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华尔街读后感

2021-05-31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漫步华尔街_读后感

《漫步华尔街》读后感

因为老师强力推荐这本书,所以最近我就去读了这本书《漫步华尔街》。但是说实话,因为我不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即便是听了一学期的课,对书中有些知识还是不能理解,可能以后还要更多地去了解才行。

熟知华尔街方方面面的马尔基尔,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规律:简单地买入并持有由某个大型指数包含的全部证券所组成的投资组合,就极有可能胜过由专业人士利用纷繁复杂的分析技术精挑细选出来的证券组合。显然,作者是一个有效市场和随机行走理论的支持者,只不过作者支持的有效市场是一个略有变化的有效市场,即认为还是存在一些短期的投资方法可以战胜市场,而这些投资方法可能会很快被有效的市场所消灭。

作者在介绍这些金融投资理论时,基本上对所有的投资理论都持怀疑的态度,且给出了自己认为的理由。书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就是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被学术界和心怀异端的人抨击得体无完肤。其中,技术分析被誉为“投资领域的占星术”,而基本面分析也由于其过程中过多的主观预测而被批评,实际上马尔基尔认为公司的未来收益或者说自由现金流是不可能被预测的。作者实际上把价值投资和空中楼阁理论,也就是把凯恩斯和格雷厄姆的分析方法做了个比较。

理论与观念之间的斗争是相当正常的,宏观经济学里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学派最终的争论其实也就是政府要不要干预经济的问题。实际上,不管是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还是随机漫步学派,都有极为成功的例子,也都有失败的例子。彻底否定技术分析的人士,不应忽略杰西·李佛莫尔的存在;彻底否定基本面分析的人士,也不应忽略沃伦·巴非特的存在。

也许,我们应该批判的是认为自己可以不断打败市场的人,“告诉投资者无法战胜市场平均水平,就跟告诉一个六岁小孩圣诞老人不存在一样,因为这会让他们的生活失去颜色。”马尔基尔在其作品《漫步华尔街》的最后这样说道,这句话无疑是对该书的最好概括。诚然,告诉一个六岁小孩圣诞老人不存在,会让他的生活立刻失去颜色。但是,对这个孩子漫长的一生而言,明白圣诞老人不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替代的礼物。对初涉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作者就是那个告诉我们不存在圣诞老人的人,而《漫步华尔街》无疑就是这样的礼物。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话足以令人失去大部分豪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话,他至少有助于我们脚踏实地地站在大地上。

所以,无论是谁,作为这个市场上的投资者(也许还应该包括投机者),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后再了解市场。如果你仍然期望每年在市场上能够赚取2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的话,市场先生必然会重重地以事实回击你的幻想。

推荐第2篇:漫步华尔街读后感

薛老师好,在坚持学习了薛老师的经济学专栏,并且最近读了《漫步华尔街》之后,我发现很多共通的地方,有一些看法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这本书中讲了随机漫步法和随机性,也说明变化才是永远存在一直都在发生的事,只要有之后才会发生的变化,当下要对未来做预测是很困难的,这也和薛老师讲股市不可预测的课程内容不期而遇。此外,这本书也讲了非理性行为,而地道的经济学从不假设人是理性的,这也和前段时间薛老师加餐分析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塞勒教授的关于行为经济学的非理性研究相合,人在做决策的时候经常是非理性的,而要突破这个舒适区,多少会违背人的天性,因此要避免跟风和过度交易,这不是显而易见的,而需要人们时刻记在心里提醒自己。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根据个人认知形成的镜像,有偏颇,有失真,有错误,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有概率正确的,而选择不同的投资金额分配比例,是我们可以把我和控制的,就像足球场上各个位置都要有队员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一样,投资市场上也是这样,后卫是保险,中场是黄金、基金,前锋是股票、期货、外汇等等,保留为应对危机时刻所必要的钱,其余的应该按合理比例分配。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看法。

推荐第3篇:漫步华尔街_读后感

读《漫步华尔街》有感

一直想读一本对自己有用的书,但是大多著名的书在我看来都很枯燥,从来没认认真真的看完过,亚感谢老师的推荐选择了这本《漫步华尔街》。放在床头,每天睡觉之前翻一翻,不知不觉都看了一大半,算是给自己扫盲了。了解了不少历史上出名的事件。

这本是即学术又通俗,讨论专业人士如何参与资本市场游戏,但是这些方法是否有效呢?作者举了大量的例子。作者提出的投资建议对我们这些个人投资者大有益处。

作者在介绍这些金融投资理论时,基本上对所有的投资理论都持怀疑的态度,且给出了自己认为的理由。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就是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被抨击得体无完肤。其中,技术分析被誉为“投资领域的占星术”,而基本面分析也由于其过程中过多的主观预测而被批评,实际上马尔基尔认为公司的未来收益或者说自由现金流是不可能被预测的。作者实际上把价值投资和空中楼阁理论,也就是把凯恩斯和格雷厄姆的分析方法做了个比较。看得我觉得市场的任何分析都是费力不讨好似地。

金融市场的万有引力定律叫做回归平均数,会让高高在上的股票价格降下来,让屈居下层的股票价格升上去。所以说,如果一只股票股价升得很高,倘若它本身并不值这个价,那么不久的将来,股票的价格必然会回归其原有的低价,与其真实价值相符合。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看重的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一旦知道投资某物可以获得好处后,他们就不会再放过任何一个获得好处的机会,于是争先恐后地追逐某物从而迅速抬高此物的市场价格就成了很多人的唯一乐趣。然而空中楼阁毕竟是经不住时间和风雨的冲击的,当这股追逐热逐渐淡去,这些物品的价格也会随之一落三千丈,那些想要获得更多财富而没有来得及抽身的贪婪鬼们也会随之跌地鼻青脸肿。不管是历史上的郁金香球茎热﹑南海泡沫还是离现在不远的日本股市不动产**﹑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热潮都无不鲜明地阐述了这个道理。所以不要妄想投机取巧,即使那样会获得暂时的收益,但最后还是会跌得很惨的。

尽管会存在一些短期的投资方法可以战胜市场,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概率很低。“告诉投资者无法战胜市场平均水平,就跟告诉一个六岁小孩圣诞老人不存在一样,因为这会让他们的生活失去颜色。”马尔基尔在《漫步华尔街》的最后如是说道,这句话无疑是对该书的最好概括。对于初次投资的人来说,倘若为了不让他们的生活失去颜色,那么他们就会觉得他们还是会有战胜市场的投机的,但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几乎不会发生。诚然,告诉一个六岁小孩圣诞老人不存在,会让他的生活立刻失去颜色。但是,对这个孩子漫长的一生而言,明白圣诞老人不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替代的礼物。对初涉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作者就是

那个告诉我们不存在圣诞老人的人,而《漫步华尔街》无疑就是这样的礼物。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话足以令人失去大部分豪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话,他至少有助于我们脚踏实地地站在大地上。所以,无论是谁,作为这个市场上的投资者、投机者,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后再了解市场。如果你仍然期望每年在市场上能够赚取2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的话,市场先生必然会重重地以事实回击你的幻想。

但是理论终归是理论,纸上谈兵的功夫再高也是徒有其表,要想真正了解投资,身体力行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些也只是我读了一遍的浅层次收获,以后还需要自己更多地去思考和亲身实践。但不管怎样,我觉得读了这本《漫步华尔街》,我很有收获。

推荐第4篇:漫步华尔街 读后感

《漫步华尔街》读后感(2010-06-04 14:50:45)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杂谈

“在过去的50年间,有关投资的真正佳作至多也不过五六本,而《漫步华尔街》无疑当属经典之列。”——《福布斯》

最近笔者读了马尔基尔的著名大作《漫步华尔街》,深谙华尔街方方面面的马尔基尔,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规律:简单地买入并持有由某个大型指数包含的全部证券所组成的投资组合,就极有可能胜过由专业人士利用纷繁复杂的分析技术精挑细选出来的证券组合。显然,作者是一个有效市场和随机行走理论的支持者,只不过作者支持的有效市场是一个略有变化的有效市场,即认为还是存在一些短期的投资方法可以战胜市场,而这些投资方法可能会很快被有效的市场所消灭。

作者在介绍这些金融投资理论时,基本上对所有的投资理论都持怀疑的态度,且给出了自己认为的理由。书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就是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被学术界和心怀异端的人抨击得体无完肤。其中,技术分析被誉为“投资领域的占星术”,而基本面分析也由于其过程中过多的主观预测而被批评,实际上马尔基尔认为公司的未来收益或者说自由现金流是不可能被预测的。作者实际上把价值投资和空中楼阁理论,也就是把凯恩斯和格雷厄姆的分析方法做了个比较。

理论与观念之间的斗争是相当正常的,宏观经济学里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学派最终的争论其实也就是政府要不要干预经济的问题。实际上,不管是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还是随机漫步学派,都有极为成功的例子,也都有失败的例子。彻底否定技术分析的人士,不应忽略杰西·李佛莫尔的存在;彻底否定基本面分析的人士,也不应忽略沃伦·巴非特的存在。

也许,我们应该批判的是认为自己可以不断打败市场的人,“告诉投资者无法战胜市场平均水平,就跟告诉一个六岁小孩圣诞老人不存在一样,因为这会让他们的生活失去颜色。”马尔基尔在其作品《漫步华尔街》的最后这样说道,这句话无疑是对该书的最好概括。诚然,告诉一个六岁小孩圣诞老人不存在,会让他的生活立刻失去颜色。但是,对这个孩子漫长的一生而言,明白圣诞老人不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替代的礼物。对初涉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作者就是那个告诉我们不存在圣诞老人的人,而《漫步华尔街》无疑就是这样的礼物。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话足以令人失去大部分豪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话,他至少有助于我们脚踏实地地站在大地上。

所以,无论是谁,作为这个市场上的投资者(也许还应该包括投机者),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后再了解市场。如果你仍然期望每年在市场上能够赚取2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的话,市场先生必然会重重地以事实回击你的幻想。

推荐第5篇:《漫步华尔街》读后感

《漫步华尔街》读后感

读了本书震惊之余感到深深的失落,作者通篇在论述市场有效市场理论以及随机漫步理论,将华尔街盛行的基本面分析法技术分析法贬的一文不值,投资者精心选择的个股竟然不如蒙住眼睛的猴子通过掷飞镖选择出来股票收益高,这多少让人接受不了。难道之前苦苦学习的分析方法真的就是空中楼阁?

细想来,作者的论点似乎还是有漏洞,首先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条件:关于公司的所有消息,包括内幕消息都是可以传递到所有投资者手中的。这一假设显然在现有市场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总会有掌握内幕消息者依靠消息获取超额收益。

美国股市每年大约会有百分之八的分红收益。刨除这一部分收益,对于美国股市的投机者来说(获得超额收益只能依靠投机)股票市场就是一场零和博弈,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分红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在二级市场上奋斗的投资者而言,中国股市更是一场零和博弈,而中国散户股民,大多数都处于奉献者的地位,根据零和博弈理论,散户损失的资金除了一小部分支付税金以及佣金之外,其他的都流到了大户以及庄家口袋中,“中国股市是大户的钱庄,散户的坟场”所言非虚。零和博弈的得胜一方也因此获得了超额收益,并且鲜有失手的时候。又一次证明了长期获得超额收益并不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中国A股市场是可以做到的。

作者在介绍金融投资理论时,基本上对所有的投资理论都持怀疑的态度,且给出了自己认为的理由。彻底否定技术分析的人士,不应忽略杰西·利佛莫尔的存在;彻底否定基本面分析的人士,也不应忽略沃伦·巴非特的存在。

存在即合理。主流的投资理论既然会在华尔街长盛不衰,必然有其存在价值。金融炼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所有理论虽不能保证每一次投资都获得超额收益,但的确可以指导优秀的投资者取得超过指数型基金的战绩。否则,江恩,道氏,蜡烛图也不会在华尔街盛行百年,沃伦巴菲特也不会成为世界首富。本书虽然对初涉金融市场的新手浇了一大盆冷水,但也让他们认识到金融市场并非所有人的提款机,也可以促使他们脚踏实地的开始自己的金融炼金之旅,这或许是本书最所有投资者最大的礼物。

推荐第6篇:漫步华尔街读书笔记

漫步华尔街读书笔记

经济界或者投资界对于预测的热度一直不减,因此也就催热了相关分析技术,目前来看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对应着作者所介绍的空中楼阁理论和磐石价值理论。但是,在有效市场理论的背景下,任何消息都已经反映在当前的市场价格之中,因此投资者要想通过自己的分析获得超额价值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市场中总是会有人在某个时间段获得不菲的超越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回报,除了运气的成分之外,有效市场理论告诉我们他很可能在这段时间内比别人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但这些消息最终会被公众得知)。或者更准确地说,他提前获得了市场消息或者在得到信息之后比别人做出了更加迅速的反应。因此在市场自我调节回归理性价值之前,这些人获得了夺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不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其目的都是预测,而预测的目的则是比普通人有更大准确概率提前获得引起市场变动的因素,进而采取有力措施获得超额收益(必须是超额收益,因为要考虑机会成本)。但是在预测中面临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首先,市场的上下波动是一种独立事件,就像抛硬币游戏,正面与反面概率各50%。就算我们确知由于某因素的影响,明天的市场会上升或下降,但是“黑天鹅”事件的来临又会突然间影响市场的走向,使我们的预测功亏一篑。正如本科期间有位老师讲课所说:我可以预测中国股市明天的走向!真的,无非是上下10%以内……

幸好幸好,人类的智慧就是来搞定这些不确定性的,于是有了概率和相关性这种东西。经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人们会发现某些一直在延续的规律,比如经济在何种状况下会向好或走弱、业绩好的公司股价一般不会太差、某些事件过后市场会上升或下降、公司经营中的某些业绩会影响他在市场上的表现。于是,便有了对基本面分析的必要性,通过研究这些“决定市场的因素”进而估计市场形势。起初可能是一个两个因素,后来增加到三个五个十几个,再加上合乎情理的逻辑分析(这些分析基于市场理性的基础之上)。又由于市场是人来构成的,这些理性人都会追逐利益尽量避免风险,因此,在市场走势的变动下,人们就会根据市场的走势来变动自己的选择,或者会有“巨头”通过引导人们的行为来是实现利益,因此有了根据市场图形来进行经济决策的理论,这便是技术分析。两者应该都是基于市场理性的前提,不论是集体理性还是个人理性,对于某一个历史瞬间,都会有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所以,“研究员的目的不在于准确地预测市场方向,而要使自己的分析符合紧密合理的逻辑架构,使之在各种因素的前提下,沿着自己构建的逻辑架构最终得到自己的结果”。

当然,相关性这种东西是要有逻辑来支撑的,而人类思维的神奇之处就是对于相关性的“滥用”(窃以为无论是宗教、迷信还是科学都“得益”于此)。所以,出现了市场上的种种看似合理的理论,比如裙摆指数、一月效应、超级碗指数等等。由一种形象可见的事务去指示抽象的事务则是最符合人脑的惰性的(所以才会有文字数字等等)。这些理论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是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客观先验而得到,并且在以后的检验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并且可以从人类的行为中找到看似合理的逻辑联系。但是,要命的是,只要在以后的时间内有不符合的情况并且举不出合理的逻辑来解释这种偏离,那这些理论就会崩塌最终被人们所抛弃。这也就是技术分析逐渐被后人所抛弃的原因。

所以,真正合理的预测有两个条件:一是大量的数据检验证明其紧密的相关性,二是合理的逻辑能够解释这种相关性。而后者无疑是对前者的巨大支持。所以这种合乎逻辑的预测就演变成了如今的基本面分析,也就是对“磐石价值”的搜寻当中。当然,基于人类行为的分析也正在发展当中,他们与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准确预测或者催生市场中的“空中楼阁”,也取到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正因为这种预测是在可信的逻辑之下,这样一来,基于市场信息的预测就会趋于大众化了。

那这样来说,我们是不是最多只能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大猩猩的选择和基金经理的选择投资结果差不多是不是彻底证明了专家投资的无能?众多打着α旗号的基金是否就此可以偃旗息鼓了?结果肯定不是这样的。预测只是金融投资的起点,人们还有更多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推荐第7篇:读漫步华尔街后有感

读《漫步华尔街》后有感

《漫步华尔街》是一部美国作者伯顿.G.马尔基尔有关投资理论与实践的著作,全书探讨了与股票投资相关的所有重要方面。自1973年出版以来,作者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数据变化,不断探讨金融市场和理论界出现的新热点、新主张、新趋势,修订完善书中内容,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第十版。作者伯顿.G.马尔基尔是一位专业投资领域的管理者和学者,曾经在投资公司任职,并担任金融系教授和大学校长多年。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

本书将投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由坚实基础理念和空中楼阁理论引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在第

一、二部分作者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荷兰郁金香热、英国南海泡沫、日本90年代的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华尔街网络股泡沫等投资泡沫和投机狂潮后,作者得出结论:在市场上屡屡输钱的人正是那些未能抵制住诱惑而被投机狂潮冲昏头脑的人,并提出了自己一向主张的有效市场理论的弱势有效形式——这也是作者本书的主题——股票市场的定价极为有效。本书的第三部分使用一些简单的例子阐述了许多新的投资理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交易定价理论,并用行为金融学推翻了前面的几个假设。认为投资者的行为常常是非理性的。在第四部分作者进一步讲明了自己的主张:股票投资是所有金融产品和实物投资中长期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对象,在最后提出了股票投资的三种方式:通过被动的指数基金投资、通过积极的管理型共同基金和个人自选股票投资。但作者所欲阐明的最主要观点是:无论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不可能在长时间里持续战胜市场,而通过投资指数基金——购买市场,就能获得和市场一样的回报。一步一步引导投资者满怀信心的跨进投资市场。

作者在本书中所持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对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他们不可能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因为他们位处信息链的底端,他们耳闻目睹的信息不知绕了多少弯、走了多少岔道,不知有多大程度的歪曲、失真,何况那些根本就是空穴来风、造谣惑众的信息。因此对巴菲特、彼德.林奇等少数人能够持续战胜华尔街,作者认为是个例,未做说明。

作者学问渊博,对投资市场的多个理论和实践有丰富的经验,著作中对多个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股票市场长期走势和短期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优缺点。提出的许多理论和看法可以指导我们的投资,并对防范投资风险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我最为感兴趣的是作者综合使用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总结了三大规则:规则一:只买入预期盈利增长率连续五年以上超过平均水平的公司的股票;规则二:绝不能为一只股票支付超过其坚实基础价值的价格;寻觅低市盈率的增长型股票,若增长变成现实,通常会带来双重好处——盈利和市盈率均会上升,从而使投资者获得不菲的回报。同时,要小心提防市盈率很高的股票,因其未来增长性已经被折现。若增长未能变成现实,这会带来双重重大损失——盈利和市盈率的下降。规则三:寻找投资者可能在其预期增长故事之上空中楼阁的股票。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都是感情动物——在做决策时都会受到贪婪、冒险本能、希望和恐惧的驱使。不可否认,如果某公司的增长看起来已经确立多时,那么其股票几乎必定会吸引一批追随者,市场并非不理性。

作者否定技术或图表分析理论,因为它类似于古代的占卜;对基本面分析,提出不少疑问,可以看出作者还是不放心或对公司基本面的不了解。虽然作者列举的IBM在发展过程中有过各种波折,却不失为一个世界性大公司,只不过这样的“技术型”公司不为普通人了解和掌握,这也是巴菲特为何不买微软等科技股的原因——产品变化快、市场前景看不远。

尽管基本面分析不是百分之百的管用,但是巴菲特说:“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只要对公司有个全面了解,确认其增长稳定的事实,长期跟踪研究就行了,况且企业衰退也不是一二天的事。正如作者所言,世界上还无真正的百年企业。

读完了这本投资经典之后,感到作者学问渊博,对投资市场的多个理论和实践有丰富的经验,著作中对多个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股票市场长期走势和短期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优缺点。提出的许多理论和看法可以指导我们的投资,并对防范投资风险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推荐第8篇: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读后感

从昨天到今天上午,我花了一天半时间,一口气通读了你和雪城小玲的大作《绝情华尔街》,229页、20多万字,一页、一字未落,全部读完,现仍沉浸在你们的作品中,连敲键的手指还在颤抖,赶快乘兴完成我对你的承诺——谈点读后感:

首先,我真的要感谢张瑜,是她让我认识了你和雪城小玲两位极有天赋的朋友,把我引入了你们这些当年率先出团深造并在他乡成才的可爱可敬的朋友的圈子,否则我哪有福份细读一位海外不相识的作者作品呢,华尔街读后感。不仅如此,我原以为你们久居海外,爱国心、报国志已被洋学问所取代,但从作品中得知,你们的爱国心、报国志不仅没有因绝情华尔街而衰减,反而随着对华尔街的深刻认识而越发炽热、滚烫。通过你们,我感受到了当年那些出国潮中的海外赤子们没有沉沦,他们同祖国内地的朋友们一样,在异国他乡、仍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工作着、奉献着。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和作品,唱出了一曲感人的“我爱你,祖国!”我为有你们这样的朋友而骄傲!

你们作品的最大价值在于:

它第一次从中国留学生的角度,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内部的经济生活,恰在国人和学者密切关注并寻找金融危机内在原因的时刻,用艺术的方式为国内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美国金融危机学”教材。你以你的经验、常识和天赋,将国内经济学教授们难以讲清的虚拟经济的种种乱象,在故事中间,一个个刨析开来、洞悉清楚,成了我这个不懂经济却爱好经济学的读者学习西方经济学最好的辅导读物,读后感《华尔街读后感》。 我相信,你书中引用的许多资料都不是虚拟的,是完成可以拿来引证的。因此,将你的作品纳入最畅销的经济文学作品,我举双手赞成!你的作品是文学作品,但于无形中,你可能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至少在经济知识普及方。

在反映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生活方面,你们的作品也独树一帜,较之其他作品更加深入地反映了深层次的矛盾和生活侧面。“我”所涉足的,是美国、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最核心的经济心脏,所经历的事件也是过去几年和当今正在发生的对全球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因此你笔下的人物,不只是在东西方生活异同领域内的局限,而是深入到了矛盾的内部和核心层面。而对此,作者是站在一个有正义感、有先进理论支持的中国留学生的立场上加以分析的,角度新颖而别致,领域深入而前沿,大气而广泛,视角宽广,引发人们对众多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联想。这是一种站在更高层次上生活,也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汇报和研究。而目前国内文学届反映这种生活的作品尚不多见。

沈敏特老师在代后记中说,这不是你们的生活自传,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相信,这部作品有很多内容是你们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或者是你们加你们朋友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我对你们并不了解。通过你们的作品,我了解了你们,了解了你们的生活与情趣,走进了你们情感的深处。你们的学识、情操、理想和追求,通过你们优美而流畅的文字,搏得了我的敬仰。阅读中我常想,在你们那样的环境里,仍然如此这般地坚守着,追求着,不容易啊!向你们致敬!

因时间关系,好的地方不多说了。作为朋友,我也有个建议与你们交流,不妥之处,敬请原谅:

我觉得最大的不足是结构问题。因为小说讲的故事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结构。如果你还想将这部作品改写成电视剧或者电影,一定请你注意这个问题。事实上,我目前正在为同样的问题所困扰——过早地结束了我的中心情节,后边的故事太散而一时又接不上。如果开头那个倒叙能持续下去,一直延续的结尾,最终在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中形成高-潮,那么你的作品一定会更加好看。

不好意思,开饭时间已过63分钟了,我先说这些吧。谨供参考。

推荐第9篇: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南端,它是一条西起百老汇大道,向东一路延伸至东河旁的只有500米长的街道。但恰恰是这只有500米长的街道,成就了美国。它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它始终在影响和牵动着全球的资本市场和全球经济。

在华尔街这个吃人的地方,只要稍稍有所懈怠,你就会被淘汰,这里拥有着来自哈佛等各大名校的毕业生,而在这里工作的他们的收入是其他毕业生收入的三倍左右。然而,高收益带来的必然是你的高回报,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是十分聪明的,他们的工作压力亦是非常大的。在华尔街的资本家们,体内都流着资本的血液,资本家特有的嗅觉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发现和创造财富,财富是他们一直以来的追求,而华尔街这个市场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便利之处。在这里,他们利用一切对自己有利的因素,不顾后果的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然而就因为这一次次的贪婪也可能会将他们自己推入只追求金钱欲望的深渊,由这里引发的经济危机和大萧条则是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就要抛弃华尔街这个资本市场,虽然它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但是它所创造的财富是远远超过它对财富的破坏,地铁的扩张、运河的开凿、电灯的推广、美国好莱坞的成功等等很多决定人类进步的技术和发明因为它的推动而得以提前实现则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说过两句话:一是交易所是豺狼,因为它存在着许多内部交易和不确定性;第二句便是,如果没有这个市场,这个世界今天还没有铁路。所以说凡事还是要看到它的两面性,

收益与风险是同在的。

在这十集的电视纪录片《华尔街》中,第一集《资本无眠》给我的印象是很深的。他是从华尔兹一个投资银行的股票交易员科特入手的,科特每天早上5点就要坐轮船到华尔街去上班。科特每天要负责股票的交易,他还要对市场进行观察从而作出自己的分析,在这里0.1秒的时间内就有着无数的可能性,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让信息能在全球无阻碍的流通着,从前这里没有先进的技术时,地上到处都是他们写的纸条,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交易大厅中每个人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就可以通过机器知道信息。当他们对资本市场做出分析后,之后全球都会知道这里发出的消息,华尔街牵动着这个世界,从此资本进入无眠时代。诞生于400年前的华尔街,本质上讲,是荷兰人对外扩张的产物,是贪婪的产物,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华尔街的性格。现在在华尔街这不到一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2000多家的金融机构,有着40多万的金融从业人员,是全球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在这里竞争的残酷性是不言而喻的。片中就提到在这里,兔子要变成绵羊,绵羊就要学会变成豺狼。资本无眠,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的知道在华尔街就是要不停的赚钱,正是这种欲望在不断推动着全球经济在往前发展,当然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来危机。

虽然现在的资本市场仍然在美国,但总有一天它会转移到亚洲,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现在的世界金融和货币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影响到世界的每一个人,所以健全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关系到每一个国家,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在很久之前,西方列强就已知道

金融的重要性,所以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建银行,英国尤为突出。资本一直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钱,就是货币,所以金融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华尔街》纪录片中提到,当中国被英国打开封闭已久的大门后,中国逐渐认识到英国的技术的先进,但忽视了制度和文化的发展,学习技术在一段时间内的确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却导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金融危机,股票市场低迷,股票价格也跌了80%到90%。就是这次的金融危机,虽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破坏,但同时也在中国塞下了金融制度的种子,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金融制度和体系,所以没有能够实现大国的崛起。然而20世纪后的英国也是因为没有及时实现金融的创新而逐渐被美国取代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美国南北战争中,大都认为南方是因为北方发达的金融体系而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这无一不在透露和说明着金融的重要性。金融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实现资金的高效融通和分散风险的作用,华尔街的资本之网是洒网全球各个领域的,无论是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还是娱乐行业等等,都是借助了华尔街的力量,比如说华尔街的好莱坞,没有华尔街这个资本市场,它是难以发展到如此的,就连中国的500强企业中就有490多家和华尔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是金融的力量,是人为而达不到的力量。从《华尔街》 中,我们看到了华尔街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好处和利益,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我国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国家复兴计划,但是,我们也不能被这样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因为美国在享受着华尔街的福利时,也

在默默承受着它带来的破坏,应该可以说是全球都在承受着这样的破坏。华尔街也进行了两次非常重要的调整,进行了大量的金融改革。所以从这样的华尔街中我们必须要吸取到教训,同时也可就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借鉴美国的经验对我国的金融发展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发展史还是很短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但正是因为前面有许多的经验和教训,也大大缩短了我们要走的路,终有一天我国将有一条类似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之街。

推荐第10篇:《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读后感

在美国有一个古老而充满敌意的笑话说:华尔街是这样一条街,它的一端是一条河,另一端是一座坟墓。虽然,地理上的华尔街非常小,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华尔街是美国的资本市场乃至金融服务业的代名词。带着种种的好奇,我打开这本书,再次走近华尔街,端详华尔街。

毫无疑问,现在当我们说起华尔街,是指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华尔街,它早已远远超越了这条小街,也超越了纽约市最繁华的市区——包括华尔街在内的纽约金融服务区,而发展成为一条遍布美国全国的金融服务网络。

在吴敬琏先生为该书作的序中写道: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架构。它的一举一动、一起一落,都对这一体系中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每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和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就成为试图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必做的功课。然而,华尔街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机体,要把它看清楚和说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华尔街证券市场建立两百年来,对它进行报道、评论、称颂和抨击的文章乃至影视作品可谓车载斗量,但是它们对华尔街的评价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有人把它称为金融的神殿,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在书中也有人说,华尔街乃是金融罪恶的渊薮,制造了历次金融危机。

华尔街创造财富的力量远大于破坏财富的力量。一方面,由于华尔街贪婪、逐利的本性,不断引发金融危机,对财富造成了很大破坏,这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尤其明显,如全球股票市值2008年末几乎较高峰时下跌了一半,金融衍生产品名义价值下降了近60万亿美元,全球信贷损失也将超过2.2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华尔街是撬动美国经济的杠杆,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从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末新经济转轨,华尔街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使命,并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华尔街创造了现代美国。书中提到人们把每次经济危机都刻在记忆中,但有时候这些都变成了书本上的文字。大萧条时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们一直以为同一批人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我们不久前才发现,犯错误的仍然是这一批人。

我们在金融理论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可坚持的理论,人们在某些方面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是别的行业一样也会犯错。例如,核能,这是一个杰出的科技,但我们仍然可能会犯错,让我们的计划毁于一旦。金融也一样,它很强大,但任何强大的东西都是危险的,需要正确地操控,要有管理者仔细检查并确保人们没做莽撞的事。

我认为现代金融理论是一项美妙的发明,数理金融像数学物理一样成了先进领域,但我觉得这些人在定义自制力方面忘记了人为因素,他们忘了普通人有时候守规矩,有时候不守规矩。任何需要人为努力的领域,都需要小心注意,那才是我们对待金融应该采取的方式。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强大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需要拥有更为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认真吸取包括华尔街在内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设法去芜存菁、存利除弊。通过仔细阅读《华尔街》之后,我进一步了解华尔街、加深

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认识,同时也对日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带来了无穷的帮助,大有裨益。

第11篇: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读后感

周小璐 200800620817

华尔街——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不过三分之一英里,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从东河一直筑到哈德逊河,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后拆除了围墙,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然而,它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美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在这里。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这是现实中的华尔街。华尔街依托于美国经济,服务于美国经济。从一条非常普通的小街成长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代名词。纽约从美国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城市,成长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美国从一个不毛之地,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华尔街的魔术不仅在于为政府筹资,纳斯达克——很多科技企业的梦想之地,也为新经济中大量中小企业的创业提供了一个融资的平台。从1971年纳斯达克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开始,它已经帮助微软、思科、google、ebay等众多今天耳熟能详的高新技术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而中国的百度、携程等互联网企业也在纳斯达克登陆,品尝到了国际金融市场给初创企业带来的资本力量。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源于纳斯达克本身的宽松环境,公司只要过了12个月的存活期,就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在此之前,其他的上市要求都极其严格,甚至说苛刻,对于初创企业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国内的上市要求最低要有连续三年的盈利)。而正是纳斯达克这样一种全新的交易平台的出现,让美国再一次在全球高新技术竞争中占得优势。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金融体系,有了自己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的股市尚有不足,并没能够承担一个国家加速发展的最大源泉,我们还是太依赖政府投资、吸引外资投资。我们的资本市场也没能够给创业公司带来真实的好处,虽然有了创业板,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成功,最后很多高新企业还是选择去国外上市,避免被国内的较为盲目的投资带来的波动所干扰。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这三十年有了飞速的提高,但是与此对应的制度建设和文化观念转型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虽然华尔街有很多不成功,甚至很多人觉得非常黑暗,但作为全球第一的金融中心,全球相对最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之一,华尔街的历史值得我们去研究,其经验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当然还有更多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必然会转移到亚洲,无论是上海、香港,抑或是新加坡,可能会逐步取代纽约成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到那个时候,我们又将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金融地位?不断的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让我们国家的发展突破现在的模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希望我国有一天也能发展出一条能影响全世界金融的中心。

第12篇:读《漫步华尔街》后之感触

学院:学号:姓名:班级:

读《漫步华尔街》后之感触

读《漫步华尔街》后几点感触

先简单来介绍一下本书。

其实这本书有很多的版本,我所阅读的是波顿.G.麦基尔(美)著,刘阿刚,史茨译的2007最新的版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波顿·麦基尔::美国投资大师,华尔街专业投资人、经济学者、个人投资者。波顿·麦基尔,是研究证券市场和投资行为的经济学者,研究成果斐然。任普林斯顿汉华银行经济学讲座教授,曾任华尔街证券分析师,担任数家大型投资公司的董事,并曾被聘为美国总统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

首次出版:1973年

全书名:《漫步华尔街:股市历久弥新的成功投资策略》(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漫步华尔街》是一本为成千上万投资者所青睐的传世之作,自从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好评。该书不是投机指南,也不保证一夕致富,本书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帮助投资人了解投资理论与实务,以培养健康的投资观念。此外,他也打破只有专家才能走进华尔街的迷信,在书中铺陈出一幅地图,告诉个人投资者如何在各种令人目眩神迷的投资工具中,运用规划,打败华尔街专家。该书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通过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将二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无懈可击的整体。

在《漫步华尔街》一书中,麦基尔基于自身丰富的阅历,而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为一个无懈可击的整体,以生动诙谐、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投资的真谛和成功的秘诀。作为一本实用性极强的投资指南,它向广大投资者讲述了琳琅满目的投资策略和五花八门的金融工具,但对指数基金的推崇备至则构成了全书清晰的主线。

《漫步华尔街》同时也是一本长盛不衰的畅销书,作为畅销书,在时隔近30年之后,《漫步华尔街》依然被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评为2001年度的最佳畅销书籍 Best Seller ;作为“复习课程”,该书亦被列为美国MBA学生的必读教学参考书籍。在此最新版中,作者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条穿越网络泡沫后时代金融雷区的路径。同时他还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必备信息,凭借此书,投资者可以充满信心的管理自己的财富。

《福布斯》杂志曾评价到“在过去的50年间,有关投资的佳作至多也不过

五六本,而《漫步华尔街》无疑当属经典之列”。事实证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漫步华尔街》是世界证券投资界最畅销的著述。继本书格雷厄姆的经典之作《聪明的投资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之后,最畅销的股票书籍,被视为30年来最经典的金融投资入门读物。

在简单介绍完本书的基本信息和大概内容后,接下来我想要谈谈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以及阅读完后的一些感触。

1、漫步在这本巨著中,你将会掌握股票投资市场的基本术语,你将通晓如何在股市的幕幕动荡中安然穿行,利用书中真正有效且易于掌握的长远战略,你更能够在职业投资者的游戏中击败他们。深谙华尔街方方面面的麦基尔,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规律:简单地买入并持有由某个大型指数包含的全部证券所组成的投资组合,就极有可能胜过由专业人士利用纷繁 复杂的分析技术精挑细选出来的证券组合。 《漫步华尔街》为小心翼翼且野心勃勃的投资者提供了全面合理的建议,并用事实再次证明,睿智与财富兼具一身其实并不遥远。

2、“有效市场理论告诫我们,无论投资者的策略有多么明智,从长期来看,也不可能获得超过一般水准的回报。”因此,作者独辟蹊径地提出:只要普通投资者采取“购买并持有”的战略,投资于指数基金,就可以获得安全、稳定的长期回报,并轻而易举地击败大多数机构投资者。除了观点的独树一帜和内容的苦心孤诣之外,作者在一些细微之处亦做到了尽善尽美。

3、《漫步华尔街》一书的案例编排也体现了作为学者的严谨作风。从作者首创的“生命周期投资指南”中,可以看出麦基尔对理解个人投资的独到之处。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其不同的生命周期中,应该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式。在本书的附录中,作者还列举了类型各异的颇具代表性的基金及其联系方式,这为国内的投资机构,提供了某种行动的契机。

4、如果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企望在股市规避风险,赢取利润,那么马尔基尔的著作《漫步华尔街》 很值得一读。它可以说是一本个人投资者的指导书。麦基尔在这本书里审视了个人和家庭的金融投资策略,他的一个很新世界颖的观点是:一个人的风险承担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年龄和收能力。股市的经历表明,隐藏含在股市投资中的风险峰度随时投资期的增长而递减速 。因此,合适的投资策略是与人的年龄相关的。该书专门开辟出一章“生命周期指导你投

资”,它对各个年龄层次的个人投资者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阅读这些相 当于你咨询了一位高明的私人投资顾问。

5、作为一名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在阅读本书时并没有因为大量难懂、拗口的专业名词所影响,本书是在专业基本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的为读者和个人、家庭投资者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掌握有效的投资策略、规避股市的风险赢得利润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窗口。

6、在中国无论股市,还是其他的金融市场的都属于比较新兴的市场,发展历史还比较短,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对于金融市场的投资一定要非常谨慎,对于很多的国外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也要三思而后行,要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来进行判断,不要盲目投资,也不要盲目跟从,不然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7、无论是不是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说一句带有主旋律色彩的话,作为21世纪祖国的接班人,一定并且应该具备一定的金融常识,这当然与自身理财、金融投资密切相关,以后可以进行更稳妥、更专业的投资,但更重要的是具备了金融意识,这对于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改革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8、之前也有阅读过相关方面的书籍,在阅读完本书后我又看了一些金融方面的书,总结来看还有一点就是觉得对于国外有关的金融专业书籍要广泛涉猎,因为每位作者、学者、经济学家、专业投资人的背景、专业、经历、角度等不同对于金融市场的看法、对于投资的建议也不尽相同,这都是国外金融发展历史的特殊映射,我们可以吸收利用其中的精华,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利用后发的优势,少走弯路,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特色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之路。

第13篇:战胜华尔街读后感

本书既是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实践教程和案例集锦,战胜华尔街读后感。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回忆录,即便是作者本人也这么认为。这样写的好处之一就是读者不会觉得无聊,不会认为本书与一些教科书一样枯燥无味,毕竟,看故事要比听理论说明要有意思的多。本书精选了21个选股经典案例,涉及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这不仅是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本书还归纳总结出25条投资黄金法则,作者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凝结出来的投资真谛,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于心,从而在股市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本书的开头,作者和以往一样给业余投资者们大气,接着就简单回忆了他在执掌麦哲伦基金时的选股之路。再接下来的是本书的重点所在,那就是作者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中选股。至于最后给出的25条选股法则,更是应该被所有人牢记在心。

要看透这本书我们先来看看林奇的基金之旅,从1977到1990年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在麦哲伦转为封闭基金的4年里,没有新客户和高比例的赎回,迫使林奇不断找新股换旧股,保持了很高的换手率,他因此熟悉了大量的公司和行业,为以后管理百亿基金做好了准备。他最重要的收获,是懂得了自己做研究的价值。主要教训是:“提早放弃好股票,正应了‘拔苗助长’的格言”,由此他深刻认识到盯住那些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公司的重要性。这对热衷于“波段操作”有吸引力公司的国内基金经理来说,是不是一贴清醒剂呢!

中期随着基金重新开放,林奇越来越成为一个有耐心的投资者,基金年换手率下降了三分之二。这里,需要特别提出两个对国内基金颇有借鉴作用的做法:一是忠实公司独特的研究机制,它一改由基金经理挑选分析人员推荐的股票,将研究工作交分析人员去完成的传统做法,让所有的基金经理各负其责,独立研究,并对其结果负责。二是麦哲伦赋予林奇买卖决策的自由度。没有人老盯着林奇的一举一动,也没有每周排名的骚扰,他只需要面对每年一次的成绩评估,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独立决策。

晚期麦哲伦的规模一路飙升到百亿之巨。恰在此时林奇遭遇1987年股灾。对基金而言,主要教训是满仓的风险:股灾发生时要应付潮水般的恐慌赎回,本来应该买进的时侯却被迫卖出。林奇由此总结出永远保持10%现金的基本原则。

我认为这本书中首先告诉投资者的是在所有投资里最好的投资是股票,这个是做股票的前提。从书中我总结出做股票成功需要的几点要素。

1.耐心。彼得林奇谈到这点时说要不理睬环境的压力,坚持到投资成功,读后感《战胜华尔街读后感》。缺乏耐心的投资者总是盲目的在股市中追涨杀跌,他们经常为欲望所主宰,在股市热火朝天的时候急急忙忙地买进,而当股市大幅下跌的时候,因为心理恐惧又慌忙的卖出。这个市场永远存在机会,但把握住机会需要的是耐心。要有耐心去研究公司的情况,发现适合的公司买进后要耐心的持有。

2.勤奋。勤奋不一定就能成功,但不勤奋肯定就不会成功。彼得林奇每年花大量时间在研究分析公司的情况上,每天工作要10几个小时。这就像沙里淘金,一捧沙子里不见得会发现黄金,可不断地从手上过沙子,黄金是迟早会发现的。

3.善于发现。日常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和上市公司有关的产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经常能从中找到机会。在天涯的经济论坛上看到过一个网友写的文章,是他在吃过一家餐馆后对这家餐馆的分析,扬扬洒洒地写了不少。我很佩服这个网友的敏锐的观察力。我们每天也接触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其实很多机会就此错过了。拿股票来说,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性的购车热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才有所减退。只要深入地想一想,就会发现汽车业的股票里存在很大的机会。因为积蓄了几年的购买力突然爆发,汽车行业的业绩肯定会大幅的增长,而这必然也会大幅推高股价。长安汽车一年内从5元到20元,其余的汽车类股票也都最少翻了一倍。汽车的热销是很多人都亲眼目睹的,但是由于不善于发现,让资金翻番的机会就这样从身边错过了。彼得林奇的观点是喜欢这家公司的产品,你可以在买产品的同时考虑购买它的股票(如果它是一家上市公司)当然你要进行细致的分析。还是以汽车作比方,如果你在2002年6月买一辆羚羊,当时可能花9万元,你在买车的同时花相同的钱买进了长安汽车的股票(因为它是羚羊轿车的制造者),那么持有一年后它的市值大概在25万。刨去成本,等于你在市场上又赚了一部同等的轿车。到了2003年6月,市场上几乎所有人都说汽车类股票是好股票,那时可以肯定汽车类股票时被高估了。林奇的观点是不要碰最热门行业里最热的股票。那么在那时,你就可以抛出你的长安汽车了。

本书中还有些观点很值得我们牢记。

1.做股票是长期投资。市场短期的走势是无法把握的,所以人为的去预测市场是很愚蠢的事。可市场的长期向好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只要坚持长期投资,最终就能获取超额利润。做到长期投资首先要做到的是投入股市里的必须是闲钱。你不能因为生活所迫而被迫去卖股票,那样可能在你正要收获之前而功亏一篑。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教训,在99年5.19行情前被迫卖掉所有股票,而当时我手中持有的正是以后的大赢家。其次如果能做到就是均衡投资,比如每个月以一定的钱去买股票。这样能避免市场的干扰。当然每个月花一定的钱去购买可能不太适用于股票而更适用于基金。

2.买股票是因为你喜欢这家上市公司。在中国股市这么多年,以前一直都是由一个错误的观点:跟庄。还有就是在国内股市里大家更关注技术分析。可就我个人观察,世界上的投资大师如巴菲特、林奇,他们都更注重价值分析。那就是这家公司如果业绩在逐年提高,那么这种提高就没有理由反映在股价上来。他们很少去关注股票价格曲线。国内股市这么多年,一方面是因为国有股一股独大,一方面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真实,这就造成我们很难去做价值分析。而造假的盛行就使庄股大行其道。好在自2001年以来的下跌使以往的这种人为操控大大失灵了,也是虚高的市盈率降了下来。这就可以让我们能多少应用价值分析。毕竟股市终究是要规范的,而规范的股市终究是要看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的。其实就算是在以前庄股盛行的年代里,也是有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的。

个人有好的素质,头脑里有正确的观点,又掌握了好的方法,股票也就不像外表那样看着那么神秘莫测了,那时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到底。

第14篇:《解读华尔街》读后感

《解读华尔街》读后感

谈起华尔街,脑海里第一想到的就是一群西装革履精神高涨的全球精英们聚集在一起操纵着金融,对于一个只具有一点初级基础金融知识的我,只能想象华尔街里那繁忙的运行过程。《解读华尔街》作为一本“入门读物”,让我掀开了华尔街这条面纱的一角。

首先“华尔街”并非地理位置,而是代表一个市场,就像欧洲货币市场中的欧洲一样。在这里,交易着股票和债券等金融产品。通过“一级市场”,公司直接向公众出售股票和证券,从而获取扩张所需的资金。公司上市后,其股票将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看了一系列关于投资与交易以及股票类型的介绍,其实每个华尔街市场的参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赚钱!而在这风涌云起的金融市场里,谁能规避风险,获得较大的收益,就看个人本事了。也许在华尔街所有概念中最根本的就是:“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风险越大”,对于参与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带有赌博性质的博弈。其次,那些股票经纪人、经济学家等相关人的建议、预测,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毕竟他们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但不能盲目的跟风,最终的决定权在自己手里。“正是贪婪和恐惧主宰了股票”,股价上涨时,热情和乐观占据主导地位,而买单不见时,担心金钱的损失的恐惧则占据上风,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抛到脑后。郁金香狂热和密西西比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这场博弈中,一个时刻清醒的头脑显得无比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突破了金融市场交易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

最突出的表现是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公共网站获得最新的股票报价或图表以及各种信息,而做到这些,仅仅只是需要动两下手指头的事情。但与此同时,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如何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颇让人头疼。说到这里,互联网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如何,谁也无法估量,这个发展还不到30年的东西却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各种事物都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市场全球化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如今每天都有数百万股美国大型公司的股票在国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每天24小时全球各个地方都有交易发生着,日本股票市场、伦敦股票市场以及中国的香港等等。但是书中有句话让我看了有点那么义愤填膺的感觉,“本书第4版已被译成中文出版,这也是另外一种表明股票投资日益全球化的信号,尤其当它来自原来看起来几乎不肯能的地区。”这是几个意思啊,原来看起来几乎不肯能的地方!!!果真国强民强,可见,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还的进一步提高啊。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但不得不说它的负面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至今都还存在,经济衰退全面恢复需要时间,尽管如此,投资者对于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也要保持乐观,因为全球化的脚步不容抵挡。

对于华尔街关于股市的分析方法,以我现在的知识积累比较难以理解。价格阻力、各种反转形态、各种缺口、点数图等在读的过程中感觉晕乎乎的。真心佩服这些华尔街的风云人物,汉密尔顿、摩根、欧文〃费雪等,他们对金融的发展都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个不得不提的新世纪风云人物,那就是“股神”——巴菲特,这个据说他

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全球市场走势, 他是如何凭正义和品德取胜了华尔街的尔虞我诈,并且用自己的执著甚至是顽固引领了瞬息万变的投资世界的?可以好好理解。

不管怎样,对于这个领域,一本《解读华尔街》显然仅仅是凤毛麟角,而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我们更需要广泛的涉猎这些知识。这本仅仅是开篇陈词!

第15篇:华尔街冲击波读后感

谁是华尔街的罪魁祸首?谁来拯救华尔街?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正在席卷华尔街!全球股市暴跌,百年投行一家接一家倒下,美国政府豪掷万亿美元救市,各国央行联袂出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金融大海啸?全球金融经济将走向何方?

我们由“贪婪不好听,却是好东西”是《华尔街》电影里面的台词。华尔街是一条全长不过500多米,宽不过11米的“墙街”,但是在这里,很多富有才华的人在处理着巨大的财富。他们创造着效率,也赚取着金钱;他们不知疲倦地工作,因为这一切对于这群人来说是那么的有趣。每天这里都能上演一个个传奇的商业故事„„开始讲述了《华尔街冲击波》。

这本书主要讲了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越演越烈,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五波: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迫出售给美国银行,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融资危机。这场源干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全球央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股市等金融领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沉重的打击。《华尔街冲击波》是在《中国财经报道》同名节目“华尔街冲击波”的基础上对内容进一步丰富而成,其中增添了很多专家的最新观点,他们的观点汇聚,是对认识华尔街金融冲击波的全面升华。

这本书对发生事件的来龙去脉都述说比较清楚,对未来的市场形势也提出了自有观点。而且我看了书后对整个世界,包括中国的经济环境也能得到认识,內容很全面,分析的挺透彻,虽然有很多术语, 但我相信我们都能读懂。

第16篇:华尔街书读后感

最近特别喜欢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自己想学习金融学,就读了金融发展的一些历史,现在正在读《华尔街的崛起—伟大的博弈》,他描写了华尔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后发展为全世界金融中心的历程!通过读这本书发现几乎每次大的金融变革发展都是在战争之后,或者是在大的金融混乱之后发生的,还有技术的发展也给金融变革产生的极大的影响!这些战争有:美国独立战争I(1775~1783)、南北战争(1861-1865)、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最著名的金融混乱是1929股市的泡沫破灭,这是美国金融业的重要转折点,从此金融业慢慢走上了政府监管的道路;影响最大的技术发明是:电报和电脑的发明,华尔街书读后感。

战争往往与经济密不可分,金融又是经济的制高点,战争往往因为经济原因爆发,经济原因也是最后胜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所金融在往往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南北战争到世界大战都是如此,所以战争促进了金融业的变革和发展。

金融混乱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泡沫”,金融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投机,那是完完全全的投机,投机就必然会产生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人们更多的是受心理的影响,这就是泡沫形成的温床,当泡沫破灭时,就是金融混乱的产生之时,泡沫越大,混乱越大!刚开始金融业缺乏政府的监管,更有甚者是政府参与投机,到处是不断的寻租的法官、政府官员和投机家。所以从一开始美国的政治就分为两派,一派是保守派,一派是改革派!这两派的斗争决定了美国历史的进程和金融发展的历程。

电报的发明是伦敦证券交易所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信息传递从几天缩短到几秒,大大如今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电脑的发明则使股市当中频繁的交易能够准确无误的进行,在此之前由大量的交易不能确认,给整个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从华尔街的崛起我们看到了美国的崛起,看到了金融业在世界舞台当中扮演额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新事物从无到有,从小大一定是一个不断克服自身问题的过程,这给我们国家金融业的发展和建设有益的启示,现在我们的金融业还很落后,问题还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问题就排斥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抓住历史的契机不断的改革、创新,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一个金融强国,现在金融竞争是国家竞争之间的制高点,金融业的滞后将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致命的打击和影响。

“尽管有数不清的海滩,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次的股灾,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的买低卖高,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手里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去参与这场伟大的博弈”,美国财经作家约翰.S.戈登在他的名作《伟大的博弈》中深怀感情的写道。单纯从科学的角度讲,“博弈”是一门在常人看来神奇而枯燥的学问,而在社会领域,尤其在政治经济领域它又更多的象征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妥协与尔虞我诈,是个并不那么“光彩”的词语。但是戈登先生却在“博弈”二字前加上了Great这个词语,“伟大”这一充满了光辉意义的词语能与在市井中传言的充满了血腥与丑恶的金融领域相匹配吗?《伟大的博弈》这本书正是试图向读者阐述这个问题,即在华尔街成长的350年里,在这条街上发生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有丑陋,有高尚,有辛酸,有光荣,但是在这个“伟大的博弈”的过程中,华尔街逐渐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成为了一段世界金融史上的不朽传奇。

传奇总是伴随着丑陋,因为真是丑陋使得那些光荣显得光彩夺目。这本书以并不长的篇幅讲述了华尔街350年的历史,在书中,我认识了华尔街历史上那些传奇响亮的名字:汉密尔顿,杜尔,德鲁,范德比尔特,摩根......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描写华尔街的各个时期时,都会抽取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人物来描述。可以说,华尔街的历史正是这些人的历史,他们不是每个人都堪称伟大,他们更多的都是追逐利益的商人,但是由于追逐手段的不同,是他们有的人像人间的魔鬼,有的人像地狱的魔鬼,是的,似乎除了汉密尔顿之外,在华尔街没有天使可言,即使是享有盛誉的摩根也是如此。对于金融家,人们一向不吝惜的以贪婪,冷酷这些充满了“邪性”的词语来形容,但是同时人们也对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手腕与智慧而惊叹

本书既是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实践教程和案例集锦。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回忆录,即便是作者本人也这么认为。这样写的好处之一就是读者不会觉得无聊,不会认为本书与一些教科书一样枯燥无味,毕竟,看故事要比听理论说明要有意思的多。本书精选了21个选股经典案例,涉及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这不仅是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本书还归纳总结出25条投资黄金法则,作者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凝结出来的投资真谛,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于心,从而在股市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本书的开头,作者和以往一样给业余投资者们大气,接着就简单回忆了他在执掌麦哲伦基金时的选股之路,读后感《华尔街书读后感》。再接下来的是本书的重点所在,那就是作者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中选股。至于最后给出的25条选股法则,更是应该被所有人牢记在心。

要看透这本书我们先来看看林奇的基金之旅,从1977到1990年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在麦哲伦转为封闭基金的4年里,没有新客户和高比例的赎回,迫使林奇不断找新股换旧股,保持了很高的换手率,他因此熟悉了大量的公司和行业,为以后管理百亿基金做好了准备。他最重要的收获,是懂得了自己做研究的价值。主要教训是:“提早放弃好股票,正应了‘拔苗助长’的格言”,由此他深刻认识到盯住那些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公司的重要性。这对热衷于“波段操作”有吸引力公司的国内基金经理来说,是不是一贴清醒剂呢!

中期随着基金重新开放,林奇越来越成为一个有耐心的投资者,基金年换手率下降了三分之二。这里,需要特别提出两个对国内基金颇有借鉴作用的做法:一是忠实公司独特的研究机制,它一改由基金经理挑选分析人员推荐的股票,将研究工作交分析人员去完成的传统做法,让所有的基金经理各负其责,独立研究,并对其结果负责。二是麦哲伦赋予林奇买卖决策的自由度。没有人老盯着林奇的一举一动,也没有每周排名的骚扰,他只需要面对每年一次的成绩评估,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独立决策。

晚期麦哲伦的规模一路飙升到百亿之巨。恰在此时林奇遭遇1987年股灾。对基金而言,主要教训是满仓的风险:股灾发生时要应付潮水般的恐慌赎回,本来应该买进的时侯却被迫卖出。林奇由此总结出永远保持10%现金的基本原则。

我认为这本书中首先告诉投资者的是在所有投资里最好的投资是股票,这个是做股票的前提。从书中我总结出做股票成功需要的几点要素。

1.耐心。彼得林奇谈到这点时说要不理睬环境的压力,坚持到投资成功。缺乏耐心的投资者总是盲目的在股市中追涨杀跌,他们经常为欲望所主宰,在股市热火朝天的时候急急忙忙地买进,而当股市大幅下跌的时候,因为心理恐惧又慌忙的卖出。这个市场永远存在机会,但把握住机会需要的是耐心。要有耐心去研究公司的情况,发现适合的公司买进后要耐心的持有。

2.勤奋。勤奋不一定就能成功,但不勤奋肯定就不会成功。彼得林奇每年花大量时间在研究分析公司的情况上,每天工作要10几个小时。这就像沙里淘金,一捧沙子里不见得会发现黄金,可不断地从手上过沙子,黄金是迟早会发现的。

3.善于发现。日常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和上市公司有关的产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经常能从中找到机会。在天涯的经济论坛上看到过一个网友写的文章,是他在吃过一家餐馆后对这家餐馆的分析,扬扬洒洒地写了不少。我很佩服这个网友的敏锐的观察力。我们每天也接触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其实很多机会就此错过了。拿股票来说,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性的购车热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才有所减退。只要深入地想一想,就会发现汽车业的股票里存在很大的机会。因为积蓄了几年的购买力突然爆发,汽车行业的业绩肯定会大幅的增长,而这必然也会大幅推高股价。长安汽车一年内从5元到20元,其余的汽车类股票也都最少翻了一倍。汽车的热销是很多人都亲眼目睹的,但是由于不善于发现,让资金翻番的机会就这样从身边错过了。彼得林奇的观点是喜欢这家公司的产品,你可以在买产品的同时考虑购买它的股票(如果它是一家上市公司)当然你要进行细致的分析。还是以汽车作比方,如果你在2002年6月买一辆羚羊,当时可能花9万元,你在买车的同时花相同的钱买进了长安汽车的股票(因为它是羚羊轿车的制造者),那么持有一年后它的市值大概在25万。刨去成本,等于你在市场上又赚了一部同等的轿车。到了2003年6月,市场上几乎所有人都说汽车类股票是好股票,那时可以肯定汽车类股票时被高估了。林奇的观点是不要碰最热门行业里最热的股票。那么在那时,你就可以抛出你的长安汽车了。

本书中还有些观点很值得我们牢记。

1.做股票是长期投资。市场短期的走势是无法把握的,所以人为的去预测市场是很愚蠢的事。可市场的长期向好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只要坚持长期投资,最终就能获取超额利润。做到长期投资首先要做到的是投入股市里的必须是闲钱。你不能因为生活所迫而被迫去卖股票,那样可能在你正要收获之前而功亏一篑。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教训,在99年5.19行情前被迫卖掉所有股票,而当时我手中持有的正是以后的大赢家。其次如果能做到就是均衡投资,比如每个月以一定的钱去买股票。这样能避免市场的干扰。当然每个月花一定的钱去购买可能不太适用于股票而更适用于基金。

2.买股票是因为你喜欢这家上市公司。在中国股市这么多年,以前一直都是由一个错误的观点:跟庄。还有就是在国内股市里大家更关注技术分析。可就我个人观察,世界上的投资大师如巴菲特、林奇,他们都更注重价值分析。那就是这家公司如果业绩在逐年提高,那么这种提高就没有理由反映在股价上来。他们很少去关注股票价格曲线。国内股市这么多年,一方面是因为国有股一股独大,一方面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真实,这就造成我们很难去做价值分析。而造假的盛行就使庄股大行其道。好在自2001年以来的下跌使以往的这种人为操控大大失灵了,也是虚高的市盈率降了下来。这就可以让我们能多少应用价值分析。毕竟股市终究是要规范的,而规范的股市终究是要看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的。其实就算是在以前庄股盛行的年代里,也是有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的。

个人有好的素质,头脑里有正确的观点,又掌握了好的方法,股票也就不像外表那样看着那么神秘莫测了,那时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到底。

第17篇:《战胜华尔街》读后感

《战胜华尔街》读后感

仙人掌 生活五味瓶

这本书在徐明德老师的朋友圈早早就看到过了,而且关于书的内容徐老师做了一点简介,并极力推荐大家去读。那时候,我就关于作者彼得林奇在网上搜索了解了下。林奇的书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全美第一号畅销书”,可见他的重要性。跟着小影子一起读的第16期能有幸读到这本书,很开心。因为之前一直处于观望状态。这次从6月18日开始到7月15日,也是读书时间最长的,但收获满满的。

《战胜华尔街》,有史以来伟大的投资专家彼得·林奇的选股回忆录,他管理的基金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该书是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股票投资策略实践指南,即林奇本人是如何具体实践自己的投资方法,如何选股,如何管理投资组合,从而连续13年战胜市场的。本书精选了21个选股经典案例,涉及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这不仅是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作者还总结了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真是字字珠玑,条条经典。

林奇之所以这么成功与他个人的优秀品质是分不开的,他的优秀品质无论在投资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1、勤奋:令人惊叹的勤奋在序中就阐述了。读完第一天的序,6月18日我的打卡贴写到:“文中林奇3周调研了23家上市公司,每周调研7.6家上市公司,每天平均调研1家上市公司,那么大的数据量,他一天也不光干这一件事, 时间对他们来说太宝贵了, 那么勤奋,那么努力,很好奇他每天休息睡眠时间有几小时呢?有没有人感觉每天时间不够用呢?”他研究分析公司的情况每天要花十几小时,可见他的休息时间,读到这儿我都觉得自己平时叫苦叫累、没时间,此时此刻有点汗颜。文中还有一句话记忆犹新,“总要在地球人行动之前先行一步。”可见他有多么勤奋。

2、低调:文中看出林奇比较喜欢低迷行业中卓越的公司和管理层。他在经营中想尽办法节约成本,对于办公环境他不要求奢华,对于管理层不管对自己有多么抠门,却从来不会牺牲员工的福利,对于这样的公司,他很有信心,他相信这样的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无限。而对于只讲求表面奢华,对员工苛刻的公司,他认为这样的企业不会长久。像文中的迪拉德案例。成功人士总有他的独到之处,低调是不可或缺的,投资做人处事不可分家。

3、善于发现有观察力:当我们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当做艺术去处理时,就不那么枯燥无味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搜寻它的趣味之所在。林奇陪女儿和太太逛街,也能买到好股票。彼得林奇的观点是喜欢这家公司的产品,你可以在买产品的同时考虑购买它的股票(如果它是一家上市公司)当然你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林奇认为,日常生活经验有助于股票投资,比如,你可以通过对家门口百货店或餐饮店业务兴旺与否的观察,来选择这家公司的股票。他说:“在购物中心逛一天,你对上市公司发展前景的了解,要比参加一个月的投资研讨会收获大的多。”看到这儿对从来不爱逛街的你大概会有所改变了。买不买股票,但在生活中善于发现,认真观察,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

彼得林奇的优秀品质很多,比如果断、专注力等等,读一下你会有新的收获,有时间还会读第二遍。

跟着小影子一起读,每天读六千左右的字,到现在已经读了五本书,都是利用走路时,等待时,犯困时,拿起手机的。有时候为了干某一件自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放弃这个,放弃那个,这种功利得想法使自己很累。当你做一件事情时,如果头脑中出现要干别的更重要事情的念头,你告诉自己:生活没有那么功利!继续专注你现在的事,耽误就耽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等你习惯了这种不功利的生活方式,你会发现,那些原本以为很重要的事,根本没那么重要。虽然生活节奏慢下来了,但你的效率却更高了。这就是专注力提升的结果。这也是读《战胜华尔街》所收获的。

第18篇:华尔街读后感[全文]

《华尔街》读后感

149040046 夏晶

这学期看了《华尔街的变迁》这本书,虽然并没有看完,但是感触却很深。也因此对华尔街的相关话题都特别感兴趣,想了解号称聚集了全世界最高智商的一群人的华尔街的兴衰,因此我也特别看了《华尔街》的记录片,深感震撼,本文其实就是根据书以及这部纪录片得来的一些切身感想以及体会。

电影的主人公巴德,大学毕业不久即进入华尔街股票业,本梦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作出一番成就,却依然不可避免的成为挫折面前可怜的失意经纪人。然而,在一次和股市大鳄戈登的接触之后,他的生活开始有了巨大改变。虽然巴德清楚戈登是一个专吃内幕、靠违法行径赢取重利的老奸巨猾的商人,然而为了发大财他选择为戈登效命。

在戈登的指导下,巴德学到了很多操纵股市的法则,在当时的环境中,他只有越陷越深。直到最后巴德力劝戈登趁股价低迷之际收购蓝星公司,他希望借助戈登的财力和自己对蓝星的了解扭亏为盈。然而,戈登又一次展现了资本家贪婪的本性,早已背着巴德将公司清盘。而此时,巴德终于认清戈登的本性,还存有一些良知的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戈登教会他的规则反击了戈登,并挽救了蓝星,却也因此而入狱。

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观看《华尔街》,却依然清楚的感受到片中强大的震撼力。这是奥利弗.斯通1987年的作品,其中饰演戈登的迈克尔.道格拉斯也凭该片成为第60届奥斯卡的最佳男演员。对于斯通的执导能力无可厚非,他将金融世界的凶残气氛淋漓尽致的表现在影片当中,这是一个社会,一种潮流,无视法律的存在,不管道德的谴责,只有贪婪,没有人性,一切向钱看。我想,斯通应该是无意去抨击华尔街的罪行,他想攻击的只是将追求利润与财富置于任何其他事情之上的价值观。

对于这一点,我想到了马克思对工业化社会最严厉的批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需要由大自然获取所需是因为人们需要劳动。工作应是一种正面的过程,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并把创造力扩大成生产力。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所从事的大部分工作却无法让人表现出他们的创造力,亦即人们不但无法在工作中表达自己,反而被异化或疏离。在人们可以发挥人类潜能的环境下,人们与他们的生产活动、物品、同僚和成就都有一种自然的联系,然而异化却把这种联系切断了。人们的生活变成了工具、手段,而不是目的。总而言之,所谓“异化”,就是人们工作只是为了金钱而非兴趣与其他。在这种社会下,什么商品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只要你拿得出,就一定有它在“价格机制”中的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说,这种机制是可以扩展到整个人类生活的,爱情、友情、道德、人格,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交换,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在资本主义的诱惑下,在资本家们无止尽的敛聚钱财下,所有人对金钱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这样的社会已不再是理智与感情引导的社会,而是被欲望牢牢控制的社会。

这样的情形在影片中诠释得很好,那是一个1%的富人掌握着40%金融资产的国度,努力工作可以让你拥有几万的年薪,却不能让你成为一个player,拥有超过5千万的财富,而5千万只是成为player的最低条件。片中戈登回忆自己赚第一笔80万“大钱”时说,那种感觉“比性还棒”。没有错,你想第二次拥有这种感觉的话,下次就要赚超过80万的钱了。的确,贪婪是资本家的本性,想要不断的拥有这种刺激的感觉,就必须不断的创造更多的财富。

影片中,令我印象很深的是戈登对巴德说的一段话。他说:“这是一场零和游戏。有些人赢了,有些人就得输。钱本身不会亏损或赢利,它只是从一个人手里转移到另一个人手里而已,就像变魔术。就是这么回事。十年前,我用6万块钱买进,今天,我用60万块钱将其卖出。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它越真实,他们就越是求之若渴。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境界„„我什么也不用创造,但我却能占有一切„„你们不要天真地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民主社会„„这是自由市场。”是的,他什么也没有创造,只是拥有了这一切。显而易见,戈登根本不屑在所谓的“生产过程”中发挥所谓的“创造力”,他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金钱所付出的,当将金钱视为唯一动力的时候,拥有这一切当然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戈登的话暴露了证券行业这一场尔虞我诈的游戏,这一场总和为零的游戏。投资家们想尽一切办法靠欺诈获取不义之财,这些贪婪的家伙是多么沉迷于这场丑陋不堪的游戏中,而这场游戏又是多么疯狂的在华尔街中运转着。于是,戈登说:“问题的关键是,女士们先生们,贪婪——因为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词——是有益的,贪婪是正当的。贪婪在发挥作用。贪婪澄清了、并且抓住了进化论精神的实质。贪婪,不管什么样的贪婪,贪恋生活、贪图钱财、贪图爱、知识,等等,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贪婪——你们可以给这个词划个记号——不仅会拯救Teldar纸业公司,也会拯救那个出了故障的超级公司,也即美利坚合众国。”

戈登将贪婪定为进化论精神的实质,的确人类贪婪的欲望与道德法律的交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我不知道该如何评判戈登的“贪婪论”,如果贪婪是正确的,那么恩格斯也说过:“人类的贪婪、欲望和永不满足,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杠杆。”恐怕对戈登与恩格斯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归结于贪婪与进步谁的比重大的问题了。

《华尔街》是一部极尽语言之张力的巨作,无论其中的穷富观、贪婪论或是资本主义最好论,都无一不震慑着观众。所幸我看到的结尾是巴德轻松地走向法庭,我想也许此时的他才是真正自由的,亲情、正义、良知还是战胜了人的贪婪欲望。

现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华尔街也许是最著名的街道,从300年前不起眼的泥泞小道到现在,华尔街的长短宽窄基本没有改变过,但它的作用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现实意义中的华尔街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地理概念,华尔街已经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的代名词,是全球80%以上金钱的集散地。每一次金融危机,华尔街都是首块多米诺骨牌,并接连波及到美国的实体经济,而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它同样震动了全球经济。

200多年前纽约州政府通过华尔街发行工程债券完成了一条投资巨大的人工运河——伊利运河,运河的开凿使得纽约成为美国第一大港口,而债券的发行也让华尔街备受关注。四年的美国内战中,华尔街给北方军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战争资金,战争结束后,一位南方的将军说我们不是被北方的军队打败的,是被北方的金融打败的。当JP摩根出现在华尔街上的时候,就注定华尔街的历史和地位将被改变,摩根时代美国没有中央银行,摩根以一己之力担当了这一特殊的角色,化解了华尔街与华盛顿政府的诸多矛盾,摩根还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产业并购狂潮。19世纪,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华尔街的镀金时代。华尔街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实现了自身的大跨越,确立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但这样的好日子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周而复始的危机一次次让华尔街经受着历练。华尔街的资本市场是一个人性的市场,他的贪婪导致了很多人的贫困,内幕交易,非法操纵。如果说欲望加速了资本市场的发展,那它也会也将资本市场带入误区。华尔街虽然一直以来被贬为人性堕落的大阴沟,这些许会有一些误解,所有的行为并不是华尔街独有,或者华尔街独创,华尔街只是一个展现人性的放大器之一。在300年的世界金融史中,资本造就了无数次繁荣,而繁荣往往以危机收场。没有人希望它再次发生,但人类至今还没有想出远离它的办法。痛苦与失落,在这条街道重复上演。

在中国还在为建设新中国努力的时候,华尔街已经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走过的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透过这些华尔街的纪录片和《华尔街的变迁》这本书,虽然不能全面深刻的了解资本市场,但还是会有一定的帮助,我们今后的金融模式的改善也有可能会借鉴它成长历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19篇:《月球漫步》读后感

在浩大无边的的宇宙中,人类史多么的渺小,但人类是聪明的,人类是永不放弃的,人类会有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技术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对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产生了种种新奇的猜测和遐想,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等。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首次登上了月球,人类这才真正踏上了月球的“土地”,也就是这时,人们才了解真正的月球和人们想象中的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我读了《月球漫步》这篇科学板报,知道了,月球上竟然有十多万个石坑,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叹的数字呀!而且,它们小的直径只有几米,而大的直径竟然达到甚至超过20xx年,中国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随着一系列试验活动的成功进行,为下一步登月计划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希望长大后,月球能成为我们的旅游站点,也成为更多人能亲身探索的太空站点,同时也希望月球神秘的谜团都能被解开。

第20篇:《漫步春痕》读后感

《漫步春痕》读后感

看过很多影视,笑过之后有什么感觉?

《漫步春痕》又是怎样的一部电影。当介绍去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感想,觉得应该是那种泡沫剧吧!接触后却思绪万千,看似平淡的大学生活却有太多纯真的感情!纯情的爱情、友情、人迈。

当时光悄无声息地逝去,留下的只有那抹不去的永远回忆。该抓住的却已错过时才知道什么才是最珍贵!

王明星刚到学院时也充满着理想,到宿舍时,同窗的热情很快让他们融入一个团体中。一同上课一同吃饭一同回宿舍,感觉就是回到刚来到学院的我们。单纯地、幸福地在一起谈论一切,都那么惬意!

她的出现让王明星的生活不再只是睡觉、游戏。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她的出现没有戏剧化。是那么的平常。短短的几次偶遇,她答应了他!

黎娟,一个单纯、善解人意的女孩。傻傻地为他等待,宁可放弃家人安排的工作。一心想着和他在一起,永远!

毕业前夕,各自为工作奔碌!他王明星却找到娟说出分手。“大学只是玩玩~~”转身离去那刻,黎娟望着那一幕伤感的哭了!不用说最终他们还是分开了,怅惘地离开那个充满太多回忆的地方。

《漫步华尔街读后感.doc》
漫步华尔街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