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22-05-23 来源:调研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12.12.31----2013.1.27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1、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2011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巴蜀门户”之称,亦有东出锦城“川东首驿”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08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2、洛带古镇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07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游景点

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2.2、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

七、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09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07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08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过渡期”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即拆即住新房”。

3、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3.1、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3.3、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推荐第2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一、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1、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2011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巴蜀门户”之称,亦有东出锦城“川东首驿”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08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2、洛带古镇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07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2.2、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

七、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09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07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08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过渡期”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即拆即住新房”。

3、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3.1、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3.3、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二、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

一、第

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现状及案例分析

安庆石化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西北郊,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依托航空、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干线和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为安庆石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安庆石化始建于1974年7月,前身为安徽炼油厂,1983年7月1日划归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改称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后更名为中国石化安庆石油化工总厂,1998年11月更名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2000年2月28日,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原安庆石化总厂正式重组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存续部分)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上市部分),并从2000年4月1日起正式分立运行。

目前,安庆石化炼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50万吨/年,综合配套能力为500万吨/年;拥有日处理煤2000吨的壳牌粉煤气化、年产33万吨合成氨、58万吨尿素,年产8万吨丙烯腈、7万吨腈纶等生产装置38套;同时拥有吞吐能力50万吨/年的化肥装船码头,20万吨/年的液态烃码头,全长13公里的厂内铁路专用线和一个工业编组站。安庆资产分公司(存续)主要从事为主业服务的公用工程、油品输转、电仪维护、工程管理、后勤服务等业务。主要生产能力为:1台220吨/小时、2台410吨/小时、1台630吨/小时燃煤锅炉,4台5万千瓦发电机组;以及吞吐能力760万吨/年的油品码头、80万吨/年的卸煤码头和日产24万吨的供水系统。

主要产品有以“双环”牌为主的油品、化肥系列,以“黄山”牌为主的化纤系列和以“双铃”牌为主的化工系列等各类优质产品40余种,其中“双环”牌汽油等15种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双环”牌尿素、车用汽油、0号轻柴油、液化石油气,黄山牌腈纶短纤维、腈纶毛条、工业用丙烯腈,双铃牌聚丙烯树脂、工业硫磺等9种产品获得安徽名牌产品称号。企业先后荣获了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与统计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优秀实践奖,全国安康杯先进单位、全国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中国企业最佳形象AAA级等荣誉称号。

2010年1月18日,作为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点工程,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批复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拉开了安庆石化第三次创业序幕。

二、发展循环经济 助推生态安庆

以追求企业有效发展为目标,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安庆石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着力点。该公司作为中央驻皖的最大化工企业,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和谐的生态文明,为安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安庆石化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对于像安庆石化这样特大型化工企业来说,环保工作是重中之重,这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寄托着安庆市人民的重托。面对环保的历史欠账,安庆石化总经理余夕志表示,在“十一五”期间,安庆石化将以一批新建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坚持“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的原则,采用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逐步解决环保欠账。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60亿吨经深度处理后可利用的污水被排放,石化全行业年排放工业废水30多亿吨。石化污水和其他工业污水相比排放量大、杂质多、危害大,是最难降解的,所以节水减排已经成为石化企业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避免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威胁到当地群众的健康安全,从2006年开始,该公司先后投资1.48亿元,用于包括污水深度处理、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厂恶臭治理等环保项目在内的“三废治理”,建立了水体环境风险控制系统。与此同时,安庆石化充分利用新建项目的契机,“以新带老”逐步解决污水处理场恶臭等环保问题。2007年,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投资1470万元用于丙烯腈装置、原油罐区等8个水体污染防范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事故排水的储存、收集,使事故排水控制在围堰、装置范围内,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不让一滴事故污水流入长江。全部工程已于2008年11月完工。腈纶废水的治理是困扰国内外业界的一大难题,生产过程中的细微波动都会给处理工作带来困难,经过多方论证,该公司投资900万元引进了先进的涡凹气浮处理工艺,大大降低了污水的COD总量。

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废水治理上已经完成的工程主要包括:

一是投资990万元对水质净化厂腈纶污水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出水COD含量;二是热电部新建干灰回收装置,实现了灰水零排放;三是投资1470万元,完善了水体污染防控系统,增加了事故状态下物料和污染的消防水的收集、贮存、输转能力,保证事故状态下长江水体不受污染。与此同时,为加快“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步伐,该公司积极推进废水治理的在建工程,他们正投资400万对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场一级浮选进行技术改造,以进一步提高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场的处理效果。

新世纪以来,该公司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和谐的生态文明”新的环保理念的引导下,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正在规划实行新一轮废水治理工程,其中包括对炼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深度技术改造,实现部分污水回用;对全厂下水管网系统进行改造,严格实行“清污分流,污污分治”;加强环境监测力量建设和应急监测仪器配备,通过在线仪器实现对污水排放的严格监控,真正的为生态安庆的建设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三:结论

企业要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争取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努力引进先进科技,加强环保观念,把环境保护当做政治任务来抓,从而造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造福美丽中国建设,造福子孙万代。

推荐第3篇: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以安庆石化发展循环经济为例汪佳佳

(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摘要: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

一、第

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安庆石化科技进步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及案例分析

安庆石化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西北郊,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依托航空、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干线和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为安庆石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安庆石化始建于1974年7月,前身为安徽炼油厂,1983年7月1日划归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改称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后更名为中国石化安庆石油化工总厂,1998年11月更名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2000年2月28日,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原安庆石化总厂正式重组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存续部分)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上市部分),并从2000年4月1日起正式分立运行。

目前,安庆石化炼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50万吨/年,综合配套能力为500万吨/年;拥有日处理煤2000吨的壳牌粉煤气化、年产33万吨合成氨、58万吨尿素,年产8万吨丙烯腈、7万吨腈纶等生产装置38套;同时拥有吞吐能力50万吨/年的化肥装船码头,20万吨/年的液态烃码头,全长13公里的厂内铁路专用线和一个工业编组站。安庆资产分公司(存续)主要从事为主业服务的公用工程、油品输转、电仪维护、工程管理、后勤服务等业务。主要生产能力为:1台220吨/小时、2台410吨/小时、1台630吨/小时燃煤锅炉,4台5万千瓦发电机组;以及吞吐能力760万吨/年的油品码头、80万吨/年的卸煤码头和日产24万吨的供水系统。

主要产品有以“双环”牌为主的油品、化肥系列,以“黄山”牌为主的化纤系列和以“双铃”牌为主的化工系列等各类优质产品40余种,其中“双环”牌汽油等15种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双环”牌尿素、车用汽油、0号轻柴油、液化石油气,

黄山牌腈纶短纤维、腈纶毛条、工业用丙烯腈,双铃牌聚丙烯树脂、工业硫磺等9种产品获得安徽名牌产品称号。企业先后荣获了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与统计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优秀实践奖,全国安康杯先进单位、全国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中国企业最佳形象AAA级等荣誉称号。

2010年1月18日,作为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点工程,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批复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拉开了安庆石化第三次创业序幕。

二、发展循环经济助推生态安庆

以追求企业有效发展为目标,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安庆石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着力点。该公司作为中央驻皖的最大化工企业,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和谐的生态文明,为安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安庆石化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对于像安庆石化这样特大型化工企业来说,环保工作是重中之重,这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寄托着安庆市人民的重托。面对环保的历史欠账,安庆石化总经理余夕志表示,在“十一五”期间,安庆石化将以一批新建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坚持“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的原则,采用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逐步解决环保欠账。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60亿吨经深度处理后可利用的污水被排放,石化全行业年排放工业废水30多亿吨。石化污水和其他工业污水相比排放量大、杂质多、危害大,是最难降解的,所以节水减排已经成为石化企业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避免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威胁到当地群众的健康安全,从2006年开始,该公司先后投资1.48亿元,用于包括污水深度处理、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厂恶臭治理等环保项目在内的“三废治理”,建立了水体环境风险控制系统。与此同时,安庆石化充分利用新建项目的契机,“以新带老”逐步解决污水处理场恶臭等环保问题。2007年,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投资1470万元用于丙烯腈装置、原油罐区等8个水体污染防范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事故排水的储存、收集,使事故排水控制在围堰、装置范围内,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不让一滴事故污水流入长江。全部工程已于2008年11月完工。腈纶废水的治理是困扰国内外业界的一大难题,生产过程中的细微波动都会给处理工作带来困难,经过多方论证,该公司投资900万元引进了先进的涡凹气浮处理工艺,大大降低了污水的COD总量。

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废水治理上已经完成的工程主要包括:一是投资990

万元对水质净化厂腈纶污水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出水COD含量;二是热电部新建干灰回收装置,实现了灰水零排放;三是投资1470万元,完善了水体污染防控系统,增加了事故状态下物料和污染的消防水的收集、贮存、输转能力,保证事故状态下长江水体不受污染。与此同时,为加快“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步伐,该公司积极推进废水治理的在建工程,他们正投资400万对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场一级浮选进行技术改造,以进一步提高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场的处理效果。

新世纪以来,该公司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和谐的生态文明”新的环保理念的引导下,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正在规划实行新一轮废水治理工程,其中包括对炼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深度技术改造,实现部分污水回用;对全厂下水管网系统进行改造,严格实行“清污分流,污污分治”;加强环境监测力量建设和应急监测仪器配备,通过在线仪器实现对污水排放的严格监控,真正的为生态安庆的建设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三:结论

企业要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争取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努力引进先进科技,加强环保观念,把环境保护当做政治任务来抓,从而造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造福美丽中国建设,造福子孙万代。

推荐第4篇: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标题:苏州生态文明建设

调查时间:2013年1月下旬 至 2013年2月上旬 调查地点:苏州工业园区

调查对象及范围:苏州工业园区( 金湖湾花园 ) 生态文明建设实例和数据:

苏州工业园区,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7%左右的工业用电量以及 1%的 SO2和 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和进出口总额。这是苏州工业园区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一组数据,而它背后所代表的是园区高标准的环保要求和良好的循环产业配套。 2008年5月,园区成为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园。对于这个称号,园区人有更深刻的理解。生态工业只是一个方面,而这里要建造的,是一个生态的工业园区。

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的金湖湾花园,是园区相当有名的一个楼盘。说它有名,不在于是所谓的高档小区,而在于在整个小区建设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绿色环保主题。

在金湖湾花园,每幢楼层地下室都抬高了50cm,开设采光和通气窗。这样使得6000多平方米的半地下室得以较为正常地采光通风。而小区会所半地下室布置成下沉式广场,增加居委会办公室、活动室的通气透光。这样的做法相比全封闭的地下室,可大大节省能源。小区高达50%的绿化率也颇有讲究。小区在整体较高绿化率的基础上加强垂直、立体绿化。会所部分外墙、车库通风井、车库入口等处设置了垂直绿化,整个小区的绿化布置达到了层次分明、高低有序的效果。金湖湾花园在确保窗墙比符合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了双层中空玻璃,不设凸窗,采用墙体加贴伊通保温板的做法,确保围护结构综合节能达到先进水平。

而且,由于整个小区全部都是精装修房,在装修设备和器具的选用上也颇有讲究。中央空调选用了比同类产品耗电可节省30%的产品。公共部位和室内筒灯全部采用节能型灯泡,座便器选用节水型座便器等。为加强隔音、隔声效果,金湖湾花园采用了在楼板上加贴35mm细石砼,再在细石砼上铺设木龙骨、木地板的做法,确保室内噪音大大小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而最特别的是,小区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小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垃圾处理站。生活垃圾通过分类处理以后,将生物垃圾集中在专用设备中,利用活性菌进行分解,达到去除异味、缩小体积的效果,为资源的再利用做好基础性工作。这样就使得小区的垃圾在进入区域垃圾处理系统之前,就得到了妥善处理,减少了公共处理成本。

苏州工业园区未来展望:

自1994年开发建设至今,苏州工业园区已走过了16个年头。 16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最引以为豪的,并不是曾“一天创造一个亿的GDP,一天上缴一千二百六十万元的财政收入,一天引进四百万美元的外资”,而是开发建设16年仍保有清新的水和空气。当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介绍,园区将加大在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中水回用、垃圾分类等方面的实施力度,建设生态结构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环境质量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在产业引进上,中新科技城将发展高新产业、生态技术研发示范为支撑的生态经济系统,并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生活质量较高、生态意识健全的生态人居系统。中新科技城将成为园区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理念体现最集中、最全面的区域,并将其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在生态文明社会构建上,园区将实现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全覆盖。通过跳蚤市场、EHS协会、环保监督员等将生态环保观念进一步传播。“我此前对园区一无所知,以为一个工业园区就是工业、厂房,我也不懂技术、企业,所以接到邀请时还稍有犹豫,但是来了以后真是大吃一惊,我已经找到了心目中最理想的城市模式——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 ”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参观完苏州工业园区后如此感慨。为什么把生态工业园区理解为生态的工业园区?因为,园区是作为一个现代化新城来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区,仅仅发展好生态工业就足够。园区还是一个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新天堂。因此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园的称号对于园区来说,是整个区域的生态衡量,而不仅仅只是从工业的部分考虑。为此,园区是以生态工业为基础,将环保生态的理念融入到发展的方方面面。绿色教育、绿色建筑、绿色社区,所有的“绿色”都代表着园区将整个区域生态化的特别做法。

同时,为了更多利用中新合作的优势,园区将进一步加强国际环保合作,推动新的生态示范点建设。园区将积极引导和鼓励与新加坡环保机构与园区开展合作,还将建立由新加坡环保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在生态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寻求新方专家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支持。除了与新加坡的合作,园区还将加强与欧洲先进国家在循环经济、绿色建筑、环境教育等方面的环保合作。

园区是作为一个现代化新城来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区,仅仅发展好生态工业就足够。园区还是一个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新天堂。因此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园的称号对于园区来说,是整个区域的生态衡量,而不仅仅只是从工业的部分考虑。为此,园区是以生态工业为基础,将环保生态的理念融入到发展的方方面面。绿色教育、绿色建筑、绿色社区,所有的“绿色”都代表着园区将整个区域生态化的特别做法。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和政策:

苏州作为已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正在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试点城市之一,有良好的基础,也有能力和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为我们大力推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新一轮发展确立了方向,明确了要求。针对苏州实际,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切实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一项伟大工程,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因此,首先要增强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思想定位,环境竞争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生态首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工作上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紧迫、突出的工作;成果到位,既做到位,又宣传到位,不断增强信心,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形成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的氛围,让全体公民全面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参与共建共享活动。

2.制定规划,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内容、最终实现人的一切活动与自然和谐的宏大战略目标,既包括物质进步,也包括人们精神的升华,必然是一个有宗旨、有目标、有标准、有秩序推进的过程。因此需要制定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确定标准,规定步骤,统筹资源,落实组织和财力保障,循序推进。

3.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大力发展精密制造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度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推动企业加快创新投入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社会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促进我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坚持增量带动与存量调整相结合原则。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技术优势和产业链整体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构筑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苏州创造的品牌产业和产品。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进清洁生产。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企业层面,以清洁生产为基础,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省排放标准的污染严重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在区域层面,通过加快传统工业园向生态工业园的转变,整合、提升现有的各类工业园区,着力构建工业生态循环链,努力实现区域污染最小排放。在社会层面,以创建生态市为契机,在全社会建立节能节水机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行生态化垃圾管理,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改善苏州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置的现状。构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和区域组团式水、热、能综合利用网络,建设静脉产业园综合示范工程和电子废物资源化示范工程。

5.建立健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地方立法,规范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市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主要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完善鼓励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发改、经贸、国土、金融、电力等部门要在立项审批、办理建设用地手续、资金信贷、保证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并积极支持和鼓励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企业自筹资金投入,或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6.加强环保行政执法和管理,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控制污染。一是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严把环评入口。开展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严格执行化工行业实行新的排放标准,整顿、淘汰各类违法违规化工生产企业。二是加强污染控制。将纳入环境统计的重点污染源作为削减主要对象,将关停污染企业、淘汰高污染工艺及设备、工业污染治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作为削减的主要措施。

推荐第5篇: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键字】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暑期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省**县,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造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河水清澈透明,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情,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其他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环境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

我先秉承“建设生态文明、开发清洁能源、彰显绿色魅力”的思想,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风沙源治理步伐,通过建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园,院内有很多品种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退耕还林也使得大面积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盖率。

党的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做出明确指示,叙述中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小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的提出,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这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使得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

我县严格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全民动手,全县范围内搞绿化,搞发展建设,大家积极参与,让绿意充满乡村。本次暑假回家,我切实感受绿意满怀的感觉,街道两旁路色的松柏排成两行,每隔一段会有一棵其他树种,还有已选花花草草,在体验生活美感、感悟生活质量提升之时,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又多了一份支持与认可,投入更大的力量支持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思想上,我县能够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政策上,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政策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我县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办法,和对与违规排放等违规操作的具体处理办法和处罚形式。

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严格要求各生产单位,严格控制污水废弃的排放。

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责任艰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支持。当然首先还是需要县里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具体的工作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落实的。总的来说,我县几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被污染的地区和水域都有了改善,还建立了生态文明宣传公园,相信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推荐第6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调研区域 璧山县

姓 名 张昱泽

系 别 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物联网应用技术

指导教师 邓旭

时 间 2014.1.19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院团委制

第 1 页 (共 6 页)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 物联网 一班 张昱泽

内容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城镇发展必不可少的,在环境被发展取代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生活好了,环境却差了。为了了解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我决定对我的家乡璧山县进行一次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二是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 城镇 发展 调查的方法:观察法 网上查资料 相关人员访问法 正文

一、引言

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资源减少,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劣势,而生态文明的建设必不可少的。在人们拥有富足的生活后,恶劣的环境会对人们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环境的破坏,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地球,保护自己的家。常常有人成立生态环境保护社对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人进行宣传让我们更加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它。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让我们了解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须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它不仅不会阻挡社会的发展,而且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二、人民与政府的态度

(1)人民的态度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还是发现有些人有不文明的行为,比如随地吐痰,在清洁工刚扫的地上乱扔垃圾,喜欢向河里扔垃圾„„

在详谈中,我了解到他们都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或只有浅薄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而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有些人是人云亦云,有些人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第 2 页 (共 6 页) 从此可以看出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建设,更需要保护。当然,我也发现还是有很多的人了解并知道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发现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正逐步减少。

(2)政府的态度

对比人民,政府的态度更加坚决。璧山县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足了功夫。 1)璧山县确立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

在2012年璧山县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进行了四个“抓”。

① 抓防治,构造水生态安全屏障。 ② 抓建设,打造水生态样本工程。 ③ 抓监管,强化水生态管理基础。 ④ 抓改革,建立水生态有效机制。

2)璧山县璧泉街道“四个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①、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采用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

②、加强科学规划。统筹全局、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完善、细化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持续性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相衔接,确保建设一片、规范一片、巩固一片、提升一片。

③、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扩大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⑤加强活动推进。紧紧围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为主题的环保五大行动,切实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年”活动,扮靓乡村环境整洁优美;开展“美丽家园”、“文明楼院”、“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张扬城乡居民文明风尚。

3)璧山县强化村镇环境打造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 3 页 (共 6 页) ①是全面启动生态创建工作。力争通过3年,达到市级生态村(社区)、市级生态镇街、国家级生态镇街创建标准的村(社区)、镇街分别占全县的50%、100%、80%;对获得县级、市级生态村(社区)命名的,分别补助5万元、10万元,对获得市级、国家级生态镇街命名的,分别补助100万元、200万元。

②是着力场镇环境整治。场镇范围内严禁乱搭乱建,场镇管线全部下地或隐蔽,道路硬化率达100%,建成区无裸露泥土,店招店牌规范整治,实施公路沿线、场镇周边绿化1万亩。三是加强村环境打造。强化卫生厕所建设,确保用2年时间,该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推广循环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加强农民新村、农村院落的绿化工作,确保各村(社区)绿化覆盖率提高至40%以上。

4)璧山县着力整治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严格污染控制。全面取缔、整治25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和生活污染源,22家重点污染企业排污情况实现24小时远程在线监控,关停污染企业4家,督促3家实施搬迁,督促整改污染工业企业1132家、养殖场776家,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4个,1—7月县城空气优良天数达201 天。

2、启动生态创建。力争通过3年,达到市级生态村(社区)、市级生态镇街、国家级生态镇街创建标准的村(社区)、镇街分别占全县的50%、100%、80%。三是加大监管力度。检查企事业单位污染源430余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件;处理环境投诉案件434件,群众满意度达95.2%。

三、2013年的计划

2013年璧山县以民生水利为抓手,以活力水城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突出水环境整治,注重水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城市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大做水利文章,取得了显著成效。

1、以重点工程为龙头,破解水资源困局。璧山县把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的重要措施,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铜罐驿长江提水璧山供区工程协调完毕,可望明年开工建设;盐井河水库扩建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第 4 页 (共 6 页) 可望于明年6月前投入试运行;县城主水厂千层岩水厂扩建二期工程扎实推进,日供水量可望由3.5万吨提升至6.5万吨;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入试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由3万吨提升至6万吨。

2、以水生态文明为抓手,做大生态蛋糕。璧山县积极开展了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在山丘地区实施了以整修梯田、建截流、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效益明显。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余平方公里,不仅为保护基本农田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大改善了部分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涵养了地下水源。同时以活力水城建设为契机,加快“一河三湖九湿地“建设,努力改善城市水环境。已建成城区璧南河亲水性达标河堤建设6公里,为营造碧波映水的水环境,在城区中央建成了库容分别为39万立方米和98.3万立方米的东岳水库和大岚水库,扩大城区水域面积550余亩。

3、以产业配套为准绳,大兴农田水利。璧山县投入5.3亿元,主打蔬菜、苗木、葡萄基地产业配套,高标准建成以山坪塘、蓄水池、提灌站、节水灌溉、末级渠道为主体的一大批配套水利设施,截止目前已新建小型水源工程295口,新修防渗渠道20.1公里,清淤沟渠1078公里,疏浚河道9.3公里,维修整治山坪塘337口,修复水毁工程385处,整治石河堰21道,新建提灌站5座,维修机电提灌站285座。新增蓄水能力436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4100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9200亩,产业基地农村群众人均年增收达1560元,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4、以百姓安全为基准,实施保安工程。璧山县按照“发展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管理专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模式,解决了30个村,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投入4200万元,分批实施了1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现了病险水库全部销号,共恢复和新增水库蓄水能力近500万立方米。投入3.31亿元,实施了两段城市重点河段防洪工程和5段镇街堤防工程,提高了区域河流防洪标准、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不足之处

第 5 页 (共 6 页) 尽管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不到位

2、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后,环保设施不理想

3、对河流的清洁不到位,只在于表面清洁,没有阻止人们向河里乱扔垃圾

4、人民没有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

5、有一些人认为生态环境不需要保护,随手乱扔,屡劝不改 „„

五、总结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事,它关乎着我们人类的美好生活。在这个不缺衣不少食的年代,健康生活是人们一个重要的追求。要想生活健康就必须有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建设美好生活环境的项目。但是,美好的环境不只是建设更是保护与关爱,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保护生态环境,关爱生态环境。

第 6 页 (共 6 页)

推荐第7篇: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

调研报告

学校: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键字】 科技进步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绿化

一、调查对象与手段

1.对象:市区委会及环境管理局 2.手段:采访相关部门,网上了解 3.调查时间:2013年1月20日至2月28日

二、主要内容

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河北省,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我到区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市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区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书写着“大好河山”的大境门,作为一个城市形象标识出现的时候,塞外名城张家口开始了全新之路,那就是文化立市、绿色崛起。市委书记王晓东曾在讲话中指出,对于张家口来讲,推进生态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是我们实现绿色崛起的根本途径,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一定要把生态作为我们的战略优势来打造。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当然,对于风沙天气很严重的张家口来说,这依然是很重要的。真正在生态环境质量上实现全面提升,真正把张家口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地区。一定要牢牢把握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环节,当前重点要解决大幅增加绿地绿量、全力改善水系水质、全面提升空气质量、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市的大清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硫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河水污染。近年来,市里采取了很多措施,治理河道。并且,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市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搬离市区。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市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众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像煤机这样的大厂,会在今年5月之前搬离市区,烟厂也会在近几年内搬离。而各个厂的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水源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不仅如此,该市决定将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提升软实力,力争五年内把张家口打造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文化建设,强势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努力把张家口建设成为强市名城,实现绿色崛起。”

城市森林是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营造城市森林,呼唤森林回归城市,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完善的贮碳库、资源库、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我市距北京198公里,处于北京上风上水,是北京重要水源地之一,承担着北京绿色屏障。长期以来,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张家口为固沙净水做了巨大的努力,深入开展了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全市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尽管如此,要把我市打造成一座北方宜居、山水园林城市,仍需做出巨大的努力。实践告诉我们,营造城市森林是我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此为突破口,建设生态文明是最佳选择。

营造城市森林是一项系统工程。领导说:实施好这项工程,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营造城市森林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摆上议事日程,持之以恒的抓下去。二是加强宣传,深入宣传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广泛宣传营造城市森林好处和重大意义,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和经验推广,引导人们不断提高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文明意识,形成人人参与营造森林城市、人人争当城市森林卫士的良好局面。 三是广泛发动全党、全社会力量,打一场营造城市森林的人民战争。四是组织营造城

市森林工作研讨活动,邀请北京市有关单位、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部门参加,深入阐释我市绿色崛起、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集拢人气。五是加大对营造城市森林的投入,争取国家造林绿化、农业开发、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城市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项目,以及各个方面的技术、资金支持。同时,采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鼓励企业、个人投入绿化资金,为我营造城市森林,建设宜居、亦业的新家园创造必要条件。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做强生态产业,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是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方式改进、消费模式转变。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上找根源,从最基础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寻出路。近年来,张家口市坚持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发展理念,努力推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进生态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提高绿色产业支撑能力,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强化污染整治,把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关口。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张家口市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统筹推进,不断完善政策引导机制,着力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体制机制。严格项目审核制度,把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切实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产能淘汰制度,重点是对造纸、铁合金、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依法进行淘汰,先后关停了一大批不符合要求的小矿山、小水泥、小钢铁产能。

实施生态工程,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屏障。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工作。“十一五”以来,张家口市坚持以河为脉、以山为骨、以绿为体、以文为魂的建设理念,将污染物减排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全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对中心城区清水河23公里河道、洋河38.5公里河道实施了高标准治理。截

至2011年底,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面积2161万平方米,市区燃气普及率达99.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和40.5%。

三、总结

我市作为一个刚刚发展的三线城市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责任艰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支持。当然首先还是需要市里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具体的工作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落实的。总的来说,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2年,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52,同比下降12.6%,全年二级及以上天数达340天。全市地表水一至三类水质断面占60%。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67%和77%。相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然位列其中。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切。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建设好“美丽中国”,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推荐第8篇:某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XX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引导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决策,是我们以后的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XX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XX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 我镇是全国重点发展的乡镇,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 三农 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合铜,合安,合铜黄高速公路都横穿我镇,已基本形成 四纵四横 的公路络,因此我镇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镇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 三清、三改、三通 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目前为止,我镇已成为我县最重要的乡镇了。

早在两年前,我镇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镇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 20个字 (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所有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镇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 急在上头,冷在下头 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镇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 留守 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2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 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 等、靠、要 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 村民理事会 ,但 理事会 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3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

4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乡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 六合彩 等赌博活动有抬头的趋势。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我坚信,在我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镇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2)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 生态文明 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素有 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 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 水蜜桃之乡 ,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 20XX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 巴蜀门户 之称,亦有东出锦城 川东首驿 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XX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洛带古镇为例

二期整治工程

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 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推荐第9篇: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寒假期间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山东省巨野县,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造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河水清澈透明,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情,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其他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环境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

我先秉承建设生态文明、开发清洁能源、彰显绿色魅力的思想,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风沙源治理步伐,通过建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园,院内有很多品种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退耕还林也使得大面积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盖率。

我县严格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全民动手,全县范围内搞绿化,搞发展建设,大家积极参与,让绿意充满乡村。本次寒假回家,我切实感受绿意满怀的感觉,街道两旁路色的松柏排成两行,每隔一段会有一棵其他树种,还有已选花花草草,在体验生活美感、感悟生活质量提升之时,人们对于生态文

明建设又多了一份支持与认可,投入更大的力量支持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从这些走访中我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环保的问题,大都意识浅薄,并不以为然,似乎他们对这些问题都半信半疑,反而看我有些莫名其妙似的.静下来想想,也是,他们一直都在为生活忙碌着,都是在以被动的接受生活,从来都没有主动的去发现问题.他们被习惯所掩埋了他们的那份特有的好奇.如果抛开一切的问题,只让他们考虑这些的话,我相信他们也会想我一样的!现在人们的思维已成了定式,三言两语是改变不了什么的,现在能做的只有从一些小事来感化他们,让他们亲身的体会到环境的严重性,他们才会有所改变的.一些事情如果你没亲身体味过你是永远都不会明白的!这就像一句真理影响着广大人民。举一些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来让他们自己感悟!我知道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着急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希望每周都能有一两节课来让他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由不懂到了解,由了解到认识,由认识到理解,这一过程。

推荐第10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2

扶风县生态文明建设

调研报告(2)

1 扶风县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在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扶风县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与成果实际谈一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扶风;科学发展;生态建设

1、工作进展情况

扶风县各单位各部门建立健全了本单位本部门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机构,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有分管领导和兼职人员,按照《扶风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实施方案》和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任务,制订本单位本部门创建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创建国家生态县办公室下设任务督办组、综合组、资料组3个工作组,为扶风县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2.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定不移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2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

我县提出了“建设生态新城”、“实施绿色工程,建设生态扶风”、“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美丽扶风”等重大战略部署,扶风生态文明建设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我县推出了包

3 括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生态县建设、流域整治工程、污染减排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矿山整治工程等在内的十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这些工程明确规定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节能减排、森林覆盖率、水质、噪音等生态指标,标志着扶风生态文明建设正以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规模全面展开。

2.3 生态文明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创建生态文明县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创建办下设综合组、任务督办组、资料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各项事务。涉及创建工作的12个职能部门和全县8个镇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一年来,先后有40多个村和各镇到创建办联系对接生态镇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事宜,积极性高。通过努力,全县建立起较为系统完善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牵头服务协调、各镇和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实施、全民积极参与”的生态文明县创建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为生态文明县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领导、组织工作体系基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活动不断推进,全民植树全面启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实践扎实推进。

2.4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4 资源合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3、存在问题

在肯定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可忽视。

3.1指标问题

思想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我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基础薄弱,任务艰巨,困难较多,10项指标还未达到创建标准,且生态县创建是跨部门、跨行业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各个领域,这就需要各部门要在领导力量、要素保障、督查考核和宣传发动上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责任,抓好创建。各镇、有关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对照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逐条逐项推进落实。

3.2人员缺乏

生态县创建工作任务量大,专业性强,涉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3大类22项指标,每项指标都有明确的指标解释和对应的工作部门,同时要按照指标解释和技术要求规范详尽的整理3年的相关资料,由于我县是首次搞此项工作,缺乏经验,这就需要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 3.3 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反差

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

5 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对环境卫生保护、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和成效。开展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活动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说明那种“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年年栽树,年年在同一个地方栽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4、扶风县生态文明建设对策与措施 4.1 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谁开发、谁复垦,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全力推进企业技改,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矿产品深、精、细加工,实现从原料输出型的浅层次开发向综合利用的深层次开发转变。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在承接对接产业过程中,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在项目引进上,严格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要引导企业进园发展,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要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

严格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禁随意调整和占

6 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强化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交易制度,全面实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用地,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进一步明确用地导向,新增用地计划要向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倾斜。通过依法收回和收取闲置费等办法,制止土地闲置和粗放浪费,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对限制性项目坚决不供地,对不合理的用地规模坚决压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4.2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

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用“引巨龙、扶大龙、聚小龙”的方式,抓好生产示范区的建设。通过“企业—基地—农户”,“资源—产品—加工—销售”的形式,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以永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态园,使扶风由农业大县生态农业强县转变。

4.3注重保护完善,开发生态旅游

7 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突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两大主题,做到“宁慢不快、宁空不盖、宁留不卖”,确保扶风县的每一座建筑都是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是精品。

4.4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生态新城建设,加快推动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使零冷城区有机融合,与历史文化名城交相辉映。城市特色突出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清理“三堆”治理“三乱”房前屋后垃圾、杂草等卫生死角,整顿空心村、废弃房、猪牛圈舍,整合村内空闲土地,种植花草树木,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积极推行“一池三改”(改圈、改厕、改厨)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立体开发,采取塘边养猪种果,塘内养鱼养鸭,粪便入园肥果、入塘养鱼的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5 加强生态管理,促进生态文明

要强化生态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要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

8 观、正确政绩观,强化资源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规划等手段和产业政策,对全市生态资源的总量、配置及开发方式、规模、强度进行控制。根据国家和省里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明确永州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类别和范围,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将以往资源使用权的分配改作资源收益权的分配,使生态资源利用率高、效益好的企业和个人优先获得使用权,确保生态资源收益的最大化、配置市场化。要抓紧建立完善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将考评结果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和评优创先环保“一票否决”制,促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

第11篇: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暑期期间,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我对我们家乡安徽省宣城市水阳镇雁翅乡新联村进行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安徽省宣城市水阳镇雁翅乡新联村,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水阳江,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化肥厂就离水阳江不远,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水阳江水清澈透明,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

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情,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其他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环境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

我先秉承“建设生态文明、开发清洁能源、彰显绿色魅力”的思想,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风沙源治理步伐,通过建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园,院内有很多品种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退耕还林也使得大面积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盖率。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关于“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精神,叙述中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小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的提出,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关系。这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使得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

我县严格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全民动手,全县范围内搞绿化,搞发展建设,大家积极参与,让绿意充满乡村。本次暑假回家,我切实感受绿意满怀的感觉,街道两旁路色的松柏排成两行,每隔一段会有一棵其他树种,还有已选花花草草,在体验生活美感、感悟生活质量提升之时,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又多了一份支持与认可,投入更大的力量支持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思想上,我县能够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

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政策上,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政策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我县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办法,和对与违规排放等违规操作的具体处理办法和处罚形式。

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严格要求各生产单位,严格控制污水废弃的排放。

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责任艰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支持。当然首先还是需要县里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具体的工作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落实的。总的来说,我县几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被污染的地区和水域都有了改善,还建立了生态文明宣传公园,相信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调研人:刘朝钱(建筑工程学院)

调研地点: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新联村

时间:2013年8月13日

第12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总结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18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16。1%。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7。4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1。6万公顷;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 600多公里;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全市已获得命名的有4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xx个社区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宜居村庄。

(四)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有效开展项目建设环评工作,十一五以来,严格执行了项目环评制度,对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了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了江湖水库保安工程、洪水预警系统以及气象、地震、地质灾害预报和紧急救援体系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防火扑救体系基本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成,农林水产疫病得到有效防治。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采取了一些具体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建设生态文明市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通过调查了解,有三个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主城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20xx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1。24吨标煤/万元,是生态市考核标准的1。37倍;全市中心城区空气中SO

2、NO

2、PM10含量与全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值相比,SO

2、PM10基本持平,但NO2含量高于平均值25%;工业废气、粉尘排放存在随意性,鄂钢、球团矿等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建筑扬尘管理欠缺,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尚未起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市民健康。二是固废物及垃圾处理不到位。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75。2万吨,年综合利用xx。9万吨,累计存量641。2万吨;农村垃圾处理严重滞后,三区都没有垃圾处理站,不仅造成再生资源的浪费,而且采取简单的填埋式处理,导致污染物深处理不到位,造成水体、土壤二次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由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及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市农民种懒庄稼现象突出,过份依赖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20xx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达到xx0318吨(纯量,下同),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44公斤,比1988年增长了 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水产养殖投肥水平高于种植业水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用各种农药及除草剂共计1052。4吨,平均每亩0。5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用农膜689吨,其中地膜约470吨,有15%的农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

(二)生态资源保护不够。一是湖泊锐减,湿地功能退化。鄂州素称百湖之市,但资料显示,湖泊数量减少、面积缩小、水质恶化。我市湖泊面积由 1950年的59万亩缩减到现在的31。5万亩,减少了46%。由于人工围垦,以及湿地改作它用,导致原来连湖通江的三大湖泊体系分割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子系统,加之水体污染,湿地环境受影响的程度加重,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调节生态的功能退化。调查表明,梁子湖湿地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和引排水带来的负面影响面积达1。37万公顷,占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二是山体植被破坏较为严重。主城区南部山体平推开发较为普遍,新城区已失去有山有水的独特风貌;一些地方矿产资源无序开发,造成局部地区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水土流失。全市因采矿造成破坏的面积中,复垦还绿面积不到生态破坏面积的 5%。三是林业资源不丰富。生态公益林以中幼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指标要求。森林保护力度不够,林分质量退化。

(三)建设机制尚未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在指导思想、实际工作和业绩考评上仍然存在重GDP增速、轻生态建设,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责任意识,个人重环保利益,轻生态公益的倾向;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设置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方法;没有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以及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机制,政策导向不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衔接不够紧密,尤其在乡镇和农村较为突出。

第13篇:白云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白云镇

2007城规一班第四小组

2010年7月20日

白云镇生态文明建设 调研报告目录

第一篇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陈彦锡

一、生态文明的发展

二、生态文明的定义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

五、生态文明建设和与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 白云镇总体概况…………………………….罗 聪 第三篇 白云镇生态产业规划……………………….王明月

一、生态农业

二、生态工业

三、生态第三产业

四、建议发展对策

五、策政策支持

第四篇 白云镇生态环境规划……………………….刘 丽

一、生态环境

二、生态环境规划

三、白云镇生态环境规划

第五篇 白云镇自然保护规划……………………….盛珊珊 第六篇 白云镇污染控制规划……………………….单 伟 第七篇 生态文明建设以林下村为例……………….严 宇 第八篇 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峒村为例……………….周润琼 第九篇 生态文明建设以金梯村为例……………….文上宇 第十篇 发展预测展望及结束语…………………….平戈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1、生态文明的发展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的作用条件,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生态文明的定义

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既包含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意识、法律、制度、政策,也包含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结构和实际行动。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伸。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要走生态化、无害化道路,大力发生态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要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并将这一发展战略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和个人。

农村生态文明的包括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它指的是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与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农村内部结构,以及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所取得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3、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构成了社会主义整体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则是理解、探索和坚持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基本条件。

1、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学理论在人类文明发展道路探索中的具体运用

生态学概念最早是德国动物学家E•海克尔提出的。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该学科认为,动植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在系统内存在着有规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且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在较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因此,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角度,遵循自然界动植物的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弘扬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要求人类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与马克思同时代的化学家和农学家李比希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植物吸收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分及土壤中的钾、钙、磷酸盐等各种有机物的养分,动物(包括人)又从植物或其他动物身上吸收养分,动植物腐烂后又分解回归到土壤和大气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界自主平衡的大循环。

3、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我国古代思想家生态文明智慧的汲取和升华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被普遍确认为‚天人关系‛,这个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的哲学命题,各家学说多有论述,其中以儒、道、佛三家最为丰富精辟。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智慧,为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思想来源。

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他们把‚道‛作为万物的本源和基础。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里,老子以万物相互联系的宇宙观来审视得天独厚的生态,把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编织于统一的自然之网中。‚道生万物‛表明,老子反对把等级贵贱观念用于自然界;《庄子•齐物论》更鲜明地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秋水》则认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这些都明确地表达了道家对人与自然平等关系的看法,反对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主张以道观物,以达到天人和谐。

4、生态文明建设,是反思人类传统发展观念的与时俱进的理性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处理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征服自然的曲折变化,相应地人类经历了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若干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情况,并由此引发了人类的觉悟与反思。

4.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

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通过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要求将生态环境作为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生态现代化发展理念,注重环境责任制度化,强调政府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发展有益于生态环境的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科

学地进行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支持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建构有利于人和生态环境共存共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 发展绿色工业。

从清洁生产入手。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不可行。应向‚谁污染,谁出钱‛转变,建立公共设施治理污染,一方面提治污的覆盖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治污成本。

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不仅要治理已污染的环境,而且要从源头上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都要从源头加以治理。这除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育生态化的农村环境和城市环境。要提高森林覆盖率,从源头上保持良好的空气、水、土。

以生态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绿色工业,会给人类带来和谐稳定,使人类享受到幸福安康。而毁林造田、过度地放牧和捕捞、随意地污染环境,只会给人类带来负价值。 2.发展绿色消费。

近10年来,绿色消费风靡全球。有人说,21世纪是绿色消费的世纪。在一些发达国家,无论吃、穿、用、住、行,均有大量的绿色消费品供应市场,进入居民消费领域。我国绿色消费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绿色产品的生产、消费也不断增加。应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培育以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对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流通实现全程质量控制,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但我国绿色消费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不少问题。产品开发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品质量还不高,取得环保标志的产品还不多;产品开发、营销和消费体系与制度还未健全与完善。

3.探索‚绿色GDP‛新政。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在现有GDP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绿色GDP核算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其中,自然资源耗减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

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生态补偿项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支出项目约30项,其中具有显著生态补偿特色的支出项目如退耕还林、沙漠化防治、治沙贷款贴息占支出项目的三分之一强,但没有专设生态补偿项目。建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生态补偿项目,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补偿、对生态退化严重区域恢复补偿等。

5.树立生态文明观,现代社会在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生产的同时,往往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有限的自然资源遭受损失,实质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损害,破坏了生产力。因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并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明,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有些省市,已在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有些学校也在积极开展。搞环保教育,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生及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将环保内容渗透到素质教育之中,普及环保知识从

娃娃抓起。二是加强农村的环保教育,培养农民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随着生态环境教育在全国的发展,全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

5、生态文明建设和与新农村建设

1.1、建设文明生态村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征服自然、把握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在把握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造成农村自然环境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片面追求粮食产量,乱砍乱伐,围湖造田现象严重;畜禽粪便,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生活能源缺乏,生活方式落后等等。

看农村的文明水平,一看道路,二看住房;看农民的生活质量,一看厕所,二看灶台。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首先从优化人居环境入手,通过‚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沼气化‛五项内容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⑴‚净化‛。从搞好环境卫生入手,彻底改善村内的环境卫生状况。 ⑵‚绿化、美化、亮化‛。村里通过栽种绿化苗木,安装路灯,美化了农民的家园。⑶ ‚硬化‛。‚要想富,先修路‛。生态文明村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不仅打开了农村与外界联系的通道,而且实现了农村大街小巷的硬化,彻底改变了‚下雨泥泞晴天灰‛的面貌。⑷‚沼气化‛。为了更好的处理农村的废物(农作物秸杆、杂草、菜屑、人畜粪便,生物废杂物等),提出了‚改厨、改厕、改圈‛三位一体的三改政策,即号召农民家中建立沼气池,实现畜圈、厕所、厨房的根本性改革,沼气不仅能照明而且还可以做饭,既解决了生活能源问题,又很好的处理了农村中的主要废物。可以说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所带来的变化决不只是农民从低矮的平房搬进了高耸的楼房,而是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的告别。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不仅改善了农民的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环保意识,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村容整洁‛的目标。

1.2、建设生态文明村促进了人与自身、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自身的和谐就是要‚修身‛即人身修养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是人居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人的美丽心灵与环境之美的统一。其实生态文明村的美不仅美在青山绿水,碧瓦红墙,更美在这里人们所表现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意识。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改变了人,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通过环境的改变不仅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形成。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们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农村教育落后,卫生服务水平低,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生态文明创建对症下药,提出了‚文明化、知识化‛的目标,紧紧抓住‚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契机,建立农民阅览室, 积极鼓励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实现科学种田,科学致富‛;同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村里组建老年秧歌队,健身操队,戏迷会,歌友会等等,村民们在这些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更营造了一种乐观、活跃、积极

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氛围。新的环境筑就了人们新的环保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村民们自发倡起了‚革陋习,树新风‛活动。村民素质的提高,体现在村民的举手投足之间,形成了‚爱知识、爱环境、爱他人、爱生活‛文明的新村风。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 马克思指出‚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见,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人自身修养的提高必然也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往有这样的流行话:‚楼高了,人情淡了;马路宽了,人心窄了‛,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决不能用物质生产取代了人情道德。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通过集体劳动的那种热火朝天,挥锹扬镐的热闹场面你能亲身感受到农民之间那种友善、团结、淳朴的民风。

1.3、建设生态文明村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的生存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同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的发展的真正目的,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建设生态文明村就是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村民。社会的和谐即使人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活动的结果,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协调均衡和有序的产物。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两个突出不均衡就是区域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近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加明显,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现在,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

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一方面把‚产业化‛作为其中心任务。要求各村必须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就是要求农村因地制宜的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抓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是抓住了城乡发展的牛鼻子。因为县域经济犹如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城市,一头担着农村。县域经济既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又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途径。事实证明,生态文明搞的越好的地方,农村经济增长的越快,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明显。

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是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探索。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改变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生态文明村建设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需要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和检验。但‚生态文明村‛模式充满了理想和智慧,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尤其在党的十六届五中提出了农村建设的新目标的大背景下,更为我们如何建设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白云镇整体概况

白云镇地处平坝县城西南面,距县城5公里,东邻羊昌乡,南与西秀区黄腊乡、刘官乡接壤,西接天龙镇及西秀区大西桥镇、北交城关镇。总面积8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11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98亩。水资源丰富,有槎白河、邢江河流经全境,镇内有洋西龙潭、肖家流水冲、金坪水库。全镇共辖

22个行政村,86个自然村寨,182个村民组,总人口41364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1089人,居住着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 白云镇通过几年来健康有序的发展,其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化:

就农业而言,作为全省粮食的主产区之一,农业产业极具特色,主要以‚三元杂交猪‛、‚商品牛饲养基地‛、‚优质大米种植基地‛、金坪村列入折耳根原产地名录等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全镇在平坝属典型的农业大镇。

就工业而言,白云镇系而依托黎阳公司第

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交通便捷,现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从县城到白云镇肖家的公路已改造成三级油路,直达西秀区。乡镇企业发展也较快,有兴平、广平、天马三家水泥厂,闽星、金梯2家砖厂,将军山等6家砂石场企业及隆兴铁厂、湘黔气体厂、忠芳茶场等。

还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秀丽多姿的邢江河自然风景区,竹树葱绿、河水清澈,集垂钓、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神秘的飞虎山是新石器时期遗址,对于发掘、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明末清初水利专家、翰林学士陈法墓葬位于邢江河畔;平庄、肖家的汉墓群均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肖家片区属屯堡文化范畴。这些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白云镇将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加快产业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提升白云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财税基础,实现白云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作为该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同时,着力于生态农业的建设,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业产品‛,壮大畜牧业,巩固建材工业,发展旅游业、中药材种植。

经济的发展以资源和环境的保障为依托,无节制的开采与耗用只会让人类一步步陷入困境。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征服自然、把握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在把握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造成农村的自然环境面临许多问题。因此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将环境的影响纳入规划范围之内,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否则在我们沉浸于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会受到来自于自然界的惩罚。贵州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先行者,白云镇所处的平坝县确立‚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以创建文明县城为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已成为平坝人的共识。

生态文明建设立足于节能减排、环境预警、污染治理,这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三驾马车‛。平坝县的发展以该目标为中心,切实从6个方面展开工作,其污染防治取得有效进展。

一是以创建文明县城为目标,以‚卫生与秩序‛整治工作为载体,集中精力综合治理县城脏乱差,打造卫生文明新平坝。经过连续多年的集中整治,平坝县的城市环境大为改观,市民的素质不断提高,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群众反映的烟尘控制和噪音控制等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以解决重点和区域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平坝县以‚让人民喝上放心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为宗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水安全。对平坝县集中式饮用水源点音关桥、白水龙、龙井划定

一、二级保护区,并设置界碑界桩进行保护。加强对红枫湖百花湖两湖上游区的环境保护,对两湖二级保护区内的重点污染源如天峰公司等加强日常监控和重点管制,通过种种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入湖水质,为贵阳市的饮水安全作出贡献。积极推进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在天龙镇芦车坝村和白云镇元河村着力建设生态农业试点和农村生态

示范点,开展了朝田生态园和夏云生态园的建设工作,通过示范带路,全县三年来共建设沼气池2710口,结合改厕改圈,人畜粪便和生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三是以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为主要管理手段,强化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加强有证排污、按证排污、无证取缔的工作,按照环境容量、功能区划、治污能力的实际,合理分配环境容量到各相关企业。加强环境执法,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的污染治理,全县四家水泥企业,在实施‚一控双达标‛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改进,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管理制度为着力点,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能,对污染较轻的项目简化手续、精简程序、提高效率,对热点敏感区域的项目,遵循‚与人为本‛的原则,审慎对待、严格把关,真正实现了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四是以排污收费制度为主要管理手段,促进企业合理治污。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颁布后,平坝县逐步拓宽征收范围,加大征管力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排污费征收力度逐年加大,并规范了排污申报审核和登记制度,全县有21家工业企业纳入了按月申报的范围,真正体现了污染者负担的原则。

五是以环保专项行动为利剑,斩断不法排污浊流。自2003年来,全县先后开展了‚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危化物品、有毒有害物品以及危险废物的专项执法等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通过精心组织,强势执法,从根本上斩断不法排污浊流,进一步改善了环境质量。

六是以实施林业‚六大工程‛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全县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为主线,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控制人为生态环境破坏为重点,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齐抓共管,对淡水、土地、森林、矿产、动植物进行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生态的建设。三年来通过重点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共退耕还林311110亩,建设天保工程公益林37162亩,森林覆盖率现已达35.4%。在建设的同时,采取部门联动,加大生态环境监察力度,在高速公路和主干道公路沿线以及煤矿行业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来共取缔无证采沙石场104个,县政府还对煤矿企业开征矿山生态恢复补偿费,采取生态恢复、移民搬迁等措施,集中财力治理生态破坏难题

三、白云镇生态产业规划研究

所谓‚生态产业‛是指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自然界生态过程的物质循环方式来规划工业生产系统的一种模式,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

生态产业,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3代产业。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服务部门。

乡镇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与纽带,它处于城市的外围,在接受大中城市辐射的同时,又带动着周围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但

在其建设过程中,若忽略生态平衡问题,只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资源肆意掠取,将造成乡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

白云镇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已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循环经济思路为导向,发展生态产业,是新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已成为平坝人的共识。在意识上,平坝人已经有了生态文明的意识。白云镇2011——2020年的总体发展思路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加快产业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提升白云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财税基础,实现白云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1.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具有自身的特点:

(1) 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2) 现代科学与农业的传统经验相结合。生态农业并不否定现代高新技术,并将废弃物处理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等与中国传统农业重视有机肥投入和其他适用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3) 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 (4) 综合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生态农业是一个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涵盖了农、林、牧、渔、加工、贸易等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强调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

白云镇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加大林业建设投入,筑起环保生态屏障。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继续扩大森林资源规模。控制偷砍盗伐林木行为和森林火灾发生,同时,认真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工程。 2.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是指根据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变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

白云镇工矿业主要分布在:枫阳工业小区(高寨村),平林小区(平庄村、马硐村),航空工业园(金梯村、新场村、白云村、车头村、王下村),采掘业(金梯村、郝下村、高寨村、平庄村、马硐村、肖家村、花柱村)。另有加工业:一是路塘、平林、肖家的优质大米加工;二是平林、邢江、肖家的茶叶加工;三是大寨的面条、米粉加工。

在进行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具有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工业生产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由单纯追求利润目标,向追求经济与生态相统一的生态经济目标转变,工业生产经营由外部不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向内部经济性与外部经济性相统一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二是生态工业在工艺设计上十分重视废物资源化、废物产品化、废热废气能源化,形成多层次闭路循环、无废物无污染的工业体系。三是生态工业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工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要素之中,重视研究工业的环境对策,并将现代工业的生产和管理转到严格按照生态经济规律办事的轨道上来,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来规划、组织、管理工业区的生产和生活。四是生态工业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模式。 3.生态第三产业

生态第三产业,就是要推行适度消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变生存消费观神消费观(物质、精神消费)为发展消费观(物质、精神、生态消费),建立生态住宅。所谓生态住宅,就是符合生态要求,不污染环境,不危害人体健康的住宅。它是生态学与建筑学相结合的产物。这种住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原材料尽量使用天然材料; 二是尽量使用天然能源与再生能源; 三是采用节能技术和防治污染措施; 四是宅址选择远离污染。尤其是在旧宅新建时更应注意这几点。

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要注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突出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无污染效益高的旅游业,形成以邢江河自然风景区(邢江村、浪塘村、小河村),浪塘布依风情(浪塘村、邢江村),陈法故居、陈法墓、明清古建筑群(白云村、邢江村),飞虎山古人类遗址(平庄村),肖家屯堡(肖家村、金坪村、高寨村、邢江村)为核心的旅游圈。 4.建议发展对策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

要使生态农业上一个新台阶,需要加强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 (1 )加强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应先行,这是首要环节并具龙头地位。生态农业规划包括农业生产潜力、生态过程、生态格局分析,生态农业系统敏感性和决策分析。它的第一目标是持续发展,第二目标是资源的高效利用、社会的发达昌盛、系统关系的和谐稳定。

(2 )研究、开发与推广克服农业发展阻碍因素、全面发展农业的新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技术(如水土保持治理技术,防沙漠化技术,沙漠化地治理技术等),配方施肥技术,以农作系统改革、天敌繁殖捕放和生物农药研制与应用等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良种选育与繁殖技术等。 (3) 深化生态农业理论研究

把生态农业的经验升华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下阶段的生态农业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研究方法论,生态农业模式的总结与设计,生态农业价值评估体系以及生态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 生态工业发展对策:

(1) 加强生态工业方面的基础研究 生态工业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研究可减轻工业对环境影响的具体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废物零排放系统、物质替代、非物质化和功能经济。

2) 研究对整个工业生态过程进行分析、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包括物流平衡分析、产品或过程的生命周期分析与评价、工业生态指标体系的建立。

3)研究促进生态工业实现的制度,包括如何在市场规则、财务制度、法律法规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生态工业的思想可以贯穿整个生产和生活过程 。 (2) 加强生态工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生态工业园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原理,把一定地域空间内的不同工业企业问,以及工业企业、居民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转移、能量转换统筹起来,建立产业系统内的‚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次利用的地域综合体,从而达到物质能源充分利用,向系统外零排放的目的。

(3)推行产业生态管理

产业生态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五类:一类是面向产品环境管理的方法,即生命周期评价;第二类是面向绿色产品开发的方法,即产品生态设计;第三类是面向区域的规划方法,即生态工业园的规划;第四类是面向生态产业开发的方法,即生态产业孵化;第五类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综合运用以上五类方法科学合理对白云镇进行产业管理。 生态第三产业发展对策: 1 .树立发展消费观

发展消费观不仅包括物质、精神消费,而且包括生态消费。生态环境同样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要使人类的消费持续发展下去,必须维持和增殖生态资本,这是财富创造过程,也是物质与精神消费得以持续的基础。当前兴起的生态旅游热表明了生态消费的发展趋势。但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自身周围的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目的。 2.推行功能经济

所谓功能经济就是鼓励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本身,鼓励企业以对社会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以产品或利润作为经营目标。功能经济认为生产的目的应该是产品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的数量达到最大。在功能经济条件下,产品仍由生产者所有,生产者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将产品加工,因此实现了由产品的再利用代替物质的循环。功能经济的基本原理是增加财富,但并不是扩大生产,其目标是最充分、最长时间地利用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消耗最少的物质资源和能量。为此,作为企业,在产品的设计上要为环境而设计,要进行可拆卸的产品设计。这样当某个部件坏了后。就只需更换该部件,而不是整件产品的报废。同时可通过某些设备的使用权(如小轿车)来达到充分利用、减少消耗和排污的目的。

5.政策支持

1、纳入国家盘子,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投入额度,扩大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建设规模;

2、强化基层政权服务,配齐配强村镇规划建设机构;

3、真正取消县、乡(镇)财政对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减轻县、乡(镇)财政压力。

四、白云镇生态环境规划

白云镇将着力生态农业的建设,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业产品‛,壮大畜牧业,巩固建材工业,发展旅游业、中药材种植。同时,将以优质的服务,谒诚欢迎各地投资者到白云镇投资发展。

1、生态环境

所谓生态环境即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间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这一解释对构成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有具体的交代, 即光、热、水、土、气、动植物, 以及这些自然要素与人类长期共处所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可以认为‚生态环境‛具有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含义,与一般环境更不同的是,它具有了生态学的理念,表示从生态学角度看问题。对生态环境一词的提法目前依然存在分歧。

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正是基于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的这一密切

关系。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2、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它是以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地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为指导,研究与把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系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可行性措施的一种科学理论和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生态环境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预测、环境区划、环境目标、环境规划设计、环境规划方案选择、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等。而生态环境规划任务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项目建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现状,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各项工程措施,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3、白云镇的生态环境规划

在我们的这次专业实习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白云镇到现今为止还没有关于生态环境规划的这方面的正式的文献,但是他们在平时地工作中已然在做着相关的工作,并没有因为上级政府没有发出一些正式的文献而忽视在这方面应投入的心力和精力。

在白云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于白云镇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方面提到有‚强化森林防火,推进生态建设‛。在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关于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体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完成邢江村白杨冲以植代播重造150亩。

2、完成王下村封山育林人工促进补植补造425亩,落实封山育林管护面积7266亩。

3、制定森林防火预案,成立防火领导小组、组建了一支由32人组成的防火小分队,村级也相应成立了义务消防队,森林防火巡防队。

在白云镇的‚白云镇2011-2020总体发展思路‛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关的白云镇在做着其生态环境保护的事情的相关信息。在其发展思路的第四大点的目标及重大项目中有着这样的内容:

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停车场、码头、接待中心、公厕等建设)。

2、交通设施建设达到90%以上的行政村通油路。通村油路建设有:车头——下小河、元河——天台山、肖家——西秀区大西桥镇马场(经金坪、高寨)、南山箐口——吉昌(经南山、汪井)、路家庄——马卯。

3、开展石漠化治理。主要分布在花柱、汪井、高寨、金坪、茂柏、白云凉山等村寨。

4、完善必须的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农田建设、槎柏河流域治理、人饮安全(花柱、金梯、新场、大寨)、山塘水库建设等。

5、全镇80%的村按新农村规划进行建设

从以上的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白云镇在生态环境保护及其规划的工作已慢慢形成雏形并在不断的成长当中,相信将来白云镇的人们会在白云镇政府的带领下在其生态环境规划这一工作方面做得更好。

五、白云镇自然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已发展成为全世界各国的国策之一,应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规划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以白云镇自然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保护环境生态的意义以及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白云镇现状

首先,白云镇共辖22个行政村,根据各村的现状,政府大力支持各村的发展,支持各村发展期优势企业。其中,种植业是该镇的重点发展项目:路塘、平林片区发展优质稻种植;刑江、肖家、金坪发展经果林;平林、刑江、肖家、金坪发展茶叶产业;林下、金坪、肖家、花柱发展烤烟种植;肖家、元河、金梯、大寨发展蔬菜、花卉种植;白云凉山、花柱、汪井、茂柏发展中药材种植;大寨、平庄发展西瓜种植。高寨、平庄发展肉鸡养殖;金坪、林下、肖家、汪井、花柱发展商品猪牛等畜牧业。此外,白云镇还根据各村的现状和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展工矿企业:主要有枫阳工业小区(高寨) ;平林小区(平庄村、马硐村);航空工业园(金梯、新场村、白云村、车头村、往下村);采掘业(金梯、郝下村、高寨、平庄村、马硐村、肖家村、花柱村)。

其次,旅游业也是政府重点关注的事业,由于贵州天然的地形和气候,利用大自然的特殊赋予,开展旅游业成了目前最有前景的事业。可以带动当地人民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帮助当地人民解决就业的问题和环境问题。这里主要开发的就是刑江河自然风景区(刑江、浪塘村、小河村);浪塘布依风情(刑江、浪塘村);陈法故居、陈法墓、明清古建筑群(白云、刑江);飞虎山古人类遗址(平庄);肖家屯堡(肖家、金坪、高寨、刑江)。

再次,在白云镇,政府还要大力打造商贸业,主要分布在黎阳农贸市场、肖家集贸市场、路塘集贸市场、万村千乡工程(覆盖22个行政村)。

另外加工业也要走进白云镇,主要有路塘、平林、肖家的优质大米加工厂;平林、刑江、肖家的茶叶加工;大寨的面条、米粉加工等等,这些的农业,商业,工矿业将会为白云镇的发展带来空前的带动作用、自然环境保护的意义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外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自然保护区可以使自然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自然保护区是指那些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场所。

对于白云镇的自然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举措,因为白云镇的村镇里建有一些航空工业和工矿企业,这将会对于自然资源是一个沉重的负荷,所以对于白云镇的自然保护问题就成了政府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白云镇的发展目标及重大项目

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指为直接生产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的设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道路,因为在农村道路是人民出行的基础,同时也是白云镇要发展的前提,所以建设道路是最重要的工作。另外由于有发展旅游业,所以会有很有自驾游的游客会来白云镇,所以停车场的建设也是一项必须的工作。要想对外发展就要有接待中心,同时在贵州省的政策下,贵阳已经在全市修建了200多所公厕,农村也要抓紧步伐,为人民的生活起居提供方便。另外,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等环保项目也要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2、通设施建设达到90%以上

行政村通油路:车头——下小河、元河——天台山、肖家——西秀区大西桥镇马场(经金坪、高寨)、山箐口——吉昌(经南山、汪井)、家庄——马卯等路都铺上通油路。

3、展石漠化治理

主要分布在花柱、汪井、高寨、金坪、茂柏、白云凉亭

4、善必须的水利设施,基础农田建设,槎柏河流域治理、人饮安全(花柱、金梯、新场、大寨)山塘水库建设 白云镇的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潜在的环境问题。

白云镇金梯村,是一个航空工业基地,这里建有航空研究所和航空加工工厂,这个航空工业基地已经坐落在金梯村30多年了,这么多年来,航空加工车间坐落在山上,利用山下村民的饮用水源来进行加工,多年来,航空加工厂已经对当地村民的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当地村民反映,当地的村民的发病率很高,而且很多老年人没有特别明显的征兆,但是到医院检查之后就会被确诊是癌症晚期。这些已经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困扰和生活危机。

另外,在白云镇有很多的水泥厂,水泥厂的生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多经济发展,但是也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同时,养猪是农民的主要生活支柱,也给当地的环境来带了黄色预警。

六、白云镇污染控制规划

1、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2、水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研究水体污染主要是研究水质污染,同时也研究底质和水生生物体污染。不少研究者认为,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

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就称水体污染。控制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水质管理,制订符合实际的环境对策,是防治水体污染的重要措施。对于水体污染的防治,其根本措施是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和开展对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以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并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要制定区域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另外要做到如下几点: (1)减少污染因子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2)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3)调整工业布局 改革产品结构 (4)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白云镇的水污染很严重,尤其突出的是黎阳公司。黎阳公司给当地带来了相当大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农作物中水稻受到的影响尤为突出,当地人民都不敢使用本地的水稻,而是把本地的水稻卖掉,购买其他地方的供自己食用。

3、大气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大气污染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为了控制环境的污染,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的环境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包括研究对污染源的治理技术,改革旧的工艺,以控制污染的排放;制订合理的大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的排放标准;提出有关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地环境进行全面管理,以求做到经济合理的发展经济和保护大气环境。 1.大气污染控制途径 1)

改变燃料构成

2) 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3)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4)合理布局工业 5)绿化造林

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因为植物有吸收各种有害有毒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气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有的植物还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吸附大量飘尘。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因而能调节空气的碳氧平衡,有些植物还能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成分。所以城市环境应保持一定比例的绿地面积,以起到净化和缓冲大气污染的作用。

另外绿化造林对白云镇来说也是比较现实的一个方法,可行性很高。

4、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固体废物是许多污染成分的‚终极状态‛,又是气、水和土壤的污染‚源头‛,因此,控制‚源头‛,处理好‚终态物‛,是固体废物控制的关键。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防治固体废物的污染,二是综合利用废物资源。

1、主要控制措施 (1)改革生产工艺

(2)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3)积极开展资源化活动

废物中含有未起变化的原料和生成的副产物,因此,我们应采用一切可利用的办法从废物中回收资源和能源,使有价值的物质得以回收利用。为此,应将废

物纳入资源管理范围,制定废物资源化的方针和鼓励采用废物的政策、法规,唤起民众使用二次资源—废物的意识。 (4)严格控制有毒害废物的污染

有害废物是固体废物中的重点管理对象,因为一旦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对有害废物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如,将有害固体废物进行焚烧、热解、氧化—还原等,使废物中有害物转化为无害物,或使其中有害物含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或将其进行安全填埋处置。

2、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土地填埋是固体废物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它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填地处置发展起来的一项最终处置技术,它是为了保护环境,按照工程理论和土工标准,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控管理的一种科学工程方法。它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于处置多种类型固体废物的优点,因此已成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种主要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卫生土地填埋、安全土地填埋和浅地层埋藏法。

3、固体废物的管理

由于固体废物本身往往又是污染的‚源头‛,故需对它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过程实行全面管理,即所谓‚从摇蓝到坟墓‛的管理。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许多国家对固体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并且都把有害废物作为管理的重点对象,依据专门制订的法律和标准实施严格管理。 (1)有害固体废物的管理

为了确定有害物和非有害物的种类和范围,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根据白云镇实际情况,较合适的是鉴别法:‚鉴别法‛是在专门的立法中,对有害废物的特性及其鉴别分析方法以‚标准‛的形式予以公布,依据鉴别分析方法,测定废物的特性,进而判定其是否有害。 (2)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管理

工矿业固体废物具有发生源固定、排放量大、废物性质基本不变等特点,目前,我国处理这类废物的原则是,以各企业自行处理为主,以开展资源化利用为主导方向,生产建材为主要途径。 (3)生活垃圾和粪便的管理

这类废物具有发生量大、涉及面广、成分复杂多变、其中含有部分有用之物和对环境有潜在危害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人类及生态环境会造成极大危害。

白云镇和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对垃圾和粪便的管理还很不完善,基于目前的经济水平,我们对生活垃圾采取以填埋为主,辅以堆肥和焚烧的措施;对粪便则采用储粪池、粪肥处理场,或制沼气等办法。

另外,植物桔杆和人畜粪便制沼气有成功的经验,在农村推广取得良好效果;高炉渣、粉煤灰、煤石千石的利用也取得可喜成绩;废旧物质有较完善的回收系统;城市垃圾的堆肥化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七、生态文明建设以林下村为例

林下村位于白云镇东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5公里,全村共有508户,2165人,辖林下、上坝、鸡场堡三个自然村寨,全村耕地面积1764亩(其中水田1470亩、旱地294亩),林地3550亩。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村里以水稻种植为主,大米。蔬菜品质优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现有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2个,村级卫生室2个,医疗服务面能满足群众日常看病的需要,设施配套齐备的村级

小学一所,文艺表演队2队,全村路面硬化率达97%,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

对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征服自然、把握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在把握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造成农村自然环境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片面追求粮食产量,乱砍乱伐,围湖造田现象严重;畜禽粪便,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生活能源缺乏,生活方式落后等等。在对林下村的采访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林下村的设如何处理以上问题的情况做了解并作出如下概括: 1.生态文明要人与自然和谐。

看农村的文明水平,一看道路,二看住房。 ‚要想富,先修路‛。林下主要干道实现了硬化的,有利于了农村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但尚未实现水泥通道每家家门口,没有彻底改变了‚下雨泥泞晴天灰‛的面貌,对村民进出带来一定的不便。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农村不少农民都建起了漂亮的新房。不过,部分农民在建房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占用耕地的现象,而且随意搭建,这样一方面浪费了耕地,另一方面影响到了村貌。林下村对该村新建房屋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房的目的是为了从源头上制止部分村民乱占耕地建房和改变部分村民无地建房的现状,本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选择了地形相对平坦、交通较为便利的林下自然村寨前近15亩面积的土地作为村民新建住房的统一规划示范区,可容纳38户村民到此集中建房,解决了部分住房困难户无地建房、无行走道路的现状。集中建房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既美化了村容,又节约了耕地,值得肯定。 ‚沼气化‛。为了更好的处理农村的废物(农作物秸杆、杂草、菜屑、人畜粪便,生物废杂物等),号召农民家中建立沼气池,实现畜圈、厕所、厨房的根本性改革,沼气不仅能照明而且还可以做饭,既解决了生活能源问题,又很好的处理了农村中的主要废物。在对林下村的采访中,我们发现居民的生活能源大部分时间是使用电,冬天还使用煤,对于沼气只有少量家庭建设使用,而且这些家庭现在也已经停止使用沼气。究其原因,是因为家庭可制气废物有限,沼气的使用效果不理想,产生沼气后的废渣任然需要处理等问题造成的。联系村民的生活经济水平,沼气的无法推广和建而复弃是因为村民对其他更方便更高效能源的消费能力提高导致使用沼气带来的效益的满足感降低和对制备沼气过程繁琐性的厌恶的增加。沼气的继续推广,还在于沼气要多产气,使用起来更方便、有效,和制备更方便、废物处理便捷,让农民从沼气的使用中得到更多效益,免去不少麻烦。

生活垃圾的处理,关系到村庄整洁,生态保护,是不容小视的问题。林下村在垃圾处理方面,做的没有到位。在村民口中得知,他们的生活垃圾都是倾倒在屋旁,

没有任何的处理措施,既影响了村容整洁,有加剧了该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2.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决不只是农民集中建房,垃圾处理,建沼气池,而是生态文明意识在村民脑中生根。但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该村村民严重缺乏生态文明意识。该村村民,对生态文明缺乏基本的了解,对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作用都没有任何认识,对多只有在新闻里听说过。更严重的是,该村从未向村民宣传过生态文明方面的知识。村民缺乏生态文明建设,那么该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无法获得村民的认可,无法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该村的生态的文明建设无法全面,顺利的展开。

村民也不会自觉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生态文明,只能出力多,而收效小。要向村民宣传生态文明,以期使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在宣传时,要结合村民的利益和村庄的整体利益,让村民知道生态文明与自身利益休戚相关。要教育村民从长远角度考虑,放弃一些贪图一时方便而破坏生态的不良行为,如乱倒垃圾等。这项工作艰巨而繁琐,只有坚持不懈,并有充分的耐心,利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成效。

八、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峒村为例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提倡起来的,是需要大力宣传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马硐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05~06年在村长的带领下,组织华园和狗场自然村的群众硬化街道3500㎡,安装水管600多米,并且解决了400多人和300多头大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修建机耕地道1.5公里,排灌水渠3000多米。并且相应的在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案在白云镇马硐修建一个经营性的公墓,提案去龙井灌溉水渠3000多米,三次会议上为全县从节约耕地上提出实施旧房改造,村村整治。

马硐村位于我们实习居住地的白云中学附近,该村大力倡导‚治理马硐河,保障生活生产用水,推动春耕备耕‛。马硐村的村长是一个极其负责的村长,他大力倡导村民从生态文明建设出发,并且对自己的村庄有了一个大致的规划布局图,该村主要能源从沼气池出发,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也可以让资源得到合理循环利用,有大量的矿产资源煤炭,这样有利于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要走生态化、无害化道路,大力发生态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要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并将这一发展战略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和个人。

马硐村的山上大量种植树,保障了基本的退耕还林,并且该村大力宣传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村民家里的垃圾都是通过装袋,最后拿去没人的地方处理;该村有一个优势就是有一条马硐河,该河里的水非常干净,并且带着属于自身纯天然的味道,喝起来感觉很甜,在夏天很凉爽,像是冰箱里出来的,很好喝,这样可以节约没必要的电能源,从而在社会领域,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以生态文明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优化‚人居‛生活环境,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以及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马硐村从各个方面出发进行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并且相应的对生态文明建设得以合理落实,从而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伸。在政治领域,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办好。加强法制建设,实行生态行政。推进生态民主建设,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作用。在文化领域,要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摒弃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同时,注重生态道德教育,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使人们自觉地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九、生态文明建设以金梯村为例

金梯村是白云镇的一个重要村寨,位于白云镇西南方向,是一片开阔的地界。全村有507户,拥有常住人口1837。

一、金梯村的概况 1 金梯村的基础设施

金梯村的主要交通干道是5米宽的水泥路,还有次要的干道也是水泥路,方便车辆来往居民出行。村里面的公共道路和公共娱乐场所规范整洁,为了满足每年的各种节日,金梯村还修建了金梯村文化娱乐广场。金梯村还打造了个菜类齐全设施完善的菜市场,方便金梯村的村民买卖菜,也方便金梯村的企业员工购菜。其次,金梯村村委会还修建了篮球场,购买了健身器材。 2 金梯村的企事业单位

金梯村有黎阳公司,还有砖厂,还有个航空发动机研究所,还有其他较小的公司,所以金梯村的经济很繁荣,发展的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 3 周边环境

金梯村的位置上离平坝县城不是很远 ,有铁路经过,而且新平坝站也建设在这里。整个村有一部分居民在使用太阳能。全村有几十亩果树林,主要是李子等果林。全村周围都是靠山的,空气很好 ,环境也好。

二、金梯村生态文明建设

1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生态文明的迫切愿望,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金梯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有一定的举措,全村在大力搞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对生活废水的处理,全村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废水不准乱排乱放,并有相关的部门监督实施。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影响着发展的全局,也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的命运,既影响着人类的现在,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2 金梯村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夜同样存在很多问题的,主要集中体现在没有有力的执法部门,很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没法真正落实实施,使得一些地方的环境破坏。其次政府部门对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不是很重视,没有相应的政府资金来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建设。还有就是村民对生态文明没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很多人还不理解什么是生态,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怎样进行生态文建设,建设怎样的生态文明村。

3 对金梯村的调查,我有以下的理解,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就在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改变,对生态文明建设要从生活中的每一点做起,把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打进每个人的心里,这样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就不是一句空话。

十、发展预测展望及结束语

第14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2018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大局。本人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的初步调研,撰写此调研报告,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突出提高执行力主题

市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了本市服务业的长足发展,目前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城市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城高速公路、新庄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生态环境持续的改善,“两湖一库”水质得到提升,环城林带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群众普遍关注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的完善,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出台了《生态功能区规划》,制定了《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搭建了11个投融资平台;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强化,开办生态文明城市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通过公推竞岗、公开选拔、实施“双百”工程等方式选拔干部,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完全符合的实际,顺应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我们对本市增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市的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生态优势。市的环境比较好。有两条环城林带,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好的中心城市,空气良好。气候凉爽。夏季,市的平均气温在24℃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左右,不湿不燥,而且平均风速每秒米,风和凉爽,非常舒适。纬度适宜。专家认为人类最佳的居住纬度为20-30度,市恰好处于北纬26度,处在最佳居住纬度上。海拔适中。市海拔在1000米左右,使人体处在大气压感觉的最佳地域上,非常适合人居住。自然灾害比别的城市少。从来未有地震和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生活居住安全。资源丰富。市有丰富的磷、铝等矿产资源,有尚欠开发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资源,这是别的很多城市也没有的。这些优势构成了市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而构成向纵深发展的后发优势。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尚处于发展初期,进一步的向纵深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生态产业发展仍较缓慢;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仍较粗放,城市品位亟待提高;发动基层和群众广泛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够深入,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够丰富;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干部素质和作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执行力不强。因此,强化责任,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执行力应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对全市性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按照分工负责与项目负责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市领导工作安排,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市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推进机制,把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督查专员制度,强化督查督办机构职责职能。改进和创新督查方式,对全市重点工作实行专项督查、全程督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参与的大督查机制。健全重要工作责任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报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凡向社会公开承诺的重大工作进展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要通过电视、报纸、政府公众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三是严格干部考核。严格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方式,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把执行力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点工程、重要工作、重大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情况。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公示,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二、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于“三创一办”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会议精神,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XX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三创一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从调查情况反馈来看,市党员干部对“三创一办”活动知晓率达100%,卫生状况满意率≥90%,健康知识知晓率≥70%。。认为全市大环境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生活环境整洁,创建工作很有必要,支持创建活动,但要加强群众对创建工作的再教育和再认识,以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养卫生的长效保洁意识,同时要加强卫生死角的保洁力度。使“三创一办”领导小组了解了群众的心理,为下一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乐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参与人休闲娱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行业,如茶馆、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击、水上运动、网球、高尔夫和跳舞机等,到了节日这些地方都是处处爆满。另外,假日旅游还带动金融业、网络电信业、农牧业和建筑制造业的发展。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XX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们三创一办的具体内容。“三创一办”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事关全市乃至全国人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实事,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创一办”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项“人人有责、家家受益”的社会工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三、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办好职业教育

近年来,市通过整合资源、增加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等多项实招为职业教育发展“护航”。同时依托国家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好政策,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截至XX年底,全市共有职业院校50所,其中高职院校2所,在校生4200人,年招生近3000人,专任教师442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市属中等职业学校4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52598人,年招生2万人,专任教师2393人。XX年初比XX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增加了13所,在校学生数同比增加33800余人,是XX年的倍。这标志着我市职业教育驶入“快车道”。根据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XX年,新建和扩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争创6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建设10个以上重点优势特色专业。全市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7万人以上。到2020年,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四、把生态文明市建设作为富民强市的“总抓手”

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概念、新思维,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发展的理论,而且是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抓生态文明建设,才是真正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根据调研工作我们了解到,XX年市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编制完了成铝、磷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优化了矿产资源配置。强力推进了铝、磷、煤等资源型企业技术改造,加强了磷渣、粉煤灰、赤泥等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同时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坚持绿色招商,严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落户。推广清洁生产,逐步实行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完善企业污染源档案。加大整治违法排污力度,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或关停。加强以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为重点的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加快了清镇发电厂、钢厂、贵州水泥厂等重点污染源的异地改造项目建设,强化了生态植被恢复治理。采取了科学、有序、合理的开采方式,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大力实施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石采掘场综合治理、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加大了交通干线绿化力度。因此,市要把握好、利用好生态文明市建设这个总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构建生态社会,并以此去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去规划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生产要素、增强发展潜力;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政治文明、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真正把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强市名城。

相关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总结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XX年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

第15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2016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大局。本人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的初步调研,撰写此调研报告,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突出提高执行力主题

市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了本市服务业的长足发展,目前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城市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城高速公路、新庄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生态环境持续的改善,“两湖一库”水质得到提升,环城林带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群众普遍关注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的完善,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出台了《生态功能区规划》,制定了《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搭建了11个投融资平台;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强化,开办生态文明城市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通过公推竞岗、公开选拔、实施“双百”工程等方式选拔干部,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完全符合的实际,顺应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我们对本市增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市的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生态优势。市的环境比较好。有两条环城林带,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好的中心城市,空气良好。气候凉爽。夏季,市的平均气温在24℃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9%左右,不湿不燥,而且平均风速每秒2.1米,风和凉爽,非常舒适。纬度适宜。专家认为人类最佳的居住纬度为20-30度,市恰好处于北纬26度,处在最佳居住纬度上。海拔适中。市海拔在1000米左右,使人体处在大气压感觉的最佳地域上,非常适合人居住。自然灾害比别的城市少。从来未有地震和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生活居住安全。资源丰富。市有丰富的磷、铝等矿产资源,有尚欠开发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资源,这是别的很多城市也没有的。这些优势构成了市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而构成向纵深发展的后发优势。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尚处于发展初期,进一步的向纵深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生态产业发展仍较缓慢;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仍较粗放,城市品位亟待提高;发动基层和群众广泛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够深入,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够丰富;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干部素质和作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执行力不强。因此,强化责任,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执行力应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对全市性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按照分工负责与项目负责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市领导工作安排,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市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推进机制,把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督查专员制度,强化督查督办机构职责职能。改进和创新督查方式,对全市重点工作实行专项督查、全程督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参与的大督查机制。健全重要工作责任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报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凡向社会公开承诺的重大工作进展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要通过电视、报纸、政府公众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三是严格干部考核。严格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方式,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把执行力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点工程、重要工作、重大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情况。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公示,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二、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于“三创一办”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会议精神,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6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三创一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从调查情况反馈来看,市党员干部对“三创一办”活动知晓率达100%,卫生状况满意率≥90%,健康知识知晓率≥70%。。认为全市大环境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生活环境整洁,创建工作很有必要,支持创建活动,但要加强群众对创建工作的再教育和再认识,以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养卫生的长效保洁意识,同时要加强卫生死角的保洁力度。使“三创一办”领导小组了解了群众的心理,为下一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乐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行业,如茶馆、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击、水上运动、网球、高尔夫和跳舞机等,到了节日这些地方都是处处爆满。另外,假日旅游还带动金融业、网络电信业、农牧业和建筑制造业的发展。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6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们三创一办的具体内容。“三创一办”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事关全市乃至全国人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实事,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创一办”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项“人人有责、家家受益”的社会工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三、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办好职业教育

近年来,市通过整合资源、增加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等多项实招为职业教育发展“护航”。同时依托国家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好政策,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职业院校50所,其中高职院校2所,在校生4200人,年招生近3000人,专任教师442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市属中等职业学校4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52598人,年招生2万人,专任教师2393人。2016年初比2016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增加了13所,在校学生数同比增加33800余人,是2016年的2.8倍。这标志着我市职业教育驶入“快车道”。根据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16年,新建和扩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争创6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建设10个以上重点优势特色专业。全市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7万人以上。到2020年,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四、把生态文明市建设作为富民强市的“总抓手” 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概念、新思维,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发展的理论,而且是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抓生态文明建设,才是真正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根据调研工作我们了解到,2016年市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编制完了成铝、磷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优化了矿产资源配置。强力推进了铝、磷、煤等资源型企业技术改造,加强了磷渣、粉煤灰、赤泥等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同时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坚持绿色招商,严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落户。推广清洁生产,逐步实行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完善企业污染源档案。加大整治违法排污力度,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或关停。加强以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为重点的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加快了清镇发电厂、钢厂、贵州水泥厂等重点污染源的异地改造项目建设,强化了生态植被恢复治理。采取了科学、有序、合理的开采方式,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大力实施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石采掘场综合治理、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加大了交通干线绿化力度。因此,市要把握好、利用好生态文明市建设这个总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构建生态社会,并以此去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去规划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生产要素、增强发展潜力;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政治文明、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真正把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强市名城。

第16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大局。本人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的初步调研,撰写此调研报告,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突出提高执行力主题

市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了本市服务业的长足发展,目前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城市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城高速公路、新庄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生态环境持续的改善,“两湖一库”水质得到提升,环城林带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群众普遍关注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的完善,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出台了《生态功能区规划》,制定了《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搭建了11个投融资平台;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强化,开办生态文明城市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通过公推竞岗、公开选拔、实施“双百”工程等方式选拔干部,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完全符合的实际,顺应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我们对本市增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市的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生态优势。市的环境比较好。有两条环城林带,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好的中心城市,空气良好。气候凉爽。夏季,市的平均气温在24℃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9%左右,不湿不燥,而且平均风速每秒2.1米,风和凉爽,非常舒适。纬度适宜。专家认为人类最佳的居住纬度为20-30度,市恰好处于北纬26度,处在最佳居住纬度上。海拔适中。市海拔在1000米左右,使人体处在大气压感觉的最佳地域上,非常适合人居住。自然灾害比别的城市少。从来未有地震和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生活居住安全。资源丰富。市有丰富的磷、铝等矿产资源,有尚欠开发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资源,这是别的很多城市也没有的。这些优势构成了市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而构成向纵深发展的后发优势。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尚处于发展初期,进一步的向纵深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生态产业发展仍较缓慢;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仍较粗放,城市品位亟待提高;发动基层和群众广泛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够深入,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够丰富;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干部素质和作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执行力不强。因此,强化责任,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执行力应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对全市性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按照分工负责与项目负责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市领导工作安排,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市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推进机制,把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督查专员制度,强化督查督办机构职责职能。改进和创新督查方式,对全市重点工作实行专项督查、全程督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参与的大督查机制。健全重要工作责任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报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凡向社会公开承诺的重大工作进展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要通过电视、报纸、政府公众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三是严格干部考核。严格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方式,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把执行力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点工程、重要工作、重大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情况。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公示,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二、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于“三创一办”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会议精神,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三创一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从调查情况反馈来看,市党员干部对“三创一办”活动知晓率达100%,卫生状况满意率≥90%,健康知识知晓率≥70%。。认为全市大环境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生活环境整洁,创建工作很有必要,支持创建活动,但要加强群众对创建工作的再教育和再认识,以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养卫生的长效保洁意识,同时要加强卫生死角的保洁力度。使“三创一办”领导小组了解了群众的心理,为下一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乐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行业,如茶馆、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击、水上运动、网球、高尔夫和跳舞机等,到了节日这些地方都是处处爆满。另外,假日旅游还带动金融业、网络电信业、农牧业和建筑制造业的发展。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们三创一办的具体内容。“三创一办”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事关全市乃至全国人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实事,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创一办”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项“人人有责、家家受益”的社会工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三、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办好职业教育

近年来,市通过整合资源、增加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等多项实招为职业教育发展“护航”。同时依托国家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好政策,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职业院校50所,其中高职院校2所,在校生4200人,年招生近3000人,专任教师442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市属中等职业学校4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52598人,年招生2万人,专任教师2393人。2010年初比2005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增加了13所,在校学生数同比增加33800余人,是2005年的2.8倍。这标志着我市职业教育驶入“快车道”。根据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新建和扩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争创6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建设10个以上重点优势特色专业。全市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7万人以上。到2020年,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四、把生态文明市建设作为富民强市的“总抓手”

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概念、新思维,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发展的理论,而且是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抓生态文明建设,才是真正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根据调研工作我们了解到,2010年市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编制完了成铝、磷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优化了矿产资源配置。强力推进了铝、磷、煤等资源型企业技术改造,加强了磷渣、粉煤灰、赤泥等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同时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坚持绿色招商,严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落户。推广清洁生产,逐步实行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完善企业污染源档案。加大整治违法排污力度,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或关停。加强以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为重点的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加快了清镇发电厂、钢厂、贵州水泥厂等重点污染源的异地改造项目建设,强化了生态植被恢复治理。采取了科学、有序、合理的开采方式,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大力实施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石采掘场综合治理、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加大了交通干线绿化力度。因此,市要把握好、利用好生态文明市建设这个总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构建生态社会,并以此去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去规划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生产要素、增强发展潜力;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政治文明、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真正把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强市名城。

第17篇: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调研报告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实现永续发展调研报告

前 言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设人类社会良好的生态运行机制和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环境、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其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求做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

市委第十三届四次全委会将突出生态文明,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城市作为今年市委的六项工作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总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节能减排,提升生态涵养功

能,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城乡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生态文明、组织建设“六个一体化”协调共进,是符合诸城发展实际的科学路径,是整体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并深入推进。根据市委常委会的安排,我市就“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先后赴环保、水利、畜牧、经信等部门和部分生态建设现场进行了座谈、查看和交流,了解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剖析了原因,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诸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生态型经济初具规模。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汽车、食品、服装纺织、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7%。2012年,新增通过清洁生产验收企业17家,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84.6亿元,增长12.4%。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提效工程,加快特色农业园区和规模化农场建设,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项目示范基地6000亩,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7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1350家,“三品一标”认证达到208个。依托恐龙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荣获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全省全域旅游试点市。

(二)资源保障体系得到加强。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6%和41.7%,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99.68万亩,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1处,山东省绿化示范镇2处,潍坊市绿化示范镇8处,潍坊市绿化示范村222处;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护工作,投资4亿多元,在全省率先完成 “百库加固”工程,总蓄水能力达到7亿立方米,为城乡用水提供了足量的水源保障。推广节水技术,节水灌溉面积达到92.27万亩,占全市农业灌溉面积的61.3%,万元GDP用水量降到25.23立方米,位列潍坊市第一名。

(三)城镇人居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持续推进。2012年,潍河古县桥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年均值分别为26.2mg/L,氨氮为0.817 m/L,与2011年相比较,两项指标均有所降低;我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计354天,与2011年相比,增加2天,水和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和农村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有所改善;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目前已有1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命名,13个镇街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并建成省、市级生态村29处,绿色社区13个。

(四)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我市6座大中型水库饮用水源地的现状水质均为三类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完成石门山、茁山、见屯岭、马耳山等小流域治理项目,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5平方公里,封山育林90公倾,建设生态防护林草40公顷,初步构筑起

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水库保安工程、洪水预警报系统以及气象、地震、地质灾害预报和紧急救援体系等进一步完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森林防火扑救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成,农林水产疫病得到有效防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主要污染物减排、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和问题。对照国家级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建设验收基本要求和指标,我市存在不少差距,困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是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在指导思想、实际工作和业绩考评上仍然存在重GDP增速、轻生态建设的倾向;二是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干部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生态理念有待提高;三是个别部门对创建生态市的目标任务和本部门的职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很清楚,工作上缺乏针对性。

(二)生态建设规划滞后。按照国家级生态市建设的指标规定,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制订并通过人大审议、颁布实施了《生态市建设规划》。我市现有的《生态市建设规划》是2005年6月份通过政府招标由青岛天人环境工程公司编制的,这个《规划》在创建省级生态市

的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规划中的许多内容已不适应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需要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重新编制。

(三)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三次产业比重2012年为 9︰59︰32,虽然工业总产值和经济效益连年快速增长,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但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对照生态市建设指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要求达到40%以上,虽然是参考性指标,但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显得十分紧迫。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层次还不高,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增速虽快,但总量不大,经济外向度还有待提高。

(四) 节能减排压力较大。我市与潍坊市政府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责任书要求今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1%以上,2015年比2010年降低6.1%以上。我市节能降耗任务十分繁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从节能的角度看,生态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我市减排情况也不容乐观,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难度加大。我市养殖业规模大,2012年全市畜禽粪便产生量约290万吨,产生污水量约1200万吨,多数畜禽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善,粪污无法实现无害化处理,总量减排任务艰巨;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构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

头;此外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将生活垃圾及污水随意倾倒,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水体造成了污染。金安、恒阳等7家热电企业脱硫设施改造、炉内喷钙以及脱硝设施建设由于工程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工程进度滞后,无法按照要求发挥减排效益。

(五)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滞后。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水平相差悬殊,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快,部分镇街污水处理厂有时出现超标排放问题,林家村、百尺河污水处理厂已建成但尚未投入运营,还有个别乡镇污水处理厂至今未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无害化处理率还较低。除各镇街驻地及部分社区中心村外,仍有大部分社区和自然村环卫保洁、垃圾清运不能常态化,生活垃圾除城区及密州、昌城、辛兴外,几乎全部简易填埋处理。

(六)生态建设和环保监管能力有待加强。一是生态建设投入少,而且支出不合理,用于园林建设的多,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的少;二是生态建设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市建设措施和科技支撑能力需要加强;三是环境监管监测能力需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企业科技的发展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提高,环境监管监测力量薄弱,人员少、设备落后、经费短缺等问题突出,与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不适应,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亟待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文件精神和姜异康书记在生态山东建设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求要全面落实生态山东建设的任务要求,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显著提升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所以x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为: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实行最严格的资源环境管理制度,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节能减排倒逼转方式调结构,加强法规制度、经济政策、科学技术、行政监管和生态文化五大体系建设,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诸城。

二、奋斗目标。

一是生态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单位生产总值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初步建立起循环经济体系,绿色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和

空气环境质量明显空气能见度大幅提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明显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实现重要突破。三是城乡环境宜居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土壤环境得到治理,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基本解决,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四是生态文化日益繁荣。生态文化研究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初步形成。力争2015年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创建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关于生态文明的深刻阐述,以创建国家生态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加强领导,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创建责任,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议抓紧成立x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环保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负责统筹协调领导全市创建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工作。

(二)编制创建规划。编制《x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按照国家级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的要求,聘请有资质的科研单位,对我市生态市建设的规划进行重新编制,具体工作可由财政、环保等相关部门落实。

(三)分解创建任务。生态市建设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为确保实现创建目标,必须围绕创建指标,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各镇街和市直各部门,明确创建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各级各部门要围绕生态市建设的目标任务,认真制定本部门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将生态市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针对生态市建设的任务目标,建议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生态建

设工作调度会,及时听取各镇街和关市直部门的工作汇报,跟踪督查创建工作进度,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确保扎实有序推进创建工作。

(四)增强监管能力。要切实完善环保机构建制,增加环保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尤其要加强乡村基层环保工作。要加强对环保监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做到敢于管、懂得管、管得严、管得好,坚决制止未经环保审批的非法建设项目,依法处罚非法排污企业,保护生态环境。要切实落实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制度,合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和生态恢复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生态建设的治本之策。

(一)着力壮大园区经济。科学编制产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青岛保税港区诸城功能区、服装纺织产业园、高端安全食品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12处重点园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生产力服务平台,突出产业特色,统筹配置资源,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扎实推进蓝区发展规划实施,加强与青岛的产业对接。加快多层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构建新型工业产业综合体。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食品、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把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四新一海”、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加大科学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提升。落实“3113”产业发展计划,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高端高质高效为目标,整体提升工业素质。

(三)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近年来,我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该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一改(改造)、二转(转产)、三关停,限期淘汰落后生产线和设备,提升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对未列入计划的较落后设备,实行产业转移和改造。全年淘汰落后设备100台套以上,节能5万吨标准煤。

三、狠抓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

(一)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坚决不上万元增加值能耗超过“十二五”控制指标0.58吨标准煤的项目,以优质增量的注入促进单位能耗下降,从源头上杜绝“两高一资”项目上马。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信息、新设备,对现有重点企业和项目进行改造提升,实现存量技改节能降耗。调查摸底制定年度节能项目计划,加强组织实施的同时,明年重点推动桑莎集团染色生产系统优化改造及余热回收节能技改项目、诸城外贸出养殖场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泸

河集团电机改造余热回收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实施。推广节能新概念。抓好“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的验收,积极开展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识工作,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确保我市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建筑工程全面实现“禁实”目标,新型墙材使用率达100%。

(二)强化污染排放源头控制。严格控制新增量。严把环境“准入关”,对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从源头上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创新审批评估体系,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现状,企业带动能力、规模效益、环境影响等进行综合考评。对效益好、环境影响小的予以支持鼓励,对效益与环境影响一般的项目严格限制,对环境影响大于经济效益的严格禁止。

(三)抓好重点行业减排治理工作。加快减排工程建设进度,实现工程减排。2013年12月底前完成热电、印染、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农药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对土小企业的监管纳入日常监察工作,发现一个取缔一个。加快金安热电、龙光热电、泰盛化工脱硝设施和龙光热电炉内喷钙装置及炉后脱硫设施建设,加快2家企业的工艺废气异味治理工作。加强对舜河、银河、相州、鑫兴、昌城、舜王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营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规范污水处理

厂出口在线监控、DCS中控、出口视频系统,建设生物指示池。对舜河、银河等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出口排放标准由一级B(COD60mg/L)提升改造为一级A(COD50mg/L),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继续做好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生产有机肥减排工程。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实施循环水供热、利用粉煤灰生产新型建材、生活垃圾发电、沼气发电、中水回用等重点项目,力求物尽所用。2013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要达到100%以上,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5家。持续推进清洁生产。按照2012年制定的清洁生产“十二五”规划,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服务促动、宣传培训等措施,促进全市清洁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和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上规模、上层次。

(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召开有关企业清洁生产培训及工作会议,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制定我市《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及规划》,推动企业对照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和行业先进水平切实开展对标建设。帮助企业从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从而有效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在已有51家企业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基础上,按照与潍坊签

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要求,今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5家,目前,15家企业均与节能服务公司签订了《清洁生产资源审核合同》。

(六)推广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利用。大力推广集中供热,集中供热区域范围内不予批准新建、扩建中小燃煤锅炉,原有燃煤锅炉要限期关闭拆除。启动全市农村社区居住点集中供暖工程。凡是建设完成的集中居住区,全部实行节能环保集中供暖。尽快解决城区东部、西部热源点紧缺的问题,着手筹建东部、西部热源点各一处,确保年底竣工投入运行。 鼓励优先发展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车辆,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大力促进营运车辆燃料清洁化和多样化,推广出租汽车天然气改造工程,目前全市出租车已全部完成双燃料改造。同时,大力推广应用LNG新能源公交车,目前,已更新新能源公交车60部。

(七)加快推进污水集中处理。一是镇街污水处理厂及污水处理设施要尽快步入正常运转、达标排放轨道,要建立规范有效的资金收缴和运转考核监督机制,确保规范运行。二是要按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尽快配套建立相应的中水回用设施,出台配套关于鼓励中水回用的激励政策,尽快启动中水回用工作。三是对首批建设的五处镇(街道)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期扩建,全市其它聚集融合后集中居住的社区中心村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0.6万吨,完成市、镇、村三级污水处理的全覆盖目标。

(八)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利用。一要继续分类回收利用工业废弃物,加强废金属、废纸、废型料、废旧轮胎、废弃电子包装物、废机油的回收利用,推进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二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综合治理生活垃圾污染。鼓励对家庭生活垃圾实施干湿分类,将餐厨垃圾与其它生活垃圾分离后分别投入。三要加强餐饮业餐厨垃圾管理,在市内各饭店、宾馆、单位食堂等地点设置油水分离器和专用垃圾桶,由指定的收运公司安排专人定时定点密闭回收对收运企业作业不规范现象和私拉乱卖现象进行严查,对违反餐橱废弃物处理规定从事收集、运输和买卖的单位和个人,从严从重依法进行处理。四要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成本经济的原则,合理选择焚烧发电、卫生填埋、生物处理等无害化垃圾处理方式。抓紧研究制定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

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一)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改造升级。大力发展规模经营,逐步淘汰农户家庭散养模式,引导组织农民由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解决养殖粪污围园的问题。实行退村进园工程,推进养殖园区改造升级。以改进养殖方式、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为重点,通过推广畜禽发酵床养殖技术、沼气建设、生物发酵等措施,解决养殖粪污围园的问题。年内重点改造提升50处标准化

养殖园区。

(二)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专家查询系统,提高测土配方肥的精准度,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有机肥施用技术,引导农民使用农家肥,促进农作物秸杆转化。积极争取国家惠农政策,落实沼气池建设补助资金,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在帝王食品等公司建一处大型沼气工程,在养殖小区建设5处小型沼气工程,指导养殖户自主建设沼气,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使广大农民了解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三)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一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环卫队伍建设,各镇街、社区必须要高度重视环卫队伍建设,赋予其职能,提高其待遇,落实其责任,并配备必须的设施工具,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标准,真正建立起一支能够发挥作用的环卫队伍。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市场化运作,多渠道融资,多方式投入,切实解决农村环境整治的资金缺乏问题。

(四)开展农村环境专项整治。要扎实推进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清理公路沿线、沟道两侧、村道里弄的垃圾,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五改"(改圈、改厕、改厨、改水、改路),要通过建立一批沼气示范村,以点带面,带动农村沼

气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净化美化村庄环境。

五、加快水利发展,整治重点流域。

(一)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度。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快规划及方案编制进度,对不满足创建评价指标要求的方面,及时调度有关部门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立即进行整改,确保我市首批创建省水生态文明城市成功。

(二)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继续推进城乡规模化供水,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延伸墙夼、石门、吴家楼、郭家村等供水工程管网,同时,督促镇街加大供水支管网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进村入户进程,确保潍坊下达的年内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农村人口生活水质合格率达到100%任务目标。

(三)加强水源地保护。一是强化水源地监督管理。按照市政府关于水源地保护的暂行规定,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建设养殖场,对现有养殖场逐步实施搬迁。禁止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禁止新迁建村庄和居民。各相关镇街要加快污水管网建设进度,与污水处理厂对接,将生产、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二是划定水源地。将墙夼、吴家楼、郭家村、石门、松元等已建水厂的水库由政府划饮用水水源地,并向社会公开保护范围,设立界碑、界牌、交通标示牌。三是加强日常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水源保护工作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水资源保护知识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保护水源地重要意义

的认识;加强库区巡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水事违规行为;在重要地段增加水源保护宣传标志;建立水资源保护工作报告制度;按照属地管理、便于协调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

(四)开展水域环境专项整治。建设、完善管辖范围内潍河、扶河、淇河等滨水景观设施,实施景区卫生、水面保洁精细化管理,同时加强水利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水利、环保、市政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开展城区河道水域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对乱排乱放、乱垦乱植、乱搭乱建、乱砍乱伐、乱涂乱画等行为进行查处。

六、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

(一)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认真落实植树绿化目标责任制,把绿化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坚持全民义务植树与专业队栽植相结合,道路景观绿化与荒山绿化、经济林建设相结合,镇街绿化和全市统筹绿化相结合,植绿和护绿相结合的四种植树绿化模式,努力提升绿化质量和效果。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根据镇街规模植树造林面积、成活率,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进行补助。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规范执法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林业执法力度,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林业规模经营,提高造林绿化效益。深入开展荒山绿化,积极建设高标准的水系生态林带,提升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二)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尽快出台湿地保护办法,明

确职责权限,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实现湿地保护有法可依,从法制上杜绝对湿地的人为破坏。加强湿地保护科技支撑,对湿地与气候变化、水资源安全、生物安全等方面开展重点科学研究,阐明湿地的巨大功能和价值,切实提高湿地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使湿地保护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加大湿地保护投入。湿地保护是公益性事业,政府在湿地保护、建设中应起主导作用,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并且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湿地保护与建设。

(三)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建立全市绿化整体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将城市整体规划建设与绿化配套建设整体融合,确立我市园林绿化发展的主题和发展方向,全面打造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以绿化提升城市整体气质。可将沧湾公园打造成市民休闲、舞蹈、健身于一体的主题游园;将岔道口公园改造成健身设备齐全的运动公园;将恐龙公园打造成恐龙主题和人造景观结合的景观公园;将潍河公园(水上公园)打造成设施齐全的假日悠闲公园。切实搞好新建居住小区详细规划的审批把关,提高小区景观绿化建设水平,优化居住小区生态景观环境,提升小区居住生活品质。完善新建居住小区景观绿化报批流程,严格新建居住小区景观绿化方案审批,加强批后监管,严格景观绿化验收。

(四)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一步强化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突出解决矿业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坚决取缔关闭不符合最小开采规模规定的矿点,依法查处非法采矿,在“三区二线”两侧可视范围、禁采区范围内的矿产资源禁止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申请开采矿产资源的,一律不予批准。签订矿山环境治理责任书,明确矿山企业的恢复治理责任。对新闭矿坑实行闭坑验收制度,按照“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责令采矿权人及时进行恢复治理,避免新的环境问题出现,努力构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七、加大生态投入,保障创建资金。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生态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近年来,财政部门通过预算内列支等方式,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占我市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尤其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监控、污染治理、河道水源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保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的资金保障。

(二)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生态建设项目扶持资金。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大力争取上级财政部门支持资金,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提报项目,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采取多种方式,拓宽生态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机制,制定有利于筹集生态建设资金的各项

21

政策,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各界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引进外来资金,不断加大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变目前生态建设政府大包大揽的现状,大胆吸引民间资金、社会闲散资金的进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如TOT(转让-经营-转让)、BOT(兴建-经营-移交)等方式,加快了我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八、培育生态文化,营造创建氛围。

(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广泛开展环保基本国策宣传教育,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今日诸城》、诸城电视台等本市主流媒体要积极宣传环保国策,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曝光非法排污和破坏生 态的典型案件,定期公布城市空气质量和重点流域水质,通过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推进"生态诸城"建设。市委党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教育有关知识和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群众基础性生态科普专题教育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以此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二)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

22

文化馆(站)、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弘扬和传播生态文化。加强常山、马耳山、恐龙文化旅游度假区等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管理,使其成为承载生态文化的重要平台。结合生态城市、生态村镇建设,加快建设并形成一批以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生态村为主体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三)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提倡健康节约的饮食文化,抵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和过度包装商品,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大力开展节能减排进家庭社区活动,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广泛使用节能型电器、节水型设备和非机动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府要加大对公共交通的补贴扶持力度,控制公车消费。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加强疾病防控,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23

第18篇:(初稿)5月广陵区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广陵区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15年5月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从“美丽中国”到“美好江苏”,再到“秀美扬州”,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绿杨城廓是我家”。近年来,我们坚持特色发展道路不动摇,全面繁荣主城区经济,突出古城为根、新城为核、生态为基,加速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城乡环境,涵养生态底蕴,逐步形成了古文水绿、城乡一体、有机更新的粮田都市格局。

一、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特点

1、水城共生,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水是广陵最美妙的生态基因,长江、运河两条“黄金水道”在此T字交汇,境内江河湖一水贯通,水体全面、分布均衡,全区水域面积近71平方公里,共有各类河流近260条,饮用水源地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5%,年均降水量1015.9毫米,林地面积近8万亩,森林及绿化覆盖率24%,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

1 2014年城区环境空气达标天数237天,达标天数比例64.9%。广陵缘水而兴,我们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城市景观带、南水北调取水口廖家沟自然风光带、夹江生态中心、三湾湿地公园等丰富的生态资源,拥有2500年的城市肌理和文化传承,还拥有扬州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等金字招牌,这些都是广陵发展不可或缺、人民群众引以自豪的基础资源、优势资源。

2、提质增效,推动主城区经济繁荣发展。主城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独特优势,为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培优汰劣等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坚持主城区经济的发展导向,聚焦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全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249家,服务业限上企业186家,个私市场主体57560户,一二三产比重为1.3:49.2:49.5,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省级以上两化融合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62%,2014年万元GDP水耗64.61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9.9m3,万元GDP能耗 0.575吨标煤,比上年下降3.6%。我们致力繁荣主城区经济,要求每个园区至少引进50家“高精尖、小轻灵、新绿低”型企业,仅中德工业园就吸引了33家欧美企业进驻,食品产业园集聚70家食品相关企业,形成了广陵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一批环境友好型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全力推进软件信息、金融服

2 务、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形成了信息产业基地为代表的一批低碳环保产业聚集区;依托5.09平方公里的扬州古城核心区资源,发展旅游、文创和设计产业,形成南河下、“设计瑰谷”、京杭水镇等一批低碳生活居住区和绿色生态商业街区;以全球视野连续三年举办世界绿色设计论坛扬州峰会,突破性地将该论坛的承办地第一次从欧洲本土引入中国,在绿色产业中发掘新的发展增长点。

3、惜土如金,持续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全区现有土地面积255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29万公顷,建设用地9374.62公顷,未利用地3241.01公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划定生态安全控制区(禁止建设区)1554公顷,划定永久性保护绿地51.48公顷,规划并启动实施12平方公里夹江生态中心建设,生态账本中我们惜土如金,生态红线得到严格执行。以土地规划为导向,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形成了古城为根、新城为核、生态为基,一批特色小镇众星捧月的粮田都市格局。我们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节约集约用地,累计实施增减挂钩项目37个,新增农用地1878亩;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15个,新增耕地798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3个,新增耕地806亩;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4万亩;建成高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盘活存量土地5000亩,较好地发挥了国土资源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支撑作用,先后获评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省高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先进地区、省“三规合一”试点地区。

4、以人为本,全力推进基层基础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我们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园区及沿江三镇的污水管网、提升泵站全面建成使用,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城乡生活垃圾转运、乡镇以上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臵等实现全覆盖,“康居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我们扎实推进“绿杨城廓行动计划”,累计造林16317亩,森林抚育8000亩,高效林业1000亩,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我们创新推进农业“接二连三”,颠覆传统“菜篮子”基地发展模式,整合农产品、旅游、电商、物流等多种资源,发展订单农业1万亩,家庭农场54个,休闲农庄60户,生鲜电商5家,市民阳台蔬菜500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年亩均化肥(折纯)投入量减少1.7公斤,秸秆综合利用率80%,各类规模养殖场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率达90%,农业发展的品质和安全得到全面提升。

5、汇聚共识,合力共建广陵可爱家乡。没有生态文明这张牌,所有的竞争力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在2011年区委七届二次全会规划区域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时,就提出要致力建设枢纽、创新、精致、智慧、低碳、幸福“六大城区”,坚持把低碳发展作为重要导向,强化全民生态意识,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和湿地绿岛,走生产先进、生活绿色、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此后每年区委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战略布臵并细化目标要求,可以说,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意识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得到了全面树立和持续巩固。与此同时,基层生态

4 细胞创建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区所辖5个乡镇均为国家级生态镇,所有学校均创成市级以上“绿色学校”,文昌花园社区、琼花观社区分别创成国家、省级“绿色社区”,李典镇田桥村入选“江苏最美乡村”。我们还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推行儿童友好,发展志愿者队伍,引导百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市民节”、“义工日”、“最美庭院”、“最美乡村道路”评选以及文明累积分兑换绿色小盆载等小动作,汇聚各方力量,合力共建广陵可爱家乡。

二、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建议

1、转变发展观念,树立正确导向。观念决定思维,思维影响行动。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在于端正生态文明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导向。加大绿色GDP的考量,防止短视只顾眼前、局限不顾全局、片面追求经济GDP增长,特别是要坚持底线思维,算清环境污染的经济账、政治账,努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深化特色发展,将生态“只能更好、不能更坏”作为“一票否决”的红线,各家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谋出路、求发展、成特色,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战略路径,一二三产不必面面俱到、不必并驾齐驱,但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比如头桥的医械营销、沙头的农业电商、湾头的玉器旅游等。倡导正确的生产力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把经济发展方式从单一的工业化轨道转变到多元的生态化轨道、创新的信息化轨道上来,发展低碳工业、生态产业、互联网经济等。比如中德工业园的欧美企业、食品产业园的

5 食品科技研发、设计瑰谷的“汇智创投”等。坚持正确的城镇化追求。城镇化不是比赛“摊大饼”。广陵确立的“古城为根、新城为核、生态为基,一批特色小镇众星捧月的城市发展格局”已经为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战略选择,是广陵城镇化发展的最优途径,理应坚持并持续修正航速航向,比如广陵新城的城市运营与管理、滨江产业新城的规划建设和产业配套等。

2、健全制度体系,抓好政策执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9个部分35项具体任务,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就县区层面而言,关键是抓好政策执行和落实落地。围绕主体责任建章立制。像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样,明确责任主体、工作目标、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将责任落实到岗位、具体到个人,将块面条线的职责明确、资源整合,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舍得壮士断腕建章立制。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各地都有不舍的“矿”。要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破”与“立”的内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划定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修订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完善环保标准和环境监管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体系,有序探索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违法部位和污染企业实行“零容忍”、“红黄牌警告”。突出责任追究建章立制。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重大决

6 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制、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等,正确引导和警戒各级干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防止决策失误。

3、提高质量效益,繁荣城市经济。“重视质量、提高效益、创新驱动”的主城区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新常态下广陵的战略选择,也是我们未来一段时期工作的主题主线。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以服务业思维统筹一二三产发展,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检测咨询、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加紧集聚以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为主流的商业商务;着力园区内涵式发展,减少对要素投入的依赖,聚力发展“高精尖、小轻灵、新绿低”企业,每个园区向100家去努力。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切入互联网+时代,用好信息基地电商群落、广陵新城“创客”、“众筹”、食品产业园“保税仓”、设计瑰谷“汇智创投”等平台,鼓励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以智能制造为主导“工业4.0”革命,发展以消费需求为核心的“新实业”,推动优质企业向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重视“范围经济”的影响,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从线性增长向非线性增长转变。坚持个私经济繁荣发展。继续简政放权,用政府权力“减法”换来市场活力“加法”,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新增就业人数增长6%;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设计瑰谷运行、金融集聚区建设等方面解放思想,加快构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着眼“十万新人才集聚”计划,吸引高素质人才

7 落户,推进新城古城人口结构更新,招引各类商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为人才引进、接续培养打造动力平台。

4、吸引群众参与,共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新风尚。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从青少年及学校教育抓起,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党员领导干部、机关及事业单位职工带头厉行勤俭节约。积极开展社会宣传活动,依托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体,普及环保知识,报道先进典型,曝光方面案例,主动把生态资讯介绍好、传播好、阐释好。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建立公众参与制度,聘任一支群众环境义务监督员队伍,健全环境举报、听证、信访和公众监督机制,妥善回应社会舆论关切,切实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公开环境保护信息,特别是涉及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监测信息、重点环评项目公开公示等。形成公众参与合力。公众参与环保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性强、关注度高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业务指导,广泛加强兄弟单位沟通联系,科学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发展,切实理顺内部协调机制,整合各方优势力量协同推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第19篇:关于农村基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键入文字]

关于商河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通过调查问卷,我了解到大部分农民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设备的落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待提高,因此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必须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敬畏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中国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引言

调研目的:为了了解中国梦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和谐以及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发展。

调研时间:2013年8月16日—8月30日

调研地点:济南市商河县

调研人员:调研小组

调研手段:调查问卷、群众访问

相关背景:政府把农村的生态文明看的特别要,加快农村的生态文明发展,用专业技术对农村生态发展,统筹城乡建设。

一、农村生态文明的总体概况

1.雾霾天气的存在

现在的雾霾天气特别严重,在2013年初济南商河县的大部分的地区都在雾霾天气当中,有点地方的空气污染都已经到了严重污染,而雾霾天气的出现正是由于空气的污染,生态文明遭到破坏所引起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雾霾天气还对交通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出现雾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2.秸秆焚烧

现在空气污染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秸秆的焚烧,农民为了省劲,把秸秆直接在田里焚烧,这样可以把灰直接撒向田里,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秸秆在不焚烧的时候所以的

能力是更大的,而焚烧之后大部分能量都被消耗掉了。不但不利庄家的生长,还污染了空气,造成了生态文明严重的破坏,这是雾霾天气出现的另一个原因。这是一个需要政府反思,积极寻找对策去解决的问题,一味的强调农民朋友的责任与义务,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行为是可耻的。并且,也不是其对城市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时候,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涉及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农业科技更新不够的方方面面问题。

二、问题与原因分析

1.雾霾的产生与危害

2013年1月份,济南商河县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在31天中有19天雾霾,而晴天仅有9天,据统计从1月27号以来商河县气象台一共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信号3次,大雾黄色预警信号2次,霾黄色预警信号2次,省会城市济南1月份的天气就不言而喻了。在调查中,大部分市民知道大雾形成的原因,并且一提及这段时间大家都无不唉声叹气。在能见度小于50m的强浓雾中,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这段时间里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虽然人们知道大雾的原因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但是具体过程我必须在这里提一下,雾的种类有很多种,像烟雾、混合雾平流雾等等。但是在济南商河县1月份的雾属于烟雾,烟雾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由于在冬季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雾,而这种雾持续的时间较长,直到1月31号18时的一场小雨才减轻了空气污染。

为了人们的健康,为了世界的未来,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秸秆焚烧与乱砍乱伐现象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人们为了省劲,总是在秋收时焚烧麦秆和玉米秆的习惯,特别是焚烧玉米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忙时农村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要想将机械收割后的秸秆捆扎搬运离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就地焚烧秸秆。本来秋天过后树叶凋零,空气最容易污染,玉米秆尚未全干,即使全干也不能充分燃烧,导致浓烟弥漫,长期以往,使空气质量日益恶化,而且秸秆焚烧还容易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农民不仅意识到了这种做法对环境有害,还了解到玉米秆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可以当作肥料,或者干脆卖给饲养大量牲口的人家。这都是一举两得的做法。

近年来,我们还发现政府对环境治理抓的也比较紧,最突出时表现就是禁止乱砍乱伐。有很多买卖树木的人以前都是随便砍树,只要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即可,而现在买树的人必须办砍伐树证,这样即使卖家愿卖,卖家没有伐树证也不敢买,大家都知道树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很大的,这样就更有利于国家对环境的治理。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农村的生态文明治理

在商河县我们得知,农村现在也重视对废物的利用,例如沼气池的建立,原来人们做饭大多燃烧液化气,而现在有很多大方开始兴建沼气池,这种减少了液化气的使用,不仅减少了成本,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效果,只是沼气池的使用并没有普及农民,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使用沼气池的队伍中。

农村进步的另一个原因是工业污染的治理,近年来大部分农民都种大蒜,伴随着大蒜营销市场的扩大,很多对大蒜加工的工厂悄然建起。在我村附近大多是建蒜片加工厂,那段时间里的大量废水未经加工便排放到人们用来灌溉的河流里,是农村以及附近的村里被臭味笼罩,还影响到人们来年的庄稼收成。政府在意识到这些影响之后,都取消了他们的营业资格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治理。

虽然国家政策和村民都齐心协力的治理环境,但村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仍有些人以环境为代价获取自己的利益。并且人们为了丰收,大量施用化肥的现象不减反增,导致耕地质量不断衰减,水能源污染现象也日益加重。

2.中国梦,我们共同努力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的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追求、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但是应从基础做起,让基层觉醒才能更快的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从农村做起。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彻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的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结语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分化统一的,我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这些问题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恩格斯早就提出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的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再者而言,社会生产要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求在生产中所消耗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同时要求实际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际替换,否则社会在生产就会停止,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

因此,人们应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共同携手,创建和谐美丽的家园,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郭凤海.《中国梦,人民的梦》光明日报2013 B1

[2]陈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绿色基础》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3年第07期

[3]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3

第20篇: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

XX市户籍人口数XXX万人,约2/3的人口工作生活在XX个乡镇和XXXX个行政村。自XXXX年开始,随着XX生态省和XX生态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市各乡镇已全面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并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X个,省级生态乡镇XX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XX个,分别占总乡镇数的X%、XX%和XX%;市级生态村XXX个,占总行政村数的X%。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和《XX生态市建设规划》目标要求,乡镇生态建设工作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离全面建成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成为各级各部门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必要条件。根据《XX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XX将于XXX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而XX%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要求是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前置条件。要真正达成生态市建设目标,基层创建工作是关键,开展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能够丰富生态市建设内涵,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基础。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契机。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乡镇调整发展思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辖区内居民拥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

(三)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是指该区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各项生态建设创建工作从公共设施完善程度、污水处理、大气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XX多项指标对乡镇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当地政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从整体上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四)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在认真总结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伦理基础。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生态文明。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乡镇的整体生态文明水平。

二、当前乡镇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当前,政府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仍然以GDp增长为依据,导致部分乡镇领导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难以转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才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片面的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背道而驰。

(二)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综合水平、生产的发展程度和人们消费的现实程度,还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宁波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1、规划问题:乡镇发展初期由于缺乏规划指引,导致建设无序开展,给当前发展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如雨污分流、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等。

2、污水问题:截止到XXXX年底,全市还没有一个乡镇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几乎还是空白(XXXX个行政村仅有XX个试点),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农村溪流河道,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3、卫生厕所问题:卫生厕所改造过程中普遍存在三格式化粪池建设标准不够,导致废水渗排或不能进行合理处置,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4、生活垃圾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清运—县填埋(或焚烧)”处理网络还存在覆盖面、配套设施及规范管理等方面问题,致使垃圾直接向河道倾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5、工业污染问题:乡镇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具体问题,由此滋生了少数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排污行为,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三)乡镇环保队伍亟待组建和完善。随着XX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撤乡并镇之后,乡镇的环保监管和生态建设任务日益加重,而XX市到目前为止仅慈溪市设立了乡镇监察中队,绝大多数县(市)、区还没有成立乡镇环保队伍,没有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致使很多工作到县级一下就难以推动,生态建设工作明显滞后。同时,在乡镇环保队伍中,无论是专职的或兼职的工作人员中还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加强乡镇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环保器材等工作也亟待完善。

(四)乡镇生态建设经费不足。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是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建设涉及的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而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与共享性,初期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等特征。近年来,XX市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性投资在绝对量上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这一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总额的增长速度,由此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

(五)乡镇生态建设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乡镇建设前期缺乏规划引导,部分基础设施没有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如污水管网铺设、绿化带及卫生厕所建设等,此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还旧帐性质,势必影响到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调动居民参与、支持乡镇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妥善处理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问题。此外,宁波市是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方面与XX市民存在差异,势必要通过加强宣传,灌输人改变环境,环境改造人的理念,提高他们对生态建设的认识,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干部教育,提高生态意识。领导干部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要抓好生态建设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干部生态教育和政绩考评结合起来,将如何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专题教育培训内容,并将建设业绩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上到位,认识上深刻,决策上有力,行动上迅速,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推进乡镇生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建设力度,提升乡镇品位。要严格按照乡镇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改善、品位提升、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彰显城镇文化内涵。在具体项目建设上体现美观、实用、紧凑,不搞形象工程,建筑要富有特色,注重整体协调,体现文化品位。

(三)组建环保机构,加强素质培训。机构和队伍是管理和建设的主体,没有机构和人员就谈不上管理和建设,要尽快组建和完善乡镇环保管理网络,保障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来源,使乡镇环保工作人员能够全心身投入到基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去。针对乡镇环保工作队伍还存在专业素质偏低,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情况,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由各级环保部门举办的环保培训班,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四)拓展投资途径,确保投入到位。采取政府产权管理、间接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如各地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经费由各级政府投资,而污水处理厂建设可采用XXX投资模式,在不改变原来用途的前提下,有偿、有期限地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乡镇污水管网建设费用由市政府补贴、污水处理费返还金、建设补偿金和乡镇投资构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形式,从建设到运行全部由企业负责,政府则在保障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应补贴,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效用和对民间资本的带动作用,以政府杠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确保乡镇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到位。

(五)加强环境宣教,实施寓教于乐。要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参与乡镇生态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必须先从转变意识形态着手。各乡镇要积极引导全民参与,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和竞赛、中小学生宣传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和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doc》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