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读后感

2020-09-23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说勤奋》读后感

[《说勤奋》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主要是讲:只有从小勤奋刻苦,长大后才能有所做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说勤奋》读后感。

文中举出了两个事例,一个是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他小时候学习很用功,长大后更加勤奋,最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还有一个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童第周,他小时候学习很差,到17岁才进中学,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后来他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两个故事不仅说明了勤奋是多么伟大和重要,还说明了勤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如,我一年级第一次考试的时候,由于不熟悉考试规则,再加上不够认真仔细,我只考了20多名,可我一点儿也不气馁,以后每天上课前都会及时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终于,在期末考试中考了10名,再后来,一次比一次考的好,直至名列前茅,读后感《《说勤奋》读后感》。由此可见,即使成绩不好,但只要勤奋刻苦,毫不气馁,最后就会取得成功。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勤奋的重要性,懂得了只有从小勤奋,长大后才能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推荐第2篇:《说勤奋》读后感

《说勤奋》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了文《说勤奋》,被这篇议论文深深“折服”。

文为了证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观点,花了大量篇幅举例论证。首先举了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的例子,其此举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的例子。司马光从小天资聪颖,却十分勤奋。小时候,在哥哥·弟弟出去玩的时候躲在室内一遍又一遍地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用圆木做了“警枕”,

来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创作出《资治通鉴》。童第周在学生时代时基础很差,到17岁才进中学。但他急起直追,勤奋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在比利时留学时,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轰动了整个欧洲。

《说勤奋》这篇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童第周的故事。虽然他起步晚,基础差,却能够有信心·有勇气在这个情况下急起直追,并取得了优异的·骄人的成绩,用自己的汗水的心血浇灌出了两书美丽的“鲜花”,这点令我十分敬佩。

在我们历史中还有爱迪生·达·芬奇·霍金等人通过勤奋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直到现在都名扬四海,饮誉天下。我也是这样一个勤奋的人。我努力地写作,洋洋洒洒写下了许多美文,并把这些编著成了三本佳作集,为此别人还纷纷为我竖起了大拇指呢!

勤奋,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实现理想的途径。今后,我一定要以那些勤奋的人作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3篇:《说勤奋》读后感

《说勤奋》读后感

《说勤奋》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了课文《说勤奋》,被这篇议论文深深“折服”。

课文为了证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观点,花了大量篇幅举例论证。首先举了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的例子,其此举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的例子。司马光从小天资聪颖,却十分勤奋。小时候,在哥哥·弟弟出去玩的时候躲在室内一遍又一遍地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用圆木做了“警枕”,

来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创作出《资治通鉴》。童第周在学生时代时基础很差,到17岁才进中学。但他急起直追,勤奋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在比利时留学时,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轰动了整个欧洲。

《说勤奋》这篇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童第周的故事。虽然他起步晚,基础差,却能够有信心·有勇气在这个情况下急起直追,并取得了优异的·骄人的成绩,用自己的汗水的心血浇灌出了两书美丽的“鲜花”,这点令我十分敬佩。

在我们历史中还有爱迪生·达·芬奇·霍金等人通过勤奋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直到现在都名扬四海,饮誉天下。我也是这样一个勤奋的人。我努力地写作,洋洋洒洒写下了许多美文,并把这些文章编著成了三本佳作集,为此别人还纷纷为我竖起了大拇指呢!

勤奋,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实现理想的途径。今后,我一定要以那些勤奋的人作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4篇:说勤奋读后感

《说勤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说勤奋》这篇课文,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正如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所以我们更应该勤奋、勤奋、再勤奋,而不能象有些人那样,自己特别想成才,可又不勤奋,而且不刻苦,象这样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才的!

司马光在别人玩的时候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用了19年时间,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成绩很差,但他不气馁。在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后来他到比利时留学,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文章通过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读完之后,我掩卷沉思,浮想联翩。童第周虽然以前成绩不好,但是经过他的努力,完成了高难度的手术。这让我想起了徐悲鸿。他不跟外国人争论,而是用事实征服了他们。在他的画展出之前,他每周都到画馆临摹画,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他的油画展出了之后,轰动了整个画界。

我觉得我现在虽然学习好,但是并没有像他们那样勤奋、刻苦努力,总想多玩一会儿。我决定以后更加勤奋、刻苦努力,做一个更好、更完美的学生。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都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勤奋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的,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不管是哪个地方,我们都要勤奋,勤奋能让我们有所作为,能让我们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了第十六课,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奋发努力地学习,这样才能把学习弄好。我的成绩在班上不怎么好,最近默写也不怎么好,我应该更加勤奋一些,跟课文里的童第周学习,早上早点到学校里读书,晚上不仅要写完作业还要回顾一下当天学习的内容,下课时我们也要读书复习,让学习更好,更棒。

在我们班上有许多成绩好的同学,但他们一点也不骄傲,他们学了课文继续努力,准备做得更好,有时我们有一个人得了高分,老师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能骄傲埃所以我们考了高分听老师的话不骄傲要谦虚,这样成绩就能提高了。

我们要想长大后成才,天生聪明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要勤奋还记得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吗: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血汗。”我们学过这些课文了,一定要更加抓紧时间读书写作,每个人都可以成才的,只有勤奋,就能成为有作为的人。要相信自己。

我学过这个课文我一定会更加勤奋的。

推荐第5篇:《说勤奋》读后感

今天,我们终于又学完了一个单元,本单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受,尤其是《说勤奋》这一篇课文给我的启发最大。

说勤奋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生物学家童第周和史学家司马光两个人物。司马光的故事讲了每当老师讲完课后,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出去玩了,而司马光却还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的大声朗读,直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后他做了一个“警枕”,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起来后他便继续写作,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个故事告诉我,如果你天资聪明,但却不努力用功,你的成绩还是会下降的。

另一个故事讲述了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自己毫不气馁,急起直追,他还十分注意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这个故事告诉我,就算你成绩比别人差,只要努力,还是可以追上来的。

这两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用功,将学习成绩赶上来。

推荐第6篇:《说勤奋》读后感[优秀]

《说勤奋》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第15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说勤奋》读后感,欢迎阅读!《说勤奋》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说勤奋》这篇课文后,我的感受很深,还懂得了一个道理:美好的理想,是必须靠坚强的毅力去拼搏,才能实现的。

我读《说勤奋》这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用两位著名人物做对比。一位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一位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

司马光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和弟弟只读一会儿书,就出去玩儿,他却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他还作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19年时间,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童第周以前并不像司马光那样聪明,17岁才进中学。不过经过他几年的努力,同样北能了很大的成就,他在比利时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但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会成功的。正如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有所成就。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勤奋》读后感二

我学过的课文如珍珠般闪亮,让人爱不释手。但我更喜欢又大又亮的这颗珍珠——《说勤奋》。

《说勤奋》这篇文章,文笔生动,内涵深刻,主要讲了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至到背的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刻苦,为了抓紧时间学习,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读书写作。还讲了童弟周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期末他的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晚上睡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学习内容,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说勤奋》这篇文章还巧妙运用了华罗庚说的一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文章中的司马光和童弟周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他们让我明白了人要一生勤奋学习,没有能学完的知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由此,我不仅联想到自己,我不勤奋,很懒惰,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一直不算好,妈妈让我做卷子但我不想做。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今后一定要向司马光、童弟周学习,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遇到的不会的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说勤奋》读后感三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叫《说勤奋》。当我读完它时,我就非常敬佩司马光和童第周身上的一大优点,正是这个优点引导着他们,最后经过了不断地努力,终于成功了。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都出去玩了,为了不去打扰他们,司马光便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用林头做了个“警枕“,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到一旁,醒后他就会继续读书写作。他用了整整19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到17岁才进中学,而且在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习惯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经过半年努力,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他到比利时留学的时候,完成了青蛙卵剥离手术,在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过这篇课文,我学习到了: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我们只有勤奋好学,才会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这个道理。

《说勤奋》读后感四

今天,我读了《说勤奋》这篇课文,课文主要通过事实和道理讲述了勤奋的重要性。读完这篇课文,我产生了许多感想。

课文首先讲述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到大一直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故事。他通过不懈努力最终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看到这些,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许多学习上的坏毛病:上课开小差;每次放学回家总是先想怎么玩个痛快,作业总是在父母的督促下勉强做完;没有学习上的主动性。

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重要性。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不也在告诉我们勤奋学习的重要性么,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些坏毛病,做到上课专心听讲,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现在做起。

课文还讲述了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的故事,他开始成绩很差,但通过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后,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使我不由得又想起自己的学习情况,每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总是无所谓的态度,不知道寻找成绩不好的原因,这使我明白学习当中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阅读《说勤奋》这篇文章后,我牢牢地记住了两句话:“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换来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学习的道路上,这两句话将不断激励我前进。通过这两句话,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唯有“勤奋”二字。

《说勤奋》读后感五

以前,我们曾学了一篇文章叫《说勤奋》,课文举了两个例子。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学习十分差,但他肯下功夫,终于赶了上来,并且长大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读了这个故事,我受益匪浅。勤奋是多么重要,古今中外,哪个古人、名人不是靠勤奋而有所作为?只要你肯下功夫,即使你反应迟钝,也能取得与聪明人一样的成绩。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时候他并不聪明,智力迟钝,呆头呆脑,还曾留过级,被老师认为是不可造就的人。但牛顿没有自暴自弃,刻苦努力地做科学研究,成为一名有成就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别人用一倍时间做一件事,我就用十倍时间去做。”

我国科学家葛洪家里非常贫穷,白天要干活,晚上要借书抄,彻夜苦读,还不远千里虚心求教,他读书破万卷,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现在我们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才的条件比他们好得多,就更应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学习,要比他们更出色,不要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我应该向牛顿和葛洪学习,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说勤奋》读后感六

自从读了《说勤奋》这篇课文之后,我明白了:要想成功,不是坐享其成,而是要付出辛勤劳动。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甜才。”

比如北宋著明的史学家司马光,小时后,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出去玩,而司马光却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直到读的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木头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之后便继续读书写。

他把这枕头叫“警枕”。他用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明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段话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告诫。

推荐第7篇:《说勤奋》优秀读后感

我读完《说勤奋》后,对“勤奋”二字又有了很大的了解,勤奋就是好学、努力学习,生怕自己学习跟不上。这篇文章写了古代的史学家司马光和现代的生物学家童第周非常勤奋的故事。

司马光天资聪明,但他并没有骄傲,而是更加勤奋学习。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司马光的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儿了,而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反复地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能背得一个字不错为止。长大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有圆木做了个“警枕”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醒来后他继续读书写作。用了19年的时间,他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童第周基础很差,到17岁才上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极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起床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对学习方法也十分注意。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后来,他去比利时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虽然现在学习条件好了,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今后要早上早起读一会儿书,读课文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推荐第8篇:《说勤奋》读后感_1

《说勤奋》读后感

陈昊龙

我读完《说勤奋》这一,明白了要想取得成功,就一定要靠勤奋。

就像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是那么勤奋。我想象着春天到了,彩蝶飞舞,哥哥弟弟都去捉蝴蝶了,可是司马光却躲在屋子了,非要把书念到滚瓜烂熟为止。他长大以后就更加勤奋,从他制作的“警枕”就可以看出来。他花了19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华罗庚还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小时候成绩很差,但他十分勤奋,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的方法。经过半年的奋起直追,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又到比利时去留学,因为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反观我自己,作为一个已经十来岁的四年级学生,我却没有认真做到一个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业马虎,上不认真听讲,总是很懒散。学了这篇文后,我突然明白了勤奋和懒惰这两种不同的态度真的会改变人的一生。我要像司马光和童第周那样,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要克服自己的惰性,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事。正如古人说的:“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会把“勤奋”这两个字,落实到行动中去,而不仅仅是挂在嘴边。我相信,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能有所成就,出人头地。

推荐第9篇:说勤奋

《说勤奋》第二课时 教案

执教者:劳云

教材分析

《说勤奋》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先具体写司马光小时侯勤奋学习,后写司马光长大后勤奋写作,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重在说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第四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渗透说理性文章的写法。重点难点:

1、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2、知道说理文的篇章结构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中心

1、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齐读、师板书)

二、比较研读

二、三小节。

1、同学们,那你们知道课文中作者提出了哪两个人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吗?

(一个是司马光的事,一个是童第周的事。)

教师相机板书:司马光 童第周

2、课文中的两个人都成功了吗?那么他们获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呢?读一读课文第

2、3小节,找出有关他们成功和勤奋学习的句子。

出示自学要求:(⑴、自由朗读第

2、3小节,⑵、用 划一划写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句子。⑶、用波浪线划一划他们是如何勤奋学习的句子。)

过渡: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3、那谁先来读一读刚才你找到的有关司马光成功的句子。

出示: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 “19年”两词,说明了司马光他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才编成这本巨著《资治通鉴》的)师简介《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就是司马光获得成功的见证,是他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一句话呢?

过渡:那么,司马光的成功靠什么?(点课题“勤奋”)谁来把刚才从书中找出有关他勤奋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出示:⑴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⑵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4、第一句写他小时候勤奋?谁来读第一句?

5、学生读,点“滚瓜烂熟”追问: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点“一遍又一遍”追问:是几遍?哦,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这就是勤奋!

6、谁来读下面第二句?学生读,追问:司马光的枕头与你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如果让你用这种枕头习惯吗?真是烦死了,但司马光却自己亲手做了这种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作 (点“警枕”)。“警”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提醒他起来读书写作。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要睡懒觉,白白浪费时间。)争分夺秒的学习、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点课题“勤奋”)

7、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8、追问:《资治通鉴》标志着司马光的成功,那童第周呢?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指名说)(板书:青蛙卵剥离手术。

9、追问:童第周的成功,关键体现在那里?(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过渡:童第周他的成功靠什么?(点课题“勤奋”)谁来把刚才从书中找出有关他勤奋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相机出示: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追问:从他的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谁知道?对呀,感悟力真不错!童第周起早贪黑的学习,每天如此,这同样是——(点课题“勤奋”)

10、男生读一读。女生读一读。

通过这两个事例,我们知道他们获得成功靠的都是勤奋,那么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指名说) 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谁能从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指名说)

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过渡:作者怎么不举例我们班XXX呢?或者举例我们学校的韦老师啊。

(别人不知道呀)

是啊,这里我们又学到一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同学们,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勤奋学习的人,你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自己勤奋学习了吗?你是怎样勤奋的?如果你没有勤奋,你打算今后如何勤奋学习?

三、引读第四节,总结全文

1、这两个事例告诉了我们,不管是天资聪明、还是起步晚,要想获得成功都要勤奋,于是得到一个结论:一生勤奋才会有所作为 请同学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总结:是啊,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古来就有勤劳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光彩!

3、请同学们牢牢记住:出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四、作业

1、通过今天的学习,用“总——分——总”写法来写一篇文章。

2、制作一张关于“勤奋”内容的书签,用于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勤奋的人。板书:

提出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16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举例说明: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

得出结论:只有一生勤奋 才能有所作为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执教老师:劳云

今天我上了《说勤奋》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作者通过围绕

“什么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开头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通过举例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证明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于是在教学中,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为切入口,让学生寻找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获得成功和勤奋学习的句子,让学生品读感悟他们勤奋学习的句子,让学生知道了,他们都获得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再让学生找他们的不同点,通过让学生自读,反馈,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成才,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也靠勤奋成才。在教学中,我还适当的渗透了说理性文章的写作方法,让学大致有一个了解。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且能从实际出发谈出自己今后该怎么做。

不过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主要体现在:

1、在教学环节中,漏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这本巨著。

2、整节课学生还是不够走入文本,感觉课堂上读的部分不够理想。可能是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描写得不是很优美,所以学生的朗读就没有那么投入。

3、抓关键词品读还是不够,特别是在理解童第周勤奋学习的句子时,过于赶时间,词语品得不到位。

4、在渗透说理性文章写法时,有些地方还是处理得不够好。

今后,要是再让我上这节课,我会深挖教材,把学生真正的带到文本当中去,找好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还要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与勤奋。在最后的作业布置这个地方,我会设计让学生用举例子的方法写片断作文。

《说勤奋》说课稿

说教材:

《说勤奋》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材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材的,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说教法学法:

1,自主讨论法: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理解不存在什么问题,内容深入浅出,没有什么孩子理解的难点.有的学生甚至不太感兴趣,所以应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

2,采用变序法课文围绕\"勤奋\",开头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但如果按层次学习,学生积极性不够,易产生疲劳感,随意我打乱顺序.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为教学的契入点.

3,中心突破法: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展开教学,所谓\"提领一顿,百毛皆顺.\"

4,我根据《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的意义.这虽然是种要求,但我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我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抓住关键词体会含义,有感情的朗读\"做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养成勤奋的习惯,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五,说教学准备:1,收集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事例.

2,多媒体课件.(名人名言)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直奔中心,知勤奋.

1,通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围绕这句话,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长的故事

(精练导入,明确中心.)

(二),合作探究,解勤奋.

1,认真读一读第2,3小节.

2,比较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找找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用笔在旁边圈圈画画.)

3,合作完成表格:

司马光

童第周

相同点

成功了 很勤奋

不同点

天资聪明,古代的

基础差,起步晚

4,研读关键词句,体会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1)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通过对关键词语\"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等的理解,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然后感情朗读,通过读好关键词句来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3)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4)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等词语,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三),回归勤奋,课后拓展.

1,出示名人名言: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2,理解: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名言小结,让学生朗读体会,联系课文内容,懂得不管是天资过人,还是基础差,通过勤奋,能使聪明的人成长,能能使基础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并理解难句.)

3,练习深入体会中心.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对司马光说( ),想对童第周说( ),想对自己说( ).

七,说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16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举例说明: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

得出结论:只有一生勤奋 才能有所作为

推荐第10篇:说勤奋

16 说勤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初步学习课文抓住典型事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重点: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难点:学习课文抓住典型事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司马迁编成《资治通鉴》,童第周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学习课文抓住典型事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二、自学指导:认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在读的过程中画画、圈圈、点点,做上记号。

三、学生自学

四、合作交流

(一)

1、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指名答

(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2、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 A、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1)体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哥哥、弟弟怎么做?司马光怎么做? (2)“滚瓜烂熟”是什么意思?(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非常顺利)

司马光是怎样做到滚瓜烂熟的?抓住“躲”、“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关键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B、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1)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

(2)你睡觉用的是什么枕头,感觉怎样?想一想,如果头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睡觉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进而体会到司马光的勤奋: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就是勤奋呀! C、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指导感情朗读,带着理解和感悟读第二自然段。

(二)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学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成就?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小组交流讨论。

2、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A、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1)一古一今(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2)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 B、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出示:“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C、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出示: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到“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拙”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指什么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补拙”的呢?

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话。

五、点拨引导

1、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所以说,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结合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例子说一说“鲜花”比喻的是什么?(所取得的成功)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得什么?(辛苦付出的艰辛劳动)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开篇就表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课文通过古今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请同学们仿照着课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了解的名人或者身边的同学是如何通过勤奋努力获得成功的,要抓住典型事例来写。

16、说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第11篇:说勤奋

一、名言导入——初步感知成功源于勤奋:

1、老师带来了几句名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

天才,就是一份灵感,加上九十九份血汗。——爱因斯坦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3、你最喜欢哪一句,多读几遍把它记在心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4、板书:勤奋是成功的金钥匙,让我们一起来写好这个词语,读一读。

二、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1、读了题目,你就已经知道了什么?

2、好题文一半。本文的题目就像帮助我们读懂课文的金钥匙。钥匙把门打开了,那就让我们走进文章,读读课文。 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一读,想一想,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大多数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交流小结:对,以前我们学过的文章大多是写人或者叙事的,是记叙文。而本文是围绕一个观点阐明一个道理,这样的文章叫议论文。(板书)

1、那么本文中,作者开门见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呢?(板书:摆出观点)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A:这个句子自问自答,其实作者就是告诉我们—— B: 作者这样说,你相信吗?

三、证明观点——司马光和童第周靠勤奋成才;

是啊,要使别人相信,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加以证明。就得举例子。(板书:举例证明)文中举了哪两个人的例子? (板书:司马光 童第周)

D: 仔细默读课文第

二、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例子有什么相同点? 再想一想,又有什么不同点?

司马光

童第周 相同点 不同点 交流:(相同点:两个人都是非常勤奋才能成功的。) 解读勤奋:司马光:

1、司马光的勤奋表现在故事中的哪一个场景、哪句话、哪个词甚至哪个字? 大堂交流: 相机出示:

A躲:为什么要躲?你读出了什么?

引读:是啊,勤奋就是在别人玩的时候能闹中取静,依然安心学习和工作,指名读。

B:一遍又一遍

滚瓜烂熟 滚瓜烂熟是什么意思?

点评:读到如此流利,那要花费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啊,你听,他的嗓子都哑了呢。这就是勤奋啊。

C:引读读好这句话: 春天,春色满园,蝶飞燕舞,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夏天,酷暑难耐,屋内闷热,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秋天,秋高气爽,满山红叶,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冬天,银装素裹,堆雪人打雪仗,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出示: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A:警枕

警”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提醒他起来读书写作。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要睡懒觉,白白浪费时间。) B、这样的枕头给你睡觉用,你要吗?为什么?

点评:是啊,司马光的心中除了写作就是写作,为了写作,睡觉也成了迫不得已的事情了。这样的他废寝忘食就是勤奋啊!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出示:

他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19年

终于

A: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坚持不懈 来之不易 饱含了司马光毕生的心血和汗水) B:是啊,成功的鲜花来之不易,要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读好这句话。 解读童第周:

2、童第周的勤奋又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

A: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你是否能听见他心底的誓言?(给自己一个目标,用行动去不懈努力,这就是勤奋)

B:童第周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

老师小结:起早贪黑,温故而知新;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天,这就是勤奋啊!

C:名列前茅

什么意思? 从一开始的成绩很差到半年后的名列前茅,你能想到什么呢?

D:出示补充材料,默读。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a:童第周的勤奋,让你想起了哪些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废寝忘食„„)

b:读了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A交流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取得优异成绩。创立“优选法”、“统筹法”。)

B说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

C举自己或别人的事例,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再次朗读感悟本文观点:因为勤奋,司马光合同第周都成功了。(出示幻灯片并完成表格“相同点”一栏)下面我们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男生读描写司马光的句子;女生读描写童第周的句子),所以,作者在文章开篇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 解读不同点——了解议论文的例举典型事例证明观点的方法:

1、一个天资聪颖,一个天资愚钝。

司马光从小聪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砸缸救人)

是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那个时候他只有5岁,真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而童第周却17岁才进中学,这样两个数字,就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他们俩个之间的差异了。

2、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 那为什么要选这两个例子呢?

如果老师要你补充一个事例,你会补充什么呢? 反馈时:

1、为什么?

预设:爱迪生(书上两个都是中国的,补充一个外国的更有说服力)

居里夫人(书上都是男的,补充一个女的事例,说明靠勤奋成功也不分男女) 贝多芬(是的,哪怕身体残疾,只要勤奋,也能摘取成功的鲜花) 身边的同学(是啊,名人有大成功,我们有小成功,成功无论大小,总是用心血和汗水换得)

1、刚才同学们的例子也都能说明勤奋就能成功,那就都写下来,成吗?

2、一篇文章篇幅有限,那该如何选择例子呢?

(选择两三个就可以,不要面面俱到;要选择典型的事例,不同方面的更有说服力)

4、其实,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不仅可以举正面的例子,还可以举反例,比如说谁没有勤奋,就没有成功。比如说古代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孩子,五岁就开始写诗,被誉为神童。他的父亲很得意,带着到处去炫耀,从此不再读书,12岁时,他和别的孩子都没有什么两样。

四、深化观点——要不忘勤奋,要一生勤奋。

文章一开始摆出观点,然后用两个富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证明观点,我认为可以结束了,这最后一段看来是多余的了,你认为呢?

1、总结,与开头呼应,又一次点明了主题。

2、如今 古代——现代——如今,说明勤奋的重要性,让我们时时刻刻不忘勤奋,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3、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把最后一段多读几遍并牢牢地记在心上吧。

五、移情体验——只要勤奋就有可能创造成功 课文学到这里,我相信你对勤奋已经有了新的领悟,请你写一句关于勤奋的凡人小语来勉励自己吧。再次出示课开始时的名人名言,学生可以模仿也可以自己创作。 归理拓展:

1、搜集伟人的勤奋故事;

2、搜集有关“勤奋”的名人名言,并背诵四五句。

第12篇:说勤奋

说勤奋(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了解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和名言警句。学习过程:

一、文中一开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二、课文围绕这一观点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三、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他是怎样取得的?(抓住一些关键词)

四、童第周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为什么能获得成功?(抓住一些关键词)

五、小练笔:

1.写出有关“勤奋好学”的名言(至少两句)

2.司马光只有(

)才能(

)。 3.童第周只有(

)才能(

)。

六、拓展阅读:读一读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了解他们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知识链接: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20多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第13篇:说勤奋

说勤奋 演讲稿-周禹学

人人心中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勤奋,要有坚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精神,要意识到只有靠勤奋,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大家应该都知道一代著名文学家,孔子,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通报喜欢易经,已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特别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

因为孔子所处的十大,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勤展书简,

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除了“纬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送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乒乓求历史上最伟大的选手,邓亚萍,她的秘诀就是---勤奋。 邓亚萍的身高只有1.5米,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的材料,5岁时候就开始学乒乓球,因为给自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不畏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1988年被选2入国家队,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得亚洲管局,16岁获得世界管卷,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乓皇后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只雄鹰,你就应以勤奋作为翅膀,凤梨翱翔于高空,假如你是一棵数,你就应以勤奋为根,不断想大地深处汲取营养,立志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如果你既做不了雄鹰,又做不了大叔,那就做一棵小草,只要以勤奋为立足点,春天到了,你同样能为大地增添一份绿意,只要勤奋,人人都可以创造辉煌

同学们,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牢牢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课堂上专心停老师讲课,课下充分利用点滴时间,能背一个单词是一个单吃,能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就能记住一个成语,我们要用我们的活力,汇着我们的汗水,加上我们不懈的努力,以旺盛的经理迎接我们人事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问心无愧的说,我已经尽力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永久的遗憾

勤学之路,并不总是一帆分顺,我们会遭遇困境,但是,请记住,勤奋和努力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千万不要浪费现在的美好的时间

同学们,加油吧!

第14篇:说勤奋

说勤奋

第二课时 (B)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读后交流,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⑶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

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你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

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⑹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⑺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细读第3自然段。

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⑴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⑵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

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⑹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多搜集)

⑺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⑻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算暴自弃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推荐读课外书)

4、细读第三段。

⑴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⑵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司马光只有( ),才能( )。童第周只有( ),才能( )。

⑶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作业: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滚瓜烂熟 史学巨著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背诵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第15篇:说勤奋

《说勤奋》教学设计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万 勇 写在前面: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错位”,常常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根据语文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定位在: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的。

一、回顾开篇,学习第一节。

通过昨天的学习咱们知道了这是一篇论说文,今天继续来学习15课《说勤奋》,指生读第一节。思考:

1、作者在第一节中讲了一个什么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作者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既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又强调了勤奋的作用。

2、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鲜花”指什么?(成就)作者用鲜花来比喻所取得的成就,表达了对成功者的赞美。齐读第一节。

二、精读感悟,学习第

二、三节。

说勤奋,作者一开篇就摆明了自己的观点,接着又是如何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请同学们默读

二、三节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例子,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们的勤奋。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思考,用笔划出表现他们勤奋的词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让你的智慧通过笔尖凝结在书上,看谁最会读书。

1、学习第二节。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司马光很勤奋?说说你的感受。(注意关键词语)

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出示《资治通鉴》的资料,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马光刻苦、勤奋的精神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2、学习第三节。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童第周很勤奋?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抓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出示青蛙卵图片和剥离手术的资料,让同学想象他是怎么勤奋的,练习说话。

3、既然两个事例都是讲勤奋的,那么只举司马光的例子行不行,为什么? 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4、说一说课外搜集的古今中外有关勤奋的例子。

a.让同学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事例。

b.在事例中用上文中表示勤奋的词语练习说,出示“牛顿”的例子。

5、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文中已经举了古人司马光和今人童第周的例子,如果让你给课文再补充一个事例举什么事例最合适?(外国勤奋的事例)这样文章就更全面更有说服力了,但由于教材的选文要求篇幅简洁、语言精炼,所以没再举例,课后大家可以试着去写一写。

三、总结全文,学习第四节。

指名读第四节,这是对全文的总结。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一节中的关联词。其实不光这一节,文中还有很多,这也是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能够使语言更加凝练,说理性更强。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学习几句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选一两句你喜欢的,读一读。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等明日。

——孙中山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有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家因斯坦

课后仿照着这些名言结合自己的学习感受也写一句自己的“名言”。

课后反思:

设计紧扣“勤奋”二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在教学两个具体事例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参与其中,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努力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养。

最后由“课本”向“课本外”延伸,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明显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原因是“学生是学生,我是我”,感觉没有很好的融合,总想着自己的“台词”,担心自己说错话,反而忽略了学生,因为“眼里没有学生”,所以感觉像在唱“独角戏”,唱得很辛苦,真有一种“强扭的瓜”的感觉。这也说明了要真正上好一堂课,不光要备课,更主要的是备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这一点在我做课件的时候更深有体会,一开始做了十几张幻灯片,只想着与教案吻合,却忽视了实际的教学需要,最终“四易其稿”,确定了最实用的课件,这也正符合了“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要求。还有问题的设计是否是最合理有效的,要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习服务,这一点也是值得我反思总结的,这也需要我不断总结课堂经验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教学之路漫漫,探索之心不断!

第16篇:说勤奋

《说勤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然后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根据摆出观点,举例证明,点题作结的大体结构我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扣题立论,作者以问句开篇,引出中心论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接着强调指出,古今中外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依凭勤奋获得成功的。

第二部分(第

二、三自然段):举例证明。作者例举了一古一今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证明开头所摆出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这一部分紧承上文,强调今天仍然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

我计划两课时对本文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以下几步完成: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2初读课文,读准读顺。3再读课文,把握脉络。4探究规律,指导写字。

我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基于以上的认识,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4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

3)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教学重难点:

三说重难点

本文的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因此,我把文章

2、3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把理解“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等词句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教育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体会他们的勤奋,从而让他们明白只有勤奋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说教法

四说教法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了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目标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使学生做凭借了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所以本节课的主要模式为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是《说勤奋》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教师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说学法

现在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已经转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大致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激发兴趣

桥梁 好不气馁 滚瓜烂熟 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 稍微一动 有所作为 名列前茅

在第一课时中我已经教学了生字词,因此在这里设计了检查词语朗读情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明确中心,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作者是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3)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三、研读事例,学习第二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探究司马光的事例 司马光是什么人?

著名的史学家,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出示: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体会“19年”的艰辛艰难。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出时间之久。)

司马光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成就呢?他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自小就非常聪明。(从小时候砸缸可以看出) 勤奋好学。 出示句子: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从每当、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长大之后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在这里要理解“警枕”就是报警的枕头,放一段司马光警枕的故事。司马光使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抓紧时间,读书写作。最后归结到“勤奋”二字。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稍微一动、继续”等几个词语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小结:从司马光的事例中我们知道,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他想要获得成功也不能离开勤奋二字。

(在这部分教学时我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出示名人的成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再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就算是再聪明的人,他的成功也离不开“勤奋”二字,再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名人的崇敬之情。)

四、学法迁移,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这一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解决问题)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拙是什么意思呢?基础差,与司马光不同的是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却完成了生物学界中高难度的的饿青蛙卵剥离手术。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就算是基础差的人,只要你勤奋,一样可以获得成功,童第周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教师相机出示名言警句:

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爱因斯坦

4、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语文课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这里自学问题的设计也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总结全文,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 简单说明一下议论文的结构,然后点出最后一小节的作用:点题作结。通过朗读感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搜集的有关勤奋的小故事。

2)你知道哪些与勤奋有关的成语故事? 3)给文章再添加一个事例,你觉得写什么比较好?为什么?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课程总目标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课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作业。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名人成功故事”文字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有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第17篇:《说勤奋》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四级《说勤奋》说课稿

太行小学教师

王秀莲

一、说教材: 《说勤奋》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材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材的,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二、说教法学法:

1、自主讨论法: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理解不存在什么问题,内容深入浅出,没有什么孩子理解的难点.有的学生甚至不太感兴趣,所以应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

2、采用变序法课文围绕“勤奋”,开头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但如果按层次学习,学生积极性不够,易产生疲劳感,随意我打乱顺序。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为教学的契入点。

3、中心突破法: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展开教学,所谓“提领一顿,百毛皆顺。

4、我根据《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的意义。这虽然是种要求,但我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我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抓住关键词体会含义,有感情的朗读”做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养成勤奋的习惯,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五、说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事例。

2、多媒体课件。(名人名言)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直奔中心,知勤奋。

1、通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围绕这句话,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长的故事? (精练导入,明确中心。)

(二)、合作探究,解勤奋。

1、认真读一读第

2、3小节.

2、比较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找找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用笔在旁边圈圈画画。)

3、合作完成表格: 司马光 童第周

相同点 成功了

很勤奋

不同点 天资聪明,古代的 基础差,起步晚

4、研读关键词句,体会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1)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通过对关键词语“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等的理解,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然后感情朗读,通过读好关键词句来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3)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4)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等词语,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三)、回归勤奋,课后拓展。

1、出示名人名言: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2、理解: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名言小结,让学生朗读体会,联系课文内容,懂得不管是天资过人,还是基础差,通过勤奋,能使聪明的人成长,能能使基础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并理解难句。)

3、练习深入体会中心。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对司马光说(

),想对童第周说(

),想对自己说(

)。

七、说板书设计: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第18篇:15说勤奋

15、说勤奋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5 说勤奋)

3、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1)读生字词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这儿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生字练写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试背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自学第二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警枕”自励自勉。找出关键词 ③自由练读。

④集体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自学第三自然段(学法同上) 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②经过努力,学习赶上来了。(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 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 ④自由练读。

⑤集体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三、试背课文

1、自由练习背诵。

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

四、作业

1、说一说词意。

滚瓜烂熟 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造句。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五、板书:

15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第19篇:说勤奋教案

说勤奋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感悟文章内涵,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重点:

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养成从小勤奋的习惯。 课型: 新授 课时: 2-2 教学方法:全班讨论、小组合作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板书导入,初步感知勤奋。

1、板书课题。

板书“勤”字。认识它吗?为什么右边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齐读。给他找个兄弟。(勤劳、努力、刻苦、奋发)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

二、明确目标

交流观点,树起正确的勤奋观点

1、过度: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怎么说的? 生1:有我妈妈对我说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告诉我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生2:我的老师跟我们说,世上没有不劳而获,只有勤奋,才能有所成就。 生3:„„

2、你认为我们要不要或该不该勤奋?为什么?(生自由阐发观点,指导用上关联词,如:因为只有勤奋,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做有用的人。

3、你认为我们可不可以不勤奋?为什么?(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认为人必须勤奋,没有什么要不要、该不该、可不可以,谁让你是人的呢?要想一生懒惰,那么来世就去做猪。

4、虽然,勤奋对一个人这么重要,但老师还是发现生活中有不少人并不勤奋,那是为什么? 生1:怕吃苦,图享受

生2;谁不想快快活活、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过日子? 生3:谁都更喜欢轻松自在的生活。

师:是啊!轻松自在的日子虽然过得快活,但是要想有所成就,生活中的有些苦是必须要吃的。你们怕吃苦吗?请你们用你们的决心告诉我。

投影1:我们要勤奋,我们不怕吃苦! 齐读。(读得有决心)

三、分组讨论合作:

5、好了,现在我们的观点和课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找一找课文中的观点。指名说。

投影2: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自由读。

(2)指名读第一句。谁能把这句话说明白点? 谁能给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生: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师: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你能说明白吗?——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老师读第二句: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只有”一词,你们听出什么来了?“一生”一词,你们听出什么来了?

生:要想有所作为,要想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勤奋,而且还要坚持一生勤奋。

师:你理解得真透彻。请你们用你们的朗读表达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齐读)。

四、学习司马光成才的事例。

6、作者就说这两句话,说一百遍你相信吗?说一千遍呢?那要怎样你才相信?(举例)

师:对了,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7、作者举了谁的例子?(司马光,童第周)怎么不举老师我的例子的?

师:我们又学到一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8、司马光和童第周实现理想(成功)了吗?书上怎么说的?

9、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奋)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A、司马光的事例 (1)读课文。

投影3: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两遍吗?(不知多少遍)——这就是“勤奋”!

比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从中能比较出什么?(仅仅比较出司马光很勤奋吗?从而知道勤奋是件吃苦的事,许多人都吃不了这个苦)

(3)感悟第二句: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这就是“勤奋”!

质疑总结:天资聪颖的司马光靠勤奋取得了成功,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那么基础差的孩子,靠勤奋能取得成功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教后反思:这篇文章说理性较强,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教学时我始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找出表达作者勤奋观点的句子,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之后再通过研读词句,交流讨论,走进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通过发挥充分的想象,想象司马光寒来暑往、白天黑夜、争分夺秒只为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充分感悟勤奋之于成才的重要性。结合孩子现在的学情及经历,他们的生活太过安逸,不懂得珍惜学习时光,不懂得吃苦的意义,更不明白在学习中吃点儿苦才能取得好成绩。学习第一个事例,孩子们明白:天资聪颖的司马光通过勤奋完成巨著《资治通鉴》,可见勤奋是多么的重要。

第20篇:16、说勤奋

16、说勤奋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ěn tou

jī chǔ

xí guàn

yuan dù chóng yáng (

)(

)(

)(

) qiáo liáng

shāo wēi

qī mò

míng liè qián máo (

)(

)(

)(

二、组词

宋(

遍(

末(

) 守(

偏(

未(

) 惯(

渡(

贡(

) 贯(

度(

供(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有所(

)为

滚(

)烂熟

(

)不气馁

(

)起直追

选词填空。

1.照样

照例

(1)十一到了,学校(

)放了七天假。

(2)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

)可以成长的。 2. 勤奋

振奋

奋发

(1)这是一个多么(

)人心的消息啊。

(2)我们只有(

)好学,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3)作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应该(

)向上,成为有所作为的接班人。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即使……也……

由于…… 1、他(

)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工夫,(

)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3、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有了很大的改善,(

)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

4、(

)一生勤奋,(

)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的有贡献。

五、课内阅读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

)基础比别人差一些,(

)肯下功夫,(

)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概括童第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原因的两个词是

3、因为童第周

,所以在欧洲的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良训”的意思是

,“才”的意思是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5、除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可以概括童第周成功的原因外,你还想到哪些类似的名言警句呢?写一写。

六、连一连

司马光

起步晚,基础差

刻苦自修

生物学家 童第周

华罗庚

天资聪明

家贫缀学

急起直追

“警枕”

数学家 史学家

《说勤奋读后感.doc》
说勤奋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