性差异,找出每个古镇之所以成为古镇的根据和理由来,从而把三峡地区的社会状况、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整体向读者描述出来”。

我觉得,作者的这条线路因为少了那些风头很足,一直是焦点的一线明星古镇,反而为我们更平实地揭开了三峡朴实的一面,让我们能平视它。

我们一直觉得美好的东西遗失在了过去,我们应该看到,还有美好的东西还在那里继续,而一以贯之的那种精神,我们不必去企图总结,只要用心感受那里的每个人就好了。篇4:三峡读书感悟

《三峡》读书感悟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体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文从不同的季节对“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景象做了描写。理会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水分,着重让学生体会“夏水暴涨,湍急”“春冬水落潭清,风景秀丽”“秋寒猿啸,气氛凄凉萧杀”的奇异景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文人共有的人文品格吧。谢灵运这样,陶弘景也这样,苏轼也这样,更不用说陶渊明、郦道元这些人了。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你看:“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让那高峡容括所有水的美,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俊茂,良多趣味。篇5:游三峡有感 游三峡有感

监利中学2013级15班 杨飘

以前只知道三峡有个大坝,未听说还有三峡人家这么一个景点。去了才知道,我所看到的是淳朴的土家族,青山绿水,悠扬的笛声,醉人的山歌,痴人的古筝,别样的婚俗??这简直是世外桃源。

说实话,去外地最喜欢看的不是什么高楼大厦,游乐场??而是山,身处江汉平原,山之稀少,不在言说,但这次真是去对地方了,巍峨的山脉,一峰接着一峰,山峰上林立着一些怪石,有的像正欲攀岩的猴子,有的像是庄严地神仙。往下望去是深不可测的长江,我们一行人跟随导游来到期待已久的三峡人家。走在平整的岩石上,听着瀑布,远处山上还有几只猴子欢快的攀爬树,想必这时大家都醉倒在大自然下。我和一个同学兴奋得很,为了看到跟多新奇的东西,一路向前狂奔,忽然一曲舒缓的曲子打断了我们正欲前进的脚步,一位身穿绿色长袍的男子站在小船上,吹着笛子,我们二话不说将这极其诗意的画面用手机拍下来??这画面想起来仍意犹未尽。

最令人惊奇的不是飞流直下的瀑布,而是山上的“悬棺”,据说这是巴王和他的妃子的棺材,但是那么高的地方,而且有陡峭,是如何放上去的呢?即使以现在的科技也要兴师动众,很难做得到。有人说是以前的水位正好有那么高,划着船过去就行了,有人说有神鸟相助,架起棺材上去的,还有人说??这也便成了千古之谜。

推荐第2篇:三峡,读后感

读《三峡,无法告别》有感

中国人是安土重迁的,因为他们为一片土地赋予太多的东西。

比如,他们把逝去的亲人埋入土里,相信这样可以令死者安息,也可以平复生者悲伤地心情。

比如,他们把种子埋进泥土里,相信这样土地是生养抚育他们的母亲,他们需要的是等待秋天的赠予。

比如,他们在土地上建造房子,建造家,相信土地是他们面对自然的风雨雷电时最有力的依靠。

中国人认为天是变化多端的,神秘莫测的,对天多是敬畏的、恐惧的;对于海洋,认为它是喜怒无常的,遥不可知的,对海多是迟疑的,犹豫的;唯有土地,他们才觉得安稳、厚实、平静、有希望。人是一片土地最自然的生长。即使最贫瘠、最单薄的土地,中国人也能够在此生下来,活下去。

当有人在一片土地上栖息、生活、死亡、诞生,一代又一代,传统、文化、历史便如同大树一样在此地生根,根系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拔出来很难,即使拔出来了,也元气大伤。

当现代文明以改造自然的姿态登场的时候,土地上的一切自然也逃不脱被改造的命运。

长江三峡,世界上第一大的水电工程,能发电,能航运,经济价值巨大。 殊不知,三峡水库水下淹没的那个曾经的世界是丰富美丽的。

巫山神女爱慕治水英雄的美丽传说,麻辣烫的火锅,雄浑高亢的川江号子,楚人尽情酣唱出的《楚辞》,巴蜀楚奇诡浪漫、怪诞夸张、鬼怪神巫的共同情愫。

那个被誉为“水下碑林”和世界第一水文站的白鹤梁,那个由屈原、宋玉、李白、杜甫、苏轼、白居易、陆游等诗人描绘过的“诗城”奉节,那个人鬼共生的“鬼城”丰都,那个从大江大河中钻头露出、有着世界三大著名腌菜之一的涪陵,那个石器历史堆叠的玉溪,那一个又一个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过的、由自由舒展的人创造出的有着历史颜色的城市„„

街道上空的竹竿上晾着的五颜六色的衣服,阳台上一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花,高高的土家族吊脚楼下都有檐灯,用长江的泥封好的一坛榨菜,一棵从老城墙里长出来的黄果树,狭小巷子里的三三两两的麻将桌,石板上被背盐的挑夫

柱着竹棍休息时磨出来小窝„„自然的纹理和人文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相交,顿时一个三峡都生动了起来。

一个茶馆,一个剃头铺,上河街91号卖自家生的豆芽的王文龙,卖豆花的,卖猪肉的,打渔的,戴眼镜、坐在藤椅上读着一本泛黄的《隋唐演义》的50多岁的男人„„所有的人都自然、安静的在这片土地上找生活,养活家人,从祖辈,到父辈,再到他们自己。

推土机碾压之下的古墓, 1000座以上。当推土机就那么隆隆地压过去,散落一地的棺材板子、汉青砖,文物工作者颠颠地跟在推土机后面捡,什么都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历史在重型机器之下如此脆弱无力,流血的心,流血的历史。

所有的都被一条鲜红的线——工程淹没线,划入静止,从此它们不再呼吸。 当听到“炸的,很快,几天就炸完了”的时候,又该是怎样的心情?一个喧嚣繁华的城市瞬间沉入水下,消失在阳光穿不透的、黑暗而寂静的水底。似乎第二天一睁开眼,一大块一大块的玻璃幕墙就在灼伤着你的眼睛。一切都太新了,反而让人分不清方向,找不到历史,找不到可以追思伤怀的地方。

家是必须要搬走的,这对于他们平静的生活来说是太重大的变局了。他们必须要适应这一切,并且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维持生计。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因为他们习惯了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老宅里,在先辈灵魂的庇佑下,维系亲情、友情、乡情。

读着南香红的《三峡,无法告别》,似乎能够看到向老屋挥手再见的人们的脸上落寞的表情,看到被生活压弯的背上驮着的简单的家当,看到一个又一个废墟上曾经的家的样子。

不知道那个叫“李均华”的铁匠在新城是否找到一块地方支他的熔炉?不知道那个形状像大龟的涪陵是不是已经完全被高楼大厦掩盖了原貌?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以原有的生命最自然的韵律以及让人心动情调继续那久违了的生活?不知道那穿越了数十个世纪郁结起来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是不是能够直抵现代人的心灵?

推荐第3篇:《三峡古镇》读后感

我是一个没有去过三峡的人。太多关于三峡古老、伟大、意义非凡的话让我郑重其事地对待着关于三峡的任何内容,我总希望能在那里找到文明渊源,找到我们的过去,找到文化象征,找到我们今天所有要失去的和已经失去的一切原来的种子,它就在那奔腾而下的江水和层层叠叠的山峦中藏着,它在一切关于它的回忆里闪烁着遥远过去的启示,而这些遥远的过去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

所以,最早引起我对《三峡古镇》这本书的兴趣的不是书的内容,因为关于三峡的话题我们已经很多了,我最先注意到的倒是这次作者阿蛮选择的路线,作为一次计划好的有目的的旅行,他知道他经过的那些古老的城镇都将成为一本书的素材,但是他偏偏没有选择一条世人关注的路线,而是稍稍偏离了奔腾的长江,离开了是非精彩的长江两岸,用大半的篇幅深入了比较少人涉足的三峡腹地,按作者的话说,他是要“尽可能多且各具代表性的古镇进行探索,找出这些古镇在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方面的共同点和个性差异,找出每个古镇之所以成为古镇的根据和理由来,从而把三峡地区的社会状况、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整体向读者描述出来”。

我觉得,作者的这条线路因为少了那些风头很足,一直是焦点的一线明星古镇,反而为我们更平实地揭开了三峡朴实的一面,让我们能平视它。

我们一直觉得美好的东西遗失在了过去,我们应该看到,还有美好的东西还在那里继续,而一以贯之的那种精神,我们不必去企图总结,只要用心感受那里的每个人就好了。

推荐第4篇:巴东三峡读后感

巴东三峡读后感

巴东三峡读后感

1.《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巴东三峡读后感。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全文无甚直接写景之处,只是以三峡游踪为经,编织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次凸现三峡的文化含义,诗人、奇山异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峡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见证者。在作者笔下,三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风景,更含有极具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块圣地,一个无从替代的意象。没有太多的抒情,却能让人的心头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风的吹拂,三峡的水湍急澎湃——因为水下暗流汹涌不禁佩服作者,不矫情不夸张,却在平和之中带读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游历。作者的学者气息、文人气息尽显无遗。《三峡》绝非泛泛的文人游记。读罢《三峡》,心中的汹涌远非释卷便可以静息。三峡是美景,更是历史与理想、力量与激-情的结合体。这片美景外国人不懂,不可能懂,在千百年中历经沧桑的三峡仅属于中华民族,这是只有我们才有的骄傲与狂放不羁,读后感《巴东三峡读后感》。

无论你有没有到过三峡,请与我一起,在余秋雨先生的带领下作一番记忆情的三峡文化之旅。

2.三峡,多少次在缥缈的梦际萦绕,多少次在渴望的目眸幻化,多少次在向往的心底激荡。今日,终于看到了你的雄伟和浩大,终于体验了你的底蕴和神话。不觉中,发现自己已被你慢慢地“吞噬”并“同化”。耐不住激动的心,想一下子飞到你的身旁,但28公里的专用公路是那么漫长。汽车疾驰在一条条宽阔的山路上,穿梭于一个个令人惊叹的隧道里。重重阡陌,如今大道通天;座座高山,如今隧道畅通。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要想驰入你的“殿堂”,若非一番寒彻都难以将你畅想。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索性,我放开目光,静静眺望窗外的景象。突然间,你用巍峨、险峻、挺拔的青山告诉我: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的意义;你又用迤逦、盘旋、漫长的山路告诉我: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就永远无法到达。不经意间,汽车停在了那个依山傍水的实习基地。当我第一眼瞧你时,真是“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山自纵横水自流”啊!我并不奇怪脚下温顺的江水,因为我知道有你在上游“拼将十万,力挽洪流”。所以,我更急切地想一览你的全部,想一睹你的精华——三峡大坝!忘却了一步步逼近你——三峡大坝时的情思,淡薄了一目目打量你的慌乱,自己只依稀在问:我是谁?是那个“向波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是那个自命清高,恃才傲物的狂妄之徒?是那个惜时间如生命,视生命若珍瑰的“钢铁战士”?是那个胸无大志,游手好闲的庸者?还是那个对影笔耕,临窗苦读的贤人?漠视了自己的一切,只顾着拜望眼前宏伟的超级工程。似要将你的一尺一寸记在心里,似要将你的一点一滴印在脑海里。因为你是衡量祖国国力的尺度,你是度量征服自然的标准,你是无数前圣心智的结晶。眼前呈现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不断升降的塔带机,现场勘察的工程师,不停工作的工人……我不仅体验到这座世界级超级工程的宏大,同时更真切地感受到力挽狂澜,改造自然的艰辛。或许,眼前满身灰土的工人就是自己将来的缩影;或许,自己也能闪现出睿智、敬业的工程师的魅影。也或许,自己那颗孤傲的心还不曾软化。站在185米高程的大坝上远眺,一切都沐浴在晨光中,江面上雾气腾腾,烟波浩淼。很奇怪,为什么自己不来一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或许,此时,三峡正在用雄浑的声音告诉我: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生命之塔因汗水而砌成;没有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要成为一名真正出色的工程师,没有勤奋、踏实、谨慎,那一切将是虚妄……我不再那么浮华,不再那么夜郎自大。当我一步步走下大坝时,我觉得自己的脚步很沉重,像拖着铅球,寸步难行。三峡,是你软化了我那颗孤傲的心,是你温热了我那片冰冻的思维,是你激活了我那滩禁锢的死水。是你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是你让我开始变得清醒,是你让我目睹到真正的艰辛,是你让我再次激起燃烧自己的勇气!风回三峡,愈伸其号啕;水遏瞿塘,愈显其奔猛。终于不再让你萦绕在自己的梦际,终于不再让你幻化于无知的心灵。你已经可以在我的言行中找到你的气魄,你已经能够在我的身上闻到你的气息。伟大的工程师用你改造了自然,渺小的我用你重塑了自己。你的身躯没留下我的痕迹,但我曾走过,而且吸取了你的灵气,承递了你的精华…

推荐第5篇:《巴东三峡》读后感

我看过的游记还真是不少,但最吸引我的是《巴东三峡》。作者刘大杰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他所游览的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观。作者笔下的三峡集聚了奇、险、美三大特征,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开头引用了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觉得引用这句诗作为开头颇有趣味,让读者可以一目了然,一下子就知道文章要介绍的是巴东三峡:可是,我又觉得这句诗有着一些悲凉的气氛,毕竟说是“泪沾裳”吧!接着,作者描绘了他所游玩的三峡中的巫峡、瞿塘峡和西陵峡。在我看来,西陵峡中的崆岭峡最为有趣:那里有着刀剑削成的山,有像马肺、牛肝的石头,有倒注下来的石滩……这一切,该是多么的引人注目啊!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地去观赏观赏!

其实,在我们的家乡也有山。站在我家的阳台上往远处望去,就会看到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山上绿树成荫,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过,那些山峰并不像三峡里的山峰一样陡峭,而是很平缓的,没有那么壮观美丽。

读了《巴东三峡》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巴东三峡的壮美,它让我有了游玩三峡的想法。

推荐第6篇:三峡之秋读后感

三峡之秋读后感

(一)

大自然是美的,无论什么角度,无论什么季节,无论什么时间,它总是显得那样生机勃勃。而三峡,正是美中的珍珠……

那是不久前,我们全家人乘车来到万州,准备乘船游览三峡。登上“东方皇宫”号,望着一只只展翅翱翔的小鸟,倾听着江上一阵又一阵“哗哗”的波涛声,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已是黄昏,用罢晚餐,我就躺在床上,想起了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三峡之秋》:“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窗外,天空中出现了一个黯淡的狼牙月和两三颗一闪一闪的星星,远处的江面上一盏盏航标灯若隐若现。不知不觉,我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凌晨,我被船“呜”地一声吵醒了。睁开双眼,只见一颗流星划破长空,紧接着,启蒙星出现在船的斜上方。江面上雾气朦胧,隐隐约约看见远处的一棵棵枫树。太阳出来了,雾散了,早餐之后,突然觉得眼前的景象是如此陌生,江的两岸奇峰罗列,又危峰兀立,让人三分想笑七分是恐惧,山峰上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山中的树也如山一样坚硬、挺直,显得苍翠欲滴,不时还会有猴子在树上栽果子吃呢!秋日早已至,枫叶早成堆。是的,那火红的枫叶落得江面上到处都是,它们像一艘艘快活的小艇,在江上飘荡,奔向遥远的东方。不经意间,一只蜻蜓从我眼前飞过,它自由地在天空中飞行……

美,你知道什么是美吗 当然,人人都知道“美”这个字,认识“美”这个字。可是,有多少人知道真正的美呢 这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它的含义也就是自然的美,天生的美,不经过人工雕琢的美。

三峡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天的三峡,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爱三峡,爱那滚滚的江水,爱那翠绿的树林,爱那巍峨的山峰。我爱自然!更爱三峡!

三峡之秋读后感

(二)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到秋天,它们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夜终于来了。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三峡之秋读后感

(三)

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西起巍巍巴山脚下的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其中峡谷段合长90千米。这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吸引了中外游者和文人墨客。方纪中秋游三峡,思绪飘飞,写下了一篇美文——《三峡之秋》。

初入三峡,就被其“成熟的气息”感染了。橘树柚树树叶绿得发黑,累累果实由青变黄,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让人不由爱上了三峡的秋,于是静静地感受着三峡成熟的秋的气息。

早晨,橘树柚树上露水像“洁白的霜”,阳光照耀“露水消逝” ,橘树柚树“绿叶金实”,其亮丽的色彩鲜明地让人感觉到三峡秋天的早晨是明丽的。中午,“群峰”像武士一样披上了金甲,“阳光”像顽皮的小孩一样在水面跳跃,长江变成了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我们不觉感受到了三峡秋天中午热烈的气息。下午,青色透明的雾中峭壁的倒影涌向江心,江水“平静而轻缓地流淌”, 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三峡黄昏朦胧而透明,让我们喜不自胜。在这样的夜晚,欣赏着沉沉欲睡的江水、墨一般黑的山、如瀑布似素锦的月光,让人不禁赞叹三峡宁静神秘的秋夜。山高谷深,青光朦胧,墨山遮云:倾倒江心,唤起人们绵绵的情思:怪不得,原来这是中秋的月色。

三峡之秋,四季不同,时时变幻,引人遐思。方纪于中秋走进三峡,文思泉涌,挥笔而就《三峡之秋》。这充满传奇色彩的三峡,这美伦美奂的秋景引出作者多少对人对事的追忆啊!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之秋》。

推荐第7篇:《三峡之秋》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描写三峡的文章,名为《三峡之秋》。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的景色,从早晨一直到夜晚,每个时间段都描写了不同的事物.如果早晨的露水、橘柚树,中午披着金甲的群峰,像金鳞巨蟒的长江;下午两岸峭壁的倒影、平静的长江;夜晚的渔火、灯标、驳船。把三峡一天的秋景都描绘出来了,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如:“中午的长江像一长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把长江比喻成了金鳞巨蟒,一个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的长江就展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这一篇写景的文章,我得到了启示:描写景物的作文要有一定的顺序,还要生动、形象的刻画一些细节,这样的作文才能称得上是一篇“有骨有肉”的美文。

推荐第8篇:巴东三峡优秀读后感

1巴东三峡读后感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

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2巴东三峡读后感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全文无甚直接写景之处,只是以三峡游踪为经,编织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次凸现三峡的文化含义,诗人、奇山异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峡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见证者。在作者笔下,三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风景,更含有极具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块圣地,一个无从替代的意象。没有太多的抒情,却能让人的心头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风的吹拂,三峡的水湍急澎湃——因为水下暗流汹涌不禁佩服作者,不矫情不夸张,却在平和之中带读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游历。作者的学者气息、文人气息尽显无遗。《三峡》绝非泛泛的文人游记。读罢《三峡》,心中的汹涌远非释卷便可以静息。三峡是美景,更是历史与理想、力量与激-情的结合体。这片美景外国人不懂,不可能懂,在千百年中历经沧桑的三峡仅属于中华民族,这是只有我们才有的骄傲与狂放不羁。

无论你有没有到过三峡,请与我一起,在余秋雨先生的带领下作一番记忆情的三峡文化之旅。

3巴东三峡读后感

三峡,多少次在缥缈的梦际萦绕,多少次在渴望的目眸幻化,多少次在向往的心底激荡。今日,终于看到了你的雄伟和浩大,终于体验了你的底蕴和神话。不觉中,发现自己已被你慢慢地“吞噬”并“同化”。

耐不住激动的心,想一下子飞到你的身旁。重重阡陌,如今大道通天;座座高山,如今隧道畅通。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要想驰入你的“殿堂”,若非一番寒彻都难以将你畅想。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索性,我放开目光,静静眺望窗外的景象。突然间,你用巍峨、险峻、挺拔的青山告诉我: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的意义;你又用迤逦、盘旋、漫长的山路告诉我: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就永远无法到达。

忘却了一步步逼近你——三峡大坝时的情思,淡薄了一目目打量你的慌乱,自己只依稀在问:我是谁?是那个“向波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是那个自命清高,恃才傲物的狂妄之徒?是那个惜时间如生命,视生命若珍瑰的“钢铁战士”?是那个胸无大志,游手好闲的庸者?还是那个对影笔耕,临窗苦读的贤人?漠视了自己的一切,只顾着拜望眼前宏伟的超级工程。似要将你的一尺一寸记在心里,似要将你的一点一滴印在脑海里。因为你是衡量祖国国力的尺度,你是度量征服自然的标准,你是无数前圣心智的结晶。

眼前呈现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不断升降的塔带机,现场勘察的工程师,不停工作的工人……我不仅体验到这座世界级超级工程的宏大,同时更真切地感受到力挽狂澜,改造自然的艰辛。或许,眼前满身灰土的工人就是自己将来的缩影;或许,自己也能闪现出睿智、敬业的工程师的魅影。也或许,自己那颗孤傲的心还不曾软化。站在185米高程的大坝上远眺,一切都沐浴在晨光中,江面上雾气腾腾,烟波浩淼。很奇怪,为什么自己不来一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hao”!或许,此时,三峡正在用雄浑的声音告诉我: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生命之塔因汗水而砌成;没有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要成为一名真正出色的工程师,没有勤奋、踏实、谨慎,那一切将是虚妄……

我不再那么浮华,不再那么夜郎自大。当我一步步走下大坝时,我觉得自己的脚步很沉重,像拖着铅球,寸步难行。三峡,是你软化了我那颗孤傲的心,是你温热了我那片冰冻的思维,是你激活了我那滩禁锢的死水。是你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是你让我开始变得清醒,是你让我目睹到真正的艰辛,是你让我再次激起燃烧自己的勇气!

风回三峡,愈伸其号啕;水遏瞿塘,愈显其奔猛。终于不再让你萦绕在自己的梦际,终于不再让你幻化于无知的心灵。你已经可以在我的言行中找到你的气魄,你已经能够在我的身上闻到你的气息。伟大的工程师用你改造了自然,渺小的我用你重塑了自己。你的身躯没留下我的痕迹,但我曾走过,而且吸取了你的灵气,承递了你的精华……

4巴东三峡的读后感

三峡,多少次在缥缈的梦际萦绕,多少次在渴望的目眸幻化多少次在向往的心底激荡。今日,终于看到了你的雄伟和浩大终于体验了你的底蕴和神话。不觉中,发现自己已被你慢慢地“吞噬”并“同化”。

耐不住激动的心,想一下子飞到你的身旁,但28公里的专用公路是那么漫长。汽车疾驰在一条条宽阔的山路上,穿梭于一个个令人惊叹的隧道里。重重阡陌,如今大道通天;座座高山,如今隧道畅通。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要想驰入你的“殿堂”,若非一番寒彻都难以将你畅想。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索性,我放开目光,静静眺望窗外的景象。突然间,你用巍峨、险峻、挺拔的青山告诉我: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的意义;你又用迤逦、盘旋、漫长的山路告诉我: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就永远无法到达。

不经意间,汽车停在了那个依山傍水的实习基地。当我第一眼瞧你时,真是“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山自纵横水自流”啊!我并不奇怪脚下温顺的江水,因为我知道有你在上游“拼将十万,力挽洪流”。所以,我更急切地想一览你的全部,想一睹你的精华——三峡大坝!

忘却了一步步逼近你——三峡大坝时的情思,淡薄了一目目打量你的慌乱,自己只依稀在问:我是谁?是那个“向波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是那个自命清高,恃才傲物的狂妄之徒?是那个惜时间如生命,视生命若珍瑰的“钢铁战士”?是那个胸无大志,游手好闲的庸者?还是那个对影笔耕,临窗苦读的贤人?漠视了自己的一切,只顾着拜望眼前宏伟的超级工程。似要将你的一尺一寸记在心里,似要将你的一点一滴印在脑海里。因为你是衡量祖国国力的尺度,你是度量征服自然的标准,你是无数前圣心智的结晶。

眼前呈现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不断升降的塔带机,现场勘察的工程师,不停工作的工人……我不仅体验到这座世界级超级工程的宏大,同时更真切地感受到力挽狂澜,改造自然的艰辛。或许,眼前满身灰土的工人就是自己将来的缩影;或许,自己也能闪现出睿智、敬业的工程师的魅影。也或许,自己那颗孤傲的心还不曾软化。站在185米高程的大坝上远眺,一切都沐浴在晨光中,江面上雾气腾腾,烟波浩淼。很奇怪,为什么自己不来一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或许,此时,三峡正在用雄浑的声音告诉我: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生命之塔因汗水而砌成;没有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要成为一名真正出色的工程师,没有勤奋、踏实、谨慎,那一切将是虚妄……

我不再那么浮华,不再那么夜郎自大。当我一步步走下大坝时,我觉得自己的脚步很沉重,像拖着铅球,寸步难行。三峡,是你软化了我那颗孤傲的心,是你温热了我那片冰冻的思维,是你激活了我那滩禁锢的死水。是你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是你让我开始变得清醒,是你让我目睹到真正的艰辛,是你让我再次激起燃烧自己的勇气!

风回三峡,愈伸其号啕;水遏瞿塘,愈显其奔猛。终于不再让你萦绕在自己的梦际,终于不再让你幻化于无知的心灵。你已经可以在我的言行中找到你的气魄,你已经能够在我的身上闻到你的气息。伟大的工程师用你改造了自然,渺小的我用你重塑了自己。你的身躯没留下我的痕迹,但我曾走过,而且吸取了你的灵气,承递了你的精华……

推荐第9篇:初冬过三峡读后感

听说船早晨十点从奉节人峡,九点多钟我揣了一份干粮爬上一道金属小梯,站到船顶层的甲板上了。从那时候起,我就跟天、水以及两岸的巉岩峭壁打成一片,一直伫立到天色昏暗,只听得见成群的水鸭子在江面上啾啾私语,却看不见它们的时候,才回到舱里。在初冬的江风里吹了将近九个钟头,脸和手背都觉得有些麻木臃肿了,然而那是怎样难忘的九个钟头啊!我一直都像是在变幻无穷的梦境里,又像是在听一阕奔放浩荡的交响乐章:忽而妩媚,忽而雄壮;忽而阴森逼人,忽而灿烂夺目。

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翁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长如梭。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夭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森严大方地屹立在前,挡住去路。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那两百公里的水程用文学作品来形容,正像是一出情节惊险,故事曲折离奇的好戏,这一幕包管你猜不出下一幕的发展,文思如此之绵密,而又如此之突兀,它迫使你非一口气看完不可。

出了三峡,我只有力气说一句话:这真是自然之大手笔。晚餐桌上,我们拿它比过密西西比河,也比过从阿尔卑斯山穿过的一段多瑙河,越比越觉得祖国河山的奇瑰,也越体会到我们的诗词绘画何以那样俊拔奇伟,气势万千。

没到三峡以前,只把它想像成岩壁峭绝,不见天日。其实,太阳这个巧妙的照明师不但利用出峡人峡的当儿,不断跟我们玩着捉迷藏,它还会在壁立千初的幽谷里,忽而从峰与峰之间投进一道金晃晃的光柱,忽而它又躲进云里,透过薄云垂下一匹轻纱。

早年读书时候,对三峡的云彩早就向往了,这次一见,果然是不平凡。过瞿塘峡,山巅积雪跟云絮几乎屏在一起,明明是云彩在移动,恍惚间却觉得是山头在走。过巫峡,云渐成朵,忽聚忽散,似天鹅群舞,在蓝天上织出奇妙的图案。有时候云彩又呈一束束白色的孩带,它似乎在用尽一切轻盈婀娜的姿态来衬托四周叠起的重岭。

初入峡,颇有逛东岳庙时候的森像之感。四面八方都是些奇而丑的山神,朝自己扑奔而来。两岸斑驳的岩石如巨兽伺伏,又似正在沉眠。山峰有的作蝙蝠展翅状,有的如尖刀倒插,也有的似引颈欲鸣的雄鸡,就好像一位魄力大、手艺高的巨人曾挥动千钧巨斧,东祈西削,硬替大江斩出这道去路。岩身有的作绛紫色,有的灰白杏黄间杂。著名的“三排石”是浅灰带黄,像煞三煮断垣。仙女峰作杏黄色,峰形尖如手指,真是瑰丽动人。

尽管山坳里树上还累累挂着黄橙橙的广柑,峰巅却见了雪。大概只薄薄下了一层,经风一刮,远望好像楞楞可见的肋骨。巫峡某峰,半腰横挂着一道灰云,显得异常英浚有的山上还有闪亮的瀑布,像银丝带般蜿蜒飘下。也有的虽然只不过是山缝儿里淌下的一道涧流,可是在夕阳的映照下,却也变成了金色的链子。

船刚到夔府峡,望到屹立中流的滟滪滩,就不能不领略到三峡水势的险巉了。从那以后,江面不断出现这种拦路的礁石。勇敢的人们居然还给这些暗礁起下动听的名字:如“头珠石”、“二珠石”。这以外,江心还埋伏着无数险滩,名字也都蛮漂亮。过去不晓得多少生灵都葬身在那里了。现在尽管江身狭窄如昔,却安全得像个秩序井然的城市。江面每个暗礁上面都浮起红色灯标,船每航到瓶口细颈处,山角必有个水标站,门前挂着各种标记,那大概就相当于陆地上的交通誉。水浅地方,必有白色的报航船,对来往船只报告水位。傍晚,还有人驾船把江面一盏盏的红灯点着,那使我忆起老北京的路灯。

每过险滩,从船舷俯瞰,江心总像有万条蛟龙翻滚,漩涡团团,船身震撼。这时候,水面皱纹圆如铜钱,乱如海藻,恐怖如陷阱。为了避免搁浅,穿着救生衣的水手站在船头的两侧,用一根红蓝相间的长篙不停地试着水位。只听到风的呼啸,船头跟激流的冲撞,和水手报水位的喊声。这当儿,驾驶台一定紧张得很了。

船一声接一声地响着汽笛,对面要是有船,也鸣笛示意。船跟船打了招呼,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了,声音辽远而探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

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激流里的木船。有的是出来打渔的,有的正把川江的橘麻往下游运。彪悍的船夫就驾着这种弱不禁风的木船,沿着鳞峋的巉岩,在江心跟汹涌的漩涡搏斗。船身给风刮得倾斜了,浪花漫过了船头,但是勇敢的桨手们还在劲风里唱着号子歌。

这当儿,一声汽笛,轮船眼看开过来了。木船赶紧朝江边划。轮船驶过,在江里翻滚的那一万条蛟龙变成十万条了,木船就像狂风中的荷瓣那样横过来倒过去地颠簸动荡。不管怎样,桨手们依旧唱着号子歌,逆流前进。他们征服三峡的方注虽然是古老过时的,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征服者。

三峡的山水叫人惊服,更叫人惊服的是沿峡劳动人民征服自然,谋取生存的勇气和本领。在那耸立的峭壁上,依稀可口辨出千百层细小石级,蜿蜒交错,真是羊肠蟠道三十六迥。有时候重岩绝壁上垂下一道长达十几丈的竹梯,远望宛如什么爬虫在巉岩上蠕动。上面,白色的炊烟从一排排茅舍里袅袅上升。用望远镜眺望,还可以看到屋檐下晒的柴禾、腊肉或渔具,旁边的土丘大约就是他们的祖茔。峡里还时常看见田垄和牲口。在只有老鹰才飞得到的绝岩上,古代的人们建起了高塔和寺庙。

船到南津关,岸上忽然出现了一片完全不同的景象;山麓下搭起一排新的木屋和白色的帐篷。这时候,一簇年轻小伙子正在篮球架子下面嘶嚷着,抢夺着。多么熟稔的声音啊!我听到了筑路工人铿然的铁锹声,也听到更洪亮的炸石声。赶紧借过望远镜来一望,镜子里出现了一张张充满青春气息的笑脸。多巧啊,电灯这当儿亮了。我看见高耸的钻探机。

原来这是个重大的勘察基地,岸上的人们正是历史奇迹的创造者。他们征服自然的规模更大,办法更高明了。他们正设计在三峡东边把口的地方修建一座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一座可以照耀半个中国的水电站。三峡将从蜀道上一道险巇的关隘,变成为幸福的源泉。

山势渐渐由奇伟而平凡了,船终于在苍茫的暮色里,安全出了峡。从此,漩涡消失了,两岸的峭岩消失了,江面温柔广阔,酷似一片湖水。轮船转弯时,衬着暮霭,船身在江面轧出千百道金色的田垄,又像有万条龙睛鱼在船尾并排追踪。

推荐第10篇:三峡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两岸群山连绵,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长风,也不如它行得快啊!

到了春冬的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和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经常有站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声调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划分朗读节奏】

名字:“三峡”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两 岸 / 连 山 , 略 无 / 阙(quē) 处 。 重(chóng) 岩 / 叠 嶂(zhàng) , 隐 天 / 蔽 日 。 自 非 / 亭 午 夜 分 , 不 见 / 曦(xī )月 。

至 于 夏 / 水 襄 陵 , 沿 / 溯(sù) / 阻 绝 。 或 / 王 命 急 宣 , 有 时 / 朝(zhāo )发 白 帝 , 暮 到 / 江 陵 , 其 间(jiān )/ 千 二 百 里 , 虽 / 乘 奔(bēn )御 风 , 不 以 / 疾 也 。

春 冬 之 时 , 则 / 素 湍(tuān) / 绿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绝 谳(yǎn) / 多 生 怪 柏(bǎi) , 悬 泉 / 瀑 布 , 飞 漱(shù) / 其 间 。 清 / 荣 / 峻 / 茂 , 良 / 多 / 趣 / 味 。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涧 肃 , 常 有 / 高 猿 长 啸 , 属(zhǔ )/ 引 凄 异 , 空 谷 / 传 响 , 哀 转 / 久 绝 。 故 / 渔 者 歌 曰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

注解:

【三峡】: 选自《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自】:这里有“在”的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jí)】:快。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飞漱(shù)】:飞泻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 古义:有时 ) (或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 (至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 (虽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①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 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通假字】

① 略无阙处(“阙”通“缺”,断缺)

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鸟叫声)

【词类活用】

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一、读准字的音

襄(xiāng) 溯(sù)

阙(quē)

御(yù)

湍(tuān)

漱(shù)

涧(jiàn) 猿(yuán)

属(zhǔ) n)

二、解释加红的字

自三峡七百里

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

自:如果

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文言助词,承接上文,另提一事。

每至晴初霜旦

旦:早晨

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这里是碰上的意思。

三、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裳 (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yǎ

四、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3.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五、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这里指中断)

2.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六、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七、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感知课文

1.主题: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2.结构层次:《三峡》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三峡的形势;第二部分(第2~4段),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重点难点

1、《三峡》一文,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物的?

文章总写了三峡的山势,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绵延峻峭,再写夏季江水迅猛,水流湍急,春冬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最后写“林寒涧肃”的秋季景色,而此时的“高猿长啸”从侧面衬托了冷清萧瑟的秋色。

2、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何特点?

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

第3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3、文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比喻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对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的写作特点?

①描写景物抓住特征,精心布局,条理清晰。作者先总写三峡地貌,突出三峡山势雄奇的景象。然后选取最能体现三峡特点的“水”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按不同的时令季节分别描绘了:夏天江水暴涨、春冬“素湍绿潭”、秋季“林寒涧肃”的景色。全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形象生动的描绘,精心布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②节奏有张有弛。文章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写的是动势,文气剧变似异峰突起。这里作者运用欲扬先抑,先弛后张的手法,前后节奏,反差强烈,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③层次过渡自然。全文写出四个层次,作者仅用了五个字,就把全文天衣无缝地连接在—起。用“至于”自然导出夏水,一个“则”字暗示对比、巧妙地过渡到春冬。用“每至”引出肃杀之秋,用“故”总束第四层,引出渔者歌谣。

④言辞前后呼应。文章前后照应,绘山记水莫不如此。如:文章第一层写山,后三层写水。后三层写水又层层有山,与篇首遥相呼应。

三峡四季中江水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夏:江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春冬:青山绿水,回清倒影,泉水瀑布的美丽景色。

秋:抓住初晴有霜的早晨,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突出秋天三峡的凄清悲凉。

三峡 一文最后引渔人唱的歌结尾,有何用意?

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

能力训练检测

A、文言字词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4.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

5.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 )

B、翻译

6.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8.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溯小,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C、语法知识小积累

13.一词多义

[绝] ①沿溯阻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

③ 哀转久绝

14.词类活用

① 乘奔御风

② 回清倒影

③ 空谷传响

附参考答案: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同“缺”)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漫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快)

4.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极高的山峰)(冲荡)

5.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动词,连接)(延长)(凄凉怪异)

6.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7.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8.译: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9.译: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0.译: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11.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12.译: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的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13.[绝]① 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 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14.① 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动词作名词

② 回清倒影 清波 形容词作名词

③ 空谷传响 名词做状语,在空荡的山谷中

第11篇:三峡

三峡大坝,不的不说的故事

何谓多米诺骨牌效应?何谓蝴蝶效应?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这几年,气候异常,高等级的地震频繁.本人以自己掌握的浅薄的知识,还原了一下多米诺骨牌的所有关键部分,得出一个也许会戳痛某些人神经的结论===>三峡大坝的建成蓄水,是引起这一连串异常现象的第一块倒下的骨牌!!!!!当三峡大坝还在论证阶段的时候,已故的水利专家黄万里老先生就一直大声疾呼:三峡大坝建不得!!!如今,斗转星移,高峡出平湖,落差百米的大坝建成,毛主席的夙愿得以实现,然而,现实的残酷,让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提问:这座大坝的建成,到底是人类历史的奇迹,还是潘多拉魔盒的开启呢且听我慢慢道来.第一章.气候篇.\"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主席的诗词气势磅礴,读罢让人荡气回肠.只可惜,高峡出平湖,神女现在是有恙了.先是重庆罕有的酷暑高温,然后是2008年忽降暴雪,再是2010年西南5省罕见的旱灾.如此异常的气候现象,自三峡库区蓄水后接二连三.气候罕见,肯定是有原因的,三峡大坝,我的目光不得不转到他身上.让我们看看三峡大坝库区蓄水后,下游发生了什么.1.洞庭湖,鄱阳湖水量剧减,曾经的洞庭玉米之乡一去不复返.如果你有心,到实地看看,走访下当地的居民,自己了解我说的是真是假.最新的消息,洞庭湖蓄水量只有7.7亿立方米,不到丰水期正常水量的1/10.干涸,洞庭湖居然干涸了.....2.本人住在上海长江口的一位朋友告诉我,长江口的河沙淤积明显加速了....几年没回去,原来只是一个小沙堆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小的滩涂,长满各种植物..由1.2,我们可以很肯定的得出,长江下游的水流量少了,远远少于库区蓄水前的水流量了.因为水少了,洞庭湖才会史无前例的出现干涸大部;长江入海口因为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冲刷效应减弱,才会使得入海口出的泥沙淤积速度如此之快.那么,少掉的水,哪里去了本人在此权当抛砖引入.以本人绞尽脑汁所想到的有如下几点,欢迎大家补充.1.库区截留蓄水拦下了一部分.2.库区水面一下在原来的基础上拔高了100米左右!一些原来高于水面的地下封闭大洞穴开始灌水! 3.库区水面一下在原来的基础上拔高了100米左右,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密度*g*高度,那么库区沿岸的底部水压将非常的大,将有很多的水在这个压强的作用下渗入河道周边的土壤中,形成大范围的地下水.由于库区水面极高,要形成平衡估计很难...也就是说,库区就像一个到处是洞的水盆,一直在不停的向周边渗水,漏水.除非盆里的水漏完才会停止.三峡会漏完吗?不会.所以,向整个库区周边不停的渗水吧...慢慢的渗...什么时候达到平衡...不知道...4.库区水面一下在原来的基础上拔高了100米左右,原本高出水面很多的迷宫一般的地下洞穴被淹入水线以下.形成新的地下河!!甚至形成新的支流!!! 5.库区庞大的水面每日庞大的自蒸发量.三峡库区的蓄水,已经开始改变整个长江流域的水量分配.上游,水资源充沛.下游,水流量开始剧减.这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呢?下游洞庭湖干涸,很明显的说明了这个影响.----三峡库区蓄水,因为我上面罗列的1 2 3 4 5,非常多的水不再来到下游,下游的整个水循环平衡将被打破.洞庭湖干涸了,干的不仅仅是洞庭湖,还有周边的地下水.没了来自洞庭湖的水的补充,洞庭湖自己都干涸了,还哪里来水渗入湖边形成地下水?长江水流量减少,整个长江下游的水位都较原先降低了,那么势必也会造成沿江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好的,没了足够地下水的滋润,整个地区的水汽蒸发量也都剧减了.水汽蒸发量减少了,空气就干燥了,空气干燥了,来自海洋的水蒸气团途径长江下游的时候自然被过度吸收,那么内陆的很多地方很可能就无法到达了.气团无法到达内陆,自然会影响当地的降雨.让我们来看看整个多米诺骨牌是如何倒下的.库区蓄水->下游水量剧减->洞庭干涸,长江水位下降->沿江大范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水气骤减->空气干燥->吸收大部来自大洋的水蒸气团->水汽团无法到达内陆->内陆旱灾.山峡大坝上马的时候,决策者一厢情愿的把整个库区的沿岸想象成滴水不漏,这不得不说是遗憾中的遗憾,不幸中的大不幸.可怜的洞庭湖.可怜的长江.第二章 地质篇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让我说,我们的三峡,已经成为一个大范围撬动地球板块的起始点.根据中国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共同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二○○七》,三峡在 2003 年水库蓄水以后的微震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秭归、巫山和长阳, 2005 年三峡库区范围监测到的微震达 905 次,虽然其中最强的一次也只有 3.5 级,但数量明显增加是事实。三峡与汶川玉树地震.官方资料,三峡大坝库容2009年已经达到156亿立方米.这是多大的一个重量???这可不是能当政绩炫耀的东西.三峡库区截留,表面上截下的是一个库区的容量的水,可是这些库容的水相对维持整个库区水面高度所需要的水量呢,其实,说是冰山一角也不为过.我们暂且不算这些,只算库容的水把这换算成质量,是156亿吨.按照密度最大的花岗岩算,3.3吨/立方米,大概是50亿立方米的花岗岩.以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四舍五入,取高度为1万米,那么这块大花岗岩的面积至少有50万平方米.紫禁城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到过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一块面积有紫禁城差不多大,高度比珠穆朗玛峰主峰还高的花岗岩,就这么凭空制造出来压在咱们中国的腹地上.倘若三峡库区正好位于某块不稳定板块的一个边缘,那么这么大的一个重量压下去,岂不像跷跷板一样,把版块的近端给压沉下去,而远端给压翘起来???结合汶川地震震中的位置,再看看玉树地震震中的位置,让我不由得联想到这一点.版块下面都是柔软的地幔,岩浆,所以板块压下一头翘起一头,这种 推论是能成立的.本人大胆的推断,汶川震中地质结构应该是板块被压下以后,弯折程度过大,不堪重负被压折的,玉树震中发生的地质结构则是因为板块翘起后应力超过该连接处最大受力值被翘断的.两者分别是板块跷跷板的两端,一个翘起一个被压下.造成不平衡的原因就是三峡库区的蓄水.三峡与近期全世界频繁大震,冰岛火山爆发的关联.看到这里,有些喷子估计又忍不住了,说我在扯谈了.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南极冰盖的融化,对于太平洋的岛国真是个灾难.\"融化的积雪让海平面升高,南极与赤道附近的岛国即使相隔千万里,也是断不开他们的因果联系.三峡,不只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三峡库区海拔在100~200米附近,也就是说,地球上在咱们中国的腹地,凭空多出了156亿吨的水,(如果算上那些新形成的地下水,溶洞水,地下暗河,也许要翻几倍还说不定.)这些水哪里来???肯定是截住了本来应该在自然循环中流回大海的水.地球已经有多少亿年的历史了,在这么漫长的过程中,地球表面本已形成了比较平衡的态势,而今,被人为的打破了..等于说,我们把海洋上的水,挖掉了156亿吨以上,给搬到了咱们的三峡库区.也就是说,把本来在海平面的水,给架高了100~200米.根据物理中的向心力的公式,F向=mrω^2,半径变了,向心力也变了.(大家可以试试,用一根绳子绑着一个桌球,转动,然后粘一块口香糖,再试试,感觉下前后的差异)那么可以肯定的得出结论,三峡蓄水对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影响.在此,本人对地球板块的运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地球上的版块,一方面跟着地球自转,另一方面绕着太阳公转.如果把板块的运动轨迹用物理中的合运动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总体来说是稳定的,各个板块之间能够达到平衡.倘若改变了地球的自转速度,必然会改变各个板块的运动轨迹,那么各个板块势必需要达到新的平衡.什么是新的平衡?就是不断调整各个板块间应力的过程,这个时候地震的发生,火山的爆发就不可避免了.所以,本人大胆的推论,进入2010世界范围内大范围的地震,以及火山爆发,不是偶然的.其实都是三峡库区蓄水所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都与三峡有关联!!!让我们来看看整个多米诺骨牌是如何倒下的.三峡蓄水->改变地球自转速度->改变板块的合运动轨迹->板块之间开始寻找新的平衡->火山地震成为寻找平衡的途径->地震频发,火山爆发三峡大坝,工程浩大,是各种利益纵横交错的结果.但是,仰望苍穹,这期间究竟有没有人站在库区人民的立场上,站在长江下游人民的立场上,站在全国人民的利益上,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真正的考证过这个工程的利弊看着身边那些开采稀土后被破坏的植被,看着身边那些被无良企业为了省下成本而肆意排放没处理过的废水的染黑的江水,看着那些....难道为了GDP,为了一己私利,就能不顾一切代价赌上可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承担严重恶果的争议工程???..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三峡大坝不一定要拆.先把水放了看看.倘若放了水,气候回复正常,地质异常消失,那也就证明老衲的观点了.在此,本人预测,倘若三峡放水,让水位回复以前的模样,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大自然去调整大坝曾经造成的影响.首先失去库区水压力,翘起的板块归位,可能会有地震.其次长江周边地下水系回到从前仍需假以时日..

第12篇:三峡

《三峡》教案

作者: 357289058 发布日期: 2009年7月4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间。

2、理解课文内容。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式

导游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谈话启发,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自然是一个能工巧匠,它真称得上是鬼斧神工,造就了无处或秀丽或壮观的美最。你能说出儿处景点吗?

学生发言。

师:的确,处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仅我们生活的地方——黄河沿岸风光就令人陶醉。东可观山衔水含、山俊水秀的交触之景,西可赏高峡平湖、一碧万顷的小浪底风光,南望“累累多丘墓”、“山静闲云夹树飞”的逶迤邙山,北听“西来一曲一千里,四折东流归渤海,浑涛浊浪深无底”的黄河水声,其使人心旷神怡,我国另一大河长江的风光怎么样?你去过吗?你想游览长江三峡的风光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三峡去旅游吧!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游船启程了,看,这是汁么?(投影打出课文)原来是一篇3峡的解说词,大家来看着这是谁写的?你有兴趣读吗?这是一篇文言文,有一点儿难度,试一试,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先自读,利用课文注释或工具书解决生字。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纠错。

小组齐读,互相正音纠错并设计句中停顿。

师作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个句子的停顿。

自非/亭午/夜分

虽/乘奔/御风

让学生设想自已正在旅游,走到“隐天蔽日”的峡谷中,看到 “夏水襄陵”、“悬泉瀑布”,听到“属引凄异”的猿鸣声时会有什么感情,怎样把它读出来?

学生分组自读,推选出读得好的同学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不错,再听老师读一遍,看老师读的语气、感情怎么样。(师范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师:这篇解说词让我们看到了三峡的美。美景还得我们自己去欣赏,赶快走进三峡风光中吧!

播放《三峡风光》光盘,同时放《三峡》一文录音。

师: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你知道三峡最美的景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师:三峡山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它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果对课文理解有困难之处,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生解读课文,可画,可写。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生解读自己画、文。

师:画得很好,写得他很美,大家在创作时一定对山水的特点有了了解,请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

生小组合作,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如“隐天蔽日”等词来总结。

生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师:如果你是作者,你当时进入这样的景中是什么感情?你现在欣赏到这景色时又是什么感情?

生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师:的确,祖国美景让人爱。这种爱融诸笔端形成美文,让人千古传诵,引起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

四、拓展与延伸

师:看到奇伟秀丽的三峡风光,我都想吟几句诗了,“朝辞白帝彩云间”——

生接着朗诵,师鼓励学生再找找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然后交流、展示,对生自记的创作夏要赞 赏、鼓励。

师:美景共赏,人们的感受是否一样呢?

投影打出《早发白帝械》(李白)及《登高》(杜南)。让生找出诗与文的共间的意境。

师:旅游快要结束了,有一些游客也按捺不住,想说说自己看到的美景了,你愿意当个小导游,引着大家去你的家乡或其他胜地去旅游吗?

生展示自已准备的照片,讲讲自已看到的美景。

师:家乡这样美丽,“江山如此多娇”我们该怎样让家乡更美,让江山更娇呢?

学生自由发言。师适当启发,让学生认识到要用自己智慧的 大脑、勤劳的双手去装扮家乡、建设祖国,让家乡更靓,让祖国更美。播放光盘《中华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将景物融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式

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设置情境,导入

师:去三峡“旅游”回来,又到了熟悉的校园,这里的景色也很宜人,你想不想把它描述下来?试一试,尽量用上以下词语及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殷15O字左右的文字,描述校园景色。

(投影打出下列词)

进 经 跨 穿 到

前 后 左 右 上 下

着 听 嗅 摸 感

远近

生写完后小组交流,互相谈谈自已是怎样来描写景物的。再共同总结。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了写景时要注意远近景的配合,方位的变化,并通过五官来感受等,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来写景的。请大家再细读课文。

师指导生进行研读,注意分析景物的特征与季节、地域的关系。

小组合作反复研读课文,组长作汇报发言,师根据情况点拔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方法的运用。

师:由于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征,运用了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方法,所以文章佳句迭出,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为什么?

生再自读课文,分析体味好词佳句,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好。你想不想学会文章写景的方法来描述景物,让自己也能笔下生辉,再现校园的花或家乡的山、河四季的美景?试一试,课文中词语能用上更好,看谁能写得流畅、生动、有感情。

生运用文中的写景顺序及写景方法写校园或家乡类景。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选出最好的在班内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写景的特点运用得是否恰当。(学生写、读时配以音乐《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三、拓展与延伸

师:类丽的景色都让人心驰神往。现在三峡的风景怎样呢?谁来谈一淡?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及现在三峡风光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并作简要的介绍。

师:你能不能将郦道远《三峡》与自己看到的知道的三峡景色作一对比,淡淡自已的感受?

生分小组谈后,再让生自由展示,给全班同学谈谈三峡的古今变化。

师:你更喜爱三峡的现在还是过去?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虽然三峡的今天很美,但是大自然的杰作的确让人望尘莫及,谈一谈,我们该怎样来保护大自然,留住人自然的美景?

学生分组谈一谈,再设计一条环保标语,贴在自己的课桌上

四、课文质疑

师:三峡美景不再依旧,尤其是两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的胜景难以再闻,郦道元写猿叫声这样详细可能就是让后人记 住吧!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把猿叫声单独突出来写呢?谁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总结。

师:学贵有疑,你对课文还有疑问吗?咱们共同解决好吗?

生质疑,由生或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其勇于质疑的精神。

五、诵读课文

师:让我们带着解决问题的喜悦、带着对三峡美景的向往再读读课文,再领略三峡胜景吧!

投影打出书上的图片,师生共同朗诵课文。

六、作业布置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第13篇:三峡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绝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嚷陵,严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中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外。

每至晴初霜旦,凌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14篇:三峡

《寄情三峡》

周末,我们一家到达了宜昌,朋友驱车来接。我刚上车,朋友就问:“感觉宜昌怎么样?”我一下子笑了,午夜时分,我还没看到这座江城的全貌,怎能咀嚼出城市的味道?还是他老婆解了围:“大半夜,怎么能看到?” 我们都笑了,大概是有熟悉的人,并没有对这座城市生疏,反生出几分亲切。

第二天,我们去宜昌最美景点三峡人家。这个被网友详价满意度百分之百的风景区果然名副其实,一点没让我们失望。

比起张家界山的气势磅礴,三峡人家所依的山是灵秀的。满山林木苍翠,山上的每块石头,都像是经过水的浸润,少了我们平日所见山的土气,只留下一种自然的灵气。一路走过,石板路两旁大多是竹子,秀颀挺直的躯干,到了上面,所有的枝头倾向路的中间,摇曳生姿,竹影婆娑,为行人辟开一条绿色的凉蓬。梯子扶手位置,绿色向藤蔓顺势蜿蜒前行,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前行的路,因得这绿色,妙趣横生。正所谓:累了眼,怡了心。

三峡人家以前生活居民以土家族为主,走进这个保存尚好的土家寨子巴王寨,刚推开斑驳的木门,那声吱拗的声音仿佛是悠长的一卷历史传出的一声叹息。这个三层的木制大阁楼,到处敞敞亮亮,那被数人扶过的楼梯,己被磨的发亮,兵器间,陶坊,染坊,会客厅,寝居,这些无不在依稀让我眼前浮现着前人日出而作,曰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坐在一张久远的小木椅上,遥望远方,甚至能感受到前人等待时的温度。我把脚步放得很轻,生怕打破这扬肃静,因为,关上门,

我们就是另一个世界。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龙进溪在一片繁茂的竹林中,就像推开了一扇碧绿的屏障,一下子跃入眼帘,这水,怎一个静字了得?水静得泛不起一丝波纹,那颜色,不是翡翠的绿,不是泉水的清澈,像是泼墨的丹青画,绿中微蓝,蓝中泛绿,一点一点铺展开去,波平纹静,温顺如处。一叶竹筏小舟上,一位红衣少女着古代衣装,撑一顶油纸伞,悠然立于船头,时而露出浅浅的一笑。翠竹,碧水,竹筏,红妆,诗经中的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应该就是此情此景吧?这真是“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呀!。顺着溪水下游,时不时会有流泉飞瀑,从山间倾泻下来,人们纷纷下水,忘了年龄,性别,捉鱼捕虾,玩闹嬉戏,不亦乐乎。其间,有悦耳的古筝声竖笛声从耳际传过,抬头一望,山上琴台上一位黄衣少女正抚琴,鹊桥上,少年的口中飘出美妙的笛声,驻足痴望,合着这山上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啊!

归去时太阳还高,这里是长江的上游,江面不宽,两岸山峰耸峙,浑浊的江水依旧向前流着。千百年来,它己成为须发皆白的老叟,看过多少沧桑变迁,领略多少雨雪风霜,仍像柳永词中所写: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浓情湖北,灵秀三峡,请接受游者寄托的一份赤诚的热爱!

第15篇:三峡

《三峡》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

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教学反思: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想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第16篇:三峡

三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学习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回顾:

1.本文选自《 》,作者是___,他是我国___杰出的___家、___家,他所著的《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___、____、____。

二、读准加点字:

4.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什么后写秋天?

7、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六、重点句子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2)写山高峻的句子:

略无阙处 哀转久绝 曦月 飞漱

重岩叠嶂 高猿长啸 沿溯 绝巘

乘奔御风 隐天蔽日 襄陵 瀑布

素湍绿潭 属引凄异 沾裳 峻茂

三、解释四字语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四、句子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五、文章内容理解: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3.本文写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3)写夏水的句子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7)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七、专项练习·他山之石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 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沿溯阻绝(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3.翻译下面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 )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 )一句相对应。

第17篇:三峡

三峡(1)

郦道元

自(2)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3)

阙(4)处;重岩叠嶂(5),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至于(8)

夏水襄陵(9),沿溯(10)阻绝。或王命急宣(11),

有时朝发白帝(12),暮到江陵(13),其间千

二百里,虽(14)乘奔御风(15),

不以(16)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7),

回清倒影(18)。绝巘(19)多生怪柏,悬泉(20)

瀑布,飞漱(21)其间。清荣峻茂(22),良(23)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4),林寒涧肃(25),常有高

猿长啸,属引(26)凄异,空谷传响(27),哀转

久绝(28)。故渔者歌曰:“巴东(29)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30)泪沾裳!”

注释:

(1)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自:在。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略无:完全没有。略:这里是完全、全部的意思。 (4)阙:通“缺”,空缺。

(5)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6)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7)曦(xī)月:日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8)至于:到。

(9)襄陵:漫上山陵。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10)沿溯: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11)或王命急宣: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宣:宣布,传播。

(12)白帝:城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

(13)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14)虽:这里是即使的意思。

(15)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奔驰的快马。

(16)不以:不如。

(17)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水。湍:急流的水。潭:潭水。

(18)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19)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山峰。

(20)悬泉:从山崖上流下来的好像悬挂着的泉水。 (21)漱:冲荡。

(22)清荣峻茂: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

(23)良:实在,的确。

(24)晴初霜旦: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

(25)肃:这里是寂静的意思。

(26)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连续。引:延长。 (27)空谷传响: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响:回声。 (28)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29)巴东:古郡名,辖境在今重庆市东部。 (30)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的快。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下来。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

二、问题研究 1.材料的安排。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语言的运用。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练习说明

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设题意图:①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②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③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参考答案: 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参考答案: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襄(xiāng),上。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湍(tuān),急流的水。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峻(jùn),高而陡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参考答案: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教学建议

一、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第18篇:三峡

《三峡》教学设计

邵阳市北塔区高撑中心学校 胡仲生

一、教学设想

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文《三峡》,作者郦道元,是北魏范阳人。该文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不到区区200字,描尽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精炼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文章是文言文,学生接受起来有点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又因三峡之景可能大部分学生未游览过,山水之特色未必一时感悟深切。在教学中采用看——风景片、读——熟读熟背、查——看书上网、评——古三峡今三峡、练——达标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熟读熟背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2.赏析三峡壮丽风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熟背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难点: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三峡》风景片。

五、课前准备:

在家上网查看介绍现在三峡风景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欣赏三峡风景视频,导入课题。(2-3分钟)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 要求:1.自由地大声朗读。

2.可选择性的背读一段。3.在小组里可分工背读。

三、在小组中互相抽背与解词。(6分钟) 要求:1.自己先试背,再要求同学给自己抽背。

2.熟记课文下的注释,同组中互相抽查。

四、展示。(5分钟)

1.各合作小组进行背读展示。可小组集体背读全文,也可小组成员分工顺序式背读全文,其他小组学生可进行点评。

2.注释展示。每个小组学生可抽问他组学生。

五、合作、探究。(25分钟) 1.出示探究的问题:

(1).课文描写了三峡的哪些特征?找出相应的语句。 (2).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三峡壮丽的风光?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

(3).作者在欣赏壮丽风光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2.展示探究成果.(1).小组在各自的小组黑板上进行成果展示。 (2).各小组进行解说,他人可随时进行补充或点评。

六、全班学生朗读或背诵全文结束本节课。(1-2分钟)

第二课时

一、熟练地背诵课文。(3分钟) 1.小组展示。 2.全班背诵。

二、评说。(12分钟) 1.“我说古三峡”。 可根据课文内容来评说。 2.“我说今三峡”。 可根据自己亲身旅游的观感或书本、网上查找的资料来评说。

三、拓展。(8分钟)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你能讲出理由来吗?并从课文中找出印证的语句。

四、长江三峡风景片选播。(7分钟)

五、达标训练。(15分钟) 题略。

【教学反思】:古文教学,常有费力不讨好之感。怎样教好古文?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总结了“五了”教学法,效果还不错,学生学古文课堂效果较明显。课文语句读得顺溜了,短时间里也能背诵了,感悟也出来了。如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采用了我的“五了”教学法:读熟了;背得了;理解了;体会了;有用了。学古文,如文章的语句都读不顺溜,谈何去理解、去感悟呢?再者,在教该文时,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原则。但欠缺的是学生查找、摘选资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敢说的胆量也需培养。

第19篇:三峡

一.请你根据拼音写出词语中空缺的字。(6分) 恐( )(bù)特( )(shū)惩( )(fá) 抵( )(yù)伶( )(lì)矛( )(dùn)

二.请你在下列加点字正确读音下面画“√”。(6分)

压迫(pǒ pî) 给予(yú yǔ)侮辱(wū wǔ) 遐想(jiá xiá)魁梧(kuí kúi) 熔炼(rïng yïng)

三.请你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4分)

( )透心脾 赞叹不( ) 负( )请罪 钟鸣( )食

四.请你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句中的横线上。(2分)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 (蒸腾 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2.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 (舒服 舒适)。

五.请你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1.(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 )一定会兴旺起来。 2.( )体育比赛的锱铢必较,在零点零几秒和零点零几厘米中决胜负,( )具有难得的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客观性。

3.桑娜( )自言自语,( )在胸前画着十字。

六.请你按要求回答问题。(16分)

1.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2分) 我由此想到,老师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付出的一切不会是徒劳的。

( ) ( ) 2.照样子,再写四个相同形式的词语。(4分) 日日夜夜 口口声声

3.根据所给诗句,写出横线上空缺的句子。(10分)

① 少壮不努力, 。 ② 本自同根生, ? ③ ,不教胡马度阴山。 ④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⑤ 白日放歌须纵酒, 。

七.选择题。(填序号)(6分)

1.下列语句中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D.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军营里传出了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 B.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C.刘翔在比赛中跑得很快,所以跑得相当轻松。 D.有没有动脑筋,是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3.在下面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班斓的金鱼, 。

A.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D.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八.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① 住校的女儿快放暑假了,被褥要拿回家拆洗,运输的任务当然归我这个做父亲的了。

② 女儿上午听期末考试讲评,十一点以后才能结束。到校后,我便在学校里随便走走、A (消耗 消磨)时光。

③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位和我差不多年纪的男子匆匆走来。他的白头发比我还多,身体也比我发福,手里提着一个包,也比我的好不了多少。包里似乎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个瓶口露在外面。我想瓶里装的饮料和我一样,不过是白开水或者茶水。他上了学生宿舍楼,一会儿又下来了,向一个人打听。那人告诉他学生们都在教学楼里搞活动。他向教学楼的方向看了看,慢慢走到我所在的阴凉处。先是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忽然想到了什么,把包放在一块石头上,走到停放一大排自行车的地方,找来找去,最后艰难地把一辆小轱辘自行车搬出来。自行车锁着,他提着后座,推到阴凉下,然后到远处的堆放杂物的地方拣了一大块破布,又进宿舍楼里洗了洗,仔细地擦起自行车来。先是车把、大梁、后座,接着是车轱辘、车轴、链条,再接

着是辐条、脚蹬子,最后连有些地方的包装纸也轻轻揭下来,把里面擦干净,又原封不动地包好。他每擦一两个地方,就进楼去“投”一次抹布。每擦一会儿,就从包里取出瓶子喝几口。汗从他的额头流下来,当他低头擦车时,汗珠掉在地上。我从背后看他,他脖子的肉褶(zhě)里都是汗水。原来满是灰尘和污垢的自行车此刻焕然一新。他满意地左看看,右看看,眼里放出光彩。终于,我们的眼光相遇了。我问:“是孩子的车?”他说:“是女儿的车。”我笑笑。他问:“也来接孩子?”我说:“接女儿。”他也笑笑。我们的笑心照不宣。

④ 这时,教学楼那边一片喧闹,孩子们的活动结束了。一群少男少女从楼里走了出来。灿烂的阳光下,他们也是那么灿烂。我和他都站起来,向那边 B (张望 眺望),在人群中寻找各自的女儿。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污垢( ) 喧闹( )

2.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A B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成语的意思。(2分)

焕然一新:

4.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5.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 和 描写。(2分) 6.第③段结尾“我们的笑心照不宣”的含义是( )。(2分)

A.我们这些做父亲的都有相同的心事。

B.我们这些做父亲的都把疼爱女儿作为共同的使命,彼此都很理解。

C.我们这些做父亲的都很辛苦。

7.“灿烂的阳光下,他们也是那么灿烂”一句中两个“灿烂”分别是指:① ;② 。(2分)

九.作文

1.口语交际与写话(10分)

同学们,爱玩是我们的天性,而学习又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批评:“„„就喜欢玩,不是好学生。”那么,喜欢玩的学生是不是好学生呢?请把你的看法写成一段话告诉大家,要写清楚你的观点或主张。字数在150个左右。

2.写作(30分)

看电视已经成为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视,人们了解天下大事,获取知识,放松身心,消遣休闲„„电视带给我们信息,带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新奇,带给我们享受。你或你的家庭与电视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请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材料,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

(1)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

【试题答案】

一.请你根据拼音写出词语中空缺的字。(6分) 恐( 怖 )(bù) 特( 殊 )(shū) 惩( 罚 )(fá)

抵( 御 )(yù) 伶( 俐 )(lì) 矛( 盾 )(dùn)

二.请你在下列加点字正确读音下面画“√”。(6分)

压迫(pǒ pî) 给予(yú yǔ) 侮辱(wū wǔ)

遐想(jiá xiá) 魁梧(kuí kúi) 熔炼(rïng yïng)

三.请你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4分)

( 沁 )透心脾 赞叹不( 已 ) 负( 荆 )请罪 钟鸣( 鼎 )食

四.请你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句中的横线上。(2分)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 蒸融 (蒸腾 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2.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 舒适 (舒服 舒适)。

五.请你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1.(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只有)体育比赛的锱铢必较,在零点零几秒和零点零几厘米中决胜负,(才)具有难得的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客观性。

3.桑娜(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六.请你按要求回答问题。(16分)

1.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2分) 我由此想到,老师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付出的一切不会是徒劳的。

(伟大) (回报) 2.照样子,再写四个相同形式的词语。(4分) 日日夜夜 口口声声

3.根据所给诗句,写出横线上空缺的句子。(10分)

①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②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③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④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⑤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

七.选择题。(填序号)(6分)

1.下列语句中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 D ) A.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D.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军营里传出了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 B.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C.刘翔在比赛中跑得很快,所以跑得相当轻松。 D.有没有动脑筋,是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3.在下面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班斓的金鱼, 。

A.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D.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八.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① 住校的女儿快放暑假了,被褥要拿回家拆洗,运输的任务当然归我这个做父亲的了。

② 女儿上午听期末考试讲评,十一点以后才能结束。到校后,我便在学校里随便走走、A (消耗 消磨)时光。

③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位和我差不多年纪的男子匆匆走来。他的白头发比我还多,身体也比我发福,手里提着一个包,也比我的好不了多少。包里似乎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个瓶口露在外面。我想瓶里装的饮料和我一样,不过是白开水或者茶水。他上了学生宿舍楼,一会儿又下来了,向一个人打听。那人告诉他学生们都在教学楼里搞活动。他向教学楼的方向看了看,慢慢走到我所在的阴凉处。先是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忽然想到了什么,把包放在一块石头上,走到停放一大排自行车的地方,找来找去,最后艰难地把一辆小轱辘自行车搬出来。自行车锁着,他提着后座,推到阴

凉下,然后到远处的堆放杂物的地方拣了一大块破布,又进宿舍楼里洗了洗,仔细地擦起自行车来。先是车把、大梁、后座,接着是车轱辘、车轴、链条,再接着是辐条、脚蹬子,最后连有些地方的包装纸也轻轻揭下来,把里面擦干净,又原封不动地包好。他每擦一两个地方,就进楼去“投”一次抹布。每擦一会儿,就从包里取出瓶子喝几口。汗从他的额头流下来,当他低头擦车时,汗珠掉在地上。我从背后看他,他脖子的肉褶(zhě)里都是汗水。原来满是灰尘和污垢的自行车此刻焕然一新。他满意地左看看,右看看,眼里放出光彩。终于,我们的眼光相遇了。我问:“是孩子的车?”他说:“是女儿的车。”我笑笑。他问:“也来接孩子?”我说:“接女儿。”他也笑笑。我们的笑心照不宣。

④ 这时,教学楼那边一片喧闹,孩子们的活动结束了。一群少男少女从楼里走了出来。灿烂的阳光下,他们也是那么灿烂。我和他都站起来,向那边 B (张望 眺望),在人群中寻找各自的女儿。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污垢( wū) 喧闹(xuān)

2.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A 消磨 B 张望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成语的意思。(2分)

焕然一新: 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或“形容一下子变了样”)。

4.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我”去接女儿,看见一位同样是来接孩子的父亲冒着酷暑给孩子擦车。(写出大意即可) 5.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 神态 和 动作 描写。(2分)

6.第③段结尾“我们的笑心照不宣”的含义是( B )。(2分)

A.我们这些做父亲的都有相同的心事。

B.我们这些做父亲的都把疼爱女儿作为共同的使命,彼此都很理解。

C.我们这些做父亲的都很辛苦。

7.“灿烂的阳光下,他们也是那么灿烂”一句中两个“灿烂”分别是指:① 阳光充足、耀眼 ;② 孩子们心情愉快、充满朝气 。(2分)

九.作文

1.口语交际与写话(10分)

同学们,爱玩是我们的天性,而学习又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批评:“„„就喜欢玩,不是好学生。”那么,喜欢玩的学生是不是好学生呢?请把你的看法写成一段话告诉大家,要写清楚你的观点或主张。字数在150个左右。 略。 2.写作(30分)

看电视已经成为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视,人们了解天下大事,获取知识,放松身心,消遣休闲„„电视带给我们信息,带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新奇,带给我们享受。你或你的家庭与电视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请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材料,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

(1)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 略。

【试卷分析】

1.本次试卷基础知识部分都是依据语文书中最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

2.第4题选词填空及第5题关联词语,语文书中讲读课课文的句子。

3.第6题学生应能正确地答出。4.课外阅读:

第3题:结合语境解词,需要同学结合上下文运用拆字法。

第4题:概括主要内容是对学生全篇文章的理解概括,要求把要点写全。

第7题:灿烂的含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作文:训练学生读懂提要,结合提示,选择材料,把要写的事写具体,写生动。

第20篇:三峡

《三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3、揣摩作者写景笔法之精妙,培养文言语感。

(二)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优美意境;

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三峡风光的美丽,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川之美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三、教时安排:两课时

四 教学方式与手段:诵读法,(自读、听读、试读、齐读、评读、品读)

合作探究法(互译,质疑、释疑、讨论)。

五、教学设想:

《三峡》这篇古文,语言简洁,布局匠心独具,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学习本文,要从疏通字句入手,介绍给学生有关作者、《水经注》及三峡的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让学体会文中三峡的壮丽景色,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最终体会出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故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结合长江地图,并解说)

1、创设情境: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江、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204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景、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亲见其中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

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板书:作者、课题)

2、请生简介作者 ,补充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御史中尉,执法严峻,后为关右大使,赴任途中为雍州刺史萧宝夤所杀。他对我国的地理和当时各地的风土景物都有一些研究,尤擅长写景。代表作《水经注》 【设计意图】:通过观课件中的地图,了解地名,观察地形。从而激发兴趣更好地走进文本。

二、出示目标: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领略文中描绘壮丽的三峡景色。

三、初读感知

1范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划分层次。(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以师的范读呈现,而不用录音,便于生更近距离地感受轻重缓急和作者的情感。同时以课件的形式出示课文节奏,及时校正。

2、自读,互读、指名读、正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 襄陵(xiāng)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 (yān) 飞漱(shù)

长啸(xiào) 属引(zhǔ) 哀转(zhuǎn)

3、齐读

4、提问:作者通过哪些景观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三峡的山和夏水、春冬景色和秋景,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设计意图】:初读以多种形式来读,重在把握字音,并感知作者的情感。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译读,质疑,体会

1、结合注释,一人读,其他翻译,勾画重点、疑点

点击:(1)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林寒涧肃()素湍绿潭()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 ) .....(2)翻译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探究:觉得三峡美吗?美在哪里?

(1) 用“三峡的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三峡美在哪里呢?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2) 或概述特点,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体现了山峡山的雄壮美。

(讨论,交流,师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给定格式的练句中,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训练了组织语言的能力。

五、熟读成诵

六、课时测评

1、注音

曦月() 襄陵() 素湍() 绝巘() 属引()

2、解释加点的字、

⑴ 通假字: 略无阙处 哀转久绝 ..⑵ 古今异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⑶ 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⑷ 重点词语:重岩叠嶂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哀转久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 林寒涧肃。

4、常识填空

三峡是------、------和------的总称。郦道元,字-----,------(时期)著名的------家、------家,代表作《------》。文通过描写三峡的---和----、----和----,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的-----和----之情.

七、作业

1、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2、查阅有关三峡的资料

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

提供参考网址给学生:

三峡古诗选集:http://www.daodoc.com/z/sanxia/index.shtml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让我们再次领略三峡的壮丽景观。

二、出示目标:

1、理解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了解“今日三峡”

三、探究研析:

(一)思考: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和水的?(分组讨论,师生互动)

1、齐读第一层,

思考:各句写出了什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

(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写山为写水做铺垫。)

2、指读,注意语调

古代如何传达皇命?想象“快马加急”“飞燕传书”的情景。

3、作者运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观察角度有何不同?讨论交流并归纳写景手法。

4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二)探究: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讨论,交流)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 写山是为了写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设计意图】:通过逐层分析,不仅理解文意,而且也总结了写景的方法,达到了单元教学要求。

四、课文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长江黄河,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设计意图]:在全文的内容理解结束时,设计小结,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中提升认识。

五、资源共享

1、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将抬高至175米。请对照课文,展示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感受“高峡出平湖”的景象。

2、交流201

0年10

月26

日最新

消息: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10/26/c_12703460.htm

三峡工程实现175米蓄水目标

开始全面发挥初步设计确定的综合效益

[设计意图]:学习了郦道元1500多年前对三峡的描绘,感受了其鬼斧神工的一页后,再以资源共享的方式来展示学生搜集来的资料,并以发展的眼光来欣赏“今日三峡”,再次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更加地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六、课堂测评 1填空

“自/三峡七百里中” 写出了三峡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写出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通过------的手法,进一步-------水流迅猛

2、你学到了那些写景的方法?

3、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4、背诵全文。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练笔:仿照“春冬之景”的观察顺序描写一处景。附: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水经注》 山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夏水 ---襄陵 阻绝 (奔放美)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 (清幽美) 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凉美)

教学反思:

《三峡》这篇古文,用凝练隽永的语言,仅以寥寥155字,便囊括千里,包容四季。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描山绘水各有不同。以古文的形式安排在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与其它三篇形成了呼应。对于初一的学生,不仅要疏通文言文的意思,掌握重要文言实词的

热爱

意思,而且还要达到熟读成诵。同时又要实现单元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因此,本节任务较大。教学中,我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生的自读、质疑、讨论、交流中实现目标。我采取了如下的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诵读课文,疏通文意。这是课标要求达到的目标。 为了做到这点,我采取范读,到自读、互读、指读、齐读、齐背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正音,读中感悟。更重要的是开首以观地图的形式,和09年三峡水利工程完工后的壮观景象的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在拓展中联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突出了景色的特点。

(二)逐层分析,掌握写法。通过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品读,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实现。品系精妙中为学生的鉴赏提供了范例和平台。

(三)搜集资料,资源共享。把课堂的延伸不仅交给学生,还还学生一个交流的舞台。

(四)随堂测评,及时发聩。以课时的形式去检测当堂所学,及时发聩中提升效果。 但总觉容量大,尽量放手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的点拨力求精到。

《三峡读后感.doc》
三峡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