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梳子给和尚故事心得体会

2021-08-23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卖梳子的故事

卖梳子的故事--培养创新意识

(2006-03-25 09:58:54) 转载

有一个公司招聘推销员,很多人去参加面试.经理出了一个题目:让他们用一天的时间去推销梳子,向和尚推销.很多人都说这不可能,和尚是没有头发的,怎么能向他们推销?于是很多人都放弃了这个机会.只是有三个人愿意试试.

三天后,他们回来了.第一个人说:\"经理呀,我推销了一把梳子.\"经理说:\"你告诉我你怎么向和尚推销的?\"第一个人说:\"我到处同和尚讲,我们的梳子是多么的好,对头发是多么多么的好,结果那些和尚都骂我神经病,说我笑他们没有头发,赶我走甚至要打我.我很绝望,这时候我看到一个小和尚,头上生了很多脏东西,很痒,在那里用手抓.我就告诉他,抓头要用梳子抓,就卖出了一把.\"

第二个人回来了,他说:\"经理呀,我卖出了10把梳子.\"经理说:\"你怎么向和尚推销的?\"第二个人说:\"我想了很多办法,后来我到了一个最高山的寺庙里,我问和尚,这里是不是有很多人来拜佛?和尚说是的,我又问他,如果他们的头发被山风吹乱了,拜佛尊敬不尊敬?和尚说当然不尊敬.我说你知道了也不提醒他,是不是一种罪过?他说当然是一种罪过了.于是我建议他在每个佛像前摆一把梳子,游客来了梳完头再拜佛!一共10个佛像,我卖出去10把.\"

第三个人回来了,他说:\"经理呀,我卖出了1000把梳子!\"经理说:\"你告诉我你怎么卖的?\"第三个人说:\"我到了最大的寺庙里,直接跟方丈讲,你想不想增加收入?方丈说想.我就告诉他,在寺庙最繁华的地方贴上标语,捐钱有礼物拿.什么礼物呢,一把功德梳.这个梳子有个特点,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头,这样就能梳去晦气,梳来运气.于是很多人捐钱后就梳头,一下子就卖出了1000把.\"

这则寓言体现的是创新思维的力量.

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向和尚卖梳子原本是无稽之谈.和尚没有头发,怎么可能买梳子?定势思维告诉我们,梳子只有一种用途,就是梳头发用的,而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则会想到它还可以用作纪念品.用作其他用途,可以创造比普通梳子多得多的价值

推荐第2篇:五六年级读后感买梳子给和尚

五六年级——读后感《买梳子给和尚》

一、把《买梳子给和尚》文章发给学生,让学生读

二、给5分钟时间学生思考讨论并找出文章中“最有启示的地方”

三、讨论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引导学生分析甲乙丙三人的性格特点

启示:从多角度看问题(考试的题目:把100把梳子卖给寺庙)听到时,第一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丙能做到?“不可能”到“怎样才能做得到”

板书:甲:死缠烂打、坚持、执着1把

乙:善于观察、大胆、设想10把

丙:对目标人群作了分析,想办法对症下药

得出的感点

1、成功有方法,失败有原因(求平安、健康、开光能梳下千万条烦恼丝,除了纠起原因还要知道成功的方法。

例子:(1)聪明人,田忌与齐威王赛马

(2)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火烧连环船,北方人不善水战,连环船架起一条桥(东风作用),最会溃不成军(有分析观察对方的弱点、优势在哪里?)

(3)完璧归赵(为什么蔺相如能把壁拿回赵国,对秦王作分析:秦王假意交换城池其实是想拿和氏璧,(如果赵不给就是没诚意,那秦王就有理由攻打赵国,如果赵国把和氏璧给了秦国就表明臣服秦国,对秦国卑躬屈膝,哑巴吃黄连;

分析秦王:和氏璧是他的心头好,不想摔坏,更不想沾上人血)

蔺相如:先把和氏璧送回秦国,抓住秦王心理特点

成功有方法,对现场人物进行分析

感点

2、“把不可能”(假如50年前有人跟你说,我们有无线的电话,你会相信吗?有可能吗?如果没有一个人想得到,今天就不会有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挑战“不可能”,打垮“做不到”】

(老师把例子读出来)例子:(1)福特

(2)莱特兄弟

(3)刘翔50多年来从来没有一个亚洲人在哪个项目上夺过冠军

从不可能到怎样才能做到,想法不同,结果不一样

提醒学生:你选择的感点不同,你写作的方向和例子就不一样

构思图:

把“不可能”„„(怎样)

初看标题,你有何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提出你的疑问?

故事的内容是怎样的呢?引起了我的„„,我迫不及待地„„(简述故事的内容100字)

看了这个故事以后,真让我„„!把梳子卖给和尚,大家一听到都„„,只有„„敢接受挑战,勇于„„。虽然他们三个人买的梳子„„,但最起码他们„„(重点从把“不可能”到“可能”这方面去分析甲乙丙的做法)。是的,自古以来,很多的发明创造和奇迹都是因为他们的心中不是想着“不可能”而是“怎样才能做到”,这让我想起了„„(谁?举两个例子,各起一段来写)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当我们„„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总是„„

成功方法多,失败有原因

第一二段与前面一样

掩卷深思,启示颇多,根据成功有方法,失败有原因分析故事中甲乙丙的做法

确实,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成功地赢得了比赛,打胜了仗,不是„„的?只是为什么他们能赢?那都是他们能“知己知彼”,我就拿„„来说吧!(谁?那件事?举2-3个例子)

成功有方法,失败„„,逾期埋怨„„,不如„„!

1、福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美国著名的汽车之父福特,最初只生产两个缸汽车,现在汽车都到八个缸了。有一天,福特告诉所有科研人员,他说,“现在我要让你们研究生产四个缸的汽车。”科研人员听了说:“不可能生产。”“不管可能不可能,你们给我研究就是了。”

研究了一年,科研人员说:“报告老板,四个缸的汽车是不可能生产的。”福特气恼的说:“你们这些蠢货,让你们研究,你们就继续研究,明年我要的还是四个缸汽车。”这些人要拿这个饭碗,就只好听话照做。

到第二年底,他们又说:“报告老板,四个缸汽车确实是不可能生产出来的。”当时,福特真是大发雷霆,说:“你们这些蠢货!猪猡!明年再研制不出四个缸汽车,就把你们炒掉!谁再说不可能,就滚开!

让我们一起思考,如何才能生产四个缸的汽车呢?”这些科研人员心理也很烦,可是没有办法,自己毕竟端老板的饭碗,只有继续。没想到第三个年头不到半年,四个缸汽车就研制出来了。

后来,他问“不是不可能吗?为什么这半年就研制出来了?”有个组长说:“报告老板,在原来意识中,我们不相信,会产生四个缸的汽车。可是这半年,我们每个人都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生产四个缸的汽车?”因为他们问对了问题,假如这样问“我何必要生产四个缸的汽车?”恐怕汽车工业史就要重写了。

这个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不能做到,而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如何才能做到?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时候多一些思考,往积极的方面思考,这样才能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2、莱特兄弟的故事

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山坡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的头顶上飞过,很快(消失、绝迹)在远处。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飞往哪里?”“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牧羊人说。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嫉妒)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而且我要飞得比大雁还高,去天堂,看妈妈是不是在那里。”小儿子也对父亲说:“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的。”

两个儿子试了试,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瞅着、瞟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他试了两次,也没有飞起来,但他肯定地说,我是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飞不起来是因为年纪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儿子们牢记了父亲的话,并一直不断努力,等他们长大后(果然、居然)飞起来了。他们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有人说,一个人能飞多高和多远在于他能够想多远和多深。是啊,信念是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烧一个人的潜能,指引人飞向梦想的天空。

推荐第3篇: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

把梳子卖给和尚,正如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把防毒面具卖给森林中的马鹿一样,推销的都是客户并不需要的产品,看上去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大多数推销员而言,都会是一不可能有结果的结果。但是,对于推销高手与销售精英而言,更多接受的却正是类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超越自我的挑战,而他们所要求完成的工作就是将幻想变成理想,把理想变成现实,将所有不可能通过努力和技巧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可能!且看一段推销高手推销实务的精彩案例:

从前,有二名推销梳子的推销员,姑且称他们为张三和李四吧,每天走街串巷,到处推销梳子。有一天,二人结伴外出,无意中经过一处寺院,望着人来人往的寺院,张三大失所望,“唉,怎么会跑到这个鬼地方,这里全是一群……,哪有和尚会买梳子呢?”,于是打道回府。(点评:轻易放弃推销机会是普通推销员经常犯的错误)

刚刚看到寺院的招牌,李四本来也是心内一凉,非常失望,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习惯和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又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不行动怎么会有结果呢?事在人为嘛!”(点评:同样是一枝玖瑰花,悲欢者看到的是刺,乐观者看到的是花,不同心态与心智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与命运,而推销高手必备的基本心态就是积极的心态,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于是,径直走进了寺院,待见到方丈时心内已想好了沟通的切入点。(点评:反应迅速,行动敏捷)

见面施礼后,李四先声夺人的问到“方丈,您身为寺院主持,可知做了一件对佛大不敬的事情吗?”(点评:摸准沟通对象的心理特点,可以尽快找准切入点,迅速引起对方注意和好奇)

方丈一听,满脸诧异,诚惶诚恐的问道“敢问施主,老纳有何过失”

“每天如此多的善男信女风尘仆仆,长途跋涉而来,只为拜佛求愿。但他们大多满脸污垢,披头散发,如此拜佛,实为对佛之大不敬,而您身为寺院主持,却对此视而不见,难道没有失礼吗?”(点评:针对老和尚宽容仁和的品质,讲话语气略重,并无不妥,反而会引起对方充分重视)

方丈一听,顿时惭愧万分,“阿弥陀佛,请问施主有何高见?”(点评:客户主动询问解决方案时,已经很好的介入了销售环节,此时就是销售的良机)

“方丈勿急,此乃小事一桩,待香客们赶至贵院,只需您安排盥洗间一处,备上几把梳子,令香客们梳洗完毕,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拜佛即可!”李四答道。(点评: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对方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购买的欲望得以提升)

“多谢施主高见,老纳明日安排人下山购梳。”(点评:成功的推销应该让客户感觉购买决定是自己做出的,而非外人强加的)

“不用如此麻烦,方丈,区区在下已为您备好了一批梳子,低价给您,也算是我对佛尽些心意吧!”(点评:成交绿灯闪现,立刻顺水推舟,很快进入合作签约主题)

经商讨,李四以每把3元的价格卖给了老和尚10把梳子。

李四满头大汗地返回住所,恰巧让张三看到,“嗨,李四,和尚们买梳子了吗?”张三调侃道。

“买了,不过不多,仅仅十把而已。” “什么!十把梳子?卖给了和尚?”张三瞪大了眼睛,张开的嘴巴久久不能合拢“这怎么可能呢?和尚也会买梳子?向和尚推销梳子不挨顿揍就阿弥陀佛了,怎么可能会成功呢?”(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于是李四一五一十将推销过程告诉了张三,听完以后,张三顿觉恍然,“原来如此,自愧不如啊,佩服佩服!”嘴上一边说,心里一边想“为什么我会放弃这个好机会呢?老和尚真是慷慨啊,一下子就买十把梳子,还有没有机会让他卖出更多的价格更高的梳子呢?”(点评:摔倒爬起来抓把沙,推销员不怕犯错,只要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学到东西)

脑筋一转,计上心来,(点评:多动脑筋,少走弯路)当天晚上便与梳子店老板商量,连夜赶制了100把梳子,并在每把梳子上都画了一个憨态可鞠的小和尚,并署上了寺院的名字。(点评:个性化的新产品会引起客户更多的需求,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

第二天一早,张三带着这100把特制梳子来到了寺院,找到方丈后,深施一礼,“方丈,您是否想过振兴佛门,让我们的寺院名声远播、香火更盛呢?”(点评:新的切入点,仍然围绕客户的心理做文章)

“阿弥陀佛,当然愿意,不知施主有何高见?”

“据在上调查,本地方圆百里以内共有五处寺庙,每处寺庙均有良好服务,竞争激烈啊!象您昨天所安排的香客梳洗服务,别的寺庙早在二个月前就有了,要想让香火更盛,名声更大,我们还要为香客多做一些别人没做的事情啊!”(点评:从竞争角度入手,更易令客户产生更浓兴趣)

“请问施主,我院还能为香客们多做些什么呢?”

“方丈,香客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果能让他们空手而来,有获而走,岂不妙哉?”

“阿弥陀佛,本寺又有何物可赠呢?”

“方丈,在下为贵院量身定做了100把精致工艺梳,每把梳子上均有贵院字号,并画可爱小和尚一位,拜佛香客中不乏达官显贵,豪绅名流,临别以梳子一把相赠,一来高僧赠梳,别有深意,二来他们获得此极具纪念价值的工艺梳,更感寺院服务之细微,如此口碑相传,很快可让贵院名声远播,更会有人慕名求梳,香火岂不愈来愈盛呢?”

方丈听后,频频点头,张三遂以每把5元的价格卖给方丈100把梳子。(点评:更多产品,更高价格,用心就可以将事情做得更好)

张三大功告成,兴致冲冲地回来与李四炫耀自己的成功推销,李四听完,默不作声,悄悄离开。(点评:有启发,有思考,就有更好的结局)

当晚李四与梳子店老板密谈,一个月后的某天清晨,携1000把梳子拜见方丈,双方施礼后,李四首先问了方丈原来购买张三梳子的赠送情况,看到方丈对以往合作非常满意,便话锋一转,深施一礼,“方丈,在下今天要帮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点评:切入点升级,以求引起对方更高兴致)

待方丈询问原因,李四将自己的宏伟蓝图向方丈描绘:寺院年久失修,诸多佛像已破旧不堪,重修寺院,重塑佛像金身已成为方丈终生夙愿,然则无钱难以铭志,如何让寺院在方丈有生之年获得大笔资助呢?李四拿出自己的1000把梳子,分成了二组,其中一组梳子写有“功德梳”,另一组写有“智慧梳”,比起以前方丈所买的梳子,更显精致大方。李四对方丈建议,在寺院大堂内贴有如下告示“凡来本院香客,如捐助10元善款,可获高僧施法的智慧梳一把,天天梳理头发,智慧源源不断;如捐助20元善款,可获方丈亲自施法的功德梳一把,一旦拥有,功德常在,一生平安等等\",如此以来,按每天3000香客计算,若有1000人购智慧梳,1000人购功德梳,每天可得善款约3万元,扣除我的梳子成本,每把8元,可净佘善款1.4万元,如此算来,每月即可筹得善款四十多万元,不出一年,梦想即可成真,岂不功德无量?(必要时的数字与逻辑说明,会更具说服力)

李四讲的兴致勃勃,方丈听的心花怒放,二人一拍即合,当即购下1000把梳子,并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如此以来,寺院成了李四的超级专卖店。(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大胆设想,小心求证,逐步引导,最终实现目标)

企业苦苦寻找的不正是此种推销高手与销售精英吗?据人才交流中心公布数据,几乎每次招聘会都是僧多粥少,尤其是今年为大学扩招后的第一年毕业生分配,就业竞争更为剧烈,但是,奇怪的是,一方面很多人失业,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又在为招不到合适的人员,尤其是销售、业务人员而苦恼,其中原因很多,不一而足,但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国内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病,导致了所谓人才,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其所知所学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实际化需求,尤其是业务销售人员,大学内的课程、师资都与社会脱节太多。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作为应聘者要为自己正确定位,并积极寻找机会充电培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正如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冠军一样,也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推销高手,推销高手也是经过专业化培训训练出来的。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后也要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尤其是业务人员,其工作内容涉及公关、礼仪、沟通、谈判、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不培训就能创造出优秀业绩,无异于缘木求鱼。而培训对提高销售业绩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推荐第4篇:把梳子卖给和尚

招聘中的一个题目:

把梳子卖给和尚

N个人去参加一招聘,主考官出了一道实践题目:把梳子卖给和尚。众多应聘者认为这是开玩笑,最后只剩下甲、乙、丙三个人。主持人交代:以10日为限,向我报告销售情况。 十天一到。主试者问甲:“卖出多少把?”答:“1把。”“怎么卖的?”

甲讲述了歷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 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主试者问乙:“卖出多少把?”答:“10把。”“怎么卖的?”

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髮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 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髮。”住持採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下了10把木梳。 主试者问丙:“卖出多少把?”答:“1000把。” 主试者惊问:“怎么卖的?”

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剎,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

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剎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 把木梳。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也很是高兴,一传

十、十传百,朝 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一挑战者——丁,找到主持人说,卖给和尚1000把梳子算什么?我可以让和尚源源不断地买我的梳子,至少也得上千万吧。以一年为限。许多人都认为开玩笑。

成本分析

他还是找到了那个主持,问他:您这边每天大概能赠出多少把梳子呢? 主持回答:差不多50把。

他继续问:您觉得这与您所获得的香火钱相比是不是也是成本呢? 主持回答:是的,虽然是赠,但是也是钱啊。佛门本来就没有什么钱。 他又问:你有没有想过收费呢? 主持回答:怎么收费?

他说:到您这来的人有达官贵人,也有平民百姓。总之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吧。您可以在梳子上下点工夫,让您的梳子在价格上有了价值的区别?卖给不同的人。您在准备几把梳子,取名为“开光梳”,千金不卖,只赠送有缘人。然后把您的梳子在命名为“智慧梳”“姻缘梳”“流年梳”“功名梳”。 一方面您的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您的寺庙的档次也就体现出来了。 这个主持一听,觉得有点道理的,于是就说好,这事就交给你来办吧。 市场活动

丁很快就请了几个记者来宣传了一下这家寺院。然后造了一批梳子。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开光梳”仪式。当地的政府要人、各界明星都来了。当天就卖出了10000把梳子。寺院的名气一下自上去了。

丁又请人给这个寺院杜撰了一些历史故事。很快,这个寺院成了当地的历史文物。来的香客越来越多。梳子的销量越来越好。人们也不在乎掏钱买把梳子。丁又出了一个策略:有的梳子掏钱也不卖。有的梳子必须掏钱才卖。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寺院挣了不少钱。主持很佩服丁。这个时候,丁找到主持说:你有没有发现前来的香客您都没有记录。据我观察,有的香客都来了好几次了。您是不是应该对经常来的香客提供一些纪念性的梳子呢?

主持一听,觉得也是,于是很快就让小和尚开始记录前来拜佛的香客。很快,小和尚发现,前来的人太多了,毛笔根本记不住。主持又找到丁,问他有什么办法?

丁说,我可以给你解决这个我问题,但是从今以后你必须听我的。我保证你的主持能够当的比现在还风光,寺院的香客更多。主持想了一想,还是相信了他。

引入CRM

丁,购买了一些电脑,在寺院内很隐蔽地架构了一个局域网,连接到外部的INTERNET。并安装了一套CRM系统。又设置了硬件设备。在梳子里面植入了FIRD芯片。只要香客一进入寺院,关于这个香客的详细记录就全部在CRM系统里面展现出来。 挖掘客户价值,数据库营销

主持看到这么个东西大吃一惊。丁开始用CRM来分析来寺院香客的详细资料。经常有香客刚来到寺院,就被突然告之今天是他生日。香客们非常的感动。香火钱更多了。 从那以后,香客们逢年过节的时候总能收到寺院寄的小礼品。梳子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神圣的神物。只要去那家寺院的至少要为自己和家人带几把梳子,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带几把梳子。一旦梳子用坏了,就自然想到了那家寺院。 分析发现竞争对手——反击

过了段时间。丁通过CRM发现,有些香客来得少了。一打听,原来不远处也有一家寺院采取了同样的赠送梳的方式。相当的一部分香客去了那家寺院。主持开始着急。恰逢国外一重要人物来到本地。于是丁通过各种渠道请这个重要人物来到了这家寺院。其中有一把制作精美的开光梳送给了这个国外友人。国内外N多记者记录了这一时刻。寺院的知名度再次提升。丁制作了N把类似送国外友人的开光梳,不过是微型的。出售给前来的香客。让这些人挂在脖子上,钥匙扣上做纪念。这个寺院随着国外的重要人物一下子名声大震。旁边的那家小寺院一下子就没有了香客。 销售过程远程控制

寺院扩建了一些,香客太多了。主持又招了一些小和尚。主持告诉了这些和尚怎么样接待香客,什么样的人香客该出售或赠送什么样的梳子。刚好这个时候,国外请这个主持去讲学,主持不放心寺院里新来的小和尚。想让丁来帮他教小和尚。丁给了主持一台笔记本电脑说:每天抽时间上网就可以指点你的小和尚了。

于是,主持虽然在国外,但是通过CRM系统依然能知道寺院的运营情况。及时地指点小和尚。

客户分类专人管理

当地的香客80%都到这家寺院来了。主持发现,虽然对香客进行信息分类管理,但是由于接待香客的和尚素质不一样,经常出现出售错了梳子。主持找到了丁。

丁根据CRM里的跟进记录以及每个和尚接待香客的数量、次数、被香客投诉的次数将现在的和尚进行了分类,不同的和尚接待不同的香客。香客发现这些和尚们更能了解他们的心思了,满意度大大提高了。

绩效考核

主持一直就是有个心病,就是寺院中有很多的和尚偷赖,但又赶不走。又向丁求救。

丁对所有的和尚说:每个人必须要把自己所做的什么记录在CRM里,否则就请离开寺院。和尚们很听话地照做了。丁通过统计分析很快就发现了偷赖的和尚。主持把那些和尚赶下山去了,寺院运营紧凑。

销售预测

寺院运营真的很不错。丁每个月都能通过CRM的漏斗来预测下一阶段能卖出多少梳子。寺院蒸蒸日上。

一年过去了,丁不知道卖出了多少把梳子。他已经成了寺院的股东之一。他所挣的钱已经很多了很多了。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中小企业突然发家很容易,但是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有战略的眼光。对客户的管理不可疏忽。CRM是放在第一位置考虑的。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

只要是企业都需要CRM,选择CRM时不能只看技术因素,一定要选择实用的CRM,厂商的咨询能力要适合企业自身的需要。

故事还没有结束。

一天丁找到寺院的主持说:你看,我们卖梳子挣了不少钱,你有没有想过卖其他的东西呢?有没有想过在其他地方开设分院呢?有没有想过举办一个佛学院,培养后备人才?有没有想过攫取更多的梳子的使用者,然后在梳子上做广告,然后在NASDQ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国外上市的寺庙呢?……..

推荐第5篇:把梳子卖给和尚营销案例分析

把木梳卖给和尚案例分析

一、成本分析:通过成本分析明白当前自身不足后,引入盈利新观念。如,

与寺院方丈沟通,“方丈,您是否想过振兴佛门,让我们的寺院名声远播、香火更盛呢?”

(新的切入点,仍然围绕客户的心理做文章)

“据在下调查,本地方圆百里以内共有五处寺庙,每处寺庙均有良好服务,竞争激烈啊!像前段时间所安排的香客梳洗服务,别的寺庙早在二个月前就有了,要想让香火更盛,名声更大,我们还要为香客多做一些别人没做的事情啊!” (从竞争角度入手,切入点升级,以求引起对方更高兴致)

“1.方丈您可以在梳子上下点工夫,让您的梳子在价格上有了价值的区别。在下为贵院量身定做了精致工艺梳,每把梳子上均有贵院字号,并画可爱小和尚一位,拜佛香客中不乏达官显贵,豪绅名流,临别以梳子一把相赠,一来高僧赠梳,别有深意,二来他们获得此极具纪念价值的工艺梳,更感寺院服务之细微;

2.卖给不同的人。您再准备几把梳子,取名为“开光梳”,千金不卖,只赠送有缘人。然后把您的梳子在命名为“智慧梳”“姻缘梳”“流年梳”“功名梳”。

比起以前方丈所买的梳子,更显精致大方。建议在寺院大堂内贴有如下告示“凡来本院香客,如捐助10元善款,可获高僧施法的智慧梳一把,天天梳理头发,智慧源源不断;如捐助20元善款,可获方丈亲自施法的功德梳一把,一旦拥有,功德常在,一生平安等等\",如此以来,按每天3000香客计算,若有1000人购智慧梳,1000人购功德梳,每天可得善款约3万元,扣除我的梳子成本,每把8元,可净佘善款1.4万元,如此算来,每月即可筹得善款四十多万元,不出一年,梦想即可成真,岂不功德无量? (必以数字与逻辑说明,会更具说服力。) 3.巧卖经营,推出组合优惠套餐:把自己热卖且关联度较大的产品组成优惠套餐低廉售卖。

一方面您的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您的寺庙的档次也就体现出来了。如此口碑相传,很快可让贵院名声远播,更会有人慕名求梳,香火岂不愈来愈盛呢?” 方丈接纳意见后,遂以每把8元的价格卖给方丈10000把梳子。 并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如此以来,寺院成了丁的超级专卖店。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大胆设想,小心求证,逐步引导,最终实现目标。更多产品,更高价格,用心就可以将事情做得更好。)

二、市场活动:通过积极的市场宣传活动,吸引目标顾客。把产品打入市场,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如,请了几个记者来宣传了一下这家寺院。然后造了一批梳子。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开光梳”仪式。邀请当地的政府要人、明星百姓参加仪式,极大提升寺院的名气与知名度。

再请人给这个寺院杜撰了一些历史故事。很快,这个寺院成了当地的历史文物。来的香客越来越多。梳子的销量越来越好。人们也不在乎掏钱买把梳子。丁又出了一个策略:有的梳子掏钱也不卖。有的梳子必须掏钱才卖。

三、引入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 1.对顾客进行分类细化,针对不同的顾客实行不同的营销活动。 2.挖掘客户价值,数据库营销,以更优质的服务赢得口碑。 3.与客户是伙伴型关系,公司不断与客户共同努力,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支持客户的成功,实现共同发展。

如,记录前来拜佛的香客,用CRM来分析来寺院香客的详细资料。经常有香客刚来到寺院,就被突然告之今天是他生日。香客们非常的感动。香火钱更多了。 从那以后,香客们逢年过节的时候总能收到寺院寄的小礼品。或者寺院举行重大活动时通知香客前来拜佛,如观音菩萨生日等日子。 梳子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神圣的神物。只要去那家寺院的至少要为自己和家人带几把梳子,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带几把梳子。一旦梳子用坏了,就自然想到了那家寺院。

四、发展同时注意分析发现竞争对手并在合理时机给予反击。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如,不远处也有一家寺院采取了同样的赠送梳的方式。相当的一部分香客去了那家寺院。恰逢国外一重要人物来到本地。于是丁通过各种渠道请这个重要人物来到了这家寺院。其中有一把制作精美的开光梳送给了这个国外友人。国内外N多记者记录了这一时刻。寺院的知名度再次提升。丁制作了N把类似送国外友人的开光梳,不过是微型的。出售给前来的香客。让这些人挂在脖子上,钥匙扣上做纪念。这个寺院随着国外的重要人物一下子名声大震。旁边的那家小寺院一下子就没有了香客。

五、客户分类专人管理,以提高目标客户满意度,为产品扩大市场份额作铺垫。如,当地的香客80%都到这家寺院来了。主持发现,虽然对香客进行信息分类管理,但是由于接待香客的和尚素质不一样,经常出现出售错了梳子。主持找到了丁。

丁根据CRM里的跟进记录以及每个和尚接待香客的数量、次数、被香客投诉的次数将现在的和尚进行了分类,不同的和尚接待不同的香客。香客发现这些和尚们更能了解他们的心思了,满意度大大提高了。

六、实施绩效考核,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来提高组织或团队的绩效,实现员工和组织的战略目标。

如,主持一直有个心病,就是寺院中有很多的和尚偷赖,但又赶不走。又向丁求救。丁对所有的和尚说:每个人必须要把自己所做的什么记录在CRM里,否则就请离开寺院。和尚们很听话地照做了。丁通过统计分析很快就发现了偷赖的和尚。主持把那些和尚赶下山去了,寺院运营紧凑。

七、销售预测,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分析本产品的生命周期,以便增长销售业绩。

如,丁每个月都能通过CRM的漏斗来预测下一阶段能卖出多少梳子。寺院蒸蒸日上。 启示:

1.一个简单的故事引证出很多营销方式,正确的说法应该说营销没有定式,只要你找到了适合你自己的合理方式,产品就不难销售。但关键一点是要开放你的思维,不要总想应该怎样或者必须怎样。 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不好卖的产品,只有卖不好产品的人。

2.中小企业突然发家很容易,但是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有战略的眼光。对客户的管理不可疏忽。CRM是放在第一位置考虑的。

3.经营要想赚钱,首先要能使对方赚钱,然后自己才能有钱赚。积善梳首先满足了寺院香客的精神需要,其次满足了寺院的利益的需要,第三满足了方丈的求名的需要,三方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经营者自然也就有大钱可赚了。

4.和尚卖梳子的例子说明,等待商机或者发现已有的商机不如主动地去制造商机。制造商机,可以先发制人,在别人未知的时候迅速占领市场。这才应该是成功经商的不传之秘。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次有趣的营销案例分析,共勉之!

推荐第6篇:小猫卖梳子五年级日记400字

一天,猫妈妈从市场上买了几只鲜鱼回来,准备和小猫咪咪一起大吃一顿。

回到家,猫妈妈把鱼煮熟了,同小猫咪咪你一条我一条地吞了下去。他们饱餐完了,咪咪擦了擦嘴,漱了口,刷了牙,就急忙对猫妈妈说:“妈妈,这些鱼刺怎么办?垃圾桶已经满了,也没垃圾袋了,动物政府又禁止乱扔垃圾,怎么办?”

猫妈妈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一个劲地挠头。

“有了!”咪咪突然叫到,“可以把鱼骨头当梳子卖!”

咪咪说着拿起鱼骨,在自己微微发翘的毛上梳了一下,毛立刻乖乖地平整了。

“真是好办法!”猫妈妈夸道,“这样既不污染环境,又可以挣到钱,真是一举两得啊!聪明!”

于是,咪咪把鱼刺装进袋子里,高高兴兴地向市场跑去。

他从袋子中拿出鱼刺,摆在地上,还不停地吆喝:“特级梳子,特级梳子,一梳就帅,包你好看!”

这一吆喝,马上就有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着跑来,说:“给我一把,给我一把!多少钱?”

“两元。”小猫递给小兔一把鱼刺梳子,小兔梳了一下,“真好用!”说着付了两元钱高兴地走了。

来买梳子的人愈来愈多,每人走后都说一声:“小猫咪咪,真好!”

一天下来,小猫挣了二十多元呢。它不仅没破坏环境,还为人民服务了呢。

小猫咪咪,真棒!

推荐第7篇:梳子与梳子的故事(推荐)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女孩。有一天她拿着父亲给的那两枚铜币,到集市去买梳子。

他来到一个卖梳子的摊位那里,对小贩说:“叔叔,我想买这个红色的梳子和那个白色的梳子。”那个小贩满不在意的说:“两枚铜币,拿去吧!”小开开心心的拿着她新买的梳子回了她那个小木屋。

第二天早上,她拿起那个红色的梳子刚要梳理自己的头发,小红梳子大叫起来:“不许你碰我,别看我长得这么漂亮就想破坏我的梳子齿。去!去!找那个白色的破梳子去。”

小女孩拿起了那个白色的梳子问:“你不怕我把你的梳子齿弄断吗?”

白梳子简单地说了一句:“我只是一个让人用来梳头的梳子啊!”

小女孩听了十分开心的拿起来她梳理好自己的头发,去了朋友家玩。

红梳子带着嘲讽的语气说:“你看看你,那么笨,哪天没牙了别哭着喊着过来借梳子齿来,那是你自找的!”

白梳子说:“没办法,既然是梳子,为什么不让别人梳理头发呢!”

小红梳子又满不在乎地说:“哼!可别后悔!”

以后每天红梳子都不让小女孩梳她的头发。就这样过去了几年的时间,小白梳子的牙齿已所剩无己,最后死去了,它的灵魂被接到了天堂,并让它来世做一只美丽的小鸟。红梳子被迫当回了简单的梳子,天天给女孩梳理头发。当它死去时,天神将它的来世安排仍为这样简单的梳子。

每个人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要像红梳子那样,自己明明该当一个梳头的工具,却不想做,最后那些事终将还是你的事,早晚得做。来世不知它能否悔改。

推荐第8篇:三个和尚的故事

大家也许在小时候就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当庙里有一个和尚时,他一切自己做主,做得很自在;当庙里有两个和尚时,他们通过协商可以自觉地进行分工合作,同样做的不错;可当庙里来了第三个和尚时,问题就出现了,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意干,其结果就是大家都没水喝。

当初读到这篇古老的寓言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团结的重要性。其实,这个寓言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项目管理的案例。它所反映的问题就是:同样完成一个项目,缺乏团队协作的结果还不如个人独立工作或者作为合作双方订立契约。因为一个团队内部是不可能以契约形式作为彼此合作的前提。而现实的问题是,由于个人的能力有限,因而在实施一个项目时,必须建立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项目组。这个项目组是否能够和谐地进行团队协作,将决定了这个项目能否成功。

这个寓言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同样都是需要沟通与协调,为什么在两个人的时候能够达成一致,反而在三个人或者以上的时候就乱套了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人数的增加导致意见不一致吗?应该说,这个牵涉到团队协作中三个基本的因素:分工、合作以及监督。一个人和两个人的时候,这三个因素都可以比较容易满足条件,因此不容易发现问题。而一旦超过3个人,这些因素就马上会将矛盾凸现出来。而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只有追根溯源将三要素理清。下面我们进行逐个的分析问题所在。 分工:

如果是一项单人就可以胜任的工作,项目经理一般会指派给专人负责。个人独立工作并无分工的问题。而在同伴(两人)协作中,彼此则可以通过平等的协商和沟通从而对工作量和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分配。而一个大的项目组,由于其成员人数较多,因此在工作量与工作内容的分配问题上,显然难以通过彼此的平等协商和沟通而得出一个有效并令众人都满意的方案。即使项目经理可以进行安排与协调,但这本身就需要项目经理懂得怎样进行团队协作。 合作:

有分工,就需要合作,即彼此相互配合。在同伴协作中,由于人员构成简单,在彼此合作、协调、沟通的难度上远远低于团队协作。而在一个大的项目组中,由于其成员身份背景的差异,彼此间的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对彼此工作的不熟悉等原因,因此造成了在彼此相互合作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监督:

监督作为一种协作手段,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存在。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即任何理性的人,都希望以最小的成本来达到最大的收益。反映在一个大的项目组中,即项目组中的任何成员都想花费自己最少的精力来完成既定的任务,而他们节约自己工作成本的方式,就是让其他组员承担原本须由自己完成的工作。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就会导致所有项目组成员都偷工减料,从而使该项目彻底失败。这在三个和尚的案例中体现地尤为明显。

而在个人独立工作时,一切工作成本都须由自己负担,因而没有让其他人分担的可能。在同伴协作中,彼此可以进行简单有效的互相监督,因而也这方面存在问题的可能性也较小。 由此可知,在一个大的项目组中,建立起良好的团队协作至关重要。因而在对一个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团队协作显然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而在处理团队协作问题时,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团队机制就是首先解决的问题了。

所谓团队机制,简单的说,即是对团队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以及监督等职责的规定。在具体反映在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同时,它着重落实到给团队各成员建立起其在团队内的“身份”。而这种身份事实上即是对其团队职责的反映。所以说,一个完善合理的团队机制,其

重点即是对团队各成员职责的合理划分和规定,即是给团队内各成员都确定一个合理的“团队身份”。使得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组员,都可以找到自己在整个项目中的坐标。 那么,在团队机制已经建立的前提下,如何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呢?

根据团队协作的三要素,显然也必须从分工、合作以及监督三方面入手。 如何分工:

项目经理进行分工的原则应该是:团队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及相应职责都必须被合理并明确的划分。

所谓合理的划分,即每个团队内成员的能力必须与其从事的具体工作相匹配。从前在美国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即如果你擅长做什么事,那么你就可以管理其他人做同样的事。这在今天看来,显然是荒谬的,因为一个人的业务能力和其管理能力不存在正比关系。但是直到今天,在许多项目组这种情况仍然很普遍,即一个项目经理通常由一个成功的业务员担任。虽然他在业务上具有出众的能力,但是一个项目经理的职责显然更偏重于管理好整个团队,在项目组中维持良好的团队协作。这需要优秀的管理才能,显然,这一情况往往被忽视了。

而所谓明确的划分,即是使每个团队成员的具体工作和职责都得到的无法模糊的确认,使得团队内各成员都必须对其本职工作负全责。

二、

我自豪,我是一名铝业工人

从学校毕业分配到氧化铝厂五车间工作,已经十多个年头了。在这十多年中,我从一名初出校门的学生成为一名成熟的铝业工人,从一名少女转变为人妻人母。我的工作是平凡的,我的家庭是普通的,我的生活中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更没有所谓的花前月下、热烈浪漫。每天伴随我的是厂房里的隆隆的机器声和家里的锅碗瓢盆酱醋茶,是日复一日机械式工作的枯燥乏味,是年复一年单调式生活的庸俗无奈,但这一切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平凡的工作中,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感受到了生命的绚丽和灿烂。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冬季,天气好像比以往任何一个冬季都寒冷得多。每当深更半夜从暖暖地被窝里爬起去上班,顶着寒风,踏进岗位,疲惫的双眼盯着那独自运转,而不能交流说话的机器设备,真是感觉到下地狱也不过如此吧!而更让自己难以承受的是偶而和工友间发生磨擦误会,在工作中不小心出现失误,或是忙碌了一个班得到的却是领导的不满和批评所引起的种种委屈。那一刻没有父母的宠爱,没有兄长的呵护,没有同学的帮助,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独自处理,独自扛起。曾经为了一张记录纸而和工友各不相让,曾经为了一个指标不合格而独自哭泣,也曾经为了领导的批评而幼稚地赌气回家。那个冬季确实感觉寒冷,可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却又感觉是如此地温馨和耐人寻味。因为走过了那个冬季,我才有了以后的春天、夏天和秋天。我学会了氧化铝制取工艺技术,学会了宽容待人;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学会了打理生活中的碎琐小事。正是那样的冬季,造就了我今天的成熟、自信和自尊。

如果 说以上是我对铝业工人这份职业最初感受的话,前年春节的一次同学聚会,则更加使我体会到当一名铝业工人的自豪和自信,使我感受到当一名铝业工人的价值和尊严。那是我们中学时代的同学聚会,大家谈论起各自的工作,有的作了官,有的发了财,而唯独我和仅有的四名男生同在我们这个铝行业当工人,自觉有一点惭愧。可没想到刚一谈起我们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那个因跑生意发了财的张军就来了劲头:“要是能弄到你们的氧化铝就好了,你们的产品质量好,信誉好,只可惜现在连合同都签不到啊。”一听此话,我立马来了劲头。因为我是控制精液浮游物指标的,那可是影响氧化铝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这说氧化铝产品质量好,可有我的一份功劳啊!兴致所起,我竟然给大家讲起我控制的精液浮游物指标如何重要,如何对氧化铝产品质量起着决定作用。话题就此拉开,我们的聚会变成了中州企业探讨会,我们谈起中州铝业的变化,谈起我们看到企业产出第一批氧化铝的喜悦,谈到我们和企业共渡连续三个月发不下工资的难关历程,谈到我们企业两台大窑到六台大窑的演变,谈我们企业现在的蒸蒸日上,谈铝行业的发展前景……

那一刻,我们作为铝业工人的五位同学成了聚会的焦点。我们充分感受着我们作一名铝业工人的自豪和满足!

或许你会不屑地说,作为一个小工人能起多大的作用,少你一个,多我一个,氧化铝照样生产,铝工业照样发展!可是我想说:朋友,也正是有了无数个像你一样,像我一样平凡的员工,才构筑起我国铝业大厦这个坚实的根基。如果少你一个,少我一个;如果他混一天,你混三晌,那我国铝业大厦这个根基就会日渐萎缩,直至枯去。不说别的,就说我所在的小小岗位,我敢说只要我们岗位的员工一时疏忽大意,那就会马上出现一大批不合格的氧化铝产品,如果下一道工序的员工再也疏忽大意,直至让这不合格产品最终流向市场,流向市场,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静下来心来想一想,在我们整个氧化铝生产工艺系统中,少了那个岗位能生产出氧化铝呢?又有哪个岗位不是由我们一名名员工构成的呢?

或许当你面对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想法和感受,或高兴,或悲哀,甚至厌恶,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正是这些或有的高兴,或有的悲哀才构筑成我们多彩的生活,关键是你如何对待这种高兴、悲哀和厌恶。我认为三个字:热爱它!就像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眼里再丑,在自己眼里也是最可爱的!因为,他流淌着我们的血液,因为他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也如此,当我们热爱它,当我们把它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的时候,不管他给我们带来的是快乐,还是不如意,我们都会始终投入、始终专注。

其实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所有的有生命的万物,都被赋予了各自生命的职责。从田野里的草从,到天空中的雄鹰,都是按照各自生命的规律而存在。以小草为例,为了在它所在的地方自然生长,它必须竭尽全力,从它伸到最远的毛根末梢汲取营养。它并不徒然妄想,指望成为一棵大树,它只是尽自己的生命本分。于是,大地就得到了一方可爱的绿色地毯。同样,在人类社会中,诸事有序,风调雨顺,也正是由于人们天天都在履行自己琐细的职责,都在力图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富有意义。就像我们在座的各位,既然我们选择了铝行业,既然铝行业接纳了我们,就等同于我们被赋予了建设铝业、兴旺铝业这一神圣的职责,我们必须为之奋斗,为之奉献。因为铝业的兴旺发展如同其它千千万万个行业一样,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息息相关,它的兴旺直接关系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大计,直接影响着每一个鲜活生命的健康成长。

为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为了我国铝工业的兴旺发达,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朋友,让我们共同携手起来,共同叫响我们的名字:我是一名铝业工人。我要为之神往!为之奉献!为之奋斗!

推荐第9篇:三个和尚故事新编

三个和尚的故事新编

三个和尚没水吃之后„„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就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这一问题。主持上任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招聘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制定分工流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取经;此外,他们还专门花钱请来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传授MBA。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留下几个屁就走了,一个屁叫BPR,一个屁叫ERP。

书记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几天后成效出来了,三个和尚开始拼命地挑水了,可问题是怎么挑也不够喝。不仅如此,小和尚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日子一长,来烧香的客人越来越少,香火钱也变得拮据起来。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寺庙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连续召开了几天的会,最后决定,成立专门的挑水部负责后勤和专门的烧香部负责市场前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寺庙提拔了十几名和尚分别担任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门任命了部门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老问题终于得到缓解了,可新的问题跟着又来了。前台负责念经的和尚总抱怨口渴水不够喝,后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没个准儿,不好伺候。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经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喝水响应部,专门负责协调前后台矛盾。为了便于沟通、协调,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对口的联系和尚。协调虽然有了,但效果却不理想,仔细一研究,原来是由于水的需求量不准、水井数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于是各部门又召开了几次会,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和尚对饮用水的预测和念经和尚对挑水和尚满意度测评等,让前后台签署协议、相互打分,健全考核机制。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购买了几个计算机系统,包括挑水统计系统、烧香统计系统、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统、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统、挨上必死系统(简称IBS系统)、马上就死系统(简称MS系统)等,同时成立香火钱管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设部、打井维护部等等。

由于各个系统出来的数 总不准确、都不一致,于是又成立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各个系统的维护、二次开发。由于部门太多、办公场地不足,寺院专门成立了综合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决 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

部门多、当官的多文件和开会自然就多,为了减少文山会海,综合办牵头召开了N次关于减少开会的会,并下达了“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同时,为了精简机构、提高效 率,寺院还成立了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改革研究部等部门。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香火钱和喝水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能解决。问题在哪呢?有的和尚提出来每月应该开一次分析会,于是经营分析部就应运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数据和报表,可系统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门都指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统计、填写报表、给系统打工。

寺院空前地热闹起来,有的和尚在拼命挑水、有的和尚在拼命念经、有的和尚在拼命 协调、有的和尚在拼命分析„„忙来忙去,水还是不够喝、香火钱还是不够用。什么原因呢?这个和尚说流程不顺、那个和尚说任务分解不合理,这个和尚说部门界面不清、那个和尚说考核力度不够。

只有三个人最清楚问题之关键所在,那三个人就是最早的那三个和尚。说来说去,就是闲人太多了!他们说:“整天瞎分析个屁!什么流程问题、职责问题、界面问题、考核问题,明明就是机构臃肿问题!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咱们仨自觉自律一点算了!如今倒好,招来了这么一大帮 傻B,一个个不干正经事还人五人六的,跟屎盆子一样甩都甩不掉!” .

又过了一年,寺院黄了,和尚们也都死了。人们在水井边发现了几具尸体,是累死的;在寺院里发现了几千具尸体,是渴死的。

推荐第10篇:新版三个和尚的故事

升级版三个和尚的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就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这一问题。主持上任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招聘了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制定分工流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取经。

此外,他们还专门花钱请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传授MBA。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留下几个屁就走了,一个屁叫BRP,一个屁叫ERP。

书记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

几天后成效出来了,三个和尚拼命地开始挑水,可问题是怎么挑也不够喝。不仅如此,小和尚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日子一长,来烧香的香客也越来越少,香火钱也变得拮据起来。

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寺庙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连续召开了几天的会,最后决定,成立专门的挑水部来负责后勤和专门的烧香部负责市场前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寺庙提拔了十几名和尚分别担任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门任命了部门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老问题终于得到了缓解,可新的问题跟着就来了。前台念经的和尚总抱怨口渴水不够喝,后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没个准儿,不好伺候。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经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了新的部门:喝水响应部,专门负责协调前后台矛盾。

为了便于沟通、协调,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对口的联系和尚。协调虽然有了,但效果却不理想,仔细一研究,原来是水的需求量不准、水井数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于是各部门又召开了几次会,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和尚对饮用水的预测和念经和尚对挑水和尚满意度测评等,让前后台签署协议、互相打分,健全考核机制。

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购买了几个计算机系统,包括挑水统计系统、烧香统计系统、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统、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统等等,同时成立了香火钱管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设部、打井维护部等等。由于各个系统出来的数总不准、都不一致,于是又成立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各个系统的维护、二次开发。

由于部门太多,办公场地不足,寺院专门成立了综合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决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

部门多,当官的多,文件和开会自然就多,为了减少文山会海,综合办牵头召开了N次关于减少开会的会,并下达了“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同时,为了精简机构、调高效率,寺院还成立了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改革研究部等部门。

一切都似乎合情合理,但香火钱和喝水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能解决。问题在哪?有的和尚提出来每月应该开一次分析会,于是经营分析部就应运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数据和报表,可系统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门都指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统计、填写报表、给系统打工。

寺院空前地热闹起来,有的和尚在拼命挑水、有的和尚在拼命念经、有的和尚在拼命协调、有的和尚在拼命分析„„忙来忙去,水还是不够喝、香火钱还是不够用。

什么原因呢?

这个和尚说流程不顺、那个和尚说任务分解不合理,这个和尚说部门职责不清、那个和尚说考核力度不够。

只有三个人最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三个人就是最早的三个和尚。 说来说去,就是他妈的闲人太多了!他们说:整天瞎分析个屁!什么他妈的流程问题、职责问题、界面问题、考核问题,明明就是机构臃肿问题!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咱们三个人自觉自律一点算了!如今倒好,招来这么一大帮脑残,一个个不干正经事,还他妈的人五人六的,跟屎盆子一样甩都甩不掉!

三个人忍无可忍,斗胆向上汇报,要求增加挑水的人手,越过数个层级之后,主持和书记总算收到了这个请求,经过各个部门的季度会议总结和分析,经过了数次激烈的探讨,总算可以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一些和尚进行支援,但这些跨部门过来的和尚根本挑不动水,还对挑水的这几个和尚指手画脚,挑水的和尚再次请求,自己担任挑水的和尚团队负责人。 总寺组织部评估之后认为,三个和尚专业有余,管理能力不足,一番鼓励和劝解之后维持现状。

又过了一年,寺院黄了,大部分和尚都死了:人们在水井边发现了几具尸体,是累死的;在寺院里发现了几千具尸体,是渴死的。还有少数几个和尚没有渴死,他们跳槽到了其他寺院,他们是高层和尚,并且带去了先进管理经验。

第11篇:励志两个和尚的故事

两个和尚的故事

故事:

从前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好朋友。

弹指一挥间,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没太在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看望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当他走到左边的那座庙,看到老友之后,大吃一惊,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儿也不像 一个星期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来来来,我带你去看看。”于是,老友带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虽然我们现在年轻力壮,尚能自己挑水,倘若有一天我们都年迈走不动时,我们还能指望别人给我们挑水喝吗?所以,即使有时很忙,也没有间断过我的挖井计划,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了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去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我极其喜欢的太极拳了。”

启示: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自己在公司里,无论现在赚多少钱,那也只是挑水;可别忘记把握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不断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拥有自己的特长或者技术核心,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就可以让工作更轻松,生活更美好。要保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天天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还能源源不断,就要具备事先准备的意识。准备能赢得一切。没有什么能比忙忙碌碌更容易,但很多人没有考虑到,这种忙碌后的效果如何。要知道,缺乏准备的忙碌只是在白费力气。除了白天的工作求生存外,业余时间还要求发展。

目前美国已经有26家知名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大学。在摩托罗拉,每花1美元投资在学习上,就可以连续3年每年提高30美元的生产力。假日酒店旗下的一些员工通过学习,使顾客抱怨率由月均二三百次降为二三次,而营业收入则增加了15%.在麦当劳,每一个层级的主管,都有自己相应的课程;有幼儿园的课程,小学的课程,中学的课程,直到大学的课程,每一名主管每一年都需要至少有20个以上的工作日去进行训练。这种不间断的、持续的培训,使这些中层的领导者可以不断地成长。

“用学习创造利润”,已被管理界认为当今和未来“赢的策略”,而且效益正日趋明显。只有不间断的、持续的学习,才能让主管不断地成长,组织才能基业长青,永驻健康,平稳发展。

第12篇:三个和尚的管理故事

请看寓言: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就派来了一 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这一问题。主持上任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招聘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制定分工流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取经;此外,他们还专门花钱请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传授 MBA。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留下几个屁就走了,一个屁叫 BPR,一个屁叫ERP。

书记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

几天后成效出来了,三个和尚开始拼命地挑水了,可问题是怎么挑也不够喝。不仅如此,小和尚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日子一长,来烧香的客人越来越少,香火钱也变得拮据起来。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寺庙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连续召开了几天的会,最后决定,成立专门的挑水部负责后勤和专门的烧香部负责市场前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寺庙提拔了十几名和尚分别担任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门任命了部门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老问题终于得到缓解了,可新的问题跟着又来了。前台负责念经的和尚总抱怨口渴水不够喝,后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没个准儿,不好伺候。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经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喝水响应部,专门负责协调前后台矛盾。

为了便于沟通、协调,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对口的联系和尚。协调虽然有了,但效果却不理想,仔细一研究,原来是由于水的需求量不准、水井数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于是各部门又召开了几次会,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和尚对饮用水的预测和念经和尚对挑水和尚满意度测评等,让前后台签署协议、相互打分,健全考核机制。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购买了几个计算机系统,包括挑水统计系统、烧香统计系统、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统、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统等等,同时成立香火钱管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设部、打井维护部等等。由于各个系统出来的数总不准确、都不一致,于是又成立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各个系统的维护、二次开发。由于部门太多、办公场地不足,寺院专门成立了综合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决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

部门多、当官的多,文件和开会自然就多,为了减少文山会海,综合办牵头召开了 N 次关于减少开会的会,并下达了「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同时,为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寺院还成立了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改革研究部等部门。

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香火钱和喝水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能解决。问题在哪呢?有的和尚提出来每月应该开一次分析会,于是经营分析部就应运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数据和报表,可系统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门都指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统计、填写报表、给系统打工。

寺院空前地热闹起来,有的和尚在拼命挑水、有的和尚在拼命念经、有的和尚在拼命协调、有的和尚在拼命分析……忙来忙去,水还是不够喝、香火钱还是不够用。什么原因呢?这个和尚说流程不顺、那个和尚说任务分解不合理,这个和尚说部门职责不清、那个和尚说考核力度不够。只有三个人最清楚问题之关键所在,那三个人就是最早的那三个和尚。说来说去,就是他妈的闲人太多了! 他们说:「整天瞎分析个屁! 什么他妈的流程问题、职责问题、界面问题、考核问题,明明就是机构臃肿问题!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咱们仨自觉自律一点算了!如今倒好,招来了这么一大帮脑残,一个个不干正经事还他妈的人五人六的,跟屎盆子一样甩都甩不掉!」

三个人忍无可忍,斗胆向上汇报,要求增加挑水的人手,越过数个层级之后,主持和书记总算收到了这个请求,经过各个部门季度会议的总结和分析,经过了数次激烈的探讨,总算可以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一些和尚进行支援,但这些跨部门过来的和尚根本挑不动水,还对挑水的这几个和尚指手画脚,挑水的和尚再次请求,自己担任挑水的和尚团队负责人。总司组织部评估之后认为,三个和尚专业有余,管理能力不足,一番鼓励和劝解之后维持现状。

又过了一年,寺院黄了,和尚们也都死了。人们在水井边发现了几具尸体,是累死的;在寺院里发现了几千具尸体,是渴死的。

还有少数几个和尚没有渴死,他们跳槽到了其他寺院,他们是「高层和尚」,并且带去了「先进管理经验」。

第13篇:故事表演《三个和尚》(大班)

故事表演《三个和尚》(大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幼儿园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力,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三个和尚》的故事幽默有趣,富有哲理,

内容适宜幼儿表演,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可以让

幼儿体验各种角色的情绪感情,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 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本班幼儿的词汇量较少,对幼儿来说扮演角

色可以帮助幼儿丰富词汇,词本身具有抽象概括性,因此对词汇的理解

和运用是个难点。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边说边做动作,体验、理解、感

受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够给幼儿带来乐趣。表演还需要练习角色间的对

话,想象并创编身体动作,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提供与同伴交流 的机会,同时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讨论,确定《三个和尚》故事中的角色,幼儿尝试 扮演。

2.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制作部分故事表演道具,与幼儿一起布置故事环境。

2.经验准备:

(1)幼儿能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和轮换角色表演。熟悉故事情节,掌

握角色间的对话。对身体动作有一些设想,幼儿能和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旁白,并适时插入。

(2)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根据需要及教材特点、幼儿实际情况,深人

推敲,钻研教材,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讨论各个角色的表现方法和注意事项,思考哪些角色可 以让小朋友来表演,可以用哪些形式表现。

难点:合作表演中幼儿不仅要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还能照顾其

他幼儿的表演进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引导幼儿回忆故事。

教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表演过了《j个和尚》,其实故事中除了三

个和尚,还有很多角色可以有小朋友来演,现在请你们仔细想想,还可 以演哪些角色?

幼儿:小老鼠!太阳!观音菩萨!火!白云!蝴蝶!水桶1

2.尝试表演,并总结部分角色的表现方法及注意事项。

引导幼儿尝试各种表现方法并使用部分道具,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

和创造力。(例如,太阳必须要在小和尚来之前出来,同时晚上还要落

下,表演太阳的幼儿就要跑来跑去,东升西落;火苗是要等到着火的时

候才能出来,而且是从小火越烧越大,幼儿的动作也要从蹲到起再到站,

灭了就要全部趴下或躲起来等。)

幼儿1:观音有水的时候就会很高兴,水被小和尚喝完以后就不高兴

了,当起大火的时候,观音还有点害怕。

幼儿2:火有许多表现方法,火可以用红色的塑料袋,也可以用红色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讨论,确定《三个和尚》故事中的角色,幼儿尝试 扮演。

2.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制作部分故事表演道具,与幼儿一起布置故事环境。

2.经验准备:

(1)幼儿能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和轮换角色表演。熟悉故事情节,掌

握角色间的对话。对身体动作有一些设想,幼儿能和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旁白,并适时插入。

(2)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根据需要及教材特点、幼儿实际情况,深人 推敲,钻研教材,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讨论各个角色的表现方法和注意事项,思考哪些角色可

以让小朋友来表演,可以用哪些形式表现。

难点:合作表演中幼儿不仅要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还能照顾其

他幼儿的表演进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引导幼儿回忆故事。

教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表演过了《j个和尚》,其实故事中除了三

个和尚,还有很多角色可以有小朋友来演,现在请你们仔细想想,还可 以演哪些角色?

幼儿:小老鼠!太阳!观音菩萨!火!白云!蝴蝶!水桶1

2.尝试表演,并总结部分角色的表现方法及注意事项。

引导幼儿尝试各种表现方法并使用部分道具,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

和创造力。(例如,太阳必须要在小和尚来之前出来,同时晚上还要落

下,表演太阳的幼儿就要跑来跑去,东升西落;火苗是要等到着火的时

候才能出来,而且是从小火越烧越大,幼儿的动作也要从蹲到起再到站,

灭了就要全部趴下或躲起来等。)

幼儿1:观音有水的时候就会很高兴,水被小和尚喝完以后就不高兴

了,当起大火的时候,观音还有点害怕。

幼儿2:火有许多表现方法,火可以用红色的塑料袋,也可以用红色

运用的词汇和情节推理来自于他们自身,他们对同伴传达信息接受的程

度远远高于教师传递知识的信息,因此,要使幼儿的言语信息在同伴的

发言中不断丰富起来。由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由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

推理、想象出来的,因此幼儿的预想与假设的技能得到了锻炼,这是一

般的故事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活动中幼儿倾听同伴发言的同时,要

对同伴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在头脑中迅速选择与其他人不同的词汇与

想法进行表达。在故事表演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得到了快乐,而且锻炼

了勇敢和自信的品质,感受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

2.活动中的不足:

一次活动让幼儿充分表现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幼儿的活动不够尽

兴,没有机会尝试表演其他角色,还可在本次活动后设计一些延伸内容。

小组合作反思:

参加人员:任小平、刘冬梅、彭竟、许捷、魏惠兰、周莹、姜红、

沈凤珍、江欣如、刘红蕊、梁燕、李举等。

主要内容:

1.教师大胆尝试,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 „教师在活动中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改由老师教幼儿演什么、怎么演

的模式,让幼儿自主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及每个角色的表现方法,反映出

老师对幼儿的充分信任,相信幼儿具有挖掘角色、运用已有经验表现角

色的能力。幼儿的现场表演能力强,说明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充分体

现了教师平时对幼儿的关注和培养。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充分认识到关注

幼儿已有经验,借助适宜活动内容和形式,帮助幼儿进行概括提升建构 新经验。

本次活动选材适合大班幼儿,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法,活动形式生

动活泼。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引发讨论,使用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幼

儿积累大量词汇,让幼儿的言语信息不断丰富起来。给每个幼儿提供了

参与讨论和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在集体中充分体现自我价值。活动有创

意,说明教师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充分体现尊重幼儿,让幼儿在与环境

的互动、与老师的互动、与幼儿的互动中自主发展。

2.教师对活动整体把握中还要关注个体。

个别幼儿出现经验缺乏的现象。家长的帮助和支持对活动的开展是

非常重要的,教师希望家长能够配合收集一些活动中需要的资料,来丰

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了解收集资料的多种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出 现了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幼儿没有参与收集,不了解收集的整个过程,

所以导致了幼儿经验不足的现象。在把握幼儿年龄特点的同时,关注幼

儿的个体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活动中及时地把幼儿零碎的经验

进行归纳和提升还需要教师更好的解决。

综合评析:

1.活动设计大胆新颖。教师在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关注幼

儿的已有经验,使幼儿感受到了与人交流的乐趣、表演的乐趣,尝试用

自己的身体、道具、表情来表现一个事物,尤其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

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找到了各种角色,探讨出每个角色的表现方法。

亲身体验到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和道具来表现火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最后到熄灭的过程,有的小朋友甚至把“火”藏在了衣服里。在这种探

索过程中孩子们的表演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教师确实 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乐于说的环境。

2.表演活动既有小组活动,同时又有幼儿个体的个性表现。幼儿语

言的发展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的个人反思与小组反思中都关注到

幼儿整体表现,而对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没有重点给予关注。

同时在教师的目标中亦没有体现,使本次活动在幼儿个体指导方面略显 不足。

3.小组评析中充分肯定教师的大胆尝试,对于教师所采取的互动式

的教育策略,从幼儿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怎样进一步提升幼儿

经验提出了建议,但在建议的基础上最好有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和解决办

法,使教师在后续活动中有章可循。

----------

知识盒淘宝店 欢迎您的光临

记住咱们的网址----zhishihe.taobao.com

--

感谢您的观看,祝您学习愉快

第14篇:卖猪纪实故事

祖母一把糠一把食喂养大的猪要出栏了,出栏的日子是祖父定的。

祖母是个慈心人,她对自己亲手喂养大的家禽家畜,都容易产生感情,每逢年关,家里要宰鸡宰鸭,或者出栏生猪,祖母就长一声短一声地叹气,悲戚挂在脸上,弄得一家子都开心不起来。

这次出栏猪,祖母自然又是如此,何况今年养的那头猪,不像往年养的通体是白色,它的脊背上有一块是黑的,很亮眼,像朵花,耐看,小尾巴俏皮地卷着,圆圆的,招人喜欢。从祖父定下日子的那天起,祖母每次给猪上食,都要在它前面默默站一会儿,有时还蹲下来,用手摸摸它的头。每每这时,猪就会停止吃食,用它的头轻轻摩擦着祖母的手,祖母好像受不住这种缠绵,摇摇头,叹口气,站起身往外走。

猪出栏的前一天夜里,鸡还没有打鸣,祖母的房间里就传出说话的声音。

唉……它知道呢!这是祖母说话的声音。

静了一会,才听见祖父没好气地问,知道什么呀?祖父显然是被祖母用脚蹬醒的。

说猪呢,你听,它一点鼾声都没有……

没有就没有,猪知道个什么?祖父肯定没有听,木床吱吱几声响过后,又归于平静,我猜得出祖父侧过身又睡他的觉去了。

我再也睡不着了,用心听,果真没有听见猪像往日那样发出轻微而有节奏的鼾声;同时,我也知道祖母一直是醒着的,她不时深深地叹出一口气,像胸口被堵得慌似的。

天刚刚泛亮,祖母就起床了,她要给猪做最后的早餐;跟着祖母一同起床的还有一个我,祖父要我帮他赶猪,并答应卖猪后给我买一个肉包子一盒蜡笔。祖父的许诺是我激动得睡不着觉的主要原因。

祖母很快做好了猪的早餐,满满一盆子,而且里面夹杂着不少的碎米细糠,这是平时很少有的。然而,猪对如此美食却只是象征性地吃了两口就停下了,它抬起头,望着祖母,祖母立刻蹲下去,摸着它的头,说,畜牲啊,吃吧,七八里路呢,不吃你怎么走得动……猪真的就开始吃了,一边吃,一边轻轻扇动着耳朵,耳朵打在祖母的手上,我看见祖母的手有一些颤抖。猪也许是感觉到了,又停下来,嘴里哼哼唧唧,并用头摩挲着祖母,祖母伸开五指,像梳子一样,从头至尾给猪梳理着鬃毛,几滴眼泪就在这时从她的脸上滑落下来……

你说你,犯得上吗?祖父从房里走出来,看见祖母一副难过的模样,大声数落着,不就是一头猪吗,值得你这样难过?

祖母并没有计较祖父的话,她用衣袖抹了一把眼泪,又说,快吃吧,吃完这些我们就不怕食品所拔秤(除去猪肚里的食物)了。猪好像真的听懂了祖母的话,一口气把剩下的食物吃完了……这是这头猪最后一次为我家“还账”——这盆食物少说也有二十斤,事实上,那次食品所只拔了八斤秤。

猪被祖父从屋里牵了出来,我握着祖父塞给我的一根竹条紧随其后,进入了赶猪的角色,就在这时,泪眼汪汪的祖母赶了出来,冲着我喊道,云儿,你不可以真打它的……

一路上,我牢记着祖母的话,好几次竹条高高举起,最终却没有落在猪的身上。

第二天,祖母怀揣着卖猪的钱,要去赶集。快过年了,祖母得抓紧操办年货,临出门时,祖母想了想叫上我,说怕东西多了人手不够。

一路紧赶紧来到集上,我才知道祖母带上我的真实原因,原来她是要我带她去食品所看我家的那头猪。

来到食品所,我带着祖母找到关着我家那头猪的猪栏,可是,里面看不见我家的那头猪了,祖母神色紧张,试探着一问,果然,我家的那头猪当天下午就被宰杀了。

回家的路上,祖母低着头走她的路,一句话也没有说。受她的影响,我的心也一阵阵失落,因为那头脊背上开着一朵花的牲畜,永远地消失了。

第15篇: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

有一天,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一座寺庙浏览,听说这里和尚品德不端,心里有点不满。那和尚听说来了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低头哈腰,毕恭毕敬,招待殷勤,又死皮赖脸地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握笔在手,疾书了一副对联:

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栓。

和尚为了炫耀自己,把这对联悬在庙内楹柱上。一些文人看了捧腹大笑起来,和尚莫名其妙。原来这是一副谜联,上联含‚秃‛字,下联含‚驴‛字,合起来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出巧联嘲讽和尚

传说,苏东坡有一次到,某寺庙游览,寺庙的老和尚不认识他,又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一般的游士,便很怠慢地随口说了一声:‚坐!‛苏东坡坐下后,老和尚就按惯例向小和尚挥了挥手,说了一声:‚茶!‛苏东坡接茶在手,开始与老和尚谈论这座寺庙的历史,评论寺庙中的文物古迹。老和尚见他谈吐不凡,感到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请他迚厢房去叙谈。迚到厢房,。老和尚改变刚才的怠慢口气说:‚请坐!‛并叫小和尚:‚敬茶!‛接着就请教姓名。当他知道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学士时,惊得‚啊‛了一声,连忙起身请苏东坡到客厅里。一迚客厅,老和尚抢先上前用衣袖拂了拂太师椅,毕恭毕敬地对苏东坡说:‚请上坐!‛接着,直起脖子高呼小和尚:‚敬香茶!‛两人谈了一阵,苏东坡要告辞了,老和尚恭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微笑着提起笔来,全用老和尚的话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坐,请坐,请上坐

下联:茶,香茶,敬香茶

老和尚看到这副对联,满脸羞愧。

罄有鱼(庆有余)

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任 职期间,与佛印和尚结为好友,经常诗文往来。

有一次,苏东坡到寺庙里拜访佛印和尚,一迚门就闻到一股鱼腥昧,因为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最喜欢吃鱼饮酒,而且每次必定要给他留一份。但这一次佛印和尚却一点不露声色。苏东坡心里明白这是佛印同他开玩笑,便在屋子里来回走,想找出鱼来下酒。可是,屋子里除了一只罄之外,别的没有地方可以藏鱼,苏东坡判断鱼一定藏在罄里,他不点破此事,对佛印笑道:‚今天请你对一联,你能对上吗?‛说罢,吟出上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

这是一副人人皆知的常用对联,但佛印不知苏东坡的用意,就立即对道:

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哈哈大笑道:‚既然罄(庆)里有鱼(余),还不拿出来下酒。‛

佛印方知上了苏东坡的当,高兴地把鱼拿出来同苏东坡一起享用。

大千为床

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

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可是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进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屃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

多少重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进近高低皆不同;

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卢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卢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才初见面,苏东坡说:

‘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

‘请问尊官贵姓?’

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

‘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他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宗大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佛印富有机智捷才

在他和苏东坡有点儿哲理味道的故事中,有一个是这样的,苏东坡一天和佛印去游一座寺院,迚了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一般认为能伏怪降魔,放在门口当然是把守大门的。

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

佛印回答:‚嗅,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

‚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这是何故?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

佛印说:‚你知道,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呀!‛

他俩又看见佛桌上有一本祷告用的佛经。苏东坡看见有一条祷告文句:

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

苏东坡说:‚这荒唐!佛心慈悲,怎肯移害某甲之心去害某乙,若真如此,佛便不慈悲了。‛

他请准改正此一祷告文句,提笔删改如下:

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害人与对方,两家都无事。

在苏东坡与佛印富有讥讽妙语的对话中,大都是双关语。

‘僧’与‘鸟’

‚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中国俚语中颇为不雅。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的玩笑。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

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这些轶事中总是说这位和尚斗智胜过了苏东坡这位诗人。我疑心这些故事都是佛印自己编的。

心中像牛粪

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禅,不是知识,是悟性;禅,不是巧辩,是灵慧。不要以为禅师们的机锋锐利,有时沈默不语,不通过语言文字,同样的有震耳欲聋的法音。

八风吹不动

宋朝苏东坡屃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惭愧不已。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佛印、东坡赌玉带

金山寺内原有苏东坡与佛印的铜像,东坡身边一小童捧玉带,佛印旁侧一小沙弥挟衲裙,生动传神,惜毁于大火中。但现在的大殿后最北边有雕刻,在佛印山屃前一老僧与两个小和尚欢欢喜喜地送一位官员上路,一个小和尚手拿一条玉带,中间的老僧就是佛印,官员是苏东坡。这场景讲的是一个有名的故事:

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相知甚深,相处不拘形迹。苏东坡赴任杭州,经过镇江来看望佛印。佛印正要去为众说法,见苏东坡直入方丈室,便开玩笑说:‚此间无坐处。‛苏东坡也随囗开玩笑答道:‚那就暂借佛印四大(肢)用禅床作座。‛其中四大佛家语,指构成世界的四种基本要索:地、水、久、风。佛印见苏东坡屃然班门弄斧,有意难他一难,便与苏东坡打赌:‚山僧有一问,学士道得,便传坐;道不得,即输玉带。‛苏东坡自恃才气横溢,欣然答应。佛印问:‚既然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屃士向哪里坐?‛东坡不得其解,只得解下玉带相赠,佛印也以衲裙一幅相报。如此机锋,传为佛门一段佳话。为此,苏东坡写诗道:‚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剑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第16篇:《两个和尚挑水》故事教师启示

1.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切勿追求“高大全”,要立足于“小而精”,应基于教学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选择那些自己有能力驾驭的题目和内容,作“草根化”研究;学校则应立足于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选择课题要强调应用性,走“校本化”路径。与此同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评价更应该体现其指导性、激励性,切忌只注重课题的级别、类型和显性的学术性成果,而对研究过程和隐性成果关注较少。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一条“幸福之路”,但并非“平坦之路”。我们要通过多种有效的策略,引领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在研究之路上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我、增长智慧,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丰富和充实教师的教学人生。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以“课题组”为形式的“大课题”而言,“小课题”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聚焦个体。与“大课题”的团队研究性质不同,小课题研究是针对教师个体的,由教师个体独自承担申报、研究、结题等工作。小课题研究关注的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反思与行为跟进、教师自身的问题解决与经验提升。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个体是研究的主角,是研究的真正实践者。

第二,着眼微观。与“大课题”研究每每关注宏观层面或中观层面的取向不同,小课题研究的内容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某一问题、某种现象、某个想法。同时,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灵活的,研究成果也是形式多样的。可以说,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思维“孵化器”。

1.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求新求异。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当中,选择了研究课题以后,如果发现他人已有所研究,便搁置一边,重新选择所谓新的课题。历年的课题名录常常成为教师选择课题的重要参考,并不去深究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说明了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哪些自己所关心的困惑。

(二)贪大求全。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教师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而成大智”。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辐射、互动、连带作用,有时远胜于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

(三)跟风追潮。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常常有一些教师闻风而动,做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更应注重小课题研究,其主因以下几点:

(一)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小课题研究与学校的主课题研究两者互动互补,和谐交融。

(三)小课题研究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

(四)小课题的兴起为教师同伴互导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学科教研组建设提供了新的“抓手”。

1.启示:

一、作为人民教师,应该像东山和尚那样,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在工作之余,即使再忙,都应该利用时间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打造自己心中的井,切莫等到年纪老时才后悔不已。

二、作为教师有反思的精神,树立创新的意识,并持之以恒,才能有一番作为。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和问题:

一、一些教师就像另外一个和尚那样,几年、十几年都重复着同样的教书工作,抄着别人的教案,念着同一道经,缺少反思,缺乏个人的见解,缺乏创新的意识。

二、一些教师认为太忙了,没有时间搞科研,虽然学校订有相关学科的杂志,却极少花时间阅读。

三、一些教师开始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口号,但往往穿新鞋走老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终半途而废,没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

故事的启示: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该像故事中的东山和尚那样,在工作之余多学习,即使再忙,都应出时间充实自己,打造自己心中的‘井’,并持之以恒,才能有一番作为。故事的启示: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该像故事中的东山和尚那样,在工作之余多学习,即使再忙,都应出时间充实自己,打造自己心中的‘井’,并持之以恒,才能有一番作为。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和问题分析:在近几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中小学教育科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从当下来看,仍存在着一系列需要关注并予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有行动无研究方面分析一下看法。几乎每个教师、每所学校进行的研究课题设计中,都会提到自己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是行动研究。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学校、一些教师那里,行动研究成为只要行动不要研究的借口,研究正在为行动所取代,有行动无研究的现象日益明显。只有在行动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反思,并且把这些反思的过程、方法呈现出来,把反思与行为改进的成效彰显出来,行动才摆脱了其原有的习惯操作;在行动中有意识地将研究作为基础与前提,同时把研究的实施与行动的开展紧密结合起来,研究才摆脱了其原有的虚空状态;这样的研究才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所应有的!

1.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除了具有扎实的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须具有以下素养。

1.具备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 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伊始,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因为教育科研的能否开展以及开展后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教育科研人员的理论素养。这就 是我们平时强调的首先要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教育基本原理,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哲学方法论;同时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学习论、教育心理学、儿童 心理学、教育与心理测量,以及中外教育史、教育名著等等。 2.掌握教育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多种,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要掌握的则是一些比较基本并在中小学 教育科研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如: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掌握了这些方法,就需要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运用,任何一种方 法的娴熟运用不是靠背书得来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同时,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单纯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或者是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兼用。 3.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中小学教师由于其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在目前还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这个怪圈的情况下,要他们同时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其负担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一些教育科 研还在起步阶段的地方,特别要提倡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具有奉献精神,如果我们的教师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在工作量上斤斤计较,那么教育科研就不可能开展下去。 4.具有敏捷的思维。 存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很多,关键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开动脑筋,积极地钻研它们,并力图解决它们。教育科研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它也需要我们的研究人员具有敏捷的思维, 善于思考问题,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1.问题1: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能每天完成教学工作就觉得心安理得,安于现状的生活并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师的发展。东山的和尚在五年的时间里并没有放弃挖井,坚持每天挖,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也应该敢于创新,去思考未来,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收获更多的惊喜。

问题2: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问题:

(1)追求与众不同。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当中,选择了研究课题以后,如果发现他人已有所研究,便搁置一边,重新选择所谓新的课题。实际上,教师所面临的许多课题是共性的,由于学校的情境不同、传统各异、办学思想有所区别等,他学校的研究常常并不能解决你学校的问题。对同样课题作深入的研究,有时是必要的。

(2)贪图面面俱到。有些教师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比较多,动辄就是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选择这样的课题以后,即使从事研究,各方面的问题的探讨也多为浅尝辄止,有欠深入。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互动、连带作用,有时远胜于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

(3)喜欢跟风追潮。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常常有一些教师闻风而动,做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不少教师马上以创新为题申报这样或那样的课题,好像课题名称上没有创新,就无法实施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多元智能教学刚一引入,有的教师马上将其作为教育科研的参照体系,进行多元智能教学的验证或推广研究。这种现象,一定程度地说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还缺乏主体意识,缺乏对自身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缺乏应对自身独特问题的勇气和智慧。独立确定研究问题,自主开展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内在要求和规定。

问题3:中小学教师为什么更应该注重小课题研究?

第一,特别关注青年教师发展。

第二,学校校本教研有效“载体”。

第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第三,促进课程改革逐步深化。

必须强调的是:“教师小课题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切合教师个人实际,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自己的课题。

1.两个和尚挑水的故事,觉得它给我的启示非常深刻。无论生活、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中,看似每个人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做着相似的事情,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突然有一天,会发现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人与众不同了。其实,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都是在挑水,有小部分人知道问题所在,把握闲暇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许在未来,依仗着平时挖的属于自己的井,我们还会有水喝,而且会喝得很悠远。小课题目研究,就是让我们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的极佳途径之一。小课题研究产生于中小学,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小课题研究的起点,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也就是教师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进行的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其次始于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也就是教师把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作为支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而且,教师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去解决,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一条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之路。

1.两个和尚挑水的故事,觉得它给我的启示非常深刻。无论生活、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中,看似每个人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做着相似的事情,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突然有一天,会发现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人与众不同了。其实,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都是在挑水,有小部分人知道问题所在,把握闲暇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许在未来,依仗着平时挖的属于自己的井,我们还会有水喝,而且会喝得很悠远。小课题目研究,就是让我们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的极佳途径之一。小课题研究产生于中小学,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小课题研究的起点,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也就是教师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进行的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其次始于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也就是教师把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作为支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而且,教师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

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去解决,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一条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之路。

第17篇:以色列卖高科技给中国

以色列卖高科技给中国,美国怕敏感军事技术扩散

2013年05月13日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刚刚对中国进行一周访问,两国就多项技术合作达成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商业合同,引起华盛顿密切注意。美国总统奥巴马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到北京给内塔尼亚胡。尽管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表示对这次通话无可奉告,但是北京心知肚明,美国关注的是以色列有没有向中国出售军事技术,到底卖了什么?其中有没有美国的知识产权成分,最关键的是以色列同中国的交易对美军有什么影响?!

在中以两国经贸签约仪式上,内塔尼亚胡总理说,以色列有的是高科技,渴望的是中国的巨大市场: “中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以色列是世界技术强国。我们的技术涉及各个领域,包括食品、能源、水、医药。我们的技术需要与经济规模接轨。如果我们把以色列的技术与中国的经济规模结合起来,做好市场推广,潜力是无限的。”说白了就是什么都可以买卖,只要价钱合适。难怪美国紧张。

西方认为,在过去二十年中,以色列曾多次向中国提供敏感的军事技术,其中有些技术来自美国,据信这些技术已经帮助中国研发先进的战斗机和导弹系统。所以美国及盟国至今严格限制高科技流入中国;2000年以色列总理的巴拉克屈服于美国的压力,,4架技术先进的“费尔康”预警飞机卖给解放军的重大交易胎死腹中,因为这些预警飞机使用了美国的技术。2005年,以色列同意为北京升级它1990 1 年代卖给北京的“哈比”无人驾驶攻击机,后来也因为美国施压而作罢。

今天美国更关注以色列向中国出售技术。美国国会众议院军委会成员、路易斯安娜州共和党人-弗莱明说,任何将军事技术转售给中国的行为都会令他担心:“我们总是想确保这些技术不是意外地被转让,确保技术不被中国或其他国家通过网络攻击的方式窃取。我们要对此保持警惕。”以色列是美国关系最密切的盟国。在以色列被指责向中国出售军事技术的事件后,美以两国加强了在这方面的沟通和咨询机,近年来鲜有更多此类事件报导。美国国会众议院军委成员、乔治亚州民主党人约翰逊相信,奥巴马总统与内塔尼亚胡总理在军事技术出口问题上有良好的沟通:“以色列不会做出任何有损美国安全的事情。对此我有信心。”

越说有信心,其实越担心。因为中国除了高价收买西方军事技术之外,更有政治优惠附送;以色列轰炸叙利亚境内军事目标,一向支持阿拉伯国家立场的北京一反常态没有点名批评以色列。不惜开罪穆斯林世界,可见北京对犹太人的军事高科技势在必得。

第18篇:个人卖电给国家

利用自家设备发电,家庭不用完,多余的电可以上网卖电给国家,这事儿听起来新鲜。最近关于个人卖电给国家的新闻时有出现,山东青岛市市民徐鹏飞,是中国“吃螃蟹”第一人,从2012年底发电,满足自用后,富余电力被国家电网收购,第一个月卖了42.76元;有“居民卖电第一人”之称的任凯,从今年1月开始卖电,不到两月的时间里,共收益约156元;合肥居民孔庆斌在家里用太阳能发电,用不掉的电自动并入国家电网,国家电网按照实际接收到的电量支付电费„„ 继3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如今5个月过去了,个人卖电给国家是否可以投资?抑或仅仅只是看上去很美的一个项目而已?我们试图为有这方面的投资爱好者,解开其中的谜团。 个人卖电第一人

房顶上自己建一个“小电厂”,不仅自家用电不用愁,多余的电还能卖给电力公司„„2012年12月,岛城市民徐鹏飞成为国内首个并网的居民用户分布式光伏电源,一时间他的太阳能小电站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7月3日,他手中拿到了一张单据,上面显示他半年共售出了897度电,电力公司为此付给了他400.87元钱。“别人花钱买电,我用电不仅不花钱,还有多余的电卖给电力公司。”徐鹏飞说。

2012年12月22日,在花三个周时间做通20户邻居工作、同意在楼顶放置光伏板,并得到青岛供电公司的批准后,市民徐鹏飞成功完成了他的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并成功运行,这标志着他从此用上了太阳能发的电。在自己用电不愁的前提下,他的这个小电站还有另一个用途:将多余的电量传入电网,这也意味着他有了靠发电赚钱的可能。在成功并入电网后,按照与电力公司的合同约定,徐鹏飞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余电上网部分,每度电收购价格以当地脱硫煤电价为准,双方每半年一结算。

如今6个月过去了,也到了结算相关费用的日子。在准备好相关材料后,7月3日上午,徐鹏飞来到青岛供电公司,结算半年时间的发电费用。“自去年12月22日‘太阳能小电站’开始工作以来,半年里共发电1377度,其中卖给国家电网897度,电力公司按照每度电0.4469元的价格,支付给了我400.87元钱。其余的近500度电量则被我们家日常使用掉。”徐鹏飞说,这是小电站投入使用以来的首次结算,400.87元的费用虽然不高,却让他有种莫名的喜悦。 随着徐鹏飞的太阳能小电站步入正轨,发电的总量也是逐月递增,而相比于自己的日常用电量,发电的数字已经在4月份实现了超越。“一开始发电的数量有限,每月用电时,小电站可以抵消掉一部分,但每月还得向电力公司交电费,每2个月可能比没电站前少交了一半,差不多100块钱。自从今年4月4日开始,太阳能小电站发的电便超过了我家日常的用电量,并实现了盈余。”徐鹏飞说,盈余出来的电他便会并入电网,然后每半年跟电力公司结算。 10年才能收回的成本

4个月后,徐鹏飞的自产自销的小电站有了入账,投入的资本究竟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虽然如今电量已出现盈余,不仅省了自家电费钱,而且还能从电力公司“挣钱”,但徐鹏飞说,这套光伏发电设备投入了2万元,收入成本的话,也得需要15年。“青岛市每年的光照时间大约是1300个小时,一年下来他的系统设计发电量是2600度,可以节省标准煤0.91吨,减少2592.2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为发电项目没有设置储电装置,白天可以自给自足外,晚上还得用大电网的电。现在居民用电的电价是每度0.5469元,他卖给供电公司的电价大概是四毛钱多点。按照一年发电2600度,每度不到5角钱计算,我投入的两万元,差不多需要15年才能收回成本。”

在江苏的朱启杰今年从事工程建设,很早就接触过太阳能光伏发电,大约10年前,他就有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梦想”。今年3月,他看到国家电网公司将免费接入适用于私人家庭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消息后,立即购买了装备,花了5万多元自建了电站。经过3天的组装和调试,他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很快就投入运行。

朱启杰表示,他家屋顶发电自用1个多月了,只要是晴天,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仅能够满足全家的用电需求,而且还能有所积余,于是他又买了两台蓄电池用来储存电能。他的光伏板在日照充裕时,发电功率可以达到5千瓦,而阴天时只有0.2千瓦。

那么,朱启杰的收益怎样呢?朱启杰借助他的监控电脑算了一笔账,大晴天一天的发电量大约为30度,考虑到阴雨天和温度的因素,一个月的发电量大约为600度,一年的发电量大约为7000度。国家电网的收购价为0.46元/度,那么向国家电网卖电一年可获得收入为0.46×7000=3220(元),据此计算,朱启杰5万多元的投入至少要10年以上才能收回,而10年以后又要考虑太阳能光伏板的损耗和维修甚至更换问题。问题不仅仅于此,配套政策也制约了个人卖电的有效发展。 陷入死循环的结算

41岁的任凯的日记记录了他的无奈。他利用自家屋顶改造成的“微型发电站”,正式向国家电网卖电。6月20日,是结算电费的日子,任凯收到了顺义电力公司第一份光伏上网电费结算单。但因为自然人无法开增值税发票,令卖电结算陷入死循环。

8月15日,任凯一起去要电费,把电力公司、税务局、工商局都走了一遍,“死循环”还是无解。

任凯刚收到结算单时一阵欣喜,立即去顺义电力公司要电费。可顺义电力公司却在给任凯兑换电费的时候犯了难:“你卖电确实应得483元钱,但按照财务流程必须去开增值税发票。

6月25日,任凯跑到顺义税务局去开增值税发票,税务局工作人员摇摇头:“你作为自然人是没有办法开增值税发票的,只有法人才能开增值税发票。” 26日,任凯又跑到电力公司。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决定对他降低要求:“实在不行就开一个普通发票吧!” 27日,任凯又去了趟税务局,申请代开普通发票。税务局的答复是分布式光伏并网卖电是长期行为,不属于偶然所得,不能代开。要开售电发票,必须去工商局注册一个公司或者个体户,并且经营的范围需含售电业务,有供电资质。 28日,任凯来到工商局咨询,但被告知由于发电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国家管控行业,普通公司或者个体户的经营范围不能够涵盖售电的业务。“你要想增加售电业务,必须拿到供电营业许可证,可以试试去能源局申请。”工作人员说。 29日,任凯电话咨询了能源局,答复是供电营业资质只发给电站,暂不对个人开放。

折腾十几天之后还是没能拿到钱,任凯非常失望:“坦率地说,这几个部门都是按照现有的政策办事,没有刁难我。但我的家庭光伏电站的电费结算,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政策死循环’”。

7月23日,任凯在新浪微博发文反映情况,引起众多网友和各路媒体的关注。 8月15日下午5点多,就在任凯准备再次失望而归的时候,电力公司打来电话,让他去领钱。原来,经过协调,电力公司决定采用临时解决方法,让任凯先写个收据代替发票。

钱是拿到了,但任凯觉得这次的临时解决方案并不是一个长期有效的办法。“要从根本解决这个事情,还需要这几家部门坐在一起,面对分布式光伏并网卖电这个新的事物,探讨一下是不是应该与时俱进地出台一些新的管理方法。” 好政策亟待“百米冲刺”

目前,除了北京之外,河北、山东、上海、天津等地纷纷有人在自家开建分布式光伏发电。

补贴的滞后则直接抑制了家庭光伏电站的推广普及。任凯算了一笔账:按照日均10千瓦时的设计发电量,以当前0.4元/千瓦时的收购价,任凯的屋顶电站约需18年才能收回全部投资。再考虑到光伏组件20年—25年的使用寿命,显然这一项目不具投资价值。 “如果每度电能加上5毛钱的补贴,那10年就能收回成本,投资回报率大概是12%左右,比银行储蓄利率要高很多,就具备客观的投资价值了。”任凯说。 要让好政策产生好效果,最后的百米冲刺最关键。“国家出台的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相关政策,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文件,需要包括电网、税务、工商等部门一起细化、落实,绝不只是电网一家的事。”任凯说。

国家逐步放开曾经被垄断领域的竞争业态,老百姓可卖电给国家,破除配套制度的缺陷,才有望告别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

文章来源;北京发票

第19篇:把梳卖给和尚故事的启示

曾看过一则故事:一家跨国公司拟高薪招聘营销人员,应聘者趋之若鹜,但又纷纷为考题难倒。原来公司要求每一位应聘者,10日之内,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为公司赚得利润。最后仅剩三人知难而进,闯江湖,卖木梳。

期限到,诸君交差。面对公司主管,A君满腹冤屈,涕泗横流,声言:10日艰辛,仅卖出一把木梳。自己前往寺庙推销,不料遭众僧责骂,被轰出山门。在归途之中,偶遇一游方僧人。自己将木梳奉上,并含泪哭诉。游僧动了恻隐之心,才解囊买下。

听罢A君叙述,公司主管深表同情。轮到B君,他声称,卖掉10把木梳。为推销木梳,自己不辞辛苦,深入远山古刹。由于此处山高风大,前来进香者,头发被风吹得散乱不堪。见此情景,本人忙找到寺院住持,对他侃侃而谈:庄严宝刹,佛门净土,理应沐浴更衣,进香拜佛。倘若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实在亵渎神灵。故应在每座寺庙的香案前,摆放木梳,供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梳头理发。住持闻之,认为言之有理,便采纳了建议,总共买下10把木梳。

公司主管听罢,点头称赞。轮到C君汇报,只见他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一份定单,称已卖出1000把木梳,并且还需火速发货,以解货源不足之急。闻听此言,众人皆大惑不解。C君解释说,为推销木梳,自己打探到一个久负盛名,香火极旺的名刹宝寺,向方丈进言:凡进香朝拜者无一不怀有虔诚之心,希望佛光普照,恩泽天下。大师是得道高僧,且书法超群,可将所题“积善”二字刻于木梳之上,赠与进香者,让这些善男信女,梳却三千烦恼丝,青灯黄卷绝尘缘,以显示我佛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慈航普渡。方丈闻听,大喜过望,口称阿弥陀佛。此举一出,一传十,十传百,寺院不但盛誉远播,而且为求“积善梳”而进山朝圣者,简直挤破了脑袋。为此,方丈恳求自己急速返回,请公司多多发货,以成善事。

众人听罢,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个顶个嘬上了牙花子,自叹不如。对C君此举,佩服得五体投地。

初读一遍,有所启发,一般人的思维是梳买和尚当然是和尚用,显然光头和尚是用不着木梳的。C君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跳出“和尚”想木梳,借香客信佛及物心理,借老僧欲普渡众生之意,促成了这桩表面看来有相当难度的生意。其实就我们教育而言,有好多事儿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说昨天从网上看到一则有关生命教育的案例,师者无意中看到学生有意轻生的日记,他没有个别教育引导,而是跳过这个学生,在全班搞了一次生命教育的主题中队活动,借助班级学生的力量,使这个学生放弃了轻生念头。就事论事直接面对是方法,有时迂回包抄旁敲侧击也是方法呀!

静心反思,品出更多的个中滋味。

C君之成功,得利于他对僧、众心理的深入了解。他捧方丈为“得道高僧”,这可是对僧人的最高评价了。他捧方丈“书法超群”,并让其题“积善”二字刻于木梳之上,更让方丈心悦的是他还把木梳与“我佛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慈航普渡”挂上钩,让方丈有种为人“梳却三千烦恼丝”的情怀,如此好事,方丈自然是求之不得。另一方面,香客们觉得这“积善梳”出自得道高僧之手,沾了仙气,能“梳却三千烦恼丝”,而且这木梳因方丈的题字保存价值倍增,故而有“进山朝圣者,简直挤破了脑袋”。C君的成功绝非偶然,实属必然。

其一,成功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倘若C君没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贮备,没有跳出和尚想木梳的思维,又何以取得成功。想想我们身边,总有人在感叹某某老师教育学生有办法,某某老师的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其实有多少人清楚这些经验均源自于平时的积累。这就如同医生临床治病,临床时间越长,经验越足。要想有经验,就得关注两方面问题,一要体验,要不断地有教育教学的经历;二要总结,要不断地将教育教学的感悟作深入反思并总结积累下来。二者缺一不可,有体验而不总结,这种体验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步淡出我们的记忆。我想,大家肯定记得一则故事中提到的,一位从教30年的历史教师在上完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后,面对“花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一询问的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显然,老先生的成功得益于他的长期积淀,如果没有平时的深层积累,又何以有这堂课的游刃有余。其实,我们有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特级教师或他人成功的教案我们在搬来学习的时候,却发现效果远不及人家,原因在哪,就在于我们的积累还没有达到他们的高度呀!

其二,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C君的成功得益于他对方丈心理的洞悉,并迎合了方丈的心理。我们的教育要想深入学生的心田,就必须了解学生心理,唯有设身处地,想学生所想,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滋润学生的心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举个例子吧,我曾经处理过一件学生有心做好事,却做成坏事的事儿。我班小勇到厕所小便,看到厕所里的水龙头哗哗地水往外流个不停,就拿起砖头(砖头原来是压在水龙头上面的)想把水龙头往下压一压,谁知用力过猛,砖头滑进水池里,把水池给砸坏了。水池坏了,当然得赔。但这事实在特殊,从学生行为的出发点来说,绝对是想做好事,但问题是好事没做成,却把事给做“拙”了。小勇家的情况我是清楚的,父亲有病,家庭收入全靠种的那几亩地,交学费的钱都是靠卖米换来的。再说小勇的本意是做好事,有心让他赔吧,似乎有点不合情理,而且学生心里肯定有疙瘩,但公物损坏,总得有个说法。本着教育学生的旨愿,我们作了如下的处理:首先在全班肯定了小勇想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争光的精神。并批评了他做事不够稳重,过于鲁莽的缺点,接着又给全班同学介绍了小勇家的窘境,号召大家节省一天的零花钱,卖一个水池还给学校,然后我们两位老师带头捐款,同学们见了,纷纷响应,你五角,他二角,不到半天时间就收到捐款28元4角。我班小徐家里开装璜店,他父亲听说了这事后,亲自送来一个水池,并执意不收钱,后经我们反复解释,才勉强收了20元。事先,我们把处理情况又向校长室作了汇报。校长说:“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本来教育一下就行了,既然现在处理了,那就这样吧,开张发票来,学校报销好了。”但这样一来,大家认捐的这28元4角钱又该怎么办呢?正好学校在组织订阅明年的书报,干脆,就订两份报刊杂志放在教室里让同学们看得了。“水池”一事终算划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透过这事的处理,我们真切地感到:一件不好的事儿,如果处理得当,坏事同样可以变成好事。

第20篇:经典绘本故事之八三个和尚

经典绘本故事之八 三个和尚

从前,有个小和尚住在山上的一间小庙里。虽然山上没有水源,但小和尚很勤快,总是下山去挑水,所以庙里从来都不缺水。这天,一个瘦和尚来到这里,想要留在小庙里修行。他找到小和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小和尚说:“你可以留下来,但你要负责挑水。”瘦和尚不乐意了,他说:“你也要喝水,却让我一个人去挑水,这太不公平了。”两个和尚想了想,最后决定一起下山去,用扁担抬水来喝。过了一段时间,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也想要在小庙里修行。小和尚心想:太好了,可以要胖和尚下山去挑水,自己就可以轻松轻松了。但是胖和尚却说:“你们两个也要喝水呀,我刚来就要我去挑水,这太不公平了三个和尚都想:其他人也要喝水,凭什么要我去挑?于是他们都不愿动,就干脆在庙里打坐。渐渐地,庙里一滴水都不剩了。这天夜晚,一只老鼠出洞找东西吃,撞翻了烛台。火苗把一旁的布帘子给烧着了,火势迅速蔓延开来。三个和尚赶紧去水缸旁,准备舀水救火,可是水缸里哪还有水啊!眼看着火越烧越大,三个和尚急忙提着水桶下山挑水来救火。终于,大火被扑灭了。从此,三个和尚轮流去挑水,再也不敢愉懒了。

《卖梳子给和尚故事心得体会.doc》
卖梳子给和尚故事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