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2020-04-18 来源:调查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友好超市友好百盛店 调查时间:2012年3月 调查对象:调味品

调查人:食科092班 侯飞娜 094031212

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生活品质,调味品使用量在人们生活中逐渐增加,从趋势上看,单一调味品需求下降,复合调味品需求及产销量上升,占据了调味品市场80%的份额。东方调味品与西餐调味品融合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辣椒、大蒜在调味品市场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随着国际化、专业化的并购重组,调味品的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加速。调味品产品将朝着产品多样化、复合方便化、营养保健化等方向发展。

调味品类别

一、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

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目前中国消费者所常接触和使用的调味品分为六类:

1.酿造类调味品:酿造类调味品是以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等成分的粮食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后进行发酵,即借有关微生物酶的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其转变为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酱油、食醋、酱、豆豉、豆腐乳等。

2.腌菜类调味品:腌菜类调味品是将蔬菜加盐腌制,通过有关微生物及鲜菜细胞内的酶的作用,将蔬菜体内的蛋白质及部分碳水化合物等转变成氨基酸、糖分、香气及色素,具有特殊风味。其中有的加淡盐水浸炮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泡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榨菜、芽菜、冬菜、梅干菜、腌雪里蕻、泡姜、泡辣椒等。

3.鲜菜类调味品:鲜菜类调味品主要是新鲜植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葱、蒜、姜、辣椒、芫荽、辣根、香椿等。

4.干货类调味品:干货类调味品大都是根、茎、果干制而成,含有特殊的辛香或辛辣等味道。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胡椒、花椒、干辣椒、八角、小茴香、芥末、桂皮、姜片、姜粉、草果等。

5.水产类调味品:水产类调味品水产中的部分动植物,干制或加工,含蛋白质量较高,具有特殊鲜味,习惯用于调味的食品。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鱼露、虾米、虾皮、虾籽、虾酱、虾油、蚝油、蟹制品、淡菜、紫菜等。 6.其它类调味品:不属于前面各类的调味品,主要包括:食盐、味精、糖、黄酒、咖喱粉、五香粉、芝麻油、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银虾酱、番茄沙司、番茄酱、果酱、番茄汁、桂林酱、椒油辣酱、芝麻辣酱、花生辣酱、油酥酱、辣酱油、辣椒油、香糟、红糟、菌油等。

二、按调味品成品性状分

1.酱品类(沙茶酱、豉椒酱、酸梅酱、XO酱等);2.酱油类(生抽王、鲜虾油、豉油皇、草菇抽等); 3.汁水类(烧烤汁、卤水汁、喼汁、OK汁等); 4.味粉类(胡椒粉、沙姜粉、大蒜粉、鸡粉等); 5.固体类(砂糖、食盐、味精、豆豉等)。

三、按调味品呈味感觉

1.咸味调味品(食盐、酱油、豆豉等);2.甜味调味品(庶糖、蜂蜜、饴糖等);

3.苦味调味品(陈皮、茶叶汁、苦杏仁等);4.辣味调味品(辣椒、胡椒、芥茉等); 5.酸味调味品(食醋、茄汁、山楂酱等);

6.鲜味调味品(味精、鸡精、虾油、鱼露、蚝油等);7.香味调味品(花椒、八角、料酒、葱、蒜等)。

除了以上单一味为主的调味品外,大量的是复合味的调味品,如油咖喱、甜面酱、乳腐汁、花椒盐等等。

市场份额及市场分析

经调查得知,调味品约占总食品份额的10%。其中味精占比29.5%;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占比28.8%;酱类占比9.1%;鸡精、鸡粉占比3.2%;耗油占比2.2%;其他占比27.2%。

调查发现,餐饮渠道的单品SKU主要以生抽为主,基本占据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整体销售的40%-50%,老抽相对销量偏少;功能方面生抽都以甜鲜味为特点,可以在整个厨房体系里面运用,最大程度减少成本。

随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工程的铺开,铁强化酱油近日成为学术界、社会上争论的焦点。调查后发现,铁强化酱油在上海市场中所占比重较小,市民接受程度不高。各等级的铁酱油从3元多到6元多都有,同等级的铁酱油和普通酱油相差也仅为一两角,但是铁酱油卖得并不好,大家还是会选择普通的“金标生抽”、“草菇老抽”。 铁强化酱油虽然已在各家大型超市、卖场上柜,但由于该项目为定点生产,目前市场上只有一种品牌的铁强化酱油,摆放在种类繁多的酱油货架上并不起眼,而部分中小型超市和便利店更是难觅踪影。

由查找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酱油产量约占全球酱油年产量的半数,年均增长21.6%。味精是调味品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近五年来年均增长率达26.5%,权威机构预测,到2012年末,我国鸡精和鸡粉行业总销售量可达36.4万吨。我国有近6000家食醋业生产企业,但缺乏全国性品牌,2011年行业的整合加快推进。白糖因其替代品少,在传统饮食习惯以及价格比价效应下,仍然是居民生活中调味品消费第一选择,近五年我国白糖消费量都维持在1200万吨左右,占据世界白糖消费总量近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更多品种更多样式的调味品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同时,我国的调味品市场也呈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态势。多年前,我们在超市中见到的所谓调味品无非也就是酱油、醋、糖、盐等品种,而最近几年,当我们进入超市时,见到的却是鸡精、酱、料包和海鲜抽。光酱就被分为:鱼酱、香菇酱、拌面酱、肉酱、饺子酱等等。

近年来,一些上游企业开始进入调味品市场,如食品配料行业的春发、耐特、花帝、瑞可莱等配料企业开始生产针对终端的复合调味料产品。下游的餐饮企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如秦妈、海底捞、小肥羊等纷纷建设自有的火锅底料生产厂,并借助自身品牌优势进军各高端餐饮市场、商超以及流通市场。

参考文献:

1.调味品(上),赵宝丰,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0-01;2.调味品(下)608例,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12-03; 3.调味品纵横谈,卫祥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01; 4.中国调味品,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年第十期;

5.中国调味品五十年,卫祥云,中国酿造,2000年第一期;

6.中国调味品与食品添加剂,李幼筠,中国酿造,2005年第五期;

7.中国调味品市场趋势预测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年第6期 8.调味品发酵工艺学,宋安东,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701; 9.中国调味品行业分析报告,中国报告库;

10.国际调味品行业现状[J],卫祥云,中外食品,2002(7):32.34;11.我国调味品的生产现状和新世纪的发展趋势[J],吴正奇、凌秀菊,中国酿造,2001(2):1.3;

12.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N],刘凡,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11-23。

推荐第2篇: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酱油、食醋、调味料,产品虽小,却涉及到千家万户,更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近几年我国调味品业发展迅猛,年增幅连续十年保持在10%以上,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意识的改变,调味品市场的年消费量每年递增,市场空间不断扩容,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调味品已经不仅限于调味这一生活必需品,而且还成为了食品行业、餐饮业必备的原料。因此,针对市场中调味品种类、占比、创新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

2013年3月26日 2调查地点

友好超市、爱家超市 3调查目的

了解调味品市场的一般情况,掌握市场上调味品的相关知识,根据自己的知识分析市场上调味品的创新方向。 4调查对象

超市中的调味品 5.调查对象相关情况

超市中的调味品种类繁多,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产业竞争十分激烈。 6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资料调查法,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采样以及向超市人员了解相关知识,询问他们的见解并加以整合,最终统计了解调味品市场状况。 7调查内容

主要了解市场上调味品的品牌、种类、数量、占比、市场动态等。 8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味品是我国传统产业,随着近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调味品产品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功能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目前,调味品行业已经形成一个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大市场,在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作为食品制造业的细分行业,依靠产业升级和消费增长,调味品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经调查得知,在国外,调味品约占总食品份额的10%,国内只有6.44%,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未来调味品行业一方面得益于餐饮业的高速发展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将获利于调味品行业销售额占餐饮业营业额比例的提升。 8.1酱油

酱油是以富含蛋白质的豆类和富含淀粉的谷类及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分解熟成并经浸滤提取的调味汁液。氨基酸是酱油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酱油质量的优劣。酱油是中国调味品第一大产品,产量稳占调味品行业之首,为总量的50%左右,达600万吨以上。

我国酱油生产现状依然以低盐固态发酵、高盐稀态发酵和天然晒制为主要生产方式,按生产工艺分类,可分为酿造和配制;按用途分类,除了生抽和老抽之外,现在又衍生了黄豆酱油、增鲜酱油、功能酱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需求的差异化,市场细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今的酱油产品又有纯天然酿造的、融入健康理念的、高档次的、复合味的、也有简约方便型的。 8.2食醋

全国食醋产量300万吨左右。食醋市场需求量每年还是以10%的速度递增,食醋行业目前还是由上市公司恒顺一路领跑,总量快速上升,2010年的产量在17万吨,2011年为 20万吨上下。

现在食醋除传统的米醋、香醋外,按功能和口味细分的食醋还有蟹醋、姜汁醋、饺子醋、蒜蓉香醋等,随着人们对醋的认识,醋已从单纯的调味品发展成为烹调型、佐餐型、保健型和饮料型等系列。这都是迎合了消费者对食醋的需求。 8.3食盐

平时在生活中常见的食用盐以碘盐居多,但其实食用盐有许多种类。除原盐、精盐外,还有以精盐为基础添加各种微量元素或营养、风味物质的特种食盐。 8.4味精

目前世界味精年产量约130万吨,主要生产国家有中国、韩国、日本、印尼、泰国、法国、巴西,其中亚洲的味精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我国味精产量已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并每年以10% ~20%的相对增值率持续增长(产能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江苏、河南、广东五省)。

味精的品种较多,一般将其分为四大类,即普通味精、强力味精、复合味精、营养强化味精。 8.5香辛料

现在的香辛料大致可以分为:草本香辛料、非草本香辛料、种籽香辛料、复合香辛料。

香辛料调味品主要是指以各种香辛料为主要原料加工的调味产品。一种是单一加工产品,另一种是复合加工产品,其中又分二类:一类为多种香辛料混合,产生某种混合特征香气的香辛料,典型产品如十三香、五香粉、七味唐辣子(日)等,第二类是香辛料与其他调味品的复合,如火锅底料、涮羊肉调料等。香辛料调味品的品种范围很宽,市场前景广阔。 8.6复合调味品

复合调味品是指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调味料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油脂、天然香辛料及动、植物等成分,采用物理的或生物的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及包装,最终制成的定型调味料产品。

全世界的复合调味品占据了调味品市场80%的份额,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调味品销售渠道与中国市场有较大的不同,即发达国家和地区调味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偏重现代零售渠道,而且注重饮食的方便性,因此需求较大。复合调味品作为我国调味品产业的新生力量,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成为食品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8.7鸡精

鸡精是复合调味品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品类。(有数据显示,欧美国家鸡精食用量占鲜味品总量的90%,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比例大约是85%,即使是在人口不超过6000万的非洲国家纳米比亚地区,其鸡精的销售量也为8000吨)。我国鸡精、鸡粉行业作为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行业,受益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的景气和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正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鸡精主要应用于二大领域:家庭、餐饮的烹饪与食品加工领域。鸡精品牌的集中度是调味品行业中较高的,行业第一品牌目前还是非“太太乐”莫属。 8.8酵母抽提物

酵母抽提物是从富含核酸及优质蛋白的食用酵母中提取出的一种物质,具有良好的鲜味。目前已在国内一些重点的肉制品、调味料、酱油、鸡精等大型企业中采用。酵母抽提物在国外备受推崇,欧盟、韩国和日本等普遍使用,这不单是考虑其鲜味,还包括其安全性和营养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食品行业已明确将酵母抽提物定位安全可靠的新型调味基料,其使用的普遍性已远远超过了传统调味料。酵母抽提物与味精、I+G并称三大鲜味物质,其前景非常广阔。 9市场上酱油的创新方向

酱油产品向中高档化发展是一个趋势,健康、美味、方便是酱油产品发展的方向。消费档次的提升,高档酱油的消费量也逐年递增,未来的高档产品很可能:一是追求风味表现更佳的产品;二是回归自然,精选材料、古法、小量生产的纯酿造无添加的酱油。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的头道鲜、五谷鲜、味蒸鲜酱油及上海钱万隆调味品有限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生产的“官酱园”天然酱油等产品颇得市场青睐就可见一斑。目前相对稳定的酱油生产企业全国有近3000家左右,随着《食品安全法》等制度的实施,一批质量不达标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为酱油品牌企业释放出一定空间,使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调味品市场经过几轮的结构调整和国内、国际资本整合之后,已经从一个相对滞后的行业,转型为市场规范、竞争激烈的“朝阳”行业。 调查也显示,味道是消费者在购买调味品时首先关注的因素,其对消费者最终发生购买行为所起到的影响比重为44.2%,往下依次是价格40.6%、质量39.8%、品牌31%和营养15.2%。由此可见,味道鲜美、定价适中、质量优异、品牌知名度、营养丰富这五大要素是决定一个调味品成功与否的必备条件。未来几年,调味品势必朝着多样化、高档化、方便化、复合化、营养化的方向发展,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振远.酱油的水份活性.中国调味品.第2期,1981.[2]王韵,张永华.辛香料及其应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0,(1):46~48.[3]宋安东.发酵调味品工艺学.化学工艺出版社,2009,17(2):12~18 [4]马永强,韩春然.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2007.[5]李兴革.发酵食品工艺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2,(3):6~18.[6]韩春然.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2(3):56~58.[7]周家春等.食品工艺学.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8]赵晋府等.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9]卫祥云.国际调味品行业现状[J].中外食品,2002(7):32~34.[10]吴正奇,凌秀菊.我国调味品的生产现状和新世纪的发展趋势[J].中国酿造,2001(2):1~3.[11]刘凡.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11-23.

推荐第3篇:武汉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武汉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一、武汉市场优势及特点:

(1)武汉在全国的区位优势

武汉是我国华中地区的重镇,自十

六、七世纪始,便是我国内陆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与中转贸易中心。经武汉的商品可直接辐射到河南、湖南、江西、陕西、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美誉。

从近

三、四世纪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商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上海,上海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贸易之都。而欲做中国全国市场,首选地则武汉第一,不但因为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更因为武汉所拥有的强大消费能力。武汉市常驻人口930多万,常年流动人口410万左右,在全国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等地。2004年武汉人均GDP值达3000美元,属典型的中上等消费型城市。武汉市场直接辐射的消费人群约为5.6亿人,几乎占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武汉不但对华中地区起着关键性作用,更可影响及华东、华西与华南这三个全国最主要、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

尽管近几年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市场格局有所变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传统商业业态中的物流、中转、辐射等功能优势,武汉仍数第一,据武汉大学市场专家李知恩教授分析预测:未来20年内,武汉市场依然会是众商家的宠儿,依然会是各路商家角力打拼的首选市场,武汉的区位优势依然相当明显,若政策发展顺利,这种优势还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

调味品在武汉市场很早以前便颇受商家的青睐,在各类商品中排名始终保持在前五名左右,这在全国都算奇迹。上溯至清中期,武汉的调味品贸易开始闻名全国,十九世纪

七、八十至九十年代,武汉的调味品贸易与生产更是达到辉煌至境,武汉生产的各类调味品也广受全国消费者的欢迎。近十年,各地的名优调味品更是不惜余力,纷纷登陆武汉市场,欲借这个平台,打开全国市场的大门,几乎80%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在选择全国市场时,无一例外将武汉选为样板或试点。业界有“能做好武汉市场,便一定能做好全国市场”的说法,可见,调味品企业对武汉市场的认可度有多高。无论成败若何,武汉都早已成为广大调味品企业必争的市场。

(2)、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饮食习惯

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紧依长江、汉水,周边大小湖泊100多个,首先是个多水的城市,同时武汉又是举世闻名的“三大火炉”城市之一,因此,“闷热潮湿”便是武汉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特征,这种气候对饮食习惯影响甚大,加上“百年商埠”所带来的南北口味大融合,便逐渐形成了现如今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饮食口味,那就是整体偏重、辛、辣、鲜、酸为主要特征的饮食习惯。酱油、食醋、胡椒、辣酱、复合调料、味精、鸡精这些调味产品也因此最受武汉及周边地区消费者的喜爱。这几种产品的销量要远比其它各类调味品的销量大得多。从酱油、食醋、胡椒销量全国排名第

一、辣酱、复合调料、味精全国排名第二的实际情况中不难看出,这种饮食习惯对调味品需求的影响有多大。

(3)武汉调味品市场的优势特点

A)武汉本身是一个调味品消费大市,年调味品消费量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据武汉市商业局提供的信息,2004年武汉全市调味品总产值约31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调味品总产值的7%左右,其中批发业态雄据第一,完成16.7亿元,餐饮业首次超过商超完成8.71亿,排名第二,超市零售以4.59亿元紧随其后(详见下表),这其中还不包括众多小饭店与便利店的消费额,若要将这些也统计进来,恐怕要接近35亿元。

附表1:2003—2004年武汉市场各渠道调味品销售排名表:

名次业态(渠道)2003年2004年增长率备注

1批发业15.91亿元16.76亿元5.3%↑

2餐饮业6.8亿元8.7亿元27.9%↑

3商场超市3.88亿元4.59亿元18.6%↑

4集贸市场2.26亿元1.87亿元-24.7%↓

B)武汉向周边辐射的能力全国排名第一。众所周知,武汉是我国最大的调味集散地与中转中心,每年经武汉向河南、陕西、湖南、江西、山东等地发送的各类调味品贸易额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虽然近几年郑州市场有一定的发展,但相比武汉来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武汉保持第一优势除多年来广大调味品企业对武汉市场的认可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武汉市场本身有一大批专业从事调味品贸易的大型商贸公司。据统计,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就不低于6家,超过3000万元差不多接近30家,年销售额300万元左右的,达到200家以上。这些贸易公司每家都有一大批自己的省内外客户群,对武汉调味品市场向周边省市辐射与促进武汉市场的繁荣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武汉调味品市场背景分析: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

武汉调味品市场多年来比较突出的一个情况就是这点。不知是武汉市场的诱惑实在太大,还是武汉对调味品企业的经营战略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每年都会有众多的调味品企业来武汉试水,从而形成了武汉调味品市场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尽管有的功成名就,有了折戟沉沙,且不论胜败,客观上讲正是这种百家争鸣充分竞争的局面,才促进了武汉调味品市场的发展,才促进了调味品企业的成熟与进步。成功了继续加劲干得更辉煌,失败了认真总结经验找差距,他日寻机卷土再重来,市场是永远的市场,武汉大调味品商机永远存在。

(2)产品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严重

武汉市场另一个表现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假冒产品的大量涌现,尽管执法部门也多次打击过,但收效甚微,很多知名企业都深受其害,像镇江香醋、海天酱油、水塔老陈醋、南街村复合调料、莲花味精、大桥味精等,总之,越是知名的越易被假冒,现在武汉市场早餐摊点使用的醋类产品绝大多数是假冒伪劣产品。据估计,每年假冒伪劣调味品所产生的非法收入接近10亿元人民币,如果算上这些收入,武汉市场每年起码可以再提高1/3产值。

(3)个别品种表现抢眼

由于武汉的气候特征与“食鱼”习惯,个别调味产品的表现尤为突出,比如胡椒,2004年武汉胡椒果及胡椒粉的消费量约为4000吨,产值约1亿元,其中胡椒粉约占700—800吨,产值约3700万元。武汉胡椒消费在全国是个特例。另外,鲜、酸味在武汉市场也被普遍看好。

(4)武汉市场容量巨大

从武汉2003—2004年度的各类调味品市场销售情况与排名中不难看出,武汉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单品种调味品在全国销售都排名前三位,可见武汉市场的容量有多大(见表二)。

再从餐饮业角度上讲,据武汉餐饮业协会提供的信息。目前,武汉全市有中等规模、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饭店约60多家,中小规模、年收入超过500万元的餐厅约500多家,小型餐馆约2.6万家左右,而高校后勤集团所属餐厅、食堂则达到50家之多,这些餐饮机构

每年还在呈一定程度的扩张之中。调味品的消费量自然而然会随之不断上升。

附表二:2003—2004年武汉市主要调味品销量表及排名情况一览:

排名品名2003年总销量2004总销量销售排行榜(前三名)增比例备注

1酱油5.98亿元6.55亿元1海天、2加加、3李锦记9.53%全国排名第一

2食醋4.23亿元5.09亿元1水塔、2北固山、

3、恒顺20.3%全国排名第一

3酱腌菜3.4亿元3.92亿元1乌江榨菜、2六必居、3鱼泉榨菜14.9%全国排名第二4味精3.32亿元3.7亿元1大桥(味全)、2厨师乐3莲花11%全国排名第四

5复合调味料2.83亿元3.38亿元1南街村、2王守义十三香、3江花19.3%全国排名第二

6鸡精2.46亿元3.05亿元1大桥、2太太乐、3劲宝23.9%全国排名第四

7胡椒0.88亿元1.06亿元1味福、2鼎鼐、3南亚20%全国排名第一

8酱类1.03亿元1.29亿元1陶华碧老干妈、2阿香婆、3李锦记22%全国排名第二

三、武汉市场的竞争格局分析

(1)本地品牌占据了鲜味产品近40%的市场份额,主导产品以味精、鸡精、胡椒、蒸肉米粉、辣椒产品等为主。近几年,武汉本土原有的知名品牌“黄鹤楼”酱油、食醋已完全退出了竞争舞台,原副食集团只剩下“江花”与“黎明”来力扛市场,而“江花”品牌主打的产品是蒸肉米粉,虽然这几年又增加了一部分新产品,但并未出现太大亮点。“黎明酱油”市场反应也不突出。

而另外一个调味品巨头“国营大桥味精厂”,则通过转制或股份制改造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无论是“大桥鸡精”或是“大桥味精”都高歌猛奏,为武汉人守住了尊严,现味精与鸡精产品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本土品牌之间,武汉市场畅销产品中有大桥、厨师乐、味全、劲宝、太子等品牌,太太乐鸡精能从本土市场中争得份额实属不易。胡椒是武汉调味品市场的另一个亮点,销售不错的品牌有味福、鼎鼐、美味全、九天乐、南亚等。

(2)外地企业携品牌与资本优势、攻城夺寨,一点点将武汉市场除鲜味与传统特色调味品外的其它产品市场份额掠夺一空。“调味之王”酱油被海天、加加、李锦记、淘大、美味鲜等南派巨头瓜分,武汉仅有“劲宝”一家争得些许份额。食醋则完全由山西水塔与江苏恒顺包办,南街村以“复合调料王”一枝独秀,来自四川榨菜之乡的涪陵军团,轻而易举便把酱腌菜的市场份额收入囊中。

四、武汉消费者分析

(1)武汉市民偏爱绿色、健康的调味产品

2004年武汉人均GDP超过2800美元,按国际惯例这标志着武汉人在日用品方面的消费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事实上,武汉人长期以来对绿色、健康的要求一直较其它地区强烈。一些偏远山区来的调味品就很受武汉市民的欢迎,如产于贵州的辣椒酱、云南的酱菜等,市场反应就很好。这几年中央媒体对伪劣调味品的连续曝光宣传及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加强,则直接让武汉人在选购调味品时,更注重此点。

(2)价格定位:中等偏上为宜

不能说价格是影响武汉人购买习惯的主要因素,但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武汉

人选购商品最怕“吃亏上当”,吃一次亏可能会导致他终生不购买此产品,武汉人购买商品要品质最好,价格又最合适。笔者专访了4家超市,随机寻问了一些调味品购买者,几乎都这样认为:调味品价格太低不能要,太贵又不合算,中等偏上则刚刚好。而在实际选购中,大多的武汉消费者确实会选择中等偏上价位的调味品。因此,中等偏上的定价策略对于要打武汉市场的调味品企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笔者将在走访过程中得到的一些产品最适合价格信息整理如下 :酱油:5~6元;香醋:4~5元;陈醋:3~4元;复合调料:2~3元;鸡精:4.5~5.5元;味精:3.5~4.5元;辣酱:5~6元。

(3)对品牌与包装形象要求甚高

品牌形象与商品包装现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第一要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类商品的包装也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精美了,企业负责人对产品包装的重要性都非常清楚,但各地风格习惯不同,在包装上也应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企业在给自己产品做包装设计时,不妨反过来推演一番,比如:若我这个产品准备重点打武汉市场,那么就应该根据武汉市场消费者的喜好特点来设计产品包装,要做到产品一投向市场,武汉消费者马上便能认可喜爱。这样,你再进行其它形式的促销或推销,便容易多了。以下是武汉市民对调味品品牌与包装形象的一些偏爱特点:

a)武汉人喜爱典雅的色调,不喜欢太火气的色彩。喜欢的色彩有:淡蓝、浅绿、黄、米黄、浅棕、金、银等,不喜欢的色彩有大红、紫、桃红、黑、白等,如“太太乐”。

b)武汉人偏爱简洁明快、大方的图案,不喜爱繁褥、灰暗的形象。

c)对传统时尚的设计有好感,如“李锦记”的“中国风格”。

d)武汉人对现代化公司品牌形象有好感等等。

(4)对品牌产品的选购率较大

武汉市场多年来有一个很明显的规律:那就是品牌越响,销量越好;宣传越多,销量越大。由于来武汉打市场的调味品企业很多,品牌销售变化太快,因此要想在武汉打开局面,除通路准确、促销得力外,树立品牌也至关重要,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的影响作用还会更大,而武汉市民与其它大城市的市民一样,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不断上升的前提下,要想买得对、吃得好,首选肯定是品牌产品,因此,企业打武汉市场时切记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扩大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方为上策。

五、武汉市场渠道分析:

(1)传统渠道是致胜关键

从表1武汉市场各渠道销售排名表中,不难看出,传统业态调味品销量占了武汉整个市场68%的份额,是武汉市场致胜的绝对关键所在。目前,武汉大型商超(包括跨国企业)约50家,其中沃尔玛1家、家乐福3家、麦德龙2家、华联3家、武商量贩约6家、中百仓储27家、新世界1家、好又多2家、新一佳2家等;连锁便利店700多家,其中中百便民240多家分店、双汇近100家分店,其它如好邻居、丽江、乐购等若干家;普通超市600多家;工商旗下的集贸市场310多家;专业调味品批发市场8个。可以说,武汉几乎每区每街都有不同规模的超市或其它形式的销售终端,是全国商超竞争最激烈、也是最密集的城市,在笔者调查中发现,约80%的顾客在购买调味品时,会选择这些传统业态。因此,企业在进入武汉市场时,传统业态一定要把握好。

(2)新渠道异军突起,不容小视。

2003年曾在武汉掀起了一股开发新渠道的风潮,就在那时,学校后勤第一次被业界抬出水面,原来大家都不关心的学校后勤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这一年武汉各大学校餐饮业实际完成销售收入30多亿元人民币,调味品消费额达1.2亿多元。去年,武汉市各类学校(包括高等院校、中大专、中学、小学、职业技校)。调味品采购量约为1.8亿元,上升势头迅猛。据湖北省教育厅提供的材料,目前,武汉共有各类高校近40所、中专及职业学校约30所、中学约120所、小学约140所,现在仅武汉大学后勤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两家每年的调味品消费量便可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这块肥肉必将成为众商家力争的热点。

六、武汉市场的推广特点:

(1)传统推广方式盛行

武汉调味品市场最为常见的推广手段是有奖促销,然后是“买一赠一”、“抽奖旅游”等。很多企业在攻夺餐饮通路时,会首先给餐馆厨师一定的现金返利,或者直接将现金藏在包装中,这样效果颇为有效;针对武汉市民的推广方式则大多为“特价”或“买几赠几”,这样更符合武汉市民购买商品的心理,既买到了较贵的好的调味品,有收到了不少赠品,很划算;针对经销代理商,大多调味品生产企业采取“开箱有奖”或“完成销售任务的返及旅游”等方式。这样做,从众品牌推广的角度上讲,太过于追求局部效果或一时的业绩,并不利于长期的发展战略,会大大影响品牌形象的建设,造成虚假的品牌效果,一旦不用促销手段,马上便会陷入销售困境,因此,企业在做市场时,应根据企业的规模综合考虑,有条件的多学习西方如“可口可乐”、“百事”、“雀巢”等食品巨头的营销推广模式,倡导用“整合营销”方式来促进自己企业的发展。

(2)借力“从众心理”,口碑传播效果甚佳

武汉市场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从众心理”严重,看别人买什么品牌,自己也买什么品牌;别人或熟人说某某品牌质量好,价格合理,她一定也去尝试,甚至不考虑现在需不需要。专家李知恩认为:中国人在现阶段的“从众心理”强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期给广大消费者所提供的选购机遇太少,也就是真正能让消费者放心的品牌太少,加上收入、消费能力的提高及对高品质的追求,因而会形成一个决策“真空”。从而在选择商品时,会带有一定的盲从性,缺乏自我。针对这种现象,企业在推广时,除应该多加检讨外,是不是还应多想一想如何利用这个特点,及时树立起真正的品牌形象,取得一个不错口碑,来迅速填补这个绝佳的市场商机。

(3)终端的宣传不够,凸现机遇

尽管武汉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成熟市场,但就调味品市场来讲,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从竞争角度上讲,其它行业如医药、化工、建材等几乎“无机可施”,推广也在各个通路争得“你死我活”,而调味品行业却大多“水波不兴”,虽然说这与整个调味品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的“眼光问题”,企业的目光能看多远至关重要,若是只想“混个饭吃”,那么便不用谈,但假若希望能抓住这个发展前途极佳的行业机遇,则应该放眼未来,一切从长计议,一切从现在开始。“海天酱油”近几年已在武汉投下巨资,在各个终端甚至各个街区的小型店铺门头上大做终端广告(大约有400块左右)效果甚佳,就是个典型的案例。“海天”这样做无外乎希望达到如下目的:

一、让广大消费者天天能看到海天酱油,记住这个品牌,树立海天酱油的品牌影响力。

二、让消费者在选购调味品时,一定要选海天酱油。

三、在长期战略上,谋求稳固的霸主地位,并让这种印象长期存在消费者心中。其实这三点目的都达到了。现在武汉市场还有很多像这样的绝佳机会,绝大多数并未得

到有效开发,这种机会谁抓住了,谁就能致胜。从其它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终端的决战”才是企业真正的“生死决战”。

七、武汉市场的发展机遇与前景

(1)除海天酱油与本地品牌“大桥”外,尚无绝对的领导型品牌,很多品种尚处在发展培育阶段,给广大调味品企业争取武汉市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竞争机遇。较有前途的品种有复合调料、辣酱类、腌菜、西餐调料等,目前武汉空缺严重,机遇多多。

(2)未来三年武汉调味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是一片光明。据有关专家分析,武汉调味品市场实际上尚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因此市场走势强劲,机会处处存在。预计在2008年来临时,市场总值会较2004年翻上一翻。下面是专家们所作的一个预测(见表3)。

附表3:武汉市场主要调味品未来三年销售产值预测表

产品名称2005年2006年2007年

酱 油6.92亿元7.24亿元7.83亿元

醋 类5.87亿元6.56亿元6.90亿元

味 精4.30亿元4.72亿元4.99亿元

复合调味料4.12亿元4.88亿元5.71亿元

酱 腌 菜4.20亿元4.75亿元5.13亿元

鸡精(鸡粉)3.90亿元4.82亿元6.10亿元

酱 类1.53亿元1.96亿元2.28亿元

胡 椒1.45亿元1.77亿元1.92亿元

(3)中高档调味品与西餐调味品行情被普遍看好

武汉市政府日前公布了武汉市人均GDP预计数据,到2007年武汉人均GDP要超过5000美元大关。加上市场专家对未来三年武汉调味品市场的保守估计,虽然不能说武汉地区消费能力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武汉的调味品消费量与消费产值会大幅上升,武汉市餐饮市场这几年突飞猛进,高档中、西餐厅层出不穷,高档调味品销量大幅攀升,便是明证。另外参考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日本、韩国的调味品发展规律,我国近几年的中高档调味品发展的大势已不可逆转。各个大中城市对中高档调味品的需求会大增,行情为广大专家普遍看好,武汉在这方面更是如此,发展形势喜人,前途一片光明。

总之,武汉市场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调味品市场,机遇与竞争并存,成败与风险同在,无论市场有多大,前途有多么光明,只有找准市场定位,树立起强势品牌形象,广建网络、厚积薄发,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真正的胜利!

推荐第4篇:武汉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武汉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一、武汉市场优势及特点:

(1)武汉在全国的区位优势

武汉是我国华中地区的重镇,自十

六、七世纪始,便是我国内陆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与中转贸易中心。经武汉的商品可直接辐射到河南、湖南、江西、陕西、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美誉。从近

三、四世纪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商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上海,上海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贸易之都。而欲做中国全国市场,首选地则武汉第一,不但因为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更因为武汉所拥有的强大消费能力。武汉市常驻人口930多万,常年流动人口410万左右,在全国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等地。2004年武汉人均GDP值达3000美元,属典型的中上等消费型城市。武汉市场直接辐射的消费人群约为5.6亿人,几乎占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武汉不但对华中地区起着关键性作用,更可影响及华东、华西与华南这三个全国最主要、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

尽管近几年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市场格局有所变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传统商业业态中的物流、中转、辐射等功能优势,武汉仍数第一,据武汉大学市场专家李知恩教授分析预测:未来20年内,武汉市场依然会是众商家的宠儿,依然会是各路商家角力打拼的首选市场,武汉的区位优势依然相当明显,若政策发展顺利,这种优势还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

调味品在武汉市场很早以前便颇受商家的青睐,在各类商品中排名始终保持在前五名左右,这在全国都算奇迹。上溯至清中期,武汉的调味品贸易开始闻名全国,十九世纪

七、八十至九十年代,武汉的调味品贸易与生产更是达到辉煌至境,武汉生产的各类调味品也广受全国消费者的欢迎。近十年,各地的名优调味品更是不惜余力,纷纷登陆武汉市场,欲借这个平台,打开全国市场的大门,几乎80%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在选择全国市场时,无一例外将武汉选为样板或试点。业界有“能做好武汉市场,便一定能做好全国市场”的说法,可见,调味品企业对武汉市场的认可度有多高。无论成败若何,武汉都早已成为广大调味品企业必争的市场。

(2)、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饮食习惯

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紧依长江、汉水,周边大小湖泊100多个,首先是个多水的城市,同时武汉又是举世闻名的“三大火炉”城市之一,因此,“闷热潮湿”便是武汉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特征,这种气候对饮食习惯影响甚大,加上“百年商埠”所带来的南北口味大融合,便逐渐形成了现如今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饮食口味,那就是整体偏重、辛、辣、鲜、酸为主要特征的饮食习惯。酱油、食醋、胡椒、辣酱、复合调料、味精、鸡精这些调味产品也因此最受武汉及周边地区消费者的喜爱。这几种产品的销量要远比其它各类调味品的销量大得多。从酱油、食醋、胡椒销量全国排名第

一、辣酱、复合调料、味精全国排名第二的实际情况中不难看出,这种饮食习惯对调味品需求的影响有多大。

(3)武汉调味品市场的优势特点

A)武汉本身是一个调味品消费大市,年调味品消费量全国排名第二,仅

次于上海。据武汉市商业局提供的信息,2004年武汉全市调味品总产值约31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调味品总产值的7%左右,其中批发业态雄据第一,完成16.7亿元,餐饮业首次超过商超完成8.71亿,排名第二,超市零售以4.59亿元紧随其后(详见下表),这其中还不包括众多小饭店与便利店的消费额,若要将这些也统计进来,恐怕要接近35亿元。

B)武汉向周边辐射的能力全国排名第一。众所周知,武汉是我国最大的调味集散地与中转中心,每年经武汉向河南、陕西、湖南、江西、山东等地发送的各类调味品贸易额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虽然近几年郑州市场有一定的发展,但相比武汉来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武汉保持第一优势除多年来广大调味品企业对武汉市场的认可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武汉市场本身有一大批专业从事调味品贸易的大型商贸公司。据统计,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就不低于6家,超过3000万元差不多接近30家,年销售额300万元左右的,达到200家以上。这些贸易公司每家都有一大批自己的省内外客户群,对武汉调味品市场向周边省市辐射与促进武汉市场的繁荣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武汉调味品市场背景分析: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

武汉调味品市场多年来比较突出的一个情况就是这点。不知是武汉市场的诱惑实在太大,还是武汉对调味品企业的经营战略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每年都会有众多的调味品企业来武汉试水,从而形成了武汉调味品市场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尽管有的功成名就,有了折戟沉沙,且不论胜败,客观上讲正是这种百家争鸣充分竞争的局面,才促进了武汉调味品市场的发展,才促进了调味品企业的成熟与进步。成功了继续加劲干得更辉煌,失败了认真总结经验找差距,他日寻机卷土再重来,市场是永远的市场,武汉大调味品商机永远存在。

(2)产品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严重

武汉市场另一个表现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假冒产品的大量涌现,尽管执法部门也多次打击过,但收效甚微,很多知名企业都深受其害,像镇江香醋、海天酱油、水塔老陈醋、南街村复合调料、莲花味精、大桥味精等,总之,越是知名的越易被假冒,现在武汉市场早餐摊点使用的醋类产品绝大多数是假冒伪劣产品。据估计,每年假冒伪劣调味品所产生的非法收入接近10亿元人民币,如果算上这些收入,武汉市场每年起码可以再提高1/3产值。

(3)个别品种表现抢眼

由于武汉的气候特征与“食鱼”习惯,个别调味产品的表现尤为突出,比如胡椒,2004年武汉胡椒果及胡椒粉的消费量约为4000吨,产值约1亿元,其中胡椒粉约占700—800吨,产值约3700万元。武汉胡椒消费在全国是个特例。另外,鲜、酸味在武汉市场也被普遍看好。

(4)武汉市场容量巨大

从武汉2003—2004年度的各类调味品市场销售情况与排名中不难看出,武汉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单品种调味品在全国销售都排名前三位,可见武汉市场的容量有多大。

再从餐饮业角度上讲,据武汉餐饮业协会提供的信息。目前,武汉全市有中等规模、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饭店约60多家,中小规模、年收入超过500万元的餐厅约500多家,小型餐馆约2.6万家左右,而高校后勤集团所属餐厅、食堂则达到50家之多,这些餐饮机构每年还在呈一定程度的扩张之中。调味品的消费量自然而然会随之不断上升。

三、武汉市场的竞争格局分析

(1)本地品牌占据了鲜味产品近40%的市场份额,主导产品以味精、鸡精、胡椒、蒸肉米粉、辣椒产品等为主。近几年,武汉本土原有的知名品牌“黄鹤楼”酱油、食醋已完全退出了竞争舞台,原副食集团只剩下“江花”与“黎明”来力扛市场,而“江花”品牌主打的产品是蒸肉米粉,虽然这几年又增加了一部分新产品,但并未出现太大亮点。“黎明酱油”市场反应也不突出。

而另外一个调味品巨头“国营大桥味精厂”,则通过转制或股份制改造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无论是“大桥鸡精”或是“大桥味精”都高歌猛奏,为武汉人守住了尊严,现味精与鸡精产品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本土品牌之间,武汉市场畅销产品中有大桥、厨师乐、味全、劲宝、太子等品牌,太太乐鸡精能从本土市场中争得份额实属不易。胡椒是武汉调味品市场的另一个亮点,销售不错的品牌有味福、鼎鼐、美味全、九天乐、南亚等。

(2)外地企业携品牌与资本优势、攻城夺寨,一点点将武汉市场除鲜味与传统特色调味品外的其它产品市场份额掠夺一空。“调味之王”酱油被海天、加加、李锦记、淘大、美味鲜等南派巨头瓜分,武汉仅有“劲宝”一家争得些许份额。食醋则完全由山西水塔与江苏恒顺包办,南街村以“复合调料王”一枝独秀,来自四川榨菜之乡的涪陵军团,轻而易举便把酱腌菜的市场份额收入囊中。

四、武汉消费者分析

(1)武汉市民偏爱绿色、健康的调味产品

2004年武汉人均GDP超过2800美元,按国际惯例这标志着武汉人在日用品方面的消费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事实上,武汉人长期以来对绿色、健康的要求一直较其它地区强烈。一些偏远山区来的调味品就很受武汉市民的欢迎,如产于贵州的辣椒酱、云南的酱菜等,市场反应就很好。这几年中央媒体对伪劣调味品的连续曝光宣传及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加强,则直接让武汉人在选购调味品时,更注重此点。

(2)价格定位:中等偏上为宜

不能说价格是影响武汉人购买习惯的主要因素,但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武汉人选购商品最怕“吃亏上当”,吃一次亏可能会导致他终生不购买此产品,武汉人购买商品要品质最好,价格又最合适。笔者专访了4家超市,随机寻问了一些调味品购买者,几乎都这样认为:调味品价格太低不能要,太贵又不合算,中等偏上则刚刚好。而在实际选购中,大多的武汉消费者确实会选择中等偏上价位的调味品。因此,中等偏上的定价策略对于要打武汉市场的调味品企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笔者将在走访过程中得到的一些产品最适合价格信息整理如下:酱油:5~6元;香醋:4~5元;陈醋:3~4元;复合调料:2~3元;鸡精:

4.5~5.5元;味精:3.5~4.5元;辣酱:5~6元。

(3)对品牌与包装形象要求甚高

品牌形象与商品包装现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第一要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类商品的包装也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精美了,企业负责人对产品包装的重要性都非常清楚,但各地风格习惯不同,在包装上也应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企业在给自己产品做包装设计时,不妨反过来推演一番,比如:若我这个产品准备重点打武汉市场,那么就应该根据武汉市场消费者的喜好特点来设计产品包装,要做到产品一投向市场,武汉消费者马上便能认可喜爱。这样,你再进行其它形式的促销或推销,便容易多了。以下是武汉市民对调味品品牌与包装形象的一些偏爱特点:

a)武汉人喜爱典雅的色调,不喜欢太火气的色彩。喜欢的色彩有:淡蓝、浅绿、黄、米黄、浅棕、金、银等,不喜欢的色彩有大红、紫、桃红、黑、白等,如“太太乐”。

b)武汉人偏爱简洁明快、大方的图案,不喜爱繁褥、灰暗的形象。c)对传统时尚的设计有好感,如“李锦记”的“中国风格”。d)武汉人对现代化公司品牌形象有好感等等。

(4)对品牌产品的选购率较大

武汉市场多年来有一个很明显的规律:那就是品牌越响,销量越好;宣传越多,销量越大。由于来武汉打市场的调味品企业很多,品牌销售变化太快,因此要想在武汉打开局面,除通路准确、促销得力外,树立品牌也至关重要,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的影响作用还会更大,而武汉市民与其它大城市的市民一样,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不断上升的前提下,要想买得对、吃得好,首选肯定是品牌产品,因此,企业打武汉市场时切记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扩大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方为上策。

五、武汉市场渠道分析:

(1)传统渠道是致胜关键

从武汉市场各渠道销售排名表中,不难看出,传统业态调味品销量占了武汉整个市场68%的份额,是武汉市场致胜的绝对关键所在。目前,武汉大型商超(包括跨国企业)约50家,其中沃尔玛1家、家乐福3家、麦德龙2家、华联3家、武商量贩约6家、中百仓储27家、新世界1家、好又多2家、新一佳2家等;连锁便利店700多家,其中中百便民240多家分店、双汇近100家分店,其它如好邻居、丽江、乐购等若干家;普通超市600多家;工商旗下的集贸市场310多家;专业调味品批发市场8个。可以说,武汉几乎每区每街都有不同规模的超市或其它形式的销售终端,是全国商超竞争最激烈、也是最密集的城市,在笔者调查中发现,约80%的顾客在购买调味品时,会选择这些传统业态。因此,企业在进入武汉市场时,传统业态一定要把握好。

(2)新渠道异军突起,不容小视。

2003年曾在武汉掀起了一股开发新渠道的风潮,就在那时,学校后勤第一次被业界抬出水面,原来大家都不关心的学校后勤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这一年

武汉各大学校餐饮业实际完成销售收入30多亿元人民币,调味品消费额达1.2亿多元。去年,武汉市各类学校(包括高等院校、中大专、中学、小学、职业技校)。调味品采购量约为1.8亿元,上升势头迅猛。据湖北省教育厅提供的材料,目前,武汉共有各类高校近40所、中专及职业学校约30所、中学约120所、小学约140所,现在仅武汉大学后勤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两家每年的调味品消费量便可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这块肥肉必将成为众商家力争的热点。

六、武汉市场的推广特点:

(1)传统推广方式盛行

武汉调味品市场最为常见的推广手段是有奖促销,然后是“买一赠一”、“抽奖旅游”等。很多企业在攻夺餐饮通路时,会首先给餐馆厨师一定的现金返利,或者直接将现金藏在包装中,这样效果颇为有效;针对武汉市民的推广方式则大多为“特价”或“买几赠几”,这样更符合武汉市民购买商品的心理,既买到了较贵的好的调味品,有收到了不少赠品,很划算;针对经销代理商,大多调味品生产企业采取“开箱有奖”或“完成销售任务的返及旅游”等方式。这样做,从众品牌推广的角度上讲,太过于追求局部效果或一时的业绩,并不利于长期的发展战略,会大大影响品牌形象的建设,造成虚假的品牌效果,一旦不用促销手段,马上便会陷入销售困境,因此,企业在做市场时,应根据企业的规模综合考虑,有条件的多学习西方如“可口可乐”、“百事”、“雀巢”等食品巨头的营销推广模式,倡导用“整合营销”方式来促进自己企业的发展。

(2)借力“从众心理”,口碑传播效果甚佳

武汉市场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从众心理”严重,看别人买什么品牌,自己也买什么品牌;别人或熟人说某某品牌质量好,价格合理,她一定也去尝试,甚至不考虑现在需不需要。专家李知恩认为:中国人在现阶段的“从众心理”强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期给广大消费者所提供的选购机遇太少,也就是真正能让消费者放心的品牌太少,加上收入、消费能力的提高及对高品质的追求,因而会形成一个决策“真空”。从而在选择商品时,会带有一定的盲从性,缺乏自我。针对这种现象,企业在推广时,除应该多加检讨外,是不是还应多想一想如何利用这个特点,及时树立起真正的品牌形象,取得一个不错口碑,来迅速填补这个绝佳的市场商机。

(3)终端的宣传不够,凸现机遇

尽管武汉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成熟市场,但就调味品市场来讲,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从竞争角度上讲,其它行业如医药、化工、建材等几乎“无机可施”,推广也在各个通路争得“你死我活”,而调味品行业却大多“水波不兴”,虽然说这与整个调味品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的“眼光问题”,企业的目光能看多远至关重要,若是只想“混个饭吃”,那么便不用谈,但假若希望能抓住这个发展前途极佳的行业机遇,则应该放眼未来,一切从长计议,一切从现在开始。“海天酱油”近几年已在武汉投下巨资,在各个终端甚至各个街区的小型店铺门头上大做终端广告(大约有400块左右)效果甚佳,就是个典型的案例。“海天”这样做无外乎希望达到如下目的:

一、让广大消费者天

天能看到海天酱油,记住这个品牌,树立海天酱油的品牌影响力。

二、让消费者在选购调味品时,一定要选海天酱油。

三、在长期战略上,谋求稳固的霸主地位,并让这种印象长期存在消费者心中。其实这三点目的都达到了。现在武汉市场还有很多像这样的绝佳机会,绝大多数并未得到有效开发,这种机会谁抓住了,谁就能致胜。从其它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终端的决战”才是企业真正的“生死决战”。

七、武汉市场的发展机遇与前景

(1)除海天酱油与本地品牌“大桥”外,尚无绝对的领导型品牌,很多品种尚处在发展培育阶段,给广大调味品企业争取武汉市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竞争机遇。较有前途的品种有复合调料、辣酱类、腌菜、西餐调料等,目前武汉空缺严重,机遇多多。

(2)未来三年武汉调味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是一片光明。据有关专家分析,武汉调味品市场实际上尚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因此市场走势强劲,机会处处存在。预计在2008年来临时,市场总值会较2004年翻上一翻。

(3)中高档调味品与西餐调味品行情被普遍看好

武汉市政府日前公布了武汉市人均GDP预计数据,到2007年武汉人均GDP要超过5000美元大关。加上市场专家对未来三年武汉调味品市场的保守估计,虽然不能说武汉地区消费能力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武汉的调味品消费量与消费产值会大幅上升,武汉市餐饮市场这几年突飞猛进,高档中、西餐厅层出不穷,高档调味品销量大幅攀升,便是明证。另外参考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日本、韩国的调味品发展规律,我国近几年的中高档调味品发展的大势已不可逆转。各个大中城市对中高档调味品的需求会大增,行情为广大专家普遍看好,武汉在这方面更是如此,发展形势喜人,前途一片光明。

总之,武汉市场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调味品市场,机遇与竞争并存,成败与风险同在,无论市场有多大,前途有多么光明,只有找准市场定位,树立起强势品牌形象,广建网络、厚积薄发,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真正的胜利!

推荐第5篇:郑州市调味品消费者市场调查报告

郑州市调味品消费

者市场调查报告

姓名:

通讯地址:

调查目的:对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调查

调查地点:郑州市

通讯地址:河南轻工职业学院

调查时间:

目录

一、摘要……………………………………………………………………………

二、调查概况 ……………………………………………......................................

1行业概况及背景………………………………………………………………

2行业的定义……………………………………………………………………

3调味品的分类…………………………………………………………………

4行业的特点……………………………………………………………………

三、郑州调味品市场分析…………………………………………………………

四、郑州消费者分析……………………………………………………………

五、调查目的和方法…………………………………………………………………

六、调查内容………………………………………………………………………

七、对消费者调查结果分析………………………………………………………

八、存在问题………………………………………………………………………..

九、建议……………………………………………………………………..……….

十、结论………………………………………………………………………..…….

一、摘要:

调味品行业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早在人类的起源时就已出现,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食以味为先”则成了现代人的追求。有味,好味,美味正暗示着人们饮食标准。此次我将对舌尖上美食的辅助材料即调味品作一番调查。了解市场发展状况及广大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二、调查概况: 1.行业概况及背景:

近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产品逐步改变了过去老标准,老面孔,老包装的落后状况,应用国际标准,采用国际先进工艺的新一代调味品正崭露头角,并受到消费者的认同,据统计72%的消费者对调味品品牌青睐,现在行业管理越来越规范。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的调味品正向着品牌多样化、方便化发展,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行业的定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在我们这个以“食”为国粹的国度,调味品的高密度覆盖性、品质的多元性、需求的差异性,使得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调料通常指天然植物香辛料,是八角、花椒、桂皮、陈皮等植物香辛料的统称,复合型香辛料也称作调料。

3.调味品的分类:

a咸味调料:烹饪应用中咸味是主味,是绝大多数复合味的基础味,有“百味之主”之说。文献记载中国最早利用食盐约在5千年前的黄帝时期。

.

b甜味调料:甜味古称甘,在中国烹饪中南方应用甜味较多,以江苏的无锡菜用甜味最重,素有“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之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蜜”字。 .c酸味调料:酸味在烹饪中应用十分广泛,但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d辣味调料:辣味实际上是触觉痛感而非味觉。不过由于习惯,所以也把它当作一味。

e鲜味调料:鲜味是人们饮食中努力追求的一种美味,它能使人产生一种舒服等主料中。

3 4.行业的特点:

(1)生产工艺不断提高,条件不断完善;

(2)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种规格更加齐全;

(3)注重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形成有信誉度的实力企业。

(4)消费者形态日益多样化。

三、郑州调味品市场分析: (1)市场发展潜力大。

郑州市场的机遇实在太大,对调味品企业的经营战略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都会有众多的调味品企业来郑州试水,从而形成了调味品市场一道独特而又亮 丽 的 风景。百 花 齐 放、百 家 争 鸣。 (2)郑州市场容量巨大,人数在不断增加。

从市场的容量和餐饮业角度上讲,餐饮业与调味品行业密切相关。目前,郑州餐厅数目不断增加。每年该城市的新增人数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3)地理位置优越,又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该因素给调味品行业提供了机会。此外,郑州地理位置优越,既是省会城市,又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该因素给调味品行业提供了机会。

四、郑州消费者分析: (1)购买动机。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认知态度的改变,求美、求实、求廉、求新、求名、求奇的购买动机深深影响到市民的消费习惯。

(2)对品牌与包装形象要品牌形象与商品包装现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第一要素。

随着场竞争的加剧,各类商品的包装也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精美了,企业负责人对产品包装的重要性都非常清楚,包装设计时,不妨反过来推演一番。对传统时尚的设计有好感,如“李锦记”的“中国风格”。

(3)消费者意识逐步增强。

事实上,汉人长期以来对绿色、健康的要求一直较为强烈。这几年中央媒体对伪劣调味品的连续曝光宣传和教育。

(4)对品牌产品的选购规律明显。

4 品牌越响,销量越好;宣传越多,销量越大。想在郑州打开局面,除通路准确、促销得力外,树立品牌也至关重要。郑州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不断上升的前提下,要想买得对、吃得好,首选肯定是品牌产品。

五、调查方法和目的:

目的:调查了解市场发展状况及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方法 : 1.问卷调查

2.二手资料收集调查与分析

3.实地访问法

4.观察法

六、调查内容:

1.消费者对该行业品牌的忠诚度。

2.消费者消费动机、消费习俗及消费心理调查。

3.消费者的特征,包括年龄、职业、家庭收入、性别构成等.

4.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购买渠道。

七、对消费者调查结果分析:

1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需求等,为产品定位、需求分析和确立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2对消费群体通过认知、态度、选择、购买、使用等实现自身愿望和需要的 调查,从而发现其消费趋向中高档化。

3产品的专业化方便化营养保健化已成为大多数顾客的需求标准。 4品牌形象与商品包装现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要素。

八、存在问题:

1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多数调味品的营养成分较低; 2作为调味品的市场终端,企业对其政策不得力; 3部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难以购买放心; 4有些品牌客户忠诚度不高。

九、建议:

1商家需关注顾客之需,保证和提高产品营养价值; 2有关部门要严把质量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5 3做好终端调研,使产品适销对路; 4 做好广告投放,增加投放力度。扩宽渠道建设,增加铺货面积。经常进行品牌维护。

十、结论:

1.通过电视广告获得信息和在大中型超市购买调味品的消费者居多;

2.消费者对行业品牌的忠诚度日益加深;

3.消费趋向中高档化,商家的广告力度增加,效果明显;

4.消费形态多样性,产品的多元化已成为多数顾客的需求标准。

推荐第6篇:中国调味品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调味品市场研究报告

油盐柴米酱醋茶,这是人们常说的七件事,其中调味品占的席位最多,说明了调味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调味品的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调味品也在不断涌现。那么,中国调味品市场今后向何方发展呢?上海明略市场策划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调味品正向着品种功能多样化,包装高档化、卫生化方向发展。传统的调味品是粮食自然发酵生产的。在发酵过程中,又吸收了自然界中的多菌种共同发酵,口味丰富,香味浓郁。60年代为了节约粮食,中国曾用豆饼、麸皮等粮食副产品作调味品的原料。但是,传统调味品在品种功能方面显得有些单调。

而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调味品开始向多样化、功能化方向发展。各种以天然原料做的调味品或复合调味品、快餐食品调料、速冻食品调料、火锅调料应有尽有。一些生产企业还根据中国南北方差异较大的特点,开发出不同地区消费需求的产品,迅速成为热卖点。如加钙营养盐、加锌营养盐、黑米醋、饺子醋、薏米醋等等新品,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生活。

在花色品种增加的同时,多功能调味品逐渐走俏。如多功能复合调料,各种酱、汁、粉形态的多用调料,用于拌菜、拌面、吃火锅的调料十分抢手。中国传统调味品在包装方面也开始下功夫。上海明略市场策划咨询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调味品不仅要有优良的品质,更要有中、高档次的包装。富有特色的包装能迅速吸引消费者,厂家应力求形式多样、大小规格不同,既可家用,也可旅游携带的多种产品。

上海明略市场策划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人们在注重产品品质、包装形式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卫生、健康。目前,中国调味品主要是加添加物和配兑以及酸水解液三种工艺方式。添加物一般有增香类、增酸类、增甜类、增色类、增鲜类,多在发酵后的原调味成分中进行添加,添加物比例较小,基本符合人体健康标准要求。但在以配兑为主的调味品中,一些调味品中的植物蛋白水解液所含气氯丙醇含高和焦糖色素所含的铵盐量过高,这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为大豆水解液成本低,目前许多生产企业都在产品中添加大豆水解液,而且不作标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此外,中国酿造调味品一直存在食盐量过高的状况,加强低盐,浅色及无盐调味品的开发生产十分必要。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调味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十分重视消费者对卫生、健康的需求,从而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调味品是人民生活必需品,是城乡居民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调味品是一个历史悠久而方兴未艾的行业。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人工制盐的生产,从此用盐加工调味品。大约在三千六百年前就有五味之说。即甘、咸、苦、辛、酸。可见,我国调味品的生产源远流长,一直延续相传。但是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致使这一行业长期停留在古老的自然发酵阶段。直到20世纪40年代,全国除上海、天津、北京、济南、青岛和东北几家属于私人资本经营的调味品工厂外,绝大部分作

坊仍以传统方式从事手工作业。

新中国建立初期,调味品的生产和经营大多数是一家一户的小作坊。这些作坊既生产,又销售,对满足城乡消费者的基本需要曾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市场求大于供,国营商业力量薄弱等原因,造成了产品的质量普遍下降和花色品种不足。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对调味品生产提出\"加强领导,统一管理,提高质量,保证供应\"的方针,要求把旧企业、旧作坊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1956年,在调味品行业实行公私合营的同时,商业部中国蔬菜食品杂货公司为维护消费者利益,召开了全国调味品经营工作会议,提出\"发展生产,保证供应,稳定价格\"的方针和\"以地产地销为主,外地调剂为辅\"的发展方向,要求各地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对归口行业的领导。至此,按照我国调味品生产和供应的传统习惯,多数产品归商办调味品工厂生产,形成了我国较为独立的商办调味品工业产销体系。

1975年,商业部在青岛召开了全国调味品工作会议,提出\"就地生产,就地供应,提高质量,讲究卫生,不断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产销工作方针。要求各地注重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用机械化、半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逐步实现酿造加工机械化。这次会议是调味品生产走向机械化的开端,也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调味品加工业的一次历史性的转折。

为了实现调味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促进调味品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1978年商业部、轻工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卫生部联合发布《酱油、食醋、酱类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这是我国调味品行业有史以来首次制定的质量标准,为鉴定调味品质量卫生标准提供了依据,对提高我国调味品的质量、发展传统名特产品和开发新产品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把发展调味品生产摆上了重要地位,确定调味品工业必须有一个较快的发展,以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1979年,商业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调味品工作会议,制定了1979年至1985年《全国调味品、副食产品科技发展规划》,在提出对老企业挖潜、革新、改造和开展调味品科技研究的同时,建议在大、中城市商业局领导下设立调味品专业公司,如酿造公司等,对加强调味品生产的行业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1980年根据调味品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商业部、卫生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豆制品、酱腌菜质量、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从而使酱腌菜质量有标可依,调味品行业标准得以完善和提高。1982年,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商业部《关于大力发展调味品生产的报告》,对商办工业的发展重点,实行扶持政策等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决定对\"专门生产酱油、醋、豆制品、腌腊制品、酱、酱腌菜\"等加工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这一优惠政策对调味品工业休养生息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各级政府把发展调味品生产摆上了重要议程。

在各级政府重视调味品生产发展的同时,商业部于1975全国调味品工作会议后,在全国范围内牵头建立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六个调味品技术协作区,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协作和各种培训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为行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组建了全国、

地区、省市、企业四级科技情报网,成立了全国调味品科技情报中心站,成为我国调味品行业传播信息、交流管理经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中心。该中心主办的《中国调味品》杂志,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成为我国调味品行业具有权威性的科技刊物。1985年,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商业部副食品局牵头成立了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学会,该学会成为我国调味品行业研究酿造工艺与技术的重要理论机构,为发掘我国传统的名特调味品和开展酿造技术研究做出了贡献。

1986年,为适应调味品行业发展的要求,部分省市的调味品公司在自愿、平等、互利、互助的基础上,自发组建了\"全国副食调味品展销联合会\",在促进交流、沟通信息、联产联销活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根据调味品工业的发展情况,商业部与1987年以来会同轻工部、卫生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分类制定了酱油、食醋、酱类和酱腌菜的分类行业标准,包括基础标准、质量标准和检验规则等,卫生部于1991年修订了《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为加强调味品行业产销的管理进一步奠定了基础。1994,原国内贸易部工业司与中国微生物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酸水解夜生产技术研讨会\"本着\"百花齐放、白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了我国酱油工业的发展方向和对\"酸水解夜\"加强生产管理的若干意见,以规范市场行为。在党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全国调味品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团结奋斗、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在产品产量、质量、品种、工艺、技术改造、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餐饮业及方便食品的兴盛,促进了调味品工艺改进,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并使其逐步向营养、卫生、方便、适口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标志有:

一、产品产量呈持续增长局面。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调味品的生产和经营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兴旺, 成为副食品市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酱油年产量达450万吨以上,食醋产量200万吨,酱类60余万吨,酱腌菜250万吨,上述产品的年增长率都达到10;新型 复 合 调味 料 比 上 年 增 长20,总 量 达10 0 余万吨,是调味品中增长最快的一类;另外,味精55万吨,酶制剂24万吨,柠檬酸20 万吨,甜味剂14万吨,其他食品添加剂近15万吨。由此可见我国调味品的生产发展十分迅速。

二、生产工艺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从酱油工艺讲,生物工程酱油已在我国山东投入生产,高盐稀态发酵高档酱油的生产已在大城市及部分省会市逐步占领市场;从酱油设备讲,圆盘制曲机、高短法连续蒸料机、高效连续加热塔在生产中逐步被采用,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降低了能耗。食醋生产的固态工艺和液态深层发酵工艺逐步完善和提高,产品风味不断得到改进,在市场上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水解植物蛋白和水解动物蛋白工艺的发展和其产品在调味料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调味品生产和市场的繁荣。广州推出的用酶法生产动物水解蛋白的工艺技术使产品营养丰富,水溶性好,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且能耗低,成本低,为调味品的成品加工提供了新的原料。其他各种利用萃取、蒸馏、浓缩和超临界萃取从动

植物中提取天然调味料技术的应用,为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上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了条件。同时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条件,有些传统产品已实现了管道化连续生产。

三、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绩,品种规格增加较快。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调味品要求越来越高,促使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包装改革,丰富了调味品的品种规格。目前,市场上酱油、醋、酱、腐乳、味精等传统调味品增长有限。调味新品层出不穷,产品结构调整明显。产品主要向以下十个方面发展:高档传统调味品的生产;方便面调料和汤料的生产;复合调味料的生产;快餐食品调料的生产;加工肉类、鱼类、海鲜食品调料的生产;加工各种小食品调料的生产;速冻食品调料的生产;西餐方便调料的生产;新型味精的生产;各种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工业用原料的生产。

四、\"九·五\"头两年技术改造势头良好。

七·

五、八·五期间,调味品行业受到国务院和原商业部、内贸部的高度重视,\"九·五\"头两年,又通过国家经贸委安排的调味品行业技术改造项目15项,专项贷款1.2亿元。有的企业正在通过技术改造向规模化发展。如江苏恒顺集团改造后,年产食醋将达到6万吨;广东佛山海天酱油\"双加\"项目完全实施后,综合产量将达到18万吨。从近两年情况看,各级政府对调味品行业的技术改造都比较支持,根据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大了投资力度,同时项目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五、通过推进名牌战略,已经形成一批企业集团。

目前调味品行业已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是国有企业仍占居主渠道,已形成品牌优势和集团优势。主要代表有北京\"金狮\"、\"六必居\",上海\"海鸥\",天津\"利民\"、\"天立\",广东\"海天\",江苏\"恒顺\"、\"万通\",石家庄\"珍极\",福州\"民天\",长沙\"双凤\",哈尔滨\"正阳河\",安庆\"胡玉美\"等;二是中外合资企业以资金和品牌优势占据了一定市场,且在向高档化发展。有\"和田宽\"、\"李锦记\"、\"万家香\"、\"老蔡\"等;三是一部分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正在崛起,大有后来着居上的意思。

由此可见,我国的调味品市场正逐步走向繁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调味品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 1998年,是调味品生产的一个丰收年,1999年调味品行业的重点将是调整结构,开发新品:预计酱油将达到500万吨,重点是调整产品结构,生产一些高档酱油,即可用于日常消费,又可作为食品工业的原辅材料;食醋产量还可增大,产量将达到220万吨;酱腌菜250万吨,将会大力推广包装产品;酱类60余万吨;复合调味料100余万吨。

展望今后调味品的生产与市场,上海明略市场策划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的调味品市场将有以下特点和趋势:

一、产品品种将更趋向于多样化、复合方便化、高档化、营养保健化。多样化的产品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如加碘、加锌、加钙的复合营养盐,将改变了食盐单调平淡的口味;作为日常调味品的

醋,更是品种多样,从山西老陈醋到镇江香醋,从浸蛋醋、饺子醋、蟹醋、凉拌醋、包子醋、黑米醋、薏米醋到醋的再制品,以醋为添加剂的饮料,将迅速进入百姓家,丰富消费者的饮食,成为厨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迫切需要集多种调味品为一体,即可制成复合型专成用拌菜、调面、烹虾、炸鸡调料,又可烹饪川、粤、鲁等大菜系中的名肴调料;也可制成象阿香婆酱一样的膏、糊、汁、块等多形态多用途的复合型调味品。同时鉴于家庭炊具的快速发展,微波炉、烤箱食品的调味品也将被开发,这些调味品撕袋即可食用,方便、卫生、好吃、好看。

高档调味品不仅要有优良的品质,而且还要有高档次的包装。在今后的调味品生产中,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真正占有市场,参与市场竞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装漂亮、古朴典雅,不仅增加了对消费着的吸引力,而且可将产品作为一种极富新意的馈赠礼品。同时,精致的小包装调味品也将有较大的发展,这些产品的包装材质形势不同,大小规格各异,即可家用,也可出差、旅游、野餐时调味用。

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调味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要改变我国酿造调味品食盐含量过高的状况,加强对低盐、浅色及一部分无盐调味品的生产。为满足老人、妇女、儿童的营养需要,应充分利用相应的天然食物,如黑米、薏米、黑豆、蘑菇菌类等,分别生产出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不同营养成分的调味品。而且,我国有着悠久的药膳历史,调味常用的花椒、沙仁、豆蔻、大料、桂皮、茴香等既是调味品,又是中药,因此药膳调味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从而为调味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二、新技术将不断地应用于调味品生产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将会开发出不少新原料、新产品。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生物传感器五个方面的技术。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改善传统酿造产品菌种,培育出优良菌株,从而提高酿造产品的质量,如上海海鸥酿造公司已经采用了航天育种技术。酶工程把生物酶从菌体中提取出来,直接用微生物酶进行酿造,得到人们所需的各种产品。生物传感器使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体、活细胞与测定物质相遇时产生的化学、物理、生物化学变化转变为电信号,使发酵过程更易被掌握和控制。通过应用以上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三、新产品尚需不断研究开发。

当今,各种各样的肉类香精已在国际上相继问世,同时,蓄禽、水产、蔬菜、水果、酵母等天然提取物,因其味道鲜美自然,易被人体吸收,也被开发应用于各种复合调味料。在国内这些研究虽取得一些发展,但因起步较晚,据世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为满足国内市场需要,我们应在研究、生产、应用诸环节上紧密配合,以期尽快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替代进口。

我国目前的客观实际为调味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但不利的因

素也非常多,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危机同在。这就要求我们的行业工作者坚持科技兴企和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缩小我国调味品工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逐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开拓创新,按照国家经贸委规定的协会的基本职能,认真做好协会工作,在协会会员和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既反映调味品行业的愿望和要求,为企业服务,又接受政府部门委托作好行业管理工作,推动调味品行业的发展。

推荐第7篇:调味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调味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从这两句含有深刻意义的话中,可见调味品在人民生活中所占的地位。酱油、食醋、酱、腐乳、酱腌菜和调味料,产品虽小,却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可以说是百食之先,百味之源。 调味品生产和食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没有调味品,就没有中国璀璨的饮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搞活经济的浪潮风起云涌,调味品的生产技术、科技人才和产品广泛交流,各种菜系亦打破地域的局限,在各地开花。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调味品的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字:调味品;现状;发展现状;营养

前言:为了提高调味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从调味品的市场、前景、复合调味品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及新技术的运用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认为我国调味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应追求品牌化和方便化,强调绿色健康。

1 发展现状

近些年,中国的调味品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已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调味品行业具有发展速度快、产量大、品种多、销售面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中国调味品行业有了较大发展,企业依靠科学技术、通过科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创造新产品并以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在增加品种的同时也使产品达到规模化生产。在全国各地调味品厂的努力下,先后创造了一大批优质产品和新品种。名、特、优、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和典型抽样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调味品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人民币380.5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为205亿元,实现利税为15.3亿元,利润3.2亿元。主要产品的产量为:酱油500万吨,食醋260万吨,酱类95万吨,酱腌菜270万吨,复合调味料达到120万吨以上。传统调味品如酱油、食醋的产量保持稳定,产销两旺;调味品新产品层出不穷,产销量逐年上升,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高档酱油形成了东西南北的发展格局:北方以河北珍极酱油、北京王致和和北京和田宽为主;南方以广东海天、致美斋、美味鲜、李锦记、福金香、美味源为主;西部以大王酱油和千禾香为主;东部以淘大和统万为主。食醋行业以江苏恒顺醋业为龙头,形成天津独流、北京龙门和田宽和北京龙门醋、山西水塔和东湖、四川保宁醋点状分布的格局,竞争日趋激烈。在传统调味品生产增长的同时,其消费领域越来越宽泛,已不仅仅是过去的“调味”和“佐料”,而是作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消费品和食品工业的原料,向食品工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发展。新开发的调味品以及调味品生产原辅料产品日益增多,如河南“十三香”的香辛调味料,上海“太太乐”鸡精、蘑菇精等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由国家公众营养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调味品协会联合推动的酱油营养强化补铁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为调味品行业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铁强化酱油。目前首批试点企业的产品已上市,消费者反映良好。在调味品原辅料方面,发展突出的有湖北“安琪”酵母、河北保定味群食品公司的“植物蛋白调味粉”和广东东莞的“一品鲜”等新产品。 1.2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跨国食品集团涉足调味品生产,民营调味品企业发展迅猛

在党的“十五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大政方针指引下,国有调味品生产企业加大改制的力度,明晰产权,转变机制,明确定位于竞争性行业,各种形式的配套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如江苏镇江恒顺集团,积极建立现代公司制度,通过资本运营实现成功上市,为调味品行业的资本经营开了先河;成都、杭州、哈尔滨等城市的大型调味品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和活力,通过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国际上著名的跨国食品集团如达能公司、联合利华公司、雀巢公司、美国亨氏集团开始涉足国内的调味品生产,在国内频频展开收购、兼并,如达能控股的上海淘大食品公司收购上海海鸥酿造公司的酱油生产车间、品牌和上海金山食品酿造厂,酱油年产量达到10万吨;美国亨氏集团收购广东美味源食品厂后,正欲向北方扩张;瑞士雀巢已入主上海太太乐和四川豪吉,成为大股东;联合利华在收购老蔡酱油后正谋求新的发展,家乐品牌的鸡精和铁强化酱油已上市销售;香港李锦记在广东新会的4万吨高档酱油生产线已投产;台湾味全也在武汉、成都和北京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台湾金兰在无锡的生产基地正欲扩大规模。国内著名的食用油生产企业福临门公司2002年已在天津投资两条酱油生产线,以定牌加工的形式和其品牌优势欲在传统调味品行业占领一席之地。跨国食品集团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对国内的酿造业形成了强烈冲击,同时促进了国内调味品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在调味品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定位明确,市场意识强烈,发展很快,成为行业的后起之秀。如广东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鸡粉、鸡精等产品,2001年已实现总产值1.2亿元,销售收入1.1亿元;河南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销售收入3.5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香辛料生产企业。西部地区如新疆“笑厨”和兰州“小二黑”近两年调味品的产量也达到万吨以上。可以说,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各种所有制企业纷纷抢占位置和市场,占领一部分原国有企业让出的市场份额。中国调味品行业正处在重组、改革的大转折时期。

1.3 企业和行业的国际意识增强,不断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调味品企业引进国外技术与资金,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取得一定成绩。广东中山福金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珠江桥” 牌酱油,广东佛山海天调味食品公司生产的“海天” 牌酱油,长期坚持开拓欧盟等国际市场,外销量逐年增长。河北珍极酿造有限公司在产品销往美国的同时,实现了技术输出和品牌输出。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贸易的全球化在向资本的全球化发展。一些国外调味品企业与我国部分调味品优势企业合作,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态势。与此同时,中国调味品协会积极组织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并积极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联系,对CAC酱油标准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见,为国家卫生部修订酱油标准提出建议性意见。另外还积极组织与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调味品企业广泛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说,在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调味品市场上,国际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中国调味品协会已充分认识到:只有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竞争求得发展才是唯一出路,除此别无选择。 1.4生产工艺技术不断改进,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与国际接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传统调味品生产企业纷纷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品牌的技术含量,从而跃上行业先进水平。通过技术改造,在我国形成了传统调味品、新型调味品和各种复合调味品的较高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生产企业。以河北珍极、北京和田宽为代表的采用日本工艺的高盐稀态发酵本酿造酱油的生产水平和工艺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西南地区民营企业千禾香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酱油采用日本生产工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勇攀高峰。北京龙门和田宽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注重科技投入,生产的产品达到了“清如水,亮如油”的标准,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山东玉兔调味品公司利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酱油,产品风味得到显著提高。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如生物酶解技术、固定化酵母技术、膜技术、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不断地应用于调味品生产中,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包装水平,做到了与国际接轨。很多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引进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和14000环保认证体系,通过参加GMP和HACCP认证,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1.5 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

近两年来,国家质监局发布了《酿造酱油》、《酿造食醋》国家标准。原国家内贸局发布了《配制酱油》、《配制食醋》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行业标准。至此,中国调味品协会经过五年多工作终于推出了我国调味品行业五个新的配套标准。五个新标准的发布实施,与我国现有的《酱油卫生标准》、《食醋卫生标准》和《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相结合,完善了我国调味品标准体系,是近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的一件大事,也是标志着我国调味品行业标准化管理的里程碑。配套发布的五个调味品标准,是我们国家第一次颁布酿造酱油、酿造食醋国家标准;第一次颁布配制酱油、配制食醋行业标准,从而有利于对酿造和配制两种产品给以规范管理;第一次颁布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行业标准,从而首次把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产品标准及管理工作列入国家行业标准的管理范畴,并与卫生部1991年颁布的《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相配套,使我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生产有标可依。第一次在新发布的五个标准中采用条文强制,这是我国食品工业标准化管理的一项新内容,在调味品行业管理工作中可以说是正逢其时,对指导调味品工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存在问题

2.1 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比较迟缓,科技研究相对滞后,科研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酱油生产虽然起源于我国,但传统的中国酿造酱油技术率先在日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我国调味品生产和工艺水平总体上与国际水平存在着差距。 2.2 机制改革滞后,国有企业存在调整空间

我国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并逐步付诸实施,至今也不过十多个年头。计划经济的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酱油行业更是作为人民生活必需品行业,刚刚从保市场供应转为市场竞争;多数调味品厂为国有中、小型企业,产权关系不清,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改革滞后,市场份额在日益下降,特别是西部地区,如西安、重庆、兰州、新疆、河南、山西等地的国有生产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市场不断萎缩;有的调味品专业公司在转换机制过程中调整不力,多种经营没有成效,反而放弃了主业发展;有的著名品牌没有发扬光大;还有的企业不熟悉行业情况,盲目决策,造成投资失误。 2.3 市场上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假冒伪劣情况比较严重

调味品行业管理工作在很多省、市流于形式,国家机构改革在一些方面使行业管理工作衔接不够,甚至短期或暂时出现管理职能的“真空”,都或多或少地对行业的发展和管理造成一定影响。著名品牌调味品都深受假冒之苦。假冒侵权产品直接冲击了调味品市场,坑害消费者,破坏著名品牌调味品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随着城市打假工作力度的加大,假冒伪劣产品有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市场监管的任务日益繁重。 2.4 调味品生产企业税负较重

调味品生产主要以农副产品为原料,其产品属微利产品。按照我国目前的增值税条例,调味品生产企业购进原料如大豆、小麦时,增值税税率为13%,有些只能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的原料如谷糠、稻壳等只能按10%的折扣率抵扣,但生产的产品却都按17%纳税,造成调味品生产企业的税负不合理,企业纳税负担较重。

3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3.1 多样化

目前调味品市场货源充足,品种繁多,别具风味的调味新品竞相问世,使消费者眼花缭乱,胃口大开。从口味上来看,酸、甜、咸、辣、麻及海鲜味应有尽有;从用途上来看,既有用于炸、炒、烹,也有用于蒸、煮、炖;从品种上来看,既有固定型调料,如五香粉、鲜辣粉、味精等,也有液体型调料,如调味油、调味汁等;从包装上来看,既有瓶装、桶装,又有盒装、袋装,还有用高档礼品盒的坛装,致使调味品从居家消费逐步向馈赠消费的趋势发展。 3.2 高档化

昔日那种以油、盐、酱、醋等为主导的调味品市场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丁香、沙司等高档调料已进入普通家庭,调味品高档化是居民生活提高的结果。据调查,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黑胡椒粉、桂皮粉、大蒜粉等几十个品种系列的调味品深受众多消费者的欢迎。 3.3 方便化

如今,时间对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十分宝贵,人们用于一日三餐的时间已大大缩短。为了适应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各种方便、快捷型的调味品应运而生。葱汁、蒜汁、辣油、蕃茄酱等产品满足了人们吃凉菜或拌菜肴的需求,涮羊肉系列调料顺应了冬季爱吃涮羊肉者的心愿,各种方便型调料为人们提供了四季理想的调味佳品,因而销势十分看旺。 3.4 复合化

复合化调味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调料,它是将几种调味品按比例调和在一起而分装成不同用品的调味品,作为调味品中的“新秀”――复合调料,现已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并且销路乐观。 3.5 营养化

人们在食用调味品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营养和保健功能,如对心血管病有一定辅助疗效的醋蛋液,含有各种维生素的多维酱油,高效健身米醋等产品销路看好,具有较高营养成分的蔬菜调料汁、香菇鸡汁等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时下适合幼儿、青少年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调味品系列似乎还是个空白,这有待于厂商的重视和开发,从而使调味品市场的产品格局更加合理、全面。

4 研发生产趋势

4.1 化功能型调味品 这一类产品正在由认知发展到迅速普及,如铁强化酱油、加碘、加锌、加钙的复合营养盐,与传统调料品相比,它们虽然是初级的复合型调料,但也正因为它简单化的功能诉求,更能为大众所接受,普及推广速度非常快。该类产品一般保持着优质低价的特点,包装依然采用传统的瓶装和袋装,宣传引导主要靠行业的导向和消费者口碑传播。

4.2 据各种菜系或特色菜专门设计的调味品

典型代表如海天老抽和太太乐鸡精,老抽目前的销量占到了海天酱油总销量的40%~50%。太太乐鸡精更是鸡精行业的第一品牌,它对消费者由认知到使用到替代味精的引导作用功不可没。还有专门烹饪川、粤、鲁等大菜系的名肴调料,复合型的专用拌菜、调面、烹虾、炸鸡调料、各种调味酱、火锅底料等等都属于这一类调味品。这类调味品是目前市场上最为热销的新品品类,主要走餐饮渠道,品种繁多,价格属中高档系列。它的销售主要受厨师推荐,因此针对酒店厨师和总管的贿赂销售是最主要的促销方法。另外此类产品也是各企业最为重视的品类,表现为广告宣传力度较大,以太太乐赞助电视餐饮栏目广告为代表,是电视广告、车体广告最多的调味品类。此类产品的包装不受约束,有方便的小袋包装,也有大包装的玻璃瓶或塑料桶,规格视具体品类的需求而定,但是讲究包装精美、华丽,以实用为主。目前市场仍有较大开发空间。 4.3 各种调味原料提取或深加工的调味品

如畜禽、水产、蔬菜、水果、酵母等天然提取物,因其原料味道鲜美自然,易被人体吸收,被开发应用于各种复合调味料,表现为各种肉类香精、大蒜精、姜精油、醋精、花椒精油等。但是这些产品的研究因起步较晚,距世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以进口为主。产品的使用范围尚有局限性,价格也比较高。此外也有部分小企业开发的低档产品,但市场销量不大。目前推广和宣传主要集中在纸质媒体,作为高科技的研发成果来展示,是一类有待开发的产品。 4.4 “健康”的调味品

随着消费者对卫生、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强,各种健康型调味品得以迅速开发,并且品类日益增多。如既可做调味醋又可做饮用醋的保健醋、调体醋等高档醋饮,比较知名的品牌有\"天立独流老醋\"、恒顺保健醋等等,诉求健康的醋饮产品虽已不是新鲜事物,但销量较少,没有形成消费气候,期待大企业的参与开发;另外,强调低盐、浅色或无盐的调味品也是一种趋势;还有为满足老人、妇女、儿童的营养需要,充分利用相应的天然食物,如黑米、薏米、黑豆、蘑菇菌类等,生产出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不同营养成分的调味品;此外药膳调味品也开始呈现一定市场,因为调味常用的花椒、沙仁、豆蔻、大料、桂皮、茴香等既是调味品,又是中药,因此药膳调味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从而为调味品开拓提供更广阔的市场。这类产品总体要求价格较为高档,包装比较讲究风格与设计,同时要有好的卖点,并利于大众传播。 4.5 即食型调味品

鉴于家庭炊具的快速发展,适合微波炉、烤箱食品的调味品也将被开发,这些调味品撕袋即可食用,方便、卫生、好吃、好看。比如各个品牌的辣酱、方便面调料、沙拉酱、炼奶等。这类调味品讲究与食品的搭配,一般在卖场有现场导购促销,与食品搭售效果最佳。

5 结论:

我国调味品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调味品行业的监管,保证食品安全这个大问题。我国的调味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将来定会走向世界,希望我们的调味品企业把质量和服务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贺建军;海带花生营养调味酱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05期

[2]蒋佃水;调味园里的奇葩──功能性营养调味食品[J];中国调味品;2001年07期

[3]励建荣,姚蕾,蒋予箭,宣以巍;中国传统调味品的现代化[J];中国调味品;2004年04期 [4]宁发子,郭匡平,蔡冬,马青,曾宪经;方便面风味调味料的种类与应用[J];食品科技;1999年05期

[5]别小妹;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1998年05期 [6]尤新;国产食品添加剂的开发潜力[N];中国化工报;2000年

[7]姚朔影;中小食品添加剂企业品牌提升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8]王图展;市场关联、比较优势与产业集聚[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推荐第8篇:国内调味品市场发展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国内调味品市场发展分析

一、产品方面

(一)产品逐步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近年来,调味品表现出向中高档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中高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消费者对调味品购买力增强,产品发展日益趋向中高档化,意味着居民消费进入高品质高要求生活阶段。不管是根据我们对目标消费者的一手数据调查研究,还是根据对商超货架陈列展现出来的产品种类发展分析,此趋势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当然,在消费者追求“好味”的同时,调味品的价格也不断上升。

(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调味品企业大多是沿袭传统酿造工艺和手工作坊式生产发展起来的,普遍存在生产设备陈旧、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员工素质差及管理观念落后等现象。目前,在同类产品中,整个行业内各企业工艺特点不明显、生产技术偏低、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一味地跟风模仿和乱铺摊子,片面追求产值、产量、而忽略深化管理和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即使老字号与新品牌之间也无太大的差异,这样以来就造成了市场供求矛盾的加剧,企业间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最后或是因自身产品市场逐步萎缩艰难度日,或是将彻底被市场淘汰出局。

二、销售渠道方面

以前调味品市场渠道建设,主要是集中在批发流通渠道,依靠各地的副食品批发市场,偏重于批发流通。而想要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调味品企业需要构筑起由批发渠道、传统零售渠道、现代零售渠道、餐饮、封闭渠道、工业渠道等组成的立体渠道体系。以调味品目前最为主要的销售渠道餐饮渠道为例,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调味品的发展,也使得调味品市场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受原材料上涨影响,调味品企业也只能顺应这股涨价风,相应调整价格,这种涨价对日常生活需求相对较小的老百姓家庭厨房虽没明显影响,但却引起了餐饮业的担忧。于是饭店只能转而寻求价格低的调味产品和少用佐料,但低价产品的低质量和佐料用量变化却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种不良市场现象又反作用于调味品企业的发展。

三、区域格局方面

调味品是从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一个行业,其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最大特点是受各地不同饮食文化的影响非常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习惯差异明显,形成了“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饮食格局,因此调味品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一)产品产量呈持续增长,形成“南北”两个版块

调味品行业尤其是酱油行业出现了大的分化和重组,工艺技术的革新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变化巨大。以广东地区为中心的南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依托其自然条件的优势和工艺、技术与管理优势发展迅速;以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北京、天津、石家庄为中心的北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也逐渐形成规模,形成南北两个“板块”。同时西北地区的调味品企业开始进军中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并迅速占领市场,呈现一定的发展态势。

(二)地方品牌泛滥造成区域市场格局

受地方风俗和个人口味喜好的差异性影响,调味业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虽然一些企业已逐步发展为大区域性品牌,产品已辐射到部分临近的省外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就“四大名醋”而言,也还主要是在各自的根据地呈主流消费。目前,国内调味品厂家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山东、北京、山西、四川等几个省市,如上海的太太乐、味好美,广州的致美斋、北京的王致和等都表现不俗。从品牌结构来看,能在全国市场叫响的品牌比例不到1%,这与产品的风味特色、品牌的号召力、地方的差异性都紧密相关,也与调味品企业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不重视现代营销体系的建设有直接的联系。因而,“长期局部作战、市场范围不广,品牌知名度弱”是调味品业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三)推进名牌发展战略,形成一批企业集团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名牌战略的实施推进了企业集团的发展,形成了湖南加加集团、佛山海天调味品有限公司、香港李锦记、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广东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公司、河南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广东美味鲜食品公司、江苏恒顺集团公司、山西水塔集团公司等知名企业集团。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推荐第9篇:中国调味品市场六大趋势和机会

中国调味品市场六大趋势和机会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6-08-11, 作者: 陈小龙

引言:

《糖烟酒周刊》:调味品中国市场,经过几轮的行业整合和国内国际资本整合之后,已经从一个相对滞后的行业,大跨越地进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调味品企业在面对国际资本巨头和业内大厂的行业挤压之中,还有哪些机会,行业表现出哪些趋势和机会呢?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中国调味品市场著名的营销专家陈小龙先生,请他就此话题发现看法。

背景介绍:

陈小龙先生为调味品中国市场最重要的营销专家,陈先生自在《中国轻工报》2000年9月15日第八版发表《国内酱油须奋起直追》三篇文章首提酱油市场四分论,被三十余家媒体转载或摘编,成为业内最有影响的营销专论之一。此后,陈先生又在诸多媒体上发表系列行业分析文章,互联网中文资讯上关于调味品及市场的营销研究发现,几乎统统与陈小龙先生有关。陈先生的足迹遍布中国本土近30个省市自治区,他长期深入酒楼饭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KA大卖场,商场超市,菜市场,零售小店,家庭,工业渠道,采集并研究了第一手的中国调味品市场的资讯,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的分销渠道,经销商,新产品上市、市场环境,竞争状况等研究极为透彻,他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销售与市场的研究,为中外调味品及餐料厂商提供了巨大的智慧支持,成为调味品行业最著名的营销专家和权威,陈小龙先生及其团队,拥有中国市场关于调味品行业最多的资源和网络,记录了中国调味品市场10万多个批零网点的销售网络资料,掌握中国8大销售区域调味品核心经销商500家经销商的详细背景资料。曾有外资调味品公司感叹道,找到陈小龙,等于找到了中国调味品市场的活地图;拥有陈小龙,等于拥有了中国调味品市场的主动权。陈小龙先生的研究成果《陈小龙调味品市场研究报告》共34本,成为调味品中国市场的方向标。

下面,我们请陈小龙先生谈调味品行业存在的机会与发展方向:

陈小龙:

调味品行业经过几轮洗牌,格局基本清晰化,中小企业有很多做了比较好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我想就我们对调味品中国市场的研究,以及我和我的团队以及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中国调味品行业存在如下机会,表现出的发展方向,给还在成长之中的调味品企业一点启示:

一、调味品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2003年中国大陆调味品业整体实现销售收入380.3亿元,同比增长22.29%,利润总额为21.3亿元,同比增长26.74%,酱油行业实现销售收入95.1亿元,同比增长18.64%,利润总额为3.07亿元,同比增长22.41%。

2004年中国大陆调味品消费总值约为590亿元,调味品餐饮业销售首次突破200亿大关,年增幅达到了20%以上,AC-Nelson与CICE市场研究中心关于2004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调查结果与之基本相同。

2006年即将冲破千亿元大关,市场快速发展,同时市场竞争环境恶化。

我国调味品业的增长每年都在20%以上,是食品行业中增幅最快的门类之一,市场竞争也由不饱合竞争,到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大企业开始主导市场。

中小企业在历史选择上面,面临的市场竞争应该是比较严峻,所以定一个5—10年规划,是有必要的。

二、调味品购买力增强,产品趋向中高档化。

2004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按照国际惯例,这个意味着居民进入高品质生活阶段,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吃好,一方面是外食,一方面是家庭厨房使用,调味品表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趋势。趋势由“吃饱”向“吃好”发展,口味由“有味”向“好味”发展,中高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2005年以及2006年前5个月的发展,此趋势已经显露出来,分析调味品企业产品中高档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点:

1、企业的产品生产硬成本提高要求涨价。随着国家对于调味品企业的规范化,调味品各子类产品行业标准的陆续出台,调味品的制作的用料越来越规范,如鸡精行业标准出台后,对于鸡肉和氮含量两项硬指标的规定,使得全行业的鸡精制作成本大幅度上涨,鸡精即将面临全行业大涨价。

2、厂家定价不合理,利润过低,要求向中高档发展。加上过去大家对于调味品的定价本身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调味品厂的基本原材料为农副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有所提升。因为国内调味品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过去要么为国营、要么为私营,在定价上面普遍存在不合理性,随着国家对于员工福利、税收等方面的规范,厂家关于调味品的定价,也是要提高了。

4、调味品厂极欲摆脱区域性,也使得厂家对于利润的要求提高了。调味品厂无论是出于本地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依靠本地生存困难,还是想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销售,都需要生产中高档的产品来支持。简单来讲,比如福建的企业要运一箱酱油去外省,先不谈赚钱,光运费都得6—8元/箱。如果只是卖点一般的酱油,从价格上,根本没有办法也外省的本地酱油竞争。

调味品企业向中高档化发展成为一个趋势,海天、味事达、美味鲜等业内大厂的产品,产品价格近几年也几经调整,高档化的发展成为共识。

我考查过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的一些市场,产品分销方面,品种比较杂乱,形象不够统一,走中高档路线,在产品形象方面得花一定的功夫。

三、调味品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渐显趋势。

传统的调味品,除了酱油、醋等大宗产品之外,调味汁、酱、复合调味料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中式调味品、西式调味品共存共荣。福建宏发中国集团,生产的调味粉产品,质量非常好,而且在市场上也显露出极强的竞争优势。调味汁产品,之前,都是比较便宜的烧烤汁类产品,销量都比较少,之后,广东企业开始将调味汁推向深入,拉动整个调味品产品高档化的发展,如广东一家企业生产鲍鱼汁,其实这种产品生产工艺并不困难,基本像生产蚝油一样的设备即可生产,但是企业的利润明显比蚝油大得多,这个企业也充分发现自己生意的这一块的快速成长,于是迅速调集资金加快对此产品的宣传和推广,现在该企业已经在鲍鱼汁市场占有极为重要的市场地位,而其它的如牛肉汁、鸡汁及其它汁类产品,也得到了迅速的拉动。

调味品产品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也显露出来。此前在中国大陆境内,酱油只是叫做酱油,之后,从广东、香港开始,开始叫做老抽、生抽,再又发展为老抽、生抽、鲜味类酱油,还有各种功能性的酱油,如蒸鱼酱油、红烧酱油、凉拌酱油等,调味汁、调味粉也是同样,还有方便汤料,都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烹饪功能,或是特定菜式来做某种调味料。而消费者的品牌意识的提高,也使行业内的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如提到深色酱油,大家都很自然地想到海天,提到鲜味酱油,大家想到味事达,提到蚝油,大家想到李锦记,提到复合调味料,大家想到王守义十三香。那么,提到您的企业,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四、餐饮业的发展直接拉动调味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调味品目前最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就是餐饮,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调味品的发展,也使得调味品市场飞速发展。国家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486亿元,比上年净增1330亿元,同比增长21.6%,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其增长率比上年高出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调味品市场和企业,也是连续十四年,取得较大发展。餐饮业增速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快出8.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

2005年调味品市场达到880亿,2006年调味品市场将突破1000亿大关,这个给我们调味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餐饮线要求的产品,和家庭产品有相似的地方,也不完全相同,渠道运作上面,也有差异,您的企业,准备好了吗?

五、销售渠道渠道重心分散

调味品此前在销售渠道上,主要是集中在批发流通渠道,依靠各地的副食品批发市场,以前副食品经销商来进行销售,偏重于批发流通,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全渠道发展的趋势。即批发渠道、传统零售渠道、现代零售渠道、餐饮、封闭渠道、工业渠道等。调味品企业由依赖经销商进行销售,也发展到经销商经销,企业直营(供餐饮、商超、工厂等),销售模式和销售渠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调味品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变化之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意模式,以适应新形式下的市场竞争环境。

有很多中小调味品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精细化所带来的就是高成本,低收益,起码在早期的时候尤其明显,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是产品线要长,这样在精细化的过程之中,产品能支撑得起市场对于费用的渴求,从而能使精细化成为利润而不是负债的来源。

六、调味品行业竞争加剧,业内大厂整合市场。

(1)国家规范调味品行业,使得门槛逐步提高。QS市场准入,调味品危机事件等。

(2)国内大厂整合市场。本土大型调味品企业,如海天、味事达、美味鲜、恒顺等,市场活动频繁,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方面加剧竞争,逼小厂退出市场,很多在5000万以下的企业,要么退回到二线市场,要么在思考退出行业,或是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3)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用资本整合。

酱油:新加坡福达食品味事达、美国亨氏、日本味之素、日本龟甲万、联合利华家乐等。

鸡精:联合利华家乐、雀巢太太

酱料:香港李锦记、联合利华(家乐、四季宝)

汤料:美国金宝(金宝、史云生)

调味汁:雀巢美极

味精:日本味之素

(4)由分散到集中,是世界调味品行业的大走势,如下列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区;以鸡精产品为例,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地,名列前几名的;在国际市场,鸡精的发展已达到规模化、垄断化,著名品牌10个不到,在日本、美国等市场,鸡精竞争到只有两三个主要品牌;在我国,鸡精行业、酱油行业也表现朝这个趋势发展。目前我国最大调味品公司市场占有率只在5%的局面会打破,实际上,国内几家知名的调味品企业,在区域市场的单品占有率,有的已经超过50%。

从一个职业咨询顾问的眼光来看,正在发展中的中小调味品企业,它似乎要认请自己是什么的问题,是做酱的专家,还是做调味粉的专家,还是有哪些强项,你总得有一个强的产品来主导市场,得有一个强势的产品来树立你在业内的地位。

推荐第10篇:调味品行业消失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网址:www.daodoc.com

2016年调味品行业消失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半年前,调味品专长的专家、学者、名家、行家300多人,对调味品市场与消费者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得到以下行业数据,并据此分析、解读调味品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大数据调查

通过调查总结、分析,2015年调味品各品类销售额和销售比重如下:从调味品销售的状况看,油类调味品趋于稳定消费状况,未来的需求空间较小,复合调味品增长空间较大,发酵类调味品乏力,火锅类调味品也在快速增长,而香辛料调味品和基础类调味品趋于饱和。未来最有潜力的调味品是复合调味品和火锅调味品,这两类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2015年调味品企业生存状况:数据调查显示:正常经营5648家,倒闭879家,转让兼并227家。其中转让兼并作为正常经营的另一类,代表着未来调味品企业经营困难的所谓出路,这3%的份额的发展趋势是调味品行业资本积累和经营的代表性特征,大多数年销售额在一亿左右。倒闭的调味品企业包含一些委托加工模式存在的311家企业,占调味品生产企业的5%。他们依赖规模化调味品加工产品,但在强烈的竞争中走向末路。

二、行业发展的十二大趋势

销售越来越难

没有把握消费者需要什么调味品,而企业生产的调味品不等于是消费者需要的。通过数据调查得出:真正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调味品仅占0.02%,而市场上流通的调味品是135682个单品,实际消费者满意的只有27个,平均每个调味品企业有24个调味品。调味品的发展不要给消费者争论价格,关键是要给消费者提供价值,能和消费者达成价值的统一才是未来的趋势,带着消费者的目标做调味品,获得消费者的回报就是销售成果通过消费商病毒式传染力来达到产品服务的价值。

利润越来越低

通过数据调查得出:认为生产的调味品跟不上市场需要的占61.1%,认为自己跟上市场需要的占20.3%,认为市场和调味品之间说不清的占18.6%。调味品的生产研发迟缓,跟不上消费需求快速的步伐。调味品需求是非线性的,个人至上的特点,扁平化的需求,不是我们的调味品不行,而是消费者不要我们的调味品,消费者吃过一次后就不要了,没有回头的机会。保持调味品的风格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不要让传统调味品失去味道的灵魂,让过去复杂的调味品变成大规模标准化、工业化、简便化、流程化的餐饮必需品,这样调味品的利润才会不至于降低。

与经销商矛盾越来越多

成本不断上升,产品利润却不断下降,商家和生产企业的关系越来越纠结。通过数据调查得出:认为经销商和生产企业矛盾难解的占45.5%,认为两者之间没有矛盾的占19.8%,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www.daodoc.com

认为两者关系有矛盾但可以解决的占34.7%。随着终端消费者需求不断演变,在线上线下结合的前期,必然导致经销商和调味品企业争利益分配。大商场和大超市连锁将会很难,小超市便利店将会从消费者处获利,经营商必须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才能将线下做得越来越好,线下的门店也会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之下经销商就只有成为指导店面如何服务的服务商,调味品生产企业也将成为直营,每家经销商仅执行相关的服务,消费者、生产商、服务商产生的利润分配得到实现,传统意义的销售一批、二批、三批、四批、终端将会成为这样的模式。

通过数据调查得出:82.5%的调味品人认为传统销售经销商模式会消失。调味品企业不应该与经销商发生矛盾,而应该将矛盾的力量转化成对经销商的培训,让经销商转变成为调味品销售无营业员化、销售调味品种类多样化、销售调味品体验化,同时将城镇市场作为主要平台来践行利益的价值分享。

大区管理失效

区域销售没有直接明显的效果,任何区域都是一个样,只要消费者需要,全国各地都可一样销售。过去的大区销售浪费的人力、时间、交通、餐旅等,远高于当前广为流传的微营销,不得不让大区管理失效。调味品销售大区管理即将消失,转而形成一些点对面的直式销售,一线城市的调味品销售趋于高端化增长,整体增长幅度较低甚至会出现负增长,二三线城市销售趋于高速增长化,预计增长速度在15%左右。区域融合消费渐成潮流,市场渗透率将是未来调味品发展趋势的热名词。

经销商经验“无用”的困惑

靠价差生存的年代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经验失灵了,只有让新资源来服务消费者。但是经营的口碑很重要,好口碑可以一字值千金,差的口碑很快出局,不得不让 “伤人”的传统营销走上不归路。观望已经很难,模仿已经无路,过去经验已无门,低价也无路。单靠个性化创新也不行,仍需要践行一个消费者自愿参与消费才是竞争力。其实也简单,天下味道唯消费者认可,不在于企业的大小而在于经得起消费者重复循环的检验和考验。

过去的成功经验已经是历史了,现在调味品市场正在淘汰那些所谓的传统企业家。调味品销售革新进行时,成功的所谓经验将成为负资产,调味品与消费者不再陌生,两者之间的消费数据化、服务数据化、消费衍生化、味道传播视频化、消费过程商品化、私人定制化、全流通化、消费拉动化等将其关系拉得更加密切。过去的低价不是良性商业模式,是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企业的做法。

通过数据调查得出:认为过去经验能解决当前销售难题的占44.8%,认为不能解决的占55.2%,但是认为学习后能解决的占91.9%。只有不断学习,利用新资源服务消费者才是正道。

渠道去哪里了

过去调味品销售是渠道为王,随着调味品经营的店租、人力、进场费、运输等成本节节攀升,乡镇快递、农村电商等快速发展,调味品从企业直接到消费者的时间、费用大幅下降。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www.daodoc.com

新的商业行为让渠道危亡的时机将到,大多数调味品人都不知道渠道去哪里了。消费者的需求和调味品生产企业之间的互动消费行为越来越快,消费分享会越来越多,消费者食用调味品将会越来越透明。

通过数据调查得出:21.5%的人认为人人都是渠道,28.4%的人认为电商才是渠道,32.6%的人认为现在的渠道成本高,17.5%的人认为所有的渠道都是优胜劣汰,不需要考虑渠道,关键考虑消费者要还是不要,是不是消费者重复需要,这才是真正的消费渠道。

市场奶酪隐性化

隐性化是当前市场的一大变化,尤其是一些畅销的调味品在市场上没了身影。经销商在将调味品销售出去后,市场得到增长,但是随着消费的分享化过程的变迁,经销商传递价值的功能在不断下降,而消费者直接通过二维码这样便捷方式和调味品企业建立了更加良性的关系,再有一些线上的辅助营销支持,经销商不得不从传统的分配中隔离出来,经销商的利益在大幅缩水,这样一些经销商将成为服务型机构,一些经销商将会消失掉,还有一些经销商将和调味品企业在矛盾中交织,更多的经销商为了生存将演变销售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时代新资源的变化让调味品行业发生变化。

经销商边缘化,向二三级市场辐射的动向存在,但是电商模式的农村快送将一些没有能力或者投入和产出不相匹配的淘汰在网络下沉中,新销售调味品形势下坐等倒货、炒货、窜货的经销商将无路可走,这些经销商均会消失掉。通过消费者升级体验,逐渐使消费者和调味品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或者通过调味品直接给消费者带来高附加值的消费行为,这彻底破解了传统销售繁琐的密码。一些调味品企业通过差异化定价,推出不同渠道的专卖产品,线上线下价格一致,对一些不同流通方式进行不同返货、返利、返现金、节假日限时促销等,不断将不同流通方式结合起来,实现新利润分配模式,成为一种趋势。

中小企业创新调味品销售旺盛

调味品保持高速增长,营养、美味、健康调味品不断在中小企业得到体现,中小企业灵活实现消费者的需求,如黄焖鸡、麻辣香锅、油焖大虾、焖鱼、烤鱼、剁椒鱼头调味品都不是大企业的专长,而是中小企业根据消费者需要创造的年产千万乃至上亿的调味品。自助式投放调味品广告,随时实现区域化、个性化、小规模调味品的发展,只要产品和服务跟上,没有卖不出去的,这是中小企业最佳机会,部分小企业调味品会在2016实现300%增长。生蒜瓣、臊子面、夹馍、烧饼、吃过油泼辣子喝面汤,将吃法变成产品,创业成为时尚,最后引爆消费运动。

高端调味品受宠

调味品的创新可以做一些不加味精的高端调味品,也可以做一些不加防腐剂不加香精的调味品。高端调味品成为新宠,用户主义是最大发展方式,而不是产品销售出去就行了,主要是靠调味品来说话,产品主义与用户主义有很大区别,不是简单的重合,而是消费趋势的定位,也是调味品发展的必然。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www.daodoc.com

通过数据调查得出:48.4%认为高端调味品才有希望,51.6%认为中低端便宜才好卖,但是对未来五年主要是高端调味品的销售认可率高达87.3%。

跨行经营不断收获

菜场就是市场,将菜市场做成调味品的主打市场,将调味品和菜市场结合成为现实,已经实现将调味品、菜市场、餐饮店成为一体的销售模式,按照时间收费的模式。调味品跨行已成为现实,未来的行业划分也会淡化乃至没有行业。越内行越多想法,反而受限制了,要因时因地而变,摸索一下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调味品,因为这是一个消费者升级为消费商的蝶变时代,可以说消费商才是引导调味品新商业时代的先行者。

互联网思维升级调味品

调味品企业放在互联网上为什么卖不掉调味品?调味品销售不一定就在网上,不能再是过去的走客户心理,而是消费者坦诚接受服务的价值,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实现消费需求的一整套办法,这也就是放在网上卖不卖没关系,关键的是如何卖,卖的过程怎样?互联网不是销售调味品的渠道,它是一种可以实现多方面资源组合,颠覆传统思维极低成本、人力、价值、利润最大化分配的润滑剂,它的作用巨大在于不断释放,而不是短期行为,持久让整个调味品行业喘不过气来。

互联网思维卖的是什么?是调味品吗?NO。消费者不会关心你卖什么,而是关心自己需要什么,对消费者来说没有最好调味品,只有最适合的调味品。互联网是降低调味品生产、人工、销售渠道、流通信息等成本的重要手段,它没有实质性内容,仍然需要调味品按照互联网模式去实现体验购买和服务过程。互联网思维的好处在于不依靠广告词、不依靠策划、不需要提炼经典创意,只需要将消费者的需要做成思维定势。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将消费者的需要及其利益形成独特群体经济,由一个虚拟而务实、成本极低、效率极高的群体来实现调味品销售。不是调味品越来越不好卖,而是消费需求满足消费者食用乐趣的调味品及服务充满人性化锻炼调味品,让消费者离不开特色调味品,这才是出路。

畅销调味品无模式

思路决定出路,方向错了,越花精力越有问题。

为什么您总是晚人一步,商机为什么不理您?大多数人知道产品好卖时,已经没法跟上了,没有主见的调味品人将会无路可走。只有把调味品做好做精,聚焦聚焦再聚焦,专注专注再专注,在各自的擅长领域发挥到极致,以消费者需要为导向,利用先进资源组合,摆脱成本和价格困惑,建立自能力消费颠覆式迭代创新。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第11篇:我国调味品产业与市场发展问题

我国调味品产业与市场发展问题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2日

-

我国目前的客观实际为调味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但不利的因素也非常多,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危机同在。

“黑调料”充斥低端市场

近日,在国家质监总局组织的一次质量抽查中,发现酱油、酱产品有1/4不合格,有的产品防腐剂竟超标10倍。而此次曝光的酱油、酱产品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笔者在一家食品专业网站上输入“调味品”进行搜索,仅仅两个页面就包含“北京:鲜风牌鸡精因不合格下架”、“成都食品调味品问题多”、“‘红梅牌’调味品被查出质量不合格”、“1至2月份郑州鸡精合格率不到三成”、“杭州查获440公斤假冒味精”、“非碘私盐冲击食盐市场”、“石狮查获43箱假醋”、“温州查获600包假冒鸡精”、“南京市场假胡椒粉泛滥”等负面报道,占所有搜索结果的1/5以上。

笔者走访了几家大型超市,并没有发现近期被“通缉”的这些调味品,但在城乡结合部的小超市、食杂店和农贸市场发现,这些流通渠道里销售的调味品问题很多。以酱油为例,这里大部分都是杂牌、小厂的产品,还有的甚至是无厂名、厂址、保质期的“三无”产品;有的产品根本没有酱油应有的酱香味和鲜味,只有咸味,还有的甚至有些苦涩的味道。香辛料的问题则更为突出,不少农贸市场里销售的辣椒粉、花椒、大料等大多为露天摆放,连最起码的卫生都无法保证。

高成本低效益

调味品行业是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受原料市场价格与人们消费水平影响较大,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生产工艺周期长、资金占用大、周转慢,且产品本身附加值也很低,因而,“高成本低效益”一直是行业中一件令人头痛的事。

近年来,由于行业技术门槛低,外来资本很容易进入,无论个体、集体还是合资企业都相继增多,使市场需求总量趋向过剩。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中,一些调味品企业彼此竞相压价,大打价格战,导致本就收效甚微的调味产品利润更加微薄,更有甚者是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为分得一匙残羹,有的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有的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大行其市,这样不但造成了市场竞争的严重无序,更使调味产品的利润、档次极度降低,我们的企业也难创造出质量效益。同样,整个行业也无力使产品价格战从根本上转变为品牌价值战。

地方品牌居多品牌知名度不强

受地方风俗和个人口味喜好的差异性影响,调味品业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一些企业已逐步发展为区域性品牌,产品已辐射到部分临近的省外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就“四大名醋”而言,也还主要是在各自的根据地呈主流消费。目前,国内调味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山东、北京、山西、四川几个省、市,其中上海的市场份额达30%以上,有上海太太乐、上海味好美等较多知名企业,其他地区如广州致美斋、北京王致和等亦表现不俗。从品牌结构来看,能在全国市场叫响的品牌比例不到1%,当然这与产品的风味、企业的规模、品牌的价值、地方的差异无不相关,不过,也与调味品企业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不重视市场需求和强化现代营销有直接的联系。因而,“长期局部作战、市场范围不广,品牌知名度弱”是调味品业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在市场对调味品需求日趋旺盛的背景下,国内某些调味品企业的发展步伐却显得相对滞后,整个行业中具有规模效应、强势品牌的企业并不多。据笔者了解,近年来,由于行业技术门槛低,外来资本很容易进入,因此一些调味品企业彼此竞相压价,大打价格战。有的企业甚至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傍名牌大行其市,不但造成了市场竞争的无序化,更让整个行业无力从产品价格战转变为品牌价值战。此外,受地方风俗和个人口味喜好的差异性影响,调味品业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因而,市场范围不广、品牌知名度弱已成为调味品业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原料涨价持续不退生产硬成本逐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在调味品生产遭遇了原料涨价的风潮,从2006年下半年到现在,原材料的不断上涨,市场价格大幅度的波动,极大地影响了调味品生产与市场的销售。同时,随着国家对调味品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调味品各子类产品行业标准陆续出台,调味品制作的用料越来越规范。如鸡精行业标准出台后,对鸡肉和氮含量两项硬指标的规定,使得全行业的鸡精制作成本大幅度上涨,鸡精即将面临全行业大涨价。展望未来市场,调味品价格将会随着其原料成本的上升而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

第12篇:鸡精不含鸡,我国调味品市场堪忧

鸡精不含鸡,我国调味品市场堪忧

鸡精是每个家庭日常使用的必备调味品,俗话说,一道美食,三分在取材,七分在调味。然而,我国调味品市场问题频发,令人担忧。在食用醋、酱油纷纷陷入“勾兑门”之后,又有媒体爆出鸡精不含鸡,引起消费者的一片热议,再次将调味品推到了风口浪尖。

所谓鸡精,顾名思义,就是鸡的精华,应该是一些鸡肉、鸡骨等的浓缩品再添加一些其他的物质制成的。而事实上,那些外包装赫然印着“大肥鸡、土鸡”的图案,并标有主要原料为“土鸡、鸡蛋、鸡骨粉”等字样的鸡精,只不过用棒子面、淀粉、盐、色素等调制就变成了鸡精,堂而皇之地摆到了超市、商城的货架上,进入了老百姓的餐桌上。

实际上,鸡精里不含鸡厂家心知肚明,对于经销商而言也早已不是“秘密”了,只有消费者还蒙在鼓里。

那么鸡精里为什么不放鸡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主告诉记者,因为鸡的价格高,如果放鸡,就会亏本,所以鸡精里放一些鸡肉香精,鸡肉香精是一种化工合成的香料,鸡精里的鸡味和香味都是靠鸡肉香精“调”出来的。

那么,不加“鸡”质检部门能过关吗?关于这个问题,该业主告诉记者,我们生产的鸡精尽管不含“鸡”,但也能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测,被认定为合格产品,这是因为现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根本无法约束企业,企业自己制定标准,加什么都由自己作主,有的企业甚至用食盐和水分勾兑,连最起码的蛋白质都没有。

省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也希望国家早点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规范和约束市场。不含鸡的成分,就不能叫“鸡精”,产品名称必须符合产品的真实属性,要名副其实。

专家表示,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品,它的基本成分是在一定数量味精基础上,加入助鲜剂、盐、鸡肉粉等成分加工而成。如果只用糊精、盐、鸡肉香精、色素等东西制成称之为鸡精,这是一种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另外,劣质鸡精含有致癌性和致畸性的日落黄色素,消费者长期食用会致癌。

春节将至,又到了鸡精等调味品销售的高峰期,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有关鸡精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让老百姓吃上名副其实的鸡精,过一个好年。

第13篇:市场调查报告

这次的市场调查,从过程和结果而言,我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关于就业难,个人觉得有这几个原因:

1.从调查结果看,93.3%的大学生倾向于毕业后就求职,3.6%的人选择攻读更高学位,3%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这样每年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再加上往届生就有很大一批等待就业的大学生,僧多粥少,难免造成就业难的局面。

2.大学生的工资要求偏高。62.5%的大学生能够接受2000~3000元的每月工资,18.75%的大学生则需要3000元以上,而企业则18.75%愿意支付1500~2000元每月,43.9%愿意支付2000~3000元每月,而且在调查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也表示大学生对工资要求偏高。

3.地区差异。很多大学生都希望留在

一、二线城市发展,不愿意去欠发达地区发展。44%的大学生乐于接受到小城镇或者乡村发展,56%的人则不太愿意或者坚决不同意。

关于大学生就业所遇到的困难:

1.专业不精,个人能力不足。23.2%的大学生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很多用人单位也称应聘者专业能力较差,技艺不精。

2.专业不对口。38.5%的大学生找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80%的人都赞成先找工作再管专业对口与否,但很多的企业其实对专业不对口的应聘者持否定的态度。

3.缺乏责任感和眼高手低是大学生的通病。59.8%的企业最不能忍受的大学生的缺点是缺乏责任感。也有不少面试官表示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4.缺乏工作经验。38%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被缺乏工作经验所困惑。

关于在校大学生应该做的事:

1.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且结合实践。

2.丰富工作经验。

3.准确定位。

4.戒骄戒躁,能够吃苦耐劳。

关于学校:

1.记时更新课程,与市场接轨。

2.校企联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3.加强就业指导。

4.思想教育。鼓励到地方工作。

第14篇: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瘦肉精”事件对于双汇品牌发展的影响的

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陈国强

调查队:求实小队

组长:杜宇

组员:杜宇张梦欣薛琛

张雪花魏永斐郭巧勤

关于老年人专用手机需求程度及产品选择的调查报告团队: 杜宇张梦欣薛琛 张雪花魏永斐郭巧勤指导老师:陈国强 【内容摘要】受“瘦肉精”事件影响,双汇发展前景堪忧。此事件预计对双汇集团和上市公司业绩有很大负面影响,且事件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双汇品牌的认同度。时至如今,双汇的市场已逐渐恢复,经过3个多月的平复,双汇是否走出了“瘦肉精”的阴影。我们展开对于“瘦肉精”事件对双汇的发展进行一个课题的讨论与探索。这次调查针对兰州市区学生及家庭社群,了解他们对产品偏好的选择以及对于双汇产品的品牌认可度,为企业提供有关消费者偏好的重要讯息,为企业指定营销策划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兰州双汇瘦肉精

一、调查计划

(一)调查背景

从“3·15”“瘦肉精”问题曝光,各地迅速做出反应。据全国各地媒体报道,当地超市陆续开始下架双汇产品。报道中记者对于多位消费者的采访中,大部分表示,近期将不会购买双汇品牌食品。

受此次事件影响,双汇发展前景堪忧。此次事件后,国家出台更为严厉监管措施,并将对非法使用瘦肉精进行打击。届时,双汇的生产成本将会提高;第二,食品安全在国内已是敏感问题,如果未来消费者选择远离双汇品牌,可能出现超市下架潮等连锁反应,将使双汇甚至双汇集团的销售雪上加霜;另外,消费者并不会去区分双汇发展、济源双汇、双汇集团之间的不同,只会质疑双汇品牌。如果事件最终结果不能令消费者满意,双汇品牌可能会向“三鹿”一样,遭到消费者遗弃。

对于双汇前景,瘦肉精事件预计对双汇集团和上市公司业绩有很大负面影响,且事件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双汇品牌的认同度。时至如今,双汇的市场已逐渐恢复,经过3个多月的平复,双汇真的走出了“瘦肉精”的阴影吗?故此,我们展开对于“瘦肉精”事件对双汇的发展进行一个课题的讨论与探索。这次调查计划主要是针对学生及家庭社群,了解他们对产品偏好的选择以及对于双汇产品的品牌认可度,为企业提供有关消费者偏好的重要讯息,为企业指定营销策划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针对目前双汇产品的产销以及消费者的购买情况等对于双汇未来发展的影响,本次市场调查须本着实事求是、科学评述、真实可靠、调查与论证相结合的原则对此项调查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本次市场调查的目的包括:

1.明确双汇产品的品牌认知与竞争情况;

2.了解和分析各层次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

3.掌握双汇各类产品的销售状况与认购情况;

4.了解消费者选择双汇产品的内在原因分析;

5.消费者行为研究,了解目标消费群的消费习惯;

6.产业及产品市场现状与潜力分析,了解肉类制品火腿制品的市场竞争的情况;

7.对消费者购买中存在的问题偏见与疑虑给予建议并引导其正确看待。

8.最终目的:其一制定“瘦肉精”问题之后的营销应对策略提供市场依据;其二提升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牌忠诚度,找准企业发展定位,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道路。

(三)调查对象:兰州市内各年龄层次的人群

(四)调查内容

1.双汇产品的品牌认知与竞争情况

(1)整个肉类制品行业的需求及相应的消费者对于肉制品的购买频率;

(2)对双汇的品牌的了解及认可情况;

(3)消费者购买食品的指标趋向;

(4)消费者对于各肉制品品牌的购买情况;

(5)消费者对于各类肉类产品及制品的认购情况;

2.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需求

(1)消费者对双汇产品的产品质量的评价;

(2)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与要求;

(3)不同层次消费者对肉类产品及肉制品的消费水平;

(4)影响消费者购买双汇产品的主要因素;

(5)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疑虑程度;

3.双汇各类产品的销售状况与认购情况

(1)消费者对于各类肉制品的购买认可度;

(2)双汇产品相较于其他品牌的竞争力优劣势;

(3)影响消费者购买肉类产品及肉制品的多重因素及重要性;

(4)消费者对于双汇产品及服务的满意度;

(5)消费者对于“瘦肉精”事件的看法及对于购买的影响;

4.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双汇企业的应对及复盘后消费者对于双汇企业的忠诚度

(1)“瘦肉精”事件后,双汇的举措及消费者对于双汇产品的购买情况;

(2)消费者及公众对于实盘权的看法与意见建议;

(3)企业的发展中更应该注重哪方面的建设?如何找准企业发展定位;

(4)消费者群体对于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双汇企业未来发展的看法。

(五)调查方法

1.街面定点拦截调查法:对一般的、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采用街面定点拦截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即在兰州市安宁区区域,找准定点及按人口的密集程度分片,由小组成员对消费者进行甄别后,进行一对一的访问调查。问卷样本数为80人~100人;

2.深访调查法:深入消费者家中,以其日常生活及行为对其进行访谈,填写调查问卷,问卷样本数为10人~20人;

3.电话访问调查法:以电话方式对一些区域的消费者进行随机调查,由调查员进行记录问卷样本数为10人~20人;

4.观察法:通过对超市几个小卖部以及便利店的销售与进货及货物上架的程度的出一定数据,比较直接与客观的进行记录,对调查其一定的帮助与辅助。

(四)调查结果的复核与统计分析

1.统计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17.0对其调查数据与结果进行分析;

2.问卷调查的复核率为100%,其中80%为小组成员相互检查复核,10%为实地复核,10%为电话复核;

3.问卷调查的准确率为97.6%;

4.系统分析误差为3%。

(五)调查进度安排

时间安排与内容:

4月21日至30日——设计问卷、选择样本、了解品牌

5月1日至16日——调查前的准备(踩点、问卷试调查)

5月17日至27日——调查实施(深访调查、定点拦截调查)

5月28日至31日——问卷的复核与审核

6月1日至10日——数据录入

6月11日至20日——小组讨论,市场调查报告的编写

6月21日至25日——统计分析、编写调查报告

6月26日至7月10日——打印和提交调查报告

(六)费用预算

本次市场调查范围较小,样本选择比较单一,费用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其一问卷复印花销50元;其二活动及调查经费100元;市场调查报告及材料打印费用30元等。

二、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第15篇:市场调查报告

财经应用文写作

怎样写市场调查报告

一、市场调查的产生

•生产观念营销观念

•卖方市场买方市场。

二、市场调查的目的

•调查市场信息

•决策整理分析

三、调查方式

1.观察法

2.问卷法

3.访问座谈法

4.技术跟踪法

5.资料法

6.综合法

四、调查步骤

1.确定课题

2.明确范围

3.组织培训

4.制定计划

5.调查过程

6.分析研究

7.写出报告

五、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特点:

•针对性;客观性;具体性;科学性;有效性

(二)分类:

综合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

具体为:

•市场调查报告

•消费需求的调查

•购买特点的调查

•市场行情的调查

•产品情况的调查

•竞争对手的调查

•促销策略的调查

•分销渠道的调查

(三) 调查报告格式和内容

1.标题:时间+范围+调查对象+文种。

例:

•《关于XXXX年上海家电市场洋品牌的市场份额的调查报告》

•《对XXXX年上海手机市场消费需求的调查》

•《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电脑》

•《超市大卖场爆炸式增长》

•《XX品牌西装价格策略的市场效果》

2.前言:包括目的、意义、对象、范围、过程、方法、收获等。

为了更好地阅读、理解、相信市场调查问题报告而说明读者需要知道的。

3.主体:

(1)调查获得的客观情况:

•消费需求的情况?

•购买特点的情况?

•市场行情的情况?

•产品销售的情况?

•竞争对手的情况?

•促销策略的情况?

•分销渠道的情况?

消费需求情况包括:

写作手段

叙述、说明(数字、图表、举例、对比说明等)

4.结尾:

(1)提出问题和建议

(2)附件

(3)落款

(4)参考文献

调查报告常见主要错误

1.报告格式不规范

2.报告主体与主题不一致

3.报告情况不具体

4.报告情况不客观

5.报告情况不典型

6.主体内容次序混乱

7.分析与报告情况相脱节

8.建议与报告情况相脱节

9.建议不可行

作业要求

1.写一篇专题市场调查报告提纲,调查内容为XX年上海XX市场消费需求

2.符合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

3.写明部分大意,每部分由几个层次组成;写明层次大意,每层次由几个段落组成;写明段落大意,每个段落由哪几层意思组成。

4.注意部分、层次、段落、句子大意的正确关系。

5.注意用概括性的提纲语言。

提纲格式

一、第一部分大意

(一)第一层次大意

1.第一段落大意

(1)主要句子大意

(2)主要句子大意

(3)主要句子大意

……

(二)第二层次大意

1.第一段落大意

(1)主要句子大意

(2)主要句子大意

(3)主要句子大意

……

二、第二部分大意

(一)第一层次大意

1.第一段落大意

(1)主要句子大意

(2)主要句子大意

(3)主要句子大意

……

(二)第二层次大意

1.第一段落大意

(1)主要句子大意

(2)主要句子大意

(3)主要句子大意

……

(三)第三层次大意

1.第一段落大意

(1)主要句子大意

(2)主要句子大意

(3)主要句子大意

……

三、第三部分大意

(一)第一层次大意

1.第一段落大意

(1)主要句子大意

(2)主要句子大意

(3)主要句子大意

……

(二)第二层次大意

1.第一段落大意

(1)主要句子大意

(2)主要句子大意

(3)主要句子大意

……

参考材料

(1)调查目的:是为了提高XX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调查范围:上海地区

(3)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观察、访问为辅

(4)调查时间:从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5)调查对象:营销人员、年轻消费者、年老消费者等

(6)调查地点:商店、学校、企业等

(7)据X部门统计:XX商品的年销售量为XX万台,年产量为XX万台

(8)据问卷调查结果:XX商品的拥有量为XXX万台,潜在用户为XXX万户

(9)据销售渠道反映:年轻人对XX商品的价格要求

(10)据销售渠道反映:中年人对XX商品的价格要求

(11)据销售渠道反映:老年人对XX商品的价格要求

(12)据售后服务人员反映:年轻人对XX商品的质量要求

(13)据售后服务人员反映:中年人对XX商品的质量要求

(14)据售后服务人员反映:老年人对XX商品的质量要求

(15)据推销人员经验:年轻人对XX商品的外观要求

(16)据推销人员经验:中年人对XX商品的外观要求

(17)据推销人员经验:老年人对XX商品的外观要求

(18)据售后服务人员反映:年轻人对XX商品的性能要求

(19)据售后服务人员反映:中年人对XX商品的性能要求

•(20)据售后服务人员反映:老年人对XX商品的性能要求

•(21)据消费者反映:年轻人对XX商品的服务要求

•(22)据消费者反映:中年人对XX商品的服务要求

•(23)据消费者反映:老年人对XX商品的服务要求

•(24)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得出若干结论

•(25)根据市场消费特点和企业的条件等各种因素,提出若干开拓市场的建议

关于2012年上海市场XX商品消费需求调查报告参考提纲

一、调查简况

(一)简写调查目的、对象、范围

1.关于调查目的

(1)目的之一

(2)目的之二

2.关于调查对象

(1)调查对象的种类

(2)选择调查对象的理由

3.关于调查范围

(1)调查的范围

(2)调查范围的选择原因

(3)调查范围的确定过程

(二)简写调查过程

1.各项调查的时间安排

(1)问卷调查的时间安排

(2)访问调查的时间安排

(三)简写调查结果

•1.关于调查的主要收获

•(1)消费需求信息收集的概况

•(2)对消费需求产生原因的认识

•(3)对消费需求变化规律的认识

•(4)解决问题方法的获得

二、调查情况汇报

(一)详写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情况

1.简介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人数、方法

(1)调查的时间

(2)调查的地点

(3)调查的对象

(4)调查的人数

(5)调查的方法

2.大学生对XX价格的X种需求情况(数据说明)

(1)大学生对XX价格的需求一及原因

(2)大学生对XX价格的需求二及原因

(3)大学生对XX价格的需求三及原因

(4)大学生的手机价格需求的变化规律

•3.大学生对XX质量的X种需求情况(图表说明) •……(省略)

•4.大学生对XX款式的X种需求情况

•…… (省略)

•5.大学生对XX性能的X种需求情况

•…… (省略)

•6.大学生对XX售后服务的X种需求情况 •…… (省略)

(二)白领阶层的消费需求

…… (省略)

(三)老板、经理的消费需求…… (省略)

三、简写分析建议

(一)分析结论

1.分析消费需求的原因及结论

(1)分析消费需求的原因

(2)关于消费潜力的结论

2.分析消费需求的变化及结论

(1)分析消费需求的变化

(2)关于销售难度的结论

(二)建议

1.三大建议

(1)关于把握消费需求的建议

(2)关于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建议

(3)关于完善售后服务的建议

第16篇:市场调查报告

广东省福彩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广东省彩票市场概况

一、广东省基本情况

1.地理情况

2.人口情况

3.经济情况

二、广东省彩票市场特点

第二章:广东省福彩彩民情况调查分析

一、彩民基本情况调查

二、彩民购彩行为调查

三、彩民的评价与希望

四、彩民类型细分

五、彩民情况调查分析总结

第三章:广东省福彩销售点情况调查分析

一、销售站点基本信息

二、销售人员基本信息

三、站点销售行为特点

四、站点后勤服务情况

五、销售点情况调查分析总结

第四章:广东省“刮刮乐”全方位市场营销策略

一、产品开发策略

1.确立市场目标

2.STP策略(市场细分策略)

3.产品策略

二、渠道策略

三、品牌及产品推广策略

第一章:广东省彩票市场概况

一、广东省基本情况

1.地理情况

2.人口情况

3.经济情况

二、广东省彩票市场特点

第17篇:市场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以《关于全市2002年电暖器市场的调查》一文为例,该市场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写为:

1.生产情况

据调查,国内以电暖器为主要产品的生产企业为数不多,大约30多家。2002年,这些企业电暖器总产量约240.19万台。其中年产量超过10万台的主要有广东美的家电厂、宁波天工实业公司……八家企业。这八家企业电暖器总产量约209.53万台,占国内电暖器总产量的87.24%。具体数字见表一(略)

以上情况表明:虽然电暖器行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生产集中程度都非常高。特别是产量排行第一的广东美的家电厂,其产量超过国内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在本行业中处于明显的垄断地位。

2.销售情况

据对北京、大连、沈阳、济南、杭州、武汉六个城市的27家大商场的调查,2002年总销量约为71000台。其中,销量超过5000台的有大连商场、大连百货大楼……五家商场,年销售总量约44447台,占27家销售总量的62.2%。具体数字见表二(略) 以上情况表明:与电暖器生产的高度集中类似,电暖器销售的集中程度也非常高。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电暖器市场正处于开发阶段, 大部分商场都把电暖器作为试销商品经营,把电暖器作为主要商品经营的为数甚少;另一方面,虽然经销电暖器获得

成功的商场数量不多,但这些成功者的事实至少说明,电暖器极具市场潜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各种品牌的竞争(略)

4.市场分析与展望(略)

产品与建筑面积、供热面积的分析,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的分析(略)

5.几点建议(略)

产品调查是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的行业性、专业技术性很强。其内容一般包括:产品的品牌、质量、款式、功能、价格、技术、服务、消费,及对产品的评价、意见、要求、产品的市场销售、市场展望等。上述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侧重于对产品的生产、销售、品牌等情况的介绍,运用数字分析、对比、排位等方法分析,尤其是第四部分对影响产品销售的建筑面积、供热面积等深层背景进行分析,并进行预测,使文章更有力度,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必然显得理据充实,说服力强。

(四)市场调查报告的结尾

结尾是市场调查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短小有力。一般是对全文内容进行总括,以突出观点,强调意义;或是展望未来,以充满希望的笔调作结。视实际情况,有时也可省略这部分,以使行文更趋简炼。

第18篇: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 市场调查报告

按照工作计划和职能分工,菏泽店业务部于2005年7月12日开始,对菏泽市场及竞争店南华购物广场、鲁能超市等进行了调查,市场调查报告范文。调查情况如下:

一、菏泽地区简介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辖牡丹区、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八县一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881万,面积12239平方公里。菏泽口岸、海关、国检、集装箱运输中心等涉外机构齐全,口岸实现了与青岛港直通,金融、保险、通讯及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齐全,已初步建设成为以花城、水邑为突出特色的平原森林城市。菏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粮棉林畜生产基地、全国三个农区畜牧大市和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境内煤炭储量281亿吨,正在开发建设的巨野煤田是华东地区最大、最好、最后一块煤田;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5625万吨、273亿立方米,已成为中原油田重要的生产基地。产业基础较好,现已形成以电力、机械、化工、医药、食品、纺织、林产品加工为主,门类比较齐全、配套协作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化工产品、裘皮服装、果蔬食品、木制工艺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菏泽已被山东省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菏泽旅游资源丰富。菏泽市是“中国牡丹之乡”,牡丹栽培面积十万多亩,是全国最大的花卉植物园,也是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观赏、出口基地。牡丹、武术、戏曲、书画,形成了菏泽特色的“四乡文化”。现有文物古迹100多处,主要旅游景点有曹州牡丹园、古今园、百花园、孙膑旅游城、仿山旅游区、金山旅游区、百狮坊、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和新建成的环城公园、赵王河公园等,每年的四月份举办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九月十九日举办中国林产品交易博览会,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菏泽林展管是全国林业会的永久展馆。

二、菏泽2004年相关经济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 2004年,全市共完成生产总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增幅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0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48.3亿元;增长31.8%;第三产业增加值80.7亿元,增长12.5%。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0%上升到62.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2、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3.57亿元,比2003年增长75.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39.36亿元,更新改造18.34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3.5亿元。第一产业投资15.94亿元,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1.5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71.3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61.27亿元;第三产业投资96.29亿元。

3、财政收入2004年,全市共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1.4%。金融、保险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4.39亿元,比年初增长26.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73.15亿元,比年初增长1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0.73亿元,比年初增长10.4%亿元。2004年全市各类保险金额247亿元,比去年增长23.7%;保险费收入8.42亿元,增长25.2%;赔款支出1.34亿元,增长8.1%。2005年1-6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3.47亿元,同比增长37.11%;实现销售收入106.13亿元,同比增长46.57%;实现利税6.34亿元,同比增长40.76%;实现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53.87%。30户骨干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62亿元,同比增长42.2%;实现销售收入41.87亿元,同比增长30.1%;实现利税3.57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现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30.2%。

4、支柱产业

2002年,菏泽市

一、

二、三产业结构之比是44:31:25,这一年,山东省产业结构比是13:50:37,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均不到10%。第一产业比重居高不下,决定了菏泽“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的状况。2002年,菏泽各类林产品出口额达到9000万美元,约占全市总出口额的2/3,其中桐木拼板出口占全国的80%,草柳编制品出口占全国的70%。羊的饲养量居全国农区第一位,占全省三分之一,养牛列全国第三位,是国家确立的牛、羊出口基地。

5、商业

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3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城乡商品交易市场496处,成交额61亿元,增长3.39%。已建成菏泽恒盛大市场、康庄服装批发市场、双河路鞋城、鲁西南蔬菜批发市场、南华购物广场、鲁能超市、三信连锁超市、天羽量贩连锁、华瑞便利店、购物步行街等一批现代化新型流通企业。

6、交通

菏泽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东接沿海港口,西连中原腹地。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菏泽呈“十”字交汇, 京九铁路南北纵贯5个县区,新石铁路东西横穿4个县区,境内铁路总长272公里,地方物资专用线23.2公里。有县级站8处,日通过客车19对;四条国道纵横交错,公路通车里程7649公里。10

5、10

6、220、327四条国道在境内通过, 全市通车里程4500公里,已建成通车的日照-东明高速,正在建设的济南-菏泽、菏泽-开封高速,即将开工建设的德州-商丘、东明-新乡、徐州-菏泽高速形成“米”字型的陆路交通大枢纽。18条干线和127条县乡级公路纵横交错。市区无机场,距嘉祥机场仅75公里。菏泽市区内现有出租汽车公司13个,出租车近2千辆;有公共汽车线路18条,乘车比较方便。

第19篇:市场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让我们看出市场的需求,和我们想知道的结果。以下是我调查报告。

导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钟情于轿车,在不断升温的 购车热潮中,他们也都梦想成真。结果,越来越多的车挤进了本来就已拥挤不 堪的街道,使得空气更加污浊,天空更加暗淡。北京市政府于去年的7月20日 到9月20日实行了交通限行令,由于效果明显,今年该规定得以延续。那么这 一规定将对北京的车辆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

调查方法

从去年8月10日到今年的4月10日,我们通过当而问答、电话釆访、网 上调查等方式对宾馆、商场、住宅区和写字楼里的人做了抽样调查以检验该规 定对车辆市场的影响。

发现

•对年轻购车者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7%的年轻购车者暂时放弃了买车的计划。他们的理由是,限行意味着他们不能每天都有车开,这 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要想买得起 车就得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房价低)。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对中年车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中年车主仍是私家车的主流群体, 占到受访者的72.6%。对于单双号限行的举措,他们大都选择再买一辆 车,不管是新车还是二手车,这样他们就能每天都有车幵。

结论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我们禁不住要问:“限行真的能限制路而上的车辆数 量吗? ”尽管年轻购车者暂缓了买车计划,但主流群体,即中年车主却选择再 买一辆。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交通限行的举措对车辆市场的影响甚微。

第20篇:市场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及启动方案

一、新疆概况:

1、耕地面积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新疆按行政区域划分为7个地区和5个自治州共84个县市。天山以北地区为北疆,包括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州、塔城地区、伊犁州、阿勒泰地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天山以南地区为南疆,包括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哈密、吐鲁番盆地为东疆,包括哈密地区和吐鲁番地区。新疆总耕地面积7685万亩,其中北疆耕地面积约为4247万亩,占总面积的55.26%,南疆耕地面积约为3146万亩,占总面积的40.94%,东疆耕地面积约为292万亩,占总面积的3.26%。而其中昌吉州、塔城地区、伊犁州、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疆总面积的73%。是新疆重要的农业产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国家单列的实行自我管理的机构,下辖14个师,174个农牧团场,拥有耕地面积约为2000多万亩,分布于全疆各地。

2、种植作物

新疆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全疆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90%以上。经济作物以棉花、油料、甜菜为主,其中棉花主要集中在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吐鲁番盆地和南疆。另外,新疆的瓜果蔬菜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随着大棚技术的推广,新疆的大棚种植面积已经增加了近十倍。种植作物主要以西瓜、甜瓜、西红柿和辣椒为主。

3、种植方式

新疆基本属于干旱地区,往年基本都是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由于2008年的大干旱

促使了政府对滴灌的重点推广,由政府补贴的滴灌推广已经在全疆展开。目前北疆及东疆大部分地区已经改为滴灌地,南疆除喀什和和田地区还是大水漫灌外,其他地区已基本改为滴灌地,而兵团下辖各师已经全部改为滴灌地。

二、新疆肥料市场概况

1、肥料市场现状

由于新疆庞大的种植面积和这几年新疆地方政府对农资市场的宽松政策,使国内各大肥料企业如鲁西化工、撒可富等纷纷进入新疆市场,抢占市场份额。而其它小型生产和贴牌加工企业也看到新疆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想从中分一杯羹。近五年间,进入新疆的大小肥料企业达到400-500家。各种复合肥,有机肥,冲施滴灌肥,叶面肥充斥着新疆市场,各种品种数不胜数。而各个中小型肥料企业和疆内各肥料厂家为了能够占领市场与国内大企业竞争,基本实行全额铺货,降价销售等恶意竞争手段,使市场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使目前的新疆肥料市场比较混乱,价格保护体系也不完善,而由于假冒伪劣肥料的增多,新疆农户对新产品的使用都非常谨慎,这些都对正规的生产销售厂家造成了很大影响。

2、肥料市场前景

虽然目前新疆的肥料市场比较混乱,各种各样的肥料充斥着市场。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正规化,已经有很多地方肥料经销商意识到有序市场的重要性,品牌化发展的必然性。肥料经销商和品牌产品合作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他们不再只看眼前的利益,而愿意与正规企业合作长期发展。而且,随着农户的种植水平和农业知识的不断提高,他们也希望使用安全可靠的产品,这也就使很多不正规的企业无法生存,也给了正规企业更大的机会。而生物有机肥料作为一种高新科技产品,在新疆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只要能够通过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将会成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

三、市场启动方案

1、重点区域划分

将全疆市场按地域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北疆区、南疆区和东疆区。北疆区包括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州、塔城地区、伊犁州、阿勒泰地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南疆区包括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东疆区包括哈密地区和吐鲁番地区。其中北疆区的重点为昌吉州、塔城地区和伊犁州,南疆区的重点为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东疆区的重点为哈密地区。在推广初期,以北疆区域为主,重点在昌吉州、塔城地区和伊犁州进行宣传推广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后再扩大宣传范围。因为北疆区域的农户对新产品的接受速度要比南疆和东疆区域的农户快,而且北疆区域信息传递快,便于宣传推广。这样可以使产品能够尽快在当地市场站稳脚跟,也可以节省开支。

2、经销网络建设

为了控制各区域的市场销售和保障各地经销商的切身利益,以一个县为单位,每个县只设立一个经销商。在建立销售网络之初,加大对经销商的考查力度,通过合作考察其信誉度、推广力、影响力等方面来筛选,选定较强的经销商作为重点考察培养对象,在产品宣传、技术服务、试验推广方面给予支持,逐步建立起自已完整的销售网络。

3、品牌宣传推广方案

电视广告:在目前已发布的电视广告基础上,在重点地区内的重点县或地区集中

密集播放产品广告。

各类宣传资料:产品海报、产品宣传单页(使用说明)、终端店不干胶即时贴、企业宣传册、种植报纸等。

墙体、店头、车体广告:针对重点经销商、重点乡镇村屯等关键地段临时决定的三类广告。

4、试验示范的实施

由于是作为新品牌、新产品进入新疆市场,所以,要想提高产品在农户当中的知名度和为了后期的销售,必须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在每个县选择至少3个示范田,选择不同的农作物,要具有代表性。选择的示范户要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可以使示范效果达到最好。而每开一个示范推广会,规模上要求参加人员最少要达到100人以上,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新疆市场的概述和对市场运作的一些浅见,有许多地方还不够详细和完善。但是,我相信凭借我对新疆市场的了解和8年多的农资销售经验,我一定能够胜任该岗位,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加入贵公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也期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和公司的支持可以使天禾品牌成为新疆农资行业里的龙头。

刘辉

2010年10月20日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doc》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