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2021-02-25 来源:调查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责任编辑:范文之家)

推荐第2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

——梁景

一、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在现代文明中教育成了社会发展的支柱,大学教育突飞猛进的今天,大学生的成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大学生往往都是所谓的精英,然而在现实中也面临着各种迷茫与困惑,在与社会的不断融合中我们的价值观也变得有些社会。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行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社会都在思考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具有导向的作用,是一种行为动力。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无不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和影响。大学是社会新思潮的发源地,大学生又是新思潮的开拓者,不同的思想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不断碰撞不断发展,并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将其内化为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现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旧思想、就传统在不断的变迁,当代大学生在这样一个精神思想特别活跃却很难找到一个适合并能改进自己的精神道德的时代中迷茫与彷徨,其价值观体系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成分纠结并激烈冲突着,让很多大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浮躁,迷惑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无所适从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此阶段的一切意识形态都将是影响其一生的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具有导向的作用,是一种行为动力。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无不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和影响。

2、实践价值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1)大学生是具有文化知识较多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是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价值观蕴纳着独特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化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价值观发展的一个小的集合。

(2)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其价值观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关乎到国家、民族、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

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物质化倾向和权钱利益等社会流弊,这些社会的产物也渗透到了当今校园。尽管大多数大学生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是也有部分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甚至根本就不相信会有共产主义。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当官发财。

学校以及社会应该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以及改造。

当代大学生大多接受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道德基础以及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是很难在社会低俗的思想中洁身自好,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多种形态,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且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他们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在我国现在存在着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僵化、死板,而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较强

的针对性,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应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重视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用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加强党的建设,正确引导大学生,以先锋模范带动大学生。同时,教师也是学生的楷模,其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因此要注意发挥高校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和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师德”形象。此外,除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等教育,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为大学生的个人才华和能力的发挥和施展提供了很广阔的平台,无疑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杨德广,晏开利 。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王之汉 思想道德修养,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喜林 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剖析 经济与发展,2006.

[4]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教育之中。高校理论战线,200.

推荐第3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2」文化原因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性、对传统的反叛性和张扬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在文化观念上,学子们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性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媚俗色彩,他们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动摇和瓦解校园传统文化价值秩序的同时,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令人信仰的价值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一些青年学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机中;在文化规范中,大学生文化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的束缚,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文化传统的蔑视和对文化创新的懒惰,“他嘲弄别人的价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学。他生活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虚无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迷雾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弥漫,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反文化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构织成了一幅与大学生文化极不协调的精神画卷,使得对大学生社会评价降低,“他们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智商没有教养,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大学生正趋于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学生文化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正走向庸俗。

推荐第4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阶层,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更是社会的中

间力量。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我们了解我们的社会前进方向,了解大

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不足。调查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

解自己,可以为大学发展健全学生的教育提供资料。为此,我们在吉首大学张家

界学院以问卷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

现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大学生能认识

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人和贡

献。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

上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 倾

斜,被“金钱”扭曲,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调查主要内容及过程:

1、大学生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

2、大学生对毕业后生活的打算

3、大学生的道德观及金钱观

4、大学生对学校某些现象的看法

首先,我们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学生为对象,在校园内发调查问

卷,由学生现场填完调查问卷,然后我们收集会调查问卷,统计整理调查问卷的

情况。(调查问卷计划300份)。问卷包括了20个问题,其中有18个选择题和2

个主观题,问卷的内容涉及到人生观,经济观,就业观以及其他。

我们的参与人员有宋鹏,张人旺,任枭,陈志明。在这实践过程中,将由宋

鹏和任枭在学院发放调查问卷,同时也与在校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交

流,我们了解到他们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一些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个调查我们实行

不留名的调查,以便获得真实的比较好的答案。在调查问卷后,我们集中整理问

卷、分析问卷。

然后,我们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从互联网上了解更多的关于其他地区

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到大学生网站里看了他们对于这方面的文章、观点等。

最后,我们小组到学校图书馆浏览了相关书籍,结合书上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总结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后,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有以下不良的价值观:

1、重金钱主义 ,挥霍无度

我们的调查涉及了四个有关金钱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20%大学生

在大一就开始找一份兼职,而把学业放到了第二的位置,更有一些同学通过一些补正当的手段推销出一些不合格的商品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还有在就业时工资的多少成为了大学生选择是否就业的衡量标准,完全不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去就业;还有在“如果你能再选一个专业时,你还会继续选择自己现在的专业吗?”这个问题时,很多人选择的是不会,转而选择经济或者金融学。原因就是这些专业知道如何去挣钱一些。在拜金主义的同时,我们的很多大学生花钱如水,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只能靠父母给,但是,我们的很多大学生根本没有好好去思考过父母的艰辛,虽然砸过卖铁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现在的农村依然很不富裕。我们的大学生喜欢买电子产品,追求高科技享受,我们的大学生公寓里,最多的就是笔记本。他们拿来不是学习,而是聊天,电影,游戏……我们的大学生还喜欢去很高档的地方消费……我们的大学生整天都在网吧里面打游戏……

2、重能力,轻道德

90%的大学生都认为能力很重要,其中,认为交际能力最为重要,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学校都会去参加一些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且可以在活动的同时交一些新朋友,这些都是很不错的。可是,我们的重能力是在畸形的发展,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会干部很多都是心高气傲,喜欢以权力压制他人,还有我们的大学生培养能力就是所谓的暑假去打打工,在学校去多参加一些活动,他们不去思考,不关注时事,有些大学生培养的所谓的能力是对未来的发展并没有益处的能力。还有,当代大学生对道德的修养不高,随便扔垃圾的人很多,在“当一个公共场所只有你一个人时,你还会注意不去随便乱扔垃圾吗”这个问题时,55%的人都选择了“不会”,这一些充分说明了部分大学生的个人约束力很差,个人道德修养很不到位,还有很多人在为了某种利益时会出卖自己的自尊:遇到自己不顺眼的事情时,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给与打击。

3、缺少吃苦的精神,自理能力差

现在很多大学生缺少吃苦的精神,关于“你在家里清理过厕所吗?”这个问题,很多人的回答是没有。因为厕所很脏很臭,但他是否又知道我们用的手机所带的细菌的数量是厕所的20倍,是汽车方向盘的7倍。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体力活,调查显示有20%的大学生在家里什么活也没有做过,甚至还有很多人歧视劳动者,看不起那些在天地里辛苦劳动的人们。还有,很多人认为大学生的工资水平和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一样是国家对大学生不公平,这就是对体力劳动的一种歧视。我们的很多大学生连最简单的家里活都不会,那拿什么去适应以后的独立生活呢?在我们的调查中,有80%的人表示寒假或者暑假在家,每天的伙食都是爸妈或者奶奶做给自己吃的,还有50%的人表示他们一般是父母做好饭再来叫他们起床。

4、缺少独立的思维

我们的调查都没有自己的表明,我们的很多大学生缺乏思考,他们对事物的思考,只看表面现象而不看本质。我们的大学生目光短浅,对自己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在我们的一个“你认为中国的一流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主观题)的时候,有90%的人写的都是高大的楼宇,先进的一起设备,一流的硬件设施,还有人写什么严格的管理,食堂伙食好,寝室有空调和热水器,学校要和城市中心很近……这些,无疑都说明我们的大学生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一所好的大学就是要有一个有灵魂的校长和一批热爱研究的教授,还要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是像现在这样有高大的房子、有拜金主义的教授、学校行政化……我们的大学生的思维已经被冻结到了很难突破的程度,我们的大学生不敢展开思维去想问题,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我们的男大学生不敢去承担责任,女大学生根本就不像学生……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当代的大学生对大学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缺少一个正确的思维。

通过我们小组认真分析讨论,我们觉得当代大学生不良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人生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越来越看重个人利益的人生观。受此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只注重个人利益,过分盲目地追求金钱,产生拜金主义分子。

2、生活中不良思想的影响。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思想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这与我国的传统的 “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思想形成冲突。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中,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的因素尤其明显,比如说大学的企业化;大学教授不搞研究,而是去谋取经济利益;更有北大教授“没有4000万不要来见我”的狂妄;“富二代”“官二代”在社会的不良影响,还有各种潜规则等许多不良环境,这都会使大学生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导致其缺乏社会责任感。

3、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这也是造成其不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不

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娇生惯养,易形成自私心理,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

针对以上大学生价值观的问题,我们通过研讨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

1、通过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给我们的大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大学应该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如组织学生学习中国的优秀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民族的屈辱,听讲座了解一些名人的思维,关心国家和世界的时事新闻,了解科技….)大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改变现在很多大学还是那种应试教育的情况,大学要有独立的人格,不能向钱和权势低头。学校应该加强学校的网络的建设,加大学校图书馆的开放,鼓励学生去图书馆看书,还有我们的学校应该减少学分杆杠(如学生献血可以加学分)。还有,大学应该正确的面对社会的现实,不能以没有和中介公司签订就业合同就不给予发毕业证,大学应该减少毕业率……以上各种做法都对大学生的健康心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摆正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

摆正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这是当今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应该引导当代大学生从两方面去把握:第一,金钱获得的再多,也不能等同于一个人的完全实现。第二,一个人如果把金钱的获取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就会失去理智,从而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3、政府努力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社会充满了很多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因素,我们的政府在引进外国的文化时,应该是有选择的,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受到国外的电视或者电影的作用,对社会造成了很多的犯罪,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的不和谐。还有政府的房地产商强拆的处罚的不严厉,激起了很多大学生对政府的不满意,对法律的不信任,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这个现象政府应该想办法去解决。还有政府应该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失去大学生的信任。

4、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实践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承担责任中,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只有在实践中,我们大学生才能真正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真正树立起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价值观念,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敢于竞争,善于合作,讲求实效,勇于创新,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同自身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我们的感悟:

人活在这个社会,既有自身的需要,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同时又有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承担者,又是价值的创造者。我们的人生只有符合社会需要并被社会肯定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我们要以面向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实,超越由现实问题引起的种种困惑,求得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这样才让我们的人生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的重要时期。当今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多种文化的影响与冲击,经济全球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敏感的群体,社会的变化会通过各价值观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大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快速发展和趋于成熟种渠道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他们普遍存在人生价值观的冲突。在新形势新政策下,如何引导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哺育英才的摇篮,我们的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努力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常想一二

推荐第5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 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

「1」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2」文化原因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性、对传统的反叛性和张扬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在文化观念上,学子们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性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媚俗色彩,他们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动摇和瓦解校园传统文化价值秩序的同时,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令人信仰的价值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一些青年学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机中;在文化规范中,大学生文化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的束缚,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文化传统的蔑视和对文化创新的懒惰,“他嘲弄别人的价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学。他生活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虚无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迷雾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弥漫,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反文化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构织成了一幅与大学生文化极不协调的精神画卷,使得对大学生社会评价降低,“他们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智商没有教养,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大学生正趋于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学生文化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正走向庸俗。

【2】 对于爱情的茫然

现代社会中,爱情婚姻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不再是一个朦胧而羞涩的话题,被调查者们反映出来的这种渴望成熟爱情的思想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他们都是很重视感情的人——是有别于对待家庭的——但是不管怎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大学生渴望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和理性的生活模式。此外还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爱情在其生活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本质上而言,如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所言“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重新做人”,也就是说她不仅是浪漫的感情体验,更是一种责任,是有性爱,感情,理想和义务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生活现象。如此看来,大学生对“成熟的爱”的选择似乎与“家庭安定”形成悖论,这其实正好反映出大学生内心对爱情及其观念强烈的冲突:一方面,他们渴望去爱和被爱,向往神圣成熟的爱情,这种吸引力本身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它的生根发芽成长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爱的需要。它是个体成熟和社会成熟达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男女之间的相亲相爱,互相倾慕的美好感情;另一方面,大学生们都对他们所渴望的爱情信心不足,他们害怕被骗,更怕受到伤害,他们对于一种安定的幸福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self-defense”(自我防卫),人们往往说一些和自己内心想法相反的话,本来“成熟的爱情”的落脚点最终会是“家庭的安定”,但是由于对社会的不信任或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难以把握,他们选择了放弃,甚至是否定。

会出现这一种迷茫和爱情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

「1」 爱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对于爱情充满美好的憧憬,其中大多数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而对于社会现实认识得不够深入,容易把爱情和婚姻视为同一,这样也就在现实生活当中容易碰壁,而该年龄阶段的青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所以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

而婚姻除了要考虑爱情以外还有考虑诸如: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等各种因素。另一方面,现实中的恋人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完美,他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又各具优劣的人。这一切都使青年感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并常常由此产生失望、彷徨、烦恼和痛苦。

「2」 社会的原因

离婚率的连年上升,社会诚信度不断下滑,人们思想趋向越来越复杂,对于爱情和婚姻也日趋标准化……这一切的一切都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有着或多或少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开始怀疑爱情的真实性。所以他们有些收起了内心纯粹的感情甚至于由于曾经的挫折封闭起自己的心扉,在这样的条件里健康的爱情观念以及自身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对生活的意义和态度都会发生畸形。

【3】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这个结果是一个推论,而表面的结果显示为大学生都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并出现个人价值的倾向。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大学生的这一种个人主义的倾向是来自于其心理深层的对世界的不信任甚至于恐慌(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反面的名词:“不信任”)。

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由于有人的参与而带来了人际关系的联系,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人们尤其是我国人们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这一种信任危机不仅仅存在于完全社会人之中,也影响着即将进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信任的大敌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除了他们自己,他们不相信别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们事必躬亲,对别人做的事总能找出错误、找到缺陷——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便迫使大学生不得不在进入社会之前努力汲取知识,这也是和我们调查的结果相符合的。

现在,在组织中,要让每个人能心情愉快地完成任务,我们需要信任。“信任总是出现在它的替代物消失之后。”德国管理学者莱恩哈德.斯普伦格说,在他看来信任的替代物是权力与金钱。实际上,过去的目标并不包括“让每个人心情愉快”,而只是完成任务。权力和薪酬可以达到目标,最初权力可以让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服从,接着薪酬又吸引他们继续这样做。但对于现在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自主意识的人来说,权力和金钱的效果都在褪色——这也和第一部分中当代大学生反映出来的个人价值倾向的结果相吻合。

六.建议和展望

从作这一次的调查开始,我们就在身边的同龄人身上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气息:有清新的,有偏激的,也有其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认为不应悲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状况。毕竟,他们是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几乎全部的男生和女生都将“一种令人兴奋的、有刺激的生活(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价值观排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男生将这一项选择为第二重要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的确社会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的往前发展。这种不甘平庸,积极创造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

而在着手写这篇报告的时候,我们翻阅了一些资料,许多资料表现出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结果: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和价值观的状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危机时刻,但是从这一次的调查来看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还是相当理智和清楚自己所处环境的。尽管在这一次的调查中也暴露了一些诸如关于家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冲突,欲求不满等方面的困惑,但对于正处于向现代社会转型期,全社会一时难以确立有共识的新的主导价值观的外部环境而言,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浮躁,迷惑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无所适从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此阶段的一切意识形态都将会成为新的价值观确立的“铺垫”和“反铺垫”。

众所皆知,人生价值的特点,首先在于价值关系中的两重性,人既有自身的需要,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同时又有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其次在于价值表现上的能动性,人既是价值的承担者,又是价值的创造者。再次在于价值取向上的社会需要性,符合社会需要并被社会肯定的人生便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知识分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对我们有更大的考验,特别是身处经济特区的我们,在第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更大的挑战,且各种思潮的涌入必然会让我们面临更多的诱惑。所以,更多地引导学生以面向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实,超越由现实问题引起的种种困惑,更多地倡导一种“必要的牺牲”精神,求得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对于这一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荡涤中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里,本着建立良好价值观念的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操作性强的建议:

【1】 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很大,故需正确运用网络,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念:如今的网络,可是说是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可提高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可培养并树立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意识;还可利用网络上的大学生信息认识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2】 正视自己,借助内外力量挖掘潜能: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受其本身自信心影响,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人内在潜能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我们建议可以借助亲近的人的评价发现自己的潜能——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熟悉的生活圈子,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你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在家庭主要有父母、亲戚、在外有朋友、同学、老师,因为长期的交往使他们对你有不同程度的印象和评价,大都很中肯、客观,这对了解自我的潜能起到了直接作用;另外一个方法则是借助咨询机构来了解自我潜能和发展计划——专业咨询机构一般会设计比较具体的问题,形成一套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再辅之于和专业咨询人士面对面的交谈,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 针对调查中大学生轻看家、国的结果,提供系列讲座和咨询,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目前追求的一切东西都是与家和国休戚相关的。

最后,在这篇调查报告的结尾,我们展望一下未来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动向:

【1】 由于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所能吸收到的信息日益增多,价值观念将陷入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状态。

【2】 由于大学生本身身处大学之中,所以在未来,大学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将一如既往的重要,其中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日子里面需要逐步改变的是:学校过强的共性制约以及过重的功利导向使部分学生个性发展出现偏差;过窄的专业教育以及深度和吸引度不够的思想教育,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发展受到限制。

【3】 价值观念中关于合作和创新的部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同时由于个人价值的地位逐步增加会给合作和思想以及行动的创新带来不小的阻力。

至此,我们这一次的分析报告就告一段落,虽然在这一次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仅仅是探讨了特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小小的一个区域,但是,作为这一次调查主体的同龄人,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来自于我们和所有调查主体身体里的青春和朝阳的气息,尽管也会有颓废的时候,但是通过这一次的调查,我们仍然相信:世界的明天会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

推荐第6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调查报告

班级:城市规划101班

姓名:

学号:

日期: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一群生活在社会上的特殊群体,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就会随社会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求适应社会。他们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择业观都表现出当前这一时期大学生所特有的表征,针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本文提出教育对策,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 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取向

当代大学群体,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体,他们主要是由“80后”成员和“90后”成员组成的。他们思想活跃,意气风发。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的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的历史重任。适时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任务,因为这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建设。

一、价值观的概念与价值观的当代阐释

从理论上讲,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是天生的,包括真、善、美等在内的人类的古老价值,以及后来的愉快、正义和欢乐等价值,都是人类本性固有的,是人的生物性质的一部分,是本能的而非后天获得的。价值观念则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社会、学校等社会环境等对个人价值观念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1.七八十年代大学生价值取向

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以非凡的毅力和努力,去弥补流失的光阴,他们勤奋的看书到深夜,并且真诚而积极的互相辩论自己关心的人生与政治等问题。

当年的大学生在价值上,更加纯粹一些,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也更加成熟一些。今天,当年7

7、7

8、79届的学生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甚至政界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当仁不让的权威。他们当年的革命的,勤奋,对于世界重新看过来,特别是对于*反思和中国未来道路走向的思考,已经成为我们今天中国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毫无疑问的是,当年的价值取向,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是因为,价值取向是和客观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在当年那样物质与精神同样贫瘠的社会环境下,进取的反思的价值观念与取向,在今天看来,是如此的珍贵。

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合并大扩招,似乎在今天看来已经问题多多了,但是似乎没人愿意相信这是不好的,更多的人涌进了本来是寂寞的大学校园里,大学校园成为了社会上最热闹的一方土地。社会上有了什么,大学校园里也相应的有了什么,甚至彼此刺激,彼此助长。

这个时期的大学生被认为是没有信仰的一代,其实信仰到底是什么,可能谁都说不清楚,你看苏联都垮台了,你还叫我监守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光荣岗位吗?大学生群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理智不成熟的状态,有杀人的,代表为马家爵,甚至还有虐待动物的,比如向人的身上泼硫酸,把猫的眼球挖出来等等。这样的从人到动物的排列顺序,似乎让你怀疑动物比人

更宝贵,其实对于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对于生命等终极价值的思考几乎极少,更多的关注的是就业,爱情,娱乐享受等等潜层次的方面。

扩招之后的大学生似乎在继续自己中学的生活,只是,这样的生活更加没有控制,在今天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可以出现任何你想到或是想不到的事情。现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成为了一个硕大的迷题,似乎也很简单,就是单纯的动物的快感或者是纯粹的生理与心理需要。中国的大学生似乎终于完成了去政治化的过程,再没人真的关注所谓的什么主义,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所谓的“愤青”叫骂与网络之上。

矛盾的综合体。这可能是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最好的一个评价。于是,他们的价值取向的问题,成为了一个横跨教育学、政治学、论理学等诸多领域的复杂问题。但是我们似乎可以闻到其中的一些信息,那就是,缺乏信仰与自我方向的一代人,即将成为中国未来的主人„„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形成不只是受单方面因素所影响的,其中包括社会文化因素,教育体制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

1.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

社会大环境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首要因素,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时代背景。我国社会正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革,经济体制上的转变引起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摇摆,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的特殊环境下,他们无所适从,产生困惑。在彷徨的思考中他们转向崇尚自我,主体意识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关注个人得失。

2.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9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不良的文化产品,也直接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快速而直接地接触到各种文化和文化现象。特别开放的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长期接触网络未经过滤的消极信息给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粗制滥造、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文化作品使得大学生价值观扭曲,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

3.教育体制的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青年学生成为受益者。同时,改革措施也促进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如今高校的双向选择就业措施使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机制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如今就业的压力也使他们战战兢兢,特别是就业市场渗入的权利、金钱因素使大学生们的产生了不平衡的心态,引起他们个体价值取向的调整,甚至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

4.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是人成长的起点。作为孩子成长的自已所学校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5.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影响

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是主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既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一种反映,也表现出他们作为自身观念的反映。大学生自身的生理结构、心理特点以及自身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等都影响着自身价值观念的形成。

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要培育途径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

1.知识传播途径。所谓知识传播,就是通过正确的知识传播,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目中内化。通过正面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高等院校一

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二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纯洁思想道德等方面狠下功夫。三要着重启发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重要地位与肩负的神圣使命,克服各种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

2.深入社会途径。所谓深入社会,就是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深入社会实际,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提炼和升华。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际活动。例如有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西柏坡、白洋淀、延安、瑞金、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参观,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做社会调查,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从点滴做起,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3.情感锤炼途径。所谓情感锤炼,是指通过各种文化渗透途径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真正收到成效,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一是高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时,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高校要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仪式、标志符号以及重大场合来宣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三是高校要运用现实中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事迹是教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

4.调节规范途径。所谓调节规范,就是从心理上和制度上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心理学原理表明,任何正确的价值观都有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接受程度等差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如此。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时,一要注重思想调节,要营造公平、公正、平等、关爱的氛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二要制度规范,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管理规章制度。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规章制度是以服从和强制力为前提的,具有规范、引导、惩戒等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就更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高校来说,必须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个别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核心价值观不符,那就需要用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其朝向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方向发展。

总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推荐第7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在享受改革开放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经历着思想观念的冲突与嬗变,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特别是经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洗礼后的80后、90后青年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价值选择、价值表达、价值实现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群体特征。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总体上讲,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感到十分自豪。同时,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取向有了更多参照,价值追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他们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并重,物质与精神的兼顾,更加讲求实际、追求实惠。

当代大学生认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对个人的前途高度重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发展压力,使大学生的理想追求和雄心壮志回归到现实生活,体现在具体行动中。他们在关注社会发展形势、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社会环境对自身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在现实环境中适应社会、提升自我、成长进步。他们关心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关注贫富差距拉大、房价过高以及贵州瓮安事件等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对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不实报道进行强烈谴责和抵制。他们十分关心大学毕业后能否顺利找到工作,尤其关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支持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

当代大学生追求全面发展,也强调由单纯的知识积累转向实际能力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学习知识日趋实用,热门专业、实用知识和技能成为学习重点,他们踊跃参加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认证考试、资格考试。对市场经济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反映敏锐,对法律金融、网络知识、宇宙航天、心理咨询等比较热衷。他们尤其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锻炼,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学生会和社会实践活动,寻找锻炼机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他们踊跃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服务他人,也希望从中受到尊重、提升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同时,他们注重物质享受和物质生活的高质量。在表现出务实性特征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功利化倾向。知识传播途径。所谓知识传播,就是通过正确的知识传播,

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目中内化。通过正面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高等院校一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二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纯洁思想道德等方面狠下功夫。三要着重启发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重要地位与肩负的神圣使命,克服各种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

深入社会途径。所谓深入社会,就是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深入社会实际,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提炼和升华。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际活动。例如有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西柏坡、白洋淀、延安、瑞金、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参观,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做社会调查,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从点滴做起,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情感锤炼途径。所谓情感锤炼,是指通过各种文化渗透途径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真正收到成效,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一是高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时,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高校要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仪式、标志符号以及重大场合来宣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三是高校要运用现实中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2010年1月30日牺牲于援藏的特警沈战东的事迹就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榜样。他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曾先后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受到嘉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类似沈战东的事迹是教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调节规范途径。所谓调节规范,就是从心理上和制度上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心理学原理表明,任何正确的价值观都有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接受程度等差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

形成也如此。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时,一要注重思想调节,要营造公平、公正、平等、关爱的氛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二要制度规范,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管理规章制度。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规章制度是以服从和强制力为前提的,具有规范、引导、惩戒等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就更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高校来说,必须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个别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核心价值观不符,那就需要用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其朝向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方向发展。

总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推荐第8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大学生,长期以来就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时期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大学是一个半校园化半社会化的环境。在大学时期,大学生能够及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决定今后的人生去向,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我们在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由于社会经验还不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都还存在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随着学识的积累,我们这群大学生也遇到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困惑,感受到了庞大的队伍给自身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是我们脱胎换骨的时期,很多人在大学蜕变,日趋成熟,也有少部分人走向堕落。所以,大学生决定价值取向刻不容缓。现在大学生主流方向是好的,但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地影响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受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金钱万能论和贪图享受成为许多学生的通病。网络曰:“宁愿躲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意骑着自行车微笑”;托·杰弗逊有言:理智、正义和平等都没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地球上的人类,唯有利益有这种力量。在当代许多大学生眼里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腰缠万贯”。大学学习更多地是60分万岁和所谓的学习无用论。一词学习简而言之一个字“混”。而学校这样如此纯洁的地方也成为了婚姻介绍所和时尚的T台。对于某些大学生的价值误区基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金钱至上。有的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一心只为挣大钱而忽视学业,甚至于唯利是图,忘记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就拿大学生做兼职一事来说。适当的兼职活动不仅让我们体会到钱来之不易的重要性,而且锻炼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拓宽知识面。但是有些人却将其视为高于学业的主业,学习反而成为了副业。大学文凭也成为谋取金钱的跳板。

(2)、享乐至上。在2010年中国妇女网上广东曾发布《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中明确指出贪图享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价值误区。正所谓“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在这一点也算深有体会。现在的大学男生DOTA、女友基本可以覆盖其全部生活;化妆品、靓衣、男友也基本结束了大学女生的青春生涯。

(3)、功利至上与个人至上。许多大学生说话办事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比如在入党问题上,加入中国共产党本来是一件要求积极进步的事情,却变成

了他们日后择业竞争的筹码。这种带有功能性的选择令人堪忧。

我们只有勇敢的面对以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才不会为我们的青春蒙上一层阴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即所谓的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对于学校来说,第一,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是市场经济体制和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产物,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只有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的事业才是成功的事业,才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第二,加强大学生的技能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能是人们安身立命和得以成功的最基本的工具,没有一技之长,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生活与事业的成功;第三,培育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现代社会,道德素养在社会的个领域运用人才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下的中国需要的就是具有高素质、高教育德才兼备的人才。

对于我们来说,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一个人都想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生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并不是在功名成就之时,而往往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人生的困境如何选择时,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困难和挫折原本是一块试金石,测试着人生意志的硬度。因此, 遭遇坎坷时,悲观失望,随波逐流,都不可取;只有迎难而上,牢牢把握人生的航向才是明智之举。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其次我们要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生们要明白怎样去‘奉献’,有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责任感,没有集体观念,很少有奉献精神,其实,他们完全不了解当代大学生。青年人大都满怀报国激情和人生理想,在这一群体中弘扬奉献精神,其实特别容易引起共鸣,但前提应该是方法得当、形式务实。现 在的年轻人对唱高调、说空话特别反感,形式主义的“奉献”是不可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每个大学生必须明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等等大名鼎鼎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太阳星星月亮,那么不能发巨大光亮的人,可不可以心里想着‘只做一支蜡烛也好’,照亮身边的一圈人,照亮身

边这个社会的角落?我认为这样就是一个非常非常远大的志向。

再者,勇于创新,积极实践。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此外,我们也要勇于创新,在自己的专业方向深入研究,我们要敢于大胆的提出问题,敢于深入的研究问,这样才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建树。大学生的我们除了在学校学习学习专业课程外,实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我们而言,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如寒暑假、大的几个传统佳节到社会上找点兼职做,这样也对自己今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个人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好处。目前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我们大学生只有把自己培养成为专业技能过硬、专业知识渊博、综合素质过高的人才,才能够在这个大千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还有,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推动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的是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我们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最后,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应万分地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或许我们没什么大出息,可是我们毕竟考上了大学,前途光明。家很温暖——这份亲情是财富,终生值得珍惜。虽然我们没很想发财却没有,但我们没偷没抢没骗没胡作非为,虽然不富裕,可我们还是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融洽——这种善良品德、气节操守、为人处世也是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也许没觉察到它们的重要,但它们终究会给你一份回报。

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张田欣同志曾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基本内容,结合我们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精辟地用“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这24个字作为我们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人生只有这短暂的几十年,青春更是短暂,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也是我们实现价值观的保障。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也就是如何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

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而邹韬奋先生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光溜溜地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光溜溜离开这个世界,一切个人的名利都是假的,唯独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真的。”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所要实现的自我价值便是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知识储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第9篇: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查报告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近十年来,从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著与调查报告相继面世,但从教育学尤其是高校价值观教育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就业的现实状况及其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加强价值观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鉴此,本文拟从职业选择角度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及其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嬗变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评价。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大课题。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择业是其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关键一环,被誉为“人生的一大选择”。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不过是其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是择业途径从“统一分配”到“双向选择”,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增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学生就业一直实行“国家统一分配”政策。自1995年开始,国家逐步确立了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目标模式。在“统分”政策下,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学生普遍缺乏竞争意识。然而,为了分配好工作,毕业学生及家长拉关系、走后门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确立,尤其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择业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当大学生进入职业准备阶段,职业竞争所需要的文凭、证书、技能就进入他们关注的视野。近年来,国内各种专业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以及国际通行的资格证书考试和出国所需要的语言等级考试等让大学生应接不暇。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河北理工大学对全国36所高校9472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其中,“大学生对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内容选择”结果显示,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实用技术以超过半数的比例远远领先于其他选项而位居前列,而“政治理论”学习却几乎被大学生排在了最末一位,说明大学生重视现代实用技术与职场能力培养,轻视思想素质与理论素养训练的倾向十分明显。

二是择业目标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个人”,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从建国到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几乎杜绝了大学毕业生择业自我意识产生的可能性。 1

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下,出于对党、政府、祖国与人民的爱,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服从分配,心甘情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昔日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出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如果说前几代人习惯于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奋斗目标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却更乐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标。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自我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1998年,丁雪红对大学生职业动机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后发现,大学生最关心的是能力和挑战等自我实现因素。1999年,凌文全等人对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后发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符合自己的兴趣、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等自我发展因素成为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您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动机”调查,把“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回报家庭与社会”作为社会价值取向,把“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得更好”、“证明自己的价值”、“出人头地”作为个人价值取向,得到的数据显示,19.8%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价值,38.5%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价值。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大学生择业具有明显的自我倾向。

三是择业标准从“内在精神型”到“外在功利型”,大学生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更注重个人志向和人生理想,既不谈个人现实利益要求,也不以物质或经济标准去判断职业。1986年,詹万生等人的调查显示,“经济收入高”被排在第四位,而“学习条件好”、“社会地位高”被排在第

一、二位,表明当时大学生更看重知识渴求和职业声望,而经济收入并非职业选择的主要动因。但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务实,职业定位追随市场感觉。大部分学生开始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愿意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1996年,北京大学团委的调查结果显示,把“经济收入高”作为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的学生比例高达73.3%[4]。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大学生选择未来职业考虑最多的因素”调查中,86.4%的人最关心经济收入,70.24%的人最关心权力、地位升迁机会,65.88%的人希望工作舒适、地点好,61.39%的人关心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只有12.37%的人表示不在乎职业风险;同时绝大多数毕业生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的选择意向,选择去农村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5%。部分大学生仍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影响,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这些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四是择业取向从“一元”到“多元”,大学生择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计划经

济体制下,我国经济成分单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名声是大学生们择业最看重的因素,国家机关、科教文卫、国营大厂是青年最想去的单位。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曾经被归入另册、被认为可有可无的一些就业领域开始吸引大学生择业的目光,求稳怕变、重视“正统”的就业观念遭到冲击,大学生择业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丁大建、高庆波在“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首选”调查中,33.1%的人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27.4%的人选择大型国企,19.7%选择科研、学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13.5%选择政府机关,2.5%选择自己创业,1.6%尚未考虑好,0.4%为其它。另外,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价值观念开始被摒弃,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开始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而“爱一行,干一行”,如果职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勇于放弃,重新选择。

二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

首先,个人本位职业观挑战社会本位价值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以社会、集体为本位的价值观念的规范和影响,呈现出服从集体和国家需要的特征。这种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国家利益至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局限性。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的独立自主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敢于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自我意识、成就欲望、自我责任明显增强,这无疑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表现。然而,市场经济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在造就大学生独立自主择业意识的同时,也使相当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表现出在择业时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需要,关注西方式的个人奋斗和自我营造,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择业意愿,不惜一切手段,滋生了严重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本位的职业观对高校传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带来了强烈冲击。

其次,功利性职业观挑战诚信价值观。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有些大学毕业生为了获取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惜违背做人原则,背信弃义,在求职材料上运用各种心思和技巧,仿造各种证书,使求职材料的水分越来越重。一些用人单位发现,他们所收到的学生简历,有2/3以上的称自己是三好学生或者优秀学生干部,有近一半的称自己获有计算机或其他等级证书,有80%以上的称有工作(实习)经验。这说明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有夸大在校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行为倾向。一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为了谋求个人的私利,还擅自毁约、随意跳槽或不按就业合同办事据报道,浙江余姚某电器企业招聘省内外20余名大学生,不到一年只剩下1名在坚守岗位,公司不得不再到洽谈会上急寻人才。大学毕业生频频毁约跳槽,已成为用人单位的心病。另外,毕业生的诚信问题在助学贷款归还上面也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银行对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的发放。

再次,竞争性职业观挑战以和为贵价值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稳定安定,是古今中外许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追求的理想王国。“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人们广泛认同,并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然而它容易导致人们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随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在竞争时代成长起来的

青年学生,他们多年的校园生活都是在各自为战的学业排名中度过的,他们体验最多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这容易使他们满脑子充斥竞争,忘记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忘记人类社会是靠人与人的协作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有的大学生在求职时为了击败竞争对手采取卑劣手段;或在工作岗位上为了独显自己的能力,不愿与他人合作。经历了激烈竞争的校园生活的锻造,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个人能力极强而团队协作精神缺乏,这给他们的事业与生活发展带来了极不利的影响。2004年,在企业人才需求专题研讨会上,美国毕益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的人事经理称:“我们不要高校的尖子生,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过强,与别人的磨合能力差,会造成整个团队协作出现困难。企业不是找最优秀的人,而是找最合适的人。我们要的是人品好、踏实的年轻人。”确实,具备“团队精神、品行好、敬业精神、沟通表达能力”,是不少外企录用人才的标准。

最后,多元化职业价值观挑战一元主导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是社会大多数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风尚的集合体。在我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居主导地位,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和评价统一在“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点上。当今,在承认个人利益、通行等价原则以及维护民主、自由、竞争等思想观念的前提下,社会价值取向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趋向多元化的。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上表现得十分突出。有的把金钱作为评价职业优劣的标准,信奉拜金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当官作为一生求职的奋斗目标,崇尚权力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有的认为择业是为了“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坚持“报效祖国”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总之,在当代大学生职业观中,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信仰已不复存在,而代之以一幅多元纷呈的价值图像。

推荐第10篇:关于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调查类型:研究性调查

调查目的:研究本校的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对比,发现不足,共同提高调查方法:走访调查

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周边的同学朋友

调查时间 : 2010-6-8

调查背景:见导言

调查人:xxx

大学生,自古以来就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公众关注的对象。经过高考的洗礼,我们成功踏入了这个曾经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学识逐步积累的同时,我们也无法避免的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困难、压力。大学,是使我们脱胎换骨的地方,于此同时有的人也在渐渐消沉。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良好的价值观、价值取向更能促使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

本着求实求益求教的态度,以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尊重客观事实,不 “唯上 ”“唯书 ”,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为纲领性原则,我们作出如下报告 :正文部分

第一角度: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调查研究表明,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厌恶虚假,喜欢与那些诚信的、真诚待人的人做朋友,同时踏实、乐于助人、敢作敢当等品质也很被看重。可事实的另一方面,各高校中作弊的现象仍然很是猖獗,

四、六级,计算机等级,各式各样的考察方式,各式各样的作弊手段。毕业生剽窃他人的论文,这样的事情也早已是屡见不鲜了。

大家会这样做,并不代表他们不看重诚实这个可贵的品质,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应该是他们已经被虚假所带来的成功迷惑了双眼,而缺乏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第二角度:物质方面

对于被调查人的较为统一的看法既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每次谈物质,谈金钱总让人觉得是在谈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而事实上在我看来物质是基础,这无可置疑,在现在这样的社会再去推崇视金钱为粪土的思想未免太不合情理了。

据此在调查大家对于物质的看法时,在调查中特别加入了现在较为热门的话题,富二代炫富以及现在近六成的女大学生愿嫁给富二代的现象。从调查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富二代本身并无反感,而对于女大学生的婚姻观倾向大家也表示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人总是有惰性的,如果有一条如此现成的捷径,能抵挡诱惑的的确是少之又少。据此发现大家对于物质的看法是比较理性与客观的,这是值得开心的。而且调查也表明大家对于富二代炫富的现象并不十分赞同,大家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素养修养如何。

第三方面:名利方面

名利是一个人成功与否以及个人价值的一个体现,但是那最终只是一个头衔,虚之又虚。我们不应该以追求某些名誉为目的去做事,而应该把名利作为是自己努力奋斗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个副产物。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诗歌中也是这样写道:不为浮云遮望眼。所以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个人的修养,而不是努力追求甚至编造一些虚名来满足我们的虚荣心。第四方面:爱情观方面

爱情是应该建立信任、奉献、忠诚等基础上的一种意识形态。爱一个人是竭尽所能的让他得到幸福、快乐;爱情是自私的,不可能拿来分享;而真心的爱一个人更需要的是宽容。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因为爱你,我可以为你做任何的事,包括放弃你。爱是自私的,可是爱一个人不应该是一种负担,给对方的无形负担。不可能因为爱一个人而去改变他,他是他,愿意为你去更好的改进自己是一种庆幸,若以改造对方为目的的爱情那你爱的还是他吗?你爱的是一个虚幻的形象,那是你梦中的情人。

大学生未正式得踏入社会,在某种程度上说来的确有较社会中更加纯净的部分。现在大学生的主流爱情观还是抱以随缘的态度。我并不想批判这样的爱情观,不强求的确没有错,也不容易迷失自己。但是如若真的遇上了,是不是该去为之努力一下,人的一生不应该给自己留太多后悔的事。一个人如果不会追求幸福那他的人生势必是暗无天日的。

综合以上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 , 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二 ,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诚信既是人们安身立命和得以成功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 也是人们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丢了诚信,你拿什么来保证你现有的成绩,更不用说是将来的进一步发展了。

在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立与不败之地,当代大学更应该拥有良好的价值取向,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一切从严要求自己,增强自我求发展的坚定性与自主性。

第11篇: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信念和标准。判断一个社会怎样,不仅要根据它的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要看它造就出什么样的人。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与客观事物所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关系之间产生的观念,也就是当代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取舍的思想观点。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学生自我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态度,个人态度和行为方式三个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他们关注国际形式走向,关心国内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时也关心下岗困难职工、贫困失学儿童等。大多数对人生价值观的标准基本相同,对社会还是很有责任心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为偏远贫困 地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在这次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放在第一位。课余时间很多学生通过书籍或网络开拓知识面,涉猎广泛。他们渴望求知,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为大学生普遍认同。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进取的、向上的。他们崇尚“人间自有真情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对现实社会充满信心,并拥有自己的美好的理想。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人生理想的不明确和个人主义现象。在世界不断变化和多样化的冲击下,不少大学生个人主义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并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愿意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现象严重。

拜金主义兴起和急功近利的表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为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拜金主义现象。他们渴望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有些大学生过于看重和追求名利。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在我国当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当代科学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人们价值取向的实践标准。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学会历史地、全面地认识社会,正确地把握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摆正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联系在一起。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他们克服过于看重金钱和名利的追求,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取向。

尊重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正确的自我发展意识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利于大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更能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对此应予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懂得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分不开的,帮他们克服过于看重

个人的发展而忽视社会发展的价值观。给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虽然这一次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仅仅是探讨了本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小小的一个区域,但是,作为这一次调查主体的同龄人,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来自于我们和所有调查主体身体里的青春和朝阳的气息,尽管也会有颓废的时候,但是通过这一次的调查,我们仍然坚信:世界的明天会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

第12篇:当代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推荐)

摘要: 当代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的巨大变化已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这些变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而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如去年西安音乐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发生的震惊全国的事件,这无不在警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偏斜倾向,也提醒我们更加重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而这就很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调查,在调查后得到一个客观的结论,并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端正大学生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一个合理的价值观。

引言:

在当前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不合理的言论,如“一切向钱看”,“有钱能使鬼推磨”等错误的思潮,在这种情况下,当代大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受其影响以致思想价值观发生偏斜,出现了诸如“上大学无用论”等错误的认识,但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对自己以及这个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一个合理的价值观,令我们欣喜的是大多数大学生拥有一个合理的价值观,我们相信当代大学生有能力树立自己的合理价值观,必将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他(她)们的理想

方法:

我们这次调查是我们全宿舍6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首先是我们6人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制定了问卷,然后由问卷调查组在河北工业大学全校范围内(包括北辰校区、南院、北院、东院)对50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最后由问卷统计组对调查问卷做了系统的统计。这一次我们总共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49份,回收率达到了98.5%,确保了第一手资料的可靠性。

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拥有短期或长期理想

我们通过调查得出,当前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拥有短期或长期理想,其中大一学生中拥有长期理想的占42.9%,而在这其中有计划去执行的占了50%,可见在大一的学生中,只有一部分学生拥有自己的长远理想,剩余部分学生并未对自己的将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在大二学生中43.8%的学生拥有长期理想,相比大一的学生来说变化并不大,但是拥有计划去执行的占了57.1%,相比较大一来说有了增长,而在这其中本一的又占了绝大部分,可见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人生理想对自己的意义,并且开始制定计划有意识去执行;在大三的调查问卷中,拥有长期理想的占了66.7%,较大一和大二有了明显增长,可见大三的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价值观的重要性,并且更多人开始有计划制定计划有意识的去执行;大四的调查结果中拥有长期理想的占了85.7%,大四的学生距离毕业也只有一年时间,经过大学3年的历练,他(她)们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并且开始制定计划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二、当代大学生认为加强价值观教育很有必要

经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很有必要,在这其中,大一学生中有78.6%的人认为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很有必要,是所有年级中最低的比例,而在大二学生中认为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很有必要的有93.8%,在大三和大四的调查中认为很有必要的占了100%,从中可以发现大二到大四的学生经历了大学生活后普遍都对价值观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开始意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并且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合理的价值观,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使他(她)们树立一个合理的价值观,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而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刚刚经历过高考,对自己的价值观的认识有些偏斜,大学应当对他(她)们进行价值观教育,帮助他(她)们树立合理的价值观,从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为将来四年大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在对关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功利化还是实用化或是崇美尚真的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当代大学的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其中大一的受访者中只有14.3%的受访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崇真尚美,而在对大二到大四的受访者的调查中100%的受访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实用化和功利化,这表明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当前社会逐渐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的情况下,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确实受到了比较消极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因此建立了消极的价值观,这甚至已经影响了他(她)们的人生观,这势必会影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也将对未来国家的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的关键一个步骤,大学有必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帮助他(她)们树立一个合

理的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未来的社会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崇尚真美,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

四、当代大学生向往的生活趋向个性独立化。

在这一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向往的生活趋向于个性化与独立化,在大一的受访者中,向往物质生活的占了7.14%,而向往个性独立的生活的大学生占了64.3%,这反应出当代大学生向往的生活更趋于多元化,也反应出当代大学生在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上更趋于个性与独立,更有自己的主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也有不少的学生向往的生活趋于物质,这可能是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思想上出现了错误的价值观,对此我们的大学教育应更多关注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她)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对大二的调查中向往个性独立的生活大学生占了43.75%,而向往物质生活的占了6.25%,比例有所下降,而有相当一部分大二学生开始向往平稳的生活,并且也有一部分人向往较高的精神生活。在大三的调查中,向往个性独立的生活的人占了58.3%,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向往个性独立的生活,而向往较高精神生活和平稳生活的占了33。3%,经历了大学生活后,大学生开始有了较为实际的向往的生活目标,开始希望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在对大四的调查中,71.42%的大四学生向往个性独立的生活,期望以后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生活。这表明在新时代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开始趋于个性上的独立,开始拥有自己的想法。同时我们还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中女性更趋于向往平稳的生活,这反应出大学女生向往的生活更趋于实际化。

五、在价值观的判断标准上,当代大学生趋于用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判断一个人的价值

在有关价值观的判断标准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判断标准大部分仍趋于用对社会的贡献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在对大一的调查中,47.05%的学生趋向于用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判断一个人,这是在大一到大四的所有调查中比例最低的,这反应出大一的学生的价值观存在比较严重的偏斜,对此大学教育应当担负起应有的教育作用,帮助他(她)建立一个合理的价值观体系。在对大二的调查中43.75%的学生认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相比较大一的反而有所下降,认为地位是判断一个人的价值的占了31.25%,由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中90后占了大多数,与大三和大四的有一定的年龄差距,所以有一定认识上的差距,这反映出在当代大学生中由于受社会上的坏的影响,部分学生开始产生了价值观的偏斜,开始用地位和金钱判断一个的价值,所以对此大学教育应当担负起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作用,起到一个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总结: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市场经济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国际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我们对于当代大学生中好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应该鼓励其继续发展下去,而针对调查中当代大学生出现的价值观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正确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院校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进而树立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价值目标。

其次,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可以加强校风学风的建设,促使大学生明确人生价值追求和目标,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而且学校可以结合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的这一特质,为他(她)们提供平台,多给他(她)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最后,要对当代大学生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在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时,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体验,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生产实践中去,体验实际生活,同时磨练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理论教育要同步进行,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认识和水平,从而促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

东十515全体成员

第13篇: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一场春雨一场暖,伴着春雨的滴答声,我们举行了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班会在方言阅读中达到高潮,在欢声笑语中结束。大家在欢笑中学习着,成长着„„班会进行的欢快而有意义。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总结提炼出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即: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

首先,爱党爱国,立身做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的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的要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基本道德价值选择,爱党是当代大学生基本政治价值追求。当代大学生要把爱党爱国作为最高的信仰,自觉

接受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信念,把爱党爱国作为立身做人的根本,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当代大学生更要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为“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

其次,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勤学善思是立志成才的基础,成才是勤学善思的目的,立志是成才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是团结和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学生必须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历史、中共党史,了解和掌握世情、国情、党情;而且要在学习中加强对现实问题思考,在思考中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立志把自己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这是大学生的职责与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所要求的。

最后,历练本领,立业为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知识转化成能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当代大学生既要刻苦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又要善于向实践学习,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一个人只有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承担责任、做出贡献,他的价值才能获得社会、国家、人民的承认。当代大学生要牢固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倾听群众呼声,实现群众利益,维护群众利益,发展群众利益,在立业为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到复杂的环境中去历练,向群众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求得真知、增长才能、锻造本领、提高素质,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自觉培育适应创新要求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努力培养求是创新的品质和才干。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心得体会

班级:文中101-2学号:201090501243姓名:邢义伟

雨就这么淅淅沥沥下了一天,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开班会的兴致,大家基本上以宿舍为单位,浩浩荡荡的就去了。雨伞在地上撑起五彩的蘑菇。班会进行的欢快而有意义,大家在欢笑中学习着,成长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总结提炼出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即: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

第一,爱党爱国,立身做人。爱国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基本道德价值选择,爱党应当是当代大学生基本政治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中国。当代大学生要把爱党爱国作为最高的信仰和行动,把爱党爱国与立身做人统一起来,自觉接受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

念,永远跟党走,把爱党爱国作为立身做人的根本,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当代大学生更要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循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

第二,勤学善思,立志成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是团结和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大学生的职责与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所要求的。勤学善思是立志成才的基础,成才是勤学善思的目的,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大学生必须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历史、中共党史,了解和掌握世情、国情、党情;而且要在学习中加强对现实问题思考,在思考中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立志把自己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第三,历练本领,立业为民。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自觉培育适应创新要求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努力培养求是创新的品质和才干。当代大学生既要刻苦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又要善于向实践学习,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特别是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历练,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求得真知、增长才能、锻造本领、提高素质,

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一个人只有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承担责任、做出贡献,他的价值才能获得社会、国家、人民的承认。当代大学生要牢固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倾听群众呼声,实现群众利益,维护群众利益,发展群众利益,在立业为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4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探索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人应该如何活着才有价值呢?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实现人生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尤为重要。然而大学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人不应当只拘泥于金钱,地位,权力,职业以及享乐其中。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1.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马克思主义人生理想,但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生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 “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副诸实践。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只想挣钱而不择手段。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分万岁”;

2.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的利己主义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要知道,“一般人的幸福或者不幸福和社会利益相同或者矛盾为转移。”

3.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的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 “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少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然而“德性的修养,内心的开悟是一种学问”只有更好的培养道德素质,大学生才能做得更好。而解决这一切的根本方法就是大学生要有自己的理想。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喷泉的高度不会高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她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理想。”所以,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必要的。

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体现了个人自身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观蕴含着个人对人生的自我设计、自我塑造、自我期待,决定着个人以怎样的心态和意志去看待世界,对待人生。个人人生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还是障碍力,也决定着个体的人生价值能否实现。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意志,每个人的价值取向,每个人的社会行为,都不等于零,他们都对社会历史有所影响,每个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

崇高的理想,可以点燃人们的生命之火,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唤起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理想不同于空想、幻想,它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可能性基础上的,反映了人们对自己及社会发展前景的一种构想。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一个人一旦确立了崇高的理想并坚定不移地付诸实践,它就会产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这种意志的力量,就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是一种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人生的精神支柱,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就会在艰苦的事业中保持高昂的热情和不懈的勇气,就会在祖国和任命需要的生死关头毫不犹豫地做出勇敢的牺牲。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是人生航行的指南针。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这样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显得如此宝贵!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只有一次。如果大学生能后在充满“诱惑”的现实中,自觉的选择和追求应有的人生价值,这对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国家。以争取和维护全民族的统一为主要内容的古代爱国主义和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近代爱国主义启示着我们,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感染着我们,我们应该牢记:“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维护祖国统一,做新世纪坚定的爱国者。我们大学生都想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我们需要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与时俱进,保持蓬勃的朝气;正确对待生活境遇,丰富自己的人生;奋力拼搏,全面提高能力;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大学生才是社会的期盼、人民的期盼。为了人生的未来和未来的人生,为了社会的未来和未来的社会,让我们不断丰富自我,去追求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吧!

第15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浅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浅析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新鲜事物,新观点,不同的理念层出不穷,而作为拥有最为活跃的思想的大学生自然成为这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在大学生中有着明显的烙印,而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有着明显的时代性。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兼有着优点与缺点,积极地进步和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找出对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价值观 现状 成因 对策

一 相关概念

1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 价值观的特点及相互影响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哲学思想的基础构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自然或自发状态下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作用,而通过自觉学习修炼养成的价值观也可以使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异化和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价值观分为普适性价值观和特定性价值观。人们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观念是为普适性价值观。而个体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为特定性价值观。

二 现状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问题,是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必须首先予以回答的问题,对此问题的正确回答有助于我们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价值观教育。

1 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要体现在: 1.1 政治态度上积极向上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和支持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对近几年的政府工作给以充分肯定。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心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时也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并希望为社会尽一份公民责任。当代大学生在政治态度上的积极性还表现在他们在校期间积极的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有关学者对国内 9 所高校调查显示:“29%的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3%的是入党积极分子”。由此看见,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和政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1.2 道德上认识水平普遍提高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履行意义的认识。现在高校基本都设立德育课程,马克思理论知识、思想品德教育在当代大学校园里一直是作为大学生学习的必修内容,因此,当代大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一般都很高。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宋英巨教授与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周德芹教授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问题于 2008 年以问卷、座谈的方式对国内 11 所高校大学生作了专题调查工作。在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现状上,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道德认识很高,98%的学生选择会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86%的学生选择不会在公共场所有乱丢垃圾、吐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59%学生对雷峰人物的看法是持肯定、尊重与学习的态度,83%的人选择“别人诚信与否我不管,但是我要讲诚信”,19%的人认为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而言,道德比知识更重要,80%的人选择知识和道德一样重要。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道德认识还是比较高的,他们崇尚道德的力量,并亲身实践着社会道德的要求。 1.3 人生价值上注重奉献,合理索取

人生的价值,主要包含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两个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占主导,“集体高于一切”,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个人利益逐渐被人们认识,特别是我们的党和国家肯定并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多种价值观,既有重奉献,轻索取的价值观,又有轻奉献重索取的价值观,也有奉献与索取一致的价值观,更有只为索取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绝大多数的他们在对待奉献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关系上,其主流精神还是好的。他们既承认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同时又承认人生的自我价值应该得到实现和满足。据调查,大学生们在就“积极奉献, 合理索取”这一问题表明态度时, 有27.47%的人表示“非常同意”,有64.06%的人表示“同意”,只有7.21%只有的人表示“不同意”。这说明,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都信奉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的人生哲学。 1.4 学习意识日渐增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校不断扩招和分配制度改革,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当代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施展才能的机会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竞争的压力。为了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不满足在校地学习,积极到校外参与各种能够锻炼自己能力的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多学本领,多参与实践,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社会的竞争,这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的意识,这种意识对于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无疑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1.5 思维方式上更加理性

当代大学生拥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理性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例如,他们越来越能客观、理性的看待国家的各项改革举措,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或者是重大事件的处理意见不再偏激,而是表示理解;又如,在个人成才认识上,当代大学生不再过多的抱怨客观外在因素的不利,而是更多的是从自身找原因,他们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真本领才能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越来越理性化。

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方式上日渐理性,婚姻家庭观念逐渐成熟的,所有这一切使人们相信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群体。

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并不都是积极、向上的,部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集体主义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意识增强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一般都比较单一,“集体利益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统摄着整个社会,大学生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上实现个人利益绝对服从集体利益。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利益。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上,虽大部分能做到个人服从集体,但是从思想上他们还是期望自身利益能够得到实现,甚至有的当代大学生开始崇尚“合理的利己主义”。据有关调查显示,对于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这一人生话题,今天的大学生基本持赞成态度。而对代表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主导观念:“集体至上”、“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等持否定态度的大学生已占很大的比例。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当代大学生对集体主义原则不再绝对的信奉,而是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个人主义的意识逐渐增强。

2.2 社会理想缺失,理想过分注重实际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在发挥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潜能的同时,也使人们更加注重实际利益。部分大学生对遥远未来的社会理想不再理会,他们关注的是实际的实惠。他们一般以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美满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对共产主义事业这样的伟大社会理想则考虑较少。据有关调查表明:在要求入党的大学生中, 信仰共产主义的只占25%;面对全体学生的抽样调查中, 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逐步融合, 走向趋同”的占33.9%, 对此难以判断的占25%, 两项相加,在这个问题上观点不正确、思想模糊者占58.9%;在“ 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的选项下, 不同意的占10.7%, 现在难以判断的占28.5%, 两项相加, 在这个问题上观点不正确、思想模糊者占39.2%。以上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对未来的社会理想不再抱有充足的信心,未来共产主义理想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于是,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自己有利的现实问题上,找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成了他们的人生理想。

2.3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

道德行为并不等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从含义中我们看出,道德行为是个人将自身道德认识外化的结果,即是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是在道德行为实践中却不容乐观,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在当代大学生中确实存在,如在校园内破坏公物、随处扔垃圾、考试作弊、吃饭不排队;公共场合异性互相搂抱、大声喧哗;在互联网上散播谣言、发布不良信息等等。有一项调查显示,97.74%的大学生自报他们在骑车、驾驶机动车或行走在交通路口遇到红灯(有交通警察)时“不闯红灯”,但在夜间没有警察或者无人看见时,这一比例却是大幅度下降,从97.74%下降到56.44%。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虽然在道德认识上比较清晰,但是在现实道德行为中又缺少自觉性和自律性。当代大学生的这些道德行为失范之处污染了社会精神文明环境,阻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2.4 学习、择业观上呈现功利化、世俗化倾向

当代大学生虽然学习积极性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高,但是他们的学习却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他们认为对自己将来地考学、工作、生活更重要的课程上,如英语和计算机,而对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重视不够,甚至对一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课程很少问津,对待这些课程,他们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突击强化记忆,只为 60 分合格。在择业问题上,当代大学生也主要是从自身利益考虑得较多,且功利化、世俗化倾向较严重。在有关择业问卷调查中关于“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问题时,59.7%选择“发展前途”,15.2%的选择“单位效益”,9.7%的选择“福利待遇”,只有14.7%的选择“专业对口”。以上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的是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地位、收入因素,较少的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2.5 金钱观遭遇困境,拜金主义有一定市场

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以来,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物质地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金钱和名利,这种变化对当代大学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毕业就14嫁人,要嫁就嫁有钱人。”“找工作看‘钱途’。”这些流行在校园里的口头禅,让不少人感慨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拜金”。另一方面,因贫困导致心理问题出现的现象在大学生中也屡见不鲜。2004 年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事件”就是一起由家庭贫困导致个人心理出现问题,遂产生犯罪行为的悲剧。据有关机构对中国大学生金钱观调查显示的结果看,“仍有近三成的大学生‘拜金’”。这充分说明,部分当代大学生对金钱过分看重,把金钱作为成功的标志,对金钱的错误摆位,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突出问题。 2.6 节约意识差,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2006 年 4 月 9 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有这样一则消息:2006 年 3 月份,武汉科技大学的 15 名学生组成调查组,着手调查学校食堂的浪费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学校一个食堂一年倒掉的饭菜价值上百万元。这一数字足以让人触目惊心,但是这仅仅是全国众多大学中的一所。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浪费现象我们已经屡见不鲜:学校食堂里刚吃了几口的馒头扔在餐桌上,不可口的饭菜只吃了几口;学校洗刷间里毁坏的水龙头哗哗地流却无人主动报告管理员;教室里灯火通明却空无一人„„。此外,大学生生日聚会、老乡会、同学聚会,请客吃饭现象已成为校园内的一种风气,甚至有些同学家庭并不富裕,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能够在同学们面前摆阔气,与同学攀比,不惜拿父母的血汗钱去请客,一顿饭吃掉自己一两个月的生活费。此种种浪费现象说明,当代大学生节约意识越来越淡薄,勤俭节约的光荣美德已经渐渐淡忘。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但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我们进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依据。

三 成因的探究

1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但其本身也存在缺陷与不足,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首先,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经济。它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这本身是对人自身的一次解放,但这也容易造成个人本位主义乃至极端个人主义,使得社会责任感缺乏。其次,市场经济是求利性经济。他强调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期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但这反映到思想领域中,则易诱使人们急功近利、一切向钱看,产生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最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讲求公平交易、平等竞争、等价交换等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也把经济领域中的这些原则误用到其他领域,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混乱,导致人际关系的嬗变,出现平面化、功利化、淡薄化的倾向。

市场经济的这些消极影响时刻侵蚀着人们的头脑。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价值观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成为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

2 社会转型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种转型不只发生在经济或政治领域,还发生在思想领域,伴随着程度不同的信仰危机和认同危机。社会转型从来都是与人们观念变化和道德变迁相辅相成的,社会转型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思想的改变过程”。作为一个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国家,我国在发展中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但同时,西方的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也被贩人了中国。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全面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极易使其价值观的选择发生矛盾、混乱。

此外,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导向也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大众传媒片面夸大金钱的作用,对经商、发财、高消费等进行大肆渲染,一些不良思想、言论也通过各种途径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深受影响,其价值观取向容易出现功利化、享乐化倾向。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不足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时代的价值观,而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这种价值判断的窗口。但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却存在许多不足,其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受到影响,表现为:

其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一些教师却把课程当成了纯粹的理论课去讲。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乏味,根本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其二,理论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最根本的方法应是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社会热点和大学生的实际。但当前的教学却存在着脱离实际、内容空泛以及教师对学生思想状况了解不深、不透而无法进行个别性教育等诸多问题,使得教学成效不大。

其三,高校德育机制不健全,加之网络文化的冲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高校旧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新的体系尚未健全,存在诸多弊端。此外,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无序性使得不良思想文化泛滥,这势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4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影响其价值观的变化

从大学生的年龄来看,他们一般处于18至23岁之间,社会经验较少,在考虑人生和社会时,其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难免绝对化、带有片面性。从大学生的心理来看,他们正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情绪波动大,极易导致行为选择上的偏差。但这也说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育者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使其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四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1 建设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1.1 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都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即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能够有效地维护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在当今思想观念多样化的社会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能够使全国人民统一思想,避免思想动荡和社会混乱,也才能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极大地坚定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也有利于大学生摆脱功利化的理想,树立起为共同理想而奋斗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再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能够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也会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民族氛围。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它为在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价值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为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有着无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明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反之亦然。因此,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加强社会舆论氛围建设。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正反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引导舆论,至关重要。”闭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不能单靠学校。它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战线,包括新闻、理论、出版、文艺等等。因此,这些行业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弘扬社会主旋律,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加强网络德育管理工作。当前,网络文化充斥社会,但网络德育管理工作却十分薄弱,这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因此,要加强网络德育管理工作,保证各类网站把握好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决抵制消极、腐朽、不健康信息的传播,优化网络环境。

2 高校积极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其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地。可以说,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因此,高校必须将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2.1 注重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

高校教师是实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其素质如何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

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其教学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是实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其业务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师要在尊重不同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的价值文化,同时,又要大力弘扬本民族文化,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渗透和侵蚀。其次,新时代的教师要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避免空泛的说教,并要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最后,教师要以为人师表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态度、言谈举止等都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自己的示范行为成为学生价值观的向导、道德的楷模。 2.2 培育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除了大楼、大师、大学生外,主要的还是其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陶冶其情操,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培育校园文化,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高校既要加强校园精神氛围的建设,又要规范校园秩序、美化校园环境。这样,自然美和人文美融为一体,往往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需求,为净化学生心灵创造条件。

2.3 积极开展实践锻炼,实现“知行合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使大学生感受社会现实,使其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从而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

五 结语

价值观是人的思想认识上较高层次的东西,它关注和解决人的价值与精神、道德与信仰等具有哲学意味的形而上的问题。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决定着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灵魂的安宁与归宿,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对精神信仰的关注和追求,因此,要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有意义的生命、有价值的人生、有信仰的灵魂,必须重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发展,必须致力于塑造、重构和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作用时刻体现在大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之中。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世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塑造,要根据时代特点、世界形势、社会现实、个体特征等来选择取舍和实施坚持。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塑造任重道远,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创新。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研究,作为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课题必须长期坚持、继续深入开展下去,不仅因为它可以丰富和完善价值观研究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我们期望当代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成为道德高尚和信仰坚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期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 李萍.赵允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引导.兰州学刊.2004(2).196.2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20.3王兴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解析及正确价值观的构建.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6.4张亚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原因及对策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06).197 5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0501 6 张宗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及其教育[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O03(3).23-26 7 汪晓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分析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0501 8 李德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及正确引导途径[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4).65 9 周俊波.江苏省大学生道德知行现状调查分析[J].江苏高教.2004(4).91-92 10 武艳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及特点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34 11 陈伟,罗仲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09-02(7)

第16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养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想看出一个国家的实力,要看的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软实力,人们往往把占有多少土地,创造多少财富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他们忽视了一点,这个国家是否具备软实力,才是真正的衡量目标。 从匈奴铁骑的呼啸到罗马帝国的兴起,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到大英“日不落帝国”,每一个大国的兴起,都伴随着刀与剑的搏杀,血与火的印记,可是现在,人们在意的则是软实力的强大支撑。从以前的刀剑相争,到现在的思想较量,每个国家之间,都在进行着无形的斗争,这种软实力,已经成为每个国家都应该具备的实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实力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大国。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所体现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大价值追求是有机统一的。没有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同样,没有人民的富裕幸福,也根本谈不上国家富强,更谈不上民族的振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反过来也是同样道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有机统一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只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球意识形态处于从未有过的大活跃、大碰撞、大交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异常复杂的新考验、新挑战和新影响,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经济市场化的新特点新情况,我们社会中的原有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冲击,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受到了质疑,致使一些人

在价值评判和行为准则选择上,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无所适从。一句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必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正确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的压力,为坚持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提供坚强的“主心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筑起坚不可摧的文化长城;就能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质的规定性;就能为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提供科学指导,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更好地巩固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得以稳定和巩固的灵魂工程,对于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基础性的根本意义。

任何社会的国家政权都有自己占统治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国家政权得以稳定的基本精神依托和价值实现。旧政权的解体往往以核心价值观的崩溃为先声,新政权的诞生也往往以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为先导,国家政权的巩固、稳定和发展更是以核心价值观的强化和完善为基本支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把这项工程建设好,让我们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全过程,以此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都要求他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新自由主义思潮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主张照搬西方的经济模式,实行“自由市场经济”,认为现代社会中个性、自由和幸福就是被具有社会分工、科层组织等特征的理性化世界所压抑,从而坚决反对理性、权威束缚,片面宣扬个体的自主性。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对高校大学生的经济观念也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大学生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的滋生。当前在一些高校,部分大学生组织观念自由散漫,无视校纪校规的存在,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唯功利化和实用化倾向严重,具体表现为学习上偏重实用知识,择业热衷于高薪酬、高福利、舒服的工作,把金钱至上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并将自己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作为自身价值的衡量尺度。因而,大学生应该树立和实践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善于发掘大学生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17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内容提要】产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的原因主要有:中国改革和中国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主体意识增强,以及家庭德育的缺乏和学校德育的滞后。解决问题的教育对策分析主要有:确立主导价值观、加强价值观教育;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家庭教育等。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成因,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进一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科学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状况的成因 大学生价值观的困惑在任何社会都存在,但当代大学生中的价值困惑是前所未有的广泛和深刻,这与当今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是紧密相连的,也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家庭和学校的德育状况有关。

第一,中国改革和中国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是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特定的社会背景。当代中国正处在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必然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由改革开放以前的单一走向多元,我国传统的、西方传入的、过去“左”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新生的价值观念同时并存。具体说来,比如,在价值标准上,有的“唯书”,有的“唯上”,有的“唯实”,有的“跟着感觉走”,有的跟着“时髦”走;有的以社会利益为标准,有的以小团体利益为标准,有的以个人利益为标准。在价值取向上,有的重钱,有的重义;有的重享乐,有的重事业;有的重原则,有的重“关系”;有的重理想,有的重现实。多元化的价值观既给大学生多种选择,但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困惑:究竟应该选择哪种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价值观的变化效应,开放带来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以中华民族素有的厚德载物精神去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某些国家所实施的“和平演变”策略和“全盘西化”图谋,确实在国内少部分大学生中产生了消极影响,使一些大学生有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人生信仰多元化、人生目的庸俗化的一面。面对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有些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了困惑和矛盾。

第二,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是导致所有社会的大学生容易产生价值观困惑的共同主观原因。虽然在学校受到多年教育,但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实感和具体了解,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于是,在接触社会生活时,看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了解人们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的价值观,就感到社会和生活难以理解,茫然困惑,不知道究竟哪些是真善美的,哪些是假恶丑的。同时,因为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能力不够,就会出现很多矛盾和困难,如想做一个高尚的人,但难以自律;想参与社会,但缺乏政治素质;渴望成才,但缺乏学习磨练的毅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心理特点上充满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而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荷;观念的多元和多变,又使他们无所适从。这一切容易导致他们精力旺盛,敢想敢做,有时又不计后果、不愿负责;情感强烈,需要丰富,而又不看形势,避苦求乐;思想敏捷、勇于创新,却容易盲目,不辨真伪。

第三,家庭德育的缺乏和学校德育的滞后,是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的直接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而我们国家目前的家庭德育非常缺乏,不少家长要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忽视德育和做人的启迪;要么因受经济浪潮的冲击而被社会边缘化,成天牢骚满腹、情绪低落,没有心情与孩子交流甚至只是给孩子灌输负面的东西;还有一些家庭关系恶劣的家庭对孩子带来心灵创伤,使他们在价值观上发生偏差。缺乏良好的家庭德育,大学生有了价值观上的困惑,不能在家里得到很好的讨论和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社会结构、利益格局,还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诸多方面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但目前学校传统德育内容、方法落后于社会现实。大学的马列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近几年进行了重点改革,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适应时代要求还有差距,还未形成一个好的相对稳定的体系。在德育方法上,填鸭式的灌注仍占主导地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建立稳定的德育实践基地还很欠缺;形式活泼、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目标一致的德育还很不够。这些都使大学生失去了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交流渠道,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困惑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解决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的对策 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方方面面,下面只想在教育方面提出一些对策。

1.确立主导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多元化,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变革的时代,多种价值观同时并存,有我国传统价值观,也有现代西方价值观,有原有计划经济时期的价值观,也有现代市场经济时期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直接源于这种价值观的多元化,所以,解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首先就必须确立一套先进的主导价值观。大学生就有了一个主导的价值标准,就不会无所适从。这个价值观体系应该是主导性和多元性统一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主导价值观的建立,一方面必须合理利用传统价值资源,如:整体本位、义利统

一、诚实守信、追求高尚人格等,另一方面必须借鉴西方价值观的合理成份,如功利主义的合理因素、人道主义的可取成份等,要用开放的和建设性的态度,批判地吸收各种外来价值观念,利用一切有利于建立现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的东西。只有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既批判地继承传统,又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我们才能建设既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具有全球眼光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一主导价值观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以 “五爱”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2.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各级学校的阵地作用,加强价值观教育

确立主导价值观后,还要加强价值观教育,而学校是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各级学校的阵地作用。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是我们对大学生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大纲,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全方位德育格局,形成全员德育意识,增强德育整体效果,提高德育水平,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德育体系。第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对学生进行国际形势、国情及民情教育,运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电教、社会实践手段,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理解和认识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用科学思想丰富学生头脑,增大主渠道能量,提高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影响,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强化学校秩序环境,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明朗、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注入时代的特色和生机;要完善学校的人际和舆论环境,通过多种形式,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

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现实社会环境也是最能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之一,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正面和反面两个作用的作用,环境既能强化价值观的教育,也可以弱化甚至抵消价值观的教育,与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相适合的环境能巩固价值观教育的成果,而一个不合适的环境,最能使价值观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现在,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许多困惑,就是因为他们感到现实生活与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和对立的。因此,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还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生活环境,使大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价值观教育与社会所奉行的价值观尽可能一致,而不是相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就必须坚决制止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反对经济交往中的假冒伪劣、欺诈行为,打击社会的丑恶现象,纯洁影视、书刊等大众传媒,扫除黄赌毒。同时,要大力宣传各种典型事迹,通过时代英雄和道德楷模,为大学生树立精神偶像,创造一个勤奋、务实、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建设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参观纪念地,建设各种健康的文化、科技、体育展览场馆,使大学生有接受传统和正确价值观的校外场所;共青团及各种大学生组织要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希望工程活动”、“向特困生献爱心活动”等多种活动,使大学生在组织的怀抱中、在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在身体力行中升华价值观,解答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困惑问题。

4.提升家庭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

既然缺乏家庭德育是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今天中国,要使大学生的价值困惑有所缓和,就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懂得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也是终生的老师,只有时时处处牢记这种角色意识,才有可能有意识地自觉地把这种教育寓于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之路。家长的自身素质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大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产生希望中的希望,家长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金”,要善于磨亮孩子的闪光点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呼吁学生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其次,要革除家庭教育中的封建残余,反对家长专制作风,促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形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睦关系最后,还要建设文明家庭,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形成卓有成效的德育合力,共同把大学生学生培养成一代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变迁的加剧,我国经济基础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多与上代人不同的变化,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在价值观方面存在许多困惑。了解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分析其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来解决困惑,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人生观通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习桂英:《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探索》1999年03期。

[3]王克真 , 莫云光:《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评析》,《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年06期

[4]王云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及教育对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袁晓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念体系重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第18篇: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就是人们对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价值途径的认识和根本态度。价值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和非常重要的,当然包括大学生。而且,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具有极特殊的意义。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面临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 。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的技能、学会学习的潜力、学会创造与创新、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面向未来面向社会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要求我们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要树立高尚的价值观。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正确的方法来面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冲击。稍有不慎,便会背离道德,背弃价值。例如,报纸上曾报道过,某某大学生将父母用血汗换来的钱与他人比福,全身穿着名牌服装,当钱挥霍一空后,又通知家人寄钱,完全不顾父母

的辛劳,也不管钱是怎么来的。他觉得有钱就是一种荣耀,只要身穿名牌就不会被人瞧不起,其实这是种腐朽的思想。

我们必须纠正这种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其次,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

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仗难定,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邓小平三起三落,当年人们\"批邓\"时,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为中国设计一副崭新的蓝图呢?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时,谁会想到他能成为世界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正确认识学习我们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体现

是学习“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只有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青年的远大理想,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当代,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多种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经济全球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我们要在未来不确知的时间中何去何从,是每个人应该考虑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于泰山。

第19篇: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内容摘要:作为中国当代新世纪的大学生,这一群体在中国未来的国运发展中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任何举动,任何群体性的行为和思维模式都将给中国带来很深的影响,而其中,价值观最为重要。在我看来,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应该包括一下一些特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特别是儒家强调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的价值观。

0 我眼中的价值观

在我看来,价值观就个体对于社会生活中所遇的事和物的综合评价和看法,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后续行为,这些总的加起来就是价值观。

1 传统的烙印

请不要忽视中国的传统!两千年前一个儒者的学说成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宗教”,它治下的人们都被投入了它的怀抱。从此之后,帝国的人民都被印下了深深的印记,不管是反对它的还是顺从它的。儒学,这个影响了中国千年的幽灵,在现代的中国还是有其非常积极的作用。除去一些古旧无用的东西,我看到儒学所留下的就是古代民族的精华了。这种学说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是统治阶级所认可的,而且也是平民一族所追从的。我们的古代帝国就是靠着它(而不是法治)来维持着一代又一代的统治。它要求有尊卑长幼之序,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要求统治者爱民如子,要求每个人都要行仁义,尽孝道。它不是宗教但却胜似宗教,无论是王公贵族,知识分子还是平民百姓,都以它的要求作为日常行为规范。这种影响是从骨子上烙上去的!

2 大学生应该怎样

从中国大学生的现状来看,求职的艰难,安身之所的稀缺,以及中国制度的特殊性(主要是一党制),都促使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以金本位和官本位混合的浮躁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直接导致了一下的结果:专业要选热门的,学校要选名牌的,工作要找高薪的,房子要找打折的。一切都是喧嚣的,在这背后这一群体没有一个足以统筹全盘的目标和最基本的理想。以前我总以为这很正常,但是当我了解了一定历史和读过儒家一些著作之后,我有了一些感想,在近代的那场五四运动以及建国之后的那场思想运动将胡适等一批学者在五四之前推行的新文化运动彻底摧毁,按照胡适自己的话说,如果按照他预想的那样下去,不进行什么激进的学生运动,中国的未来或许可以良性的发展下去,即能够达到民族的开化和思想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一梦想没有实现,于是中国走上了西学这条道路。以现在的状况来看,从中国大学生身上已经完全看不到一点古朴之风。我认为,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必须有古代传统知识分子所具备的那种为天下“忧乐“的价值观,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为天下计的意识。只有这样,现代大学生的行为,都会有个大的框架,都会有一个对得起社会的理由。

哲社学院荆胤淇

0710012812

第20篇: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体现

星移斗转,光阴荏苒。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整整20个春秋了。20年前,百万首都人民肃立十里长街,顶风冒雪,哭送周恩来灵车的动人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随着时光流逝,人们对周恩来怀念和敬仰之情,不但没有淡薄,反而与日俱增。

那么,周恩来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博得人民的颗颗爱心?这是因为,一方面,他在缔造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为党和人民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他毕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连自己的骨灰都撒到中华大地,完全彻底地实践了他“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的宏愿。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周恩来特有的纯真的人格魅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的爱戴和钦佩,甚至连他的一些国内外政敌也不得不为之折服。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具有廉洁修身的可塑性。青年的人格尚处于为定型阶段,是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它使大学生获的独立指导和调控自己行为的可能性。另外,廉洁修身是人生美的的一部分,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总需要人生的其他美德加以烘托和支持,需要丰富的道德储备作为基础。在大学生身上,虽然有某些道德上的不足,但更多的是道德上的优势,如大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近期大学生对奥运的支持,整个宿舍挂满五星红旗,就可以看出这点)、对同类的同情,对父母的义务等,这些美德伟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提供了伦理资本,使大学生的廉洁修身的可塑性大大加强。再者,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为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提供了外在压力。因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不仅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社会对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最后,社会理想人格也为大学生廉洁修身提供了榜样示范,因为现阶段大学生推崇的是知识、文化、修养和财富兼备的理想人格。 我们正处于身心发育、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很容易受腐朽现象的侵蚀,而且这种不良意识一旦形成,以后就难以纠正。现在,某些电视节目充斥着对灯红酒绿生活的渲染,部分书刊上堆积着对奢侈生活的描写,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也是父辈们的“迎来送往”。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我们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提醒,便会照搬成年人的某些行为,从而埋下隐患。让我们从小接受廉政文化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方面采取的一项新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对于大学生从现在开始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确保健康成长,对于今后社会的大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身为大学生干部的我,要带头落实廉洁自律规定,提高廉洁勤政的自觉性,做廉洁勤政的模范,要珍惜自己的政治前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苦乐,正确对待工作的艰巨性,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

作为年轻的大学生,更应该重视自己的修养。“君子博学而日叁省乎己”,通过“反省”自身,思考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提高自己的道德层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走人民群众的道路。拥有一个高的起点,将来步入社会才会有个低落点。作为祖国后备力量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认识到今天的局面,认识到“廉洁”所面临的挑战,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带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正所谓:欲廉洁,先修身。对处在社会化重要时期的大学生来说,修身具有特殊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doc》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