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20-03-02 06:11: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标题:苏州生态文明建设

调查时间:2013年1月下旬 至 2013年2月上旬 调查地点:苏州工业园区

调查对象及范围:苏州工业园区( 金湖湾花园 ) 生态文明建设实例和数据:

苏州工业园区,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7%左右的工业用电量以及 1%的 SO2和 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和进出口总额。这是苏州工业园区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一组数据,而它背后所代表的是园区高标准的环保要求和良好的循环产业配套。 2008年5月,园区成为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园。对于这个称号,园区人有更深刻的理解。生态工业只是一个方面,而这里要建造的,是一个生态的工业园区。

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的金湖湾花园,是园区相当有名的一个楼盘。说它有名,不在于是所谓的高档小区,而在于在整个小区建设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绿色环保主题。

在金湖湾花园,每幢楼层地下室都抬高了50cm,开设采光和通气窗。这样使得6000多平方米的半地下室得以较为正常地采光通风。而小区会所半地下室布置成下沉式广场,增加居委会办公室、活动室的通气透光。这样的做法相比全封闭的地下室,可大大节省能源。小区高达50%的绿化率也颇有讲究。小区在整体较高绿化率的基础上加强垂直、立体绿化。会所部分外墙、车库通风井、车库入口等处设置了垂直绿化,整个小区的绿化布置达到了层次分明、高低有序的效果。金湖湾花园在确保窗墙比符合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了双层中空玻璃,不设凸窗,采用墙体加贴伊通保温板的做法,确保围护结构综合节能达到先进水平。

而且,由于整个小区全部都是精装修房,在装修设备和器具的选用上也颇有讲究。中央空调选用了比同类产品耗电可节省30%的产品。公共部位和室内筒灯全部采用节能型灯泡,座便器选用节水型座便器等。为加强隔音、隔声效果,金湖湾花园采用了在楼板上加贴35mm细石砼,再在细石砼上铺设木龙骨、木地板的做法,确保室内噪音大大小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而最特别的是,小区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小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垃圾处理站。生活垃圾通过分类处理以后,将生物垃圾集中在专用设备中,利用活性菌进行分解,达到去除异味、缩小体积的效果,为资源的再利用做好基础性工作。这样就使得小区的垃圾在进入区域垃圾处理系统之前,就得到了妥善处理,减少了公共处理成本。

苏州工业园区未来展望:

自1994年开发建设至今,苏州工业园区已走过了16个年头。 16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最引以为豪的,并不是曾“一天创造一个亿的GDP,一天上缴一千二百六十万元的财政收入,一天引进四百万美元的外资”,而是开发建设16年仍保有清新的水和空气。当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介绍,园区将加大在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中水回用、垃圾分类等方面的实施力度,建设生态结构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环境质量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在产业引进上,中新科技城将发展高新产业、生态技术研发示范为支撑的生态经济系统,并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生活质量较高、生态意识健全的生态人居系统。中新科技城将成为园区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理念体现最集中、最全面的区域,并将其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在生态文明社会构建上,园区将实现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全覆盖。通过跳蚤市场、EHS协会、环保监督员等将生态环保观念进一步传播。“我此前对园区一无所知,以为一个工业园区就是工业、厂房,我也不懂技术、企业,所以接到邀请时还稍有犹豫,但是来了以后真是大吃一惊,我已经找到了心目中最理想的城市模式——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 ”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参观完苏州工业园区后如此感慨。为什么把生态工业园区理解为生态的工业园区?因为,园区是作为一个现代化新城来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区,仅仅发展好生态工业就足够。园区还是一个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新天堂。因此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园的称号对于园区来说,是整个区域的生态衡量,而不仅仅只是从工业的部分考虑。为此,园区是以生态工业为基础,将环保生态的理念融入到发展的方方面面。绿色教育、绿色建筑、绿色社区,所有的“绿色”都代表着园区将整个区域生态化的特别做法。

同时,为了更多利用中新合作的优势,园区将进一步加强国际环保合作,推动新的生态示范点建设。园区将积极引导和鼓励与新加坡环保机构与园区开展合作,还将建立由新加坡环保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在生态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寻求新方专家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支持。除了与新加坡的合作,园区还将加强与欧洲先进国家在循环经济、绿色建筑、环境教育等方面的环保合作。

园区是作为一个现代化新城来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区,仅仅发展好生态工业就足够。园区还是一个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新天堂。因此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园的称号对于园区来说,是整个区域的生态衡量,而不仅仅只是从工业的部分考虑。为此,园区是以生态工业为基础,将环保生态的理念融入到发展的方方面面。绿色教育、绿色建筑、绿色社区,所有的“绿色”都代表着园区将整个区域生态化的特别做法。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和政策:

苏州作为已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正在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试点城市之一,有良好的基础,也有能力和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为我们大力推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新一轮发展确立了方向,明确了要求。针对苏州实际,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切实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一项伟大工程,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因此,首先要增强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思想定位,环境竞争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生态首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工作上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紧迫、突出的工作;成果到位,既做到位,又宣传到位,不断增强信心,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形成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的氛围,让全体公民全面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参与共建共享活动。

2.制定规划,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内容、最终实现人的一切活动与自然和谐的宏大战略目标,既包括物质进步,也包括人们精神的升华,必然是一个有宗旨、有目标、有标准、有秩序推进的过程。因此需要制定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确定标准,规定步骤,统筹资源,落实组织和财力保障,循序推进。

3.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大力发展精密制造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度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推动企业加快创新投入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社会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促进我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坚持增量带动与存量调整相结合原则。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技术优势和产业链整体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构筑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苏州创造的品牌产业和产品。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进清洁生产。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企业层面,以清洁生产为基础,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省排放标准的污染严重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在区域层面,通过加快传统工业园向生态工业园的转变,整合、提升现有的各类工业园区,着力构建工业生态循环链,努力实现区域污染最小排放。在社会层面,以创建生态市为契机,在全社会建立节能节水机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行生态化垃圾管理,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改善苏州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置的现状。构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和区域组团式水、热、能综合利用网络,建设静脉产业园综合示范工程和电子废物资源化示范工程。

5.建立健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地方立法,规范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市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主要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完善鼓励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发改、经贸、国土、金融、电力等部门要在立项审批、办理建设用地手续、资金信贷、保证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并积极支持和鼓励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企业自筹资金投入,或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6.加强环保行政执法和管理,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控制污染。一是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严把环评入口。开展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严格执行化工行业实行新的排放标准,整顿、淘汰各类违法违规化工生产企业。二是加强污染控制。将纳入环境统计的重点污染源作为削减主要对象,将关停污染企业、淘汰高污染工艺及设备、工业污染治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作为削减的主要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某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2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doc》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