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参观感受

2022-06-26 来源:观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参观首都博物馆感受

“参观首都博物馆”活动感受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教育平台,11月17日,和四小开展了“参观首都博物馆”主题教育。

当11月16号得知这一消息时,我既为孩子们能有这样一次学习机会而高兴,同时内心又十分犹豫。因为最近两周我女儿张悦然一直在生病,我计划17号上午带她去北京中医院看专家门诊。尽管我在17号凌晨4点就赶到医院排队挂号,还是差一点就无法挂上专家号了。说实话,经过3个多小时的排队等侯尽管很累,但能为孩子挂上最后一个专家号,心里感到自己还是很庆幸的。当我匆忙从医院赶回家时,孩子却坚定地坚持要去参加参观博物馆的活动,她说这是和老师、同学一起的活动,跟爸妈带着去不一样!最后,我只得极其无奈地同意了。 窗外一直下着小雨,整个上午我都一直坐立不安。学校原本通知下午2点接孩子回家,我12点多就跑到学校路口焦急等待返校的大巴车回来。终于,在1点50左右我见到了小悦然!我急切地问她消炎药吃了吗?得到她肯定的回答后,我才问都看到了什么?她缓慢而小声回答:‚青铜器,还有张大千的画。‛当我听到她的回答后,焦虑不安的心情瞬间如释重负。我带过很多从老家来的孩子去故宫参观,他们到故宫后只愿意看跟封建皇帝有关的建筑和物品,对青铜器、字画或书籍等没什么兴趣。每一次陪这些孩子参观后,我的心情都相当沉重。因为我知道青铜器和书籍字画的历史要远比封建皇帝的历史久远,在研究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起源和历史传承上,青铜器和书籍字画的作用要远比龙椅、龙袍重要得多。从家乡孩子的参观喜好上我知道那里依然十分落后,而且这种落后今后还会一代代传袭下去,因为他们落后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

当我看到悦然所做的关于西周早期青铜器‘作宝尊’的笔记后,我知道她不仅认真看了、听了,还认真记了、想了。我也尽自己的所能给她解答了一些青铜器的问题。我觉得孩子这次能带病参加活动是十分值得的。和家乡的孩子相比,生活在古老而又现代的首都北京是多么的幸运,孩子们从小就有条件接受到正确的文明教育和心灵启迪,而这一点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整个社会未来的进步都至关重要。进步需要文明,而文明本身也需要向前向上进步。希望学校能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也祝愿家乡的孩子们能早日走进同样精彩纷呈的社会大课堂!

张悦然爸爸

2011年11月17日

推荐第2篇:首都博物馆参观感受

首都博物馆参观感受

今天气温很宜人,没有了周四的寒冷,我决定去参观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于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能力超过100万人次。北京国宝荟萃,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历代宫廷古瓷,还可以欣赏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新首都博物馆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临时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另外地下一层还有潘玉良画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我逐一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我对历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先参观了历史文化展览。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都展示在观众眼中。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我对这种古董没有什么研究,只能停留在看的水平,看哪个好看就行,我拍了两张比较喜欢的,一个是松石粉彩多穆壶,还有镂空六方套瓶,这两种都应该算彩瓷,当然还有喜欢的,但手机屏幕小拍不下了,有些许遗憾。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一进入这个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仿搭的戏楼,里面在介绍京剧的角色、行当,我没有坐在那里看,继续参观,从左边看是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的演出资料以及他演出时所穿着的戏服,做工精致,保存完好。右边是京剧的脸谱及角色,因为我对京剧不是特别懂所以就不多介绍了,说错了就是对国粹的亵渎了。

还是看看民俗文化展览吧,还是民俗最贴近百姓生活了,这一点无论何时都是让人怀念的。这也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这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许多外国观众对这些老北京京腔京韵的文化也是感到惊奇不已的。当我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8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老北京是件很繁复的程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虽然繁复但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

这次参观令我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初三五班

王廉钧

推荐第3篇: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从93年来北京上大学,到现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来,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推荐第4篇:首都博物馆参观感想

首都博物馆参观感想

32015100027 陈子豪

我看到网上常有人拿国家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比较,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在我看来,国博虽一级文物更多,国家意味更浓,但你要是真想了解北京文化,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民俗习惯。我告诉您,这首博您是不得不来的。

首都博物馆就是在讲北京这个地区的历史,他试图告诉观众,北京这个都城是如何一步一步从诸侯国政治中心,逐渐变换身份地位,最后成为大一统帝国都城的。参观首博,特别直观的感觉就是,在辽宋以前,文物真的不怎么精彩,因为这是跟北京那个时期的历史地位直接挂钩的。但是,辽宋以后,北京地区就开始崛起了,因为北京已经开始变成当时的都城了,每年什么好东西都往北边运,最好的肯定是送到都城。至于到元明清就更不用说了,大一统帝国的都城由此才展现出它繁华的美貌。

因为最近首博正有一个临时展,所以我就先直奔地下一层的《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目前正在展出的《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是由首都博物馆联合河北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共同策划主办的,展览分为《居家篇》、《艺术篇》、《礼仪篇》,分别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同时展出。所以这次在北京展区我就只能欣赏到《居家篇》。

居家篇通过展出古代人们生活的居家饰品,生活器具,文玩把物,家具,庭院,书画等等,向现代人描绘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古人士者生活的最佳境界。不仅如此,展出的文玩玉佩,礼仪饰品,也体现出了古代人生活中处处存在艺术,艺术与礼仪也处处溶于生活的美好生活状态。古代生活中的礼仪,代表了社会及人们推崇的、处事的原则与规范,使生活更加和谐;生活中艺术品的创造与产生,代表了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是生活中智慧的结晶,以及精神世界艺术的再升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祈福保佑的迫切愿望,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尊贵、富足、吉祥、美满,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理想的生活乐园。

其实,现在人们居家生活希望达到的意境应该亦是如此。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生活中营造美好的环境、氛围,才能处处体现家的温暖与祥和。

除此之外,最具有民族气息的就当属五楼的展出。来到五楼,浓浓京味使人陷入其中。首先看到的就是展现古代结婚时场景的塑像。还有描绘古代百姓生活的雕塑。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的旧式玩意,如“七巧板,抖空竹,抓周盘”等,这些都是老北京的特色玩意儿,而且还有描绘嫁娶习俗,叙述京剧历史的展馆。我们可以在此感受到老北京人的热情与热闹,就算您不是北京人,参观完这些,对北京的习俗也可以了解的差不多了。

我后来又在其他展厅里呆了几个小时,感受,品味,斟酌了许多非凡的东西。在我踏出首都博物馆的最后一步时,心里不禁生出了一丝羡慕,欣赏:为何古代的人如此伟大?为何中华民族的文化如此璀璨?这是一个蕴含着多么璀璨文明的瑰宝呀!真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被称赞的是我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可以在后人的博物馆里被欣赏,被珍藏!

推荐第5篇: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上午,我终于来到了魂牵梦萦已久的首都博物馆。开始了这次新奇有趣的参观之旅。

一进大厅,一座明代牌楼便首先映入我的眼帘,一下子把我拉进了那个似幻似真的古代京城。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涌上了我的心头。北京在古代是怎样的?她的文明是怎样延续和发展的?快,让我赶快开始吧!

第一站我来到的展厅是: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这里的展出从距今约70万年前的北京人开始,经历燕、蓟时期,而后到元朝,北京成为了元大都,接着北京成为了明清繁华的都城,再从五四运动中的北京到战火之中的北京。终于,新中国成立了,北京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这一趟看下来,在称赞展品和内容之后,我还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北京人是多么自豪。尤其是在展厅的围墙上,有一栏专门的展框,上面有同时期世界文明的发展大事,通过比较,很直接的得出中国古代文化科学的先进,也看出了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此时的我心中似乎有一种斗志油然而生,我想到了让中华的文明传承发扬;想到了要赶超世界尖端,重夺领先的宝座,振兴中国。

这种心情,更激起了我的好奇之心,走进了下一个展厅:古都北京·城建篇。

在这里,古都北京的建筑风貌十分直观地呈现在我眼前:灰墙红门的四合院,高高的门槛,活灵活现的石狮子,坚实的城墙,还有远近闻名的金陵碑亭。这其中,中国建筑的杰作也是中国建筑的基本——斗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斗拱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从这段介绍中也可以看出斗拱的工艺之深,难度之高,可见中国当时的科学水平是领先世界的。看到这儿,刚才心中的雄心壮志减了大半,国家的发展需要如此多的辛勤呀!由此看来,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对得起祖先为我们创造出的宝贵文明,就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我满载而归。

推荐第6篇: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为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增长我们的文学知识,.我们玉桥中学初一年级于11月19日前往首都博物馆参观. 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完善的功能、先进的技术、丰富的展览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其经典建筑已成为新世纪北京市标志性建筑之一。进馆后,我们便来到了瓷器馆.来到展馆首先看到的,是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北宋时期, 以童子手捧经卷为壶流,体空为壶腹。构思巧妙,胎质精细,展现定窑瓷器之美.随后我们来到北宋磁州窑白釉划花枕前,它是磁枕,是古代大户人家夏天枕的.随后映入眼帘的,是元代的水月观音菩萨像, 菩萨像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将观音菩萨自在安详的宗教气质和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这里还有景德镇空青花凤首扁壶, 白地蓝花,色彩鲜艳壶的图案,是一只飞舞在花丛中的凤凰,它是由48个碎片修复而成的,但丝毫看不出裂缝,可见现代修复水平.然而我最喜欢的,是粉彩镂空花果纹六方透瓶,它是乾隆八年,督陶官唐英和其助手共同研制成夹层玲珑瓶九种,呈献给乾隆皇帝,套瓶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件套瓶内为青花瓶,外为粉彩,腹部雕刻六组镂空花果纹。成型工艺非常繁复,需多次上釉多次入窑烧制而成,烧制成功极为不易。乾隆粉彩繁缛华丽,工艺精致. 看到了这么多中国古代的瓷器,我不由的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推荐第7篇:首都博物馆参观感言

在小视角中感受城市的魅力

---记形势政策课课外参观学习

北京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城,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要想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首都博物馆就是最好的去处之一,2012年4月16日,10级生物科学班来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

9:00整我们准时在民大大东门集合出发。到达后进馆参观,走进展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牌楼。牌楼可是老北京的象征,它仿佛是一个早已恭候我们多时的导游,引导我们向各个展厅前进,从书法、绘画、陶瓷、工艺、风俗、建筑、历史等方面了解北京。

书法展厅中的书法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民俗展厅更为精彩,里面收藏着大量的实物展品,辅之以老照片和文字说明;历史展厅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它将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各种多媒体设备结合在一起,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起参观者的积极性,给大家上了一节用多媒体教学的北京历史课。

此外,建筑展厅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城的布局、城门的设置、民居的建设,绘画展厅用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画家所想所见所闻的北京城,奥运展厅向我们诉说了全国人民为了申办奥运会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参观首都博物馆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全面深刻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更加为我们国家的繁荣进步、改革开放感到骄傲和自豪。

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展厅里收藏着大量的实物展品,辅之以老照片和文字说明,就象一本介绍北京风俗民情的百科全书,系统地向人们介绍着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鞭炮、年画儿透着北京人过年的喜庆,红盖头、花轿、喜床以及大量结婚时的风俗习惯、礼仪向我们诉说着北京人娶媳妇儿时的排场,风筝、各式各样的木制玩具仿佛把我们带回到爷爷奶奶们美好的童年时光,不同样式的院门告诉我们封建等级观念向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一切都那么有“说头儿”,一切都那么有“规矩”,很多“讲究”我听都没听说过,通过参观民俗展厅,真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俗课啊!

历史展厅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它将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各种多媒体设备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起参观者的积极性,给大家上了一节用多媒体教学的北京历史课。北京作为千年古城,五朝故都,各阶段都有大量的历史事件要去评说,各阶段都要大量的英雄人物涌现出来。不必说战国七雄之一——燕国在这里创造出的辉煌,也不必说隋唐时期这里作为北方军事经济重镇的重要地位,也不必说元朝时这里作为世界上最繁华都市

1 的气派,单说说在这里发生的几场城下之战就足以让人惊叹至极,从内心里钦佩这座几经战乱几获新生几创辉煌的不朽的城市以及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英勇的人民、无畏的士兵、机智的统帅。明朝时期的京城保卫战,一心“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率领人数、装备都处于劣势的卫戍部队,肩负着全北京“老少爷们”的希望,英勇作战,直至击败瓦剌军队,让这帮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遭遇到了未曾有过的惨痛失败。展馆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了模拟战场,置身于模拟战场中,我仿佛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聆听于谦那激动人心的演讲,感受生与死的考验,迎着蒙古骑兵射来的箭,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勇敢地冲锋,无畏的搏斗,直至杀死敌人,取得胜利。于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真可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外,建筑展厅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城的布局、城门的设置、民居的建设,绘画展厅用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画家所想所见所闻的北京城,奥运展厅向我们诉说了全国人民为了申办奥运会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正当我还在如此美妙的艺术世界里徜徉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要闭馆了,于是,我带着一点小小的遗憾离开了首都博物馆。也许残缺也是一种美吧,就像老北京的韵味一样,让你猜不透,品不够。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多星期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

2 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10级生物科学班全体同学 2012年4月28日

3

推荐第8篇:首都博物馆参观报告

首都博物馆参观报告

王银风

来首都博物馆这天正赶上下雨,进了首博的大门,工作人员贴心的给了我们装雨伞的袋子。由于我们学校距离首博比较远,时间有限,所以我们不能全面参观,但这次依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站在首都博物馆前,可以看到,高大而个性的楼顶,富有西方浪漫色彩的建筑,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真是一种震憾。我们通过安检走进展览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牌楼。牌楼可是老北京的象征。然后我们按照大厅醒目处的指示牌,清楚地了解了展馆整个布局。

首都博物馆,顾名思义,就是介绍首都也就是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

我们首先去了左边的展馆,进去才发现是多媒体影院,但我们看到的不单单是影院,而是一大排电脑并且有很多人在玩有关文物的游戏,还有电影在播放。但我们觉得没必要在这些东西上浪费时间,所以就离开了影院。

出了影院,我们一直认为应该从顶层开始参观,于是直奔五楼

五楼主要是展现北京的历史民俗文化。这是我认为最具民族气息的展出。当我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是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展出共分为洞房花烛美姻缘,降龙诞凤添人丁,古稀大寿福如海,爆竹辞旧迎新年四个专题。通过清末和民-国初年北京地区的民俗现象,反映了老北京民间生活中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存,同时展出了老北京的商业文化和胡同文化。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的旧式玩意,比如七巧板、抖空竹,抓周盘等,我还看到有一个小展厅的顶上挂满了花灯,这些都是老北京的特色玩意儿,而且还有描绘嫁娶的展馆。真是京味十足呀!让我们感觉到了老北京的热情与热闹。而且通过这些东西的展出让我们知道了许多北京的习俗和国粹“京剧”的历史。

从五楼下来,我们参观的地方还有北京文物精品展。北京精品文物又分为很多类。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展厅,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历史时期出图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瓷器发展史各阶段及北京历史的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宝——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

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分为汉传佛像艺术和藏传佛像艺术两大部分。全面系统展示了我国汉藏佛像艺术的历史风貌及北京地区佛教文化的历史底蕴。

还有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家具艺术精品展、古代文房四宝艺术精品展。。。。。。 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使我流连忘返,我看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看到了我们中国潜在的巨大力量。总之,这一次参观首都博物馆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北京的知识,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北京,受益匪浅。

推荐第9篇: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为进一步了解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9月13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院4系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首都博物馆,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首都博物馆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有《古都北京》、《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等陈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文物珍品。

到达博物馆后,同学们开始自由参观,我也逐层参观了首都博物馆。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我真的惊叹于我们先民所拥有的智慧和灵巧,感慨于历史的变迁,还有中国古代陶器、瓷器、老北京的建筑和民俗等展区的文物,使我真正近距离地认识到了我们先民的勤劳智慧,了解了北京-我们对首都的历史演进,更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位于首博地下一层的《城市记忆——百姓之家》的展馆。

百姓是生活的主体,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百姓之家的变迁就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而《城市记忆——百姓之家》展就是通过百姓之家的变迁,反映建国六十年以来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从而向世人展示新中国在改善人们生活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城市记忆——百姓之家》展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家的叙说”。按照当时家庭的生活场景布置老物件,还原出三个不同时段的“百姓之家”,让观众直接感受到家庭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二部分是“岁月留痕”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用品发生更新换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第三部分是“胡同精彩”。出了家门,就进入到人们生活的社区——胡同。胡同是家的延伸,伴随着普通人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生活习惯的改变,胡同内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通过参观《城市记忆——百姓之家》,我看到了我们祖国几十年来的发展与进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刻领会到正式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才有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我们接受了一次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通过相互交流心得、发表感想,促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思想沟通,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这次参观令我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也更加深化了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

推荐第10篇: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优秀)

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此次我参观的地点是首都博物馆,里面的明清字画,玉器,还有文房四宝的展览都非常有意思,而我比较喜欢青铜器展,青铜器产生的时期,中华大地正处于一个混沌时期,五方并举的时代,就算是离现在形成统一的格局年代久远,还是能感觉到,这一群人终究是要产生深刻紧密的联系,青铜器会让人产生各种关于远古的想象。

那个时期中华存在着这样大略的一个地区分类(非民族分类):处于中原地区的华夏,处于东夷,南蛮,西戎,以及北部的狄,而至秦之后这个分类称呼未变,但是具体的方位产生了细微的差别——东夷的定义位置稍微向东北转移了,五方文明中的审美艺术对这些后世制造的艺术品产生了巧妙的共同作用,使得这些器物一眼看上去有“很中国”的感觉。历史长河中,中华这片土地上分分合合了无数,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强调“分合”的表象,不管是战争中祈盼和平的人,还是和平年代却妄想独霸一方的人,始终摆脱不了“存在于中国”这个事实。再谈谈参观的器物。首先,在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中,黄帝是中华民族起源的一个重要的祖先,但却不是唯一的,与之同期的还有炎帝,以及原本为炎帝部落一员,后来取代原炎帝与黄帝发生了“逐鹿之战”的蚩尤部。早时期的炎帝部落是崇尚凤鸟的,这一崇拜对后世的凤凰纹饰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凤鸟图腾代表的是风的力量,炎帝部落主要从事着游牧的生活,风可以吹起火苗,火在游牧生活中不可或缺,所以凤鸟逐渐成为火的象征,发展到后世,则是很多少数民族对凤与火的崇拜仍然在延续。与之相对的,龙的纹饰则是来自于黄帝的子孙中颛顼、帝喾、祝融氏等的图腾崇拜,龙代表了雨,是农耕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后世则将龙加以幻化,发展出了龙腾祥云等图饰,其实都是这一时期对于自然力需求的延续。与黄帝相争后被黄帝炎帝余部联手所灭的蚩尤氏在当时被描述为“牛形人形混合”的大力战神,其所从事的则是原炎帝部落中制盐和金属的工作,处于游牧和农耕的过渡形态,牛逐渐从畜牧转向了农耕,蚩尤头也就是牛头形也逐渐成了力量、农业的象征。从游牧狩猎到农耕,适应着广袤大地不尽相同的环境而生的各部人群,在不打不相识,分久而合的经历中,逐渐认识了不同的存在,也意识到了统一格局存在的必要性。展品中有一把看起来很有游牧民族风格的鹰首青铜剑,然而剑身的风格却和中原铸剑风格颇似。还有一尊西周早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兽面纹鼎,以细密的云雷纹做地纹、高浮雕动物为主纹饰,这是中原地区青铜器纹饰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方法,然而主纹饰是兽面纹与凤鸟纹相互结合,把在原本浓重巫术色彩下诞生而出,代表庄严肃杀文化的青铜器物那种让人发憷的感觉减弱了,相反的,不同部族间图腾在同一个作品上展示出来,并利用云雷纹划出规律区间,让原本不同的部族文化元素处于秩序相对稳定的格局中,这也符合周代起,中华礼仪秩序开始建立,等级、制度、规范等概念逐渐取代多而杂的文化思想,成为梳理文化的梳子,虽然中华文化的凝聚核心不能单纯以礼仪文化来概括,但是这种礼仪文化犹如一个框架,后来的文化就围绕着这套框架展开,框架太紧了,就会想要打破它,所以战争就出现了,起义就出现了;框架太散了,又会念着有秩序的好,所以乱世总是会出几个英雄,而且也总是有着“平天下”的想法,能够成为这种规则的制定者,驾驭者,本身就是一件吸引力极大的事情。

就是在这样一个严格礼仪的时代过去之后,战国的青铜器明显体现出来对于之前严肃礼仪的一种挑战,清新灵动诸如琵琶、梨形等造型取代了厚重严肃的鼎形,展馆里展示出来的战国青铜器就有很多体积和花纹比西周时期要精致的,这就是制度框架太紧了之后精神更加追求自由的产品。再稍微扯远一点,战国时期还有著名的就是漆器,当时楚国漆器保留了周代的文化气氛,高贵端庄不失严肃,其纹饰的主要特点就是云气和鸟的图腾,这对后来汉文化的发展又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就是这么样一代一代,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更加符合当时需要的东西,或者对前代某种东西深恶痛绝到了极点,以至于创新出功能与之不相同的新东西,宏观上来说历史的车轨就是这样把“当时的历史”滚动成河流的,微观呢,也不过是每个人过好自己当时的一生罢了,谁会想到那么多分分合合,身后之事,毕竟青铜器上也没有反映出后来那么多朝代的更替和战争,也就是说,把分与合,和平和战争稍微看得自然一些吧,至于该怎么做,那是人的态度问题了。从之前说到的炎帝部到后来的汉,朝代更替了,但是文化却留下来了,中华文化是一点一滴积累来的,若是一点概全地单一指出某几种东西是中华的文化元素代表,估计祖先们会接受不了。对于我这种不是专家的人来说,观看这些古物的价值就在于,看到它们,可以感觉到它们的作者和我们有着相同的心情。人和人之间有着奇异的平衡纽带,会因为自身的需要而贪婪,也会因为自身的渺小而相互需要,约束着人的同时又让人有能力渴望着自由,所以不管是古代的人也好,现代的人也好,使用巫术也好,使用科学也好,在产生着战争也在制造和平,最终都是“以幸福的名义”,所以没有人是绝对正确的也应该不会有人绝对是不可原谅的。而我原本总是觉得历史研究是要研究出真相和对错的,但是看着这些文物,我又觉得这种想法很无聊。接受,并且不再犯错,或者说找到以前没有能够解决的事情的解决方法,应该才是我学习历史要得到的吧。

第11篇:鲁迅博物馆参观感受

鲁迅博物馆参观有感

今天,我参观了鲁迅博物馆。一进大门,我立刻看到了一座十分具有鲁迅风格的建筑,于是我心想:没来错。然后,我踏进了大门。

这是鲁迅在钟楼上时的石碑

这是鲁迅的故乡_——绍兴。图中的四个人分别是他的祖父、父亲、母亲和原妻。

这是他在南京和日本的照片和事迹。

这是鲁迅在这些地方教书的学校。

这是他在厦门和广州的照片,以及他在上海的教书,和临终前的寓所。

这是鲁迅的办公桌,是个干净而朴素的地方。

这是鲁迅先生在教课的场面。看!我正在当他的助教呢!

最后,我从鲁迅博物馆出来了。恋恋不舍的回了一次头,这次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也对鲁迅先生有了进一步的解。

第12篇:参观自然博物馆感受

参观自然博物馆感受

本校 四年级 赵佳

暑假期间,我参观了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一直就对自然和动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刚一到那里,就急不可待地走进展馆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

自然博物馆里有动物、植物、古生物、人之由来、恐龙世界、水生生物等六个基本陈列馆。我们首先来到了古爬行动物厅。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足足有两三层楼高,

三、四十米长,这只恐龙是恐龙家族中最大的一种恐龙,被称作马门溪龙。这种恐龙成年后可以长到22米以上,重数十吨。生活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我仰着头,围着它看了一圈,脖子都酸了。大厅中还展示了许多恐龙骨架,如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翱翔的翼龙,称霸海洋的鱼龙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最有趣的地方要数《动物——人类的朋友》展厅了。里面分为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保护动物、昆虫世界和动物之夜等7个主题单元。在一个叫做“动物之夜”厅里,我们伴随着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兽叫,走进夜幕之中,体验到动物之夜的奇妙感觉。那里很像热带雨林,许多动物隐藏在茂密的树林里。我在里面走着走着,突然有一个东西碰了我的脑袋一下,吓了我一大跳。我捂着脑袋抬头看了看,原来是一只猴子挂在树上,全身毛茸茸的,正瞪着眼睛看着我们呢。

最后我们进入了水生生物馆。那里有许多稀有的鱼类在鱼缸里游来游去,非常好看。比如神仙鱼个头很小,全身呈现淡白色,鳍和尾巴好像是一片一片的,游起来很像在风中飘扬。还有珍贵的中华鲟大标本和食人鱼标本。

参观自然博物馆,使我们了解了许多神秘而宝贵大自然的知识。我们知道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经历了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通过六次生命大爆炸,才形成地球现在的样子。我们也知道了人类是由动物通过劳动进化来的。我们还深深体会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动物灭绝了。我们带着对神奇大自然的无限感叹,同时又带着许许多多新的疑问走出了自然博物馆。

第13篇:参观博物馆的感受

参观博物馆的感受

11 月4日下午,我参加了又学校组织的参观衡阳博物馆的活动。报名之前,我对博物馆的了解非常少,仅限于书籍、电视或网络上,所以对这次能与文物亲密接触我是万分期待的。事前做过一点点功课,知道了衡阳市博物馆成立于1973年,是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基地。有《馆藏青铜器陈列展》、《馆藏陶瓷珍品陈列展》、《湖湘名人书画展》、《馆藏工艺杂项展》、《湖湘文化展》5个展厅。

经过短暂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博物馆,古典又不失大气的博物馆正对着风景如画的西湖公园,两者相依相傍,展现着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进大厅,入眼的便是一幅画,上书“湖湘文化馆”几个大字,转个弯便到了第一个展厅,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大模盘,近了才知道是“湖南地形地貌图”。第二个展厅里的几尊铜像,他们都是湖南最杰出的人物,有魏源、左宗棠、曾国藩等人,旁边还有正在灯下阅读的王夫之的铜像,他们都为这座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那浴血47昼夜的衡阳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整个抗战史上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战士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这座城市的历史在这都被记录了下来,沧海桑田,我们都在为明天的美好生活奋斗。

参观完了一楼的展厅,我们迫不及待的跑上了二楼。二楼主要展示一些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有通过考古发掘获得,也有来自社会征集的,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商朝的青铜器,明清时期的书画,还有衡山窑粉上彩绘瓷器和明代纺织品服饰等。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极其珍贵,它们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独一无二,是这座城市人民的骄傲。

此次博物馆之行虽然时间短暂却给了我很大的感触,祖先创造的物品,她的子孙后代在竭尽所能的保护着,让我们都能走进博物馆去感受、去了解历朝各代的人们的风俗习性,让今天的我们从中借鉴,然后去创造。

走进博物馆,亲身去体验吧!

第14篇:参观军事博物馆感受

参观军事博物馆感受

10月31日我院党支部所有成员参观了军事博物馆,没有了平时的玩笑,一踏进军博的大门,我就被一种肃穆包围着。因为我走进的地方,真实地记录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走出来的历史。军博的正门上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匾额是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其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伟。

这次为了庆祝祖国的六十华诞,军事博物馆展出了“和谐中国”大型画展。一幅幅国画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为之震撼。我看到这些话大部分出自台湾同胞的妙手。我想这是每个画家用自己炙热的爱国心勾勒出的美丽画卷,这一幅幅国画代表着他们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和对台湾能够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无比期盼之情。我相信只要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以及台湾同胞的支持,宝岛台湾一定会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更加应该响应党的号召,为台湾的早日回归奉献一份力量,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出一份力量。

军博的基本布局包括: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馆、兵器馆、古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走在这些展厅中,让我们回味了当年那些令人激动的一幕幕。

通过参观,大家都有深深的感触,历史给我们展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为了争取独立流血流汗、前赴后继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使我们对历史上一切爱国者和革命先辈的尊敬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历史上,越是在我国民族面临危亡威胁的严重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发高昂,越发激扬。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奋斗不息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特别是在参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馆时,给我们带来的触动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在看到侵略者残酷行径的同时,我们深感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肩上责任的重大。看着一幅幅反映当时艰苦现实的图片,好些人不仅潸然泪下,每一个参观的人都真切地感觉到现在的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好好学习,为社会为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党的下一代的接班人我们一定会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应该不断地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不断的加强学习,而且作为工科的学生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利用科学技术让祖国强大起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我更加需要以身作则,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非党员同学,进一步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把实现个人价值融入到为祖国无私奉献当中去。

第15篇:参观博物馆 感受历史文化

参观博物馆

感受历史文化

小记者要去参观博物馆了,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极了,蚌埠市的博物馆是什么样的呢?带着心中的好奇和疑问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博物馆。

一进博物馆大家就被馆中央摆放着一颗大象牙吸引住了,这颗象牙长约一米,是出土于我们蚌埠固镇一带,听讲解员阿姨介绍这种象身材十分高大,高三米左右,站起来差不多有一层楼那么高。“太大了!”“真是不可思议!”大家议论纷纷。我心想如果这样的象群奔跑起来该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宋嘉璇快来看呀!” 同学的喊声把我从想象中拉回了现实,原来大家看到了文化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陶塑纹面人头像,这可是我们蚌埠双敦文化的代表。我们小记者又跟随讲解员阿姨欣赏了明代的玉佩饰,清代的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元代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罐,隋代的武士陶俑······这些出土文物可真让我们大家大开眼界,大家连声赞叹道:“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啊!”

随后我们还来到了新博物馆的施工现场,高大的博物馆正在修建,这里将会展出更多的展品,馆内还将设有考古体验区,陶塑手工区呢,真希望它能快些投入使用。这次的博物馆之旅,让我增长了知识,开扩了眼界,活动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

第16篇:军事博物馆参观感受

军事博物馆参观感受

对于这闻名海内外的军事博物馆,我已经耳熟能详了。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馆内陈列以中国军事历史为主线,展示了近五千年来主要的军事事件、军事人物、军事论著、军事科技、兵器发展,以及现代中国国防建设与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新成就。在我心中,军事博物馆就是一部历史,一部中国人民艰苦奋战的辛酸历史,一部见证了中国一步步走向强大的血泪史!看着那些在战争中使用过的刀我在想,那些刀柄上已经破碎的布条是原本就是红色的还是被鲜血染红的呢?这些兵器完全激发了我的热血!那是历史的重现,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见证!

第17篇:参观农垦博物馆感受

参观农垦博物馆感受

5月19日下午,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我们育秀实验学校整个七年级一起来到了农垦博物馆参观,让学生们感受农垦的精神,了解农垦的艰辛。 正当下午太阳尽情放射阳光时,我们所有同学步行45分钟来到了农垦博物馆。

这次活动共要参观3个主要场馆,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围垦岁月”场馆最感兴趣。在那里,让学生们了解了40年前发生在农场里的故事,也知道了40年前我们的先辈是怎样用自己积极的行动在这片土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不怕累、不怕苦、坚决战斗到底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大家。最让大家感动的是:无论看哪幅照片,无论照片上的先辈们有多苦,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此时此刻的学生们都为他们的这种肢体语言所感染,他们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用微笑来面对一切困难。在参观最后一馆时,学生们都为之所震惊,光明的一天终于到来了,无论是商业、农业,还是工业、旅游业等,一系列品牌由此诞生了,为今后更快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在光明品牌的介绍中,使学生们了解到光明的由来,它是由一个火炬和56道光芒所组成的,象征着高举火炬,56个民族齐心协力共同走向光明。在另一个馆我还了解到以前的农民的工资十分的少,比如说:在1968年的工资只有仅仅的18元,对我们这些在温室里长大的小孩来说一星期都不够用;在1969年时只有24元:到了1973年也不过只涨了4元;直到1974年农民的工资涨到了36.8元(不低于33元)。另外知青不但要学农学工,还要参加民兵训练。 参观农垦博物馆 ,感受农垦精神。

第18篇:张裕博物馆参观感受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中马社会实践——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之行实

践报告

第一执笔人:xxxxx 小组成员: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学院、专业班:商学院2008级市场营销 社会实践地点: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学年学期: 2010-2011学年 指导教师: xx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之行实践报告

在烟台,黄渤海交汇的海岸线上,有一座占地四公顷、客家人围屋形状、中西建筑风格交融的院落,这就是张裕老厂,中国葡萄酒工业便始于此。如今,生产厂房早已搬迁,这里已建起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曾轰动世界的神奇建筑——张裕地下大酒窖就在博物馆的下面,数以百万的游人慕名而来感受酒文化的神奇。张裕,这个孕育了葡萄酒工业文明的地方再次开创了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的先河。

张裕集团的前身是“张裕酿酒公司”。1892年,由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1994年,组建成立了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并上市,成为国内同行业中唯一同时发行A、B两种股票的上市公司。经过110多年的发展,张裕集团公司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至2004年末,张裕集团的总资产为23.7亿元,净资产为16.6亿元。张裕集团的主要产品为葡萄酒、白兰地、香槟酒、保健酒四大系列数百个品种,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综合占有率为20%以上,连年保持行业第一。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利用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的时间来到这个承载百年葡萄酒文化的博物馆,开展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下车整好队后,我们一小组人员跟着导游首先走进了地下大酒窖。沿着螺旋阶梯向下,一缕缕馥郁芬芳的酒香扑鼻而来,让人不禁贪婪地深深呼吸。酒窖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三只亚洲“桶王”,

据导游讲,它们每只可贮酒15吨,一个人即使每天喝一斤,80年也喝不完。从酒窖里出来,我们跟随导游的步

伐来到博物馆展厅。展厅里陈列着珍贵的老照片、古老

的制酒工具、泥人演示的早期酿酒场景,无声地诉说着悠远的历史。张弼士三易酒师,几经波折才聘得来自奥匈帝国酿酒世家的拔保为第一任酿酒师;张裕第一任总经理张成卿为建张裕耗尽心力,英年早逝;李鸿章亲批准照;1915年的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的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获得四项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悠悠往事在这里流动、弥漫,让人感叹、给人震撼、引人遐想。

博物馆展厅里还珍藏着来访的政要、名家留下的墨宝。孙中山先生为张裕题词“品重醴泉”,据说是其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企业题词;康有为,1917和1927年两次来访赋诗抒怀,留下了珠联璧合的姊妹诗;张学良,借古喻今题词“圭顿贻谋”。1992年,张裕百年大庆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张裕视察并题词“沧浪欲有诗味,酝酿才能芬芳”„„众多的政要名流在这片酝酿芬芳的地方留下了手泽足迹,数量之多、品位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为张裕悠远灿烂的文化增添了几多神韵。

在了解完张裕的发展历史之后,在慨叹张弼士先生实业兴邦之艰难、公司发展之曲折的同时,夹杂着些许疲惫,我们走进了视频播放大厅,再进一步了解葡萄酒文化。听完老外幽默风趣的讲解之后,同学们开始了和酒庄老师的互动,从不同的问题中,我们了解了用螺旋梯的目的和作用,张裕酒庄的主营产品分类和市场价格,以及瓶塞选择的作用等等。最后,我们以小尝三鞭酒来结束我们这次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张裕集团浓厚的酒文化内涵,同时了解了其曲折的发展历程以及作为一个民族品牌所拥有的立业之本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19篇: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我们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我们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等几个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作为六朝古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五彩斑斓的故事。承载着皇家权威的传国玉玺,记录着时代变迁的竹简布帛,雕刻着沧海桑田的铜器铁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珠宝,还有印刻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珠,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历史。三为情:老北京的风俗民情是举世闻名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和面人,独特的满族服饰和剪纸艺术,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给我们展示了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

13级七年级口腔班 邵奇 1302029

第20篇: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位于**广场东侧,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这次我们参观的展览是“古代中国”。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这次参观是我期待已久的。在参观前我从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古代中国”这个展览是以王朝为线索的,从远古时代到近代文明,完整记录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里参观的人很多,“古代中国”这个展览整整分为八个部分,我看到了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头骨化石和古朴的图腾,商周时期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陶器,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和战国七雄,秦汉时期的强盛和文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后,中华文明迎来了隋唐的鼎盛繁华,无不让我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其后的宋元明清,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慢慢落伍了,这个展览好像是一幅历史长卷,记载着华夏文明从诞生发展到繁荣衰落,对比博物馆楼上的“复兴之路”的展览,正体现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和科技,到我们这一代人,正承担着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我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奋斗,中华民族会重新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首都博物馆参观感受.doc》
首都博物馆参观感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