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观后感范文

2022-10-04 来源:观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电视剧观后感

电视剧《东陵大盗》后感

很少是带着了解历史情节的目的而去看电视的,所以摒弃只看打斗场面的我看了《东陵大盗》后,觉得有必要为自己留下点什么,不是为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得不到别人的赞同,只是为了证明一下我已经看过了这部电视剧,而且为了以后能回忆这情节做一下记录。仅此而已。

孙殿英作为主人公,集正面与反面形象于一身的人物,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当然这只是电视剧,不足代表史实。我不禁有些感慨,对其说不出的是恨还是同情。不管如何,这部摒除以前我看过的主人公都是圆满收场习惯的电视剧,让我很新奇,因此,借此,对主人公进行一小小的评价,诉说我的小小想法。

无奈的选择

为了手下三万将士、自己同生共死的兄弟能有口饭吃,竟打起了清东陵的主意。但去别处讨求钱财,简直就是“坐金山去讨饭”,当然会贻笑大方,于是毫不犹豫的去挖掘属于中华民族的瑰宝——慈禧陵。尽管其中有人千方百计的阻扰,却无法阻挡这一卖国行为。或许他可以借其他各式各样的名义或理由来网络这些宝贝,可阴差阳错地让人窥到了这一劣行。于是无论怎样狡辩、怎样“送礼”,都始终难逃被追杀的厄运,难逃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唾骂,因为有新闻界的存在。而这仅仅是表面上的惩罚,对他的惩罚还有冥冥之中的“报应”之说。尽管他始终相信自己命不由天,最终却不得不面对和接受这一现实:跟随自己的三个得力干将先后离他而去;三个老婆,大老婆带着肚子离开

人生,二老婆为救他而被辱发疯,三老婆却始终没真心爱过他,潜伏在他身边,一直为与他有共同目标的人提供线索,只为报复掘她祖坟的卖国贼,最后凋谢在他的枪口之下。

得到了那么多珠宝,除了当礼送出的,分给将士的以及用来换成50万两黄金赎他性命的之外,想换军饷的一分未得,连自己私藏的10箱也在他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不翼而飞。试问:为掘宝,他得到了什么?得到了被世人辱骂的名声、别人的追杀;失去了心爱的得力干将和自己相濡以沫的爱妻。为什么上天会给他如此的回报?他的目的并不过分啊,尽管有时做事高调了一点,但那时军阀统治时期,就算做些过分之事也无可厚非,但上苍让他尝到了家破人亡、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滋味,或许就是因为掘了坟,盗了堆满奇珍异宝的陵墓,更是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这是上天给予他的惩罚,这是他应得的报应!

立场的问题

孙殿英作为一个集义气与野心于一身的人物,我们无法简单判定他好与坏,就像很多处于乱世的枭雄。在电视剧中,他的成功——成为蒋介石领导下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有其他人的帮助与提拔,当然,更是他的义气,让他得到了人心。他掘东陵,不是为了个人私欲,而是为了他手下同甘共苦过来的三万将士的留存,我们无法否定他讲义气的豪情,而致使他一败涂地的原因则是一群人,说到底是一个人的羁绊——满清后裔金毓泽。一个满朝人,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爱国者,为了表示对孙殿英掘他祖坟的强烈反抗,更可以说是为了维

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护国家的文物,而处处与他为难。这不是个人的私怨问题。因为在东陵被盗之前,两人是好兄弟,金曾多次救下孙,孙也由衷表示尽其所能回报于金。或许期间因为鸦片的关系而是关系闹僵,却从未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盗东陵贩卖文物一案却让两人反目成仇。一个挖宝筹饷,一个护国抢宝,个人的感情在这大是大非面前显得微不足道。金曾多次打过孙,两次在马兰裕,两次在清东陵,可孙却从不还手。甚至在判决金毓泽死刑前,孙还劝其放手,再结义友,但最后却被无情的阻拦。这已经不是个人能够解决的矛盾,用金的话来说:这是卖国与爱国之间的差别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该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有民族的自豪感。文化是民族独有的灵魂,文物则是文化的具体。所以文物的流失就是对民族文化的藐视与亵渎。作为一名正直的爱国者,有理由,也有权利去维护,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于是金始终抱着这一想法和信念,身体力行,借助媒体和其他爱国志士的力量,终于摧毁了孙殿英的美梦。他的立场就是爱国,就是保护文物,哪怕头破血流。而孙殿英的立场则是为了三万将士,挖宝、卖宝不可商量,于是曾经的好兄弟反目成仇,水火不容。呜呼!这个结果唯用立场的不一,甚至说是立场的敌对来说明。在我们大部分中国人眼里,电视剧始终以主人公归隐山林,或者得到了自己的幸福收场,可这部电视,却让这个主人公以惨淡结局离场,是我所看过的电视中极少的,所以对其进行了小小的体味,既让自己相对了解这段历史,并让我明白,评价历史人物不要太过极端,很多人都是正邪兼具,不要太过幼稚与理想!

推荐第2篇:电视剧观后感

近来很压抑,心情沉重,很想看一部轻松的可以让我开怀大笑的片子。无意间看了两集《搞笑一家人》,很搞笑,笑的时候我好像真的忘了那些烦心事,于是我连续地看了下去,只是为了找一乐子,没想到的是,最后我在别人的故事中迷失了自己。

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最初吸引我的是状况百出的徐敏静和李民勇。看着看着我才了解到李民勇和前妻申智的故事,两个善良美丽的女人和一个很重感情的男人,我不自觉地开始担心他们要怎么办,也许是因为结过婚的人的私心吧,我心里有一点偏向申智,但是敏静的善良,单纯,甚至纯真,我真的于心不忍呀。当李民勇抱着滑雪板的袋子照相时说:“这可是我们的第一张照片呀,要照的好看一点”,我知道他和敏静的爱必会刻骨铭心。当每次他又放心不下申智的时候,我有点窃喜,我从心底里希望他们能重归于好。我希望相爱的人不管有多少摩擦多少误会,也要执着地爱,分手后依然可以破镜重圆。

随着剧情慢慢的发展,允浩喜欢上了徐老师,我的心瞬间被揪成了一个团。我知道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部肥皂剧。当允浩的心一点一点倾向于这个少根筋的徐敏静老师时,两个人的命运戏剧性的被逐渐捆绑到一起时,我的心也跟着去了。当他在走廊上看到敏静和叔叔说话时,他有些愤怒的眼神中那酸酸的感觉。其实我知道不仅仅是酸酸的还有心绞痛的感觉。最让人难忘的是允浩的告白。初夏傍晚的校园里,寂静无声。路灯下,最后一道心理底线被冲破,疾驰而来的少年终于承受不住重重的感情,以乞求的语气说,“不要结婚,拜托”,当老师说出“允浩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特别的学生”时,允浩绝望地说,“就到这里,不要再说了”,看到这里,我仿佛坠入了几百米的深海,世界都黑暗了,窒息而绝望。

不需要再说什么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你在我身边,却不知道我爱你,敏静却说,“不想和允浩变得尴尬,像现在这样亲密……”。于是我们听到让人心灵颤抖的那两句话,不是在问敏静,而是在质问命运:“为什么我不能成为老师更高的存在?为什么我在老师面前总是那么无力?”没有一句“我喜欢你”“我爱你”,这却是我看到过的最绝望,最打动人的告白,只是因为少年爱的好无助、好辛苦。允浩爱的如此隐忍、执著、痴情。我怎么可以不爱上这个少年呢?

那对于徐老师,允浩又是什么呢?是不是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只是一个特别的学生”呢?我想也对,也不对吧!因为敏静有意无意的守住了她和允浩的很多秘密,她并没有像对待承贤那样对待允浩,听了承贤的告白,敏静没有负担,而且还有点沾沾自喜,能让男学生爱慕也不错。这大概也是她当初愿意当男生班班主任的一个小小的初衷。但允浩的表白呢?允浩的过激反应是不是和自己有关呢?当允浩说:“老师也知道我为什么这样”,敏静没有再反问什么,她已经完全明白了允浩了,也开始在心里给了允浩第一次准确的定位:特殊的……。还有最后的一堂课,徐老师的点名,我感同身受呀。为什么把点名放到最后一节课呢?

在这段迷失于《搞笑一家人》的日子里,我想了很多。我没想到一部搞笑喜剧最后竟被我用眼泪淹没着看完的。像命运般,我分不清楚什么是剧情什么是真实........

推荐第3篇:电视剧《奠基者》观后感

电视剧《奠基者》观后感

电视剧《奠基者》讲述了1958年到1963年之间的大庆石油会战,在西方国家妄图借石油“窒息红色中国”的背景下,独臂将军余秋里于此危难之际出任石油部部长。在川中石油大会战失败后,他带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数万会战大军克服了无路、无粮、无房以及天灾等重重困难,在松辽大地展开了艰苦卓绝、历时三年的石油大会战,最终一举扭转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被动局面。 整部戏通过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将我国当年石油大会战的恢宏画卷,浓缩进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引人入胜,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影片中的几个主人公既代表了那一代石油勘探队员钢铁般意志,也代表了那一代人主人翁般的责任感,一般常人难有的品质。诠释的是建国初期,新中国石油工人钢铁般不屈的意志,没有任何私念的信仰和精神。坚韧不拔,不计个人得失,知难而上,钢铁般的民族的品格。王进喜,是一名普通的石油勘探工人,之所以成为铁人的化身,成为风云全国的工人阶层中的一种精神,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主要是在他的身上彰显了一种最无私的价值观,与祖国同命运的人生观。建设祖国可以牺牲自己生命的忠诚,克服困难钢铁般的意志。这是组成“铁人”精神基础。他所有惊天动地惊人的事迹,都完成于几米钻井平台,最典型的是他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了他惊人爆发力和征服力,展示了一名勘探工人,粗犷的风格,严

谨的工作态度,不怕任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他”既是一代石油勘探工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个时代只讲奉献,不谈索取新中国工人崇高精神的缩影。所展示的是一个时代最无私的价值观,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与祖国同命运的人生观。不管时代发展到什么程度,不管科技发展进步到什么程度,“铁人”精神永远是社会和人们共同需要的,永远是备受人们所崇敬的。“铁人”精神永远具有超常的感染力。

《奠基者》是一部催人奋进的作品,是一部与时俱进的电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征途上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这种利用电影的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铁人”事迹,让更多的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途上发扬“铁人”无私的奉献精神,继而让“铁人”中流砥柱般的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与当今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共鸣,从而更大的激发全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热情。这样的电影越多越好。

那个时代,也许物质很贫乏,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起现在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当今的时代也需要“铁人”那种阳刚的气质,壮美的品格,饱满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无私的奉献精神,心口合一的信仰,钻石般阳光的人生。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热爱祖国与祖国同命运的人。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

里缺点什么。有时我甚至在想,我怎么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啊。那样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宁静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作为我们青年一代,学文化,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迫切的,应该是为他们找到一种精神的追求。人,活着,较之那些死去的人,本身就是可贵的,可是怎么样才能活出意义来,不枉这世上几十年,真的值得我们深思啊!

推荐第4篇:三八线电视剧观后感

三八线电视剧观后感

引导语:如何写一篇3八线电视剧观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三八线电视剧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三八线电视剧观后感一

追剧《三八线》,梦回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这也让我联想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次的开国危机。汉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围,依靠陈平对匈奴的贿赂这才转危为安。唐太宗李世民也在渭水桥受辱,签订城下之盟。但刘邦的后人汉武帝刘彻帮助刘邦一雪前耻,将匈奴赶回大漠。唐朝更是从李世民开始,逐渐用武力对抗突厥,让其远走中亚。到了宋朝之后,形势逆转。燕云十六州成为一个王朝的梦魇,随着赵光义北伐失败放弃北伐,宋朝统治者不能越雷池一步,在屈辱中等待灭亡。一代雄主朱元璋、朱棣没有彻底解决蒙古势力,最终成为王朝隐患。土木堡之役,明朝精锐的三大营损失殆尽。后来,蒙古与满清结盟,让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没入历史。

历史告诉我们,王朝的创始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后人们也很难有机会报仇雪恨。尤其是步入现代,一开始不能赢得独立,那么局面会越来越糟,最终变得不可收拾。日本侵华的路线图就是这样,它通过甲午战争占领了整个朝鲜。接着进行日俄战争获取了控制东北的据点。9.18事变让东北成为其势力范围,然后是华北,最后就是全面的侵华了。

从甲午战争到日本1945年战败,整整50年,在这50年中中国人被日本人蔑称为支那,被视作东亚病夫。到了1950年,美国人想要重复日本的故事,现在的一些所谓的有见识的中国人说中国不应该打朝鲜战争,认为美国人的目的只是朝鲜,这不是太幼稚了吗?一个大国的领袖要能够掌控自身安全,而不是寄托在可能这样的托词上。毛泽东没有放弃自己的历史责任,说什么交给后人解决,后人更有智慧的屁话,而是勇敢的带领中国人民与强敌对抗。要知道,宋代以来中国鲜有负责任有担当的统治者了,在中国有能力的时候,他们为了自身地位的稳固,不去冒险为后人建万世之太平,而是高举经济建设的大旗,把噱头弄足,让自己锦衣玉食。

毛泽东那代人如果选择与美国人合作,那代人的生活水准绝对会提高几个档次,但代价的承担者就是如今的我们。这不需要细说,明白人是能够想明白的。一些人拿中国高伤亡率说事,但他们秉持的不是人道主义,真实的态度只是冷嘲热讽。这从他们对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英雄的调侃中能窥探一二。中国人太健忘了,当美国人在韩战纪念碑前对先烈深切缅怀时;当俄罗斯年轻人在结婚前到先烈墓前敬献花圈时;当朝鲜人还在传颂革命事迹时,中国人在干什么呢?在咒骂为他们牺牲为他们流血的先辈们与美国人对抗,让他们丧失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中国人的魂丢了,即使物质在富有,他们也是没有希望的。

朝鲜战争真的是一场人间奇迹,当年的中国人书写了一段传奇。从军事角度讲,中国与美国的武器有好几个代差,完全没有制空权、制海权,火力相差上百倍,这场仗完全没法打。现在技术先进了,有人有兴趣去做一下兵棋推演吗?但中国确实胜了,而且是靠在战场上和美国人硬碰硬取得的,这一仗之后日本人不再称中国人为支那人,中国人让美国人外战百战百胜的纪录作古。中国人靠什么赢得了战争,靠的是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能力。就像剧中的指导员一样,他让很多战士知道他们为什么打仗。他们崇尚的不是武力,而是以战止战。他们是一群有理想的人,所以能够做到向死而生。他们用他们的牺牲铸造了一座精神的丰碑,让高尚的越发高尚,让渺小的更加渺小。

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仰。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应该归结于一种事业,只有这样死亡才是值得的。看了纪实报道之后,你才知道像邱少云那样的英雄比比皆是,很多人没来得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知道军功章有我一份。也有很多高级将领长眠在朝鲜这片热土之上,他们是真正的将军,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将军。毛岸英也是我们应该怀念的,我没听说过哪个高级干部的孩子在朝鲜为国捐躯,但领袖的儿子与人民同在。毛岸英的坚守让我们明白,这份理想是真实的。

无论承认与否,现在与毛泽东时代是不同的。我们理解不了那代人,因为我们世俗的,而他们是有理想的。我们想不明白他们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还要援助世界革命,我们在挖苦他们的夜郎自大、自以为是。但那代人是乐观的,他们的词典里占据较大位置的就是我们这些后来人。为此,他们愿意牺牲奉献,愿意做后人的垫脚石,他们希望有朝一日祖国强大、世界和平,即使他们等不到那一天,他们也是幸福的。这是一种真正的人的境界,这种境界太高了,高到我们无法企及。朝鲜战争是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合法性的基石,真正说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朝鲜战争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拼命抹黑这场开国之战,为的就是瓦解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但现在很多共产党人是应该回看朝鲜战争的,想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入党?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保卫人民?不清楚为什么,没有了信仰,那么人民的事业就会有极大的危险,人民就会重新堕入黑暗。这是我们的英烈们不希望见到的。

三八线电视剧观后感二

看电视剧“三八线”的最后几集是个虐心的过程。看着在银屏上相处了十多天的一位又一位最可爱的人牺牲,心里真是很不好受。抗美援朝的故事对我们这一代人耳熟能详,小时候每年的清明都会去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这些天来,我思想感情的琴弦时不时就会被电视剧“三八线”所拨动。忍不住想写点什么东西,向电视剧背后的创作团队致敬,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人民日报评价这部电视剧是非常重要而及时的。朋友圈里多数朋友也认可这部电视剧是近年来少有的良心之作。我不是专门的剧评人,但我想谈谈我自己对这部剧的感受。

第一,我认为电视剧“三八线”是近年来极其少有的敢于在政治上突出传统的作品。陈平指导员形象的塑造颠覆了这些年来被颠覆的人民解放军政工干部的形象。“同志”再次成了剧中人物互相交流的称谓。这部剧对于抗美援朝的发起原因也秉持了正确的立场,我们不是什么阴谋的牺牲品,我们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不受干扰,为了苦难中的朝鲜人民。片中没有正面出现朝鲜人民军,但是片中对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做了大量的讴歌。

第二,这部剧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成功,而且不止一位人物的塑造。有人批评张国强和王挺扮演的两位主人公年纪太大,也许作为同龄人和东北人,我并不觉得他们的形象过于那么老,那么油。相比以前的角色,张国强扮演的李长顺也许对他自己不是特别大的突破,但是他用心的付出是看得到的,他的表演是值得肯定的。同样王挺的角色扮演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相比他们,曹曦文扮演的王常芳令人难忘。我看得到在电视剧的最后几集她明显瘦了很多。作为志愿军女战士的常芳所展现的那份勇敢,坚持和善良让人印象深刻。电视剧“三八线”塑造的不只是这几位主人公,而是一个英雄群体。我甚至要说,许多配角演员,比如张连长,机枪班杨家喜班长,一班线才臣班长,六班武黑子,王栓子,陈平指导员,学生兵小李,护士长,汽车班老班长,还有朝鲜姑娘李珍英,韩军朴少校和她的女儿的形象塑造都十分出色。这些形象极大丰富了抗美援朝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库

第三,电视剧的真实性值得肯定。这部剧据说80%的情节都是有历史根据的。真实情况是否如此,我不敢说。但是,剧中的人物服装,道具,场景至少看得出主创人员在力求真实。志愿军战士一把炒面一把雪,边吃边呛的场景就看着非常真实。

第四,多线并行的结构,虽然有时候衔接有些乱,但总体上看,电视剧以安东前楼子村走出去的五个年轻战士为连接,展现了抗美援朝前方后方各个战线的故事,穿插了朝鲜战场上许多真实的英雄事迹,全景式反映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和志愿军的伟大。这种以小见大的安排值得称赞。

第五,这部剧以21世纪的视角,特别是人道主义的视角去回看那场战争,更多加入了人性的因素。王栓子初上战场的害怕,长顺面对朝鲜小姑娘不忍开枪,常芳帮助黑人俘虏,一排回去找寻烈士名单,这些场景都是以往的电视剧没有反映。这不能不说这是电视剧“三八线”的一个突破。

第六,在情节设计上,电视剧“三八线”还是很有心,不止一次击中了我的泪点,包括栓子在空荡的宿舍怀念战友,在前线听到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鹰飞上战场,护士长最后读到陈平同志的信等等。

第七,虽然很多战争剧中引入爱情戏经常被人诟病,但是这部剧中的感情戏值得肯定。片中换了一个角度去描写几对男女志愿军战士,以及志愿军和朝鲜姑娘之间的感情,他们的忍耐让他们的爱情更加真实和令人感动。这些爱情戏让片中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 。 第八,还有要肯定的就是片中音乐的运用。尤其是片尾曲“山河已无恙”十分动听感人。

电视剧“三八线”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这不代表它没有问题。相反,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吐槽,尤其是我不满意后半部分短期内连续安排主角牺牲,不仅是感情受不了,而是是情节的连贯性不好。剧中有些情节安排也让人质疑其真实性,比如让两个女护士上319高地等等。电视剧的拍摄场景也同志愿军入朝初期的几次战役都在冬天发生相差比较大。总体来说,这部剧的前半部分可看性高于后半部分。不过听说这部剧是在短短几个月内拍摄完毕的,考虑到资金,档期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姑且原谅吧。

此时此刻,我想起留在三八线南边的线班长,留在汉江南岸阻击阵地的大福,许许多多志愿军烈士名字都没留下,尸骨也早不知哪去了。不是所有的人的一生都要大写,有些人融入了一个大写的群体,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我不是唯心主义者,此时此刻,我希望有天国,好让我们的烈士永远在天国享福,我希望有来生,好让我们的英雄能够过上我们今天的日子。

北风吹起,芦花飞舞漫天霜,英雄出征血洒万里疆场; 茫茫冰原,高高山岗上,到处都把他们的故事轻轻传唱。满江渔火,都为你点亮,亲人盼你回家乡;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硝烟散尽是曙光。一部好电视剧能留下一首好歌就已经不错。更何况“三八线”留下的是一批经久不灭的英雄形象。向电视剧的创作团队致敬。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三八线电视剧观后感]

推荐第5篇:电视剧《焦裕禄》观后感

电视剧《焦裕禄》观后感

焦裕禄,一个中国人民熟悉而亲切的名字,他是人民公仆的榜样,也是中国人的道德楷模,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虽然他离开我们五十年了,我们却从未停止对他的呼唤。最近晚上黄金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焦裕禄》,我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从新走进他、倾听他、感知他,和他一起感受一个全新时代的脉动与心跳。

现实生活中像焦裕禄这样的好干部,尤其是好的县委书记恐怕不多见了,就像恐龙一样快成化石了。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到处充满了铜臭味,物欲横流,肆意刻薄,人情冷落,个个眼中只见钱钞,给人的感觉像是到了世界末日。

焦裕禄作为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到乡村走村窜户,访贫问苦,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靠的是一辆破旧的脚踏自行车。兰考人民和兰考的未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很难想象,现在的干部出门庇股底下一栋楼,动不动就警车开道;天天山珍海味;讲待遇,讲排场;有几个是在真正地为人民服务的?!不少有决定权的领导干部,为了所谓的政绩,强奸民意,在实际工作中弄虚作假,比如招商引资过程中搞假外资,假投资,将落后、淘汰的企业当宝贝似的引进到本地,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事件不断,搞得民怨沸腾,就是没一个“领导”来承担责任的!!焦裕禄访贫问苦期间吃住在农户的牛棚里,用牛草作被褥,

不怕脏和累,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现在能有这样的干部吗?你说呢?现在的领导干部出行有高级轿车、飞机,出国的次数比老百姓进城的趟数都要多得多,住的是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晚的五星级或超五星级宾馆,喝的是一瓶成千上万元的洋洒,吃一顿饭要成千上万元甚至几万、几十万元不等,这些支出全是广大纳税人的血汗钱,可就没一个心疼的,而焦裕禄连老百姓送的一块西瓜都不肯吃,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精神!!

焦裕禄为了兰考的沙灾,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栽树固沙,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现在的干部为了面子工程,为了个人的仕途升迁,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一会儿搞什么经贸洽谈会(高价邀请名人、名星来助演、助阵),一会儿搞什么投资说明会,成效如何?只有天知道!!难道说不是这样的吗??花了不计其数的财政资金,没有带来多少效果,就好象钞票扔进了大海,引不起任何浪花一样!你说不气人吗?而焦裕禄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抗灾救灾,就是不允许用来修缮县政府的招待所。哪像现在的政府机关,办公大楼比**城楼还雄伟,比美国的白宫还富丽堂皇,就好像中国富得流油、遍地是黄金似的。其实中国还很穷,贫困人口还有几千万(官方公布的数字),还有不少因病、因残或其它原因即将致贫的人群。难道他们就不需要国家的救助吗?

焦裕禄因为其大儿子打着他的旗号去戏院不花钱买票看戏,被焦裕禄严厉批评,并带其子去补了一张票,并当面向戏院工作

人员道歉,同时重声任何人不得搞特殊,搞腐败。区区的三毛钱的一张戏票,从中折射出焦裕禄的人格魅力是多么伟大!这是一种什么人格、什么精神?现在这样的干部还有吗?多少干部想把国有资产掏空,把资产转移到国外,家属送到国外,做起“裸官”了;有多少官二代、官三代、富二代、富三代进了国家机关的?还有多少人靠裙带关系进入国家机关的?谁能向全社会公布一个准确的数据?哪怕是一两个也行!!敢吗?这就是现实!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这句话细察其意,就是强调领导者要多动脑筋,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指导工作的发言权,拟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方针,说出令人折服的道理。焦裕禄的这句话,强调的不仅是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倡一种求真务实精神。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干部不领,百姓掉井;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胡锦涛总书记说得好:“一个党如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就失去了执政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考察中,总书记说,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忠实履行职责树了行动标杆,为弘扬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一名不老也不新的中共党员,我感到很纠结,更感到忧心忡忡。希望我们的党内多多涌现焦裕禄这样的好干部,我们的党就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难道不是吗?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许许多多的新挑战新考验。只有像焦裕禄那样,继续保持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身先士卒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坚定信念,奋力进取,才能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些。

推荐第6篇:电视剧《焦裕禄》观后感

电视剧《焦裕禄》观后感

《焦裕禄》这部影视剧我看了好几遍,全剧展现了焦裕禄从16岁到逝世的壮丽生命轨迹,深度挖掘了焦裕禄精神,突显了焦裕禄的伟大情操和丰沛情感。据了解,这部电视剧根据殷云岭、陈新创作的《焦裕禄传》改编。该剧记述了焦裕禄一生成长与奋斗的人生轨迹。焦裕禄生于孔孟之乡,经历了少年丧父、入监坐牢、下煤坑做苦力、背井离乡等人生磨难,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当民兵、参加南下武装工作队、领导土改和清匪反霸,以大智大勇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建国后,焦裕禄转战工农业各条战线,先后取得了卓越成绩。担任兰考县领导职务后,他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带领兰考人民抗击自然灾害,获得了丰硕成果。焦裕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故事真实、感人,催人泪下„„

是什么支撑着焦裕禄心无旁鹫,奉献一生却无怨无悔?人之行,莫大于行孝。我想,是对娘亲的“孝”,是对娘亲的敬和爱。自始至终,他都把自己看成是土地的儿子,人民的儿子。为了对深深挚爱的娘亲尽一份孝心。他虽磨难深重,却自强不息,一心为民。

焦裕禄孝义行天下。他是那样深切热烈地爱着自己脚下的那片热土。为了这片被风沙肆虐的黄土地,为了每一张熟识的面庞,每一块久久驻足过的田埂,每一穗所惦念的麦粒,他鞠躬尽瘁,带领兰考人民挡风沙、治盐碱、抗内涝,心中装的是整个兰考,独独忘却家人和自己。病重之时仍拄着拐杖,细细量遍兰考的每一寸土地。他把一生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刻在母亲身上。就像大山一样,身扛万钧重担

却任身边清流顺着自己肢体流淌,大山不说话,可却实实在在地屹立着并哺育了山林里的生灵万物。

就在他看到田里的庄稼一点一点成长,栏里的牲口一天一天长大,人们脸上的笑容一点一点增多,就要看到兰考人民一天天富起来时,年仅四十二岁的焦裕禄倒下了,倒在了这片他为之奋斗的黄土地上,带走无数的伤痛,带走了人们永远的感念,却留下了自己无尽的牵挂,留下了眷恋的目光,更留下了那曲荡气回肠的《喊了一声娘》。 “娘抚平我的痛与伤,娘的祝福永不忘,好男儿就要有担当„„” 在焦裕禄的一生中,很好地践行了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克勤克俭的艰苦奋斗精神。这五大公仆精神,也是电视剧《焦裕禄》全剧的灵魂所在,也是令观众看后热血沸腾的原因所在。我想,焦裕禄精神的内核,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正是时下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更是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榜样。愿焦裕禄精神永驻中华大地,愿更多的焦裕禄挺身而出,驻进人民的心中。

永远怀念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

推荐第7篇:电视剧《卫子夫》观后感

汉朝,澎湃,壮观,写生命和裂变的沧桑的历史。一代良性守卫,出生贫穷谦卑,从小歌曲到汉王,不明显无差别地暴露,优雅的前进和后撤程度,一个伟子傅写了古代女人的传奇历史。因为戏剧将重点放在威子夫的成长过程中,放弃后宫女人的血宫战斗场景,宣传生命高涨的楼上坚持不懈的生活,传递傅也音乐,音乐可怜,甜美也音乐,苦音乐,正能量,这对于今天在现代人的工作场合中的斗争,也是参考书的积极体验。

历史剧威子夫对吴皇帝和魏子夫的主线历史,目前正受到打击。由着名演员王罗丹,林峰,周立奇和徐正曦创作的剧集超级强大,具有历史细节,充满人文深度,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历史气息,像悲剧性的风吹,欺骗云的历史的图片慢慢地开始,悲剧的古风壮丽的繁殖。同时,也解释历史人物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汉朝皇帝复兴朝鲜心理,魏子福对待痛苦的态度, 上帝的保护者和经历了爱的折磨,三者之间有友谊,有爱,有不清楚的关系之间的争端,既尊重历史和戏剧重新创作,也不是欺骗,戏剧不是废话,让观众看到当时汉族文化不禁感叹。

历史总是英雄和美丽的舞台,在狩猎风的时代,无数人在新鲜繁殖的历史上。戏剧在人物形象非常生动,笑和诅咒独特的风格。历史上的汉武德攻击攻击,一代明君创造繁荣繁荣,开始玩耍,祖母傲慢傲慢的汉武帝心不满,他的两个导师被杀害,无助他忍耐的痛苦,被去除了听到子子的Wei子苦涩和寒冷的金丸让他醒悟,也欣赏了邪恶的孩子的非凡的味道。维子夫不傲慢,慈善为了微笑显示人,面对女王的所有虚伪之下的谋杀,她一直真诚和慷慨的地方,然后与汉帝一起在一起历史的故事。平阳公主的骄傲非凡战略,从多年的训练吉吉等机会到魏子福的手中后宫,一个微笑充满小小的努力,可以得知,她的丈夫脱轨生下了一个非婚生子,平阳公主哭泣后阴谋关闭 支持。段红明知道魏子对于皇帝来说一直很贵,总是拿着一把剑守卫两个,默默地吞下泪水和泪水,深深的容忍是非常生动的,英雄经常伴随着孤独的一面很长。

在复杂的许多人物的命运,使故事变得非常紧凑,整个戏剧的叙事方式平静,但紧张,从第一次设置到看到,被深深吸引,也是由人民的健康乐观和真诚印象深刻。特别是传达中国传统美德的戏剧,深深地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少年威子夫因为他父亲听到算命者的话实际上认为她是一个灾难明星,想赶上她,韦富没有愤怒没有抱怨,她选择了宽恕和理解;看到路边奇怪的人生活死了,她拿出他最后一点食物来帮助他,显示出伟福的好性质;对于弟弟魏庆,平阳厚夫的孩子做下一个侍女,她爱这部分;见段红童年青年朋友不喜欢,子福帮助手做他的新娘,成年子女丈夫和妻子的忍耐不超越标记,这表明孩子的爱情和友谊的棍子和比例感。 ...从这些一点点的信息通过,电视剧丈夫通过魏子的奇妙传奇,显示 是一个民族骨骼的深层人民的良好和和谐的性质与他人和魏子福一个人的命运的变化,叙述一个小人不断地战斗硬血历史,因为血,看起来尊重,因为传说,这是非常引人注目。

与此同时,电视剧维子夫在生成的良性之子的主线进入了更多的历史事实,人物的情感语境和不断变化的历史,融合了友谊,爱情,仁慈的历史背景,使故事更具有强烈的冲突,从而变得更加起伏,走动悲剧,汉代复古回归,这是工作的成功。

推荐第8篇:电视剧焦裕禄观后感

电视剧焦裕禄观后感

电视剧《焦裕禄》用艺术手法,生动再现了焦裕禄同志一生成长与奋斗的人生轨迹,讲述了他情系人民、公而忘私的感人故事。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人生追求。他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是艰苦朴素的典范,常年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一件旧大衣成了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唯独没有自己。黄沙吓不走他,洪水挡不住他,盐碱难不住他,焦裕禄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的忠诚,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治理“三害”;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电视剧《焦裕禄》深深震撼着观众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焦裕禄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干实事,亲自考察调研农村生产生活而发自肺腑的话语,话语朴实中带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对党的忠诚。观看完电视剧,总结了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大学生村官的精神财富和干好工作的行动指南。

大学生村官应该学习焦裕禄扎根农村的精神。到农村最基层,条件最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才能挑起祖国接班人的担子。农村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无论是物质上的困难还是精神上的贫乏都是我们在工作中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必须有在艰苦条件下苦干的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村官这一行。

大学生村官应该学习焦裕禄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带头废除了干部生活调节费,反而遭到了无所事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但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到增强了改变兰考穷困面貌的决心。每当他的肝病发作,疼痛难忍时,他就采取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压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屉或者桌角顶住腹部来减轻分散身体上的疼痛。这是多么刚强的性格,多么顽强的意志,多么韧拔的气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正是对焦裕禄的真实写照。

大学生村官应该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精神。发挥自己的长处,多调研多思考。走村入户和农民朋友聊天,调查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创新发展模式,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广大农村的发展描绘了壮美蓝图。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推动农村发展、农民富裕、农业增收,就应该以从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为榜样,学习他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农村闯出一片天地,做出一番成绩,体现自身价值,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推荐第9篇:大当家电视剧观后感

大当家电视剧观后感

连云迭嶂的激烈矛盾冲撞,大时代背景密集缩小集中于方寸之间;观众一开电视,便觉得各色人物行来有喜有悲,令人血脉沸腾。在动荡飘零的命运中精准地捕捉、多层次地展现人性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张华标先生的民初戏,一直可以让剧迷看得大喊过瘾,嚼得有味道。在他笔下于夹缝中苦苦挣扎求得生存的人物,从来都是个性鲜明,各显百态,爱得深沉,恨得刚烈。

剧集从打杂姑娘唐澜初次碰到人生中不平凡的三个男人:银楼大少刘传

一、智障男程月亮、永业银行老板程逸飞的往事开始展开。

银楼大少刘传一原本就是公子哥儿的浪荡脾气,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即使有心将银楼交于自己的儿子亦是有心无力。因战乱逃难至上海,为求一饭之肚进入刘家当打杂工的唐澜,因缘际会凭着一股不屈从于命运的勇气,在危机时拯救了刘富家的银楼,后嫁给刘传一,成为了刘家银楼的“唐老板”。但身在一家靠长期借债周转资本的小银楼,纵然有百般化危机为转机的本事,在面对警察表哥的利令智昏、借难屯财,唐澜却不得不在这样的黑暗现实之下低头。面对具有相同境遇的“亲妹妹”桂花香生死之间的抉择,唐澜不惜靠打着程逸飞的名号去与巡捕、日本人周旋。“唐老板”的“商道”,更多的是被动式,在命运的多般戏弄面前为求自保,举步维艰。

永业银行的大老板程逸飞,冷静理性,果敢精明,打理生意一向是宁可断尾求生,也要骄傲地追求完美。在程逸飞的经商守则里,做生意不是开善堂,无论是面对弱者亦或是自己的亲朋,都绝不能感情用事。像刘家银楼这种连年亏损毫无起色的不良资产,照惯例他势必是要将之破产拍卖清掉的,即使是面对苦苦哀求的银楼民工,程逸飞动了侧隐之心,看在唐澜救了他的儿子一命的人情上推迟了停业期限。但从追本逐利的商人根本属性来讲,只要银楼从此以后每月还得起利息,这一笔买卖其实并不能算做是亏本;更何况,“换帅如换刀”,不同经营者会带来不一样的商业理念,眼光独到的程逸飞看得到唐澜进入刘家后会对银楼未来生意产生重大改变,没有什么理由不赌上一把;而在面对穷则恶极的疯狂兵痞、民众,破财消灾也是他一向解决处理事情的方式。在为商之道上,程逸飞永远掌握着主动权,绝不因私人感情拖泥带水,干脆利落。

程家少爷程月亮,一直因从小有智障而被周围的人当做不懂事的小孩对待,但却拥有着敏锐细致的观察推理能力和令人震惊的记忆力、善良热心的美好品质。面对身体的缺陷、二叔的诡诈、亲人的不信任、大众的偏见,在如此复杂的世情局面之中,是否还需要保持人性最初的善良美好?是否还需要保持热心助人的赤子之心?程逸翔因妒萌生的私欲、星星碍于长幼辈分的懦弱,程月亮的天真单纯仍然让人在深感命途诸多阴暗不公之时,还能怀抱着一份美好期望。在国难家殇的历史巨轮面前,人的恩怨情仇、爱恨纠缠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微不足道。程月亮从最初开始不敢反抗父亲的威严到敢于突破自我,勇于面对自己缺陷,也说明了上天在关闭一扇窗户的同时,会为你同时打开另一扇光明的窗户。程月亮的际遇,也向大家展现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掌门人,是需要不断学习历练成长的。

宿命与达观,《大当家》延续了张华标作品中这一传统理念。程逸飞时常念叨的“让他发生,该发生就让他自然发生”这一金句,其实也是反映人对未可知未来无法捉摸不可掌握的无奈消极心境,无论他在事业上如何的功成名就,仍旧逃脱不掉兄弟反目成仇,亲情淡漠的局面;永不认输坚强独立的唐澜,安身立命于小小银楼却永远是屡陷险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刘传一早年得志却家中突逢巨变,程月亮聪敏与智障相生相随……冥冥中苍天与人世的转化,其中有一些必然的定数。当唐澜满怀寻回亲妹妹的喜悦最终却被桂花香欺骗,她依然选择不辞余力为洗清桂花香的冤情奔走,将性命置之度外。很有意思的是,越是知天命者,心理反倒越能保持平衡状态,即便身处困境,仍能安之若素,勇于面对。

如张华标先生自己所说,自己写贱人准绳度最高。《大当家》里面对各色跳梁小丑的台词刻画,依然十分精彩:贪钱成性的腐败警察王剑,把刘传一对自己不义行径的指责反诬为“一提钱就翻脸”的穷亲戚;雷诚假扮斯文满口仁义,却大言不惭对唐澜的指责是因为彼此“都是中国人,好说,随便欺负”等,一语双关,极富讽刺意味。

不断突破,追求创新,是身为一名金牌编剧毕生的不懈追求。对于经常关注张华标先生作品的剧迷,特别是巾帼系列两部名作的铁杆粉丝,《大当家》的硬伤是穿插了太多对以往旧作品经典桥段的复制。

因战乱逃难却不甘于屈从命运的打杂姑娘唐澜,让人会想起清末从扛米工做起不停拼搏,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柴九;程月亮在程家奶奶寿宴上展现出来超凡的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恍惚是咳血为兄心怀天下的戴从文从古代穿越;刘传一从纨绔子弟的赌瘾成性变成踏实工作的银楼掌柜,妥妥的铁血保镖尚忠转世,义海里横行期霸成性的梁非凡化身成了刘传一的表哥……还有数不清港剧片段里面独有的布景墙搭,时不时冒出来以往剧情主角人名,惯性人物忠奸主次搭配,“旧瓶装新酒”,翻新力度太难有闪光点。这已经够让无数当年为巾帼系列疯狂痴迷过的观众们日日找茬,夜夜吐血了。

而在演员阵容方面,新人姚芊羽在饰演唐澜这一个内心坚强却常需要与悲惨际遇不断抗争的女掌柜角色,很多场戏是需要将内心愤怒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的,特别是在与抢砸银楼的日本人对峙一场戏时,语调强弱力度的拿捏明显不到位;张晨光和谢祖武作为台湾早期非常资深的电视剧演员,即使靠成熟的演出经验能够应付,但粤语文化特有的语言表达韵味还是极大的被削弱了。如果是请粤语方言的演员来演绎这一出极富时代特征的《大当家》,相信更能准确传达剧集背后多层次的人性思考吧。

一部成功的戏剧,编、导、演之间完美的融合和幕后团队亲密无私的合作,缺一不可。

推荐第10篇:电视剧奋斗观后感

电视剧《奋斗》欣赏

汉语言文学三班

伍懿,王静,彭云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在群众中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不少文学经典借此扩大了自身的影响范围,同时不少电视剧本因获得广大观众与时代主题的认可而逐渐与经典靠拢。电视剧《奋斗》的热播虽然没有在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但其中所反映的问题却扣住了社会的焦点,其主题“奋斗”着实为80后,90后的新时代青年注射了一剂强心剂。

在整个剧情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两个两个镜头。首先是强子因被学校处分无法获得学位证而自杀的一幕。作为开场戏,强子的自杀确实与《奋斗》整体的励志立意和喜剧效果产生冲突,这无疑是在一开始就画上了沉重的语气符,有感叹号,亦有问号。另一个镜头则是陆涛在巨压下患上抑郁症。同是洋溢热情的青春时代,前者选择了正如《圣经》所言的那句“向看得见的世界死去,想看不见的世界活着”。这似乎就此摆脱了人生五味而进入极乐世界,后者则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被冲去,打压,用生命一次次去冒险。对照着看,也许不少人都会就此对生命存在的

意义感到迷茫,以至于最终提出人类哲学上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生比死好得了多少?

其实,不仅是《奋斗》带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就连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将对此的困惑隐藏在了鸿篇巨制《安娜卡列尼娜》当中,他借列夫之口一遍遍探索生与死的奥秘并多次由于寻不到生的意义而几临崩溃。然而,他毕竟最终过上了平淡幸福的小日子,因为他发现不去想生死的问题反而可以更加洒脱,更有目标。

在我看来,生命不过是以一定的时间换取一定的空间,然而最重要的不是空间的大小而在于是否充分利用了每一寸光阴。我们当然可以追忆历史,畅想未来,也当然能够怀疑现在,但决不能因为一时找不到答案而绝望。毕竟,生与死的问题是任何人也无法给出完美诠释的。而只要活着,总是会有出路的。

就像余华的作品《活着》一样,主人公福贵经历的挫折无法想象,一辈子在生与死之间游荡,然而最后他仍然未放弃希望,他与他那唯一的亲人——因同情而买下的老水牛一起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帷幕中默默奋斗着。活着,有时候真的是为了活着它本身。

生命就像一本书,只有读完了才知道优劣;时代

亦如此。总有老一辈人为后一辈人担忧。其实,大可不必,总有人奋斗着,历史只留给后人评说,我们只管现在,不必沉溺于将来时态。

星星在哪儿都很亮的,就看你有没有抬头去看。太阳里的漩涡,总有人说是黑洞,有人说是美人痣,千万不要急于窥探潘多拉的盒子以便知晓盒子里到底是灾难还是希望,因为生命的乐趣就在于它是一个永远的谜。

第11篇:《国家干部》电视剧观后感

《国家干部》电视剧观后感

2012年3月26日至30日,分公司一年一次的廉政周活动拉开帷幕,再次提醒我们反腐倡廉,在此期间我观看了电视剧《国家干部》,剧中以夏忠民市长为代表的一批干部同登江原市委书记刘石贝势力集团做斗争的过程震撼了我,使我感触极深。刘石贝在登江任职期间一手遮天、独权专横,后以"退休"名义下台,势力尤存,余孽尤在,还勾心斗角。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腐败,看到了官官相护,看到了缺失约束的权力。主人公夏忠民作为正面典型,他的曲折经历和艰难处境充分体现了正义干部面临的难堪和无奈,在斗争中坚持信念和原则的难能可贵。

通过观看,我忽然想起了去年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党员干部面临的四个危险,其中涉及了“消极腐败的危险”,消极腐败危害极大,从根本上说,就是既包括触犯法规的贪污受贿、索拿卡要等行为,还包括诸如官僚主义、铺张浪费、任人唯亲、宗派主义、部门利益优先等隐性腐败行为。消极腐败损害执政党的肌体,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削弱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公信力、执政力。

观看了《国家干部》电视剧,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牢思想防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回顾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向堕落、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发现他们往往都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丢掉艰苦奋斗精神开始的,他们由于长期不加强学习,放松对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思进取、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思想慢慢滋长,整天沉醉于权力、金钱和美色之中,玩物丧志,最终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因而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带头遵守党纪国法,不断增强自律意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时刻筑牢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思想道德防线,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科技支部 王传化

第12篇:信仰电视剧观后感

信仰电视剧观后感

《信仰》,这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该片以共产主义理论为基调,上至党的领袖们、下至普通的共产党员为群体,他们坚信共产主义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为信仰不惜牺牲自我的生命精神,鼓舞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事业伟大胜利的鲜活事迹,无不昭示者信仰的光辉所折射出的无穷力量。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信仰电视剧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信仰电视剧观后感一】

通过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观看,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光荣、正确的党,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首先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信心、榜样的力量,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构成,充分了解其先进性合理性和伟大性,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认识上根本的认可和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可能去积极的传播和践行,所以大量的社会主义书籍是必看的,各种先进模范的视频是要看的,因为这是改变一个人观念的大问题,是对所有新时代人们进行的精神领航。

本篇电影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党员青年应该怎么办!如何做好党员的信仰!我们做好自己学习的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学习生活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各种对学习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服从分配,团结同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适应新时代青年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和文化修养。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生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信仰电视剧观后感二】

我收看了央视电视片《信仰》三集,虽然《信仰》只有短短三集,却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镜头资料,是我们党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胜利的缩影,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宝贵教科书。《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持续学习,不断巩固理想信念。我有一种体验,每次参观烈士纪念馆或者观看类似于《信仰》这类纪录片时,总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是看过之后不久这种感觉就失掉了。因为作为人而言,惰性和自私自利的天性是根深蒂固的。如何克服?那只有不断地学习。古人讲“学而时习之”,在克服人性的学习上,没有一个人是学一次就能记住一辈子的,必须反反复复地学习实践,印象才能深刻,偶尔的一次两次不起作用。作为预备党员,我不敢讲对照《党章》标准自己是完全合格的,与革命先辈和时代先锋相比,我差得太远了,只有通过学习来弥补。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多看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我自己的触动比较大,这种学习比较有效果。

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信仰并检验自己理想信念的牢固程度。信仰是否坚定,不是嘴上说说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才能检验出来。理想信念是否牢固,不局限于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看得出来。工作马虎不认真,这就是信仰不坚定;工作偷懒,这也是信仰不坚定。在和平年代里,没有敌人拿着刺刀架在我们脖子上来考验我们信仰的坚定与否,可是惰性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权利的诱惑,似乎比刺刀更具杀伤力,如何克服自己的欲望,是我们要作的长期斗争。

我想,我们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巩固我们的理想信念,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落实!

【信仰电视剧观后感三】

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批先行者很多都是出身于富有的家庭,知识分子,他们舍弃了“小我”,为了实现一个“大我”,去寻找信仰,去践行信仰,他们为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和振兴而选择了共产主义。没有实践的信仰是空想,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所有奋斗,都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但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

解放后,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在自己的信仰之旗上,抒写新的传奇。从此,信仰中融入了自强不屈的精神,信仰凝聚出了创业精神,信仰铸就了公仆本色,信仰中承载着爱国之情。

新时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成为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在这一信仰的支撑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一辈子坚守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仰,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他们在岗位上的自觉奉献,辛勤付出,经受住了长期、复杂、严峻的考验,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们在人民心中建立起来的一座座丰碑诠释着他们的坚定信仰,那就是,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保持先进、纯洁和优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如磐的根,不变的魂。

【信仰电视剧观后感四】

最近收看了央视综合频道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信仰》讴歌了几代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将中国从积贫积弱带向富强民主的伟大历程,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坚定的旗帜。

穿越那血与火的烟云,我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抗争;走过那苦与汗的大道,我们目睹了一个民族的崛起;跨过那光与爱的江河,我们迎来了一个民族的复兴。

xx年前,**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看完影片,我感触颇多。是什么造就了我们的党?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党走过了这风风雨雨的91年?为什么在各个时期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答案就是信仰。

通过电视片《信仰》的观看,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所需要一生坚守的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一个人有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就有了为之追求的目标,就会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为人民谋利益而感到自豪。那么,又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呢?

首先,要把信仰永久的刻印在脑海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们是党的骄傲,民众的楷模。

第二,要把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医院财务一名普通党员,要忠诚党的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敬岗爱业,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为名利,不图私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第13篇:电视剧《长征》观后感

电视剧《长征》观后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凡看过电视剧《长征》的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副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伤感场面:

红34师血染湘江;过雪山时为躲避敌机轰炸的冒雨夜行;过草地随时面临污泥吞噬,仅靠野菜和草根充饥,喝沼泽积水,仅穿单衣或夹袄在暴雨夹着冰雹中瑟瑟发抖前行,他们或就地而卧,或坐着打盹,或背靠而眠,用树枝支起一块雨布那就是最奢侈的宿营地。具具烈士的尸体竟成为明显的路标。

付出如此的代价,我们应该珍惜革命先驱用血肉之躯换回的和平生活环境,更该继承和发扬他们逆境中战胜困难的精神。想想他们的苦与难,我们还有资格不思进取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需要我们艰苦奋进。再有多大的困难也要记住我们有义务使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切记忧患意识要常驻心间。青少年不能痴迷网络游戏,只想肯德基与汉堡,只关心圣斗士、奥特曼,应扎实地打好各方面的基础,锻炼好身体,肯于钻研问题,加快自己的成长,而这些没有吃苦的精神是做不到的,民族事业代代传。“少年强则中国强”谁也责无旁贷。

“万水千山只等闲”折射出的是革命先驱豪迈的气概和具有的必胜信念。只有这种气概和信念的支持,才有四渡赤水中与敌人机智的周旋;卢沟桥的勇士冒枪林弹雨爬光溜溜的铁索向桥下头猛扑;师长陈树湘自己断肚就义的悲壮;张思德吃毒草救人动人的故事。

把这种气概与信念带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国家建设中,我们会百事不拒,还能有什么是做不好呢?有了这种精神和气概就有了处理问题的机智和勇敢,就有乐观主义精神,甚至会达到以苦为乐乐更乐的效果。就不会因为小小的困难而自暴自弃,就不会因为看到与发达国家的一点差距而垂头丧气、怨天尤人。青少年应该在克服困难中做好身边的每件事以增强这种气概与信心,甚至于要刻意锻炼这种气概与精神,这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民族的魂。

总之,电视剧《长征》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是民族心灵的一付净化剂,重温长征精神,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战胜困苦,建立必胜信念,实现自我,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

第14篇:电视剧《雪豹》观后感

电视剧《雪豹》观后感

《雪豹》看了也有一段时间了,刚看完的时候就想写个观后感,因为这部电视剧给我太多的感触了。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时我正在紧张地准备研究生考试,但是我还是把《雪豹》大致看完了。刚开始的时候,我每次晚上自习回来,看室友都在看,我也不以为然,想想不就一个电视剧嘛,说来说去都是那一套,没啥意思。但后来慢慢发现里面的很多话很多场景都非常地感人,于是乎,我就迷上《雪豹》,但还是因为考研的事情不能尽兴地看,但还是把最关键的几集都看完了,包括最后的几集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电视剧所表现的亲情也好,友情也好,爱情也好,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透明,感觉就是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贴近,让我完全感觉不到它是一个经过加工的艺术品,难得啊!

其实它所吸引我的还有其中有很多质朴但很耐人寻味的台词,其中就有一段,摘录如下:

周卫国对萧雅说的一段话:

有一个男孩,他有一个女朋友,这个男孩给他的女朋友送了一枝玫瑰花,结果这个女孩就在这个男孩的脸上亲了一口,但亲完之后这个男孩转身就跑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那个男孩之所以扭头就跑是回去买了更多的玫瑰花,因为他想得到更多的吻。

下面是周极限老先生对周卫国说的几句话,我感觉很感人,

“个人荣辱比之国家危亡,又算得了什么呢”“日寇趋尽日,我儿还家时”听起来特有感觉

还有很多周卫国和陈怡的在生死边缘挣扎时的对话,都很经典,太多了,反正每次看到听到都很感人,心为之一震,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忒容易被感动还是咋地哈!

还有就是里面的配乐,每当中国军队快胜利时,那个背景音乐真是太振奋人心了。

看完这部电视连续剧,真是颇有感受。可惜鄙人辞藻匮乏,写个观后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写得干瘪干瘪的,就好像“水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真是憋得难受,所以强烈建议大家有空时不妨看看这部电视剧,真的很有味道。

虽然这部电视剧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但其一点也不乏味,其中蕴含的思想还是很不错的。给我们年轻人也进一步深刻体会当时抗战的艰辛,让我们也因此更懂得今天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的生活。虽说现在世界的主旋律是“促和平、谋发展、求合作”,但是一百多年的近代史让我们懂得只有自强才能赢得尊重,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长治久安。现在的世界都在盯着中国,西方的发达国家也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企图遏制中国,所以作为我们年轻的一代,要居安思危,要不断学习,生产,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谢努力。

最后还想说一句,《雪豹》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强烈推荐,看了就知道哈!

第15篇:电视剧《奠基者》观后感

电视剧《奠基者》观后感

今晚偶尔看了两集央视一套的《奠基者》,心中感慨万千,剧中的情景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到了那个艰苦奋斗、激情燃烧的年代。为支援大庆油田大会战,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如潮涌、似洪流浩浩荡荡汇集松辽平原,他们不论是工人、解放军,还是知识分子,个个都激情满怀、豪情万丈、干劲冲天。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气

候环境恶劣,冰天雪地零下几十度,物资也十分匮乏,吃住都难以解决。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那些志愿都凭着为祖国找石油的忠诚、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忘我地工作在开采石油的最前线,为共和国献出了滚滚石油。回过头来看现在,各方面的条件不可同日而语了,可就是在这优越的环境条件下,有的人腐化堕落、贪图享乐,有的人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有的不思进取、遇难而退。这些人一个共同点就是:怕吃苦、怕受累,因而缺少闯劲、干劲。这样的人于事业无补、对社会无益。本剧就是要唤醒人们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激起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谱写新的篇章。

1958年初,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唯有石油部没有完成计划。西方国家妄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年轻的新中国石油告急,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一筹莫展。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独臂将军余秋里于危难之秋出任石油部长。余秋里上任后,按照邓小平关于将石油勘探的重点由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指示,积极在东部寻找油田。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余秋里带领石油部在事先定下的“成绩软,嘴上不能软”的调子,打了各部局一个突然袭击。 1958年4月,余秋里在四川南充视察时,把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带到了石油战线,要求每个钻井队都要建立党支部,配备一名政治指导员,宁肯少打两口井,也要把基层党支部建设好。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年轻的新中国周边局势日趋紧张。毛泽东、周恩来和国防部长彭德怀等都非常关心石油状况。四川龙女寺2号井、南充3井等喜喷原油,石油部上下一片欢腾。在成都开会的毛泽东,没有和余秋里打招呼,突然现身四川隆昌气矿,并题词“四川大有希望”。不久,川中会战败退,余秋里压力重重。党中央在庐山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后,在党内掀起了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波及到了石油厂矿的一些领导干部。余秋里冒政治风险,力排众议,据理力争,保护下属。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喜喷原油。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指挥松基三井试油工作,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亲自视察松基三井,改大同镇为“大庆区”。余秋里召集干部、专家进行座谈,最终决定采用打破常规,甩开勘探,集中石油系统的一切力量,以大同镇附近为会战中心,在松辽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并要求大家克服本位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这个大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 在邓小平的一路敦促下,石油部党委关于开展石油大会战的报告很快就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批准。王进喜等一大批优秀钻井队积极率队奔赴大庆参加会战。面对少数人的畏难情绪,余秋里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战斗口号。

1960年3月10日,萨66井喷出高产油流。余秋里连续主持召开党组会议,提出挥师北上,把主战场从大同镇附近转移到萨尔图地区。全国有关系统支援大庆建设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萨尔图火车站,大批的转业军人作为石油工业的新生力量抵达大庆。王进喜率领井队人拉肩扛连夜把钻机和设备运到井场,并率先破冰端水保开钻。 康洪雷新近执导的全面反映我国冲破石油封锁搞石油会战的30集电视连续剧《奠基者》,正在北京中南海热拍。这是康洪雷为建国60周年拍摄的一部献礼片。

第16篇:电视剧金婚观后感

电视剧金婚观后感

偶尔在朋友的签名里面看到推荐《金婚》这部电视剧,加上之前也听别人说过这部电视剧拍的很成功,所以就准备看了,50集呢,我是带着欢笑带着眼泪终于看完了,感触真的很深。难得让我在电视剧里面领悟到这么多,所以想写下来。

佟志(男主角)跟文丽(女主角)在朋友大庄的婚礼上偶遇了,还伴过嘴,也许是缘分吧,两个人竟然被安排相亲,就像现实中一样,吵过架的两人,怎么可能会对彼此有好的印象呢,但佟志凭着自己的一份执着,终于把文丽追到手了。50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开始啊。如果有哪个男人像佟志那样对老婆,我相信这世界上也不会有离婚的了。文丽是一个很爱干净、很讲究的知识分子,而佟志是产线上的工人,一个老粗,但因为爱老婆,为她改变,这点让我真的好感动。

就像所有的封建社会家长一样,重男轻女的思想真的很明显。旧社会那种对下层人的歧视也表现的很好,更让我相信真正的友情,无论如何都是不会不离不弃的。大庄那么一个吊儿郎当的人,但对佟志的友情一直到死都没有变过。

感情再怎么好,也是经不住诱惑的,刚开始很反感佟志精神上的出轨的,但是后来才发现,他真正的是一个好男人,在出轨的边缘,他可以很理智,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是一个有老婆、有孩子的人。他宁愿被很爱他的那个很优秀的女人(他也爱她)恨一辈子,也没有背叛自己的家庭。试问有几个男人可以做到这样的呢?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文丽最终发现了,谁也不能忍受第三者的插足吧,所以她宁愿毁了他的前途,也要把他拉回来,这个也让我懂了,婚后的男人为了自己的事业,是真的会忽略家庭,为了这个,矛盾就一直緾上他们了,期间还分居过,两个年轻的人,只顾自己的感情,却忽略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大,小女儿跟儿子天天生活在充满吵闹的环境里,最终女儿变得很叛逆,因为父母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管她,所以她变的好坏,不珍惜自己,到最后终于出事了(打胎),可后悔也来不及,想补偿也补偿不了。儿子长大后,也是不听父母的话,因为他一直认为父亲从小就不关心他,不在乎他,所以几次把父亲气倒。

父母一辈子都是为了子女,有操不完的心,也可以为了子女什么事都肯做,也敢做。以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就是,再好的朋友在生意场上也会反目,说的挺对的。大宝(佟志儿子)跟好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公司,因为他挪了60万的公款买了房子孝尽父母,最后却被最好的朋友告上法庭,而根本就不给他任何机会,直到佟志给他下跪,他才答应了只要还了60万就不追究责任,本以为会卖那房子就可以了,没想到患难见真情,三个女儿都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还了那60万,最终房子还在,可天有不测风云,大宝在一次应酬中因为酒后驾车,而出了车祸死了,这就告诉我们,酒后驾车真的很危险,是要赔上性命的赌注。失去儿子的父母,哪里会承受得住这种打击呢,但人还得为活着的人更好地活着。所以佟志从痛苦中走了出来,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孙子身上。

结婚50年,叫金婚,真的很难有几对人一起风风雨雨走过这50年吧。这50年经历人生的辉煌,也经历人生的低谷,但最终两个还是不离不弃,互相鼓励,互相支持,遇到事情一起解决,我们羡慕的同时,也值得我们学习。至少我的感触很深,学到很多的东西。

结婚后的朋友,一定要来看看这部电视剧,因为从这部电视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经营我们的婚姻,祝彼此幸福吧。

第17篇:反腐倡廉电视剧观后感

观看了“反腐倡廉”电视剧后,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深受教育,也有几多感慨。是啊,党员干部也是人,是人也就会有私欲,那么在私欲面前,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善始善终完成党交给的使命。

启东市渔政管理检查站的领导班子四人私设小金库,使得曾多次获得先进集体称号的他们最终未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从而走上背叛人民的道路。他们也不是天生的贪心之人,他们当中也不乏当年有抱负之人,他们也曾对党旗宣过“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但是在经济大潮中,他们未能抗过欲望的风浪,迷失了航向,翻船了。其实,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和他们一样也都处在经济的浪潮中,也都处在人际关系之中,如果不时刻用党员的标准这座航标灯来给自己指明方向的话,那么随时都有淹没于其中的可能。其中的一个犯罪同伙人肖庙涛说:“我始终老老实实,钻进这个圈子里没办法。”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如果面对金钱,我们每一个党员能多想想自己身上所担负的百姓的嘱托、担负的国家的期望,掂量掂量自己身上的担子,那么,受党多年教育的堂堂的共产党员还能被小小的金钱拖下水吗?还能毫无羞愧地把国家和人民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吗?

袁学华、袁学能兄弟俩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兄弟二人在官职和利益面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忘记了当年曾有过的理想抱负,他们将官职当成自己捞取利益的资本,一个是升官无望便把捞钱作为最后的归宿,一个是把捞钱作为升官的目的,他们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也曾矛盾过、斗争过,但是利欲使他们更丧失了理智,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准则,最后等待他们的是锃亮的手铐。面对他们后悔的泪水,我有颇多的感触。党培养了我们,教育了我们,给了我们许多的权利,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的义务,使我们同利益靠的更近,对我们进行的考验也更大了。党所赋予我们的权利是让我们为国家和人民的谋利益的,而不是为自己谋利的,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靠近的利益是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而不是我们的,所以我们不能在行使权利中进入一个误区“眼前的利益都是我的”,那样必将为人民所抛弃。袁学华在升官无望的情况下,便想捞钱,他本身就进入一个误区“人民和国家要为我服务”,而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把自己的职责定位在“升官发财”上。袁学能,他仕途顺畅,一步步的高升,随之而来的愈加强烈的贪欲,他未能把这种职位上的高升看成是国家和人民赋予他的重任,相反,他把这看成是他个人发财的机会,他用钱买官,同时也用官换钱,他把“官”这个国家和人民给予的神圣使命看成了金钱交易。于是,他离金钱和利益越来越近了,却离人民和党越来越远了,离毁灭也越来越近了。袁氏兄弟惨痛教训,给了我们党员干部以深刻的教育,作为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利益面前一定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工作顺利了,“升了官”要能抓住党和人民所给的权利和机会,尽可能多地作出自己的贡献,“达则兼济天下”;工作不顺利,所谓“升不了官”了,起码也应该“独善其身”,要保持党员的操守。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国家干部,必须廉洁自励,时刻牢记党员的身份和干部的职责,切不能为了一已之利置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不顾,否则,最后葬送的是自己。

这几则材料给我们每一个党员敲响了警钟,党员、官职不是护身符,手中的权不代表自己的利益,处在党员干部职位上,那就意味着你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因为在你的身上寄寓的是百姓的期待,国家的希望。作为国家干部,如果不洁身自律的话,那么最终会得一应有原下场。曾多次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装进自己的口袋的袁学林所说 “后悔了,我的心在流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而教材,此时此刻,毁掉的是他自己的前途,而痛心的是我们的党和人民,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千万不要让利欲熏昏了头脑。

第18篇:电视剧大丈夫观后感

电视剧大丈夫观后感

顾晓珺和顾晓岩相比我更喜欢顾晓岩。顾晓珺是比较自我为中心,我不好你们都别想好;顾晓岩是大家好了我才能好。我比较欣赏后者,如果我们周围的人都不开心,你也不可能开心。但是顾晓岩和赵康,对赵康来说有点不公平。

人类的爱情确实没那么伟大,爱随时可以转化为恨。赵康不是在得知顾晓岩要和他分手后,说话也特别难听吗?但被分手的一方总是有些不甘心,总是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所以感觉很受伤。那句话是谁说的,不经历一两次心碎,是找不到真爱的,赵康的疗伤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但最终我觉得他会找到自己的幸福。最后的结局我认为安排的不好,安排任大伟一个人拿花去就行了,赵康就不要露面了。

王慧娟死的挺可惜的,要不是顾晓岩的事情,她可能还好好活着。父母得惜自己的命,儿女自有儿女福,管那么多干吗?人死了,活着的人可能会伤心一阵子,但还得活啊,那不顾大海很快就找着韩阿姨了吗?什么都不是自己的,只有身体是自己的,身体没有了,其它都是零。人就是想不开,为了钱为了名为了利,为了其它一切,都可以不顾身体,包括我在内,什么时候能想开啊。

还是亲情,亲情最珍贵。

第19篇:电视剧《闯关东》观后感

由晚明军事策略到电视剧《闯关东》的随想 熊廷弼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他是上天赐给晚明的一份厚礼,但遗憾他不逢时,成为了阉党的打击对象,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从万历三十六年开始,熊廷弼身为辽东经略的他对辽东地情、民情、敌情了如指掌。但当时最高统帅是李成梁,高龄的老将出阵,免不了犯点错误,采取了一种惊人的策略:将新开辟邻近女真人的八百里疆域完全抛弃,强行将其中的六万户居民迁徙到内地,百姓流离失所。强行迁民的政策历史上也不算罕见,凡涉及迁民,我认为都是下策。对于晚明的国防来说,李成梁只能从纯粹的军事角度考虑,想制造一个与女真人想分隔的“无人区”,借此来抵御女真。而熊廷弼坚决抵制这种做法。其根据是:辽东多肥沃土地,应鼓励百姓垦殖,这样,既利于守土,有利于为明朝军队供应军粮。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单凭军队难以守土,从长远来看:地域的主体居民有着对该地域归属的决定作用。如果不是清朝废弛汉民禁止出关的法令,没有成千上万的山东、河北人执着的“闯关东”进入而成为东三省的主要居民集团,我想日本建立伪满,侵吞东三省会更容易。

随着“闯关东”的提出,我也不得不说说这新年贺岁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了。“亮剑”的放映让我们对一个人有了足够深刻的印象,亮剑中的李云龙将老谋深算的本领依旧带入了“闯关东”的剧情中。作为曾经参与义和团侥幸逃脱的战士,他显然对第二次生命更加珍惜,回家的那一镜头中,人虽倍加憔悴,但更加老练和精明。

这一形象便是他很自然地成为了朱家的顶梁人物。在元宝镇放牛沟落户的他披荆沥胆,成为名副其实的“农家户”。同时以宽容让这异地的人们欣然得接受这山东的“闯民”。落户哈尔滨后,又是披星戴月,以菜馆生计。再次以豁达同化的“潘五爷〃,随后的矿业。。。。

总之,所谓朱家精神表现出的中国通俗古典、淳朴的农民户形象,但又有所超越,因为这种精神虽少了份争执,却多了份和谐、多了分硬朗豪情。可以说这种精神是历史时代下“文明”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即便是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中国人的品性,灵魂没有缺失、没有损耗。

朱家的三子也是片中的重头戏,是重点刻画的对象。剧情赋予了他们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人生道路和人生观。

首说朱家第一子:朱传文

这是个时而狡猾又时而憨傻的人物。其思想总是被所谓的“清朝格格”所影响。他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善于专研。菜馆生意兴隆的原因是他的橱艺出众,并且善于讨教。但由于总是对家产地位的继承问题耿耿于心头,使他走了弯路。所以他最大的缺点是:心胸欠广。但剧中所说他“喜好名利”,这是现代观念,在当时是人之常情,何缺之有!!!!

次说朱家第二子:朱传武

这是个顽烈之人,在片子中被家人喻为“活兽”。他面似冷酷,且行为无常,心界极野,但从内心深处偷漏出思维缜密、豪迈刚烈、专一而又多情的复杂人物特征。古朴的中国思想流传至今的“天命思想”

似乎不在他的意识形态领域,他始终和命运相抗争,因此,生平清寒,苦痛。但后又以“殉国”,向世人明示了他生存、与命运相抗争的真实意义,成为了朱家三子中最有魅力的人物。

再说朱家第三子:朱传杰

这是个少时怀雄志,敢于挑战未知又尽孝道的人。其中,走剁、压馆兴矿的大胆做法也给朱开山这一英雄人物上了生动一课。他更像是个当今的勇于实践和探索的热血青年。所以他自然也就成为了朱家最为关注的角色,甚至地位、气质要远高与第一子。

贯穿于整个剧情的当然是朱开山和这三子的言谈,但核心所围绕的精神却是宽厚、大度的谦让、容忍的精神。正是这种传统的积德行善,才使得每当朱家陷入困境,就有人鼎力相助。我想,这不是时间上的巧合,而是人的照化,后天培养出的灵性。

历史绝非单纯的演义,他告诫了世人很多道理,以传统的中国思想明示当今的新青年:时代的改变固然会影响人们的意识领域,人们应该去求知,创新,甚至适当改变、超越传统思想,但我们不能忘记传统思想给我们带来的文明,所以我们应该给予传统思想最为和善尊重。

第20篇:电视剧《朱元璋》观后感

电视剧《朱元璋》观后感

花了将近三天的时间看了胡军主演的长篇史实电视剧《朱元璋》,有几点感想:

第一,从治国平天下来讲,朱元璋应该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出生最贫贱的皇帝,最终能歼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等枭雄,推翻大元王朝建立大明帝国,实属古今中外之罕见。他少小因贫穷而颇能隐忍,也颇有组织领导的才能,无论是给地主家放牛,还是在皇觉寺当行僧,他都表现出了生于乱世却不苟活人间的气度,他可以为身为千总的儿时伙伴当马夫,可以冒着砍头的危险舍身救义父,可以为正军纪法办最得力的助手干将,朱元璋从起义造反,经过十五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成就大明王朝,他的忠义、果断、睿智和勇敢是成就大业的人格基础。明朝开国后,朝政的治理和整顿,朱元璋几乎亲力亲为,他善于用人,深知驭人之术,他设立左右丞相,一文一武,相互节制,他开创恩科考试的实习御用制度,选拔了大批有用人才,他还薄征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使明初全国呈现繁荣景象,特别是在惩治贪污腐败上,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历史罕见,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给予官员的俸禄是历朝最低的,为的是官员们为政清廉,克己奉公,但是也正因为过低的俸禄,致使大批官员走上了腐败的道路。朱元璋执政期间从早到晚处理朝政,事必躬亲,可以说是一位十分勤政的君王。

第二,从个人感情上讲,朱元璋身为一国之君,是一位难得的圣君,他明察秋毫,对是非、忠奸、善恶分的清清楚楚,不管是为大明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宰相李善长,蓝玉将军,还是建国后为国呕心沥血的诚意侯刘伯温,杨宪,只要是犯了法,违反了纲常伦理,他丝毫不计较私人感情,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六亲不认,是一位在感情上有着超群自我克制能力,统观大局,远见卓识的皇帝。从家庭的角度讲,朱元璋也表现出了难得的侠骨柔情,他对太子朱标教育有方,对马皇后尊敬有加,算得上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父亲和丈夫。但是,也许是出生卑微,也许是对黑暗社会恨之入骨,朱元璋对周围的大臣几乎没有完全信任的,文武百官中,只有马皇后敢于劝谏他,对人的猜疑防范一直深刻的围绕着他,因为刚愎雄猜,开国的元勋们几乎都死在了他的前面,朱元璋的心狠手辣、暴虐无常一方面成就了帝业,一方面也留下了千古诟病。

第三,从人格特征上讲,朱元璋聪明过人,胆略超群,他敢作敢当,从少小分吃地主家的牛肉,初上战场杀死领队,到最后为维护大明的千秋大业诛杀三万多官员震慑腐败,足见他是一个多血质和粘液质组合的人格,不仅有勇有谋,还洞若观火,从大局出发,着细微之处查人,在战场上和建国中立下了赫赫威严。尽管晚年的朱元璋错杀了不少名臣,但是从整个明朝初年的天下格局来看,朱元璋对于恢复民生,整治吏治作出了历史贡献。

最后,特别敬佩马皇后,这个在朱元璋一无所有时就跟着他的女人,之所以能稳坐后位到终老,并且得到朱元璋的唯一信任,与她的勤勉、贤良、坚韧、智慧、友善是分不开的,马皇后不仅善于处理各种人情关系,而且慈悲为怀,聪颖过人,为朱元璋治理国家出过许多良策,同时也是朱元璋的识字老师和人生导师,处处维护他的龙威但又时时提醒他把握尺度省察自己,是一位难得的贤后。

由此,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女人,关键是要学会做人和为学,谦忍、善人、视远、豁达方可为之,不可急躁冒进,不可贪恋眼前,成大器的女性,先要成就自己的内心。

《电视剧观后感范文.doc》
电视剧观后感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