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2022-05-15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一)

《苏菲的世界》讲述是从女孩苏菲一天放学回家接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拉开序幕。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苏菲传授哲学知识,苏菲了解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这些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

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的>故事。这整本书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使我看得饶有兴趣。虽说是哲学书,但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又使人感受到了这本哲学书独有的魅力。虽然我对这类书籍还十分陌生,但在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我却觉得读起来毫不费力,并没有我想象的哲学书那样深奥干涩、枯燥乏味。

\'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看上去虽然普通,甚至提问的人会被别人笑称为\'呆子\'但是这两个问题是蕴涵着很多的哲学意义的。我刚看到这两个问题,先是觉得简单,但后来细细一想,就觉得这两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是谁?万一我换了一个名字,我还会是自己吗?那我是谁呢?世界从何而来?什么是世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世界中包含着什么呢?这似乎有些令人头疼,但也很有意思,因为没有一种文化不关心\'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哲学,比较饶舌但也很有意思的一门课程。似乎在哲学课上,提出问题要比解答这些问题简单得多。当然,哲学家不光要提出问题,还要去解答这些问题。

苏菲的哲学导师艾伯特把宇宙比作魔术师突然从一顶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而哲学家则是想看清楚整场魔术表演的奥秘而冒险死命攀到兔毛尖儿上的人。由此看来,哲学家就是一些好奇心很重的、为了探询奥秘不怕生命危险的、与常人不同而被常人称作\'捣蛋鬼的\'.哲学家对一切都感到惊讶,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对所有事物感到好奇一样。但是我,并没有哲学家的精神,我是一个习惯了周围环境的人。哲学是包涵科学在内的一门课程,因为哲学家在解答一些他们所提出的哲学问题的时候,往往要用到科学来加以解释,其答案看起来便更为可靠。但哲学又不同于科学,在研究哲学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回答,就像在对大自然一无所知的时候,用神话来将它加以解说。这看上去一点儿也\'不科学\'.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风靡全世界的哲学启蒙书,可以说,《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令我对文学有了不同见解的书,文学,往往是感性的,而《苏菲的世界》则是理性的。关于类似的问题在书本中举到很多,是作者对人的本质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的一本书。我知道我没有完全把这本书的深层含义与精华完全读透,读明白。

但是我知道了,哲学,是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要思考的。它甚至比我的高分还要重要。我要把《苏菲的世界》好好保存起来,等我再长大了一些的时候,我要再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细细咀嚼,与生活相结合地再去看一遍,再来品味一下这本书的内涵精髓。因为这本书不同于别的书——它是一本哲学书,而且是一本通俗的哲学书,简单易读,但又含义深刻它是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一本书。每一个岁月过去,我对《苏菲的世界》又会有不同的理解。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二)

读完了《苏菲的世界》,我开始从新观察这个世界(就是从白兔的一根细毛的顶端看),太奇妙了!我居然在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不可思议!我居然会写字!但是如果你大叫出来别人会认为你是疯子,因为他们正在从皮毛深出继续往下爬。

这个故事我觉得应该继续写下去,苏菲他们怎样了?变成真正的人了吗?如果某天我们发现我们也是某个故事里的人物而已,那么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是上帝吗?应该是吧,我们不知道呀。

如果某天我收到一些古怪的信,如果我发现房间里有一只白袜子,床底下有一根红丝巾,枕头下面有一个金色的十字架项链,如果某天我发现我认识一个叫艾伯特的哲学家,如果某天我发现我是一个故事里的世界里的人物!我一定会惊讶死的。但这只是如果,如果不是呢?是啊,我们不知道啊,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苏菲的世界》里有2点我认为出错了:第一:书上说让苏格拉底向一个人提出问题,只要这个人的回答令苏格拉底不满意,就说明苏格拉底的确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就像有很多种答案可以解开这道题一样,如果苏格拉底和那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呢?如果两个想法都是对的呢?第二:我认为艾伯特不应该让苏菲见到他。他说过,一个哲学家要有好奇心,但是如果他和苏菲见了面,苏菲本来对他很好奇,这不是大损苏菲的好奇心吗?可能是我错了,因为也许我的想法和他们的不太一样。

苏菲的世界是个奇妙的世界,让我们一起从兔毛的顶端来看它吧。

推荐第2篇:苏菲世界读后感

我读“苏菲”

在我无头绪的乱撞之时,在我颓废于大学生活之时,在我迷茫之时,我遇到了她(苏菲的世界)。我和她牵手,在她的帮助下,我找回了自己,找回了自己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也找到了我的人生方向。

和她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哲学,什么是人生的真谛。从那时起我对“哲学”一词有了新的定义,它不是以前的“枯燥”“乏味”,而是“形象”“生活”与“思想”。

这段时间里,她问了我很多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每一个问题让我匪夷所思、无从回答,但这种问题又是十分的有乐趣,这些问题有时会让我感到十分无聊,但和她在一起,在她的指引下,我总会试着去发现其中的奥妙,领悟它的真理。要知道:每一个问题都是像事物一样不是凭空捏造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会有它的背景而存在。

以前的我,总是对自己毫无信心,甚至感到自己就像废人一样,一无所用。感到世间周围每一个人都比我强。她告诉我:要有自信,不要总拿自己的缺点去战胜别人的优点,这样只会让你的身心一落千丈。要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优点或缺点相比较。说到这里,我想起了“田忌赛马”的故事,二者显然是一个道理。更何况我们的诗仙说到:“天生我才必有用”。”

她问我:“世界从何而来?”这个世界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这个问题我比较喜欢,因为我就是考虑这个问题长大的。我认为:一切学术源于哲学,而哲学源于人们对于种种事物以及现象的思考,而“人”源于物质,这说明世界起源于物质却和意识并存。也就是说:哲学源于意识,可以想象,一个世界如果只存在于物质,那我们岂不是“傻子”?就像她说的“无生物”一样。我们也曾经在形容一个人笨的时候,说他们像石头、疙瘩等等。

她还向我说过一个更有趣的问题,就是在古代西方讨论的火热的话题:世界是变化的,还是永恒的?以及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

对于前者,我们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东坡居士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他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盖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也就是说世界是否是变化的,那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而对于后者来说,千奇百怪,什么说法也有,有说是“水”、有说是“气”„„这很像我们中国的五行之说,当然,科学家们已经验证出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科学家以及哲学家们是否考虑过用极限来解释世界的存在问题呢?可能我这样问,有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么说吧,一条在二维坐标系内且过原点的直线,当它旋转经过y轴时,它会有一个“质”的变化。那对于我们世界而言,想想,如果用极限来考虑,会不会是原子中有宇宙,而宇宙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呢?这就是我和她在一起的日子里给所有人提出的问题,可能这是错误的、无解的,但我认为一个问题让人们去努力追求它的解是一件好事,即使它没有解。就像一位哲学家说的:“我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要一无所求。”

和她在一起的日子里,真的很快乐、幸福。这段时间,我心小得只能装下她(哲学),她容纳了所有的学术,乃“学术之母”,最重要的是,她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中、生活中,我们的言行举止以及大脑都由她控制、支配。我们不是一直在探讨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吗?她(哲学)就是我们的上帝,因为她能读懂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她的深奥不是我们一时半会能参悟的,发现她和她在一起慢慢了解她,我们将会有更深的收获。

“聪明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是无知的”寥寥了解,可能有点卖弄了,但这却是我的体会。

试问心意谁能许?跋山涉水、寻求万里,她(哲学)在等着你。

推荐第3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下面是小编准备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今天,我拿起了《苏菲的世界》这本怪异而又神秘的书,读完后,我想了很多很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就像迹团一般在她的眼底下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读完后,我觉得苏菲就是代表着人类本身,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着人类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以及探索。所以优秀的世界观是人类的探索活动提供正确的引导。我们应该像苏菲学习,要做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敢于发现的人,说不定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生活中探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探索,需要经受种种的挫折。一个人需要在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渐渐成长。新东方学校的掌门人俞敏洪曾经历过两次对自己有转折意义的失败。一次是连续两年高考失败,一次是出国留学梦的破灭。不过,正是这些磨难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他抓住了生命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人们的意志。正如腐朽的土壤中一样能够生长新鲜的植物,腐朽的土壤也一样能够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书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两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引起了主人公苏菲的思考,正是这两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把她从平凡的现实世界带到了神秘的哲学世界,为她开启了一扇思想的大门。

仔细想想,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两个问题?如果某天你的手机(时代不同的缘故,或许没有几个人家门口还有邮箱)也收到一封这样的信息,你会认真思考吗?大概会置之不理吧,或许某些好奇心强的人会回拨回去,但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两个问题呢?倘若是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大概会不假思索的说;“我是xxx。”这就是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人类,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回忆一下,我们究竟对问题有几分探索精神?我们究竟真正认真的思考过问题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没有。我们就像机器人一样,木然的接受着一堆堆数据,却不会去思考,不会去质疑。老师不是万能的,书不是万能的,百度更加不是万能的,如果每个人都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探索精神,没有质疑精神,没有反抗精神,那火车从哪儿来?书本从哪儿来?电脑又从哪儿来?如果每个人都碌碌无为,得过且过,那我们的大脑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和其他的生物还有什么区别?

我们的棱角被现实磨得光滑,我们的思想被自己无情的禁锢,谁还记得,人类的文明,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积出来的?谁还拥有,那无知无畏的探索精神,敢于质疑哪些权威?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才会无悔于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险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绝接受已经形成的定见,他需要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发去认识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还有进步。就像一个被按在水里的人,呛了水才能够学会思考。而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不安的思想,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没有真正的未来。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这是一本关于哲理的书,我开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认为这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我开始并不知道,这本书是讲些什么的,当我看到第一章,我便知道这是讲哲学,每当我看到一个问题,我也会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就比如,第一个问题“你是谁?”我当时的第一个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苏菲却比我们想的还要多,她还联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们想的还要深入,还有“世界从何而来”“哲学是什么”“奇怪的生物”这些问题把我弄得晕头转向,使我对这本书没有了兴趣,让我接着读下去的是那个寄信胡神秘人,她是谁呢?为什么要寄信给苏菲呢?

我继续的往下读,后面的内容并不象前面那样难以解读,而且越往后面读,我就觉得我的四周被金灿灿的阳光照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两千四百年前的样子,使我大吃了一惊,我当时的思想是和苏菲一样的,这是不是在拍电影呀!怎么会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梦,对于雅典之旅,这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让人通俗易懂。

这本书讲了许多关于哲理的知识,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都没有提出疑问,并认真思考过。哲理是一门很复杂又是很简单的一门学问,但这门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动脑筋和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认真思考,直到寻找到答案,我们应该学习苏菲那种爱思考,坚持不解的精神。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思考,而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肯定会比现在多得多。《苏菲的世界》带给了我另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解说的感觉,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尘埃,你非常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论你怎么努力,永远都触碰不到它的边缘,既然望不到边,那就让我们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叫《苏菲的世界》,它带我认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苏菲是一个普通的初中女孩,在放学回家时收到了几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成为了哲学家艾伯特的学生。然而,这个平静的世界下的真相比苏菲想象中的复杂,她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运用她独特的智慧,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哲学的历史与发展,从仰望星空的柏拉图,到神秘的中世纪哲学,从关注时政的苏格拉底到总结自然规律的亚里士多德。这个世界,哲学无处不在。在这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世界中,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提出了人先有感性概念,和人先有感性概念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在这个有趣的问题中,我更支持后者,当然,柏拉图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不过我更相信,人没有天生的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大多是人们从无数经验中总结而出来的。哲学就是这么的奇妙,只要你言之有理,皆有可能。而我就是喜欢哲学的这一点,每人都可以各抒己见,争做真理之海中最洁白的浪涛。

如果世界从魔术师的帽子里拉出来的兔子,大多数人都是在兔毛底端的杂菌,不断往下爬。而哲学家则会迎难而上,不断向毛尖冲刺。当然,中间落下的人数不胜数,但仍有小部分人,抓紧兔毛,去把兔子看个清楚。苏菲正是那一小部分人,锲而不舍,激流猛进,在不断的探索与失败中去找寻真理的那一道光。光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这种精神让我们用在任意一个领域,那都是事半功倍的。

宇宙是片大海,我们都是其中的水花。“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答案?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道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顺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苦难就是人生的老师,然而逆境则是通往真理的必经之路。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逐步迈进了深奥的哲学王国的人口,哲学问题更进一步激发了苏菲的好奇心,正是这好奇心使她勇于探索与富有想象地思考。而在当今社会,勇于探索与富有想象地思考正是少年们所缺乏的,如果每个人都怀着一颗好奇心,便会慢慢指引我们通向成功之路。

好奇心居然能让一位十四岁的少女理解了这些深奥又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这就是好奇心传递的正能量。她的导师艾伯特又以信封式将哲学的理论、真理与名人一生理念传授于她。世界像奇迹一般在她眼前展开,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所学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探索真理,然而事实真相远远要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拜伦说过“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打击,有的人可能会一蹶不振,从此消沉下去。但是从容与平静面对真的很重要。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宽心化解之。

生活需要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去对待,对待失意和打击更要如此,失败不必气馁,只要我们把它当做横在你面前的一块大石头,摆正它,蹬上去,说不定让你的视野更开阔,心胸更豁达了呢?《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哲学是什么?应该是很枯燥难懂的吧。在阅读《苏菲的世界》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哲学。

《苏菲的世界》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在一天放学回家后,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从此以后,苏菲就开启了学习哲学的道路。她学习了古希腊哲学,认识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等众多的哲学家。可渐渐的,苏菲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不存在的,是少校艾柏特为庆祝女儿席德的生日而虚构出的人物。在故事的最后,苏菲终于逃出了书中的世界,来到了席德的世界中。

整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封信上的那三个字:你是谁。苏菲收到信后再思考这个问题,正在阅读的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是,我究竟是谁呢?

这是也许每天都会有人问的问题,这是平时做自我介绍时必须要回答的问题。然而静下心来想,答案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我是学生?我是女孩?那学生不止七一个,世间也有成千上万个女孩。如果我换了个名字,如果我的长相并不像现在这样,那么我是不是就不是我了呢?人会不会真的有灵魂。如果是这样,我只是存在于一个身体里,灵魂与思想才是真正的我,是这样吗?

我生活的地球是茫茫宇宙中及其微小的一个星球,而我、我们,更是宇宙中非常渺茫的存在。地球少了任何一个人,也不会停止转动。那我该怎样让这个世界记住我,记住我是谁呢?

我思考了很久以后,我只能回答说:我就是我。除此之外我找不到任何词语来说明。

你是谁,这个问题看似非常简单,却又似乎永远也没有答案。或许为穷尽一生也不知道:我,到底是谁。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偶然有一天,我读到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它使我重新认识了世界并收获了许多哲学方面的知识。哲学本是枯燥无味的,但《苏菲的世界》几乎让我成为了一个哲学迷,使我去追寻着“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苏菲的世界》主要讲了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这天起,哲学家艾伯特、席德、苏菲亚、席德佳艾勃特少校等神秘人物一个个出现,苏菲也在运用少女的悟性和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谜团。然而,事实比他想象的要更加怪异……

“苏菲”这个字,有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也是智慧的世界,我就在里面探索从古至今的哲学知识,从自然派哲学家开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马克斯、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在每一个时空里的哲学思想都在这本书里展示出来。其实,我在看书的过程中也在试着思考那些哲学问题,我好像不再是一个深居在兔子皮毛底处的人了,《苏菲的世界》把我拉了上来,使我用新生儿的眼光重新审视着这个世界,想要一睹那个魔术师的真容。

《苏菲的世界》,不但帮我学习了哲学知识,拉了我一把,而且使我悟懂了一个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534页里,艾伯特说的话:“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永远不能放弃。”是啊,我们在校园里学习就像哲学家探索真理的过程一样,只有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才能成功。例如苏格拉底,他批评各种形式的不公不义和腐败现象,向地方势力挑战,最后因此。苏格拉底原本可以求饶,但他却觉得如果不成仁取义,就无法完成他的使命,而由于他如此从容就义,所以吸引了许多徒众追随。苏格拉底坚持不懈,宁死不屈,最后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这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能成功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飞速流逝,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我永远不会忘记。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当打开《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时,我刚开始阅读时觉得很乏味,但是仔细地静读一章后,发现这不是一本空洞无聊的书。

14岁的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一名神秘哲学导师通过书信的诱导向苏菲传授哲学知识。苏菲开始接触、思考哲学问题,她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了解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哲学,认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绘画、莎士比亚戏剧、古登堡印刷机,知道了近代的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马克思哲学思想。世界就像谜团一样在她眼底展开……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思想启蒙书。读着读着,好像我的思想里碰撞出了不一样的世界,好似在看美国恐怖大片,给人惊魂的感觉。甚至,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好像在那个世界里我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法,抱着好奇心去探索、怀疑世界上的一切。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好奇。

页页花木盛,期期小森林,闲来常做伴,意蕴可涤心。《苏菲的世界》已经让我走进了哲学的天地,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接下来我将要介绍一本好书,就是《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就像一个谜团一般在她的眼前展开。当刚刚拿到这本书时,听到看过的同学都在说这本书十分难读懂,于是我便没看这本书。

但有一次,我在家里闲着无聊,就从书架上拿下来了一本书,就是那本《苏菲的世界》。我随便翻开一页细细的品读起来,顿时我被这本书中的情节吸引住了,觉得越看越有趣。另外,在这其中也有很多的好词比如“花木扶疏,无中生有”……一些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词语和许多句子如同这个句子“当天气变暖,积雪融尽时,千千万万的花草树木便陡地自荒枯的大地上生长起来了”。使我非常有画面感,仿佛置身于其中,也在那个氛围中,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同时文章中的一些好词佳句都十分准确,使文章大大增色不少。其中故事里的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十分具体,因为这些句子大多数都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修辞手法,这样的写作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让我领略了优美的文字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就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苏菲的世界》一书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世界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一部充满哲理的书,主要讲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就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哲学的意义、人的生命和各种哲学学说:如果把宇宙比作魔术师,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变魔术的兔子的话,我们就是居住在兔子绒毛深处的细胞。我们出生于细毛顶上,刚开始我们对这场魔术十分好奇,而人们慢慢长大了,对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处,并喜欢上了皮毛深处的生活,就不再过问世事了。哲学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别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为哲学家。

哲学的世界,有太多奥妙等待我们去探寻。每一次的发现便是一次人生的顿悟。

尽管我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苏菲的世界》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与启示。

推荐第4篇:《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

苏菲,她追求哲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她在艾伯特的指点下,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甚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有了初步了解。

这何尝不是在给我上哲学课啊!可是,也正是因为我对哲学的无知,使我感到书中那些句子是那么艰涩难懂,我真想“逃学”,但我又不禁被那种神秘感所吸引。一篇篇摸索着看下来,我竟越看越入迷。就这样,《苏菲的世界》成了我的枕边书。读着想着,我进入了梦乡,也进入了苏菲的世界……

“咦?这不是艾伯特的小木屋吗?”我坐着小船,来到小木屋门前。“吱——”门开了,乔斯坦.贾德先生竟从门里走了出来,“进来坐坐吧。”他对我的到来似乎丝毫不感到惊讶。“尊敬的乔斯坦.贾德先生,您好,《苏菲的世界》写得真是太精彩了。请问,您的灵感来自哪里呢?”

阳光透过窗户,折射在地面上,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乔斯坦.贾德先生往上推了推眼镜,微笑着说,“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这本书却截然不同。我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极不寻常的信开始,苏菲每天都会充满好奇地等待着艾伯特写来的信。‘信里会说些什么?’不仅是苏菲,连读者的心也被牢牢抓住了!”

“叮铃铃~”闹钟响了。我回想着刚才的画面,轻轻抚摸着这本书,不知不觉,又睡着了……

“我在信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我想只有这样,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女来说才更好理解哲学吧。”艾伯特先生眨了眨眼,显得更加精神,“书中有一段精彩的比喻……”他手舞足蹈,滔滔不绝,我陶醉其中,许多事物的影子从我眼前闪过,我依稀辨认出,雅典的高城,巴特农神殿,酒神剧院……

渐渐地,我的眼里幻化出一只小白兔,我痴痴地想着,我到底是细毛顶端的生物,还是深入兔子皮毛的生物呢?

推荐第5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以“哲学”贯穿始终的小说,可以算得上是一本哲学的启蒙书。文中以“我”—“苏菲”为主人公,描述了一位神秘的哲学家艾伯特通过与苏菲互相通信到后来见面讨论从古至今的哲学问题向人们展示了哲学的魅力。其中以苏菲在信箱里收到的第一封神秘的来信为线索展开,信上写着:“你是谁?”,起初这个问题困扰着苏菲一整天,后来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的了解,直至后来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佛洛依德乃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世界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哲学知识。更多的是来自心灵的震撼。

原本以为哲学只是一门枯燥的课程,类似于文学那样令人感觉无趣,当我读完此书之后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是都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和衡量。哲学史对于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里,仅有科学没有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才能给予我们智慧。

读了书中的从古罗马到现在的哲学家们的思想,也不免使得自己的思想在思考中与哲学家们产生了共鸣。伟大的哲学家们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为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方向、内容、以及其中一些哲学家们的经历和遭遇都是我们从书中有目共睹的,其中学到的哲学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为此,以下我选取对我印象最深的几个方面展开:

1.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它是灵感和创造的坟墓

有人说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一旦形成之后就很难改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习惯是自出生以来逐渐形成的,好的习惯有助于灵感的创造,不良的习惯则造就坟墓的产生,因此哲学中一些道理不是不无道理的,通过对哲学中的一些思想的深入的思考,我们会生出无数的想法,有些甚至于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种想法是如何冒出来的,这就和人们的习惯有关,有些人读哲学只是草草的浏览式阅读,而非深入的思索,有的人则是选择性的思考其中出现的一些理论,这就充分体现了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要么带我们进入灵感的殿堂,要么带我们进入创造的坟墓。 2.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人类面临许多难解的问题,对于这些未解之谜。我们不是太过笃定,就是漠不关心。苏格拉底既不笃定也不漠然,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智者”,他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这样的自我认识并不让他消极,反倒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中永不放弃。在这点上,和中国圣贤的古典哲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伟人在浩瀚的宇宙和无穷的知识面前尚且如此实在和谦虚,我们更该自我反观,不骄傲自满,不恃才傲物,不以自己的小小成绩沾沾自喜,多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 3.莎士比亚的生存问题一直是我思考最多也是我认为最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个有关生存的问题在人们的口中可谓是屡见不鲜了,我熟悉的则是大多数人们口中的“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a question .”大多数时候我就在想人们是为何生存在这个世上,生存又是为了什么,有的人觉得人生在世则是为了享乐;有人则认为生下来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我则认为生存则是为了使人类体会到生命的宝贵,从而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或许这才是上帝真正想要传达的意旨。

尽管读后最后,书中一直未曾出现的“席德和他的父亲”还像是一个谜一样萦绕在我的心中,或许是其中有些许的线索可以推理出来,也或许这两个人只是一个虚拟的存在,都无从知道,但着丝毫不妨碍我对哲学的新看法。

哲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感受,善于思考,你会发现哲学带给你的震撼绝对要比你在课堂上学到的那些枯燥和被迫吸收的知识来的有趣的多。让哲学的火花碰撞你独特的思想,相信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推荐第6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关于哲学,一直抱有好奇的态度。那些伊甸园,希腊,雅典,柏拉图等等之类神秘的名词,让我觉得很神秘。然而如果是看一些比较正规的哲学书,很多人都会看不下去,根本不懂在讲什么,包括我在内。不过那本《苏菲的世界》,起码是看的下去的,而且看完以后对整个西方哲学的体系有一个整体和初步的了解,这本书不失为一个号选择,对于那些想了解西方哲学的人来说。我觉得了解了西方哲学后,感觉到西方人的思维挺纠结的,看那本书的时侯就有一种比较浮躁的心情。这和中国的哲学很不一样,了解庄子孔子的思想时,或者接触佛教的一些思想时,会有一种很平静的心态,真的很宁静,很舒服。可能我是一个比较浮躁的人吧,所以一直很想自己可以平静下来,所以我还是比较偏爱中国哲学。以前一直觉得西方的思想很神秘,对此很有兴趣,一直想了解,可是了解后发现原来还是我们的佛教思想庄子思想比较合我口味,人总是要绕一下圈子才知道我喜欢的原来就在在自己身边。不过西方的西方哲学里的一些思想也还是挺发人深思的。所以一下是《苏菲的世界》的一些摘录,还有我自己一点点的愚见。《苏菲的世界》摘录她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奇怪啦吗?她也没有一点权利选择自己的长相,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这些事情都是她不得不接受的。也许她可以选择交什么朋友,但却不能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她甚至不曾选择要做人。(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们聊起了生孩子的问题,妈妈说,其实我一直很想第一胎就生一个儿子的,谁知道生了个女儿。那时候,我是有点心里不舒服,可是想一下,我们一开始就没有选择的权利,我没有选择来不来到这个世界的自由,妈妈也没有决定这胎是男还是女的自由,可能我不该来到这里,可是我却是来到了,那就要负起那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neceary fiction.我也不怪妈妈,毕竟我们都没有选择的自由,我能理解。)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这两件事就像钱币的正反两面,被她不断翻来转去,当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时,另外一面也随之变得大而清晰。生与死正式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这让我想起莎士比亚的悲剧,他们的悲剧就悲在剧本最后一幕那悲壮的一死,原来想通过死表达生的意义。可是中国的悲剧则不然,可能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吧,孔子表态过,不知生,焉知死。)当旱灾发生时,人们便思索天空之所以不下雨的原因,是因为巨人们偷了索尔的锤子吗?也许这则神话之缘起,是人们试图解释一年中季节更替的现象:冬天时大自然死亡,是因为索尔的铁锤被偷到约腾河,但是到春天是索尔便将它取回。如此这般,神话的作用便是为人们不了解的事物寻求一个解释。雅典神话有主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主神之妻希拉,与司智慧、艺术、学问、战争等的女神雅典娜、酒神戴奥尼索斯等等我们最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些早期的哲学家找出了那些答案,而是他们问了什么问题,寻求何种答案等等。我们对他们思考方式较感兴趣,而不是他们思考的内容。没有任何事物来自虚无。哲学不是一般问能够学到的,但也许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哲学的方式思考。原子理论我鼻头细胞里的一个氢原子以前可能属于某只大象的鼻子:我心脏肌肉里的一个碳原子以前可能在恐龙的尾巴上。你相信命运吗?疾病是诸神对人类的惩罚吗?是什么力量影响历史的走向?苏格拉底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明辨是非者能进退合宜。谈话的艺术:苏格拉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与人谈话时看来并无意要指导别人。事实上他给人的印象是他很想从那些与他谈话的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借着假装无知的方式,苏格拉底强迫他所遇见人们运用本身的常识。这种装傻、装呆的方式,我们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教师和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老师自认为懂得很多,并且强迫我们吸收。哲学家则是与学生一起寻求答案。柏拉图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为我们选拔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番

茄最低价。(这是他们为何经常不受欢迎的原因!)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亚里士多德-----目的因讨论下雨------“质料因”是在空气冷却时湿气正好在那儿。“主动因“是湿气冷却,“形式因”则是水的“形式”(或天性)就是会降落地面,不过假如你只提到这三者,亚里士多德会补充说,天空下雨的原因是因为植物和动物需要雨水才能生长,这就是他所谓的“目的因”。话说回来,这是上帝的目的,雨滴和河水本身对我们人类的福祉可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当亚里士多德把自然现象分成几类是,他是以对象的特征为标准。说得详细一些,所谓标准就是这个东西能做什么或做些什么。这位“最初的推动者”本身不动的,但他却是宇宙各星球乃至自然界各种活动的“目的因”。人即不能懦弱,也不能太过鲁莽,而要勇敢(不够勇敢就是懦弱,太过勇敢就变得鲁莽) 其他 基督徒、伊斯兰教徒与佛教徒可能住在同一栋公寓中。在这种情况下,接受彼此的信仰要比去问为什么大家不能有一致的信仰更加重要。常识和良心不像肌肉一样。你不去用它,它就越来越萎缩。到了今天,我们仍用“斯多葛式的冷静”(stoic calm)来形容那些不会感情用事的人。神秘主义,当那种物我交融的情况发生时,神秘主义者觉得他们“失去了自我”,像一滴水落入海洋一般进入上帝之中。一位印度的神秘主义者有一次如此形容他的经验:“过去,当我的自我存在时,我感觉不到上帝,如今我感觉到上帝的存在,自我就消失了。”这个“凡俗的自我“乃是你我无论如何终有一天会失去的。而根据神秘主义者的说法,你的真正的“自我”---------这个你唯有放弃自我才能感受到的东西----却像一股神秘的火焰一般,会燃烧到永恒。其他对闪族人而言,描绘或雕琢神像是不可以的。旧约曾训诫人们不要制作任何神像。西方的宗教生活较偏重祈祷、布道和研究圣经,而不是在于自省与打坐。人们原本期待的是一位能够建立“天国“的军事领袖,但他们看到的却是穿着短袍、凉鞋,告诉他们”天国”-----或“新约”-----就是要“爱邻如己”的耶稣。除此之外,耶稣还说我们必须爱我们的敌人,当他们打我们时,我们不得报复,不但如此,我们还要“把另外一边脸转过来”让他们打,同时我们必须宽恕,不止宽恕七次,更要宽恕七十个七次。耶稣是“受苦的仆人”。一个人紧张时,如果能打破一些禁忌就会觉得比较自在些。如今英文“medieval” (中世纪)这个字依然被用来指那些过度权威、缺乏弹性的事物,具有贬义。圣奥古斯丁内心深处一直觉得哲学能做的有限。他的灵魂一直无法获得平静,直到他决定成为基督徒为止,他写道:“我们的心无法平静,直到在你(天主)中安息。”他相信,在上帝创造世界之前,那些“理型”放在上帝的心中,借此保存了柏拉图有关永恒理型的看法。”我们用理性可以体认到我们周遭的事物必然有个“目的因”。这是因为上帝既透过圣经,也透过理性向人类显现。即使我们瞎了,也可以听到雷声,即使我们聋了,也可看到闪电。当然如果我们能同时看到、听到是最好的,可是我们所听到和看到的事物两者之间并不抵触。相反的,这良两种印象具有彼此增强的作用。人文主义人不只是为神存在,因此人也不妨及时行乐。善恶好坏就像一股黑线与一股白线相互交织,有时甚至紧密得无法分开。“巴洛克”这个名词原来的意思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这是巴洛克艺术的典型特征。《皆大欢喜》:世界时一座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 /有上场的时候,也有下场的时候 / 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扮演着好几种角色。《马格白》: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 一个在舞台上高谈阔步的可怜演员/ 无声无息地悄然退下/ 这只是一个傻子说得故事,说得慷慨激昂/ 却无意义。(Life is like shadow.以前我一直思考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生命像影子呢?一直想不明白,看了这本书后,想一想,可能是想表达生命的短暂,生活的虚无吧。)莎士比亚:我们的本质原来也和梦一般/ 短短一生 / 就在睡梦中度过。笛卡尔他的第一步是主张在一开始时我们应该对每一件事都加以怀疑,因为他不希望他的思想是建立在一个不确定的基础上。有一件事情必定是真实的,那就是他怀疑。当他怀疑,他必然是在思考,而由于他在思考,那么他必定是

个会思考的存在者。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意思只是说我们都是具有对于完美实体的概念,由此可见这个完美实体的本身必定存在。因为一个完美的实体如果不存在,就不算完美了,此外,如果世上没有所谓的完美实体,我们也不会具有完美实体的概念。因为我们本身是不完美的,所以完美的概念不可能来自于我们。斯宾诺莎大自然就是上帝。他是一个泛神论者。他认为自然界中的每一件事物不是思想就是扩延。上帝(或自然规则)是每一件事的“内在因”。他不是一个外在因,因为上帝透过自然法则发言,而且

只透过这种方式发言。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推荐第7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他将会唤醒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题记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写满哲学历史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样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哲学,探寻谜团的真相,但事实真相却超出人类的想象,苏飞与艾伯特的世界仅仅是少校艾勃特送给女儿席德的十五岁的生日礼物——《苏菲的世界》一本书。那么苏菲与艾伯特只不过是书中的人物,少校借艾伯特给苏菲写的哲学历史等等一些道理,以此来教育激励自己的女儿席德。

整篇文章从最新颖,在令人惊讶的角度去构思,以不同与以往的教育方式,灌输给我们最深奥却易懂的历史哲学知识。超乎寻常,近乎令人为之惊叹的结尾,令人意味深长。当我们阅读《苏菲的世界》,哲学知识像是听有趣的故事样的一点一点深入大脑加深映象。整本书中的故事与哲学相续展现,内容相互交错,勾起人们浓厚的读书欲望。

读完这本书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好奇,更加开拓了我人生的视野。

习惯养成日记

1月15日星期日天气晴

今天是我的恶魔特训的最后一天,不知道减了多少斤肉,对了,我口中所说的恶魔特训就是每天上午吃一片面包就绕着小区跑四圈,定期为8天。

1月7日的跑步是被妈妈死拉强拽着去的,被拖拉着去跑步的效果肯定不好,只跑了半圈就支撑不住大汗淋漓了。

1月8日勉勉强强的走了半圈又跑了半圈,体力有些透支特难受,心情也超不好。1月9日精力还行,跑了个一圈,虽然特别累,但还是朝着目标前进,加油吧!

1月10日~15日因为跑的圈数逐渐增加,体力与精神一天比一天好,看来特训还是有特效的。虽然特训结束了,但我依然会每天跑步,增强体力哦!

推荐第8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不像其他的哲学书,整篇都在论述一个或几个哲学问题,而是以苏菲与一个陌生人的书信来往渐渐展开。艾伯特以书信的形式给苏菲讲述哲学内容,这种方式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书上所讲的哲学内容不是很深奥,是很普遍却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从最根本的现象入手,更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呢。当我在看这本书时,仿佛我就是苏菲,随着一个个艾伯特提的哲学问题也开始思考,后来更是随着苏菲与艾伯特的经历渐渐走进哲学的世界。这场哲学之旅打开了认识哲学世界的大门,让我有幸了解各位哲学巨匠的思想,瞻仰他们精神的高度,震惊于他们对哲学的热爱与痴迷,更感动与他们为哲学所作出的牺牲。的确,我们在这个世界生活得太久了,习惯于接受外界给予我们的东西,把世界的一切东西当做理所当然,渐渐得缺乏好奇心。很多普通的现象其实背后藏着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生活不仅仅是衣食住行,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事。所以,我们每个人不能一味去接受外界所下的定义,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要以婴儿般的好奇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所见所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其实是多么的奇妙,多么的神秘。

有感触的一句话:“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这是一种对待人生、对待知识的谦虚的态度。与此,我联想到另外一句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两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你在哪一领域研究的多么深,多么超前,你还是有不知的地

方,所以,不要妄自菲薄,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其实,越自满的人显得越无知。想苏格拉底那样的伟人,与人交往不是抱着一种妄自尊大的心态,而是希望在与他的谈话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并且他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而实际上苏格拉底精通很多领域,是很多哲学门派的开山始祖。像已达到这般学术高度的他对知识仍保持着一颗谦卑的心,我们这些常人又岂能随意在别人面前班门弄斧。现实中,很多所谓的学者、教授,自诩自己学历之高,自夸博学多闻实际却一无所知,仗着自己有研究过某一领域就不把他人放在眼里。我想这些人是永远也不会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的。真正的智者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所以,知道自己的无知比知道自己所知有时显得更为重要。对于知识,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无知”的心,努力进取,把无知变成所知,把所知变成所用,这样才能算是一个聪明的人。

推荐第9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讲述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电影虽说是哲学史的介绍,但并不是很侧重哲学思想本身,影片中对关注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后对学派或者哲学家也没有过多探讨,更多的是在介绍他们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的去进行哲学性的思考。最后,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哲学思考,作者都会用容易让人理解的例子来阐释怎样去理解并哲学性的思考。

但如果电影只要表达这些,我想作者也没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节。作者采用的手法与其说是想引人入胜,让哲学史的介绍不显得枯燥,更不如说是为了激发我们对哲学的兴趣,让我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因为本书小说的情节不就正是一个最好的哲学基本问题吗?一个关于是否存在的问题。

或许,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

苏菲和她的哲学导师是少校写的书里虚构的人物,少校用这本书来作为给他女儿席德的15岁的生日。而这一真相在讲到柏克莱等经验主义学派时向我们揭示。然后后面更离奇的是苏菲从电影中走出来,来到了少校的世界。这些看似离奇的情节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我们不禁就想问这样的问题,世界从何而来,我们是谁?我们存在吗?上帝存在吗?然后就有上那些哲学史,有了从自然观到人本主义的思考,哲学研究了这些问题,但并没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哲学也给不出这些答案,因为哲学本身已经否定了自己能给出答案。但这看似矛盾的说法是否就让哲学没有意义呢?不,哲学的意义其实就出现在这些矛盾的思维中。或许就像书中开头说的,我们不去关注那些哲学家得出了什么答案,而是去看他们怎么思考的。因为哲学家对上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确实无法证明那些答案,但我们在研究那些问题中采用的方法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就像黑格尔说的,这些哲学性的思考,会朝向人类有利的方向的发展,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就像书中说的,哲学虽然不能回答上述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顺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来越多的看到外面。

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你怎么认为呢?那就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吧

推荐第10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苏菲的世界》并未用鸿篇巨制来阐释哲学的深奥之处,而是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向苏菲、席德和每一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作者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你会理解,所谓哲学,并不是某些人吃饱了撑的玩的把戏,而是人类对自己、对周围的世界永恒的叩问。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奇书,他居然让人像读侦探小说般地把个几千年的哲学史一口气读下去。他创造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这两对人物让你在扑朔迷离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这里”这些问题。

有人说理论是枯燥的,特别是哲学,更是枯燥乏味。当读完《苏菲的世界》之后,你对哲学的看法可能会发生变化。深奥的哲学理论在这位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笔下,变成一阵清新和煦的春风,充满了活力。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14岁的女孩,作者由此确定了这本书所要普及的哲学知识的起点,所有情节都围绕着她展开,从童稚的好奇心引出作者想要论述的哲学题目,利用女孩特有的细腻阐发哲学思辨和逻辑推演的细微和精密,借助正在开悟启智的初中生特有的想像力展示哲学原理的精深和博大,尽可能多地运用打比方、录像片、画图画等方法,使深刻的哲学命题浅显化、生动化。书中以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了一个又一个哲学家。哲学家们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

读完这本书,当你把一个又一个哲学家和他们的故事及理论连接起来,就会发现西方哲学史已经变成一条河,源远流长,曲折蜿蜒,静静流淌,而且清澈得一眼就可见底。确实,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空前的创作,他证明了哲学不一定是一些与现实脱节的学院人士躲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 。

作者对哲学原理理解得深刻,能够把握其本质和精华。各种哲学知识烂熟于心,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出神入化。无论学习什么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本末不清,无论如何是用不活的。只有深谙其精髓,对于这门知识的本与末、表与里了如指掌,才能知通达变,举一反三。

第11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好?显然,每个人都需要食物、温暖、爱与关怀。这些都是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一个人也需要哲学的思考。如果没有对哲学的思考,的确,我们能活下去,但是这样的话我们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动物也能思考,也会为自己的生存和更好地生存做打算,所以人类比动物高一等级并不在于我们是否具有思考的能力或情感,而在于我们思考的内容。

苏菲在她将近15周岁的时候收到了一位陌生人的来信,开始了她的哲学课。上课前,她的哲学老师都会给她一些需要用心思考的小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上有一模一样的马吗?······在苏菲收到这些题目,在思考的时候,我也在和她一起想这些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

世界上有一模一样的马吗?记得小时候读到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老师教育我们要向他一样专心致志地细心地做每一件事,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但哲学老师既然给了苏菲这个问题,显然这不会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按照实际情况来说,没有任何两匹马是完全一样的,但我们都称它们为“马”,所以他们之间有肯定有一样的地方。那么,从定义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所有的马都是一样的。这,可能就是哲学。哲学探讨的是一些永恒不变的事物,所以哲学是一个永恒的充满智慧的话题,因为我们需要去寻找这些永恒不变的真理。

对于我们中的99.99%的人来说,哲学是陌生的,是枯燥的。其实一开始我们都是哲学家,只是在这个世界摸爬滚打久了,渐渐地对周围的事物感到了麻木,习惯了理所当然,习惯了所有事物只有一个唯一的正解。要保持哲学的思考,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永远不要失去对这个世界孩子般的眼光。虽然在苏菲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哲学老师就提醒她千万不要想当然的去回答问题,但一离开规范的哲学问题模式,惯性思维又出现了。重拾哲学的思考和扼杀好奇心一样都是一个漫长的需要不断地积累的过程。

作者通过一个“你是谁”将我们引入哲学课堂,然后又以一个个哲学家的故事向我们介绍哲学的发展,培养我们用哲学的方式去思考。我们一边上课,一边和苏菲一起做福尔摩斯去破解书中灵异现象。最后恍然大悟,苏菲和哲学老师都只不过是一位爸爸给女儿写的作为生日礼物的小说中的虚构的人。但此时的苏菲和老师经过哲学的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试着摆脱笔者的束缚,去获得自己的生活。

学习哲学并不能让我们成为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也不能让我们拥有和比尔盖茨一样多的财富,但是它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第12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11生科B班11335106林俊耀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一、sophie

曾看过《达芬奇密码》,讲的是个奇异的探索耶稣后人的故事,里面耶稣的后人就叫做苏菲,一个美丽漂亮的公主,拥有非常的认知东西的敏感程度。“sophie”一词暗含智者的意思,哲学始于对智慧、对真理的追求,一代代的哲学家对于人类精神的思考和追问,体现了人类智慧所能达到的高度。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人死了之后还有生命吗?正是这些永远无法回答的疑问,划定了人类思想的局限性。

本书中,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二、东西方之“真理”

《苏菲的世界》可以说是一本西方文明的哲学史,概述了千百年来西方哲学家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及成果。西方的哲学发展,是建立在不断的否定发展起来的。但反观我们的哲学,是不断的继承而来,似乎在古代的时候,就总结好,精辟、凝练、抽象,不可被后代超越。西方的哲学,与具体的科学相互作用发展起来,呈现“百花齐放”的之态,我认为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哲学盛宴

文中苏菲和艾伯特渐渐地发现这个“世界”的不对劲。在少校的笔下,他们逐渐发现了他们处在一个被更高世界所创作的有局限性的世界中。少校和席德创造了书中的人物,但是从被创造的那一刻起,苏菲和艾伯特就有寻求自我、真理、真善美的动机,有了了解身边事物本质的欲望。最终他们成功逃离了创造者的安排,我认为这意味着一种形而上的胜利,即人类追求真理的道路终将到达辉煌,这或许也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吧。

四、感动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给很多哲学著作敲了钟,或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不能普及和推广。

《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许多未知之谜的组合,是各种猜测的集结,人穷尽一生也不会知道全部事情的经过和开头。

第13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内容摘要]作者乔斯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担任高中哲学老师多年,1991年出版了《苏菲的世界》,引起了哲学界的关注,他的著作使读者能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浏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整部世界哲学史,而不觉得厌烦。以下是其的简介: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接到了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迷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迷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关键词] 苏菲艾伯特汉密士席德乔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

正文:

当《苏菲的世界》是以小说的形式来解读西方哲学史。由一张小字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她不知不觉地被吸引,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导下,那个叫苏菲的十四岁小女孩开始了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的根本思想。哲学课是一门使人聪明起来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但是哲学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理论性。因此,理解起来很费力然而本书作者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书信方式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使读者尤其是对哲学造诣较低者更容易深入其中,让人们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游历新的认知。

之前我对哲学不是很感兴趣总觉得“物质,意识”“永恒,变化”没什么好研究思考的,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我看了《苏菲的世界》深感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可笑。带着成为“哲学家”的必备条件之一——好奇心才看了一下,略有所获,但还是很肤浅。今后或许再读,或者领会至此。对于后者不是说我放弃了

对智慧的热爱,而只是一种浅谈而已。

一、作者为何把主人公确定为“苏菲,一个十四岁的少女”主人公苏菲十四岁这就赋予她拥有现阶段年龄的好奇心,她的世界还是一张白纸,还是有自己对世界,对大自然,对未知的探索权力。“苏菲是智慧的代名词”,哲学则是追求最高智慧,所以苏菲是哲学的代表是最贴近作者的写作意图。像书里面的“大人们总是将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而浑然不觉”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小时候的天真以及好奇,接着在社会群里习惯了周遭的一切。在《苏菲的世界》里作者并不是一味的讲道理写书信而是让其中都有各自真实的主题。书信里的每字都有超强的吸附力,所以拥有稚嫩的心,无畏的向往,还有她那所谓孩子性的期待深深的迷上了哲学的一切。她以一个小女孩的心去认知哲学的世界,她不是只在伟大的理论里遨游,她带有她少女的梦去认知这个未知飞世界。就像书里“关于小白兔,就好将它比作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我们可以从苏菲与她妈妈的对话和与无名氏的书信来往中,看出一颗渴望得到更多东西的心,有渴望就会等到更为真实的东西。作者给予我们的想象是主动性的,苏菲也并非被动的接受那些所谓的大道理的。孩子,是在正确的引导下逐渐走向属于自己的天堂,而作者所运用的手笔是将哲学以故事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让读者不会感到乏味,而是生动有趣。

二、苏菲的经历予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智慧往往受到后天的影响

从苏菲的经历来看,我们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循序渐进的接受自然所给予的智慧。一片纯净的白纸就这样被无情的“玷污”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想象:要是一个散文家的来信,苏菲或许就对散文感兴趣了;要是一位物理学家来的信,苏菲或许就对物理感兴趣了。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道理:孩子的发展要靠前天的天赋和后天的引导,家户喻晓的《伤仲永》的故事深深的在每个人的心理扎根了,我们感叹于他天赋的丢失,感叹于环境予他的伤害。所以说苏菲之所以对哲学对席德以及艾伯特的好奇源于她少女般的心,她的好奇带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这就是后天的引导。假如她没受到神秘的信,假如她对心中的问题不感兴趣,她真的会有后来一系列的神奇经厉吗?苏菲的神奇经历也逐渐的融入了我的思想。“哲学”在我的字典里是深奥的,不可理喻的,甚至是有点怪诞,但是在《苏

菲的世界》我的思绪因她涌动,不曾想过的问题觉得理所当然的问题竟然全部动摇了,我的意识不再是简单对这个世界的感性认识了,模糊带了点理性。《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三、哲学与生活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哲学思想,只是自己不曾发现而已。就像我们会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一些东西,或者我们在整理东西时时不时运用到亚里斯多德的分类法,使东西看起来井然有序。从出生的不懂到现在每个人都有了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环境,知识教育,人际关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引导我们走向大众。08年的金融风暴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美国次贷危机的造成,还是人性的贪欲抑或其他?当华尔街*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聚集人类最高智慧的地方竟然面临着恐慌,股票大跌,投机不成,就业率急剧下降,裁员大幅度增加,物价却拼命的上涨„„ 这些表面的现象蕴含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将席卷全球,人类将再一次陷入危机。历史上的九大经济危机:荷兰郁金香,1720年南海泡沫(南海伦敦公司倒闭),1837年恐慌(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1907年银行危机,1929年华尔街大崩溃,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比索率狂跌,股票价格瀑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宣布放弃固定的汇率制,实行浮动的汇率制),接下来的就是这次的次级贷危机,从这九大危机中我们不免想到每次危机与银行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掌握了具有流通作用的货币,因人性的贪欲他们从没有思考过自己的行为对于社会将会造成怎么样的结果。 每次的经济危机不是只在一个地区发生而是全球发生,当今的经济属于全球性的,国与国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就是哲学里的普遍联系原理。经济现象蕴含着哲学相关理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就阐述了一系列相关思想。

四、感悟

在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探险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盏明灯:它不示意你走向哪里,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什么,而

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索……哲学只是过程,哲学没有结果。

在平凡的生活中探索科学,在艰苦的学习中探索知识,正如苏菲在艾伯特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探索哲学历史。或许这种源于好奇心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人类善于思考的能力与生活能力一样不可或缺。如果不会思考,那么苏菲能在神秘世界里因解开一个个谜团而受益匪浅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人们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个个难题而兴奋不已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社会能在各方面得到进步而加快发展吗?苏菲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这就是她的探索。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苏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经历和感悟证明了:我思,故我在。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进入觉悟,点燃了一盏盏明亮的航灯……

真实的哲学是理性的、公正的评论;是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的思考;是深思熟虑的判断,是一意追求真理、知识和美德的恒心。

这正是世间哲学家存在的原因!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带来任何物质的获得,而是精神的进步。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没有永恒价值的庸俗而热门的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的\"真\"\"善\"\"美\"上。在真善美中,哲学将永远矗立。

参考文献:

1、《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

2、电影《苏菲的世界》

3、相关博客

第14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的思考

--苏菲的 世界,是智慧的世界

终于看完了这本不算薄也不算厚的小书,也就是四五十万字吧!觉得如释重负的同时又觉得欣慰,这是一本并不好读的小说,我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啃完,曾一度看不下去了,后来慢慢深入以后,发现这是一本有趣的西方哲学史,这是一本值得思考咀嚼的名著。

怀着好奇,轻松的心情走进了《苏菲的世界》,去认识这个神秘而未知的世界,该书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导师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喝一些著名的古今哲学家。先以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处出发,对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的哲学,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哥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本书涵盖了哲学,艺术,科学等个方面,内容之多,思想之深刻,不仅如此,更加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揉碎以另一种更加细腻的注入读者的脑中。哲学家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的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会给你留下深深地思考和悠远的

回味,哲人的人生就是故事。这种“灌输”的显然要比在哲学课堂上那些单一乏味的概念要讲解的生动的多,这样的哲学认识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

记得开始接触哲学是在大一上学期上过的一门叫《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哲学》的课上,当时老师讲的比较生动有趣(虽然老师有点愤青),进而激发了我对哲学的一点兴趣,随后也去图书馆翻了翻几本哲学的书籍,刚被老师引起的哲学兴趣子在看那些后入砖头,每个字拆开来都认得合起来就不知所云了的大师著述和各种版本的 西方哲学史的瞬间就被打消掉了。从此以后我对哲学的印象始终是“吃饱了的贵族坐在天鹅绒上仰望星空的产物。这本小书就是在为哲学走向大众化做出努力。他为初学者如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哲学这样一个大宇宙之门,站在门口,可以看到点点星光,虽然不得一睹全貌,但这已经是一种欢迎的姿态,这就足够了。

让我们试图运用自己的常识,丢掉我们从学校的得到的历史流传下来的知识,换个目光来看,就会发现当时对世界的认识还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古希腊人,他们打到了怎样的一种高度啊!只要想着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一片空白,把之前强加给你的知识从脑海里抹去,那么一部哲学史也就成了你自己不断自觉的一种过程了。这是我们现在这些从小的知识都被灌进大脑,忘记了思考的大学生多么需要的一种精神呀!所以永远也不要停止思考,”我思故我在”正是回答了“我是谁“,因为思考,我们而存在。

由于其本身的哲学性,使的这本书带有了某种触及深层心灵的力量,这种感觉完全不同于读《白鹿原》,《穆斯林的葬礼》、他们带给我的思考只是仅限于书中的情节和小说本身所传达的感情,而《苏菲的世界》带给我的是整个宇宙,激发了我思考的灵感和冲动,说哲学是人类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实在没错,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断的想起相似的问题也曾经在我心中浮现过,只不过那时的我只觉得奇异且荒诞,不作他想。 岁月渐渐逝去,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大三了,我们会越来越忙于各种莫名其妙的事务。那么我们的思想呢?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尘埃掩埋么?如果可以,想要对十年,二十年后的 自己说一声,请记得那个14岁的挪威女孩,她的名字叫做苏菲。请记得问问自己我是谁,想想这个世界从何而来。

——6.5与自习无聊时

第15篇:《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对于以前没有读过关于哲学书的我,第一次看《苏菲的世界》并没有觉得很困难的感觉,反而是很熟悉、很实在的感觉,让我更加喜欢哲学这一门课程。从前总觉得哲学类的书很无聊、很古板,不过《苏菲的世界》却是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让我们哲学的初学者更加热爱哲学。书中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让人无法自拔,一看下去就想一直看。

哲学是一个很抽象的学问。它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满足人类提高思想认识能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的本源事物。而在《苏菲的世界》中,讲述了整部西方哲学史,虽非学术性着作,但它是一本捍卫哲学的书,正因为其大众化,它也就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本书不在探讨哲学上的某一特别思潮或历史,而是尝试对每一派别,作概论式的介绍,并说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本集学术界一般看法的摘要录。因此,这本书表达了当今知识份子的立场。

曾经好奇怎样的人才能成为哲学家?在看完整本书后,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我想答案应该毋庸置疑的是:孩子。知道吗?孩子和哲学家一样,他们有着一颗同样好奇的心、同样对世界充满疑问;他们永远睁大那好奇的眼睛,大量着这个世界:世界是怎么产生的?我是谁?为什么人不能飞翔?„„而这些问题如果我们问一位普普通通的大人,他也许会认为你是一个白痴或者更是神经病。但是如果你去问他们,他们却会怀着跟你一样的好奇心,拉着你一起去探究这些问题。这就是哲学家与我们最大的不同,他们与孩子一样有着刨根问底的决心,有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其实我们都曾经孩童过,只是在这个复杂而又多变的社会上摸爬滚打久了,我们便不再有孩童对世界的新奇,而哲学家就是那些把这个精神贯彻到底的一群人们。

其实改变人类的并不是他们的智慧,而是他们的思考方式。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是一只牛氓,叮在雅典这只骏马的屁股上,是为了让它跑得更快一些。”其实伟大学者不只是只担任着重大使命的牛氓,使浑浑噩噩的人民清醒,他也是一个“小丑”,看得比谁都要深,都要远。当所有人都被家常琐事缠住头脑时,只有他一个人传授知识,让人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向着宇宙的深处眺望。也许没有谁尝过“鹤立鸡群”和被别人排斥的感觉,但当你急于和别人倾吐有关《堂·吉柯德》的看法,却听到的是一大堆关于某个明星的评价时,也许你只能很悲哀地去当那么一个卓尔不群、试图让别人从俗物中脱离出来的“小丑”了。是的,小丑也许是可笑的,他孤独地站在那里,表演着各种各样的杂技,只能让无聊的世人增添一点耍笑的把柄。而现实生活中的小丑或许更可笑,他甚至不了解那些流行到极点的歌曲和言情小说,但是他站在那个世界的眼前,急切地打量着它。当世人都被美丽的梦境迷住双眼,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世上的一切时,也许也只有那些“小丑”,愿意去探索这个世界上的奥秘,去劳其心智苦其筋骨,而不是过浑浑噩噩又温暖的、不用麻烦脑筋地生活。人生,其实并不只是一个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界,也不应只是金钱、荣誉与成功的世界,它更应该是一个充溢着理想与奋斗、追求与梦想、好奇与探索的世界。不要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必然,为什么纸张便是白的?你又是谁?天地到底有多大?它又是怎么来的?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是怎么诞生的?从无到有,这本身便是一种不可能。一切都充塞着无穷无尽的问题。

第16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让人们发觉到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不只是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责任。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作者带领读者跟随一个可爱聪颖的小女孩从远古罗马畅游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那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讨论的题目以及这些哲学家们的经历和遭遇,都详细的收录书中,生动自然的将整部世界哲学史演义出来。内容广泛却不紊乱,作者细心的将书中内容分成多章节,每节都有题目点出章节的中心内容,或深藏或巧露,每一节都阐述蕴含了它的真理,诠释了看似高深难懂的哲学问题。这样的分节让读者读来轻松,也就自然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理解作者的用意。

感受最深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能够在谈话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点,使其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却由于过于直言,被他曾指责过的上层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苏格拉底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结束也要坚持真理。他重视良心与真理,敢于为了真理而战,为了真理而牺牲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2: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进行了一次心灵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看这样一部作品,等于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苏菲的所到之处,处处凝结着文明的精华,弥散着哲学的气息。在这样一本小说里,包括了整部西方哲学史,本身就极具魅力。一直觉得哲学是一门虚幻而不切实际的学问,生涩难懂,但其实一直是我不了解哲学。这本小说系统地涵盖了各种哲学思潮。随着小说人物在书中不停的追逐和寻求剧中谜团的解答,越来越深入的使我了解到以前不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给很多哲学着作敲了钟,或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不能普及和推广,

但《苏菲的世界》改变了这一现状,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哲学史,本身也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命题,随着探求进程的步步深入,使我了解到更多的哲学原理。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是在欣赏一部人类文明通史的真实演义!

篇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上学期闲着的时候没事,就向朋友借了本书《苏菲的世界》来看看这样一部作品,没想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智慧的结晶。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就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 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哲学的意义、人的生命和各种哲学学说: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变魔术的兔子的话,我们就是居住在兔子绒毛深处的细胞。我们出生于细毛顶上,刚开始我们对这场魔术十分好奇,而人们慢慢长大了,对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处,并喜欢上了皮毛深处的生活,就不再过问世事了。哲学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别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为哲学家。

哲学的世界,有太多奥妙等待我们去探寻。每一次的发现便是一次人生的顿悟。

尽管我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篇4: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马儿为什么叫马,何为马,在没读着本书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爸爸妈妈拿着一张图片或是我偶然间从电视上见到这种东西,爸妈对我说,那是马儿,我从此就认识那是马了吧,每天总会见到许多人,许多事,我却从未提出一句:为什么?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对此,作者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宇宙就好想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着,想探究魔术师的秘密。我们比哲人们缺少的只是一颗好奇心,一颗智慧的头脑。

哲学家们不停的爬着,同时也不停的呼唤着沉睡的人们,他的呼唤只能唤醒少数有头脑的人,而赢得大多数人的厌恶,苏格拉底最总最终将生命献于哲学服毒自尽,耶稣亦如此。我佩服他们的勇气于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德谟特里克斯在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仅靠好奇与思索提出原子理论,柏拉图的两个世界论,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两千年,中世纪,浪漫主义。慢慢我陷入整个欧洲哲学史,开始时很茫然有很多的不了解,越来越发现,其实哲学离生活并不远,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风土人情,但思想是没有限制的。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互通的。苏菲最终只是希德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我们又是谁呢,苏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也唤醒我们生活的智慧。十三岁第一次读苏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会收获更多。

篇5: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人类启蒙读物。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它是上校写给女儿的生日礼物。在我看来,这本书可能是西方青年,迈入智慧的敲门砖。任何一个人,读了《苏菲的世界》,都会大有收益。里面的世界非常精彩,就像鸟儿享受于飞翔、马儿享受于奔跑一样,在书里面,你可以享受到为人的乐趣。人是思想的动物,人最伟大的力量是思想,能够驰骋于思想的人是快乐的,所以,我忠心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领会这样的快乐。

哲学开始于好奇和迷惑。《苏菲的世界》通过苏菲的视野,向读者抛出了那些人类的终极命题。你是谁,世界来自哪里,人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都是哲学的问题。从根本来讲,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回答这些问题不是为了求索答案,而是为了获得智慧,获得对生命的认真。书中有这么一段:小伙伴问苏菲,天空中的鸟儿怎样看人类。苏菲告诉她,鸟儿没有自己的世界。小伙伴接着说,人类如果发明一种芯片,不用学习,就可以获得许多知识。苏菲回答,鸟儿和芯片都没有思想,只有人类有思想。人类有思想,才有自己的世界。后来,苏菲开始进入了哲学的世界。在一封信中,她读到,哲学家思考着常人远不会意识到的问题。在平静的生活中,人们远不知道,哲学家已经开始了人类世界上,最伟大的冒险------灵魂和心灵世界的冒险。

苏菲首先通过一卷影带进入了古希腊哲思的世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人是一种理念的存在,唯有理念,才是世界的永恒。物质有多种,唯有人的存在在最高级的序列。这些问题使苏菲开始回答关于真理的问题。于是,读者就在作者为苏菲安排的奇妙世界里,浏览着西方思想的世界------一个思考的世界,一个心灵的世界。苏菲走过了中世纪时期的黑暗,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在其中,他了解了托马斯阿圭那的思想,哥白尼的勇敢,达芬奇的伟大,米开朗基罗的认真。再到西方理性时期人类的求真。笛卡尔、莱布尼茨、洛克、卢梭等。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书中用简单的比喻,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哲学家的基本思想。比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先验认识论、黑格尔的辨证逻辑、尼采的自我完成、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

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本神奇的着作。作者用巧妙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把那些人类历史中出现的伟大思想像珍珠一样串接了起来。那么,回到书中的开始。我们就会知道,每个人在本真里,都有那份关于真理的好奇,关于生命的疑惑。因为好奇,我们需要知识,因为迷惑,我们需要信仰。所以,人才需要灵魂,才需要拯救。在我看来,人自由的思想,是身为一次人的最珍贵的财富。这种财富是无价的,远比什么外在的财富更真实,更可靠。可是,要想获得这种自由的思想,我们必须首先解决那些关于人的大问题: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人为什么存在。亲爱的朋友们,您对这些问题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吗?

《苏菲的世界》从西方人的角度呈现了一个启蒙的视野。那么,我们有没有作家,从中国的视角,为中国的青年朋友们呈现一个真理的世界呢?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汉时期的儒术独尊,从唐宋时期的文化盛世到宋明时期的理心学世界,我们的文化灿若星河。我期待有这么一位作者,其是为儿子或女儿写的生日礼物也好,总之,中国的青年也需要这么一本读物。这是真理与求知的开始,这是灵魂与真诚的开始,这是思想与自由的开始,总之,这是一切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的开始。多年前,在我20岁读完《苏菲的世界》的时候,我曾经找过中国的《苏菲的世界》。后来,我发现了《三字经》。但是,显然其太过简短。我期待那本《小明的世界》、《小刚的世界》或《小强的世界》。

篇6: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让人们发觉到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不只是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责任。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作者带领读者跟随一个可爱聪颖的小女孩从远古罗马畅游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那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讨论的题目以及这些哲学家们的经历和遭遇,都详细的收录书中,生动自然的将整部世界哲学史演义出来。内容广泛却不紊乱,作者细心的将书中内容分成多章节,每节都有题目点出章节的中心内容,或深藏或巧露,每一节都阐述蕴含了它的真理,诠释了看似高深难懂的哲学问题。这样的分节让读者读来轻松,也就自然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理解作者的用意。

感受最深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能够在谈话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点,使其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却由于过于直言,被他曾指责过的上层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苏格拉底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结束也要坚持真理。他重视良心与真理,敢于为了真理而战,为了真理而牺牲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17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得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康德 当合上《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时,我对作者——乔斯坦·贾德着实佩服。他巧妙地借用柏克莱“灵”的哲学思想——我们周遭的世界与我们的生命全都存在于天主心中,控制了苏菲的世界。这使得这本关于西方哲学的哲学史书更富有神秘的哲学气息。

“你是谁?”

“这个世界从何而来?”

这两个问题,开启了哲学之门。当现实的人们正在为柴米油盐的生活所忙碌时,为严峻的就业形式所烦恼时,有谁停下来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至今无法找到答案而存在问题的问题。艾伯特对苏菲说:若将宇宙比喻成魔术师变出的兔子,人类就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享受安逸,而哲学家总试图沿着兔子细毛往上爬,以便看清那个魔术师的模样。

这批哲学者家们,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自己也满是疑惑。他们思考着设法解释生命中发生的种种。

事物是怎么来的?泰利斯说水是万物之源,赫拉克里说理性是万物之源,恩培窦可里斯说万物由四种基本元素组成„„现在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可以轻松地从书本上窃取“基本粒子”的概念,可是在古老的社会,他们只用了感官与大脑提出“没有一切事物来自虚无”这样的概念。

眼里看到的和脑子里所想到的是怎样的关系(即哲学中所讨论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柏拉图提出“理型的世界”、亚里斯多德“没有天生的概念”、黑格尔的“唯物论”„„这都是哲学家对世界的探讨啊!用自己的智慧、知识,批判地继承他人的论点,这样地交流岂不美妙么?

即便自己的理论不完全正确,却也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个交代。

对于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我们从来没有获得过任何确定的材料,所以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因为我们的理性不再发挥作用。但哲学家就是这样,明知如此,还是会一问再问,全力解答这些艰深问题。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可爱之处,迷人之点吧!

生活在这个大大的宇宙中的小小的我们,亦如星际尘埃,显得如此微渺。不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信仰上帝,这个宇宙带给我们太多的秘密,让我们捉摸不透,所以有人选择将那份好奇寄予在一个飘渺的物上。

抬头仰望星空,看不到天的边界,假借伟大的科学设备,越是看到星际无穷得庞大,越是显得自身如此渺小;越是了解它多一分,越是对它多一份敬畏。这便是哲学的魅力么?亲爱的人类,你们感受到了么?

公安海警学院三十六队陈炜丹

第18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初级哲学书籍,讲述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一封由一个神秘的哲学导师寄来的信,在神秘哲学家艾伯特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把原本比较难懂的哲学,通过艾伯特让苏菲思考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使得哲学变得生动有趣,我们自己也可以了解哲学发展史。

《苏菲的世界》在运用悬疑小说的构思方式讲述哲学思想。以“书中的书”的形式循序地展开一系列的故事,而此书的关键在于,书中的“书”的主人公,即苏菲和艾伯特是学哲学的,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只是少校笔下的人物时,决定“挣脱”少校的笔触,逃离书中的世界,来到真实的世界。而最终的结局可以说算是美好的,苏菲和艾伯特确实逃离了《苏菲的世界》的“世界”,来到现实生活。然而,虽然如此,苏菲和艾伯特并非真正意义上地来到现实世界,他们只是从书中逃离出来的“精灵”,他们并不真实地存在,有血有肉地存在,他们作为“精灵”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们并不只是存在于书中,而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永恒之乡”,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界于虚幻和现实之间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一人一物多少在影响着真实的世界。

我们看到的可能不是一部经典,而只是一部玄幻小说。而关键在于,其中穿插的哲学思想,正是这部小说的血肉。

哲学思想的穿插大概分成三部分,其一,是少校写的书《苏菲的世界》中的艾伯特写给苏菲的信;其二,是艾伯特和苏菲的对话;第三,也是最后几章的内容,是少校和他的女儿席德之间的对话。通过大量的独白,系统简介哲学思想,正是本书的特色之一。而作者包括译者所呈现的简单、亲切的语言(包括很多口语化词汇)让读者,或者是笔者更能领会哲学思想。

事实上,小说的发展情节都是为哲学服务的,根据苏格拉底的说法,哲学应该是产生于日常生活中的。因此哲学是可以思考的,透过现实生活,可以思考哲学,问题在于什么现象对应怎样的哲学思想,却是哲学门外汉难以解决的。因此,本书的情节,发生在“席德的世界”和“苏菲的世界”中的故事都是借以思考哲学的现实生活。如此巧妙的安排,我想与乔斯坦·贾德曾经做过哲学教师是分不开的。

同时,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读了这本书后,丰富了自己在哲学方面的知识,随着书中艾伯特给苏菲所提供的哲学问题,我也跟着思考了,然后继续看下去,发现自己的观点和书中的还有些相同,让我有种成就感,但更多的是接触到了不同的思想,好像自己进入了一个思想相互交流碰撞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随意发挥着自己的想法,没有人会去笑自己,得到的是别人的倾听和尊敬,大家互相汲取着那些精髓,不断丰富自己的世界,但是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一份信仰。

苏菲最开始接触到的哲学问题是‘你是谁’和‘世界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自己一直在思考,也增加了我看这本书的兴趣。还有,书的开头出现了要苏菲转交给席德的信,这些都设置了悬念,也让我们渐渐踏入哲学的世界。有许多哲学我们无法通过查资料得到确切的答案,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并且那些哲学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的思想更加自由。

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贯穿哲学发展的过程,也让我们自己了解了哲学方面的历史,了解了哲学家们的思想。我了解了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及伊比鸠鲁学派与苏格拉底哲学的渊源,还有神秘主义、印欧民族、闪族文化„

综上所述,《苏菲的世界》很适合做哲学入门读物。

同时书中围绕哲学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很经典的困惑:谁才是上帝?

值得注意的是,苏菲和艾伯特、席德和少校都是乔斯坦·贾德笔下的人物。在“苏菲的世界”里,少校是他们的上帝,少校的思想创造了“苏菲的世界”;然而在“席德及少校的世界”里,乔斯坦·贾德才是他们的上帝,是乔斯坦·贾德的思想创造了“席德的世界”。换句话说,对于苏菲、艾伯特、席德和少校,乔斯坦·贾德才是上帝。

事实上,书中运用反讽的技巧(此书运用大量反讽的技巧,所谓反讽指的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所写的小说主角经常会有这样的话:“实在不能忍受了,下一章!”),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乔斯坦·贾德才是上帝。

通过艾伯特和苏菲的对话,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是少校笔下的人物(多么夸张的反讽),然而艾伯特说:“……说不定少校也是一本有关他和席德的书当中的一个影子。当然那本书也是有关我们(苏菲和艾伯特)两人的,因为我们是他们(席德和少校)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对我们(苏菲和艾伯特)而言,那位作者将是„一个看不见的上帝‟,虽然我们所做、所说的每一件事都是从他而来的,但我们将永远无法知道有关他的任何事情。我们是在那最里面的一个盒子里。”多么巧妙、直白和夸张的手法,然而在欣赏这个手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是不是在某个上帝的故事里?我们是不是只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作者笔下的人物呢?

读完整本书后觉得《苏菲的世界》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哲学思想启蒙的书,现在的小学生也应该开始了解哲学方面的历史了,这本书有益于开启小学生的智慧,使他们的眼界更宽阔,精神领域更加富有内涵。并且书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要远比课堂上学习哲学时多得多。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给我的教学,我的生活提供帮助。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这样评价本书的:“《苏菲的世界》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定义吗?”是啊,虽然初次接触哲学的我还不能非常深刻地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也不能像南先生那样作出深刻的评价,但是,我感受到,它唤醒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这的确是一本好书!

第19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生活中的哲学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组员:倪海飞,王国彬,张龙洋,钱利凯。林东权

对《苏菲的世界》这个名词我们都已是如雷贯耳,当老师给了我们推荐书目后我们就决定看它了。不过我们都不知道这是一本有关哲学的书,直到翻开它。

《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的中国传统名著,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它是通过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来一步步使人认识哲学,从中学习哲学。而对于像我们一样什么都不懂的读者来说,我们从读这本书开始就同苏菲一起上起了哲学课。哲学就是关心、探索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这其实是我们每个活在这世上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同时我们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生命观的过程,也可以是看作对于哲学的思考。

在此之前对于西方哲学我们都是以一种被动吸收为主的,这一次算是我们第一次主动去了解西方哲学。打开书它的教学方式就让我们感觉耳目一新,一个莫名的陌生人,一封不知从何而来的神秘信件,一个普通的女孩。从“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看似很普通却让人深思的两个简短而奇怪的问题开始,跟着“神秘老师”开始了我的“哲学之旅”探索之路。这也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个问题。其实这问题是在许多的电影电视中经常出现的镜头,但是对我们对此又有多少思考?在潜意识里,大家都认为我是xxx的朋友,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是一个在这个星球上普通的动物。但是这真的是那个答案吗?其实中国古人就有不少对此有所思考的大师,庄周或许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对于哲学大多数人和我之前感觉一样是空洞不可触摸的。其实这并不正确,哲学号称科学之母,它也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好奇心是创造的源动力,也是我们探索生活中的点滴的源动力。但是为什么许多人都会感觉这些遥不可及,因为他们已经对这个他们生活的世界习以为常、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了吧。说到这让我想到作者一个用的很好的比喻:这个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当然这只兔子极其庞大。我们每个人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大家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并且努力地想把兔子看个完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顺着兔毛慢慢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享乐。当大人们的心灵逐渐习惯了世界上的一切的规则,当他们不再有想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觉得所有的东西都那么不可思议而又理所当然。过惯了喧嚣吵闹、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便不再去追求那与他们似乎毫不相干的哲学,便不愿离开温暖舒适的兔毛深处,不愿像哲学家一样尽力去爬上脆弱的兔毛一看究竟。就是这样子,世界

上的大部分人们都不会再去思考像“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了。

对于这本书我们还谈不上精读,只是大概看了一遍,而且书里面有着不少西方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这也使得有不少地方我们都只是不求甚解,猜个大概。但是书中许多的哲学至理却是十分实用,让我们对生活有了不少新的认识。

第20篇:《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

2010级华方全科邹宇婷1081211055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哲学书——《苏菲的世界》。在我看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接触到一点皮毛。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主线与副线自然交织,浑然天成,足见作家艺术修养之高。但更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则是:作家灵活而娴熟的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观点、探究哲学的真谛。《苏菲的世界》是将艺术与学术完美结合,通过我们熟悉的载体传达我们陌生的信息。如果你是一位书迷,那么至此你肯定猜到了。是乔斯坦读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体味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

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崭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先人把一个又一个不解的哲学命题留给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传世佳品赐予我们。哲人用艺术的口吻教导生灵,文人用理性的笔触感染灵魂。我们的祖先在遗留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更把弥足珍贵的鉴赏之道传授于世。贾德是继承者,而不是始作者,但《苏菲的世界》的的确确是崭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梦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叹的世界。贾德使我们有幸一睹哲学之貌,愿他的后人能见哲学的精髓!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doc》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