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家风读后感

2021-04-10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阅读与家风》读后感

《阅读与家风》读后感

刘瑞

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

哈密货运中心

“家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一代接一代人注重家教传承下来的。”打开书,映入眼帘的这句话无疑成为了我对此书的第一印象。

慢慢浏览每篇文章,那亲切的言语、丰富的艺术配图,使我的内心也随之产生了共鸣。

《阅读与家风》这本书从各个角度深刻细致地定义了阅读与家风之间的关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的书承载着文化沉淀的言辞话语,如细雨微风般吹进我们的心里,启发和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良好的家风是塑造人生形象的根基。拥有良好阅读氛围的家庭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不断完善家风建设。良好的家风也激励我们家庭成员在各个方向全面发展。

我的父亲早年是一位语文教师,我的印象中,家里的书柜永远都是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父亲喜欢读书,一部分源于他的职业,另一部分也是兴趣使然。他珍爱的每本书籍,比如《毛泽东诗词选》《近代文学》《二十四史》等他都会用牛皮纸将封面认真地包好,并教育我也要爱惜每本书。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经常会给我讲那些书中的故事,关于正直、关于爱国、关于诚实……同时,他会告诉我哪些书值得反复品读,哪些书浅尝辄止。受他的影响,我也时常翻阅书架上那些父亲钟爱的书籍。

渐渐地我也爱上了读书,茶余饭后会与父亲聊书中内涵、自己的感悟,一起谈天论地的家庭氛围从我儿时延续至今。有时候想起来也是感慨,父亲从没有强迫我去读书,但正是这种潜移默化地熏陶才能让我彻底把阅读变为喜好。

长大后的我完全能够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这样的熏陶对于日后自己性格及人品的修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在,下班以后我也经常会同父亲一起去书店,所以家里的书架越来越满,越来越宽。

如果说父亲的阅读是坚韧的,那么母亲的阅读一定是柔软的。我的母亲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同样对读书充满兴趣,虽然没有像父亲一样的读书素养,但是闲暇时光,她也会静下心来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

母亲偏爱真实且跌宕起伏的故事,记得有段日子她非常喜欢海岩的作品,《便衣警察》那本小说长时间摆在她的床头。小说中传达的无私、奉献、以爱为根、患难与共的精神,都深深地触动着她的心灵,并感染着她像主角一样勇敢地面对当下。

与父亲不同,母亲会陪我阅读很多通俗易懂却有无限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有时候我们会一起因为书中英雄的陨落而落泪,也因为无比真挚的感情而深感幸福。到如今,母亲每当看完一本她所欣赏的书,总会兴致蓬勃地分享给我,我们之间因此从来都不缺少共同语言。

对我来说,个人世界观的建立,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所谓“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淳,则社会风气正”,的确是有其中道理的。如果每个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育熏陶他,树立良好的情操和正气,那么久而久之整个社会风气自然会更好。

在这个互联网无限发达的时代,消息与知识的来源渠道层出不穷,但是阅读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越来越零碎,很多人无法拥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手捧图书慢慢感受文字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人不理解甚至质疑静心阅读的意义。

之前看到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对于“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意义?”的回答,他首先反问了在场所有人“为什么我们要吃饭呢?”。没错,读书本就是如吃饭一般稀松平常的事,从阅读中得到的“宝物”,不一定会形象立体地让我们触碰到,但终究会变成你思想的血与肉,丰富着我们的内心。

快节奏的生活状态提供给我们很多行之有效的娱乐方式,但也消耗着我们应具备的思想深度,挑战着当今社会的价值观与底线。“没有信仰”成为威胁着文化传承与道德建设的猛兽。丧失阅读习惯的民族,无疑是可悲的。

再次翻开《阅读与家风》,我更愿意抛开书名而用自己的理解阅读书中的每段文字。历史的一切最初便是先人们用文字的形式一笔一划延续下来,这是我们民族原始的习惯。而文明的进步离不开人类思想的飞跃,这是我们的动力源泉。

阅读可以完善家风建设,阅读可以成为家风传承的载体。我希望阅读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每个人都能从书中吸取养分,让好的家风伴随我们成长。

编后语:

阅读这些作品,我们犹如欣赏一道五彩斑斓的彩虹,可以尽观姿态万千铁路女性的风采。

对待长辈、丈夫、子女,她们温婉柔和,以孝敬亲情和睦家庭,用明理贤德教化子女。

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特别是遭遇困难或疾病缠身时,她们乐观豁达,以执着热爱点燃人生,用自强不息谱写巾帼风华。

在这点滴笔墨中,表达了她们纯真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品德和朴素的情怀,洋溢着她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渲染出了浓厚的“书香铁路”气质。

推荐第2篇:家风读后感

《家风》读后感

按照纪委通知要求,我对《家风》一书通读了一遍,感触颇深。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书中记述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先进事迹和治家理念,读后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念,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忠诚,为民族振兴不懈的努力,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他们严于律己、艰苦朴素、襟怀坦荡、热爱生活、忠实家庭的高风亮节,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对待金钱、家庭、子女的态度和治家之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开创的良好家风,为我们自觉践行良好的党风政风树立了榜样。

回顾我党的历史,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领导干部只有解决好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才能不失先进性的方向,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的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实践中既注重自身修养,又注意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创建了良好的家风。古人云:“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社会中,父慈子孝、夫妻敬重、兄弟和睦是事业兴旺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一直是中国社会做人的标准,修身、齐家历来是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

同样,家风好,党风正,事业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家庭也是社会文明的主体。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首先是家庭的一员,他们崇尚什么?追求什么?羡慕什么?鄙薄什么?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会影响到家庭中的其他人员,甚至会影响到亲戚朋友和他们的后代子女。因此,搞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既是提高执政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促进我们党的事业长期发展的坚强保证。

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67年,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革命传统,作为一种精神,影响并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向上、不断进取、勤俭节约、甘于奉献。通过学习,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更应牢记自身肩负的神圣使命,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珍惜自己所处的和谐氛围和工作岗位,主动建设健康的小家、自觉维护全党的“大家”,为党和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在努力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第3篇:家风读后感

家风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我深入学习了《家风》一书,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习总书记的指示充分揭示了家风建设对个人,乃至全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今后党员干部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指导思想。

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那么,家风是什么,我理解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传统风尚,是一种特色文化的传承。可以说,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建设的核心,烛照着每一名家庭成员的心灵世界,成为每个人的精神源泉。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好的家风,胜过万贯家财。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他们 1 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最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如果孩子从小缺少良好家风的熏陶,从小缺乏正确的价值涵养,将来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乃至干有所成?所以,先贤们历来重视家风家训。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撰写《训俭示康》家训,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明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传为佳话的“六尺巷”故事,时任礼部尚书的张英“让他三尺”,拓展的不惟街巷之宽与道德之厚,还开化奉扬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风、民风、社风。

老一辈革命家,无不严格持家、奉行清正家风。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刘少奇长女刘爱琴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刘少奇知道后严肃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李先念告诫子女:“你们谁要经商,打断你们的腿”。这些家训、家规,彰显出共产党人特有的风范风骨,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家”具有独特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使家庭生活充满乐趣,更具温馨气氛,让孩子在 2 潜移默化中播撒下德行的种子,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人格塑造家风,家风孕育人格。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更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好的家风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反之亦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近年来,出现的“大老虎”及家庭式腐败现象的出现,莫不缘于此。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所以,古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对社会而言,家风正,就能不断激发每个家庭成员在文明风尚拔节中的“潜在力量”,如是,整个社会就一定可以在小家大家的交相辉映中塑造时代新风,支撑起淳厚的民风、社风。

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严以律己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

没有好的家风家教,既难以清白做人,也无法专心做事。刘铁男教儿子“做人要学会走捷径”,当儿子开始弄权敛财,他自己怎么可能秉公用权?苏荣纵容家庭成为“权钱交易所”,他自己如何独善其身、专心做事?而像个别“官二代”“富二代”表现出的精神空虚、盲目炫富,莫不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关。由此可见,家风淳正是干事创业源源不断的 3 正能量,家风腐化则是为人处世难以承受的负资产。

领导干部家庭应当以清正廉洁为重点建设良好家风。坚持清正廉洁家风,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能减少来自家人的不当干扰;找准“为民、清廉”的价值坐标,其家人也能端正思想观念,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个体从家庭走向社会,家风的影响亦会随之远播,成为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整体拔节的力量之源。家风醇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良好家风,是优良作风之要,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

好家风涵养好作风,领导干部作为党风之旗帜、社风之表率,醇正家风、弘扬家风,无疑是党风向好、社风向善的最好催化剂。树立好家风,领导干部要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入手,把搞好家庭建设作为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检验场”,时刻以“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标准,处理公与私、小家与大家、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努力形成醇正家风与优秀作风的良性互动。

家庭始终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只有家风建设好了,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国家才会更加稳定。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家风并不属于私域,更不是老人“托管”的小事、家属“自管”的私事。

家风是作风的臂膀,家风浩然敦厚,才有作风严实清廉, 4 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行得正。家风与作风犹如并蒂之花,互相映衬、相映生辉。领导干部手执权力重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同小可,自当从家庭做起,以家风建设助力作风涵养,以家庭和睦引领社会和谐。

良好家风的回归,是新常态下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有力举措,通过言传身教,以“家”促廉,把好了人生第一“关口”,就能在以后的行进路上少走弯路,保持初心;妻子“坑夫”、二代“坑爹”、家长“坑子”等家族式腐败频频发生,主要是因为家风不正、家教不严;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庭中往往是核心人物,一言一行都是家风的旗帜。必须作则,慎权、慎微、慎言、慎行,克已奉公,从而对家庭成员起到示范带动、言传身教的作用。只有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做到从严治家、从细管家,形成守德、守纪、守法的家庭风气,才能管好自己的家人。

推荐第4篇:家风读后感

家风读后感

感谢孩子让我参与你的成长

--家风>读后感

相信看过湖南卫视《变形记》的人都会深有感触,现在青少年一代的教育问题多的令人费解!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暴力、叛逆、个性十足酷毙,家庭亲情、天伦之乐越来越瓷化了,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的考验。骇人听闻的杀戮事件,随处可见的家暴事件,网络信息神速的传播,使这些不可回避的矛盾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在世人眼中。谁都不知道今天别人家的>故事,会不会成为明天自家的事故亦或是灾难。

家不是任性妄为的地方,家可以贫,心不可以穷。那些喜欢释放物质垃圾和精神垃圾都是不健全的可怜之人。丰裕的物质生活,让众身价倍增精神贫瘠残缺的人们,于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于逢场做戏中哗众取宠,于挥金如土中孤注一郑。从网络红人郭美美炫富终究不免牢狱之灾,到酒钢原董事长冯杰贪腐受贿被捕,再到百份全球追逃红色通缉令 ,国家重磅出击强力惩戒贪腐。还有一些风云人物各种不雅事件层出不穷,无不昭示着一颗颗因浮躁妄念迷失的灵魂。修生养性传承美德,以身作则言传声教。否则一个整日酗酒泡吧网聊不断地人怎么可以指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学霸学神一鸣惊人出类拔萃,一个只把孩子看作是任你打磨比拼虚荣帮你圆梦的私有工具,只会令人更加鄙视我们的无知浅薄。

纪伯伦说过一句话孩子只是借助我们的腹部来到世上,我们

要做的就是把弓拉满,让箭射向远方。教育孩子的地方除了学校这个专业机构,更加重要的是家庭德育教养。孩子教育就是一部爱的教育史,很多的父母喜欢越界关心孩子,只是变相传达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传递的气息使孩子体会不到爱和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逐步地递减参与孩子的生活程度,营造出合理自然的距离,给孩子成长独立的空间,逐步地在渐行渐远中分离,在合适的时候得体的退出。做一个有分寸的懂得孩子的父母,理智的关怀真切的厚爱。一个优秀的家庭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美德教育,言传声教教导孩子做一个有修养的有文化的人。重要的是要训练孩子耐心的倾听、阅读写作、良好的沟通、独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品性、彼此尊重、环保意识、影响力、行动力。创新力。

家是和煦如春的暖阳,家是清爽宜人的夏风,家是红红的火焰,给孩子温暖和前行的力量。父母就如那指南针一样,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积极阳光的心态。而这都得益于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高尚的人格,优雅的谈吐高雅的气质,善于学习进取的精神,善良厚道的待人接物。自古至今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训家风家教。《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国语》《论语》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家风家教好,培养出孝顺懂事,举止有度的孩子,传承良好家风,促进>和谐社会风尚,是每一个家庭德行教育的核心思想。

总之世界的作用力都是相互的,你想要孩子优秀,作为父母必须从自身修养提高入手。孩子只是你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的都是自己的影子。就如同你隔山呼唤的回音。父母快乐着孩子的高兴,同样孩子必然痛苦着你的忧伤。那就请你不要只是抱怨指责和放弃,成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助力器,懂得做人做事情的道理、明白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懂得低调做人理智处事,明白感恩包容善于思考。每个人都需要在不断地自省自悟中成长,感谢孩子让我参与你的成长。

作者:安红娥 编辑:野花

推荐第5篇:《家风》读后感

《家风》读后感

(一)

近期,公司组织了读书活动这一活动,借此来让我们树优良家风,育家国情怀。于是我选择了《家风》一书,虽然并未全部读完,但还是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习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习总书记的指示充分揭示了家风建设对个人,乃至全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今后党员干部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指导思想。

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那么,家风是什么,我理解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传统风尚,是一种特色文化的传承。可以说,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建设的核心,烛照着每一名家庭成员的心灵世界,成为每个人的精神源泉。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家\"具有独特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使家庭生活充满乐趣,更具温馨气氛,让孩子在

潜移默化中播撒下德行的种子,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人格塑造家风,家风孕育人格。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更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好的家风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反之亦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所以,古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对社会而言,家风正,就能不断激发每个家庭成员在文明风尚拔节中的\"潜在力量\",如是,整个社会就一定可以在小家大家的交相辉映中塑造时代新风,支撑起淳厚的民风、社风。

《家风》读后感

(二)

战京玲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早已为新时代的家国之基做过如是阐述。

最近,在万叶书园给孩子买书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家风》一书,想到习近平对家风的重视,便突然有种想要细读的冲动。没想到,书中的诸多观点,引起了我很多的共鸣。书中介绍了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家风,让我们从一个独特鲜明的视角,看到了他们作为普通家长,普通父母的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和治家理念,使我深受感触,是我们每个家庭学习的榜样。

家风是指家庭人员的道德风貌和相沿成习的家庭传统,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主要由家长的形象、追求、喜好、品质、道德家教等构成,家风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体,良好的家风对于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习近平在提到自己的家风时讲到:\"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在现代功利教育的重围下,更多家庭非但没有舍弃良好的家风,更将其视为珍贵的家庭精神财富,孜孜以求,美好的人文情怀得以代代延续。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家庭风气的影响;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成年人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子女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的家庭,受到积极健康的精神影响,才能心情愉快,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舍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老师,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短短的几句话,也反映出如雨的家风。这也正是有些贫困潦倒、目不识丁的人之所以能把孩子培育得成名成家,而有些腰缠万贯、学富五车的人却做不到,原因在于有比金钱、物质和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积淀下来的人文底蕴。

身为人母,我从这些故事中深深体会到作为家长对于良好家风养成的重要作用,也在生活中积极实践。在一个信息化时代,手机似乎成了孩子们的标配,作为一个14岁男孩,()他也不能免俗。但是,我并没有完全反对孩子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手机,但是有一个什么样的手机,拿手机来做什么,手机对于孩子有哪些帮助是我所看重的。我告诉孩子,一个人必须保持对物质的克制,任何时候都要放弃对于物质的攀比,养成节俭的习惯。于是,我和儿子约法三章:首先,学生时代所使用的手机必须是旧手机;其次,手机必须是作为一个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的窗口,绝对不能下载一个游戏;第三,用手机的时间必须要有节制,每周不得超过三个小时。这边给了\"胡萝卜\",另一边我必须拿着\"大棒\",如果发现他违约,我就会关闭WIFI一周。慢慢地,我们都遵守了相互的承诺。通过这件事情,孩子也感受到这是一个有规则的世界,不尊重规则,只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孩子把这件事情写成了作文,并且被老师当做范文来引导其他同学正确使用手机,遵守规则。

儿子周末喜欢上\"新概念英语\",并且已经坚持了好几年。对于学习,我大力支持,但我告诉他,爸爸妈妈可能不会像别的家长那样,接来送去。从家到他的小课堂有30分钟的公交车程,并且公交站点距离家还有10多分钟路要走,特别是冬天,天黑的特别早,每次回家,基本上都已经全黑。但是,我想,不能因为是学习就养成他对大人的依赖,既然有公共交通工具,就应该养成低碳出行的习惯。刚开始,我还陪着他一起等公交、坐公交,几次反复之后,他就独立上岗了。并且,自己总结了一套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的预案,分享给周边的小朋友,这也算他成长的一个小故事吧。

分担家务、热爱生活、积极上进、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等等家庭美德,我知道,所有一切都必须是父母首先身体力行,带动孩子在生活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特别是对于学习,我感觉到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建立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是求得共同语言、增长知识、形成兴趣、保持进步的基本手段。在一个家庭,学习也是稳定幸福的要素之一。今天的孩子和上一代孩子的最大不同是,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学习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所有人都面临着信息的更迭,很多东西很快就会落后。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知识结构,家长也许该向孩子学习很多。在孩子面前,家长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了,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局审计中心胜中分处)

推荐第6篇:家风读后感

《家风》读后感

读完这本家风,感触颇深。我相信每个看过此书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对家风一词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下面我来说一说我对这本家风的看法与感受。

首先说家风一词,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而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是构成家风的重要因素。在此书中,老师们多数都写到自己所感受到的家风是什么样子的,而这家风并不是用一句话或者几个简短的词汇所描绘出来的,而是只有说出自己身处于怎样的一个家庭环境,经历过怎样的家教过程,用自己的一些小故事,小经历才能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她们所感受的家风,而这些贴近大众生活的小片段,更容易让人置身其中,作为读者的我仿佛能够身临其境的看到那些有爱的画面,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何为家风以及的重要性。

家风为什么重要呢,我想读过这本书之后必然也是其意自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中国,人们越来越重视道德风气、行为准则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风就变得更为重要,家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空间,在一个人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家风也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它是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这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塑造着一个人的人格。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世界观、人生观到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以及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所以家风对于一个人品质的形成是尤为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家风代表的是一家人的精神面貌、品格修养和处事原则。好的家风含有同心协力、相互体谅、相互扶持等因素,推而广之到人际关系上,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一个家庭只有培养良好的风气,树立良好的家风,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和谐。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一个国家有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家风”正,则能安居乐业,“国风”正,则能兴国安邦,因此,只有每个家庭都要树立良好的家风。才能有良好的国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这本家风,正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国家所需要的,它是正能量的又一传播方式,是它带给我深深的震撼,我会发挥自己的力量,用正确的方式,将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推荐第7篇:《家风》读后感

好的家风给了我良好的品质

北京小学 张鹤

时值寒假,我拜读了《家风》一书。本书从“修身”、“律己”、“做人”、“做事”、“亲情”、“影响”、“家国”和“研讨”几大篇章让读者在读悟中不断汲取“心”的能量。书中一篇篇优秀的文章让我学到了许多,思考了许多,也回忆了许多。李校长说:“好的家风是给孩子一种品质”。

我家的家风是什么?给了我怎样的影响?回忆我的自身成长历程,身上的一些美好品质确实离不开家里长辈的引导和影响。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一家老小,互相关爱和理解,其乐融融,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家风。在这样和睦的家庭长大的我,性情温婉、心态平和。

回忆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岁月,点点滴滴,他们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的父亲平时话不多,但是为人正直、磊落,从不在背后论人长短与是非。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说班里一个同学的坏话,爸爸听了很不高兴,把筷子“啪”地拍在了桌上,厉声对我说:“别老在背后议论别人,谁没有点缺点和错误!”当时,虽然满肚子委屈和不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觉得爸爸说的是对的。总看到别人缺点的人,不懂得欣赏和学习,朋友也自然不会多。也正是因为爸爸的这种教导,我很少在背后议论他人,也能够更加宽容地看待别人的缺点。

我的母亲非常敬业,每年都被评为单位的“优秀员工”,是车间里的一把好手。妈妈还总是跟爸爸比赛谁的奖状多,两个人对工作勤勤恳恳,认真对待。当我参加工作以后,妈妈总是对我说:“你得把那些小孩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家长们那么信任你,你得好好教人家。”当我有时工作累了跟妈妈发牢骚时,妈妈总会劝我:“你的工作很伟大!”“你的工作很有意义!”可能也因为如此,工作中我经常提醒自己:“我得对得起我教的这些孩子。”

父母非常孝顺。记得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姥姥瘫痪在床。照顾姥姥成为了我家和舅舅家这一大家人的重心。为了更好地照顾姥姥,妈妈后来跟单位申请调成值夜班,每天白天照顾姥姥,傍晚骑车去上班。由于单位搬了家,每天要骑二十里地才能到单位。就是这样,妈妈坚持了三年多的光阴。后来我家拆迁也搬到了很远的地方,爸爸每天送我和弟弟上学后再去上班,下了班再接我们回来。回到家又赶紧到姥姥家帮忙。在这样的环境下,年幼的我也很自然地帮忙照顾姥姥。帮姥姥换尿盆、盖被子,给姥姥读故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日子看起来虽然艰难,但一家人也很快乐。妈妈常说,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姥爷就不在了,姥姥没有再嫁,那么艰苦的岁月一个人把自己和舅舅带大,多么不容易!所以,妈妈和舅舅他们就特别孝敬姥姥。我想:我也一定要孝敬我的父母。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因为有着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让我格外地清醒。我知道我身上肩负着的重任,让好的家风带给我的宝贝更加良好的品质!

推荐第8篇:阅读与家风读后感(材料)

阅读与家风读后感

(一)

用声音传递温暖 用书香浸润心灵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重庆机务段检修车间蓄电池工陈芳芳,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篇《阅读与家风》读后感受。

阅读是什么?阅读是提高我们公民的道德素养,促进家庭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助力器!每个人的阅读水平,就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阅读高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国家的竞争力。阅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阅读,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历史传承。

家风是什么?家风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在家庭中的传承。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它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好家风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化孕育并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好家风也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对个人精神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家族幸福、和谐、美满、昌盛的法宝。

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在阅读中能使我们树立家国情怀、增长智慧;懂得诚信、懂得思义、懂得公正为民。同时阅读也会使我们懂得感恩、爱国爱家;学会宽容,创造和谐;关注美好,收获快乐;诚实守信,守住底线;勤俭持家,尊重劳动;夫妻和睦,科学教子;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爱岗敬业,干好当下。这样便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家风。

作为一名90后女性,我认为女性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女性阅读,就抓住了全民阅读和家风建设的根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女性大多数是家庭的核心,是儿童的第一个教育者、引导者,女性阅读在促进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家庭文化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阅读与家风读后感

(二)

阅读涵养家风

淮北车务段 夏进步

阅读涵养家风,知识点亮人生。良好的家风,无言的教育,是子孙后代的福音。作者王红旗女士从如何推崇阅读、处理家事、培养习惯等方面起笔,向读者介绍培树良好家风的意义、重要性,以及科学的方式方法等知识,让读者对家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进而更加关注和重视家风的涵养。

对于家风的涵养,由于经历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生活中,没有人会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做父母、如何培树家风,我们只有用自己的方式,在实践中寻找最优答案。笔者认为,好家风的培树,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以诗词歌赋为底蕴,在阅读中增添才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诗词歌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诗经》的直白上口、《汉赋》端庄华贵、《唐诗》的绚烂多彩、《宋词》的婉约细腻、《元曲》的大众接地、明清《小说》的章回曲折、现代《散文》的自由洒脱,读懂了这些,就是读懂了历史,就会变得更加明智。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在处理纷繁的生活琐事时,才能够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以诚信善良为支撑,在阅读中培养人格。诚信是立身之道,善良是立心之本。我们经常给孩子讲述狼来了的故事,目的就是让孩子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谎话连篇,否则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在生活中不随意答应别人的请求,一旦答应就千方百计完成,即使完不成也要说明原因,切不可前面点头、后面摆手,给人留下浮躁寡信的印象。在与人的交往中要心存善念,与人为善,急人困处、帮人难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能客观看待每个人的差异,学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包容别人的缺点,融入不同的团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爱国奉献为方向,在阅读中成就人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培养教育孩子,就是希望有一天他们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能挑起家庭和社会的重担。回顾中国近代百年历史,我们的民族遭受了无数的灾难,鸦片战争的硝烟,圆明园的遗址,八国联军的杀戮,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惨痛,造成无数家庭流离失散。有国才有家,我们必须教育下一代,一定要把建设国家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都要勤于思考、善于做事、勇于担当,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书写人生的壮丽华章。

时间煮雨,家风煮人生。您赞成我的家风观吗?

阅读与家风读后感

(三)

母亲的家风

母亲出生农民家庭,但在子女众多的情况下,外公外婆仍然让她读到了高中毕业,在同龄人当中,可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了。成家后,她教过书、务过农、经过商,可谓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造就了母亲睿智、正直、善良、宽容的性格。

小时候,家里雇佣了三名工人,经营着一间小油坊。母亲对人极好,有时雇工瞌睡打盹,蒸油胚时火候掌握不好,导致菜油产量低。父亲每有怨言,母亲都会说“算了,都是下苦的,下次注意就行了”。

逢年过节,母亲总是会提前准备好菜油、猪肉等,送给雇工,以表示感谢之情。所以在我们家,从未发生过招不到人的情况,好多村民都是主动上我家找活干。有时恰好碰上吃饭,村民来家里售卖油菜籽,母亲都会诚心邀请他们进屋吃个便饭,随后再谈买卖,年幼的我多有抱怨。母亲却说:“镇上经营油坊的有四家,为什么十里八乡的村民不怕道远,都跑咱们家来?还不是他们觉得咱家东西好,信得过咱家。你爸每次外出收购油菜籽,每到饭点,人家也会拉着你爸进屋吃饭啊!咱们要记别人的好呢”。

母亲常说:“人活着,要知足”。因为母亲的通情达理、善良淳朴、乐于助人,街坊邻居们都很喜欢和她交往。上大学后,每次返校时,母亲都会给我的行李箱塞满家乡特产:“这些东西,拿到宿舍给同学们分着吃,不要吃独食”。走上工作岗位后,每次因为琐事打电话向母亲诉苦抱怨时,母亲都会说道:“责人先责己”、“你长大了,要学会包容”。

每次和母亲聊完天,阴霾的心情瞬间就被她的善良熔化。母亲为人处事的哲学里透着淳朴真诚的家风,我要学的还多着呢……

文/田 敏(安全环保处)

推荐第9篇:《阅读与家风》读后感800字

《阅读与家风》读后感800字

读了《阅读与家风》这本书,让我感触很多,受益匪浅,对几千年来中国家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阅读意义及必要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下面我来谈谈对此的感受。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不仅能开阔一个人的视野,丰富知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更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塑造好的性格和习惯。同时,每个人的阅读水平,构成一个民族的阅读高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国家竞争力。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历史传承。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一定要多读书,一有时间就要读书,广泛涉猎各方面有营养的书籍,对我们的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读书,是一项好家风。近代治家最为成功的当属清代名臣曾国藩——\"好读书\"让他位极人臣,\"半耕半读,勤俭持家\"的家风也让他的后代摆脱了\"富不过三代\"的铁律。书可医愚,可启智;可广见闻,可增知识;可与圣贤对话,可通古今大道。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曾说过:\"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阅读传统的家风。一个家庭里面,如果人人都喜欢看书,喜欢思考,那么,善良、诚信、孝顺……这些良好品质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们的下一代。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宝贵的财富,对个人精神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家族和谐、幸福、美满的法宝。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就像指南针,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例如,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团结友好,对待长辈要有礼貌,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迁就他人,不要太个性。虽然看上去这都是生活中一件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是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才慢慢铸就孩子的良好品格和生活习惯。同时,夫妻之间互相尊重、相敬如宾。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睦家庭能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欢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每个家庭成员能够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舒心、乐观、幸福。可见和睦的家庭是重要的家风之一。

我认为,作为一名90后,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我们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它是形成良好家风的重要根源。工作中爱岗敬业、团结同事、积极主动、贡献突出。生活中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收获快乐。这样便慢慢形成一股正能量,形成良好正确的家风。

(供稿:莱钢医院妇科 胡 艳)

推荐第10篇:《中国家风》读后感

在世俗淡薄的今天,提倡家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家风》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中国家风》读后感(一)

今年暑假,我仔细品读了《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故事。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父母,也就是家风。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读懂了\"书香\"、\"宽厚待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心存善念\"亦是一种家风......让我不禁想到我家的家风。

我的爸爸是电信工程师,他非常熟悉电脑,在家我跟他学了一些电脑知识,对电脑产生了爱好。我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学会了WER机器人编程,2016年在WER世界锦标赛中,我们团队发挥出色,夺得了团队一等奖,这是我们长期刻苦训练得到的结果。

我的爸爸还很热爱运动,喜欢游泳,打羽毛球,常常带着我一起锻炼,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喜欢体育运动的习惯。我的身体更加硬朗了。今年春天我攀爬到了贵州省武陵山脉最高峰海拔2400多米的梵净山也不怎么觉得累。前阵子,我在学校举行的游泳比赛中,夺得了五年级组个人赛亚军,五年级亲子赛季军。我感到很自豪。

我的妈妈是个小学教师,她很有学问,拥有很多的教育经验,这一切跟书有很大关系,她博览群书,一有空就拿起书来看,我经常在她旁边看她看书,在她的影响下,我也慢慢地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见到图书报刊,就情不自禁的拿来翻阅。我还做了一本读书笔记本,把读到的好词语好句子记下来。

我的爷爷是老干部,爱好文学。他发表了很多文章,他写的一些诗歌,我都能背下来。爷爷还和我比赛背诵古诗,使我慢慢地接触了国学。

我的奶奶过去是个农民,后来她进城当工人了,她假期带我回乡下老家,教我干农活。她教我种果,护理果树,每当我吃到自己亲手种的酸甜清香的百香果,我就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对《悯农》一诗有了切身的体会:农民很辛苦,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粮食。

我的长辈对我言传身教,使我从懵懂到逐渐明白事理,我感谢我的家风。

中国家风代表着国人的精神面貌,一个民族的文明体现,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式家风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家风优良的好少年!

《中国家风》读后感(二)

暑假期间,反复读了《中国家风》一书,流连于字里行间,畅怀于一个个家风故事,感受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谓的家规归根到底就是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现如今,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已经耳熟能详,根据这个,我们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梳理制定了自己的家训。我们的家风家训是:孝敬长辈、诚信做人、俭以养德、行善为美、宽容待人、自强自立。

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家风家训,我在这里简单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的家风家训第一条就是“孝敬长辈”,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无论他多么有成就,都要以孝字当头,只有孝敬父母,他的事业以及未来都会更加出色;“诚信做人”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我们的周围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也会让自己的工作与家庭受益无穷。

“行善为美”是要以善来践行自己的行动,要日行一善,做到语善、视善、耳善、心善、行善,因为美是从善行开始的;“俭以养德”,要做勤俭的人,一个家庭如果不勤俭无论有再多的钱财,都会散失殆尽。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圣人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之道,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小到一个家庭更应该以勤俭来治家;“德”是衡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如果一个人只有出众的才华,而他的品格恶劣,那么他的才华会黯淡无光;一个人的才华是建立在品格高尚的基础上,只有品格高尚的人,他的才华才能熠熠生辉。“自强自立”就是要自己独立生活,有志气,不让父母操心。遇到困难挫折,想出一切有利的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家风家训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传承。俗话说得好:“以小家治大家。”只有我们每个家庭自己做好了,国家才会更和谐,世界也会更美好。让我们每个家庭通过自己的家风家训来拥有更多的正能量,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所在。

《中国家风》读后感(三)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家正”。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入夜,润物无声。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小时候,每次去学校之前,外婆总爱叮嘱我几句:“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闹矛盾,要听老师的话”!回到家,外婆总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他人发生冲突。在外婆的谆谆教导之下,我从来没有和同学发生过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小孩子没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从小就要学会能吃苦,否则可干不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想。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由此可见,良好的家风就像和风,又如细雨,在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而高尚的品格!

树立良好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让家风伴我成长,让“正能量”得以传播,我们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第11篇:家风读后感[优秀]

读《家风无小事》一书读后感

读《家风无小事》一书,书中介绍了几位领导人及伟人的家人、古代良好家风等内容,让我们从一个独特鲜明的视角,看到了他们作为普通家长、普通父亲的许多感人的故事,他们教子育人的方式、方法和治家理念,使我深受感触,是每个家庭学习的榜样。

家风是人们感受最深、影响最大、最可信可学的一种文化传承,它以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内心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从良好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会迷失方向。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同时家风与党风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于党、于国、于家,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带头正好家风。把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必能滋养好的作风、政风与民风,促进形成“气正山河壮,政廉日月春”的政治生态环境。

我们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对待自己的儿子毛岸英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工作上他都是让自己的儿子去最艰辛的地方,没有给他特权,大家问他为什么送儿子上前线,他说:你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才做的出这样的壮举,那个父亲是不爱自己孩子的呢?作为领袖的他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他始终做好自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家风无小事,事事关大局,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我们也要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去认真的处理每一件事情,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要付有责任感,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能把事情做好。

良好的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我认为良好的家风形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份书香气,茶余饭后,多看看书,读读报,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大家都说家长是孩子的老师,这一点也不错,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行为举止,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家合才能万事兴。

在卫计委里做应急工作,那是一个大的家庭,应急工作,无小事,我们要端正作风,把工作做得更好,为卫计委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应急灾情就是命令,我们要做好应急处置及医疗救援工作,让受害地区的百姓受损率达到最低,这既是我们的工作。所谓党风正则民风淳。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把贯彻廉洁自律准则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抑制不良风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取家规家风,乡规民约中的精华,移风易俗,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第12篇:家教与家风

家教与家风

建立良好的家风,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从《孔子家语》到《颜氏家训》,再到《朱子家训》无不体现家教家风的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教育。父母的道德素养、举手投足等无不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是非标准、思维模式和处事的方式方法,所以,孩子的良莠,追根朔源主要还是来自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子女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代代相承,便形成家风,因此,家风能呈现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整体风貌和思想境。各家的家教家风不同,培养出来的子孙后人就不一样,良好的家教教育出来的人具有许多优秀品质。因此,父母长辈一定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好的家风。本期,我们一起来谈谈家教家风的话题,希望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当代,重新唤起对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视。

一、什么是家教与家风 1家教

家教即家庭教育或教养。通俗地讲,就是家庭中父母长辈对后代子女的教育及影响。古今中外,家教都是人类教育和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初始、最基本、最具内在价值体认和内在认同连贯性的教育和教化。与普通的知识教育不同,家教更注重人文礼俗和道德伦理的教养,是一种真正纯粹的德行生命养育。《说文解字》云:“育,养子使之善也。”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中国人对儿孙的责任除了“养”,还有“教”。 2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作为伦理亲缘共同体的家庭(家族)成员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传延下去的价值观念、生活作风、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生活习惯及道德伦理品格等的总和。家风强调的是代际传承,是经过一代一代星火相传,相沿成习,最终形成属于这个家庭甚至家族特有的“家风”。因此,家风应该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呈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和思想境界。

3家教与家风的关系

家教方式通过长久的积淀便会形成一个家庭的家风。随着子女长大成人、另立门户,这种家风的烙印便深深打在其脊髓里,继续裂变、继承并影响下一代。所以,家教是家风形成的基础,家风是家教效应即家庭或家族道德伦理风范和文明教养水准的外在显现,家教与家风是先后承接关系,家教与家风的内涵互有重叠且相互影响。 4家教家风具有传承性

优良的家风往往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形成了家庭言传身教的习惯,固定为一代又一代的处世风格。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或家族的进步与发展。

5家风的形成源自父母德行

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乃源自父母德行素养的熏陶。一个城市知识分子家庭,也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严重偏差,但一对目不识丁的乡村父母却可能培育出品德优良的孩子。俗语云: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长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优良的家教家风必然是长辈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古人把“修身、齐家”放在“治国、平天下”的前面,意在提醒父母长辈要注重自身修养对子女的影响。

二、家教家风的现实意义

1家教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家风总体上是与社会大环境相关的,家风在受社会风气影响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风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好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那些积极向上的家教家风,渗进子孙后代的血液,渗进社会的文化,影响着社会风气。只有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才能滋养出好的品格和民风。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念。

2家教家风是现代公民德育的奠基

家、家族既是文明人类自我生产和繁衍的母体,也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细胞”,还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关键“链接”。因而,家教家风与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联。现代社会,家教不仅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更是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一个缺乏基本家教而能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社会公民的现代人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人们常把家教看作是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将家风视为民风国风的风向标。 3家教家风影响人的一生

孩子最重要的素质来源于社会遗传,而社会遗传来自于和孩子接触的所有人,首先主要是家人,只要和孩子有接触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有能够进入孩子眼睛的行为和进入孩子耳朵的声音,事实上都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孩子接触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其实也都是在对孩子上课。因此,作为家庭乃至家族整体素质反映的家风要比单独亲职的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所以,家教家风会影响人的一生,父母长辈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一生都会打上家教的烙印。

4家教家风有助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家教是人生第一堂教育课,良好的家教有助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藉、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家教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家庭成员刻骨铭心。 5家教家风造就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

优良的家教家风就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有时候与一个人接触,很快就感觉到他的文明程度、道德自律、举止进退、做人修养,乃至人格人性。这些品质多半与家庭的影响、家学的渊源、家风的承继、家教的成果有密切的关系。

三、教育之根在家庭 1教育的根就是家

一提起教育,人们往往都自然地想到了学校。其实,教育的根不在学校,也不在社会辅导机构,教育的根就是家。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欣喜地来到了他们的学校,那就是他们幸福的家,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把孩子教育的大厦建牢,就要打好教育的地基,扎好教育的根。

2家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当人们感慨“养子易,育子难”时,已经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孩子成长的第一次区分就是从“家”开始的,同是上帝赐予的小天使,有的孩子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一切平平?所以,父母要把“家”看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动力,要从家庭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发掘孩子的天赋,并适时引导,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 3正误家教三句话的对比 家庭是培育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的言行凸显的是家长的品德修养,会形成不同的家教家风,导向不一样的教育效果。譬如有的家长培养孩子的三句话是: 第一句话:“孩子,爸妈帮不了你,你要靠自己了。”(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 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讲德行,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 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就回家来。”(无私的爱,无尽的爱) 而同样的教诲,有的家长所说的三句话就截然不同: 第一句话:“宝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帮你搞定!”(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培养出了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第二句话:“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教对,可能培养出“缺德”的孩子) 第三句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别来找我!”(有条件的爱,根本不是真爱)

4家长是一种职业

教育的根是从家延伸出来的,而家的经营关键在家长。“家长”是一种职业。之所以把家长的身份用“职业”来表达,是因为能把“家长”这个光荣而沉重的头衔顶起的,正是需要像对待一种职业一样敬畏和担当。“温暖、和谐,亲密”这些字眼,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养分”;父母和谐相处,同担责任,教育步调一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 5父母要做孩子的终身老师

生活是一本耐读的书。当孩子们到中年,或步入晚年时,才会更多地想起双亲,感念父母对自己人生影响,以至于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效仿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还要准备做好孩子的“终身老师”。

四、重视家教、端正家风

谁不重视家庭教育,谁就是在破坏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家庭教育常常不只影响一代人。优秀的家长不但能把子女教育好,而且能保证隔辈人成才。因为他建立了好的家风,好的家教传统。所以,好的家风是人生之宝,坏的家风是人生的恶疾,家庭教育将影响家庭的未来,不可不慎。

1父母长辈需谨慎自律

在人生之初,孩子自我的形成有多种可能,而父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们会直接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的一切皆因家长而起:孩子的懒惰依赖,是因为你替他做的决定太多;孩子的不辨是非,是因为你没有给他自主思考的机会;孩子的自卑,是因你不够耐心鼓励;孩子的嫉妒敏感,是因你把家庭创设的不够温暖;孩子不懂父母苦心,是因为你没教会他理解别人;孩子喜欢抱怨,是因为他总被你挑剔;孩子不够善良,因为你也缺少同情心;孩子的自私,是因为常被你溺爱;孩子的胆小,是因常被你指责谩骂;孩子的撒谎,是因为他常被你恫吓惩罚„„在一位优秀孩子的身上,总能折射出优良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对子女成长精心抚育的印记。家教的主体是家长,传承的规律是父传子继。家教不仅是以言教训,更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首先要率先垂范,增强德育的自觉性。 2家庭环境需风清气正

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很清楚的表达了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也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同理,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必然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从小就是在家里学着大人的样儿长大的,上学后,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说孩子的品质、性格养成主要依靠的是家庭教育,而非学校教育。古人语: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未上课堂前就要上好真善美底色。家风不正的家庭,会让孩子形成不良习惯,而一旦形成坏习惯,再发展成不良性格,人生趋势将很难逆转。所以,净化家庭内部环境,给家庭制定必要的规矩,给孩子做出正确的表率,让家风清正尤其重要。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务必重视建立良好的家风和环境的熏陶。

3家风建设需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被发扬光大,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一些优良的家风家训中的精华渐渐融入到了新的道德建设中。因此,新时代的家教家风的建设与培养需要与时俱进。对于传统家风资源首先要进行分析,辨清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过时的部分和尚有价值的部分,对于传统家风资源中过时的部分要进行剔除和抛弃,对于有价值的部分要进行转化运用。传统家教中需要辨析与舍弃的,主要指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糟粕。比如,现代社会里,确立儿童的主体权利是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传统家教强调父母与孩子的等级,把儿童视为私产,把惩罚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导致打骂孩子迄今仍然是中国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只有清理这些反教育的传统家教糟粕,才能建立现代的家庭教育体系。时代发展到今天,在优秀的传统家教理念基石上构建起现代家教的大厦,不仅是父母与儿童的要求,更是教育和未来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4家校共建要相得益彰

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否则,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很可能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事实上,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教育过程中是不能分割开的,一些家长的误解就是在于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而得出的不正确的结论。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人格形成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最为基础,社会教育不可忽视,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目共睹。学校是文化圣殿,是教化人的专门场所,要求教师立德树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教化人,但归根结底,这种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学校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及长辈的家庭教育相得益彰,才能联手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风、家教,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家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一颗优秀的种子,如果放在杯子里,最多会是一颗豆芽;如果放在盆子里,最多是一盆好看的盆景;如果放在原始森林里,它就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家教家风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打上家教家风的烙印,它会深深打在一个人的脊髓里,隐藏在一个人的品行中,并限制、制约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身教重于言教,而比身教更加深层次的是家风,比家风再深一步的是乡风,比乡风更深层的是区域文化,比区域文化再深一步的就是民族性和国民性了。可见,“家”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国民素质和社会的风貌。中华儿女,承载着祖先的基因,就必须传承祖先的高尚德行,脚踏实地、诚实做人。重视家庭教育、传承优良家风,让那些脍炙人口的家教家风成为家家之教,形成家家之风。

第13篇:家风与党风

家风与党风

河北智跑党支部 梁宝玺

党中央向全社会发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号召,以培养好的家风,既促进社风民风好转,又能促进党风政风优化,一举多得。将党风、家风融合也应是目前“两学一做”活动中积极探索的新内容,值得每个党组织精心组织垂范,每位党员率先身体力行。

第一、中华民族素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小家不兴,大家难旺;大家不安,小家难乐。有人说,自己最为纠结的事不是繁重的工作压力,而是来自上司的压力,有的上司的言行不一,让你永远看不清上司的真实面目。那些有一定职位的党员推诿责任、与民争利、自命不凡,是群众最反感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第二、党风与家风不能是“两张皮”,停留在口头,各行其是。党风是党委部门抓的事,家风是工会牵头的工作。有些企业的“企业家庭日”不准家属参加活动,所谓的“不准”其实就是某位党务管理者对家风如何融进企业的漠视或偏识;即便认识到家风的重要,也因心胸褊狭,没有在现实中加以认真实践。家风不仅仅关乎个人和家庭道德范畴,也关乎党风、政风、社风的优劣。在企业中,党风、家风融合建设应作为一项刚性要求,建章立制,有规可依,顶层设计,固本强基。

第三,弘扬正气,倡导新风,典型引领。典型引路,领导干部不仅不必“让路”,还要身先示范。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现在许多领导干部的家庭情况,员工不清楚,其实领导们也不希望员工清楚。既然到了领导岗位,亮出自己的好家风,就是一种廉洁自律的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更要让员工知道领导们在协调和重视员工多元化价值取向的良苦用心。

党风、家风的融合,最终提升了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了政治文明生态,家风培养从小家庭拓展到企业大家庭,党风建设能从单位始发引导家风的改善;强化文化生态力,优化了企业人文环境;促进发展生态根本改善,赢得了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可以相信,在建设党风、家风与生态之风人人重视下,必然会循序渐进,风清气正。

第14篇:家训与家风

家训与家风

中国乃礼仪大国,可以负责任的说,中国是一

个完完全全由礼仪组成的国家。若无礼仪是根本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礼仪,未必要轰轰烈烈,只需要一个细微的举动。礼仪,就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于人们心底最深处,亦是最难到达的地方。

中国乃文字大国,文字就像一位魔术师,能变

出欢笑,变出眼泪,变出感悟……中国的文字更可谓变化多端,博大精深。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都有自己的独到,精辟之处。不过,在文言文和白话文中,都推崇着一大观点:“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我的家训家风即为珍惜时间和注重礼仪。

时间都去哪儿了?朱自清云:“过去的日子如轻

烟,被微风吹散了,如雨雾,被初阳蒸融了。”时间如流水,若想让它停止,那么它反而流的更快。一分一秒,时间正与我们擦肩而过,随之流逝的还有知识、成功、财富、成长……与其让时间流过,不如我们自己争当时间的主人。妈妈也为我制订了一套方案,把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尽量使浪费的时间减到最低,把时间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父母常告诫我,人生只有两种情况,一为“先甜后苦”,二为“先苦后甜”。

我选择了后者,我发现“苦”就是穿了工作服的“甜”,而前者的“甜”则是穿了工作服的“苦”。

父母常给我灌输这样的思想:“礼之用,和为贵”学好礼仪,是为了一个字——和,无论与谁相处,“和”字都是必不可少的。“不知礼,无以立”学好礼仪,亦是为了一个字——立,“立”的高度和礼仪是密不可分的,“和”与“立”,成功者也。于是,见面说“您好”,祝贺说“恭喜”,请求说“劳驾”,对我来说已成为家常便饭。礼仪二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是一门学问,一个人若是精通了礼仪,在社会才得以立足,在别人面前也会受到尊敬……

中国乃家训家风大国,若无家训,若无家风,而放任自流的话,是不会成长的。严格的家训家风是人才最基础的部分,好家训,好家风,乃塑造成功的刻刀。

第15篇:家风与孩子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2014-02-25 来源:郑州晚报 查看评论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的“家风是什么”采访引起社会热议,也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家风”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什么影响?近日,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一些老师和教育学者。接受采访的大多数人认为,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及其他心理因素的综合体。家风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等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郑州晚报记者 唐善普

相关调查:多数同学认为的家风包括“尊老爱幼”和“诚实守信”

20日,记者在郑州市高新区百炉屯小学,对四(3)班的53名学生进行了就“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家风对你有没有影响”的“家风”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同学认为的家风集中在①好好学习②勤俭节约③诚实做人④帮助别人⑤热爱祖国等五项。

21日下午,就同样的问题,记者到郑州市金水区中方园双语学校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37人的“家风”大致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发愤图强,认真做事、实在做人,顽强拼搏,与人为善、吃亏是福,待人真诚、做事勤奋”等。

调查分析:尊老爱幼方面的占62%,诚实守信方面的占51%,勤俭方面的占16%,正直善良的占21%,勤奋刻苦方面的占19%(多数答案包括其中的数项)。 另外,家长言传身教的“家风”对孩子影响非常大:爱学习类型家长带动孩子的有6人,占全班人数的16%;工作认真的家长有5人,占14%;尊敬老人的有6人,占16%;诚实守信的有7人,占19%;乐于助人的有5人,占14%;遇到挫折不气馁的有5人,占14%;勤俭节约的有3人,占8%。

一、简答题

综上所述,你家的“家风”对你的学习和成长等方面有哪些影响?

刘同学:我妈妈爱看书,虽然家里做生意很忙,但妈妈每天坚持看一小时书的习惯却没有改变。我从小也爱上了阅读,现在已读了几百本书。

王同学:爸爸工作很勤奋,也很认真。这种精神影响了我,我学习起来也非常认真,成绩很不错。

张同学:我妈妈孝敬我的奶奶爷爷,我在公交车上,只要看到老人上车,都会主动让座,他们经常夸我。

刘同学:有一次爸爸等红灯时,看到一个小男孩突然闯到马路上,爸爸就骑着电动车冲过去挡住汽车,小孩没事了,可爸爸腿却被撞伤。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李同学:爸爸教育我“吃亏是福”。他诚实守信,与人交往不怕吃亏。我一直学我爸爸,朋友们都非常喜欢我的诚实守信,都喜欢和我做朋友。

二、分析题

你认为一个有着好“家风”的家庭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有多大?为什么? 家长刘先生:我认为家风是一个家庭智慧的结晶,包含了修养、气质、智慧和人品等,从某种程度上讲,家庭的家风决定了其成员的事业能走多远。我家的家风是“今日事今日毕。要善于管理时间。”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要求孩子每天做事要有计划,有条理,学会列计划并按计划办事。如第二天要穿的校服、第二天上课用到的课本及文具等要提前准备好。每年假期,我们都会制订可行的计划,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有章可循,管理好时间。

高新区百炉屯小学教师付广英:家风是塑造孩子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家风是人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比如林则徐的家训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它告诉我们做人靠自己才是一辈子。

郑州树人中学教师李庆华: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等。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教育心理学家路应杰:在一项调查中,班级有一半学生谈及家风以及父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对自己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有学生谈到父母的坏脾气,懒惰爱玩、不爱看书、说脏话、不关心孩子、不诚实守信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可见,乐观、尊老爱幼、诚实、心胸开阔、团结友爱的正能量家风,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三、论述题

如何理解时下众人热议“家风”?你认为在“家风”的倡导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怎样结合,才对孩子成长产生更多的“正能量”?为什么?

金水区中方园双语学校校长彭自华:家风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也影响着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内涵。在学校教育中,其实有许多家风和校风是相通的。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而学校恰是培育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这里所独有的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等,对孩子道德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与家风教育和传承的有机结合,都对孩子起着积极的正能量促进作用。

农科路小学心理咨询师李水莲:在央视的报道中,幼儿园里一位小朋友,搭着积木不假思索地回答家风是“不怕吃亏,不一定非听话,但要讲道理。”这与学校里教育的“乐于助人、提倡合作精神,学会运用知识以理服人”是一脉相存的。家风能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塑造家庭成员及孩子的人格,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所以,“家校教育”间的默契,尤其是家长和老师间要多沟通,共同担当起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心理学家路应杰:从“家风”入手做文章,恰能将我国文化传统精华与当代人们家庭教育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也体现了家风的时代性。这次很多人开始寻找、追问自己的家风,并收获了惊喜。如果学校适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有意识地将学校教育与家风结合起来,同时学校、家庭及老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协调,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孩子后期的成长与成功起到的作用是无法衡量的。

郑州树人中学李庆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家风好不好,是判断一个人人品高下的重要参考。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犹如两个教师对着一个学生,这两个教师间的教育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家庭内部必须保证和促进父母教育和谐,并要优势互补,产生1+1﹥2的效果。家长和老师应明白,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需要智慧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心与心沟通的系统工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善于与孩子沟通,顺其生理、心理的成长规律来引导教育。

第16篇:家风与校风

家风与校风

世人谈家风,都为优秀的家风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都想竭尽全力营造良好的风尚。家风是什么?生活五十多年,总有说不清道不明,恍恍忽忽的感觉。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友善邻里,拼搏进取?我认为家风是一家人的行为习惯。家族的行为习惯,决定家庭的生活质量乃至家族的命运,是家族兴衰的历史,它承载了家族的成长和发展,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人之初,性本善”它体现的是人的自然道德,是家族的原始,睿智的家长能继承和创造优良的家风,激励后人,健康成长,否则家族将衰微。

家风应体现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优秀的家风更应把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旺紧密联系在一起,“大河儿女”是家风的典范,维护民族尊严,甘愿牺牲自己。

家风是一种责任,“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育、激励后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父母,建设祖国。

校风是指校长、老师、学生的工作作风,是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相结合在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表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学校校风集中体现校长的办学理念。“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一位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校长是一校之魂。良好的校风是百姓的希望,应能体现人民的心声。校风是全体师生的行为准则,体现团队意愿,应为使之蔚然成风,做出不懈的努力。当代校风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应当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行动。营造“书香校园”是优良校风的最佳选择。

我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早年病故,是母亲所营造的良好家风,使我健康成长。

五岁的我和母亲形影不离,忍饥挨饿,自力,自强。母亲教我打草,捡柴,烧火。上学了,她告诉我“听老师的话,好好学生”。家里再困难,也要满足我上学所需。那时的困难真是太多,但我开始爱读书学习。是母亲的担当,让我我圆满的完成学业。

在小学“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激励着我不断进步,成绩优秀,每年都为母亲捧回三好学生证书。上中学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班干部,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亲爱的老师的谆谆教诲。 走上工作岗位至今三十多年,母亲的崇高家风,老师优良的工作作风,在我身上得到发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当过小学每个年级的班主任,教过小学所有学科。我刻苦学习,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读书必不可少。因为我知道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读书、学习已成为我们的家风。在家风影响下,一双儿女都已完成了大学学业,并愉快走上了工作岗位。

母亲养育了我,祖国培养了我,我爱我的祖国!

第17篇:家风与校风

家风携校风,和谐万里行

孜木竹

近日,看到人们关于何如搞好家风的探讨和议论,众说纷纭,但都很有道理,人们对于家风的重视肯定能对往后搞好家风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确信无疑的。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立足之本,良好的家风展现的是家庭成员精神、品行的传统与继承,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终生的成长。

法国著名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但是,却鲜见有人谈起关于校风的问题,其实校风问题也引起足够重视。据笔者观察,我国的一些学校,从小学到大学,近几年来其实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一些诸如:老师体罚学生致残致死(笔者小学时就曾因为画漫画被数学老师扔出书包,赶出教室)、同学因为琐事殴打同学,老师猥亵小学生和近来疯传的大学生因玩游戏连跪17局而刀捅室友等现象。这些尖锐而突出的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术探索共同形成了这种风气和氛围,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建设好的校风亦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校一直秉承“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三做”育人理念,着力提升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校风建设,努力提高办学层次。“三做”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全面学校把“三做”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用以统领学生工作。“三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相互辅承。其中,做人教育侧重素质提升,做事教育侧重能力拓展,做学问教育侧重知识传承。可以说,在此强大的精神感召下,全校业已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校风,安工程的莘莘学子沐浴在其中。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早已融入到了家风家教中。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要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校风也并非朝夕之功。唯有靠薪火相传,代代努力,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和谐的校风,才能使校园变成学习成长的乐园,让生活在家庭和学校两个世界的孩子们同时感受到良好的风气,才能形成真正的好家风、好校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日新月异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还需要无时无刻地将这种风气潜移默化地指引全体师生积极奋进、励志图强、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所以,就让我们趁此之际,让家风携手校风,让良好的风气吹向学校的每个角落,吹进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可以承借这股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家风携手校风,必将逐渐开出美丽的花朵,花香满布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第18篇: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

导语:好家风贵为“和”。“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1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国人心中,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岳母刺字到西花厅的家规家训,无不体现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同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淳朴的家风家规。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或是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小时候,父母就要求我们遇到长辈要主动问好;互相尊重;我父亲曾经跟我们兄弟说过讨便宜就是吃亏的“后门”,不是自己的东西绝不要占有的贪欲之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勤俭节约,碗里的饭必须要吃完等。大凡出人才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风,不好的家风必然导致家庭的不幸。

孟母为保家风纯正三择其邻,又断机杼,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孟子刻苦攻读,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位列三公的曾国藩对子女要求严格,不允许高人一等,提倡节俭持家,使其子女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良好的家风家规对于家庭成员犹如土壤、阳光、雨露一样,是不可或缺的。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规呢?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构建良好的家风家规最重要的是要有和谐的家庭关系,良好家风家规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包容、和谐的家庭关系。其次是对家规的坚持,家规虽然大多数没有文字记载和要求,但身教、口传的传统美德教育非常关键,我父母的一言一行,是我家家风得以发扬光大的根基。

家规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一家之长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家风家规也无济于事。只有正当的家风家规,才能给家庭全体成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成长环境,良好的家规家风将是家庭和社会永远的财富。

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2

中华文明,灿烂悠久,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孕育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文化和传统美德。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应积极用传统文化精髓占领人们的思想意识,自觉抵制西化、庸俗文化的侵蚀,在弘扬传统文化中传承好家风。

好家风贵为“和”;“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从《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术表演展示的中国“和”理念,再到羊年春晚主题“家和万事兴”,都在诠释着和谐、和平与和睦。家风作为家庭文化的传承,首先要家人之间和睦,相互信任、谦让、理解、支持,相处融洽,让家成为和睦幸福的港湾;其次要家庭与社会之间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和,则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的“和”。

好家风重在“德”;“德”,是一个会意字,起源于甲骨文时期,意为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发展于西周,“礼乐文明”把“德”为其核心,涵盖了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诚信、仁义等,《周易》中讲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今仍影响着大家。

家风作为家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影响着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主导家风的父母或长辈在教育家人时,应以德为先、以德育人、德才兼备,让“德”成为衡量家风好坏的尺子和天平,使家人在面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时能用道德标准做出正确判断。其次,还要将十六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

好家风严于“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即“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作为家人的行为规范或习惯,近年来,广受关注和争议的《弟子规》,就是一套成熟的家规家教体系,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教条和呆板,但其内容从行为举止中的细节入手,从日常生活习惯中的小事规范,培养青少年戒陋习、懂礼貌、守规矩,对家风、家规的培养仍然值得借鉴。有规矩、懂规矩是前提,关键是守规矩,守规矩在于严,长辈要带头执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家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让家规外践于行,内化于心。

把传统文化融入家风传承,用家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既丰富了家风的内涵底蕴,又拓展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途径,让传统文化与好家风共同激励人、塑造人、培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第19篇:家风家训家规读后感

家风家训家规读后感

最近,央视的“新春走基层”栏目中对于家风、家规进行采访,镜头既对着街头草根,也对着文化名人。网友也纷纷通过网络、微信进行互动。很多人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事的伦理。甚至于家风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家风又称门风就是一个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家风构成了其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好的家风也可以传递正能量。不同的家风之间,传递着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间的关怀与希望,智慧与坦诚。

首先,家风是民风社风的主要组成要素。家风虽说只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却是社风民风的基础。如果一个个家庭家风不正、家规颓败,想要形成良好向上的社会风气,基本就是不可能的。想想那些颐指气使、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别人甚至法律放在眼里最终锒铛入狱的犯罪分子,很多都有家风不正的背景。所以重视家风培育,就是重视社会风气建设,就是为社风向好向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家风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形诸文字的,还是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的家风,都是家庭里的主流价值观,一个人的是非标准、价值判断自在其中,这也是中华文化的朴素沉淀。绝大多数家庭,不会将蝇营狗苟、舍义取生作为家庭的教育。反而五常八德、俭朴持家、睦邻友善„„一直都是家风传承的核心。讲家风就是讲文化。讲文化强国战略,自然不能脱离家风的内含。舍弃家风的文化,只能是蹩脚的文化。例如,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不仅是一种家风,更是一种文化。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下,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得到长足的发展,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社会道德领域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问题: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不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长期以来不重视家风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

总而言之,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如果加上优良家风的打造,就能成为风气更加好转的基础。让好的家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一种不浪费、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第20篇:中华名人家风读后感

《中华名人家风故事》读后感

读了中华名人家风故事,我认识了许多名人,用工的鲁班,节俭的季文子,温故知新的孔子等等。这些名人身上有很多让我可以学习的地方,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例如为官清廉,勤俭持家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会动脑的诸葛亮。从他身上我学习到了要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遇到复杂的局面也能成功的掌握。诸葛亮就是因为会思考,所以才能百战百胜,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让我明白诸葛亮的智慧绝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培养的。

我要把诸葛亮的特点用到生活里去。不思考的人永远也不会聪明。

这本书一共有50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小道理,并且发人反省。例如曾参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言而有信,推枣让兄的王泰等等。这些名人都有各自好的家风,我要向这些名人学习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

《阅读与家风读后感.doc》
阅读与家风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