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调查报告

2020-07-26 来源:调查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城乡调查报告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社会调查报告

(城乡调查)

关于慈溪市生态环境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二级学院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年月日

关于慈溪市生态环境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 要:慈溪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在浙江省是名列前茅的,其城市建设也迅猛发展,但在这些成就背后,却是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这无疑违背了我们发展经济的初衷。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状况,亟不可待。近十年来市环保局强化源头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实施重点整治,年度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效果,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慈溪; 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整治

一、序言

鉴于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慈溪市的总体生态环境情况并给予分析。调查报告通过走访慈溪市几个重要城镇察看生态环境情况,查阅报刊、文献获取主要数据等综合方式所得。在本人看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生态环境保护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着城市的面貌,还与人类的生活、工作以及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经过调查发现慈溪市的生态环境虽不能说好,但是在政府以及公众的努力下,与前几年相比取得了显著成效。就在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

三、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宁波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慈溪市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民生水平,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调查分析

1十年前慈溪市的生态环境状况

1.1城市生态环境

据监测,全市13个河网监测站位的水体,虽与1998年相比,恶化趋势有所控制,但与达到水功能目标要求尚有很大距离。作为全市百万人口主要饮用水的10只山塘水库,部分水库有富营养化现象,里杜湖还暴发了藻类污染,有2只水库的大肠杆菌超标。过去一直较为放心的饮用水水库水质也受到了威胁。城区噪声实施“双禁”后大为改观,较1998年减小不少,但区域噪声和交通噪声仍处于超标状态。城区大气质量属优良级,其中总悬浮颗粒物较1998年有所下降,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上年比有较大幅度的升高。

1.2农村生态环境

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业、畜禽养殖业、屠宰业等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小电镀、小印花、小熔炼、废旧塑料回收等作坊式加工点仍遍地开花,因此,乡镇企业的污染物、禽畜粪便及生产废弃物进入环境,造成农村环境严惩污染。特别是农村河道污染严重,水面面积大量减少,水质恶化,既影响了农田排涝防洪抗旱,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又使得灌溉用水达不到标准,影响农作物品质和食用安全。在饮用水保护区仍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造成水库富营养化加剧,威胁到饮用水安全。还有大量生活垃圾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其占用大量农田,

污染河道,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

2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2.1人们环保意识仍然不强

少数部门和企业的领导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性缺乏足够的重视,重开发建设轻环境保护,重近期利益较长远利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作坊式生产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仍大量存在,使得生态环境状况恶化。

2.2环境规划和环保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前些年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容和城河治理上搞了大的投入,但由于环保基础设施历史欠帐太多,对环保的资金投入力度仍显不足,表现在城市污水的处理率仍然不高,造成城市河道水质尚未根本改观;集中供热范围过小,特别是城区北部的工业区尚不能做到集中供热,既影响了投资环境,又对城区大气质量造成威胁;全市范围内的垃圾收集及无害化处置系统尚不完备,造成垃圾围城现象日益突出,大量生活垃圾进入河道,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环境规划滞后,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对环境保护缺乏切实可行的规划。

2.3科学规划缺乏和生态农业建设力度不足

在农村,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乡镇企业布局呈现“小散乱”状况,作坊式加工点遍地开花,家庭工业发展缺乏有效控制,厂居混杂,既影响了农村居住环境,又难于管理和不利于治理,严重污染农村环境,同时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纠纷,影响了社会稳定。还有,在饮用水保护区仍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造成水库富营养化加剧,威胁到饮用水安全。

3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

针对慈溪市生态环境,市环保局提出了专项对策。

3.1生态农业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村是慈溪市保护生态环境的思路。具体的措施有:

(1)要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乡镇企业,加强规划、建设城镇工业小区;(2)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3)禽畜粪便和生活废弃物经沼气化、无害化处理后回归农田;(4)保护江、河、沟、埭水面,开展综合利用;(5)要大力开展无公害产品生产,尽可能少施化肥农药;(6)提倡杆秸还田,增强地力、改良土壤,禁止焚烧,保持良好大气环境;(7)以村为单位建立良好生态环境。(8)保护现有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改善城镇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

3.2积极开展城乡河网整治

城区河道的治理和农村河道的周期轮疏是慈溪市城乡河网整治的重点工作。随着浒山江工程的完工,城河治理将初具规模,针对河理河段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对如何使死水变活,增加城河径流的问题进行研究,重点考虑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深度,使出水达到一定标准后回灌城河,既消除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对我市水环境的影响,又开辟了水资源,改善城河水质。继续实施农村河道的轮疏。河道疏浚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逐年实施的原则。该项工作的实施,将可提高河道的排涝,蓄水能力,部分缓解我市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同时必将明显改善我市城乡水环境质量。

3.3加强城乡绿化美化工作

为了改善慈溪市生态环境,要大力开展国道公路绿化,村镇绿化,庭院四旁绿化,沿海防护林带绿化。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要在人口密集地段开辟公园绿地,增加绿化面。同时要推广垂直绿化、庭院绿化、阳台绿化,由点到面开展,既调节气候,又改善环境。园林部门要落实花木基地,保证苗木供应。要制定城区绿化保护条例,登记各单位绿地面积,不准随意砍伐,不准毁绿建屋,对任意砍伐者要给予处罚。

4慈溪市历年生态环境整治与成效

2002年市环保局会同市监察局、市经委,对慈溪市严查环境违法行为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重点查处小电镀、小熔炼企业,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由于这些小企业设备简陋,隐蔽性强,查处难度较大,成为新浦镇较为突出的区域性问题。督查组要求有关部门尽快拿出新浦镇小电镀、小熔炼整治方案,并对违法违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而相关的铜熔炼加工区域环境整治,在2008年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慈溪市加大对宗汉、新浦两地铜熔炼加工区的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制定整治方案,加大执法力度,辅以舆论监督,组织力量全面取缔了混杂在居民区的熔炼加工点。同时,对宗汉街道冶炼集中区54家熔炼户和园区外29家熔炼户采取腾龙换业等措施进行全面关停;对新浦镇熔炼集中区,市、镇二级政府投资700多万元改造了供电等配套设施,各熔炼企业淘汰燃烧焦炭的落后熔炼工艺,改用中频炉,并配套较为规范的除尘等污染防治设施。通过整治,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减少,经抽查监测,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基本达到宁波市“3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方案的整治要求,并通过了宁波市环境污染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验收。

2007年,我市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和环境监控,鼓励推进示范引导,着力控制和建设污染排放。“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市环保部门组织开展“环保零点行动”10次,调处环境信访2394件,作出行政处罚528件,罚款金额达到1106万元。限期治理、关闭或停产整治、挂牌督办等环境整治措施,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区域性、行业性污染整治扎实推进,37家漂印染企业、13家电镀企业完成搬迁整治;废旧塑料行业整治在桥头镇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开;铜熔炼行业整治、粘土砖瓦窑整治、周巷腌制废水治理试点等环境整治工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继续按照“外引内治”的方案,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汤浦水库引水工程建成通水,曹娥江引水慈溪段一期工程圆满完成,二期顺利推进,姚江引水配套工程顺利推进,新一轮城河综合治理全面启动。以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发展绿色农业为抓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开展。

而在2010年我市天元镇从5月份开始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约30户畜禽养殖场将搬离禁养区。在全镇范围内严格控制新进、新建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对未经审批违规建设的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实行关闭,全面禁止畜禽养殖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对现存的排污口全面予以封堵。近日,观海卫镇城管分局对所辖范围进行了一次针对建筑垃圾的突击整治行动,共集中清理建筑垃圾4000多吨。原本广义南路两边的建筑垃圾堆成了小山丘,现在路两旁又恢复了洁净。最值得一提的是,慈东工业区二期区块淡水泓畔的滨江公园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全力打造一个花园式生态工业园,预计今年下半年该工程将全面启动。生态工业园区的标准高,可持续发展性强,绿色理念为先,是传统工业区发展模式向新兴工业化道路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慈东工业区,低碳节能的路灯、道路两

侧近10米宽的绿化、初现端倪的伏龙景观湖、宽阔清澈的河道,这些都是该园区向 “生态”靠近的一个个 “脚印”,也是慈溪市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参考文献

[1]胡晓云:“慈溪市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助推新农村建设”,《慈溪日报》,2010年3月22日第1版。

[2]周碧河,岑柏峰,许士梅:《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年增刊。

[3]曹爱芳:“慈溪新浦两大环境问题解决有望”,《宁波日报》,2002年7月10日第4版。 [4]信息室:“慈溪市铜熔炼加工区域环境污染整治成效明显”,“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08年10月27日发布。

[5]孙云东:“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慈溪日报》,2008年1月22日第3版。 [6]丁建春,施首宏:“天元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慈溪日报》,2010年8月16日2版。

[7]秦玲琳,潘曙霞:“端掉建筑垃圾4000多吨”, 《慈溪日报》,2010年8月17日2版。 [8]陈佳佳:“慈东打造花园式生态工业园”,《慈溪日报》,2010年8月18日第1版。

推荐第2篇:城乡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城乡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小病不医、大病难医”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一直是困扰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难题。为有效突破这一难题,进一步完善城乡合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近年来,通过推广建立城乡合作医疗,积极探索新时期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会为范围,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基础卫生服务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一)筹资标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合居民按每人每年50元的标准筹资。其中,城市低收入群体、下岗待业人员、农转非人员及农村居民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10元;城市低收入群体、下岗待业人员、农转非参合居民区级财政每人每年补助30元,街镇每人每年补助10元;农村参合居民市级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0元,区级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元,街镇每人每年补助10元。城镇、农村特别困难的居民个人缴费部分可由各街道、民政部门资助代交。

(二)补偿类型及标准

门诊补偿:参合居民在本辖区内定点镇、村级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次就诊医疗费用按30%的比例给予补偿,每人每年累计门诊补偿封顶线为30元,参保的家庭成员之间可调剂使用。

住院补偿:参合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超出起付线部分,按下表规定比例进行补偿。

慢性疾病补偿:对经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确诊的高血压、慢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癫痫、慢性肝炎、肝硬化、红斑狼疮、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核病、脑血管意外康复、Ⅱ期糖尿病等11种慢性疾病的每次门诊费用,按照40%的比例进行补偿,全年累计慢性疾病门诊补偿封顶线为600元,住院按住院补偿标准进行补偿。所患慢性疾病必须由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并由区合管中心登记确认后方能生效。

外出务工参合居民补偿:外出务工参合居民在外地就诊的门诊医疗费用不予补偿,住院医药费用补偿标准按我区规定的同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标准执行。计划内分娩补偿:对参合孕妇计划内住院平产分娩的,给予80元的定额补助,难产的给予150元的定额补偿。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亟待解决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十分普遍,尽管中央已经明确了对社区卫生服务定额补助和税收优惠的有关政策,但是资金缺乏仍困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从调查中发现,造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投入资金有限并且这一有限的资金还往往大部分投入到大中型医院建设上,忽视了对社区服务的必要投资。二是社会资金投入不够。

从社区服务的定位来看,主要以公益性为主,盈利的空间相较小。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又缺乏对市场化融资的渠道和机制,从而导致了社会资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面的投入相当之少,这是造成目前社区卫生投资主体十分单一的又一重要原因。三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短期化行为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利润分配上用于事业发展、更新设备的专用基金严重不足。

(二)定点医院少

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但是全区定点医院数量很少,且大多集中在城区,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要,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三)乡村级医疗服务水平低

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这类医疗单位,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调查中发现,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习,医术水平普遍较低。

(四)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管理尚欠加强

虽然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对如何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和调动医务人员主动性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定的政策措施或管理制度,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未久,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或完善。特别是在对突发性公共卫生问题的防治,对社区服务中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制定有关的临床治疗、处理规程或者指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结果质量和服务的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明显存在漏洞,从而使社区医务人员在卫生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同时也难以及时地发现服务中的缺陷和问题,不能有效地督促和指导社区医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一,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资金问题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市、区两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对经济相对薄弱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财政上要予以倾斜,最大限度优化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配置。在融资方面,金融机构也应放宽贷款政策,积极支持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的提升或改造。各中心要在已有筹资渠道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和开发新的筹资来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纳社会资本,为己所用。同时,要在兼顾公平、效益的基础上,注重利润分配的长效性和合理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一些非基本的卫生服务市场,可尝试引入竞争机制,适度放开。

第二,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在全市依据一定标准确定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并根据成熟一家扩大一家的原则,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参保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第三,引进、培训与资格认证并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解决这一问题,光靠市一级政府的力量是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从长远出发,从源头上抓起。首先国家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培养要有长远眼光。医学院校在学科设置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领域,增加全科医学知识和预防、健教类知识的教学内容,使毕业生能

适应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在招生时,对专门为农村乡镇卫生机构培养的考生可适当降低分数或提供助学贷款、奖学金等优惠政策。其次市里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就业,对志愿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实行提前定级,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助。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鼓励大中型医院的骨干医师到社区工作,对一些具有一定学历和业务水平的青年医务工作者要大胆提拔,让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岗位上接受锻炼。最后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制,加快全科医师培训与资格认证的步伐。这里还要指出的是,在做好吸引、培养人才工作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化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尽快建立起统一的网站,将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相关健康档案、病人资料等全部输入电脑管理,实行跟踪服务,使社区与社区之间、社会与市县大中医院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第五,完善配套政策,加强规范化管理。一是要建立突发性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标准,服务规范,管理办法及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使社会卫生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要不断深化,服务领域要不断拓宽,真正将“六位一体”的功能落到实处,以服务和质量取胜。四是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可通过实行公开竞聘、竞争上岗等方式拉开分配档次,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自愿深入社区,走入家庭,服务农民。

推荐第3篇:城乡调查报告参考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本科社会调查

(城乡调查)

题目:新农村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

--关于xxx新社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寿林佳指导教师 程海燕

二级学院 东方学院专业名称 英语

班级 09英语1班学号 092080010

52010 年 9 月 1日/

新农村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

--关于xxx新社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摘要:xx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坚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良好发展格局。本报告基于对湖州市八里店社区的调查,分析了湖州市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本报告提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完善农村各项建设规划,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发育农村各种自治组织,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xxx新社区;新农村;社区建设;党员群众

一、引言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对我们来说,不能到北京去现场观看奥运盛况是一种遗憾,但是奥运在中国举办,我们身为中华儿女应该感到自豪与骄傲。借用暑假,我进行了一次暑期实践社会调查,来感受在即的奥运给我们带来的新气象。

二、关于xxx新社区建设的调查

1.奥运风刮进新社区

据我前期调查了解到我家附近有个由旧农村改造而来的新社区——xxx社区。了解了这个我开始搜索他们的网站,这才知道该社区于2005年7月建立,它的总规划用地为82.8公顷,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安置共涉及10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2400多户农户。整个社区现共有住房267幢,设五个居住小区,即百合苑、玫瑰苑、桂花苑、玉兰苑和牡丹苑,可居住17000多人,是湖州目前最大的一个社区。[1]这么大的规模到底用了多少时间才建完的呢?当地的群众现在居住得满意不满意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生活在这里他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钱党员告诉我目前八里店镇已经组建腰鼓队、秧歌队、柔力球队、双棒操队、鼓乐队等11个文艺团队,这些团队平时经常出来训练,当社区或者哪里有什么活动的时候他们都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愿意义务表演。因此这几个团队也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成为那里文艺表演的主力军。每逢双休日社区

里休息在家的人就会增多。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新社区的新生活

xxxxx

在党光辉的照耀下,全国各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我调查的xxx新社区来说,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地提高了很多。新社区,新生活。这是我到访时候的最大感受。我在那随机找了20多位路人问了很多问题。

xxxxxx在我重点参观的玫瑰苑前方有着外商投资的综合市场——宏进市场。在一楼是宽敞的农贸市场,二楼设有网吧和一些小型书店。这里也为社区劳动转移开拓了新渠道。还有我最先看到的那个工地,原来是在为这里的居民建造一个设备更完善的医院,保障人民生活的有序进行。

3.党员作用不容小视

在我结束了一天的参观和采访之后,我深有感触。xxxxxx

xxxxxxxxxxxxxxxx

三、结语

这么一个和谐的农村新社区展现给我们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效,同时也是在那里无私奉献的广大党员团结一致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那里有着我们勤劳可爱的农民百姓,是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莫大支持换来他们自己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参考文献

[1] 施袭森:“湖州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模式 2000农民喜迁新社区”,《湖州日报》,2005年11月11日第1版。

推荐第4篇: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市、县政府及规划部门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城乡规划工作的战略部署,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加快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规划,努力推进城乡规划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型、由把关型向把关调控型全面提升,各项规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措施

(一)围绕服务发展,完善规划体系,推行科学规划。

结合人大立法计划,加快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论证和立法步伐,配套出台《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规划实施通则》等政府规章,逐步建立以地方性规划法规为主体,以政府配套规章、部门管理规定和行业规范标准为补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划管理,把好规划审批关。理顺政府部门执法工作程序和运转机制,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城乡规划、损害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城乡启动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和体育、文化、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完善供电、供气、供热专项规划;加快供排水专项规划研究,城市防洪规划编制,提升城市安全预警体系。做好各城乡街道卫生、建筑规划、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强化政府规划服务功能,充分体现关注民生,积极推进城乡改造规划,开展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商品房的选址策划,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坚持把更新理念和创新思路作为推动规划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做好规划工作。

(二)统筹兼顾,协调城乡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面覆盖,构建和谐城乡。在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投资开建各种工厂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的就业率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城乡环境的保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基础上,加强对各地县(市)行业管理和重点规划指导,开展村镇规划管理

体制调研,理顺市、区(县)两级关系,探讨建立乡、镇(办)和村两级管理机构;统筹“三带”协调发展,把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纳入统一管理,管理范围扩至3000多平方公里;实施“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成立高新区规划分局,不断强化各派出规划管理处职能,进一步理顺了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城乡规划监管体系,积极推进规划监管体系向基层延伸,开展如何发挥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规划监管作用的前瞻性研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衔接,强化部门联动,形成保障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健全法规制度体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立法进程动态衔接, 强化规划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抓好规划批后管理,严格规划放线验线;建立规划巡查制度,积极参与整治违法违章建设,发现违法违章建设向有关部门及时通报、及时查处。建立地方性规划法规体系,健全城乡规划执法机制。着力完善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并重的监督制约机制,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74项,面复率达到90%,满意率达到100%;实行规划审批廉政回访制度、重大事项纪检监察备案制度,严格执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信箱,聘请特邀规划监督员参与社会监督。市规划局会同市监察局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成立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领导小组,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检查等方式,推进城乡规划监察工作深入开展。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深化责任制度,不断加强对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在规划城乡统筹和集中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要树立大规划意识,进一步调动县(市)区、街道办事处、乡镇等基层政府的积极性,明确发展改革、建设、国土资源、城管执法、环保、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职能,畅通行政链条,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适应发展形势、符合规划工作特点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各城乡规划综合监管水平,逐步实现城乡规划监管网络全覆盖。

(四)强调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

围绕提升规划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定期开展办件质量检查,制定规划审查技术要点,实行全程追踪问效,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度和延期办理申请程序。贯彻以人为本精神,大力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规划编制中优先安排关系群

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项目。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加大队伍培训教育力度,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明晰责任,有效落实。要突出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把握好加快规划编制步伐和提高规划水平的关系,加快城乡规划体系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要进一步加强旧城改造规划工作,统筹考虑村镇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资源调配作用,不断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规划保障。

(五)推行阳光规划,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坚持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城市建设项目审批小组制度,进一步健全专家论证咨询制度,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全面修订完善城乡规划《服务指南》;严格执行规划公示和公开听证制度, 加大规划工作宣传力度,举办专题宣传活动,设立咨询服务窗口, 全面展示规划工作成就;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等方式介绍规划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新动态;扩大规划宣传范围,在各区设立了规划宣传专栏,发放规划知识手册,送规划进社区、到乡镇;注重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互动,围绕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热点和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召开座谈会吸收群众参与讨论,听取采纳意见建议。加强宣传工作,引导全社会支持城乡规划建设。继续加大规划工作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尊重规划、支持规划、维护规划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实施“阳光规划”和政务公开,深化完善规划决策机制、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增强与社会各层面的沟通交流,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注意掌握社情民意,主动向社会征求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工作,全面提高规划水平,为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我国城乡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较少,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这些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使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持续的

后劲和良好的条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的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然选择。

(二)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就中国城乡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现今,国家对城乡发展的建设力度也相对加大,城乡建设也更得到了重视。国家大力发展城乡经济建设,努力提高基层人民生活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推荐第5篇:杭州市城乡调查报告

杭州市城乡调查

摘 要:关于杭州市的各项数据的调查

关键词:人口;占地面积;GDP;农业;环境;教育;卫生

根据本学期学校的安排,根据学科的要求,我在暑假期间针对杭州城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项的调查。现将暑假调查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杭州经济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人口

杭州市城乡人口状况:

2008年进行新一轮的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如下:2008年杭州市的常住人口为796.6万人其中城镇居民552.36万人乡镇居民244。24万人。杭州市2008年的人口出生率为8.23%,死亡率为5.41%城镇人口比重为64.34%。65岁以上老人86.93万人①。

杭州市人口为786.01万人其中八个主要城区占526万人5个附属县市占260万人。

同期数据比较较2000年同期增长165万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4%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也说明计划生育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乡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控制在这个数据内,但相对于城市就略显增高。

2008年城镇人口较前一年增长了9.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增加。2008年人口的出生率较前一年也增加了0.24个百分点,人口死亡率增加了0.1个百分点,人口老龄所占比重增加了0.09个百分点。根据人口统计直至2020年杭州人口将达到830万人。

2、城市建设

(1)杭州市面积总体概况:

杭州市辖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高新(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建德、富阳、临安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千米。这是2008年最新的统计数据。相对于在杭州市未将余杭 萧山划入城区之前市区面积扩大了5倍。

(2)城市发展状况

有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杭州市市区的面积在逐渐扩大并且扩张速度非产快,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杭州市的城市建设的力度大,速度快,效果也十分明显今年杭州市用于城市基础建设的投资为541.21亿元,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两口两线工程,整治河道工程,七格污水处理,九溪梅岭污水工程都是顺利开工并完成工程建设。受益群众广泛。

3、GDP

2008年,杭州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478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 ____________

①浙江在线,作者:梁国瑞

增长幅度连续第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①,而1998年杭州的GDP是1134.89万元。其中,1998年第一产业为96.05万元,2008年为178.64亿元;1998年第二产业为587.96万元,2008年为2389.38亿元;1998年第三产业为450.87万元,2008年为2213.1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1998年的8.5:51.8:39.7调整到了3.7:50:46.3。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这表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08年全市人均GDP为70832元(以08年末户籍人口计算),均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杭州城市化水平不断地在提高。

4、农业

杭州市初步建成和完善了都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产业化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高效组织运行体系。茶叶、花卉苗木、水产、节粮型牲畜、蔬菜、竹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和水果、干果、蚕桑、中药材、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得到大发展;粮油、生猪等传统产业得到提升;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兴新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成功地实现了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轨,一个完全适合杭州城市性质,集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态——都市农业框架已经在杭州形成,城市、平原、山区三大圈层的格局已经定型。

2007年,全市蔬菜产量327.8万吨,比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增1972.06 %,且花式品种增加,上市均衡;茶叶2.82万吨,增88.0%,且名优茶发展迅速,名优茶产量值占茶叶总产值的87.1%;水果产量70.45万吨,增3928.0%,且引进和发展了大批新兴水果;蚕茧产量2.04万吨,增277.8%,且质量显著提高;粮食在面积调减54.4%的情况下,总产量保持106.9万吨,单产增70.2%,总产仅减少23.4%;肉类26.68万吨,约增452.38 %,禽肉和牛、羊肉的比例有所增加;牛奶4.63万吨,约增790.38 %;水产品总产量17.59万吨,增1414.4%,名优水产和高档水产比重大幅度增加。②目前,杭州市农产品短缺时期早已结束,达到了丰年有余,有的产品则是常年有余,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完全从数量转向质量,农产品的发展方向也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5、城市环境

俗话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由此可见杭州市的城市环境在全国同等城市中是名列前茅的。

以下是对杭州的环境概况的大致介绍

(1)居者有其屋

曾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部分低收入者住房困难、街巷拥挤陈旧等现象。为了给居住者一个美丽的环境,杭州市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并采取低价供地、减免税收等政策来降低房价,以满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要。仅今年就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面积114万平方米,使1万多户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对于经济与住房都特别困难的家庭,政府通过建设廉租房来解决,并根据社会需要分年度增加廉租房的供应量,以保障他们的生存条件。目前,一个由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三种住房品种构成的社会住房供应体系已经形成,“居者有其屋”已在杭州市基本实现。

(2)西湖水变清

_____________

①浙江在线:《钱江晚报》,作者:余雯雯 何晟 顾云②杭州统计信息网:2008年杭州统计年鉴 杭州市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也花了很大的力气。西湖素有“杭州之肺”之称,但是西湖也逃不了被污染的命运。为了保护好西湖这颗“明珠”,杭州市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建成了环湖10公里的截污管道,并将西湖中运营的所有船只由燃油驱动改为电瓶驱动,还坚持每年疏浚淤泥2万立方米以改善西湖的水质。同时,为改变千百年来西湖靠天然降水更换水质的状况,杭州市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日引水达30万立方米的西湖引钱塘江水的工程,使湖水由“死”变“活”。现在西湖的水质已趋于稳定,生态环境转好,多年不见的候鸟也飞回来了。 (3).城市换新颜

对于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杭州市也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顶住巨大压力,坚决依法拆除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完善排水、商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一个乡镇建设一个公园、一个村建设一片绿地和农户庭院计划,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城郊农民也享受到了城市文明。杭州市在实行了“鼓励居民拥有私人住房的住房制度改革”后,杭州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0.6平方米,郊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46.2平方米。共发放了住房贷款19.49亿元,解决了180余万平方米住房的建设资金。同时,杭州市每年增加绿化面积达到了500万平方米,形成了街头草坪、绿化广场和沿河、沿铁路的城市绿化带,使得城市居民一出家门就进花园,居住环境逐年得到改善,城市文明程度逐年提高。

“人人都有适宜的住房”。杭州市市长仇保兴在大洋彼岸的颁奖仪式上总结了杭州市获奖的最大理由。在这个理由的背后,则是全体杭州市民和政府为了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6、杭州的教育

杭州市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环境,在教育的方面自上一个世纪就走在中国的前列,较有名的学府如浙江大学就是杭州市教育的金字招牌。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7.1%。年末全市共有小学418所,在校学生45.21万人;初中260所,在校学生24.45万人;普通高中76所,在校学生12.03万人。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为98.7%,其中优质高中招生比例为76.6%。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学生40.96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2.97万人,①全部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

7、医疗卫生

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10个,其中医院140个;拥有床位3.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3.1万张。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万人,注册护士1.8万人。农村卫生服务得到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上年的98.5%提高为99.5%,自来水受益人数达435.9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369.18万人,参保率由上年的97.2%提高到98.2%,乡镇覆盖率达100%。②

二、城乡发展中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1、城乡人口存在问题:

(1)人口老龄化加剧。

(2)人口出生率低。

(3)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

____________

①、②杭州统计信息网:2008年杭州统计年鉴

2、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2008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4104元,①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980元,②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由2000年的1.98:1扩大到4:1。虽然这些年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总体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在继续拉大,农民生活条件远不如城市。

3、都市农业种养模式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⑴高效种养模式发展难度加大,效益较低的粮油型传统模式依然占据大多数,而效益好的模式规模偏小。从调查来看,尽管杭州市各种养模式的种类很多,初步统计工作达到126种以上,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传统型以粮食为主的模式在面积上占大多数,而效益好的模式应用面积规模还不够大,如粮食—油菜等传统模式应用面积高达55万亩,一年只种一熟的水田面积预计在45万亩左右,有些模式尽管效益很好,但应用面积很小。

⑵综合集成配套技术应用程度偏低。从总体上看,杭州市的大多数种养模式技术配套集成率不高,影响了模式的推广和效益,

⑶作物连作问题制约发展。有些模式虽然效益很好,应用规模也较大,但由于同种作物的长时间种植而带来的菌、病毒、虫等严重危害而影响了模式的推广应用。

4、医疗水平的差别。城市明显高于乡村。农村制度保障不够,没有一个成文的规定,资金下拨不到位,经过重重下发转播,不仅时间长而且质量也没有保证,没有好的资源,由于农村自然环境和城市有一定差距,因此好的医生不愿意留下来,导致没有好的看病水平,并且农民手头上的钱非常有限,靠天吃饭,因此用于医疗支出的钱就有一个限度。现在虽然看病费不贵,但是取药费却非常贵,常常同样的配方的药不同制药厂生产的价格差别就很大。因此才会有“改革三十年,一病回重前”的民谣。而且在医疗保障方面,城市和乡村也有相当大的不同,在城市,一个正常的事业单位的工作者,医疗保障是被纳入“三保”之一的,个人承担一部分,单位负责一部分,国家也帮助一部分,因此在城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是很突出。但是在乡村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农民也没有保障,因此医药费大部分还是又自己出,因此又加重了城乡医疗状况的差距。 同时,城乡观念也有差别,在城市里,通常人不会心疼自己的药费,认为只要自己身体好,花点钱没有关系,但是农民们通常家境都不赋予,因此在昂贵的医疗费面前犹豫不觉,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给病患的心里和家庭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5、交通的差别。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道路交通建设也比较先进,一些常规设施和基础性建设都搞的很好,但是由于人口的压力和车流量的增加,道路负担也很重,不得不从地面往空中和地下发展,兴起了高架和地铁的发展,在中国一些发达城市比如北京和上海,地铁的发展程度相当的高,比如北京一共有地铁线路十三条,而在中国一些内地城市还没有地铁。

乡村由于耕地面积大,气候条件的制约,甚至是资金的限制,交通状况比较差,马路比较窄,基础性设施建设也不完全,加上人流量不大,因此也勉强维持运行。 “要像富,先修路”这句话没有说错,只有城市和农村一样有先进的流通保障,才能保证物资和信息的输出,而这些科技信息与先进思想的输出反过来又促进了

城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党中央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是基于城乡交通状况的 ____________

①杭州网:《都市快报》,作者:汪璐 沈积慧②《杭州通讯》,2008年第12期

差别而制定的帮助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向重要战略。

以上是对杭州经济现状的调查和杭州现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汇报。

推荐第6篇:城乡居民消费调查报告

报告名称: 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方法: 入户访问

调查地点: 重庆市奉节县

调查时间: 2011年 1月24日

被访者: 城镇居民

一、前言

居民住房条件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居民住房除了具有生存资料的功能外,同时又具有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功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住房消费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现阶段,它和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不但对消费的启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日益突出,国家也反发展住宅业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产业,反居民住房消费用为带动投资、启动消费的突破口。因此,了解居民居住现状及消费需求,对研究居民居住问题,完善居民住房消费体制,制订居民居住消费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二、具体内容

经过调查显示:

55.7%家庭已经购房,户均2.6万元

随着国家房改力度加大,我国城镇居民已形成掏钱买房住的观念,超过半数居民已购买了住房。

在购房家庭中,户均购房金额2.6万元,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收入的1.5倍。其中购房改房的家庭占86.9%,户均购房金额1.9万元;购商品房的家庭占9.7%,户均购房金额7.9万元;购买其它住房的家庭占3.3%,户均购房金额3.4万元。户均购房金额小于1万元的家庭占购房家庭总数的31.1%,户均购房金额1至3万元的家庭占46 .5%。

购买住房的家庭中,1990年以前购房的家庭只占4.2%,1991-1994年购房的家庭占19.0%,1 995-1996年购房的家庭占32.5%,1997-1999年购房的家庭占44.3%。可见随着房改力度的增加,居民购房呈上升趋势。

65.8%家庭住房产权归己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已初步构建起了住房新体制基本框架。它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住房产权形式,形成了以居民自主产权为主、多个产权形式并存的格局。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房改力度,公有住房比例下降,私有住房比例上升,其中居民家庭拥有原有私房的为12.0%;拥有房改私房的为48.4%;拥有商品房的为5.4%。近1/3的居民家庭实现了拥有一套产权归自己的住房梦想。传统租赁

公房的家庭由1993年的76.8%急剧下降到目前的28.6%。

户均使用面积52平方米

住房面积是衡量居住水平的重要指标,从实际使用面积来看,户均小于20平方米的家庭占总调查户的7.8%;户均20-40平方米的家庭占32.7%;户均40-60平方米的家庭占35.5%;户均60-80平方米的家庭占14 .1%;户均80-100平方米的家庭占5.4%;户均10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占4.5%。

从不同的行政区域看,使用面积最大的为海南和福建省,户均为76和74平方米,使用面积最小的为上海、北京和天津,户均分别为30、

38、38平方米,高、低相差一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户均使用面积小于20平方米的家庭中,仍然存在着15.2%的三人以上家庭的安居问题。其中,大多是离退休、下岗待业及家庭负担重、就业人口少的低收入家庭。这些家庭的成员因工作单位经济效益差、福利待遇低,住房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

住房成套率达到72.7%

奉节县城镇居民居住的房屋类型分为7种,58.7%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结构为二居室或三居室,其中二居室达到3 9.0%;三居室达到19.7%;一居室和四居室比例较低,分别为9.6%和2.6%;普通楼房和平房居住率达10.1%和17.2%。

绝大部分家庭居住条件较好,拥有比较齐备的生活设施。其中拥有暖气设备的家庭占31.5%;拥有厕所浴室的家庭占40.2%;拥有管道煤气天然气的家庭占30.3%。部分家庭的居住条件较差,生活设备不配套,8 .1%的家庭没有单独属于自家的卫生间;38.8%的家庭无暖气设备;17.7%的家庭使用煤炭燃料。

32.3%的家庭户均装修1.4万元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对居室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近1/3的家庭进行了住房装修。户均装修支出1 .4万元,其中房改房户均装修支出1.3万元,商品房户均装修支出2.4万元。装修家庭中,户均装修支出小于1万元的

家庭占58.3%,装修支出1-3万元的家庭占33.7%,3万元以上的家庭占8%。

12.9%的家庭打算购房

有12.9%的家庭打算在2011年购房,其中6.8%的家庭打算购买现住房,

3.2%的家庭打算购买商品房。

从结果可以看出,国有职工及集体职工就业者家庭(以户主就业情况划分,下

同)拥有住房产权的比例明显高于个体经营者和个体被雇者,就连国有下岗职工

及(国有、集体)内退职工拥有住房产权的比例也明显高于个体经营者和个体被雇者。国有企业就业者拥有住房产权比例高达77.9%,分别比个体经营者和个体被遍及者拥有住房产权比例的47.8和50.6%高出30.1个百分点和27.3个百分点。 „„近七成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产权房,户均购房金额2.6万元,户均使用面积52平方米;家庭装修已成新产业,三成多的家庭户均装修支出1.4万元;12.9%家庭今年打算购房。以上数据表明购房已成家庭最大消费 。

不同收入家庭购房意向差异较大。在2000年打算买房的家庭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为7.1%;年收入在3-5万元的家庭为18.4%;年收入在7-10万元的家庭为22.7%。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需求比较迫切,但是受收入的限制难以立即转化为有效需求。可以看出准备买房的大多数属于中、高收入家庭,他们有较强的改变住房条件的愿望及相应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有比较优惠的鼓励购房的政策,这部分人将成为今后实现住房消费的主体。

三、关于发展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建议

1、早日停止各种形式的福利售房

优惠售房对推动房改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对今后的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加快制定有关政策,尽快使居民住房货币化、市场化,消除原住房体制的负面影响,让居民在平等的条件下购买住房,以引导居民住房市场的发展方向。

2、尽快开放居民住房二级市场

据调查,奉节县城镇居民住房私有率已达73.6%(包括部分产权),但这样大的住房存量在客观上是不流动的。不流动的存量势必造成住房资源的不合理消费和浪费,并且地住房资源的进入形成障碍,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势在必行。因此,应抓紧解决房改房产权分割问题,尽早全面放开住房二级市场,消除居民住房消费“瓶颈”,畅通居民住房消费渠道,全面激活住房市场,使之成为拉动内需的又一积极因素。

3、降低商品房价格和各种交易税费

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使中低收入居民望房兴叹,也使商品房处于

积压状态。既然大量商品房积压,使之自行折旧学杂费,不如降价出售,让利于民。据了解,房产转让有关税费达交易额的10%左右,这样高的税费对居民是个不小的负担,降低税费,是促进居民住房消费的有效方式之一。房地产交易税费属于地方税费,税费的降低表面上看减少了地方收入,但是,如果由于税费的降低激活了居民住房消费,交易额的提升同样可增加地方政府税收的来源。

4、加强住房市场化宣传,促进居民住房消费观念转变

针对旧的、落后的消费观念,各有关部门及各种媒体,要加强宣传有关住房市场化的知识、住房市场化的进程以及与个人的切身利益;鼓励人们住房即期消费、中长期消费和信贷消费;使人们形成住房消费新观念、新意识。

推荐第7篇:“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

——新农村建设的成都方式:“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有了长足发展。到200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一、二三产业的构成已经是15.2:52.9:31.9,工业居绝对主导地位,城市化率达到41.76%。同时,城乡差距也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2936.4元和9421.6元,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超过农村居民的3倍,而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社会保障差距更大。在这种趋势下,如果继续侧重抓工业化、城市化,即使如理想的那样,到2020年实现城市化率55%,农村人口仍会有近7亿人。7亿农村人口也不是小数。所以,既基于解决城乡差距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也基于中国已经发展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把“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作为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任务提了出来。也就在这个月,成都就作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提出“六句话”的总要求。这“六句话”是:“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保证;以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思路清晰、政策配套、措施得力、工作到位,虽然仅两年的实践,成都农村面貌和城乡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创造了“三个集中”的经验和“幸福梅林”等模式,使农民“发展有路子、就业有岗位、增收有来源、居住有环境、生活有保障”。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在对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做跟踪调查后,结论是城乡差距已经缩小到1:2的水平,为全国城乡差距的平均值的一半。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受益最直接、最大。

如今,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成都先行一步的实践,可谓为“新农村建设”的成都方式。所谓新农村建设的成都方式,就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为着力点,促进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根本转变。2005年11月19日,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进行专题调研,高度评价成都的实践:抓得早、思路新、力度大、效果好,将为全省提供很好的示范和借鉴。

成都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一体”上。这个“一体”,由两个层次组成。一是面上的层次,二是核心层次。面上的层次,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直接感受到,属于“硬指标”,集中体现为“以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硬指标”。关于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具体反映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长期以来,人多地少、零星经营,是制约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道坎。无数事实表明,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后才具备了搞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如新津打造的“川西坝农业博览园”,发展观光农业,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常年吸纳1000多农民进园务各,使周边1000多户3000余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农用地的比较效益;关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具体反映在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既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社会生活保障和精神生活风貌三个方面。成都农村的交通、通讯、校舍,农民的社保、医保、就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农村发展与建设规划等,都纳入市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彻底拆除城乡隔离的藩篱;关于居住方式的转变,具体反映为农民新村和农民新居建设。各区(市)县根据不同的情况,创造了“新村模式”,如新津的纯阳花园农民安置小区。创造了“新居模式”,如锦江的“红砂村”、“幸福梅林”。人们戏说中国的城乡差距,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那么,促进农民三大方式的转变,或者说,抓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将中国农村也建设得像欧洲。这个面上层次的“一体”,如同发达国家那样,虽然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现代化水平有不同的指标,但都具有现代性。因而这个面上的“一体”,“体”

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现代性”上。

二是核心层次。这个核心层次是支撑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直接体现为“六句话”中的“以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保证”。如今,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跨入进一步完善的阶段。虽然经济创新从农村起步,但自农村经济改革向城市经济改革转移之后,经过20多年的市场经济培育和10多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市场经济大潮已经把农村经济这一块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相当低。农村经济处于弱势,弱就弱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滞后。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出“以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保证”,包含了提高农村经济市场化水平、建立和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所以,我认为,这个核心层次的“一体”,就是“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上,提升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一样共享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对相对“贫血”的农业来说,就是“输血”,这非常必要。但仅靠“输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正如城市经济的发展那样,最终还是靠市场化改革,形成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如今我们不仅进入市场经济时期,而且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时期,建立和完善促进农业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显得特别紧迫。市场经济中有两个基本要素:市场主体和产权。中国农业经济的市场主体和产权特别薄弱。在市场主体方面,单家独户的小农生产根本不具备市场博弈的能力。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六字句”的总要求中,有“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包含了“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也包含扶持和培育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这些都有助于培育和壮大农业经济的市场主体。在产权方面,成都的实践已经初步涉及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经营权的改革了。产权改革历来是风险最大的改革。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了这一点。但没有实现产权明晰并具备市场化品质,仍然难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博弈的能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农业生产与经营中不仅产权明晰,而且产权的市场化程度也相当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负债经营”的经济。农业经济为什么缺乏生机和活力?就是融资难。为什么融资难?就是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没有具备市场化品质的产权。五中全会《建议》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现代农业经济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产权是不成熟的,是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我相信,随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完成,随着随着国家转向农业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农业生产与经营中产权改革问题也将成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议题之一。

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要促进新农村建设,要在农业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着力,而且,形成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同发展共繁荣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城乡一体化”是一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整合城乡经济社会的综合改革。

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对“建设新农村”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成都在2003年就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把发展的重点从城市化扩展到农村的现代化,加大农村建设的力度,表明成都的发展部署具有超前性。这超前性既基于成都的发展实际,也基于决策层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真心实意为农民的胆识。所谓成都的发展实际,就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三最”奋斗目标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建设与发展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程度,具备了“以城带乡”的条件;所谓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就是看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将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升级的瓶颈,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会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提供新的平台;所谓真心实意为农民的胆识,就是投资农村建设比较效益低,并非每一个发展起来的城市都愿意真心实意“带”农村。“城乡一体化”在学术界喊了十多年,为什么雷声不断,不见下雨?就是因为注重农村这一块,容易引起GDP下滑,有政绩不佳的风险。既要保证GDP持续增长,又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同发展共繁荣,就得有敢冒风险的胆和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识。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来,GDP继续创历史新高,表明只要思路正确、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向比较效益低的农村经济倾斜也可以做到不拉GDP增长的后腿。

第二,新农村建设是当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相当程度后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式刷新农村的面貌,就是政府要将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而推进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题中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创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从根本上破解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难题。所以,成都的实践,可以看成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抓手、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特别是建设新农村为目的的一场系统的综合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过去单纯的以增强城市集聚效益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城乡经济社会互动、互为增长点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探索。成都先行一步的实践,不仅可以为各地起步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经验,而且可以为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破解农村经济社会瓶颈创造新的经验。

推荐第8篇:城乡调查报告3

余姚梁弄革命老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

————余姚梁弄革命老区调研摘要: 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和宁波市的中心镇,位于浙东四明山麓,姚江之南。抗日战争时期,梁弄是浙东根据地的领导中心,有“浙东小延安”的美誉,浙东区党委、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浙东行政公署等都驻在这里。改革开放以来,梁弄镇紧紧抓住宁波市欠发达老区乡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镇试点的机遇,深入实施“生态立镇、工业稳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文化名镇 ”五镇联动发展战略,加快了以革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型山水生态城镇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本文旨在调查目前梁弄革命老区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 余姚梁弄;革命老区;经济;农业;旅游业;文化

一、调查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梁弄是浙东根据地的领导中心,浙东区党委、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浙东行政公署等都驻在这里。为中国取得抗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以塑料、模具为基础的余姚经济迅速发展。姚江之南的革命老区梁弄因地理环境、历史遗迹保护等因素无法紧跟余姚经济的步伐。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革命老区梁弄,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非常关心梁弄革命老区的发展,曾经到四明山地区视察工作,指示一定要改善老区人民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发扬好传承好革命老区的革命精神。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余姚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八十四万姚江儿女共同努力下,一座集生态、工业、商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新兴历史城镇诞生在姚南。梁弄镇先后荣获全国和浙江省中华诗词之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生态示范镇、宁波市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镇、宁波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宁波

市文明镇、宁波市卫生等荣誉称号。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亲身走访老红军,访问交流等形式,此次梁弄革命老区调研使我对梁弄在中国抗战中的历史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抗战中老区人民为夺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英勇斗争,一个个烈士在这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个英雄事迹在这里世代相传,革命的光辉史章在这里永放光芒。这一切促使我我怀着感恩的心走进梁弄、发现梁弄。

同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这块新兴发展起来的红色土地产生了一系列好奇,面对大面积山地的自然制约,其是怎么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如何处理大量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现代建筑建设与融合?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是否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这种从书本走入实际,再由实际加深理论认识的学习方法,增进了我对事物的认识,和对事物本身的判断。同时过程中的“眼见”和事后对问题的“所想”乃至“所感”,更加深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梁弄革命老区的发展模式为典型,来认识我国其他红色根据地的发展和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同时以自己的思考来研究认识我国中西部广大山区的发展路径。

三、梁弄革命老区发展现状

(一)发展的优势

工业经济:梁弄老区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坚持走发展无污染工业和产业集聚发展道路,取得了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获得了绿水青山的效果。尤其以灯具产业为典型。全镇共有工商注册灯具企业405家,在全国开设灯具门市部1400余家,已形成各类室外灯具十五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室外照明灯具生产基地,2001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灯具之乡”,2005年4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命名为“中国灯具制造基地”。这里出产的灯具,照亮了北京长安街、照亮了长江三峡工地,照亮了许多

国家的首都,2008年还将照亮北京的奥运。梁弄生产的灭火装置确保了上海东方明珠、经贸大厦、地铁等大工程的安全。实现工业总产值16.8亿元。 农业经济:城市化的推进,土地日趋减少。革命老区牢牢抓住土地这一要素,积极实施农业向生态效益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的转变。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现已形成了果桑、杨梅、樱桃、板栗等基地,不同时节接待不同的游客。同时老区因地制宜,利用山地种植毛竹,每年春季将毛笋晒干、包装,成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利用特色土壤种植茶树,形成了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名茶“瀑布仙茗”为龙头的名茶。农业经济是广大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这一系列举措切实提高了老区人民的收入与积极性。

旅游业:梁弄镇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是余姚市旅游总体规划“一头两翼”之一翼,地位举足轻重,2005年年初,被确定为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境内以四明湖、白水冲瀑布为代表的山水风光与五桂楼、孙子秀墓、羊额古道、四明湖革命烈士纪念碑、浙东区党委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怀念旧址等一批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梁弄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同时老区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现代休闲旅游,果园认知采摘和山野风光吃农家乐,2010年建造了北斗湾漂流中心、浙东垂钓中心等。今天的梁弄革命老区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是现代都市人观光、休闲、度假的首选。

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梁弄这块人杰地灵、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土地上沉淀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情风俗十分丰富,如崇尚诗词、重视耕读,婚庆中有抬花轿,传统工艺还存有弹棉花、打铁等,各式小吃如南糕、臭豆腐。最值得一提的是其璀璨的诗词文化。坚实的诗词文化功底让梁弄光荣地成为了浙江省中华诗词之乡。为了宣扬诗词文化,扩大其影响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为了陶冶广大群众的情操雅趣,梁弄每隔几年便会举办一次“红土地文化节”。在该节日中,主要以文化为载体,其余主题、形式年年各异。如2006年,在该节日中主要围绕“展开红土地风采,休闲生活,运动时尚”而展开各例绿色家园的特色活动。再如2010年5月份开展的“红土地文化节”则是以“亲近文明源头,感受魅力梁弄,打造休闲文化强镇”为主题而调动全民大规模的“读书月活动”、“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一系列活动。其次,在这个”诗词文化之乡“的梁弄,居民们乐于在生活中寻找诗的踪迹,在诗中领略生活的情趣。其次为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当地的诗词爱好者成立了\"梁弄诗社\"。诗社建社16年培养了大批的“草根诗人”,他们中有干

部、教师、职工,学生,更多的却是农民。该社已编印《梁弄诗讯》社刊22期,编辑出版《梁弄古今诗选》、《梁弄诗刊选编》、《贺溪吟草》、《四明漫步》等诗集共10本,创作诗词5000余首,有200多首社员诗作在全国或省级刊物上发表。

(二)存在问题

梁弄革命老区位于姚南山区,四周群山环抱。近几年,余姚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老区的经济投入、选派大量有学历、有能力的干部进区帮扶。老区基础设施得到初步完善、干部素质显著提高,为老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效显著。但是老区的基础设施还是远远落后于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道路的村村通率、硬化率不高,旅游场所等公共区域设施不完善,下派干部待遇差不高,留不住优秀人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革命老区的发展。

还有一部分的游客在此之前没怎么听说过梁弄,只是机缘巧合知道了这里。这些暴露出梁弄老区在对外宣传中的不足。

旅游形式单一,思维定位还停留在旅游就是参观景点、欣赏风景、品味美食上。游客没有很好的自主融入环境中。往往会有游玩后抱怨太累又没味道。

工业和农业、产业化、旅游业 ,产业化、集聚化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中同一产业距离较远,不利于资源共享和交流。农业中同一种农产品有不同的名字,从而较低了竞争力,产生了恶性竞争。旅游业的发展千篇1律。

四、对策与建议

梁弄革命老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继续保持和发展红色土地的优势,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采取多方位的措施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此,针对以上几点调查中发现的梁弄革命老区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分析拟订了具体对策与建议如下:

“要致富先修路”老区的发展要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积极争取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外商投资等渠道筹措资金。实现道路的村村通,为老区人民解决特产销路,毛竹等物品能在家门口出售。完善旅游区宾馆、餐饮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给旅客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提高老区旅游的口碑。同时要加强干部的培养,积极选派年轻、能干的干部到老区工作,以一种思想开放、实事求是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加大梁弄老区的宣传,充分利用当地电台、报纸加以宣传,利用长三角游博会、中国塑博会等平台向省外游客介绍梁弄,利用河姆渡遗址、王阳明故居等全球闻名的古迹加以推广老区,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来梁弄革命老区参观、游玩。进一步提高梁弄革命老区的知名

度。

旅游内容方式新颖化。很多时候旅客们的旅游方式只是观光景色,品尝美味,但是这些方式都在时刻提醒旅客“你不是真正属于这里的人”。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设立自驾车旅游服务中心,或者是提供自行车环游全镇,亦或者可以入店自制餐点小吃,从而真正地融入当地生活之中。再者,梁弄的灯具厂也是一项非常优越的资源。政府可以全面打造灯具旅文化,实现工业化旅游,从而也可以引进商机。

积极推进产业产业化集聚化。划分工业区,推动企业间信息共享与合作交流。农业加快合作社建设,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与竞争力。旅游上将梁弄镇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考虑,结合各区的特色而达到最优质的整体发挥效应。如规划梁弄镇横坎头村和集镇红色旅游区块为红色旅游为重点,加快开发;加快四明湖、白水冲和道士山等山水资源开发和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扩充四明湖会议度假的规模。利用梁弄镇丰富的农产品和灯具产品,并进行深度加工,开发成为旅游商品或旅游纪念品。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旅游特色村落作为开发旅游产品新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余姚日报》http://.cn/gb/node2/newspape

宁波农林局http:///sxdt/6092.htm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创新特色旅游产品 建设特色旅游城镇——浙江省梁弄旅游城镇发展探析--《小城镇建设》2007年09期

格式要求要按照调查报告模板重新修改。

推荐第9篇:城乡消费调查报告

城乡消费调查报告

摘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城市改革的推进,这个差距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它既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又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研究城乡差异性、缩小城乡消费差异已是进一步改革的重点。浙江省作为我国的重点关注对象,研究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差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才能从更深的层次揭示浙江省居民消费运行的一般规律。这个暑假通过调查和学习研究浙江城乡消费调查

关键词:消费;消费结构;消费信心;消费差异

一、引言

在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中,消费是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消费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刺激消费,拉动需求,这也是我国买方市场形成后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正发生着明显的改变,消费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已经形成,人们的传统消费观念也正在向现代消费观念转变。但是,解决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差别问题,实际上就是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的问题,以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改变农民不良消费习惯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但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差异状况难以改变,而且我国旨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消费政策也难以落实。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因此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消费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性。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但需引起关注的是这种差距却显现出愈来愈大的趋势。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出现了拉大的趋向。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率以及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而且这种差距显现了稳定的态度。

二、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从温饱走向小康,中国人的消费标准由注重“吃饱、穿暖、够用、能住”变为注重“吃得好、穿得漂亮、用得方便、住得舒适”,消费心态由“将

就”变为“讲究”,消费需求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从稳定到多变,从清晰到模糊。在今天,中国从计划走向市场的历史进程中,民众的消费欲望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并不断发酵、膨胀,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妙景色。

在改革开放的若干年内,中国就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90年代,人民生活继续向小康迈进,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速之快让世界震惊,百姓消费从“将就”到“讲究”,由追求基本生活资料数量的满足发展到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结构从以农产品消费为特点的温饱型进入以工业品消费为特点的小康型。

如今,中国的老百姓还享受着“入世”的种种好处,与此同时,消费经济生活的国际化浪潮也汹涌而至,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四处蔓延。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市场供应丰富了,老百姓收入提高了,现在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吃得科学、住得舒适、用得高档、行得方便、玩得刺激。

毫无疑问,消费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小康程度的重要依据。

收入增长缓慢降低满意度;消费安全成为第一关注点;而且,城乡消费结构有待改善。

三、消费对经济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以消费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注重消费结构的改善。一要努力提高居民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的比重。要确保消费需求稳定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的比重,通过大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来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此来改善目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二要努力提高普通消费品在社会总消费需求中的比重。消费市场不温不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通消费品在社会消费总需求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奢侈品、高档消费品的增长速度过快,造成消费需求结构的严重不合理。所以,必须通过政策引导、政策扶持等手段,稳步提高普通消费品在社会总需求中的比重,遏制奢侈品泛滥、高档消费品过度等畸形消费现象,以此来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其次,要注重消费行为的规范。错误的消费行为会给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发出一系列的错误信号,影响投资的正确选择。我国反复出现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很大程度上也与消费行为的不规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通过制定正确的消费政策,引导消费需求向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转变,纠正目前比较普遍的畸形消费现象。这方面,政府应当带头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带头厉行节约,在办公条件改善、生活条件改善、汽车消费等方面,不要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不要脱离国情,脱离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此来带动全社会消费行为的规范,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通过制定正确的消费政策,遏制畸形消费、超前消费现象的泛滥,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引导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相适应的轨道上来。

再次,要注重防止通货膨胀对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中央电视台近期的一次调查显示,52%被调查的经济学家企业家认为,中国正面临明显的通胀预期。虽然预期未必能够成为现实,但是,通胀预期的不断增强,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是会产生严重影响的。这种影响,不仅会影响经济的复苏进程,还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构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形成冲击。所以,必须根据经济复苏的情况,运筹帷幄,加强防范,做好随时调整政策的充分准备,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防止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防止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影响。

四、浙江城乡居民消费差异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快城市化步伐,加强新农村建设。因此,研究浙江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居民整体消费质量,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表现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具体表现分为消费水平差异和消费结构差异,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产品和享受劳务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居民生活消费在某一时间上所达到的水平。并分别从消费水平、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得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异。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消费在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的分析,不但可以了解和把握居民消费变化的规律及发展趋势,同时还可为政府相关部门

及时调整国家的产业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五、城乡居民对消费的信心

有调查表明,农村消费者信心提升,城乡消费者信心回答。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农民的收入提高使得农民对未来收入很看好,因此,促进了农村的消费。于此相反,城乡居民对于消费开始回落。最新的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就业预期及收入增长预期保持乐观。近七年消费者(68%)未来就业预期乐观,认为未来一年内就业形势将会好或者非常好,比一季度略降三个百分点,但比对当前满意的判断就高出15和百分点。农村消费者(80%)对未来就业形势的预期乐观。这从另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为什么农村消费信心上升而城市消费信心回落。

六、正确的消费观

同时,面对我国越来越明显的消费升级,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均认为应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和消费;在消费观念方面,则是崇尚享受至上的“消费主义”和推崇节约环保的“绿色消费”这两种观点并存。通过消费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十分重要、十分紧迫。毫无疑问,正确、有序、科学的消费,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财富的利用率。反之,盲目消费、无序消费、过度超前消费,则会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影响产业布局的合理和科学,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损失。

七、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consumption structure)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实物形式指人们在消费中,消费了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价值形式指以货币表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表现为各项生活支出。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有五个明显变化:

一是恩格尔系数下降2006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比2002年下降1.9%、3.2%。

二是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提高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大幅度增加,所占比重稳步提高。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交通和通信成为消费新亮点。

三是服务性支出比重提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服务社会化趋势愈来愈明显,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上升,居民消费支出逐步向服务性消费支出分流。2006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47.9%、1.8%。

四是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增加较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对居住的条件、环境更加关注,追求环保、舒适的家居生活。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比2002年增长了44.9%。

五是农村居民货币消费支出比重持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由2002年的1468元提高到2006年的2415元,增长了64.6%。

八、对于改善消费结构

有如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消费结构得到完善,是我国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1、改善社会预期,优化消费环境。充分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充分就业,努力保持全省的GDP两位数的年增长率,从而总体上提高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因为消费增长是消费增长的前提,收入增长缓慢必然制约消费的增长及其结构的转换。加快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如失业保障、医疗保险等,消除人们“有钱不敢花”的忧虑,使城镇居民形成良好的消费观,从而降低过高的储蓄率,刺激有效消费需求的增长。

2、针对不同群体,分层促进消费。(1)引导高收入群体进一步提升消费层次。(2)引导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3)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

3、改善消费结构,实现提供供求平衡。从消费市场的供求关系看,要实现消费市场的供求平衡:一要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消费需要,同时发展消费信贷,变潜在需求为及期需求。二要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供给,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需求结构变化不断提高高档次消费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同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需求结构变化不同步的特点,丰富个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三要开拓新的消费领域,除了一般消费品市场之外,还应不断拓展新的消费领域与新的消费市场。

4、引导消费方向,培育消费亮点。目前特别应该加大对一下消费亮点的培育力:一是假日旅游消费,二是住房消费及其带动的住房装饰、装修等。三是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四是城乡居民的汽车消费。

5、发展消费信贷,曾强消费信用。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的消费信贷制度,逐步增加消费贷款总量,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调整消费信贷结构,简化消费信贷手续,延长分期付款的期限,对刺激全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具有重要的作用。

6、探索流通业态,创新经营组织。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一系列新的流通业态正在迅速崛起。国际分销商的纷至沓来,也给浙江商界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子奈编著:《计量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

[2]浙江省统计局:《2001浙江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版

[3]管哲晖:《未来5年浙江城中居民收入递增5%》,浙江日报,2001年3月14日

[4]浙江省统计局:《新浙江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版

[5]马庆国著:《管理统计、获取数据、统计原理、sp工具与应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版

推荐第10篇: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的精神,我区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调研工作,深入基层,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城乡一体化的现有基础和优势。

(一)区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工作,各部门以及有关单位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区党工委、办事处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了“城乡一体、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落实政策措施,把握工作重点,在全区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工作目标,坚持利益向下、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抓好各项农业农村工作,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农业总产值14895.74万元,同比增长3.5%;农业增加值8400万元,同比增长3.2%;农民人均所得11297元,同比增长12%。

(三)城镇化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我区坚持以工哺农、利益向下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市、区两级共投资842.8万元对我区隆昌悦生路一期、隆昌三队村路一期、沙朗三队、隆平六冲河岸路一期、隆平六冲河岸路二期、沙朗五队村路6条农路共6.5公里按6-7米的宽度进行硬底化改造建设,全面推进全区主干农路“硬底化”,大大改善我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环境,并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投入455万元对辖区沙朗片的一河两岸进行改造建设以及河堤砌石清淤以及清拆河边违章房屋,同时为河涌加建两岸护栏,补种新树种,在畅通河道的同时,美化社区,还群众一个舒适、整洁安全的生活环境;投入105万元用于对辖区内电排站改造,彻底解决沙朗片区的排涝问题;投入资金398万元进行绿化建设,主要用于对金港路、金昌路、港隆路、金华路以及隆平乡道5条道路进行绿化工程建设,新种、改造和补种路旁绿化10.31公里,新增西区中心小学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和广丰安居工程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到底,我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1.81%,绿化覆盖率达34.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3平方米。同时,我区已经全面推进水、电、气、电视、电话网络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了各社区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和通公交系统六通,基本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四)农村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经过努力,我区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民主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开始进入农户家庭,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宽带网络覆盖率已达100%,基本实现宽带进村、进家庭。

五、村改居顺利完成。我区现有经济实体社区6个,至,6个有经济实体的社区由原来的“村委会”顺利过渡为“居委会”,“村民”成为了“居民”,村改居工作全面完成。

(五)沙朗片现存土地资源丰沛。全区6个社区现存土地总面积7395亩(其中:耕地面积6935亩、已办证的商住地面积460亩)。今年,我区将完成社区一级统一核算改革工作,届时,社区将对生产队一级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统一规划土地的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与设想

按照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发展目标要求,结合**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的战略任务,我区计划到2012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显著增长,农民人均收入力争达到1.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平均期望寿命达79岁以上,城乡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盘棋基本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收良好教育的机会,城镇化率达到88%以上。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5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以上,城乡差别基本消除,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同一化,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化,城乡社会管理同系化,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

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为了如期实现以上的工作目标,我区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

(一)以社区一级统一核算为契机,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科学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提高规划制定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群众参与度,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法制化进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旧城改造的同时新城区建设同步进行。

(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目前,我区农村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依然存在,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入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三)继续加大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五)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根据现有的6个社区发展各自的不同,我区拟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一阶段是长洲、后山社区。该两个社区与城区相邻,城镇化程度较快,服务业比重大,在今后的改革工作中,区将侧重对两个社区的旧区域改造,社区经济主要以房地产业、服务业为主。

第二阶段是沙朗、广丰社区。主要由区统一规划、统一选址,在沙朗社区打造一个新的商业区,集汽车、名酒为重点,广丰社区则规划为以仓储服务业为主,打造一个专业的仓储市场,与沙朗社区相互呼应,做大做强,营造商业氛围。

第三阶段是隆平、隆昌社区。两个社区主要以新歧江路、汰澳公路为契机,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把握发展机遇,形成新的物流配送中心,创立起自己的品牌。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今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三农”工作有优势、有亮点、有特色。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碰到各种的困难与阻力。我区定将紧紧围绕《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精神,把握机遇,勇于面对困难与阻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我区三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11篇:城乡一体化田野调查报告

城乡一体化田野调查报告

为用城乡统筹的思路来解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年来,成都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其成效应该如何评价?进一层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应当如何解读成都市的“城乡一体化”?为了科学地回答上述问题,本调查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原理,从区(市)县、乡镇、村、农户四个层面分层抽样,在成都市所辖19个区(市)县中选择10 个区(市)县为样本区域,共选择34个乡镇102个村为样本点,1020个家庭为入户访谈对象,分别采用《样本点情况表》和《入户访谈问卷》进行调查;并运用抽样调查以样本推断总体的科学法则,力图从总体上客观、真实地反映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主要方面、主要成绩和主要问题。全文是一篇几万字的调查报告,已收入“同心同德共建和谐社会·成都论坛”专题论文集。“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说,“书斋学者慎谈‘三农’”。本文几位学者走出书斋,以实地调查为成都的发展献计献策,其精神值得嘉许。由于篇幅较长,编者在此摘登精要部分,以飨读者。

一、对于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总的评价

调查表明,成都市以产业演进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制度环境创新为先导推进城乡一体化,终于在农民生活改善上修成了正果。如果说电话用户数量和机动车数量增长表示农民生活改善,那么,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质变则表明成都市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长效机制的形成。长期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这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症结所在。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举措,牵住了“三农”问题的牛鼻子,2002年到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5%,较大幅度超过成都市和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期增长率7.8%和7.7%,为城乡居民共同富裕、构建和谐成都奠定了基础。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产业演进

由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与当地产业发展水平的依存关系,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条件就是该区域是否有足够的产业演进发生。因此,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着力点,就应当围绕产业演进展开。如果某个区域没有相应的产业演进发生,政府要在这里推进城乡一体化就只能是一厢情愿。从总体上看,成都市应当继续从推进产业演进入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多元化,充分发展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失地农民就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二)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

1.加快农民居民身份转换,促使职业身份转换与居民身份转换相一致

农村居民户口转换是促进农民职业身份转换的重要制度安排,而成都市农村居民身份的转换进程在总体上大大滞后于职业身份的转换进程,因此,加速农村居民身份转换是推进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方面。

2.继续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为了使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生活医疗保障,首先,成都市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参保率。第二,应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农村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继续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第三,应继续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如五保户、残疾人等)普及最低生活保障,并制定相应的转移支付措施,确保资金的稳定性。第四,应进一步提高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比重,逐步完善农村养老方案,采用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相结合的方法,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三)进一步增加公共产品

1.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民掌握技能的程度

对于影响成都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五大因素(技能、性别、教育程度、耕地面积、年龄)的回归分析的结论是,技能的影响最大,掌握某种手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率比没有手艺的增加95.82%,即在某一个区域,有技能农民的比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因,因此,提高有技能农民的比重成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手段。因此,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民掌握技能的程度。

2.建立完善统一的劳动力供需信息服务平台

鉴于政府对农民的就业信息提供以及就业指导的不足,必须建立完善统一的劳动力供需信息服务平台。

第12篇: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教育差异调查

——以潜山县为例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投资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快,教育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在发展势头大好的情况下,依旧存在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城乡教育发展的差异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此次调查,走访了城区与乡村的多所学校,并与个学校的负责人就学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实地了解了城乡教育在硬件与软件上的差别,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对如何缩小这种差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差异;硬件差异;软件差距;教育资源配置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党和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每年的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我国的教育空前繁荣,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在全国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人才水平蒸蒸日上,但在我们为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时,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必须被我们注意到并重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教育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情况依然在大范围的存在,如何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保证接受教育的公平公正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方式:

利用暑假时间,通过实地走访潜山县县城和各村镇的多所中小学以及询问多位老师家长的方式,并结合潜山县对于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对目前潜山县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作了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分析。

调查结果:

一、教学硬件的城乡差异

此次调查实地走访的中小学包括县城的三所小学以及源潭镇的两所小学,下面简单介绍下对于中小学实地调查的结果。

1、教学设施

城区小学:此次调查发现,位于城区的小学基本上都已经配备了适合于小学生的标准化课桌椅,各种教学所需要的工具一应俱全,教室的墙面张贴了许多名人事迹的宣传画,以及各种常识性的学习资料,整个教室显得明亮整洁,学习氛围浓厚。现代技术教学方面,走访的两所小学教室已基本上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已投入使用。

体育教学方面,这两所学校都拥有比较完善的体育设施,适合于小学生的单双杠,篮球架,以及缩小版的平整的足球场,器材室内各种球类种类齐全,基本都保持在五成新以上,可以看出,这两所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相当高。完全能满足小学生日常体育教学的需求。

乡村小学:在校舍方面,由于最近几年的建设,乡村小学与城区小学的差距已经不太大,但是在教室内教学设施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课桌椅方面,城区的课桌椅都是统一采购的适合小学生胜利特点的标准化课桌椅,但是乡村小学的课桌椅基本上有手工制木质课桌椅为主,高度参差不齐,许多课桌上还存在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伤害的毛刺,也没有专业的桌椅修理人员,课桌椅如果损坏,或者长时间得不到修理,或者有学校老师客串修理工进行修理,保证不了质量。由于近年来推行农村远程教育,两所乡村小学都配备了一件多媒体教室,并且由于资金,教室素质等各种原因,开放的次数十分有限,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日常教学需要。

体育教学方面,两所学校仅有一所拥有水泥地面的操场,另一所学校则还是原来的泥土地面,仅仅是简单的平整了一下,还能看到突出的石块,毫无疑问,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在这样的场地上活动很容易受到伤害。体育器材方面,除了拥有几副羽毛球拍以及已经锈迹斑斑的双杠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可供使用的器材。

2、文娱设施

城区小学:娱乐文娱设施方面,学校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操场上的空地上安装了跷跷板,乒乓球台,秋千等各种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课后娱乐设施,我们询问了暑假期间在学校值班的学校工作人员,学校的这些娱乐设施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保证这些娱乐设施时刻都保持在最佳状态,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除了这些供小学生们娱乐的地方之外,学校还设置了图书阅览室,我们征得学校值班人员的同意后,进入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参观,学校的阅览室里摆放的图书种类比较多,有各种儿童读物,包括童话故事,画册,插图版名人传记,学生们可以在阅览室内阅读,也可以把喜欢的图书借回家阅读,学校还会定期跟新图书,以保证院阅读的质量。

乡村小学:在我走访的两所乡村小学中,只有一所小学拥有比较完备的娱乐设施,拥有包括跷跷板,滑梯在内的多种娱乐设施,对于教育设施都不大完善的小学拥有能和城区学校相媲美的娱乐设施我感到很奇怪,便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家住的离学校不远的这所小学的校长,据校长透露,这些娱乐设施来自于一位慈善企业家的捐赠,同时它还给学校的学生捐赠了许多课外读物。在校长的带领下,我看到了这位企业家捐赠给学校的各种少儿读物,但是其中只有一部分摆放在外面供学生们阅读,大部分都是摆放在一个类似仓库的房间里,校长解释这是因为学校的校舍有限,腾不出足够的空间来布置能够供恨锁学生同时使用的阅览室。另外一所学校娱乐设施非常简陋,只有两架简易搭建的秋千,图书虽然有,但是要不就是已经破损,要不就是已经过时,真正能够拿来阅读的书其实不太多,所以课外时间学生们都是以游戏为主,这就导致了学生们的阅读两与城区的学生相比有着明显的不足。对于这个问题,学校的老师也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够到达它们这些乡村学校的还是不足,尽管与以往相比有着很大的增加,但是由于学校的校舍等基础需要定期维修,所有并没有太多的富余资金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只能一直搁置。

二、教师素质等软件的城乡差异

城区小学:为了了解城区小学的教师组成,我拜访了其中一所小学的校长,另一所小学的校长犹豫去了外地,我们没有见到,下面是校长向我介绍的该校的教师组成情况。

该小学的教师主要有40岁以下的中青年组成其中30岁以下的占60%,80%以上拥有本科以上学历,每个假期学校都会组织教师骨干外出培训,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教学需求以及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每年学校都还会引进新人教师,新引进的教师一般以青年为主,“毕竟是小学,年龄差距大了代沟也就大了所以引进教师我们大多以青年教师为主”,校长说。就是因为学校的这种思想,现在这所小学聚集了一大批年轻能干、充满朝气的优秀教师群体,他们平均年龄不大,但是却能被小学生们最大程度的接受,因此,这所小学的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

乡村小学:在拜访小学校长是,我同样询问了他关于学校教师组成的情况,据校长透露,他所在的这所小学因为地处山区,目前还没有比较通畅的公路。虽然汽车能到,但是路况不好,尤其是阴雨天气,所以很多年轻的老师不愿意到这所小学来执教,所以学校的大部分老师都还是原来留下来的老资格教师,近几年,县教育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下派了不少教师,但是这些教师除了少部分愿意留下来继续执教的外,其他的都;陆续转往了县城的小学或者其他条件比较好的小学,现在学校的青年教师只能占到教师总数的三成,而且由于专制教师缺少,像体育,科学这类可都是其他教师客串上的,也因为这点,学校的英语教学根本无法展开,校领导多次向教育局反映这一情况,但是一直没有老师愿意过来,造成在这里就读的学生在英语上与城里的小学生们拉开了较大的差距。

三、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城区与乡村部分小学的实地走访调查以及对相关人员的采访,我的厨艺下几点结论:

1、在硬件设施上,乡村小学与城区小学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教育投资的不断扩大,以及各慈善人士对教育的支持,这种差距在慢慢的缩小,虽然这是影响教育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只要下决心解决,这种差距缩小的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却需要有关部门做出切实的努力,城区的教育很重要,需要发展,但是乡村的教育同样重要。

2、在教育软件及师资力量上,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更大,这集中表现在教师的年龄组成,教师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做得努力。乡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的确吸引不了年轻教师的到来,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现在的很多教师对于自己看得比教育还要重要。从而忽视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导致了许多乡村的还在得不到现在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此问题上我觉得这些年轻一代的教师应当向他们的前辈学习,潜下心来教书育人,而不是整天考虑的是自己的待遇问题,这样才能教出最好的学生,才能发挥出一名教师应有的作用。相比于硬件问题,我觉得这才是影响乡村教育的最主要问题,只有解决好了教育软实力的问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潜山县希望小学教师档案表 源潭镇中心小学接受捐赠记录表

潜山县教育局关于发展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

第13篇:城乡春联文化调查报告

城乡春联文化调查报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留学生院07级汉语言1班郑雅静邓琴

贴春联,是传统的喜迎新春的文化习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在对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为了了解当前人们对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文化的继承状况并从中看出一些社会问题,我们在2009年寒假期间于自己所在的城市和乡村(城市:湖南省郴州市;乡村:陕西省略阳县九中金乡三川村)分别进行了春联文化的调查,主要采取走访、抽样、询问式的调查方式,分别就贴春联的比例、春联样式和春联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调查显示,总体上看来,今年春节人们贴春联的比例少了;在春联的样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陈出新,但城市相对于农村,花样繁多,更新速度快。同时,在春联的内容上,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时代气息和地域性的特色。具体情况如下:

一·城乡贴春联比例,较之以往低了。

(一)城市贴春联调查情况及分析:

通过对市区最大商品市场销售春联店铺的走访调查,98家店铺中有14家主营,6家兼营春联的销售,60%的店主反映今年春联的销售情况较之往年有所下降,仅有25%的则认为提高了。按照今年春联在市场的销售趋势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上较之过去并不是很重视,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重视程度还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趋利性的特性,商家以市场为导向,销售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在对精神文化销售的认知性还不强,春联销售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很小,消费者将主要精力花在食品的准备上,市场上生意兴隆的店铺大多为一些副食品销售区,而传统的春联销售区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春联销售群体的调查中,75%的店铺是针对家庭的销售,政府部门和企业各占10%,据店家反映,尽管以家庭购买春联为主,但是人们的购买力并没有下降,只是购买的人数较之往年少了。

对小区居民的抽样走访调查中,12栋288户居民,抽样调查3栋居民楼里的48户居民。75%的居民在门上贴了春联,14.6%的居民从来没有贴春联的习俗,还有10.4%的居民以前有贴春联的习俗,但是现在没有了。从居民贴春联的比例来看,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上还是占据了主导,同时也应该看到仍旧有相当部分的居民对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并不看重,再则曾经有贴春联的习俗而现在却没有了,从这中间可以看出,传统春节的年味在贴春联这一现象中透出的是越来越淡了,人们更多地是在满足一些实用型的物质要求,对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从春联的来源和人们对贴春联的态度来看,有75%的居民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自家创作的占25%(自家创作的人群一般是那些老一辈有知识文化的老年人居多);50%的居民对贴春联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41.7%的居民认为应该提倡在春节贴春联,仅有

8.3%的居民认为应该大力提倡春节贴春联这一传统文化习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上的追求丰富多彩,相反,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受到忽视,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在大力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越发少了,关心的程度也越来越弱了。随着人们购买能力的不断增强,再则在今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社会为了扩大内需,鼓励消费,对很多的商品价格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使得市场价格能够为大多数居民接受,大部分居民认为购买春联的方式,既方便,又是对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但是有一半的人群则对贴春联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还不到一半的居民则认为有必要提倡春节贴春联。人们对于春联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种“随波逐

流”的心态,对春联文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有的单纯是为了图个喜庆,真正能够重视理解的不多。在调查走访中,大部分的老年人表现出了对春联文化的积极倡导,而在中青年的群体中,则持一种或有或无的态度。

(二)农村贴春联调查情况及分析:

三川村作为西北部的一个边远山村,经调查,全村共计206户,有83户张贴春联,约占40.29%,贴春联的比例不及全村居民的一半,较之去年大大减少了。由于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信息都极为闭塞,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受地震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受灾严重,被视为重灾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打击,大多数农户都在忙于修房造屋,其中钢筋、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短缺,价格偏高。同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粮食、农副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大副度下降,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年收入,尤其是木耳为主要经济作物的,今年的市场价格降副最大,农民生活困难;因为经济危机致使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倒闭,一些公司部门大量裁减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失去工作纷纷回家,加入了重建家园的队伍中。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2009年的春节较之过去年味淡了许多。为了节省开支,春联、鞭炮、烟花之类的营造节日气氛的物品能省则省,将关注的目标投入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问题和来年春耕的生计问题中了。春节期间,很少有人燃放烟花爆竹,张贴春联。即使是有贴春联的人家,也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因为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在他们心中贴上春联,将祝福贴在门上,是为了驱散当年的不如意,希望来年过得好,图个喜庆,表达一下对来年更美好的祝愿。而在中青年人眼中贴春联与否并无太大的影响,有不有都无所谓。同时,在此次的调查走访中,人们迎接春节,大部分家庭都在食品上下足了功夫,更多的是对物质的追求,而缺少了对精神文化的丰富。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人们在西北这个偏远又受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地区更加看重的是现实环境中的基本生计问题,为当前救急而奔波着。基于这个特殊的原因更加导致今年三川村的过年气氛不浓厚,就传统的贴春联、放爆竹、贴门神、舞龙狮也少见了。但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如上所说的社会现实问题也并非对传统文化继承不够重视的根本原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集合,在调查对象的反映里,大部分认为是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转变使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太了解,在中国这个人口基数大,但整体素质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文化的重视也正昭示了这个国家的综合素质。在传统农业生产的西北农村,人们大多忙于经济上的追求,对精神文化的重视程度自然而然就不高了。

(三)城乡贴春联比例对比及其分析:

上面阐述了城乡贴春联的具体情况,就总体而言,今年贴春联较之以往少了许多。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南部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情况下,有了更多闲散的资金购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物品,或是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消费。可即使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正在慢慢地消散,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无论是在物质文化生活,还是精神文化生活,大众所追求和向往的大部分是一些时尚的、引领社会的发展主流的事物。

贴春联,作为传统的春节习俗,在传统中求新求变仍旧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样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即使是在今年因为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整个过年的氛围不浓烈,但这一客观原因并不能完全解释对传统贴春联这一习俗的忽视。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东南地区而言相对低了些,更不用说是在偏远的山村,即使是到了年关,人们仍旧不会忘记为来年的农事活动做充分的准备,或是其他进城务工人员做进城的准备。辛苦一年的老百姓在年关忙于置办年货,但觉不像城市居民那样丰富和富足,更不用说对贴春联的讲究了,能省则省,可以不用的尽量不用,老百姓将资金牢牢地抓在手里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

不浪费一分一里,“人们只有在满足基本的生活的时候才能从事政治、文化生活”,同理,在物质生活得不到保证的同时又何以有能力谈及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呢?

从以上城乡贴春联的各自比例中我们应该了解到,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文化追求和侧重。再则,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水平也间接影响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浅深。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是彰显民族文化精华的表现,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中,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在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偏远山村,应该在积极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将思想文化教育一并抓,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无论是对于城市还是乡村,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争取整体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

二、在今年春联文化中,春联样式较往年要丰富的多,其中以城市春联样式为甚,在原有传统上推陈出新,添加了不少新鲜元素。

(一)在春联样式的调查中,城市春联总体上是在传统里推陈出新。除传统红纸黑字的传统创作样式外,在对色彩的选取和字形版面的排版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

1、春联背景的丰富多彩。传统的春联背景是象征大富大贵喜庆的大红色,而现在所呈现的是蕴含丰富内容的背景画面,除春联中轴的内容外,在其周围镶嵌着各式各样的字和图画,像“福”、“春”等,同时在这些象征着喜庆祥和的字上都能看到“字”和“图”结合的“新字”,比如把“春”的下半部分的“日”用一个金光闪闪的金元宝代替,在“福”字的“田”和“口”中镶上小金牛角;在绘图上,除继承传统的图案,譬如荷花、鲤鱼跳龙门、梅花、龙凤呈祥、辣椒、爆竹、财神爷、金元宝等,还反映了时代的新气息,如象征北京奥运的“福娃”,辞旧迎新的“小金牛”,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Hello Ketty、米奇),无不彰显了社会前进的新创举和新步伐。

2、繁体字的灵活运用,使得整副春联显得和谐舒展。五代以后由桃符演变而来的春联在传统中便一直有用繁体字的惯例,主要是为了春联的整体协调。一些笔画较少的字运用了繁体字则使得春联显得更加的紧凑,没有突兀和空洞的感觉。一些惯用的繁体字,如“乐”——“樂”、“临”——“臨”、“万”——“萬”、“欢”——“歡”、“发”——“發”、“宝”——“寳”等都在春联的整体效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些春联也没有单一地使用繁体字,而是繁简结合使用,同时综合不同的字体,使用较多的字体有宋体、楷体和草书,春联中字体的艺术欣赏价值提高了。除此之外。一些春联内容中字体的组合上也有新的花样,在市场上销售这样的一副春联:

上联:春風惠我財源广

下联:旭日臨門事業興

横批:(招財进寳)

从以上看来,今年城市销售春联中,春联的形式越发丰富,样式的更新速度快,在春联的销售店铺里几乎一两天就推出新式的春联,春节祝福语层出不穷。但就一个“福”字就有多种形式,从最早的甲骨文到现代规范文字,借用谐音,将“福”作为春联背景,把其位置倒着排列,即暗含着“福到(倒)了”的祝语。

(二)在农村春联样式的调查中,该地区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春联的字体、样

式、颜色的要求并不高。人们张贴春联,大多数只为图个喜庆,借以表达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基本上沿用传统模式:红纸黑字或红纸金字,条副式的构架。调查显示,在调查的不同类型的春联83副中,以上两种类型的分别有16副和67副,个占总数的19.28%和80.72%,从结果的显示中我们不难发现,红纸金字更受农民朋友的青睐,人门的审美情趣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传统中求新变,用象征荣华富贵的金色彰显愿来年喜获“金丰收”。在字体的选取上,大部分为楷书,隶书和草书所见甚少,分别是74副、5副和4副,各占89.16%、6.20%和4.82%,并且在繁简字上,繁体字所用甚少,只是在笔画较少的字上才使用繁体字,因为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不高,真正认识繁体字的人并不多,在适当时候使用繁体字,纯粹是为了好看,寻求整体上的和谐,别无他意。在实地调查中,除传统春联创作中讲求的对偶修饰外, 还有一种修辞在此次调查中表现突出,即运用了叠词的修饰效果和顶真的修辞手法,别具匠心,如:

上联:春到山乡处处喜上联:迈步迎春春风扑面

下联:喜临农家院院春下联:抬头见喜喜气盈门

横批:喜迎新春横批:神清气爽

上联:借才发财财有才出

下联:凭正理政政从正兴

横批:生财有道

(三)城乡春联样式对比及其分析:

在对城乡春联样式的对比中,城市春联的多样性尤为明显,农村春联的样式则相对简单传统,样式不丰富,花样不繁多。整体而言,无论是城市春联的繁多样式,还是农村春联的简单形式,春联的样式都较之往年有不同程度的推陈出新。究其原因,城乡春联的样式翻新的进度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在于以下两个原因:

1、地域性和市场的开放程度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人们的收入差距较大,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侧重点不同。再则,该村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偏远地区,交通闭塞,地域优势并不明显,消息和事物的更新速度慢。而所调查的城市位于我国南部地区,并且享有“港澳后花园”的美誉,消费群体既多又广泛,市场优势明显,位于市场导向的最前沿,消息的新动态,市场的新走向,都昭示着商家不断更新产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春联样式的多样性与否正与当地的地区环境的好坏和经济发展的快慢成正比。

2、人们思想文化的趋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人们从事某一项事情的内在动力。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人们的功利性,物质性增加,相对于精神需求的要求不断降低。贴春联这一传统的节日习俗正在慢慢地消散,对于春联样式的追求也就越发地低了,春联市场利润不高,商家对于春联市场也并不看好,主动更新春联的意识也就不高,城市销售春联是在市场经济的边缘徘徊,同时老百姓在思想上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重视度不高,大多数重视的是物质上的富足,即使是提倡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扬的群体也是那些老一辈的百姓,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中青年人群,大多所关心的是吃穿住行。

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开放程度是成正比的。同样,在对物品质量的要求上也是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文化素质成正比的。春联样式是否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是对各地区宏观调控的正确引导。发展经济,加快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开拓创新,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是抢占市场先机的有效途径。城市春联花样繁多而农村春联样式简单,从侧面反映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影响了商品的销售境况。尤其是在今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应该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在城市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商家更应该抓住机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在欠发达的农村等经济欠发达的地

区应“有利有节”地刺激消费,市场销售者应销售适合广大老百姓“买得起”“实用型”的产品。在整体上,要普遍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意识。

三、春联是人们对新一年的寄语,是人们对将来的企盼和愿景。在此次的调查中,春联的创作在沿袭传统春联文化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了地域和社会发展有了更为鲜明的地域气息和时代气息。

(一)传统内容的春联依旧存在。

贴春联的风俗应追溯到五代时期,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即把两块桃木板挂在门上,画神荼、郁垒二神以驱鬼,五代以后演变成春联。从春联的历史渊源中可以看出,传统春联是人们为避除一切旧的、凶恶的、不吉祥的事物,希望来年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寄予喜庆。在销售春联店铺的调查中,仍旧能够发现大量的有关平安、健康、迎春、吉祥、富贵、财运等内容,如:

(1)祈福平安健康的春联:

上联:和睦顺心极其喜

下联:平安康健就是福

横批:喜福共存

(2)反映迎春、吉祥如意的春联:

上联:春风和畅庆盛世上联:年好人好家运好

下联:天朗气清乐华年下联:福多财多喜事多

横批:迎春接福横批:吉祥如意

(3)渴望富贵、财运的春联:

上联:业精于勤聚财宝上联:利如晓日腾云起

下联:行成于思为栋梁下联:财似春潮带雨来

横批:兴旺发达横批:财源广进

(4)共享盛世太平、希望家庭幸福美满的春联:

上联:雄心辉宇能人兴伟业上联:天高任鸟飞正逢晴朗日

下联:壮志凌云学子成英才下联:海阔凭鱼跃恰是艳阳天

横批:幸福人家横批:锦绣神州

上联:金玉满堂鸿福至

下联:春风得意旺运来

横批:安居乐业

(二)城乡春联内容结合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推陈出新,有了新的发展。

1、在城市春联的走访调查中,除了传统内容春联的销售情况一如既往以外,在寄语内容的侧重上有了新的发现:

(1)2008年的中国,在遭受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双重打击下,人们又面临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为大家所知的,牛奶中含危害人们身心的物质“三聚氰胺”;人造鸡蛋使人患胆结石;一些饮食场所卫生不合格;食品安全质量不达标等等,使得人们将更多的祝愿寄予食品安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祈福身心健康,保全家平安上。春联的内容也迎合了当下人们的心理,如:

上联:烹调有术三餐美上联:饮清食淡健康体

下联:饮食长宜四季康下联:修身养性平常心

横批:人寿年丰横批:平安是福

从上面两副春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普遍关心食品的安全,更加注重饮食的健康和营养。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上不仅仅是停留在“酒足饭饱”,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价值。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丰富,但同时也是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一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饮食的个人安危和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违背自身的社会道德,生产不合格产品。商家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寻求“双赢”,才能有长效的利润可寻。整个市场经济才会得到良性循环。

(2)由于受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危机的影响,虽然此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严重,但收到的打击不少。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开放的地区,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带,一些中小型企业受重创,相继破产倒闭。不仅是在沿海地带,在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企业商家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些必然导致市场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就业问题成为了当前稳定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希望在来年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大多数择业者新年的企盼。一些反映就业内容的春联层出不穷,如:

上联:兴伟业人寿财旺好运到上联:如意求财财运旺

下联:展宏图年丰利足凯歌来下联:平安创业业绩新

横批:事业竞成横批:前程似锦

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它是影响一个国家国泰民安与否的关键,是社会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中,求职者寻求合适的岗位,商家寻求满意的应聘者,是双项所需的。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的非常时期,无论是求职者还是企业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求职者应该拥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商家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导向,合理调配利用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2、在农村的春联内容的抽样调查中同样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发展,更加彰显了它的地域性特色。

我乡在迎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下,积极发展生产,构建和谐新农村,在春联中也有所体现。

(1)在抽样的调查结果中,在抽样的83副春联中有3副是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约占总数的3.61%,如:

上联:修渠攀岭碧流飞千里

下联:引水上山银河落九天

横批:科技兴农

关于建设新农村的主题虽然比例较小,但较往年有所增加,表达出了人们对科技兴农的美好祝愿。

(2)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绝大多数农户房屋修建未成,但有关重建家园的春联也在市场上销售得以体现。抽样中的春联,有2副是反映灾后重建的,占总数的2.41%,如: 上联:建房正逢黄道日

下联:上梁又遇紫微星

横批:万事大吉

2008年的四川地震,地处陕南地区,受地震的影响巨大,人们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打击和威胁,很多房屋受到毁灭性的破坏。透过春联表达了人们对于重建家园,灾后恢复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3)当地的经济发展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人们在春联中对丰收的企盼愈加强烈,抽样调查中有23户张贴有关丰收的春联,约占总数的27.71%,如:

上联:稻熟梁丰年歌大有上联:政善人和百业兴旺

下联:宛宽国欲户庆小康下联:风调雨顺五谷丰盈

横批:五谷丰登横批:人寿年丰

传统的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经济较落后的偏远山区,农民靠天吃饭,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农民生活富足。

(4)在以丰富劳动力创收的农村经济中,大多数百姓用勤劳的双手寻求致富之路,故在春联中,勤劳致富、勤俭节约的主题也不少,占总数的13.25%,如:

上联:劳动门第春常在上联:靠勤劳拓展致富路

下联:勤俭人家庆有余下联:凭知识叩开发财门

横批:勤劳致富横批:大展鸿图

勤劳致富、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春联正彰显了春联的地域性特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抽样调查的83副春联中,仍旧以传统内容的春联居多,以迎春、平安、富贵为主题的各占37.71%、7.23%、8.43%。

通过调查分析以丰收为主题,强调勤劳致富、勤俭节约等内容是这一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春联,反映了当地人民淳朴勤劳的美好品质。

通过对城乡春联文化的调查,从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春联这一习俗的认识和态度,而且在对贴春联的比例和春联的内容、样式的调查中看出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差距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人们对精神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除了经济的发展影响,还有就是人们思想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在调查中最明显的就是在春联中反映出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社会气息的内容:在城市中,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对就业问题的担忧;在农村,人们渴望丰收,希望通过勤劳以致富,在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寄予美好的祝愿,体现人们在困难面前不屈服,有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克服阻碍,迎难而上的可贵品格。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继承传统的文化,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和义务,是民族特色的自觉维护者;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民族特色的独立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挑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丰富和发展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第14篇: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若将各种因素都计算在内的话,城乡平均贫富差距要达四倍、五倍甚至六倍。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分配差距呈现“穷降富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年穷人和富人的收入都在增长,但考虑到他们在消费支出上的差异,大量贫困家庭的支出集中在最易涨价的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上,分配差距正呈现危险的‘穷降富升’两头拉大趋势。”

房地产、矿产、证券成为暴利行业:

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少部分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也被少数人占据、利用并迅速暴富。在全国产煤大县山西左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这里诞生了数以百计、身家亿万的“煤老板”,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35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00多元。“资源要素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这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有很大关系,突出表现在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资源税额低、开采成本低、不承担环境恢复责任等,这是“煤老板”超常致富的“秘诀”,也是分配手段调节失灵、贫富差距拉大的“症结”。

许多专家还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火热”表现,尤其是投机性投资行为的盛行,也进一步强化了资本财富的累积效应,拉大了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实业收益的差距,造成了“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的局面。而且,资本与土地、资源三者之间互相拉升,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直存在“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

清华大学教授魏杰、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等人说,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阶层。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截至2008年底,机关公务员退休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的1.8倍。

专家们认为,这种依赖于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的“权力分配”,有悖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严重侵害了个人发展权,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其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间造成收入悬殊落差的同时,也在人们心里划上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争抢“吃皇粮”,甚至出现千余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的现象。同时,垄断行业的高工资也屡屡遭到质疑。专家认为,国家应通过多个途径,减轻“权力决定收入”的消极影响,平复社会失衡心理。收入分配五花八门。

白黑灰血金“五色炫目”:

“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造成了国民大量“隐性收入”的存在,使得社会财富底数不清。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07年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推算当时每年至少有4万亿元以上的不规范“隐性收入”。还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1/3,国家能够监控的只有“白色收入”,这意味着大量收入脱离了所得税调节范围,游离于监管之外。

专家认为,腐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扰乱了分配秩序,初次分配市场调节失灵,再分配领域又形成“逆向分配”,使本该用于低收入群体的资金通过非正当途径转移到权力相关者手中,加剧了分配不公;二是导致个人收入无法核清,制度设计失去基本前提;三是处于既得利益集团的腐败分子,有能力、也必将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拦路虎”。

分配面临“十字路口”:

“虽然现在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忍受力比过去提高了,但如果不遏制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加剧的势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去年我国人均G D P已接近3700美元,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塑都进入了关键阶段。拉美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一阶段尤其要防止出现经济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动荡。

有关专家认为,要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需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各方配合的原则,结合深层次原因和直接原因设计系统的改革方案。

第15篇: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若将各种因素都计算在内的话,城乡平均贫富差距要达四倍、五倍甚至六倍。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己经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

分配差距呈现“穷降富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房地产、矿产、证券成为暴利行业:

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少部分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

许多专家还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火热”表现,尤其是投机性投资行为的盛行,也进一步强化了资本财富的累积效应,拉大了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实业收益的差距,造成了“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的局面。而且,资本与土地、资源三者之间互相拉升,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直存在“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截至2008年底,机关公务员退休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的1.8倍。

专家们认为,这种依赖于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的“权力分配”,有悖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严重侵害了个人发展权,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其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间造成收入悬殊落差的同时,也在人们心里划上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争抢“吃皇粮”,甚至出现千余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的现象。同时,垄断行业的高工资也屡屡遭到质疑。专家认为,国家应通过多个途径,减轻“权力决定收入”的消极影响,平复社会失衡心理。

收入分配五花八门,白黑灰血金“五色炫目”

“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造成了国民大量“隐性收入”的存在,使得社会财富底数不清。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07年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推算当时每年至少有4万亿元以上的不规范“隐性收入”。还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1/3,国家能够监控的只有“白色收入”,这意味着大量收入脱离了所得税调节范围,游离于监管之外。

专家认为,腐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扰乱了分配秩序,初次分配市场调节失灵,再分配领域又形成“逆向分

配”,使本该用于低收入群体的资金通过非正当途径转移到权力相关者手中,加剧了分配不公;二是导致个人收入无法核清,制度设计失去基本前提;三是处于既得利益集团的腐败分子,有能力、也必将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拦路虎”。 分配面临“十字路口”

“虽然现在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忍受力比过去提高了,但如果不遏制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加剧的势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去年我国人均G D P已接近3700美元,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塑都进入了关键阶段。拉美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一阶段尤其要防止出现经济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动荡。

有关专家认为,要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需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各方配合的原则,结合深层次原因和直接原因设计系统的改革方案

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对策分析

1.坚持和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扩大农民消费奠定基础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扩大农民消费。围绕农民持续增收,积极建立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基本经营形式,发展富有创意,具有高效益的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景观农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和

二、三产业的发展。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发展和创业,借鉴浙江经验、制定优惠政策。

2、完善社会保障,继续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努力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与城镇比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个薄弱环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对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建立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让农民真正脱离“贫困”。对待子女上学的问题上.应适当对农村居民的子女给予适当的补助。

3、大力改善和优化消费环境。

当人们的消费达到较高水平以后,消费质量的高低,将基本取决于消费环境的优劣。改善消费环境,是扩大消费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二是要在政府加大投资的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扩大民间投资,把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做成各级政府的“民心工程”,如电网改造、电视广播、邮政通讯、信息网络、农村医疗卫生网点建设等等,积极为农村居民提高生活消费质量创造条件。

4、加快消费信贷发展的步伐。

通力大力发展和规范消费信贷,可以将广大消费者的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产品大量生产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推动经济快速发 展,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归根到底是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既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

第16篇: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若将各种因素都计算在内的话,城乡平均贫富差距要达四倍、五倍甚至六倍。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己经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

一分配差距呈现“穷降富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年穷人和富人的收入都在增长,但考虑到他们在消费支出上的差异,大量贫困家庭的支出集中在最易涨价的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上,分配差距正呈现危险的„穷降富升„两头拉大趋势。”

房地产、矿产、证券成为暴利行业:

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少部分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也被少数人占据、利用并迅速暴富。在全国产煤大县山西左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这里诞生了数以百计、身家亿万的“煤老板”,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35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00多元。“资源要素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这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有很大关系,突出表现在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资源税额低、开采成本低、不承担环境恢复责任……这是“煤老板”超常致富的“秘诀”,也是分配手段调节失灵、贫富差距拉大的“症结”。许多专家还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火热”表现,尤其是投机性投资行为的盛行,也进一步强化了资本财富的累积效应,拉大了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实业收益的差距,造成了“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的局面。而且,资本与土地、资源三者之间互相拉升,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直存在“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

清华大学教授魏杰、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等人说,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阶层。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截至2008年底,机关公务员退休金水平是企

业的2.1倍,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的1.8倍。

专家们认为,这种依赖于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的“权力分配”,有悖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严重侵害了个人发展权,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其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间造成收入悬殊落差的同时,也在人们心里划上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争抢“吃皇粮”,甚至出现千余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的现象。同时,垄断行业的高工资也屡屡遭到质疑。专家认为,国家应通过多个途径,减轻“权力决定收入”的消极影响,平复社会失衡心理。

收入分配五花八门

白黑灰血金“五色炫目”

“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造成了国民大量“隐性收入”的存在,使得社会财富底数不清。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07年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推算当时每年至少有4万亿元以上的不规范“隐性收入”。还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1/3,国家能够监控的只有“白色收入”,这意味着大量收入脱离了所得税调节范围,游离于监管之外。

专家认为,腐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扰乱了分配秩序,初次分配市场调节失灵,再分配领域又形成“逆向分配”,使本该用于低收入群体的资金通过非正当途径转移到权力相关者手中,加剧了分配不公;二是导致个人收入无法核清,制度设计失去基本前提;三是处于既得利益集团的腐败分子,有能力、也必将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拦路虎”。 分配面临“十字路口”

“虽然现在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忍受力比过去提高了,但如果不遏制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加剧的势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去年我国人均G D P已接近3700美元,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塑都进入了关键阶段。拉美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一阶段尤其要防止出现经济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动荡。

有关专家认为,要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需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各方配合的原则,结合深层次原因和直接原因设计系统的改革方案

第17篇:城乡调查报告撰写规范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城乡调查报告撰写规范

一、调查报告内容组成

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l.题目;2.摘要(中文);3.关键词;4.正文;5.参考文献;6.附录

二、调查报告撰写内容要求

1.题目

调查报告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如有特殊要求,可加注副标题。

2.摘要

调查报告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全文的内容,中文摘要在200汉字左右。

3.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述调查报告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

4.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前言、正文主体、结尾三部分。

前言应要求说明调查该问题的目的,调查对象,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与具体的地点。介绍选题是要表明你的文章是有现实意义、有价值的;介绍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是要表明你使用的方法是科学的,文中的材料是真实可靠的,此部分要求简明概括。

正文主体是调查报告内容的主要部分。一般占用篇幅最多。最好能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材料进行量化处理,能用统计图表显示调查材料要尽可能用统计图表显示。

结尾是调查报告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中包括所调查问题的经验或教训;本人对调查的的认识、感想和体会等。虽然不一定占很大篇幅,却是文章的闪光点,表明你的认识深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参考文献

调查报告如果引用或参考了其它的文献资料,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

6附录

附录是指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如调查问卷、采访记录、原始的数据表格、采访中拍摄的照片等。

三、城乡调查报告撰写规范

1.调查报告按规定要求,用计算机打印。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纸张选用A4。

2.使用计算机完成调查报告,必须按照如下统一格式打印:

(1)封页内容一律按照统一封面的样张式样打印,必须正确无误。

(2)题目和标题

①调查报告题目为3号黑体字,可以分为1或2行居中打印。例:

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查报告

——副标题(四号楷体)

②调查报告题目下空一行左起空二格打印“摘要:”二字(小四号黑体,字间空一格)。 “摘要:”二字后打印中文摘要内容(小四号楷体)。例:

摘 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综合运用企业内外部的经营和竞争资源而形成的……

中文关键词置于中文摘要文后,另起一行,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小四号黑体),后接关键词内容(小四号楷体)。例: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集群

③中文关键词下空二行为调查报告正文。

(3)标题:一级标题以三号字黑体居中打印;二级标题以四号黑体左起空二格打印;三级标题以小四号黑体左起空二格打印。换行打印调查报告正文。

(4)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5)图:图题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引用图应在图题的左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按顺序编号,如“图l”为第一图。如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

(6)表格:表格按顺序编号,如“表1”为第一表。表应有标题,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

(7)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该公式序号。

(8)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9)数字:数字使用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10)注释:注释一般用页末注,即将注文放于加注页下端,而不可用中注(夹在正文中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注释格式见下例(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相同)。

例如:文中“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0422亿元。” ①

页下端:

①国家统计局:《2000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53页。

(1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在调查报告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 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3.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1)连续出版物(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第×期。

例如:[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著作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社,版次,起止页码。

例如:[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15-18页。

(3)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第×版。

例如:[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人民日报》,1998年12月25日第10版。

四、调查报告的装订

调查报告必须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装订,装订顺序为:

第一页:封面

第二页: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

正文后: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后:附录

第18篇:财经学院城乡调查报告格式

财经学院城乡调查报告格式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社会调查报告撰写规范

社会调查(含城乡调查、企业调查、专业调查,下同)报告是考核学生社会调查效果的基本依据,社会调查报告是学生对社会调查的系统性总结。为了进一步规范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提高本科各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组成

本科社会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l.题目;2.摘要(中文);3.关键词;4.正文;5.参考文献;6.附录(可选)

二、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内容要求

1.题目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如有特殊要求,可加注副标题。

2.摘要

社会调查报告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全文的内容,中文摘要在200汉字左右。

3.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述社会调查报告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

4.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序言、正文主体两部分。序言应说明社会调查报告的意义、目的、主要内容、范围及应解决的问题。正文主体是对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

5.注释

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及原话、主要数据等必须注明出处,有需要解释的内容,可以加注说明。

6.参考文献

社会调查报告如有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

7.附录

附录为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三、社会调查报告撰写规范

1.社会调查报告按规定要求,用计算机打印。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纸张选用A4。

2.使用计算机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必须按照如下统一格式打印:

(1)封页内容一律按照统一封面的样张式样打印,必须正确无误。封面格式见校园网“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调查实习”。

(2)题目和标题

①社会调查报告题目为3号黑体字,可以分为1或2行居中打印。例: 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查报告

——副标题(四号楷体)

②社会调查报告题目下空一行左起空二格打印“摘要:”二字(小四号黑体,字间空一格)。“摘要:”二字后打印中文摘要内容(小四号楷体)。例: 摘 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综合运用企业内外部的经营和竞争资源而形成的„„

中文关键词置于中文摘要文后,另起一行,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小四号黑体),后接关键词内容(小四号楷体)。例: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集群

③中文关键词下空二行为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3)标题:一级标题以三号字黑体居中打印;二级标题以四号黑体左起空二格打印;三级标题以小四号黑体左起空二格打印。换行打印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4)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5)图:图题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引用图应在图题的左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按顺序编号,如“图l”为第一图。如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

(6)表格:表格按顺序编号,如“表1”为第一表。表应有标题,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

(7)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该公式序号。

(8)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9)数字:数字使用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10)注释:注释一般用页末注,即将注文放于加注页下端,而不可用中注(夹在正文中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注释格式见下例(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相同)。

例如:文中“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0422亿元①。”

页下端:

① 国家统计局:《2000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53页。

(1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在社会调查报告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 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3.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1)连续出版物(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第×期。

例如:[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著作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社,版次,起止页码。

例如:[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15-18页。

(3)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第×版。例如:[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人民日报》,1998年12月25日第10版。

四、社会调查报告的装订

社会调查报告必须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装订,装订顺序为:

第一页:封面

第二页:小组成员分工情况表(小组形式的调查要求加入,个人形式的调查不要求),格式参见附件《小组成员分工情况表》

下一页: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

正文后: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后:附录(可选)

第19篇:城乡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扶助贫困群体,建设幸福延安”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及时安排部署,由县委农工部牵头,扶贫、民政、街道办等部门参与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贫困人口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现状

xx位于延安市南部,属省级贫困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8镇2乡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2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农村贫困现状

按照省定16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约2.4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19687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按照市定18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

2.6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21090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非重点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约4910人。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这些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扶贫难度很大。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收入的90%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贫困人口约85%以上;养殖业占全部经济收入的2%、从事养殖业的贫困人口为5%;工资性收入占全部 - 1 -

经济收入的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占3%,外出务工人员占7%。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占24%、45岁以上占48.3%、18岁以上占88.4%、16岁以上的89.3%.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

5.7%、初中学历占38%、小学学历占37.3%、文盲19%。

农村贫困人口中享受养老保险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2000年以来,移民搬迁35处、931户、4291人,脱贫2.152万人。

2、城市贫困现状

按照生活保障线标准,我县城镇“三无”人员166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2665户6653口人,下岗职工370人,失业人员436人,零就业家庭46户,分别占贫困人口5.6%、6.6%、1.7%,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的家庭292户,城镇贫困户中经营性收入26.5%,工资性收入73.5%。无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2005户,5240口人。

3、贫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县城乡贫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我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区域。这些地区资源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有近30%的农户用水、吃粮、花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暖而复寒、饱而复饥的情况也较为严峻,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二是贫困人口

多,整体素质差。贫困人口由于知识贫乏,文化水平低,现代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自给自足思想严重,再加上大多体弱多病,劳动能力弱,外出务工受限,发展产业项目受限,创收门路非常有限。三是财政投入强度偏低,扶贫成效巩固较难。国家扶贫项目覆盖面偏小,资金投入较少,如今年连片开发的三个贫困村,每村100万元的资金量,50%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村容村貌整治。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只有50万元,只能用于贫困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年的扶贫结束了,扶贫成效并不明显,一旦没有了国家的支持,现有的成果将很快恢复原状,更难以巩固提高。

城镇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倒闭,下岗职工增加,并且这一群体大多年龄偏大,职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要,再就业难度大,无收入来源。二是城区失地农民,从业难,生活无来源。三是部分家庭因灾因病致使家庭负债,生活困难。

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贫困人口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城乡贫困人口扶贫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贫、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2001-2010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3.08万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2个,农村安全饮水9处,集雨窖灌3394眼;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搬迁931户4291人、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39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1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3146.84万元;组织培训转移输出贫困户

剩余劳动力1036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这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县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2.63万人下降到 0.478万人(按1196元贫困标准)。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镇居民截至目前共有2005户,5240口人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城镇人口的

3.1%。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万元,实现了困难居民保障全覆盖,做到了应保尽保。并积极开展了各项救助工作,临时救助126人,发放救助金41.8万元,大病救助121人,发放救助金72.2万元。积极组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家政培训,组织引导无业居民再就业。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自然条件差是我县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决策、安排资金项目时,首先要优先照顾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这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加快发展老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整体水平,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保证。同时,加大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2、实施移民扶贫,改善恶劣生存环境的人口居住条件。对那些自然资源匮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按照市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移民搬迁必须向县城、重点镇、社区集中,而我县重点镇、社区主要集中在塬面乡镇,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乡镇,计划在洛河峡谷地带规划一些社区,把移民搬迁的重点向川道社区辐射。

3、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教育扶助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为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创造条件。对贫困农户子女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学年给予一次性补助或提供助学贷款,以此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农户的子女教育费用压力,促使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脱贫问题。

4、创造条件拓宽城镇贫困居民的就业渠道。一是招商引资创办工业企业,使下岗职工、失业青壮年开创优惠政策进入厂矿企业工作就业。二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组织培训,使无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劳务输出。三是对确无劳动能力的,做好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

第20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 \"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发展、充满竟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已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第三个表现是,在城镇居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农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这是最为人们关注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我们做一篇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事件调查报告。经过近一个假期的调查和多年来耳濡目染所接触的现实,我做一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研报距、东西贫富差距、群众性贫富差距、政策性贫富差距等。其中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综合性的贫富差距。它综合地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富差距所引发的社会公平、机会平等与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等问题仍有异议,在缩减贫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别等问题上,已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因此,应该从造成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和原因着手,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社会走向稳定,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

现在,我将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原因、解决方法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实践调查报告结果。

城乡贫富差距表现在:1,改革初期,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二者的差距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那么,真实的差距肯定还会更大些。

2、城乡贫富差距又表现为城市豪与贫困农民的差距,这一差距更加明显,更为突出。其现象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豪门宴与食不果腹、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许多非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以及寻租行为的出现,形成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阅读了《关于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调研报告栏目

其次是政策性因素。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和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现在的中国是10%的人口掌握了95%的财富,贫富差距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现在想要发财,可不是仅仅靠努力就可以达到了啊!十几年来中国的税收不断地增加,特别是房改后,国家本来可以通过征收房地产税进行资金再分配,取之于民而用于民。但是由于中国征收的房地产税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政府卖地,还有房地产买卖中的交易税,而不是征收房地产者的占有和使用税。这样的结果是富人买了房子以后,占用了国家资源且不需要每年再缴税,一劳永逸。假如将房子租出去,他还可以将买房子的成本通过租金转嫁给房客(穷人)。富人一方面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增值获得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通过收租可以得到更多的财富。那么富人就越来越富。而穷人买不起房子,就得不到这样的好处。除此之外,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这十几年、二十年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其它福利的改革,使得政府在这些方面的负担减轻,应该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等的支出,政府一概推掉,或者减少。这样整个社会尤其是中下层民众的福利就大大地下降。使得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是非常严重的现象。还有失业社会保险方面也做得不好。而另外一方面,工资改革,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幅度的增加政府官员、教师、军队的工资。也就是说,属于政府的雇员,不管是学校的、还是军队的、政府的,他们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好处。财政那么大的一笔收入都再分配给了与政府相关的人员,而跟政府无关的,不但从工资上没有得到好处,而且国家财政在对他们的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健康、教育等都比改革之前大大地减少。 在中国,教员和医生一直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收入增长明显低于其他职业,而且这种收入增长中,体现为工资增长的部分不大,很多以课时费、班主任津贴,或者病床费、手术费的形式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大部分教员批改学生作业的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员用于“家教”的时间增加;同样道理,大部分医院的常规诊疗水平下降,但乱收费的现象屡禁不止。对此类只有靠“责任心”才能提高工作质量的职业,沿用工厂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办法看来都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职业服务水平的下降,以及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尤其在90年代以来减额非常大。所以中国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驱使了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分析了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后,我想谈谈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我认为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有以下一些:首先,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农民建立起市场中心和交流中心,加快信息流通。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城乡分割,无疑也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在科技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上的差距,形成信息时代的两种公民,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支撑起来的将是一个是衡的社会。其次,在政策上应积极保护农业,扩大农业投资。我国现阶段,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到国家政策上的什么优点,农业没有特殊性可言。因此也很难会有特殊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一些大量的投资。再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节城市居民的高收入,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把农民、农业、农村中蕴藏的巨大潜力焕发出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使中国稳定,政通人和;只有农民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发挥民族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应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在农村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学习班,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

记者调查中采访到的多位社会问题专家均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很多人有一种被剥夺感。

过度追求gdp政绩。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全体国民,而绝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不管社会财富流向何方。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观,加剧了官员的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不计后果地等招商引资等行为,而且严重助长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以房地产为例,这些年来老百姓因畸高的房价而买不起房,就连一些官员也说买不起房,许多人无可奈何地成了“房奴”。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其根本原因就是一些政府依靠着房地产的泡沫,来支撑gdp的增长。据有关资料,房地产在一些城市gdp份额中占到了60%以上。最近的电视剧 《蜗居》也真实地反映了高房价下底层百姓的生存现状,真实的令人窒息。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骏说,如今出现的很多民生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比如说,上海市的退休工资比在岗的最低工资标准960元还高。他指出,社会不怕贫富差距,就怕个人没有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群众的不安全感进一步增加,因为生活中的压力不断增加。而这种不安全感又表现为多个等级:第一,生计困难;第二,就业压力;第三,有收入,但是没有稳定的安全预期;第四,对社会公平有看法。

中国社科院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研究员认为,“仇富心理”的提法实际上是不对的。所谓的仇富,只是对某些利用不合理手段进行权钱交易的群体的不满,而不是笼统地对所有富人的不满。

著名学者薛涌在其多篇专栏文章中也指出,中国的老百姓,绝大多数拥护市场经济,对正当渠道获取的财富相当尊重。没有人仇恨姚明,没有人仇恨袁隆平。之所以有“仇富”的说法,是因为许多富人的财富来得不正当。他指出,均富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美国作为一个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发达国家,对贫富分化的容忍度其实比中国还要低得多。而目前贫富分化的不断加剧正在伤害中国社会的整体利益,中国必须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说“不” 中山大学教授舒元表示,过去近20年的数据表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已经表现出过度向政府部门、向大型企业倾斜的趋势。“最突出的问题是收入分配的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当中,资本所得的部分不断上升,劳动收入所得不断下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指出:“收入分配问题,从浅层次看是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看,则主要是体制问题、政策问题。对收入分配问题,一定要从体制运行、发展战略、政策调整和宏观决策机制等方面来研究和解决才有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多数人如农民、城镇下岗职工以及国家公务员等并没有从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取得多少实惠,这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甚至还赶不上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极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幅提高这些人的收入水平。如,除了完全免除农民的各种税费以外,还要给农民尤其是种地农民大量的补贴;大幅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大幅提高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对农村的调整和发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城乡贫富差距一定会缩小。

《城乡调查报告.doc》
城乡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