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读后感

2021-06-18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趁年轻读后感

《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

——他是主持人,他主持过的电视节目《头脑风暴》,火得一塌糊涂 ——他是生意人,他创立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业界颇有声望 ——他是学者,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都留下他游学的身影 ——他是旅行家,世界各地都有他的身影,还曾担任新西兰旅游形象大使 ——他是美食家,常常忙碌地穿梭于全国各地,却仍然有空闲推荐袁氏私房小菜 ——他是作家,也是投资人,还做慈善……

他博学,却并不迂腐;他现实,却并不媚俗。对千万年轻人来说,他是师长,是偶像,更是朋友。

很多人都觉得袁岳太能折腾了,但袁岳却认为“青春不可以安稳为依托”。

《趁年轻,折腾吧》这本书汇集了袁岳全国高校演讲的精粹,结合他自己的人生智慧和职场感悟,针对当下年轻人的困惑,诚恳地给出实实在在的建议和指导,帮助青年人从“青苹果”成长为“黑苹果”,从青涩走向成熟。

袁岳认为,年轻的时候两样东西很重要,第一要折腾,第二要脸皮厚。“理想的人生跟我们现实的人生总是有差距的。但是请你们记住,你们所在的年龄不是妥协的年龄,你们现在的年龄是理想的年龄。为什么?因为年轻人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时候就是想要什么就追什么的时候。”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年轻,年轻就有无限的可能。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去折腾,即便或许会走一些弯路,有能力用我们的智慧和毅力去拼搏,去努力,充分发挥年轻的精力与活力,用我们的努力去创造,去获得一生最有价值的东西。

人自助,而后天助。这就是一个特别朴素的道理。因为阳光天天照着地球,照人也照万物,照好人也照坏人,照这个人也照着那个人。一样的阳光下面,有的人看上去神采奕奕,有的人看上去很颓废不堪。而且,同样神采奕奕的人,有的人是神采奕奕地去干好事,有的人却是神采奕奕地去干坏事。可见,我们所在的条件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走的路可以差很多。

也有人将“不折腾”看作一种人生智慧。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诚然,的确难得可贵。但是,这应该是我们年轻人应有的心境吗?对安逸和稳定的追求绝不应该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主旋律。更何况,正值青春的我们,哪来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读过这样一句话,感触挺深,“不是与世无争的人,却因为自卑和懦弱为自己寻找逃避的理由,当机会溜走,便陷入无尽的愤怒和懊悔中。”确实,多数时候,人的愤怒来源于对自身无能的无可奈何。“不折腾”固然就不必去走一些弯路,不必去经历一些失败,但就也注定了将与许多人生的精彩无缘。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的事,你要青春干嘛……”不知这句网传的流行语是否曾唤醒了一些人心底那一丝早已沉寂的上进心。锦瑟流年,花开花落,岁月蹉跎匆匆过,恰同学少年,却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当年轻不再,又该叹人生苦短、韶光易逝了。

再不折腾,我们就要老去。趁年轻,去经历我们该经历的,去学习我们需要学习的,去看自己还没看到的世界。可能在很久的以后,回首这段往事的时候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也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傻,但是我们依然不能辜负了我们年轻的资本。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了到达终点,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趁年轻,折腾吧!成功就在我们的前方。

推荐第2篇:最年轻的科学读后感

生命的礼赞

这是第一次读托马斯〃刘易斯的书。本书是作者对自身经历的记录也是对二十世纪医学发展的记录。感悟颇多。不仅仅是医学史或者说科学史上的启发,对于研究事物的方法,看问题的角度也不自觉地有新的认识。 不禁想到,中医其实和西医并没有太多的区别,都是开始假说,然后走经验的路子,都自成体系。只不过,西医用了近年来的工程技术得到了大发展,而这应该归功与医学工程学而不单纯是西医。 本书中还提到了公共健康以及医学。

大叶肺炎的病程这段着实精彩,特摘录共享:有真正治疗方法的大病只有那么几种。一旦辨认出来,就成了病房里的紧急情况。

最常见的一种,要求实习医生最辛苦、最紧急地工作的疾病,是大叶肺炎。肺炎季节始于晚秋,持续到来年早春。为了保证没有一个病房、没有一个实习医生被这工作压垮,那时有一个制度叫做“肺炎计数制”。病号由急诊室轮流送往哈佛、塔夫特和波大附属各科。

这位医学学者从他终生从事的医学的内部,叙述了自己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它进行了真实、坦诚的剖析。他的这种剖析,散在于全书之中。读过全书之后,大家都会有明确的理解和感受。在本书“水蛭、医生及其它”节内,作者有意味特别深沉的精辟论述。他的这些思想是近代医学科学共同的中心思想。他在这里,节录一些段落,给这些剖析做个注脚,让我们有点清心明目的感受。

医学科学、医疗实践的问题,就让从事医学科学的我们去思考、争论、试验、验证吧。今后不能忙于用行政的办法来推行解决的办法。我们不是没有出于好心做了事与愿违的蠢事的实例。但愿在过去交了大量学费的今天,我们会变得异常聪敏起来。

推荐第3篇:谁的年轻时代读后感

1.高中时代,爱情是奢侈品,少数人拥有得起。大学时代,爱情是日常用品,没有很寒酸。大学校园是个舞台。每个大学生是观众也是演员。却往往在别人的故事里清醒,在自己的故事里盲目。

2.容貌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女生寝室人际关系.

3.女生大一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刚解放要尝新鲜!女生大二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终于发现了大学生活是多么的空虚和无聊。大三时急着找男朋友常常是出于攀比,因为身边的女生好象都有男朋友了,大四时时急着找男朋友的往往是在寻找长期饭票或者跳板。

4.一个女人若是有很多男人追,要么她特别有魅力,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要么她深谙男人的心理,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真正的泡妞高手是从来不会主动去粘女孩子的。真正的高手自有女孩子寻死觅活的要去投怀送抱。就如真正有魅力有品位的男人会明白这世界上多数女人对他而言可以弄上床,少数女人可以让他上眼,极少数女人能够让他上心。优秀男人的三上理论。这些,男人泡到一定的程度就全都明白了。

6.所有的面试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轮奸,你被一群人一一试过一番,再决定要不要把你留在身边多享用几次,伺候得好以后还可以扶正什么的。

7.等在大学里混了半年才知道,爱情是随处可拾,图书馆篮球场食堂都可以成为爱情发源地。可正因如此,才显*价。

8.又觉得其实城市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在大学里可能比农村来的孩子更尴尬。因为他们虽然家境不好,但是一般情况下从小就没有受过太多的苦,而城市天生赋予了我们很敏感的自尊和很膨胀的虚荣。我们逃避,发现逃不过,反而不能够象那些从小吃苦的孩子那样坦然面对。

9 成长的过程就是破茧为蝶,挣扎着褪掉所有的青涩和丑陋,在阳光下抖动轻盈美丽的翅膀,闪闪的,微微的,幸福的,颤抖。

10 追美女,不管追哪里的美女,比的都是精力财力人力毅力耐力,实力不够雄厚者,永远都会在某一刻被残酷的淘汰出局。美女是橱窗里的精致和昂贵,人人可以看,有的人只敢在外面看,有的人敢走近看,有的人可以要求拿出来看看,然而购买的又有多少?这比喻很难听,仔细想一想事实也就这么简单。美女若长时间没找到买主,新的货品上柜,而自己年老珠黄成了旧款,就只有打折贱卖了

11 弄不好就印证了这样一个公式——网恋=见面,上床,下床,黑名单。

12暗恋一旦挑明成了明恋,如果一方继续,必定是另一方其实有些暗示和鼓励。这就是暧昧。暧昧是感情最容易让人沉醉的颜色。

13 而那样的一些已婚男人,被乏味的生活打磨。吃腻了正餐需要点心。他们的生活只需要年轻的女子来丰富而不可以被年轻的女子来颠覆。他们坚守在自己的阵地里等待年轻的女子经过。他们同样贪婪而自私。

14 美貌这东西,若不能够换来幸福,不能够换来自己所爱的男人的倾慕和宠爱,若不能够使自己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点过得更好点,就毫无意义,甚至是徒添烦恼。女人美貌的优势没有利用好,往往就会给她带来几倍的烦恼。女人漂亮是资本,经营不好就会让自己破产。

15 在大学的女生寝室,两个人关系不好的标志就是互相不理睬。用这个法则去判断各个寝室女生之间的关系绝对没有错的,这是个万能公式。毕竟大家都是受过教育的人,看谁不顺眼就打她就骂她就诽谤她就造谣攻击她是很有失身份。就算攻击,报复也往往做得不动声色,很知识分子化,很女性化。

16 爱情有如跷跷板,两人若在爱情上的工夫势均力敌,就会都想控制局面,往往就只能够僵持在那儿,没有乐趣可言。一个厉害点,一个单薄点,由一个人控制局面,才能够翘得欢,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17 追女生从来都是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觉得你追得很艰难,多半是你追错人了。如果一个女生,你费尽力气才追上,那么还不如费尽力气也追不上。因为,这样艰辛才拥有一个女朋友,你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她之所以犹豫不决迟迟不答应你,原始意识里就是觉得你配不上她。

18 高年级的GG,如果你们找刚进校的大学女生谈恋爱,还是要有点耐心,克制一下,慢慢启发,不可以操之过急的。进程走得太快,往往会把刚上大学的小女生吓跑,吓跑后还要到处说你是个色狼,让你名誉扫地。小女生往往不懂大学里纯精神的恋爱就等于没恋爱。

20 在大学里,谈恋爱恐怕才是最大开销。女朋友才是最高消费。

21 女生上大学之后,学得最快的最好的,往往不是专业知识,不是英语四六级,不是托福雅思GRE,而是穿衣打扮化妆。一个大一女生,到她大三的时候可能在专业知识和英语方面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她的打扮穿着肯定有巨大的变化

22 大一刚进来,我看到很多女生还扎着马尾辨,辫子还扎得不好,扎得拖拉在后脑勺,也不知道买个清秀脱俗点的头花修饰下,穿着多是休闲的不怎么突出女性特征的衣服,有灰扑扑的感觉。到了大二,陡然间很多女生都会跑去做离子烫,坐在教室后面上课,看到前面齐刷刷的做顺爽广告似的,一顺到底才叫顺

23 大三了,女大学生真正解放了。就象某个年代一夜间妇女开始穿短袖穿裙子穿束腰的衣服一样,大三的女生似乎一夜间成为美化校园的主力军了

24 太多。太多含辛茹苦的父母。而这些是我们在学校里看不出来的。每个年轻的面孔在人前都是神采飞扬,膨胀的虚荣心日日夜夜挣扎着甩掉身后的一切,遗忘了身后的那双眼和辛勤劳作的那双手。他们还没日没夜拼命掩饰这一切,怕同学知道自己的贫穷,怕同学鄙视自己的困窘,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说寒酸,装有钱,装潇洒,装挥霍,装不比谁差。大学四年就在这种毫无意义的虚荣中磨掉了。虚荣不是错,当虚荣成为堕落的借口时,它就成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25 起初大家都愕然这面目全非的事实,马上大家开始从记忆库里搜索刘莎莎就该这样死的蛛丝马迹。

26 我们是怎么了?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是怎么了?有谁,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是什么逼着我们一次次走向死亡。自杀或者被杀(马加爵事件后补充的一段话)。有谁,可以拯救我们,象很多年前的大学生那样,给我们一个信仰,给我们一个好好努力的理由,给我们一个热血沸腾的青春。

27 这就是卖给一个男人和卖给N个男人的区别。死了的死后还要背着骂名,尸体还要承受那么多鄙夷的眼神;而活着的依旧风光活着,还有那么多同龄女生羡慕着或者以嫉妒的名义变相羡慕着。做情人的女人比妓女更贪心。妓女要的不过是钱,情人不仅要钱,还有感情,还要宠爱。有钱有爱,大概也成全了许多女人关于生活的奢望和梦想了。

28 原来大学女生打架的招数和街上骂街的泼妇打架的架势并无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大学女生打架不会轻易让你看到,不会轻易让你知道。打完以后迅速离开现场,而不会象路边的泼妇那样,围观的人越多打得越起劲。死要面子活受罪。内心原始的野性使她们在心里用最下流最恶毒的话骂对方,现代大学教育让她们一面临“丢脸”这两个字时立刻偃旗息鼓装出平安无事的模样,做回淑女。

29 在大学里要是两个人正式谈恋爱(所谓正式,就是一方对另一方说你做我的男朋友女朋友吧,另一方说好)后,一个月还没有就接吻,那肯定是有问题,肯定是有一方在答应时非常勉强,并没有真正看上另一方。

30 不上进的男生,才是最没有安全感的男孩。因为我们不需要一个高大强壮的身体天天帮我们打架,然而我们需要一种有保障的生活,现在是这样,未来更是如此。可惜,大学里有太多的男生都不明白这个道理

31 你不得不承认,考研对于有的人是一种提升自己的机会,对于有的人只是一个回避就业压力的借口。对于前者我一向充满了景仰之情,对于后者,我想说,你没有资格看不起我。

32 大学里同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浪漫和美好。爱情过早的沾上柴米油盐酱醋茶,会被熏得变味儿的

推荐第4篇:照亮年轻的路 读后感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书心得

也许是现在有思想或是自认为很有思想的人越来越多了,突然发现讨论人生这件事的人都能成打计算,他们侃侃而谈对着泛泛之辈,终于,尘埃落定决定落笔出书,看着摆放着或精美或古朴或高雅或抽象的封面,心中的问号却越画越大。

《伟大是熬出来的》,书名霸气外露,像是站在某个需要大量而又丰富经历阅历堆积起来高度的强者,洋洋洒洒地和人分享些如何成功的秘诀之类。

然而事实证明,是自己浅陋了,抛开推荐语,直击目录,那些直白诙谐的标题似乎有悖于所谓的传统文法,但就是这种直接,却将作者的“闲话人生”浓缩的淋漓尽致。

对于大多数人的二十多岁,这个年龄段是承上启下的过度阶段,就算偶尔冒个险、犯个错似乎都能被谅解。在冯仑同志的这本书中,我感受到:年轻人爱蹦跶无可厚非、理所当然地折腾、坦坦荡荡走自己的路等等,但倘若想日后有所作为,该去思索的、该去选择的、该去放弃的、该去面对的、该去解决的,一句话:该咋咋地!迷茫、疑惑实在不适合作为二十多岁的主旋律,在这个年纪,无论是责任还是担当都不显得过分。长大成人其实有时候并不是件顺其自然的事情,它需要外力与内力的相辅相成。

捧读手边的书,感受着作者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对现在年轻人的关注与关切。近乎调侃的语气、犀利敏感的话题、独到有趣的见解……..但梦想很丰满,奈何现实忒骨感,理想在现实的夹缝中似乎终日难见阳光,当所有人开始抱怨人生、埋汰自己的时候,有没有人想过:生活走到这一步真的是迫不得已,真的是不得翻身?!冯仑老师告诉你:只要奋斗,历史不会隔过任何一代人、痛苦终会转化成营养、性格是金牌,理想和价值观是王牌、承认失败是男人对自己的勇敢、朋友一场,心底留香、美丽用到需要的地方才是软实力、有些问题扛一段时间就能解决……这些标题原话句句浅显易懂,然而有时候即使你明白千古流传的古朴真理都是为你好,却不见得就以此行事,甚至觉得多此一举,而冯仑麻辣观点的横空出世就是用一种平易近人与时俱进的说法教法将那些好的有益身心健康的论调说到你心坎里,个个掷地有声,一针见血,直击灵魂。

百年前鲁迅先生的一句:怒其不争,哀其不幸道出这位伟人对国人国家的无力与无奈,和颜悦色地教导、旁证引博地说教,声泪俱下或是针锋相对,只是那个时候的环境麻木的让清醒的人只有感到痛苦。历史跨越百年走到现在,看着现在无论是国家还是国人都越发显得英姿勃发,但仍然,又有多少人的理想多少人的目标多少人的人生方向主动或被动地变成炮灰!这不应该是理所当然,更不是屈服现实社会,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声音,我们需要一种声

音,告诉自己:罗马不是一天建造成的,功成名就不是一口气吃出来的,当你握紧拳头隐忍痛苦的时候,当你默默为梦想洒下汗水的时候,当你学着从困境中走出而不是习惯的时候….这些终将会变成一种无形的财富与力量,酝酿出最甘醇的蜜,化成雪后破土而出的嫩芽。

年轻人,似乎做什么都来得及,这不该被视为一种运气一种特权,这是用来蓄势待发,用来破茧化蝶,最后用冯仑老师的一句话来结尾:只要奋斗,历史不会隔过任何一代人!

组织人事科

2011-09-23 陶融

推荐第5篇: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

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

(一)

梁尚宇

这本书我无意间在寝室发现的。不知道是哪个同事的,书的名字让我异常动心。书还挺厚,可能因为质量好的关系吧,不过拿回来一番才二百多页,吃完晚饭后忍着性子没开电脑,三个小时看完了。书写的很随意,也很直接,让我发现了一些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见识了看问题不同的视角。

人呐,只要你勤奋,你的目标都能达到,眼睛里要有活儿,你自己要主动找到能做的事情。 我是来自修理分公司乘风分厂的修理工,我认为一个人的人生效率怎么样才是最高的,同时对人生的满意度也是最高的呢?那就是你今天喜欢的东西正好就是你的职业而这个职业就是你学的那个专业;你爱的人正好就是你嫁的人,你娶了很多年之后发现你娶得还真不赖——这就是理想的人生。人的一辈子,在这个年龄如果还不去追求,还不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去接受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的话,你这一辈子活得有什么劲儿!人们看到的都是暗淡的,脸色都是灰的。刚刚阅读此书斗胆总览几个方面:

社交方面——生活中本来我们有很多能力是可以转移到其他方面,但是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甚至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个能力,为什么呢?没有见识!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应该创造机会去接触一些具备行动性知识的人,他可能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推销员,可能是一个公司的经理,也可能是一个很会搞宣传的组织者。获得良师益友的途径跟我们的活动半径有关。你的活动半径越大,获得社会关系的类型越多,意味着你应付社会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必须要扩大自己的视野,书中提到我们这种企业单位里面有五件东西。第一件是领导力;第二件是组织力;第三件是寻找一个参照物;第四件是丰富的知识;第五件是沟通力。大家要成为相对出类拔萃的人,你的目标是一辈子读很多书。其实社会上有许多工作,都要求我们的知识面广。这就意味着我们只交往一两个圈子是不够的。要交往很多圈子,我们在一个地方学的知识,离这个要求还差的太多。所以我们要走一个很多年的计划。从这个角度看,今年也许你25岁或者30岁,在未来的一生中,如果当中有一段时间相当牛的话,其实这并不算什么,因为要变成‘老牛’才行。人情世故真的重要,真的是用心经营和维护的。对于这个道理,我现在也比较认同,但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走入社会和单位时远比想象中的重要和必要。你怎样才能够脱颖而出呢?这需要你有见识,同时跟其他人相比你要看的更深,更远。处在压力之下,处在热爱之中,你对很多问题的认识都会超过其他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梦想方面——人的梦想不分年龄,但是年轻人一定要有个方向,不能坐吃山空安于现状,再直白点说就是不能混吃等死。如果说到青春的迷失,那最大的迷失是什么呢?我想就是没有创业,创业最大的迷失是什么?是你没有意识到你是年轻人。年轻人最大的迷失是什么?是没有意识到你可以为梦去折腾,而这是年轻人的梦想。但是,不要忘了,我们是从小就被家长灌输只要稳稳的给老子上大学就一定有稳定工作的大庆油娃娃。我们也有创业的梦想,但是我们不敢想,大庆子女包分配在全国眼里都像是遥远的计划经济时代,遥不可及的一种制度。现在全国一种现象,岁数大的无法退休,年轻人无法就业,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怀揣着梦想,就业难激发了他们的无限潜能,单枪匹马白手起家这就意味着这些人中会出现下一个马云。为什么有的人毕业几年后年薪几十万,有的人却还在\"啃老\"?可是这种梦想让大部分的家长给抹杀在摇篮里,我也并不是借着文章来贬低我们的同城同龄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多去社会上体验不同的东西你才有可能知道,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真的很重要。 如果连这点都没有真正去想过,而盲目的跟随大流,寻找所谓的心头所爱,又或者选择逃离现实,选择远方旅行寻找灵魂和艳遇,是不是太过仓促了呢?

心态方面——借着上文大庆油田子女的话题其实现在有工作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有的会说\"我上了几年的大学出来居然分某个不好的单位\"有的会说\"学了某某专业,回来了分配某某单位专业不对口\"等等。我们要时时把这个问题放在自己的心头——我到底喜欢什么?我到底喜欢干什么?你的答案可以跟你所学的专业没有关系。我们在世界上行走,如果仅仅只知道一个专业的话,就差不多等于废物了。而且如果我们不在世界行走,不再应用的话,我们学的东西也是废物。几乎所有的工作在接触它的时候都有让你不喜欢的方面,绝大部分的工作在最初几月中,你能找到的很喜欢的方面都是很短暂的,而你感受到不喜欢的方面的速度都是很快的。这就叫做职业适应性。你要变明哪些事因为职业适应性带来的不适应,哪些是因为你不喜欢这个职业本身。青春时代,什么都有可能,多去尝试,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你的菜。心态很重要,不想折腾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想折腾趁年轻,去吧!反过来想想,如果以后你的一生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你心仪的,可你又不得不为了生活,为了家庭而选择将就,这样心情又怎么愉快,对于工作肯定也会缺少热情,如此恶性循环,你的人生一片灰暗。当年721定向培训报考专业的我其实并没有什么概念,可以说完全听从了父母的意见,选择了现在的特车维修专业,那这样说,我是不是就一定讨厌现在的专业呢?而这本书也反复在强调这个问题,找到自己喜欢的,才是根本!我不是心态好,是恰巧,我很幸运!我爱上了这个行业,每天工作像医生救死扶伤一样很有成就感。我很期待和每一位司机交流,司机和修理工恰似鱼儿和水,那种心与心的交流,能给我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思考,我真的真的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这样,似乎对于修理这个行当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会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因为过程都是欢喜的,自然也就不会觉得辛苦了。

做事方面——初涉江湖,人要懂得江湖的规矩。江湖规矩与校园规矩是两个概念,校园里面是一种单纯的学习生活方式,是喂养的模式,同时所学习的大多是没用的废科。而江湖规矩更多的是潜规则、竞争模式和面对未来的知识体系。所以作者袁岳老师提出要做一个具备\"气、根、用、道\"的这样的人。气就是年轻人要有活力要有生机,根就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原则性,用就是要到社会中去学习和运用,道就是规矩,要懂规矩讲规则。袁岳老师还提出了他的交往经验,与各种层面的人不同的人交往的方法,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理念。

这本书显然里面满满的都是很直白的话,这正是我喜欢的,很多东西一般人是不会说的,因为那些话上不得台面的,可是又是\"行走江湖\"必不可少的,里面都说的很实在。趁年轻,去经历我们该经历的,去学习我们需要学习的,去看自己还没看到的世界。可能在很久的以后,回首这段往事的时候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也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傻,但是我们依然不能辜负了我们年轻的资本。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了到达终点,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折腾,当然就是要拒绝平庸。我们周围的人大多数是平平淡淡的,按照常规的模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没有对与错,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模式。如果选择不同,那就去朝你向往的方向\"折腾吧,兄弟!\".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

(二)

在我这个黄金般的年纪里,我的父母并没有勉强我去做很多要命的事情,比如催婚生子谈对象。只是在刚毕业那会父母希望我回家工作,安安稳稳地做个大学老师,一年两个大假——寒暑假。我的父亲一直认为这样的职业很适合我的性格。闲时看书旅行,一直在父母身边,累了乏了回家有得吃,日后结婚了他们还过来给我带小孩。似乎我真的有一千万吨的理由,要回家工作。但我很了解我的父母,我一直在他们的庇护下成长,他们一直很努力地为我塑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一直不肯放手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他们的爱会腐蚀了你的拓展能力和意志。当你28岁依然像8岁那样倚在妈怀里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变成那样的人。你一直被保护,却丧失了保护别人的能力。所以说,环境很重要。作为一个年轻人,如果在这个年龄如果还不去追求,还不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去接受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的话,你这一辈子活得有什么劲儿!人们看到的你都是暗淡的,脸色都是灰的。

比方说,不要在乎工资是否涨,最在乎的应该是是自己的能力是否提高了,面对低工资,你应该希望像现在的什么对外交流,培训啊,多派我去,什么交流,展会参观,国外行业考察,你该更在乎这些。比方说,最迷人的创业就是做你心目中想做的一件事,这件事或许没有让你赚很多钱,但是赚钱不赚钱不是你的关注点。比方说,学什么专业不重要,我们在专业里得到了什么训练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在不同的专业得到的训练会有所不同。

有时候我看看身边的许多女孩子,她们都喜欢窝在自己的小地盘里,然后伤春悲秋地耍着自己的小性子。她们都是些心底善良的好姑娘,但在与人交往中总有若干的小问题。其实,个人认同袁岳老师所说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呆在自己所处的小地盘里,是会慢慢自我腐化的。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太自我,往往缺乏去了解人走进别人内心的能力。

我一直觉得,带你的人很重要,因为他们对你的培养模式会影响到你的学习方式。但较为有益的交往取向应该是,用你知识结构中不同的东西去应对不同的人。因为当你拿一点点专业知识到另一个领域里面时,你会很容易获得尊敬。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时要注意好你的交往半径。简而言之,我们离我们交往的对象越远越好,这不仅仅是指地理上的,也是指知识上的。因为如果站在对我们的知识形成冲击这个角度,远距离的对象会比近距离的更值得我们去交往。这样除了利于扩展交往半径外,还利于我们在交往中改善自己的品质,使我们在交往中成为一个很受青睐的人。

在一个社会关系中是有很多规则的,这些规则虽然看不见,但却是起作用的。而你在什么地方,就会受到什么地方的规则修理。每个职业行动轨迹中的每一个场合都有情景性的规则。你不进入那个场合,是没有人告诉你这个情境性规则的,别人也想不起要告诉你哪一part.每个场合都有每个场合的规则,这只有实际的情境中才会遇到。而社会资本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在社会上影响力的大小。既要认识社会关系广的人,还要从不同渠道认识不同的人。获得一段关系之后还需要与对方保持联系,因为人在没有后续交往的时候,关系就会变淡。

对年轻人而言,应该创造机会去接触这些具备行动型只是的人。他可能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保险推销员,可能是一个公司的中层经理,也可能是一个很会搞活动的组织者。他们才是我们真正要交往的人,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要学习的规则是现实的操作性规则,他们的价值比名人要大,名人只是拍张照片寒暄一下就可以了,而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却能够帮助我们从一张白纸一步步成长到高水平。

袁岳说,年轻时有两样东西很重要,第一是折腾,第二是脸皮厚。而我觉得还有第三样,那边是强大的内心。它提醒你,脱颖而出需要见识,同时跟其他人相比还要看得更深更远。处在压力之下、处在热爱之中,你便会对很多问题的认识都会超过其他人。教你如何接近圈子,加入圈子,组织圈子。教你如何把自己要学到的知识分三类,第一类是知道这个东西好不好。第二类是知道自己能不能,第三类是知道自己懂不懂。因为当你的活动半径越大时,获得社会关系的类型越多,便意味着你应付社会风险的能力越强。作为年轻人先别急着去求同,先存异,会更有利你的成长。认识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观念文化。既丰富了学识,也开拓了气度。趁年轻,有资本,不要害怕被折腾。因为大部分的人才,都是在百般的折腾中茁壮成长起来的。

推荐第6篇:《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

因为年轻,我们伤得起;因为只有奋斗过,被伤过,才叫青春!本书的主人公“葛一”在人生的逆境中,她告诉自己: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对这本尽收眼底就满了好奇,可能不仅是因为介绍吧!更多的是这个吸引人的书名《年轻,我们伤得起》,使正处于美丽又迷茫的青春期时段的我,产生了几份兴趣。

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葛一”的故事,她从小学习就不好,被老师嫌弃,后来因为一塌糊涂的高考成绩,只能去读民办大学。毕业于一所民办大学大专生的她,在找工作的路上,走哪儿都遭白眼,跑遍招聘会,简历投出去几百份,全都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但她没有放弃,犹如打不败的小强。终于在一次招聘会上,因专业知识对答如流,被某专业对口的公司妹用。事后她才知道,同时投简历的,有很多是名校的,甚至是硕士生。而自己却战胜了那些高材生,成为唯一一名拿到offe的大专生,进而通过努力顺利进入500强;成为一名销售精英。

一个如此平凡的女孩,大专毕业,最后成为500强,就是她的努力,她的坚持,她的不放弃造就了这一切。人生就一次,在逆境中你,或许努力过,或许尝试过,但仍然没有成功,不要紧,或许成功离你不远。

如果在被银行拒绝242次之后,霍华德·舒尔茨放弃了,就不会有星巴克:如果在被出版社拒绝了数年之后,J·K·罗琳放弃了,就不会有看《哈利波特》;如果他的主题公园被否定了302次之后,华特·迪斯尼乐园。爱迪生发明灯炮尝试了1000多次,玛格丽特·米切尔经过整整10年的艰辛付出,她的《飘》终于正式发行……

这么多的例子,一个个摆在我们眼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现在的我们都还年轻,跌倒再爬起来,失败了我们重新再来,我们的路还很长,还有着许多的时间,这些时间不正是用来给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去坚持,让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吗?依然再坚持的你但却没有成功,请不要放弃,可能再坚持一下,再尝试一次,你就成功了!

从现在起,我要给自己一个承诺,不管在奋斗的路上有多么的困难,多么的艰辛,我都一定不会放弃,哪怕是屡战屡几,我要给自己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那时的我会感谢现在捍洒汗水的我!年轻,我们伤得起,不要让自己的青春有所遗憾,奋斗吧,努力吧,少年!

推荐第7篇:年轻

年轻

是一支歌

有着欢快跳跃着的音符。

年轻

是一首诗

有着热情如火的韵律

年轻是一幅画,

跳动着盎然生机。

蓝天下,绿茵上,

到处闪动着矫健的身影。

同学们,尽情的跑吧,跳吧!

迎接我们的

是一个崭新的世纪。

推荐第8篇: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

魅力地工作——《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便到图书馆“淘宝”,找到一本《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翻来颇对脾味。一口气读了大半,感受颇多。这本书分为“这样管好一个班”、“与学生相处有艺术”等七辑。每一辑又汇集了很多优秀班主任的工作案例,案例真实生动,理论深入浅出,每个案例都凝聚着这一位位班主任工作的智慧和魅力,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它是一本班级管理的小百科全书。这里,我想谈谈对以下几个案例的感想。

1、不要迁怒到全班

班上好几个学生作业没做完,老师大怒:“回家怎么做作业的?全都马马虎虎,看看你们这帮学生,到底想不想学习啊?真令人失望!”

早晨检查卫生,地上没扫干净,垃圾没人倒,班主任大发雷霆:“看看,卫生没人管,这个班级像什么样!”

课间,学生吵吵闹闹,教室里一片混乱,两个同学还在打架。听到学生的报告,班主任进来把讲台一拍:“像什么样子!课间都不要出去玩了,全班罚抄课文!”

上面徐莉老师列举的几个案例几乎是我之前工作中的真实写照,读起来有点可笑,但老师面对全体学生大发脾气的后果是什么?真得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吗?且不说其他没错的学生会对老师的不公平“责罚”的不满,会产生班级消极的心理,恐怕种种事情的发生也都和班主任工作的不利分不开呀!再说,没做好的学生也会因为老师批评的面太广,下次也未必会真的会心服口服地做好。所以班主任工作就要讲究方法。在批评学生时,应当就事论事。班级出现的作业、卫生、课间纪律等各种问题,应当找的其原因,逐一解决。作业没写完,要查问学生原因,是作业太多,还是学生有特殊情况?卫生没搞好,是值日生偷懒还是老师没安排好工作?课间纪律那更是和班级风气有很大关系了。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我的感受是,批评尽量个别谈话,面对集体,要多给予鼓励、表扬,以正班风,提高士气。

2、引而待发,震慑的力量不容忽视

每天面对班级几十位学生的诸多蒜皮小事,老师难免会心浮气躁,处理起来也往往会出现简单粗暴。这样的班级往往会出现恶性循环,老师越管,班级的事件就越多。魏发家老师的做法就是——引而不发,给学生自我改正的空间。魏老师说:“管是为了不管。遇到问题时不急于出手,而是引而不发,静观其变,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因势利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我刚到美小工作时,因为嗓门高、性子急,批评起学生那真是“暴语联珠”,费的口舌不少,班级管理也没有太大起色,还被领导找去谈了两次话。现在想来,如果当初在处理事务时真做到了引而待发,用震慑之力给学生的不当行为以制约,留给学生以自我改正的空间,我的班级管理就不用绕那么多的弯路了。班主任的这种威慑力,也是班主任的威信所在。往往秩序井然、学习成绩出众的班级,班主任就必定很有威信,也一定是很少大事小事都大动干戈的。

3、体验式教育,胜过千言万语。

书中何瑾老师谈到了班上两个学习成绩、体育锻炼都非常优秀的学生互相嫉妒,产生矛盾,老师多次沟通无果,结果在校运动会上一人脚扭伤,两人体会到班级的荣誉高于一切,而激起两人合作赢得第一,最终化解矛盾的事例。我认为这是一种体验式教育。老师做了很多工作,都无法化解两人的矛盾,一次比赛,两人体验到了班级的荣誉,而摒弃前嫌。在工作中,这种体验式的教育真的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电视里经常看到一些城里的孩子铺张浪费,让他们到乡下和乡下孩子一起读书生活一段时间,亲身体验贫困学生读书、生活的不易,从而得到感化。班上个别个性孤傲、无视集体的学生,把握时机,利用集体的舆论对其教育,让他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也会触动到他的心弦。面对新时代的青少年,万语千言满脑子贯不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体验式教育是个很好的途径。

书中给我的感受还有很多很多,从那些优秀班主任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看到了他们充满魅力的工作方法,这使得我认真审视自己的工作:要付出、要思索、要讲究魅力。这本书真是我班主任工作的一面镜子,值得我用心去学习。

推荐第9篇:《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

白泥小学 周叶露

自从当上班主任后,我总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比之前重了许多。班主任是孩子们每天在学校接触最多的人,是孩子身边形影不离的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身边的孩子们。我担任班主任已有两年时间,在这两年当中我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真正地当好一名班主任,管理好一个班级,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由张万祥主编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一书,里面收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班主任的佳作:如何做好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具备哪些条件,做一个怎样的班主任。这其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值得借鉴的具体做法;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际的指导,其中第七辑——做个够专业的班主任 班主任要练好“五字”功给我感受颇深。

众所周知, 班主任是教育阵线的排头兵,班主任工作最能磨炼人、培养人,而当班主任就要立志当名学者型、专家型的德育工作者。为此“爱”、“学”、“积”、“思”和“创”这“五字”功我们必须练好。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比亲情、友情、恋情更深沉、更执著、更无私、更持久、理真挚、更热烈。学生在校时,班主任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身体;学生毕业了,班主任关心他们的深造、成长。这种爱是无与伦比的。作为班主任应做到对权贵子弟不偏爱,对贫寒子弟更关心,对优等生不溺爱,对后进生多亲近。现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神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而作为班主任更是要一马当先,让酷爱学习成为终身具备的品格。具有渊博的学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要求、习惯与能力,懂得如何获取、处理信息,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这是新世纪对教师,尤其是对班主任的新要求,而要实现这一切,必须好学上进,勤于读书。班主任在好学方面应充分发挥师表作用。用强烈的求知欲、刻苦学习的精神、严谨的学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只有如此,学生才会秉承师德、继承师业,养成刻苦学习、终身学习的好品质。班主任工作是科学的事业、艺术的事业。班主任不能做井底之蛙,眼光短浅;不能做孤家寡人,孤芳自赏;也不能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相反,要求实求新,不断开拓创新,这就必须随时认真总结、勤于思考、虚心借鉴、博采众长。勤于积累、羞于积累可帮助我们攀登事业的高峰。勤于思考、善于琢磨,这是杰出人物的共同品质,也应该成为优秀班主任的

个性之一。德育工作不能再靠老经验、老方子、老套子。时代背景、教育形势、工作对象的巨变迫使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要思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培养青少年具有现代观念的问题,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处理索取与奉献关系的问题,在生活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教育青少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这此,班主任必须强化科研意识。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创造力是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面对呼唤创新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也必须把创新教育摆上日程表。优秀班主任应该审时度势,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不仅如此,班主任对德育工作也必须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不能再只盯着学生的成绩单,而应站在时代的高度,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激发他们各方面的兴趣,锻炼其想象力,使他们养成善于思考、质疑的好习惯。

自担任班主任工作来,深知班主任的辛苦、琐碎,有时甚至还不被人理解,然而这份工作又是愉快的,崇高的。这份愉悦和崇高的感受来自于你真诚的付出和孩子们带给你的感动,正如不少优秀班主任所说的那样:“在学校里工作,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到当教师的幸福。”

推荐第10篇:《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

读《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有感

参加工作,角色由学生变为老师,一时还不太适应,看着学校交给我的52个孩子们把教室弄得乱糟糟,追逐打闹、聊天说笑,根本不把我当回事,感觉好无奈,原本想与他们打成一片,原本想对他们好,结果他们却无视我的存在。尤其是我想去锻炼班委,想要民主的时候,他们却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告诉我的我的想法很不合实际。

遇挫之后,急切需要指点迷津的引路人,我买了《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工作期间,只看了自己需要的部分。假期里一口气全部读完,如获至宝,受益匪浅。张万祥老师主编的这本书收集了班主任们多年工作经验的心得体会。

全书共分为七辑:这样管好一个班、与学生相处有艺术、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一个学生一个世界、借助家长的力量、换个思路做德育、做个够专业的班主任。

书中有一篇《班主任要做好起点工作》,举例说明一个班主任有很强的责任心是学生的福音,但是建立在责任心基础之上的是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不要使得自己的管理方式形成定势,使自己的工作受到局限。同时也不要过早的为班级定位。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笼络人心”,让学生接受你,喜欢你,尊重你,爱戴你,这样的话,后面的工作想不顺利也难。“笼络人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学生无助的时候多关心;多表扬少批评;树立自身威信;多关注学生个体;增强学生凝聚力;偶尔学学历史,借鉴一下“曹操赤脚迎许攸”“刘备假意摔阿斗”的舒适等等。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也好,都是感情的动物,而不是理智的动物,他们常常知道什么事对的,但是支配他们行为的,更多的是来自于情感的因素,所以只要跟学生感情融洽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有言:“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成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有爱,有融洽,有方法,有智慧,有艺术,才会有和谐的班级。

第11篇:《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读后感

教育是理性的,教育更是理智的,他需要条析缕梳。需要个案剖析,更需要由个性至共性,由微观至宏观的理性思辨,作为教育之中的一个“细节”——班主任教育,留给年轻班主任的,我想,大概也就是这方面的内涵吧。因为自己就是一位长年工作在班主任工作第一线的基层工作者,我看到过不少年青班主任甫一上手的施政方略,几乎多的是关注学生班集体学业上的“攻城掠地”。

一个极为偶然的机会——亦算是有缘吧!今年得以拜读工会赐与的一本小册子:《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通本读来,一个“爱”字贯穿全篇——多么感性的一个词啊!有班主任工作爱心道白,有班主任工作者“爱”情倾诉,尽管“道白”、“倾诉”的只是班主任工作中的诸多小事,然而,“细节决定成败”,同行中,正是通过这些可圈可点的琐事,进而扪及爱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重中之重。懂得爱知责任,明白班主任工作之中,爱的呼唤之感召力、震撼力!

——因为,当今的教育已步入一个多元的领域,因为,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人的教育。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是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因为,今天的孩子生长在一个物质丰富的年代,孩子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富翁”,另一方面又是精神生活的乞丐。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的心灵深处究竟需要什么?作家高尔基说﹕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将我们的爱贯穿于你的班主任工作之中,这才是班主任工作者深感棘手的一件大事。——应当承认﹕年轻的班主任拥有一个远比我们这一代更为完整、系统的教育、教学学历,有的甚至是研究生、博士后学历,整体上比我们这一代“高出一筹”,然而,毕竟才“入世”,涉世尚浅,而且大多未婚,少了一份“舔犊之痛”,少了一阵爱心历练。严格意义上说,缺乏情商的“介入”,故而,表现在班主任工作中,时有浮躁现象出现,尤其面对挫折,面对后进生,面对反复,可能远不如顺风顺水那么好使唤……

那么,就请我们耐下心来;看看书中这些优秀班主任是如何摆脱“母鸡般的呵护”,又以无私的爱心,忘情与自己所衷情的班主任工作之中的——陈胜的《带好差班大有学问》,万玮的《要善于“笼络人心”》,冯婉迪的《请不要在班内安设“探头”》,周萍的《温柔的征服》……娓娓道来的,虽则都是些经过、经历、经险,然而,内中却不失爱的“技巧”,爱的“方略”,爱的“切入”。一句话,授人以渔。

由这一观点而言,“建议”不失为一本鹤立鸡群的“实用”小册子。当然,此书对我们这一拨已知天命之龄的老班主任而言,也不乏它那“教育功能”——那就是一事一得,夹叙夹议之中的议论,尽管颇为短小,但却有提升我们思想境界,教育理念之效能,值得一看、一读。

第12篇:《给年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这本书针对性很强,特别适用于年轻教师。没读书前,我认识不到自己走入一个个误区之中,可是,通过现实的实践之后,我感到我正在走入一个一个误区中。通过读这本书,认识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读的书很多,要学的理论很多,实践起来更是要一丝不苟,最后,还要认真反思,让自己做得更好的方法。

先说说我的误区吧。其实年轻教师就像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怕自己做得不对,不好,一味模仿老师表扬过孩子的样子,以为模仿就能够让自己成功,让自己达成老师喜欢的样子。却不再思考为什么这个行为好,这个行为不应该出现在学生中,动脑思考,是他们反应不及的一个思维缺陷。作为年轻的老师,我就进入一年级新生的误区,以为一味从老教师身上学习具体的方法技巧,一味的照搬照抄就能够达成目的,找到一抓就灵的偏方,达到想要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这是错误的,因为我没有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得理论是什么呢?比如,校本研究课上,我认真听其他老师的课,观察他们对学生的评价,但是,一节课有几次评价,评价要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是年轻教师应该思考的地方,怎么样思考呢,我想我应该找到了身上的不足,就是读书来弥补,读书用来掌握先进的科学理念,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创造成功的方法,从书中不是找依赖现成的经验,而是用优秀的经验进行反思,进一步举一反三。本书中有句话。轻视理论,懒于学习,囤点招数,想走捷径,反应了年轻人的浮躁,这句话,如果放在之前看,我一定仅仅关注,我不能浮躁,我要一步一个脚印,但是现在我才明白轻视理论也是浮躁不负责的表现,我希望我的认识不要太晚。所以我很认真读了这本让我当头一棒的书。本书籍首先讲述了年轻教师的困惑,想做尽善尽美,而在“琐碎”“重复”面前举步不前,但我们可以在“矛盾”中寻求发展,矛盾就是哲学中一分为二的思想,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来提高自己。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公平,需要一碗水端平,在工作中,具有高尚的责任感,应该表现在自己应该做、可能做得范围内,做得好,做得深。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激情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教师心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中点燃起理想的火焰,塑造优美的灵魂”。本书对这段文字举的案例是,语文教师讲《井冈山》,二百名战士为了新中国牺牲生命的故事,老师讲到这里,情绪十分激动,延伸到,他没有带好班,辜负了战士们为新中国贡献生命的话,学生们看到老师的泪水,感受到了老师的情感,之后,学生非常安静直到下课。这些均体现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言行一致对于学生是相当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要“采百花之密”即善于向优秀教师学习。我们要长期扎实的实践,顽强自觉的学习,就是勤奋读书,联系实际的思考,就是反思,充满个性的创新,和教师密切的联系,就是发挥团队精神,也要求对个人负责,就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于年轻教师,应该掌握扎实基本技巧,逐步了解理解并树立正确的理念,我读过一段文字,语文识字课上,学生发现“蚂蚁”“蝴蝶”“蜻蜓”“蚯蚓”等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这时老师和学生表现出一样的惊喜,学生编出“蟒蛇地上找吃的,白兔地上蹦蹦跳,母鸡窝里在下蛋,蜗牛树上睡大觉”的儿歌。老师坦率而又热情的表示:“这么好的儿歌,我都写不出来”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情感表现得如此自然,如此得当,这样才能在细微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真诚肯定,记得我讲完《认识时间》赵老师给我评课时,肯定我说,我学会了倾听。在最初的时候,我每次讲课之后,评课时候,老师提出的建议就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后来我有意识听别的老师如何倾听学生的发言,然后在运用到自己身上。

第13篇:《致年轻律师的信》读后感

在刀尖上跳舞

——读德肖维茨《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

法学院2010级四班杨贵星

“在本书中,我既提供了许多有关职业生涯的实用建议,又提出了关于正义的哲学思考,并对成败得失进行了心理透视,甚至对能否同时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人士和一个好人(用母亲的话说,一个‘高洁的人’)有所思考。写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鼓励他人从我的成与败,对与错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作者在前言中对自己作品的定位 选择法律,不管我们当初的动机如何,但在大多数法学院同学的内心,都会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站在法庭之上,慷慨陈词,用自己的言行捍卫法律的尊严,而那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年轻的心,为梦想,坚持到底。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法学院的图书馆,在众多的法律经典中,我被它新颖别致的封面所吸引,这就是艾伦·德肖维茨的《致年轻律师的信》,于是迫不及待的读起来。在这本书中,作者把从亲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关于人生的感悟、律师执业以来的经验教训、生活中做人的原则及对年轻律师有关职业规划的建议融入一篇篇关于人生、法律和怎样做一个好人和一名称职的律师的文章,而作者简洁,流畅的文笔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也许有些同学未来的职业定位并不是律师,而是倾向于法官和检察官,但这并不妨碍你对这本书的阅读。在现在官本位观念仍根深蒂固的时代,我们如几千年来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一样,遵循着“学而优则仕”的不变法则,掌秉国器,本应是社会优秀人才报效祖国,实现抱负的道路。但是,你仍需读一读这本书,有人说,我们这一代,用一麻袋钱去读书,换来一麻袋书;毕业时,又用这一袋书去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虽然这是善意的调侃,但其中又包含了几多无奈几多愁啊。大学教育不仅仅要求我们成为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强大你我的内心,成熟你我的心智。因此,细心读一下这本“小书”,你不一定要走他的路,但你可以了解他走过的路,因为这一定会有助于你走好自己的路。用我们的话说,这叫经验。

说起经验,我想起一位上海律师给他的师弟的信中说过,法律的生命从来不

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正如在法律实务中不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都对经验推崇备至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中,经验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而在本书中,作者恰到好处的以自己作为刑事辩护律师的身份,对站在人生岔路口的年轻律师以及在读的法学院的同学们建以忠告。权不论经验的对错如何,但经验的给予本身就是一种善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书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生活与事业;第二部分:胜负之间;第三部分:做一个好人。其中第一部分作者结合自己执教哈佛和执业37年间的人生阅历和心得体会,向年轻律师提出了20条建议,是全书的重点,也可以说是作者经验与教训的浓缩;第二部分主要说明作者在做刑事辩护律师时的经历,集中阐述了辩护中技巧,对法官、检察官、律师、和陪审团这些重要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三部分则体现了作者人生的反思和感悟,同时对大学毕业生和法学毕业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全书结构组织清晰,观点娓娓道来,使我辈受益匪浅,现摘录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

一、提建议

大多数建言者只是在指导别人如何成为自己。人们似乎有一种重塑自我的强烈需求。

我坚信,模仿并不是恭维他人的最好方式,因为真正有个性的人是永远都无法被模仿。

二、慎重选择偶像

没有偶像,也不要崇拜偶像。你可以去仰慕拥有可敬之年的人们,但要明白,人人都有缺点,有些人的缺点还要多一些。

法律不是一个完美的专业,不牺牲某些原则往往难以取得成功。因此,所有执业律师,以及该行业中的其他大多数人士,必然是不完美的。

三、激情点亮人生

激情是原动力,专业性则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即使这个手段要求客观、超然,激情仍可以激发出运用该手段的最佳方式。

四、树敌亦是学问

应该像挑选朋友一样仔细挑选你的敌人。一份不错的敌人名单往往是一个人正直勇敢的标志。

绝不要小看了对手。总要把他们想象为至少和你一样聪明。试着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钻到他们的脑子里、心里、肚子里。如果他们有些许优点,那么在对付你的过程中就会显现出来。

五、关于职业

需要选择一门职业,或在一门职业中选择一个领域,在才干和满足感之间寻求最佳平衡。选择的结果应该是每天都为你带来挑战,而且让你一觉醒来就急不可待地去迎接挑战。

千万不要爱上法律,它将会不可避免地让你失望。要知道,法律只是一个工具、一种机制、一种制度设计。和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一样,它只是一个虚假的偶像。并不存在“法”这样一种东西。被我们称为法的是一套程序、一群人、一些理念、先例和文献。不要尊崇法律,除非它值得你尊崇。„„法律应该永远被遵守但不需要被尊崇。坦诚比敬意更重要。

你们将进入一个道德缺失的行业。危险地点普遍没有标志,有时甚至标志错误。腐败的可能性将永远存在。

六、千万不要临终抱憾

只有在若干年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将重心放在了哪里,走的是哪一条道路。通常,到了此时,再幻想回到那个若隐若现的岔路口,重新开辟未选择的道路,已经太晚了。

未选择的道路几乎总是更吸引人,也许是因为路上的坎坷不像已走过的路那样令人感受真切。有些人被这种痴情所累,终日不能释怀。

七、关于理想主义

用不了多久,年轻的律师就会意识到,没有谁真的想得到正义。人人都想得一的是胜诉,那个将胜诉的愿望掩盖起来的假象才叫正义。在这个“胜者通吃”的世界里,理想主义仍有一席之地,但理想主义必须经过现实主义镜片的过滤,以防患上幼稚病。

八、最后的考试

律师职业是由法官、陪审团、高级合伙人、当事人等打分的一系列无休止的考试。

法律常常是一种零和游戏,没有中间路线可走。

如果你没有准备好让自己的一生都要经受考验,由那些通常不如你的人们评价的话,那么还是在法律界找个双赢的工作吧。好好磨练意志吧,只有死了的当事人才不会评价你!

九、停止抱怨,赢在行动

如果不在二十多岁时承受这种压力,将如何面对今后成为合伙人后日益沉重的责任?毕竟,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竞争的时代。因此,没有谁可以娇生惯养。

抱歉,如果你没有昂扬的斗志,那就改行吧,—选个挣的少一些行当。如果你想跻身于世上最赚钱的职业,那就开始努力,停止报怨。

十、善待批评

永远不要把陌生人的赞誉太当真。如果你不想认真对待陌生人的批评,那么就应以同样的标准来接受陌生人的公开赞誉。

十一、关于律师的职业道德

也许律师比其他大多数人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道德内核,因为在他们的职业领域里,道德是如此模糊,规避道德的诱惑无处不在。对某些人而言,这种道德内核来自宗教信仰;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来自哲学上的承诺,还有的人认为是来自加入律协的誓词。无论来自何处,这种道德内涵应是恒久不变的,以此来对职业作出评价。 这是一本看似很小的书,但它的价值对于某些人来说,意义重大。有人说,律师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处于这个职业中的人,就好像刀尖上的舞者,而其中的或喜或悲,只有深入其中才会了解。

一位评论家曾这样评价这本书:“年轻律师在职业的道路上,经常会有或多或少的困惑,总是希望在权威、经验丰富的成功者身上找到借鉴或得到建议,从而更坚定自己的梦想。年轻人需要鼓励总是更多一点。本书短小精悍,作者提供了许多关于职业的实用建议,对法律的哲理性反思,对得失成败心理的洞察,甚至对当一名出色的职业人的同时又能兼顾做一个好人的可能进行了推测。我相信,这对每一位年轻律师的成长都大有裨益。”是的,我相信,可能是现在,也可能是你从事律师职业以后,当你有机会读到这本小书,它一定会带给你一种不一样的感觉,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第14篇: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全文)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

因为年轻,我们伤得起;因为只有奋斗过,被伤过,才叫青春!本书的主人公“葛一”在人生的逆境中,她告诉自己: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对这本尽收眼底就满了好奇,可能不仅是因为介绍吧!更多的是这个吸引人的书名《年轻,我们伤得起》,使正处于美丽又迷茫的青春期时段的我,产生了几份兴趣。

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葛一”的故事,她从小学习就不好,被老师嫌弃,后来因为一塌糊涂的高考成绩,只能去读民办大学。毕业于一所民办大学大专生的她,在找工作的路上,走哪儿都遭白眼,跑遍招聘会,简历投出去几百份,全都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但她没有放弃,犹如打不败的小强。终于在一次招聘会上,因专业知识对答如流,被某专业对口的公司妹用。事后她才知道,同时投简历的,有很多是名校的,甚至是硕士生。而自己却战胜了那些高材生,成为唯一一名拿到offe的大专生,进而通过努力顺利进入500强;成为一名销售精英。

一个如此平凡的女孩,大专毕业,最后成为500强,就是她的努力,她的坚持,她的不放弃造就了这一切。人生就一次,在逆境中你,或许努力过,或许尝试过,但仍然没有成功,不要紧,或许成功离你不远。

如果在被银行拒绝242次之后,霍华德·舒尔茨放弃了,就不会有星巴克:如果在被出版社拒绝了数年之后,J·K.罗琳放弃了,就不会有看《哈利波特》;如果他的主题公园被否定了302次之后,华特·迪斯尼乐园。爱迪生发明灯炮尝试了1000多次,玛格丽特·米切尔经过整整10年的艰辛付出,她的《飘》终于正式发行……

这么多的例子,一个个摆在我们眼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现在的我们都还年轻,跌倒再爬起来,失败了我们重新再来,我们的路还很长,还有着许多的时间,这些时间不正是用来给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去坚持,让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吗?依然再坚持的你但却没有成功,请不要放弃,可能再坚持一下,再尝试一次,你就成功了!

从现在起,我要给自己一个承诺,不管在奋斗的路上有多么的困难,多么的艰辛,我都一定不会放弃,哪怕是屡战屡几,我要给自己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那时的我会感谢现在扞洒汗水的我!年轻,我们伤得起,不要让自己的青春有所遗憾,奋斗吧,努力吧,少年!

第15篇: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全文)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

因为年轻,我们伤得起;因为只有奋斗过,被伤过,才叫青春!本书的主人公“葛一”在人生的逆境中,她告诉自己: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对这本尽收眼底就满了好奇,可能不仅是因为介绍吧!更多的是这个吸引人的书名《年轻,我们伤得起》,使正处于美丽又迷茫的青春期时段的我,产生了几份兴趣。

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葛一”的故事,她从小学习就不好,被老师嫌弃,后来因为一塌糊涂的高考成绩,只能去读民办大学。毕业于一所民办大学大专生的她,在找工作的路上,走哪儿都遭白眼,跑遍招聘会,简历投出去几百份,全都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但她没有放弃,犹如打不败的小强。终于在一次招聘会上,因专业知识对答如流,被某专业对口的公司妹用。事后她才知道,同时投简历的,有很多是名校的,甚至是硕士生。而自己却战胜了那些高材生,成为唯一一名拿到offe的大专生,进而通过努力顺利进入500强;成为一名销售精英。

一个如此平凡的女孩,大专毕业,最后成为500强,就是她的努力,她的坚持,她的不放弃造就了这一切。人生就一次,在逆境中你,或许努力过,或许尝试过,但仍然没有成功,不要紧,或许成功离你不远。

如果在被银行拒绝242次之后,霍华德·舒尔茨放弃了,就不会有星巴克:如果在被出版社拒绝了数年之后,J·K.罗琳放弃了,就不会有看《哈利波特》;如果他的主题公园被否定了302次之后,华特·迪斯尼乐园。爱迪生发明灯炮尝试了1000多次,玛格丽特·米切尔经过整整10年的艰辛付出,她的《飘》终于正式发行……

这么多的例子,一个个摆在我们眼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现在的我们都还年轻,跌倒再爬起来,失败了我们重新再来,我们的路还很长,还有着许多的时间,这些时间不正是用来给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去坚持,让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吗?依然再坚持的你但却没有成功,请不要放弃,可能再坚持一下,再尝试一次,你就成功了!

从现在起,我要给自己一个承诺,不管在奋斗的路上有多么的困难,多么的艰辛,我都一定不会放弃,哪怕是屡战屡几,我要给自己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那时的我会感谢现在扞洒汗水的我!年轻,我们伤得起,不要让自己的青春有所遗憾,奋斗吧,努力吧,少年!

第16篇:《年轻教师的五项修炼》读后感

读好书才能做好事

——《年轻教师的五项修炼》读后感

现代教育需要职业化的教师,现代的教师也更职业化。在各种讲座中总是听到专家们强调教师首先要将其当作职业而后再将其发展成事业,所以每一个教师需要有个人规划、需要不断学习并充实自我。就像一个武林豪侠要振兴门派、匡扶正义,需要有过硬的本领,大侠们在与人比武争斗中获取实战经验。教林如同武林,教师如同江湖人物,同样需要内外兼修、文武兼得,于外我们在每一节课堂实践、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与每一位同事的学习都是获取实战经验。但于内呢?仔细想想的确是欠缺的,可哪个大侠不是在年少时获得了震慑古今的秘籍,练就了一身扎实过人的内功,才一鸣惊人的呢?所以一本本好书对于教师学习成长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只有读好书才能做好事。

初翻开《年轻教师的五项修炼》就如同它的名字感觉真像一本武林秘籍,它没有就教师发展中一点大谈特谈,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花巧的语言,没有成段的理论宣讲,而是从五个部分都以清单的方式列出一些建议、想法与诀窍,突出了学习的重点。看了一遍后感觉这本书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它甚至可以成为工具书,在你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翻一翻、看一看、找一找,在书上总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想要有效的奖励表扬学生,翻开书到84-85页就会发现,奖励学生也是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如不要奖励食物、不能将不用做功课作为奖励;可以有小小的物质奖励,但同时也可以有一些被忽视的奖励,如可以在黑板上作画、可以与朋友同桌、给学生和他的作业拍照、甚至是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地削铅笔。

在这本书中对于教学活动中各种细节、各种易遇到的问题都有着一系列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大到如何规划职业生涯;小到与同事、家长建立关系;具体到如何指导学生;详细到如何营造班级文化。可以说包含了我们教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在专业上指导了教学的技巧方法、更在为人处事上、环境创造上也给予了建议。

读好书才能做好事,好书和好事都各有两层意思,“读好书”可以是读好的书,也可以是把书读好;而“做好事”可以是做好的事,也可以是把事做好。

这样将其配对组合,就可以组成四组内涵:读好的书才能做好的事;把书读

好才能做好的事;读好的书才能把事做好;把书读好才能把事做好。这四个内涵分别可以对应读书的几个层次。最基本的层次也是绝大多数读书人停留在点第一个层次:读好的书做好的事。

在教师岗位上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缺少的不是热情不是积极性,不是工作的态度,不是拼搏的精神,最缺少的应该是正确的指导,所以社会上也包括学校都会给刚进社会的年青人配备一个师傅,教导他们哪些是正确的可以做的应该做的,而哪些又是禁忌的是不能碰的。但与此同时年轻教师也不能产生万事依赖师傅的心理,要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于是好的书就成了年轻教师的第二师傅,前辈们的智慧经验凝结成一篇篇的文字,这些都是做好的事的标准。

要想从书本中获取好事的行为标准,就对书本提出了要求,所以第二个层次,就需要年轻教师读的书是真正将书读好,而不能浮于表面,一览而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读书是很难有效果的。

有了做好的事标准后,我就需要更进一步将这些好事尽可能做好,两年的教师经验,虽然很短,但是我时常反省,为什么有些事明明应该是正确的,但结果却让人很失望呢?关键一点,没有将这些好事真正的做好,将好事做好这是我们处理事物时更深层的需求。

要真正的想将好事最好,那一定对于读书学习就有很高的要求,不仅仅是看一些好书就可以了,需要能够专心钻研书本,从书本中体会感悟如何能够将好事成真,甚至对于书中一些不赞同出提出异议,进行讨论分析,最后获取最佳的解决方案。如果能做到这一步,那真的是做大了“读好书做好事”的最好境界了。

对于读书往往强调要精读、细读、慢读,只有对于书本进行仔细研磨,这样才能从书中获得最多,也能收获丰盛的果实。

第17篇:年轻教师

年轻教师,如何控制好你的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为不能有效“控制”课堂而烦恼。有的课堂表面上看似热闹,实则杂乱无序;有的看上去很平静,实则是一片昏昏睡睡。反之,如果“控制”过头了,虽然课堂看起来很有纪律,但又可能宛若一潭死水。长此下去,教学效果不突出,学生反感,对老师的评教也不高,师生关系冷淡疏远,对工作越干越没了信心。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实现对课堂的有效“控制”呢?

一、不能很好控制的原因简析

很多时候,课堂不能有效控制的原因多半与教师自身有很大关系。主要有:

1、教师自身的教学功底差:缺乏讲课艺术,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语言平淡,学生听课肯定昏昏欲睡;知识面窄,不能做到深入浅出,学生听课就显得单调乏味;把讲课看成单一的知识推导、知识介绍、知识罗列,分析不到位,重点不突出,难点又不能很好突破等等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2、课堂管教缺乏方法和民主气氛:课堂虽是教师讲授为主,但并不等于教师要占据处于“尊者”之地位,师生双方应是平等民主的。有的老师上课,发现学生不守纪律,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声:“不要讲话”“不要闹”之类,而学生是“涛声依旧”,不在乎老师的招呼,于是又还断重复那句话;有的则是狠狠的压制学生,虽然学生看上去没有闹了,可是没有几人在学习呀;有的则是大发脾气,对学生大吼大骂一通就以为了事了,殊不知,学生对老师越来越反感了;有的则不敢管学生,怕学生,因此就顺其自然,任其自由发展。

3、不关心学生,师生关系淡漠:有的老师上课,只管自己讲授,至于学生学不学、学得如何则一概不管不闻不问不顾,在这样的课堂上,通常老师的表情都是木然的,眼神无力,目光不敢正对学生;有的老师则把学生看成是来“取”知识的,好比到水井中去打水,要打多少,由你,要学你就听,不学就算了;有的师生之间没有感情可言,没有知心话可说(我曾多次听到过学生说,听了一个星期的课,居然不知道老师姓什么,同样我也听到有老师说,教了一个学期,居然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

4、不安心本职工作:一是不喜欢教育这个职业,但又苦于没有其它门路,暂时将就一下算了。由于教学效果不好,干脆以难为难,混一天算一天,只要没有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大不了不与任何人来往,“默默无闻”吧!二是不愿在这个地方工作,总想改行或想往高一级层次的学校调动;三是职称得到手了,不求在人前也不在人后,将就一下过得去就行了;四是一心想发财,搞第二职业,本末倒置,觉得干好工作和混一下,经济上也差不多,不如好生搞个“副业”更实惠;五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成天找娱乐打牌使精神空虚,于是不思工作,不求进取。

5、对自己没有信心,不会正确归因:刚参加工作是十分热情加激情,决心加信心,争取一举成名。之后由于方法不对或其它某种原因被跌跤了,于是信心大挫,决心大减,激情大消。二是工作几年了由于主客观原因,工作没有效果,但也似乎没有损失什么,认为干了工作也不过如此,算了,混吧;三是工作了几年,职称没有取得,评优提职也没有自己的份,把它归于自己没有运气,没有社会关系,不会“央”领导来照顾自己;四是觉得自己干了二三十年,虽没有功劳但也没罪过,一直都是平平淡淡不也过来了吗?干吗去搞什么创新与改革,学什么新课改新课标,还不是个形式过场而已,算了,懒球学得!

二、有效控制课堂秩序的方法

1、“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注重民主。

“人治”与“法洽”相结合:课堂上的“纪律”有教师管的权利和义务,但不能作为教师的特权或专横的武器,“纪律要求”本身就具有“纲性”,但表达出来让学生服从时要体现“人情味”即“柔性”,指明学生可以或不可以做什么时,在语气上要注意学生的自尊与自觉结合。对学生妨碍了教师课堂教学,不要轻易“鉴定”为“违反纪律”,有的教师甚至把有违“纪律”的做法当成对课堂有用的“辅助材料”为我所用,不可谓不高明。如果一味强调“硬性”,这样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从属的位置,其课堂主人的意识与教学主体的地位无从体现。教师这样的“控制”如同社会上的强制执行。且只重“人治”,一旦教师不在,“命令”也就形同虚设难起效力了,或者教师有错误发生,学生便会目盯住不放。且这样的“命令”迟早会压抑学生,促使部分学生尤其是所谓的“问题生”出现对抗和叛逆行为,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将导致师生关系的破裂。

2、处理好遵守“课堂规则”与展示“学生个性”的关系。

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展示,在课堂上主要是看学生是否有表达的机会。许多教师的课堂恰恰就是在这方面存在问题,他们要么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规则”作保障,使得课堂的“说”与“听”,以及所谓的“讨论”变得杂乱无序:说的没人认真听,听的也不管他人的说。如此的“个性发展”已变得自由散漫、一盘散沙,连教师自己也因此苦恼不已;要么总是在学生说的“内容”上苛求,总想着学生的“说”能符合自己的喜好,甚至还会让学生因为害怕而没有表达的欲望。如此的课堂,学生除了循规蹈矩或亦步亦趋或沉默寡言之外,还能有什么良好的“个性发展”呢? 另一层意思则是在处理事件时,要与学生个性相结合,一件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学生身上,其处理方式都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

要敢于管理课堂上发生的不良事件,这里不存在“怕”与“不怕”的问题。学生认为,只要你管得到位,管得有理,学生是能够接受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说,并非我想跳皮,也并非我不怕哪个老师,而是有时觉得老师并不在乎我们,不关心我们,不尊重我们。相反学生更喜欢教师既严厉严格又通情达理的性格,既讲授知识又教做人的道理,既关心他们的学习又关心他们的成长,这也是学生说的“威信”之义)。

第18篇: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一则洗发水广告中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有心的人听了这句广告词,必定会有所触动。许多美好的憧憬,一些诱人的抉择,告别了年轻,它们就只有徒添感慨。姑且不去议论这些吧,作为教师,面对豆寇年华的初中生们,我想告诉他们:真的!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七年级一学期的时候,新生们初次接触英语,学习热情特别高,听课很认真,有疑问爱提出来,有难点会请教。因此,许多学生的聪明才智很快显露出来。然而,要学好一门外语,靠一时的热情绝对是不行的。一些学生后半个学期成绩的一步步倒退印证了这一点。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叫做李著方的男生。入学后的连续几次测试他的成绩都不错,期中考试也考得较好。可是期中考试一过,学习新的知识时,默写单词时,他经常会错一大半,基本的句型不会说,单元测试的成绩屡屡下降。我很为他担忧,希望能找出病症,于是几次三番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单词记得这么差,为什么基本的句子不再熟练。从他轻声的带点自责的回答中,我得知,期中考试后,他放松了一段时间,就跟不上了。跟不上,就干脆打了退堂鼓。我便苦口婆心的劝他。可是最终他的意志没有战胜懒惰,期末考试,他考得一败涂地。我很为他痛心。

七年级二学期开学的时候,我又找他谈话,其中始终强调,现在努力还来得及。难得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的活力终于又恢复了,成绩也慢慢提高。这使我心生感慨:一个人如果能够永远年轻,做错事永远有机会改过,该多好!

然而,上天给予人类的生命法则就是这么无情,如果不在来得及改过的时候迷途知返,当不再年轻时,留下的只有懊悔和迷惘。真希望我所教的另一男生杜亚光同学也能明白这一点。他跟李著方同学有一样的经历,却没能克服自己的惰性,从而成绩再也没有起色。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这也是都是们面对学生时应该明白的一条真理。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提倡用积极的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都是可以造就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从学生的现实表现推断学生有没有出息,有没有潜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我上面所举的两个男生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一点。如果第一个男生成绩一步步倒退,而我们却听之任之,认为他没出息,那就违反了教学规律。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是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我们要理解学生身上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第二个男生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他刚入学时,英语成绩也很不错,只是他到底也没能改变后来形成的懒惰的恶习,并且没有把老师的劝导放到心里去,导致他最后沦落到最基本的知识都无法掌握的地步。

所以,“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也警告年轻人,如果不及时改过,你的人生将会变得很苍白。

学生的发展是具有差异性的,特别是同龄学生,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有的学生语言能力强,有的学生数学能力突出,有的则较有艺术细胞。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两个女生,一个叫何梦芸,一个叫肖梦兰,前者爱好音乐 ,后者爱好美术,可是都不爱语数英方面的知识。如果真正的素质教育、真正的课程改革能为她们提供发展机遇,我会祝福她们。 因为,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第19篇:年轻是什么?

年轻是什么?

有人说,年轻像小鸟一样,张开轻巧的双翅,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上飞翔;有人说年轻像喷泉一样,永远充满着向上的活力;有人说年轻像四季之首的春天一样,生机勃勃,一切美好的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都属于这个季节。

青年人,不管是身强体壮还是体质欠佳,都应该有着无穷的勇气和力量。喜欢冒险,虽然有时做事冒失,但总不缺乏胆识和气魄。我喜爱的音乐制作人高晓松,念了两年的清华大学就退学,专门从事校园民谣创作;比尔?盖茨没念完哈佛却创造出“微软帝国”;年轻的陈景润身体不好却敢于攀登数学的高峰;但是青年人并不都是如此,或得过且过,或遇上挫折便萎靡不振,虽是青年却一点也不显出年轻的气质。难道年龄并不能说明一切吗?

是的,老年人,也许没有了从前用不完的气力和精力,但也可以活得年轻。他们早起早睡,身体康健,做着自己喜爱做的事情,把黄昏的天空染得一片醉红。我欣赏《老人与海》里的与大马林鱼与群鲨搏斗的老人桑提亚哥,我欣赏九十多岁的齐白石仍“不教一日闲过”的执着。但也有这样的老人,弯腰驼背,拄着拐杖,整日叹息:“老矣,不中用了。”我想,他真的老了。

可见,年轻是一种心态,换而言之,年轻是一种心理感受。有人说:只有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才会变为真正的老翁。有了理想便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会有追求,不断追求一种心理上的美吧,那就是年轻!

那么,作为年纪尚轻的青年人,更应把握自己拥有的青春;作为年已老迈的老年人,更应保持自己乐观的心态。七十多岁才开始写作的塞谬尔?尤尔曼,在作品《年轻》中这样写道:年轻,不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段时光,也不是红颜、朱唇和轻快的脚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生机,是使人生春意盎然的源泉。

我想,无论年纪大小,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而我们要看到的是,年纪大的人对年纪小的人抱有很大的希望。年纪轻轻的我们更应相信:

岁月——

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

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

第20篇: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生命是四季,我们拥有年轻便拥有了朝气蓬勃的春天;生命是大海,我们拥有年轻便拥有了其中最美丽的波浪;生命是一曲交响,我们拥有年轻便拥有了其中最动人的乐章。因为年轻,我们有无限的激情与梦想,因为年轻,我们有无穷的创意与想象。

如歌岁月,似水流年,韶华易逝,青春短暂。年轻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拼搏,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欣然出发。太多的留恋只能是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诚然,前进的路上总是有荆棘和障碍,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给我们众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诱惑。也许我们因此犹豫彷徨,也许我们曾跌倒在路上,也许我们曾迷失了方向。但是,因为年轻,我们仍能微笑地大声说:“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风雨肆虐也能生机盎然,坎坷崎岖更加一往无前,我们是穿越暴风雨的海燕,高傲地飞翔在海天之间。

年轻允许犯错,但不能一错再错。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在经验里学着成长。或许我们冲动,或许我们轻狂,但爱和力量却在溢满我们的心房;或许我们固执,或许我们倔强,但对梦想的执着却引领着方向。丢掉浮躁,丢掉迷惘,我们更加睿智和明朗。正确的道路来之不易,欢乐的甘甜总在苦涩的泪水后面埋藏。

年轻,我们敢想敢做,我们勇于承担,敢于面对未来的挑战,激扬文字,直点江山。年轻,我们思想丰富多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得深远。广博的知识给我们许多启迪,让我们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何不出去,走一程从未跋涉过的泥泞路,尝一只不知滋味的青涩果子。未知的世界有无限奥秘,神奇的力量吸引着我们去冒险去探寻。理想的种子慢慢发芽。窗前托腮的少女,你是想做一朵云的诗,还是做一只蝶的画?风中奔跑的翩翩少年,你是做一只鹰,与天比高?还是做一条长河,为大地抒怀?

年轻,我们有着炽热的心,真挚的情。抛弃了冷漠,抛弃了忧伤,用美丽的心灵将人间的真善美传承发扬。为无家可归的人们送去爱心,为贫困失学的儿童带来希望。在地震灾区,在世博馆场,灿烂的笑容洋溢在青年志愿者脸上。他们是燃烧的火焰,将你我的心灯点亮,活跃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有了爱,我们不惧怕黑暗和困难,有了爱,我们勇敢坚定地向前。

弥漫着醉人芬芳,年轻的心像蓓蕾初放;小溪一样奔向远方,年轻的心泛起波浪;晚霞一样天边飘荡,年轻的心闪着光芒。我们畅谈未来和理想,献出青春的花朵和生命的泉水,像群星把美好的前程照亮。世界的万花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未来的天空下传来迷人的歌唱。我们整装待发,用美梦打扮,从实干开始。拾起激情与勇气,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年轻读后感.doc》
年轻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