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

2020-05-21 来源:观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多篇)

中国人的太空梦

——看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有感

一年###班####

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在地球上的重力到了月亮上就变得很轻。我们轻松的走路在太空也变成是件很难顺利做到的事。自从看到杨利伟英雄第一个飞上太空,我越来越向往远离地球的太空景象与生活。而今神往成真,观看神十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在太空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内容精彩纷呈,超出了我的想象。

王阿姨一共做了五个试验。我最喜欢后面的两个:太空水膜和太空水球。王阿姨先拿出一个在太空中喝水用的饮

水袋并将其打开,水并没有流下来,她从水袋中挤出一个水滴,这颗晶莹剔透的水滴悬浮在空中,“为了避免它到处乱飞,我要用独特的方法来收集它。正好可以润润嗓子。”说着王亚平阿姨张嘴把飘浮在空中的水滴吃了进去,这实在是太奇妙了!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人惊叹,王亚平阿姨用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里,当金属圈拉出来时,圈上套着一个漂亮的水膜。当她轻轻地晃动金属圈时,水膜依然结实地黏附在圈上,看到这一幕,我不禁鼓起掌来。最后的高潮时刻来临了,她将带颜色的液体注入到刚刚制作的水球中,当红色的液体在水球中慢慢地散开,水球由透明变成红色,在镜头里,这个漂亮的水球微微晃动,娇嫩欲滴,不禁让人感叹物理世界的神奇。

在参观科技馆时我也做过水膜的试验,但是水膜很容易就破了。这是因为在重力作用下,张力小。而这次亲眼目睹在重力远小于地球的太空中做张力的试验。让我更加惊叹物理的神奇和深

奥。妈妈说,物理分微观、宏观和宇观。我对这些概念还不怎么清楚,但我记得妈妈经常说,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有能力去探索宇宙更深奥的秘密。我知道这不是哄小孩子学好知识的借口,因为我多次目睹妈妈在黑板上写出一大堆我觉得像密码一样的公式,然后告诉学生盖房子修桥梁建大坝就要靠这些理论。妈妈还告诉我说她所掌握的只不过是物理中的力学分支,而且还只是相对简单的宏观经典力学。而今天看到的太空试验,让我更加赞叹宇宙的神奇、科技的神奇力量。更加觉得自己在浩瀚的宇宙中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个体的能力虽小,不自卑也不放弃,团队齐心合作,就可以创造出奇迹。我们中国人实现太空梦,需要每一个小朋友的积极参与:热爱科学、勤奋地学习科学!

王亚平太空授课

2014年6月16号,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我坐在电视机前见证了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

刻,而且,我还看了宇航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活动

在狭小的太空舱里,王亚平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小细节,以及在线回答了全国小学生一些太空的小疑问。

这次王亚平的太空授课活动,让我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特点,还了解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并且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理解。

可惜这次王亚平的太空授课活动只有短短的40分钟,不过,这已经让我对太空有了无尽的遐想了,以后,我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宇航员。

观王亚平太空授课有感

戴广美

航天骄子王亚平,开拓创新远扬名。 物理课程精设计,水球演示显轻灵。 科研种子太空播,启迪少年激趣心。 独领风骚争第一,中华儿女寄豪情。

江西滕王阁

沧桑千载云悠悠,高阁依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落霞孤鹜齐飞翼,江水苍天共一秋。 敢问诗杰今在否?谁挥巨笔绘江洲。

赏春景

日照江山丽,风吹花草香。 卷帘迎燕子,池暖戏鸳鸯。

太空授课:聂海胜表演”悬空打坐” 王亚平练就”大力神功”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日上午10时许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国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授课实况。

本次授课由王亚平主讲,聂海胜,担任本次飞行任务的指令长。张晓光是本次太空授课的摄像师。航天员们现在是在远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实验舱里向大家问好!同学们都知道,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那么首先,让指令长给大家表演几个高难度的

动作。

聂海胜:好,没问题,那我就给大家表演一个“悬空打坐”吧。

王亚平:哎,我还有“大力神功”呢。

观《宇航员王亚平太空讲课》有感

作者:崔嘉元

今天,我观看了《王亚平太空讲课》的视频,讲的是一些太空中奇妙的现象,看后让我大开眼界!

在天宫一号里固定一个小支架,支架上有一条长绳子绑着一个小珠子,用手将小珠子拉到一边,放手后,不是像在地球上一样来回摆动,而是悬在空中;只要轻轻一推,就能旋转起来,听妈妈说这个实验是因为小球失重,所以才旋转起来。像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膜变水球实验”——

王亚平老师先把一个金属环放到水袋里沾了一层水,金属环上竟然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别看这层水膜这么

薄,它可是能拖住一个很重的东西,中国结放上去都压不破,然后,王亚平老师往水膜里注水,过了一会儿,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水灵灵的大水球,水球里有一些小气泡,王亚平老师把小气泡吸走,往大水球里注射了红色的液体,最后,原本水灵灵的大水球竟变成了红色的大水球。

太空真奇妙,让我们继续探索下去吧!探索出宇宙更多的奥秘。

推荐第2篇: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

中国人的太空梦

——看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有感

一年###班

#### 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在地球上的重力到了月亮上就变得很轻。我们轻松的走路在太空也变成是件很难顺利做到的事。自从看到杨利伟英雄第一个飞上太空,我越来越向往远离地球的太空景象与生活。而今神往成真,观看神十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在太空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内容精彩纷呈,超出了我的想象。

王阿姨一共做了五个试验。我最喜欢后面的两个:太空水膜和太空水球。王阿姨先拿出一个在太空中喝水用的饮水袋并将其打开,水并没有流下来,她从水袋中挤出一个水滴,这颗晶莹剔透的水滴悬浮在空中,“为了避免它到处乱飞,我要用独特的方法来收集它。正好可以润润嗓子。”说着王亚平阿姨张嘴把飘浮在空中的水滴吃了进去,这实在是太奇妙了!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人惊叹,王亚平阿姨用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里,当金属圈拉出来时,圈上套着一个漂亮的水膜。当她轻轻地晃动金属圈时,水膜依然结实地黏附在圈上,看到这一幕,我不禁鼓起掌来。最后的高潮时刻来临了,她将带颜色的液体注入到刚刚制作的水球中,当红色的液体在水球中慢慢地散开,水球由透明变成红色,在镜头里,这个漂亮的水球微微晃动,娇嫩欲滴,不禁让人感叹物理世界的神奇。

在参观科技馆时我也做过水膜的试验,但是水膜很容易就破了。这是因为在重力作用下,张力小。而这次亲眼目睹在重力远小于地球的太空中做张力的试验。让我更加惊叹物理的神奇和深奥。妈妈说,物理分微观、宏观和宇观。我对这些概念还不怎么清楚,但我记得妈妈经常说,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有能力去探索宇宙更深奥的秘密。我知道这不是哄小孩子学好知识的借口,因为我多次目睹妈妈在黑板上写出一大堆我觉得像密码一样的公式,然后告诉学生盖房子修桥梁建大坝就要靠这些理论。妈妈还告诉我说她所掌握的只不过是物理中的力学分支,而且还只是相对简单的宏观经典力学。而今天看到的太空试验,让我更加赞叹宇宙的神奇、科技的神奇力量。更加觉得自己在浩瀚的宇宙中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个体的能力虽小,不自卑也不放弃,团队齐心合作,就可以创造出奇迹。我们中国人实现太空梦,需要每一个小朋友的积极参与:热爱科学、勤奋地学习科学!

推荐第3篇:观王亚平太空授课有感

观王亚平太空授课有感

戴广美

航天骄子王亚平,开拓创新远扬名。 物理课程精设计,水球演示显轻灵。 科研种子太空播,启迪少年激趣心。 独领风骚争第一,中华儿女寄豪情。

江西滕王阁

沧桑千载云悠悠,高阁依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落霞孤鹜齐飞翼,江水苍天共一秋。 敢问诗杰今在否?谁挥巨笔绘江洲。

赏春景

日照江山丽,风吹花草香。 卷帘迎燕子,池暖戏鸳鸯。

推荐第4篇:小学作文:王亚平太空授课

王亚平太空授课

2013年6月16号,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我坐在电视机前见证了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而且,我还看了宇航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活动

在狭小的太空舱里,王亚平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小细节,以及在线回答了全国小学生一些太空的小疑问。

这次王亚平的太空授课活动,让我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特点,还了解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并且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理解。

可惜这次王亚平的太空授课活动只有短短的40分钟,不过,这已经让我对太空有了无尽的遐想了,以后,我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宇航员。

推荐第5篇:太空授课观后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天宫一号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也是全球第二次太空授课。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举国瞩目,不仅是全中国中小学生的一件盛事,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件盛事。

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200?年美国女宇航员摩根进行的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会有什么奇妙的景象。虽然这五个实验看起来很普通,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 当有同学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时候,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都是从地球带上来的,飞船上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顿时,我的内心告诉我,一定要加油啊!也许,还有很多太空设施正在等待着我们这一代人来完善、更新与创造呢!我明白,现在的我距离航天专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怀着对祖国的感恩之心,只要我们加倍努力,就一定能梦想成真,祖国的航天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推荐第6篇:太空授课观后感观后感

观《宇航员王亚平太空讲课》有感

作者:崔嘉元

今天,我观看了《王亚平太空讲课》的视频,讲的是一些太空中奇妙的现象,看后让我大开眼界!

在天宫一号里固定一个小支架,支架上有一条长绳子绑着一个小珠子,用手将小珠子拉到一边,放手后,不是像在地球上一样来回摆动,而是悬在空中;只要轻轻一推,就能旋转起来,听妈妈说这个实验是因为小球失重,所以才旋转起来。像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膜变水球实验”——

王亚平老师先把一个金属环放到水袋里(宇航员在宇宙喝水的袋子)沾了一层水,金属环上竟然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别看这层水膜这么薄,它可是能拖住一个很重的东西,中国结放上去都压不破,然后,王亚平老师往水膜里注水,过了一会儿,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水灵灵的大水球,水球里有一些小气泡,王亚平老师把小气泡吸走,往大水球里注射了红色的液体,最后,原本水灵灵的大水球竟变成了红色的大水球。

太空真奇妙,让我们继续探索下去吧!探索出宇宙更多的奥秘。

推荐第7篇:太空授课观后感

太空授课观后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在我国前所未有,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我置身其中,又一次作为“学生”,上了一堂叹为观止的太空课。

“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随着这一句来自天宫的问候,中国首位太空老师王亚平轻轻一跃,向天宫一号舱内的摄像机镜头缓缓飘来。弯弯的柳叶眉、清澈的双眸、甜美的笑容。我似乎神游太空,亲眼看到了嫦娥、看到了仙女,她飘然而至。如梦如幻。

有史以来内容最神奇、教室最高远、观众最庞大的一课,开始了。

“神仙”聂海胜“悬空打坐”,轻盈地在半空中盘腿如佛,“嫦娥”王亚平使出“大力神功”,用手指轻轻一推,“神仙”摇摇晃晃地飘出很远,形象地展示了太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的奇妙特性。

“在太空中,我们个个都是武林高手。”王亚平的话引发了地面课堂同学们的欢笑和掌声。“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妙语连珠后,王亚平从饮水包里挤出一个水珠,水珠悬浮在空中,然后被她一口吃掉,“刚好润润嗓子。”

轻松拉开大幕之后,王亚平变起了一出出戏法,圆周运动的单摆、不变轴向的陀螺、晶莹剔透的水膜、红扑扑的水球,中国第一堂太空授课在趣味与惊奇中完美展现。

她用生动趣味的语言和娴熟的操作手法,让中国的太空第一课笑声不断,惊喜连连。

据了解,2007年8月14日,美国人芭芭拉摩根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授课,她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

和芭芭拉摩根进行的太空授课相比,中国航天员的这堂太空授课不仅科技含量更高,难度也更高,“摩根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王亚平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物理概念,所以后者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较大。”

在王亚平和“神舟十号”环绕地球近半圈后,教室里的学生就像和她一起感受了船舱环境——润喉时漂浮的水珠,手里制作的水晶球,还有吸附在薄膜上的中国结——这节距离地表350多公里,时长40分钟的课程注定将被载入历史。

它已经创下多个第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第一次发自太空的授课,以及中国学生和我们观众第一次通过直播画面,观看来自太空的多个失重实验。

中国自古就有“日行千里”“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传说,那么在宇航员那里可以得到注解,他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他们每90分钟绕地球转一圈。

強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为我们能够顺利的观看太空授课提供了坚实的保证。这次太空授課为我們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王亚平那优美动听的授课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們身边每一个人。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將我们帶到更遥远的地方。我相信,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中国梦、太空梦”等梦想的实现而前进!

推荐第8篇:太空授课观后感

陈位庄小学观看太空授课总结6月23日上午, 结合学校“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系列活动,陈位庄小学师生利用休息时间,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视频。

这次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活动由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和另外两位宇航员在天宫一号里为全国青少年演示讲解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航天员们在天宫一号里分别进行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等试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同时,人大附中作为“地面课堂”,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空中课堂的宇航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授课即将结束时,宇航员们热情鼓励同学们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不断探索科学奥秘。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崇尚科学、探索航天知识的热情与梦想。观看完直播视频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我的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爱我中华、心系国防,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3

陈位庄小学 年6月

推荐第9篇:太空授课观后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22年。终于,在2007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 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22年。终于,在2007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 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

今天,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这可是在浩瀚的太空中,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中授课。

此次太空授课由航天员王亚平阿姨担任主讲,聂海胜叔叔辅助授课,张晓光叔叔担任摄像师。6月20日10时,电视上先播放了一些讲述航天员在天宫太空生活的电视短片《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又过了10几分钟,地面课堂与天宫一号建立了双向通信链路,太空授课正式开始。节目一开始,王亚平阿姨缓慢地从一张小桌子后面升起,然后像鱼一样从桌子的上方游到桌子的前面,以一个特殊有趣的方式出场。紧接着聂海胜叔叔又向中小学生们展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的高难度动作,360度大转体,这时,王亚平阿姨突然间像超人一样拥有了强大的力气,只凭借小小的一根手指就把聂海胜叔叔戳到了舱壁上,真是个女强人!紧接着,王亚平阿姨分别进行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等美妙的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的中小学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真羡慕这些能和王亚平阿姨互动的学生们,因为这可是有史以来距离最远、最高的一次通话呀!

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其实,太空授课并不是我国航天员的首创。早在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就曾经制定了“教师在太空”计划,女教师考利夫被幸运选中。然而,事与愿违,不仅考利夫没能顺利实现太空发声,就连“挑战者”号因意外爆炸,成为了太空实验的牺牲品。时隔21年之后,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再战太空,并在“奋进”号内讲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太空第一课”。尽管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人类太空旅程的新篇章。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推荐第10篇:太空授课:聂海胜表演悬空打坐王亚平练大力神

太空授课:聂海胜表演\"悬空打坐\" 王亚平练就\"大力神功\"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日上午10时许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国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授课实况。

本次授课由王亚平主讲,聂海胜,担任本次飞行任务的指令长。张晓光是本次太空授课的摄像师。航天员们现在是在远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实验舱里向大家问好!同学们都知道,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那么首先,让指令长给大家表演几个高难度的动作。

聂海胜:好,没问题,那我就给大家表演一个“悬空打坐”吧。

王亚平:哎,我还有“大力神功”呢。(王亚平用一根手指轻轻一推,聂海胜飞了出去。)

第11篇:太空授课观后感400字

太空授课观后感400字

神舟十号飞船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道飞行十五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回来的却是1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舟十号回归的那一天。

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的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实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这将是飞船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张柏楠表示,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这些关键技术,通过天宫一号的飞行来发现、解决、验证在空间站建设远营中可能遇见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点,所以“神舟十号”的任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

我为我们的科学家感到骄傲,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我作为一名初中生,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初一2 王茵

第12篇:太空授课观后感250字

太空授课观后感250字

今天,朱老师带领我们在电脑上看了《太空授课》,分别讲了五个实验,是:测体重、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演示和水球演示。

我最喜欢的实验就是水球演示了,先做出一个水膜,再在水膜上加足够的水,就变成水球了,近期的是用注射器在水里吹气泡都可以,而且气泡也不会离开水,这在地球上是不可能做到的。最惊奇的是,拿一瓶红色颜料的水,注入水球里,红色并没有迅速蔓延,而是缓缓的蔓延着,最后顶上还变成了紫色。

在太空上的科学实验如此神奇,这是因为在太空上没有重量,水膜实验里的水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起到了主要作用。

我以后想要当个宇航员,观察宇宙奥秘,造福人类。

第13篇: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太空授课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太空授课的观后感1

随着我国科技日益发达,许多曾经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已经变成现实。

神十飞行中进行的太空授课将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授课内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开展双向互动交流。我们看到神奇的表面张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制造出奇妙的现象,真让人耳目一新。王亚平讲了个笑话:“如果诗仙李白住在天宫里生活,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了。

小球会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我们地面上看到的钟摆一样的摆动;小陀螺会翻着跟斗前行,而当它自身旋转不停时,它又会定向的转,跟头自然停止翻滚,地球就是这样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状态,太空像个大大的荷叶,可以接住露珠。失重的实验,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见着变化,那种奇妙感便更加直观。太空照片看见了,太空对话实现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见,天地间太空讲课交流竟然也实现了!惊叹!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

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太空授课的观后感2

古时古人望天叹仙人早去,今时今人升空笑科技强国。

一朝太空梦梦千年,在古代书籍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太空的向往,但由于科技的原因,他们也只能凭借着简陋的条件来进行太空监测,离脱离地球、飞向太空距离遥远。然而,随着1999年神舟一号我国第一支无人实验飞船的发射升空,到如今神州十号,我们走过漫长的十余载,终于向更广、更深、更神秘的宇宙探索了。

在今天,20xx年6月20日,王亚平等神舟十号航天员们将为我们展现有关物理概念的一些小实验,如利用太空专用的质量测量仪加上一个能测出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从而在太空中测出的物体的质量;或是利用支架上的小球来演示在失重状态下小球会有怎样的运动方式;亚平老师还使用金属圈和水袋,让我们看到在失重时,将放入水袋的金属圈拉出来后,我们会看到圈上有一个水膜——这在地球上是很难实现的。老师还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让我们观赏到,在太空中红色会慢慢在水球中散开,最终而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的水球。那水球非常漂亮,就如太空一样,神秘而迷人。

你玩过陀螺吗?在动画《全职猎人》中,小小陀螺非常厉害,而在太空中,小陀螺却有些笨笨的。因为,若刚开始陀螺静止,再给其干扰力,它就会傻兮兮地做翻滚运动。但若是刚开始让陀螺动起来,再给其干扰力,这时的它就会晃悠悠地向前运动了,憨得令人发笑。

在实验演示之外,还有很多同学对关于太空的某些问题兴趣盎然,如有没有看到太空垃圾。对此,亚平老师表示,太空垃圾确实存在,而且还不少,但与航天器相撞的几率是很小的,否则后果难以设想。自11号升空以来,神十目前还并未看到太空垃圾,但这主要是得益于天宫一号有提前对太空垃圾进行预警分析,并且进行了相应的规避、防护,这才让这几天的太空旅程如此顺利。

很多人要问,为什么在前几次太空飞行时也进行太空授课呢?这主要是从宇航员的安全角度来考虑的。因为此前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九号,其实主要是为了验证飞船自身技术,是实验性飞行,直到我们确定神舟九号发射后,我们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作为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的能力,这样才使得太空飞船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使得空间站具备了提供人员、物资运输保障的能力。因此,神十的成功发射是具有突破意义的。

在此次神十太空授课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些依靠目前技术和设备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太空用水的循环利用。这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的努力学习,也需要更多国人的支持。让我们努力成长吧,为今后的“太空移民”而不断奋进!

太空授课的观后感3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在我国前所未有,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我置身其中,又一次作为“学生”,上了一堂叹为观止的太空课。

“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随着这一句来自天宫的问候,中国首位太空老师王亚平轻轻一跃,向天宫一号舱内的摄像机镜头缓缓飘来。弯弯的柳叶眉、清澈的双眸、甜美的笑容。我似乎神游太空,亲眼看到了嫦娥、看到了仙女,她飘然而至。如梦如幻。

有史以来内容最神奇、教室最高远、观众最庞大的一课,开始了。

“神仙”聂海胜“悬空打坐”,轻盈地在半空中盘腿如佛,“嫦娥”王亚平使出“大力神功”,用手指轻轻一推,“神仙”摇摇晃晃地飘出很远,形象地展示了太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的奇妙特性。

“在太空中,我们个个都是武林高手。”王亚平的话引发了地面课堂同学们的欢笑和掌声。“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妙语连珠后,王亚平从饮水包里挤出一个水珠,水珠悬浮在空中,然后被她一口吃掉,“刚好润润嗓子。”

轻松拉开大幕之后,王亚平变起了一出出戏法,圆周运动的单摆、不变轴向的陀螺、晶莹剔透的水膜、红扑扑的水球,中国第一堂太空授课在趣味与惊奇中完美展现。

她用生动趣味的`语言和娴熟的操作手法,让中国的太空第一课笑声不断,惊喜连连。

据了解,20xx年8月14日,美国人芭芭拉摩根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授课,她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

和芭芭拉摩根进行的太空授课相比,中国航天员的这堂太空授课不仅科技含量更高,难度也更高,“摩根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王亚平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物理概念,所以后者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较大。”

在王亚平和“神舟十号”环绕地球近半圈后,教室里的学生就像和她一起感受了船舱环境——润喉时漂浮的水珠,手里制作的水晶球,还有吸附在薄膜上的中国结——这节距离地表350多公里,时长40分钟的课程注定将被载入历史。

它已经创下多个第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第一次发自太空的授课,以及中国学生和我们观众第一次通过直播画面,观看来自太空的多个失重实验。

中国自古就有“日行千里”“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传说,那么在宇航员那里可以得到注解,他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他们每90分钟绕地球转一圈。

強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为我们能够顺利的观看太空授课提供了坚实的保证。这次太空授課为我們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王亚平那优美动听的授课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們身边每一个人。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將我们帶到更遥远的地方。我相信,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中国梦、太空梦”等梦想的实现而前进!

太空授课的观后感4

自3名航天员于6月13日进驻天宫一号后,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陆续开展。其中,即将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受到广泛关注。

航天员太空授课引世界关注 俄罗斯计划推中学生太空课

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太空授课于今天上午10时许开始,女航天员王亚平将在距离地面约300公里的太空为青少年授课,从而成为继美国芭芭拉·摩根之后世界上第二位“太空教师。”这一事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而作为世界航天大国的俄罗斯也按捺不住,计划在今年新学期推出“中学生太空课”。

俄新网18日报道称,6月11日中国“神舟-10”号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女航天员王亚平肩负着一项“特殊任务”,为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她将向学生们展示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物理现象,让孩子们对液体表面张力、物质的质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有形象的理解。除此之外,王亚平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交流。届时,中国媒体将全程直播此次活动。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太空授课是将航天项目与普通中国人生活相结合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激发孩子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美国“空间”网站报道称,太空授课的构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被里根总统提出,但是该计划在1986年因“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而一度中止。本该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太空教师”的美国宇航员麦考利夫在这次事故中遇难,而芭芭拉正是她的替补。

20xx年8月,芭芭拉在距离地面32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进行了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授课内容主要介绍了失重状态下的生活环境。她通过视频向学生生动地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并参与了和学生的互动问答环节。好奇的学生们向她询问了各种有关太空的问题。媒体称,美国航空航天局设立“太空授课”计划,是为了通过宇航员的“现身说法”,培养青少年对于科学、数学以及太空探索等多个学科的兴趣,芭芭拉的首次太空授课可谓圆满实现了这一目标。

面对美中两个大国展开的“太空授课”活动,作为航天大国的俄罗斯也坐不住了。俄罗斯之声17日的文章《来自太空的课程》称,莫斯科教育和科学部准备在今年9月1日新学期开始后,也推出向中学生介绍航天知识的教学计划。俄罗斯航天员将在国际空间站上为中小学生授课,课程包括生理、生物、物理和化学等。

俄专家认为,太空授课活动会重新唤起年轻人对太空的兴趣,有助于培养航天事业接班人。从国际空间站向学生展示科学试验,对提高孩子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俄教育和科学部计划今后定期举行这种太空授课活动,一周一次或更多,总之所有的课程都将被安排在新学年教学计划中。

太空授课的观后感5

今天是6月20日,我们老师在多媒体教室组织我们观看了王亚平老师主讲的神十太空授课。此次神舟十号飞船还有另外两名航天员——聂海胜与张晓光。他们都穿着蓝色的服装,王老师扎着一个发髻,精神看起来十分饱满。

开始没多久,聂叔叔就做了一个打坐的姿势,王老师轻轻一推,体重明显不轻的聂叔叔却从飞船的这边一直慢悠悠地飘到了另外一头,姿势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有不少同学进行了现场的太空连线,应同学们要求,王老师为大家演示了不少实验。第一个就是测量聂叔叔的体重。他牢牢地握住了一个仪器,并重重的撞了一下,然后显示出了他的体重——74公斤。这其实主要是利用了两个东西——太空专用质量测量仪和一个能测出物体加速度的系统。然后根据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这个原理从而算出聂叔叔的体重来。

接下来聂叔叔递给了王老师一个小支架,王老师将支架上用线连接柱的一个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转动轴,慢慢松手,结果小球不仅没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静止不动。若挪动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松手,小黄球就会左右摆动了,但速度很慢。而且,最终的结果都是到一定高度就静止。可是,王老师突然推了一下小球,这次小球就利落地上下摆动了起来,而且不会像在地面上实验的那样转几圈就落下来。真是不可思议啊。

第三个实验进行之初我就发现道具是陀螺,黄红相间,很是漂亮。之间王老师轻轻松手,转了下陀螺,陀螺就一直慢悠悠地翻滚着。但若是在松手前就给陀螺一个速度,它就会向前或其他方向推进。两者有明显的对比。

我发现王老师非常可爱。她从水袋里挤出来一滴水,说必须用特殊方式收集它。我还以为会是什么神秘道具呢。结果王老师张开口一口把水珠吞了下去。真是好玩哪!

这个有趣的插曲过后,王老师又将一个金属圈从水袋中取出来,这时我们发现本来空空的圆圈内居然有了一层水润润的薄膜,使得整个金属圈好像一个不稳定的放大镜或古代女人梳妆的镜子一样。如果放大镜或梳妆镜真是这样做出来的该多有意思!

王老师还把一枚带有中国结的小徽章注入到水镜当中,它就在水膜中慢慢游动,也不会掉出来;而且就算水珠大到要突出金属圈了,却依然没破算,而且也并没有真正脱离金属圈,真是神奇啊。

后来,王老师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珠子里面,结果整个半透明的水珠都成了一个红色的圆球,好像这个季节熟透的李子或桃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要咬一口。

这次太空展示的实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处,而且也了解到了有关太空的一些知识,见识到了这些神秘的知识,加强了我对“太空梦”的兴趣。

希望今后我国还能再进行这样的实验,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神奇的太空!

第14篇: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

崔庄小学 四年 尚祖帅

2013年六月11日17时38分,世界瞩目的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次登上飞船的有:聂海胜、王亚平和张晓光三名宇航员。飞船进入太空后与太空空间站对接,绕地球飞行的第九天,宇航员们在飞船上对地球上的我们学生进行一次太空授课,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多么神奇啊,让我们无比兴奋。三名宇航员通过精心准备,做了具体分工,其中,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张晓光负责太空授课的摄制工作,最重要的是王亚平,她的任务最艰巨,她是太空授课的主讲老师,负责这次太空授课,让我们简单看看授课的内容。

王老师先讲了在太空宇宙飞船上宇航员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饮食很特别,由于失重的原因,喝水要从水袋里挤到嘴里,食品也都是特制的压缩的,可以在飞船里加热。她们在天宫一号里为我们还表演了微重力情况下神奇的现象,人可以漂浮在空中,很容易的翻转,跳跃。在太空里 可以用特殊仪器称出自己真实的体重,当然这都是物理原理,我还不太懂。老师说这是运用了牛顿第二定律。她还给我们讲太空中没有UFO,但有很多太空垃圾,我想这些垃圾将来怎么来处理呢。

神舟十号在距地球三百多公里的太空中飞行得很快,每九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我们地球上一天只能看到一次日出日落,而宇航员们一天能看到一百多次日出日落啊!简直太神奇了。

我有些简直不敢相信这些介绍了,宇航员们多么了不起啊!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多么伟大啊!想到这里,我心潮澎湃。我决心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将来也要当一名优秀的宇航员,坐在飞船里飞上诸国的上空,到太空里去遨游。现在虽然这只是梦想,但我要为这个梦想里奋斗。我相信还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和我有一样的梦想,我们会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让她更强大。

2013年6月20日

第15篇: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300字

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300字

三二班 杨子艺

今天下午,老师组织同学们在教室里观看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的直播。

宇航员王亚平在失重的状态下讲解和演示了几个实验。我最感兴趣的是魔幻水球的演示,王亚平把水注到一个金属圈里,水没有像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样流下来,而是奇迹发生了,变成了一个水球,水球漂浮在王亚平的脸前,透出的头像是倒立的。如果大诗人李白看到这一幕,他会写出怎样的诗句呀?

这次观看学习,让我对失重,牛顿第二定律和水的张力等有了很深的印象。觉得知识也很有趣,女孩子也能成为航天员。放学了,我走出校门,仰头望着碧蓝的天空,想像如果我是一名宇航员该多好啊!我也可以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无穷无尽奥秘……

第16篇:神州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600字

神州十号太空授课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看了神州十号太空授课,有趣极了。

爸爸问我能看明白吗,我说大多数明白,有少数几个地方不明白,我就是在明白与糊涂中长大的。我最喜欢的就是他们做的实验,真是好玩极了。

太空的主要特点就是失重,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就像飞一样,还翻筋斗。我想,神话故事中的仙女都会飞,会驾云,是不是就是失重现象,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就是陀螺翻滚现象,神仙在变的时候就是陀螺旋转现象,是不是古代人早就去过太空,知道那里的事,用神话表现出来呢。

宇航员在太空中做的不破的水珠的实验,其实在人间也有。前年秋天的一天早晨,我起来解手,发现黄瓜叶子上按一定间隔整齐的排列着一圈晶莹剔透的小水珠,象是谁故意给镶了一个银边,我一动黄瓜叶子,有一个小水珠滚到中间的地方,我又一动叶子,小水珠又滚回原处。真是太神奇了,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喊出正在熟睡的妈妈,妈妈告诉我那是露珠,她也从来没注意过这种现象。

去年我还想看一看那镶着银边的黄瓜叶子,结果等到黄瓜秧都拔了也没有。今年我早早的发现了黄瓜叶子上的露珠,而且好多早晨都有,也是在黄瓜叶子周围镶了一圈,不过露珠不结实,一动就破。有几早晨我起来的时候露珠就破了,我想大概是我起来晚了,有时想早起来又怕打盹。另外,柿子叶子、徽菜叶子上也有露珠,相比之下,徽菜叶子上的露珠就比较结实,移动叶子,它还是个小水珠滚到另一边,滚几次都不破,不过它不是排在叶子一周,而是星星点点的落在叶子中间,像星星一样,还眨呀眨的。我想这植物叶子上的露珠是不是就是太空失重的小水珠,或者是宇航员们撒下来的?还有那个大水模,就是一个水晶珍珠,那天然的水晶珍珠是不是在太空中形成然后从天上掉下来的?

还有在太空中每隔90分钟见一次太阳,也就是说天上90分钟是一天,我算了算咱们一日24小时等于1440分钟,正好是天上的16天,宇航员说见16次太阳,也就是说人间一日,天上16天,这与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是不符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时间长了,下来的时候会不会变老了么?

太空真是太神奇,奥妙无穷啊。

第17篇: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22年。终于,在2007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

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

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

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 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第18篇: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在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大家进行了太空授课。整个授课持续时间约为40分钟,聂海胜辅助授课,而张晓光则担任摄像师。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观看后心中感触颇深。我也一样。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可爱的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五个实验,主要是让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环境物体运动的特别,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并且对质量、重量、牛顿定律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观看后我觉得特别有趣。

第一个实验是测量质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质量测量仪。到底该如何测量呢?我仔细观看了实验,并且听了解说。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主要步骤是: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我们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如果是在地球上,这时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说小球会左右摆动。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第三个实验的道具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玩具之一——陀螺。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然后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笨笨的陀螺就会开始做翻滚运动,轴向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若是先让陀螺旋转,再给它干扰力,此时它就不会翻滚了,而是向前行动。真是有趣啊。听说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呢!原来,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蕴藏着这么丰厚的知识啊!

第四个实验是水膜实验。这根我们所说的面膜差太多了。在这里我们可用到两个道具——一金属圈,一个水袋。首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接着,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迹的时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属圈上会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

第五个实验是水球试验,也就是王老师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而红色会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终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其实航天员聂海胜也向我们展示了悬空打坐、量体重等一系列的实验,令人同样觉得不可思议。

如今,我们都在谈论“中国梦”的实现,我相信,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中国梦 太空梦”等梦想的实现而前进!

第19篇:看《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600字

看《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500字

廖嘉伟

在星期四的那一天,老师在第二节眼保健操的时候说:“大家赶快出去上一趟厕所,之后马上回来!快!”这可把我们给吓坏了以为又要来一场风水轮流转的三科考试。结果一回来,老师开了个新闻频道。

过了不久,我们明白了!原来是航天员在天宫10号上授课。授课的老师就是王亚平。

一开始有许多同学在那问问题。最让我难忘的事一个小朋友说的:“请问,你们在太空会看到UFO吗?看到的星星会闪烁吗?”我看见了当王老听见了这一句话哭笑不得。也许,对于那个小女孩来说这个UFO是随时可以见到的了。

接着,老师给我们挤出一个在太空中的水珠,我们砍价的那个水珠晶莹透亮,时而仿佛涓涓细流的一条直线,时而想一个玻璃珠子一般。当我们正看得入神时,老师用一钟特别的方法来收集这水珠,直接吃掉。接着,老师拿一个金属框架伸进水袋里一拉一个很有质感的一个水膜就出来了,若是不懂的真以为这是个镜子呢!老师再往里面加水,过不了多久,一个“果冻”的水球成型了。那水球,在空气中轻轻摇动着,仿佛是一个一个女子穿着水袖在那轻轻舞蹈,但是只见水袖不见人。那水球让人“口水之下三千尺”啊!让人垂涎欲滴,让人想咬一口尝尝他的口感。啊…

既然是太空那么肯定是有失重现象,宇航员就给我们示范了失重现象。老师让另一个人“打坐”然后把它推起来,再往前推。让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人肉炸弹”轰了过去,宇航员撞了过去可没听到声音啊?难道在太空中撞击是没事的了?那岂不是无敌?

接着老师还给我们看了凌空翻跟斗,弹簧测力器,如何测体重,摆的现象……

长大后,我一定要自己上太空……当然,我一定要尝尝“果冻”的口感。啊……

第20篇:太空授课新闻稿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6月20日上午10时,我校组织全体学生收看了央视直播的“神十”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的太空授课,女航天员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天宫一号也成为中国“最高”讲台。

在天宫一号全程51分钟的讲课中,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制作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另两位航天员聂海胜和张晓光回答了有关在太空生活、工作和锻炼的问题。

其间出现了好玩儿的一刻,指令长聂海胜表演了“悬空打坐”,王亚平用一根手指轻轻一碰,就把聂海胜推到了船舱后面。看到这里,学生们纷纷发出赞叹。当看到视频中,王亚平做了一个水膜,并向水膜上不断加水,水膜越变越大,最终成了一个“水晶球”后,大家禁不住鼓起掌来。

同学们被太空中神奇的物理现象深深吸引,全神贯注地观看着,仿佛自己正置身于“天宫”之中。这次“太空授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物理知识,还点亮了孩子们的梦想,培养了他们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相信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一定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doc》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