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2021-08-14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这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中让我意识到心智力量对人影响的深远。每个人都想成功,有不少成功人士和成功学大师传授他们所谓的“成功秘诀”,不管他们说的再多,无非也就是梦想、勤奋、坚持这些概念上的东西,再比这强一点的就是教给你一大堆的方法,什么时间管理方法、学习方法等等,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做到,有的人就做不到呢?道理和方法都摆在这了,如果还说做不到,那就是人品有问题了。有人不高兴马上会跳起来说什么是因为自己毅力不够,不感兴趣之类的话为自己辩解,还是算了吧,人品不行没什么丢人的,丢人的是自己竟然没有意识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心智力量不够强大造成的!那么什么是心智力量呢?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寻找答案,读完这本书我似乎是对心智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心智力说白了就是理智、理性,那理智又是什么呢?理智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或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拥有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做出合理的行为的能力。

如果要想让自己心智力量更加强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懂得控制欲望,推迟满足感。说到满足感我就想起了“欲望”这个词,说到欲望我就想起了人和人生。人到底是什么?人就是一堆奔跑着的欲望。人生又是什么?人生就是一个人一辈子不断产生欲望,满足欲望的过程。

2、做到理智,不被情绪所左右。了解“情商”的人一定知道情绪这东西是可以控制的。情商高的人一般性格比较乐观,他们能正确感知自身情绪,并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他们懂得“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他们懂得和别人比起来自己并不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他们懂得如何调节压力,让自己心态平和等等。总之,他们懂得用各种方法和策略让自己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做到不被情绪所左右。

3、不被兴趣所支配。一直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兴趣,经常听见有人说我自己对某某专业不感兴趣,所以成绩很差,因为自己对某项运动不感兴趣,所以我不擅于这项运动。事实上恰好相反,正是因为你不擅长做某件事才导致你对它没有兴趣,相反我们常常看到某个人很感兴趣的事是他擅长做的事。

4、可持续发展,坚持的策略。每个人都知道坚持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走到最后,有人会说不能坚持是因为没有毅力,没有耐心,事实上,这是结果,不是原因。坚持是什么?坚持=策略+重复,没有一个好的策略和计划,要想完成一项比较大的任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没有人能忍受住长时间没有回报和看不到终点的投入,所有长时间的坚持都来之科学合理的计划。当然制定计划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比如说运动,你不能一下活动得筋疲力尽的,那样会让你吃不消,只会让你对它产生恐惧,甚至放弃,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方法得当了,这样才能持续。

推荐第2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1、坚持详细记录每天做的事情和具体花费的时间,你会惊讶于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浪费了太多时间。而这样坚持记录下来,

你就能精确掌握自己的时间,能合理规划每一天的任务。

2、成功学,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那些所谓成功人士只是恰巧遇到了对的时代,无论他们做什么都能成功,因此他们谈论那些成功经验,以及自认为身上的成功的品质,往往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

3、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在很多书上也提到类似的观点,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你才能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毕竟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等价交换的,不存在一味的付出。

4、我们可以让自己在轻松安逸的“打发时间”中没有罪恶感——只要这是规划好的“享受”,而不是无节制的随意的。经常在周末快结束前莫名的失落,想来也是因为双休日过得浑浑噩噩,并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

5、现代人都太浮躁和急功近利,最大的障碍是耐心。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

6、质变之前需要量变,如果说,天分是那2%的“咖啡粉末”,也需要那98%的重复作为“水”,才可以成为一杯清香的咖啡。你需要耐心地不断重复再重复。

推荐第3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以前的我们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或许因为考试临近,或许因为工作需要,你现在必须写篇论文或要起草一个策划方案,于是你坐到电脑前开始码字。刚坐下没多久,你突然觉得口渴了,因此你起身倒了杯水喝,然后重新回到电脑前,继续写了会,可又想起来你特想看的那场球赛马上要开始了,于是你斗争着决定看完球赛后再接着写,可比赛完了,你肚子又饿了,又去冰箱找东西吃,等吃饱喝足之后,一看时间,快3个小时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可你才刚开始了一点。于是你开始说 “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好了”。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的更是无济于事的。既然不想浪费时间,那么就应该想尽办法了解时间、感知时间并运用好自己的时间。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由候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书,看完后我觉得受益匪浅。当我看完引言的内容,发现书中所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目前阶段所面临的,例如如何运用好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打开自己的心智模式,对我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取得成功,这将在我们学习和工作当中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告诉我们如何真正了解自己心智,如何精确地感知时间,如何通过管理自己最终与时间作为朋友。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每个人都想成功,成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在试图探究成功的奥秘,不少成功人士总结出一整套成功的秘诀,但是无论是如

何的精彩绝伦,发人深省,也无非就是梦想、勤奋、坚持这些概念上的东西,能够认识到自己心智力量的作用的,少之又少。

那么什么是心智力量呢?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寻找答案,读完这本书我似乎是对心智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心智力说白了就是理智、理性,那理智又是什么呢?理智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或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拥有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做出合理的行为的能力。

每个人专注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少数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专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看看那些几天几夜打麻将的人,或者看看那些每天无所事事的人,或那些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打游戏的人就知道了。不过,这些都是负面的例子。通过前面讲的那些道理,你可以知道这些人本质上应该是被自己的大脑控制的人,而不是那些控制自己大脑的人。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人心智发育不是很健全,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于并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感官刺激,而很少甚至无法感知那些需要通过复杂的操作才可以获得的那种心上的愉悦。正如书中所讲的,要想真正的打开自己的心智模式,管理自己的能力,我觉的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产生欲望,然后满足欲望的过程。欲望是多种多样,如何选择所需坚持的欲望,推迟欲望的满足感到来,是一个人意志力坚强的表现。要取得大的成绩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被当前

名利所诱惑,能按社会需要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奋斗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能主动推迟满足感的人一般都具有远见,能看到事物将来的变化趋势,可以放下眼前危小的利益去换取将来更大的利益。

其次,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智成熟的人不应该被兴趣支配,而是要看这种兴趣重不重要,值不值的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即使你开始对他没有兴趣你也应该逼着自己去做,就像易中天说的一样“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人心智发育不是很健全,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于并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感官刺激,而很少甚至无法感知

那些需要通过复杂的操作才可以获得的那种心灵上的愉悦。

最后,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坚持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到最后,有人会说不能坚持是因为没有毅力,没有耐心,事实上,这是结果,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人能忍受住长时间没有回报的投入,所有长时间的坚持都来之科学合理的计划。当然制定计划也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比如说看书,你不能一下子看的太猛,那样只会让你对它产生疲倦感,甚至放弃,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

我觉得能够改变人生命运的无非两样东西:一个是你生活中遇到的人;一个是你所读过的书。《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真的很不错,只浅读了一遍便让我知道,当我们在享受轻松安逸的时候,预知到这可能是未来生活的成本。时间飞逝似流水是无法跟随我们的,可心灵

的丰富会伴随我们终老。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生活,而是为了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机会得以实现。生活,也不仅是为了别人眼里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自己能发现自我,感知自己的需要、感知自己的梦想、感知自己的能量。时间不再是用来打发、用来消磨、用来虚度,而是将有限的人生,活的更加有内容、更加有深度、更加有意义。这便是我看完此书的感想。

推荐第4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阅读了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然而留心成功者说的话,几乎所有的成功者,在讲述自己成功经历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成功所付出的代价,夸大曾经面临、战胜的困境,夸大自己最终成功的难度。这不是他们故意的,因为他们也是人,跟所有的普通人一样都有不同程度的虚荣心需要获得满足。他们现在的成功是确定的,那么,这成功的荣耀就取决于其难度有多高,即,起点条件越差,现在的成功将显得难度越高。只有难度越高,才能获得越多的掌声,被认可的程度才越强烈,才会被人们更加五体投地地佩服。成功者很多,但是,你身边真正的成功者却很少;成功背后的东西很难看清楚,所谓成功的真实性也很难判断,而成功者们又会有意无意地美化和包装他们的经验,而这一切,都在干扰你的判断。

书中抨击泛滥的成功学,这是现在社会上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名目众多的名人传记,成功多少法则等畅销书总能聚焦众人目光。很多人信奉成功学中金科玉律,把自己的灵魂交给所谓成功人士,希望追随他们的脚步达到他人想要的,像成功人士那样的地位,财富。而人的记忆或感觉,往往不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而是经过过滤,扭曲,重组等描述的。所以成功人士讲述的大道理是 无语病,放之海内外皆适用。

这本书的名字我觉得如果叫开启心智之旅似乎更好,心智好的人才能把时间当作朋友。平时上班工作非常繁忙,总觉得在单位事情杂事多得做不完,一会一个检查、一会一个评估、一会电教要修理。看了本书后才发现,原来问题不在时间上,而是在自己。如同书中说的:管理的焦点根本就不应该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

心智指的是一个人各项思维能力的综合。在社会中,一个人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原来自己这么些年来一直缺乏的是真正的思考能力。如果心智不高,就算非常努力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提高会非常慢,或者到一定时候后会出现平台期。所以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就是要不断提升心智。事实上,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更重要的事情了。我相信这个社会上80%的人是不明白心智这个词的,他们一辈子也不会认识到。而真正成功的人,一定会拥有很强的心智。

推荐第5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范文,欢迎借鉴参考。《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范文(一)

有些后悔现在才看到这本书,也非常欣慰自己能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看到这本书。如果是在哪怕一年前读到这本书,我都不会有收获的感觉,而能有收获说明能领会,能领会的本领本身就说明了成长。

我自认为不是完全的”体弱者“,所以对那些追求速效的成功学和十全大补的”鸡汤文“不是很感冒,但是心里知道,方子到位,”鸡汤“一定是能对症下药的。笑来老师的书就是对症下药,治的就是我这种”心智无力“的体虚病。

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最大问题就是面对自我期待与现实水平之间差距时,如何化解内心矛盾,不被所扰而能继续进步的问题。为了了解自己看过一些书,常常有意识的做些功课,在平常生活里把自己拉出来拉练拉练,可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充满了挫败感,也是书中所说的,”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如果说我知道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那么我在心智上的训练失效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同时也拿不出像样的道理说服自己。

书中点开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都是即懒惰又勤奋的。想想自己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却又懒于付出心血,常常疲于找寻各种办法,却最终都败在自己的懒惰上。太多时候我们花了许多精力,却到了临门一脚时不愿意伸出脚,回想起来确实也就服气,也为自己的愚蠢感到可笑。

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就是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们不是不能科学的制定计划和清单,而是不能科学的执行和完成任务,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过于勤奋,却在执行中过于懒惰。大部分长久的失败很少能反思到,这个过程中我们让自己的心智迷失,让自己的劣根发作,所以书中给我了一个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书中将我们经常屈服于我们的懒惰和毛病归结于我们丧失心智,并且任意它的丧失。而要想转变,首要的是学会开启心智,并掌握持续开启他的技巧。

在阐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书中内容首先阐述了我们天生的毛病有哪些,也就是哪些毛病会阻碍我们开启心智。第一个毛病是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每个人最了解的是自己,越是或多或少我们都天生的会感觉自己比较优秀,并且会很容易因为自己的体验和感觉产生自以为是和自欺欺人,这使得我们常常陷入一种错觉中,要么自己觉得对的实际是错的,要么自己觉得错的实际是对的。所以要想开启心智,首先要明白很多自己身上的经验和认知有可能背离现实。

第二个毛病就是走神。我们常常会被外界因素和刺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顺着刺激趋势继续放大的。比如外界的负能量接收后我们自己的情绪会变得更糟,这就好比巴普洛夫的经典刺激试验,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往往都会听到铃声就会掉口水。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天性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意识控制自己的大脑,在外界刺激时,有意识的分析,有意识的掌握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让大脑控制自己,而是要控制大脑。

同时书中还提到,”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和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同时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会很容易遗忘痛苦,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对于一个善于反思,不重蹈覆辙的人来说倒是一个很糟糕的毛病。所以要学会利用心智让自己保持痛觉,善于利用痛觉来激发自己的动机。

还有就是及时行乐的天性。每个人天性都希望是及时行乐的,也就是说我们都希望付出就马上有回报,于是我们容易短视,容易放弃,容易失去耐心。而书中告诉我们推迟满足感是我们开启心智的要领,你能推迟满足感,也就证明你正在用心智让自己成熟。

最后,书中一句很重要的话来提醒每个实践心智开启之路的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额天性时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在阐述完人天性的缺陷以后,作者着重阐述了我们如何提高心智——与时间做朋友。

其实本质上,书中的许多操作性的建议与许多讨论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的书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所站的角度,包括作者希望每个人以理服己的角度都与其他书籍有些不同。作者认为时间是不能管理的,而要做到花时间花到刀刃上,要做的是与时间合拍,本质上就是掌握自己,用心智控制自己,让自己保持一种自律的生活。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做的就是用心智对抗懒惰、认知偏差、先天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看来,书中在具体的建议上有几点着重强调,一是计划很重要,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是不要让完美主义阻碍了实践。

除开提高心智,书中内容还在开拓心智。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范文(二)

上上周,偶然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里面分享了一本书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一看书名,以为又是什么心灵鸡汤类的成功学分享。

直到听完一个书友分享这本书,才知道这是一本“另类的”工具书,是“韭菜理论”李笑来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具有实践作用的书,不仅不鸡汤,甚至有点“丧”。

看完以后你会被现实打击,更会认清现实。然后,如果你有强烈的意愿改变,可以脚踏实地去做,去实践那些方法,而不是沉浸在鸡汤成功学的虚幻里觉得自己能够成为超人,成为那只风口上飞起来的猪。

我们经常面临的一个困境是:没时间了!“没时间了”,是“时间恐慌症”患者脑子里唯一反复闪现的一句话。因为所有的任务都有一个最后期限。而且,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性和永远向前,这个最后期限会给人造成巨大的压力。

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慌,使“患者”身上综合了一切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有懦弱,既满怀希望又分分秒秒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自卑。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范文(三)

看这本书算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简直是说出了我的某些不敢承认的行为模式——怎么说的这般绝对,不赞同甚至有些讨厌——其实说的很多还是很有道理的,需要平和的甄别、接受。其实这本书看到中间是有些反感的,可能是由于有些不愿意碰的甚至有些透着腐烂气息的晦暗创口揭露的太直白甚至有些刺伤,平静下来再看一下,再回看自己沉下来细想想,很多事情不过是自己可笑的“自尊”或者说自负不愿意去正视罢了。

其实非常喜欢书里的一句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大多数时候我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即使事独。可是总会在自我质疑的时刻听到“同道”的声音,所以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些心安。

在看到第二章——现实的时候,算是吸收到两个事情:

1、虽然理智上知道速成是不现实的,但是潜意识里速成这个想法其实在很多时候一直支配着我的心理和行为,而接受现实对我来说确实是难以接受的一件事情,不论是从心智还是行为模式上,这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一件事情,可能需要好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接受这件事情或者验证这个事情。但是“给自己多一些耐心,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这件事情我想我可以慢慢尝试一点一点做到。

2、换个思维,用交换的思维去前进可能在现阶段会更适合我。或许是思维定式,或许是拖延症的借口,我洗好收集资料越大越全越好,但是搜集过的资料如果不是第一次就已经阅读完毕以后就很难有读完学完的那一天,而对于一直没有搜集到的资料哪怕是没有那么重要的资料会一直耿耿于怀,可能一路上早忘了初衷。其实很早之前就注意到这个事情,但是不敢深想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或者决心改变这个事情。书中确实给了一个好的方法,我也准备慢慢尝试,用行为去改变自己这个有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拜托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第三章——管理对我来说应该是对我实际行动最有帮助的一章,对于时间的估算、记录和管理确实是我一直在关注的事情,也尝试过书中记录时间的方法,现在也在进行,但是总是会断断续续的,对于时间的记录总会被各种事情打断,是否是大脑在刻意回避这个事情慢慢深究,但是这个记录会持续下去,至少我也想客官的知道生活中的自己到底在干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客观的直视自己会很疼,但是对我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关于时间的感知这方面,在这里给自己立一个约定,从今天开始起,三个月之后再整理记录一篇自己的时间记录感知心得。

后几章都过的很快,与其说学到很多道理不如说认同很多道理,但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我最欣赏的地方在于能够去身体力行的实践这些道理。而我还需要自身行为的很多改变才能体会到开启新视界的妙处。所以还需要更多的体验和积累,后几章的道理对我来说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还有值得提的一点是,作者提到的26岁的顿悟我看到了其实很有同感,我也曾有这样的经历,或许顿悟的内容不同,但是顿悟那一瞬的豁然开朗我很明白也很怀念。初中那会儿特别厌学,成绩也算是印证了我的厌学,差的我都不敢再回首,那时我最好的朋友告诉我:学习时间快乐的事情。你好好的想一想这句话,想明白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最初听到这句话我是很难理解的,甚至觉的很荒谬,可是我记在心里。已经不记得当初思考这句话的心路历程,可是我永远记得初二升初三的那个暑假某一天再回想这句话当时那种拨云见日的感觉,那种似狂喜又很平静的感觉一直到现在都铭记在心。后来的成绩也确实像坐在火箭上上升一样,我没法分清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改变,但是非常希望能够再体验一次这样顿悟的感觉,至少对我来说会是一次真的心智转变。潜心积累,静静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范文(四)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报了三门理财课,我学习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傻傻地冲到股票市场里被割韭菜。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后来,因为我自己的收获不小,然后就劝表姐学习理财。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没钱不需要理财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么拼。我发自内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够通过学习稍稍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被收在柜子里没有打开过。上周才翻出来读,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绝学习的理由。

主要有三点:

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

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

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范文(五)

最近,读了一本中国作家李笑来的著作,书名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见闻和从业经验,阐述了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之旅。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的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件事情上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有可能浪费了它。

而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但,有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说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而后便能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首先,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并规划时间的书,因此,在上架的时候也着实让书店的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管理员费了脑筋,而且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书。它里面没有气势磅礴的言语,更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他有的只是实事求是的解说,以及一个个事例体现出的深刻而又显而易见的人生哲理。从而真正达到和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控制或管理时间。这也就说明了这本书为什么会让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的管理员头疼的原因:它不能被分类为时间管理书籍。于是乎,因为它,出现了一个新的上架建议区,“自我实现”。之后人们就发现,在某个高档图书馆里的一个上架建议区中,只有这一本书!

这本书要阐述的是时间不可被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日积月累来完成的。书中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与时间交朋友,否则时间就是自己的敌人。这本书不是什么成功学书籍,因此要说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长也只有一条路——积累。这本书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书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人都必须要面对现实,理性的接受现实运用心智作出理性的决定,进而与时间做朋友。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大而空的道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对你起不到帮助作用。作者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常识。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但不一定跑的最快的人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人们常说“要与时间赛跑”,我们总是觉得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时间越是紧迫,就越显得珍贵。我们在困惑中感受时间飞逝,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时间是自己的,任何人都左右不了时间,而我们要做的就受理好自己,然后和时间做朋友。只有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慢慢长大,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开启我们的心智。用我们的心灵去感知、头脑去思考、眼睛去观察、我们才能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当你在不断地成长中实践、学习、思考,继而交流、应用在每一件事情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渐渐地就会发现,积累正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的增多,天长日久的积累才是你人生之旅的重要财富。

所以,当你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请端正你的态度,别再跟时间较劲,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将来,时间可能是敌人,可能是朋友——究竟是敌是友,就看你的了。

推荐第6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我无意从网上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心仪之,便果断地在amazon上买下了。10年3月29日的时候收到这本书,那时候在自习,随意看了几页,沉博绝丽。可还是把它给放下了,因为觉得这样的书如果不花个安静的时间细细品味的话,有点懈怠作者了。顺便介绍下作者,作者全名李笑来,父亲是一个教师,而作者本人也在新东方执教3年之久,广受学生好评,后来离开新东方,现为笑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曾写过《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和《toefl高分作文》,反应良好。

我于4月2日下午正式阅读此书,包括当天晚上,第二天晚上(选修课)以及今天(4月4日)上午,时间不长,收益却良多。

作者的观点是要我们提高我们心智水平,当然这里的心智并不是指智商,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心智起点都是固定为0的,只有靠后天有意识地训练才能提高和扩展我们的心智水平。要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惰性是天生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降低我们的惰性。许多人失败的情况都是由于缺乏耐心所致,急于速成,内心浮躁,看不清事物。并且全文都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一门能力或者技术能够为自己打开通往另一片天空的大门,认为每个人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无为而学,而无不为。

全书开始介绍了心智的力量,并描述了不同心智的人处理事情的巨大差别。然后描述了何谓心智,提出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的观点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推迟满足感来开启我们的心智的方法。接着着重介绍了我们应当如何“与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敌人”,里面有很多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包括培养精确的时间感知能力、记录实践开销、制作时间预算、使用各种列表。当然,作者在本章的最后也作出了声明,tobeornottobe,that\'saquestion.即是否应该以及何时使用列表的选择在于个人,过分使用列表可能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计划的可行性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该计划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长期的计划也并不是谁都可以不经过训练就可以完成的。后面就是开拓我们心智的方法,包括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的介绍(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摆脱经验的局限性,提高自学能力,正确对待老师,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以及耐心培养记忆力。作者也对所谓的“成功学”作了一定程度上的批判,否定了大多数“成功学”书籍上介绍的“人人都能成功”的观点,认为“成功学”的核心缺陷是它们对成功的定义——相对比较,方法缺陷是个案分析,表明努力是应当的,是无须强调的,不要相信“我是独一无二的”而否定他人提供的一般性的建议,认真审视成功者所说的话,不要依赖运气——如果没有本身的积累,运气就是虚幻的,打造好自己胜过打造人脉。最后便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效率低下的根源:回避困难;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克服拖拉;效率是永远达不到100%的,人生偶尔还是需要放松的;把生活的节奏放慢些——不要想一口吞下大象;不要迟到——尽管每个人都迟到过;开源节流;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不要对过去做任何假设,(”要是……就好了!“);自卑就是浪费时间;时间有时并不等于金钱;不要高估了明天。最后的最后,提出了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万事都可以提前准备,直接影响成功的概率的便是提前准备的时间了。由此,结束了整本书的话题。

以上是我看着本书的目录凭着自己的记忆做的记录,可能里面有些自己的思维成分。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没变,控制好自己的时间。

我想我得重新考虑我每天的计划了,以后每天晚上记录当日的时间开销表,早上制作时间预算表,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了,因为我昨天便去商店买好了笔记本。希望我永远都和时间做朋友,并且永远都不要忘记了这个朋友。

推荐第7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导语: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范文,希望有所帮助!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有些后悔现在才看到这本书,也非常欣慰自己能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看到这本书。如果是在哪怕一年前读到这本书,我都不会有收获的感觉,而能有收获说明能领会,能领会的本领本身就说明了成长。

我自认为不是完全的”体弱者“,所以对那些追求速效的成功学和十全大补的”鸡汤文“不是很感冒,但是心里知道,方子到位,”鸡汤“一定是能对症下药的。笑来老师的书就是对症下药,治的就是我这种”心智无力“的体虚病。

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最大问题就是面对自我期待与现实水平之间差距时,如何化解内心矛盾,不被所扰而能继续进步的问题。为了了解自己看过一些书,常常有意识的做些功课,在平常生活里把自己拉出来拉练拉练,可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充满了挫败感,也是书中所说的,”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如果说我知道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那么我在心智上的训练失效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同时也拿不出像样的道理说服自己。

书中点开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都是即懒惰又勤奋的。想想自己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却又懒于付出心血,常常疲于找寻各种办法,却最终都败在自己的懒惰上。太多时候我们花了许多精力,却到了临门一脚时不愿意伸出脚,回想起来确实也就服气,也为自己的愚蠢感到可笑。

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就是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们不是不能科学的制定计划和清单,而是不能科学的执行和完成任务,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过于勤奋,却在执行中过于懒惰。大部分长久的失败很少能反思到,这个过程中我们让自己的心智迷失,让自己的劣根发作,所以书中给我了一个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书中将我们经常屈服于我们的懒惰和毛病归结于我们丧失心智,并且任意它的丧失。而要想转变,首要的是学会开启心智,并掌握持续开启他的技巧。

在阐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书中内容首先阐述了我们天生的毛病有哪些,也就是哪些毛病会阻碍我们开启心智。第一个毛病是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每个人最了解的是自己,越是或多或少我们都天生的会感觉自己比较优秀,并且会很容易因为自己的体验和感觉产生自以为是和自欺欺人,这使得我们常常陷入一种错觉中,要么自己觉得对的实际是错的,要么自己觉得错的实际是对的。所以要想开启心智,首先要明白很多自己身上的经验和认知有可能背离现实。

第二个毛病就是走神。我们常常会被外界因素和刺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顺着刺激趋势继续放大的。比如外界的负能量接收后我们自己的情绪会变得更糟,这就好比巴普洛夫的经典刺激试验,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往往都会听到铃声就会掉口水。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天性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意识控制自己的大脑,在外界刺激时,有意识的分析,有意识的掌握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让大脑控制自己,而是要控制大脑。

同时书中还提到,”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和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同时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会很容易遗忘痛苦,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对于一个善于反思,不重蹈覆辙的人来说倒是一个很糟糕的毛病。所以要学会利用心智让自己保持痛觉,善于利用痛觉来激发自己的动机。

还有就是及时行乐的天性。每个人天性都希望是及时行乐的,也就是说我们都希望付出就马上有回报,于是我们容易短视,容易放弃,容易失去耐心。而书中告诉我们推迟满足感是我们开启心智的要领,你能推迟满足感,也就证明你正在用心智让自己成熟。

最后,书中一句很重要的话来提醒每个实践心智开启之路的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额天性时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在阐述完人天性的缺陷以后,作者着重阐述了我们如何提高心智——与时间做朋友。

其实本质上,书中的许多操作性的建议与许多讨论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的书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所站的角度,包括作者希望每个人以理服己的角度都与其他书籍有些不同。作者认为时间是不能管理的,而要做到花时间花到刀刃上,要做的是与时间合拍,本质上就是掌握自己,用心智控制自己,让自己保持一种自律的生活。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做的就是用心智对抗懒惰、认知偏差、先天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看来,书中在具体的建议上有几点着重强调,一是计划很重要,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是不要让完美主义阻碍了实践

除开提高心智,书中内容还在开拓心智。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报了三门理财课,我学习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傻傻地冲到股票市场里被割韭菜。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后来,因为我自己的收获不小,然后就劝表姐学习理财。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没钱不需要理财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么拼。我发自内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够通过学习稍稍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被收在柜子里没有打开过。上周才翻出来读,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绝学习的理由。

主要有三点: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读后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中国作家李笑来的著作,书名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见闻和从业经验,阐述了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之旅。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的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件事情上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有可能浪费了它。

而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但,有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说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而后便能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首先,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并规划时间的书,因此,在上架的时候也着实让书店的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管理员费了脑筋,而且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书。它里面没有气势磅礴的言语,更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他有的只是实事求是的解说,以及一个个事例体现出的深刻而又显而易见的人生哲理。从而真正达到和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控制或管理时间。这也就说明了这本书为什么会让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的管理员头疼的原因:它不能被分类为时间管理书籍。于是乎,因为它,出现了一个新的上架建议区,“自我实现”。之后人们就发现,在某个高档图书馆里的一个上架建议区中,只有这一本书!

这本书要阐述的是时间不可被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日积月累来完成的。书中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与时间交朋友,否则时间就是自己的敌人。这本书不是什么成功学书籍,因此要说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长也只有一条路——积累。这本书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书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人都必须要面对现实,理性的接受现实运用心智作出理性的决定,进而与时间做朋友。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大而空的道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对你起不到帮助作用。作者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常识。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但不一定跑的最快的人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人们常说“要与时间赛跑”,我们总是觉得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时间越是紧迫,就越显得珍贵。我们在困惑中感受时间飞逝,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时间是自己的,任何人都左右不了时间,而我们要做的就受理好自己,然后和时间做朋友。只有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慢慢长大,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开启我们的心智。用我们的心灵去感知、头脑去思考、眼睛去观察、我们才能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当你在不断地成长中实践、学习、思考,继而交流、应用在每一件事情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渐渐地就会发现,积累正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的增多,天长日久的积累才是你人生之旅的重要财富。

所以,当你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请端正你的态度,别再跟时间较劲,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将来,时间可能是敌人,可能是朋友——究竟是敌是友,就看你的了。

推荐第8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引述了作者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

有些后悔现在才看到这本书,也非常欣慰自己能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看到这本书。如果是在哪怕一年前读到这本书,我都不会有收获的感觉,而能有收获说明能领会,能领会的本领本身就说明了成长。

我自认为不是完全的”体弱者“,所以对那些追求速效的成功学和十全大补的”鸡汤文“不是很感冒,但是心里知道,方子到位,”鸡汤“一定是能对症下药的。笑来老师的书就是对症下药,治的就是我这种”心智无力“的体虚病。

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最大问题就是面对自我期待与现实水平之间差距时,如何化解内心矛盾,不被所扰而能继续进步的问题。为了了解自己看过一些书,常常有意识的做些功课,在平常生活里把自己拉出来拉练拉练,可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充满了挫败感,也是书中所说的,”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如果说我知道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那么我在心智上的训练失效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同时也拿不出像样的道理说服自己。

书中点开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都是即懒惰又勤奋的。想想自己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却又懒于付出心血,常常疲于找寻各种办法,却最终都败在自己的懒惰上。太多时候我们花了许多精力,却到了临门一脚时不愿意伸出脚,回想起来确实也就服气,也为自己的愚蠢感到可笑。

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就是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们不是不能科学的制定计划和清单,而是不能科学的执行和完成任务,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过于勤奋,却在执行中过于懒惰。大部分长久的失败很少能反思到,这个过程中我们让自己的心智迷失,让自己的劣根发作,所以书中给我了一个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书中将我们经常屈服于我们的懒惰和毛病归结于我们丧失心智,并且任意它的丧失。而要想转变,首要的是学会开启心智,并掌握持续开启他的技巧。

在阐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书中内容首先阐述了我们天生的毛病有哪些,也就是哪些毛病会阻碍我们开启心智。第一个毛病是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每个人最了解的是自己,越是或多或少我们都天生的会感觉自己比较优秀,并且会很容易因为自己的体验和感觉产生自以为是和自欺欺人,这使得我们常常陷入一种错觉中,要么自己觉得对的实际是错的,要么自己觉得错的实际是对的。所以要想开启心智,首先要明白很多自己身上的经验和认知有可能背离现实。

第二个毛病就是走神。我们常常会被外界因素和刺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顺着刺激趋势继续放大的。比如外界的负能量接收后我们自己的情绪会变得更糟,这就好比巴普洛夫的经典刺激试验,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往往都会听到铃声就会掉口水。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天性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意识控制自己的大脑,在外界刺激时,有意识的分析,有意识的掌握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让大脑控制自己,而是要控制大脑。

同时书中还提到,”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和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同时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会很容易遗忘痛苦,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对于一个善于反思,不重蹈覆辙的人来说倒是一个很糟糕的毛病。所以要学会利用心智让自己保持痛觉,善于利用痛觉来激发自己的动机。

还有就是及时行乐的天性。每个人天性都希望是及时行乐的,也就是说我们都希望付出就马上有回报,于是我们容易短视,容易放弃,容易失去耐心。而书中告诉我们推迟满足感是我们开启心智的要领,你能推迟满足感,也就证明你正在用心智让自己成熟。

最后,书中一句很重要的话来提醒每个实践心智开启之路的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额天性时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在阐述完人天性的缺陷以后,作者着重阐述了我们如何提高心智——与时间做朋友。

其实本质上,书中的许多操作性的建议与许多讨论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的书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所站的角度,包括作者希望每个人以理服己的角度都与其他书籍有些不同。作者认为时间是不能管理的,而要做到花时间花到刀刃上,要做的是与时间合拍,本质上就是掌握自己,用心智控制自己,让自己保持一种自律的生活。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做的就是用心智对抗懒惰、认知偏差、先天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看来,书中在具体的建议上有几点着重强调,一是计划很重要,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是不要让完美主义阻碍了实践

除开提高心智,书中内容还在开拓心智。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2

昨天刚刚把这本书读完,现在尽可能的记录下来自己的感想。

看这本书算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简直是说出了我的某些不敢承认的行为模式——怎么说的这般绝对,不赞同甚至有些讨厌——其实说的很多还是很有道理的,需要平和的甄别、接受。其实这本书看到中间是有些反感的,可能是由于有些不愿意碰的甚至有些透着腐烂气息的晦暗创口揭露的太直白甚至有些刺伤,平静下来再看一下,再回看自己沉下来细想想,很多事情不过是自己可笑的“自尊”或者说自负不愿意去正视罢了。

其实非常喜欢书里的一句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大多数时候我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即使事独。可是总会在自我质疑的时刻听到“同道”的声音,所以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些心安。

在看到第二章——现实的时候,算是吸收到两个事情:

1、虽然理智上知道速成是不现实的,但是潜意识里速成这个想法其实在很多时候一直支配着我的心理和行为,而接受现实对我来说确实是难以接受的一件事情,不论是从心智还是行为模式上,这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一件事情,可能需要好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接受这件事情或者验证这个事情。但是“给自己多一些耐心,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这件事情我想我可以慢慢尝试一点一点做到。

2、换个思维,用交换的思维去前进可能在现阶段会更适合我。或许是思维定式,或许是拖延症的借口,我洗好收集资料越大越全越好,但是搜集过的资料如果不是第一次就已经阅读完毕以后就很难有读完学完的那一天,而对于一直没有搜集到的资料哪怕是没有那么重要的资料会一直耿耿于怀,可能一路上早忘了初衷。其实很早之前就注意到这个事情,但是不敢深想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或者决心改变这个事情。书中确实给了一个好的方法,我也准备慢慢尝试,用行为去改变自己这个有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拜托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第三章——管理对我来说应该是对我实际行动最有帮助的一章,对于时间的估算、记录和管理确实是我一直在关注的事情,也尝试过书中记录时间的方法,现在也在进行,但是总是会断断续续的,对于时间的记录总会被各种事情打断,是否是大脑在刻意回避这个事情慢慢深究,但是这个记录会持续下去,至少我也想客官的知道生活中的自己到底在干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客观的直视自己会很疼,但是对我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关于时间的感知这方面,在这里给自己立一个约定,从今天开始起,三个月之后再整理记录一篇自己的时间记录感知心得。

后几章都过的很快,与其说学到很多道理不如说认同很多道理,但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我最欣赏的地方在于能够去身体力行的实践这些道理。而我还需要自身行为的很多改变才能体会到开启新视界的妙处。所以还需要更多的体验和积累,后几章的道理对我来说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还有值得提的一点是,作者提到的26岁的顿悟我看到了其实很有同感,我也曾有这样的经历,或许顿悟的内容不同,但是顿悟那一瞬的豁然开朗我很明白也很怀念。初中那会儿特别厌学,成绩也算是印证了我的厌学,差的我都不敢再回首,那时我最好的朋友告诉我:学习时间快乐的事情。你好好的想一想这句话,想明白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最初听到这句话我是很难理解的,甚至觉的很荒谬,可是我记在心里。已经不记得当初思考这句话的心路历程,可是我永远记得初二升初三的那个暑假某一天再回想这句话当时那种拨云见日的感觉,那种似狂喜又很平静的感觉一直到现在都铭记在心。后来的成绩也确实像坐在火箭上上升一样,我没法分清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改变,但是非常希望能够再体验一次这样顿悟的感觉,至少对我来说会是一次真的心智转变。潜心积累,静静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这篇文章终于写完了,没有结构可言,但是可以看做我改变的一小步吧,慢慢持续下去,期待一年后不一样的自己。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3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报了三门理财课,我学习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傻傻地冲到股票市场里被割韭菜。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后来,因为我自己的收获不小,然后就劝表姐学习理财。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没钱不需要理财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么拼。我发自内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够通过学习稍稍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被收在柜子里没有打开过。上周才翻出来读,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绝学习的理由。

主要有三点: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4

最近,读了一本中国作家李笑来的著作,书名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见闻和从业经验,阐述了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之旅。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的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件事情上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有可能浪费了它。

而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但,有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说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而后便能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首先,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并规划时间的书,因此,在上架的时候也着实让书店的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管理员费了脑筋,而且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书。它里面没有气势磅礴的言语,更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他有的只是实事求是的解说,以及一个个事例体现出的深刻而又显而易见的人生哲理。从而真正达到和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控制或管理时间。这也就说明了这本书为什么会让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的管理员头疼的原因:它不能被分类为时间管理书籍。于是乎,因为它,出现了一个新的上架建议区,“自我实现”。之后人们就发现,在某个高档图书馆里的一个上架建议区中,只有这一本书!

这本书要阐述的是时间不可被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日积月累来完成的。书中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与时间交朋友,否则时间就是自己的敌人。这本书不是什么成功学书籍,因此要说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长也只有一条路——积累。这本书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书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人都必须要面对现实,理性的接受现实运用心智作出理性的决定,进而与时间做朋友。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大而空的道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对你起不到帮助作用。作者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常识。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但不一定跑的最快的人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人们常说“要与时间赛跑”,我们总是觉得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时间越是紧迫,就越显得珍贵。我们在困惑中感受时间飞逝,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时间是自己的,任何人都左右不了时间,而我们要做的就受理好自己,然后和时间做朋友。只有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慢慢长大,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开启我们的心智。用我们的心灵去感知、头脑去思考、眼睛去观察、我们才能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当你在不断地成长中实践、学习、思考,继而交流、应用在每一件事情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渐渐地就会发现,积累正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的增多,天长日久的积累才是你人生之旅的重要财富。

所以,当你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请端正你的态度,别再跟时间较劲,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将来,时间可能是敌人,可能是朋友——究竟是敌是友,就看你的了。

推荐第9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原创: ydsgFM

第一次听说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是在2017年9月份,开通了他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课程,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乍一看这个名字会觉得它讲的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书。说句实话,我对这类时间管理的书不是很感兴趣,第一再好的方法少了做的这一环都是苍白无力的,第二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都是无效的、老生常谈。今年真正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与时间有关,却不是单单只讲时间管理,如果用一句贴切的话来说:它讲的是思维模式,升级的是我们的大脑操作系统。

通读完整本书,我开始思考我整个读书过程的变化。26岁之前读书,真的只是读书,会选择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情感类、心灵成长类的书籍去读,首先这些书没有经过筛选和甄别,也许存在很多误导性的观念;其次读完就是读完了,没有去辩证性思考这本书带给自己什么样的体验和思考,哪些观念是真正值得推敲的,哪些观念是误导性的,更别说读完之后再总结性的回头反思。这样的读书方法收效甚微,很容易误导自己的思维。现在再读书会很慎重,那些没有经过甄别和筛选的书不急于去读 ,真的对哪类书籍感兴趣会仔细研究之后,再选择好书去仔细研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也讲到了这样的观念,同时也根据作者自己的实际感悟提炼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原则思维方式,我们常常被一些看似玄玄乎乎的事物所迷惑、吸引、盲从,但真正朴素的道理才能去执行坚守,坚守到质变,就是巨大的改变。那些看似高深的观念并不一定正确,就算正确也不一定易于执行,无法执行的道理,就像漂亮的海市蜃楼,除了观赏没有实用价值。

整本书里有大量的这种朴素的观念,大部分是经过作者亲身验证的,读完一遍在某种程度上会打通我们的一些思维,再配合上长期的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人认为读完此书对人的心态也是有所助益的,随着年龄渐长,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是不一样的,没有通适的法则,无需过度依赖外界的评价和别人进行比较,若真要比较那就和自己比较,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所进步,在思维上在生活能力上在感情处理上在工作处理上等,也同样需要明白努力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那又怎么样呢?人走一遭,去体验去经历去做去修行,便是圆满,对“知足常乐”这句话我是有保留意见的,整体方向上我们应该有个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但在对待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应该投入100%的热情认真,特别是那些对你非常有意义重要的事情。不要把知足常乐作为糊弄自己,糊弄人生的借口。

整本书通俗易懂,观念朴素不华丽,但是在动不动就要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华丽化的当代,很值得一读,读完再细细对照自己,会发现很多自己可以改进做的更好的地方,相信这本书我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推荐第10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一)

作者:王宇弘

作者李笑来,原新东方老师,现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合伙人。东北人,就读普通高校,本科学财会,毕业干销售,惯于洞察他人心理,成为新东方教写作的名师时,授业解惑,乐此不疲。他写书,且畅销。著有畅销书《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TOEFL高分作文》——常年位于同类图书销售排行榜首。授课风格以朴实、有效见长,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观察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也在探寻自己的心智成长,写作之路由此延伸。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得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经典语录: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事物的依附。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

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还是那句话,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你总是要失败许多次才会有结果,并且全天下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失败,怕什么?关键在于在每次挫折之后能否汲取教训。只要能汲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了。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于是,你不仅从容,而且快乐。你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

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里,任何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听某些人的话,或者,反过来,依赖某些人听他的话。

感受:

大部分人,不思考时间这个问题,而是得过且过,按部就班。每种答案都有合理的原因。关于人生的问题,本来就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消极无所追求虚无主义,还有及时享乐派。我呢?我是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感恩。当把我投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我的警惕感会迅速提升,有动力去做很多事情以求自保,但是一旦走到了某个点后,就是维持现状了。平淡的人生,偶尔出现点惊喜,是不是就是我所追求的呢?赚很多钱,享受生活,那又怎么样?很快你就会老去,现在拥有的一切都不是你的。既然现在就能够随心而动,率性而为,享受人生,为何违背心的本意,约束自己?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纠结于时间到底用到什么地方?即使我节省下来,我用以做什么呢?为何要学那些似乎用不上的技能呢?把每天的时间分配精确记录在本子上,连偶尔的发呆做白日梦都觉得不应该,是时间的朋友还是被时间驱赶的奴隶?似乎,管理时间都是那些所谓的忙得不可开交的成功人士应该做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数人来说,虽然偶尔会分身乏术,可是有很多时候,别说管理时间了,在有孩子之前,不得不想办法打发时间,消磨时间——在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的方式可多了,呼朋唤友,k歌,看肥皂剧……这些人里,一定在某些时侯也会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可是当下,他们只想让时间赶快走掉。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缺乏对时间管理的动力,也许正是因为潜意识里,没有想清楚——管理时间所用何事?

只浅读了一遍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让我知道:那些远比我们成功,需要处理的事情多而棘手,同时还生活与工作平衡得完美,他不步履匆匆,有时还可闲庭漫步,天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时间长度或许是一样的,但是质量大不相同。在享受轻松安逸的时候,预知到这可能是未来生活的成本。它也让我领悟到,我们也可以让自己在轻松安逸的\"打发时间\"中没有罪恶感——只要这是规划好的\"享受\",而不是无节制的随意的,当时很痛快,事后很后悔的。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不论是虚无主义或者及时享乐主义,我们都是要好好地活着,这才对得起这只有一次的人生。什么是好好活着?财富,名誉,地位,这些是无法跟随我们的,也是无法强求的,但是心灵的丰富却是会伴随我们终老的。工作,不是为了老板,不是为了公司,而是为了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机会得以实现,为了有自己的经济地位,为了自己而工作。如果我们能够把养儿育女,孝敬父母作为自身的需要而不是责任的话,我们能够拥有更多的满足感。

让我们感知自己的需要,感知自己的梦想,感知自己的能量,充分利用你所拥有的:容貌,智力,才情,时间,去做充实心灵,探索人生,丰富人生的事情。将原本一样长度的人生,活得更加有内容,有层次,有深度,有影响力,减少\"能为而无为\"的遗憾。

(来源:工信部电子一所)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二)

文:江辞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管理自己的时间,只有当自己的心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渐渐领悟一些关于时间的奥秘。李笑来老师这本书正是通过引导心智的成长来进一步管理时间。

假如问我这本书,读后最大的感想是什么。我头一个冒出来的不是如何管理时间而是想起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他们有着不用常人的坚持与耐性,他们不问自己将会干什么?他们也没有过多寻求捷径,他们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迈向目标。他们或许包括众人熟知的俞敏洪、李阳等人。俞敏洪曾告诉过媒体,他那时也并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干什么,只是一门心思苦读,后来考上托福,因为没有钱留学。又继续呆在国内,而这时他却萌发了一个好点子,帮助那些想考托福的人培训,而后,他通过非同常人的刻苦努力创造了现在的新东方。我们都曾熟知俞敏洪学习英语的故事,可我们却不敢相信自己也能刻苦像他一样,所以永远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任何人的成功都绝不是偶然,有人不仅有自己的用心,还有常人无法忍受的繁琐。台湾著名人物李敖,他几乎对某一个话题都能有出自己的独到理解。在一次读者会上,他向读者们分享了他的读书方法。他的读书不但是读,更是把书支离碎片,看到好的东西有用的信息就剪下来放在夹子里,他有几千个夹子,每个夹子都是不同的分类,例如\"宗教\",他会再细分到几十个夹子,为了更好寻找到夹子里的内容,每一个他都用英文编了号。他说自己读书通常会买两本书,因为正反两面可能都得剪下来。他说自己每当碰到一方面的题材后,找找相关的夹子,自己灵感就会涌现。这的确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读书方法,可是假如没有这样的日积月累,李敖先生有怎能妙语连连?

应当认真对待现在的所学,或许现在看起来是那么无用,可未来谁也说不准。李笑来老师在书里一直说明自己现在是多么感谢自己小学学过的计算机编程,大学曾学过的统计学,而刚参加工作的销售这份职业。正是有着这些的无形之间的帮助,他能到现在这么顺利。或许得感慨,现在所抱怨的,所折腾的,在未来总会帮你一把,我们谁都不能预知未来到底是怎么样,好好做好当下,学会积累知识与技能。

积累,积累,年轻人想象的辉煌都是一点一点琐碎凑成的,自己不曾认真努力,那么又怎会有大的进步呢?

书作者:李笑来,原新东方老师,现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合伙人。 他,经历丰富,与众小有不同。东北人,就读普通高校,本科学财会,毕业干销售,惯于洞察他人心理,一不留神,成了新东方教写作的名师,授业解惑,乐此不疲。

读后感作者:江辞,11读书会一员。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三)

运用心智 管理自我

本书的名字虽然叫《把时间当作朋友》,但并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时间的书,作者李笑来老师曾经任职于新东方,逻辑清晰,不少人拿他编写的红宝书,轻松迎战TOEFL.他的风格在本书得到了充分展示:它更多的是说明如何通过管理自我,从容与时间成为朋友。这位亲切也很絮叨的老师,用满满的善意、诚心诚意传授自己的经验,他想把所有对工作和生活有益的心得都教给我们,让我们转变思维方式,更好的成长。

《把时间当作朋友》指出:

1、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一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

2、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

3、要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4、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控制你的大脑;

5、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6、万事皆需提前准备;养成记录的习惯,做好规划;

看到上面的字眼,也许你想说自己是成年人了,心智成熟,已不需要进一步规划;

也许你会说自己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不需要太多外在的物质;

也许你只是懒得思考、懒得动脑,认为没必要想那么多。这些都对,不过我们是否偶尔也会有同样的疑惑:我们同样朝八晚

五、上班下班、出门回家,每天过着规律和平稳的日子。但是我们之间的差距好像在变大?即使进入了同一行业甚至是同一单位的好朋友,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脚步也开始不一致了,从并肩前行变成逐渐落后于对方了。

当朋友侃侃而谈今年的收获和成果,我们除了发呆、鼓掌、赞叹,却无法插话;当同学倾诉自己工作中的辛苦和汗水,我们却无法产生共鸣。于是我们感慨,是不是他们运气好,进入了更好的行业和单位,赶上了好机会,所以他们天生的起点就比我们高呢?这本书的答案告诉我们,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可以被堆砌为伟大的人生。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戏剧性,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成功喜欢与勤奋、目标和智慧做朋友。

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个最常见的场景,\"我和起床作斗争,差点没牺牲\".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会在每天早上闹钟响的时候按掉它,然后继续闭眼,几次以后才起床,就像头脑里面有两个声音,一个耐心的劝自己起床去运动、去整理并且早点出门,另一个则说好困,多躺会儿,反正还早呢。这两种不同的想法化身成为两个小天使激烈的斗争着。这个过程中,时间过去了,当劝我们赖床的小天使占上风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最后一分钟匆匆赶出家门,睡眼惺忪的踏上上班的路,然后庆幸今天没有迟到。这两个小天使的斗争还在继续,于是我们的作业/报告/总结被拖到最后的时刻,在开学/交差/考试前一夜通宵奋笔疾书,赶在deadline前最后一分钟完成;我们找各种理由躲避运动,却随时可以抽出时间享用美食;我们很难阅读完一本书,却可以花费几个小时浏览网页;这些经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地重复,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日久天长,懒惰占据了上风,拖沓就成了我们的一种本能。

直到有一天,我们尝试听取另一个小天使的意见,用心智控制自己努力改变着一切,生活就开始不同了。我们会发现,一本书很快就能阅读完了;抽出时间做运动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做好计划按部就班,我们其实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原来早起也不是那么的困难……

两个在脑海里打架的小天使,代表着我们的两种想法和习惯,我们的倾向会让习惯变得无比强大。书里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5年,然后这个习惯就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即使想丢,也难以丢掉的一部分,习惯造就了我们的生活。不管好坏习惯,一旦养成,我们就会服从于它。习惯支配着我们,按它的要求行事,直到我们的心智意识到,才能改变它。优秀的人只是比我们更早发现了这一点:可以被管理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运用我们的心智,我们可以改变习惯,改变我们的生活。

《把时间当作朋友》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功在本质上都没有什么不同。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努力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再更多一点的时间,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里得到回报。

人生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去做正确的事情,暂时忽略无法改变的问题,努力进行下去。运用自己的心智,精心打造自己,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

愿你我共勉。

第11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一)

有些后悔现在才看到这本书,也非常欣慰自己能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看到这本书。如果是在哪怕一年前读到这本书,我都不会有收获的感觉,而能有收获说明能领会,能领会的本领本身就说明了成长。

我自认为不是完全的”体弱者“,所以对那些追求速效的成功学和十全大补的”鸡汤文“不是很感冒,但是心里知道,方子到位,”鸡汤“一定是能对症下药的。笑来老师的书就是对症下药,治的就是我这种”心智无力“的体虚病。

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最大问题就是面对自我期待与现实水平之间差距时,如何化解内心矛盾,不被所扰而能继续进步的问题。为了了解自己看过一些书,常常有意识的做些功课,在平常生活里把自己拉出来拉练拉练,可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充满了挫败感,也是书中所说的,”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如果说我知道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那么我在心智上的训练失效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同时也拿不出像样的道理说服自己。

书中点开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都是即懒惰又勤奋的。想想自己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却又懒于付出心血,常常疲于找寻各种办法,却最终都败在自己的懒惰上。太多时候我们花了许多精力,却到了临门一脚时不愿意伸出脚,回想起来确实也就服气,也为自己的愚蠢感到可笑。

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就是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们不是不能科学的制定计划和清单,而是不能科学的执行和完成任务,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过于勤奋,却在执行中过于懒惰。大部分长久的失败很少能反思到,这个过程中我们让自己的心智迷失,让自己的劣根发作,所以书中给我了一个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书中将我们经常屈服于我们的懒惰和毛病归结于我们丧失心智,并且任意它的丧失。而要想转变,首要的是学会开启心智,并掌握持续开启他的技巧。

在阐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书中内容首先阐述了我们天生的毛病有哪些,也就是哪些毛病会阻碍我们开启心智。第一个毛病是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每个人最了解的是自己,越是或多或少我们都天生的会感觉自己比较优秀,并且会很容易因为自己的体验和感觉产生自以为是和自欺欺人,这使得我们常常陷入一种错觉中,要么自己觉得对的实际是错的,要么自己觉得错的实际是对的。所以要想开启心智,首先要明白很多自己身上的经验和认知有可能背离现实。

第二个毛病就是走神。我们常常会被外界因素和刺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顺着刺激趋势继续放大的。比如外界的负能量接收后我们自己的情绪会变得更糟,这就好比巴普洛夫的经典刺激试验,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往往都会听到铃声就会掉口水。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天性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意识控制自己的大脑,在外界刺激时,有意识的分析,有意识的掌握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让大脑控制自己,而是要控制大脑。

同时书中还提到,”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和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同时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会很容易遗忘痛苦,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对于一个善于反思,不重蹈覆辙的人来说倒是一个很糟糕的毛病。所以要学会利用心智让自己保持痛觉,善于利用痛觉来激发自己的动机。

还有就是及时行乐的天性。每个人天性都希望是及时行乐的,也就是说我们都希望付出就马上有回报,于是我们容易短视,容易放弃,容易失去耐心。而书中告诉我们推迟满足感是我们开启心智的要领,你能推迟满足感,也就证明你正在用心智让自己成熟。

最后,书中一句很重要的话来提醒每个实践心智开启之路的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额天性时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在阐述完人天性的缺陷以后,作者着重阐述了我们如何提高心智——与时间做朋友。

其实本质上,书中的许多操作性的建议与许多讨论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的书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所站的角度,包括作者希望每个人以理服己的角度都与其他书籍有些不同。作者认为时间是不能管理的,而要做到花时间花到刀刃上,要做的是与时间合拍,本质上就是掌握自己,用心智控制自己,让自己保持一种自律的生活。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做的就是用心智对抗懒惰、认知偏差、先天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看来,书中在具体的建议上有几点着重强调,一是计划很重要,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是不要让完美主义阻碍了实践

除开提高心智,书中内容还在开拓心智。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二)

上上周,偶然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里面分享了一本书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一看书名,以为又是什么心灵鸡汤类的成功学分享。

直到听完一个书友分享这本书,才知道这是一本“另类的”工具书,是“韭菜理论”李笑来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具有实践作用的书,不仅不鸡汤,甚至有点“丧”。

看完以后你会被现实打击,更会认清现实。然后,如果你有强烈的意愿改变,可以脚踏实地去做,去实践那些方法,而不是沉浸在鸡汤成功学的虚幻里觉得自己能够成为超人,成为那只风口上飞起来的猪。

我们经常面临的一个困境是:没时间了!“没时间了”,是“时间恐慌症”患者脑子里唯一反复闪现的一句话。因为所有的任务都有一个最后期限。而且,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性和永远向前,这个最后期限会给人造成巨大的压力。

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慌,使“患者”身上综合了一切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有懦弱,既满怀希望又分分秒秒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自卑。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三)

看这本书算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简直是说出了我的某些不敢承认的行为模式——怎么说的这般绝对,不赞同甚至有些讨厌——其实说的很多还是很有道理的,需要平和的甄别、接受。其实这本书看到中间是有些反感的,可能是由于有些不愿意碰的甚至有些透着腐烂气息的晦暗创口揭露的太直白甚至有些刺伤,平静下来再看一下,再回看自己沉下来细想想,很多事情不过是自己可笑的“自尊”或者说自负不愿意去正视罢了。

其实非常喜欢书里的一句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大多数时候我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即使事独。可是总会在自我质疑的时刻听到“同道”的声音,所以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些心安。

在看到第二章——现实的时候,算是吸收到两个事情:

1、虽然理智上知道速成是不现实的,但是潜意识里速成这个想法其实在很多时候一直支配着我的心理和行为,而接受现实对我来说确实是难以接受的一件事情,不论是从心智还是行为模式上,这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一件事情,可能需要好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接受这件事情或者验证这个事情。但是“给自己多一些耐心,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这件事情我想我可以慢慢尝试一点一点做到。

2、换个思维,用交换的思维去前进可能在现阶段会更适合我。或许是思维定式,或许是拖延症的借口,我洗好收集资料越大越全越好,但是搜集过的资料如果不是第一次就已经阅读完毕以后就很难有读完学完的那一天,而对于一直没有搜集到的资料哪怕是没有那么重要的资料会一直耿耿于怀,可能一路上早忘了初衷。其实很早之前就注意到这个事情,但是不敢深想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或者决心改变这个事情。书中确实给了一个好的方法,我也准备慢慢尝试,用行为去改变自己这个有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拜托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第三章——管理对我来说应该是对我实际行动最有帮助的一章,对于时间的估算、记录和管理确实是我一直在关注的事情,也尝试过书中记录时间的方法,现在也在进行,但是总是会断断续续的,对于时间的记录总会被各种事情打断,是否是大脑在刻意回避这个事情慢慢深究,但是这个记录会持续下去,至少我也想客官的知道生活中的自己到底在干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客观的直视自己会很疼,但是对我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关于时间的感知这方面,在这里给自己立一个约定,从今天开始起,三个月之后再整理记录一篇自己的时间记录感知心得。

后几章都过的很快,与其说学到很多道理不如说认同很多道理,但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我最欣赏的地方在于能够去身体力行的实践这些道理。而我还需要自身行为的很多改变才能体会到开启新视界的妙处。所以还需要更多的体验和积累,后几章的道理对我来说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还有值得提的一点是,作者提到的26岁的顿悟我看到了其实很有同感,我也曾有这样的经历,或许顿悟的内容不同,但是顿悟那一瞬的豁然开朗我很明白也很怀念。初中那会儿特别厌学,成绩也算是印证了我的厌学,差的我都不敢再回首,那时我最好的朋友告诉我:学习时间快乐的事情。你好好的想一想这句话,想明白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最初听到这句话我是很难理解的,甚至觉的很荒谬,可是我记在心里。已经不记得当初思考这句话的心路历程,可是我永远记得初二升初三的那个暑假某一天再回想这句话当时那种拨云见日的感觉,那种似狂喜又很平静的感觉一直到现在都铭记在心。后来的成绩也确实像坐在火箭上上升一样,我没法分清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改变,但是非常希望能够再体验一次这样顿悟的感觉,至少对我来说会是一次真的心智转变。潜心积累,静静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四)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报了三门理财课,我学习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傻傻地冲到股票市场里被割韭菜。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后来,因为我自己的收获不小,然后就劝表姐学习理财。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没钱不需要理财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么拼。我发自内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够通过学习稍稍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被收在柜子里没有打开过。上周才翻出来读,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绝学习的理由。

主要有三点: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五)

最近,读了一本中国作家李笑来的著作,书名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见闻和从业经验,阐述了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之旅。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的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件事情上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有可能浪费了它。

而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但,有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说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而后便能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首先,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并规划时间的书,因此,在上架的时候也着实让书店的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管理员费了脑筋,而且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书。它里面没有气势磅礴的言语,更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他有的只是实事求是的解说,以及一个个事例体现出的深刻而又显而易见的人生哲理。从而真正达到和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控制或管理时间。这也就说明了这本书为什么会让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的管理员头疼的原因:它不能被分类为时间管理书籍。于是乎,因为它,出现了一个新的上架建议区,“自我实现”。之后人们就发现,在某个高档图书馆里的一个上架建议区中,只有这一本书!

这本书要阐述的是时间不可被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日积月累来完成的。书中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与时间交朋友,否则时间就是自己的敌人。这本书不是什么成功学书籍,因此要说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长也只有一条路——积累。这本书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书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人都必须要面对现实,理性的接受现实运用心智作出理性的决定,进而与时间做朋友。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大而空的道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对你起不到帮助作用。作者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常识。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但不一定跑的最快的人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人们常说“要与时间赛跑”,我们总是觉得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时间越是紧迫,就越显得珍贵。我们在困惑中感受时间飞逝,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时间是自己的,任何人都左右不了时间,而我们要做的就受理好自己,然后和时间做朋友。只有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慢慢长大,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开启我们的心智。用我们的心灵去感知、头脑去思考、眼睛去观察、我们才能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当你在不断地成长中实践、学习、思考,继而交流、应用在每一件事情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渐渐地就会发现,积累正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的增多,天长日久的积累才是你人生之旅的重要财富。

所以,当你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请端正你的态度,别再跟时间较劲,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将来,时间可能是敌人,可能是朋友——究竟是敌是友,就看你的了。

第12篇: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是一本写得很成功的书,因为作者是个发表过很多演讲的老师,知道如何和风细语地阐述观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1

不管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是行将就木的老者,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不论你急或是不急,它就在那里,不快不慢。要想合理地利用时间,不虚度光阴,必须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

书中强调了一个概念——心智。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而时间管理就是一个“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的过程。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而时间也不听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一厢情愿而已。其实,真正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心智是灵魂,是思想,时间管理只是方法,虽然有时我们定了很多计划,但执行力不强。所以,把工作、生活、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做自己的朋友,与自己的内心无话不谈,时间不是由长度这一维度描述的,还有深度、广度、高度。事实上,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的力量更重要的事情了,一旦我们的心智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会因为错误的理解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而浪费的时间往往不仅无法估量,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和浪费甚至可能根本无从知晓。总之,心智力量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境遇,做出不同的选择,得到不同的结论,最后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其次,书中多次提到这样一个词——耐心,学习和工作都是乏味的,艰苦的,路程总是漫长的,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耐心就是敢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耐心,是成功的核心素质,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相信自己离目标会更近一步。

就我个人而言,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更有效率,因为总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有时候兴致勃勃地制定了一堆计划,执行了不到一两个星期又扔下来了。这些现象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清楚地展现。“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在文中多次出现,大概最能安慰人了,当我们惊诧地发现自己很多奇怪的可羞的心理习惯和弱点在书中被清楚地表明,不免有豁然开朗之感,书中关于懒惰的分析多少都说中你我的软肋,我们要克服这些困难,还需付出心智的成长和努力。

过去已经过去,无法更改,未来却可以更改——通过改变我们今天的起始条件,当我们真正运用心智的力量认真而又正确的反思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尴尬时,最终,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大多数肯定是我们过去曾经做错过什么,或有意,或无意。那么,为了将来的正确,我们今天就要做到尽量不出错。今天任何一个小错误,都有可能在将来被无穷地放大。这样的认知,几乎会改变我们的一切。生活就是选择,而所谓的选择,只不过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观念对之衡量后的结果,一个人所拥有的观念,说穿了就是心智力量的最终体现,开启自己的心智,就等于重生。如若重生,就可以恰当运用心智与时间作朋友,与它一起用耐心打造新的人生。没有人能够阻挡你开启自己的心智,最神奇的是,一个人的心智开启,竟然只需要一个挣扎的念头而已,但仅这一个念头却又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但还是挣扎一下吧,因为无论如何,我们早晚要为自己的过去买单,逃不掉的。

读过《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后,真的是受益匪浅,很多困惑了很久的东西,突然之间感觉开朗了!

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2

这本书主要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强调时间管理的焦点,从来不是时间,而是自我管理。书中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现实问题开始娓娓道来,如何学习,思考,交流,自我管理,积累,最终如何应用,去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当你做到了心智成熟,在漫长的人生马拉松中,永不放弃,坚持到底,自我积累,取得成长和进步的时候,你不在是在追赶时间,时间自然而然的成为你的朋友。

读书过程中,我常常感慨,为什么会喜欢这?略加思考下就明白了,因为书中所阐述的很多现实问题及困境,正是我等普通人日常中所面临的问题,可能自己都没有发现问题,或者发现了无从表达,从未思考,直到作者深入浅出的阐述分析,然后才豁然明朗,原来真的是这样啊。书中讨论了怎样做到心智成熟,如何完成自我积累,问题产生的原因,学习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已久的吗。喜欢作者深入的思考,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看待问题通透彻底。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就是第三章——管理。当我们面对一项任务或者多项任务的时候,首先正确的估算任务的时间,然后做出合理的计划。而这时间要正确的的估算,计划要在能实现的基础上方可顺利完成。如何估算任务需要完成的时间?根据候世达法则: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当我们计划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任务的熟悉程度或者陌生程度。熟悉的任务我们很容易估算完成的时间,但是面对陌生的任务时,在学习和探索未知的时候,总是不免有层出不穷的问题蹦出来,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固然更多。如过在计划的时候,没有认识到这个现实,计划难免成空。从短期计划目标开始,比如一天,一周,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就可以做月计划,季度,年计划。最后再次强调的是,所有计划的前提,是在目标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当我们做好了计划,什么时候开始任务呢?毋庸置疑的是,从现在开始。很多人明明很焦虑,可是却一直拖延,不是拖延着去做事,而是拖延着去开始做事。但是最终期限不是在那里一直等着里,时间只顾自顾自的流逝,到最后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朝你狂奔而来。因为你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就会感叹时间流逝的太快。有时候,甚至还没开始,就已经晚了。所以及早行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多好就做多好。

开始行动后,我们要直面困难,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面临一项任务的时候,任务可分为困难的部分和简单的部分。快速有效的完成简单的部分,然后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困难的部分,勇于直面困难,不要掩耳盗铃。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很用功,却没有成效的原因。在简单的任务中反复消磨时光,没有勇气面对困难。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考虑三个方面,内容,原因,方法。内容和原因都显而易见,最重要的是方法。拆解每一项任务,落实每个步骤,分配具体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最终完成任务。

在管理完成的任务的过程中,思考任务的串行与并行关系。所谓的串行与并行,即是我们物理课程中,的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有些任务只能串行,比如先烧水,才能泡茶,先洗手在吃饭。而有的任务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一心二用,必须在执行一些机械性的任务的同时,我们可以进行另外一项或者多项任务,给自己的大脑打造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比如你可以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等车的时候看书,在做家务的时候听音乐,在烧水准备泡茶的时候,洗杯子,洗茶壶准备茶叶等等。

当你做任何事情之前,可以尝试把即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大脑里预演一遍或者很多遍。这个世界上,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不断的积累,勤能补拙来弥补,高效的完成任务,在一项领域中取得成就。需要执行的任务越重要,这种预演就越关键。只有经过大量的预演或者练习,我们才能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万事可提前准备,万事皆要提前准备。很多优秀的演讲家,难道他们一开始就能在讲台上舌灿莲花,取得成功吗,无疑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无数次的演练的。

书中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以上也只是书中的一个小篇章而已。好的书本值得反复去读,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

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3

最近,读了一本中国作家李笑来的著作,书名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见闻和从业经验,阐述了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之旅。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的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件事情上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有可能浪费了它。

而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但,有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说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而后便能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首先,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并规划时间的书,因此,在上架的时候也着实让书店的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管理员费了脑筋,而且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书。它里面没有气势磅礴的言语,更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他有的只是实事求是的解说,以及一个个事例体现出的深刻而又显而易见的人生哲理。从而真正达到和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控制或管理时间。这也就说明了这本书为什么会让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的管理员头疼的原因:它不能被分类为时间管理书籍。于是乎,因为它,出现了一个新的上架建议区,“自我实现”。之后人们就发现,在某个高档图书馆里的一个上架建议区中,只有这一本书!

这本书要阐述的是时间不可被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日积月累来完成的。书中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与时间交朋友,否则时间就是自己的敌人。这本书不是什么成功学书籍,因此要说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长也只有一条路——积累。这本书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书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人都必须要面对现实,理性的接受现实运用心智作出理性的决定,进而与时间做朋友。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大而空的道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对你起不到帮助作用。作者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常识。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但不一定跑的最快的人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人们常说“要与时间赛跑”,我们总是觉得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时间越是紧迫,就越显得珍贵。我们在困惑中感受时间飞逝,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时间是自己的,任何人都左右不了时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然后和时间做朋友。只有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慢慢长大,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开启我们的心智。用我们的心灵去感知、头脑去思考、眼睛去观察、我们才能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当你在不断地成长中实践、学习、思考,继而交流、应用在每一件事情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渐渐地就会发现,积累正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的增多,天长日久的积累才是你人生之旅的重要财富。

所以,当你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请端正你的态度,别再跟时间较劲,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将来,时间可能是敌人,可能是朋友——究竟是敌是友,就看你的了。

第13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

庆阳中支 韩彦林

刚开始听到这本书的名字,还以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我们学习一些时间管理的好方法,以更好的利用好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但读了书的内容后,发现本书主张时间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积累。更进一步地说,本书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教会我们如何真正了解自己,如何精确地感知时间,如何通过管理自己最终与时间作为朋友。

一、开启心智。本书第一章写的是\"心智的力量\",初看时心中有点疑虑,心智怎么与管理时间拉上关系,好像有点牵强。带着疑虑看下去,才逐渐明白,心智更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思考,最终决定着每个个体的价值取向,自然顺理成章地影响着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如何管理好我们的时间。相对于认识心智的力量而言,开启并有效控制自身的心智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思维、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使得自己变得更为理性,更加成熟,只有拥有成熟心智的个体,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才能理性决策即将发生的行为。

二、掌握技巧。在平常提到时间管理,多数人很容易区分重要也紧急和不紧急也不重要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处理原则和时间安排原则,但对于紧急不重要和重要不紧急却往往满头雾水、一筹莫展。读过《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后,尽管书中没有直接谈及这个问题,但我们应该明白如何分配时间去完成。这是一个二八原则的典型例子,我们应该将80%的精力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20%的精力花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上。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好地诠释了多记多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用于记忆数据、事情等等,从而可以从容地节省大量的查阅时间,进而利用了节省的时间。

三、付诸行动。老话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不论我们的计划做的多完美无缺,如果没有动作、没有具体的行动,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行动起来是管理好时间的重要保证,只有那些将计划付诸行动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才有科学合理管理好时间的机会。很多人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热衷于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是却止步于开始行动,到头来没有什么成果。

因此,对我个人而言,无论如何,我都将控制自己的思维、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使玩游戏时间少又少,看书、学习的时间多一点,()不在等待的道路上左顾右盼、犹豫不决,浪费时间。在今后的的工作中,还要学会改变思路和想法,使自己变得更为理性,更加成熟,只有拥有成熟心智的个体,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才能理性决策即将发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付诸于行动并加上百分百的耐心和坚持,让自己不断提升,以更好的服务基层,实现梦想,做一名勇担当、善学习、讲奉献的新时代基层央行好青年。

第14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800字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800字

原创: 小郭律师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报了三门理财课,我学习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傻傻地冲到股票市场里被割韭菜。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后来,因为我自己的收获不小,然后就劝表姐学习理财。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没钱不需要理财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么拼。我发自内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够通过学习稍稍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被收在柜子里没有打开过。上周才翻出来读,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绝学习的理由。

主要有三点: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第15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1000字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1000字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1000字1

阅读了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然而留心成功者说的话,几乎所有的成功者,在讲述自己成功经历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成功所付出的代价,夸大曾经面临、战胜的困境,夸大自己最终成功的难度。这不是他们故意的`,因为他们也是人,跟所有的普通人一样都有不同程度的虚荣心需要获得满足。他们现在的成功是确定的,那么,这成功的荣耀就取决于其难度有多高,即,起点条件越差,现在的成功将显得难度越高。只有难度越高,才能获得越多的掌声,被认可的程度才越强烈,才会被人们更加五体投地地佩服。成功者很多,但是,你身边真正的成功者却很少;成功背后的东西很难看清楚,所谓成功的真实性也很难判断,而成功者们又会有意无意地美化和包装他们的经验,而这一切,都在干扰你的判断。

书中抨击泛滥的成功学,这是现在社会上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名目众多的名人传记,成功多少法则等畅销书总能聚焦众人目光。很多人信奉成功学中金科玉律,把自己的灵魂交给所谓成功人士,希望追随他们的脚步达到他人想要的,像成功人士那样的地位,财富。而人的记忆或感觉,往往不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而是经过过滤,扭曲,重组等描述的。所以成功人士讲述的大道理是“无语病”,“放之海内外皆适用”。

这本书的名字我觉得如果叫“开启心智之旅”似乎更好,心智好的人才能把时间当作朋友。平时上班工作非常繁忙,总觉得在单位事情杂事多得做不完,一会一个检查、一会一个评估、一会电教要修理。看了本书后才发现,原来问题不在时间上,而是在自己。如同书中说的:“管理”的焦点根本就不应该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

“心智指的是一个人各项思维能力的综合。在社会中,一个人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原来自己这么些年来一直缺乏的是真正的思考能力。如果心智不高,就算非常努力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提高会非常慢,或者到一定时候后会出现平台期。所以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就是要不断提升心智。“事实上,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更重要的事情了。”我相信这个社会上80%的人是不明白心智这个词的,他们一辈子也不会认识到。而真正成功的人,一定会拥有很强的心智。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1000字2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报了三门理财课,我学习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傻傻地冲到股票市场里被割韭菜。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后来,因为我自己的收获不小,然后就劝表姐学习理财。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没钱不需要理财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么拼。我发自内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够通过学习稍稍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被收在柜子里没有打开过。上周才翻出来读,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绝学习的理由。

主要有三点: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读后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第16篇:读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

读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

很接地气的一本书,有很多问题都是自己之前思考而没有得到答案的疑惑,很多作者的真知灼见让自己产生感动和共鸣。

放下书,陷入思考。从书中,自己获得什么,又有哪些作者的想法能够跟随自己以后的生活。印象最深刻的就深刻就是如何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如何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这在之前都不是一个问题的问题最近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一直都在想问题,一直都是自主的自发的在思考问题,怎么就能不独立了?可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让自己觉得自己离真正的独立还有十万八千里,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居然没有发现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非独立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过得不是自己的日子,而是他人的日子,自己无时无刻不被他人所影响而不自知,这是何等的可悲!别人说日子应该这么过,这件事情应该这么去解决,我们就这么去过,这么去解决。书中的一家之言,听完了之后,没有经过思考就觉得不错,自己应该也这么思考,我们是自己主动放弃了思考的权利,让自己的的思想和生活变成了一个空壳。很多的事情,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去接受,在去准备接受之前,必须经过自己合理的思考,而这种思考自己如何去做,现在还不是特别的明白,但是至少我知道我有了这份挣扎,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而以后的锻炼则需要自己不断的去发现,去反馈和去学习。

接受自己在学习和工作必须接受的挣扎,要想做的好,做的和他人不一样,就必须付出比及他人多的毅力和时间。在最近的学习的过程,自己经常花大部分的时间在自己不理解的难点问题上,而这些问题除了花去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外,也让自己慢慢地失去信心,让自己觉得自己不适合继续在学术问题上发展下去,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优势和能力去解决他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自己也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自己一直在寻找自己优势,而不是去锻炼,去创造自己优势的时候,自己只能停留在寻找的阶段。而

这种不断挣扎的感觉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将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一个和他人拉开大段距离的自己,而这些必须建立在自己不断的痛苦的摸索过程中。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切事物的发展不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刻就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很多人和我自己,打着追求完美的幌子,不开始动手自己现在能做的事情,而去准备着做一些现在还不能实现的事情。久而久之,自己没有了耐心,而十全十美的结果也没有能够实现。如果自己一开能够尽快开始走出第一步,然后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不断去改进,不断的升级,让一件一开始不可触及的事情,划分为一件件的小事情,一步步的逼近自己的完美,而当自己要放弃的时候,也不是因为难而放弃。就如同这篇文章的出现一样,自己是没有看完了书之后写感想的习惯的,但是一直不爽的是,每次读完文章之后,就当时有所收获,而书中大部分的精华被自己无情的遗忘了,而且我不觉得我的潜意识会在哪天在帮助我想起这些。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我得知,写下我当时的获得和感想,并在不久的时间内重读此文还有原文,可以让作者的思想慢慢的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但是当我打开笔记,想开始写的时候,我发现我不记得书中大部分内容了,我不想写这篇感想了,因为我觉得我不能写的很深刻,因为我不记得了。结果是,我用理智去战胜我自己,我找到了书中做的标注的重点,从重点的段落中去慢慢回忆自己读到过的内容,而且自己想让此文出现原则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不需要都是原文的内容,只是由作者的只言片语获得感想也可以写出来,就这样,我写了下来,而且发现自己想写的越来越多。我在一步一步逼近自己原来的想法。

“相信我,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归会变得其乐无穷。”作者了这句话,道出了习惯带来人的痛苦和快乐,而自己显然选择花精力去养成好的习惯,

让自己有更好的、更快乐的结果。而这其中挣扎的过程也是考验的一部分,是让以后更加快乐的必要的成分。

“思考需要刺激,而最好的刺激,就是不停地输入信息。”读书是一个很好的输入过程,但是如果自己能够更多的将信息的输入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生活的体验中,和他人的交流中,事情达成过程中去完成,那么自己生活就更像是一个有自己主导的书中的故事,自己的体会也就更加的真实,更加深刻。但是在没有这些输入方法的时候,我只能通过读书这个最好的获取他人精华思想的方式去刺激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自己更加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生活体验,去真实的获得自己的思考,获得自己的智慧。乐于接触不同的人物事,乐于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这也是自己经常犯的错误,不断的在寻找着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到了之后,做着做着,去发现了更好的,手头的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不能完成的任务。而最后,自己发现自己一事无成,然而我还在乐此不疲的在寻找着自己以为的正确的方向。今天看看相机,明天看看看手机,后天换换主题……

“拿着你的任务列表逐一完成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专注的你突然创造能力激增每完成任务列表中的一个小项目,你就会在心情愉悦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展望未来,然后你就有了新鲜主意!”任务列表可以让自己在工作的时候不去想下一步的任务,让更多的脑部操作交给外部的工具去实现,让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更加的流畅和无所拘束。但是这一切也必须建立在自己合理的创建自己的任务列表和自己毫无疑义的去执行,去“做”的前提下。

自己的向往,成为一个自由工作者。现在还只是停留在最原始的想象的阶段。自己问自己,为何想成为一个自由工作者,可能自己的回答不是特别的成熟,但是也能表达一定的心声。一个自由工作者是自由的,时间自由,思想自由,为何要求自由,因为自己(每个人)都厌恶被人指使,特别是当别人不如自己高效的时候,自己需要付出自己宝贵的时间为他人的愚蠢买单,而且他人会对你失去的时间不屑一顾。自由工作者是能力的体现,是高效的体现,你可以做一滴水,去渗透世界的各个层面,在一个地方,有你的位置,不断的带来果实。一个自由工作者,可以发现做人的本质,不活在虚幻和他人的世界里。

“我们都可能经历相同的过程: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败失败再失败,认真反思,卷土重来,直至成功。”一种不断挣扎的过程,经历过痛苦和失败,应该是成功的必修课。

“所有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通过“体验”。”如果你暂时缺少体验,你可以看书。

“很少有人仅凭天生的能力就可以拥有“神奇”的记忆力。别忘了,“遗忘”是我们的自我保护功能。我们必须挣扎着经常整理已经输入大脑的信息,尽量让他们有序地排列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做笔记。如果,我们忘了去做笔记,哪些信息最终会转存为无序的,难以直接调出的“潜意识”。”自己在整理信息的能力上,还是一个刚开始爬的小孩,但是也慢慢的体会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有离不开笔记的地方。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的总结,如果不是通过笔记的形式加以保留,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可能不能记起来自己做过的工作,这样,很多的研究就会不断的重复去做,让自己消耗了时间,却得不到结果。现在自己对于笔记这个东西的态度是,笔记的生成式自己学习工作的结果,这些东西是自己对现在的总结,也是

对以后的交代。而且,自己通过脑外部这个工具,让自己的大脑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是如何理解事物的。笔记成为了一个记录成果的工具,也成为了自己发现自己思维的工具。

没有什么成功学,只有失败学。成功的激励作用就如同鸦片让人很爽一样,当时很爽,但是根本是错误的。以后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而不得成功的要领。更多的成功学一种成功的包装,而不是去解释成功的真谛。

“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 ,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人脉什么的很重要,但是根本是自己,自己有能力去为他人解忧之后,人脉会自动找上门的。

“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完全摆脱了你的大脑的控制,进而成为你的大脑真正的主人。”

“准备不足,所以害怕。”

第17篇:把时间当作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书评

对于《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我用了接近五天的课余时间将它看完。本书作者李笑来老师以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引领读者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管理时间,并获得解放。作者结合自己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这本书通过朴实的语言,将一些简单却少有人看透的道理传递给了我,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些观点让我震惊,包括朱敏和俞敏洪为本书写的序。当我被这些简单道理点醒时,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悠然而生。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我有很多次都觉得心底阵阵发凉,感觉这本书就犹如一个诊断器,对我的心智彻底地检视了一番,将我的隐性心智“疾病”全都暴露无遗,它颠覆了很多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与看法,让我多少有点难为情。说实话,我不得不承认,看完这本书,的确有点相见恨晚。尽管李笑来老师说,为昨天而悔恨是最浪费时间的,也是毫无价值的。但就在悔恨一分钟后,我又感到庆幸,庆幸我在研一看了这本书,而不是在多年后,或者几十年后,至少自己比一部分人抢先一步明白了这些道理,了解了自己真实的心智水平,懂得了如何去发展心智、运用心智来解放自己。

在第一部分“所有人的困境中”,李笑来老师指出“学生的问题来自于各个方面,或神奇或可怕,或有趣或诡异,但都是基于他们对现状的思考或疑惑。最终,我的发现是,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李笑来老师“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源自于所人有共有的弱点:懒惰”。我不得不承认,有很多的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一些很基本、很低级的问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书获得解答,比如“什么是及物动词?”及某个英语单词是什么意思等。但是,也总有那么一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无法获得答案的(即便他们查阅所有的参考资料)。因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一个目前并无答案却又很有价值的问题,而与老师的交流探讨,也许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向。

“时间恐慌症”是所有人面临过的困境,它让我们深感时间压力。“时间不够用了”的感受或恐惧,使得我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只是虚假的“勤奋”,恨不得废寝忘食。而同时,“没有时间了”往往也成为懒惰的借口和失败的理由。发生在我身上的类似经历也很多很多,本科的普通话考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以前在准备普通话考试时,考前总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情而占用时间,等到处理完这些事情后,发生离考试已经不远了,而当前准备又不足,突然觉得通过考试的胜算

不大。此时,我就会懈怠下来,不会继续全力以赴地去准备,最后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参加考试。但是,等到考试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发现考试成绩也不是太差,离达标分也就那么几分。之后,我又犯李笑来老师指出的第二种错误——为昨天而悔恨、责备。我心里会一直想,其实即便是在处理完意外事情的情况下,余下的时间也完全足以应付考试。发生在我同学身上的这种情况也不胜枚举,我们都无一例外的犯了“时间恐慌症”错误,最后自食苦果。

对于兴趣,就如作者所说,一些人对某些事情不感兴趣,只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如果你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做得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那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在些,我想说的是,由于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好每件事情,所以每个人的表现出有限性。又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或者说每个人自身条件、优势的不同,就会导致每个人做同一件事情的效果不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利用自身的长处或优势,去做好不同的事情,最后也就出现了大家兴趣各异的情况。

懒惰是每个人固有的人性弱点之一,而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最好工具就是纸笔。虽然从小就有人告诫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真正明白其深意的人确实不多。我是到高中时候才慢慢体会到“烂笔头”的好处。在高二以前,我都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平时在《读者》、《萌芽》等杂志上看到一些好的事例时,即便认为这些事例用在作文中充当论据,但我当时也只是多看一遍来加深记忆。直到在高一下期的语文考试中,我想用前几天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来进行认证,而自己又死活想不起。在这之后,我就不再那么相信“好记性”,而更相信“烂笔头”的可靠性。为此,我专门准备了一个抄录本,分类记录平时看到的一些好的句子、事例,每周周末再把这些笔记翻阅一遍。到高三时,我的读书笔记已经写满了一个抄录本,每逢语言考试的的作文部分,都有很多现成事例供我选择,这着实让我感受到了做读书笔记的好处。除了做读书笔记之外,我也做过金钱开销记录和任务列表。只不过我只做了一年的金钱开销记录,因为我的确没发现它对我有何意义,而做任务列表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喜欢用小的便签本来制作任务列表,好处是便签本小巧、方便携带,可以随时检查任务列表,查看是否有重要事项被遗忘。我通常根据任务的紧急性来排列任务的先后顺序,再给每项任务拟定一个完成时间,每项任务之间会预留一些时间,这样的任务列表具有一定的时间弹性,能较好地应对意外事情的发生。

对于计划与目标,就如作者所说,“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失败并非只有一种——半途而废,目标的不可行、不现实也是计划失败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会制定计划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履行到底。当我们不幸遭受计划失败时,我们更多地是怀疑实施步骤与手段的合理性,或是自身是否一直在坚持,而很少审视目标的可行性。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制造出一个永动机或者炼制长生不老丹,他无论怎样坚持不懈,理论上都没意义的,因为这样的

目标并不现实。此外,我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即计划也不应该一层不变,计划应随变化而变化。当既定目标可靠,实施计划充分考虑到变化后,那么,接下来走向成功就更多地依赖于行动与毅力了。

在第四章“开拓我们的心智”中,作者提出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有体验、试错、阅读、思考等五个逐级向上的阶段。人类也正是从这五个阶段来获取知识,开拓心智的。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刻,都与其他动手站在几乎同样的起点上,心智要从零开始进化。个体生命的发展过程,就是心智进化的过程。语言和文字成为人类记载心智进化历程的工具。生命有限的个体则可借助语言和文字来了解前人的心智进化历程,避免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体验或试错上。此外,我认为交流也是促进心智发展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和比自己心智水平高的人交流。以前,我本科选修了一门“教师发展概论”课程,那老师提出,教师除了与学生交流外,还必须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流。同时,我们最好只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做朋友,你身边的朋友越优秀,你的进步就越快。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去了解世界,探索人生。至少,这样可以加快我们走向优秀的进程。

在效率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一个人有效率的前提是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就如书中所说“事实上,就好像没有任何机器可以一直用100%的功率运转一样,没有任何人可以100%有效率。”我高中有一室友,她是我们高中班上最刻苦的人。她每天都是早上6点起床,中午基本没午休,晚上宿舍统一熄灯之后,她就跑到厕所去看书,或者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一直看到深夜12点多才睡觉。她平时很少运动,连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都会被她用来看书,甚至每次吃饭,她都是跑向食堂的。但是,她的成绩并没长进,一直处于中偏下水平,高考那年她只考上了专科。后来,在高考填志愿那天,她对我说:“其实我平时也很困,上课也想睡觉,只是自己在硬撑而已。”她这种疯狂式的学习状态,不但没有效率,反而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这认证了书中的另一个观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因为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就好像车和车有区别一样,有的车耗油多,有的车耗油少。我对这点也深有体会。在研究生考试的准备期间,我的好几个研友可以做到一天只睡6个小时,白天还精力充沛。我出于羡慕之情,就尝试了一个月就放弃了,因为每天6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不适合我。我每天至少得睡7小时,少于这个睡眠时间,我第二天上午就会严重犯困,以致做任何事都毫无效率。因此,不能盲目减少睡眠时间。

在“时间不一定就是金钱”这一小节中,作者借用“时间银行”的比喻,告诉我们时间是这世界上唯一对任何人都公平的资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不过很多人爱钱,却不爱惜时间。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每一秒换成一元钱,那他就会非常开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时间转换成金钱,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把时间成同等额度的金钱,所以每个人的时间价值呈现差异。这样,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越是收入低的人越是不爱惜时间,

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吝惜自己的时间”。

在看了《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后,我对之前一篇名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的文章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同等条件下,人的差异并不在于时间本身(因为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而在于每个人对时间的分配与利用不同,从而引发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才华横溢的师兄师姐们,却没有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当我们每天早上对被窝依依不舍而睡懒觉时,师兄师姐们、同学、竞争对手已经独自一人到图书馆学习去了;在我们忙生活的时候,别人却在为事业奋斗;当我们轻松懒散时,别人在辛勤努力;当我们浅尝辄止时,别人却全心全意地追求;当我们心胸狭隘怨天尤人时,别人胸怀宽广勇于担当;当我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时,别人却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日差毫厘,年差千里。这也许与“性相近,习相远”有着相通之处吧。而有时,尽管努力程度一样、时间一样、效率一样,但仅仅是一个外在条件的差异,也会拉大心智水平的差距。比如财富的差异,想想富裕家庭和穷困家庭在为孩子提供的学习机会、成长环境方面的差异,就能更好地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财富就决定智商”这话了。

最后,就如作者所说: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在看完这本书,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后,接下来就应该为改善心智而行动了。

第18篇:磨砺心智《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磨砺心智《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的由来是源于上一本《MacTalk-人生元编程》中池老师给推荐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养成读书,锻炼,跑步,学习,冥想等自律的习惯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好我们仅有的那一点儿时间,因此这本书被我列我转变过程中必须要拜读的一本。

先来说说初识这本书的感觉:类似于通俗心理学的读物,记录作者在15年的教书生涯中对人性的思考,并通过一些经典心理学家的著作来证实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结论--心智的成熟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本书虽然叫做《把时间当做朋友》但实际上跟时间管理没有半毛钱关系,作者没有写那么多形而上的东西,比如:教你怎么制定时间计划,怎么利用时间高效的实施计划;

常言道“底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里的底层基础就是我们的心智,心智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到计划的可实施度,进而影响到这件事物的完成度,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了我们的一生,所以本书的宗旨就是通过认识心智,开启心智,开拓心智,磨砺心智,最终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样相辅相成,彼此相互促进,从而成就你的一生。

01、认知心智

作者通过在新东方教书期间的所见所闻并结合自身的一些心得体会,重新定义了心智,即:一个人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处理抽象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能简单归类为情商,也不能归类为智商,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集合。作者用了大量的例证来说明心智受基因的影响甚微,而受后天的环境影响巨大;

02、开启心智

开启心智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会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也就是自知),在接受一些知识和讯息的时候要有主观辨识能力,在遇到难题和问题的时候要有主观能动性。里面有一个观点我特别的赞同,作者提到的“别人知道你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当你的行为已经造成别人不满时,你是不知道的,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我的亲身经历:我之前有个同事吃饭特别的慢,每次我们一起吃饭的几个人在吃完饭以后还要等着他在那里慢慢悠悠的细品,这就是他不自知了。当然每个人都可能有灯下黑的地方,不是在这个地方就是在那个地方,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

03、开拓心智

我的理解是自律,在了解到认识心智和开启心智的重要性以后,就要循序渐进加强知识的获取力度,并从中抽取充足的养分供给心智来茁壮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

所有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比“体验”更加有效的手段是“试错”,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们在入行初期就被人传授六字真经“动手,动手,动手”,只有在动手的过程中才能体验代码的美感,感受调试bug的快感,这就是程序员入门的箴言。

04、磨砺心智

我的理解是沉住气,如同西天取经一样,当唐僧收服了四个徒儿以后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刻,要经历重重险阻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这个过程我们一定要不断的汲取,汲取,再汲取,磨砺,磨砺,再磨砺。

第19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管理的焦点根本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只有学会正确的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情: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的虚度更多的时间。

发现、培养、呵护、调整体积心智的力量最重要。

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会变得其乐无穷。

提高时间使用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同时做两件事情。

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他们带到应该去但是没想到要去的地方。

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关于考试:

1、要热爱考试,因为你喜欢通行证

2、提前很久开始准备重要的考试

3、做题时做好的准备方法。

4、通过做题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

5、全面不惜重点难点,并经常重新审视

6、教师最好的学习方法。

关于“节源开流”

首先,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其次,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交流的时间

最后,不要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

找自己优点和缺点以及别人是怎样看的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

1、精确感知时间——事件-时间日志

2、最好的工具——纸笔

3、每天制作时间预算

早上制作时间预算、晚上记录时间开销、每个星期花上一小时审计预算和开销。

技巧:

1、同时做两件事情;

2、制作任务列表;

3、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可实现+马上行动;

4、学会记笔记;

5、每天检查三次任务表

6、自己做的事情比预算多一些时间

7、提前准备

8、精读书

9、记下所有见过的人及优点写成谈话记录

第20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fwsir推荐)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

钰一钧

首先,这的确是一本鸡汤。

从小到大,其实我相信很多人已经读过无数本鸡汤了,就比如我。然后在工作到现在,我基本已经不再愿意读所谓的鸡汤以及成功学了。

大道理谁都懂,真做起事情来,常常不过是凡事尽人事,听天命而已。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作为一个已经进入社会工作的成年人,每天最精华的时段都在为了生活做着除了生存外,不一定有其他价值的工作,努力之余,看看自己的快要退休的领导及同事,想想那也许就是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工作状态,朝九晚五,一年到头盼着几个人挤人的假期,拿一份死工资,过着平淡是福的生活,不禁会感到一种绝望。

想要改变,却发现周围壁垒重重,不是想要改变就可以改变的。直到一次偶尔,在朋友圈看到了007,知道了一个叫李笑来的人,用我早已遗忘在时光中的鸡汤,或者说大道理,或者说成功学,更加清晰明了地洗涤了我的大脑。

我记起有一年看过一篇报道,1964年,格拉那达电视公司只做了一个很特别的纪录片,他们拍摄了一群七岁的英国小孩,每隔七年拍摄一次,每次拍摄持续七天,这样的拍摄一直持续到他们56岁,浓缩了十四个孩子最有变化的一段人生。来自上流社会的三兄弟在私立学校读书,他们有着规律的作息,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所中学,进入牛津剑桥然后成为社会精英。来自工人阶级三姐妹,在伦敦上学,生活自由烂漫,课余常常讨论的是喜欢的男孩,以后要生几个孩子等等。穷人区贫民窟的三个孩子,则更多考虑的是找到生父、打工或者不要挨打等基本生存的问题。在阶级界限分明的英国,原生家庭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的引导及支持的差异,从纪录片的一开始,就让人一目了然。

如果说一开始的他们,大都是一样的天真稚嫩,但随着他们的成长,阶级所带来的差异就越来越明显,最终,上层阶级的三个孩子,过着如他们的父母一般优渥的上层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中下层的孩子们,大都早早地进入社会,经历诸如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事件,直到故事的结尾,仍然在中下层苦苦徘徊挣扎着生活。纪录片的结尾,这14个孩子中,只有1个孩子成功打破了阶层的壁垒,他从一名来自乡村的羞涩少年一步步,利用知识的力量充实自己,考进牛津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这个纪录片在中国曾有一段时间非常的火,有人说纪录片表达的是英国阶层的固化,有的人说这就是人生。知乎上有着各种分析及反思,但有一点是大部分人都认同的,这是中国一句老话:知识改变命运。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其核心内涵也是,知识改变命运。

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出生,也许原生家庭各有各的差异和烦恼,社会更是从来都不是公平的,它遵循的从来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所以我们首先可以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索性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要我们愿意,绝大部分知识我们都可以比较便利的学习。时间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它就给多少回报。利用知识强大自己,在丛林中,生存发展,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学习有效的知识,践行。这就是人最有效的成长方式。

改变,始于成长。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doc》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