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心得体会

2020-07-06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医学

中医学、方剂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中药GAP生产技术、分子生物学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有机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推荐第2篇:中医学

白拉拉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27岁(1983年7月1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Bailala@51job.com

最近工作 [ 1 年]

公 司:上海XX医院

行 业: 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职 位: 中医科医生

最高学历

学 历: 硕士

专 业: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学 校: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自我评价

开朗、热情、有团队精神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三个月后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医疗/护理/保健/卫生,学术/科研,政府,教育/培训,美容/保健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6000-7999/月

目标职能: 中医科医生,针灸、推拿,医院管理人员,职业技术教师,专业顾问

工作经验

2009 /6--2010 /6:上海XX医院(500人以上) [ 1 年]

所属行业: 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中医门诊 中医科医生

1、参与XX医院针灸门诊夏季进行的“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咳嗽、哮喘的治疗实践和临

床病例观察。

2、参与XX医院针灸门诊冬季进行的“保健灸”疗法,对脾肾虚寒、手足寒冷等症状治疗

实践并进行临床病例观察。

3、参与XX医院针灸门诊进行的“针灸治疗面瘫”的病例收集和临床疗效观察。

4、作为技术指导参与XX医院肝病病房进行的“腕踝针对减轻TACE术后反应”的临床疗效

观察。

教育经历

2007 /9--2010 /6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硕士

证书

2008 /12 医师资格证书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听说(熟练),读写(熟练)英语等级: 英语六级

推荐第3篇:中医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 ,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辩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了解中医药学科和现代医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中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安排一般不少于48周。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相近专业:针灸推拿学

开设院校:泸州医学院(五年) 成都中医药大学(五年)(七年) 贵阳中医学院(五年) 云南中医学院(五年) 陕西中医学院(五年) 甘肃中医学院(五年) 青海医学院(五年) 宁夏医学院(五年) 新疆医科大学(五年) 北京联合大学(五年) 天津中医学院(五年) 河北北方学院(五年) 承德医学院(五年) 河北医科大学(五年) 山西中医学院(五年) 内蒙古医学院(五年) 辽宁中医学院(五年) 延边大学(五年) 长春中医学院(五年)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五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五年)(七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五年)(七年) 扬州大学(五年) 浙江中医学院(五年) 安徽中医学院(五年) 福建中医学院(五年) 江西中医学院(五年) 山东中医药大学(五年) 河南中医学院(五年) 湖北中医学院(五年) 三峡大学(五年) 湖南中医学院(五年) 广西中医学院(五年) 成都体育学院(五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五年)(七年) 广州中医药大学(五年)(七年) 华北煤炭医学院(五年)等

推荐第4篇: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推荐第5篇: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

实验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熟悉: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2.熟悉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 了解:

1.中医学的历史渊源。 [重点]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难点]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的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的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的知识点。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知识点。 2.重点讲解:

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概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知识点。 3.一般讲解: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知识点;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的知识点。

第二章

中医哲学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

1.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了解:

1.阴阳的基本概念。2.五行的基本概念 [重点]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相乘与相侮。 [难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相乘与相侮。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的知识点;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的知识点; 3.重点讲解: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知识点;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相乘与相侮的知识点。 3.一般讲解:

阴阳五行的概念的知识点;阴阳的属性特点的知识点;五行的特性的知识点;

第三章

藏象学说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藏象学说的特点和各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系统的连属。2.气血津液的功能。 熟悉:

1.藏象的含义和内容(脏、腑、奇恒之腑的含义及其区别)。2.气血津液的概念、气的分类、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了解:

1.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和脏腑之间的关系。2.气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

3、体质 [重点] 1.五脏的生理功能; 2.六腑的生理功能。

3、精、气、血、津液的功能。[难点] 1.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2.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五脏与形、窍、志、液的联系的知识点;精与气的基本概念的知识点;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及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点。 2.重点讲解:

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的知识点;气的功能的知识点。 3.一般讲解:

奇恒之腑生理功能的知识点;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关系的知识点;

第四章

病因病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六淫各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七情的概念,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熟悉:

1、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特点。

2、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

3、正邪的概念。

4、正邪相争病机规律及其内容。

5、阴阳失调、气机失常病机规律及其内容。了解:

1、病因的概念。

2、六淫的含义。

3、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 [重点] 1.六淫、七情的致病特点;

2.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转归的关系。[难点] 1.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阴阳盛衰与发病、寒热变化、疾病转归的关系。[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的知识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知识点;七情的基本概念的知识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的知识点;饮食失宜的知识点;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的知识点。 2.重点讲解:

六淫致病特点的知识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的知识点。 3.一般讲解:

邪正盛衰的知识点;阴阳失调及气机失常的知识点。

第五章

四诊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得神、少神、失神及假神的主要特征及临床意义。2.五色主病。 3.舌质、舌苔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4.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5.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弦脉、紧脉、滑脉、涩脉的脉象与主病。熟悉:

1.望、闻、问、切四诊的概念。

2.望舌形与舌苔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3.舌与脏腑的关系。

4.望小儿指纹变化的临床意义。

5.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部位的临床意义。6.妇科与儿科的问诊特点。 7.按脘腹与手足的临床意义。

8.结脉、代脉、促脉的脉象及主病。 了解:

1.四诊的基本原理及运用原则。2.局部望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3.望排出物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闻诊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问饮食口味、问睡眠、[重点] 1.舌诊的基本要点。 [难点] 1.诊脉的部位、方法、正常脉象和特征。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四诊内容的知识点。 2.重点讲解:

舌诊、脉诊的基本要点的知识点。 3.一般讲解:

按诊的基本要点的知识点。

第六章

辨证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辩证要点。

2.脏腑辨证中各证的辨证要点;心与小肠辩证中的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及心血於阻的临床表现;肝与胆辩证中的肝气郁结、肝阴虚、肝血虚、肝阳上亢、肝胆湿热的临床表现;脾与胃辩证中的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的临床表现;肺与大肠辩证中的肺气虚、肺阴虚、痰热壅肺、痰湿阻肺、大肠湿热的临床表现;肾与膀胱辩证中的肾阴虚、肾阳虚、膀胱湿热的临床表现。 熟悉:

1.八纲辨证的概念;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鉴别;亡阴证、亡阳证的具体表现。

2,脏腑辨证的概念;心火炽盛、风热犯肺、大肠结热、脾气下陷、胃火炽盛、胃腑气滞、肝风内动、肾气不固、肾虚水犯、肾不纳气、心肺气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肾阳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肝火犯肺、肺肾阴虚的临床表现。 了解:

1.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2.痰迷心窍、痰火扰心、小肠实热、小肠虚寒、风寒束肺、燥邪犯肺、大肠液亏、寒湿困脾、脾胃湿热、胃阴虚、胃阳虚、食滞胃脘、肝火上炎、胆郁痰扰、寒凝肝脉、肾精不足的临床表现。 [重点] 1.脏腑辨证; 2.八纲辨证。 [难点] 1.脏腑辨证。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八纲的概念、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辨证的临床意义的知识点;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辩证要点的知识点;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鉴别;亡阴证、亡阳证的具体表现的知识点;脏腑辨证的概念的知识点;脏腑辨证(各证型病因、辨证要点、临床表现与分析)的知识点;脏腑兼证辨证(重点通过病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临床辨证要点,抓住辨证规律)的知识点。 2.重点讲解:

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病变中各常见证的要领、主要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及相关鉴别诊断的知识点。 3.一般讲解: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关系的知识点;痰迷心窍、痰火扰心、小肠实热、小肠虚寒、风寒束肺、燥邪犯肺、大肠液亏、寒湿困脾、脾胃湿热、胃阴虚、胃阳虚、食滞胃脘、肝火上炎、胆郁痰扰、寒凝肝脉、肾精不足的临床表现的知识点。 注: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为自学内容。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治病求本、正治、反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2.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 熟悉:

1.汗、吐、下、温、清、消、补、和八种治疗原则。了解:

1.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重点] 1.调整阴阳; 2.扶正祛邪;

3、同病异治;

4、异病同治。[难点] 治病求本。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防治原则的概念、治未病的概念及其与养生的关系的知识点;治病求本:是治病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体现,求本即是辨病因病机和证的知识点;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三因制宜的知识点。 2.重点讲解:

正治与反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知识点;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标本缓急的知识点。

3.一般讲解:

汗、吐、下、温、清、消、补、和八法的概念及适应症的知识点。

第八章

中药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中药的性能、配伍原则、用药禁忌。2.中药的配伍七情。

3、常用56味中药的功效,主治。熟悉:

1.用药剂量、煎药方法、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

1.中药的产地,采收及其他炮制方法。2.药物的入药部位及性味归经。 [重点] 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配伍。 [难点] 常用中药的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中药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祛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导药、理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泻下药、固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的知识点。 2.重点讲解:

麻黄、桂枝、独活、秦艽、柴胡、薄荷、藿香、茵陈、车前子、茯苓、石膏、知母、栀子、金银花、连翘、生地、黄芩、黄连、黄柏、山楂、鸡内金、大黄、芒硝、贝母、半夏、桔梗、杏仁、干姜、附子、陈皮、香附、枳实、丹参、川芎、桃仁、红花、三

七、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熟地、当归、白芍、沙参、麦冬、枸杞、杜仲、五味子、山萸肉、乌梅、天麻、钩藤、龙骨、酸枣仁等药的功效,主治的知识点。3.一般讲解:

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的知识点。

注:本教学大纲未提到的中药均为自学内容。

第九章

方剂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方剂的组成原则。

2.常用15首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熟悉:

1.方剂的组成变化。

2.常用5首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了解:

1.方剂的剂型。 [重点] 1.每类方剂组成意义、配伍特点和主治等,分别予以重点阐述。 [难点] 1.每类方剂组成中君、臣、佐、使之间的配伍。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方剂“君、臣、佐、使”的基本结构,以及“君、臣、佐、使”的具体含义的知识点;掌握、熟悉的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等的知识点。 2.重点讲解:

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川芎茶调散、天麻钩藤饮、三仁汤、藿香正气散、白虎汤、小柴胡汤、逍遥散、保和丸、大承气汤、二陈汤、理中丸、柴胡疏肝散、血府逐淤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玉屏风散组成、功用、主治的知识点。 3.一般讲解:

方剂的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的知识点。

注:本教学大纲未提到的方剂均为自学内容。

第十章

针灸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十二经脉的命名、走向、交接规律、表里络属关系及流注次序。2.常用腧穴的定位及操作、常用进针法、行针手法、腧穴主治规律。 熟悉:

1.针刺前的准备,针刺注意事项及意外情况的处理、得气的概念、常用腧穴的主治作用。了解:

1.腧穴的概念、针刺练习方法、灸法的概念,常用灸法及其适应症。[重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2.十四经穴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难点] 1.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针刺方法(针具、针灸前的准备、毫针刺法、针刺注意事项及意外情况的处理。)的知识点;腧穴(概念、分类、主治规律、定位方法)的知识点;常用腧穴(定位、主治、操作)的知识点;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的知识点。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主治和操作的知识点。 2.重点讲解:

尺泽、列缺、合谷、曲池、迎香、地仓、颊车、足三里、三阴交、后溪、攒竹、承山、太溪、委中、内关、外关、翳风、风池、环跳、阳陵泉、太冲、大椎、百会、水沟、承浆穴定位方法、主治和操作的知识点。 3.一般讲解:

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的知识点;灸法(原料、常用灸法、施灸注意事项及其适应症)的知识点。

注:经外奇穴、耳针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均为自学内容。

第十一章

常见病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感冒、内伤发热、胃痛、便秘的证型分类、每一证型的辩证要点、治法及方药。熟悉:

1.感冒、内伤发热、胃痛、便秘的病因病机;了解:

感冒、内伤发热、胃痛、便秘的概念及其症候分析。 [重点] 1.感冒、内伤发热、胃痛、便秘的证型分类、每一证型的辩证要点、治法及方药。 [难点] 1.感冒、内伤发热、胃痛、便秘的证型分类、每一证型的辩证要点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感冒、内伤发热、胃痛、便秘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每一证型的辩证要点、治法及方药的知识点。

2.重点讲解:

感冒、内伤发热、胃痛、便秘的证型分类、每一证型的辩证要点、治法及方药的知识点。

3.一般讲解:

感冒、内伤发热、胃痛、便秘的概念及其症候分析的知识点。 注:其余疾病为自学内容。

大纲执笔人: 冀秀萍 大纲校对人: 马骋宇 大纲审定人: 赵联社

推荐第6篇:中医学习题

一:名词

1,阴阳: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肝主疏泄:指肝有疏通、调达、升发的特性,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 3,肾藏精:指肾对精有闭藏提供的功能。

4,肺主气:包括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部分。

5,津液: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6,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 7,痰饮: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

8,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9,谵语:神志不清、声高、胡言乱语、语无伦次。

10, 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症状类型。 二:填空

1,中医四部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 2,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火为水之所胜,土为水之所不胜。 3,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4,五脏的外华是:心其华在面,肺其华在皮毛,脾其华在唇,肝其华在爪,肾其华在发。

5,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6,六淫传入的途径主要是口鼻和肌表。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答:脾与胃以膜相连,其间有经脉相乎络属而密切联系。脾与胃运纳协调,升降相同,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微的输布,以滋养全身,化生气血、津液,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2,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答 :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心气旺盛,血液通利,运行不息,营养全身。表现:脉搏节律均匀,和缓有力,跳动均匀,和缓,其动应手,感觉正常,面色红润,光泽。

3,简述肝肾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肝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关系,主要是精和血及肝肾阳液互生的关系。血的再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有赖于血的滋养。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称为“精血同源”。肝肾之阴也息息相通,相互滋生。肾阴能滋养肝阴,肝阴可资助肾阴。肝肾关系极为密切、故有“肝肾同源”之说。

4简述“有神”“无神”的区别点?

5,何为“七情”,“七情”的致病特点?

答: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肝腑阴阳气血失调,才能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治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胃。

推荐第7篇:中医学论文

我对中医的认识

中医学是绽开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株奇葩,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接触《国粹—中医学精要》这门课以前,我对中医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知道一些草药和针灸上,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对中医的认识长进了许多。

整个中医理论的核心就是四个字“阴阳调和”, 中医把人体理解为一种自组织系统。把人体的发病和愈病都看作是机体自主性反应过程,强调人的自组织机制是健康,疾病,愈病的枢机。中医正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疾病有标,本之分。中医治病重在治本。中医的治本主要是运用推动机体自主调理的艺术,其主要内容是扶正祛邪,五藏生克,阴阳自和。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上,中医学就像一条容纳百川的河流,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关于人体、生命、健康、疾病及其防治规律的医学文化体系。

要加深对某个事物的认识,对于其历史的研究是必要的,中医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历史是深厚的: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现在,中医特别是针灸已走出国门,慢慢的为世界所认识。 研究中医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初由于西医涌入,使得中医没落,中西医并存的局面开始出现,对中医的批判声就此起彼伏。甚至在民国时代,新中国建立之后,废止中医案都被提出过。但是两次的废止中医案都被彻底否决了,这就彰显了中医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的发展不是一百年的西医可以撼动的。

我曾经看过许多报道,很多西医治不好的病,回过头来找中医反而治好了,高治愈率和低副作用让中医在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历次疫病流行的时候得以彰显。比如上个世纪上海的肝炎大流行和 03年广州的SARS。

当然,西医也并不是一无是处,21世纪中西医还将在我国并存,彻底抛弃某一个是不可能的,只有中西医结合,把西医的科学优势和中医的理论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造福人民群众。

姓名:程鹏宇

班级:1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班

学号:201111033027

推荐第8篇:中医学绪论

中医学绪论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标志着中医学理论形成的医著是

A《黄帝内经》B《千金要方》C《脉经》D《外经》E以上都不是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四大经典】;【中等】;【1分钟】;【掌握】;【记忆】;【A】

2.张仲景的著作是

A《伤寒论》B《诸病源候论》 C《温热论》 D《瘟疫论》 E以上都不是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四大经典】;【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A】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A取象比类 B司外揣内 C注重整体研究 D整体观、辨证论治及恒动观 E以上均不是

【绪论】、【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中等】;【1分钟】;【掌握】;【记忆】;【D】

4.《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

A 巢元方 B孙思邈 C王叔和 D 皇甫谧 E陈无择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A】

5.首倡病因学“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秦越人 C巢元方 D陈无择 E王清任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D】

6.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医家是 A李东垣 B李中梓 C李时珍 D李月池 E以上均不是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A】

7.认为“阳常有余”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朱震亨 C张子和 D张仲景 E李东垣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B】

8.《医林改错》的著者是

A王清任 B吴又可 C吴鞠通 D张从正 E张景岳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中等】;【1分钟】;【了解】;【记忆】;【A】

9.中医认识和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绪论】、【中医理论体系】、【辩证施治】;【中等】;【1分钟】;【掌握】;【记忆】;【E】

10.“证”的基本含义是

A疾病过程的症状总和 B疾病过程的体征总和 C疾病过程的病理概括 D疾病过程的病因病性 E以上均不是

【绪论】、【中医理论体系】、【辩证施治】;【中等】;【1分钟】;【掌握】;【记忆】;【C】

11.中医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百家争鸣最活跃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中等】;【1分钟】;【了解】;【记忆】;【C】

1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典医籍是

A《黄帝内经》B《千金要方》C《脉经》D《外经》E以上都不是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四大经典】;【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A】

13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C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D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绪论】、【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中等】;【1分钟】;【掌握】;【记忆】;【E】

14.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基础的医籍是

A《黄帝内经》B《千金要方》C《脉经》D《外经》E《伤寒杂病论》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四大经典】;【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E】

15.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B《千金要方》C《脉经》D《外经》E《神农本草经》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四大经典】【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E】

16.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B《脉经》C《金匮要略》D《外经》E《神农本草经》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中等】;【1分钟】;【了解】;【记忆】;【B】

17.我国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和证候学的专著是

A《黄帝内经》B《脉经》C《诸病源候论》D《外经》E《神农本草经》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中等】;【1分钟】;【了解】;【记忆】;【C】

18我国现存第一部验舌的专著是

A《黄帝内经》B《敖氏伤寒金镜录》C《诸病源候论》D《外经》E《神农本草经》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中等】;【1分钟】;【了解】;【记忆】;【B】

B型题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杲

D张仲景

E朱震亨

1.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是

2.金元四大家中“攻下派”的代表人物是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中等】;【2分钟】;【熟悉】;【记忆】;【1A、

2B】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杲

D张仲景

E朱震亨

3.金元四大家中“补土派”的代表人物是

4.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中等】;【2分钟】;【熟悉】;【记忆】;【3C、4E】

A《神农本草经》

B《备急千金药方》

C《针灸甲乙经》

D《本草纲目》

E《金匮要略》

5.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6.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中等】;【2分钟】;【了解】;【记忆】;【5C、6A】

A寒凉派

B补土派

C清热派

D滋阴派

E攻下派

7.金元四大家中刘完素是()派的代表人物

8.金元四大家中李杲是()派的代表人物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中等】;【2分钟】;【熟悉】;【记忆】;【7A、8B】

A寒凉派

B补土派

C清热派

D滋阴派

E攻下派

9.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是()派的代表人物

10.金元四大家中张从正是()派的代表人物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中等】;【2分钟】;【熟悉】;【记忆】;【9D、10E】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金匮要略》

E《黄帝内经》

11.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基础的是

12.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基础的是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四大经典】;【中等】;【2分钟】;【熟悉】;【记忆】;【11A、12B】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伤寒杂病论》

E《备急千金药方》

1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14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四大经典】【中等】;【2分钟】;【熟悉】;【记忆】;【13B、14E】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孙思邈

D王叔和

E巢元方

15.《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16.《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四大经典】;【中等】;【2分钟】;【熟悉】;【记忆】;【15A、16B】

A《神农本草经》

B《针灸甲乙经》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E《伤寒杂病论》

17.最早提出药物分类方法的书籍是

18.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四大经典】【中等】;【2分钟】;【熟悉】;【记忆】;【17A、18B】

二、填空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

【绪论】、【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中等】;【1分钟】;【掌握】;【记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

【绪论】、【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中等】;【2分钟】;【掌握】;【记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是《》。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神农本草经】

4.《》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为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四大经典】;【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黄帝内经】

5.金元四大家是()、()、()、(),后世分别称他们为()、()、()、()。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中等】;【2分钟】;【熟悉】;【记忆】;【刘完素、李杲、张从正、朱震亨、寒凉派、脾胃学派、攻邪派、养阴学派】

6.后世称为脾胃学派的是金元四大家中的( )。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李杲】

7.后世称为寒凉派的是金元四大家中的( )。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刘完素】

8.后世称为攻邪派的是金元四大家中的( )。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张从正】

9.后世称为养阴学派的是金元四大家中的( )。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金元四大家】;【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朱震亨】

三、判断题 1.《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成功的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四大经典】;【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

2.隋代巢元方等编著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

3.宋代钱乙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

【绪论】、【中医学的发展】;【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

4.机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

【绪论】、【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

5.中医治病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的异同。()

【绪论】、【中医理论体系】、【辨证论治】;【中等】;【1分钟】;【熟悉】;【记忆】;【√】

6.“证”的定义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绪论】、【中医理论体系】、【辩证施治】;【中等】;【1分钟】;【掌握】;【记忆】;【√】

推荐第9篇:中医学毕业自荐信

一份优秀的个人求职自荐书能令招聘方眼前一令。那么,求职自荐书怎么写呢?怎样才能写出一份优秀的自荐书呢?如果你对此抱有困惑,可以参考本篇2010年应届生求职自荐书范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展开我的自荐信,我是贵阳中医学院临床一系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2010级好范文。以下是我的个人自我介绍:

经过大学六年的北上求学,南下学医,怀着严谨谦虚的专业态度,本着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加以带教老师的指导,我相信自己能往卓越的临床医生及针灸师方向发展。

久闻贵院是专业的医疗水平,娴熟的诊治技术,优质的服务态度而获得社会的认可。贵院不断的进取精神,舒心和谐的工作环境,为人师表的教学方式,追求医者仁心的职业理念也让我十分的敬仰。希望自己可以化身为其中的一员,这一平台上在为共同的理念而坚定地完成自己所选择的职业。

我的学业成绩都处于中上游。中医西医 英语 多范围的学习,可以容纳繁琐,打破常规,却富于创意。本人应试能耐或许不出众,但乐在治学,不断自我充电。

求学近六载,初步具备了迈向临床医生的基本素质。在实习的同时,结合临床,自我钻研中医针灸耳穴疗法,期间给多名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一定的疗效,获得好评,更深刻的体念医者仁心的从医之道。

期间曾到广西蒙山中医院内科门诊跟师见习,初步掌握针灸手法,参与诊治病人达200人次,熟悉了内科及针灸的常见病,拓宽思维;在广西中西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实习,掌握了临床基本技能及常见疾病的诊治,领悟了临床辨证施治的思维和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此外在与中国乐凯,中国游戏中心等大公司的策划合作项目,使我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思维和与社会,人际,公司沟通的一定能力;去北京著名高校求学的经历,丰富了阅览,并且学会了淡然的面对挫折的能力。这些使得我坚信能在即将的工作中多方位的思考,灵活协调的处理团体协作和人际关系。

当今,医疗体制,医患关系在不断的完善中,期间也会存在暂时的复杂纷纭,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有一系列问题,故有责任感,思维跳跃,洞察力,忍耐力和强适应性的我,针灸,医学心理学,环保,摄影及策划编辑,瑜伽是我的特长。一直希望可以实践医者系仁心的理念,从事医疗相关职业为医患多方寻求彼此所需.殷切期盼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有价值的事业进取。

最后,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祝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阅读了本文 欢迎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应届医学毕业生自荐信范文 好范文护理自荐信范文 生物专业自荐信范文

推荐第10篇:中医学专业简历

中医医疗学专业求职简历

简历编号: 319775002 更新日期: 2007-01-12 11:21:44 无照片

姓名: 郭xx先生 国籍: 中国

目前住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 籍 地: 河南 身高体重: 168 cm 74 kg

婚姻状况: 已婚 年龄: 33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中西医师、医疗:、临床医学研究人员:

工作年限: 8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深圳 东莞

工作经历: 1995年-1997年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学生毕业

1997年-1999年市医院县医院实践实习中医师完成实践1999-2004年在

县城开业诊所主治医生适调工作2004-2006在萝岗中医师适调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河南南阳市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原张仲景国医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1997-12-01

所学专业: 中医医疗 第二专业: 心理咨询学,法学

培训经历: 我是仲景医大95级毕业生,在校时,我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多次获得科目第一名和

优生奖学金,在课外又博览群书,多次获得个人读书第一名,同时,又利用课余时间去老师门诊

部和校附属医院进行早期见习侍诊.毕业以后又在市人民医院县医院工作,在这期间虚心求教,

工作认真,获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后来又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输液许可

证,自主行医,期间获得病人赠送感谢锦旗.由于工作适调需要,后又到萝岗,学习不育症治疗技

术.期间考取临床执业助理.曾发表论文,获得论文证书。国家正试承认学历证书编

码:116535..........(附广东省高教厅学历验证证明)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练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尤其善于男性病.风湿.类风湿.不育症.中风

偏瘫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善于使用医患合作的临床治疗方案。注重患者至上的治疗原则,注

重身心治疗的全科观念。主要医学临床经验: 1.中医辩证配合针灸治疗脑血栓.脑栓塞引起的

偏瘫,失语,半身不遂.2.针灸配合中药膏药,治疗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3.中西医结

合治疗男性病,急慢性前列腺炎,死精,精子成活率低,无精,性功能障碍,不育症,及皮

肤性病科常见病多发病,淋病,尖锐湿疣等。

可以利用手术器械比较熟练地进行一般的外科小手术操做,例如:清创缝合,外痔,内痔,

脂肪瘤,尖锐湿疣切除术等。

详细个人自传

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览阅我的个人简历,我是南阳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1997届

毕业生,在理论和实践中练就中西医结合的能力。我早年从医于前辈,后又在南阳学习中西

医结合专业,毕业后又在市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具备了中西医结合的能力。后来又自主行医,在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2004年我来到广东省创业,在萝岗开发区中医诊所学习不育症的治疗技术,对于风湿不育症皮肤性病及医患心理学有独到之处,于2005年考国家执业助理,现已取得资格证书.执业中.期待和您的真诚合作,如果有机会与贵单位合作,我会以负责的工作态度,健康的身体,数年的临床经验积累为贵单位的发展贡献一份薄力。祝您新年愉快,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合家欢乐.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第11篇:教案中医学概要

绪 论

第八章 中 药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一、中药的采集

药材的采收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节进行。

二、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的目的

1.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使药物纯净,用量准确。 2.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烈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巴豆。

3、增强药物疗效。如①蜜制—加强补益作用②姜制—加强止呕作用③酒制—通血脉散寒④醋制—入肝,理气止痛⑤盐水制—补肾。

4、改变药物的性能,更适合病情需要。如生地—凉血,熟地—补血,生何首乌—泻下通便,制何首乌—补肝肾。

5、矫臭矫味,利于服用。如紫河车漂去腥味,海藻昆布漂去咸味。

6、便于制剂和储藏。

7、引药入经。

(二)炮制的方法

1、修制 2水制 3火制 4水火共制

三、中药性能

中药的性能(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一)四气五味

1、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的药物性属寒凉。

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的药物性属温热。

2、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淡附于甘,涩附于酸)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开窍,化湿等作用。用于表证,气滞,血淤,窍闭神昏,湿浊内阻。 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缓急和中的作用。用于虚证,胃不和,拘急疼痛等证。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虚汗,久泻,肺虚久咳,遗精滑精,遗尿等证。(滑脱证)

苦:能泻能燥。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降泻肺气,燥湿的作用。用于实热证,热结便秘,肺气上逆,湿证。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用于瘰疬,痰核,燥结便秘等。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涩: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辛散 酸敛 甘缓 咸软 苦泻 淡渗

(二)升降浮沉

2 升降浮沉: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势。

升浮药具有升阳,解表,祛风,散寒,催吐,开窍作用。 沉降药具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降逆止呕,止咳平喘,利水渗湿等作用。

1、升降浮沉与病位病势的关系:选药时应顺病位,逆病势。

2、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的关系:

升浮药—多为辛甘味,性温热,多为质轻的花叶。(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沉降药—多为酸苦咸涩味,性寒凉,多为质重的根茎、种子、矿物及介壳类。

(三)归经

归经:药物对于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

药性相同,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往往不同。如苦寒的泻火药。

(四)有毒无毒

四、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配伍:按病情需要和药物特性,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1、单行:仅用一味药治疗疾病。如独参汤。

2、相须:将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合用,以增强原有功效。如大黄配芒硝能增加攻下泻热作用,石膏配知母能增强清热泻火作用。

3、相使:在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相互配伍,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功效。如黄芪茯苓相配伍,茯苓 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功效。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

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6、相恶:两药合用,一药能使另一药原有功效降低或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

7、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如十八反和十九畏。

(二)禁忌

1、配伍禁忌:

(1)本草明言十八反,藻戟芫遂俱战草, 半楼贝蔹及攻乌,诸参辛芍叛藜芦。 (2)十九畏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和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2、妊娠禁忌:毒性较强或药性峻猛之药禁用,活血化淤

4 行气,攻下,温里中的部分药慎用。

3、服药禁忌(忌口):一般用药时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等有刺激性的食物。蜜反生葱。

(三)剂量:一剂药中每味药物成人一日的用量,包括单味药物的成人一日量,方剂中各药的相对用量和制剂的实际服用量。

一般中药的常用内服剂量为5-10克,部分用量较大的为15-30克。

(四)煎服方法

1、煎药法:以砂锅为最佳器皿(其次为搪瓷制品或不锈钢),忌用铁锅等金属器皿。煎药前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以上,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宜。每剂药煎煮两次,药汁混匀后分两至三次服用。煎药一般宜先武火后温火。

①先煎:介壳类,矿物类应打碎先煎20分钟。如龟板,鳖甲,生石膏,磁石。

②后下:气味芳香,借挥发油取效的药物(解表药、行气药),应在一般药煎好前五分钟下锅,防有效成分挥发。如薄荷,砂仁。

③包煎:细小种子花粉及研末的矿物类药,应用布包好后再入锅。如车前子,旋覆花,滑石,蒲黄,五灵脂,灶心土。 ④另煎:某些贵重药物应切成小片先煎2-3小时,再兑入药液服用。如人参,西洋参,鹿茸。

⑤烊化: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

5 ⑥冲服:贵重或不耐高热又难溶于水的药物。如朱砂,牛黄,琥珀。

2、服药法:内服汤药多宜温服,一般宜饭前服用。

第二节 常 用 中 药

一、解 表 药

功效: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适应证:外感风寒,风热表证。

使用注意:1.避免发汗太过,以免耗伤津液,损伤阳气,以微汗透彻为度. 2.对于汗多,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者应慎用. 3.不宜久煎,宜温服. 4.因时,因地而宜.

(一)辛温解表药

用于风寒表证,发汗作用较强,虚人慎用.1.麻黄(1)发汗力较强,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如麻黄汤.(2)蜜炙,加强平喘作用.(3)用于风水水肿(急性肾炎水肿).高血压者慎用.2.桂枝(1)发汗力较缓,表实无汗,表虚汗出都可用.3.荆芥(1)风寒,风热感冒均可用. (2)轻透力较强,能透疹消疮.4.防风(1) 风寒,风热感冒均可用. (2)祛风力较强,既能祛风解表,又能祛风胜湿止痛 5.白芷:(1)治鼻渊的要药.

6 (2)入阳明经,善治阳明头痛.牙痛.6.细辛(小毒)(1)温肺化饮,与干姜配伍应用. (2)细辛用量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7.羌活:(1)入太阳经,善治太阳经头痛. (2)善治上半身风湿痹证.8.生姜: 呕家圣药” 晕车船可用生姜片贴内关穴.

(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 薄荷,辛夷,苍耳子治疗鼻炎.2.桑叶:疏散风热力较强.3.菊花:平肝明目力较强.清热解毒用野菊花.4.柴胡(1)入少阳经. (2)疏肝解郁作用最常用.升阳举陷作用的药有:升麻,黄芪,柴胡,葛根.5.葛根:(1)治疗项背强痛(颈椎病) (2)消渴 (3)止泻

二、清 热 药

功效:清解里热.适应证:里热证.分类: 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使用注意:(1)分清里热所在部位及性质. (2)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慎用.

(一)清热泻火药:用于气分实热证.1.石膏:(1)外解气分实热,内清肺胃之火.

7 (2)清热泻火力强.2.知母:(1)滋阴润燥力强.与黄柏配伍善清退相火.3.栀子:善清三焦之火而除烦.4.天花粉(栝楼根):生津力强,消渴多用.5.芦根(苇茎):清肺胃热力强.6.夏枯草:清肝火.

(二)清热解毒药:用于各种热毒证.1.金银花(双花):疏散风热力较强.用于风热表证.如银翘散.2.连翘: 能消痈散结 疮家圣药” 3.蒲公英:治疗乳痈常用药.4.板蓝根,大青叶:流感预防用药.5.白头翁:治疗”热毒血痢”要药.6.鱼腥草:治疗”肺痈”要药.

(三)清热燥湿药:用于湿热证及火热证. 1.黄芩:(1)善清中上焦湿热。(2)善泻肺热。 (3)治疗胎热胎动不安。

2.黄连:(1)善清中焦湿热,治疗湿热泻痢要药。 (2)可清心,肝,胃火。善清心火。 3.黄柏:(1)善清下焦湿热, (2)配伍知母,可以滋阴降火。

4.龙胆草:善泻肝胆之火,及下焦湿热。 5.苦参:皮肤搔痒。

(四)清热凉血药:用于热入营血证。1.生地黄:(1)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 2.玄参(元参)滋阴降火力较强。

3.赤芍,丹皮:“凉血不留淤,活血不妄行。”

(五)清虚热药:用于阴虚发热证。1.青蒿:善治疗夜热早凉。不宜久煎。 2.地骨皮:善治骨蒸潮热。又能泻实热(肺)。

三、泻 下 药

功用: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 适应证:便秘,胃肠积滞,实热内结,水肿停饮。 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

使用注意:1。作用峻猛者易伤正气及脾胃,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胎前产后及经期慎用。

2.严格炮制,控制用量,防止中毒,中病即止。

(一)攻下药:用于便秘,胃肠积滞,实热内结证。1.大黄:(1)(生用)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2)不宜久煎。

2.芒硝(玄明粉,元明粉):(1)软坚泻下 (2)装纱布袋后外敷,治疗乳痈初期。 (3)冲服。 3.番泻叶:开水泡服。

(二)润下药:用于肠燥便秘。

(三)峻下药:用于水肿,鼓胀,胸胁停饮。

9 使用注意:(1)均有毒,醋制减毒性。

(2)控制用量,从小剂量用起,(小于1.5克)中病即止. (3)用于形证俱实者,久病孕产经期慎用. (4)多入丸散,早上空腹服用.

四、祛风湿药

功用: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 适应证:痹证. 使用注意(1)药性多辛温香燥,易耗伤阴血,故阴虚血亏者慎用. (2)可做成酒剂或丸剂,热痹禁用酒剂.1.独活:善治疗下半身风湿.2.威灵仙:其性善走,通行十二经脉,是风湿痹痛要药.3.白花蛇:搜风通络,治顽痹.4.防己:大苦寒,易伤胃气,伤肝肾.5.桑寄生(1)治疗肝肾不足之痹证.(2)治疗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6.木瓜:治疗筋脉拘挛常用药.7.秦艽:既退虚热又清湿热.

五、芳香化湿药

功用:化湿运脾.适应证:脾为湿困证.使用注意(1)药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气

10 虚者慎用. (2)气味芳香,不宜久煎.1.藿香:(1)芳香化湿之要药

(2)藿香正气水稀释后治疗小儿痱子.2.厚朴:善行气散满,是”消除胀满之要药”.3.苍术(1)在内燥中焦之湿而健脾,在外祛风湿兼解表. (2)与补肝明目药配伍,治疗夜盲症.4.砂仁:温中,安胎.

六、利水渗湿药

功效:通利水道,渗利水湿.适应证: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泄泻等.使用注意:本类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尿者慎用.1.茯苓:甘补淡渗,药性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扶正又祛邪,寒热虚实皆可用。

茯神——安神。

2.泽泻:利水渗湿,兼能泄热。 3.薏苡仁:排脓。 4.滑石:包煎。

5.茵陈:治疗黄疸之要药。

6、治疗肝胆、泌尿结石:金钱草,鸡内金。

七、温 里 药

功效:温里散寒,温经止痛。

适应症:里寒证。

11 使用注意:辛热燥烈,易耗伤津液,助火,故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1.附子:回阳救逆首选药。 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2.干姜:温肺化饮,与细辛配伍。 3吴茱萸:治疗寒凝肝脉诸痛证

八、理 气 药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健脾,行气止痛。 适应证:气滞或气逆证。

使用注意: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1.橘皮(陈皮):(1)善理肺脾气滞 (2)治痰之要药。 2.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 “妇科之主帅,女病之总司” 3.乌药:寒凝气滞之寒疝,痛经。

4.木香:理胃肠之气滞,治疗里急后重之要药。 5.枳实:枳实速而枳壳缓。 枳壳:行气宽中。

九、化痰止咳平喘药

功效:祛痰或止咳喘。 适应证:痰证或咳喘证。

使用注意:(1)咳嗽兼咳血者,不宜用强烈有刺激的化痰药

(2)麻疹初起的咳嗽不宜用温性或收敛的止咳药,以免助热或影响麻疹透发。

12 (3)肺虚久咳者,不可妄投宣散降泄之品,免伤肺气。

(一)化痰药

1.半夏:(1)治疗各种痰证,是治疗湿痰寒痰之要药 (2)用于多种呕吐。 2.桔梗:载药上行,引经入肺。

3.天南星:善治顽痰。 胆南星:清化热痰。 4.贝母:川贝—止咳多用。浙贝—散结多用。 5.瓜蒌:宽胸散结,与薤白同用。

(二)止咳平喘药

1.杏仁:治疗咳喘之要药。

2.苏子:降气平喘。如三子养亲汤。 3.款冬花:止咳力较强,用于多种咳嗽。 紫菀:祛痰力较强。

4.百部:润肺,新久咳嗽均可用。杀虫。 5.桑白皮:泻肺热,平喘。

十、止 血 药

功效:止血。 适应证:出血证。

使用注意: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有留淤的弊端;出血兼有淤血者不宜单独使用。

1、蒲黄:收敛止血,活血化淤,用于各种出血证。 蒲黄,五灵脂——失笑散。

2、三七(田七):用于各种出血证“伤科要药”。

3、地榆:善治下焦血热所致的出血。 治疗烫伤常用药。

4、白及:收敛止血要药。生肌

5、艾叶:治疗下焦虚寒性出血。

6、大蓟:用于血热出血。

7、小蓟:善治尿血、血淋。

8、白茅根:凉血利尿。

十一、活血化瘀药

功效:活血化淤,通经止痛。 适应证:淤血证。

使用注意:易耗血动血,月经过多,孕妇慎用。

1、川芎:(1)治疗头痛之要药

(2)上行头巅,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

2、桃仁:活血作用较强。

红花:通经力较强,妇科常用。

3、延胡索(元胡,玄胡):气血淤滞之一身上下诸痛(肝郁气滞多用),尤善治疗胃痛痛经。

4、丹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首选药。

5、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

6、益母草(坤草):妇产科要药。利水。

7、乳香:行气。

没药:活血。 气味不佳,多外用。

十二、平肝熄风药

功效:平肝潜阳,熄风止痉。 适应证: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

使用注意:药性寒凉的脾虚慢惊风者慎用,药性温燥的血虚阴伤者慎用。

1. 羚羊角: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清热力强,热极生风多用。

2. 石决明;凉肝,镇肝之要药。治疗目疾常用药。 3. 代赭石:降逆。 4. 天麻:治疗眩晕要药。

性平,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

5.钩藤(双钩):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6.全蝎(全虫):治疗顽固性偏正头痛。 7.僵蚕(天虫):善治惊风,癫痫夹有痰热者。 牵正散,治疗口眼歪斜。

十三、安 神 药

功效:安定神志。 适应证:神志不安。

分类:

1、重镇安神药

2、养心安神药

使用注意:矿石类安神药易伤脾胃,应配伍健脾养胃药,不宜长期使用。入煎剂应打碎久煎。

1、朱砂: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不可过服,防止汞中毒。

2、酸枣仁:养肝血、安心神,善治心肝血虚之心神不安。敛汗

3、远志:交通心肾、安定神志。

4、龙骨,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煅)。

5、磁石:聪耳(耳聋左磁丸)。

十四、收 涩 药

功效:收敛固涩。

适应证:滑脱不禁证(正气虚弱)。

分类:止汗、止咳、止泻,固精缩尿,止血、止带。 使用注意:实邪未解者不宜用,以免闭门留寇。

1、五味子:止咳、止泻(四神丸),生津(生脉散)。

2、乌梅:止咳、止泻,安蛔。

3、肉豆蔻:温中止泻(五更泻—四神丸)。

4、乌贼骨(海螵蛸):抑酸止痛,治疗胃痛吐酸。

十五、补 益 药

功效: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适应证:虚证(气、血、阴、阳)。 使用注意:

1、补虚药多滋腻,应配伍健脾和胃药或行气药。

2、一般多入丸散或膏剂,入汤剂应久煎。

3、实邪病证不宜用,以免闭门留寇,身体健康者不宜滥用。

(一)补气药:补肺气益脾气。

16

1、人参:“益气养阴生津而补血”补气力强,善大补元气。

2、黄芪:补气升阳,用于内脏下垂证,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3、白术:健脾燥湿力较强,安胎。

4、甘草(国老):治心气不足证(炙甘草汤),止咳化痰,止痛,调和药性,解毒。

5、山药(薯蓣):既补肺脾之气又益肺肾之阴,并能固涩肾精。

(二)补阳药:肾阳不足证。

1、补骨脂:止泻(四神丸)。

2、淫羊藿(仙灵脾):补阳力较强,治疗阳痿、宫冷不孕之要药。

3、杜仲:治疗肾虚腰疼之要药,安胎,降血压。

4、山茱萸:补肝肾之阴(六味地黄丸)。

5、肉苁蓉:润肠通便。

6、巴戟天:强筋骨。

7、续断(川断):续折伤力强。

(三)补血药:心肝血虚证。

1、熟地黄:补血要药(四物汤)。

2、当归:补血要药(四物汤),另能活血,调经,妇科常用。

3、白芍:养血柔肝止痛。

4、阿胶:补血止血。

5、何首乌:治疗须发早白,可以延缓衰老。

(四)补阴药:用于肺胃及肝肾阴虚证。

1、沙参:养肺胃之阴。

2、麦冬(麦门冬,寸冬):养肺胃之阴,清心。

3、枸杞:养肝肾之阴,明目。(杞菊地黄丸)。

4、龟甲(龟板):滋阴力较强,另能益肾健骨。

5、鳖甲:清虚热力较强,治阴虚发热之要药,另能软坚散结。

6、百合:养肺阴,清心安神。

7、女贞子:养肝肾之阴。

十六、开 窍 药

功效:醒神开窍。 适应证:闭证。

使用注意:辛香走窜,为救急治标之品,只宜暂服,不宜久用。内服一般不入煎剂,只入丸散。

1、麝香:醒神开窍之要药,寒闭热闭均可用。

2、冰片:用于热闭,清热止痛(冰硼散)。

3、石菖蒲:化湿。

十七、消 食 药

功效:消积导滞促进消化。

适应证:食积不化,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1、山楂:消油腻肉食之积,降血压,降血脂。

2、神曲(陈曲):消米面之积。

3、麦芽:消米面薯蓣之积。回乳(炒)

4、莱菔子:除胀,降气。

5、鸡内金:各种食积,治疗泌尿肝胆结石。

第九章 方 剂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一)组成原则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必不可少。 2.臣药:①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②治疗兼病或兼证。 3.佐药:①佐助②佐制③反佐。 4.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二)变化规律

1.增减药味(随证加减) 2.改变配伍

如:麻黄(桂枝,杏仁) 3.调整药量

如:小承气汤(大黄12克 厚朴6克 枳实9克)

厚朴三物汤(厚朴24克 枳实15克 大黄12克) 4.变更剂型

二、方剂的剂型

(一)汤剂

(二)丸剂

(三)散剂

(四)膏剂

(五)丹剂

(六)酒剂

(七)冲剂

(八)片剂

(九)针剂

三、方剂与治法

第二节 常 用 方 剂

一、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发汗解表(力强),宣肺平喘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散寒 杏仁—宣肺降气平喘 甘草—调和药性

桂枝汤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散寒

白芍—敛阴止汗 一散一收,调和营卫生姜—发汗解表,止呕 大枣—益气补脾 甘草—调和药性

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祛风解表 羌活、独活—祛风除湿解表 柴胡—疏散表邪 川芎—行气祛风、止痛 桔梗—宣肺

枳壳—降气 一宣一降,调畅气机 前胡—化痰 茯苓—渗湿 甘草—调和药性

银翘散

双花、连翘—辛凉透表,疏散风热 薄荷、牛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利咽 荆芥穗、淡豆豉—发散表邪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利小便(竹叶) 桔梗—宣肺利咽 生甘草—清热解毒

桑菊饮

桑叶、菊花—疏散上焦风热 薄荷—疏散风热

桔梗、杏仁—宣利肺气,止咳 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芦根—清热生津 甘草—调和药性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9—宣肺平喘 石膏18—清热泻火,生津 杏仁—止咳平喘 甘草—调和药性

二、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川芎—祛风止痛,治头痛要药

羌活、白芷—祛风止痛(太阳,阳明)

21 荆芥、防风、细辛、薄荷—祛风、止痛,利头目 清茶—清头目,泻火

独活寄生汤

独活—祛下焦风湿、止痛 秦艽、防风—祛风湿 肉桂—温里散寒,通利血脉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

桑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四物)—养血 人参、茯苓、甘草(四君子)—益气健脾

镇肝熄风汤

牛膝—引血不行、补肝肾 代赭石—平肝潜阳、降逆 生龙骨、生牡蛎—平肝潜阳

龟甲、玄参、天冬、白芍—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疏肝理气 甘草—调和药性

三、祛湿剂 藿香正气散

藿香—芳香化湿、解表 苏叶、白芷—发散风寒

半夏、陈皮、茯苓(二陈)—燥湿、健脾、和中 白术—健脾燥湿

22 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 桔梗—宣肺

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调和药性

平胃散

苍术—燥湿健脾 厚朴—行气除胀 陈皮—理气健脾

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药性

五苓散

泽泻—直达膀胱、利水渗湿 猪苓、茯苓—利水渗湿 白术—健脾、燥湿

桂枝—发散风寒、通阳化气行水

茵陈蒿汤

茵陈蒿—清利湿热、退黄

栀子—通泻三焦之火,使湿热从小便而出 大黄—泻热通便,使湿热从大便而出

八正散

扁蓄、瞿麦、木通,车前子,滑石、灯心草—利水通淋 栀子、大黄—泻热、使湿热从二便而出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四、清热剂

白虎汤

23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 甘草、粳米—和中,调药

清营汤

水牛角—清热凉血

生地、玄参、麦冬(增液汤)—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双花、连翘—辛凉透表,使营分邪热透转气分而解 黄连、竹叶—泻心火 丹参—凉血,散瘀

犀角地黄汤

水牛角—清热凉血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芍药—养血敛阴,清热凉血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清肝胆火,泄肝胆湿热 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清热燥湿

木通、车前子、泽泻—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 生地、当归—滋阴养血,防止苦燥伤阴 柴胡—疏肝利胆,防止肝胆之气被抑 甘草—调和药性

芍药汤

白芍—柔肝缓急止痛

24 黄芩、黄连—清中焦湿热 木香、槟榔—理气止痛

大黄—泻下通便 “通因通用” 当归—和血柔肝

肉桂—制约芩、连,大黄的苦寒之性 甘草—调和药性

青蒿鳖甲汤

鳖甲—滋阴退热 “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 青蒿—清退虚热 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 有青蒿领之出也“ 生地—养阴清热 知母—滋阴降火 丹皮—清热凉血

五、和解剂 小柴胡汤

柴胡—辛凉,散少阳经之邪气 生姜、半夏—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健脾益气 甘草—调和药性

逍遥散

柴胡—疏肝解郁

当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

25

一散一清,

黄芩—清热泻火 和解少阳 茯苓、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 煨生姜、薄荷—行气解郁

半夏泻心汤

半夏—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干姜—温里散寒 黄芩、黄连—清热泻火 人参、大枣—健脾益气 甘草—调和药性

六 泻下剂 大承气汤

大黄—泻热通便 芒硝—软坚泻下 厚朴、枳实—行气散满除痞 麻子仁丸

麻子仁—润肠通便 杏仁—降气,润肠通便 白芍—养血敛阴 厚朴、枳实—行气散满 蜂蜜—润肠

七 消导剂 保和丸

山楂—消油腻食积 神曲—消面谷之积

26

实 燥 痞、满

莱菔子—消食,下气,除胀 陈皮、半夏—行气和胃止呕 茯苓—健脾

连翘子—清热,防食积化热

八 化痰止咳剂

二陈汤

半夏—燥湿化痰,止呕 陈皮—理气健脾化痰

茯苓—健脾渗湿,杜绝生痰之源 生姜—止呕,解半夏毒 乌梅—敛肺止咳 甘草—调和药性

止嗽散

紫菀、百部—润肺止咳 白前、桔梗—宣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 陈皮—理气健脾化痰 甘草—化痰止咳,调和药性

九 温里剂 理中丸

干姜—温里散寒(中焦) 人参—补中益气 白术—健脾燥湿

27 甘草—调和药性

四逆汤

附子—回阳救逆

干姜—回阳就逆 “附子无干姜不热” 甘草—调和药性

十 理气剂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行气解郁 香附—疏肝理气 川芎—行气活血止痛 陈皮—理气健脾 芍药—养血,柔肝止痛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降气化痰 代赭石—降逆止呕 半夏、生姜—止呕,化痰

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扶正

十一 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

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柴胡、枳壳—疏肝理气

28 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 桔梗—引药上行 甘草—调和药性

补阳还五汤

黄芪—补气,气旺则血行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地龙—活血通络

小蓟饮子

小蓟、生地—凉血止血 藕节、蒲黄—凉血止血活血 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尿 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当归—养血,和血 甘草—调和药性

十二 补益剂 四君子汤

人参—益气健脾 白术—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甘草—调和药性

参苓白术散

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 山药、莲子、扁豆、薏苡仁—健脾止泻

29 砂仁—化湿,健脾

桔梗—载药上行,宣肺通调水道 甘草—调和药性

四物汤

熟地—养血滋阴 当归—养血调经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川芎—行气活血

归脾汤

人参、黄芪、白术—健脾益处 当归、龙眼肉—养血

酸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 木香—理气健脾(补而不滞) 生姜、大枣—健脾和胃 甘草—调和药性

六味地黄丸

熟地—滋补肾阴 山茱萸—滋阴肝肾

补肝、脾、肾之阴山药—健脾,固精 泽泻—泻肾火,防熟地之滋腻 丹皮—泻肝火,制约山茱萸之温性 茯苓—渗湿,健脾

肾气丸

30

“三泻”

渗湿浊,清虚热

“三补” 六味地黄丸—补肾阴

附子、桂枝—温补肾阳 “少火生气”

十三 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

朱砂—清泻心火,重镇安神 黄连—清泻心火 生地、当归—养血滋阴 甘草—调和药性

酸枣仁汤

酸枣仁—养肝血,安心神 川芎—行气,调和气机,调肝 茯苓—宁心安神 知母—滋阴降火 甘草—调和药性

十四 开窍剂

十五 固涩剂 玉屏风散

黄芪—补肺脾之气,固表止汗 白术—健脾益气 防风—祛风解表

四神丸

补骨脂—补肾阳、涩肠止泻 肉豆蔻—温脾阳、涩肠止泻

31 五味子—涩肠止泻 吴茱萸—温里散寒 大枣—补脾益气 生姜—温里散寒

金锁固精丸

沙苑子—补肾固精

芡实、莲子肉—固涩肾精,健脾 煅龙牡、莲须—涩精

完带汤

人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 苍术—燥湿健脾

陈皮—理气,健脾 “补而不滞” 车前子—利水渗湿 柴胡—疏肝理气 白芍—养血柔肝 芥穗—辛散升阳止带 甘草—调和药性

十六 驱虫剂 十七 痈疡剂 仙方活命饮

双花—清热解毒

当归、赤芍、乳香、没药、陈皮—活血,理气 防风、白芷—疏风解表,消肿散结

32 穿山甲、皂角刺—散结,消肿排脓 贝母、花粉—化痰散结 生甘草—清热解毒

芦根—清肺热 薏苡仁—清热排脓 冬瓜仁—化痰排脓 桃仁—活血化瘀

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泻热,活血化瘀 桃仁—活血化瘀

芒硝—软坚散结,泻热通便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冬瓜仁—排脓散结

第十章 针 灸 学 第一节 腧穴概述

一、腧穴的分类: 经穴,经外 奇穴,阿是穴(压痛点).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

三、腧穴的体表定位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固定标志,活动标志.

33

苇茎汤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1、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

2、胸剑联合至脐—8寸

3、脐到耻骨联合上缘—5寸

4、两乳头之间—8寸

5、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3寸

6、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

7、掴横纹至外踝尖—16寸

(三)指寸定位法

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

(四)简便取穴法

第二节 针灸法

电教(针刺操作,常用腧穴定位,拔罐法) 实验(针刺练习,灸法操作,拔罐法操作及注意)

一、毫针刺法

(一)针具

1寸=2.5cm 2寸=5cm 毫针的结构: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二)针具的保存

(三)针刺前准备

消毒:针具,腧穴,医生手指.

(四)毫针刺法

1.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34 2.针刺的角度:直刺,斜刺,平刺. 针刺的深度

3.得气(针感):酸麻重胀.行针:提插法,捻转法.4.针刺补泻手法.5.留针:一般30分钟左右.出针;用消毒的干棉球按压针孔.6.针刺注意事项

7.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刺伤脏器.

五、灸

(一)灸法取材与作用

(二)常用灸法

1.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2.艾条灸:温和灸,雀啄灸.3.温针灸

(三)灸法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 十 四 经 穴

(一)手太阴肺经

1、尺泽:调理肺气。

2、列缺:疏风宣肺。“头项寻列缺”

3、少商: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二)手厥阴心包经

35 内关: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和胃降逆 “心胸内关应”

(三)手少阴心经

1、通里:通利舌窍。

2、神门:宁心安神。

(四)手阳明大肠经

1、合谷:疏风解表,通络止痛。“面口合谷收”

3、曲池:疏风清热,调和营卫。降血压

4、肩禺:治疗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5、迎香:宣肺疏风,通利鼻窍。

(五)手少阳三焦经

1、中渚:偏头痛,胁肋痛。

2、外关:祛风解表

3、翳风:祛风,聪耳开窍

(六)手太阳小肠经

1、少泽:清热利咽,通乳降逆。

2、后溪:清头明目,通络止痛。

3、听宫:聪耳开窍。

(七)足阳明胃经

1、地仓:

2、颊车:地仓透颊车,治疗口眼歪斜,流涎。

3、下关:牙痛

4、天枢:健脾和胃,调理肠腑。

“对胃肠道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36

5、犊鼻:膝关节痛

6、足三里:健脾和胃,扶正培元。

保健强壮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对胃肠道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7、丰隆:健脾化痰,和胃降逆,降血压。“化痰要穴”

9、内庭:清泻胃火,理气止痛。

(八)足少阳胆经

1、听会:聪耳

2、阳白:治疗面瘫及眼睑下垂

3、风池:祛风解表

4、环跳:

5、阳陵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

(九)足太阳膀胱经

1、睛明:明目

2、肺俞:调理肺气,疏风解表

3、心俞:宁心安神,通经活络

4、膈俞:健脾和胃,止血

5、脾俞:健脾和胃

6、肾俞:补肾壮腰,培元固本

7、委中:强利腰膝

8、承山:痔疾常用穴。

9、至阴:灸法,治疗胎位不正。

(十)足太阴脾经

37

“腰背委中求”

1、隐白:补脾摄血

2、公孙:治疗脾胃疾病。

3、三阴交(肝、脾、肾):健脾和胃,补脾益胃,调经止带。

4、阴陵泉:健脾利湿,通经活络。

5、血海:理血调经,散风除湿。

(十一)足厥阴肝经 太冲:平肝潜阳,疏肝理气

(十二)足少阴肾经

1、涌泉:醒神开窍,安神定志

2、太溪:补肾益精,滋阴清热

(十三)任脉 1.中极:膀胱效穴。

2、关元:培元固本,补益下焦,治疗秘尿,生殖系统疾病

3、气海:同关元。保健强壮穴:关元,气海,足三里

4、神阙:回阳救逆

5、中脘:健脾和胃

6、膻中:宽胸理气,活血通络

(十四)督脉

1、命门:补肾强腰,培元固本

2、至阳:治疗肝胆疾病。

3、大椎: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退热要穴”

4、百会:息风醒脑,开窍镇静

5、人中(水沟):醒神开窍

38

三、经 外 奇 穴

1、太阳:治疗头痛

2、印堂:治疗头痛

3、四缝:治疗小儿疳积

4、十宣:醒神开窍

二、特定穴位的应用

(一)五输穴

指十二经脉肘膝以下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阳井金,阴井木”

(二)原穴与络穴

(三)俞穴与募穴 背俞穴,腹募穴.

(四)郗穴

(五)八会穴

脏,腑,筋,脉,骨,髓,气,血.

(六)下合穴 “合治内腑”

下篇 临床各科

第十一章 内科病证

一、感

定义:感触风邪引起的临床以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的病。冬春季节多见。 【病因病机】

39 1. 病因:风邪,时行病毒。 2. 病机:肺卫功能失调。 【辨证论治】

1.风寒感冒——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银翘散.3.暑湿感冒——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参苏饮 【其他疗法】

常用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桑菊感冒片,通宣理肺片,羚羊感冒片。

二、咳

定义:六淫侵袭肺脏或脏腑功能失调,肺失宣肃所致。 【病因病机】

1. 病因:外感风寒热燥邪,内伤脏腑。 2. 病机:肺失宣肃。 【辨证论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咳嗽——桑菊饮。 3.风燥咳嗽——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4.肺阴亏虚——沙参麦冬汤。

40 【其他疗法】

常用中成药;急支糖浆。

三、肺

定义: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为特征。 【病因病机】

1. 病因:感受风邪,痰热素盛。 2. 病机:热——痰——淤——痈 【辨证论治】

1. 初期——银翘散加减。 2. 成痈期——千金苇茎汤 3. 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沙参清肺汤。

四、哮

定义:发作性痰鸣气喘疾病。 【病因病机】

1.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2. 病机:宿痰内伏,遇感引发,痰随气升,阻塞气道。【辨证论治】

(一)发作期

1.寒哮——射干麻黄汤。 2.热哮——定喘汤。 3.风哮——华盖散加减。

(二)缓解期

41

1.肺虚——玉屏风散。 2.脾虚——六君子汤。

3.肾虚——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预防护理】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及易导致过敏的灰尘,花粉,食物,药物及可疑物。

五、喘

定义: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病因病机】

1.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劳欲。 2. 病机:肺肾功能失调。 【辨证论治】

1. 风寒闭肺——麻黄汤加味 2. 痰热闭肺——麻杏甘石汤。

3. 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弹。 4. 水凌心肺——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5. 肺气虚——四君子汤加味

6. 肾气虚——七味都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七、心

定义:病人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 【病因病机】

1. 病因: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

42 水饮凌心,痰淤阻络。

2.病机:心失所养。 【辨证论治】

1. 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 2. 心血不足——归脾汤。

3.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4. 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 水气凌心——苓桂术甘汤。 6. 心血淤阻——桃仁红花煎。

八、胸

定义:胸部憋闷,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 【病因病机】

1. 病因:寒邪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年迈体衰。 2. 病机:心脉痹阻。 【辨证论治】

1. 阴寒凝滞——栝楼薤白白酒汤。 2. 气滞血淤——血府逐淤汤。 3. 痰浊阻遏——栝楼薤白半夏汤。 4. 心肾阴虚——左归饮。

5. 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 阳气虚衰——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三、胃

定义: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

43 【病因病机】

1. 病因:寒邪客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脾胃虚弱。 2. 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辨证论治】

1. 寒邪客胃——良附丸 2. 饮食积滞——保和丸 3. 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 4. 肝胃郁热——化肝煎

5. 淤血停滞——失笑散合丹参饮 6. 胃阴亏虚——一贯煎 7. 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十五、泄

定义: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 【病因病机】

1. 病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久病体虚。 2. 病机:脾虚湿盛。 【辨证论治】

1. 寒湿泄泻——藿香正气散,湿热泄泻——葛根芩连汤 2. 饮食所伤——保和丸 3. 肝气乘脾——痛泻要方 4. 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 5. 脾肾阳虚——四神丸

二十七、水

44 定义: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 【病因病机】

1. 病因;感受风邪肺失通调,水湿浸渍脾气受困, 饮食劳倦伤及脾胃,湿郁化热三焦壅滞, 房劳过度生育不节。 2.病机:肺脾肾功能失调。 【辨证论治】

(一)阳水

1.风水泛滥——越婢加术汤 2.水湿浸渍——五皮饮 3.湿热壅盛——疏凿饮子

(二)阴水

1.脾阳不运——实脾饮

2.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三十

二、内 伤 发 热

定义;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发热。 【病因病机】

1. 病因:阴精亏虚,中气不足,肝气郁结,淤血阻遏, 湿郁发热。 2.病机:脏腑功能失调, 【辨证论治】

1. 阴虚发热——清骨散

45 2.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 3. 肝郁发热——丹栀逍遥散 4. 淤血发热——血府逐淤汤 5. 湿郁发热——三仁汤

46

第12篇:中医学毕业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展开我的自荐信,我是贵阳中医学院临床一系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20xx级应届毕业生。以下是我的个人自我介绍:

经过大学六年的北上求学,南下学医,怀着严谨谦虚的专业态度,本着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加以带教老师的指导,我相信自己能往卓越的临床医生及针灸师方向发展。

久闻贵院是专业的医疗水平,娴熟的诊治技术,优质的服务态度而获得社会的认可。贵院不断的进取精神,舒心和谐的工作环境,为人师表的教学方式,追求医者仁心的职业理念也让我十分的敬仰。希望自己可以化身为其中的一员,这一平台上在为共同的理念而坚定地完成自己所选择的职业。

我的学业成绩都处于中上游。中医西医英语多范围的学习,可以容纳繁琐,打破常规,却富于创意。本人应试能耐或许不出众,但乐在治学,不断自我充电。

求学近六载,初步具备了迈向临床医生的基本素质。在实习的同时,结合临床,自我钻研中医针灸耳穴疗法,期间给多名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一定的疗效,获得好评,更深刻的体念医者仁心的从医之道。

期间曾到广西蒙山中医院内科门诊跟师见习,初步掌握针灸手法,参与诊治病人达200人次,熟悉了内科及针灸的常见病,拓宽思维;在广西中西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实习,掌握了临床基本技能及常见疾病的诊治,领悟了临床辨证施治的思维和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此外在与中国乐凯,中国游戏中心等大公司的策划合作项目,使我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思维和与社会,人际,公司沟通的一定能力;去北京著名高校求学的经历,丰富了阅览,并且学会了淡然的面对挫折的能力。这些使得我坚信能在即将的工作中多方位的思考,灵活协调的处理团体协作和人际关系。

当今,医疗体制,医患关系在不断的完善中,期间也会存在暂时的复杂纷纭,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有一系列问题,故有责任感,思维跳跃,洞察力,忍耐力和强适应性的我,针灸,医学心理学,环保,摄影及策划编辑,瑜伽是我的特长。一直希望可以实践医者系仁心的理念,从事医疗相关职业为医患多方寻求彼此所需。殷切期盼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有价值的事业进取。

最后,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祝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第13篇:中医学实习自我鉴定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中医学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中医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中医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中医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中医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中医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中医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中医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中医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

心尽力完成中医学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中医学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中医学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实习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篇二:医学生毕业实习总结范文

医学生毕业实习总结范文

2010年9月4日 来源: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医学生毕业实习总结范文】

短短一年的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虽然说不上激情澎湃,但是毕竟我们为此付出了诸多的心血,心里难免有着激动。现在要离开带领我们踏入医生行列的老师们,心中的确有万分的不舍,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此次的分别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第一次作为医生的经历会让我们铭记一生。在此,我就我们小组的六位组员对这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希望从中发现一些优点和缺点,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增加经验。

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临床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各科室的情况,介绍一些规章制度、各级医师的职责等,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各科临床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到病房实习,接触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技能操作。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诊疗技能。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们会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或向老师及更多的人请教,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这些培养了我们书写、组织、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医院实习期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体健康,疾病转归为目的,我们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所有操作都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我们在内、外、妇、儿各个科室里,都是认真细心的做好各项工作,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能较正确地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临床常用诊疗技能。本着三基、三严的精神,培养和提高了我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们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实习期间的收获将为我们今

后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感谢临沂市人民医院培养我们点点滴滴收获时,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对卫生事业尽心尽责!

《医学生实习心得》简介: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这些知识,如果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单靠刻苦,显然是不行的,在前面的章

《医学生实习心得》正文开始>>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这些知识,如果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单靠刻苦,显然是不行的,在前面的章节,曾经谈到过有关搞好实习的经验,本章将进一步和同学们谈谈有关搞好实习的方法,相信这些方法同样能够为同学们搞好实习起到一些启迪作用。

一、很抓基本技能的训练

作一名医生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这是做好医生的基础,作为进入临床实习的实习医生来说,首先应该搞好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牢,今后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可以所本篇所涉及到的内容都与基本技能有关,如接触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申请单的书写、处方的书写、病史汇报、诊断分析、管理病人的方法等等。这些都是作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且这些技能不是通过看书、或“见习”就能掌握的,必须通过不断的锻炼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同学们应该在练好这些技能上下功夫。

二、重视“方法”的学习

实习学什么?许多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是学疾病,临床上许多同学对于遇见一个少见病,发现一个少见的临床体征而津津乐道,而很少思考这个少见病或体征是如何诊断或发现的,这实际上是同学们实习中常常出现的误区,关于实习学什么?教员的观点则认为:实习学的主要是“方法”,而不是疾病。

理由很简单,熟悉和掌握了一个疾病,终究只是一个疾病,而掌握了认识疾病的方法,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疾病,从而认识和掌握更多的疾病。所以说学习和掌握认识疾病的方法比认识一个或几个疾病更为重要。因此,同学们在实习应该在学习或掌握“方法”上下功夫。

三、找共同点法

所谓找共同点,就是找具有共同性的规律。例如,对疾病的认识总是从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总结,而病历的内容,与门诊病历的内容、病史汇报的内容、以及特殊申请单的内容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如果掌握了病历书写,那么其它的内容写起来就显得相对容易了。总之,在临床实习中会有

许多类似的共同点或者共同规律可循,因此同学们在实习中应该有意识地总结这些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将会使临床实习在有效的实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找特点法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才使事物间彼此区别开来,这种特殊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特点,把握住事物的特点,就能帮助我们较好地认识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临床上同样如此,每一疾病有其特点,每一学科有其特点,每一病人有其特点。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些特点,这对于正确认识疾病,搞好实习,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同学们在实习时应该学会善于找特点。

一、找疾病的特点,认识疾病的本质

学医的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医学上需要记忆和了解的内容实在太多,且不说基础医学的概念、名词解释、人体的生理生化以及病理、病生等内容,仅教材上众多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就得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记忆和学习了。的确,医学上的许多知识需要记忆,但这并不等于医学知识都需要死记硬背,使用正确的方法将给学习带来极大的效益。

对疾病的学习和认识的较好方法就是把握疾病的特点。例如,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教材上介绍将肾病综合症描述为:肾病综合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浮肿、可出现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可有尿少、查体可见全身浮肿,可出现腹水、胸水、阴囊水肿,辅助检查,尿蛋白呈+++~++++,血浆总蛋白降低,胆固醇增高,可出现感染、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等等。事实上将该疾病的特点就是同学常说的“三高一低”,即高度水肿、高度蛋白尿、高胆固醇血症和低蛋白血症,而且这些特点中关键点在于“大量的蛋白从尿中丧失”。如果把握住了该疾病的“大量蛋白丢失”这一根本原因,再去理解该病的“三高一低”的特点,以及其它临床表现如浮肿、腹水、胸水等等都变得很容易理解了。由此可以看出,把握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的重要性。因此同学们在认识疾病、学习疾病时,对每一疾病都要注意归纳、总结疾病的特点,找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或疾病的本质,这不仅能够较好地掌握和认识疾病,而且使学习认识疾病显得十分轻松和容易。

二找学科的特点,把握学习方向

在实习中,频繁地轮科实习是实习的特点之一,由于每一学科所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实习同学来说,每一次轮科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科室实习时间较短,一些同学还没有或者刚刚适应科室的环境,转科的时间又到了,这种频繁的轮科,需要同学们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给同学们的实习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环境,学到更多的知识呢?

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可用“找特点法”。同学们每到一个新的科室实习,就应该注意寻找该学科的特点,这包括研究内容上的特点,工作方法以及临床思维方法上的特点。例如,在外科对需要手术病人的诊治过程一般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在术前,特别重视手

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重视医生的操作能力,而术后则强调观察和护理,而在内科,对病人的诊断方面注重逻辑推理,在神经内科的诊断则强调定位和定性诊断等等,这些都是各个学科的特点,如果同学们能够对实习的每一学科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能较好地把握这些特点,就能较快地适应环境,理解和了解学科研究的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把握实习的方向,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本书在指南篇里,帮助同学总结了临床各个科室的特点以及学习方法,目的就是帮助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住学科的特点,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找病人的特点,确定诊治措施

在临床诊治病人的过程中,同样可以用找特点法,找出病人的特点这有利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遇到的每一病人都有其临床特点,在病历讨论及拟诊分析时都要先归纳病人的临床特点,这是因为,把握住了病人的临床特点,就能对病人所患疾病进行较准确地分析,抓住病人所患疾病的主要矛盾,有利于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因此,同学在管理病人时抓住病人的特点,围绕病人的特点采取相应诊断和治疗措施。

四、写好实习日记

写实习日记就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实习的经历。写实习日记的内容广泛,它可以记你每天的学习收获以及不足,也可记对某一病人的认识,对某一症状体征的理解,在临床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是发生在临床上的每一件事情,总之,实习的经历都可以成为实习日记的内容。

在临床实习中写实习日记的同学并不多,坚持写的同学就更少了,也许同学们还没有体会到写实习日记的好处。写实习日记至少有以下好处:第一,坚持写实习日记使得同学每天有时间思考自己的实习收获或不足,有利于自己不断地改进实习方法,搞好实习;其次,写实习日记是积累临床经验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第三,经常写日记,有利于培养自己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事物观察和分析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将是十分重要的;第四,通过实习日记,可以看出自己成长的过程;第五,日记中的某些内容,如实习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许将成为自己事业成功的突破口,许多科学家的手稿成为后来重大科学发现的重要线索之类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对于实习同学来说,应该养成写实习日记的好习惯,相信这将会使自己受益非浅。

五、写诊治总结

写诊治总结,就是对自己管理的每一病人,特别是典型的病例,都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治体会,经验教训等方面内容。详细的内容和方法见管理病人一章,通过这种总结,有利于加深对疾病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同学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有利于学习和掌握临床的思维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都是实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同学们应该做好这一工作。

六、写好科室实习小结

每一科室实习结束,学校都要求写实习小结,许多同学把这当成了一种应付差事,结果这种小结实际上成为了一种形式,并没有起到其真正的作用,其实,总结阶段的实习收获,检查寻找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对搞好实习有重要的意义。要写好科室阶段实习小结,应该重点放在通过学习,对那些疾病有了何种程度的了解,学到了那些知识,临床思维能力及基本技能有那写提高和进步,在实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七、专题学习法

所谓专题学习法就是针对某一类疾病或者某些症状进行集中进行学习。在实习中,同学们应该结合临床,适时地进行专题学习,例如,遇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人,就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学习;遇到发热的病人,就进行发热待查这一专题学习;遇到贫血的病人,就进行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的学习。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教材上介绍的疾病内容,应该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过这些专题学习,能够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对某类疾病的横向了解,有利于对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的提高。如果对某个专题感兴趣,查阅的资料较全面,则可撰写临床综述发表或为今后的临床科研作准备。

八、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法

临床医学离不开基础医学的指导,因此,同学们在临床实习时别忘了及时地将临床和基础结合起来学习,这种结合学习,不仅能够巩固以前学到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临床和基础相结合学习的内容,主要在以下方面:①用基础的理论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上,加深对疾病的本质的认识;②用基础理论分析解释临床症状、体征;③用基础理论解释辅助检查的结果。

总之,有关实习方法有许多,希望同学们在实习中不断地总结,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搞好实习,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医学生毕业实习心得临床医学实习后,感想诸多,实习活动已经结束好长时间了,但是直到今天,实习留给我的思考还在脑子里面回想。我不知道那些感觉、那些思路要在我心里停留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这些思路留在心里面是好还是坏。自打有了那样一些经历之后,整个人都有所变化,现在仿佛还在变化着。对我来说这次实习心得作业仿佛比以往任何一次作业都要困难,犹豫了很长时间不能下笔。脑子里面的东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但是难以将它们定位。如果下面说得太乱,还希望大家见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教授讲的“结合临床量表治疗强迫症患者”。在那次课中,我第一次全面接触到了如何书写患者病历。

病历的书写要体现以下几个部分:

1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年龄,职业,籍贯,住所等等。 2主诉情况。即患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的情况。

3患者的现病史。患者提供的有关自己的现在患病情况。篇三:医学生实习自我鉴定范文

医学生实习自我鉴定范文 为期十个月的实习生活转眼已经结束,时间过得真快。实习是我们将理论转化为能力,迈向临床的第一步,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并将终生受用,我下面对本次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实习的自我鉴定:

11年7月份我到桂林市人民医院实习,按医院和学校的要求和规定,我分别到了急诊、骨伤、内、妇、儿、外、五官等7个科室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严格律己,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及擅离工作岗位。对病人细心照顾,和蔼可亲。努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努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习生活也培养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经过将近一年的实习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所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特点及各科室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紧急处理。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学习任务,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此外,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与实习医院的党支部保持联系,在离开了学校继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时刻保持与党中

央决策思想一致,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十个月的实习我踊跃参加了实习医院及各科室组织的政治活动努力使自己思想道德更好。

在实习医院学习将要结束的这个时候,我对自己实习期间的表现还是较为满意的,并且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和在实习医院的实践经验让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更鉴定了我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志愿.诚挚请求学校和医院领导给我提出宝贵的批评建议,纠正存在的错误,帮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14篇:中医学专业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大学**系中医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有意加盟贵公司,为公司尽一份力。为便于公司对我的了解,现自我简介如下: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医学、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课程。

通过学习,本人系统掌握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谙透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能成为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此外,利用课余时间,我还多次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将所学用于实践,加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因出色的表现,在一年级就参加了校党委主办的党校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我还根据自己的兴趣,辅修经贸英语,选修二外日语等多门人文,管理课程,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才,而且努力成为一个知识全面,涉猎广泛的全方位人才。

“宽以待人、洁身自好”是我的处世原则;“精益求精、勇于进取”是我的精神信念;“兢兢业业、不断创新”是我的工作方式。我自信我的能力和热情使我能胜任贵公司的技术开发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工作。希望公司给我一次参加面试的机会,我在此静候佳音。谢谢!

第15篇:中医学考试总结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金元时代的“金元四大家”对后世影响较大。

刘完素倡导火热而主寒凉,成为“寒凉派”的代表。

张子和代表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被誉为“攻下派”。

李东垣论内伤脾胃,百病尤生,重脾胃调理,为补土派代表。 朱丹溪认为在疾病过程中,常阳有余,阴常不足,主张重视滋阴调理,后世称“滋阴派”。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1相生2相克3制化4乘侮相乘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相侮又称反克,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 抑木扶土法:又称平肝和胃法,用于肝旺脾虚证。

培土制水法:即温运脾阳,治肾病水湿停聚者。

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用于肝火偏盛、肺失清肃之证。

泻南补北法:南属火,北属水,又称泻火补水法,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亢之证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于肺。发音与肺 有关。病理:鼻干燥、流涕、毛发干枯、声音嘶哑等。3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概念: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1运化水谷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生理:气血生化有源,精力充沛,壮实。病理:气血生化不足,腹胀、纳差、便溏、消瘦等。2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生理: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病理:水液内停湿、痰、饮、(2)脾主升清,指脾气以升为顺,1水谷精微,2维持内脏正常位置‘生理:水谷精微吸收和输布正常。病理:① 气血生化无源,头晕,乏力,腹泻。主受盛和化物2.泌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尿和排尿三焦① 通行原气② 运行水液

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它们在形态上多 属中空而与腑相似,在功能上则“藏精气而不泻”而与脏相似,既区别于脏,又不同于腑,故把它们称作奇恒之腑。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气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2.温煦作用: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 驱除寒冷。3.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证虽多,特点共同;疼痛肿块出证、痛证 血肌肤爪甲失荣舌象:舌质紫暗滑脉主痰饮,食积,实热2长脉主阳瘀点瘀斑脉象:细涩沉弦或结或代 证、实证、热证3弦脉主肝胆病、诸气机失常;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痛、痰饮,疟疾4紧脉主寒证、痛证、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引起机体内气宿食 的升降出入运动紊乱而出现气滞、气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 病位—— 逆、气陷、气闭、气脱的病理状态(一表证、里证病性—— 寒证、热证气滞;即气机郁滞而不畅

(二)气邪正胜衰—— 实证、虚证类别—— 逆即气机的升降失常,当降不降或不阳证、阴证 降反升或升之太过

(三)气陷多在表证与里证的区别;气虚基础上发生,以气的上升不及升病因病位病程病情临举无力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生于脾

(四)床特点 气闭气之出入障碍,气不能外达而外感六淫浅表短轻闭郁结聚于内

(五)气脱气不守内,发热恶寒同见 向外逸脱,导致机体严重气虚,功能表证入里脏腑较长较突然衰竭 重发热恶寒分见 神;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表证与里证的关系;①表里同病②表的高度概括。狭义:指神志、意识、里转化 思维活动 寒热;区别 1寒证——机体机能寒肢冷,脘腹冷痛,喜温喜按或肢体

困重浮肿,大便溏薄清稀(下利清谷)或白带量多质稀

(三)脾气下陷

(四)脾不统血

(五)寒湿困脾

(六)脾胃湿热

(七)胃阴虚

(八)胃火炽盛

(九)食滞胃脘

(十)胃阳虚

(十一)胃腑气滞

四、肝与胆病的辨证

(一)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出的证候。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善太息,胸胁少腹胀痛,或咽部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

(二)肝火上炎

(三)肝血虚

(四)肝阴虚

(五)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是指肝气亢奋,或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扰头目所表现出的证候。烦躁易怒,头胀痛,眩晕目胀,面部烘热,口苦口干,尿黄,大便秘,结,

(六)肝风内动

(七)肝胆湿热肝结等作用

七情⒋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称相畏⒌ 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⒎ 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一、解 表 药凡具有发散功效,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解除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辛温解表;

麻黄⒈ 辛温解表⒉ 宣肺平喘⒊ 利水消肿

防风⒈ 辛温解表⒉ 除湿止痛⒊ 祛风止痉⒋ 透疹止痒 辛凉解表;

薄荷⒈ 辛凉解表⒉ 清利头目⒊ 利咽透疹⒋ 疏肝解郁

二、祛风湿药指具有祛风除湿功效,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的基本特征;最具有阴阳特征性含义的是水与火的基本特性,水性寒凉、下行、阴暗,属阴;火性温热、上腾、光亮属阳,所以相互对立的水与火最具有阴与阳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推演、引申阴和阳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 1.阴阳的普遍性:一切相关事物或现象根据其各自属 性均可用阴阳加以统之,这就是阴阳普遍性。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没有比较基础,不宜分阴阳。3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属性具有相对性,阴阳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在特定条件的变更时,阳可变为阴,阴可变为阳,阴阳可相互转变。4阴阳的可分性: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如人体脏腑,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五脏中心肺在膈上属阳,肝、脾、肾在膈下属阴等,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的观点是指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就是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过程。事物在总体上呈相对稳定,此时就称作“平衡”,所谓健康的人,其主要标志就是阴阳的消长处于动态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它主要是指阳证可以转阴证,阴证亦可以转为阳证。 解释人体组织结构;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 治疗

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阳胜利热,热者寒之,阴性则寒,寒者热之 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针对阴或阳的虚损,采用滋阴或温阳方法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归纳药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分析五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行”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五行的生克关系 脉、脑、髓、骨、女子胞。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生理: 1气血运行通畅,脏腑机能正常。2心气充足—面色红润光泽,舌色淡红,

脉和缓有力。病理:1血脉空虚,脉虚无力。2心血瘀阻,唇舌紫暗,脉结代。 (2) 心主神志;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关系密切。

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

(3)心开窍于舌: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 (4)心在液为汗:“血汗同源” 2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1主一身之气—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的调节。2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司呼吸—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生理:呼吸通畅,均匀,卫外能力强。病理:呼吸气短,喘促,易外感。 (2)主宣发;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①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②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

(3) 通调水道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4)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功能:助心行血。 主治节: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 功能:①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②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③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运④调节水液代谢。

系统连属⑴ 肺在志为悲忧:“悲忧”的情志活动与肺有关 ⑵ 肺在液为涕:鼻为肺窍,涕为鼻黏膜分泌的黏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⑶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肤、毛、汗腺依赖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⑷ 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② 内脏下垂:脱肛等。

(3)脾 统 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生理:气固摄血液功能正常,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发生出血。病理:即脾不统血,出现各种出血,

系统连属①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四肢肌肉的壮实与功能的发挥与脾气的运化功能有关。②在志为思:“思”的情志活动与脾的运化、升清功能有关。③在液为涎:涎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④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有关;口唇的色泽与脾气的健运、气血的充足与否有关。 4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疏:疏通、疏导;泄:发散、宣泄。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调畅气机,指肝的主升、主动、主散的特性,能疏通、畅达、升发气机。2助脾运化,具体表现在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 ,脾胃的升降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3调达情志,指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4调节生殖功能,指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2) 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人动血运于全身人静血归于肝 系统连属①肝在志为怒:“怒”的情志变化与肝有关,怒易伤肝;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易发怒②在液为泪:泪有濡养,滋润和保护眼睛的作用。③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全身筋膜有赖肝血的滋养。④开窍于目:指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物功能有赖于肝的疏泄和肝血的濡养。 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①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②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2) 肾主水,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 谢的功能。津液代谢需要肾阴和肾阳的调节。 “肾阳为开”—尿液生成排出; “肾阴为合”—水液的重吸收

(3)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表浅,调节呼吸的作用。

系统连属 ①在志为恐:恐惧、害怕的精神状态与肾有关。②在液为唾:唾为为肾精所化,有润泽口腔,助食物下咽的作用。③开窍于耳和二阴: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 前阴的排尿和生殖功能,后阴的排泄粪便作用均与肾有关 。④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六腑的主要功能 胆1贮存和排泄胆汁 2.胆主决断胃1主受纳,腐熟水谷2.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1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4.固摄作用: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5.气化作用气化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

元气:原气、真气:①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推动、温煦、激发人体生理活动)。②代表人体的正气

宗气;分布: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 功能:①走息道以司呼吸②贯心脉以行气血。

血;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作用,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

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之帅①气能生血: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旺②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气行③气能摄血:气能统摄和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即脾统血)。2.血为气之母①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血脱②血能生气: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气保持旺盛。血虚 气与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气旺津足;气虚津不足气能行津:津液的输布、变化和排泄,有赖于气的 推动和气化作用。 气行行;气停 水聚气能摄津:气的固摄津液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泄, 维持津液代谢平衡。气虚多汗、多尿、遗尿。津能载气:气必须附着于有形的津液才能存于体内。津脱气虚:少气懒言、肢倦乏力

病 因;凡是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称作致病因素

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共同特点①外感性:②季节性:③地区性:④相兼性:⑤转化性:

七 情; 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 特点;① 直接损伤五脏②影响脏腑气机③影响病情变化

痰饮;为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痰饮的致病特点;① 阻滞气机、气血②致病广泛多端③ 重浊粘滞缠绵 瘀血;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行受阻,滞留于经脉、脏腑之内,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未能消散

特点;①病位不一,病证各异② 病望色;指通过观察皮肤色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包括面色、肤色。 常色:我国人正常肤色为面色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青色;主寒证 痛证惊风 血瘀,气血不通经脉瘀阻。赤色。;主热证实热满面通红虚热午后颧红阳热上浮气血外荣黄色;主湿、虚、黄疸气血不荣湿热蕴结 白色;主虚、寒、失血气血不足气血不荣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久病虚损阴寒内盛 舌尖—心肺(上焦)舌中—脾胃(中焦)舌边—肝胆(下焦)舌根—肾 望舌色:淡白色 —主虚证、寒证红色 —主热证绛色 —主邪热炽盛,主阴虚火旺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主阴寒、瘀血深绛而暗者为紫舌 主气血壅滞、瘀血 芒刺:主热盛(状如草莓)裂纹:多见于阴液亏损(舌面裂沟、深浅不一)齿印:多为气虚或脾虚(齿痕舌)舌疮:主心火热盛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溃疡、红肿)舌下络脉:青紫色主血瘀(舌尖上卷见舌底两侧络脉) 望 舌 苔;1.苔质⑴ 厚薄:反映病邪的浅深与轻重苔薄—邪气在表,病轻邪浅苔厚—邪入腑脏,病较深重 薄厚—病势渐增厚薄—正气渐复⑵ 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⑶腐腻:反映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 苔色⑴ 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 薄白—为病邪在表,病情轻白厚—主湿浊内盛,或寒湿痰饮⑵黄苔主里证、热证1 薄黄—风热在表2 黄滑舌淡胖—阳虚水湿不化3黄腻—脾胃湿热或痰湿食滞 4老黄焦裂—里热盛极,耗伤气阴⑶ 灰苔⑷ 黑苔主里证,多见于病情较重者 谵语:热扰心神,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 郑声:心齐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独语:心气不足、痰气郁结、清窍阻蔽 问寒热;1.恶寒发热:外感初期,是表证的特征 2.但寒不热:里寒证,新病为寒邪直中,久病为阳气虚衰3.但热不寒:里热炽盛、阳明腑实、阴虚 湿温、温热病热入营血 4.寒热往来:少阳病、疟疾三部九候: 三部:寸、关、尺。。。。九候:每部均有举(浮取)、按(沉取)、寻(中取)三候 洪脉主热盛2大脉主邪盛与正虚3濡脉主诸虚,又主湿4芤脉主失血,伤阴5散脉主元气离散——危候6革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7伏脉主邪闭,劂证,痛极,主虚证8牢脉主阴虚内盛,疝气积聚9弱脉主气血不足,元气耗损 细脉热盛1微脉邪盛与正虚2短脉诸虚湿3代脉脏气衰微(脉代无力)4痹活动抑制或衰退的证候2热证——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关系;①寒热错杂:②寒热转化:3寒热真假 虚实;实证;邪气过盛或脏腑功能亢进所表现 的证候。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虚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血虚证:血不足。脏腑组织经脉得不到濡养出现的证候气虚证:全身或脏腑功能减退的证候阴虚证:阴液亏损的证候,“阴虚生内热”

阳虚证:阳气不足的证候,“阳虚生外寒”虚证与实证的关系;(1)虚实夹杂(2)虚实转化 阴阳

阴证: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病变和证候,临床以代谢低下为特点阳证:邪热壅盛,或阳气亢盛的病变和证 候,临床以机能亢进为特点 1.亡阴证: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证候特点:阴液衰竭的症状:汗出而粘,身热口干喜冷饮,舌红而干,脉细数2.亡阳证:阳气严重耗损 证候特点:阳气虚脱的症状:大汗淋漓,畏寒手足厥逆,舌淡,脉微欲绝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一)心气虚、心阳虚证候心气虚------心悸气短,活动 时加重,自汗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心 阳虚------心气虚的证状, 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二)心血虚、心阴虚证候心血虚------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白无华,眩晕,唇舌淡脉细证候心阴虚---------心血虚兼见心烦、颧红、潮热、五心烦 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区别;心血虚:以血虚为主因,重点表现为血脉失充和神明失养。心阴虚:以阴虚为主因,重点表现为阴不涵阳,虚热内盛而引起的心阳独亢。

(三)心火炽盛

(四)心血瘀阻(心血瘀阻: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血液运行不利的病理变化。五)痰迷心窍

(六)痰火扰心(七小肠实热

(八)小肠虚热(见于脾胃阳虚)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

(一)肺气虚喘咳无力,动则气短,面色白光白无 华,体倦无力,语音低微,痰清稀,

(二)肺阴虚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稠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颧红,盗汗

(三)风寒束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稀白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舌苔薄白

(四)风热犯肺发热恶寒,咳嗽气促,痰黄粘稠鼻流黄涕,口喝咽干,咽喉疼痛

(五)燥热犯肺

(六)痰热壅肺

(七)痰湿阻肺

(八)大肠湿热

(九)大肠津亏

(十)大肠热结

三、脾与胃病的辨证

(一)脾气虚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淡无味,大便溏泄,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倦怠无力,消瘦,舌淡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二)脾阳虚脾气虚的证状兼见形胆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出的证候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或见身目发黄,发热

(八)寒滞肝脉

(九)胆郁痰扰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一)肾阳虚肾阳虚是指肾脏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证候。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耳聋,神疲乏力,阳痿滑精,妇女可见带下清冷,不孕,形寒肢冷或见全身浮肿,尿少或见五更泄,面色晄白

(二)肾气不固

(三)肾虚水泛

(四)肾不纳气

(五)肾精不足

(六)肾阴虚肾阴虚是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咽干口躁,腰膝酸软,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女子经闭,不孕或见崩漏

(七)膀胱湿热膀胱湿热是指湿热蕴结于膀胱所表现出的证候尿频,尿急,排尿灼热疼痛,小便短赤涩少或尿血,或尿有砂石

感冒辨证论治;感冒病变多在肺卫,一般以宣肺解表为治则。

一、外感邪气;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喉痒或咳嗽声重,吐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治 法]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葱豉汤加杏仁、

苏叶、防风、荆芥等;病情重者,用荆防败、外感风热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出,头痛且

胀,咳嗽咯痰黄稠口干微渴,咽喉焮红作痛,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淡豆豉、牛蒡子、薄荷、荆芥穗、苦桔梗、甘草、竹叶鲜芦根)加减。

二、卫外不固 内伤发热; 基本治疗原则:调理阴阳、补虚泻实。

一、阴虚发热清骨散(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二、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黄疸临床辨证,应以阴阳为纲,分清阳黄和阴黄。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病程较短,多属热证、实证,以湿热为主;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病程较长,多属虚证、寒证,以寒湿为主。 “湿”邪是本证的关键因素,通利小便则湿有去路,因此,利小便是治疗本证的基本原则。

阳 黄茵陈蒿汤(茵陈蒿、山栀子、大黄)加味。胁痛较甚,可加柴胡、郁金、川楝子等疏肝理气。恶心欲吐,可加橘皮、竹茹阴黄茵陈术附汤(茵陈蒿、附子、白术、干姜、炙甘草、肉桂)加味

五味⒈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⒉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调和、缓急的作用⒊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⒋ 苦“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⒌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以祛除风湿为主要作用,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

独活⒈ 祛风除湿⒉ 散寒止痛

三、祛湿药凡具祛湿功效,以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停聚的药物 化湿燥湿药

藿香⒈ 化湿解暑⒉ 和中止呕⒊ 辛温解表 苍术 利水渗湿药

茯苓⒈ 利水渗湿⒉ 补中健脾⒊ 宁心安神 清热利湿药

茵陈⒈ 利湿退黄⒉ 除湿止痒 木通⒈ 清热利湿⒉ 清心除烦⒊ 通经下乳

车前子⒈ 清热利湿⒉ 渗湿止泻⒊ 清肝明目⒋ 清肺化痰

四、清 热 药凡具有清热功效,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

清热泻火;

石膏⒈ 清热泻火⒉ 除烦止渴⒊ 生肌收敛

栀子⒈ 泻火除烦⒉ 清热利湿⒊ 凉血解毒 清热解毒;

金 银 花⒈ 清热解毒⒉ 疏散风热⒊ 凉血止痢

连翘⒈ 清热解毒⒉ 消痈散结⒊ 疏风散热

蒲 公 英⒈ 清热解毒⒉ 利湿通淋⒊ 清肝明目 清热凉血;

生 地 黄⒈ 清热凉血⒉ 养阴生津 牡 丹 皮⒈ 清热凉血⒉ 活血散瘀 清热燥湿;

黄芩⒈ 清热燥湿⒉ 泻火解毒⒊ 清热凉血⒋ 清热安胎

黄连⒈ 清热燥湿⒉ 清热解毒 ⒊ 清热泻火

黄柏⒈ 清热燥湿⒉ 清热解毒⒊ 滋阴泻火 清热解暑;

青蒿⒈ 清热解暑⒉ 退热除蒸⒊ 清胆截疟

清热明目;决 明 子⒈ 清热明目⒉ 润肠通便清虚热;

银 柴 胡⒈ 清虚热⒉ 清疳热消 导 药指具有消食导滞功效,以消除胃肠积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治疗饮食积滞的

山楂1.消食化积2.行气散瘀泻 下 药指具有泻下通便功效,以促进排便为主要作用,治疗胃肠积滞、水肿停饮的药物

包括攻下药、润下药及逐水药三类 攻下药

大黄1.泻热通便2.凉血解毒 3.逐瘀通经

芒硝⒈ 软坚泻下⒉ 清热解毒 祛 痰 止 咳平喘 药 清化热痰药

前胡清热化痰降气平喘疏散风热 贝母1.清热化痰2.解毒散结 温化寒痰药

半夏1.温化寒痰2.燥湿化痰3.降逆止呕4.消痞散结

止咳平喘药

苦 杏 仁1.止咳平喘 2.润肠通便 款 冬 花 1.止咳下气2.润肺祛痰 桔 梗1.祛痰止咳2.宣肺利咽 3.排脓消痈

温 里 药 指具有温补阳气、祛除里寒功效,以温里散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

主要适用于外寒内侵、脏腑阳虚及亡阳厥逆等病证

附子1.温里助阳2 .回阳救逆 3.祛寒止痛

干姜1.温里散寒2.回阳通脉 肉桂1.补火助阳2.散寒止痛 3.温经通脉

理气药指具有理气功效,以疏通气机、行气解郁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机郁滞诸证的药物

主要适用于脾胃气滞、肝气郁结、肺气壅塞等病证

陈皮1.理气和中 2.燥湿化痰 香 附1.行气解郁2.调经止痛 木香1.行气止痛2.健脾消食 理 血 药指具有调理血液功效,以补血、活血、凉血、止血为主要作用,治疗血分证的药

川芎1.活血行气 2.祛风止痛丹参1.活血通经2.祛瘀止痛3.凉血消肿4.清心除烦

红花1.活血化瘀2.通络止痛

仙 鹤 草1.收敛止血2.除湿止痢3.解毒疗疮4.截疟杀虫

三七1.化瘀止血2.消肿定痛补 益 药指具有补益功效,以补气血阴阳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

人参1.益气固脱 2.大补元气3.益气活血4.益气摄血5.益气健脾6.益气补肺7.益气生津8.益气安神 黄芪1.补气升阳2.益气固表3.益气利水5.益气活血 6.托毒排脓 党参1.益气补中2.益气补肺3.益气生津4.益气生血

白术1.益气健脾2.燥湿利水3.固表止汗 4.益气安胎

甘草1.益气补中2.祛痰止咳3.清热解毒 4.缓急止痛5.调和诸药 熟 地 黄1.补血调经2.滋阴填髓 当归1.补血调经2.活血止痛 3.润肠通便

白芍1.补血调经2.平肝止痛3.敛阴止汗

沙参1.养阴清肺2.益胃生津 麦冬1.养阴润肺 2.益胃生津3.清心除烦4.润肠通便

枸 杞 子1.益精补肾2.养肝明目 3.润肺止咳

鹿茸1.补肾壮阳2.强筋健骨3.固冲止带4.托毒起陷

冬 虫 夏 草1.补肾壮阳2.补肺止嗽

杜仲1.补肾助阳2.强筋健骨3.补肾安胎

淫 羊 藿⒈ 温肾壮阳⒉ 强筋健骨⒊ 祛风除湿

麦冬1.养阴润肺 2.益胃生津3.清心除烦4.润肠通便

枸 杞 子1.益精补肾2.养肝明目 3.润肺止咳

鹿茸1.补肾壮阳2.强筋健骨3.固冲止带4.托毒起陷

冬 虫 夏 草1.补肾壮阳2.补肺止嗽

杜仲1.补肾助阳2.强筋健骨3.补肾安胎

淫 羊 藿⒈ 温肾壮阳⒉ 强筋健骨⒊ 祛风除湿

第16篇:中医学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姓名:何润东

性别:男

年龄:19周岁

学校:天津中医药大学

专业:中医学类

一、自我评价

优势:

 乐观、积极,自我调整能力较强

 考虑问题比较全面,于是能够做到沉着、冷静

 有较强的学习、组织能力

 责任心强,对工作负责

 踏实、大气,工作认真

 脾气随和,一般不会跟别人闹矛盾

劣势:

 做事时,有时会想的太多,不果断

 自己的计划常常得不到有效实施,经常被打乱

 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

 又是对自己缺乏自信

二、环境分析

整体社会环境分析: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毕业了就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是,国家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任然很大。所以,当今的就业形势不是不需要人才,而是需要优秀的综合素质人才,即所谓的“图钉型”人才。这就不仅仅要求我们掌握好专业知识,还需要我们广泛的涉猎其他各领域的内容,还要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锻炼沟通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 专业社会评价:

总的来说,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虽然仍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自己的患者能够健康的走出医院。每当治愈一名患者,医生都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与自豪感。而且,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仅具备精湛的医术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高尚的医德,正所谓“大医精诚”。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首先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医生是一个积德行善的职业,也是也个充满艰辛的职业。所以,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必须做好思想准备,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就目前来说,医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社会对高素质的医务人员需求仍有很大缺口。所以,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为今后打好基础。

三、未来规划

1.短期计划:2011年~2015年,在校期间,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和学校的便利条件,

学习专业知识,并尽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专业课上狠下功夫,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找机会跟诊,在实践中验证所学内容,增加自己的临床经验。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提高自己的组织、交往能力。

近期目标:学习成绩稳定在班里第一

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

获得国家奖学金

2.中期计划:2016年~2021年,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题研究,并加强自己的灵床治疗能

力,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中期目标:以优异的成绩完成硕士学业

考取相应专业博士学位

发表数篇有影响的专业论文

3.远期规划:2021年之后,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形成自己的诊断、治疗思路,科学研究

与临床看病并重。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为病人接触痛楚。

四、结束语

既然热爱医学,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艰辛,选择了奉献。因为爱,所以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因为爱,我会投入全部的精力,用心的学习她。而且,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主城部分,对其的继承与发扬,我们责无旁贷。

第17篇:中医学重点总结

☻中医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五脏:肝心脾肺肾,多为实质性脏器,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智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六淫指:风暑湿燥寒火,外感病邪的统称。正常情况下称六气,不治病。 ☻六淫的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 ☻风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

☻湿邪的性质及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七情:怒喜悲恐忧思惊。

☻四诊:望闻问切,全身望诊“神色形态”等整体表现。

☻望色:五色青赤黄白黑,面色虚浮淡黄者为黄肿,属脾虚湿盛;白色——贫血。

☻望舌: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舌苔颜色辨别病邪性质。

☻望舌的临床意义:判断正气盛衰;辨病位深浅;区别病邪性质;推断病势进退;估计病情预后。

☻痛如针刺刀割者为刺痛,为淤血所致;隐痛者多为精血亏虚或阳虚有寒;酸痛见于肢体多为湿阻,见于腰膝多属肾虚;痛处走窜,病位游走不定为窜痛,或为气滞或为风胜。

☻浮脉--轻取即得;沉脉--重按始得;迟脉--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90次/分)。

☻区别表征和里征:表征多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里征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

☻内科杂病脏腑辨证:虚证为气血阴阳之不足。

☻心阴虚: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兼现心烦、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肺阴虚: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形体消瘦。

☻胃阴虚:胃脘隐痛、饥不欲食。

☻肝阴虚: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肾阴虚: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经闭。

☻心脾两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饮食减少、腹胀便~、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皮下出血,妇人月经量多色淡,或崩漏或经少经闭,舌淡、脉细弱。治疗:归脾丸。

☻防治原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气血,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扶正祛邪兼用,适应于正虚邪实病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治法:汗、吐、下、和、湿、清、补、消。

☻中药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药性寒热温凉平。

☻五味:酸苦甘辛咸。

☻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半夏、瓜萎、川贝母、白蔹——川乌草乌乌头),藻戟遂莞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机;三七,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麻黄汤:黄麻、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风

寒表实证。

☻茵陈蒿汤:茵陈18g,栀子9g,大黄6g,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 ☻四君子汤:人参、甘草、茯苓、白术各等份,益气健脾,补气。

☻四物汤: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养血调经,补血。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经脉中气血运行循环灌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十二经筋的作用:约束骨骼,主司关节屈伸运动的作用。

☻腧穴: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三类。

☻腧穴定位:解剖标志取穴;骨度分寸定位;手指同身寸取穴。

☻阑尾定位:足三里穴下约2寸压痛处,主治急慢性阑尾炎,食积、泄泻、下肢瘫痪。

☻针刺异常处理:晕针,重者刺水沟、合谷、足三里等。

☻喘证与肺肾关系最为密切。

☻胃痛:肝郁气滞;淤血阻络;饮食积滞;脾胃虚寒;胃阴亏损。

☻饮食积滞症候: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吐后较舒,不思食,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需消导行滞,和胃止痛,用保和丸。

☻眩晕,多属肝脾肾病变,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两虚、痰浊中阻。 ☻肝阳上亢症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恼怒而剧,急躁易怒,面色潮红,失眠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需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

☻中风:中经络、中脏腑(闭证,脱证),脱证药方参附汤。

☻消渴:与肺胃肾三脏关系密切,上消、中消、下消(肾阴亏虚,阴阳两亏),肾阴亏虚需滋阴固肾,用六味地黄丸。

第18篇:中医学的自我鉴定

导语:毕业生自我鉴定的撰写,简言之,就是毕业生对自己在校期间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专业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总结,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以肯定成绩、实践能力为主,并提出今后的努力和发展方向,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中医学的自我鉴定,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学的自我鉴定

1光阴似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从二0XX年进入XX大学中医外科学专业就读以来,经过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本人各方面都有较大提高,顺利完成了学业。回首四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四年,是收获的四年,是不断汲取养分的四年,是成长的四年,是值得怀念的四年。在毕业之际,总结了这四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成长了不少,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学无止境,需要加紧步伐去完善自己,提高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中医外科学专业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老师的教诲下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中医外科学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牢固的掌握了中医外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中医外科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除了在中医外科学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专业知识,使我能够熟练的操作各种办公软件,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中医学的自我鉴定

210个月得实习期即将要结束了,时间过得真快,实习是我将理论转为能力,实践化为经验,迈向临床的第一步,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并将我终生受用,我下面对本次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自我鉴定。

xx年5月份我被学校安排到xx市中心医院实习,按医院和学校的要求,我分别到了外科。针灸科。五官科。中医科。西医内科。急诊科。。等科室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向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等,对病人细心照顾,和蔼可亲,努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

在临床实习期间,我积极向临床医生学习,经过将近一年的实习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出院记录,化验单等所有医疗文件的书写,还掌握了清创缝合,无菌手术等操作方法,我对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努力,重点掌握了疾病的诊治和治疗,对手足口并甲型h1n1传染病的认识,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等更为重视,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习生活也培养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但从中也知道了还有许多疾病我们人类上无法克服的,对他还不了解,所以我更加知道自己肩负责任,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刻苦努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

中医学的自我鉴定

3医学生涯4年,塑造了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己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就如检验在线那样,只有专业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他人。

医学专业要求和培养了我做事要有一个十分严谨的态度,我也谨遵这样的信条,在做事的时候要求自己一丝不苟。转眼间四个月的实习就快结束了,这几个月来,在单位领导教师们的精心培育和领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我都学到了很多很多。

在思想上,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法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与时具进,开拓创新,认真学习‘xxxx\'的思想及‘xxxx’的内容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关心病人、不迟到、不矿工、塌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工作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服务,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自毕业到现今,我从没放弃过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我一定要用理论知识来联系实践这样工作才能更新。我抱着不断进取的求知信念,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认识到自身还存在缺点和不足,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开拓进取,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洪流中乘风破浪。

第19篇:中医学专业自荐信

中医学专业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大学**系中医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有意加盟贵公司,为公司尽一份力。为便于公司对我的了解,现自我简介如下: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医学、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课程。

通过学习,本人系统掌握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谙透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能成为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此外,利用课余时间,我还多次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将所学用于实践,加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因出色的表现,在一年级就参加了校党委主办的党校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我还根据自己的兴趣,辅修经贸英语,选修二外日语等多门人文,管理课程,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才,而且努力成为一个知识全面,涉猎广泛的全方位人才。

“宽以待人、洁身自好”是我的处世原则;“精益求精、勇于进取”是我的精神信念;“兢兢业业、不断创新”是我的工作方式。我自信我的能力和热情使我能胜任贵公司的技术开发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工作。希望公司给我一次参加面试的机会,我在此静候佳音。谢谢!

此文档由Wordhome设计制作,敬请光临Wordhome下载更多Word文档 http://.cn

第20篇:中医学心得(推荐)

中医学——心得

学习了一学期的中医,让我感触甚多。对于中医学的认识,进一步的加深!以前的我只懂得,中医,无非就是望闻问切,针灸加上中药,构成了所谓的中医。而现在我所了解的中医,不仅仅是包括那些,相反,还更是广阔无垠!

中医学既然是一门学科,那就自然有其发展渊源。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和造就了中医药学。中医药文化吸取了儒、道、释、法、阴阳、兵、农等丰富的思想营养,交织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传统哲学、历法、天文、礼仪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特别是提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与四时相符、天地万物为一”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整体思维模式,无不闪耀着东方文化的璀璨光芒。实际上,其中,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其精髓与特色就在于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直到今天,中医学仍然在为维护人们的健康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

而我们在上课中学到的仅仅是凤毛麟角、冰山一角而已。更多的中医学知识,还有待我们自己去阅读课外丰富的书籍,这样才能对我们的中医学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习中医,不仅让我知道,这是我们祖国灿烂的精神文明,更使我明白很多的养身之道,让我的心胸更加宽广,生命更加健康!

国贸10(本1) 叶庭(100411012)

《中医学心得体会.doc》
中医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