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2020-12-21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关心自己,珍惜家人

----于娟教会我的两点生活之道

吴文熙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子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的生命日记告诉我,活着就是王道,活着就应该懂得关心自己,珍惜家人。

关心自己

“为什么是我得癌症?”于娟思考着,究其原因:

一、饮食习惯:瞎吃八吃、暴饮暴食、嗜荤如命;

二、睡眠习惯:习惯晚睡、经常熬夜;

三、突击作业:“每当我埋头苦学的时候,我会下死手地折腾自己,从来不去考虑身体、健康之类的词,我只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快马加鞭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苦不堪言„„”

读着这些文字,感觉就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自己何尝不是深陷这些坏习惯的沼泽中?除于娟所总结的之外,我还偏食挑食,吃肉多吃菜少,从不吃水果;小学时并不知道什么叫熬夜;初中时,熬夜是为了打游戏,为了升更高级,为了获得更多游戏币;高中时,熬夜备战高考更是家常便饭般的事了。我也会下无手地折腾自己,别人一周做两张数学卷,我一天下来就可以做三张。虽然很喜欢运动,但是锻炼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我甚至开始懒得运动。我就是这样不关心自己。读完于娟的事迹,我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如此下去,我会不会也熬出什么大病?于是,内心萌生出一种欲望,一种空前强烈的欲望----我决心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我要活得健康!

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营养菜单,开始均衡饮食;也开始早睡早起,不管作业是否完成,一到了休息时间我就果断休息。虽然有不负责任的嫌疑,但是,熬夜是效率不高的体现,要做到不但完成作业而且不熬夜,就必须设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如此的生活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就更加相信,熬夜根本是没必要的。锻炼方面,我选择了省时高效的方式----跑步。我要求自己,每天必须跑步。我渐渐领悟到,清晨在校道里跑步,欣赏着太阳初升,阳光洒在美丽的校园里这幅天然画卷,听着鸟语风声,这何止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从汗水中,从呼吸声中,从心跳的感觉中,我感受到生命的乐趣,关心自己就应该让自己这样健康地生活!

珍惜家人

“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做好了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的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手里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经无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经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亲人在世,身在异国,无法相伴;亲人将逝,身在异国,赶不及见上最后一面。这是于娟的遗憾!

反思自己,所读的大学离家不远,为什么要下“一学期只回家一次”的“毒誓”呢?因为经常回家,在别人眼中,我可能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离家半步都不行的孩子。我在意别人这些荒谬的评价,而去忽视、主动放弃可以陪伴家人的机会。我不想等到生死相别时才懂得珍惜家人,更不想留下终生的内疚和遗憾。从读完于娟事迹那天起,我决意改变以往不理智的态度。常回家看看,节假日回去,陪母亲到菜市场买菜,陪父亲品茶、聊天,陪弟弟看电视、打游戏。平时也常给家里打电话,尽管母亲会责怪我,因为无关紧要的小事打电话,浪费电话费!现在换一个角度想,能听听她的责怪声,也是一种幸福。从前天天过着这样的生活,并不感觉温馨,现在知道能与家人一起生活实在难得,明白珍惜家人如此重要,才懂得“幸福就是猫儿的尾巴,它拼命寻找却不知道在早已在自己身上”。

于娟走了,给世人留下意义深刻的一课:关心自己,珍惜家人!

推荐第2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书分享

在玛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第二天,我来到新华书店,于娟的这本“生命日记”就这样一下子吸引了我。

其实晓得于娟的故事还是去年,中央电视台的《看见》栏目曾专门播出过30分钟的纪录片,之后也零散和同事在一起做过关于于娟的讨论,但系统的细读却是这次才有的。

《此生未完成》全书共六部分:

一、无畏施;

二、病中记;

三、写给我的宝贝;

四、故乡;

五、在挪威;

六、生为女人。其中前两部分是于娟病后所写,其他四部分则是之前所写。

因为知道作者已经不在人世,所以翻开书时的心情是沉重的,甚至有些害怕。可是看到于娟平实的叙述,文字中丝毫没有悲伤和绝望的感觉,有时你甚至会被其中的事例逗得笑出声来,居然忘记了斯人已去。

令我感动的首先是是于娟和于娟周围的爱:

对儿子的爱: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丈夫光头对妻子的爱:我求老天让你活着让我这样擦五十年屁

再就是于娟的坚强和乐观,令我感动:

在生死关口,她用笔留下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无畏施》中,这一点体现得非常充分!也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

1、于娟的坚强:

“我的坚强和柔弱”P5;

“那个时候,我还是没有哭。因为我想,坚持下去,我就能活下去”;“ 于丹说,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应该越来越柔软。无意之中,我做到了这点。这才发现,这两者是共通的。”

“黑色幽默话自杀”P27

2、于娟的乐观:“义气与义乳”P7/P8

“谁是我的下一任”

“实在不行,我们就对土豆说,只能要纯种国外的女孩子?任何中国女生都有可能是你同父异母的妹妹?”。“亲爱的,不是兄弟无能,你这个目标太不靠谱,虽然俺是资深红娘,但的确没这个本事帮你勾搭上范冰冰。”

“病中病”P41

3、于娟的责任感:“走钢丝的孩子”P10-11

“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学术报告p61-64

最后,我喜欢周国平《序》中对这本书的评价“我不想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这部书稿,虽然读者从我引用的片断可以清楚地看到,于娟的文字多么率真、质朴、生动。文学已经不重要,我在这里引用这些片断,只因为它们能比我的任何言说更好地勾勒出于娟的优美个性和聪慧悟性。”我想用于娟自己的话作为我读书后与她产生的共鸣——“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合上书,心里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愿于娟安息。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

推荐第3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从2013年九月就从图书馆带了出来,一直冷落在我的床头,浮躁的心,没有心思去触碰它。续借了一次,这次马上就要过期了,拿着它看完了后面的一部分。

对于于娟这样既聪明又有文采的人,我肯定是望其项背。对于她的离去,我心中甚是惋惜。也许,人就是这样,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才回头瞅瞅自己走过的路。以前的开心与痛苦,都历历在目,对于人生的思考比任何时候都深刻。

此刻,我失败的在这一个一般本科还默默无闻,每天过得不快乐,孤单伴我左右,越来越多的自信心被我丢在了行走中。忘却了自己想要的,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年半了,内心渐渐没了自己,只有一个自私自利处处留小心眼的我,也许此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才会慢慢的走出这个枷锁。我不懂的自己怎么去做,怎么去善待我的朋友,忘却了自己的圈子曾经是那么大。孤独的世界,大同小异,不少人在讨论着孤独,但我也许此刻是迷茫。对于未来的胆怯,对于感情的畸形对待。

为了小武筒子,我曾说过要离得他近一些,选择考研方向时,我甚是怯懦,我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野性与自信,对于自己的实力,现在存在的是质疑。考海洋,难且危险,考海洋所,现在还不了解难易程度,只是知道难考;考石油,真心不想只是考一个211,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从《此生未完成》中,我得到了一丝解脱,我可能是看到了自己的路,两个人,如果能够抵挡住两三年不算做距离的距离,那熬过去,便是柳暗花明了吧。

感谢于娟,让我对于生命更加珍惜,让我对于爱情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理智。

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平静快乐的生活,希望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家庭的重担慢慢的移向我的背,我会井井有条的去接受。在路上……

推荐第4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郑州市第六十八中学 王志华

于娟,一名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一个大学副教授的妻子,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了一年多的病中日记,她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2011年4月年仅33岁的于娟离开了人世。

偶然的机会听闻了于娟的故事,怀着敬畏的心情读完了她的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本书记录了于娟在身体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后,仍然思考着、探寻着活着的意义。的确,此生未完成,对于娟来说,此生太短,有太多太多的依恋和不舍,还有太多的事来不及做。书中躺在病床上的于娟发出这样的感慨“活着就是王道”,这样一句好似轻松调皮的语句却为我们每个人敲响了生命的警钟。

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个疑问句: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在生死的临界点上,于娟强忍着病痛,用键盘敲击出了一篇华美的乐章,而留给我们的也是深深的反思。当我们面对死亡时,一切都是显得那样微不足道。难道我们真的要经历这样的时候,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么?到那时,或许为时已晚了。用生命去参悟人生意义的时候,是否代价过于大了呢?于娟用她的故事给我们每个人都上了一课。

于娟用幽默的文字记录下病中的趣事,看着书中那些灵动的语句,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癌症病人写下的文字,不禁让我敬佩她的毅力。于娟引用尼采的话“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面对病魔,于娟不屈,始终是以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和他人,她知道自己若是把痛苦表现出来,这带给她家人和朋友更大的痛苦。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那么,于娟是“真正的勇士”。

放下书后,我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记得书中于娟这样记录着

“我曾经试图像圆圆三年搞定两个学位一样,三年半同时搞定一个挪威硕士、一个复旦博士,我拼命日夜兼程,最终没有完成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自己恼怒地要死。现在想想就是拼命拼得累死,到头来赶来赶去也只是早一年毕业。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博士毕业呢?”于娟跟所有的年轻教师一样,为学位为职称拼命工作,甚至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而当面临死亡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这么的渺小,一切的名利都是浮云。原来我们都在拼命赶路,却忘了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那么,现在是不是该放慢脚步,寻思一下自己到底在找什么?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于娟告诉我们“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对这个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的同时,我很感谢于娟给我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课,看淡名利权情、关注健康、守护生命,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因为:珍惜每一天,活着就有机会!

推荐第5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第一次知道于娟的事情,是在赵老师的人体解剖课上,她每节课都会给我们介绍一些有关健康的小知识,或者是关于某些名人的健康故事。那天当她开始讲于娟的事情的时候很快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后来她给我们推荐了这本《此生未完成》,听这个名字我就很想读,所以后来我就在网上找到了这本书。

书的封面很简单,也是我喜欢的风格。一翻开书,首先引起我兴趣的是两页关于于娟的生活照。照片上的女子面容娟秀、体格健壮,每一张都洋溢着甜美幸福的笑容。还有一些她和丈夫“光头”的照片,看上去让人觉得很幸福,真的很难想象这样美丽的生命会罹患癌症,就像她自己的文章中所说:“为什么是我得癌症?”然而她却是个坚强的女人,医生说“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到她这个地步,差不多痛都能痛死的。” 而这种“痛都能痛死的”恶疾并没有击垮于娟,她“只是屏着气,咬着牙,死死忍着,没有死,也没有哭” 。在她看来“没有哭,不是因为坚强,是因为痛的想不起来哭”,“ 不想家人看到我的痛苦”。她说:““那个时候,我还是没有哭。因为我想,坚持下去,我就能活下去” ; “ 于 丹说,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应该越来越柔软。无意之中,我做 到了这点。这才发现,这两者是共通的。”在这样一个灯红酒绿,诱惑遍地的世界,能有这样清晰的感悟大概也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下吧!她的这本书中描绘了很多癌症病人忍受病痛折磨的经历,但更多的却是是于娟在患病期间对生命的领悟,对亲人、朋友的感恩和不舍,以及对世人的劝诫。如同封面上所说的,它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说的一点不假,对于一个即将离世的母亲来说,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了,于娟说:“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 立路的十字路口上, 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 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这般爱真的让人心酸又惋惜,若是日后土豆能读到这些文字,肯定会泪流满面,因为他曾经有一个这样爱他的妈妈;他也应该会很幸福,因为他的妈妈是这样伟大。

如果没有癌症,于娟应该是我们平凡人在奋斗路上艳羡和学习的榜样,温暖的小康家庭、平坦的求学之路、海外留学的经历、名校教师的头衔„„她人生的道路几乎可以说是一条康庄大道。但是人生又是如此不可捉摸,用个成语来形容于娟的遭遇再合适不过了——天妒英才!但是正如于娟自己所说:“但凡不能将你杀死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癌症并没有使她趴下,相反她比以前更加勇敢,她思考自己的人生,她不抱怨,她不气馁,她总结了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晚睡熬夜的作息习惯,以及自 己作为突击作业的工作习惯;另外还分析了现今环境污染的情况。总之,她是以 自己惨痛为案例来启示世人要热爱生命,珍爱身体。她把自己的感悟写成文字来警醒世人,她说不希望大家把她的故事仅仅看成是一个癌症病人的故事,而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更加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自己的生命。她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跟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我喜欢她这些质朴而又实在的文字,能让人在这冰冷的世间寻得一丝暖意,父母和亲人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而平时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人,他们总是说自己过得很好不让我们担心,要我们专心忙自己的,可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说自己不忙呢?我们有空跟同学聊天却很少和父母谈心,我们有空和朋友在外面喝酒吃饭却很少在家里陪父母吃个家常便饭。有多少人已经很久没尝过妈妈的手艺了,读书的时候我们总是在学校里面,工作了又要忙着和单位的人应酬,分给父母的时间真的是少的可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悲剧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上演,总是要等到医生的病危通知下来,我们才后悔自己以前没有好好爱惜自己;总是要等到别离时,我们才后悔以前没有好好珍惜对方。为什么要留那么多的遗憾给自己呢?

“我的房间很小,我就把窗户开得很大;我的感情很重,我就把诺言许得很轻;我的往

昔很空,我就把今天填得很满;我的喜悦很少,我就把笑容积得很多。”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反而癌症这半年,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此容易快乐。„„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辛苦,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钱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无论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过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是谁而已。”人这一辈子,想要活的很累很容易,想要活的简单却很难,因为你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世俗事情所牵累,而此刻你只有守住自己的内心才能活的舒心。

逝者如斯,我很庆幸自己能读到这些文字,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这是封面上的一句话,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和我一样,能让更清楚的思考以后的生活,更加爱惜自己,更加爱惜父母。

推荐第6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有点胆战心惊的看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此生未完成》读后感。胆怯是因为怕从书中看到太多的生死、离别、挣扎及不舍。书买回来放在那里好久了,虽然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她的博客,领略过她面对死亡依然能够谈笑风声的境界。但还是不想或者说不愿去看。于娟的知名,在于她有一个博士、两个硕士的名衔,在于她毕业于复旦、留学于欧洲,在于她在儿子刚满14个月时突然查出的癌症晚期,且病症已全身扩散,用她的话来说应该是侵入骨骼,连骨头都全是黑的,犹如已被虫蛀、浑身是洞的枯木,已经无法支撑自身体重,稍一碰撞,就是真真实实的粉身碎骨。还在于,至始至终,她都能用调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病入膏肓,坚持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无它,只为能警醒世人,以免后继有人。看书,看到的是她对父母儿子不得不承担死别的哀痛,对老公不离不弃、砸锅卖铁、肝胆相照的忧心,对朋友不计得失、倾力相助的感恩,对医棍骗子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宽容。一个多么好的女子,有着优秀的学历、满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偶而举杯邀月、叹悟人生,也不过是小资情调的释怀而已。怎得一转眼间,一切的幸福化为泡影,面对的是病痛折磨、死神威胁以及倾家荡产的人生颠覆。想到的都是生活中最为锁碎,最为简单,最为平凡的,平凡得让人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情。从前听一首歌,“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背影已远走,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是啊,再回首,总得有”首“可以再去回顾,几十年的光阴,够你回首几次方休。即使回首也仅仅只能回首而已,送人穿越的时光机器还在人们的念想之中,想来终其我们这代人一生也不可见矣,何必苦苦回首,频频回顾,搞得自己腰酸背痛、心力绞碎,毕竟,前面的才是自己要走的路。十字路口,纠结的是怎样决择,思考的是选择后的结果,所以想到的只能是现在、明天以及更多的以后。人生苦短,不过大浪一沙,转瞬即逝,前人有太多的教训让我们反思总结,却依然还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后继之人,前赴后继,当真是视死如归啊。于娟,娟者秀丽也,一个美好的名字,一个曾拥有着秀丽人生的女子,用她豁达的态度及警示的语句告诉我们学会珍惜。逝者已逝,斯人已去。她告诉我们这世间名、利、权、位不过浮云。有拼尽血肉之躯急功近利,为满足体验成就或虚荣的物质欲望,不如珍惜与父母妻儿相聚天伦的平安祥和。如若不信,大可问问那些已然挣扎在生与死之间的病患,有哪一个不是说舍得了房子、车子、名利、权位、钱财来换取身体的安康,家人的平安。平淡即幸、平安即福,此为幸福。

推荐第7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我们需要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这是封面上的一句话,也是翻开书来,全书所呈现出来的第一句话。那是在一整面空白的正中心用小绿色字体印着的一句话,字不大,却引得人一字一顿的缓缓看下去,看到沉思。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便止不住思考,代价,活着的意义,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可惜我到现在都没能思考出什么深奥的道理,所想的无非是“活着就是要创造价值,活着就是要改变”之类的泛泛之谈。毕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我们失去之后才能体会到所失去之物的价值,自己的健康,生命,家人和朋友,又或许,我思考的还不够。

于娟在她生病期间也对人生做了不断的思考,她失去了很多很多,所以她也懂得了很多,也珍惜她拥有的一切。若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像于娟那般人生最后的时光,活着本已没有多大意义,何况还要遭受蚀骨之痛,且身心俱早已疲透,简直是生不如死,不如早些解脱了来得痛快,但于娟并没有这样想,她失去的比常人多,看的也比常人明白,活下去,总是有意义的。她不想做个懦夫,她想孩子有个令他骄傲的坚强的母亲,她也想用她的不屈为世人留下些发人深省的文字,另外,她也眷恋这个世界,她的家人,她的朋友,眷恋生命中的种种美好,爱她所爱,恋她所恋,这些对她而言都是活着的意义。她坚挺到了最后一刻,她紧紧地抓住了活着的意义,从未放手过。 对于于娟本人,我个人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喜欢她那率直的个性、激动时拍案而起的冲动,喜欢她那丰富多彩的经历,喜欢她那清秀的外表,也喜欢她笔下灵动可爱的文字。只可惜天妒英才,这样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高学历才女在事业刚刚起步之时便遭遇人生极大的不幸。我一次又一次的叹息,这着实有些不公平。我为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为她争取生命的坚毅的努力而动容,为她赞助贫困学子数年之久的爱心所感动,也为有一群爱她的人而欣慰,但终究还是难以接受这结局。她有了几乎完美的青春,但却在上帝的觊觎之中吃尽苦头受尽折磨,最后连香消玉殒都是那么的匆匆,怎不叫人挽扼?

于娟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就像扉页上的介绍文章中说的,她是一个复旦博士,也是一个留学博士;她是一名讲师,也是几名失学儿童的资助者。她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也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接受教育;她是癌症病人,但却从容欢喜,并不哀伤,她带走了家人的不舍与思念,留下了指向生命和心灵的文字,留下了坚强。

她是一个爱心四溢的人,她爱自己、爱家人、爱小动物、爱这个社会,她关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关心离她很远但需要帮助的人。另外,作为一名爱狗人士,我毫无疑问的被她和“四眼”之间的友谊所感动了,他们之间的故事,既是她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也是一份令我为之动容的羁绊。

她是个母亲的榜样,虽然她做母亲的时间不长久,但这位母亲在重病中所坚持的每分每秒都是无比伟大的,无时无刻的钻心疼痛,化疗放疗的并发症,都在时时折磨着她,她不想放弃,她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坚强的母亲,让孩子骄傲,她选择了坚持。

她还是个好的爱人,十七岁到二十七岁,再到三十几岁生命的尽头,十年、十几年,他爱她,她爱他,这已是何等的不易。我也十分的喜欢她的爱情观:爱不应该是自由的反义词,只是希望对方做他想做的事情,并且,离开对方的世界依旧精彩。我很认可这样的观点,不浓不淡,刚刚好的爱情,是多么的珍贵啊,并且她也做到了收放自如。她是个好爱人,光头则是个幸福的丈夫。

于娟总是那么可爱,那么活泼向上。我依然很难想象她重病时的感受,整日整夜疼的咬牙切齿,瓶瓶罐罐从来不停,打针用药穿刺放疗化疗一切医疗手段简直无以复加,可为了活下去,她忍了,几乎牺牲了她全部的知觉。再加上身边不停地有病友离开人世,心灵上想必也是极端的痛苦,身心俱施,一个不屈灵魂就这样铸出来了。

每当想到这儿,我都会沉默不语,对于于娟的悲剧,我不想再多评论什么了,我的惋惜是不会有尽头的,就让我在这里带着世人的祝福稍微的祭奠下她吧。于娟,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天使,一直守护着你爱的人.........

环科1102,刘畅 学号2011303200504

推荐第8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这本书看完有段时间了,伴着真空泵隆隆的声音,现在开始写读后感。

作者于娟,女,79年四月生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执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患乳腺于今年四月份去世。

第一篇序是周国平写的,他说于娟是个拥有优美个性和聪慧的悟性的可爱女子,结尾处唏嘘地感慨苍天不仁。

扉页上写着这样一个疑问句: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是的,这本书记录了于娟在身体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后,仍然思考着、探寻着活着的意义。于娟及她的家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表现出的坚强让人敬佩,他们对于彼此的信任更让人敬佩。正是这样的信任,成全了于娟,让她对于活着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也成全了读者,有机会了解到这些认识,反思自己,反思人生。

感谢于娟,更感谢她的家人。

“每个人出生,都有一个只有妈妈才知道的出生故事。世上人人不一样,但是所有的妈妈都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换一命的勇气生下你的。”看到这段文字是在从家到学校的公交车上,眼泪就在别人奇怪的目光下不管不顾地流下来。妈妈生我的时候阵痛持续了三天多,因为医生说顺产的孩子健康,她就一直坚持到顺产。她真的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换一命的勇气才把健康的我带到这个世界面前。

面对死需要勇气,面对生同样需要勇气,感谢温暖柔弱的妈妈如此勇敢地给了我生命。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病痛和治疗的摧残没有让于娟掉眼泪,而听到儿子土豆奶声奶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却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在于娟最后的生命里,有人慷慨的要为她捐骨髓、捐器官;有人说可以第二天飞回来娶她;有人带着活鸡和“巨款”大老远来看她;也有人要谋财害命、趁火打劫……

死亡像一个放大镜,让于娟看清了人性的善恶美丑。死亡也像一个试金石,让于娟试出了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死亡,告诉于娟什么是活着的意义。

感谢于娟的无畏施,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探寻活着的意义。

周国平说,“如果于娟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一定会和以前不用,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

是的,如果每个人可以先经历一场死亡,再开始生活,那么生活一定会更有意义。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推荐第9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活着,真好! ——读于娟《此生未完成》

于娟去世快两年了,一直很抵触阅读《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害怕书中会出现大段煽情语句。没想到,还是无法控制。那就读吧,用了三个晚上的读书时间。

阅读中,被于娟的聪慧、坚强打动,被文字中的率真、质朴打动。我把它定义为一本在生死临界点完成的书。或者说,这是一本用生命写

成的日记。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于娟在弥留之际,用这样发自肺腑的文字传递她的人生感悟。

她在文中写道: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到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的想发表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事情。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见她,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

另外,“为什么会得癌症之非学术报告”中的分析值得关注:

1.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如暴饮暴食,无论荤素;

2.熬夜晚睡的不在乎,如通宵达旦,无论学习或游乐;

3.应急备考的不规律,如攀比贪念,无论有没有用的证书;

4.居住环境的不戒备,如装修甲醛,无论超标与否。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这句话,发人深省。

“活着”,简简单单两个字,我们都知道,却未必真正懂得。

想起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也叫《活着》。这是我最欣赏的一部国产电影。余华的原著让人无比沉痛,而张艺谋却赋予它更深层次的意义。没有大道理,故事中的人在无奈中活着,在痛苦中活着,在绝望中活着。然而,在煎熬的夹缝中我们感受到些许喜悦,充满希望,又举步维艰。

可以说,“活着”,需要承受;“活着”,需要坚忍;“活着”,需要勇气;“活着”,充满力量;“活着”,充满意义。

这几天,开学工作检查,看到学校秩序井然,工作有条不紊,不由心声感慨,书声琅琅的校园真美!

昨天下午,离开祥和小学之际,无意中发现一男孩儿站回廊下,手执毛笔,在沙盘上习字。只见他拿随手书写,轻轻一抹,字全没了,又是一片平沙。不由驻足欣赏,这幅幼儿习字图,好美!

上午听课,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创作,精彩的语句层出不穷:“下雨了,小雨滴在雨伞上跳起舞来。”“今天,太阳害羞地躲在云层的后面,不愿露出脸庞。”“胶带在小主人的手中不停地弹跳着,不一会儿就将错字消除掉了。”……语句富有情趣,课堂充满智慧。不由感叹:立足语用的课堂,真好!

此时,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透明玻璃窗上,并不热烈的光温暖而明媚,桌上的水仙静静地绽放,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芬芳和似有似无的香醇,一切是那么安静、美好,心境也随之变得宁静、安详。

不由轻轻感叹:活着,真好!

推荐第10篇:读书笔记:《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于娟,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08年9月喜得一子,09年9月刚给孩子断奶,该年12月就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骨转移,最多存活两年,11年4月离开人世。看字至此,我该怀着怎样一种心情读完此书?沉重,悲痛,还是无奈?

翻开书页,一张张年轻的旅行照片,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实在难以相信这个风华正茂的女子已归尘土,多么希望这一切只是一个故事,一场梦。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非常普通的文字,普通到不认同它,也许就像一个没有见过大海的人永远难以体会波涛的汹涌,而没有经历死亡临界点的人,难以守护这一方宁静。

于娟刚听闻乳腺癌的消息,她不但没有哭,反而发自内心地哈哈大笑,“既然已然是癌症,那么乳腺癌总是要强一点。” 乳腺癌早期是可以切除的,于娟却不担心,反而是在思考切除以后的事,如此幽默风趣的笔锋,实在难以想象是从一位年轻的癌症晚期女子笔下出现。可惜的是,她连做这个切除手术的机会都没有了。

“回望自己的老父老母,他们的独生女儿终于事业起步、家庭圆满,本以为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不想等来的却是当头敲晕了的一棒,

1 有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虞。”

回过头来,我是如此的幸运,平安度过二十余年,也是如此幸运,拥有一个完善的家庭,天底下不幸之事这么多,若是我也不幸,但愿也能如此淡然处之。

书中有一则小故事,是作者同病室的一位老太太,她是个瘫痪了十五年的病人,老头就一路服侍她十五年不动摇,字里行间满满的温柔与呵护。我想,我又何时能寻得一位这样的伴侣,不离不弃,毫无怨言。 又或者说,未来的某一天,**需要我照顾了,我能坚守多久?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

癌症,是多么绝望的名词,于娟笔下,癌症患者都会想到自杀,因为身体的疼痛和心灵的摧残。于娟用幽默的文字描写病友自杀未遂的搞笑事件,谈笑风生,然而我却越读越伤心,越读越落寞,面对人世的留恋和死亡的解脱,多么痛心的选择。每个人都有亲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看故事的人,或许终难体会那些辛酸苦累。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清。”

“对于化疗,无甚好说,没有经历的人会认为很可怕,发须落尽,十指发黑,形容枯瘦,寝室难继。然而对于化疗后的人而言,也无非就是发须落尽,十指发黑,形容枯瘦,寝室难继。”

世上很多事,经历之前会认为多么可怕惊骇,只有经历之后才知道,

2 原来自己一直以为自己无法承受的一切都能承受,任何事都需要迎头赶上,无所畏惧。

“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手里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然无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然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

当于娟写到她姥姥姥爷走的时候,她还远在挪威不能回国的悲凄,再想想自己,那一颗想要远走的信念,却是轻轻地颤了颤,“父母在,不远游”。或许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不经意的改变一个念头,一个决定(转身买下清明回家的车票)。

3

第11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优秀)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留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段话“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读后感。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读完之后觉得作者说得很对。整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坚强并乐观的对抗病魔,但天不随人愿,最终还是没有挽留住年轻的生命。在她的生命日记中,反省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以生死经历总结出许多富有哲理的人生观点,让世人感恩生活,善待生命,总结出“活着就是王道”的生命真谛。随后还叙述了她对爱情和女人的看法。

读完整本书,让我敬佩的是她面对癌症的那份坚韧和勇气,以及在遭受病痛折磨时还能为世人留下精神财富的那种豁达和乐观。但是却没有给予我想象中的震撼,亦或是我没有亲身经历,亦或是我人生本来的感悟就是作者所最终感悟的。

她是复旦大学的博士,又有着令人艳慕的出国经历,所以她也有着事业的野心,不断地发表文章,不断的研究课题,在二三年之内成为教授等,都是她对未来的强烈期待。而我,却没有这么多的高标准的期待,读后感《>读后感》。 或许有些人认为年轻人没有高远的奋斗目标是堕落的,不知进取的,所以我的目标在他们看来或许是为自己解释或掩饰的借口。呵呵,这也符合通常观念。其实,在我的世界里很简单,我的目标就是安安稳稳生活,孝敬父母,让父母快乐富裕的过完一生,不给自己留有一丝遗憾,这一切都与荣华富贵无关。在我的心里,总感觉他们的一生就是我的一生,他们快乐了,我就快乐了,他们若不快乐,那我的这一生注定是悲伤的。

我出生在一个五口之家,慈祥的父亲、能干的母亲、优秀的哥哥、还有和我一样的妹妹。生活在农村,生活在这样一个靠父母亲勤苦劳动才撑起来的家中,我没有觉得多苦,感觉到的却是温暖和满满的爱,这份爱在我们围坐在桌旁吃饭时成长,在我们夜晚一起酣睡时成长,在我们一起在地里劳动时成长,在我们因为距离相隔疯狂想念时成长…….太多太多的成长让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最后扎在心里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伴随着我们的脉搏,伴随着我们的呼吸,不可分割。我的家或许是世界上最普通不过的一家,但是在我的内心,一直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那种感觉常常会让我忘了一切,不知所措。有时候这种幸福感也会让我感觉害怕,害怕消失,害怕失去,害怕深爱的父母不在身旁,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承受。这种未知的担忧会让我常常流泪。也许想法太傻太幼稚,但我宁愿背着这份傻这份幼稚,来用心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此刻,脑海里盘旋着太多溢满感动的画面,小时候,父亲为我和妹妹温柔的梳起辫子,悉心的照顾生病的我们,给我们做着好吃的饭菜,还在飘雪的日子为我们搓洗衣裳,推着带煤的自行车迎着冷风艰难的领着我们去找给别人量体裁衣做衣的母亲……这一幕幕清晰的出现在眼前,还是会令我感动万分,这些感触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现在他们原本光滑的脸上爬上皱纹,结实的身体变得松弛,坚强的心态变得脆弱……亲眼看着父母随着时光的催蚀,慢慢的发生着这一切一切变化,我的心又怎能不心疼?时光在人心里积累爱的同时又摧毁了太多美好的东西,我想我没有我想象中的坚强。

言语至此,已没有更准确的词语能形容我此刻的心情,唯有在心中细细体会。

第12篇:读《此生未完成》有感1500字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1500字

虫二

午睡时,循例掏出Kindle翻翻,之前看的《说谎者的扑克牌》不是很有趣,于是又重新换了本,《此生未完成》。一打开,才发现是几年前很\"火\"的复旦抗癌教师于娟所写。看这样的书,是需要勇气的。前面讲义乳的部分,是非常幽默的,但大笑的同时又忍不住地大悲。看了三分之一,心里不舒服了,问了问董小姐,去雍和宫走走吗?董小姐欣然应允。于是,我们又去胡吃海喝了一番。

全书看完,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名利权情,统统来之不易,却也都带不走。不由得想起,当年语文课本上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一)

还记得脖子上刚长包的时候,去医院检查的忐忑,回到学校的绝望。甲状腺结节嘛,后来实习才知道身边不少人都有,只不过没我的大罢了。然而,我是一个极为胆小怕死的人,最最受不了一点疼痛。第一次去北医三院看病,感受非常差。对于医生而言,或许我就像是流水线上一个待包装的猪肉罐头。以往在家乡看病,从来都是被仔细呵护的对象,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于是,每次在医院里就开始掉金豆子,搞得旁人莫名其妙。于是,每次从医院出来,我就发誓这一辈子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权,找男人权值最重要。有句话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脉里要有一个律师,一个医生。前者,我自己代劳了,后者,还没有寻得(当听说S相亲相到了个大夫,我是很羡慕的)。后来由于北三医的医生们对于到底做不做手术意见不一,我对他们丧失了信任,再次转向了中医(同学的妈妈)求救,后来结节的大小终于变得小多了,虽然我时至今日仍然常常把颈动脉当作结节摸来摸去。当初,北三医甲状腺某名医信誓旦旦给我说,这个只能切除,不可能变小。作为一个严谨的法律人,面对该医生凿凿之词,我感到非常绝望。后来长达半个多月,我时常想什么时候这个包就暴裂了,最后我就客死异乡了(当初,在重庆突如其来的急性支气管炎也让我担心客死异乡。啧啧,我多么贪生)。某一天,突然决定要和这个病魔作斗争。于是开始跑步,不去计较很多事,尽最大力气让自己开心。直到现在我都很虔诚地相信,每一次的大笑都能把包\"吓\"得小一点。所以,偶尔同病之人问我怎么治疗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药、健身、还是心情愉快起了作用。

于娟在书里说,最痛苦的其实并非得病之人,而是ta的家人。前者更多是体痛,大不了两眼一闭也就解脱了,而关心ta的家人却要遭受绵绵无期的精神之痛,且无药可救。我想起了幼时爸爸生病的日子。家里的经济状况也随着爸爸的病一落千丈,我记得好久都没有逛过大型超市。我时常很佩服我妈妈,在那些日子里,我懵懂无知,并不清楚家里的状况,无法同她分担什么。放学去医院吃饭,觉得天天还有鸡鸭鱼肉吃,家里应该还没有穷到太糟糕的地步,毕竟还有不动产嘛。到现在,回忆起来,才慢慢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后来,读大学,外婆、大伯都走了,他们也一直没告诉我;爸爸之前又做了一次小手术,还是因我而起,妈妈也没有告诉我。从上大学到现在,一直保持的习惯就是隔三差五打电话,几乎一天一电,如果有时间,也会和他们视频(然而近日来我已经不想和我妈视频了,除了有些皱纹,她脸看起来比我水润多了==)。即使上班,也要回学校的路上打个电话汇报下今天遇见了什么有趣的或是奇葩的人、事。

(二)

昨晚不记得和董小姐在聊什么,突然又谈起暑假在家遇上的那次九寨沟地震。当天地震的时候,我正要坐上马桶,结果,还在酝酿之时,突然觉得地又软了。忘记是老爸还是老妈,在客厅里喊了一声,地震了。我愣了几秒,看它还在震,吓得我赶紧穿好裤子,往柜子下的空隙里爬。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心里哭着求老天别再摇了,我好怕自己会被吸入地里(这大概和512当晚睡马路上感受的余震有关系)。正当我要开始哭了的时候,终于一切平静了。当晚,我把新买的榴莲干、巧克力一股脑地扔进了衣柜,还放了一瓶水。晚上临睡前,我又特地跑去和爸妈说,你们也放些吃的在衣柜吧,地震了可以躲在衣柜里,要不然我晚上就睡在衣柜里吧?我被我爸妈狠狠地嘲笑了。

虽然这次地震完全不能和08年的大地震相提并能,但正因为经历了08年的地震,在露宿街头的每个夜晚听够了救护车的呼号,听够了收音机里不断飙升的死亡、失踪人数,看到了初中操场被隔壁医院征用安置偏远地区的受伤的灾民,所以在9年之后再次遇到地震会吓得双腿发软。毕竟08年之前,我一直以为地震是日本国特产。

有人说,成长就是从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到意识到自己不过一粒尘埃的过程。每逢听到有人和我讲,以后,以后告诉你,以后和你说,以后一起云云,我都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反问一句,你那么确定我们有以后?你那么肯定明天一定会比意外先来?我不确定(我时常想,即使周边地区发生一点小地震,我校这豆腐渣工程也得坍塌殆尽)。所以,我习惯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不想在乎别人的感受,我只关心自己的快乐。我自私、偏执、狂妄得理直气壮。

不想写了,睡觉。错别字也罢,狗屁不通也好,又不是写法律意见书,记录一下心情,随性就好。

不过此书值得一读,后半部分轻松愉快的多。于老师文笔是很不错的。

第13篇:活着 槐园梦忆 此生未完成 读后感

活着的意义——读余华《活着》有感

活着的内涵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思考过,我也不例外,我曾反复地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我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是为了什么?生存,还是为了实现价值或其他?我久久思考不得其解,甚至常常陷入思想的困顿和盲区。直至读到余华的《活着》,我才仿佛醍醐灌顶,如梦初醒,对待生和死、苦难和希望以及活着的本身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小说用平静而缓和的语气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悲剧色彩的一生。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少爷,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嫖妓、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风光,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让他付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由于半年赊帐的积累,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所有的风光都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荡然无存。他也从此一蹶不振,日子越过越穷苦,厄运的阴影总是追随着他的脚步。父亲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之后,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死了。他为病了的娘到城里买药时被抓壮丁,此后的日子饱尝颠沛流离、飘无定所之苦。快两年时,他终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亲已病故,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原以为一家人终于团聚可以过好日子了,谁料,苦难才刚刚开始——唯一的儿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医生夺去了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还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却死于了生产;妻子家珍死于软骨病,她一生忍受苦难,唯一的心愿就是与福贵从今以后再不分开;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死神连他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都不肯放过,居然因吃豆子而撑死了!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相继死去,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四十年后,他仍然活着!并买了一头老牛,取名“福贵”相依为命。

这是一本沉重的书,他能让每个铁石心肠的读者落泪,读完这本书也使人感受到那种大喜大悲,跌宕起伏的心理历程。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一。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该书的评价是:“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因为它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叙的语言向读者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始终是压抑的,一直被作者有意无意制造的死亡阴影笼罩着,虽然人的终点不可避免都是死亡,但是如此脆弱而无常的生命让人难以接受。福贵的爹被气病而跌死,母亲因贫病死,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被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生子时难产而

1 死,妻子家珍由于困扰她多年的软骨病,累病而死,女婿二喜搬运时的一次意外事故中,被水泥板压死,外孙苦根因贫,吃豆子时被撑死„„生命在不断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变得异常脆弱,而且越往后读,死亡之中冥冥不可臆测的成分就越大,越能体会到命运的可畏和活着的不易。生命虽是脆弱而无常的,但是生命的坚强在这本小说中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主人公福贵在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下,我没有看到他呼天抢地、哭哭啼啼,风雨过后,他的淡然和乐观,用最平缓的语气向小说中的“我”讲述自己的故事,还买了一头老牛与其度过残年,这让我感到淡淡的释怀。在外人看来,他活着已毫无意义,什么都没有了,可是什么都没有击垮他!他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人的忍受力是无限的,对希望的期待也是无限的,生命力在极端的状态下仍然可以顽强地生存,这是因为有了希望!

我曾经在《读者》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是没有走出沙漠,却耗尽了所有的粮食和水,只剩下了五颗子弹。于是,其中有个人对另一个说,我去找水,你在原地不要动,每隔一段时间你就开一枪,好让我知道你的方位,如果你五发射完,我还没有回来,那我就是死了,你自谋出路吧。四颗子弹用光了,留在原地的人还是没有看见那个人的影子,他绝望了,于是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没过多久,他的朋友捧着水壶,顺着枪声找到了他的尸体。这虽然是一个故事,却让我体会到希望的力量,活着就是希望,也正是因为有了希望,才有勇气去求生。

在恶劣的环境中,在苦难面前,我们将选择怎样的生活状态呢?不幸和苦难虽然是整个小说的基调,但正是因为在那样层出不穷、一波接着一波的苦难像风一样袭向人的生命之旅时,才让人更加深刻体会到坚韧和不屈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人的生存环境自古以来就是战争多于和平,苦难多于幸福。早在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就用不屈不挠的斗志向后人诠释了在那样苦难的日子里,我们是如何脉脉相承的!时间冲刷了屈辱,消磨了痛苦,以前我不知道在今天,在我们这样一个安逸和平的年代,我们的年轻一代对苦难、对困境的承受力有多少。但是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使我为之振奋,尤其是年轻的中国女排在逆境中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淋漓尽致的表现让我感动,使我鼓舞。一直被国人寄予厚望的中国女排过五关斩六将打败劲旅古巴后顺利进入决赛,国内媒体已经提前将这块金牌入了帐,但是却忽视了俄罗斯争夺这块金牌的决心和实力绝对不亚于我们。她们的强攻使女排连负两局,第三局的开场又是打得那么不顺,所有的人都不免产生出拿银牌也不错的想法。但是中国女排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力挽狂澜、气如长虹的气势让每个人都为之征服,连俄罗斯的魔鬼教练在第四局还没有落败的情况下都不再咆哮,苦笑着挥手认为他们大势已去。果然,这块让国人等待了足足一代人的金牌在经历了一场殊死较量后终于又落在了我们的手

2 里。与其说我们胜她们一筹的是技术,更不如说战胜她们的是我们的精神和心态,先失两局,第三局一开始比分紧咬,又多次发球失误,胜负一线间,女排队员顶住压力,决不服输,连扳三局,终于取得了胜利。

《活着》这部作品,使我明白生活是平淡的,这种平淡不是说生活的无聊、无趣,而是指它不是异想天开的一步登天,这种平淡它需要我们懂得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成败得失,懂得我们追求的理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懂得我们渴望的幸福和羡慕之种种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活着就是不屈,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相信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相反,它是人生最宝贵的营养,因为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成长,才会懂得珍惜,去珍爱生命,去感受生活!

3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我们需要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这是封面上的一句话,也是翻开书来,全书所呈现出来的第一句话。那是在一整面空白的正中心用小绿色字体印着的一句话,字不大,却引得人一字一顿的缓缓看下去,看到沉思。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便止不住思考,代价,活着的意义,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可惜我到现在都没能思考出什么深奥的道理,所想的无非是“活着就是要创造价值,活着就是要改变”之类的泛泛之谈。毕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我们失去之后才能体会到所失去之物的价值,自己的健康,生命,家人和朋友,又或许,我思考的还不够。

于娟在她生病期间也对人生做了不断的思考,她失去了很多很多,所以她也懂得了很多,也珍惜她拥有的一切。若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像于娟那般人生最后的时光,活着本已没有多大意义,何况还要遭受蚀骨之痛,且身心俱早已疲透,简直是生不如死,不如早些解脱了来得痛快,但于娟并没有这样想,她失去的比常人多,看的也比常人明白,活下去,总是有意义的。她不想做个懦夫,她想孩子有个令他骄傲的坚强的母亲,她也想用她的不屈为世人留下些发人深省的文字,另外,她也眷恋这个世界,她的家人,她的朋友,眷恋生命中的种种美好,爱她所爱,恋她所恋,这些对她而言都是活着的意义。她坚挺到了最后一刻,她紧紧地抓住了活着的意义,从未放手过。

对于于娟本人,我个人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喜欢她那率直的个性、激动时拍案而起的冲动,喜欢她那丰富多彩的经历,喜欢她那清秀的外表,也喜欢她笔下灵动可爱的文字。只可惜天妒英才,这样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高学历才女在事业刚刚起步之时便遭遇人生极大的不幸。我一次又一次的叹息,这着实有些不公平。我为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为她争取生命的坚毅的努力而动容,为她赞助贫困学子数年之久的爱心所感动,也为有一群爱她的人而欣慰,但终究还是难以接受这结局。她有了几乎完美的青春,但却在上帝的觊觎之中吃尽苦头受尽折磨,最后连香消玉殒都是那么的匆匆,怎不叫人挽扼?

于娟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就像扉页上的介绍文章中说的,她是一个复旦博士,也是一个留学博士;她是一名讲师,也是几名失学儿童的资助者。她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也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接受教育;她是癌症病人,但却从容欢喜,并不哀伤,她带走了家人的不舍与思念,留下了指向生命和心灵的文字,留下了坚强。

4 她是一个爱心四溢的人,她爱自己、爱家人、爱小动物、爱这个社会,她关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关心离她很远但需要帮助的人。另外,作为一名爱狗人士,我毫无疑问的被她和“四眼”之间的友谊所感动了,他们之间的故事,既是她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也是一份令我为之动容的羁绊。

她是个母亲的榜样,虽然她做母亲的时间不长久,但这位母亲在重病中所坚持的每分每秒都是无比伟大的,无时无刻的钻心疼痛,化疗放疗的并发症,都在时时折磨着她,她不想放弃,她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坚强的母亲,让孩子骄傲,她选择了坚持。

她还是个好的爱人,十七岁到二十七岁,再到三十几岁生命的尽头,十年、十几年,他爱她,她爱他,这已是何等的不易。我也十分的喜欢她的爱情观:爱不应该是自由的反义词,只是希望对方做他想做的事情,并且,离开对方的世界依旧精彩。我很认可这样的观点,不浓不淡,刚刚好的爱情,是多么的珍贵啊,并且她也做到了收放自如。她是个好爱人,光头则是个幸福的丈夫。

于娟总是那么可爱,那么活泼向上。我依然很难想象她重病时的感受,整日整夜疼的咬牙切齿,瓶瓶罐罐从来不停,打针用药穿刺放疗化疗一切医疗手段简直无以复加,可为了活下去,她忍了,几乎牺牲了她全部的知觉。再加上身边不停地有病友离开人世,心灵上想必也是极端的痛苦,身心俱施,一个不屈灵魂就这样铸出来了。

每当想到这儿,我都会沉默不语,对于于娟的悲剧,我不想再多评论什么了,我的惋惜是不会有尽头的,就让我在这里带着世人的祝福稍微的祭奠下她吧。于娟,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天使,一直守护着你爱的人.........

5

《槐园梦忆》读书笔记

这本书分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雅士雅事”,说的是文房四宝琴棋书画;第二部分“乱点烟茶”,讲的就是烟酒糖茶,男人、女人、孩子,少年、中年、老年;第三部分“情感物语”,说的是喜怒哀乐、懒馋廉耻;第四部分“酬世杂谭”,写的是请客送礼谦让守时;第五部分是“旧时月色”,写的是曾经住过的地方,曾经见过的人看过的事;第六部分专门谈吃,什么西施舌,狮子头,佛跳墙,爆双脆;第七第八谈的多是一些回忆和闲话。

确是够闲适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只有在有点闲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靠近自己和人心的。顺手拈得一两片段与君共享。

比如他谈钱。他说,钱其实与俗与鄙无关,与贪与臭无关。钱当然是越多越好,贪的人只恨聚无多,不贪的人其实也想积财。所以他说一个人尽管贪财,不可无厌,无冻馁之忧,有安全之感,能罢手时且罢手,大可不必“人为财死”而后已。

而在谈到花钱的时候,他说,如果是贫窭万分,一个钱也不能乱用,几个孩子同时需要买双新鞋都会把父母急得冒汗,那当然令人局促。但如果是小康之家,用钱大有伸缩的余地,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准之全面提高,而在几点上稍稍突破,自得其乐。把钱集中用在一点上,便可比较容易适度满足自己的欲望。至于豪富之家,挥金如土,未必是福,穷奢极欲,乐极生悲。我比较赞同他的观点。钱这个东西,历来就是生活悖论的焦点。“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赚钱,然后去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实现后,会产生一种莫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钱能做到的事情很多,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有了钱就有了幸福,于是又很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那样又身为钱役了。所以能做到赚足够的钱,又能分清有钱不一定就是有幸福快乐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听起来简单,似乎又不太容易。呵呵,我的愿望与作者相通,钱能让我无忧即可,衣食无忧,如果生能治之病,有足够钱去挽留生命;剩下的精力大可去追逐生命中真正让我快乐的事情。

在谈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作者对于“树大自直”这样的观点颇不以为然。他说中国是一个以“孝”为传统的国家,时至今日,充当孝子的,已然由孩子变成了父母。看如今的孩子,“哪里还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他简直就是现在家里的主人翁。鼓噪起来像一营兵,动起武来像械斗,吃起东西来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犹如生番;不如意撒泼打滚犹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满室,犹如惨遭洗劫„„但“孝子”式的父母则处之泰然,视若无睹,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三四秒钟仍复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体面的时候,

6 也许要狠心咒骂几声,但那咒骂大部分是哀怨乞怜的性质,其中也许带一点威吓,但那威吓只能得到孩子的讪笑,因为那威吓是向来没有兑现过的。”

这真是太多父母和孩子的写照!随着儿子慢慢长大,我也开始忧虑他的任性。因为大多时间爷爷奶奶带着,他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不舍得他哭,很有些纵容。昨天他很肆意得把奶片撒了一地,然后还用脚踩来踩去,我很生气,拧着屁股让他捡起来,直拧到眼泪汪汪,他还是不肯就范。最后还是乐之爸说来我们一起捡,捡起来去公园玩,好不好?这才两个人绊绊磕磕有一搭没一搭地捡完。

我说爱和满足不是一个概念。好的教育是让孩子以后能够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能够在爱的世界里,感恩得到的爱,学会付出自己的爱;还要懂得自律,懂得控制,懂得有所敬畏。而这些,不是一味的满足和纵容就能做到的,相反,如果爱是满足,那么不满足,或者满足不了就是恨;试想这世上,不肯满足你的人,满足不了你的事,何其之多,又该如何消受?

小孩子当然不肯总是乖乖听话,但我觉得,其实他们还是很识管教的,而且必要的时候,体罚也是免不了的。看来,我以后少不了要做虎妈了。

7

第14篇:我的房间很小,我就把窗户开的很大——《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读于娟的《此生未完》,让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生死,我的房间很小,我就把窗户开的很大——《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从天黑读到天亮,当我看完最后一页,合上《此生未完成》时,长舒了一口气,窗户外已经天亮了,我庆幸自己又活到了第二天。

于娟的生命日记带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是怎么样的一种力量,让一个年轻的弱女子在与癌症抗争中保持如此的旺盛的生命力,是怎么样的一种勇气,让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还能如此从容不破,幽默睿智?癌症,这个小概率事件很难发生在一般人身上,于我也是,我无法体会癌症晚期的人所能承担的痛苦,所以我也真的很难去换位思考作者的痛苦以及面对痛苦时如何做出选择,无论如何与作者的文字产生共鸣,却总有文字到不了的地方。。。

看书的时候不曾落泪,回忆时却几度哽咽,惋惜的泪水已在眼眶里打转,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时候绝症也会发生在你身上。此刻坐在咖啡馆里会议着于娟走过的31年生命历程,她用他生命的最后的力量,诉说着她的人生,她的彻悟。文字简单而真实,充满了智慧和幽默,让人动容,让人不干相信,这是一个癌症晚期的女子写下的文字。心里在为她滴血,脸上却被她逗着傻傻大笑,读后感《我的房间很小,我就把窗户开的很大——《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她的生命反思在幽默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名利权情。只是这种大彻大悟,是不是一定要到了生命的终点才能看清了?这种洒脱的境界,是不是非得经历生离死别后才能达到?佛告诉我们: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道理很简单,但是也许只有读过《此生未完成》,才能理解的更透彻。

我的人生经历还太简单了,没有几次与死神抗争的经历,所以真的无法完全体会到作者的心路历程。但是作者的感悟,是她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这也是作者写此书的最大意义。

有一段话我想很多朋友可能都读过,原来就是出于此书。现摘录如下,自勉!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我的房间很小,我就把窗户开的很大。

我的感情很重,我就把诺言许的很轻。

我的往昔很空,我就把今天填满。

我的喜悦很少,我就把笑容积的很多。

2012年2月25日

第15篇:此生末完成读后感 (优秀)

前段日子老公推荐让我看看于娟--《此生未完成》,此生末完成读后感。今天没事就在网上搜索了于娟一名已经死去的癌症患者生前所著的日记。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追悼。一个年轻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这个风华正茂的女子,32岁,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讲师,在于癌症抗争一年又四个月之后,终于撒手人寰,这部书就是在她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中写下的。请看作者简历:于娟,女,山东济宁人,1979年4月—2011年4月。2008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6年,高中毕业于山东济宁一中。她是一名讲师,生前执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她是一个两岁半孩子的母亲,一个40岁男人的妻子,两个60岁老人的女儿,几个失学儿童的资助者,很多人的朋友,读后感《此生末完成读后感》。 她的研究方向是环境政策和能源政策,她的文学指向生命和心灵。

她是癌症病人,却从容欢喜,并不哀伤。她已辞世,确与身后的世界同在。

她带走家人的思念和不舍,给我们留下坚强的力量。

于娟说:“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项不是不辛苦的,而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这是她用生命的代价给我们活着的人留下的宝贵启迪。

可惜的是,走不到她那一步,很少有人明白这些道理,我们每天还在为着这些维持我们生存的或物质或精神或奢侈或虚荣的东西奋斗着,即使看到了前人的经验,也还是感动一时,追我所求。一个个均是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女儿,这样的人生又怎么能完成呢,泱泱历史,有哪个生命不是这样的走过来的。尽管于娟驾鹤西去,但但所留下的此生未完成,却将由她的父母,她的爱人,她的儿子去前仆后继。

于娟带给我们一个启示,这个启示用她的生命验证了。那就是,人生在世百年旅,一定要珍惜世间的一切美好,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日子,与朋友聚会的快乐,与自然和谐的美好。

安息吧!于娟。

第16篇:此生光明万物生读后感

《此心光明万物生》读后感

《此心光明万物生》这本书是于丹“国学美文‘真善美’系列”第二本“向善卷”。全书共分为“有所依”、“有所为”、“有朋来”、“有学思”、“有君子风”、“有神仙骨”、“有心成长”、“有梦安顿”8个单元,并配以“国学小站”和经典美图。“此心光明万物生”语出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心学“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在书中,作者从人生坐标的角度,深入讨论,人性本善,让我在一次次丰美的国学滋养中,惜缘向善,感悟幸福的真谛,直面人生的考验。

从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至今,于丹思考更多的是人性,叩问的是人心,本着这样一个愿望,便有了《此心光明万物生》。在书中,于丹从生活谈国学,以国学悟哲思,旨在倡导人性本善。在《没钱的日子》一篇中,作者在四十平方米的蜗居中,找到了生活的“快乐”;闺蜜为给男友送一棵白菜倒公交乘地铁坐三个小时的车,遇见了幸福的“暖”;编席为生的芸娘将廉价的茶叶放入莲花中,不仅喝出了神仙般清雅的荷香,还有诗意的“美”。没钱的日子,这些人“用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一步步靠近理想中的富足。”

人吃五谷杂粮,心有七情六欲,一念之差便是天堂与地狱之别。在《一念》一篇中,作者以冒失的将军去请教老方丈的经历和一位乡村老太不议是非的故事,告诉我们,心有敬畏,“时时心存不敢,就熄了些自己的妄念。一念不炽,就烧不毁理智清明。”《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苏轼的诗句,这“有味”,于朋友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于夫妻是“相濡以沫的柴米生活”,于人生是“内心的清醒和清明”„„在书中,于丹传递出敬畏、平常与慈悲的态度,豁达、坚韧与向善的品性,让我们在正视内心的成长和觉悟中,看到人生的明亮、自由和开阔。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看似容易,做起来却不易。寻常生活与国学经典相遇,在作者眼里,便成了“充满善意的真表情,便是中国人最好的样子。”在《独自疼痛的时光》一篇里,通过苏东坡雨中行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你对自己的生命拥有一份诚意,就能在不幸和厄运中找到自救的力量。“终有一天,我们穿越世相,笑看云起,送走心上踩过的动静,熬过独自疼痛的时光。”在《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到多远》一篇中,作者以自己三年“尘埃生活”,于“悲欢离合中逐步明白江湖规则和人生规律”的经历,讲述了只要有“责任、爱心、诚信”,便可以遨游更远。在《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中,通过讲述王阳明千难百死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明白“这世界的美与善,恨与仇,自在人心”„„

书中的苏东坡、王阳明等人组成了中国人最好的样子,他们是“温润如玉”的君子,也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的佳人。因为他们一心不乱,因为他们养出一生清朗的善意。

生命的意义不只是一己的幸福,而是有关信仰的慈悲,是至刚至勇的担当。于丹以寻找人生坐标为宗旨的国学心得,自我修炼、精进的极致观念,恰是这本书想传递给我们的清朗之念。

第17篇:此生足矣

此生足矣

今年“六一”,成都石室中学一位男生在校园里看到班主任龙老师牵着她7岁的儿子。后来,在这位男生的周记中,龙老师读到了这样的话:“看着龙老师和她孩子玩耍的情景,我知道,龙老师幸福,我就幸福!”那一刻,龙老师泪盈满眶。

做老师,此生足矣!

第18篇:未完成原因

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未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的说明及2012年工作计划

一、原因

1、统计方法调整的不利因素。一是控制限下企业增幅比例在10%以下,加大了完成任务难度。我区是一个传统商业集聚区,中小型企业众多,统计资料显示全区有6000多户商业企业,达到限上标准纳入网上直报的企业仅有23户,控制限下增幅比例加重了限上企业负担。二是前三季度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35亿,同比增长17.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8%,第四季度需完成7.85亿元才能完成全年25.2亿的总目标。受今年国家控制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零售额增速不得超过10%的影响,预计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完成23.2亿元,任务缺口约2亿元。

2、任务分解完成难度大。任务目标是按照去年计划增加了19.6%,没有按全年实际完成数量做相应的计划。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任务是47亿元,实际完成45.5亿元,缺口1.5亿元,王益区在全市的比重为45%,今年制定的计划指标是在去年总任务47亿元的基础上制定的,任务总量增量过大,完成难度大。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市排名情况,全年完成数为20.48亿元,完成率98.4%,全市第一,累计增幅18.7%,全市第二,列在新区之后。

3、石油公司销售批发、零售比例的调整影响。去年任务

20.48亿元,今年任务25.2亿元,任务增加额4.7亿元。去年20.48亿中,含石油公司1-5月份全部销售金额(没有实行比例划转),按今年45%计入零售的划转比例,去年石油公司销售额10.6亿元,月均9000万元,1-5月份计入批发额为2.4亿元,因此今年净增加额实际为7亿元,增幅为35%,限下增加了3亿元,今年完成11亿,限上需增加4.1亿元,全年完成11.2亿,增长60%,按目前进度预测,下半年限上必须完成6.6亿元,平均每月1.1亿元,上半年月进度为7700万元,下半年每月需增加3300万元。

4、在地购买力减少。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新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从土地、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将推动新区消费市场迅速崛起,外出务工和异地居住人口逐年增多,新区消费市场崛起,周末、节假日消费转移,在地消费人群逐年减少,引起消费下降,进而造成我区传统消费购买力的下降。

5、服务业增加值任务完成难度大。服务业增加值涉及15个行业,商务局掌握仅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两个行业的销售数字,其余13个行业销售额系从市上返还得来,加之该指标采用收入法进行核算,涉及多项财务指标,不可预计因素太多。

6、现代流通业发展缓慢。现代物流配送、仓储建设、电子商务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整体实力较弱,专业市场发展不足,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朝阳行业发展较为薄弱,

传统的支柱零售业在扩大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显得后劲不足。今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工业产值等几项考核指标,有的指标受地域限制,要完成有一定困难。由于几项指标均是今年新增的考核指标,在工作中还有待摸索,我们将加强与有关业务部门对接,确保各项指标逐步落实。个别经济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受地域条件限制影响,暂时无法有新的企业,经济指标未完成计划。

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1、大干70天,力争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7亿元,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督促关联企业合并上报。暂时将吉富大酒店并入铜川饭店,正大国际新城并入正大商贸有限公司上报报表,待新开业企业纳入限上企业后再单独报送。

2、加大培育限上商贸流通企业的力度,增加限上企业的数量。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和新一轮西部的开发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农超对接”、“家电以旧换新”等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培育农村市场和高成长性企业,对符合条件的20家企业力争在年内纳入限上企业统计范畴,通过增加限上企业数量带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大力支持我市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

3、扎实工作,摸清家底,认真清查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经营单位。虽然2010年的清理工作取

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从实际的成效看,部分地区限额以上定期报表单位家数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市场规模不相匹配,不能充分反映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因此,王益区商务局积极配合统计部门,进一步清理2010年已经达到限额以上标准还未纳入限额以上统计和2011年新开业年内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单位,按名录管理办法逐步纳入限额以上单位培育库,加强辅导和培育,按照相关规定有序纳入正式报表名录,为下一步社消零快速增长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商务局积极加强同各部门协调配合,全力做好报表报送及服务业增加值核算工作。

4、加快对传统商贸业的改造,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步伐。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带动我区传统商贸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扩大优势企业群体,不断增强商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第19篇:未完成工作总结

2016年质控科工作总结

李瑛

于6月份调到质控科工作,在分管院长及医务科的领导下,负责病历质控工作。现将这6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病历书写质量管理:

1、每月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在检查中重点督查病历书写的及时性、规范性及治疗计划的合理性、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围手术期医疗文书的书写,病情告知的有效性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效果追踪。

2、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各科归档病历进行抽查,对发现问题的病历进行认真总结、分析、评价,将结 果及时反馈至相关科室督促整改。

二、对医疗核心制度进行重点检查,特别是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死亡病人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麻醉术前、术后访视制度,各项知情同意书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反馈给相关科室。

三、组织召开了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每次会议由医院领导主持,每次会议对组织检查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并将资料发各科室。

四、存在问题:

1、病历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出院医嘱、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术前讨论、术前小结、疑难危重病历讨论等内容书写过于简单,出院记录马虎,未记录向病人或其家属交待疾病的转归及注意事项,三级医师查房流于形式,缺乏内涵知识及临床指导意义,运行病历不能按时限完成,电子病历不能实时打印,科室质控医师对科室的环节质控及终末质控不够重视,检查出的问题未能及时追责,致使有些问题出现屡犯现象等;

2、目前病历质控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病历质控人员素质不一,水平不齐,检查工作中走马观花;(2)、对病历书写规范理解有偏差,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要求掌握不够,造成检查效果不理想;

3、科室人员少,科主任工作繁忙,科室质控工作未能及时完成,病历质量亦未很好完成;

3、未开展科室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对医疗质量管理指标的统计、各种医疗文档的汇报整理工作欠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病历质量检查,检查重点为死亡病历、三级及以上手术或非计划再次手术病历、疑难危重病历、住院超30天病历、入临床路径病历、输血病历、使用抗菌素的病历;

2、组织多部门(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病案室、输血科)进行医院质量管理联合检查,将联合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并形成报告,交院长办公会,为每季度开展的专题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提供翔实的资料,并制监督、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整改措施;

3、争取领导对质控工作的支持,逐步开展科室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对医疗质量管理指标的统计、各种医疗文档的汇报整理工作;

4、逐渐开展急诊科、血透室、ICU、麻醉科、医技科的质控工作;

5、联系中联公司,运用中联10.28全模块系统操作宝典,把病历反馈系统运用起来,这样,就可以在电脑上检查运行病历并反馈。另外,根据他这个操作说明,可以把输血病历、死亡病历、非计划二次手术病例、

三、四级手术或非计划再次手术病历、疑难、危重讨论的病历、住院超30天病历、进入路径管理病历、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标识,便于我们抽查病历;运用系统对病例限制要求设定、病历模板中建立病历提纲、病历模板中的病人基本信息需要系统要素。

6、组织全院医师学习医院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知识。

2016年,质控科距三乙医院的要求差距太大。在下一年度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真正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经营理念,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基础质量、环节质量检查为重点,狠抓问题的改进与制度的落实,不断自我完善,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第20篇:1.3未完成

目录

1.3.1【C】

1、庆云县人民医院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支援工作计划

2、庆云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方案

3、庆云县人民医院基层医院支援协调工作部门及成员名单

4、庆云县人民医院卫生强基工程长效工作机制

5、庆云县人民医院“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

6、庆云县人民医院“卫生强基工程”工作计划

7、庆云县人民医院“卫生强基工程”工作经验总结、

8、卫生强基工程定点帮扶协议书(中丁卫生院、东辛店卫生院、徐元子卫生院、渤海街道办社区卫生服务)

9、庆云县人民医院优抚对象优惠政策

10、“卫生强基工程”受帮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到县医院进修学习审批表

1.3.3.1【C】

1、庆云县卫生局“千名干部宣讲十八大下基层察民情送温暖”启动仪式活动方案

2、吸烟有害健康—宣传材料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doc》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