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2022-12-16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推荐)

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必须以实际行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2016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四川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着力实现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健全、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等四大目标。对于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要进一步坚定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国企改革,深刻领会中央推进国企改革的信心与决心,深刻领会中央对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期望与重托,进一步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强大使命担当,自觉落实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深化企业改革。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在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理直气壮抓改革、抓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最后,在深化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更好地推进企业改革。

二是要切实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国资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加紧工作,毫不动摇、毫不懈怠、毫不松劲,坚定不移把改革往前推,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上当好先进、作出表率。要加强对中央文件的学习和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推进改革的顶层规划、实施路径、阶段性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发挥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用,加强政策研究、工作谋划和顶层推动,更好地牵引和推动深化改革。

三是要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发展。要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创新作为用好机遇,把改革政策落实好、把改革难题破解掉,把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果,要把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在目前发展阶段,很多经营层面的难题,也需要通过改革来破解。譬如“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各单位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精神,坚决抓好中航工业“瘦身健体”六项任务的落实,严格执行总经理7号令,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精神、魄力和韧劲去突破瓶颈和痼疾,开辟改革发展新局面。

四是要勇于担当、大胆突破。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任务重、挑战多、难度大。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以攻坚破难、不胜不休的勇气锐气,盯住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企业不放松,打好主动仗、啃下硬骨头,确保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迈上新水平。要尽快健全完善创新机制,加快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关键是完善有利于企业领导人不断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科技研发人员创新的利益分享机制、健全有利于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的引导机制、建立有利于企业领导和科研人员创新的容错机制。不能以盲目自大的狭隘观念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羁绊,不改革或改革慢了都只会是死路一条,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才能取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改革发展效果。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推动传统行业与新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在新的高点上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路子来。只有将战略引领与深化改革、要素创新相结合,用改革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才能落实好党中央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要求。国企改革要在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等四方面下功夫。

五是要必须啃下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硬骨头”。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一定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改革不是要把国有企业搞没,更不是要私有化,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和去行政化。国企改革要牢牢把握市场取向,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国有企业打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围绕“三降一去一补”五大任务,推动省属企业“瘦身健体”。本轮深化国企改革中,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市场化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家市场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应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大胆推进。应该认真学习借鉴国企改革的探索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成功案例,国企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步伐。国企改革重点是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国企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制定国企监管的权力边界。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的建立是企业发展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要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内部市场化机制上下功夫。国企诸多管理人员特别是经理层人员身份的“行政化”,诸多发展方式的“行政化”,承担的诸多社会事务的“行政化”,严重制约影响着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增强与发挥。省属企业要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省发展战略,按照市场导向,通过上市、并购、整合等多种手段,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考虑优化配置资源,以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

六是要稳抓混合所有制为推进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解决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国有经济布局过宽、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已定,但还需要不断探索具体路线。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从国有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国资监管体制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手段,国有企业改革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国有企业在微笑曲线的资源端制造端较强,而在研发创新和市场客户两端较弱,要发挥自身天然优势与实力,积极主动成为整合者,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造,才能真正实现有活力、影响力、竞争力与控制力。要淡化“商而优则仕”的激励导向,引导鼓励体制内优秀的企业领导干部转换身份,要不拘一格选聘混合所有制下的经营管理者,让更多非国有身份的经营管理者加盟、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家队伍。现在企业发的年终奖,基本和业绩无关,只和往年的奖金数有关,原则上还不能低于往年,花了钱,没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效果不好,要改变发放规则,形成新的奖励制度,作为三项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云南冶金集团总经理孙勇谈到,云南冶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驰宏锌锗在今年6月启动了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超过5000人,认购金额2亿元,员工真正参与公司各项工作,极大提升了公司的凝聚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好处初步显现。

七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终极动力在于企业,要通过改革来构建供给“新动力”,通过调整来设计供给“新结构”,通过创新来生产供给“新产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构建是当前国企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与传统动能一并形成新的“双引擎”。去产能不是简单减少数量,不能为“去产能”而去产能,必须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调整企业内部一切不适应市场的“结构”,闯出一条国企改革之路。

八是国企改革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情况存在差异,各个企业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国企改革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走特色发展道路。作为国企具体管理者,就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要进行交流学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打开改革思路,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学以致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企业的改革路子。

推荐第2篇:国企改革

中国大型国企改革中比较成功的案例

有人问我,您认为中国大型国企改革中谁是比较成功的?

我说:中国铁路是大型国企改革中比较成功的案例。

为什么说铁路是大型国企改革中比较成功的。

一、我们可以宏观的从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改革的情况讲一些主要原因:

1、在所有国家部属级大型国企中,铁路运输企业改革是真正把改革成本消化在本企业内部的国有企业。主要表现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铁路运输价格一直按照国务院要求,保持着行业的最低运输价格。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尤其是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行业性“牺牲”和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2、铁路运输企业改革是以减少行业行政管理组织机构为中心开展的。过去由10个分局管理的一个铁路局,现在变成了由一个路局直接管理,一下子减少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十分之九。同时极大的适应了铁路运输生产发展高度集成性的现代化要求。

3、铁路运输改革没有按照原定的市场化三分改革方案运作。而是按照适应铁路运输行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实行了行业高度现代化、集成性、整体性的路局直管站段模式。通过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成本和调整企业内部生产关系方式进行的国企改革。

所以说,中国铁路运输企业改革,改革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大。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也是最成功的国企改革。当然从各行业比较的角度讲,铁路运输行业职工吃了很多的“亏”。因为现在他们的职工平均收入比电力行业少近一半左右。

二、为什么说铁路是大型国企改革中比较成功的。我们可以从各行业国企改革状况上讲一些主要的参考性原因:

1、电力行业。电力行业是在原有的区域管理模式基础上按照产供销分离的市场模式进行的改革。结果是不但没有有效的相对的降低电力成本,反而使我国电价超前持续走高。同属垄断企业,他们的改革的成本却主要是通过全社会消化。电力企业的各种管理机构不是相对大幅度的减少,而是大幅度上升。电价市场化极高。导致他们的职工平均收入比铁路运输行业多近一半左右。

2、电信行业。这个行业也是在原有行业的基础上按照引入竞争的三分市场模式进行的改革。为了形成三分并把铁路电信系统拨离到电信行业。电信行业本来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集成性的整体性行业。现在我们教条的按照3分天下的模式,搞成了分立。(其实,欧美国家何尝不想搞统一啊,只是由于他们制度的原因现在还搞不了统一)。而我们有先天的统一条件却模仿分离。结果是造成我国电信机构重叠,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成本超高。一个简单的重复收费问题都不能实现。使电信改革的成本平摊到所有使用通信工具的用户。

3、金融行业。金融行业是在原有行业的基础上按照引入竞争的市场模式进行的改革。结果是同行交叉,严重制肘,各家银行都到一个地方开,导致各行成本超高。腐败严重。中小企业贷款难上加难。而这个行业却在市场经济中成了“天然”的白领行业。使本来这个我们国家最管用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管理手段,常常是尴尬的失去控制宏观微观经济的金融作用。导致股市、楼市异常发展。极大的影响和威胁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安全。

所以我说,大型国企改革,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一个具有5千年文化的国家。说句笑话,如果让小布什到中国当总统可能一天都干不了。我们不要教条的学习西方制度。制度上的很多东西是没有可比性的。实践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事实上,什么东西搞市场,什么东西搞计划,是依据这个东西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我们的大型、特大型国企,是我国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适应先进生产关系本来是正确科学合理的。现在美国人到处搞市场经济,是想把全世界成为他自己的市场。他们自己国家实质是很有计划性的经济。美国人为什么要搞军事那么大的军力,他要维护这个市场,所以他要养护一个巨大的军事力量。这是他们经营世界市场的成本,他要中东的石油,所以他需要中东的穆斯林人按照他们的制度建立国家。谁不听话他就用武力使你变成阿富汗、伊拉克。现在他们的国家成本太高啦,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有些养活不起他们啦,他们的内部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啦。注意这可能是世界更危险的时候。因此21世纪中国要走自己的路。

失败案例:浅谈国企改革案例:北京橡胶厂的困惑

1990年,当时的北京橡胶6厂和橡胶7厂合并,注册为目前的北京橡胶塑料制品厂(以下简称橡塑厂)。由于生产有污染,1991年,根据北京市政府的指令,橡塑厂开始酝酿搬迁。新厂址在通县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搬迁于1994年基本完成。1995年,位于市内的北京橡胶5厂的三个车间并入橡胶塑料制品厂。1998年,北京乳胶厂也搬入现在的厂区。因此,目前在同一厂区内,有两个厂(北京橡胶塑料制品厂、北京乳胶厂),还有两个合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之间的重组工作尚未开始,因而这些企业仍都保留着独立法人地位,但法人代表则都由目前的北京橡胶塑料制品厂厂长担任,在行政上是一体。现任厂长和党委书记1995年底任职。

当时合资企业注册时,一香港人出资10万元,然后该厂给他发了两批货,算是还了钱,自己则保留了一个合资企业的壳。另一个中美合资企业是乳胶厂成立的,美方出资11万美元。当时美方100%包销产品。一年后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产品销路在美受到极大影响。但目前这两个合资企业都不亏损,每年能向厂里返还部分收益。合资企业的人员和母体厂分开。

橡塑厂的总资产为2亿元,负债1.4亿元,负债率64%。1998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经过几次合并,1990年橡塑厂的职工总数达到2000多人。搬迁过来时有1600多人。现有在编职工1300人。共有离退休人员1564人,其中离休者19人。 橡塑厂的主要产品有再生胶、工业胶板、橡胶滚轴、橡胶粘剂、汽车配件、乳胶手套以及雨鞋和钓鱼裤。

合并搬迁中出现失误

1994年的迁厂,成为了橡塑厂经济效益出现逆转的一个关键时点。没搬迁前,橡胶6厂和7厂的经济效益都还可以,没有一家亏损企业。

但是,在合并、特别是搬迁过程中,企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在企业合并搬迁的指导思想上还是计划经济的思想。表现为:

第一,停产搬迁,在整个过程中丢掉了相当部分的市场。从1992年起开始逐步停产,随建随停,随停随搬,最长停产3-4年。在此期间产品没有发展,设备、技术没有更新。

第二,在当时搬迁时,缺乏对搬迁过来的企业如何发展的整体规划。目前的厂址不是按照未来的产品进行规划,而是按照工厂厂房搬迁进行设计,搬过来一个厂,就建起了一部分厂房,结果造成厂里厂房和设施布局严重不合理,厂区布局和厂房设计完全是作坊式的。

第三,搬迁时机不合适。当时搬迁的经费主要来自卖地的钱。这些厂子过去都在市区,并且都处于较好的地段。新厂房的最初预算是7000万元,其中包括了部分设备的改造和引进。原设想通过土地置换,可获得相当一部分设备和技术改造资金。但是,由于整个搬迁过程中市场环境的变化,原有的计划受到很大影响。1990年卖地时,北京市的房地产还没有变热,卖地仅卖了1个亿。而等到1991年9月开始动工建新厂房后,随着房地产热的迅速升温,建材价格又直线上升,卖地的钱连盖新厂房还不够,到最后工程决算时,总费用已高达1.5亿元。原来准备进行技术设备改造的钱不仅大部分都用在了工程建设上,而且,至今5000多万元的工程建设款尚未与承建公司结清。同时,橡塑厂在搬迁过程中也挤出了部分资金和使用贷款,进行了部分设备的技术引进。但在引进设备中也出现了重大失误,有些引进设备原本就是国内生产的,出口后又以国外设备进口,结果设备安装后根本就不能用。

橡塑厂从1993年起开始出现亏损,目前已累积亏损4000多万元。尽管如此,随着企业生产能力的逐步恢复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初期亏损迅速增长的势头看来现在已得到遏止。自1996年后,企业逐年减亏:1995年亏损1400万元,1996亏损1000万元,1997年亏损500万元,到1998年实际亏损已下降至400多万元。橡塑厂1999年制定的指标是力争不亏损。

橡塑厂并没有向我们提供企业通常都准备好的一份正式的发展战略规划文本。这表现出企业领导人现在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处理现期的生产经营问题上,还难以顾及长远的发展问题。1995年新领导人上任后,连续3年未休息一个双休日,工作相当辛苦。目前生产经营上的主导思想,是“维持生存,再图发展”。工作的重点是在现有条件下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高附加值新产品的开发。如再生胶过去只有一种,且年生产能力只有6000吨,现已有5种新产品投入生产,设计生产能力1万吨,并已逐步打开了市场。又如橡胶板过去只能生产窄板,不能适应用户的需要,现在正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多种规格和性能橡胶板的生产能力。

然而,即使是这些短期的努力和预期,似乎也因政策环境的变动而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由于橡胶板生产所需的部分原料需要进口,但国家现已将这类原料列为严格控制进口的商品,结果因原料缺乏造成目前生产的困难。再如,1999年中国开展的打击走私,使海关的管制越来越严厉。橡塑厂很多原料需进口,一些产品也要扩大出口,但由于海关管制力度的加强在一些技术环节缺乏明确的标准,具体业务人员的处理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使本来较顺畅的进出口渠道变得障碍很多。

广开融资渠道希图摆脱困境

为了改变目前的这种情况,在得不到国家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橡塑厂除了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扩大生产能力外,一直在想办法开辟多种融资摆脱困境。一个主要的办法是进行对外合作,现在正在与多家外商,主要是台湾和澳大利亚的公司进行接触。如果谈判成功,橡塑厂将用部分优良资产与国外公司,或者国内其他企业合资进行重组。用厂方的话说,“就是使一部分资产和人员先突围出去。如果搞得好,再回过头来解救剩下的那部分。即使最终解救不了,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另一个可能会带来转机的情况是,现在北京市化学工业总公司也正在筹划,将下属的国有企业组建为轮胎、建材和胶塑制品三个集团。这可能会在组建过程中给橡塑厂的重组带来新的变数。

尽管我们的调查总在试图引导橡塑厂领导人更深入地谈及企业改革的话题,但他们似乎更多倾诉的是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和对现体制的怨气。部分原因是改革已说了不少,做了也很多,但企业背着如此沉重的包袱,几乎没有办法靠自身摆脱困境。例如,如果能够找到资金,或者由国家注入新的资本金,按所计划的方案进行设备和技术改造,不仅可以新的产品打开市场,而且,大约只需600名职工即可维持现有的生产能力,劳动生产率会有很大提高,人工成本大幅度下降。橡塑厂领导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国有企业制度方面的改革,国有企业不一定就搞不好。部分原因则是改革面临着各种实际困难和政策障碍,如重组改制难以引入外部资金,银行债务的清偿以及职工问题的处理都难以解决。又如,目前橡胶厂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各个方面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对于富余人员、包括下岗人员的处理,已经远远超出了企业能够解决的范围。几乎所有规则都由上面制定,但几乎所有的责任都由企业来承担。另如退休职工问题,如果厂里现在不能按期缴纳各项保险费,原属于厂里的1500多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就会立刻受到影响。

成功案例

享誉中外的北京“王致和”3年前挺身南下,入资控股同样是中华老字号的“桂林花桥腐乳”。然而,收到麾下的在业内有着全国“白方腐乳”领头羊之称的桂林花桥腐乳厂,却是一个举步维艰的亏损企业。3年过去了,“王致和”在南方是水土不服,还是健康成长?日前,记者专程赶到桂林,实地探营有着“桂林三宝”之一美誉的桂林花桥腐乳的发展变化。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总经理、王致和桂林腐乳厂董事长王家槐(右二)多次亲临桂林,与干部职工研究对策。王致和还从北京先后派去白振国、张子平、宋丰江三位同志担任北京(桂林腐乳)食品公司高管,他们与当地干部一起不断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推行绩效考核和多劳多得的薪酬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使公司很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领导班子正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公司实行“向生产一线、向管理人员倾斜”的工资分配原则,根据不同岗位制订了三种工资分配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记者在厂里采访时恰巧是星期天,正赶上工人加班加点,厂内一片忙碌景象。

公司领导不仅重视产品的外包装,对公司内部的生活环境也同样十分关心,他们筹建了职工活动场所、职工书屋,开办职工之家。从北京来到桂林腐乳公司的总经理白振国坚信,实现桂林花桥腐乳的振兴,不仅靠历史悠久的品牌,更要靠现代人的人心。(图为花园式的厂区)

为确保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桂林花桥腐乳“形、色、香、味”特色依然纯正,改制后的企业强化产品质量,严格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实行可追溯控制程序,批批产品实行检验,件件产品放心出厂。

改制3年来,企业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向地方政府上缴的税费比改制前增加了100多万元,而且企业员工的工资也得到提升。今年公司的利润又比去年同期增长4.34%,销售收入增长4.99%。公司还申请了产品新包装的版权登记5件,新包装外观设计专利3件,对老包装进行了版权登记保护。如今北京二商集团王致和(桂林腐乳)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桂林市国资委引以为自豪的国企改制成功案例。该厂生产的“象山腐竹”,与桂林花桥腐乳齐名,在桂林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驰名商标。

推荐第3篇:国企改革

竞争性国企将进行公众公司改革,推动整体上市

“十二五”时期,国企改革将走向何方?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表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路径日渐清晰,国有企业正在向两个方向集中,并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不同的国有企业:一种是功能定位于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的国企;另一种则定位为在大企业层面提升国家的产业竞争力的国企。

公益性国企兼顾为社会服务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邵宁解释说,第一类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在中央层面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在地方层面包括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特征:其产品或服务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在经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因素,有些是寡头竞争、有些是独家经营;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由政府控制,企业并没有定价权;企业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经常会承受政策性亏损等等。

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在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剧烈波动或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在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国内经济相对稳定、人民生活受影响较小,与这些企业发挥了对市场波动的抑制作用直接相关。

对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四个方面。一是以企业内部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改革,也包括规范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建设;二是建立有别于竞争性企业的、有针对性的出资人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应切合企业的功能定位;三是实施有效的行业监管,包括价格、服务标准、成本控制、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行业限制,提高透明度,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四是形成规范合理的与政府间的政策安排,以兼顾企业为社会服务和自身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竞争性国企有望改革为混合所有制的公众公司

第二类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大企业。邵宁介绍说,中央企业中这种类型的企业占多数,各省市也有一些很有实力的竞争性国有大企业。这种类型的国有企业在体制上政企分开更为彻底,除出资人职能外政府不能再干预企业的决策和内部事务,也没有扶持、帮助的义务;企业在机制上更加市场化,干部管理体制、劳动分配制度等都在向市场化的方向改革;同时,作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这种类型的国有企业要独立承担经济法律责任和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乃至破产退出的风险。

竞争性国有大企业对提升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中小企业效率很高、竞争力很强,但大企业、大集团发育不足。在规模经济要求很高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国有竞争性大企业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是国家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代表。这些企业和广大民营企业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础。

对于竞争性的国有大企业,改革的方式是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公众公司改革,具体地讲就是国资委近几年一直推动的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工作。

目前,中央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所占比重已达70%以上,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目前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2.88%、净资产的68.05%、营业收入的59.65%都在上市公司。

邵宁认为,竞争性国有大企业改革最终的体制模式很可能是一个规范的公众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和规则运作。做到了这一点,国有企业就彻底变为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公司,与社会资本紧密结合在一起;国有资产就彻底资本化了,流动性非常好,进退非常容易。这种状态就为下一步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国企改革今后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

该如何评价国企改革?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强调,一定要历史地看待。

在1994年,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而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已有38家上榜。“十一五”的5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

“在三年改革脱困之前,国有企业还是国家经济的包袱和社会稳定的隐患。而现在,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的、稳定的因素。”邵宁认为,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在短短十几年中发生,关键是靠改革。

邵宁说,国企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到这样的深度、取得了目前的效果非常不容易。这说明深化改革的极端必要性。他表示,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但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前景已经可以看得非常清晰,下一步只要尊重市场的作用,不断推进规范的制度化建设,改革就能够继续向前推进。

推荐第4篇:国企改革

国企该不该改革,应该怎样改革,一直是国内经济学家争论的热点话题。面对2012年中国经济活动的收缩以及国有企业利润的同比下滑,经济学家指出新一轮国企改革可以给中国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如果能通过国企改革消除资源配置扭曲,仅此一项就可以获得2%的年均GDP增幅。那么,怎样的国企改革才能创造出新的增长机会呢?改革的关键是什么?该如何破除阻力?

我想首先从国有企业的需要改革的原因说起,为什么要进行国企改革,因为国企存在着一系列弊端,阻碍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效率。具体来说,首先是国有产权的原始主体虚置,导致国有产权配置和运行低效率。国有产权无法真正明晰到每一个具体公民的名下,产权的数量和存在状态对于每一个具体公民即原始主体来说都是“虚置”的,他也就无法,也没有动力真正去行使、监督他的国有产权。第二,国有产权与政府的行政权力合一,导致产权运行行政化。国企国有产权是由国家的各级政府来管理运营的,即使是 2003 年以后逐步成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也是政府的特设机构。国有产权被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所把持,形成“部门所有”和“地区所有”,导致条块分割。各地方、各部门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必然人为阻碍国有产权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流动,形成地区封锁、部门壁垒,由于国有产权几乎无法按照市场经济规则顺畅流动,必然造成国企产权结构凝固化、封闭化,进而导致国有资产运行的低效化。第三,国有产权异化为“官员产权”, 政企很难真正分开,官员作为国有产权的真实代理人同时也是股东代表,追求的往往不是国有股权的经济效益,而是政绩指标,即其行为是扭曲的。这不仅增大了资源配置的盲目性、随意性进而低效性,而且,产权与政权的合一,使得政府官员手中的行政权力在国有产权原始主体(全国公民)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变成一种“权力资本”,这就为政府官员的“寻租”活动提供了条件。国企运行中还存在着其他的弊端,包括产权运行的委托—代理链条冗长且具行政性,代理成本高昂,运营效率低下,国有产权界定不清,缺乏产权激励与约束功能,一股独大’,对公司治理绩效的损害更为明显。它使产权多元化的股东制衡机制被极大削弱,导致公司无论从竞争力、灵活性、对中小股东的责任感以及公司的生命周期来看,均缺乏与国际企业竞争的实力。

所以,国企改革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迄今为止我国国有企业主要经历了两轮大的改革。第一轮从1978 年开始到1989 年,这一轮改革的特点是以效益为导向的改革。内容包括政府对企业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制、利改税、厂长负责制及承包制等。第二轮改革是1992 年由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发起的,这一轮改革的特点是以产权为导向的改革,内容包括股份合作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股份制、抓大放小、“两转”改制( 产权与身份转换) 和兼并重组等。改革期间,一些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郎咸平2004年发表了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矛头直指格林柯尔掌门人顾雏军,对其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国企并购行动提出质疑,认为这些收购导致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并由此引发了学界和民间有关国企产权改革的大讨论。指出顾雏军利用财务手段,把一些经营困难但生产条件较好的国有企业的账面亏损做大,然后再低价收购这些企业。一旦收购完成,再利用类似的财务手段,制造“收购后赢利”的假象,从而巧取豪夺了大量国有资产,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一些郎咸平的支持者认为,权力支配、暗箱操作、法规不全、国资流失、职工及债权人权益受损已经成为当前国企产权改革的拦路虎。在国退民进的改革浪潮中,公平丧失,效率失察,一场正在上演的民资合法侵占国资的狂欢盛宴应该叫停。他们甚至认为,俄罗斯私有化进程教训正在中国上演。当时很多民众是支持郎咸平的,认为国企改革应该停止。而我是比较支持以张维迎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的观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问题,一定要置于市场经济转轨的框架下来考虑,不能冒然引爆仇恨国资流失情绪。国有资产流失等种种问题在个案上成立,但在总量上不成立,种种问题的出现固然有

损社会公平,但国有资产改革的滞后同样导致市场的不公平,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的大背景下,国企产权改革不能因噎废食,改革方向不能简单否定。另一方面,鉴于上述的国有企业的种种低效率和弊病,国企的改革不能停止。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国企改革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负面现象:一是国资贱卖;二是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新的控制人通过企业改制来套取银行资金和进行金融诈骗;四是新的控制人由于战略、能力、资金或管理方式、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而把原来不错的国有企业反而给“整垮”了。因此,如何在改革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效应,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被侵吞,确保职工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国企产权改革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涉及全民利益的根本问题时,决策者应该在充分尊重全体人民意愿的基础上寻找到国有企业产权变革的最佳途径。通过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保证国有企业改革不会出现少数人控制的局面。在产权变动问题上,不能仅仅是通过少数人的内部交易方式剥夺绝大部分人长期积累的基本财产。

国企改革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改革动力不足。大多数国企都不愿意改革,而且不会主动改革,因为国有企业,尤其是一部分央企,已经成为特殊利益集团。这就意味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今后仍然需要三个力量去推动。第一,用政策力量。我们是主张在中共“十八大”以后,应该就国有企业的改革、央企的改革以及央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中央政府尽快出台政策,用政策推动;第二,用行政力量去推动,就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应该把央企的改革、央企产权多样化的改革作为一届政府任期内很重要的目标之一;第三,用市场力量去推动,现在国有企业一些独占经营,垄断的领域,允许民营及其他资本进入。民营资本和其他资本的进入,必然会形成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力量。

其次,关于垄断的问题。凡涉及资源垄断、行政垄断、国家安全、军工和具有公用性质的国企一律应实行单一的“国有体制”,确立一套严格科学的国企管理模式和架构。二是在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应逐步退出,让民营企业逐渐发挥其作用。

第三,应该解决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的问题。尽管2003 年国资委成立以后实际代理了国企产权人的角色,改善了国企的治理结构,并对其管理、激励和决策体制进行了规范。但是,这些并未彻底改变国有企业“产权人不清”的弊端。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其实是扮演“股东代理人”的角色,而究竟国有企业的所有人、受益人和控制人是谁? 并不明朗。实际上在国有企业中实现的公司治理机制一直是一种内部人控制和党政机关行政干预的混合物。当前重要的是加强董事会建设和“政企分开”;而在管理层为防止“内部人控制”、国企高管薪酬失控等弊端,重点是多方加强对经营管理层的约束和监管,切实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层问责机制。国资管理部门作为国资的出资人代表(国有股的股东代表),对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理性推进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必须分离目前国资管理部门作为行政管理者与“出资人”的双重职能,消除其角色冲突,明确其角色定位——国资管理部门作为宏观的行政管理者,而国有投资控股公司作为出资人。国资委要破解当前存在的政企不分等难题的关键是设立监管的中间层———国资运营平台公司。国资运营平台公司是国有资本的运营机构,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它处于政府与市场的“界面”,是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最重要的“节点” 国资运营平台公司一般有三大功能: 资产处置、整合重组和投资管理,。这个平台可以贯彻国家对国有资本“进”和“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政策,体现政府意志,而经营运作的操作应按市场方式,遵循市场规则。

最后,应该注意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具有动态性。由于改革的内外部条件是变化的,有关的政策也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而不断调整,因此,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也是逐步深入的,其改革的重点具有动态性。在最初阶段或者说近期阶段,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是非公共领域和半公共领域企业、较小的企业、经营一般甚至较差的企业、地方企业、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孙公司及子公司;而在中长期阶段,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则是公共领域的企业主要是其非关键和非核心环节的企业、特大型或航母型企业、优势企业、央企、国家绝对和相对控股公司、集团(母)公司。

国企改革,需要打破垄断,给民营经济一片更广阔天地,并且实现利益再分配,让国企的股东——老百姓能够真正分享到其中的好处。改革的过程也许不会那么顺利,但重要的是社会形成共识,将改革继续向前推

推荐第5篇:国企改革破冰

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四个方面,

一、是以企业内部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改革,也包括规范的治理结构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

二、是建立有别于竞争企业有出色的竞争人管理制度,考核和评价应切合企业的功能定位。三,是实施有效的行业监管,包括价格,服务标准,成本控制,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行业限制,提高透明度,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四,是形成规范合理和政府间政策安排,以兼顾企业为社会服务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对于竞争型国有大企业,改革的方式: 是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公众公司改革,具体的讲就是国资委近几年一直在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工作,我们判断竞争型国有大企业最终的体制模式很可能就是一个规范的公众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和规则运作。

国企改革涉入深水区

1、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权力的增加:

管理制度上打破了一人说了算的的格局,官本位思想将被有效去除,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权力的增加将有利于企业民主的发展,有利于改变重大决策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的格局,从而有利于控制国有企业的投资等经营的风险

2、央企高管的薪酬问题一直是贫富差距的巨大根源:

央企管理者应该拿多少钱,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在此次改革报告和以后的改革过程中有望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消除社会对于央企收入的愤怒心理。

3、央企利润分配问题:

中央企业的垄断地位造成民营资本无法进入某些领域,哪么央企在此领域独断专营的利润如何分配,是管理者和企业创造了价值,还是国家利益转移给了央企?利益获得后是否应该增加上缴比例,根据什么来制定比例才更合理?也是央企改革的重中之重。获得更多利益是否都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某些领域是否应该打破央企独断的局面,都是社会所期待的和关注的。 厂办大集体改革即将开始

1、对于此前困扰改革的两大主要障碍,“钱从哪里来”及“人到哪里去”等问题也都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解决路径。2010年底,由财政部牵头,国资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向国务院上报请示,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政策建议。

4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1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继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8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之后,将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由东三省试点推广到了全国。 这也意味着,继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之后,新一轮大规模的企业改革马上将拉开帷幕。

据悉,此轮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总体目标为,从2011年开始,用3~5年时间,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厂办大集体改革成本缺口问题是过去几年一直困扰此项改革的最大障碍之一:

除经济补偿金外,还有一块较大的改革成本是厂办大集体拖欠的社保欠费。”

1、对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军工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补助100%;

2、对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补助50%,并对提前完成改革的地区给予一定比例奖励。同时,允许地方统筹使用中央财政的补贴。

这些政策基本兼顾了厂办大集体改革中经济补偿金和社保欠费两项主要成本。,《指导意见》中还明确主办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厂办大集体占有的固定资产、土地、债权债务轧差等资产用于支付改革成本。

国资委已经出台政策,对央企在厂办大集体改革中支付的有关费用予以核销国有权益或进入损益后核增业绩利润,建议各地国资委也可出台类似政策,以提高主办国有企业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积极性。 人到哪里去?

对此报告要求,各地和各企业对职工身份要认真进行梳理,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并注意尽量不要引起攀比。

而对于改革过程中集体资产界定与处置问题,邵宁也特别强调在操作中要把握几个要点:一是主办国有企业用于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资产应当确实是占用的资产,划转资产要主要用于补足改革成本缺口;二是主办国有企业要主导划转资产和集体资产的评估,不能因此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三是集体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改制,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推荐第6篇:国企改革新出路

国企改革新出路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 大部分国企将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逐步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2014年7月15日宣布,在中央企业启动4项改革的试点,分别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董事会授权试点、向央企派驻纪检组试点。这标志着国企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大幕。2013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中央管理的企业和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央管理的企业包括:113户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以及中央部门所属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

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情况。

1.营业总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2013年1-12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464749.2亿元,同比增长10.1%。中央管理的企业284407.1亿元,同比增长8.8%。地方国有企业180342.1亿元,同比增长12.3%。

2.实现利润增长速度有所回落。1-12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050.5亿元,同比增长5.9%。中央管理的企业16652.8亿元,同比增长7.4%。地方国有企业7397.7亿元,同比增长2.7%。

3.应交税费平稳增长。1-12月,国有企业应交税费36812亿元,同比增长7.8%。中央管理的企业28030.2亿元,同比增长9.2%。地方国有企业8781.8亿元,同比增长3.4%。

重启国企改革顶层设计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国资委以此为基本遵循,在深刻总结提炼35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功经验与薄弱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动新的全面深化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

1.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委成立以来,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引入非公投资。目前,非公资本投资国有企业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引入非公资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已占企业总户数的半数以上。2005年到2013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发行的可转债,引入民间投资累计达638项,数额累计15146亿。截至2013年底,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总共是378家,上市公司中非国有股权的比例已经超过53%。地方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681户,上市公司非国有股权的比例已经超过60%。2010年新36条颁布以来,到2013年底,民间投资参与各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交易数量的总数是4473宗,占交易总宗数的81%,金额共计1749亿,占交易总额的66%。

国资委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总的考虑如下: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股权多元化的改革,逐步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将逐步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大力支持各种非公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国有企业通过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一方面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在具体实施中,实行一企一策,由企业提出试点方案,牵头厅局与试点企业进行对接,确保可操作、能落实、有突破、出经验,对企业的方案经专项小组研究后,提交国资委改革领导小组审议,成熟一个,审议一个,实施一个。分类进行研究,分类提出措施,不搞“一刀切”;改革要统筹安排,系统推进,稳妥操作,强化公开透明和规范运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社会稳定。

具体而言,股权多元化改革主要采取以下四种形式。其一,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仍然采用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独资公司形式。其二,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改制为国有绝对控股的公司制企业。其三,涉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一户一策、逐步适度地改制为国有绝对或相对控股的公司制企业。其四,国有资本不需要控制的完全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可采取通过市场竞争,胜出者继续保持国有控股,败退者采取国有参股或全部退出。

国资委将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鼓励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非公企业以及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2.国资委研究制定推进中央企业改组新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自2013年底开始,国资委抓紧研究组建或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条件、程序及其运作规则。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以产业资本投资为主,着力培育产业竞争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主要开展股权运营,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效益,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国资委指出,组建或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组建或者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目标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以管资本为主来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有些中央企业集团所属的子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完成之后,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集团可以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二是根据国有经济发展的情况和企业的发展情况,新设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于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这项工作的首个范例。 国资委强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所出资企业要更加紧密地强化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与被投资关系,更加突出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和管理手段,更加充分地体现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组建或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职责定位没有变。

国资委正在按照整体规划、分类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开展试点,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3.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积极推进企业改革。35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科学判断:“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一些制约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的因素充分显现。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障碍:一是相当一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缓慢,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还不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还未真正形成。二是历史包袱。国有企业还有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普遍存在着企业办社会问题。三是既得利益集团尚未根除。四是外部配套改革还不到位,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不利影响。五是完善的市场主体和可靠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4.国资委适度推进中央企业改制上市。报经国务院同意,国资委2013年先后批复了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盐业总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中央企业的整体改制上市方案;批复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境外上市并发行H股方案。批复东航传媒有限公司、西安航煤有限公司等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的改制上市方案。

促进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高经营质量。国资委在2012年推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试排名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企业意见,进一步完善指标评价体系,2013年国资委对2012年度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进行了正式排名,排名发布后,在中央企业中引起广泛关注,激励上市公司查找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提升经营质量,完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信用可靠度。由证监会、国资委联合牵头设立,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专题工作小组,共同致力于推动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提高规范运作水平。

5.继续进行规范董事会建设。截至2013年底,设立董事会的中央企业已达52家。依法落实董事会职权,严格董事履职责任。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 2013年,国资委加强了董事会对企业高管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印发《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高管薪酬管理工作流程》等文件,指导各董事会做好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工作。研究确定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报酬管理方案,分析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报酬依据与数额,分类规范董事报酬管理。

6.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抓紧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提供制度保障。探索推进国有企业重大信息公开,提高国有企业运营透明度。

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国资委继续加大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和管理力度,在国有企业集团层面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并对企业领导人员实行分层分类管理。2013年以后国资委将从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中选择几家开展由董事会直接选聘和管理经理层(包括总经理)的试点。

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建立健全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风险和责任来确定薪酬的制度,不断完善企业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对市场化聘任的企业管理人员,研究建立市场化薪酬协商机制,以适应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需要。国资委加快研究制订有关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方面的管理办法。同时,国资委研究提出了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7.探索企业员工持股办法,为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路子。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国资委正在积极探索在确保国有资产在从实物与货币形式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基础上,实行企业员工持股的有效途径。

8.引导中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自2012年启动、2013年加大力度推动以来,国资委引导中央企业积极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活动双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上下协同联动。国资委专门成立了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内容、路径和考核评价机制;中央企业也都建立了相应机构和工作机制。二是紧贴企业需求。国资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从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客观需要出发、从中央企业的内在需求出发,设计活动内容和工作方案。三是明确目标导向。国资委结合中央企业十二五“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改革发展核心目标,将中央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了对标研究,找出了中央企业亟待提升的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活动的主要目标,并对活动的考核评价及长效机制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四是突出基层企业。各中央企业把基层企业管理提升作为活动开展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做到了“基层动员、基层诊断、基层对标”三到位。五是夯实管理基础。中央企业按照国资委要求,始终抓住强化基础管理这条主线,补齐管理短板,梳理和完善制度和流程,推进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9.国资委认真履行多元投资主体企业股东职责,为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奠定体制基础一是对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按照2009年底出台的《国资委关于履行多元投资主体企业股东职责暂行办法》,履行股东职责,参加三家企业年度股东会并发表意见,办理其股东会决议的书面传签;二是对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国资委直接持股、2013年以前国资委未直接履行股东职责的企业,通过修订公司章程、变动股权结构等措施,国资委将其纳入直接履行股东职责企业范畴,并开始进行实际操作;三是国资委密切关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国资委目前仍然不直接持有股权的企业以及其他中央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股权变动趋向。

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

1.稳步推进中央企业重组整合。报请国务院同意,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将中国华粮物资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增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在粮食流通领域的能力;将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稳妥推动中央装备制造行业的结构调整。国资委继续协调企业内部整合、改革脱困等工作。

针对中央企业并购中存在战略偏差、风险防控不力、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国资委印发了《关于规范中央企业并购的意见》,明确要求三级以下企业、债务风险重点监控及特别监管企业不得实施并购,严格控制并购主业之外的企业。文件出台后,中央企业实施的非主业并购大幅减少。国资委适时推动中央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合作。将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国唱片总公司整体并入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品牌资源、音视频资源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

2推动中央企业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国资委针对当前中央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存量过大,已经严重制约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现实情况,为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2013年8月印发了《国资委关于清理和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在三年内基本完成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处置工作。

试点将坚持顶层设计与先行先试相结合、市场化方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大胆探索与坚守底线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主要原则。在试点的过程中,将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守改革底线,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改革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改革主体作用。 (□ 毛元斌 作者单位为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

推荐第7篇:国企改革案例

1.关于“中国建筑”股权激励简要内容

股权激励 公司针对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员工实施A股限制性股票计划,计划有效期为10年,授予的股票总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股票来源为从二级市场上回购的中国建筑A股股票。首次拟授予的激励对象为698名,授予股票数量约1.5亿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后(包括禁售期2年在内)的4年为解锁期,在解锁期内若达到解锁条件,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三次解锁。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的业绩条件为:首次授予前一个财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不低于14%,首次授予前一个财务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解锁业绩条件为: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解锁前一个财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4%,且不低于同行业标杆公司75分位值水平,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解锁前一个财务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且不低于同行业标杆公司75分位值水平。

2.保利地产市价推股权激励方案

11月4日停牌的保利地产今日披露,公司拟以市价9.97元/股授予179名激励对象5704万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有效期6年。授予的股票期权从授权日开始,经过两年的行权限制期,在之后的行权有效期内分三期行权,每个行权期为2年。

从具体行权条件看,保利地产股权激励方案的门槛相当严格。大前提是有效期内各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不得低于股票期权授权日前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平均水平且不得为负。

主要行权业绩条件有二:一是每个行权期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50%、80%和120%,与此同时各行权期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不低于14%、14.5%和15%;二是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大于92%。

从激励对象来看,本次股权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但不包括独立董事、监事。具体而言,公司总经理朱铭新以获授56万份为最多,8位副总经理获授48万份次之,而子公司的总经理及副总等人均获授数量也在董事长宋广菊及四位董事之上。 3.万科股权激励计划

公司实施 2005年度每 10 股派现金 1.5 元的分红派息方案,“2006 年度激励计划”购入的 24,913,618 股万科A股股票共获得 3,737,042.7 元派息款,深国投使用该等款项共购入 538,400 股万科 A 股股票。截至 2006 年末,“2006 年度激励计划”持有万科 A股股票 25,452,018 股。

2007年 4月13日 2006 年度股东大会之后,根据 2006 年度业绩实现情况,按照“首期激励计划”的规定,公司补充计提 2006 年度激励基金 73,756,963.01 元,深国投使用该等资金购入万科 A股股票 3,519,682 股。“2006年度激励计划”持有万科 A股股票增加至 28,971,700 股。2007年 5月16 日,公司实施 2006 年度每 10 股派现金 1.5 元及转增 5 股的派息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转增股本后,“2006年度激励计划”持有万科 A股股票 43,457,550 股。同时,“2006 年度激励计划”持有的股票获得派息款 4,345,755.00 元。深国投使用此派息款项购入万科 A 股股票 282,700 股。至此“2006 年度激励计划”持有的万科 A 股股票共计 43,740,250股。

根据“首期激励计划”规定,基于为激励对象缴纳税款的原因,深国投于 2007年12月售出2006年度激励计划”持有的万科A股股票5,601,081股,共获得现金162,998,461.18元,该项资金中的 1.5 亿元已随后完成缴纳,剩余资金约 1300 万元保留备付。截至 2007 年末,“2006 年度激励计划”持有万科 A股股票 38,139,169 股。

2008年 6月16 日,公司实施 2007 年度每 10 股派现金 1 元及转增 6 股的派息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转增股本后,“2006年度激励计划”持有万科 A股股票 61,022,670 股。同时,“2006 年度激励计划”获得 3,813,916.90 元派息款。根据“首期激励计划”相关规定,深国投使用有关款项购入 424,700 股万科 A 股股票。截至目前“2006 年度激励计划”实际持有的万科 A股股票 61,447,370 股。 公司 2006 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较 2005 年增长54.68%,全面摊薄的年净资产收益率为 13.89%,全面摊薄的每股收益增长 31.77%,达到“2006 年度激励计划”的业绩考核指标。以 2006 年1月 1 日为基准,2006 年万科 A股每日收盘价向后复权年均价为 7.10 元,2007年万科 A 股每日收盘价向后复权年均价 33.81 元。达到“2006 年度激励计划”的股价考核指标。 经董事会审议确认后,“2006 年度激励计划”计入激励对象个人股票账户的条件已达成并确定了分配名额,根据2008 年8 月20 日万科A 股股票收盘价估算将过户给激励对象个人帐户的股票,共207人,32,042,829股。执行副总裁及更高级别11人,占总人数5%,获得股票数占42%。

根据首期股权激励方案,公司于 2007 年度股东大会通过公司 2007年报告和经审计财务报告后,预提 2008 年度激励基金 763,905,518.41 元。受激励对象授权委托,信托机构深圳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使用该部分激励基金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A股股票。截至2008年12月31日,2008 年度激励计划共持有 60,925,820 股万科 A股股票。

2008 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 2008 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公司 2008 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较 2007 年下降 15.61%,未能达成首期激励计划第十二条约定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年净利润增长率超过 15%”这一业绩指标,2008 年度激励计划终止实施。按照方案规定,信托机构于5月 25 日将 2008 年度激励计划项下所有资金连同账户结转利息共计 620,656,308.20 元返还到公司指定账户。2008年度激励计划完成终止实施。

根据首期激励计划,公司于2006年度股东大会通过2006年度报告和经审计财务报告后,预提2007 年度奖励基金 241,282,949.52 元。2007 年度股东大会通过 2007 年度报告和经审计财务报告后,确认2007年度激励计划的业绩考核指标达成。根据首期激励计划的规定和2007年公司业绩的实现情况,公司补充计提 2007 年度奖励基金 243,140,599.90 元。以上合计,2007 年度激励计划共计提奖励基金 484,423,549.42 元。信托机构使用有关激励基金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A 股股票。

根据首期激励计划规定,2007年度激励计划持有的限制性股票归属给激励对象的股价条件为:

200

8、2009两年中,至少有一年万科A股每日收盘价的向后复权年均价高于2007年同口径股价。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2007 年度激励计划共持有 46,551,761 股万科 A股股票。以2007年1月1日为基准,2009年万科A股每日收盘价向后复权年均价为25.50元,2008年万科A股每日收盘价向后复权年均价为25.79元,均低于2007年万科A股每日收盘价的向后复权年均价33.66元。2007年度激励计划持有的限制性股票归属条件未能达成。2007 年度激励计划持有的 46,551,761 股万科 A 股股票通过二级市场全部售出,共获得资金 468,575,915.48 元,返还到公司指定账户。2007 年度激励计划完成终止实施。 第二期股权激励方案及行权情况 万科于2010年10月25日公告了2010 年 A 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并于2011年3月23日股东大会通过。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总量 11,000 万份的股票期权,占授予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1.0004%,授予的每份股票期权拥有在行权有效期内,在满足行权条件情况下,以行权价格购买一股万科 A 股股票的权利。激励方案中的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股票。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838 人,占公司目前在册员工总数的 3.88%。授予的股票期权于授权日开始,经过一年的等待期,在之后的三个行权期,第

一、第二和第三个行权期分别有 40%、30%、30%的期权在满足业绩条件前提下获得可行权的权利。

与首期股权激励方案相同,股票期权行权的业绩指标包括: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具体条件为:

1、本计划有效期内各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不得低于授权日前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平均水平且不得为负;

2、11000 万份期权各行权期可行权的条件:

第一个行权期,行权比例40%,T年ROE不低于14%,T年较T-1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第二个行权期,行权比例30%,T+1年ROE不低于14.5%,T+1年较T-1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45%;第三个行权期,行权比例30%,T+2年ROE不低于15%,T+2年较T-1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75%。

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8.89元。即行权价格为下列价格之高者: (1)本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A股股票收盘价8.89元; (2)本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A股股票平均收盘价8.59元。 在满足行权条件后,激励对象获授的每份期权可以8.89元的价格购买一股公司A股股票。在后续两年内,考虑到派发股息的因素,于2011年5月21日公告调整行权价格为8.79元,于2012年7月12日公告调整为8.66元。

万科201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2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5.67亿元,都不低于授权日(2011年4月25日)前最近三个会计年度(2008-2010年)的平均水平55.49亿元和54.26亿元;万科2011年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为18.17%,2011年较2010年净利润增长32.15%。均已满足第一个行权期的行权条件。

万科201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5.5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5.11亿元,都不低于期权授权日(2011年4月25日)前最近三个会计年度(2008-2010)年)的平均水平55.49亿元和54.26亿元;2012年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为19.66%,2012年较2010年净利润增长72.83%。均已满足第二个行权期的行权条件。

结合对激励对象的实际离职情况的计算,第一期和第二期行权期共计可行权数量为6531.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9%。若两期行权期可行权股票全部行权,总股本将增加6531.6万股。

推荐第8篇: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国企改革“大年”即将来临

2015年国资国企改革加速度:将面临七大主要任务

刘东;王川

导语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在2014年12月31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2015年国企改革将有大进展和大动作,国资改革今年预料将会遍地开花。2014年12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新常态下的国资国企改革意见进行分析。会议要求,要“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与此相对应的是,自2013年12月底上海率先出台国资国企改革二十条意见以来,截至2015年1月4日,全国已经有上海、甘肃、山东等22省市出台了地方版本的国资国企改革意见。部分省份意见虽未正式出台,但一些改革举措已在进行之中。南京、长沙等省会城市也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意见。随着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相关意见的逐步出台,2015年的国资改革将会迎来哪些进展?

本报记者 刘东

实习记者 王川 上海报道

地方改革遍地开花

彭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之前由于国家层面方案没有出台,地方国企改革突破较少,今年预料将“遍地开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已经出台地方国资改革方案后发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意见主要集中在混合所有制,分类监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公司制治理结构、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方向,绝大部分省市都对国资改革设立了一个较为具体的目标。

例如,在混合所有制方面,甘肃提出到2020年国有经济中混合所有制比重达到60%左右,江西提出5年内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占国资的70%。

在国有资本范围方面,北京国资国企改革意见要求,到2020年,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等领域。上海、江西、甘肃、江苏、重庆、四川、青海等省市也都将国资集中在关键领域的目标设定在“80%”上。 不过,在对2014年国资国企改革进展进行评价时,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改革的力度并不如预期。中国社科院微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刘小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仍相对比较缓慢。

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出台的国资改革意见里面存在两个问题,重复性比较强,各个省的意见都差不多,在具体操作上,还是缺乏一些可操作性。

顶层设计意见将出

原定于2014年年底出台的改革意见并未能如预期出现,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认为,可以说这些总体文件由于迟迟不能出台,已经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软肋,影响到国企改革总的进程。

此前有消息称,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由财政部、发改委和国资委牵头制定,可能以“1+N”的形式发布。其中, “1”是指首先会出台一个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N”则是三四十个配套方案。这些配套方案将分阶段分批发布。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近日表示,2015年国资国企改革将面临七大主要任务,而部分方案推出的时间表或将提前至春节前。

尽管如此,被称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元年”的2014年仍取得一定成就,分析人士认为,2014年国家在把握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精准而坚定,此外,7月开始的“四项改革”试点,也为国资改革提供经验基础,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协调。

彭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央企方面,2014年各企业积极性较高,做了调研、制定方案等准备工作,待方案一出,央企动作应该比较大。此外,第一批国企改革试点工作到2015年也会有较大突破。若第一批试点进展顺利,第二批有可能扩大试点范围。

彭建国称,专项工作也会大有进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今年二级和三级公司会进行董事会试点等多项工作。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对2015年国企改革形势持乐观的态度,整个国资国企改革将会铺开,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和分类改革、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进展。

“混改”新内涵

不过,目前对于国资国企改革中的一些关键领域,仍存在不少争议。

彭建国认为,目前主要有三方面存在争议,即是否先对发展较好的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经济是否该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以及是否采用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 在混合所有制方面,国资改革专家、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认为,要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契机,改变资本被板块化、碎片化,做到国有企业的实力加民营企业的活力来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引进新的投资者,自然垄断行业应该把可竞争的板块逐渐分拆,通过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民营企业去家族化,建立有效公司治理。

彭建国也认为,虽然国企上市或多或少已变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但这种上市大多是形式上的,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改革。

2014年12月底在广州召开的首届国企改革发展前沿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只有竞争性国企适合做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公益性国企和自然垄断型的国企应坚持国有独资或国家控股。楚序平则表示,中央企业总部最好保持国有独资,对绝大多数重要国有企业,政府要保留51%以上控制权。同时,混合所有制优先考虑包括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公众基金。

陈清泰建议称,混合所有制治理上,有五点需要考虑,过大股比的国有股权适当分散给若干持有者、所有股东都应通过股东会、董事会行使权利,确立董事会的核心作用和战略地位。经理人由董事会选聘,董事会有权罢免。公司必须执行国家的法规接受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

去年七月,国资委将六家央企纳入“四项改革”试点,其中,中国医药、中国建材入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应当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管理层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和员工持股机制,保障“所有者到位”,才能真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去年七月,国资委将六家央企纳入“四项改革”试点,其中,中国医药、中国建材入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应当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管理层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和员工持股机制,保障“所有者到位”,才能真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争议分类监管

“准确分类是实现下一步国资改革的重要一步。”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不过,目前分类监管仍是争议颇多的一个领域,从地方的经验来看,上海将国企划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进行监管,四川则分为竞争类和功能类两种类型,其他省市基本按照三类进行分类监管,但类别名称有所不同。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上海国资改革中,一些功能类的国有企业更愿意被划分到竞争类企业中去,因为两者受国资委监管及考核存在较大差异。 从国家层面来看,分成两类还是三类监管也有不同意见,陈清泰认为,国有经济有两大功能,国有资本应该分作两类,一是政策性功能,就是作为实现政府特殊政策目标的重要资源。二是收益性功能,那就是获取财务回报用于民生和公共服务。而这两者的比例构成,应该与时俱进进行调整。

刘小玄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类监管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分类不清,在理论上没有一个合适的定义,这些分类的的具体含义到现在还没有很清晰地厘清。如果是“一锅乱粥”的话,改革很难推行下去。

彭建国则认为,分类监管之所以有这么多争议,是因为同一央企有不同业务板块,整体上很难划分,而同一块业务因同时具备公共服务、功能性等多种属性,难以进行归类。

彭建国称,按照分类,央企主要是商业1类和2类(竞争性、功能性居多),而中储粮等承担国家政策业务的属于第3类。第3类公益类主要是指地方公共服务企业,如供热、供水。所以各央企针对分类监管,必须完善自身的功能定位,根据分裂进行监管、考核、薪酬制定、改革和结构调整。

具体来说,比如薪酬制定,商业1类要看市场,根据完成财务指标、是否实现保值增值功能来制定,而公益类则要紧盯社会功能,看其社会效益完成指标,商业2类(功能性)则两方面都要考虑。因此,在改革方面,要根据分类制定负面清单,使改革具有可操作性。

破题新常态

是否学习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存在争议,而此次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由于在国资委会议中并未被提及,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李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相关意见财政部负责制定,因此国资委工作会议对此并未多作提及。

彭建国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投资公司更多关注产业和实业投资,这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两类公司要做到以管理资本为主,发挥作为资本运作平台的作用,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本保值增值和流动的属性,在相关领域有退有进、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此外还要注意上下权利义务的边界问题。

一个新的动向是,2015年1月1日开始,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首批涉及72家央企共200多位负责人。

此外,“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的国资国企改革也受到关注,国资委主任张毅表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也进入爬坡过坎的阶段,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大部分央企都面临产能过剩、产销衔接不畅的巨大压力,有的企业大幅度减利甚至亏损,个别企业陷入经营危机。 张毅表示,对于国有企业来讲,适应新常态,关键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做好加减乘除。

对此,彭建国建议称,国企尤其是央企改革一定要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即充当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创新驱动的领头羊、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排头兵,国企要以真正成为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为目标,逐步规范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较普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以适应经济新常态。

推荐第9篇:浅谈国企改革

浅谈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就是在企业主体不变的条件下,转换企业机制,发挥产品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

现在大部份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大多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

今天,国有企业要再背着沉重的社会包袱,再不进行机制转换、管理创新、再不讲成本、不注重经济效益,还是靠国家政策、吃大锅饭,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那面临着的结局就会严重亏损、企业倒闭、职工下岗。那么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呢?我想,应该走出企业改革的“怪圈”,不能流于形式,以市场为基准,扎扎实地改。

×一:改革不能流于形式

目前部份国有企业改革后,仅把原来的厂改为公司,而实际上就是一个单位挂出两个牌子,一套班子两种职能,权责不明、职能不清。这种改法是换汤不换药,是明改而暗不改,改革不能流于形式。

首先:加强舆论导向,为改制扫清思想障碍。应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召开座会等形式,向广大职工讲清楚企业为什么要改制?怎样改制?改制会给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个人带来什么变化,对职工会带来什么好处。通过宣传教

育,让职工人人知改制,懂改制,参与改制,拥护改制,做改制的促进派。同时,要组织职工学习《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加强思想引导,以“变”促进。一是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让每个职工清楚认识到:“只有改革、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二是变终身制观念为竞争上岗观念,改变那种“进了企业门,就是国家人”的依赖思想;逐步形成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多元化,充分发挥人的潜能,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三是让职工真正懂得:“企业不改革就没有前途,企业就不能发展,市场经济无情,改革是残酷的”;四是变等、靠、要观念为积极进取观念,努力工作,多做贡献,支持改制,搞好改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让职工清楚认识到:“只有企业发展了,职工才有希望”。

最后:加强主人翁教育,摆正主人翁地位;要教育职工懂得:“不管企业怎么改革,工人始终在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占重要地位,工人才是企业的真正主人,要在职工中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照“三个创新”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岗定责,以

责定薪,上岗靠竟争,收入凭贡献,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改革应股权结构多元化本着经济效益的增长

股权结构多元化,也即投资主体多元化、出资人多元化、产权结构多元化。其实质就是企业产权的法人化、社会化。

一些全国著名的专家不约而同地宣称,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就是股权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公司制改革规范化的核心。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公司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其核心就是产权结构多元化、责权有效性和法理的法人性,而三者之中,产权结构多元化又是前提;没有产权结构多元化,投资人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就不可能分离,就谈不上有限责任,也就谈不上产权明晰;没有产权结构多元化政企就不可能分开,公司内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就不可能形成,即使形式上建立起来也不可能有效运转。从这个意义上讲,股权多元化是公司制企业产权制度的核心,因而是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首先就要要求股权多元化。股权结构多元化,股权越分散,企业的隶属关系就越模糊,产权的社会特征也才越明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股分有限公司比有限责任公司更具有现代公司制的特点。其次是股权配置优化。就国企公司制改革而言,关键就是改变企业财产所有结构单一状况,改变国有股比重过高的状况,我倾向于主张,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要尽可能减少国有股所占比重,国有股比重少一些,政

企分开才有可能法人治理的有效性才会更高,企业改革就是将企业生产需要的资源进行重组,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产品优势,借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创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打破原有的陈旧的管理模式,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使国家控股的公司依托优良资产各主导产品的优势,增加经济效益。能否增加经济效益是关键,改制后的公司没有经济效益的增长,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是失败。

三:找准市场,以成本为导向,适应市场的发展

邯钢之所以由过去的一个一般地方中型钢铁厂,跃居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的行业列,充分说明了国有企业只有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换经营机制,找准市场,模拟市场,进行成本核算,深挖企业内部潜力,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这就

是说对于改革的公司,要凭借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主导产品,借市场来做优做强做大,改革后的企业,要找准市场,以成本为导向,不断管理创新,适应市场的发展,不然终会被市场淘汰。

四:加强现代标准化管理,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点突出量化考核

首先,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结合历史最好水平,科学、合理、可行地完善标准管理体

系,做到工作标准定量化,业绩考核指标化,员工行为规范化,经营程序制度化,监督考评日常化,尽量减少定性考核,重点突出量化考核。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其经营业绩和工作效益都处在量化考核与监督之中。另外,企业在注

重资本金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体现人本管理,发挥人力资源效益,不断创新企业品牌和形象,并通过企业文化的感染,使企业变成知识型、学习型、创新型企业。

其次,确立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给员工一个充分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舞台,并通过按劳报酬和贡献,决定待遇的提升,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淘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任人唯亲,庸者不让位,分配不合理的用人缺陷,扼制人才合理流动。

最后,工作目标层层分解,粗分到经营管理者,细分到岗位责任人,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挑。根据历史水平,结合市场情况,对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粗分到经营者,细分到岗位责任,形成企业全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完成目标。对超额完成指标的按比例计入其个人报酬,连续报告期内完不成经营目标的调离岗位或下岗,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制定出的经营目标先进、合理、科学、可行,并要求对目标管理者与责任人对目标的实现按比例承担责任,以确保企业总体目标顺利完成。

五:加大对企业管理者管理的力度,实施全方位、多时控的监督体系,进行阳光操作

一个企业的好坏,关键看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高低,企业管理者素

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员工队伍的水平。正如海尔老总张瑞敏说的,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好的员工队伍是好的干部带出来的,高质量的产品是高素质的人干出来的。因此,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高低,所作出的企业决策,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管理者素质高,阳光操作,通过民主方法所作出的科学决策,无疑增加员工队伍的凝聚力,企业也就能在市场的风雨中搏击自如,久战不败;假如企业管理者素质低,奉行个人淫威,任人为亲,图谋私利,那么企业最终会被毁掉。

总之,纵观企业改革的历史,无不说明企业在改革中扬长避短,借以发挥其优势,才能在今天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横看企业改革的众多例子,可以得出一条不可总辩驳的事实,哪个企业能遵照市场规则,实施现代化管理,哪个企业就能在今天市场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风浪中生存发展。

市场是企业经营的晴雨表,能否在变化的市场中力挽狂澜,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获全胜,是对企业整体素质的考验,更是对改革后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一系列的考验。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流于形式,要用全新的思维方法真抓实干,才不失为是以突出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机制创新为起点,以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收入分配为保障企业改革的成功办法。

推荐第10篇:国企改革之路

国企改革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本复制了原苏联的计划经济运营模式,逐步形成并确立了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在此制度下,全民所有制企业被称为国营企业,也称国有企业。顾名思义,国营企业就是指由国家具体指政府来直接经营的企业,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管理公司的方方面面,它不是一个独立生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只是一个政府机关的附属物。虽然在建国之初,国企在回复生产和振兴国民经济中发挥力挽狂澜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但时隔不久,我国的国企也没能逃掉所有国企的致命硬伤:效率低下和严重亏损。 改革开放之后,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我国逐步实行国企改革。转眼国企改革已经历三十个年头,经历了数个阶段:从国有国营到放权让利(1978~1984年); 政企分开与两权分离(1985~1992年); 现代企业制度与抓大放小(1993~2002年);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03年以后)。在经过三十年的摸着石头过河之后,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石头已经不好摸了! 鉴于这是整个社会都急需回答的大问题,过于艰深复杂,而作为一个工科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研究,无法发表全面详实的改革方案,所以我仅就某一点提一下个人的见解,望老师批评指正。

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原理,叫做经济人假定。我认为这个假定非常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应当作为我们改革的理论基础。假定中说,在经济生活中,任何人都可称之为经济人,经济人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是纯粹的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者所追求的都是获利最大化。为了要达到获利最大化的目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率;二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不讲节约,只讲效率,三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又不讲效率。拿国企来看,对于其中工作的职工,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工人,就多数情况而言,是属于上述的第三种情况,这是国企的痼疾! 对于国企而言,国家拥有或称全民所有,实际上就等于政府所有,普通百姓,公司职工是谈不上拥有的。政府作为国家的代理人,打理全民的财富,于是政企牢牢的捆绑在一起。在现实中我们能看到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政府要求企业走向市场,“不找市长,找市场”;另一方面,政府又不愿放弃自己已经长期拥有的对企业可以任意干预并从中获益的特权。因此不论我们从哪个角度试图解决国企改革难题,都难逃政企难解难分这一根本问题,政企不分,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制度性障碍。

对于政企难解难分,我认为经典的解释是“在于两个制度的难以碰撞上”。

第一是财产制度。按照市场要求,实现政企分开,决不是管理方式转变的问题,而是财产制度的选择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实现政与企分离,国家也采取一些措施,如设立国资局,组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等,意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设置一道“隔离带”,把政府与企业分开。这样做,实践证明,其结果也都收效甚微。因为综合部门也是政府机构,权利移交只是权利转移,并没有放松对企业的行政性管理。由此可见,政企不分是由国有制的性质决定的,不容改变,也不能改变。所谓“开明的婆婆”,只是适当的放松而已。

第二是政治制度。中国与西方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国家大都是多党制,多党轮流执政。因此,在这种制度或体制下,国企只能属于国家,而不属于任何政党,哪怕是在执政期间,也不能用国企的钱,办政党的事,如果办了,会被叫做“窃国”或“盗国”,要受到法律治裁。党只能用党费,或是募捐,还可以自办企业(即“党营经济”)赚钱。而我国不同,我们是共产党执政,其他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所以我国是当代社会少有的“党与国联姻和合二为一的体制”。事实上,政府的企业也是党的企业,党、政、企是捆在一起的。其中党是领导核心,政要对党负责,企也要对党、对政负责。现在要政企分开,首先的问题是党政关系、党企关系分开,如果党企分开,那么何来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呢?

所以说这是根本办不到的!

虽然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不容动摇,党企、政企也不可能完全分开,但是我们可以实行适当的放权以增强国企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具体就是减持国有股,扩大职工持股。其中员工我认为不光是普通职工,还应包括党委班子里的公司领导。因为如果说企业是政府的,是党的,那么事实上具体到每个党员头上,也是谈不上拥有企业的,尽管他们是实际上的公司领导者。

职工持股制度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方国家普遍推行,成为企业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在我国,职工持股是伴随着国企股份制改造在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但后来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所以直到如今,在大多数企业中,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其利益却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实现。其根本原因在于职工没有在企业的产权结构中拥有一席之地,职工仍然只是劳动者而非所有者,他们只是用自身劳动换取工资,基本没有获得任何剩余价值索取权。。职工在企业的组织体系中是被看作被管理者和被监督者,因而处于消极和被动的地位,严重地影响了职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状况显然与国企改革的最终目的相左。

为了能更好的扩大员工持股,首先应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法律制度,一个完善的全国统一的关于职工持股制度的法律法规是我们现在急缺的。其次,我认为政府对于职工持股不仅在法律上予以鼓励和肯定,而且在资金上更要予以扶持。毕竟事实是国企领导确实有钱,他们可以较为轻易的购买到一定量的公司股票,但是普通职工的收入就没有那么可观了,他们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虽然公司的管理在领导,但真正忙碌在一线的是我们的普通职工,他们才是企业的根本!

除了以上两点外,更重要的是国企的上市模式问题。中国股市这么多年始终不温不火,我认为原因在于,企业上市的双轨制。优良的主营的国有的资产不上市,而把附加业务,合资部分搞上市,这样的股市实在没什么好炒的。所以未来的企业上市的方向是整体上市,至少要做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竞争性国有大企业最终的体制模式应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没有集团公司、不背存续企业,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运营。这种状态就彻底实现了国有资产的资本化,流动性非常好,随时可以调整、也很容易调整。这样员工可以通过资本市场顺畅的拥有公司优质资产的股票,并可实现随时变现。如此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将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

只要国企改制,就难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于此问题,一方面在于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多重委托代理问题。国资委、财政、税务、工商等政府部门都应该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但又没有一个机构或部门能够真正行使保护国家权益的权利。这被经济学界人士称为“国家权益缺位”,它才是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最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是司法机关执法不严,惩罚失当。国有资产流失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是一种利用国家赋予的公权去谋取私利的非法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者,得心应手的玩弄现行制度的缺陷,使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变成摆设;而且“刑不上大夫”的官官相护现象得以延续,猖獗的权力关系网,使他们能够轻易逃脱法律的惩罚。惩罚是对付违法犯罪与腐败行为最重要的手段,对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恶行,惩罚一定要及时,若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日益活跃、猖獗。

所以可以从以下两点采取行动:一是理清对于国有资产的权责关系,做到具体部门具体负责,并赋予其实权。二是建立国有企业改制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监察机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加大对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合理地整和监管资源,通过重要事项通报制度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以及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等办法,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违纪违法案件。

国企改革,事关国企兴衰存亡。归纳30年国企改革之路,可以说改革尚未成功,国企仍需努力。

第11篇:国企改革征文

新形势、新任务、新作为

成都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陈骏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过去的30多年,改革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国有企业整体面貌今非昔比。当前,我们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正在步入新的征程。

目前,成都市委、市政府对市属国企资本优化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要求进一步优化市属国有资本布局,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自主灵活经营的市场化机制。目的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提升国企市场化资源配置水平和运营效率,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在国企改革的新形势下,企业有了新的任务,我们作为国企员工也应该有新的作为。

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目前,公司正处在转型发展时期,国企也正值改革时期,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与阻碍。面对各种困难,我们可能就会以各种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胆怯与惰性,长此以往,斗志逐渐消退,热情逐渐熄灭,纵有鸿鹄之志,亦势必灰飞烟灭。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懈怠自己的工作。我们也应如古人一般,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轻言放弃。

其次要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我作为公司放款中心的一员,放款中心的工作不管是合同的签订还是抵押的办理,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每一个步骤都关系着公司的利益。当今正直国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坚守职责,改进自己的不足,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珍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未来未知的挑战和机遇,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不畏惧未知的明天。

在做好自我之余还应该传递正能量,感染他人,为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忆往昔,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传递正能量的坚定践行者。大禹治水,胼手胝足,三过家门而不入,传承给我们的是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正能量;著名学者陈寅恪在国破家亡,流亡他乡时,依然心存振兴国家之梦,为中华留下煌煌大著,为我们传递的是严谨治学的正能量;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贫病交加、内外交困之际,依然寻访荒野之间,为我们传递的是执着于建筑事业的正能量;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给予我们的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看今朝,我该如何在工作中传递积极向上正能量,在新形势下有新作为呢?我的特长是画画、设计,我应该发挥好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好公司宣传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展示公司的形象,传递正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017年9月25日

第12篇: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委明年将制定深化国企改革意见

2012年12月25日 06:48 来源:东方早报

明年国务院国资委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具体措施。

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作出上述表示。王勇还要求,“中央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新华社昨日分析称,当前中央企业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是,重发展轻改革倾向明显、对突破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有畏难情绪、重点领域改革进展相对迟缓。此次国资委主要领导和中央企业“一把手”齐聚的会议,传递出两个改革新信号:一是国资委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二是将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支持力度。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学部原主任周绍朋昨日对早报记者称,中共十八大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央企如何改革已经进行了总体部署,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落实。

“央企改革必须有顶层设计,否则难以推动。另外,有时间表也很关键,不能做一个事情没完没了。” 周绍朋说。

“逐步建立用工准入制”

谈及“推进企业改革”时,王勇当天要求央企“深化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用工准入制度”。

王勇在当天的会议上说,面对上半年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压力,央企大力推进降本增效。许多企业下大力气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大力调减职务消费;许多企业主要负责人带头降薪,三季度以来央企人工成本各项指标增幅逐月下降。明年央企要更加节俭地过紧日子,职务消费要零增长,且必须纳入预算管理。

周绍朋告诉早报记者,目前央企在收入分配方面依然存在三个偏高现象,即: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偏高,行业内企业之间收入差距偏高,企业内部人员之间收入差距偏高。

不过,周邵朋认为,谈央企的收入分配改革,国资委可能做不了,“应该纳入国家收入分配改革的统一规划中。” “比如,央企的领导人,有的享受副部级待遇,但他又是企业领导人,他的工资应该如何设计?”周邵朋提出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消息称,由于垄断国企高管的阻挠,酝酿8年之久的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再度延期。

在周绍朋看来,央企的收入分配改革应该和人事改革结合,“比如企业经营性人才,完全靠上级任命,还是有问题。这样搞,如何推动股权多元化?今后应该探索多样化的选拔方法。至于他们的工资,完全和非国有经济的企业领导人一样也不现实。毕竟你不是靠市场竞争产生的,而是靠上级任命。”

“限薪不是分配改革方向”

收入分配改革还不仅针对于人,尤其是对央企而言。

新华社12月14日的一篇报道中指出,对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业界普遍共识是“提低、扩中、控高”,通过改革调整现有收入分配格局,将“沙漏形”的社会两极向中间挤压,扩大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最终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

“所谓„控高‟,主要是调控部分通过行政垄断、资源垄断等获取高收益的行业偏高过高收入,调控部分企业高管的偏高过高收入,调控社会某些群体的偏高过高收入;同时加强规范灰色收入和打击非法收入,促进遏制并扭转收入分配不合理差距。”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对新华社称,这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目前国家电网正要求各级员工限薪,但限薪不是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上海天强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祝波善昨日说,作为垄断性行业,其运作体系是非社会化的,那么应该进行垄断性企业的立法,对其薪酬等进行系统规划。

苏海南认为,收入分配改革亟须打破行业垄断,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部分垄断行业。同时,加大对垄断行业占有国有资源的相关税收征收,提高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上缴比例,从源头上调控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来源。

目前中央企业主要分布在军工、能源、通讯、交通运输等行业。央企户数已从2003年的196户减少到目前的117户。

“引进民资参与央企改组” 在24日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王勇在谈到“深化并完善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时提到,要推进有条件企业整体上市,利用多个市场,引进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企业改制重组。

“现在股权结构改革应该朝三个方面展开——那就是能整体上市的都要整体上市,不能整体上市的,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确实需要保持国有独资的,也要进行公司制改革。”周绍朋说。

祝波善则认为,公司治理的问题、央企高管的身份职务问题、垄断性国企的立法问题是当下央企改革的三个核心。

王勇在强调中央企业要继续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同时,还透露明年将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厂办大集体改革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支持力度。

“中央企业要抓住政策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特别是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重的企业,明年要抓住有利时机,尽快启动相关改革。”他说。

新华社24日报道称,目前中央企业有医院、学校等办社会职能机构8000多个,对这些机构的费用补贴每年多达几百亿元,还承担着500多万离退休人员、100多万困难职工的管理和其他负担。

明年“稳增长”仍排首位

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王勇还公布了央企明年的六项主要任务。和去年一样,“确保生产经营稳定增长”仍排在首位。

受全球经济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中央企业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出现大幅度下降,一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减少335.3亿元,下降11.8%。二季度经济效益降幅呈扩大趋势,利润总额同比减少541.8亿元,下降16.1%。

不过,王勇称,“三季度业绩回升,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自9月以来利润总额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预计全年保增长目标能实现”。

据悉,今年前11个月,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1万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利润总额1.1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明年的经营环境将更加复杂。”王勇要求,中央企业要着眼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深化改革,突出结构调整,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既是对以往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总结,也是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国资委定调2013年国企改革

2012年12月25日 10:34:50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今日在此间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国资委主任王勇作重要讲话,并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会议提出,明年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落实“一五三”总体思路,深化企业改革,调整布局结构,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国资监管,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会议要求,做好明年的工作,要着眼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深化改革,突出结构调整,突出创新驱动,突出管理提升。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经营稳定增长;二是深入推进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四是抓好科技创新工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强化企业管理,夯实科学发展基础;六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王勇强调,深化改革是中央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动力。改革是我们可以用好的最大红利。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改革,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很大变化,极大激发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但改革仍处于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很多,难度也越来越大。一些企业存在重发展轻改革的倾向,对突破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有畏难情绪,重点领域改革进展相对迟缓。

“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攻坚克难,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王勇说。同时他强调,要做好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据悉,明年国资委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和具体措施。

王勇要求,中央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强大动力。

会议还就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作出部署,并且提出四点要求:

一要进一步推进企业联合重组。要立足于国有资本功能和整体效率最优化,系统规划中央企业的布局。研究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与联合重组方案。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沿产业链、价值链调整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鼓励大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加快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二要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主业集中。

三要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推进中央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制造企业加快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不断优化企业内部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推进中央航空航运、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务企业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加强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板块的产业布局,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

四要加快走出去步伐。

王勇最后表示,中央企业负责人要转变作风,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主动到矛盾和困难集中的地方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帮扶困难职工。要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力戒空话套话。要厉行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格遵守职务消费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维护好自身和中央企业的良好形象。

杨雄:十分珍惜为上海人民服务机会

2012年12月27日 06:35 来源:东方早报

更多 2人参与0条评论 分享到:

原标题:十分珍惜为上海人民服务机会

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凝聚优势,知实情、讲实话、做实事,着力创新政府服务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工作实效

带头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以韩正同志为榜样,团结带领班子成员,恪尽职守,敢于负责,全面完成本届政府的预定目标,努力为下一届政府开局打好基础 早报讯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昨天下午审议表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韩正辞去上海市市长职务请求的决定,并表决代理市长人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主持会议。

会议审议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韩正辞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请求的决定(草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韩正同志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不再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韩正同志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辞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请求。会议经审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韩正辞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会议审议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决定上海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的议案》,经投票表决,决定杨雄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会议通过上述事项后,杨雄代市长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见面,感谢市人大常委会的信任,并表示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杨雄表示,将十分珍惜为上海人民服务的机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不断提高新形势下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求真务实,把中央精神和上海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凝聚优势,知实情、讲实话、做实事,着力创新政府服务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工作实效;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着力提高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认真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带头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自觉接受人大和各个方面的监督。杨雄表示,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历届市政府班子的好传统,以韩正同志为榜样,团结带领班子成员,恪尽职守,敢于负责,全面完成本届政府的预定目标,努力为下一届政府开局打好基础。

刘云耕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向杨雄担任代市长表示祝贺,希望杨雄不负中央和全市人民的重托,带领市政府领导班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个工作总方针,继续保持上海发展的良好势头;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努力为上海广大百姓办实事、谋福祉;按照“三个强化,一个调整”的要求,依法行政,转变职能,求真务实,继续保持历届市政府勤政廉政的优良作风。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各方面的工作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成绩。

第13篇:国企改革问题

来自管理视角:国企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2005-10-9

文/佐佑顾问第十一期-[国企专题]

“国企”出身于全民所有制性质,历经国营企业、国有企业、国资企业的身份演变,至今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姓社还是姓资”“计划还是市场”的争论已成历史,但围绕国企改革依然存在不少热点问题:改制问题、管理层收购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治理结构问题、三项制度改革问题、股权分置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看上去很多很大,但拨开问题的表象,问题的实质并不复杂。要有效解决问题,须从认识问题入手。如何认识国企改革的问题呢?

回顾国企改革的基本脉络

宏观层面上,国企改革是国家经济改革的核心。国家经济改革的理论不断突破,从计划经济到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指导着国企改革实践的持续深化。目前,国企改革的市场化进程已不可逆转,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又加速了这一进程。

中观层面上,国企改革的逻辑主线,是如何处理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国企改革经历了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市场主导三个阶段。目前,成立国资委、加快政府体制改革、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等举措,标志着市场正成为国企改革的主导力量。

微观层面上,国企改革始终围绕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权的委托与管理:先是政企分开,放权让利,实施承包制;后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制上市;再是国资委成立,监管国企的国有资产。目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与转换经营管理机制,是国企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审视国企改革的主体思路

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市场化是国企改革的中心目标。国企要实现市场化的目标,关键是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而投资主体多元化、股东多样化是良好治理结构的前提,这就要求对国有独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简称为“国企改制”。国企改制的成果之一是“上市”,上市反过来有助于固化改制的成果,但上市并不是改制的唯一目标。

针对国企改制,国家以市场化为方向,结合具体实际,确定了分类管理、抓大放小的战略:对规模和影响不大的中小国企,国家全身退出,股权出售给个人或民企,实现私有化;对处于竞争性领域和行业的大中型国企,国家部分退出部分保留,经营者和职工各占一部分,还可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的大型国企,在确保国家控制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入股,重点是引入战略投资者,

1实现股权多元化。目前还存在国有独资企业,但今后也面临着改制。

总体来说,国企改革的重心首先放在企业外部,通过市场、客户、竞争、股东等引发的压力和动力,让国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但内部改革不容忽视,国企既需要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也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好的治理让管理更有序,但不能替代管理。尚未实施改制的国企,沿着改制之路前行;在此期间,内部改革不能观望或止步,而要有所作为,特别是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已改制企业或上市公司,内部改革更要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观察国企改革的实践问题

顺着上述的主体思路,各行各业的中央和地方国企,有步骤地踏上改革之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多方面原因,在国企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出现了几个比较集中的操作性问题。一是证券市场效率问题。将国企改制后在境内外上市,这是国企改革的重要路径。境外证券市场有严密的法律和规则,运作经验也比较成熟。而基于承载国企改革与解困的历史使命,国内证券市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缺陷。再加上不法分子的推波助澜,以及各方经验的欠缺,证券市场逐渐失信于人,各类问题最终彻底暴露。目前,证监会制定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强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国资委制定相关文件,限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最低持股比例,确保国家对某些行业的控制。作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外部环境,证券市场效率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准确评价国企市场价值和经营业绩,并采取期权等手段有效激励国企高管人员。

二是管理层收购问题。“郎顾之争”曾引发学界和企业界的热烈讨论,在讨论声中,伊利等上市公司高管频频出事。郎咸平对国内MBO案例的质疑,本来就没站在国企改革的角度,因而也就谈不上拥护或反对国企改革。管理层该不该持股?该持多少股?股价怎么计算?资金从哪里来?这是MBO的操作问题,而实质问题在于:管理层持股更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吗?更有利于股东价值最大化吗?未必。因为,管理层其实就是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不一定要持股,不见得要成为有分量的股东。对于职业经理人,只要激励约束机制到位,照样能激发其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且,公司还可以通过期权手段,激励其关注公司的长期价值。对那些适合做MBO的国企,还要追问:交易过程合法合理吗?交易结果公平公允吗?有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的行为?国家要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公开、透明的规则和程序,严惩违法违规者,以规避管理层的道德风险。

三是高管人员选聘问题。在原有的干部管理体制下,遵循“党管人才”的原则,国企高管(包括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等)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考察、任免、调配。虽然国企取消了行政级别,但国企高管的级别仍有价值,卫留成和苗圩从国企到政界的移动,并非特例。党管人才与企业用人差异很大,四大电信运营商高管人员的对调,怎么看都不是企业行为。从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来讲,股东选派出资人代表,出资人代表组成董事会,董事会选聘总经理,总经理选聘班

2子成员。董事会还下设提名委员会,支持高管选聘工作。解决高管人员选聘问题,一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健全董事会的功能;二是建设出资人代表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形成市场供求关系、人才价格及流动机制;三是把企业党组织的工作与法人治理结构衔接起来,可在董事会和经理层中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高管人员选聘上,各级国资委频频出招,乃至面向全球招聘人才,虽有越位之嫌,主流却值得称道。

四是职工身份转换问题。在国企改制之前,特别在《劳动法》出台之前,作为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国企,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国企职工是国家主人,具有国家干部和工人身份;国家事实上承诺了职工的终身就业,职工与国企之间不存在契约关系,后演变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国企改制重新界定了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关系,职工的国家身份就此解除,职工与企业建立起基于劳动合同的雇用关系。这在理论上没问题,关键是实践中如何操作。在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改革阶段,主要以买断工龄来实现身份置换,但由于补偿标准总体水平不高,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又存在较大差距,出现了不少不和谐的现象。新一届政府提出“和谐社会”的主张,更加关心国企职工的利益。在新一轮的改制改革中,一是健全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减少职工的后顾之忧;二要制定合理的职工经济补偿金标准,提高职工对改革的支持度;三要把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交由职工代表大会表决。

五是管理机制和制度问题。国企改制有助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做好做强企业的基础,但绝不能保证企业做强做大,一些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照样效益低下以至破产倒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激发企业组织的动力和活力,调动企业各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国家一直在推动“三项制度改革”,目标是“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这在市场化企业看来的基本常识,在国企改制之前简直比登天都难;职工身份问题是个症结,根本谈不上人员的市场化配置,造成冗员多而人才少。改制无疑是个最好的契机,能有效解决职工身份问题,使得“三项制度改革”有了突破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有了起步点。国企要在改制的同时,顺势而为地开展人事改革,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由于国企传统机制制度的起点不高,这方面改革的空间就更大,改革的成绩也就更显著。

六是历史和社会包袱问题。国企一度扮演了多种角色,承担了多重责任,几十年来沉淀下许多历史性问题,背负起很多社会性包袱。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的政策,帮助国企实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解决冗员过多问题;帮助国企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对国企离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救助和扶持国企中的弱势群体。随着国企改制、改革与发展,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明确国企改革的目标方向

回首过去,国企改革已磕磕绊绊地走了20多年。虽不乏改革理论和政策的指导,但总体上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来加以解决呢?国企改革究竟何去何从?我们既

3不能就事论事地解决个别的问题,也不能凭以往经验来解决今后的问题,而要从更宽阔更长远的视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答案。我们可以没有清晰的蓝图和具体的计划,但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整体的规划。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国企改革的目标方向是:市场化、国际化、人性化。

首先,市场经济作为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必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运行的主体形态,因而市场化必然是国企改革的目标状态。国企将遵循市场原则和规则,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凭借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竞争,在竞争中获得市场价值,回报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其次,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加速,市场已分不出国内和国际,国企的国际化已势不可挡。国企将遵循国际准则和游戏规则,在国际分工中谋求生存发展,直接与国际同行竞争,整合国际市场的资源。最近中海油等国企的并购举动,吹响了国企向国际化进军的号角。再次,自由、平等和民主,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基本价值。尊重人性、以人为本,已不再是政治上的空洞口号,而是各国政府执政的实际出发点。中国新一届政府也大力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健全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国家经济和企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这亦是各国各界的普遍共识。从多个角度来看,国企都将越来越具备人性化的特征。

寻找国企改革问题的对策

一是坚持国企改革的目标方向。所有的改革方案和举措,都要有利于国企的市场化、国际化和人性化。对大多数国企来说,改革的优先目标还是放在市场化上。不变革计划经济所养成的国企惯性,不树立市场化的价值导向,国企就难以适应市场环境及其变化,就很难获得生存和发展;而没有发展所创造的时空,国企就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国企的市场化变革和转型,首先是价值导向的转变:从“官本位”到“价值本位”,从向政府负责到对股东负责,从关注内部到关注外部,从上级满意到客户满意。再基于新的价值导向,搭建新的价值平台,并以此平台延展出新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国际化是个空间概念,国企的国际化意味着能适应更大范畴的竞争,能在更大领域生存和发展。若是缺乏市场化的观念和能力,国际化就如同空中楼阁。人性化目标引导国企尊重客户、股东和员工,尊重各个利益相关者,以实现利益共享和事业多赢。

二是树立全新的国企改革观。首先,改革理念应“以人为本”。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的主体,改革最终是解放人、发展人。改革只是一种手段,人则是改革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改革方案既要考虑企业效率和效益,还要考虑社会公平和和谐;否则,任何改革都无法成功,还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乃至动荡。其次,应实行参与分享式改革。要让绝大多数人参与改革,并分享改革成果;要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改革,享有知悉权、表达权和投票权。改革是各方妥协的过程,但仍会有受益者和受损者;成功的改革就是扩大受益面,减小受损面,并且让受损者得到合理的补偿。再次,改革要有规则和透明度。这样,改革的效率和公平性会更高。有了规则,人们就会对改革产生稳定清晰的预期,而且便于人们遵守规则,监

4督规则的执行。另外,在形成、制定、实施改革方案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披露信息,使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产生清晰稳定的心理预期。

三是并行推动“三制”改革。“三制”指体制、机制和制度,三者三位一体。“三制”不断改革到位,就不断逼近国企改革的目标方向。国企改革,既要改革体制,核心任务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也要改革机制,中心任务是建设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还要改革制度,重点任务是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体制尚未改革的国企,优先考虑体制改革;正在实施体制改革的国企,最好同时推动机制改革和制度改革;已经改制或上市的国企,一方面要推进公司治理转型,一方面要通过机制和制度改革。而无论处于何种状态的国企,“三项制度改革”都势在必行,而且也完全具备改革成功的条件。市场环境越来越成熟,国家法规政策越来越健全,社会文化观念越来越理性,这为国企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国企自身的文化凝聚、人才积累和管理沉淀,使国企人事制度改革有不错的内部条件。因此,国企不要高估人事制度改革的难度,只要改革的方向正确,改革的观念到位,改革的方法得当,就一定会卓有成效。

四是以价值平台为改革杠杆。国企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战略不清晰或执行不到位,部门职责和业务流程不清晰,岗位定位和员工角色不明确,人与岗位不匹配,一岗多人或一人多岗,冗员多而人才少,人才评价标准和业绩考核标准不清晰,工资分配不合理、不公平,员工晋升和职业发展通道单一,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向国企改革的目标方向,搭建新的系统性的价值平台,承载起市场化、国际化和人性化的价值导向;通过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传递和落实国企改革的价值导向。这个价值平台,以岗位族为基础;岗位族根据战略划分,战略和价值链不变,价值平台就相对不变。不搭建新的价值平台,总是在旧系统上修修补补,不仅效率和效果不佳,更重要的是会模糊变革的方向,削弱转型的力量。搭建新的价值平台,既是个管理技术问题,也是个人的观念问题。因此,一方面要从技术角度构建价值平台,另一方面要广泛组织内部讨论,让绝大多数人在价值标准上达成共识。这样,以价值平台为改革杠杆,再结合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突破口作为支点,采取恰当的角度、力度和节奏,撬动国企向目标方向移动。只要方向是对的,即使突破口很小,撬动的距离很近,那也是国企改革的希望所在。

第14篇:国企改革新思路

国企改革新思路

从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方面入手深化国企改革,是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是从过去专门针对国企本身实施改革的“治标”,升级到直接改革国资监管体制的“治本”

国企改革越往后走难度越大,能否取得关键性突破,直接关系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的实现。也正因如此,三中全会亮出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一深化国企改革的利器。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国有资本体制改革包括两个层次,高层次的是国有资本配置机制的改革,低层次的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说,从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方面入手深化国企改革,是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是从过去专门针对国企本身实施改革的“治标”,升级到直接改革国资监管体制的 “治本”。以此为发端,下一步将探索建立国资运营公司、产业投资公司、投资控股公司等国资管理平台,作为出资人的国资委,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管好国有资本的出入作为要务,然后把投资权等权力授予投资运营公司,让后者以市场化的手段运营管理国有企业。

国企改革这些年来进展缓慢,说到底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经过近年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全都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然而架构虽在,可实质上央企一把手甚至二把手的任命、薪酬的考核、员工收入的分配以及产权转让、股权流转,都是国资委说了算,不少企业经营者还保留行政级别,使经营者既像企业家又像政府官员,形成了主要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企业负责的事实。在市场竞争中除了拥有垄断形成的控制力,真实的竞争实力不言自明。

近日,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4年经济蓝皮书指出,垄断造成的效率损失十分巨大,据测算,仅仅电力、电信、石油、铁路四个行业的效率损失已经达到每年GDP的10%以上。不仅如此,“相比于生产劳动效率的损失,国有企业更大的损失是创新劳动效率,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任何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现阶段启动的国资改革,即让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从简单的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实物形态的管理和产品生产经营的管理,转变为专心致志地做好对国有资本的管理,让企业经营完全与市场接轨,按市场规律办事,对于敲碎国有经济领域行业垄断、效率低下这块坚冰,有着全新而重大的意义。

国企改革这些年来的起伏跌宕表明,改革需要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不走样、不作秀、不喊口号,一步一个脚印将蓝图变成现实。而只有新一轮国资改革真正到位,央企才能由垄断型企业进化为适应公平竞争环境的投资型、市场型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大行其道

第15篇:四川国企改革

四川绘制国企改革总纲要

2014-03-01 04:27:18 来源: 华夏时报(北京)

积极探索股票期权等激励机制

摘要: 日前召开的四川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透露,鼓励川内国企通过‚交叉持股、收购兼并‛等方式,采取股票期权、超额利润分享等激励方式,建立完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已经讨论过了,但方案还没有对外公布。‛2月25日,四川省国资委企业改组处一位不具姓名的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后,本报记者致电该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得到的回答也基本一致,‚方案还在制订中。‛

不过,四川省的国企改革步伐正在提速。

日前召开的四川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透露,其改革要点包括,鼓励川内国企通过‚交叉持股、收购兼并‛等方式,采取股票期权、超额利润分享等激励方式,建立完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等。

记者随后从相关渠道还获悉,四川省国资委正在绘制该省国资国企改革的总纲要,且即将出台。‚这份纲要涉及四川企业改革时间表以及路线图。‛2月25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蓝定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认为未来国企改革的取向应当是,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绝大多数国企发展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分类助推混合制

本报记者从四川国资委企业改革处获悉,这份纲要被命名为《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其核心内容包括,将以积极探索发展混合制经济、加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为深化改革的重点,目的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四川的国企。

‚四川省已启动首批省属国企高管副职的市场化选聘工作。‛上述四川国资委改组处人士证实,年前四川省已公布一批干部任免名单,涉及交投、能源等多个国企。‚这也算是国企改革的一部分。‛

四川国企改革大幕已徐徐拉开。

近日,川旅集团发布消息称,拟引进两个新股东:一是云南城投称,拟参与川旅集团增资扩股,持股比例在15%-20%之间,另一个股东建银国际拟持股比例与云南城投相当。对此,川旅集团原有3家股东均表示放弃优先购买权。‚川旅集团两家股东的进入,意味着股权多元化从‘省内’走到了‘省外’。‛川旅集团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下一步,集团还计划引进民资股东。‛

这可以看做是四川国企混合制改革的开始。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同样‚忙活改革‛的,还包括四川矿业集团、川商集团、能投集团、川航集团等省属国企。

在试点企业,‚要积极探索股票期权、超额利润分享等激励方式,建立完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将探索分类管理、选任方式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蓝定香认为,应根据每一个国企的实际情况,一企一策。

尽管四川的国企改革方案还没出台,但蓝定香认为,改革的方向应当是以分类改革为基础,绝大多数国企改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制是今后国企改革的大方向。‛2月25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刚也对记者表达他的看法。他认为,此次国企改革,四川在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方面,重点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与四川官方的观点较为吻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国企股权结构。‛前不久,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强调,混合所有制是当前及今后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管好资本

与此相关,下一步国企监管将发生哪些变化?

黄淑和曾表示,今后国企‚将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强调从出资人的角度来加强监管。‚今后各级国资委将主要以产权管理为纽带,围绕‘管好资本’这4个字落实出资人的职责。‛黄淑和说。

四川对此也高度重视。2月17日,四川副省长刘捷再次到省国资委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刘捷提出,四川国企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要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同时,刘捷也承认,四川国企改革进程缓慢、国资监管不完善。据悉,截至2012年12月31日,四川省地方国有企业共3580户,资产总额24445.2亿元,所有者权益共计8931.8亿元,负债总额15513.40亿元,营业收入4279.2亿元,利润总额437.6亿元,上交税费总额377.3亿元,资产收益率1.8%,这在全国的国有资产收益水平也处于中下水平。

言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杨刚认为,这有利于解决国资流动性差、运营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最终实现‚国民共进‛。

‚企业的内部监督将发生深刻变化,真正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四川国资委主任刘国强为此提出的业务目标是,四川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增长20%以上、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5%以上。力争到2020年,大部分省属国企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当然,在改革中的问题还有很多。四川一位政府官员也向本报记者坦言,当个别国企改革后,想必会把一些包袱甩给政府,政府的财力有限,这就会阻碍国企改革。

蓝定香认为,除了完全竞争行业、规模相对较小且经营状况极差的央企外,其余央企在仍保持国资控股的前提下改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地方国企则不同,除了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关系紧密的公共服务领域的国企必须保持国资控股地位外,其余国企都可以改为混合所有制,有的甚至可以完全退出国有股,政企分开。

就这一轮国企改革,蓝定香还建议,要准确界定地方国企与央企的不同功能,正确处理国资委与地方国资委的关系,‚放手‛让地方国资委大胆探索国企改革的路子,分离国资委既是国资监管者又是国资经营者。

‚中央与地方联动、省市联动、市县联动,在混合所有制中,可以大胆尝试交叉持股的模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监督’的新格局。‛蓝定香说。

全面向民资开放 四川国企改革方案年内出台

‚中央决心已下非改不可,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强调要让国企重归市场化‛改革方向

总体思路

让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四川计划采用的办法是混合所有制开放程度

在当前的国企改革阶段,国有资本仍会占控股地位

出台时间

下半年就会有具体的改革措施出台

‚没有领域和行业的限制,只要国家法律允许,民营资本都可以进入。‛‚向社会释放股份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四川将不设限,所有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四川国企改革方案已经几易其稿,将很快印发对外公布,‚预计在下半年出台‛。谈国企改革全领域向民资开放负责人要能上能下

‚要进行国企改革难度不小,阻力也不小‛。谈到国企改革,唐利民向成都商报记者表达了省委、省政府的决心,‚中央决心已下非改不可,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强调要让国企重归市场化,让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四川计划采用的办法是混合所有制。‛

唐利民说,我省国企改革方案已经几易其稿,将很快印发,‚下半年就会有具体的改革措施出台‛。他透露说,在当前的讨论稿中,国企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向社会释放股份,即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国企,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没有领域和行业的限制,只要国家法律允许,民营资本都可以进入。‛不过他也提到,在当前的国企改革阶段,国有资本仍会占控股地位。

据了解,即将出台的改革方案中,对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要求就是,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唐利民说,国企负责人要有淘汰机制,业绩好的可以有好待遇,业绩不好的可以降低待遇和职务,‚不能让国企成为铁饭碗,要能进也能淘汰‛。

谈地方债结构合理风险可控70%投向民生工程

‚四川的地方债虽然在全国来看总量居高,但投向结构合理,而且处于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唐利民昨日如此评价四川的地方债问题。

唐利民为成都商报记者分析了四川地方债的投向结构,70%左右的地方债都用在民生工程上,‚水利、交通、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是四川举债的原因。‛在唐利民看来,这样的举债是必须的,‚未来四川在农村地区的民生工程投入还会加大,例如大小凉山、藏区、山区等地方的民生工程投入还会进一步加大。‛他也提醒,除这类重点民生工程外,政府可以通过市场行为进行投资,而没有干预和举债的必要。

地方债风险可控吗?‚可控。‛唐利民的回答很干脆。他介绍说,当前省发改委要对地方债券进行审查,对企业债券和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把关,‚如果是民生工程,投入后能让老百姓高兴,那么我们就鼓励地方平台发债券,不过融资的次数和规模是由省发改委根据其还债能力来审批。‛

谈铁路运营‚纯地方版‛铁路公司全国首例本月底挂牌

四川铁路向民间资本开放将有新突破,有着首例‚纯地方版‛铁路公司之称的川南地方城际铁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暂定)将于3月底挂牌。

‚四川已经有地方和四川省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省铁投‛)合作的成功范例,所以根据国家铁路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要求,四川走到了全国前面。‛唐利民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川南地方城际铁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暂定)占股比例也已安排完成,‚省铁投将是控股方,拥有35%的股份,剩余股份则由几个城市按铁路里程数分配。‛

对于能否成功吸引到民间资本进入,唐利民坦言,铁路是公益性项目,投资大社会效益高但回报周期长,‚所以要对参与资本给予政策性支持,从铁路沿线的商业、土地配套、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缩短投资方的回收期,用这些政策来吸引更多的资本愿意投入到铁路运营中‛。

四川国企改革首选股份制 试水市场化并购重组

2014年02月17日 07: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将开启四川新一轮改革征程,作为大型国企改革的专业咨询服务机构,估计公司今年的工作量至少将是去年的两倍。‛四川创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刁军一边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的采访,一边递给记者一份排得满满的工作日程安排。

当然,同样‚忙活‛的还有四川矿业集团、川商集团、能投集团、川航集团、长江集团等各大省属国有企业的老总们,因为他们深知,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后,国企改革形势不仅喜人,更是逼人!

国企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刁军告诉记者,在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召开前,他们就受省国资委的委托,与中信证券一道就四川国有企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部分建议已写入了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的改革决议中。因此,刁军在解读决议认为,与过去的国企改革相比,此轮国企改革将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一个不同的地方是,此轮国企改革将进行‘顶层设计’。‛刁军以四川矿业集团为例说,春节前夕,专家们对该集团进行了深入调查,对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等人分别进行了访谈,了解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改革发展的设想,拟定了《集团改革发展纲要》。

四川矿业集团现有注册资本1.9亿元,资产42亿元,其中,净资产26亿元,拥有全资子公司4家,控股公司4家,参股公司6家。‚需要根据这些子公司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对有的子公司要做大,而对有的子公司将转让股权。‛刁军表示。

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现实情况需要改革。这样一组数据也许能够求证上述观点:截止2012年12月31日,四川省地方国有企业共3580户,资产总额24445.2亿元,所有者权益共计8931.8亿元,负债总额15513.40亿元,营业收入4279.2亿元,利润总额437.6亿元,上交税费总额377.3亿元,资产收益率

1.8%,显然偏低,在全国各省份中的国有资产收益水平也处于中下水平。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国企改革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因此,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的利润占全社会利润总额的70%-80%,如果国企改革不成功,经济体制改革就无从谈起。据刁军介绍,目前相关专家已先后同川商集团、能投集团、川航集团、长江集团等各大省属国有企业就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

‚此轮国企改革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是讲策略。‛刁军说,将‚先易后难,先内后外,先强后大‛:即先从改革难度较小的做起,特别强调要发挥专业咨询机构的优势,对国企进行全面‚体检‛;先理顺自身内部产业、产品结构,再向外拓展业务范围;先提高国企的运营效率,再做大规模。

股份制成国企改革出路

接受记者采访的有关人士普遍表示,现有的国有独资模式容易产生‚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弊端,需要对国有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将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将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给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周友苏说,股份制是最适合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纵观世界上所有施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以股份制的形式来组建企业的。因为它能够吸纳各方资金,包括小额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做到钱尽其用。

能够使企业决策科学化。由于出资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等法人治理结构,监事会用对管理层进行监督,从而形成相互制约机制;同时,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可以‚用脚投票‛,将自己不看好的公司股权转让。

那么,谁来实现‚决策科学化‛目标?对此,刁军说:‚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国企的决策机制不科学,基本上还是按照政府行政机关的运作模式来进行的,而这种行政命令和组织决策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灵活多变的需要,需要将市场的决策权交给董事会,建立规范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力与义务相匹配的董事会治理结构。‛

刁军认为,在股份制改造路径中,可以大胆尝试交叉持股的模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监督‛的格局。同时,有效整合资源、人才、市场、政策等要素。中央与地方联动、省市联动、市县联动,国企包括中央企业之间,国企与民企之间相互持股、不同性质的企业折算换股。

试水市场化并购重组

市场化并购重组是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对国企改革的又一思路。也就是说,不搞在行政命令下的‚拉郎配‛。而四川富润企业重组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富润重组)与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玻纤)的合作堪称市场化并购重组的一大个案。

富润重组有关人士介绍,四川玻纤是1968年由上海内迁到德阳的三线企业,是西南地区玻璃纤维产业集群的奠基者、发展者、带动者,是中国电工绝缘和电子玻纤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但在近几年来的发展步伐明显滞后,加之玻纤行业又是个重资产的行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的特点,单纯依靠自身的实力已经不能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四川玻纤大股东德阳市玻纤联合持股会是企业1998年改制不彻底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职工持股股权过于分散,且投融资能力受限,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已成为多年来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最大障碍。‛这位人士指出。

据悉,在相关方面的政策配合下,目前已成功促使富润重组与四川玻纤达成合作意愿,使富润重组成为其控股股东,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同时,成功引入成都富润财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和四川振兴产业发展基金两家股东,从而促使四川玻纤率先实现了省属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

第16篇:关于国企改革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看法

首先,国有企业是怎样形成的呢?

共产党掌握政权后,在城市通过没收和赎买的方式对旧中国的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进行改造,逐步转变为国有资产。在此基础上,国家的劳动政策是:高就业、低工资、低福利、高积累的“两高两低”。这样,工人们的剩余价值基本上全部用于社会积累和社会再生产,不断地扩大国有资产的总量。

在农村,当农产品的价格过低时,农民们就会拒绝出售。为了压低农产品的价格,维持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强行掠走农民们的剩余劳动,用于支撑起城市全民企业及其职工的有关利益,国家强行在农村实行了集体合作社制度,这样,就形成了集体所有制。

应该说,城市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乡镇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构成了国有企业。而全民和集体也不是彼此分离,互不相连的,他们互相弥补,互相渗透。因而,国有企业实际上是城乡居民共同所创造的。

其次,我国国企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是各项改革中争论最多、最激烈的。在改制过程中,主要体现有1997年推行股份合作制,1999年用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2002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003年加快实施股份制改革和经营者收购等。取得的成绩也比较显著:

一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的数量已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30多万个,减少至目前的10万个左右,但国有资本的总量并没有减少,而是有所增加。全国500强企业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349家,占69.8%;资产占94.9%;利润占88%。

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在理论上政策上已明确股份制是公有制包括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一大批国有大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资产重组等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不断改善股权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委托代理关系,改进鼓励与约束机制。

三是开始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不仅明确在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而且对自然垄断性业务方面,也在探索如特许经营权拍卖等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四是逐步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国家统一所有,由中央和省地两级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各级国资委正在逐步减少非出资人职责,以便较好地承担出资人的职责。

尽管中国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正在逐步走上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轨道,但是,上述改革远未达标。国有企业的数量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的数量还是太多,国有资本仍需向能发挥优势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国有大中型公司的股权结构仍有待完善,治理水平亟待提高。垄断行业改革才刚刚开始,已逐渐成为国企改革重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刚搭起架子。最重

要的,国务院国资委前一段用了大量精力处理过去改革遗留的问题,很难集中精力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国有金融资产、自然资源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体制的框架还没有搭起来。总之,今后国企改革的任务还很重,仍需抓紧做好。

我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

国有经济的历史存在权,就在于它是保障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经济基础。纵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每一项都需要国有经济发挥其基础性的保证功能和功效。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都和这些任务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出发,重新认识国有经济的功能;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去把握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因此,国企的目标应该是全民福利极大化,还是企业现金收入最大化?我认为,在新的体制下,国有经济的主要控制形式应是控股方式,国有经济应与合作经济、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在市场平等的相互关系中为人民做贡献。政府应当追求的是社会福利总和的极大化,而不再是国有经济或国有企业利润极大化。国企的目标还应该体现为对资源控制方式和效率的最大化。国企应该淡化盈利性目标,提升公益性目标。建立国有控股公司的过程就是一个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国资委可以通过有效监管国有控股公司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国有资产存量的重组,客观上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在组建控股公司时,要按照国有控股公司的种类,分类组建国有控股公司,一类是竞争性产业的国有控股公司,一类是非竞争性产业的国有控股公司。其中,在非竞争性产业中,应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提升非竞争性产业国有控股公司的竞争力。

其次,垄断性行业的改革问题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解决垄断性产业改革问题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逐步完善,私分、侵吞、挪用国有资产的腐败现象有所遏制。但是,由于多数国有企业处于垄断性行业,部分经营管理者的行为逐步转向政策性和机会性寻租的集体腐败。现在这个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个事关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最后,在保证政府投资主体的前提下,强化市场定位,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行政性委托管理为企业委托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次。积极引导、帮助、支持企业寻求外国合资合作伙伴,以此提升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整体实力。

国企改革的方向,是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我们从更远的历史时空来理解、体察国企改革的过程,才可以对国企改革的方向问题形成清醒的认识。1992年我国对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即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方向和基本目标。这个方向和目标在20年来没有改变过。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的任务是进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而不是走向私有制道路。这是国企改革的实质所在。

第17篇:国企改革“1+N”

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

1:《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N:

《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 44】(1)

《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2015 54】(2)

《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2015 63】(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2015 79】(4)

《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2015 166】(5) 《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2015 170】(6) 《关于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指导意见》【2015 2423】(7)

《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2016 4】(8) 《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2016 19】(9)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2016 32】(1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16 45】(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2016 56】(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2016 63】(13)

《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2016 133】(14)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2016年6月27日至7月2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介绍国资改革情况时表示,目前已相继制定出台13个专项改革意见或方案,还有9个文件正在履行相关程序,相关配套文件即将全部制定完成。”

国资委2016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九项重点任务”

一是尽快完善“1+N”文件体系,基本完成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二是深入推进“十项改革试点”,在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上尽快形成突破;三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四是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央企业实行分类考核、分类监管;五是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在中央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两个层面大力推行公司制;六是推进董事会建设,使绝大多数的中央企业建立起规范董事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七是推动中央企业重组调整,压缩管理层级和法人层级,优化国有企业结构布局;八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九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在改革中同步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国企2016年“十项改革试点”

十项改革试点具体为:一是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二是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三是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四是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五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六是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七是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八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九是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十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

第18篇:国企改革举措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国企改革举措:特大国企或先改组为国资投资公司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重点举措眉目渐清 包括实行股权激励与组建国资运营公司等 国资委酝酿向民资开放一批重大基础项目

□本报记者 毛万熙

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了国资国企改革蓝图。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实行股权激励与组建国资运营公司或国资投资公司将成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重点举措。特大型国企有望先改组为国资投资公司,股权多元化国企有望先行尝试股权激励。相关职能部门在抓紧研究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在2020年前国资国企改革将取得重大突破。此外,国资委正在研究将一批重大基础项目建设进一步向社会开放,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特大国企或先改组为国资投资公司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权威人士透露,组建国资运营公司和国资投资公司对现行国资管理体制来说是新课题。国资委正在按照中央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方案,包括公司组建条件、公司与国资委权力分配等问题。

券商人士认为,《决定》的提法表明,国企改革思路主要借鉴新加坡淡马锡的控股模式。淡马锡是一家由新加坡财政部监管、以私人名义注册的控股公司,下设若干子公司,主要由政府官员组成董事会。政府部门对公司影响仅体现在董事会人事任免权,不干涉淡马锡及控股下属公司投资运营。淡马锡下属公司按市场规则运营,自负盈亏。

前述权威人士表示,我国经济体量远超新加坡,国企特别是央企职责不同、规模悬殊,采取的具体形式将比淡马锡更为复杂。近年来,国企特别是央企积极--------------------------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推进整体上市并准备探索国资委直接持股试点,实际在实行两层架构(“国资委-国企”)模式。未来,两层架构、三层架构(“国资委-国资运营/投资公司-国企”)将并存。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中石油等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特大型战略性管控国企,可由政府授权企业成为产业类国资投资公司。从事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但须保留主业。

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已承担资本经营任务的财务型管控国企,继续发挥其功能。

三、规模相对较小的国企,可根据产业性质进行归类,成立国资运营公司。由国资委授权公司对企业从事股权管理,经营一段时间后可将股权变现,投入国家战略性领域。

入围世界500强且投资方向多元化的国企有望最先被明确改组为国资投资公司,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中国建筑、中海油、中国中铁、中化集团、南方电网、中国电信、华润、五矿、南方工业、中航工业、中国联通、中国化工、中粮和大唐集团等。

上海、珠海、广州和深圳等地早已开始探索国资投资运营平台建设。前述权威人士说,因地方国企体量较小,淡马锡模式更易推行。下一步,地方国资部门对旗下资产整合步伐将率先加快。

股权多元化国企

先尝股权激励甜头

部分国企管理的缺点之一是激励机制不如民企和外企。上市国企中仅有上海的光明乳业、深圳的深振业等少数公司进行股权激励尝试。前述权威人士透露,市场期待多年的国企股权激励改革有望全面推行,国资委正在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下一步,国资监管部门将选择股权结构多元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企先施行股权激励机制,再逐渐全面推开。

国资委2008年出台意见设置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上限:境内上市公司及境外H股公司股权激励收益原则上不得超过授予时薪酬总水平的--------------------------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40%,境外红筹公司原则上不得超过50%。业内人士推测,上述要求有可能会放开,最高或放开至授予时薪酬总水平数倍。

股权激励机制改革有望带动相关国企业绩进一步释放。已实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国企将最先受益。在改革中,走在前列的上海等地国企多处于竞争性领域,股权结构较为合理,实施条件也较为成熟。

处于竞争性领域的中粮、宝钢、华润等央企,其港股上市公司早已大刀阔斧地推行股权激励,一旦相关细则出台,旗下A股上市公司有望最先尝到政策甜头。

对于一股独大的央企,有关部门将先完善这些企业的股权结构,在使其多元化后,再推行股权激励。

将向民资开放

一批重大基础项目

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民资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称之为民营经济的新“黄金十年”。

前述权威人士透露,深化国企改革必然会涉及垄断行业或垄断环节改革。这将为民企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国资委正研究将一批重大基础项目建设进一步向社会开放,欢迎民企参与投资。

基础产业项目管制放松将集中在能源、公共事业、电信等领域。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表示,在石油天然气产业链上,可能油气开采或向民资放开,油气管网实行开采与管输分离,原油仓储基地引入民资,原油进口逐步增加配额。在铁路运营模式方面,通路权放开将利好铁路运输、铁路设备等。

分类监管将是下一步国企改革重点之一。李锦表示,酝酿出台的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可能要涉及国企的分类。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根据分类情况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分类问题牵涉到国企改革性质、标准、目标、途径、社会资源分配及效益分配。可将国企分为:资源垄断型国企;服务民生的公益型国企,上缴利--------------------------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润较少,干部由行政任命,在央企中不超出10个;运营竞争型国企,以经济利润为主要目标,干部市场化选聘、无级别。

前述权威人士透露,过去国资国企改革具体改革方案和细则由各部门提出。如改革触动部门权益,就可能使中央部署大打折扣。为保证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 决定的顺利推进和全面落实,国资国企等重大改革由具体部门提出初步方案与细则,然后由中央改革领导小组定夺与协调推进,以减少部门阻力、保证改革整体效益最大化。

李锦说:“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制度创新的大幕即将拉开。2014年将是国资国企改革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的一年。”

央企一把手拟实行市场化选聘 国资委正制定政策

央企一把手拟实行市场化选聘 国资委正制定相关政策,竞争性行业有望率先推行

□记者 杨烨 张彬 方家喜 北京报道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权威人士处获悉,为了更好地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正在酝酿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国企高管的市场化选聘比例,这意味着央企、国企的“一把手”或更多地从市场中产生,同时将国企高管薪酬与其选聘方式挂钩,即政府任命的由政府确定价格,市场选拔的由市场定价。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政策“落地”,一直以来步伐稳健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在进行着更为积极的探索,其中薪酬和选人制度无疑--------------------------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成为市场化改革尝试的重点。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

“我们公司从原来的几千万元资产发展为现在的近百亿资产,说实话驾驭目前这些资产我们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也想高薪招聘一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或职业经理人,但是因为我们是国企,对他们的薪酬评价要符合国资委的规定,那么就很难给出极具吸引力的工资,也就很难吸引高水平人才。”一家国企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央企负责人均表示,我国国有企业负责人(职业经理人)应该逐步尝试从市场招聘,薪酬也应该根据市场来确定,用更高的薪酬留住人才,让企业进入“高薪—人才—高利润”的良性循环,同时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高度透明化的“选用人体制”,也将缓解社会舆论有关国企薪酬方面的争论。

“国资委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的体制机制,包括什么样的职业经理人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怎么鉴定其资质、资格,他们的业绩怎么评价、薪酬怎么确定等问题。”权威研究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随着相关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后,更多的央企、国企的一把手将从市场中招聘,但是一些特殊行业像中石油、中石化这样企业的一把手还得政府任命。

他告诉记者,国有企业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国企成为真正的企业,要让他们有航天发动机的动力,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并在各领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价格不完善,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考核、激励体制等方面都存在僵化,特别是缺乏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制度和市--------------------------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场化薪酬制度,这也造成了很多企业出现高端人才流失,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职业经理人形成机制与现有的国企、央企领导层任命制是不同的,职业经理人是通过市场机制选拔产生的专业从事管理人才,是特殊的人力资源阶层。职业经理人的薪资标准是和业绩挂钩,不是说你掌管的产业大你的收入就高,因为有些国企享受着天然的垄断利润。

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改革现行的制度,包括考核、激励体制等,但是下一步改革的难点还是“去行政化”的问题,尤其是国企老总应该按照官员体系的运作逻辑选拔还是市场化选拔的问题。权威研究部门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化选聘最有可能率先从竞争性领域国企推行,只有在“市场化选聘”前提下国企高管才有资格享受市场化薪酬,其余还是按照政府来确定薪酬,而公益性、垄断性国企,国企高管薪酬则不能简单按市场化标准确定。

张孝德认为,我们的职业经理人不能简单的参考发达国家标准,还要有相对工资的概念,我国劳动力整体价格比较低。要给职业经理人创造环境,减少政府对国企政治上的压力,职业经理人虽然是微观系统,但是也要求国企经营的宏观环境与之相匹配,让国企履行经济职能,减少附加上的政治职能,把和政府的交易成本降到最低,使国企全身心的面对市场去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经有一些央企开始进行市场化选聘一把手。记者了解到,日前神华集团在其官方网站上挂出的一则招聘公告引人关注,神华集团要全球公开招聘子公司“一把手”。据神华集团官方网站介绍,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是由神华集团管理的能源科研机构,是以企业为--------------------------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示范工程”,着力于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开展低碳能源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与集成、新能源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研究。神华集团正在全球范围内物色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所长,这被认为是国企用人机制的突破。

浙江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积极发挥监督防控作用

浙江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紧紧围绕国资监管中心任务,常驻企业开展过程监督,充分发挥一线监督作用,有效防范重大风险,有力保障企业科学稳健发展。

一、建立完善外派监事会体制机制,有效实施过程监督。

1、理顺外派监事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由省政府派出,由省国资委管理和指导。监事会设主席、副主席、专职监事以及职工监事,其中主席、副主席均为省直管的厅级公务员,目前共6人;专职监事12人,由省国资委通过社会化公开招聘录用,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年薪制,身份为专项事业编制;职工监事由企业选举产生。为理顺外派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省委组织部和省国资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日常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监事会与省国资委的工作关系、监事会主席和副主席的行政关系、党(工会)组织关系,--------------------------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以及人事管理、业绩考核和后勤保障等事项。监事会的所有经费列入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事会成员的工资、福利与派驻企业无任何关联,维护了监督的独立性。

2、重视外派监事会建设,持续营造良好监督环境。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建立后,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支持。省委、省政府领导专程到外派监事会驻地调研,听取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对省国资委管理指导监事会工作和省属企业支持配合监事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企业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明确了制度保障,贯彻落实省领导提出的企业配合监事会工作“四个必须”要求,为监事会履职营造了良好环境。2011年以来省领导先后10多次在有关监事会工作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

3、坚持常驻企业过程监督,着力于经营风险防范。浙江省国资委每年组织各外派监事会统一开展1-2次专项检查。已开展了往来账款、股票期货投资、对外担保和重大投资项目管控情况等4次专项检查,充分体现了出资人监督的特性,受到企业的欢迎。除统一的专项检查外,各监事会还自行开展检查工作,如 “关停企业清理情况检查”、“大宗贸易风险情况检查”等,取得了良好效果。专项检查已成为外派监事会重要工作手段。外派监事会常驻企业熟悉经营管理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得到了派驻企业的认同。2012年各监事会共提出要求企业整改和落实的意见100条,企业实际整改和落实79条,督促企业制定或修订相关制--------------------------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度45个。此外,省国资委非常重视并充分运用监事会监督成果,如对专项报告揭示的某些重大风险事项与企业进行约谈,提出警示,拓展了监事会监督成果的运用;对专项检查反映的重大问题,及时出台相关监管措施,或出台指导意见,或修改完善考核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监事会监督成果。

二、大力构建监事会监督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管控水平。

1、出台子企业监事会建设指导意见。省国资委在对省属企业子企业监事会建设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省属企业子企业监事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推动省属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子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与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相呼应,逐步建立健全出资人监督体系。《意见》要求各省属企业明确负责子企业监事会工作的管理机构,完善监事会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子企业监事会基本工作制度,完善监事会运行机制;加强监事会与企业纪检、监察、内审等部门的协调,共享监督成果;企业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应将监事会履职所需要的费用纳入公司预算,并严格执行。

2、对子企业监事会工作提供指导帮助。每年通过工作调研及时掌握了解省属企业推进子企业监事会建设的情况,并提出阶段性的指导目标,逐步推进子企业监事会与集团外派监事会的工作互动对接,形成纵向监督体系。通过举办培训班传授监事会监督理念和方法,提高子企业监事会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帮助其有效开展监督工作。每年召开省属企业子企业--------------------------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监事会工作座谈会,召集省属企业的子企业监事会工作管理机构负责人参加,总结情况,交流经验,提出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要求。

3、子企业监事会在逐步做实基础上取得突破。目前各省属企业均明确了监审、法务等部门为子企业监事会工作的管理机构,有的省属企业还增挂了监事处或监事会工作办公室的牌子。已有1家省属企业对所有子企业监事会实行了专职外派并与党风督察相结合,有1家省属企业对部分子企业监事会实行专职外派,有1 家省属企业实行外派财务总监试点,其余省属企业都制定并下发了集团公司针对子企业监事会工作的相关制度,子企业监事会工作在逐步做实的同时得到了创新发展。

三、加强地方工作指导,初步形成监事会工作大格局。

1、将指导各市监事会建设列入年度工作重点。省国资委要求各市国资委强化出资人监督,依据《公司法》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对出资企业监事会应建尽建、应派尽派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逐步强化监事会监督功能,并参照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模式,最终实现外派监事会体制的全覆盖。以此为目标,省国资委每年都把督促推进各市监事会建设的内容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每年组织召开全省国资系统监事会工作座谈会,召集各市国资委分管领导及监事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参会,总结上年度监事会工作开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年度工作的具体任务。

2、建立各市监事会工作指导交流机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确定专--------------------------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人联络各市国资委监事会工作负责人,保持经常性沟通,进行日常工作指导。建立工作调研机制,每年进行专题调研,对监事会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的地方及时总结经验,树立榜样,对进展缓慢的地方,进行督促。建立培训机制,每年对各市国资委监事会工作负责人和部分监事会人员进行培训,形成大力推进外派监事会建设的工作氛围。

3、各市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基本实现体制覆盖。2012年12个市国资委(包括义乌市)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达133家,资产总额达9247.2亿元,其中设监事会的企业达96家,占各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资产总额的93.2%,占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户数的72.2%,基本实现了监事会体制全覆盖。一些市国资委借鉴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体制,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监事会监督模式。

--------------------------精品

文档-------

第19篇:上海国企改革股

昨日,A股市场出现较高做多热情。截至收盘,两市共有61只涨停股,其中19只属于国资改革受益股,这19只个股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等率先启动国资改革地区。其中,上海区域包括:新世界(9.83, -0.19, -1.90%)、益民集团(6.66, -0.14, -2.06%)、棱光实业(10.33, -0.40, -3.73%)、徐家汇(11.47, 0.02, 0.17%)、锦江投资(10.25, -0.22,-2.10%)、耀皮玻璃(7.24, -0.15, -2.03%)、上海九百(8.14, -0.25, -2.98%)和申达股份(10.85, -0.08, -0.73%)等;广东区域有:佛塑科技(6.11, 0.22, 3.74%)、珠江钢琴(9.18, -0.18, -1.92%)、广弘控股(7.85, 0.05, 0.64%)和粤水电等。

第20篇:国企改革 风云再起

国企改革 风云再起

国企改革的核心从来不是为市场炒作主题,而是为实体解决问题。寄希望于国企改革成为市场的“救市主”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千呼万唤始出来。

9月13日,被市场翘首以盼的国企改革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终于出炉,《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从时间上明确了总体目标;在分类改革方面,将国企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在股权改革方面,提出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亦日,A股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国企改革概念股高开低走,放量大跌。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114.80点,跌幅为2.67%,盘中一度跌破3100点,深证指数与创业板指数跌幅则分别达到6.55%、7.49%。在一片千股跌停中,国企改革概念股跌停数近200只, “黑色星期一”再度上演。

国企改革即使成不了市场的“救市主”,却又为何将市场带入又一轮的暴跌?是两年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消磨了投资者的耐心?还是改革方案低于市场普遍预期呢?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表示,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政府要推出大范围深层次国企改革的决策已基本为市场所共知,两年内纲领性文件迟迟未出,一度让资本市场有所失落。国企改革是一项过于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的大方向和原则如何定、改革的阵痛以何种方式来承受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极端重要,因此纲领性文件的反复研究斟酌情有可原。 未来各地改革方案细则的出台将会成为下一阶段国企改革行情的催化剂。

孙建波同时表示,在股灾洗礼和去杠杆之后,大的泡沫形成条件已经不具备了。国企改革的本意也并非吹泡沫,而是在基本面上切实地改善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的现状。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朱振鑫表示,国企改革的核心从来不是为市场炒作主题,而是为实体解决问题。即便是一个平衡各方的好方案,也不一定能满足资本市场漫无边际的幻想,毕竟投资者并不能代表所有人。更何况,在此之前,一千个投资者已经赋予了国企改革一千零一种天马行空的期待,它在公布之前就注定是一个不可能超预期的方案。因此,冀希望于国企改革成为市场的“救市主”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民生证券建议,对投资者来说,更理性的选择是放开所有幻想,找找这份国企改革现实的方案中与理想最接近的地方。

事实上,大多数机构对于国企改革方案短期能否提振A股市场抱以谨慎态度,认为国企改革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接下来到2020年的后续5年要更重视顶层设计方案的逐步落地。

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果表示,目前国企改革1+N方案中“1”已经落地,未来“N”的出台以及各地改革方案细则的出台将会成为下一阶段国企改革行情的催化剂。在此次顶层设计方案出台的过程中,已经基本解决了国企改革中的核心分歧,后续国企改革方案出台将会更加顺利,这一次资本市场不需要等待太久。

亮点频现

作为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这份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开启了国企改革新的篇章。《意见》长达20页,分八大章节三十项内容,前三项内容分别阐述了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从第二章节起对多个改革方案进行概括性阐述。其中,在分类监管、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股权多元化、国企重组整合、整体上市等方面亮点频现。

陈果认为,此次国企改革《意见》中囊括了国企改革的各个核心方面,而且颇有不少新意与亮点,后续落实成效值得期待。

在“总体要求”部分,《意见》明确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陈果表示,这样的表态与之前习近平主席一系列有关国企改革的表态相一致,都强调了强大的国企系统的必要性。而在其中,措词语序上,“做强”放在最前,又是改革的首要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轮改革一定会偏重于增加国企竞争力的改革方式。

从政策上来说,《意见》提出了改革国有公司管理体制、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国有公司治理、鼓励国有公司参股非国有公司等一系列改革方式;在实践中,可以期待大刀阔斧,切中要害的改革手段,资产整合、国企合并等可以短期内迅速提高国企竞争力的改革举措可能将获得更大力度的推进。

陈果认为,《意见》的核心亮点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基本原则”部分,《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之后的文件内容中,又数次提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一提法并没有出现在三中全会《决定》中,在《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也未提及,仅在少数几个地方的国企改革方案中有所提及。此次国企改革文件中在“基本原则”部分明确提出了这一要点,是非常重要的变化。

陈果表示,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国资委介入国有企业日常运营一直是国企运营症结之一。此次改革中明确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望通过限制国资委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权力边界,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这也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现管资本,完善企业法人治理与管理体制、推进混合所有制等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的基础。可以说,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推进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轮国企改革的最终成果。《意见》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定调为基本原则,为国企改革打下了关键基础。

在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薛鹤翔看来,《意见》存在八处亮点超预期:

第一,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意见》指出:“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这在三中全会以来有关国企改革的会议与文件中鲜有提及。

薛鹤翔认为,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在推进股权结构调整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国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提供了稳妥的新途径。

而被允许国资转化为优先股的国企大概率需满足三个条件: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国资处于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需向参股转化;可分配利润与现金分红情况良好的蓝筹国企股。

第二个亮点是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此前,只有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了特殊管理股制度,此次《意见》则并未限定为传媒企业。

薛鹤翔表示,这意味着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的试点领域可能有所扩大,从“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扩大至“少数特定领域”,可能会包括金融领域国企。

特殊管理股制度保留了政府在某些特定事项上的一票否决权,保障了国资从传媒、金融等领域的企业退出后,政府仍能保持意识形态控制力和金融风险控制力,解除了国资减退的后顾之忧,从而有利于这些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这些领域的国企进一步实现股权多元化、完善企业制度、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等。

第三,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目前中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采取二级结构,在现有模式中,国资委监管人与出资人身份之间的关系问题,国资投资、运营公司与国资委之间的关系问题都是国资的疑难问题。

薛鹤翔表示,此次《意见》指出,要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明确了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将国资委这个出资人夹层拿掉,形成与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类似的新二级结构,即“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所属国企”模式。

这种新的二级结构将推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的自主运作权责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其真正成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

第四,明确了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意见》给了国务院国资委、各地方国资委、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机构更加完备的出资人权责,也给了地方国企改革更大的自由度。

第五,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前期对国企股权多元化的关注和预期主要集中在引入“非国有资本”,此次《意见》鼓励各类国有资本之间相互参股。国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的形式可能会包括地方国资参股央企、国务院国资参股地方国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之间的互相参股、国企与国企之间的互相参股。

第六个亮点是“着力”推进整体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薛鹤翔认为,政策由过去的支持“具备条件”的央企加快整体上市转变为“创造条件”实现整体上市,意味着国企整体上市的推进力度可能会超预期。

第七,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前期市场对混改的关注与预期主要集中于国企引入非国有资本和国企实行员工持股等,聚焦点在国企身上,而这次明确了“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员工持股的试点企业比较超预期。《意见》表示,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试点。

四大方向

陈果表示,管资本、分类管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混合所有制是本轮国企改革的四大方向,而本轮国企改革的最大看点无疑是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到管资本,这也是 “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离”的最直接体现。

“管资本”有望减少国企监管部门对于企业经营的过度干预,同时明确国有企业管理层权责。简而言之,原则上国资委负责的事情会越来越少,而且集中在大的方向上,而企业负责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在实现“管资本”的监管体系中,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公司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它为国资委设立了实际的管理边界,将国资委与企业日常经营隔离。未来较为理想的国企管理体系将是:国资委管理并考核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公司,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公司直接负责国有资产整合与资本运作,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当然这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系的实现还需要分类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一系列政策的配合。

具体来说,文件中的管资本部分有以下要点:

经营管理上,“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于企业”,监管部门划清权责,收敛权力边界。

经营体制上,“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并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未来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公司将直接管理下属企业,推进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并且就授权范围内的资本向国资委负责。

资本流动上,“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本的形态转换”,明确了国有企业的优胜劣汰路径,未来资本市场将成为国有资本形态转换的主战场。

根据《意见》,国企将分为商业类与公益类。其中商业类又会分为完全竞争型与关键领域型。不同类型的企业改革方式、控股程度、考核目标均有区别。

广发证券认为,分类管理的最大看点在于,明确放松了完全竞争类企业的股权要求,对于此类企业,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

陈果表示,这种可控可参的模式赋予了改革充分的灵活性,结合“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改革措施,未来在此类企业中可能会看到更多的积极转型案例。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则参考了新加坡淡马锡模式。

淡马锡成立于1974年,作为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专门管理国家资产。通过投资来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将国有资本撤出不需要扶持的行业,投向私人不愿投资或者无力投资的领域。股东的10年复合回报率达到13%,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国有资本经营管理公司。

民生证券认为,淡马锡模式的特点体现在其运行体制、运作机制、运营原则及运营监管上。从运行体制上看,淡马锡是政府及政府控股会参股企业的隔离墙和传送带。既保证通过投资可以实现国家意志,也避免了企业直接受到行政干预;从运作机制看,来自政府、企业及学界的多元平衡董事会构成了企业的运作机制,保证公司在投资方面的前瞻性和盈利性;从运营原则看,淡马锡是参考政府的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和股东收益最大化为目的,全球配置资产;从运营监管上看,淡马锡实行全民监督机制,自2002年开始,淡马锡公开财务报表,普通公民只需要缴纳少许费用即可以查看淡马锡的公司信息和资料。

民生证券表示,淡马锡的成功之处在于其一方面由政府全资控制,另一方面则保持了市场化高效运作的特点。

淡马锡的核心在于政府、国资运作平台、企业的三层架构相对独立性: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而是对国有资本进行管理;政府直接设计的部分只包括重大人事任免、业务范围审定以及对于重大战略性投资项目的审批。其董事构成反映出高度市场化的国际性大企业特征:在董事会成员中,除执行董事以外均是独立董事和股东董事;独立董事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大型企业,股东董事则是由新加坡政府进行委派,不从淡马锡公司支取薪酬。管理层招募以及日常经营决策基本由市场规律决定。

基于对淡马锡模式的借鉴,在股权上,《意见》提出了“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管理股制度”。多种模式的股权提高了国家股权的灵活性。采取适当的股权结构,未来国有企业可以让渡日常经营管理权,来换取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同时保证企业重大决策符合国家利益。

在经营管理上,明确提出“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参与”,同时推行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制度。

此外,混合所有制部分的最大看点在于对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的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以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保、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这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加速转型。

证券化与整合

朱振鑫表示,无论是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加快重组整合,国企改革均需要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推动国资证券化是最佳路径。

朱振鑫认为,本轮国企改革的一大优势在于,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比以往更完善,为推动国资证券化创造了条件。国资证券化一方面可以解决谁来买国有资产、谁来盘活国有资产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公开市场的竞价和监督促进政企分离,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对于证券化程度不同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如整体上市、借壳上市、反向收购母公司等不同模式提高证券化率,目前已有12个省市公布了量化的国资证券化目标,未来5年国资证券化率均有较大提升,给市场带来投资机会。

其中,对于未上市的国企,实现证券化的途径包括:一是企业整体或部分业务IPO;二是将资产注入现有公司,实现借壳上市。

对于部分业务已经成功上市的国企,提高证券化率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上市公司通过反向收购母公司,实现整体上市;二是将未上市资产单独上市;三是通过定向增发收购资产,将资产注入集团已上市公司。

据民生证券统计,目前已有22个省市公布了国企改革方案,与《意见》相比地方推动国资证券化更加积极,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成为各地国资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中,12个省市提出了国资证券率的明确目标。

就在《意见》公布的同一天,中国中铁和中铁二局宣布因筹划重大资产整合事项停牌,成为央企上市公司最新资本运作案例。资料显示,中国中铁和中铁二局同属一系,其中,中国中铁直接隶属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而中国中铁则是中铁二局的间接控股股东。

事实上,包括中国中铁和中铁二局在内,目前已有超过40家央企上市公司处于停牌状态,如,8月7日,中国远洋、中远航运、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海科技这5家分别隶属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的上市公司同时宣布停牌,很有可能会复制此前南北车合并的模式。

而此次《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国企整合重组,尤其是在央企层面。

民生证券的研究表明,从央企整合的历史经验来看,一共有五种模式,未来强强联合将是主要方向。

第一种是行业内横向的强强联合,主要是将行业内业务相同或相似的央企合并同类项,避免恶性竞争,最大程度的发挥规模经济与协同互补效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这种整合一般是通过换股方式组建新的企业。如联通与网通的合并,南北车合并。

第二种是行业内横向的以强并弱,即按照业务相关度将一家亏损企业或者弱势企业整体并入另一家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央企的核心竞争力。比如2006年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两者在粮油贸易、物流、食品加工等主营业务上多有重合,而中谷的规模和实力远弱于中粮。

第三种是纵向的产业链整合,即按照产业链的相关性将某个行业上下游企业重组整合,延伸产业链,将外部交易内部化,降低企业中间成本。比如2014年11月,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

第四种是主辅分离之后的网状整合,即把相关央企中非主业资产剥离出来,然后整体与相关行业央企整合成新的独立企业。经典的案例是电力领域的主辅分离。

第五种是科研院所注入央企集团,也算是央企整合重组的范畴。比如2009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并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这种整合有助于发挥央企商业实力和科研院所科研实力的协同效应,一般对相关公司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朱振鑫认为,上述五种模式都有助于提高做大做强央企,提高央企的国际竞争力。但对打造龙头效果最为明显的还是第一种和第五种模式,而中央目前最为重视的还是第一种模式:强强联合。

从客观上看,这也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内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必须依靠出口和产能输出来化解,而在国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出口的高增长。而强强联合的方式短期内可以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打造国家品牌,对“走出去”效果最为明显。

朱振鑫表示,“十八大”以来央企合并共有三个案例,包括2013年中国二重和国机集团的合并、2015年的南北车合并以及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从这三个案例中可以找出一些央企合并的规律:

第一,都是国家重点鼓励走出去的行业,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明显。南北车所处的高铁行业曾被李克强总理多次出国推销,核电领域也是与高铁一样的“出海”重点领域。而中国二重和国机集团所处的大型机械制造也是中国出口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行业之一。

第二,都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高附加值行业,国际市场竞争不能只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必须依靠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这一点上大企业显然比小企业更有优势,高铁、核电和大型机械制造领域都是如此。

第三,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或者有很大潜力。比如南北车已经是全球前两大高铁制造商,国机集团已经是除汽车行业外首家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机械工业企业,中国的自主核电品牌华龙一号也已经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第四,合并企业属于同一竞争性行业,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合并同类项,避免恶性竞争。被合并的企业在业务上有很大重合,在国内基本是“南北分治”(很可能是从同一家央企拆分出来的),在国外可能有过恶性竞争的经历,比如南北车曾在海外投标中自相残杀,造成国家的损失。从国际经验看,其他国家也大部分是国家品牌的竞争。

第五,属于非生活性领域,面向的主要是政府或大型企业,垄断之后对老百姓几乎没有影响。比如高铁和核电,面对的客户都不是老百姓,社会阻力比较小,而且即便成为市场唯一也很难在与政府买家的博弈中占得便宜。

投资机会

虽然《意见》的出台并非受到A股市场的追捧,但并不妨碍机构对未来国企改革投资机会的关注。

方正证券表示,《意见》没有传说中的激进,也看不出所谓的倒退。可以肯定的是,总体方案是各地行动的发令枪,枪已打响,各地都将跑起来,不囿于原则性较强的指导意见,关键还是要看各地的行动,尤其是试点行动。

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则认为,未来有两大央企改革的重点方向和投资机会,即央企资产证券化的提升和央企的兼并重组。

平安证券按净资产口径测算了111家央企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资产证券化率中控股或为单一最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净资产之和/该集团净资产),最终得到的93家央企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的结果显示:

其中,有25家央企集团(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等)旗下没有控股或为单一最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其证券化率计为零,它们不具有资产注入的上市平台,因此不予重点考虑。其余68家央企集团的平均资产证券化率为63.55%,按照三个条件观察:资产证券化率在平均线以下;集团资产负债率较低;集团所属行业不为国有命脉类行业。

平安证券认为,中国五矿集团、电信科研院、中国有色矿业、中国化工、中国通用技术、中国航天科技、中国电子科技、中国兵器集团、中国轻工集团、中国航天科工等集团公司具有较强的资产注入预期。

而从央企合并重组角度来说,平安证券认为,在目前112家央企中,业务有重叠且在竞争性领域、或者已经在全球范围属于竞争性行业的央企比较容易引发合并重组。

央企的整合应服务于国家整体的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驱动央企整合的重要政策因素之一就是“一带一路”,原因是“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了两个催生央企整合的重要元素:一是“通路通航”,“通路、通航”是“一带一路”战略第三步“通商”(过剩产能和高端装备的输出)的前提条件。

平安证券表示,在这个方向上,央企整合的看点与铁路和航海密切相关;二是“高端装备走出去”, 尤其是高铁、核电等重大装备的走出国门;这部分的央企整合可以避免在海外竞争中的“内耗”,从而提高央企的国际竞争力。南车、北车的合并以及国家核电、中电投的合并目的皆在于此。

同时,平安证券表示,相对于“强强联合”的央企合并来说,央企行业内的兼并收购主要将发生在钢铁、建材等产能过剩的领域。央行在这些领域的整合,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内由于“四万亿”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

此外,平安证券还表示,对于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央企,其整合重组有利于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塑造产业链优势,增强企业在全产业链的竞争实力。其中,当前行业集中度低、效益低下、企业分散在产业链各环节的行业,更容易发生行业链整合;在央企集团中,有色行业和军工行业进行此类整合的可能性最大。

《国企改革心得体会范文.doc》
国企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