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

2021-04-21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听冯恩洪讲座

听冯恩洪讲座

最近,在丹阳研训网上听了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讲座。因为是大师级,所以讲的内容很泛,也很轻松,也没有什么课件和条条框框的一二三四,但是很耐听。主题是讲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文化的再思考。因为匆忙,没有带笔记,只能回家把印象最深刻的几点写下来:一,从老虎当校长的故事讲起;

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寓言说是冯专家自己编的,正讽刺了应试背景下的教育现状,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和个性的成长。怎样改变?教育怎样由课本知识中心向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转变呢?冯恩洪结合“建平经验”,最后说到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把个性发挥到极致。其实这些想法和说法,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今天是什么让我们只能去想,不能去做呢?我想只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以后,“因材施教”才会被赋予真正意义。

二,改革者不苛求环境。

冯专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到建平中学由农村中学到现在的名校,说“改革者从来不可能去苛求环境的”诚然,改革者本身需要“普鲁米修斯”式的悲壮,但是任何英雄的造就都需要时势。在“时势”之外,改革者可以做什么?冯专家提出了一个理念:管理就是组合。怎样以学生为本,寻求学生发展的最优化,这是校长应该思考的首要和中心工作。但是现实之中我们的校长束缚太多,繁琐太多,很少能用心去细细研究学校和学生。在薄弱学校,校长更多的埋怨环境。我们的老师也是。因此我们需要“改革者”,引导我们去寻求创新,靠近幸福。创造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校长发展的“四赢”。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

教育是科学,必须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冯专家重点推介多元智能理论,这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类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智能的发展。要找到能够促进或激发人类潜能发展的方法,就必须对智能的概念、构成及评估方式有一个不同于过去的看法。冯专家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如何避短扬长,教育应该做什么。这是他给我们的题目。对于多元智能理论我接触过,不过没有好好的去研究,也没有好好的把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联系。龙港好象也有一所学校,引进过这个理论,不知有没有学到理论的皮毛。回想现在的课题研究,功利的,浮在水面的很多,有必要打开眼界,拿最好最新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我所用,让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富有内涵。

推荐第2篇:听冯恩洪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听冯恩洪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老庄小学学

梁甲宝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国家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向广大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身为教育战线的一名老教师,我深感迷茫,不知道怎样上好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课,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今天听取了冯教授的讲座,我豁然开朗。

“一根链条的水平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一个人群的水平决定于领头人的水平。”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作为教师对学生终身发展所起的引领作用,也让我们深思应当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界素有“北魏南冯”之说,即“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可见冯先生在教育界特别是德育领域的领军地位。冯教授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简单堆砌知识不是力量,学会应用知识才是力量。如果我们每天都在思考,会发现每个每天都是新的。一个最好的老师应该照亮别人发展自己。在认真聆听了冯教授的报告后,我有深切地体会:

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教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使用教材,并能根据教材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创造性地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理结论,要善于创设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做到讲的少而精,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绝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冯教授说:“搞教育的人,是想大道理做小事情。”我领悟到身为教师,应有目标引领,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告别低层次需求,让精神需求引领物质需求,用脑袋富裕引领口袋富裕。每天身处三尺讲台,作为教师,我们应享受教育,努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注重知识存量,更要扩充知识增量。教师也要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活到老,学到老。教育不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要做优秀的教育,而作为教育引导者的我们就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展教育。 教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智慧。优秀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书、胸中有人。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准确地预期学生的接受情况。优秀的教育是适应差异的教育,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他们有自立意识、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真正做到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教授建议学校应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就是要去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加以培养。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在与未来,一只眼睛盯眼前,一只眼睛看未来。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我们要做适合自己学生的老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让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都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幸福,我们快乐。泰戈尔曾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教师要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帮助学生播种好的信念、行动、习惯和性格,以及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收获幸福的人生。当看到学生幸福,成功时,我们就会为自己的忙碌,感到快乐,欣慰。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只有每一个教师都真心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做到努力发展学生强势智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为大众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听了冯教授的报告,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要及时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振作。让他们为自己的优点感到骄傲自豪,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使他们将来真正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推荐第3篇:听冯恩洪讲座有感

教育该为孩子提供什么

观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听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讲座,受益匪浅。尤其是主题三:“育人的第三课堂”这部分,给我感触更深,这里说的第三课堂,不是对人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对人行为、情感施加影响的课堂,施加积极的终身影响的课堂。

积极的育人环境能使人赏心悦目,使人诱发积极的情感。积极的育人环境让教室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让学生有倾诉衷肠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使我对教学环境建设目标更清晰了,我们在学校四周围墙上绘制优美的运动简笔画,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我们同时利用宣传栏进行宣传:将学生参与活动的相片及时布置到看板,一可以展现学生的运动风彩,二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再加上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和学习方法的辅导,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使学生高效学习。

通过听冯教授的讲课,我觉得,学生与教育的关系应当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的对象及最终目标都是学生,而教育能否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这一点上说,学生是内因,起决定作用。但教育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当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时候,教育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当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时候,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时起决定性作用。反之,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从这一点说,教育是外因,不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万万不能的。环境

起到一个很大的辅助作用。通过各种优化组合形成他们有自己特色的而又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方法和环境,克服本身的缺点,教育学生向最优的方向发展;而不应当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必须首先解决教育观的问题,立足教育服务于学生,同时又决定于学生、改造学生的教育观,其次还应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和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最优的学生教育。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优化教育,提高全民族学生的整体素质。

优美的育人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幽雅的人文气息,厚重的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是不言自明的!事实表明:成功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推荐第4篇:看冯恩洪视频讲座学习心得

看冯恩洪视频讲座学习心得

今天看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老师的视频讲座(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收益很大。

这个讲座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是,冯老师教育理论的前瞻性以及讲述内容的生动化和生活化。这与一般的就理论内容泛泛而谈的讲座大不相同,冯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同时例举了生动丰富的案例,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震撼着每一位老师,让我们茅塞顿开,也引起老师们认真的思考。“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很多学生的命运”,这是一条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老师,是一个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珍惜讲台,热爱讲台。“讲台”是什么?是教师终生的事业,是教师快乐的根本,是教师幸福的源泉;“讲台”给孩子生命的启蒙,给孩子智慧的启迪,“讲台”也承载着家长的希望和孩子的未来。

我想,一名教师热爱讲台首要的表现就是要上好每一节课,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课呢?冯恩洪教授认为,“每个老师都想上出一节自己最满意的好课。上出这样的好课是需要条件的,其首要的条件是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只有先热爱讲台,才能够享受讲台。要想有地位,先要有作为。”他还形象地比喻“如同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是一把刀,一个好的演员就是一出戏,一个好的老师则是一堂课,一个优秀老师的每一堂课是用一生心血上出来的。”

冯恩洪教授认为“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关键是端正我们的位置。找准定位,自觉到位,主动补位,不能越位,不得错位。到位时你就享受讲台,不到位时你就会埋怨讲台,缺位会给你的工作带来难受,到位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享受。”热爱讲台就是热爱教育,就是热爱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实现快乐地成长。热爱讲台不是一种宣传标准,而是一种职业标准。教师要有把握学生心灵变化轨迹的能力,有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珍惜讲台就要发展自己,珍惜讲台就要做最好的自我。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拥有我们的讲台,珍惜我们的讲台,激活我们的讲台,从而享受我们的“讲台”

作为教师,还要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要做复合型的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当今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与冯老师相比,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道路上做到了多少?看到了怎样的差距?难道我们不该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已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必须把三尺讲台作为自己的生存线,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要想有地位,必须要有作为。

推荐第5篇:听冯恩洪讲座 业务学习体会

听冯恩洪讲座有感

——业务学习体会

中教王瑜

本学期很荣幸有机会听到知名教育家冯恩洪老师的系列讲座,感受颇多。不仅对我的工作进行了指导,同时让我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冯恩洪:1946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

冯恩洪先生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注重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主张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和谐发展,主张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实践中探索了建平模式。曾先后六次获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教科院颁发的教育科研成果奖

一、二等奖,著有《探索明天的教育》专著。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班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优秀教师标兵、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冯恩洪因在中国教育改革中理论和实践的建树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以整版篇幅发表的专题报道计有:文汇报《探索者的足迹》,新民晚报《校园的魅力》,中国青年报《合格+特长》,上海青年报《教育魂》,人民教育《跨世纪教育工程》等。

1993年,冯恩洪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录于《当代世界名人录》;

1995年,受上海市教育局委托,上海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五集电视纪实片《冯恩洪和建平人》并开始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对冯恩洪专访。同年,中央儿童电影制片厂将他的教育理念编成故事影片《世纪桥下》全国上演;

1999年以来,人民日报曾六次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中国,呼唤明天的教育》,《建成人民心中满意的学校》,《未来人材的摇篮》,《追求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品牌输出,浴火重生》,《好学校就是“梧桐树”》;

2002年,中央电视台将他倡导的教育改革以二十三集电视连续剧形式搬上荧屏;

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教育英才”之一。

冯校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会长;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客座教授。

在讲座期间,他谈到了日本可怕的国民素质。94年日本广岛亚运会的时候,6万观众的运动场,散场之后,现场竟然找不到一片纸屑。这件事早就听过,不过再次听到,依然为之震撼。我曾读过《岩松看日本》,那本书以媒体的视角和新闻人的敏感,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作了近距离观察。提到日本多数人会想到仇恨,但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因为面对未来,不了解别人是危险的。不了解别人如何做的就不能请楚自己前进的方向。日本是一面镜子,走近他们,可以照见自己。七十年前,戴季陶先生曾感叹说,日本已将中国放在手术台上解剖过千百次,而中国呢?日本的退休老人依然会去找工作,难到我们还感觉不到危机吗?日本的一个歌手滨崎步竟能成为亚洲时尚的领导者,难到我们还感觉不到危机吗?日本的小学生从小就进行防震演习,难到我们还感觉不到危机吗?日本动漫世界第一,难到我们还感觉不到危机吗?日本的道路一尘不染,难到我们还感觉不到危机吗?我们应该有危机感啦!我们新一代的中国人该奋起啦!

他谈到了在澳大利亚丢东西很难。他有一次在澳大利亚的酒店吃过饭后,公文包落在了酒店,包里有身份证,机票,一万多的澳币等。就在他认为完了的时候,朋友告诉他在澳大利亚丢东西很难,他说但愿吧。结果二十分钟后酒店打来了电话,告诉他公文抱被放到酒店的保险柜,如果失主很忙,服务生可以给送过去。

他谈到了英国的出租车公司总裁。在英国坐出租车如果事先预定会比随便叫车花的钱少。所以,他有一次在英国酒店事先预定了出租车去机场回国。到了约定的时间出租车却没来,当他正不知怎么办时,酒店老板告诉他,他约的出租车司机正在找他。当他见到那个人时,他吃了一惊。那人穿的西装正是他上午看到的那件折合人民币十二万多的西装,他想一个英国的出租车司机竟然这么有钱,可当他看到他开的高级轿车时,他觉得不对了,英国的出租车他认识啊。这时那人解释说:“我是您预定出租车公司的总裁,由于现在公司派不出车来接您,所以我决定用我的私家车来送您去机场。”说着,他拎起了皮箱,冯校长觉的让总裁拎箱不太好意思,就要自己拎,这时总裁的一句话让他很感动,“现在我不是总裁,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一名英国出租车司机该做到的,我都应该带头做到。”

他还谈到了他的两个学生。有一个学生在图书馆看书,当一个老师去图书馆还书时,把一沓刚印好的试卷放在了桌子上。这个同学告诉老师卷子的最后一题出错了。老师问他是几年级,他说四年级,老师笑了:“这是五年级的试卷,你不会。”这一幕让冯校长看到了。第二天考试时,一些学生告诉老师最后一题做不了,老师一看,少了一个条件。昨天,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发现了。这个小男孩后来参加过多次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有一年暑假,快开学的前几天,这个学生给冯校长打电话,请校长帮忙解答几道数学题。当校长来到他家时,碰巧他的邻居出门,邻居告诉校长他不在家,一假期都没看见他。可当校长按响门铃,他开门了。邻居吃惊的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他回答:“我一直在家啊。”“那我怎么一假期没见到你?”“我一假期没出门啊,我放假的那天下午在书店买了一本世界奥林匹克竞赛题一千例,我打算一假期做完它,现在已经做完997道了,还有三道没做出来,想请校长帮帮忙。这个学生就是现任诺基亚研发部总裁。另一个学生在住校时,总比同宿舍学生早起四十分钟,校长问他原因,他告诉校长同宿舍的学生都比他成绩好,所以他要笨鸟先飞。毕业时,这个学生与一名同学约定二十年后同学聚会谁最有钱谁买单。二十年后,同学聚会他买的单,一顿饭十几万。他告诉校长他现在在美国传媒界身价十亿。冯校长告诉我们不用羡慕他门们,他们今天的成绩都是应得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他最后是以一首诗结束讲话的,诗的名字是《播种》。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趁着青春,好好播种。

以下,是我记录下的一些精彩语录:

1、中华民族走进新时代,GDP突飞猛进,却留下四大缺失:诚信缺失,公德缺失,法制缺失,感恩缺失。这种认识是和余秋雨先生交流中达成的。

感悟:诚信、公德、法制、感恩,样样都是管头不顾腚的饮鸩止渴啊!

2、浙江银州高级中学,拥有十万册藏书,却没有围墙、门和安检措施,还没有图书管理员。校长说,如果正常聘用图书管理员,每年需要支付工资30-35万元——买书好还是养人好?书当然会丢,可书丢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校长的理论是:偷书,即意味着想阅读;拿得越多,读得越多,书读多了,良心发现,会悉数送回的。而且,学校如此信任学生,学生还会把家中读过的书奉献出来的。

感悟:德育不是消极的防范,而是信任、引导和互助。

3、海淀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不是北京的示范校,就是一所普通完中。30亩的占地,生均占地面积6个平方,校舍拥挤,供餐方式却令人惊叹。那么多人的自助餐,没有跑步的,没有插队的,没有打闹的,吃多少盛多少,盛多少吃多少,剩菜框永远是干净的。

感悟:德育的最高境界是感动,置身其间,不好意思不这样做。

4、学生厌学,触目惊心。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点评:冯校长的演讲智慧和汉语的魅力有一拼,简单四个词,包罗万象。

5、杜郎口展示歌: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视点:冯校长在评论杜郎口上,与中国教师报一个腔调。

6、不要讲学生不会的东西,也不要讲讲了学生仍不会的东西。

注解: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有句名言——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

7、有一位老师讲刘禹锡的七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找不到姓牛的感觉。可牛老师要求学生用创意的形式记住这首诗。我怀疑——记忆怎么创意?一个小男孩,把橡皮筋撑开,挂上许多笔,制成快板,打着节拍读诗;第二个同学,邀请同桌搞男女生二重唱;第三个用流行歌曲的语调来记;第四个转换角色,替作者来了段内心独白;第五个用京剧来唱出……这个班的学生用21中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创意记住了这首诗。这位老师,人不牛,课真牛。

说明:冯校长的演讲现场效果非常好,掌声不断,可用文字还原,却发现困难多多……只能补记,学生有创造的潜能,启迪是撬动教育顽石的最好杠杆。

推荐第6篇:听教育专家冯恩洪讲座有感

听教育专家冯恩洪讲座有感

五月十八日下午,我静静地聆听着教育专家冯恩洪的报告《优秀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感觉像五月的和风吹进我的心田,轻轻的,缓缓的,好舒服呀!静心体会,有几点尤其让人深思。

一、我们该做怎样的教师?

一直以来,教师在众人的心目中一直是这样一种形象: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也许,这就是教师的崇高之处,这就是教师一直以来受人尊敬的原因所在,然而静心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这是一种错误,一种极端的错误:如果教师都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那今后的教育又有谁来接班呢?

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新时代的教师要想真正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实现这一新时代的教育真谛,就必须做到在照亮别人的同时发展自己。

照亮别人,发展自己,多贴切的说法呀!要想更好地照亮别人,就得好好地发展自己;唯有好好地发展自己,才能更好地照亮别人!对,我们就要做这样的教师!

二、我们的学生该怎样发展?

一直以来,对于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听熟了“全面发展”这个词儿,也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着,奋斗着,但同时也迷茫着:让每个孩子都全面发展,我们真的能做到吗?看看眼前为学习而累的孩子们,我们有时真的觉得他们好可怜呀!但我们却不敢有半点的疏忽,害怕因为我们的疏忽造成孩子一辈子的落后,为了“全面发展”这面旗帜,我们在痛苦地努力着。而今天,冯教授的一席话终于解开了我心头的一块沉重的石头:国家提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加一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强势智慧发展。哦,原来如此!做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有了新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去挖掘、去发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强势发展区吧!

三、三尺讲台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三尺讲台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如果说,这次聆听冯教授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我就要说,是这句话。是的,三尺讲台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必须清醒地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优秀的教育不是排斥差异的教育,而是适应差异的教育。

另外,学生是有激情的,他们是有感情需求的。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我们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语文老师。

同时,学生是有有待释放的潜在能量的,而他们也是渴望成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70%的学生领到奖状,让他们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自己的肯定,从而更好地、更自信地发展自己。三尺讲台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每个孩子自信快乐地成长!

这次报告会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像冯教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做到“哪壶先开提哪壶”,及时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振作。让他们为自己的长处感到骄傲自豪,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

推荐第7篇:听冯恩洪老师讲课 心得体会

心 得 体 会

8月21日上午10点至12点在我校教务处的组织安排下,全体教师观看了冯恩洪老师

主讲的《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频,看完此视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

冯恩洪老师不仅是一个具有远见卓实的老师,还是一个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1990年提出了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让每个学生都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报告中,冯教授讲述了他37岁参评全国特级教师的故事,课堂上当遇到学生的质疑时,他能当场承认自己不会,并倡导学生问台下教师,与台下教师合作教学,充分利用资源,体现了教育的大智慧。作为一名刚毕业的老师,我体会到,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是常常不 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冯校长巧妙的处理方式充分展示了他的教学机智,更让我深深体会到高效课堂和实效德育的理论真谛。

二.做最好的老师,挑战自己 一个最好的老师不应该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奉献,是一种悲壮的美,但我们应该照亮别人也发展自己。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 冯教授说:“搞教育的人,是想大道理做小事情。”每天身处三尺讲台,作为教师,努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注重知识存量,更要扩充知识增量。在平日里,教师也要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冯教授从1985年至今,不管工作多繁忙,也都能做到每天自学一小时, 大教育家都能如此,更何况我们呢?要做就做优秀的教育,而作为教育引导者的我们就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展教育。

听了冯教授的报告,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要及时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让他们为自己的长处感到骄傲自豪,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

推荐第8篇:冯恩洪精彩语段

冯恩洪精彩语段

(2011-08-16 11:27:52) 转载转载 ▼

标签: 分类: 启示良言

原文地址:学习感悟:冯恩洪精彩语段作者:梁恕俭

1、中华民族走进新时代,GDP突飞猛进,却留下四大缺失:诚信缺失,公德缺失,法制缺失,感恩缺失。这种认识是和余秋雨先生交流中达成的。

感悟:诚信、公德、法制、感恩,样样都是管头不顾腚的饮鸩止渴啊!

2、浙江银州高级中学,拥有十万册藏书,却没有围墙、门和安检措施,还没有图书管理员。校长说,如果正常聘用图书管理员,每年需要支付工资30-35万元——买书好还是养人好?书当然会丢,可书丢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校长的理论是:偷书,即意味着想阅读;拿得越多,读得越多,书读多了,良心发现,会悉数送回的。而且,学校如此信任学生,学生还会把家中读过的书奉献出来的。

感悟:德育不是消极的防范,而是信任、引导和互助。

3、海淀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不是北京的示范校,就是一所普通完中。30亩的占地,生均占地面积6个平方,校舍拥挤,供餐方式却令人惊叹。那么多人的自助餐,没有跑步的,没有插队的,没有打闹的,吃多少盛多少,盛多少吃多少,剩菜框永远是干净的。

感悟:德育的最高境界是感动,置身其间,不好意思不这样做。

4、学生厌学,触目惊心。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点评:冯校长的演讲智慧和汉语的魅力有一拼,简单四个词,包罗万象。

5、杜郎口展示歌: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视点:冯校长在评论杜郎口上,与中国教师报一个腔调。

6、不要讲学生不会的东西,也不要讲讲了学生仍不会的东西。

注解: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有句名言——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

7、有一位老师讲刘禹锡的七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找不到姓牛的感觉。可牛老师要求学生用创意的形式记住这首诗。我怀疑——记忆怎么创意?一个小男孩,把橡皮筋撑开,挂上许多笔,制成快板,打着节拍读诗;第二个同学,邀请同桌搞男女生二重唱;第三个用流行歌曲的语调来记;第四个转换角色,替作者来了段内心独白;第五个用京剧来唱出……这个班的学生用21中创意记住了这首诗。这位老师,人不牛,课真牛。

说明:冯校长的演讲现场效果非常好,掌声不断,可用文字还原,却发现困难多多……只能补记,学生有创造的潜能,启迪是撬动教育顽石的最好杠杆。

8、我曾收到一封英文的邮件,来自伦敦,大意是女王要在白金汉宫接见我。我的第一反应是回复“你是谁?”,发邮件人是剑桥大学的教授,和我有过渊源——学者不会骗人。我得意地想:江泽民、胡锦涛都曾接见过我,希拉里请我吃过饭,如果英国女王再接见我,我的人生岂不多姿多彩。我精心筹备,还特意买了套西装。皇家办公厅主任接待我,并告诉我女王的三种可能:取消接待,单独晤谈,步出白金汉宫邀您就餐。中国的校长,就看你的运气了。40分钟的等待真难熬,我开始后悔出发前的高调,都知道受女王接见,如果吃了闭门羹,我还有脸面见江东父老吗?往返15400元的机票也没法报销啊!正胡思乱想,英方告诉我:“祝贺你,你的运气好极了,女王的心情像伦敦的太阳一样灿烂……”那么,女王为什么要接见我呢?原因,是我在建平时搞的多样性校本课程,是英国的高中都做不到的,女王说,中英文化差异那么大,你的英国同行都做不到的……丰富的课程,我20年来,没有一天不想的,我没有研究过英国的课程结构,却知道学生脸上该有笑容,让学生成长着快乐着,让老师忙碌着快乐着。成长的课堂,没有展示的机会就没有笑容。我开设过115门校本课程、56个学生社团,与18门国家课程一起,支撑着学生的生动活泼。

感悟:我两次听冯校长的报告,两次都有这个“段子”,讲得非常精彩。仔细品一品,“女王”之意不在“客”,而在校本课程。相反,“冯校”之意却在“课”,还借此展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让人听之难忘。

9、一切德育问题首先是教育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德育现实。课程是教育的关键,如果问全国39万学校的校长,学校的产品是什么?有38万校长会说,是学生。实际上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课程,进一步说是课程文化。学校的产品是持续优化的课程文化,代表学校水平的是学校文化,比如美国赫利斯曼大学的学费比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费还要高。我问他的校长瓦尔斯博士他们学校的学费为什么这么高,瓦尔斯博士告诉我,他说我们学校的课程文化能让来自39个不同国家的学生都能学好英语。所以说,他们学校值钱的是课程文化。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第一手段,解剖我们的课堂,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教什么,国家课程能不能实现校本化。云南教育厅厅长,三番五次要我出任云南千所现代学校示范工程的首席专家。

感悟: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在理论上是对的,在现实管理上,是缺位的。所谓的“校本化”不就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吗?能把一种公理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烙上冯氏的印子,还能让听众有醍醐灌顶之感,也许,这才是专家的专长吧!

10、中国教师报,发布了高效课堂的九大模式。这九大模式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少讲,学生能讲的让给学生讲,同学之间能互相启发的就合作交流,有困难的老师才画龙点睛。我去过三次杜郎口,面对人头攒动进进出出的“乱象”,一个学生告诉我,要是没人参观了,他会找不到感觉的——课堂展示给他的成就感,是一种当明星的享受和满足。

旁白:我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来整理这次听会记录,是因为,冯校长的讲话主题虽集中层次却不分明,如果照实还原,我仅在过渡衔接和现场背景交待上就要浪费许多笔墨。比如,杜郎口,冯校长提到过不下五次,他却用自我解嘲的方式,告诉听众,崔其升聘其为专家顾问,他是杜郎口的坚决支持者。

11、给有差异的学生提供无差异的课堂,合适吗?标准固然该有,但合适比标准更重要。学生合作也不是万能的。面对人的差异,可以实现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管理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家长参与选择,管理保证选择,比只有规范没有选择,质量更高。

感悟:2002年,我去过上海建平中学,这所完中的重点大学升学率能达到90%,法宝就是“选择教育”,释放学生的潜能。所谓选择,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冯校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中国教师报: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的优秀传媒。

12、人的差异表现在四大资源:政治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成功教育的创始人,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把女儿嫁给了复旦附中校长的儿子,名校长成了亲家,可谓门当户对。婚庆时,长辈代表致词,刘说,双方父母,年事已高,很希望抱上下一代,等孩子入学时,智商高就念复旦附中,智商一般就进闸北八中……大家想,孩子的爷爷是复旦附中的校长,二话不用说,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姥爷是闸北八中校长,大笔一挥,赞助费全免。(全场笑)可农民工子女有这个待遇吗?这就是差异啊!

点评:人有差异性,无需论述。而以这种耳闻目睹的方式来讲故事,又让人觉得新鲜。

13、上海人大开会时,我在洗手间说了一句牢骚话,第二天竟然上了晚报,题目是《管上海市长比我有远见,管建平我比市长有本事》。次日,我在电梯里,恰巧与市长狭路相逢,又没有第三者可以搭话,彼此觉得尴尬,真是相对无言难开口,各有思虑在心头。终于,市长开口了:“你昨天人大的发言好极了!”我则赶紧表白:“是在厕所里洗手时说的……”“你站到我的对立面了,我可没有站到你的对立面。”……

交待:冯校长讲这段什么意思呢?原来,冯校长用市长家有6位教授,和一位犯错误的男孩连表亲都算上也没一个大学生,来作对比,从而提出教育不要忘了关爱弱势群体。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营造优秀的学校文化。埋怨差异,不如适应差异,要关注差异。年龄越低,情感需求越强。

14、好的老师,上好每一堂课,用一生的努力来实现。尊重学生,关注差异,投入情感,释放潜能,总分第一的学生的不可能没有弱势,什么样的老师是恩师,能发现孩子强势的。

补充:在这一环节,冯校长借一位物理老师的口生动地讲法拉利的故事,强调课该怎么上。

15、我做过一件很傻的事,那就是连续处理学生,可逃学上网问题接连不断。网吧的魅力到底何在?我要与它博斗。于是,以学校为圆心,三公里为半径,组建搜索队,抓住就行政记大过,处理了一批,第二天又活捉了5个,继续追加行政记大过,一天处分22人,我签字时,手都在发抖,这到底是怎么了?那么好的学校难道不如网吧有吸引力吗?很快地,我找到了标本兼治的方法,那就是把喜欢上网的同学,召集起来研究机器人,并带他们参赛,称是在全国获得冠军,又代表中国参加美国国际大赛。赛项是消灭房顶的的火种,以灭火的时间决定胜负,我们的学生以1.86秒,再次夺冠,换来了高考加分50。还影响甚至改变了上海消防的十年规划,让电网指挥机器人,第一个烧坏了,第二个再派上去,影响了上海的十年发展规划啊,孩子能没有成就感吗?教育就是培养人对未来的信心。

感悟:我们的课堂要变革教育,关注了差异,尊重了情感没有,你释放了潜能没有。

16、2004年圣诞之前,美国哈佛大学对全校学生布置了一道考题,向美国共和党连任总统布什推销一把已经过时的砍甘蔗的刀,但是不能赠送给布什总统,要叫布什总统自费购买,推销成功者,将获得哈佛大学校长奖学金。这是一道很有难度的推销题,砍刀,对美国普通家庭已经用不着,不需要了,更何况是美国第一家庭,正因为推销的难度很大,所以需要大智慧,具有这样大智慧者,将获得哈佛大学第一奖学金,每年奖金额达到428000美元的哈佛大学校长奖学金,三天以后,哈佛大学一个学生收到了布什寄来18美金,他走上领奖台的同时,向全校同学报告了推销的经过。他说,我给布什写了一封信,祝贺他连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我告诉他,总统竞选,连任喜讯传来,我们家三代人为你奔走相告。作为社会的人,你是国家元首,你的家庭是美国第一家庭,作为自然的人,你曾经是一位杰出的农场主,你的农场能有今天,跟200年前你的祖先飘洋过海远离英伦三岛来到北美大陆艰苦创业是分不开的,你需要弘扬你的祖先那种艰苦卓越的创业精神,请注意,跟砍刀要沾边了。后边写到,我家里有一把祖传的砍刀,它可以让你睹目思情,回忆起不该遗忘的年代,我本来想把这把砍刀作为总统竞选礼物赠送给你,但是我注意到,国家公务员廉政公约里明明白白规定着,任何人收受在职公务员收受价值7美元以上的礼品如果不上交的话,视为受贿行为,请注意要掏钱了。总统先生,如果你需要,并且愿意慷慨解囊的话,请你寄上18美金,这是推销信,运用大智慧,完成了难题,这个智慧价值40000以上的美金。

感悟:此举教育孩子,知识的积累是重要的,运用更重要,离开了运用,知识没有力量。社会经验、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对网络的应用能力,都很重要。

17、从课堂着手,释放学生潜能。学校不能没有规范,没有选择,规范为主,选择为辅。合适的德育才是实效的德育,关注德育的有效性。

点评:……

18、给学生内容的合适:党章第一条,和中学生守则,在内容上是一模一样的,合适吗?知识经济时代,有个“四恰当”的原则:最恰当的时间,面对最恰当的人,用恰当的方式,做最恰当的事。正确的就是恰当的吗?做一个让诚信、感恩的人,基础就是八个字。掌握规范,学会选择。

附记:规范是需要内化的,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回家讲孝顺,社会讲公德。

19、建平为孤女做些什么,做世界第一,创吉尼斯纪录,1.5乘2.5米的“贺卡”,写上“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未来的路咱携手”。为了找纸板,学生们感动了冰箱厂的包装师傅,三整天,72个小时,一刻也不停,天下第一卡啊!孩子们倾注了太多的热情,全校签名时,孩子们奔走相告,游行时,站在这个队伍里,我有异样的感觉,我们的社会是有希望的,好人就比坏人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输出爱的同时,感受爱,发现生活的本质。

点评:为兴趣而拼搏,再累也觉不着。正像爱打球的男生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出汗是享受;棋迷盯着黑白棋子——熬夜就是幸福。你让一群老太太追着足球跑,让不知围棋死活的书呆子去下棋,那比出苦力还不堪。贺卡寄托了学生的情感,做贺卡就是在圆梦。

20、德育要回归基础,重视体验性。我当年获得全国模范班主任,靠的是一次主题班会,题目叫“爱我的妈妈”。我组织了一次看似奇特的活动,我起名叫“负重自修”,要求班级的每位同学带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装上4公斤黄沙,然后把这个塑料袋绑在腰间,先上一节自修课。课后立即召开主题班会讨论,题目就是“从负重自修谈起”。这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牢骚声:谁出的馊主意,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应该押上道德法庭……就在这节骨眼上,我坦白交待:“这个馊主意是我出的,同学们身上绑上4 公斤重的沙袋连一节课都受不了,那我要告诉你们,妈妈养你可不是40分钟啊!有道是十月怀胎,我请同学们算一道算术题:10个月除上40分钟,等于多少节自修课?才40分钟就要把我押上道德法庭审判,那请想想,你妈妈为了生你、养你,付出了多少情感,多少辛劳。今天的讨论会主题就叫做“爱我的妈妈”。听完我的解释,同学们恍然大悟。我趁热打铁:“每一位同学都设计一项让妈妈高兴的活动,但是这个设计方案在付诸实施前千万要保密,下个星期这一节课讨论,内部交流,交流的目的是汲取别的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方案,然后星期天付诸实施,给妈妈一个在情理、期望之中,而又意料之外的惊喜。”教室里立即活跃起来,同学们顿时倍觉母亲的伟大,迫不及待地要对妈妈表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

感悟:欲使学校德育工作趋于审美化的关键是改变教师与学生只是工作关系的旧观念,而要在此基础上更形成一种全新的关系——审美关系,“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以自己的火去点燃学生的火。”道德行为既需要道德情感的配合,更需要道德体验。

21、女生唱《我一见你就笑》,遭到老学究的批评,学生闯入我的办公室让我批评我的老师……(此处略去数百字)。我又放了一首《迟到》,告诉同学们,虽然你们一见我就笑,但是,你的微笑却带来了我的烦恼,因为,我的心中早已有个她。这一说,班上气氛极其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接着,又放了一首《小秘密》,用生动形象的生活化语言说:“有的同学今天看到一个帅哥,横看成岭侧成峰,怎么看都是好的。明天见了一个更帅的,就„酒逢知己千杯少‟了。久而久之,心中的小秘密越来越多,而数理化却越来越少了。”听到这儿,同学们都会意地笑起来。最后,又放了最后一首歌《小儿郎》。“小嘛小儿郎,背着拿书包进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呢,没有学会了,无脸见爹”。在歌曲播放中,学生明白了很多。有的学生甚至抑制住“新陈代谢”的需要,想花钱买票再听这样的讲座。

感触: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听道理,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讲道理的好方法。枯燥说教,长篇大论是不受欢迎的。这个段子别人也讲过,但冯校长讲得更生动。

结束语:播种一种信念,收获一种行动,坚持一种行动,养成一种习惯,固守好的习惯,形成好的性格,有了好的性格,决定终身命运。

主持词:如果不是“新陈代谢”难以抑制,我想许多听众愿花钱买票再听冯校长讲上两小时的……

推荐第9篇:听冯恩洪报告感想

听冯恩洪讲座有感

4月1日,在阳谷县第一职业中专会议室我有幸聆听了教育大师冯恩洪的报告,中国教育界素有“北魏南冯”之说,即“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可见冯先生在教育界特别是德育领域的地位。整个会议室座无虚席,前后三个小时的报告生动幽默,见解独到,充满智慧……娓娓道来的话语里有着太多的引人思考的话题。值得花时间好好回味,让在场的老师享受了一场丰富的精神大餐。

冯恩洪先生在讲座中提到了一个日本弱智老师的故事,当时我的震动简直是太大了。原因有三点:

一、这位老师的学历是硕士。这在我们现阶段的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我们这些硕士生们认为以他们的学历教几个弱智简直就是大材小用。

二、他仍然在学习,所学的课程是对弱智学生的深造,并且是自费。在我们中国就业后学习的一般来说是公费,但是大部分人仍然不愿意学。

三、还有就是他对这个学生的教育目的。他说如果他能把这个孩子教育成一个自力的人,那么国家就少了一个负担。这种高尚的令人折服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自愧不如。

魏书生老师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那么对于这位教弱智学生的老师来说我感觉他就是“神”,甚至比“神”还伟大。如果我的教育理念或者是教育的境界能过达到这位老师的话,那么我的教育水平自然而然的就会上升。因为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人最难解决的就是思想问题,一旦思想问题解决了,那么其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也就引出了冯教授在对学生早恋为题上所做的思想工作。 早恋是我们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教的是八年级,学生已经懵懵懂懂的有了这方面的意思。在班级里经常会发现一些递纸条的同学。而我们的处理方法一般是打骂责怪。而这样的做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于起了反作用。而冯教授却通过巧妙运用《一见你就笑》、《迟到》、《小秘密》和《小二郎》这样四首歌曲,轻松的把问题解决掉了。我在这里就不在赘述冯教授对这四首歌曲的应用了。那么我认为冯教授成功的原因是完全的把握了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心态入手,从他所想的入手,加以正确的引导。冯教授没有吧自己放在学生的对立面,而是把自己放在了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使一个教育问题变成了一个相互探讨相互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从难以接受,到听从劝导到最后的拍手鼓掌。可以想象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从本质上解决了。

总之,通过聆听这次报告,我感觉收获颇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今后的人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推荐第10篇:这是一个睿智可爱的老人听冯恩洪讲座有感

这是一个睿智可爱的老人,他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演讲充盈着无限的魅力!他酣畅淋漓地叙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教育故事,蕴涵着教育的哲理,揭示了教育的真谛!

一、做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的教育行为只是一种假象的表演,不是发自真情,只是学学样子,所以有了冯校长讲述的那个《裙角的五角星的女教师》的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几乎在我的身边每天每时都在上演:孩子,只是教师工作任务的对象而已,如同工人面对机器一样,有多少教师真正发自真情的关爱关注着每个孩子顺其生命成长规律的成长呢?我们的老师已经被生活、被工作的压力变得麻木了,或者是变得无奈了!说得多好:教育的真谛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教育的艺术是把握分寸的艺术。人的个性化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互为基础,互为平台!想想我们今天的老师:是不是少一了一份对教育的理解,少了一份对教育的真情呢?我们只有从自然人走到职业人,从职业人走到个性人,教师才能真正意义上做教育人!

二、教师,要照亮了别人,还要发展自己。

教师,不应是被神化了的神,而应该有着是血肉之躯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不应该用教育人最高的职业操守来要求所有人。因此,当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激情照亮学生前程的时候,我们还得成就和发展自己,我们应该坚守属于自己的舞台,并且把握住机会让自己在这个舞台上熠熠生辉。教师,需要成就,需要荣耀,需要头戴光环,手捧鲜花,需要有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状态,而非为了工作舍弃了属于自身的全部。所以,身为老师,我们要思考,我们要发展自己的是什么?自己有哪方面的才能能够得以发挥和成就?

三、一个和谐社会需要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和一个人的差异发展。

一个生动的《老虎校长》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每个人为之震惊。把这个故事附录在此,让更多人受启发。

作为百兽之王的老虎回顾前半生,喜忧参半:喜的是前半生生活得还像模像样,什么香的都吃过,什么辣的都喝过,好歹也是个王,而且不是一般的王,是百兽之王。忧的是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尊师重教,科教兴国,最受人尊敬的角色——校长他没当过。老虎决定后半辈子什么事都不做,就当校长。于是老虎投资办了一所民办学校——森林动物学校,并获得有关主管部门立项批准。招生的时候,家长问老虎一个问题,把孩子交给你跟把孩子交给其他校长,哪儿不一样?老虎脱口而出一句话:我们要培养的是样样都会的动物!森林里也望子成龙,家长想,送到其他学校只会一两样,送到森林动物学校样样都会。所以森林动物学校第一年招生盛况空前。可惜,好景不常在,一个月以后,出现退学了。首先申请退学的是鸭子。鸭子退学的原因是:“我的腿又短又细,决定了我到水

里行,我到岸上就不行。”老虎校长脸色严肃地要求:“到我这里,就让你水里行,陆地上也行。每天给我老老实实跑五公里。”鸭子说:“我不可能样样都会。我爸爸也没样样都会,他就会水里游,不也活得挺好、挺自在?”于是鸭子退学了。第二个退学的是兔子。兔子退学的原因是:“遗传基因决定一切,我一见到水,腿就抽筋。现在老虎逼着我游到河对岸,我还没游到河中央就会沉下去。命重要还是发展重要?没有了命,怎么可能样样都会呢?”于是兔子退学了。鹰是第三个退学的。鹰说:“我实在受不了,这种教育是全世界最僵化的:学会爬树对我有什么用?我张开翅膀就可以飞上去!”对于鹰的一飞上树,老虎脸色严峻地批评:“错了,动作不规范,重来!标准的上树动作应该是沿着树干爬上去。”鹰说:“爬着上树的应该是松鼠,哪是我鹰呀?”于是鹰退学了。由于森林里没有一个动物能样样都会,结果开学三个月以后,最后一只动物也退学了。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的时候,一个小报记者采访老虎,做名人专访,问他当了三个月的校长有何感受时,老虎一言以蔽之,说:“校长这个活,不是人干的!”

多么聪慧的校长啊,多么深刻而犀利的见解。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让我们的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这是群体而言。而针对每个活生生的个体,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观点,我们根本不能要求每个人求全发展。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而现在我们的学校还愚昧的用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教育和要求所有智力不同,遗传基因不同的所有学生,而经济、科学发达地区的上海,早已经领先20年了。正是让不同的个体差异发展才能托起一代人的杰出发展啊,扬长避短历来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有谁去调查过每个孩子的兴趣、特长,有谁在刻意的为他们自身发展的潜力奠定基础呢?我们都被目前的考试任务蒙蔽了双眼,我们用一张试卷评价了所有人的成长!难道不觉得可悲吗?至今还有某些人说:一个好校长只有30%的精力用在思考教育教学方面,其他的精力应该用在对外对上的联系上面,而上海的校长,他们在思考什么呢?对比一下,我就深刻的知道我们为什么落后了。

四、社会需要的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人。

从美国哈佛大学两次社会实践活动:想总统推荐过时的劳动工具的案例中,我们看到社会需要的是有实践力和创新力的人才。的确,可持续发展需要学术能力、需要实践能力、需要交际能力,而我们现在的教育,除了大量灌输间接的书本知识,我们给予了孩子多少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指导。

冯校长说:没有知识的积累是不行的,只有知识的积累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实践,在体验中获得发展,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正如他女儿在社会调查中总结出的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四个层面:让陌生人接受,让陌生人喜欢,让陌生人满意,让陌生人感动。这样体会在书本上是获取不到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获得体验。学校教育让

孩子考进优秀大学,还应该让他们优秀的走进社会,这才是成功的教育,这才是实现了人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春暖花开,我期待!!!

第11篇:听《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感

观《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感

开学伊始有幸听了教育家冯恩洪的专题讲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以前也听了不少专家的讲座、报告,但今天的讲座却更让人回味无穷。冯恩洪教授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

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知识从哪里来?直接知识:生活、社会;间接知识:书本。可惜我们现在关闭了生活通道。。确实如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进入应用的知识才是力量,简单堆砌的知识不是力量。如果我们每天都思考,会发现每天都是新的。一个最好的老师应该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恩洪建议学校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冯恩洪教授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他倡导的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 1

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

冯教授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发展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说白了也就是要去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并加以培养,我想这其实也就是要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的现在与未来,一只眼睛盯眼前,一只眼睛看未来。反思自己,身边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在哪里,很少研究、发现过,不知道学生的强势在哪里,又怎么能为学生最需要的发展提供帮助?今后我要像冯教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做到“哪壶先开提哪壶”,及时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振作。让他们为自己的长处感到骄傲自豪,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

箐口完小尹以雄

第12篇:听《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感

听《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感

门洪强

有幸听了教育家冯恩洪的专题讲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以前也听了不少专家的讲座、报告,但今天的讲座却更让人回味无穷。冯恩洪教授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

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 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知识从哪里来?直接知识:生活、社会;间接知识:书本。可惜我们现在关闭了生活通道。建平学校有110多种校本课程,50多个学生社团。以国家课程为主,校本课程为辅。教师应该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学生可以走班制学英语、学数学,也可以进入校园网内学 。冯教授倡导的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把个性发挥到极致。确实如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进入应用的知识才是力量,简单堆砌的知识不是力量。如果我们每天都思考,会发现每天都是新的。一个最好的老师应该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恩洪建议学校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冯恩洪教授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他倡导的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

冯教授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发展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说白了也就是要去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并加以培养,我想这其实也就是要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的现在与未来,一只眼睛盯眼前,一只眼睛看未来。反思自己,身边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在哪里,很少研究、发现过,不知道学生的强势在哪里,又怎么能为学生最需要的发展提供帮助?今后我要像冯教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做到“哪壶先开提哪壶”,及时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振作。让他们为自己的长处感到骄傲自豪,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

------听冯恩洪报告有感

阳谷高庙王中学

门洪书

2012.4.6

第13篇: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全文)

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前一段时间读了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著作,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现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谈一下个人的感悟:

我发现初中学生每天无所事事的人具多,问其原因,皆说什么都不会,没有兴趣,没有目标,不想再学习了。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优秀,都希望自己有才,只是受家庭或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学习变得糟糕,这本身不是他们的本意,尤其是在青春期孩子,他们需要完成心理学意义的自我认同阶段,要顺利健康地来完成这个过程,环境和正确的指导是很重要的,所以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理解,尊重和共情,要抚平学生的逆反心态。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一、什么是教育的真谛,我原以为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然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

二、让学生快乐成长,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做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与课堂的讲授形成一个结合点,那么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习就是享受了。学生在这种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怎能不快乐的享受学习呢

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第14篇:洪心得体会

实施“无师课堂”之体会

时光荏苒,不觉之中我们学习“无师课堂”已将近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我们芳草人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在尝试中成长,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这一月的体会。

一、上学期我校教师四赴杜郎口学习回来后,我校老师就已经统一了思想,更加坚定了我校教师的课改信念,课改工作势在必行,课改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所以开学我们真正投入到了课改的浪潮中来了。

二、我们利用预备周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每个小组是捆绑式的,一个人的优秀不算,整个团队的优秀才是优秀,让学生能精诚合作,在他们的主阵地——课堂上团结合作,携手并进。我们的各科老师配合班主任精心挑选组长,培养小老师。

三、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我们同科的教师利用教研会时间一起探讨课堂学习目标,重难点,根据学情制定出共案。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他们按照导学案的步骤去完成课前预习,课堂上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知识,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发言,敢于表现自己。

四、通过我们将近一月的尝试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课改真的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一开始学生不愿意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尝试了这样一种方法,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我就刺激他们谁表现得好,就给他们和他们所在的小组加星,学期底,我们各类先进就从你的得星数上就评选出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八年级学生稍微大一点,我就在课堂上和他们玩游戏,输了的人在课前准备五分钟的演讲,一开始他们还是有点羞涩,但我相信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情况会好起来的。同时我们学生在小黑板展示这一板块,我们学生做的比较好,能规范书写,积极展示,较前有很大的进步。但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的导学案不能及时完成,我们的教学进度有点慢,课堂时间较紧张,学生读书时间明显减少,文科类的东西无法保证提前背诵等等。

问题总是存在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芳草人齐心协力,共同探讨,定能找出一条适合我们芳草地的课改之路。愿我们坚定步伐,抓住教学质量这一命脉,为芳草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

洪 密 2015.3

第15篇:俞敏洪讲座——观后感

俞敏洪讲座——观后感

今天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上看了俞敏洪的讲座,让我从中获益匪浅,也使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所感悟。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是经历磨练才获得现在得成就,曾经三次参加高考而最终考入北京,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意志,使我对俞敏洪肃然起敬。

听完俞敏洪的讲座,不禁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所感悟。大学四年的光阴,等到大学毕业时,回首看看大学四年,那将会是怎样的空虚和叹惋,所以说现在应该珍惜在大学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让大学的生活充满意义。

俞敏洪在讲座中提到,要多看书,这是一个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充实自己大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有些人生的真谛和哲理只有通过读书才能领悟到,所以说读书能改善一个人的修养,会使一个人的生活更加充满意义。

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蓄自己的力量。一堆没有用的砖头,当你用一个目标把他们串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盖出一个房子生命在于积累。

30岁以前,外貌有点重要,30岁以后,内在美很重要。所以,从现在开始到30岁。要开始内心的积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人要有内在美,这是你到了30岁吸引人得地方。

他说他复读了三次才考上北大,大学读了五年,因为得了肺结核,但是感觉好像没了命,看来他真的不是一帆风顺的,努力跟心情不好,导致身体不好。所以他总结了三条真理:第一,学习不能太刻苦。第二,成绩差了也要开心。第三,没有女人爱就爱男人。

他还谈到了他对我们大学生在大学怎么读自己的意见:第一要学好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不感兴趣也要学一点。要做自己熟悉领域的钱100 名。第二,要多交朋友,大学要多交朋友,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以后能够互相帮助。交朋友要注意两点:第一,自己要是个大好人,要为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第二,要交在某方面突出的朋友。宁为牛后,不为鸡头。跟在牛后,牛跑到哪你也能跑到哪,但如果你是母鸡,带着一群小鸡,等小鸡长大了变成母鸡,你还是那只母鸡没变。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就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一旦沉淀下去,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也见不到阳光了。所以,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样的,一定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蓄在自己的力量,不断冲破阻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得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奔入大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生活中其实没有绝境。绝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没有打开。你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使它陷于一片黑暗,你的生活怎么可能有光明!封闭的心,如同没有窗户的房间,你会处在永恒的黑暗中。但实际上四周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外面则是一片光辉灿烂的天空。

.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只有两种人的成功是必然的。第一种是经过生活严峻的考验,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最后终于成大器。另一种没有经过生活的大起大落,但在技术方面达到了顶尖的地步。比如学化学的人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化学家,这也是成功。

成功没有尽头,生活没有尽头,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在艰苦奋斗后我们所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没有尽头。当你完全懂得了”成功永远没有尽头”这句话的含义时,生活之美也就向你

.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勇敢者去坚持做,到最后就会拥有希望。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但你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终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光有奋斗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要先分析自己的现状,分析自己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到底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你给自己定了目标,你还要知道怎么样去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个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树立具体目标和脚踏实地地去做同等机会。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

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还有,俞敏洪的经典理论:人的生活方向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小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踩过你而不会以你的痛苦而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我们应该像大树一样的活着,即使被埋在泥土间,你依然能吸收土地养分,成长起来。当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进你,给人一片绿色,或者是美丽的风景,死了就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所以说我们现在就应该埋下树的种子,然后吸收土地的养分而茁壮成长,给人带来绿色!还有,我们应该有水一样的精神,为了奔向大海而奔流不息,不能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那样我们是不用再继续努力奔向大海了,但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人在岁月的长河就应该有水的精神,不可以像泥沙那样沉淀下去!

看清自己的目标,然后像水一样的朝它奔去!

第16篇:俞敏洪讲座观后感

俞敏洪讲座观后感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是经历磨练才获得心在成就,曾经三次参加高考而最终考入北京大学,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意志,使我对俞敏洪肃然起敬。

听完俞敏洪的讲座,不禁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所感触。大学四年的光阴,等到大学毕业时,回首看看大学四年,那将会是怎样的空虚和叹惋,所以说现在应该珍惜在大学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让大学的生活充满意义。 俞敏洪在讲座中提到,要多看书,这是一个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充实自己大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有些人生的真谛和哲理只有通过读书才能领悟到,所以说读书能改善一个人的修养,会使一个人的生活更加充满意义。

舍与得,是本次讲座给我的另一大触动,就是在生活中如果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就必须要舍弃另外一些东西,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当然,我想如果说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就会得到你想的东西,它还需要你的付出和努力,这就是我对舍与得的感悟。

在讲座中听到的另外一个例子,他自嘲自己大学时不敢去追求喜欢的女生。通过这个让在场学生忍不住发笑的例子,老俞悟出了3个道理:

第一,学会了面对自己想要追求的对象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面子,敢于去追了。

第二,在被人拒绝以后还能勇敢地去追,有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了。

第三,到最后终于觉得对方无论如何不会爱上自己以后,便放弃了。但收获得更多,因为自己有了放弃的勇气。

还有,俞敏洪在其他讲座中的经典理论:人的生活方向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小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踩过你而不会以你的痛苦而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我们应该像大树一样的活着,即使被埋在泥土间,你依然能吸收土地养分,成长起来。当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进你,给人一片绿色,或者是美丽的风景,死了就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所以说我们现在就应该埋下树的种子,然后吸收土地的养分而茁壮成长,给人带来绿色!还有,我们应该有水一样的精神,为了奔向大海而奔流不息,不能像泥

沙一样沉淀下去,那样我们是不用再继续努力奔向大海了,但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人在岁月的长河就应该有水的精神,不可以像泥沙那样沉淀下去!

看清自己的目标,然后像水一样的朝它奔去!人生命的起点是永远由不得你选择的。你是糊口在富翁家庭还是糊口在贫农家庭?你选择的了吗?你平生出来发明自己生在家徒四壁的农民家庭,你说老爸我不愿意呆在这,给我塞归去,(笑声、掌声)永远也塞不归去了,你只能开始学走路,并且生平由你自己走完。但是好就好在我们做事情不是百米冲刺,公里赛跑,如果百米冲刺公里赛跑我们可能永远也赶不上一出生来就有有优质资源的人。但是,我们一跑就是八十年,一百年啊。我们现在才二十岁左右,你还有60年到80年可以跑啊。

第17篇:俞敏洪讲座观后感

俞敏洪演讲观后感

软件工程1班 106

孙晟杰

在思修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俞敏洪先生的演讲视频,其语言幽默风趣,讲理朴实无华,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并在课后查找他的讲座视频观看,观后获益匪浅。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是经历磨练才获得现在的成就。曾经三次参加高考并最终考入北大。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意志。正像俞敏洪先生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二次高考的失败经历,就不会磨练我的意志力,更不可能有我现在的成功。\" 我们正年轻,年轻就是本钱,年轻时的挫折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它会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因此,不要害怕困难,在困难与挫折面前要学会坚强。

“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俞敏洪在演讲中这样说到。理想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正如赫伯特说的那样:“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理想就是一座灯塔,为盲目的船指明方向。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是什么样的人。

俞敏洪的英语很好,但他总说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总是非常谦虚。他说学英语要面带微笑,努力去追求。不管学习什么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如果一件事你认为是好的,那么你必须主动追求,英语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全球通用的语言,用英语可以掌握更多的信息,所以英语必须要学,而且要学好学精。

他的演讲中贯穿着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的乐观精神。

“别人用十年干成的事我干二十年,用二十年干成的事我干四十年,用四十年干成的事我干一辈子。等到把别人都送走后我再走。”

俞敏洪老师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本丰厚的书,一本读来令人感动的书。他把生命中琐碎的日子通过志向凝聚成了伟大。除了奋斗经历,俞敏洪老师让我佩服的还有他的口才,他擅于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诠释自己的感悟。

“我们应当活得像连绵的群山。成功是山峰,失败是山谷。我们的生命历程就是不断地从一座山的谷底走向另一座山的顶峰。”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然而树不同,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就算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成长起来。年年岁岁,小草依然是小草,树却长成了参天大树。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他对成功的定义很值得大家思考,很有道理。

成功就是一个目标放在哪,不管这个目标多大多小,但是最后你获得了那个目标,获得了那个目标后,你一瞬间的喜悦这叫做成功。

第一是有一个目标在前面,你要想达到那个目标,你就成功了,这个成功可能给你带来喜悦,也可能给你带来满足,但是也有可能给你带来失落,为什么呢,所谓的失落就是没有目标了,所谓的迷茫就是不知道干什么了

成功是一种过程,所以说成功你要来做的话就有两个,第一是达到那个目标叫成功,第二是走向那个目标的过程,不管你是怎么拐弯也是成功,只要你能够始终盯着那个目标往前走。

余校长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学习不是很好,但他不放弃,因为他有“穿越地平线的渴望”,这种“渴望”给予他97分的高考地理成绩,没有它,俞敏洪将不会成为北大学子,也不会成为新东方校长,也许连“新东方”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他天资并不如与他一起上学的同学,甚至他的江苏口音被人当作日语。他从此天天尽全力学习普通话,正如他所说的:“你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的能力。”

看书,多看书总是有益的,即使过后你觉得自己会忘,但经历了就是不一样。 还有就是交朋友,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是要以别人为中心,有服务精神,给别人带来益处,这样才会使别人依赖你,提高自己的重要性,积极面对生活,参与朋友圈,这样会让自己逐渐建立团队精神;应该多交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某些意义的朋友,像俞敏洪的同班同学王强,应该要发现这样的同学朋友,学习别人的长处,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老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成功的人都是很会抓住朋友的。

第18篇:俞敏洪讲座观后感

[俞敏洪讲座观后感]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俞敏洪讲座观后感。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讲这样说到。理想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正如赫伯特说的那样: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理想就是一座灯塔,为盲目的船指明方向。余校长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学习不是很好,但他不放弃,因为他有穿越地平线的渴望,这种渴望给予他97分的高考地理成绩,没有它,俞敏洪将不会成为北大学子,也不会成为新东方校长,也许连新东方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他天资并不如与他一起上学的同学,甚至他的江苏口音被人当作日语。他从此天天尽全力学习普通话,正如他所说的:你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的能力。余校长的话深深印在我的心里,让我开始体会理想的重要。如果一个人心中有追求,哪怕遇到障碍,也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有了理想,你就会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你推向目标,让一切茫然从生活中消失。这种力量是一种强烈的渴望。俞敏洪校长一开始高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接连两次失败,但强烈的渴望和不懈的努力最终使他考进了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是什么样的人。俞敏洪的演讲对我触动最深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坚持不懈,他毕业时说过一番话: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观后感《俞敏洪讲座观后感》。 ◆分享好文◆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他今天的成功就是靠这两点理想和勤奋。正如他讲的一个故事那样:蜗牛坚持不懈地爬上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样的!-------------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是经历磨练才获得心在成就,曾经三次参加高考而最终考入北京,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意志,使我对俞敏洪肃然起敬。听完俞敏洪的讲座,不禁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所感悟。大学三年的光阴,等到大学毕业时,回首看看大学三年,那将会是怎样的空虚和叹惋,所以说现在应该珍惜在大学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让大学的生活充满意义。俞敏洪在讲座中提到,要多看书,这是一个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充实自己大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有些人生的真谛和哲理只有通过读书才能领悟到,所以说读书能改善一个人的修养,会使一个人的生活更加充满意义。舍与得,是本次讲座给我的另一大触动,就是在生活中如果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就必须要舍弃另外一些东西,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当然,我想如果说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就会得到你想的东西,它还需要你的付出和努力,这就是我对舍与得的感悟。还有,俞敏洪的经典理论:人的生活方向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小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踩过你而不会以你的痛苦而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我们应该像大树一样的活着,即使被埋在泥土间,你依然能吸收土地养分,成长起来。当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进你,给人一片绿色,或者是美丽的风景,死了就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所以说我们现在就应该埋下树的种子,然后吸收土地的养分而茁壮成长,给人带来绿色!还有,我们应该有水一样的精神,为了奔向大海而奔流不息,不能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那样我们是不用再继续努力奔向大海了,但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人在岁月的长河就应该有水的精神,不可以像泥沙那样沉淀下去!看清自己的目标,然后像水一样的朝她奔去!

第19篇:冯芳芳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武都区钟楼小学 冯芳芳

前段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感触颇深,通过学习,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对师德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师德规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但其核心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每位教师只有突出这个核心,才能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因此,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用爱实践着师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其次,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再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

通过学习,我认为关键是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道德水平等等,通俗的讲就是有没有良心。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补充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但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在违背这一规律,不管能否接受,家长们业余都在逼着孩子们学弹琴、绘画、表演等,老师们也都在要求学生们什么都学,争取全科优秀,以为什么都懂才算是素质,丝毫不理会孩子们的感受,结果孩子们更是厌学,完全违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初衷。

总之,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来临,意味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面临了挑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

第20篇:聆听杨昌洪博士的讲座心得体会(材料)

听讲座的心得体会

—————既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又是一剂治疗职业倦怠的良药

在未聆听杨老师的讲座前,我就犯嘀咕:我想这次讲座恐怕又是一次炼狱地般煎熬。因为以前的培训总是教授在上面讲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大讲特讲教师们你们要如何如何?总是一些专业术语,要么教师玩弄学术词汇,与我们教师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让我们模不着头脑,听起来枯燥乏味,坐着就想睡觉。但是当杨老师走上讲台那一刹那,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他是来与我们交流的。在他简短的开场白中,突然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倍增亲切感。有一种来自遥远的地方的一次温暖的安慰。因为他也是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的精神感染着我,他的激情掀起了我情感的波澜——那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一种甜蜜与温馨,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献身教育。让我回味在教育中的酸甜苦辣,他的话语让我们之间产生了情感的碰撞,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发展的反思。

当他写出《教育成就卓越人生》的题目后,突然在我眼前一亮。我想教育怎么跟卓越人生有关联呢?你看,我们教师工资又不多,社会地位又不算高?怎么变得卓越呢?但是,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我收获了很多,感慨也不少。我深深感到: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环境的优劣,而在于做人是否达到一定境界。只有秀出高境界人生,才能成就卓越事业。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第一、要改变心态,善于自省。在成就卓越人生中,我们要找到教育的成就感、归宿感、荣誉感,不要抱怨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我教师身上,中国没有诺贝尔获奖者,责任还在我们身上,我们反思目前我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修正自己,因为“做人的境界是修出来的”,正如《大学》李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正己,才能正人。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不要是自己的生活处于“亚健康”状态,因为“拥有一颗健康的灵魂,才拥有健康的人生。”我们身体的健康要跟上灵魂,不断修炼自身的道德境界,亮出自我,活出精彩,体现价值。只有健康灵魂加上健康身体才是完美人生。敢于正视自身缺点,才算是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成就美好未来才有希望。因此,我们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地进步,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第二、要合理定位,善于学习。教师职业是神圣而崇高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善于发现人才,发现知识,唤醒灵魂,要“把教师职业当做一项事业来做”,不要把它作为混口饭吃的工具,要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抱怨别人。”我们要心存感念,认真当好老师,把教师角色的位置摆正,做不了圣人,就做君子。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知识,尊重学生的人格,挖掘学生的潜能,用自身的知识和爱去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此外,我们不要因为社会的各种诱惑而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为“真正的铁饭碗是能力和知识”。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成就辉煌的教育人生。

第三、要树立目标,亮出自我。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暗淡的,没有目标的生活是苍白的,没有计划的工作是盲目的。因此,只有树立目标,才能为自己的成长提供方向标,否则会断送我们大好青春年华,终身碌碌无为,进而自身的价值也无从体现。当然,有了目标就要马上行动,不是盲目的等待,要主动出击掌握自己发展的主动权,这样才能引领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的突击手和领军人。如我们要有野心成为教育专家、教育学者、教育家等等。“伟人创造环境,能人适应环境。”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环境时,我就要扭转对自己发展不利的方面,“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魏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突破自我局限,用自己的行动和精神去影响周围的人,关键时刻亮出自我,发挥所长,为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要顽强坚韧,善抓机遇。杨老师说:一个人成功的五个要诀是:高人指点、贵人相助、自身努力、“小人”监督、上帝保佑。他在解释中,他说的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今天不做准备的人,就是明天准备失败的人。”是的,“机会不会主动找上门来的,只有自己去寻找机会。”(列夫.托尔斯泰)但是我们要想把机会紧紧地握在手中,就要有做一个有准备的人,增强自身的忧患意识,不要贪图安逸,滋生享乐主义,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心存“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当然,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风狂雨骤,还是荆棘遍地,我就要有恒心,有气魄,有胆识,磨练坚韧顽强的意志,不怕艰难困苦,用一颗平常心去迎接各种挑战。当个人能力无法实现时,我就要寻求高人、贵人的指点与帮助。俗话说:“好风凭借力,直上九万里。”借力打力,这才是明智人生。此外,我认为,只有自强,才能自立。正如杨老师说:“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主动和你交朋友。”如果我们自己身上没有吸引别人的地方,那么你就没有交友“资本”。当然,除了良师益友外,我们的成功也离不开“小人”的监督,上帝的保佑。但是真正能够扭转危局的还是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坚韧执着。再则,一个成功的人士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因此,我们要善于推荐自己,把好的机遇留给自己,从而成就卓越人生。

总之,在与杨老师的交流中,我有如坐春风之感,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其实我有太多的话对他说,听他一席话胜读圣贤书。他以自身的经历和感人事迹感染着我,影响着我。我懂得了淡定与从容,我明白坚定与崇高,我理解了教育的真谛:“引人得道,导人向善,教人求真。”

杨老师本身就是成功的榜样,值得我们教师学习,效仿。因为他就是不怕吃苦的人。“吃苦的人才会成就自己。”成就卓越人生。 简而言之,杨昌洪博士的讲座既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又是一剂治疗职业倦怠的良药。给正在厌恶学生,疏远课堂的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谢谢杨老师!

写后语:写得不好,杨老师见笑了!以后多指点!

威宁县草海镇新河学校

张运祥

2011年11月26日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doc》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