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0-08-24 来源: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收看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收看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机关党员干部在会议室收看了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声情并茂的演讲,配以真实的新闻视频,使我对这位质朴无华的山村老支书有了深刻的了解,被他平凡而伟大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的海雀村村支书的岗位上,带领全村百姓苦干实干,使“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彻底改变了以住“杈杈房”、“茅草房”、“人畜共居”的历史,真正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3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200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山上吃自带的烤洋芋。

为了村寨发展,优生优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荣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大儿子文正全成为村里最早的独生子女户之一。文朝荣以自家亲人作表率,执行政策公道正派,彰显了党员干部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的精神。 当文朝荣得知担任村主任的儿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万元积蓄买一辆小皮卡车受到群众质疑时,他泪流满面地告诫文正友:“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还在对儿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你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让老百姓支持你。”

是他,让海雀村全村人吃上了“林业饭”;是他,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创造了人间奇迹:使曾经“山上光秃秃、屋里干穷穷”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由当初不到5%在26年间上升为70.4%。他操劳了一生,给村民创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森林,为的是让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

我们要学习文朝荣同志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作风;学习他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解放精神;学习文朝荣同志坚定信念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文朝荣同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文朝荣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他的精神事迹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灵魂,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取得长远发展的具体体现。

如今他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财富是我们永远也用不完的,他的经验将被我们学习借鉴,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他响亮的名字响彻了全国各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的死重如泰山。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农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今后,我们要把文朝荣精神落到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中,学习文朝荣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一名值得群众信赖的好党员。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六日

推荐第2篇:观看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观看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6月5日,我局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贵州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的海雀村原支部书记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观看完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他让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一遍绿色,让人们没有饭吃到小康,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是他却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我们永远也用不完的,他的经验将被我们学习借鉴,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他响亮的名字响彻了我们贵州省的每一片土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

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在为官一任的十几里,文朝荣同志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文朝荣同志把自己生命中的无数个春秋献给了大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人民教师,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推荐第3篇:观看文朝荣先进事迹教育片心得体会

观看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白果镇中心小学 沈娟 文朝荣同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向他学习,他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党员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是“海雀实践”精神神的象征。

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祉尺遮盖布,肩膀当作地皮磨。“海雀”是彝语“候确”的音译。“候确”就是“湖水灌注”的意思。相传这里从高到低原有3个大海子,高处的水漫出来流到第二个海子,再流到第三个海子,绵延不绝„„“海雀”之名由此而来。

我记得唱过这样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你是公仆,身上却凝聚着民族魂;你是大树,身后却成长着大森林„„„„.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郎德镇乌流也改村村会记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从他的先进事迹中看出,文朝荣一贯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他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了解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农村干部如何按照党的要求,如何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问题。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农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朝荣同志作为一名农村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农村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窝,处处显示出当代新农村干部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的我,我要以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学习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

文朝荣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今后,学习文朝荣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工作的出发点定位于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一名农村的好教师。

推荐第4篇: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jlyqzj

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同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担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海雀的贫困现实与群众的期盼,他带领群众与自然作斗争,在海雀村的荒山上种植华山松、马尾松13400亩,使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上升到70.4%,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他带领群众大力扶贫攻坚,198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3元,到2013年增加到5460元,人均占有粮食从107公斤增加到318公斤;他模范抓好人口控制和素质提升工作,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海雀村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他就是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学习文朝荣同志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文朝荣同志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无怨无悔。他经常深入农户特别是贫户家中,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群众当亲人,始终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学习文朝荣同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针对海雀村的实际,文朝荣同志提出了“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

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朴素构想,拉开海雀村轰轰烈烈的造林护林运动的序幕。他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大儿子文正全带头办理独生子女证。在村里成立了教育基金,对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让村里走出了2名大学生。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解放思想,模范带头改变传统生育观念,兴办教育,身体力行引导群众改成规陋习,树文明新风。要像他那样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敢于改革创新,发展科技种养殖业,推动

村级经济发展,做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学习文朝荣同志苦干实干、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文朝荣同志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带领群众与天斗与地斗,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拼搏,带领村群众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在艰苦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从“苦甲天下”到年人均纯收入近5460元,村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做一名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苦干实干,敢与天斗与地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好党员、好干部。四要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文朝荣同志在当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兴办教育,脱贫致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海雀村的发展上。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情系群众、心想群众,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做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

五要学习文朝荣同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文朝荣同志是普通农民,但他胸怀坦荡,担任支书25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村级财务收支账目清楚,没有一分“扯皮帐”;他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为群众创造了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精神财富,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自己的吃穿住用却并不富足。他经常教育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儿子要靠勤劳致富,不能起贪念,不能让群众看不起。向文朝荣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做一名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甘守清贫,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

深入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对于强化思想道德、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提高自我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要以文朝荣精神为镜子,对照自身查找问题和差距,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作风,推动工作。

推荐第5篇:收看文朝荣先进事迹教育片心得体会

收看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4年6月9日晚上19点,我认真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关于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我始终把“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这条红线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组织全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朝荣同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向他学习,他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和实验区精神一直闪烁的一生,是党员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是“海雀实践”精神神的象征。他坚定不移的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宗旨,带领海雀村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他“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顽强意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解放思想、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不愧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贵州人民的回音石,更是我生活中的一盏指路灯。

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

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3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200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上山吃自带的烤洋芋。

为了村寨发展,优生优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荣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大儿子文正全成为村里最早的独生子女户之一。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涌现出3户独生子女户和12户双女户。文朝荣以自家亲人作表率,执行政策公道正派,彰显了党员干部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的精神。

当文朝荣得知担任村主任的儿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万元积蓄买一辆小皮卡车受到群众质疑时,他泪流满面地告诫文正友:“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还在对儿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你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让老百姓支持你。”

是他,让海雀村全村人吃上了“林业饭”;是他,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创造了人间奇迹:使曾经“山上光秃秃、屋里干穷穷”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由当初不到5%在26年间上升为70.4%。他操劳了一生,给村民创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森林,为的是让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我们要学习文朝荣同志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作风;学习他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解放精神;学习文朝荣同志坚定信念一心为民的宗旨意

识。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文朝荣同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文朝荣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他的精神事迹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灵魂,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取得长远发展的具体体现。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人民的好支书如今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足音仿佛还回荡在海雀村的茫茫林海中,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比豪言壮语更加有力,更能证明他是有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

学习人:王小森2014年6月10日

推荐第6篇: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文朝荣——一个响亮的名字,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这就是文朝荣,我们贵州的榜样人物,1942年3月出生,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3月至1982年2月任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副书记。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

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热情服务的公仆情怀。

作为基层的一名工作者,我们应该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

刻苦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热情服务!

推荐第7篇:观看文朝荣先进事迹教育片心得体会

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刘蔚蓝

文朝荣同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向他学习,他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党员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我们要学习文朝荣同志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作风;学习他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解放精神;学习文朝荣同志坚定信念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文朝荣同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文朝荣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人。

2014年6月12日

推荐第8篇:观看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观看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清镇市流长乡马场小学

刘亚军

我们全体老师在学校组织学习一生铁骨两袖清风的海雀村原老支书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从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中可以看出,文朝荣同志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他心系百姓,勤劳善良,爱民如子之情,舍小家顾大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崇高理想,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我看到了一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村干部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一个在艰苦岁月的农村干部如何按照党的要求,如何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好干部,在实践创新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文朝荣同志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当代农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朝荣同志作为作为一名基层农村村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实际行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完成他眼睛事无大小的每一件事情,我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要以文朝荣同志的崇高精神为榜样,以文朝荣同志精神做一面镜子,时时刻刻照着自己。提醒自己为教育事业尽自己微薄之力。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才,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文朝荣同志精神落到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中,学习文朝荣同志一生铁骨两袖清风的精神,要时刻把文朝荣同志教育子女时:“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做人要清清白白......”牢记于心,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风格,把工作的出发点定位于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如今文朝荣同志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文朝荣同志的足音仿佛还回荡在我们的脑海中。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比豪言壮语更加有力,更能证明他是有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以后,我要做一个一生铁骨两袖清风的人,把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带进学校,带进课堂。

2014年6月2日

观看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

清镇市流长乡马场小学刘亚军

2014年6月2日

推荐第9篇: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兴义市国土资源局刘兴福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响彻了我们贵州省的每一片土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的村支书,文朝荣同志。

他用20多年的拼搏坚守和不懈奋斗,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堪称村支书的楷模。他身上展示出来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攻坚克难、造福子孙的精神,值得所有党员干部学习。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 - 1 -

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文朝荣同志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文朝荣同志把自己生命中的无数个春秋献给了大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

照好这面镜子,我们更加理解:艰苦奋斗就是不甘落后、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就是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愚公移山就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改变面貌就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造福子孙就是着眼长远、打牢基础;更加懂得:没有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贵州不可能实现后发赶超。只要信仰在、精神在,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

照好这面镜子,我们更加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解决好“四风”问题,用推进改革、加速发展、改善民生的成效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贵州基础薄弱、条件艰苦,要像文朝荣一样做成同样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比其他地区多得多的努力。唯有干字当头,才能改变面貌,唯有拼搏奋进,才能后发赶超。作为一名国土系统的普通党员干部,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一学他不畏困难,不向贫穷低头的坚强品质,勤勤恳恳做事、任劳任怨付出,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愧于岗位职责,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自勉自

省。二学他无私奉献,忠诚为民的高尚情怀,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土地普法宣传、执法巡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四在农家、为民富民”活动相结合,走进基层,走进田间地块,向群众宣传土地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和土地执法工作。三学他率先垂范,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追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文朝荣精神”渗透在身体力行中,渗透在日常的工作、平凡的坚守中。

推荐第10篇: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后山中心完小 陆安梅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响彻了我们贵州省的每一片土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的村支书——文朝荣同志。1985年5月29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来到这个县的恒底区四方乡苗、彝族杂居的海雀村的3个村民组,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村民们“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室居住的,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火塘过夜。” 世纪80年代的海雀村,海拔2300米,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全村贫困人口达730人,人均占有粮食107公斤,森林覆盖率只有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3‰。海雀村有个顺口溜:“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上矮矬挫。”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3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200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上山吃自带的烤洋芋,天黑归家。那3年的春节文朝荣们都是在山上过的。有一年除夕,他下山把自家仅有的2只大公鸡杀了炖好送到山上给一同植树的村民们吃,为的是让大家油水足了,多有力气多种树。3年后,海雀村民在荒山造林1.16万亩。1995年,海雀村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如今, 海雀村森林覆盖率由当初不到5%在26年间上升为70.4%。他操劳了一生,给村民创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森林,为的是让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如今他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足音仿佛还回荡在海雀村的茫茫林海中,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比豪言壮语更加有力,更能证明他是有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小学教师,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4年8月20日

第11篇: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内分泌科/神经内科

包本会

我是一名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学习文朝荣事迹几年了,每每在学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他的事迹朴实而不平凡,越来越感觉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有着一种熟悉、亲切感,一直激励着自己,这个响亮的名字一直响彻在耳边,他的故事每每说起都感人至深,那么有亲和力,每次看记录片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山村的一员。文朝荣是那么一个小地方的一个普通村干部,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两袖清风,表里如一,乐于助人;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伟大;一心只为百姓着想,看到家乡的贫穷,他心急如焚,一心想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并把想法付诸行动,几十年如一日,连家人都难以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一个小小的村支书确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这样的思想境界不是在一个高文凭的人的身上产生的,而是一个深山里的普通百姓身上产生的,让人感触良多。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的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一生忠诚和执着,捍卫着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展现出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体察民情,每次在下乡途中,都会帮老百姓干活,真正是用行动体现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田间地头、山沟村落,为改变家乡面貌,倾注了毕身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是百姓亲切的称呼,是群众对他工作的肯定,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赞扬。

为官一任十几年里,文朝荣同志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儿女。为此他有过愧疚与难过,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文朝荣同志把自己生命中的无数个春秋献给了大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一名医师,一名新时期的党员,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认真管好每一个患者,对每一个病例认真分析、总结,不因工作强度大而忽略一个患者。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宣扬榜样的力量,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带领科室克服现有的困难,不断发展和提高科室的诊疗水平、服务能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良的诊疗服务,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参与到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去,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为自己的信仰、为医疗事业奉献一身!

第12篇: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彭 翔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响彻了我们贵州省的每一片土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的村支书,文朝荣同志。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文朝荣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在为官一任的十几年,文朝荣同志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文朝荣同志把自己生命中的无数个春秋献给了大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人民教师,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4年5月28日

第13篇: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

关于学习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的工作总结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响彻了我们贵州省的每一片土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的村支书,文朝荣同志。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在为官一任的十几里,文朝荣同志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文朝荣同志把自己生命中的无数个春秋献给了大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人民教师,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朝荣,一个村支书,他的一生,立足于自身位置,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留给后人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顽强意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解放思想、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

第14篇:观文朝荣老支书先进事迹有感

观《文朝荣老支书先进事迹》有感

孟祥静

当你的背影又一次出现在我的视线里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一个年事已高的老支书,却有着常人所不及的毅力。在海雀人民的心中,你是一个好支书,在我的心中,你是一个好干部。

你佝偻的身影伫立在山岗,坚守着那片你亲手种下的希望。曾经贫瘠的土壤犹如一个痨病多发的婴儿,在别人眼里已经失去了希望,你却舍不得放弃。你惊人意志力,感动参天,感动大地,感动了海雀人民。一句“没人去种,我自己去种”,深深回荡在我的耳边,净化了我的心灵。你不服输的意志让我体会到人生意义所在,价值所在。你高洁的品质犹如天然的璞玉,不需半点修饰和雕琢,海雀人民是你最好的链条。

不远处那挺拔的青松是你亲手种下的吧,在清风的抚摸下显得十分乖训,那满山的清风诉说着你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为之振奋。你改变人们高山出贫困,平地出富庶的看法。你用双手改变黄土,改变山头,改变海雀村。如今你带领的那只种树大军还在,却再也寻不到你焦急的身影。

我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是一个处世未深的小女孩,在海雀村,我看到的是朴素的民风,淳朴的村民。在你带领下,这样一支农民大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改变着多年的贫穷。这个痨病多发的婴儿已经痊愈,正吮吸着你给予的母乳,健康地变化着,茁壮地成长着。你越是普通,你的身影越是高大。

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你崇高的品质是我所敬仰的,你高大身影将永远成为我成长的风向标,也成为海雀村发展的指向标。作为一个基层服务人员,我应该干字当头,一马当先。立足基层,服务群众。从你身上,我学到很多很多。

你先进的事迹被海雀人民诉说着,被赫章人民传颂着,被中国儿女歌颂着。你的精神与海雀村的青山同在,与海雀村的发展同在,与伟大复兴中国梦同在。文老支书,你累倒了,但你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第15篇: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情况

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情况

一、学习情况

月14日下午16:30XXX党支部组织全体干部学习“时代楷模”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文朝荣同志是贵州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杰出代表,是全省基层干部学习的楷模,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他三十年如一日带领群众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求生存、求发展、求跨越、斗荒山、战贫困,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淬炼了不向贫困弯腰的奋斗精神。

二、讨论情况

学习会后大家畅谈心得,纷纷表示要学习文朝荣同志对党忠诚、恪守信念的政治品格,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要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忘我工作、全心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要以文朝荣同志为镜,深入查找自身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中的差距和不足,努力做文朝荣同志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以文朝荣同志为楷模,学习他敢于担当、无私奉献、为民务实清廉的高尚品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文朝荣同志精神和通信监管事业相结合,将他这种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融入到全处每名党员干部的血液里,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

三、反映情况 通过学习,支部全体干部职工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在岗位上默默奉献,服务好群众。

第16篇:观看文朝荣先进事迹报道观后感

观看文朝荣先进事迹报道观后感

七星关区清水铺镇小沟小学薛永祥

2014年6月8日晚,我认真收看了CCTV1“新闻联播”节目以及随后的“焦点访谈”播出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后。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文朝荣同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攻坚克难、造福子孙的崇高精神的内涵。文老支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向他学习,他的一生是勤劳务实、艰苦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为民着想的一生,是与毕节实验区精神一直闪烁的一生,是党的基层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当代共产党员的楷模,是50年前的“焦裕禄”精神在毕节试验区的再现。他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海雀村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他“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顽强意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解放思想、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文朝荣同志不愧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贵州人民的回音石,更是我生活中的一盏指路灯。

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祉尺遮盖布,肩膀当作地皮磨。“海雀”是彝语“候确”的音译。“候确”就是“湖水灌注”的意思。相传这里从高到低原有3个大海子,高处的水漫出来流到第二个海子,再流到第三个海

子,绵延不绝……“海雀”之名由此而来。

1985年5月29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来到这个县的恒底区四方乡苗、彝族杂居的海雀村的3个村民组,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村民们“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室居住的,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火塘过夜。” 世纪80年代的海雀村,海拔2300米,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全村贫困人口达730人,人均占有粮食107公斤,森林覆盖率只有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3‰。海雀村有个顺口溜:“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上矮矬挫。”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3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200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上山吃自带的烤洋芋。

为了村寨发展,优生优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荣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大儿子文正全成为村里最早的独生子女户之一。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涌现出3户独生子女户和12户双女户。文朝荣以自家亲人作表率,执行政策公道正派,彰显了党员干部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的精神。

当文朝荣得知担任村主任的儿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万元积蓄买一辆小皮卡车受到群众质疑时,他泪流满面地告诫文正友:“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还在对儿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你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让老百姓支持你。”

是他,让海雀村全村人吃上了“林业饭”;是他,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创造了人间奇迹:使曾经“山上光秃秃、屋里干穷穷”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由当初不到5%在26年间上升为70.4%。他操劳了一生,给村民创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森林,为的是让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我们要学习文朝荣同志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作风;学习他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解放精神;学习文朝荣同志坚定信念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文朝荣同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文朝荣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生,他真正做

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他的精神事迹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灵

魂,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取得长远发展的具体体现。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人民的好支书如今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足音仿佛还回荡在海雀村的茫茫林海中,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比豪言壮语更加有力,更能证明他是有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要像文朝荣同志那样,就是要

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地当好学生的公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竭尽全力地培养好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将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有用人才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和知识基础,为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2014年6月8日晚

第17篇:学习楷模村支书文朝荣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楷模村支书文朝荣先进事迹

心 得 体 会

“他是一个智慧、勤劳、积极向上,一个敢叫日月换天地,一个具不凡魅力的老愚公。”14日上午,管理区组织观看了电视直播:《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暨全省扶贫攻坚动员会》。报告会上,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80后村支书何涛深情感叹,“他就是搬动贫困大山的老愚公。”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文朝荣同志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他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自己的信仰追求和政治志向,终身坚持这一追求,真正体现了至大、至纯、至坚、至刚的精神境界,他对待工作舍我其谁的态度让人感动。观看完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肤浅认识。

文朝荣生前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他30年如一日,带着群众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斗荒山”,“战贫困”,“求发展”。2014年,海雀村人均收入从1985年的33元增加到6190元;人均占有粮食从107公斤增加到391公斤;森林覆盖率从5%增加到70.4%。报告会上,新华社贵州分社原社长刘子富、海雀村80后大学生村官何涛、海雀村妇联主任赵玉凤、文朝荣的孙子文军义、赫章县宣传部长朱大庚等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讲述了文朝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的先进事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在担任村支部书记期间,文朝荣同志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文朝荣同志把自己生命中的无数个春秋献给了大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财务工作人员,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七日

第18篇:文朝荣事迹

学习文朝荣事迹心得体会

14日, 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会议,组织全省党员干部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看后深受感动。

文朝荣同志一贯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党和人民。他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了解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农村干部如何按照党的要求,如何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问题。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农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朝荣同志作为一名农村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农村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窝,处处显示出当代新农村干部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一名会计,我要以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学习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

文朝荣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今后,我们要把文朝荣精神落到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中,学习文朝荣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工作的出发点定位于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七日

第19篇:文朝荣报告文学

砰的一声,大自然放下一块雄奇壮美的高原,贵州!

见到彝族老支书文朝荣。一张黝黑脸膛刀刻斧凿,一双凛然威目正气逼人。一座雕像。一尊雄魂。与各族人民化为一体。凝立。眺望。沉思。诉说。 老人与历史—— 苦在前头

云雾缭绕,奇峰连绵,山路弯弯,深谷流泉,风光如画……

开窗见美景,出门临高峰。其实,很多自然美景后面都隐藏着历史的愁容:贫困与艰难。‚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石头山,羊肠道,浅表土,漏水地,小块田,存不下的雨水哗哗流进深不可测的地下溶洞。一个字就可以概括贵州的历史:穷!几千年来秦皇汉武、夜郎君主、土司酋长,无论怎样的英雄,都没能拔掉贵州大地盘根错节的穷根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春风吹到这里的时候,一户农家分得六块田,绵绵细雨中,女儿和父亲兴冲冲上山数田,女孩扔下斗笠,用手指点着,数来数去却只有五块。另一块呢?父亲笑眯眯地说,在你的斗笠下面呢。女孩哭了。这是一个传说,却从侧面反映了贵州各族人民的苦和穷。

何人何时能拔掉贵州的穷根子,成了穿越千年的历史悲问。中国共产党执政后,这份渗透辛酸和血汗的考卷放到了所有共产党人面前。正如穿着补丁棉裤的毛泽东在进京前夜所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这是一场‚大考‛。

曾经,苦与穷、泪与血,造就了烈火怒潮般的革命贵州。

文朝荣小时听老辈人讲过,被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红军路经这里时,死伤累累,疲惫不堪,一声‚打土豪分田地‛却喊亮了穷人的天!乌蒙山下,赤水河畔,乡亲们世代传唱着一支悲伤的歌谣:‚买上一尺遮羞布,肩膀要当脚板磨!‛如今红军来了,他们的歌一夜之间变了:‚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亲骨肉,送儿上战场……‛贵州数万名各族儿女呼号着参加了红军,仅毕节地区就有五千多人入伍。新中国成立后,毕节没出一个将军——他们大都战死了,活下来的没几个。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贵州出兵六十五万多人,他们穿短裤、踏草鞋、戴斗笠、背大刀,冒着漫天风雪远征到上海、武汉、南京,直至缅甸,死拼到底。日本鬼子曾惊呼,在淞沪战场上,中国的‚草鞋军‛把上海变成了‚血肉磨坊‛。

战争,以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巨大牺牲证明: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那时的共产党人,每人都懂得这个大真理。所以,他们制定了‚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铁律……

文朝荣记得,毕节解放不久,身穿军装的工作队进了赫章县

1 的海雀村,一个大胡子老八路笑呵呵地告诉他,娃儿,我们在邻村办了个小学,你可以去读书识字了。他急哭了,用彝语说,我家没钱啊!

不要钱!

于是,这个十多岁的光脚娃爬山越岭,在油灯下读了三年小学。因为生产队急需记工员,他不得不终止了学业。请记住,从共和国草创之初到改革开放中期的数十年间,贵州山村绝大多数学生娃都是光脚走进校门、走出校门的。‚流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无论我们走出大山多远,娃儿赤脚翻山的苦,父母拿不出学费的泪,破麻布裹着的课本,还有父老乡亲期待的目光,都不能忘,忘记就是背叛!

海雀村是苗族和彝族的聚居村,文朝荣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第一个文化人,第一个会说普通话,第一个识文断字,第一个读红头文件,第一个铁心跟共产党走的人。距离赫章县城近百公里、藏在大山窝里的海雀村曾被称为‚苦甲天下‛,全村海拔两千三百米以上,长年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坡田薄土,包谷只长半米高,结一个小棒子,村民戏称田鼠也要跪下才能啃到。一年四季,家家户户一季包谷三季野菜,许多人家连盐巴都买不起。男人们衣衫褴褛,女人们的裙子烂成了麻条。霜雪满天的冬季,四面透亮的‚杈杈房‛(窝棚)里,乡亲们钻草铺、盖秧被,和牲畜们挤在一起睡,为的是老黄牛的呼吸可以带来些微微的暖意。六十二岁的村民王学芳告诉我,他十三四岁还没穿过裤子,那年月‚山上只要没毒的都找来吃,大便像小便一样稀‛,‚一袋炒面、十个鸡蛋就可娶回一个媳妇‛。

政府发一次救济粮或衣物,海雀村就得大哭一场。村民要,干部也要,‚狼多肉少,分不下去啊!‛村委会上,火爆脾气的文朝荣说,这是救命粮,不能搞平均,不能撒芝麻盐儿,‚救命粮一定要给那些最穷最饿的人吃‛。他铁青着脸,逼着干部让。那时没有计划生育,好些人家都有四五个娃,最多的有九个。谁家都吃不饱,谁都让不起,村干部蹲地大哭。文朝荣吼道:‚我带头!咱别忘了,红军打仗时干部冲在前头,现在干部要苦在前头!‛苗族老奶奶安美珍家几个月不见粮食粒儿了,锅里只有一点野菜,而且发了霉。文朝荣来了,‚砰‛的一声把一袋包谷放到地上——那是他让出来的救济粮。老奶奶活过来了,活到今天,九十三岁了,瘦小、结实、驼背,像半截老树根。去年家里杀了两头四百多斤的猪。就这样,文朝荣吼了四次‚干部要苦在前头‛,喊了四次‚我带头‛,先后让了四次救济粮,让得老婆哭孩子叫,让出一个皮包骨的铮铮硬汉,让出一个响当当的共产党员,让出一个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村支部书记。这件事上了当年的《人民日报》。

2

千年穷困,十年浩劫,一穷二白的贵州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各级干部们灰心丧气,束手无策。海雀村成了全县有名的填不满的‚大深坑‛,政府愁,干部怕,路途远,村民多年没看到干部的身影了。1984年,数月的大旱和低温让毕节地区的饥荒愈发严重。1985年5月29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走访了几个县后,又来到赫章县海雀村。文朝荣沉痛地对他说:‚我领你去看看村民的穷日子吧,我这个支书干得不好,不争气啊!‛两人转了三个村组、十一家村民。这里的赤贫和饥饿让刘子富深感震惊,一篇报道急电中央:

贵州省赫章县各族农民中已有一万两千零一户、六万三千零六十一人断炊或即将断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四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三个月的盐,四个人只有三个碗,已经断粮五天了。苗族社员王永才,全家五口人,断粮五个月了。走进苗族大娘王朝珍家,一下就惊呆了,大娘衣不蔽体,那条破烂成线条一样的裙子,一走动就暴露无遗。见有客人来,大娘立即用双手抱在胸前,难为情地低下头。

……记者在海雀村一连走了九家,没发现一家有食油、有米饭的,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屋居住的,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火塘过夜。由于吃得差、吃不饱,体力不支,一天只能干半天活。这些纯朴的少数民族兄弟,尽管贫困交加,却没有一个外逃,没有一人上访,没有一人向国家伸手,没有一人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

数天后,即1985年6月4日,刊有这篇报道的《国内动态清样》放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的写字台上。这位出生在穷困陕北的老革命家、红区创始人之一,一定读得很激动也很沉重。老人做出如下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警告!!!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

批文电传贵州。1985年7月24日,刚刚就任省委书记几天的胡锦涛指示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紧急调拨大批粮食和救援物资,星夜兼程运进毕节各县。海雀村欢声如雷,那里的炊烟有史以来第一次变得如此饱满、温馨,飘散着米面包谷的袅袅香味。同时,胡锦涛亲自赶往赫章县等地,走访了许多村寨。看到那里到处是秃山野岭,土地贫瘠,人民生活极度贫困,他的心情十分沉重,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干部群众的意见。结论是明确和严峻的:靠救济解决不了贫困,让山绿起来,让土肥起来,让水

3 留下来,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大计。这是一个悄悄的重大的启程:科学发展观思想就这样在毕节大地上起步了。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旨的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工程——‚毕节试验区‛宣告成立。

贵州,终于踏上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进程。 老人与时代—— 走在前头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科学发展观思想迅速传遍贵州大地,老支书文朝荣的心里像打开了一扇门,霍地亮了!1986年春节前的一天,他在村干部会上提出,要发动村民上山义务种树。大家怀疑老支书的脑壳儿进水了,周围几座大山全是光秃秃的‚和尚坡‛,都绿化了要干几辈子啊!文朝荣说,我们的山本来是绿的,为什么现在成了秃山?为什么我们的田亩越来越薄?粮产越来越低?为什么我们穷得穿不上裤子?因为我们世世代代把树砍光了当柴烧,再这样下去,子孙后代连树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了。

村民代表会上阻力更大,许多人七嘴八舌叫,不行!山上有我们很多地,粮都没得吃,种树能填饱肚子吗?

文朝荣说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才能喂牲口,有牲口才有肥,有肥才有粮。我们必须豁出去,坡地本来打不了多少粮,干脆种树!

有村民站起来大喊,我们的女人裙子都烂成麻条了,让她们光屁股上山啊?

文朝荣说,亏你还是个爷们儿呢!把你的裤子给女人穿,你找块麻布围上就行了!

村民们哄地笑炸了场。

几天后,无论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无论骂娘的还是抹眼泪的,个个破衣烂褂,草鞋斗笠,都让文朝荣轰上了山。那些亲手把自家地刨了的村民,像死了亲人一样跪在地头直掉泪。但不管怎样,哭归哭骂归骂,许多年来文朝荣一直铁骨铮铮,苦在前头,办事公道,大家都服他,信任他。上山时,文朝荣走在前头,老伴和三个大孩子跟在后面,小女儿扔在家里托付给老人,常饿得哇哇哭喊爹妈。工地上,有老大娘饿昏了,有男人累倒了,有孩子冻哭了,有很多人动摇了,文朝荣黑着脸教训干部:‚天大的难,地大的难,干部带头就不难!‛可眼看村民累成这样,他能不心疼吗?文朝荣风风火火跑下山,把家里的一点点存粮倒空了,把二女儿文正巧准备坐月子的一百多个鸡蛋‚偷‛来了,又跑到区政府含泪要救济要支援:‚要是山上饿死累死一个,我这辈子都活得不安宁啊!‛区政府很感动,吃的穿的都送来了,村民们举着锹镐,用苗语、彝4 语、汉语,一起跳脚高喊‚区长万岁!‛这时候,文朝荣默默站在一边,默默抹着眼泪。我们的父老乡亲,多知道感恩啊!

山高路陡,天天饿着肚子爬山谁都扛不住。为节省体力,春寒之夜,村民们经常围着篝火,盖着烂衣,睡在星星底下草窝里。连续四年,衣裙越来越破了,胡须越来越长了,三个春节大年夜,村民们都是在山上过的,喝的是山沟水,吃的是洋芋(马铃薯)、包谷菜团子。苗族、彝族的青年男女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太阳出来照半坡,哥和妹来栽树多。哥在前面挖坑坑,妹在后面盖窝窝。‛那热闹景象,仿佛一个来自夜郎国的古老部落凯旋,出现在当世……

海雀村史无前例的‚栽树运动‛(当时还没有‚退耕还林‛的说法和政策),就这样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轰轰烈烈地坚持下来了。这是全省第一个自发、自觉、自费的‚村办绿化运动‛,应入贵州史记。1986年,海雀村造林八百亩。接下来的三个大冬天,有经验也有自育的树苗了,又展开更大规模的造林大会战。经统计,四年间海雀村共造林一万三千四百亩。进入新世纪,国家制定了退耕还林优惠政策,村民们能得到补贴粮款,积极性更高了。十多年拼下来,周围几座石山秃岭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绿化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五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均拥有林木十五亩,全村每年享受退耕还林补贴二十四点八万元,林业价值达四千多万元,人均五万多元。这是村民义务造林得到的‚意外横财‛。

还有一件大事,记挂在老支书的心头:计划生育。他痛切地体会到,村民极度贫困,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也是人多地少形成的。村民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形成一代代的恶性循环。他大会小会、苦口婆心搞动员,可村民们怕‚开肠破肚‛,吓得一听计生人员到村就满山遍野躲,好多孩子都是‚超生游击队‛在山洞密林中的‚运动战‛中横空出世的——出了娘腹一声哭,落地睁眼见天空。

千年习俗,乡野痼症,少造人比多种树还难。老支书知道,这项国策要执行到底,干部必须走在前头。他动员只有一个男娃的大儿子文正全率先节育,给全村树个榜样,小两口哭了几次躲了几次。老支书说:‚我是村支书,说话连你都不听,哪个还愿意执行?‛文正全和媳妇揩干眼泪,领回了全村第一个‚独生子女证‛。从夜郎国到共和国,这是海雀村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很震撼。后来文朝荣的二儿子文正友生了一男一女,也节育了。

老支书有底气了,脚板咚咚响,到了有两个女儿的苗民王兴全家。

你要是再生个男娃,亲不亲爱不爱?他问。

自家的儿,能不爱吗?王兴全抽着烟闷头说,他知道老支书上门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文朝荣拎起他家的小半袋包谷糠粒儿说,再生个娃儿,就给他吃这个?你爹妈生了你兄弟姐妹七八个,哪个过好了?哪个能养老?你爹最后是饿着肚子走的,后事是我给办的。娃多嘴多,越多越穷,这个道理你应该想得通。一通话说得王兴全心服口服,节育了。

海雀村几个村寨很分散,分坡隔谷。那以后,文朝荣夜夜提着马灯挨家做思想工作,有人劝他用村委备的手电筒,他说,电池四角钱一对呢,一个来回就用完了,舍不得啊。

中国改革办了两件最伟大的事情:物质生产由‚计划性‛转为‚市场化‛,人口生产由‚市场化‛转为‚计划性‛。从多造林到少造人,老支书坚定不移地走在前头,起了表率作用。新世纪以来,海雀村没发生一例政策外生育,这在少数民族村落,是开了一代新风。

——‚地膜覆盖‛‚定向移栽‛等多项科技种田的技术和种子引进来了,老支书带头试种示范,包谷亩产从两百斤蹿升到五百斤。全村二百零八户人家开始了杀猪过年的好日子……

——1985年,村小学的杈杈房快塌了,五个读书娃又变成放牛娃。老支书卖了家里的牛,带头捐款捐物,动员全村翻盖了新小学,木板当课桌,石头当坐凳,交不上学费的村里垫付,不送娃娃读书的罚款。2009年,海雀村开天辟地出了两位大学生王光全、王光祥,全村像过盛大节日,载歌载舞敲锣打鼓,一直送到山路口……

——海雀村地处高坡,人畜饮水要从深谷挑上来,一条扁担、一个猪槽子,从秦皇汉武时候一直用到21世纪。老支书带人上山到处钻洞找泉,胶鞋磨破了两三双,骨头磕碰得鲜血横流。终于,一条管线飞流直下三千尺,家家吃上了‚自来水‛……

如此尘封千年的艰难环境,仅靠老百姓的肩膀硬扛是扛不动、搬不走的,需要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需要党的群众路线和干部的脚步真正打通‚最后一里路‛。许多年来,来自省、市和中央的滚滚暖流不断涌向毕节试验区,涌向海雀村。在中央统战部的部署下,远在北京的台盟中央对口帮扶海雀村,十多年来,他们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八百多万元,把这个古老村寨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花园村‛。粉墙乌瓦,花树成行,文化中心,超市商铺,还有小学操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如花朵一般的孩子们……

老人与海—— 干在前头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篇小说,说的是一位性格倔强的老渔夫,在大海风暴里与一条巨大马林鱼搏斗不休,当6 他终于把鱼拖回码头时,这条大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一副骨架。老渔夫所获无几,他的奋斗精神却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大海的风浪与考验成就了那位坚忍不拔的老渔夫;大山的险峻与磨砺成就了贵州的彝族老支书文朝荣。

老支书有不离身的三件宝:镰刀、背篓、笔记本。2000年,五十九岁的老支书退休离任,又当选了‚名誉支书‛,按国家规定不拿村干的津贴了。可老人依然还像在任上,天天拎着镰刀,背上背篓,揣上小本子,四处爬山巡看他最心爱的华山松、马尾松林子,检查三个护林员的工作。每天两次,来回数十里,‚出门天不亮,回家月亮上‛。在村里遇上什么事儿了,还要说几句,吼几声。村民都把他当‚老革命‛一样敬着爱着,说话都听,听了都办。有趣的是,老支书教育人的水平日见提高,发火骂人则是改了再犯,犯了再改,而且只用苗话和彝话——普通话一向是用来开会的——骂也听着亲切。

2013年春,劳苦一生的老支书病倒了,前列腺癌,动了手术。眼瞅着身体越来越弱了,老人家要求家人扶着他上山再看一次林子。走不动了,儿子便背起他。蓝天丽日下,漫山坡的林海青翠苍郁,花草芬芳,松香扑鼻,斑斓的翠鸟在枝头快乐地歌唱。老人动情地抚摸着一棵棵高大笔挺的华山松,像爱抚自己的孩子。‚以后你们要护好这片林子啊,‛他对身边的村干部和儿子说,‚这是全村老百姓的心血汗水,也是子孙后代的传家宝啊,我死了也会惦记的……‛说着,老人泣不成声,泪水纵横。

那是他心中一片永远的绿海,老人与海,永不分离!

2014年2月11日,七十三岁的彝族老支书文朝荣与世长辞,全村失声恸哭,天也哭了,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安葬的日子选在农历正月十五,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周围几个村子的数千名老百姓都赶来了。大家强烈要求,每村出八个人,一村抬一程,都送送敬爱的老支书。跟在后面的人群排起了绕山过谷的长队,泪水哭声洒了一路。九十三岁的苗族老奶奶安美珍走不了远道了,在路口拦住灵柩,老泪纵横说:‚老支书,你累了一生,这回好好歇吧……‛

风雨兼程数十年,一个彝族老农民,一个村支书,面对困难‚苦在前头‛,勇于改革‚走在前头‛,投身建设‚干在前头‛。文朝荣在人民心里走成一个路标,站成一尊雕像,活成一座丰碑!中组部追授文朝荣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专程到海雀村考察,高度评价了文朝荣的事迹和贡献,省委号召全省干部‚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文朝荣一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伟大精神,如今已成为全省干部和四千多万各族人民心中长久回荡、铿锵有力的座右铭。

其实,文朝荣的精神代表的就是‚贵州精神‛。贵州很穷,贵州又很富——这里的人民具有超乎寻常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这里的‚文朝荣‛不止一个,而是千百个。

——大方县红岩洞寨地处高山坡,下河提水有五百米深。苗族村支书杨明旭号召全村上山开凿悬崖,把山头泉水引进村,村民们热烈响应,呼啦啦上了工地。没想到一次爆破死了三个人,所有村民都打退堂鼓了。杨明旭不吭声,每天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在悬崖上,继续凿,那孤独的锤声叮当叮当响彻山谷,敲击着村寨的心扉,十天、二十天、两个多月过去了,终于有村民忍不住了,哭着嗓子喊,老支书是为我们好!不能让老支书一个人干,不怕死的跟我来!历时整整五年,水渠凿通了,杨明旭将第一瓢水,含泪洒在牺牲的三个村民的坟头上……

——胡索文,一个老农民,年轻时家里困难,没有蒸饭家什,他跑到林子里偷伐了一棵小杉树,挨了公社批斗,他不得不亡命天涯。第二年回到村里,老婆跑了,地也没了。胡索文只好在山林里开了一块荒地度日。这时候,他想起了那棵小杉树,觉得很痛苦很内疚,决定‚种树还债‛。三十年过去了,胡索文独居山里,从壮小伙儿变成弯腰老人,整整种了四百多亩杉树林。临终前,他把全部林地捐给了国有林场,说‚这是我欠国家的……‛

——杨文学,行走在贵阳的‚背篓‛,靠卖力气挣了十三万多元,回到家乡打算建新房。老父亲说,咱村出山路不通,你还是给大家修条路吧。修了半截没钱了,杨文学又背上背篓,村里二三十位青壮年齐刷刷站出来说:‚我们跟你一起去背!‛这支‚背篓军‛悲壮地踏上了征途,杨文学和村民们‚背条大路回家乡‛的壮举轰动了贵州也感动了贵州……

——青年农民李进进城打工,靠勤劳和诚信当了小包工头,攒了五十万元。想到小时读书难,他想为家乡捐建一所希望小学。可父母还住着茅草房,他问父母,这笔钱为老人家盖新房还是捐建小学?父母说,我们才五十多岁,还能干活儿,给村里孩子们建小学吧。五十万元全捐了,一所崭新的希望小学昂然崛起……

在贵州,这样的人物和故事不胜枚举,他们都是‚文朝荣‛,都是高山上的一棵松,大地上的一面旗。他们的胸怀像大海一样辽阔广大。他们的决战意志像大海一样涌动不息。他们用汗水足迹,在大山里书写着‚老人与海‛的壮丽人生。

2014年3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贵州代表团的讨论发言。之后,他重温了老一代革命家习仲勋1985年的批示,并动情地说,毕节曾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那里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干部一定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才能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

8

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的常态,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动摇、不可阻挡的必由之路。在贵州,老支书文朝荣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精神,正在激励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向着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呼啸猛进;在中国,海雀村变为‚花园村‛的壮丽史诗,将更大规模地书写下去。

那时,落地生根的‚中国梦‛,一定是一片花海啊!

第20篇:文朝荣事迹

村支书的楷模——文朝荣

2014-5-15 10:05| 发布者: 蒋敦萍| 查看: 100| 评论: 0|原作者: 宫喜祥 周黎兵 刘 莹 马 刚|来自: 乌蒙新网——乌蒙新报

摘要: 老支书文朝荣从毕节市人民医院做完手术回家后,已经是2013年8月。3个月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他感觉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他问儿子文正友自己得了什么病,儿子支支吾吾。他也不再追问,照例每天拿着镰刀巡山,与已经有 ...老支书文朝荣从毕节市人民医院做完手术回家后,已经是2013年8月。3个月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他感觉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他问儿子文正友自己得了什么病,儿子支支吾吾。他也不再追问,照例每天拿着镰刀巡山,与已经有缸钵粗的华山松近距离接触,可是每每走到村口,爬上两段山路,已累得气喘吁吁。

苍翠挺拔的华山松,从村头一直绵延到山顶。30多座山坡,交织成郁郁葱葱的林海,海雀村掩映其中。文朝荣说:“海雀人选择用华山松构筑绿色生态和谐之梦,就是因为华山松经霜耐寒,在贫瘠的土地里能壮成、涵水养土,还能生籽结果,福荫后人。”

看着父亲对华山松林难舍难分的眷恋,好几次,悄悄跟在后头的文正友眼里噙着泪花。看着父亲身体越来越差,从双脚行走到依靠拐杖才能靠近山林,文正友忍不住劝说父亲:“您身体不好,不要太过劳累。”

“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我只是忍不住想到山林里走走,听听鸟叫,和华山松说说话,我心里就高兴。”文朝荣说到这里,话变得语重心长起来。“儿啊,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你记住一定要守住这些松林,有青山常在,才有绿水长流,不然海雀又会回到过去我们过怕了的苦日子。”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时空定格在2014年2月11日,苍天垂泪,林海肃穆,文朝荣因患癌症不幸病故,永远和他钟爱的华山松相伴在一起。

生存怪圈里的苦日子

“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扯尺遮羞布,肩膀当作地皮磨。”地处乌蒙大山深处的赫章县海雀村,平均海拔2300多米,山寒水冷;森林覆盖率不到5%,荒山秃岭;缺水,缺电,无通村公路,全村的苗、彝群众基本是文盲,没有一名初中生。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海雀村的状况。

按照彝语,“海雀”是 “候确”的音译,是“湖水灌注”的意思。海雀村过去有3个海子,水从高到低从一个海子流到另一个海子。当时的海雀,却找不到一处海子,没有绿水青山,有的只是让人揪心的穷山恶水,连年水打沙壅的生态灾变。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不少地方都享受到开荒种地带来粮食增产的好处,可我们海雀却没有。”年过半百的村民王永刚回忆,当时的海雀村,地势高寒不适宜玉米生长,群众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种一坡收一萝,粮食作物以洋芋、荞麦为主,更为致命的是,由于从大集体开始时在山上过度放牧,面积上万亩的草山草坡和次生林沙化严重,满眼荒山秃岭,石头越长越高,土地越种越薄。山下的人给海雀村编了几句顺口溜:“海雀地无三尺平,有女莫嫁海雀人。踏着云雾去种地,抬起楼梯进家门。”

经济的贫困导致了生态的恶化,生态的恶化又加剧了群众生活走向水深火热。每到年关,就出现群众开始缺粮,而到青黄不接的四五月,海雀村700多苗彝同胞几乎家家断炊,靠挖野菜、吃洋芋叶度日,一些饿得睁不开眼的群众到山下借粮,借一斤包谷,秋收后要加倍偿还。尽管赫章县当时的恒底区考虑到海雀的贫困程度,把救济粮指标多拨给海雀村,但犹如杯水车薪,只能解决一时之急。

1985年5月,新华社一篇不足千字的报告里这样写到:“在海雀村3个村民组察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苗族老大娘安美珍瘦得只剩下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4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苗族社员王永才家靠吃野菜等物过日子,更谈不上吃油、吃盐。在他家的火塘边,一个3岁多的小孩饿得躺在地上,发出“嗯嗯嗯”的微弱叫唤声,手中无粮的母亲无可奈何。走进苗族大娘王朝珍家,给一下子惊呆了,大娘衣不遮体,见有客人走来,立即用双手抱在胸前,怪难为情地低下头,她的衣衫破烂得掩不住胸肚,那条破烂成线条一样的裙子„„大娘看出了记者的难堪,反而主动照直说:“一条裙子穿了三年整,春夏秋冬都是它,唉,真没出息,光条条的不好意思见人。”大娘的邻居是周光华家。主人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早在去年年底就把打下的粮食吃光了,几个月来,找到一升吃一升„„”新华社的这篇报告在最后说到:“这些纯朴的少数民族兄弟,尽管贫困交加,却没有一个人外逃,没有一个人上访,没有一人向国家伸手,没有一人埋怨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情景令人十分感动。”

海雀村的极度贫困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并作出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的警告!!!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

批示引起了贵州省委的高度重视,省委将这篇报道和批示用急电传给各地(州、市)委负责同志,并连夜召开全省电话会议,布置各地(州、市)、县立即检查安排群众生活。

省委随即派出8个工作组对贫困地区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农村缺粮情况。中央分两次拨给贵州生产救灾款3600万元,增调粮食5亿斤。贵州省委、省政府派调查组星夜兼程奔赴海雀村核实情况,决定批给赫章县100万元救济款,帮助解决农户渡过生活难关。

1985年7月24日,刚到任的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马不停蹄来到赫章县等地调研。1988年6月9日,由胡锦涛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海雀村也因此被誉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

在乌蒙山区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不适宜人居”的土地上,海雀村人在文朝荣支书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场战天斗地,绝处求生的惊天壮举。

为绿荒山白了头

海雀村拉开决战贫困的大幕,是从种树开始。

1986年春天的海雀村,山上一棵像样的树也没有,就连护卫在一些人家房前屋后的树也少得可怜,掰起手指头就可以数出来。

和往常一样,文朝荣吃了午饭扛着锄头去对门的营盘山挖地。春日的阳光很暖,他的身后跟着的小黑狗摇着欢快的尾巴。

天有不测风云,还没到山顶的沙地里,对面的红房子村方向尘土飞扬,气势汹汹的狂风正朝营盘山这边扑来。文朝荣想起去年冬天,邻居家的杈杈房就是被这样的狂风吹垮的,他不由自主地为自己的杈杈房捏了一把汗,想着赶回去,但风势来得凶猛,已经来不及了。文朝荣迅速趴在地上,闭上眼睛,任沙尘从身上狂扫而过。

等到狂风过后,文朝荣从山上回来,看到寨子里有几栋杈杈房被狂风扯得支离破碎,鼻子一阵酸楚,老天不开眼,我们偏要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与风沙战斗,否则海雀人真的活不下去。”

很多天,文朝荣苦苦思索:“风沙大,可以盖土墙房来抵挡,但每年的水打沙壅,肥泥不断被冲走,庄稼越长越矮,石头越长越高,怎么办?”

他想到了种树:“只要山上有树,就可以把风沙挡住,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

下定决心后,文朝荣迅速召开党支部会、村民代表大会、寨老会等各种形式的思想动员会,动员村民们种树。

会还没开完,就引来大多数村民的激烈反对: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树能当饭吃?

村民思想不通,村支部领头做给大家看。文朝荣与另外两名苗族村干部商量:“看来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要花时间,我们先把树苗找到,带头做给大家看。村里苗族群众占多数,你两个苗族干部多做工作,只要村支部团结起来扭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就这样,三名村干部白天干农活,晚上就去串门,挨家挨户搞动员。一次说不通,两次,两次说不通,就三次。个别村民意见大,文朝荣就上门苦口婆心地劝说了五六次,终于做通了工作。

在群众思想基本统一后,又一个难题困住了文朝荣。全村大大小小30多个光秃秃的山头,要在这么大的面积上种树,到底种多少棵树?种什么树?这么多树苗又要去哪里找?树要种到哪年哪月?一连串的问题,让他睡觉都闭不上眼睛。

文朝荣左思右想,古代愚公都能挖山开路,我还不信种树会有挖山难?只要全村人齐心协力,把冬天闲着烤火的时间都用上,一年一年地栽,一片一片地栽,光秃秃的山坡一定能长出树林来。

为了找到苗木,他每天早早地起床,一边向乡里汇报,一边往周边的村子和乡镇跑,县区乡的各级干部都被他这样的精神打动了。1987年初冬,林业部门免费提供给海雀村100亩华山松苗,村委自力更生培育了35亩苗圃。

这一年的冬天,文朝荣带领全村200多名青壮年顶风冒寒,背着洋芋上山当午饭,开始了海雀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壮举。

这年冬天,文朝荣带领大家在几座山头栽种了800多亩华山松。面对那些只剩下荒砂的山头,文朝荣总结出了“点穴种树”、“浅坑植苗”、“同向移栽”、“借泥成肥”等种树经验,他还编了鼓励大家种树的顺口溜:种树之人下决心,千难万苦不灰心。关键窝窝要打好,树子最怕栽坐根。一年更比一年大,一年更比一年青。

第二年春天,种下的苗木迎风生长,村民们看到了绿色的希望,对海雀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初冬,庄稼刚刚收完,全村男女老少自发扛起锄头树苗,背着洋芋上山,继续种树。临近除夕,村干部们商量,“叫花子也要过三天穷年”,还是放大家一天假准备过年。一些村民说,时间不等人,树还是要继续种。文朝荣出了主意:“干脆每家出一个男劳力上山种树,其余在家准备年饭。”

除夕当天,天空中下起毛毛雨,村民们冷得直发抖,带去的十多斤洋芋中午就被大伙吃完了。到晌午时候,大家肚子咕咕叫唤,有人停下来歇口气时,发现文朝荣不见了。

一会儿,文朝荣提着一大篮煮熟的鸡蛋,喘着粗气跑上山来。原来,文朝荣趁大伙不注意,偷偷跑了回去,他瞄准了头晚上妻子放在木箱子里的五十个土鸡蛋,一回到家就把正在蒸饭的甑子抬开,把鸡蛋全部放进锅里。

正在外面做事情的妻子钻进屋来,瞪大眼睛质问文朝荣:“你这是干什么?这鸡蛋是我凑了几个月,专门给姑娘坐月子吃的,你把鸡蛋全部煮给别人吃了,你还是她家爹不是?”

文朝荣怪难为情地说:“大家栽树也辛苦嘛,栽树也都是为了全村人好,况且我是村支书,我不能看着大家饿肚子啊!”李明芝气得直咬牙,狠狠地说:“树、树、树,你就知道树,去年家里杀来过年的两只大公鸡,我们汤都没得一口喝,全让你抬上山给他们吃了,你怎么不把自己也煮了给别人吃,这个家你还要不要,婆娘儿女你还要不要!”说完哭着摔门而出!

大伙吃完鸡蛋,来了力气,来了精神,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家!

绿了荒山白了头。经过1987年以来十多个冬春的艰苦奋战,加上2002年退耕还林的一千多亩山林,目前,海雀村共有林地达1.34万亩,户均65亩,人均14.3亩,退耕还林143户共1120亩。群众每年可获退耕还林补助款24.8万元,森林覆盖率从不到5%上升到现在的70.4%,海雀村因植树造林成绩突出,受到国家绿化委表彰,荣获“全国绿化千佳村”称号。据估算,海雀村的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4000多万元,人均近4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青山变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科学发展的榜样力量

在带领大家饿着肚子种下千秋树的同时,文朝荣一刻也没敢忘记这些年海雀人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

20多年前,村里的赤脚医生王富华向文朝荣哭诉:“文支书,家里揭不开锅了,我那儿子、孙子都跟媳妇回娘家恒底村去了,我这张老脸往哪里搁啊!”“他们都会回来的。”文朝荣拍着肩膀安慰王富华。其实,他的心里更难受,这都是穷根惹的祸,水从低处流,人往好处走啊„„这成为文朝荣心里挥之不去的苦难回忆。

多少次,文朝荣在下山赶场或偶有机会到区里开会时,看着山下别的村寨种出的玉米又大又好,他心里好生羡慕。海雀村地处高寒地带,主要农作物是荞麦和洋芋,种的玉米苗因为肥力欠缺,长得又矮又小,耗子都要跪起吃,要是能有办法种出像别人这样的玉米来,那该多好呀。

文朝荣心里想:“这些年,政府给我们的救济粮不少,但老是靠政府救济,海雀人腰杆直不起来,我们也要有志气,要想办法不再让领导们担心牵挂。”

1990年,为了使村民们尽快走出贫困,文朝荣又背上他的小黄包,装上洋芋下山了。他首先来到农技站。

那是一个阳光好得喜人的天气,文朝荣在农技站的墙壁上看到了白刷刷的四个大字:“科技兴粮”。一间屋子里堆着一捆捆像胶子一样的东西。

他找农技人员取经,农技人员告诉他,那胶子就是地膜,要让海雀村长出大包谷,你扛两捆去试试,肯定很神奇,技术我们来教你。

这年春天,在海雀村破天荒出现了白色地膜,村民们围拢来看稀奇。

文朝荣借机向村民们大讲科技兴粮的好处和知识,村民们表示怀疑,地都被胶子蒙住了,还能长出庄稼?第一年,文朝荣没有说动一户人,只有自家地里种上了地膜苞谷。

秋收时节,他的地膜苞谷长得又粗又大,全村各寨的老老小小看得眼睛发亮,村民们做梦也想不到,稀奇了,使用地膜覆盖种植,竟然能增加好几倍的产量。后悔、叹息的声音一阵接着一阵。

第二年,海雀村民都在自家地里开始使用地膜种苞谷。

之后,文朝荣根据海雀海拔高、土地瘦薄的特点,以科技兴农为先导,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他一边积极推广地膜包谷,全村每年盖膜不少于200亩,粮食单产亩产从不足50公斤上升到174公斤。他又一边大种绿肥,实行土地的有机改良,每年绿肥面积不少于100亩,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1994年,全村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4.46万公斤。是十年前粮食总量的两倍多,人均占有粮203.5公斤。

文朝荣笑了。有了科技兴粮,海雀人终于吃上了饱饭。

正当大家沉浸在温饱即安的快乐中时,文朝荣开始尝试寻找挣钱的门路。随着山上林茂草丰,文朝荣又带着村民们开始从发展畜牧业着手,走上了喂猪养牛致富之路,改变了传统的养牛耕地,喂马骑耍,养羊避寒,养猪积肥,养鸡买盐的观念,教会了村民养畜赚钱。

这一次,海雀人不再瞻前顾后,村民们都说:“跟着老支书干,错不了!”文朝荣用一次又一次的正确判断,让海雀村人彻底信服了。

山变绿了,温饱解决了,可见过世面的文朝荣没有满足。“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海雀村确实变了个样。可是,与山

下的村寨相比,海雀人还差得远。”他心里琢磨着,海雀村过去穷,除了地势高寒,土地贫瘠等自然因素外,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全村人缺文化,思想观念落后,耕作方式原始,搞发展放不开手脚。

要保住海雀村的青山绿水,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并举。不能放任人口过快增长,不能让下一代再吃没有文化的亏!

文朝荣又一次带起了头。

上世纪80年代,海雀村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村民们传闻计划生育是要拿人去开刀,个个怕得要命,都到处躲藏。国家的政策执行不下来,文朝荣横下了心。他特意找来几个胆子大的计生户到家里喝酒,几杯包谷酒下肚,他说:“我们吃饭靠借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多生了孩子,人口增多,一个人的粮几个吃。结扎手术对身体一点影响也没有,我来带个头结扎,你们大家总不会有想法吧。”第二天,就有9户人家跟着文朝荣走进区公所的计生手术室。村里的计生工作刚打开局面,有人又说,老支书年纪大了,反正也生不了孩子,割不割都一样。文朝荣听到后,伤透了脑筋,为了让少生快富的观念深入人心,他动起了结婚后才生了一个孩子的大儿子文正全的脑筋。他说:“儿子,生一个够了,你还记得你们小时候因为兄妹多,我天天带着你到处借粮的苦日子吗?”

文正全说:“我听父亲的,但还是要和妻子商量一下。”

文正全没有说通妻子罗文兰,文朝荣就亲自出马,去做儿媳的思想工作。

在文朝荣的动员下,大儿子文正全带头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成为全村乃至全乡、全县第一批少有的办理独生子女证的人。就这样,婚育新观念在海雀村蔚然成风。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涌现出3户独生子女户和12户双女户。

“人口虽然得到控制,但素质不高,不懂得发家致富也是枉然。”文朝荣还是放不下心。他想:“改革开放好多年了,偌大一个海雀村,只有5个文化人,初中毕业生一个都没有,海雀贫困的一个主要根源也在于教育发展的滞后。治穷要先治愚,要让群众摆脱贫困,就必须抓好教育。”

要好好办个小学,培养更多孩子读上初中乃至更高的学校,是文朝荣平生最大的心愿。1988年一个秋天的早晨,文朝荣心情激动地在村民大会上说:“现在我们最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好好为我们村的孩子们盖一所学校,不能再让他们像我们这一代一样,进城连个厕所都找不到„„”

“是啊,早就应该有了,早就应该有了!”“有钱的捐钱,有材料的捐材料,好好给孩子们盖一个学校。”文朝荣首先带头捐了168元钱。

文正友回忆说:“那168元钱,是我家当时的全部财产,是我父亲头天瞒着我母亲把家里的牛牵到四方井街上卖掉得的钱。”

如今,在文朝荣的努力下,帮扶赫章县的台盟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46万元,为海雀村建起了一栋8间校舍的教学楼,办学能力从3个年级升到了6个年级,不仅解决了整村儿童入学难的问题,也吸纳了邻近村的部分儿童到海雀小学读书。目前,村里最美的地方是学校,村里还成立了教育基金,考上大学有奖励,读职校都可以申请无息贷款。灵魂深处的群众情怀

“再穷也没见父亲哭过。”在二儿子文正友的记忆中,父亲这一生只哭过三回。

第一回:2008年,文正友担任村主任已经三年有余,为了方便给自家的小超市运货,他花了7万元买了一辆小皮卡,高高兴兴开回家中。过了不久,河镇乡乡长余朝斌来村里调研,把文正友喊到办公室说:“正友啊,你买车可千万不能用下拨的资金啊。”文正友拍着胸脯对乡长保证说,我父亲是老党员,我也是党员,买车这7万元是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政府拨给村里的12万元基础建设资金自己一分都没动。为了让乡里领导放心,文正友先后跑到乡里三次,每次都去汇报资金的使用进度。

消息传到老支书耳里,文朝荣火速把文正友叫到老屋。文正友刚一进屋,老支书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拉住文正友说:“儿啊,你父亲当了二三十年支书,一辈子做事情光明磊落,没给你们留下一点扯不清的账,你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你„„”话还没说完,文正友明白了,原来是父亲听说自己跑到乡里算了三次账,害怕自己挪用公款。文正友向父亲详细解释了一遍,眼眶不禁湿润了。他想起父亲平日里艰苦朴素,克己奉公,有多少次,自己和大哥甚至还埋怨过他,什么好事都为老百姓,对自家儿孙照顾得却很少。

第二回:“要是没有老支书,我们母女不知道该怎么活。”三十多岁的王兴秀每每想到这些,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2003年,文朝荣每天上山巡林,都会遇到从海雀组嫁到可乐乡的苗家姑娘王兴秀。

“这姑娘是我看着长大的,是个乖娃儿,怎么来娘家住了这么长的时间,也不回婆家?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就这么一想,这么一问,文朝荣回想起80年代种树和90年代推广地膜苞谷的时候的一幕幕,那时王兴秀才十来岁,特别勤快,她和大人一起上山栽树,纤细的小手,拿着树苗一株一株地放在她爸爸妈妈挖好的坑里。文朝荣一看她这么小,就从兜里拿出一块小粑粑递给她。对她说:“小闺女,你真听爷爷的话,来帮爷爷种树。”小姑娘说:“爷爷,这

不是帮您栽树,我爸爸妈妈告诉我,这是帮我们自家栽的。”

一问才知道,王兴秀嫁出海雀村后,丈夫不管她,公婆也不管她,丢下她和两个孩子,一分钱也不给娘三个。文朝荣一听,眼泪就流了下来。

海雀村的一人一草一木,文朝荣都熟悉,海雀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可嫁出去的海雀女儿却受了苦。文朝荣心里很难受,他真情地对王兴秀说:“孩子,回到娘家来吧,爷爷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们安心住下来,有地种、有房住,娃儿有学上。”

回到家中,文朝荣叫来了大儿子文正全,把王兴秀的事情讲给了文正全听,随后又说:“儿啊,你我都是党员,你现在又是村干部,在外边有活干,不靠土地生活,干脆就分个3亩地给她种,让她有口饭吃,也要向上级反映她的情况,安排她回来,帮助她把房子盖起,让她母女三人有房子住。”

文正全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因为他知道父亲的品性。早年,村民王德光3兄弟分家后,一家4口只有一亩地,地里刨食糊不了口,他曾起过开荒的念头。是父亲主动找到王德光把自家的4亩地送给他种;苗族老人安美珍过去一家4口挤一间茅草房,是父亲领着二十几个青壮劳力,给老人修了土墙房;饿饭的年月里,掌管着救济粮分配大权的父亲,先后四次将救济粮指标让给了乡亲们。父亲一生想的都是为老百姓做事,做儿子的更不该推脱。

在文朝荣的帮助下,王兴秀母女三人得以把户口又重新迁回海雀,2007年,经过文老支书的积极争取,上级给了建房款,文老支书又请人帮她家建房,母女三人住进了新房,有了自己的家。

第三回:今年2月11日,海雀村下着漫天大雪。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将辞别人世的文朝荣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挣扎着从病床上坐起来,紧紧握住二儿子文正友的手,大哭着说:“儿啊,我不想死,我想活下来,2020年实现小康,我真想看见那一天。儿啊,如果我走了,到那一天,你一定要多放鞭炮把我震醒,我要看看海雀的小康„„”

乌蒙山上挺立的华山松

老支书走了。下葬那天,大雪纷飞,华山松林银装素裹。与海雀相邻的四方村、红房村、双乐村、双河村、新营村、新寨村、老街村、恒底村、河坝村、板底村„„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们都在追忆发生在老支书和自己之间的故事:走的路、过的桥、住的房、山上林、兜里钱„„哪一样没有老支书的艰辛付出?

新丰组50岁的王光荣平日里都会赶着羊上山吃草,这一天,他静静地把羊关在羊圈里。“我去送送我们的老支书,我们心里的老支书啊,不能不去。”

这一天,从寨门到墓地,一路上全是送他的人,邻村的人都来了百十个,他们说,过去大家都不想种树,支书对他们的帮助特别大,天寒地冻都要来送一程。无论壮年还是长胡子的老人,都争着在棺木上山的时候使把劲儿,都争着为老支书的墓地添一把土。

老支书走了,93岁的安美珍老人活动不便,就坐在门口喃喃念叨。“舍不得啊!好人啊。当年我的房子要垮要垮的,是文支书找人给我修房子,还对来帮忙的人说,人家家里困难,修好房子各人回家吃各人的饭,不要给老人家添麻烦。”老人沧桑的脸上挂着眼泪。

“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守好这片林!”51岁的苗族汉子王德光接过护林队长的重任,他每次巡山都要到老支书坟前,默默地和老支书说几句心里话。

“只有他配得上这个地方!”曾担任10年村支书的苗族老人王学方说,朝荣老哥下葬的地方正是海雀的“心脏”。是啊!老支书弥留之际,仍然割舍不下那片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华山松林。他的墓地背靠海雀山,与华山松林相伴,听得见小溪的歌唱,看得见海雀的村庄,如同一棵傲然屹立、万古长青的华山松,就这样痴痴地守望着家园,守望着海雀的未来。

“老支书是海雀村的灵魂,他为海雀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心愿就是我们的心愿。”得知老支书病重,赫章县委书记黄光江前去看望,并认真听取老支书对海雀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老支书忍着病痛说:“我们海雀要管好森林,保护好生态,要在海雀赶场,让老百姓有买卖东西的地方;如今海雀的孩子在大家的关心下,有很多进入了初中、高中,还有两人考取了大学,要抓好这里的教育,让孩子学得更好,长大有出息。要搞好医疗卫生,方便老百姓看病。面对老支书的想法,黄光江说:“请您放心,您的心愿我们一定会好好落实,尽快落实。”

老支书走了,几代中央领导对海雀村的期盼和愿景已经变成了现实。海雀渐渐浓缩成为贵州扶贫攻坚变迁的一个缩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样本。

省委书记赵克志不久前专程来到海雀村调研,非常动情地说:“老支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精神,是全省人民学习的榜样。艰苦奋斗就是不甘落后、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就是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愚公移山就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改变面貌就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造福子孙就是着眼长远、打牢基础。文朝荣同志是贵州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杰出代表,是全省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doc》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