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胡杨读后感

2020-12-05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西风胡杨读后感

西风胡杨读后感

1.“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西风胡杨读后感。”这是什么树?西风胡杨!

西风胡杨每天和沙子为伴,与狂风做友。默默无闻地耸立在沙漠中。他用自己粗壮的身体,抵挡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沙。虽然斑斑盐碱深入骨髓,即使滚滚黄沙铺天盖地,可他就像一道坚韧不拔的屏障站在沙漠的前方。他前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后方却是青山绿水的村庄。他将荣华富贵都给了牡丹,炎炎骄阳都自己抵挡。

胡杨的命运并非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由于胡杨的坚韧、挺拔,保护了大量的动植物,孕育了整个西域的文明,可拓荒与战争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现在,那些曾经被胡杨呵护过的上游人民却又拦水造坝,使胡杨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看到这里,我不禁思绪万千。胡杨的这种为大自然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为它遭受这样残酷的命运而感到可悲。我真希望上苍能够再赐点水给胡杨。

我们保护鸟类、爱护鸟类的问题与《西风胡杨》中保护胡杨、爱护胡杨的问题恰如一辄。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乱捕杀小鸟使一些鸟类踏入濒临灭绝的地步。而《西风胡杨》中人们因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而使胡杨陷入生死存亡关头。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

有句话说得好: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连胡杨都有千年的坚强,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最后的生命,用自己死后的意志,来捍卫着我们的健康。我们人类是不是也要想想为了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应该做些什么,又不应该做些什么呢?

最喜欢这句:“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这就是胡杨,西风胡杨!

2.西域, 西风,狼烟,每个词听上去都是那么悲凉,可胡杨生长在这里,却丝毫没有那份悲怆与凄凉,有的,只是那好男儿的铁血与坚韧的精神。

在作者眼中,那荒凉大地上生长的胡杨,是坚韧的,是无私的,是包容的,也是悲壮的。胡杨是一位守护者,是开扩者,它们守护着人们,孕育了文明。也许,人们遗忘了胡杨,但胡杨却从未忘却过人们。但它们所做的,却唯有默默地、忠直地守护着大地,守护着人们。胡杨亦是一位将军,一员大将,看吧,“虽断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试问,有谁能做到这一点?胡杨它,甚至比人有过而犹之!胡杨的气节,是宁则不弯的!

胡杨不是人,但它像人一样,懂得守护,懂得包容。它们是一个团体,是一个群体的构架。如同我们的心,无不一处流动着相同的血脉。

西风,仍呼呼地吹着。

管他什么困难,管他什么虚伪,还不如像胡杨一样,豪迈,直爽,痛痛快快地笑上一场!抛开那悲凉吧,让我们做一棵胡杨,坚韧,无私,包容与悲壮,守护在那西域。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读后感《西风胡杨读后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推荐第2篇:西风胡杨

9.西风胡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领会作者仔细观察、运用对比、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按照“总分”顺序描述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对西风胡杨有更形象的认识。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胡杨的美丽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感受西风胡杨的伟大品格,领会作者对西风胡杨精神的喜爱与赞美。 教学重点

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深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关键

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加深对难句的理解,形象感知胡杨的精神。 教学准备

插图、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在茫茫的大沙漠,有一种古老的树种,已经顽强地生存了一亿三千万年,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那就是胡杨,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西风胡杨》一课。(板书:光荣历史:沙漠里最古老的树种)

(一)、复习引入: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生回答特点,板书:可歌可泣的性格:最坚韧 最无私 最悲壮)

(二)、课文是怎样体现胡杨的这些特点的?你知道这种写作方法叫什么吗?(总——分)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定两个小组朗读

5、6自然段。

2、自主学习这个段落,出示学习提纲。(幻灯片8)

3、讨论交流。

4、反馈

A、你知道在西域这些地方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吗?它原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幻灯片

9、10)

B、你知道胡杨哭泣的原因是什么吗?(出示幻灯片11)你从胡杨的哭泣中体会到了什么?

C、“奋勇杀敌”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D、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胡杨的什么精神?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学生朗读出示的句子。

2、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3、理解句子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A、“孑然凄立”是什么意思?

B、“祈求”是什么意思?我祈求什么? C、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话。

4、“战士”指谁?为什么叫它们战士?

5、“伤者”又指谁?我的心情怎样?

6、“我”坚信什么?请用笔划下来。你从划线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7、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许许多多的人走进了沙漠,开始治理沙漠。我们相信,胡杨的明天会更好。(出示幻灯片13) 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再次走进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时,我们将会听见无数声音在高喊:“我们是胡杨!我们是快乐的胡杨!”(出示幻灯片14)

三、总结与拓展

1、胡杨美吗?

2、胡杨具有哪些精神?胡杨的什么精神最令你感动?

3、胡杨的美,无与伦比;胡杨的精神,感天动地;胡杨的品格,顽强坚韧。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在大家的心中播下胡杨的种子,让我们和胡杨一起守卫着祖国的土地,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有一首歌,是老师的最爱,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播放歌曲《金色的胡杨》)

4、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对胡杨的敬佩之情一定油然而生,因为他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他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而且,我们感动的同时,也一定会十分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么做呢?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西风胡杨

光荣历史:沙漠里最古老的树种 可歌可泣的性格:最坚韧

最无私

最悲壮 难以抹去的伤痛:河水在骤减

胡杨在流泪 发自肺腑的呼声:祈求上苍带来雨水

祈求胡杨再坚持一会儿

祈求人们关注环境

推荐第3篇:西风胡杨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学情分析:

首先,五年级学生已熟练掌握了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学习方法;其次,学生已经养成了“批注式阅读”的学习习惯,能够圈点批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另外,学生具备了读写结合的能力,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感想付诸笔端。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丰富的图片资源、开放式的网络资源、形式多样的批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进而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归纳课文的写作方法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3、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记住本课生字新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教学资源: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像引入,初读感知

人生的历程,其意义不只是生命的流逝,更在于要从生命的长河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前不久,老师看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散文,是写一种生长在沙漠中的生命。(出示胡杨图片),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就是潘岳笔下的《西风胡杨》。今天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相信同学们阅读之后对你的人生更添一份审视!。(出示视频)

1、同学们想不想现在就来读一下课文?请大家打开“美文共赏”栏目里的《西风胡杨》课文(节选),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思考:胡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

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指名回答:可以用文中的几个词或几句话来概括。(坚忍、无私,包容,悲壮等)

3、教师小结: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一段激昂的音乐中欣赏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使学生对胡杨有了一些整体的感知,轻松的课前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读共赏,精读延伸

1、身处茫茫大漠的胡杨在作者笔下是那样的坚忍、无私、包容和悲壮。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胡杨的这些性格特点?请同学们找出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

2、你能就文中的这句话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或问题吗?指名交流,共同赏析。

3、对于这样的一种树,你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喜爱、尊敬、折服、惋惜……)

4、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胡杨吗?请同学们自主选择阅读“美文共赏”栏目中的资料,四分钟后向大家汇报你的学习收获。(有随感——“胡杨撼无声”、胡杨兄妹、胡杨生物特性、胡杨林的消退、又见胡杨、胡杨凯歌)

5、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口头叙述或在网站的留言板里直接留言均可。)

6、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多好呀!中华大地上,……撑起整个江河大川。(指名一学生读。)

7、学到这儿,同学们还觉得作者潘岳仅仅是在写胡杨这种树吗?在中华大地上,有没有像胡杨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呢?请大家阅读“走近人物”里的资料。(任长霞、徐本禹、袁隆平、中国女排、白礼芳)

8、学生浏览“走近人物”的资料。

9、交流汇报:你发现这些人和胡杨有何相似?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有关词语以及有关句子,让学生在读中进行感悟和想象,体会胡杨之最,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赞美,还用身边的人和胡杨作对比,学习了这部分内容的写法,为学生今后的作文打下基础。)

(三)品读移情,感情升华

1、教师范读:此时,看到这一大片枯杨(出示图片),我除了感动、悲伤之外,更多的是敬重!文中最后部分的一段文字最能表达老师此刻的心情。“我站在这孑然……,我是胡杨。”(引导学生齐读)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2、教师谈话:读着这段文字,让我又想起了司马迁、李时珍、哥白尼、居里夫人等等!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是老师自己的阅读感受。

3、自由朗读: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最打动你的一段文字或几句话,选择合适的图片和音乐,有感情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悟。(深情地读、憧憬地读、凄怆地读、激昂地读、轻柔地读、你还想怎么读?

4、学生范读:教师请学生推荐几名的学生到前面示范朗读(配图、配乐),并引导学生评价。(学生对朗读设计缘由的阐述很重要,通过叙述加深对自己全文的理解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

5、教师板书:谁能猜透其中的意蕴?一开始学生的回答很一般,如十字架、一滴水,一滴泪,继而我再启发思考,就有学生回答:胡杨的死而不朽的气节,地球的最后一滴水、胡杨的伤心泪、胡杨的无奈的泪、上苍的泪、我的泪,也有一个同学说那不是泪,而是血,胡杨为人类奉献的最后一滴血!同学们的发言多精彩呀……)

(设计意图:“品词句——谈感受——指导朗读”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升华情感,感受胡杨的生存环境,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还指导写作方法。)

(四)全课小结

是呀,这就是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追求的一种人生吗?一花一草,一叶一菩提,胡杨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了,我们对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了敬佩之情,因为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它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可是,作者为什么而担心?胡杨的的命运将会有怎样的遭遇呢?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我们下节课再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美,让学生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推荐第4篇:西风胡杨

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

《西风胡杨》说课稿

自贡汇东实验学校 丁雪莲

一篇《西风胡杨》让人震撼、让人动容。我今天要给各位介绍的就是S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西风胡杨》。 教材分析:

(一)、内容:

它是一篇感物言志的散文,作者以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以及赞美,表达了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二)、教材位置和编排意图:

《西风胡杨》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仸。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大纲、教材内容及学情等方面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方面: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四)、教学重难点:

钻研教材后结合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的重难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是本课的重点;

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但对一些含义深刻的课文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时不能入情入境,理解还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所以我们需要借助想象和重点词语的挖掘让学生充分领会文章的情感。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以读促讲,读中悟情法。

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合作交流法和抓关键词、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学前准备:

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课前推荐孩子们阅读《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沙原隐患》两篇文章,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查阅资料了解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的知识,了解胡杨的生存环境。

教学程序:

我将本课时划分为四个环节:

(一)、赏胡杨形之美——直观感知,揭示课题(5分钟) (二)、品胡杨神之韵——探究文本,品味语言(16分钟) (三)、殇胡杨情之悲——感悟真情,突出环保(13分钟) (四)、赞胡杨志之坚——回归课题,升华情感。(6分钟) 主要环节:

一、赏胡杨形之美——直观感知,揭示课题(学习第1自然段)

上课伊始,伴随着苍凉悲壮的音乐,我和孩子们一起回顾胡杨的形象(课件展示),并深情描述:“有一种树,它只生在沙漠,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它就是胡杨。”孩子们在欣赏了胡杨的外形之美后,我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理念:这个环节我根据直观性原则,用语言和图片直观呈现胡杨之美,奠定情感基调。】

二、品胡杨神之韵——探究文本,品味语言 (学习第2——4自然段)

1、抓住整体,了解特点。

进入新课后,我启发学生:胡杨的美仅仅是因为它挺拔的身姿和亮丽的色彩吗?让我们走进胡杨的内心世界。文中哪些词语概括出了胡杨的品格?孩子们快速阅读课文2—4自然段后,概括出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我则板书出胡杨的三个特点(板书:坚韧、无私、悲壮)。

2、品读美文,自主感悟。

了解了胡杨的主要特点,我提出:“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孩子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反复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勾画,在读中反 2

复揣摩它们的意思。

【理念:《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交流点拨,领略精神。

在充分品读了课文的2—4自然段后,我让孩子们交流阅读感受,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的这一特点。我则对体现胡杨特点的几个重点句作如下点拨:

①点拨“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这两句,我让孩子们抓住 “挡在”、“不在乎”,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

②点拨“它们生前为保卫……”一句。在孩子们理解了“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孩子们:胡杨“生前”是为了什么而“战斗”?为什么“死后仍坚定地挺立着”?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到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最后一滴血的悲壮。

【理念:本环节在把握了胡杨特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胡杨精神进行品味,然后在交流中点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殇胡杨情之悲——感悟真情,突出环保(学习5——7自然段)

1、追忆胡杨林的过去。

我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学习第5自然段,了解胡杨曾孕育了西域的文明以及后来水和文明一同消失的原因,从而过渡到“感叹胡杨的苦难”。

2、感叹胡杨的苦难。

细细品读课文5—7自然段后,孩子们的表情可能变得严肃,有的凝重,有的愤怒,有的悲哀……这时,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品出了什么味道?孩子们也许会说:从“两千年前胡杨繁盛,孕育出西域文明……”品味出甜甜的味道;从“胡杨也有哭的时候……”品出咸咸的味道;从“它们想求人类……”这一句品出酸酸的味道;从“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这句话品出辣辣的 3

味道;从“我怕……我担心……”这一句品出苦苦的味道……整个过程,我在一旁静静地倾听,放手让孩子们说出不同的感受,再引导孩子们读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环节我根据语文学科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一理念来设计。】

3、理解作者的祈求。

点拨句子:(课件展示)“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哪怕就三天。”点拨这个句子时,我抓住三个“祈求”,(板书:祈求)让学生结合相关阅读进行讨论:为什么作者要反复“祈求”?这三个“祈求”背后又饱含着怎样的情感呢?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们继续祈求,我们还会祈求些什么呢?孩子们可能会祈求上游的人们不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祈求人们把上苍赐给胡杨的一点点水留下;祈求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用生命呵护过他们祖祖辈辈的胡杨……这样激起了学生对胡杨的同情,唤起对环保的关注,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我再通过“抽生读—评价—齐读—引读”等多种方式读出这种情感。

【理念:这个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突破了文章的难点,渗透了德育,紧扣环保主题。】

四、赞胡杨志之坚——回归课题,升华情感(学习第8自然段)

1、回归课题。

这时我带着孩子们解决第一课时提出的疑问:课文为何要以“西风胡杨”为题?(用红色凸显“西风”)孩子们很容易联系课文内容,抓住“烈烈西风”、“摧肝裂胆”等重点词语,体会出胡杨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为人类作贡献。

2、升华情感。

最后,为了把孩子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设计了这样推波助澜的引读方式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课件展示)

我深情引读: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炎炎烈日下(漫漫黄沙中、清冷月色下、烈烈西风中),有无数的声音回答: (生读)我们是胡杨! 随着学生的不断加入,气势逐步浩大,情绪更加激昂,最后全班加入其中,把整节课推向最高潮。从而体会到胡杨生命的坚强,体会到胡杨铮铮的傲骨,体 4

会到作者对胡杨由衷的赞美。

【理念:本环节我依据课标中对朗读的要求,让学生的情感在激昂的诵读中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在学习“品胡杨神之韵”时,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板书了“坚韧”、“无私”、“悲壮”的特点,学习“殇胡杨情之悲”时,我板书了三个“祈求”,回归课题时用红色突显“西风”。最后,我用一棵胡杨树的简笔画将课题和特点串连起来,三颗雨滴寓意“上天的泪、胡杨的泪以及人类怜悯的泪”。此设计直观形象,紧扣课文的重难点,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教学评价:

本课时的四个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学中重视情境的创设和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自主感悟。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重视课前资料搜集和阅读铺垫,帮助理解胡杨精神,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推荐第5篇:西风胡杨

西风胡杨(教学实录)

感受到人类对环境无止境的破坏,而与胡杨的无私的相比,人类是多么的自私等。我不知是自己启发不当,还是学生启而不发。

西风胡杨 【教材分析】 《西风胡杨》是s 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本篇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让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所要揭示的道理、表达的感情。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胡杨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运用本课15 个一类字,认读10 个二类字,读准 “坚韧、炙热、摧肝裂胆、不朽、身躯、拓荒、蒸熬、骤减、围垦、祈求、无私、悲壮、怜悯、饱食终日”等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第

2、

3、4 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3.联系关键词语“坚韧”、“无私”、“悲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4.学习课文介绍胡杨特点的表达方法。

5.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2 在学生自主、合作,教师引领、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解惑能力、理解感悟能力,并将各种学习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体会作者对胡杨热爱、赞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及建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准备】

1.搜集胡杨的图片制成教学课件。

2.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胡杨的有关资料,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现在,老师将第 1 自然段读一遍(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你了解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生1:胡杨是最古老的树种。

生2: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全世界最大的胡杨林。

师:从“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

十、三千八百平方千米„„”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

生:我了解到了沙漠的辽阔。

生:我了解到了胡杨林的广袤。 师:同学们,一起将最后一句话读一下。

生:(齐读) 师:一边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胡杨林,二者相互映衬,更加凸显出胡杨林的„„

生:胡杨林的生命力顽强。

师:是啊,由这里我们知道了胡杨的古老与胡杨林的广袤。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

2、

3、4 自然段。

生:(默读)

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7 生:我了解到胡杨有三个特点: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

师: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了“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出示课件)

生 1:“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说明胡杨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

师:说的很好,胡杨就是在沙漠的恶劣环境中成长的,这更加显现出了它的什么?

生1:生命力顽强。

师: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生2:“他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师:棒极了!(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一起将这句话读一下,一起感知胡杨的无私。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读出了胡杨无私的精神。我们是不是要向它学习这种高尚的品质呢?

生(齐):是

师: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呢?

生3:“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战斗到最后一刻、坚定地挺立着”。写出了胡杨的悲壮、无畏、坚定。

师:是啊,就是这里(出示课件)。

作者把胡杨比作英勇无畏的战士,生前他们战风沙、抗炙热、斗严寒,为阻挡沙漠撑起一面屏障,死后依然坚定地挺立着。

师:请同学们再将这3 个自然段快速的读一遍,看一下这3 段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快速阅读)

师:有发现的同学吗?请举手回答。 8

生1:老师,我发现,

2、

3、4 段写法相同。

师:你可真厉害,能走出课文,思考作者如何表达,你说说,怎么“相同”?

生1:这几段的开头,作者就说出胡杨的特点。

师:这叫什么?

生1:总写。 生2:总起句。

师:(指着生1)后面呢?

生:后面就具体写出它的特点!

师:你可真会读书,用心读书,用心发现!(面向全班同学)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齐)先总后分。

师:对!也叫“先概括后具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胡杨是怎样的树?

生1:胡杨既耐炙热又耐严寒,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是坚韧的树。

生2:胡杨能阻挡风沙,保护环境,是无私的树。

生3: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

师:是啊!(出示课件)胡杨既耐炙热又耐严寒,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是生命力极强的树;胡杨能阻挡风沙,保护环境,是无私的树;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是否想对胡杨说些什么呢?

生:胡杨你太棒了,我要向你学习这种坚韧、无私、悲壮的精神,在以后的学习中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学习。

师:说的棒极了!我们难道不应该对胡杨这种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吗? 生:(齐)应该。

9 师:是啊!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更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

五、课后作业

师:课下的时候,请同学们将本课的生字写会,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及背诵

2、

3、4 自然段中的一段。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生字的听写、段落的背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过程】

一、检查掌握,引入新课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现在,请同学们将练习本准备好,我们来听写一下本节课的生字。

生:(听写)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一下,将错误之处认真修改。

生:(小组检查、订正修改) 师:哪位同学来背诵一下第2 自然段?

生1:背诵 10

师:哪位同学来背诵一下第3 自然段?

生2:背诵

师:哪位同学来背诵一下第4 自然段?

生3:背诵

师:3 位同学的背诵都很棒,如果能将感情融入进去就更好了。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胡杨的哪些知识?

生1: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最古老的树种,塔里木胡杨林是世界上第一大胡杨林。

生2:胡杨是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树。

师: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分析余下的部分,更深入地了解课文主旨。

二、关注胡杨,唤醒良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将第

5、6 自然段读一遍。(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没有想问的呢?

生:有 师:谁来说一下?

生1:胡杨怎么会流泪,为谁流泪?

师:是啊,奇怪,树——怎么会流泪呢?又为谁流泪呢?

生2:胡杨为什么哭泣?

师:看来,大家对“胡杨的哭泣”来了兴趣。问题靠谁解决?要老师告诉你们吗?

生:我们要自己解决! 师:哦,要自力更生。说说怎么个解决法? 生1:读书。

11 生2:问问作者

生3:问问胡杨。

师:好,咱们赶紧读书,问问作者,问问胡杨。

生:(阅读,找答案)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1:因为胡杨想起了过去,所以胡杨哭泣。

师:是想起了过去的伤心事,哭了?

生1:是过去的美好,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

师:你不仅说的好,从你的读中,我们也听出了过去的美好。

生1:(接着读)但是,拓荒与征战,是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师:你来小结一下,胡杨为什么哭泣?

生1:想着过去的美好,看到今天的悲惨,所以哭泣!

师:很好。还有哪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2:因为胡杨想祈求人类将水留下,所以它哭了。(读)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师:胡杨的“祈盼”,你也知道了,你真细心。

师:(深情朗读)“我看到塔里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我们分析一下:这里的“我”,会是谁呢?

生:是作者。

师:准确。但是,我更愿意把他当作“胡杨”,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因为“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所以„„

生:(齐)我哭了!

师:因为“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所以

生:(齐)我哭了!

师:所以,胡杨的哭泣,为自己的过去与现在!也为人类的 12 生1:人类的无知而哭泣!

生2:人类的自私而哭泣!

生3:只为自己眼前利益着想,不为环境考虑的种种做法而哭泣!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人类只见到眼前的利益,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人类该醒悟了,我们今后该怎么做,胡杨才不会哭泣?

生1:不再拦水造坝,不再围垦开发。

生2:节约用水,给胡杨留下生存的水!

生3:人类不用水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少用一点,留一点给胡杨。 师:棒极了,每位同学的发言都很精彩。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7 自然段,看看你能读出什么问题(出示课件)。 生:作者连用三个“祈求”到底在祈求什么?

师:就文中“祈求”二字,问作者,你是问内容。来,咱们一起读出来。

生1:(齐读)“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

师:(问生1)知道了吗?作者祈求什么?

生1:知道了,向上苍祈求降下雨水,向胡杨祈求坚持,向人类祈求关心、关注。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现在,咱们走出课本思考,作者祈求上苍,有用吗?请你想想沙漠残酷的生活环境;

生:(齐)没用!

师:作者祈求胡杨,有用吗?胡杨的命运可是被人类掌控;

生:(齐)没用!

师:所以,作者祈求人类,那么我们可以为胡杨做点什么呢?

生1:我们要节约用水。

生2:我们要关注胡杨的生存环境。

生3:关注胡杨的生存环境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13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关注胡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这世界,不仅是人类的,是生活在这世界的所有物种的世界,一句话,我们得增强什么?

生:(齐)环保意识。 师: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生2:作者坚信的是什么?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

。 生:(齐读)

师:(问生2)你知道作者坚信的是什么了吗?

生2:坚信胡杨生命力的顽强,坚信胡杨精神永存。

师:回答的棒极了!

师:现在,请大家一块将第8 自然段读一遍(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这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生2:是什么句式?

生3: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师:哪位同学能解答这些问题呢?

生1:本段运用了设问的句式。

生2:篇末点题。

生3:作者再次赞美了胡杨的高尚品质。

师:每位同学的回答都很精彩。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课题为什么叫“西风胡杨”了吧,“西风”代表的是什么呢?

生:“西风”是指胡杨恶劣的生活环境!

14 师:很好,回答的很正确。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师:通过这两个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对胡杨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它们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它们这些优秀的品质。 师:此外,感动之余,我们也应该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

生1:我会停止拦水造坝、围垦开发,留给胡杨一片良好的生存环境。

生2:我会节约用水,让胡杨有充足的水源。

生3:我会呼吁人们来看看沙漠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一起来关注胡杨,关注大自然的命运。

师:每位同学做的都很好,老师忠心的希望全人类都能对胡杨、对大自然多一份关注、多一份爱护。

四、课后作业

师:在课下的时候请同学们富有感情的再次去朗读课文,读出句子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写一篇有关胡杨的短文(诗歌亦可)。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推荐第6篇:西风胡杨

西风胡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

2.学习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使学生对西风胡杨有更形象的认识。

3.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教学重点】

体会西风胡杨的特点。 【教学难点】

领悟西风胡杨的精神内涵。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在茫茫的大漠中,当风沙袭来时,河流退却了,人群远去了,连那雄伟的城堡也被吞没了,然而,有这样一个绿色的小精灵,它用不屈的精神和沙漠抗争,与风暴舞动,这就是胡杨。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指名读课题。

二、初识胡杨,了解胡杨生存环境。

1.出示胡杨图片以及胡杨生存环境简介。

2.指名读一读。

3.出示:胡杨,秋天最美的树……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什么?

三、深入学文,感悟胡杨品格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胡杨的哪些特点?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胡杨的这些特点?(

2、

3、4自然段) 3.默读赞美胡杨之最的

2、

3、4自然段。

提示:想想每段写了什么?勾画出让你感动的一词一句,批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胡杨的特点的?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胡杨的坚韧。

(1)师生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胡杨的坚韧?

(2)联系实际理解二十米的根有多深,(教室大约高三米,胡杨的根茎大约7层楼高)零上四十度的炙热和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是什么样的滋味?

(3)教师小结:尽管沙漠缺少泥土和水,但是胡杨不怕;尽管沙漠夏天炙热,冬天严寒,又有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和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但是胡杨不怕。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4)将自己当成最坚韧的胡杨,自豪地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二)出示: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而将这催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1)指名读文。

(2)讨论交流:为什么说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3)胡杨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一样冲锋在前,像屏障一样挡住了风沙,才有了身后我们这些城市的繁华、乡村的兴旺、有了山清水秀的美景,有了芸芸众生安然的生活,但芸芸众生并不知道胡杨,更不了解胡杨为我们做的一切,胡杨在乎吗?它仍然义无反顾地挡在风沙前面。它们将什么让给了别人?将什么留给了自己?

(4)多么无私的胡杨树啊,请你赞美一下胡杨。

(5)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三)出示: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1)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胡杨的悲壮?

(2)胡杨生前为谁而战,为了保护谁?死后仍坚定的挺立又是为了什么?

(3)教师引读:因为至爱脚下这片热土,所以胡杨——(生接“生下来千年不死”);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所以胡杨——(生接“死后千年不倒”);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所以胡杨——(生接“倒下去千年不朽”)。不管生前还是死后,胡杨面对的都是炙热和严寒,是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是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

(4)不死的、不倒的、不朽的是什么?(胡杨的精神)

(5)作者说胡杨是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树,从这样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作者对胡杨怎样的感情呢?(赞美)

(6)看着这衰败的胡杨林,是硝烟未尽的战场,这些倒而不朽的胡杨,是烈士的骸骨栩栩如生,学到这儿,胡杨在你的心目中还仅仅是一种树吗?在你的心中胡杨是什么?(英雄、男儿、母亲、战士……)

四、关注胡杨,唤醒良知

(一)深入对话,关注胡杨

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英雄的胡杨、这坚韧、无私、悲壮的战士却哭了,他们为什么流泪呢?

1.自主阅读

5、6自然段,找出答案。

2.胡杨为什么哭?

3.胡杨的眼泪我们看到了,作者看到了,可上游的人们没有看到,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破坏沙漠的生态环境。(近30年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增加,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水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二)深入对话,关注胡杨

听到这一切,作者祈求什么?

1.生一齐接读“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作者到底着祈求什么?

3.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厉的胡杨林,我们继续祈求,祈求……

4.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作者无比心痛。他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然而我不会哭,我坚信——(生接读“胡杨还在……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5.思考:苍天的眼睛是什么?(良知、责任)

6.我祈求胡杨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相信胡杨能够坚持,“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生接读“我们是胡杨!”)指数名学生接读“我们是胡杨!”

四、赞美胡杨,延续精神

这就是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面对胡杨,我们感到了自身的狭隘与渺小,面对胡杨,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面对胡杨,有人唱歌赞美她,有人写诗赞美她,我们来读一首诗《壮士豪情》

零上四十度的炙热

你青翠挺拔

零下四十度的严寒

你铁骨铮铮

霜风击倒倔强的身躯

你挣扎着爬起

沙尘掩盖遒劲的四肢

你奋力撑出

虽断臂折腰

你依然顶天立地

……

你是大漠的壮士

面对胡杨,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抒写,集体交流。

让我们从心底留住胡杨,走近胡杨、做一棵顶天立地的胡杨吧!

推荐第7篇:西风胡杨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广东韶关实验小学 陈辉银 【教学目标】

1.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4.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作者以胡杨的生长环境开篇;颂赞了胡杨的精神品质;联系胡杨的过去和现状遭遇,警示人们关注环境问题,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感受品格

(一)借助媒体,了解胡杨生存环境。

1、欣赏图片(胡杨由盛转衰落,沙漠孤独守望的情景)师解说: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这是一个风沙主宰的世界。极度的干旱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地球上最荒凉的角落。胡杨却以自己的方式在这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一个曾经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海边的树种,当烈日把沧海变成沙漠,当风让沙漠一天天长大,它仍然在沙丘间守望。在漫长的风和水的争夺过程中,当河流消失,当风沙湮没,当人类放弃家园,胡杨仍然执著地守候着生命最后的希望。这就是胡杨的生存环境,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介绍。

2、出示:“胡杨,秋天最美的树„„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3、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

(悠久历史——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关键词:一亿三千万年前

生长环境——主要在塔里木;关键词:主要、全世界百分之九十)

4、思考:“一边„„一边„„”句子内容说明什么?

(胡杨生长环境的恶劣,侧面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

(二)学习2-4段

1、自由朗读课文2-4段,想一想胡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把你想到的批注在书上。(坚韧、无私、悲壮)

2、方法指导:找每段话的中心句。

3、出示: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1)、指名读,思考:胡杨林不怕炙热和严寒的原因是什么?(根深达二十米)

(2)、零上四十度和零下四十度是什么样的滋味,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列数字,说明胡杨的生长环境恶劣,生命力顽强)师补充介绍:夏季沙漠的地表温度最高可达零上八十度,胡杨为减少水分蒸发变种,树干下面长柳树叶子,树冠长杨树叶子。为了寻找泥土和水源,不但长出深达二十米的垂直根,还长出了像网一样蔓延几十平方米的水平根。

(3)、“虚浮漂移的流沙、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透过这些词语中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景象?(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

(4)、教师引读:尽管沙漠缺少泥土和水,但是胡杨不怕——

生接“胡杨的根茎很长,„„„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4、出示:“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而将这催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1)、同桌互读这段话,合作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自由提问,学生互助解答,重点理解“芸芸众生、浮华虚名、稍纵即逝、摧肝裂胆”。 (3)、“他们将„„风沙留给自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把胡杨和其他花草对比,突出胡杨的无私和默默奉献精神。) (4)、指导朗读(男女对读):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5、出示:“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1)、请三位同学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胡杨的悲壮?

(2)、胡杨真的生下来千年不死吗?为什么胡杨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 (3)、不死的、不倒的、不朽的是什么?(胡杨的精神) (4)、教师引读:因为至爱脚下这片热土,所以胡杨„„。

(5)、正是胡杨的种种精神引来多少文人志士对他的关注(欣赏水调歌头*沙漠胡杨)

三、拓展写法

(1)同学们学到这里,胡杨在你的心目中仅仅是一颗树吗?在你的心中胡杨是什么?(英雄、医生、老师、母亲、战士„„)

(2)这种表面写树实际写人的方法叫什么?(借物喻人)

(3)回顾2—4段,你们发现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总——分)

四、总结升华

(1)胡杨就是英雄,勇士,让我们带着对胡杨的敬佩之情齐读课文2-4段

(2)胡杨是秋天最美、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树,有句俗语这样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英雄的胡杨、这坚韧、无私、悲壮的战士却哭了,他们为什么流泪呢?留待我们下节课继续深入挖掘。

五、作业:

1、从2-4段选一段背诵;

2、完成黄冈

六、下课:

七、板书设计

9 西风胡杨

坚韧

勇士

无私

战士

英雄

悲壮

壮士

(借物喻人) 热爱、赞美

推荐第8篇:西风胡杨

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9、西风胡杨

【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抓住“两个板块”,体会两种情感。一是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沙漠神树”的赞美;二是学习“胡杨之悲”部分,体会作者对“沙漠神树”的同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运用本课15 个一类字,认读10 个二类字,读准 “坚韧、炙热、摧肝裂胆、不朽、身躯、拓荒、蒸熬、骤减、围垦、祈求、无私、悲壮、怜悯、饱食终日”等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第

2、

3、4 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3.联系关键词语“坚韧”、“无私”、“悲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4.学习课文介绍胡杨特点的表达方法。

5.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2 在学生自主、合作,教师引领、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解惑能力、理解感悟能力,并将各种学习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体会作者对胡杨热爱、赞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及建立环保意识。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3.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让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所要揭示的道理、表达的感情。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胡杨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学前准备 1.搜集胡杨的资料。(师生)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 学 过 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胡杨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对胡杨的认识。

2.导入(出示胡杨图片))有一种树,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他就是胡杨,它就是生活在沙漠中、生活在烈烈西风中的胡杨。(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1)自学字词。

(2)用文中的话概括作者对胡杨的认识。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再读课文,思考:胡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树?

教师小结:最美、坚韧、无私、悲壮。 3.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3.自主画出相关句子,并交流。

三、理清层次

1.指名分段连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将四部分内容相连,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胡杨是最古老的树种。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赞扬胡杨是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树。

第三部分(第

5、6自然段):写胡杨孕育了西域文明。

第四部分(第

7、8自然段):写“我”的希望和信心。

四、课堂练习

1.胡杨是________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__________。2.看拼音,写词语。 jiān rèn shēn qū ( ) ( ) zī rùn zhēn gáo ( ) ( ) 3.填空。

胡杨是最___________的树,最____________的树,最___________的树。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1.抄写字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学习重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可我们了解到胡杨是一种最古老、最美的树。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新疆的塔里木,走进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板书课题)

(一) 感受最美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从这连个面积数据之间的对比可以体会到什么呢?

3、出示秋天的胡杨的图片。问:给你什么感觉?美在哪里? (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西风胡杨”的赞美)

(二) 感受坚韧

一、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

1 胡杨在你眼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树? 2 胡杨的那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 3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边读边体味

二、交流学习(学生交流解决自学1) (

1、生命力强

2、谦虚不求名利

3、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 同学们你们说的真棒,那么用课本上的话来说胡杨的那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解决自学2)

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 (全班交流)

(1) “它能在( )的炙热中耸立,能在( )的严寒中挺拔,不怕( )的( ),不怕( )的( )。 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所填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交流)

孩子们让我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指导朗读

(2) “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自己。” 胡杨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一样冲锋在前,像屏障一样挡住了风沙,才有了身后我们这些城市的繁华、乡村的兴旺、有了山清水秀的美景 ,有了芸芸众生安然的生活,但芸芸众生并不知道胡杨,更不了解胡杨为我们做的一切,胡杨在乎吗?它仍然义无反顾地挡在风沙前面。它们将什么让给了别人?将什么留给了自己?这一留就留出了胡杨的无私。把心中对胡杨的敬佩赞美读出来。(指导朗读) (3)“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

胡杨生一千年,死一千年,倒下去一千年,一共是----三千年,时间长不长?生命力顽强不顽强?这就是最悲壮的树!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悲壮。

引读:因为至爱脚下这片热土,所以胡杨——(生接“生下来千年不死”) ;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所以胡杨——(生接“死后千年不倒”);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所以胡杨——(生接“倒下去千年不朽”)。 生齐读三个千年

(三) 感受无私

1、这就是胡杨,这就是最坚韧的胡杨,它不仅坚韧,而且还是最无私的树。谁来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胡杨身前是什么?身后又是什么?这里作者连用四个是,要读得一气呵成。范读指导。

3、胡杨都不在乎什么呢?连续用几个“不在乎”来说。出示:它们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

4、在你的眼中,还有哪些植物也是无私的?也用这个句式说说它不在乎什么。

5、还有许多人也是无私的,你想起来谁?那些地震中为了学生勇于献身的老师们,他们在那一刻不在乎什么呢?也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6、他们不正像那无私的胡杨吗?引读: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留给了自己。

7、胡杨留给自己的仅仅是风沙吗?联系上一段的内容说一说。出示:它将(

)留给了自己,它将(

)留给了自己,它将(

)留给了自己,它将(

)留给了自己。

(四) 感受悲壮

出示课件播放视频感受胡杨悲壮之美。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 孩子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 (出示课件)品读5---8自然段,品出了什么味道,心中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从“两千年前胡杨繁盛,孕育出西域文明”品味出甜甜的味道; 从“胡杨也有哭的时候„„”品出咸咸的味道; 从“他们想求人类„„”这一句品出酸酸的味道;

从“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这句话品出辣辣的味道 从“我怕„„我担心„„”这一句品出苦苦的味道 师:“我”担心那些上游的人们会忘记了胡杨曾经为那里的祖祖辈辈作出的贡献;“我”担心曾经受到过胡杨呵护的人们的子孙,会失去胡杨的呵护,生活在荒漠残城之中。

(出示课件)讨论: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眼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 (1)说说“祈求”是什么意思? (2)作者为什么而祈求?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交流

师: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们继续祈求,祈求„„ 让我们一起祈求吧!(齐读)

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作者无比心痛。他想哭,所有有良知的人们都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想让更多的人在这片胡杨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作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们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我坚信——(生接读“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反复接读这句话。

因为有了坚信,有了希望,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终于有一天,我们又会看到大片大片葱郁的生机勃勃的胡杨林。 指名读最后一段,其他接读“我们是胡杨!”

(五)赞美胡杨,延续精神

师:同学们,这就是胡杨,这就是烈烈西风中的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胡杨,有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胡杨,有奋斗,拼搏精神的胡杨,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胡杨的命运,关注大自然,让我们再次领略胡杨的精神。(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

三、四自然段。

2、面对胡杨的生存状态,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推荐第9篇:西风胡杨

它就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西风胡杨》,也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首先我为大家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教材分析:

(一)、内容: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专题,《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

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学重难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理念为指导,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

1.,I

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抓住“两个版块”,体会两种情感。一是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沙漠神树”的赞美,二是学习“胡杨之悲”部分,体会作者对“沙漠神树”的同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直观感悟,揭示课题

上课开始,伴随着撼动人心的《命运交响曲》,我给孩子们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课件展示),然后缓缓导入:“孩子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他们是生活在沙漠上最古老的树种。”这个环节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胡杨在茫茫沙海中倔强挺立地姿态,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胡杨的印象,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孩子们凭借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探究文本,品味语言,读中领略胡杨之“最”。进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有指向性地快速通读课文。找到课文的

2、

3、4自然段,概括出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孩子们汇报时我相机就板书出胡杨的三个特点(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这个版块作者用睿智的语言,生动的笔触对胡杨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胡杨由衷的赞美之情。针对这段文字的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首先,我给孩子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反复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欣赏,边读边勾画能反应胡杨特点的重点词句,在读中反复揣摩它们的意思。

2、品词句,领略胡杨精神。在孩子们充分品读了课文的2—4自然段后,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时课堂上可能会生成两种情况:也许孩子们感悟颇多,都跃跃欲试,交流很顺利,也许交流的孩子寥寥无几,这时,我会带着孩子们先领悟一个句子,等领悟方法后,再让他们走进课文,读中感悟。他们可能会感悟到:“胡杨能在沙漠、盐碱地中生存,生命力很强。”“胡杨很谦虚,不和别的植物争名夺利。”“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下”等等,我都会给予肯定,让他们充分的交流,而我,只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发言相机点拨这样几个句子,把孩子们的学习指向深入。(指幻灯)孩子们先说到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

(一)、点拨“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这一句。先让孩子们进行这样一个句子填空(课件展示)再让他们说说从所填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 “零下40摄氏度”“侵入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再孩子们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时,我相机让孩子们观看这样几张图片,(课件展示),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观看课件,孩子们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二)、点拨“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是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这两句,先让孩子们抓住 “挡在”“身后”“不在乎” ,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

(三)、点拨“它们生前为保卫。。。。。”一句。这里的点拨是在孩子们理解了 “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

3、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在对课文的2—4自然段文本进行品味后,我再让孩子们快速浏览这三个自然段,观察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而启发孩子们领悟出作者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手法来写胡杨的三个特点。再以胡杨的第一个特点为例,引导孩子们抓住“二十几米”““零上40摄氏度” “零下40摄氏度”几个数字来体会作者采用了数字描写法表现胡杨坚韧的特点,当孩子们领悟方法后,再放手让孩子们领悟描写胡杨的无私和悲壮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个环节紧扣本单元“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训练专题,为孩子们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4、赏美图,情景交融,强化心中情感。在孩子们充分领略了胡杨精神后,我再向孩子们展示几张胡杨的图片(课件展示),当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怀着热爱、敬佩、赞美的情感欣赏胡杨,感受胡杨的时候,我配声情并茂的解说: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这一个环节,让孩子们对胡杨曾经的繁盛有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体会胡杨的遭遇埋下伏笔。

三、品读中感悟真情,体会胡杨之“悲”。

此时此刻,孩子们刚刚领略了胡杨的风采,心中满含着对它由衷的赞美,我话锋一转,进行这样的过渡:“孩子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然后让他们马上细细品读课文5—8自然段,在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品读完课文后,孩子们的表情变得严肃,有的凝重,有的愤怒,有的悲哀……这时,马上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品出了什么味道?心中有什么感觉?孩子们可能会说到:从“两千年前胡杨繁盛,孕育出西域文明”品味出甜甜的味道;从“胡杨也有哭的时候。。。。。”品出咸咸的味道;从“他们想求人类。。。。。”这一句品出酸酸的味道;从“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这句话品出辣辣的味道,从“我怕……我担心。。。。。。”这一句品出苦苦的味道。。。。。这整个过程,我都站在一旁静静地倾听,放手让孩子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只在最后点拨这一个句子: (课件展示)

点拨句子:“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哪怕就三天。”点拨这一句时,结合课后第3题,在孩子们抓住三个“祈求”,理解了每一个“祈求”所包含的不同意思后,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完成这样一道填空题:(课件展示)“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我们继续祈求,祈求……”这时,如果孩子们的发言不够积极,我会给孩子们一些启发,比如联系前面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祈求“上游的人们不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祈求“人们要节约用水,要爱护地球水资源”…….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打开了,发言也就更加踊跃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了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大自然的权力,更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四、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在感受完胡杨的崇高品格和悲惨遭遇后,再来解决孩子们第一课时提出的疑问:“课文标题为何用„西风胡杨‟”?这时,孩子们只要能联系课文中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烈烈西风、摧肝裂胆等词,说出胡杨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为人类作贡献等等我都给予肯定。最后,为了把孩子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设计了这样推波助澜式的引读方式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展示),这节课,就在孩子们充满激情与信心的回答声中结束了。

(板书设计: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在学习“胡杨之最”这个版块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了胡杨的三个特点:“坚韧”“无私”“悲壮”,学习了解“胡杨之悲”时,我板书了最能表现胡杨悲惨遭遇的三个词语“哭泣、担心、祈求”,升华情感时板书了“赞美”一词,回归课题时用红色突显出标题中的“西风”两个字。此设计既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尊敬的老师们,以上便是我对《西风胡杨》一课的教学设计,抓住了“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以读为主,让孩子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推荐第10篇:西风胡杨教案

《西风胡杨》教案

罗山县东铺镇中心校:王祯祯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段落、词句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

2、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落、词句,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方式 情境创设、合作、交流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简笔画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由谈话引入,师问学生在大自然中最喜欢哪一种植物,使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图片欣赏,汇报感受

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然后缓缓导入:“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们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喜欢胡杨的同学呢?”从而引入课文,借助形象使学生整体感知。

(三)欣赏美文,感悟品格

伴随着音乐边读边画:读完课文你知道了胡杨的哪些特点?你画出来了吗? 生整体感知后进行汇报。

(四)品词句,师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重点段落中的句子,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中,对重点语句进行评析和体会。

(五)自学悟情,感受胡杨的遭遇。

课件出示5-6段的自学提示:

1.哪句话写出了胡杨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作用? 2.胡杨为什么哭泣?

3.作者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六)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1)结合课后习题,利用课件出示重点语句,朗读体会 (2)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印象最深的段落。 (3)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自己心中的胡杨。 (4)全班朗读诗歌《壮士豪情》,再次体会胡杨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第11篇:西风胡杨龙飞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入,揭示课题。

在茫茫的大漠,当黄沙袭来时,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时,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堡也被掩埋了„„然而,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争,与风暴搏斗,它就是——胡杨。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9课《西风胡杨》。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品词析句,感悟胡杨品格

自主阅读,发现特点

1.默读课文的2/3/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扬胡杨的?找到相关句子画出来。

2.谁找到了?我们把这句话叫做这一段的中心句。

3.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段落细细研读

学习任务一:

读一读:默读课文

2、

3、4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

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胡杨的这些特点?从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画一画:画出相关句子。

写一写:试着把想法感受写在旁边。 议一议:把你的读书心得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4.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展开想象,感受品格

(1)出示: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二十米的根有多深,零上四十度的炙热和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作方法,突出了胡杨的坚韧。

胡杨能耐热、耐寒、耐碱、耐旱,说明胡杨有极强的忍耐力。这就是胡杨的坚韧。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坚韧这个词的意思?——解词坚韧:就是坚定而有忍耐力,不动摇。

下面我们就师生合作,有感情的读读这个自然段。 教师引读:尽管沙漠缺少泥土和水,但是胡杨不怕—— 生接“胡杨的根茎很长,„„并深深根植于大地。”

教师引读:尽管沙漠夏天炙热,冬天严寒,又有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和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但是胡杨不怕——

生接“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2)出示: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而将这催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小组汇报。

胡杨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一样冲锋在前,像屏障一样挡住了风沙,才有了身后我们这些城市的繁华、乡村的兴旺、有了山清水秀的美景,有了芸芸众生安然的生活,但芸芸众生并不知道胡杨,更不了解胡杨为我们做的一切,它仍然义无反顾地挡在风沙前面。它们将什么让给了别人?将什么留给了自己?

指导朗读:谁能有感情的读读这个自然段,读出它的无私,伟大? 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3)出示: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胡杨的悲壮?继续汇报

胡杨真的生下来千年不死吗?为什么胡杨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不死的、不倒的、不朽的是什么?(胡杨的精神)

教师引读:因为至爱脚下这片热土,所以胡杨——(生接“生下来千年不死”);教师引读: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所以胡杨——(生接“死后千年不倒”);教师引读: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所以胡杨——(生接“倒下去千年不朽”)。 指名读这句话。

作者把胡杨比喻成一个英勇无畏的战士,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胡杨的赞美之情和敬佩之情。谁能有感情的读读这个自然段。

(4)再看看这三段文字,你发现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学习作者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读到这儿,胡杨在你的心目中还仅仅是一种树吗?在你的心中胡杨是什么?(英雄、男儿、母亲、战士„„)

三、关注胡杨,唤醒良知

1.在历史的长河里,这最悲壮的、可歌可泣的胡杨又是怎样过来的呢? 学习任务二:自由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都读懂了什么?

自由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思考:坚韧的胡杨为什么为什么流泪?是为自己而流的吗?

指名读第5自然段。听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胡杨的数量在骤减;战争毁灭了大量的胡杨树;楼兰文明、罗布泊消失; 拦水造坝围垦开发等拓荒行为,使河流断流。沙漠化越来越严重。)

用课文中的一句来说,就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除了水和文明一同消失之外,消失的还有大片大片最美的、最坚忍的、最无私的、最悲壮的胡杨树。

2.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英雄的胡杨、这坚韧、无私、悲壮的战士却哭了,他们为什么流泪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胡杨也有哭的时候,当楼兰古城消失的时候,胡杨树在哭;当罗布泊退化成沙漠的时候,(指名由学生读)胡杨树在哭;当长达数百里的胡杨林在干渴中倒下时,(指名由学生读)胡杨树在哭;当与胡杨树朝夕相处的野生动物绝迹时,(指名由学生读)胡杨树在哭;当它保护的城市村庄遭遇沙尘暴时,(指名由学生读)胡杨树在哭„„

师:即使是如此坚强的胡杨,也有伤心落泪的时候,这不仅让人感叹,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是多么的严重。此时此刻,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

怀着伤心惋惜的心情自由练习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3.于是,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开始了祈求。

学习任务三:默读读第七自然段。思考:祈求什么意思?(恳切地希望得到)我祈求什么?为什么? 我祈求上苍、祈求胡杨、祈求人们,因为我坚信:(齐读)胡杨还在,胡杨精神还在„„ 因为有了坚信就有了希望,终有一天,我们又会看到大片大片的葱郁的生机勃勃的胡杨林。 师小结:站在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作者再也抑制不住了,对胡杨的爱,对人们的希望,对美好前景的期待,一齐喷涌而出,所有的情感畅快淋漓地表现出来。 指名配乐朗读。

四、回归全文,升华主题。

这就是胡杨,这就是西风胡杨,这就是烈烈西风中的胡杨,此刻,面对胡杨,你想对胡杨说些什么?

看着这样的胡杨,上苍也被感动了,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让我们从心底留住胡杨,走近胡杨、做一棵顶天立地的胡杨吧!

板书设计

9 西风胡杨

坚韧

勇士

无私

战士

英雄悲壮

壮士

热爱、赞美

同情、关注

第12篇:西风胡杨 说课稿

《西风胡杨》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陈**,来自**乡崇德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西风胡杨》。

教材分析:

(一)、内容: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专题,《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

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理念为指导,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重点抓住“两个版块”,体会两种情感。一是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胡杨的赞美,二是学习“胡杨之悲”部分,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同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课堂一开始先板书课题,接着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再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导入新课。

二、欣赏胡杨,感悟品格

一开始先出示课文的第一幅插图,回顾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进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的

2、

3、4自然段,概括出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特点,学生汇报时我就板书出胡杨的三个特点(板书:坚韧、无私、

悲壮)。这个版块作者用睿智的语言,生动的笔触对胡杨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胡杨由衷的赞美之情。针对这段文字的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首先,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然后让学生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反复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欣赏,边读边勾画能反应胡杨特点的重点词句,在读中反复揣摩它们的意思。

在孩子们充分品读了课文的2—4自然段后,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采用小组交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2.品词句,领略胡杨精神 (1)出示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以此抽查学生的朗读水平)

②让学生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 “零下40摄氏度”“深达二十米的垂直根”,想象体会是什么滋味,目的是体会胡杨的坚韧。

③“侵入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再孩子们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时,我相机让孩子们观看几张沙漠图片,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观看课件,孩子们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2)出示 第3自然段,“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而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先让学生默读,划出不理解的词句,(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抓住 “挡在”“身后”“不在乎” ,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

(三)出示第4自然段。在孩子们理解了 “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御风沙,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的悲壮。再引导学生思考胡杨不死、不倒、不朽的正是胡杨是精神所在。接着我再出示课本的第二幅插图(死后不倒、倒后不朽的胡杨林),再次加深学生对胡杨悲壮品格的赞美与热爱。最后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对胡杨的赞美。

(四)、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在对课文的2—4自然段文本进行品味后,我再让孩子们快速浏览这三个自然段,观察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而启发孩子们领悟出作者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手法来写胡杨的三个特点。再以胡杨的第一个特点为例,引导孩子们抓住“二十几米”“零上40摄氏度” “零下40摄氏度”几个数字来体会作者采用了数字描写法表现胡杨坚韧的特点,当孩子们领悟方法后,再放手让孩子们领悟描写胡杨的无私和悲壮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个环节紧扣本单元“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训练专题,为孩子们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三、体会胡杨之“悲”,唤醒良知、

此时此刻,学生刚刚领略了胡杨的风采,心中满含着对它由衷的赞美,我话锋一转,进行这样的过渡:“同学们,而今,如此坚韧、无私、悲壮,为着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然后让他们马上细细品读课文5—8自然段,在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品读完课文后,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品出了什么味道?心中有什么感觉? 我再和学生聊聊曾经的西域文明,并指导学生读出西域曾经的繁华。

然后回到课本看看如今的胡杨为什么哭了?引导学生理解胡杨是为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的水和文明而哭,为沙漠的未来而哭。接着让学生看看上游的人们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我相信这时学生都难以掩盖心中的悲痛。于是接着问到 那么我们能为胡杨做些什么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了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大自然的权力,更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四、升华情感。

在感受完胡杨的崇高品格和悲惨遭遇后,让学生把想对学生说的话说出来,再说说为了胡杨未来,未来我们居住环境的未来,我们该做点什么呢?这节课,就在同学们想象与议论中结束了。

(板书设计: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在学习“胡杨之最”这个版块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了胡杨的三个特点:“坚韧”“无私”“悲壮”。此设计既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尊敬的老师们,以上便是我对《西风胡杨》一课的教学设计,抓住了“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以读为主,让孩子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第13篇:西风胡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西风胡杨》,首先我为大家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的美。而这篇课文还提醒我们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

(二)内容: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英雄树”胡杨的美丽、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赞美和同情之情。

二、说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段特点以及单元编排和教材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是课文的重点,从三个“祈求”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自主、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

本篇课文不是单纯状物的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深刻思想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我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读促讲,自主感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教学理念,以“教学为服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为教学原则,紧密结合本课特点,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让学生入情境,进角色,努力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坎儿上。

五、说学法: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情积淀的四重境界。

六、说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步骤:直观感受,提示课题;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细读悟情,体会胡杨之“悲”;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一)直观感受,揭示课题

观察一些树木,说说你最喜欢那种树,为什么?再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然后缓缓导入:“同学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他们是生活在沙漠上最古老的树种。”引入课文,借助形象感知,理解学习并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

在感知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顺势质疑导读: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学生带着疑问快速阅读,从课文的

2、

3、4自然段概括出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我相机板书。为了深入探究胡杨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

首先,抛出问题:“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边读边勾画边分析,体会胡杨特点。

2、品词句,领略胡杨精神。

在孩子们充分品读了课文的1—4自然段后,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时课堂上可能他们可能会感悟到:“胡杨能在沙漠、盐碱地中生存,生命力很强。”“胡杨很谦虚,不和别的植物争名夺利。”“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下”等等,我都会给予肯定,让他们充分的交流。而我重点会随着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按照“谈感受——品析词句——指导朗读”的模式,引导描写胡杨生存环境,胡杨特点及胡杨品质的语句品析,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

3、赏美图,强化心中情感。

在学生充分领略了胡杨精神后,我再配乐展示几张胡杨的图片,当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怀着热爱、敬佩、赞美的情感欣赏胡杨,感受胡杨的时候,我配乐解说: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对胡杨曾经的繁盛有一定的了解,为体会它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

4、精读延伸,领会写作手法。

在对课文的2—4自然段文本进行品味后,我再让孩子们快速浏览这三个自然段,观察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而启发孩子们领悟出作者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手法来写胡杨的特点。再以胡杨的第二个特点为例,引导孩子们抓住“二十几米”““零上40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几个数字来体会作者采用了数字描写法表现胡杨坚韧的特点,当孩子们领悟方法后,再放手让孩子们领悟描写胡杨的无私和悲壮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个环节紧扣本单元“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训练专题,为孩子们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三)细读悟情,体会胡杨之“悲”。

(三)、品读中感悟真情,体会胡杨之“悲”。

此时此刻,孩子们刚刚领略了胡杨的风采,心中满含着对它由衷的赞美,我话锋一转,进行这样的过渡:“孩子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然后让他们马上细细品读课文5—8自然段,在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品读完课文„„这时,马上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品出了什么味道?心中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感受胡杨的“酸甜苦辣咸”的复杂体验,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和迫切。这整个过程,我都站在一旁静静地倾听,放手让孩子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只在最后点拨这一个句子:

点拨句子:“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哪怕就三天。”点拨这一句时,结合课后第3题,在孩子们抓住三个“祈求”,理解了每一个“祈求”所包含的不同意思。这时,如果孩子们的发言不够积极,我会给孩子们一些启发,比如联系前面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祈求“上游的人们不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联系我们的生活,祈求“人们要节约用水,要爱护地球水资源”„„.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打开了,发言也就更加踊跃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了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大自然的权力,更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四)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在感受完胡杨的崇高品格和悲惨遭遇后,再来解决疑问:“课文标题为何用‘西风胡杨’”?这时,孩子们只要能联系课文中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烈烈西风、摧肝裂胆等词,说出胡杨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为人类作贡献等等我都给予肯定。最后,为了把子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设计了这样推波助澜式的引读方式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节课,就在孩子们充满激情与信心的回答声中结束了。

七、说板书

西风胡杨 ——— 美丽、坚韧、无私、悲壮

赞美 保护

我 ———— 担心、哭泣、祈求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在学习“胡杨之最”这个版块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了胡杨的四个特点:“美丽、坚韧、无私、悲壮”。学习了解“胡杨之悲”时,我板书了最能表现胡杨悲惨遭遇的三个词语“哭泣、担心、祈求”。升华情感时板书了“赞美”一词。此设计既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尊敬的老师们,以上便是我对《西风胡杨》一课的教学设计,抓住了“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以读为主,让孩子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的关注。其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第14篇:西风胡杨说课稿

《西风胡杨》说课稿

罗山县东铺镇中心校:王祯祯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所说的是《西风胡杨》这一课。首先我来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一、说教材:

(一)、内容:

这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篇课文在第二单元的教材编排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旨在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既表现了它的特点与品质,更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三)目标制定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二、说教法学法

为此,我选取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本课的教学。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创设情境,对话交流,体会情感。

三、说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步骤:直观感受,提示课题;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细读悟情,体会胡杨之“悲”;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一)直观感受,整体感知

由谈话引入,师问学生在大自然中最喜欢哪一种植物,使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再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然后缓缓导入:“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们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喜欢胡杨的同学呢?”从而引入课文,借助形象使学生整体感知。

(二)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

首先,抛出问题:“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胡杨的哪些特点?”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边读边勾画边分析,体会胡杨的特点。

2、品词句,领略胡杨精神。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师生进入广泛、深入的师生对话交流。学生可能有许多个性化的理解,我都会给予肯定,我重点会随着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按照“谈感受——品析词句——指导朗读”的模式,引导描写胡杨生存环境,胡杨特点及胡杨品质的语句品析,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

3、精读延伸,领会写作手法。

学完这一部分,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小结,并归纳出先总后分、对比及拟人等写作手法技巧,紧扣本单元“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的训练专题,为学生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三)自学悟情,感受胡杨的遭遇。

文章5——6自然段描写了胡杨的悲惨遭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为途径,感受胡杨的遭遇。

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和空间交流,引导学生感受胡杨的“酸甜苦辣咸”的复杂体验,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和迫切。

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了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大自然的权力,更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四)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7—8段的学习以朗读为主,我将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和体会。在学习完全文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升华情感。最后,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自己心中的胡杨。出示诗歌《壮士豪情》,让学生们带着感情齐读。

为了把孩子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设计了多种情境的推波助澜式的引读方式读“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公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这节课,就在孩子们充满激情与信心的回答声中结束了。

四、说板书

在板书完课题后,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一棵胡杨和大漠,在学习“胡杨之最”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了胡杨的三个特点:“坚韧”“无私”“悲壮”,学习了解“胡杨之悲”时,我板书了最能表现胡杨悲惨遭遇的三个词语“哭泣、担心、祈求”,升华情感时板书了“赞美与保护”两个词。此设计既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作者环保的主张,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最后揭示主题:胡杨不倒,精神永存!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互动交流,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第15篇:西风胡杨教案

《西风胡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要求会认的1个生字。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采用“质疑——析疑——解疑”的途径学习

2、3自然段。教学重点:

采用“质疑——析疑——解疑”的途径学习

2、3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你们都见过那些树?(松树、柏树、杨树、柳树、槐树......)是的,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常见的树种。(电视展示):看,这就是胡杨。它同被称作“活化石”的银杏树一样,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古老树种。深秋的胡杨就如同枫树一样,黄的似金,红的似火。骆驼在林间悠然地散步,牧民骑着马,赶着羊群在林间穿梭。此情此景,你觉得胡杨怎样?(美丽)

今天,我们就走进一篇描写胡杨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字词。

1.屏幕展示:坚韧

炙热

不朽

身躯

滋润 蒸熬

人类

围垦

祈求

西域

耸立

赐给 根茎

摄氏度

摧肝裂胆 2.指读。

3.强调平翘舌音:耸

4.强调字形。重点:祈

三、初读感受。

1.自己读全文,说说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能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来说一说吗? 2.教师板书:坚韧、无私、悲壮。

四、精读课文。1.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声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中心句,用O标出中心词。 (2)“坚韧”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具有坚韧的特点? (3)质疑:为什么说“胡杨是坚韧的树”? (4)抓重点词句解疑。

a.引导学生抓重点词体会胡杨生长环境的恶劣。

(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侵入骨髓的盐碱、铺天盖地的黄沙。)

b.如此恶劣的生长环境中,胡杨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找出相关词语标出来。

(根茎长、穿透、寻找、深深植根)

c.小结:正因为这样,他不怕侵入骨髓的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黄沙,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

(5)有感情朗读。范读、引读、练读、指读。 2.学法总结,屏幕出示: (1)朗读后画中心句,标中心词。

(2)谈对中心词的理解。 (3)针对中心词的质疑。 (4)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解疑。 (5)感情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

重点:胡杨的“无私”体现在哪?

a.芸芸众生并不知道胡杨,更不了解胡杨为他们做的一切,可胡杨“不在乎”。

导:如果用一个成语概括胡杨无私的这个具体表现,你会用什么?(默默奉献、不求索取......)

b.把名利让给奇花异草,将猛烈无情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导:如果用一个成语概括胡杨无私的这个具体表现,你会用什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c.大家说的真好。浏览这段文字,胡杨的无私作者是用怎样的修辞方法表达出来的?(排比)

(点击课件):是......是......是......是......

让给......让给......让给......留给......d.指导朗读。

读后小结:胡杨默默奉献、不求索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无私情怀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让我们将这感人的话语深深印在脑海

中吧!(齐背)

e.上述排比句式任选一个练习说话。 4.仿写。

(1)浏览

2、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在构段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抓住特点,先总写特点,在具体表述。)

(2)下面我们到田野里去看一看,仿这种写法说说看到的情景。 (3)播放课件。 (4)学生练习说话。 (5)指定学生说,评议。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坚韧

9.西风胡杨

无私

悲壮

第16篇:西风胡杨课堂实录

《西风胡杨》上课实录

西风胡杨

【教材分析】

《西风胡杨》是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本篇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让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所要揭示的道理、表达的感情。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胡杨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运用本课15个会写字,认读10个会认字,读准“坚韧、炙热、摧肝裂胆、不朽、身躯、拓荒、蒸熬、骤减、围垦、祈求、无私、悲壮、怜悯、饱食终日”等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第

2、

3、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3.联系关键词语“坚韧”、“无私”、“悲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4.学习课文介绍胡杨特点的表达方法。

5.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在学生自主、合作,教师引领、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解惑能力、理解感悟能力,并将各种学习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体会作者对胡杨热爱、赞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及建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准备】

1.搜集胡杨的图片制成教学课件。

2.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胡杨的有关资料,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运用本课15个一类字,认读10个二类字,读准“坚韧、炙热、摧肝裂胆、不朽、身躯、拓荒、蒸熬、骤减、围垦、祈求、无私、悲壮、怜悯、饱食终日”等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及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2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工作,你们是不是完成了呢? 生:完成了。

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你所收集的关于胡杨的资料? 生1:胡杨,又称胡桐,杨柳科落叶乔木。

生2: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

生3:

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搜集的关于胡杨的图片(出示课件,展示关于胡杨的图片)。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认为胡杨是怎样的一种树?它有什么特点? 生1:不屈不挠 生2:生命力顽强 生3:美丽、坚强

生4:生存状态恶劣

师:同学们,这就是胡杨,他们同被称作“活化石”的银杏树一样,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来的古老树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描写胡杨的文章。(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师:预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存在哪些疑问呢? 生1:课题为什么是“西风胡杨”? 生2:作者在祈求什么? 生3:胡杨为什么会哭泣?

师:很好,每位同学都认真地阅读了本篇课文,有了自己的疑惑。那么这些问题到哪里寻找答案呢?

3 生:课文中寻找。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

师:对,我们需要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那么,就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下这篇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提两点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

生:(认真阅读)

师:现在,老师就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读)

师:很好,请坐。这位同学声音很洪亮、读得也很清晰。但是,有没有错误呢?哪位同学说一下?

生:“祈求”的祈应该读二声,而不是三声。 师:对,“祈求”的祈应该读二声。还有吗? 生:“根茎”的茎应该读一声,而不是四声。

师:很好,根茎”的茎应该读一声。同学们,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错误呢?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之间互相检查一下认读情况。 生:(互相检查)

师: 很好,每位同学都很积极。接下来,请大家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棒极了。

师:我们认识了字的读音,是不是还要注意一下它的书写呢?现在,请同学们将上面的词语认真地写两遍。

生:(书写)

师:完成后,请同学们小组之间,认真检查一下。

4 生:(检查)

师:同学们,哪些字出现了错误? 生:韧 氏 炙 摧 祈 域 师:(板书指导)

师:我们了解了字音、字形,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字义。哪位同学知道“坚韧”

的意思。

生1:坚固柔韧。

师:很好,抓住了词语的意思。“坚韧”就是坚固有韧性。你能用它造句啊? 生1:胡杨是一种坚韧的树。

师:很好。哪位同学知道“炙热”的意思? 生2:非常炎热。

师:好。“炙热”就是像火烤的那样热。你能用“炙热”造句? 生2:胡杨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 师:很好。“祈求”是什么意思呢? 生3:祈祷请求。

师:“祈求”就是恳切地希望或请求。你能用“祈求”造句? 生3:我祈求人们,对胡杨多一些关注。

师:3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棒。都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其它的词语的意思请同学们在课下完成。

师:现在,老师找8位同学将本篇课文读一下,其他同学听一下是否有错误? 生:(分自然段阅读) 师:他们读的好不好啊? 生:好

5 师:8位同学读的都很准确、流利。但是,缺少了感情。现在,请同学们带有感情的将课文再阅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并对本篇课文分段和概括段意。

生:(汇报分段情况)

师:(出示课件,指导分段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现在,老师将第1自然段读一遍(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你了解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生1:胡杨是最古老的树种。

生2: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全世界最大的胡杨林。

师:从“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

十、三千八百平方千米„„”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

生:我了解到了沙漠的辽阔。 生:我了解到了胡杨林的广袤。

师:同学们,一起将最后一句话读一下。 生:(齐读)

师:一边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胡杨林,二者相互映衬,更加凸显出胡杨林的„„

生:胡杨林的生命力顽强。

师:是啊,由这里我们知道了胡杨的古老与胡杨林的广袤。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

2、

3、4自然段。生:(默读)

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 生:我了解到胡杨有三个特点: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

师: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了“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出示课件) 生1:“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说明胡杨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

师:说的很好,胡杨就是在沙漠的恶劣环境中成长的,这更加显现出了它的什么?

生1:生命力顽强。

师: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生2:“他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师:棒极了!(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一起将这句话读一下,一起感知胡杨的无私。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读出了胡杨无私的精神。我们是不是要向它学习这种高尚的品质呢?

生(齐):是

师: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呢?

生3:“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战斗到最后一刻、坚定地挺立着”。写出了胡杨的悲壮、无畏、坚定。

师:是啊,就是这里(出示课件)。

作者把胡杨比作英勇无畏的战士,生前他们战风沙、抗炙热、斗严寒,为阻挡沙漠撑起一面屏障,死后依然坚定地挺立着。

师:请同学们再将这3个自然段快速的读一遍,看一下这3段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快速阅读)

师:有发现的同学吗?请举手回答。

7 生1:老师,我发现,

2、

3、4段写法相同。

师:你可真厉害,能走出课文,思考作者如何表达,你说说,怎么“相同”? 生1:这几段的开头,作者就说出胡杨的特点。 师:这叫什么? 生1:总写。 生2:总起句。 师:(指着生1)后面呢? 生:后面就具体写出它的特点!

师:你可真会读书,用心读书,用心发现!(面向全班同学)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齐)先总后分。

师:对!也叫“先概括后具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胡杨是怎样的树? 生1:胡杨既耐炙热又耐严寒,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是坚韧的树。 生2:胡杨能阻挡风沙,保护环境,是无私的树。

生3: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 师:是啊!(出示课件)胡杨既耐炙热又耐严寒,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是生命力极强的树;胡杨能阻挡风沙,保护环境,是无私的树;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是否想对胡杨说些什么呢?

生:胡杨你太棒了,我要向你学习这种坚韧、无私、悲壮的精神,在以后的学习中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学习。

师:说的棒极了!我们难道不应该对胡杨这种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吗?

生:(齐)应该。

8 师:是啊!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更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

五、课后作业

师:课下的时候,请同学们将本课的生字写会,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及背诵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生字的听写、段落的背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过程】

一、检查掌握,引入新课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现在,请同学们将练习本准备好,我们来听写一下本节课的生字。 生:(听写)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一下,将错误之处认真修改。 生:(小组检查、订正修改) 师:哪位同学来背诵一下第2自然段? 生1:背诵

9 师:哪位同学来背诵一下第3自然段? 生2:背诵

师:哪位同学来背诵一下第4自然段? 生3:背诵

师:3位同学的背诵都很棒,如果能将感情融入进去就更好了。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胡杨的哪些知识?

生1: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最古老的树种,塔里木胡杨林是世界上第一大胡杨林。

生2:胡杨是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树。

师: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分析余下的部分,更深入地了解课文主旨。

二、关注胡杨,唤醒良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将第

5、6自然段读一遍。(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没有想问的呢? 生:有

师:谁来说一下?

生1:胡杨怎么会流泪,为谁流泪?

师:是啊,奇怪,树——怎么会流泪呢?又为谁流泪呢? 生2:胡杨为什么哭泣?

师:看来,大家对“胡杨的哭泣”来了兴趣。问题靠谁解决?要老师告诉你们吗?

生:我们要自己解决!

师:哦,要自力更生。说说怎么个解决法? 生1:读书。

10 生2:问问作者 生3:问问胡杨。

师:好,咱们赶紧读书,问问作者,问问胡杨。 生:(阅读,找答案)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1:因为胡杨想起了过去,所以胡杨哭泣。 师:是想起了过去的伤心事,哭了?

生1:是过去的美好,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 师:你不仅说的好,从你的读中,我们也听出了过去的美好。

生1:(接着读)但是,拓荒与征战,是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师:你来小结一下,胡杨为什么哭泣?

生1:想着过去的美好,看到今天的悲惨,所以哭泣! 师:很好。还有哪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2:因为胡杨想祈求人类将水留下,所以它哭了。(读)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师:胡杨的“祈盼”,你也知道了,你真细心。

师:(深情朗读)“我看到塔里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我们分析一下:这里的“我”,会是谁呢?

生:是作者。

师:准确。但是,我更愿意把他当作“胡杨”,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因为“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所以„„ 生:(齐)我哭了!

师:因为“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所以 生:(齐)我哭了!

师:所以,胡杨的哭泣,为自己的过去与现在!也为人类的

11 生1:人类的无知而哭泣! 生2:人类的自私而哭泣!

生3:只为自己眼前利益着想,不为环境考虑的种种做法而哭泣!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人类只见到眼前的利益,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人类该醒悟了,我们今后该怎么做,胡杨才不会哭泣?

生1:不再拦水造坝,不再围垦开发。 生2:节约用水,给胡杨留下生存的水!

生3:人类不用水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少用一点,留一点给胡杨。 师:棒极了,每位同学的发言都很精彩。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看看你能读出什么问题(出示课件)。 生:作者连用三个“祈求”到底在祈求什么?

师:就文中“祈求”二字,问作者,你是问内容。来,咱们一起读出来。 生1:(齐读)“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 师:(问生1)知道了吗?作者祈求什么?

生1:知道了,向上苍祈求降下雨水,向胡杨祈求坚持,向人类祈求关心、关注。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现在,咱们走出课本思考,作者祈求上苍,有用吗?请你想想沙漠残酷的生活环境;

生:(齐)没用!

师:作者祈求胡杨,有用吗?胡杨的命运可是被人类掌控; 生:(齐)没用!

师:所以,作者祈求人类,那么我们可以为胡杨做点什么呢? 生1:我们要节约用水。

生2:我们要关注胡杨的生存环境。 生3:关注胡杨的生存环境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12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关注胡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这世界,不仅是人类的,是生活在这世界的所有物种的世界,一句话,我们得增强什么?

生:(齐)环保意识。 师: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生2:作者坚信的是什么?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问生2)你知道作者坚信的是什么了吗? 生2:坚信胡杨生命力的顽强,坚信胡杨精神永存。 师:回答的棒极了!

师:现在,请大家一块将第8自然段读一遍(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这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生2:是什么句式? 生3: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师:哪位同学能解答这些问题呢? 生1:本段运用了设问的句式。 生2:篇末点题。

生3:作者再次赞美了胡杨的高尚品质。

师:每位同学的回答都很精彩。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课题为什么叫“西风胡杨”了吧,“西风”代表的是什么呢?

生:“西风”是指胡杨恶劣的生活环境!

13 师:很好,回答的很正确。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师:通过这两个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对胡杨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它们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它们这些优秀的品质。

师:此外,感动之余,我们也应该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

生1:我会停止拦水造坝、围垦开发,留给胡杨一片良好的生存环境。 生2:我会节约用水,让胡杨有充足的水源。

生3:我会呼吁人们来看看沙漠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一起来关注胡杨,关注大自然的命运。

师:每位同学做的都很好,老师忠心的希望全人类都能对胡杨、对大自然多一份关注、多一份爱护。

四、课后作业

师:在课下的时候请同学们富有感情的再次去朗读课文,读出句子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写一篇有关胡杨的短文(诗歌亦可)。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第17篇:《西风胡杨》反思

《西风胡杨》教学反思

和谐小学刘可可

伴随着今天第二节课悠扬的下课铃声,我的这节公开课--《西风胡杨》顺利

地结束了。在前前后后的这几天中,我收获了很多。

一、学生的兴趣由什么来调动?

之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总是以积分的形式鼓励学生发

言。有同事曾经提建议说这样会破坏课堂的整体性,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时也

有这种担忧却没有放心上。在筹备这节课时才发现,在教学各个环节都很连贯的

情况下,真的很难将积分这种形式穿插其中,况且成功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走下

讲台,能及时地捕捉到孩子们灵光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

正确的引导,此时的我就很难顾忌黑板左下方的那个积分表了,除非我的这副双

臂能自由的伸缩。况且任何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可能在某一天都会丧失它的魅力,因为它毕竟是人为设置的一种形式。那什么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必须

是这堂课本身,在老师的启发下,每堂课上学生都能有新的感动,碰撞出思想的

火花,获得美的体验。只有这种收获性的激励才能持久,才能从内心激发学生求

知的欲望。《西风胡杨》这节课,学生最感动的应该是在老师的引领下,看到了

一颗颗坚韧、无私、悲壮的胡杨,触摸到了一个个为了信念坚韧不屈的灵魂。

很显然,这样的教学艺术对我来说还有很大的难度,它需要我不断地探索不

同体裁的课文的教法,不停地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并使自己的引导性语言和教

材的魂合二为一,来勾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静下心来,等待花开

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情总有点奈不住性子。反应在课堂上,就是有时

貌似很有激情,也能激荡起学生内心的涟漪,但不能深入骨髓。在今后的课

堂中,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一些催促性的语言在自己的课堂中消失,

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氛围,静下心来等待他们对新东西的吸收和领

悟,让他们自由地抒发自己的一些感想,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获得美

的体验,才能真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静待花开还需正确地评价学生课堂上的发言。是要激励学生,但不能总

是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会渐渐变淡,原本整齐响亮

的掌声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关键还在于不能盲目地对他们的回答给以

正确与否的评价,而是用自己的教学机智适时地正确地引导,不断激发,耐

心等待。

三、灵活运用课改模式

面对课改模式,首先不能惧怕,应灵活地吸收其中对自己有用的部分。例如这节课中,“请找出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了胡杨的坚韧”这个问

题并不难,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学,而后边的“如果你在茫茫大漠中偶遇了胡杨,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可以先由小组讨论,再由个人发言。总之,不能硬套六步

模式,应学会为我所用。

四、结合文本,适当点拨写作手法

选入课本中的课文都是名家名段,有很多写作手法对小学生是有借鉴意义

的,在教学中应给以适当地点拨,这样有利于规范孩子们的写作。例如《西方胡

杨》这一课中,就应该引领孩子们观察第

二、

三、四自然段的结构有没有相似之

处,让他们体会到段首句是每段话的中心句。

五、加强团队协作,勇敢吸收好的意见。

和之前的那节课相比 ,今天的是相对成功的一节课。这些多亏学校老师给我的耐心指导,给我指出了这节课的几个关键点,让我的这节课在短时间内有了提升,也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力量的强大。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勇敢地吸收老师们的建设性意见,不断地提升自己。

第18篇:《西风胡杨》教案

《西风胡杨》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读的多读几遍。

2.指名认读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

1、

2、

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

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韧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 二十米、零上 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

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

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现在的胡杨怎样?

二、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

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四、拓展(课后习题)。

第19篇:西风胡杨教案

9.西风胡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

4.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一些胡杨林的图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胡杨图片)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一幅画面会令你的心灵为之震撼——在茫茫戈壁的深处,在浩瀚沙海的边缘,在一片阳光骄纵、风沙暴烈的盐碱地上,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在向恶劣的环境挑战,那就是其貌不扬却感天动地的胡杨。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说,胡杨三千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板书课题)

二、初识胡杨,了解特点

(一)交流资料,谈谈自己心中的胡杨。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胡杨。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并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

2.检测生字词识记、理解词语情况。

3.检测读书成果。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在课后“指南针”的指导下,围绕课文内容质疑、解疑。

(3)总结质疑、解疑方法。

教师小结:读书时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对我们深入地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谈自己对胡杨的了解。

二、欣赏胡杨,感悟品格

(一)借助媒体,了解胡杨生存环境。

(胡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孤独守望的情景)

教师解说: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这是一个风沙主宰的世界。极度的干旱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地球上最荒凉的角落。胡杨却以自己的方式在这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一个曾经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海边的树种,当烈日把沧海变成沙漠,当风让沙漠一天天长大,它仍然在沙丘间守望。在漫长的风和水的争夺过程中,当河流消失,当风沙湮没,当人类放弃家园,胡杨仍然执著地守候着生命最后的希望。

这就是胡杨的生存环境,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介绍。出示: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什么?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

(二)品词析句,感悟胡杨品格

1.自主阅读,发现特点

(1)找出描写胡杨特点的段落,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胡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把你想到的记在书上。(坚韧、无私、悲壮)

(2)讨论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胡杨的这些特点?

(3)教师引读:“胡杨,是最坚韧的树”——(生接读“胡杨的根茎„„层层黄沙。”)“胡杨,是最无私的树”——(生接读“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留给了自己。”)“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生接读“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仍坚定地挺立着。”)

2.展开想象,感受品格

(1)出示:

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①(指名读)你这样读是想告诉大家什么?

②联系实际理解二十米的根有多深,零上四十度的炙热和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是什么样的滋味?学习作者列数字的写作方法。

教师补充介绍:夏季沙漠的地表温度最高可达零上八十度,胡杨为减少水分蒸发变种,树干下面长柳树叶子,树冠长杨树叶子。为了寻找泥土和水源,不但长出深达二十米的垂直根,还长出了像网一样蔓延几十平方米的水平根。

③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虚浮漂移的流沙、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展开想象,说说透过这些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

④教师引读:尽管沙漠缺少泥土和水,但是胡杨不怕——

生接“胡杨的根茎很长,„„并深深根植于大地。”

教师引读:尽管沙漠夏天炙热,冬天严寒,又有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和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但是胡杨不怕——

生接“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2)出示: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而将这催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①默读这段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②自由提问。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芸芸众生、浮华虚名、稍纵即逝、摧肝裂胆”。

③胡杨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一样冲锋在前,像屏障一样挡住了风沙,才有了身后我们这些城市的繁华、乡村的兴旺、有了山清水秀的美景,有了芸芸众生安然的生活,但芸芸众生并不知道胡杨,更不了解胡杨为我们做的一切,胡杨在乎吗?它仍然义无反顾地挡在风沙前面。它们将什么让给了别人?将什么留给了自己?

读到这儿,也许有人认为胡杨很傻,胡杨傻吗?潜心读书,谈谈你的看法。

④指导朗读

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3)出示: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①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胡杨的悲壮?胡杨真的生下来千年不死吗?为什么胡杨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

不死的、不倒的、不朽的是什么?(胡杨的精神)

②播放视频(死后不倒、倒后不朽的胡杨林)师解说:这片衰败的胡杨林似硝烟未散的战场,倒下不朽的胡杨似烈士的骸骨栩栩如生

③教师引读:因为至爱脚下这片热土,所以胡杨——(生接“生下来千年不死”);教师引读: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所以胡杨——(生接“死后千年不倒”);教师引读: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所以胡杨——(生接“倒下去千年不朽”)。

(4)引导学生发现

2、

3、4自然段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学习作者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读到这儿,胡杨在你的心目中还仅仅是一种树吗?在你的心中胡杨是什么?(英雄、男儿、母亲、战士„„)

三、关注胡杨,唤醒良知

(一)深入对话,关注胡杨

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英雄的胡杨、这坚韧、无私、悲壮的战士却哭了,他们为什么流泪呢?

1.自主阅读

5、6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2.自由汇报,结合资料理解“西域文明、塔里木、罗布泊、楼兰、龟兹”等词语。指导学生读出西域曾经的繁华。

3.胡杨哭了,他为谁而哭,是为自己吗?(为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的水和文明而哭,为我们的祖先曾经经历的荒漠残城的噩梦而哭,为沙漠的未来而哭。

4.胡杨的眼泪我们看到了,作者看到了,可上游的人们没有看到,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破坏沙漠的生态环境。师补充介绍上游人们围垦开发修建水库的事例。

(近30年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增加,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二)深入对话,关注胡杨

听到这一切,作者祈求什么?

1.生一齐接读“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再指名数人接读这句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样理解的?

3.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作者无比心痛。他想哭,所有有良知的人们都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想让更多的人在这片胡杨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作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们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我坚信——(生接读“胡杨还在„„那些来着将被激励。”)反复接读这句话。

4.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胡杨不死,苍天有眼,人们会意识自己的错误,来恢复胡杨林的生态环境。)

5.我祈求胡杨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相信胡杨能够坚持,“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生接读“我们是胡杨!”)指数名学生接读“我们是胡杨!”

四、赞美胡杨,延续精神

1.擦去黑板上的战字,请同学们给“士”字组词,(勇士、烈士、壮士)

2.这就是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面对胡杨,我们感到了自身的狭隘与渺小,面对胡杨,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面对胡杨,有人唱歌赞美她,有人写诗赞美她,我们来读一首诗《壮士豪情》

零上四十度的炙热

你青翠挺拔

零下四十度的严寒

你铁骨铮铮

霜风击倒倔强的身躯

你挣扎着爬起

沙尘掩盖遒劲的四肢

你奋力撑出

虽断臂折腰

你依然顶天立地

„„

你是大漠的壮士

3.面对胡杨,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抒写,集体交流。

让我们从心底留住胡杨,走近胡杨、做一棵顶天立地的胡杨吧!

板书设计

9 西风胡杨

坚韧

勇士

无私

战士

英雄

悲壮

壮士

热爱、赞美

同情、关注

第20篇:西风胡杨说课稿

西风胡杨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西风胡杨。

一. 说教材。西风胡杨是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的感情。

二. 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学重难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三. 说教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基于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沙漠神树胡杨的无私,坚韧,悲壮的可贵品质。

四. 说学法,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合作交流,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五. 说课堂设计

本课分为3课时,我说的是第2课时 一. 直观感悟,揭示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伴随着撼动人心的《命运交响曲》,我给学生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态挺立的图片,然后缓缓导入:孩子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他们是生活在沙漠上最古老的树种。(这个环节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胡杨在茫茫沙海中倔强挺立的姿态。)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对胡杨的印象,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出示自学指导

• 默读课文2—4自然段,回答问题.1.说说胡杨有那些特点?

(小组合作交流,4-6分钟后汇报)

(学生很容易会从每段的第一句话中找到,胡杨具有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机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并相机指出,像这样的句子叫做中心句。 二. 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读课文2—4自然段,回答问题.1.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中体会胡杨具有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这些个特点的?

(小组合作交流,6-8分钟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胡杨在沙漠,盐碱地中生存很坚强,把一切都让给别人最无私,或者整段整段的读出了,对于这些,我都给予鼓励和肯定。根据学生的发言,我相机点拨这样几个句子,把学生的学习指向深入。学生先说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

点拨句子1: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色,听到了什么声音。通过理解这些词语,想象描述,观看课件,学生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我顺势让学生饱含着敬佩和赞美地感情读句子。

点拨句子2: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可他们不在乎。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个了自己。这两句先让学生抓住“挡在,身后,不在乎”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夸夸胡杨,让学生把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 点拨句子3:他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的挺立着。我问学生:胡杨生前战斗是为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学生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最后一滴血的悲壮。 当学生充分领略胡杨精神后,我有这样的过渡: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胡杨曾经的繁盛有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体会胡杨的遭遇埋下伏笔。接着我话锋一转:同学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人类默默奉献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这些我们下节课再讲。

六. 说板书,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洁的将课文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西风胡杨读后感.doc》
西风胡杨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