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王晓勇)

现就公文写作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是认真细致。写一个材料,不能出现不应出现的错误,比如格式、病句、错别字等,这不是文字水平问题,而是工作态度问题。一个材料,如果连这种低级错误都避免不了,不管写得多么文采飞扬,多么观点鲜明,多么内容深刻,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材料。认真细致,是写好一个材料最基础的要求。

二是思路清晰。思路,反映到材料上就是层次,一个材料必须有鲜明的思路和层次,大层次里面要有小层次,小层次里面的每一小段话也要分出层次,只有这样,材料才会不散、不乱。层次一定意义上也是观点,体现了我们对这个材料的思考和认识,是一个材料的灵魂。

三是逻辑严谨。写一个材料,不管是外在的框架,还是内在的内容,都必须有严谨的逻辑关系,不能颠三倒四,更不能不知所云。大到材料的框架,我们写材料常用的“三段论”,一要提高认识,二要明晰重点,三要加强领导,这实际就是一个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如果顺序错了,逻辑也就混乱了。小到材料的一段话,比如市党代会报告里面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走在前列、起好带头作用的目标定位,加快建设创新潍坊、文化

- 12 -

推荐第2篇: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宝鸡高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关于公文写作的心得体会

为提高公文写作基础,我公司组织员工积极参加了XX举办的的公文写作培训。通过此次培训,受益良多、收获颇丰。现将本次培训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在培训中,老师从公文的格式、行文规范、字号等多方面给我们做了细致讲解,通过结合大量案例,为我们全面细致地讲解了各类公文写作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公文写作规范。就此,我们有以下几点心得:

首先要树立信心。没有人天生是写作能手,都是不断写不断改磨炼出来的。正所谓“公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所以说首先要树立信心,有良好的心态。很多人怕写公文就是担心领导不满意,要不断修改。其实改是正常现象,领导要求改,改完之后我们要用心学习并揣摩:为什么领导要求这样改?改了之后好在哪里?只有这样,我们的公文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其次要多读多练。公文写作常用的好词好句来源于积累,如果平时缺乏阅读,写公文时就会经常词穷。一个公文写得好的人一定会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读报,或者浏览网媒,所以要写好公文,必须多读多学,学了之后还要多练,从模仿优秀范文到形成自己的行文风格,还需要不断的练习。

再次要谋篇布局。动笔之前要理清思路,撰写框架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要充分领会领导意图和组织发展战略,明确公文的主题,了解要突出的重点,理清重点和次要点,突出行文的层次,搭建结构框架,才能保证行文条理明晰。

最后要精雕细琢。写完要多读几遍,看看是否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是否通畅简洁、详略得当、表述清晰;是否用词精准、标点无误、格式规范。要让读的人读得懂,读起来不累。因此说,精雕细琢才能妙笔生花,匠心打磨方能铸造精品,通过不断的修改润色,一定能写出满意、优秀的公文。

此次培训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巧,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进步,切实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推荐第3篇: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篇1: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培训心得体会

7月26日至7月28日,甘肃省秘书学会在省委党校举办了第33期全省公文知识培训班,本次培训班授课的教师多为长期从事秘书写作研究工作的教授和国家党政机关办公室负责人,讲课的老师,深入浅出,把繁杂的公文写作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进行讲解,受益匪浅,现就学到的公文写作和如何做好秘书工作,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通过中办电子学院姬瑞环教授的讲课,我对公文写作的流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写作过程中:做好准备工作,接受拟稿任务后思考,围绕主题收集材料,构思总体框架,拟制写作提纲,在正式行文过程中,要善于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正式起草文稿过程中,要设计好开头和结尾,安排好主题结构,确定好表达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接受写作接受任务后要抓紧办理,根据提纲有条理的写作,联合发文时要做好协调工作。为了保障文稿更加准确、鲜明、简练,要做好文稿的审核修改,主要审读的就是主题、观点、数据等,实践证明,比较可行的审改方法有几种,即拟稿人读改,大声的读出来后,有些毛病就会自己浮出来,请同事代为修改法,集体讨论,冷处理,先放一段时间再作修改。

在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方面,要牢记四个要素:即准确(概念清楚,讲究分寸,符合语法,要素规范),鲜明(观点明确,用好标题,褒贬得当,段旨撮要),简练(锤炼语言,去除空话,控制篇幅,层次分明),得体(文体要求、书面语言,术语规范)。

公文的写作要把握的规律:领导意图是立意根据和思维原点,要站在领导角度(即站在理论与政策高度、全局角度、未来角度、现实角度、实践角度、上下结合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维水平。这里说到的思维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超前思维、逆向思维,对向化思维,模式化思维。在公文写作过程中,要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受领导之命,代机关立言”。公文的内容更要符合行文的逻辑要求,平时加强基本功训练,要多读国务院公报,人民论坛等官方比较权威的理论报刊。

日常工作中接触较多的就是领导的讲话稿的撰写,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吕发成副主任,在讲话稿的撰写方面,讲的比较全面。讲话稿主要分为六类,一是主题报告,如我们经常接触的在农业、教育、财政、招商等会议上的主题讲话。二是重点讲话,就是主要领导在大会上的讲话。三是主持词。四是致辞。五是说明,例如就某个事件作阐述性发言。六是发言,就是在学习会、座谈会上的讲话。需要注意的要点是:充分了解活动性质,把握活动主题,了解听众成分,把握听众特点。了解讲话者角色,把握讲话分寸。了解讲者个性,把握讲话风格。讲话稿的撰写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理性与感性的关系,要言之成理,还要善于将各种事物渗透到亲切、自然地语言诱导中,便于消除听者的逆反心理。二是深入与浅出的关系,讲话语言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要懂得语言的艺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清讲者的意图。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根据讲话者特定的身份阐发观点,适当的变化角度,站在听众的角度来理解讲

话的内涵。选择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满足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思维的需要,使听众开拓视野。四是庄重与幽默的关系,这里面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分清讲话的场合和听众身份。

吕主任对提高写作能力的提了几点建议:一是优化知识结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边缘知识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爱好和涉猎的范围也不同,很难同时掌握这么全面的知识,因此,基础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加深记忆和吸收精华。专业知识,包括本行业知识,对于文秘人员来说,专业知识包括秘书学,文书学,写作学等专业知识。边缘知识,主要是社会学,行政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领导科学,心理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计算机应用学等等。这里面,吕老师特别提到了能力水平高的九个方面表现:即观察力透彻、记忆力牢固、注意力集中、反应力灵敏、理解力深刻、判断力准确、品评力精湛、思维力高超、表现力出色(主要是文字方面),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样样强、样样精。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人和人的差距主要是在业余时间,我们

要充分利用起业余时间,多积累阅读对提升自己能力水平的资料。 更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升自己的水平。要广读书,读书破万卷,功夫在诗外。要善于用脑,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勤动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常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多与不同的人交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积累社

会经验,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明白了世事,掌握其发展的规律就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务,懂得道理,再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一篇好文章。

在没有进来办公室以前,我对秘书工作的理解比较简单,认为秘书主要就是写材料,为领导服务,在培训班的第一堂课上,姬瑞环教授,通过一系列事例,提出了秘书工作的三个方面任务,即办文、办会、办事,指出要通过日常工作的不断锤炼,提升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使秘书成为坐下能写,站起能讲,行动能干,问策能对的多面型人才,这也应该成为每个文秘人员前进的目标。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学到了很多,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带动,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多向同事请教,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谢谢大家!

篇2:公文写作培训总结

公文写作培训总结

11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举行的行政公文写作培训。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认真聆听了老师的授课,其内容紧紧围绕写作知识,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给我很大的启发。现就此次培训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课程中,老师讲解信息写作的基本知识,我觉得更具体、更实用,他从消息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重点部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自己的写作经历,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使我们深受启发。老师在讲解会议工作报告写作、会议纪要的记录,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告诫大家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使我拓宽了思路,我还了解了一些写作技巧,认识到工作中的小事可以反映出大问题。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身边不会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可我们能通过平时细心观察在平凡中找到闪光点,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新闻,从身边的平凡小事也能发现许多的新闻素材。

经过这次的培训,的确带给了我一场思想认识的洗礼。由此我感觉到工作就好像是写作:首先,写作需要明确目标。写文章首先要立意,做工作首先要定目标。我们对每一项工作任务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找准突破口,然后有的放矢,

果断行动,一气呵成。其次,写作需要掌握基本知识,要有责任心,做为一名企业员工也要这样,踏实走好每一步,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再次,文章是需要不断修改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样在工作中我们也必须时时自我反省工作中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最后,写作需要持之以恒。文字工作靠日积月累,做工作也要持之以恒。必须有谦虚谨慎的心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去发现问题和契机,并一直坚持下去。

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真的让我受益非浅。也感谢集团公司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能从另一个角度尽观自己的不足,对我来说是一种进步。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写勤练,努力把身边发生的事写好写出来,我相信,就这样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自己在写作方面会有所提高。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种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篇3:公文写作专题讲座学习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专题辅导讲座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xx月xx日晚,我局组织全系统近两年来新进的引进“百千”万人才和公招同志开展了一次公文写作专题辅导讲座。现对本次专题辅导讲座所得总结如下:

一、公文写作心得

(一)写作很苦、有章可循。写作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但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写作是一件很有艺术感的事情,需要高屋建瓴、也需要筑牢地基。

(二)注重格式、层次严明。行政公文有15个文种,要注意每个文种的写作格式、特点以及整篇文章的篇幅设计、文章主旨,注重文章总体层次感。

(三)脉络清晰、咬文嚼字。要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始终,整篇文章要在这条主线下展开论述,注意语法的适用性和语句连贯性。

二、领导讲话精神

(一)一是要学会御人。人各有所长,要注重扬长避短。二是要学会理财。要学会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三是要有时间观念。要充分安排时间,设计好时间进度表。四是要合理处理信息。有良好的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

(二)一是要注重策划。注重文章的总体架构。二是要注重团体。需要整个团体分工协作。三是要注重主笔人。需要一条主

线。四是要注重修改。成文后需要不断的完善、修饰。

(三)一是文稿是机关运行的基本手段。机关工作主要靠文件的上传下达,靠文件来传达指导精神。二是写作是机关人员工作的必备能力。机关工作就是除了为民务实之外,还要有很好的写作水平便于在政策宣传及工作汇报中突出重点。三是文秘写作是敲门砖。写作能力是机关工作能力的一种突出表现,更是在职业生涯中逐步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自我实现价值的有效途径。

(四)一是结构上要有层次感。整篇文章要脉络清晰,具有明显的层次感,要设计好整篇文章的“钢架结构”。二是内容上要有血有肉。要丰富文章内容,充实文章主题。三是措施上要有章可循。措施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

三、领导经验建议

(一)要学会提高思维水平。一是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二是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处理方式;三是要有问题解决法和结果倒推法的检验标准。

(二)要学会收录经典文学。一是平时要注重收录经典文章,积累素材;二是平时要加强文件材料的学习及研究,总结经验;三是要强化实作操练,提高水平。

(三)要学会“抄、悟、创”。一是要善于借鉴要;二是要有吃苦耐劳精神;三是要善于思考、酝酿;四是要学会“抄、悟、创”。

篇4: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对公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在公文写作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先来谈谈我的见解吧,公文有自己的特点,老师总结“尚简洁、忌浮华、少文饰、重使用”。

尚简洁,在公文的写作中,这是最明显的特点,一篇优秀的公文,要把阐述的问题已最少,最简洁的方式表达清楚,不能像散文、记叙文一般拖拖拉拉。

忌浮华、少文饰,公文强调自己的模式性,不能像散文一般以浮华的文字带有个人的情感,这是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避免的。

重使用,公文的实用性是最明显的,每一篇公文都是带着明确的目标,明确的问题出发的。每一篇公文都是有用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更要有重点,突出问题的去写。或者反映公务活动,或者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在从事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社交过程中,为了传递信息,沟通思想,议论是非,增进理解,加强联系,表达情感,知道工作,号令行动,规范行为,表述简洁,积累资料,传承文明,记录情况,提供佐证等提出的文字表述。 其次,公文还有其他的特点,

作者的法定性,正所谓“公”文,他的作者,并不是以我们

常见的个人,这是公务员参加工作以后的一切日常工作内容。代表的是我们公安机关,这也经常是我们宣传工作需要借助的一块阵地。宣传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对公安机关的负面影响进行打击。

内容的应用性,特别是对于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学生,我们需要面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申论写作作为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我校学生来说,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申论写作不同于我们写过的命题作文。通过对申论的学习和写作,我在阅读和理解材料能力,综合分析材料能力,提出和解决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一个大的提升。

建构的模式性,公文写作时带有自己的模式的,特别是我们公安系统的日常工作,上报,下发,转发。每种文体都是具有自己的构建模式的,从格式到发送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需要我们熟知并掌握的。这样我们才能在参加工作以后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发挥我们的竞争优势。

另外

篇5:公文写作学习心得

公文写作学习心得

(义马联社张明明)

我有幸参加了市农信办组织的这次公文写作培训,现将我这次学习的体会奉献给大家,

体会一:在平时积累中丰富知识

搞好公文写作的另一项基础工作莫过于加强信息综合工作,这是搞好文字工作的重要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翔实的各方面资料和信息,我们写出来的材料只能是空洞无物,缺乏生命力的。为了积累素材,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断充实“信息库”,我们必须做很多工作。 发挥办公室信息整体功能。我们一贯注重发挥办公室同志集体的智慧来加强综合信息调研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扎实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办公室同志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平时注意通过走、听、看、问等方式,加强收集上级、基层,机关、地方等来自纵向和横向的各种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文字工作人员。特别强调要经常深入基层,搞好综合调研,主动发现问题,积累写作素材,从中汲取营养。这样也能进一步增加对单位各项经营业务和生产作业现场的感 性认识,有利于拓宽写作的发挥空间,

使文章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措施和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文字工作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发挥业务部门“信息源”作用。各业务部门是一个较大的专业信息源,抓住这一有利条件,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库”。一是主动参加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会议,不 但一一做好公司领导讲话的记录,还尽量详实记录各部门负责人及专家们的发言。二是经常与业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员保持沟通,努力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丰富相关专业的知识。三是对于理解不透的主体专业常识,还时常主动向老专家请教,他们总是乐于耐心地讲解,直到弄懂为止。了解了这些信息和知识,使我们在起草各种材料和审核文件时对专业领域的文字表述不再茫然,并能及时指出和纠正其不正确的文字表述,使文稿符合精、准、细、严的要求。

实践证明,只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做个有心人,才能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才能提炼、归纳出正确而有力的观点,才能撰写和审核好各类材料和文件,才能在综合文字工作中避免出现纰漏。

体会二:在领会意图中理清思路

公文写作有着很强的目的性。要搞好公文写作,就必须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如果不能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意图,那么

我们就看不清写作的方向,无法形成创作的思路。因此,我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努力获取领导的正确意图。

一是在增强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上下功夫。我时刻把目光放到行业的发展大势上,放到农信事业的发展脉搏上,放到本单位的发展战略上,搞清楚每个层级实施的总体战略和对下级单位特别是对本单位的战略要求,弄清单位年度和中长期发展的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只有做到对大势了然于胸,才能写出具有战略高度的文章来。

二是在熟悉领导工作思路上下功夫。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人物,他们的领导观念和工作思路,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以熟悉他们工作的思维、思路和方法对于搞好文字工作至关重要。主要通过多听、多看、多问等直接方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听,主要是多参加各类会议,记录领导现场发表的想法、看法和要求。看,主要是看领导对各项工作的批示、指示和要求。问,主要是对某一项问题不明白、不理解时,直接找机会,向领导请教。通过多听、多看、多问,收集领 导观点,把握领导意图,这样写出的材料才符合领导的思路,符合单位的实际。

三是在提高对领导个人感性认识上下功夫。领导意图不仅表现在对文稿中心思想、结构层次的把握上,还体现在文

稿的意境上。一篇文稿,特别是领导讲话和发言材料,代表着领导个人在公众面前的魅力展示。因为一个领导的能力如何,可以从他的讲话中体现出来,讲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众对领导个人能力的评价。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包括工作机会和生活机会,尽可能多地与主要领导接触,尽可能多地了解他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多地在文稿中采用他的原始语言、常 用语言,真正把文稿变成领导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这样的文稿才能与领导本人有机地融为一体,让人听起来自然、亲切。

把握住上述三点,领导的意图我们就能够拿得准、把得住、吃得透,写材料就有了中心思想,有了方向性,写作思路也就自然清晰了,在领导决策的过程中才能够“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切实发挥我们以文辅政的积极作用。

体会三:在勤奋实践中提高能力

业精于勤荒于嬉。如果自己不动笔、勤耕不辍,那么就成了纸上谈兵,毫无长进。听过不少写作前辈说过:以前我 也不是搞文字工作的,到了这个岗位,都是被“逼”出来的。我也略有同感。记得我刚到这个岗位的第二天,主任就安排我立马熟悉有关资料,一周内把工作报告初稿拿出来。我坦然领受了任务,一门心思扎进资料堆,一周内完成了12000多字的工作报告,自己受到了很大鼓舞。

多写信息和文件,重在锤炼语言文字基本功。信息和文件是具有很强规范性的标准文体,对语言文字有着严格的要求,须做到内容庄重、层次分明,用语准确、语言 凝炼,文字通俗、语句规范,文稿朴实、篇幅简短。根据这一要求,将资料内容按照相应格式要求组织语言,反复推敲语句,增强文章逻辑性,做到行文流畅易懂。 经常撰写信息和文件,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字功底非常有帮助。 多写报告、讲话和汇报材料,重在研究学习谋篇布局。这一块文章通常又叫作“大块文章”,领导历来十分重视,也是我们文字工作人员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任 何材料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和受众对象,这给予我们重要启示:根据这一写作背景和受众对象的身份或领导风格,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应体例进行谋篇布 局、安排详略,然后组织语言材料。

多写经验材料等介绍性文章,重在练习掌握审题立意。这类文章与上述文章在写作要求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写法上较为灵活,风格上稍显活泼。但写起来并不让人感 觉轻松,反而更加考验作者审题立意的智慧和驾驭文字及素材的能力。唯有深入分析题意、写作意图和写作要求,方能把握写作主旨,切实搞好现有信息资料的分析 和提炼,这样才能从看似平常的工作中找到写作灵感。

推荐第4篇: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体会

什么是“公文”?《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为“机关相互往来联系事务的文件”。另外,还有两个最具权威 的分类定义,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 日印发,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 1987 年2月18日发布, 1993 年11月21 日修订, 以下简称《办法》两个法规规定的“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的公文”。《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臵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办法》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 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 是传达贯 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臵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 的重要工具。”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公文必须姓“公”,并且为“公”所用;也就是说,公文的主体必须是“机关”,并且是用于“机关之间相互联系事物”,不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不能称之为“公文”。比如“讲话”,尽管在不少时候,讲话人是代表机关提意见、作部署,听讲人也是代表机关在学精神、

领任务, 可以勉强往来于机关之间, 但讲话的主体不是机关,因此说它不是地道的公文,起码在“讲话”的当时不是,至于其以 后以“通知”的形式印发成“准公文”,则另当别论。再如,一些机 关给一些知名人士代发的函电,主体虽然是机关,但不

是往来于 机关之间,因此它们也不是公文(属日常应用文)。所以,学习研究公文,不要时不时地与“讲话”相联系,与一些普通的日常应用文相联系, 拿它们的结构、语言和写作方法、

写作过程作参照。

一、撰写公文是作“奉命文章”。写作前,一定要准确领会

领导意图。只有把领导意图领会准确,撰写的文稿才有可能得到

领导认可。

公文的作者是各级领导机关。撰写公文的目的是表达领导机关的意愿。这同作家搞创作、科学家写学术报告、记者采写新闻等非公务文书写作活动是有重大区别的。公文不是为了记叙个人的见闻,也不是为了阐发个人的见解,而是秉承机关领导旨意,根据领导需要而撰写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公文就是作“奉命文章”,是“奉命”写作。在实际撰写过程中,“奉命”写作大致有这样四种情形:一是机关领导人对起草公文的任务、内容和要求有明确的交代;二是根据领导层会议的决定而承办拟稿任务;三是以规章制度和先例为依据(如下级定期向上级总结报告工作),不待领导交办或请示领导,即可准备撰写;四是秘书人员提出预案而经领导批准。 以上第

一、二种情形是“奉命”自不待言,第三种情形看来不是“奉命”,实际上命令早载之于文字,制度化了。第四种则是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的一种体现,是“奉命”的一种更高级形式。这四种情况中,第

一、第二种比较常见,第三种一年中也那么有限的几次,但领导一般都很重视,第四种虽不常见,但若能做到恰到好处,很能赢得领导信任。所以,对其中的任何一种,我们都要下大功夫学,下大功夫“写”,都不能搪塞应付。既然是作“奉命”文章,就应该首先

搞清楚要“奉什么命”,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要真正搞清楚、领会好领导的意图。领导意图决定行文目的,明确了行文目的,才能把握写作的主旨。

所以说,领会领导意图是公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平时,我们有的稿子能顺利过关,有的则三番五次通不过,为什么?除了起草者彼此之间的文字表达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领导对文稿的要求、标准不一样等方面的原因之外,与撰写人员能否准确领会和把握领导意图也有很大关系。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领导在交办起草任务时,都是只出一个题目,说明要写什么,至于为什么要写、达到什么目的,写到什么程度,则往往涉及不多,因此需要我们去细心体察。即使领导偶尔对写作的目的讲得详尽一些(往往是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稿),也仍然有个正确、深入地领会领导意图的问题。所以说,无论领导交代意图与否,也无论对意图交代得是否详细,我们都要用最大的气力去理解。领会领导意图,一般要搞清楚这样一些问题:第一,拟写公文的目的是什么,公文的主旨是什么;第二,与主旨有关的发文背景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和现实依据,也就是要弄清行文的客观必要性;第三,与公文内容相关联的发文对象、发文范围是什么,

应采取什么样的发文形式,使用什么样的文种。对于这些,在写作前,必须详细搞清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想领导之所想、言领导之欲言,写作思路才能与领导合拍;写成的稿子,才能得到领导认可,不会现现大的反复。那么,怎样才能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呢?通常有以下四种途径:

(一)直接领会。在接受写作任务时,必须做到“洗耳恭听”,忘却其它一切无关的东西;同时,认真思考。在“听”的时 候,

可以根据自己思考的深度,视情向领导提出询问,但一定要注意紧紧围绕与领导授意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询问时,既要克服唯唯诺诺的依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克服自以为是的自负心理,忠诚接受领导的意见。接受任务后,对领导意图要尽可能简要复述一遍,大胆融进自己的见解。领导也是人,他们的思想也会存在一些局限,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的制约,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考虑,有时也不一定清楚、不一定全面。这时,如果我们融进的见解,恰到了好处,很可能直接转化成领导的意图,这对我们的写作将大为有利,因为我们毕竟对建议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写起来可以得心应手。即使有的不被领导接受,也很可能使领导受到某种启发,促使领导把意图更 加明确地表达给我们,帮助我们领会。

(二)间接领会。有的领导平时说话掷地有声,不愿讲套话、重话、废话、碎话,传授意图也往往是三言两语,只把主要意思讲给我们听,其他完全由自己去把握。遇有这种情况,除了接受任务时仔细听、认真记、潜心揣摩外,我们可以通过“第三者”去间接领会。这“第三者”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同志:一是我们的科长、处长、主任、秘书长。由于所处的位臵和所站的角度不同,他们对领导意图的把握,有时把握得更准确;二是我们周围的同志,特别是平时与领导接触较多或曾给领导当过秘书的同志。一般来说,他们对领导个性心理的了解、对领导意图的理

解往往更深刻。三是跟公文主题内容有关的业务部门的同志。业务部门的同志,一般都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掌握有较丰富的写作素材(单就某一文稿讲),他们最熟悉情况,最了解领导就他们部门工作发文的意图。当对领导意图吃不准的时候,我们最好

能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听听他们的建议,争取他们的支持。

(三)联系领会。就是说,要把方方面面的情况联系起来,对领导意图进行领会。联系的对象,通常包括四种:一是上级的指示精神。要搞清楚上级近一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上级正在倡导什么,要求下级抓什么,保证我们起草的公文不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二是本地、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包括本单位目前正在重点抓什么,工作上有什么大的 措,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三是下面的情况。只有搞清楚基层工作的现状、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需要迫切解决的矛盾,才能保证我们撰写的公文文稿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四是领导近期讲话中讲得最多的内容。 如果领导在一个时期, 对某个问题讲得很多,则说明他在这个时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 下一步对这个问题可能要有大的考虑。我们在撰写相关内容的公文时,就要尽可能多地把它写进去。联系领会,有利于准确把握领导思路,使文稿的内涵更加符合领导的意图,使起草的文稿更易得到领导的肯定。

(四)重点领会。领导在向我们交代行文意图时,一般都会有一些新鲜的、能反映问题实质的思想、语言、观点。这些往往是领导感受最深、最想表达、也最为欣赏的东西,其中不少都能成为文稿的“画龙点睛”之笔,成为使我们拟写的文稿得以顺

利通过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聆听领导授意时,一定要紧紧

抓住这些语言,抓住这些思想、这些观点。如果领导的这些思想、这些观点尚不够完整、系统,我们还要合乎逻辑地进行扩充、丰 富、完善。

二、公文是具有“特定效力”和特定“规范格式”的特种文

书。 这种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决定, 撰拟公文必须遵循一定的程

式, 满足一定的写作要求。

(一)关于撰拟公文的程式。公文的撰写过程同其他体裁文章的撰写过程有着根本的不同。即使都同属公文文体,不同种类的公文,其撰写过程也不尽相同,有简有繁,有长有短。内容较为复杂、工作量较大、撰写难度较高的,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

⒈ 调查研究。这一环节,在其它体裁文章的撰写中是没有的。小说、散文都是作者对现实生活、周围环境的感受后,才萌动创作欲望,突现创作主题的,写作前,无许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虽然也有“体验生活”,但目的是绝然不同的);公文则不一样,一般地都要在主题确定之后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搜集材料的过程。调查研究的结果,是我们撰写好公文的一项最基础的物质保证。我们撰写公文,如果不以充分的、准确的材料作为依据,而靠一时的热情和主观想象去硬写;或者,虽然获取了材料,而不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就必然流于“假、大、空”。 调查研究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直接调查。通过深入到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去,到公文制发对象中去,了解第一手材料;二是间接调查。 通过查阅有关的文书,

获得第二手材料。 调查结束,要用调查得到的材料回答四个问题:一是行文意图同实际情况是否吻合,它是不是实践提出并要求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二是解决问题的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有些什么经验可资借鉴,还要采取什么措施;三是如何根据本单位实际,把中央和上 级机关的有关政策规定本地化、具体化;四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是否正确。通过认

真回答这四个问题,保证公文所表达的意图、道理和引用的典型资料有可靠的依据,保证公文所提出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保证公文所提出的解决 问题的办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当然,通过调研,我们所获得的材料,有的具有典型意义,将写进公文中去表达主旨;有的,有时是有相当一部分,对我们撰写公文是没有典型意义的,不能够写进去。虽然没写进去,但它们对公文的形成提供了背景资料,我们说它也同样是起作用的,只不过这种作用不太明显罢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影响,领导意图同实际情况有出入也是有可能的。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如果发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及时请示领导,向领导提出完善建议。这也是我们文字综合工作为领导提供参谋服务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应该记住一点,当我们提出的建议,没有被领导采纳时,不能强迫领导采纳,也就是不能写进公文。这其中,无论我们选用多么漂亮的语言、选择了多么恰当的时机、运用了多么正确的方法向领导进言,在领导没有改变意图之前,我们都必须无条件地执行领导的意图。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原则,工作中必须遵守。否则,就是组织性、纪律性不强的表现,也是机关工作绝对不允许的(当然,又允许暂时保留看法,在之后以正当的方式向组织反映)。

实际工作中,在不少时候,为帮助我们及时解决写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把公文写丰满、写充实,在写作前有针对性地、即时地进行一些调查研究,搜集材料,很有必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但更重要的,材料要靠日常积累。古人讲“积学以储宝”,积累知识、材料要像储存宝物那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学”的“学”,包括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两个方面。因此,我们既要对古今中外的有关书本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

作和党的文献广泛涉猎,从这些书本中吸取营养,同时,又要注意经常深入社会生活,了解和掌握实际知识。无论学习哪种知识,都要做到眼勤、脑勤、手勤,多看、多想、多写。对于重要的材料,要勤于动手,进行摘记、剪贴,并定期整理分类。根据经验,下列几种材料是我们从事综合文字工作必备的:(1)中央和上级机关(包括党政机关以及有关业务部门)制发的重要文件;(2)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各种统计数字、文字总结材料、典型经验材料;(3)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公务活动有关的外界信息资料;(4)有关的报纸、杂志。在资料使用方面,我们提倡共享。每一个人都应该端正这样一种认 识,就是怕借给别人,让别人把自己的给“偷”走了。其实,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留心的人,是不会经常向别人索要材料的;不留心的人,即使你把自己的材料和盘托出,他也很难从中发现问题。再退一步讲,如果能通过我把材料借给他参阅,帮助他提高水平,

对全科室今后的工作不是很有益处吗?对自己又有什么害处呢?当然,每一个人在借阅别人积累的资料时,一定要尊重 别人的劳动成果,千万不要损坏、丢失,这是一种最起码的职业

道德要求。

⒉ 酝酿提纲。准确领会了领导意图,又掌握了必须的写作材料,解决了公文“写什么”问题之后,我们的写作,就可进入

酝酿、构思提纲阶段。“构思”,就是撰稿者为孕育文稿、在进入

正式写作之前,进行一系列理顺思路的过程。通过构思,要确定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阐述什么观点和

主张,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一个“怎么写”的问题。在理顺思路的过程中,要通观全篇,紧紧围绕文稿“主旨”如何展开、“结

构”如何安排两个问题来进行。什么是公文的“主旨”?主旨,

就是公文的主要用意、主要目的,就是领导的意图。它不是公文的主题。公文的主题是公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什么是公文的“结构”?结构, 概括地说,就是公文的组织构造。起草一篇文稿,如果能把“结构”设计好,可以说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因此,对“结构”的谋划、设计,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怎样安排公文的结构?一般要遵守这样三条原则:第一,先主后从。主旨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它要制约并支配整篇公文的材料、结构和语言。主旨一旦确定,我们就要对它进行反复惴摩。是需要进行逻辑论证的,还是需要用材料加以证明的,还是需要说明道理的;哪些地方受文者容易接受,哪些地方不易接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搞清楚。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还应考虑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主题如何展开,中间怎样过渡,结尾怎样照应。在材料使用上,与主旨关系密切的要安排在前,安排在显要位臵;关系不太密切的,则安排在后。最能表现主旨的,详写;其次,略写。第二,从里到外。公文的结构是公文主题的外化。因此, 结构要体现公文所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其内部联系。只有对公 文所陈述的客观事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其因果关系,使认 识思路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相一致,我们对结构的安排,才能 线条清晰,各部分内容才能衔接有序。如果不顾客观事物的内部 联系,先着手安排外部结构,内容和形式就势必要脱节。第三,由整体到局部。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谋篇布局,先作总体设计,确定层次结构。然后,安排段落;同时,考虑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如果先从局部入手,反而行之,那势必要顾此失彼。 经过以上的构思和对材料的组织、对结构的安排,

提纲也就随之产生了。当然,构思不等于提纲,前者见之于思想,内容很丰富;后者见之于文字,文面很简约。列写提纲,应当“撮辞以举要”,用精当简练的文字去表现丰富的思想,列出文稿的要点,包括拟采取什么标题,要分哪几个问题去写,每个问题写几层,每层写什么,运用哪些主要材料。如果是重要文稿,提纲拟成之后,通常还要送主管领导同志修改审定。这样,可以使我们撰写的公文文稿更加符合领导意图,避免我们的写作走大的弯路。

⒊ 进行初稿撰作。这是撰写公文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应该注意这样三个问题:第一,要全神贯注,一气呵成。写公文如同写别的文章一样,需要有一种不假外力的写作激情。如果说撰写公文是作“奉命文章”,开始时处于“要我写”的被动状态,那么有了这种不假外力的写作心境以后,就能化为“我要写”

的主动进功态势了。 撰写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时机, 围绕主题,依照提纲列出的顺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力争一 气呵成,决不能“十步九回头”。平时,经常见有的同志提笔没有写多少,就回过头来大加修改或干脆推倒重来,结果往往陷于改 改写写、近似停滞的状态,难以拟就有的同志在写作中,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写写停停,东拼西凑,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必定 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上下语气不一致,前后意思不连贯。所有这些,都是应当坚决防止和纠正的。但是,提倡肆笔而就, 提倡一气呵成,不是说可以不认真去对待初稿的撰写,仓促从事。相反,由于初稿是公文的“胚胎”,对之后形成公文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初稿的撰写反倒要加倍重视,努力做到初稿不“粗”,草稿不“草”。当然,撰写过程

中,有时也会碰上“拦 路虎”、有写不下去的时候。遇有这种情况,就不要挤牙膏似地去硬写,允许稍微放一放。但这时仅仅投笔是不够的,要静下心来分析写不下去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如果提纲有不足之处,要及时调整提纲; 如果是道理未弄清楚,要通过多方求教,弄明白; 如果是材料欠缺,就要做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第二,要着笔部分,胸怀全局。公文构思时,一般是先全局后局部,也就是,谋篇在先,考虑段落层次在后;起草时则相反,要先词句,再段落、层次,尔后才到全篇。全篇文采焕发, 在于每段没有毛病;各段明晰完美,在于每句没有缺点;句子清 秀挺拔,在于用字遣词恰适妥当。因此,在草拟公文中,我们一 方面要扎扎实实地写好每一句话、每一个层次、每一个段落;另 一方面也要注意句与句、句与段、段与篇之间的照应和协调。在 着笔部分时,要想到全局。这样写下来,才能防止离题万里、顺 序颠倒、前后重复,保证层次清晰、段落完整、全篇贯通。第三,要充分运用叙述、说理的方法,表明公文的制发目的。 公文, 特别是指导性强的公文的写作,一般都离不开叙事、说理、目的(或结论)三个方面。叙事,要掌握情况,提出问题,并围绕公文的中心思想,运用准确、具体、典型的材料,把事情 说清楚;说理,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把道理讲明白。通过叙事、说理,表明一定的目的,对某一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者对某一事项做出明确的结论。当然,这种初稿撰作的功夫要下在平时。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日常连字都写不对、词都用不准,单独起草一个材料酷似挤牙 膏似地、稿纸都写不满五页、常常自身都感到“江郎才尽”,只会在别人写就的现成材料上修修改改的综合

文字工作者, 能写出高 质量的公文文稿?哪怕他整天自诩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号 称其“天天给领导写大材料”。

(二)关于公文文体的写作要求。公文作为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一种法定应用文体,在写作要求上,既与一般的非法定文书有相同的一面,又因其所处地位和所发挥作用的特别,而具有明显不同于一般非法定文书的特殊一面。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三点:

⒈ 要写实、写客观。 这是写作公文之第一的最基本要求。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客观上,公文要符合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同现

行公文相衔接。这是“讲政治”在公文写作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 是公文的生命所在。我们制发公文的具体目的,虽然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从根本上都是为了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 的法律、法规在本地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如果我们写作的公文 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那就不但达 不到这一目的,反而会对贯彻落实造成干扰和破坏,这也是党纪 政纪所绝对不允许的。同样的道理,公文写作又要符合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要同现行公文相衔接。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公文写作的同志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学深学透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深学透上级机关的指示 和现行公文,具有较为丰富的“政策储备”。二是要真实地体现发 文机关的意图,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这是公文赖以发挥效 力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认真听取机关领导的意见和要求,从 领导角度和工作大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保证完整、准确地体 现机关意图。这在前面,已经讲了许多,

不再重复。另一方面,公文规定什么,提什么具体要求,要符合客观实际,立足现实可 行性,制定标准不能过高,提出条件不能过分苛刻,既不要“左”,也不要右;工作措施要创新、要发展,但也要符合省情、市情、县情,顺乎民心,合乎民意,保持政策上的连续性。

⒉ 要写短、写精粹。这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提出的明确要求。《条例》第四章规定:“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可长可短的公文要短”;《办法》第一章规定:“行文要少而精,注重实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探明主题。一篇公文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是什么,写作前一定要搞清楚。只有搞清楚这些,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谋篇布局。否则,就难免面面俱到,“把公文写短”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探明主题之后,通常要围绕主题打腹稿,列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梳理,分门别类,把统领全篇、能够提纲挈领的,放在第一位考虑,再分清主次,该详写的写深、写透,该简写的一笔带过。当然,做到这些,有赖 于前面说过的对机关领导意图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次,要精炼观点。俗话说,观点是“纲”,纲举目张,一个新颖别致的观点能胜过一打重复强调的话。因此,主题确定后,

我们一定要围绕解决“重点问题”的需要,认真从搜集到的材料中 提炼观点。观点形成后,要紧紧围绕它去论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能字不够、话来凑,净揞些应景性的文字。比如,讲“提高认识”,不能总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政治的高度”、“要 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

× × 的重要性 认识”;提“加强领导”,不能总是“要把×

× × 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 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要亲自过问,主管领导要具 体抓”等。 第三,要反复修改、润色。在谈到怎样写作时,契诃夫 有句名言:“写作的技巧,其实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不好 的地方的技巧。”鲁迅先生也明确指出,一篇文稿“写完后要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老舍先生则更干脆地要求“连一个虚字也不随便用”。要把公文写短、写 精粹,应该尤其注意修改。修改时,要注意把握两条原则:一是不说题外话,不说空话、套话,不空发议论,不绕弯子,不拖泥 带水。重复的话,应景的话,要统统删去(当然,也不排除整段 删除和进行段落间的重组)。二是学会长话短说,锤炼词句。同 是说一个意思,能用一句话说明的,就不用两句;能用一个字说清的,就不用俩字。

⒊ 要写准、写规范。这主要是指公文引用人名、地名、

时间、引文要准确;使用汉字、数字、标点符号和计量单位要符合国家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选用文种、格式要正确、规范。容易出现问题的,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八种情况: ⑴时间、日期书写不规范。如将“1998 年 1 月 25 日”写成 “98 年 1 月 25 日”或“1998.1.25”、“1998年元月25 日”,将“20时40 分”写成“20:40 分”或“20 点 40 分”、“晚 8 时 40 分”。

⑵数字使用体例不一。如前边说“产值超百万元企业三百家”,后边又说“优秀企业20 个”;这里说“增加了 25%”,那里又说“下降了十二个百分点”。 ⑶标示层次的序号使用不当。按照有关规定,标示公文层次的序号, 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

(一) 第三层为“⒈”, ”, 其后依次是“⑴”、“①”……等。

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混用、乱用或错写的现象。有的第一层错用为“

(一)”或“⒈”,有的第 二层错用为“⒈”或“⑴”,有的将“

(一)”或“⑴”错写成“

(一)、” 或“⑴、”,有的将“⒈”错写成“1、”,将“第一条”错写成“第1条” 等。 ⑷引文不准确。如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1998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错引为“中共中央关于 1998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签发《往来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行证》有关问题的通知”错引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签发《往来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行证》问题的通知”,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 1997 年宣传思想工作和 1998 年的工作要点”错引成“中宣部关于 1997 年宣传思想工作和 1998 年的工作要点”,将“五四运动”错引成“五〃四运动”,将“×发 „1997‟1 号”错引成“省委„1997‟1 号”、“×发„97‟1 号”或“省 委 1 号”等。 ⑸汉字运用不符合国家规定。 如将“一九九○年”写成“一九九零年”(若是机打稿,还要注意不能把“○”打成“0”),将“两个月”写成“二个月”或“2个月”,将“伍元”写成“五元”,将“阎”写成 “闫”。 还有,把“像”写成“象”,把“地”写成“的”, 把“树阴”写成“树

荫”,把“捅娄子”写成“捅漏子”,把“坚忍不拔”写成“坚韧不拔”, 把“精简”写成“精减”,把“做出”写成“作出”,等等。其中,有的 虽然不能算错,但算不规范。 ⑹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如将“市委书记× × ×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写成“市委书记× ×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将“通过创办新的经济实体、发展私营经济、加强就业培训等形式”写成“通过创办新的经济实体,发展私营经济,加强就业培

训 等形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写成“中共中央 《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将“760~

840 吨”写成“760—840 吨”。 ⑺计量单位不采用国家统一标准。如将“20 厘米”写成“20 公分”,将“430 公斤”写成“860 斤”。 ⑻文种、格式使用不规范。有的标题要素不全(如:关于举办党史知识竞赛的通知、中共× 县委办公室通知),有的错用文种或使用不规范文种(如:× × × 关于表彰 1997 年度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 × 关于禁止畜力车入市的公 告、× × × 1997 年工作总结),有的“通知”、“通报”无主送机关, 有的“决定”、“规定”、“意见”不在标题下方居中位臵标注成文日 期, 有的把被批转 (转发) 件错当成附件而多余地标注“附:×××”,有的在发文机关署名与成文日期后的空白页多余标注“(此页无正文)”。 以上八个方面,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情况的一部分。事实上,还远不只此。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说 出很多,但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对《条例》、《办法》等有关 公文写作和语言文字方面的法规学习不够,理解不透。因此,避 免这些问题发生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措施是进一步增强我们公文 写作人员的规范化意识,自觉按照《条例》、《办法》要求,切 实把公文写准、写规范。

三、与其它文体一样,公文写完后,也存在一个进一步修改的问题,只是公文的修改外延更大、内容更丰富、任务更艰巨。

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尤其需要发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

精神。

(一)要把握修改的主要内容。公文的修改,贯穿从起草人员撰作初稿到完成领导最后审核签发的全过程。其中,每一次

对公文的完善,包括《条例》、《办法》规定的公文文稿在送领导审批之前综合进行的“公文校核”,无论是内容上的,还是格式上的;也无论是逻辑上的,还是语言表达上的,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叫做对公文初稿的“修改”。一般地,这一修改,应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锤炼主旨。主旨是文稿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在起草中,由于酝酿准备不足或理解上的偏颇等原因,往往出现 主旨揭示不突出、不深刻、不连贯,甚至“跑题”现象。特别是初 稿由几个人分工起草的,这类问题更容易发生。因此,修改时,我们要把锤炼主旨作为首要问题,着力进行,以保证文稿在表现 主旨方面做到准确、突出、集中、深刻。 二是修正观点。这是保证主旨得到更准确表现的重要一环。修改时,要检查文稿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论证是否符合 客观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看它阐述的道理是不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 点相违背,

有没有不合逻辑的地方。如果有,就要及时进行纠正。三是取舍材料。材料是立论的依据,文稿的观点要以材料为基础,而材料又要受观点的统率。如果我们起草的公文,材料不能说明观点,或者说观点不能统率材料,那就很难说是一篇 成功的公文。因此,修改时,一定要在取舍材料上下很大功夫。发现材料和观点脱节的,就要对材料进行删改;材料堆砌臃肿,前后重复的,就要忍痛割爱;材料不真实、不准确的,就要变更材料;行文空泛的,要适当增加材料、调整结构。在结构方面常见的毛病是,层次不清楚,段落安排不合理,过渡与照应不周全,各部分的详略不得体。每一次修改,我们都要根据主题展开的需要,围绕这几个方面,从文稿的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等方面进行全

面检查。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四是推敲文字。历史上,有一个关于“推敲”的故事,对我 们很有教益。一日,唐朝诗人贾岛得一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但他觉得“敲”不如换成“推”字好,正在聚精会神、反复思索的时候,自己骑的毛驴冲进当时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便被人抓到韩愈马前。韩愈讨问原因,他沉思很久后,却说:“还是?敲?字好!”这个故事,作为佳话,至今还广为传诵。其中,体现出来的贾岛严谨治学的一丝不苟精神,我们在修改文稿中应当很好学习。

特别是文稿经过一遍、两遍以至多遍修改后, 在定稿前,更应“咬文嚼字”,采取逐字逐句仔细推敲的办法,对文字进行加工润色,把那些陈言套语、不准确的词句、以及多余的字、句,统统改正或删掉。

(二)要熟知一些常用的修改方式,掌握一些常用的修改方法。对公文初稿进行修改,常用的方法有:增、删、改、调。

“增”,就是增添遗漏的或需要深化提高的内容和文字;“删”,就 是删去可有可无或重复的内容和文字;“改”,就是改正不确切的甚至错误的内容和文字;“调”,就是调整字、句、层次和段落的位臵、顺序。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要注意通观全篇,仔细揣摩。如果文稿的时限不急,我们最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搁几天再改。文稿暂放一边,再找一些材料看看,找一些人谈谈,再改时就有可能发现新问题。具体的修改方式,则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宜。通常的,有这样三种:一是请人修改。自己改自己起草的文稿,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请别人改,往往能突破这些局限,收到意想不到的效 果。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虚心向别人学习,包括向比我们职务低、年龄小、履历浅特别是部门的同

志学习的勇气。毛主席在“八大”的开幕词,先是他自己起草的,觉得不满意,就请他的秘书田家英修改,田家英下功夫修改后,文稿既丰满又精炼,颇得毛主席的称赞。毛主席尚能如此,何况我们呢?二是提交集体修改。 将我们起草、修改过的稿子作为“讨论稿”提交科室集体讨论, 让大家“评头论足”,然后再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三是请群众当先生,印制成“征求意见稿”下发修改。这种方法,更适用于机关为安排一些重要工作而起草的公文。在修改过程中,应该切记一点,这就是,无论采用哪种 方法、进行哪种类型的修改,都要注意正确使用规定的或约定俗 成的修改符号。

(三)要注意向经过反复修改最后形成的审定稿学习。一篇文稿,经过个人修改、集体修改、办公室主任(秘书长)核稿,之后再经过主管领导审定签发,就成了定稿。这时候形成的文稿,既是我们起草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同时也是包括核稿、审定签发领导在内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是我们进行再学习的珍贵教材,而且只有我们这些起草人员才有条件、有机会看得到。认真学习和研究审定稿,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领导意图,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而且,能够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弱点和差距,促使自己进一步改进、提高。但实际工作中,我们中的许多人却误以为文稿一经领导审定通过,就算交了差,因而也就懒得再去看最后的审定稿,结果把一次次很难得的学习机会给白白地失掉了,很可惜!有这种不良习惯的同志一定要改正。那么,对审定稿又应该怎样学习呢?大家不妨从这样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要下功夫琢磨修改的原因。要把别人(包括领导) 修改过的文稿与自己起草的原稿仔细对照,看看

别人修改过哪些 地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这样改动后,比原稿好在哪里?这样一比较,我们往往会有两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别人的修改点透了我们的“模糊点”。在起草文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陷入这样一种窘境:本来想好了一个观点、一种提法,可是由于站得不高、想得不深,或者笔力不济,心里想的东西往往无法用清晰而准确的 语句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经同事或领导一“点”、一 拨”,又恰好点拨到了我们的模糊点和症结处,就往往能帮助解 决很多问题,其中许多又都是我们冥思苦想都想不明白的问题。二是别人的修改填补了我们的“空白点”。由于我们起草文稿内容 的广角度,可以说社会各个层面无所不及,因此,我们在起草文稿时,往往会出现该想到的没想到,或想出的点子并不高明的情况。即使是写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同志,有时对一些事情也不一定 都能想得很清楚、看得很全面。这时,就很需要别人帮助充实、完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在帮助我们修改时,很有可能提出一些新观点、新提法和好的意见、建议,并顺手补充进文稿之中。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新思想、新意见,能使我们的认识提高一步,思路拓宽一步。而且,这样所获得的印象,要比平常看书、看报、读文件获得的印象深刻得多。第二,要下功夫推敲改动的词句。在对审定稿和初稿进 行比较学习时,我们要特别注意研究改动过的词语和句子,看看改动过的词语、句子同原来的有什么不同,想想修改者为什么要这样改?通过比较和掂量,搞清楚这样改动后比原稿究竟好在哪里。通常情况下,领导或同事对初稿词语、句子的改动大致有四种情况:⑴原稿中的一些词语虽然没有明显的错误,但在一定的 语境下表意不够贴切,或者不够生动;⑵原稿

中使用的一些词语 在格调上不够质朴,不适合在公文中使用;⑶原稿中的一些提法过于生硬、绝对化,需要适当使用模糊词语,增加一些弹性(当然,这与前边提到的“公文要写准、写客观”是两回事儿);⑷原稿中一些句子的表现力不强或句子之间的关系不顺,等等。通过这几方面的改动,往往会抹掉一些词语的棱角,使文稿的宏观性更高、全局性更强,更像是“公家”的东西。这种改动,有时虽然只有聊聊数语,但颇能体现领导对问题的认识深度,与其说是修改文字,不如说是校正我们起草人员的思维方式和撰稿的站位角度。反复琢磨领导在这方面所做的改动,有利于缩短我们与领导 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增强我们驾驭公文语言的能力。第三,要下功夫研究增删的材料。我们在起草文稿时,对材料的取舍、例子的选用,通常都会动一番脑筋。也正是出于 这样的考虑,一般情况下,领导在审稿时,都不会轻易对文稿引 用的材料和例证作大的修改。可是,一旦有所改动,就可能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特别重要的原因。对这种修改,我们更应悉心研究。改换的原因,可能是事例不够典型,不够新颖;也可能是领导从全局考虑,认为这个例子不适宜写入公文;还可能是这个例子所涉及的人员有其它方面的问题或背景太复杂,而我们又不知 底细;还有的是一些在前一段时间属于典型的东西,现在时过境迁,已变得不再“典型”,等等。而所有这些,又都是我们这个层次的人员很难达到的。认真研究领导对材料的增删,我们可以学到领导独特的思维方式,领略到领导高超的领导艺术,学会他们全面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当然,学习公文写作的方法、途径很多。除了刚才所说的向审定稿学习和今天我们尚没有提到的向公文写作理论学习之外,

学习、借鉴范文,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范文是写作理论的具体体现。如果说写作是抽象的文章,那么范文就是具体的理论。理论讲应该怎么写,但它还没有写出来;范文不讲怎么写,但它早已由高明的作者写了出来。如果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经常地用写作理论分析范文,同时,又反过来经常用范文来印证、说明写作理论,我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古往今来,可供我们借鉴学习的公文名篇很多,古代的,像诸葛亮撰写的施政建议书《出师表》,李密撰写的回复性报告《陈情表》;现代的,像《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 的通知》,无论是在篇章布局,还是在语言运用,抑或是逻辑推理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很好的范例。至于在某一方面具有特色的,则更多。当然,我们的学习、借鉴,一定要把重点放在现代公文上。

以上,我围绕公文写作三个方面:“写什么?——要写领

导意图,写领导所思、所想”,“怎么写?——要遵循公文写作的

一般程序和要求,先进行调查研究,再酝酿提纲,最后,进行初

稿撰作,确保把公文写实、写短、写规范”,“怎么才能写好?——要注意修改,注意向经过反复修改后最终形成的审定稿学习、向 公文写作理论学习、向公文范文学习”,这三个大的方面,给大家罗列了一些体会。其中,由于时间关系,有很多都是点了点题, 有的、更细、更具体的问题可能还没有涉及到,比如,公文字号 应该怎样标注,标题应该怎样制作,文种应该怎样选择,(转批转发)性通知怎样撰写,请示怎样回复,联合行文应该注意哪些问 题,公文的主题词应该怎样标引,等等,还有很多。如果大家感 性趣的话,下来后,我们可以接着一块探讨。最后,

再一次声明 一点,今天所谈观点,有的仍欠成熟,有的还不一定正确,仅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推荐第5篇: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2xxxx xxxx月1xxxx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全区组织工作网络宣传暨公文写作培训会”。本次培训内容丰富,自觉收获颇多,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要做到“勤动脑”。网络信息宣传写作知识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获得的。对自己所见所闻的各种事情要善于思考、整理,提笔之前,要动一番脑筋,通过自己的大脑加工思考,提取有价值的东西来写。就像黄龙镇组织委员齐俊说的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读、多看、多听、多问”来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写作之前一定要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框架,整体的脉络。此外,还要多积累素材,多研究上级文件,多留心领导的发言。保证完整框架的同时也要充实内容。

二要做到“勤动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多积累,多看优秀的文章是前提,最重要的是要勤动手,反复写反复修改,在不断的写作中才能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将自己所获取的材料,变成一篇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稿,手还得多动、多写。坚持边工作边写作,信息写作是与我们的工作紧密相连的,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都要坚持勤写多练。此外,还要善于总结,每写完一篇文章要反复研究,反复斟酌,反复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一段长时间的积累,总结,一定会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三是要“勤动嘴”。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像身边的领导同事多学习,多请教。自己写好的文章多拿给领导修改,把修改后和修改前的文章做一个对比,查找差距,勤总结。领导、同事的写作经验丰富,通过他们的指导,自己的文章肯定会有提升。同时还要善于沟通,平时积累的好的素材,好的立意可以和有经验的同事讨论交流,交换思想,做好记录,做好整理,形成初稿。

四是要“勤动眼”。这就要求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工作中处处是素材,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就是一篇好的文章。掌握好素材之后就要做好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市委组织部姚主任也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材料是公文写作的基础,在明确行文目的之后就要进行调查研究,没经过调查研究的文章是空洞的,是没有说服力的。此外,要多看,看一些相关的党报党刊,看车都张湾网,看党建网,学习别人的写作风格,写作技巧,善于总结,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领导们的讲话也使我醍醐灌顶。当然也意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继续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坚持做到“四勤”,不断努力,提升自我。)

推荐第6篇: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培训心得体会

7月26日至7月28日,甘肃省秘书学会在省委党校举办了第33期全省公文知识培训班,本次培训班授课的教师多为长期从事秘书写作研究工作的教授和国家党政机关办公室负责人,讲课的老师,深入浅出,把繁杂的公文写作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进行讲解,受益匪浅,现就学到的公文写作和如何做好秘书工作,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通过中办电子学院姬瑞环教授的讲课,我对公文写作的流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写作过程中:做好准备工作,接受拟稿任务后思考,围绕主题收集材料,构思总体框架,拟制写作提纲,在正式行文过程中,要善于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正式起草文稿过程中,要设计好开头和结尾,安排好主题结构,确定好表达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接受写作接受任务后要抓紧办理,根据提纲有条理的写作,联合发文时要做好协调工作。为了保障文稿更加准确、鲜明、简练,要做好文稿的审核修改,主要审读的就是主题、观点、数据等,实践证明,比较可行的审改方法有几种,即拟稿人读改,大声的读出来后,有些毛病就会自己浮出来,请同事代为修改法,集体讨论,冷处理,先放一段时间再作修改。

在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方面,要牢记四个要素:即准确(概念清楚,讲究分寸,符合语法,要素规范),鲜明(观点明确,用好标题,褒贬得当,段旨撮要),简练(锤炼语言,去除空话,控制篇幅,层次分明),得体(文体要求、书面语言,术语规范)。 公文的写作要把握的规律:领导意图是立意根据和思维原点,要站在领导角度(即站在理论与政策高度、全局角度、未来角度、现实角度、实践角度、上下结合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维水平。这里说到的思维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超前思维、逆向思维,对向化思维,模式化思维。在公文写作过程中,要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受领导之命,代机关立言”。公文的内容更要符合行文的逻辑要求,平时加强基本功训练,要多读国务院公报,人民论坛等官方比较权威的理论报刊。

日常工作中接触较多的就是领导的讲话稿的撰写,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吕发成副主任,在讲话稿的撰写方面,讲的比较全面。讲话稿主要分为六类,一是主题报告,如我们经常接触的在农业、教育、财政、招商等会议上的主题讲话。二是重点讲话,就是主要领导在大会上的讲话。三是主持词。四是致辞。五是说明,例如就某个事件作阐述性发言。六是发言,就是在学习会、座谈会上的讲话。需要注意的要点是:充分了解活动性质,把握活动主题,了解听众成分,把握听众特点。了解讲话者角色,把握讲话分寸。了解讲者个性,把握讲话风格。讲话稿的撰写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理性与感性的关系,要言之成理,还要善于将各种事物渗透到亲切、自然地语言诱导中,便于消除听者的逆反心理。二是深入与浅出的关系,讲话语言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要懂得语言的艺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清讲者的意图。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根据讲话者特定的身份阐发观点,适当的变化角度,站在听众的角度来理解讲话的内涵。选择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满足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思维的需要,使听众开拓视野。四是庄重与幽默的关系,这里面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分清讲话的场合和听众身份。

吕主任对提高写作能力的提了几点建议:一是优化知识结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边缘知识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爱好和涉猎的范围也不同,很难同时掌握这么全面的知识,因此,基础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加深记忆和吸收精华。专业知识,包括本行业知识,对于文秘人员来说,专业知识包括秘书学,文书学,写作学等专业知识。边缘知识,主要是社会学,行政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领导科学,心理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计算机应用学等等。这里面,吕老师特别提到了能力水平高的九个方面表现:即观察力透彻、记忆力牢固、注意力集中、反应力灵敏、理解力深刻、判断力准确、品评力精湛、思维力高超、表现力出色(主要是文字方面),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样样强、样样精。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人和人的差距主要是在业余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起业余时间,多积累阅读对提升自己能力水平的资料。 更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升自己的水平。要广读书,读书破万卷,功夫在诗外。要善于用脑,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勤动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常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多与不同的人交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积累社会经验,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明白了世事,掌握其发展的规律就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务,懂得道理,再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一篇好文章。

在没有进来办公室以前,我对秘书工作的理解比较简单,认为秘书主要就是写材料,为领导服务,在培训班的第一堂课上,姬瑞环教授,通过一系列事例,提出了秘书工作的三个方面任务,即办文、办会、办事,指出要通过日常工作的不断锤炼,提升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使秘书成为坐下能写,站起能讲,行动能干,问策能对的多面型人才,这也应该成为每个文秘人员前进的目标。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学到了很多,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带动,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多向同事请教,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谢谢大家!

推荐第7篇: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体会

4月8至4月13日,我参加了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举办的2014年第一期公文写作与规范化处理培训知识。通过8位老师的讲授,对公文规范化处理、各种文体写作格式和技巧方面的知识收获很多。对于平时练笔就少的我,首先思想转变了,其次在写作上,有很大提高。

体会一:在平时积累中丰富知识

搞好公文写作的基础工作莫过于加强信息综合工作,就是搞好文字工作的重要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翔实的各方面资料和信息,我们写出来的材料只能是空洞无物,缺乏生命力的。为了积累素材,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断充实信息库,我们要做很多工作。要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基层,通过走、听、看、问等方式,加强收集各种信息,积累写作素材。这些材料有四个特点:一是占有材料要多,二是鉴别材料要严,三是选择材料要精,四是使用材料要活。

体会二:在领会意图中理清思路

公文写作有着很强的目的性。要搞好公文写作,就必须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否则就看不清写作的方向,无法形成创作的思路。

一是善于抓点,抓住要点和核心、讲话精华和创造性的见解。

二是善于连线,由点联想领导过去同一问题的见解,找联系,发展的串起来。

三是善于扩面,对领导意图敢于从理论、内容上进行扩展,使之更丰富和理论化。

四是善于构体,在三者基础上,围绕主题、观点与材料统一,综合分析,形成总体结构。

体会三:在忘我状态中阐述观点

公文就是办理公务文书,则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时,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都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结,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理解、所思、所感去说明。听了老师的讲解使我茅塞顿开,首先公文写作要讲究政策性、实用性、可靠性、定向性、时间性、规范性,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的位置上,要关起门来当领导,他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发处的信息。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事件的立场,因为表达的是忘我,而非自我。

我相信,只要坚持多学习、多思考和多实践、多体悟,每一个公文写作的实践者一定会走出越来越宽广的路子来。

推荐第8篇: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宋秀红

(开篇)

非常荣幸有机会和自治州群教办的各位领导、同志一起学习、探讨、分享公文写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首先衷心感谢领导的信任,其次也是怀着诚惶诚恐、班门弄斧的心情和大家交流。

常言说“文以载道”,意思是文章要把天下的道理说给人们知道,因此有人说文章写作是天底下一大难。但是,写作能力又是机关干部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机关都喜欢有事能办、张口能说、提笔能写的“三能”型人才),体现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统筹安排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写作特别是公文写作,是个苦差事,有时甚至苦不堪言(我的感觉,有时写个大材料,好像死过一回。材料不定稿,茶不思、饭不香、睡不宁,心里总装个事)。但是,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苦在其中,其间的酸甜苦辣,主要是辛苦、委屈、郁闷、纠结,个中滋味,非常人所能理解。乐在其中,一个报告获奖,一篇文稿见诸报刊,一份大材料得到领导认可,一条真知灼见进入到决策,或者自己感觉,在写材料方面摸到一些门道了、豁然开窍了,不是那么怕了,或者说对各类材料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也就是驾驭文字的能力有明显长进了,那份快乐、欣慰和成就感,又是常人所不能体会的。

我从写作前的积累、储备——“功夫在诗外”、培植自己的知识树(智慧树)、写作中的构思酝酿、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文章非天成,妙手靠实践和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等三个部分入手,和大家一起分享公文写作的一些体会或者经验教训。

(框架)

一、写作前的积累、储备——“功夫在诗外”、培植自己的知识树、智慧树

二、写作中的构思酝酿、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文章非天成,妙手靠实践。

三、怎样写好领导讲话

(导语)

公文,指党政机关在实施领导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领导管理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包括常用规范文种(如决定、意见、通知、请示、通报等,一般带文号,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印发)和常用非规范文种(如工作报告、工作总结、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等,一般不带文号)。

公文写作,到底有没有“秘诀”或者“窍门”?说有也没有。说没有,是因为古人说过:文无定法。但是,公文写作有没有规律可循、方法可求呢?回答又是肯定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即规律性,任何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制作都有其特有的方法和技巧,公文写作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就公文写作来说,虽无定法,却有无形的规范和规律,即有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是写好公文必须遵循和把握的。

一、写作前的积累、储备——“功夫在诗外”、培植自己的知识树、智慧树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意即一篇高品质的公文,离不开撰稿人的高素质。公文的高品质,实际上是撰稿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也体现了撰稿人的文化底蕴。写作,功夫既要下在文稿内,更要下在文稿外,意即“功夫在诗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在写作上要有“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充满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决心和激情。写文章难不难,确实难。一个秀才在家写材料,苦思冥想写不出来,她老婆看到了说,“写材料再难,有我们女人生孩子难吗?”秀才答:“女人生孩子终归肚里有货,我难的是肚里没货”。(我宁愿借钱给别人,也不愿帮人写改材料。“宁挖十座菜窖,不写一篇材料”)。但在机关工作,写作又是必备本领。既然绕不开、躲不过,就得直面这个问题。

1、端正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我们都有切身体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有一个好的态度,就成功了一半。写作亦如此,我们不说人人成为数一数二的“笔杆子”,至少不怕写。(有的人:你让我干什么都行,跑腿、打杂,一提写材料,就跟要了命似的)。提高写作能力,同样需要有一个好的态度。这比你努力工作和拥有知识更加重要。一句名言,它与英文字母的分数巧合。态度(attitude,100分)努力工作(hardwork,98分)知识(knowledge,96分)。­我们不说“以文辅政”,从小的方面讲,能够清晰、准确、生动、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也是一种幸福。

2、后天努力——要相信,写作能力通过勤学苦练是能够培养出来的 “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谁都不是生下来就会写材料的,都是经过后天努力、培养,成为写作高手甚至“笔杆子”的。土话:常说嘴不笨,常写手必顺。统计局同志根据数据写经济运行分析、就某一方面进行专题分析都写得很专业、很到位,当然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

3、吃苦耐劳——写材料是个苦差事,不下苦功夫,肯定不行,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常有的事,甚至节假日都要在办公室度过。此刻,别人流连在花前月下、商场歌厅、公园景点、洒桌牌桌、把酒言欢、不亦乐乎,自己没白没黑、夜以继日,还不见得领导满意,不说功劳,连苦劳都没有,那个委屈、郁闷无法言表。我有切身体会,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哪份材料自己下了功夫,自己比较满意,送到领导那里,就八九不离十。如果自己偷懒了、怀有侥幸心理,绝对过不了关,屡试不爽。

(二)善于学习、勤于积累、厚积薄发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意即只有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能大有可为、施展作为。写作更是如此。

1、提高自己的学习力。学习力是一个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之总和。当今社会,“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学历教育已被终身学习所取代。广泛涉猎政治理论、经济、社会、科技、管理、法律、人文、历史、网络、文学、领导科学等方方面面知识。为什么学政治?中国社科院政治研究所所长讲课:鸡为什么没有鹰飞得高?是因为鸡没有鹰的眼睛和翅膀。政治理论就是领导干部的眼睛和翅膀。理论知识的贫乏必然导致思维的苍白。通过打牢理论功底,增强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并贯穿于文稿写作中(评价一个人: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为什么学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不懂历史意味着浅薄。讲话中运用史实,或用于探讨事物发展规律,或用于阐释某种道理,或用于印证观点、警示世人。如果不懂得一定的历史知识,常常会陷入对某个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想说清楚但说不清楚,想说透彻但说不透彻的窘境,文章就会欠缺深意和厚度而显得单薄、干涩。为什么学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硬实力。掌握必要的经济理论、经济发展规律、经济政策及常用名词术语等。时间是有限的,白天要上班、处理公务,只能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晚上、节假日时间加油充电。爱因斯坦说“人之差距关键在于业余时间”。“白天干工作、晚上读写想”。不说多,每天挤1个小时学习,日积月累,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和收获。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每天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我该怎样去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我又有什么新收获?

2、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常言道: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一双敏锐的眼、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发现、感悟。注意培养对周围事物发生、发展及变化的洞察力。只要做到了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重点工作及与之相关事物发展动态,就能在反映情况和问题时把握全局,有的放矢(中国属“自行车经济”,猪周期),而不是就事论事、人云亦云或主观臆断。

3、多读、会读、善读。人的眼睛能看多远,他就能走多远。而眼睛能看多远,就是指的读书学习。多读——养成经常读书、看报、看电视、听新闻的良好习惯。会读——掌握读书看报的方法。当今是信息时代,亦称大数据时代,资讯海量,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瞭乱、目不睱接,所以我们要会读。要拣重要的内容读,要选好的文章读。什么内容重要?因人而异。若从工作的需要出发,那么,与你工作有关的就重要,也就是说,你关心的东西对你来讲就是最重要的东西(群教、经济)。一般来讲,全国性、全疆性的报刊、杂志和文件、会议材料,其文章质量普遍较高,内容观点丰富,一定要作为阅读的首选。善读——不仅体现在对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方法的选择上。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文章要精读、反复读,达到可以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重要观点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的程度(十六大报告许多提法、观点、有气势的段落烂熟于心、提笔就来。反复阅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国务院、区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区经济运行分析材料等)。 首先看文章的观点,这是读书看报的主要目的(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xq稳定工作,新闻稿不长,但观点鲜明、透露出许多重要信号,如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其次了解情况,记住大数据,掌握事态的发展动向;第三是研究文章的结构与写法,更有利于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研究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写州政府工作报告)。

(三)广泛积累素材、博采众长。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写个大的材料,先要查阅大量相关材料,脑子里装满东西,思路无形中就形成和打开了。受材料启发,怎么写也就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了。提高对各类有用信息的占有量非常重要。那么,怎么去收集,收集什么?我认为,一是要收集来自“上面”的信息,如党的方针政策、法规文件、上级领导讲话等,保证写作思路不跑偏;二是收集来自“里面”的信息,如收集涉及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把握理论前沿和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占领写作的“制高点”;三是要收集来自“外面”的信息,如兄弟地州、同行业其他部门的先进经验和作法,博采众长,完善和拓展写作思路;四是收集来自“下面”的信息,如实际工作的进展情况、成功经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在实践中,只要坚持遵循“四个收集”,就能积累越来越丰富的信息和素材,写作取舍范围就宽,公文融入的信息量就大。因此,广泛收集情况和素材,是写好公文的基础。如写工作总结、典型经验、群教综述等(点面结合、有血有肉)。

(四)培植自己的知识树(智慧树)。培植一棵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知识树,这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根越深、枝越茂,可以汲取的营养就越充分。根是自己从事本职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枝叶是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发散性知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方针政策(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群教活动一系列要求、习兰考讲话、党对xq工作的要求(围绕长治久安抓发展、习近平视察xq讲话)、xq对群教活动的安排部署、“访惠聚”活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昌吉州对群教活动的安排部署、基层的创新举措、典型经验等。统计工作:经济知识、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稳中求进、微刺激等)、xq经济形势、昌吉州发展目标(三个率先)、特点、存在问题(制约因素)、转型升级的方向等。一二三产,工农商、房地产、金融、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消费政策等等。

(五)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资料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打仗如此,写文章同样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储备不足,肚子里没货,接到写作任务,就会一筹莫展、无从入手,临时抱佛脚,往往来不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A形式:剪贴本、记录本、电子文档、博客等。B分门别类、便于查找。理论类、观点类(进入7上8下时代;经济下行,但仍处于合理区间)、数据类(全国、区、各地、30个自治州)、事例类、名言佳句类,等等。名言佳句:“在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面对挫折,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努力”。拿破仑“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民族团结:“兄弟团结有马骑、妯娌和睦有饭吃”(哈萨克谚语,习来xq引用)。xq精神诠释勤劳:砂石里可以淘出金子,汗水里可以找到幸福(维吾尔谚语)。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老百姓好比土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走到哪里,就要和当地的老百姓结合、生根发芽;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让你坐在台上,等等。作用何在?一是备查,以防遗忘。二是引用,方便写作。三是启发,帮助思考。四是营养,充实知识。有时积累的材料可能平时用不上,但关键时候用上一个观点、一个事例、一句画龙点睛、增色添彩的话,这个材料就没有白白积累。即使有些东西永远也用不上,但由于经过记载,印象加深,实际上对你的知识功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州上开民族团结教育月动员会,记者临时采访我。怎么说才能不落俗套?我想到了以前储备的一个观点(妯娌和睦)。后来看新闻,习来xq视察也用这句话了。

(六)多写多练、勤能补拙。“文贵于精,精在于练”。除了勤学苦练,写作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天道酬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写常练, 坚持不懈,才会熟能生巧,运笔自如,妙笔生花。“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我们都当过学生,只满足于听老师讲课听懂了、看书看懂了,不做题,考试一样抓瞎。只有把题做出来,才是真懂真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说和提笔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有些人讲起来,滔滔不绝,让他写,未必能写好。一定要多写多练。从写通知、写会议纪要、写方案、写信息、写宣传稿件等豆腐块开始,到写工作总结、调研报告、典型材料、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等大材料。写好小材料,才能驾驭大材料;才能从菜鸟变高手(不要小看信息,信息写好了,对材料的取舍、重点内容的把握、高度的概括、语言的提做到位了,把大材料拿下来就是不远的事了。我就是从写信息起家。在政府5年的辛苦没有白废。公选前,各类题材,练笔10篇;怎么开个好头,抓住评委眼球,怎么有个漂亮的结尾,让评委给高分。经济运行分析:重点放在全年分析和季度分析上,月度分析,其他人写。自己感觉:经常写,越写越顺;搁一阵笔,手生、大脑短路、语言干涩生硬。写博客,为的是润笔,不让文思枯竭)。

(七)总结反思,提高“悟性”。有写好文章的态度了,有观察了,有积累了,有练笔了,算是“入门”了,但还得有“悟性”,善于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从写小材料,发展到驾驭大材料;从菜鸟变高手。有的人,写了多年材料,没有明显长进,低水平重复,领导批评没“悟性”。什么叫“悟性”:简单说,悟性就是对事物理解、分析、感悟、觉悟的能力。所谓悟性好,就是反应快,一点就通。从方法论角度而言:悟性是把已有的经验和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相嫁接。有态度、有积累、有努力、有悟性,离大笔杆子就不远了。“悟性”怎么来?就是多反思、多总结成败得失:这篇文章写成了、通过了、领导认可了,得益于什么?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引起注意和改进?这篇文章写失败了,败笔在哪里?下次如何规避?拿自己写的初稿同领导修改后或报刊发表后的定稿进行比较,看一看领导和编辑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改,修改后的高明之处在哪儿,从中悟出一些门道,以供今后完善,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写作亦如此。

二、写作中的构思酝酿、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常用规范文种写作基本要求:做到文种正确、格式规范、要素齐全、目的明确、表述精准、语言精炼。公文种类繁多,每个文种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写法、行文方式,但总的要求是:文种要准确(请示、报告,不能混淆;)、格式要规范(请示是请示的格式,报告是报告的格式。一事一请,一事一议、一事一报)、要素齐全(会议通知:内容、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要求等;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目的明确(行文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语言精炼(不说理、不阐述)。

——常用非规范文种写作: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经验材料、工作总结等,文种不同,写法各异。大致规律、程序:

(一)构思酝酿:任何文字材料,外在表现是“写”出来的,实质上首先是“想”出来的。李瑞环讲“不是文字上搬来搬去,而是脑子里想来想去”。写作水平首先是思想水平决定的,有多高的思想水平,才有可能写出多高理论水平的文稿。可以说,“想”是“写”的前提,“写”是“想”的表现。接到一个任务,弄清来龙去脉之后,必须认真地构思。要从创新上想,克服一般化,文稿不能让人一听就感到没有什么新意,老一套(经济运行分析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但不能老面孔。必须赋予新意,常写常新。2013年全年分析,纵向(历史层面)、横向(全疆层面)提炼出5大亮点,摆在文章的最前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冲击,不一样的效果就出来了);要从指导性上想,文稿的重点是什么,对象是什么,要有针对性;要从语言的运用上去想,使语言既精炼又有力;要从结构上想,做到更合理科学、符合逻辑,等等。思考的过程就是酝酿准备的过程。这是起草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脑子从来不能有清闲的时候,上班想,下班想,白天想,晚上想,甚至深更半夜一轱辘爬起来记下一闪而过、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 宁思考一天,不硬写两日。

有些人写文章时行云流水、出手不凡,很厉害。但是我们只看到他善写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他善思的一面。他在写这一篇文章之前其实已经做了许多构思工作。有时写的时间并不长,但布局谋篇、综合构思的时间却往往很长。写文章前有好的构思,好的框架,写起来才能事半功倍。思考不成熟不能轻易动手,思路不通,文路不通,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二)谋篇布局:有一种说法,公文写作要注重双层思维。所谓双层思维,就是公文写作分两个层次完成(换言之就是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方法):第一层是指首先考虑安排结构、选择素材,也就是按照内容的要求着眼于“搭架子”的谋篇(战略意义上)。第二层就是基本框架通过后再围绕主题,在语言、逻辑方面进行“精炼”,挖掘中心思想。撰写中按这两层次运行,提出一个较细纲目,形成基本雏形(战略),然后再从观点、论述、事例修辞等方面进行逻辑、系统地加工(战术)。在“精于战略”的同时,“娴于战术”。这样做,进展的顺风顺水,往往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时间紧或小材料,打腹稿即可。大材料,一般要构思酝酿,用什么结构;分几个段落,每个段落各写什么,哪段详写(重点)、哪段略写(非重点、一笔带过);用什么事例、典型、数据支撑、用哪些名言佳句点睛出彩、锦上添花?党代会报告、全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政府工作报告,都是成立写作班子,集思广益,拿出提纲,分头去写,最后由一个人汇总统稿。这是个很重要的过程。思路对、方向就对,只是在高度的提升、顺序的调整、语言的凝练等方面下功夫,事半功倍,否则,南辕北辙、事倍功半、推倒重来、造成被动。写领导讲话等重要材料,如有可能,应当面聆听领导教诲,自己没谱,可问领导想讲什么;要做两手准备,有的领导可能反问,你们准备怎么写,把大致思路、提纲合盘托出,领导受到启发,可能会给你一些非常有益的指示(对你的思路、提纲是极好的启发、补充和完善)。

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一个写作任务下来,撰写者首先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不能一见任务就作战术考虑,马上钻到具体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术工作中去。文件起草,首先是从宏观上考虑,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结构设计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功夫,房子质量就没有根本上的保证,甚至还会塌下来。材料返工,一般是内容、结构上出问题。所以,撰写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会谋篇布局。

结构就是言之有序,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意即不死板,不杂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三)逻辑严谨。有的材料、讲话稿乍看还可以,但如果细看一下,就感觉不对头、经不起推敲。问题出在哪里?关键是一层层写什么,没有逻辑性可言,结构松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上一句、地上一句”,或叫“东一句、西一句;高一句、低一句”,叫人摸不着头脑,这就是动脑不够、简单堆砌造成的。用心分析,好的文章,在层次上都有内在规律,一层接一层,一环套一环,层层递进、步步衔接、环环相扣、条条是理。这就要求我们写材料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要根据材料主题,理出若干层次,或是从低到高,或是从小到大,或是从虚到实等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有规律性,有层次感。

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是对内容的思考,主要与辩证逻辑相关联。“怎么写”是对形式的思考,主要与形式逻辑相关联。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在地位上是不同的。前者指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后者指写作的一般方法;后者服从于前者,前者统领后者。二是学会联想,也就是要有大局观念和领导意识,跳出圈外看事物,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思考问题,按客观规律去联想、推理、判断、提炼,举一反三,注重公文的思想性,而非就事论事;三是学会整合,也就是综合百家之言和实际情况,提出独到的见解,对要采用的观点、素材和情况融会贯通,用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来重新整合,明确思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长此以往,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我感觉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炼,在写作上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用的效果还不错)。

(四)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不可平均用力,该浓墨重彩的地方,浓墨重彩;该轻描淡写的地方,轻描淡写;可一笔带过的地方,一笔带过,否则都说了,又等于什么都没说,听众或读者不知你要表达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干什么。如房地产调研:房地产发展是否健康、科学、协调,主要指商品房;重点是三个支点城市特别是昌吉市。木、呼无关紧要。物业、保障房无关紧要。

(五)广征博引(博于选材、巧于借鉴)。博于选材:撰写公文有两条最基本的要求:“上要着天,下要着地”。着天就是知上晓上;着地就是掌握信息、立足现实,用现在的话就是接地气。这时候,你的智慧树、资料库就派上用场了。也可以临时上网络搜索,但一定要鉴别比较,不能良莠不分,把垃圾材料当宝贝。一是“备料” ,就是掌握必须的素材,包括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等。备料一定要充裕,如同盖房子,必须备有足够的钢筋、水泥、砖等。二是要储备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观点,亦即一些富有战略性的重要思想观点。好文章要有真知灼见,这是文章的骨架。但真知灼见不是“天上掉陷饼”,必须有积累、思考、提炼、升华,是在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观点群并有较强的逻辑线索之下才能形成。历史上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相当的思想积累、生活积累、感性积累,观念积累之下,经过提炼加工完成的。这样在写文章时,就可以在分析、选择、提炼材料的基础上以逻辑思维为经,以事实叙述加必要的形象描述为纬,织出美丽的绫罗绸缎来。否则现学现卖、现想现卖根本不行。一个没有观点储备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同样一个没有观点储备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不合格的(经济运行分析)。评价一个领导:有思路、有想法、有创新。

巧于借鉴:万木皆有绿,好树花不同。好的文章必须“锦上添花”。文章的花,就是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在最能体现观点的地方,点缀上具有韵律、富有哲理、精彩易记的句子。写作者可以引用前人名言,可以引用有关领导的精辟论述,也可以引用群众“接地气”的鲜活语言,还可以自己独创发明。文章有了“花”,便会进一步加深读者、听众对文章的接受程度。虽有“天下文章一大抄”之说,但抄文章也是大有学问的。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有限的,要善于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我比较注重从各种途径借鉴他人的鲜明观点、成功经验、鲜活语言,但这种借鉴不是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有选择、有加工、有创新并与实际结合。

这些都有赖于大量查阅有用材料,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六)精雕细琢(字斟句酌、精于修改) 。写作时要尽可能地排除干扰,一气呵成,以保持旺盛的写作激情和完整连续的思路。我写大材料一般在家写,一鼓作气写成。而当文章草就之后,则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进行修改。修改是文稿形成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玉不琢不成器。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文章不厌千回改”。我个人对此深信不疑,“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吕叔相),可见修改在写作中非常重要。

公文修改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斟酌主题,看是否正确、深刻和突出;二是研究结构,看前后是否衔接,整体是否协调,层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照应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三是检查素材,看是否真实、典型、新鲜、生动,是否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主题;四是推敲文字,看每个段落、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是否得当。一旦发现毛病,无论大小,都要严肃对待,认真修改。

修改基本方法:一是静思默改法。一个人静静地修改。二是朗读修改法。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根据语感,发现问题,随笔修改。尤其是领导同志的讲话,采取这种办法最好(政府工作报告,我一般要连续半个月,每天早晨在家读一遍,根据口感、顺不顺口,字斟句酌。要不要“的”,放在哪里,更顺)。三是冷却修改法。文稿拟就之后,暂时搁置一旁,冷静地思索一番,或阅读一些相关的材料,开阔思路,然后再拿出来修改,往往可以发现其中的许多毛病。我常用此法。四是集体会诊法。“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再高明,总有局限性。特别是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几天后,精神高度集中、神经崩得过紧,思维僵化,迸不出一点创意和火花来,有些该写的东西可能会有遗漏或没有写到位。稿子写成之后,请熟悉文字或相关业务的同志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修改,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或认识上的偏执。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发征求意见稿,在较大范围内修改。五是求助高手。可请领导或文字经验丰富的同志帮助修改。在修改时最忌讳的是保残守缺、固执已见,怕别人对自己的文章挑剔、修改。人性的弱点,都喜欢听表扬的、肯定的话,不喜欢听挑刺的意见,特别是这个材料是自己辛辛苦苦、绞尽脑汁写出来、自我感觉比较好的,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修改意见。其实事后冷静下来想想,有些意见还是很有见地的。若想在写作方面有长进,必须有听得进“逆耳忠言”的雅量、有忍痛割爱的气度(哪怕是自己苦思冥想的神来之笔,不合适的坚决要改删)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胸怀。

(七)咬文嚼字(精炼语言、润色文字):相当于产品出来了,包装一下。相当于女同志化妆中的涂口红、腮红、眼影程序,不再是素面朝天,而是有色彩了、出彩了。文章有血有肉,才丰满鲜活。语言是组成公文的细胞,必须准确、鲜明、生动。“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培养用最少的、最恰当的、最鲜活的语言或文字来表述观点的能力,实现语言表述的准确、鲜明、生动、简练。这是写好公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人“文字功底较为深厚”。要惜字如金、言简意赅,删繁就简、摘帽脱靴、直奔主题、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语言要富于变换,多用一些鲜活水灵的文字,不要老一套,干巴巴(增长:逆势上扬、大幅攀升、再攀新高、持续走高等。物价温和上涨,楼市车市不温不火)。领导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气势、有语言的美感,听众听起来,也不觉得乏味、枯燥。语言既要用准、用活,还要用响,如适当采用排比的方式,使公文生动,增强感染力。一篇公文中,如果有几句叫得响的语言,往往大增其色,甚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等。

三、怎样写好领导讲话?

(一)讲话稿怎样写出领导与众不同的风格来?

领导讲话稿的特点:

1、有一定的高度和理论色彩。

2、务实,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3、体现鲜明的领导个人风格和魅力(决策风格、做事风格、语言风格)。

1、揣摸领导的意图。俗话说:干活不依东,累死也白搭。对起草讲话来说,领导的意图就是讲话稿的主旨。起草者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准确地领会、表达领导意图,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意图。重点了解和掌握:领导者关于讲话稿“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想法和要求;领导者的思维习惯;领导者的工作方法和性格特征;领导者的语言风格。了解领导意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去揣摩领导的意图。那么,怎样才能揣摩领导的意图呢?我感觉,一要“跟踪”。对领导在各种场合、不同时期的讲话要多听多记。比如尽可能地参加一些有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及时摸清领导的思路,特别是领导者脱稿讲的话要马上记下来;比如在随领导下基层调研时,对他的即席讲话,要认真地记录,细心地揣摩(在政办,跟大型调研,不仅调研点记,在车上和其他领导、部门同志交流的话也记,回来整理出在**调研时的讲话)。时间长了,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观点集成”、连缀成篇,在写一些讲话时,这些观点就是你的可用之材,阐述铺开(文稿靠观点支撑)。总的讲,就是要善于从领导零碎的、甚至是随意流露的言谈中发现大话题,不仅听、记,还要用眼睛观察,透过场景、表情、行动,挖掘言语背后的东西,使自己产生联想,借题发挥,由此铺开。二要“加工”。必须敢于和善于对领导的观点进行加工,经过一番再创作的过程。怎么进行“加工”,通常的手法是:①“升华法”,合理地进行裁剪、装饰;②铺垫法,瞻前顾后,放在一定的语境之中。三要“交流”。要与领导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比如,经常交换观点,平等讨论问题,相互启发,沟通感情,使彼此之间产生“共鸣”,也就是说要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和会议上,领导想讲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想讲到什么程度,等等。

2、掌握领导的风格。(1)讲话稿的措词语气与领导的气质风度相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风度。一篇好的讲话文稿,不仅仅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度,给人以启发和教育,而且还要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个人的气质、风采、神韵和人格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老一辈革命领袖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文稿气势恢宏、行云流水、文采飞扬,使人感受到宏大的气魄和深厚的文化修养;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文稿短小精悍,有的放矢,寓深刻哲理于朴实的叙述之中,使人感受到务实的精神和果敢的作风。我们就是要把握好领导的这种气质和风度,起草出不同风格的讲话稿,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另外,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运用理论的高度、采用的角度各不相同。越是层次高的领导讲话其理论性原则性越强,讲情、说理、叙事的层次越高;而一个基层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讲话的基点和定位,除符合自己的身份外,关键还应放在知“上情”、明“下情”、抓“结合”上。即掌握上级组织、领导同志对涉及相关事物的讲话、要求;分析把握本单位、部门对同类事物的态度及现状;结合自身特点,搞好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工作,重点是搞好工作的贯彻执行(上层领导讲道理,下层领导讲情况)­。

(2)讲话稿观点的透明度及其表达角度应与领导人爱好相一致。有的阐明观点喜欢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邓小平);有的喜欢旁敲侧击,拐弯抹角,让人寻味(毛泽东),等等。所以我们在起草领导讲话时应根据其性格爱好确定观点的透明度和表达形式,尽量接近领导人的性格特点。比如说,喜欢“一句一个意思”,就要注意多用单句、短句,做到短促有力,简洁明快。有的喜欢逻辑推理,就要适当选用长句、复句,增加修饰成分,来表达复杂的道理。

要做到以上“两个一致”,写作者自身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

1、广博的知识结构。这是写好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讲话稿的关键。

2、细致地心理分析。要多学点领导心理学,在起草之前,对领导的气质、风度、性格爱好、知识、口才进行全面的心理分析。

3、自觉地主体转移。起草之前应该有一个主体转移的过程,也就是起草者要进入领导的角色,当好领导的“外脑”,替领导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老老实实做人”。­

自觉地进行主体转移:为了起草好领导讲话稿,在起草讲话时要自觉地把自己摆到领导人的位置,从领导的角度去分析和确立“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怎样讲,不该怎样讲”。形象地说法是“关起门来当领导”,其实质就是模拟领导。模拟的越逼真,就越能对上领导的“口味”。要在写作时“演好角色”,平常就得“进入角色”。有句话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承担为领导起草讲话稿的同志,要“不在其位,学谋其政”。身在兵位,胸为帅谋。要自觉地养成“踱方步”、想大事的习惯。凡领导了解的大事都应当了解,领导考虑的重要问题都应当考虑,尤其要把注意力放在对全局工作的了解和考虑上。但是,起草人要始终牢记是为领导“代言”,“立言”的是领导,讲什么、怎样讲,最终只能以领导拍板决定。这就要求准确地把握好度,一不能自作聪明,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领导的意见;二不能自以为是,当自己的建议被领导否决以后,仍然固执已见,甚至发牢骚,讲怪话,这都是不行的,也是不对的。

3、处理好两个重要关系­。(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就象盖房子,有好的建筑材料,还要有好的设计框架。因此,一篇精彩的讲话稿,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里说的形式也就是讲话的结构,当然结构是由内容决定的,但只有结构上的巧妙布局,才能增强内容的逻辑力量,为内容增色、增辉。­(2)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讲话稿要宣传观点和主张,这要靠判断和推理,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在观点和材料这个问题上,通常会出现两种毛病:一是占有材料少,观察不深刻,缺乏具体分析;二是缺乏概括,没有高度。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在此基础上,加以科学分析,对来自实践的认识给予高度概括,分析得越科学,概括得越接近实际,才能达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写文章用材料证明主题,要精挑细选、以一当十,材料越精越好。这很象战场上杀敌,材料是子弹,主题是消灭敌人,如果你一颗子弹就能命中敌人的心脏,就没有必要在胳膊腿上各补一枪。­

如何摄取观点:最基本的方法是善于积累正确、鲜明、尖锐、有力的观点。悉心从领导的智慧中摄取观点是一条捷径。三个方法:­一是从领导的只言片语中捕捉观点。就一个问题、一项工作,或者一项活动,领导者往往阐发一些零碎的、片断的观点。这些观点尽管有时不够全面,不够完整,但往往三言两语,切中要害,道出实质。对此,要仔细揣摩,认真分析,留心积累,对于新鲜、精辟、独到的观点要努力提炼、修补,储存备用(州长:房地产、私家车:健康科学,不能无序发展)。二是从领导大段、成篇的讲话中提炼观点。有时领导者对某一问题或某段工作等,有感而发,往往兴之所致,灵感迸发,发表大段、甚至成篇的讲话。这大都是领导同志严谨思考,积累多年的经验之谈,言词有力,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深刻。对此,要根据所讲内容的特点和种类,理出脉络,抽出筋骨,排列清晰,随用随取。­三要从领导者亲自起草的文稿中采撷观点。有些领导者往往忙中偷闲,自己动手撰写文稿。这些文稿因为出自领导之手,最明确地体现了领导的思想观点,为我们研究领导思想,把握领导观点,提供了最丰富、最直接的材料。从这些文章中采撷观点,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4、写作者个人要做到“三个吃透”、“四个弄清”、具备六项素质。“三个吃透”:吃透领导,吃透上级,吃透基层。领导是怎么想的,上级的政策意图是怎样的,基层是怎么一回事。“四个弄清”:一要弄清讲话的人是谁,弄清了我们才能达到什么人讲什么话的目的。二要弄清听众是谁,即“见什么人讲什么话”。三要弄清讲话的时间,即“什么时候讲什么话”。四要弄清什么地方,“即在什么地方讲什么话”。具备六项素质:第一,必须有一个开阔的视野,看问题应当高人一筹;第二,要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三要有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第四,拥有大量的素材。第五,对领导个性意图的把握。第六,拥有丰富的知识底蕴。

(二)领导讲话稿怎么写出高度、新意、气势来?

1、怎么写出高度来?讨论材料时,一些领导会说,“没有高度,太平了,再拔高一些。”怎么写出高度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站在理论的高度和领导的高度。站在理论的高度,有一些理论色彩:如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州长政府全体会讲话)。站在领导的高度:胸怀全局、把握大势、站得高、看得远、谋得深,写出来的材料才气势恢弘、高屋建瓴、不同凡响,而不是小里小气。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辩证地看问题,防止和纠正“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问题要深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2、怎么写出新意来?讨论材料时,还有一些领导会说,“没有新意,老生常谈”。如写民族团结,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话。提出新的问题,确定新的观念,运用新的语言,也就是一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知识、新概括、新见解。

1、新主题。主题,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主基调。它是贯穿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主线。抓住这根主线,文章就不会跑调,就能中心突出,形散神聚(如围绕长治久安抓发展。民族团结、从我做起,等等)。

2、新思路。思路出新,领导讲话就有新意。

3、新举措。同样的工作,提出不同的推进措施,讲话稿的新意就出来了。4 、新目标。目标变新了,讲话也就新了。5 、新数字。讲话中引用的数字必须始终是最新的。

7、新典型。讲话稿中适当引用一些典型事例,效果也非常好。8 、新表述。就是通过表述方式的创新而达到讲话稿出新的目的(猪粮比)。

9、新手法。就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达到“出新”的目的。在强调经济发展速度时,打比方,“中国经济属自行车经济,好比人骑自行车,达不到一定的速度,肯定要摔跟头”。通过排比出新。使用排比句式,能使文章产生整齐美、雄浑美、连贯美,进而达到“出新”的目的。在撰写各种动员性大会讲话的时候,在分析形势的时候,在统一思想的时候,在提具体要求的时候,排比是最常用的手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群众语言出新(今年白馍吃上了。能力上有危机感,名利上有满足感)。在领导讲话中适当用一点群众语言,可以增强讲话的感染力。­

10、新标题。形式是内容的依托。标题新,可以给讲话内容增色,增强内容的感染力、说服力。

3、怎么写出气势来?一些讲话稿说理平平、语言平平,平铺直叙,领导念起来平平,没有鼓舞人心的气势。在开头、结尾或者关键处适当用几个排比句势,可增加文章的气势。如60年州庆讲话,迎新春茶话会致辞等等,运用排比句势,都可起到令人热血沸腾、催人奋进的效果(打出我们的威风来,打退敌人的嚣张气焰,打出人民的安宁来,等)。

(结束语)

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但也不是难于上青山。用鲁迅先生的几句老话和大家共勉:

1、“文章得失不由天”。意思是写好文章完全靠你自己努力。

2、“我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工作”。意思是要勤奋,付出。

3、“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这几句话从做文的态度、写作的方法技巧方面都给了我们指导。祝愿大家经过艰苦的历练和锤炼,成为炉火纯青、出类拔萃的文字高手,由公文写作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谢谢大家。

推荐第9篇:《常用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学而知之,行而成之!

---《常用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8月11日-12日,我有幸被公司推荐,参加了《常用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专题培训,作为一名对公文写作全然无知的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培训学习期间,“一佳”博文老师为我们讲授公文写作基本知识,从写作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重点部分,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课程中,用愉悦的授课方式,让其学生已南昌小吃命名组成小组,共同探讨写作模式,并指出每个小组常见写作误区。带给我最具实用的公文写作培训体验。通过本次学习感觉受益良多,收获颇丰,现就此次培训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体会一:领悟写作要点

这次学习培训让我了解到公文写作的思想误区。过去我对公文写作的认识是一知半解的,总是怕写,写出来的也是一些应付过去就行的文章,根本不想去深究它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和写作要领等。这次学习培训使我对公文写作有了重新的认识,写作主旨单

一、准确、明确、简明、庄重、得体是公文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也是对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兢兢业业的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已写作水平。

体会

二、正确领会意图

公文写作有着很强的目的性,是一种能力的需要,是言语的表达方式,没有好的写作能力是不能完善自己的工作。它能促进自己的工作,能促进与领导及同事之间的交流,要想写好一篇公文,必须要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准确的把握好领导的基本要求。如不能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意图,公文写出来的也是含糊不清。

我最大的弱点就是领会不清领导意图。每次开会或是交谈,我总是把领导的意图理解错误。然而,写作也就成为了我最大缺陷。也就上面所讲,“怕写、写出来的也是草草了事”。今后要通过多问将这最大的缺陷弥补过来。如对某项问题不明白、不理解时,直接找机会,向领导请教。通过多听、多看、多问,收集领导观点,把握领导意图。 体会三:自身写作实践及学习,是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的一重要要素。

虽然通过听课可以开阔视野,更多、更准确地了解公文写作的各项要求,但如果认为听了课即可以使自己的公文写作能力自然获得提升,就未免有些不切实际了。我个人认为写作要有一定的积累过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需多看、多听、多写、多读。多看上级文件,从中熟悉公文写作规范,提高思维层次。多听会议上领导的讲话、同事的发言,从中吸取经验,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写一些文字材料,好的一篇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要细心检查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文字措词,使文章简洁明了,用语得体。多读一些专业知识,了解公文写作的规范及技巧。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的途径在于自身的反复实践,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去体会各类文种的写作要求及文字精神。

体会四:今后还要不断努力学习,加强公文写作的能力。

两天的培训,也够我消化一阵子的了,让我发现自身的不足,感谢单位领导为我提供公文写作培训的机会,这次学习培训必定会让我受益终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公文写作,把博文老师教给我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公文写作中。同时加强学习公文写作的能力,唯有不断充知识之电,苦练写作之功,才能做好文秘工作,才能为“葛佬”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借鉴博文老师讲的一段话: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要善于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善于在成功面前虚心请教。取长补短,在不断的意见交换中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技巧和水平。

办公室:杨珍2012年8月15日

推荐第10篇: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公文写作的理论体系仍在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下面给大家分享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1

4月8日至12日,我十分有幸地参加了省财政系统青年干部公文写作培训。在湖北省财政厅人教处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来自全省财政系统50名青年干部,聚集湖北经济学院,接受了系统、扎实的公文写作训练。此次培训的主题是提升学员公文写作能力和阳光心态建设,课程包含了课堂讲授、分组讨论、现场教学、课堂点评等多种方式,涵盖公文写作理论和公文实际写作操作等多项内容。此外,在学习公文写作课程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现场廉政教育、职业压力疏导和管理、花艺和茶艺课程的学习,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全体学员量身制定了全面、详细的学习计划。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也有颇多心得感悟,现在将学习心得体会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总结如下:

一、学习公文写作课程心得体会

本次公文写作训练是由湖北经济学院张军教授为我们讲授,他系统地介绍了公文写作概论、公文写作技巧和常见问题,并对我们各位学员在写作中的问题作了一一点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帅锦平副教授为我们剖析了公文写作案例,详细地介绍了在写作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和常犯的错误,也为我解开了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疑惑。两位老师不仅讲授了公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也向我们传授了几十年的写作经验,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使我对公文写作有了更深地认识。

(一)明确用意,在领会意图中理清思路

公文写作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明确的分类,要写好公文,首先就必须明确写作用意,选择正确的文种。文种的选择就基本已经确定了公文的写作意图和方向,在弄清相关的政策依据和要求之后,按照公文固定的写作模式,准确地表达出公文传递的信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知道公文写作涵盖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如在撰写领导讲话和布置安排大型工作的材料时,要更加有效地领悟领导意图,明确写作方向,准确地表达和传递领导的中心思想,就须要我们具备大局意识,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更具指导性和说服性,凸显更高的站位和更丰富的内涵。这就须要我们在平时下功夫,时刻把握省市级最新政策方针,弄清本单位年度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并且随时关注,内化于心。其次,还要熟悉领导的工作思路,多看、多听、多思考领导指示、发言和要求,把握领导意图,写出符合要求的公文。

(二)勤于练笔,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能力

文章非天成,妙手靠勤练。提升公文写作水平,提高文字驾驭能力,非一日之功。实践论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须要经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最终才能达到认识的统一。公文写作也如此,也是不断的练习、总结再到练习的过程。因此,要写好公文就须要我们多动手,笔耕不辍,勤于练习。记得之前在单位请教一位老同志,怎样才能写出出彩的好文章,他说哪里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就是被“逼”出来的,要写好公文就是要反反复复修改,反反复复练习,“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很多人在写公文的时候都在寻找提升公文写作能力的捷径,我在一开始刚刚学习汇报材料写作的时候也是从各种地方寻找模版和套用语句,然而这种方式只能让我们暂时完成任务,我们最后的表达往往体现不出重点和思想,久而久之能力达不到提升。要真正提升公文写作的能力,就须要多写信息和文件,锤炼语言文字的精准表达;还须要多写报告、讲话等汇报材料,学会谋篇布局,用高度总结的语言概括思想、较高的站位思考问题。

(三)要善于思考,在学会学思践悟中另辟蹊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习公文写作,要善于对工作和社会进行思考、反思,在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公文写作的格式有一定的统一性,但是它的内容可以创新,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意义须要意味深远,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文字运用能力,体现公文的深意,就须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公文写作时多思考、多领悟。在平时的阅读中,一些关键的知识和理论须要我们特别留意,看这些知识是否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是否能和我们的工作结合。平时多积累新的思想和观点,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加以理解和消化。在公文写作时,深入思考文字的立意和布局,反复推敲,将平日的所想所思,适当性地加入到写作当中,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当然,勤于思考的最终目的是能使我们在公文写作时能另辟蹊径,无论是在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中,体现一定的独创性,体现对工作方法的创新提炼,进而以新的立意去破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

二、阳光心态建设心得体会

除了公文写作外课程之外,省财政厅人教处领导和湖北经济学院的老师精心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着力加强学员党性修养,提升学员素质水平。在省厅人教处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去了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参观了服刑人员的宿舍和劳动改造的工作车间,切实感受了服刑人员的生活、劳动的场景,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课。我们学习了职业压力疏导与情绪管理,从心理健康、压力疏导与情绪管理三个方面,我们学习了茶艺和插花,体验了中国茶文化和插花艺术的魅力,使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放松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在班级中,我们还进行了素质拓展、辩论赛、小组讨论、知识竞猜等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员们之间的认识与交流,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

三、下一步的打算

通过5天的学习,我对公文写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不仅提升了公文写作能力,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修养,也开阔了眼见。下一个阶段,我会把学习内容认真梳理,加以反思和整合,并举一反三,积极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之后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

(一)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俗话说:“学而后知不足”。学无止境,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是人生的学习并没有停止。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学习机会,不断自我提升。在工作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发现问题后用心思考、学习和解决。在工作之余,还要多读书、多钻研,多向党内同志及身边的同事学习,提升自己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做好知识结构优化,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政策理论修养,始终保持各类知识的常学常新。

(二)在有思有行中学会厚积薄发

写好公文写作非一日之功,我距离“大手笔”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勤书写,多练笔,把每一次写作都当成一次能力提升的过程,主动承担调研文章、讲话材料和工作总结等大型材料的撰写。在行动的同时时刻保持思考的习惯,勤于分析,勤于总结,结合自身特点,查漏补缺。既有行动,又有思考,用行动促进思考,用思考指导行动,将平时的积累和自己的领悟,用到工作的实际中去,学会厚积薄发,写好每一篇文章。

(三)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写作时要杜绝闭门造车现象,学会知行合一。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公文写作也是一样,须要我们真正地走出去,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主动多参加调研活动,多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当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了解实情、感受民意,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干部,在实践中积极担当,敢于作为,密切关注财政经济形势变化,不断提高理财治税、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全省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2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非常荣幸,我于3月26日参加了广宗县第一届公文写作和新闻采编培训班。这次培训机会来之不易,也让我受益匪浅,增强了对公文写作的认识,充实了相关知识。现就此次培训,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增强了对公文写作的认识和理解

牵牛要牵牛鼻子。政党公文写作要紧紧树牢“工具性意识\"。\"公文不是摆楞字,而是研究事”,老师课上的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事务的文字材料,是为了实际工作,传递交流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在写作时要切忌空洞浮华,应该立足实际,以实为名,领会领导意图,同时考虑受众,注重可行性,以提高机关事务效率为公文写作的本质目的。

二、学无止境,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方能成就江河。公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是根基,对此我们要做到细心,留心,耐心,既要注重写前相关材料搜集,更要注重日常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才如有神。首先学习要内外结合。向内部学,查找学习本单位本县优秀的公文,进行摘抄记忆。向外部学,跟主流媒体要方向。关注各大主流媒体材料编写的逻辑思维和常用词汇,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关注时政和热点,随时整理。其次要纵横交错。横向学,要把材料分成不同种类。例如政治,文化,经济,环境等。遇到不同的素材,放入不同的篮子,进行分类归纳。纵向学,要把同一类材料建立纵向轴,进行扩展,及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编写,只有转化为自己的才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为力。

三、业广惟勤,功崇惟志。自身写作实践是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实践出真知,只有多写才能不断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更加勤奋的态度、更加敬业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写。要积累各种信息和材料,善于倾听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对所写材料进行认真修改和完善,在不断的意见交换中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技巧和水平。要从材料立意、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等方面进行细心揣摩推敲,力求新意,把文字工作做得更好。万事开头难,不下笔永远不知道差距和距离,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总结中完善工作,在完善中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本次培训学习中,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践行终身学习的承诺,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公文写作中。不断加强语言修养,勤于思考问题,熟悉和掌握公文写作的规律,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做出新的成绩和贡献。

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3

公文写作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从古代皇帝下招书、官臣提交奏书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慢慢的演变成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公文”。1月10日,有幸参加了高新产业园举办的公文写作培训班,作为一个对公文理解不是很深的我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经过培训学习使我在公文写作方面有了条例清晰的思路。

培训中陈则讲师提出撰写公文通知时要制定趋利避害的正确行动目标,才能更大的增加反馈效果,此时让我回忆起以前写的一些通知文件,做对比分析,其中条例混乱,趋利避害薄弱,导致反馈效果不佳。在与陈则讲师互动环节时,提笔按照讲师讲解的方法撰写一份通知文件,明确标题、书写背景模块、具体安排、提出要求,一份手稿通知文件写成,这就结束了吗?未然,好的通知文件想要得到更大的反馈效果,怎能缺少激励与紧迫感,有了这些因素的添加,反馈的才会更大。

公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便是报告,回想我们的报告为什么没有得到批复而石沉大海?讲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报告是否有亮点,亮点可罗列为:先总再细,把工作可视化、列出小标题、在小标题的基础上增加排比句。主要到这些亮点将会写出一份好的公文报告。最后讲师补充到,工作报告中除了回顾和计划,还可以提出资源需求,寻求上级的协助。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明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读经典公文、报刊文件,不断的加快知识更新,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

第11篇:学习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学习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学习了由办公室XX同志讲解了公文写作技巧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内容丰富,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的思路,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

培训期间分别学习了《公文写作格式规范》、《常用法定公文写作》、《公文规范化处理》、《文书立卷归档》、《公务礼仪》以及领导讲话稿和调研报告的写作等11个方面的内容。这节课,通过精心、深入的讲解和具体实例指导,我对公文的概念、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公文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重点就是在确保公文内容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必须注重公文写作格式和语言表达的简朴流畅。

通过学习,认真反思自己在公文写作方面的现状,个人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文写作者,要从“四勤”做起。一是做到眼勤。就局里各方面工作而言,每个人的业务工作都不一样,而且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那么,我就要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才能在平凡工作中寻找方法、了解情况、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快、更好的适应当前工作需求。二是做到手勤。动笔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过程,平时尽量要多写多练,力争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条条块块以文字形式写出来,在搜集各类信息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撰写一些调研报告、工作论文、评论性的综合性文章,时间长了,

就能积累一些经验,掌握写作技能,进而达到熟能生巧、下笔自如的效果。三是做到脚勤。要写出高质量的综合性材料,应尽量找机会多深入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积累大量素材,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写出高质量的材料打好铺垫。四是做到耳勤。就是要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准备写一篇大的综合性材料时,要时刻倾听领导、同事的指导和建议,材料写完之后,还要认真听取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在不断的意见交换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和水平。

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质。重点是侧重加强对涉及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依据性理论知识的学习,确保写出的任何一篇公文有出处、有依据、立得住,经得起推敲。

通过学习,不仅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公文写作能力、经验、技巧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必要补充,满足了我们的迫切需求,更是体现了各级领导纵观全局,高瞻远瞩的大局观。

第12篇: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篇1:公文写作培训总结

公文写作培训总结

11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举行的行政公文写作培训。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认真聆听了老师的授课,其内容紧紧围绕写作知识,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给我很大的启发。现就此次培训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课程中,老师讲解信息写作的基本知识,我觉得更具体、更实用,他从消息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重点部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自己的写作经历,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使我们深受启发。老师在讲解会议工作报告写作、会议纪要的记录,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告诫大家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使我拓宽了思路,我还了解了一些写作技巧,认识到工作中的小事可以反映出大问题。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身边不会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可我们能通过平时细心观察在平凡中找到闪光点,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新闻,从身边的平凡小事也能发现许多的新闻素材。

经过这次的培训,的确带给了我一场思想认识的洗礼。由此我感觉到工作就好像是写作:首先,写作需要明确目标。写文章首先要立意,做工作首先要定目标。我们对每一项工作任务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找准突破口,然后有的放矢,

果断行动,一气呵成。其次,写作需要掌握基本知识,要有责任心,做为一名企业员工也要这样,踏实走好每一步,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再次,文章是需要不断修改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样在工作中我们也必须时时自我反省工作中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最后,写作需要持之以恒。文字工作靠日积月累,做工作也要持之以恒。必须有谦虚谨慎的心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去发现问题和契机,并一直坚持下去。

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真的让我受益非浅。也感谢集团公司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能从另一个角度尽观自己的不足,对我来说是一种进步。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写勤练,努力把身边发生的事写好写出来,我相信,就这样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自己在写作方面会有所提高。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种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篇2:公文写作培训心得

公文写作培训心得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文书人员公文写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公文写作在公司信息沟通和管理中的作用,公司安排了部门相关工作需要的员工参加了由xx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举办了的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课程培训班,我也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作为新员工,我非常珍惜部门给予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比较好的完成了培训任务,可谓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参加公文写作培训的心得体会。

在培训中讲师介绍了公文的概况、公文的写作要求、公文的特点、公文的种类、归档程序及公文处理方法。根据他自身多年工作的经验,以及无数次在行政、企业授课的感悟,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了一些写作经验和写作方法教授给我们,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带给我们实用的公文写作培训体验。最后,讲师结合这次培训的内容对学员进行了现场测试,以检验学习效果。这次培训活动安排紧凑、秩序井然,内容实际、针对性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对公文写作有了重新的认识:主旨单

一、集中、明确,材料多样、真实、有力,结构合理、谨严、固定,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是公文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也是对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也通过此次培训,看了自身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兢兢业业工作,在不断战胜自我中提高自己、成长自己。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学习是为了更好生存、

更好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学习,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科技等知识的学习,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主动向领导学、向身边的同志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学习语言艺术,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文字锤炼,加强文学素养,不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二是精于勤奋,切实提高工作水平。有句名言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更加勤奋的态度、更加敬业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多看,即在平时的工作中寻找方法、了解情况、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多做,即要积累各种信息和材料,不断完善信息储备,在以后的公文写作过程中,才能信手掂来,唯我所用;多想,即要尽量多收集第一手资料,积累大量素材,不断加工提炼,为写出高质量的材料作好铺垫;多听,即善于倾听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对所写材料进行认真修改和完善,在不断的意见交换中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技巧和水平。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公文写作,把讲师教给我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公文写作中。这次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感谢单位领导为我们提供公文写作培训的机会!

篇3: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培训心得体会

7月26日至7月28日,甘肃省秘书学会在省委党校举办了第33期全省公文知识培训班,本次培训班授课的教师多为长期从事秘书写作研究工作的教授和国家党政机关办公室负责人,讲课的老师,深入浅出,把繁杂的公文写作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进行讲解,受益匪浅,现就学到的公文写作和如何做好秘书工作,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通过中办电子学院姬瑞环教授的讲课,我对公文写作的流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写作过程中:做好准备工作,接受拟稿任务后思考,围绕主题收集材料,构思总体框架,拟制写作提纲,在正式行文过程中,要善于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正式起草文稿过程中,要设计好开头和结尾,安排好主题结构,确定好表达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接受写作接受任务后要抓紧办理,根据提纲有条理的写作,联合发文时要做好协调工作。为了保障文稿更加准确、鲜明、简练,要做好文稿的审核修改,主要审读的就是主题、观点、数据等,实践证明,比较可行的审改方法有几种,即拟稿人读改,大声的读出来后,有些毛病就会自己浮出来,请同事代为修改法,集体讨论,冷处理,先放一段时间再作修改。 在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方面,要牢记四个要素:即准确(概念清楚,讲究分寸,符合语法,要素规范),鲜明(观点明确,用好标题,褒贬得当,段旨撮要),简练(锤炼语言,去除空话,控制篇幅,层次分明),得体(文体要求、书面语言,术语规范)。

公文的写作要把握的规律:领导意图是立意根据和思维原点,要站在领导角度(即站在理论与政策高度、全局角度、未来角度、现实角度、实践角度、上下结合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维水平。这里说到的思维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超前思维、逆向思维,对向化思维,模式化思维。在公文写作过程中,要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受领导之命,代机关立言”。公文的内容更要符合行文的逻辑要求,平时加强基本功训练,要多读国务院公报,人民论坛等官方比较权威的理论报刊。

日常工作中接触较多的就是领导的讲话稿的撰写,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吕发成副主任,在讲话稿的撰写方面,讲的比较全面。讲话稿主要分为六类,一是主题报告,如我们经常接触的在农业、教育、财政、招商等会议上的主题讲话。二是重点讲话,就是主要领导在大会上的讲话。三是主持词。四是致辞。五是说明,例如就某个事件作阐述性发言。六是发言,就是在学习会、座谈会上的讲话。需要注意的要点是:充分了解活动性质,把握活动主题,了解听众成分,把握听众特点。了解讲话者角色,把握讲话分寸。了解讲者个性,把握讲话风格。讲话稿的撰写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理性与感性的关系,要言之成理,还要善于将各种事物渗透到亲切、自然地语言诱导中,便于消除听者的逆反心理。二是深入与浅出的关系,讲话语言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要懂得语言的艺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清讲者的意图。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根据讲话者特定的身份阐发观点,适当的变化角度,站在听众的角度来理解讲

话的内涵。选择富有新意的材料来说明问题,满足人们审美活动和求异思维的需要,使听众开拓视野。四是庄重与幽默的关系,这里面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分清讲话的场合和听众身份。

吕主任对提高写作能力的提了几点建议:一是优化知识结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边缘知识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爱好和涉猎的范围也不同,很难同时掌握这么全面的知识,因此,基础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加深记忆和吸收精华。专业知识,包括本行业知识,对于文秘人员来说,专业知识包括秘书学,文书学,写作学等专业知识。边缘知识,主要是社会学,行政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领导科学,心理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计算机应用学等等。这里面,吕老师特别提到了能力水平高的九个方面表现:即观察力透彻、记忆力牢固、注意力集中、反应力灵敏、理解力深刻、判断力准确、品评力精湛、思维力高超、表现力出色(主要是文字方面),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样样强、样样精。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人和人的差距主要是在业余时间,我们

要充分利用起业余时间,多积累阅读对提升自己能力水平的资料。 更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升自己的水平。要广读书,读书破万卷,功夫在诗外。要善于用脑,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勤动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常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多与不同的人交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积累社

会经验,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明白了世事,掌握其发展的规律就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务,懂得道理,再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一篇好文章。

在没有进来办公室以前,我对秘书工作的理解比较简单,认为秘书主要就是写材料,为领导服务,在培训班的第一堂课上,姬瑞环教授,通过一系列事例,提出了秘书工作的三个方面任务,即办文、办会、办事,指出要通过日常工作的不断锤炼,提升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使秘书成为坐下能写,站起能讲,行动能干,问策能对的多面型人才,这也应该成为每个文秘人员前进的目标。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学到了很多,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带动,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多向同事请教,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谢谢大家!

篇4:公文写作培训心得

公文写作培训心得

2012年2月13日-2012年2月17日我局特邀请李永平等三位讲师对我局领导干部职工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公文写作培训。在培训中我了解到公文写作分为:公文的概况、公文的写作要求、公文的特点、公文的种类、归档程序及公文处理。

在五天的学习中,各位讲师根据他们多年工作的经验,以及无数次在行政、企业授课的感悟,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了一些写作经验和写作方法,应用大量的实践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实用模式,带给我最具实用的公文写作培训体验。讲师们还介绍了常用公文的写作特性,公文的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规范文书的写作技巧,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

这次学习培训让我彻底走出了公文写作的思想误区。过去我对公文写作的认识是一知半解的,总是认为随便写写应付过去就行了,根本不想去深究它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和写作要领等,所以,迄今为止,也没有写出自己认为满意的公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对公文写作有了重新的认识,主旨单

一、集中、明确,材料多样、真实、有力,结构合理、谨严、固定,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是公文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也是对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公文写作,把讲师教给我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公文写作中。努力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思维能力;掌握公文写作的规律;善于领会政策,熟悉规定;要研究问题,把握情况。

我在写好公文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有努力练习,多看多学才是走好这条路的基础。总之,这次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也够我消化一阵子的了。感谢单位领导为我们提供公文写作培训的机会,这次学习培训必定会让我受益终身!

杜鑫

篇5:公文写作学习心得

公文写作学习心得

(义马联社张明明)

我有幸参加了市农信办组织的这次公文写作培训,现将我这次学习的体会奉献给大家,

体会一:在平时积累中丰富知识

搞好公文写作的另一项基础工作莫过于加强信息综合工作,这是搞好文字工作的重要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翔实的各方面资料和信息,我们写出来的材料只能是空洞无物,缺乏生命力的。为了积累素材,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断充实“信息库”,我们必须做很多工作。 发挥办公室信息整体功能。我们一贯注重发挥办公室同志集体的智慧来加强综合信息调研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扎实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办公室同志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平时注意通过走、听、看、问等方式,加强收集上级、基层,机关、地方等来自纵向和横向的各种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文字工作人员。特别强调要经常深入基层,搞好综合调研,主动发现问题,积累写作素材,从中汲取营养。这样也能进一步增加对单位各项经营业务和生产作业现场的感 性认识,有利于拓宽写作的发挥空间,

使文章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措施和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文字工作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发挥业务部门“信息源”作用。各业务部门是一个较大的专业信息源,抓住这一有利条件,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库”。一是主动参加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会议,不 但一一做好公司领导讲话的记录,还尽量详实记录各部门负责人及专家们的发言。二是经常与业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员保持沟通,努力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丰富相关专业的知识。三是对于理解不透的主体专业常识,还时常主动向老专家请教,他们总是乐于耐心地讲解,直到弄懂为止。了解了这些信息和知识,使我们在起草各种材料和审核文件时对专业领域的文字表述不再茫然,并能及时指出和纠正其不正确的文字表述,使文稿符合精、准、细、严的要求。

实践证明,只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做个有心人,才能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才能提炼、归纳出正确而有力的观点,才能撰写和审核好各类材料和文件,才能在综合文字工作中避免出现纰漏。

体会二:在领会意图中理清思路

公文写作有着很强的目的性。要搞好公文写作,就必须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如果不能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意图,那么

我们就看不清写作的方向,无法形成创作的思路。因此,我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努力获取领导的正确意图。

一是在增强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上下功夫。我时刻把目光放到行业的发展大势上,放到农信事业的发展脉搏上,放到本单位的发展战略上,搞清楚每个层级实施的总体战略和对下级单位特别是对本单位的战略要求,弄清单位年度和中长期发展的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只有做到对大势了然于胸,才能写出具有战略高度的文章来。

二是在熟悉领导工作思路上下功夫。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人物,他们的领导观念和工作思路,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以熟悉他们工作的思维、思路和方法对于搞好文字工作至关重要。主要通过多听、多看、多问等直接方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听,主要是多参加各类会议,记录领导现场发表的想法、看法和要求。看,主要是看领导对各项工作的批示、指示和要求。问,主要是对某一项问题不明白、不理解时,直接找机会,向领导请教。通过多听、多看、多问,收集领 导观点,把握领导意图,这样写出的材料才符合领导的思路,符合单位的实际。

三是在提高对领导个人感性认识上下功夫。领导意图不仅表现在对文稿中心思想、结构层次的把握上,还体现在文

稿的意境上。一篇文稿,特别是领导讲话和发言材料,代表着领导个人在公众面前的魅力展示。因为一个领导的能力如何,可以从他的讲话中体现出来,讲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众对领导个人能力的评价。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包括工作机会和生活机会,尽可能多地与主要领导接触,尽可能多地了解他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多地在文稿中采用他的原始语言、常 用语言,真正把文稿变成领导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这样的文稿才能与领导本人有机地融为一体,让人听起来自然、亲切。

把握住上述三点,领导的意图我们就能够拿得准、把得住、吃得透,写材料就有了中心思想,有了方向性,写作思路也就自然清晰了,在领导决策的过程中才能够“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切实发挥我们以文辅政的积极作用。

体会三:在勤奋实践中提高能力

业精于勤荒于嬉。如果自己不动笔、勤耕不辍,那么就成了纸上谈兵,毫无长进。听过不少写作前辈说过:以前我 也不是搞文字工作的,到了这个岗位,都是被“逼”出来的。我也略有同感。记得我刚到这个岗位的第二天,主任就安排我立马熟悉有关资料,一周内把工作报告初稿拿出来。我坦然领受了任务,一门心思扎进资料堆,一周内完成了12000多字的工作报告,自己受到了很大鼓舞。

多写信息和文件,重在锤炼语言文字基本功。信息和文件是具有很强规范性的标准文体,对语言文字有着严格的要求,须做到内容庄重、层次分明,用语准确、语言 凝炼,文字通俗、语句规范,文稿朴实、篇幅简短。根据这一要求,将资料内容按照相应格式要求组织语言,反复推敲语句,增强文章逻辑性,做到行文流畅易懂。 经常撰写信息和文件,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字功底非常有帮助。

多写报告、讲话和汇报材料,重在研究学习谋篇布局。这一块文章通常又叫作“大块文章”,领导历来十分重视,也是我们文字工作人员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任 何材料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和受众对象,这给予我们重要启示:根据这一写作背景和受众对象的身份或领导风格,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应体例进行谋篇布 局、安排详略,然后组织语言材料。

多写经验材料等介绍性文章,重在练习掌握审题立意。这类文章与上述文章在写作要求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写法上较为灵活,风格上稍显活泼。但写起来并不让人感 觉轻松,反而更加考验作者审题立意的智慧和驾驭文字及素材的能力。唯有深入分析题意、写作意图和写作要求,方能把握写作主旨,切实搞好现有信息资料的分析 和提炼,这样才能从看似平常的工作中找到写作灵感。

第13篇: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公文写作,不但增加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也是对自身实际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文写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1

今天学习了高管局组织的公文业务培训课使我受益匪浅。讲座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扩展了我的思路,更为我公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础,现将学习感悟总结如下:

一、认清公文本质。学会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公文写作历来有之,它绝不是简单的爬格子,公文写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总结性,需要我们准确把握上级要求,领会领导意图,正确把握公文方向。

二、加强读书思考。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通过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满足我们自身需求、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不仅仅是盲目的学,更要学会有侧重点,做到学思践悟。边学习边思考不仅能对我们的公文写作水平、经验以及技巧有针对性的提高,更能让我们面对写作能更好的结合工作实际做到游刃有余。

三、提高组织执行力。公文写作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有全局观念、站在一个整体的高度去看待一件事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跳出自身局限性,把握全局。只有对工作充分的了解、充分的参与,才有发言权,才不会以偏概全、才不会曲解是事本来的面目。

四、夯实写作基础。俗话说“文不定法”,公文写作需要设立完整的结构和公文骨架,通过精简清晰的表达,高度的概括叙述事件的始末。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看报、积累素材、对热点问题和大方向、大热点有扎实的系统感触。这样才能写出简练、精准的公文。

公文写作这次的培训让我对写作有了深刻的认识,比照自身的不足之处,相信这次培训之旅会带给带来质的提高。

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2

近日,有幸参加了山西建投组织的公文写作培训,作为一名办公行政人员而言,这是一次难得可贵的学习机会。经过培训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学懂弄通了一些概念原理,公文理论知识体系初步建立

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过程中,按照一定程序制成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起到传达方针政策,公布规章制度,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求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作用。公文与其他文体不同,受政治影响和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它既表现在政策上,也体现在表述形式和诸多表达手法上。因此,政策理论水平对于一个公文写作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写作人员洞察事物、分析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且直接关系到写作人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打磨通用结构细节,写作实践能力有了进一步夯实

公文写作要注意格式结构规范,还原“真实”文风:公文写作要直来直往,不能给人一种“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假象,公文并不是要追求华美、韵味,它只是一种应用文体,文风相对来说要朴实一些,反映和表达的内容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是为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使用,是传递交流信息的一种工具,并弄清楚各种公文的格式,避免张冠李戴现象使公文写作规范化。

三、掌握了一些重点文体,学以致用,本职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在工作中要针对具体情况,使用正确的文体,正确运用公文处理方法,新工作条例确定的公文种类有十五类,明辨相近易混淆的文类区分,弄清其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要学用结合,铭记心中从而使写作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学而后知不足”,短暂的培训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更加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还在后面。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公文写作实践相结合,在干中学,边干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更好地履行工作的职责。

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3

11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举行的行政公文写作培训。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认真聆听了老师的授课,其内容紧紧围绕写作知识,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给我很大的启发。现就此次培训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课程中,老师讲解信息写作的基本知识,我觉得更具体、更实用,他从消息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重点部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自己的写作经历,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使我们深受启发。老师在讲解会议工作报告写作、会议纪要的记录,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告诫大家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使我拓宽了思路,我还了解了一些写作技巧,认识到工作中的小事可以反映出大问题。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身边不会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可我们能通过平时细心观察在平凡中找到闪光点,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新闻,从身边的平凡小事也能发现许多的新闻素材。

经过这次的培训,的确带给了我一场思想认识的洗礼。由此我感觉到工作就好像是写作:首先,写作需要明确目标。写文章首先要立意,做工作首先要定目标。我们对每一项工作任务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找准突破口,然后有的放矢,果断行动,一气呵成。其次,写作需要掌握基本知识,要有责任心,做为一名企业员工也要这样,踏实走好每一步,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再次,文章是需要不断修改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样在工作中我们也必须时时自我反省工作中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最后,写作需要持之以恒。文字工作靠日积月累,做工作也要持之以恒。必须有谦虚谨慎的心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去发现问题和契机,并一直坚持下去。

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真的让我受益非浅。也感谢集团公司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能从另一个角度尽观自己的不足,对我来说是一种进步。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写勤练,努力把身边发生的事写好写出来,我相信,就这样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自己在写作方面会有所提高。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种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4

根据组织的安排,我参加了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写作培训班。我对于自己能成为这一期公文写作培训班学员感到非常荣幸,十分感谢上级领导给我这样一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公文写作能力。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是推进机关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十分珍惜这次培训学习机会,做到严于律己,谦虚谨慎,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对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演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暂的培训学习,对我开拓视野、提升思维、优化理念、充实经历、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帮助很大,深感受益匪浅。

一、培训学习的收获

1、学好各项课程,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这次培训,我学习了公文基础知识和函、请示、决定、通知、报告、总结及领导讲话稿等常用公文写作,学习了公务的表达与沟通,学习了公文视野与工作思路。通过学习,使我理解了公文行文的严肃性与公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系统掌握了公文写作的知识和方法技能;懂得了如何进行公务的表达与沟通,如何开阔公文视野与工作思路。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科学文化与理论水平,提高了自己的公文写作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工作与管理能力,更加深了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自己今后能自觉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指导自己的工作。

2、增强团队意识,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这次培训,我担任学习组长。我想,我们这些握笔杆的人,平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现在大家一齐参加学习培训,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沟通机会。我作为学习组长,要增强团队意识,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宁可自己辛苦点,为大家做好学习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大家利用宝贵的培训时间,多学习一点,提高学习效果,做到学有所成。在上完课堂教学课后,在寝室里,我组织大家讨论,共同谈学习经验、谈学习方法、谈写作公文的感受。通过讨论,切实提高了学习效果。许多学员说,集体学习,集体讨论,比一个人单独学,效果好得多,对掌握公文写作理论,提高公文写作帮助很大。

二、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感触很深,收获很大,有许多心得体会,总的来说,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与工作管理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要做好机关工作,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干部,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我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做到无私奉献。在工作上我要养有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要服从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要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坚持把工作做完做好,保证工作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进步作出自己的努力。

2、提高学习业务能力

我不仅要深入学习公文写作知识,掌握公文写作理论,还要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做到既掌握公文写作知识和公文写作理论,又掌握其他专业知识,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写出质量高的公文。要写出质量高的公文,就要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在实践中善加利用。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干部。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提高写作能力,增强工作能力。

3、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这次培训学习到的公文写作知识是指导我们写好公文的理论基础,要把培训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实际公文写作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认真写好每一篇公文,为促进机关工作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短暂的培训学习结束了,但是学习永无止境,我还要继续学习,要践行自己终身学习的承诺。培训学习所掌握的的公文理论知识与写作方法将使我终身受益,我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为机关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动力,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做出新成绩与新贡献。

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5

五、六月间的石河子喷薄着春最绚烂的暖色,初嗅着夏最新鲜的热烈,万物竞长、绽红泻绿,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在这里举办的秘书公文写作培训班,颇感受益匪浅。

“机关工作无小事,一字一句总关情”,作为办公室文字工作人员,确保各类文稿的撰写起草能够按时、认真、高质量完成、传达或上报,不仅关系到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关系到单位的形象。在短短两年的秘书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文秘工作无小事,做好每一件大事都是小事,做错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有时一个标点、一个字、一句话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文稿满盘皆输,甚至严重损坏部门形象,所以文秘工作者不仅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扎实的文字功底,更要有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然而,作为一个新手,在日常的文字工作中也曾因为自己缺乏系统的公文写作知识学习而常常导致在行文规范、格式和文种选取方面的错误,也曾因为缺乏经验而在文稿起草、应急决策、领导沟通等方面不知所措,也曾因为信息点采集不到位,报道不及时而使单位宣传工作受影响……内心时常充满着困惑和茫然,而这次短短五天的学习和培训却犹如醍醐灌顶,使我对公文处理原则、程序和行为准则,公文写作技巧与方法,信息的收集与写作,文秘人员的礼仪以及新时期文秘工作的发展趋势等有了更为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也增添了我对做好今后工作的信心和勇气。那么,新时期,我们怎样给自己定位呢?在学习培训中我作了做了这样一个概括————那就是要做一个“知书达理”的新时代秘书工作者。

所谓“知书”简言之就是“乐读书、多读书、善读书”,这里的“书”既包括“有字之书”,即书本知识、理论知识,特别是经典诵读,也包括“无字之书”,即生活、工作以及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留心学习的知识,而这些却是在书本上很难学到而又更为实用的知识。

秘书是一个“文化人”,也是单位文化形象的代言人。我们只有通过多读书,多方汲取文化涵养,才能时常找到活水源头的感觉,言谈举止之中才能透视出文化的气息,人文修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起来。正如培根说的那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社会也是一所大学,“实践出真知”,“处处留心皆学问”。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就是一本本生动的书;领导的每一次鼓励或批评,自己的每一次反省和检查,也是一本鲜活的教材;与同事的交流、向前辈的请教,也会开阔视野,弥补过失。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向工作实践学习,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当然,书海无边无际,书山高耸入云,而我们工作之余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读书与学习必然要有选择性,所以读书就要“取法乎上”,选择经典性作品,学习就要进行精品化撷取,做到广读书、读好书。

知书的目的,则是达理。所谓“达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要通达社会伦理道德和秘书的职业操守,也即是“伦理”。古代士子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处世信条,把“修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完善为基础,提出“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的准则,这也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追求。“秘书”在拉丁文中意思是“可靠的职员”,可靠是对秘书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做到品行上可靠,恪尽职守,光明磊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能够以冷静的态度对待是非,以宁静的态度对待得失,以清静的态度对待名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要做到作风上可靠,既要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品性,也要具备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习惯,及时沟通、竭诚团结身边的同事“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要明白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即是“法理”。一个优秀的秘书工作者,既应当是优秀的守法公民,还应当是所在行业法律的精通者,既要对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有所了解,绝不触及法律的红线而遭致身败名裂,还应该及时学习和掌握涉及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掌握党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掌握上级党委出台的重大政策和重要文件等。例如作为行政公文的撰写和处理者,我们就要熟悉《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公文标准格式》等相关的文件和法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必须熟悉和掌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国家和地区出台的教育法规和发展规划等;作为一名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者,就应该要熟悉\"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掌握了这些政策和法律知识,我们才能保证所写的文章有正确的政治性和“政治高度”,叙事和说理才能有可靠的依据和较强的说服力,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地做好为领导参谋和服务的各项工作。

三是按照规律办事,也即是“事理”。规律之中是有“道”可循的,依道而行就会取得我们孜孜以求的结果,反之,离开了“道”的内在支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乃至写文章就会出现问题,甚至造成大的损失。正如老子所说“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轻浮的结果是失去根本的原则,躁动就会丧失主宰的地位。在这样一个略显浮躁的社会中,我们的心灵若没有坚守“道”的信念,就容易喧嚣起来,试图“立竿见影”,妄想马到成功,到头来大多虎头蛇尾,甚至以失败告终。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按规律办事的原则,淡泊名利,去除浮躁,静下心来做学问,潜下心来搞研究,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秘书工作是辛苦的,它须要有“苦中寻乐”的心态,更要在点灯熬夜中接受锤炼,在吃苦受累中提升素质,在心灵炼狱与思想炙烤中练就本领。“没有任何接口”是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和校风,办公室作为一个部门的窗口和纽带,其中的文字工作人员更要树立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务,不寻找任何借口的理念。“文”海无涯,只要我们以勤为“舟”,以“悟”为橹,砥砺不懈,必将会攀登到理想的境界,那里的风景将无限美丽!

第14篇:公文写作培训班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培训班心得体会

杨 乐

为提高质监系统各级写作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在质监工作中保驾护航作用。近期,市局举办了公文写作培训班。这次培训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下午,但却使我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彩虹的感觉,同时也真正的体会到了信息在质监工作中举

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加深了对政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近年来,随着质监工作日益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信息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也更为各级质监部门所重视。正所谓小信息、大文章,小信息、大作用。信息虽小,但却有着窥一斑而知全豹,落一叶而知三秋的功效,它主要是用以反映新情况、新动态,提出新问题、新做法,交流新经验、新成效等,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和推动工作服务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起着辅助领导决策、协助领导管理、促进部门交流、指导基层实践、推动全局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初步掌握了政务信息写作要领。政务信息的定义是各级政府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得或掌握的文件、数据、图表等信息资料。质监信息属于政务信息的一种。政务信息是一种新的、独立的、特殊的文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公文形式,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消息,也不同于日常的工作简报,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载体。一般可以分为首位型、破关型、荣誉性、创新型、措施性、启动型、成效型、通报型、紧急型、反映型、调研型和经验型12种。从信息的特点上,可以用七个字概括,即“严、1 新、实、快、精、深、全”。所谓“严”就是反应的信息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所以要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所谓“新”就是反应的信息时间上应是最近发生的,立意要新颖,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谓“实”,就是反应的信息要真实,实事求是,既不能夸大,也不要缩小;所谓“快”就是反应信息要做到“三快”一快即收集信息快,有超前意识,提前介入,随时收集。二快即生成信息快,重要信息随到随编,一般不过夜;三快即传递快,尽量以最快的速度把文字材料变成信息成果,决不让一条有价值的信息过期过时。所谓“精”就是反应的信息要做到文字简练、文风朴实;所谓“深”就是反应的信息内容要有深度,以点带面。所谓“全”

就是反应的信息要全面,有喜报喜,有忧报忧。

三是充分认识了学习是提高信息写作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脑子一片空白,肚子几钱墨水,要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信息,简直是痴人说梦。充分说明了要想写好质监信息,不是说具备了一定的公文写作水平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边实践,边努力学习质监业务知识,以及与质监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信息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同时在学习中不能为学而学,要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不仅对所学的知识尽快融会贯通,而且还会使信息更

有生命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第15篇: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培训心得

有幸参加XXXX组织的公文写作培训班,经过为期五天的培训,我对公文写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谋篇布局到排版、标点的运用等细节,都学到了许多。

开班那天,XXX结合自身经历用生动幽默的语言道出了公文写作的重要意义,“公文是工作的具体反映。”“公务员要会干、会讲、会写。”同时,就如何写好公文,XXX从八个方面做了归纳总结:一要熟悉情况;二要广览博取;三要转变角色;四要辩证思维;五要注重个性;六要把握意图;七要以资取胜;八要精雕细作。

XXX的讲话从宏观方面给出了公文写作的思路。接下来的培训中,XXX老师从公文的格式、近义词辨析、标点的使用、数字的用法等很多方面给我们做了细致的讲解。XXX老师结合大量的优秀范文解读,为我们全面细致地讲解了信息写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XXX老师给我们系统的讲解了报告、总结、简报、通知、请示等常见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培训改变了以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了就练,以练促学。大量的写作练习,让我们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加深了理解,巩固了新知。下面我简单谈几点个人体会:

首先要树立信心。正如开班那天XXX所说,“没有人天生会写,都是不断写不断改磨炼出来的。”“公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只要下苦功,每个人都能写好公文。”很多人怕写公文就是担心领导不满意,要不断改。其实改是正常现象,领导要求改,我们不能改完就收工大吉,要用心揣摩:为什么领导要这样改?这样改了之后好在哪里?只有这样,我们的公文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其次要多读多练。我以前只读文学作品,公文写作常用的好词好句积累太少,所以写公文时经常词穷。一个公文写得好的同志说她经常读报,也常浏览人民网、新华网、共产党员网等网媒,她的话使我深受启发。以后有机会我也要多读多学,学了之后就要多练,从模仿优秀范文到形成自己的行文风格需要不断的练习。XXX说越不写就越怕写,越怕写就越不会写,写的多了就不怕写也能写好。他的话很有道理。

再次要谋篇布局。动笔之前要理清思路,站位要高,思考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弄清楚领导意图、组织意图,明确公文的主题。有了主题才知道要突出的重点有哪些,理清了重点和次要点,行文的层次也就出来了。有了层次分明的结构框架,行文才能条理明晰,流畅贯通。

最后要精雕细琢。写完要多读几遍,看是否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看是否通畅简洁、详略得当、表述清晰;看是否用词精准、标点无误、格式规范。要让读的人读得懂,读起来不累。精雕细琢才能妙笔生花,匠心打磨方能铸造精品。通过不断的修改润色,一定能写出让领导满意、让群众喜爱的优秀公文。

五天的培训很短暂,但学到的东西需要长时间去消化,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我会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公文写作者。

XXX XXXX年X月X日

第16篇: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9月5日-9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秘书工作研究会组织的办公室最新公文培训班,培训班老师由江苏省委党校廖礼平、南京大学张建勤、浙江省委党校祝鸿杰等三位教授组成,三位教授分别就常用公文写作、公文格式规范、日常事务性文书写作、公文处理新法规及公文办理规范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实例分析指出公文写作规范化的重要性。

通过三天的学习,我收获颇丰,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吃透法规、有规可循

我以前也曾经写过一些公文,但大多是拿别人的范本来修改,没有对公文写作进行系统的学习,所有难免会出现文种错误、用词不当、排版错误等问题。通过学习最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文及事务性文书的写作有了系统的了解,将使我今后的公文写作有规可循。

二、有理有据,渗透思想

写公文跟其他写作或工作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要有理有据,做事情要有理有据才能名正言顺,否则难以服众。公文写作亦如此,不管是对上的请示还是对下的批复都要求公文具有层次、有依据;还要有思维,一篇好的公文必须要做到与众不同,虽然公文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但语言的精炼更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内涵。

三、积累资料,多学多看

公文的写作,要求起草者要有丰富的知识。日常资料的

积累尤为重要,光是简单的积累还不够,还要善于提取资料中的有用的信息,好多公文在起草之前要汇总大量的信息,如何把这些材料的有用信息提取之后放在自己的公文里需要我们善于组织材料。如何积累素材,一是多看高规格的公文,比如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省级机关单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等,对于电视、网络、报刊上其他感性趣的东西,也可适当涉猎;二是多向领导和其他同事学习,他们的经验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三是要勤于纠错,拿到别人的公文要从文种、语言、格式等方面与规范进行比对,将检查出来的错误记录下来,这对自己的写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准确定位,精益求精

公文写作还要定位准确,要站在大的时代背景、专业背景下思考问题、研究工作,要能看到新事物不同凡响的意义,要能反映出时代特征、体现专业特点,靠这些形成正确的、深刻的观点。语言还要严谨、精确,语言表述要靠事实说话、增强分析性和具体性,要重视因果关系,观点与论据之间要有关联性,在正文表述中,一定要逐层推进,每层关系要有逻辑性。

五、勤于实践,总结提高

平时的工作中要勤写、多练,还要善于不同文种的写作。要多跟领导和同事交流,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再结合规范的要求,重新再加以修改,这样周而复始的不断练习,相信我的公文写作会逐步的得到提高。

曹 亮

2012年9月10日

第17篇:公文写作摄影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摄影心得体会

一是写作及公文处理理论有了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因为没有系统、针对性地对写作的培训和学习,在写作基本功差,理论水平低,加之平时因为工作的繁重而不注重学习提高,造成工作难于应付,按部就班,无新意,无创意,满足不了发展的新形势对工作需要和领导要求。通过这次写作及摄影技能提高培训班,我从中学习和了解到平时不太注重的写作问题,特别是在新闻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及技巧,掌握新闻写作的获取和挖掘方法,培养进一步引导自己形成对新闻写作的敏感性。

二是在新闻写作及摄影技能方面有实践的指导。新闻写作和摄影的专题讲座,只有理论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容易接受的,但这次写作和摄影培训中,通过写作和摄影案例的分析,通俗易懂的使我们吸收,在公文处理标准和摄影图片的展示中,我们能一目了然的了解其中的规范和错误,对以后的工作有很的指导作用。

三是对新闻写作及摄影有了极大的兴趣。写作是枯燥乏味的,但是通过这次学习培训,让我对其中的作用和技巧有了很大的了解,使我站在更加高度的地方去看待,其实,新闻写作及摄影是极富艺术性的,只有我们把握其中的内涵,认真对待每一个小作品,我们的综合素质都会逐步提高。

四是在新闻写作及摄影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交流。这次学习培 1

训是一次大聚会,大家都把自己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交流,把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也互通分享,从而使我们以后的工作都是有很大的指导和提高,同时,我们也因为交流结识了许多朋友,收获颇丰。

第18篇:公文写作心得体会(全文)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对公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在公文写作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先来谈谈我的见解吧,公文有自己的特点,老师总结“尚简洁、忌浮华、少文饰、重使用”。

尚简洁,在公文的写作中,这是最明显的特点,一篇优秀的公文,要把阐述的问题已最少,最简洁的方式表达清楚,不能像散文、记叙文一般拖拖拉拉。

忌浮华、少文饰,公文强调自己的模式性,不能像散文一般以浮华的文字带有个人的情感,这是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避免的。

重使用,公文的实用性是最明显的,每一篇公文都是带着明确的目标,明确的问题出发的。每一篇公文都是有用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更要有重点,突出问题的去写。或者反映公务活动,或者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在从事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社交过程中,为了传递信息,沟通思想,议论是非,增进理解,加强联系,表达情感,知道工作,号令行动,规范行为,表述简洁,积累资料,传承文明,记录情况,提供佐证等提出的文字表述。

其次,公文还有其他的特点,

作者的法定性,正所谓“公”文,他的作者,并不是以我们常见的个人,这是公务员参加工作以后的一切日常工作内容。代表的是我们公安机关,这也经常是我们宣传工作需要借助的一块阵地。宣传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对公安机关的负面影响进行打击。

内容的应用性,特别是对于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学生,我们需要面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申论写作作为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我校学生来说,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申论写作不同于我们写过的命题作文。通过对申论的学习和写作,我在阅读和理解材料能力,综合分析材料能力,提出和解决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一个大的提升。

建构的模式性,公文写作时带有自己的模式的,特别是我们公安系统的日常工作,上报,下发,转发。每种文体都是具有自己的构建模式的,从格式到发送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需要我们熟知并掌握的。这样我们才能在参加工作以后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发挥我们的竞争优势。

另外

第19篇:公文写作

湖北医药学院

关于新校区建设的请示省政府:

湖北医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原名为郧阳医药学院,于2010年改名为湖北医药学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医学事业的发展,加强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国内知名度已经迫在眉睫。校委会决定扩大校园面积,建设新校区。为此,特请求省政府批准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当否,请批示

二○一三年四月五号

第20篇: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规范

一、公文的基本知识

(一)公文的含义

公文,系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处理日常事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公文有其特定的撰写程式和行文格式,是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党规政令、指导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一种重要文字工具。公文是应用文中最重要且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文体。

公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公文特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种行政公文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14种党的主要公文。广义的公文则涵盖了全部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所谓通用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普遍使用的公文;所谓专用公文,是指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按照特定需要而专门使用的公文。专用公文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如外交公文,法规公文,司法公文,经济公文,公关公文,军事公文,等等。

就法院来说,法院公文既包括专用的司法文书如裁判文书、各种笔录等,又包括有正式版头的行政公文和党组织公文,还包括其他一些公务文书如总结、汇报、发言、经验交流材料、事迹材料、宣传、调研、简报类材料等等。可以说,范围非常广泛。我们今天讲的主要是狭义的公文,即有正式版头的行政公文和党组织公文。

公文、文件、文书,这是三个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公文、文件、文书,它们在内涵上是有交叉的,就是说,同一份文字材料,既可以叫做文件,又可以叫做公文,还可以叫做文书,但是,这样的文字材料,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只有符合这种要求、公文、文件、文书才可以作为同义词来交替使用,否则便是误用。公文、文件、文书三者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所谓文件,它是领导机关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而制发的、具有法定效力并设有特定版头的公文;所谓文书,它是一切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系事务、商洽问题、记录情况等而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稍加对比我们便不难发现,公文、文件、文书三者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地说,文件只是公文当中的一部分,而公文则又只是文书当中的一部分,文书除了公文之外,还包括私人文书。

狭义的公文与调研文章和宣传文章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座的各位同志今天已经听了关于调研和宣传文章写作方面的交流发言和讲座,应该有了很深的印象。实践中,有的同志写得好调研文章或者宣传文章,但不一定写得好公文;同理,熟悉公文写作的同志,也不一定擅长写宣传类文章,因为他们是几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公文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找到原因。

(二)公文的特点

1、明确的公务性。

2、鲜明的政治性。

3、极高的权威性。

4、作者的法定性。

5、较强的时效性。

6、体式的特定性。

7、文风的朴实性。

8、严格的程序性。

(三)公文的作用

1、领导和指导作用。

2、规范和约束作用。

3、宣传和教育作用。

4、联系和知照作用。

5、依据和凭证作用。

以上是公文的现实效用,还具有历史效用,可以存史。

(四)公文的分类

1、按基本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公文(法定公文、普通事务文书)和专用公文。

2、按行文的方向分为:上行文(请示、报告等)、下行文(决定、指示、批复等)、平行文(函等)以及通行文(意见、会议纪要等)。

3、按公文的内在属性分为:规范性公文(规定、条例、章程、办法、细则等)、指令性公文(命令、指示、决定等)、指导性公文(批示、意见等)、知照性公文(通知、通报、公报、简报等)、公布性公文(公告、通告、布告等)、商洽性公文(函等)、报请性公文(请示、报告等)、记录性公文(会议纪要、大事记等)。

4、按制发机关的性质分为:党内公文、行政公文、群众团体公文、联合行文等。

5、按公文办理的时间要求分为:特急公文、紧急公文、常规公文等。

6、按机密程度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和普通公文。

7、按公文的规范程度和约束力分为:规范性公文和非规范性公文。

8、按公文的载体分为:传统纸质公文和电子公文。

(五)公文的文种及其适用范围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自1996年5月3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全国党的机关公文文体主要有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等14个种类;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文体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13个种类。其中,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为党的机关公文专用,命令、公告、议案为行政机关公文专用。就法院系统来讲,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个《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但2001年1月1日起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施行后,最高法院没有及时修订法院系统的“公文处理办法”,只是要求按照国务院的新“办法”执行;后来,最高法院出台了一个“修改稿”,但至今未正式下发实施,而最高法院的文件在一些细节上,并没有完全按照国务院的新“办法”执行,造成在一些细节规范上不知何去何从;同时,党的机关公文仍按照老“条例”执行,使用16开纸等,法院对党的机关的文件又要改用党内公文格式,造成多轨并行,很不统一,很不方便。但总体来说,法院公文主要是按照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执行的,所使用的文种同行政机关公文文种。

1、命令(令)

命令(令)属下行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指出:它“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命令(令)的制发主体有着严格的限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只有全国人大的常委会及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及总理,国务院各部委及部长、主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人大,才有权力发布命令(令)。党的领导机关可以和同级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命令(令),但需以行政公文的形式出现。就法院来说,命令(令)仅适用于授予司法警察警衔、奖励有关人员。

2、决定

决定是党政机关共有的一个公文文种,但就适用范围而言,决定在行政机关比在党的机关要广泛得多。在党的机关,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安排”,而在行政机关,决定则“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公告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它一般以国家各级领导机关的名义发布,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不使用这一公文文种。但事实上,公告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扩大化,如法院的开庭公告、公示公告等等。

4、通告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告与公告有相似之处,这就是都面向全社会,都是知照性的。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一方面表现为制发的主体有受限与不受限的不同——公告是有资格限制的,而通告则是任何机关、团体和单位都可以采用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涉及的内容有重要程度的差异——公告涉及的是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而通告涉及的则是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5、通知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通知与通告的功能相近,其最大的不同在于,通知有特定的受文者,通告则无;通知有专指的约束力,通告则仅有泛指的约束力;通知与机关的经常性工作密切相关,通告则与社会事务联系密切,如此而已。

6、通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公告与通告面向整个社会,具有较强的公众性,通知与通报则主要是面向机关,具有较强的业务性。通知与通报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重合,但也有各自专享的“领地”,不能做人为的取舍。

7、议案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议案有其独具的特色,因而是公文中的重要成员。就法院来说,议案适用于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主要是法官职务任免。

8、报告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行政机关与党的机关均使用报告这一文种,而且适用范围也基本相同。

9、请示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与报告都属于上行文,两者的区别在于,报告只是客观地将有关情况汇报给上级机关,无需上级机关答复,而请示则是将自己无权或无力处理的事项及相应的对策主张反映给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必须明确予以答复。

10、批复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下级机关用请示向上级机关行文,上级机关即须以批复做出相应的答复。

11、意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过去没有被《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作为一个公文文种列出,因其形式相对灵活,适用范围广,可以有效补救行政机关其他法定文种在适用范围和使用效果上的不足,故最新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将其正式确定为一个机关公文文种。它属于通行文,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12、函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的答复功能仅仅适用于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这是它与批复的一点重要不同。

13、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党的机关专用的公文文种有:

14、决议

决议被列为党的机关14个法定公文文种的首位,可知它在党的机关公文中居于突出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指出: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从形式上说,决议必须是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就是说,只有拿到党的会议上,提交与会者认真讨论,并得到表决通过的,这样的决议才是合法有效的。第二,从内容上说,决议必须是重要决策事项,就是说,一般的事项、非决策性事项不能采用决议这一公文文种。

15、指示

指示属下行文,“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就是说,指示主要适用于布置工作而不是其他方面,并且布置工作也不是事无巨细样样说到,只是提出一些原则和要求,工作具体如何开展,还须由下级机关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所以,指示的文末往往有“望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之类的结束语。

16、公报

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相对于通报而言,公报的公开程度更高,而且涉及内容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也更强。如国务院公报、最高法院公报等等。

17、条例

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属规范性公文。就是说,一方面,条例的制发有严格的资格限定,下级党组织不可以制发条例,只有党的中央组织才可以制发条例;另一方面,条例是关于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的具体化,是条文性法规,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18、规定

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规定与条例一样,也属规范性公文。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就制发的主体而言,规定并无条例那样的严格限定,各级党组织都可以制发规定;另一方面,就适用范围而言,规定往往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条件和背景,以及特定的问题相联系,正因为如此,其时效性更强,而稳定性相对略差。其实,规定不仅用于党的机关,在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应用也很广泛,主要用来制定规章制度,但因为它不是行政公文文种,所以必须用通知的形式印发,而不能单独成文印发。

(六)公文的行文规则

公文的行文规则,是关于公文制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1、行文原则。有2条值得注意:(1)“少而精”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11条明确规定:“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少而精,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可长可短的公文要短。”《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也有同样规定。在具体联络协调工作中,也是提倡多人来人往,少文来文往。

(2)不以机关名义向领导个人报送公文原则。《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22条规定:“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也有相同规定。直接向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有损领导机关的权威,违背公文流转办理程序,从报送者角度看可以提高效率,但对领导机关而言,则损害了效率。就法院而言,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案件比较多,对于交办案件,领导同志明确批示“望复”、“回告结果”等意思的,可以公文形式对领导同志个人报送,除此之外,一般不要向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

2、行文关系。分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互不统属关系三类。

3、行文方式。根据制发机关划分,可分为单独行文和联合行文;根据接收机关划分,可分为纵向行文(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通行行文)和横向行文。

4、具体要求。(1)恪守隶属关系,一般不越级行文。《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的行文关系,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相同规定。允许越级行文的情形:发生了严重紧急情况;直接上级机关的上级机关越级交办某些事项,同时指令越级上报的;询问只有直接上级机关的上级机关才能答复的某些重要问题或事项,且这些问题和事项与直接上级机关没有任何联系的;数次向直接上级机关行文请求解决某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直接上级机关长期不予解决,以致对工作或即将对工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的;等等。

(2)明晰发文权限,向适宜的对象行文。根据规定,党委和政府可以向各自的上一级或下一级党委和政府行文;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在得到党委、政府授权后,可以向下一级党委、政府正式行文;党委、政府的其他下设部门,一般不得向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正式行文;其行文对象,包括各自的上一级或下一级党委、政府的对口部门,以及同级党委、政府的下设部门。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行文,适用“函”这一商洽性公文,不能采用指令性、指导性和规范性公文文种。法院公文的行文对象要求是一样的。

(3)尊重机关职权,准确认定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简单地说,谁是主管,那么主送就是谁。公文的主送机关,一般只能是一个。《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21条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第20条规定: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第23条规定: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级机关。《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同志对一些重要公文忽视抄送,导致法院的一些重要工作部署和动态不能及时被上级和地方有关机关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果。要准确确定抄送机关,需要全面把握公文内容和与之有工作联系的有关机关,才能做到既不漏送,又不枉送。

(4)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5)需要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同级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16条规定: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应当明确主办部门,应当严格控制联合行文单位数量。

(6)关于“请示”的具体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请示事项涉及其他机关职权范围的问题时,应与有关机关协商一致,如未能达成一致,需在请示中写明;请示问题应当提出明确的意见;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请示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二、公文的格式规范

公文的格式,指的是公文的外观形式,它既包括组成公文的各部分文字符号在载体(纸张等)上的排列和标识规则,也包括公文的用纸要求和印制规范,换言之,公文的格式就是公文的书面结构与公文的用纸和印制规范的总和,是对公文的文面要求。公文格式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规范的公文格式有利于维护公文的严肃性,使公文的写作规范化、标准化,不仅增加公文的美学效果,而且方便对其进行阅读与传递、处理,提高工作效率。《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分别以一章的篇幅对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格式做了规定,而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共同起草、国家质监局发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更是前所未有的,最为全面、具体、细致、科学的公文格式标准。为规范公文的制作和处理,2005年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期间,中院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最高法院有关规定,于9月7日制定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编入《规章制度》一书,就公文的制作、处理进行了规范,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下面分别就公文的发布形式、书面格式、用纸格式和印装格式加以介绍。

(一)公文的发布形式和适用范围

就法院系统来说,以中院为例,主要有:

1、《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文件(宜市中法发)》,主要用于传达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或重要工作部署,发布重要的决定、通知等。

2、《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宜市中法)》,主要用于人事任免、重要会议及其他事项的通知、批复、命令、议案、请示、报告、通报、函等。

3、《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文件(宜市中法办)》,是中院文件的补充形式,主要适用于办公室根据院领导授权、传达或代本院发布某些事项,发布办公室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4、《传真电报(宜市中法明传、密传)》,用于中院和中院各部门通知召开会议、时效性较强事项、事务活动安排、处理突发事件的措施等。

5、以中院各部门名义制发的公文,一般使用中院信笺版头。

(二)公文的书面格式

公文的书面格式,是指公文全部文面组成要素的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的书面格式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并分为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7个要素。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又称间隔横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红色反线)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主题词)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眉首。眉首一般由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红色反线等要素组成,实际上就是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

1、公文份数序号

公文份数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公文如需标识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采用红色号码机套印,比如同一文稿共印100份,其中第1份的序号可写“001”,最后一份的序号可写成“100”。标识份数序号,其主要作用是便利公文的登记、分发和检查。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是对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公文的保密程度和传递处理的要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员知晓的。党和国家机关的公文密级均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其中“绝密”、“机密”两个密级的公文应当标明份数序号。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如果泄露出去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公文如需标识密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有上角第1行,并且标识密级的两字之间须空1个字;如需同时标识密级和保密期限,则两项同用3号黑体字,并且密级在前,保密期限置后,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标注密级的同时应标注保密期限,保密期限一般分一年以内、一年及一年以上、长期和期限不作标注。期限不作标注的一般按保密期20年认定,如秘密★6个月、机密★3年、绝密★长期。

3、紧急程度

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党的机关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特急”、“加急”两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特急”、“急件”两种。如需标识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并且标识紧急程度的两字之间须空1个字;如需同时标识密级、保密期限和紧急程度,则密级和保密期限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4、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机关标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称之为“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组成,某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不加“文件”字样,比如“函”:“命令(令)”、“会议纪要”除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外,还应加上文种。《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或者加括号标明文种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一般为25mm;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函”的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命令(令)”的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0mm.发文机关标识原则上应使用小标宋体字和红色标识,字号以醒目美观为原则由发文机关酌定,但一般应小于22mm×15mm.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列。即使是联合行文机关较多,也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5、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字号一般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处,用3号仿宋体字标注并居中排布。“命令(令)”的发文字号标注在“命令(令)”的发文机关标识下边缘空2行居中位置:“会议纪要”编号置于“会议纪要”标识之下、红色反线之上正中间。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机关代字应当反映发文机关或部门的性质。同一机关。部门的同一类公文的代字应当统一,不可有几种写法。机关代字一般可取机关名称前一个或两个字,但要注意与名称相近的其他机关相区别。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住;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6、签发人

发文机关签发签批公文的领导人的姓名。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如果是联合行文,则有多个签发人,这时,主办机关签发人姓名置于第一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二行起在主办机关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并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其距离为4mm.

7、红色反线

红色反线一般标印在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其长度与版心等宽(即156mm)。

——主体。主体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印章、附注等要素组成。

1、标题

公文的标题是对公文内容的概括和对行文目的的揭示,因而应当准确扼要地反映公文的主要内容。公文标题中除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书写批转、转发、印发或贯彻上级机关发出的公文的标题,应将事由写清楚,而不能只写原文发文字号。下发行政法规、规章的公文标题用“发布”,下发隶属机关的公文标题用“批转”,下发上级、同级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标题用“转发”,印(转)发“方案”、“计划”等没有抬头的公文或其他资料性的公文,标题中一般不冠原制发机关名称,而将原制发机关名称及成文时间在印发的原文标题下注明,并用圆括号括起来。

公文标题一般标识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处,用2号小标宋体字居中排布。如果字数偏多,需要分行排列,分行时须注意不要把各行上下对齐排成等长,更不得将两个字以上的词拆开排在不同行的首尾,总之标题的排布要做到词义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接收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如果主送机关较多,则应按其性质、级别和有关规定或惯例依次排列,同性质或同级别的机关之间用顿号,不同性质或不同级别的机关之间用逗号。比如国务院对下行文,其主送机关的排列形式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院对下行文,其主送机关排列形式一般是:“各基层人民法院,中院各部门”。

主送机关一般在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果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向上级机关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向下级部分机关发送的公文,如果发送机关少,可将发送机关名称全部写上,发送机关多,可采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等办法概写。

3、正文

正文是公文的主体部分。正文应置于主送机关下一行,用3号仿宋体字,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命令(令)”的正文置于令号下空2行的位置。正文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应当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其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词、用字要准确、规范,文内如果要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必须在首次使用全称的同时注明简称,并且还要注意简称在同一篇公文中必须前后统一;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数和在词、词组、成语、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一般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用数字表示多层次结构序数,其标识方法为:

第一层用“

一、”“

二、”“

三、”„„

第二层用“(一)”“(二)”“(三)”„„

第三层用“

1、”“

2、”“

3、”„„

第四层用“(1)”“(2)”“(3)”„„

绝对不可以将层次颠倒过来,随意使用,比如用“(一)”“(二)”“(三)”„„作第一层,用“

一、”“

二、”“

三、”„„作第二层,等等,这是不允许的。

4、附件

附件是正文的附属部分,是补充公文正文内容的其他公文或材料(包括图表)。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的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公文仅二个附件的只标注其名称,不标序号,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附件,则应在附件名称前标明序号,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比如:

附件:(1)XXXXXX

附件:(2)XXXXXX

如果正文中已写明附件的名称,在正文之下可不做附件说明。附件应在公文成文日期之后,另起一页与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二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还要标识序号,比如“附件1”、“附件2”等。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应与公文正文之下的附件说明一致。如果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需要说明的是,附件并不是每份公文都必须有的,是否附列附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决定。

5、成文时间

成文时间以负责人签发的时间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时间为准。公文成文时间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一般置于正文右下方,具体的上下位置依印章来定,左右位置由字数来定。“命令(令)”的成文时间标识在签发人签名章下一行右空2字处,“会议纪要”的成文时间居右顶格标识在红色反线之上右侧。

6、印章

印章指正文末尾加盖的发文机关印章或领导同志签名章,是发文机关对公文表示负责并标志公文生效的凭证。公文除会议纪要、翻印件外,均应加盖印章。应加盖印章的公文,除用“令”发布行政法规、规章,按照法定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议案和少数函件用领导同志签名章外,均应加盖发文机关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公文所盖的印章一定要与发文机关的名称一致,因故需用别的印章代替时,应注明“代”字。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并加盖印章。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2mm~4mm,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正确的盖章方式有:(1)下套方式。当印章文字环行排列、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2)中套方式。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时间上。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时间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要注意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三个或三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排在成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必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7、附注

附注一般是对公文的发放范围、使用时需注意事项等情况的说明,比如“此件发至省、军级”、“此件发至县、团级”等。公文如有附注,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公文附注不属于公文内容,标注公文附注一般在公文落款印章的左下方,用圆括号标注。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请示性的公文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版记。版记一般由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份数、反线等要素组成。版记应置于公文的最后一页(即封四,亦称封底),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1、主题词

主题词是反映公文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应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主题词应先标反映公文内容的词,后标反映公文文种的词。一般情况下,一篇公文可标1~5个主题词,但最多不超过5个。主题词词目之间不用标点分隔,而是彼此间隔一个字的距离。主题词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页的下半部,即成文时间的右下方以及抄送机关的左上侧。

2、抄送机关

公文都必须有的,应根据公文内容、发文目的和隶属关系严格控制,其排列顺序一般为:上级机关单排一行,党政机关、军事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等合排一行,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合排一行,其他单位合排一行。公文如有抄送,则在“主题词”下一行,左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如果主送机关移至“主题词”之下,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

印发机关多数不以行文机关名称出现,而只用机关办公室名称。印发机关位于抄送机关之下(如无抄送机关则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4、份数

份数置于印发时间之下,右空3字,用3号仿宋体字和阿拉伯数字标识。

5、反线

版记中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等要素之下分别加一条反线,其宽度等同于版心。

(三)公文的用纸格式

公文的用纸格式,主要包括公文用纸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公文用纸的幅面及版面尺寸两个基本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g/m2~80g/m2的胶版印刷或复印纸,纸张白度为85%~90%,横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9.5.”

国家机关公文用纸的幅面尺寸,《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用纸采用GB/f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当前党内系统公文仍然采用幅面为184mm×260mm的纸张,不够统一。张贴的公文用纸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应保持一定的纸型,如8开型、A4开型等,以便于折叠和装订。

至于公文用纸的页边和版心尺寸,《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

(四)公文的印装格式

公文一律采用从左至右横写、横排的格式。在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并用汉字和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少数民族文字版的公文应按其习惯书写和排版。

公文的排版规格,《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一个基准行的距离为一个3号字的高度加上该3号字高度的7/8倍。

公文的制版要求是,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画,尺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1mm.

公文的印刷要求是,双面印刷;页码应套正,两面误差不得超过2mm.印品着墨要实而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画,黑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BL100%,红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Y80%、M80%。

公文的装订要求是,左侧装订,不掉页。包本公文的封面与书心不脱落,后背平整、不空。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mm.骑马订或平订的订位为两钉钉锯订眼距书心上下各1/4处,允许误差±4mm.平订钉锯与书脊间的距离为3mm~5mm;无坏钉、漏钉、重钉,钉脚平伏牢固;后背不可散页明订。

公文的页码标识,要求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字,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页码。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doc》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