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农培训心得体会

2021-02-21 来源: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面对2009年经济发展的特殊形势,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意义尤为重大,任务尤为艰巨,工作尤为繁重。我们一定要紧紧依靠党的坚强领导,依靠各级干部的真抓实干,依靠亿万农民的辛勤劳动,依靠社会各方的合力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全局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要着力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管方向、管大事,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矛盾。抓贯彻、抓落实,切实把强农举措不折不扣贯彻到基层,把惠农政策不缩不减落实到农户。建机制、建规章,强化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农村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三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加强培训,逐步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四要着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农村应急管理能力,推进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通过认真搞好全国农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密切联系“三农”工作实际,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把农村改革发展成果作为重要检验标准,着力转变忽视“三农”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农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能力。

推荐第2篇:三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三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农里小学刘隆枢 我有幸在这次参加了桐梓县教导主任到重庆三立职业培训学校学习,经过教授、专家和教练的培训学习,我们112名学员都受益匪浅,他们的办学理念和方法令我意想不到。初到三立,是抱着一种悠闲的态度而来的,认为培训是走走过场,和之前那些培训没有什么不同,而这次可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的预训,就感觉这次培训与众不同,很独特。

三立培训秉承“立德、立功、立言”的核心理念;奉行“学校、家庭、军队”的培训模式,以“学而不厌、自强不息”为誓言。培训的感受概括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三立”让我感到了温暖

刚到北温泉疗养院培训基地的时候,校长和班主任曾薇老师、副班主任李亮亮老师微笑地向我们问好: “老师们,辛苦了”“这里休息一下”„„.让我们这些舟车劳顿的人们倍感欣慰,同时也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平常不管是饮食起居、还是各种要求,曾老师都会尽量的满足和帮助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很称职的班主任,让我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当大家想起“老师们,大家早上(中午)好吗?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为什么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恋恋不舍,那是因为我们对三立有很深的感情。

做人也是这样,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对他们我们要不离不弃,这样我们才配拥有“教师“这一称号,只有我们真心诚意付出了,才能得到尊重,才能得到更多的尊重。

“三立”让我知道了团队精神

按照三立的安排,来的112多名学员被分成了4组,虽然都是属一个县的,但大部分可以说互相都很陌生,心想这种小组也是有名无实,搞不出什么名堂来,说不定几天过后小组成员都认不完。但是没想到的是短短十天,我们亲如兄弟姐妹,是什么让我们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建立了如此深厚的友谊呢?是三立,三立创造着奇迹。一切是从素能训练的那一天开始的,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让我们铭 1 记了你、我、他的名字,一次小小的配合,让我们变得心有灵犀,默契十足,我们相互对视,相互微笑,相互鼓励,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这个团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做最棒的。特别是“翻越生死墙”,大家默契配合,勇往直前,甘当人梯和拉手经过三次的艰辛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此刻流出了激动的泪水高声地欢呼着,那一刻,我们知道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眼前的成功,其实我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洗礼。团队的这种团结的精神太重要了,让我们想想在工作中我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不服从领导安排,拈轻怕重,自私自利,总喜欢单兵作战,不愿意去帮助同事”„„太多太多,但是今天我们醒悟了,如果我们学校的那一支团队能同心同德,那么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会更有希望。

“三立”改变了我教育理念和思路

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一些教学理念,如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有的给学生分成三个阶段:“休”身养性期、知识积累期和学习冲刺期,各期的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我印象最深的是袁婷婷校长的“沟通漏斗”和“学习金字塔”的归纳图,“沟通漏斗”其义是:想说的100%,说出的80%,听到的60%,听懂的40%,去行动的20%。“学习金字塔”其义是:听授5%,阅读10%,多媒体教学20%,演示示范30%,讨论50%,实践操作75%,教授他人90%。这样能让我明白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效应。

三立让我们懂得了太多太多。

三立让我们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 三立给了我们家的温暖,给了我们很多关于人生的思考与启示。 三立让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立让我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此时此刻难以言喻,更是言之不尽。

如果我们大家都能改变理念、洗礼头脑、总结经验、勇往直前,将三立精神发扬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新站教育定会写出更新的篇章。

2011年4月20日

推荐第3篇:三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三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真诚的感谢教委领导和教师进修校,给我参加忠县中小学中层干部快乐工作 科学管理特训营的机会。在三立职业培训学校6天,经过教授、专家和教练的培训学习,我们124名学员都受益匪浅,他们的办学理念和方法令我意想不到。初到三立,是抱着一种悠闲的态度而来的,认为培训是走走过场,和之前那些培训没有什么不同,而这次可没想到的是第一天下午的预训,就感觉这次培训与众不同,很独特。

三立培训秉承“立德、立功、立言”的核心理念;奉行“学校、家庭、军队”的培训模式,以“学而不厌、自强不息”为誓言。培训的感受概括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三立”让我感到了温暖

刚到培训基地的时候,校长和班主任曾薇老师、班主任助力田耿老师微笑地向我们问好: “老师们,辛苦了”“这里休息一下”„„.让我们这些舟车劳顿的人们倍感欣慰,同时也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平常不管是饮食起居、还是各种要求,曾老师都会尽量的满足和帮助我们,可以说她是一个很称职的班主任,让我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当大家想起“老师们,大家早上(中午)好吗?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为什么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恋恋不舍,那是因为我们对三立有很深的感情。

做人也是这样,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对他们我们要不离不弃,这样我们才配拥有“教师“这一称号,只有我们真心诚意付出了,才能得到尊重,才能得到更多的尊重。 “三立”让我知道了团队精神

按照三立的安排,来的120多名学员被分成了6组,虽然都属同一个县,但大部分可以说互相都很陌生,心想这种小组也是有名无实,搞不出什么名堂来,说不定几天过后小组成员都认不完。但是没想到的是短短六天,我们亲如兄弟姐

1妹,是什么让我们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建立了如此深厚的友谊呢?是三立,三立创造着奇迹。一切是从素能训练的那一天开始的,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让我们铭记了你、我、他的名字,一次小小的配合,让我们变得心有灵犀,默契十足,我们相互对视,相互微笑,相互鼓励,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这个团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做最棒的。特别是“翻越生死墙”,大家默契配合,勇往直前,甘当人梯和拉手经过五次的艰辛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此刻流出了激动的泪水,高声地欢呼着,那一刻,我们知道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眼前的成功,其实我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洗礼。团队的这种团结的精神太重要了,让我们想想在工作中我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不服从领导安排,拈轻怕重,自私自利,总喜欢单兵作战,不愿意去帮助同事”„„太多太多,但是今天我们醒悟了,如果我们学校的那一支团队能同心同德,那么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会更有希望。

“三立”改变了我教育理念和思路

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一些教学理念,如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有的给学生分成三个阶段:“休”身养性期、知识积累期和学习冲刺期,各期的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我印象最深的是袁婷婷校长的“沟通漏斗”和“学习金字塔”的归纳图,“沟通漏斗”其义是:想说的100%,说出的80%,听到的60%,听懂的40%,去行动的20%。“学习金字塔”其义是:听授5%,阅读10%,多媒体教学20%,演示示范30%,讨论50%,实践操作75%,教授他人90%。这样能让我明白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效应。

总之,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我们修师德、练师功、强师能、树师表、铸师魂、学而不厌、自强不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立学高身正之志、存播种幸福之心、举弘扬民族科学之旗、扬创新教书育人之帆、尽心竭力、育复兴中华民族之才、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塑造学生、用榜样激励学生、用人格熏陶学生,脚踏实地、谦虚谨慎、吃苦耐劳、全力以赴、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言必信,行必果。相信我们忠县,相信我们学校的教育在新一届教委领导正确领导下,将会迎来一个更加阳光明媚的春天。

2012年8月23日

推荐第4篇:三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三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重庆,三江交汇,泾渭分明。高楼小住,设计奇异。没有设想中的人人相拥,闹扰风尘,静立,完全的静立,车有序,人有序,房有序,街有序。它繁华的外表,将它打扮成了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令人对它只有向往与尊敬。美丽的都市,婀娜的山城,折服了多少从你身边擦肩而过的行人。

走进三立,缙云山上,绿树成荫,茵茵绿草,活泼生机。疗养院落,层次分明,嘉陵湍急,映入眼脸,火炉之城,顿失威名,实乃避暑宝地。三立的员工美,三立的员工勤,三立的人儿都和蔼可亲,给人老朋友,好亲人的感觉。

在三立的培训中,喜也多,乐亦多,苦也多,感触是多多。回来梳理了一下思绪,我将这几天感触理了个纲,分条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服从、完全服从、绝对服从。

“服从、完全服从、绝对服从”,听着像口号吧,绝对是口号,它本身就是口号,去了三立的人都知道。但是我在这里写出来绝对不是当口号写的,它一直印证在我的心里。三立的培育思想,是将学校、家庭、军队融合在一起,培养、训练出守纪律,知冷暖,懂礼仪,思进取的社会建设者。其中,军队般的服从思想甚为重要。在活动中,如果你不服从教练、不服从组长,不服从组织的安排,结果就是害了集体,丢了自己,浪费时间,完全没有效益。实际上放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往往出现一颗螺丝打破一锅汤就是因为有的同志丢三落四,不服从组织安排,计算自己的小九九,和领导讲条件,为自己找理由,导致很多事情实的弄成虚的,简单的弄成复杂的,快的弄成慢的,缓的弄成急的.,事情干不好,牢骚一大堆,自己不成人,领导不是人。如果每一个人都按着这句口号去执行,我相信在工作中,我们会效率高一点,做事少一点; 欢笑多一点,板脸少一点;休闲多一点,加班少一点;生活高雅点,人非少一点。

二、好、很好、非常好。

“好、很好、非常好”,培训的时候我念的很大声,我真的很喜欢这句话,我觉得每次念到它,都能给人一种内心的震撼,总是那么的给人自信。人,需要自信的活着,一个没有自信的人,难以想象他内心在纠结什么,因为我也经常这样,我也相信大多数人也都这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的找到自己的自信点,自然的自信起来,我发现很多人找来的自信都是片面的将自己和别人比,发现自己的优势,肯定自己,然后自信,但一旦优势失去或招受挫折了,又回到了失落的怪圈,否定自己,否定生活。培训时,当念及“好、很好、非常好”时,自信的心理油然而生,我发现,真正需要自信的是心灵,而心灵的自信需要我们给它不断的给它鼓励。所以,朋友,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让自己自信的过好每一天吧!

推荐第5篇:“三为心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三为心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工作者,我非常感谢区委区政府,感谢书记、区长以及为组织这次培训做过努力的所有人,因为是你们为我们这些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提供、搭建了一个高端的培训、学习的平台,与其说是“三为心智”培训营让我明白了许多,还不如说是你们让我懂得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去面对自己,面对别人,怎样在生活中工作中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怎样正确地面对得与失。刘逸舟老师说过一句话“正常的叫训练,不正常的叫磨练”。我想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会以良好的心态接收训练、挑战磨练,因为这次培训不光是教会了我怎样去工作,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怎样去做人。

以前总觉得自己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都做得很完美,在家里我是姊妹5个之中的老大,并且生在农村,从小就懂得了父母不容易,等我工作了就帮父母拉扯弟弟妹妹,接济家庭,结婚了我就知道公公婆婆不容易,他们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还没享什么福儿子就成家立业,成了别人的丈夫,所以,我常常会替爱人孝敬父母,为公婆织毛衣,随着季节的变化购置衣物,买公婆爱吃的东西,因为我知道,我爱他就应该爱他的父母,爱他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人和人之间,无论是什么关系,都要懂得爱,懂得付出,只要付出你才会有收获,有事付出也是一种财富。

在工作中,我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无论什么工作,有多大的困难,只要领导安排的,我都会带领我的团队竭尽全力、想方设法的

去完成。这些年的基层工作整天都和弱势群体打交道,更多的是老弱病残,我总是怀着一颗仁慈之心把党的关怀送给需要帮助的那些人。社区孤寡老人何秀英因身体患多种疾病,生活非常困难,我除了跑辖区单位为老人争取扶助金外,常常还自己掏钱为老人买食物水果,每年大年除夕,我都会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及捐款购置的年货去看望老人、陪伴老人,冬天帮老人劈柴、夏天帮老人晒被褥,一年四季帮老人挑水,2010年6月老人因病去世,我克服心理障碍,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清洗遗体,动员大家为老人捐款购置寿衣,并为老人烧了一道黄纸,让老人体体面面、有尊严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许多人感动着、评价着如今党和政府的恩情。

我社区属城乡结合部,由于历史原因,社区内无一所幼儿园,孩子们校外生活极其枯燥,为了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活动场所,让山上的孩子们离校不离教,我协调辖区单位免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活动用房,2010年5月底,社区“儿童之家”在省、市、区妇联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挂牌成立,而且属全省首家,目前我们的“儿童之家”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我想我会竭尽全力做好,为了400名孩子(常住306名,流动130名,单亲困难20名,留守33名)。

那么通过这次学习,短短的2天半时间,彻底地净化了我的心灵,删除了自己意识中一些不好的东西,懂得了感恩,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刘逸舟老师说过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他说,无论你多么优秀,请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比你更优秀的。是啊!人要不断的进去,不断的磨练,懂得拿得起的人才能放得下,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要经常换位思考,把爱把理解送给周围的每一个人,以饱满、热情的态度对自己的工作,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关心体恤下属,支持理解上级领导,勇于承担责任,用爱心、真心、诚心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关心的人,当好人民的公仆,温暖脚下的一方热土。

推荐第6篇:“三农”政策法规学习笔记

活动记录

一、涉农法律法规

(一)、“三农”法律法规定义: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涉及“三农”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以上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是广义上的解释 。

(二)、具体分类

A、综合类

B、农业类

C、农村类

D、农民类

(三)、和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主要有三大类:

1、农村土地类:

(1)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

(2)关于农村家庭承包,主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是开展农地承包确权;

二是妥善处理好弃耕农民重新要求承包土地的纠纷。

(3)关于农村集体资源发包,要把握好四个主要环节

一是规范程序;

二是公开发包;

三是合理确定承包金;

四是适当控制承包期。

2、“三资”管理类

(1)关于农村财务

一是村账镇管;

二是严控支出;

三是规范支出审批程序;

四是定期民主理财和审计;

五是及时村务公开。

(2)关于农村集体“三资”

一是规范“三资”运行行为;

二是提升“三资”管理手段;

三是确保“三资”决策民主。

3、农民负担类

(1)增强农民负担的“红线”意识;

(2)明确允许向农民收取费用的项目;

(3)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使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4)对违反减负政策行为实行问责。

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政策层面赋予“三农”工作新的内涵,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体现“三个亮点”,实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目标。

亮点一: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

亮点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亮点三:农户家庭经营是基本面

(二)今年我县实施的强农惠农富农相关政策:

1、农村必须美的政策――对村级集体组织的扶贫和扶持

2、农业必须强的政策――扶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农民必须富的政策――对农民个人的扶持

推荐第7篇:三农学习角策划书

三农学习角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团,作为一个标准的农研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理论水平和文艺素养,在协会成功换届之后,应当对新一届负责人及会员进行理论及文艺学习。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协会会员的理论水平,真正做到“关注三农,服务三农,提高自身素质,弘扬社会责任”,通过文艺学习增强协会的文艺氛围,提高会员的文艺水平。

三:活动时间

每周六18:00——21:00

文艺时间18:00——19:30

理论时间19:40——21:00

四:活动地点

老校区操场

五:参与人员

12级全部部门负责人和积极会员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三农学习角成员招募。有各部负责人向各部下发通知,积极鼓励会员参与

(2)每期活动之前各部进行工作准备,每期活动必须有详细的策划,人员分工。

(二)活动过程

(1)考勤(办公室负责)

(2)文艺学习教授支农歌曲、励志歌曲,军体拳,太极扇,广场舞,礼仪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由艺术团、宣传部负责教授)

(3)理论学习分期进行。第

一、二期以学习三农理论,反思教育、时事讨论等为内容进行,学习形式可以以看文本资料、视频资料等然后交流讨论。第二期可以接着第一期的话题深入探讨,也可以另外准备。第三期以自由论坛形式进行。讨论话题不限可以涉及各个方面,如社团建设,三农政策,大学生活,工作考研,感情处理等,只要话题积极向上均可。有一人开坛,每坛5人以上即可进行讨论。第四期主题“生日月”以增进大家感情,增强交流为目的,活动形式不限。每周只进行一期。四期全部进行再从第一期开始。

七:人员安排

(1)文艺有艺术团,宣传部教授(2)理论学习第一期,第二期有学术部负责组织,策划(3)理论学习第三期有支农部来负责组织策划。(4)理论学习第四期有支教部,公关策划部负责组织,策划。(5)网编部负责全程的微博宣传,拍照,(6)办公室负责活动之前考勤,及活动期间现场控制。(7)各位副秘书长负责参与,配合,督促各部工作。(8)执事长,秘书长负责统筹兼顾整个活动。

八:活动要求

负责人和报过名的会员都要参与,有事必须请假。

推荐第8篇:农远学习心得体会

农远学习心得体会

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语言讲授为主,单一的口耳相授的教学模式,禁锢了教师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空间。现在,国家为我们配备了远程教育接收装置,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去采集和利用各种教育媒体资料。使我们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同时,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充分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加强对于媒体与技术的理解,发挥各自的创造性,让远程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接受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并在学校教师中开展信息教育的校本培训。通过远教的培训,更是让我们如沐春风,如雷贯耳,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现代技术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它会永远指引着我们去探索,前进。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有必要变革自己的学习观念和认识。

.虽然面授时间少了,自主学习的要求高了,但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个人终身的社会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节奏。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终身学习将伴随自己的一生。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所有求学者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而是个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的开放,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接受教育不光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学习,为以后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今后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将是非常有益的。

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实现信息化、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自从我接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来,并利用资源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推荐第9篇:三农

恶劣的越南热带丛林地理环境使美军深深陷入了泥潭,而丛林战似乎成了越战的代名词。山高谷深.密林沟壑、火热潮湿、虫蛇出没。这样的作战环境使美军完全放不开手脚.虽然美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了很大优势。而且许多武器甚至是手榴弹在丛林作战时的战术都受到了影响,不得不针对环境创出许多新的方法,而这个代价是鲜血和生命。惨痛的教训使美军在越战后开始重新审视丛林战,并将其列入西点军校的训练项目。

在陆地边界上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 东:朝鲜(以鸭绿江和图门江为界河)

北:俄罗斯(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河,同时大兴凯湖是中俄两国的界湖)、蒙古(以贝尔湖为界湖)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它与中国关于帕米尔高原的划界也已经结束,原来地图上是虚线的“未定国界”变为实线的“国界”了。)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通过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1/3的克什米尔地区相接)

西南:印度(锡金为印度的一个邦,称为“锡金邦”,1975年印度派军队进入该国内,几年后宣布其并入印度。中国原来一直不予承认,这也是中印之间的一个敏感话题。今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将一张印度地图送给辛格总理,上面就将锡金划入印度了。)、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广西东兴北仑河为界河),同时与越南的关于北部湾划界问题也将解决,中国将撤出几个实际控制的小岛,同时将北部湾北部的海域划回中国。去年报纸上还炒作过,某些的标题吓人的很。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 东为韩国、日本(隔黄海与东海) 东南为菲律宾

南为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以上都是以南中国海相隔)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公开承认并拥有核武器国家是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不公开承认但确认拥有核武器国家:以色列。可能已拥有核武器国家:朝鲜。正积极发展但还未拥有核武器国家:伊朗。

推荐第10篇:三农

温铁军:三农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 更新时间:2006-4-23

——温铁军博士答记者问

今年以来,三农问题被提高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工作被强调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于是,社会各界便纷纷热炒“三农问题”。此刻应该提示的是有关背景: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广泛讨论和相关政策研究。兹摘要如下:

1989-1991年出现了改革以来首次农民收入连续3年增长速度为负数的情况。农业部范小建副部长曾经骑自行车考察20多个县,他关于农民负担过重的政策建议得到当时农业部刘中一部长的重视,中央十四大之前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上,也有很多老同志提出过关注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意见。

1993年农业部刘江部长组织大批干部下乡蹲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司杜鹰司长通过安徽调研写出了“一个农业大省面临的困境”,也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当年5月《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解决农业问题“功夫在农外”。

此后,由于中国经济进入高涨和“过热”,这些同志所提出的问题被宏观环境的变化和城市改革加快掩盖了。

1994-1995年粮食产量在需求拉动和价格政策刺激下大幅度增加的时候,少数坚持搞农村基层调研的人提出“新一轮粮食过剩”的可能,1995年有“关于农业农村问题的不同意见分析”,以及对过度紧缩影响就业和内需的不同意见,1996年则有“粮食问题不是粮食的问题”等文章引起讨论。1996年秋季,以“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为标题的文章,发表在《战略与管理》上,明确分析了“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综上所述,所有这些从基层调研出发、比较实事求是的政策研究工作,都发生在1997年再次出现“卖粮难”之前,对那以后的问题,确曾提前予以警示。看来,不是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不到位,而是温家宝总理所强调的“科学决策”客观上没有条件实行;或云“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一、“三农”问题是怎样被提出的?

社会上一般误认为“三农问题是近年来才被决策层采纳的”。但有“温三农”绰号的温铁军却不能苟同。他在2003年4月9日回答安徽《决策咨询》编辑部记者采访时,针对性地回顾了十多年来关于三农问题的提出和观点的形成过程。

记者:温铁军同志,从我能够搜集到的资料看,是您早在1996年就把“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作为两个制约三农问题的关键提出的。我们的问题是,您为什么把农民问题置于三农问题的首位,为什么说“中国并不是一个农业大国而是一个农民大国”?还提出“中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农业经济科学”;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行综合的改革,并且出路在三农之外,这如何理解? 温铁军:看来,你们是有备而来。但这几个问题在我1993年以来的文章中都作了很详细的说明,拿来读一下答案就出来了。为了不耽误读者的时间,也给你们一个“独家”,我想换个话题。

安徽不仅是大包干的发源地之一,其实,也是我们10年前讨论并且基本上形成三农问题的主要观点的地方。因此,尽管我历来不愿意参与北京学术界的争论,但却认为应该把三农问题提出的过程作为背景介绍给安徽的读者。

其实三农问题的有关讨论的源头是比较远的,并不是近来才提出。而且应该说是科学决策的产物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说远,可以从1985年农村政策部门提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讨论开通城乡的政策算起;因为从那以后,耕地的“双重功能”问题、“8亿人给2亿人搞饭吃”的问题等等,农村政策负责人早就都提出来了。其实,我们历来就强调城乡二元结构属于中国的“基本体制矛盾”,直到去年党的十六大把这个观点写入正式文件。所以,应该说经历了18年的反复了。

说近,可以从1991年后的关于农民负担的调研和政策讨论算起;从那以后,今天才引起人们关注的农村的税费改革、金融改革、机构改革和流通改革等,各种“农业外部”宏观环境的改革早已相继进入试验课题,至今也有十多年了。

说最近,也得从1996年“三农问题”这个概念的正式见诸报刊发表算起。那以后的问题,似乎更加复杂、日益严峻。因此,最少也有7个年头了吧。

1985年农村政策部门提出的开通城乡的建议没有条件实行。1988年价格改革失利、通货膨胀发生,1989年搞“关停并转”导致城市“三角债”、经济下滑,在这样的宏观变化影响下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开始连续3年下降,这在改革后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当时,农业部范小建司长(现任副部长)骑自行车微服私访了20多个县,了解农民负担问题,并把调查结果上报给农业部,指出农民收入下降导致相对负担很重,已经影响到党和农民的政治关系。刘中一部长对他的调查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并且力排众议,决定以个人名义实事求是地向上汇报。这时期,还有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前后的很多讨论。可见,90年代初期就已经发现并涉及到了三农问题的相关内容,政府有关部门是清楚的,只是还未引起社会上足够的重视。

第二次关于三农问题的深入讨论是在1993年。政府换届之后,农业部的刘江部长组织人员到各地蹲点,当时农村实验区办公室主任杜鹰同志(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农村司长)带人在安徽蹲点,对财政、金融、税收、计划和工商等各部门做了大量调查,形成了题为“农业大省面临的困境”的调查报告。该报告那时就已经强调,农业农村问题涉及到包括财政、金融、税收、计划和工商等的宏观政策和外部环境,不应该再就农业谈农业。刘江同志也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93年年中,我作为调查组成员,根据安徽调查在《经济日报》上公开发表了题为“汝果欲支农,功夫在农外”的文章,认为农村问题主要受宏观政策影响,而不是简单的农业问题。

之后的1993到1996年期间,由于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进入高涨期,需求拉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又有增长,农村困境相对缓解;同期的城市改革力度加大,反映农村问题的声音虽然小了,但讨论却在不断深化。 一方面当时主管经济工作的朱副总理曾经强调“三不”,即:土地不能动,粮价不能低,负担不能重;另一方面,从1993年开始,在温家宝和陈俊生等领导同志的指导下,现在人们重视的问题,如土地制度、税费与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乡镇企业的股权交易,以及西部贫困地区和山区、牧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都已经列入政策试验课题。

尤其是在1995年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提出四个方面的问题,指出三大差距在扩大,并警告这样下去“恐会酿成大祸”(后来此话不幸而言中),使政策界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例如,当时尽管没有宏观部门统一协调,但仍然形成国家11部委于1995年自动联合起来,开展农村小城镇改革发展试验的现象,并在江苏昆山召开了第一次“小城镇改革与发展经验交流会”。这在25年的改革决策中是前所未有的,表明决策研究领域的大多数同志对三农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

此外,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数千万农民工进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问题也提出来了。随之,国务院发展中心、中国社科院、农业部农研中心等8个单位的专家联合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这就涉及城乡二元结构如何突破、城镇化如何发展等课题。具体政策实验也相继开展。可以说,从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问题不断演化,有关部门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也有好的研究思路和具体做法。

在1995年秋粮上市之前,我们对中部粮食主产区进行调查。认为用价格政策过度刺激粮食生产,会导致1995-1996粮食年度出现过剩。在一次全国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上,我把粮食可能出现过剩的问题提了出来。与我同感的还有前国家体改委农村司的李铁,不过,那时我们确实是“少数”,尽管也汇报了,可那些跟从主流的人却没反应,我就写了“粮食问题不是粮食的问题”,大胆分析“丰收的代价”,从粮食周期这个农民都懂的常识谈起,分析粮食问题与财政、金融、外贸等宏观政策的相关。这与1993年写“功夫在农外”的思路是一致的。

由于1996年粮价继续提高、继续刺激粮食高产,因此,当年粮食产量提前4年实现了2000年的粮食产量目标。从当时来看,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确实挺上去了,以粮为纲的感觉似乎又有了。但其结果是什么呢?由于人口并没有随着粮食产量而增长上去,也就是说,消费并未增长上去。简单说就是:有了2000年的粮食产量,而没有2000年的人口,必然出现过剩。正是基于此,“粮食问题不是粮食的问题”一文才被许多报刊转载,大家开始觉得这种提法有意思了。学术界也有类似的研究,例如北京大学宋国清教授关于粮价被动地受物价指数影响的量化研究,针对性地对当时主流认定粮价带动物价的观点提出反诘。

1997年后粮食果然积压,重现了1984年粮食大规模增产后出现的卖粮难问题。因此,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又连续下降,农业农村的矛盾又开始凸现出来,继而引起了那种“王顾左右而言他”式的讨论。我又写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关于农业农村问题的不同意见分析”先内部征求意见,到1996年秋季,我在《战略与管理》上公开发表了“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综合以往政策试验的研究成果,提出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认为只有宏观政策对应解决,或缓解这两个基本矛盾,三农问题才能得到合理地解决。

至此,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概念正式见诸报刊。需要再次强调一下,三农问题的提出过程由来已久,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一致的,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1985年“开通城乡”的提出;到1991年范小建的调查、刘中一部长对调查报告的肯定,和十三届八中全会前后的讨论;再到1993年杜鹰同志主持在农业大省安徽的调查被刘江部长肯定;最后是1996年以后关于粮食政策的不同意见„„;总之,大凡了解农村基层的政策研究人员从来都坚持认为,农村问题主要是宏观方面的问题。

二、“三农”问题是怎样被研究的?

记者:这期间,决策层对解决三农问题搞过一些试点吗?

温铁军:在1993-1994年期间,直接受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的农村实验区办公室提出了第二批试验课题,其中就有在安徽太和等地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那时就认为,税费改革是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但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当时是把税费改革与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

这与后来搞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最大的不同在于:1993年税改与粮改相结合的办法本来就是基层创造的,很有“中国特色”:在免除农民税费的同时,一亩地缴一百斤粮。全国当时2亿亩耕地,那么国家会得到至少2000亿斤的粮食储备,足够平抑市场,不用担心粮食安全问题。而且,这2000亿粮食是按公粮方式收的,没有成本。正常情况下,政府手中只要掌握1500亿斤粮食就够了。当时全国有5个省份分别布置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有的地方农民缴100斤粮食不够,提高到120斤,复种指数高的“吨粮田”也不超过150斤。由于基本上防止了跑冒滴漏,把这些粮食折算成现金,农民负担最多也就70多元。

其实,坚持农村调查的人当时不光是提出问题、进行调查,而且还通过实验进行具体政策操作。除了上述涉及中长期发展的政策试验课题外,1993年还在河南搞了商、粮、供、贸、物五大流通系统全面改革的流通体制改革实验。也就是说,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都早已不在单纯农业领域中了。

客观上看,1995年我们为什么说“粮食问题不是粮食的问题”,1996年又写了“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其实主要就是根据上述的实验课题,根据基层的经验,从客观实际入手,逐步创造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因此,1993年以来的那些成果,都是根据基层经验和科学试验提出的,相关的政策思路也是清晰的。

综上所述,如果要按照温总理强调的,改变那些不适合或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或者上层建筑,既不能照搬某种理论,也不能就粮食谈粮食,就农业谈农业。需要认真反思,不惟书、不惟上,重新端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

三、由决策层的重视到全社会的关注

记者:决策层和全社会是如何重视和看待三农问题的?

温铁军:中央对这个问题在政策层面上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地深化。比如,1998年江泽民同志到苏南视察,指出乡镇企业是农村发展的大战略,同一年又指出城镇化是个大战略。温家宝同志对我们在政策科学中的试验和国家各有关部委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予以肯定,决策的科学性逐渐在中央层面上反映出来。1998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正式形成了一个政治局讨论通过的跨世纪的农村工作指导性文件。之所以说这个文件的意义非常重大,是因为它把家庭承包、乡镇企业、城镇化都作为农村发展的大战略肯定下来。尤为重要的是,十五届三中全会的文件,开宗明义地指出,农村改革是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这个提法之所以很重要,就在于重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

接着,1999年前后,中央的农村政策讨论中就不再单纯强调以往的农业结构调整。取而代之的是所谓农村经济的重大战略结构调整,这是十五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在决策思路上的一个重大提法,它与以往在决策领域中做的研究和实验还是相关的。可见,中央对三农问题认识的程度是相当高的。

在中央科学决策的鼓舞下,1999年夏季,我根据那几年的课题研究和在中国农大做的博士论文摘要,改写成“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1999年12月份的《读书》杂志上,不仅把现在的三农问题,也把100多年来历史上的三农问题做了分析。到2000年,我又进一步把课题报告扩充为一本书,正题是《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副题还是“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没想到的是,课题和文章都分别得了奖。这也许表明了学术界的认可。到这时,三农问题在理论上的梳理大体上也清楚了。

2000年初,湖北李昌平给朱总理写了一封信,把三农问题形象概括为三句话:“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同期,1999年上海学者曹锦清到河南农村基层考察以后写出《黄河边上的中国》;李昌平又把他的信引发的一系列的事情,写成《我向总理说实话》,于2001年出版,进一步引起社会广泛反应。他们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宣传推动作用。

到这时,政策理论成果有了,社会反响也有了,那么,到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就正式变成一个不仅为决策层理论界关注、而且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四、“三农”问题在政策思路上的变化

记者:从你的介绍可知,党和政府历来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那么,决策层如何破解三农难题?

温铁军:城乡二元结构的概念第一次写进十六大的文件中,这是从1995年2月江泽民同志对三大矛盾予以明晰以来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变化,这表明我们党已经把城乡差别当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阻碍。说明新的领导集体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中国进入21世纪后所面临的主要矛盾。这是对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清醒认识的结晶,是与时俱进的直接表现。

十六大之后,离2020年要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而重点难点都在农村。今年1月7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些问题的表述非常之客观,非常之现实,反映出“实事求是”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在十六大和今年的农村工作会议上都有明确的体现。三农问题在党的领导同志交接班的时候得到特殊强调,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日程中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今年1月7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个最重要的提法:“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结合在一起,把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接着今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又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对我们从事农村研究的人来说是非常欣慰和深受鼓舞的。

因为有了这样的高度重视,最近一两年,所有关于三农问题的讨论都在广泛地展开,比如农村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税费改革与基层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以及农村土地问题、农民权益问题、村民自治问题等等。尤其是胡锦涛同志在平山县西柏坡讲的“两个务必”,这对我们关于三农问题严重性的讨论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好大喜功,文过饰非,不能坚持“两个务必”,就无法讨论今天严峻而复杂的三农问题。

记者:那么,有哪些迹象表明三农问题正在从政策层面上加以解决?

温铁军:我们应该看到,这两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三农问题上都有很明确的政策思路。具体表现在“十五”计划提出“以人为本”,提出每年转移农民工进城的具体目标,并强调了城镇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说从“十五”计划以来,中央高层的政策思路是越来越清楚。再比如,尽管通过农村税费改革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试点遇到很多困难,去年仍然下发了“两办”文件强调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农民负担是“高压线”,谁碰就摘谁的乌纱帽。接着,今年国办一号文件出台了打破一切限制农民工进城的政策。要促进农民能够通过非农就业增加收入,就要破除一切限制和障碍,使进城的农民工得到公正的待遇。给农民工以国民待遇的问题正在通过打工的政策得到体现。为此,各地也都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前所未有的“干货”是,今年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了财政新增的科教文卫开支,要向农村基层倾斜。另外,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又特别强调了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和城镇化。

最近,温总理又提出了农村金融改革的问题。信用社正朝着农村合作银行改制,农村金融的其他形式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在温总理的高度关注下,国土资源部正在总结允许农村集体土地直接进入一级市场的各项实验经验。进入一级市场的方式是,公益性的建设允许农村集体土地入股;工商企业用地允许农村集体土地租赁。这就是说,把土地的增值收益留给农村和农民。并且中央正在出台文件,严格限制征占范围,只有纯粹公益性用地由政府出面征用,其他一律走市场。此外,在计划投资上,开始强调和农村、农民直接相关的一些领域要增加投资。比如说,适合农村发展的道路建设、水利建设,以及其他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六小工程”,将成为今后的农村投资重点。财政正在增加向农村转移支付的力度。总之,党和政府不仅在认识上、而且在政策思路上都开始向农村和农民倾斜。

综上所述,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政策思路越来越清晰,这将有利于三农问题的缓解和解决。

记者:但是我们在基层还可以随处看到乡镇企业频频倒闭、农民土地被征占„„

温铁军:问题当然很多,但是我们应该清楚,这些也是新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遗留问题。改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温家宝总理不仅特别重视科学决策,而且强调分区决策,他说,我们国家这么大,各地的生产力水平差别很明显,各地的经济结构有很大不同,恐怕不能一刀切。党和政府不仅已经下了决心,而且会更加实事求是,那我们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温家宝同志强调的农村“生产力”,我觉得应该是特指那2亿3千万小农户,其中40%是纯农户,37%是以农业为主的兼业农户,也就是说,我国77%的农户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这就是无法与照搬的上层建筑相适应的现实生产力,这就是我们考虑一切事情的基础和前提。

第11篇: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把\"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战略位置,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行动纲领。

我国农村改革开放30多年,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就必须要重新认识我国农业和农村,全面了解国家对农业农村的现时和长远政策,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农业农村发展情况,重新确定各地区的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改变旧的传统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创新精神寻找到适合本区域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机制新措施,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30年的改革开放,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越加突出,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农业与工业紧密融合,国家对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政治体系和财政支持体系近期远期政策已具完备,多予少取放活长期不变的政策、多项直补政策和农村转移支付的稳定落实,给农业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生机,发展农业农村的机遇已来临,农业农业农村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二、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了解国家支持农业农村的各项政策

近年来,为了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我们不但要了解其政策的内容,还要了解出台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制定符合我们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又具有优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项目,从而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目前国家支持农业产业主要是具有影响力、带动面广、经济效益快的产业项目。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等特色农业项目,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我县已获得扶持的一村一品项目村仅35个,利用资金300余万元,只占全县农村的23.6%,一县一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成为国家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这些新型主体解决了\"谁来种地\",解决了\"人\"的问题,提高了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现代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了农民务农收入,体现了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对尽快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农业的快速发展有积极意义。

三、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了解本县农业农村现状和优势

多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很不平衡,现状是:杂、小、散,无规模、无特色、无品牌、难以持续发展。农村建设上守旧僵化缺乏主观能动意识,无规划、无起色、无追求。地区自然优势比较优势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特色农业产业没能发展起来,领导干部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农民经营意识淡化缺乏经营观念。

我县山多川少,全县92%为山区,发展规模农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耕地面积只有24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只有16万亩,人均播种面积不足7分地,这样的农业基础,要发展必须要树立创新思想,将我们的区位、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发展都市农业、郊区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

2013年,我县按照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农业产业化三年振兴计划,即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转移、依托六大产业、统筹五化推进,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一个目标\":即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目标;

坚持\"两个转移\":即积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向农业产业转移,由资源依赖型向绿色生态型转移;

依托\"六大产业\":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红枣核桃经济林、花卉苗木、畜牧养殖、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林下采摘六大产业;

统筹\"五化推进\":即坚持建设园区化、发展特色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运营市场化。

作为基层干部要充分认识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农村,差距在农村,希望在农村。找准着力点--实现农民增收,有所作为,要在充分利用本乡、本村的资源优势上认真研究,拿出具体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

第12篇:“圣农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圣农精神”心得体会

为了把握机遇、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光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当前,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勇于创新、敢于拼搏、善于纳贤、乐于奉献”的圣农精神。

结合工作职能,我认为首先要勇于创新,转变管理理念,改进工作作风,要全面推行网上受理、网上服务、电话服务、短信服务等措施,简化办事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其次要敢于拼搏,敢于拼搏指的是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而我对于自己的目标是要学习司马迁那种拼搏的精神,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最大的努力,在财务工作上勤奋努力,不畏艰辛,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争取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就。对于善于纳贤的看法,我认为知人善任是管理的基本功,善任的基础是知人。一个人的品德素质如何,总是在乎常言行和处理事情的方法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处理重大事件或遇到危险的时候,表现得最为充分。所以,注意观察他的言行和办事的方法,再考察他安心于做什么,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就基本上可

以了解这个同行了。这样就可以发挥人才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光泽经济发展。对于热于奉献,我是将“奉献”作为一种信念始终熔化在血液中,落实在工作上。我认为,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时刻诠释着这种信念。说起奉献,可能有人会认为只属于英雄的行为,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尚和无私。我则认为,普通人做好平凡事,就是一种奉献。长期以来,我边工作边总结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不断给自己定位,反复告诫自己,沉心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对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完成。另外我还结对了一户农村留守儿童,每年资助他们部分学习费用,关心、关爱他们的学习生活。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既面临新的、不可多得的机遇,又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践行“圣农精神”,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2012年3月22日

第13篇:学习农加贵心得体会

学习农加贵心得体会

“虽然已经坚持27年了,但我真的不觉得苦和累。只要需要,我还会在这里教下去,尽自己的全部能力,教好学生,回报村民,帮助他们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农加贵

这是一名教师非常质朴的语言,也许很多人看到会说,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坚持27年,这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没什么大不了。但当我告诉你,这是一位在云南偏远山区、一个麻风病人集聚的村落------“麻风村”任教27的、坚守27的山村教师的话,那你又作何感想? 麻风病是一种极易流行的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睛永久性损害。上世纪50年代,麻风病曾一度在广南流行,给当地群众带来深重灾难。由于当时医疗卫生条件较差,麻风病人得不到很好的救治,常常被村里赶出来,有的甚至被亲人遗弃。当地政府把麻风病患者集中迁到这个大山深处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最为偏僻的村子----落松地村,建立医治点集中医治。 “麻风村”便成了这里的地名。

1986年9月3日,一名只有20岁的年青人壮着胆子走进了令人闻之变色的“麻风村”他就是农加贵,那是农加贵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天,8个加长带着12个孩子来了,大的十一二岁,小的五六岁,他们远远地站着,看着他。看到被病魔侵蚀得躯体严重畸形的加长,有的膝盖以下被病毒吞噬,仿佛在跪着走路,有的鼻子完全塌了,只剩两个黑黑的鼻洞。这样的情景,令当时的农加贵只想掉头就跑。

但农加贵最终没有跑,成为了这个村近30年来唯一一名老师,而且一干就是27年。这27年可想而知是多么艰苦、

27年来,“麻风村”学校共招收了92名学生,已送走6届62名毕业生,他们中有教师、医生、公务员,还有企业老总。“我教过

的学生都太好了,时常与我联系。两年前我父亲去世,有一个学生还大老远赶回来看我。”农加贵说,这不就是我们做教师的人的最大安慰的成就吗?他得到了,用他的坚持、用他的爱心、用他的勤劳

如今,落松地小学共有3个年级、21名在校学生,农加贵就是21个孩子的第二个加长,帮孩子们消除心理障碍,并通过申请社会援助等方式让加贫的孩子都能上学。在农加贵眼里,这个曾被人们歧视和充满恐惧的小山村,如今已渐渐远离了传染病,村民们的脸上也逐渐露出了笑容,也许这就是他身为人师的最大快乐所在。

由于地处偏远,按广南县最新的教育发展规划,落松地小学在短期内不会撤销。但一直到现在,县里依然很难派新教师去接替农加贵,这意味着农加贵还要在这里坚守,或许他要付出的将是一生最好的时光。

麻风病人让人谈之色变,不愿意接近和帮助他们,并且备受歧视,使他们真正成了弱势群体。农加贵老师27年坚守在“麻风村”,是师魂的力量支撑着他,是教师的神圣使命让他成为教育工作的精神脊梁。作为青年教师,我应该努力向农加贵老师学习,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履行教师的光荣职责,把万千学子塑造成有用之才。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教师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用坚持和执着的奉献精神,传递时代正能量

第14篇:学习农加贵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学习农家贵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八达中心校堂上学校

杨梅

通过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本职工作,对学生无私奉献爱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于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心灵。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认真学习农家贵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牢固树立教师的光辉形象。通过学习,对我有很深的感触,认为自己与农家贵老师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让我明白,我们教师的工作是无尚光荣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非常幸福的。我们要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刻刻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呵护我们的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对我们的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叫他们知识,更要教他们怎样做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刻苦钻研自身业务知识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师,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知识水平,要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崇高的师德造就学生。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对社会有用的的人才。

2013年11月

第15篇:学习农加贵心得体会

有一种感动叫坚守

最近,我校教师全体观看中央电视台七套《乡约》栏目关于农加贵先进事迹的视频,阅读8月29日和9月3日的《中国教育报》对农加贵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在学习中,我和所有老师都被农加贵的事迹深深感动„„

一个人的坚守,成就了落松地这个特殊村落的群体;一个人的坚守,铸就了一座师德师魂的丰碑;一个人的坚守,彰显出一种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正能量。

走进麻风村这个特殊村落,就意味着把自己的勇敢和青春奉献给这片青山绿水;走进麻风村,就意味着把自己的智慧和孤独寂寞融入这个“灰色的世界”;走进麻风村,就给这个偏僻而又死寂的山村带来了希望和梦想;走进麻风村,也就点燃了这一特殊群体的信心,点亮了孩子的人生理想。

一个人做一番清贫的事业,如果只凭一时的冲动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想,农加贵的精神支撑贵在坚持,贵在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无闻的坚守。坚守的是一种信仰,坚守的是一种高尚而特殊的善良,坚守的是一种甘于奉献、耐得住清贫寂寞的职业操守,坚守的更是一种对学生全身心的无私无悔的爱。

只有爱,才会带给一个人宽广的胸怀、非凡的气度;只有信仰,才会支撑起一个人默默地坚守特殊村落27载而无怨无悔;只有一种师者的力量,才会让一个人27年风雨同舟,与特殊村民结下唇齿相依的深厚感情。

在外人看来,农加贵似乎是一个十足的“傻子”,但是,他那平凡而让人感动的事迹证明:他是给麻风村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一颗“启明星”;他是坚守师德核心价值的一个忠实践行者;他是坚守职业操守的一个师德楷模!

有人说:“人的最高境界是:你已经远离了江湖,但江湖还在传说你。”我想,农加贵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因为麻风村的老百姓离不开他,他们也永远在向外面传播他的感人事迹。

农加贵,真诚朴实、热情豁达,他有始终视孩子前途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有立志于教育事业务实敬业、不怕歧视、不畏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他工作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他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他甘为人梯,无怨无悔地为落松地这个特殊的村落培养了许许多多优秀人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工作中,我会以农加贵为榜样,学习他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像他一样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其次,我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像农加贵那样不求索取,努力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探索,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16篇:学习农加贵心得体会

学习农加贵老师事迹心得体会

莲花小学

李志凤

本学期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文件精神,深化学习“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农加贵老师事迹主题教育中,我学习了优秀教师农加贵的感人事迹,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农加贵老师的精神值得我终身学习。学习他的事迹,有数次眼眶湿润,我被农加贵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所感动。他的光辉形象时刻浮现在眼前,同样是人民教师,他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那么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感觉自己与农加贵老师相比还差甚远。下面从三个方面谈学习农加贵老师的心得体会:

一、27年的坚守、非凡勇气农加贵老师用非凡的勇气,选择了27年的坚守,进而感动世人。农老师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清贫、歧视,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求知若渴的山里娃。农老师这种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二、27年的坚守、彰显师德农加贵老师27年的坚守,彰显出师德风范,散发出人性光辉,他是广南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时代的正能量。农加贵老师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师德楷模,他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农加贵老师是我们身边的一面师德明镜,可以照衬出我们教书育人过程中的瑕疵;农加贵老师是我们身边的一杆师德标尺,可衡量出我们自己的师德师魂,给予我们学习榜样的无穷力量。

三、27年的坚守、学习楷模通过学习,我不禁思考:“如果眼里没有责任,农老师能将这么繁重的任务完成吗?如果眼里没有责任,能将这些孩子教好吗?如果心中没有大爱,能把村民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吗?如果心中没有大爱,能把别人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吗?在这些简单而平凡的事情中,农老师是用爱与责任撑起了师德的一片天空呀。” 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本职,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学习农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自己必须努力做到。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通过学习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到与农加贵老师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我却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后,我用一句话跟大家共勉: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第17篇:培训学习日志(三)

培训学习日志

(三)

崆峒区草峰镇中心小学曹钰娟

培训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虽然培训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的学习还没有结束,就几天的培训,做以总结:

一、培训形式新颖有趣,培养了学员们的合作意识。这次的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我们共享一个平台,有优秀的助学老师,有自己的小组,还有很多的学伴,大家都能在这平台上进行很好的互动,学伴之间都非常热心,真正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觉,每次学习之后都进行反思,对自己将来的学习或者对学伴们的学习都是很有启发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特有的学习的平台和学习方式,富于人性化的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凸显出教育技术的强大魅力。本次培训,我们通过网络就把学习任务完成了,从时间到通空间都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由,既能把学习学好,又不耽误工作时间,在学习中,通过做教学设计、课件、说课稿等,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评课的技能也提高了很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对于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内化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去尝试,建立教育技术理论的认知结构,逐步建构形成个人教育知识,扩充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渐次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最高境界。而至此培训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

二、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培训中,我们自己动手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创建主题资源都让自己感受到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成长。在模块的讨论中,我与其他学员老师一起交流分享了学习的经验与收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收获颇丰。作业的分数包括师评、互评和自评三部分,让我们在互评中潜移默化受到优秀作业的影响,也丰富了我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今后我将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在适当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和学生梳理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元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我会努力把这些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切实恰当的运用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实现课程整合。很感谢这个平台,创造了这个学习机会,感谢主讲老师特别是姚老师的细致、耐心、及时的辅导,感谢在学习中给与我帮助的各位学友老师!

第18篇: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三)

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三)

利用周六周日两天我参加了全国班主任专业成长培训,可谓是受益匪浅。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真心付出。

你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你,可能有的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与别人不同,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是爱我们的,有时我会认为教师只是我的工作,如果没有工资我不会干,我相信很多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实话,虽然有点直白,但是代表了大部分班主任的心声。有时我想我们当班主任的只要付出真心孩子汇集你住你的,甚至是一辈子,前几天跟一个朋友交谈时,他就说现在跟我关系最好的老师是小学时的班主任,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小学时不写作业光调皮,老师从来不批评我。当时我笑了,过后想一想小学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大。我跟一位老师闲聊的时候说,每个人都有难忘的初恋,即使你结婚生子你的心里孩子会为你的初恋留一点小小的地方,因为它是刻骨铭心的。其实我们小学班主任对孩子的影响就像我们的初恋一样,永远印在每个人的心里。你对他们的好,对他们的爱,你对他们的讽刺,对他们的挖苦他们都记着呢,爱每个孩子用来换取他们对我们的爱吧!

二、名师的距离

通过两天的报告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优秀班主任的坚持和努力。人的智商是有差别的,但是后天的坚持和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周同丽老师的贴条、回复、对孩子的谆谆教诲,还有她的文学功底令我佩服,想想我的学科素养考的一塌糊涂我很惭愧。性格活泼、敢说敢做、善于组织各种活动的焦艳玲老师,让我感到了工作是种快乐和幸福。看到他们的成功我除了佩服,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他们的很多做法其实我也做过,比如早上带领同学们打扫卫生、同桌检查个人卫生、每天一句励志的名言等这些事情我都在做,但是没有他们的坚持,做不到天天如此。再者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有相片和录像资料,与家长的通话记录人家都能录下来并积累下来,我都没有往这方面考虑,工作了这些年我与家长的通话记录不知道有多少,但是证据呢?咱不会保留。这就是我与名师的差距吧,不会用心做事,做事没有坚持到底。从本次学习后我也要做个有心人,及时记录自己和孩子们的成长脚步。

但是我在班级管理中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的。比如:卫生区分配到人,这段地没有拖我就知道谁没干,走廊上的栏杆没擦我就很快能找到责任人,每天下午放学前5分钟孩子们能快速并且干净的打扫好卫生,这样早上来到就不会太紧张了。(班主任

www.daodoc.com)在平时经常注重做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及时和家长联系。充分利用“家校通”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在班内形成小组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定期评选优秀小组,并在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时发奖、表彰。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实行了“小奖状”制度,对于阶段性表现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鼓励。定期在班内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前几天举行的“自理小明星”活动,选出了穿衣服、梳头发优胜奖。

三、班主任的苦与乐请您分享

鸡蛋涨钱了,面涨钱了、青菜涨钱了、孩子的托儿费涨钱了,唯独我们的的工资没涨。有人说我们的职业是高风险、高强度、高期望的职业,我也这样认为,就像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谈话死”,作为同行我只能认为这位老师是好心办了坏事,给人家教育孩子别人不但不领情还陪上了自己的工作和名声,现在的孩子如果对他们管理松,家长会说这个老师一点也不负责任,孩子跟着他一点进步也没有。如果管理的严格,家长们就会说这个老师怎么这么坏,光说我们的孩子,太坏了。我们管不管?怎么管?管好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本来就很优秀,小学毕业后在路上碰上你也会一撇头装作不认识,管不好家长就会怨恨你,说老师不负责任。在家磕着碰着都没事,但在学校与其他同学稍微有点冲突就会雄赳赳气昂昂的来找,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给我看的孩子?有一次我接起电话先说:“~~妈妈或爸爸,你好”,但是那边传来的是咆哮的声音:“~~~怎么不愿意上学?”当时我很气愤,为什么要用质问的语气来指责我?在学校面对活蹦乱跳的孩子让他们不跑、不打闹、不乱扔垃圾是多么的难,只有班主任才能体会,就拿中间楼梯来说吧,我们一天干四遍,但是有时还是不尽人意,难道是我没让还干吗?不是,而是交通要道走的孩子太多了,我们也只能尽量保持,希望领导能体谅,我们尽力了。另外在班内出现孩子发生冲突,牵扯到家长来责问时我们班主任感觉特别孤单,没有人能帮我们,所有的责任都是我们的,只要家长来找无论什么事都是老师的责任,即使上别的课发生的冲突也要班主任来处理,我想问为什么?

最后,我还想说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也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能给我指出不足,我会更加努力。

第19篇:“三立培训”心得体会

“三立培训”心得体会

初到三立,其实是抱着一种悠闲的态度而来的,因为认为这样的培训不过是走走过场,和之前那些培训没有什么不同,而这次我们跨省来到了直辖市重庆,更多的就把此行当作一次观光旅行,并没有过多想着培训学习。可没想到的是报到当天的那次预训,彻底改变了我这样无知的想法,相信很多人也和我有同感,感觉这次培训与众不同,很不一般。于是我笑了,因为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至少我不希望我是来混时间的。

三立培训秉承“立德、立功、立言”的核心理念;奉行“学校、家庭、军队”的培训模式,以“学而不厌、自强不息”为誓言。看着这些溢美之词,我开始了7天的培训,培训的感受总结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三立”让我感到了温暖

刚到莱特培训基地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他,我们的班主任高延春老师,微笑是他的标志,可以说是三立人的标志,还记得高老师那一声声“老师们,辛苦了”“这里休息一下”…….由于我的一个同事没有取钱和带身份证,他还主动帮助我们联系车子,可以说对大家是无微不至,照顾得很周到,让我们这些舟车劳顿的人们倍感欣慰,同时也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不管是饮食起居、还是各种要求,高老师都会尽量的满足和帮助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很称职的班主任,几天相处下来,我觉得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们这个团队的话,那我想说:“我们是一家人”。三立让我感到了温暖,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当大家想起“老师们,大家早上(中午)好吗?当大家想起“老师们:嘴角上扬,整理着装:当大家想起高延春老师为迟到的老师惩罚自己的时候,他、他们不是亲人又是什么,为什么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恋恋不舍,那是因为我们对三立有很深的感情。

做人也是这样,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一名老文秘家园***/pagead/show_ads.js\">。

但是在三立短短7天的培训学习,我的灵魂慢慢的苏醒,我开始觉得我错了,我开始找回了属于从前的那份自信,现在灵魂附体,我觉得我活得更像个人了,经过三立的洗礼,我觉得我的人生会因此而有更大的改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经历了这么多,我要坚持,要自强不息,要继续奋斗,那么成功就会属于我,所以,三立感谢您,您是我的天使,是你拉了我一把。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三立让我们懂得了太多太多。

三立让我们找回了自信。

三立让我们懂得了感恩,不只是感恩身边的人,还要懂得感恩那些让我们灵魂心灵得到这个机会洗礼的人。

三立让我们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

三立让我们知道了在教学中,我们的自以为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三立让我们知道我们以前错得是多么严重。

三立给了我们家的温暖,给了我们很多关于人生的思考与启示。

三立让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立让我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

此时此刻难以言喻,更是言之不尽。三立,感谢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们是一名人民教师呢?我们肩负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明天,此时我们更要认真的去思考,无论你身在何处,你都是祖国的建设者,只有我们扎扎实实干好我们的本职工作,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竭尽我们所能,这样才不负祖国,不负人民,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到这一点,这样的话,我们六盘水的教育才会蒸蒸日上,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强大。

2010-6-17

第20篇:三立培训心得体会

三立培训心得体会

绥阳二小安钊

早就从到过三立培训的同事口中了解了一些关于三立的情况,我得到去三立培训的通知后,心中满怀期待,在去三立的途中,心里充满了憧憬。到了三立,经过整整七天的刻苦训练和培训,使我感受颇深,增强了我工作的动力。具体体会和大家分享如下:

一、素能训练——规范行为,提升形象

到了三立,看到三立学校校长、班主任及各位老师灿烂的笑容、落落大方的姿势,三立已经在我心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开始的预训很简单,就是训练“起立”“坐下”要整齐,坐姿要端正,喊“老师好”、敬礼要统一,可我们平时没有这样要求,做起来很不适应。花了整整两个小时才基本达到要求。其间有人要提出抗议,但被无情的拒绝,“在三立,除了服从,还是服从”。正因为有了这样严明的纪律,让我们接下来的日子学到了很多:回答老师的问好“好、很好、非常好”;三立誓言“学而不厌、自强不息”;“合理的

是训练,不合理的是磨练”;三立管理模式“学校、军队、家庭”;三立办学目标“立德、立功 立言”等等。通过严格的素能训练,规范了我们的行为习惯,提升了我们的外在形象及内在的素质。

二、拓展训练——凝聚团队力量、增强合作意识

这是我毕生最难忘的一天,早晨的“信任背摔”锻炼我们对团队的信任。每个人都从高台上毅然决然的跳下来躺在人床上,没有对团队的充分信任是绝对做不到的。更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做“人床”的队员手被打得痛彻心扉时都没有退缩,为了营友的安危再痛再累也在所不惜。下午,翻越“生死墙”让我见识了团队的巨大力量。起初看到4.2米的高墙,我没有信心能爬得过去,经过教练的激励、会场音乐的感染,我的勇气来了,但是该死的说话声让我们前三次的努力都化为乌有,还让五个组长分别做了120个俯卧撑。特别是李宜桃,一个弱女子,带着病痛,哪里能做那么多俯卧撑,但她仍在苦苦支撑······听着她痛苦的呻吟,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哭了,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点要爬过去。场面是非常感人的,很多人冲到前面,主动去做人梯。我是较早爬上去的,在上面做起了拉手,我都不知自己哪来那么大的力气,拉了一个又一个······我流了很多汗,但我一点都不觉得累。

整整120人啦,当最后一位营友爬上生死墙时,整个现场成 了欢乐的海洋。是啊,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今后的工作中, 一定要培养教师们的团队意识,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学习——增长见识,提升内涵

这次听的讲座有:《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解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象与教育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快乐国小与师德师风建设》《管理者的文化视野与教育哲学》《朝阳小学经验介绍》等。

《学习三农培训心得体会.doc》
学习三农培训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