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2021-07-03 来源:观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篇1: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题目叫做《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败走向兴盛。是的,我们的中国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蜕变,最终繁荣昌盛!回忆过去,那一点一滴都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复兴之路》以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的画卷,为我们演绎中国的蜕变。它站在新的中国,新的历史上,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它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如何觉醒,选择社会主义,实现改革开放,而后又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部纪录片从“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这六个主题讲述了我们中华民族是如何从以前的落后走向现在的繁荣昌盛。

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也有过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但是到了近代,我们的祖国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衰弱了,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欺负。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我们,领导我们走向复兴之路,带领我们建设新中国。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2008年的奥运会在我们中国成功举办,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号”登天,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复兴之路上的坚持的脚印。

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篇2: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复兴之路》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巨片。看完后,我汹涌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宝船下达西洋……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中国与世界给予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

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

中国的革命道路可谓是曲折而艰难,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样遭遇了失败,就其原因是没有从太平天国运动汲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辙。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积极的从前人那里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磨难。98洪水泛滥,2003非典入侵,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灾难中最高领导人出现在最前线,鼓舞我们要有战胜一切磨难的勇气和信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和精神,足以让国人自豪,叫世界震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让人民失望,没有让世界当成笑柄,抗击了洪水的肆虐,抵制了非典的横行。生活秩序又回归正常,从这里,我看到了不屈,学会了坚强。

如今中国正在变得强大而富有。在世界惊叹之余,我们更不能有片刻松懈。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安于现状的享受,要充分发挥自己现在的创造精神。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奠定民族自立的基石,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稳固的地位,我们一起开拓!

中国作为最璀璨耀眼之星在东方冉冉升起,光辉照耀世界的每个角落,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像登上珠穆朗玛峰一样踏上强国之巅!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要想她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输入,同时还要向外疏通,让世界认可。

我们的复兴之路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

看完《复兴之路》,我们在震撼之余,最重要的是要继往开来,沿着前辈们在复兴之路上留下的足迹,更成功的走好复兴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现阶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加强和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篇3: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复兴之路》的切入点是十分广阔的,它向我展现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到现今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的近现代史的广阔画面。而它的切入点侧重于讲述在各个历史关键分化点上道路的选择问题,也就暗合了这部纪录片的主题“复兴”。可以说是一部想要为观众展现一幅历史大画卷的大型历史记录片,同时也希望观众能够从中获得对于国家复兴的些许感触。

不过,在看完整部历史记录片后,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失望,让我提不起一点精神。整部片子几乎就是对于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的原文照搬,所具有的新意可谓是少之又少,我想我就算不看这部片子所可以写出的历史观点应该也不比现在所能写出的要糟糕。我想整部片子令人感觉如此乏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1、意识形态宣传的痕迹太过于明显。整部片子虽然着眼于整个中国的近代史范畴,但是对于除开中国共产党在复兴上的作为之外的部分太过于单薄。其实对于其他非中国共产党团体对于我国近代化进程所做的努力实在不小。这些东西其实也值得用更多的笔墨去书写。

2、史观过于陈旧。整个纪录片的史观基调依然停留在高中课改之前的中国近现代史水准上,对于晚晴志士们的评价依旧是在一个很陈旧的层面上进行的,这显然对于一个追求新的史观的大学生是不能接受的。

3、整个纪录片的涵盖范围过于庞大,没有很好地驾驭整个纪录片。拿《燃烧的黄龙旗》作为对比,《复兴之路》显得极为死板,没有一种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还原的跃然纸上的感觉。这种缺陷也许就是因为它所涉及的范围太过于庞大而造成的。

尽管有这些许多令我不爽的情况的出现,我还是坚持将这系列的纪录片看完了,希望能够在里面找到一些对我的历史知识有提高的地方。看完之后,我也不怎么清楚这种新鲜知识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也许是潜移默化的吧。

以下是我对于中国复兴的过程的一些粗略的看法和见解:

1、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维多利亚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同时期的慈禧太后对于种种现实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中国已经在经济、制度各个层面上落后于西方的先进社会。改革,或者说,社会变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各个阶层都在做出各自的努力,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已经最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这些努力,无论其最初动机如何,客观上确实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以及中国从封建社会的摆脱。也许从反帝国主义这个层面上来说,他们或多或少存在所谓不够彻底的问题,但是既然是从近代化的角度来讲,那就不应该忽略。由于政治独立是经济发展乃至走向复兴的一个重大前提,因此,晚清志士们的努力最终失败是一种必然。

2、反过来说,中国共产党最终完成了政治独立的目标并开始进行经济建设也是一种历史选择,一种人民的选择的结果。因此,至少在当时,乃至当前,中国共产党都可以算作是一个有活力、卓有成效的政党,这些历史功绩和作为是永远无法从历史的功劳簿上抹杀。的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3、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形成的各种错误或者说极“左”的思想和作为,尽管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但不如把它看作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波折,也许百年以后,历史学者会把这一系列事件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真正建立起来之前的挫折。一如法国大革命,从热月政变到巴黎公社之后君主制度在法国的彻底消失所经历的70余年的历史。再者,对于一个当时执政经历尚且浅薄的政党,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上的错误情有可原。又比如英国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真正确立广泛的普选制度——政治体制的真正完善,所经历的长时间,是一个道理。因此,或许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今后所见的中国共产党,会有一些出色的进步。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就瞩目,一些与经济建设和经济制度采用所相关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构建也有不错的成就。这点,哪怕是一个极端的反社会主义者也不会否认。但是政治方面的改革可谓是捉襟见肘,建国前的新政协所订立的一些政治原则和制度依然沿用至今。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当时订立的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当前中国政治制度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落后。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观点,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反作用的。落后的政治制度必然对于经济建设存在阻力,或许现在这种阻力在中国还不明显,但是今后会是个什么情况,是否乐观,没人能够预测。如果非要等到经济基础自己去决定一种新的上层建筑,那手段将会是激烈的而非平静的那种。因此,我认为,中国今后的改革方向,还应该更加注重政治制度的层面。否则,所谓走向复兴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推荐第2篇: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CCTV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序言,这部翔实又深沉的影片给予了我极大地震撼。

复兴之路,平辱之途。曾几何时,康乾盛世让中国人沉溺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不愿清醒,当被西方列强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制造出的大炮轰开国门的时候,中国人惊醒了,却以无力抵抗。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灾难遍布中华大地,炮火燃尽美好河山,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眼睁睁看着华夏大地一点点纳入他人怀中,支离破碎。

这股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是中国三千年以来最大的变局。在面对资本主义的疯狂扩张和贪婪掠夺之时,在中华大地面临生死抉择时,幸而有得一批批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息。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这一个个浓墨重彩的姓名,这一次次感人生动的壮举,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正是这一批批中华儿女的前赴后继,才迎来如今这安宁平静的幸福安康与团结和睦。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乃生存之本,虽然现在中国已经强大繁荣,我们足够可以自豪与自信的屹立在各国之林,但我们不能忘记先烈前辈曾经走过的那段漫长艰难的道路。遍观世界之史,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列强入侵,无力回击。这并非敌人过于强大,因为每个国家都曾有过扩张版图侵略的野心,真正的原因是旧中国自身思想的零乱粉碎,是清政府自身的腐败无能,是自己的弱点过于巨大最终导致零星之火而以燎原!

大清闭关锁国,孤立自己,在阿谀奉承和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迷醉,使自己在世界上落伍,而与此同时,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之中;清朝军队提着红缨枪,还在马背上前进,而西方已有了坚船利炮,朝发夕至。所以最终导致,曾经的东方大国被轰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屈辱。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记住祖国的历史,这不只是为了要更好地与篡改歪曲历史的世界上的邪恶势力继续斗争,也更是要以史为鉴知己之兴衰,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将前车之鉴作为后事之师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当然,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1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而麻木的灵魂丰富充实情感,对历史的铭记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该往哪个方向前进,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想,这才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如今我们就已经明白,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我们也在行动上证明决心——人民军队如今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像座钢铁铸就的新万里长城。

如今的新中国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试图作为一个和谐的中坚国家与他国相处,,而爱好和平就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国防的强大在于军队,军队保护着国民,维持着安定,为了震慑境外还蠢蠢欲动的反华势力,歼十战斗机、九九新型主战坦克和战略战术导弹的集体亮相给予世界如此之大的震撼,为何我们不害怕各国军事装备专家做出研究以及针对性防御呢?因为如今的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全世界的军备挑战,我们再也不是1840年的中国,我们有准备能够应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行动且不会吃亏。

中国日渐成熟,日渐优秀,我们会继承先烈的意志不断探索不断前进。雄关

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但穿越千年的磨砺后,我们必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推荐第3篇: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篇1: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题目叫做《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败走向兴盛。是的,我们的中国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蜕变,最终繁荣昌盛!回忆过去,那一点一滴都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复兴之路》以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的画卷,为我们演绎中国的蜕变。它站在新的中国,新的历史上,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它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如何觉醒,选择社会主义,实现改革开放,而后又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部纪录片从“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这六个主题讲述了我们中华民族是如何从以前的落后走向现在的繁荣昌盛。

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也有过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但是到了近代,我们的祖国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衰弱了,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欺负。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我们,领导我们走向复兴之路,带领我们建设新中国。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2008年的奥运会在我们中国成功举办,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号”登天,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复兴之路上的坚持的脚印。

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篇2: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复兴之路》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巨片。看完后,我汹涌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宝船下达西洋„„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中国与世界给予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

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

中国的革命道路可谓是曲折而艰难,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样遭遇了失败,就其原因是没有从太平天国运动汲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辙。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积极的从前人那里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磨难。98洪水泛滥,2003非典入侵,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灾难中最高领导人出现在最前线,鼓舞我们要有战胜一切磨难的勇气和信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和精神,足以让国人自豪,叫世界震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让人民失望,没有让世界当成笑柄,抗击了洪水的肆虐,抵制了非典的横行。生活秩序又回归正常,从这里,我看到了不屈,学会了坚强。

如今中国正在变得强大而富有。在世界惊叹之余,我们更不能有片刻松懈。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安于现状的享受,要充分发挥自己现在的创造精神。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奠定民族自立的基石,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稳固的地位,我们一起开拓!

中国作为最璀璨耀眼之星在东方冉冉升起,光辉照耀世界的每个角落,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像登上珠穆朗玛峰一样踏上强国之巅!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要想她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输入,同时还要向外疏通,让世界认可。

我们的复兴之路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

看完《复兴之路》,我们在震撼之余,最重要的是要继往开来,沿着前辈们在复兴之路上留下的足迹,更成功的走好复兴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现阶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加强和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篇3: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复兴之路》的切入点是十分广阔的,它向我展现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到现今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的近现代史的广阔画面。而它的切入点侧重于讲述在各个历史关键分化点上道路的选择问题,也就暗合了这部纪录片的主题“复兴”。可以说是一部想要为观众展现一幅历史大画卷的大型历史记录片,同时也希望观众能够从中获得对于国家复兴的些许感触。

不过,在看完整部历史记录片后,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失望,让我提不起一点精神。整部片子几乎就是对于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的原文照搬,所具有的新意可谓是少之又少,我想我就算不看这部片子所可以写出的历史观点应该也不比现在所能写出的要糟糕。我想整部片子令人感觉如此乏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1、意识形态宣传的痕迹太过于明显。整部片子虽然着眼于整个中国的近代史范畴,但是对于除开中国共产党在复兴上的作为之外的部分太过于单薄。其实对于其他非中国共产党团体对于我国近代化进程所做的努力实在不小。这些东西其实也值得用更多的笔墨去书写。

2、史观过于陈旧。整个纪录片的史观基调依然停留在高中课改之前的中国近现代史水准上,对于晚晴志士们的评价依旧是在一个很陈旧的层面上进行的,这显然对于一个追求新的史观的大学生是不能接受的。

3、整个纪录片的涵盖范围过于庞大,没有很好地驾驭整个纪录片。

推荐第4篇: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整理)

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篇1: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题目叫做《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败走向兴盛。是的,我们的中国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蜕变,最终繁荣昌盛!回忆过去,那一点一滴都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复兴之路》以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的画卷,为我们演绎中国的蜕变。它站在新的中国,新的历史上,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它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如何觉醒,选择社会主义,实现改革开放,而后又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部纪录片从“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这六个主题讲述了我们中华民族是如何从以前的落后走向现在的繁荣昌盛。

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也有过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但是到了近代,我们的祖国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衰弱了,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欺负。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我们,领导我们走向复兴之路,带领我们建设新中国。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2008年的奥运会在我们中国成功举办,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号”登天,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复兴之路上的坚持的脚印。

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篇2: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复兴之路》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巨片。看完后,我汹涌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宝船下达西洋„„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中国与世界给予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

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

中国的革命道路可谓是曲折而艰难,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样遭遇了失败,就其原因是没有从太平天国运动汲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辙。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积极的从前人那里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磨难。98洪水泛滥,2003非典入侵,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灾难中最高领导人出现在最前线,鼓舞我们要有战胜一切磨难的>勇气和信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和精神,足以让国人自豪,叫世界震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让人民失望,没有让世界当成笑柄,抗击了洪水的肆虐,抵制了非典的横行。生活秩序又回归正常,从这里,我看到了不屈,学会了坚强。

如今中国正在变得强大而富有。在世界惊叹之余,我们更不能有片刻松懈。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安于现状的享受,要充分发挥自己现在的创造精神。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奠定民族自立的基石,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稳固的地位,我们一起开拓!

中国作为最璀璨耀眼之星在东方冉冉升起,光辉照耀世界的每个角落,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像登上珠穆朗玛峰一样踏上强国之巅!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要想她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输入,同时还要向外疏通,让世界认可。

我们的复兴之路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

看完《复兴之路》,我们在震撼之余,最重要的是要继往开来,沿着前辈们在复兴之路上留下的足迹,更成功的走好复兴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现阶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加强和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篇3: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复兴之路》的切入点是十分广阔的,它向我展现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到现今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的近现代史的广阔画面。而它的切入点侧重于讲述在各个历史关键分化点上道路的选择问题,也就暗合了这部纪录片的主题“复兴”。可以说是一部想要为观众展现一幅历史大画卷的大型历史记录片,同时也希望观众能够从中获得对于国家复兴的些许感触。

不过,在看完整部历史记录片后,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失望,让我提不起一点精神。整部片子几乎就是对于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的原文照搬,所具有的新意可谓是少之又少,我想我就算不看这部片子所可以写出的历史观点应该也不比现在所能写出的要糟糕。我想整部片子令人感觉如此乏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1、意识形态宣传的痕迹太过于明显。整部片子虽然着眼于整个中国的近代史范畴,但是对于除开中国共产党在复兴上的作为之外的部分太过于单薄。其实对于其他非中国共产党团体对于我国近代化进程所做的努力实在不小。这些东西其实也值得用更多的笔墨去书写。

2、史观过于陈旧。整个纪录片的史观基调依然停留在高中课改之前的中国近现代史水准上,对于晚晴志士们的评价依旧是在一个很陈旧的层面上进行的,这显然对于一个追求新的史观的大学生是不能接受的。

3、整个纪录片的涵盖范围过于庞大,没有很好地驾驭整个纪录片。拿《燃烧的黄龙旗》作为对比,《复兴之路》显得极为死板,没有一种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还原的跃然纸上的感觉。这种缺陷也许就是因为它所涉及的范围太过于庞大而造成的。

尽管有这些许多令我不爽的情况的出现,我还是坚持将这系列的纪录片看完了,希望能够在里面找到一些对我的历史知识有提高的地方。看完之后,我也不怎么清楚这种新鲜知识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也许是潜移默化的吧。

以下是我对于中国复兴的过程的一些粗略的看法和见解:

1、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维多利亚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同时期的慈禧太后对于种种现实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中国已经在经济、制度各个层面上落后于西方的先进社会。改革,或者说,社会变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各个阶层都在做出各自的努力,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已经最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这些努力,无论其最初动机如何,客观上确实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以及中国从封建社会的摆脱。也许从反帝国主义这个层面上来说,他们或多或少存在所谓不够彻底的问题,但是既然是从近代化的角度来讲,那就不应该忽略。由于政治独立是经济发展乃至走向复兴的一个重大前提,因此,晚清志士们的努力最终失败是一种必然。

2、反过来说,中国共产党最终完成了政治独立的目标并开始进行经济建设也是一种历史选择,一种人民的选择的结果。因此,至少在当时,乃至当前,中国共产党都可以算作是一个有活力、卓有成效的政党,这些历史功绩和作为是永远无法从历史的功劳簿上抹杀。的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3、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形成的各种错误或者说极“左”的思想和作为,尽管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但不如把它看作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波折,也许百年以后,历史学者会把这一系列事件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真正建立起来之前的>挫折。一如法国大革命,从热月政变到巴黎公社之后君主制度在法国的彻底消失所经历的70余年的历史。再者,对于一个当时执政经历尚且浅薄的政党,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上的错误情有可原。又比如英国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真正确立广泛的普选制度——政治体制的真正完善,所经历的长时间,是一个道理。因此,或许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今后所见的中国共产党,会有一些出色的进步。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就瞩目,一些与经济建设和经济制度采用所相关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构建也有不错的成就。这点,哪怕是一个极端的反社会主义者也不会否认。但是政治方面的改革可谓是捉襟见肘,建国前的新政协所订立的一些政治原则和制度依然沿用至今。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当时订立的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当前>中国政治制度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落后。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观点,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反作用的。落后的政治制度必然对于经济建设存在阻力,或许现在这种阻力在中国还不明显,但是今后会是个什么情况,是否乐观,没人能够预测。如果非要等到经济基础自己去决定一种新的上层建筑,那手段将会是激烈的而非平静的那种。因此,我认为,中国今后的改革方向,还应该更加注重政治制度的层面。否则,所谓走向复兴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推荐第5篇:《复兴之路》CCTV纪录片 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

当今的中国国力强盛,各方面都备受世界瞩目,但看了《复兴之路》为我们呈现的从1840年到1949年的那段中国人民曲折艰苦鲜红的革命抗争史,我的心情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1840年6月,英国舰船用大炮炸开了中国的国门,道德败坏人性沦丧地向中国倾销鸦片,中国艰苦卓越的伟大复兴历史就此拉开帷幕。经过数十年的摸索,几代人的探究,以及无数英雄烈士的鲜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预示着中国革命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109年的沧桑巨变,中国终于迎来了崭新的共和国!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1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永记祖国的历史,这不仅是为了要更好的与篡改歪曲历史的恶势力斗争;也更是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需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服务祖国,服务人民。

现阶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和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此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华梦,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觉醒,努力吧!

推荐第6篇:《复兴之路》政论性纪录片观后感

《复兴之路》是一部典型的论政性政论片,它取中国自1840年至2007年,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政治为主题,从历史的视角,用丰富的史实,通过对历史事件呵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刻剖析、论证,有力地诠释了只有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红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复兴之路》分六集,以相应的时间段为分界点,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中选择前进道路,如何在国家建设中实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建立市场经济,又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理念。

它的选题,体现了论证片立足于历史学的眼光,文化的高度、政治学的思考、社会学的观察,有气势的、高瞻远瞩的,中央电视台制作团队,以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公共话题引导公众,以与时俱进的审美眼光呵认知高度来阐释强国之路,告诉我们,在走向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华民族这160多年来的历史结论的收获,也是《复兴之路》所要传递给社会大众的知识。

思想新颖独到、战斗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是论证性政论纪录片的特征,而《复兴之路》正是将这一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片子全面、系统地诠释了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的大型电视政论片。它是关于中国鸦片战争到2007年这长达160多年的历史纪录片中,第一次以全球视角。整体视角、现代视角来诠释中国人渴望复兴,期盼强国的久远梦想,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精髓呈现于方寸荧屏,用千家万户的影音符号来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福祉思考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例如第一集《千年局变》,以整体的视角,清晰客观的展现了1840年---1911年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的探索之后,总结经验,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使辛亥革命得以成功并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实现了“千年局变”,向新世界迈出了前进的步伐。

如唐太宗所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复兴之路》正是以这个视角出发,为伟大中华民族的崛起进行引导。

推荐第7篇: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复兴之路》解说词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用历史感悟未来。

第一集 千年局变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第二集:峥嵘岁月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但是,袁世凯很快就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这年4月,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中华民国看似有国会、有《约法》、有众多政党,但实际上政权都操纵在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手中。1913年3月国民党领袖宋教仁遭暗杀,他和许多人所期待的议会民主制度成了泡影,随后,为了换取支持,袁世凯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时人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1916年袁世凯终于随着83天皇帝梦的破灭而败亡,但北洋政府却连形式上的统一都维持不了,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继5月4日的学生游行之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都行动起来汇聚成自1840年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爱国运动,中国为什么会爆发如此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辛亥革命后中国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15年9月15日一本杂志在上海黄浦江畔创刊,一年后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发行量接近16000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发端,《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提出要想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20世纪早期的中国已到了国将不国的地步,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四处可见城头变幻大王旗,百姓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恐惧之中,报刊上常见的描述是大肆劫掠,惨不忍言。

租界和占领区则一如从前,外国人在华特权原封不动,外国的战舰仍在中国内河扬威,一个迫切而又迷茫的问题是中国该往何处去?在这众多的主义和思想中哪一个能给中国带来光明。

1919年梁启超来到欧洲,贫富差距和尖锐的劳资矛盾让他十分震惊,他在《欧游心影录》中描述道: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去了罗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一位美国记者直截了当地告诉梁启超,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这使得正在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感到困惑,中国还要沿着这条路再走一遍吗?就在这个时候,从俄国传来了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复比较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虽然看上去还十分弱小,但站在它身后的却是越来越多的正在将目光投向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国人,北京大学在1923年时进行了一次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497票中列宁独得227票位居第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得51票列第二,这一结果,折射出当时中国知识界榜样转移的思想状态,然而,中国太难改变了,就像鲁迅曾经说过的那样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将如何改变中国,怎样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呢?

从1922年1月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和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13个月时间中有30多万人参加的100余次罢工,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也让中国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决心与共产党合作。

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经过艰苦探索,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多年以后,毛泽东对外国朋友说,我们原先都不是拿枪的,都是爱和平的人,有种地的、有做工的、有当教员的、有做生意的,我是当小学教员的,我没有准备拿枪去打仗,毛泽东将武装革命形容为“逼上梁山”。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8月7日中共中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1936年,纵横十余省跨越二万五千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第三集 中国新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治愈了旧中国无法医治的顽症,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但是,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路途却山高水长,1949年的中国铁路主干线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4000万灾民等待救助。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在建设的进程中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领导人民如何开辟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1953年11月30日鞍山钢铁公司的数百工人被紧张和兴奋包围着,他们期待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9时许,中国第一根钢轨诞生了,近百年来中国机车只能行驶在外国重轨上的历史于这一刻终结。就在这一年鞍钢诞生了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中国最大规模的自动化高炉也在这里投产。毛泽东亲自发来电报祝贺,称赞鞍钢的三大成就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此时,新中国经过3年时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被突出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3天,苏联政府发来外交照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对新中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支持。两个多月后,毛泽东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前往莫斯科,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他出国访问时间最长的一次,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条约签订后迅速回国的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条约定下来比不定好,定下来,就有了*,可以放手做别的事情。然而,此时却中国东北边境传来了隆隆炮声,建设的步伐被打乱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始保家卫国的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但这样的做法很快就被停止了,而这一时期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被削弱和破坏,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

毛泽东对当时国内阶段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作出了严重错误估计,甚至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整个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才能解决问题。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下发,“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就在尼克松访华的4个月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几年后,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对此评价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的功绩,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一大批艰苦创业的知识分子和英雄模范,构筑了新中国的精神家园,历史赋予了每一代人各自的使命,任何人都难以超越自己的时代,历史将会公正地记录每一代人走过的足迹,历史也将忠实地把发展的课题留给后来者。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

第四集:伟大转折

2007年北京工人体育场正在为迎接奥运会进行大规模的改建。30年前,这里曾经成为世界的焦点,在1977年的一场足球赛上,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多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日本共同社描述道:数万观众撇开比赛,霎时都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狂热的掌声,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认为,在经济事务方面预计他将逐渐发挥关键作用。

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10年间中国百姓的生活几乎没有得到改善,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两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而就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四周出现了经济迅猛发展的亚洲四小龙,中国将如何选择前进的方向,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关头复出的邓小平将如何带领中国实现伟大的转折。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经历了十年磨难和挫折之后,人们开始企盼着新的生活快些到来,但是,很快出台的“两个凡是”,再次让人们陷入困惑,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还要继续走“文化大革命”的老路?

1977年秋天,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因“*”而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使570万中国青年获得平等考试的权利。几个月后,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数千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科学家获得了新生,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逐步展开。

人心所向,正在汇成一股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剑锋直接指向“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邓小平说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莫名其妙。随后,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纷纷表示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作了一个主题发言,在三张16开的白纸上他写下了后来影响中国进程的400多字的发言提纲,“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的这篇讲话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它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则贯穿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进程。

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的不断下滑,美国里根政府和英国撒切尔政府逐渐放弃20世纪

四、五十年代采取的凯恩斯主义,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促使欧洲向统一市场迈出决定性步伐,日本通过全球贸易登上了经济强国的位置,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私有制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此时的中国,改革的初步成果催生了人们的信心和希望,一场奋力图新的社会变革,如春潮股涌动,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道路,是几代中国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年改革开放的尝试与探索,1982年,一个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被提了出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一路上都在默默地观察和思考,几天后80岁的邓小平登上了珠海罗三妹山的山顶,当有人建议原路返回时他却意味深长地说,我从来不走回头路,世事如登山,不走回头路,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为特区建设留下这样一段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中国领导人对坚持改革开放的郑重表态。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35个金秋,刚刚进行了五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让人们感受到了变化和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人用这样的方式向改革的倡导者致敬。今天全国人民无不感到兴奋和自豪,当前主要的任务是要对妨碍我们前进的,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有系统的改革,在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中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将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国庆盛典结束二十天后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一项重要的决定。邓小平对这次大会作出这样的评价,大会说了一些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思想的突围带来了实践的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闸门逐步打开,一个个围绕着市场而生,充满活力的经济细胞诞生了,继四个经济特区后,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先后开放,开放的逐步扩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新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普通中国人的家庭,一个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到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新的观念,对成功的渴望正汇聚成一股创业的热潮。

1988年一场抢购商品的风潮席卷了全国,三个月内居民储藏存款减少300亿,95%的物价都在上涨,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普遍上涨了20%至50%,价格问题还只是中国在改革之路上需要解决的诸多困难之一,破除旧体制的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逐渐积累并触及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198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的元旦献词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党政机关和社会上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也使人触目惊心。中国面临着1978年以来最不平静的一段日子,1989年5月到6月北京发生了一场政治**,这场政治**的背后既有国内小气候的原因,也有国际大气候的影响。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将往何处去?邓小平坚定地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在风云变幻的关键时刻,认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果敢的选择,也是明智的选择。对于如何看待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问题,邓小平提出不要搞争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发展才是硬道理。发表这些意见时,88岁的邓小平再次来到中国的南方,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发表了多次谈话,十多年后当人们再次聆听这些朴素的话语,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震撼,资本主义发展了好多年了,几百年了,我们才多长的时间,我们尤其是被耽误几十年了,不耽误这几十年,我们现在的面貌就完全不同了,再耽误不得了,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生活,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论断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口再次以他特有的改革精神为中国指明了道路,他不仅留下了宝贵的邓小平理论,而且留下了宝贵的邓小平精神。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当人们回首20世纪时会发现,整个人类都处在大变局之中,各种社会思想的演变、竞争影响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将如何继续?新世纪的晨光中世界将看到一个怎样的中国?

第五集 世纪跨越

当20世纪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信息革命已全面来临 ,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提速。在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带领着改革开放的中国迈向新世纪。此后的13年,每个关注中国发展的目光都注意到了中华民族释放出的惊人活力,世界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构想,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这样一种经济体制将如何建立?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又将开启怎样一段新的航程?

上海浦东:今天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金融贸易区,它像一只头雁,带动着整个长江流域地区,共同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黄金年代。然而,在17年前,被宣布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农田,1992年,浦东开发的战略目标被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报告,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具体部署一个城市的经济建设工作,从此,这个中国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开发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浦东开发和许多同样发端于1992年的经济事件一道成为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中国全力起飞的写照。

正是在1992年上海宝山钢铁集团扩建工程建成投产,宝钢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王均瑶在浙江创办国内首家包机公司被誉为“胆大包天”。刘永好在四川成立希望集团,这是中国第一个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王选在北京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他领导的北大方正集团成为推动信息化的先行者。

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的出口呈现高速增长,“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同时,一批大型跨国公司逐渐成为来华投资新主角,1993年,世界500强之一的摩托罗拉公司把全球董事会从美国搬到中国来召开,董事们乐观地认为中国将是摩托罗拉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下岗,这个词汇开始频繁出现,根据劳动部门公布的资料,1993年,全国下岗职工累计达300万人,此后逐年上升,到1997年时突破1000万人,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海也有百万工人相继下岗,其中纺织工人就有27万。

在经济体制转型中,广大下岗工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短时间内出现的成千上万的下岗工人,党和政府没有坐视不管,而是想尽办法加大再就业的培训力度,积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管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去世,联合国为这位老人降半旗志哀,百姓们自发前来送行,感谢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感谢他带领中国人走上富强的道路,这一年全世界都听到了一个坚定的声音,中国将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将无疑以这一点为标志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经过五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997年时的中国人拥有了许许多多值得珍藏的记忆,这一年中国创造了15000亿的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也纪录地达到近1400亿美元,并成为世界排名第十的贸易大国。这一年,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人们开始体会几千年来所向往的小康生活。这一年,中国国旗在香港冉冉升起,这片一百年前被迫割让的国土重新回到祖国,两年后,澳门也顺利回归祖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舞台上一个重要而积极的力量,在一场不期而遇的危机中这份力量更是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1997年10月26日****访问美国,对于渴望到世界市场游泳的中国经济这是一次肩负使命的远行,在嗅觉灵敏的国际观察家眼中这是一次将会影响世界的对话,一时间,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的欢迎晚宴的请柬成为最热门的入场券,正是这次访问,确定了中美两国将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访问也加快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

北京时间2001年11月10日23时38分,随着击槌敲响,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此时,距离中国递交复关申请已有15年,有人说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刻,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中国的确变了,变得自信和从容了,中国又没有变,细心的人们发现经济市场洗礼后,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且已越来越多地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

而这一变化的背后,也离不开法制的不断完善,有人说: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从1992年到2002年的10年间,中国的法制建设快速推进,全国人大共修订法律167件,其中,涉及市场经济的有61件。

十六大不仅总结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而且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新世纪的晨光中,人们发现中华民族燃烧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复兴之梦,获得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目标。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这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和实践,中国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开启了一段新的奋斗征途,获得了充分自信的中国人站在了新世纪新阶段的起跑线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将薪火相传。

第六集 继往开来

一个崭新的世纪已经开启了,中国迎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着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2003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的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竭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给国内外的评论员留下了精干、务实、亲民的第一印象,13亿中国人和国际社会众多观察者注视着这个新的领导集体,他们将如何管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如何领导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继续走好民族复兴之路?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和中共中央书记处全体人员冒雪前往西柏坡学习考察,这是他们履新不到一个月的首次集体行动,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进入北京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9年3月在革命胜局已定的历史性时刻,毛泽东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半个多世纪以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一直伴随着新生政权,2002年的冬天新一届领导集体来这里重温历史,是对全党的警示也是对人民的承诺。

2002年冬天里的这次出行寓意深远,它向全社会宣誓责任重于泰山,几个月后这一执政为民的誓言化为了带领全体民众共渡难关的具体行动。2003年春天,一场意外的灾难在毫无防备间到来,一种被称为非典型性肺炎的呼吸道传染病迅速波及了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当时还不为人类了解的病毒所造成的猜测,疑惧和恐慌比病毒本身更快地蔓延。这是一场与病毒争夺生命的战役,它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测试着中国社会对应突发事件的“抗体”,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全世界的眼光都在注视着中国,注视着刚刚上任的中国领导人。

2003年4月14日下午,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上,人们惊喜地看到了胡锦涛的身影,在这座当时已有1000多人感染SARS病毒的城市里,党总书记和普通百姓的手握在一起,无论疾病灾难,无论艰险困苦,中国的领导人用言行表明,他们始终同人民在一起,有这样的领袖就有同样恪尽职守共赴危难的百姓,这场春天降临的全球性瘟疫,终于在夏天到来时被送走了,中国,赢得了胜利,当这一年结束的时候,人们发现中国的胜利还不仅仅是打赢了抗击非典一战。

这是地处戈壁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征程从这里出发,5时20分,胡锦涛总书记前来为中国的航天员壮行。北京时间9点整千年一刻,38岁的航天员杨利伟带着一个民族的梦想起飞,浩瀚的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人在2003年拥有了一份新的珍贵记忆。

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快速发展的中国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意味着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006年11月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全部48个非洲国家的众多首脑和代表共聚北京,这一年恰逢新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这也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同时接待这么多位国家首脑。南非总统姆贝基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把非洲大陆带向充满希望的未来,为此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希望诞生在北京**》的文章,一位埃塞俄比亚记者则写道: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就是一个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的历史性的会议。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代赋予我们庄严神圣的使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民主形式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丰富。

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建设强大的国防,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必将铸就保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推荐第8篇:6集纪录片《复兴之路》

6集纪录片《复兴之路》

6集纪录片《复兴之路》

为庆祝祖国六十年华诞的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2009年9月2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首演。

解说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用历史感悟未来。

第一集:千年巨变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第二集:峥嵘岁月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但是,袁世凯很快就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这年4月,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中华民国看似有国会、有《约法》、有众多政党,但实际上政权都操纵在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手中。1913年3月国民党领袖宋教仁遭暗杀,他和许多人所期待的议会民主制度成了泡影,随后,为了换取支持,袁世凯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时人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1916年袁世凯终于随着83天皇帝梦的破灭而败亡,但北洋政府却连形式上的统一都维持不了,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20世纪早期的中国已到了国将不国的地步,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四处可见城头变幻大王旗,百姓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恐惧之中,报刊上常见的描述是大肆劫掠,惨不忍言。

租界和占领区则一如从前,外国人在华特权原封不动,外国的战舰仍在中国内河扬威,一个迫切而又迷茫的问题是中国该往何处去?在这众多的主义和思想中哪一个能给中国带来光明。

1919年梁启超来到欧洲,贫富差距和尖锐的劳资矛盾让他十分震惊,他在《欧游心影录》中描述道: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去了罗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一位美国记者直截了当地告诉梁启超,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这使得正在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感到困惑,中国还要沿着这条路再走一遍吗?就在这个时候,从俄国传来了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复比较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集:中国新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治愈了旧中国无法医治的顽症,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但是,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路途却山高水长,1949年的中国铁路主干线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4000万灾民等待救助。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在建设的进程中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领导人民如何开辟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3天,苏联政府发来外交照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对新中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支持。两个多月后,毛泽东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前往莫斯科,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他出国访问时间最长的一次,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条约签订后迅速回国的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条约定下来比不定好,定下来,就有了靠,可以放手做别的事情。然而,此时却中国东北边境传来了隆隆炮声,建设的步伐被打乱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始保家卫国的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四集:伟大转折

2007年北京工人体育场正在为迎接奥运会进行大规模的改建。30年前,这里曾经成为世界的焦点 ,在1977年的一场足球赛上,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多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日本共同社描述道:数万观众撇开比赛,霎时都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狂热的掌声,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认为,在经济事务方面预计他将逐渐发挥关键作用。

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10年间中国百姓的生活几乎没有得到改善,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两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而就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四周出现了经济迅猛发展的亚洲四小龙,中国将如何选择前进的方向,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关头复出的邓小平将如何带领中国实现伟大的转折。

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口再次以他特有的改革精神为中国指明了道路,他不仅留下了宝贵的邓小平理论,而且留下了宝贵的邓小平精神。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当人们回首20世纪时会发现,整个人类都处在大变局之中,各种社会思想的演变、竞争影响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将如何继续?新世纪的晨光中世界将看到一个怎样的中国?

第五集:世纪跨越

当20世纪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信息革命已全面来临 ,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提速。在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带领着改革开放的中国迈向新世纪。此后的13年,每个关注中国发展的目光都注意到了中华民族释放出的惊人活力,世界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构想,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这样一种经济体制将如何建立?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又将开启怎样一段新的航程?

上海浦东:今天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金融贸易区,它像一只头雁,带动着整个长江流域地区,共同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黄金年代。然而,在17年前,被宣布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农田,1992年,浦东开发的战略目标被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报告,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具体部署一个城市的经济建设工作,从此,这个中国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开发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浦东开发和许多同样发端于1992年的经济事件一道成为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中国全力起飞的写照。

第六集:继往开来

一个崭新的世纪已经开启了,中国迎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着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2003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的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竭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给国内外的评论员留下了精干、务实、亲民的第一印象,13亿中国人和国际社会众多观察者注视着这个新的领导集体,他们将如何管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如何领导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继续走好民族复兴之路?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和中共中央书记处全体人员冒雪前往西柏坡学习考察,这是他们履新不到一个月的首次集体行动,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进入北京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9年3月在革命胜局已定的历史性时刻,毛泽东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半个多世纪以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一直伴随着新生政权,2002年的冬天新一届领导集体来这里重温历史,是对全党的警示也是对人民的承诺。

中华民族曾领先世界两千年之久,但在“康乾盛世”的阿谀赞歌声中,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便开始了落后挨打的境地。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一百多年来,仁人志士们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奔走,但沉睡已久的东方睡狮,却一次次地遭受着列强的侵略和奴役,民贫国弱,任人宰割,中国被世界远远的甩在了后边,脱离了近代世界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和奴役的境地,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开始慢慢地觉醒,但却步履艰难,在曲折中艰难前行。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开始向腾飞之路大步迈进。

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三十集大型专题纪录片《复兴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纪》,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改革开放的全景画面,使得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三十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复兴之路》 第一集 千年局变

《复兴之路》 第二集 峥嵘岁月

《复兴之路》 第三集 中国新生

《复兴之路》 第四集 伟大转折《复兴之路》 第五集 世纪跨越

《复兴之路》 第六集 继往开来

推荐第9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中 华 梦

《复兴之路》观后感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晨曦中,当国旗伴着太阳冉冉升起的一刻;阳光中,当自己伴着人欢乐在教室上课时;黄昏中,当斜阳伴着自己回家同家人一起吃饭时……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有多么艰辛不易么?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踢门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鱼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

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实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是,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毛泽东……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开了今天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

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在不同人心中,祖国是不一样的:在小孩眼中,她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在大人眼中,她是自己的脊梁;在老人眼中,她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庭……而在我看来,这片中华大地宛如一汪碧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这片地正如一汪碧水,要向她永远碧绿清澈,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输入,同时还要向外疏通,让世界认可,要让世界离之不得。我们的领导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改革开放是解放的中华大地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现在的中国,一方面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道德的迅速滑坡,这样便导致了道德和社会发展严重的分化,在信息的时代,道德要是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脚步那肯定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

‚请不要随地吐痰‛‚请自觉排队‛‚请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类似于这样的提示在当中国今社会随处可见,不只大家看到之后有什么感受吗?再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遍地可见这样的提示,作为一名中国人,特别是高素质的大学生,大家不觉得着让人很别扭吗?特别是,做为一名中国人当你在国外看到用汉语写的‘请不要大声喧哗’‘请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的标语时,你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为什么要用汉语不用英文呢?我认为这值得大家认真考虑、反思一下——这还是‘礼仪之邦’么?还是‘谦谦君子’的国度吗?当前中国便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诚信缺失’‘道德滑坡’……

我们口口声声喊着要‘复兴’要‘强盛’,难道只是要复兴‘经济’‘军事’‘政治’吗?我们的优良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古人高尚的品德难道不应该复兴么?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一件事。只要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复兴,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强盛……

或许,你还兀自沉浸在风靡全球的唐潮之中;或许,你还神游在天朝物产丰盈的梦幻之中;或许,你还为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而热血澎湃;或许……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被人们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了。我们的复兴之路远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所以,当你还泡在网吧时,当你和朋友浪漫、散步时,当你逃课时……我们可以想想,这一切是如何来的,来的易么?我们这样做对么?对得起谁么?……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此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华梦,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觉醒,努力吧!

信息工程学院2007级电气自动化1班

解林亮

历史的舞台剧,民族的复兴魂

1841.鸦片。战争 征战,弓箭;流离,失所。 帝国的铁蹄,西方的炮弹。

国破,山河依旧。 家亡,伊人无乡。

归何?

竹林深处,涓涓溪流旁,

魑魅魍魉;

世外桃源,茫茫草原上,

哀嚎遍野。

风起,云涌。 末代帝王, 空留塑像。

炎黄儿女, 何去何从?

1912.国民.军阀 腐朽的宫殿,轰然倒塌。 新生的舞台上演绎着 思想与文明的冲突…

满目疮痍, 万马齐喑。 迷茫中探索……

星火燎原

也燃烧着黑色的玄武岩。

雷雨前的乌云附和着红色闪电。

惊天一雷鸣。

苍穹下,草原上,她踩倒了迷惘。

咆哮着,怒吼着,

舔舐着自己的伤口,宣泄着自己的愤懑。

1945.内战.夺权

煮豆燃萁

1949.独立.新中国.

雨过天晴。 彩虹悬挂在东方, 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蜗牛

一步步往高处爬。

爬,

掉下来,迎着太阳笑了笑。

爬, ……

没有止步的爬。

…… 依旧。

1966—1976.* 在闷热的夏日骄阳的普照下,

汗渍混入泥土, 混乱夹杂恐慌, 争论着孰是孰非。

蜜蜂忘记了采蜜, 鸟儿忘记了筑巢。

在疑惑中批蠡。

酷暑带来了一场瘟疫,

人们相继奔跑, 加速了病况……

1978.改革开放—1992讲话 晨光洒向苔藓小路,

铺满了灰土的 被尘封千年的木门, 伴着古老的钟声开启。

推开了,推开了。

透入了新鲜的空气。

蜘蛛网被清风吹破,

在那一刻, 一切被吹醒, 一切都有了生机。

1992—2008 跨越新世纪的门槛。

青山藏匿在白云间, 蝴蝶穿行在清涧中, 归鸟映在晚霞里, 和平鸽衔着橄榄枝……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感言] 如果可以,我便背上行囊去青藏高原,追逐雪山莲湖,跨越青天白云寻找牦牛踏迹;

赏孤城流沙,越拉萨史册,在世界最高原上,挥洒情意,畅想纵思…… 如果可以,我便踏上中东的列车,沿途中载着迷路羔羊,牵着不同肤色的友民,游畅死海;

把石油撒满每个角落,在世界最低海域,和平之光永远笼罩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

One wolde , One dream

汽车工程学院物流管理4班

刘文娟

风景这边独好

看完政论片《复兴之路》后,我汹涌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百多年前,中国遭遇数千年未见之奇变。可是,中国并没因此而灭之,中国人民更没因此而屈服,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民族的尊严,拯救国家的主权。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缔造了新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如今的中国正在崛起,正逐步跨进世界强国之林,正在完成一个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复兴中华

是什么打破了这数千年未见之黑暗—创造。我们必须看到,只有创造才能战胜真正的黑暗。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毛泽东如是说,江泽民也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顾悠久的历史,哪朝哪代的鼎盛时期不是由创造得来的?最为典型的以创造来战胜黑暗的辉煌时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天下交征于利,黑暗混乱的时代。如今我们提起这样的时代,只是感到光荣和自豪,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出现诸子百家,特别是孔孟、老庄的创造。

今天的中国能够取得如此辉煌骄傲的成绩,得益于创造。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便是前无古人的最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又是一伟大创举,自改革快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发达现代的工业化国家;从解决温饱到奔入小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如此种种,都源于改革开放的创造精神。正如哥德所言:‚民族的生命,正在与蓬勃的创造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人更应有创造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如果我们把先辈们‚不屈和顽强‛‚善与挑战逆境‛的品质作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来磨练自己,并能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一定是能够战胜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创造惊人的成绩。

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当不幸来临时,有些人总想有贵人来帮助,幻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不幸打倒。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这是个部不可能的。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只要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地迎接和挑战困难,他最终就能取得成功。一个小品的台词说得好:有困难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当然,我不是谁我们要给自己创造困难,我只是在说,要想成功就要具备创造意识。

中国的革命道路可谓是曲折而艰难,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样遭遇了失败,就其原因是没有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没有汲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辙。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积极的从前人那里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

一个国家有如此意志和精神,一个人也不例外。每个人都可能成功,也都可能失败。即使你是一个成功者,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你取得成功之前,你也曾经历过很多次失败,或大或小,失败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应给予他正确地认识,给予他充分的理解,坦然地面对他,接受他,并最终战胜它,征服它。失败了,总结教训,从头再来,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只是一味的自责、懊恼,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实际上于事无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一次危险之后,并努力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磨难。98洪水泛滥,2003非典入侵,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不同时期不同,最高领导人出现在最前线,鼓舞我们要有战胜一切磨难的勇气和信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和精神,足以让国人自豪,叫世界震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让人民失望,没有让世界当成笑柄,抗击了洪水的肆虐,抵制了非典的横行。生活秩序又回归正常,从这里,我又深深体会了那优秀的品质,从这里,我看到了不屈,学会了坚强。这就像人生,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一切变故,尤其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要学会坚强与镇定。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曾经我也天真地认为,这些是不会发生在我身边,更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但是我错了,而且大错特错。当命运的噩耗向我传来时,我茫然不知所措,感觉生活失去了本真,没有了意义,更没有了希望。总是在抱怨为何老天对我是如此的不公,为何过早剥夺那年轻的生命。在看到《复兴之路》中抗击洪水和非典的片断时,我发现,我又错了,而且翻了一个很傻的错误。我猛然惊醒,要镇定、要坚强,从这我重拾生活的信心,重新点燃希望的火把。我抬头阔步向前,从容面对这突来的变故。感谢此片,我从中学到了教育意义,感谢学校组织观看此片给我带来的震撼。

伴随着申奥的成功和奥运钟声的临近,只能而且只有一个理由充分说明,中国正在变得强大而富有。在世界惊叹之余,我们更不能有片刻松懈。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安于现状的享受,要充分发挥自己现在的创造精神。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奠定民族自立的基石,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稳固的地位,我们一起开拓! 中国最为最璀璨耀眼的星在东方冉冉升起,光辉照耀世界的每个角落,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像登上珠穆朗玛峰一样踏上是将强国之巅!

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工商管理学院2006级工商企业管理2班

王永青

推荐第10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观《复兴之路》有感

1120103360 钟意

从小我就很喜爱舞蹈,与其它艺术表达方式不同,她是一种用人的肢体语言表达情绪,思想的艺术。直接而灵动让人在欣赏的同时内心仿佛有一团同样跳动的火苗。看舞台上演员们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舞姿,甚至指尖的微颤都在叙述着她们想告诉你的故事。她是人类最原始的表达喜悦或悲伤的手段。通过她,人们的内心能得到释放。

在舞蹈赏析课上,我有幸观赏了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创编的全景式,史诗性艺术作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这部大型演出主要以历史时间为脉络,由序曲《我的家园》以及《山河祭》《热血赋》《创业图》《大潮曲》《中华颂》五个章节构成。

在开篇的《山河祭》中,以昆剧开场,两位俏丽旦角低吟细唱。场景为1840年的夏天。没有任何刻板性的硝烟,炮火,血迹意象,而是以圆明园中糜烂烟歌的戛然而破告示清王朝的命在旦夕。而后,大量舞蹈演员蜂拥而出,带着清朝特色的长辫。与奥运中的活字表演有着相同的震撼力。整齐而有力,浩荡中带着悲凉。最后众多舞蹈演员以减掉辫子的形式表达通过辛亥革命,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解脱。

第二章为《热血赋》众多舞蹈演员在台上匍匐前进着,各种姿势安静统一,紧张有节奏的气氛烘托出起义前的,黎明前的寂静。紧接着一声巨大的枪响划破长空,演员们开始热烈的舞蹈,表情中带着无惧与坚定。此时立体背景为一点点的火光随着时间不短向远方生长。象征着自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之后的便是我比较欣赏的固定舞蹈。与绑腿结合,舞蹈演员腿固定在一个杆上。这一段舞蹈表达的是红军万里长征的历史阶段。固定的绑腿一方面表现红军们在革命的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另一方面,舞蹈演员借着绑腿道具的力量,大幅度下腰又借力屹立而起表现出了不论千难万险人民的军队都能屹立不倒,百折不挠。

在卢沟事变的变现过程中,导演以一个面目坚定的母亲形象表现整个中国。以这位母亲站在无边的红丝绸中挣扎表现祖国正在遭受列强的侵略。整个舞蹈过程中母亲的舞蹈动作并不多,而是众多舞蹈演员围绕着她象征着热血儿女护卫祖国的情形。而后为1949年的渡江战役。这一幕的演员数量很多,表现百万雄狮过大江的情景。舞台上端的弧形台上围了一圈演员划动这无数双船桨,节奏响亮显示了人民军队势如破竹的气势。

第三章为《创业图》整个气氛开始欢快活跃。其中“我们要和时间赛跑”里一群身穿工人服装的女舞蹈演员整齐划一的用手做着动作,模仿这工厂里的类似纺织的机械运作情形。脸上带着热情洋溢的笑容,让人感受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后积极投入生产的热情状态,形象而欢快。

第四章《大潮曲》主要叙述蒸蒸日上的新中国。其中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舞曲描述在中国实行包产到户后人民生产的热情。舞蹈演员身穿绿色形似玉米苗的服装随着音乐节奏起舞,舞台道具由绿到金黄,呈现丰收景象。姑娘们上下翻转草帽表现出喜悦和俏皮。最后与背景一致的从台顶滚下无数色彩鲜艳的水果壮观而喜庆,将丰收的喜悦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五章《中华颂》主体呈现当代中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和谐新面貌。我比较喜欢“葡萄熟了”和最后的“闪亮的记忆”前者异域风情浓,舞者顶着大盘的葡萄上场,眉宇见跳动着妩媚和热情。后者将历史做了总结回顾,各族人民坐在环形转盘中挥手,旋转,象征和谐共处一个祖国。最后整个舞剧以各民族合唱结束,隆重且愉悦。

整个舞剧我们可以感受的导演真正的做到了舞蹈与历史与故事与民族精神的结合。这样的舞台剧更多的是给人以雄壮的震撼,在舞蹈演员的数量上和舞台布置上都给人以目不暇接的充实感受。

第11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

自国家的概念产生,一定区域内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不再是发展障碍,反而通过相互融合产生了更强大的新的民族,我中华民族亦是如此。作为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从未间断的文明之一,兴盛到衰落到再次走上复兴之路,一路走来我们在思考,在努力,在奋斗。这是在国家的概念没有退出人类历史舞台之前每个国家都应时刻面临的问题。

从鸦片战争开始追思,回忆那一幕幕惨痛历史。各种思潮的交汇,我们的国家站在十字路口,走哪一种发展道路的问题摆在国人面。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图强,百日维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在这些探索都以失败告终时,十月革民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探索救过图存的道路。惨痛的历史告诉我们的只有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站在历史的这端,过往的经历就是宝贵的反思材料,就是前进道路上垫脚石。

自从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首先她在那时候能够认清国情世情,能够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抗战时期它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其所代表阶级的对立阶级地主,官僚,资本家等等。提倡建立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和平处理西安事变。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适合中国。后来中共又领导全国无产阶级解放全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走上社会建设,让我中华民族屹立于在世界民族林。看到这些,我感到十分的庆幸,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好像为我们而生似的。更要感谢那些思想先进的革命先驱。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等的科学体系,它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所以走现代化建设之路又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把这种曾经在我国成功利用的理论再次中国化,再次让他发挥力量。从过渡时期的三大改造到最困难的三年到文化大革命,可谓我们的探索道路一路荆棘,举步维艰。跳过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我们从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急需加强和发展文化,共和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敢为天下先,提出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这又是一次飞跃,把国人从错误的阶级斗争和所谓文化大革命中解脱出来,解决主要矛盾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快速的经济增长雄辩的说明了这一战略构想的正确。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大幸运。

一个国家发展需要一个政治党派的领导,这个党派的发展和这个国家的发展可谓同呼吸共命运,在发展的道路上他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发展,所以他向全国的党员提出永葆党员的先进性,为祖国的复兴而不懈努力。这又是一大进步。

社会的发展会遇到不同的难题,现如今,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但我们祖国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均衡,分配失衡,开始出现两级分化。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平衡和持续稳定发展。此外发展中和遇到的坏境问题,资源,能源,人口等问题也不得不让我们停下来思考,所以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打开国门之后,先进的科技,各种思维,文化和价值观涌入,这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挑战,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发扬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而不是被强加与我们。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实行的多党制,然而我国虽是多党制,但除了共产党外其他党派都过于弱小缺乏影响力,这也成了我国被其他国家质疑专治,对我们的民主产生怀疑。这是我们的国情决定的,我们要看的是他领导我们去哪里,而不是求全责备,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大家都有目共睹。如果没

有马克思主义我们怎没办,这就涉及到时下很热门的一个词“创新”我们的党,民族,国家一定要源源不断的创新包括科技,文化,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持续的发展,而不是没有外界的刺激就不知所措。我们要有自己创造新思维新理论的环境,所以我们的国家,民族,党在慢慢成熟,慢慢变得大度包容,努力提供一个更自由的空间,相信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相信在我们的国土上会产生更强大的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

时值辛亥革命百年,走在今天和谐安宁的大道上,一种厚重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身旁走过一个个年轻的脸庞,阳光下闪耀着时代的光辉,青年之责任。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国家这个词不会出现在未来某天的字典里,让它成为历史,让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都充分的,幸福的生活。那将是我们的真正复兴。

会计0901班

任雪静

第12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

前些天,我和同学们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展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迎面最醒目的是中央大厅门楣上巨大的砂岩石雕,以徐悲鸿1940年的国画《愚公移山》为蓝本。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式讲话时引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要用愚公的精神移走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自此这个故事在后世国人中家喻户晓。 展厅里陈列的景观、翔实的史料、文物实物和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大量历史图片与实物,生动地再现了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省。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

当我走进《复兴之路》的展厅时,立刻被展厅墙上的文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吸引住了。华夏五千年,中国享有多么悠久灿烂的历史!长城、兵马俑、紫禁城,这些世界所称颂的伟大奇迹;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郑和下西洋,这些推动和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壮举……为什么一个号称“居于世界中央”的大国会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为什么她会在那些所谓的欧洲“蛮夷”的坚船利炮下不堪一击?是没落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封闭自大的骄狂心态,是陈旧落后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看着墙上一张张帝国主义列强残杀中国人的照片,我的心无法平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为自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感到骄傲,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直面这段近代的屈辱史和血泪史,决不能忘记过去!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欢呼,一齐努力,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历史事实都明确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都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逐渐走向富强!

我在参观中了解到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我们为新时期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而感到骄傲。

此前,我一直认为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理所应当的,通过这次观看《复兴之路》展览后,我的想法完全转变了。那些为了让后代人能够过上美好生活而默默奉献自己鲜血和生命的先辈们,他们是多么的伟大!没有他们,何来的现在幸福、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或许,你还兀自沉浸在风靡全球的唐潮之中;或许,你还神游在天朝物产丰盈的梦幻之中;或许,你还为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而热血澎湃;或许……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被人们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了.我们的复兴之路远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展览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展览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少年,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所以尽管现在我们还不能为祖国续写光辉篇章,能做的是努力学习为将来做准备。我坚信,祖国的未来将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现代化并且成为一个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对一个负责任的、认真的参观者来说,展览出口处的观众留言簿是不应该忽视的。大量留言都是发自内心无比热情的“祖国伟大”、“愿祖国更强大”之类感慨,也有极少数“爱之愈深,责之愈切”的字句。

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这次展览用丰富的图片、影像、实物等资料,非常直观地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沧桑变化,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展览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祖国从落后屈辱到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轨迹。在参观的整个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血脉在扩张,我的心在激烈地跳动,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力量充遍了我的全身。

如今,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为自己身为一名炎黄子孙感到无比的荣耀。我要励志图强,争做一名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大学生,永远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来毕业后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此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华梦,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觉醒,努力吧!

第13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

看完记录片《复兴之路》后,我的心情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一百多年前,中国遭遇数千年来未见之变幻。可是,中国并没因此而灭之,中国人民更没因此而屈服,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民族的尊严,拯救国家的主权。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开创了新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如今的中国正在崛起,正逐步跨进世界强国之林,正在完成一个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复兴中华。

今天的中国能够取得如此辉煌骄傲的成绩,得益于创造。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便是有史以来的最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又是一伟大创举,自改革快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发达的现代工业化国家;从解决温饱到奔入小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等等。都源于改革开放的创造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人更应有创造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如果我们把先辈们“不屈和顽强”“善与挑战逆境”的品质作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来磨练自己,并能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一定是能够战胜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创造惊人的成绩。

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当不幸来临时,有些人总想有贵人来帮助,幻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不幸打倒。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这是个部不可能的。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只要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地迎接和挑战困难,他最终就能取得成功。一个小品的台词说得好:有困难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当然,我不是谁我们要给自己创造困难,我只是在说,要想成功就要具备创造意识。

一个国家有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一个人也不例外。每个人都可能成功,也都可能失败。即使你是一个成功者,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你取得成功之前,你也曾经历过很多次失败,或大或小,失败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应给予他正确地认识,给予他充分的理解,坦然地面对他,接受他,并最终战胜它,征服它。失败了,总结教训,从头再来,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只是一味的自责、懊恼,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实际上于事无补。

通过观看这样一部纪录片,我们还对于这段革命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

解,我们认识到了中国是怎样反抗封建统治、摆脱殖民压迫、抗击法西斯侵略、打到反动势力,最终一步步站起来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领导五四爱国运动,发起“北伐战争”,解决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全中国„„可以这么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是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革命才焕然一新。”

让我伤心的是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在不同人心中,祖国是不一样的:在小孩眼中,她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在大人眼中,她是自己的脊梁;在老人眼中,她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庭„„而在我看来,这片中华大地宛如一汪碧水。要让她永远碧绿清澈,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输入,同时还要向外疏通,让世界认可,要让世界离之不得。我们的领导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改革开放是解放的中华大地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现在的中国,一方面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道德的迅速滑坡,这样便导致了道德和社会发展严重的分化,在信息的时代,道德要是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脚步那肯定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请不要随地吐痰”“请自觉排队”“请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类似于这样的提示在当中国今社会随处可见,不只大家看到之后有什么感受吗?再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遍地可见这样的提示,作为一名中国人,特别是高素质的大学生,大家不觉得着让人很别扭吗?特别是,做为一名中国人当你在国外看到用汉语写的‘请不要大声喧哗’‘请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的标语时,你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为什么要用汉语不用英文呢?我认为这值得大家认真考虑、反思一下——这还是‘礼仪之邦’么?还是‘谦谦君子’的国度吗?当前中国便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诚信缺失’‘道德滑坡’„„

我们口口声声喊着要‘复兴’要‘强盛’,难道只是要复兴‘经济’‘军事’ 2

‘政治’吗?我们的优良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古人高尚的品德难道不应该复兴么?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一件事。只要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复兴,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强盛„„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此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华梦,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努力吧!

3013.11.28

第14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曾经,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我国人还沉浸在康乾盛世之时,在欧洲早已掀起工业化之狂潮,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而我华夏民族从君至民依旧自封天朝上国,认为中国于世界地位之稳固无从动摇。在工业革命中得到急速发展的英国早就开启了一段大航海时代,他们通过开辟的一条条航线将整个世界连在一起,将自己的殖民铁蹄踏遍了非洲、美洲、亚洲。当这些西方国家的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踢门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中国的邻国:印度,早就沦为了英国欲与欲求掠夺资源与廉价劳动力的殖民地。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予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在这种全世界都谋求发展之时,中国的固步自封直接导致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脱轨,亦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之悲剧。

1840年以前的中国,刚刚度过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巅峰,依然靠着茶叶等外贸持续着对外贸易的丰盈。于是英国找到了一把利刃:鸦片。英国对中国持续不断的贩卖鸦片,这鸦片深深地荼毒了我国人,于是时任钦差的林则徐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虎门硝烟。当通过不正当的贸易手段无法获得利益,英国人便开始使用了他们最为擅长也最为习惯的手段——通过暴力来打开中国的国门。

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整个中国都还沉浸在天朝尽善尽美之美梦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可是,当英国人撤退的时候,清政府文恬武嬉的状况再度暴露,朝中众臣弹冠相庆,却毫不反思,为何中国会败得如此彻底。而此时的林则徐,由于坚持抗英,也被发配边疆。林则徐的好友魏源写出了《海国图志》,提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策略,却无法惊醒国人,最终也无可奈何,近代中国第一批与世界接轨的声音就这样袅袅而散。 此后的五十年中,国人兴起了救国、自富的洋务运动,开始了自我摸索的工业化过程。但可惜的是,洋务运动之改,未改动中国腐败、落后之根本,这也注定了洋务运动最终的失败。中日甲午海战,中国北洋舰队一败涂地,从此之后,各国列强一用而上,正式敲定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经历了这近五十年的坎坷,如此多的挫折,国人们终于才意识到,我中国并非败在洋枪洋炮,而是败在制度上。中国从来不是一个自甘堕落的国度,一大批有识之士开始走上了推翻封建制度的道路。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文人上书光绪帝,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但是封建制度的黑暗再一次暴露, 只经过了短短103天,戊戌变法就在慈禧太后的干扰下不得不结束。但这惊醒了我国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人士,他们举起了“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之大旗,勇敢的站出来反抗清政府及各国列强的残暴统治。最终,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在辛亥革命爆发中轰然倒塌,而中国,也慢慢的走向了由我们自己摸索的,富国自强的道路。

这千年之局变,变的是屈辱,变的也是新生。就好像所有母亲的生产,经历剧痛,才能诞生新的生命。历数世界各国,英国的从君主集权到君主立宪,法国从邦国分裂到大革命的爆发,俄国的由沙皇过渡到苏联,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数百年的光阴。而中国的这一百年,是屈辱受尽的一百年,是磨难重重的一百年,是死伤无数的一百年,无疑将我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沉淀造就的尊严彻底的踩在脚下。但一个世纪的仁人志士、知识分子的牺牲与探索,也终于换回一个崭新的中国。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1916年,袁世凯终于随着83天皇帝梦的破灭而败亡,但北洋政府却连形式上的统一都维持不了,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依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5月4日学生游行之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的各种力量都行动起来,汇聚成自1840年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爱国运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复的比较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2年

1月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和推动下的100余次罢工,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让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决心与共产党合作。

1926年,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和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开始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后失败了,这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经过艰苦探索,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8月7日中共中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6年,纵横十余省跨越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将以何种方式建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共和国成为各种力量关注的焦点。之后历经三年的解放战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1840年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10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史册。

第15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复兴!

——记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

站在现在眺望过去,大型记录片《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讲述了一百六十多年中华民族不断探寻复兴崛起的伟大征程。

清朝“闭关锁国”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其打响的第一炮,便标志着中国近的开端。这段历史注定饱含屈辱和血泪,凝聚着众多程前继后爱国者的热血与挣扎——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再有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然而这些探索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领导辛亥革命摧毁封建专制制度,才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正是爱国义士义无反顾的前仆后继,力尽自己所能为国所倾情,后人在前人作为中反省前进,且不断吸取国内外经验为己用,如此步步积累,步步为营,环瞻世界发展全局不断追寻摸索才能获得初步的正确方向,发展之路艰险异常,每个为之努力的爱国者都是一片值得敬仰的路标牌,这让我深刻的意识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无不是前人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奋不顾身的超然作为所得!

展望历史长卷,五千年文化灿烂星河: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昌盛汉室的疆土辽阔,全胜大唐的万方来朝……这般烙在国人心中的种种辉煌,却在历史的脚步进入1661年时随着清朝第三个皇帝康熙的登基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因此在国人的心中一直都有一颗种子,叫做“复兴”,再苦也要复兴,再难也要复兴,为国家的尊严与命运拼个头破血流,铮铮中华儿女誓死不低头。 在长久的同帝国主义侵略和腐朽封建主义斗争下,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进步人士的选择,我们种种救亡图存的探索发出了幼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并在大革命失败后独立探索救国道路。在日本侵华时,面对民族大义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外抗战八年,我们在外界的屈辱中毅然挺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人纷纷怀着一颗热血之心投入战场,中华大地共结一心,在高昂的号角声中为家人而战,为民族而战,为国家尊严而战!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全面胜利,不仅赢得了战争更赢得了中华人民民心!1945年建立起了新中国,更是完成了自1840年以来对于中国最重要的命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新中国领导者试图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快速向工业化迈进,然而由于经验的缺乏这条道路满布荆棘,党中央领导人在曲折中不断的反思,探索符合当时国情的上佳政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建立,撕开了高度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迈出了走向市场的重要一步,正是这一举措提高了劳动人民积极性,进而推动生产力发展,使得我国国力持续上涨。而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再次为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指明了方向,改革开发的大幕随着农村改革的进行和经济特区的设立而被拉开,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经济发展逐渐融入世界,中国和世界在相互了解中一步步走近!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复兴之路还未就此结束,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我们需要意识到身上背负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的担子之重大,道路之曲折,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记录片中翔实的史料、恢弘的结构篇章、深沉的叙述语言,辅以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这些一切都将我深深吸引,以至设身处地得思考在当时的背景是否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的将青春挥洒到复兴崛起的道路之上?结果不得而知,只感受到一股暖流从脑穴往全身涌动。在这里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国家尊严,什么叫做义勇之士,什么叫做崛起和复兴!

古话曾说“以史为鉴”,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1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也并非是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日是什么,此刻该做什么,将来的路要何去何从。如今的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日益壮大,但我们更不能有丝毫松懈,国际上有许多的国家目睹我们的崛起也觊觎我们的疆土,在新时代正值青年的我们享受着前人忍辱负重换得难能可贵的和平安定的生活时,更需要懂得居安思危,努力专业所长,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民族自立国家强盛力尽所能,为中华民族迎来新的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而努力而奋斗。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第16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1207班 苏俊玮 20124856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现在我们能够幸福地坐在教室里,安静地看书,认真地学习,浪漫的漫步在校园。我们不得不想想,没有先人的拼搏奉献,哪有我们现在如此安定的幸福生活,虽然我们现在里那个战乱的年代已久十分遥远,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当年的耻辱。

几天前,近代史的段炼老师给我们放了复兴之路的第一集《千古局变》,让我们再次体会到当年的革命前辈的热血,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各种尝试。

再度回看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哪一样不是无限光辉的?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踢门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鱼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实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经过一个多世纪地拼搏与奋斗,牺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我们终于再度站在东方,成为一只东方巨龙。

现在和平安定了,我们口口声声喊着要‘复兴’要‘强盛’,难道只是要复兴‘经济’‘军事’‘政治’吗?我们的优良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古人高尚的品德难道不应该复兴么?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一件事。只要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复兴,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强盛……

或许,你还兀自沉浸在风靡全球的唐潮之中;或许,你还神游在天朝物产丰盈的梦幻之中;或许,你还为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而热血澎湃;或许……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被人们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了。我们的复兴之路远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所以,当你还泡在网吧时,当你和朋友浪漫、散步时,当你逃课时……我们可以想想,这一切是如何来的,来的易么?我们这样做对么?对得起谁么?……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此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华梦,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觉醒,努力吧!

第17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看了《复兴之路》,感触很深,中华民族的崛起实属历经磨难后的伟大成就。

当人们还沉浸在乾隆盛世的欢乐中的时候,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西方国家正在进行一次人类史上空前的政治体系大转变,使他们跨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先列。而当时的中国在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下,人们还在自给自足的生活。终于,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船舰出发北上,入侵中国。这场战争终于让清政府为“闭关锁国”紧锁地国门,被西方列强的铁蹄蛮横地撞开了。中国的近代史就此开始。国门被撞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个条约让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炮声无法惊醒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近代志士仁人的救国努力不过是一次次无声的呐喊。

1842年,英国因不满条约的利益,与法国一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又一次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终于,这唤醒了清政府的重视,成立了“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展了20多年的“洋务运动”但最终,还是以中日甲午战争和黄海海战的失败彻底破产。

1919年5月4号,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广场前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从1840年领土沦丧、百年屈辱的开始,到今天的独立自主并完成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申奥成功、小康社会。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曾经的东方大国,被别人用尖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们不得不感言: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但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建设强大的国防,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才能铸就保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中国的未来,是美好的。而这美好,需要我们年轻的一代加倍努力,去创造,去开创!

第18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2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

(一)

今天,我饱含激动和心酸看完了《复兴之路》这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也许大家听说过,甚至看过《复兴之路》这部书籍或歌舞剧。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述一下它的内容。

《复兴之路》是一部大型音乐歌舞史诗,它向我们展示了、见证了我们中华儿女这五千年的历史进程6复兴之路》主要从清朝圆明园毁灭开始,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中;当国人还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无人超越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西方各个国家已然壮大,渐渐超越我国。1860年英法联军终于发动进攻,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3000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3天3夜,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画成了一片灰烬!接着,《复兴之路》又讲述了,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终于,国共两党决定联合驱除日寇,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将日寇驱除!从此,新中国诞生了!中华儿女谱写下这光辉的篇章。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可是不久,汶川大地震毁了四川同胞的家园!但我们齐心协力度过了难关,那\'多难兴邦\'的四个大字,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推动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

晨曦中,当国旗迎着太阳冉冉升起的一刻;阳光中,当我们伴着欢乐在教室安心上课时;黄昏中,当斜阳伴着我们回家同家人吃饭时……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有多么来之不易吗?那都是多少革命先烈用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来缅怀他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艰难的求索道路上,先驱们遇到了许多阻力,但他们一直坚持到底,直至革命胜利。民族的振兴需要人们都团结起来,共同努力。经历了一段艰难而屈辱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在心底深藏着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时时刻刻不能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些革命先驱用鲜血换来的。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受人欺凌的那段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但我们仍要努力进取,在复兴之路上谱写下辉煌的篇章!

复兴之路观后感

(二)

在这个学期的形势教育课上我欣赏了《复兴之路》,它带给了我强烈的震撼。短短六集,却道尽中国复兴的曲折和辉煌,意味深长,引人深思。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近现代史,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部中国近代史是旧中国屡受列强欺压的屈辱史和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为救中国而奔走呼吁的奋斗史;一部中国现代史,是建国后建设新中国的曲折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尽艰辛地探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史。

一百六十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史,让人见证了中国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新中国,复兴的艰难曲折难以想象。从鸦片战争开始,先后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等一系列失败,让中国掉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没有屈服,爱国之士为救中国而到处奔走,寻找救国方案,但却遭遇一次又一次次的失败:先是太平天国运动,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士大夫发起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也没能逃脱同样的命运;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也陷入失败的泥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赶跑了满清皇帝,却被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中国的复兴任务并没有完成。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的革命为之焕然一新,中国从此进入一个革命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经过全民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中国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没有一帆风顺,而是历经曲折。建国初期,在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的农业,工业和政治民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好景不长,随后中国陷入了反右派扩大化的错误之中,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经济遭受了重创,苏联的背信弃义又让中国雪上加霜,后来错误虽然得到局部纠正,但不久又被文化大革命破坏了,从此陷入十年*的泥潭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刚从十年*走出的人看到中国发展的希望,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更加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近现代史只是中国历史的一小部分,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虽历经岁月的沧桑,但依然屹立于世界而不倒,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浩然正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面对艰难困苦,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中华民族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无数的英雄烈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这份爱国热情值得敬佩。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中华民族在遇到濒临灭亡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民族的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一百多年来屡次欺压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首次对帝国主义的战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的团结一致。六十年后的今天,汶川地震引起的大灾难,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民族的团结,为此,我们值得自豪。

作为新世纪的公民,关注历史,了解历史和思考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必需做到的。《复兴之路》是一个历史教育片,我们要从中吸取营养,滋润我们的爱国情操,同时要有民族忧虑之心。看到中国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要深思,反省,思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时吸取旧中国的教训;看到新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建设的辉煌,我们要为之自豪;看到仁人志士的不屈奋斗,我们更应珍惜他们的奋斗果实,珍惜我们的国家,珍惜我们的学习条件,以后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19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

五一 劳动节我一个人看了纪录片《复兴之路》,虽然只有短短的六集,但展现的是中华伟大复兴曲折坎坷的道路,看完之后给予了我心灵上极大的震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1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

《复兴之路》讲述了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观看过《复兴之路》后感触颇深。一百多年的“复兴之路”在银屏划过,我看到的是曾经的国之殇,民之痛,体会到的是一种挣扎,一种反抗,一种奋进,而现实中我们的堕落是否又是一种轮回。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各种新奇事物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堕落的时代,人们失去了曾经的理想。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用历史感悟未来。这是对该片所述内容的浓缩,该片共分为六集: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观看此片的过程中,我的感受随时期的变化而变化:从1840年之后一直到辛亥革命,看到很多屈辱事件时很气愤,尤其当看到清政府赔偿西方列强那么多钱,光赔日本人的钱就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时,气愤之极,挥舞起拳头;但是到抗战胜利,看到了中国复兴的转折点时,内心十分激动,及至建国初期的时候看到祖国取得的成绩非常欣慰,但因紧接的“*”又感到很大的遗憾;到改革开放以后又非常振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差不多就是这么三种感受经历:一个就是建国之前的气愤;然后到建国初期既欣慰又有一些遗憾;再到改革开放又很自豪。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作为一代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们要牢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壮大自己的国家。因为百年的屈辱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大清的闭关锁国,天国美梦,孤立了自己,使自己从此在世界上落伍,我们丛中得到了教训:只有吸收世界的先进成果,使自己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共发展。闭关的后果让我们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明智抉择,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

曾经的东方大国,被别人用尖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们不得不感言: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但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建设强大的国防,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才能铸就保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复兴之路》再现了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 清晰地勾画出中 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之路。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发 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让我深受感触。 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 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它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叫理想。百年以来,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这种精神,象甘甜的乳汁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寻梦人。

现在中国正走在复兴的路上,正是回归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跃居世界第三,世界500强中,中国也占了30个席位(大陆23家,台湾、香港7家)有人预测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日本,2050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不是狂吹,这是对中国成绩的肯定。“嫦娥”的升天,也使中国稳居世界航天第三位,卫星发射次数占世界总数的17%,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感觉到同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汉语感兴趣。

《复兴之路》讲述了中国伟大复兴的曲折历史,意在告诉世人,不要忘本。中华民族有衰到盛,由弱到强,终于摆脱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趋势。这种跨世纪的进步来之不易,我们要谨记历史,引以为鉴。现在科技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都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我们不能只图安逸享乐,而要想想这种生活是怎么来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努力,不要放弃,为了祖国,为了先辈,为了未来而不懈努力奋斗!

第20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伟大转折》观后感

最近老师组织观看了《复兴之路——伟大转折》的纪录片。看完影片之后,我深有感触:我们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经历不同寻常的伟大变革后,正在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世界一颗耀眼的明珠,这是何等的不易!我们当代大学生没有经历过那种年代,我们对那个时代仅有的一点记忆也是从父辈、老师、书本上得来的 。在看过这部影片之后,让我更了解了那部分历史,懂得了更多,学会了更多,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因为我知道这些来之不易。 2007 年北京工人体育场正在为迎接奥运会进行大规模的改建。30年前,这里曾经成为世界的焦点,在1977年的一场足球赛上,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多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在这10年里,中国百姓的生活几乎没有得到改善。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两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日益拉大,在这样一个时期中国将如何选择前进的方向,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关头复出的邓小平又将如何带领中国实现伟大的转折?

1976 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经历了十年磨难和挫折之后,人们开始企盼着新的生活快些到来。但是,很快出台的“两个凡是”,再次让人们陷入困惑。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还要继续走“文化大革命”的老路。邓小平同志用事实告诉了我们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邓小平同志的复出,给新中国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希望,1977年秋天,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因“*”而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使570万中国青年获得平等考试的权利。几个月后,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数千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科学家获得了新生,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逐步展开。这一举动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1978年,邓小平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一个主题发言,在三张16开的白纸上他写下了后来影响中国进程的400多字的发言提纲,“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为“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基础。

1982年邓小平又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讲话,其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1982年至1992年,邓小平同志多次下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展开了新的篇章,,为今后的经济崛起奠定制度基础。 当人们回首20世纪时会发现,整个人类都处在大变局之中,各种社会思想的演变、竞争影响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了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将一直继续,而在新世纪的晨光中世界将看到一个崭新的中国。《复兴之路——伟大转折》用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同志用他的远见和智慧,在中国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以他特有的改革精神为中国指明了道路,他不仅留下了宝贵的邓小平理论,而且留下了宝贵的邓小平精神。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伟人,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也是今天,我们将沿着他们的脚步继续向前,沿袭他们的精神继续探索。世界在改变,我们国家也在改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国家会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昌盛。《复兴之路——伟大转折》也给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很多启示,让我们了解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同时,要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奉献的精神为党为国家努力工作。

姓名:赵杰

学号:2012130318

《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doc》
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