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21-01-09 来源:工作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搞好粮食储备调节。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

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会议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扎实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崭新局面。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4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作了总结讲话。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出席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

推荐第2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

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

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会议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以农业为主产业的市县乡镇干部,要熟悉农业、了解农业,要懂农作物的种类和品质、节气、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扎实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崭新局面。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4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作了总结讲话。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出席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原题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来源:新华网)

推荐第3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搞好粮食储备调节。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

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

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会议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扎实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崭新局面。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4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作了总结讲话。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出席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

推荐第4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车玉明、董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天起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在讲话中系统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要求。

温家宝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预计今年为6900多元。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温家宝说,这些年农业农村形势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各级各地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温家宝指出,这些年来,中央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

温家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温家宝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绝不可忽视农业现代化。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将来农业经营形式会多样化,但家庭经营任何时候都是最基本的形式。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

温家宝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不会自然带来农村面貌的较快改变。要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要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农村建房的指导,提高农村民居设计和建设水平。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农村教学点撤并要十分慎重,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温家宝指出,30多年来数亿农民进城,既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

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明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

温家宝指出,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要更加重视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更加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在农村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特别是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一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二是保障农民权利,尤其是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一位研究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可以感受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出两个重要信号: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保障农民的权利,尤其是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这位研究员告诉记者,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保障农民权利不仅是明年农村工作的重点,而且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讲话指出,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农业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业资源就这么多,如果在‘八连增’的基础上让粮食总产实现再增长,明年将面临很大压力。”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长保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温家宝总理强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赵长保表示,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很大程度上,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收入来源、生活保障,可通过总结各地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利弊,从中找出一个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农村土地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针对不同的地区,使土地制度改革适合当地的发展类型、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农业发展等。

推荐第5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推荐第6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车玉明、董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天起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在讲话中系统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要求。

温家宝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预计今年为6900多元。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温家宝说,这些年农业农村形势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各级各地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温家宝指出,这些年来,中央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

温家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温家宝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绝不可忽视农业现代化。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将来农业经营形式会多样化,但家庭经营任何时候都是最基本的形式。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

温家宝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不会自然带来农村面貌的较快改变。要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要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农村建房的指导,提高农村民居设计和建设水平。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农村教学点撤并要十分慎重,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温家宝指出,30多年来数亿农民进城,既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

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明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

温家宝指出,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要更加重视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更加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在农村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特别是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一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二是保障农民权利,尤其是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一位研究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可以感受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出两个重要信号: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保障农民的权利,尤其是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这位研究员告诉记者,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保障农民权利不仅是明年农村工作的重点,而且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讲话指出,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农业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业资源就这么多,如果在‘八连增’的基础上让粮食总产实现再增长,明年将面临很大压力。”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长保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温家宝总理强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赵长保表示,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很大程度上,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收入来源、生活保障,可通过总结各地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利弊,从中找出一个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农村土地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针对不同的地区,使土地制度改革适合当地的发展类型、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农业发展等。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当前,“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对大学生加强“三农”形势教育,一要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农业农村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对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农业成本快速上升、稳定物价任务艰巨的严峻形势,农业农村发展保持强劲势头。粮食

产量实现“八连增”,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显著加强,农村民生显著改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全面加强。二要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粮食“八连增”后,产量基数高、资源约束日益凸显,生产成本高、种粮效益仍然偏低,气候条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周期缩短,价格高低急速转换。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多、出口环境恶化,农民就业增收难度加大。三要进一步明确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任务要求。以稳定粮食生产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和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基础保证。要把农业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切实提高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发展现代种业,推进设施装备和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和发展质量效益,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荐第7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析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农民收入力争超城镇居民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2日在京闭幕。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统总结2012年和过去10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2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10年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克服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1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开辟了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新纪元,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阶段,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要不断增加农业补贴,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的有效政策工具。

会议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要“抓住两个关键”,即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会议强调,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今后一段时间,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要从战略上研究采取综合措施,营造有利环境条件,

不断开辟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

会议指出,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就是要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继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会议提出,明年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发挥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

(二)继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三)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四)继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强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强化农村社会公共安全保障。

会议强调,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能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能减弱、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能放慢。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努力谱写农村改革发展新的篇章,奋力创造城乡共同繁荣新的辉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马凯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河北、山西、吉林、浙江、山东、四川等6个省有关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发言。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

推荐第8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温家宝讲话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28日01 版)

本报北京12月27日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天起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在讲话中系统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要求。

温家宝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预计今年为6900多元。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温家宝说,这些年农业农村形势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各级各地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温家宝指出,这些年来,中央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开启了农民休养生息的新时代。实行农业生产补贴,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支出达到1406亿元,现在补贴政策已拓展到畜牧业、林业、草原、节水灌溉和农业保险等领域。全面放开粮食购 1

销,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使所有农产品流通纳入了市场化运行的轨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实现“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9年来,全国新建改建了27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原则,搭建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7800多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愿望正在实现。废止城市收容遣送条例,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束缚,大规模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农民工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加快解决,劳动保护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对农民工从缺乏公平对待到善待、从限制进城到提供服务的根本性转变,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进展。

温家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温家宝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绝不可忽视农业现代化。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将来农业经营形式会多样化,但家庭经营任何时候都是最基本的形式。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

温家宝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不会自然带来农村面貌的较快改变。要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要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

和农村建房的指导,提高农村民居设计和建设水平。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农村教学点撤并要十分慎重,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温家宝指出,30多年来数亿农民进城,既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明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

温家宝指出,这几年,我们能够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农业农村形势好。明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明年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思想不麻痹、政策不减弱、工作不松懈、投入有增加,确保再夺丰收。在新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即使是为农民办好事,也要允许农民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不要追求整齐划

一、一步到位。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要更加重视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更加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在农村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特别是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主持,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

全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标准提高

奖扶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28日04 版)

本报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李丽辉)财政部、人口计生委近日发出通知,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调整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以下简称奖扶标准)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以下简称特扶标准)。

奖扶标准从现在的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特扶标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从现在的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35元,特扶标准(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由现在的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调整标准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现行规定分别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同时,为支持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两部门决定按照科学性、适应性、均衡性、导向性原则,建立两项制度奖励和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以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作为调整依据,当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累计增长幅度达到或超过30%时启动调整机制,首次调整自2008年算起。

推荐第9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2015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王宇林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开好这次会议,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

习近平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丰硕,为我们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很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李克强指出,“十二五”以来,“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十三五”时期,要落实发展新理念,破解发展新难题,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注意分析粮食丰收后出现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继续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亿万农民创业创新活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农业农村发展新空间、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续增产,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重大贡献。“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 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保耕地、保产能,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农业支持政策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同时要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会议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不懈厚植重农氛围,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到重中之重位置。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要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发挥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要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好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要深入调查研究,尊重农民基层实践,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杨晶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

推荐第10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点

重申1个工作重心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明确1个新提法

关于“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三农”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要做到8个坚持:

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绘制1张时间表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

会议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重要进展是指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乡村文明、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成效初步显现;

决定性进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城乡要素流动障碍全面消除; 全面振兴是整个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都相当完善,城乡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并相互促进,中国的“三农”问题得到解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指明1个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会议首次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七条“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这么走

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建设平安乡村,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攻坚战。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的七条实施路径中,“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被摆在重要位置。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基础正是对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并不矛盾,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现代化不能够建立在城乡分割的基础上。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来带动农村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带动农民就业,还可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到城里落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未来要干好这10件大事

1、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2、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

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3、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

4、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

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研人才支撑作用。

5、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

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

6、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

7、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

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8、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9、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打造

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

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

第11篇:聚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聚焦201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郑家岭

【背景材料】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会议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问题切入】

设问1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①价格调节生产规模(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粮价上升,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增产增收;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种粮补贴,增加农民收入;③市场就业机制的完善,就业机会的增多,增加了收入来源;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充分利用土地等要素获得收入,丰富了收入形式。

设问2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为我国推动粮食生产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①坚持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②增加农资补贴,稳定农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③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④稳定对农业生产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⑤整合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设问3简要说明中央实施系列惠农政策的经济意义。

①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使农民进一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公平,为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②有利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国民经济的基础;③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的发展;④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进而扩大内需。

设问4你认为我国应怎样推进农业现代化?

①一靠政策,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②二靠科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③三靠投入,加大增进投入和物质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④四靠产业化,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⑤五靠调整,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城乡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等。

设问5运用政治生活,说明党为什么要大力扶持农业发展?

①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必然要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在当前工作的一个重点。 ③中国共产党统筹城乡发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④中国共产党负有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

社会的责任,大力扶持农业发展符合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

设问6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出台多项措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①政府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出台多项措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措施是加强市场调节和监管的体现。

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出台多项措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措施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设问7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从世界实际和中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发展粮食生产,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长效机制。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我国粮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落实好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和建设规划,又要提高全社会的节粮意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设问8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①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为此,政府必须着力抓好粮食生产安全问题。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设问9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①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中央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具体情况,为维护粮食安全做出的重大决策。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创新试题】

1.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府()

①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全民的政府④坚持依法执政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A本题考查政府的职能和原则。注意材料的主体是“我国政府”,①②分别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原则,故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如何国家都不存在全民的政府,都带有阶级性;④说法错误,依法执政的主体是党。

2.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之所以重视粮食生产问题,是因为()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B.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

C.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D.我国农产品供给始终偏紧

2.B本题考查粮食生产的重要性。A、C强调的是农业的重要性;D强调的是农产品的重要性,均与题意不符合;B强调了粮食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符合题意。

3.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

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产品商品率为特征的农业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必须()

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入 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D本题考查农业的有关问题。①说法不科学;②③④符合农业发展之路的要求。 会议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据此回答4——5题。

4.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的原因是()

①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②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③农业的基础是否牢固,关系到我国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④农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我国的技术水平

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4.A①②③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的原因;④中的直接决定说法错误。

5.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5.C本题要求是辩证法,故排除A唯物论;“重中之重”体现了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C正确;B、D材料未体现。

6.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连增”。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很大关系,如增加农业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中央之所以在促进粮食增产中采取上述举措,是因为()

A.财政在资源合理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价格的变动对生产规模具有调节作用

C.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D.公平分配能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6.D中央在促进粮食增产中采取的上述举措,最终实现了历史罕见的粮食总产量“八连增”。这说明了公平分配能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D正确;A说法错误,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不能起基础性作用;B与材料无关;C说法错误,财政政策属于经济手段。

7.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从哲学角度讲,体现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联系的客观的、无条件的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A.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④

7.B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问题,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③材料未体现。

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

(2)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解决好“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8.【解析】第(1)问是原因类试题,要求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我国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涉及生产决定消费、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第(2)问是限制性试题,注意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①生产决定消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要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央重视“三农”工作,加强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需要。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只有重视“三农”工作,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②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大事,属于整体;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部分。③党和国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因为它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由此可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决定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

第12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简要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简要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

※“三农”工作:牢牢抓住 紧紧抓好※

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透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信息 “三农”工作:牢牢抓住 紧紧抓好

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人民财经通过梳理会议公报内容,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把握一个重要原则

本次会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强调两个安全

本次会议强调了“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会议强调,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三个1亿

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四个重视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

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

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

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五大农业经营主体

会议强调,关于“谁来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保障农民土地承包六项权利

会议指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摘自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透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信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了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会议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此次会议明确提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这是在三中全会关于改革总体部署下,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的问题更实际,部署更加系统。

专家们认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老矛盾依然突出: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农业资源利用强度大的矛盾、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与农业劳动力结构短缺的矛盾等更加凸显,广辟农民增收渠道也是当前的一个难点。

“三农”工作依然任务艰巨。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程国强指出,今后要以农业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农民富、加快农村小康为核心目标,补齐“四化同步”中的农业短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这次会议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会议提出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说,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会议还提出,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对此,程国强认为,目前到了重塑粮食安全战略边界的新阶段,应抓紧建立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机制,突出重点,有保有放。

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

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提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解决发展和稳定问题,维护农民的利益。一些农民进城后工作不稳定,没有社保,如果承包权丧失了,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未来一二十年家庭经营依然是主流,确保农户的承包权保护了农民利益。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发展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相当一部分承包土地的农户不再种地。面对这种新情况,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为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了重要基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状意义重大。同时,土地流转在农村非常活跃,不能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盲目通过行政力量推动,而是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会议鲜明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李国祥说,随着生产能力提高,数量已经不成问题。难在质量,回应百姓需求、解决社会性问题,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要治理农业生产源头,实行标准化生产,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秦富认为,今后,从田间到餐桌,从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整个产业链要有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要更加完整、系统、安全,实现全覆盖。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关键在人。会议提出了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等一系列措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专家们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郑风田说,现在农村老龄女性是种地主力,平均年龄50岁以上,以后这些人干不动了怎么办?必须向农业新型主体流转。因此要通过规模经营解决效益问题。

“一家种几亩地,留不住农业人才。要规模化经营才能让农业有奔头、才能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规模化跟工业化、城镇化相关,随着人员转移,一些人不愿意再从事农业,可以通过流转方式把土地租给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租金。”郑风田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说,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就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目前这4种类型的新型主体仍处于初步培育阶段。国家要加强培训、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不能成为留守的农村

会议在提出到2020年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目标的同时,也指出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据李国祥等人开展的社会调查,当前一些农村在社会管理方面很多时候无能为力,一些社会问题没人管,如农村“三留守”、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有的地方仍是空白。村委会、村民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工作仍要加强,这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提出,要重视农村“三留守”和空心村问题,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专家们表示,这些有利举措针对性强,贴近民心,必将有助于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李国祥说,一个村子搞得好不好,关键就看有没有联络人、带头人,党组织的力量要强。对于经济不太好的村子,如何加强领导能力,带动农民致富,做好社会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归根到底要靠党委和自治组织发挥作用。

第13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我省贯彻意见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0年12月21至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讲了重要意见。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拟以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4个省(市、自治区)和3个市县有关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发言。我省臧胜业、张和、董经纬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在分组讨论时介绍了我省情况,会议简报进行了刊发。

中央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7个中央一号文件已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三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在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政策,继续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安排的同时,有必要选取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逐个加以突破,2011年中央文件则聚焦水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做好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 1 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温家宝总理强调,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一、会议主要精神

(一)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作出了新判断

会议认为,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面对自然灾害极为严重、抢险救灾任务十分艰巨的严峻局面,面对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挑战,面对外部环境非常复杂、制约农业农村因素明显增多的严峻考验,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农业农村发展承接了前6年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取得了极不寻常的显著成就。突出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全国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二是农民收入增量再创新高,实现了连续7年的较快增长。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实际增长10%左右,增量650元,刷新历史记录。三是改善民生力度加大,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大幅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人数和人均补助水平继续上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率先在农村实施。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建设明显加强,解决了6000多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四是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建设在探索中取得积极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推进,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规模迅速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改善, 2 供销社改革有了新成效。五是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三农”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中央交给的艰巨任务,实现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确保”的总体要求,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十一五”的5年,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5年,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5年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取得标志性成果,农村公共事业取得历史性进展,农村改革实现阶段性突破,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会议告诫,在大好形势下往往潜伏着危机,在粮食生产打破历史“常规”、农民增收刷新历史记录的背后,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积累的矛盾已经很多、潜在的风险已经很大。2011年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三个不可低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不可低估;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不可低估;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和上行推力并存,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不可低估。会议特别指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之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盲目乐观的情绪有所滋长,忽视懈怠的倾向有所抬头,挤压侵蚀的现象有所增多。在这种情况下,2011 3 年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要在连续7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继续前行,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要在多种影响因素叠加交织的高变数中保持稳定,农业农村发展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的高要求下延续向好势头,面临的困难之多、压力之重、挑战之大,是这些年从未有过的。如果没有明确的导向、坚定的信心、过硬的措施,农业就会出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可能陷入被动。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二)对推进“十二五”时期“三农”科学发展提出了新思想

会议强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三化同步”战略思想,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会议指出,“三化同步”是我们党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对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三化同步”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重中之重”、统筹城乡、“两个趋向”等重要思想,是我党新时期“三农”理论的一大创新,对推动“三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会议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问题相当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发展不协调越来越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制约,“三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 4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四个阶段性特征,即农产品供求进入紧平衡阶段,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农村劳动力进入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阶段,工农城乡关系进入互动增强阶段,农业形势好坏、农村发展快慢,对工业和城市的支撑或制约日益突出,工业反哺、城市支持对“三农”的拉动日益明显,“三化同步”是顺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业基础薄弱,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收入分配、产业发展中最大问题,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补齐农业短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有效地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三化同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

会议要求,要把“三化同步”作为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重要遵循。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切实体现“三化同步”的要求,真正把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从战略上研究,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努力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到农村,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深化城乡联动改革,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5 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三)对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新部署

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首先要稳住农业,只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才能赢得经济工作的主动权。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大兴水利强基础,就是针对水利建设滞后、设施不足的瓶颈制约,大幅度增加投入,大规模开展建设,大力度推进改革,着力夯实水利这个最重要的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就是针对农产品供求总体偏紧、部分品种短缺的紧迫问题,强化扶持政策,强化领导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有效增加农产品市场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就是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的严峻局面,努力开辟就业门路,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全面增进农民福祉。着眼统筹添活力,就是针对城乡二元体制制约依然明显的突出矛盾,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促进公共教育资源、新增医疗卫 6 生资源、文化惠民工程等重点向农村倾斜,不断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会议从六个方面对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一是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二是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全面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提高早稻良种补贴标准,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三是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等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适时采取玉米等临时收储措施,搞好生猪市场调控。四是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大搞高标准农田建设,抓紧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做大做强种业,优化农机具购置补贴品种结构,扩大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森林保险保费等补贴试点范围,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牧民生产性补贴,推进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做到“三个努力确保”,努力确保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7 努力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积极推进城乡供水、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健全家电下乡等售后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建材下乡试点,对推广使用节能建材产品予以补助。对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努力确保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有新的提高,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六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模和范围。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依法开展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继续开展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提高中央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标准。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和业务的财税、货币等政策支持力度。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四)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新安排

2011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会议讨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共八个方面30条,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工作重 8 点。指导思想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目标任务提出了1个总的目标、4个具体目标,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工作重点提出了“4个围绕”,即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继续加强江河治理,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保障措施提出了“4个加强”,加强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五)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新要求 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在组织领导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自觉落实“重中之重”的要求,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县(市)、乡镇党委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确保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在激励约束上,对在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要给予表彰。在工作合力上,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加强综合协调,涉 9 农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并注重农村工作与城市工作的有机衔接、互促共进。在工作作风上,要带着“四情”做工作,即服务农民要有感情、开展工作要有热情、开拓创新要有激情、献身事业要有痴情。会议同时指出,要打牢坚实的组织基础,造就过硬的干部队伍,巩固和谐的社会局面。

会议要求,要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到省(区、市)党委常委、政府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二、我省贯彻的几点建议

依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向省委常委会汇报,研究确定我省贯彻落实意见。各副省长列席省委常委会议。考虑到这次会议精神事关全局,建议在即将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体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一是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只能”的重要指示,即“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二是体现“三化同步”战略思想;三是体现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

(二)着手起草两个文件。

第一,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意见》,对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全省“三农”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全面部署。由省委农工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起草。主要考虑,一是“三化同步”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新判断,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作了特别强调,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

10 署,需要我们结合河北实际进行贯彻;二是城乡结构不合理是我省“两大结构不合理”之一,党的十七大以来,我省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积累了实践经验,需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作出进一步部署;三是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关于“十二五”建议,充分体现了“三化同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需要在2011年和今后“三农”工作中作出具体安排。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全面部署“三农”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必要的。内容包括:①总结“十一五”以来我省“三农”工作及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经验;②贯彻关于“三化同步”战略的部署;③提出2011年统筹城乡发展中建设现代农业的若干举措,统筹城乡发展中积极稳妥推进新民居建设的举措,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举措,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农村改革的举措,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举措。

第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由省水利厅牵头,相关部门参加起草。

上述两个文件,经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后,提交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讨论。

(三)适时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建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安排在春节之后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与之套开。

会议主要内容:一是省委省政府领导讲话,对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进行部署;二是研究讨论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意见》 11 和《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三是进行经验交流,围绕统筹城乡、新民居建设、县域经济、粮食生产、蔬菜发展、农村改革、水利改革发展等,选择7个左右先进单位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典型发言;四是表彰一批先进典型。筛选表彰20个左右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和100个左右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此表彰是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10个左右深化农村改革先进县(土地流转、林权改革、村级集体财富积累等)。

会议参加人员: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市委和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各市农村工作综合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水利局局长、各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典型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省委农工部 2010年12月23日

第14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

一、中央用“四个最”要求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资料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具体部署。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农业地位】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此次会议明确提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这是在三中全会关于改革总体部署下,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的问题更实际,部署更加系统。

“三农”工作依然任务艰巨。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程国强指出,今后要以农业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农民富、加快农村小康为核心目标,补齐“四化同步”中的农业短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粮食安全】

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会议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

解读: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表示,我国历年来对粮食安全都是高度重视,此次也是如此,但重点更加明确,强调口粮的主动权。让农业基础稳固,农民安居乐业,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掌握粮食的主动权。

党国英表示,从现状看,我国的口粮无论从种类还是总量上,都很充裕,且多年来均增产。但也有潜在的隐患,即当前主要靠较高的价格维持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如果与国外接轨,一些便宜的粮食进入中国,可能就会有一定的风险。 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食品安全】

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解读: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随着生产能力提高,数量已经不成问题。难在质量,回应百姓需求、解决社会性问题,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要治理农业生产源头,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认为,今后,从田间到餐桌,从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整个产业链要有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要更加完整、系统、安全,实现

全覆盖。

【土地承包】

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解决发展和稳定问题,维护农民的利益。一些农民进城后工作不稳定,没有社保,如果承包权丧失了,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未来一二十年家庭经营依然是主流,确保农户的承包权保护了农民利益。

李国祥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为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了重要基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状意义重大。同时,土地流转在农村非常活跃,不能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盲目通过行政力量推动,而是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城镇化】

农村不能成为留守的农村

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解读:

据李国祥等人开展的社会调查,当前一些农村在社会管理方面很多时候无能为力,一些社会问题没人管,如农村“三留守”、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有的地方仍是空白。村委会、村民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工作仍要加强,这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李国祥说,一个村子搞得好不好,关键就看有没有带头人,党组织的力量要强。对于经济不太好的村子,如何加强领导能力,带动农民致富,做好社会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归根到底要靠党委和自治组织发挥作用。

【谁来种地】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解读:

专家们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一家种几亩地,留不住农业人才。要规模化经营才能让农业有奔头、才能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规模化跟工业化、城镇化相关,随着人员转移,一些人不愿意再从事农业,可以通过流转方式把土地租给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租金。”郑风田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说,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就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目前这4种类型的新型主体仍处于初步培育阶段。国家要加强培训、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据新华社(除署名外)

■ 特点

会议规格

“七常委集体出席体现重视农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

山、张高丽出席会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表示,此次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这在2007年以来是没有过的,体现了领导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资料显示,2007年12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任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胡锦涛、温家宝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做出了重要指示。

会议措辞

“会议不少语言亲民平实”

会议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提及食品安全时强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措辞方面,此次会议有不少语言亲民、平实。党国英表示,这与总书记的个人风格有关,同时也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务实,以及文风的平实。纵观今年召开的会议,一些讲话善用比喻,让人听得懂、接地气。

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开方下药三农焦点问题

粮食安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产品质量、谁来种地、农村管理一一提上议程

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确保粮食安全后,23-24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会议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

对此,粮食安全问题专家、农科院信息中心研究员聂凤英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加,但粮食生产也面临各种问题,比如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粮贱伤农”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加上粮食不可能完全依靠国际贸易,因此今年国家尤其强调口粮绝对安全。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也对记者表示,会议提出“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这表明未来国家将会增加对农民种粮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预计接下来将会出台一些举措对粮食生产大县进行资金扶持和补贴。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郑风田分析说,“这一点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相一致的。今年国家特别重视土地改革和土地流转,而明晰农民对土地的处置权正是保证土地流转的前提。”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同时,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

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这或许将是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据了解,这个文件的核心内容是生态农业和农业现代化。

三、人民日报解读中央农村会议:将攻死守耕地红线 等6难点

2013年12月25日 03:5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农村工作主攻六大难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就会议传递出的新信息,本报今日请专家进行解读。

1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原文】

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解读】

招商证券资深农林渔牧研究员黄珺: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针对的就是粮食和食品进口量和走私量的提升。虽然进口低价粮对稳定国内通胀有一定的作用,但足以引起政府的重视。万一国际粮食产量或者世界经济有一个因素发生改变,全球粮价持续低迷的下行曲线出现拐点,我们将是非常被动的。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相信中央有关文件会按照这20字方针,对明年的粮食生产及安全保障作出及时部署,“这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

2家庭承包主体地位不能变

【原文】

会议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社会管理研究室主任常兴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着力点,是要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创新和实现多种经营方式;要鼓励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强调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前提是要把每个农民当作是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主体,要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个农村最基本的经营制度下实现。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这一基本制度,也必须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在“统”和“分”上都要创新、转变。在“统”的层次上,统一经营向农户联合与合作方向转变,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在“分”的层次上,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

3 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原文】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解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中国是人口大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证绝大部分粮食自给自足的基础。中央此次再次强调守住耕地红线,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解决农村土地市场与城市土地市场二元分割的问题,建立统一土地市场,土地有序进入市场流转,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水平。中国人多耕地少始终是个矛盾,所以,不能随意改变耕地性质。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突破耕地红线,将威胁到粮食安全。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果能规划得好,措施对头,方法对头,有可能提高土地集约化使用的水平。城镇化后,条件具备,原来农民的宅基地可以复耕,提高某些荒地、沙地等土地的品质用于种粮食,在保证18亿亩耕地的基础上,优化配置,增加耕地。

4 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四最严”

【原文】

会议指出,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当前人民的突出愿望便是食品安全。如何实现在保证“吃饱”的基础上,让百姓能够“吃好”,是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相比前几年,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源头。如果源头污染治理不了,后面的环节再安全也无能为力。如何对养殖业的抗生素滥用、蔬菜水果业的农药残留超标等进行治理,需要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进行监管,还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

为了保证质量安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应该重塑。应该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加大监管机构建设投入,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5 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原文】

会议指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解读】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民,重点在农村。现在看,我们城里人大多数都小康了,现在真正还有贫困人口、收入差距比较大的,主要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农民能否顺利地过上小康生活,关系着我们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还是拖着“短腿”的小康,是高质量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是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小康,还是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小康。

过上好日子、富日子、体面生活,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最大的梦想。要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促进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让农民通过自己辛勤劳动,也能进入小康。

6 帮助3个“1亿”落户城镇

【原文】

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解读】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向城市转移的农民类型,主要分为流动人口、失地农民和在地农民。根据他们市民化的方式,又可以将农民市民化的路径分为“被动城镇化”和“主动城镇化”两大类。被动城镇化主要是指由政府主导推进,通过“征地安置”,实现农村土地的城市化和农民身份的“农转非”。而主动城镇化则指农民自主选择进入城市的城镇化过程。对大规模进城的农民群体来说,要完成市民化的过程,必需满足三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在城市生活的物质基础和一定的保障;二是能够顺利渡过城市适应期,形成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农民与土地的联结足够弱化,和城市接纳制度的形成。对此,一是建议未来户籍制度改革应逐步转换户籍功能,把人口登记和公共服务的功能放在首位;二是“就地市民化”或“就近市民化”,让部分农民到中小城镇进行市民化。

第15篇: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专家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要任务是稳定粮食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22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次会议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记者在第一时间连线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对这次会议的精神进行了解读。

首要任务是‚稳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了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工作重点。

‚粮食产量‘七连增’,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今后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很小。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也有不确定性,农业抗灾夺丰收任务繁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韩长赋表示,明年继续推动强化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将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韩长赋说。

重要信号:加快水利发展

系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是这次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0年,我国干旱、洪涝、山洪灾害覆盖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损失之重,为1998年以来之最。‚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陈雷说。

据陈雷介绍,‚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

加大投入 夯实农业基础

此次会议提出,明年三农投入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三个重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而‚三个确保‛则表明了支农资金如何落实到位的具体手段。这些表述体现了国家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

宋洪远解释说,这些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支农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强农政策,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并突出政策的针对性。

征地力保农民权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会议有关耕地问题的表述,根本立足点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在四川、广东等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试点,对农民每年给予每亩200元到500元补贴的探索,为我国探索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创造了鲜活经验。

据介绍,国土资源部门将抓紧落实‚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措施,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落实同地同价原则,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到2010年9月,我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实施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水平普遍提高了20%至30%。今后,各地将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一次。

这位负责人分析,在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面,陆续选择天津、重庆、沈阳等11个城市作为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重点在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拓展安置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征地补偿安置长效机制。

‚菜园子‛‚菜篮子‛‚菜摊子‛都要抓

此次会议提出,下大气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同时,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释说,农业部明年将推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好‚菜园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

农业部还提出,‚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表示,今后将鼓励更多的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扩大农超对接政策效果,提高订单农业比重。继续支持建设产地预冷等冷链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加大气象服务 提高防灾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村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面临风险不可低估。气象部门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矫梅燕说,今后努力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地区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广播平台建设,力争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农村每一个地区,延伸到每一个村镇、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实现气象信息的‚进村入户‛。

同时,建立完善面向部门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气象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大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的‚消息树‛作用。

矫梅燕表示,气象部门将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科学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推动科学防灾减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 明年我国将大兴水利

加快水利改革、保供给、提高单产……明年‚三农‛工作可能涉及的热门词汇,不出意外地悉数出现在昨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会议用28个字概括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并将水利建设摆在了空前重要的地位。

空前重视水利发展

尽管此前连续数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重点提到农田水利建设,但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 ‚水利‛的重视可谓史无前例。

此次会议讨论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并强调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11月召开的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就曾提出,我国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还不稳固,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

‚水利欠账太多,会出大问题。‛今年以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

2010年灾情之重印证了这一担心。据统计,2010年我国因洪灾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745亿元,因旱直接经济损失达769亿元。其中,今年以来干旱造成我国粮食损失约为168亿公斤,超过我国粮食年产量的3%。

在政策支持下,近年来农田水利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利部部长陈雷日前表示,去冬今春,全国累计完成农田水利投资1504.02亿元,较上年增加21.7%,其中各级财政投资1109.4亿元,较上年增加25.3%。而今冬明春的计划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较上年增加10%以上,超过1700亿元。

加大‚三农‛投入

今年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实际增长10%左右。

‚今年中央出台强农惠农政策数量之多、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都是多年少有的。‛在同期召开的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如是表示。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还将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并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据了解,2010年初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8183亿元,追加的支农资金投入超过100亿元。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会议提出了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六项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要‚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预计明年农产品价格不太可能出现今年这样的涨幅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论是发展水利等设施建设,还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都在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打基础。

明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任务

1.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2.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3.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4.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5.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6.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第16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全文

即将在12月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讨论热度持续飙升,据各大媒体分析,一大波新政策即将伴随此次会议汹涌袭来,土地资源网小编也归纳了此次会议呼声最高的五大热点供大家先睹为快:

热点一 土改

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即将在12月8日召开,土改被外界多番揣测依旧会是本次会议的重头戏。继11月底中央正式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后,农业部近日又在全国新批了34个县市作为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并安排5个方面共19项试验任务,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数量达到58个,覆盖全国28个省(区、市)。

安徽( 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社科院乡镇所所长谢培秀认为,“下一步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顶层设计应该要在这个问题上把基本的思路框架定下来。”

热点二 土地流转

据知情人士介绍,土地流转等涉农改革将是下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要议题。目前数部涉农法律的立法、修法程序启动,完善涉农法律步伐加快。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实际上对于去年的土地流转已经开始做出调整。土地流转对象从原先的公开市场转让转变为有条件农户,并突出立足国情农情这一点,预计今年一号文件对于土地流转相关内容将更为细化理性。

热点三 农垦

今年中央部委密集调研各地农垦系统,起草改革文件,在年底的中央会议上,将出台农垦体制改革方案以及系列扶持农垦发展的新政策。

农垦体制改革将激发出国有农垦企业巨大发展潜力。据农业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垦系统有1785个国有农场,612万公顷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3200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由以粮食、橡胶为主。齐鲁证券研究认为,如果能用市场化机制来改善目前农垦系统计划经济体制,农垦企业拥有的资源潜力将会被进一步释放。

热点四 不动产

11月30日,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在参加第三届中国城市管理高峰论坛时透露,土地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包括宅基地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等一系列方案,已经从国土资源部出手,提交至中央审议,预计将于年底发布。

热点五 规模农业

大量的土地资源入市以及国家提倡的土地经营全流转,鼓励适度的规模经营,都将要害指向了规模农业,以农业投资企业、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一系列的农业经济组织从事规模农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免责声明】本文均由网络转载收集,与可可黄金网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某些 新闻影响到事件本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或者修改。

第17篇: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坚守引热议

2013年12月24日 央视网 8335人参与 375评论 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引发网民热议,有网友说,坚决支持耕地红线严防死守,要控制城镇化大面积扩张摊大,有的城镇,上千晌的土地都被出让盖楼了,真是可惜了沃亩良田,暂时肥了开发商和某些人的腰包,却断了万年生计,真是可悲!还有网友说,抓牢食为天,锁紧玉门关,缩少城乡差,农业现代化,农居城镇化。当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当农民收入与城市打工无差别,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谁还抛妻别子辞父母进城打工?农丰则国稳,农富则国进。五谷丰登百事顺,灯红酒绿万事哀,纲举目张,落实是关键!还有网民建议,第一,为18亿亩耕地立法,谁违反了,不管是谁,都依法惩治;第二,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要加大对粮食收购补贴的力度,并且不应该按照土地的亩数补贴,而是根据农民向国家出售的粮食的数量补贴。还有网友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坚决支持对耕地红线的严防死守,要控制城镇化大面积扩张,侵占良田。国家要时刻关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法,地方政府及开发商因利益驱动,会采取各种变通的手段,突破底线,断了万年生计。

第18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材料框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材料框架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②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玉米、大豆、棉花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

③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④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

⑤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效,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⑥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5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

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

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一)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三)七项重点任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建设平安乡村,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

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攻坚战。

五、组织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①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②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③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④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⑤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研人才支撑作用,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⑥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②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③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④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⑤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⑥要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若干重

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农村振兴,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有全党全国全社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有社会主义的强大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第19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客观题

201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最新遴选考试客观题预测题

之一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

)之路”,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七个具体路径之一。

A、文明发展 B、善治 C、农业现代化

D、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

)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A、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B、乡村善治 C、农村改革 D、乡村振兴战略

3、从2013年至2017年,我国约有(

)人在政府的帮助下摆脱了贫困。

A、5000万 B、6000万 C、6600万

4、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

A、4.5% B、5% C、5.5%

5、党的十八大以来,(

)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A、8000多万 B、7000多万 C、6000多万

6、我国农村建设向美丽乡村建设转型,会议强调了十九大精神,即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自治、法治、德治)、生活富裕,而让(

)成为城乡人未来的“奢侈品”,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现实,在一些地方又十分遥远,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A、乡村旅游 B、美丽乡村 C、乡村环境

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人才队伍,近几年来,我国新农人主体的出现,如投资新农人、回乡新农人、科技新农人、电商新农人。据国办新闻发布会披露有(

)新农人,据最新统计,各类新主体组织达到30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

A、500万 B、600万 C、700万

8、传统的供应链是以生产为起点、消费为终点的,在现代供应链条件下,各种类型的订购成为“(

)”的起点,产品集并、采购、运输(冷链)、储存、加工、分销、配送、销售等,成为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多个环节的无缝连接。

A、生产和销售 B、生产、销售、流通 C、种养加

9、智能农业种植、智能养殖、智能加工,以及智能交易、智能支付与融资、智能环境、智能消费、智能再生资源回收,需要更多的新农人,也需要加速传统农民转变为新农民。据统计,现有(

)多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主体超过300万家。

A、2万 B、3万 C、4万

10、中国邮政目前已初步形成“电商服务+金融服务+寄递服务+便民服务”的邮政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了“购物不出村、(

)”的“五不出村”综合服务。

A、存取款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创业不出村 B、金融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创业不出村 C、金融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投资不出村

参考答案:1-5:BDCAA 6-10:BCCAB

11、通过多种智能B2B模式创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迅速实现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引入订单式B2B供应链模式,使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减少盲目性,提高其有效的供给,满足精准的需求,在品种、数量、时间上实现精准(

)的一体化对接。

A、生产、加工、流通 B、生产、加工、流通、消费 C、生产、流通、消费

12、2013年-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7%,比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快2.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

) 全国。 A、快于 B、等于 C、慢于 D、不清楚

13、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八个坚持”的具体实践,不包括:(

A、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B、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C、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建设 D、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14、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发展阶段:(

) A、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B、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C、到204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D、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15、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三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

A、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B、农民收入连续增长 C、全国农业连续丰收 D、精准脱贫进入攻艰阶段

16、我国棉花、油料、(

)、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A、肉类 B、禽蛋 C、水产品 D、大米

17、中国“三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民收入连续增长。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自2012年以来年均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

B、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

C、2017年我国农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超过13000元,实现2012年以来“六连增”

D、2017年我国农民可支配收入实现2012年以来“六连增”

18、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是我国乡村建设的理论总结和未来发展方向,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概括为:(

)、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A、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B、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C、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19、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具体表现为:(

),要“种得好、养得好、加工得好,还要卖得好、卖出好价钱、消费者得实惠,农民得收入。反过来,通过卖得好,促进种得好、养得好、加工得好”。

A、由追求速度向追求效益转型 B、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型

C、由追求产品向追求品质、品牌、服务转型 D、由追求规模发展向追求绿色发展转型 20、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为何要提出乡村善治?这是因为在当前乡村治理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和问题:(

A、有些宗族势力对乡村治理形成干扰,影响了乡村的和谐稳定

B、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各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加剧,群众参与不足

C、农村“空心化”“三留守”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D、一些乡村债务沉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导致城乡差距较大

参考答案:11-13:CAC

14.ABD 15.BCD 16.ABC 17.ABCD 18.ABC 19.ABCD 20.ABCD

第20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

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

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

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会议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以农业为主产业的市县乡镇干部,要熟悉农业、了解农业,要懂农作物的种类和品质、节气、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扎实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崭新局面。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4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作了总结讲话。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出席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心得体会.doc》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