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调研报告

2020-12-20 来源:调研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地区缺水调研报告

全县农村居民用水比较困难,全县以村为单位,大量挖井取水,若还不能解决生活用水,以村为单位,就近运水送水,地区缺水调研报告。

象山干旱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县委县政府对旱情非常重视,措施得力,居民生活用水基本保障,人心稳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平稳。为解决爵溪产业用水之急,预备投资9200万方,展设12.5公里管道,从白墩水库引水管道正在紧张进行中,近期可应急供水。白墩水库集域面积41平方公里,水库增容建设完成后,年总产业供水量2400万方,总投资达3亿元。已经开工建设上张水库,总库容近2000万方,总投资2.8亿元。规划建设泗洲头水库,总库容4000万方,预计总投资7亿方。从白溪水库引水5万吨,已经宁波协调将着手建设。县里规划将水库和供水连万网络,优化配置水资源,进步供水保障率。

二、爵溪缺水状况及对产业影响

爵溪是象山城区的一个街道,是象山重要的产业基地,也是我省著名的针织品出口基地。总人口2.8-2.9万人,其中本地人口1.3万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左右。2003年产业产值46.5亿元,财税收进达1.1亿元,调查报告《地区缺水调研报告》。

目前,街道内聚集了众多品牌针织企业,已形成印染、织造、绣花、成衣、加工贸易等为一体的针织服装产业链,是一个层次较高、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积聚能力强的纺织生产、出口基地。象山旱情对爵溪生产用水影响最大。爵溪日用水需4万吨,其中生活用水3000-5000吨左右,其余大部分为产业用水,其中漂染企业日需水2.5-3万吨。2003年大旱以前,象山县城丹城、爵溪管道已联网供水,日供水4万吨。目前,城区管网向爵溪日供水8000-10000吨,尽量保证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与部分产业对优质水需求,街道在满足生活用水需求外,企业用水根据用水质量要求与用水量统筹安排。本地自备水源日供水可达5000吨。缺水由企业自行从溪坑、河道拉水,不足部分从外地运水,经改装的运水车辆100多辆,最高峰时企业日拉水2万吨。

企业针对用水不足己采取各种措施调整。该县最大的产业用水户海达针织染整有限公司用水状况:

海达针织染整有限公司是一家漂洗、染色企业,是一家为爵溪300多家企业提供原料的上游企业,共有工人1000多人,固定资产总投资1.5亿,2003年交税2000万元。该企业也是爵溪耗水、耗电最大的企业,高峰日耗水近2万吨,用电装机达6000千瓦(全镇用电装机13万千瓦)。目前城区自来水天天向该企业提供优质水4000方,水价每方2.2元,其余用水由企业雇车拉水,现有拉水20车辆辆左右,天天拉水6000方左右,日增加本钱2-3万。

企业应对缺水新增了循环水利用装置,已在内部展设水循环利用管道,开始着手节水工艺改造,同时进口低耗水设备,新设备漂染1吨布耗水从原先的10方水下降到1.2方水,企业日用水总量也从2万吨下降到1万吨左右。企业在缺水、缺电下生产正常,产品供不应求,企业不断在更新设备,加强技术改造投进,上半年企业交税600万元。

推荐第2篇:红河州地区调研报告

红河州地区调研报告

-------------红河概览

【地理地貌】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1°47′~104°16′,北纬22°26′~24°45′,北部与昆明市紧靠,西北部与玉溪为邻,东北部与曲靖市相连,西南部与思茅地区相连,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848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4.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1公里。红河州3.3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境内山峦纵横,河谷深切,地形错综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最高点为金平县西隆山,海拔3074米;最低点为河口县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76.4米,也是云南省海拔最低点。境内以红河为界分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山地面积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85 %。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到越南境内,为州内的主要山脉。北回归线穿越红河州个旧市、蒙自县、建水县。

【建州历史】

1950年2月,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并于3月将专员公署驻地由建水迁往蒙自,12月,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云南省人民政府蒙自区专员公署(简称蒙自专署)。1953年5月1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在元阳新街成立。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五十七次会议正式批准后,1957年11月,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五万多各族群众在蒙自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自治州成立的第二年,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将省辖的个旧市划归自治州领导。自治州州府由蒙自迁移个旧。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红河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迁移蒙自。2003年11月18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级行政机关从个旧迁移蒙自的庆典大会在蒙自隆重举行,标志着蒙自正式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新州府。

【开放历史】

历史上,红河就是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红河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清朝中叶,红河成为滇越水陆交通重要枢纽和云南进出口商贸中心。清光绪12年(1886年),蔓耗至越南河内水运开通,运输繁忙,\"每月大船三百,小船千艘,来往如蚁\",运输货物最多的1907年,运输船只达18431艘次,运送货物57369吨。1887年,蒙自被辟为商埠。1889年,清政府在蒙自设立云南第一个海关,法、德、美、意、日等国分别在蒙自设立领事馆,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意大利、希腊、日本等国商人在该地区开设洋行、银行、公司、酒店等40多家,中国商人开设的货仓、马店、饭店、粮店等上百家。1910年4月1日,近代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滇越铁路全线通车,铁路运输取代水路运输,红河继续成为云南省进出口物资最大的集散地。1940年,为防止日本假道越南进攻我国,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炸毁河口与越南的铁路大桥,随后又撤除河口到碧色寨铁轨177公里。中越贸易随之衰败中断。改革开放以来,红河州从对外开放的末端走向前沿。1993年5月和11月境内的河口、金水河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先后开通。红河州形成了以个旧、开远、蒙自滇南中心城市为枢纽,以河口、金水河口岸为前端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自然资源】

红河州物华天宝,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堪称\"天然动植物王国\",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珍稀保护动物116种,其中有马来熊、印支虎、黑冠长臂猿、懒猴、灰叶猴、大青猴、龟纹豹、金钱豹、熊灵猫、毛冠鹿、巨蜥、蟒蛇、黑鹤、黑颈长尾雉、绿孔雀、孔雀雉、拟兀鹫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高等植物700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苏铁、金花茶等。各类脊椎动物774种。中草药911种,其中植物药770种,动物药140种,矿物药1种。红河州河流纵横,有红河、腾条江、李仙江、南盘江4大水系,水能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85条,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州水能理论蕴藏量达500万千瓦,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在300万千瓦左右。红河州矿藏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和开采的矿种50多种,其中锡储量78万吨、铜100万吨、锌60万吨、钨13万吨、镍5万吨、煤43亿吨、霞石30亿吨,此外还有铅、锑、铋、钼、钴、金、银、铁、锰、钛、铂钯、石棉、石膏、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价值4000多亿元,霞石矿综合开发潜在价值达5万亿元,煤的潜在价值超过5000亿元。

【发展机遇】 \"十一五\"时期是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红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前构建完成,两廊一圈(昆明--河内经济走廊、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北部湾经济圈)在\"十一五\"启动建设,泛亚铁路东线玉溪至河口段和昆明至河口公路高速化将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使我州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区域性合作的前沿地区和主要通道,将为我州发挥区位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带来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泛珠江\"9+2\"区域合作,在政策、资金、项目建设等方面会继续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扶持,并将促进东部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向西部梯度转移,也将为我州发挥后发优势、扩大经济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省委、省政府加快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构建昆河经济走廊、建设立体网络化的滇越大通道、决定建设红河工业园区和推进霞石矿的开发等等,都给未来红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红河州丰富的土地、气候、水

1 能、矿产、旅游资源,为未来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全州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基础更加扎实,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更加显现,产业体系逐步完备,新的投资高峰期正在形成,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战略】

2004年1月,州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四化联动、梯度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州\"的发展战略。红河发展战略虽然仅有短短16个字,寓意却极其深刻,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四化联动\"是战略思路,就是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四化\"进程,同时努力使\"四化\"相互作用、相互带动、相互促进、联动发展。梯度推进是战略方式,就是要从红河州区域发展不平衡,南部和北部、坝区和山区差距较大的实际出发,在发展层次上坚持从北向南推进、从坝区向山区推进、从个开蒙中心城市向周边县辐射、从县城所在地向乡村辐射,在发展定位上确立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脱贫致富\"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在工作领导和指导上分区域、分地带、分门别类进行,切忌一刀切、一个模式。统筹发展是战略结构,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自身发展和对外开放。富民强州是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使老百姓钱袋鼓起来、粮袋涨起来、脑袋灵起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综合州力和红河影响力,争取走在全省各州市和全国各自治州的前列。

【农业产业化】

传统农业产业实现了提质增效。2006年,全州种植优质稻42.8万亩,蔬菜97.85亩,建立标准化无公害、绿化食品和有机产品生产示范基地44个20多万亩,烤烟56.1万亩,甘蔗33.37万亩;全州水果面积达130万亩,核桃20万亩,八角32万亩,草果35万亩,茶叶20万亩,橡胶47万亩,棕榈18万亩,紫胶1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100万亩。以\"云南红\"为代表的\"红酒\"产业方兴未艾,全州累计投入葡萄产业资金4亿多元,2006年全州葡萄产量3.4万吨,实现农业产值6721.99万元;建成了云南红等葡萄酒厂,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2.7万吨,创出了全国知名品牌\"云南红\",工业产值2.1亿元。以灯盏花、大黄藤、红豆杉为代表的\"红药\"产业茁壮成长。2006年,印楝种植面积达18万亩;灯盏花种植6800亩,覆盖种植户8500多户,农业产值1800万元,工业产值2670万元;大黄藤育苗60万株,累计种植1.93万亩;石斛种苗、栽培技术已辐射到屏边、金平、绿春等地;成功引进了香港广畅集团在屏边开展红豆杉引种、种植、研发及加工,规范化种植4000亩。畜牧产业和水产业成为农村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2006年,全州肉类总产量26.6 万吨,禽蛋产量1.9万吨,奶类产量1.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3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1%。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3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495个。

【民族文化】

红河民族众多,民族文化悠久璀璨。主要民族节日有以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为新年的哈尼族十月年(又称哈尼年),每年六月的哈尼族矻扎扎节(又称六月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彝族火把节,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苗族花山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的瑶族盘王节,一般在傣历六月间举行的傣族泼水节,每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举行的傣族男人节等。红河州民族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史诗、神化、传说、故事、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等等,如哈尼族《十二奴局》、《哈尼祖先过江来》、《哈尼阿培聪坡坡》,彝族《阿细的先基》。彝族古籍文献丰富,全州散存于民间的彝文古籍二千多卷,著名文献有《尼苏夺节》、《彝族创世纪》、《太阳历》等。经典的舞蹈有哈尼族苍劲有力的芒鼓舞、娱乐健身的乐作舞,彝族阿细跳月、烟盒舞,苗族芦笙舞等。经典音乐有石屏彝族的海菜腔等。《哈尼四季生产调》、哈尼族多声部音乐、彝族烟盒舞、彝族海菜腔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乐器有彝族的巴乌、口弦,苗族的芦笙,傣族的葫芦丝等。图腾崇拜有哈尼族的祭龙,彝族的祭火、祭山等。节日文体活动有爬花杆、赛芦笙、打磨秋、对歌、斗鸡、斗牛、丢包等。成年仪式主要是瑶族的度戒等。饮食文化有哈尼族的长街宴等。风味小吃有哈尼豆豉、蒙自过桥米线、石屏豆腐等。主要工艺品有多次被评为部优产品的个旧锡工艺品、我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等。 发展思路

【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四化联动、梯度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州\"的发展战略,大力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兼容、敢为人先、奔腾图强\"的红河精神,落实\"产业富州、机制兴州、素质强州\"三大战略举措,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民众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三个转变,着力提高\"三化\"即物的市场化、人的社会化、机制的活性化程度,突出经济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州域环境建设、人本工程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等八大建设,全方位打基础,各领域抓建设,和谐共振图兴盛,积极构建\"和谐红河\"、\"奔腾红河\",努力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创红河州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新红河。

【三大举措】

州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红河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产业富州、机制兴州、素质强州三大战略举措。产业富州就是要确立经济产业在经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产业发展既是经济素质的体现,更是

2 各方面力量聚集的体现。一个区域的发展,关键是产业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大厦,关键要靠产业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红河,重要任务就是抓产业建设。经济产业不加快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坚持不了。我州重点要集中力量突出抓好\"两烟\"及配套产业、矿冶、电力能源、建筑建材、化学工业、生物资源、旅游等产业建设,巩固和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发展新兴产业,构建支柱产业群体。机制兴州,就是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深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大力突破机制性、体制性障碍,努力建设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涌进红河和有利于调动州内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机制。素质强州就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人才强州战略,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不断提高全州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努力提高经济素质和社会事业的素质,提高产业素质和产品素质,通过素质的提高,增强我州发展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八大建设】

一是加强经济产业建设。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全方位打基础,切实加强电、路、水、城市、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城镇化建设。实施\"以人为本、扩容提质、多元辐射、协调发展\"的战略,依托公路、铁路、航空、通讯等现代化的立体交通信息网络,努力形成以蒙自、个旧、开远组成的滇南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干线为城镇发展主轴,以南北经济区为两翼的城镇布局,建设核心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城镇、重点集镇、一般集镇五个层次组成的开放型城市框架体系。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推进农民素质、农业产业、农村环境、农村管理的四个战略转变,落实新型农民建设、农村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环境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五项任务,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五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六是加强州域环境建设。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创造财富\"的理念,着力加强社会环境建设、市场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营造和谐而充满活力的州域环境。七是加强人本工程建设。紧紧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认真实施富民工程、民生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社会救助工程、扶贫攻坚工程、素质工程,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八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围绕建设学习型、务实型、凝聚型、创新型、廉洁型\"五型\"领导班子,着力构建唯真、唯勤、唯和、唯廉的领导干部\"四唯\"履职形象,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调控能力和自我塑造能力,为红河发展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发展现状

【新型工业化】

\"十五\"以来,我州通过实施\"双百计划\"、\"双十行动\"和\"重点产业建设行动计划\",围绕大资源抓工业,围绕大企业抓项目,围绕大项目抓速度,工业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十五\"期间,全州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64.6亿元,是\"九五\"的2.1倍。2006年我州工业投资达到了90亿元。2006年全州辖区内完成工业总产值476.29亿元,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88.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93.9亿元。烟草产业方面,红河卷烟总厂卷烟年产销量达到150万箱以上,2006年实现税利84亿元,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前列。冶金产业方面,传统的锡铅锌向深加工发展,增加了钢铁、电解铝、铜冶炼等门类。云锡集团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锡材及锡化工生产基地,我州锡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已跃居全球第一,\"世界锡都\"的美誉已真正名副其实。红河钢铁公司具备了年生产100万吨钢、100万吨铁、80万吨棒材的生产规模。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9万吨锌、50吨电铟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全球第一大铟冶炼厂。化学工业方面,实现了红磷与云天化的整合,在煤化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解化集团建成了5000吨/年二甲醚示范装置,并生产出了合格产品,填补了云南空白。能源工业方面,\"十五\"期间,全州开工建设了大唐开远电厂、国电开远小龙潭电厂、华电弥勒巡检司电厂3个2×30万千瓦火电厂和金平那兰、弥勒雷打滩、绿春戈兰滩、泸西云鹏、绿春土卡河、元阳南沙等六个中型水电站及一批小水电站。上述电站项目建成后,全州将形成新增装机442.3万千瓦,电力总装机将达556万千瓦。到2007年底,全州电力将建成装机525万千瓦,预计全州电力总收入将达69.3亿元,上缴税收8.31亿元,我州将成为云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最大的火电基地,电力将逐渐成为我州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建材产业方面,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完成了一期2000吨/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生产能力达200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红河工业园区已完成投资26.1亿元,拥有新老企业76户,从业人员1.14万人,2006年完成工业产值45.6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46亿元,利税总额2.5亿元,各项综合指标在全省30个园区中居第5位。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建设上,\"十五\"期间,全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达973个,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77.8亿元,为\"九五\"的5.1倍,超过前51年的投资总和。2006年,全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25亿元。\"十五\"以来,先后建成鸡街至石屏、通海至建水、平远街至锁龙寺高速公路,红河大道,个屯一级公路,个旧至元阳、石林至泸西、弥勒至泸西二级公路。截至去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8768.517公里。全州乡镇全部通柏油路、水泥路或弹石路,实现了乡乡通班车。泛亚铁路东线--玉溪至蒙自电气化铁路已于2005年破土动工,蒙自至河口段即将开工建设。红河机场已被列为全国\"十一五\"期间建设的21个支线机场之一,场址已初步选定老虎山。城镇建设上,\"十五\"期间,全州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326项,完成投资42.9亿元。2006年新建、续建、改造城镇基础设施118项,完成投资9.8亿元。到2006年末,全州城

3 市道路达670.69公里,面积835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19.46平方公里,比\"九五\"末的72.71平方公里新增46.7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从\"九五\"末的23%提高到2006年的32%。滇南中心城市城镇化水平达61%,比全州平均水平32%高29个百分点;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2平方公里,占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119.4平方公里的51.9%。电网建设上,投资6.4亿元完成

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投资2.7亿元完成城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全州已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50座,其中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3座,110千伏变电站36座。拥有500千伏输电线路6条,长217公里;220千伏输电线路29条,长1061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65条,长1233公里。现已形成以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为骨干的多电源、多层次的供电网络。水利建设上,全州共有水库419座,其中中型水库21座,小

(一)型水库68座,水库蓄水库容达到9.46亿立方米,人均年供水能力达434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250.52万亩。信息化建设上,全州有线电视光缆主干线86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30余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6.2%和95.03%,位列全省前茅;全州固定电话普及率达13.97部/百人;移动、联通在网用户达113.4万户。

【对外开放】

\"十五\"以来,红河州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招商引资、对外贸易、边境贸易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招商引资方面,我州积极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引资活动,举办了\"红河(香港)投资贸易推介会\",承办了中越边境交易会,参与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经贸洽谈会、\"首届中国扶贫项目经贸洽谈会\"、\"昆交会\"、\"云南省生态优质农产品推介展\"等多个大型会展,促进了招商引资,扩大了对外开放。\"十五\" 期间全州累计签约项目540项,协议总投资457.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1.5亿元,与\"九五\"相比,协议总投资增长669.2%,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96.2%。2006年新签国内合作项目231项,协议总投资119.9亿元,州外实际到位资金71.6亿元。在对外贸易方面,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5年的6644万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7.1亿美元,翻了10多番。在边境贸易方面,红河州边境贸易发展迅速,2006年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值1.57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76.8%,居全省第二位。2006年8月,预计投资10亿元的\"中国河口国际口岸北山片区\"建设项目启动,将有力推动我州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上,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到2006年,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207所,在校生76.4万余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2000年的99.12%提高到2006年的99.72%,小学在校生由2000年的42.25万人减少到2006年的41.51万人;初中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69.01%提高到2006年的99.48%,初中在校生由2000年的14.55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8.86万人;青壮年文盲率从2000年的7.3%下降到2006年的1%以下。实施了高中教育\"1650\"工程,从2005年起,用三年的时间,投资14.8亿多元,新建扩建16所高中和职高,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50%。目前所有项目学校均已基本完工并全部投入使用。2006年全州普通高中招生16413人,比2004年增加4645人,高中阶段入学率由2000年的18.7%提高到2006年的46%。从2006年起,我州又开始实施幼儿教育\"1150\"工程,用两年的时间,投资8800多万元,在乡镇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新建或扩建100所幼儿园(实际新建106所,改建14所),使全州在园幼儿新增10000人以上,力争全州幼儿入园(班)率达50%以上。到2007年9月底,已建成115所。精神文明创建方面,开远公路管理总段、河口海关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水县第一中学、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小龙潭发电厂、红河州财经学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弥勒县弥阳镇、蒙自县草坝镇富民村委会湾沟村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红河影视异军突起,文艺精品引人注目,成功举办了 \"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红河电影周\"活动,电影《婼玛的十七岁》和《花腰新娘》先后荣获中国电影最高奖项\"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30集电视连续剧《天下一碗》拍摄制作完成,电影《红河》拍摄完成,李怀秀、李怀福荣获2006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组金奖,曲艺作品《花腰女》荣获2006年中国第四届曲艺大奖\"牡丹奖\"。我州与省委宣传部共同打造的大型原生态民族音乐会《云岭天籁》获得成功,在京演出期间受到李长春、曾培炎、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音乐界专家的高度评价。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计划投资5亿多元、占地578亩的红河剧院、州群众艺术馆、州新闻中心、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五大文化工程开工建设,建成了投资2400万元、占地7265平方米的州图书馆和投资2200万元、占地7306平方米的州博物馆,投入1.2亿多元对县(市)图书馆、文化馆及乡镇文化站进行改造和新建。体育事业上,2001年以来投入体育基础设施资金2.26亿元,其中州级和县级体育场馆投入1.47亿元,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成功举办了云南省第12届运动会,红河体育代表团以金牌55.5枚列全省金牌榜第四位,实现红河在省运会上金牌历史性的突破。卫生事业上,2006年底,全州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385个,病床10644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2.4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511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2人。2001年到2006年底,全州投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亿多元,是\"九五\"的3.3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投入4.67亿元,购置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组织实施\"千所卫生所\"建设,投入资金4040万元,新建村(社)卫生所820所,面积 5.34万平方米,配备医务人员2735人。用两年时间,实施全州每个自然村至少建一个公厕的\"万村卫生公厕建设\"工程。广泛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个旧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蒙自县被评为\"全国卫

4 生县城\"。

【县级情况】

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扶贫开发两个层面的\"万村建设千村推进\"十项工程,扶贫攻坚成效明显。红河州元阳、绿春、红河、屏边、金平、泸西6个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屏县被列为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986年以来,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7亿多元,其中财政资金19.69亿元,信贷资金11.35亿元,社会帮扶资金6亿多元。实施扶贫攻坚乡49个,重点扶持村125个,特困民族乡综合扶贫开发4个,温饱安居村297个,整村推进重点扶持村707个,茅草房改造37836户,易地移民开发转移安置贫困群众11994户52915人。按不同时期解决温饱的标准,全州贫困人口的总量由1986年的215万减少到2006年的73.44万。中央国家机关、上海市及\"四区\"、省级17个挂钩单位、驻州及州属144家单位和县属单位不断加大挂钩帮扶和对口帮扶力度。外交部从1992年挂钩帮扶金平县到2006年底,共向友好国家政府和人士筹集资金近77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70个,解决了两万余师生的教学困难、14个乡(镇)157个自然村(含3所中学)9821户54116人的饮水困难及55个自然村2578户12247人的温饱问题。上海市及长宁、徐汇、青浦、奉贤四个区从1996年9月开始对红河州及元阳、绿春、金平、屏边、红河、泸西、石屏7个贫困县开展对口帮扶与经济社会协作,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共投入资金约2.1亿元(含物资折价),援建项目1100多个。中信集团对口帮扶我州以来,共投入资金2282.57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68个。社会保障工作快速推进,初步建立了与红河州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07年6月,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91万人,2006年共计征缴社会保险基金8.38亿多元、支付基金8.1亿多元。从1998年到2006年,全州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4.26亿多元,693万人次先后得到救助。2006年,全州发放城市低保金9114万元,发放对象121万人次。全州农村低保应发放对象11.2万户28万人,2007年已全部发放完毕,共发放5040万元。2001年至2006年,累计定量救济农村特困户107802人,救济金额1830万元。全州1.5万五保对象应保尽保,供养标准大幅度提高。2001年至2006年,州级累计下拨救灾资金1230万元,救助灾民110万人次。到2007年7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277.7万多人,113.6万人次获得医疗补偿,报销医药费3968万元。全州79.7万人次加入职工医疗互助会,共计补助3.3万人次,补助金额2300万元。劳动就业全面发展,\"十五\"期间全州开发就业岗位13.7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1.97万人,比\"九五\"增长30%,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万余人次,特殊困难群体就业7000余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逐年迅速增长,从2001年的1万多人增加到2006年的13.57万多人,劳务经济创收8.9亿元。

【体制机制】

近几年来,我州积极稳妥、全面系统、规范有序地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乡镇党委班子直推直选、教育综合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取得了成功经验,在全省甚至全国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乡镇党委换届直选方面,2006年,经中共红河州委决定,在全州乡镇党委换届中对全州乡镇党委、纪委班子进行党员大会直选,涉及12个县市,110个乡镇党委,1076个党总支,5758个党支部,68161名党员。全州参加推荐候选人的党员有45678人,参加选举的党员达54016人,参选率达到96.21 %,有17万余名群众积极参与推荐。教育综合改革方面,2004年7月红河州启动了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是实施\"1650\"、\"1150\"工程,加快了高中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一批学校改扩建为完全中学或高中;积极推进以校长公选制、教职工聘任制、绩效工资制\"三制\"改革为重点的用人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多渠道筹资和多元化办学模式,加快学校建设步伐。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组建了红河新闻传媒、红河演艺、红河影视、红河体育、红河旅游五大产业集团,加快了红河文化产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采取多种模式,对全州23所县级以上医院实行改革,整合组建了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初步形成了公立医院、股份制医院、私立医院平等竞争的新体制和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非基本医疗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户籍制度改革方面,红河州委、州政府于2005年12月做出《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公民迁徙自由的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率先在全省实行无性质区别的一元户籍管理制度,打破了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了公民迁徙自由。

【生态环保】

生态和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十五\"以来,我州不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确保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的实现,企业达标排放率显著提高。一是加大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关停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工业企业。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到2006年,全州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225套,处理工业废水近2亿吨,治理达标率达96.68%;有废气治理设施521套,治理能力达到1858.72万标立方米/小时;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4座,设计污水年处理量1729万吨。三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全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三同时\"制度执行率为100%,否决了一批对水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四是开展重点行业的污染综合整治,遏制了重点行业污染加重的势头,促进了局部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五是核辐射与核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全州辐射环境、放射源装置有效控制,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目前,全州共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7个(国家级3个、省级4个、县市级8个),保护区总面积276647.4公顷,占国土

5 面积的8.40%。\"十五\"期间累计造林287.9万亩(人工造林260.6万亩,飞播造林27.3万亩),新增未成林地287.9万亩,郁闭后州内森林覆盖率可提高6.0%。全州累计封山育林332.7万亩。森林火灾次数、受害率、控制率、发生率均处于控制范围,连续十三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水污染综合防治取得成效,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南盘江流域、红河流域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异龙湖、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个旧金湖、蒙自南湖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望未来

【发展机遇】

\"十一五\"时期是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红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前构建完成,两廊一圈(昆明--河内经济走廊、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北部湾经济圈)在\"十一五\"启动建设,泛亚铁路东线玉溪至河口段和昆明至河口公路高速化将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使我州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区域性合作的前沿地区和主要通道,将为我州发挥区位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带来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泛珠江\"9+2\"区域合作,在政策、资金、项目建设等方面会继续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扶持,并将促进东部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向西部梯度转移,也将为我州发挥后发优势、扩大经济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省委、省政府加快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构建昆河经济走廊、建设立体网络化的滇越大通道、决定建设红河工业园区和推进霞石矿的开发等等,都给未来红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红河州丰富的土地、气候、水能、矿产、旅游资源,为未来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全州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基础更加扎实,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更加显现,产业体系逐步完备,新的投资高峰期正在形成,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奋斗目标】

到2014年,全州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到2020年,全州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与全国同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经济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确保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1500美元;经济增长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循环经济有效推进,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工业总体水平提升,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城镇化快速推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努力发展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消除,经济的区域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南北区域、城乡发展更加协调,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有较大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构建平安、和谐红河取得新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5年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年均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8‰以内。

【基础设施现代化】

\"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378亿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上,计划投资243亿元,全面推进\"三纵三横\"总体规划的实施,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建成高速公路600公里,高等级公路拥有量1400公里,实现个、开、蒙半小时经济圈和大通道高速化,基本形成州到县公路高等级化,农村公路通畅化,交通基础瓶颈制约基本解决。铁路上,\"十一五\"期间,投资100亿元建设泛亚铁路玉溪至蒙自、蒙自至河口段,争取在2010年前建成玉溪至河口300公里国铁一级电气化铁路和蒙自至开远支线。积极推进景洪至白色铁路红河州境内段前期工作。到2010年,铁路运货能力达到1700万吨/年。机场建设上,争取红河机场尽快开工并建成高效衔接、换乘便捷的现代化航空港。航运上,投资2亿元,加快河口港、红河航运开发的前期工作,争取\"十一五\"期间立项建设,使之成为云南省最便捷的水陆联运出海通道。城市建设上,\"十一五\"期间,投资15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公共产品建设,规划建设400项城市基础项目,到2010年,全州城镇建成面积16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37%;滇南中心城市城镇人口74万人,其中滇南中心城市64.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65%。水利建设上,\"十一五\"期间,年新增蓄水库容1.6亿立方米,总库容达到11.36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达到270万亩,有效灌溉程度达到45%以上;新增年供水1亿立方米以上,基本保障城镇和工业发展需要。信息化建设上,到\"十一五\"期末,电话交换网络容量达到80万门以上,移动交换容量达200万门,移动基站信号覆盖到村。

【新型工业化】

坚定不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总量、做强产业、优化布局、提高效益,实现全州工业新的跨越。\"十一五\"期间,工业投入700亿元左右,推进烟草、冶金及新材料、能源、化工、建材、生物资源加工六大重点工业体系建设,做强做大红河工业,到2010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350至400

6 亿元的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12大工业基地\",即世界较大的锡生产、锡材加工、锡化工基地,砷加工基地,铟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卷烟加工基地;在国内有一定地位的铅锌铜镍生产基地;省内乃至全国最大的铝生产和铝材加工基地;国内重要的磷复肥基地;全省重要的钢铁基地;全省主要的煤化工基地;全省最大的建材基地;全省重要的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和昆河经济走廊的综合能源基地。到2010年,全州工业形成梯次发展,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达到100户以上,其中红烟、云锡、铜冶炼、红钢、铝工业5户企业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解化集团、蒙自矿冶公司、红河恒昊等年销售收入50亿以上,红磷、自立矿冶、乘风有色、大唐开远电厂、国电小龙潭电厂、华电巡检司电厂、小龙潭矿务局、弥勒天巍、国能煤电、锦东华电年销售收入10亿以上,打造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红河工业总量和企业实力跨上一个新台阶。烟草工业上,争取到2010年实现在州域内生产卷烟100至150万箱和红河卷烟170至200万箱的市场占有目标。冶金工业上,努力建设以钢锰为主的黑色金属基地,以锡、铅、锌、铜、铝、镍为主的有色金属基地。红河钢铁2008年实现200万吨的生产规模,争取在\"十一五\"期末扩张到300万吨;建成2个10万吨电解铝、2个10万吨铅、10万吨铜、3万吨镍铁及1万吨高冰镍项目,推动蒙自矿冶公司实施二期工程;争取美铝集团入驻我州,建成50至100万吨电解铝及深加工项目,增加150亿至300亿元工业产值;实施电矿结合开发铁合金、工业硅、钛、黄金,大力发展锡深加工、锡化工,进一步延伸冶金工业产业链;推进霞石矿开发的前期工作,加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的地质勘探工作力度,为冶金工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能源工业上,坚持煤电联动,电矿结合,水火并举,继续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开发流域梯级水电站,加快电网建设,发展综合能源。火电在建成3个2×30万千瓦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上大压小\"政策,争取上马小龙潭电厂2×60万千瓦和开远电厂二期2×30万千瓦项目,支持国能煤电公司弥勒跨竹地区火电项目建设;加快小龙潭矿务局年产1490万吨煤项目建设进度,开展弥勒朋普、蒙自雨过铺--大屯地下煤资源的地质勘查和开发,建成泸西100万吨机焦项目;水电2007年实现云鹏、土卡河、南沙水电站投产发电,加快戈兰滩、糯租水电站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马堵山、大黑公水电站,加快小水电开发,建成50万千瓦小水电;积极开展蒙自、泸西风能发电、抽水蓄能电站和燃料乙醇、膏桐的开发。全力实施\"十一五\"电网建设规划,建成德宏--临沧--墨江--红河--文山\"云电外送\"超高压\"南通道\"。到2010年,全州电力装机550千瓦以上,年产原煤2000万吨。化学工业上,发挥磷、锰、煤比较优势,巩固发展化肥,加快发展磷化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建成解化集团15万吨二甲醚配套20万吨甲醇、硝酸铵装置技术改造和红磷公司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等项目,推进锦东化工公司合成铵原料路线改造、云天化集团40万吨磷酸氢钙、建水3万吨高锰酸钾及合成铵、磷电结合等项目,做好煤基油等项目前期工作。生物资源加工上,充分发挥我州生物多样性优势,将红酒、红药、竹浆纸、果蔬、橡胶、蔗糖为代表的生物资源加工培育成为我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开远明威和弥勒天巍竹浆纸项目;引进汇源等企业入驻我州发展水果加工业;完成红河县8000吨棕丝加工项目;建成橡胶集团胶鞋生产线;保持蔗糖工业稳步发展;积极扶持云牛乳业。建材工业上,充分利用全州在\"十一五\"期间处于大投入、大项目、大建设的契机,着力培育建材工业的发展。建成开远水泥厂二期、泸西中枢水泥厂、建水紫燕水泥厂、蒙自瀛洲水泥厂、芷村水泥厂5个共计日产1.2万吨干法水泥生产项目,使全州水泥年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加快石材、水泥预制件、装饰材料的开发。

【社会事业建设】

\"十一五\"期间,将投入资金62亿元,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上, 2010年一级高(完)中达12所,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达10所以上,一级幼儿园达23所以上;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55%以上,九年制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98%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5%以下;高中毛入学率达到60%,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县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州高中阶段在校生达11万人,其中普高在6.5万人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年。卫生上,加强45所中心卫生院、95所乡镇卫生院和1000所村卫生室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问题。到2010年,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2岁,产妇死亡率控制在50/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22‰以内,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广播电视方面,实施村村通工程,对2500个站点进行升级改造,20户以上通电盲点自然村全部建成村村通。文化上,到2010年,新建改建县市文化馆和图书馆14个、乡镇文化站105个、村文化室706个,65%的村委会有1个标准篮球场、2台乒乓球桌和1个文体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幅超过10%以上,到2010年占GDP的8%,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科技上,推进3个州级、11个县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建设和100个科技示范村建设,建成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精细化工、生物技术、食品加工5个技术中心。

【环境生态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效推进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到2010年,自然资源产出率比\"十五\"提高10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消耗、取水量分别下降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提高到40%,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30%以上。二是严格控制工业污染。依法强制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 \"三同时\"等制度,强化对工业企业的污染监管。建立、健全推进企业节能降耗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突出节约资源、节能降耗等先进技术工艺的攻关和引进,开展\"百户企业节能竞赛\"和\"10户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竞赛\"活动。三是实施天然林保护、退

7 耕还林、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农村能源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努力在城镇面山绿化、绿色通道、滇南绿洲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一五\"期间计划完成营造林65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50万亩,封山育林200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超过40%。四是加大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到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五是加强异龙湖、长桥海、大屯海、三角海\"一湖三海\"的治理,到2010年,\"一湖三海\"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50%以上。六是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到2010年,累计建设沼气池10万口,改灶3万户,推广太阳能2万平方米。

【总结】

以上为针对红河州地区,关于民族文化,自然资源,地区经济发展,地区产业化,未来发展目标,与政府扶持力度-----等等方面进行的资料搜集调研。在未来的五年,红河州地区由于地理优势,丰富的资源,加上政府的发展战略实施之后,会拥有广阔的前景。

推荐第3篇:地区调研

地区“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督察组在温宿县督查

记者 辛春 报道:

7月20日,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李志清带领地区“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督察组一行,对温宿县“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4个月来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督查组一行在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正胜的陪同下,来到古勒阿瓦提乡听取了古勒阿瓦提乡 “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情况汇报,随后,督查组一行又来到古勒阿瓦提村农村警务室、艾热克米日克村清真寺、沿格博依社区和县供排水公司就“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情况进行了实地了解和督查。

自今年三月开展“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以来,温宿县一直以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保障性住房、市政设施改善、重点水利工程、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施畅通富民工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扎实做好教育保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实施抗震防灾等十二类27个民生项目为重点,扎实开展此项活动。截止6月底,27个民生项目中开工的24个,完工项目3个,累计完成投资4.2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1.04%。其中:纳入地区2012年重点考核的安居富民、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3个民生重点工程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2.4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5.65%。

督查中督查组对温宿县各级党组织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中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温宿县各级党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和各级工作队,要进一步强化维稳责任,整改薄弱环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当好直接联系群众的“服务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的“宣传员”、积极参与基层管理的“管理员”、坚决落实各项部署的“战斗员”,不断推动转变作风活动的深入开展,团结带领全县各族群众,为推动温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建功立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推荐第4篇:地区地方储备粮调研报告

根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厅局下发的《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开展地方粮食储备情况调研的通知》(新发改经贸[2006]152号)要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体制》中有关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制度和调控机制的精神,认真总结近几年地方储备粮管理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地区计委于今年第一季会同粮食、财政、农发行组成调研工作组,对辖区内拜城县、库车县、阿克苏市和阿克苏地区金谷集团的地方储备粮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的有关情况如下:

一、人口及社会粮食消费基本情况

(一)人口基本情况

截止2005年底,我地区共有242.7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222.78万人,流动人口约20万人,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市、库车县、拜城县和农一师,类别为建筑业、采煤工矿企业、石油天然气、旅游业和临时季节拾花人员。

(二)粮食生产和消费情况

1、粮食生产情况

2005年,地区粮食种植面积(含农一师)为313.26万亩,同比增加37.54万亩,增幅为 13.6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56.44万亩(含农一师7.48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18.11万亩,水稻播种面积40.99万亩。粮食总产152.74万吨,同比增加18.09万吨,增幅为13.4%,其中:小麦总产为66.28万吨,同比增加14.54万吨;玉米总产为60.383万吨,同比增加4.15万吨;水稻总产为26.08万吨,同比减少0.6万吨。2006年粮食计划种植面积为267.79万亩,其中:2005年已冬播小麦137.79万亩(含农一师4.5万亩),水稻计划种植面积30万亩(含农一师20万亩),玉米100万亩。

2、粮食消费情况

经测算,2005年阿克苏地区年粮食消费量为100.62万吨,占粮食总产的65.88%。其中:食用粮食消耗量为48.556万吨,占地区粮食总产的31.79%;种子用粮为4.54万吨,占粮食总产的2.97%;饲料用粮为45.1万吨,占粮食总产的29.54%;工业用粮为2.43万吨,占粮食总产的1.59%,主要用于酿酒业。在粮食生产中,正播玉米除乌什县和拜城县的20%用于本地工业和饲料用粮外,其他的均销售外地,复播玉米除10%用于种子粮外,其他的均作为青储饲料。

(三)社会粮食购销情况

1、小麦收购情况

2005年,自治区给我地区下达小麦收购任务10万吨(包括中储粮新疆分公司委托收购4.7万吨)。自2005年6月20日夏粮收购开称至11月底,全地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累计入库小麦19.33万吨(其中三等以上的小麦占91.4%),收购均价为1.30元/公斤(不含任何收购成本费用),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93.33%,累计入库小麦19.33万吨。在小麦收购过程中,中储粮新疆分公司阿克苏直属库自行收购0.7626万吨外,其余的2.35万吨均委托阿克苏地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代收购。另一部分余粮由具备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企业及加工企业在市场上收购。

2、小麦销售情况

2005年,全地区共销售小麦11.51万吨,其中:代中储粮新疆分公司销售小麦2.35万吨,自治区地储粮轮库0.52万吨,老粮轮库1.23万吨,新增地区地方储备粮2.5万吨,新粮销售4.91万吨,销售均价为1.25~1.42元/公斤,主要以本地区销售为主。

由于今年我地区的粮食生产形势出现“双增”局面,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且2005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之大,创历史新高,同时自治区发布的小麦收购信息指导价偏高,大多数售粮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但由于受全国和全疆小麦市场价偏低(目前在1.08-1.20元/公斤之间)和供大于求的影响以及周边地区小麦市场的冲击,目前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的新粮根本无法实现顺价销售,并出现了小麦“有价无市”、“卖粮难”的被动局面。即使内地部分省(市)需要我地区的小麦,但是由于价格的主要因素而无法成交。如果今年收购的小麦继续压库,其库存成本及各种损耗将不断增加,销售将会更加困难。根据我们对拜城、库车、阿克苏市和地区金谷集团小麦销售的情况来看,库车、阿克苏市和地区金谷集团小麦出库价在1.36~1.38元/公斤之间,而拜城县由于2005年制定的信息收购指导价偏高,与市场实际收购价相差0.15~0.2元/公斤,导致了该购销企业目前按1.25元/公斤采取亏本销售也无市场,如果这批粮食不及时销售,将造成大量压库,势必直接影响今年的小麦收购。同时,加上该县年降雪量大、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粮食仓储设施条件差,给粮食的储存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二、地方储备粮库存情况

截止目前,全地区小麦库存总量为20.3万吨,其中:自治区地方储备粮1.0341万吨,新增地、县(市)级储备2.5万吨,老粮锁定8.7万吨,新粮8万吨。自治区级和地区级地方储备粮情况详见表

三、表四。

三、地方储备粮管理体制

(一)储备粮的购、销、轮换运作机制

根据自治区对地方储备粮管理的实施办法,我地区承储的自治区地方储备粮的数量、品种计划均由自治区发改委下达,同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管理和监督。储备粮的收购、轮换和销售等具体工作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自治区粮食局代管。具体管理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下达。

为了确保地方储备粮的数量真实、质量完好,根据自治区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我地区依据自治区地储粮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按照“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对自治区下达的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进行轮换,自2005年底拜城县24万公斤地储小麦系2004年入库,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地区金谷集团地储的634万公斤因受市场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轮换了323.7万公斤小麦,剩余310.3万公斤地储小麦于2006年进行轮换。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的产粮大区。为了调控地区内市场粮食供求,平抑粮食市场价格,安排救灾救济,阿克苏地区行署2005年6月3日,在行署第一次常务会议上同意确定了新增地、县(市)级2500万公斤的地方储备规模,储备粮的等级为三等以上冬小麦。为了加强对地区地方储备粮的管理,真正做到“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使地区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了《阿克苏地区地方储备粮管理实施办法》,并下发各县(市)执行。

(二)承储企业管理办法

对自治区和地区级地方储备粮的承储企业,由地区粮食局委托具备承储条件的七家粮食购销企业承储。各承储企业严格按照《办法》,加强承储管理,确保储存安全,并接受自治区和地区计委、粮食、财政、审计、监察和农发行等部门的监管。

(三)地方粮食储备信贷管理办法

1、基本情况

阿克苏地区地方储备粮(省级、市县级储备小麦)共3.534万吨,其中:省级储备1.034万吨,县市级储备2.5万吨(农发行承储贷款0.5万吨),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1759万元,平均占贷成本1.15元/公斤。其中:市县级储备小麦500万元,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650万元。

2、贷款管理办法方面

(1)农业发展银行地方储备粮贷款发放,是针对符合地区储备粮贷款办法规定条件的企业经营地方储备粮而发放的贷款。

(2)阿克苏地区地方储备粮贷款的发放和管理,严格坚持谁储备、谁补贴、谁承担风险,钱随粮走、全程监督、封闭运行;严格准入、分类管理,防控风险的基本原则。

(3)地方储备粮贷款的范围为地方储备粮贷款和地方储备粮轮换贷款。

(4)贷款期限,地方储备粮贷款的期限原则上按一年期限确定。地方储备粮轮换款期限根据借款人风险承受能力确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

四、地方储备粮应急保障供应体系建立情况

对地方储备粮应急保障供应体系的建立,我地区根据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和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应急预案》等,制定了《阿克苏地区粮食应急预案》。

五、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地方储备粮管理机制情况

(一)管理经验

一是加大科学保粮力度。根据粮食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阿克苏地区大部分县(市)积极投入资金,对粮食储备库配备了电子测温设施。二是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的原则,定期或不定期对地储粮的数量、质量进行专项检查,并要求各县(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一符五无”和“三专、四落实”的要求每月或每季度对各粮食储备库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检查,切实做到“帐帐、帐表、帐卡、帐实”相符,并接受粮食、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地方储备粮库存的监管。三是加大了地方储备粮的轮换力度。按照有利于“保质保量、高抛低吸、降低费用、减轻财政负担”的原则,根据地储粮轮换的要求和自治区下达的地储粮轮换计划,我地区本着收购新粮、销售陈粮、进行品种轮换的精神,在2005年夏粮收购前,及时地对自治区地储粮进行了轮换。但是由于受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阿克苏地区金谷集团尚有310.3万公斤自治区地储粮没有轮换。四是加大了品种改良力度。为了切实做好对地方粮食储备的管理工作,地区及各县(市)党委政府对粮食工作十分重视。尤其是在小麦品种的培育和提纯复壮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确保了小麦内在的品质,并积极引导和培养农民不断提高粮食栽培技术,严把小麦质量关。五是加大了仓容设施的维修。根据各县(市)仓容的实际情况和购销企业的经济状况,部分县(市)积极投入资金,对仓容设施进行了维修,增加了机械通风和电子测温等科学保粮设施,在管理上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取、月考季评和年度综合评定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爱岗敬业和专业综合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1、根据调研情况看,部分县的仓储条件比较差,完好仓容不足。目前,全地区共有粮食仓容27.66万吨,其中:完好仓容21.03万吨,占总仓容的76.03%,需大修仓容4.03万吨,占14.57%,报废仓容2.6万吨,占9.4%。从仓容的分布情况看,各县(市)县城中心库总仓容为12.7万吨,其中:完好仓容9.3万吨,占总仓容的73.2%,需大修仓容2.02万吨,占15.9%,报废仓容1.38万吨,占10.9%。从粮食库存情况看:拜城县总仓容4.7万吨,现库存小麦5.8万吨,不但仓容超负荷储粮,而且还有一部分粮食储存于露天。主要原因是:一是2005年拜城县小麦种植面积较大,总产量达9万多吨,收购4万吨;二是小麦收购价过高,2005年拜城县小麦收购中等价为1.24元/公斤(不含价外补贴),三等以上每个等级差为0.03元/公斤,三等以下每个等级差为0.05元/公斤,地区差价0.02元/公斤,品质差价在标准级的基础上下调0.01元/公斤;三是拜城县县域气候偏低,种植的同品种小麦的面筋质要比其它县的低5个百分点,在小麦品质上不具优势;四是拜城县远离交通要道,车距库车130多公里,小麦运费0.5元/公斤,西距阿克苏市170多公里,运费0.6元/公斤,再加上装卸及包装物费用,如果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拜城县的小麦在销售价格上不具竞争力,无法与周边县市相比;五是几年前粮食种植较少的地区如喀什、和田、巴州,近两年也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基本上能够保证自给,无形中减少了拜城县的小麦销售市场。目前拜城县的小麦销售价已经降到1.24元/公斤(低于成本价),销路还是不畅,销售市场无法打开。2005年收购的4万吨小麦目前销售1.7万吨,还有2.3万吨积压在库房,预计接新粮前销售前景不容乐观。

2、阿克苏地区承储的省级地方储备粮1.034万吨,承储点较多,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六县一公司,各承储点承储的数量较少,按照“专库、专帐、专人”的管理办法,各企业得到的费用补贴连基本的开支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投入。

(三)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和建议

阿克苏地区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辖八县一市,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下属十六个团场)在地区境内,现有总人口242.78万人。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横贯全境灌良田,为典型的绿洲农业。阿克苏是我国西部一个农牧业大区,由于该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积温高,有利于各类粮食品种的蛋白质积累,加之灌溉农业可控性强、产量高、品质相对稳定、人均耕地多,全地区宜粮面积720多亩,是新疆著名的粮食主产区和优质粮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一般在310万亩以上,年产粮食超过152万吨,在南疆五地州乃至全疆区域性粮食平衡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起,年均调出粮食4000余万公斤,主要粮食品种包括小麦、大米和玉米,主要流向:南疆克州、和田和喀什,北疆有乌鲁木齐、巴州等地,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05年地区三级干部会议上,地委、行署把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列入“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从目前地区粮食种植情况来看,库车县、拜城县和沙雅县获国家和自治区“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称号,温宿县种植的水稻获得国家颁布的“绿色食品”称号,乌什县种植的小麦获国家“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称号。同时,我地区作为新疆名副其实的优质粮生产基地,在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日益显示出其粮食主产区的优越地位。因此,我们建议:

1、由于阿克苏地区是全疆的产粮大区,且各收储企业都具有较为完善的仓储设施和储备能力,在储粮工作方面如机械通风、低温储粮等科学保粮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每个承储企业持有粮食储藏初级以上职称的化验人员也在20人左右,保管人员的业务水平较高,责任心强,建议加大地区省级储备粮规模。

2、从维护全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大对我地区粮食仓容设施的改造、修建的投资力度,尤其是拜城县根据粮食生产情况,建议修建几栋现代化的标准粮仓,彻底改变仓容紧张、仓储条件极差的现状,以满足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平衡疆内粮食供求关系,平抑市场粮价,确保粮食安全。

3、配套加大科学保粮的投资力度。根据阿克苏地区各县(市)的仓容情况,建议投入资金,对个别县的仓容进行维修,并增加机械通风、低温储粮等设备,以保证粮食的安全。

推荐第5篇:本溪地区电网调研报告

本溪地区电网调研报告

(基础产业处 孟宪堃)

近年来,随着本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溪地区的电力负荷和用电量呈持续上涨的趋势,特别是全省大力实施沿海“五点一线”开发、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良好机遇,为本溪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未来本溪电网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目前虽然经过城网建设与改造,本溪电网结构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负荷的不可预测性,使部分地区出现了电力供不应求的新形势,导致一些地区供电设备长期处于重载状态。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由市发改委牵头,对本溪县、桓仁县、溪湖区、南芬区、本溪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经济发展调研。

一、全市电网建设基本情况

本溪供电公司隶属于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为国家大一型企业。主要担负着本溪市两县四区和丹东凤城县四个乡,共8400平方公里,170多万人口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供电任务。截止2007年底,本溪地区全社会用电量为117亿千瓦时,最大负荷为1489兆瓦。

截止2007年底,本溪电网共接入各类发电厂(站)43座,总装机容量935.28兆瓦。有送电线路86条,回长1817.919千米;10(20)KV配电线路146条,回长1006千米;变电所55座,其中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KV变电所11座,66KV变电所43座;变电塔1座。其中

本溪电网各类发电厂(站)43座,总装机容量935.28兆瓦。其中: 1

电业直属电厂二座,装机容量294.5兆瓦;企业自备电厂6座,装机容量326兆瓦;地方及农村小水电站35座,装机容量314.78兆瓦。500千伏变电站1座,即徐家变电站,运行容量1750兆伏安,500千伏线路1回,长度15.846千米。徐家变电站是本溪电网的主要电源点,也是本溪220千伏电网主网架的枢纽点,承担向本溪地区电网供电的重要任务。

220千伏变电站11座(其中隶属本钢矿山专用变电站1座,容量63兆伏安),总容量3014兆伏安,220千伏线路31回,总长1102.962千米。本溪220千伏电网以500千伏徐家变电站为枢纽点,形成三个环形供电网络结构。

66千伏变电站43座,总容量1352.33兆伏安, 66千伏线路68回,总长954.886千米。

2008年为积极保护规划变电所所址和线路走廊的用地,解决了以往城市建设中供电设施用地被侵占的不利局面。在市发改委的全面协调下,经过本溪市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本溪市变电站选址规划(2008-2015)》图集顺利通过了本溪市政府的审查,该图集共规划66千伏及以上变电所14座,新增主变容量4509兆伏安,新建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近1270公里,该图集的顺利出版,使各有关部门对电网建设有了全面了解同时,为保证列入规划的变电所在办理相关前期手续及具体建设施工中能有序、顺利进行,对已列入规划的变电所所址及线路走廊用地应予以法律上的保护。

该图集共规划66千伏及以上变电所14座,新增主变容量4509

兆伏安,新建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近1270公里。到“十二五”规划期末,本溪电网将有:500千伏变电所2座,总容量3750兆伏安;220千伏变电所17座,总容量6903兆伏安;66千伏变电所69座,总容量3151.43兆伏安。本溪电网将建成一个具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力设备及运行管理现代化的先进水平电网。各级电网将具有比较充分的供电能力,网架结构更趋合理,运行方式更加灵活。在城市外围形成以500千伏程家、徐家南北遥相呼应的,17座220千伏变电站分区供电的坚强电网。66千伏和10千伏电网布局更加合理,通信系统更加完善,电网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部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本溪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将显著增强,充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为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强大的电力供应保障。

二、本溪地区“十一五”后三年及“十二五”期间电网建设情况“十一五”后三年,本溪电网共计新建220千伏变电所5座,增容扩建220千伏变电所6座,新增容量2755兆伏安;新建66千伏变电所17座,增容扩建66千伏变电所9座,新增容量1108.4兆伏安。“十一五”后三年本溪电网建设总投资约36.6亿元。

“十二五”期间,本溪电网共计新建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9000兆伏安;新建±800千伏远东直流换流站1座,换流容量3000兆伏安;新建500千伏抽水蓄能电站1座,装机容量800兆瓦;新建220千伏变电所2座,增容扩建220千伏变电所4座,新增容量1197兆伏安;新建66千伏变电所10座,增容扩建66千伏变

电所6座,新增容量690.7兆伏安。“十二五”期间本溪电网建设总投资约132.8亿元。

三、我市电网建设的主要问题

本溪市作为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城市,预计未来“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用电负荷将快速增长。虽然我市近年来通过城网、农村电网等等一系列投资改造,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的输变电供电状况,提高了供电能力。但由于历史欠帐多,仍然存在着部分220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不足。66千伏网架结构不合理,存在66千伏变电站布点少、变电容量不足。10(22)千伏系统部分输变电设老旧,抗灾能力差,故障率高,影响电网运行安全。部分郊区及两县区域用电负荷增长过快,区域配电线路电压质量差,电网供电可靠性不高。

近年来,本溪供电公司在电网建设的问题主要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及电力设施安全问题

非法采矿、盗矿、开矿放炮,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域内乱建以及超高机械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域内违章施工等均危及电力设施安全,非常容易造成倒塔、线路跳闸等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事故发生。比如路经火连寨、思山岭、卧龙地区的220千伏南卧线、元兴线等线路由于乱采乱挖多处发生险情。

(二)电力建设的前期补偿问题

市政府已多次以文件形式下发“关于输电线路通道内树木砍伐的若干规定”,目前针对老百姓的无理要求,市供电部门束手无策,不满足

他们的无理要求便不能施工。例如:梨树变6万6线路,11号塔基因为村民对树木赔偿要价过高,而陷于停滞。为确保工程进度,满足本溪市发展用电的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电力部门按标准做好电力建设的前期补偿工作,对以获取赔偿为目的的蓄意设立各类建筑物和种植各类植物阻碍电力施工的行为加大处理力度,确保电网建设顺利进行。

(三)县区电网建设的规划问题

按照要求,对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电网需要做专项规划,而目前都没有开展这项工作。从本次调研中了解到,各区、县“先建厂(工厂)后找网(电网)”的现象十分普遍,时常发生厂房已经建成确无电可供的尴尬局面。有的地方政府由于对电网不十分了解,想当然的认为有电线就能建厂,根本没有考虑到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各县区经济发展中招商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朝令夕改,使得电网管理部门无从下手,对未来电网的合理布局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一些项目夸大其实,上报负荷与实际使用相差甚远,也使电网投资存在极大风险。

(四)电网建设审批手续问题。

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尽管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关的审批程序繁琐、收费标准高,部分县、乡、村政府配合不够积极,甚至出现截留赔偿金等现象,不仅延长了前期审批手续的办理时间,增加了项目投资,并且涉及征占地动迁补偿、林木砍伐等问题,还是难以协调和解决。随着《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电网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的难度将越来越大,电网建设成

本越来越高。

四、对电网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力度。2007年,市政府已经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补充规定》(本政办发【2007】125号)文件,规定中明确指出在输电线路保护区内及邻近地区的施工作业、采矿挖掘、林木种植需征求电力主管部门的意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部门未能很好的执行。建议有关部门在规划和审批各项用地及矿产项目时,考虑电网建设用地和电网安全运行的需要,避免在电网建设用地和电力设施重点部位及安全区、防护区内违反法律法规和规定批复用地。并对已批复的影响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用地和采矿挖掘应及时整改,以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二)建议县、区政府在电力建设改造项目应给予大力支持。协调由于占用果园,林地,而出现村民要价过高的问题,严格按照市政府文件执行。同时县区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对电力设施和输电线路下的树木、违章建筑、违章施工及其他危及电网安全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阻碍砍伐电力线路通道树木的人员严肃处理,确保线路安全运行。建议电网建设应纳入政府公用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的范畴,制定统一的补偿标准。

(三)县区政府应对本地区电网做专项规划。近年来县区经济发展迅速,建立起许多工业园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许多企业开工建设和即将开工建设,这对拉动地方产业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但地区用电负荷也在急剧上增,由于县区电网规划的

滞后性,出现部分地区用电负荷重载,企业无法用上电的情况。建议县区应加强同市县电力规划部门协作,按饱和负荷密度测算本地区远景变电站布点需求。通过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及地块负荷特性对远景电网负荷及电力资源一次规划到位,为未来经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电网建设“绿色通道”问题。本溪地区各级电网作为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溪市经济呈跳跃式增长趋势,大中型企业的改造和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但由于电网建设跟不上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本溪地区已出现多处局部拉闸限电的被动局面。2008年8月16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本溪地区电网建设的通知》(本政办发〔2008〕81号),文件中以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相关责任,在电网过程规划选址、环境评价、土地预审、办理征地等方面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电网建设速度。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推荐第6篇:地区调研与分析报告

美国地区

调研与分析报告

负责人:

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

在美国地区地区产品推广方案

一、美国地区葡萄酒行业发展综述

尼尔森公司调查显示,2010年就美国包装商品销售增长额而言,葡萄酒位居第三,总销量约2.78亿箱,较上一年增加了500万箱。去年下半年,售价20美元以上的葡萄酒销量增长12%。

此外,美国年龄在17-34岁的千年一代消费群大约有7000万人,他们对葡萄酒购买意愿逐渐增强,无疑对葡萄酒行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尼尔森酒饮调研负责人丹尼·布雷格(DannyBrager)说:“我们逐步走出低迷时期,从当前趋势看葡萄酒行业前景不错。”

对酒厂而言,核心使命仍然是锁定千年一代,目前约5500万千年一代达到饮酒年龄,并开始对葡萄酒产生兴趣。Treasury酒庄营销主管FrancescaSchule文章来源:winechina.comr在座谈会上说:“千年一代人更多的体验来自星巴克,而不是看着父母喝7-Eleven咖啡。他们长大后会去餐馆消费,开始接触葡萄酒时,往往想要尝试相同层次的产品。”

葡萄酒法律法规面临继续改革

华盛顿州州政府的多次投票结果,使州政府不再掌控售酒权,宾夕法尼亚州也有运动要求取消政府对各有关酒精类生意的管制。尽管进度有些迟缓,但是这些运动都正在进行着。然而,对于一些州来说,这些运动确实改革了他们管制酒精饮料,包括葡萄酒,销售和分配的方式。

天然葡萄酒运动扩张

天然葡萄酒,它是什么,这一概念对次天然葡萄酒和非天然葡萄酒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并没有离我们而去。实际上,这正成为主流。2011年,我们看到一本本名为《天然葡萄酒》、《纯正葡萄酒》、《巫术酒商》的书。在欧洲,这种思潮发展更快,天然葡萄酒理念的拥护者一直在辩论,并努力寻找其益处和效用。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最活跃和最有能力的博主不仅对葡萄酒贸易,而且对消费者更具影响力。换句话来说,葡萄酒博客的影响力在增强。

中国葡萄酒市场继续崛起

前几天,《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质疑中国葡萄酒市场迅速发展之势是否会疲软。

这篇文章本应只能这样来写:中国葡萄酒市场迅速发展之势是否会引人瞩目。中国富人在6个月前相同市场条件下,是不会购买增速第一的波尔多酒的。这并不表明,中国也许就不可能发展成大市常因为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在扩大,并将继续扩张,因此,2012年,我们将看到全球的酒厂,甚至很有可能许多美国的酒厂会奋力在中国争夺市常

在线葡萄酒市场扩大

希望在2012年看到大量在线葡萄酒市场扩大。不仅如此,也希望看到更大的在线葡萄酒市场能进入实体市常许多因素可促成此事。首先,最近由加利福尼亚州酒精饮料委员会发出的通告表明,无许可证的第三方酒商允许卖酒,并且合法。这个通告还给像酒厂、进口商这样的供应商们讲解了如何在第三方酒商的帮助下卖酒,如何规避风险。这些都意义重大。我们都目睹了限时抢购网站的成功。当存货清单减少时,我没有看到这类商人走开。消费者逐渐习惯并于乐限时抢购模式。更多的行业会跟随这个潮流。最后,越来越多的“玩家”会加入到这个葡萄酒市场的非核心区域。这一市场并不会一直没有成果。

葡萄酒市场复苏有望

葡萄酒业正在从2008年和2009年黑暗的日子中复苏。在此提及此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葡萄酒业持续复苏将成为重要的趋势。在高端葡萄酒市场,我们当下已经看到了复苏。除此之外,2011年,消费者购买葡萄酒的数量也有显著增长。我希望高端葡萄酒市场继续保持复苏势头,同时期待中端葡萄酒市场也可以复苏。我感觉经济情况明显好转,而且美国葡萄酒市场正呈健康增长之势。

五号字,1.5倍行距,1000字以上

二、美国地区对于中法合营王朝葡萄进口的贸易政策

: 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状况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自然以及人力资源、市场、资金、技术各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

自从中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已经走过了29年的岁月。与建交时相比,双边经贸合作已发生质的变化,合作内容已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双边贸易额日益增长。28年中,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到2007年已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根据中国商务部资料,到2007年底,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技术进口地;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按照中方统计,中美双边贸易额近几年实现了20%以上

的增长,目前仍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如果未来几年都能保持这一增速,到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将有可能超过5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贸易争端不断强化升级,两国平衡双边贸易逆差的政治压力越来越大,双边贸易逆差问题在双边外交活动中地位日益重要

【1】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快速增长

据全球权威机构Vinexpo/IWSR预测,201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市场,消费量将达到12亿瓶,而在2009年就已超过十亿瓶消费大关,消费年增幅约为36% 。而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每年都维持30%至45%的增长。据调查,2009年中国有1900万名葡萄酒爱好者,而其中有1400万是进口葡萄酒的消费者,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攀升至2100万人,增幅50%。2009年,瓶装进口葡萄酒总量比2008年增长近60%,从去年下半年增长势头看,2011年进口量也将大大超过去年。前不久,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果酒专家杨强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20%的市场份额对进口葡萄酒才算正常”。

而与此同时,中国葡萄酒消费量仅占国内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人均年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巨大的市场空间是不言而愈。美国地区对于中法合营王朝葡萄有限公司有进出口关系 会与出口商更好的长期友好的发展。

三.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在美国地区产品定位

传统的美国酒馆文化自殖民地时期就已经十分流行,直到20世纪20年代全国实施禁酒才开始衰落。酒馆作为当时的社交中心,见证了美国社会转型时期民众内心所经历的迷茫、苦闷、思考、尝试和调适,酒馆的兴衰反映了美国社会各阶层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不适感和自我调整的本能。美国地区在红酒行业,国际红酒供应源源不断,而几个主要红酒消费国的红酒需求却在逐年稳步下降,这驱使红酒制造商进军美国市场。在美国,红酒酒消费者大都是品位高的成功人士、高层人士、家庭等,因此我们的广告投入就直对他们身边的媒体,强制性引入他们的视线,继而在他们脑海中扎根。那么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准备在美国市场做个高端级的广告 ,让更多的美国人甚至是更多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用我们的品牌。红酒营销主管们普遍认为制胜美国酒市的关键是创建一个强大的品牌。在美国市场发展红酒品牌的战略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究,并衍生出一系列更为挑战的问题:如何发展适合美国市场的红酒品牌,对于品牌哪个属性的营销投资使得产品更适合在美国市场的定位,在以往对西方国家市场所作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重点研究了在不同的消费情景下消费者主要依赖何种品牌属性对红酒做出评价,发现产品无关的品牌属性反而成为美国消费者最主要的

评价因素,而不同消费情景的确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属性的重视程度。所以我们会更多把市场投入到美国的高端人层这一区位。

四、广告宣传方案

针对的人群:红酒酒消费者大都是品位高的成功人士、高层人士、家庭等,因此我们的广告投入就直对他们身边的媒体,强制性引入他们的视线,继而在他们脑海中扎根。那么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准备在美国市场做个高端级的广告 ,让更多的美国人甚至是更多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用我们的品牌。所以推广红酒的健康理念,馈赠礼品,家庭消费入手,对象以中老年人、机关工作人员、高中消费水平的家庭等为主,这部分对象的认知渠道主要以报纸、电视广告打开。现代意识强,商务、时尚一族。这些人群消费水平高,要求档次和品位。场所一般在咖啡厅,高档酒吧为主。他们的认知渠道一般来自网络、店内(酒店、宾馆、咖啡)POP、时尚杂志。

1.有效炒作炒作就是有效的操作方式达到最大化的吸引目标人关注某件事,以达到宣传性的目的。一般带有互动性和公益性色彩。克里特的前期广告炒作不妨也从互动性和关注性出发。 会选择当红的好莱坞十大女星来作为代言人宣传自己的力度。

2.做高端广告 在美国一线二线城市大幅度设置广告牌 在于各大美国知名商场投放广告牌

3.上市新闻发布和宣传:征集广告词和筹备DV、摄影活动期间,提前准克里特上市时的新闻发布和具体操作事宜。克里特产品上市最好要赶在传统佳节——中秋节前面,做好第一个市场:礼品消费。

(一)“中法王朝葡萄酒上市新闻发布会暨大型品酒会”的策划和推出 时间在克里特上市之时,届时由于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因此可以此为契机取“庆辉煌的奥运 * 品胜利的红酒”为发布暨品酒会主题。借助前期广告投入带来的媒体人脉和优势,邀省台、地方电视局、各报社等挂名为合作主办单位,以提高品酒会的权威性和号召力。邀请参与品酒会人员(市政领导、上流人群、全国各媒体记者、红酒、餐饮杂志记者等等)和发布会地点等具体运作届时另作策划案。

1、发布暨品酒会前期媒体预热:以大篇幅硬性广告对品酒会内容、时间、地点等进行发布,电视黄金时段和报纸头版,以引起最大的关注和轰动效应。

2、跟踪报道:品酒会当日,邀请各媒体记者进行专程采访报道。营造轰动效应和最佳新闻效果。3: 与会营销:于会上对参与的高层人士发放“金卡”“白金卡”等,产品上市后在在酒店限量供应时享受优先和持卡消费者一律优惠**折的好处。让其在以后的消费中有优越感和专一性。品酒会要求氛围隆重、含情、大气。期间其他策略再计。

推荐第7篇:地区民生调研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阿克苏地区民生建设的持续动力

阿克苏地区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始终把百姓放在心上,把民生抓在手上,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0—2013年,全地区共实施民生工程1692项、累计投入资金380余亿元;通过连续4年的民生工程集中建设,地区教育、卫生、住房、就业、社保、文化及交通、电力、饮水等各方面民生基础设施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从心底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浙江人民的无私援助,党的民生政策效应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然,在民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民生建设和民生工作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差距甚至问题。比如有些方面(项目)差强百姓意愿,有些项目投资需求大但政府急于求成、力不从心,民生建设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信息公开和宣传工作形式简单等。这些问题是在推进民生建设的实践中出现的,我们总结出来可以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正。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民生建设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坚定目标,持之以恒。“刮风”、“跟风”不是好办法。在开展民生建设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到民生建设的艰巨性、艰苦性和坚韧性,要在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区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

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

二、推动民生建设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上升为公共政策,形成规范的制度安排,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使民生问题得到持续推进。一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部门分工直接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二要落实财政投入和保障水平正常增长的长效措施,确保用于发展民生事业的资金逐年增加,确保公共财政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逐年增加。三要加强城乡一体、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对从事民生工作的机构人员实行“一室多牌、一人多岗、一岗多职”,建设上下信息互通、部门资源共享的城乡基层民生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四要建立统一协调的民生政策机制,避免出现政策不统一和难以执行、衔接等问题。五要完善民生政策出台机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在参与决策中的积极作用。

三、科学规划,完善顶层设计。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谋划民生建设,坚持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主线,继续加大基建投资类民生工程投资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难题,推进民生民本持续改善。二要坚持统筹规划。在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土地征用、立项环评、设计招标、费用减免等具体因素,保障民生工程稳步有序推进;有效整合民生工程建设资金和项目,以及与民生相关的政策措施,发挥整体效益。三要坚持政策普惠。要逐步完善并落实改善民生的普

惠政策,建立重大民生问题公示、财政投入和保障水平正常增长等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要坚持项目带动。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民生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主要抓手,着力做好保障性住房、富民安居、教育提升、就业促进、农村通达、农网改造、农村安全饮水、五保供养等八项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低保、大病救助、城乡医保、残疾人生活补助等资金补助类民生工程,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五要坚持区别对待。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可用财力情况、当地人口数量等因素,防止政策标准一刀切,尤其在有些民生工程建设资金的拨付上,要以地方人口数量和财政配套能力为依据,加大对困难县民生建设资金的倾斜,重点提升边远、贫困乡(镇、场)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城乡、区域民生工作协调发展。

四、强化管理,抓好工程建后使用管养。一要协调机制常态化。在项目实施和管养过程中,加强机制建设,从制度层面上允许项目的适当合理调整,让民生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等农村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二要工程养护社会化。将社会化管理作为多数工程类民生工程后期使用管理的主要方式,在充分调研和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各项管理指标,创新管养模式,按照“共赢互惠,稳定规范、逐步提高”原则,落实民生工程建后管养长效机制。三要管养资金分类化。工程类民生工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对于纯公益性、无收入来源的项目,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发动社会捐助,确保正常运行经费;对于自身可创收或有收入的工程项目,客观分析其收入潜力,引导其积极创收,逐步提高自我供给能力。四要运行监管制度化。建立健全民生资金使用

管理的“问责制”,不断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整套资金监管体系,对民生项目资金的组织申报、筛选立项、实施管理、监督检查等全过程实行考核评价,进一步规范民生资金管理,提高民生资金效益。五要建立民意调查长效机制,采取现代手段(网络征集、网络投票)和传统手段相结合方法,督促民生工程的实施,推动实施效果民意化。

五、夯实基础,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强化民生管理队伍建设,落实县(市)和部门工作责任人、联络员,加强对基层业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二是强化民生专业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优秀师资队伍和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的专业医疗队伍建设;三是强化民生养护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畅通富民工程、沼气工程等工程类项目的专业化养护队伍,尽快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的职业培训,为民生工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后续保障。

六、加大民生宣传力度。民生宣传工作重点应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并贯穿于民生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要将集中宣传与常态宣传相结合,媒体强力宣传与社会环境宣传相融合,民意调查与跟踪走访、持续关注相协调,典型宣传与全面推动相促进,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记忆的形式,提高群众知晓度、理解度和满意度,广泛争取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七、落实责任,监督考核。一是在考核目标上,要把群众对工程建设满意与否作为民生工程实施好坏的根本性衡量标准。二是在考核内容上,既要注重年终的考核,又要注重过程的监督;既要注重项目进度,又要注重项目质量;既有注重硬件建设,又

要注重软件建设;既要注重工程建设结果考核,又要注重建后管养效果考核;既要设定基础分数,又要考虑加分因素。三是在考核形式上,可引入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形式,提高民生工程项目招投标、项目建设、资金拨付等环节的透明度、公正性和科学化水平。四是在考核结果上,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人事考核、单位绩效考核、县(市)综合考核结合起来,将适当物质奖励和必要的精神奖励结合起来。五是在考核对象上,要扩大考核面,既要对县(市)政府和民生工程实施单位进行考核,还应适时考虑将乡(镇)、具体责任人纳入考核,真正做到民生工程考核监督工作横到边、竖到底,不断激发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

推荐第8篇: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期 会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践 告

暑 社 实 报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准确地掌握全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研究破解的思路和方法。带领由9个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的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组先后到敬仲镇、南王镇,通过听取汇报、深入座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效

1、开拓“三化”带动下的新型“三农”发展道路,城乡统筹走向深化我区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和“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快速融合。

坚持工业化带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经济基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企地联动、园区带动、项目推动,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齐鲁石化公司的原材料、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积极发展化工、塑料等配套产业。始终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增长极,规划建设了齐鲁化学工业区,搭建了加快发展的优势平台。目前,进区项目达86个,总投资47.4亿元,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调整了临沂经济开发区区划,启动建设了南王精细化工园、齐峰造纸工业园,三大园区累计引进项目109个,完成投资47亿元。目前,园区经济聚集了全区经济总量的70%。去年所有乡镇财政收入均过千万元,其中4个过2000万元,2个过5000万元,1个过亿元。镇域经济的膨胀壮大,拉动了乡镇财政快速增长,为以工补农、富裕农民、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2006年全区对新农村建设的奖励扶持资金达到4700多万元,2007年达到5276万元。2008年达到1亿多元。各乡镇、街道也相继设立了专项资金,完善奖励和补助政策,辛店街道、朱台镇08年安排资金600多万元扶持新农村建设,稷下街道专项资金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南王镇研究制定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奖励政策》,鼓励各村居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敬仲镇、皇城镇等乡镇也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坚持农业产业化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逐步推动农业转向工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建设了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配套完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扶持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齐城农业高新区引进项目30个,完成投资15.3亿元,巧媳妇、齐美斯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农业企业发展到200多家,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发展到3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1家,其中省级4家。另外,农业产业化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发展到44家,带动近50%的基地和2万农户走上了产业化经营之路,农民户均从产业化经营中增收近1500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支持力量。

坚持城市化带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临沂区以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为目标,从推进城乡规划、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保障、城乡管理、生态建设等一体化入手,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初步实现了“七个一体化”。城市化水平已达52%,道路交通、供水、电力、电信、环保等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了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城乡相连的格局。

2、以建设农村全面小康“十大工程”为总抓手,依托现代城市优势,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多路并进临沂区按照“十新”目标和“十策”要求,以生产发展、生态改善为主题,从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提升四大方面,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绿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社会保障建设、农村社会事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工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29.3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65元,增长14%。

今年以来,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12万亩玉米优质粮基地,新建绿色蔬菜基地2.04万亩,新建和改造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小区39个。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区农业企业发展到9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达26家,过亿元的7家;新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家,组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3个。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新认定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9万亩。完成了3个乡镇兽医站配套建设。新建和改造农家店48个。新增农村宽带用户3200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发整理土地1200亩,新增耕地600亩;实施了淄河8.3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完成荒山造林4000亩,古墓绿化500亩,“两沿三环”绿化30公里,建设农田林网2万亩。完成了100个村庄规划修编完善工作。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个。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73.68公里。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个。建设绿化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健全完善乡镇垃圾处理体系,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2个,建设农村垃圾池130个。完成了涉及70个村5.9万人的村村通自来水升级改造工程。通过机械深耕、氨化青贮、生物利用等渠道,完成了农田秸秆实施全面禁烧。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1%,各级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达到1200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投入4500万元在全区全面铺开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工作。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595人。严格落实“一免一补”,救助困难家庭学生1672人,资助贫困大学生82人。完成12所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改造建设乡镇卫生院7处、村卫生室50处。新建规范化乡镇综合文化站2处、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12处。新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村96个。深入推进文明新风“六进农家”和“法律五进”集中推进年活动,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新建农民文化大院30个,完成了70个村的路灯安装。把凤凰镇、南王镇、辛店街道作为试点,开展了合村并居工作。凤凰镇金召口社区9个村的合村并居已完成了80%。南王镇、辛店街道编制了规划,正在准备实施。

3、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又着力联片创建、联手共建,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临沂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传统观念等因素,把全区443个村居划分为32个试点村、112个建设村、299个综合整治村,并提出不同的建设标准和时限,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目前已经有32个村居达到示范村居标准。按照产业突出、特色鲜明、亮点鲜明的原则,实施了“联片创建”活动,12个示范片区呈现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全区层面上,按照共同发展的战略思路,实施了1名区领导、1个区直部门、1家重点骨干企业“三位一体”共同包建32个试点村工作责任制。开展了“联手共建新农村行动”,选择56个贫困村和1000户贫困户,由区直机关、区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各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和驻村干部与试点村、贫困村、贫困户建立了“挂包”责任制,先后组织共建互动活动200多次,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支持农村资金、物资约300多万元,落实项目60个,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形成了城乡、工农、党群之间长期稳定的互动共建关系,进一步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展开。

二、必须正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以“三化”带“三农”为导向,以“十大工程”为总抓手,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临沂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认真探索和解决。

一是农民增收难。我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占全区农业劳动力总人数的55%,只有30%的农户有致富项目,许多农民依然依赖仅有的几亩土地,通过种植谋生,找不到致富门路,农民增收难。

二是村居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3万元的薄弱村有149个,47个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部工资和日常开销都不能解决,滞缓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是农村经济服务体系有待加强。我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是个体规模、整体实力小,在带动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上相对偏弱。农民合作组织、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发挥不够,全区农村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社员仅占农业人口的2%,农户带动率不足20%,起不到连接农户、及时提供信息、开拓市场的作用。

四是村内道路建设有待加强。村内道路建设是一项投资规模很大的公益性事业,村集体无力承担。目前全区村内主干道硬化率只有65%,小巷硬化率仅达25%,村内路况很差,群众对于修路的要求和呼声很强烈。

五是部分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少数村班子缺乏好的发展思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

三、推进临沂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临沂区新农村建设成绩、经验和问题的调查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以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城乡统筹的长效机制。

(一)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构建多渠道筹措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资金投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一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随着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财政实力的增强,要将财政资金的分配更多地向“三农”倾斜,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进一步压缩财政支出存量中的一般性支出,腾出财力用于增加“三农”投入,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二是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光靠财政是无法完全做到的,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工具,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吸引金融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同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是要整合支农资金,逐步改变目前存在的支农资金使用比较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将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统筹使用,切实发挥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益。

(二)既为农民多方开拓收入渠道,更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构建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目前,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已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努力,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持续增长,但农民收入仍然偏低。为此,应当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镇域经济,多渠道扩大农民就业和创业,通过创新形成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

(三)发展和完善合作经济组织,构建提高农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长效机制。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组织,有利于农民走出小农生产方式,促进农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采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促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与农民结成更加紧密地利益共同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和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拉长产业链,努力实现效益和规模不断提升。

(四)进一步打破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瓶颈,创新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土地流转是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为此,必须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在尊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基础上,采取经济办法,实行承包地的有偿流转,组建以承包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五)加强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实行政务公开、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构建有效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治理机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工作,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乡村带头人队伍。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加强村民自治配套制度建设,增强村民民主意识,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农民的创业潜能,让广大农村丰富的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推荐第9篇:彝族地区厉行勤俭节约调研报告

彝族地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调研报告***乡党委书记——****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民族,彝族有一句谚语“一顿不做成九顿吃,就不会过日子;九顿不做成一顿吃,就不能待宾朋”就充分的体现了彝族同胞的热情好客,而在大凉山的彝族同胞则更是如此,谁家来了亲朋好友或者是举办红白喜事都要大量宰杀牲畜隆重接待八方来客,方显主人家重视来客,主客双方有感觉很有面子,若不如此,则主人家会被人认为是小气吝啬,主客双方都会感觉尴尬。这种风气给本就贫困的彝族山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作为彝族聚居区的干部,我对此作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本乡基本情况

我乡地处**县东南部,东邻***乡、**乡,西与**镇隔河相望,北与***镇相邻,南与***县***乡接壤。为彝族聚居乡,全乡现有总人口为****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绝大部分是农业人口,人多地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农业作物为水稻、玉米、土豆、一部分人外出务工,劳务经济为我乡农民主要经济收入。

二、农村主要铺张浪费现象

调研中,我们问了一位正准备请朋友聚餐的小伙子,他 1

说:“朋友聚餐,目的是请大家吃高兴,吃来剩起点没有关系,朋友高兴了我的地主之意就达到了。”在农村,我们遇到一户彝族正在办喜酒,酒席完后桌上留下许多剩余的肉和菜,我们悄悄问主人,剩下的肉和菜怎样处理,你不觉得可惜吗。主人说出了心中的乐和苦:“地邻和亲戚朋友送来的礼金和祝福,你总得把他们招待好呀,不能做出扣兮兮的样子,让人瞧不起,为了这次喜酒准备半月之久,再说我们彝人讲究吃不完为乐、为富。不过,酒席过后得背上许多债……。”

而彝族亲人去世其场面就更加隆重,与主人家稍微熟悉的朋友都要牵羊去奔丧,而于主人家是亲属的,则更是要牵牛奔丧,现今一头普通的耕牛价格也是在1万元左右,而大家为了顾面子往往争相购买更大更贵的牛,经济条件差一点的甚至不惜举债购牛。而主人家为了接待好亲朋好友也要大量宰杀耕牛待客,此种风气严重助涨了铺张浪费之风,严重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甚至有的家庭在办完红白喜事之后已举债累累,家徒四壁,又回到特困状态,有的人只好远走他乡,有的人只能干些违法乱纪之事来弥补亏空,已严重影响到了彝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彝族人自古就讲究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那是一种美德,得到歌颂和赞扬,不知从何时开始,这种美德被铺张浪费取代,反而以“剩”为乐、为美。

三、提倡移风易俗,改变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

改变铺张浪费,首先要从我们的饮食文化陋习做起,彝族人讲究要宰牲待客,桌餐讲究要有酒有肉,甚至更多。不如此,就显得对客人不热情,招待不周。餐饮消费,可是关乎到我们每一家每一个人,我们应当改变陋习放下虚荣的面子,因为虚荣我们浪费了不少钱财,甚至背了一屁股的债,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劳民伤财,过后又勒紧裤腰带过穷日子,这是何苦呢?同时,改变落后的观点,不惜一掷千金,讲排场,玩大方,奢侈豪华,腐败糜烂,这是一种腐朽的过时的风气!

厉行勤俭节约,首先要从党员干部做起,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后,凉山州有针对性的出台了“十项规定”甘洛县委、县政府也下发了公务接待不准宰杀猪宰羊、宰杀耕牛待客的文件规定,这些规定有效的刹住了公务接待铺张浪费的风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减轻了基层负担,同时广大党员干部更希望上级能明文规定在举办红白喜事时,党员干部不准牵牛道贺、牵牛奔丧,违者重处。在体制中,上行下效是一种很重要的传达信息途径,上面做好表率,对下面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相信有了这样的规定,抓好\"一班人\",推动\"一层人\",带动\"一群人\",如此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学,就会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再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能为广大彝区的移风易俗,

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有一个强力的促进作用,厉行勤俭节约,也要从广大群众做起,针对群众为顾面子不惜举债购牛奔丧等,我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制定有针对性、有约束力的措施规定和村规民约,比如规定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不得购牛奔丧,如购牛奔丧,一经调查核实则立即取消其全家所享受的“五保”、“低保”等资格,使广大农户也能感到牵牛奔丧、铺张浪费的压力,也使广大农户有了不再牵牛奔丧的理由,从而从根本扭转彝区红白喜事宰杀耕牛,铺张浪费之风。

铺张浪费少了,好的风俗就会回归,我们的民族的风俗和素质就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切合基层实际,顺应了党心、民心,对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以优良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从现在做起,从微小事情做起,严格执行各种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事事简朴、处处节约,大力助推勤俭蔚然成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我做起,从一点一点的小事做起,让全社会树立节约意思,让节约真正成为一种美,受人尊敬的美。

推荐第10篇:秋新疆地区棉花调研报告

2010年秋新疆地区棉花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2010年国内纺织行业复苏强劲,订单旺盛,带动棉花价格一路上涨,目前已经运行至18000元之上的历史高位,涉棉企业和市场人士对棉花后市价格走势均感扑朔迷离,市场分歧不断加大。2010—2011年度新棉即将上市采摘,纺织企业、扎花企业以及普通棉农都对新棉上市价格极为关注,迫切需要了解国内及世界棉花的种植面积、生产状况及其产量等基本数据。新疆是中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棉花单产连续16年位居全国之首,所以对新疆棉花实地考察调研十分及时和必要。

二、组织单位:中储棉花信息中心

三、参加单位:国内及香港地区80多家纺织企业、棉花企业、期货公司代表共120多人。

四、考察路线:石河子——库尔勒——阿克苏——乌鲁木齐

五、数据取样:

农一师、农八师万亩棉花基地,新疆地方棉花基地,阿瓦提长绒棉生产基地,乌鲁木齐彩棉基地,阿克苏5家大型轧花厂,6万锭纺织企业2家

六、考察第一站:石河子

9月23日考察团到达石河子,参观考察了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的万亩棉花基地,当地团部负责人做了现场报告。农八师包括石河子地区的棉花品种以矮株高产棉为主,种植密度很高,因而单产量很大,每亩棉花株数为15000株左右,较内地

3、4千株高出很多倍,每株平均结桃6只,每亩单产籽棉量可达850—900市斤,几乎比内地棉高出一倍。石河子是新疆有名的军垦新城,也是农八师驻地,兵团棉花产量占石河子总产量的绝大多数,今年受前期水灾影响,统计受灾面积为10000亩,占总植棉面积的近5%,但今年春季无灾,今年4月中下旬开始播种,比往年滴水期迟5天(新疆棉用滴灌方式,以开始滴水灌溉为准),棉花生长后期天气条件很好,收获期每亩棉株数量比往年要多900株,单产较去年有所增加,基本弥补了植棉面积的减少,如果近期不出现大的灾害性天气的话,整个农八师棉花产量可以维持在去年80万吨籽棉的水平。整个石河子地区植棉面积大概为200万亩,其中一半为机采棉,另一半为人工手采,预计今年的棉花总产量大概与去年持平,可能略有减少。石河子正大力发展纺织工业,准备打造成中亚地区的纺织和贸易基地,预计3—5年后当地棉花产量仅能满足当地纺织企业使用。

七、考察第二站:阿克苏

8月25日考察团到达阿克苏。阿克苏是新疆重要的产棉地区,也是农一师的驻地。农一师今年播种棉花180万亩,前期受水灾影响,过水面积为20000亩,预计今年棉花产量为30万吨,比去年减少10%左右,受天气影响,今年新棉上市日期要推迟10天左右,大概在9月下旬开始采摘。阿克苏市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与三国接壤,边境线漫长,因而棉花出疆难的问题更为突出。据当地分管市长介绍,今后阿克苏要大力发展纺织行业,争取棉花就地加工和深加工,一是发展当地纺织工业,而是缓解皮棉出疆难的障碍。29日参观考察了当地几家大的轧花企业,平均每家每年可产皮棉为30000吨以上,这对于内地很多中小棉

花企业是很难想象的。在到阿瓦提的路上分布着大大小小近百家轧花企业,其中大多数都是内地老板来新疆投资收购的。据农一师领导介绍,兵团棉花今年不会向外销售,兵团的轧花企业也不会承包或专卖给地方资金经营。据了解现在内地资金到新疆参与棉花收购和生产都是与当地地方企业合作,方式主要有两条:一是直接在当地投资盖厂或收购当地棉花企业;二是与当地企业合作,承包租赁一个厂或一条生产线,或让当地企业代为加工。所有的收购资金都是自己筹建,很难得到农发行的贷款支持。随着内地资金越来越多地入疆收购,新疆的棉花资源也面临着僧多粥少的问题,轧花企业的整体利润率也在不断下降,几年前年利润翻番的神话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地发改委领导也提醒内地资金入疆收购加工棉花需综合考虑,谨慎从事。

八、考察第三站:乌鲁木齐

8月27日考察团抵达乌鲁木齐。自治区发改委和建设兵团相关领导出席了座谈会并做了重要介绍。09—10年度整个新疆棉花产量为330万吨,新疆建设兵团共种植棉花732万亩,同比减少112万亩,产量为131万吨,已经全部销售完毕。2010—2011年度播种棉花面积701万亩,受南疆洪水影响,今年整个兵团棉花产量减产,但仍能保持在110万吨以上。兵团现有纺织厂35家,共有纱锭225万锭,今后的棉花资源以确保兵团及新疆的纺织企业用棉再往内地销售。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今年的棉花收购兵团已经专门发文,一律禁止各个团场自行销售籽棉,必须严格执行之前与兵团统一签订的收购订单,由兵团统一销售,并与各级兵团领导的工资和奖金挂钩。

调研结果分析:

一、新疆棉的产量有所下降

受前期洪水灾害影响,受灾面积为新疆植棉面积的5%左右,但棉花生长后期天气状况很好,每亩单产有所提高,整体新疆棉产量与去年持平,预计减少5%左右;

二、植棉面积将保持持续减少局面

考察期间自治区及兵团领导表态新疆的植棉面积只会减少不会增加,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1.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指导,今后新疆会逐步增加经济价值高的瓜果类作物种植面积,逐步减少经济价值相当较低的棉花种植面积;

2.大力发展整个新疆的生态建设,很多地区建立了“退耕还林”的生态保护计划并已经开始实施,整个新疆地区的农业及牧业用地将会逐步减少;

3.在一些不太适应棉花种植和单产较低的区域,现在大概的标准是棉花每亩单产低于500市斤的棉田,今后将逐步淘汰棉花种植,改种别的高产作物。

三、今后出疆棉花将保持持续减少的局面

1.新疆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将会逐步减少;

2.新疆正大力发展纺织工业,努力打造中亚的纺织生产和贸易中心城市,当地纺织企业对新疆棉的需求越来越大,地方政府也是以保障本土企业的棉花原料需求为主,必然导致新疆棉的出疆数量会越来越少;

四、新年度的新疆籽棉收购价格将会高位运行

1.纺织行业需求强劲,带动籽棉收购价格没有下行的空间;

2.目前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屡创新高,棉农的销售价格预期不断升高;

3.已有收购企业开出了4.2元每市斤的订单收购价格

4.兵团统一收购,更易形成价格联盟,预期效益最大化。

第11篇:菏泽地区食品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菏泽地区食品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10-

2关于食品行业在菏泽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菏泽食品工业是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2011年修订的GB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国食品工业包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和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等四大类、22个中类、57个小类,共计2万多种食品。

当前,菏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二是食品价格涨幅较大;三是科技投入少,传统食品离“三化”(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正文:

一·菏泽地区食品产业现状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牡丹区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90万,耕地面积113万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食品加工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共有食品加工企业43家(规模以上企业15家),累计固定资产总额88853.7万元,从业人员6809人,以米老头食品公司、兔八哥食品公司、沙土食品公司、巧媳妇食品公司、鹤福食品公司等主导产业,主要涉及冷食饮料、休闲食品、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罐头制造、焙烤食品制造及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等行业。2008年,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9.7亿元,利税1.8亿元,出口创汇0.3亿美元。其中罐头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果汁、罐头13.9万吨;休闲食品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瓜子、花生1万吨,饮料、蛋黄派1.2万吨,膨化食品、饼干0.8万吨;冷饮、乳业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冷食、乳酸奶制品0.43万吨;啤酒加工企业1家,年产啤酒14万吨;白酒加工企业7家,年生产白酒0.51万吨;其它食品加工企业14家,主要生产酱油、食醋、食用油、糟鱼、涮羊肉、肉丸等。食品加工专业户261户,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54万元,从业人员1566人,其中面包、糕点、蛋糕加工专业户243户,年加工各类糕点1215吨;粉皮加工专业户11户,年加工粉皮187.5吨,芝麻糖、水果糖加工专业户7户,年加工芝麻糖、水果糖205吨。

二·菏泽地区食品发展前景

目前我区的食品加工业发展稳定,形势较好。佳美三期扩建已经完工投产,目前已达到年产果汁、脱水蔬菜、罐头12万吨的生产能力,2015年计划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过亿元;沙土食品投资1.2亿元的花生加工生产项目已经投产运行,年可加工各类瓜子和花生10000吨,2015年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巧媳妇食品总投资1.2亿元的生产计划,目前已投资2000万元,预计年内将全部投产,产值将达到2亿元,利税5000万元。总投资13600万元的天帮粮油公司,主要搞面粉深加工和粮油加工,该项目投产后,

年产值达6亿元,实现利税4600万元。青岛啤酒(菏泽)有限公司通过污染环境治理,设备技术改造,年产量14万吨,2015年计划啤酒产量将突破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利税8000万元。

预计2015年,该产业集群企业将达到60家,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创利税3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在食品产业发展中,牡丹区坚持发扬传统品牌和培育新兴品牌相结合,引进知名品牌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鼓励、扶持食品企业研发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营养便捷的新型食品,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兔巴哥食品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不断结合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推出新产品,其派类食品荣获中国名牌。巧媳妇食品公司是山东省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的拥有者,目前已形成年产10万吨调味品的生产能力。本地土生土长的华英食品公司通过不断加大投资,不断科技创新,已成长为涉及速冻食品、乳制品等多个领域的全省知名企业,产品荣获山东省名牌,商标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知名品牌。 2012年是牡丹区沙土镇发展史上的一个春天,年初,沙土食品工业园区被列为牡丹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2012年8月,沙土镇被山东省列为全省百镇建设示范镇,同时被菏泽市列为重点建设镇。面对新机遇,沙土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一心,按照“镇域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规模化、规模发展集约化”的思路,以发展食品加工业为主导,规划建设沙土食品工业园,培育产业集群,凸显 “食品城”的企业集聚效应,努力形成具有特色、产业突出的镇域工业发展格局。

沙土镇坚持高起点规划,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将沙土食品工业园区面积由以前的5.7平方千米扩展至12.6平方千米,留足发展空间,为以后园区的发展描绘了蓝图、制定了框架。投入近4000多万元新打通文化路、长安路、丽水路北路三条路;提升改造裕成路、327国道、丽水南路三条路。计划到2013年底,完成备战路、裕西路、裕东路等总计10条道路的提升改造,拉大城镇框架,全面提高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镇域发展环境。

近年来,沙土镇发挥资源产业优势,依托沙土食品、裕鲁西达食品等大企业,培育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培植做大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为确保企业快速发展,沙土镇提出了工作专班服务制、项目责任制、优质服务承诺制三项制度,真诚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山东佳美公司年产12吨的浓缩果汁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产,二期正在安装设备,预计年底前可投产,可实现产值20亿元,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沙土瓜子与广州金亿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新上彩印包装项目已正式投产,有机花生和喝茶瓜子生产线也已投产,可实现产值10亿元。裕鲁西达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390多台套,年加工罐头、蔬菜汁、果汁、饮料、脱水蔬菜等2万多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荣获“中国一百家最大食品制造企业”和“国家贸工农出口基地企业”等称号。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沙土食品工业园区现已入驻企业5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外商独资企业3家,合资企业5家,有出口经营权企业9家。预计今年可完成财政收入5000万元,招商引资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实现工

业增加值8.6亿元。随着新一轮沙土镇城乡甲级规划的启动,这个“老先进”将乘着十八大的东风,“立说立行,干就干好”,以更加昂扬的资态,迎接新的挑战,为打造鲁苏豫皖科学发展高地核心区再立新功。

三·针对食品行业在菏泽发展的建议及看法

对于我家乡菏泽地区食品行业的发展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发展原有的产业,例如米老头食品公司、兔八哥食品公司、沙土食品公司、巧媳妇食品公司、鹤福食品公司等主导产业 ,继而发展一些更有前景的产业,是我市经济更好发展。

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实际情况,我预测,乳制品业继续向好的势头不会改变,主要依据有三:

一是国家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措施将会延续并进一步发挥作用,这对于拉动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也将产生有利影响。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为乳制品行业消费需求增长和行业发展增添后劲。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推进、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落实、农民工大量返城、农产品出售得以保障等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这对乳制品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是重大利好。

三是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然很小,消费潜力巨大。我国年人均奶占有量上升较快,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乳制品消费也极不平衡。随着城乡乳制品消费量的逐步增长,我国乳制品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看到行业发展趋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乳制品行业正在强势恢复,但目前整个行业在质量安全建设、奶源基地建设、养殖水平提升、奶粉库存消化、国外市场拓展等方面仍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新的一年里,要使乳制品业恢复到正常发展水平,仍需继续做出艰巨的努力。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质量安全建设,切实把质量安全作为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强化对产业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要根据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奶源基地建设新模式,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奶牛养殖的科技水平,保护奶农利益。

三是加强营销渠道管理和品牌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加快促进市场恢复。

以上就是我对针对食品行业在菏泽发展的建议及看法,不足之处,望指正。

第12篇:重庆基础地区教育 调研报告

小祁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了解在教育体制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所得到的改善状况,配合学校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的改革,本人于2010年暑假期间展开了对所在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我家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转楼乡小祁村,全村共有56户居民,因此此次调研我采取了逐户访问、重点调查的方法,以保证调研结果的真实可信,在访问的基础上结合本村经济现状及思想动向,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发现我村基础教育现状堪忧,无法跟随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报告

此次调研的情况。

一、我村基础教育现状

(一)学龄前教育正在突起

我们知道,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目前在中国事实上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来讲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来讲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其中,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部分,幼儿教育实施的好坏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幼儿教育在农村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目前我村共有学龄前儿童(3—6岁)16人,其中有十人正在接受学前教育。大部分人都在邻近村私立幼儿园,只有一人在我村隶属的李庄小学开设的学前班。为了解幼儿园的办学环境,我特意骑车到转楼“小清华幼儿园”作了调查。进去时负责人很热心的接待了我,但听我说完来意后,他们的态度来了个180°大转弯,看他们的神情似乎怀疑我的动机,经我一再保证不会对他们有利益上的损害时,他们才肯回答我的问题。原来他们都是私人办学,属于营利性质的。一个幼儿园一般有三个班级,即大班、中班、小班。小班招收三岁的幼儿,中班学生年龄为4-5岁,而六岁的孩子就被分入大班。三个班开设的课程不一,大班学生开设有英语课,小班学生基本以游戏为主。学校有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接送时间为早七点、晚六点,学校提供午饭。每个班级都有一台电视,据他们老师介绍,这些电视是给孩子们放动画片的,不愿意看电视了就去外面玩滑梯、秋千、蹦蹦床等。像他们这样的幼儿园我们乡有三处,学费为每学期600元,如果不在学校吃午饭的话还可以减免一部分。至于李庄小学办的学前班,虽然每学期只收90元钱,可是家长不怎么认可,所以只有一人在那儿就读。剩下的孩子因为家境不是很好,只能在家里玩耍,也有少部分提前入读小学,每天背着书包跟哥哥或姐姐一起去上学。

(二)小学教育差强人意

我们村所属的李庄小学,现有6个班级,一到四年级每班大约40人,五六年级人数相对减少到每班20人。学生包括周围7个村庄的适龄儿童。我们村共有15人在接受小学教育。学校有教师10人,其中年轻教师占了70%,大多数教师的学历不高,是在本县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后上岗的,或是先上岗再进修的。教师的最高学历也只是大专,一些老教师的学历就更低了,但由于他们在校多年,教学经验相对丰富,加上教师资源紧缺,所以到了退休年龄的他们仍留在教学前线。小学课程开设如下:一二年级只开设语文和数学;三年级时增加了科学和英语;没有开设音乐和美术,体育课由于器材短缺,一学期偶尔上几次。通过访问几个三年级学生,我了解到小学英语课教学方式比较呆板,老师授课仅限于教单词,读课文,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有关部门为农村小学配置了多台电视和电脑一台,可是据我了解,我们这儿的小学根本没有应用这些硬件设备。学校给出的理由是怕被盗。因此这些设备都被放置在了校长家里,成了校长的私人财产。目前我们这儿的教师基本工资在1400-1800元之间,由国家、省、县三级发放,其中国家发放仅占10%,有时省、县会扣除教师工资。从前年开始,送孩子去城里的私立小学读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30%的学生选择了转学,我的小外甥就是

在今年开学时转的学。

(三)初中教育一潭死水

如果说我们这儿的小学教育问题百出,那么初中教育更是令人失望。目前我村仅有5人在上初中,半数以上的初中生选择了辍学出去打工。通过对这五名学生的访问得知,素质教育虽已提倡多年,在我们这儿却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学校没有开设音乐课,美术课只是教一些简笔画,体育课采取放羊式,让学生自由活动,由于没有体育器材,学生只能呆在操场上聊天。虽开设有计算机课,可是上课内容却是放电影给学生看。我侄女目前正上初二,据她透露,他们学校的课堂纪律一团糟,老师年轻,学生调皮,一堂课好多时间都被老师用来批评学生了。这样的情况在我读初中时就很常见,没想到过了这么几年还是没有改进。另外,学生打架斗殴者有之,学电影里拉帮结派的更有之,每个班级基本上都有几个流里流气的学生,这样的学风怎能指望培养出栋梁之才!面对这种现象,学校的做法是把好学生聚集起来,组成实验班,只重点培养部分优秀学生,对差生全盘否定,不予理睬。这样的教育已经完全改变了它的初衷。我不敢设想,未来几年我村的初中教育会走向哪里,不做改变,只能是继续苟延残喘。

二、造成当前现象的原因及分析

(一)家里的宝贝要心疼之幼儿教育

前两年我们村很少有人送孩子去读幼儿园的,因为孩子多,学费贵,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幼儿教育对他们来说太遥远,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是城里小孩才上得起的”。可近几年来,家长越来越倾向于送孩子去幼儿园。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计划生育的实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年轻一代的夫妇只要一个孩子,这样一来对孩子的教育自然提到一个更重要的层次。

2、打工盛行,家庭收入提高了,有些年轻爸妈眼光比较长远。

3、通过访问得知,其实大部分家长抱着这样的心理:孩子在家总是依赖父母,比较淘气,送去学校后家长不用操那么多心了,还可以学到点东西。

4、另外据我的了解,有些家长是出于攀比心理,别人的孩子都去了,那我家的也去。

5、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爸妈不太放心爷爷奶奶带,就送去幼儿园,花钱买放心嘛。 至于李庄小学的学前班,只有一个退休的老教师任教,教学方法呆板,孩子在班里呆不住,往往上了一半课就跑回家了,家长还得操孩子的心,所以不受欢迎。我特意访问了几个孩子的家长,他们一致回答:上幼儿园挺好的,小朋友多,孩子容易玩在一起,花几个钱没啥,多少能学到点东西,这不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都会表演儿歌了!呵呵……妈妈们脸上是幸福的笑容,或许是因为她们小时候渴望的在孩子们身上实现了吧。这些年轻的妈妈们,她们对孩子能学到多少知识并不是很在乎,只是相当于花钱给孩子雇了个保姆。由此看来,当前我村幼儿教育基本状况良好,且有继续发展的态势,只是办学条件不是很好,教学内容也有待调整,学龄前儿童基本处于乡村自由成长状态,学校并不是本着育人为本的方针办学,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不够,这种种因素使得孩子们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已经落后于发达地区的孩子了。

(二)农村的教师没人怜之小学教育

当前我村公办小学教育秩序混乱,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相关责任部门督查不力,对小学管理放任自流。

2、教师的工资没有保障,教学积极性不高。

3、农村根本没有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更使得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得过且过。

4、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教师对教学工作松懈,领导对问题视而不见。就这一现象,我采访了一位老教师,他无奈地表示:当前小学教育基本一片混乱,学生素质一届不如一届。现在有竞赛,一班要选拔八个人我都找不齐,唉。当我问及为何不采取一些措施加强管理时,他叹息道:根本实行不起来,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稍有疏忽就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看他的态度,学校方面根本无意做任何改变。可是作为家长,面对这一现象却做不到无动于衷。这样,私立小学受欢迎就有理有据了,总结起来可以发现,家长选择让孩子转到私立小学的原因如下:

1、村里公立小学的教育不能使人满意,同时城里私立小学极尽说服之能事。

2、经济条件有保证。家长无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手头有余钱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支出还是很慷慨的,有时出于攀比心理也有可能送自己的孩子去城里读书。

3、迎合了一部分家长的心理,那就是公立小学不收费,老师积极性不高,而私立小学的高价学费会促使学校采取种种办法提高学生成绩,以期学生家长满意。

4、私立小学采取封闭式管理,从学习到生活一条龙服务,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时间理论上有保证,这对没有时间辅导教育孩子及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来说很有说服力。

通过调研我发现,对于转学这一现象,家长和老师持完全不同的意见。李庄小学的校长表示,学校也没有办法进行制止,只能象征性地进行一些劝说。对此一些老师的看法是,现在的孩子学习劲头不大,十个里面有八个不愿意学,课堂上做小动作的,交头接耳的更是大有人在,如果学生自己不知道学习,那么转到哪里结果都会差不多。而家长们私下里却在骂老师不负责任,他们认为孩子学不会都是老师教的不好,转学只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可是,在我看来,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校和家长互相推诿责任,做不到有效的沟通,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学校抓课堂,家长抓业余和假期,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提高教育质量。

(三)受拜金主义毒害的初中教育

近几年,打工之风盛行,“读书无用论”在我们村渐居主导地位,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我们那儿更是形成一种风气,即学习成绩好就继续上学,不好的话干脆早点辍学出去打工赚钱,反正读了大学也不一定找到工作。村民的理论来源于我们村毕业了的大学生,本来村里出了大学生他们挺高兴的,可是那些学生毕业后并没有找到很好的工作,挣的钱还没有人家不上学的人多,所以他们就失望了,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本没有知识经济的概念,他们还达不到那个高度。随着经济发展,一些人受拜金主义的毒害,唯利是图,在中学附近开设黑心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学校虽采取了种种管理措施,仍有不少学生出入网吧,荒废了学业。另外学校对于网络教育没有进行足够的深入,再加上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对新事物没有免疫力。这种种原因,导致了很多中学生的流失,加之中学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育,一律采取填鸭式教学,教出来的学生只会被动接受,不会主动汲取。在初中生的思维里,书桌就是他的世界,问及他们的理想,多数人茫然,少数人的目标只有升学。这样哪会有学习的动力,中

途辍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调研的体会和结语

回首这次调研的种种,我心潮澎湃,在这里我并没有刻意丑化我们村的教育现状,而是本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实际出发,用事实说话,将实际情况展现在大家面前。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一下此次在小祁村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课堂理论内容,更好地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通过这次调查,我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我村经济水平提高了,教育水平却下降了。这个结论很违背常理,可却是客观实在。按理说,国家已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7年又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农村的孩子无论贫富都有学可上,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可是这件喜事在我们这儿却逐渐变了味儿。有些经济状况不好和爱贪便宜的家庭,往往借着免费义务教育的东风,把不够年龄的孩子送去上小学。学校的老师一般都是邻近村的,也不好意思不收。可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不少问题,比如这些孩子一开始就学习一年级的知识,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有些孩子学不会时会被老师训斥,造成了这些孩子对学校、对老师的恐惧,哭闹着不肯再去学校。家长无计可施,只能等来年孩子大一点时再送去学校,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小学教育情况也令人担忧,学校的教师资源亟待更新,那些老一辈的教师根本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

伐,他们只负责输出知识,根本不管受教者能否接受。有好多小学生连基本的运算能力都不具备,背书像是唱儿歌,根本与书上的字对不上号。一旦学习上出现什么问题,家长埋怨学校,学校归咎于学生,而不是双方进行交流。国家制定的政策虽好,却没有对政策的实行进行有力地监督,教育体制不完善,让地方学校有机可乘,公共利益最终成为个人利益。城乡差距明显加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在农村无异于镜中花、水中月。

面对这样的调研结果,我的心情是沉痛的,同样是祖国的花朵,有的长在了向阳处,有的却长在了阴暗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将阳光反射到那些阴暗的地方,让那里的花朵知道,原来外面还有一个灿烂的世界,原来他们的未来不是打工!梦想不只专属于城里的孩子,小小的蜗牛也可以有大大的梦想!针对我村基础教育出现的问题,我想提出如下建议:

1、有关部门加强对地方教育的监督,提高家长的监护人意识。上级领导不应该对基层教学放任不管,而应该切实抓紧。比如可以不定期地突击检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认为目前领导要做的工作首先就是加强责任人意识,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为人民办实事上。杜绝学校中饱私囊现象,还孩子们应得的利益。此外,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应该

严格把关,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

2、对教师的工资采取更加透明的发放办法,杜绝克扣教师工资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教师的工资做到按月发放,不拖延。农村教师工资本来就不高,再拖延克扣,他们就会产生不如种地、打工

的想法,教学积极性如何提高?

3、加强对私立学校的管理。对于这些学校政府应当适当干预,积极引导,防止欺诈学生及家长的行为发生。有些私立学校完全就是营利性质,招生时完美承诺,平时不注重教学,到了期末,采取加分办法蒙骗家长。学生没有学到知识,耽误了大好人生。

4、国家继续加大力度,限制企业聘用未成年人,以期减少未成年人辍学人数。另外,应该加强宣传,

使人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5、学校方面应该定期送老师出去培训,多于其他省市的学校交流教学经验。同时想法引进外校人才和大学毕业生,以期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另外,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遇到问题要双方商量,而不是

互相推诿。

我清楚地知道,仅凭一篇调研报告,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问题只能在实践中解决。可是我希望更多人从中以小见大,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为我们的教育改革事业提供经验教训。写完这篇报告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救救孩子!是的,救救孩子,只有教育才能彻底拯救孩子。

第13篇:关于地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地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你们知道关于地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要怎么开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地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20XX年第二次地区党政联席会议精神,切实抓好民生工程,确保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和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9月26日-29日,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冯志亮带领地区人社、妇联、经信、教育、农业等部门负责同志对地区两县一市就业工作进行了调研。采取听县(市)汇报、召开座谈会、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和劳动保障站所、企业实地了解情况等形式,了解和掌握今年1-9月就业工作进展情况、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情况、四联工作机制开展情况、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在认真思考,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全地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城镇就业9520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6%(其中:少数民族6307人,占就业总量的67%);女性3796人,占就业总量的40%;稳定就业 5315人,占总量的56%;灵活就业4205人,占就业总量的4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年度实现困难人员就业1408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4%。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2265人(其中:20XX届返乡报到1576人,实现就业1310人,就业率83%);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次,完成年度计划的108%;登记失业人员

3384人(其中:女性1716人,高校毕业生307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职业培训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全地区组织各类职业培训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其中:创业培训2405人,创业成功1221人,创业成功率51%);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7%;三定培训万人,高技能人才培训87人,完成年度目标的87%;职业培训后就业万人,培训后就业率60%(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后再就业103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后再就业万人)。

3、20XX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20XX年返乡大中专毕业生报到1576人,其中:男性526人,女性1050人;维吾尔族1093人,汉族375人,回族102人,其他民族6人;研究生26人,本科生879人,大专生576人,中专生95人。实现就业1310人,就业率83%(其中:外地就业284人,本地就业1026人,

包括:事业单位139人,企业聘用264人,自主创业3人,灵活就业498人,见习岗位118人,协警聘用98人,特岗教师73人,三支一扶45人,卫生系统定向安置40人,大学生志愿者18人,参军6人,考研4人,村官3人,消防聘用1人)。

4、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情况。

7 月份启动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程以来,全地区共开设培训班237期,涉及各类重型机械操作员、a(b)照驾驶员、民族特色餐饮、电工、瓦工、钢筋工、焊工、钳工、计算机操作、刺绣、厨师、导游、酒店服务员、车辆维修等17个工种,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6162人(XX市完成2596人,XX县完成 924人,XX县完成2642人),其中紧缺工种开班62期,共培训3022人,实现就业2836人(其中:XX市开班40期1919人,XX县开班 4期208人,XX县开班18期895人)。第四季度计划组织a(b)照驾

驶员、电工、钢筋工、铲车(挖掘机)、砌筑工、计算机操作等培训班109期 5760人。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是扎实开展实名制登记工作。从乡(镇、街道)、县(市)到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都建立了大中专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系统,毕业生返乡报到登记从下至上逐一到服务窗口进行登记,签定《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维稳和促进就业承诺书》。同时采取面对面、一对

一、点对点服务方式,普遍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心理、就业期望值和就业认知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和分析,切实摸清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择业需求,为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就业服务等活动提供依据,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就业。二是加强创业扶持指导。在实名制登记过程中,我们鼓励和引导返乡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对有

创业意愿、培训需求的大中专毕业生,组织实施了创业培训和创业实操,为提升大中专毕业生创业能力。截止目前,全地区有创业意愿的大中专毕业生89人,创业成功2人,因银行停办小额担保贷款,使得许多有创业意愿的大中专毕业生因资金不足,创业还停留在愿望中。三是多途径帮扶就业。充分利用就业见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多种措施帮助毕业生就业,组织了340名大中专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考试,从中选拔了50名优秀毕业生分赴基层就业岗位;拓展毕业生见习基地范围,全地区共28家就业见习基地吸纳118名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落实了见习生活补贴。同时在各类选拔过程中,广泛宣讲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了解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树立正确的求职就业观念。对需要到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将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开展以定向定岗培训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四是召开供需见面会。县(市)积极与企业对接,获取

最新用工信息,通过吐鲁番日报、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就业服务网、led大屏发布企业用工信息,鼓励毕业生进企业当工人。在8月、9月连续开展网络招聘服务月活动中,地、县(市)共组织专场招聘会和供需见面会35场次,43家企业提供4000余岗位,推荐就业 900多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70人。活动期间,印发就业政策宣传资料24000余份,开展就业指导2000余人次。五是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就业能力。各县(市)在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维稳教育中,均采取了多种形式通报XX县626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告诫学员不信谣、不传谣、不上当,教育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斋月期间不封斋,不参加非法宗教活动。同时,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统一编入工作队、联防队、宣传队,男生会同工作队和联防队开展入户排查、巡逻、值班和其他活动,女生开展了手拉手、面对面维稳工作宣传和整理相关资料等工作,既让未就业毕业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又

补充了基层维稳力量,同时也加强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管理和教育。

(二)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各县(市)都能根据地区第二次党政联席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方案和紧缺工种培训方案,给乡(镇)分解了任务,细化了培训要求,提出了具体目标。截止9月底,除XX县因为特殊时期加大安保任务少量开展培训外,XX市和XX县都加强了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力度,围绕各类重型机械操作员、a(b)照驾驶员、民族特色餐饮、电工、瓦工、钢筋工、焊工、钳工、计算机操作、刺绣、厨师、导游、酒店服务员、车辆维修等工种开班237期,培训6162人;紧缺工种开班62期,培训3022人。二是创新培训方式。7月以来,由于农民忙于捡拾棉花和葡萄采摘销售工作,各县(市)充分利用空闲有利时机,加大了特殊、紧缺、实用工种的

培训,并在培训方式上,努力做到 三个贴近:即培训专业贴近市场需求、培训机构贴近农村基层、培训时间贴近农民生活。XX市结合各乡(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农民种植温室大棚技术需求,与培训单位沟通协商,制定了委托培训设施农业种植技能协议书,并于7月底完成各乡种管训一体化教室和一棚辐射五十棚选址工作。目前,已在亚尔乡、艾丁湖乡、恰特卡勒乡、二堡乡、三堡乡选定种管训一体化教室和一棚辐射五十棚24座,8月份以来相继开展设施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工作。XX县和XX县分别组织了劳务经纪人培训,XX市艾丁湖乡成立了劳务经纪人协会,调动了劳务经纪人的积极性,带动转移2826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帮扶周边乡(镇)采摘销售鲜食葡萄,有效提高了农民创收。三是开展三定培训。各县(市)认真贯彻落实《地区关于进一步推进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地区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施方案》,重点针对市场

急需的紧缺、特殊工种,开展了定单、定岗、定向培训。XX市分别在艾丁湖乡和亚尔乡举办了3期维修电工和摩托车修理培训班,共培训177人,有效缓解了这两个乡维修行业的市场需求压力;根据当前正值旅游高峰期特色刺绣产品需求量大的实际,在艾丁湖乡和葡萄乡举办了4期民间工艺品制作、刺绣培训班,共培训210人,销售情况良好。XX县结合企业需求和培训机构培训工种就业优势,确定了6家培训机构开展保安、家政服务、中式烹调、电工、电焊、铲车(挖掘机)、装饰装修工、砌筑工、服务员、美容、农机维修等18个培训工种,将部分工种的培训地点调整到石材实训基地XX县就业培训中心进行,共培训实用技术90人。并积极联系新疆机电学院、新疆化工学院等实力院校,将于近期开展中高级技能培训班。同时加强企业在岗职工技能培训摸底调查,确定了汇宇石业一家企业,由县就业培训中心为其定制开展在岗职工培训,目前,正在进行

前期准备。XX县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办学的作用,与新疆圣雄能源集团、新冶公司、新疆机电学校联合举办了高(中)级电工、焊工3个班次的培训,共培训153人;与自治区商务厅联合培训了中级烹饪工 56人,初级烹饪工104人;并结合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农忙工作实际,于

7、8月开设了58期紧缺工种培训班,涉及砌筑、市场营销、拖拉机驾驶、维吾尔花帽制作、维修电工等13个工种,共培训学员2642人,这些培训人员经培训后基本都实现了再就业。四是动员两后生参加学制教育。县(市)人社部门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协调,按照地区全员覆盖参加学制教育的思路,制定印发了两后生学制教育培训方案,多次组织人员逐村逐户调查摸底,于9月20日前后基本摸清了两后生底数,逐步掌握了他们的培训需求,目前全地区已入学参加职业培训1548人。XX市正在开展三个1000和三个百分百工程,即组织两后生参加学历职业教育培训1000人、劳动预备制

培训1000人、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实现普及教育100%、技能培训100%、推荐就业 100%。XX县和XX县充分整合职业高中和就业培训中心的培训资源,加大了秋季招生宣传力度,完成了招生计划,正在逐步完善管理机制。

(三)四联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开展。

县(市)都能认真落实政府与企业联合招聘、联合培养、联合使用、联合管理的工作机制,积极组织企业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服务月、就业援助月活动,相继组织35场招聘会,挖掘工种900余个,提供岗位4856个,达成就业签订意向2584人,效果比较明显。XX市积极与沈宏集团、溢达公司、鑫磊建工集团等企业签定协议,开展定单、定向、定岗培训3500人。XX县组织全县94家生产经营性企业与67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联系结对,并专门成立活动指挥部办公室,协调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摸排出企业存在问题172

个,已解决136个,正在协调解决20个,一时难以解决16个,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挥部办公室对责任单位和职能部门及时下发限时督办卡,督促责任单位想方设法给予协调解决。截止目前,发放督办卡141份,涉及企业 89家。XX县联合新疆新业职业培训机构对中泰化学新业公司1022名职工进行了岗前培训,在郭勒布依乡开展中级电焊和氧焊培训班,培训67人;委托新疆机电学院为圣雄集团培训高级电工和高级电焊工87人,有效提升了企业职工的岗位技能。

(四)创业促就业工作效果明显。

县(市)在认真贯彻落实地区印发的《地区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吐地就培办[20XX]8号)基础上,都制定了创业实施方案,扩大了创业培训覆盖面,严格落实减免各项费用的政策措施,创业成功率较去年有显著提高。截止9月底,全地区创业培训2405人,成功创业1221人,创业成功率51%以上。XX

市抓好 三园区一基地一街道建设,7月在绿洲西路筹建了大学生孵化基地,投资210万元帮助20名大学生实现创业,精选了服装类、电子产品类、服务类、文化类等4个大类企业项目,目前装修已结束,正在办理挂牌等相关手续。同时,在二堡乡成立了大学生设施农业创业园,组织130余名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参加了动员现场会,给予三年免棚租、棚膜、肥料等费用,目前11名大中专毕业生进驻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种植管理大棚22座,并委派技术员全程跟踪大学生创业情况。XX县加快了创业支持平台建设,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中心等事业编制机构,为创业群体提供创业支持、人事代理等服务。确立在木卡姆街区、农贸中心、老城夜市、新城夜市挂牌创业基地,在吐峪沟洋海湾挂牌农民创业基地,落实房租减免等补贴政策,为41名从事微利和个体商户的初创人员提供就业援助金万元,为7名创业人员减免营业税万元,

为87名创业人员提供了小额担保贷款379万元。同时,加快了XX县科技孵化中心(大学生创业园)进驻入园进度,已确定了药茶加工、果汁果酱加工、食用菌培育、装饰装修等9个创业团队项目,预计开园后可带动百余人创业就业。XX县狠抓创业培训人员的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工作创业成功率大幅提高。组织创业培训565人,创业成功368人,创业成功率65%,高于地区平均创业成功率,带动就业736人。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1、政府引导就业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观念陈旧,不愿进企业务工,也不愿意参加培训,就业竞争力很难得到提高。

2、受就业形势大环境影响,就业空间可容度不足。

从县(市)摸排各类就业岗位来看,企业用工普遍不多,共缺工1100余个,可提供符合企业条件的人员仍不足。

部分维吾尔族工人汉语能力偏弱,仍然是影响和阻碍就业的主要问题。

3、职业技能培训层次水平还比较低。

受培训机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目前地区绝大部分培训机构只能开展初级培训,中级培训也只有地区技工学校一家,高级培训完全得依靠自治区各类学校。部分紧缺工种补贴标准与市场价格存在一定差距,例如:装载机、叉车机、挖掘机等工种核定收费较高。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政府促进就业、引导就业的力度。

各级政府在确定就业目标、促进就业过程中,要强化政府职能,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出路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通过一对

一、点对点的服务方式,全面做好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工作,力争完成20XX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5%的目标。加大创业孵化基地的硬件建设和创业能力建设,建立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创业基地、孵化基地、示范基地。加强创业扶持和典型宣传,通过典型带动一批创业,促进大批就业。

二是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

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任务已过半,培训后稳定就业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第四季度培训过程中,加大三定培训力度,市场需求什么,就培训什么,提前对接需求岗位,制定完善紧缺、特殊工种培训方案,完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质量,100%完成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任务。

三是进一步摸清就业工作底数。

从调研督查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两后生的底数不清问题依然存在,企业用工需求也不是很清楚,第四季度要在已掌握数据的基

础上,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表格、统一指标搞清就业工作有关底数,尤其是两后生入学情况、退学情况、就业情况等都需要摸清、摸实,全面掌握。

四是深入推进就业援疆。

按照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就业援疆。XX市对口援疆城市是湖南XX市、XX县对口援疆城市是湖南XX市、XX县对口援疆城市是湖南彬州市,这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人才建设、就业工作都有很强的优势,县(市)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与对口援疆城市对接,组织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到湖南的大中型企业就业,也可引导湖南的企业进驻吐鲁番吸纳就业。

五是充分发挥各部门联动作用。

政府总牵头,整合各方面力量,营造全社会整体就业和创业氛围。人社、财政、教育、经信、农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工会、共

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就业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六是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要把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公益性岗位的比例降下来,用于就业和职业培训的资金比例不断上升,把有限的就业资金用好、管好,要集中使用办大事,不能分散使用,要设计申报一批能有效促进就业、提高创业的项目,最大限度发挥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14篇:湘西地区会计专业人才调研报告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加深,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也不断变化,供求矛盾也日益凸显,会计人才也不例外。高等院校只有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情况,才能为社会输送适用的人才,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我院电算化会计专业人才就业数量和质量,我院会计专业老师及会计专业部分学生于2013年1月在湘卾渝黔四省市特别是湘西自治州范围内针对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情况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目的:全面了解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趋势,岗位分布,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市场信息,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调查时间:2013年1月5日-2013年1月20日

调查对象:考虑我院生源结构的特征(绝大多数学生来自湘西自治州),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选取湘卾渝黔四省市特别是湘西自治州范围内的50家大、中、小型企业,其中企业分布大型企业5家,占10%,中型企业20家,占40%,小型企业25家,占50%;从城市分布情况看。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50份问卷,回收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

一、会计行业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情况

(一)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2年年底,湘西自治州实有企业近6000多户,比上年底增长6.26%其中主要为中小企业。现有会计从业人员11690人。从以上资料不难看出,现代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按照一般的企业速度分析,湘西自治州私营企业数每年将增加几百户左右,按每个企业配备1-2名会计人员计算,仅私营每年至少需要增加300-400会计从业人员。加上其他企业的需求,原有会计人员的更新,需求量就更大了。同时,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也为培养新型会计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调查中,当被问及“贵企业是否对会计专业人才有需求”时,91.6%的企业都做了肯定回答。这充分说明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量大,绝大数企业都急需招聘会计专业人才,预示着会计专业人才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

同时,调查资料显示,企业提供的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出纳、会计、中介代理、报税员、财务管理五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2%、27%、16%、12%和23%,这为我院设置会计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岗位需求情况如图所示:

(二)会计专业人才供需结构失衡

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有91.6%的企业急需招聘会计人才,却只有18%的企业表示能按需招到人。这说明目前会计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供需矛盾,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三)用人单位不唯学历,更重视求职者实践经验。

调查中,当被问及“贵企业对未来毕业生(担任会计工作)的学历要求”时,58%的企业选择大专(高职),这说明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会计人才时,不再唯学历,企业更加注重的是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因此,实践经验对会计人才来说才是关键。

实际上,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他们一进企业就能立刻投入工作,免去了企业巨大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

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中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太重要了。这一点在这次的调查问卷的回函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说明。

据有关专家说,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那么,怎样的会计人才才能算是市场真正需要的“高端人才”?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市场所需的“高端人才”并不是指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而是指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本科以上文凭并不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任职条件。这一点,从很多企业招聘会计人才要求时得到很好的印证: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1~3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说,实际上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高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等系列工作任务,高职学生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

(四)中小企业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调查中了解到,很多用人单位以往招聘的很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会计人才在工作中动手能力差,不能立即投入到工作岗位中,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培训后才能上岗,并且他们的待遇比高职高专人才要高很多,这样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现在,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喜欢聘用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素质要求

1.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调查企业普遍认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财务人员在面对重重压力之时,不仅要保持一种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还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细心和谨慎,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职业道德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却是财会人员执业的重要因素。客观、公正、尽职、廉洁的精神,大公无私,诚实可靠,保守机密,严守纪律,坚持原则的基本素质,是做好财务会计工作的保证。

2.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1)调查中企业认为财会人员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不询私情,不谋私利,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不具备这些起码的职业道德是不可能做好会计工作的,这也是作为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

(2)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财会人员是一个单位的经济管家,直接掌握财权,每天都要和钱与数字打交道,做到秉公办事,保持自身的廉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不越雷池半步。

(3)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会计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而且枯燥繁杂且单调,长期下来,难免工作消沉,思想懒惰,财会人员只有端正思想,拿出百倍

的工作热情,具备主人翁思想,勇于奉献,不怕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克服会计工作所带来的消极不良心理,保持平稳、积极的心境,一丝不苟处理好每一笔业务。

3.扎实的业务素质:

财会人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的不断深化尤显重要。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企业认为会计专业人才除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外,还应广泛涉猎专业以外的知识,如证券、经济法等。

企业认为仅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只有广泛涉猎会计相关知识才可能灵活自如的从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会计毕竟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因此,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

(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调查中,要求熟练掌握财务软件和Excel等通用软件的占被调查者的91.8%。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其次,企业认为财会人才掌握外语知识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我国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讨一些可行性方法,尽早参与国际经济事务。

三、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当被问及“贵企业认为影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时,86%的企业选择了实践能力。这说明在企业看来,较强的实践能力使会计人才一项重要的能力。会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管理学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需求量

比较大,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相应的,应注重对理论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终身学习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会计知识也不例外。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要适应这一变化,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这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涉及各个部门的利益,会计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合作,因此会计人员要与企业各部门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协调。同时,会计人员还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四、关于会计专业建设的思考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通过校企合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需求,我们要经常与行业专家、企业会计师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进行专业建设研讨交流,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可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业专家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并实时地做出相应调整。

(二)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校内建设实训室,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切实体会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感受会计的岗位环境和岗位能力需要。同时,努力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送学生去证券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实习基地考察、实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构建学生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优势互补,业务素质高的师资团队,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本专业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邀请校外专家来开展专业讲座、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本专业的部分教学任务,这样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也可促进“双证书”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选派本专业优秀教师参与行业和企业培训,为社会提供专业培训,有力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另外,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只有不到5%的企业已经与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48%的企业愿意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说明校企合作是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

(四)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会计专业要办出特色:一是要紧贴市场需求,培养能够适应中小企业,多层次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吸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融入学校的教学过程,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学与工作的紧密结合,切实增加学生实习机会,注重岗位实习指导,累积岗位工作经验。三是落实“双证书”制建设,探索以“学历教育”为核心,兼顾“职业培训”,“资格认证”,“企业导师实训”等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15篇:地区家庭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稳定与进步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础。家庭道德是协调家庭成员间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因此,家庭道德建设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国有近13亿人口,80%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村的道德建设是我国道德建设的关键。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仍然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结构,因此,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水平影响和决定着社会道德风尚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构成,不仅关系农村本身,而且影响和制约城市和整个中国,尤其是我们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了农村家庭道德失范甚至滑坡这一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给建设“平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现通过对本县农村(家庭)大量的走访、座谈,从三个方面初步探索和分析一下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道德建设情况。

一、问题的出现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男女平等、夫妻平等、家庭成员平等观念为多数家庭接受;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民主式新型家风逐渐兴起;抚幼、教育子女、敬老、爱老逐步成为一种时尚;夫妻互相尊重、共同支配财产、共同劳动已成为多数家庭的共同风格;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互信互勉、互帮互慰已成为多数家庭维护和发展夫妻关系的基本原则;勤劳致富、节俭持家、量入为出、合理消费一直是家庭消费的基本格调……一个以平等、民主、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夫妻相爱为核心、优育和厚养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新型农村家庭道德体系已开始构建。

农村家庭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夫妻关系问题日益凸现

1、离婚率持续上升,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家庭热点问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特别是夫妻双方一方外出,家庭解体情况更突出。据民政部门的数字表明,在农村离婚人群中,上述原因导致离婚的,所占比例高达1/2以上。另外,夫妻感情不和、婚外情、婆媳不和、草结草离等原因导致的离婚现象也普遍存在,离婚案件的增多,带来了诸如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违法案件增多、社会风气毒化、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增加等。

2、家庭暴力突出,成为不容忽视的家庭焦点问题。由于男尊女卑等封建意识的存在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夫妻打架是家庭内部事务),歧视、虐待(包括身体与精神)妇女现象屡有发生。从200份离婚案卷得知,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50件,占离婚案件的25%,县妇联接待的信访者中46%的人夫妻间存在暴力行为。

(二)家庭道德教育误区明显。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已占农村家庭50%以上,“出人头地”成为父母对子女的最大希望,但绝大多数父母缺乏科学的家教观念和方法。

1、家庭道德教育观念落后,重智轻德、重利轻义。父母最关注的是孩子成绩、作业,说最多的一句话是:“考了几分?作业做好了没有?”把道德教育任务完全交给学校,不明确家教的德育内容,认为“听话”即“德”。

2、家庭道德教育方法滞后。重言教轻身教,多责打少沟通,多说教少投入;许多家长空闲时间大部分在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虚度光阴,“三缺一”时,甚至把孩子凑上去顶数。在家看书、读报的家长不到1/10。这些都不利于健康成长。

(三)传统孝道面临挑战。大部分农村家庭已由往昔的以孝为本转为以子女为中心,代际关系错位明显。“尊老不足,爱子有余”,老人已成为家庭中的弱势群体。

1、老人需求得不到重视。子女对老人赡养重物质轻精神,甚至对老人不敬、不养、弃老、虐老;干涉老人再婚现象时有发生;精神赡养质量偏低。

2、老人负担过重。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者多为老人,照看孙子女和承担家庭家务劳动的责任就自然落在了老人身上,据统计,40%的老人继续肩负着抚幼的责任。

(四)邻里关系渐趋冷漠。

由于家庭核心化(二代三口人)的趋势以及家庭居住环境(独立结构的单元房日益普及)的巨大改善,邻里关系出现了新的问题,“国门开了,家门关了”,邻里之间的来往和沟通少了,有的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缺乏应有的团结互助和友爱精神。一些乱扔垃圾、财务借贷等造成的邻里纠纷数量日渐增多,据法院统计,在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20%是邻里纠纷而导致矛盾激化。

二、原因的分析

农村家庭道德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其自身和外部因素。

(一)自身因素

1、农村家庭经济的落后。

古人云:“衣食足知廉耻,仓廪实知礼节”,经济的发展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2003年,我县农民人均收入2956元,属于低收入水平。试想:当家庭成员都在为基本生活而忙碌奔波时,精神生活将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没有家庭收入的提高,许多其他的家庭活动都将难以展开,道德建设将成为“无米之炊”。

2、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边缘地位。

长期以来,在两个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有关部门忽视家庭道德建设,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经费普遍不足;工作思路与模式适合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思想高度一致的家庭形态,对于如今这种多元化的家庭状况和思想状况难以取得普遍效果;活动的形式化和程式化弊端明显,一般是“上边要求,下边应付”,投在评选方面的精力多,投在创建过程精力少,缺乏可操作性;群众参与积极性低,据了解,40%的家庭没有参加过这类活动,19%的家庭不知道这项活动。

(二)外部因素

1、婚姻家庭观念的大裂变,带来了家庭道德的失范。

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道德失去了约束力,新的道德观又没有建立起来,在新旧观念、中西观念的历史大碰撞中,婚姻家庭观念的裂变,带来了家庭道德的失范;自由随意的贞操观,打破了性行为的严肃性;紊乱的情爱观,直接冲击着家庭的轴心——夫妻关系;沉渣泛起的性占有观,造成荣耻的错位。

2、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促使了家庭道德的滑坡。

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家庭道德领域产生了严重的负效应。拜金主义支配婚恋关系,享乐主义调控着爱情的温度,年轻人选择配偶也像选择商品一样明码标价,有些孩子学会了金钱交换,干家务活也伸手要小费,传统孝道换上了新面具,不是为人而孝,而是为钱而孝。个人主义使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升级,人际关系冷漠、麻木甚至对立、恶化。

3、文化环境中存在的脏乱差,诱发了家庭道德的变态。

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报刊、杂志、电视、摄影、美术、音像制品等新闻大众传媒和文艺作品,置社会责任于不顾,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新闻效应和经济利益,诱发了家庭道德的变态,宣传不严肃不负责任的婚恋观、婚外情;宣传腐朽的享乐主义以及脱离实际的高消费;宣传过多过份的性暴露等。

4、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难以遏制家庭道德出现的败坏现象。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某些执法部门工作程序的简单化,致使家庭道德败坏及侵害家庭的行为得不到遏制。法律上对破坏他人家庭的第三者无惩戒性规定,对事实婚姻、非法同居、婚外情等概念解释模糊,对家庭暴力的处罚更为软弱无力,既无明确的部门负责管理,也无有力的措施加以限制,致使家庭暴力升级。在处理离婚案件,办理离婚手续上,有的部门简化了调查、了解、帮助、调解的程序,仅以当事人“感情确已破裂”的陈述和法律条文的生搬硬套作为依据。未及时挽救可以挽救的家庭。

三、对策的提出

家庭道德建设是一项多维度、多层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协调操作才能正常运行,其中,家庭与社会是诸多力量有机组合的主要责任主体,更应切实抓紧抓好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工程。

(一)家庭对策:提高家庭成员自身素质。

家庭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由家长即父母承担,父母是家庭行政的“最高首脑”,也是家庭道德建设的总设计师和组织策划者,因此,父母在家庭道德建设过程中承担着主体责任,其责任包括以下三方面:

1、建设良好的家庭道德文化,家庭道德文化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以及培养和塑造家庭成员品德为目的的家风、家规、家教、家貌之总和。作为家长的父母要重视建设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家庭道德文化。首先,要加强家庭表层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创建干净、整洁、优美的家庭环境。其次,加强家庭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家庭关系如何处理;②家务劳动明确分工;③生活习惯的养成;④家庭的经济管理、生活管理等。再次,加强家庭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有: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家庭道德教育;②相关科学知识的教育,如现代婚育、科技致富、网络信息等。

2、培养和提高家庭成员的认知、评价和行为选择能力。

家庭成员既是家庭道德建设的对象,也是主体,他们总是以既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参与家庭道德活动过程。要使他们承担起家庭道德建设的义务和责任,成为家庭道德建设的责任主体,必须培养和提高家庭成员的三大基本素质:认知能力、善恶评判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3、优化家长自身的道德人格形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家庭道德建设过程中,子女总是通过父母的道德人格形象来观察、理解、接纳社会道德要求的,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否则,“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二)社会对策:改善家庭道德建设外部环境。

社会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另一责任主体,对家庭道德建设起着导向、保障和互补作用。家庭道德建设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才能真正履行,社会在家庭道德建设中主要承担以下责任:

1、发展农村经济。道德问题是一定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所以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要突出区域特色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才能为农村家庭道德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2、加强家庭文明建设。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纳入领导者的议事日程,并保证必需的资金。要建立家庭道德建设“一体化”新机制,协调各部门、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关系,使它们各展所长,相互配合,形成家庭道德建设网络,特别是各级妇联,应该利用其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继续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妇女工作的主要抓手,创新活动载体,并突出家庭道德建设这一主题,发挥其独特作用。

3、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包括舆论、政策和法律等内容在内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家庭道德建设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在日益开放、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要加强对大众媒体传播内容的监控,抑恶扬善,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鼓励优秀作品的产生。要建立健全一些配套的政策和法规,在相应的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补充更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另外,对缺乏相应制裁措施的“第三者”、家庭施暴等问题,需尽快加以调整或弥补,争取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还要完善社会监督和教育机制,加大社会的约束力。

第16篇: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郡县治,天下安”。内蒙古自治区**市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莫旗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是**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内蒙古自治区和**市两级党委、政府坚持“以农牧民为本”,重点扶持欠发达农牧区,积极发挥

政策的主导性,充分调动旗市的主动性,突出优势产业,明确特色定位,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推动以莫旗为代表的农牧业旗县向多元型、创新型、特色型的发展目标迈进,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一、坚持政策主导,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欠发达地区要摆脱落后的局面,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上级政策的主导性,利用好国家优惠政策、争取国家投入和外部援助,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同时,结合国家产业布局和地区发展规划,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优化区域经济布局,通过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和合理积极的转移支付,逐步缩小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2005年启动“三少”民族危草房改造工程,累计投资1.37亿元,改造危草房5482栋。2008年组织18个厅局单位对莫旗进行重点帮扶,实施了一批农牧林水、教育卫生和城乡基础设施项目。2009年已落实帮扶资金5734万元。同时,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实施标准化养殖小区、草原围栏、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千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扶贫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市坚持统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努力为莫旗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把岭西煤炭资源向莫旗远程配置,2009年重点实施2×2.5万千瓦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推进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报批立项,积极做好华润风能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构建立体交通网络。组织申报阿—莫铁路项目,围绕尼尔基湖建立水上航线。调整**支线机场建设规划,将莫旗纳入规划范围,积极争取立项实施。2008年,加大公路建设力度,累计完成总投资2.7亿元,修路573公里。2009年,积极争取尼尔基至腾克公路项目、111线至李屯大桥公路工程、111线那吉屯至尼尔基镇升级一级公路项目,力争早日立项开工。

二、坚持发挥优势,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培育内在源泉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受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等制约,欠发达地区不能照搬沿海地区工业化发展模式,也不能在低水平、低层次上承接产业转移,更不能全面开花,四面出击。必须牢牢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优势、发挥特色,围绕重点领域、核心产业,引入先进技术和工艺,努力培育区域品牌,使优势产业在地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莫旗拥有**面积最大的耕地资源和最丰富的水资源,长期以来,这两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却没有实现优化配置。今后一个时期,**将支持莫旗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整合优势生产要素资源,切实改变“种植业靠天吃饭、过境水浪费流失”的不利局面。

(一)依托丰富的耕地资源,做好“土地”文章

莫旗拥有耕地面积669万亩,人均20亩,是全国人均1.4亩的14倍。要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作好“土地”这篇大文章。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集中各级农业开发、以工代赈、水利基金、扶贫等各渠道的农田水利项目,整合资金,统一使用,连片实施,整体推进,切实改变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二是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进一步稳定豆、薯、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地位。大力发展菇娘、黄烟、中草药等特色经济作物,积极引进新型节水、抗旱品种。三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走农牧结合型发展道路。继续保持“南乳北肉”的发展格局,加快种畜改良步伐,优化畜种结构,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四是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成立精干高效的工作部门,积极探索推进大户经营、股份制经营、合作社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模式,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做好“水”文章

莫旗拥有大小河流56条,地表水资源总量144亿立方米,占**市水资源总量的60%,水能蕴藏量达66.6万千瓦。其中,尼尔基湖总库容86亿立方米,水面面积近510平方公里,是莫旗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一是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战略性转变,适应水资源分布特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农牧林结构,积极发展节水型农牧林业。依托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大力发展北部山区节水农业、节水灌溉。重点抓好下游30万亩灌区工程审查立项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二是依托尼尔基湖丰富的水资源,积极发展多

元生态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湖区渔业经济和民俗生态旅游。进一步完善规划、包装项目,争取资金支持。积极发展湖区渔业经济,科学制定《尼尔基湖渔业发展规划》,防控源头污染,加强渔业管理,完善服务体系,成立专业化公司,建设渔业生产设施,适度发展湖中网箱养殖,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推进渔业产业化、集团化发展。三是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引入大型旅游

集团,着力构建民族民俗游、绿色生态游、环湖水上游、休闲度假游、冰雪达乡游的大旅游格局,建好中国达斡尔民族园,打造国内知名民俗生态旅游胜地。努力争取额尔和那日松蒙古部落景区二期开发项目落地建设,继续全面打造腾克霍日里绰罗达斡尔部落景区。积极做好大型旅游活动。全面筹划湖区野外冬钓活动,争取在2009年举办中国首届野外“冬钓节”。四是进一步保护现有林地资源,规划建设绿化隔离带和生态保护带。大力推进湖区上游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着力构建湖区源头优美和谐的生态屏障。

三、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工作重心要向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变

农业是莫旗的优势主导产业。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农畜产品资源,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体系。1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9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一是坚持以内源型增长为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的特色工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做好大豆加工、畜禽加工及中药饮片等产业。继续支持华润雪花、草原清江、蒙鹅工贸、富达药业、京达米业等企业,打出品牌、做大规模。二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集群化发展。发挥大豆资源优势,加快鑫豆都等企业的重组整合步伐。围绕华润雪花公司,积极引进麦芽厂,培育大麦种植基地,努力破解“有基地无企业、有企业无基地”的矛盾。

四、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产业格局要向多元型、外向型转变

产业结构单

一、相对封闭保守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缓慢的重要制约因素。欠发达地区要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强化地域分工、明确区域定位的基础上,突出地区民族特色,发挥多元文化优势,将欠发达地区的低成本优势和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和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莫旗距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仅170公里,位于哈大齐2小时经济圈以内,是**对接黑龙江省的东大门。2008年招商引资37个项目,其中来自东三省25个项目,占全部项目的67%,资金占41%,资金额为39836万元。**市积极支持莫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跨行政区域的产业合作,积极融入哈大齐工业走廊,整合生产要素,加强产业协作,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抓好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同时,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哈大齐工业走廊农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现代中药业等重点产业,主动对接、联合协作、共创品牌,建设生态型绿色产业开发基地,实现“借船出海”。继续支持大庆隆赫达集团番茄酱项目,落实原料基地建设。围绕粮食、石材、肉类等优势产品,积极引进商贸物流企业,主动对接黑龙江省邻近县市,建立商贸联系、打造合作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民族之乡”、“歌舞之乡”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以旅游为先导的第三产业。依托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民俗特色文化,努力提升斡包节和昆米勒文化艺术节、民族风达乡情等文化旅游活动的知名度。努力扩大“曲棍球之乡”在全国的影响力,积极承办曲棍球、水上、冰上等体育赛事。

五、坚持夯实基础,把提高全民素质放在实现科学发展的优先位置

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市全力支持莫旗实施“科教兴旗”战略,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行动”,确保教育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巩固“两基”达标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围绕农、工、旅、贸多元产业格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人才储备。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推广农业科技大集等好经验、好做法。加大智力支持力度,选聘大中专毕业生和科技特派员,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素质,整合城乡党建、农牧、科技、教育、就业等各类资源,实施专业化、订单式培训。牵头组建“**百万农民创业先导团”,增强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水平,强化技能培训,增强致富能力。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在发达地区建立培训基地,提高理论修养,拓宽工作视野,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战斗堡垒。

第17篇:舒城县南溪河地区景观规划调研报告

舒城县南溪河地区景观规划调研报告

背景:

根据本次景观规划课程设计的要求,我们小组一行三人于9月29日来到舒城县南溪河展开调研,我们的调研以实地考察和资料查阅分析相结合,力求达到了解舒城基本概况,把握城市空间结构,了解基地基本信息并进行和合理定性定位的目的,为我们下一步的设计作充分的准备。

我们的调研报告将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印象舒城”“印象南溪 ”和“案例分析” 。

印象 舒城

初访舒城,怀着一种莫名的膜拜和激动,这个城市是三国名 将周公瑾的故里, 不算繁华 也谈不上美丽,但能够感觉到淡淡 的温馨,也许对舒城的印象就仅限于此了。

地理位置: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东邻庐江县,南界桐城市、潜山县,西接岳西县、霍山县,北毗六安市、肥西县,距省会合肥市48公里。

地形地貌:

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西南为大别山余脉,山高岭大,林木葱茏,最高点万佛山峰海拨1539米。山地面积约占全县52%。中部是丘陵岗区,岗岭绵延,山丘起伏。丘陵面积约占全县20%。

东部属冲积平原,最低点舒三,海拨7米。

经济状况:

舒城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阵地和合肥经济圈内城市之一。目前主要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为承接皖江城市带规划,重要发展食品加工业、轻纺服装业、机械零配件制造业、现代旅游业、现代农业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始终把“工业富县”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

气候:

全县气候属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24天,阳光充足,雨水丰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人口:

全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其中农业人口87万),分布西疏东密,总户数约30.8万户,辖21个乡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392个行政村。

交通状况:

舒城县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合九铁路穿过县域东部,有6条省道通达。

县域资源环境:

矿藏丰富,金、银、铁、萤石、大理石、明矾石等。

舒城县也是国家杉木、油茶、板栗生产基地。丰乐河、杭埠河均可通航。建于汉初的七门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万佛山、万佛湖(即龙河口水库)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汤池温泉久负盛名。

全县现有耕地67万亩,人均耕地0.7亩。山场面积153万亩,宜林面积127万亩,森林覆盖率43.8%。主要林区分布在西南山

区。水面27万亩,可养水面14万亩。县内主要河流有9条,其中杭埠河 和丰乐河为两大骨干河流。大小水库62座,其中有以世界第一大人工土坝名闻遐迩的龙河口水库(万佛湖)。

文化历史:

舒城县是中国龙文化发源地之一,全国十三家梁祝文化发祥地之一。舒城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皖中花园\"之美誉。

历史名人:

官办学校第一人——西汉教育家文翁

文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史。庐

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史有“李冰治水,文翁化蜀”之 称。为纪念文翁,在枫香树村附近原文冲小学现改名为文翁小 学,原枫香树中学改名为文翁中学。

风流大度的三国军事家——周瑜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东汉时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为孙吴基业,三分鼎立格局,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相貌魁伟,气度恢弘,志向远大,虽生逢乱世,却以廓清天下为己任。孙坚兴兵讨董卓时,移家舒城,与周瑜一家住在一起,周瑜将路南大宅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母,与孙策结为异姓兄弟。

舒城特色:

油茶,又叫茶子树,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有2300多年历史。舒城油茶资源十分丰富,分布于丘陵11个乡镇,成林油茶20万亩,面积占全升档15%,居全国之首。

舒城素有“板栗之乡”美称,大面积栽培板栗有300多年历史。分布山区22个乡镇,现有板栗40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年出口50万公斤。近年来,舒城县把板栗开发作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项目。

旅游资源: 万佛湖旅游区:

万佛湖风景区是以万佛湖为中心的湖泊型观光风景区。景区面积299平方公里,湖面50平方公里,容水8.2亿立方米。万佛湖即龙河口水库,是举世闻名的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十大水库之一。

周瑜城遗址:

“周瑜城”位于舒城西南10公里处的干汊河镇瑜城村。此

为24岁以前的周瑜修建的兵营,供练兵习武及驻军之用,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里丘陵起伏,杭埠河故道经此,是舒城县城去西南乡大别山区的咽喉要道。

印象 南溪:

初识南溪不免有些落寞与失望,没有浣溪纱中的安逸与惆怅,也没有小桥流水的唯美意境,有的只是我的感叹,我以为这样的南溪辱没了它的名字,也不能和景观产生一点交集。

带着点点的悲叹,也展开了调研之旅。

南溪河简介:

南溪是舒城的母亲河。千百年来,舒城人在这片热土上繁衍发展,世世代代以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创造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增添光彩。

南溪又名鸥溪,古称龙舒水。过去这里河道宽阔,水

量充足,航运发达。给东西水运带来方便,但也给南北交通造成阻隔,大约在南宋时期此处就建有渡口。

基地浅谈:

我们本次所做的景观规划基地位于舒城县县城南部的南溪河沿线区域(舒城路—龙津大道段),北临规划中的西大街,南至滨河路,东至龙津大道,西至舒月路,地块总面积58.2ha。

贯穿基地的河段被城市主要道路分割为三段。分别是七门堰路、春秋路、龙津大道。

基地内的河段周边多为农田和村舍。河宽30~60米不等,现处秋季枯水时节,水位较低,不同地段与堤岸的落差由3~6米不等。并沿河岸每隔300~400米处构架桥梁连接河道两岸。

根据舒城县2010~2030年总体规划,基地内河岸两边多为生产防护绿地。沿绿地多为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用地性质的划分较好的体现了对河岸的保护作用。

沿岸建筑:

在河段的两岸分布着不少的建筑,以当地居民的居住为主,大都是低层建筑,这些建筑没有统一的规划,在形式色彩等方面无统一的风格,对城市形象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对南溪河景的渗透造成了一定阻碍,虽在视觉上没有表达

出唯美的的景致,但用纯真朴素的气息诉说着的亲切,却让我流连。

沿岸景观:

河段沿岸没有统一的景观规划,但并不是没有景,龙津桥是景,是历史沉淀的景,七门堰是景,是文化洗礼的景,还有那历经千百年岁月的风霜的参天古木,算不算景呢。

但如今的萧条与杂乱正逐渐侵蚀着南溪的芳华,孕育着舒城文明的南溪真找不到与景观的太多联系,溪水已经失去了它千年的纯净,与垃圾点的杂乱交织充斥着的是浑浊与不堪,河岸的参天古木更不是点缀,而是在追忆着逐渐失去的华年。

也许,还有南溪北岸的老街,正苟延残喘地提醒着人们,南溪河即将失去的美。 人文情怀:

南溪河是舒城的母亲河。千百年来,舒城人在这片热土上繁衍发展,世世代代以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创造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也许是经济的原因,但我更愿意相信是文化的原因,南溪河岸的气息与千年之前还是如此的相似,潺潺的溪水早汇入了两岸居民世代的生活,或是洗衣洗菜,或是嬉戏玩耍,那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淳朴与真实,似乎在此刻能够立即得到慰藉。

溪岸的农田,在现代化革命的驱使下,已经改变了往昔的摸样,但记叙的还是那一个亘古未变的故事,勤劳与汗水,喜悦和收获。

还有溪岸的那条老街,那是南溪文化最真实的积淀,它用时间与空间铭记下了岁月的变迁,只有置身于其间,才能体会到南溪生活的那份亲切,那份安逸。

这一刻,不用太多地去理会有关历史有关文化有关生活的琐碎烦恼,只用心去体会那真挚的南溪情怀就足够了。 感悟 南溪:

从淡淡的失望到兴许的激动,整个调研过程伴随着我内心的波动,我仿佛是被一种看不见得情愫所牵引着,走完了调研的旅途。

无论是斑驳的石板路还是无路可走的荆棘丛,我都深深地感受到南溪河岸那份难得的亲切与舒畅,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景观规划所寻求的感觉吧。

于是对于本次景观规划,我也有了大致的想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以文化为引导,充分展现人文情怀。

具体来说,就是以龙津桥、老街等文化古迹为景观节点,串联整条景观轴线,然后尽量地保留两岸的树木或农田,以此为基础营造公共空间,并且加强环卫的管理与引导。

第18篇:南昌地区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调研分析报告

南昌地区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调研分析报告

一、调查项目名称:南昌地区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0年7月15日至2010年8月15日

三、调查地点:南昌市东湖区、红谷滩新区、新建县长堎镇、新建县乐化镇、新建县樵舍

镇、新建县昌邑乡

四、调查对象:调查地点周边所居住的居民们以及工作人员

五、调查方法:

1、问卷抽样调查

2、访谈问答

六、调 查 人:

财管091班 孙欣、蒋红平、叶玉花

计科091班 冯斌、黄欣晟

七、调查分工:

孙欣(组长):主要负责组织调研活动以及申报书、分析报告、调查问卷的书写制作。蒋红平:主要负责调查问卷的打印、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论的总结。

叶玉花:主要负责宣传资料的查找、问卷的返回收集整理以及保管。

冯斌:主要负责电子稿资料(图片、视频、电子文稿等)等一系列的设计制作。黄欣晟:主要负责调研经费的统计、调研时间的安排、调研过程中的拍摄工作。

八、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2010年暑期的到来,学院为培养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

投身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实现从大学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发挥专业优势特长、从实践中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从而开展推行了这次实习实践活动。而我小组将拥有美誉“英雄城”的南昌作为项目的主要调查地点,首先是因为我们在南昌读大学的地理优势,充分达到就近就便,保质保量的良好效果,其次是因为它的代表性。所以,我们决定选择南昌地区作为我们的调研地点。

本次调研活动旨在了解当地居民对目前新建的生活环境满意度及其他相关问题。同

时,辅以相关“低碳”的宣传和倡导共建节能绿色低碳生活。当然,我们希望从实践中能够起到提高广大人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的作用,同时,希望可以对政府部门在决策方面有所帮助。

九、调研方法及其选取目的、调研对象

此次调查活动采取了问卷法、访谈回答式等研究方法.

1、问卷法。此次问卷调查采取了不记名方式,以南昌市区、红谷滩新区、新建长棱镇、

乐化镇、樵舍镇、昌邑乡的居民为对象,通过要求当地居民们独立回答一份较为科

学的、标准通俗的问卷,然后分析、对比,分天汇总结果而达到问卷调查目的,当

然,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工作中,受到了广大当地人民的支持与鼓励,在此表示感谢。

2、访谈式。在实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相应的访谈式问答,主要集中运用

在新建县长棱镇。礼步湖公园的调查地,小组集体利益调查地点,对几位当地居民

进行了简短的访谈问答,切实主题、深入居民群众中,充分的实现接触社会,达到

亲自实习实践的锻炼目的,实现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3、在一切调查工作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收集拍摄了一些调研区的相关居民生活环境图

片,见成果灯灯片。

十、问卷调查详细介绍

1、以下是我小组所用来调研的样卷:

(主要针对的是南昌市东湖区、红谷滩新区、新建县长堎镇、新建县乐化镇、新建县樵舍镇、新建县昌邑乡附近的居民)

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调查问卷

首先,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本调查不记名,下边几组问题请您如实填写,谢谢!

1、您的户口所在地是?

□ 城镇□ 农村

2、您的年龄是?

□17以下□18~35□36~60□60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是?

□小学毕业或以下□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或以上

4、您认为您所处的生态环境现状如何?

□优□良□差

5、您对您居住地周边噪音是否不满?(若不满意,说说原因)

□满意□一般□不满意

6、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空气质量如何?(说说您选择它的原因)

□高□一般□低

7、您对饮用水是否满意?(若不满意,说说原因)

□满意□一般□不满意

8、您认为在您所居住地的周边河流是否受到污染?(若选择“是“,请说说造成污染的原因)

□是□否

9、您知道“低碳“这个词的概念吗?(如果知道,请您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方式有利于“低碳”的实现)

□知道□不知道

10、在您居住地周边是否有固定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

□有□没有

11、您认为当地人们的环保意识怎样?

□高□一般□低

12、您觉得您所处的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会如何?

□日趋好转□相对稳定□继续恶化

2.、以下是我们采用访谈时所问及的相关问题:

(1)、

(2)、

(3)、

(4)、

(5)、

(6)、

(7)、

(8)、

十一、调查前的相关知识认识了解

1、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各种形式排出的污染物种类很多,仅煤炭燃烧烟尘中就有四百

多种有毒物质,大气污染对生物产生的危害有氧化性、酸性、碱性等等。空气是人类赖以生

存的环境因素,他直接参与人体的代谢和体温调节等生命过程,因此,大气污染势必危害人

体健康。而在城市中,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一般是汽车等代步交通工具排出的尾气。

2、水,是生物圈的基本构成部分,是人类所有经济活动所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之一。

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20亿吨以上,其中大部分

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有近四分之一的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是农业大

国、人口大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正是这样的现状居民在用水的同时饮用水的质量是个需要.

重视的问题。

3、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猛增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大幅度上涨。据有关

方面统计,我国城市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年产已大大超过了5

亿多吨,并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综合利用和处置率非常低,城市垃圾的不断堆

积,影响城市景观,污染水源和空气,孿生各种传染病菌,同时又潜伏着资源危机。

4、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噪声已成为城市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城市

的噪音主要来自于机动车辆和建筑工地。目前我国约70%的城市人口遭受到高噪声的影响,

在70个有监控的城市中只有60%的主要城市达标,而一般城市只有33%达到噪声控制标准。

5、江西新昌电厂是江西省首个以“上大压小”方式建设的电力项目,位于南昌市新建县

樵舍镇,毗邻赣江,紧靠京九铁路。工程规划容量为2台66万千瓦+2台100万千瓦级超临

界燃煤发电机组。一期工程建设2台66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

脱硝装置,年发电量70余亿千瓦时,总投资约52亿元人民币。

6、礼步湖,位于南昌市新建县长堎镇,他是新建县县城的内湖,被誉为“西郊绿心”,

围绕着湖水有一个礼步湖公园。2007年10月,为治理湖水污染及蓝藻现象,政府曾投入了

上千万元,实施了截污、清淤、活化等综合治理措施。然而,短短两年的时间,礼步湖再次

出现了湖水发臭、死鱼成群的现象。

7、“低碳”

十二、调查的初步结果介绍

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6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773,无效 13份,有效率约98%,我们问卷调查以现场一对一做完,并由调查员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

解,所以效率很高,且有效率也很好。

2、调查问卷结果:

(1)、在所调研的区域内,生活在城镇的居民对饮用水的看法,其中,约35%的城市居

民对饮用水表示满意,6%的对饮用水表示不满意,59%的居民选择了一般。调查收集其不

满意的原因:自来水中有轻微漂白粉的气味、饮用水在居民用水高峰期出水量少甚至出现自

来水供应不足停水现象。

(2)、

(3)、

(4)、

(5)、

(6)、

3、访谈调研所得出的结论:

(1)、

(2)、

(3)、

(4)、

(5)、

(6)、

十三、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小结:

当初我们本着提高自我、充实自我、锻炼自我的目的参加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从写申

请、定调查问卷、写活动流程、共同去各个调研的调查、拍摄到统计分析等等,以前的一幕

幕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虽然途中遇到了挫折,有的居民对我们的调查不理不睬甚至怀疑,

当然我们是不会遇到阻碍和困难就轻易放弃的,小组每位成员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一同面对

调研中所出现的问题,一同分享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才培养了我们像兄弟姐妹般的情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近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们走向社会起到

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向他人虚心求教,团结,拥有集体荣誉感,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

我可以骄傲自信的说:“我们做好了,我学习到了,我收获了,我很庆幸我有这次实践的机会,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宝贵财富。”

十四、尾声

人终究生存在自然界中。这正如弗洛姆所说:“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的生存问题是独一无二的;他离弃了自然,但似乎任然在他之中;他部分是神,部分是动物;部分是无限,部分是无限”。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抛弃旧的观念,注入时代发展新的要素,扩充新的内容。人类走过的足迹告诉我们:平等的与自然对话,理性的与自然握手,生存在地球村上的居民一同保护我们的家园,人类的前景才会越来越光明。

第19篇:茂名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工作调研报告

茂名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成的调研组于8月10-15日深入高州、化州、电白和信宜开展中小学教师队伍维稳工作实地调研,茂南、茂港提供书面调研材料。从调研情况来看,总体上我市教师队伍基本稳定,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不稳定因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我市在职中小学教师75343人。其中,幼儿园4723人,小学34331人,普通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22410人,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10720人,中职学校3159人。全市教师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学历分别占0.23%、36.45%、52.54%和10.78%(详见表1),教师年龄35岁以下、36~45岁、46~60岁分别占56.71%、31.02%和12.27%(详见表2),教师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和未评职称分别占0.003%、5.215%、45.886%、31.469%和17.427% 一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是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情况。今年3月为止,全市已全部解决登记在册的8701名代课教师问题,其中转公4885名、转岗153名、辞退3663名(详见表4)。由于对政策不理解,个别不符合登记条件人员、未能转公转岗的原代课教师以及以前被清退的民办教师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出现一些诉求。 二是岗位设置及聘用的情况。全市教育系统已完成岗位设置工作,首次聘用按照现有在职在编人员的职称待遇全部聘用,基本完成;岗位内部等级聘用实行评聘分开,严格按照不同等级的岗位数进行竞聘,正在进行中。调研发现,教师反映岗位设置及聘用工作主要集中在副高级和中级岗位数按照省定比例确定太少、双肩挑准入条件太高等方面,教师担心职业上升通道狭窄,评上职称要等很多年才能聘上等。

三是“两相当”的落实情况。2011年前,我市教师工资福利水平基本相当于甚至略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福利水平。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后,各县(市、区)教师与公务员工资出现了新差距,导致部分教师怨言较大,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

四是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的落实情况。大部分学校基本上落实了社保(详见表5)和医保(详见表6),但是本应由财政负担的教师医保和住房公积金单位支付部分,实际上却由学校从生均费用中被迫违规支付。住房公积金除了市直、茂南和电白统一缴交比例外,其他地方都统一规定,城区学校由学校出资购买,很多农村学校没有落实。

五是优秀教师的流失情况。由于收入偏低,造成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且招聘高校优秀毕业生也非常困难。据不完

全统计, 2005年以来全市流失教师达800余人。 二不稳定因素原因分析

一是投入总额不足、历史欠债多。各县(市、区)财政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从数据上看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基本都在占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但这些投入大都用于建设新学校和发教师工资。但总量仍然不足,加上我市学生数量多,导致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明显不足。教师继续教育经费长期得不到保障,市直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每年不到20万元,县(市、区)还未设立专门用于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全市“普九”债务9亿元还未得到有效解决。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已制约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是教师收入偏低,“两相当”出现新差距。据省教育厅反馈的2010年底数据显示,我市教师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最低;全省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2000元以下的22个县市,我市占了5个(除了茂南);

化州是全省最低的县(市),仅为1686元;化州二中车老师,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月工资收入1200元,实发到手的只有892元。

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后,教师工资收入没有同步增长,截止8月15日教师月平均工资茂南比公务员多68元外,其他地区均比公务员低,其中高州差距最大,达800元(详见表8)。

地区: 公务员月平均工资(元)教师月平均工资(元) 差距情况(元)) 茂南区 2022 2090 +68 茂港区 2098 2020 -78 信宜市 2568 1925 -643 高州市 2660 1860 -800 化州市 2069 1686 -383 电白县 1921 1871 -50

(表8,上述教师月平均工资不含学校发放福利待遇部分;生源较好的高中教师加上学校发放的福利待遇基本能与当地公务员实现“两相当”,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

农村学校,基本没有什么其他福利待遇。)

三是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生活水平呈下降趋势。县级教育经费只能“保”工资,对改善教师工作环境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很多农村学校的校舍长期得不到维护,甚至连门窗和风扇都没有,教师周转房非常。据统计城区教师50%以上的年轻教师要到校外租房住,农村教师因学校没有周转房处境更难。城区学校大班额(70-80人)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120人,教师工作强度成倍增加;而农村学校由于师资不足,教学实行包班制或复式教学,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由于近年物价上涨过快,教师工资待遇长期并没有相应提高,导致教师实际生活水平呈下降趋势。 四是职业发展空间小,吸引留住人才无优势。按照省有关规定进行的岗位设置与教师现有职称结构存在矛盾,一边是岗位长期空编,一边是无岗可聘,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据调查,市直学校中学副高级岗位超岗144个,中级岗位空缺439个;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副高级岗位空缺107个,中级岗位超岗145个。另外,各县(市、区)反映城区学校岗位不足,农村学校岗位却无教师上岗,呈现一头热一头冷现象。同时,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生活环境差和职业发展空间小,甚至远低于外省许多地区,导致优秀教师加速流失到珠三角中心城市,外省名高校毕业生不肯到我市任教。

五是行政摊派多,学校负担重。学校和教师还是行政摊派对象,有的地区还出现双重摊派,学校和教师负担沉重。据调查,电白县环城中学完成一年的党报订阅任务是3万多元,全县是300多万元,都要学校或是教师来负担。同时,学校承担了本该由财政负担的社保、医保和公积金中单位负担部分,据调查电白县电海中学每年要支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40万;信宜市丁堡湾冲小学每年要支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9万元。

三、解决思路及建议

一完善教师工资增长保障机制。建立教师与公务员工资同步增长机制,将履行“两相当”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两相当”。对“两相当”出现的新差距,各县(市、区)要逐步增加教师工资,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基本“两相当”。如电白拟从9月份起增加人均每月500多元津补贴,确保与公务员同步增长。完善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严格按照省文件要求兑现10%的绩效工资奖优政策,对以后增加的津补贴拿出适当部分放入绩效工资,充分利用有限的增资来激活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灵活解决教师岗位设置和聘用的结构性问题。积极争取省适当提高副高级和中级岗位的上限比例。充分运用好“双肩挑”政策,缓解副高级和中级岗位数紧缺。在保证农村教师聘用的前提下,统筹协调本地区岗位,采取竞聘等方式想方设法留住优秀教师,灵活解决岗位聘用的结构性矛盾。密切关注周边地市和珠三角地区岗位设置及聘用政策,及时跟进调整措施。 三设立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建议对在农村在编在岗教师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逐步形成农村教师待遇优势,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据调查,电白县拟于明年对5000多名农村教师每人月补贴200元;高州市拟对5600多名农村小学教师每人月补贴100元。建立合理的农村教师进入流出机制,城区学校新聘用教师必须先到农村任教1至2年,才能回城任教;或实行城乡教师2:1互换支教机制(即城区教师2人与农村教师1名互换任教1年),支援农村学校。开辟农村教师上升通道,每年从农村教师中招聘适当数量老师回城任教。

四完善教师社会保障。进一步落实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政策,按照公务员的比例和标准为教师足额缴纳“三险一金”,单位缴交部分由财政统筹全额支付。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制度,在年度财政预算安排适当的继续教育经费,确保专款专用。结合保障房建设要求,在农村中小学建设教师公共租赁房(周转房),解决在校照顾学生的教师、异地任教教师以及支教教师等临时住宿问题。鼓励城区中小学校利用自有土地,多渠道筹资建造教师公寓,按照低于或接近市场价格收取租金方式,妥善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

五建立临时聘请专任教师制度。按粤府办〔2008〕57号和粤机编办〔2008〕73号文件要求,参照“政苦购买服务方式”临时聘请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数量不能超过在编在岗教职工总数5%,时间不得超过1年),解决我市因教师脱产进修、长期病假、产假、支教等导致教师不足的问题。据调查,茂南2009年临时聘请专任教师30名,统一签订聘用合同,工资由财政负担,其他福利由所在学校按公办教师标准发放。

六切实减轻学校负担。减少对学校的报纸、杂志等行政摊派,坚决杜绝双重摊派,切实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学校公用经费要及时到位,确保专款专用。

七加强督查。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县(市、区)教师福利待遇“两相当”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情况落实到位。对未落实“两相当”的县(市、区),冻结其公务员提高津补贴的申请。

第20篇: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一、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从1998年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实验区以来,全区各族人民在中央、省的各级领导与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和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试验区三大主题,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04年,全区GDp实现196.03亿元,年均增长11.45%,其中第一产业为68.12亿元,年均增长4.15%,第二产业为69.79亿元,年均增长18.5%,第三产业为58.11亿元,年均增长15.31%;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2000年的44.3:30.5:25.2转变到2004年的34.8:35.6:29.6,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结构比趋向好转。全区2004年财政总收入为26.38亿元,年均增长17.48%;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29.4亿元,年均增长1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79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内.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

(一)农村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县乡两级都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250个乡镇配齐了科技副乡镇长、4508个行政村基本上配备了科技副村主任,并成立以农、林、牧、水科技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技服务中心,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组成的农村科技队伍正逐渐壮大,一个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经营为一体的县、乡、村、组四级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正逐步走向成熟。一批批以科技为依托的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相继建成。

(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民办、高等、职业、成人等教育蓬勃发展。近年来,特别是“普九”期间,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绝大多数学校校园设施、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等基本齐全,小学初中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达标率均为100%,图书达标率在98%以上,实验、体育器材配齐率达到95%,90%以上的中学有了30台以上规模的电脑,除威宁、赫章两县外(注:威宁、赫章两县将于2006年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皆顺利通过了省“两基”评估验收。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全区通过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西部志愿者等行动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民办学校发展迅速,毕节学院正式挂牌招生,地直各中专学校和县市各职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区有医院31个、乡镇卫生院241个;村卫生室4047个;全区县级以上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2784人,乡镇卫生院2580人;村卫生人员5738人。各县市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别有业务用房59122m

2、118933m

2、5724m2;现有设备总额分别价值3112万元、1084.46万元、5.6万元。各县市卫生服务除县(市)中心医院外,另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乡镇一级的各个乡镇均有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专(兼)职的防疫、妇保人员。乡镇以下的村有招聘的防保人员与卫生室人员。从而构成由县、乡(镇)、村的三级防保体系。

(四)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我区在“十五”期间已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文物、文庙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设施有一定的改善,各县市农村中小学均有了体育运动场地和相应的体育设备,部分社区有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全民健身运动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加强。

(五)农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旅游服务体系得以建立。旅游业在全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全区依托织金洞、百里杜鹃、草海等著名景点,大力发展乡镇旅游业,如农家乐、民族文化旅游、水上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等皆得到不同程度发展。逐步完善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挖掘“红色旅游”潜力。

(六)农村社区建设开始启动,基础设施投入有待加强。我区农村社区建设除了县市政府所在地开始启动外,其余的皆是一片空白,这主要是由我区经济能力决定的。

(七)计划生育服务事业健康发展,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就。近几年来,全区加大计生服务阵地建设力度,全区250个乡镇均有计生服务站,能独立开展计划生育服务,90%以上的乡镇计生服务站达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标准要求,85%以上的村有了自己的服务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计生事业实现“两低一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二、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毕节地区各项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同层次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因素多,因此,存在着如下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区农村科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体制创新

活力不足,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制,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不够;二是缺少科技项目资金,科技贷款手续繁琐,政府对农村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部分乡镇不能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开展业务工作,科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科技人员学非所用;四是人才匮乏,科技人员技术陈旧,知识老化;五是没有建立一批依靠科技成长起来的涉农企业,农产品的加工没有得到科技的有力支持,申报和实施的科研项目少。

(二)我区农村教育事业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教育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太少,渠道不畅。农村税改后,取消了农村教育税附加,再加上实行标准太低的“一费制”以来,学生收费和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均没有设置教学设施装备专项经费,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力。

2、农村远程教育进展缓慢,小学英语开课率一片空白。全区农村初中虽然大部分已经装备了电脑,但农村小学装备电脑的极少,且农村学校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寥寥无几,不能让其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没有开课的达到95%以上,且严重缺乏英语教师。

3、“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难度加大。一是教育负债多,学校运行困难;二是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后客观上削弱了乡镇一级对教育的积极性,导致与教育有关的实际工作基本上由学校包办代替;三是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不合理,许多农村小孩上学路程远。

4、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数量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招生规模小,师资相对匮乏,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初中生的需求,

5、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住下来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吃不起饭,住不下来;二是燃煤、用水、用电等设施的维护、维修等费用较大,学校支付较为困难。三是由于学校有寄读生,每校需增加炊事员、医务人员等,增加学校编制和财政负担。

6、民办学校受限于办学场所小,设施设备简陋,投资小,资金短缺,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不能有效地分流更多的适学儿童。

7、农村职校办学规模小、专业单

一、专业教师缺乏、无实验基地、教学资金短缺,不能有效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由于受我区地广人多,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扶持困难等因素制约,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卫生技术人员补给机制欠灵活,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人员素质偏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主要有血压机、体温表等简单设备,少数卫生院仍靠“老三件”来诊治疾病。三是农村卫生体制及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具体是:a、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举步唯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活,多数经营效益低下。b、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乡镇卫生院有专业技术人员却没有较好的设备和诊疗仪器,而乡镇计生站有先进的仪器,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计生站还向着医疗领域延伸,与卫生院争夺市场。c、村卫生室处于瘫痪状态,集体经济已经名存实亡,合作医疗名不符实,乡医半医半农,年龄知识老化,无力承担农村社会卫生工作。四是卫生投入不足,卫生事业总费用占地县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29%和1%。农村合作医疗力量发展缓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相当突出。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下降。

(四)由于我区许多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不少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发展。二是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四是农民看电影难、看书(报)难、看戏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开始蔓延泛滥。

(五)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受限于体育场所不足,体育锻炼方式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政府对其重视不足和资金投入极少,全民健身运动只是宣传而也,没有落到实处。

(六)农村旅游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低,基础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对发展农村旅游业的认识有待提高。发展农村旅游需要县乡(镇)政府提高认识,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地方群众的发展,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二是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投入不足。由于我区许多县属贫困县,只能保证运转外,根本没有资金投入在发展旅游事业上,许多乡镇是群众在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下自主发展起来的,因此,设施比较简陋,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景区可进入性条件差,未能与周边相对成熟景区连成一线,形不成感召力。三是地方群众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发展旅游业是政府的事,不结合地方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地方旅游,加之受传统的农业经济思想影响,安于现状。四是旅游经营管理体制落后,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状况,资源的开发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的战略决策及经营过程中权责明确的制度。

(七)我区农村社区建设虽然已经启动,但离社会整合建设发展要求太远,在目前阶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认识不足。目前出现社区建设发展贫乏,其原因是各部门有关单位、社区居民、社会团体对社区认识不足,认为社区无非是小整合为大,直接管理和指导的单位是乡镇,在目前来说乡镇主要工作是计划生育、财政税收,而无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社区发展问题。

2、经

的具体职责,如规定各级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比例和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要以“一事一议”等方式为学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要适当放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编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教师后续教育培训方面做到高质有效。二要积极探索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和农村卫生人员的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年公开招聘一些大中专毕业生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为乡镇卫生院注入新生力量。同时还要加强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与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另外还要逐步实行医疗市场化建设,在人才使用、分配机制等方面要按市场规律准则来运行,使经营更具自主权。三要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来调整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布局,逐步解决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偏低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一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同时还应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兴办农村文化市场。组建农民龙灯队、唢呐协会、农民剧团等各种业余民间文艺组织,开展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四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在现有的基础上,抓好计划生育各项优惠奖励措施的完善和落实工作。解决好农村无孩户、纯女户的养老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计生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县乡村三级计生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与教育,建立健全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还要进一步加大违反计生条例的查处力度,强化社会抚养费的征管,努力解决好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问题,真正实现人口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区调研报告.doc》
地区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