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篇一: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学习体会

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学习体会

人文素养,百度百科的意思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这门课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种学习上的启迪,更是一种在精神上的影响。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可以解释为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的相互影响,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职业素养是专业第一位,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因此,这门课对我们将来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其实是那种不太会适应环境改变的人,进入大学,如果不适应环境的改变,那就会一点点落后于别人,因此,开学第一课时,老师就讲了我们应该如何适应大学的生活。大学与中学的确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的确比高中自由,但现在的自由,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这里我们要学会独立,不再像我们高中那样,上个厕所也要拉上一个人一起去。刚开始真的不适应,其实现在觉得,一个人也没什么不好,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手脚麻利,不用牵挂什么。

当然,我们也要适应教学的安排,一天中总有那么几个时候是没课的,所以要合理安排空余的时间,积极为未来的就业做安排。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折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

而关于做人,我们的确要有自主意识,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确定自我。在每个角色中,安分于自身,不逾越。就像老师说的,该玩的时候,玩的疯点没关系,而

在学习时也应该认真对待。

大学里,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从零开始,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可以做一个独立自主、诚实守信的人,我们要合群、要有责任感。其实,我们还需要在这里学习一种叫团队意识的东西,与别人沟通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交流,其实这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

同样的,大学怎么可以不参加一些社团,在那里,我们参加活动,认识更多的人,在这个小社会里,学习者为人处事。

我们的职业技能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学得这么辛苦,但说实在话,现在如果不辛苦,那以后有更多的苦要吃。

其实,我蛮喜欢这门课的,在很多时候可以深刻剖析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究竟在想什么,到底要什么。我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有时候在写实训报告的时候,感觉是一种诉说,让自己有个释放的地方。

总的来讲,我觉得学习和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协调的,只顾了学习不行,但若只顾了生活,那也是不行的。在大学里,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有了这个为基础,再加上自己的学习为保障,那还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冲向成功。 篇二:人文素养讲座心得体会

人文素养讲座

----心得体会

指导老师:余世明老师

姓名:刘辉

学号:1008070283 专业:土木工程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12/12/1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的流淌着,转眼间,本学期已接近尾声。人文素养讲座的上课时间已经结束,但是,人文精神没有结束,在继续着。余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懂得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余老师在这学期讲座当中谈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余老师还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来自儒、释、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长生不死,重养生。儒家重修身,讲修齐治平,其思想对于提升道德水准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调适心理、培养人生智慧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资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对于提升当下人们的人文素养多有助益。对于传统儒家的思想,张岱年先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个概括大体

上说是对的,但我觉得还可以把它系统化或体系化。因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其逻辑演进可以归结为:一,何为人;二,怎样做人;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记得余老师讲过佛家的“智慧”,在这节课中拓宽了我们对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佛教特别注重智慧,智慧甚至可以说是佛法的第一要素。佛教传到中国,逐渐被中国化,这种中国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儒学化、心性化,印度佛教的般若智慧逐渐转变为中国佛教的“心法智慧”。而这种心法智慧对于调整心态、化解心结、提升心境,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从而实现一种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禅宗思想是这种心法智慧的体现者。禅宗典籍里有许多故事和诗偈,句句直指人心,颇能启迪心智。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一般人经常会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里,压的自己喘不过气,偈中说的就是让我们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不必庸人自扰,要有平常心。

我们要学习和体悟人文知识,养成“清风亮节”和“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不仅是只有中国几大家的思想及体系,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备之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大家”或“大师”的人,无不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在这些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中,人们会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从哪里来,到哪里 篇三: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育人。教师的人文素养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调节心理状态;有助于教师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逐步养成健全美好的人格、提升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关爱学生,使所有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并具有完善的人格。

教师的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共同架构而成。其中,教师的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在内化、积淀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所凝练、升华而成的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为人文素养的外显和发挥作用提供着价值导向和支撑。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广泛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酷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表现在满腔热情指导一切对学生有益的活动;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要求教师要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并应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有不断提高素养的意识。要多阅读、多反思、多写作,勤于笔耕。而人文知识的自我学习、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古至今皆然,就是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读好书。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的读书品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阅读品格的积极成长。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人文素养修炼将促进教师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意义,将促进教师对实践知识的领悟和把握,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作为教授英语这门学科的老师,人文素养也是英语新课程极其重要的培育目标之一。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依托教材内容、借助合理评价、利用影视媒介、精选学习方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育。 篇四: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人文精神都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高扬了人文精神,社会才会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人才活得有意义,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教师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文化的传承、体现和创新。我们说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就是因为教师承担着这严肃的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被赋予了塑造学生的任务。教师的这种社会定位,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做表率,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所以说“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虽然只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但作用却是异常巨大的。比起一般人来,教师特别需要学习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

“教师的人文素养” 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

一、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铸造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目标。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地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与效果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四、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而要

提升自身的素养,教师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教师的读书是一种积累。学习是我们人生永恒的主题。教师的职业特性,更注定了教师的角色是一个永远需要学习的角色。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在提升人文素养,铸就教师魅力中具有永恒的力量。一个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必将有赖于永不满足的读书实践。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一个善于读书的老师。读书是教师汲取精华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第一要素,人们不但通过读书获得一技之长、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书籍是每一个现代人的精神食粮。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读书,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敬重他。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荡涤心胸、体味人生、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学会学习与生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学理论层面的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改实践需要前沿性的理论支持。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倡导学生的阅读,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去。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完善文化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当我们将读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断提升自身学养的重要手段,我们才能成为新时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新课程标准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崭新的理论指向,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大胆实践,而且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善于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做起,创设更为宽广的人文精神的时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是我们工作在基层的教师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迹。当今的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应当这样告诉自己: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应该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更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着目标的教师。 篇五: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心得体会

《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心得体会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富强。大一下学期,我们开展了《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这门课,虽然只有短短4个星期的时间,却让我们受益匪浅。

这次的团队合作有喜有悲,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首先,团队合作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一个人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有义务将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出来,有义务为了团队的利益而放弃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义务多为团队做贡献。一个自私自立的人不可能在团队里长久的生存。我们应该有一说一,有一做一,为了团队目标的达成而共同努力。这是一个人能够在团队里生存的基础,这也是团队能够团结一致向前走的基础。

其次,团队合作要处理好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关系。既然是团队,就必须保证团队队员之间的同心协力,共同进退。团队不仅仅是把几个有共同目标的人凑到一起做事情,还会在团队存续期间乃至以后的生活中

持续发挥影响。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保证队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无论是人还是事,都不应该抱怨。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抱怨只会让事情更加糟糕,让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日深。

最后,团队合作一定要讲求效率。做好工作日程安排,并严格地按照日程安排进行工作。这一方面是因为团队目标的完成需要效率的支撑,另一方面还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要想保证团队的同心协力,就必须摒弃拖拖拉拉的工作作风。对于紧促型的团队,这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对于松散型团队,比如经济学系毕业生调查团队,就必须高度重视这类问题。作为队员,有时候无法改变团队的做事风格,自己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至于因为团队的事情而耽误了自己的事情。

其次,我们先来谈谈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这一块,在上课之前,老师也跟我们谈及到为什么要开展《人文素质与社会生活》这门课。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所谓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有的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有的人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有的

人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现在的大学生对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

其实,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比如说,现代的大学教育中只注重人文教育,而忽视了科学教育,造成了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科技被强调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这使得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进人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成为优秀中学生升人大学的首选目标。对科技教育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大学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强烈形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和完善。其次,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重利思想侵蚀下,使本来就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急功近利。

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

推荐第2篇:《人文素养读本》心得体会

《人文素养读本》心得体会

最近学习了《人文素养读本》一书,体会很多,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人文素养的缺失构成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所谓文化素养是指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从本质上说,这三方面是有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只是为了说明、研究的方便才分而为三,但他们又是有区分的。其中,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素养的基础和核心,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以人文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文素养的延伸。因为科学离不开人文,科学离开了人文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科学也要人为本,科学离开了人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科学的重要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尽管科学尚未得到完全普及。然而人文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近年来, 在我国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与萎靡已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来。信念遭到嘲讽、理想受到冷落,道德濒临危机、情操蜕变为欲望,责任淡漠并与金钱捆绑在一起,诚实成了愚昧的代名词,堕落成了聪明和强者的象征,金钱常常强奸法律和正义,权力在手中成了买卖的商品。所有这一切已经并且正在严重影响着个体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蚕食着社会稳定的根基,动摇着人们的道德信念和理想,迷乱着人们的政治信仰,导致了许多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假烟、假酒、假药屡禁不止,道德失范、未成年人犯罪、贪污腐败等不良社会风气,这些固然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但不能否认,人的文化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的缺失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全面理解职称的内涵与相关政策,能够使用正确的方式来申报相关的职称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不仅了解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年度验证和周期验证等政策以及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为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工作和推进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奠定了基础。而且了解到广州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与管理政策,从事业单位的人事聘用制度、人事考核、岗位设置管理、公开招聘、人员惩处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解读和说明,旨在通过培训,帮助广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详细了解相关的人事政策法规,明晰自身的权益和义务,积极规划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为今后事业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对《劳动合同法》实施中需特别关注的问题、《劳动合同法》本身的问题以及我国社会保险的五个基本险种的基本情况也有了全面认识。

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再次学习,让我感到依法执教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多注意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的行为,以免对学生和自己都造成伤害,保护学生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推荐第3篇: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育人。教师的人文素养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调节心理状态;有助于教师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逐步养成健全美好的人格、提升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关爱学生,使所有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并具有完善的人格。

教师的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共同架构而成。其中,教师的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在内化、积淀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所凝练、升华而成的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为人文素养的外显和发挥作用提供着价值导向和支撑。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广泛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酷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表现在满腔热情指导一切对学生有益的活动;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要求教师要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并应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有不断提高素养的意识。要多阅读、多反思、多写作,勤于笔耕。而人文知识的自我学习、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古至今皆然,就是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读好书。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的读书品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阅读品格的积极成长。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人文素养修炼将促进教师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意义,将促进教师对实践知识的领悟和把握,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作为教授英语这门学科的老师,人文素养也是英语新课程极其重要的培育目标之一。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依托教材内容、借助合理评价、利用影视媒介、精选学习方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育。

推荐第4篇:人文素养

中学生必须面对三个世界:物的世界--自然,人的世界--社会,价几年的历史教学,一个问题始终困绕着我,那就是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近段时间去看了看《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不少的,利用电脑也了解了些相关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略显清晰了。摘录了一些关于培养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文章,以共勉。

一、新大纲关于历史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要义阐发

值的世界--精神。人文素质教育侧重于精神层面。人文教育的理念是指一个中学生在学习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就是人文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因而,人文教育不是知识教育,而是素质养成。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献,它的文字表述非常简练。关于历史学科蕴藏的\"人文素养\"要义,新大纲叙述时也是高度精炼概括,所谓微言大义。因此,对其进行演绎和阐发非常必要。新大纲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意识的培养

(1)历史意识

生命生生不息,人文源渊流长。新大纲指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正确的历史意识,笔者的理解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

所谓历史感是指对人类、祖国、民族和个人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一种整体的把握,它不是一些零散或系统知识的集合,而是超越于具体历史事件之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领悟。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历史感\"是对我们的祖先和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种感受,这是我们作为整个人类历史的受托人的一种感受\"。

可见历史感表现在思考问题的纵深感上,即所谓\"寂然凝思,思接千载\",发思古之幽情、感现实之艰辛、叹未来之辉煌,用一种宽阔的历史视野,长远的历史的眼光,发展的历史期盼,去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测未来,洞若观火\"。具有历史意识的人是人文底蕴深厚的人,他们看问题深刻而沉着,能通晓物性、善解人意,但很少成为时尚的人。其次,表现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即具备一种人生智慧--辩证唯物史观。

(2)公民意识

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日益健全的当代中国,教育为培养现代化事业急需的合格公民已是当务之急。新大纲指出,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首先是参政的意识,其次权利和义务意识,再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知识是政治智慧的先决条件,历史教学是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的主要阵地。通过历史知识学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与社会、全人类之间关系。对自己的根和自己的位置一无所知,就不会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共同的社会意识,而合格的公民意识是建立在这两种意识之上的。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的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等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并认识到自己拥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博古通今、见多识广、具有鉴别能力的公民。因此,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必须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使他们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对人类社会有责任感的人,才会有爱祖国之深情,爱人民之真心,爱社会之善举,爱家园之真切,爱自己之自尊。

(3)法制意识

法制意识作为人文素质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又一必备的素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不论是我或任何人都不能摆脱法律光荣的束缚。这是一种温和而有益的束缚,即使是最骄傲的人,也同样会驯顺地受这种束缚,因为他不是为了受任何束缚而生。\"法制意识的内涵非常丰富,它首先表现在具备完整的法的观念,对法的性质、内容、功能和地位有着良好的理解和判断。其次,法制意识作为自觉的精神力量,贯穿于人的法律行为过程和社会经生活的一切方面。新大纲强调历史教育要重视法制意识的培养。通过历史教学,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理解法的本质特征,从而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法制建设开始于奴隶社会,当时的法律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的工具;封建社会的法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的有力工具;资本主义社会尽管健全了法制,但其实质仍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而已;只有社会主义的法才是人民群众共同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4)国际意识

在全球化时代,合格的公民还必须具备世界的眼光。新大纲强调指出,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教学非常强调让学生了解世界发展的轨迹和方向,了解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优秀遗产,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树立民族平等意识和共同发展观念。认识到国际间合作的必要性,彼此依存的人类需要彼此宽容和帮助,要建立为世界和平、经济发展、生态安全、文化交流等与世界进行多方面合作的意识。不论国家、社会制度性质,民族、宗教的区别,超越疆域、种族、信仰、社会制度,东西方普适的人文精神,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普遍认同的观念和价值,在中外历史内容中是很多的,这就为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提供了条件。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新大纲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的提法与传统的\"国际主义教育\"相比,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也拓宽和加深了世界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2、人文精神的培育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培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大前沿课题和难题。人文精神是人应具有、人

所表现、人所追求、人所培育的精神。历史学科对于人的人文精神的培育,有丰厚的土壤。

(1)人文品质的塑造

新大纲指出: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人生观是以道德观、价值观为基础的,在人生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态度。通过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到人生的崇高意义就是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作出贡献;人生的价值就是充分释放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生的幸福和责任就是为社会奉献、为他人服务、为自身的发展中体现。

精神是人的生命的独特品质,它的核心内容是人格品质。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人文个性,也称人格,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人的个性人格在心理素质中居核心地位。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高尚、健全的人格,表现为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能力等人格特征。

新大纲关于健全的人格教育和健康的心理教育目标的提出,是对传统思想教育目标的拓宽和深化。江泽民在给白寿彝先生的贺信中提到,\"历史知识丰富了,……眼界和胸襟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这段话无疑对我们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的理解,对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大有裨益。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学生们能够体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对人类在为争取物质和精神进步的奋斗过程中所遭受的艰难困苦的了解,会有一种足够的认识升华和心理准备。对全人类,特别是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认识到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与历史发展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关系,从而对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采取更加客观的态度;通过对历史规律的辩证理解,可以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前途保持自信和乐观。使学生树立\"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成为一个有社会人文理想的人,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人文情感的陶冶

人文情怀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体现在对于个体生命意义和民族的国情的理解和表达上。人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会思考生命的源头和生命的终极,具有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历史教育就是指导学生运用历史智慧对一些人生重大问题作出清晰的、合乎逻辑而又深刻的思考,充分意识到个人的行动及其选择的严肃意义,加深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理解。学习历史使我们的生活洋溢着激情,诗人歌德说得好:\"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人文情感更多地表现在对本民族的了解和认同。凝聚民族精神是历史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人文情感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对乡情、国情和球情了解的基础之上。新大纲把\"国情教育\"提到很重要的位置。新大纲把中国近现史作为必修课加以重点讲述,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的历史;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富强所进行的探索和奋斗;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教训。同时,它还使学生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认识闭关自守、因循守旧是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理解改革开放、不断创新,才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以及让学生了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我国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以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民族前途、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历史责任感。

新大纲在强调国情教育的同时,又将爱国主义教育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那就是落实到\"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上来,增强民族认同感,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因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灿烂历史文化,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3)人文态度的生成

态度是人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自然科学一般讲\"事实\",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讲\"事情\",处事带情,这里就有一个态度的问题。人的行为总会有\"态度\"隐含其中,当然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又当别论。人文态度即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对待客观事物,对待他人和对待自我的基本态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态度就是历史情感、爱憎和辨别是非的倾向。人是从何而来?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人类已往的发展步履规迹怎样?人类将走向何方?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意义,出于对人生意义的眷注,历史教学应做出反省、领悟,以图培养学生在实践行为和精神行为中的\"态度\"。

李大钊曾说:\"吾信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有我们的自己\"。人对自己、人对社会、人对自然就应该是什么态度,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新大纲指出: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关系\"。面对浩瀚的宇宙,茫茫的人海,人的生命是如此地短暂和渺小,人作为一个个体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人的存在意义和尊严到底以什么作为依据呢?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应该有怎么样的态度呢?这些都是历史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认识。

首先,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会思考生命的源头与生命的终极。人的一生是一段历史,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珠。人类天性有一种历史情结,正如树高千丈要落叶归根。寻根的意识、家园的意识和眷恋故土的情怀,都表现出对历史的依恋。无史之人如同无根之树。英国历史学家柯林伍德在回答历史学的作用时说:\"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历史教学就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能对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大问题作出清晰的、合乎逻辑而又深刻的思考,充分意识到个人在人海中的位置,以加深学生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理解。关爱自己并尊重、理解、信任和关爱他人。例如,通过历史人物教学,以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为中心来再现历史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另外,历史人物言行举止,功过是非,还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成为自我和发展自我。

其次,人生活在社会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

来,人们的生产和工作日益趋向集团化、开放化、网络化和合作化,每个人必须具备与各种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实施其个体的社会化,即使学生逐步从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社会人。通过历史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用历史的眼光和宽阔的胸怀去看待和处理人与之间的关系;学会适应这个社会的生存能力,并承担社会赋予个人的各种责任,特别是学会发展这个社会的创造能力。

第三,人是一种有理性的动物。但在传统的工业文明中,人与自然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甚至到了相互毁灭的地步。人类不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相信科技能力能解决所有难题,终于遭到自然的报复。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等现象,促使陷入困境中的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因而,通过历史这门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使学生体味蕴含其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的情感,肩负起保护大自然的道德责任,树立起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平等观念,使得人与自然对抗的关系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方向转变。例如通过科技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和自然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将来为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贡献时,持有一种人文态度,有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的人文导向。

3、人文传统的传承和国家意志的渗透

新大纲指出,\"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继承全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在于传统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人文精神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具有历史的和具体的内在结构。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国的人文传统和内在结构主要以儒家学说所构建的。中华性的人文传统有:人文化成--东方文明制度的首创精神;刚柔相济--追本穷原的辩证思想;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探索精神;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品质;和而不同--博采众家的会通精神;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已任的责任意识;精忠报国--致死不渝的爱国精神等等。西方人文传统中的精髓是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即科学、民主、理性、自由、平等、法治、人权等等。

传统应该是生命的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它就膨胀得愈大(黑格尔语)。在历史性上,传统既是过去的,更是现代的。换言之,传统是被现在改造变形的过去,是吸纳、融合过去的现在。因此,立足中华人文传统是基石,兼融人类文明普适的传统是努力的方向。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教育学生,这是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重要途径。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其独特的发展之路形成了自己的人文传统。今天的中国是传统的中国的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时期里,新大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史观和方法,体现了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即国家意志。

正像每个人要维护自己的人格一样,每一个国家也要维护自己的国格。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还是按照地域划分为国家的,人们总是生活在祖国这个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情感。关于国家意志的灌输,古今中外各个国家都将它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而都将历史学科视为进行这项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

二、在历史学科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1、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情愫,着力体现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特征

谈到历史学习内容的处理,一个单间的问题总是困扰教师,到底是掌握几个时间、人物、事件重要呢?还是感悟知识背后的意义世界重要?答案显然是后者。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说而言,在中学系统地学习历史或许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学生将走向社会或继续深造,总有一天,他们所学过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年代、地名、人名忘却了,对于历史事件经过的记忆模糊了,但是有些精神的东西将永远保留在内心深处,融化在血液中,终其一生,受益无穷,那就是知识背后被赋予的人文意义:人文价值观,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历史消逝在时间里,而永不消失的是人文精神,历史教师追求的就是属于这种永恒,这是区别历史教学应试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人文精神--时代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民族的人文精神--民族特征;就整个世界史范围看,还有一种全人类共享的人文精神--普适的性质。历史教学落实人文素质教育要从这三个层面抓住人文精神的核心特征。以下以中国历为例说明之。学习中国史要理清中国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和每个阶段的时代特征。

在中国古代史中,史学界公认尧舜禹三代以文德治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始创时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是反映远古先贤人文业绩最有代表的故事。孔子是中国的人文先圣,儒家思想基本上统帅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这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基础。中国从汉代开始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天是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是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特征。

鸦片战争后,西方社会发达的科技、先进的宇宙观等西学的传入,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方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等先进人文思想观念对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人来说,具有绝对的震撼力,成为他们批判封建专制、唤起民众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其中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人文思想对中国近代人文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以爱国主义为特征。

\"五四\" 运动是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发端。这个伟大的运动以\"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把中国的人文精神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时期,以孔子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封建伦理观遭到了猛烈的抨击。\"民主\"、\"科学\"是陈独秀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它打开了中国的民智、民权大门,形成一股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条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文精神和当代现实马克思主义有机整合起来,得到了空前的发扬光大和进一步发展的合法性空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强烈的人文内涵。如果从\"人文\"的伦理层面看,尊重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价值和潜力的充分实现为目标来理解人文精神,那么,市场经济的

发育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因为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它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个性的多样化创造了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它鼓励独立自主,有助于摆脱以往的人身依附,为人的彻底解放准备条件;它催生了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伦理价值观念,促进了\"人的现代化\"。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的人文精神的核心特征是自由、平等、科学、民主、法制等精神与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为共同富裕目标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相结合的新的人文精神体系。

2、合理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历史教学的人文专题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学习的材料\",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进行动态处理。但日前的历史教学,往往把教材作为学习历史知识而用,以应试作为目的,教材成了教条。其结果是导致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与学生的心灵隔绝,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成为学生笔下一串串机械的符号,当符号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出记忆后,留下的只有情感、态度和人文价值观缺失的遗憾,这与历史教育的根本宗旨相违背。因此,在历史学科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在教材的处理上有新的突破。

(1)梳理教材,设计人文教育学习专题。

新大纲对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实人文素养教育的要求,有人文意识、人文传统、人文品质、人文情感的培养和人文态度的培育、国家意志的渗透等多个方面,可以根据培养的具体目标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设计成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学习专题。如关于人文意识培养的专题,其内容包括正确的历史意识、公民增意识、法制意识和国际意识等,以增强历史教育内容的集中性、专题性和人文性。

(2)拓展教材,倾注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教材是媒介,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中介\",学习历史的目标是为了借鉴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就是帮助学生实施其个体的社会化,用历史的眼光和宽阔的胸怀去看待和处理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感悟蕴涵其中的人文精神。所以,寻找教材中与社会现实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点,对教材进行拓展处理,对现实问题倾注历史的、人文的关怀。例如学习\"两河流域文明\",就可以结合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就战争对世界遗产的永久性毁坏,对人民生存权的剥夺进行讨论;学习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友好往来的传统史实,则引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现实意义思考;学习美国\"西进运动\",则结合中国的西部开发,就尊重少数民族、保护环境等开展探讨。做到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相结合。

(3)整合教材,实施跨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

教材是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除了知道\"话题\"本身,更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师生对话的内宾是发散的、多维的、开放的,以对应人文社会学科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广阔性。如人口问题的分析,必须动用政治、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才能得以全面的阐述。因此,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把单向的学科内容变成多向的跨学科的综合内容;把平铺直叙的历史用诗歌、影视片断、美术作品甚至课本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综合的视野里,在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下,在娓娓动听的画外音中,在气势恢弘的音乐背景里,在惟妙惟肖的艺术表演中,学生会体悟到人文社会学科的博大精深,会更容易获得情感的体验、价值的认同感,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并能使高中学生更好地适应综合文科的学习。

3、课堂教学渗透与开设专题讲座相结合,发挥教师的启导作用

课堂教学中结合历史知识的学习落实人文素质教育是主渠道。当一个人掌握了一定的人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精神时,他必然会通过语言、行为等表现出来,那他这种外显的素质就是一种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由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构成,人文精神是学生在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领悟和升华。所以在课堂里学好历史基础知识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人类文明史的主干政治变迁史、社会经济史、文化思想史和伟大的历史人物等的内容,是蕴含人文精神内容最为丰富的知识。中学生自习历史书籍也可以得到丰富的历史知识,但领会知识背后的人文精神,更多的要靠历史教师的启发。发挥教师\"神示\"的作用,对历史知识的人文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适时点拨、启迪、感化,是保障人文精神教育落实的关键。以前文提到的大禹治水的内容为例。大禹作为中华文明的始祖,在他身上反映了中华人文初创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核。教师点拨时要指出: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说明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的品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表现为中华民族\"公而忘私\"的美德;他不懈努力,成功驯服洪水,说明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的气质;他操劳过度而客死他乡,表现为中华民族\"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设以落实人文素质教育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不失为一种常用的好方法。尤其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文科综合教学的背景下,更有必要开设一些与现实社会时政热点相关联的专题讲座,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且用专题形式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比常规的课堂教学渗透更直接、更明确、更深化。因而,新大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还应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和时事联系起来,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例如开设题为\"西部人文资源开发\"的专题讲座,是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巡礼的活动。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重要的时政热点,开设这一专题讲座,可以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社会重大事件的热情;西部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列举西部重要的历史文化史实,可以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视野;展示西部著名的音乐、美术和舞蹈等艺术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审美教育;提问西部的人文资源为什么保存得比内地好?可以对学生进行文科综合思维的训练;西部的人文资源有很多是不可再生的,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西部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对开发西部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人文传统,使学生多一份人文关怀。

4、设计情景体验试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人文精神

有了专题的学习内容,人文素养的丰富和提高还需要在开放的情境和开放的活动形式中反复感知、理解、比较、判断之后,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价值选择和行动。人文精神作为立人的基本精神,它是一种实践的精神,离开了实践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一种内化的精神活动过程,需要亲身经历和自我感受。特别是在当前,历史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背景下,依据教学内容,提供相应情境材料,设计课内和课外多样化的体验试活动方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生成尤为必要。情境实践活动一般有两类:

(2)设置\"校史展览室\",运用校园隐性人文资源,内化学生人格;

(3)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开设\"历史上的今天\"栏目,说古道今,史评结合,突出人文主题;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校园网上设立\"历史与人文\"、\"与历史对话\"等专题栏目,营造人文氛围,滋养人文精神。

历史教师要以丰厚的人文底蕴和人文风采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构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遵循人文尺度,构建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

历史人文教育追求知识与价值目标并举,价值目标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情感、品质、态度等非认知领域,是无法用传统的考试制度量化衡量的,要评价教育的人文目标达成情况,必须运用引入人文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1)寓人文精神教育于考查之中

在目前考试评价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实行具有人文特色的教学评价。如增加题目的可选择度,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决定的权利;增加答案的开放性,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等。命题素材增加人文色彩,能引发学生的人文思考。例如下题: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了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他们当中的先进分子发动并领导了五四运动,\"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从此,中国历史翻了崭新的一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是转折性的历史事件,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人文精神财富。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认识,并概括\"五四精神\"的要义。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由于人文教育建立在学生主体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因此评价时要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每一学习环节多种形式的进步。例寻访历史过程中收集的资料,所拍摄的照片、讨论会上的发言记录、活动课上画的画、研究课上写的体会,调查分析后绘制的统计图表、撰写的总结报告和小论文等,都是学生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都应在评价结果上予以体现。还可以举办学生作品展和交流评比活动,以此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组成部分,一并放入学生成长的档案包里。

(3)积极尝试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有了参与评价的机会,才能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角色。他们关注自我进步,分析不足之处,在反思中求得情感、思维、个性、人格的回归。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是口头、书面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描述所学知识、表达所思所感。这样做,体现了尊重学生的教育观,不但可以得到关于学生认知方面的信息,还可以获取学生关于情感、体验等非认知方面的信息。直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变化,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自己对每次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的材料,可以作为教师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

四、做一个有人文志向的历史教育工作者

加强人文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作为以著史读史而闻名的有着独特史学人文传统的古老国度里的历史教师,在发挥历史学科人文素质教育优势上,当然应该有所作为。这是教师的人文情怀和文化使命所决定的。

首先,历史教师要有\"观乎天文,以察事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胸襟,志存高远,耐得寂寞,安顿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一个有人文志向的教育工作者,用历史智慧去唤醒学生的人文良知,用教育的光辉去照亮学生的心路旅程。

其次,要有足够的胆识和勇气,跳出教材的框框,跳出应试的怪圈,大胆实践,大力创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第三,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颖的师生情谊关系。

第四,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以自己厚重的人文底蕴,超然的人格魅力,认准目标,笃行不倦,来实现自己作为历史教师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在我们走进新千年,进入新世纪的时刻,叩问历史教育的真谛何在?历史教师以怎样的姿态走进课堂?以怎样的精神风貌登上讲台?有一种冲动,有一种神圣感,而更多的是新大纲给我们带来的勇气和希冀。因为新大纲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出发,拓宽和加深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内涵。如果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能领会了其中的精神,并有效地落实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那么,历史教学\"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实现。高扬人文大旗,实施人文素质是新世纪历史学科教育的必由之路。

分享

推荐第5篇:人文素养

教师需要人文素养

在《人文素养与发展》一文中提到: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这说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下面我就谈一下教师需要人文素养的个人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了解了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所谓“素养”,一般来说,就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

其次,教师本身要具有人文素养。教师被大家誉为“灵魂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作为一个传其道、解其惑的“精神导师” ,本身必须具备美好的情趣,广泛的爱好。当然,不能要求琴棋书画,赋诗吟词无所不精,但起码要有一定的爱好。要使自己在广泛的兴趣爱好中陶冶情操。并且,只有教师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才会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创新精神无私的传授给学生,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有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崇高信念,才不愧于“师”的真正含义。教师一旦选择了这个职业,可能就是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的工作。在这几十年之中,有多少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作为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要让知识与头脑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用全新的知识和全新的理念来教育富有时代精神的学生,你的教育才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作为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个人素质就成为了能否胜其重任的关键因素,而在这其中“人文素养”又是其关键之关键。

再者,教育是提高民众素质最重要的手段。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教人做人,让学生建立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这将在学生今后就业的道理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索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追求人的美化,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受多年来我国的人文教育普遍出现的缺失影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在文化素质和人格养成上普遍薄弱的通病。即使是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也经常表现为重专业轻人文,而用人单位过于重视技能专长也促使学生轻视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其结果之一是人文精神加剧流失,影响了正常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使学生在面对工作、人生中的具体困惑时感到一种缺失,易造成“心理挫伤”形成“自卑情结、黑暗思维”,较难融入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醒的生命得到觉醒.通过教育,人要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人以外的任何生物,更不是他人的什么工具,教育是提高民众素质最重要的手段。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教人做人。它通过各学科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展示人类社会的善恶美丑真伪,为人们提供内在的人文精神,增加文化素养,使其成为知识广博、文化底蕴深厚、人格高尚、兴趣高雅的人;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普遍关怀的人。

记得爱因斯坦对教育有过卓见: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辨别力,对价值有所理解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才是最基本的.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象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如此看来,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人文素质。

推荐第6篇:人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反思

顺德容桂振华小学麦结柳

摘 要:21世纪的孩子是聪明能干的,他们不缺物质,却缺精神——人文素养的匮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我们应“以人为本”,从小学抓起。本文以反思《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剖析教材、发掘人文素养的因素,课堂讲究艺术实施人文教育,从课堂中来,到生活中去,以达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素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上学期,我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深深体会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21世纪的孩子是聪明能干的,他们不缺物质,却缺人文素养。这成为语文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语文学科教育,既教书,又育人。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新课标》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可见,“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语文的第一个特点。

人文素养是一个广义的说法,其内涵十分丰富。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之后,语文知识内化在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修养,如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语文教学的存在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匮乏,具体表现在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等。可是,平白的说教,学生是听不进去的,不如以教材中的人物事件为切入口。我们的语文教材汇聚了古今中外优秀篇章,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大千世界,有血有肉的社会人生。所以我们应该在语文教材中发掘一切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因素来有目的地进行教育。

反思我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注意利用文章中的徐霞客这个至今仍有影响力的人物事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下面谈谈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教学评价倾注人文关怀。以期达到《新课标》中“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要求。

一、剖析教材,发掘人文素养的因素

教材中很多课文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感染人,渗透到读者的心灵,使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里面负载的人类文明的成果,显示出了丰富的情感及深邃的思想,有其鲜明的人文色彩。深入挖掘文本中蕴涵的人文美,对学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会有较大的启发,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精神成长将有重要的作用。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总写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第二自然段讲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第三至五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第六自然段总结了徐霞客

推荐第7篇:人文素养

学习教师人文素养体会

上海市金卫中学张海江

教师自身素养高低,对于孩子的素养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践行“两纲”精神,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 关注个性的学生观新基础教育的创立者叶澜教授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强调把学生当“人”,不当作“物”,把教育的过程当作生命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终身学习的知识观教师要在教育的实践中游刃有余,必须具有崭新的知识观,即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教师必须要在某一领域达到精深程度,还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做到终身学习,从而为学生树立“学而不厌”的榜样。

以德立身的形象观 崇高的师德是教师的人文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通过自己率先垂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得以熏陶,人文素养得以自然地提高。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打造教师的育人理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出健康加健全的人才;两个“健”字中,最重要的蕴涵是学生理想的人格的培养。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张家港外国语学校的理念好:“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让未来的英才赢得英才的未来。”所谓“理想的教育”,就是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富有人文精神的教育;而“英才”从何而来,当然从科学和人文的交融中而来,决不可能从一条腿的瘸子和侏儒中来。

其次,要审视三个世界。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需要面对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生活世界的教育需要通过家长和社会完成;知识世界的教育首先由学校完成,再通过自己的终身教育完成;而心灵世界最复杂,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人文精神的熏陶来逐渐完善。所以,教师首先要正视自

己的三个世界,尤其是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鲁迅先生说:“从喷泉里流出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教师力争要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精神,使学生从心灵的深处流淌出人文精神。再次,强化几个意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必须强化教育中的几个意识。第一,国际意识。善于理解世界潮流,正确把握世界大势。教育中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又要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集思广益,厚积薄发。第二,信息意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第三,服务意识。教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的成材服务,为学生的成人服务。

最后,重视两组关系。第一,人文教育要人文化。人文精神是诗性的,充满浪漫色彩和美好理想;但它同时又是理性的、经验主义的。它尊重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尊重每一个人独立的认知、情感和价值选择的自主性,尊重每个人避苦求乐的自然人性和对美好生活追求。胡绳说:“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自主决定能力,有思想行为自由。”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也说“人类的伟大来自思想”。只有尊重思想自由,人们才能独立思考、探索,才有创新思维的生成,才有科学真理的不断发现,才有美好人格的最终形成。没有人文教育不行,用灌输式来推动“人文教育”更不行。人文教育应该以人文化的形式进行。应该抛弃传统教学中的权威性、强制性、灌输性、说教性、训导性等呆滞的教育方法,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发现法、探究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讨论、对话、实践、反省,来唤醒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

第二,人文知识要精神化。人文当然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但是,应该知道,人文教育并不等于只向学生传授某些人文知识。要使人文教育真正起到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潘懋元先生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必须内化为人文精神,并外表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所以,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内化’,即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

浅谈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

上海市山阳中学张永芳

一、加强思品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是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前提

可以说,深厚广博的学识是人文型教师的内在基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作为新时期的思品教师,也绝不能仅仅沉湎于一份大纲、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加深专业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自己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才能从思品教学中融会贯通,达到梁启超先生“海潮狮吼”式广征博引的境界。

新型的思品教师,就应追求一定的个性,追求大气,豪气,追求政治学者的博大精深。只有充满个性魅力、富有人文气息、具有高尚人格的政治教师,才能培养出具

二、拓宽思品教学的内容——这是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载体

1、精心处理教材,创设情境

要增强人文素养的教育,首先必须精心处理教材,大胆取舍。现有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较紧,教学中应多创设一些情境,设法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与现实之间产生思想共鸣,使学生从中感悟到那些蕴藏在人文知识中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追求,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舍我其谁的献身精神,宽广仁厚的传统美德,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2、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扩大课堂内存

思品教材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即材料非常丰富但也颇为抽象。要精心处理教材,扩充材料,妥善处理教思品中德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应多多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一是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软件,通过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电脑等硬件更有吸引力的手段,向学生再现相关的概念,知识点,价值目标,从而强化学生的印象,强化情境教学效果。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简化政治内容,为思品的人文教育节省大量可供利用的时间。从而使教学达到了政治智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收到良好效果。有良好人文素养、高品质的学生。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是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保障

1、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师往往是绝对权威,高高在上,要求学生规规矩矩,绝对顺从。这样,学生的个性遭到了扼杀,个性被日益磨平。人格应该是相互平等的,只有相互尊重,真正尊重学生,才能保护、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参与意识,才能使师生真诚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文教育目标。

2、改革教法,促进教学过程和谐

传统政治教学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缺乏生气,缺乏活力,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标新立异。要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师生共同探讨的地方,是允许错误的地方、鼓励犯错误的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轻松的教学环境,师生才会在生动的教学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对人文素养的感悟。这种感悟与体验,是个人对自我、社会的深层次的瞬间直觉,这种感悟更是学生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时,作为教师,还应勇于拓宽教学空间,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新知识,积极主动的培养能力,潜移默化的提高潜质。如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小角度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发展,培养政治创新能力的同时,主动去接受人文主义的洗礼。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调查访问,查阅图书馆,档案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和人民的勤劳智慧,让学生感悟身边的每一个事件,从而让学生在政治中领悟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

上海市山阳中学沈卫红

“人之为人,如果没有人文的素养,则与动物无异”。开学初的第一次教师会议上,学校发了本《教师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翻开第一页,就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

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已有不少文献论及,但大多数是从成人的角度来理解的。现实生活中,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由成人制定的。我们很少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不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在孩子心中教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非常具体、非常形象的,他们眼中的好老师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充分体现了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在孩子的眼中,教师的人文素养是通过教师的情感、态度、仪表和行为、人际关系等四个方面体现的。

一、情感。

人性的善和美首先体现在人的情感上。从情感方面来看,教师的人文素养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师职业的情感。孩子们认为,好老师具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工作,表现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教学有方、讲课风趣幽默,等等。

2.对学生的情感。关爱他人是人文精神的内容之一。许多孩子生动地描述了好老师在他们生病或有困难时出现在身旁的情景,这暗示了教师的另一种素养:作为一个好老师应该能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的冷暖、喜怒哀乐放在心上。

二、态度。

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会自然地流露出他是否具有人文素养。从态度方面来看,教师的人文素养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工作的态度。孩子们认为,好老师对待工作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在教学方面表现为治学严谨、宽严有度、有奉献精神等。

2.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是孩子们最为关注的,也是谈得最多的。孩子们认为,好老师对学生应当做到关心体贴、平等相待、宽容大度、不粗暴,特别是对后进生不鄙视、不讽刺、不挖苦、不放弃,等等。

三、仪表及行为。

一个人的仪表、举止是个人修养的外在显现。教师的人文素养必然表现在自身的仪表和行为上,从而体现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仪表和行为方面来看,孩子们认为,好老师应该是注意仪表、端庄大方、品行高尚的,包括作风正派、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信用,等等。

从孩子的视角我们可以知道,孩子对老师的外表和行为不仅仅简单地停留在美丽、可爱上,孩子们更加看重老师的心灵和内在气质。

四、人际关系。

孩子描述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师生关系是体现教师人文素养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师是否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否具有人文情怀,都会在师生关系上表现出来。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只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

推荐第8篇:教师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安林中学 徐亚琴

推荐第9篇:《人文素养提升》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学习了《人文素养读本》一书,体会很多,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人文素养的缺失构成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所谓文化素养是指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从本质上说,这三方面是有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只是为了说明、研究的方便才分而为三,但他们又是有区分的。其中,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素养的基础和核心,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以人文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文素养的延伸。因为科学离不开人文,科学离开了人文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科学也要人为本,科学离开了人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科学的重要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尽管科学尚未得到完全普及。然而人文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近年来 , 在我国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与萎靡已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来。信念遭到嘲讽、理想受到冷落,道德濒临危机、情操蜕变为欲望,责任淡漠并与金钱捆绑在一起,诚实成了愚昧的代名词,堕落成了聪明和强者的象征,金钱常常强奸法律和正义,权力在手中成了买卖的商品。所有这一切已经并且正在严重影响着个体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蚕食着社会稳定的根基,动摇着人们的道德信念和理想,迷乱着人们的政治信仰,导致了许多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假烟、假酒、假药屡禁不止,道德失范、未成年人犯罪、贪污腐败等不良社会风气,这些固然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但不能否认,人的文化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的缺失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要提高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固然要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但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紧迫的任务应该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因为没有人文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有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人文素养的教师,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也就不会有很高的审美修养。人文素养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根本之所在。科学离不开人文,否则就会失去主导,走向邪道。所以我们说,只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确实提高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教师素质。也只有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真正懂得并尊重科学,努力去把握科学的本质,并把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因为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 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人看,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工程师手下的产品,当作园丁手下的花朵。教育毕竟不同于植物的栽培或动物的饲养那样的工作。教育是通过主体、为了主体的发展,而在主体间进行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通过这种交流对话,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自尊意识,使其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和进步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人文素养肯定是不行的。为什么这样讲?这是因为, 没有人文素养、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的教师不会在心中有爱的阳光,也不会拥有教育的智慧和灵感;这样的教师,也不会有教育的耐心,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责任感,心中又没有爱,试问这怎么能教育好学生,感动学生的心灵,促成学生的转变和成长?谁都知道,爱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但在教学活动和管理中,我们却时常见到冷漠、粗暴、野蛮这又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唤醒学生的心灵的觉悟呢?这样的教师必然会压抑学生的主体意识,制约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窒息学生的思维活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强健的心灵,当然也谈不上让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因此,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挑战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要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而首先必须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抓起。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

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是每位教师的人生必修课。从某种角度说,学会读书和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不吸收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积累的文化财富,教师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就无法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把握有度;不汲取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和道德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就无法抵御物欲和声色的诱惑,远离浮躁的心态、宁静致远;教师也无法在现实的、繁重的日常教育生活保持冷静和克制,把握教育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思想和智慧的形成,就是教师跨越东西方文化经典所构成的桥梁的过程。在我国,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在汲取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讲求实证精神的基础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背靠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和拿来。唯其如此,教师才能远离平庸和浮躁,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精神生活的指导者,让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更有效,教育更成功、更有智慧,更加人性化。

当然教师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必要的前提,这就是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人文精神。没有了人文素养,缺失了人文精神,教师是绝对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的。

总之,努力读书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2010年11月3日

推荐第10篇:教师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安林中学 徐亚琴篇二:教师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转载于:教师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

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安林中学 徐亚琴篇三:教师人文素质心得体会

教师人文素质心得体会 高凤荣

通过对人文素质的学习,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教师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教师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所谓“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自身素养高低,对于学生的素养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由于教师担负着培育学生的重任,于是教师的人文素养便不再仅仅属于道德的范畴,自然地便迁移到教育的功能了,因为它成了一种教育的资源。作为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由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走向学生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者。

一、要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

二、要平等关爱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爱也是情感文化的核心。热爱学生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所有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必须是从心底里流出的真情;关爱,必须走进学生心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关爱,必须学会挖掘、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爱,必须满怀宽容和期待,学会赏识和赞美。教师的胸怀越宽广,就

四、要有求真务实,以德立身的形象。

求真务实的态度是教师科学人文素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求真务实,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浮躁,不虚伪,不搞“想当然”。崇高的师德是教师的人文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教师教师应名利淡于心,诚实为人,诚实为师。如在学生的学习指导、课程实践、课外生活、处理问题的时候,教师应以坦诚和自

觉探究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坚持科学,坚持正义,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势,只惟理,只惟实。以严父、慈母、良友之心给学生真诚的关爱和思想的自由,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而不是追名逐利的工具。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通过自己率先垂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得以熏陶。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情趣高雅,精力充沛,始终以自己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工作的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魅力。久而久之,学生的人格、内涵也在无形中得以提升。而对于教师来说,更应做一名家长尊敬、学生爱戴的好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我们要注重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智慧,不断提升教师的素养,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学习都有所得、有所乐。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育人。教师的人文素养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调节心理状态;有助于教师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逐步养成健全美好的人格、提升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关爱学生,使所有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并具有完善的人格。 教师的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共同架构而成。其中,教师的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在内化、积淀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所凝练、升华而成的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为人文素养的外显和发挥作用提供着价值导向和支撑。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广泛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酷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表现在满腔热情指导一切对学生有益的活动;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要求教师要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并应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有不断提高素养的意识。要多阅读、多反思、多写作,勤于笔耕。而人文知识的自我学习、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古至今皆然,就是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读好书。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的读书品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阅读品格的积极成长。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人文素养修炼将促进教师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意义,将促进教师对实践知识的领悟和把握,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作为教授英语这门学科的老师,人文素养也是英语新课程极其重要的培育目标之一。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依托教材内容、借助合理评价、利用影视媒介、精选学习方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育。篇五: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

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第11篇:教师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第12篇: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2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大兴区团河小学郝洪洁

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也就是师德,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人文精神都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弘扬了人文精神,社会才会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人才活得有意义,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教师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文化的传承、体现和创新。我们说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就是因为教师承担着这严肃的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被赋予了塑造学生的任务。教师的这种社会定位,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做表率,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是礼仪的表率。

“教师的人文素养”

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

一、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铸造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目标。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地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与效果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四、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第13篇:《人文素养》读后感

《教师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有育人,这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任何时候,教师的发展都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应该努力成为道德楷模和学术精英,而教师的人文素养决定着其教育质量。没有人文素养的教师,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也就不会有很高的审美修养。

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人”看,当做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来看待。

读了《教师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后,我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我们更注重对信息环境下讲究诚信、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信息文明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1、转变教育观念,关注人文关怀。

信息技术教育决不是单一的工具教学,因为工具的使用是由人来决定的,只有“人”以及人的“思想”才是行为动力的真正“驱动器”。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重了教学中的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并举,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例如教师在教了自编教材《QQ》后,充分运用“QQ”这一聊天工具,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的交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一个名为“E幻想”的QQ群中碰到了一个名为“海豚”的聊友,在QQ里见过几次,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他突然发问:“你认识我们班的吴某某吗?”“知道呀,他是一个很懂事很文明的男孩,上课的纪律很好的。”“可是他在电脑课上并不大突出的。”“他虽然在电脑课上话不多,但行为举止很棒的„„”“老师,我就是吴某某呀,真高兴你还记得我。”这时在电脑的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俏皮的笑脸,这是一种被尊重、被关注、被肯定的笑脸。

2、合作与创造相结合,内化人文素养

不断有资料显示:“人长时间面对现代媒体会严重增加他的孤独感、忧郁感,降低人际交往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与相互合作,创作有人文内涵的作品,使学生在创作中提高人文素养。例如,在六年级信息技术的综合练习课教学中,就利用2008年中国奥运会举办的事例,让学生通过收集有关

奥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勇夺金牌的资料或北京奥运会的准备情况,以宣传小报、幻灯演示、网站介绍等形式进行展示研究成果。在创作过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和确立主题,然后根据主题上网查阅、收集关于奥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再小组交流筛选和整理的资料,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始终洋溢着一种“无比自豪”感,因为我们“赢了”,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自豪。这样的制作的过程对他们无疑是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人文内涵,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一定的人文素养。

3、引导与疏通相结合,渗透人文教育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双向的,不能全盘否定,也不可因噎废食物。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学生学到知识,又不能让学生陷入泥潭,不让学生成为“电子鸦片”的受害者。我们多次在课题组活动时进行了讨论,悟到生学生对于沉迷互联网是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自控能力差,思想易受情绪因素影响,所以对于互联网感到好奇。面对这个情况,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首先不断地进行网络知识的学习,了解网络、提高自身网络使用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其次在备课时多下工夫,精心为学生选择提供具有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的优秀网站,使学生能够安全地在互联网里冲浪,领略到网络世界的美景,鼓励学生们通过网络学习知识,扩大知识面,适应未来对人才的要求,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同时,对一些不道德或违法行为作典型分析,给学生以疏通与引导。如在教授《信息的安全》一课时,当教师在讲述病毒等内容时,充分利用2007年上半年我们深受其害的“熊猫烧香”病毒,通过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此病毒的资料,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病毒的本质,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编制病毒程序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的行为,并列举一些病毒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权衡利弊。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科学技术应用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14篇:人文素养书目

1、《周易》参读《周易大专今注》高享编注参读《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

2、《老子》参读《老子注译及评价》陈鼓应著

3、《墨子》

4、《孙子兵法》参读《孙子译注》郭化若译注

5、《孟子》参读《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6、《左传》

7、《荀子》

8、《庄子》参读《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

9、《史记》参读《史记选》王伯祥选注

10、《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11、《三国志》晋 陈寿

12、《文心雕龙》 南朝梁刘解

13、《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

14、《神灭论》 范稹

15、《四书集注》朱熹

16、《人间词话》王国维

17、《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18、《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

19、《国史大纲》 钱穆 20、《孙中山选集》

21、《鲁迅选集》

22、《子夜》矛盾

23、《骆驼祥子》老舍

24、《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

25、《哈姆雷特》英莎士比亚著,曹未风译

26、《复活》俄托尔斯泰

27、《城堡》奥卡夫卡

28、《飞鸟集》印泰戈尔

29、《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 30、《浮士德》德国歌德

31、《简` 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32、《红与黑》法国司汤达

33、《悲惨世界》法国雨果

34、《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

35、《汤姆大伯的小屋》美国斯托夫人

36、《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37、《雪国》日本川端康成

38、《老人与海》美国海明威著,董衡蟤译

39、《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40、《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

41、《科学史》英丹皮尔著,李衍译

42、《共产党宣言》

43、《物种起源》英达尔文

4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韦伯

45、《精神分析引论》德弗洛伊德

46、《忏悔录》圣。奥古斯丁

47、《伦理学》斯宾诺莎

48、《西方的没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49、《人伦》德国卡西尔

50、《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国丹尼尔。贝尔

《麦肯锡方法》(是麦肯锡合伙人所著,对训练条理的思维十分有帮助)

《怪诞行为学》(活生生的案例深刻洞察人的非理性)

《干法》(稻盛和夫著,稻盛和夫是日本商界4圣仅存的一位,一共打造了4家世界500强公司。)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对为人处事十分有益)

《专业主义》(职场素质)

《从菜鸟到销售总监》(销售心得)

《定位》(营销宝典,无论是开公司、找工作还是追MM,定位都十分有用,能让我们学会快速脱颖而出)

《富爸爸穷爸爸》(个人看过讲理财的最棒的书)

《高盛帝国》(高盛历史)

《管理十诫》

《22条商规》(跟定位类似,是一本一级棒的营销书籍。单身的朋友可以尽快看看,学会推销自己)

《经济学原理》(未读,so,木有书评,但肯定是本好书)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是一名心理医生,这书有好几部,对提升心理成熟度、克制消极情绪非常有帮助)

《旁观者》(独特的视角讲独特的故事)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心理学》

《赢》(作者韦尔奇是GE前总裁,管理大师)

《影响力》(不解释,你想比以前更擅长说服别人,更擅长推销自己,就看看这本书) 《长尾理论》(谷歌、百度、等等一些挣小钱发大财的公司都符合长尾理论)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intel创始人所著)

《货币战争·债务篇》(作者2004年对米国金融危机的预测在此书中全部应验,而且此书对金融危机的预测可不止到2011年。)

《引爆点》(老罗推荐,想看)

《异类》(老罗推荐,想看)

《无价》(老罗推荐,想看)

《博弈论》(斯坦福公开课也有,值得一看)

《伟大的博弈》(讲华尔街的)

《美国宪政历程》(普世性的法律常识)

《致股东信》(巴菲特著)

《穷查理宝典》(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所著。)

《美国种族简史》(看这本书,不但对种族、美国历史有非常全面的了解,而且还能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还能自省中国人身上隐性的种族歧视)

第15篇:人文素养题

人文素养题

一、时事类

1、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行政机关是( 国务院 )。

2、在我国召开的2008年奥运会是第( 29 )届奥运会。北京申办口号是什么? (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什么?( 更高更快更强)2008吉祥物福娃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贝贝 晶晶 欢欢 迎迎 妮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哪个体育馆举行? 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2008奥运会什么时候开幕的? (2008年8月8日) 奥林匹克标志是什么? (奥运五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在哪? (希腊雅典)。

3、我国现任国家主席是(习近平),全国政协主席是( 俞正声 ),国务院总理是( 李克强 )。

4、下列民族服装中,在国际上被称为最具有中国气派的是( D ) A、丝绸服饰 B、唐装和长袍 C、满族服装 D、中山装和旗袍

5、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4月30)日晚上为开幕庆典,(10月31日)晚上为闭幕庆典。活动举办时间(184)天。地点是上海市中心和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为(海宝)。

6、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广州亚运的吉祥物有五个,(乐羊羊、阿祥、阿和、阿如、阿意)。

7、ECFA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不过这是台湾方面的称呼,真正的名字要等两岸正式谈话才能确定。

8、中国在英语里一般都叫做China,所以,在国际上一般以 CHN 作为中国的缩写,在电脑域名中则以 .cn 作为缩写,为区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缩写是 PRC 。

9、常见缩写英文

WTO(世界贸易组织) Windows(操作系统)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UFO(不明飞行物) BBS(英国广播公司) CEO(首席执行官) IT(信息技术) MBA(工商管理硕士) CCTV(中国央视电视台) VCD\ DVD(影碟机)

10、我国四大古镇是(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

11、我国四大书院地点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 岳麓书院(湖南长沙) 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12、我国四大名楼分别在什么省。

岳阳楼(湖南省) 滕王阁(江西省) 黄鹤楼(湖北省) 蓬莱阁(山东省)

19、部分公益广告

114(查号) 110(报警) 122(交通事故报警) 12315(消费者投诉) 117(报时) 119(火警) 120(急救) 12121(天气预报电话) 20、按序号添上年龄的由小到大的演变 。 ①襁褓(不满周岁) ②垂髫(10岁) ③及笄(女子15岁) ④花甲、耳顺(60岁) ⑤而立(30岁) ⑥耄(90岁)

⑦古稀(70岁) ⑧孩提(2至3岁) ⑨半百、知命、天命(50岁) ⑩期颐(100岁) ⑾弱冠(男子20岁) ⑿不惑(40岁)

21、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旦、净、丑)四种角色当行扮演。

二、文史类

1、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

2、“文房四宝”指的是( 笔 )、( 墨 )、( 纸 )、( 砚 )。

3、“唐宋八大家”指的是( 韩愈 )、( 柳宗元 )、(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欧阳修 )、( 王安石 )、( 曾巩)

4、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

5、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大学》 )(《中庸》 )和( 《孟子》 )(《论语》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七略四库”中的“四库”又指的是(经、史、子、集)

6、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到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7、我国古代名著《水浒传》刻画了(108)位个性鲜明的好汉,尤其是他们风趣幽默的绰号,如“及时雨”( 宋江 )、( 豹子头 )林冲,智多星( 吴用 ),小李广( 花荣 )行者( 武松 )花和尚( 鲁智深 )等。其中一开始逆来顺受,后来怒而反抗,被逼上梁山的英雄是( 林冲 );见义勇为,性格最粗犷豪爽的是( 鲁智深 )。

8、《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是:( 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曹操 )和( 刘备 )。

9、古诗文常提到“花中四君子”,是指哪四种植物?( 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中国三大国粹是什么? 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10、他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向往冒险,他在一座无人的岛上过了长达28年的原始人生活,收到一个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后又因帮助了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国家。他的名字叫( 鲁滨孙 ),这部作品是( 《鲁滨孙漂流记》 )。

11、他是一个小庄园主的儿子,从小就喜欢旅游。他旅游过“小人国”和“大人国”,经历一番历险,最后终于回到了英国。他的名字是( 格列佛 ),这部作品是( 《格列佛游记》 )。

12、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部作品叫( 《骆驼祥子》 ),作者( 老舍 )与人力车夫相关的两位女性的名字是( 虎妞 )和( 小福子 )。

13、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跃马挥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自然环境顽强斗争;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克服困难从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他的那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成为一代人的座右铭。他叫( 保尔〃柯察金),这部作品是俄国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4、作者( 高尔基 )从父亲逝世开始,到母亲逝世为止,恰是作者5岁到7岁的童年生活阶段。书中充满了残酷恐怖的生活故事。这部作品叫( 《童年》 ),与《在人间 》和《我的大学》合称“自传体三部曲”。

15、“墙角的花,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作者是世纪老人( 冰心 ),她的代表诗作是( 《繁星》 )、( 《春水》 )。

16、(罗曼〃罗兰)是( 法国 )著名作家和社交活动家。20世纪初,为名人作传,三部英雄传记是《 贝多芬传 》、《 米开朗其罗传 》、《 托尔斯泰传 》。

17、(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风、雅、颂 )三大类,共( 305 )篇,历史上又称为( “诗三百” )。( 《离骚》 )是《楚辞》篇名,是( 屈原 )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18、古诗文中的“乐府双璧”是指《 木兰诗 》和《 孔雀东南飞 》。

19、闯龙宫、搅冥府、大闹天宫,都是小说《西游记》中的情节,其主人公是( 孙悟空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明朝的( 吴承恩 )。

20、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以上故事情节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 《红楼梦》 )。其作者曾经对他自己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是清代( 曹雪芹 )。

21、四大古典名著是( 《西游记》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22、“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指我国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23、“舌战群儒”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C )。

A、赵括 B、项羽 C、诸葛亮 D、关羽

24、“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 B )刻苦学习的故事。(车胤囊萤 孙康映雪 匡衡凿壁偷光)

A 孙康、苏秦 B 孙敬、苏秦 C 匡衡、苏秦

25、古代有一位商人,他经常把货物通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请你仔细想想,这位商人应该是生活在下列哪个朝代?( D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隋朝

26、连一连。

1.书圣 a.孔丘 1.画圣 a.关汉卿 青莲居士——李白 2.草圣 b.关羽 2.曲圣 b.吴道子 香山居士——白居易 3.武圣 c.苏轼 3.文圣 c.欧阳修 东坡居士——苏轼 4.词圣 d.黄龙士 4.茶圣 d.陆羽 六一居士——欧阳修 5.医圣 e.司马迁 5.酒圣 e.孙武 柳泉居士——蒲松龄 6.史圣 f.杜甫 6.兵圣 f.杜康 易安居士——-李清照 7.棋圣 g.王羲之 7.药圣 g.孙思邈 随园老人——袁枚 8.诗圣 h.张旭 8.乐圣 h.李龟年 四明狂客——贺知章 9.至圣 i.张仲景 9.亚圣 i.孟轲 少陵野老——杜甫

1、李时珍 A 史 记

1、华盛顿 A、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奴制度

2、祖冲之 B 地动仪

2、罗斯福 B、领导了反法西斯战争

3、张 衡 C 孙子兵法

3、林肯 C、领导独立战争,颁布《独立宣言》

4、孙 武 D 圆周率

4、奥巴马 D、新任的美国总统

5、司马迁 E 本草纲目

27、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家和发明者 造纸术:(蔡伦) 火药:(葛洪) 活字印刷术:(毕昇) 指南针:(佚名)

28、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9、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草书、行书)。30、我国学位最高的是(博士):古代三鼎甲是指(状元、榜眼、探花)。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

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榜眼)和(探花):乡试正榜所录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则称为(解元);中秀才则称(进学)。

31、古语中“化干戈为玉帛”中“干戈”为(战争);“玉帛”为(和平)。

32、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代表传说是指(《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自然地理类

1、“东北三宝”是指( 东北新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 )东北旧三宝:( 人参、貂皮、靰鞡草 )。

2、我国的“春城”是指( 昆明 ),“泉城”是指( 济南 ),“羊城”是指(广州 ),“山城”是指( 重庆),“石头城”是指(南京 )。

3、三山五岳分别指什么?三山:( 黄山 )、( 庐山 )、( 峨眉山 )。 五岳:东岳——泰山(雄伟、庄重、气势磅礴),山东。(历代帝王封禅之地) 西岳——华山(雄伟、险峻),陕西 南岳——衡山(山势雄伟,古木参天),湖南。“衡山四绝” 北岳——恒山(山势陡峭,断崖林立),山西。著名的有悬空寺。 中岳——嵩山(山势挺拔,丛峦叠嶂),河南。以少林寺闻名,山借寺名,寺借山威。

4、我国有( 4)个直辖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 5 )个自治区,( 23 )个省,( 2 )个特别行政区。

5、我国陆地面积为( 960万)平方千米,共有( 56 )个民族,其中 ( 汉 )族人口最多。

6、2006年5月20日完成的( 长江三峡 )水利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之一,由(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峡组成。

7、我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

8、( D )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A、莫斯科 B、悉尼 C、新西兰 D、澳大利亚

9、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B ) A、森林 B、石油 C、潮汐 D、东北虎

10、黄山“四绝”指的是奇松、怪石、云海和( A )。 A、温泉 B、白皮松 C、猕猴 D、杨柳

11、现在地球表面大约有( D )的面积被海水覆盖,其余的是陆地。 A、40% B、30% C、99% D、71%

12、毕昇对人类社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 C ) A、火药 B、指南针 C、活字印刷术 D、造纸术

13、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推断,“江阴”的位置应在(长江南岸),“河阳”的位置应在(黄河北岸)。

四、积累、名联、名言警句

1.写鬼写人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作家( 蒲松龄 )著作( 〈〈聊斋志异〉〉 )、

2.上联:欧阳修与民同乐 下联:范仲淹替君分忧

3.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对联中提到的人物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 “落雁” 王昭君 )。

4.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对联中提到的人物是(诸葛亮),

他的事迹妇孺皆知,比如:( 六出祁山 )、( 七擒孟获 )、( 火烧赤壁 )。

5.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对联中提到的是我国( 唐 )代著名的( 浪漫 )主义大诗人( 李白 ),请将代表他风格的诗歌写出三句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

6.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人物( 杜甫 ) 草堂是指( 成都草堂 )。

8、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词客是指(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四大家是指( 韩愈 )、( 柳宗元 )、( 欧阳修 )、( 苏轼 )。

9、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人物( 范仲淹 ) , 出自他作品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0、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对联赞扬的( 李清照 ),作品《 漱玉词 》。其中“后主”是指( “南唐后主”李煜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此联是写( 南宋 )朝( 文天祥 ),

联中化用了他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此联是写( 鲁迅 ),联中提到了他的作品是《 呐喊 》、《 彷徨 》。

)。

第16篇:人文素养讲座

人文素养讲座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的流淌着,转眼间,本学期已接近尾声。人文素养讲座的上课时间已经结束,但是,人文精神没有结束,在继续着。余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懂得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余老师在这学期讲座当中谈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余老师还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来自儒、释、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长生不死,重养生。儒家重修身,讲修齐治平,其思想对于提升道德水准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调适心理、培养人生智慧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资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对于提升当下人们的人文素养多有助益。对于传统儒家的思想,张岱年先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个概括大体上说是对的,但我觉得还可以把它系统化或体系化。因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其逻辑演进可以归结为:一,何为人;二,怎样做人;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记得余老师讲过佛家的“智慧”,在这节课中拓宽了我们对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佛教特别注重智慧,智慧甚至可以说是佛法的第一要素。佛教传到中国,逐渐被中国化,这种中国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儒学化、心性化,印度佛教的般若智慧逐渐转变为中国佛教的“心法智慧”。而这种心法智慧对于调整心态、化解心结、提升心境,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从而实现一种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禅宗思想是这种心法智慧的体现者。禅宗典籍里有许多故事和诗偈,句句直指人心,颇能启迪心智。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般人经常会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里,压的自己喘不过气,偈中说的就是让我们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不必庸人自扰,要有平常心。

我们要学习和体悟人文知识,养成“清风亮节”和“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不仅是只有中国几大家的思想及体系,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备之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大家”或“大师”的人,无不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在这些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中,人们会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等无确定答案但却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类的幸福、什么是人类的痛苦,怎么样化痛苦为幸福;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折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风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各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节、读书沙龙、诗会、报社、表演团等形式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情感、学习互动,通过一定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挖掘环境育人资源,如建设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精神,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随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影响,其他国家与我国的交流日趋频繁多样,必须与时俱进,完善我们大学生的心智、培养我们高尚情操、塑造我们的崇高品格,使自己能多方面理解社会,健康地发展自己,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成为有信仰有灵魂的人,这是时代在新时期对我们的要求,更使我们的使命。

第17篇: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的职业礼仪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规范的教师礼仪不仅能使师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要素, 也是师德师风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基本途径。它不仅有利于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构建师生互相信任理解的教育渠道,也有利于增强教师行为的道德示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是育人的园丁,是道德的楷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形象和表现出的礼仪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作为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仪容、衣着等,要处处“为人师表”。即教师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的穿着要整洁、朴素,不必入时,但必须得体。教师还应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呈现给学生朝气蓬勃的形象。教师的良好外在形象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等内在素养,就是学生对老师的理性认识。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和久远。首先,教师的道德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劳动自始至终是人与人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的劳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奉献。

其次,教书育人,以教在先,教师如果没有专业知识,不懂专业知识,则只会误人子弟。一个教师仅仅具有潇洒的外表,而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素养,那么他的形象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说来,教师的学识越丰富,教学水平越高,学生所付出的时间越少,得到的东西越多,学生学得越易,兴趣越高,效果也越好,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自然非同一般。只有品行端正、知识渊博的教师才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才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就是榜样。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个体的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宽容”之心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错误的学生;办事要公道,不徇私情。要分清是非,主持正义,赏罚分明。教师尊重、关怀和

理解学生,是建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影响。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礼仪,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每位教师应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这个角度出发,遵循教师礼仪,加强师德修养。

第18篇:人文素养小议

人文素养小议

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涤荡,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传统文化不断丢失,各种非主流意识的不断干扰。再加上我们在教育理念、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首先,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素养,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养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心理素养、思想道德素养,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其次,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大大丰富大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

情感智慧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

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它主要是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智慧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因此,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义重大。第三,针对当今世界普遍存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目前由于教育的太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改变各专门人才的“单向度”倾向,使得21世纪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这将是我国走向真正意义的现代文明的可靠保证。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及身心素质教育等同等重要,因此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应高度认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推动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第19篇:《教师人文素养》读书心得体会_网

前不久,翻阅了《教师人文素养》这本书,里面的一个个故事使我产生了共鸣,特别是读了梁晓声写的一篇《我的小学老师》,深有感慨。文章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某年冬天,市里要来一个卫生检查团到校检查卫生,班主任老师由于他的衣服脏,当面指责了他,全然不顾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却不知,这是他以为最干净的一件衣服。梁晓声小时候家境清贫,天天有数不清的家务活,导致手皴;母亲天天早出晚归地干临时工,根本没空照料孩子,也没有钱买像样的衣服。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应当以贫富区别对待学生,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相反语文老师却对他伸出了一双暖和的手,她的一席话让梁晓声感动不已:家庭贫困不是你的错误,没有值得自卑羞耻的,要使同学们看得起你,每位老师喜欢你,今后就得努力学习。她细致地帮他洗头,一共洗了三遍,还给他在脏衣服外套了件绿坎肩,以遮挡他衣服前的油污。在语文老师的关爱下,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爱好,语文还考了满分,并且写的一篇作文还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

梁晓声小时候碰到的这位语文老师在他的心田撒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引领他进入了文学的大门。这颗种子渐渐生根、发芽,终究使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作为一位老师,应当对所有的学生等量齐观,同等地对待他们。每个孩子都出生于不同的家境,遭到不同的教育,成绩也有高低。老师不应当总把赞成的眼光、鼓励的语言送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跟应当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一些成绩不如意的学生,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生长的环境,所碰到的困难,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抱怨孩子。沟通是最好的途径,静下心来,跟学生面对面交换,找出他们身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方法,进步他们的成绩,建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也感遭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尊重每位学生,在批评学生时要讲求艺术,知道一些方式方法,尽可能照顾孩子幼小的心灵。可以用一些轻松的话语,消除孩子紧张的心理,让孩子自己找找身上的缺点,千万不要像梁晓声小时候的这位班主任一样,那样会深深地刺伤一个孩子的心灵,以致于和你越走越远。

小学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这么多年过去了,梁晓声对当时发生的点点滴滴还记忆深入,足以说明了一点,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历程中起侧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时时提示自己,尽心尽责地做一位好老师,让我们的孩子在多年以后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涯时,也能具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第20篇:教师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参阅

教师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参阅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doc》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