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2022-06-24 来源:观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纪录片观后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继教学院)姓名:周维

“非典”无情,人间有爱

——《非典纪录片》观后感

惊人的警报声,孩子的哭喊声,和紧张地呼吸声……把我又带到了2003年那场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灾难,SARS病毒至今让人听了也有后怕!

还记得《市民英雄》里的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张四平说:\"国难当头, 匹夫有责 。这种情况下, 作为一个公民, 就是说很普通的一个公民 ,不管各层次的人 ,在这种时候都应该有一种良知,有一种公民意识.我觉得做这点事也是义不容辞的.\"女老板放弃了安定舒适的生活,主动要求到医院做义工,用她的话说\"我不要钱 ,我来做义务.\"她那双无所畏惧的双眼,会闪烁钻石般的光芒,他一颗勇敢的心,该用怎样的天平度量?没有伟岸的身躯,只有柔弱的肩膀,是勇气给了他们无穷无尽的力量!他们给了我震撼。还记得一名消毒工人他说“说句实话,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冲在前面。\"为了消毒工作,他们是没日没夜的干在第一条线上!

他们不是伟人,当病房不够的时候他们却在七天的时间内为病人建起了在世界上通常最快需要8到10个月时间建成的国家一级标准传染病医院;他们不是百毒不侵,但是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他们却牺牲自己为后继者留下抗击病毒的宝贵经验。他们不是铜墙铁壁,但是为了所有人的生命安全,他们却可以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病毒的蔓延。他们是普通的工人,他们是普通的医护人员,他们是普通的志愿者。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给了我感动,他们用勇气向病魔宣战,他们用自己最柔弱的身躯像病毒展示了人们最强大的一面。他们是战友,战友与战友的爱,说不完,道不明。有的只是相互的鼓舞与依赖,有的只是为着同一个目的而奋勇前行。

一位护士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倒下了,她的女儿没有哭泣。仅仅只是在六一儿童节的那天给她的妈妈写了一封信说:\"妈妈,我和爸爸都很想念你,天堂四季鲜花开放,我知道你是为救病人的生命牺牲的,你是我和爸爸的骄傲。\"一位被隔离的小患者,在她离开医院那天,为照顾她的女医生唱了一首歌,没唱完,就哭泣的喊了一声“妈妈”。退休的老司机,为了为抗击非典做点贡献,欣然的重返自己年轻的岗位。他们令人感动,尤其是那小患者的一声呼喊,喊碎了多少中国人的心啊。这就是爱,人间最温暖的爱!

当得到非典病毒肆意的向人们伸出残害的双手时胡总书记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给同志们讲,我们很揪心!\"用平常百姓\"揪心\"这个词,道出了主席心中为人民担忧的急切,人民从中感受着心碰心的温度,更能品味出其中的轻重。不觉间党和人民的关系渐渐的拉近了,正是这样的一拉,使得中国人民的心更加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的只是抗击非典病毒,正是这样的感觉为以后的抗击病毒的胜利埋下了伏笔。正是说明了党始终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一位护士长被确诊因救治非典患者而感染发病时,温家宝总理接到消息的当天下午赶往医院慰问并鼓励医务人员。他说:\"我要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奋战在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工作第一线的全体医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同时我也衷心的希望我们卫生部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要做好医务人员的自身保护工作,只有大家身体健康了,才能更好地救死扶伤,去更好地医治病人。在这里,我再一次向大家表示感谢。\"说完就向他旁边的医务人员深深鞠了三个躬。深深一躬,道出的是国事相托,万千珍

重!总理的亲切关怀,让人心潮难平。我渐渐地感觉到了,党对人民的爱,远远高出对所有 爱!

虽说“非典”无情,但是人间有爱。是这种爱消灭了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是这种爱拉近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同时也是这种爱凝聚了亿万个中国人的心,我们是最平凡的人,但是我们拥有的爱并不平凡,它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自然灾害。

作为一个即将入党的积极分子,我时刻都在关注着这些令我感动的人和事。这不禁使我想到了2008年初的雪灾,想到了2008年5﹒12大地震,想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有太多的感动,我想任何一名中国人都能从中受到强大的震撼。为了维护道路的通畅他们是冒着寒冬和黑夜步入已经被大雪埋没的公路,他们组成一个一个的小分队,冒着被大雪吞没的危险,爬上一个又一个的孤山,出没一个又一个的深林,为的仅仅是让人们在今后的日子不会断电;就在奥运会快要举行的前两个多月,一场罕见的大地震突发在四川汶川,中国人没有慌张,他们团结在一起,一起抗震救灾,一起奋斗,一起坚强,一起重建我们的家园;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如期在首都北京举行,而且办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奥运会,金牌数世界第一。这么些的大事在外国人看来可能是小事,但在中国,没人能忘记,因为里面有太多的感动,有太多的心连心,中国人的心都凝聚着哩!

当然我们都会明白这些的感动,这些的爱都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国家里面才能体现的,这些事归根到底离不开国家,离不开人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虽然提高了,但是中国是一个多人口的国家,现在人均水平还是很低下。现阶段中国的国情还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还是我国的主要矛盾,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中国的现阶段下,只有走具有中国特色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共同奋斗,才能更好的加强全中国人的大团结。只有创造社会的和谐,取得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创造这人间的爱。

(二00九年十一月六日)

推荐第2篇: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简史

西方纪录片美学

结课论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颍州的孩子》评析

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

《颍州的孩子》(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拍摄于2004年2月,耗时一年多,片长39分钟,是一部讲述中国安徽阜阳颍州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及儿童的真实生存状态的纪录片,也展现了中国大约七万名艾滋孤儿命运。影片于2006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纪录电影节获得全球公共卫生类最佳纪录片奖,2007年2月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杨紫烨——只对生命负责的女导演

《颍州的孩子》导演杨紫烨,华人电影工作者出生在香港,1977年移民美国,先后取得绘画和电影制作硕士学位。身为剪辑师和制片人,杨紫烨涉猎了反映中国社会的广泛主题,和不少知名的美国华裔电影工作者如王颖、陈冲等有过合作,如在1997年陈冲导演的《天浴》中担任剪辑师和副制片,在陈冲导演的另一部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纽约之秋》中担任剪辑师。

她首部执导的纪录片是1997年拍摄的以香港主权移交为主题的长篇作品《风雨故园》,反映的是一九九七香港回归前后香港年青人的心态。2001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一二》,真实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新一代年青人的心态以及中国城乡地区家庭面貌的差异,在2005年5月首度于全美公共电视台公映,之后还应邀参加香港和欧洲等地多项影展并深受好评。这两部片子已被美国多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定为教科书和亚裔研究教材。

2007年,杨紫烨以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成为历史上第九位获得奥斯卡奖项的华人。在全球企业抗艾滋病联合会上获奖的姚明与魔术师约翰逊拍摄的艾滋病防治电视宣传片《姚明、约翰逊公益广告》及纪录短片,也是由杨紫烨导演,该片在国内获得全国艾滋病防治优秀影视作品奖。在央视及各地方台播出的《彭丽媛携手抗击艾滋 关爱儿童公益广告》也由杨紫烨导演。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杨紫烨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生命。她这样介绍自己:“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命。抗艾、环保都是如此。我希望充满生命力、蓬勃地去工作,电影就是我的生命。如果别人问起杨紫烨是谁?我不用讲太多,就把我的电影拿出来。” 她将电影视为生命,同时又将电影赋予生命的厚重感。作为女性导演,她的电影中却有一种利落的、干净的节制力量,赋予电影一种冷静的基调。杨紫烨对纪录片有自己的理解:“记录变成很容易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记录,关键是你的主题是什么,可以是城市的历史,或者是个人的经历,有好的主题就可能拍出好的纪录片”,通过拍摄艾滋病纪录片及公益广告,这位女导演找到了自己的主题:对人的关怀,大爱,人和人性。她用实际的行动表明着自己对人文主题的热衷和对自己的同胞持续不变的关注和关怀。

2002年,杨紫烨无意中在美国报纸上看到了关于中国艾滋孤儿的报道,是这部电影诞生的最初契机。但最初的行动直至2004年才有了转机,中国卫生部与美国NBA一起合作拍摄艾滋病公益广告,杨紫烨被邀请执导,就是姚明和约翰逊参演的公益广告,这个作品出来之后,影响很大,也成为她拍摄《颍州的孩子》的润滑剂。由此她得到了斯达基金会和赠与亚洲基金会资助,并回到中国,杨紫烨与汤列伦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宣传制作”项目(The China AIDS Media Project), 开始策划和制作一系列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的公益广告和纪录片。汤列伦是美国资深电影制作人,也在后来《颍州的孩子》中担任监制。这个的团队耗时一年半,深入安徽阜阳市颍州区跟踪拍摄多个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素材共有60多个小时,对当地的艾滋孤儿的生活做了详实的深入记录。

在拍摄中团队也遇到了重重困难,一方面这样的片子用镜头直面残酷的现实,需要强大的道德担当和承受巨大的压力及痛苦,另一方面杨紫烨刚回国内对很多情况和人际关系都不了解,必然会碰很多壁。庆幸的是,杨紫烨通过哈佛人类学博士、清华大学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景军认识了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

21童救助协会会长张颖,这位女商人长期救助艾滋孤儿,也帮助杨紫烨和拍摄组得到了孤儿和他们亲属的信任,这也是影片得以顺利拍摄的有利条件。

内容分析——当一个孩子变得沉默的时候

片中讲述的是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女孩楠楠和黄家三姐妹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影片的开始用了一系列画面引入,人的无辜、无奈、恐惧的眼神、破旧凌乱的房屋,立刻让人的心情异常沉重。

故事情节穿插进行,首先出现在画面上的是4岁孤儿高峻,他的父母都因艾滋病去世,病毒也已经使他全身长满了疮,小男孩本该与同伴无忧无虑地玩耍的,但他却因为受到歧视只能把家里的猪当作玩伴,整个过程里小孩都沉默不语,眼神里透着恐惧和陌生,看到这儿我心里的滋味真是难以言说。后来因为高俊的叔叔不愿收养和奶奶过世,在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帮助下他被另一个艾滋家庭收养,在三个月后的拍摄中可以看到小男孩的脸上终于有了本该拥有的天真的笑和童年应有的快乐,其中有一个画面是高俊和他的养父在油菜地的场景,在这里可以看到亲情的温馨、孩子的童真,终于听到了高俊天真无邪的声音,分明就是正常家庭里的温暖欢乐,这是我看影片中唯一的一次不由得面对画面微笑了。但是由于病情恶化,高俊最后又被送到一个新的家,瘦小孤单的背影消失在小路上,让人心酸。

小女孩楠楠则因为感染艾滋病而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父母去世后与姐姐相依为命,受到亲人的冷淡和周围人的歧视,以至于姐姐结婚都不敢讲明楠楠的病情,也许她们一辈子都得小心翼翼地隐瞒下去了。幸运的是楠楠的叔叔最终把她接过来一起住了,楠楠也慢慢开朗起来,同时她受到美国一位老人的资助,而另外还有千千万万像楠楠这样的孩子不能受到医药治疗。

黄家三姐妹的父亲因艾滋病刚刚去世,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个残破的家庭,黑黑的屋子里,孩子们嘤嘤地哭泣,他们还沉浸在丧父的悲痛中,又受到同龄孩子和村民的众多非议、排挤和歧视,镜头中的弟弟哭诉着自己受到的歧视和委屈,这么小的孩子就不得不承受丧失亲人的痛苦和周围充斥的压力。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阜爱协会的大家庭里都露出了笑容,最感动我的是那一首《让世界充满爱》,稚嫩的声音里有着对未来的期盼和生命的坚强。

影片展示的歧视、恐惧、贫穷、冷漠、无奈的一幕幕场景都令人心痛,我看到了一群艾滋病幼童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处境,印象最深的是由于周围人的歧视和偏见而变得沉默,孩子的本性应该是活泼可爱的,而在他们的身上却感觉到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内心的孤独,他们是多么的无辜!当一个孩子变得沉默的时候,需要做的是去呵护、理解、照顾他们。

艺术特色——刚刚好的打动

影片的叙述结构经过了精心编排,三个故事穿插讲述,板块式的叙事策略,将镜头深入三个不同的家庭,力图在三个不同孩子身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视角,并不是对事实的简单罗列,可以说是纪录片运用了剧情片的表达方式,与其说是艺术的虚构,不如说是一种逼近生活实质的体现,一种对主题的把握,导演将视听集中于展现孩子们在现实中的悲惨处境,以唤起更多人对这个群体的关爱。

影片的主题很明显,以小见大,博爱和人道主义贯穿其中,这在全世界各种文明中都是主流价值观,也是能够感动和影响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的原因。电影是视听艺术、纪实与抒情的综合,导演用镜头来密切配合主题的表达,多次使用到平拍的角度,力图使被拍者与观众处在平等的视线,目的在于把他们作为正常人看待。此外还多次使用到了特写,拉近了观众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真实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近景和远景运用适当,配合了影片的基调和抒情效果。而音乐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在塑造内心世界、烘托气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中能够体会到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

影片的前后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沉默无语到歌唱、笑容可以看出孩子们处境的变化,同时也在表明孩子们需要人们的关怀、帮助,需要社会更多人的关注。

片长只有39分钟,却足以给人以巨大震撼。“制片人认为39分钟更有力度。如果故事太长,震撼力就没这么大。”杨紫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时也说道:“我们拿去国外,对他们的观众而言,很多东西他不

明白,给他刚刚好的打动就可以。”影片最动人之处非常有控制,但却恰恰给人了最大的触动,如在影片的最后,从背面的拍摄角度讲述了小男孩高俊被送往另一个新的家,整个片子以瘦小孤单的身影结束,画面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

总体评价——对每一个生命最原始的尊重

《颍州的孩子》讲述的是一个全世界都关注的话题,是“反映有关人性的好故事”。在第70届奥斯卡中另一部入围华语片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投资3.6亿元人民币的影片获得了“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时长39分钟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成本约4.5万美元。如果电脑特技公司的“优惠价”再打五折,这笔钱还是不够完成《黄金甲》一个6秒钟的特技镜头。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我想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的关怀,是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活动不变的主题,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片往往比那些虚无的故事更有感染力,这个全球瞩目的奖项也让艾滋孤儿的命运受到强烈关注。

这部影片对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时隔一年后的奥运会期间,导演杨紫烨在鸟巢见到了影片中的小男孩高俊,“我看到他在笑,就感到特别的开心。朋友带他去吃饭,在吃饭的时候,他也在笑,我当时就哭了。他的生命这么强韧,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我感觉他就像是一个小英雄。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同时也是对我拍这个片子的精神回报。”而黄家三姐妹的生活也明显不再是昏暗的色调,大姐已经上中专,二姐和弟弟都在上初中,比起谈从前的日子,弟弟更愿意从抽屉里翻出相册,让记者欣赏他和总理温家宝、演员蒋雯丽的合影。而小女孩楠楠再也不沉默寡言,许多人专程来看望她,在她的睡房里,漏风的墙壁上贴着姚明、濮存昕等公益名人的照片,悬挂着山东白血病人送她的千纸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接见了她和其他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还在她的笔记本上赠语:“坚强、努力、奋斗、向上。”

可以看到影片的拍摄给小主人公们带去了温暖和关怀,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影片的宗旨绝不仅仅是这些,它在于唤起社会更多人对那些艾滋孩子的关注,因为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艾滋孩子需要帮助和关爱,还有很重要的是要消除特别是农村里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和偏见,这样他们才能正常生活,拥有生活的信心。但对艾滋病的防治和重视并不是用一部片子就能解决的,而需要一个过程,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文媒体《世界日报》这样写道:“如果说,股市的一天暴跌,北京可以用庞大的资金来入市托股,第二天就可以全盘翻红,继续营造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盛况,那么,艾滋病的防治,就绝对需要漫长的奋斗过程,才能出现成效”。

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我以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看完这部影片通过查资料知道了一些有关的常识,艾滋病患者本身已经受到我们无法想象的病痛折磨,又怎能经得起人情冷漠、歧视和偏见?无论是出于对生命最原始的尊重,抑或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我们都需要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影片不仅唤起了我对艾滋孩子的同情,更给我了一种生命的启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73456

推荐第3篇:纪录片观后感

奥运会纪录片观后感

《奥运官方纪录片 2012系列》选取了现代奥运会最值得纪念的场景,是目前记录奥运最全面的系列片。共包括六个系列,分别是:金典时刻、奥运项目、奥运精神、奥运明星、奥运会历史发展、奥运明星与奥林匹亚精神。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奥运精神这个系列。

1895年顾拜旦的好友迪东提出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在1913年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批准,并定为奥林匹克格言正式写入了奥林匹克运动宪章。

“更快、更高、更强”体现了人类崇尚超越的人生哲学,即积极向上、不断超越、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它激励世界各国运动员们刻苦训练并在赛场上全力拼博,以创造出更好的成绩或夺取比赛胜利。

人类自诞生以来,追求体能的不断超越,适应环境、力抗自然一直是永恒的主题。奥林匹克运动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从古代奥运会起,运动员们竭尽全力奋力拼搏,一次次冲击自己的身体能力极限,一次次改写新的世界纪录,乐此不疲,而获奖者只给予精神奖励,冠军会得到一个橄榄枝编织的花环戴在脖子上,是纯粹的力与美的体现。现代奥运会由此不息精神的支持,更加注入了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只有不断地顽强拼搏,勇于竞争,才能在超越自我和对手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奥运选手们直面挑战、勇于竞争、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与品质,强烈地感染着世人。

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期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主教说在奥

运会中最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正如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大功告成而是顽强奋争,这里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实现征服而在于尽力拼搏。

大主教试图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注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以使之永葆活力,这段富于哲理的隽永话语深受顾拜旦的赞赏,他在引用这段话后还作了精辟的解释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这是我们国际奥委会的指导思想。

“重在参与”它提倡一种参与精神、斗争精神,是在参与当中奋斗,在奋斗中求欢乐的幸福观。马克思讲过,他对幸福的理解就是斗争。毛主席也讲“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斗争性不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弱点,讲究温良恭谦让,虽然也很重要,但只强调这一点就有点片面性,还得强调斗争精神。因此奥运精神强调在参与中奋斗,在奋斗当中寻求欢乐,是我们应当积极借鉴的。

在奥运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明白了人应该拼搏与坚持不懈的哲理。我们不会忘记,2004年的奥运会女排比赛的那一天,中国女排的胜利沸腾了我们的热血。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援意志的肩膀上升,让欢庆的锣鼓随着女排主攻手最后一记重扣敲响,正是顽强的拼搏精神,让我们明白了奥运精神的伟大。我们不会忘记,12秒91,刘翔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正是永不言败的奥运精神,使《义勇军进行曲》一次又一次地在奥运颁奖会上激昂地奏响。拼搏与不懈的奥运精神,

是运动员们争夺奖牌的精神动力,是他们为国争光的精神支柱。当我们遇到挫折,彷徨徘徊时,这精神告诉我们要永不言败。

在奥运精神的感染下,我们懂得了团结与合作。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里,团结意识日益重要。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国外,外国人对中国商人的最大印象是:“单打独斗是英雄,并肩作战变狗熊。”要知道,我们需要打团体仗,而不只是个人仗。奥运五环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做人也应携手共进。当然,团结合作不是拉邦结派,闹小团体主义,而是要在团结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人与人,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既竞争又团结。这样才能总体提升,整体发展,才是真正理解了奥运会的团结合作精神。

其实,新时代的奥运精神并不只在赛场上体现,在生活中,它也时时刻刻伴随我们左右。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热情奉献的精神,积极参与的精神,这些都将渗入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支撑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推动我们不断地去奔向新的成功,去创造新的奇迹。

奥运精神强调友谊、团结、相互了解,其目的就在于它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境界。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才有可能摆脱各自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使人类文化出现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壮丽图景。有了这种精神境界,人们才能跳出各自狭小的民族局限,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对其他民族的尊敬,从而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

待别人和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也只有这样,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奥运精神已经作为一种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而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奥运克精神的含义,有利于丰富我们文明时代的精神追求目标,它具有的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极高的教育价值,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非常现实的教育意义。在光彩照人的奥运精神中,人文内涵是不朽的。

奥运精神,是圣火燃烧时的辉煌,是圣歌奏响时的激情,是圣旗升起时的庄严,在奥运精神下,我们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国家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类得以在奥运精神的精神下生生不息。让我们弘扬奥运精神!,让奥运精神指引我们,支持我们让我们飞跃向前,收获辉煌!

推荐第4篇: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4月5日晚,公司党群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它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坚定党的信仰推动跨越发展。我们要坚定正确信仰、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作为党课的主要内容,抵御不良习气、始终保持先进。

推荐第5篇: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简史

西方纪录片美学

结课论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1

纪录片简史

——《颍州的孩子》评析

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

《颍州的孩子》(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拍摄于2004年2月,耗时一年多,片长39分钟,是一部讲述中国安徽阜阳颍州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及儿童的真实生存状态的纪录片,也展现了中国大约七万名艾滋孤儿命运。影片于2006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纪录电影节获得全球公共卫生类最佳纪录片奖,2007年2月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杨紫烨——只对生命负责的女导演

《颍州的孩子》导演杨紫烨,华人电影工作者出生在香港,1977年移民美国,先后取得绘画和电影制作硕士学位。身为剪辑师和制片人,杨紫烨涉猎了反映中国社会的广泛主题,和不少知名的美国华裔电影工作者如王颖、陈冲等有过合作,如在1997年陈冲导演的《天浴》中担任剪辑师和副制片,在陈冲导演的另一部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纽约之秋》中担任剪辑师。

她首部执导的纪录片是1997年拍摄的以香港主权移交为主题的长篇作品《风雨故园》,反映的是一九九七香港回归前后香港年青人的心态。2001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一二》,真实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新一代年青人的心态以及中国城乡地区家庭面貌的差异,在2005年5月首度于全美公共电视台公映,之后还应邀参加香港和欧洲等地多项影展并深受好评。这两部片子已被美国多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定为教科书和亚裔研究教材。

2007年,杨紫烨以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成为历史上第九位获得奥斯卡奖项的华人。在全球企业抗艾滋病联合会上获奖的姚明与魔术师约翰逊拍摄的艾滋病防治电视宣传片《姚明、约翰逊公益广告》及纪录短片,也是由杨紫烨导演,该片在国内获得全国艾滋病防治优秀影视作品奖。在央视及各地方台播出的《彭丽媛携手抗击艾滋 关爱儿童公益广告》也由杨紫烨导演。

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杨紫烨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生命。她这样介绍自己:“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命。抗艾、环保都是如此。我希望充满生命力、蓬勃地去工作,电影就是我的生命。如果别人问起杨紫烨是谁?我不用讲太多,就把我的电影拿出来。” 她将电影视为生命,同时又将电影赋予生命的厚重感。作为女性导演,她的电影中却有一种利落的、干净的节制力量,赋予电影一种冷静的基调。杨紫烨对纪录片有自己的理解:“记录变成很容易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记录,关键是你的主题是什么,可以是城市的历史,或者是个人的经历,有好的主题就可能拍出好的纪录片”,通过拍摄艾滋病纪录片及公益广告,这位女导演找到了自己的主题:对人的关怀,大爱,人和人性。她用实际的行动表明着自己对人文主题的热衷和对自己的同胞持续不变的关注和关怀。

2002年,杨紫烨无意中在美国报纸上看到了关于中国艾滋孤儿的报道,是这部电影诞生的最初契机。但最初的行动直至2004年才有了转机,中国卫生部与美国NBA一起合作拍摄艾滋病公益广告,杨紫烨被邀请执导,就是姚明和约翰逊参演的公益广告,这个作品出来之后,影响很大,也成为她拍摄《颍州的孩子》的润滑剂。由此她得到了斯达基金会和赠与亚洲基金会资助,并回到中国,杨紫烨与汤列伦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宣传制作”项目(The China AIDS Media Project), 开始策划和制作一系列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的公益广告和纪录片。汤列伦是美国资深电影制作人,也在后来《颍州的孩子》中担任监制。这个的团队耗时一年半,深入安徽阜阳市颍州区跟踪拍摄多个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素材共有60多个小时,对当地的艾滋孤儿的生活做了详实的深入记录。

在拍摄中团队也遇到了重重困难,一方面这样的片子用镜头直面残酷的现实,需要强大的道德担当和承受巨大的压力及痛苦,另一方面杨紫烨刚回国内对很多情况和人际关系都不了解,必然会碰很多壁。庆幸的是,杨紫烨通过哈佛人类学博士、清华大学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景军认识了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

21

2

纪录片简史

童救助协会会长张颖,这位女商人长期救助艾滋孤儿,也帮助杨紫烨和拍摄组得到了孤儿和他们亲属的信任,这也是影片得以顺利拍摄的有利条件。 内容分析——当一个孩子变得沉默的时候

片中讲述的是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女孩楠楠和黄家三姐妹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影片的开始用了一系列画面引入,人的无辜、无奈、恐惧的眼神、破旧凌乱的房屋,立刻让人的心情异常沉重。

故事情节穿插进行,首先出现在画面上的是4岁孤儿高峻,他的父母都因艾滋病去世,病毒也已经使他全身长满了疮,小男孩本该与同伴无忧无虑地玩耍的,但他却因为受到歧视只能把家里的猪当作玩伴,整个过程里小孩都沉默不语,眼神里透着恐惧和陌生,看到这儿我心里的滋味真是难以言说。后来因为高俊的叔叔不愿收养和奶奶过世,在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帮助下他被另一个艾滋家庭收养,在三个月后的拍摄中可以看到小男孩的脸上终于有了本该拥有的天真的笑和童年应有的快乐,其中有一个画面是高俊和他的养父在油菜地的场景,在这里可以看到亲情的温馨、孩子的童真,终于听到了高俊天真无邪的声音,分明就是正常家庭里的温暖欢乐,这是我看影片中唯一的一次不由得面对画面微笑了。但是由于病情恶化,高俊最后又被送到一个新的家,瘦小孤单的背影消失在小路上,让人心酸。

小女孩楠楠则因为感染艾滋病而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父母去世后与姐姐相依为命,受到亲人的冷淡和周围人的歧视,以至于姐姐结婚都不敢讲明楠楠的病情,也许她们一辈子都得小心翼翼地隐瞒下去了。幸运的是楠楠的叔叔最终把她接过来一起住了,楠楠也慢慢开朗起来,同时她受到美国一位老人的资助,而另外还有千千万万像楠楠这样的孩子不能受到医药治疗。

黄家三姐妹的父亲因艾滋病刚刚去世,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个残破的家庭,黑黑的屋子里,孩子们嘤嘤地哭泣,他们还沉浸在丧父的悲痛中,又受到同龄孩子和村民的众多非议、排挤和歧视,镜头中的弟弟哭诉着自己受到的歧视和委屈,这么小的孩子就不得不承受丧失亲人的痛苦和周围充斥的压力。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阜爱协会的大家庭里都露出了笑容,最感动我的是那一首《让世界充满爱》,稚嫩的声音里有着对未来的期盼和生命的坚强。

影片展示的歧视、恐惧、贫穷、冷漠、无奈的一幕幕场景都令人心痛,我看到了一群艾滋病幼童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处境,印象最深的是由于周围人的歧视和偏见而变得沉默,孩子的本性应该是活泼可爱的,而在他们的身上却感觉到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内心的孤独,他们是多么的无辜!当一个孩子变得沉默的时候,需要做的是去呵护、理解、照顾他们。 艺术特色——刚刚好的打动

影片的叙述结构经过了精心编排,三个故事穿插讲述,板块式的叙事策略,将镜头深入三个不同的家庭,力图在三个不同孩子身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视角,并不是对事实的简单罗列,可以说是纪录片运用了剧情片的表达方式,与其说是艺术的虚构,不如说是一种逼近生活实质的体现,一种对主题的把握,导演将视听集中于展现孩子们在现实中的悲惨处境,以唤起更多人对这个群体的关爱。

影片的主题很明显,以小见大,博爱和人道主义贯穿其中,这在全世界各种文明中都是主流价值观,也是能够感动和影响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的原因。电影是视听艺术、纪实与抒情的综合,导演用镜头来密切配合主题的表达,多次使用到平拍的角度,力图使被拍者与观众处在平等的视线,目的在于把他们作为正常人看待。此外还多次使用到了特写,拉近了观众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真实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近景和远景运用适当,配合了影片的基调和抒情效果。而音乐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在塑造内心世界、烘托气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中能够体会到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

影片的前后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沉默无语到歌唱、笑容可以看出孩子们处境的变化,同时也在表明孩子们需要人们的关怀、帮助,需要社会更多人的关注。

片长只有39分钟,却足以给人以巨大震撼。“制片人认为39分钟更有力度。如果故事太长,震撼力就没这么大。”杨紫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时也说道:“我们拿去国外,对他们的观众而言,很多东西他不

3

纪录片简史

明白,给他刚刚好的打动就可以。”影片最动人之处非常有控制,但却恰恰给人了最大的触动,如在影片的最后,从背面的拍摄角度讲述了小男孩高俊被送往另一个新的家,整个片子以瘦小孤单的身影结束,画面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

总体评价——对每一个生命最原始的尊重

《颍州的孩子》讲述的是一个全世界都关注的话题,是“反映有关人性的好故事”。在第70届奥斯卡中另一部入围华语片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投资3.6亿元人民币的影片获得了“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时长39分钟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成本约4.5万美元。如果电脑特技公司的“优惠价”再打五折,这笔钱还是不够完成《黄金甲》一个6秒钟的特技镜头。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我想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的关怀,是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活动不变的主题,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片往往比那些虚无的故事更有感染力,这个全球瞩目的奖项也让艾滋孤儿的命运受到强烈关注。

这部影片对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时隔一年后的奥运会期间,导演杨紫烨在鸟巢见到了影片中的小男孩高俊,“我看到他在笑,就感到特别的开心。朋友带他去吃饭,在吃饭的时候,他也在笑,我当时就哭了。他的生命这么强韧,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我感觉他就像是一个小英雄。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同时也是对我拍这个片子的精神回报。”而黄家三姐妹的生活也明显不再是昏暗的色调,大姐已经上中专,二姐和弟弟都在上初中,比起谈从前的日子,弟弟更愿意从抽屉里翻出相册,让记者欣赏他和总理温家宝、演员蒋雯丽的合影。而小女孩楠楠再也不沉默寡言,许多人专程来看望她,在她的睡房里,漏风的墙壁上贴着姚明、濮存昕等公益名人的照片,悬挂着山东白血病人送她的千纸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接见了她和其他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还在她的笔记本上赠语:“坚强、努力、奋斗、向上。”

可以看到影片的拍摄给小主人公们带去了温暖和关怀,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影片的宗旨绝不仅仅是这些,它在于唤起社会更多人对那些艾滋孩子的关注,因为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艾滋孩子需要帮助和关爱,还有很重要的是要消除特别是农村里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和偏见,这样他们才能正常生活,拥有生活的信心。但对艾滋病的防治和重视并不是用一部片子就能解决的,而需要一个过程,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文媒体《世界日报》这样写道:“如果说,股市的一天暴跌,北京可以用庞大的资金来入市托股,第二天就可以全盘翻红,继续营造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盛况,那么,艾滋病的防治,就绝对需要漫长的奋斗过程,才能出现成效”。

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我以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看完这部影片通过查资料知道了一些有关的常识,艾滋病患者本身已经受到我们无法想象的病痛折磨,又怎能经得起人情冷漠、歧视和偏见?无论是出于对生命最原始的尊重,抑或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我们都需要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影片不仅唤起了我对艾滋孩子的同情,更给我了一种生命的启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7

3

4

5

4

推荐第6篇: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读后感

机械学院 车辆131班

苏朝阳

130505117 我看过《颍州的孩子》后,我感受最深的是真实。它真实细致地讲述了艾滋病儿童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两个艾滋病儿童高俊和楠楠的真实生活。即使影片涉及有关政府方面的问题,它依然真实。

在本片中高俊,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他的父母因艾滋病去世,然而,他的伯伯叔叔却怕被别人歧视而不愿意收养,不过,幸好他在当地慈善组织的帮助下进入艾滋病家庭,开始了他短暂而又快乐的儿童生活但随着病情的恶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最终走到自己人生的尽头也没有找到可以安放自己童年的地方。楠楠,也是一位年幼的艾滋病患者。她生活在一个被周围人歧视的环境中,甚至在她的姐姐结婚都不敢讲明楠楠的病情。亲情带给她的只有冷漠与无助,她的性格变得寡言少语,只能在恐惧与孤独中与艾滋病挣扎斗争。不过幸运的是,她在协会的帮助下慢慢变得开朗起来。它纪实的记录下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的真实。当两个脆弱而美好的生命真实的出现在镜头前,通过对即将面临死亡前的一种孤独心灵的挣扎,就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动,而这正是真实的力量。

其次,我感受到的就是人性。永远忘不掉高俊在他第二个家喝药露出痛苦却依然说“甜”的神情,也无法忘记第二个家中养父母面对病情恶化的高俊无奈的眼神。然而这个困窘的家庭已无力承担抚养高俊的责任,虽然他们最终送走了高俊,但我依然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性,因为总还是有人愿意接受这些孤儿。黄家三姐妹的父亲因艾滋病刚刚去世,他们还沉浸在丧父的悲痛中,又受到同龄孩子和村民的众多非议、排挤和歧视。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阜爱协会的大家庭里都露出了笑容,那一首《让世界充满爱》她们唱的时候是笑的,我却不忍去看。三岁半的高峻赤着脚独自站在空荡的堂屋内,家里的猪和鸡,以及偶尔来串门的大黄狗是他仅有的玩伴;其他的一些小朋友则在一起快乐地玩耍。这更让人有一种心酸的感觉。主人公小高俊只有几处哭泣,但从头至尾都表现得十分坚强,一个幼小的孩子,自己是无法理解自己遭遇到的事情,当导演将镜头对准这一个无辜的孩童时,人性最本源需求的渴求以及不可获得的痛苦让整个人物丰满起来。人性是复杂的,既要美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美好的一面。导演并不希望观众看见一个个血淋淋的死亡镜头与垂死的状况,仅仅是通过对人们即将面临死亡前的一种孤独心灵的挣扎,展示出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人性,而这正是影片带给我们的震撼。

影片呼吁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救助爱心行为上,更是希望全社会能够给予对艾滋病病人更多的关注与心灵的救助,而这种精神上、心灵上的救赎,意义远远要大于对一个人在物质上的救助。正是影片中蕴含的人性光辉,让影片直指人心。而关于生命和人性的话题,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这部纪录片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反映出社会主流价值观,更加深了影片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推荐第7篇: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坚定信仰 指引方向的一面旗帜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6月24日至25日晚,我收看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这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该片以共产主义理论为基调,上至党的领袖们、下至普通的共产党员为群体,他们坚信共产主义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为信仰不惜牺牲自我的生命精神,鼓舞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事业伟大胜利的鲜活事迹,无不昭示者信仰的光辉所折射出的无穷力量。震撼荡涤和激励着我们,使我们热血沸腾 ,鼓舞着我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忘我的投入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信仰》分3集,第一集“只要主义真”、第二集“壮志换新天”、第三集“时代先锋行”,每集时长50分钟,主要内容分为几个方面: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将历史、人物、理论融为一体;二是典型感人,代表性强,新老典型结合,个体群体结合,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结合,兼顾各个层面、各条战线,以点带面,重点突出;三是细节真实,鲜活生动。注重用事实说话,以情感人,以细节动人;四是兼取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追求纪实感、现场感和亲切感;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纪录片;该片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形式,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以人带事,以事说理,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彭湃,纪录片中第一个映入我心中的英雄,为了自己的信仰,甘愿放弃万贯家财,当着千万个农民的面将一箱子的田契铺约一张张烧毁。这是何等的胸襟气概!在烈火中闪耀的是与传统剥削和压迫制度的决裂,动员农民起来革命的信仰之光。

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钢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与人民心连心,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

“信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信仰是火,点燃熄灭的灯;信仰是灯,照亮夜行的路;信仰是路,引我们走向黎明。”溪流的信仰是大海,雏鸟的信仰是天空,幼苗的信仰是栋梁。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就更应该有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要追求理想,不能追求名利,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因利用人民给他的权利来贪图钱财、贪图名利、最后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经不起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信仰呢?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认真学习科学、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人。对自己本职的工作,要向雷锋那样专一行爱一行、要有责任感,不断总结,有所追求,同事之间和谐融洽,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要以“为新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而浴血战场、奉献一生的英雄儿女:彭湃、方志敏、刘胡兰、陈树湘、张思德、江姐、朱光亚、孟泰、杨思根、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钱学森、邓稼先、沈浩、蒋筑英、买买提江•吾买尔、吴孟超、郭明义、王顺友、谭千秋、叶欣、孔繁森、李林森、杨善洲……”为典范;坚守信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付出自己最大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推荐第8篇:纪录片《力量》观后感

纪录片《力量》观后感

4月12日公共行政服务大厅组织观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教学片《力量》,这部纪录片运用真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和亲历者叙述的方式,讲述了沂蒙山区人民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讲述了历史革命中人民与党的血肉之情。 用肩膀搭起解放军过河“桥梁”的伟大沂蒙女性、在革命中“最后一口粮食送前线,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沂蒙人民、可歌可敬的沂蒙六姐妹和沂蒙母亲们……

纪录片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在当事人饱含泪水的述说中,感动的我热泪盈眶。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我们党的军队,在小米加步枪这种装备极为落后的情况下却战胜了军事力量极为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战胜了装备精良、拥有飞机大炮加牛肉罐头的国民党军队。靠的是什么?靠的不是过硬的军事技术,不是先进的军事设备,靠的是军民之间打不断的血肉情。特别是解放战争,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退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用小米喂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用担架抬出来的!靠的是人民群众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精神!正如《力量》中罗东进同志说的,我党不是用60万军队打败了国名党80万军队,而是我党还有百万的人民在支援着我们。

回顾历史,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认清现实。

《力量》带给人的不仅仅只是感动,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我们要缅怀先烈,追思英雄,“以史为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纵观共产党成立之初到共和国的建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了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党的干部怎样对待群众,是一个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来之不易,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想赢得人民群众的长期拥护,就要充分地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真心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谋利益。时代在变,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推荐第9篇:纪录片大师观后感

纪录片《大师》观后感

SA10204903陈琦 马相伯、蔡元培、陶行知、张元济、陈望道、张伯苓、陈寅恪、华罗庚、竺可桢、黄炎培„„纪录片《大师》在荧屏上讲述着中国近代百位大师的厚重人生,感人至深。

他们生在列强入侵、民族兴亡的年代,经历大动荡、大灾难、大变化、大转型,同时也是先行者为家国天下忧思力行的百年。他们为国家命运殚精竭虑,将一己的生命投身于民族救亡、民智启蒙和文化拯救的伟大使命中。正如蔡元培所描述的,身处“黑暗主义时代”,却选择直面人生,点燃生命的光芒,照射尘世所及的地方。这就是一位位民族先贤所共有的大胸怀、大智慧和大爱。

他们始终以“教书育人,启发民智”为宗旨,淡泊名利,不随俗沉浮。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明确“不为升官发财立阶梯”,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原则,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马相伯为启迪民智,育人立人,医治愚昧、落后、腐败等社会痼疾,认定教育乃立国立人之根本,倾其所有,捐出三千亩土地办学校。陶行知同文盲、贫瘠战斗一辈子,到最落后的乡村去办平民教育,一座晓庄师范,在中国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黄炎培开创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直至今天,其教育思想仍充满生机活力。

这些大师们又是真正的大学问家。他们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融会贯通,身体力行。他们有兼容中西的学养,是继往开来的学者,在特定的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他们的学术成就,经得起历史考验和文明传承。

竺可桢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现代气象学家,他倡导“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在抗战烽火中带领浙江大学成为“东方剑桥”,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打下了可贵基石。童第周是我国克隆事业的开创者,一双灵巧的手创造生命奇迹。他说“科学家不自己动手就是科学政客”,至今仍振聋发聩。

他们还真正沉得下心来,研究学问,创造艺术。徐悲鸿到法国学美术,一心浸润在艺术创作中,经常到卢浮宫和各大展馆临摹名画。因为穷困,早晨进去,一直到展馆关门,连饭也不吃,一天下来,直饿得人昏厥过去,并因此落下了胃痉挛的终生毛病。回国后,为扶掖后人,他把自己的画卖掉,当作助学金送学生

出国深造。最后,更是将自己一生所留存的作品全部捐给了国家。这种学习的“饥渴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通过观看《大师》,我们可以慢慢回味、细细咀嚼大师们的人生传奇与精神追求中,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平和与宁静;另一方面,在重建兼容并包的中华新文化的道路上,我们研究生,必须要具有开放的视野、健全的心态,坚定的信心,延续大师们对于祖国国学事业的执着和奋斗,这样才能继续这条追寻中国文化脊梁的道路。

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光芒在我心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撼。阅读大师,是一场精神洗礼,是一次心灵震撼。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文化的积累。《大师》让我意识到,生活中除了物质,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可以感受幸福与价值。

推荐第10篇:《高三》纪录片观后感

《高三》纪录片观后感

昨天看的《高三》纪录片,今天才开始起笔想要写感受。甚至一个晚上,我都认为我没有想好。

“没有高考,你拿什么拼过富二代。”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尤其在上海,物质需求远远超过精神需求。高考,为了改变命运。说明白点,我们为了挣更多钱而学习。但是,不管目的是什么,高考这么重大的人生历程我们总要经历,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度过这段时间的方式。

现实是残酷的,所以有竞争,而产生竞争的原因,是推动成功。武平一中的林佳燕,她家的家境算是一般,跟我相比,我们算是差不多的。在整个的视频当中,她应该算是女主角了,出现的次数多,内心的独白也都是她的。最后字幕出来的时候,她是第一个,所以我记得最清楚。林佳燕,中央民族大学。视频中,她一次次的责问自己,为什么考的没别人好,想的是如何超越。现实中,我在父母一次次的责问中,却是无力辩白着还有多少人考的没我好。林佳燕的父母也出现过,而他们的表示是,她的梦想,无论是什么,他们都会支持,即使是卖掉赖以生存的房子。相信我的父母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的,一定要上本科。在不停的比较之中,发现在高三竞争的不仅是孩子,也是家长。他们的关心与付出,虽然不一定有回报,但让他们自己问心无愧。所以,高考之后离婚率飙升的玩笑话也那么真实。

很有意思的一个片段是,在高考前夕,一个叫张兴旺的男孩子,坐了车去厦门。王锦春老师,紧随其后,把他找回来,问他,高考之前谈什么复读?!考试结束了,成绩不理想,那时候才要想复读。你连这两天都熬不下去了,还想复读一年?这两天你该做的能做的应该是奋力一搏而不是退缩。当张兴旺以崭新的面貌回来的时候,我没有认出他。说是去拜佛了,我妈在一旁看了说,是迷信嘛。我报以一笑,没有什么不好的,有方法让自己振作,什么都该尝试。而张兴旺最终也没有辜负他的老师,考上了仰恩大学。

钟生明和陈斌的失败,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但在我看来,钟生明起码有自己的想法,他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没有错,但陈斌确实让我思考了一阵,特别是他与老师之间的对答。“高考两个月都不到了,你们打算怎么办?”“接下来我们的首要任务,尽量的不上网吧,不上网,尽量不旷课,在上课期间都在教室上课。”“尽量?读书的机会是非常少的,意思说还会去?”这样的措辞很像我,一般会给自己留有余地,因为怕自己做不到,是胆小怕事犹豫不决的人在口头上和心理上对自己的放纵。但是,高三了,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这样的余地,不该有。我也对自己说,说过的,就必须该做到。连最基本的自控力都缺失的人,谈不上考大学。

这样三类学生高考最后的结果是故事性的,很平铺直叙,没有什么惊人的跳转。因为人生大多就是这样,有付出有回报,前人的总结总是如此精辟高深。而像我一样的高三学子,在这样三百多个日子里,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吃苦。

第11篇: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旭红村党总支《信仰》观后总结汇报 根据镇党委的要求我村分成五个党小组集中观看了,中央综合频道首播的“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每组由一名支部委员带队组织。通过观看大型纪录片《信仰》,让我们更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看到了我们伟大的党经过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寡到众的艰辛的成长历程;感触到了英勇无畏的共产党员的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领略了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的豪迈壮举;体会到了合格的共产党员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海纳百川般的博大胸怀。

在我们的党走过了这90多个春秋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新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让中国人民挺直了脊梁;在一穷二白和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进行了抗美援朝的壮举捍卫了领土的完整和民族的尊严;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虎视眈眈下,新中国——新诞生的婴儿随时都有可能被扼杀于摇篮之中的危难时期,中国人靠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原子弹和氢弹巨响警示西方列强中国人是不容小觑的;在总工程师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1978年十一中三中全会奏响了改革开放之歌,从此中国走上了康庄大道。时至今日,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繁荣,可以说,能有今天美好的生活,要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辛勤的劳动人民以及各行各业为祖国的发展默默无闻做着奉献的人们。因此,我们要铭刻在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永远跟党走,绝不回头。

在物欲横流和一切向“钱”看的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任何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坚决不做并与之抗战到底。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为了保持我们的发展成果并为了更美好的明天,需要共产党带好头,需要每一党员的努力和奋斗。纵所周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成江河;因此只

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件事,这应该是每一个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焦裕禄、雷锋、王进喜、孔繁森、李林森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忘我工作,凡事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他们就是从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他们不平凡人生轨迹。生活在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是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我们要与时俱进、紧跟国际潮流。在全球化和多元化大背景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我们必须努力工作和学习,否则我们国家将在国际市场无容身之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华的热血儿女,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老一代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当年在美国的他破除重重阻挠千里迢迢回归祖国,为自己伟大的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和创业的艰辛,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了生命,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打动了我,他们的献身精神感动了我们,看到有些画面我们已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尽管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使我热泪盈眶甚至是泪流满面,因为他们的爱国是朴实无华、纯洁无暇的,他们在平凡的事业实现了不平凡的人生。我们已被他们的行为所感染,在我们心底已经种下了为中国特色主义奉献自己平凡一生的种子,我们要用共产主义作为阳光,把自己的对共产党忠诚做土壤,让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当肥料,将自己的信仰——做好自己来浇灌它,使其在自己信仰中茁壮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片绿。

我村党总支将坚定不移的带领全村党员一如既往地坚守和信诺入党在党旗下宣誓,我们将时刻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随时为祖国、为党、为人民牺牲自己的一切,将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第12篇:反腐倡廉纪录片观后感

反腐纪录片《蜕变》观后感

通过观看这部教育片,比较详细的了解了曹濮生、邓本章、董永安和李永新等原国家或国企主要领导蜕变的过程和深深的悔恨。我既为那些曾风光的领导干部,一下子变为阶下囚感到遗憾,也为党内清除了一批“蛀虫”而庆幸,更为党中央有力度的反腐倡廉行动叫好。

这部电教片反映的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事件。他们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们走向犯罪深渊的心理历程,铛锒入狱后的可悲下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发出深思。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在各种诱惑面前把好自己的关,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觉得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要谨慎。此处谨慎并非指做人做事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而是要在大胆开拓事业的同时,处世交友要谨慎,特别是在一些金钱物质利益方面,要做到慎独、慎微。要守住自己的防线,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要洁身自好,自我监督。

二要自觉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在世界观方面,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正确处理好工作和人情,不要自毁人生。

三要修身。作为一名党员,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正

确对待个人廉洁问题。自觉警醒自己,在权、钱、色方面不伸手,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时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名誉、职位、报酬、个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乐。

总之,通过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提高了思想认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方向更明确,准则更清晰。要做到时刻不忘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断加强人生观改造,不断提高思想修养。要时刻提醒自己,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第13篇:《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建筑102党支部任雅静

利用假期时间,党组织要求我们观看了纪录片《信仰》。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信仰》是一部以切实加强理想与信念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理论文献记录片。我身为一名预备党员,观看后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与信念有了更深党的认识。更加深了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信仰。

当我观看这部纪录片的同时,现在的中国也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与日本钓鱼岛主权问题的争夺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立场和决心。当我看了这部记录片后,明白我党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的信仰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取得现在的辉煌成绩。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践行了党的宗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卫与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党员,我们要秉承先烈的光荣传统与奉献精神,在新的时代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在观看《信仰》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自己要时刻恪守自己的理想与信仰。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深化对党的认识,时刻牢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解决党的实际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争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创先争优,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我们要明白自己是要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同学非常努力的考入了大学,但是在大学中却不思进取,玩物丧志,不但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理想,还让自己走入了堕落了深渊,甚至更有些同学,已经彻底背离了一个学生的发展轨迹,甚至做出了违法乱纪的行为。我认为这些同学就是忘记了自己当初的理想与信仰,忘记了我们这么美好的生活是多少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结果。

所以,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更是一名人民党员,我们要时刻铭记自己的信仰。首先,我们要以学习为己任,周恩来总理曾经的一句话应该成为我们千万学子的座右铭,那就是“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这就应该是我们现阶段的信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现在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已经威胁到许多世界强国的地位,所以现在面临着大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强有力的压迫。面对这种形式,我们这一代少年要勇敢的承担起保卫国家的任务。而现代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再是单单军队的竞争,而更重要的是科技力量的较量。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各个专业领域学习着科学知识,我们应该明白,现在的学习也许就是将来抵御强国的强有力的武器。

其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信仰》电视片所反映的建国初期王大锹、张秉贵、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沈浩、蒋筑英、郭明义、徐虎等模范人物,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是在信仰旗帜的感召下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们是党的骄傲,民众的楷模。我们学生也许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我们会在自己的学生干部的岗位上做好模范带头的作用。作为一名学生中的领导者,首先要感谢党组织对我们的高度信任,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辜负了党的一片苦心,发挥好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不但要强化自己的信仰,还要争取在同学中间,在更多的想要加入党的队伍的同志中间强化党的信仰。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忠诚党的事业,有强烈的进取心、责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敬岗爱业,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为名利,不图私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中国历经了多少磨难才能走到今天的这一地位。我们可以在世界经济中掌握一门命脉,也可以在体育竞技中获得霸主地位,更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贡献了自己的强大力量。可以说我们的祖国能够从受列国侵犯而发展成为这样一个独立而强大的国家是一件值得所有中国人民,炎黄子孙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正是因为我们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将亿万中国人民团结起来,而完成许多辉煌的成就。

在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里,我听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新一轮的集结号:到“中国共产党100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经历了多少艰难险境,多少次历尽艰辛,绝地前行。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这是共产党人信仰的出发点,是共产党人由始至终对人民最庄严的承诺。或许前面还有湍流险滩,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将人民视为上帝,人民就会成为承载我们的大地,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责任、人民、国家”,让我们记住这些神圣的字眼。它们会赋予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它们会让我们产生战胜畏怯的勇气和舍弃安逸的精神。它们将指引我们做该做的,能做的,和我们会做的,去为神圣使命而奋斗。

所以我们要铭记共产党为中国的伟大富强做出的巨大贡献,铭记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和坚定不移的信仰。并且将他们的信仰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树立好自己的人生理想。 用信仰支撑,完成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光荣使命!

2012.8.20

第14篇:信仰纪录片 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今天,《信仰》告诉了我们,共产党能领导我们全国富强,领导我们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8000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13亿中国人民的拥护,因为她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带领中国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更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伟大的复兴。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彭湃烈士甘于背叛富裕的地主家庭,走上艰难的革命道路,直至被捕牺牲还要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也不难理解方志敏烈士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写下了著名的《清贫》和《可爱的中国》,坦然地走向国民党反动派的刑场;还不难理解王进喜在看见公共汽车上安装着煤气包时的痛哭失声,用生命去实现的“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更不会难理解杨善洲“老人”放弃安逸的晚年生活,利用22年的时间为子孙后代留下的5.6万亩,价值3亿元的青山。他们一个个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信仰。

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信仰》中,吴孟超老人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说,我信共产党,共产党能领导我们全国富强,领导我们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信仰。”确实为人民服务,就得拿出一辈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我认为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拿今年举办第一次院运动会为例,我组织输液室的护士姐妹参加每项活动,不论输赢,而在于参加的态度,激活了大家的团队意识,使大家在乎整体力量。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

德才兼备,注意为人师表。输液室作为全院新职工的输液技能培训基地,我们不仅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还要求每位指导老师成为新职工日常工作中的榜样。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懂得现阶段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忠诚医疗服务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积极配合各种医疗改革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服从分配,团结同事,互教互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指导老师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

其实,在《信仰》这部纪录片里,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我们每位党员来讲,唯有加强学习,熟悉党的历史,才能不断吸取信仰的力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身边的细节,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服务于医院,踏踏实实地工作。因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每个人的生命短暂的,要想划出一道最美的宇宙之光,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深深地思考……

第15篇: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在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之后,我深深的为共产主义的信仰所爆发出来的巨大力量所震撼。影片中所讲述的以共产主义理论为基调,上至党的领袖们、下至普通的共产党员为群体,他们坚信共产主义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为信仰不惜牺牲自我的生命精神,鼓舞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事业伟大胜利的鲜活事迹,无不昭示着信仰的光辉所折射出的无穷力量。震撼和激励着我们新时期的共产党人,使我们热血沸腾,鼓舞着我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忘我的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艰难

陈树湘的断肠气概震撼着我;澎湃的舍小家,为大家,为了自己的信仰,甘愿放弃万贯家财,当着千万个农民的面将一箱子的田契铺约一张张烧毁的胸襟气概震撼着我;张思德的默默奉献、舍己救人;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的殚精竭虑„„这些先进共产党员的事迹深深的触动着我,不禁让我问自己,如果换做是我,我也能像他们一样,为了自己的信仰,放弃万贯家财,放弃美好前程,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吗?我在思考着,思考着如何坚守自己的信仰。

“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谁举过头顶。”这是影片中讲述的。是啊,作为一名身处基层一线的老百姓的“父母官”,我们也应该认真想想,我们是真的把人民放在心里了吗?我们是不是把职工群众当做亲人一样的去对待?我们是不是真正的为穷人办事呢?为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办事呢?我想,这些种种的问题都是一名基层一线的

党员干部应该要反思的。

新的历史时期,没有让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激烈战争场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只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好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这就是在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基层的干部,我们只要一心一意带领职工群众致富,真正把职工群众装在我们的心里,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这就是在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我们不需要有多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只要我们能心系职工,明白发展是为了群众,发展要依靠群众,发展的成果需要群众来享用,真正能够做到上传下达,做到顾全大局,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放弃小我,实现大我,共同为职工群众的利益,为团场的利益考虑,这就是我们坚守信仰的体现。

信仰是“一团火”“一滴水”

张秉贵,王府井百货大楼里一位普通的售货员,用自己对工作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前来购买商品的顾客;甘祖昌,用自己的坚定的干革命就是要解放全人类的公仆信仰,帮助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谷文昌,用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实现了戈壁荒漠变绿洲良田的神话;焦裕禄、王进喜用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带领广大群众实现了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这些先进共产党员的事迹,无不激励着我们当代的青年、共产党员,要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用我们的激情和热情感染、浇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带领大家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增砖添瓦。

作为基层的干部,我们更是应该要让广大职工群众明白“大河无

水小河干”的道理,要用我们的真心和实际行动让职工群众体会到共产主义的好,在党的带领下群众们的生活日益美好,楼房住着,小车开着,这些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团党委的支持,更离不开的同志们的辛勤奋斗。

第16篇:反腐倡廉纪录片观后感

反腐倡廉纪录片观后感

通过观看这部教育片,比较详细的了解了那些霍津义、高怀志和王春清等原国企主要领导蜕变的过程和深深的悔恨。我既为那些曾风光的领导干部,一下子变为阶下囚感到遗憾,也为党内清除了一批“蛀虫”而庆幸,更为党中央有力度的反腐倡廉行动叫好。

这部电教片反映的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事件。他们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们走向犯罪深渊的心理历程,铛锒入狱后的可悲下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发出深思。可以说他们过去都是功成名就、踌躇满志的同志,曾经被群众爱戴的干部。而今天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这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宗旨观念淡薄,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堕落为犯罪分子。 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在各种诱惑面前把好自己的关,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觉得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要谨慎。此处谨慎并非指做人做事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而是要在大胆开拓事业的同时,处世交友要谨慎,特别是在一些金钱物质利益方面,要做到慎独、慎微。慎独,即

在无人知晓之时,也要守住自己的防线,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慎微指不能因情节轻微而对自己有种放松心理,要洁身自好,自觉杜源。

二要自觉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在世界观方面,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正确处理好工作和人情,不要自毁人生。

三要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字、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正确对待个人廉洁问题。自觉警醒自己,在权、钱、色方面不伸手,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自觉充实自己,有正确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实在的寄托。时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名誉、职位、报酬、个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乐。

四要结合每位党员干部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查找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看自己是否牢固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是否处处起到了带头和表率作用,工作上是否尽职尽责,在使用手中的权力时是否真正做到了问心无愧。

总之,通过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方向更明确了,准则更清晰了。要做到时刻不忘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断加强

人生观改造,不断提高思想修养。要时刻提醒自己,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2010年3月8日

第17篇:毛泽东纪录片观后感

《毛泽东》纪录片观后感

毛泽东,这样一个永垂不朽的名字于我们来说绝对不会陌生,但是90后的我们有多少人能说出毛泽东生平的那些事迹,说出毛泽东是个怎样的人呢?以前的我对毛泽东是知之甚少的,看过纪录片《毛泽东》后,感触颇深,只觉得毛主席是一个真正值得我们用心崇敬的人。

儿时的毛泽东就有了反抗意识,在我心中,他的一生都在反对剥削压迫,为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在那*的时代里,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出生的,同其他农家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两样的毛泽东,将会是一个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他在烽火中成长,在烽火中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当家作主的道路,缔造人民共和国。也许是时势造英雄,战火纷飞的中国需要一位英雄来平息战乱,建立和平的国度,而毛泽东,正是这一时势的最佳人选,他以其卓绝的才华,高瞻远瞩的目光,使纷飞的战火熄灭,使和平时代诞生。岁月已经流逝,但伟人的身影依然清晰,毛泽东依然活在我们心中。尽管我们与毛泽东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他的魅力依然震撼着我们的心和灵魂,激励着我们前进。现时,总有一些学生感叹自己家境贫寒,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为自己的堕落寻找借口,看看我们的伟大领袖,难道我们现在的条件不比那时好吗?“逆境出人才”这句话还是受用的,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不要辜负了毛主席给我们创造出的这样一个强大的民族。

毛泽东的青年,更是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十七岁的毛泽东,不顾父母的阻拦,毅然离开了韶山冲,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何等的坚毅,何等的斗志,何等的自信!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他立下“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作一个奇男子”的人生志愿。这一切,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但是,又看看现在的我们,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拿着父母辛苦挣来的钱在学校混日子,把美好的青春时光都浪费在网络、电子游戏、娱乐场所等等地方,与毛泽东相比,我们是如此渺少,仿若茫茫宇宙中的点点尘埃。对我们这些青年一代,毛泽东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他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但是,我们做到了吗?我们有激情和斗志去挑战未来吗?就这样的精神面貌去走近未来,恐怕没有什么未来而言吧。

毛泽东的一生都是一个强者。他说:“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比鸿毛还轻“,为了这样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一步一步坚持着„„爬过雪山,越过草地,踏过风腥雪雨,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登上**广场。他的这些成就与其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坚信革命必会成功,即使在胜利的时刻也不被成功冲昏头脑,为我们诠释了“胜不骄,败不馁”的真正含义。

后人在总结毛泽东的一生的时候,认为他是“七分功,三分过”,是的,在毛泽东晚年的时候,他因为大跃进是犯过一些错误,致使中国的发展落后了几十年,但是,毛泽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可以说奉献了一生,这样的丰功伟绩是不容磨灭的,况且谁不会犯错呢?毕竟他是人,不是神。胡锦涛总书记也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中国出了这样一个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想想毛主席给我们带来的好,深深铭记。

毛主席所具有的才情,胆识和胸怀是我们应该好好去学习的,他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毛主席在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已经写出了很多精辟的诗文,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为大学生,我们应以伟大的毛泽东为楷模,以一个充满自信、胆识和斗志的面貌傲立于世,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多多地完善自己,为自己以后的道路好好铺垫,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学校的闲暇时间我们应该多去去图书馆,多看看书,看的多了,理解的就多了,懂的就多了,以后步入陌生社会的我们也不会显得手足无措。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第18篇:纪录片《父亲》观后感

纪录片《父亲》反映了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的经历。看完全片,想问一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钱,没有权,要如何生活下去?

我们从小守着读书改变命运的教育信条忍受着十年寒窗苦,某某某考上什么大学了,某某大学毕业以后干什么了,象牙塔在山峰顶端闪闪发光向我们摇摇招手,可是当我们真的抵达了那个地方,才发现有多少是海市蜃楼。我在大四的年纪看大一的小学弟小学妹改各种抱怨大学与想象不符的状态,宣泄怀念高中的情绪,只想转身对中国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说一声,你终于还是把他们骗进来了。

大学生这个定义真是太宽泛了,清华北大毕业的叫大学生,二本三本毕业的也叫大学生,什么大专职业学校毕业的也叫大学生。每年高考完了统计出来的升学率就像浸了水的海绵,看似很大,其实很水。到找工作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又要学历又要成绩又要实践又要证书,妈的你当我全才啊。

回归影片。

父亲韩赔印是最普遍的中国式父母的代表。勤劳朴实憨厚舐犊情深,父母就是这么个角色,你找他要钱,他哪怕兜里只有一百块,也会想尽办法凑个一百二十块给你。所以我们看到片子里韩赔印这里借二十那里借三十的凑儿子的生活费。纪录片的好处就是生活化,人情冷暖,一看便知。有人掏钱有人支支吾吾有人索性不理,换做电影,早就一拍肩膀:老韩你儿子有出息哥几个一起供他读书。不需要去指责谁,没有人规定一生下来就要乐于助人的,没必要自己饿着肚子还为人家上层建筑买单的。大家都不容易。

父亲随身带着一个小账本,记录各笔借款,以便日后偿还。有时候还写点鼓励性的句子,如果忽略掉他的职业,可以说父亲也挺文艺的,对美好生活充满想象,信奉书本上的那些励志语录。六十岁带着家人去北京,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父亲的脑海中是不是还浮现出**上太阳升的场面。他说那个时候我们都有钱了。父亲的有钱是建立在儿子毕业找个办公室的工作有空调有电脑的憧憬之上,可是现实是儿子毕业一年还在青海户外干工程。一个月赚八百多块还不如自己在西安给人家做水电来的多。于是我们看到了在现实面前惯常的一个表情:无奈。拍摄者问胜利,你父亲会接受你做这种工作吗?(服务业之类与“大学生身份”不符的职业)他说不接受也没办法。还是无奈。

这里存在一个矛盾,生活在底层的人不会去想也无暇去想是不是上层体制出了问题,或者说他坚定的信念出了差错,而研究者只会待在温暖的室内去开开会吃吃饭象征性地讨论出现的问题。有经历的人无能力,有能力的人无经历。曾经在会议室外等人,看着不知道什么身份的人跟院长一起讨论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讨论的热火朝天,掌声阵阵,让在寒风中等候的我听得都热血沸腾了。可是后来我一想,不对啊,你们在这儿纸上谈兵,但是就业的主体——学生,不在这里啊,你不找学生来你怎么知道他们身上存在哪些从象牙塔到社会人转变期的问题。退一步说,容纳就业人群的单位也不在这里啊,你不找企业来你怎么知道他们需要怎么样的毕业生。总不至于大家毕业以后都进高校吧。

儿子韩胜利。其貌不扬,家境贫寒促成的腼腆害羞性格,转了一圈招聘会出来一言不发,曾经以为可以留在城市,接受三百块的月薪,哪怕不要钱跟着干也行,问及恋爱说再等等。憨厚的不得了。年轻人,你把一腔热情满腹学识捧到城市面前,城市是否会含笑接纳?你要还读书欠下的两万块债务,你要还父母的养育之恩,八百块的工资要干上十五年。同样,生活在都市的人,为一个房子不吃不喝也要十五年。这样的繁荣昌盛背后是多少滴血心酸。

纪录片拍到胜利的上课、吃饭、寝室,利用业余时间捡瓶子去卖,两个塑料瓶五毛钱,啤酒瓶一块钱,拍摄者问他,有没有想过出去做个兼职赚钱,他只是沉默的摇摇头。性格决定命运。弱肉强食的都市森林只合适放弃一切自尊骄傲厚着脸盆的推销者,他们要匍匐在前辈脚下,把自己的经历添油加醋不厌其烦地呈现诉说,就是棵白菜,却恨不得卖出黄金的价。不要质问胜利大学干了什么,温饱尚且不足,素质拓展职业规划个屁。突然想到个问题,国家的助学贷款呢?要一个学生每个月只有两百生活费,要一个父亲终日低声下气地向工友借钱?

他们也是我们,离家千里来到所谓的大都市读书,用四年的青春,用一麻袋的钱换回一麻袋的书本,站在离开还是留下的十字路口,周围人步履匆匆,自己却找不到方向,何去何从?

一部纪录片,看破中国高等教育的迷信。

第19篇:纪录片《旗帜》观后感

《旗帜》观后感

《旗帜》是央视一套播出的大型文献纪录片,虽然只有短短十集,长约500分钟,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烙印。全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适当插入专家学者和重大事件亲历者的访谈,文字精练,语言平实,层次清晰,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它运用电视艺术表现党90年全部历史的首次尝试,堪称鸿篇巨制。

《旗帜》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生动阐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鲜明昭示了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

《旗帜》一部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宝贵教科书,是我们党克服重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缩影。他帮我一起回忆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对以前模糊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重新得到了了解,也和我一起重温了走过的历史路程,中国共产党正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正是这面伟大的旗帜引领着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旗帜》突出了党史的主题主线大致,以时间为序来展开,既有宏大叙事的宽广视野,也有微观层面的精雕细琢,高扬了党执着坚定的奋斗精神,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令人景仰的精神家园,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正因如此,《旗帜》能够绚丽绽放党90年奋斗的光荣和梦想,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党的伟大,更好地触摸历史的律动,更加激发奋勇前行的壮志豪情,更为自觉地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去。我要学习先辈的精神品质,以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榜样,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0篇:纪录片《旗帜》观后感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那一面旗帜引领我们走过时间的洪流;春夏秋冬,沧海桑田,那一面旗帜见证岁月变迁的兴衰荣辱。

——题记

月光荡在地面上,泛开温柔的波光;夜风漫进窗,将谈话声轻轻传唱。适逢暑假,我们母女二人终于有了闲暇的时间,能够在睡前交流各自的生活体会。这天,我突然产生了对以前人们生活状况的兴趣:“妈妈,你小时候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妈妈温和的嗓音为我展开了一幕幕生活画卷:十四五岁时的盛夏,翻遍整个衣橱,只有一条裙子。好一点的家庭的女孩,至多有三四条。炎热的时节,多半时候只能套着不合身的裤子——裙子换不下来。我听得瞠目结舌:而今,城市里,多少女孩的衣橱里塞满了琳琅满目的夏衣;裙子更是数不胜数。孩子们衣服数量的变化,也代表着生活水平的变化。衣服多了,生活水平也就大大提高。

猛然想起上午看过的大型党史纪录片《旗帜》。有句话令我记忆深刻: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总认为这句话只是应景之作;听妈妈讲起发生在自家的故事,才赫然发现:党的发展与生活的变化确实息息相关。

妈妈的话仍在继续:“以前,即便在城里,街道上也没有几辆汽车。而人力车却遍地都是,随处可见满头大汗的车夫们。现在,咱小区里的车位全部停满了。周日,我上街买东西,遇上堵车。一片红色车灯的海洋中,是不见首尾的长长车队。堵车固然令人心烦,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家的变化多么大!”

我认真地听着,有同感。自从长春汽车制造厂生产了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民用卡车,我国汽车制造方面的技术日新月异,如今跻身世界前列。从孩子的衣服、汽车的制造到武器的研发、飞船的升空,无一不彰显着中国自建党以来的巨大变化。

回屋后,我辗转反侧。一直以为,“党”这个字离我们太遥远,殊不知,党的发展,就是人们生活的变化。《旗帜》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上演;解放前,那些革命志士勇敢起义、斗争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如果没有谭嗣同,没有李大钊,没有周恩来,没有毛泽东,怎能有今天的巨变!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九十年来,那一面鲜红的旗帜为我们指引方向,领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望着这动人的旗帜,一切都在变化,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希望。

看啊!朝阳照耀着前方的旅途,照耀着不就将要发生的更美好的变化!

2011年9月,全体党员和广大职工学习、观看了由公司党委组织播放的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本片通过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引导人们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旗帜》展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谋求伟大复兴的探索历程,记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足迹,运用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镜头资料,紧紧围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基本线索,全面回顾总结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伟业。

在《旗帜》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英模人物,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奋斗精神和杰出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我们要永远铭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们要永远铭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我们要永远铭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但历史也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我相信,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继续谱写出绚烂动人的华彩乐章。作为一名党员,我应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党组织的奋斗发展史,深入领会前辈们开拓进取的执着精神,在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紧跟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步伐,与公司同进步,以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在公司这个大团体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地理纪录片观后感.doc》
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