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读后感

2020-05-12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三个和尚》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生动有趣而富有文书拿出来抄生字,我可慌了,我的语文书没有带来,同桌带了,我想,刚才我没有借给他,这下他不会借给我了。他好象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把语文书递过来,我十分的激动,可见一个人不能自私自利。

我第二个体会是我们应该齐心协力,正像三个和尚那样,他们齐心协力扑灭那场大火。时间上有许多的事,一个人不能太自私,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俗话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你自己的力量是很小的,虽然你觉得自己的力量十分大,但是只要你和别人合作起来,力量就会无穷无尽了。有一次,我们班举行依次篮球比赛,比赛开始里。我们这队伍一点也不团结,一个球也没有进,这时老师叫他们团结一致,配合默契,到最后终于胜利了。可见,齐心协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军队里,光靠你一个人是不会保卫祖国的;在工地上,你一个人无法建起摩天大厦。

这篇文章让我受益无穷,告诉我们不能自私自利,要团结一致去面对困难。从今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无私的人。我还要多很多的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懂得更多的道理。

推荐第2篇:《三个和尚》的读后感

一、《三个和尚》的读后感范文

暑假里,我读了《三个和尚》这篇生动、有趣而又蕴含着深意的儿童故事后,我深深地被这个故事所吸引。

故事是这样的:从前,山里的寺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他每天都很勤劳得到山里的小河里挑水。不久,来了一个瘦高个的和尚,可是谁都不愿吃亏,于是两人就只能抬水喝。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们三个相互推赖,谁都不愿去挑水。有一天寺庙着火了,三个和尚才惊慌失措地一起去挑水,齐心协力把火灭了。

一场大火让三个懒惰的和尚尝到了不劳动的后果,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做好事情。

这个故事也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做人不能自私,要主动积极地完成每件事情。同时,我是班级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员,平时应该多帮助同学,团结有爱,有了小矛盾,也不要去斤斤计较,要宽容、友爱。只有相互团结,互帮互助,才能同心同力!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和懒惰,无意识中成了其中的一个和尚。

二、《三个和尚》的读后感范文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三个和尚》。故事讲述的是:从前在一座山上的寺庙中住着三个和尚,因为没有水井而不得不去山下挑水喝。刚开始的时候三个和尚谁也不肯去,都互相推脱,后来,有一天庙里发生了火灾,三个和尚为了保护自己的寺庙不被烧毁而齐心协力下山打水救火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认识到了:我们是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的,应该为了我们共有的家园而贡献出自己的每一份力量,不应该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互相推诿,推卸责任,要团结协作,联合起来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三个和尚》的读后感范文

前不久,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中国童话集》。有一天,我把这本书打开,认真地看了起来。其中有一篇《三个和尚》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篇童话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庙,庙里前后来了三个和尚。他们不懂得团结,不善于合作。最后三个和尚全被渴死了。读完这篇童话故事,让我不由地想起一件往事。那天,我和表姐要完成一幅美术拼图。在拼的过程中,我和姐姐配合得很好,我负责拿拼图,姐姐负责拼,我和姐姐分工合作,一人拼一半,最后再把两半拼图合并成一张拼图,不一会儿,一幅精美的《我爱我家》的拼图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和姐姐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冲着妈妈大声地喊道:“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快过来看呀!”妈妈微笑着说:“知道合作的力量了吧!”听完妈妈的话,我们更加高兴了。

是啊!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事实证明,团结合作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推荐第3篇: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2、Flash歌曲《三个和尚》

3、柳枝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三个和尚》,认识了许多汉字娃娃。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点点它们的名字。

2、齐读词语卡片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三个和尚》是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它已经流传了很久。请看大屏幕。(播放歌曲《三个和尚》)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你看到了什么?

2、刚才我们说的就是课文的1-3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这段说的是哪个和尚?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1)生答到活泼伶俐。伶俐是聪明的意思,那“活泼伶俐”就是说小和尚怎么样?

(2)生答到勤快。你是从哪儿看出小和尚勤快的?

(3)生意盎然的柳枝是怎么样的呢?(出示图片)瞧,柳枝长得怎么样?师小结:柳枝“生意盎然”就是说柳枝长得绿油油的,绿得发亮。

(4)因为小和尚勤快,不仅他自己有水喝,连净瓶里的柳枝也长得生意盎然。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夸夸这位勤快的小和尚。 (5)刚才我们说的是一个和尚——挑水喝。(板书)

3、不久,来了一位瘦和尚。这两个和尚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发生了什么事?

(2)他们是怎么争执的?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和尚,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瘦和尚上台来表演表演。老师点拨:他们为喝水和挑水的问题争个不停,谁也不肯让。这就叫“争执”

(3)于是,两个人商量一起——抬水喝。(板书:两个抬水喝)

4、后来,又来了一位胖和尚。他们还有水喝吗?为什么?请男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读后回答。

(2)那净瓶里的柳枝怎么样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枯萎。 (3)这个段说了三个和尚——没水喝。(板书)

5、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夜里,寺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1)请看书上的图,你看到了什么?

(2)火是怎么烧起来的?请你读读第四自然段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3)小黑板出示句子:一天夜里,……寺庙起火了。寺庙起火了,情况非常危急。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把当时情况的危急表现出来?指名读,读后评。指导:读时加快语速。 (4)危急之中,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

(5)创设情景,理解“争先恐后”:现在我们想象讲台就是寺庙。寺庙起火了,大火熊熊燃烧着,大家赶快来救火吧!(学生表演)刚才小朋友都争着来救火,谁也不愿意落在后边,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先恐后”

6、大火很快就扑灭了。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麽 (1)三个和尚到底明白了什么?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2)从此他们怎么做呢?孩子们看书上的图。

(3)师叙述“从此,水缸里的……又亭亭玉立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亭亭玉立”。教师点拨:这儿的“亭亭玉立”也是说柳枝(4)课文第五个自然段就说了故事的结果,一起读读。 (5)故事学到这儿,孩子们你懂得了什么?

(6)教师总结:是呀,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板书:齐心协力)

三、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那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 (1)先请小朋友默读课文。

(2)闭上眼睛,把这个故事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演一演。 (3)推荐你们班故事讲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来讲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话讲,可以跟课文不一样。

(4)下课以后把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回家再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学唱歌曲《三个和尚》

五、课外作业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从故事中懂得了道理。以后你们要多读书,多看报,这样你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3 三个和尚

一个挑水喝二个抬水喝三个没水喝齐心协力

推荐第4篇:《三个和尚》

班级: 姓名:

看动画片《三个和尚》,思考下列问题:

1、请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5篇: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 高晓萍

设计理念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探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会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童话的世界,学习一篇故事《三个和尚》。

2指导读课题。

(1)认读生字“尚”。

(2)指名读课题。

(3)全班齐读课题。

3导入新课:三个和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它头上的拼音小帽,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再读通课文。

2学生互读、互评,看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全班跟老师一起读课文。

5这篇文章讲了三个和尚之间的什么事儿呢?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一说。

三、质疑、释疑,自主识字

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遇到困难?比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把困难说出来,让大家帮助解决吧。

2这篇课文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些字自己读得最准,记得最牢,就当老师教教大家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注意后鼻韵“净”、“瓶”和翘舌音“尚”、“瘦”、“争”、“商”的读音。

4在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5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真了不起!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通顺。分组按段落赛读课文。

四、多媒体激趣,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 学习1---3段。

(1)播放“三个和尚”的动画故事,同时,配上诙谐的音乐,老师旁白,给动画配画外音。

(2)看了动画,你觉得第一个小和尚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怎样的结果呢?并联系课文第1段,理解“生意盎然”。

(3)抽生读第

2、3段。寺庙的人增多了,为什么还会造成水缸露底,柳枝枯萎的结果呢?(三个和尚都怕吃亏,不团结,不合作。)

2 学习第4段。

(1)悲剧终于发生了。播放寺庙着火,三个和尚扑火的场面,同时,配上课文第4段的解说内容。

(2)在着火的危急关头,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默读课文第4段,勾出有关句子,结合课文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

(3)结合图画内容,自读第4段,想象大火熊熊燃烧时的危急和三人齐心协力扑火的情景。

(4)抽三名学生上台表演扑火时的情景。

(5)猜猜在扑火时和扑灭火后,三个和尚会想些什么。

3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三个和尚到底明白了什么?

(2)三个和尚团结合作的结果怎样?

(3)和第1段对比,这一段中的“亭亭玉立”与第1段中的哪个词语意思相近。

五、细细体会,明白道理

1播放《三个和尚》歌曲。

2学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3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怎样与人合作呢?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字,先读一读,再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最有信心写好哪个字,这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师示范指导,生练写。注意左窄右宽生字的写法,以及“喝”字的笔顺。

4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形体美,圈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

5作业展示,互相评议。

七、课后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附:板书设计

22三个和尚

一个和尚挑水

二个和尚抬水 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

三个和尚没水

《三个和尚》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三册22课《三个和尚》。

一、说教材

《三个和尚》是一个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为什么?小朋友读了故事,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会与人合作。

这个故事共有五段,第一段主要写古时候,一个和尚勤快地挑水。第二段主要写两个和尚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一起抬水。第三段主要写三个和尚谁也不愿意多挑水。第四段写一天夜里,寺庙起火了,三个和尚一起努力扑灭了大火,第五段主要写大火过后,三个和尚明白了道理。本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很具有教育意义,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二、说学生

喜欢读故事、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教材收编这篇课文是满足孩子们的这一愿望,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很多孩子都听过《三个和尚》这首歌曲,有的还会唱,所以对文章的故事情节孩子们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他们一定会对这个故事有阅读的兴趣并能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为此我拟定出第一个教学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又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的这一理念,我拟定出第二个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的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我拟定出第三个教学目标: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这个目标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同时也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说”的能力培养。

今天我主要说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认读生字词语,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倡导一课一得。一节课,要想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1、认读生字词语。

2、精读课文,读中感悟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五、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强调“读”,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中,我采用得最多的是“反复诵读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我还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教学法”,变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我主张“一法为主,多法并施”,力求使我的课堂生动有趣,能激起孩子们的共鸣。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三)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四)积累词语。

在精读课文这一环节,我的各部分教学有所侧重。第一自然段抓住“活泼伶俐、勤快”体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然后通过朗读来夸奖这位活泼、聪明又勤快的和尚。第二自然段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懂,但“争执”这个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设计让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快速思维的能力。第四自然段主要通过朗读体会情况当时的危急。

“争先恐后”是三个和尚情急之中采取的补救措施,这个词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相当紧密,学生经常表现出争先恐后地做某件事的情景,但对这个词他们是不懂的,教师只有创设情景,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词语的意思。我是这样设计的:假如讲台就是寺庙,寺庙起火了,大火熊熊燃烧,大家快来救火呀!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一定会离开座位涌向讲台争着来救火,老师再稍加点拨:“争先恐后”就是争着来救火,谁也不愿意落在后边。学生一定会领悟词语的意思。然后再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语,进而读好这个句子。第五自然段重点指导是学生明理。当然,学生的明理不能只局限于和尚吃水,而应让他们领会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教会学生勾勾画画无疑是一种让他们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在指名读第一段时,我请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说的是哪个和尚?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和尚?当学生说到“勤快、活泼伶俐”时,让学生在这两个词语下边打上小圆点。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勾画描写起火原因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读句子,读出危急的语气。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教学中我还抓住“生意盎然、枯萎、亭亭玉立”等词理解课文。因为这几个词直接反映着柳枝长势,而文中柳枝生长的好坏是与和尚的勤劳合作密不可分的。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鲜活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理解。如:学习“生意盎然”时,我提出“生意盎然的柳枝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一看?”然后出示图片。学生看着图片说柳枝的颜色和柳枝的长势。“生意盎然”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理解“枯萎”时,我先问学生你见过枯萎的柳枝吗?如果学生说没见过,我就进一步问:那你见过枯萎的花儿吗?学生先说他们生活中熟悉的枯萎的花儿,再说枯萎的柳枝,最后看枯萎的柳枝图片。这样层层深入,顺学而导。教学中我还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阅读开始时播放《三个和尚》的动画片,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枯燥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像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储存起来。

在讲述故事这一个环节时,我先请学生默读课文,识记内容,然后让他们像演电影一样把这个故事在脑子里演一演,最后才请学生讲述这个故事,我想学生一定会讲得绘声绘色。

最后我说说板书。我反复钻研了教材,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分三行板书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个挑水、两个抬水、三个没水。再加一个大括号书写“齐心协力”。这是师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的结论。我尽可能想让板书简洁明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三个和尚》第二课时的说课。“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三个和尚》课后反思

《三个和尚》是一个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故事。通过学习故事,让学生找到“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并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学会与人合作。

根据课标、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

教学流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三)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四)积累词语。

在精读课文这一环节,我的每部分教学各有侧重。第一自然段抓住“活泼伶俐、勤快”体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然后通过朗读来夸奖这位活泼、聪明又勤快的小和尚。第二自然段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懂,但“争执”这个词需要理解,我就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第四自然段通过勾画句子和反复朗读体会情况的危急。在理解“争先恐后”时我大胆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第五自然段指导学生明理。

教学中我还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图片让学生理解“生意盎然、枯萎、亭亭玉立”等词。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柳枝生长情况的,而文中柳枝生长的好坏与和尚的勤劳合作是密不可分的。 这一节课的教学也有许多值得我反思之处:

(1)课堂上学生参与面不广,有时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对故事蕴含的道理体会的不深入,“争执”一词也体会得不好。主要原因是老师引导不够。

(2)虽然重视了朗读,但朗读的形式单一,技巧也指导得不够细致。以上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推荐第6篇:《三个和尚》的小学读后感

经过这个简略又风趣的故事,报告我们一个很大的道理;不克不及自擅自利,什么都依靠他人,遇到困难要互相资助。另有一次,全校举行卫生大扫除,老师吩咐我们几个同学拖一片地,都互相依赖,谁也不想先入手,老师来了后看我们还没把地拖干净,气得臭骂了我们一吨,我们几个才乖乖地把地打扫干净了。由此我想到同学们之间要互相资助,向雷锋学习,只有心灵宽敞的人才会失掉别人的资助,而心胸狭窄的人往往会亏损。第七条猎狗读后感

故事是这样的,庙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反倒没水吃。由于一个和尚 没依靠,只能本身条水吃,又来了一个和尚,两个和尚斤斤计算,只好两人抬水喝,这样才公正。三个和尚更加自擅自利,都不去挑水,后来庙里起了火,这时为时已晚,无水灭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庙化为灰烬。读到这里,我想起一次在做讲堂作业时,有位同学有道题不知道做,来问我,是由于他上课玩没有仔细。这时我想:你这题不知道做,便是不报告你,我让你永久也搞不懂这个知识。我撒慌地说:“我也不知道做|“|。至现在我想起来以为本身太自私了,同学之间要互相资助,配合进步啊。

《三个和尚》真是一部生动又风趣而又是教诲意义的影片。

扫尾就把我吸引住了:一阵响亮的木鱼声,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整个天下都满盈了快乐。忽然,木鱼声制止了,为什么?我看见一个小和尚在没有什么依靠的时间本身挑水喝,这时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两个都斤斤较,结果去抬水喝。又来了一个老和尚,他们三个开端相互依赖,宁愿坐着没水喝也不去挑水,真是可笑!

经过这个简略又风趣的故事,报告我们一个很大的道理;不克不及自擅自利,什么都依靠他人,遇到困难要互相资助。

后来,老鼠咬断了蜡烛,寺庙着动怒来,和尚们都慌了神,但是缸里没有水怎么办 ? 现在,谁都没有想占便宜,各各都拿着水桶去挑水。他们齐心协力,终于把大火扑灭了,这回他们受到教导,想到了一个好措施:用轮子提水,再也不愁没水喝了!我真为三个和尚而感触高兴。

推荐第7篇:三个和尚新传

三个和尚新传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一天。

庙中的小和尚首先昏昏沉沉地爬起了床,走到瘦和尚床旁边,摇了摇瘦和尚几下:“哎!瘦师兄,赶快打水去!”小和尚喊了喊,见瘦和尚还是打着呼噜,丝毫没有醒过来,于是小和尚灵机一动,眼珠子一转,往瘦和尚的耳朵旁,模仿鬼的叫声,说:“打„打„水„水„”“谁?谁叫我!”瘦和尚像是吓破了魂似的,一看是小和尚,恍然大悟:“小师弟,你也真是的,又要叫我打水啊?记住,以后不要叫我打水,我去叫一下大师兄吧!”

瘦和尚昏昏欲睡地走到胖和尚的床前:“胖子!打水!”胖和尚睡得仍然像是一座山,一动不动。瘦和尚想了一个办法,大叫:“失火啦!!!!!!!!”“失火!救„救人。”胖和尚刚被叫醒,可是这种办法还是敌不过周公的力量,胖和尚又睡了下去。瘦和尚摇摇头。

“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啊。”三个和尚聚在一起,商量着“喝水”这一个问题。“这里胖子体力最强,以后打水胖子干!”瘦和尚高声嚷嚷着,这高音可以与帕瓦罗蒂一决高下了。“谁要干啊,这里平常你干的活最少,你去还差不多!”胖和尚反驳到,“谁干的活少了?应该是你少吧?应该你干!”瘦和尚又大声嚷嚷,“你干!”“你去干!”“你干!”„„“别吵啦!”小和尚突然说话了,阻止了其他两人的“战争”,“我们去招一个杂役吧!”“好!”瘦和尚和胖和尚异口同声的说。

三个和尚写好了招聘广告,第二天就出门了。

第二天,三人坐在大街旁,谁知这一等便是几个时辰,人们看了广告都一个个走了。突然,一个男的走了过来:“在这里月薪有多少?”“三十文,年底无分红。”胖和尚脱口而出,男的一听,气呼呼地走了:“当个乞丐,也有五十文。这三个和尚何时能勤奋起来啊?”

三个和尚一听,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从此,每天早上,人们总会看到有几个和尚在山上挑水。哦,原来三个和尚已经觉悟了,是呀,不勤奋,哪有美好的生活呢?

推荐第8篇:3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shàng)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争执: 。

争先恐后: 。 。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2分)

3、第一自然段是按 的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2分)

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2分)

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是因为: 。(2分)

参考答案:

1、争执: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2、古时候 三个和尚 山上的一座庙里

3、时间 开始 不久 后来

4、水缸里不能没有水。

5、三个和尚都开始挑水了,水缸里的水又满了。

推荐第9篇:《三个和尚》教案

22.《三个和尚》

设计理念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学习中 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会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童话的世界,学习一篇故事《三个和尚》。 2.指导读课题。 (1)认读生字“尚”。 (2)指名读课题。 (3)全班齐读课题。

3.导入新课:三个和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它头上的拼音小帽,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再读通课文。

2.学生互读、互评,看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全班跟老师一起读课文。

三、质疑、释疑,自主识字

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遇到困难?比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把困难说出来,让大家帮助解决吧。

2.这篇课文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些字自己读得最准,记得最牢,就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吧!

3.出示生字词语,在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4.小老师教读,及时正音。

注意后鼻韵“净”、“瓶”和翘舌音“尚”、“瘦”、“争”、“商”的读音。 5.这么多词语娃娃都认识了,真了不起!看,生字娃娃出来了,你还认识它吗?游戏巩固识字。

四、多媒体激趣,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学习1~3段。 (1)自由读。

(2)你觉得第一个小和尚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怎样的结果呢?并联系课文 第1段,理解“生意盎然”。

(3)抽生读第

2、3段。寺庙的人增多了,为什么还会造成水缸露底,柳枝枯萎的结果呢?(三个和尚都怕吃亏,不团结,不合作。)

2.学习第4段。

(1)悲剧终于发生了。师引读第4段。 (2)在着火的危急关头,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默读课文第4段,勾出有关句子,结合课文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

(3)结合图画内容,自读第4段,想象大火熊熊燃烧时的危急和三人齐心协力扑火的情景。

(4)抽三名学生上台表演扑火时的情景。

(5)猜猜在扑火时和扑灭火后,三个和尚会想些什么。 3.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三个和尚到底明白了什么? (2)三个和尚团结合作的结果怎样?

(3)和第1段对比,这一段中的“亭亭玉立”与第1段中的哪个词语意思相近。

五、细细体会,明白道理

1.学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2.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怎样与人合作呢?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字,先读一读,再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最有信心写好哪个字,这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师示范指导,生练写。注意左窄右宽生字的写法,以及“喝”字的笔顺。

4.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形体美,圈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 5.作业展示,互相评议。

七、课后延伸

看图讲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附:板书设计 22三个和尚 一个和尚挑水 二个和尚抬水

只有齐心协力 三个和尚没水

才能办好事情

推荐第10篇:三个和尚散文

从前,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有三个和尚碰到了一起。和尚们中有一位个子较高的说:“你们看我们都是往庙里去的,不如一起走吧?”那两个和尚便附和着说:“可以呀,反正路也不好走,多个人多个照应呗。”于是三个和尚带着愉快的心情向山上的寺庙里进发了。

过了一会儿,在就快要到达庙里的时候,三个和尚突然发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在不远处的草丛里正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和尚们很害怕,因为这一带常常出现人口失踪的事,而失踪的人都说是被老虎给吃掉了。这时候,个子最小的和尚说话了:“两位师兄,前面的白虎你们看见了吗?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啊!”高个子和尚说:“别怕,有我在呢!”眼看着吊睛白额大虎正磨着脚掌、跃跃欲试了,高个子和尚急中生智,拿出自己随身带着的蜡烛,然后问:“你们带了点火石吗?”三个和尚里长得比较英俊的那位回答道:“我带了。”高个子和尚接过点火石后迅速的将蜡烛点燃了。小个子带着疑惑不解的表情问:“这有用吗?”“别急,遇到这种事要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想出办法来。”高个子说。他借着蜡烛的微火在吊睛白额大虎前面晃了晃,果然那只老虎在看到了这束微光后马上就停止了步伐,嘴里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也结束了。大家都很高兴,可是问题还没有解决,那只白虎并没有走开,它依然做出警惕的样子在草丛里等待时机。白虎显然已经饿了好几天了,不然它不会不放弃的。和尚们见老虎没有离开,心里还是有点害怕。这时高个子和尚看见旁边有一堆干柴,他就慢慢地移了过去,小心的将那堆干柴点燃。不一会儿木柴就燃起来了,火势很猛而且很大。高个子和尚又叫两位师兄弟们大声的喊叫、唱歌,以此来吓退那只可怕的会吃人的老虎。那只吊睛白额大虎看到这个架势虽然有点惊恐,但它还是没有离去。

山上庙里的和尚看见不远处的山林里着了火纷纷提着水并叫喊着师兄弟们来救火。草丛里的大白虎看到迎面而来的火把越来越多了,听到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它终于带着害怕又不舍的神情迅速地离去了。最后,三个和尚得救了,寺里的师傅夸奖高个子和尚做得很好,高个子谦虚的说:“要说功劳,大家都有份,不能光表扬我一个。”师傅笑着说:“这就叫团结就是力量!”在场的和尚也都跟着笑了。

第11篇:《三个和尚》说课稿

《三个和尚》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教育的《三个和尚》

一、说教材

《三个和尚》是一个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为什么?小朋友读了故事,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会与人合作。

这个故事共有五段,第一段主要写古时候,一个和尚勤快地挑水。第二段主要写两个和尚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一起抬水。第三段主要写三个和尚谁也不愿意多挑水。第四段写一天夜里,寺庙起火了,三个和尚一起努力扑灭了大火,第五段主要写大火过后,三个和尚明白了道理。本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很具有教育意义,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二、说学情 喜欢读故事、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安排这次课程是满足孩子们的这个愿望,符合大班学龄孩子的特征。很多孩子都听过《三个和尚》这首歌曲,有的还会唱,所以在讲这个故事情节孩子们应该是很熟悉的。从而更能从故事情节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交流、探讨与合作中,体验语言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2、发展幼儿的表现、发散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人物与主要情节。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倡导一课一得。一节课,要想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1,重点:(1)引导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增强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

2,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动画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讨论法:让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演绎故事的内容,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就没水吃了?”

3、讲述法:通过课件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激发幼儿的情感意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4、提问法:针对故事的内容,向幼儿提出不同的问题,既让幼儿参与互动,又让幼儿思维能力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听儿歌《三个和尚挑水喝》,引入话题

二、欣赏PPT《三个和尚》,边看边讨论故事。

PPT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和尚是男的还是女的?和尚每天在庙里干什么?

PPT2:小和尚在庙里干什么?小和尚挑来的水有什么用?小和尚是怎样挑水的?我们来试一试,好吗?幼儿尝试挑水桶。

小结:小和尚独自一人住在庙里,必须独立地完成许多事情,你在生活中会独立完成什么事呢?

PPT3:现在庙里又来了谁?长和尚是不是来帮助小和尚挑水的呢?为什么?他们两个人是怎样解决用水的?

你们知道怎样抬水吗?幼儿尝试抬水桶。

小结:原来两个和尚可以抬水,解决了喝水的问题。

PPT4—PPT5:又有谁来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呢?

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有水喝,还发生了火灾这么严重的事情呢

你对这三个和尚有什么看法?(懒惰、自私,不会合作等)

你遇到过这样的人或者事情吗?怎么做不是懒惰、自私?

如果你是这三个和尚中的其中一个,你怎么让大家有水喝呢?

小结:遇到问题应该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等、靠、赖着不动可不是办法,大家在一起需要团结。

三、观看动画片《三个和尚》

四、你们知道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大家团结合作呢?

幼儿说说身边的事例,看看PPT。 合作游戏:《三人快步走》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人不能只想到自己,在遇到问题时,应当团结合作。那我来考一考小朋友,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怎么样?我们一起玩一个《三人快步走》的游戏好不好?

幼儿分四组展开比赛。

第12篇:三个和尚说课稿

《三个和尚》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个和尚》是一个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为什么?小朋友读了故事,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会与人合作。

这个故事共有五段,第一段主要写古时候,一个和尚勤快地挑水。第二段主要写两个和尚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一起抬水。第三段主要写三个和尚谁也不愿意多挑水。第四段写一天夜里,寺庙起火了,三个和尚一起努力扑灭了大火。第五段主要写大火过后,三个和尚明白了道理。本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很具有教育意义,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二、说学情

喜欢读故事、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安排这次课程是满足孩子们的这个愿望,符合大班学龄孩子的特征。很多孩子都听过《三个和尚》这首歌曲,有的还会唱,所以在讲这个故事情节孩子们应该是很熟悉的。从而更能从故事情节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交流、探讨与合作中,体验语言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2、发展幼儿的表现、发散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人物与主要情节。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倡导一课一得。一节课要想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1)、重点:1.引导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增强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2.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2)、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动画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讨论法:让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演绎故事的内容,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就没水吃了。

3、讲述法:通过课件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激发幼儿的情感意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4、提问法:针对故事的内容,向幼儿提出不同的问题,既让幼儿参与互动,又让幼儿思维能力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听儿歌《三个和尚挑水喝》,引入话题。

(二)、欣赏PPT《三个和尚》,边看边讨论故事。PPT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和尚是男的还是女的,和尚每天在庙里干什么?PPT2:小和尚在庙里干什么,小和尚挑来的水有什么用,小和尚是怎样挑水的?我们来试一试,好吗?幼儿尝试挑水桶。小结:小和尚独自一人住在庙里,必须独立地完成许多事情,你在生活中会独立完成什么事呢?PPT3:现在庙里又来了谁,长和尚是不是来帮助小和尚挑水的呢?为什么?他们两个人是怎样解决用水的?你们知道怎样抬水吗?幼儿尝试抬水桶。小结:原来两个和尚可以抬水,解决了喝水的问题。PPT4—PPT5:又有谁来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呢?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有水喝?还发生了火灾这么严重的事情呢?你对这三个和尚有什么看法?懒惰、自私不会合作等。你遇到过这样的人或者事情吗,怎么做不是懒惰、自私?如果你是这三个和尚中的其中一个,你怎么让大家有水喝呢?小结:遇到问题应该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等、靠、赖着不动可不是办法。大家在一起需要团结。

(三)、观看动画片《三个和尚》。

(四)、你们知道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大家团结合作呢。幼儿说说身边的事例,看看PPT。合作游戏:《三人快步走》。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人不能只想到自己,在遇到问题时应当团结合作。那我来考一考小朋友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怎么样?我们一起玩一个《三人快步走》的游戏好不好?幼儿分四组展开比赛。

第13篇:《三个和尚》观后感

《三个和尚》观后感

《三个和尚》观后感

相信《三个和尚》这个动画片大家都看过,我也不例外。

这个动画片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寺庙里,原来只有一个和尚在那待着,他自己挑着一担水桶到山下的水井里挑水喝,后来又有一个和尚上了山,他们俩一起用一只水桶抬水喝,再后来又来了一位和尚,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就让我们啼笑皆非了。他们三个人互相推诿,你叫我去挑水,我却逼着他去挑水,结果是三个人都没去挑水。大家忍受着饥渴,谁也没有挪窝。这时一只老鼠来偷油吃,从香烛那爬过,把油瓶碰倒了,瓶子里的火苗蹿上帘布烧了起来。火势越来越大,三个和尚也慌了,但由于没有水,他们此时再去挑水,可来不及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吞噬了整座寺庙。接下来的故事我们也请出来,三个和尚明白了原因,他们团结一致 ,重建家园。

看了这个动画片,我陷入了深深地思,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却没水喝,这是为什么呢?它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我们不团结,即使人很多,反而不能把事情做好。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说,地上一个纸屑,很多同学都会看到,可却没有一个人上去捡起来;而公交车上,几个歹徒却能够把整车的乘客洗劫一空,这都说明我们缺少了一种团结的品质,缺少一种互相帮助的品质。所以,如果我们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必须每一个人都拿出十分的努力,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而不是拈轻怕重,互相推诿。

当然,故事的结局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知错就改,也是一件好事情。三个和尚从火烧寺庙中吸取教训,能够变得主动去做事情,从而把烧毁的寺庙重建起来,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犯了错误,能够及时地发现它,并且及时地改正过来,会把一件坏事情变成一件好事情。

第14篇:《三个和尚》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三个和尚》教学反思

《三个和尚》是一个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故事。通过学习故事,让学生找到“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并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学会与人合作。

根据课标、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读生字,学习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

教学流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复习生字词语;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积累词语。

在精读课文这一环节,我的每部分教学各有侧重。第一自然段抓住“活泼伶俐、勤快”体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然后通过朗读来夸奖这位活泼、聪明又勤快的小和尚。第二自然段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懂,但“争执”这个词需要理解,我就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第四自然段通过勾画句子和反复朗读体会情况的危急。在理解“争先恐后”时我大胆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第五自然段指导学生明理。

教学中我还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图片让学生理解“生意盎然、枯萎、亭亭玉立”等词。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柳枝生长情况的,而文中柳枝生长的好坏与和尚的勤劳合作是密不可分的。

这一节课的教学也有许多值得我反思之处:

课堂上学生参与面不广,有时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对故事蕴含的道理体会的不深入,“争执”一词也体会得不好。主要原因是老师引导不够。

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刚刚开始上课就停电了,课件不能展示,无法按既定目标行课,我临时把听歌曲赏故事改为教师唱故事,可唱得不准确,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来虽又来电了,但歌曲出现的时机有把握得不好,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虽然重视了朗读,但朗读的形式单一,技巧也指导得不够细致。以上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第15篇:三个和尚的启示

三个和尚的启示

【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菩萨案桌上的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 和尚叫他去挑水,和尚心想在不久,来了个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 和尚叫他去挑水,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 ,便要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担子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和尚和和尚叫他自己去挑,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 ,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模拟题目】 在我国,“三个和尚”的故事深入人心,请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认识。 【模拟回答】

“三个和尚”的故事在我国广泛流传,妇孺皆知,而故事的寓意也是不言自明的,在今天依旧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第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工作中要重视团结和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效益,只有团结才能创造人心齐泰山移的效果。同时,团结出人品,团结出干部。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在搞好团结的同时,还需要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如果没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因为三个和尚属同一种心态,同一种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赖别人,在取水的问题上互相推诿.结果谁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没水喝。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职责到人、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只有确立了这样的机制,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

第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公务员,我们富有知识,应当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勇于打破传统的取水模式,比如何不利用科技知识从山顶将水直接引入水缸呢?这和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创新型社会要求也是一致的。

第16篇:三个和尚 教学设计

《三个和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2、Flash歌曲《三个和尚》

3、柳枝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三个和尚》,认识了许多汉字娃娃。现在我们来点点它们的名字吧。(齐读生字)

2、读词语(开小火车读)(及时给与学生鼓励)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三个和尚》是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它已经流传了很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和尚》的歌曲。(播放歌曲《三个和尚》)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

听了这首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

2、那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3、(刚才读得好,老师还想听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孩子来读)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课文中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小朋友在这个词语的下面打上横线)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1)生答到活泼伶俐。伶俐是聪明的意思,那“活泼伶俐”就是说小和尚(引读……怎么样?)(贴出,并请学生三遍)

(2)生答到勤快。(读这一句话)你是从哪儿知道小和尚勤快的?(贴出,并请孩子读三遍)

(3)正是因为他的勤快,所以柳枝生意盎然(出示生意盎然,读三遍)

生意盎然的柳枝是怎么样的呢?(出示图片)师小结:柳枝“生意盎然”就是说柳枝长得绿油油的,绿得发亮。(指黑板结实)

(4)正是因为小和尚勤快,不仅他自己有水喝,连净瓶里的柳枝也长得生意盎然。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夸夸这位活泼伶俐勤快的小和尚。

(5)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和尚——挑水喝。(板书)

4、不久,来了一位瘦和尚。这两个和尚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发生了什么事?=》争执(能不能换一个词)争吵

(2)想象两个和尚是怎么争吵的呢?说些什么呢?(请孩子上台)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和尚,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瘦和尚上台来表演表演。老师点拨:他们为喝水和挑水的问题争个不停,谁也不肯让。这就叫“争执”

于是两个和尚就商量……(引读:一起抬水喝)

(3)于是,两个人商量一起——抬水喝。(板书:两个抬水喝)

5、后来,又来了一位胖和尚。那3个和尚还有水喝吗?请男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读后回答。有水喝吗?

(2)那净瓶里的柳枝怎么样了?“没过两天,缸里没水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为没有水而开始……”

(3)正因为3个和尚都不愿意挑水,结果……(结果怎么?3个和尚有水喝吗?)

这个段说了三个和尚——没水喝。(板书)

6、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夜里,寺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1)火是怎么烧起来的?自读第四自然段。

(2)小黑板出示句子:一天夜里,……寺庙起火了。

寺庙起火了,情况怎么样?(非常危急。)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把当时危急的情况表现出来?指导:读时加快语速。(先说,再自由练习,指名读

(3)危急之中,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

(4)创设情景,理解“争先恐后”:(出示,读)现在我们想象讲台就是寺庙。寺庙起火了,大火熊熊燃烧着,大家赶快来救火吧!(学生表演)刚才小朋友都争着跑在前面来救火,生怕自己落在后边,这就是课文里说的“争先恐后”

7、大火很快就扑灭了。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

(1)三个和尚究竟明白了什么?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2)从此他们怎么做呢?孩子们看书上的图。

(3)师叙述“从此(老师引渡读),水缸里的……又亭亭玉立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亭亭玉立”。教师点拨:这就是亭亭玉立的柳枝

(4)故事学到这儿,孩子们你懂得了什么?

(5)教师总结:是呀,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板书:齐心协力)

(6)这个故事有趣吗?再来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三、积累词语

读黑板上面的词语。这节课我们积累了很多词语……

四、拓展延伸

说说在生活中你和别人合作干过什么事情?怎样合作的?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从故事中懂得了道理。以后你们要多读书,多看报,这样你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三个和尚一个 挑水喝

二个 抬水喝 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

三个 没水喝

第17篇:读《三个和尚》有感

读《三个和尚》有感

《三个和尚》真是一个生动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好故事。

故事开头就把握吸引住了,开头是“咚,咚,咚……”几个字,故事就这样发展下去了,在一间寺庙里,有一个小和尚,生活没什么依靠,需要自己去挑水,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两开始斤斤计较,后来只好两个人去抬水,谁也不肯多出力,都想占点小便宜,后来又来了个老和尚,三个人你推我,我推你,宁可坐也不去挑水吃,吃东西不断打“咯咯”。

后来有一天晚上,一只老鼠咬坏了蜡烛,寺庙里起了大火,这下,三个和尚慌得不知所措,要救火,缸里没水,他们最后顾不上计较,都抢着去挑水,由于他们齐心协力,大火被扑灭了,这回他们受到了教训,开始共同合作,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滑轮提水,结果再也不愁没水吃了。

这个故事,是通过这样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从小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的好品德,我们不要学和尚怕吃亏的思想,我们要互相帮助关心。

第18篇: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渝北农业园区实验小学

田梅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学会与他人合作。4.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Flash歌曲《三个和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三个和尚》,认识了许多汉字娃娃。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点点它们的名字。

2.抽读、齐读词语卡片

(过程评价: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段教学重点。为此开课前先让孩子复习生字、词语,加深对孩子对字词的巩固。本环节中复习生字、词语采用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三个和尚》是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它已经流传了很久。请看大屏幕。(播放歌曲《三个和尚》)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你看到了什么?

(过程评价:在阅读开始时播放《三个和尚》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枯燥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像,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刚才我们说的就是课文的1-3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这段说的是哪个和尚?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

(1)生答到活泼伶俐。伶俐是聪明的意思,那“活泼伶俐”就是说小和尚怎么样?生答到勤快。你是从哪儿看出小和尚勤快的?

(2)生意盎然的柳枝是怎么样的呢?(出示图片)瞧,柳枝长得怎么样?师小结:柳枝“生意盎然”就是说柳枝长得绿油油的,绿得发亮。

(3)因为小和尚勤快,不仅他自己有水喝,连净瓶里的柳枝也长得生意盎然。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夸夸这位勤快的小和尚。

(4)刚才我们说的是一个和尚——挑水喝。(板书)

(过程评价:第一自然段抓住“活泼伶俐、勤快”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来夸奖这位活泼、聪明又勤快的和尚。但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上做的不足。)

4.不久,来了一位瘦和尚。这两个和尚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发生了什么事?

(2)他们是怎么争执的?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和尚,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瘦和尚上台来表演表演。老师点拨:他们为喝水和挑水的问题争个不停,谁也不肯让。这就叫“争执”

(3)于是,两个人商量一起——抬水喝。(板书:两个抬水喝) (过程评价:学生对“争执”这个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设计让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快速思维的能力。) 5.后来,又来了一位胖和尚。他们还有水喝吗?为什么?请男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抽生读后回答。

(2)那净瓶里的柳枝怎么样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枯萎。 (3)这个段说了三个和尚——没水喝。(板书)

(过程评价:本环节侧重于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有水喝?展开讨论。但学生的意见没能充分表达。)

6.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夜里,寺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1)请看书上的图,你看到了什么?

(2)火是怎么烧起来的?请你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课件出示句子:一天夜里,„„寺庙起火了。指名读,读后评。指导:读时加快语速。危急之中,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

(4)创设情景,理解“争先恐后”:现在我们想象讲台就是寺庙。寺庙起火了,大火熊熊燃烧着,大家赶快来救火吧!(学生表演)刚才小朋友都争着来救火,谁也不愿意落在后边,这就是课文里说的“争先恐后”

(过程评价:主要通过朗读体会情况当时的危急。让学生勾画描写起火原因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读句子,读出危急的语气。)

7.大火很快就扑灭了。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 (1)三个和尚到底明白了什么?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2)从此他们怎么做呢?孩子们看书上的图。

(3)师叙述“从此,水缸里的„„又亭亭玉立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亭亭玉立”。教师点拨:这儿的“亭亭玉立”也是说柳枝长得好。

(4)故事学到这儿,孩子们你懂得了什么? (5)教师总结:是呀,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过程评价:重点指导是学生明理。学生的明理不能只局限于和尚吃水,而应让他们领会到生活中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三、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那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

(过程评价:在讲述故事这一个环节时,我先请学生默读课文,识记内容,然后让他们像演电影一样把这个故事在脑子里演一演,最后才请学生讲述这个故事。由于引导不足,学生参与不高)

四、课外作业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从故事中懂得了道理。以后你们要多读书,多看报,这样你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三个小和尚

一个和尚 两个和尚 三个和尚 挑水 抬水 没水 生意盎然 枯萎 亭亭玉立

齐心协力

课后反思:

1.课堂上学生参与面不广,有时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对故事蕴含的道理体会的不深入,“争执”一词也体会得不好。主要原因是老师引导不够。

2.“生意盎然、枯萎、亭亭玉立”这几个词直接反映着柳枝长势,与和尚的勤劳合作密不可分的。学生在理解有欠缺,没能做到因势利导。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虽然重视了朗读,但朗读的形式单一,技巧也指导得不够细致。

第19篇:《三个和尚》教案04

《三个和尚》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学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

2、学生能够积极的根据歌词编创动作。

3、让学生体会团结劳动以及勤劳的意义。

活动准备:

1、《三个和尚》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音乐。

3、小和尚头饰。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入活动室。

教师带领戴着学生唱着《聪明的一休》中“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部分双手合拢做和尚作揖状进入活动室,并盘腿坐下。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听到的音乐好不好听啊!那下面我们就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再念一念。 1=G 6 6 5 5 | 6 6 5 5 | 6 6 5 | 6- || 咯嘀咯嘀咯嘀咯嘀 咯嘀咯嘀

2、引起学生兴趣:

师: 从前有座大山,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高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大桶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 ,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口渴的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高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三个和尚就这样一直口渴着。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看了之后知道他们是谁吗?对了,是和尚,有几位和尚呢?(出示歌名《三个和尚》) 对了,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三个和尚”的歌曲。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这首歌里面唱的三个和尚的故事。

3、初步欣赏歌曲《三个和尚》。

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和尚》音乐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及风格。 师:听了之后,同学知道一个和尚干嘛呀? (课件出示一个和尚挑水吃的画面) 两个和尚呢?

(课件出示两个和尚抬水吃的画面) 那三个和尚呢?

(课件出示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画面)

4、教学儿歌,领悟歌词。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三个和尚》的儿歌好不好啊? 根据歌曲节奏,逐句教授歌词,并让学生能够记住。 一个 和.尚 挑水 喝,挑水 喝。 两个 和.尚 抬水 喝,抬水 喝。 三个 和.尚 没水 喝,没水 喝。

5、熟悉歌曲《三个和尚》,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学的真棒,那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是怎么唱的。 (课件播放《三个和尚》,学生再次聆听歌曲)

师:好不好听啊!那下面就让老师带着同学一起来学学这首歌。(教师弹钢琴引导学生跟着教师慢速学唱,并跟唱2-3遍。)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儿歌学得好,连这首歌也学的那么好,那同学可以跟着我们的歌曲伴奏来唱一遍吗?(1-3遍)

下面我们加上点动作来演演我们的这三个小和尚好吗?(把准备好的和尚冒给学生带上,鼓励学生自由编创动作,用动作来表现歌曲,课件播放三个和尚的音乐。)

6、表演唱(播放《三个和尚》音乐)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好,老师也在这里编了一些三个小和尚的动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唱起来好不好?(课件播放三个和尚音乐,学生和教师一起一边唱,一边表演自己创作的动作,教师引导:歌曲部分第一节出示“1个” 手指,第

二、三节双手斜伸直双手作挑水状,第四节出示“2个”手指,

五、六节双手半握拳,在肩膀做抬水状,七节出示“3个”手指,八节双手掌心向外做交叉拒绝状,九节出示“3个”手指,

十、十一节双手掌心向外做交叉拒绝状。)。

7、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三个和尚的故事,还学会了这首歌,那谁能告诉老师,三个和尚最后为什么没有水喝呀?

师:那我们能不能学习他们呀?

对,我们要做一个不但爱劳动,而且和其他同学相处要团结的好学生。

第20篇:三个和尚阅读答案

篇1:三个和尚阅读答案

三个和尚 1 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宇,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手中的净瓶灌水,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发生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亏.后来又来了一位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谁都不愿意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中的柳枝也因没有水而开始枯萎了.2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被一只老鼠几口咬断了.半截蜡烛掉在香案上,庙宇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一齐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3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兴地捧着大碗喝水.菩萨手中净瓶里的柳枝又亭亭而立了.1.用“‖”线给第一自然段分层(3分),并写出每层的主要意思.(3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3分) 争先恐后——3.大火过后,三个和尚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在正确的答案后打√)(3分) ①大家都不打盹,就不会发生火灾.( ) ②人多了,就不好办事.( ) ③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劳动,就能办好事情.( ) 《三个和尚》答案 1..‖不久, .‖后来 ①小和尚挑水喝,还往净瓶里灌水,使净瓶里的柳枝活了.②瘦和尚和小和尚谁也不愿挑水.③三个和尚都不愿挑水,柳枝也枯萎了.2.庙宇起火的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一齐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挑水救火.3.③(√)《三个和尚》阅读答案篇2:三个和尚阅读答案

篇3:三个和尚阅读答案 篇4:三个和尚阅读答案

《三个和尚》阅读答案三个和尚 1 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宇,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手中的净瓶..《三个和尚》阅读答案

三个和尚 1 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宇,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手中的净瓶灌水,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发生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亏。后来又来了一位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谁都不愿意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中的柳枝也因没有水而开始枯萎了。

2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被一只老鼠几口咬断了。半截蜡烛掉在香案上,庙宇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一齐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3分)

争先恐后——

3.大火过后,三个和尚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在正确的答案后打√)(3分)

①大家都不打盹,就不会发生火灾。( ) ②人多了,就不好办事。( ) ③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劳动,就能办好事情。( ) 《三个和尚》答案 1.。‖不久, 。‖后来

①小和尚挑水喝,还往净瓶里灌水,使净瓶里的柳枝活了。

②瘦和尚和小和尚谁也不愿挑水。

③三个和尚都不愿挑水,柳枝也枯萎了。

2.庙宇起火的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一齐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挑水救火。 3.③(√)《三个和尚》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5-9-22 上一篇: 下一篇:篇5:三个和尚阅读答案 【《三个和尚》阅读理解答案】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三个和尚》阅读题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争执: 。 争先恐后: 。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2分)

3、第一自然段是按 的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2分)

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2分)

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 是因为: 。(2分) 《三个和尚》参考答案:

1、争执: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2、古时候 三个和尚 山上的一座庙里

3、时间 开始 不久 后来

4、水缸里不能没有水。

5、三个和尚都开始挑水了,水缸里的水又满了。

《三个和尚读后感.doc》
三个和尚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