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精神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

【摘要】赣州不仅是一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金土地,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8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红军和人民群众,在广阔的赣南、闽西大地,创建了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孕育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开辟和发展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全国人民建设共同富裕的小康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需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中央苏区。

【关键字】中央苏区;贡献;精神;时代价值

中央苏区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开创的。中央苏区位于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部,也称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维埃区域。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群首脑机关所在地。

中央苏区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在中共赣西、赣南特委的领导下,赖经邦、李文林、古柏等领导赣西南地区武装起义,开创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领导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创建了永定溪南革命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赣南、闽西红色割据区域,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转战赣南、闽西地区,在上述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的配合下,先后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从时间来说,它占民主革命的四分之一;从内涵来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关键时期;从意义来说,它是新中国的最初雏形。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开辟的一片神奇土地有极为深邃的历史价值和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准备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最艰苦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建立国家政权、实现局部执政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党内路线斗争最激烈、最复杂曲折的时期。

中央苏区的贡献

中央苏区作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领导枢纽和中心区域,是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阶段。其间,尽管受到李立三和王明两次“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但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之下,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党领导中央苏区军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长达4年之久的革命战每。成为抗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区域和主要阵地。

二、中央苏区集中了全国最强大的红军部队。中央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建立与发展.成为保卫中央苏区根据地和促进全国革命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各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苏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基石。

四、中央苏区军民竭尽全力为保卫苏区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同时历炼出一大批治党、治政、治军的骨干力量。

第五、中央苏区广大群众对红军主力突围长征给予大力的支援,为红军实行战略转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苏区精神

什么是“精神”?古谓之乃天地万物之精气也。任何一种精神,与当时的环境、任务及其所作的贡献,都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处在剧烈战争环境下的中央苏区,决定了党的最急切的中心任务,是如何去动员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配合红军,用革命战争来击破敌人的“围剿”,最大限度的保卫和建设苏维埃政权。当时中共中央提出:应“最大范围的发动群众,巩固并扩大红军支持长期的艰苦的阶级战争,以冲破敌人的‘围剿’,并扩大苏区和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苏区精神正是在这种环境和任务中创造和培育出来的。这是我们认识苏区精神的根本出发点。苏区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核心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苏区根据地领导广大军民经过长期艰苦战争培育和磨练出来的彻底革命精神。具体来说,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和牺牲精神。在残酷剧烈的战争年代,党必须以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去动员和领导群众,努力而紧张地工作,以不断创造新局面来争取战争的胜利,克服有人在危难之时对理想信念发生悲观、动摇,甚至叛变、逃跑行为。毛泽东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学论断,曾给苏区人民点燃起胜利希望之火。在保卫苏区的战斗中,广大军民勇猛顽强,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红军9次攻打吉安和5次攻打赣州,虽然给敌人一定的杀伤,但自身损失也很大。1930年攻打吉安,群众冲上铁丝网,与敌人肉搏,牺牲总数将近万人。1932年攻打赣州时,红三军团伤亡3000余人,担任主攻南门的红二师200多人的突击队全部英勇牺牲。在前3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共损伤了1 2万余人。据统计,整个赣南牺牲的烈士有10 8万余人,其中有半数牺牲在长征路上。兴国、瑞金、会昌、寻乌等县都有成千上万的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许多地方成了“血洗村”、“无人村”,就连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在“清剿”区,无不焚烧之屋,无不杀之鸡犬,无不伐之树木,无遗留之壮丁,可谓“间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二是战胜一切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国民党经济封锁下,苏区的物质条件异常艰苦,红军和广大群众的团结和斗争的意志丝毫没有动摇,而是在斗争中结成一种生死与共的关系。党的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艰苦奋斗,共度难关。各级领导,率先垂范,生活非常俭朴,从不特殊,住破旧民房、祠堂,吃红薯、青菜,穿补丁的粗布衣,穿单衣过冬,点马灯、油灯。为着战争的胜利,提出“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响亮口号。党政机关带头开展群众性的节省运动,裁减非必要的人员,尽可能节省各种费用和各项开支,尽量减少运输费办公费,只发伙食费,不发零用钱等,向一切贪污与浪费现象作斗争。

三是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务实精神。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苏维埃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战争的需要,党必须随时关心工农群众的切身利益,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迅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将广大群众团聚在党的周围,完成战斗任务。党及时提出:“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为着革命战争这一中心任务的。为着战争的需要,我们应进行必须的经济以充裕战争的供给,并进一步改良工农生活。”根据这一原则,吸收广大群众踊跃参加合作社运动,使苏区群众从实际中接受教育。当时苏区日常用品十分困难,特别是食盐更为奇缺,直接影响了军民的生活和革命战争。党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发动群众向食盐困难开战,彻底解次食盐问题,不仅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而且使群众积极加入红军,努力完成粉碎敌人“围剿”的战斗任务。党给予妇女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上享受与男子同等的待遇,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群众参加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战争中来。1932年11月29日,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发决议,号召苏维埃机关和广大工农群众,与官僚主义作最坚决斗争,创造苏维埃新的工作作风,即“群众化,实际化,组织化.纪律化”的工作作风。当年毛泽东深入乡村调查,了解民众疾苦,带头挖井,帮助群众解央吃水困难;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车水抗旱;周恿来、张闻天等帮助红军家属挑水、砍柴,这些感人事迹至今广为传颂。

四是廉洁自律的无私奉献精神。苏维埃政府倡导廉洁奉公的作风,苏维埃工作人员和红军指战员,都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兴国长冈乡苏区干部坚持做到“十带头”,即带头学习军事、参军参战、执行任务、慰劳捐献、节约粮食、遵守党的纪律、参加生产劳动、购买公债、优待红军家属、集股办合作社等@。长冈乡苏维埃的5名干部不脱产,不拿薪,自带饭包去办公,长年头戴斗笠,风里来雨里去,艰苦奋斗干革命,苏区群众唱山歌赞颂道:“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中央政府认真开展反贪污浪费的斗争,严惩腐败,并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党和政府的绝太多数干部都有一种任劳任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两个政权的尖锐对立中,使苏区广大群众感受到:只有苏维埃政府才是为劳动民众谋利益的政权,“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毛泽东当年曾高度评价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实际上称赞的就是苏区精神。今天重温和弘扬这种精神,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后人应当永远铭记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其发扬光大。用苏区精神来创造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 苏区精神的时代价值——历久而弥新的多维时代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长河中,苏区历史是这长河中涡流险滩最多因而时显惊涛骇浪的那一段。谱写这段历史的苏区精神也因之惊天地、泣鬼神。苏区斗争已成为历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而且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执政党。苏区精神尽管是70多年前铸就的,但它历久而弥新,仍具多维的时代价值。

(一)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可以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苏区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始经验,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执政兴国,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苏区精神蕴含着党的建设丰富经验,为当前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历史之镜。

【参考文献】

《中央给苏区中央局井缸军总前委的指示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

《江西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经济建设央议率》,《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鳊》(下册) 《毛泽东选集》第1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马齐彬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廖正本、奈伯流:《中央苏区简史》,江西高校出版杜1999年版 粥中央人良委员会紧急头议》,《中央革命根据地吏科选编》

推荐第2篇:弘扬苏区精神

弘扬苏区精神

火热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不朽精神。苏区精神,像一座灯塔引领着我们在伟大的振兴路上阔步前行。站在历史新起点,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闪烁时代光芒,凝聚发展力量。 南康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土地肥沃,占地面积广阔,相对于赣南其它的县城平地较多。但是我县地理有部分丘陵地区,山地广阔,而山地经济发展缓慢,效益不高。这无疑拉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阻碍了城市农村的共同发展。为此我建议加大力度扶持山地经济开发,通过政策优惠、资金补贴、金融支持等手段,引导观赏苗木、药材、果树、油茶等林业经济开发,同时适度开发山地放养等特色养殖项目。依托山地,发展立体农业项目,扩大山地经济的综合效益,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新的门路。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中凝聚巨大力量。这不仅使广大市民早日实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奠定扎

实的基础,更加推进我市凝聚力的稳固,为未来走向高品质高质量城市添砖加瓦。这是对于南康市土地资源管理之我见。

赣南农村在苏区振兴发展的又一重要问题是要把教育摆在战略重点的位置,大力开发赣南广大农民智力资源。振兴民族要靠教育,振兴教育要靠教师。身为老师需要我们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选择的学生观树立能不能提供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有趣的教学内容能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活动的机会去撞击成功、体验创造能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做他们信赖的朋友的教师作用观树立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课堂教学是具有时空性的、社会化的实践过程。 总之做好一名小学教师在不同的教师看来有不同的方法和过程只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己任就一定能在振兴赣南苏区教育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今天,沐浴着中央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和煦阳光,我们更应当铭记关怀、牢记嘱托,唱响永远热爱党、永远跟

党走的激扬旋律,我们要从灵魂深处体会到。国家繁荣、民族自强、人民幸福,归根到底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我们要永葆热爱党的赤诚情怀,坚定跟党走的永恒信念,倡导回报党的自觉行动,把内心深处的爱党热情,转化为砥砺奋进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振兴发展的实际作为,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下,满怀豪情开创赣南苏区更加灿烂的明天。

推荐第3篇:发扬苏区精神

发扬苏区财政精神,竖廉洁财政新风

“哎呀嘞,苏区干部咯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让我们似乎又看到苏区财政干部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以坚韧不屈的顽强毅力、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为奠定祖国财政事业的基石而努力奋斗的鲜活画面。八十年过去了,作为新时代的财政人,瑞金财政局继续发扬苏区财政精神,围绕新时期赋予财政的光荣任务,勇于创新,倡导廉洁理念,弘扬新风正气。

发扬苏区精神,树立人本意识。瑞金市财政干部继续和发扬艰苦奋斗的苏区财政精神,牢固树立廉政勤政的人本意识。围绕打造廉洁财政的根本目标,瑞金市财政局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典型鼓舞人,同时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广大财政干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正价值取向,提升精神境界,强化法纪观念,崇尚廉洁意识,进一步强化财政干部“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荣辱意识,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把个人的愿景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理想价值与组织的共同理念统一起来,朝着“聚财为国,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迈进,力争实现个人成长与事业进步相互促进。

发扬苏区精神,树立服务意识。瑞金财政干部继续和发扬廉洁奉公的苏区财政精神,牢固树立廉政勤政的服务意识。按照“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财为民所谋”的理念,始终把廉洁建设与财政的工作目标统一起来,始终把廉政建设与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始终把廉政建设与财政干部的行为举止、语言方式、精神面貌联系起来。继续深入践行“八项服务承诺”,以优化政务环境为手段,以提高工作效能为目标,倡导“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的不良现象。古人云:良言暖冬、笑语融冰,朴实的瑞金财政人,正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推动财政的每项工作,完善每个细节,以高效的服务打造廉洁财政形象。

发扬苏区精神,树立创新意识。财政干部应该继续和发扬开拓创新的苏区财政精神,牢固树立廉洁勤政的创新意识。瑞金市财政局不断创新廉政管理模式,兴制度、抓管理、重考核、保廉洁。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瑞金市财政局制定了“五条禁令、五条规定、五项措施”,并加强考核管理,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的干部作风,树立财政正气;按照“防范于未然”的方针,瑞金市财政局开办了“廉政食堂”,鼓励干部职工到食堂用餐,避免糖衣炮弹的伤害。为弘扬新风正气,瑞金财政局还制定了“干部学习制度、干部心连心”等一系列制度,有效提高干广大部的廉政修养,掌握了干部的心理动态并及时加以引导,最终确保了财政的廉政之墙固若金汤。

苏区财政精神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财政廉洁工作的一面旗帜,是财政人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动力,它不仅属于财政战线,也属于各行各业,它不仅属于瑞金,也属于全国各地。财政战线的同志们,让我们统一行动起来吧!借苏区财政廉洁之轻舟,直取廉洁财政之高地,再创财政辉煌新篇章!

推荐第4篇:弘扬苏区精神

“弘扬苏区精神,唱响红歌”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营造“弘扬苏区精神,唱响红歌”的良好氛围,切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0351113班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全班广泛开展了“弘扬苏区精神,唱响红歌”主题教育。 “红歌”一词虽然早有耳闻,尤其是在建党九十周年以来时常可以看到、听到;但事实上对于红歌的了解可以说非常少。一直以来,我认为红歌就是中国革命时期产生和流传的鼓舞人民斗志的革命歌曲;而且,在我的印象中,凡是“红歌”绝对不会是我们这样的年青一代喜欢的音乐。经过去年军训期间关于红歌的学习后发现之前对于红歌的认识实在狭隘,也逐渐开始体悟到它的魅力。

红歌不是抽象的政治口号。它是有着具体内容的综合艺术,能使人们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许多红歌都与影视艺术结合在一起,成为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一部影视作品锦上添花,流传至今。如《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冰山上的雪莲》一曲,《红色娘子军》中的《娘子军连歌》,《林海雪原》同名主题曲„„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和电影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经久不衰地在人们的记忆中闪烁着耀眼光芒。

我觉得,红歌似乎就是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当你开口唱,你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可遏制的激情和生机在胸中奔涌,你会不由自主的昂起头,挺起胸。或许这就是红歌能够历久弥新并深刻融入人们生活的秘密,我们不能否认红歌夹杂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但它本身就具有那样独特的魅力,能够以它神奇的感召力,推动人们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正如红歌会评委牟玄甫所说:“时代呼唤着创新激情,激情源于心灵的感动,当红歌在心中唱响,那红色文化所凝聚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红歌带给我们什么,其实很难用语言表达,“弘扬苏区精神,唱响红歌”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虽然是事实,但听起来怎么都像套话。红歌真正的价值在于每个中华儿女对它的理解,只要你用心去聆听、去欣赏、去体味,你一定更发现红歌属于你自己的宝贵意义。

推荐第5篇:罗中华学习苏区精神心得体会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心得

新圩小学

罗中华

赣南苏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无数革命先辈同赣南苏区人民一道,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 求真务实 一心为民 清正廉洁 艰苦奋斗 争创一流 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容的苏区精神。在当代环境背景之下,继承和发扬苏区精神,有利于促进赣南苏区振兴计划的顺利进行。 所以在2012年6月29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后,大家欣闻这赣南开天辟地的大喜事,全省上下欢欣鼓舞,干部群众精神振奋,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怀着学习,领会的想法,我在新闻上听、在网络上看、在文件上读,认真学习文件的内容、精神、指导思想。下面就我这次学习谈谈我的心得:

一、《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对赣南的意义

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是中央赋予江西的历史使命,事关我省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事关我省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原中央苏区人民群众的福祉。就如《若干意见》上所说,赣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但是由于战争创伤和自然地理等原因,赣南迄今为止发展滞后,还有不少群众住危房、旧土坯、喝不干净的水,用不正常电。《若干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使赣州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性机遇和转折,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二、对接《若干意见》,助推赣南振兴发展

振兴发展不是一句话,振兴发展是赣南四万平方公里的呐喊,是赣南918万人民数十年的热切期盼,是续写苏区光荣历史、造福老区人民的宏伟事业。

《若干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部委对赣南原中央苏区的特别关爱,汇聚着全省上下的心血和智慧,凝结着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推进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既是重大历史机遇,更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面对关爱与期待,我们惟有在感恩中加快奋进的步伐,用实际行动和成效回报党和人民。

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以苏区精神凝集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振兴发展的伟业。我们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努力创造新时期“第一等工作”,让振兴发展结下丰硕成果。我们要勇于担当使命,坚持苦干实干,潜心竭力抓落实,在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宏伟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我们要通过“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为平台,把《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宣传到基层,宣传到每一位干部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若干意见》的内容和指导思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发扬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苏区精神,为南康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我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继承和发扬苏区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到赣南苏区振兴之中,是我作为人民教师先进性的体现。我时刻牢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跟党的步伐,通过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为赣南苏区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推荐第6篇:弘扬苏区精神演讲稿

弘扬苏区精神,立足本职当先锋(演讲稿)

苏区历史尽管成为过去,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仍然是当前各级党员干部学习的精神财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苏区精神仍然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所需要的,弘扬苏区精神的时代价值就更加凸显。

苏区精神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虽然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目标任务已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群众的主体地位没有变。当前,我们面l临的历史任务艰巨而繁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改进工作方法,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全部工作之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弘扬苏区精神,就是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实际的各项工作中去,特别要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强化公仆意识,有爱民之心,把民生问题时刻放在心头,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标准,人民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心系群众安危冷暖,尤其是要关心和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暖人心的实事好事,不断增进群众福祉。 弘扬苏区精神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群众工作是党员于部的基本功,必须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特征逐渐显露,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等新特点,把发扬苏区干部的好作风与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和群众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耐心细致的做好宣传解释,克服简单粗暴。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访民情,解民忧;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疏导群众情绪,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增进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

弘扬苏区精神始终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传承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好做法更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

在全县大力倡导“为民、务实、创新、奉献”的民政精神大竞争中,作为一名民政干部,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民政工作,顾名思义,第一要热爱民政的工作业务,包括对他的热情和冷淡,所谓热情是民政干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热爱,所谓冷淡是社会部分公众对民政工作不理解的做法。第二要加强对民政业务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掌握民政法规的精神和内涵,达到更好的为民政对象服务的目的。第三要掌握民政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观点和新做法,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做好新时期的民政工作。说大一点,民政工作,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随着社会对民生问题的日益关注,民政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重要。

一是爱心:即爱民之心。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平常的爱,更要有一种大爱的境界。对于新时期民政工作者就是要深怀爱民之心,这是世上最博大、最深厚的爱。与其他部门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相比,民政部门的许多业务,可说是面向千家万户的。在我们的工作的对象中,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据)委会建设、行政区划、地名管理、民间组织管理等,是以全民为对象的,还有许多工作是为特定的服务对象即是最可爱的人,有烈军属、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为国家建设做过贡献,有的上过战场,为国家安全立下了功劳。在最困难的人中,有贫、孤、老、病、残等等,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最需要是关爱,最缺少也是关爱,只有通过我们民政工作者的勤奋工作,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给他们。面对广大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只有深怀爱民之心,心里时刻想着百姓,竭尽全力帮其排忧解难,才能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和民政对象对民政工作的厚望,民政工作的存在才有社会价值,我们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是要忠心:即忠于职责。老一辈革命家陈毅曾将民政工作概括“上为中央分忧,下替百姓解愁”。随着时代发展,民政工作的内涵延伸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民政职责范围更广、涉及面更多,民政工作的职责决定民政部门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每项工作,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通过做好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等各项工作,帮助社会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困难;通过优抚安置工作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搞好服务:通过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民问组织管理、行政区划、婚姻登记等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维护城乡居民合法权益。这些职责都是党和政府赋予民政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事关‘“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起着铸造社会平衡稳定机制作用。这都需要我们民政工作者要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工作,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如何成为一名忠于职守的民政工作者,民政系统倡导和实践的“为民、务实、创新、奉献”精神就作了很好的概括:一是崇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二是崇尚知难而进,一往无前;三是崇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四是崇尚艰苦奋斗,勤俭兴业。

三是要热心:即热爱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民政人,首先必须热爱民政工作,有一颖炽热的爱心,工作起来才会有热情,才能满腔热忱为需要服务的民政对象做好服务,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政工作中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问题才会被热情所化解。民政工作头绪多,范围广,各项工作之间没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而每项工作又都很重要,都必须做好。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在共享发展成果的情势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今天开展民政工作的社会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民政对象、具体任务已同计划经济时期和革命战争年代有了大所不同,每一项工作要做好,要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都不容易。民政工作的多元性,要求民政工作者要努力学习,不断增强服务本领,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在工作中把握规律性、创造性开展工作。同时,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增多,新要求更高,这都需要民政工作者主动分析新形势,适应新形势,多谋善思,多想新办法,多出新措施,增强工作者驾驭民政工作的能力。

四是要诚心:即诚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要对民政对象、民政事业充满感情,把他们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落实到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一是平等对待每一个民政对象,不歧视他们,而是像对待自已的亲人那样,尊重、理解、关心他们;二是多替民政对象着想,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替他们分忧解愁;三是要说真话。民政工作者必须说真话、实话,不能说假话、空话,要真实反映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呼声和实际困难。四是要办实事。要切实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办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形式主义;五是要讲原则。要严格按规定、政策处理一切事情;六是要讲公平。处理、解决问题要合理、公道,对所有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亲有疏。

五是要操心:即勤奋敬业。为民,就是要把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作为民政工作的第一要务,关注民生、民意、民权、民利,做到亲民、爱民、利民,为人民谋福利、为群众办实事。

心中时刻想着群众,想着需要服务的对象,把对群众的浓厚感情融入到民政工作过程中,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勤于思考,为一方的民政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拿措施,民政工作是具体实在的,经常遇到困难和矛盾,一项民政业务部署下来,如何抓好落实,需要我们善于在困难中寻出路,想加去,善于在矛盾中讲协调,勤于劳作,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走百家、进千户,一户一户研究,一个一个解决。这样,才能把党和政府对民政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使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把民政工作的职责落实在为民服务中。

六是要耐心:即耐心热忱。遇事冷静不发火,常修道德、素质之养,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民政工作都是服务性工作,具体的业务就是服务的具体体现。民政工作的服务性,要求民政工作者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政对象服务,特别是对最困难的人的服务。由于社会利益格局调整,他们中很多人长期生活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下,造成性格的不健全和不完整。那些最可爱的人,曾经对革命和国家建设做过贡献,由于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的改变,有的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少数人对现实社会有不满情绪,心理不平衡,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民政工作者以耐心矫正他们的性格,以耐心融化他们的不满情绪,在人格上尊重他们,视他们为亲人,对他们的诉求,做到耐心细致地听,耐心细致地说服解释,对合理的要求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不合理的诉求,不厌其烦地解释疏导。

七是要细心:即细致周到。对所服务的对象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把民政对象的需要想在前、做在前。民政的每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包含着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因此,民政工作者要加强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带着感情做民政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满腔热情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每一个困难群众。对基层的民政工作者来说,要做到对我们所服务的民政对象情况进行分类梳理,时刻装在心中,记在脑里。

也许,很多人会感慨‘“弘扬苏区精神?离我们生活工作太遥远!”,其实,不远,她就在我们身边,她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落实在行动上的坚定信念和开拓创新、勇争第一的法宝。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苏区精神发扬光大,传承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好做法,用 “为民、务实、创新、奉献”的民政精神去论释一个真正的民政人。

推荐第7篇:弘扬苏区精神总结

“弘扬苏区精神,争做文明学生”主题教育月活动总结

赣南苏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为弘扬老一辈革命者的优良传统,把这种“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带进校园。我校制定了积极的活动方案。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1、学习宣传热潮。2月27日各班利用班会课认真学习苏区精神宣讲材料及南康是苏区的历史材料(材料另发),在全校兴起学习宣称苏区精神的热潮。

2、传唱红歌。选取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新时代为内容的红歌,如《十送红军》、《红星照我去战斗》、《苏区干部好作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的祖国》、《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让红歌在全校传唱,确保“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歌声”。

3、观看红片。充分利用我校网络优势,利用星期六晚上展播优秀红色电影,如《党的女儿》、《闪闪的红星》、《红孩子》、《中华儿女》、《烈火中永生》、《英雄儿女》、《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强化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记忆,让学生感受红色经典魅力,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争做文明学生。

4、品读红书。认真开展以“读红色经典,学革命历史,树崇高信念”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通过品读红色经典,使全体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红色历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革命信念,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深入理解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红色经典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红岩》、《星星之火》、《创业史》、《山乡巨变》、、《保卫延安》等

5、撰写心得。通过观看红片和品读红书,校团委、语文组组织学生撰写观后感或读后感,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将苏区精神转化为“争做文明学生”的具体行动,截至3月6日,政教处收到学生优秀心得体会14篇。

6、书画展览。由校团委、美术组牵头,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反映苏区精神、展示发展成就的美术、书法等作品,举办书画展览。截至3月6日,选送师生优秀作品3-5幅交政教处。

7、舆论宣传。第二周团委出了一期宣传专栏;第四周各班出了一期主题为“弘扬苏区精神,争做文明学生”的黑板报,政治组,历史组,语文组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苏区精神的内涵,在教研组宣传栏各出了一期具有南康特点,展示苏区精神的宣传刊。校广播站展播了以“苏区精神为主题”专题内容。

南 康 中 学

2012年3月20日

推荐第8篇:弘扬苏区精神 改进工作作风

弘扬苏区精神 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

兴国县城管大队凌春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伴随着熟悉的山歌,我们老区一代又一代的党员干部从战火纷飞的昨天走向和平富裕的今天,并将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每走一步都不能忘记、也没有理由忘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新时期的苏区党员干部,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像战争年代那样“红米饭,南瓜汤,吃草根树皮,穿补丁衣服”才是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现,而是要求党的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办一切事情都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要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

弘扬苏区精神,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服务意识要强。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正从便民利民出发,多深入调查研究问题,多耐心倾听群众呼声,多留意关注群众的需求,多合理吸纳群众的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做好服务工作放在第一位。二是服务效率要高。服务水平的高低是政府行政能力强弱的体现。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多方设法,敢创新、善变通,提高服务效率,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快捷、便利的办证服务。三是

服务态度要好。服务态度的好坏是部门形象优劣的重要体现,即使工作再忙,态度也要好,即使压力再大,态度也要好。服务要热情,办事忌拖拉,要严防“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坚决杜绝简单敷衍、推诿塞责、不文明接待等影响服务形象的行为。尤其是在信访工作方面,要畅通投诉咨询渠道,热情接待群众来访或投诉,认真处理群众来信,妥善处理上访或投诉的问题。

弘扬苏区精神,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必须筑牢三道防火墙:第一道,利益观。想清楚为谁谋利?在行使权力的时候,要把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利益会产生一种动力,当追求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利益的时候,你就有力量抵御糖衣炮弹,当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糖衣炮弹则正中下怀,利益观的深层因素是人生观。第二道,侥幸心理。不要信“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我们是哥门,是朋友”,实际上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莫非己不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不要想“下不为例”,有了第一次,就是被突破了防线;更不要忽略钓钓鱼、唱唱歌、打打牌、借借车,对方凭什么能这样招待你,关照你,帮助你,是你能为他提供方便和利益。我们要以人格的力量保护自己,赢得对方的尊敬。第三道,敬畏之心。对法律法规要有敬畏之心,要了解和遵循,这些都是高压线,不要糊糊涂涂踩高压线,或者以身试法,葬送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

当前全国人民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这一过程中,既有机遇,更有挑战,同样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苏区精神的优良传统,切实把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套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学习弘扬苏区精神,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永远在路上!

推荐第9篇: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苏区精神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苏区精神

一、寄语: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优良传统。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生活,留下了光照千秋的不朽功业。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典,追思革 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旨在发扬革命传统、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满怀热情地投入赣南 苏区振兴发展的宏伟事业。

二、忆先烈:

1、邓小平爷爷: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2、黄继光:1931年1月8日出生,四川省中江县人、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

3、董存瑞 : 冲锋在前,炸毁敌人暗堡,年仅19岁勇于献身少年英雄。

4、王朴:“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 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河北省完县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的少年英雄

5、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高尚的道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向他学习。

十大元帅:

朱德 彭德怀 刘伯承 林彪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十大大将:

粟裕 黄克诚 谭政 萧劲光 王树声 陈赓 罗瑞卿 许光达 徐海东 张云逸

三、结束语

春风,拂过脸颊;雨露,滋润万物;花草,点缀世界;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想了又想,念了又念,却依旧无法表达出我们的哀思。

历史不会把你们忘记,那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就是用你们热血浸染的。那高矗的胜利丰碑,正是用你们的头颅堆砌的。立足今天,放眼未来,让我们一同来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在人生道路上,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迈向光明,迈向未来。

忆往昔,我看见你们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舍己为人、视死如归、赴汤蹈火、至死不渝。革命烈士们,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今天这美丽富饶的祖国,看到了这广阔肥沃的土地,看到了这自由飞翔的白鸽吗?我想你们也会欣慰吧!“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进步,然而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也许不需要为了祖国而付出我们的生命,我们也许也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磅礴气概。我们能做的,更多是认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学习好各门文化知识,掌握好各种科学技术,完善自己的思想,美化自己的心灵。国家的尊严,国家的荣誉要靠我们自己来维护。烈士们的精神要靠我们来传承与发扬光大。国家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从现在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主动承担起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施展自己的青春年华,开拓进取。

在此,

让我们向解放战争期间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们致敬!向抗日战争期间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而牺牲生命的民族英雄们致敬!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抵御侵略而牺牲的仁人志士致敬!

向所有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做出伟大贡献的先人们致敬!

推荐第10篇:弘扬苏区精神争当先锋模范活动心得体会

2016弘扬苏区精神争当先锋模范活动心得体会

4月26日上午,我办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组织开展了“以‘第一等’干部作风建设‘风景独好’新”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本人深刻认识了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下面就如何在工作中“弘扬苏区精神,争当作风建设模以‘第一等’干部作风建设‘风景独好’新”谈几点心得:

一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发展之首,在于同心,同心方能同德,才能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当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学论断,坚定了苏区军民的理想信念,造就了苏区军民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坚定的信仰是前进的指南,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当前,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实现赣南苏区发展振兴,首要的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理论武装为核心,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科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增强政治自觉,坚定发展信心,加强道德修养,保持清正廉洁,塑造良好形象,垂范感召人民,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也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的血肉之躯可以被摧残、被毁灭,但是他们的意志永远高扬,因为他们心中怀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宁愿慷慨赴死。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一颗平静、平和、平凡的心,坦然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磨炼自己坚毅的品格,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是要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风景独好新”出谋划策。地方志是在一个地方起着“存史、资政、育人、致用”的作用,要拟定好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组织编纂县情资料丛书和综合年鉴,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充分发挥地方志书“存史、资政、育人、致用”的作用,把地方志资源转化为服务县域经济和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成果。 四是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争创第一等的工作。艰苦奋斗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前进、不断创造辉煌的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艰苦奋斗是一种对事业的执着精神,也是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因为只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才能够体会到我们的先辈们革命的艰辛、胜利的不易;也只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才能够体会到辛勤劳动的快乐与充实;同样只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才能够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把精神真正渗入到党员自身的头脑中去,薪火相传,代代相续。

第11篇:振兴苏区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周美荣

赣南苏区,这片星星之火燎原的地方,在岁月的沉淀中焕发出夺目的光芒。在章贡大地上,古香古色的文清路与繁华的街道交相辉映,绽放耀眼的光辉;在章江河畔,雄伟古朴的翠浪塔与恢弘的建筑相互映衬,昭示振奋人心的气魄。

在党中央的关怀与领导下,我们身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在党走了就是一个风雨春秋中。党中央深切关怀赣南苏区,在这个激情澎湃的夏季,又为赣南苏区的振兴点亮了一盏明灯——那就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出台。这个关于苏区经济振兴发展良策,对于赣南苏区经济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将为实现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的赣州提供不竭的动力。

它是照亮百姓生活的一盏灯。

赣南苏区,在近几年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里的交通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的春笋,拔地而起。但我们不能忘了,在赣南这片红色的大地上,还有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农民。他们依然只能过上解决温饱的生活,依然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物质上刚好满足的他们,更谈不上追求精神层面的生活。也许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又会让他们步入不幸的深渊。近两年的新农村建设,让偏远的山区修通了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而在振兴苏区中有一些优惠政策也明显偏重于改造偏远的山区,如棚屋住房的改造,必定会让住在床头屋漏无干处的百姓获益。我只是在怀疑一年六个亿的资金投入中,又有多少能真正花在百姓的身上呢?如果这的能把钱用之于民,相信赣南苏区的劳苦大众们一定可以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它是照亮孩子学习的一盏灯。

我是一名教师,特别是两年的乡村教学生涯的我就深有体会。如果说城里的小孩是住在城堡里的王子与公主,那么山里的小孩就是住在贫民窟的难民。他们无法在舒适美观的环境中睡觉,也无法坐在干净整洁的食堂吃饭,更无法享受现代教学媒体丰富多彩的课堂。还记得他们睡觉时,只能住在十几个人挤狭窄的床铺上;吃饭时,只能蹲在寒风刺骨的楼梯下;上课时,只能坐在简陋破旧的教室里。看着他们满头大汗的在昏暗的的灯光下埋头苦读时,我的心里很心疼,但也很欣慰。我已经走出了大山,也希望他们能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苏区要振兴,可不能忘记了那一群群山里的孩子们。十几亿的 资金中,能为他们建一栋美丽的教学楼吗?能为他们添置更多多媒体教室吗?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营养餐吗?我在怀疑,更在期待。或许振兴苏区这盏灯能真的照亮更多山里孩子们的心灵。

它是照亮赣南苏区的一盏灯。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毋庸置疑的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今后一个时期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必定赣南苏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注入强劲的动力,也将掀开赣南苏区全面小康的新起点,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在三年之后,或五年之后,又或是十年之后、、、、、、希望能展现一个全新的赣州。而那个时候的我也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也许在这个城市的深处,某一个窗口,有一盏灯为我而亮着,在点燃苏区发展的同时,也能点亮我的生活。

振兴苏区,有了党的殷切关怀,有了优惠的政策,有了充裕的资金。但更重要的是能把实惠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能真正解决人民最直接,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为人民谋福利。

前方的灯已经亮了,我只能默默地祈祷:灯光能照亮更多的角落,点燃更多人生活的激情,温暖更多人的心灵。

第12篇:学习苏区精神 共创赣州新天地

学习苏区精神 共创赣州新天地

西津路小学汪丽平

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为了使干部廉政清明、克已奉公,苏区职能部门制定了许多法纪,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凡依法腐化行为一旦发现必受严厉惩治。广大干部的清正廉洁作风,至今传为美谈。苏区精神上述主要内涵中,“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争创一流”和“无私奉献”,是苏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军民共同具有的伟大精神品格;而“求真务实”“一心为民”和“清正廉洁”,则特指苏区各级党员干部所具有的伟大精神品格。在这7句话28个字中,最具中央苏区特色、具有中央苏区原创意义的,是“求真务实”“一心为民”和“清正廉洁”这3个方面。

我们这一代要把苏区精神弘扬伟大,作为加速崛起新跨越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也要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焦裕禄是一位优秀的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他廉政清明、克已奉公,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牢固树立正确的公仆观,才能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心里装着群众,想着群众。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观”。弘扬苏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牢固树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的群众观。

赣南苏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无数革命先辈同赣南苏区人民一道,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 求真务实 一心为民 清正廉洁 艰苦奋斗 争创一流 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容的苏区精神。在当代环境背景之下,继承和发扬苏区精神,有利于促进赣南苏区振兴计划的顺利进行。

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以苏区精神凝集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振兴发展的伟业。我们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努力创造新时期“第一等工作”,让振兴发展结下丰硕成果。我们要勇于担当使命,坚持苦干实干,潜心竭力抓落实,在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宏伟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而我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继承和发扬苏区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到赣南苏区振兴之中,是我作为人民教师先进性的体现。我时刻牢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跟党的步伐,通过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为赣南苏区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第13篇:弘扬苏区精神 热爱美丽家园

弘扬苏区精神

热爱美丽家园

我感到很荣幸,能成为苏区的一份子。我们宁化苏区是革命根据地之一,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当年宁化西南5乡农民武装暴动,在红军的支援下,革命地很快扩张到全县。我为我是宁化苏区的一员感到骄傲,我的家乡宁化安远乡里坑村曾是苏维埃政府根据地之一。

一个星期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里坑参观,在路上,我怀着愉悦的心情随着车轮缓缓前进。在里坑村口,耸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碑,上面铿锵有力地写着许多革命佳句。我沉浸在这里,仿佛看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带领革命队伍从我面前走过。我们虽然已累得气喘吁吁,但仍不忘记革命精神,异口同声地唱着“革命歌曲”,那嘹亮的歌声响遍全村,鼓舞那些老百姓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勇往直前,为幸福生活努力拼搏。

当我们高唱革命歌曲后,外公和我说起了老一辈的事情:那时,外公年幼,跟随亲人在里坑安居乐业。村子里,常常想起人们的歌声:“不怕困难,不怕敌人,要把敌人消灭干净。”那是老一辈革命家第一次来到里坑时,常常挂在嘴边的曲子。外公的父亲,曾经有幸见过毛主席一面,因此他为自己的一生感到自豪!

这时,我的脑海里,疑惑满天飞:为什么毛主席会来到宁化呢?他不是应该在首都主政大权吗?外公就像我肚子里的蛔虫似的,一下子看出了我的想法。“这还不是国民党的错吗?要不是他们的迫害,主席就不会受这样的苦了”。说着,外公热泪盈眶,足够看出人民对毛主席多么敬爱,不希望毛主席遇到困难,也足可以看出毛主席当时多么艰辛,为了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

一想到革命历史,我便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我的心随着五星红旗飘扬;我的心随着共产党队伍前进;我的心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歌唱。正是因为苏区人民为国捐躯,努力拼搏,才有我们宁化今天的繁荣。看,人们今天的生活多么幸福: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件件高科技产品流入宁化,如电视机、电话、冰箱、热水器等;一条条公路蜿蜒盘旋。还有很多小地方建了学校,能让乡村孩子尽情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我相信,宁化的明天会更好!

姓名:谢玉婷

学校:宁化县安远中心学校

指导教师:夏北阳

电话:13960565268

弘扬苏区精神

共创美好明天

在福建这片辽阔而美丽的土地上,有一个值得我骄傲的地方,那就是——宁化!我的家园。

长征从这里出发——宁化(宁化为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在中国的版图上并不显眼,但只要一提起毛主席的《如梦令·无旦》的光辉词章:“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人们就会感慨万千,原来宁化是中国红军长征历史上有名的地方啊!

在中央红军长征前,最为艰难的岁月里,宁化苏区人民为了配合主力红军作战,80%的适龄青年加入赤卫队,少先队,成千上万的群众主动组织起来,建工事,筑堡垒,运输物资和运送伤病员,突击筹集货币十五万元,银元十万元,草鞋一万多双,军衣一千多套送往前钱,为共和国的诞下立下了汗马功劳。长征结束后,到达陕北的幸存者仅58人,解放后仅存26人,赢得了苏区“乌克兰”的赞誉。

宁化不但有红色的历史,更有辉煌的今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客家热逐渐升温,石壁客家祖地建设日见规模,红土地广场、客属文化中心相继建成,客家祖地博物馆正在建设。正因为国家的强大,宁化苏区正在日益发展,国家的强大,也使我们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笔直的公路伸向远方,一件件家用电器琳琅满目。

过去,一座座既矮小又破旧的木头房子随处可见,那些房子一点儿也不美观,而且一下雨屋顶就来个“银河落九天”,房子里都能养鱼了!人们苦不堪言;现在,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不但美观而且舒适,

设备齐全。过去,大家对电视根本都不了解,无法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现在,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液晶电视机,只要打开电视,就可以了解全世界的最新动态,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过去,我们的农村根本就没有水泥路,都是坑坑洼洼的黄土路,一下起雨来,就非常泥泞,根本无法行走;现在,一条条宽阔而平整的水泥路伸向远方。

我相信,宁化的未来会更美好,宁化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姓名:张芹

学校:宁化县安远中心学校

指导教师:夏北阳

电话:13960565268

弘扬苏区精神

共创美好明天

“弘扬苏区精神,共创美好明天”。这是我们美好的心愿!我的家乡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也是苏区。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当我一听到这首词时,不禁感慨万千,原来宁化是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也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呀!

革命战争时期,宁化人民积极支持革命,“保卫苏区有责任,禾口淮土比参军,禾口扩红一千个,淮土一千多两人”。这首《禾口比参军》,说的就是1933年9月,10月当地青年踊跃参军的故事。当年全县参军人数占全县总人数的十分之一。禾口、淮土两个地区享有“扩红模范区”的称号。啊!我为我是苏区的一分子感到骄傲与自豪!

宁化!它也是个发展很快的地方。近年来,宁化县牢牢把握加快海西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实施“基础先行做优环境、整合资源、扩张总量”的经济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工业新区,城市新区等的开发。建设海西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拓展腹地的重要物流集散地,加快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我县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啊!我为我是苏区的一分子而感到万分骄傲与自豪!

因为有了全宁化人民的拼搏,今天的宁化已经今非昔比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曾经的矮楼平房已不复存在。家家用户都用上了热水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告别了贫家与落后。妈妈常羡慕着说:“嗨,现在的孩子可真幸福呀!一日三餐有电饭煲,衣服脏了有洗衣机,无聊时还有电视相伴。在我那个时代呀!衣服脏了得自己动手,饭又得自己做,无聊时还得厚着脸皮到别人家去看电视”。对呀!现在的我多幸福呀!我的幸福少不了苏区人民的拼搏。啊!我为我是苏区的一分子而感到万分骄傲与自豪!

“弘扬苏区精神,共创美好明天”。让我们一起拼搏,让宁化变得更加美丽!我相信宁化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姓名:杜诗婷

学校:宁化县安远中心学校

指导教师:夏北阳

电话:13960565268

第14篇: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心得体会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学习心得体会

2012 年 6 月 29 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称《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欣闻这赣南开天辟地的大喜事,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怀着学习、领会的想法,我在新闻上听、在网络看、在文件上读,认真学习《若干意见》的内容、精神、指导思想,越看越激动,越学越兴奋。下面我就这次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对赣南的意义

诚如《若干意见》上所说,赣南是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但由于战争创伤和自然地理等原因,赣南迄今为止经济发展滞后,还有不少群众住危旧土坯房、喝不干净水、用不正常电。《若干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使赣州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性机遇和重大历史性转折,为全市经济 《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开启了赣南苏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区全面小康的新征程,铸就了一座福泽苏区红土的划时代。

二、对接《若干意见》,助推赣南振兴发展

振兴发展不是一句话,振兴发展是赣州 4 万平方公里的呐喊,是赣州 918 万人民数十年的热切期盼,是续写苏区光荣历史、造福老区人民的宏伟事业。

里程碑,开辟了赣州跨越发展的新纪元,赣州必将迈上“破茧式”发展道路。

《若干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部委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特别关爱,汇聚着全省上下的心血和智慧,凝结着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既是重大历史机遇,更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面对关爱与期待,我们惟有在感恩中加快奋进的步伐,用实际行动和成效回报党和人民。

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以苏区精神凝聚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振兴发展的伟业。我们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努力创造新时期“第一等工作”,让振兴发展结下丰硕成果。我们要要勇于担当使命、坚持苦干实干,潜心竭力抓落实,在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宏伟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我们要改革创新,务实拼搏,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作风,在苏区振兴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2012年7月19日

第15篇:振兴赣南苏区若干意见心得体会

振兴赣南苏区若干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消息传来,赣南人民非常兴奋!我们衷心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苏区人民的牵挂和关爱!细读《若干意见》,11章节45条意见中,五大战略定位、喜人的发展目标,尤其是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大力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繁荣社会事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政策扶持等七大重点任务,为赣南苏区振兴指明了具体方向、增添了无穷动力。现将几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解决民生问题是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在《若干意见》提出的七大重点任务中列首位。《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 加大以土坯房为主的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四条具体措施,体现了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具体思路,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群众的真切关爱。

二、特殊政策扶持加快振兴发展。根据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特殊困难,《若干意见》从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对口支援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改革开放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坚持以改革开放促振兴发展,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若干意见》提出的目标让人振奋,同时,《若干意见》提出的具体措施也非常“给力”——支持赣州发展成为较大的市,依法享有相应的地方立法权;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支持和鼓励赣州市在城乡统筹、扶贫开发、投融资等方面先行开展政策探索。

四、振兴发展重在提升“造血”功能。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是国家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重要任务,体现了强调国家“输血”的同时,重在提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造血”功能的思路。《若干意见》提出,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要“坚持市场导向,立足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集聚发展、创新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振兴发展支撑能力。《若干意见》指出,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要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若干意见》提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铁路网络。加强公路建设,加大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力争县县通国道,重点推进通县二级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 《若干意见》的出台是中央对老区人民深切关怀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把握这次机遇、立足岗位、勇于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16篇:开展志愿服务与弘扬苏区精神

开展志愿服务与弘扬苏区精神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神话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志愿服务事业的高度重视,并对今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提高认识,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深刻认识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志愿服务体现公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更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实践。作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有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有利于传递和汇聚社会正能量,营造和谐氛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深入开展的内在动力和有力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环境。要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用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等多种形式,利用手机短信,博客,微博等现代传播方式,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进展,经验和志愿者的高人故事,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着力推出一批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志愿服务文化精品,生动形象的诠释志愿服务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要把志愿服务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确保志愿服务事业薪火相传。要广泛开展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评选活动,为人们树立更多可亲可敬可学的标杆,营造学习志愿者,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近几年来,萧山八中团委在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宗旨,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立足学校,走向社会,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践行“八荣八耻”,有力的推进了学校及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了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许多青年学生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这是好事,但是市场经济也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服务意识有所冲击。如何切实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青年学生中培养其社会服务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正促进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是我校团委近几年来考虑的主题问题之一。通过多渠道的学习,进一步深化认识了新形势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注重提倡团结互助、扶贫帮困的良好风尚,追求平等和谐的人际环境。而志愿服务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青年志愿者致力于扶贫帮困、社区学校共建、绿色环保等活动,能有力推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青年志愿者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载体:“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一志愿者宗旨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

民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等内涵吻合。青年志愿者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育人的功能,是广大青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载体。

要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号召各级党员群众,广泛的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

一是要建立系统的宣传教育体系,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加大志愿服务精神的宣传力度,发掘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从他们的先进事迹中挖掘宣传志愿精神内涵,以榜样的力量增强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和参与,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

二是注重开展生动鲜活的公益实践活动,要继续深化助老、助学、助残、助困、生态环保等公益实践活动,使各类活动日常化、基层化、小型化,防止志愿服务短期行为,要继续提升现有的城市管理、法律援助、心理咨询、义诊义演、治安反扒等传统品牌项目,探索、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为志愿者实现自我、奉献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志愿者感到志愿者不只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受益者。

三是打造志愿服务文化,扩大志愿服务社会影响。要丰富志愿服务文化内容。加强与文化部门和各类新闻媒体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志愿公益广告策划发布,志愿电视片、画册、书刊制作推广,志愿网站、论坛、博客开发使用等措施,不断创新开发志愿服务文化载体。成立志愿者交流活动中心,展示志愿服务成果,为志愿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心得、开展活动的平台。

而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弘扬苏区精神也不可忽略。赣州作为中央苏区的所在地、苏区精神的发源地,首先应该成为苏区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这是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更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建设好这片红土地,让老区人民享受幸福安康的生活,更是赣州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改革开放以来,赣州人民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继承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使昔日贫穷落后的赣南老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探索了改革开放的鲜活经验,推动了赣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赣州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推动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发展水平的新跨越,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更需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继承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培育红色文化,推动科学发展,争创新时期的第一等工作,进一步加快和推进赣南老区建设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17篇:“弘扬苏区精神_争做文明学生”讲话稿

弘扬苏区精神 争做文明学生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乌桕坝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苏区精神,争做文明学生”。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在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拼搏中,用生命和鲜血构筑、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人文道德和精神血脉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深沉积淀和光辉体现,集中展现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品质、作风及精神风貌。其科学内涵包括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实事求是、民主法制、理想信念等。在革命战争年代,它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锐利思想武器,在新形势下,它仍然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认为,乌桕坝小学在弘扬苏区精神、发展红色文化方面,应该做好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在全校师生中大张旗鼓地宣传弘扬苏区精神。通过各种平台、措施,利用学校板报、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班队会等活动形式,让苏区精神的内涵做到耳熟能详,全校人人皆知。

第二个方面,要依托“赞贤精神”大力发展红色文化。苏区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是我们整个赣南苏区人民的一种精神内核,一种精神家园。大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赞贤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创建特色品牌学校。

第三个方面,要以学科性或综合性校园文化活动为渠道,以主题性

少先队系列活动为龙头。如:扫墓活动,采访、慰问前辈活动, “手拉手”活动,“雏鹰争章”活动,少先队员“国旗下的讲话”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吃苦耐劳、豁达心胸、团结友爱等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规范行为、净化心灵、培养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我们要以“弘扬苏区精神,争作文明学生”为载体,创造性地建设学校教育特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的活动开展和评价激励机制的改进,来提高学校德育实效。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

第18篇:余伯流:苏区精神新解读

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论文

苏区精神新解读

余伯流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伟大革命精神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原创意义的当代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光辉一环,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苏区精神的内涵应从原生态上去研究与把握。弘扬苏区精神,对加强党的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最近,党中央召开了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5年10月,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等单位曾在兴国召开过第一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2007年11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单位在瑞金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现在,有关单位又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这对于我们深入研讨苏区精神,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一、定位把握: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的

重要组成部分

苏区精神的定位 问题,仍然是当前首先必须高度关注、取得共识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

第一,苏区精神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群雄并起、烽火连天的全国苏区革命斗争,是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相伴生的独立精神形态。苏区精神最早是从研究中央苏区史时提出来的,但苏区精神是一个大概念,不仅仅是指中央苏区,而是泛指和涵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领导创建了井冈

1 山、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左右江、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陕甘、湘鄂川黔、川陕等13块革命根据地。这十几块革命根据地,都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起点,在当时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中,都衍生和造就了不同表现形态的伟大的苏区精神。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局部执政的伟大预演中,苏区精神在中央苏区和全国苏维埃区域得到了更好的彰显和发展。研究苏区精神正是要从这样一个大背景、大视野、大概念出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中央苏区。

第二,苏区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血脉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是具有原创意义的当代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爱国至上,精忠报国”、“一身正气,救民于火”和“敢为天下先”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传脉,一直滚动不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这种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相结合,就凝聚成特定的“苏区精神”。这种特定的苏区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首创性、原创性精神形态,是当代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苏区精神中的思想内核处处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璀灿光芒。

第三,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不朽丰碑。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和培育了创党精神、北伐精神、铁军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等精神,这是一个伟大的精神宝库,一个辉煌的精神链条。苏区精神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继井冈山斗争培育和造就的伟大革命精神。从1929年1月朱毛红军下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这一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成果——毛泽东思想开始架构和发育成形的时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聚集崛起和崭露头角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治国安邦、局部执政的时期,是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治国精英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先进性建设和形成优良传统作风的时期。苏区革命斗争是苏区精神本体和源泉。研究苏区精神不能离开中央苏区和全国苏区革命斗争的本体和源泉,离开了这个本体和源泉,苏区精神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四,苏区精神具有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相统一的品格,是一种能够与时俱 2 进的人文精神。苏区精神从本质上看,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根植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沃土,又融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时代特征、共产党人的革命风格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宝贵财富的精神血脉也是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传承和弘扬的一种能够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它既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深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种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的聚焦点,就是一种创新精神。革命要创新,民族要创新,时代要创新。创新是苏区精神的题中之义,也是时代精神的本质要求。

第五,苏区精神是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延伸和发展,也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苏区精神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同根同源,但又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产生的精神形态,其内涵和表现形态是不一样的。井冈山精神不能代替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继井冈山精神之后党培育和造就的、独立的精神形态。那种认为有了井冈山精神就可以不提苏区精神,或者突出宣传井冈山精神就淡化、忽略、漠视苏区精神存在价值的认识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二、内涵概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

清正廉洁,争创第一,无私奉献

苏区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但在概括上见仁见智。根据我的多年研究和新的思考,就苏区精神的内涵谈点看法。

我认为概括一种精神内涵应把握三个要点:一要从原生态去研究苏区精神的内涵,就是说,要尊重史实,忠于史实,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切合历史的本来面貌;二要驾驭全国苏区斗争历史的全局,把握苏区精神中最重要、最本质的主流形态,抓住最能穿透时空、影响时代的亮点,充分考虑苏区精神的个性、特征,来概括苏区精神的内涵;三要采用大众化、通俗化的精短语言,不要太长,要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宣传。

具体来说,我认为苏区精神的内涵可简明概括为24个字,即: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争创第

一、无私奉献。

我采用现代语言与历史文献原句相结合的方法,表述如下:

1、坚定信念,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 毛泽东于1930年1月在中央苏区就针对中央“二月来信”和林彪等人的悲观思潮,给林彪写了一封近八千字的党内通讯,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不仅提出了红军初创时期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构想,而且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毛泽东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远见和诗人的气质,指出中国革命的前景犹如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一年零四个月后,具有“燎原”意味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就在中国南方一个小城瑞金呱呱坠地了。毛泽东的预见和判断成为活生生的“星火燎原”的现实。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不仅坚定了中央苏区时期全党同志和全军将士的信念,而且对引领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苏区精神的首义,也是苏区精神的灵魂所在。

2、求真务实,“反对本本主义”

苏区精神中最本质的东西首先是思想路线问题。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概念和基本思想,最早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提出的,早在1929年6月24日红四军“七大”前夕,毛泽东针对党和红军初创时期出现的重大原则问题争论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给林彪的信中就明确提出:“近日的问题(军委问题,但原则问题)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的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这是毛泽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进一步提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因此必须“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更加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并提出了“共产党人的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苏区时期提出的“思想路线”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为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践行这一思想路线,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发表了《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寻 4 乌调查》等,开创了我党求真务实、注重调查研究的新风。可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涵。

3、执政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着追求。这一理念在中央苏区时期就已很明确。在根据地初创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在全苏二大总结中央苏区经验时,毛泽东郑重提出:要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从土地问题、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已的议事日程上。毛泽东强调指出:“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在这里,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实际上已经阐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这是我们党的文献中关于这个问题最早的明确表述。广大苏区党政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牢记党的这一执政宗旨,努力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受到全国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苏区人民发自内心称赞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4、清正廉洁,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

在全国广大苏区,党和苏维埃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勤于政务,一身正气,铸就了血浓于水、鱼水相依的党群关系。“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闹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歌,就是当年苏区干部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兴国模范县委书记谢名仁、长冈乡苏主席谢昌宝、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刘启耀等,就是苏区干部的优秀代表。全国其它苏区也涌现出许多这方面的优秀干部。为了使苏区干部廉政清明、克已奉公,苏维埃中央政府规定,“每个革命的民众都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缺点之权”,“如果发现了贪污腐化消极怠工以及官僚主义的分子”,“苏维埃则立即惩办他们决不姑息”。为此,苏维埃中央政府还制定了许多法规法纪,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凡贪污腐败分子一经发现,立即予以严厉惩处。1932年5月9日,苏维埃中央政府临时最高法院 5 (主审梁柏台),就根据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六号训令,批准瑞金县苏裁判部的原判,将瑞金县苏的腐败分子谢步陞(私吞公款、强奸妇女、公报私仇等)处以枪决,打响中央苏区反腐惩贪的第一枪。1933年12月15日,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规定“贪污公款在五百元以上者,处以死刑”,时任中央政府总务厅工程基建处处长的左祥云、于都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刘仕祥等8个贪污腐败分子,都被苏维中央政府判处死刑,一时哄动苏区,大快人心。1934年4月至9月,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对中央政府各部进行了检查审计后,在审计报告中宣布:“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可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涵。

5、争创第一,创造“第一等的工作”

在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扩红运动、推销公债、拥军优属、粮食动员等各项工作中,广大苏区干部努力拼博、开拓创新、模范带头,都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受到毛泽东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表彰。赣东北省委、兴国县委、长冈乡、才溪乡苏维埃政府就是这方面的先进模范。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全苏二大热情洋溢地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同样,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作者。”毛泽东认为兴国和赣东北的同志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二苏大会期间,毛泽东还表彰了福建的上杭、长汀、永定等县,赣南的西江,湘赣边的茶陵、永新、吉安等县,湘鄂赣边的阳新县,瑞金直属县等,说那里的同志们都有进步的工作,“同样值得我们大家称赞”。毛泽东在大会期间,还亲笔为兴国县题写“模范兴国”四字,予以褒奖,并号召全苏区干部要向兴国县学习,造成“几十个兴国县”,“几千个长冈乡”,作为我们“巩固的阵地”。

6、无私奉献,“一切为了苏维埃”

在中央苏区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中,广大军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了苏维埃,广大人民群众倾其所有,参军支前,积极支援红军和反围剿战争。毛泽东在二苏大会曾说:“江西的长冈乡,福建的才溪乡,扩大红军多得很呀!长冈乡青年壮年男子百个人中有八十个当红军去了,才溪乡百个人中有八十八个当红军去了。”当时赣南13个苏区县总人口约240万人,青壮年有50万,先 6 后扩红参军的有33万,支前的60余万,牺牲的有20余万人,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为10.8万人,兴国、瑞金、于都、宁都等县的烈士都在1.6万人以上。瑞金县有一贫苦农民,八个儿子全部参加红军并壮烈牺牲。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有2.8万人参加长征,湘江之役中,担任殿后掩护任务的红34师5000余人未能过江,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为国英勇捐躯。长征途中,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一个兴国战士倒下。兴国人民为了支援红军出征架桥,年逾七旬的曾大爷连自已的寿板都捐献出来了。中央红军长征前夕,苏维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在《红色中华》上发表了《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的社论,号召苏区人民为保卫苏维埃而战。苏区人民响应中央政府号召,扩大红军达8.6万人,征调挑夫5000余人,借谷84万担,筹款150余万元,中央苏区的人民倾其所有、支援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在全国是罕见的、震憾人心的。这种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是苏区精神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如果用简单明快、群众喜闻乐见的“四言体”方式来概括苏区精神的内涵的话,我倾向24个字:“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争创第

一、无私奉献”。这24个字,既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凸现了苏区精神中具有原创意义的特色和个性。

三、价值取向:苏区精神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重要精神动力

中央几代领导人一直都非常关心老区人民、关注苏区精神。

1951年8月,毛泽东和党中央委派谢觉哉为团长中央慰问团来到江西和赣南老区,送来了毛泽东“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亲笔题词,这个“革命传统”,是“苏区精神”的最初表述。

1996年9月,江泽民在视察老区时提出,“我们要把老区的精神和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这个“老区的精神和传统”,就是“苏区精神”初步概括。

2003年8月,胡锦涛视察赣南老区时指出,“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个老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苏区精神”的进一步阐述。

7 2003年12月,李长春到赣南考察时明确提出了“苏区精神”的概念。他说:“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此,伟大的“苏区精神”的概念,开始为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所认同。

当前,继承和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新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不断赋予苏区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动员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第一,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苏区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高举旗帜、开拓创新。旗帜召示前进道路,旗帜指引胜利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一定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第二,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就要更加深刻地领会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苏区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就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央苏区和全国苏区的艰苦岁月里,我们党提出武装夺取政权、建设新中国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当家作主、过上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四,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就要坚持党的执政为民的宗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苏区时期,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形成 8 了一道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当前,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五,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就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苏区时期,毛泽东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着力从思想上建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苏区斗争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伟大的苏区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信息: 余伯流,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通信地址:343600 江西井冈山茨坪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 联系电话:0796—6694109 6568690 13807032826 9

第19篇:江西瑞金:弘扬“苏区精神”打造“红色文化”

江西瑞金:弘扬“苏区精神”打造“红色文化”

江西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境内保存革命旧址遗迹180多处,珍贵革命史料1万多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部署后,该市以“弘扬苏区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强化人才培养、阵地建设和品牌打造,进一步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转型发展。

强化人才培养,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的“发动机”。一是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出台《瑞金市建立农村“文化三员”制度实施意见》,规定每村配备一名文化业务指导员,培育一名文化技能服务员,组建一支文化政策宣传员队伍。挖掘和培育乡村文化人才,指导村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激发村民文化热情。目前,“文化三员”结合各村实际,创作了《公民道德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党的十七大放光芒》等歌谣、快板文艺节目240多个,经常为村民表演传唱,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二是培育专业文化人才。实施“农村文艺能人”工程,采取自荐、群众联荐、党组织推荐的方式,原则上每村培育一名文化能人,按照“一乡一册、一人一档”建立能人档案,在市委党校开展声乐、舞蹈、书画、摄影知识等技能培训,用三个月时间完成对266名文艺能人的培训。同时,根据专业特长,每个乡镇选派一名文化能人到赣州采茶剧团、赣南文艺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等专业团体、院校进修,造就一批拔尖人才和专业人才。目前,涌现出原生态山歌王邹含笑、二胡演奏家曾中方等一大批知名文艺专业人才。三是引进高端文化人才。把选拔优秀文艺人才作为公务员选拔的额定指标,每年面向高等院校、知名团体引进若干名社科理论和文学艺术、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优秀人才。

强化阵地建设,促进红色文化发展的“大舞台”。一是单位联建。出台《瑞金市百个单位联百村文化强市实施意见》,明确每个单位结对帮扶1个以上村,开展“三个一”(建立一个农家书屋、组建一支文艺队伍、培植一个特色节目)帮扶活动。同时,广泛动员机关党员干部通过捐赠书籍,开展技能培训,举办农民读书节等形式,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目前,累计筹措资金557万元,新建改建农家书屋187个,农家书屋覆盖力达到98.7%。二是公司援建。按照政企分开、企事分开的改革方向,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盘活文化资产,引进大型投资集团,做活文化事业。目前,投资2.8亿建成映山红大剧院;投资1000余万元精心打造具有文化创新标志的《映山红》大型晚会。三是对口认建。利用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苏区精神研讨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席会等平台,大力宣传和推介红色资源。向国家部委(院校)发出建立爱国主意教育基地邀请,加强文化阵地保护和建设力度,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和辐射力。从1995年新华通讯社第一个在瑞金“寻根问祖”、修复革命旧址以来,已有51个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来瑞金重续“红色家谱”、建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累计投入维修资金1.6亿,112所高校在瑞金开辟实践基地,瑞金成为全国最大、影响最广的革命传统教育名城。

强化品牌打造,引领红色文化发展的“新坐标”。一是打造一村一品。依托文化“三员”队伍,充分挖掘客家特色,传承和保护特色文化。目前,成立秧歌队、腰鼓队、唢呐队、龙灯队、茶灯队等文艺团体565个,出版发行了《红色故都〃七彩瑞金》丛书。二是打造精品红色节目。组织专家学者,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与国内外优秀文化人才的项目合作,进一步加大对苏区历史

文化、客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研究旧址、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故事,发掘和创造一批优秀的红色精品节目。先后创作了《八字参军》《十送红军》等一批红色文化精品;推出了《红都之春》《红土放歌》《校园红歌会》等红色文化汇演;反映苏区军民战斗生活的《长征》《浴血坚持》《发姑》等优秀影视作品相继制作完工。三是打造精品旅游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投资9100万元建成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投资2300万元建成国家4A级景区——叶坪革命旧址群;投资5000多万元加紧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园,规划了2200亩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进一步开发打造江西省风景名胜区——丹霞地貌罗汉岩风景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宋朝古村密溪村。积极推行“文化消费计划”,直接向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众发放文化消费券,以低门槛进一步拉动市民的文化消费。今年1-9月,该市旅游人数达20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21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2%、59.6%。

(瑞金市创先争优办公室 钟金宬供稿 电话:0797—2558599)

第20篇:中央苏区历史文化

于都—长征出发地

摘要: 1934年四五月间,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闽赣省的首府建宁相继失守。10月初,国民党军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10月上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万多人,先后从福建长汀的钟屋村,宁化西南的大王、凤凰山、隘门、曹坊一带(红九军团从长汀,红三军团第四师、少共国际师1个团、中央直属炮营和红九军团后方机关等从宁化)以及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

关键词:中央苏区 于都 苏区振兴发展 红色记忆

正文: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随着近几年党史界的学者、专家对中央苏区范围的深入研究,中央苏区范围有所扩大。截止2009年5月20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已确认全国共有34个中央苏区县:福建省达20个,江西省达13个,广东省1个。

福建省20个中央苏区县是: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漳平、平和、将乐、沙县、邵武、诏安、武夷山、光泽县、建阳。江西省13个中央苏区县是:瑞金、兴国、宁都、于都、石城、会昌、寻乌、信丰、安远、广昌、黎川、上犹、崇义。 广东省1个中央苏区县是:大埔。

目前,江西赣州市正在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规划,为了让世人更加了解于都在苏区时期的巨大贡献,以下是于都县党史办撰写的有关材料,以供读者阅读了解。

一:于都对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

1、在于都诞生了赣南第一支正规的工农武装和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26年11月于都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于都支部干事会。这一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于都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于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全县城乡迅速蓬勃兴起。1928年

2、3月间,于都里仁、步前、桥头等地的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相继举行了震惊赣南的武装暴动(史称“三乡暴动”),率先拉开了武装反抗封建压迫、剥削的序幕,成为全国各地工农武装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都失败了,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反动气焰。暴动失败后,以暴动骨干为基础组建的桥头游击队,在斗争中发展成了赣南地方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工农革命军第15纵队。并形成了以桥头为中心,跨兴、于、宁三县边界的红色区域,1928年8月中共于北特区委员会和于北特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以桥头为中心的于北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于都成为了“赣南当时最红的地方”和“群众斗争的代表”[陈毅《关于赣南闽西、粤东红的报告》(1929年9月1日)] (见附件资料十一),成为了兴、于、宁、会、瑞诸县边界革命斗争的大本营。桥头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2、于都是中央苏区的全红县和巩固的后方基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队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游击赣南进入于都境内,帮助建立了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革命委员会。从而推动了全县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32年1月当于都北部地区的最后一个反动据点——上宝土围被攻克后,于都便成为了中央苏区的全红县(《红色中华》第八期(1932年2月3日))。从此中央苏区也进入了鼎盛的新时期。于都境内的各项事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全县工农群众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革命热情,积极投身于建设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运动中。在购买战争公债、支前、扩红、参军参战和全力支援红军反“围剿”的斗争中,于都人民积极响应,无私奉献。据统计全县购买战争公债、经济建设公债77.9万元,占全苏区480万的16.2%。(见附件资料十二)仅1933年,于都人民除了完成应缴的土地税外,还捐献了60余万担粮食,钱4万余元,物资不计其数。在于都成立的我党第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中华钨砂公司”,至1934年4月共生产钨砂4193吨,折合银元430万元,是当时苏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全县共有67709人参加红军,占当时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支前参战的人数超过十万人次,参加长征的有一万多人,全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仅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6338人。于都人民为中央红军的壮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3、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于都人民为支援红军战略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

一、

三、

五、

八、九军团和中央机关、中革军委总部分别从瑞金和不同战场撤离,秘密集结于都,进行休整、补充,准备战略转移。于都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人民为保证中央红军安全集结顺利出发长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1)积极响应中央猛烈“扩大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全县青壮年积极报名,踊跃参加红军,在长征出发前的两次突击扩红中,一万余名于都儿女参加红军,先后组成了八个补充团,补充到红军队伍中。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提供了人员保障。

(2)积极筹集粮款物资。为保证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集结期间和长征初期的物资供给,于都人民省吃俭用,倾其所有。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提供了物资保障。

(3)于都地方武装根据中革命军委的统一部署,配合红军牵制和阻击敌人,封锁消息,为中央红军安全集结,顺利出发长征提供了安全保障。

(4)热情慰问集结在于都的红军指战员。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集结休整期间,于都人民不仅把最好最干净的房子腾出来给红军做营房,而且还组织慰问队带着粮食、鸡蛋、猪肉、蔬菜、草鞋等物品慰问红军,组织妇女组成洗衣队帮助红军洗衣服。

(5)帮助红军征集器材、架设浮桥。为帮助红军架设浮桥,沿河两岸的于都人民把家中所有可用材料都贡献出来了,有的群众还拆下了门板和床板。有位年逾古稀的曾大爷,在将家中全部材料献完之后,又亲自把自己的一副寿材搬到了架桥工地,朱德、周恩来得知此事后,曾感慨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17。真正做到了红军需要什么,于都人民就无私奉献什么。

(6)组织运输队随军出征。由于这次战略转移采取的是“搬家”方式,需要大量的民工随军出征。于都人民积极响应中央征调民工的号召,几乎全部承担了这一重任,他们中除少数人在到达陕北后被编入红军队伍。许多人在征途中壮烈牺牲,至今连名字都无法知道。 (7)安置、保护留在苏区的红军伤病员和红军家属。红军主力出发长征后,仅在于都县内就安置了一万多名红军伤病员,于都人民不仅上山采药为伤病员治病,而且还精心护理,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细粮留给伤病员,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于都人民还收留了一批红军将士的后代,解决了前方将士的后顾之忧。为保护这些伤病员和红军后代。许多群众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拥军优属的悲壮之歌。

4、于都是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的最后一块土地,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起源地

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于都人民在留守中央苏区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保卫中央苏区的最后斗争,于都成为了中央苏区的最后一块土地。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步步紧迫和血腥镇压,坚强的于都人民威武不屈、百折不挠。于都人民为配合红军转移、掩护留守机关及红军伤病员,遭到国民党的血腥报复,青壮年基本被杀光,据统计,仅长征后的五个月内,全县被国民党惨杀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达3000余人,烧毁房屋5000余间,抢走耕牛5000余头。沙心乡被杀绝的就有37家。经济社会遭受重挫,元气大伤。数十年间,于都处于物尽人乏局面。1935年末,于都县总人口为25.4万人,到1936年10月,人口剧降为17.5万人,到1948年末也仅为22万人,尚未恢复到1935年末水平。然而,英勇的于都人民并没有被凶残的敌人所吓倒,他们在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继续坚持游击斗争,有效地牵制和打击了敌人。留守苏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除一小部分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历史诗篇。从于都突围到赣粤边的项英、陈毅等红军将士,依托油山坚持斗争,拉开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序幕。

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战略地位

——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集中力量打好新阶段扶贫攻坚战,编制实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基地。依托本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具有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建设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依托赣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快速通道建设,建成连接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商贸中心。

——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推进南岭、武夷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江河源头保护和江河综合整治,加快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切实保障我国南方地区生态安全。

——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提升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影响力,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发展目标:到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尽快完成赣州市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等任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城镇化率大幅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接近或达到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到2020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2〕21号

《于都对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 于都县党史办

《红色中华》

1934年9月11日

2012-04-12

《苏区精神心得体会.doc》
苏区精神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