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调研报告

2021-06-12 来源:调研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农业综合开发调研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情况的

调查与思考

曹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之一。经过20多年的开发实践,特别是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长期积累,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大量生机与活力。在即将开始的“十二五”规划建设期,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使之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

曹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省农业大县、粮食主产县之一。1988至2009年底共改造中低产田41.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完成投资16496万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9406吨,新增棉花生产能力1731.5吨,新增果品生产能力600吨,新增油料生产能力160吨,新增蔬菜生产能力120吨,新增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384吨。治理后的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沟渠相通、路相连,地下节水管道纵横交错,桥涵井配套完善。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治理模式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 1

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根据上级业务部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结合我县实际有针对性制定治理措施。

曹县为黄泛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南部高,北部低,自南向北微倾斜。土壤质地分为砂壤、中壤、重壤三种。水资源主要由地下水、地表水、引黄客水三方面组成。地下水资源丰富,浅层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在治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井保丰、引黄补源”的灌溉方式,以新打机井和维修旧井为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同时搞好开挖疏浚沟渠以及道路、渠系建筑物的建设,发展方田林网,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棉、油、芦笋、蔬菜等高效农业种植。

三、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

时,项目实施与管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田间道路占用矛盾大

农业综合开发强调集中开发,连片治理,使项目区建设成为

基础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然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县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耕地紧缺的程度就更加突出。在项目区框架建设中,由于修建田间道路有时会调整占用耕地,若遇到顺茬地则可能占用同一农户很多甚至是全部耕地,这种“一家受损,全村得利”的情况尤其不好处理,个别行动过激的农民甚

至阻挠工程施工。根据我国农村现行土地政策,重新调整耕地的可能性不大,大部分项目村也没有机动耕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又不允许支付占地补偿,这种使部分农民切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不仅给项目建设带来难度,往往影响到干群关系,引起上访使农业综合开发这一惠民政策在少数农民心中打了折扣。

(二)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

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执行“一事一议”政策,但议事

容易,落实困难,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和基层班子软弱的村更显突出。虽然土地治理项目自筹资金只占中央财政资金的20%,但我县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还不够发达,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自筹资金和以物折资难度非常大。此外,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弱妇孺,出义务工也很难得到响应。随着工程招标制的推行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标准的提高,项目工程大部分由专业队伍施工,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的机会不多,即使参与了,效果也不佳。比如,同样是开挖地下节水管道沟,由农户自行开挖不但宽度深度难以统一,而且沟的走向不直,而用专业的挖沟机施工,不但标准质量高,效率更是人工的好几倍。因此,农民筹资投劳不仅执行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弄虚作假的风气,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

(三)工程运行管护难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成资产移交后,一些乡镇虽然也制定了管护制度,并层层签订了工程管护责任书,但管护工作不到

位,保存率和完好率偏低的状况还是存在。在部分项目区,建成3年-4年后的树木存活率不到70%,田间道路、节水管道出水口等工程的损坏程度也比较严重,并且受损工程不能得到及时维修。究其原因:一是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呈多样性,难以统一管理。有的产权归集体所有,有的归个人或法人,由于产权归属不同,造成管护主体各异。例如,有些机井、田间道路、节水管道等工程为农民集体财产,由村集体进行管护,而林木大多数随地走,确认为农户所有并负责管护,管护主体分散,难以管理;二是重建轻管,管护意识差,群众对与己无关的工程不加爱护,常使部分工程受损;三是管护追偿难以实现,对损坏现象的调查取证困难,对损坏行为不能实行有力的惩治;四是管护队伍和管护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项目区缺少稳定的管护队伍,管护人员的误工补贴或报酬难以落实,工程的日常维护不能正常进行,当出现较大损坏时再进行维修,必然增大费用支出。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努力化解田间道路占地矛盾

农路建设占用农民耕地的问题是比较棘手的,应从两个方面综合加以解决。一是国家应逐步完善土地治理项目的相关政策,与其他行业项目接轨,制定占地补偿政策,提出具体的和适宜的补偿标准;二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妥善解决农路占地问题,并耐心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尽最大努力取得项目区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切实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的问题,建议国家进一

步降低土地治理项目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我们在调研中感到,项目区农民对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尽管目前自筹资金的比例只占中央投资的20%,但随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标准的提高,自筹资金的绝对数量没有减少。因此,建议将自筹资金比例降到占中央财政资金的10%以下。但是,降低自筹资金比例仍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彻底解决的办法是取消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在政策上的硬性规定,我们可根据具体项目和项目区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县以下自筹或农民筹资投劳,自筹资金多少可作为项目竞争立项的条件之一,积极性高的乡镇可优先立项。

(三)完善机制切实做好工程管护工作

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是做好工程管护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而

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专业管护队伍。以项目村为单位,每个村都成立一个管护小组,负责该村所有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管护。管护队要与乡镇或项目村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报酬、职责和奖惩,一般工程管护期为三年,建议扩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费的开支范围,允许从中列支管护人员的报酬或误工补贴,从而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推荐第2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有机整合有利于项目资金优势互补,有利于减少多头申报、重复建设和解决多头管理、分散使用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一步规划、分步实施、集中连片、持续开发、扩大规模”的目标,有利于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区域范围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奠定坚实的农业农村基础。但在实践整合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主要问题

(一)资金申报阶段

其他项目资金大多需要对上争取,地方为了争取上级项目专项资金,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资金性质,对每个项目都要编撰实施方案等申报材料。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申报时间又不一致,这就在申报时可能存在不知道其他项目资金有多少,能够做些什么。这就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无法与其他项目资金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作用,致使项目实施中可能就存在项目调整或变更。

(二)规划设计阶段

由于整合的资金性质不同,在规划设计阶段可能存在使用的标准就不同。如:公路建设,交通资金的规划设计使用的是交通部门的标准,其他资金的规划设计使用的可能就是农机部门机耕道的标准。在概算方面,各项目主管部门使用的概算标准可能不一样。另外,有的项目需要农户投工投劳,属财政补助项目;有的项目又是财政全额预算。这就会造成在今后工程整合发包时,一样的工程不同的单价,不同的要求。

(三)组织实施阶段

1、整合项目实施监督管理要求不一样。有的项目需要聘请监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有的项目是要求村组、群众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管理。由于监理单位与监督小组的专业、素质不同,在项目监督管理中无法一致。

2、整合项目建设方式可能不一样。有的项目由工程队施工,有的项目由农户自建或村委会委托建设,这就需要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乡镇增加更多的现场技术人员和指导人员。这样整合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困难加大。

3、整合项目实施对农户的要求不一样。如:国土整理项目不用农户自筹,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必须农户自筹,项目区农户存在攀比心理,给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4、整合项目实施招投标规定不一样。有的项目要求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实施“民办公助”,有的项目要求严格按招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全包建设,这些都会给项目实施和管理带来较大难度。

(四)验收报账阶段

1、整合项目验收确认有一定难度。有的在整合项目实施时,并没有明确哪种资金实施哪一部分,可能是把两种或多种资金合起来做一个工程,但项目验收又是各个项目验收各个项目。验收时就会无法确认各种资金完成的具体工程量。

2、整合项目报账难度大。由于是整合资金实施,可能存在一个工程的建设由两种或多种资金构成,如何实施报账,在哪种资金中报账多少,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比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建工程需要进行竣工审计,但绝大部分其他项目资金不需要竣工审计,只是通过财政投资竣工结算评审就可以与施工单位进行结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建工程竣工审计需要县级农发机构承担一定的审计费用,并作为工程成本间接费用列支报账;而对于整合项目在进行聘请中介机构或审计局进行工程竣工审计时,不可能只审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而不审计其他项目资金投入部分(实际上有的项目也无法分开),这样就会多产生审计费用。

二、对策建议

要真正改变财政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低下的状况,就必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的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形成规模出效益,实现“开发一片、见效一片”的目标。

(一)高度重视,形成整合机制

1、提高到项目整合的认识。深入推进项目资金整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的重大措施,是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县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深入推进项目资金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克服对财政资金整合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对项目资金整合仍有畏难情绪等困难和问题,积极创新,深入推进项目资金整合工作,形成机制,以保长效。

2、建立健全整合机制。在整合机制上要做到:一是成立整合机构,落实责任和人员。县级政府应当成立财政资金整合办事机构,负责对全县项目整合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同时,要明确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按统一要求进行项目整合,确保整合项目实施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明确整合范围。要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整合项目资金的要求,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整理、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其它项目资金相互配合、统筹安排的投入机制。三是坚持整合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围绕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将各类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充分发挥各类项目资金互相支持、相互配合的聚合效应,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和资金使用效益,避免重复投资,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科学规划是整合项目资金、实行规模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个统一的中长期规划,就很难对财政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就仍然会“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整合资金、规模开发就会是一句空话。因此,县级政府应当对某个区域或哪些乡镇发展什么主导产业,建设哪些基础设施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 在农业综合开发的统一规划中要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科学合理布局”的原则。一是注重项目区选择的科学性。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整合项目集约建设的原则,根据基础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的标准,选定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的项目区。二是注重项目建设内容的完整性。整合项目区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编制,要按照“围绕产业搞开发、搞好开发促产业、做大产业促增收”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两大目标,做到既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又有高效农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三是注重项目工程的互补性。针对国土、交通与农发办之间项目建设内容交叉、标准不一的实际,对同类工程采取规划时地点结合、建设时工程互补的办法进行处理,确保工程标准一致、质量可靠。四是注重项目建设时间的连续性。为真正发挥规模开发效益,规划时始终坚持大手笔、高起点的原则,实行“滚动开发”、分步实施,而不是“遍地开发”,既有总体规划,又有年度实施计划,确保项目区建设时间的连续性。

(三)有序管理,统一实施

1、整合项目要做到有序管理。对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实施的项目,要落实牵头部门,避免多头管理,最终造成无人管理的问题;要形成整合项目实施方案,对整合的各个项目的实施地点、实施内容、资金投入、资金报账等进一步明确,对项目实施的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做到整合项目只有一个牵头部门,根据实施的内容明确责任人和技术指导人员,确保项目实施有人管理、有序管理。

2、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实行“四个统一”。一是统一质量标准。根据有关行业标准,结合总体规划,统一规范路、渠等基础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标准,使工程质量管理有章可循。二是统一管理程序。要对每个项目制订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对整合项目实行“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杜绝一个项目多人领导、多人管理。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理制,对凡不执行上述规章制度的,或未按规划设计施工且工程质量不合要求的一律实行“四不”,即不收方、不验收、不报账、不划款。同时,采取现场查看、临时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矛盾协调。三是统一竣工验收。明确了复验内容,规定复验程序。县级复查验收时,要请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发改以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组成的县级验收工作小组,对项目工程严格统一验收,凡经复核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办理资金结算手续。四是统一建后管护。工程竣工验收后,统一移交所在乡镇、村管理和维护,要求项目所在乡镇成立工程管护领导小组、村成立管护委员会,制订管护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筹措管护资金,进行经常性管护,并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协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工程发挥长久效益。

(四)强化资金管理,规范资金报账

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资金实行了县级财政报账制,其他大部分项目资金实行乡镇财政报账。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运行操作,加强了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1、规范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对报账核算的范围、程序、手续等方面进行统一和规范;明确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专人专账核算管理制度,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严禁违规列支财政资金。同时,在形成的整合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明确各个项目报账金额的比例。如:一项目整合了两类资金进行实施,在整合实施方案中就要明确:整合项目要分类报账。要根据中标金额乘以各类资金预算时所占的比例,为各类资金报账时的金额。从而使报账时有依可循,避免项目资金之间相互挤占。

2、规范报账程序。对项目资金,原则上由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直接将资金结算给施工单位或供应商。对报账手续不规范、支出内容不合规、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不明确的报账项目,财政不予报账。对农民的补助支出按涉农补贴“一折通”要求直接发放到户。特别是工程竣工后,要由施工单位提出验收申请,项目实施乡镇进行初步验收,再申请县级部门进行复查验收。县级验收要由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发改以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组成县级验收工作小组,并邀请监理单位参与竣工验收,填制工程验收单,施工单位报帐时必须做到五有:有申请表、有验收单、有正式施工发票、有工程预算、工程决算、施工合同,做到程序规范,资料齐全,手续到位,报帐及时。

推荐第3篇: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调研报告

我县实施的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投资XX万元,省级配套XX万元,地县级配套XX万元。项目建设总规模XX亩,全部为XXXX。

一、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执行情况

为了充分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加快我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程,切实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临泽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自批复实施并开工建设以来,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及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建设,实行领导挂项目,层层抓落实的制度,现已按计划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二、部门项目的定位和作用

XX地处…………………………………………………………………………………………………………………………………

三、部门项目、地方项目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 项目实施以来,我局积极加强与农发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部门在的行业技术优势,及早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及土地、用水等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协调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和项目建设单位自筹物资及资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全程实现了与农

发部门联合申报、联合监督检查、联合验收,建立了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协作机制。

四、部门与农发机构的分工和协作

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示范项目管理中,部门主要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农发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管理、考评验收。林业部门与农发部门全程参与项目建设,配合协作较好。一是项目申报由部门和农发部门联合选定,联合行文上报;二是上报后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农发部门联合组织评审;三是在项目建设及完工后,由部门和农发部门联合组织验收,上级部门联合督查、检查、审计。

五、建议

一是增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数量、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生态建设项目中的比例;二是加强协调,提升统一作战能力,使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使农发办项目和其它生态项目形成合力,形成投资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相互弥补,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资金投入格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推荐第4篇:《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必要性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必要性调研报

《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必要性调研报告

近日,××县农综办围绕市农综办《关于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立法调研的通知》要求,就出台《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必要性开展了座谈调研。

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法律约束力和法律强制性不强。

××县自1988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

的投入力度,每年专项资金的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为此,严格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全、项目建设质量和开发效益持久发挥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思想认识不够明确、项目管理措施不到位、建后管护难、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偿资金回收难、自筹资金到位难等问题十分突出。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综合开发缺乏法律的规范和支持。

目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规定较为详尽,但其法律约束力和法律强制性不强,对违背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行为只是责令整改、追回资金、取消项目县等,如果将农业综合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提升震慑力,追究其行为的法律责任,这对依法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开发效益的持久发挥起到较好地保障作用。

二、有必要通过立法形式,树立持久开发、科学开发理念,克服开发工作中的短期行为。

××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其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较好作用。目前,××县已在9个乡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在地群众得到了实惠,深刻体会到了开发带来的好处,许多未开发的乡镇的干部和群众有着强烈的开发意愿。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的重要举措,随着统筹城乡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将长期坚持,并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地信越来越重要。

为此,非常有必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农业综合开发有法可依,在制度、组织、人员、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完善,在实践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通过立法的形式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树立起

持久开发、科学开发理念,切实克服开发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的可扶持发展。

三、把农业综合开发实践的做法和经验提炼成基本制度,以行政法规固定下来,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

多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特别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这些做法和实践经验是开展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有力保证,如在工作中形成的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规模开发、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注重效益;公平竞争、择优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公示制、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以及建后管护制等管理制度,这些原则和制度的确立都来自于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圆满完成的保障,是农业综合开发保持长久

活力的源泉。因此,通过行政法规将多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提炼成基本制度固定下来,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实现制度的长期性、稳定性和严肃性,更好地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支农资金管理中的示范导向作用。

四、《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确定为行政法规是农业综合开发持久开发、永葆活力的有效保证。

《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出台必将深远地影响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开启农业综合开发新的局面:一方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健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完善农业综合开发队伍,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建设,为农业综合开发更好地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对提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开发效益,推进农业综合工作在法律框架下规范、健康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因此,《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立

法为规范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发挥重要的作用。

推荐第5篇:农业综合开发

**镇召开2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

**月**日上午,20**年**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于**镇府召开。**市水利工程监理设计院、**县农业局等领导成员,**镇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施工方项目经理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镇党委书记***强调,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清楚了解这一民心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进度,抓紧在明年春耕前完工,避免影响农民耕作灌溉。施工过程中,要与当地村委和群众沟通、协调好工作,取得群众配合,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推进,保质保量、如期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据了解,这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等*个村委,总投资达**多万元,水田受惠面积过万亩,受益群众两万多人。工程完成后,实现涝能排、旱能灌,有利于机械化耕种,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随着项目的建设完善,将极大地改善**镇水利环境和耕作条件,为**镇的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6篇: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管理调研报告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

项目管理调研报告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闫建军

产业化项目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决定着能否带动产业发展上水平、农民群众得实惠,那么如何能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吃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掌握全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情况,既要当好项目管理者,又要做好项目的服务员。朔城区农发办始终坚持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产业化项目的工作目标和原则,引导企业走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一、主要做法

1、选准优势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朔城区亚麻油产业发展有近3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当地农户每年主要的种植品种。各类亚麻油加工实体近12家,特别是朔州市绿源粮油有限公司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作为我市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带动周边农户近1万户,带动种植面积3万亩,已经成为我区乃至我市最大的亚麻油加工、销售企业。其产品远销广州、上海等各大城市,但由于企业产品升级缺乏资金,一直都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我们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主动找到企业负责人,支持申报农业综合开发

产业化项目,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升级产品。

截止2013年,帮助企业申报两个项目,分别为日产7T精炼胡麻油灌装线加工扩建项目以及2T/D冷榨胡麻油加工扩建项目,累计争取财政资金近200万元,预计为企业增加利润190万元,并带动2000户种植亚麻,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2、全面跟踪服务,提升设计水平。

我办在扶持亚麻油产业过程中,坚持从项目申报、评审、设计、施工全过程参与,并主动为企业联系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意见,提升设计水平。特别是在日产7T精炼胡麻油灌装线厂房建设设计时,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方案,由于企业加工场地只安装了一台80KVA的变台,根本无法满足灌装线用电需求,要在厂房顶部加装一套太阳能供电设备,保证灌装线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就使投资无形增加。在了解实际情况后,我办主动联系电力公司,为企业加装了一台100KVA的变压器,预计节省投资达30多万元。

3、依托产业龙头,实现合作共赢。

为了加快亚麻油产业的发展进程,在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支持下,积极介绍有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以龙头为基地,带动合作社全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三年来,累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合作社

达5家,预计可带动农户5000多户,为农户增加近2万元的收入,在我区的亚麻油产业中呈现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优良发展格局。

二、主要问题

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产业局限性太强。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扶持的范围很广,我们仅仅局限于亚麻油一种产业,形成这样的一种单一局面与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放松对政策的宣传力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与同级农口部门的联系不够。

我们仅仅把自己了解和掌握的产业作为扶持重点,不能与同级农口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没有形成定期的联系制度。

3、缺乏跟踪服务这一重要环节。

在项目验收后,我们就很少去企业实地进行调研,这样就很难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无法确保农发资金的长期效益。

三、建议

1、加大农业产业化政策宣传力度。

要在党支部网站以及新闻媒体主动宣传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政策,让更多的企业以及合作社了解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扶持范围以及资金力度。

2、与同级农口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要主动联系同级农口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优秀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我区其他优势产业,形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3、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确保农发资金发挥长期效益。在项目验收后,要经常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主动了解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的有关政策,帮助企业申报其他项目。

推荐第7篇:农业综合发展调研报告

深切地感受到农业综合开发对我市的农村经济发展犹如开渠放水,通过这次调研。只要我全市上下合力同心,一起为农业综合开发多操一份心、多出一份力,使这条幸福渠通畅牢固,渠水丰盈,造福更多的群众,市的农村经济就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率先突破发展的目标就能够早日实现。

由副主席带队,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会同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县的局部项目区、示范村、龙头企业、农户,采用实地观察、听取介绍、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这四个县区的5大类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引起了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年月日至日,由副主席带队,深入县的局部项目区、示范村、龙头企业、农户,采用实地观察、听取介绍、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这四个县区的5大类、17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对三个县的书面汇报资料和相关资料也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演讲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始终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市从年开始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多年来。以产业开发为主线,以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xx亿元,实施土地治理xx万亩,建成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xx个。项目涉及七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县区的xx个乡镇,xxx个村,受益农民达xxx多万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xxx多元。

开挖疏浚渠道xxx公里,土地治理项目方面:累计衬砌支、斗、分、引渠道2919公里。修建排灌站100座,新打和修复配套机井xxx眼,新建扩建小型蓄水工程xx处,采用深翻改土、测土施肥、秸杆还田等方法改良土壤xx万亩,补贴购置农业机械xxx台套,新修和拓宽整修机耕路xxx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经济林、水保林xx万亩,培训农民xx万人次,装备乡镇农技服务站xx个,实施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科技示范推广xx万亩。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xx万亩,改善灌溉面积xx万亩,新增除涝面积xx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xx亿公斤,新增油菜籽生产能力xxxx万公斤。

建成蚕、茶、果、药、菜生产基地xx万亩。重点扶持了县、区的蚕桑生产基地;县、县的茶叶生产基地;县、县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药用玫瑰、县西洋参、区丹皮、县红豆杉、县茯苓等中药材种植;区和县蔬菜种植基地等项目。二是建成产业化经营加工项目和流通设施项目xx个。主要扶持了县龙蛟、沙河、国礼茶叶加工厂;区过街楼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和莲藕精深加工厂;县张蓦丝绸厂、植物淀粉加工厂、博望镇蔬菜加工和柑桔光电分选线;县万吨大米加工厂和县种子加工厂;县xx油脂厂xx万吨高档双低菜籽油生产线等项目。三是建成产业化养殖项目xx个。扶持了县堰口特种水产养殖场和县特种水产养殖场、劳武水产养殖场;县白龙镇良种猪繁育、市乳业总场奶牛养殖和县三合乡无公害猪养殖等项目。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方面:一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种植项目xx个。年新增总产值xx亿元,新增利税xxxx万元。

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中省的高度肯定,多次受到中省的惩办奖励,省政府先后两次在汉中召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现场会,推广了市的经验;省上组织的检查验收中,市有5个县区的开发项目被评定为优良工程,奖励土地治理规模xx万亩,财政投资xxx万元;年我市在接受国家三年一次的验收考评中,受到国家验收考评组的好评,并奖励县土地治理开发规模xx万亩,财政投资xxx万元。调查中委员们对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的效果感到振奋,对长年奋战在农业综合开发第一线的干部不辞辛劳的敬业精神表示由衷的钦佩。通过调查我认为,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形成一整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了申报、立项、竞争制的项目管理责任制、工程质量监督监测制和重点工程招投标制,1有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农业综合开发从项目的申报、评估、审批、实施到验收等。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质量的不时提高。

并每年有所增加,2有完善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投资机制。中央财政在预算中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同时,规定了各级财政的配套投入和项目区农民自筹投入比例。市也把配套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使资金投入有可靠的来源保证。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专户贮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帐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制,杜绝了资金的挤占挪用,保证了专款专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贵在综合”一方面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有一套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农业综合开发重在开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推广等治理措施配套实施,综合治理效益显着;另一方面注重与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相结合,吸收和借鉴了这些方面的胜利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管理当中。

二、存在问题

发挥了对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导向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也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纳入开发项目的仅仅只有xxx万亩左右。区的中低产田面积更大,1开发规模较小。市的产粮核心区有xxx万亩水田。亟待开发。国家下拨的土地治理项目规模每年仅有7万多亩,产业化经营项目xx个左右,财政投资xxxx多万元,很难满足农民群众急待开发的需要。全市还有四个县至今还没有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不能申报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集中连片”原则,2区域差异较大。依照“先易后难。前几年的开发重点大部分在自然条件好的乡镇,经过这些年的项目实施,这些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尚未实施开发的区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基础设施单薄,农业生产条件仍然很差,和项目开发区的差别越拉越大。四个尚未纳入综合开发的县和已经实施开发的县区在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差别也已经逐步显现。这种区域差别的存在与全市农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

财政支农资金一直采用部门分块管理的方法,3涉农资金投向较散。多年来。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和交叉,造成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资金分散,有利于统一管理和协调,难以形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项目建设的财政投资规范已明显偏低。同等投资情况下,4投资规范较低。随着开发建设逐步向浅山丘陵区域推进。浅山丘陵区需要架桥修路的工程要比区多,砼U型渠的衬砌改造和灌溉站、机电井建设都会因为山区沟壑纵横、水势比降落差大,而使得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大为增加,再加上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实力、村组和群众的自筹资金能力都比地区差,使得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加大。

项目区农民配套投入的自筹资金及投工投劳应占财政投资的三分之一,5自筹资金落实较难。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市的农民筹资投劳比例为25%但由于我市农村经济不发达,村组集体经济单薄,农民可支配收入不高,农民自筹资金落实难度很大。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群众的投工集资不能到位,形成空账,致使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建设速度缓慢,质量难以保证。

管护主体虚设,6建后管护较差。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建后管护的约束机制和管护资金缺位,项目区干部群众管护意识淡薄,乡镇、村组缺乏严格的管护制度和管护措施,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户侵蚀渠坎路肩,导致U型板被水冲翻,路边树木被折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被拔,标志牌被毁等多种人为损毁工程设施的现象。

市的龙头企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7龙头企业较弱。近年来。但综合实力都相对较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择实行竞争立项、择优立项的政策前提下,对我市申报、立项、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得不到及时的扶持,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

三、几点建议

提高开发整体效益。一方面要做好同其他涉农资金的整合文章,1整合涉农资金。向投资整体要效益。根据省上统一要求,建议在不改变投向的前提下,依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原则,将农业开发资金与扶贫、粮食生产、农业科技推广、林业和水利建设等其他涉农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以有效解决开发建设资金投入缺乏和项目建设交叉安排,重复检查,多头管理,资金分散,影响工程质量、工程效益等问题,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投资效益。另一方面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内部运筹和投向的整合文章,向投资结构要效益。应根据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体目标,对投资结构和投入重点作适当调整,由过去主要扶持粮食主产区改为扶持粮食生产和扶持高效经济作物相结合。各开发项目县应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有计划、有方法地将开发片区调整到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区,以缩小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提高我市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扩大开发规模。积极做好后续项目的贮藏工作,2做好项目储藏。要紧紧围绕“四大产业”和优质粮油加工,认真调研,严格筛选,从项目入库、申报、评审、立项的各个关口都要严格把关,真正实行公开、公平竞争立项的制度,对那些开发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产业项目在经过专家论证后优先申报,争取立项。对镇乡、村组干部群众积极性高、自筹资金能够足额落实、产业开发有条件的地方项目给于优先立项。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选项立项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以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好项目、大项目争取国家投入。要切实做好四个县进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的申报工作,建议市政府向省政府专题演讲,并加大争跑力度,争取早日批准,以扩大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规模。

加大群众监督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建设的管理。项目建设要严格依照下达计划和行业建设规范组织实施,3加强项目管理。项目设计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渠、路、井、树、桥、涵等设施布局相配套,田间治理要与村容村貌建设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要与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相结合。达到满足生产需要,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同时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施工工艺,严格按技术规程,规范组织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二是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以县级报账制为核心的资金管理机制,坚持按项目建设管理顺序和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坚持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帐、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平安高效运行。三是要加大群众监督力度。继续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建设的前、中、后期,都要公示项目的建设内容、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和项目法人制。项目实施主体对项目建设质量、进度以及投资平安负全责,市县区对建设项目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实行奖优罚劣,动态管理。

解决筹资投劳难题。临时以来,4采取多种措施。农民筹资投劳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制约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需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这一难题。第一,适当降低农民筹资投劳比例。调研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建议主管部门就此进行专题调研,拿出具体数额逐级上报,力争能够降低硬性比例。第二,筹资投劳的方式上,可以采取以清晰的收益对象筹集。例如对机井工程、电管站实行业主负责制,发放使用权证。首先选定业主,业主自身先自筹一定数量的资金,据此获得工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其次由业主牵头组织筹资投劳,业主根据受益范围与群众协商,签订合同,落实筹资投劳。还可以采取“一次计划,分年筹集”及“分类筹集,自筹自用”等办法,这样农民承当的起,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项目顺利实施。第三,加强筹资投劳的管理。要制定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的收、用、领、销制度,农民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实行专项管理,专款(工)专用,并对使用情况张榜公布。以资代劳必需坚持农民自愿,并料理书面签字手续,严禁强迫农民以资代劳。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第一,5重视建后管护。要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项目建成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建设的效果,项目区与非项目区的区别以及项目建成前后的效益对比,用事实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项目区形成一个爱护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第二,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各级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各县区每年应按时上报项目管护计划,经市上审批并编制管护实施方案后组织实施。同时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第三,因地制宜,创新管护模式。项目区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外地的管护模式。例如,对道路、排水沟、桥涵、林网等公益性项目可实行乡镇统一管理。对林网树木统一进行采伐更新,收益作为管护资金;对水利设施可实行井长制加协会的管理模式,以灌溉区为单位成立用水者协会,对灌溉用水进行利息核算,确定收费规范,由井长负责本井片范围内的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一些已建成的林网还可以实行划片拍卖,落实产权主体,由产权人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维护,乡镇政府负责监督。第四,建议尽快制定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工作条例,明确项目运行管护条款。对于破坏项目设施的行为依法严肃进行追究查处;对改变项目区土地使用用途的由建设单位依法给于赔偿;对项目监管不力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推动产业发展。继续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6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种养业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时提高。要重点支持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和外向型龙头企业。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支持发展快、生长好、贡献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机制,让农民在扶龙头、建基地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运行质态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农民增收强的企业,坚持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实现做大规模、做优产业、做响品牌的目的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一是充分发挥市、县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优势,7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农业科技效果转化步伐。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到项目区以技术入股、资金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科技服务,领办、兴办、合办农业科技企业。二是坚持高产、高效、优质、平安、生态的原则,优先扶持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生产,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农产品的平安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切实抓好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不时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要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产业开发队伍,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推荐第8篇:农业综合开发节能评估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的概念含义和特点

(一)含义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是指将科学发展观应用于农业开发的生产经营评估,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提高效率与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评估模式,对评估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等一系列活动行为的总和。

(二)节能评估工作的开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节能评估机构应当对所依据资料、文件和数据的真实性做出分析和判断,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项目用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

二、可行性原则。节能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应当根据项目特点,依据适宜的法规、政策、标准、规范,采取合理可行的评估方法,以保证项目节能评估能够顺利完成。

三、科学性原则。节能评估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评估目的、评估程序,从项目实际出发,对项目相关数据、文件、资料等进行研究、计算和分析,得出科学、正确和公正的评估结论。

四、独立性原则。节能评估机构应当立足自身评估技术知识和水平,客观、公正进行独立评估。

(三) 评估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1、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新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⑹《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

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 ⑻《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

二、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等

⑴《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

⑵《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国家发改委令 第40号) 。 ⑶《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计交能【1996】905号)。 ⑷《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

⑸《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三、工业类相关标准和规范

1、管理及设计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⑴《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5587-1995。

⑵《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185-1993。 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

2、合理用能方面的标准

⑴《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⑵《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 ⑶《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

(四)特点

1、评估层次性。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分级评估的办法,按不同层次建立项目评估体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工作,相应地,省级、地级、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自己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工作。

2、先进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借鉴世界银行项目评估经验模式,将基建项目的评估方法引入农业投资评估,提高了项目在选择、决策上的科学性。

3、组织稳定性。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一项长期事业,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就是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完整稳定的行政组织评估体系。

4、综合性。包括资源开发利用、治理方式以及投入要素和效益的综合。

5、范围确定性。国家立项的项目区是明确的,项目区及项目都有明确的边界和范围,一经批准不能随意变更。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的内容

(一)、范围评估是指为了达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目标对项目工作范围进行控制的一系列评估活动。范围评估具有三层含义是国家根据宏观农业、农村政策对农业综合开发内容进行科学策划,在不同地方合理布置土地治理、多种经营、科技示范等不同类型的项目。

(二)、时间评估是指为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进行的所有的系统评估活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期为1—2 年。凡纳入计划的项目,应如期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省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应在每年 3 月底前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报送上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对项目竣工验收每3 年进行 1 次考评。

(三)、资金评估是指在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同时,保证总费用不超批准的计划资金所进行的系统的评估活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实行专人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评估,规定范围使用资金,严禁挤占挪用。

(四)、质量评估指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质量严格把关,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尽可能的时间内发挥作用,达到施工设计的质量要求和设计使用年限所进行的一系评估事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质量评估是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应严格贯彻执行家和相关行业颁发的强制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各项质量评估制度,视

(五)、人力资源评估是指为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评估机构正常有效运作和人员结构和配置做到尽量合理及有效利用而进行的一系列调配工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的是一系列评估活动的综合,也就突出了项目人力资源评估的重要性,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办配备农林水、财会、计算机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需要临时招聘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评估人员参与项目实施工作。

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五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是项目评估周期中的首要环节。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认真做好项目规划布局和评估论证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组织项目单位编报项目入库,对入库项目认真考察论证,优选项目上报上级项目库,杜绝临时动议和人情项目,提高立项质量,通过项目培育,保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可持续开发。

(二)、申报审批。农业综合开发中央农口有关部门项目实行自下而上申报。项目单位应首先逐级向县、地、省级农口有关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评估部门递交项目建议书,进行项目申报。

(三)、项目实施。项目的实施由县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负责组织。 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工程施工培训,采用各种形式举办施工培训班,召开施工现场会,施工经验交流会,开展工程交叉检查评比等,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增强项目施工队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五是项目建设前后都实行项目公示制。

(四)、竣工验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照项目类型的不同,实行分组验收,成立各个不同的小组。验收程序: 项目建设中的单项任务完成后,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要及时组织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

(五)、运行管护。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不仅要建好项目更要管好项目,这样才能保证建成的项目发挥长久效益。 建立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制度,对建成交付使用中的工程项目效益进行跟踪监测。

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决策责任追究机制,提高项目成功率

为减少农业开发项目决策失误,应建立项目评估与决策责任追究为减少农业开发项目决策失误,应建立项目评估与决策责任追究机制,并推广项目委托评估办法。

(二)、调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立项方向、方式及重点

1、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集中力量扶持优势产业。围绕国际比较框架下的优势农业产业,把土地治理、多种经营、科技推广项目集中起来,多层次全方位的投入,把优势产业尽快做大做强,形成产业化,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要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链。

2、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建设新农村。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如投资建设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自来水工程、农村燃气等农村小型公益设施。改变乡村面貌,实现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3、推行项目公开选项或竞争立项 。项目公开选项或竞争立项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项方式的重大改革,它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实现了项目选项的透明化,为项目选项阳光操作提供的途径。竞争立项实际是在多个拟开发乡镇或项目单位提交立项申请和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由项目评估部门制定竞争立项办法,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最后按照择优原则,确定申报立项项目。竞争立项内容主要包后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行公开选项。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评估体系

1、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组织评估机制,整合涉农评估机构。为解决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的职权分散、协调困难、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将有关涉农部门(如农、林、水)归并为一个农业综合开发部,各省可以相应设立农业综合开发厅等。基层开发部门则应相对集中,组建正式的县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同时,将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中的社会化职能,交由有资质的服务中介来完成(如评估、设计、招标代理等) ,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还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

2、实行工程监理制,严把施工过程关。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涉及水利、农业、林业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目前,在没有专门的农业综合开发监理机构的情况下,现阶段工程监理工作应该走委托监理公司的路子。通过招标确定了监理公司对项目工程实行监理,既保证了项目工程质量,又保证了工期,还规范了资金运作。实践中,我们认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监理在依据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及各专业工程建设技术规程,对项目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督评估的同时,也要和项目评估相结合。

3、实行项目法人制,严把建设责任关。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工程招投标制是项目评估的核心组成部分。建议建立专门的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或由企业法人如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承担项目建设,形成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有效接,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4、推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公开化、市场化 。一是增加工作透明度。实行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公开招投标制,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有充分的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发挥农民的主人翁精神。二是农业综合开发评估机构要改变工作态度和作风。单靠行政命令解决筹资筹劳问题已经行不通了,评估机构人员必须要走出办公室,到农民中间去,做细致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财务评估和监督

1、资金评估与项目评估相结合 。农业综合开发以项目确定资金投向,以资金额度控制项目规模,按照项目评估资金,因此,资金评估与项目评估必须有机结合。第一,建立备选项目齐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并对项目不断筛选更新,以保证备选项目的可行性,一旦时机成熟,即可优选项目。第二,对项目实行自下而上逐级申报,专家评估,集体决策,避免越级申报和个人主义。

2、资金评估实行“三专”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作为一种专项资金,具有特定用途,必须实行专账核算、专人评估、专款专用。第一,实行“三专”能准确完整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筹集情况,防止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自筹资金、专项贷款及其他资金不落实。第三,资金拨付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按合同、按施工进度和实际发生费用付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财政有偿资金实行委托银行贷款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是清理财政信用后唯一保留的部分。实行财政资金有偿使用,目的是以此为引导,调动龙头企业和农民开发的积极性,使财政滚动开发资金规模逐年扩大,开发能力不断加强。但是,财政作为行政评估部门,不是法人实体。 《民法通则》规定,行政单位与用款单位签订借款合同不受法律保

4、资金来源要多渠道化 。农业综合开发可以采取补贴、贴息、有偿扶持等多种形式,吸引金融资金、民间资本、工商资本以及外资,逐步扩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同时,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对象应有必要的投入。例如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自筹资金应达到一定的投入比例,一方面可以减少国家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扶持对象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责任心,减少项目开发的奉献。

(五)、完善项目建后管护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建立合理的、做好项目工程管护的关键是制定操作性强的管护机制。按工程经营性质,可采用不同的管护方式。一是工程移交管护。这种方式采用的比较多。二是成立经营实体。对明显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可组建经营机构,自主经营,自付盈亏。三是工程拍卖或租赁承包方式。对已建成且经济效益好的项目采用拍卖或租赁承包的方式流转出去,所得资金继续用于农业综合开发,达到“滚动开发”的成效。 总之,针对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据市场经济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管护形式,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并长期发挥效益。

结束语

本文立足于工作实际,结合最新的项目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中的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实施、项目竣工验收这三个阶段进行了设计和初步应用研究。今后,我国农业综合开发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WTO 规则,在公共财政框架内支持和保护农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全面学习世界银行项目评估模式,严格约束机制,提高项目运行的透明度,树立规划的权威,使项目运行的各个环节体现科学严谨,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成功率,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祥海、唐任仲,项目评估中创新知识评估的研究,科研评估,2008.[2] 甘华鸣,.项目评估速成,.北京:企业评估出版社.2009 [3] 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 刘爱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范评估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5] 苏伟伦,项目策划与运用,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6] 孙久文,区域经济规划,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 扬锦如,发展项目评估,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推荐第9篇:农业综合开发施工管理报告

2011年度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

xxxxxx土地项目Ⅰ标段

施工管理总结报告

xxxxxxxxx

二 零一二年七月

一、工程概况

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xxxxxx标段,项目区位于xx经由余湾村、xxx、xx、xx等自然村,拟年新增收入107万元,新增灌溉面积0.9万亩,增加节水面积0.5万亩。合同造价xxx万元;合同内容包括:

(1) 新建电灌站3座,维修修复完善配套电灌站1座。

(2) 机耕桥5座,拆除机耕1座。

(3) 新建人行桥(桥闸)5座,拆除人行桥3座。

(4) 排灌节制闸4座,设备4台套。

(5) 改造滚水坝1座。

(6) U型渠槽14371米。

(7) 排灌两用渠(清淤修坡)

1、

3、5共计6598米

(8) 排灌两用渠(清淤护砌)

2、

4、

6、7共计3272米

(9) 维修一支渠 3600米,维修加固农渠1800米。

(10) 倒 虹吸过路涵92处

(11) 分水口95处

(12) 机耕路8974米

(13) 植树4535株。

二、施工过程控制简介

我公司对该工程非常重视,制定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组织施工。开工前编制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经我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审定并报监理批准后组织实施。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关,对进场的材料检验试验合格,向监理报验并同意后才准予使用。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重点做好过程控制,认真落实“三检”制度。对于隐蔽工程及时向监理报验,形成文字记录后,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在质量验收时,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进行验收,根据制定的检验批划分原则和计划,对每个检验批进行验收,在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分项工程验收,进而进行子分部工程的验收。

三、见证取样、材料报验

各类材料进场后,由材料员通知质检员共同对进场材料进行观感验收,验收内容为:所送材料是否同项目部技术负责所报材料计划表型号、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要求;向厂家索要出厂合格证,校对出厂日期及出厂批号是否与原材料包装相同; 并认真对照材料有关验收规范进行观感检查、尺量检查、游标卡尺检查是否符合有关要求。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取样员对有关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后送检测部门进行相应的复试检验。

四、质量控制资料检查情况

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真实有效”的原则,严格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对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测资料核查、整理、装订,使各项资料齐全真实、完整有效。

五、社会效益

该工程于年月日经项目管理单位组织各方预检验收后投入使用至今发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新增灌溉面积0.9万亩,增加节水面积0.5万亩。使农民年总增收107万元左右,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党的惠民工程使我们党和人民之间关系更加和谐。

六、项目资金

本工程自验收后在x年x月x号按合同已收到拨付工程xxxxx万元。

xxxxxxxxxxxxxxxxx

年月日

推荐第10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一章

摘要

农业综合开发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支农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有效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对进一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作用创造了机遇。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但是做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自身的需要,而且是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对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深化内涵,积极拓展外延,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服从服务好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必要性分析

一、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投入是关键因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地方配套、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按照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创新了农业综合开发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各级财政资金不断增长,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农业综合开发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基本任务,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综合开发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效益。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采取以项目为载体,以培训农民为基础,以科研院校为依托,以推行良种良法为手段,以提高项目区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推广方式,造就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业综合开发的这些特点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体现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部署和新举措,符合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二、农业综合开发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综合开发担负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劳动者技能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由此决定农业综合开发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增加投入,注入活力。农业综合开发是以公共财政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农业支持项目,是当前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投资来源可靠,专项投资量大,投入稳定增长的特点,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注入了资金投入活力。丽水市从1996年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到2006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不断增加。1996年总投入为206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76万元、省财政资金472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229万元、村群自筹资金690万元;2007年总投入达到1.5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773万元、省财政资金5241万元,市、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1426万元,村群、企业自筹资金5700万元,银行贷款840万元;1996-2007年累计总投入8.15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82亿元,省财政资金2.31亿元,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0.77亿元,吸引信贷资金0.61亿元,引导乡镇、村、农民、企业投入资金2.64亿元。

(二)加强建设,改善条件。农业综合开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把解决一家一户想办要办而办不了的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农业生产主要制约因素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整治,农村交通更加便捷,农民居住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了物质装备能力。丽水市1996-2007年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5.09亿元,完成治理面积95万亩,建成山塘、水库、堰坝等工程700座,排灌站150座,衬砌渠道1700公里,埋设地下管道170公里,输变电线路配套30公里,桥、涵、渡槽、隧洞等渠系建筑物12000处,防洪堤160公里,机耕路1600公里,购置农机具1700台(套),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3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新增机耕面积15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00万亩。

(三)调整结构,提升产业。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土地治理项目为主,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化经营项目,把资源开发与产业开发相结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了农业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推进,丽水市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种植种类多样,种植品种调优,耕作制度变革,产业链条延长,带动能力增强,建立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业基地,培育了一批优质、高效、生态的品牌产品,出现了一批“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四)科技兴农,造就人才。农业综合开发着力创新科技推广费使用机制,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方法培训农民,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丽水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扩大良种种植面积62万亩,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农民14.6万人次,通过扶持农技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为项目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技术服务。

第三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有误区。由于农民长期受“小农”意识影响,存在着素质普遍不高的问题,主体作用没有显现。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农民虽然普遍持积极欢迎的态度,但在“谁主体、谁投入、谁建设”上,对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理解不透,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在资金安排上有过度依赖于财政部门的倾向;绝大多数农民还存在“不掏钱,怎么建都行;掏钱,什么事都不行”的严重思想误区,因此靠农民投工投劳,其政策推行难度较大,导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整体推进有困难。

2、整合资金上有难度。首先,从中央政府层面来看,目前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包括: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防汛抗旱办等10个部门,而如果加上交通、电力、教育、卫生、文化、民政等安排涉农专项投资的部门,则有十六七个部门之多。中央政府支农投资多头分配管理格局也相应影响和规定着地方各级政府支农投资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方式,目标多元化、管理多部门,结果造成管理层次和环节多,部门间责任不清、时有扯皮现象,其结果是大事难办成,小事重复做,投资效益低下。其次是整合资金的手段弱化,许多部门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计划做得很好,可实际资金到位相差较大,没有相应的制约手段。其三项目资金匹配难。很多部门的项目都需要地方政府按比例匹配资金,而地方政府绝大多数都是“吃饭财政”,很难保证匹配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由于缺乏主导力量和有效的制约机制,加大了整合资金的难度。

3、项目建设上有差距。一是由于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规模偏小,标准低,要求治理的面积大,农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多,因而很难做到项目出“精品”,更不能充分满足项目区农民的迫切需要。二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范围过于狭窄,局限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在整治村容村貌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受到诸多限制。三是由于试点的时间周期长,项目区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项目区农民参与管护意识差,许多建成后的沟、渠、路等基础设施时有被损坏的现象,还有极少数项目区的农发标志牌被别的标志牌“偷梁换柱”,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形象。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土改造亩平投资为750元左右,实际需要1000元以上,现有资金投入常常捉襟见肘,导致计划面积难完成,单位项目工程投资低,工程质量难保证。

4、土地调整上有压力。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对于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农民惜土如金,确实是占了谁家的地谁都心疼、谁都不乐意。而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就势必要解决好排涝、灌溉和出行问题,解决大中小沟的疏浚和农路的修建问题,必然要涉及耕地的占用和调整,因此造成调解困难,工作难度大,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还需乡村干部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处理好项目建设中农民的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建设大局和个人得失的关系。

5、农民增收上缺乏长效机制。农业综合开发虽然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在短期内,减低了农民的耕作成本,提高了单产,但从长远来看,由于缺乏一定规模和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支撑,农民增收的渠道单一。项目区产业规模没有形成,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特别是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比重小,整体竞争力和外向型发展能力还不强,产业链条短,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

第四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抗灾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群众收入快速增长。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农业综合开发还有不足之处,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调配不合理。响水县地处废黄河下游,遇涝时成为上游淮河流域的洪水走廊,加之废黄河行洪能力减弱,一旦高水压境,往往通过内河来排入灌河,削减洪峰,大大增加了县内部排涝压力。遇到干旱时,通过杨庄闸关闭废黄河的来水,仅靠大套翻水站调度里下河地区水源,远远不能解决灌溉问题,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2、产业化调整的步子不快。响水县的高效农业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的小农意识很浓,习惯于搞自由种植,缺乏整体协调意识,虽然引进了一些高效农业项目,大多为零散种植。不能集中连片,形成大的规模,国家对农民实施耕种补贴政策后,一些外出打工户,不愿意搞土地流转,政府又无法直接干预。

3、科学种田的水平不高。目前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习惯于传统的种植方式。满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严重的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业龙头企业不够壮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吸引农村文化劳力,促进高效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但是并没有得到农村基层领导的足够重视,扶持力度不够,部门之间对扶持农村企业缺乏协调。

5、工程上重建轻管。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造成国家资源流失。在管理上仅仅流于形式,搞个移交就处了事,没有跟踪督查,落实管理责任。

第五章 农业发展方向分析

一、农业发展前景之立体高效型农业

农业专家认为,在中国要想满足众多人口对粮食食品的需求,就必须发展立体高效型农业。它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立体种养,组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从平面、时间、多层次利用单位资源,生产出高产优质农产品。如稻/萍/鱼共生,稻/菇/鱼立体种养,玉米(甘蔗)/食用菌栽培,藻(海带)/扇贝、海参共养,葡萄/高秆作物/中药材立体种植,多种作物间混套作等形式,可一地多收,高产高效。天津市南郊的稻/菇/鱼立体种养的结果是,每亩收稻谷485.9公斤,鲜菇1161.1公斤,鱼61.2公斤,亩纯收入1648.32元,其经济效益可见一斑。

二、农业发展前景之超级型农业

超级型农业是利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培育杂交种,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以这样的手段培育出的农产品如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蛋白小麦、高碘蛋等,都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亩产达800-1000公斤的中国超级稻,产量高、米质好、抗寒、抗病、抗倒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骄傲。

利用高新技术把大型动物的生长基因,引入体形较小的动物体内,从而培育出个体粗壮的大型动物。比如,日本培育出一种马铃薯番茄新品种,株高10米,结果1.2万个,足有1000多公斤。通过倍性育种,获得株高、茎粗、叶大的高产蔬菜或奇特的观赏植物,也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了。培育精、优、小巧的微型动植物品种。如墨西哥的微型牛,身高60-100厘米,饲养6个月体重150-200公斤即可宰杀。这种牛生长快,皮薄肉嫩,产奶量大,适应性强。还有中国的小型猪,体重不超过35公斤,中国的矮马、矮鸡和英国的贵妇鸡等。美国培育出柑桔一般大小的微型瓜,产量亦高,吃时一口一个,十分可口。

三、农业发展前景之快速型农业

利用组培进行脱毒苗工厂化生产草莓,5株原苗,8个月即可生产出30万株“组培脱毒原种苗”。多种饲料添加剂、促长剂、埋植技术的应用,可使畜禽的育成速度加快,时间缩短。如用配合饲料养鸡,50天体重可达2公斤。英国科学家正在研究食草猪。他们将牛、羊等草食家畜体内的一种酶基因,植入猪的受精卵,再把受精卵移植回猪的子宫里,产下的猪像牛羊一样以草为食,从而达到减少粮食消耗的目的。

四、农业发展前景之设施型及无土型农业

美国经济学家一再声言,美国的农业增产,不是靠资源,而是靠技术。像日本、荷兰、以色列、法国、德国、中国等人多地少或人均资源稀缺的国家,设施型、无土型农业则可能是新世纪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多熟种植、一年数收受气候、季节、无霜期长短等因素限制,要变季节生产为终年生产,变平面生产为立体生产,最好的形式就是露地农业转向设施工厂化农业,有土栽培转向无土栽培。从而,使露地单季单层生产变成工厂式多季多层生产,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五、农业发展前景之工艺型农业

在桃、苹果等果实成熟过程中,择时遮光或采用其它技术处理成“寿”桃、“福”果之类的“化妆”水果的出现,已经为一部分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如今,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及育种方法,又生产出了果汁不多、落地可以弹跳的番茄、方形西瓜、状如飞碟般的南瓜、球状胡萝卜、鹌鹑鸡等稀罕的品种,不仅为人们的饮食增添了新鲜感,也更具有了观赏价值。

六、农业发展前景之保健型农业

现代人的健康意识与日俱增,无公害、保健型、营养型、食疗型食品,成为市场新宠。比如,科学家们正在培育的农产品有美味可口,又有疗效的抗癌粮、防病瓜、长寿果、健脑鸡、保肝蛋、脱脂鱼等也颇受市场欢迎。

七、农业发展前景之观光型农业

农业观光旅游,创收创汇,也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将生产与游玩相结合,农业区内进行工艺美化,作物整齐一致,道路纵横交叉,花卉、瓜果相互点缀,山青水绿,河湖则可划船观赏莲、鱼等,这一模式在我国各地都有盛行。 第六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展建议

(一)突出解决思想观念不适应的问题,努力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取得新成效。思想观念不适应的主要表现,一是对科学发展观把握不准、理解不深。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主要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根本要求理解不全面、把握不准确、领会不到位,以致于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行动上不自觉、不坚决、不得力。二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有的干部认为城步的农业综合开发在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能力实际发展上有过经验,受过表彰,因此在思想上满足于现状,固步自封,在发展和创新上步子不大;有的同志满足于修田整地、挖渠栽树,满足于一般性工作,而在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搞好农业开发上,没有新点子、缺少新动作。三是缺乏发展创新精神,患得患失。有的认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农综办难有作为;有的认为农业综合开发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是普遍现象,(投入较少、农业脆弱、“带病”运行)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彻底解决的,不如等一等、看一看、争一争。这些思想观念是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对我们的工作是极其有害的,在这次科教活动中必须加以克服,认真解决。

(二)突出解决发展方式不科学的问题,努力在项目建设的标准和质量上取得新成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始终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方式科学不科学,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从近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践看,我们致力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开展支农资金整合,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但是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发展方式还不够科学,具体为:在农业综合开发上有很高要求,但在项目建设层面上措施、管理、重点等受条件限制有时乏力,使之效应性不明显,在产业化经营上,只注重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了优化农业产业和发展订单农业,加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项目区谈“产”色变,在先进科技的推广运用上,注重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农民培训,但忽视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效果一般化;在土地治理上,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开发农业、节约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在产业化项目的发展上,偏重于项目的争取,忽视对项目的服务,忽视与土地治理项目的结合,忽视农民合作组织的扶持,忽视科技培训这都需要我们通过这次科教活动,就其传统农业向科学发展转变。。

(三)突出解决典型示范作用不强的问题,努力在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上取得新成效。依靠农业项目区典型示范,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一片,见效一片整体工作,是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个主要手段。对此,要通过项目区召开工作会、现场会、研讨会等形式,强调发展典型、建立典型,做好项目、宣传、综合、科技、产业、协会等典型文章,通过典型发展示范,大力实施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整体上档次、上水平。为此,项目工程质量建设标准以金紫、沙井、凤凰、花桥等项目区为典型,打造精品工程,建设一流项目;主导产业发展以优质稻、菜业、奶业、竹业等为主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加快新农村建设。但城步贫困地区农业综合开发上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典型示范偏少。二是典型标准偏低。三是典型缺乏带动型。四是典型缺乏凸现性。五是典型缺乏稳定性。今后一定要依靠典型示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加大“三农”工作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四)突出解决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努力在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上取得新成效。实践证明,用科学制度管人、管事,是保证把农业办好、办实最好的办法。在制度的制定、完善、落实、发展上体现科学性,特别是资金报账制、项目与资金公示制、项目评审制、多元化监督机制、项目资金检查审计制、综合工作、科教学习等都要构建学习经常化、工作责任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完善创新等长效机制,必将谱写农业综合开发科学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主要的问题,比如,理论宣传、投入不足,机制创新、精细管理,队伍建设,一体化推进,“一事一议”、工程管护办法都需要进一步加强落实,今后仍突出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土地治理,投入政策制度,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统筹兼顾地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五)突出解决工作作风不扎实的问题,努力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应该说,这几年城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省、市、县高度评价和认可,关健一点抓住办公室工作、项目建设、宣传调研、资金管理、产业开发、土地治理等实效工作,这说明我们这支农综队伍的工作是勤奋敬业、求真务实的。但是用科学的标准来审视我们的队伍,一些干部队伍工作作风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干事创业精神不强,依赖思想难以克服,学习环境不浓,进取争创欠佳,这点应引起足够重视,有时责任意识不强,精神不振,心态浮躁,办事不务实,工作不扎实;有的作风不实,习惯于听汇报、发号施令指挥,不愿意到基层和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去发现和解决农业综合开发中的难题;有的纪律不严,存在迟到、早退、上班时间看电脑、说闲话的现象;这些作风问题的存在,对我们的工作是极其有害的,势必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势必影响到我们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风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观念问题,工作态度问题是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我们必须以这次科教活动为契机,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强化党性修养、学习教育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第七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第一节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三费变化情况 第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一、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六、行业财务状况总体评价

第三节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财务状况总体评价 第四节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总体赢利能力预测

第八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场址选择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项目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项目地点与地理位置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项目场址土地权所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3.土地利用现状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项目场址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气候条件

4.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5.交通运输条件

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水、电、气、生活福利) 7.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8.环境保护条件 9.法律支持条件

10.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条件 11.施工条件

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项目场址条件比选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项目建设条件比选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项目建设投资比选 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项目运营费用比选 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项目推荐场址方案 5.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项目场址地理位置图 第九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第十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 1.有毒有害物品的危害 2.危险性作业的危害

二、安全措施方案

1.采用安全生产和无危害的工艺和设备 2.对危害部位和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 3.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 4.职业病防护和卫生保健措施

三、消防设施 1.火灾隐患分析 2.防火等级 3.消防设施

第十二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组织机构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方案和体系图 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机构适应性分析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1.生产作业班次

2.劳动定员数量及技能素质要求 3.职工工资福利 4.劳动生产率水平分析 5.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6.员工培训计划

第十三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风险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第二节 政策风险 第三节 技术风险 第四节 供求风险 第五节 原材料风险 第六节 区域风险 第七节 产品结构风险 第八节 相关行业风险

第九节 企业生产规模及所有制风险 第十节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发展风险预测 第十四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估算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筑工程费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安装工程费 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本预备费 6.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涨价预备费 7.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期利息

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流动资金估算

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估算表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年投资计划表 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第十五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融资方案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本金筹措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债务资金筹措

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融资方案分析 第十六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评价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财务价格 2.计算期与生产负荷 3.财务基准收益率设定 4.其他计算参数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评价报表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借款偿还计划表

五、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2)资本金收益率

(3)投资各方收益率

(4)财务净现值

(5)投资回收期

(6)投资利润率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偿债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敏感性分析(编制敏感性分析表,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盈亏平衡分析(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七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行业投资建议

第一节 行业总体授信原则 第二节 鼓励投资政策建议 第三节 允许投资政策建议 第四节 限制投资政策建议 第五节 退出投资政策建议

第11篇:农业综合开发简介

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简介

一、争项争资情况

2013年争取深柳镇1.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财政资金2181万元,5000吨亚麻加工生产线改建项目财政资金126万元,3万羽蛋鸡养殖基地改建项目财政资金70万元,1.92万㎡棉花仓库及车间改建项目和1.5万吨粮食加工项目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124万元,地方立项财政资金41万元,合计2013年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2542万元。

二、工程建设情况

1、高标准农田建设修建机埠2座,疏洗沟渠14.17公里,修建硬化防渗渠22.63公里,修建桥、涵、闸、渡槽等渠系建筑物156座,小型设施1528处,铺设渣石机耕道25.21公里,安装太阳能诱蛾灯115台,技术培训1500人(次),风景林3000株。

2、现代农业示范区修建机埠1座,硬化排灌两用渠2.26公里,桥、闸等设施63座(处)。

3、修建鸡舍2栋946平方米,引进亚麻加工设备及养鸡设施127台(件)。改造棉花加工车间及仓库1.92平方米。

三、建设效益

改善灌排受益面积1.7万亩,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0.62万亩,预计净增粮食产量187万公斤,籽棉1.73万公斤,油菜籽13.5万公斤,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204万元,农民年人均增加纯收入471万元。

第12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县地处中原腹地,总面积8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总人口62万人。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逐年调整,县强化农业主导地位,突出农业综合开发主旋律。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群策群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工作。

按照省市制定的工作台帐,我们超前安排,充分发动,精心组织,大员上阵,工程建设紧张有序,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目前共完成开发资金520万元,兴利工程新打机井120眼,修复旧井40眼,配套潜水泵160台,井架160台,

上水管160根,埋设地埋管道12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架设高压线公里,埋设地埋电缆40公里;除涝工程疏浚沟渠16条28公里,新建桥涵62座,维修桥52座。整修农用道路38条55公里,新修沙石道路公里。购联合收割机2台。建农田林网50个,植树7万株。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五期。通过开发项目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项目区面貌尉为改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来抓,立项伊始,就及时调整了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成员,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领导任成员,他们多次召开会议,亲临项目区,分工负责,把项目区视为自己的责任区,工程不竣工,督导不休止。市开发办更是在主任的带领下,定

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区工程建设实地,促进度,抓质量,把阶段检查与平时督查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促进了我县开发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二、精心勘测,科学规划。

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我们首先按照建设现代农业设施,树立现代农业形象的原则,严把规划关。我县度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涉及望田镇和南坞乡的大王庄、逊耕、秦岗、耿屯4个行政村,总开发面积1万亩,2月14—16日即,我们首先组织农、林、水、电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项目区实地进行了全面的勘测规划,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心编报了《县农业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5月1日—10日,我们再次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二次勘测规划,随后编报了《县农业综合开发实施计划》。在多次勘测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对度工程进行了两次放线:10月上旬,我们组织了土方工程的第一次放线工作,放出了清障线,重点完成了

清障工作;10月中下旬,即麦播结束后,进行了第二次放线工作,放出了施工线。两次勘测规划和放线工作,为高标准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动群众,全民参与。

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力军,为了使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我们继10月22日市政府流动观摩会议后,于10月26日又组织两个项目乡镇56个行政村组干部、乡直工作区区委书记、分管农口副职及乡镇长150多人,到开发工作行动早,质量高的县市学习观摩,当日召开了由县政府副县长贾付栓、农业局石东生局长等参加的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动员会,10月30日—31日,项目乡镇望田镇、南坞乡又分别召开了乡直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乡镇行政村支部书记及项目村组以上干部参加的动员会,各行政村又分别召开了组以上干部和党员参加的动员会,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的积极性。通过多次会议动员,

干群群情激昂,士气高涨,决心以县乡观摩会和动员会为契机,迅速行动,扎实工作,力争一流。全县上下形成了议开发、思开发、争开发的氛围,全乡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争的势头。在建设工地上,红旗招展,车水马龙,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大型机械前边挖沟,接着推土机辗扎推平,随后人工清沟、清边做细活,整个建设工地形成了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据统计,日出劳动力2500多人,挖沟机40多台,推土机14台,旋耕耙10台,打井机械5台,建桥队4个,项目区呈现出一派轰轰烈烈,“大兵团”作战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景象。

四、精细组织,落实责任。

继市政府流动观摩会、县乡农开动员会后,项目乡镇干群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迅速掀起了度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新高潮。在举行土方工程的大会战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全员上阵。任务下

达后,项目乡镇都分别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宣传发动,两个乡镇共56个行政村全员上阵,日出动劳动力2500人,动用各种机械近70台,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大会战。二是任务层层分解。各乡镇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把任务层层分解到工作区,工作区又把任务分解到行政村,工作区区委书记、村支部书记是工作任务的责任人。三是组织得力。由于今年参战的行政村多,同时,排水沟渠、道路较复杂,为保证建设质量,在放好施工线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工,分工后各行政村都先做出了30米的样板段,以此为尺度,全面铺开;为了便于指挥,各个乡镇的指挥部都建在了施工现场,各个工作区也在自己的工区建立分指挥部,以方便指挥区内几个行政村的工作安排和人员调度。同时,总指挥部和分指挥部都立火做饭,提供茶水,以此保障必要的劳动条件和保证足够的劳动时间。为了及时掌握各区进度,每天晚上6点召开各区、各行政村

负责人碰头会,及时了解各区各村工程进度和工作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同时安排部署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四是成立组织,责任到人。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总指挥部下设五个工作组。工程规划组:主要负责新开整修道路和开挖沟渠的放线工作以及各种建筑物的定点定位;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总指挥部、分指挥部的搭建及建设工地所必须的各种物质、设备;宣传报导组:主要是利用指挥部的广播及宣传车,广泛地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利用简报等形式编报各区各行政村的工程进度情况,报导施工现场先进人物和事迹;施工保卫组:负责处理在施工现场阻挠施工的事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由乡派出所和司法所人员组成;质量验收组:主要查验各工作区,各行政村所建工程的质量标准,不达验收标准不准收工。由于各个工作组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各项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有条不紊。

农业综合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农业综合开发唱响了农业、农村及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吹遍了千家万户,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农业基本条件,项目区旧貌换新颜,农业综合开发增强了干群的凝聚力、战斗力,项目区群众为农业综合开发而讴歌。

的农业在发展,的农业综合开发在县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贡献越来越大,在今后的开发道路上,我们要进一步开拓进取,团结奋进,为农业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3篇:秋冬农业综合开发

鹤峰县2011年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情况

鹤峰县水利水产局 (2012年3月)

鹤峰县是全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用于县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鹤峰县以此为契机,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为龙头,从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功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抗御灾害能力出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整合财政、发改、国土等多部门资金,狠抓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收到明显实效,对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县2011秋冬农业综合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带头示范作用。

一、鹤峰县2011年“小农水”工程概况

鹤峰县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位于鹤峰县走马镇和铁炉乡,工程项目涉及走马镇金龙村、李桥村、时务村、栗山村、阳河村、升子村等六个行政村;涉及铁炉乡碉堡村、三望村、马家村、犀牛村等四个行政村,工程分为水源工程、田间渠道工程、低压管灌工程、渠道附属物工程四大块, 设计灌溉面积3.97万亩,其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工程总投资2201.52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补助8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8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6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441.52万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

鹤峰县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于2011年12月开工建设,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财政厅、水利厅、州财政局、水利水产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参建各方共同努力,工程建设较为顺利。截止到目前,已完成工程总体形象进度的80%。完成U型渠生产和安装80km,灌排结合渠道浆砌石衬砌5km,水源工程、低压管灌工程及渠道附属物工程正处于紧张施工阶段,累计完成工程量:土石方2.5万m³,浆砌石1.8万m³,砼0.02万m³,完成总投资1300万元。

三、采取的主要做法

(一)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保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及走马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由县水利水产局局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了工程技术部、工程监理部、办公室3个部室,抽调工作人员9人,参与工程建设与建立。形成了县委、政府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具体抓、部门之间配合抓、乡村干部协调抓、上下左右齐抓共管的工程建设管理局面,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县水利水产局负责该项目的规划设计、申报、施工建设、质量监督;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筹措、调度和监督管理;经管部门负责审批项目区上报农民投工投劳方案;审计、发改部门负责项目计划执行、“四制”落实、强化监督监察;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矛盾化解、群众投工投劳,协助用水者协会营运管理及措施的落实;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及相关新闻媒体搞好该项目宣传工作。

(二) 严格工程“四制”,项目建设规范

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进行管理。根据项目建设管理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县人民政府同意,鹤峰县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处为该项目法人,履行项目建设与管理职责,内设6个部室,相应明确了各自职责。工程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进行管理。

(三) 工程严格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在工程建设管理上,严把施工技术关、施工质量关、工程验收关。在工程施工期间,工程技术人员分小组进行轮换施工监管,并制定严格施工管理制度、技术人员出勤制度、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工程完工考核制度。在工程管理期间,制定了工程设计方案、实施要求、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工程施工人员、施工监理人员严格按技术规范操作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同时,为保证工程质量,还实行了政府质量监督,申请了鹤峰县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对整个项目进行工程质量监督。

(四) 强化资金管理,资金使用效率高

资金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鹤峰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鹤峰县财政专项资金县及报账制管理办法》,严格实行财政报账制、国库集中支付。保证了项目资金安全,资金使用规范,无漏洞、无截留、无挪用等违规现象出现,确保了工程建设资金足额用到项目上去,充分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

(五) 广泛宣传,做好公示

为更好地发挥宣传舆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使各级领导、社会群众更加了解农村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工作,我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广泛运用电视台、保证、网络等媒体,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最新动态、典型经验及工程建设管理中涌现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等进行广泛宣传,并且在项目实施前,将项目建设规划情况进行了广泛宣传,设置大公示牌3个,在项目区各村设置公示牌10块,群众知晓率100%,充分调动群众参建积极性,广泛接受群众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各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确保该项目在2010年6月按计划要求全面完工,做好工程相关验收资料,迎接省州6月两级验收。

第14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县地处中原腹地,总面积8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总人口62万人。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逐年调整,***县强化农业主导地位,突出农业综合开发主旋律。***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群策群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2008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的各

项工作。

按照省市制定的工作台帐,我们超前安排,充分发动,精心组织,大员上阵,工程建设紧张有序,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目前共完成开发资金520万元,兴利工程新打机井120眼,修复旧井40眼,配套潜水泵160台,井架160台,上水管160根,埋设地埋管道12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架设高压线0.5公里,埋设地埋电缆40公里;除涝工程疏浚沟渠16条28公里,新建桥涵62座,维修桥52座。整修农用道路38条55公里,新修沙石道路5.7公里。购联合收割机2台。建农田林网50个,植树7万株。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五期。通过开发项目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项目区面貌尉为改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来抓,立项伊始,就及时调整了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成员,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领导任成员,他们多次召开会议,亲临项目区,分工负责,把项目区视为自己的责任区,工程不竣工,督导不休止。市开发办更是在**主任的带领下,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区工程建设实地,促进度,抓质量,把阶段检查与平时督查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促进了我县开发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二、精心勘测,科学规划。

在2008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我们首先按照建设现代农业设施,树立现代农业形象的原则,严把规划关。我县08年度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涉及望田镇和南坞乡的大王庄、逊耕、秦岗、耿屯4个行政村,总开发面积1万亩,2月14—16日即(腊月27—29日),我们首先组织农、林、水、电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项目区实地进行了全面的勘测规划,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心编报了《***县2008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5月1日—10日,我们再次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二次勘测规划,随后编报了《***县2008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实施计划》。在多次勘测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对08年度工程进行了两次放线:10月上旬,我们组织了土方工程的第一次放线工作,放出了清障线,重点完成了清障工作;10月中下旬,即麦播结束后,进行了第二次放线工作,放出了施工线。两次勘测规划和放线工作,为高标准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动群众,全民参与。

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力军,为了使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我们继10月22日市政府流动观摩会议后,于10月26日又组织两个项目乡镇56个行政村组干部、乡直工作区区委书记、分管农口副职及乡镇长150多人,到开发工作行动早,质量高的县市学习观摩,当日召开了由县政府副县长贾付栓、农业局石东生局长等参加的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动员会,10月30日—31日,项目乡镇望田镇、南坞乡又分别召开了乡直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乡镇行政村支部书记及项目村组以上干部参加的动员会,各行政村又分别召开了组以上干部和党员参加的动员会,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的积极性。通过多次会议动员,干群群情激昂,士气高涨,决心以县乡观摩会和动员会为契机,迅速行动,扎实工作,力争一流。全县上下形成了议开发、思开发、争开发的氛围,全乡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争的势头。在建设工地上,红旗招展,车水马龙,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大型机械前边挖沟,接着推土机辗扎推平,随后人工清沟、清边做细活,整个建设工地形成了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据统计,日出劳动力2500多人,挖沟机40多台,推土机14台,旋耕耙10台,打井机械5台,建桥队4个,项目区呈现出一派轰轰烈烈,“大兵团”作战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景象。

四、精细组织,落实责任。

继市政府流动观摩会、县乡农开动员会后,项目乡镇干群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迅速掀起了08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新高潮。在举行土方工程的大会战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全员上阵。任务下达后,项目乡镇都分别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宣传发动,两个乡镇共56个行政村全员上阵,日出动劳动力2500人,动用各种机械近70台,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大会战。二是任务层层分解。各乡镇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把任务层层分解到工作区,工作区又把任务分解到行政村,工

第15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0.5万亩高 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今年3月份获得上级批复,市农发办完成了项目公示、项目工程招投标、工程中标通知公告、与施工单位、监理签定施工和监理合同等一系列项目前期工作,道路、渠道、滴灌系统工程于4月30日开工建设,计划11月中旬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项目建设总投资6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8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中自治区配套144万元、地区配套18万元、县级配套18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45万元。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实施加压滴灌2860亩(其中自动化滴灌系统975亩)、滴灌改造1478亩,架设高低压线路250米、维修斗渠1.6公里、新建斗渠0.4公里;修建柏油路2公里、改造砂石路2.39公里,改良土壤2860亩;补植防护林146亩;科技培训1000人次,购置仪器设备6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00亩、推广滴灌肥2000亩。

项目建设主要做法:一高标准平整土地,去埂还田,有利于推广机械化作业。二大力推广自动化滴灌系统,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三实施大面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使用液

态滴灌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广先进技术的应用。五高标准建设柏油路和机耕路,方便人民的生产生活。

项目建成后的目标效益: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导向、示范和辐射带动的作用。

经济效益:项目区有耕地4484亩,在项目区实施滴灌技术保证滴灌用水,再加上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项目达产年,每年可新增棉花产量12.6万公斤,新增玉米11.38万公斤。项目区种植业新增总产值104.12万元。

生态效益: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作物需水量146.38万立方米,较现状年滴灌需水量减少48.94万立方米。农田林网化的建设,改变了生态环境,抗御了风沙灾害,控制了水土流失,为农业持续稳定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4.6.5

第16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农业综合开发是1988年国家设立的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大专项。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围绕促进农业发展这个主题,规划和实施项目,呈现出“工作一年比一年好,投资一年比一年多,规模一年比一年大,质量一年比一年高”的良好态势。

农业综合开发在快速发展中取得了新成效

农业综合开发投

入不断增加。我市自1992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开发县从一个已增至现在的八个,中央财政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从当初的13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925万元,至2008年,累计争取上级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8911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已成为我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投入渠道。

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近三年来,全市共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4.51万亩。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长期存在的旱、涝、渍等生产障碍因素基本排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三年来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685.28万公斤,新增棉花生产能力491.4万公斤,新增油料生产能力639.3万公斤。

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产业开发的原则,集中资金建设了一批规模化优势农产品基地。永修县的蔬菜、修水县的蚕桑、都昌县的珍珠都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三年来我市还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 6244 万元,扶持了20 家有发展潜力农业产业化龙头文秘杂烩网企业,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项目区农民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我市坚持依靠科技推动开发,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三年来共投入科技培训和示范推广经费796万元,培训农民 5.65万多人次;推广良种、良法示范面积达到3.12万亩,大大改进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方式和施肥灌溉技术。广大农民得到了科学种田带来的实惠。

项目区新农村建设明显推进。在项目建设中,坚持把土地治理与农村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多数项目区有了通达的道路网络,高标准的农田、完善的水利设施、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了农村亮丽的风景。

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思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业综合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开拓创新,更深入地探索一条符合科学发展、具有九江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努力开创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

加大投入,进一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九江农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努力争取开发县立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保证资金规模每年递增10%以上;严格执行“倒配制”,足额落实本级配套资金;提高农民和各种投资主体、金融机构对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积极性,多元化参与农业综合开发。

突出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每年确保完成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在实施中低产田改造过程中,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原则,力求开发一片,成效一片;坚持标准,提高质量,确保效益,努力把中低产田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标准化农田。每个开发县要确保每年建成一个2000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集中力量,努力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产业。转变开发观念,由单一围绕水稻搞开发,向围绕优势产业搞开发转变;就全市而言,就是要在促进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突出 “二水”(水产、水果)搞开发,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生产基地,稳步提高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原料供应能力。与此同时,围绕重点产业,以实施财政补贴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为切入点,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培育2-3家产值超1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挥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将地处交通沿线、群众积极性高的试点村,给予优先扶持,适当集中资金,重点扶持,打造亮点。进一步拓展扶持范围,从过去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培植“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对试点村农民特别是特色种养大户和能人进行扶持,不断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

立足高效,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科学管理水平。按照现代管理理念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全面推行专家评审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考核制度,达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完善检查监督机制。

加强领导,营造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氛围。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共同打好农业综合开发总体战。(

第17篇:至农业综合开发

2013至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全省财政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总体工作思路,念好“实、稳、优”三字诀,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两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

二、建设要求

(一)项目必须符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等总体规划。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土地治理项目应服务于农业“两区”建设,凡不能与当地农业“两区”建设规划相结合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

(二)项目建设应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的治理方式,力争治理一片,成效一片。尽可能多的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高标准农田。

(三)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开发措施,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力解决项目区主要制约因素。大力推广地下管道输水等田间节水措施,加强小型抗旱水源、微蓄、微灌、生态护岸工程建设。

(四)积极扶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经济效益。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三、项目类型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单个项目区的治理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000亩,如受自然条件限制,可在同一流域或同一灌区范围内选择2至3个地块作为一个项目区。各地应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基地、农(渔、林)场等纳入土地治理项目区内一并予以扶持。控制性工程可按项目建设后的受益面积申报。

(二)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

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应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流域或邻近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项目流域(集雨)面积原则上不超过20平方公里,单个项目治理面积不低于5000亩(包括坡度25度以下相对集中连片的需要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实体工程措施的坡耕地及经济林地面积,其中耕地面积不低于1000亩),可在同一小流域或同一灌区范围内选择2至3个地块作为一个项目区。项目区内通过水库、山塘、堰

坝、防洪堤等重要单项工程建设而受益但无田间实体工程的耕地、坡耕地、经济林面积可作为项目受益面积,但不安排补助资金。

(三)省级集中安排的科技推广费项目

省级集中安排的科技推广费项目(以下简称“科技推广项目”)着力于解决粮油和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有能力承担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的单位实施,省、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及涉农院校为技术依托单位。

四、建设内容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小Ⅱ型水库(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下)及山塘(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下)的新、修建;堰坝、溪流护岸、排灌泵站及泵站周边河道疏浚清污(淤)、灌(排)渠(沟)、闸站、喷滴灌系统等水利工程设施的新、修建。 机耕路、机耕桥、农业生产运输作业道、梯田埂等的修建及主干路的硬化,种植绿肥及秸秆还田等对土壤进行改良、机械平整土地,农用输变电线路的架设、购置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的补助。

茶园、果园、桑园、笋竹两用林等经济林改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建设等。

引进并推广优良品种及先进适用农业技术、配置小型仪器、农产品检测化验、生物防治设施、以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为主的实用农业技术培训等。

五、扶持标准(暂定,实施时按省定补助标准调整)

(一)按照项目区的耕地治理面积结合工程建设内容给予财政资金扶持。每亩补助不高于1440元。在上述限额内,根据项目建设标准与项目区实际需求,合理布置工程措施、估算项目总投资,允许在增加配套和自筹资金前提下,提高项目建设标准。

(二)按照水源工程及防洪堤工程的建设方式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中的水库、山塘、堰坝等水源工程及防洪堤等单项工程按照不同的建设方式给予扶持。

新建、修建的小Ⅱ型水库及山塘,新增或恢复库容每立方米财政资金补助5元;新建堰坝每米补助2000元,修建堰坝每米补助1000元;确需保护耕地而新建的防洪堤每米资金补助400元,修建防洪堤每米补助200元。

(三)单个科技推广项目补助资金额度为100—150万元。

六、建设标准

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按照省农发办转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浙农综办〔2004〕39号)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国农办〔2009〕163号)执行,努力将项目区建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产、高质、高效益农田。

七、申报程序

(一)乡镇(街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和政策公示,指导村委会及农(渔、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做好拟申报项目的各项前期准

备工作,落实政策处理的相关责任,取得项目区多数农民要求开发的意见书(各有关村委会的申请),并指导编制好项目建议书。

(二)乡镇(街道)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拟申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分析项目区主要制约因素,确定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量,规划工程布局

(三)拟建项目须由乡镇(街道)正式行文上报。

九、申报材料及要求

(一)申报材料

1.申报项目时应提交如下材料:

1.关于要求立项的申请;

2.按项目编制的项目建议书

3.控制性工程项目、新建(续建、扩建)小Ⅱ型水库除上述材料外,还需附项目工程初步设计、水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新建水库批文、水库建设涉及耕地、林地占用等相关政策处理事宜的书面承诺。

(二)要求

1.项目建议书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区概况(地理位置及范围,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及土壤,土地利用现状、农业生产水平,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水利骨干工程现状,田间工程状况,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状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主要建设内容(水利措施;农业措

施;林业措施);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综合效益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建议书中附1:10000工程总体平面布置图。工程总体平面布置图必须准确反映工程现状及拟建工程的布局、主要单项工程的位置与数量。排灌站、堰坝、防洪堤、机耕路(桥)等重要单项工程应明确结构形式、并附典型断面图。建议书中“项目区概况(地理位置及范围”中单独说明与农业“两区”结合情况,并在工程总体平面布置图上明确位置与面积。

3.项目投资估算水利工程执行2010版水利定额,其他工程执行相关行业定额。

4.科技推广项目申报方案内容包括:①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负责人、技术依托单位、技术依托负责人;②项目区农业主导产业情况、实施科技推广的必要性;③拟推广的地点(必须注明具体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及乡镇、村名称、规模(面积));④拟推广的品种和技术,项目进度安排;⑤项目总投资(含申请省以上财政资金、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自筹资金),具体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具体安排);⑥预期效益、验收考核指标;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科技推广项目概要表,并附技术依托单位对实施单位作为技术依托的承诺函(承诺函要列明技术依托单位具体的服务内容、技术负责人、所需经费及双方的责任、义务)。

5.2011年12月30日前将项目申报材料(申报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按项目装订成册)一式三份上报市农发办。

第18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2009年度濮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汇 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濮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对阎主任一行三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简单自我介绍)

濮阳县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基本任务,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建设一流精品工程,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工作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市农发办的精心指导下,周密组织,强力推进,科学创新,经全体同志和县直有关部门以及项目乡镇广大干群的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筹安排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农业增效企业增收。

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为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有机结合试点,总面积2.3万亩。其中胡状(八公桥)项目区为1.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优质小麦良种产业化基地新建项目有机结合试点;徐镇项目区为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年产6万吨粳米加工仓储配套项目有机结合试点。项目总投资3312.56万元:其中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1742万元;神农种业优质小麦良种

- 1

完成项目总投资716.33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财政资金256万元,群众自筹264.33万元(含投劳折资141.33万元),整合资金196万元。

(1)项目区整修生产道路52公里,挖填土方29万方,完成群众投劳折资141.33万元;

(2)田间主干道硬化11.9公里(其中整合3.4公里),完成投资29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98万元,整合资金196万元;

(3)新建种子仓库1100平米,完成投资108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 (4)购置大型联合收割机12台,80拖拉机配中型旋耕机8台套,完成投资173万元,其中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

3、林业措施

完成项目总投资35万元。占计划的100%,全部为财政资金。营建农田防护林网2.3万亩,植树14万棵。

4、科技措施

完成项目总投资84万元,占计划的100%。分项目如下:完成《濮阳县玉米高产示范技术推广》项目面积2千亩,财政资金35万元;《濮阳县有机小麦研究与推广》项目面积500亩,财政资金15万元;《濮阳县特优水稻新品种红光粳1号示范推广》项目面积1千亩,财政资金15万元;《濮阳县无公害水稻新品种新丰2号示范推广》项目面积3千亩,财政资金19万元。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53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份.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完成情况

- 3

司、濮阳县史军面粉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进行了扶持,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两类项目充分结合,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对项目区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并与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较好地达到了项目预期效益,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经济效益

首先是通过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田间工程得到很好配套完善,使该区新增灌溉面积0.55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1.7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年节水103.5万立方米。通过优质良种的引进和推广,项目区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优质农产品品质率提高90%。项目区受益人口1.76万人,年新增优质稻麦368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852万元,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465万元。

其次优质小麦良种产业化基地新建项目建成后,通过两类项目的有机结合,把胡状项目区1.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了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较上年每亩增产100公斤,加上良种增价,可以带动2600户增加收入391万元。同时企业新增固定资产386万元,年新增总产值1400万元,年实现净利润140.5万元。

第三年产6万吨粳米加工仓储配套项目建成后,公司优质无公害

- 5

镇。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认真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的原则,协调县农开办、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组成专业的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技术队伍,于2月22日到3月20日近一个月时间,深入项目区,在充分认清制约当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全面实地勘察,现场测量,实行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室内材料与现场勘察相结合、上级要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办法,统筹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该冲开的道路、该疏通的渠道全部开通,形成统一的网格框架和完整的灌排体系,并把所有的建筑物、机井、道路、硬化渠道定点、定位、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二)精心组织,抢抓进度

市农开办经常深入项目区进行指导,并指派一名副主任牵头组成督导组常年驻扎项目区,协调乡、村农民搞好项目工程建设。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要高、工程质量要严、时间安排要早、建设速度要快”的总体要求,开展创建设一流精品工程、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活动,主管副县长更是长期坚持在项目区工地,深入工程第一线,靠前指挥,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首先是安排高要求。项目计划批复后,领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制定了《濮阳县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实施计划》,对路、沟、渠的标准都作了严格规定,并明确县、乡、村及县直有关部门在各个时期、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目标要求,确保项目实施中的每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做到时间、任务、标准相统一。其次是工作高效率。我们在项目区分别成立“前线施工指挥部”,选派业务能力强,懂技术的工

- 7

资质的省级招标公司代理。招标范围面向全国,项目招标公告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上公开发布,打破了一往在市、县范围内招标的封闭单一状态,而且开标评标过程由市县农开办、市县财政局、县纪检监察、审计、检察等部门领导现场监督。经过规范、合法、有序、公平、公正、公开招投标活动的开展,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工期,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按时按质完成年度开发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按照省农发办要求,我们对每座建筑物、每眼机井、每条硬化渠道、砂石道路等工程的规格、型号、标准进行准确定点、定位列表上报,在市统一组织监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14名工程技术人员常驻项目区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同时又聘请项目乡村的老党员、老干部或懂技术的专业人员为义务监督员,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的监督职能,形成由专业监理公司、县直部门技术人员和受益群众三方共同监理的体系,有效地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

(五)强化维管,效益长久

强化建后管护工作是确保各建设项目发挥长久效益的关键。为此,我们首先坚持“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的原则,把建后工程的管护列入开发工作的重要日程,办公室增设了“工程管护股”,主要职责是完善制定各项目工程管护制度,检查督导项目区工程管护措施的落实以及损毁工程的维修等。切实加大对建后工程管护工作的领导力度。其次,督促项目区政府成立工程管护队伍,选择一些思想进步、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老党员、老干部任管护员,由乡镇统一管理,管护经费在筹集上坚持“谁受益,谁承担,

- 9

第19篇: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

浙江省20

10、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为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项目必须选择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并符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二)项目建设应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以粮食生产为重点,并与农业结构调整、设施农业推广以及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紧密结合。

(三)坚持把中低产田改造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任务,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省政府“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质量未达到标准农田要求的区域作为重点,将其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健全、地力水平达标的高标准农田,扎实推进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

— 1 —

(四)加快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大抗旱水源工程及农业防洪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丘陵、山区农作区的防灾减灾能力,保护和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丘陵、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五)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经济效益。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六)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相对集中的优势,鼓励与支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涉农院校及农业科技人员在项目区内大力推广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生态安全的先进适用技术、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

(七)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项目管理的优势,在土地治理项目区搭建各类支农资金整合平台,促进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与各类支农资金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形成合力,力争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项目类型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含山区中低产田改造、控制性工程)。

(二)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

(三)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四、治理面积

— 2 —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应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要求确定治理面积,确保建一个成一个。

1.中低产田改造单个项目耕地治理面积不低于5000亩,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的单个项目耕地治理面积不低于1000亩。

2.山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规模参照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执行。

3.控制性工程可按工程建设后的受益面积申报。主要建设具有控制性功能的水利工程,包括易洪易涝区域的农用排涝闸站新建、改造,灌溉面积在5万亩以下的小型灌区改造和大、中型灌区骨干输水工程除外的支渠续建配套改造等。

(二)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应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流域或邻近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山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流域(集雨)面积原则上控制在20平方公里左右,单个项目治理面积不低于5000亩(包括坡度25度以下相对集中连片的需要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等实体工程措施的坡耕地及经济林地面积),其中耕地(含坡耕地)治理面积应达到1000亩以上。项目区内通过水库、山塘、堰坝、防洪堤等重要单项工程建设而受益但无田间实体工程的耕地、坡耕地、经济林面积可按治理面积计算,但不安排补助资金。

— 3 —

(三)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主要通过对灌区内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和改造,为灌区农田提供水源保障。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灌溉面积应达到5-30万亩,项目申报仅限于国家立项县,且必须是已纳入浙江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型灌区规划(2001-2020年)的项目。

五、建设内容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小Ⅱ型水库(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下)及山塘(10万立方米以下)的新、修建;堰坝、防洪堤、河道疏浚、排灌泵站、灌溉渠道、排水沟、排涝闸站、喷滴灌系统等水利工程设施的新、修建。

农田机耕路、机耕桥、经济林运输作业道和梯田埂修建,土地平整,农用输变电线路的架设;与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相关的大棚及避雨栽培设施、生物防治设施等建设。

茶园、果园、桑园、笋竹两用林及其它经济林改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建设等。

引进并推广优良品种及先进适用农业技术、配置小型仪器、针对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的实用农业技术培训等。

六、扶持标准

根据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向欠发达和海岛地区倾斜的原则,按照省对市县分类分档激励奖补的财政政策,确定各类项目省以上财政资金扶持标准。

— 4 —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扶持标准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省以上财政资金按照项目区的耕地治理面积给予扶持。

衢州市、舟山市、丽水市、金华市等4个设区市和淳安县、安吉县、平阳县、苍南县、永嘉县、文成县、泰顺县、洞头县、兰溪市、武义县、磐安县、龙游县、常山县、江山市、开化县、岱山县、嵊泗县、青田县、云和县、龙泉市、庆元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景宁县、三门县、仙居县、天台县等28个县(市)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省以上财政资金每亩不高于1000元。

杭州市(余杭区、萧山区)、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温州市、台州市等6个设区市和富阳市、桐庐县、临安市、建德市、海宁市、桐乡市、平湖市、嘉善县、海盐县、德清县、长兴县、绍兴县、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诸暨市、瑞安市、乐清市、永康市、东阳市、义乌市、浦江县、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等25县(市)及省监狱管理局所属农(林)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省以上财政资金每亩不高于800元。

中低产田改造控制性工程项目省以上财政资金控制在1000万元以下,在此限额内,根据省审定的技术方案和工程概算造价,结合现行筹资方式及财政资金配套政策确定省以上财政资金额度。

山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省以上财政资金除了按耕地治

— 5 — 理面积给予扶持外,根据项目区建设需要,对新、修建水库(含山塘)、堰坝、防洪堤等单项工程参照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相关扶持标准给予补助。

(二)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扶持标准 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中的耕地(坡耕地)治理省以上财政资金扶持标准参照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扶持标准,单项工程扶持标准如下:内陆地区新建、续建、扩建小Ⅱ型水库(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下)及修建山塘(10万立方米以下)按新增恢复水量每方扶持5元;海岛地区按新增恢复水量每方扶持10元;新建堰坝每米扶持2000元,修建堰坝每米扶持1000元;确需保护耕地而新建的防洪堤每米扶持400元,修建防洪堤每米扶持200元。

(三)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扶持标准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一般控制在2400万元以下,在此限额内,根据建设内容、中央财政投资和配套政策确定省以上财政资金补助标准,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入一般不超过800万元,省财政资金按1:1配套。

(四)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扶持标准

对项目区列入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的二等田、三等田改造项目,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机耕道路和林网配套、完善。补助标准按照其建设内容和实际投资,经省农发办对项目工程布局、建设内容及概算造价审核,按现行筹资方式及财政配套比例,确立

— 6 — 省以上财政投资扶持额度,每亩省以上财政资金不超过800元。

上述补助标准的执行,应充分考虑项目区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市、县财政的配套能力,在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前提下,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

七、建设标准

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按照省农发办转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浙农综办„2004‟39号)执行,努力将项目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以适应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

八、试点工作

(一)继续开展扶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实施土地治理项目试点工作。鼓励具备条件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单独申报土地治理项目,对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单独申报的土地治理项目,单个项目面积不低于1000亩,可由相对连片的若干片组成。

(二)开展以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造价为依据确定省以上财政扶持资金的试点工作。具体要求:项目区域范围必须明确,单个项目耕地治理面积与非试点项目相同,针对项目区主要制约因素及项目建设标准确定拟建治理措施及单项工程建设内容,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和工程设计,编制完整的工程概(预)算、确定工程总投资。省农发办组织专家对项

— 7 — 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建设内容布局及技术方案的合理性、资金筹措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核,并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价,根据现行筹资方式及财政资金配套规定,确定该项目省以上财政资金扶持额度。试点单位名单如下:桐乡市、上虞市、衢江区、龙泉市、文成县。各试点单位挑选20

10、2011年度各一个项目进行试点。

九、申报程序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坚持以“农民要办”为前提。项目申报前,应进行政策公示,认真听取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以及当地有关部门的意见。

(二)市、县(市、区)农发办应指导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及农场、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做好拟申报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落实政策处理的相关责任,并指导编制好项目建议书。

(三)项目所在的乡、镇政府及单独申报项目的农场、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按照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编制好项目建议书,并取得项目区多数农民要求开发的意见书,向当地市、县(市、区)农发办提出立项申请。

(四)市、县(市、区)农发办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拟建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根据项目区现行种植结构及农业发展方向,认真分析项目区主要制约因素,确定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量,进行工程规划布局,在地形图上绘制工程平面布

— 8 — 置图,按照《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浙农综办„2006‟50号)要求编制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会同当地农、林、水、财政、国土、科技等部门共同做好开发治理方案论证工作。

(五)拟建项目须报经当地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同意后上报省农发办。

十、申报材料及要求

(一)申报材料

市、县农发办向省农发办申报项目时应提交如下材料: 1.关于要求立项的申请;

2.按项目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控制性工程项目、列入补助方式试点的项目、新建(续建、扩建)小Ⅱ型水库除上述材料外,需附具备相关资质设计单位编制的初步设计,并附当地有关部门参与的专家评审意见;小Ⅱ型水库和山塘除险加固编制实施方案,并附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的评审意见。

4.水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新建水库批文;水库新、修建涉及耕地、林地占用等相关政策处理事宜的书面承诺书。

(二)具体要求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由市、县农发办组织专家及相关技术

— 9 — 力量按照《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要求编制。

2.工程设计(初步设计)按照《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设计编制纲要》(浙农综办„2007‟83号)要求及国家有关设计规范编制。工程总体平面布置图必须按照农业综合开发图例和相关要求进行绘制,并准确反映工程现状及拟建工程的布局、主要单项工程的位置与数量。

3.项目投资概算应按照《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概(预)算编制规定(试行)》(浙农综办„2007‟37号)的规定执行。

4.项目区内已建标准农田及涉及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的,在文本中单独说明,并在工程总体平面布置图上明确位置与数量。

5.堰坝、防洪堤、机耕路、机耕桥等重要单项工程应明确结构形式、并附典型断面图 。

6.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相关资质的技术单位按照《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编制。

7.申报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按项目装订成册。 十

一、申报时间

各地要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2009年10月15日前将20

10、2011年土地治理项目申报

— 10 — 材料一式两份上报省农发办。农发办不设在财政部门的必须与财政部门联合行文上报。材料可挂号邮寄,申报时间以当地邮戳为准,对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可研报告粗糙的,将予以退回。逾期不予受理。

— 11 —

第20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办认真贯彻落实县两会和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六化”发展战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转型跨越为主线,以富民惠民为根本,狠抓调产项目建设、积极引资上项、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为全面建设宜居和谐幸福新沁源而努力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三级干部大会的安排部署,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即抓好本职业务工作,还全力服务于全县中心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农民增收,农业调产奠定了基础。

全县种植小杂粮3.3万亩,完成任务100%;种植中药材1.5万亩,其中改造野生抚育5千亩,中药材种植户已发展到1千余户。

二、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

今年,我县中药材产业开发比较稳定的一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完成1.5万亩。其中,大田种植1万亩,改造野生抚育5千亩。呈现出了三大亮点:一是基地分布区域有了新扩展。今年部分农民把增收重点放在了效益较为稳定的中药材产业的开发上,全县中药材产业覆盖面有所扩展,王陶、王和等北部乡镇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也呈迅速扩大态势。二是产业发展骨干力量有了新壮大。我们以中药材野生抚育为主要模式之一,把中药材种植大户的发展和培养作为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骨干力量,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以来,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和效益驱使的多重作用下,全县承包“四荒”发展药材种植的大户数量明显增多,面积千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公司)1户,如承包8000余亩荒山荒坡70年,发展中药材的“山西省福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王陶乡针红霞,已发展药材种植丹皮 600多亩。三是林改政策为药材产业振兴展现了新希望。正在全县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先期完成的试点村中,都把中药材种植当成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的首选项目,并付诸了行动。中峪乡西王勇村郭众宝,在绿色中心及林业部门支持下,今年已高标准实施了500 亩山地种植连翘项目。法中乡柏木村王天祥,把200多亩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全部改造后种植了连翘。部分分山到户的农民,已着手对当地的党参、甘草等野生药材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县农村的推广,我县中药材产业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更快的发展期。

1、巩固试验示范成果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我县交口乡南洪林村新开发了弃耕地药材种植500亩,今春新种苦参100亩,承担了全县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的任务。以林药间作、大田种植、荒山种药为主要模式,采取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供应种子种苗,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组织管理等措施,保证了项目如期实施。

2、承包荒坡荒山千亩山地种药项目。该项目是2011年我中心重点扶持和服务的重点项目之一,受资金、春旱缺雨影响、原定项目区调整等因素影响,今年实施压力加大。我们抓住春季黄金季节,落实项目主体,充分调动其承包人的开发积极性,及时供应苗木,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已完成山地丹皮种植面积600亩、知母300亩,苦参100亩。

3、5000亩野生连翘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千亩连翘种植基地,是保证以点带面在全县推广连翘基地工程,也是我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充分利用荒山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同步提高的重要举措。

通过以上重点项目的建设,为全县中药材产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应。

三、引资上项、服务三农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单位由绿色产品开发中心更名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隶属于县财政局管理,这样我们有了上级对口部门,我们接到更名改制通知后在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走出去到平顺、屯留等地学习考察,随后进长治跑太原,申请省级项目开发县,在我们的努力下,在县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成功申请成为2011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并确定了生态农业小流域综合治理1120万元财政项目开发资金。

我办在县财政局的直接管理下,在县农委等有关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对全县十四个乡镇农业综合开发和庄园经济进行了实地考察,切合实际的筛选了项目实施区域,并由省农科院专家进一步实地考察,制定了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三年规划,确定了法中乡上湾村、石板庙村;中峪乡龙头村、东王勇村;沁河镇闫寨村和南石村为生态农业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开发区。

本次项目总体规划布局是根据XX县农业总体发展规划、XX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及XX县《关于强力打造生态庄园特色名县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省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的基础上统筹安排,连片开发。以控制水土流失为切入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沟道为载体,以增加植被覆盖为主要内容,进行生态综合治理。

总治理面积12300亩,其中改良土壤6050亩,构筑机耕路13.8km,营造水保林5450亩,经济林800亩,防护林69亩。

内容:(1)水利措施:建设谷坊22座,平板桥2座,排洪渠1.2km,渠系建筑物39座。(2)农业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玉米秸秆还田和深耕改良土壤6050亩;新修机耕路13.8km,排水沟2.9km。(3)林业措施:营造水保林5450亩,经济林800亩,防护林69亩。(4)科技措施:示范推广优良品种2700亩,培训农民3600人次。

四、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一年来,我办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农委系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提出 “创先争优谋发展,服务三农新作为”为活动载体。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狠抓学习教育、狠抓主题活动、狠抓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推进单位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是狠抓学习教育,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二是狠抓主题活动,着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狠抓制度建设,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形成新的氛围。

五、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稳定工作事关大局,可以说,稳定压倒一切,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性,积极维护县委XX县政府的决策和社会稳定工作。一是狠抓信访稳定工作,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三是巩固综治资源力量整合成果,确保一方平安。

六、存在的问题及明年工作打算

一年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刚刚起步,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仍有不足之处,单位缺少技术人员,工作没有经验,项目进展缓慢,同时,工作中面临的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因此,在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我们将振奋精神,勇于开拓,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农业综合开发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六化”发展战略和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社会主义和谐新沁源的奋斗目标,紧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业综合开发这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做实、做好。

明年工作重点:

一是以生态农业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为核心,结合庄园经济建设,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得力措施,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2012年度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立足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通过积极争取,做好产业化和中低产田改造的立项、审批等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2012年度产业化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筛选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等工作。

四是加强中期检查力度,切实抓好项目管理工作对在建项目,检查项目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及资金到位情况。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质量。经常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多走、多问、多看”,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掌握实情,写出有情况、有问题、有数据、有结论的调研材料,为今后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六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发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反映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二是强化培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队伍整体素质,保证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速转型跨越、优先富民惠民、全面建设宜居幸福新沁源”的工作思路,全办干部职工齐心协力,认真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开展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工程,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由于去年我县申请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时间较晚,2011年小流域治理项目工程推迟到今年年初开始实施,该项目区位于沁河镇南石村和法中乡石板庙村,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小流域治理面积3100亩,其中:土壤改良1650亩,新增水保林1150亩,新增经济林300亩,新建机耕路13km 。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加班加点加人工,到目前为止,水保林的1150亩的种植工作已经完成;修建机耕路13 km,其中硬化完成9 km;农业技术培训600人次,发放玉米、马铃薯种植资料600余份。项目完成后,项目区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将明显增加。年新增玉米61.50吨,亩增产140kg;新增马铃薯487.5吨,亩增产300kg。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09.49万元;项目区农民新增纯收入总额90.7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982元。

2、积极主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为富农惠民出实招。

在去年全县经济工作暨2011年度劳模表彰大会上,我办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极大的鼓舞了我办对招商引资这项工作的热情。今年年初,我办成功引进了山西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及山西好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有机无公害夏季草莓高科技生产基地的产业化项目。好乐草莓庄园是全省首个夏季草莓种植基地,该项目拟占地500亩,投资2350万元,3年内建设大棚300个。将引进国外最新草莓优质鲜食品种,大量采用富含有机质的草炭、牛粪等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种植过程采用有机方式结合日本自然农法进行,水、肥全部由电脑配置、通过滴管系统直接作用于根苗。草莓采摘后,将通过冷链配送系统销往各大都市。这是全省首个夏季草莓种植基地,也是首家365天草莓供应商。同时还将在此基础上建立我省第一个涉外农业研究所——中欧草莓研究所,填补了全省农业发展的一项空白。

从 4月5日至今,公司已投资1000万元,建设大棚84个,完成一期工程,目前已挂果上市。据公司总经理杜笑白介绍,每棚可产3000斤,每市斤批发价20 元,84个棚今年就可收获25万斤,收入500万元。同时解决了项目所在地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实现当地农民“有事干、有钱赚”,成为一项真正的科技富农项目。

3、扎实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围绕我办小流域治理三年规划,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求突破、出特色、显亮点、见实效”的要求,上半年,我县农发办委托XX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对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规划设计。按照计划,XX县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分为中峪乡东王勇、龙头2个行政村,计划土地治理面积0.47万亩,总投资420万元。目前,项目规划设计已经完成,省市农发办已经批复,计划在下半年开始项目工程实施工作。

4、大力开展扶贫包村工作,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今年4月份,我办按照省委对“包村增收”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市委关于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的安排部署,在县委县政府号召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之际,第一时间深入到所包的中峪乡龙头村,与当地农民们座谈交流,向他们介绍了龙头村即将开工建设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同时,我办还为村里特困户农民提供了一万元化肥农用物资,并为村民发放了化肥合理使用方法宣传单,使特困户农民也可以按时开始春耕工作,从干部住村工作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来,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积极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狠抓学习教育、狠抓主题活动、狠抓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推进单位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一是狠抓学习教育,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二是狠抓主题活动,着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狠抓制度建设,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形成新的氛围。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巩固

今年以来,我们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纳入本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经费落实。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同时检查、同时考核。

四、全面落实治安综合治理、维持社会稳定各项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领导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扎实推进综治维稳工作;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摸排调处工作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特别要处理好容易引发集体事件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加大综治维稳的宣传工作力度,在本单位范围内继续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综治维稳工作。

五、下半年工作重点

1、充分做好迎接省市农发办项目考评工作。今年是我办第一次完成土地治理项目,为顺利通过验收,我们将进一步对工程建设进行完善和提高,做好迎接省市考评的各项准备工作。

2、精心实施好2011年农业开发项目。为圆满完成2011年项目建设任务,按照项目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抓好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明确项目责任人,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高质量、高标准。同时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对开发资金全部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

3、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我办将继续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组织开展好,努力完成好各阶段工作任务,制定长效机制,使活动切实收到良好效果,从而不断推动我县农业开发工作科学发展。

4、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农业开发工作质量和水平。在农业开发工作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将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在每个具体项目建设上,切实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

一、坚持科学发展,狠抓造林绿化

全县春季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进展有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各项造林任务圆满完成

截至目前,全县完成造林绿化24761亩,任务完成率100%,其中两山造林工程13161亩,两林富民工程3600亩,两区增绿工程8000亩;完成园林村建设26个。工程特点主要为:一是以通道、河流为主线,构建“两网”绿色走廊。完成汾屯线南段、南XX县道路绿化提档30公里,沁河主干流河道滩涂绿化 20公里,重点在交口乡正中村、沁河镇丁家湾村、中峪乡龙头村建设沁河滩速生丰产林2000亩;二是以县城辐射乡村,推进城乡“两山”绿化。实施县城东西两山绿化2000亩,人工乔木林4700亩,封山育林7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薪炭林1461亩,矿区绿化4000亩,中央补贴造林2000亩;三是以核桃、红枣干果经济林和连翘、沙棘等乡土特色经济林为重点,依托生态庄园,认真落实“一企绿一山、一企帮一村、一企办一园”的煤炭反哺林业政策措施,加快“两林”富民工程。分区域完成干果经济林和乡土特色经济林建设3600亩。仅沁新公司投资350万元,扶持贤友村经济林1000亩。四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亮点,对交通沿线重点村庄实施全面增绿。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李元镇马森村、贤友村,沁河镇四元村等生态示范村26个;五是以全民义务植树为动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全县建设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基地1900亩;六是以保障苗木供应为起点,积极发展规模化、乡土化苗木产业。以沁河苑生态园、沁新绿泽苑和XX县南石农林牧综合发展有限公司为重点建设规模化苗木生产基地3个,全县完成优质苗木基地5000亩。

(二)重点工程(作)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一是于5月中旬,国家林业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核查验收组重点对我县2004年度退耕地生态林进行了阶段核查验收,对我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于6月上旬,省林业厅林权制度改革验收小组一行四人,对我县林改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在对我县三个乡镇,九个行政村进行紧张的外业复勘,资料查阅,系统验收后,验收组对我县的林改工作进行了打分、评级,我县以总分98分,等级为“优”的成绩通过了此次验收;三是于6月中旬,省林业厅设计院对我县林地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了初步验收,验收组对我县提前保质保量完成村地边界落实、林地保护等级划分及方案编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二、立足依法治林,发挥职能作用

林业局作为县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仅担负着植树造林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和监测工作以及森林资源管理等多种业务职能。今春以来,我们在狠抓造林绿化的同时,抓紧抓好森林防火、防虫、防盗工作,重拳出击,强化管理。

(一)强化防火举措,确保森林安全

去冬今春,防火形势异常严峻,林业局超前谋划,提前准备,强化宣传教育,深入排查隐患,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日常值班,确保了全县前半年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一是高位推动,落实责任。从3月27日至4月 10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2周的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活动,严格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隐患排查周期间,要求县直各包乡包村单位坚持吃住在一线,乡村督查组全天进行督查; “两办”和组织纪检监察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督查组,对县直各包保单位、森林防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各行政村、各自然村进行明察暗访,对包村驻点应付差事、隐患整改敷衍塞责、防火制度执行不力等行为,进行了及时通报,不留情面。

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护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进入防火特险期,全县共印发带有防火虎威威标识的森林防火宣传材料4000份、防火彩旗3000面、防火围裙20000个、防火扑克20000副;在每个重点林区村刷新护林防火宣传标语1000余条;宣传车经常深入山庄窝铺宣传防火要求,签定防火公约;沁源电视台频繁播放森林防火标语,使森林防火知识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时,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大督查,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带队督查,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分乡包片督查,县防火办成员划分森林防火督查责任区,通过三种督查形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在全县形成了人人关心森林防火、人人参与森林防火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严查重罚,杜绝火源。清明、五一期间,面对严峻的防火形式,全县各森林防火检查站、了望台工作人员全员上岗,24小时值班,严查野外违法用火行为的发生;县防火办坚持发送防火短信,及时发布火险等级预报,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加强领导,高度戒备,狠抓防范,并逐乡逐村落实了干部包村联系督察制度,严防死守;落实了对重点高危人群的防范监控。对全县1500名牛羊工统一发放了统一服装;同时对野外火源管理不力的乡镇启动了事前责任追究机制,有效预防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对特险期间因上坟烧纸引发火情的、野外用火造成险患的及时处理,先后共行政拘留14人,做到惩处一个,警示一片,稳定一方。

四是抓好队伍,加大投入。县林业局积极申请县财政投入充实森林消防专业队装备建设,并为各乡镇及时更换对讲机,为乡镇、村级半专业队伍发放铁锹等工具,为专职护林员发放巡查服,切实把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群防群治的森防目的。

(二)强化检疫监测,推行生物预防

森林病虫害是无烟的火灾,我们历来重视,局森防站测报中心和三个测报点坚持常年监测记录,发现虫情及时防治。为了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我们还将森防工作同天保工作结合起来,要求托管户把观察病虫害也列入了托管户的巡山内容,做到“三防”即“防火、防盗、防虫”一旦发现虫情,及时报告,基本上形成了县、乡、村一线;站、点、人一体的群防群治格局,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奠定了牢固的组织力量基础。同时,在重点预防区出入口、重点工程领域和大型工程建设工地,加强对木制品及各类苗木的调运检疫、复检,确保半年没有发生大的森防疫情。

(三)强化资源管理,加大保护力度

一是重视林地资源保护工作,半年来,全县林地落实村地边界、林地保护等级划分及方案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目前林改档案整理全部结束,完成12个乡镇的林权证打印登记工作。同时在省林改办的技术支持下,已完成全县图斑新数据即二类数据修复,宗地数据正在进行修复;三是完成了创建“山西省林业生态县”的筹备及上报工作,目前已进入验收阶段;四是结合全县私挖滥采和排非治危工作,林业局作为主要职能单位,积极配合经信局、国土局、安监局、环保局等部门对全县9 个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复产前的验收,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五是积极对农民自用材采伐进行了监管、审批,涉及9各乡镇,14个行政村,共904立方米,确保了自用材真正用于农民自用,维护了林区秩序。

《农业综合开发调研报告.doc》
农业综合开发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