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心得体会

2021-07-10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金字塔原理心得体会

金字塔原理学习体会

8月1日,托管团队共同观看了金字塔原理的视频讲座,讲座首先对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写作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系统的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写作。虽然视频时间不足两个小时,但却让我收获很大,特别是原理中的TOPS原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一、T:瞄准观众

换位思考是行文的关键,因为它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视角、结构、立场等核心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往往在未清楚观众需要的情况下就开始动笔,在洋洋洒洒之后,对方却不知所云。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理清思路,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阐述问题,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二、O:周延完整

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如何完整的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观点之间既不重叠又不遗漏,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领导常说的“层层推进、娓娓道来”既是一种表达上的方式,更是一种逻辑上的要求。而逻辑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在平日的工作中勤于思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三、P:掷地有声

掷地有声,我的理解就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对所叙述的问题有清晰的认知和深入的思考,需要我们具备相当的分析能力。现阶段,我需要锻炼的是准确的阐述问题,至于恰到好处的解决问题,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四、S:言之有据

我认为,这是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所在,金字塔原理之所以以金字塔命名,就是因为它倡导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是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而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金字塔结构。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在沟通之前,有清晰的思路,每一个观点都有有力的内容支撑,不牵强,不生硬,让人有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之感。

由于对金字塔原理只经过短短的一个小时的培训,所以难以对该理论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所以目前只针对印象较为深刻的TOPS原则,谈一些浅显的看法,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岳志国 2011.8.8

推荐第2篇: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经常学习,读书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读后感是能帮助我们整理思绪的文章。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金字塔原理读后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金字塔原理读后感范文1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你怎样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与人沟通,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采用金字塔方法,能避免逻辑混乱或不清晰。通过对《金字塔原理》的阅读后,让我学到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让对方更容易的理解自己。其实说和写很容易,但想把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思想说好和写好并不容易。

《金字塔原理》中所引用的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非常实用的,自从我懂得了这一理论后,每当在写作时都尽量将要点归纳到不超过5点,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实金字塔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的。并且对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逻辑思维方式经常的加以练习,那么在写作和语言能力上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对于学习工作中的我们已经养成了事实胜于雄辩的习惯。而作者无论在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中,都极尽用简单的例子将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让我们一目了然。比如在如何构建金字塔时,作者讲述了如何使用自下而上的思考为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构造创造条件。构造金字塔时,我们首先提出主题思想,这便是金字塔的塔顶;然后针对这个思想,设想从哪些方面来确立塔顶的支撑点,

然后开始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序言写作,最后才是塔基的材料。当我们自上而下的构造之后,就是自下而上思考建塔的过程。比如列出塔基上表达思想的所有要点,然后找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得出金字塔塔顶的结论。从表达的逻辑,到思考的逻辑,再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最后到演示的逻辑,这便是思考逻辑的金字塔理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得到了一个完美的作品。

《金字塔原理》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范文2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教会我们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去逻辑的表达、思考、解决问题。因此不管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只要我们需要沟通和思考问题,我们都会从金字塔原理中受益。

《金字塔原理》逻辑的表达中重点阐述了比较好的表达方法是结论先行,就是说在表达过程中先将自己的结论传授给受众,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这一方面,可以使受众更清晰了解自己所表达的观点;另一方面,后面的内容全部围绕结论而展开,这可以让前后表达逻辑更强,文字更严谨。如果不先把结论展开,就会很容易造成你讲了半天,人们还是无法理解你的意思。此外在表达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归纳总结,但总结句需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因为这种句子难以吸引和保持读者的注意力,还可能让读者无法理解你表达的意思。因此,我们在以后工作中需注意如何将混乱的思维转接成思考的逻辑,整理清楚。这样我们平时汇报就不会出现说了或写了一大堆内容,却抓不到重点。学好逻辑的表达这将有利于我们在规定时间内如何快速有效地将汇报内容完美呈现,并让对方知道我们讲了什么。

此外,《金字塔原理》思考的逻辑中强调了程度顺序,也称重要性顺序。这种思考模式在平时工作中会很有指导作用,我们做每件事之前只有经过合理思考,按好先重要后次要顺序排列,才能使工作井井有序,高效高量地完成。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好自己的工作重点,每天按部就班,这不仅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还会导致工作的恶性循环。就像我们做产品,如果不先了解市场的需求、产品的品质和功能需求及市场销售人员的要求及建议,我们将不可能开发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如果我们一味地闭门造车,不了解产品定位和工厂生产条件,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徒然无用的。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表达的理论和思想不仅以上我所学所感,还包括很多其他方法如序言的写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演绎推理等。然而运用好《金字塔原理》理念和方法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与运用中慢慢体会。俗话说得好凡事贵在实践,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把理论用起来,先走一步,不断总结和思考后,继续实践,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将会有所收获。我相信只有每天的一点小进步,累加到一定时间后才会让自己惊喜。虽然我现在已经看完这本书,暂时对书中的理论有些看不懂,理解还有些费力,但今后我会在实践中努力理解《金字塔原理》的内涵,学以致用,更好更有效去表达、思考,为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范文3

通过学习市教育局的文件“学习金字塔”,及上网了解有关“金字塔原理”,我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模式和数学学科特点,谈谈学习金字塔对数学新课改的启示。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研究结果表明,低于50%的学习方法,是被动的学习,如:“听讲”“阅读”“声音、图片”“示范”等,这些学习方法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所学知识,它抑制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学生失去对知识探索兴趣,因而学过的知识也很容易忘记,导致学习效率低。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实需要转变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指导者;学生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学习者。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不光是要学生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让学生学会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悟性。也就是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学会结果,要注重过程的学习。学生不能被动地学习,而应主动地学习。

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老师讲新课前,能不能运用自己已掌握的旧知识去预习新课,结合新课中的新规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学习内容。由于数学知识的无矛盾性,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只是加深拓广而已。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同时,学生在预习新课时,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有针对性,收获会更大。有些同学为什么听老师讲新课时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或者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就是因为没有带着问题学,没有将“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力求把知识变为自己的。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以学生听讲为主。这种方式是最低效的。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甚至是让学生教学生的方法,解放学生,培养学生,发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体验过程,或者学会之后马上运用,使学生教别人,两周后对学习材料的保持率仍然高达90%。这就是学习金字塔给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最好的启示。

推荐第3篇:金字塔原理心得

《金字塔原理》是我所读到过的为数不多的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思考和交流方式的书,它所包含的概念几乎颠覆了所有我所知道的关于写作的知识。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如果能够再早点看到这本书,也许我的工作会轻松许多。”

“逻辑混乱,缺乏条理。”这两句话是我常常用在学生论文上的批语。虽然学生们再次交上来的论文稍有进步,但往往还会因为文章的逻辑问题被我发回去重新修改。在这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会感到疲劳困惑,连我这个做导师的也会感觉烦躁。

“论文要怎么改?”这是我最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条理的?这不是一个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问题,文章的条理清晰与否,不在于对语言和文字的应用,而在于作者的思考方式。思考和写作其实是一码事,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一个思路清晰的作者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条理清晰的。

人们往往会因为文章或表述上的条理不清而被扣上“思维混乱”的帽子。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错误也许很可笑,但是当我们面临新的问题时,也许思维又开始混乱了。如何避免思维混乱,保持一个理性的正确思考?其实在三十年前就有人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芭芭拉·明托和她的金字塔原理。

人与人交流存在的最大障碍不是语言不通,而是思路不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你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进行思考,或是自上而下式地寻找论据支持论点,或是自下而上式的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要呈现给他人骨架刚劲有力的、有金字塔结构的文章。文章的总论点放在顶端,下一层是支持总论点的关键句,再下一层是支持关键句的论据,依次类推。“金字塔”像一盏明灯,让我们更形象地理解了逻辑性和条理性。

这是一个突破性的逻辑体系,它支撑着思考、组织与沟通。一旦读者掌握了金字塔原理,那么这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将为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它所拥有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为你的想法增添了实质性的内容,并引导你的读者经过一系列逻辑思考,最终推理出你所要表达的结论。这个体系的准确性与简明性让你能够更轻松地与人沟通,以更加清晰形象的逻辑,将你的想法展现给他人。

中国人讲究“因时、因人、因情、因景”合理地解决问题,所以思考就成了中国人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中国人的思考和写作方式讲究随心随性,颇有些意识流的感觉。相比于西方,中国人所缺乏的正是这种“金字塔式”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方法。而《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思想,是思考和写作的“道”,是一种哲学。书中介绍的充满逻辑性的思考和写作的方法,颠覆了中国人以往的思维和写作方式。作者推崇的“金字塔”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学会把握思维的细节和清晰地思考,从而明确地呈现你希望表达的思想。受过思维和逻辑训练的人,按照金字塔的办法培养思考和表述的能力,就可以具备有理性支撑的坚实果敢的力量,好像电脑升级换代之后奔跑如飞的感觉。

《金字塔原理》不是一本速效的工具书,这些思考和写作的技巧需要时间来学习和实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愿意在工作中遵循并积极实践这些法则的人,自然能够得到与他们的付出同等甚至更多的回报:他们的思想影响力和感知价值大大提高,同时真正进行写作的时间与精力则大大降低。

虽然芭芭拉·明托最初的创作目的是写给那些需要写作市场报告的商业人士,但我认为,无论商业人士、学界人士、记者、律师、教师、学生乃至医生,只要你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人沟通,那就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富有逻辑而清晰地思考,如何简明扼要地写作。一旦掌握金字塔的原理,你将拥有更出色的文笔和杰出的口才。

昨天下午,大家一起交流了关于对《金字塔原理》学习的心得体会,我也谈谈做咨询以来对这方面的浅显感悟:

金字塔原理是“总分结构”,树状呈现,向鱼骨图。金字塔的形象:顶层清晰可见,高屋建瓴;底层要有厚重感,才能支撑上面的观点。麦肯锡的方法论 “以假设为导向,以事实为支撑,结构化呈现”是对金字塔原理的精辟提炼。本质上讲,金字塔原理本身在内容上没有任何价值,只是作为方法论的指引,方法论(methodology)的运用自如最终要靠认识论(epistemology)作为支撑,两者相辅相成。从词根看,方法论的词根是Method(即方法),认识论的词根是epistem(即知识)。可见光熟稔零散的知识而无结构化的方法,则如一滩浑水;光有结构化的方法而缺乏内容支撑,则如行尸走肉,空架子。所以,掌握金字塔原理的方法论只是“器”,只有通过不断的“ask”和“insight”,展现我们的智识才是“道”。因此,金字塔原理只有灵活运用到分析问题和解决工作任务中才有价值。作为方法论本身,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让我们要善于以目标为导向,以终为始。先设定目标,再进行分解,再构想实现目标的路径,并匹配人、财、物和时间资源;让我们熟练掌握分类学的思维方式,遵循MECE原则。横向分类逻辑,以要素为导向,比如5W2H、BSC;纵向分类逻辑,以路径和流程为导向,如PDCA。(此外,分类一般只能展现3到7点,7是一个很神秘的数字,太少会疏漏要点,太多显得杂乱,且记忆难深刻)。对金字塔原理要真正能内化于心(来自 业务员网:),以后做片子,写读书笔记,都要将其灵活运用,行文要善于呈现核心观点,简明扼要;要善用项目编号,展现层级结构;要善用mm图来分析构思;要对ppt图形模板熟练应用,各种逻辑关系用各种模板。此外,论点要有力度,切忌过多的感性化语言,出刀是要见血的。花拳绣腿没任何实际价值,重剑无锋才是王道。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2008年的下半年,在写完常州地板市场的调研报告后,公司推荐我看看书,给的就是这本。打开看完之后,开始觉得很难读,只有几个案例还明白。后来硬着头皮读了几次,在不断的实践后,再读这本书,发现她是个“好东西!”

一、结构是核心的问题

“金字塔原理”系在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发明,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1.导向性明晰-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导向:金字塔原理强调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依照这个习惯来展开写作,结果为导向的结构非常明显。

而,对咨询师来说,“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咨询师报告要在一般“导向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策略性的表述,有不少案例显示,导向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例如:很多方案的表述动用了大量的文字,甚至整页PPT全是文字,其中表述的语气带有严重地口语化,“通过激烈的较量,两者未来的竞争将是难决胜负的……,情况好的话,一方将赢得胜利……”

这里的文字首先是不具有分析意义的(“一方胜出”,到底一方指的哪一方没有具体);其次,导向性不明显(“两者未来的竞争将是不可开交”,没有指出结果);第三,作为呈给企业决策者的文字,考虑到这些决策者的特点,一是避免类似的口语化文字,二是要了解决策者对于报告的熟悉度,重点突出核心要点,不仅仅是写作的金字塔还是讲解的金字塔。

2.论述强调透彻-大量的归纳和演绎为工具:为了阐述清楚核心观点,金字塔原理要求在写作的时候,注意归纳和演绎的运用。归纳和演绎的运用,使得每个观点的表达非常透彻;

大量的分析和演绎,让每个论据能追溯到不能再追溯的源头,也能让每个观点展开到不能再细化的程度,从细分的角度来看,这里最大化的尊重了事实的本源和发展的逻辑,“他们在沿着思维的路线寻找每个蛛丝马迹”。

案例:书里的一个案例,是读过的每个人都能记住的,即“雪莉吾友,我恨你”。 其实拿到现实案例中,经常听到企业家或高管说,他们既无法打破旧有的局面,开创新的局面也充满困难。他们面对的是重重迷雾,没有思路和好的想法,求助于咨询团队。

每遇到此,王文卿会问他们几个问题“您觉得这些问题是现象还是原因?如果分成马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和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您觉得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占多少比例?这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您认为自己是否有能力解决?”

几个问题过后,企业家朋友恍然大悟,从开始躺在椅子里,开始重心前移倾听论述。其实这些也是对问题的演绎和肢解,痛苦需要“分担”,分解成各种小小的问题。

而遇到另外一种情况,在他们遇到迷惑时,无法定位时,这时需要我们给他们“打气”。

“这是一个3亿的市场,只要经销商拿出100万来做市场,你能看到什么? 100万就是做好了吗?按市场表现价,100万翻3倍,300万对于3亿是什么概念?1%的市场,这还是一个战略市场的定位吗?”

部分小型企业职业经理人往往恐惧市场的压力,感觉100万的任务非常大,忽略了市场的整体容量,在把整个市场各个品牌整合归纳后,从整体的容量看待任务时,才能真正打开他们的思路。

3.纵向性大于横向性-归纳和演绎都偏重于观点的纵向性论述:对于一个观点是否有充足的横向分析,是否穷尽和相互排斥,金字塔原理做出了分析,但相对于归纳和演绎的逻辑结构,显然横向的穷尽性和各个论点的相互排斥性,论述不够。一方面,文中提到的横向性分析是建立在归纳和演绎的基础上的,例如关于“在横向方向上,各种思想观点以演绎或归纳的方式回答读者的问题,但两种方式不

可同时使用。”之后举了关于苏格拉底会死和波兰将受到坦克攻击的案例,这两个案例在逻辑学上称之为“三段论”,即:因为A,所以B;因为B,所以C;结论:因为A,所以C。

在这个角度看,对于一个问题的横向性和关联性分析是不够的,或者说金字塔原理中关于子结构的构成,到底怎么划分?分为几类?他们之间是否是真正的子结构,是否有其他元素构成?这个方面,对于解析下一步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少了这方面分析,就会导致一个错误。

在分析一个事件时,往往因为自己的惯性思维给该事件加上几个维度解读,并且在认知中把这几个维度的关系看成是平等的,相互平行的,在分析的时候,模式化解读。

举例来说,对于一个企业的解读,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有六大维度,即:战略、产品、组织、渠道、传播、品牌,如果加上区域的话,也可以分成七个角度来解读。 然而,事实上,一个企业的问题往往发生在不同的阶段,也许整个行业的发展到了中期,这个企业的发展还处在初期,他们的组织形态不足以支撑一个10亿的企业,他们的产能不足以匹配一个全省的战略,他们的渠道需要升级,特别是渠道模式的升级等等,最后我们发现该企业需要解决的并非所有问题,有一些问题比如品牌传播的问题还为时尚早,在论述该企业问题的时候,下面七个维度的论述就需要再不同程度上延展。对于其他细节问题,不存在类似的维度,那就要根据事实展开,不能再套用惯有的模式。

金字塔原理论述了这一点,但强调的不够,恰巧这点在实际操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咨询师对一个企业问题的判断,我们需要解决企业的核心问题,并非解决他们所有问题,而且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现实的。

二、逻辑性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金字塔原理从结构性思维入手,解决了对一个事物认知的逻辑性,在于还原一个事情的本质后,用结构化充满逻辑性的语言表述清楚,这一点在企业管理上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企业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组织成员难以承担其角色。企业发展太快,组织能力不能赶上步伐,无论从思维上还是从做事的风格上,所呈现的企业文化都带有上个时代的烙印,并且领导人也有这种痕迹,改变很难。

案例1:某客户市场部经理在开会时出现这种情况,有人交头接耳、有人趴在桌面、有人躺在椅子里、有人盯着该经理但能看出正在走神,会议的议题开始是如何解决市场开拓缓慢的问题,后来发展到业务员薪资讨论,最终没有任何会议记录和会议结果,也没有会议的跟踪,之后,会议往往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无果。

该企业管理成员甚至是中层管理人员不具备基本的会议管理能力(无结构性思维、无逻辑性描述、无结果导向)。

案例2:某客户业务经理,在操作市场时,依照感觉和经验操作,后期在汇总时,表述拖沓冗长,无结构也无目标,所谈皆现象,没有剖析本质,也没有核心的数据,定性语言多于定量语言,口语多于市场用语

该企业管理成员不具备结构性思维,从该成员加入企业的年限看,该企业组织长久以来也是出于这种状态(目标导向性差、效率性不够、管理氛围散漫)。

2.部门结构难以承担其角色。企业的发展是由于政府或市场或行业的发展,带来的自然增长,部门之间没有经过市场的洗涤淘汰,意识上没有达成共识,部门协调相当困难。

除以上问题外,还有其他方面,这里不在赘述,金字塔原理对于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组织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列举的两个原则如:“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和“TOPS原则(Targeted to our audience-瞄准读者、Over-arching-周延完整、

Powerful-准确有力、Supportable-数据支撑)”言简意赅的指出了报告应具备的一些特征,也委婉的点出了很多企业组织存在的客观问题:逻辑性欠缺。

三、量化思维

在金字塔原理中,关于定量分析的部分如:TOPS原则中提到Supportable-数据支撑,在王文卿看来,还是有些欠缺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种错误出现的频率实在太多。

在结构性和逻辑性思维具备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存在于咨询团队中,即:定性思维大于定量思维。定量思维往往作为辅助角色服务于定性思维,但在现实中,定性思维不但承担了方向性的结构表述,还承担了辅助性定量表述的功能。 在日常的工作汇报中,类似的定性问题往往而是。

案例1:在王文卿关于《项目管理:量化管理》一文中提到这样的例子

反面例子-报告:“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们提升了市场占有率,使我们的销量稳定地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针对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内部整顿、外部改善等一系列计划,结果证明,我们增加的努力得到了积极的响应。目前,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正面例子-报告:“过去的33天,我们通过提升人员工作效率、改善激励政策、加强客户关系,使得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20%、客户满意度提升了35%,市场占有率提升了12%,环比去年同期,我们的销量增长120%,并且连续4周维持了这一较高的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产品包装破损、容量不够二个问题,

我们采取了加强生产线管理、严抓检验两项工作,经过3周的努力,次品率已经降低了3个百分点……”

从以上两个案例的对比,关于定量的分析就不再展开,作为管理者更多需要的是数据化的论证,当然也要提防进入另一个反面的陷阱。

小结:

金字塔原理总体来说,是需要我们不断研读的一个工具。在不同的阶段读出的结果,对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无论得出什么样的观点,个人看来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每个人需求不同,得到的也不同。 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魅力所在,永远都不会过时。

金字塔原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工具,一个组织材料的工具。

当我们在与人沟通或者写报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想说的话很多,但是一条条一点点非常零散,很难整合到一起去。这个时候金字塔原理就可以帮你像搭积木一样把信息搭成一个框架,让你的表达看起来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溯源来说,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发明的,为了解决咨询工作的报告问题。咨询工作通常非常细致,获得的材料可以箩筐计算,那么怎么能快速把咨询成果展示出来,既不显得结论干巴巴又避免掉入细节迷宫无法自拔呢?金字塔原理就顺势而生。

就个人学习心得而言,金字塔原理的基本逻辑与我们小时候学习的议论文如出一辙:先写总论点,然后有分论点,最后是运用论据来进行论证。每段落的第一句是分论点,快速浏览的时候只要看每段落的第一句,就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

至于是否真的能做到论证有力、条理清晰,单靠金字塔原理是不行的,还需要加强逻辑性的锻炼。没有逻辑,金字塔不过是一个垃圾的金字塔,“垃圾进来,垃圾出去”。

所以,金字塔原理仅是个工具,不能替代思维,只是辅助表达。

推荐第4篇: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有感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你怎样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与人沟通,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采用金字塔方法,能避免逻辑混乱或不清晰。通过对《金字塔原理》的阅读后,让我学到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让对方更容易的理解自己。其实说和 写很容易,但想把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思想说好和写好并不容易。

在我阅读《金字塔原理》的过程中,它给我的感觉不同于其他书籍,更像是在阅读一本工具书。每当看到有重点时,我都会把它记录下来。以方便我在工作上的运用。《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知道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曾经我的语言思路便总是喜欢把要说的主旨放在最后,而在之前用了很多铺垫,弄到最后反而让对方感到厌烦。而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读了这本书后,感觉以前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使人茅塞顿开。

其实金字塔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的。并且对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逻辑思维方式经常的加以练习,那么在写作和语言能力上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就写作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学生时代的作文,工作中的各种总结,参加不同会议的发言,甚至与同事好友的聊天等都有组织语言的过程,如何使你的发言精彩,使与会者记住你的讲话内容,完全在于个人的口才和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否清晰,也就是《金字塔原理》所告诉我们的“自上而下”

结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读此书并不是读完就完了的,掩卷深思,如何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另外,《金字塔原理》还强调,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开始写作之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验。如果不能符合以上规则,就说明你的思维尚存在问题,或者你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组织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使读者理解你表达的信息。

由此可见,思维在写作中是多么重要。真正动笔写,其实就是把你的逻辑思维,或者通俗的讲,就是把你的思考理解过程写下来。写之前的材料组织和构思才是写作的重头戏。所以在写作之前,请先动脑好好思考。

总之,《金字塔原理》确实是一部好书,是一本让每个读者受益终生的书,读后真的让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也让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不仅用文章凝练人生,也在文字中升华自己。

推荐第5篇: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我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基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阅读书中每一段话的时候,只看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这是因为往往每一段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话是对这段话内容的概括,这一点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学生做英文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题目,一般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用这种方法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发现使用的方法恰恰类似于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阅读,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写作方式。

书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逻辑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而逻辑学则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到达“智慧”的途径。

所以说,学好逻辑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础。无论是中国MBA、GCT考试,还是外国的GRE、GMAT,逻辑题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看来对于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逻辑思维的正确与熟练是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不混乱的人,我们言语中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但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内容。

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也可以看作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因此这本书在长达几十年的上市时间中一直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一直保持畅销。

通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确实可以了解到了一本书所讲述的大概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写作时,她的思维金字塔的上面几层。但是,这是一本有关思维方法的好书,仅仅的泛读是不能满足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精读,这样也就会接触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层。

可见,我们也可以用金字塔原理的相关内容,来阐述对这本书的阅读,而并不仅仅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和演示这些活动的范畴。可见这本《金字塔原理》对我们所要求的,也不仅仅是读完了一本书而已,而是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到更多的思维领域和活动之中。

推荐第6篇:金字塔原理 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你怎样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与人沟通,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采用金字塔方法,能避免逻辑混乱或不清晰。通过对《金字塔原理》的阅读后,让我学到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让对方更容易的理解自己。其实说和写很容易,但想把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思想说好和写好并不容易。

《金字塔原理》中所引用的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非常实用的,自从我懂得了这一理论后,每当在写作时都尽量将要点归纳到不超过5点,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实金字塔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的。并且对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逻辑思维方式经常的加以练习,那么在写作和语言能力上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对于学习工作中的我们已经养成了事实胜于雄辩的习惯。而作者无论在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中,都极尽用简单的例子将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让我们一目了然。比如在如何构建金字塔时,作者讲述了如何使用自下而上的思考为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构造创造条件。构造金字塔时,我们首先提出主题思想,这便是金字塔的塔顶;然后针对这个思想,设想从哪些方面来确立塔顶的支撑点,

然后开始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序言写作,最后才是塔基的材料。当我们自上而下的构造之后,就是自下而上思考建塔的过程。比如列出塔基上表达思想的所有要点,然后找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得出金字塔塔顶的结论。从表达的逻辑,到思考的逻辑,再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最后到演示的逻辑,这便是思考逻辑的金字塔理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得到了一个完美的作品。

《金字塔原理》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 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

1、演绎顺序;

2、时间顺序;

3、结构顺序;4重要性顺序。文中提到的原则中的TOPS原则:T(targeted)有的放矢;O(over-arching)贯穿整体;P(powerful)掷地有声;S(supportable)言之有据,这些在今后的写作上还有思考上都有帮助。

总之,《金字塔原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式,帮助我们怎样理清自己的思路,怎么让别人清楚知道我们所表达的东西。

推荐第7篇: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工作之余在网络上阅读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籍,该书主要介绍了一种处理写作中文笔不清问题的新方法。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有全盘的思考,最后落实在笔尖的写作上,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一旦掌握这个原理,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改善。

《金字塔原理》用清晰地脉络,告诉人们写作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它总结概况了写作的要领,让人们相对轻松的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这本书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同时,本书使用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金字塔的原理和应用,这也是作者最能说明自己理论的方法和技巧。使用金字塔原理向上、向下、横向的分层构筑,讨论如何组织哪些句子与段落,有助于明确传达想法观点,从而提升写作、思考、解决问题、简报的能力。特别作者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思考与写作其实是互为因果,写得不清楚通常反映了思考的不精准。

对于工作中的我们,已经养成了事实胜于雄辩的习惯。而作者无论在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中,都极尽用简单的例子将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让我们一目了然。比如,

在如何构建金字塔时,作者讲述了如何使用自下而上的思考为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构造创造条件。构造金字塔时,我们首先提出主题思想,这便是金字塔的塔顶,然后针对这个思想,设想从哪些方面来确立塔顶的支撑点,然后开始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序言写作,最后才是塔基的材料。当我们自上而下的构造之后,就是自下而上思考建塔的过程,比如列出塔基上表达思想的所有要点,然后找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得出金字塔塔顶的结论。从表达的逻辑,到思考的逻辑,再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最后到演示的逻辑,这便是思考逻辑的金字塔理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得到了一个完美的作品。

工作中,能说能写的表达能力十分关键。这本《金字塔原理》给我们提供一套简单且直接的方法,帮助我们在脑中将观点建构清楚。观点一旦建构清楚,所有文字沟通的问题就大幅减少,按照本书建议的方法,先想后写,不断的练习,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简洁又清楚的文章,将讯息正确传达给对象。很适合现在忙碌、讯息变化快速的时代步伐。当我们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脑海中确立一种正确的思维,最后由我们表达出来,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得到的答案吗?

推荐第8篇: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处理写作中文笔不清问题的新方法。小编整理的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前来查阅!第一篇: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

在写作过程中,你的思维清楚吗我们往往会因为文章或表述上的条理不清而被扣上“思维混乱”的帽子。如何避免思维混乱,保持一个理性的正确思考读完《金字塔原理》一书,茅塞顿开。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处理写作中文笔不清问题的新方法。思考和写作其实是一码事,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一旦掌握这个原理,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改善。

这本书用清晰地脉络,告诉人们写作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它总结概况了写作的要领,让人们相对轻松的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它把写作的整个过程概况为四部分:思考的逻辑、写作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

书中通过生动的举例,详实的介绍了整个写作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写作的目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书中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知道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书中引用了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非常实用的,告诉我们在发言或写文章时,尽量将要点归纳成三条是最让人容易记住的。

其次,书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

第二篇: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说还是没说,而是我说了什么你却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金字塔原理”认为如果有人希望通过阅读你的文章了解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那么他面临的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只有两页纸,文章中也会包括大约100个句子。读者必须阅读每一句话、理解每一句话,并且将每一句话互相关联,融会贯通。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开始逐渐向下展开,那么读者肯定会发现你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这一结论反映了作者芭芭拉明托对思维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发现:

1、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分组中,以便于理解。

2、任何预先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组都更加易于理解。

这说明任何书面文书都应有意地将其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控制你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做到清晰写作的唯一最重要的行为,而最清楚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读者(或听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联。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逐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量体裁衣自动从中寻找某种共同点,将你表达的思想进行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但是,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少能够对你表达的思想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退一步说,即使人们能够作出与你完全相同的解读,你也使他们的阅读增加了难度,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找出这种未被说明的逻辑关系。

读者在摄入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们_这样他们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种非你所望的逻辑关系,甚至还可能根本发现了任何逻辑关系,这样既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概括地说,读者必然会将所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概括,以便记住这些思想。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事先已经经过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述出来,读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第三篇: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

读书版推介的这本书,因为工作原因一直没能好好研读。昨天打开电子书,粗略的读了下,发现这真是本很不错的指导论文写作的书,尤其是对提高专业写作、工作总结,都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应该首先谢谢读书版的领导火舞耀阳和版主为我们找来这么好看实用的书。

书中通过生动的举例,详实的介绍了整个写作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写作的目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关于其中思考的逻辑部分,它用生活中的常识来举例,亲切而生动。比如妻子指示丈夫去买菜能记住几种东西来说明,如果罗列太多条目,读者就无法记住作者所要表达的要点,告诉我们尽可能在写作中抓住要害,简明扼要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罗列一系列的条条款款,让人不知所云。

这篇文章我特别想说说关于思考的问题,关于自上而下思考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我有些体会。曾经有个同事问我,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让人耐看,不厌倦。尤其是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工作总结。她说,她曾经写过一个近期工作计划,洋洋洒洒写了十几页,费了很长时间,也精心准备了好久。可是领导读后,让她重写。她差点崩溃。我虽然没有读过她写的工作计划,但是大致还是可以猜测到领导让她重写的原因。

那就是她没有把目前领导最关心的问题,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和解决困难办法说清楚。而领导呢?读她的报告读了半天还不知道她到底想要说什么。

怎样才能把关键问题说清楚呢?《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你有意地以书中介绍的方法强迫自己“先想后写”,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改善,使你能够:

1、减少最终一稿通常所需的时间;

2、增加文章的条理性;

3、思路清晰的文章。

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自己学会思考,把写作的目的弄清楚,然后开始思考如何写的问题。一般写作比较好的同事都会有这样的经验:要写一篇问题,他不会马上就动笔,而是先进行思考,组织材料,也可能去图书馆翻阅书籍,也可能把平时的工作笔记拿出来进行整理,也可能他什么也没干,但是他在思索。

推荐第9篇: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读>后感

主要感爱

认同金字塔结构的原理,日常工作中好像也是在不自觉地应用,如自上而下的主题引领后展开的方法,或自底向上的将零散信息组合、归纳的方法。但看了后,发现以下方面做得不足或没有主动意识去做。

1、上下文逻辑关系:金字塔结构的层次抽象,不够深刻。过往已做的是无意识去做,无考虑结构中各元素之间的纵向与横向关系,也即无专门去考虑它们这间的逻辑关系。

2、读者或听众:印象特别深的是写出的文章(PPT或规范、指南等)很少考虑目标对象(读者或听众)看了后会有什么感受,或疑问,从而更进一步做好回答疑问的准备。(最后是需写成读者看了没有疑问的,也就是封闭的,让读者接受的。)

3、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原来分析问题可以是这样的:

标准(一般人)的思路,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我也不例外。 巴巴拉.明托提出--诊断框架法:主要思路是思考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外展推理)--收集资料证明是这些原因或不是这些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对应的可操作方法一:划分结构;

可操作方法二:寻找因果关系,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为或任务,得出最终诊断结果。

可操作方法三:把所有可能的原因按相似性进行分类,有处于综合分析各种事实。

书评

本书与其他管理书的很大区别是有很多具体的可以落地的做法,或实例。反过来,做法或案例又支持理论。

例如:自下而上法

1)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得出结论

总之,是一本不可多得工具书,原理可行,虽有些比较枯燥,但大部分是可落地应用的。

2013-3-16

推荐第10篇: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在写作过程中,你的思维清楚吗?我们往往会因为文章或表述上的条理不清而被扣上“思维混乱”的帽子。如何避免思维混乱,保持一个理性的正确思考?读完《金字塔原理》一书,茅塞顿开。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处理写作中文笔不清问题的新方法。思考和写作其实是一码事,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一旦掌握这个原理,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改善。这本书用清晰地脉络,告诉人们写作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它总结概况了写作的要领,让人们相对轻松的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它把写作的整个过程概况为四部分:思考的逻辑、写作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书中通过生动的举例,详实的介绍了整个写作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写作的目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书中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知道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书中引用了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非常实用的,告诉我们在发言或写文章时,尽量将要点归纳成三条是最让人容易记住的。其次,书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

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另外,书中还强调,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演绎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论证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现有结论进行评论,那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就是重要性顺序。所以说,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在开始写作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然后按照以上规则进行检验。如果不能符合上述规则,就说明你的思维尚存在问题,或者你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组织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使读者理解你表达的信息。

总之,《金字塔原理》是一部好书,是一本让每个读者受益终生的书,也让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不仅用文章凝练人生,也在文字中升华自己。同时也把此书推荐给大家,相信同事们读了这本书后,对自身的写作水平会有很好的帮助。

第11篇: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金字塔原理 第 1 篇 写作的逻辑 我们只有以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才能 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思想.由湖泊和糖的例子想到,记忆时应该发生联想.1 大脑记忆规律 仅记住 7 个以内的思想或概念.

第12篇:《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读完《金字塔原理》,我好似接受了一次逻辑结构设计的重新洗礼,乍一看,这本书的内容讲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但当仔细拜读之后,就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

《金字塔原理》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以柔克刚,用情景和案例将我带入一个易于理解的关于文字的逻辑世界。之前也有很多老师曾说过,写文章要有逻辑性等话语,不过如何才叫有逻辑、这样写为何不够有逻辑性、怎样可以变得更有逻辑性的解释却并不多,看了这本书之后,对于“向上”、“向下”以及“横向”联系等逻辑关系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金字塔原理》不仅在写作上,更关键的是在思考逻辑上帮助我理清了思路。例如,有时我会根据现有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对于素材本身的逻辑关系可能没有重新的梳理,因此,形成的文件或多或少会有逻辑不清晰的地方;而若是暂时不考虑素材本身,先直接按照目标需求进行逻辑架构的搭建,再对素材按照搭建好的逻辑进行区分整理,反而会更为快速的形成准确的文章架构和纲要。

《金字塔原理》帮助我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界定问题”和“结构性的分析问题”有条不紊的进行应对。首先,遇到问题时要明确应该做什么,然后从资料入手,建立逻辑树,进行是非问题分析,这样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明晰的应对方案必将很快会水落石出。

知道不等于学会,学会不等于做到,《金字塔原理》始终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产生价值,才能对自己实现有效的提升,才能让问题得到最快速和最高效的解决。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温故而知新,将书中的案例和分析方法再多读几遍,加深理解,更好地将文中的思路运用到写作、思考和问题的解决上,相信这些思路和方法一定会让自己受益匪浅、受用一生。

第13篇: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法律学习需要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张亚光 1108030 《金字塔原理》一书教我们运用金字塔原理去逻辑的表达、思考、解决问题。而对于学习法律的我们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的内涵是用逻辑去解决问题。我们学习法律都知道,法律所涉面之广,虽涉及知识之多是为我们所共识的。如何学习这一综合性学科,了解庞大的法律体系是我们所一直探索追求的。《金字塔原理》中提到了一个“奇妙的数字‘7’,指出“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庞杂的信息在一时间涌向受众时,”受众往往会选择性的接收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内容无法使受众接受,并记忆,这是知识的传达者和接收者所不乐意的结果。因此,为了使受众能更容易的接受信息,也为了使我们能更轻松的记忆信息,便需要我们运用金字塔原理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再呈现出来。这样,我们先记忆出大的分类,再随之而牵出大分类下的小项目,如此便使得原本冗杂的信息能更加有条理的传达、记忆。

对信息分类是个很好的记忆与表达方法。而另一个比较好的表达方法是结论先行。就是说在表达时,我们先将自己的结论传达给受众,然后再把立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这在我们进行案例分析时尤为常见。当我们表达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的观点时,我们往往在综合考虑分析整个案件后得出一个当事人有罪、无罪或是该处以何种惩罚的结论。然后再对案件抽丝剥茧,逐步分析,为什么认定当事人有罪,为什么处以这样的处罚。紧紧围绕着已给出的结论,从案例中寻找支持结论的证据,最终使结论正确而有说服力,也可以使自己的陈述连贯而紧凑。当然,这只是表达时所用的方法,在对案情的分析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先得出结论再分析,对案情的分析过程是可以逆而行之的,对案情抽丝剥茧,提炼出结论。然而,表述观点时采用结论先行,一方面,可以使受众更清晰的了解到你所要表达观点;另一方面,后面的分析全部围绕结论而展开,罗列支持结论的证据,可以使前后的表述有更强的逻辑性,文字更具严谨性。如果不先把结论呈现出来,就很容易造成你讲了半天人们还是无法理解你的意思。在《洞穴奇案》一书中,五位大法官,五个观点清晰的罗列于他们的陈词之首,让人们可以清晰高效的了解到他们观点的核心。这样给读者一个心理准备,使读者能够尽快地了解他们的分析过程与立论依据。

《金字塔原理》所要传达的方法、理论还有很多,包括序言的写法、演绎推理的步骤等等。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写作、学习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运用好金字塔原理绝非易事。运用好《金字塔原理》的理念和方法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与运用中慢慢体会的。书本读完了,而知识的运用与实践过程才刚刚开始。如何把金字塔原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尤其是法律的学习中是我今后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努力深入理解金字塔原理的内涵,学以致用,运用好金字塔原理去表达,去思考,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第14篇: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作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实例阐述了一个道理:为什么要学习金字塔原理?该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为什么要学习金字塔原理

1、在思考、沟通交流、管理下属和解决问题时,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2、在表达(写作、讲话、培训)时,能说到点子上,正面回答受众(读者、听众、学员)的问题。

3、组织中的全体成员能用统一的逻辑、结构和方式交流,快速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奇妙的数字“7”

“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发现需处理项目超过4个或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

金字塔原理基本原则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位于一组思想的上一个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金字塔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纵向: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因为,上一个层次的思想实际上都是从下一个层次的思想衍生、提炼、总结出来的。

如果某一组思想表达的是一个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我们只需以该组思想最后结论为主体作总结、概括,就可以得出其上一个层次的思想了。如果某一组思想的分组方法是归纳性的,即该组由具有紧密联系的一些思想组成,那么上一层次的思想必须说明该组思想之间的关系所代表的意义。概括各组思想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完成思考的行为。

横向:每组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横向:每组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这条规则可以保证我们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确实属于这一组,还可以防止我们泄漏任何相关的思想,即我们已将将一些思想归集在一起,并用“步骤”之类的名词描述他们的共性,但是,我们还必须将这些思想按照第

一、第

二、第三的顺序排列,否则就不能确定这些思想确实属于同一过程,也不能保证这些思想是该过程的全部步骤。

在演绎性的思想组中,我们可以毫不费力找出该组思想的逻辑顺序:即演绎推理的顺序。但是在归纳性的思想组中,我们可以选择一种逻辑顺序。

应用逻辑顺序

时间(步骤)顺序,即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结构(空间)顺序,即当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想象的事务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即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过程。

程度(重要性)顺序,明确指明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列入该组。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最具有该特性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主后次。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即由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论述形式。 演绎推理步骤:

1、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

2、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3、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

归纳推理,即若干不同的事物(思想、事件、事实)具有共性、共同点,将其归类到同一组内,并说明其共性。

归纳推理步骤:

1、正确定义该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共同点的名词。

2、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不属于同类、不具有共同点)的思想。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搭建金字塔结构

一、自上而下法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二、自下而上法

1、列出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观点

2、找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金字塔原理初学者注意事项:

1、一定先搭建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2、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3、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这一步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5、序言仅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容易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序言的具体写法

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导言)概述读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然后作者就可以将精力放在提供回答疑问的答案上。文章的序言必须用讲故事的形式,也就是说,序言必须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以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序言遵循的原则: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2、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答案

3、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需要

读了这本书后,感觉以前很多是是而非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读一本书而已,而是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到更多的思维领域和活动之中。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具体的操作,而是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有归纳推理,也有演绎推理,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

第15篇:司法考试金字塔原理

2013年司法考试“金字塔”原理

2013年司法考试备考业已展开,千千万万的朋友已经踏上了新的旅程。回首自己的司考之路,颇多感慨。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又一次战胜了自己。而司法考试备考中记忆问题无疑是对每个人的严峻考验。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记忆的心得,希望能对备考2013年司法考试的朋友们有些许帮助。

二十多年前,当我被一次又一次高考的失利困惑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有关人脑的生物学常识。人脑只能有序地记忆五到七个关注点,因此我给自己定下了,五个记忆点为一个记忆单元的循环记忆法。从此就这个学习方法,我一路过关斩将,经历过了一次又一次考试。后来看过一篇文章曾写道,大脑在短期的记忆中无法一次接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最容易记忆的是一个项目。这意味着,当大脑发现其需要处理的项目数量增加到4个或5个以上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记忆但是经过训练,一次记忆5-7项目是比较现实的)。

以上所说的一切正是我一直在采用的学习、记忆、思考、行事的法则,我如获至宝,立即就把这本书买了下来,今天把有关的内容与感受记录下来,与爱好学习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思想是:

1、每一层次的思想观点必须是对低一层次思想观点的概括。

2、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符合逻辑顺序。例如面对以下单元:牛奶、葡萄、桔子、黄油、土豆、酸奶油、胡萝卜、鸡蛋、苹果一堆看似乱七八糟的东西,如何在短期内记忆,如果死记硬背,肯定比较困难,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

但是如果进行分类:

1、蛋奶产品:牛奶、黄油、酸奶油、鸡蛋;

2、水果:苹果、桔子、葡萄

3、蔬菜:土豆、胡萝卜。如此记忆起来就非常省时省力,而且每一组都不超过短期记忆的极限。

再如我在司法考试学习的过程中,对概念与名词的理解都是按照法律的定义的逻辑结构模式来理解与记忆。尤其是在听了独角兽司考网校杨帆(男)老师讲解以后,更是感觉分外

清晰。法是体现统治阶段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1、法律是一种意志;

2、统治阶级的意志;

3、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4、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5、法律社会规范或行为规范。法律是一种意志是个大概念,是对

2、

3、

4、5的概括,而

2、

3、

4、5四个平等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对法律这个概念的特点进行归纳。而且排列有严谨的逻辑顺序。法律是一种意志;法律是一种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是一种意志,是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是一种意志,是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是一种意志,是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而成为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如此排列后,法律的概念的金字塔结构与层次就很明显了,而且从上而下有严谨的顺序与逻辑结构,其实所有的书、论文、文章都必须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才符合学问的要求,否则就会显得凌乱,而使读者不得要领。

结合本人学习的经历,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不问青红皂白,对概念与名词不加思考地强行记忆,加上人本能会对某些细节有偏好,理解不透自然记忆不扎实,考试的时候就会丢分,针对目前的考试方式,就非常容易因多选或少选全错。当初在朋友的推荐下,通过q q 8000 86 007报了独角兽司考网校的VIP保 过班,在诸位老师的指点下进行学习,既系统全面又能抓住重点,还能给你提供复习的宏观框架。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效果相当给力!大家不妨联系一下学学看,听说现在加q还送课程呢!

2、不善于分组,并把各个记忆点归纳到上一级的逻辑范畴中,记忆没有层次与方位感,所有的记忆点都是终极信息点,如此就很容易受记忆的生理极限的制约,丢失信息。

3、不注重概念的逻辑结构与顺序,导致记忆混乱,遇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目时,判断就陷于混乱而出错。多亏有独角兽司考网校老师讲解和梳理,才让我远离了那种“混沌” 的状态。

4、记忆缺乏循环与重复的过程,导致记忆变形,表述出来的内容失真。重复是学习的妈妈,没有必要的循环,大脑皮层结构就不会留下足够的痕迹,容易遗忘。

5、单纯以记忆或背为主,而不注重用写一遍与默写一遍来进行对照与强化。

由于存在以上的不足,感觉什么都知道,但真正临场时一做就错。

同样在写文章时,由于不懂文章的结构与层次,就盲目动笔,以至于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来。例如当时面对高考作文,不是读后感就是议论文。当我一改以前的满灌式的记忆与生搬硬套式的模仿,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别人好的文章折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再进行组装,很快就总结出来写议论文的公式。

1、引,摆出观点和立场;

2、正面论证,举两个例子或名人名言;

3、反面论证,举一个反面的例子。

4、总结。

虽然当时由于知识面不够,文字表述也很稚嫩,但如果按这个结构来进行,考试时作文得60分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方法第一次运用时就帮助我把语文、政治考过了六十分,从而争取到了一个特别的机会,让我走进了大学,并从此开始了我的法律学习与职业生涯。

现在,经过多年的读书、做事、行路,发现金字塔原理无处不在,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普遍遵从金字塔法则,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也遵循着金字塔法则。

世界是有规则的,律师本来就规则的游戏者,要善于在学习、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中去发现规则,只有发现规则才能利用规则,充分利用规则的力量来为我们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并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人生。祝大家2013年司法考试登上金字塔之巅!

第16篇:《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原则,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读《金字塔原理》有感,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一】

我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基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阅读书中每一段话的时候,只看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这是因为往往每一段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话是对这段话内容的概括,这一点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学生做英文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题目,一般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用这种方法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发现使用的方法恰恰类似于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阅读,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写作方式。

书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逻辑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而逻辑学则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到达“智慧”的途径。

所以说,学好逻辑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础。无论是中国MBA、GCT考试,还是外国的GRE、GMAT,逻辑题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看来对于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逻辑思维的正确与熟练是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不混乱的人,我们言语中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但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内容。

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也可以看作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因此这本书在长达几十年的上市时间中一直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一直保持畅销。

通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确实可以了解到了一本书所讲述的大概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写作时,她的思维金字塔的上面几层。但是,这是一本有关思维方法的好书,仅仅的泛读是不能满足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精读,这样也就会接触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层。

可见,我们也可以用金字塔原理的相关内容,来阐述对这本书的阅读,而并不仅仅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和演示这些活动的范畴。可见这本《金字塔原理》对我们所要求的,也不仅仅是读完了一本书而已,而是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到更多的思维领域和活动之中。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说还是没说,而是我说了什么你却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金字塔原理”认为如果有人希望通过阅读你的文章了解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那么他面临的?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只有两页纸,文章中也会包括大约100个句子。读者必须阅读每一句话、理解每一句话,并且将每一句话互相关联,融会贯通。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开始逐渐向下展开,那么读者肯定会发现你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这一结论反映了作者芭芭拉?明托对思维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发现: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分组中,以便于理解。

任何预先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组都更加易于理解。

这说明任何书面文书都应有意地将其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控制你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做到清晰写作的唯一最重要的行为,而最清楚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读者(或听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联。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逐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量体裁衣自动从中寻找某种共同点,将你表达的思想进行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但是,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少能够对你表达的思想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退一步说,即使人们能够作出与你完全相同的解读,你也使他们的阅读增加了难度,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找出这种未被说明的逻辑关系。

读者在摄入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种非你所望的逻辑关系,甚至还可能根本发现?了任何逻辑关系,这样既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概括地说,读者必然会将所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概括,以便记住这些思想。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事先已经经过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述出来,读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三】

工作之余在网络上阅读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籍,该书主要介绍了一种处理写作中文笔不清问题的新方法。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有全盘的思考,最后落实在笔尖的写作上,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一旦掌握这个原理,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改善。

《金字塔原理》用清晰地脉络,告诉人们写作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它总结概况了写作的要领,让人们相对轻松的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这本书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同时,本书使用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金字塔的原理和应用,这也是作者最能说明自己理论的方法和技巧。使用金字塔原理向上、向下、横向的分层构筑,讨论如何组织哪些句子与段落,有助于明确传达想法观点,从而提升写作、思考、解决问题、简报的能力。特别作者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思考与写作其实是互为因果,写得不清楚通常反映了思考的不精准。

对于工作中的我们,已经养成了事实胜于雄辩的习惯。而作者无论在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中,都极尽用简单的例子将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让我们一目了然。比如,在如何构建金字塔时,作者讲述了如何使用自下而上的思考为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构造创造条件。构造金字塔时,我们首先提出主题思想,这便是金字塔的塔顶,然后针对这个思想,设想从哪些方面来确立塔顶的支撑点,然后开始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序言写作,最后才是塔基的材料。当我们自上而下的构造之后,就是自下而上思考建塔的过程,比如列出塔基上表达思想的所有要点,然后找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得出金字塔塔顶的结论。从表达的逻辑,到思考的逻辑,再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最后到演示的逻辑,这便是思考逻辑的金字塔理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得到了一个完美的作品。

工作中,能说能写的表达能力十分关键。这本《金字塔原理》给我们提供一套简单且直接的方法,帮助我们在脑中将观点建构清楚。观点一旦建构清楚,所有文字沟通的问题就大幅减少,按照本书建议的方法,先想后写,不断的练习,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简洁又清楚的文章,将讯息正确传达给对象。很适合现在忙碌、讯息变化快速的时代步伐。当我们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脑海中确立一种正确的思维,最后由我们表达出来,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得到的答案吗?

第17篇: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教会我们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去逻辑的表达、思考、解决问题。因此不管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只要我们需要沟通和思考问题,我们都会从金字塔原理中受益。

《金字塔原理》逻辑的表达中重点阐述了比较好的表达方法是结论先行,就是说在表达过程中先将自己的结论传授给受众,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这一方面,可以使受众更清晰了解自己所表达的观点;另一方面,后面的内容全部围绕结论而展开,这可以让前后表达逻辑更强,文字更严谨。如果不先把结论展开,就会很容易造成你讲了半天,人们还是无法理解你的意思。此外在表达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归纳总结,但总结句需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因为这种句子难以吸引和保持读者的注意力,还可能让读者无法理解你表达的意思。因此,我们在以后工作中需注意如何将混乱的思维转接成思考的逻辑,整理清楚。这样我们平时汇报就不会出现说了或写了一大堆内容,却抓不到重点。学好逻辑的表达这将有利于我们在规定时间内如何快速有效地将汇报内容完美呈现,并让对方知道我们讲了什么。

此外,《金字塔原理》思考的逻辑中强调了程度顺序,也称重要性顺序。这种思考模式在平时工作中会很有指导作用,我们做每件事之前只有经过合理思考,按好先重要后次要顺序排列,才能使工作井井有序,高效高量地完成。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好自己的工作重点,每天按部就班,这不仅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还会导致工作的恶性循环。就像我们做产品 ,如果不先了解市场的需求、产品的品质和功能需求及市场销售人员的要求及建议,我们将不可能开发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如果我们一味地闭门造车,不了解产品定位和工厂生产条件,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徒然无用的。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表达的理论和思想不仅以上我所学所感,还包括很多其他方法如序言的写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演绎推理等。然而运用好《金字塔原理》理念和方法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与运用中慢慢体会。俗话说得好凡事贵在实践,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把理论用起来,先走一步,不断总结和思考后,继续实践,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将会有所收获。我相信只有每天的一点小进步,累加到一定时间后才会让自己惊喜。虽然我现在已经看完这本书,暂时对书中的理论有些看不懂,理解还有些费力,但今后我会在实践中努力理解《金字塔原理》的内涵,学以致用,更好更有效去表达、思考,为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第18篇: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篇1: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1.引言

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提供工作效率,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在现实状况中,经常存在说者答非所问,听着不知所云,以及升级之后的咆哮式沟通。这些情况的普遍存在说明沟通中存在着未被许多人掌握的规律。本文将揭示其中一项重要规律。

良好的沟通需要高效准确的表达,良好够沟通渠道,和高效准确的理解。在不考虑沟通渠道这种外在的客观条件的情况下,高效准确的理解是由信息接收者本身的知识背景、思维能力和信息发送者对信息描述的方式这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合理的描述信息是产生良好沟通效果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

衡量信息描述的质量,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信息的组织结构方式。如果信息的组织结构方式与信息接收者理解信息的思维方式相一致,则信息容易被理解。根据金字塔原理,人们是按照金字塔方式理解并储存信息的,因此,当信息发送者按照金字塔结构组织组织信息,其表达方式就可以和接收者的思维合拍,从而可以进行顺利的沟通。

本文首先叙述什么是金字塔原理,然后针对四种具体的沟通方式,对金字塔原理的应用进行介绍。

2.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揭示了人们理解事物时,最容易的理解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组织结构称为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中包含了非常少的几种逻辑关系: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在进行沟通时,按照金字塔结构组织的信息能够使信息接收者更容易理解。

在金子塔原理有三条规则:

1.纵向联系指信息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思想的概括;

2.横向联系是指同一层次上,每一组思想都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思想之间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这种横向的逻辑顺序包括:演绎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重要性顺序。

想要进行良好的表达,关键是在开始表达只前将表达者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按照逻辑关系的有关规则进行检查和修改。下面将从写作,思考,解决问题,演示几个方面分别介绍如何在实际的沟通中使用金字塔原理进行有效的表达。

3.写作的逻辑

写作时,文章条理不清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作者在表达思想时采用的顺序与读者的理解力发生矛盾。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的理解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应该以金字塔结构组织文章的结构。

自上而下的构建金字塔结构是一种较容易操作的写作方法。在写作前,首先确定写作的主题,主要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回答,然后开始着手写作。写作可分为序言和正文部分。 文章的开始,首先要通过序言引发读者的关注。序言开始按照讲故事的模式说明读者熟

悉的情境,说明发生的冲突,引发读者提出文章中所要回答的问题。然后便可将精力放在提供这个问题的答案上。 正文部分对文章问题答案的描述,需要按照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逻辑的结构进行。

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建立了一个树状的层次结构,使用较低层次的信息解释较高层次的信息,直到最底层的叶子信息能够被目标读者无疑问的接受为止。

4.思考的逻辑

当对文章结构的构思深入到关键句层次的下一个层次时,就需要开始写作了。低层次的思想需要使用思考的逻辑来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细节,以保证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需要表达的思想要点。思考的逻辑可归纳为同层思想间的横向逻辑和不同层思想间的纵向逻辑。

文章中同层思想要点之间可以按照演绎逻辑或归纳逻辑来组织。

演绎逻辑是一种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论述形式。

归纳逻辑先找到一个能够表示一组思想共性的词,然后通过自伤而下地提问来检查推理。

归纳逻辑中使用的同一组思想需要按照一定逻辑顺序组织起来,这种逻辑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重要性顺序。

其中,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关系。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要做到是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依次表述达到某种效果所必须采取的行动;

结构顺序描述整体划分成部分的结构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事物划分成不同的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所以部分完全穷尽。

重要性顺序将类似的事物归为一组,按照共性强弱进行排列。

演绎推理比归纳推理更容易实现。演绎关系的建立要求推理过程中的第二部对第一步作出评述,并导出一个推论。归纳法更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归纳推理将多个有共性的思想放在一组。在这之后,需要对这一组同类思想进行排序。 金字塔原理第二条规则:所有列入同一组的思想都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这可以保证列入同一组的思想确实属于同一组。

逻辑顺序有:

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关系。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要做到是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依次表述达到某种效果所必须采取的行动。

结构顺序:整体划分成部分的结构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事物划分成不同的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所以部分完全穷尽。

重要性顺序:将类似的事物归为一组,按照共性强弱进行排列。

纵向逻辑是指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的概括。如果一组思想表达的是一个演绎推论,只需要以该组思想的最后结论为主体做简单的概括,就可以得出其上一个层次的思想。如果某一组思想的分组方法是归纳性的,上一个层次的思想必须说明该组思想所具有的共性。

5.解决问题的逻辑

当所需要描述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写作前需要对所描述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此,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流程:界定问题,结构性分析,实施分析/找到解决方案,构建金字

塔与别人交流。

问题是现实状况和期望之间的差距。问题界定框架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情?(情境(切入点/序幕+困扰事件))

2.我们不喜欢事情的什么?(现实状况) 3.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期望) 分析问题的标准程序是:

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收集信息:从资料入手

得出结论:设计诊断框架

提出方案:使用逻辑树可以从逻辑上找出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案。

6.演示的逻辑

为了让读者能迅速理解作者的整体思维框架,在写作时,采用不同的格式文章的结构关系,如使用多级标题,小数编号等。当需要从一组观点转换到另一组观点时,一定要写过渡性段落,以免读者感觉太突兀。

7.总结

沟通是通过传递信息的方式传递知识。若信息组织不得当,则信息接收者难以从信息中总结出表达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金字塔原理揭示了人们大脑思考时的逻辑思维的金字塔结构,提出按照金字塔结构组织信息更易于被信息接收者理解。

对照本书反思,在之前的思考和表达中,我有时习惯性地使用了金字塔原理,而有时也会随意的产生逻辑不清晰的表达。今后,我将以此书为导引,刻意地对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进行逻辑训练,并对照此书验证自己的训练效果。 篇2:金字塔原理 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你怎样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与人沟通,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采用金字塔方法,能避免逻辑混乱或不清晰。通过对《金字塔原理》的阅读后,让我学到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让对方更容易的理解自己。其实说和写很容易,但想把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思想说好和写好并不容易。

《金字塔原理》中所引用的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非常实用的,自从我懂得了这一理论后,每当在写作时都尽量将要点归纳到不超过5点,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实金字塔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的。并且对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逻辑思维方式经常的加以练习,那么在写作和语言能力上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对于学习工作中的我们已经养成了事实胜于雄辩的习惯。而作者无论在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中,都极尽用简单的例子将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让我们一目了然。比如在如何构建金字塔时,作者讲述了如何使用自下而上的思考为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构造创造条件。构造金字塔时,我们首先提出主题思想,这便是金字塔的塔顶;然后针对这个思想,设想从哪些方面来确立塔顶的支撑点, 然后开始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序言写作,最后才是塔基的材料。当我们自上而下的构造之后,就是自下而上思考建塔的过程。比如列出塔基上表达思想的所有要点,然后找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得出金字塔塔顶的结论。从表达的逻辑,到思考的逻辑,再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最后到演示的逻辑,这便是思考逻辑的金字塔理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得到了一个完美的作品。

《金字塔原理》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 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

1、演绎顺序;

2、时间顺序;

3、结构顺序;4重要性顺序。文中提到的原则中的TOPS原则:T(targeted)有的放矢;O(over-arching)贯穿整体;P(powerful)掷地有声;S(supportable)言之有据,这些在今后的写作上还有思考上都有帮助。

总之,《金字塔原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式,帮助我们怎样理清自己的思路,怎么让别人清楚知道我们所表达的东西。 篇3: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这是一本逻辑思维较深的书,书中用文字、条条框框及箭头做了很深刻的分析和总结,不是一眼看过去就能明白和理解,需要认真的根据事情的案例在脑海里去摸拟思维发展思路,深入思考才有用。总体来说,本书对于希望提高思考、讲话、写作、讲课、管理下属及解决问题逻辑性、条理性、效果和效率的人很有用。但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工作、学习、生活经验的人才能理解透。

觉得此书对于刚出社会,学历文化不高的人,这本书看完后只是一个练手的阶段;

对于大学本科毕业,并有一定文化基础、有些阅历的大专本科生入社会前研究下此书,对于工作的思维有很大帮助;并能顺利适应环境及工作;

对于入社会5年以上,工作努力、有过晋升、但还没有经历生活婚姻的人来说只能理解透一半此书的思维和案例;

对于入社会10年及以上,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来说,此书一半已经在他的生活中在执行或正在执行中的。还有一半或三分之一没有像此书这样系统的、全面的总结而已。

此书再次告诉我,做任何决策和大活动前,一定要有各种假设和分析,有一套完善的,模拟演绎一遍的路程,并且要有文字描述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甚至细致到每一个时间点。决不能口头或大概的谁谁谁要干什么,。而且最好活动前召集所有人员开会,阅读和讨论,保证明天的活动顺利进行,杜绝临时抱佛脚情况。除书上说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外展推理后,最后进入实践。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重新提出理论和总结经验归纳。

第二章中的序言包括的背景、冲突、读者的疑问和作者的问答,可以很好的套用在我们每一个活动前的准备和思维上。

整本书的结构无非也是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有手尾,有计划,有目的,有结果,有总结,运用不同的方法让人清晰明了,让不同的人清楚。如文中最后讲的PPT演示。和我校的管理方式有一定的不谋而合,虽然我们没有像此书一样的清晰的描述,但大致运营是一样的。有点像我们统计部做的事,有原始数据,有统计报表,有柱子图,饼图,数据透视,最后用PPT演示给大家看。而要出到 这些数据很容易,但主要是看你能否从这些数据里得出一些管理者,领导想要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图表;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展示和说明些问题,从这些问题上去找到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此书可以让我把我的思维、做事方法理顺,但如果能很好的运用,决不是看一遍而且匆匆看一遍可以理解透的。

邓新红

2016-2-5

第19篇: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这是一本逻辑思维较深的书,书中用文字、条条框框及箭头做了很深刻的分析和总结,不是一眼看过去就能明白和理解,需要认真的根据事情的案例在脑海里去摸拟思维发展思路,深入思考才有用。总体来说,本书对于希望提高思考、讲话、写作、讲课、管理下属及解决问题逻辑性、条理性、效果和效率的人很有用。但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工作、学习、生活经验的人才能理解透。

觉得此书对于刚出社会,学历文化不高的人,这本书看完后只是一个练手的阶段;

对于大学本科毕业,并有一定文化基础、有些阅历的大专本科生入社会前研究下此书,对于工作的思维有很大帮助;并能顺利适应环境及工作;

对于入社会5年以上,工作努力、有过晋升、但还没有经历生活婚姻的人来说只能理解透一半此书的思维和案例;

对于入社会10年及以上,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来说,此书一半已经在他的生活中在执行或正在执行中的。还有一半或三分之一没有像此书这样系统的、全面的总结而已。

此书再次告诉我,做任何决策和大活动前,一定要有各种假设和分析,有一套完善的,模拟演绎一遍的路程,并且要有文字描述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甚至细致到每一个时间点。决不能口头或大概的谁谁谁要干什么,。而且最好活动前召集所有人员开会,阅读和讨论,保证明天的活动顺利进行,杜绝临时抱佛脚情况。除书上说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外展推理后,最后进入实践。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重新提出理论和总结经验归纳。

第二章中的序言包括的背景、冲突、读者的疑问和作者的问答,可以很好的套用在我们每一个活动前的准备和思维上。

整本书的结构无非也是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有手尾,有计划,有目的,有结果,有总结,运用不同的方法让人清晰明了,让不同的人清楚。如文中最后讲的PPT演示。和我校的管理方式有一定的不谋而合,虽然我们没有像此书一样的清晰的描述,但大致运营是一样的。有点像我们统计部做的事,有原始数据,有统计报表,有柱子图,饼图,数据透视,最后用PPT演示给大家看。而要出到这些数据很容易,但主要是看你能否从这些数据里得出一些管理者,领导想要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图表;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展示和说明些问题,从这些问题上去找到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此书可以让我把我的思维、做事方法理顺,但如果能很好的运用,决不是看一遍而且匆匆看一遍可以理解透的。

邓新红

2016-2-5

第20篇:金字塔原理培训心得

金字塔原理培训心得3篇

\"金字塔原理\"是在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发明,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下面是金字塔原理培训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金字塔原理培训心得

《金字塔原理》是我所读到过的为数不多的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思考和交流方式的书,它所包含的概念几乎颠覆了所有我所知道的关于写作的知识。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如果能够再早点看到这本书,也许我的工作会轻松许多。\"

\"逻辑混乱,缺乏条理。\"这两句话是我常常用在学生论文上的批语。虽然学生们再次交上来的论文稍有进步,但往往还会因为文章的逻辑问题被我发回去重新修改。在这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会感到疲劳困惑,连我这个做导师的也会感觉烦躁。

\"论文要怎么改?\"这是我最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条理的?这不是一个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问题,文章的条理清晰与否,不在于对语言和文字的应用,而在于作者的思考方式。思考和写作其实是一码事,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一个思路清晰的作者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条理清晰的。

人们往往会因为文章或表述上的条理不清而被扣上\"思维混乱\"的帽子。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错误也许很可笑,但是当我们面临新的问题时,也许思维又开始混乱了。如何避免思维混乱,保持一个理性的正确思考?其实在三十年前就有人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芭芭拉·明托和她的金字塔原理。

人与人交流存在的最大障碍不是语言不通,而是思路不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你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进行思考,或是自上而下式地寻找论据支持论点,或是自下而上式的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要呈现给他人骨架刚劲有力的、有金字塔结构的文章。文章的总论点放在顶端,下一层是支持总论点的关键句,再下一层是支持关键句的论据,依次类推。\"金字塔\"像一盏明灯,让我们更形象地理解了逻辑性和条理性。

这是一个突破性的逻辑体系,它支撑着思考、组织与沟通。一旦读者掌握了金字塔原理,那么这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将为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它所拥有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为你的想法增添了实质性的内容,并引导你的读者经过一系列逻辑思考,最终推理出你所要表达的结论。这个体系的准确性与简明性让你能够更轻松地与人沟通,以更加清晰形象的逻辑,将你的想法展现给他人。

中国人讲究\"因时、因人、因情、因景\"合理地解决问题,所以思考就成了中国人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中国人的思考和写作方式讲究随心随性,颇有些意识流的感觉。相比于西方,中国人所缺乏的正是这种\"金字塔式\"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方法。而《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思想,是思考和写作的\"道\",是一种哲学。书中介绍的充满逻辑性的思考和写作的方法,颠覆了中国人以往的思维和写作方式。作者推崇的\"金字塔\"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学会把握思维的细节和清晰地思考,从而明确地呈现你希望表达的思想。受过思维和逻辑训练的人,按照金字塔的办法培养思考和表述的能力,就可以具备有理性支撑的坚实果敢的力量,好像电脑升级换代之后奔跑如飞的感觉。

《金字塔原理》不是一本速效的工具书,这些思考和写作的技巧需要时间来学习和实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愿意在工作中遵循并积极实践这些法则的人,自然能够得到与他们的付出同等甚至更多的回报:他们的思想影响力和感知价值大大提高,同时真正进行写作的时间与精力则大大降低。

虽然芭芭拉·明托最初的创作目的是写给那些需要写作市场报告的商业人士,但我认为,无论商业人士、学界人士、记者、律师、教师、学生乃至医生,只要你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人沟通,那就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富有逻辑而清晰地思考,如何简明扼要地写作。一旦掌握金字塔的原理,你将拥有更出色的文笔和杰出的口才。

金字塔原理总体来说,是需要我们不断研读的一个工具。在不同的阶段读出的结果,对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无论得出什么样的观点,个人看来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每个人需求不同,得到的也不同。 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魅力所在,永远都不会过时。

金字塔原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工具,一个组织材料的工具。

当我们在与人沟通或者写报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想说的话很多,但是一条条一点点非常零散,很难整合到一起去。这个时候金字塔原理就可以帮你像搭积木一样把信息搭成一个框架,让你的表达看起来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溯源来说,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发明的,为了解决咨询工作的报告问题。咨询工作通常非常细致,获得的材料可以箩筐计算,那么怎么能快速把咨询成果展示出来,既不显得结论干巴巴又避免掉入细节迷宫无法自拔呢?金字塔原理就顺势而生。

就个人学习心得而言,金字塔原理的基本逻辑与我们小时候学习的议论文如出一辙:先写总论点,然后有分论点,最后是运用论据来进行论证。每段落的第一句是分论点,快速浏览的时候只要看每段落的第一句,就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

至于是否真的能做到论证有力、条理清晰,单靠金字塔原理是不行的,还需要加强逻辑性的锻炼。没有逻辑,金字塔不过是一个垃圾的金字塔,\"垃圾进来,垃圾出去\"。

所以,金字塔原理仅是个工具,不能替代思维,只是辅助表达。

篇二:金字塔原理培训心得

8月1日,托管团队共同观看了金字塔原理的视频讲座,讲座首先对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写作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系统的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写作。虽然视频时间不足两个小时,但却让我收获很大,特别是原理中的TOPS原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一、T:瞄准观众

换位思考是行文的关键,因为它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视角、结构、立场等核心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往往在未清楚观众需要的情况下就开始动笔,在洋洋洒洒之后,对方却不知所云。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理清思路,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阐述问题,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二、O:周延完整

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如何完整的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观点之间既不重叠又不遗漏,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领导常说的\"层层推进、娓娓道来\"既是一种表达上的方式,更是一种逻辑上的要求。而逻辑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在平日的工作中勤于思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三、P:掷地有声

掷地有声,我的理解就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对所叙述的问题有清晰的认知和深入的思考,需要我们具备相当的分析能力。现阶段,我需要锻炼的是准确的阐述问题,至于恰到好处的解决问题,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四、S:言之有据

我认为,这是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所在,金字塔原理之所以以金字塔命名,就是因为它倡导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是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而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金字塔结构。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在沟通之前,有清晰的思路,每一个观点都有有力的内容支撑,不牵强,不生硬,让人有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之感。

由于对金字塔原理只经过短短的一个小时的培训,所以难以对该理论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所以目前只针对印象较为深刻的TOPS原则,谈一些浅显的看法,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篇三:金字塔原理培训心得

\"金字塔原理\"是在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发明,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以下2点:

1.导向性明晰-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导向:金字塔原理强调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依照这个习惯来展开写作,结果为导向的结构非常明显。

而,对咨询师来说,\"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咨询师报告要在一般\"导向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策略性的表述,有不少案例显示,导向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例如:很多方案的表述动用了大量的文字,甚至整页PPT全是文字,其中表述的语气带有严重地口语化,\"通过激烈的较量,两者未来的竞争将是难决胜负的„„,情况好的话,一方将赢得胜利„„\"

这里的文字首先是不具有分析意义的(\"一方胜出\",到底一方指的哪一方没有具体);其次,导向性不明显(\"两者未来的竞争将是不可开交\",没有指出结果);第三,作为呈给企业决策者的文字,考虑到这些决策者的特点,一是避免类似的口语化文字,二是要了解决策者对于报告的熟悉度,重点突出核心要点,不仅仅是写作的金字塔还是讲解的金字塔。

2.论述强调透彻-大量的归纳和演绎为工具:为了阐述清楚核心观点,金字塔原理要求在写作的时候,注意归纳和演绎的运用。归纳和演绎的运用,使得每个观点的表达非常透彻; 大量的分析和演绎,让每个论据能追溯到不能再追溯的源头,也能让每个观点展开到不能再细化的程度,从细分的角度来看,这里最大化的尊重了事实的本源和发展的逻辑,\"他们在沿着思维的路线寻找每个蛛丝马迹\"。

案例:书里的一个案例,是读过的每个人都能记住的,即\"雪莉吾友,我恨你\"。

其实拿到现实案例中,经常听到企业家或高管说,他们既无法打破旧有的局面,开创新的局面也充满困难。他们面对的是重重迷雾,没有思路和好的想法,求助于咨询团队。

每遇到此,王文卿会问他们几个问题\"您觉得这些问题是现象还是原因?如果分成马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和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您觉得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占多少比例?这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您认为自己是否有能力解决?\"

几个问题过后,企业家朋友恍然大悟,从开始躺在椅子里,开始重心前移倾听论述。其实这些也是对问题的演绎和肢解,痛苦需要\"分担\",分解成各种小小的问题。

而遇到另外一种情况,在他们遇到迷惑时,无法定位时,这时需要我们给他们\"打气\"。 \"这是一个3亿的市场,只要经销商拿出100万来做市场,你能看到什么? 100万就是做好了吗?按市场表现价,100万翻3倍,300万对于3亿是什么概念?1%的市场,这还是一个战略市场的定位吗?\"

部分小型企业职业经理人往往恐惧市场的压力,感觉100万的任务非常大,忽略了市场的整体容量,在把整个市场各个品牌整合归纳后,从整体的容量看待任务时,才能真正打开他们的思路。

概括地说,读者必然会将所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概括,以便记住这些思想。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事先已经经过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述出来,读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心得体会.doc》
金字塔原理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