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2020-04-18 来源:调研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乌苏市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乌苏市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 武江旗 ·

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乌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近期,根据塔城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的部署,乌苏市组织力量,对全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就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经济发展现状

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着力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城市,初步奠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一产业10.17亿元,增长7.97%;第二产业9.72亿元,增长26.2%。其中工业增加值5.24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7.22亿元,增长12.7%。

乌苏地处新疆主电网覆盖范围之内,电力总装机容量3.16万千瓦。其中水电站3座,热电厂1座,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电力保证。全市煤炭探明地质储量近5亿吨,是自治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水资源丰富,总量为16.84亿立方米。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12.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4.34亿立方米。2005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219万元,环境污染治理投资750万元。工业固体废水综合利用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二、循环经济基本情况及典型简介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

1、初步形成了煤电产业循环经济

利用充足的煤炭资源,2005年全市生产原煤124万吨,其中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生产原煤99万吨,实现产值9817万元。消耗电能649万千瓦小时,消耗标准煤0.24万吨。5号井、7号井回采率分别为78.7%和82%。近三年,年均排放炉渣950吨、煤矸石1850吨,全部集中堆放掩埋。

为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综合能耗,在煤炭产业发展上,将大力发展煤电联产项目,并且按照自治区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关闭不符合自治区产业政策的矿井,积极推广先进的综采技术,使全市煤炭回采率达到85%以上。

2、初步形成了污水处理循环经济

市污水处理厂距城区5公里,建设用地3万平方米,总投资5835万元。近期污水处理设计规模3.0万吨/日,远期5万吨/日。采用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八五”科技攻关成果,绝氧--好氧活性污泥法除磷技术,中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2005年10月投入正常运行,中水排放量平均5300吨/日。

3、初步形成了集中供热循环经济

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大气环境,积极推进集中供热进程。集中供热项目工程概算总投资6764万元。建设新增3台29MW供热锅炉及相应配套设施,1个热源站,12个热交换站,10.6公里集中供热一级管网铺设和10.2公里集中供热二级管网建设改造。市区供热采暖面积130万平方米,经过近2年集中供热市场开发,已完成集中供热面积8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水循环系统采用封闭式重复循环无排放运行,生产运行废水进行微孔陶瓷过滤重复使用,无生产废水排放,年水资源循环利用总量达4.32万吨,每小时循环处理利用量80吨。

4、初步形成了循环型城市基本框架

市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了街心公园、园林公园、儿童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1.3%。实现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集中供热率达85%,燃气普

及率达70.7%。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开工生产,设立了废旧物品回收点,开工建设了垃圾处理厂。

(二)发展循环经济典型简介

1、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原料检验进厂开始,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逐级进行质量和计量考核,并与岗位工资挂钩。在电能消耗上,设备选型匹配,进行了电能消耗考核。在水资源使用上,投资97万元建设4个储水沉淀罐,对回收的水再循环利用,年节约用水17万吨。

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综采技术,提高煤炭回采率,从而节约了煤炭资源。先后投资2520万元,改造了5号井、7号井和2号井,使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煤炭回采率比其它小煤矿高出40多个百分点。

宏光玻璃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新建一条年产20万标准箱平板玻璃生产线,改造后的生产线比原生产线单位能耗下降50%。在生产中回收利用废旧玻璃,2005年使用回收废旧玻璃3111吨,占主要原料的87%。从而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产品成本。

2、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棉花滴灌农业节水循环经济模式:生产季节农用水资源短缺已是限制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选择膜下滴灌技术,进行高标准植棉节水技术示范,进一步提高棉花单产,节约用水和劳动用工,从而增加植棉效益,有利于引导和推动农民发展节水农业,维护区域生态环境。滴灌节水较常规地面灌溉节水30%―50%,提高土地利用率5%―7%,并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作用。近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节水滴灌面积6.5万亩。

粮油—畜牧—果菜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向前、向后两个方向延伸,向前与畜牧业对接,向后拉动果品蔬菜业,形成了粮油生产―畜牧

业―果品蔬菜的循环经济链条。2005年全市无公害绿色蔬菜面积2.17万亩,葡萄面积0.23万亩,枸杞面积1.11万亩。

3、工业园区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59.2平方公里,其中东工业区19.2平方公里,石化工业园区30平方公里,建材工业园区10平方公里。2005年东工业园区消耗水219万吨,水资源循环利用量为36万吨,企业用电量3519万千瓦小时,使用原煤15万吨。一是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在对新上项目设计、建设、生产全过程中,引导项目和原有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等技术。二是通过产业、企业间的协调合作,形成产品和废物加工链。三是推行清洁生产工程,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拟建项目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按照“整体规划、梯度推进、产业联动、循环开发”的原则,着力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把乌苏市建成为三次产业互为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2、拟建循环经济项目

(1)农作物秸杆发电项目:计划投资12500万元,新建30MW发电厂一座。项目建成后,年消耗35万吨秸杆,相当解决70万亩农田秸杆回收利用问题,农民每亩增加收入20元。

(2)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计划投资450万元,新建分类回收处理房及配套分类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处理生活垃圾5.3万吨,创产值80万元。

(3)污水处理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5841万元,新增规模为3万立方米/日,完善城区排水管网64公里,增加污水回用系统,其中库容536万立方米,

增建污泥处理与利用设施。工程建成后,使污水处理率达85%,管网覆盖率80%,再生水利用率60%,污泥利用率100%。

(4)炉渣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新建年产1万立方米炉渣砖或200万块免烧砖。项目建成后,年处理工业废渣7000立方米。

(5)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6万元,新建日处理300立方米的污水站。项目建成后,使企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

四、开展循环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乌苏市的循环经济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循环经济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宣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尚需加强;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在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是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够高,互为补充、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强,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任务相当繁重。

五、发展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主要从宣传、培训、教育入手,在全市上下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市循环经济发展领导机构,加强对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领导,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决策、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二是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建立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包括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群众福利和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乌苏循环经济的建设实效。

(三)搞好发展规划。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着手编制全市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节水、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四)强化政策保障。一是积极寻求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出台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积极调整财政扶持方向,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资金,对一些循环经济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五)推进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中,提出进入园区的项目在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并以此为招商基本依据。大力加强产业招商,推出一批旅游、物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开展对外招商,不断拓宽招商领域。

(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区域内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使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设施更加完备。

(作者系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干部)

推荐第2篇:广饶县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广饶县关于对循环经济立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按照《关于开展循环经济立法调研的通知》(鲁经信函字[2011]132号)以及市经信委《关于做好循环经济立法调研的通知》通知要求,广饶县就循环经济立法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理念的推广和应用,始终坚持以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契机,以调结构、转方式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实施循环经济“1115”工程,重点培育8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突出抓好减量化,加快发展再制造、资源化、环保、新资源四大产业,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努力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有力促进了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引导企业试点,加快构建小循环。

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我县全力推进循环经济“1115”工程,着力培育1个循环经济乡镇、1个循环经济园区、15个循环经济企业,这些企业已基本实现了企业内部的物

质能量小循环,其中华泰集团有限公司、正和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海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岭集团、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被列为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金岭集团是我县致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之一,靠技术创新赢得主动,上优势项目占得先机,横向拓宽产业面,纵向延伸产业链。该企业推行的热电联产→电解原盐→氯碱产品→氯碱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甲烷氯化物、环氧丙烷、苯胺、有机硅,热电联产的粉煤灰、炉渣→新型建材产品循环经济链条,年可节能0.65万吨标准煤,产品深加工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达1500万元。

(二)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中循环。

近几年,我县重点培育了石油化工循环链条、造纸循环链条、盐化工循环链条、橡胶轮胎循环链条、海水利用循环链条、发电循环链条、纺织循环链条、农林废弃物循环链条等8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8大循环经济链条,我县组织上报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其中有10个列入市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项目,目前已有9个项目建成投产,年可节标准煤24.8万吨,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三)统筹规划,完善区域大循环。

广饶县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县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在入园项目选择上,坚持凡是上下游企业能够形成产业链的项目,优先批办和进园,努力引导企业引进具有“补链”作用的项目,拉长园区产业链和物质循环链,实现园区内企业共生耦合、资源共享的代

谢生态链。县经济开发区针对链条中的缺失环节,抓绿色招商,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模式,重点抓好轮胎、纺织、新型建材、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链,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汽车、电子信息、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了相互吃配、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食物链”。

(四)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努力建设循环型社会。

在循环型企业和经济园区建设基础上,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积极推广产业间的循环技术链接,大力促进

一、

二、三产业间的生产循环,积极促成搬迁企业与工业园区内企业相衔接,形成新的产业链网,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推广种植、养殖、能源三位一体的模式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目前,全县共有2万农户建设了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并配套改造了厨房、厕所和圈舍;88处养殖小区建设了50立方米中型沼气池;6处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了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工业方面扎实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约矿产资源,大力提升全社会循环经济水平。

二、开展循环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循环经济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宣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尚需加强;二是经信部门和环保部门在职能分工上不够明确,工作中容易出现职能交叉。

三、关于对循环经济立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支持和宣传力度。《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鼓励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和国际合作。”建议将循环经济宣传纳入教育体系,从宣传、培训、教育入手,将循环经济宣传在全市上下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明确责任分工。一是成立市循环经济发展领导机构,加强对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领导,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决策、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二是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避免循环经济工作在经信、环保部门出现职能交叉,主管部门不明确的情况。

(三)搞好发展规划。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着手编制全省、市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节水、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四)强化政策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调整财政扶持方向,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资金,对一些循环经济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广饶县作为全市第一批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试点县,下一步将以本次调研为契机,严格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继续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建立完善循环经济评价

指标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荐第3篇: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产业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实现我市“1331”工程的重要支撑,对促进老河口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壮大支柱产业规模,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意义深远。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是打造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基地,我市循环经济主要企业都聚集于此。为此,我们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重点开展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整个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控制面积1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总投资23亿元,有效提供工业用地15000亩。规划区范围西起梨花大道,东至外环路,北起经济开发区交界,南止汉十高速公路。

按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老河口循环经济产业园将重点发展汽车拆解、废旧电子回收、废钢再利用、废旧轮胎再利用等再生贵金属、再生纤维等再生资源深加工产业, 以及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再制造、工程机械再制造、轮胎翻新等再制造产业。横向延伸发展资源利用及节能环保领域的装备、材料、药剂及产品制造等产业,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活太阳能热水器、发电机组设备生产新能源产业。配套发展物流、金融、环保、科研、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

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以湖北楚凯冶金有限公司为龙头,截至目前已有楚凯冶金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占地140亩的“年处理2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再利用项目”;襄阳楚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占地100亩的“年处理200万台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再利用项目”;湖北业茂再生资料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占地150亩的“年回收30万吨废钢再利用及500万台(套)汽车轮毂制造项目”;湖北铭航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占地100亩的“水地热能源利用项目”等10家企业12个项目入驻发展,经营形势喜人。2012年,循环经济产业园被湖北省商务厅认定为国家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园区项目建设将得到国家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扶持。

二、问题及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是现代社会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符合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十八大报告把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取得较大发展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时期内,一个地方能否跨越式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抢抓机遇、构建起既能促进经济短期快速发展,又能保持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产业结构。

循环经济相关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各地方发展的时间不长,它的资源、环境约束甚至投资规模要求都不十分强,对老河口这样一个具有一定工业基础、水、电较为丰富,而且公铁水空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的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相关产业比发展传统经济产业有更明显的优势。新一届市委把循环经济产业列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审时度势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

但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有几个重要认识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思考 一是整个产业现有企业数量不多、规模较小。发展循环经济并不单纯是

一、二个企业的事情,而是必须要有一批同业共同发展。当然,在起步的初期,必须要有几个支柱式的企业起带动、示范作用,但后续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企业的跟进。在这方面,老河口已经有了几个重点骨干企业,如老河口的湖北楚凯冶金2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再利用、襄阳楚德200万台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再利用项目、湖北业茂30万吨废钢再利用及500万台(套)汽车轮毂制造项目、湖北铭航水地热能源利用项目。但企业数量还比较少,生产环节比较单一,生产规模还不大,还没有能够何使企业集群起来发展,形成专业化分工的格局,使其上下游生产企业成为完整的生产链条。

在发展企业集群方面,谷城的作法很值得学习。他们以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骆驼集团为龙头,网罗铭鸿、盛旺等企业,推动铅资源循环利用。目前,金洋公司每年“吃”进5500万只废旧蓄电池,“吐”出25万吨铅合金,相当于节约250万吨原生铅矿。他们以金洋公司、美亚达公司为龙头,网罗县外2家企业,推动铝资源循环利用。他们以湖北三环车桥、三环锻造公司为龙头,网罗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00多家,推动钢铁资源循环利用。正是由于产业内相关企业的共同发展,使相关产业形成了规模经济,促进产业发展上了台阶。谷城2012年,再生资源产业实现产值32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既然市委把发展循环经济做为我们的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我们就应当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来规划,努力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物资供应、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体系的尽快形成。在河谷组群中,工作目标也就更为明确,引进相关商家无论是为老河口还是为谷城企业发展服务,我们都应当积极支持,促其尽快形成规模、产生效益、带动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类型太少,覆盖的行业太窄。发展循环经济并不单纯是某些行业的工作,而是应当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大力推广运用的。目前发展循环经济似乎成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再制造等有限的几个工业部门的专利。当然在发展的初期这些是基础性的工作,必须要做好。但循环经济的实质是3R原则,也就是资源较少的投入、产品的重复使用以及物品能够成为新的资源加以利用,只要符合这些原则的生产都是循环经济生产。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老河口的一些原有基础较好的产业,比如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化工行业、建材行业等等,都可以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加以改造,或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打造出新的发展机遇。比如化工、建材行业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的零排放、无害化处理及重复利用都还在非常低级的阶段,还大有可为的地方,比如葛洲坝(老河口)水泥利用余热发电项目,进行余热发电技术改造,将排放的废气余热回收并转换为电能再用于水泥生产。年发电7000万度,是一个具有利废(充分利用废气余热)、环保(大量减排CO2)、节能(进一步降低水泥生产电耗)三重效果的项目,可有效降低水泥生产的成本、实现产值3000万元。再比如农产品加工业中, 老河口劲旺油脂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从以往大米加工后的废物米皮里榨出了营养丰富的食用油,同时,在提炼稻米油的过程中,分离出近10种副产品,传统的稻谷在这里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尽”,原来被当作了猪饲料的废物却从中抠出了“黄金”。现在年销售收入已超过了6亿多元。

项目背景

湖北老河口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全国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在全国建立了5000余家废旧物质回收网点,园区内建有亚洲最大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生产线和华中地区最大的废旧家电处理生产线,园区内初步形成了废铅、废钢、废旧电子等处理循环再利用产业,亟待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来整合规范再生资源交易,支撑园区可持续发展,而我市及鄂西北周边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大型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废旧物资的回收基本上都是民间个体单位和社会闲散人员回收,分散无序、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突出,加工利用手段落后。通过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发展规范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有利于整合市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便于企业和行业执业人员操作,使得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报废汽车、废旧五金、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废塑料、废轮胎废橡胶等废旧物资迅速增加,再生资源呈现出回收量大,增长速度快的特点,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前景广阔。

项目规模及内容 新征建设用地500亩,建设废钢回收交易市场、废铜回收交易市场、废铅酸电池回收交易市场、废塑料交易市场、废旧轮胎交易市场等五大交易市场。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亿元

合作方式

政府规划引导,招商引资建设。

效益预测

年交易废钢50万吨、废铜15万吨、废铅酸电池30万吨、废旧轮胎40万条,废旧塑料5万吨,交易经营额150亿元以上,交易税3亿元。

年处理30万条废旧轮胎、橡胶粉末再制造项目

项目背景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橡胶类制品原材料消费进口国,初步测算我国年橡胶消耗量为280 万吨,已超过美国,列世界第一位。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的自行车胎年产量为1.5 亿条,胶鞋年产量为13 亿双,均高居世界第一位。轮胎产量也已超过1.3亿条,跃居世界第二位。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汽车、公路、建筑行业也随之迅猛发展,使汽车轮胎、公路沥青、建筑防水等橡胶类制品的需求量将持续攀升。

市场分析

废旧轮胎的主要成分为橡胶、钢丝、纤维丝,再生利用方法是将废旧轮胎通过各种技术将内部的钢丝、纤维分离出来并将胶块研磨成胶粉。其优势在于可使废轮胎的利用率达到100%,可以循环利用,且生产过程中没有二次污染,通过回收利用废旧轮胎生产橡胶粉末,是集环保与资源再利用于一体的环保发展模式。胶粉的用途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各行业,可替代塑料、PVC 等原料;可替代天然胶再加工制造成汽车轮胎;可应用到体育跑道;制作成鞋底材料,作为改性沥青运用到高速公路、飞机跑道以及制作成第三代铁路枕木——橡胶枕木等,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拟建设一个利用废旧轮胎生产超精细胶粉、再生胶、橡胶制品、橡胶粉改性沥青及SBS 改性沥青的生产厂区,达到年处理废旧轮胎30 万条,年产超精细胶粉(中间产品)8000 吨、再生胶3000 吨、橡胶制品2000 吨、橡胶改性沥青50000 吨、SBS 改性沥青50000 吨的建设规模。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4亿元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均可

效益预测 年产值10亿元,利税8000万元。

推荐第4篇: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

镇位于郑州市南35公里,紧邻新郑市区,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5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镇区穿境而过,拥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159个村民组,镇域人口万人。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近年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

务,全镇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6000亩,养殖业健康发展,奶牛、肉牛、生猪生产呈现良好势头,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其它各业的发展,花卉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的悄然兴起,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为建设生态型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工业经济持续攀升。工业生产总值达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404万元,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36家,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生物制品、轮胎制造、食品加工、钢铁建材等行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确立了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完成了商贸园区建设工程,形成了商贸、餐饮、娱乐、美容、健身、浴池的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了较完善的消费场所。

4、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明显改观。确立了镇区新的建设规划,集中供热、供水、排水、供电、电话、有线电视实现配套,完成了大道、中兴大道、裴李岗路、华瑞路的拓宽改造及西气东输镇区段工程,通过了省重点镇、省卫生镇的考核验收。

5、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科教兴镇意见》,“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现已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的医疗卫生防疫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各项指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

式有待转变 目前,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污染较为突出的时期。一些污染较重的行业,如水泥、纺织、化工等,在很长时间内还将保持主要产业的地位,生产规模仍将扩大,导致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 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能源自给率低,所需的煤炭等一次性能源要从外地运入,煤、水、电等能源消耗总量逐年递增。 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受生活污水影响,镇域内黄水河污染较严重。受水泥厂影响,镇区空气质量一直不高。城镇固体废物以及生活垃圾急剧增加,但处理设施滞后,集中处理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城镇环境。 土壤污染较为突出

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三、循环经济规划设想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我们进一步树立

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具有我镇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规划: 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发展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社会。 发展目标

到,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建设的示范工程。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要有明显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发展重点

1、发展循环型农业,建设生态化的新农村

一是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进行轮作复种或间套作,并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

二是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提高效益。 三是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和有害、有毒物质的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2、发展循环型工业,营造清洁生产环境

以产品结构的绿色化为核[那一世范文网.://.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心,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以化工、建材、纺织、钢铁等行业的主导产品为重点,大力开展产品的生态设计与研制开发,通过产品的绿色升级换代,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推进具有循环型工业特点的零排放工业园区建设;以冶金、建材等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具有废物吸纳作用的环境无害化、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产业,重点扶持有益于社会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产业建设,改善提升工业生产的生态功能。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扶持技术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着力研制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节水技术,无废少废工艺,废物再生循环利

用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全面推广工业企业的清洁化生产。

3、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健康城镇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优化城镇布局,集中建设基础设施,减轻环境压力,逐步形成大中小配套、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生态城镇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住宅的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采暖、保温以及节约资源的需要,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生产的再生砖。

推广新型能源。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新建住宅要实施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屋顶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并预留热水器管道。配套设施门窗要尽可能地适合自然光照明,减少电力照明。

推荐第5篇: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镇位于郑州市南35公里,紧邻新郑市区,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5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镇区穿境而过,拥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159个村民组,镇域人口3.4万人。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

公里,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6000亩,养殖业健康发展,奶牛、肉牛、生猪生产呈现良好势头,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其它各业的发展,花卉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的悄然兴起,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为建设生态型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工业经济持续攀升。2005年工业生产总值达10.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404万元,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36家,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生物制品、轮胎制造、食品加工、钢铁建材等行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确立了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完成了商贸园区建设工程,形成了商贸、餐饮、娱乐、美容、健身、浴池的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了较完善的消费场所。

4、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明显改观。确立了镇区新的建设规划,集中供热、供水、排水、供电、电话、有线电视实现配套,完成了***大道、中兴大道、裴李岗路、华瑞路的拓宽改造及西气东输镇区段工程,通过了省重点镇、省卫生镇的考核验收。

5、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科教兴镇意见》,“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现已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的医疗卫生防疫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各项指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

目前,***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污染较为突出的时期。一些污染较重的行业,如水泥、纺织、化工等,在很长时间内还将保持主要产业的地位,生产规模仍将扩大,导致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

(二)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能源自给率低,所需的煤炭等一次性能源要从外地运入,煤、水、电等能源消耗总量逐年递增。

(三)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受生活污水影响,镇域内黄水河污染较严重。受水泥厂影响,镇区空气质量一直不高。城镇固体废物以及生活垃圾急剧增加,但处理设施滞后,集中处理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城镇环境。

(四)土壤污染较为突出

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三、循环经济规划设想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我们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具有我镇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发展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社会。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建设的示范工程。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要有明显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三)发展重点

1、发展循环型农业,建设生态化的新农村

一是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进行轮作复种或间套作,并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

二是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提高效益。

三是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

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和有害、有毒物质的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2、发展循环型工业,营造清洁生产环境

以产品结构的绿色化为核心,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以化工、建材、纺织、钢铁等行业的主导产品为重点,大力开展产品的生态设计

与研制开发,通过产品的绿色升级换代,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推进具有循环型工业特点的零排放工业园区建设;以冶金、建材等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具有废物吸纳作用的环境无害化、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产业,重点扶持有益于社会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产业建设,改善提升工业生产的生态功能。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扶持技术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着力研制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节水技术,无废少废工艺,废物再生循环利用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全面推广工业企业的清洁化生产。

3、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健康城镇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优化城镇布局,集中建设基础设施,减轻环境压力,逐步形成大中小配套、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生态城镇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住宅的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采暖、保温以及节约资源的需要,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生产的再生砖。

推广新型能源。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新建住宅要实施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屋顶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并预留热水器管道。配套设施门窗要尽可能地适合自然光照明,减少电力照明。

推荐第6篇: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镇位于郑州市南35公里,紧邻新郑市区,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5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 , 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镇区穿境而过,拥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159个村民组,镇域人口3.4万人。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6000亩,养殖业健康发展,奶牛、肉牛、生猪生产呈现良好势头,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其它各业的发展,花卉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的悄然兴起,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为建设生态型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工业经济持续攀升。2005年工业生产总值达10.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404万元,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36家,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生物制品、轮胎制造、食品加工、钢铁建材等行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确立了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 完成了商贸园区建设工程,形成了商贸、餐饮、娱乐、美容、健身、浴池的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了较完善的消费场所。

4、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明显改观 。确立了镇区新的建设规划,集中供热、供水、排水、供电、电话、有线电视实现配套,完成了***大道、中兴大道、裴李岗路、华瑞路的拓宽改造及西气东输镇区段工程,通过了省重点镇、省卫生镇的考核验收。

5、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制定了《科教兴镇意见》,“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现已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的医疗卫生防疫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各项指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

目前,***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污染较为突出的时期。一些污染较重的行业,如水泥、纺织、化工等,在很长时间内还将保持主要产业的地位,生产规模仍将扩大,导致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

(二)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能源自给率低,所需的煤炭等一次性能源要从外地运入,煤、水、电等能源消耗总量逐年递增。

(三)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受生活污水影响,镇域内黄水河污染较严重。受水泥厂影响,镇区空气质量一直不高。城镇固体废物以及生活垃圾急剧增加,但处理设施滞后,集中处理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城镇环境。

(四)土壤污染较为突出

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三、循环经济规划设想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我们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具有我镇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发展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社会。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建设的示范工程。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要有明显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三)发展重点

1、发展循环型农业,建设生态化的新农村

一是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进行轮作复种或间套作,并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

二是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种养结合

推荐第7篇: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

推荐第8篇:发展循环经济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 发展 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 经济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些有益的经验,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分析

1 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从广义上讲,是指围绕资源充分利用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来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使经济活动按照 自然 生态系统的 规律 ,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和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开展循环经济研究,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走 中国 特色的新型 工业 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外的先进经验

2.1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2.1.1 制定相关 法律 法规。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走在世界前列,1996年颁布实施的《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把废弃物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高度,确立了循环经济“三步走”原则:避免废物产生——废物的循环利用——废物的无害处理。

2.1.2 中介组织。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德国的社会中介组织如双元回收系统(DSD)和绿点计划开展的包装废物回收行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 就会尽量简化产品的包装,并使包装材料方便回收和循环再生,以降低生产成本。

2.1.3 培养社会环保意识,提倡企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企业是废弃物产生的主要源头,德国政府明确废物处理的企业问责制,所有企业都有分离垃圾的装置,以保证废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2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①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②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系统。③企业承担生产者责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生产模式曾是推动日本企业发展的方式。然而,随着世界性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资源成本的攀升,日本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研究开发清洁技术,并在《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了企业责任,要求企业采取必要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并有义务对循环资源进行处理。④公众强烈的环境理念。

3 我国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首先,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能源的高消耗,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致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次,由于市场开放,全球制造业不断的向我国转移,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不断增大,对能源的需求激增,给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循环经济难以获得大的发展空间。

3.2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发挥法律法规对行为主体的导向作用,就会造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不足,缺乏主体的参与和互动,而与开展循环经济背道而驰的行为也因缺乏法律依据而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尽管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并且缺乏可操作性。

3.3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支撑不到位。循环经济要求贯彻“3R”原则,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需要一大批成熟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这些支撑的供给应当通过科技创新来完成。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还不够高,未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使得循环经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由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设备尚

不到位,许多理念和思路都无法落到实处。

3.4 相关的财政政策、金融 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政策、税收政策不配套,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协调。保证循环 经济 这种 发展 模式既“循环”又“经济”是形成循环经济市场运作的内在动力。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往往出现只“循环”不“经济”的情况,原因在于我国缺乏配套的机制来保证循环经济的实施必定会获得经济效益的增加。配套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行为主体丧失了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利益驱动力, 企业 缺乏参与意愿。只有行为主体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有动力去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政策机制的缺失或者不配套不协调,导致了“政府热,企业冷”的局面。

3.5 人们的循环经济意识还不强。当前,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主要依靠政府的倡导、政策上的强制来实行,企业和公众仅是被动参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和 法律 意识,另外,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不 科学 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如: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物等,全民节约的良好风气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4 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4.1 建立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体制。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可以制定多个层面的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法》等。

4.2 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绿色支撑体系是加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来说,“绿色技术与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一是资源化技术,二是环境无害化技术,三是高附加价值,少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行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有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4.3 探索建立与我国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同一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国推广。因此,分析区域发展状况和经济特色,因地制宜,探究适合当地的循环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可以选择典型企业进行生态 工业 试点,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建立废物交换系统,企业间的闭路循环和生态链等。

4.4 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级政府的职责,需要经济综合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主导作用。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协调的管理体制,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发展循环经济,政府既有引导责任,又应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激励措施,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实践主体,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建立污染者付费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负责其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生产、使用、收集、回收、再生利用和处理处置。

4.5 加强宣传 教育 ,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全民的主动和积极参与是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对社会民众循环经济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公众的积极参与对循环社会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成效显著。

我国要特别加强对循环 经济 的宣传与报道力度,增强国民对 发展 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公民资源节约与环保意识,把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树立,落实 科学 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变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为政府、企业 与全民的共同行动。

推荐第9篇: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的选择

张方涛(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工程试验班(交运)1501,1101150120)

摘要:党的十八大宣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诸如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智慧,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等因素表明了发展循环经济对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而这也可以为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或借鉴。我们应该树立现代生态道德观、逐渐培养生态和谐观、不断增强生态责任感、努力践行生态节用观、坚定美丽中国信念。

一、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理论对现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很深的理论渊源,在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不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倍受关注,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如何借鉴和利用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为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已逐渐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1 - 3]。

《庄子·知北游》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故万物一也,是其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化为臭腐,故曰: 通天下一气耳”。南宋杨万里《诚斋易传》进一步把“五行说”也纳入“元气论”的系统之中,认为“太极者,一气之太初也; 一气者,二气之祖也; 二气者,五行之母也”。又说“一气即太极,一气生二气,二气生五行。二气散杂,化生万物”明代刘宗周在《圣学宗要》中说:“太极之妙,生生不息而已矣,生阴生阳,而生水火木金土,而生万物,皆一气自然之变化”。总而言之,他们都把世界万物看作是统一的,互相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联系观、变化观和整体观,对中国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儒家传统生态伦理观是“天———地———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的典型代表[4]。《荀子》提出: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1 / 4

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汙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尤多而百姓有余用也;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儒家认为人是天地所生,人与天地的关系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而不是敌对关系,人与万物是共生同处的关系,应该和谐相处,人类作为全球生态系统中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种群,与其它生物和环境要素一样,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生态系统破坏了,人类又谈何生存和发展,这与生态学上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是吻合的,也与今天所说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生态学观点是一致的。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让我们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古代先贤的思想精髓中我们明白:不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这个世界。

二、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智慧对现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伦理智慧,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渊源。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强调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是自然的征服者和主宰者,而是大自然的朋友,自然与人类应和谐共生、共处。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基本观点。墨家认为,只要有利于人之行为,皆是爱,有“利”是爱的前提。“墨者义利统一和重视功利的思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互利互惠的传统美德。墨家的‘交相利’原则是我们今天在保护自然界,保护生物、植物、动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过程中可以发扬光大的原则”; “墨子的节用节葬、非乐非攻,具有反对人类的奢侈浪费和攻杀破坏的意义,为保护自然、保护生态提供了现实的行为规则。”[5]墨家节用、非攻思想尤其对我们当今爱护生态环境、践行合理消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佛家讲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它的伦理意义就在于说明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佛教一贯追求对整体、大局的把握,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条件的,都是有尊严的。所以,作为人类,伤害自然就是伤害自己,珍惜爱护自然就是珍惜爱护我们自己。“把爱的原则扩展到动物,这对伦理学是一

2 / 4

种革命。”[6]

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智慧是思想家们思考并总结出来的结晶。走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实践路径;坚持万物平等、仁爱万物的生态价值取向;坚持维护生态平衡,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文明主旨—这对于发展循环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表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目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性演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农业经济模式”、“线型经济模式”、“末端治理模式”。虽然我国和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的时间相隔较远,但是我国也经历了这些阶段的发展模式。从这些阶段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农业经济模式”是指产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还很低,自然几乎完全支配着人类的生活。虽然人类也在局部范围内对生态的自然结构和原有布局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这种情况并不具有全局和普遍性。同时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的狭隘关系,”[7]因此这一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总体上处于“原始协调的阶段“。

“线型经济模式”是以“资源—产品—废弃物”为基本特征的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这是一种“开环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即大量开采和消费资源—生产产品—制造大量废弃物并向自然界排放,其中并没有对自然界的环境破坏进行主动性修复的环节,而自然界自身的修复速度往往又落后于人类对其破坏的速度。这导致了一方面自然界的资源被大量消耗,另一方面自然界又承担着大量废弃物的排放。

“末端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资源—产品—废弃物—治理”,即“先污染、后治理”。对比线形经济模式的特征可以看出,末端治理模式较线形经济模式的环节流程多出了“治理”这一环节,即强调了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治理污染的措施,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主动性修复。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但事实也证明这一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正如有研究者所言:“末端治理模式虽然关注了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但是经济运行

3 / 4

过程本身的环境问题却始终落在他们的研究视野之外。”[8]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可以说治理污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不仅关系到无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这既符合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国情,又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参与环境保护。重新审视并借鉴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伦理智慧,无疑对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看清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弊,更是提醒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我们深刻认识到: 中国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将是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而又切合建设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与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湘溶,朱翔等.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彭世奖.中国农业传统要术集萃[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8.

[5]任俊华,刘晓华.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9 - 35.

[6][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 上海社会 科学出版社,1975: 7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 4

推荐第10篇:关于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为了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并为其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20xx年,市政府将《**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列为立法调研项目。由此,市发改委、市政府法制办、市环保局、市经委等部门派人组成了调研组,赴宁波、深圳、大连等副省级城市对其循环经济发展及立法情况进行调研;同时,通过网上查询、电话沟通等多渠道对贵阳、厦门、沈阳等城市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详细了解,在对有关城市循环经济立法工作经验进行归纳、汇总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思考。

一、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法律、法规等出台情况1999年以来,国家先后在辽宁省、贵州省贵阳市开展了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在广西贵港、山东鲁北、内蒙包头等地针对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行业开展了六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将生态工业理念引入工业门类齐全、经济综合性强的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在华东、华北、西南和东北等十多个城市广泛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批准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五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使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xx年国家确定了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和轻工等七个重点行业为第一批试点行业。目前正在开展以重化工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重化工集聚区、资源循环利用重点领域和农业、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械制造、食品、纺织等重点行业四个层面的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准备工作。20xx年国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22号)等文件。20xx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循环经济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我国近几年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20xx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使清洁生产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20xx年由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联合,共同开始起草国家循环经济法。20xx年8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循环经济法》的出台将指日可待。

(二)部分城市循环经济法规规章政策等出台情况

国内的一些城市先后制定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对循环经济工作做了明确部署,并出台了一些循环经济相关法规规章及政策,对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深圳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完成地方循环经济立法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在对循环经济工作的推进上起步较早,成效显著,尤其在法制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近几年先后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20xx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20xx年3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20xx年4月20日)、《深圳市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认定办法》(20xx年11月)、《深圳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近期实施方案(20xx--20xx)》、《深圳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20xx年12月)、《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20xx年1月)、《深圳市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20xx年5月)等,基本搭建了以《深圳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为核心,包括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用材、节约用地等专项规划在内的循环经济发展法规规章和政策框架。深圳市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筑节能条例》、《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排水管理条例》正在制定,《政府采购条例》正在修订中。

第11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调研报告(版)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农业大区

“十五”以来,地区农业生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较好形势。2005年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71.39亿元,较2000年增189.3%,年均递增13.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98元,较2000年增184.6%,年均递增13.04%,呈现出增产与增收同步、质量与效益同增、改革与发展同进的新局面。

地区农业生产方面开展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应该是比较早的行业,早在80年代就开始回收农膜,近年又将农村户用沼气技术引进、推广,并开展高标准节水灌溉项目,大力提倡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推广农家肥、沼肥等有机肥,发展无公害和有机绿色优质特色产品。

一、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1、沼气发展,成效突出

阿克苏地区户用沼气的发展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经过2004年和2005年的稳步推进,户用沼气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建成8000多户,今年在地区增加3000户的投资,地区8县1市都有了沼气项目,累计户数达到2.3万户左右。它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单从保护植被来看,如果按照地区1.3万户计算,减少6.5万吨/年林木或树根的砍伐,相当于7万亩林木的常年生长量,保护林地13万亩;每口沼气池每年可提供1万公斤优质沼肥,可满足2--3亩农田的用肥量,可使4万亩土地提高肥力,增加负熵。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一口沼气池可以节省燃煤2吨/年,按照300元/吨计算,节省600元/年,如果用沼气灯照明,按照1灯/户计算,每月可以节省电费4元左右,每年按10个月算,每年可省电费40元,如果把沼液用于施肥即可以增加植物水分和肥力又可以起到防治病虫的作用,沼气项目在地区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结合“三改”,达到了农业生产无害化、生活环境优美化和农村能源利用持续化的目的,减少了流行病和传染病的传播。

2、地膜回收,环保增效

地区地膜的使用量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递减,而残膜的回收率每年都高于85%以上。去年对地区239个村的8959亩土地的调查中发现地膜亩均残留量为1.319公斤,比2004年减少0.071公斤。

3、秸杆还田,增强肥力

秸杆还田主要集中在棉花大户上,基本占到棉花播种面积的1/10左右,大约有20万亩,其他秸杆基本不直接用于还田,先用作牲畜饲料再投入沼气池,最后还田,达到了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的效果。

4、节肥节药,保护生态

近几年在地区的重视下,肥、药的用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逐步得到维护和改善。2005年全地区使用农药414095公斤,亩均0.071公斤;化肥268892吨,亩均46.36公斤。主要原因是推广了生物防治和灭害灯,充分利用有机肥。

5、推广农家肥,发展无公害农业

2005年地区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202.04万亩,累计认证无公害基地49个,面积是220.7亩,在今年的备耕中发现农家肥的使用量比去年有所增加,增幅为7%以上。

6、高标准节水,利国利民

近几年各县均实施了高标准节水项目,此项目主要实施的是渠道防渗与农作物的喷灌、滴灌,既合理有效利用了水资源,又节约了产品成本。

二、农业生产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设想

1、在农、林、牧、渔业内部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充分利用各行业中每一生产环节,进行有效循环,促使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节约、循环的目的。

2、建立城市农业生态园

阿克苏市的“生态农家”已有了开端,在“生态农家”里集钓鱼、观光、品尝农副产品为一体,其生态功能、旅游价值、饮食服务价值均有体现,加强了对城市土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是城市循环经济中一道亮丽风景,很受消费者欢迎。

3、探索与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

立体种植是在同一单位面积或区域土地(水域)内建立的多种生物互利共生的优化组合整体系统,它巧妙地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组成各种生物间互利共生的关系,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和有效资源,达到物质与能量多层次转化,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阿瓦提的大芸生产就是一个互利共生的典范。

4、加快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的发展步伐,培植农业循环经济载体

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一是搞好循环型农业工业园区建设。制订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以生产要素为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园区内,发挥“榕树效益”,实现有害污染物主要在园区内的闭路循环再利用; 二是做好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建设。以WTO准则为依据,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副产品达到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5、进一步探索农业节本增效新途径,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

首先实施“藏粮于土”、“藏粮于科技”战略,保持和提高我地区的粮食综合生产力和单产能力,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矛盾;其次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带建设,发挥集约种植优势,提高规模效益;第三做好农业研究和农技推广工作,如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立体套种技术等配合滴灌技术,节水技术,逐步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大区的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和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

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意识,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身体健康和对美好生存环境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农业、生态城市和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保护生态资源与发展经济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注入活力,建立激励政策与机制,制订奖惩办法,大力推广许可制,要利用各种手段,开展生态环境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循环意识。

2、加强科技投入,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和绿色安全的动植物新品种,建立农业科技投入专项基金,鼓励和引导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研究,建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孵化基地,开发高产高效的立体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加工技术、施肥技术、土地持续利用技术、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农村清洁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污染物净化处理技术、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转基因技术、信息技术,树立生态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3、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探索和选择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结合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制订出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高效和多层次利用的循环农业规划。把建立与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管理体系,推行农业清洁生产,以开展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作为重点,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各县(市)的资源优势,选准发展路子,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搞好无公害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打响“生态牌”、“绿色牌”、“特色牌”和“民心牌”,争创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创汇能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4、加快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

制定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用法律形式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必须履行循环型社会的义务,一方面通过政策调整,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企业和个人经营行为有利可图,形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效应内部化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遵循谁利用谁补偿、谁损害谁付费和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起使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的机制。

5、提高公众对农产品的绿色消费意识,建立和完善绿色消费体系

树立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公众对农产品的绿色消费意识,建立起循环农业绿色消费体系,政府应加快制定农产品绿色采购制度,建立绿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快速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6、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循环农业建设资金投入

循环农业要立足本地,实行个人、集体、国家三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把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林业建设、农田建设、水利建设、草地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结合起来,把单项建设变为综合建设,发挥专项资金的综合效益。鼓励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建立开发基金、农民自筹资金、引进外资和私人投资等多种筹资形式,加快循环农业建设步伐。在资金投放上,要重点支持绿色食品产业、有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的产业和采用环保循环工程的农业产业。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兴办循环农业重点工程和龙头企业项目,兴办废物利用的环保产业等,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等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7、建立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地区成本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生物、技术、信息等资源,将农、林、牧、副、渔、加、商等各行业进行有机联合,建立多层次的、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遵循自然规律,利用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进行生态系统组成要素配置,调优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尽量减少废弃物,进行无公害清洁生产,实现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同时,要特别加强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树立生活用水进田、雨水进河的观念,避免对生态农业园区的污染。

8、鼓励循环农业与生态旅游共同开发

加强生态园区、旅游景区、休闲农庄、风景名胜区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将种植、养殖、绿化结合起来,增加各景点的垂钓、采摘、农产品品尝、土特产购物、观光等内容,使循环型的旅游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第12篇:关于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为了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并为其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2007年,市政府

将《**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列为立法调研项目。由此,市发改委、市政府法制办、市环保局、市经委等部门派人组成了调研组,赴宁波、深圳、大连等副省级城市对其循环经济发展及立法情况进行调研;同时,通过网上查询、电话沟通等多渠道对贵阳、厦门、沈阳等城市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详细了解,在对有关城市循环经济立法工作经验进行归纳、汇总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思考。

一、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法律、法规等出台情况

1999年以来,国家先后在辽宁省、贵州省贵阳市开展了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在广西贵港、山东鲁北、内蒙包头等地针对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行业开展了六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将生态工业理念引入工业门类齐全、经济综合性强的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在华东、华北、西南和东北等十多个城市广泛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批准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五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使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5年国家确定了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和轻工等七个重点行业为第一批试点行业。目前正在开展以重化工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重化工集聚区、资源循环利用重点领域和农业、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械制造、食品、纺织等重点行业四个层面的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准备工作。2005年国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文件。200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循环经济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我国近几年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使清洁生产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2005年由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联合,共同开始起草国家循环经济法。2007年8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循环经济法》的出台将指日可待。

(二)部分城市循环经济法规规章政策等出台情况

国内的一些城市先后制定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对循环经济工作做了明确部署,并出台了一些循环经济相关法规规章及政策,对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深圳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完成地方循环经济立法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在对循环经济工作的推进上起步较早,成效显著,尤其在法制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近几年先后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2002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2006年3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2006年4月20日)、《深圳市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认定办法》(2006年11月)、《深圳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近期实施方案(2006--2008)》、《深圳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2006年12月)、《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2007年1月)、《深圳市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2007年5月)等,基本搭建了以《深圳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为核心,包括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用材、节约用地等专项规划在内的循环经济发展法规规章和政策框架。深圳市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筑节能条例》、《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排水管理条例》正在制定,《政府采购条例》正在修订中。下一步深圳市将在“四个节约”的框架内制定一些配套规章和政策,如研究起草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办法》、《电子垃圾回收管理办法》、《一次性商品生产使用管理办法》、《建筑垃圾处置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规章,编制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一次性使用产品名录、可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废

弃物目录、强制回收的产品目录,制定循环经济技术利用的鼓励政策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办法等等。

宁波市先后出台了《宁波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意见》、《清洁生产与节能目录导向》、《宁波市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宁波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

进宁波市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标准的通知》、《宁波市各县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等,为宁波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大连也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及《大连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等一些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厦门市人大会常委会2005年10月26日审议通过《厦门市人大会常委员会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贵阳市人大常委会2004年7月8日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目前正准备重新修订。

(三)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相关法规规章政策等出台情况

我市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和国内其它大中城市一样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大力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课题。1997年我市被批准为全国地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试点城市;1998年《**市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并开始实施;2000年通过《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方案》;2002年编制实施《**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年,在生态市建设中我市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设想,并以南岗区红旗满族乡作为试点,南岗区政府组织编制了《红旗满族自治乡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几年来成效显著。依兰县、阿城区相继编制了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政府重要工作日程。为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意识,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开展了循环经济专项建议征集活动,收到了许多高质量的建议。在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突出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并设立了循环经济专篇。2005年,市政府启动了《**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07 年4月正式发布实施。

截止目前,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我市已经出台的单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条例》、《**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和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市生态环境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市清洁生产管理办法》,《**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目前尚未制定循环经济地方综合性法规。

二、加强我市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时期城市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我市资源相对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工、农、畜牧业布局相对合理,为创建循环经济链条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同时存在大量的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的工农畜牧业活动。如果不能高效协调的发展循环经济,必然造成产业失衡,甚至污染泛滥,随着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将面临土地和资源的难以为继,面临环境承载力的严重不足。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将循环经济引入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提高资源再利用率,降低污染,减少浪费,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市委、市政府对循环经济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制定下发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工作,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但是,由于缺乏法律法规对循环经济工作的规范,使循环经济管理工作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如对减量化和资源化认识不够,循环经济局限在单纯循环的范畴;将循环经济工作同日常工作割裂开来;个别领域职能不清,出现都管都不管的现象;缺乏资金支持,造成投入渠道单

一、产业发展缓慢;研发投入不够,循环经济技术发展滞后;行业及部门各自为政,使循环经济带有强烈的部门色彩和行业色彩;缺乏鼓励政策,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高,等等。因此,为了积极鼓励倡导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引导循环经济活动、严格规范循环经济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循环经济法》出台后,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特点,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法律规定,制定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是十分必要的。

三、相关城市循环经济立法值得借鉴的方面

(一)在循环经济立法过程中形成新的立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要从过去单纯的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改善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也通过全民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建立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深圳市在立法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立法理念,在条例中规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应当体现政府、企业、其他组织和公众公平合理分担责任的原则”,“市、区政府应当将各部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市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等。这些原则、措施的确立和制定,有力的保障了深圳市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循环经济立法既要统揽全局,又要重点突出。循环经济是由若干具体分支组成的系统的、统一的生态经济,各具体分支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发展进程,因此循环经济立法既要有一般综合法的框架,又要突出主要行业(如工业)和重点企业,着力解决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宁波市在制定《条例》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之路,着力于生态建设、清洁生产、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问题,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问题作为《条例》的主线;大连市在循环经济的立法过程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与调整产业机构,优化资源配置作为立法的主旨;深圳市在立法时,充分考虑到其目前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的阶段,把抓好资源利用环节、废弃物生产环节、再生资源形成环节和消费环节作为立法的关键,统筹兼顾地吸纳到所形成的循环经济法律框架中。

(三)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制度。为了准确地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在发展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在循环经济立法时应当建立各项制度。深圳市的循环经济立法框架确立了十多项制度、方法,要求政府编制循环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建立循环经济评价制度并完善统计方法,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以及实行财政补贴示范推广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对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连市也将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和融资力度,发挥税收和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和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等内容纳入到了循环经济法律框架中,以立法的形式将这些原则、制度确定下来,并保证其长期、有效地执行。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我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法规规章体系。首先要制定我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法规,作为指导、规范循环经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针对我市循环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确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制度、措施和原则。其次,在制定综合性法规的同时,要抓紧在与之关联紧密的节约能源、产业用地、市场准入、清洁生产、政府绿色采购等方面进行立法,出台相关的实施意见和近几年发展规划等。近期应尽快出台的包括: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定或者实施意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城市资源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处理办法,废旧家电拆解、废旧汽车零部件拆解管理办法,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办法、餐橱垃圾管理办法,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及推广办法。再次,及时修订或者废止已经出台的有关循环经济的单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等。目前我市已经出台的与循环经济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由于制定时间较早,在立法理念、指导思想等方面比较陈旧,许多制度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有些甚至成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调研,对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及时加以完善,或修订或废止。

(二)在政策上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目前我市循环经济工作刚刚起步,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政府是最重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而政策工具是政府推动循环经济工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各级各类规划的编制,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原则,通过实施规划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其次,通过出台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收费政策等对循环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如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用于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的贴息,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管理制度,实施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对环境与生态工程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项目从政策上予以倾斜。

(三)在体制和机制上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只有建立起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循环经济才能真正发展起来。一方面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在政府的各项具体决策、规划、执行中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同时,应当明确政府各部门在促进循环经济工作中的职责,加强合作与沟通,避免出现都管都不管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把生态环境由过去被作为免费或低价公共物品转变为体现成本原则、用者付费的经济物品,利用价格杠杆和经济规则调节企业和公众行为,建立对循环利用资源、清洁生产、治理环境的补贴制度,遵循“实践者受益、使用者付费、污染者受罚”的原则,让滥用资源、损害环境者付费,让实践资源消耗减量和循环利用的企业有盈利能力,使市场主体能够自觉地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原材料等转为废弃物,合理利用资源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少产生废物。

(四)加大宣传,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引导全市人民自觉地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加强循环经济科普知识教育,开展循环经济理念和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家庭自觉使用环保产品,减少过量消费和挥霍浪费现象,形成良好的绿色消费的社会氛围,建设循环经济文化体系。

循环经济涉及到经济、环境、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和公众各个层面,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以立法为先导,通过立法来逐步确定循环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机制;加快配套政策的出台,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供政策支持;加大宣传力度,使循环经济的理念渗透到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促进我市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13篇:邯郸市循环经济的调研报告

邯郸市循环经济稳步发展的调研报告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胡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共十七大以来党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总结,特别是对我国进行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政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提炼。为我国在新时期如何加快经济发展、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如何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等等都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奋斗目标。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然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当应该走怎样的道路和方针做出了阐述。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讨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其中经济工作是重中之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过渡的阶段,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下降成为各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之下,决策层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的计划目标。

在此打得背景下,结合邯郸经济实际。邯郸市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自然资源丰富,以煤、铁、粮、棉为主,构筑了区域工农业生产的有力基础。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煤炭、钢铁、水泥、陶瓷、纺织等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新的成就,一大批企业在改组、改造中增强了活力,国有小企业放开、放活的形式多样,特别是邯郸又是国务院号召推广的改革与发展的典型,从而推动全国学邯郸的热潮持续多年。追溯历史,邯郸市既是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又是有光荣历史的老革命根据地。这些都是邯郸的自豪,也是邯郸市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优势。

由于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邯郸市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国民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发展快、比重大,非国有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企业数量也少;第二产业不发达;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约为七比三,且又“重工不精,轻工过轻”;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出现产业趋同化现象,争资源,争市场;市场发育不完善,企业结构不合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不完善,不规范,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配套性强的龙头企业为娄太少;企业发展中,人才、奖金匮乏,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低;企业负债率高,亏损严惩;社会负担沉重,富裕人员过多,就业压力等。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与发展。

但总体来说,邯郸和全国一样,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科技和经济实力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邯郸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特别是利用外资政策和投资政策向中西部地区的倾斜,更是为邯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邯郸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钢铁、煤炭、建筑材料等基础工业的基础较好,近些年交通条件也有较大改变,同周边省发展经济贸易合作有较大潜力,这些优势也为邯郸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邯郸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时,应当重视对这些机遇、潜力和有利条件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要想做到邯郸经济稳步循环发展,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于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贯穿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发达国家也在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对于我们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

农业是邯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业产品的商品率、扩大流通可能是

第一步。永年的蔬菜市场已成为全国十大蔬菜市场之一,年成交额达十几亿元;馆陶金凤的禽蛋市场每天成交300多万元,山东等地都来此交易。应该抓住这种势头,一方面是对潜在区域优势进行挖掘,进一步做大、叫响;另一方面,对农业产品结构的改善有带动作用,为粮食转化、为发展效益型农业作示范。邯郸市有特点的农产品还很多,要想把邯郸建成四省交界的大市场,要在这些特色产品上下功夫,市场数量不一定搞得多,关键在于把名声搞大,把周围地区这类产品的交换都吸引过来。现在有些县从农民手中租回土地,建立农业科技园区,集中搞新品种示范,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如果在有条件的地方将这种科技园区进一步扩大,可以为土地适度经营进行示范性探索。

工业方面,虽然邯郸的资源有一定储量,没有面临资源枯竭问题,但考虑经济发展战略,不能从我有的资源就是优势这一定式出发。资源能否成为优势,要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行比较,邯钢用进口矿的效益如果好于用本地矿,当地铁矿石就没有大规模开发的必要,而这一资源也就不成其为优势。煤炭工业也是如此。“十五”期间“两黑两白”战略中“两黑”能否继续实施,值得慎重考虑。

应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资本少,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一般都从小做起,不会盲目发展市场已经过剩的产品,他们可以根据市场信号决定发展什么,轻工业过轻的结构可望得到调整。食品工业是农村地区进行粮食转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家庭食品的商品很低,只要发展与当地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产品,市场前景会很好,而且谁先抢占这一市场,谁就有了主动权。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我国一旦加入WTO,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出口比重可能会有大幅增长。邯郸在纺织工业方面有一定基础,要抓住机遇。因为,虽然大的市场环境变得有利了,但邯郸现有资源优势比不过新疆,技术优势比不过上海,设备优势比不过一些江浙乡镇企业,怎样冲出一条路来?合资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产品档次、争取出口份额的一种好办法。但如果企业包袱重、城市投资环境不好,就不容易找到合资方。与国内大集团联合可能也是一条生路。联合的方式可以多样,如果“宁当鸡头,不作凤尾”的思想不克服,最终邯郸市的纺织行业会萎缩。

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展中实际上也在不断提高其资本、技术含量,我们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多数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突破口。邯郸市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政府包袱太重,什么产业都由政府来办,这条路已经证明走不下去了。虽然邯郸市有像邯钢这样的国企榜样,但面广量大的其他国有企业,面临着繁重的改革、改组、转制的艰巨任务。特别是好改的企业基本上都已改制,剩下的更加棘手。

浙江、苏南、福建等地大力发展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的经验可以借鉴。凡与当前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类型都应当支持。要真正解放思想,政府把环境创造好、政策制定好,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事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各地可以创造性地探索。把民众办企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最重要。其他所有制经济类型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会给经济带来活力。

要想做到邯郸经济稳步循环发展,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二,关于思想观念的转变

邯郸在制定关于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规划时,应当把思想观念的转变放在重要地位。和全国一样,今后邯郸经济发展的最重要任务或关键,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而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关键,又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对邯郸来说,更为重要和突出。实现这种观念转变,主要应通过多

种形式的教育,使人们真正树立这样一些新的思想和观念:

一是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反映社会需求的市场,是带有决定性的。不仅每个企业在上项目、定产品、定产量时,要以市场需要为基础依据,而且每个劳动者,作为人才市场的产品,也要考虑市场的需要,整修劳动者的数量、结构和培训,也要以市场需要为基本依据。使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同市场的发展联系起来,在考虑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的解决、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等问题时,都清楚地认识到,所有这些,都必须依靠不断发展和开拓市场来解决。

二是要牢固树立科技创新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本质。发展、开拓和占领市场的核心,是不断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体会: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其含义就是:只要产品有竞争力,就能占领市场;产品失去了竞争力,就必然失去市场。而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或关键手段,就是发展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并通过科技创新,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只有使每个人、每个企业,都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意识,造成人人学新科技、用新科技、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浓厚气氛,才能不断开发出新产品,不断增强已有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根据邯钢的经验,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一靠科技创新,二靠科学管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包含有丰富的内涵。大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小到企业具体产品的成本核算,每个人的岗位责任,都在科学管理之列。实际上,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种,只有在每个环节上,每个岗位一,都实现科学化管理,才能真正出效益。

四是要牢固树立自己创业的观念。使人们认识到,目前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每个来说,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自己的知识含量、知识水平、科技素质、奋斗和创业精神。奋斗和创业的一生,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知识含量,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科技素质的一生。因此,应当把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科学技术,作为毕生须臾不可离开的。市属名单位,各企业,都应制定出树立上述观念的教育计划;并有专人负责抓。

三,关于发挥优势问题

邯郸在考虑关于如何利用机遇和迎接挑战时,关键性的问题是依据邯郸所面临的实际机遇和挑战,确定好重点发展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邯郸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看,虽然这个问题可以从多方面考虑,但如下诸项似放在优先考虑之中。

首先,应当充分利用本市矿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在大力发展基础工业,发展大型国营企业的同时,还应当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邯郸个体繁荣经济在整修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发展潜力很大,私营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就业,加快全市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可以促使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使邯郸和周边地区之间的互补性、吸引力和幅射力加强。因此,它完全可能为邯郸新的增长点。邯郸上下都应当提高对发展私营经济的认识,并采取典型示范等多种措施,使其有个大的发展,争取在几年的发展中,使其产值在邯郸市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提高到40%。

其次,除了钢铁工业之外,应当把建筑材料工业和食品加工工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基本建设的大发展和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建筑材料市场长期看好。邯郸建筑材料工业、特别是陶瓷工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经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大有可为。邯

郸是农业大市,但单纯搞种植业,无法对周边地区显示自己的优势,无法扩展有竞争性的市场。而如果把农产品加工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搞起来,在畜牧业中形成从良种培育,到食品加工和贮藏运输的畜牧业链,就不仅可以出自己的优势,而且可以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对于这个产业的发展应制定出具体规划,提出具体战略目标。

第三,应当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含量的途径,全力发展和创建名牌产品,以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这是邯郸经济发展不断上升新台阶的关键,应当制定出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计划。

四,关于经济结构问题

邯郸在制定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长远规划时,应当依据邯郸经济发展的具体特点,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推进整个经济结构战略的调整,实现整个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为此,应当重点解决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应以在全市建成科技内涵高的混合型经济为目标。即在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的基础上,实现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多元化和混合化;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基础上,使三大产业结构在适应邯郸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促使传统产业在更新换代中合理化和新型化。实现以高科技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型经济结构。

2.依据本市机器械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比较薄弱的现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应选择机械制造业,特别是农田汽车和农业机械制造、环保设备制造,作为突破口。因为在机械制造业中发展高新技术相对比较快和比较容易,机械制造业较大和较快的发展,不仅可以较快带动促进全市经济的增长,而且可以促进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3.在经济结构产业调整的具体运作中,除了抓好主导型产业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这两个重要环节,抓好高科技战略和工业内部结构升级战略之外,还特别要抓好企业的改制工作,因为企业的改制是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新产品,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已有的名牌产品,如球墨、铸管、新丰农药、太行牌水泥、雪驰牌羽绒服、力力强化瓷、红宝石、棉纱、宇康农用车等,要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加品种,扩展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有条件的企业,要开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产品的研究开发。不仅要注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同时对市场需要量面广、实惠耐用的产品也要开发,并扩大生产,满足社会需求。

要想邯郸市循环经济稳步向前发展,当然还有许多因素,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肩负起民族和历史所赋予的使命。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哈哈哈

2013.5

第14篇: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

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安全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前提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县委、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的决策部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环保素养,确保园区安全形势稳定、清洁生态、循环发展。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切实做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安全生产,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企业中,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壮大企业文化。所谓“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把人看成企业的主体,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以人为本理念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以人为本,必须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促进安全发展,在企业中关注每一位职工的安全。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使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另

外,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

循环经济是治理环境污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之策,可以把结构性的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治理区域性的污染和推动生态工业发展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问题。2004年3月21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指出,我国现在每增加1元GDP,需要投资高达5元。而在六

五、七五时期,只需要2元。2003年我国消耗的各类资源约合50亿吨,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大约分别占世界消耗总量的

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大约4%。马凯表示,虽然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

9.1%,呈现出多年所期盼的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势态,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着隐患。由于增长方式粗放,尽管我们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这既加剧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又加大了投资品价格上扬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还带来了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整个经济运行已经绷得过紧。不转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要说难以维持9.1%的增长速度„„处理不好甚至会引起经济的大起大落。他强调,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控制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源消耗,增强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建立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等。

发展循环经济是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经济质量,“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本质上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是以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利用资源为特征的,其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要引导经济建设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经营,转到追求科技进步、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的轨道上来。同时,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

动社会的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

循环经济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根本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强调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因此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物质资料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共赢”发展的经济运行理想模式。

加强环保意识,切实做到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共同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应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到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减少污染,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让行动带动企业的高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鲁北工业园区不仅各条产业链内部存在密切的关联、自身循环利用,而且产业链之间也存在多种共生关系。盐碱热电联产产业链中的热电厂利用海水产业链中的海水代替淡水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温排海水进行海水淡化,既节约了淡水、提高了30万吨原盐的产量,又节省了9.5万亩的土地资源;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的液体SO2用于海水产业链中的溴素厂提溴;硫元素转化成

盐石膏返回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用来生产水泥和硫酸;热电厂的煤渣、脱硫石膏用作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中生产硫酸和水泥;电和蒸汽用于各个产业链的生产过程;海水产业链中氯碱厂生产的氢气用于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中的合成氨,产生的氯气和氢气用于油煤盐三化合一产业链的加氢精制和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海水产业链的盐石膏用于生产硫酸和水泥。以上各个产业链内部和产业链之间的共生关系总数达17个,产生了占总产值17%的经济效益,主要产品成本降低了30-50%。磷铵硫酸水泥联产、海水“一水多用”和盐碱电联产三条生态产业链已有多年的成功运行经验。

1、坚持制度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将生态环

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改变外部不经济这一长期困扰的问题,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 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环节的赢利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政策、合理的费用机制。如政府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收费和税收机制等。只有通过制度安排,通过市场机制,企业才会去追求经济的循环。

2、依靠科技,建立绿色技术设计、开发与应用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系统。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能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应着眼于积极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材料,加快对新材料的替代和开发研究,实施产品“前端”研发、“中端”控制和产品“末端”治理的研究,加快研究开发低成本的、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产业链延长和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型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转型,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鲁北化工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律,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和系统工程的思想,通过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了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盐-碱产业链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了鲁北循环经济模式的雏形。公司秉承绿色环保、技术创新、回报股东的经营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开拓进取,不断谱写新的发展篇章。全面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持续与客户实现互利双赢。

综上所述,企业充分发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搞好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做到促进安全发展。为了加大广大员工对环境的重视性,我们公司必须使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思想,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典型经验和取得的成效。

鲁北企业集团作为我国较早的生态工业实践者,形成了结构紧密、共享共生的生态工业模式,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将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它的资源共享共管、产业链聚集、开发关键链接技术进行生产过程的共生耦合、物质的循环和高效利用、水和能量的系

统集成的特点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安全意识,切实做到将环保放到重要位置。

第15篇:怎样发展循环经济

怎样发展循环经济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中央已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笔者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必须确立和坚持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传统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废物”的单向流动的直线式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中,人们的生产活动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循环经济则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规律反复进行反馈式循环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鉴于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许多发达国家已率先着手,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我国若欲发展循环经济,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方案,但要结合国情,万不可照搬。

本人觉得若要发展循环经济,可做好一下工作:第一,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用和民用节能。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加大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支持海水、再生水、苦咸水、矿井水利用,推广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利用材料,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推进木材节约代用,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严格工程建设中材料消耗核算,限制过度包装。

第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生产和消费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加强资源开采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加强煤层气等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推进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建筑)、酿造等废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行业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美国就制定了一系列以发展循环经济积极为目标的能源政策,核心内容一直围绕三点:一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三是鼓励节能。多年来,美国政府的主要财政手段都在鼓励可再生能源的科研项目,还为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项目提供抵税优惠。2003年,美国将抵税优惠额度再次提高,受惠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生物质能、地热、太阳能、小型水利灌溉发电工程等更多领域。我国亦可借鉴美国的做法,采用补贴、税收等手段鼓励开发新能源。

第三,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它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在生产全过程中,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

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和地方推行清洁生产的目标,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落实职责,全面推进。与此同时,建立相应机构和必要的专家队伍,协助决策部门制定政策,制订工作计划,提供技术咨询,组织协调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要重点抓好高耗能、重污染行业及重点流域、重大工程污染预防;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逐步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要想把循环经济发展好,光靠这些事不够的。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突破观念、技术、政策、体制、法制等方面的制约,建立长效机制。

一要转变发展观念。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鼓励公民为在发展经济方面上为国家出谋划策。

二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各类开发区和重化工业集中地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发挥产业集聚和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三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日本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他们非常注意依靠科学技术,如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以及清洁生产技术开发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体系。

四要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民资进入水、电等垄断行业,健全能源行业,使能源市场得以良好运行。重点加快水价、电价、热价调整,加快供热体制、煤热价格联动、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五要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制度。与此同时,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严厉打击违规者。

六要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通过试点,提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可在全国范围内,有目的、有选择性的抽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作为试点,使试点覆盖全国。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研究环境、人文等因素对循环经济的影响。

七要加强宣传教育。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纳入基础教育和职工培训的内容,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英国国民的节能得为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公司还是政府部门均没有虚浮华丽的所

谓“照明工程”,城市大型彻夜灯光照明现象基本不见;夜晚照明以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节奏为准则;超级市场、私人店铺橱窗的灯光歇业后会及时关闭;一些从事特殊服务的店铺采用定时关灯装置;在政府办公楼和居民住宅楼,楼道里公用灯大多采用自动断电装置。

第16篇: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12月12日主持

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

会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推行绿色消费,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一)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二)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在农业领域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行动。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循环消费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的作用。(四)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实施示范工程,创建示范城市,培育示范企业和园区。会议要求完善财税、金融、产业、投资、价格和收费政策,健全法规标准,建立统计评价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第17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编辑:admin 时间:2010-12-30 12:30:00

日前,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贺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研讨会在贺州市举行,来自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和贺州市委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区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循环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粗放型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各种灾难性天气频繁发生,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十分必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树立绿色低碳经济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此,走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位置。

与会专家学者为贺州工业化发展模式“把脉”。大家认为,在探索工业化发展道路实践中,贺州把目光盯住了循环经济,这一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只有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创新发展模式,贺州市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出路,才不会陷入一些地区所走的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发展模式。

专家认为,贺州市建市时间不长,发展起步较晚,底子比较薄弱。立足市情和资源优势,作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决策部署,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先行先试,朝着把贺州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目标努力,探索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之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开局,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急待解决的新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进行必要的科学论证,对于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很有必要。

对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专家们结合贺州市的实际,提出应着重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题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关闭或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或项目。三是加强高耗能、高耗水项目管理。严格限制新建或续建高耗能、高耗水项目,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进行督查,鼓励废水循环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四是切实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水排放。五是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节能减排。六是实施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此外,还要构建节约型区域经济体系,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原则,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作者:李福德

来源:《广西日报》

第18篇:商洛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与思考

商洛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与思考

商洛总体上属于资源消耗型经济,资源环境承载的压力十分突出。正因如此,“十一五”时期商洛在突破发展的同时就开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2009年4月商洛市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省政府批准成为全省首家省级循环工业园区以来,商洛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对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进行全面调整和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现状和成效

一是循环经济发展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制定了《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产业项目建设规划》、《商洛市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和《商洛市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了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方案,出台了扶持发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策划出了包括20个循环经济产业标志性工程在内的一大批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以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大产业为基础,确立了打造成为全国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战略目标。 二是科技支撑与创新平台已经建立。成立了陕西省材料科学研究院商洛分院、尾矿技术研发中心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技支撑与创新平台初步建立,组建了市创投公司,商丹园区面向全国招聘优秀管理人才,构建重点行业领域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新体制机制工作迈出了新步伐。

三是循环型企业建设迈出新步伐。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商洛炼锌厂10万吨电锌废渣综合回收利用及余热发电项目建成运营,16个循环经济标志性工程进展顺利。柞水金正公司、商州化工厂、丹凤葡萄酒厂等企业,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矿渣、粉尘、余热、废水等进行回收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加大了生产工艺设备改造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些综合回收项目年产值可达近3000万元,安排就业近百人,取得了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是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不断加快。商洛市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是200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全省第一家省级工业园区,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石煤综合利用、高储能钒电池等关键性链接项目成功签约,延长氟化工、尧柏龙桥水泥等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比亚迪、延长等国内500强企业8家已经入园,5大循环工业产业链启动建设。镇安张米黄金产业循环经济集群区由中金公司引领开发建设,洛南东部工业园区有西部鑫兴产业链延伸的钼粉项目落户,柞水小岭工业园区由龙钢开发菱铁矿采选特(优)钢及金正公司与之配套延伸开发。市、县区工业园区正在加快向循环产业配套发展的模式转变,优化产业项目布局,强化了对入园企业产业链延伸、循环化运营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制度约束。

五是循环生态型农业加快发展。始终坚持“生态立市”为第一发展战略,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林业生态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尤其是不断创新“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生态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和大型养殖场大型沼气,既实现了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又减少了农村面源污染,改善了村容村貌,净化了农村环境。

六是循环型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1.6万吨,建成了市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各县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启动建设。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消减率分别为2.2%、1.6%、2.1%和1.7%,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预计降低4%。全面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和省级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完成绿化造林28.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0平方公里。

困难和问题

一是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比较单。现代材料循环经济产业的布局思路很清晰,支撑性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扎实有力,突出了矿业开发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绿色食品产业还很少有延伸产业链、废弃物综合利用整体规划;现代中药在重大项目、骨干产品的策划和前期工作上尚没有实质性进展,布局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还缺乏相当深度的研究。

二是现代材料基地建设困难比较多。在现代材料基地建设中,商丹园区大企业投资建设循环产业链条的速度还不够快;引入平煤集团开发盐化工项目的关键取决于省上能否将陕北大盐田资源向我市配置;具有龙头拉动性的商洛发电厂项目要通过国家核准的难度加大;钾长石、钛材料等新型材料开发仍需进一步的科技攻关。

三是园区设施建设资金制约比较大。建设资金短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滞后。商丹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了15亿元的项目盘子,目前园区整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仍然缓慢。各县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金的严重制约。

四是财政对企业的科技投入比较低。财政对企业科技投入很少,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差,培育大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主要是依靠引入大企业带来的科技成果,这种高科技利用“输入型”的基本状况决定了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对引入大企业集团的高依存度。目前,商洛形成整套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本地循环型企业只有商洛炼锌厂一家。利用中省政府扶持资金实施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投资偏小,对大产业开发关联带动程度还很低。

五是相关配套产业比较少。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互为融合、互为配套。目前多为城乡生活类型的传统服务业,而需要的技术咨询、融资平台、项目孵化平台、招商服务平台、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六是发展循环经济人才比较缺。高科技应用领头专家短缺,前瞻性研究上的力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受阻。行业高级管理人才不足,影响企业的现代化生产和日常管理。职业培训资源存在散、旧、弱状况,对今后循环经济产业高技能、专业化培训需求准备不足,培训机构行业分割严重,教师队伍知识老化,教育设施陈旧,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不能适应产业发展要求。

建议和对策

一是营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持续加强投资环境建设,把国内500强企业、省内的大企业、大集团作为重点招商对象。积极引导东中部地区在商洛共建产业园和设立综合性物流园区,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等形式参与商洛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积极培育循环型企业发展。强力推进企业实施现代循环经济模式运营,深入开展工矿企业节能减排,较快走上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废物系统化治理、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大力推进规模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施方案。采取兼并重组的办法推进小矿山企业向集团公司整合、向精深加工产业链终端企业配置。按照国内先进水平的能耗、物耗、水耗标准,推进企业清洁生产

三是大力加强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强力推进循环工业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创造园区发展的良好硬件环境。坚持高起点设计,满足各类经济活动必须的路、水、电、气、网、话、热、航、储等生产要素。同时抓紧完成园区各种服务和生活配套设施,整合资源,优化园区生活环境,营造具有现代特色的居住、医疗、教育、娱乐等生活条件。要提供更加优良的环境支持,让现有入园企业和骨干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早日达标投产。 四是努力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加快实施节能建筑、城市中水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餐饮泔水油、生活垃圾回收综合利用、设施农业、设施沼气推广、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以及社会节水、节地、节材12个领域的专项工程,强化激励政策引导,以资源利用的最佳化、企业效率的最优化、社会行动的协调化,努力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 五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引进科技和人才,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循环经济公共技术研发机构、技术检测中心,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新突破。充分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机构的作用,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

六是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及资源等政策支持力度,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落实好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省资金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对重大循环经济建设项目优先核准或备案,优先列入重点项目计划,优先保障能源、水、土地等生产要素供应。制定商洛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考核办法,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第19篇: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刘克梁

(宜昌市委党校 湖北 宜昌 443001 )

摘 要:循环经济是符合生态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但在推进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认识上和体制上的误区。因此,要加强循环经济的立法、建设绿色GDP的核算体系、建立绿色技术体系,以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问题;对策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互为依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战略的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一股新经济的潮流和趋势。

1.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1.1.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公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关系表现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普遍矛盾。一方面,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平衡稳定是生态系统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点是重构经济发展模式,缓解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在资源供求和环境容量问题上的尖锐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从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角度,提出了“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将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高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它将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防止“环境贫困”,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社会公平,缩小生活质量差距。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从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1.2.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它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方面:一是到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更加完善;三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到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将不容置疑,但是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因此,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1.3.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发展循环经济符合国情,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它将生态系统理念引入经济运行机制,将环境保护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发展初始阶段就注重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是以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为特征的,其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要引导经济建设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经营,转到追求科技进步、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的轨道上来。同时,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动社会的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和

经济运行质量。因此,循环经济为实施新型工业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2.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目前还仅仅局限在领导层、少数部门、少数地方、少数人的范围内,还没有形成“气候”。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2.1.认识问题。

2.1.1.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认识不足。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多数指标却呈现出反向的增长:环境污染加剧,“三废”排放量日益增加,资源危机凸显,资源紧缺,生态安全日益严峻,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已经严重打破自然界本身的循环,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又因为末端治理需要较大的投资,运行费用高,建设周期长,并且污染治理与经济收益相矛盾;能源与资源的利用率低,可以收回利用的原材料被排放,加重了资源浪费与环境的污染程度;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不规范,忽视了环境容量,只注重排放浓度的控制。另外,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措施,是将污染物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仍然会造成环境质量下降、资源供应枯竭,最终将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

2.1.2.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较为片面。循环经济是一种以低投入实现高效率利用、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使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来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它充分体现了事前预防污染、产品全寿命周期控制污染的优越性,确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并不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而是在新世纪绿色文明背景下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护和改善环境,首先强调的是资源的节约利用,然后是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再

生。实际上,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两者的对立,实现两者的统一。

2.体制问题。

2.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似乎计划经济体制更起作用。因为宏观调控政策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只有在以单一计划配置资源的传统经济体制下,排除了市场的作用,资源的流动与配置才能在政府的严格计划下进行,并且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政府必须拥有十分健全的信息储备系统;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要基本一致;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管理决策队伍,而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践中却是难以实现的,这就必然导致宏观政策失效,从而造成自然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环境污染的产生。

2.2.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市场经济越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便越显得重要和必不可少。目前,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企业发展它起着主导作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非对称性问题,也就是市场的作用存在盲区,单纯靠市场的作用不可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即对于环境污染、废弃物的处理,不受到市场的约束,市场的运作将没有效用。因此,必须通过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进行严格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将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成本加载到企业成本中去,才可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3.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提高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倡导绿色消费、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等外,还应着重做好如下工作,以期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3.1.加强循环经济的法律支撑。

循环经济是一种反传统的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脉络相通,仅

仅依靠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法律手段的强制性,把循环经济从一种经济理论转变为人人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巩固其在社会中稳定发展、切实贯彻的坚实基础。因此,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法制建设。要明确循环经济立法的目的。它是通过循环经济立法为实现经济利益和保护生物圈的共同利益的思想和需求,即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修正完善一些环保法律相关制度,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等。再次,必须通过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以引导,实现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职责,形成以立法为基础,以行政措施为主,以经济手段为辅的多层次结构,特别要注意使用经济激励和刺激手段。最后,要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增强循环经济立法的可操作性。在依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做到互通信息,相互协商,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3.2.建设绿色GDP核算体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这就要求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去建立科学的、绿色GDP的核算体系。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中,必须结合国情,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使环境价值得到相对完整的体现,环境滥用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现在,在在GDP 计算方法上,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不仅没有从最终附加值中扣除,环境治理的费用还被列入了国民收入。现行核算方法严重背离了经济运行的实际,并不能对“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个原则的实施提供正确的指导,导致了以环境资源存量和质量迅速恶化为代价的虚假繁荣。循环经济的实施,将对国民财富的积累与国民财富的质量评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为此,在宏观层次上,必须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从

企业到国家应加快建立包括绿色会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绿色GDP核算体系,以达到结合环境因素和消耗量,全面、客观地评价经济状况,使其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中资源的代价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绿色核算应成为修正经济建设成就的基本手段,并将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

3.3.开发并建立绿色技术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以高新技术和环境无害化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发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循环经济的技术载体是环境无害化技术,其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以环境可以接受的方式处置废弃物。环境无害化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污染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产品技术和治理污染的末端技术。无害化技术体系的核心是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针对我国的实际发展需要,应重点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广与应用政策,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建设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可以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将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 解振华.坚持求真务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 ] .环境经济杂志,2004 , (8) .

[2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4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R]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65.

[3 ] 李健,等.论循环经济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J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 (3) .

[4 ] 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 ] .世界环境2000,(3) 刘克梁(1966-),男,湖北荆州市人,宜昌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和循环经济研究。

第20篇: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区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区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挥循环经济在推进发展实验社区的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手段,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

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适合XX社区地区发展的要求。XX社区地区未来发展的潜能是什么?区别于其他地区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应当是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是以科学为基础,而科学发展社区建设就必然表现为可持续发展、绿色循环,而这一切都需要以循环经济作为基础来完成。对于这一XX社区办事处书记主任非常重视:专门召开班子会,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部门,确立“循环经济主题”。结合XX社区的发展目标XX社区的发展目标“发展数字型XX社区、打造生态型XX社区、创建服务型XX社区”和区域理念“和谐、融合、领跑、人文”。

二、广泛宣传为先,发挥循环经济在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作用

1、在社区中的概况:在确定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后,社区把试点工作作为加快社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利契机,把社区工作与循环经济推广融为一体,先后制定并完成了实验区的63个实验示范项目。其中包括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和社区组织建设三个部分的近20个子项目,其中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实验项目20余项,具有前瞻性研究的课题10余个,有近10项实验区项目是我街道在全区和全市乃至全国率先实验的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有些课题放到了我街道进行实践和研究。这些实验项目的实践,极大地推进了我街道的社区发展和城市建设,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也满足了我街道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

2、以活动为形式,对群众的宣传和调动:对群众宣传本着以XX社区社区特色为基础,用循环经济的战略眼光发展人文XX社区。(1)民俗文化为主要特色的白云观及周边文化科普宣传。现在街道已成立了白云观周边文化建设课题组,通过专题调研、走访地区单位和居民,了解当地百姓的文化教育需要,提出了一些白云观周边的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和营造文化教育气氛的构想,初步得到了区领导的肯定。(2)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是实验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1997年我们在辖区繁华地段建立了当时全市最长的百米科普长廊,1999年起又在8个社区投资建了8个10米的科普长廊,共制作展出了各类科普知识宣传板20余套,同时还32个社区居委会建了不少于20平米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室,编辑出版发放了各类科普书籍20余套,深受居民群众的好评,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另具体工作中,如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由于本地区都是楼房并且有垃圾道口,人们的观念也是将垃圾扔到垃圾道口内,现在要实行垃圾分类,首先要将广大的居民群众几十年的旧观念转变过来。工作人员先后到大厦、小区将上级指示精神贯彻下去,并要求他们积极配合工作,这不仅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在此同时,还带领大厦、小区的负责人先后参加了区市政管委组织的各种培训及现场演示会,做到了统一思想,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是有利于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4)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将继续宣传环境保护的科学理念,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中,使XX社区社区居民人人关心环保,家家参与环保,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做起。

3、对辖区单位的宣传和调动: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是北京市对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承诺,这也是实现绿色奥运,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街道在2002年7月成立了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我办事处主管领导召开地区大厦、小区负责人和社区居委会主任会,进行了具体的布置,并多次听取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如:资金问题)进行了多次的解决和协调,深入到各个大厦、小区进行指导,对工作中还有不完善的方面给予及时的指出,要求马上改正。使垃圾分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学习节水法规,加强节水管理人员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落实建立服务型政府,、法制政府、诚信政府和高效政府的要求,切实体现为用户服务方针,及时处理解决群众来信、来电反映的种类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另外我们成立了节水志愿者队伍,对地区浪费用水现象进行全面的监控,做到人人节水,处处节水的局面。为了加大地区社区居民﹑工地民工对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工作认识,XX社

区办事处宣传部﹑社区办和城管科一块先后发放宣传材料4600份,制作展板300块、还特意编写印制了给小区居民,工地民工的一封信,共计7000份,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还组织地区20个工地和32个社区共450人参加内容涉及环保知识的有奖知识竞赛和有奖征文比赛,投入资金4500元。

2004年8月3日,三里河一区安恒泰物业公司

邀请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北京绿色行动宣讲团成员李皓博士在三里河一区社区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物业管理人员共80人进行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公众参与保护环境的讲座。

4、以教育为基地的宣传:

99年以来,连续多年与中科协共同实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于外来人口家长及子女的科普教育工程,有3000名外来人口接受了绿色环保、生态设计、资源综合利用、优生优育科学育儿、城市文明、法律法规、紧急救护、等教育培训。

为深化教育改革,XX社区街道成立了小学教育集团。小教集团是XX社区社区建设协会下属的社会化教育组织,成员单位由XX社区片十一所小学组成。小教集团成立后制定了集团章程、明确了工作任务。通过实现社会化教育,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目标,打破了学校资源分割,体现了教育的优势互补,形成了学校间的横向联合,实现了教育共同发展。小教集团成立至今,建成了白云路绿色中心;育民科技中心;举办了XX社区小学科技成果展览;组织各校教师听\"培养创新意识\"报告会;观看青龙桥小学美育汇报演出;成立计算机教学研究所,在各小学开展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新科技主题创办申奥百米画卷活动并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万民签字活动。XX社区小学教育集团以其独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师资源,参与社区建设、开办市民学校、开办计算机应用讲座、教授市民英语课,其崭新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立足长远,整合资源,发挥循环经济在促进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水资源的闭路循环

1、投入改造:

以XX社区南街为主体,开展一条街节水创建活动,共有63个单位参与此项工程,更换节水龙头4598个,改造厕所高低水箱延时自闭开关等节水器830个。去年底,南街两侧单位均通过节水办验收,14个单位获市、区节水型单位称号。

2、节水举措:

循环水再利用:

(1)真武庙四条街道率先利用循环水浇灌树木,目前这项技术已再西城区全面推广;

(2)循环水洗汽车;

(3)循环水浇灌绿地;

(4)群众自发的用循环水冲马桶;

3、管理措施:

(1)每年社区对地区所管计划用水单位按每月30户次进行节水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掌握实际用水情况和用水器具实际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违规问题,指导他们搞好创建、宣传、器具更换、科技节水等项工作。检查覆盖率达到200。

(2)加强与城管大队的沟通,是节水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年初由城管主任牵头,召开了城管队、城管科有关同志会议,确定了今年节水检查工作,使两个部门工作得到沟通,根据市、区要求分别对洗车业、洗浴业、宾馆、饭店、机关等单位进行了多次联合检查,入户以“服务在先、指导在先”为原则,对出现浪费用水现象的单位进行教育,并提出改进要求,切实把节水检查的过程作为向用户指导和提供服务的过程。

(3)另外每月按时报送检查月报表,建立各种台账,做好检查记录及图象资料,特别是对施工工地的节水审批项目进行检查,并及时上报区节水办。

(二)社区内的可持续消费与清洁生产

1、电池:

在地区16所中小学及所辖居(家)委会统一配置废旧电池回收桶,开展废旧电池回收活动,几年来共回收废旧电池1000多公斤,为治理环境污染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垃圾分类:

为了加大广大职工、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先后发放宣传材料800份,市政管委《关于认真做好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的通知》20份、制作展板40块、还特意编写印制了给客户、小区居民的一封信,发放到客户和小区居民的手中共计3500份,其中3个大厦共投资6万元设置了垃圾分类桶,广电部小区还投资11万实行了厨余垃圾生化就地处理。工作的逐步深入人心,得到了市、区政府的承认,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为下一步的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减少白色污染:

1998年,以\"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为主题建立了XX社区地区绿色小卫士中心,开展中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试点工作,发动全地区中小学生认领绿地,拣拾白色垃圾,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

4、再生纸:

2000年,XX社区街道率先在全区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生纸的使用推广,取得一定效果。

5、旧物品再利用:

每年定期举办科普活动日,以循环经济为主题,展示居民循环再利用制作的生活及艺术产品。

于2005年9月17日的活动报道还曾登载在《北京日报》的头版,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共鸣。

(三)环境方面的污染低排放

动员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确保区域空气质量

XX社区街道在2004年2月19日区环保局召开“动员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确保区域空气质量工作会”后,成立了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XX社区街道办事处主任李红兵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城管科的副主任关白山担任,成员由城管科、社区办、宣传部、城管分队、办事处办公室及地区32个社区组成,下设办公室由一名主管环保工作的副科长主抓日常工作,同时指定一名干部具体负责控制扬尘污染工作的开展和公众参与的宣传。

组织机构的落实确保了我街道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XX社区地区共有在施工地﹑拆迁工地20个,XX社区办事处根据工地情况配备了4名扬尘监督员。4名扬尘监督员每人负责5个工地的日常检查,每人每天对工地进行2次检查。在检查过程中,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要求每名扬尘监督员填写现场检查笔录,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向工地负责人提出整改方案,让其期限整改。在检查中扬尘监督员要求工地加设洗车槽,但有的工地已进行路面硬化,对挖洗车槽有一定的困难,扬尘监督员严格按照《北京市建设工地施工现场管理办法》规定,工作不到位决不下班,让工地负责人深受感动,并以实际行动支持扬尘监督员的工作。通过日常检查使地区各工地的建设者们增强了环保意识,明确了参与控制扬尘污染工作的重要性。

XX社区街道办事处还在32个社区成立了控制扬尘污染志愿者队伍,并于2004年4月8日上午在XX社区办事处二楼会议室召开主题为“提高公众参预意识,确保首都环境质量”的志愿者队伍负责人培训会。培训会由北京市环保基金会会长江小珂同志作题为《北京市环境状况分析的报告》。江小珂同志着重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的重大作用进行了讲解,并介绍了许多社区居委会参与此项活动的先进经验以及打好这场公众参与的“人民战争”的具体办法,为下一步XX社区街道社区开展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4年4月22日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接到区扬尘办转来市扬尘办关于迎接市环保、建委、房地和城管执法局检查工地扬尘污染的通知后,于23日上午,立即组织人力对我地区工地扬尘污染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关白山副主任亲自带队对重点工地进行了针对性检查,到23日下午17:00时共查工地20个。对检查发现的问题,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要求工地立即整改,清运垃圾、渣土,覆盖砂石料,派专人洒水,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2004年6月5日,为纪念一年一度的“六·五”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全国妇联在西城区真武庙四条西口中心公园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即绿色家庭现场演示会”。在活动中,进行了以“绿色﹑健康﹑积极﹑向上”为主题的环保文艺演出,并举办了“绿色家庭”科学生活现场演示会。通过现场演示,使参与活动的公众收获不小,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2004年7月28日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在汽南社区活动站召开题为“动员社会力量,做好环保工作”的社区环保主任会。

李瑛副科长强调今年是落实市"第十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第一年,为更好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建设"绿色社区",就必须以社区为舞台,以社区居民为主角,群策群力,从建设周边的绿色家园做起,积极自觉的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来。李瑛付科长希望各社区及时反馈环保工作信息的同时根据环保部门的倡议进行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工作的宣传。

2004年8月12日上午9点,XX社区街道城管科召开主题为“严格控制工地扬尘污染,加大工地各项管理力度”的在施工地会议。对工地卫生、环保、消防工作进行了统一布置。会上周兴新科长传达了市、区扬尘办“关于对各工地扬尘污染控制情况进行普查的通知”,并向各个工地提出具体要求:1.结合当前的建筑工地,拆迁工地控制扬尘标准,各工地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整治,在整治的基础上,进行自查,严格按照市、区政府的精神办事。2.在此期间,我地区将组织有关部门(防火、爱卫会、城管分队)对在施工地进行严格检查,进一步落实上级精神,做好迎接市、区扬尘办检查的一切准备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

在区环保局召开“动员公众参与控制扬尘污染,确保区域空气质量工作会”会后,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和社区办一块在32个社区确定多名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定了XX社区街道环保义务监督员名册,形成社区居委会义务环保监督员网络。各环保义务监督员利用手中的社区居委会环保监督记录表和XX社区街道公众参与环保监督情况统计表,记录下在施工地的扬尘情况,随时上报XX社区办事处城管科,使发现的扬尘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四)资源综合利用进社区

社区资源共享,实现社区管理现代化,服务社会化:

XX社区社区的大型活动,多是采取政府倡导、单位承办、多方参与的形式来实施的。去年,儿童医院和贸促会分别承办了社区两场群众体育赛事。今年,复兴商业城又成功地举办了社区跳绳比赛。这种共建的模式对加速社区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1年年初,六个社区分中心召开年会,所用礼堂、锦旗、铜牌、奖品均由驻地单位赞助支持;有的单位还为年会制作了宣传横幅和图片展板;还有的单位为年会的召开专门开展了社会宣传。此次年会的召开,驻区单位共投入资金5万余元,充分体现了社区事务大家办的社区建设新理念。天客隆、复兴商业城、华普超市等单位的领导,纷纷在年会上向大家公开表示:自己的商品要向社区居民让利优惠。33中、白云路小学、铁二中等学校领导,表示要将现有的场地向社区居民开放。国家计委和广电总局、儿童医院等单位,向地区居民和社会单位郑重承诺,要支持社区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XX社区已有30的社区资源能够为居民提供服务。

XX社区社区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建设的窗口单位,建立了方便快捷的热线服务网络和支撑社区服务的专业服务队伍,为了方便地区群众的生活,引进了凯迪公司红黄蓝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在7个社区内采用电脑配菜、送菜的方式,方便了群众生活,受到了群众普遍好评。同时该公司还研制开发了“红黄蓝”社区呼叫服务系统,我街道有近3000户居民已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现代化社区服务。

XX社区作为北京市社区服务网络的试点单位于2000年下半年与首信集团合作,建立了XX社区社区网络系统,该系统涵盖了特快公告、XX社区风貌、政务公开等社区服务内容,体现了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2001年我们与台湾安瑟尔公司联合开发了“答客讯”电子政务系统,通过电话语音留言的方式,办事处实现24小时全天候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四、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巩固社区循环经济成果。

社区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工作,坚持以循环经济为战略,建设人文XX社区社区的总体思路,取得较大进展。把启动生态经济,提高居民素质作为首要目标,围绕居民素质的提高,开展了一系列循环经济范畴的举措。通过“三个要素,一个目标”既资源再利用、旧物品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素质、意识和文明水平,随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有所增强。

2001年我街道代表西城区迎接了全国文明城区的检查和验收,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002年我街道被全国精神文明委和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区示范点”。好范文版权所有

1999年由西城区统计局在我社区开展的《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显示,通过几年来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手段,居民群众社会质量比七年前有了很大提高,对社区各项服务的满意度为全区最高,人口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以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契机,即延展了社区的人文建设,又使社区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现阶段,社区循环经济的进展,还局限于广泛倡导应用的阶段,并未无时无刻地深入群众生活当中。发展社区循环经济,更需要政府、企业、群众以及科学验证的支持及共同努力,结合社区实际,在人文XX社区的建设当中,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doc》
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